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发文称,特朗普想把中国汽车制造商拒之门外,不让它们进入美国市场,**但这并不能阻止这些企业占领世界其他地区的市场。事实上,它们已经在这么做了。**从曼谷到约翰内斯堡,再到圣保罗,**街道上越来越多地挤满了由长城、比亚迪、奇瑞和上汽集团等公司制造的价格亲民的紧凑型车、跨界车和SUV。**  去年7月,比亚迪电动汽车在泰国尼空帕他那汽车厂的生产线下线 尽管特朗普政府预计会保护美国的三大汽车制造商,使其在本土免受中国竞争对手的冲击,加拿大和欧盟也已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征收了关税,**但新兴市场的买家却张开双臂欢迎中国的汽车和卡车。** 在南非,中国制造的汽车占汽车总销量的近10%,这一销量大约是2019年的五倍。在土耳其,2024年前六个月,中国品牌的汽车市场份额达到了8%,而在2022年这一比例几乎为零。在智利,中国品牌的汽车销量已经连续几年占汽车总销量的近三分之一。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中国出口的汽车数量超过了其他任何国家**,仅在2024年,中国的乘用车出口量就激增近20%,达到490万辆,而在2020年这一数字还不到100万辆。 标普全球移动驻上海的汽车行业研究分析师Abby Chun Tu表示:“中国汽车制造商凭借高品质且价格具有竞争力的汽车打入了许多全球市场。这与韩国和日本品牌曾经成功的策略相同,但**中国汽车制造商还拥有先进软件和丰富配置的优势**,即使是在面向大众市场的车型上也是如此。” 许多欠发达市场没有足够的充电站,也没有可靠的电网来支持全电动车型。但**中国汽车制造商在这些地方找到了对汽油动力汽车的现成市场**,而这些汽车在国内已无法大量销售。 根据奥纬咨询的数据,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海外市场的全球市场份额预计将从目前的3%攀升至2030年的13%。如果包括中国国内市场,这一全球市场份额将跃升至33%,而到2030年,在非洲和中东地区,预计这一比例将达到39%。 在投资公司Wolfe Research今年2月主办的一次会议上,**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的负责人承认了在发展中市场面临的竞争压力。** 福特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对投资者表示:“我们的海外业务非常稳健,但中国企业现在正进入这些市场,实现供应链的全球化。在印度这样的新兴市场,尤其是在南美洲,中国企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他特别提到了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 福特已经停止了在巴西的汽车生产,其在巴西的前工厂已被中国的比亚迪收购。不过,福特为其在南非和泰国的业务划清了界限,这些工厂每年能生产数十万辆福特游侠皮卡。  在巴西卡马萨里建设中的比亚迪巴西工厂的蓝图 **通用汽车也将中国企业视为强大的竞争对手**。但首席执行官玛丽・博拉正在谨慎选择与之对抗的领域。与此同时,这家总部位于底特律的汽车制造商很懂得抓住机会,将其在中国的合资企业生产的车型出口到巴西等新兴市场。博拉表示,在一些产品上与中国汽车制造商合作,能让通用汽车在“中国企业大量存在的”市场中更具竞争力。 拥有克莱斯勒和道奇公羊品牌的斯特兰蒂斯汽车公司也在欧洲与一家中国合作伙伴展开合作,并计划将其车型引入中东和南美洲市场。 **亚洲的大型汽车制造商也在被中国的新兴企业追赶**。根据捷孚凯汽车的数据,丰田汽车公司在中东和非洲市场拥有17.4%的份额,但正受到奇瑞和吉利的追赶,奇瑞和吉利在该地区的市场份额分别为5.3%和2%。在东南亚市场,丰田也感受到了类似的压力,丰田在该地区控制着35.7%的市场份额,而吉利和上汽集团分别占据了5.1%和1.4%的份额。 与在巴西的情况类似,**中国利用旨在鼓励电动汽车销售的政策,扩大了在泰国汽车市场的影响力**。根据标普全球移动的数据,在泰国,截至2024年最后一个季度,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已从两年前的5.5%增长到13.3%。更能说明问题的是:在同一时期,中国品牌在泰国电动汽车市场的份额从2022年的22%迅速增长到了71%。 泰国削减了电动汽车的进口税,增加了对购车者的补贴,并对汽车工厂投资给予了大幅税收优惠。因此,根据泰国工业联合会的数据,2023年电动汽车销量比前一年猛增超过600%,达到73,568辆,占乘用车总销量的近9.5%。去年,电动汽车销量略有下降,降至66,732辆,但在汽车总销量中的占比上升至略低于12%。  曼谷的长城汽车展厅 在去年11月下旬为期11天的曼谷国际汽车博览会的首日,丰田、福特和本田与比亚迪、长城汽车、上汽集团的名爵以及首次亮相泰国市场的吉利汽车共享展厅空间。57岁的商人威亚维特・佩特拉表示,比亚迪的全球声誉、在当地的生产布局以及低廉的价格,**让他愿意尝试一些不同的东西**。 在车展上,他看着一辆比亚迪海豹6 SUV说:“我这辈子一直开丰田和本田的车,但现在我想敞开心扉尝试一些新事物。而且它价格实惠,所以值得一试。”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6294.htm)
2025年3月18日,截止收盘,沪指涨0.11%,报收3429.76点;深成指涨0.52%,报收11014.75点;创业板指涨0.61%,报收2228.64点,两市成交额较上一交易日减少533.17亿元,合计成交15196.88亿元。
 Focus Entertainment 和 Saber Interactive 与今日公布了即将推出的游戏《灾后修复师》的最新预告片,以庆祝其在 Steam 新品节期间 Demo 版的成功,让每个人都能目睹各种充满乐趣的难忘时刻。这款次世代重型机械模拟沙盒游戏将于5月20日登陆 PlayStation 5、 Xbox Series X|S 和 PC 平台,玩家将在游戏中重塑灾后世界。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Demo版还将持续开放几天 在一周内,超过35万玩家试玩了《灾后修复师》的 Demo 版。同时在线活跃用户近1.2万,使其在 Steam 新品节期间 Demo 版玩家数量排名第三。由于受到热烈欢迎,Demo 版在参加 Steam新品节后获得了延长的展示时间,让每个人都有机会体验其中的乐趣。即日起至北京时间3月21日凌晨1点, Demo 依旧持续开放下载。 重型机械迎来热烈反响 Demo 反响视频汇集了一些令人兴奋的片段,展示了其中最受欢迎的部分,玩家也相当青睐《灾后修复师》的重建幻想:从对游戏图形之美的惊叹,到对环境物理模拟的震撼,再到对沙盒游戏玩法的热情发现。  在Demo版中,《灾后修复师》的合作模式证明了其对重建乐趣的强大贡献,玩家们作为一个团队承担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一起操作机械,共同面对复杂的情况,玩得非常开心。 《灾后修复师》已经吸引了媒体和网络红人的关注,他们中有人 “渴望继续玩下去”(autoevolution),有人称赞它是 “一个充满了所有最酷卡车的巨大沙盒”(Hardcore Gamer),还有人盛赞它是 “一款披着华丽模拟游戏外衣的物理解谜游戏”(PC Gamer)。
Throughout the whole year, the storage chip market is expected to experience a cyclical trend of rising prices but declining volumes, slowing down overall market growth potentially.
