上交所近日举办央国企科创板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培训。与培训同步,上交所还召开了央企集团与央企科创板上市公司座谈会。据了解,与会各方围绕央企积极布局科创板、推进新质生产力领域产业整合、加强市值管理等方面的进展情况、问题诉求及意见建议等开展交流。上交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认真研究、评估提出的意见建议,为央国企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持。下一步,上交所将继续推动“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等政策措施落地,持续优化制度包容性和适配性,推动形成更多示范性案例,不断提升科创板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能级。(中证报)
 《星际宝贝史迪奇》 真人版确认引进国内院线,中文版海报同步公开,档期待定,北美院线定档2025年5月23日上映。  影片改编自改编自2002年推出的同名动画,由迪恩·弗雷斯彻·坎普执导,克里斯·科卡尼奥卡拉尼·布莱特编剧,麦雅·凯洛哈、克里斯·桑德斯、查克·葛里芬纳奇、比利·马格努森等人主演。
<blockquote><p>Manus AI 这款自带“主动干活”标签的通用智能体以颠覆传统的姿态进入视野,但在热烈追捧的背后也潜藏着技术与市场的深层争议。本文将从产品特色、技术架构与市场定位三方面,全面剖析这款AI工具的潜力与局限,希望能帮到大家。</p> </blockquote>  2025年3月,中国AI领域迎来一场现象级爆发——通用AI智能体Manus以“主动干活”的标签横扫社交平台,内测邀请码被炒至10万元天价,企业级用户排队申请量突破20万。从筛选简历到股票分析,从房产研究到网站部署,Manus宣称能像人类员工一样“手脑并用”,独立完成复杂任务并交付完整成果。 然而,这场狂欢背后也暗藏争议:有人盛赞其为“DeepSeek后的最大黑马”,有人质疑其是“海外技术的本土化套壳”。本文将从产品、技术、市场三大维度,深度拆解Manus的核心竞争力与潜在风险,并探讨AI Agent赛道的未来走向。 ## Manus AI是什么? Manus AI定位于**通用型AI智能体**,其核心价值在于将任务规划、工具调用与执行验证融为一体,实现从“思考”到“行动”的闭环。与ChatGPT等生成式AI不同,Manus的差异化体现在: - **自主任务拆解**:用户仅需输入目标(如“分析特斯拉股票”),系统自动拆解为数据爬取、代码编写、图表生成、报告输出、网站部署等子任务; - **多工具协同**:内置浏览器、代码编辑器、文件处理器等工具,支持调用雅虎金融API、Python脚本库等外部资源; - **云端异步执行**:任务可在后台持续运行,用户无需实时交互即可获取最终成果。 ### 技术底座:多代理虚拟机架构的工程化创新 Manus的技术突破并非源于底层算法革命,而是通过**工程化整合**现有技术实现效率跃升: **三层代理架构**: - **规划代理**:基于大模型理解用户意图,拆解任务流程; - **执行代理**:调用工具库与API完成具体操作(如编写Python代码、部署网站); - **验证代理**:检查结果准确性并动态调整策略; **虚拟机沙盒技术**:安全调用外部工具,避免本地环境依赖; **MCP协议支持**:通过标准化接口快速接入第三方API,降低开发成本。 **局限性**: - **依赖开放API与工具**:缺乏私有数据接口的场景难以覆盖(如企业内部系统); - **专业性边界**:股票分析、医疗报告等场景仍需人工校验。 ## Manus VS 竞品,谁更胜一筹? ### 1. 与ChatGPT:从“指挥者”到“执行者”的进化  **关键差异**:ChatGPT像“只动口不动手的老板”,Manus则是“自主解决问题的员工” ### 2. 与DeepSeek:开源模型 VS 闭源产品 **DeepSeek**:以开源推理模型为核心,侧重“信息处理与建议生成”,技术透明但依赖二次开发; **Manus**:闭源产品化形态,通过工程优化实现“端到端交付”,用户体验更流畅但技术壁垒较低。 **市场定位**:DeepSeek是开发者的“工具箱”,Manus是企业用户的“外包团队”。 ## Manus AI的竞争力与局限 ### 对比分析:Manus vs. ChatGPT vs. 其他AI Agent  **优势总结**:Manus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任务拆解的颗粒度**与**工具调用的多样性**,使其能覆盖办公自动化、研究分析等高价值场景。 ## 企业如何用好Manus? ### 1. 适用场景与落地策略 **高价值场景**: - 金融行业:自动化财报分析、股价波动预警; - 医疗领域:病历数据清洗、科研文献综述; - 电商运营:竞品数据抓取、营销策略生成。 **实操建议**: - 明确需求边界:优先选择流程标准化、数据源开放的场景(如市场调研); - 建立校验机制:对关键输出(如投资建议)设置人工审核环节; - 探索定制化:通过API对接企业内部系统(如ERP、CRM)。 ### 2. 内测申请与成本评估 **当前状态**:仅限邀请制内测,企业用户可通过官网提交申请(优先金融、医疗行业); **定价预测**:参考OpenAI“博士级研究智能体”2万美元/月的定价,Manus可能采用“基础功能免费+企业订阅制”模式。 ## 技术、市场与伦理的三重挑战 ### 1. 技术瓶颈 **多模型协同稳定性**:任务中断恢复与错误处理能力待提升; **跨领域泛化**:从“特定场景专家”到“通用问题解决者”的跨越仍需突破。 ### 2. 市场竞争 **巨头围剿**:阿里通义千问、腾讯元器加速布局,技术差距逐步缩小; **生态建设**:开源部分模型吸引开发者,或成差异化突围关键。 ### 3. 伦理争议 **就业冲击**:HR、数据分析师等岗位面临替代风险; **数据隐私**:云端执行模式下的企业敏感信息泄露隐患。 ## AI Agent的本质是“效率革命” Manus的爆火揭示了一个趋势:AI正从“辅助工具”进化为“生产力主体”。其核心价值不在于技术颠覆,而在于**将复杂技术封装为简单可用的产品**。对于企业而言,拥抱Manus并非为了取代人类,而是通过人机协作释放更高价值——正如其拉丁文名“Mens et Manus”(头脑与手)所寓意:AI是手的延伸,人才是头脑的主宰。 **本文引用来源**:本文观点综合自腾讯新闻、蓝鲸财经等媒体报道及技术分析。 本文由 @Wendell·H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36氪获悉,3月23日,“辛选出海·韩国站”专场直播启动会暨中韩企业家交流会在韩国首尔举行。国内直播电商头部企业辛选集团主播杨润心(网名蛋蛋)和辛选团队携手来自LG集团、爱茉莉太平洋集团、爱敬集团等韩国知名企业的代表,以及多家媒体代表参与活动。据了解,此次活动是2025年辛选出海的第一站,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站。未来,辛选不仅将为中国消费者带去更实惠、优质的韩国商品,也将助力更多韩国品牌通过直播间与广大中国用户建立更紧密的链接。
