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地时间2025年1月15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出台了新的对华出口管制法规(EAR),要求前端半导体制造工厂和外包半导体封装与测试(OSAT)厂商对使用“16/14纳米节点”或以下先进制程节点的芯片进行更多尽职调查程序。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5/0203/5b9cf5b7a3a9926.jpg) 该出口管制新规在正式公布15天后(即北京时间1月31日),已经正式生效,目前已经开始影响到了部分中国芯片厂商的相关先进制程芯片生产与交付。 美国商务部此前公布的对华出口管制新规当中,提供了芯片设计厂商和封测代工商(OSAT)“白名单”,台积电等晶圆代工厂为在白名单当中的芯片设计企业代工先进制程芯片将不受限制,而不在白名单当中的芯片设计企业(包括大陆及境外企业)要么向美国商务部提交申请,要么最终的封装需要交由在白名单当中的OSAT企业来进行封测。 白名单内OSAT包括:Amkor Technology(安靠)、Ardentec Corporation、ASE Technology Holding(日月光投控)、Doosan Tesna、Fabrinet、Giga Solution Tech、GlobalFoundries、HT Micron Semiconductors SA、Intel Corporation、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IBM);KESM Industries Berhad、LB Semicon、Micro Silicon Electronics、Nepes Corporation、Powertech Technology Inc(PTI)、QP Technologies、Raytek Semiconductor、Samsung Electronics(三星电子)、SFA Semicon、Shinko Electric Industries、Sigurd Microelectronics Corporation、台积电(TSMC)和联华电子(UMC)。 这些OSTA需要对不在白名单内的相关芯片设计企业设计的芯片进行审查,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才能够对华出口: (a)最终封装IC的“聚合近似晶体管数量”低于300亿个晶体管,或 (b)最终封装的IC不包含高带宽存储器(HBM),并且最终封装的集成电路的“聚合估计晶体管数量”在2027年完成的任何出口、再出口或转移(国内)中低于350亿个晶体管;或 (c)2029年或之后完成的任何出口、再出口或转让(国内)芯片晶体管数量低于400亿个晶体管。 在该限制规则正式生效后,不在设计白名单内的芯片设计厂商(特别是中国大陆芯片设计厂商)的16/14纳米及以下先进制程芯片,如果最终封测OSAT不在白名单内的,台积电将暂停发货。 据业内人士爆料,目前已有相关国产芯片设计厂商受到了影响。相关芯片设计厂商需要拿到白名单内的OSAT的认证签署副本,台积电才会恢复发货。 显然,对于本来旗下相关先进制程芯片就有在白名单内的OSAT企业进行封测的国产芯片厂商来说,影响相对较小。但是,对于那些不在白名单内OSAT企业进行相关先进制程芯片封测的国产芯片设计企业来说,影响就会比较大了。即便是在美国新规出台后就立刻准备转移到白名单内的OSAT企业来做,这也需要一个不短的调整周期,才能够开始排期生产,等到交付可能几个月过去了,这无疑将严重影响到相关国产芯片厂商向下游客户的交货,甚至会导致客户流失。 某国产智驾芯片厂商内部人士向芯智讯透露,该公司相关芯片生产并未受到美国最新管制规则的影响。而据芯智讯了解,该芯片厂商的最新款芯片基于台积电先进制程代工的。这也意味着其先进制程芯片的封测应该本就是交由在白名单内的OSAT企业来做的。 据芯智讯了解,某国产手机芯片厂商的先进制程芯片也是由台积电代工的,不过其封测则是交由白名单内的企业日月光投控旗下的矽品来做的,预计受到影响也将比较小。 该国产手机芯片厂商的一位高管也向芯智讯证实:“新规确实有带来一点影响,但总体还好。”大部分先进制程芯片的封测都是在白名单内OSAT来做的,部分在非白名单企业封测的确实会有影响,但后续“无非就是调整一下订单比例即可”。 另据集微网援引一位知情人士的话报道称,“一些中国IC设计公司还被要求将部分敏感订单的流片、生产、封装和测试全部外包,并且IC设计公司在整个生产流程中不能进行干预。这一系列要求无疑给中国IC设计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需要指出的是,美国此次出台的芯片制造限制规则,目的为了进一步限制中国AI芯片发展,并杜绝中国企业通过白手套获取台积电先进制程代工产能后,交由非白名单内的第三方封测厂商最终实现HPC/AI芯片,以绕过管制的做法。 但近期国产AI技术厂商DeepSeek在大模型技术的突破,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大模型训练及推理对于英伟达高性能GPU的严重依赖,实现了利用较小的算力和成本,也能够实现比肩OpenAI等头部厂商的AI大模型的性能。最新的测试数据显示,某国产AI芯片在运行DeepSeek大模型推理任务时,已经实现了相当于英伟达H100约60%的性能。 <mp-style-type data-value="3"></mp-style-type>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6898.htm)
据数码博主旺仔百事通爆料,**荣耀的YOYO智能助手即将接入DeepSeek AI,成为继华为小艺助手之后,第二家采用DeepSeek大模型的手机厂商**。  **DeepSeek以其低成本和强大的逻辑推理能力,被视为推动中国AI发展的重要力量。** 作为MagicOS 9.0的一部分,荣耀YOYO已经具备了处理用户需求的“自动驾驶”能力。 此次引入DeepSeek,预计将进一步提升其智能水平,使荣耀手机在AI领域更具竞争力。 此前,华为的智慧助手小艺已率先接入DeepSeek-R1,并在行业内引起了巨大反响。 荣耀YOYO接入DeepSeek的速度和效果,将成为其在市场中获得更大流量和更好用户体验的关键。 随着DeepSeek的加入,国产品牌在AI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谁能将用户体验优化到最佳,值得我们期待。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6896.htm)