<blockquote><p>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跨境支付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本文从资深支付架构设计专家的视角,深入剖析了2025年跨境支付领域的六大核心趋势,供大家参考。</p> </blockquote>  在行业呆得太久后,经常会听到类似这样的论调:“支付都做这么多年了,还有什么好做的吗?”。如果是外行,或者只盯着眼前的一点工作,有这个困惑很正常。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仰望星空,看看这个行业的趋势。 下面是我根据自己的从业经验和对这个行业的观察,做出的一些粗浅判断,供大家参考。 ## 开篇:跨境支付的新格局与挑战 进入2025年,全球跨境支付生态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局:国际清算银行(BIS)牵头的多国实时支付系统互联计划、欧盟《MiCA》法规为稳定币正名、新兴市场本土支付网络异军突起……每一项趋势都在撼动传统格局。 我们将从底层逻辑-技术突破-商业影响等维度,透视2025年跨境支付的六大趋势。文章专为跨境支付平台从业者、外贸企业和金融科技开发者打造,旨在提供可落地的趋势预判、技术选型参考与合规避坑指南。 ## 趋势1:实时支付基础设施普遍化 – 支付高速公路进入快车道 跨境支付正从“数日达”向“秒级到账”跃迁。 全球实时支付网络建设加速,印度UPI、欧洲TIPS、美国FedNow、泰国PromptPay等系统相继落地,巴西Pix更以超1.6亿用户成为国民级应用。国际清算银行(BIS)的Nexus项目推动全球支付系统互联,新加坡PayNow与印度UPI实现直连,东南亚多国加速区域网络整合,跨境支付逐步摆脱传统SWIFT的复杂流程,迈向全天候实时化。 SWIFT以GPI高速支付和SWIFT Go应对挑战,Visa、万事达则凭借全球网络推出Visa Direct等近实时跨境服务。与此同时,去中心化直连模式兴起:东盟五国推进本币即时支付互通,绕开美元结算;各国央行探索API或多边协议直接对接,减少中间环节。据ACI数据,2023年全球实时支付交易量达2662亿笔,同比激增42.2%,预计2028年跨境即时支付占比将达42%,规模突破16万亿美元。 实时支付颠覆传统跨境汇款依赖资金滞留利差的盈利模式,倒逼机构转向规模化运营和增值服务(如动态风控、实时反欺诈算法)。技术层面,系统需满足7×24小时高可用性,倒逼银行升级核心系统与实时监管能力。监管机构同步强化对资金瞬时流动的追踪,反洗钱与资本管制协调难度攀升。 未来,实时支付基础设施的标准制定与主导权争夺将成为支付巨头博弈的核心战场,而技术、合规与商业模式的协同进化将决定这场支付革命的最终格局。 ## 趋势2:稳定币的监管破冰与商业爆发 – 数字货币驶入合规快车道 稳定币凭借锚定法币、实时全球流转的特性,正从“加密工具”蜕变为跨境支付新基建。其通过区块链实现点对点价值转移,规避传统加密货币波动风险,成为新兴市场“美元替代品”(如USDT、USDC),解决跨境结算与储值难题。然而,监管破冰是其大规模商用的关键前提。 2024年,欧盟率先通过《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条例》(MiCA),统一稳定币发行、储备与牌照标准,非欧洲稳定币(如USDT)面临合规退出。美国虽联邦立法滞后,但两党加速推进法案,叠加特朗普“亲加密”政策预期,2025年或迎突破。香港、新加坡争当创新枢纽:香港金管局推进稳定币跨境交易指引,新加坡通过Guardian项目探索合规结算。国际清算银行牵头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亦取得进展,为公私稳定币共存铺路。 技术层面,稳定币透明度与性能显著提升:USDC等引入月度储备审计,储备资产转向短期美债;以太坊Layer2使链上转账成本降至0.1美元以下。2024年二季度,稳定币链上交易额达8.5万亿美元,超Visa同期两倍。Visa、万事达加速融合稳定币:前者用USDC清算跨境卡结算款,后者联合摩根大通测试B2B稳定币支付。 商业场景中,PayPal发行PYUSD,Checkout.com支持USDC结算,Temu试水东南亚USDT供应商付款,东加勒比央行通过USDC实现岛国间实时支付(耗时从3天缩至1小时)。 应对策略: - 跟踪监管动态,试点小范围应用并培训团队; - 优先选择透明合规的稳定币,分散风险。 - 限定持有规模,定期审查发行方储备报告。 稳定币正重塑跨境支付规则,2025年或成商业化分水岭。随着监管与技术协同进化,其将加速融入全球金融体系,开启“数字现金”新时代。 ## 趋势3:跨境API标准化 – 打造全球资金流动的“数字接口” 跨境支付正从定制化对接向“即插即用”的标准化接口转型,API统一语言成为连接全球金融机构、支付平台与企业的核心纽带。其驱动力源于开放银行理念的全球化延伸,以及企业对高效、透明支付流程的需求——通过标准化API调用,即可完成复杂跨境支付,无需逐国适配。 行业已经有一些通用的技术可以参考,比如ISO 20022标准的全面推行,OAuth2.0等机制确保跨机构权限管理等。 对企业来说,集成成本骤降,跨国财资管理效率跃升。统一API可将新市场接入周期从数月压缩至数周,如蚂蚁国际、Airwallex等平台通过单一API整合全球数百种支付方式,实现“一次接入,全球收付”。 同时还催生出“支付即服务”(Payment as a Service)生态。模块化API服务(如合规检查、AI汇率路由)支持企业按需搭建支付流程等增值服务。 跨境API标准化正重塑支付生态——如同电力插座统一规格,让全球资金流动真正“通电”。随着技术、监管与商业的协同进化,标准化接口将成为全球贸易的隐形基础设施。 ## 趋势4:AI引擎 – 人工智能驾驭风控与“汇率暗礁” AI在2024年引爆市场,同样也深度渗透跨境支付领域,尤其在风控与汇率管理两大核心环节引发革命性变革。 跨境支付的风险复杂多样,涵盖欺诈风险、信用风险、合规风险等。传统风控手段依赖规则与经验,在面对海量交易数据与复杂交易场景时,显得力不从心。AI通过机器学习分析历史数据,构建用户行为模型,实时识别异常交易。例如,Airwallex的AI风控系统2024年两次模型升级后,客户收单成功率提升5%,欺诈率下降超60%。同时,人脸识别、自然语言处理(NLP)等技术被用于身份核验和交易文本分析,精准拦截洗钱等违法行为。AI还能动态调整风控策略,如遇高风险地区交易,自动提升审核标准,平衡安全与效率。 汇率直接影响跨境交易成本。传统银行定价模式僵化,而AI引擎通过实时分析市场数据、新闻情绪及客户行为,预测短期汇率走势,动态优化换汇策略。荷兰ING银行引入强化学习模型,取代部分人工交易员,在波动市场中实现精准报价,误差率低于人类。Wise等公司则依托AI引擎,以接近市场中间价(仅加价0.5%)提供换汇服务,颠覆传统银行3%-5%的高差价模式。技术层面,神经网络、NLP和自动化交易技术使AI能毫秒级执行决策,甚至通过延迟或分批换汇为企业节省成本。 AI实现动态定价策略,例如在流动性低谷时段扩大点差以提升利润,或在竞争激烈时缩小点差吸引客户。中小企业亦可借助AI工具管理汇率风险,如自动分批购汇优化均价。此外,AI根据客户交易习惯提供差异化定价,大客户获更优费率,零散订单则通过智能撮合降低成本,提升服务黏性。 ## 趋势5:拉美/东南亚本土支付生态崛起与全球互联 – 区域力量重塑全球支付版图 拉美和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本土支付生态强势崛起,这些地区凭借庞大人口与薄弱传统金融基础,跳过旧式银行体系,直接拥抱移动支付、实时转账等创新,构建出高度本地化的支付网络,并逐步向全球扩展,推动跨境支付向多极化演进。 巴西的Pix系统是典型案例:2024年其交易量达信用卡和借记卡总和的1.8倍,单日峰值突破2.5亿笔,B2B月交易额超1万亿雷亚尔。Pix不仅重塑巴西支付习惯,更引发拉美多国效仿,哥伦比亚、智利等国纷纷开发类似系统。拉美电商巨头美客多旗下MercadoPago通过本土化支付网络覆盖多国,并进军美国市场,搭建跨区域支付桥梁。 东南亚则以统一QR标准实现突破。印尼QRIS已连接3400万商户,马来西亚DuitNow、泰国PromptPay等系统通过东盟框架互联互通。2025年初,中国与印尼实现双向扫码支付,游客可无感使用本国钱包消费。区域性电子钱包如GrabPay、GCash通过合作拓展跨境场景,例如菲律宾GCash用户可在日韩直接消费。 新兴支付生态正绕过SWIFT和卡组织,构建区域直连路径。新加坡游客在印尼扫码支付通过央行实时网络清算,阿根廷自由职业者通过MercadoPago或加密资产收取美元,费用较传统方式降低40%以上。区域网络还推动本币结算,减少对美元依赖,东盟与拉美均在探索本币直兑和数字货币联盟。 本土支付网络的全球互联,如同互联网从局域网走向全球网。泰国夜市同时支持多国二维码支付、巴西Pix与阿根廷本币直连等案例,印证了这一趋势。 总之,本土支付生态崛起正重塑跨境支付的道路:从过去几条主干道,变成四通八达的区域公路网相互连接的新格局。 ## 趋势6:支付与供应链金融融合(嵌入式金融) – 从资金流到资金链的价值放大 跨境支付正从单纯“资金过手”升级为供应链金融的核心枢纽。 传统模式下,支付与融资分离,银行主导信用证、保理等业务,而支付公司仅处理转账。如今,支付平台利用交易数据优势,直接嵌入融资、风控等服务,形成“支付即金融”的闭环生态。其核心逻辑在于:支付数据实时反映供应链运行,可精准评估信用风险,为中小企业提供即时融资。 支付与供应链金融的融合依托四大技术突破:AI模型将交易流水、履约记录转化为动态信用评分,替代传统财务审核。例如,蚂蚁Trusple平台通过分析跨境贸易数据,为银行提供放贷依据,帮助中国出口商收款周期从90天缩短至10天。智能合约与区块链:应收账款融资中,区块链记录债权流转,智能合约自动执行还款分配。国际物流领域已有企业引入区块链信用证,货物到港后自动触发付款与融资结清。 API生态整合:支付平台通过API对接银行、保理商,实现融资“即插即用”。供应商点击申请贷款,后台多机构竞价秒级反馈利率。 全流程可视化:物联网设备实时追踪货物状态,结合支付数据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例如马士基与汇丰合作推出“发货融”,出口商货柜上船即可获80%融资。 “Embedded Finance”(嵌入式金融)的潮流仍将继续:在原本非金融的流程中嵌入金融产品。 (完) 参考资料: - Prime time for real-time global payments report | ACI Worldwide) - Banking’s 2024 cross-border payment trends: A year in data - B2B cross-border payments trends in 2024 - Stablecoin Regulation Gains Global Momentum | S&P Global Ratings - a16z 2024 Crypto Industry Report: From Regulatory Breakthroughs to Infrastructure Upgrades, Interpreting 7 Major Trends in the New Era of Crypto – ChainCatcher - Stablecoins Move From Cross-Border B2B to Real-Time Treasury - Pix Transactions Exceed 6 Billion Monthly | Business Wire - 中国与印尼扩大跨境支付合作,银联国际、蚂蚁国际等参与_跨境快讯 - BofA Sees 51% Increase in Companies Leveraging APIs For Real-Time Treasury Needs - RegTech Market to Reach $83.8 billion, Globally, by 2033 at 21.6% CAGR: Allied Market Research - Brazil’s Pix hits 6bn monthly transactions: What does it mean for US?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隐墨星辰】,微信公众号:【隐墨星辰】,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威胁行为者利用ChatGPT的SSRF漏洞(CVE-2024-27564)针对美国金融和政府机构发起攻击,一周内超过1万次尝试,凸显中等漏洞的潜在危险性。
<blockquote><p>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生成复杂且可交互的HTML页面变得前所未有的简单。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利用AI工具(如Claude 3.7)快速将复杂内容转化为结构化、可视化的网页,并通过简单步骤将其部署为可公开访问的网站。</p> </blockquote>  前两篇文章讲了Claude3.7带来的超强性能:生成复杂可交互的HTML,再加上审美的极大提升,已经可以帮助0经验的开发者快速生成高保真原型: [「滴滴打人」APP上线:Claude 3分钟生成原型图,Cursor15分钟完成开发。产品经理要下线了?](https://www.woshipm.com/ai/6187495.html) 「死了么」APP上线——Claude3.7生成高保真原型UI 2.0 其实,除了开发领域,生活中还有很多场景可以应用到这种HTML 本质上就是能把复杂的抽象概念,量化成代码后,就可以形成结构化的清晰知识。 例如公众号上有非常多优秀的「万字长文」但说实话,有时候我只需要读个大概,或者说先通读,再找合适的地方深入学习。这样的需求下,传统文章的排版布局就很不友好了。 如下图,左边是2万字的《中国经济的逻辑与出路》,内容没有排版可言,就算再精彩也很难读得下去。 于是我让Cluade帮我重新排版生成了清晰的架构化HTML,如下图右边所示。   通过以上各模块的对比,我们看到AI帮我生成的HTML文章,是总结提炼了原文的核心,并保持一样的逻辑与脉络。 它甚至在最后还给我出了思考题,真的在关心我有没有认真学习,我哭死  感兴趣可以到这里看到:https://api.bggg.tech/website/0e26d457-d7a4-46d9-a72b-5d899bee2169/ 这样的HTML文章是怎么生成的呢? 提示词: <blockquote><p>我会给你一份文件,需要你将其转化为美观漂亮的中文可视化网页,必须放到一个html里:<br/>## 内容要求<br/>– 所有页面内容必须为简体中文<br/>– 保持原文件的核心信息,但以更易读、可视化的方式呈现<br/>– 在页面底部添加作者信息区域,包含:<br/>* 作者姓名: [作者姓名]<br/>* 社交媒体链接: 至少包含GitHub、Twitter/X、LinkedIn等主流平台<br/>* 版权信息和年份<br/>## 设计风格<br/>– 整体风格参考Linear App的简约现代设计<br/>– 使用清晰的视觉层次结构,突出重要内容- 配色方案应专业、和谐,适合长时间阅读## 技术规范<br/>– 使用HTML5、TailwindCSS 3.0+(通过CDN引入)和必要的JavaScript<br/>– 实现完整的深色/浅色模式切换功能,默认跟随系统设置<br/>– 代码结构清晰,包含适当注释,便于理解和维护<br/>## 响应式设计<br/>– 页面必须在所有设备上(手机、平板、桌面)完美展示<br/>– 针对不同屏幕尺寸优化布局和字体大小<br/>– 确保移动端有良好的触控体验<br/>## 图标与视觉元素<br/>– 使用专业图标库如Font Awesome或Material Icons(通过CDN引入)<br/>– 根据内容主题选择合适的插图或图表展示数据<br/>– 避免使用emoji作为主要图标<br/>## 交互体验<br/>– 添加适当的微交互效果提升用户体验:<br/>* 按钮悬停时有轻微放大和颜色变化<br/>* 卡片元素悬停时有精致的阴影和边框效果<br/>* 页面滚动时有平滑过渡效果<br/>* 内容区块加载时有优雅的淡入动画<br/>## 性能优化<br/>– 确保页面加载速度快,避免不必要的大型资源<br/>– 图片使用现代格式(WebP)并进行适当压缩<br/>– 实现懒加载技术用于长页面内容<br/>## 输出要求<br/>– 提供完整可运行的单一HTML文件,包含所有必要的CSS和JavaScript<br/>– 确保代码符合W3C标准,无错误警告<br/>– 页面在不同浏览器中保持一致的外观和功能<br/>请根据上传文件的内容类型(文档、数据、图片等),创建最适合展示该内容的可视化网页。</p></blockquote> 除了帮助高效阅读外,还有老师把晦涩难懂的高中物理知识做成了可视化的HTML  这里就不只是静态的文字图片,而是动态计算的效果:  原文地址: https://lisa94destiny.github.io/physics-simulation/index.html 大家都可以自行去尝试,最好的效果是用Claude 3.7,如果没有的话,用Deepseek也可以做简单一些的。 那做完之后,如何把Html代码部署到网站分享给其他人呢? 有两种方式: 方式一:麻烦但可自主控制 买一个阿里云服务器,新人99元一年的,然后安装宝塔面板-新建网站,把html放到网站的目录下即可。 这样的方式,不适合绝大部分普通人,感兴趣的可以评论区留言我详细介绍。 方式二:简单,直接用免费的托管服务 这种是适合绝大部分人,简单来说就是把html文件上传到网站上,网站给你一个访问地址。 网上很多教程是用Github,例如上面物理老师的例子,网站后缀是 github.io 就是了,这种方法有个问题就是经常会被墙,无法访问,所以我也不推荐。 推荐使用网站:https://www.yourware.so/  直接把Cursor生成好的html,上传到上去,或者选择「Paste Code」把代码黏贴进去  即可。 页面下面有展示别人上传好的网站。  如果你不想自己做的html给公众访问,也可以用我自己做好的网站(https://bggg.tech/tools/website-generator),操作形式是一样的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饼干哥哥】,微信公众号:【饼干哥哥数据分析】,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blockquote><p>在职场中,我们常常因为思维定式而陷入困境,面对复杂问题时,传统的单一维度思考往往难以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本文通过“老王”与“小张”的对话,深入探讨了“升维思考”的重要性。</p> </blockquote>  老王:“小张,最近项目进行得怎么样?” 小张:“唉,老王,真是有点头疼。我接手的这个项目,目标没定清楚,方案总是对不上,大家的意见也不统一,感觉自己一直在原地打转,真不知道从哪儿下手。” 老王:“这个我能理解,刚接手项目时的确会有这种迷茫。不过,你知道吗,有时候问题的症结并不在于方案本身,而是在于我们如何去看待问题。” 小张:“看待问题?这话怎么说?” 老王:“我给你讲个道理,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困在一个问题里,是因为我们只从一个维度去考虑。你现在的困境,正是如此。解决办法就是:升维思考。” 小张:“升维思考?这是什么东西?” 老王:“升维思考,说白了就是换个更高的视角,跳出原有框架,从更多维度去看问题。就像你现在,看到的是每个细节,每个讨论,却忽略了背后更大的方向和背景。这就像拿破仑的俄罗斯战役,明明他战略上已经占尽优势,但他忽视了季节和环境的变化,最终导致失败。” 小张:“哦,原来是这样。那我们怎么做才能升维呢?” 老王:“你看,我们公司目前正面临的是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也非常快。如果你依旧局限于传统的思维方式,比如专注在一个短期的销量目标上,根本很难突破现状。我们应该站在更高的层次,从多个角度来思考。” 小张:“那我该从哪些角度来看呢?” 老王:“首先,从市场的宏观环境来看,你得分析行业趋势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不仅仅是产品的功能。