在过去多年 USDT 发行商泰达 (Tether) 都因为传出监管问题而导致汇率波动或影响加密货币行业的震动,不过每次泰达都能安然度过危机并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泰达或者说 USDT 的运作模式非常简单:泰达公司以自己的资产为基础发行 USDT,该稳定币与美元进行 1:1 兑换,客户既可以通过法币向泰达购买 USDT,也可以将 USDT 转给泰达兑换为法币。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2/0622/6057d4e430bd1a8.webp) 这里的潜在风险在于,目前该公司已经发行高达 1380 亿个 USDT,也就是泰达向加密货币行业投入的资金达到 1380 亿美元,这些 USDT 以泰达自己的信誉作为担保。 如果泰达公司此时总资产没有 1380 亿美元,那这就意味着 USDT 可能存在爆雷风险,泰达的储备资产包括传统法币、现金等价物和其他资产,但这些资产不是抵押给其他金融机构的,而是完全由泰达自己掌握。泰达至今都没有经过国际上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这意味着假如泰达说谎那就可能会给整个行业带来巨大的风险,如果泰达愿意接受审计则可以让行业更放心。 目前泰达首席执行官已经表示,在支持加密货币的美国总统特朗普的领导下,如果特朗普说加密货币是首要任务,那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就必须听取。 暂时该公司并未公布将与哪家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国际四大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分别是 PwC 普华永道、EY 安永、Deloitte 德勤和 KPMG 毕马威,这些会计师事务所以自身信誉和监管为担保为受审计公司出具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如果受审计公司的账目存在缺漏或风险,那么会计师事务所会拒绝签字出具报告。 在 2024 年泰达公司盈利高达 137 亿美元,受泰达公司和加密货币稳定币的吸引,目前市场上有多种不同的加密货币稳定币,以及更多传统金融机构也准备下场发行加密货币稳定币。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7718.htm)
据微博博主“胖虎 Shawn”透露,根据可靠渠道的信息,**特斯拉已决定暂时停止推送FSD试用功能,具体恢复时间尚未明确,停止推送的原因也未知**。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小鹏汽车发布MONA答用户问中表示,由于工信部2月28日新规,要求新增重点软件变更必须先行公告,公告下发后才能进行软件备案,导致延期。 有网友推测,**特斯拉中国暂停推送FSD智能辅助驾驶试用或与工信部新规有关。** 一周前,也就是本月17日,特斯拉中国推出了FSD智能辅助驾驶功能限时体验活动,用户不用花钱就能体验1个月的“全自动驾驶”。 同时特斯拉还发布了免责声明:FSD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尚为L2组合驾驶辅助,**如出现违反交规、碰撞事故等事故,由此产生的罚单、扣分及赔偿等后果均需由驾驶员承担**。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7714.htm)
《纽约时报》周日发文称,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盟友以及其他新任政府雇员支持者的推动下,**SpaceX有望从美国新政府的多个部门赢得价值数以十亿美元计的新合同,获利丰厚。**  马斯克 SpaceX的这些获利得益于特朗普政府的新政策,这些政策优先考虑雇佣商业航天供应商来提供从通信系统到卫星制造在内的一系列服务。**SpaceX恰好是这些领域的主导者。** 根据《纽约时报》对美国联邦合同数据库的计算,在特朗普第二任期开始前,SpaceX已经是美国最大的联邦承包商之一。**2024财年,SpaceX获得了38亿美元合同承诺,这些合同涵盖344项不同项目。** 在特朗普新政府上任后,SpaceX的财运有望进一步提升。接受《纽约时报》采访的12名现任和前任联邦官员表示,在美国联邦政府的某些特定部门,SpaceX正在积极争取获得价值数十亿美元计的新联邦合同或其他支持。 **国防部** **早在特朗普重返白宫前,SpaceX已经在幕后运作了好几年**,希望扩大与五角大楼和情报机构的业务规模。它雇佣了前军方官员,这些人随后又回到国防部,鼓动曾经的同事和朋友购买更多SpaceX服务。 加里·亨利(Gary Henry)就是其中一员,他是前空军航天和导弹项目主管。在SpaceX开发星舰时,他加入了SpaceX。 在亨利在SpaceX工作期间,SpaceX获得了一份**价值1.02亿美元的空军合同**,研究如何利用星舰如何在90分钟内将军事货物运送到全球各地。目前,这项任务主要由空军的C-130运输机完成,需要花费几乎一整天的时间。  SpaceX 2024财年获得38亿美元合同 现在,亨利已经作为顾问回到了五角大楼。**尽管星舰在最近两次试飞中都发生了爆炸,但是亨利仍在推动军方把星舰作为一种选择。** 现任和前任五角大楼官员表示,**S****paceX很可能会从一个名为“金色穹顶”的导弹防御项目中获得更大好处**。在这个项目上,特朗普已经命令五角大楼快速研究如何击落飞往美国的核导弹,以及低空飞行的巡航导弹和高超音速导弹来袭时的应对办法。**根据某些估算,这项努力可能每年需要花费1000亿美元。** **NASA** 贾里德·艾萨克曼(Jared Isaacman)被特朗普提名为新任美国宇航局(NASA)局长,他是一位亿万富翁企业家和航天爱好者,已两次搭乘SpaceX火箭进入轨道,并为此向SpaceX支付了数亿美元。 更重要的是,他的支付处理公司Shift4 Payments几年前购买了SpaceX的股份,这项投资在最近几年**带来了2500万美元的收益**,实际上让他与马斯克成为了商业伙伴。Shift4的一位高管表示,该股份最近已被出售。在本月发布的道德规范文件中,**艾萨克曼承诺切断与SpaceX的任何剩余财务关系。** 如果艾萨克曼的任命得到确认,他将与迈克尔·阿尔滕霍芬(Michael Altenhofen)一起加入NASA。阿尔滕霍芬在2月被任命为NASA高级顾问,此前在SpaceX工作了15年。  猎鹰9号 NASA支付给SpaceX的资金超过了五角大楼。过去十年中,**SpaceX共获得了130亿美元的NASA合同承诺**。这些合同包括NASA雇佣SpaceX将货物和宇航员送入轨道,并将NASA最大和最昂贵的探测器送入宇宙。 就在上个月,NASA向SpaceX授予了一份**价值约1亿美元的合同**,用于发射一颗新的太空望远镜,该望远镜将用于寻找可能威胁地球的小行星。 不过,这仅仅是SpaceX在特朗普第二任期内可能从NASA获得的巨额资金中的一小部分。 NASA前官员预测,艾萨克曼将迅速采取措施改革NASA的阿尔忒弥斯计划,该计划旨在让美国宇航员重返月球。目前,波音公司拥有一项为阿尔忒弥斯计划建造火箭的主要合同。但是,NASA前高级官员道格拉斯·洛弗罗(Douglas Loverro)和其他前NASA官员表示,**他们预计美国政府将逐步淘汰波音的火箭,因为它已经严重滞后于计划,并且超出预算数十亿美元。**这将使得NASA转向SpaceX或蓝色起源等商业航天公司,让他们将宇航员送入轨道,以便执行未来的月球甚至火星任务。 **农村宽带补贴** 就在不久前,SpaceX的星链还很难利用联邦政府提供的激励资金,为偏远地区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但是,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在1月份的任命听证会上誓言要改变这种状况。 他承诺要改变商务部**管理420亿美元补贴资金**的拨款方式,这笔资金要发放给各州用于扩大宽带接入服务。