美国《华盛顿邮报》6日援引两名知情人士的消息报道,埃隆·马斯克领导的政府效率部团队已在使用人工智能(AI)软件,对美国教育部敏感数据进行梳理,以调查该部门开支情况。 这些数据包括可辨别管理拨款人员身份的信息以及教育部内部敏感财务数据。政府效率部团队正用微软Azure云服务平台提供的人工智能软件审核教育部拨发的每一笔钱,包括合同、拨款和差旅费。 Azure提供多家公司研发的AI软件,暂不确定政府效率部使用哪一款软件。 △埃隆·马斯克(资料图) 《华盛顿邮报》称,马斯克领导的政府效率部正在借助“硅谷青睐的工具”来大规模削减联邦政府的规模和职能。据知情人士披露,政府效率部团队已找出教育部数十份合同作为裁撤目标,有意清除全部非必要和不在法律强制范围内的合同。 报道引述教育部职员的话说,政府效率部团队正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推进针对教育部乃至联邦政府全部门的工作。仅5日一天,该团队成员已获取卫生与公众服务部有关医疗支付的敏感信息,并开始收集劳工部与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数据。 《华盛顿邮报》称,政府效率部团队打算把在美国教育部的做法推广到更多部门和机构,筛选出与多元化、平等和包容性有关的项目和人员的开支信息。已有前民主党政府官员对“不加护栏”地在政府和公众社会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提出质疑。 分管媒体联络的助理教育部长帮办玛迪·比德尔曼6日发表声明说,政府效率部代表是具备必要安全等级、通过背景核查的联邦雇员,致力于让教育部“更加节流、增效并对纳税人负责”,“当前状况并无不妥或非法”。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6894.htm)
马云及蔡崇信控股基金收购Golden Goose约12%股权;2025春节喜茶多店销量涨幅超300%。
近日,针对DeepSeek在苹果iOS操作系统上的移动应用进行的一项新审计发现了严重的安全问题。
受到国资青睐的天士力去年前三季营收、净利双双下滑,日前,又公告暂停研发项目并计提减值准备,将减少年度净利润9545.17万元。
DeepSeek带给市场的震撼仍在继续。1月20日,国内AI初创公司深度求索推出大模型DeepSeek R1。不足半月,第一批用它搞钱的人已经出现了。 教你"如何用DeepSeek赚钱",一些人先富了起来 从元宇宙、ChatGPT到DeepSeek,似乎每一种新技术现世时,最先赚到钱的都是"卖课的人"。 近日以来,小红书、抖音、淘宝、闲鱼等各类平台上涌现出大量DeepSeek相关教程,内容覆盖如何下载使用DeepSeek、高阶指令和提示词、本地化部署、用DeepSeek做电商/自媒体/教育等。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免费的,付费课程的售价则从几块到数百甚至上万元不等。  "如何提问DeepSeek"是当前最热门的课程之一。社交平台上,某款12.99元的"指令合集"数天内卖出了2000余份,单链接收入超2万元。 高价付费课程同样有人买单。以标价1999元的《一人公司方法论+deepseek》为例,该课程宣扬"利用自媒体+AI杠杆,把自己当公司来经营"。目前该课已卖出52份,累计销售额超10万。 DeepSeek赚不赚钱还未可知,但围观者们几乎都想用DeepSeek赚钱。知识付费应用"知识星球"上,与DeepSeek相关的社群名大多包含"赚钱"、"搞钱"、"副业"、"变现"等关键词。 值得一提的是,"知识星球"最新畅销及财富周榜的榜首都是一个名为"用DeepSeek实战高效赚小钱"的社群。会员年费起步价为52元,每新增200人涨价1次。该社群短短几天已有6000余人加入,预计收入超30万元。  蓝鲸记者注意到,网络上不乏以DeepSeek引流借机推广自己私域社群的现象。它们通常会起一个"用DeepSeek一天赚X万"的标题,再在文章末尾附上自己的社群二维码。有AI业内人士表示,当下这阵热潮中70%的人都在交学费。"很多人甚至会去听别人的课,然后搞点资料教自己的圈子。" 昨日晚间,DeepSeek官方发布声明称,目前除DeepSeek官方用户交流微信群外,从未在国内其他平台设立任何群组,一切声称与DeepSeek官方群组有关的收费行为均系假冒。 用DeepSeek搞钱的N种方法:算命软件热销,AI鼠标一天卖100万 如果你问DeepSeek"普通人怎样用DeepSeek挣钱",它可能会给出很多看起来颇具实操性的手段。比如用DeepSeek生成广告文案、短视频脚本、电商产品描述,甚至还可以用它来写法律文书和辅助投资。 播客"搞钱女孩小辉"的主理人小辉透露,日前他为做节目征集了不少"DeepSeek搞钱案例"。其中大部分还是知识付费,本质上卖的是信息差。用AI进行内容创作也不难,但引流获客才是赚到钱的关键。 而对于有点技术的人/企业来说,赚钱的可能性就更多了。有的卖硬件,有的卖情绪价值。 蓝鲸记者注意到,不少号称接入DeepSeek的鼠标键盘在近日大卖。以抖音平台为例,某个"X鼠"品牌介绍称其产品搭载了包含DeepSeek在内的6大通用模型,安装驱动后能实现AI绘图、做PPT、写作等功能。该品牌产品售价399-599元不等,昨天一天卖出75万-100万元,日销售额相比月前涨了近100倍。 这种AI产品实用吗?可能只有买了的人才有发言权。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这类产品其实是在抢站智能办公场景的入口,未来大概率会收取配套应用软件的会员费或者是存储容量费用,甚至是用户共建模板的费用。 "用DeepSeek算命"是近日热议的话题之一。有技术人士透露,他们主要做的是AI算命、AI心理测评、AI短视频等,其中卖得最好的是算命软件,从初一到现在订单没有断过。这类软件开发仅需一周,但单价可以卖到数千元,定制价格则需1-2万起步。  