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长期以来一直依赖锂离子电池进行长期储能,但多年来生产和维护锂离子电池的成本可能很高。总部位于加州的初创公司 Inlyte 希望利用其钠铁电池技术提供一种可扩展的替代方案,并且该公司将很快制造电池来展示其优势。  制造合作伙伴 Horien 位于瑞士,目前一直在这样的工厂生产钠金属氯化物电池,但也将承担 Inlyte 钠铁电池的生产 钠铁电池的概念已经存在了几十年。英国公司 Beta Research 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就率先将这项技术用于电动汽车,但并未取得成功,取而代之的是锂离子电池。几年后,斯坦福大学毕业生 Antonio Baclig 选择采用钠金属卤化物电池设计,以创建一种公用事业级的储能解决方案,并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将其商业化。 Inlyte 考察了 Beta Research 开发这项技术的工作,并收购了后者的团队和设施。2023 年,这家初创公司筹集了 800 万美元的种子资金,以实现其雄心壮志。现在,它与 Horien Salt Battery Solutions 签署了一项协议,以扩大美国一家工厂的钠铁电池生产规模,并将这些长寿命储能电池推向市场。  Inlyte 希望在 2027 年在美国实现其钠铁电池商业化,用于长期储能 钠铁电池的最大吸引力就在于其名称:它们由两种储量极为丰富的材料制成,这意味着大规模生产时,它们的成本可能低至每千瓦时 35 美元。这只是锂离子电池成本的一小部分,锂离子电池的成本约为每千瓦时 139 美元。 钠铁电池也非常耐用,可以在任何气候条件下运行和安全运输,火灾风险低,并且保证 6-24 小时的储能时间。相比之下,锂离子储能电池通常提供约 4 小时的储能时间。 Inlyte 还展示了其电池可进行超过 700 次循环,且能量容量不会损失,并声称电池寿命至少为 7,000 次循环,即 20 年。这可能会让特斯拉的 Megapack 等锂离子存储选项物有所值。 <ps direction="vertical" indicator="1"></ps> 通过与 Horien 合作,Inlyte 希望在 2027 年前开设其第一家美国电池工厂。该公司已经在英国的一家试验工厂测试了其技术;借助 Horien 的专业知识在美国进行制造可以加速其实现电池商业化并在不久的将来签约客户的雄心。 <ps direction="vertical" indicator="1"> </ps>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9588.htm)
**日前,微信官网正式上线PC端4.0.3版本,取消“测试版”字样,这意味着经过数月内测、公测的微信4.0迎来转正。**据了解,微信4.0.3版本支持[Windows](https://pc.weixin.qq.com/)和[Mac](https://mac.weixin.qq.com/?t=mac&lang=zh_CN)下载,实现多桌面端统一。 **微信4.0.3更新内容:** 体验更新,Windows、Mac 等多端统一; 可发表朋友圈; 可查看朋友的朋友圈相册; 朋友圈可设置置顶内容; 可设置深色模式和浅色模式; 可设置字号大小。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331/6825896e583442e9a50574144116e1a5.png)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331/d34787bd01fa453b9b28801a3867fd28.png) 据悉,**Windows版微信用户可以通过左侧功能栏进入“朋友圈”,点击顶部左上角的“相机”按钮**,即可以进入发布页面,支持上传图片、添加文字、表情以及设置浏览权限。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331/7f77f807553e4a0ba024569314b5c19e.png) 其他功能还包括截图一键打码、管理存储空间等。 设计上,微信4.0.3采用全新UI风格,界面更有立体感,边框也由直角变为圆角。 不过,快科技实测后发现,在微信4.02公测时新增的收好友红包功能无法在4.0.3版本中使用,会出现“收到红包,请在手机上查看”的提示。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331/b8187786d0864dbc9138f656549b67d3.png) 微信4.0.3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331/8432b65c11d84754b21e6884696da6ff.png) 微信4.0.2测试版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此次推出的微信4.0.3正式版在安装时,会覆盖之前已安装的3.9.x版本。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331/996928aee05a4d01873fcbdaa1608bdc.png) 从安装路径可启动3.9.x版本微信 当然,**如果你还想使用3.9.x版本的微信,可以从安装路径启动,**实现3.9.x与4.0.3版微信双开(不同微信号登录),方便工作时使用两个微信。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331/2156cf25ad1944dcbcdeae6197e19058.png) 微信双开,左:微信3.9.12,右:微信4.0.3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9586.htm)
据报道,全球第三大晶圆代工厂格芯(GlobalFoundries)正在评估与中国台湾省半导体制造商联华电子(United Microelectronics, UMC)的合并可能性。  若交易达成,将创造一家年营收超过100亿美元的半导体制造巨头,显著改变当前台积电(TSMC)主导的晶圆代工市场格局。 分析师称,若合并成功,新实体将超越三星代工业务,成为仅次于台积电的全球第二大纯晶圆代工厂。 格芯在RF-SOI和FD-SOI特色工艺的优势与联电在成熟制程(28nm及以上)的产能形成协同。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9584.htm)
 <blockquote>你为什么要选择做游戏而不是去写世界观呢?</blockquote> <blockquote>我都来游戏公司实习了,只写个世界观有啥意思。</blockquote> 还有半句话我没说:这可能是我人生中唯一一次有人给我开着工资,还能让我做自己想做的游戏的机会了。 (上一篇发出来之后试图刨一刨之前做过的东西搞个合集) [【GameJam作品】西西弗斯模拟器](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5SZqY7EfR/)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当时在动物厂搞暑假实习,所有的实习生都会参加一个“XXX计划”,用几周时间搓做一个东西出来,产出再加上在项目组的表现会作为能否留用的评定。抛去前端后端那些我看不懂的东西,策划的题目有两个,一个是搓个游戏出来,还有一个是对文案策划的,写一个套开放世界的世界观。 虽然我不懂美术、不懂音乐、不懂编程(对,当时连GDevelop都不会,只用RPGmaker做过一个到现在还没优化完的生日礼物),但还是一点都没犹豫地选择做一个游戏。 《西西弗斯模拟器》就这么诞生了。我的第一个正经的游戏项目。 很明显整出个这种垃圾东西不会被留用(更何况在项目组里的表现也没那么好,唯一的高光时刻可能是和同组策划下班玩跑团的时候,展现了一波san值清空极限发疯),而且开交流会的时候先辈就千叮咛万嘱咐不要做叙事向的游戏,答辩的时候没有人会有时间试玩的,但我会因为自己是那个暑假唯一一个选择搓游戏的文案实习生感到满足hhhhhhhh 《西西弗斯模拟器》的玩法就是简单的推箱子,因为给定的题目是“switch”,选取了改变,转换这个异象,玩家控制的西西弗斯在这个过程中会推到各种各样的东西,推箱子的基础玩法也会和其他机制有一些(虚假的)结合:  (推箱子(石头))  (人不动石头(车)动+一点地狱笑话)  (推箱子(墓碑)+解谜)  (推箱子(文字)+解谜,那会儿没玩过文字游戏,感谢baba is you)  (推箱子,主角变成被推的(不知道为什么录不了gif)) 虽然当时我第一次用事件实现粗糙的推箱子的时候感觉无比激动,但是这些东西,说实话现在给我,我自己都不想玩第二次。纯用RPGmaker自带的那种碰一下让物体往前进一格的移动方式,只能说做了,但是不舒服。