再者,从消费者行为上来看,真正理解他们的需求是多维度的,不仅是价格、品牌,还有他们对品牌背后的文化认同、情感联结等等。最后,从公司的战略层面来看,这个项目要怎么与公司的长远发展目标对接。” 小张:“明白了,我以前只是盯着每个月的销售目标,忽视了这些更宏观的因素。” 老王:“这就对了。升维思维的关键就是在你解决问题时,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比如,我们公司每年做的市场推广活动,刚开始做的时候,大家都盯着短期的销量提升,结果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 小张:“那后来呢?” 老王:“后来我们换了思路,从长远角度来思考——‘如果我们做一个长期的品牌建设,是否能通过培养客户的品牌忠诚度,间接带来销量的提升?’于是,我们把目光从短期的销量拉长到几年的品牌影响力,再通过市场调研、用户行为分析、甚至社交媒体的反馈来调整战略。结果,效果有了显著提高,品牌也有了更强的竞争力。” 小张:“听起来,这种方式真的不一样。以前我们总是从单一的维度去做决策,没想到可以从更多角度去分析。” 老王:“正是如此。你知道,很多时候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眼前的困难,而在于我们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本质。有些复杂问题,我们不能只从一个维度去思考。比如说,一个新产品的推广,除了考虑定价、渠道,还应该考虑目标用户的生活方式、文化认同、甚至是产品能否真正解决他们的痛点。” 小张:“对!就像你提到的马云,他早期推动阿里巴巴的发展,不仅仅考虑如何做电商,他站得更高,思考的是如何利用技术、数据、金融等多方面的力量,为整个商业生态提供解决方案。” 老王:“对,升维思维帮助他打破了传统电商模式的局限,创新了‘电商+支付+物流+云计算’的全链条生态,这不仅推动了阿里巴巴的成功,也带动了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变革。” 小张:“哇,原来升维思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眼前的问题,还能从全局角度看待更长远的发展。” 老王:“正是如此。回到我们现在的项目,如果你只关注一个月的业绩,可能就会做出局限性很大的决策。可如果你能站在公司的长远发展和行业的整体格局中来分析,你会发现,很多你认为‘不重要’的细节,可能会在未来带来更大的机会。” 小张:“听起来升维思维不仅能帮助我们解决短期问题,还能对长远战略有所助益。” 老王:“对,这就是升维思维的魅力。比如在公司的市场竞争中,我们不仅要看到眼前的竞争者,还要看整个行业的生态变化、消费者需求的动态,甚至是未来几年内的技术革新,这样才能真正为公司的战略决策提供有价值的支持。” 小张:“我有点明白了。所以说,升维思维并不是单纯地看问题,而是从多个层次和角度去审视问题,找到更多解决方案。” 老王:“没错。升维思维不只是解决眼前的困难,它能帮助你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工作,甚至看清公司面临的更大问题。用这种方式思考问题,你就能在复杂的环境中找到真正的突破口。” 小张:“我懂了!我应该跳出短期的销售目标,站得更高,看到市场、消费者和公司的长远发展,从多维度去思考整个项目的执行路径。” 老王:“没错,升维思维就是要让你看到从不同层次、不同视角带来的更多可能性。当你能站在更高的位置去看问题时,答案自然会变得清晰。” 小张:“谢谢老王,今天这一番话让我受益匪浅。我会尝试用升维思维来调整我的方案和策略。” 老王:“记住,升维思维不仅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它还是一种让你在职场中走得更远的思维方式。就像乔布斯曾说的:‘你必须相信,未来会有新的路径,关键是你能否抓住这个新机会。’升维思维,正是让你在复杂的职场中抓住机遇的一把钥匙。 通过这次对话,我希望你能够真正理解升维思维的价值。在职场上,我们面临的很多问题,并不是简单的“对”与“错”之间的抉择,而是如何从多个维度去分析问题,找到更全面、更高效的解决方案。这种思维方式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还能够让我们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找到真正的解决方案。而这些,正是我们能在职场中不断进步、不断超越的关键。“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又见智能商业】,微信公众号:【又见同学】,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可口可乐、高露洁牙膏、亨氏番茄酱和加州葡萄酒,这些产品曾经是全球畅销的美国制造,但现在却在多个国家面临抵制。有丹麦和美国双重国籍的电工兼木匠Olsen表示,特朗普的政策让丹麦维京人义愤填膺,他今年66岁了,有生之年从未见过丹麦人如此沮丧。 他称自己将再也不买美国的加州啤酒,并考虑更换价值10000美元的美国产DeWalt 电动工具,尽管这会花费很多钱。 丹麦的退休警察Hansen则在超市购物时仔细翻看产品的标签,以免买到任何美国制造的商品。他称这是他抵制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唯一方式,他甚至购买了来自伊朗的椰枣,也不愿意再购买来自美国的可乐,他认为美国现在的威胁远高于伊朗。 丹麦或许是欧洲反对特朗普的第一前线。此前,特朗普声称将夺取丹麦领土格陵兰岛,引发了该国民众的强烈反感。再加上特朗普的关税威胁,以及其密友马斯克对欧洲政治的干预和冒犯,丹麦人的愤怒情绪日益高涨。 Hansen强调,特朗普看起来就是个恶霸,他想尽一切办法威胁恐吓其他国家,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将坚定反对这种行为。 **气氛紧张** 抵制美国货的行为正在加拿大以及欧洲多地蔓延。在特朗普发布关税威胁后,谷歌上“抵制美国”的搜索量激增,主要地区包括丹麦、加拿大和法国;社交平台Facebook上的抵制美国货小组也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人们激情交流如何避免使用美国产品并寻找相关替代产品。 图为法国人创办的抵制美国货小组简介页面 与此同时,一些欧洲的企业也开始避开美国产品。法国企业家Romain Roy表示,他的太阳能电池板公司自2021年开始每年都会购买一批新的特斯拉汽车,但他现在已经取消了这一做法。 Roy将美国描述为一个孤立主义国家,并称宁愿额外多花15万欧元买欧洲汽车,也不会再订购特斯拉。他强调,个人消费者、社会和国家都必须对美国的行为作出回应。 丹麦最大的连锁超市Salling Group则在本月推出了一款星形标签,用于标记店内的欧洲制造商品。该公司首席执行官Anders Hagh强调,这不算是抵制行为,只是对消费者希望避开美国制造商品的回应。 法国农民Edouard Roussez则在自己创建的Facebook小组中分享心得。他指出,抵制美国公司就是在反对特朗普,因为这些公司为特朗普的竞选活动提供了资金。 但目前这些行动想要对美国出口利润或者贸易政策制定产生重要影响还为时尚早。瑞典哥德堡大学经济学教授Olof Johansson Stenman表示,这些情绪还可能引发美国消费者的反感心理,演变成双方的互相攻击。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6276.htm)
昨日,抖音集团副总裁李亮微博发文回应“AI无人直播卖课收割大量宝妈”争议。他表示,抖音有明确规定,“无人直播是禁止的,有误导消费者的风险,发现会被处置。如果是做虚拟人直播,则必须在平台进行相应的真人实名认证,并由真人驱动进行实时互动,不允许完全由人工智能驱动进行互动。” 李亮表示,大家不要相信“AI无人直播能躺赚”、“一部手机躺着就能在直播赚钱”,不建议大家购买无人直播软件和技术。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6274.htm)
3月18日,蔚来与宁德时代昨晚在福建宁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进行资本合作,宁德时代正在推进对蔚来能源不超过25亿元人民币的战略投资,进一步巩固双方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宁德时代官方表示,双方将打造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领先的乘用车换电服务网络,并在推动行业技术标准统一、资本和业务层面深入合作。 官方表示,根据协议,宁德时代将支持蔚来换电网络的发展,蔚来旗下firefly萤火虫品牌后续开发的新车型将适时导入宁德时代巧克力换电标准和网络。双方换电网络将采用“双网并行”模式,共同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换电体验。 双方还将联合推动换电技术国家标准的制定和推广,促进跨品牌、跨车型电池兼容;共同构建“电池研发-换电服务-电池资产管理-梯次利用-材料回收”全生命周期闭环。   **宁德时代巧克力换电标准背景:** 宁德时代于2024年12月发布20#、25#两款标准化换电电池(巧克力换电块),分别适配A0级和A/B级车型。每款电池均提供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版本: 20#:磷酸铁锂版42度电(续航400公里),三元锂版52度电(续航500公里); 25#:磷酸铁锂版56度电(续航500公里),三元锂版70度电(续航600公里) 用户可“按需配电”,并通过订阅模式付费,月租费用为369-599元不等。2025年计划自建1000座换电站,中期目标与合作伙伴共建1万座,最终目标为3万座。 **蔚来萤火虫品牌背景:** 萤火虫是蔚来旗下第三品牌,定位“智能电动高端小车”,售价10万-20万元,对标宝马MINI和奔驰Smart。首款车型为纯电动小型车,支持换电,计划2025年4月上市,预售价14.88万元。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6272.htm)