以"AI算命"为关键词检索可以搜到大量相关页面 "目前市场上的八字测算原理大同小异,什么模型都能对接。只是现在DeepSeek比较火,用DeepSeek是为了迎合当下。" 前述业内人士坦言。 对于客户来说,测算一次八字的定价从9.9到49.9元不等,最快一周就能回本。除了赚单次测算的钱,相关页面通常还会附上手串、金银首饰等开光转运产品的购买链接。看似卖的是情绪价值,实则赚的是产品的钱。 DeepSeek只是工具,生意却一环接着一环。 DeepSeek锐评:能否挣到钱"取决于你是谁" 用DeepSeek可以挣到钱吗? DeepSeek自己是这样回答这个问题的——能否挣钱取决于角色定位,你是普通用户、开发者或企业,还是投机者?DeepSeek的变现潜力客观存在,但其核心仍是工具属性——能否挣到钱,取决于如何用它创造差异化的价值。  利用技术普及初期的信息差和用户焦虑,与区块链、元宇宙等领域的培训课模式如出一辙。短期内可以快速变现,但市场泡沫明显,消费者在购买时需要警惕甄别夸大宣传和低质内容。 长期变现则依赖生态共建和深度场景开发,想赚钱需要需转向高附加值环节。总体来看,DeepSeek的变现风险与挑战并存,需要理性看待"暴富神话"。(以上段落为DeepSeek辅助写作)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6892.htm)
作为一款开源AI大模型,DeepSeek或许还未盈利,但第一批靠它赚钱的人已经出现了。在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以及电商网站上,充斥着各种与DeepSeek相关的入门指南、培训课程,以及手把手教学本地部署DeepSeek大模型,费用从几元到几百元不等。 记者购买相关课程后发现,这些付费课程质量参差不齐,内容注水严重。还有多个账号以不同价格卖的却是同一套课程。而网上所谓的传授DeepSeek赚钱大法,大多都是为了实现引流,售卖更高价格的课程或是其他产品。 在社交平台卖DeepSeek课程 有人日赚培训费近2万 “DeepSeek官网使用指南,从入门到精通”“新手入门,一招解锁DeepSeek提升效率”……在小红书上,类似这样的文案标题吸引了不少读者。2月6日,记者加入了一个名为“DeepSeek保姆级教程”的群聊,群主并未直接分享相关资料,而是要求添加微信号才能获取。这期间,不断有人进群想要领取资料,不到一天时间,群聊人数便从154人增加至500人。  不少网友被吸引入群领取资料 随后,记者添加了群主提供的微信号,但对方表示资料并不是免费提供的,需要支付9.9元购买,并发来一部分文件截图。“DeepSeek、Kimi、豆包、文心一言这些AI相关内容都有,只需要不到一杯奶茶钱。” 记者注意到,除了9.9元的学习资料,这位卖家还提供“DeepSeek爆文写作课程”和“DeepSeek小红书变现训练营”相关课程培训,费用分别为39.9元和399元。卖家表示,已经陆续有十几位同学加入了小红书变现营了,还有同学半夜打钱。 “近期DeepSeek流量很大,对于新手小白来说最好的赚钱方式就是爆文写作。”上述卖家介绍,用户付款后即可加入爆文写作课程群,有微信群一天就加满500人。照此计算,光是通过这一门课程所获得的收入就接近2万元。 传授DeepSeek赚钱大法 大多是为了实现引流 记者梳理发现,网上售卖的DeepSeek相关课程主要分为三类,一种是基础操作教学,主要教用户如何注册DeepSeek账号、如何输入提示词等;第二种是进阶课程,教授如何进行DeepSeek本地部署,搭建个人信息库以及自动化内容生产等;第三种主要传授“赚钱大法”,包括如何利用DeepSeek快速起号获客并进行商业变现。  短视频平台上相关直播课程 但无论是哪一类型,惯用套路都是先在社交平台发文吸引关注,要求用户加入微信群,再售卖相关课程。同样的方式,记者添加了另一位卖家的微信号,其售卖的《AI资料库》分基础版本和高级版本,价格分别9.9元和59.9元。 根据卖家提供的资料库简介,高级版本资料库涵盖AI提示词库、AI工具资料、AI写小说从零基础到精通、论文专用AI指令等八个部分内容。但AI提示词库的文件截图,对比前述另一位卖家提供的资料截图,文件标题基本一致。   两个卖家提供的截图显示课程名称相同 问及是不是同一个课程,该卖家表示,“这里面有我自己写的教程,不清楚其他人的情况。” 除了课程雷同,部分DeepSeek相关付费课程注水严重。记者花费10元在某知识付费服务平台购买了《DeepSeek从入门到变现》课程,发现其中部分章节如“快速注册DeepSeek账号”“deepSeek不可用怎么办”等,一个章节仅三四百字,且内容都是网上能公开查到的信息。 AI走红卖课赚钱已成套路 知识付费谨防被骗 每当有一个新的AI工具走红,最先赚钱的都是那些卖课的人。有网友在社交平台留言称,类似套路在2023年ChatGPT走红之时也同样出现过,“我自己也买过一些课程,如AI教父的课,但是被割了。也不否认有一部分还是能学到东西,课程里有一些专业的知识和教程。” 该网友所说的“AI教父”即知识付费博主李一舟。彼时,李一舟在短视频平台直播销售AI课程《每个人的人工智能课》,吸引众多用户付费购买。数据显示,该课程一年内卖出约25万套,销售额约5000万元。但没过多久,李一舟的AI课程便遭遇下架,其个人视频号也被封禁。 有行业人士向记者表示,这背后既有市场需求的推动,也有一些人在追求短期利益,消费者需要仔细甄别课程质量,避免被夸大其词的宣传所误导。“如果只是单纯学习DeepSeek的入门使用,其实不需要报课,B站上很多公开的免费内容其实都很好。”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6890.htm)