这也是后来让我转战其他引擎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还是后来看到《爱氏物语》才发现大佬能把引擎用成这样。(虽然之前也知道有扩展插件什么的,没想到有这种效果,果然菜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在世界观设定层面,一切的核心只有一句话: <blockquote>我们必须想象西西弗斯是幸福的。</blockquote>  (经典皮肤) 那段时间正是我对讨论玩家和角色的关系极其热衷的时候,很多小的尝试都是围绕着这个主题,这是我一直在用剧场的眼光看待游戏的必然结果。在玩游戏的时候我和角色的关系处于一种很有趣的观众—演员&导演—演员的叠加态,一种失控与掌控的混合体验。站在游戏之外我们能看到游戏作为一个制成品,玩家并无法对美术、程序、剧情做出根本性的变动(不考虑修改器和mod),从这个角度而言玩家相当于一个走进互动剧场的观众(岔开一句,到现在看到过的所有互动剧场,所有,还没有一个能够给我一个相对自然的互动体验,这种在剧场里很奢侈的事情是游戏天然具有的,这也是我开始对游戏感兴趣的重要原因……另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做小体量的游戏不用和活人打交道hhhhhhhh社恐福音)。但是在游玩体验的角度,玩家在规则内对于角色具有100%的掌控力,这种控制不仅体现在角色的移动,更在于在一次次选择背后隐藏着的善恶、动机、情绪,游戏角色在这时成为了格罗托夫斯基眼中最理想的演员的样子:一个完全的肉体机器,听从指挥做出对应的动作,完全放弃自我意识。玩家此时也成为了那个暴虐的、蛮横无理的、恣意妄为的导演,一个剧场中说一不二的暴君。  (老头年轻的时候是真的帅) 在这个主题下,选择西西弗斯为表现对象成为了一种完全不过脑子的最优解(在此之前的另一个尝试是被一个无聊的路过者摧毁的海鸥,不知道还能不能找到emmmmm找不到或许就再出一期世界观吧,嗯)。设想一种可能,不管一个游戏被卖出几万份、几十万份、几百万份,如果每一份游戏连接的都是同一个游戏世界,游戏主角被迫重复几万次、几十万次、几百万次剧情时会发生什么? 亚瑟再一次对着修女:“我tm害怕。” 修女os:“我tm知道。赶紧锻炼锻炼身体准备揍bk的吧。”  (虽然在调侃,但是到现在看到这张图还是很想哭) 哈里再一次没有捡够垃圾、没舍得典当老妇人的资助、也没打开那个神秘的集装箱,可怜巴巴地看着金。 金:“轮毂拿走吧氮子儿,我就知道每天出来我都得拉一个。”  (为什么不配轮毂,是因为不喜欢吗?是。) 董明珠·杰西再一次走进联邦调查局的大楼,看到局长。 “那个秃子弟弟我是非救不可吗?” “爱救不救,我先死了您嘞~”(省略枪声)  (特伦奇 is watching you) …… 是不是和一个演了同一场话剧无数次的演员内心感受是相同的!甚至它们能够得到的远不如话剧演员,那些格罗托夫斯基口中的“肉体机器”至少还能从严重的不同反应和自己的部分即兴中找到一些乐趣,加入到一个被称为“剧场”的默契仪式之中,而游戏角色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程序所规定好的,他们连享受这点不同的权利都不能拥有。 <blockquote>我们必须想象游戏中的角色是幸福的。</blockquote> (绕得有点远了?或许吧?) 在《西西弗斯模拟器》中,出现的带有台词的角色有三个:西西弗斯、墨洛珀和看守者。 西西弗斯是玩家操控的对象,他所受到的刑罚远没有因为希腊的终结而结束,神将他放在各种载体上,提香的油画,加缪的小册子, Puppet's Lab的偶剧……每当一种媒介出现并介入,西西弗斯便要收到多一层的苦难。直至神发现了游戏这个到目前为止最完美的媒介。每当一个人打开游戏开始推箱子,西西弗斯就要开始推动石头前往那个指定的地点,如果足够理想在同一个时间点西西弗斯的惩罚被切成了几万个切片一同运作,像是某种永不止息的劳动工厂。(同时在线几万人,是不是很大胆)而西西弗斯也在这种重复的折磨中逐渐成为一个空壳,他丧失了自己的行动和意识,只有游戏被打开,玩家的手触摸到键盘上,他才成为一种“鲜活”的存在。  (我们仨) 正因为如此,所有有关西西弗斯的对话使用的全都是选项的形式。这些话语并不是出自西西弗斯之口,而是控制他的玩家之手。玩家有自由吗?也没有,因为这些选项都是被预设好的。  (我好像记得如果全程选择沉默拒绝发出任何自己的语言会有个彩蛋) 是惩罚定义了西西弗斯,是重复定义了西西弗斯,是控制定义了西西弗斯。 墨洛珀在游戏中作为西西弗斯的拯救者出现(永恒的女性!指引西西弗斯上升!吼吼吼),每当游戏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bug、玩家不在进行推石头的尝试而是进入到其他玩法的世界中,墨洛珀就会出现,从一开始的模糊到后来清晰地展示出自己的面庞。(说实话……这段在做的时候满脑子都是德洛丽丝·黛)她希望玩家触摸到所有的bug世界,让这个游戏和现实的界限彻底被打通,从而让西西弗斯从游戏中解脱,获得救赎。         然后呢?没有然后。她也知道自己所拯救出来的只是一个“角色”,一个被控制才能够行动的躯壳。当玩家的鼠标将西西弗斯推过glitch边界到达一片纯白的虚空中时,她向玩家提出最后一个请求,不要再控制西西弗斯,让他自己迈过最后一步,这场拯救才达成了某种胜利。此刻的她与做这个游戏的我产生了某种重合。我在感叹游戏中角色的自由时,我到底在幻想什么?幻想有一天它们能够在无人操控的时候迈出那一步吗?痴心妄想……  我似乎只是在为自己不受控的生活哀悼。 看守者在设定上是替神明看管西西弗斯的人,游戏开场时在神明的注视下,看守者还只能对玩家所操控的西西弗斯冷言冷语,但当神明的视线离开这里,他马上换上了一幅面容,和西西弗斯开起玩笑,甚至主动想办法让他歇一歇。毕竟对于一个永恒受刑者的看守人而言,他的生活和永恒受刑又有什么区别?他只能陪伴着西西弗斯永远,在这个过程中,和西西弗斯/玩家的交流成为了它生活中唯一的一道光。  这种设定熟悉吗?看守者就是游戏中的NPC。很多时候很难界定一个游戏中的NPC和主角到底哪个更像一个活人,当然我们可以说NPC的存在是为了主角而服务,但是当我们出去拿外卖、扔垃圾、伸懒腰让游戏暂停的时候,这些被事件表控制的小家伙依然在行动着。至少在我和别人聊天的经历中能看到(样本太少,只能做一个很个性化的描述,而非某种结论),我们更愿意接受在游戏被关闭的那一刻,NPC还有着自己的生活而非主角。我在操控的过程中和主角建立了一种链接,这种链接当然会让我相比于程序设定好能够行动的人,更喜欢这个可以被自己操控的角色,另一面这种操控也形成了拥有感,在这种拥有感的影响下下,角色如果可以自己生活,那无异于一种背叛一种背叛。而NPC虽然它被操控,但我能明确知道那个控制他的人并不是“我”,而是一个和“我”之间隔着一个《巴别塔圣歌》的陌生人,我真的能理解这个人的造物吗?我不知道。 所以在游戏最后如果玩家没有选择带走西西弗斯,而是将西西弗斯送回看守者的手中,墨洛珀会感叹这个程序看起来比西西弗斯更像个人,并鼓励玩家好像做出了正确的抉择。  这种感叹从根本上来说毫无意义,两个同时被程序控制的人有什么好五十步笑百步的。但在生活中,我确实会好奇一个不被一只大手操控(至少不被一只我所熟悉的大手操控),拥有可能存在的自由意志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除了这三个表面角色,还有两个(或者一个?)隐藏的角色,神明,和真正的神明——玩家。准确地说他们才是最扣“自由意志”这个主题的的存在。 游戏中的神明将西西弗斯投入到这个电子空间中让它成为一个游戏来取悦玩家;玩家的行为让西西弗斯动了起来,刑罚得以成立,神明受到取悦;被取悦的神明成为这个游戏组成的一部分,现在我在分析他们被取悦的过程,来重新取悦看到这篇文章的玩家……这个套层还可以继续下去。 那么此时对玩家的“游玩”这个行为的定义应该在哪个意义套层中停下来?这一行为应该被视作什么?它真的有那么自由吗?真正的神明到底在游戏内还是游戏外? 我不知道,我到现在也没有什么答案。空洞的游戏主角—纠结的制作者制作者—更似人却不是人的NPC—正在游玩的玩家,他们共同组成的剧场空间被建立起来,作为一个问题而非回答,将我的疑虑传递给每一个走入这个剧场的人。 或许是这个东西对我而言最大的意义,比实习留用有价值得多。(而且……真的也不是很能接受深圳的特产小精灵hhhhhh一个怕虫人士默默地碎了) 这么看起来这个游戏确实充满了meta要素,但是meta不是我的本意,只是我在讨论角色/玩家是否具有自主性时的某种附属品。在一个遍地都是meta的时代正儿八经地讨论meta这件事本身就很奇怪。就像现在如果写戏文的论文还从特别“主流”(我是怎么想出这个形容词的,md我是个天才hhhhhhh)的角度去一本正经地探讨“第四堵墙”只能生产出笑话。 但这个东西也暴露了我的问题,我发现自己这几年确实毫无长进hhhhhhh对美术的要求永远是“做不好看就搞风格化”,对玩法的要求永远是“混沌中立,有交互就应该叫做游戏”,对玩家的体验永远是“姆们臭搞戏剧的不就该折磨观众吗”……恶劣的态度让我生产着一个又一个的垃圾,这种生产方式实在算不上健康,或许这次booom会督促我改变这一点吗? 或许吧? 或许吧。