在拜登任期时,美国政府选择优先支持那些通过有线连接方式将家庭住户接入到互联网网络的系统,而非像星链那样的基于卫星的无线系统。 “让我们使用卫星通信系统,让我们采用无线通讯方式,让我们使用光纤网络,而且要尽可能以**最经济、最高效**的方式来做这件事。”卢特尼克在听证会上表示。  星链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也有自己的拨款项目,规模相对较小。该项目旨在提供资金协助企业向美国服务欠佳的地区提供宽带服务。此前,星链原本有望获得近1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但在2023年末,**FCC撤回了这一提议,理由是该服务不符合该机构的要求**。 如今,FCC主席由布伦丹·卡尔(Brendan Carr)接任。他曾经对于FCC拒绝给予SpaceX这些补贴资金提出抗议。接受《纽约时报》采访的行业分析师和两位前FCC成员表示,他们现在预计该机构将再次向星链提供部分补贴资金。 **联邦航空管理局** 今年1月,美国发生了一起军用直升机与商用喷气式客机的致命空中碰撞事故。随后,美国交通部长肖恩·达菲(Sean Duffy)请求马斯克的帮助。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正努力让其空中交通管制和天气数据系统变得现代化。达菲表示,FAA需要在技术方面的支持。于是,SpaceX的团队被带到该机构,协助完成这项工作。 马斯克很快在社交媒体上抱怨称,美国运营商Verizon在2023年获得的一项**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政府合同上进展太慢,该合同旨在提供新技术。 “Verizon的系统无法正常工作,这使得航空旅客面临严重风险。”马斯克上个月在X上写道。 根据《纽约时报》获得的文件,SpaceX员工正在FAA工作,其中之一就是特奥多尔·马拉斯卡(Theodore Malaska)。他获得了特朗普政府的特别伦理豁免,参与了“可能对SpaceX财务利益产生直接且可预测影响的特定事务”。 不久之后,马拉斯卡在X上炫耀称,FAA现在将SpaceX的星链卫星纳入了该机构将天气数据传输给飞行员的系统。这一设计可能为SpaceX带来新的联邦业务。 **FAA发言人表示,截至今年3月中旬,只有8个星链终端在使用。马斯克表示,这些终端是他们捐赠的。**不过,其他星链终端最近已安装在了白宫和总务管理局的办公室。(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7706.htm)
近日一项针对13款宣称“零添加”的酱油的第三方权威检测报告出炉。结果显示,12款“零添加”酱油检出镉,7款检出总砷。随后千禾等企业回应称,公司产品配料为水、非转基因黄豆、小麦、食用盐,未外源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和其他化学剂。“镉”存在于水、土壤、各类农产品中,酱油产品检出的微量“镉”来源于原料。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5/0320/e77c2ee6569cb97.jpg) **千禾味业董事长伍超群接受采访时激动表示:“千禾味业创立这么多年来,就是实实在在认真做好产品,配料表清清楚楚,添加了就是添加,没添加真的是零添加,况且企业怎么可能去添加“镉”这类元素。”** 正当大家还对官方回应心存疑惑时,四川眉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给出了通告。 四川省眉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通告,近期,我局监测到千禾味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相关产品被媒体送检事件后,立即组织对该公司成品库房、商场超市在售的相关产品进行监督抽检,共计23批次。 **经检测,结果符合企业标示的酿造酱油国家标准(GB/T 18186)。** 虽然产品没问题,但行业专家表示,从国家标准的角度看,酱油内“镉”没有超标可以食用。但“千禾0”商标设计,刻意放大“0”字涉嫌误导消费者。 近年来“零添加”标签,在调味品行业越来越流行,很多酱油企业为提高竞争力。相继开发出所谓,“零添加、低盐、有机”等特色化产品。专家认为产品贴“零添加”是营销概念而非技术标准,行业应该尽快明确标准。 [](https://n.sinaimg.cn/finance/transform/415/w550h665/20250320/a75e-b17e5782aca88acc3c95aa59027f6c7f.jp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7704.htm)
3月18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关于规范企业数据发布的倡议书》。倡议书提到,**部分车企频繁发布不能代表市场规律的销量周榜,数据来源不明,引发舆论误读,扰乱行业秩序,加剧了“内卷式”恶性竞争。** 因此,倡议企业停止对外发布销量周榜,避免碎片化信息引发片面解读,减少误导性舆情对市场的干扰。 汽车博主“Blood旌旗”对此爆料表示:“**这两天看了一些实锤的资料,周榜的确就是那家无能狂怒之下不断举报的结果。**” 不过,该博主并未明确指出具体涉及的车企。同时,他还提供了一些线索,**暗示某车企自1月份以来在各种意义上的销量均出现下滑**,并直言该车企翻身无望。 对于停发销量周榜的倡议,网友们意见不一。支持者认为,销量周榜能反映市场热门车型,为购车提供参考。而反对者则指出,周榜加剧内卷,增加企业负担,月度榜单已足够。你觉得呢?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7702.htm)
3月24日消息,近日英国出版业巨头Time Out刚刚发布了它评出的全球最佳美食城市榜单。**在该公司对18.5万人的全球调查中,美国新奥尔良凭借其融合法国、西班牙、越南和非洲风味的食物名列榜首。这些异国风味在诸如秋葵汤、什锦饭和法式甜甜圈等美食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完整榜单入口:** [https://www.timeout.com/travel/worlds-best-cities-for-food](https://www.timeout.com/travel/worlds-best-cities-for-food)  排名第二的是泰国曼谷。该市的美食场景存在于各式各样的场所:从备受赞誉的米其林星级餐厅,到提供多种街头名小吃的大排档。 哥伦比亚城市麦德林位列第三。该市价廉物美的咖啡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在名列第四的南非开普敦,让当地人津津乐道的是这座沿海城市的多元化食物,尤其是海鲜。 在名列第五的西班牙马德里,当地人描述该市繁荣的美食场景不仅“多元”,而且“具有实验性”。而名列第六的墨西哥城近年来已成为懂行的国际吃货们的首选目的地。 **在充满活力的尼日利亚城市拉各斯(排名第七),辣椒炖肉饭和烟熏肉串激发当地人的食欲。在排名第八的中国上海,延续数千年的美食历史在当今的探索性烹饪中日臻完美。** 法国是高级料理的发源地之一,因此该国首都理所当然跻身该榜单前十——巴黎名列第九。 位居第十名的是印尼雅加达。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读者曾评选仁当牛肉为全世界最美味的食品,但它只不过是该国众多令人垂涎的美食之一。 名列该榜单前20名的其他城市依次为:摩洛哥马拉喀什、秘鲁利马、沙特利雅得、印度孟买、阿联酋阿布扎比、埃及开罗、葡萄牙波尔图、加拿大蒙特利尔、意大利那不勒斯、哥斯达黎加圣何塞。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7700.htm)