2月6日,据外媒报道,李飞飞等斯坦福大学和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以不到50美元的费用,使用了16张英伟达H100 GPU,耗时26分钟就完成了训练,成功“打造”出了一个名为s1-32B的人工智能推理模型。 根据李飞飞等人的研究论文《s1: Simple test-time scaling》,该模型在数学和编码能力测试中的表现,与OpenAI的o1和DeepSeek的R1等尖端推理模型不相上下,在竞赛数学问题上的表现更是比o1-preview高出27%。 凭借低成本、高效能,s1模型成为继“AI界价格屠夫”DeepSeek之后再次引发科技界热议的话题。 但s1推理模型的成本真的只有50美元吗?其性能是否真有描述的那么出色?在“白菜价”的背后,李飞飞团队又有哪些探索? 针对成本问题,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博士生郑骁庆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像DeepSeek或者类似的公司,在寻找有效的整合解决方案时,需要进行大量的前期研究与消融实验。”这意味着前期是需要大量“烧钱”的。 图片来源:论文《s1: Simple test-time scaling》 据报道,李飞飞等斯坦福大学和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以不到50美元的费用,使用了16张英伟达H100 GPU,耗时26分钟就完成了模型s1-32B的训练。 参与该项目的斯坦福大学研究员尼克拉斯·穆宁霍夫(Niklas Muennighoff)更是表示,如今,只要约20美元就能租到所需的计算资源。 然而,关于训练成本,有几点需要明确。 首先,模型s1-32B的打造并非是从零开始,而是基于现成的、预训练的模型(阿里通义千问Qwen2.5-32B-Instruct)进行监督微调。而微调一个模型和从零开始训练一个模型的成本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其次,50美元是否包含了其他数据、设备、消融实验等费用,还要打一个问号。正如DeepSeek-V3不到600万美元的训练成本,实际上也只包括了训练时的GPU算力费用。 郑骁庆向每经记者表示,“像DeepSeek或者类似的公司,在寻找有效的整合解决方案时,需要进行大量的前期研究与消融实验。” 而消融实验就意味着,前期是需要大量“烧钱”的。 AI数据公司Databricks研究员奥马尔·哈塔布(Omar Khattab)评价称,(李飞飞团队的)论文似乎是关于Qwen模型的某种发现。 图片来源:X 谷歌DeepMind资深研究员Wenhu Chen同样表示,“真正神奇的是Qwen模型。我们尝试过把基座模型换成其他模型,用同样的数据去训练,但最终并不能达到这么好的效果。” 也就是说,s1-32B是站在了“巨人肩膀”上,且50美元的成本也并没有涵盖Qwen模型的训练费用。 李飞飞团队发表的论文提到,根据Qwen2.5-32B-Instruct进行微调的s1-32B模型,在数学和编码能力测试中的表现,与OpenAI的o1和DeepSeek的R1等尖端推理模型不相上下,在竞赛数学问题上的表现更是比o1-preview高出27%。 图片来源:论文《s1: Simple test-time scaling》 此外,研究结果显示,s1-32B是样本效率最高的开放数据推理模型,表现明显优于其基座模型(Qwen2.5-32B-Instruct)以及OpenAI的推理模型o1-preview。 事实上,s1-32B只能在特定的测试集上超过o1-preview,且并没有超过“满血版”o1和DeepSeek-R1。 图片来源:论文《s1: Simple test-time scaling》 研究结果显示,在AIME 2024和MATH 500两个测试集中,s1-32B超过了o1-preview,但无论在哪个测试集,s1-32B都没有超过“满血版”o1正式版DeepSeek-R1。 测试时拓展:多动脑多检查 事实上,李飞飞团队论文的核心也并不在于如何“卷”模型价格,而是研究如何以最简单的方式实现“测试时拓展”(test-time scaling)。 测试时扩展是一种在模型推理阶段通过多步推理来提高模型性能的技术。具体来说,研究团队通过预算强制,控制模型可以“思考”多长时间或进行多少步操作。如果模型过早结束推理,系统会鼓励模型延长思考时间,确保其充分考虑问题。这也就意味着,模型在推理时会进行多次推理迭代,并逐步优化推理结果,最终生成高质量的答案。 例如,当被问到“raspberry”中有几个“r”时,模型首先进行了初步推理,并得出了错误的初步结果:有2个r。但推理过程并没有就此结束,模型又重新进行推理,优化了上次回答的结果,输出了最终的答案:3个r。 图片来源:论文《s1: Simple test-time scaling》 OpenAI的o1系列模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展现了测试时拓展在模型性能提升上的潜力。 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曾表示,我们正在见证一种新的规模法则(Scaling Law)的出现——模型效率与测试时间或推理时间计算有关。 高质量数据集s1K:数据炼金术 此外,李飞飞研究团队还从16个来源收集了59029道高质量题目,包括数学竞赛问题、博士级别的科学问题、奥林匹克竞赛问题等,并通过三个标准进行验证:难度、多样性和质量。 通过过滤,研究团队最终得到了包含1000个样本的s1K数据集,数据集覆盖几何、数论、量子力学等50个领域,并且每个问题都配有从Google Gemini 2.0 Flash Thinking Experimental作为“教师模型”蒸馏而来的的答案和推理轨迹。 这个数据集的构建基于三个关键标准:难度、多样性和质量。 高质量的数据集,极大降低了s1-32B模型的训练成本。 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博士生郑骁庆在接受每经记者时表示,大规模的数据可能不会成为下一步大家争夺的战场,其成本和产出之间的比例在慢慢压缩,而高质量数据的微调和强化学习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投入。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6888.htm)