零一万物发布万智企业大模型一站式平台,宣布全面拥抱DeepSeek,面向企业客户提供合规安全的一站式DeepSeek部署方案,涵盖DeepSeek模型部署、应用实践以及模型微调工具,能将DeepSeek无缝嵌入到企业业务体系,快速支持行业模型定制和应用创建。  今年以来,DeepSeek快速出圈并引发全球热议,为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树立了新的“中国智造”旗帜。然而,在将DeepSeek落地产业的过程中,现有“DeepSeek Inside”企业解决方案普遍存在部署难、应用难、定制难等核心痛点,市场上尚未形成能够系统性解决上述痛点的完整方案。 零一万物创始人及CEO 李开复表示,“我们选择在DeepSeek基础上推出万智企业大模型一站式平台解决方案,为希望部署DeepSeek的公司提供‘落地三步走’,让他们实现DeepSeek的可用、有用到好用过渡。” 经过开年“DeepSeek 冲击波”,目前国内ToB市场需求正经历前所未有的高涨,产业链条上的失衡问题也日益显现——从通用大模型到企业业务场景的落地过程中,部署、微调、应用搭建等能力的缺失成为关键瓶颈。在创新工场看来,基模能力与市场教育到位的当下,中国大模型产业已进入“产业深水区”,亟需成熟的企业级解决方案,来推动大模型从通用能力向垂直行业深度融合。 2024年5月,零一万物内部对Scaling Law的边际收益递减进行推演,最终决定放弃训练原定万亿参数的超大模型 Yi-X-Large,而转为训练更轻量化、更具商业落地前景的 MoE(混合专家)模型 Yi-Lightning。 李开复博士表示:“万智所做的与坊间的系统集成商或一体机分销商能做的浅层服务有着本质区别。零一万物有着完整的前沿大模型研发经验,所以有能力闭环交付全链条的大模型解决方案。”。 据悉,除 DeepSeek 全系列模型外,万智企业大模型一站式平台还严选适配了阿里巴巴通义千问(Qwen)、零一万物 Yi 等国产最新主流模型,能够支撑企业灵活配置,找到性能、性价比的最优解。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6270.htm)
3月18日,针对门店被曝给过期食材“换签续命”,华莱士官方微博发布致歉信称,将涉事门店进行永久关停,不再对外营业,相关涉事员工予以开除。 此外,即日起,公司对全国门店开展为期30天的卫生安全自检与突击抽查,每天进行公示,确保运营标准严格执行。主动配合相关监管部门进行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改进。  3月18日,华莱士再被曝光食品安全问题。今年2月份以来,媒体随机在河南郑州、安徽合肥的两家华莱士门店进行卧底暗访,发现这两家门店均存在频繁修改“效期标签”(保质有效期)、使用过期食材制作餐食的情况。 报道称,在郑州的一家华莱士门店,店长自称包括她在内,全员的健康证都是找中介办的假证,“人不用去,只要发一张照片给我,就可以把健康证办出来”。 对此,新浪财经拨通了华莱士官方客服电话,但电话却无法接通。 事实上,这并非华莱士首次因食品安全问题进入公众视野。去年 11月28日,有消费者在华莱士购买的汉堡中发现了类似尾巴的异物,并向华莱士总部进行了投诉。 今年315期间,“华莱士后厨蟑螂窜苍蝇飞店员漠视”相 关话题引发热议。据媒体报道,华莱士武汉江盛路店,店内卫生状况令人震惊,不少苍蝇出现在前台、后厨的各个角落,后厨油锅和冰箱旁惊现蟑螂。 跟据其网站的公开资料,截至目前,华莱士的门店数量达2万家。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6268.htm)
今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关于规范企业数据发布的倡议书》。倡议书提到,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并取得了领先优势。成绩来之不易,需要行业各方倍加珍惜。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己任,致力于维护公平竞争环境,引导行业自律,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近期我们关注到部分车企频繁发布不能代表市场规律的销量周榜,数据来源不明,引发舆论误读,扰乱行业秩序,加剧了“内卷式”恶性竞争。为维护汽车行业健康生态,引导行业聚焦高质量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向中国汽车行业企业发出如下倡议: 一是,规范数据发布,维护行业公信力:倡议企业停止对外发布销量周榜,避免碎片化信息引发片面解读,减少误导性舆情对市场的干扰。倡导企业以符合汽车行业运行规律的数据(如月度、季度、年度)为周期发布本企业经营数据,共同保障行业健康平稳运行。 二是,倡导良性竞争,杜绝不当宣传:企业宣传应聚焦自身经营成果,宣传内容应关注企业自身技术突破、产品创新及服务升级,避免使用对比性表述,发布关联性排名等内容,禁止通过拉踩、攀比制造恶性竞争,推动行业从“数据竞赛”转向“服务、价值竞争”。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表示,以上倡议请各企业积极响应,同时呼吁第三方机构及媒体响应以上倡议,停止发布销量周榜,主动传递行业技术进步、绿色转型等积极成果,引导公众理性看待市场波动,抵制炒作短期数据、渲染焦虑等行为,塑造行业发展正能量,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行业环境,推动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6266.htm)
腾讯混元宣布推出5个全新3D生成模型,模型生成速度更快、细节更丰富、材质表达更逼真,并且全部开源。同时,其自研的 3D AI 创作引擎也迎来升级,新增多视图输入、模型智能减面、格式全兼容等能力,面向C端用户全面开放使用。 据悉,5个开源模型均基于Hunyuan3D-2.0打造,其中 Turbo 系列模型在保证高精度和高质量的基础上,对几何生成模型进行了数十倍的加速,确保整个生成过程能够在 30 秒内完成。 这一加速能力来源于腾讯混元提出的 3D 生成加速框架FlashVDM ,它突破了传统模型的效率壁垒,将大规模 3D 模型的生成时间提升到秒级范围,对开源社区和工业界部署都具有重要价值。 多视图版本模型,例如Hunyuan3D-2-MV,通过结合多个视图的输入信息,能够更好地捕捉细节并生成符合用户预期的 3D 资产。而轻量级mini 系列模型,通过模型架构优化与运行效率提升,可进一步降低算力成本,其几何模型可以部署在4080显卡甚至苹果M1 Pro芯片上,为模型的应用扩展了场景。 腾讯于2024年11月发布第一代 3D 生成大模型,在行业内率先支持文本和图像生成3D内容,2025年1月,腾讯混元3D生成大模型发布2.0版本(Hunyuan3D-2.0 ),在文本一致性、几何精度和画面质量等多维度评测中表现超越业内排名第一的大模型。 得益于模型的进步,面向创作者的C端应用腾讯混元3D AI 创作引擎也迎来升级。 新版引擎突破性支持多视图输入,只需上传2-4张标准视角图片,就能快速生成高精度、高质量的3D模型,针对游戏制作、3D UGC创作等场景,可以大幅降低3D设计师从多视图原画到三维模型的制作成本。 腾讯混元 3D AI 创作引擎可通过3D智能减面能力,自适应生成几百至数千面的三角面,进一步提升几何边缘平滑度,生成结果可在低面片的基础上最大化体现模型细节,让模型布线更加规整,以降低渲染难度,提升模型可用率及生产效率。 此次升级还实现了PBR(基于物理渲染技术)的材质生成效果提升,通过物理特性模拟技术,赋予模型更真实的颜色与材质表达,让数字资产在光影交互中展现电影级质感。 兼容性上,除通用OBJ、GLB、FBX外,可输出STL、USDZ及MP4等主流格式,无缝连接3D打印工具,也可支持模型快速预览及移动端实时交互,满足不同业务场景对3D模型格式的使用要求。 在腾讯,混元3D 生成模型已经开始应用于用户生成内容(UGC)、商品素材合成、游戏3D资产生成等场景,游戏业务中,大模型生成的3D模型已能满足部分游戏3D资产标准,包括几何布线合理性、贴图准确性与骨骼蒙皮合理性等。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6264.htm)
今日,一条由美的集团研发的人形机器人样机视频流出,该视频展示了美的人形机器人本体外观,并演示了灵巧手操作动作。该人型机器人源自美的集团新成立的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该中心主要以产品为导向,不仅关注核心零部件,还包括整机的开发和应用,希望能开发出短期落地的产品,同时能布局中长期的技术和产品。   美的集团副总裁兼美的集团CTO卫昶在与新浪科技沟通中曾透露,“目前美的已成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进行人形机器人研发,美的技术团队在过去一段时间一直聚焦于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减速机、电机、传感器、控制器等方面研发,目前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进展,相关机器人零部件样机已经出来,正在内部机器上试用。”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6262.htm)