    随着3月27日晚上0点游戏测评解禁,我积攒已久的想法终于能在这篇文章中得到释放。 首先非常感谢《黑暗世界:因与果》提供的超前体验资格,让我能提前几天游玩到这款可以被称作艺术品的游戏,也让我有了充足的时间准备这篇文章。   时间回到2021年7月29日,一段预告片片悄无声息的在B站发布了,那是《黑暗世界:因与果》第一次展现在大部分玩家面前,从此之后,制作组一直在b站更新着他们的工作日常,或许是参加展会,或许是制作日常,但视频一直不温不火。  但好饭不怕晚,2025年2月19日,随着《黑暗世界:因与果》发售日预告视频发布,玩家们才发现,这样一款未曾见过几面的游戏居然还有一个月就发售,而我也是那天开始了解这款游戏。   我是一个杂食的游戏玩家,对于恐怖游戏我有独特的偏爱,我喜欢氛围的塑造、剧情的表现,不爱频繁的跳脸。说的好听叫挑剔,说得不好听我就是胆小。 正是因为这个习惯,我平时也会选择类似于《米塔》、《后室》系列、《逃生:试炼》等等氛围恐怖或者是多人恐怖的游戏。对于我来说,米塔量级的恐怖已经是极限,再往上我就要遮住眼睛留个缝玩了。  所以当我了解《黑暗世界:因与果》这款游戏时,它的预告片所展现出来的反乌托邦世界观设计、类心灵杀手的表现、怪诞的场景展现、深入的剧情一下子吸引了我,这种既恐怖又不恐怖的游戏,最适合我这种又菜又爱玩的玩家了。 后续体验demo后,我又一次确认了,这游戏就是我的菜,虽然有时候会对诡异的场景设计感到后背发凉,但并没有恶意吓唬玩家的行为。  后面,依靠小黑盒作者这一小小的头衔,我得到了《黑暗世界:因与果》官方的支持,享受到了本次的完整版超前体验资格。而等我开始完成这篇文章,我已经体验完了游戏的全流程,达成了全成就。 但因为保密政策,所以必须要等到发售日晚上0点后才能公开游戏内容,于是今天,便有了这篇文章。   《黑暗世界:因与果》是一款怎样的游戏?我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这是一款重叙事的游戏,并没有把恐怖放在主位,游戏中更多的是恐怖氛围的塑造,所以害怕恐怖情节而不敢入坑的的玩家可以放心,闭眼入这款游戏。 故事发生在1986年的东德,在这个地方,利维坦公司通过无处不在的监控,坚固的社会等级,影响心智的药物,控制着一切。而我们的主角丹尼尔,就是利维坦公司,思想局的一名Roam干员。  游戏开始,丹尼尔从病房中醒来,跟随着指引,在一场奇怪的案件中,寻找着自己真实的身份,这就是游戏的主要主线剧情,也就是说,这款游戏是一场关于主角丹尼尔的追忆之旅。 作为一名思想局的一名Roam干员,丹尼尔需要按照利维坦公司主脑“mother”的指令,调查与抓捕违反规定的公民。而本次的任务,就是奉命抓捕嫌疑人肖恩,以及获取关键证据。  丹尼尔利用公司的“潜脑”功能,进入到肖恩的记忆里,但随着调查越来越深入,丹尼尔却发现了隐藏在肖恩记忆里的怪物。从中还牵扯出了有关丹尼尔童年,那段被销毁的记忆。 具体后续的剧情我在这就不多赘述,把那一份精彩留给各位亲自体验。   在结束了7个小时的体验,完成了游戏的一周目,我的内心是复杂的。我惊讶于《黑暗世界:因与果》的场景设计与氛围塑造,是我在其他国产游戏中不常见到的震撼。 在《黑暗世界:因与果》中,你或许能看见许多游戏的影子:《心灵杀手》《恶灵附身》《寂静岭》《艾迪芬奇的记忆》 与其说《黑暗世界:因与果》是一款恐怖游戏,更不如是这是一段动人的故事。不断压榨民众的公司、潜藏在地底的秘密研究、恐怖诡异的心灵空间、永远都记不起的曾经。都在这部作品中以双线叙事的方式带给了大家。  游戏中的场景设计值得我们单独谈谈。在初入游戏时,游戏的场景设计带给我一种《心灵杀手》的感觉。制作组擅长利用场景来表达故事的情绪,比如作为一个反乌托邦的世界观,利维坦公司监视着每一个民众的生活,监视这一概念,在游戏设计的场景中十分常见。而表现的方式就是眼睛,制作组设计了许多宏达的游戏场景,这在游戏官方的宣传片中能得到体现。眼睛这一元素甚至在游戏中的某一小节中,成为了主要的解密要点,具体的内容我就不做剧透了。  如果你愿意留心观察那一个个看起来梦核又怪诞的场景,你会发现许多有关于剧情或者世界观的隐喻。这种通过场景来叙事的手法带来的好处就是,《黑暗世界:因与果》比单纯的文本叙述更加有冲击力,也更加印象深刻。 再来聊聊配音部分,当我翻看月壤制作组官方的往期视频时,看见不少类似的评价:作为一个国产游戏,却重点在英文配音,连动捕都是英文口型,而产生不满情绪。  在体验完整部游戏后,我认可他的说法,《黑暗世界:因与果》确实是重点在英文配音,动捕也是英文口型主角配音也参加过《黑神话:悟空》的配音工作。但是,我不认为这是一个缺点。本作讲述的本就是发生于东德的外国故事,在仅有的两种配音里,英文配音更适合世界观背景,国语配音什么时候绑定了国产游戏,而且正式版制作组是有中文全流程配音的,虽然有时候对不上口型,但这一点也能看出制作组的诚意是有的,只可惜心有余而力不足。 ## 中国人,也能讲好外国故事,这也是我这篇文章的主题。   在感到惊喜的但同时,我也惋惜,因为这部作品并不是完美的,既然要让中国游戏走向世界,自然要将《黑暗世界:因与果》与国外的优秀前辈做对比。 首先在不可否认的是空气墙的问题,游戏许多地方,距离障碍建模还有一段距离将被空气墙挡住,而看起来不大不小的空隙,也会影响玩家判断。特别是游戏中有类似《米塔》卡带的收集物设计,这就避免不了玩家在关卡中乱逛,而这就会让空气墙的问题更加明显。  特别想说的是,游戏在追逐戏的设计上还差点意思,虽然有奔跑按键,但奔跑的速度与步行无异,而且怪物的压迫感并没有这么强烈,这或许对于一些害怕的玩家是个好消息()。  除此之外,在剧情体验上,《黑暗世界:因与果》给我一种戛然而止的感觉,虽然故事的前半部分将整体气氛烘托的十分到位,结局表现合情合理,但却有太多的问题没有得到解答,无数个为什么在我的脑海里打转。 在游戏结尾部分,很明显的感受到剧情进度的拉快,感觉还能讲很多的剧情却匆匆结束了,我猜应该是资金紧张了,能看出制作组的野心,但没有很好的展现。  本地化方面,因为动捕是英配,所以口型对不对上中配可以理解,但在我体验的过程中却发现了一些片段字幕与配音不符的现象,这就是校对的问题了,具体我也和制作组反馈,等到正式版上线应该能够解决。  ## 8.8/10 +优秀的场景设计 +绝佳的艺术表现 +合理的惊吓程度 +别出心裁的解密玩法 -结尾乏力的剧情展现 -国语配音的精度不足  因为国产,所以我会偏袒;又因为国产,所以我会严格。上面的几点建议,说实话都不能掩盖我对《黑暗世界:因与果》这部作品的喜爱。  在国产恐怖游戏沉寂的今天,能看见这样一部在叙事上如此有特色的作品,无疑是一次惊喜。虽然讲述的国外背景的游戏,但如果不告诉我是月壤制作组的作品,我是完全看不出国产游戏的影子,在美术设计与剧情演绎上,都弥补了国产心理恐怖游戏的空白,这也证明了中国人也能讲好外国故事。 对于各位玩家,更可以将《黑暗世界:因与果》看作一部电影,因为他的恐怖元素远远不至于让玩家因为害怕而放弃体验,而且全程无跳脸,各位可以放心。  ## 国产游戏制作本就困难重重,而且制作组的宣发也很少,我希望能有更多人能体验到这部游戏,所以写下这篇文章,愿每一款优秀的游戏都不被时间埋没。 
特斯拉FSD在中国的口碑,突然好起来了。就在一个月前,特斯拉FSD还在被全网狂喷,铺天盖地的测试似乎都要验证“FSD在中国就是一场骗局”。但谁能想得到,不过一个月时间,很多人就被FSD征服了。不仅通过视频肯定FSD驾驶表现的网友越来越多,有些其他汽车品牌的KOL也为FSD站台,**甚至在一些平台出现了“投敌行为”,认为“FSD才是辅助驾驶的未来”**。  这一个月里,特斯拉FSD究竟发生了什么质的飞跃?还是说大家终于看穿了智驾的文字游戏? **FSD变聪明了** 客观来说,先不论进步的幅度大小,特斯拉FSD的确比第一版好了一些。 相关案例,请看VCR: 首先,FSD为我们表演一个“**滴水不漏**”。 博主王船船在抖音上发布了个名为“水滴挑战”的FSD测试视频。他把一个装了水的塑料杯放在窗边,全程使用FSD来考验车子的平稳驾驶能力。车子多次劈弯、加速、刹车却滴水不洒,广大网友看了都啧啧称奇。  | 不过有网友质疑水杯是用双面胶粘住的。画面来源:王船船 这段视频火到了X上,还得到了马斯克本人和特斯拉AI副总裁Ashok Elluswamy转发。Ashok Elluswamy评论说:FSD已经准备好了!  如果说第一个视频展现了FSD四平八稳的“老司机”风范,第二段视频则展示了在没有交通规则约束下的FSD有多强。 接下来,请FSD为我们带来表演:“**山路王者**”。 一位名为“AE68特斯拉”的博主开着他的特斯拉“越野”,在没有交规限制、没有标线、仅能容纳单车通过的山路上狂奔。  | FSD驾驶下时速在20-30公里。画面来源:@AE68特斯拉 这种单车道的窄路,大部分司机看到都胆怯,能开到时速20公里都很了不起了。而FSD这位美国老司机确实秉承了西部牛仔不要命的风格,**大部分时间开到了30+,过弯也能保持在20公里以上,直路甚至能接近40公里**。 国内大部分的智驾系统都依赖道路标线,但FSD却反其道行之,没标线也得心应手,仅靠视觉方案就能精准识别道路情况,不仅边缘的距离控制得非常好,应对岔路、坡道的盲区也足够自信流畅。 **毕竟没标线就不会压实线了**。没有规则约束的FSD,真的恐怖如斯。FSD在经过街头巷尾时也很惊艳,能做到像老司机那样“一停二慢三观察”,确保能安全通过;一离开了复杂路段,加起速来也是毫不犹豫。  | 画面来源:@AE68特斯拉 另外,有的特斯拉车主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恰好在FSD免费体验停止推送之前体验上了。他说FSD的体感完全和之前网上传的不一样,不仅变道丝滑,接管还非常少。已经足以满足车主在北京从东五环外到西二环的通勤需要。除了其中一次差点实线变道略有瑕疵,其余时间的体验**基本靠谱**。 B站上的“野生”FSD测试员也多了起来,看了一圈视频下来,客观地说FSD“想要违章”的冲动是有点拦不住,但也没有“一趟扣完12分”那么夸张。  早在3月8日,就有博主称测试中发现特斯拉FSD在入华的短短几天就好像能“识别交警手势”。  | 画面来源:@特斯拉那点事 有的媒体在体验免费体验版本的FSD时还称能自动避让高速上大货车掉下来的纸箱。  |画面来源:电车小飞 当我们评价智能驾驶是否优秀时,标准永远是驾驶体验是否足够贴近人类,“**安全**”和“**效率**”是永恒不变的两个基础指标。 如果进一步拆分,“安全”指标我们认为由**主动安全能力**、**环境识别能力**和**系统可靠性**这三个部分组成;“效率”指标方面,也拆分为**通行效率、决策响应速度和路线规划能力**三个部分。 而就特斯拉FSD最新的表现来说,效率指标显然有优势,通行效率和决策响应速度一直都是大家点赞的地方,路线规划方面有进步,走错路的情况也变少了。短时间里FSD无法解决的,就剩交通灯、车道线识别不够准确的环境识别能力问题了。 前不久,一位疑似特斯拉中国员工的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称自己HW 3.0的Model 3收到了FSD V12.6.4 内测版推送。 **据说这个版本的能力十分出众,相比首个版本进步神速,没有出现任何一次闯红灯和严重违章情况**。如果HW3.0硬件的车型已经有如此水平,未来新版本的HW4.0 FSD大有可能会更加优秀。 3月28日,特斯拉宣布重新推送了FSD新版本,优化现有 NOA 自动辅助导航驾驶功能。 短时间里进步那么大,FSD的中国化速度真的坐上了猎鹰9号? **特斯拉酝酿“升空”** 之前我们已经分析过,特斯拉FSD的主要短板在训练大模型的数据量不足。有业内人士分析,大概率在FSD进入中国后很快特斯拉就热更新了一个用更大数据量训练的新版本。 只需要喂养一点点数据就能进步神速,如果得到更加庞大的数据量…这下大家明白百度和特斯拉的绯闻怎么来的了吧。 根据 2025年市场调研报告,百度地图与高德地图共同占据中国线上地图市场约70%的份额,形成“双巨头”格局。其中,百度地图的市场份额约为30%-35%,位列第二。 百度的LD高精地图,覆盖全国41000+城市和乡镇,支持360万公里车道级数据,结合北斗高精定位(日调用量超5000亿次),甚至可以实现隧道、地下停车场等复杂场景的精准导航。 另外百度作为少数拥有测绘资质的企业,可通过提供本地化高精度地图数据(如车道标记、交通信号灯信息),帮助特斯拉在合规框架内提升FSD对中国复杂路况的适应性,理论上能完美解决FSD在中国水土不服的问题。 **这不就是特斯拉最渴望得到的数据吗?**一旦百度的LD高精地图数据和特斯拉FSD的超强驾驶技术结合,就相当于赛车手搭上了熟悉道路的领航员,这下不得起飞喽。 而且,别忘了百度还是一家AI公司。只要和百度合作,特斯拉就有机会利用百度的算力中心帮忙训练本土的道路数据,应用在FSD上,这下美国禁止特斯拉在华训练AI系统的困局也迎刃而解了。 虽然最终特斯拉没有和百度进行合作,但财联社报道,阿里云的高层称“特斯拉正在和本土企业普遍接触”,**原来和百度合作只是烟雾弹,真正眉来眼去的对象,是阿里。** 据知情人士透露,特斯拉正与阿里深入接触,探讨未来双方合作的可能,阿里或将为特斯拉中国的FSD落地提供GPU数据中心服务。 如果合作成为现实,凭着阿里在云计算、AI领域的强大实力,有人帮忙训练数据之后的特斯拉FSD,搞不好真要“升空”了。 **扫除最后障碍** 如果FSD的智驾水平能按照预期突飞猛进,现在特斯拉在中国吹响智驾反攻号角的阻碍,只剩6.4万的订阅费用了。 特斯拉也知道6.4万元的费用在中国不受待见,所以前阵子的第一大新闻是“**FSD免费了**”。 当然这并不是我们希望的完全免费,而是特斯拉以“免费体验”的方式,向所有符合硬件要求(HW 4.0)的车型提供一个月的FSD免费体试用。  这个举动就能从很多角度去理解了。比如,是否意味着特斯拉6.4万买断制度开始松动了?又或者特斯拉想让更多的车主“先用后付”?再或者,通过免费体验的方式让更多车主积累行驶数据,后续再用这些数据进行一波训练? 各有各道理。我们观察到的事实是:FSD的确是特斯拉后面的营销重心,不仅有一部分Model 3试驾车已经推送FSD供潜在用户体验,后面的焕新版Model Y也具备搭载新版FSD的硬件条件。 另外就是前阵子第二大的新闻:**特斯拉FSD的免费试用推送被“叫停**” 。看着夸张,其实只是因为相关政策的审批需要而已。 特斯拉客户支持官微在副总裁陶琳的微博评论区回应说:“根据最新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要求,团队正在完成3.0以及4.0硬件分别对应智能辅助驾驶软件的审批工作。各方都在积极推进相关进程,一旦准备就绪,便会尽快推送给大家。” 这里传递出来的信息是,特斯拉官方对“免费体验FSD”这件事异常上心。不仅副总裁陶琳亲自现身解释,官方客服也在第一时间回应。上次见到陶琳在社交媒体上如此活跃,还是上海车展事件那会儿。 看到特斯拉官方的这些举动,更加坚定了我们之前的判断:**64000元的FSD完全可以改为订阅制、提供分期免息,甚至直接免费,未来智驾也能成为特斯拉的标配**。 才过了一个月,智驾大战更加疯狂了。这个月里,小鹏推出了更强更便宜G6、G9,问界M9推出了激光雷达硬件升级服务、长安汽车也宣称要把高阶智驾的价格战打到10万以内。 这一切都促使了特斯拉需要更加迫切地让FSD成为他们的增长点,无论是更好的智驾体验、更低的智驾成本…当然只投放更多的广告肯定没用的。 哦对了,其实前面一直提FSD,这个说法是不对的。现在特斯拉已经正式将“**FSD智能辅助驾驶功能**”改名为“**智能辅助驾驶**”。  FSD的全称是“Full Self-Driving”,直译过来是“全自动驾驶”。小小的改名,预示着特斯拉中国的“认清现实”,**不再在中国追求所谓的全自动驾驶,而是先让L2级别的智能辅助驾驶落地,更加踏实地从每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向前进。** 对国内的车企来说,这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没有人能轻视特斯拉FSD的潜力,轻视特斯拉这家公司。 特别是对一些智驾技术没有那么先进、相比FSD领先没有那么多、智驾水平处于二三梯队的车企来说,最好的FSD,是永远需要6.4万元买断的FSD。 而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很有可能到明年今日,再也没有人小看 FSD 。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9578.htm)
当地时间3月30日,美国 “政府效率管理部门” 负责人、亿万富翁埃隆・马斯克,头戴一顶奶酪形状的帽子,现身威斯康星州的一场集会。这顶颇具特色的帽子是威斯康星州的象征,同时也是当地美式橄榄球队绿湾包装工队(Green Bay Packers)的标志之一。  此次集会与威斯康星州最高法院选举有关。在 2024 年总统选举中,特朗普曾在该州击败副总统卡玛拉·哈里斯。但目前,共和党人担心该州最高法院可能改变选区划分,导致共和党失去国会中的两个席位。 马斯克一直公开支持保守派候选人布拉德・希梅尔,并为其竞选投入了2200万美元。 此外,马斯克继续向选民派发现金。在集会上,两名参与者各获得了一张100万美元的支票。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检方曾试图禁止这种做法,但马斯克依然坚持赠款。 他在所谓的政府效率部门(该部门正在推动大规模的政府裁员)所扮演的角色引发了人们的强烈反对,这也给其电动汽车公司带来了负面影响,并导致股价下跌。 马斯克称:“他们试图对我,我猜还有特斯拉,施加巨大压力,让…… 我停止这样做。我的特斯拉股票以及所有持有特斯拉股票的人的股票价值几乎跌了一半。我的意思是,这可不是小事。” 截至周一,特斯拉的股价年初至今已累计下跌超过 34%,与去年 12 月的峰值相比已近乎腰斩。周一盘前交易中,其股价又下跌了 6%。 特斯拉的股价目前仅略高于去年 12 月最高水平的一半。 马斯克补充称,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该股的下跌可能是一个 “买入机会”,他此次前往威斯康星州是为了该州最高法院选举提前做准备。 股价下跌并非公众因马斯克的政治工作而对其感到愤怒的唯一表现。上周末,抗议者在特斯拉的经销商处举行了示威活动,而且有报道称全国各地出现了针对特斯拉车辆和经销商的破坏行为。 马斯克在政治方面的参与并不局限于政府效率部相关事务。2024 年,他曾公开与特朗普一起参与竞选活动,自今年 1 月新政府上台以来,他也经常出入白宫。他还经常在自己所拥有的社交媒体公司 X(原推特)上对许多不同的政治话题发表评论。 这位首席执行官的政治影响力日益上升之际,有迹象表明特斯拉的核心业务正在放缓。该汽车制造商 2024 年的汽车交付量有所下降,初步数据显示,今年年初其销量再次下滑,尤其是在欧洲市场。投资公司斯提夫尔(Stifel)在周日给客户的一份报告中下调了特斯拉的目标股价,并降低了对该公司的销售预期。 可以肯定的是,马斯克的政治活动可能并非特斯拉陷入困境的唯一原因。最近几周,其他美国汽车股也表现不佳,部分原因是美国对进口商品可能征收更高关税,以及海外贸易伙伴的报复措施,这给这个供应链紧密交织在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之间的行业增添了不确定性。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9576.htm)