 以能够无限叠加为特色的肉鸽游戏《霓虹深渊》曾给玩家们带来了相当多的快乐。五年过去,开发组 Veewo Games 将在今年推出《霓虹深渊2》的抢先体验版本。作为一个初代玩家,有幸在游戏发售前采访了《霓虹深渊2》的制作人,并针对游戏特色,新增内容和功能进行了提问——  (《霓虹深渊》1代 截图) 《霓虹深渊》在发售时收到了玩家的广泛好评,当初是什么样的契机让您做了这么一款游戏呢? 做完《超级幻影猫2》之后,我们发现虽然团队做游戏的能力还不错,但对免费游戏的商业模式确实不太懂,很难盈利。那时候,团队剩下的钱只够再做一款游戏了,所以我们决定回到自己最擅长的路子上——靠游戏内容本身赚钱。毕竟,做游戏本身也是我们最享受的事情,没必要硬去搞不熟悉的模式。 至于选什么题材和类型,我们也是认真琢磨了一下,结合了市场的需求和团队的特点,最后才定下来的。这样既能让团队发挥优势,也能让游戏更有机会被玩家喜欢。 从预告片来看《霓虹深渊2》和一代整体美术风格很是相似,请问《霓虹深渊2》比上一代有哪些进化呢? 在初代《霓虹深渊》中,独特的美术风格和氛围深受玩家喜爱,因此我们决定在续作中继续深入探索这一方向,进一步提升美术品质,强化霓虹世界独有的视觉冲击力和氛围感染力。 在《霓虹深渊2》中,我们对很多机制和系统都进行了改进和优化,但最显著的变化莫过于武器和战斗系统的全面革新。为了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游戏体验,我们彻底重构了初代的战斗框架,引入了一套全新的武器系统。 在续作中,玩家将拥有丰富的武器选择,不仅限于经典的枪械,还可以使用刀剑、拳套、斧头、法杖、法器等多种类型的武器。每一把武器都如同MOBA游戏中的英雄,拥有独特的攻击方式、机制和成长路径。武器还能与上百种道具产生联动效果,形成多样化的战斗策略。不同的武器在操作难度和技巧上也有所区别,玩家需要根据当前的build和自己的喜好来选择。 通过这些改进,我们希望能够为玩家带来更加丰富、深度的战斗体验,同时保持《霓虹》系列一贯的美术风格和夸张的成长感。  (《霓虹深渊2》游戏截图) 《霓虹深渊》中广受好评的无限叠加机制,会在二代得到继承嘛?还有哪些机制我们会在二代游戏中再见到他们呢? 当然,道具的无限叠加是《霓虹深渊》的核心机制之一,我们在2代中会进一步扩展和深化这一玩法。 初代中的很多机制都经过了改进和调整,有些甚至完全重做。比如宠物系统、游戏房、门票系统等等,都根据玩家的反馈和体验进行了重做或优化。同时,我们也加入了很多全新的系统和机制,让游戏的深度和可玩性比初代有了大幅提升。总的来说,2代不仅保留了初代的精髓,还在各个方面都做了全面升级,希望能给玩家带来更丰富的体验。 作为一个初代玩家,《霓虹深渊》给我带来了很多快乐,但游戏的End Game阶段内容稍微有些匮乏。这次《霓虹深渊2》在End Game阶段有没有更丰富的设计? 我们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因此尝试在多个方面来解决。 首先是增加各种机制之间的联动性,并增加更多的隐藏规则,让玩家有更多可以探索和学习的空间,提升游戏的深度和成长感。 其次是通过全新的武器系统来为玩家提供足够差异化的战斗方式,有些武器需要玩家花时间去熟悉和掌握,并利用不同的技巧来玩出各种花样。 最后我们还设计了一套全新的命运系统,可以理解为一个较为深度的难度控制系统,给不同类型的玩家提供更多的目标和挑战。这样一来,无论是休闲还是硬核玩家,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乐趣。  大家都很期待的多人联机功能,能否透露一些信息呢。 《霓虹深渊2》支持最多4人联机组队,和同类游戏最大的区别在于,我们允许每个玩家自由行动,不用一直挤在同一个房间里。这样一来,大家可以各自探索,自由度更高,玩起来也更轻松。 目前我们已经做了一些小范围的测试,反馈还不错。多人模式下的体验确实和单人模式很不一样,更加热闹,也充满了各种意想不到的戏剧性场面。 不过,毕竟这是我们第一次做多人游戏,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打磨和优化。接下来我们会花更多时间测试,争取让多人模式的体验更完善。 在关卡设计和挑战机制上,《霓虹深渊2》会不会带来一些新的创新呢?宠物系统会有更深度的玩法设计嘛? 我们加入了一些新的机制和系统,对于关卡流程和挑战性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我们也增加了更多的终局BOSS,因此玩家会有更加多样的关卡路线的选择。准确来说,BOSS的数量将会翻倍! 关于宠物系统,我们也进行了彻底的重新设计,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玩法流派。现在,玩家可以通过蛋孵化出不同颜色的小宠物,然后利用这些小宠物合成不同的大宠物。每个大宠物都拥有与游戏机制紧密配合的独特效果,值得玩家深入探索和挖掘。这样一来,宠物不仅仅是辅助工具,而是成为了游戏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你们最喜欢《霓虹深渊2》新加入的哪个设计? 应该是新的信仰系统。这是一个比较新颖的设计,玩家在每一层都可以激活一种信仰,并利用其特有的规则和机制获取奖励。每种信仰之间的差异非常大,会极大地影响游戏内的玩法和策略。比如,有的信仰可能鼓励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为,而另一些则可能更注重资源管理和长期规划。 这种设计不仅增加了游戏的深度和可玩性,也让每次冒险都有不同的体验。我们非常期待玩家们在3月份的Palytest中亲自体验这个系统,探索不同信仰带来的乐趣和挑战。 在游戏上线之前,您还有什么想向玩家传达的信息吗? 非常感谢一直以来支持我们的玩家。在游戏正式上线之前,我们会进行多轮的测试,感兴趣的玩家可以加入我们的玩家群679918065,或者在Steam页面上申请Playetest的资格(如果已经开放的话)。
伴随着票房逆势增长的是群情激昂的舆论场。哪吒从一部电影变成了一场流行文化盛会,从电影本身,到创作者,再到动画产业,个体命运,以至于民族文化,围绕《哪吒2》沸腾的话题之下,是社会情绪流淌的痕迹。
朱啸虎认为,DeepSeek还是应该开放融资的,因为再往前走是需要烧钱的,当前主要资源需求还是算力卡。