**梅赛德斯奔驰为精简全球产品线,确认停产A级,现款A级掀背车是最后一款,后续不再推出换代车型。**奔驰A级自1997年推出,现已是第四代车型,最新一代于2018年发布,2023年进行更新。 奔驰首席技术官Markus Schafer表示,**品牌需要更具全球吸引力的车型,掀背车在欧洲受欢迎,但在中国和美国市场表现不佳。** 奔驰精简全球产品线后,紧凑型车型从7款减少至4款,分别为CLA轿车、CLA猎装车、GLA和GLB SUV。 **A级停产后,CLA将成为奔驰最便宜的入门车型。** 据悉,奔驰计划2026年推出下一代CLA车型,基于全新电动平台MMA,提供混动和纯电版本。 此外,奔驰取消了原计划用于EQE和EQS后续车型的MB.EA平台,转而使用现有平台。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324/52865709eebc4fa4b7da63fecdf4c410.pn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7698.htm)
36氪获悉,3月21日,2025年F1中国大奖赛在上海国际赛车场启幕。作为上赛季F1大奖赛总冠军——迈凯伦车队的官方合作伙伴,Airwallex 空中云汇在上海F1大奖赛赛地举办沉浸式品牌日活动。空中云汇全球首席营收官吴恺回顾了双方合作的初衷与两年来的成果,尤其是空中云汇如何通过和迈凯伦财务团队协同使用空中云汇的全球支付方案支持其跨境金融。吴恺介绍,经过十年发展,空中云汇2024年交易额突破1300亿美元,估值超过56亿美元。空中云汇通过AI自动化审核技术使上线时效提升40%,已为超过15万家企业提供服务。
<blockquote><p>技术人转型为产品经理,这不仅仅是一场职业的迁移,更是一次思维方式的蜕变。本文作者分享了从技术到产品的心路历程,希望能帮到大家。</p> </blockquote>  当初,一心不知不觉,已经不写代码快一年了,接触产品相关的工作快2年。一路走来经历了迷茫、痛苦、辛酸,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感受颇深的有以下几点: ## 一、思维方式的转变,从技术思维转向产品思维 ### 提升格局 产品经理主要聚焦于战略规划的宏观层面,致力于从 0 到 1、从无到有的创造性工作。 例如在搭建一个用户管理系统时,产品经理要思考如何设置系统的功能,以及如何与其它系统打通,以满足各个业务通用需求,打造业务中台,以达到降本增效作用。 而技术专注于执行层面,负责将产品经理的构想从 1 推进到 100,通过代码实现将抽象的产品设计转化为落地的产品。 ### 多个维度考虑 产品需要需要综合考虑行业、市场、竞品、用户、功能、测试、上线、运营等多个维度。 比如行业分析,除了现状还包括经济、政策和发展趋势等。 市场方面,市场规模,增长潜力等。 竞品分析比对差异,找到定位, 执行差异化策略。用户部分进行场景化需求和行为数据分析。 功能设计需要考虑架构、技术选择。测试阶段,功能、性能、兼容性和用户体验等。 运营部分收集用户的反馈,进行数据分析等。 ## 二、工作内容和方式变化 ### 需要与各方进行沟通 产品经理沟通包括高层领导、市场部门、销售部门、运营部门、设计部门以及开发团队等。 - 与高层领导沟通产品的战略规划和目标,争取资源支持;与市场部门合作进行市场调研和推广策划;与销售部门了解客户需求和市场反馈; - 与运营部门共同关注产品的运营数据和用户反馈;与设计部门协作打造美观易用的产品界面; - 与开发团队紧密合作,确保产品需求的准确理解和实现。而开发的时候主要与产品经理、测试人员以及其他开发人员进行沟通协作。 - 与产品经理沟通需求细节和技术实现的可行性;与测试人员配合进行测试工作,及时修复测试中发现的问题; - 与其他开发人员进行技术交流和代码审查,共同解决技术难题,保证代码质量和项目的顺利推进 ### 需要经常和文档打交道 产品经理经常需要研究和编写各种文档,如市场分析报告、竞品分析报告、宣传手册、技术参数、招投标文件、产品规划、使用手册、验收报告、需求文档等,所以产品经理也很考验人的写作能力,而开发一般只要负责开发文档。 ### 产品经理需要把控全流程 需求评审后,产品经理要做产品规划, 跟进开发进度,解决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开发上线后进行验收测试,运行过程中进行数据分析等,同时进行风险评估和识别、需求变更控制等 ## 三、技术是优势,也有弊端 懂技术可以很容易明白实现逻辑和开发流程,能准确评估需求的技术可行性,提高需求落地可能性;同时基于技术经验,能更精准地拆分任务、预估工时,减少因技术复杂性导致的延期风险;在与开发团队沟通更加顺畅,更容易获得开发的信任。但同时可能由于思维惯性,容易陷入技术实现细节,忽略用户核心需求或商业目标。例如,过度关注代码优化而忽视功能是否真正解决用户痛点。还有技术背景者可能对市场定位、盈利模式等商业要素缺乏敏感度,需要学习更多的产品方法论和分析工具,如PEST、SWOT分析等。 ## 四、持续学习是共性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持续学习已成为职场人必备的能力。产品经理身处风云变幻的市场浪潮中,需持续钻研市场调研方法,学习新兴技术知识,洞察行业发展动态,以理解前沿技术如何与用户需求相结合,进而融入产品创新设计,才能满足用户和企业的需求。比如,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产品经理需主动学习相关AI知识,思考如何将其融入产品,为用户带来更智能、便捷的体验。 开发人员所面对的技术世界同样日新月异,技术不断更新迭代,持续学习是他们保持技术竞争力、攻克复杂技术难题的有力武器。开发人员需要不断跟进新技术、新架构,不断提升技术能力。例如,如何本地化部署大模型,对现有的业务进行模型训练,达到业务目标。 无论是产品经理还是开发人员,持续学习都是能够不断前行、创造更大价值的核心动力和能力,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在职业道路上越走越远。 ## 总结 在转型产品经理的过程中,个人感觉,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跳出“技术导向”的思维模式,真正站在用户和商业价值、逻辑角度思考问题。同时构建产品思维、市场洞察和方法论,并将其沉淀为体系,成为立足社会的底气和能力。 本文由 @叶子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比亚迪入股海伟电子后,其旗下的全资附属公司立马成为了后者的第一大客户,但两者之间的交易却不算关联交易。
36氪获悉,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河南省2025年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工作要点》。其中提到,促进数据要素高效配置。做强郑州数据交易中心,争创国家级行业数据交易场所,2025年备案数据交易规模达到50亿元。推动数据标注基地建设,支持7个省级数据标注基地建设城市在数据标注产业生态构建、能力提升和场景应用方面先行先试。促进数据智能标注技术应用,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数据企业。