亿航智能获得国内首批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OC证),成为全球首个具备无人驾驶载人eVTOL完整商业运营资质的公司。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字节跳动将其美国 TikTok 业务出售给潜在买家的交易可能会在 4 月 5 日截止日期之前完成。TikTok 在美国拥有 1.7 亿用户和130 万内容创作者,很多人担心在美国禁止该应用会导致人们的收入损失,但这种情况似乎可以避免。  2024 年,美国通过了一项得到两党支持的法律。该法律要求中国公司字节跳动在 1 月 19 日之前剥离 TikTok。但这并没有实现,TikTok 暂时退出市场后又回归,特朗普总统要求字节跳动在 4 月 5 日之前剥离其美国 TikTok 业务。 特朗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很多潜在买家对TikTok感兴趣,目前领先者已经出现——由黑石集团、海纳国际集团和泛大西洋资本集团组成的集团。 限定于中国的政治制度与法律框架,该国企业与政府之间存在很多联系。美国声称 TikTok 的中国所有者对中国政府负责,并认为这是不可接受的,因为这会引发国家安全担忧。据路透社报道,白宫参与谈判的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本质上扮演着一家投资银行的角色。 如果 4 月份未能达成协议,内容创作者可能也无需担心,因为特朗普已经表示愿意进一步延长最后期限,以提高达成协议的可能性。为了鼓励中国政府推动协议,特朗普表示他可能会“给他们一点关税减免或其他措施”。美国副总统JD万斯还表示,他预计[协议的一般条款](https://www.reuters.com/technology/us-vice-president-vance-tells-nbc-news-he-expects-high-level-tiktok-deal-by-2025-03-14/)将在 4 月 5 日之前出台。 TikTok 在美国和世界其他许多地方都很重要。大约一半的美国人都在使用 TikTok 的内容,约有 130 万内容创作者正在 TikTok 上赚钱。TikTok 的短视频内容也具有开创性,促使 Google 和 Meta 在其应用中提供类似的功能。各方都希望能尽快得到解决方案,让创作者有更多确定性。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9570.htm)
亚马逊周一发布了 Nova Act,这是一款通用 AI 代理,可以控制网络浏览器并独立执行一些简单的操作。除了新的代理 AI 模型外,亚马逊还发布了 Nova Act SDK,这是一个工具包,允许开发人员使用 Nova Act 构建代理原型。  Nova Act 由亚马逊新近在旧金山开设的 AGI 实验室开发,还将为该公司即将推出的 Alexa+ 升级版提供关键功能,Alexa+ 是亚马逊广受欢迎的语音助手的生成式 AI 增强版。不过,从今天开始提供的 Nova Act 版本略显逊色。亚马逊称其为研究预览版。 开发人员可以通过新网站[nova.amazon.com](http://nova.amazon.com/)访问 Nova Act 工具包,该网站也是亚马逊各种 Nova 基础模型的展示。 Nova Act 是亚马逊试图利用自己的通用人工智能代理技术与OpenAI 的 Operator和Anthropic 的 Computer Use竞争的尝试。几家领先的科技公司认为,能够为用户导航网络的人工智能代理将使当今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更加有用。 亚马逊可能不是第一个开发这种代理技术的公司,但通过 Alexa+,它的覆盖范围可能是最广泛的。 亚马逊表示,使用 Nova Act SDK 进行开发的开发人员应该能够代表用户自动执行基本操作,例如从 Sweetgreen 订购沙拉或预订晚餐。借助 Nova Act 工具包,开发人员可以整合工具,让 AI 代理浏览网页、填写表格或在日历上选择日期。 亚马逊声称,Nova Act 在公司内部的几项测试中表现优于 OpenAI 和 Anthropic 的代理。例如,在衡量 AI 代理如何与屏幕上的文本交互的 ScreenSpot Web Text 中,Nova Act 得分为 94%,优于 OpenAI 的 CUA(得分为 88%)和 Anthropic 的 Claude 3.7 Sonnet(90%)。 不过,亚马逊并没有使用更常见的代理评估(例如 WebVoyager)来对 Nova Act 进行基准测试。 Nova Act 是亚马逊上述 AGI 实验室推出的首款公开产品,[该项目](https://www.amazon.science/blog/amazon-opens-new-ai-lab-in-san-francisco-focused-on-long-term-research-bets)由前 OpenAI 研究员 David Luan 和 Pieter Abbeel 共同领导。两人之前都创立过自己的初创公司——Luan 创办了Adept,而 Abbeel 共同创办了Covariant——去年亚马逊聘请他们来领导其 AI 代理工作。 虽然 AGI 实验室开发能够订购 SweetGreen 的 AI 代理似乎有些奇怪,但 Luan 认为代理是创建超级智能 AI 系统的关键一步。Luan 将 AGI 定义为“一种能够帮助您完成人类在计算机上所做的一切的 AI 系统”。 Luan 表示,他的团队设计了 Nova Act SDK,以可靠地自动执行简短的任务,并为开发人员提供工具,让他们能够精确定义何时需要人工干预代理工作流程。他希望,这将使开发人员能够创建更可靠的代理应用程序,尽管不一定是完全自主的应用程序。 亚马逊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推出了首款通用人工智能代理,但这是该公司寄予厚望的一项关键技术。Nova Act 的早期测试可以让人们一窥拖延已久的 Alexa+ 的一些功能,这对亚马逊的人工智能努力来说是一个成败攸关的时刻。 OpenAI、Google和 Anthropic 的早期人工智能代理的主要问题是它们在不同领域的可靠性。在 TechCrunch 的测试中,这些系统速度很慢,难以长时间独立运行,而且容易犯人类不会犯的错误。我们很快就会看到亚马逊是否破解了密码——或者它的代理是否也存在困扰竞争对手的同样缺陷。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9568.htm)
2024年,第四范式归母净亏损2.69亿元,较2023年缩窄70.4%。钛媒体AGI基于第四范式财报趋势计算,2025财年内第四范式有望实现盈亏平衡或净利润为正。
 本期节目无时间轴。 [<《DOOM:The Dark Ages》机核试玩录像>](https://www.gcores.com/videos/196798) 感谢 Bethesda 的邀请,机核小分队有幸在近日提前试玩到了《DOOM:The Dark Ages》。参与试玩的 Wing 回来之后第一时间找到了办公室里的两位《DOOM》老玩家,分享了本作的试玩体验,也探讨了不少关于玩法改动的感想。 *GadioWave是一档快速、自由的电台栏目,我们打算以尽量快的速度在节目里分享我们对于新鲜事物的感受。不管是玩的、看的、听的、读的,没有固定的更新时间,没有固定的主持人员,没有时间轴,但是充满情感。
 [<毁灭战士举着盾冲进「中世纪」了!机浪 VOL.79>](https://www.gcores.com/radios/196697) 感谢 Bethesda 的邀请,机核小分队有幸在近日提前试玩到了《DOOM:The Dark Ages》。此前制作人已经表示本作和前两作的风格有所差异,那么本作实际玩起来是什么样的场面,Slayer的新“玩具”盾牌在战斗中有多重要?请看 VCR!