刚刚,DeepSeek在开源社区GitHub上的Star数首次超越OpenAI。**DeepSeek-V3**的Star数为**7.78万**,OpenAI项目中,Star数最高的是实时音频转文本模型Whisper的,为**7.57万**。**DeepSeek-R1**的Star数也超过OpenAI其他项目,达到**6.59万**。openai-cookbook为OpenAI Star数第二高的项目**6.15万**,该项目是提供使用OpenAI示例代码和指南的官方开源项目。 这也是DeepSeek力压ChatGPT登顶美区App Store免费榜,在国内App Store免费榜同样位居第一后,创下的又一个历史时刻。  ▲DeepSeek开源项目(左)、OpenAI开源项目(右)(图源:GitHub) 在一众开源模型玩家中,DeepSeek的Star数也远超其他模型。 Meta的Llama系列模型中,2023年推出的开源模型Llama最高为5.75万,Llama 3次之为2.82万;阿里云通义千问的开源模型中,1月29日发布的Qwen2.5的Star数最高,达到1.49万;零一万物的Yi为7800;Anthropic的热门项目Anthropic-cookbook Star数为1.02万,该项目是提供样例实现参考的开源项目。 DeepSeek V3和DeepSeek R1分别于2024年12月26日和今年1月20日发布。 DeepSeek V3为DeepSeek自研MoE模型,参数量达到671B,激活参数量37B,在14.8T token上进行了预训练,该模型在多项评测成绩超越了Qwen2.5-72B和Llama-3.1-405B等开源模型,并在性能上和闭源模型GPT-4o以及Claude-3.5-Sonnet比肩。 DeepSeek R1在数学、代码、自然语言推理等任务上,性能比肩OpenAI o1正式版,在开源DeepSeek-R1-Zero和DeepSeek-R1两个660B模型的同时,蒸馏了6个小模型,其中32B和70B模型在多项能力上实现了对标OpenAI o1-mini的效果。 当下,全球已经掀起了从芯片企业、云计算巨头到各路基础设施公司适配、接入DeepSeek的热潮,DeepSeek所展现出的卓越性能与广泛的应用潜力正在逐渐放大。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6886.htm)
比亚迪将于本月10日晚举办智能化战略发布会,并普及全民智驾,受此消息影响,昨日比亚迪股票涨停。而今日有消息称,**比亚迪已采用黑芝麻智能车规级自动驾驶计算芯片,搭载车型为比亚迪旗下的腾势品牌**,此消息一出,港股黑芝麻智能短线冲高,日内一度涨超50%。 对此,黑芝麻智能方面回应科创板日报称:**“黑芝麻智能的芯片已被比亚迪采用,并已实现量产出货,具体细节不便透露。”**  作为比亚迪智驾芯片供应商,去年12月,黑芝麻智能宣布推出其专为下一代AI模型设计的高算力芯片平台华山A2000家族。 包括A2000 Lite、A2000和A2000 Pro三款产品,分别针对不同等级的自动驾驶需求: **A2000 Lite专注于城市智驾,A2000支持全场景通识智驾,而A2000 Pro为高阶全场景通识智驾设计。** 华山A2000家族芯片采用了7nm工艺制造,内置了业界最大规格NPU核心——黑芝麻智能“九韶”,并配备了新一代通用AI工具链BaRT和新一代双芯粒互联技术Blink,具有以下特征: **高度集成化**:华山A2000家族的芯片集成了CPU、DSP、GPU、NPU、MCU、ISP和CV等多功能单元,实现了单芯片多任务处理的能力。 **新一代ISP技术**:具备4帧曝光和150dB HDR,在隧道和夜间等复杂场景下表现更好,显著提升了图像处理能力。 **单芯片数据闭环设计**:在智驾功能正常运行的同时,能够实现全车数据的脱敏、压缩、编码和存储。 **高算力与模型支持**:算力最大是当前主流旗舰芯片的4倍,原生支持Transformer模型。 **灵活扩展性**:允许多芯片算力的扩展,以适应从NOA到Robotaxi等不同级别的自动驾驶需求。 此外,华山A2000家族不仅适用于智能汽车领域,还能够支持机器人和通用计算等多个领域。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6884.htm)
美国对中国半导体行业还在持续收紧!近日,台积电向大批中国大陆的IC芯片设计公司发出正式通知,16/14nm工艺也严格限制使用。根据通知,**2025年1月31日起,如果16/14纳米及以下制程的相关产品,不在BIS(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白名单中的“approved OSAT”进行封装,而且台积电没有收到该封装厂的认证签署副本,这些的产品将被暂停发货。** 显然,台积电这是在紧密配合美国1月份公布的最新出口管制禁令。  根据BIS公布的最新清单,**获得批准的IC设计公司有33家**,都是知名的西方半导体企业。 **在approved OSAT名单中获得批准的半导体封装测试企业,一共有24家,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日月光、格芯、Intel、IBM、力成科技、三星、台积电、联电等等。** 目前,多家受影响的IC设计公司都确认消息属实,**确实需要将规定内的芯片,转至美国批准的封测厂进行封装。** 如果IC设计公司和所需的封装厂此前没有相关合作,产品交付周期将受到严重影响。 另外,一些中国大陆的IC设计公司还被要求,将部分敏感订单的流片、生产、封装、测试全部外包,而且在整个生产流程中,IC设计公司本身不能进行任何干预。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6882.htm)
NVIDIA最新推出的RTX 5090和RTX 5080显卡自发布以来便由于供货量有限,导致一卡难求,在此背景下,华硕和微星被发现悄然提高其美国官网上产品售价。**据媒体报道,微星和华硕的GeForce RTX 5090和RTX 5080系列显卡在官网上的价格普遍上调。** 按照人民币来看的话,RTX 5080显卡的价格涨幅约为900至1100元,而RTX 5090显卡的部分涨幅甚至超过2000元。 **具体来看,微星的基础款VENTUS 3X非OC系列RTX 5080显卡,原定价为999.99美元,调整后的价格升至1139.99美元,涨幅达140美元,约合人民币1020元。**  RTX 5090版本则从1999.99美元暴涨至2399.99美元,涨幅高达400美元,约合人民币2914元。 **华硕方面也不甘示弱,搭载4风扇的ROG Astral RTX 5090显卡,原价为2799.99美元,现价已突破3000美元大关,达到3079.99美元,涨幅接近人民币2040元;**同系列的RTX 5080显卡也从1499.99美元涨至1649.99美元,涨幅接近人民币1100元。  不过并非所有显卡价格都在上涨,例如,采用NVIDIA SFF小型化设计的华硕PRIME RTX 5080非OC版本,价格从1149.99美元降至999.99美元,TUF Gaming RTX 5090也从2299.99美元降至1999.99美元。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6878.htm)