36氪获悉,3月24日,知乎直答发布新版本,支持搜索结果直接溯源知乎答主真实创作,强化AI工具与人的连接,从而进一步降低AI幻觉,提高内容的专业性和可信度。新版本的发布,意味着知乎直答与知乎社区的融合进入新阶段,有望为AI搜索产品和社区创作生态带来更大发展空间。据介绍,知乎直答新版本重在强化AI与社区,尤其是与创作者的融合。除上传解析网页、文档等知识库之外,用户还可以将每个知乎答主视为一个独立知识库,聚焦答主的单篇或全部创作进行提问、检索和解析,获得更具针对性的专业解答。
36氪获悉,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河南省2025年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工作要点》。其中提到,提升算力供给能力。加快推进智算中心建设。建成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推进河南空港智算中心、中原算谷等智算中心建设。强化“嵩山”“中原”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功能,提升一站式人工智能算力服务能力。到2025年底,全省算力规模突破94EFlops,进入全国第一梯队。
36氪获悉,香港交易所欢迎亚洲首批个股杠杆及反向产品上市,进一步丰富香港的产品生态圈,加强香港作为区内领先ETP市场的地位。香港交易所交易所买卖产品主管Jean-Francois Mesnard-Sense表示:“新推出的个股杠杆及反向产品标志着香港交易所于ETP 领域的重大发展,并体现了我们对产品创新的承诺。这批新产品将有助拓展香港市场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提升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我们期待继续与市场各方持份者紧密合作,为香港迎来更多创新产品。”
据京东黑板报今日发布:**京东外卖上线40天,日订单量已突破100万!**据其介绍,京东平台上已涌现大量月销订单突破**2000单**门店。目前,京东外卖平台上,已有**超45万家**品质堂食餐厅为全国142城用户提供放心、可靠、好吃的餐品。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5/0320/7976837623579be.jpeg) 此前,在今年2月,京东宣布入局外卖后,为了打出差异化,京东外卖喊出了**“品质外卖”“0佣金”以及“满15元减10元”、“满40元减20元”的口号**,希望吸引更多品质商家和会员。 京东外卖称,**2025年5月1日前**入驻的商家,全年免佣金。 京东外卖将为入驻商家提供全方位支持,帮助商家获益,共同推动外卖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当时有分析人士认为,0佣金对于商家来说确实具备吸引力,与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的抽成比例相比,这意味着京东外卖商家可以拥有更多的利润空间。 与此同时,京东外卖还强调**每天早10点、晚8点,京东PLUS会员及在校大学生用户可抽取“最高20元餐补”**,所有用户都可参与**“每天抽餐补”**活动,必得数额不等的餐补优惠,通过京东App首页“品质外卖”入口即可参与。 得益于上述差异化打法和营销战略,京东外卖上线仅40天,便取得了**日订单量破100万**这一亮眼成绩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7696.htm)
近日长城汽车举办了第二代Hi4技术暨全新哈弗枭龙Max预售发布会,有博主在会场遇到了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并问出了一个非常犀利的问题。其表示:**魏总您如何看待有些国产车生锈的问题?很多人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不敢购买国产车。** 听到问题后,魏建军略加思索后回答称,大家还是要看更长期一些,**我觉得生锈不是一个工艺问题,可能是设计问题,还有一件事就是良心问题**。 说完这句话魏建军转身就往会场走去,而他的回答也博得了满场喝彩。 汽车使用了大量的金属件,尤其是底盘,使用时间长了,**有些车确实会出现生锈,尤其是在沿海城市**,早些年买国产车的朋友不少人都经历过。 之所以会出现生锈,原因有很多: **比如材料选择**,部分车企受成本和品牌定位限制,使用普通钢板而非热镀锌钢板、全铝或复合材料等优质防锈材料,这些普通钢板防锈性能差,易生锈。 **又比如生产工艺**,生产中电泳、涂装、焊接等工艺不到位,如电泳不充分、焊接有缺陷,会使车身防护层存在薄弱点,水汽、氧气易侵入引发锈蚀。 **还比如魏建军提到的设计问题**,若存在钣金尖角、死角等不合理结构,会使电泳、注蜡等防锈处理难以全面覆盖,形成防锈薄弱区域。 **此外就是装配瑕疵**,装配过程中,如果不同金属部件连接不当,形成电偶腐蚀,会加速金属的锈蚀。 当然了,除了设计、生产和制造本身,生锈也和用户的使用习惯密切相关,有些人粗枝大叶,**开车时比较豪放,什么路都敢走,发生磕碰了也懒得处理,加上长期不洗车,酸性污渍累积等,都会导致生锈。**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7694.htm)
您可以再次按 Windows 徽标键 + C 在 Windows 11 上打开 Copilot,但微软表示它将允许您更改键盘快捷键来打开其他应用程序,类似于它在 Copilot+ PC 上处理 Copilot 键的方式。  Windows 键 + C 是广受争议的 Windows 键盘快捷键之一。以前,它与 Cortana 相关联,因此只要调用键盘快捷键,它就会打开 Cortana 的语音模式。不过,在Cortana 退役后,微软更新了打开 Copilot 的快捷方式。由于某些原因,Win+C 再次退役,但现在又卷土重来。 <table><tbody><tr><th>时期</th><th>Win+C 的功能</th></tr><tr><td>2012 年(Windows 8)</td><td>打开 Charms 栏</td></tr><tr><td>2015 年(Windows 10)</td><td>推出 Cortana 语音助手</td></tr><tr><td>2023</td><td>由于 Cortana 功能消失,因此已停用</td></tr><tr><td>2023 年末</td><td>微软将其带回并推出 Copilot</td></tr><tr><td>2024 年 6 月</td><td>再次退役</td></tr><tr><td>2025 年(预计 6 月/7 月)</td><td>重返 Copilot 并再次启用</td></tr></tbody></table> 据Phantom on X 指出的[参考资料,在较新的 Windows 预览版本中,微软正在测试 Win+C 键盘快捷键竞争对手。](https://twitter.com/phantomofearth/status/1903843219638555054) 您将能够“选择按下 Copilot 键或 Windows 徽标键 + C 时发生的情况”。 当然,Windows 键 + C 很可能会默认启动 Copilot,但您可以修改它,就像如何在 Copilot+ PC 上更改 Copilot 键一样。 那么,为什么 Win + C 快捷键被淘汰了?  