 《幻兽♡帕鲁! ~已经不想只做朋友了~》现已公开Steam页面。《幻兽帕鲁 / Palworld》新作竟然是校园恋爱模拟游戏!? 在私立帕鲁帕洛斯学园,你想与个性丰富的帕鲁们继续做朋友、或是发展成恋人,还是干脆把他们肢解了吃掉,全都由你来决定!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 登场人物介绍 神秘的转校生 暗巫猫 带有神秘感的转校生。 当与其他学生交谈时,还会展现出可爱的嫉妒的一面。  新生猎手 博爱蜥 每年都会向新生展开爱的攻势的前辈。 将告白称为「狩猎」。  文静的同级生 疾旋鼬 总是胆怯地隐藏在主角身影下的文静同级生。 在放学后的教室里,向主角提出了一个秘密的请求…?  青梅竹马 佐伊 自幼失去了双亲,与哥哥暴电熊一起生活的少女。 总是冷静而坚强,对主人公有着特别的强烈情感。  学生会长 黑市商人 作为学生会长,他在老师和学生之间赢得了绝大信任。 但同时,也有着不为人知的黑暗传闻…。  疾旋鼬的妹妹 桃旋鼬 溺爱着哥哥疾旋鼬的,天真烂漫的妹妹。 被摸摸头就会想要撒娇,身体发软并发出「啊嘿……♡」的声音。 在主人公面前能看到意外大胆的一面…?  天然系男生 天羽龙 爽朗的笑容和天然的性格,无论在男女间都很有人气。 常常自认为露出了「帅气」的一面,但却会被周围人夸赞「好可爱」。 有时会在主人公前展露出害羞的一面。  保健医生 纱夜老师 会偷偷在工作中喝酒,充满着大人成熟魅力的保健室老师。 由于会友善倾听学生的烦恼,深受学生们信赖。 会在保健室只剩两个人时,用大人的性感魅力逗弄主人公!师生间禁断之恋的前方是…!?  元气少女 桃蛛娘 有着蜘蛛一样的身体,会吐出蛛丝织成茧。 会赠送诸如手织围巾等小物件。性格开朗。  柴刀系病娇 幽恋娜 经常随身带着菜刀,散发着危险气息的女孩。 嫉妒心和独占欲都非常强烈。有监禁他人的癖好,不允许主人公注视自己以外的任何人。 
连线杂志报道,**马斯克的xAI因其聊天机器人Grok的名称面临潜在的商标纠纷**。美国专利商标局认为这个名字可能会与另外两家公司——人工智能芯片制造商Groq和软件供应商Grokstream的名称相混淆,因此暂停了该公司的商标申请。**现在,一家名为Bizly的科技初创公司声称自己拥有“Grok”这个名字的所有权**。  Bizly和xAI似乎是各自独立想到“Grok”这个名字的。Bizly的创始人罗恩・沙阿说,**他是在和一位同事的头脑风暴会议中想到这个名字的**,当时他的同事将这个词用作动词(“grok” 这个词在科技界常被用来表示“理解”)。“我当时就觉得,这正是我要的名字,”沙阿表示。“我们很兴奋,击掌庆祝,就定了这个名字!” 据《印度时报》报道,**马斯克表示他是根据1961年的科幻小说《异乡异客》中的一个术语来给他的聊天机器人命名的**。作者罗伯特・A・海因莱因将“grok”想象成火星词汇中的一个词,意思也是“理解”。 **沙阿说他在2021年就申请了“Grok”这个名字的商标**。两年后,当他正准备推出一款名为Grok的人工智能直播活动应用程序时,马斯克宣布了他的同名聊天机器人。“那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一天,”沙阿说。“我醒来后看了看手机,收到了很多朋友的信息,说‘你被埃隆收购了吗?恭喜啊!’这让我完全震惊了。” **沙阿坚称xAI侵犯了他的商标**。但专注于商标业务的格本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的创始人乔希・格本表示,根据美国法律,商标法规主要是为了保护消费者而不是公司。“目标是避免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背后主体产生混淆,”他说。 当马斯克宣布他要推出聊天机器人时,沙阿说,Bizly仍处于测试阶段,正在与金融服务公司Carta合作对其Grok应用程序进行试点。这家初创公司即将完成一轮融资,但沙阿表示,**由于投资者对商标纠纷的担忧,这笔交易告吹了**。Bizly的Grok从未进入市场(目前也无法使用)这一事实,可能会让人质疑该公司能够执行哪些商标权利。 现在,沙阿说,**他的公司濒临倒闭。他希望能与xAI友好地解决此事**——甚至提出与马斯克的公司合作,或者以公平的价格将Grok商标出售给它。“我们花了200万美元来开发我们的Grok产品和业务,一旦马斯克先生宣布使用这个商标,我们的融资就失败了,”沙阿在上周一给xAI律师罗伯特・基尔的电子邮件中写道。“我们的公司濒临倒闭,需要挽回损失才能生存下去。”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9562.htm)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中国进口车进口量从2017年的124万辆持续以年均8%左右下行,到2023年仅有80万辆。2024年汽车进口70万辆,同比下降12%。目前2025年1-2月进口汽车5.6万辆,同比下降46%,进口车持续萎缩压力较大。随着国产车的崛起和国际品牌本土化加速,近几年汽车进口持续低迷,1-12月持续3年负增长。 2025年1-2月进口最高的前10国家是:德国16867辆、日本13014辆、斯洛伐克11248辆、美国6543辆、英国4434辆、瑞典1018辆、墨西哥971辆、奥地利538辆、韩国218辆、匈牙利202辆。1-2月同比去年1-2月增量最大的是斯洛伐克1530辆。 2024年1-12月进口车最高的是日本227987辆、德国192817辆、美国109842辆、斯洛伐克62412辆、英国45096辆、瑞典22311辆、奥地利10790辆、墨西哥8253辆、匈牙利8063辆、韩国4773辆。 崔东树指,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不断强大,电动化转型改变了市场需求结构,燃油车需求持续萎缩,进口燃油车需求也出现明显下降。随着国际关系的不断复杂,还是要未雨绸缪建立更多的复杂的进口模式,维持进口车合理规模。 一、中国汽车进口总体走势 1、汽车进口增速特征  在2014年进口车达到143万辆峰值后下行,2016-2017年进口增速稍有企稳改善,2018年以来至今持续下滑。2023年进口规模锐减,全年进口仅有80万辆,同比下降10%。2024年进口规模锐减,全年进口仅有70万辆,同比下降12%。目前2025年1-2月进口汽车5.6万辆,同比下降46%,进口车持续萎缩压力较大。  2025年1-2月进口汽车5.6万辆,同比下降46%,环比去年11-12月降56%,这是近期少见的1-2月巨大下滑。2024年汽车进口70万辆,同比下降12%。随着国产车的崛起和国际品牌本土化加速,近几年汽车进口持续低迷,进口车持续3年负增长,如果熨平波动,则是连续7年的负增长。 近期国际关系复杂,2024年7-8月加大进口车规模防范风险,透支的影响在今年年初仍有体现。 2、整车进口月度走势  2024年上半年呈现正常季节走势,尤其6-8月进口恢复较好。随着进口加关税的预期落空,9-11月剧烈下滑,高端消费压力较大,很多经销商等待加税的去库存。年初的销量下滑幅度惊人,主要也是观望今年的降级情况,2月后有所企稳。 3、汽车整车进口结构特征  2017-2019年的进口车市都是相对稳定的。2022年以来各类车型全面下滑。传统的卡车2023年进口较多,目前快速回落明显。新能源重卡替代进口重卡成为新增长点。2025年乘用车的进口小于需求,进口量还会恢复。  今年汽车进口结构中的乘用车占到98%的绝对主力地位,其中2025年1-2月进口轿车2.4万辆、占比42%;进口四驱SUV进口1.7万辆、占比30%;而新能源车的未列名机动车进口0.07万辆、占比1%。2024年的商用车进口表现一般,尤其是2023年轻卡进口回升较大,但牵引车和中卡等均不强。近期的进口皮卡也很弱。 乘用车进口占汽车进口的98%,如果包含轻卡中的皮卡,则乘用车数量占比更高。今年进口车全面下行,潮玩类需求也不太好。 4、新能源汽车整车进口结构特征  近几年进口新能源乘用车实现持续高增长,2024年出现剧烈下滑。2025年1-2月进口纯电动的乘用车691辆、降89%;插混579辆、降81%,进口新能源乘用车表现较弱。 乘用车的传统燃料进口车市场下滑较大,卡车中柴油车占比回升,而汽油货车的占比下降,与牵引车需求相关。 2025年的高端汽油皮卡进口表现缓慢。近期国内新能源商用车市场表现相对较强,进口纯电动皮卡车市场也表现相对较差。  2024年进口乘用车新能源进口占比达到3%,2025年1-2月进口新能源车占比下降到2%,纯电动较去年有小幅下降,燃油乘用车仍是绝对主力。货车中的汽油车比例仍是较高的,但柴油车提升较好。 5、乘用车整车进口排量结构特征  乘用车的进口车型排量集中于2升以下汽油车型,3-4升抗跌能力较好。  乘用车的进口车型排量原本集中于2升以下汽油车型,2025年1-2月占比整个汽油车的进口量46%的比例,较去年下滑7个点。 高端大排量车型下降的稍慢。