1月20日,DeepSeek震撼发布DeepSeek-R1,这款推理大模型在数学、编程及逻辑推理等多个领域展现出了与OpenAI顶尖模型比肩的实力,同时实现了API调用成本90%-95%的大幅缩减,无疑为科技界投下了一颗开年“重磅炸弹”。DeepSeek-R1的深度推理能力不仅为AI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开辟了新航道,也为包括教育在内的多个行业带来了革新动力。 作为教育科技企业,网易有道坚持深入挖掘教育场景下的大模型应用价值。2月6日,网易有道率先宣布全面拥抱DeepSeek-R1,旗下AI全科学习助手“有道小P”结合DeepSeek-R1超长思维链所提供的思考及分析能力,进一步优化了其个性化答疑功能,能够提供更具深度、更强准确性的解题思路,大幅度升级了用户体验。  (“有道小P”APP界面截图) 此外,Hi Echo、有道智云、QAnything等产品也将全面接入DeepSeek 推理能力,并于近日陆续升级; 融合全新推理大模型能力的智能硬件新品及“有道小P” 2.0版本将在不久后正式推出。 **推理大模型加速AI教育落地** “理科大模型的成熟将大大拓展AI在教育和其它行业中的应用。我们在去年预测理科大模型将快速成熟,实际的技术创新来得更快,短短几个月DeepSeek -R1就诞生了。这对于教育应用非常关键,可以说教学过程中最大的场景,最难的问题都依赖理科大模型的能力,所以我们对R1及其它推理模型的应用非常看好。” 网易有道CEO周枫表示。 内部评测数据显示,DeepSeek-R1在有道K12测试集上的准确率高达88%,这一亮眼表现进一步坚定了有道全面启用该模型的决心。  (DeepSeek-R1在有道k12测试集上的准确率达88%) 网易有道首席科学家段亦涛指出,DeepSeek-R1凭借完善的计算基础设施、高效的DualPipe训练框架、低精度训练的创新应用,以及稀疏连接、合理分层设计等架构优化,实现了模型性能的大幅提升与成本的有效控制。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DeepSeek-R1采用的“强化学习”技术,摒弃了传统的PRM方法,直接以结果为导向进行奖励,促使AI学会更高效地思考,并展现出初步的反思能力,为行业树立了新的技术标杆。 答疑是推理模型在教育领域应用的关键场景,除了前文提到的有道小P,网易有道此前在大模型“答疑”方面还进行了诸多实践,包括有道智能硬件明星产品词典笔X7及X7 Pro。在大模型能力支持下,X7系列成为真正意义上的AI大模型词典笔,开启了AI词典笔的全科辅导时代,一经上市便受到用户广泛欢迎。随着DeepSeek - R1的强势加持,强大的推理能力必将使该类硬件产品的答疑功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优化,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学习支持。 新模型和新技术双向拥抱 事实上,有道在大模型推理方面已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此前,有道推出了国内首个输出分步式讲解的推理模型“子曰-o1”,并对外开源。作为垂类模型,子曰-o1展现出轻量级、低成本、中文逻辑推理、思维链技术等能力优势,助力教育推理模型的广泛应用。 2023年,网易有道率先推出国内首个教育大模型“子曰”,并将这些应用落地到全系软件和硬件产品中,成为国内在教育场景中落地应用最快的企业。此次有道将在模型和技术侧全面拥抱DeepSeek-R1,既能利用通用大模型的泛化能力,又能通过对垂直模型的深度把控构建护城河,有望形成多层次的竞争优势。 技术层面,模型间的融合将形成协同效应。有道自研子曰大模型已积累教育场景下的丰富垂直数据资源,结合DeepSeek-R1的通用推理能力,可构建“专业领域+通用智能”的混合架构,提升在教育交互过程等复杂场景下的精准度。与此同时,其自研大模型可快速消化教育数据,生成高质量微调样本,优化DeepSeek-R1的本地化表现。 另一方面,段亦涛认为拥抱DeepSeek-R1的新技术有利于其将子曰打造成为更强大的教育大模型。“依托对教育行业的认知和产品用户数据的积累,有道此前已自研了教育领域的推理模型。开源技术会促进我们更好的利用这些资源优势,降低我们的试错成本,从而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优化自有模型,筑牢子曰在教育领域的护城河。” 周枫强调,高质量开源和低价模型必然会带来AI的大繁荣。DeepSeek将给千行万业带来巨大变化——AI成本降低必将加速行业发展,很快将有更多的AI使用,更多的算力需求,以及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快的科技和经济进步。 DeepSeek-R1的全球性爆火再次助燃了大模型的“推理潮”。作为教育科技企业,2025年网易有道将依托深厚的AI技术积累,持续加大对大模型推理能力的探索力度,坚持“场景为先、应用为王”的发展理念,聚焦行业场景落地,携手DeepSeek为代表的推理大模型共同推动教育行业迈向智能化的未来。雷峰网雷峰网