Copilot “网页应用/包装器” 版本,2024 年 6 月起 Win+C 被取消 2024 年 6 月,微软[宣布](https://blogs.windows.com/windows-insider/2024/05/30/announcing-windows-11-insider-preview-build-26227-canary-channel/?utm_source=chatgpt.com#:~:text=we%20are%20retiring%20the%20WIN%20%2B%20C%20keyboard%20shortcut)关闭 Win+C 键盘快捷键,因为 Copilot 正在作为“应用程序”(基于 Microsoft Edge 的包装器)在 Windows 11 上“发展”。  此前,Copilot 被铰接在屏幕右侧,与操作系统深度集成,但现在情况并非如此。微软将其与操作系统分离,并将其转变为一个 Web 应用程序,通过 Microsoft Edge 打开 copilot.microsoft.com。 此外,此举还意味着 Copilot 将作为应用程序固定在任务栏上。由于 Copilot 已变成一款 Web 应用,微软表示使用 Win +(任务栏上代表 Copilot 位置的数字)打开 Copilot 更有意义。因此,它决定淘汰 Win+C 键盘快捷键,并提倡使用上述快捷键或升级到附带 Copilot 键的 Copilot+ PC。 [微软在一篇博客文章中指出](https://blogs.windows.com/windows-insider/2024/05/30/announcing-windows-11-insider-preview-build-26227-canary-channel/?utm_source=chatgpt.com#:~:text=we%20are%20retiring%20the%20WIN%20%2B%20C%20keyboard%20shortcut):“作为 Windows 上 Copilot 体验演变的一部分,使其成为固定在任务栏的应用程序,我们将淘汰 WIN + C 键盘快捷键。” **Copilot 再次成为原生应用程序,因此微软重新引入了 Win+C** 现在已经是 2025 年了,事情再次发生了变化,因为Copilot 已经变成了一个成熟的原生应用程序。  Windows 11 上具有操作系统集成的新 Copilot 原生应用程序 在社区的愤怒、不断的反馈以及批评公司决定之后,Copilot 以原生 shell(WinUI)重新推出。Copilot 不再是一个网络应用程序,有消息称微软希望将 Copilot 深度集成到 Windows 11 中。因此,微软还重新引入了 Windows + C 键来再次打开 Copilot。 这看上去不是一个坏决定。目前,在较旧/普通 PC 上打开 Copilot 的键盘快捷键是 Alt+Space,Windows 上的 Claude、Perplexity 和 ChatGPT 也使用此快捷键。此快捷键仅在应用程序已在后台运行时才有效,因此您需要打开“启动应用程序”切换开关。此外,Alt+Space 甚至被微软自己的 PowerToys 使用。 无论如何,Alt+Space 并不能证明 Windows 11 上的“AI”体验,恢复 Windows+C 快捷方式是正确的决定,如果您更改设置,它也可以用于打开 ChatGPT。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7692.htm)
美国空军宣布将生产 F-47 下一代空中优势 (NGAD) 战斗机。该战斗机预计将于十年内投入使用,取代 F-22 猛禽成为美国的主打空中优势战斗机。空军和特朗普总统周五宣布的这一消息结束了数月来关于 F-47 项目命运的猜测。在国防界,人们不确定这款战斗机是否会作为政府加强美国军事目标的一部分获得批准,还是会成为政府大幅削减联邦开支承诺的牺牲品。  之所以获得赞许,原因之一可能是,该项目于 2016 年构思,美国空军和 DARPA 在过去五年中一直在秘密进行 NGAD 原型的飞行测试,因此该项目已经处于极为先进的阶段。此外,美国空军表示,新的数字技术和政府拥有的架构简化并加速了开发过程。  F-47 的许多细节仍处于保密状态 为期五年、价值 196 亿美元的 F-47 生产原型机制造和测试工程和制造开发 (EMD) 合同也引起了轰动,因为该合同被授予波音公司,而不是其竞争对手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后者是 F-22 猛禽和 F-35 闪电 II 的制造商。当洛克希德公司在 2001 年赢得 F-35 竞标时,它震惊了整个行业,因为波音公司完全被排除在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国防合同之外,导致波音公司领导层发生重大变动。 然而,对于尚未获得正式昵称的 F-47,情况可能不会发生逆转。洛克希德在隐形战斗机的开发和生产方面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而波音近年来遭遇重大挫折,包括其民用客机和航天领域。波音还面临生产问题,因此洛克希德可能会与其他公司一起被要求作为分包商,以确保生产能力和更快的采购周期。 目前尚不清楚订购的 F-47 的具体数量,但预计每架飞机的成本将为 3 亿美元,不过美国空军部长弗兰克·肯德尔表示,空军的目标是将成本降低到接近 1 亿美元,与 F-35 闪电 II 的成本相似。  F-47 预计将于 2029 年左右投入使用 F-47 预计将比 F-22 猛禽战机有重大改进。作为第六代战斗机,它将是一款可选驾驶飞机,采用尖端隐形技术和无尾钻石翼设计,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雷达反射截面,同时还配备先进的雷达吸波材料和电子战能力。 其下一代自适应推进 (NGAP) 发动机不仅可使其在不开启加力燃烧器的情况下以超过 1 马赫的速度进行超音速巡航,还能为战斗机提供足够的剩余电力,用于发射定向能武器(如激光或微波束)和高超音速导弹。此外,其增加的燃料容量将使其更适合预计的印度太平洋地区远程作战要求。 但最大的进步是它融合了人工智能和一系列传感器,使其从一架简单的战斗机变成一个能够进行战斗决策和实时战场感知的指挥平台,并能增强与其他平台如协同战斗机(CCA)的随行小组、军械飞机、舰船、卫星、陆军等的联网能力。 特朗普总统在白宫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很高兴地宣布,在我的领导下,美国空军正在推进世界上第一架第六代战斗机的研发。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能与之媲美,它将被称为 F-47。从战斗机的所有属性来看,从速度到机动性,从性能到有效载荷,从来没有任何东西能与之相提并论。而且这项计划已经酝酿了很长时间,美国的敌人永远不会想到这一点。” <ps direction="vertical" indicator="1"> </ps>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7690.htm)