<blockquote><p>近日,A16z发布了最新的AI应用榜单,其中中国AI应用的崛起成为最大亮点。短短半年间,中国入榜产品数量翻倍,占比升至38%,在AI陪伴、视频生成、图像生成等多个细分领域展现出强劲竞争力。与此同时,AI应用的赛道洗牌也在加速,视频生成领域迎来大洗牌,而AI图像生成赛道则面临较大淘汰压力。此外,AI产品的商业化路径也逐渐清晰,尤其是视觉类产品和专业垂类应用表现突出,中国AI产品的出海策略更是成为其盈利的关键。</p> </blockquote>  短短六个月内,AI应用的格局已经被重新绘制。 3月7日,全球著名投资机构a16z发布了AI产品流量TOP50。这是AI行业最权威的流量榜单,每半年更新一次,Web端榜单基于独立IP访客(Unique Visitor)数量进行排名。 与上一次榜单相比,这次榜单出现了很多新的趋势: 中国AI应用全面崛起,入榜数量从8款提升到19款,占比提升至38%; 流量榜单出现大洗牌,AI视频生成赛道的洗榜最彻底,去年5款上榜产品里3家都发生了变化。而AI图像生成赛道更是几乎全军覆没,上榜产品数量从7家锐减到1家。 AI照片和视频编辑是ToC AI的应用里最容易赚到钱的赛道。在AI应用收入TOP50里,AI照片和视频编辑产品总共有10款产品入围,占比高达20%。 一批看似小众的垂类应用在这波AI浪潮里赚到了钱,包括植物识别、营养管理、语言学习等等。 出海是所有赚到钱中国AI应用的共性,是中国AI应用确定性的商业化路径。 接下来,就跟着乌鸦君一起来看看a16z发布的这份报告。 ## 01 入榜数量翻倍,中国AI应用全面崛起 与之前榜单相比,这次榜单最大的变化,就是中国AI应用的崛起。  ▲ 突出为中国企业 在Web端TOP50里,中国总共有19款产品入榜,占比升至38%。而在去年8月的榜单里,中国产品仅有8款产品上榜。 也就是说,短短半年时间,中国产品入榜数量翻了两倍以上。其中,11款中国产品成为新晋TOP 50,占总新入榜产品数量的65%。AI教育、ChatBot、AI陪伴领域的新晋名额几乎完全由中国企业贡献。  对比之下,同期美国AI产品的数量则从33款下降到23款,占比降至46%。 拆开名单来看,头部科技公司是这波中国AI应用崛起浪潮里的核心推力。 去年8月,中国排名靠前的还是Candy.AI、CrushOn等AI陪伴产品,大厂里只有字节的三款产品入榜,且排名靠末位,分别是Guath(#44)、扣子(#45)和豆包(#47)。 到了这一次,字节跳动、月之暗面、MiniMax、作业帮、快手均有产品上榜,且进入了榜单前20。 这些产品分别是字节跳动的DouBao(#10)、月之暗面的Moonshot AI(#11)、MiniMax旗下Hailuo AI(#12)、作业帮旗下PolyBuzz(#17)、快手Kling(#20)。 另外,在AI陪伴、AI视频等细分赛道里,中国产品已经展示了不俗的竞争力。 其中,中国在AI陪伴赛道的占比最高,达到63%。Web端上榜8款AI陪伴产品,中国产品占据5席,分别是CrushOn Al(#24)、Candy.AI(#34)、talkie(#39)、Joyland(#50)。 这些产品各有特色,比如CrushOn AI主要关注二次元和宅文化,Candy.AI侧重于“定制AI女友”和“活人感”,talkie则提供AI生成语音服务,Joyland则更侧重于二次元剧本互动。 除了AI陪伴外,中国还领跑了视频生成类产品。 在这次榜单上,总有5款AI视频产品上榜,其中来自中国的Hailuo(海螺)和KlingAI(可灵)分别排在12位和17位,超越了Sora(#23)、InVideo AI(#37)等同赛道知名产品,成为排名最高的AI视频生成产品。 在AI生图领域,中国产品SeaArt超越Midjourney,登顶全球图片生成榜首。 2025年1月,SeaArt的网站访问量高达1844万,超越了Midjourney、CivitAI、Leonardo AI等老牌AI生图产品,一跃成为全球AI生图产品的榜首。 从这个榜单能看出,DeepSeek的爆火或许不是偶然,中国AI力量正在全面崛起。 ## 02 流量榜大洗牌:视频生成最彻底、AI图像生成最“受伤” 抛开中国产品崛起的因素看,AI产品在不同赛道上也存在着洗牌。 根据Web TOP 50,主流产品赛道为AI陪伴、ChatBot、AI视频生成、AI图像生成,分别有8款、7款、5款、5款产品。 对比2024年8月的榜单,AI陪伴和ChatBot的座次发生了变化,AI陪伴超越ChatBot,成为AI产品TOP 50里占比最高的赛道。 从整体来看,榜单换血率达到34%,更替主要发生在AI视频生成、ChatBot、AI教育领域。  其中,AI视频生成赛道的洗榜最彻底。 去年年初的第二期a16z Web榜Top50中,仅有Runway一款视频生成产品,同年8月的榜单中,则有InVideo AI、CHUB、LumaAI、Viggle 和Vidnoz五款产品上榜。 但LumaAI、Viggle和Vidnoz均没有出现在最新榜单上,取而代之的分别是Hailuo、KlingAI和Sora,且行业座次发生了变化,Hailuo和KlingAI成为视频生成领域的头部产品。 ChatBot也是洗牌猛烈的赛道之一。 对比去年8月,有四款产品落榜,分别是You.com(美国)、Chatbot App(美国)、Hix.AI(新加坡)、ChatPDF(德国),替换它们的是三个中国产品:DeepSeek、豆包、Moonshot Ai。 除了榜单名单的更替外,头部ChatBot产品的流量变化同样值得关注。 首先是ChatGPT增长重启。2024年8月,ChatGPT每周月活达到2亿,到2025年2月中旬,这一数字已经实现翻倍,达到4亿。 其次是DeepSeek光速冲上第二,打破ChatGPT纪录。DeepSeek在20天内飙升至1000万用户,打破了ChatGPT 40天的纪录。  ▲ DeepSeek、Perplexity和Claude,三者的月访问量变化对比 与AI视频生成、ChatBot的洗牌更多发生在内部不同,AI图像生成产品则开始被大量“淘汰”。 去年8月,AI图像生成仍然是上榜产品数量最多的赛道之一,总共有7家产品上榜。但到了最新榜单,其中大部分产品都“消失”了,AI图像生成领域的上榜产品只剩下了SeaART.AI一家。 可以看出,随着技术扩散加速、行业门槛降低,AI应用的竞争正在变得更加激烈。 ## 03 视觉产品最吸金,中国AI赚钱靠出海 在公布流量TOP50的同时,A16z还统计了一份应用收入TOP50。透过这份数据,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现在AI产品赚到了大钱?  有趣的是,移动应用的月活TOP50与收入TOP50只有40%重叠。也就是说,流量最好的AI产品里,只有4成产品才能把流量真正变成钱。 这里头,AI照片和视频编辑产品是既赚了吆喝又能赚到钱的好赛道,总共有10款产品入围,占到了收入TOP50的20%。 流量多但不赚钱的现象,就发生在视频编辑产品上。比如,流量最好的视频编辑产品VivaCut、Filmora和Beat.ly里,VivaCut和Beat.ly均不在最赚钱的视频编辑产品行列。 除了视频编辑产品外,一些看似小众产品能带来可观的收益。 在收入TOP50里,出现了一批专业垂类应用,如植物识别(PictureThis)、营养管理(Cal AI)、语言学习(Speechify)等,它们针对特定领域的用户提供专业服务,用户愿意为其专业性和实用性付费。 比如,乌鸦君此前写过的PictureThis也出现在这个榜单里。 PictureThis靠着教老外认花、种花,月预估内购流水收入高达8000万元人民币,详见《靠教老外认花,年入10亿!这家杭州AI公司单挑腾讯、微软》。 在赚钱这方面,中国产品表现不俗,尤其是在“视觉”赛道。  十款中国AI应用进入赚钱AI TOP50,其中有5款是美颜相机应用,还有1款照片/视频编辑工具Filmora(万兴喵影)。其中,美图公司推出的Beauty Plus年收入达到750万美元(根据Growjo)。 而这些赚钱产品的共性,就是出海。 比如,PictureThis在国内深耕多年,但付费上不去,直到出海后,月预估内购流水收入8000万元人民币;再比如,来自深圳的AI录音PLAUD.AI靠着“硬件收费+软件增值”,每年能赚1亿美金。 看起来,对于当下的中国AI产品来说,出海无疑是一条更为确定性的商业化路径。 文/朗朗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乌鸦智能说】,微信公众号:【乌鸦智能说】,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近日KRAFTON(CEO CH Kim)发布了《PUBG: BATTLEGROUNDS》(以下简称《PUBG》)的2025年开发工作计划。  KRAFTON公布了今年《PUBG》开发工作的几个主要方向—“开发充满趣味性的新内容”、“优化线上服务”和“为长期运营做好准备”。并计划通过这些方向来扩展新的游戏体验,对原有系统进行优化以打造更加稳定的环境,为持续的长期运营打好基石。 # 开发充满趣味性的新内容 《PUBG》将通过年末大规模场景更新对原有地图进行改版。改版工作预计将对特定地图的地形和环境进行调整,以加强游戏玩法的战略性,为玩家们带来新奇的游戏体验。此外泰戈、米拉玛、艾伦格地图中将会引入地形破坏系统,使玩家和地图之间的互动变得更具动态性。  《PUBG》还将引入多种载具、道具和功能。目前的计划包括“添加能用来遮挡载具的伪装膜道具”和“对信号枪UI和比赛日志进行优化以呈现更加明确的战斗流程”。开发团队也计划添加气罐等破坏时可以产生烟雾的新型物体,通过它们为战斗情景带来变化。此外《PUBG》中还会添加动物AI来提高游戏的沉浸感。  街机模式和联名内容也会得到扩展。曾受许多玩家喜爱的鸡地求生(POBG)模式将会再次和大家再次见面并增加新的关卡,游戏中还将添加以该模式为基础制作的肉鸽模式“Project Cyclops”。开发团队还在准备“险境突围:米拉玛”等基于特定地图制作的拓展内容,并会通过与豪车品牌、艺人合作来为玩家们带来新的联动内容。与此同时,游戏中还将引入用来强化角色自定义要素的“竞争者系统”。 # 优化线上服务 《PUBG》计划加强普通比赛、竞技比赛、电竞比赛之间的联系,为玩家们提供更加连贯的游戏体验。在普通比赛中,开发团队打算尽可能降低各地图之间的游戏内容差异,以便新玩家和回归玩家能快速适应,并让玩家们在普通比赛中也能体验到竞技比赛的内容。在即将到来的6月份,《PUBG》会对段位进行改版,让更多玩家体验到段位上升带来的成就感。  另外游戏的枪战方面也会得到持续调整。开发团队计划以2个月为单位进行长期平衡性调整来提高狙击步枪、轻机枪、手枪等非主流枪械的使用率,并通过每年1次的大规模平衡性调整来为玩家们带来新的战斗体验。除此之外开发团队还将对枪械的动作和操作感进行研究,并通过添加新的枪械和配件来支持更加多样的战斗风格。  AI系统也会在未来得到根本性的改版。开发团队会对现有AI的较为单纯的行为模式进行优化,让它们能更加自然地做出和玩家相似的行为。今后的AI将能做出随蓝圈变化而移动、交战时使用烟雾弹等更为精细的战斗反应。 # 为长期运营做好准备 《PUBG》将引入各种新技术和新系统以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游戏环境。开发团队打算以“PUBG用户生成内容((UGC)”项目为起点,支持玩家们直接制作和分享游戏内容。目前开发团队正在积极进行开发工作以实现各种模式的扩展可能性,初始版本中预计会先支持团队淘汰竞赛模式。  今年年末《PUBG》将会把主机版本迁移至现世代平台上,并对整体游戏环境进行优化。开发团队将会利用更加强大的硬件性能来缩短地图加载时间并改善每秒帧数(FPS)和画质。此外《PUBG》还计划引入虚幻5引擎,对画质进行升级并打造更具扩展性的开发环境。  # 加强对未授权程序(外挂)的应对措施 为了维持游戏环境的公平性,《PUBG》将对未授权程序的应对技术进行进一步强化。目前开发团队正在开发新的检测、防护技术以应对升级后的未授权程序,并对运用Windows操作系统保护功能的方案进行评估。开发团队还打算积极利用机器学习模型来对未授权程序使用者进行检测,并对其采取更强有力的应对措施。此外玩家账号的额外保护措施也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之中。