近几年的2.5升-3升的大排量进口车销量下降慢,占比提升。由于国内市场的车型主要2升以下,因此进口的2.5升-3升的有较小竞争压力。 二、汽车进口市场格局 1、分国别进口特征  中国乘用车的进口国别仍以德国、日本、斯洛伐克、美国为核心,近期斯洛伐克进口增长较大。 2、整车进口月度走势  1-2月进口车下滑压力较大。2025年1-2月进口最高的前10国家是:德国16867辆、日本13014辆、斯洛伐克11248辆、美国6543辆、英国4434辆、瑞典1018辆、墨西哥971辆、奥地利538辆、韩国218辆、匈牙利202辆。1-2月同比去年1-2月增量最大的是斯洛伐克1530辆。 2024年全年进口车最高的是日本227987辆、德国192817辆、美国109842辆、斯洛伐克62412辆、英国45096辆、瑞典22311辆、奥地利10790辆、墨西哥8253辆、匈牙利8063辆、韩国4773辆。 3、新能源汽车整车进口国家特征  2019年前新能源车的进口数量较大,但2021年特斯拉国产导致的纯电动下滑的幅度较大。 2021年纯电动车受到特斯拉国产的影响而下降较大,但2022-2023年新能源的发展很好,让更多企业进口新能源。 2024年国产车竞争力较强,进口主力国家的新能源车进口下滑一半。今年的进口新能源乘用车压力进一步加大。 三、汽车市场销量格局 1、进口车总体销量  由于中国自主车企强大,进口车销量表现持续走差,也弱于国内国产豪华车市走势。2021年进口车销量达到94万辆,相对于2020年销量下滑6%。 2022年进口车的销量84万辆,同比2021年大幅低10%,也相对弱于国产车的表现。2023年终于恢复正增长,达到91万辆,增8%。 2024年1-12月进口车交强险数据为80万辆,同比下降12%。由于2024年初高基数的影响,今年1-2月进口车零售下滑较大,未来压力仍大。  前几年的进口车在1月均保持近10万辆的较高进口量,但今年进口车销量走势剧烈下滑,这与2024年底的进口车零售大幅回升有一定关联,春节因素导致1月需求不旺,2月恢复缓慢,未来进口可能更为谨慎。 2、进口车品牌特征  过去几年进口超豪华车持续增长,但2023年以来出现12%的下滑,2024年加速下滑46%,2025年1-2月下滑31%。宾利和劳斯莱斯表现较坚挺,虽然连续下滑,但仍在相对高位销量。玛莎的走势总体低迷,超豪华总体走弱,体现超高端消费群体的购买力暂时放缓,但高端法拉利2025年1-2月表现很不错。  目前进口车主要靠豪华车的需求支撑,非豪华进口车剧烈萎缩。进口车中的主力进口豪华车占比大幅增长。2025年的雷克萨斯的进口零售下滑6%,表现不错。宝马、奥迪、路虎的表现总体较强,保时捷的近期表现偏弱。 合资品牌进口车快速萎缩,丰田与大众、斯巴鲁等部分品牌进口车萎缩剧烈。 3、进口超豪华车品牌区域变化特征  进口车市场的需求总体偏弱,其中上海、深圳、北京与成都等传统富裕地区的进口超豪华车市场压力较大。新能源车对超豪华的影响不大,有钱的要体现地位,法拉利等表现仍是很好。由于超豪华的特殊商务与身份特征,市场的需求总体不佳。 4、豪华车区域变化特征  总体国产与进口豪华车市场的需求总体偏弱,其中上海、深圳、北京、重庆等传统富裕地区的豪华车市场压力较大。今年的苏州和重庆等表现一般。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9560.htm)
 本期时间轴制作:雏雏 AI时代,教育何为?教育何从?这是2024年开始,社会各界都关心的一个核心问题。科技的进步不一定会带来人的幸福,反而有可能剥夺、异化健康正常的人为“工具人”、“牛马”,或者更糟的,“流水线上的呆子”。这一期,我们将从一个真实的故事开始,完成游戏教育之“道”的最后一课,展现出游戏如何解除异化,成为后AI时代的工具人自我养育的载体。
第一季度,公司营收双位数增长,归母净利润增速达三位数,到第四季度,公司营收、利润纷纷同比下滑,拖慢了全年业绩增速。
随着苹果在印度的持续扩张,富士康到 2025 年在印度的 iPhone产量将是之前年产量的两倍。此前有报道称,苹果计划利用印度工厂生产 25%到 2028 年,这一数字将占其 iPhone 制造总量的 10%。此次扩张是苹果及其供应商努力减少对中国作为唯一制造来源的过度依赖的结果。  据《印度时报》报道,苹果的主要制造商富士康正在继续扩张,计划在 2025 年生产 2500 万至 3000 万部 iPhone。据报道,过去三到四个月, 富士康一直在班加罗尔工厂进行所谓的限制性测试操作。 “去年,苹果在印度组装了大约 1200 万部 iPhone,”一位未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表示。“但随着班加罗尔工厂的迅速建成,他们的目标已经大大提高,这与苹果加深在印度影响力的举措一致。” “试运行是第一阶段...”消息人士继续说道,“目的是看看工厂是否能够按照所需的规模生产手机,并且不会在苹果严格的质量标准上做出任何妥协。” 多年来,苹果公司一直没有公布 iPhone 的生产或销售数量。市场分析公司给出的估计各不相同,但Canalys 的一份报告称,苹果在 2024 年全年售出了 2.259 亿部 iPhone。 如果这一数据和印度消息来源的数据正确,那么到 2024 年,全球出货的 iPhone 中约有 5.31% 是在印度制造的。然而,此前的估计显示,到 2023 年,印度的产量将占全球 iPhone 产量的 7% 。 然而,分析师郭明錤 (Ming-Chi Kuo)报告称,到 2023 年,印度将占全球 iPhone 出货量的12% 至 14%。他预测,到 2024 年,这一数字将上升到 20% 至 25% 之间。 因此,目前尚不清楚印度究竟生产了多少 iPhone。但无论印度对 iPhone 制造的总体贡献如何,富士康都在印度扩张。 这种扩张也肯定会继续下去,因为印度政府一直在提议补贴以激励企业增加本地制造。与此同时,据说苹果正在加大印度制造力度,以减少特朗普对中国征收关税带来的影响。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9556.htm)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 (FAA) 已为私人飞机拥有者创建了一个系统,要求其注册信息(包括姓名和地址)保密。这可能会影响名人私人飞机追踪工具,这些利用公开信息编制的追踪工具曾使用 FAA 注册信息来识别伊隆·马斯克和泰勒·斯威夫特等人的飞机。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4/0527/8eba2dcc470b855.webp) [新的联邦航空管理局系统](https://www.faa.gov/newsroom/faa-moves-protect-aircraft-owners-private-information)由[《2024 年联邦航空管理局重新授权法案》](https://www.govinfo.gov/content/pkg/BILLS-118hr3935enr/pdf/BILLS-118hr3935enr.pdf)授权,该法案给予该组织两年的时间来制定程序,让飞机所有者和运营商可以要求将任何“个人身份信息”保密。联邦航空管理局表示,它还在“评估”是否要更进一步,默认将此类信息保密。该法案于 2024 年 5 月在拜登政府的领导下成为法律。 这一变化可能会使名人飞机追踪器的运营变得更加困难,这些追踪器使用 FAA 注册信息来识别名人拥有的私人飞机,以便追踪他们的飞行路线。 过去,监控马斯克、斯威夫特、马克·扎克伯格、金·卡戴珊等人的飞机使用情况的账户已经走红,尽管马斯克和扎克伯格拥有的平台上也出现了禁令。2023 年,泰勒·斯威夫特向运营着多款流行飞机追踪器的杰克·斯威尼发出了一封停止令信件。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9552.htm)
Mozilla Firefox 137 发行版二进制文件现已在周二正式发布之前提供。Linux 版 Firefox 137 最令人兴奋的一点是现在通过视频加速 API 支持 HEVC/H.265。 对于使用 Mesa VA Gallium3D 状态跟踪器(如 Radeon 显卡)、Intel VA-API 驱动程序、NVIDIA VA-API 转换代码或类似视频加速 API 实现的用户,现在可以使用 Linux 上的 Firefox 享受加速的 H.265/HEVC 内容。 Firefox137 还增加了 text-decoration-line CSS 属性支持,以应对拼写错误和语法错误情况、新的 JavaScript API、SVG 添加以及其他各种更改。 有关更多背景信息,请参阅面向[开发人员的 Firefox 137](https://developer.mozilla.org/en-US/docs/Mozilla/Firefox/Releases/137)。 Firefox 137.0 版本二进制文件可从[Mozilla.org](https://ftp.mozilla.org/pub/firefox/releases/137.0/)获得。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9550.htm)