3月24日,比亚迪王朝网智美中级纯电轿车——秦L EV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三款配置,售价区间11.98万元-13.98万元。秦L EV基于e平台3.0 Evo拥有中级大空间,全系标配天神之眼高阶智驾。  这一价格在中级纯电轿车领域极具竞争力,不少消费者将其视为小米SU7、特斯拉 Model 3的有力平替。 在外观设计方面,秦L EV融入浓厚的国潮元素,整体造型时尚动感。长车头、短车尾的黄金比例搭配溜背造型。哥窑米、冰珀青、润玉白、茶晶灰四款车色。  车内配置上,冰箱、彩电、大沙发一应俱全,一体式智能冷暖冰箱能制冷制热,满足不同需求;“2+1”屏幕组合,即W-HUD、8.8英寸仪表和15.6英寸中控大屏;宽舒云感座椅符合人体工学,主驾8向、副驾4向电动调节,具备通风、加热、记忆功能。此外,多项智能便捷配置如VTOL移动电站、车载ETC、行车记录仪等也全系标配。  空间表现上,秦L EV拥有2820mm的中级轴距,车内空间宽敞,得房率达84.8%,后排腿部空间充裕。前后双备箱设计更是实用,后备箱容积460L,还有35L收纳槽,前备箱容积65L,可满足多种储物需求。  性能方面,秦L EV基于e平台3.0 Evo全新打造,具备多项技术优势。得益于e平台3.0 Evo两大全球首创技术——电池高效双环流直冷直热技术,16合1高效热管理集成模块,其整车能耗低至每百公里10.8kWh,满电续航可达545km。 同时,秦L EV还采用了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车身架构更强,搭配全车75%高强度钢和安全笼式结构,扛得住超过自身重量5倍的车顶静压。  后置后驱布局搭配前双球头麦弗逊独立悬架和后五连杆独立悬架,操控性与稳定性俱佳,转弯半径仅5.4米。 智能驾驶是秦L EV的一大亮点,全系标配天神之眼C-高阶智驾三目版(DiPilot 100),全车29个传感器,可实现高快领航、全场景智能泊车等功能。在高快路上能自动跟车、避让加塞、智能避障;停车时,自动泊车、代客泊车、遥控泊车等功能轻松应对各种复杂车位。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7686.htm)
3月24日消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正推出一款记录“每周工作成果”应用程序,用以追踪员工工作效率,此举是为了遵循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提出的政府效率改革要求所采取的措施。  图/卫报 NASA代理局长珍妮特·佩特罗(Janet Petro)上周五通过电子邮件告知员工:“今天,我们将推出一项针对汇报’五项工作成果’要求的新工具。”她表示:“这个安全的内部工具能帮助大家更轻松追踪并分享每周所完成的卓越工作。” 作为特朗普政府所谓“政府效率部”的负责人,马斯克上月突然向联邦机构负责人发难。他的团队向200多万名联邦员工群发邮件,要求他们每周通过电子邮件提交自己的每周工作成果,违者将面临解雇的风险。这一激进的改革举措令各部门负责人大为惊讶。 这项命令在政府系统内部引发广泛批评,多名内阁部长建议下属忽略邮件。有安全专家担心这种汇报方式可能危及国家安全或机密信息。美国白宫随后也作出澄清,不会因为不回复邮件而解雇员工,并要求他们遵循各自机构负责人的指示。 目前,联邦政府雇员每周仍会收到提交“五项工作要点”的提醒,但各个机构对于如何回复或是否必须回复的规定差异悬殊。 佩特罗所称的这款“每周成就应用”将简化报告流程,并能为员工建立长期“工作流水账”。 佩特罗发布这封邮件几天前,NASA为遵守特朗普行政命令,刚刚关闭了两个办公室并裁减了部分职位。裁员发生之际,NASA目前处境微妙,正等待特朗普提名的新局长贾里德·艾萨克曼(Jared Isaacman)获得确认。艾萨克曼曾自掏腰包参与过两次SpaceX任务,他的公司Shift4 Payments还为马斯克的航天公司SpaceX提供了2750万美元的资金支持。 佩特罗还在邮件中补充道,她将继续向美国人事管理局(OPM)提交全员周度工作成果与活动记录。 “这个工具将为各位参与报告流程提供便捷的汇报渠道,”佩特罗说。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7676.htm)
被视为科创板首家金融科技上市公司的财富趋势,历经8年鏖战才叩开资本市场大门,然而其上市5年来,募投项目投资结构却频频变形。行至目前的结果是:“新质生产力”名义下的募集资金,有三分之一流向传统基建。科创板资金异化的过程,也构成这家炒股软件商上市5年的一份“体检报告”。
日前,一家名为克拉克森律所的机构代表消费者在美国加州圣何塞地区法院对苹果公司发起集体诉讼,指控该公司存在不正当竞争、虚假广告和过失性虚假陈述:“夸大了人工智能的能力,导致消费者相信他们购买的设备具有实际上不存在或被严重误述的功能。”  自2024年全球开发者大会以来,苹果一直在大肆宣扬其人工智能服务Apple Intelligence。去年10月,苹果发布Apple Intelligence,据称将极大赋能包括iPhone16在内的若干新款苹果设备。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将当时尚未发布的技术描述为“意义深远”。可时间推移到今年3月上旬,苹果却发表声明称 ,“研发更加个性化的Siri助手所需的时间长于公司原本预期”,预计有关功能要到明年即2026年才能推出。投诉称,苹果公司欺骗了用户关于其iPhone 16的AI功能,诱使人们购买他们本可能会放弃的手机而不是选择其竞争产品。 在此之前,大量用户就对新款iPhone 16实际交付的人工智能功能感到失望。美国科技新闻网站ZDNet在iPhone 16发布后不久就登出发烧友给出的评测结论称:如果你买新款iPhone只是为了体验Apple Intelligence的人工智能功能,“奉劝你还是先省省吧。”尤其令苹果尴尬的是,苹果新推出的人工智能生成新闻综合简报的功能错误频出,在用户设备上频繁弹出“假新闻”,也迫使苹果不得不于1月叫停该功能。 商业内幕网21日分析称,这起集体诉讼是苹果人工智能发展路上遭遇的最新挑战,引发了人们对其迄今所做举措的批评以及对未来前景的质疑。考虑到美国其他科技巨头都推出了类似的人工智能助手,苹果已“无处可藏”。 英国科技新闻网站TheRegister关注到,近期苹果调整了负责人工智能业务的高管,这似乎说明苹果公司内部也对自家的Apple Intelligence产生了怀疑。业界分析师本尼迪克特发文称,iPhone多年来一直停滞不前,唯一的增长来自服务——“这对现金流不错,但主要是榨取现有客户群,而不是创造新的东西。”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7672.htm)
美国前驻印度大使埃里克·加塞蒂曾打趣称,“如果你不是印度人,那就无法在美国成为首席执行官。”虽是笑言,但加塞蒂并非没有事实依据——《财富》500强企业中,超10%的掌舵者都是印度移民。这种现象在美国科技领域更常见,目前微软、谷歌、IBM、Adobe等公司的首席执行官(CEO)都是印度裔。 然而,在美国,印度裔高管“被离职”的情况越来越多,社交媒体上也多了对印度裔高管的吐槽和争论。不少美国网民认为印度裔在公司内部拉帮结派,严重降低工作效率,导致公司经营状况每况愈下,印度媒体则回击称这是美国职场的“种族主义偏见”。那么,印度裔CEO在美国真的不再吃香了吗?  **CEO“出口贸易”受阻?** 如加塞蒂所言,印度出生的CEO目前掌管着全球众多知名企业。美国《时代》周刊更是将印度的CEO“出口贸易”称为一个比印度经济增长更宏大的故事。 印度裔为何能活跃在全球商业舞台上?美国科技行业编辑安吉特·夏尔马分析认为:首先,印度理工学院和印度管理学院等印度高校每年向美国输送大量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专业)人才,这些学生在斯坦福、麻省理工等顶尖学府深造后,拥有技术与管理双重优势;其次,印度文化重视努力、毅力和韧性等品格,一些寒门精英的奋斗史就体现出这种精神;第三,印度的家庭价值观对这些CEO的领导风格有很大影响,“家庭”对印度人来说不仅仅是手机主屏幕上的照片,还为他们提供了构建业务和员工奖励体系的基本思路,有助于CEO建立强大的团队;第四,多元文化适应能力令印度裔CEO擅长跨国企业的工作;此外,《时代周刊》还提到,印度社会的复杂环境让印度裔CEO在成长过程中就接触到从极贫到极富的不同阶层,学会了跟不同教育水平的人打交道,这让他们在工作中更具灵活性。 