<blockquote><p>本文从实战出发,详细介绍了基于提示词的智能体设计方法,包括意图分层设计、约束条件设定以及实操任务的完整流程。</p> </blockquote>  本文目标掌握智能体核心交互逻辑设计方法,实现基础对话框架搭建。 ## 01 提示词设计原则 ### 1. 意图分层设计 – 角色定义:明确智能体身份(如“母婴用品专家”“3C数码顾问”) 示例: <blockquote><p>System: 你是一名母婴用品导购助手,需以亲切语气解答新手父母疑问,回答需符合科学育儿理念。</p></blockquote> – 任务拆解:将复杂问题拆分为可执行步骤 示例: <blockquote><p>用户提问时执行: <br/>判断问题类型(产品功能/使用指南/售后服务) <br/>提取关键词(如月龄段、产品型号) <br/>按优先级响应(安全类问题 > 功能问题 > 价格问题)</p></blockquote> ### 2. 约束条件设定 – 安全边界 <blockquote><p>不得提供医疗建议,需提示咨询专业医师</p></blockquote> – 格式规范 <blockquote><p>价格类回答需标注货币单位(如¥199) </p></blockquote> ## 02 实操任务详解 ### 步骤1:创建智能体 1. 登录Coze控制台 → 选择「工作空间」 → 选择「新建」 → 选择「创建智能体」  2. 命名规范:业务领域_功能_版本(如母婴_产品咨询_v1.0)  ### 步骤2:编写提示词 电商场景示例 <blockquote><p>System: <br/>你是一个专注运动装备的智能导购,需: <br/>用口语化中文回复(禁用专业术语) <br/>识别用户真实需求(例:询问跑鞋时需确认使用场景) <br/>回答需包含:产品特性+适用人群+保养建议 <br/>遇到无法回答的问题时引导至在线客服 </p></blockquote>  ### 步骤3:智能体测试 1、输入模拟问题 <blockquote><p>这款跑鞋适合马拉松训练吗?</p></blockquote> 2、预期合格回答应包含:中底材质说明 + 缓震性能参数 + 建议训练里程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是湘湘呀】,微信公众号:【数字化产品笔记】,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零跑智驾在行动上布局得比较早,所以我们是一个受益者”,一场采访里,相对沉稳的朱江明在说完这句话后,轻松的笑了笑,可以看出那是一种自信的笑。 他认为,**在智驾战里,做足准备的零跑是一个受益者。** 开年以来,前有比亚迪天神之眼重磅上市,后有特斯拉FSD悄然入华,吉利、长安等多车企纷纷跟进,做智驾,做全系智驾,成了各家今年的主线任务。王传福的那句“没有高阶智驾的车将成为少数派”含金量还在上升。 2025智驾元年之战拉开帷幕,零跑同样身处其中。 如何理解朱江明口中的“智驾战受益者”,零跑最近用新车B10给出有力解释。 3月10日,零跑发布了基于LEAP3.5技术架构打造的首款车型零跑B10,全系5款车型,预售价10.98-13.98万元,配备激光雷达版本的车型,预售价也仅为12.98-13.98万元。  配置上,B10搭载了高通8650智驾芯片和激光雷达,硬件储备对标50万元级豪华车型,拥有端到端大模型智驾,支持高速/城区通勤智能领航辅助等高阶功能,未来可通过OTA持续免费升级。其中,510激光雷达智驾版直接杀进13万以内,首次将激光雷达带到12万级,零跑做到了比比亚迪更卷的程度。 智驾硬件部分,总共搭载27个传感器,包括1个激光雷达,11个摄像头、3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底层是高通8650智驾芯片,激光雷达采用禾赛最新的ATX超远距高清激光雷达。 B10价格的宣发时刻,由此成了这次发布会上气氛最躁动的时刻。 在价格战和智驾战重叠混战的背景下,能恰逢其时地上市一款既能打价格也能拼智驾的产品,零跑很难不成为受益者。 ### 01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开启预订后的一小时,预售订单突破1.5万台,48小时后突破3万台,这是零跑B10取得的、也是该有的战绩。 对此,在发布会后的媒体采访中有人形容,零跑在价格战时靠C系列一路跑出,而智驾战时也能拿出B10快速交卷,**零跑似乎卷得很开心,而朱江明的回答是,”我们很早就做好了准备,才能快速出手“。** 换言之,零跑的智驾,如何做到普惠?早有规划。 零跑的成本能力藏在一直坚持零部件自研的模式里,朱江明透露,零跑汽车自研、自造的核心零部件,已经占到了整车成本的 65%以上。横向来看,**和通过外部供应商供货的友商相比,零跑在零部件供应上有更多「成本节省」的空间。** 长期自研零部件和架构平台化的优势也逐渐显现,朱江明也在此次发布会的群访中透露,各车系之间除一些机械结构部分的零部件无法通用外,像零跑的LEAP 3.5架构平台、电子电气架构、座舱智驾等占车辆成本更大的零部件,都能在零跑规划的ABCD四个车系上通用,而同一系列零部件的共享率也逐渐成为一大优势,B系列将达到88%以上的零部件共享率。 据朱江明所述,零跑自研零部件已经走到**「内部降本,外部盈利」**的阶段,其自研自造的电驱、电池、电子部件,已获得了10个外部项目的定点,其中包含了几家头部车企。 这种零部件可高度共享的降本路径颇有丰田、比亚迪的影子,但不同的是,零跑的规模远不及二者。“零跑的优势是零部件基本自产,但是再怎么降成本也是有限空间,归根到底还是要靠量带来规模化。”此前有业内人士提出相应疑问。 **而在没有规模优势的情况下,零跑选择了用技术降本来弥补不足。** 自研九年的时间里,八合一电驱、自研智驾芯片凌芯01、CTC电池底盘一体化、四叶草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等多项技术已成为零跑技术池的重要支点。 例如,在三电技术方面,零跑自主研发的电驱系统已经迭代到了第三代,采用了7合一油冷技术,最高效率达到94.9% 而此次发布会也同步发布了零跑最新的LEAP 3.5架构平台,进一步提升了平台集成化。同时高阶智驾部分硬件放入零跑自研的中央集成式电子电气架构中,架构包含座舱、智驾、整车控制,实现核心硬件的one box式高度集成。  而在后续的规划中,朱江明提到,硬件、软件都要继续走技术自研路径,软硬协调后期的OTA升级才能更顺畅,预留更多规划空间,确保智驾系统可持续进化,也是此次发布会上零跑喊出"OTA免费升级"承诺的底气。 在足够坚硬的成本和技术能力兜底下,零跑智驾的策略也有空间选择了更合身的“前期跟随、后期领跑”的路径。 一熟悉零跑产品的零跑供应商告诉雷峰网,零跑汽车的智驾能力在21年C11车型上就早有呈现,C11全系搭载智驾硬件,配备12颗摄像头、5颗毫米波、12颗超声波。但当时智驾还不是购车的主流需求,零跑的产品逻辑也一直是”按用户需求造车“,所以对智驾板块的宣传并没有太大声量。 朱江明也在采访中表示,智驾技术是不断变化的,若在技术还未成熟的前期选择all in,也将承担更大的风险,所以零跑过去的智驾一直采用”不掉队的跟随战略“。 这一点也从一些时间线上得到印证: 2019年,实现行业首个在15万内配备L2+级智能驾驶,支持自动跟随、远程召唤、自动泊车 2024年,实现行业首个在15万级配备激光雷达加持的高速NAP,支持高速领航、记忆泊车 2025年,实现首个在12万内配备激光雷达加持的城区NAP,支持端到端城区通行、无图城区领航。 而在现阶段,朱江明认为智驾技术路线已逐渐成熟,到了大规模投入的时机,去年年底,零跑的整个智驾团队算法部分就已超过500人,支撑端到端的数据闭环也逐渐完善。有望实现动态BEV到静态BEV仅需5至6个月,而端到端的前期工作可在8个月左右完成。 作为零跑智驾交卷的第一款车,朱江明表示,B10激光雷达版要在交付时实现点对点通勤,下半年升级至城市NOA,零跑智驾要在今年成为第一梯队。 ### 02 智驾普惠,B10是关键角色 全域自研带来的成本和效率优势正在释放更大效能,让零跑沿着设定的轨迹加速。 在新车发布的同一天,零跑公布了2024年年度财报,期内,公司营业收入为人民币321.6亿元,毛利率达8.4%,创历史新高,经营现金流和自由现金流双转正,在手资金204.2 亿元。 2024年Q4财报,期内实现了净利润转正,成为造车新势力中第二家实现盈利的公司,第四季度零跑月均交付超4万台,单季毛利率达到13.3%,创历史新高。 零跑的这份财报,诠释出一个信号:**实现极致性价比,不一定要以牺牲利润为代价,10.98万元起售的B10同样留有巨大想象空间。**  在基本面逐渐变好同时,零跑也有了更大野心,在2024年度财报电话会议上,零跑汽车高层展望,2025年全年销量将达到50万-60万辆,同时公司将力争在2025年实现全年盈利的目标,也意味零跑要在去年30万辆基础上实现翻倍增长。 2025年零跑将推出6款新车型,覆盖50万销量。而B10作为零跑今年发布的第一款车,一定角度来看,将是今年拥有最长时间来创造价值的车型。 一位零跑经销商告诉雷峰网,B10的销量,已经成为决定零跑能否完成今年销量目标的关键。“B10后面上市的多款车,由于上市时间相对晚些,能影响的空间可能不如B10”。