3 月 31 日,国内领先的精密零部件制造商沈阳富创精密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创精密”,股票代码:688409)发布公告,宣布作为主要投资方联合共同投资人,基于浙江镨芯 100% 股权 38 亿元的估值,拟以约 30 亿人民币共同收购浙江镨芯的 80.8% 股权,浙江镨芯间接控股的 Compart Systems Pte. Ltd. 是全球领先的气体传输系统零部件厂商(以下简称“Compart”)。该笔交易是近期半导体设备零部件行业宣布的最大收购案之一,光源资本担任买方独家财务顾问。
[据彭博社的马克·古尔曼 (Mark Gurman](https://www.bloomberg.com/news/newsletters/2025-03-30/apple-readies-biggest-push-into-health-yet-with-revamped-app-ai-doctor-service-m8vl97k2) ) 称,尽管苹果公司已经为将这一功能应用于消费设备付出了 15 多年的努力,但其为 Apple Watch 开发非侵入式血糖监测功能的尝试仍然“需要很多年”才能面世。  非侵入式血糖监测仪的概念起源于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时代,其目的是在 Apple Watch 中嵌入一个传感器,可以告知用户是否处于糖尿病前期,以便他们采取主动措施并有可能扭转这种状况。糖尿病前期是一种警告信号,表明血糖水平高于正常水平,但尚未高到被诊断为糖尿病的程度。早期诊断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进行早期干预,以防止或延缓发展为全面的 2 型糖尿病。 彭博社此前报道称,苹果已经测试了一款旨在预防糖尿病的健康应用。去年 10 月,古尔曼表示,这款应用可以为苹果未来与血糖管理相关的一些产品提供参考,但它不一定会成为面向消费者的产品。 目前,人们使用的大多数血糖测试都需要进行皮肤穿刺,但苹果公司一直在尝试开发一种无需刺破皮肤,利用光吸收光谱和激光来确定体内葡萄糖浓度的方法。据报道,苹果公司一直在开发一种硅光子芯片,利用光吸收光谱将激光照射到皮肤下,以确定体内葡萄糖浓度。 据报道,2023 年,苹果的血糖监测技术开发已进入概念验证阶段,最终形成了功能齐全的原型设备,但它仍然太大,无法集成到 Apple Watch 大小的设备中。据说苹果的探索设计小组 (XDG) 有数百名工程师参与该项目。 上周末,古尔曼还表示,苹果正在考虑推出一项新的人工智能健康指导功能,通过“指导功能”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建议和生活方式改善。据报道,该功能最终可能会成为未来 Apple Health+ 服务的一部分。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9548.htm)
法国反垄断监管机构周一称,苹果公司在2021至2023年间通过名为“应用追踪透明度”(ATT)的隐私控制工具,滥用其在iOS和iPadOS设备移动应用广告领域的主导地位,对其处以1.5亿欧元(约合1.6236亿美元)罚款。 该监管机构同时责令苹果在其官网公示该处罚决定七天。 苹果公司于2021年推出的“应用追踪透明度”(App Tracking Transparency,简称ATT)是一项隐私功能,旨在赋予用户更大的数据控制权。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9546.htm)
随着小米 SU7交付一周年的到来,这款备受瞩目的新能源车型再次成为舆论焦点。近日,多位首批小米SU7车主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自己的续保经历。财联社记者发现,个别车主反映续保费用过高,亦有车主遭遇了保险公司的“冷眼相对”。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4/0622/bc51821b539300e.png) “自己作为第一批车主,已经到续保日期,但没有保险公司主动联系自己,自己主动询问,甚至被保司员工删除好友。”一位温州小米SU7车主在社交媒体上发帖称。 记者随后与其取得联系,该车主表示,“在遭遇这种情况后,我跟小米的客服联系,他们推荐我通过小米官方渠道续保。因为我去年出过一次险,无论是通过官方APP还是其他保险公司,保费报价均在1万元以上。” 记者发现,在“小米SU7续保”的话题下,多位车主晒出了自己的账单,由于地区不同,其续保费用在4000-7000元不等,大多数用户的续保费用较首期保费有所降低。不过也有与上述温州车主类似的情况。一位苏州的小米SU7车主晒出的保费账单表明,除交强险外,该车主还附加了400万元第三者责任险以及司机和乘客的车上人员责任险,费用高达10240元。 对于车主续保问题,财联社记者咨询了小米汽车官方客服。客服表示,车主可通过官方APP选择人保、平安、太平洋和阳光四家保险公司的保险服务。若通过官方渠道购买,车主还可选购小米无忧服务包,包括维保取送车、免费基础保养等权益,价格为1299元。但若车主自行选择其他保险公司,则无法购买该服务包。 尽管小米汽车客服强调,小米汽车不会强制用户通过官方渠道购买,但部分车主认为,此举无疑是限制了用户对保险公司的选择。 “从目前情况来看,小米SU7并不存在所谓‘特别关注’的情况。”一位汽车保险员向记者坦言,“车险定价的数据模型比较复杂,价格浮动也比较大。新能源汽车保费普遍偏高,出险率也相对较高,所以很多保险员并不愿意接单。” 新能源车险保费高,已是目前行业普遍存在的痛点。中国银保信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新能源车平均保费实际上比燃油车高出约21%,其中,纯电车每年保费平均比燃油车多出1687元,大约相当于燃油车全年保费的1.8倍。2024年我国保险行业承保新能源汽车3105万辆,保费收入1409亿元,提供风险保障金额106万亿元,承保亏损57亿元,呈现连续亏损。 究其原因,精算师协会与中国银保信相关人员在接受采访时提到,新能源汽车呈现出维修成本较高、出险率较高、部分车险价格与车辆使用性质错配和部分车险价格与车辆风险不匹配等情况。 为缓解新能源车险市场的痛点,相关部门已出台多项政策。今年初,金融监管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合理降低新能源汽车维修使用成本、创新优化新能源车险供给等举措。同时,“车险好投保”平台也已正式上线,新能源车主可通过该平台链接保险公司投保,保险公司不得拒保。这一举措有助于解决高风险车辆投保难的问题。 “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市场驱动的稳定发展期,我国电动汽车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应继续完善充电设施、金融保险、维护维修、二手车交易、电池回收再利用等服务体系。”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在今年的电动汽车百人会上呼吁。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9544.htm)
smart精灵#5 BRABUS超能版预告图已发布,新车将于4月7日在米兰时装周全球首发。**该车基于800V平台打造,搭载综合功率475千瓦的双电机,配备100kWh电池组。**  外观上,新车延续“胶囊灵感”设计,前大灯组与贯穿式灯组保持家族风格。 车身尺寸为4705×1920×1705毫米,轴距2900毫米。  相比普通版,BRABUS超能版在前包围两侧增加了双条幅导流设计,前唇和车顶等位置采用红色装饰,配备20英寸旋风轮圈和红色制动卡钳。 车尾部分,新车配备车顶扰流板和高位制动灯,后包围同样有红色装饰条。  动力方面,BRABUS超能版最大功率475千瓦,最大扭矩710牛·米,**0-100公里/小时加速时间3.8秒,支持4C超快充技术,15分钟可充至70%电量,预计续航里程580公里。**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95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