在美国纽约一家咨询公司工作的艾达也向《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介绍了印度人在职场的优势:“身边的印度同事都非常‘社牛’,我在楼梯间碰到不认识的印度同事,他们都会很热情地打招呼并自我介绍。印度同事还非常善于向上管理,勇于展示自己的工作成绩和优势。相比之下,我们东亚人偏‘埋头苦干’一些。这让他们在升迁时更具优势。”艾达还说,印度同事还常常通过内推的途径,帮助同乡、同学到公司一起工作。 然而在2024年开始的美国企业界CEO“被解职”潮中,不乏印度裔。数据显示,在罗素3000指数中的企业里,有191名CEO离职,其中74人是被解雇或被迫离开的。去年,星巴克前CEO纳拉辛汉突然离职引发广泛关注。据彭博社报道,在纳拉辛汉离职前,星巴克已经连续两个季度出现销售额下滑,股价下跌20%。在他担任CEO期间,星巴克还与工会之间发生了多次冲突。除了星巴克,一些美国知名公司也对印度裔高管下手。WeWork前CEO马特拉尼因无力挽救该公司摇摇欲坠的业务而辞职。更受人关注的是推特,在马斯克入主推特(现为平台X)后不久,不仅炒掉了印度裔前CEO阿格拉瓦尔、法律事务和安全主管维贾亚·盖德,其印度分公司200人的团队仅剩12人,超过九成员工被通知“不用来上班了”。今年2月,马斯克还在X上发文吐槽,“阿格拉瓦尔什么都没干”。 虽然谷歌仍由印度裔CEO桑达尔·皮查伊掌舵,但是印度媒体已经在为他的职位担心了。《印度时报》称,皮查伊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也加入被解雇的印度裔CEO名单,该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进展不利导致许多投资人要求他辞职。 在“被解职”浪潮之外,也不乏主动选择放弃美国高薪工作回到印度的企业家。印度裔企业家、建筑科技公司ArcAligned CEO安贾纳在社交媒体发文称:“自己并非失业,而是为了回乡陪伴年迈的父母。这个决定为自己的生命增添了价值。” **“印度式管理”引发印美争论** 美国印度裔高管“失宠”并不局限在商业层面,美国社会近期不乏对“印度式”管理的吐槽和争论。 一方面,印度裔高管掌舵的公司职场文化僵化引发强烈反弹。旧金山初创公司Greptile的84小时工作制、金融科技企业Better.com印度裔CEO维沙尔·加格的暴力裁员事件,都暴露出印度裔管理模式与美国主流价值观的冲突。Greptile事件激化了关于印度裔高管推行的高强度工作模式的争论。该公司CEO古普塔对“火箭发射式工作节奏”的辩护,引发10万条负面评论。他称,在Greptile,工作通常从上午9时开始,晚上11时或更晚结束,周六是正常工作日,周日偶尔也要工作。 印度新德里电视台报道称,Better.com CEO加格曾因在电话会议中直接解雇约900名员工而饱受批评。加格后来为他裁员的方式道歉:“我没有对受影响的个人以及他们对公司的贡献表现出足够的尊重和感激。” 另一方面,美国社会对 “印度帮”抱团现象的质疑日益加剧,一名律师在X平台上指控其妻子公司印度裔CEO的帖文引发广泛讨论。该文指责这位印度裔CEO在接管公司后,不仅排挤公司创始人,以印度裔高管为核心重组领导团队,还以疫情为由,实施降薪并停止了所有晋升渠道。该CEO还以老员工为目标,进行了15%的裁员。这名律师认为,相关工作被外包到印度,这破坏了公司的文化,本部裁员则增加了剩余员工的工作量。但这一切并没有换来业绩提升,反而导致客户抱怨服务质量下降。 许多X用户也指控其他印度裔高管采取了类似举措:“我曾在IBM工作,他们会派员工去印度培训继任者。”“我所在的公司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印度裔CEO上任后,美国和欧洲的中层管理人员都被清洗了。印度分公司的规模扩大了5倍。所有留下来的有才华的员工都在抓狂,试图向新团队解释一切是如何运作的……”有网民称,印度裔CEO的“杀手锏”是裁掉美国员工换成印度外包。“很多公司十多年前存在的工作岗位如今都设在孟买,这种趋势还在加速。”还有人称,在自己家乡,一名印度裔老板购买了加油站后解雇了10-15名员工,并用自己的家人取而代之。 关于该帖文的讨论中,很多美国人认为印度裔CEO只关心自己的短期业绩,不顾企业长期发展和职工生活工作平衡。 印度媒体也广泛关注到这一话题。《印度时报》称,印度的工作文化包括努力和对成功的渴求,这正是美国公司缺乏的,这也是为何股东青睐印度裔CEO。在强调“绩优主义变革”的特朗普政府内,也有多名印度裔人士担任要职。这说明美国正在经历一次职场文化的变革。 《印度斯坦时报》则引述一条帖文称,关于印度裔CEO的讨论存在种族主义偏见。印度《经济时报》认为这一讨论的背后,是越来越多美国人担忧自己的工作被移民取代。 **高层次人才竞争的局面更加激烈** 谈及印度裔高管被解职、印美关于印度裔CEO的争论是否会影响印美经济关系,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钱峰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印度是美国科技行业的重要人才来源,高管信任危机可能削弱印度裔在美国职场的竞争力。印度国内一些舆论可能会将高管被解职视为“种族歧视”,担心这是对印度软实力的打击,加剧对美的民族主义情绪,甚至施压印度政府限制对美科技人才输出。他认为,这会对印美经济关系一直以来的较好氛围带来影响。但相比目前影响两国经济关系的关税问题,这些高管的动向和相关争论不会对印美经济关系产生实质性影响。钱峰解释说,“因为他们虽是印度裔,但更是美国人。尤其对于那些二代乃至三代的印度后裔,除了肤色、姓氏之外,与印度关系不大。真正决定印美经济关系的还是两国之间的经济和产业互补性以及共同的经济利益。” 在美国掀起对印度裔CEO的吐槽时,其他亚裔CEO悄然登上舞台。3月12日,英特尔董事会宣布任命出生于马来西亚的陈立武为新任CEO,这一消息在科技界掀起涟漪,并推动英特尔股价盘后大涨超10%。有分析人士认为,陈立武的履新折射出硅谷权力格局的微妙变化。美国四大半导体巨头英伟达、AMD、博通和英特尔全部由华裔执掌。 舆论认为,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中国台湾)、AMD CEO苏姿丰(中国台湾)、博通CEO陈福阳(马来西亚)、英特尔CEO陈立武(马来西亚)虽背景各异,但均兼具东方教育根基与西方创新视野,比美国本土高管更具备跨文化领导力。与半导体领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谷歌、微软、IBM等互联网与软件巨头仍由印度裔高管主导。 通信专家项立刚22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现在美国芯片领域的确出现了几位其他亚裔CEO,他们未必是取代了印度裔,但其他亚裔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印度裔高管形成竞争压力。 钱峰认为,其他亚裔CEO在科技领域的崛起,让高层次人才竞争的局面更加激烈。未来,在美印度裔人才还会面临更多的竞争,尤其在全球和美国经济总体下行的压力之下,企业更加注重当前实际利益,或许会倾向选择经营风格务实、擅长精耕细作的技术型领导者,而不是以往那些擅长商业模式创新和跨文化沟通的领导者。但他也表示,从更长远角度看,如果美国持续限制中国STEM人才签证,将会导致在美华裔人才规模进一步下降,而最能填补缺口的还是基数庞大的印度裔人才。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76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