<blockquote> <p>“头部公司集聚之后,像万科未来会占到总市场份额的8%-10%,整个市场约15万亿规模应该还会延续一段时间。” </p> </blockquote> 这是郁亮2021年那个春节前的判断。 实际上,2024年全国房地产市场成交规模跌破10万亿。 三年前,郁亮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恒大等“高杠杆”地产企业岌岌可危,而万科仍被视为“保守派”的代表,守着的是行业安全的底线。 但三年后,一切改变,它不是了。 万科2024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亏损为约450亿元,迎来史上最大年度亏损。 万科也由此进入国资接管时刻。 辛杰(集团董事会主席)、李锋(集团执行副总裁)、华翠(集团执行副总裁)、李刚(集团执行副总裁)、韩慧华(集团执行副总裁、财务负责人)等人接管董事会,赵正阳、肖静华、商德良、王智余、陈武、万梅、鄢伯通等人接管万科的核心业务——他们都有深圳国资系统的背景。 据一位接近万科的消息人士称,在被接管的同时,万科的内部清查也同步开启,2021年之后的高管薪酬都要被调查、追回,包括从合伙人渠道获得的。 风起万科。这一年,郁亮将迎来60岁生日——六十而知天命。 ## **01** 郁亮,1965年出生于江苏苏州,1990年在25岁的年纪加入万科。 这一年万科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上市,郁亮成为证券和投资岗位上一位出色的年轻人,并随着万科上市成功,很快进入了公司的核心管理层。 1993年,郁亮就升任了深圳市万科财务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开始扮演重要角色。三年之后,郁亮又晋升为集团副总经理,开始为万科搭建成熟的财务体系,这一动作也直接让万科在房地产行业的20年草莽阶段中快速冲到头部。 随后,万科加速管理体系的职业化进程。 1999年,王石辞去了万科总经理职务,改任万科董事会主席。 2000年,万科第一大股东深特发将股份出售给了华润集团,使得华润集团合计持有万科10.82%的股份,成为了万科第一大股东。 2001年,郁亮从王石手中接任万科总经理(总裁),标志着职业经理人制度在万科的全面落地。同时也意味着,郁亮成为王石的接班人,公司的2号人物。 这一年,郁亮36岁。王郁二人的合作已经超过10年。 不过,在大众的视野之中,万科团队冲在前的还是王石,而实际上掌管万科内部运营的郁亮却“面目模糊”。 王石与郁亮,虽然一个疾疾如风,一个稳健如土,但在两人搭伙时期,王石创造价值观,郁亮摸索方法论,共同塑造了一个理想的万科。  郁亮最近一条朋友圈 ## **02** 万科的下一个阶段,是从千亿开始的。 2010年,在房地产市场整体火热的助推下,万科销售额突破千亿,成为国内第一个千亿房企。 与此同时,郁亮也越来越多走到台前。 在公司外部,郁亮在媒体上的发声增多,“楼市上下半场转换”、“我国楼市进入‘白银时代’”等言论都曾引发行业轰动。 万科进入民营企业第一阵营之后,郁亮还于2012年还获得了CCTV第十三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称号。 在公司内部,王石开始放手,登山,甚至被人质疑:拿了高年薪,不管公司的事。 而郁亮主导推动的一系列计划快速落地。在人力体系方面,对万科影响深远的“180计划”在2010年开始实施,万科所有区域公司总部从80多人缩减到24人,集团总部从300人减少到180人,这些总部和区域的人才都被派到了一线公司。 郁亮认为高效的现代企业制度,要保持“脑袋”和“身体”平衡,给“身体”更多自主权。 作者曾私下问过郁亮:万科人力和管理体系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总部精简,区域的自主权大了,总部靠什么去强管控? 郁亮回答说,他手里保留着最重要的人事权和财权,万科要学习华为,要让万科离开任何一个高管都可以正常运行。 于是,万科开启了“区首轮换”制度。从万科初期加入的一些“老臣”也被密集调动。 这些变化,也间接促使了毛大庆、肖莉等人的离开。 与此同时,以“合伙人计划”为脉络,万科管理层开始在公司体系外布局投资、金融公司,最终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影子”。 不过,万科并没有停下来,它只是在不同的阶段,在企业文化方面有了不一样的感官。 也正是在这个阶段,很多人认为:万科变了。 ## **03** 2014年,郁亮断论:我国楼市进入‘白银时代’。 彼时,移动互联网冲击传统产业,年轻人在公共舆论中的话语权变大,国内的不同区域对比、社会结构加速剧变,而房地产似乎还是旧的。 郁亮想改变万科,或者说:想让万科跟着时代改变。 2015年4月,万科内部发文《万科集团内部创业管理办法》,鼓励司龄超过2年的内部员工创业,并把这个战略行动取名为“小草计划”。 万科甚至愿意为创业员工提供单个项目最高3000万元、累计最高3亿元的资金支持,换为项目股份。 “小草计划”是万科“事业合伙人制度”的补充,后者是内部合伙,前者是外部合伙。 而随着这一系列变革实行,万科内部系统中,开发板块的员工人数占比从19.7%下降到了12.4%。 与此同时,基于“白银时代”的判断,万科踩错了节点。 2014年,万科的拿地销售比降到了12%,不到销售额增长率25.9%的一半。但这也说明万科还在坚守它的一贯保守风格。 2014年到2016年三年间,万科都坚持了“去库存”策略,严控拿地销售比,终于在2017年成功丢掉了行业“老大”的位置。 经历“失去的三年”之后,万科又开始追赶,2017年,万科又开始增速,拿地销售比重回高位,达到41.3%——再次踩错节点。 这是万科略显错乱的时期。一位前万科员工说:(当时离开万科是因为)我们很多人都感觉,我们柔弱的身躯跟不上公司前进的步伐。 而在这个阶段,和万科的实际关联逐渐减少的王石,渐渐也给人一种感觉:他也已经不适配万科。  郁亮2024年最后一条朋友圈 ## **04** 2013年3月,万科内部的“珠峰行动”开班,万科从上到下都开始“必修”跑步课,高管更是如此。这个班由郁亮亲自担任班主任。 据说,“珠峰班”里的每个人都要给自己设定一个挑战性的任务,一开始要求每个人都登珠峰,后来觉得不够现实,就修订为每个人都要跑马拉松,女性半马,男性全马。 但“珠峰行动”的最初目的是“培养万科未来事业的接班人”。 郁亮之后,万科的下一个接班人又是谁? 当时,很多人在思考这个问题,并跟随有一系列猜测,孙嘉、刘肖、王海武…… 12年之后,这个问题已经成为无稽之谈。就连中间出现的“万宝之争”、祝九胜空降、喊出“活下去”,都成为背景,以及命运的齿轮。 王石曾信过好几种宗教,在神秘的精神世界中寻找慰藉和未来的解法,这是他对抗命运的一种方式。 而郁亮,善于制定规则,他沉稳、内敛、克制。甚至有很多人觉得郁亮追求“中庸之道”,他什么都想要,速度要,规模要,质量要,口碑要,于之间寻找平衡。 不过郁亮也有疯狂的一面,他有纹身,在雪山上“拍裸照”。 人都是复杂的,一群人聚成的公司,也从来不会如此简单。正如命运的拨弄,让人分不清是偶然,还是必然。 但万科,必然不再是那个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