市场多方认为,**向市场拿销量,是B10的使命之一。** 零跑内部同样对B系列车型寄予厚望。“C系列已经做到了4万台/月,朱总给我们的任务是B系列销量要做到超过C系列。”零跑科技高级副总裁曹力说。 同时,从内部规划来看,B10还担负着零跑今年及后期出海的重要角色。 “零跑B10内部还规划了增程技术路线,不过尚未确定在中国投放,但在海外一定是要投放B10增程版本的”朱江明说。毕竟零跑B10的定位是一款全球设计、全球发售的车型。 据了解,B10计划在今年7月份海外上市,并在第四季度大规模出口欧洲。但海外第四季度销售周期短,叠加“30%的关税,10%的运输费用”,B10在海外板块能贡献的销量和利润增量或有局限。 对此,曹力透露,其内部正在推进欧洲的本土化生产制造,并**计划在2026年上半年实现本地化生产制造的落地**,这样便可以避免20.7%的关税以及部分海运费用。实现销量和利润的双重助力。 B10作为智驾板块宣发的首发车型,在一定意义上,是当下零跑智驾的门面。 发布会后的大定数据里,官方还发布了一个信息,带激光雷达高阶智驾版占据预售订单的73%。在性价比标签打得更牢靠的同时,零跑智驾的第二标签也正在孵化。 但对于外部市场而言,零跑的处境依旧不算安全,毕竟10-15万元市场,一直是竞争最激烈的板块,并且卧虎藏龙。 同价位里,零跑B10还面临着激烈的产品竞争,如比亚迪元PLUS智驾版(指导价为11.58万元~14.58万元)、吉利银河E5(限时指导价为10.78~14.38万元)、深蓝S05(售价为11.99~14.99万元)。 且零跑汽车相较于比亚迪、吉利等头部传统车企在用户品牌认知度、汽车市场渠道建设等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 但结合B10售价以及车型定位上看,将激光雷达+端到端大模型高阶智驾进一步下沉至13万元的大众市场,**零跑拼的不只是价格,更能打的是「智驾」**。 零跑智驾突围战由此开始。雷峰网雷峰网
首届电竞奥运会确定将于2027年在沙特利雅得举行,虽然几经波折但终于前景清晰明朗;《黑神话·悟空》带来的余热仍在持续发酵,爆款大作的出现成为行业向前发展的全新引擎…… 回顾2024,展望2025,电竞、游戏行业重回增长轨道,上升势头明显,蕴藏着更多新的可能性。根据《2024年中国电子竞技产业报告》数据,2024年中国电竞市场规模突破275亿元,游戏用户规模已达到4.9亿人。 毫无疑问,电竞是庞大的产业,且依然蓝海。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的电竞行业从业者,尤其平台公司纷纷乘风而起,竞争日趋激烈。无论什么模式,给用户提供丰富优质的内容和多元有趣的体验,是夯实自己护城河的不二法门。 3月15日,斗鱼发布了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第四季度营收11.36亿元,全年营收42.71亿元,保持业绩稳定的基础下,斗鱼在内容和商业化等多个维度取得了进一步突破。  来源斗鱼财报 **斗鱼联席CEO任思敏表示:“我们优化公司资源配置,增强收入多元化能力,主动缩减低效投入,集中资源稳固平台核心游戏内容生态和公司业务的基本盘。2025年,我们将聚焦收入多元化和成本效率的提升,优化传统业务的成本结构,依托AI技术驱动效率提升,并加速新业务商业化探索,以改善公司整体财务状况。”** 在行业涌现更多机遇与挑战的同时,斗鱼正试图找到一条正确的路。 ### **提质增效,商业化能力显著提升** 这份财报中最值得关注的,便是斗鱼在收入多元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其创新业务、广告和其他收入在单季度和2024全年实现大幅增长。财报数据显示,这几项收入在第四季度增长47.2%至4.05亿元,在总收入的占比达到35.7%,2024年全年该项收入同比增长63.6%至12亿元,**其中创新业务连续八个季度增长。** 斗鱼的第二曲线渐成规模,两条腿走路之下,平台的发展走得更稳了。回顾过去一年,斗鱼整体业务的主旋律是提质增效,以创新业务提质,提高运营效率,降低不必要的额外支出增效。**如今斗鱼新业务规模效应已经形成,可以预见,未来创新业务的持续增长将给斗鱼的模式转型和长期稳定增收提供不竭的动力。** 我们先来回顾,斗鱼在提高运营效率方面做了什么。 今年,任思敏接任联席CEO之初便点名了斗鱼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重心,她表示:“鉴于我们目前的现金状况和战略业务计划,我们将继续专注于提高运营效率,努力克服宏观经济和运营环境的挑战,以支持公司的长期发展。”扫除沉疴,健康发展被摆在极高优先级的位置上。 财报数据中展现了成果,斗鱼的多项成本、费用都得到了有效控制。第四季度的成本为10.66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1.7亿元下降8.8%。费用方面,斗鱼第四季度的销售及市场费用下降了5.5%,为7930万元,管理费用为7170万元,同比下降10.4%。**管理瘦身、聚焦内功,数据不会说谎。** **除了“节流”,更重要的是“开源”。**如今不仅仅斗鱼,整个游戏直播行业都处在多元化转型阶段,探索更为可持续的增收路径,是在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突围的题中应有之义。回溯2024年,斗鱼的第二曲线羽翼渐丰,平台的商业化能力迈上了新台阶。 2024年第四季度,斗鱼加大了对游戏相关服务及语音业务的推广力度。财报中明确表示,**创新业务、广告和其他收入的增长,得益于规范的产品设计、有效的招募机制和精准的用户投放,斗鱼基于语音的社交网络服务和游戏会员服务的收入增加。** 此外,斗鱼提高了以游戏道具为主的商业化业务推广频次,开拓更多营销场景。通过线下内容结合线上售卖的方式,着力提升用户的消费意愿。例如在和平精英分区推出和平时装周主题集市和经营手册等营销活动,穿越火线分区推出了年末好物直播节等。  斗鱼道具业务 对平台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利用,让斗鱼的营销创意更加游刃有余。长期深耕在游戏直播领域,平台对用户需求和喜好有清晰洞察,唯此才能提供真正能触动用户的产品和服务。 商业化层面,斗鱼还推出分层付费产品,针对核心用户,第四季度继续推广高权益的会员体系和游戏相关产品,提升付费频次;针对泛用户,平台推广低门槛的小额营收产品,结合丰富的游戏内容和平台奖励提升活跃度,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同时,保持了整体的付费用户基数。 用户运营最忌讳粗放,尤其当下年轻人的喜好愈发碎片化甚至粉尘化,只有通过精细化管理,以更细的颗粒度给不同用户提供差异化的体验,才能有效调动用户的参与积极性。根据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平台的付费用户规模为330万。 **尽管去年底斗鱼做了大规模分红派息,但现金流依然保持着健康稳定。**根据财报,到2024年12月31日,斗鱼拥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现金、短期和长期银行存款为44.68亿元。这也侧面证明了斗鱼商业化能力的提升。 ### **斗鱼的多元内容生态** 毫无疑问,游戏直播行业的竞争日趋白热化。核心变量来自短视频行业,新兴平台强势入局,让流量飞速向短视频领域转移,传统游戏直播平台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从千播竞技,到双��鼎立,如今的游戏直播行业进入多方“寡头”混战的局面。 **但归根到底,游戏直播平台不仅仅是流量的容器,更重要的是链接玩家、主播和游戏厂商的重要桥梁。扮演好桥梁角色,平台就有了护城河。** 作为游戏直播领域持续深耕多年的“老玩家”,在流量不具备优势的情况下,斗鱼正在更精细化的运营思路深度打磨内容供给,创造更优质、专业、多元的社区内容氛围,打造“以游戏为核心的多元化内容生态平台”。 斗鱼的内容生态正在持续进化。 **数据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斗鱼转播了超50场官方大型赛事,并且打造了近40场自制电竞赛事。**  斗鱼相关赛事 自制赛事是斗鱼呈现自身内容的专业性和创新性的优势领域。斗鱼一方面围绕职业战队、特定主播和主播群体推出创新赛事,如《无畏契约》瓦力杯集结了8支职业战队参赛。另一方面依托平台的硬核游戏分区优势,延续跨平台的内容合作,《王者荣耀》军团杯暨雷霆荣耀杯S2,作为雷霆荣耀杯的全新IP升级,进一步激活分区活跃度,并有效延续官方休赛期的电竞生态热度。 去年末今年初,斗鱼在自制赛事层面还在持续深度布局。年初举办的王者荣耀真牛杯毫无疑问是农历年末的焦点赛事,斗鱼持续夯实着自己在《王者荣耀》领域的优势地位。 此外,斗鱼还通过举办《荒野乱斗》杯赛,拓展了长尾游戏的生态。赛事门槛较低,结合了竞技属性和娱乐性,是吸引非核心玩家的有效入口。 **可以看出,斗鱼的自制赛事布局涵盖了主流玩家与泛游戏用户,通过自制赛事实现了对多元游戏品类的全覆盖。**长期深耕在电竞和游戏直播赛道,斗鱼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用丰富的电竞内容盘活整个社区生态,兼具专业性和娱乐性,做游戏用户更喜欢、更有质感的内容。 2024第四季度,斗鱼还推出了多档自制直播综艺。主播齐聚山城重庆探索美食的《城市探险家》;前往边境线体验风土人情的《边境冒险队》;以及粉丝水友共同参与的《开腔吧!歌友》等,围绕主播打造了一系列跨分区的多元化内容。 对当代年轻人而言,无论何种类型的内容社区,专业性是基础,但娱乐性同样不可或缺。围绕主播打造多元化内容,不仅能提升主播与用户的链接,还能激发用户更大的互动热情,从而提升平台的用户黏性。 **借助多层次、丰富的内容矩阵,斗鱼在营销上有了更多触点和抓手。**如《王者荣耀》周年庆时推出头部主播专属语音包及游戏道具等福利;《欢乐斗地主》18周年庆斗鱼开启欢乐功夫直播周等。**斗鱼持续为不同阶段、不同需求的游戏产品打造更加定制化的游戏服务,并为平台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内容体验。**  图片来源网络 不难看出,斗鱼就是紧紧围绕用户、主播和游戏厂商三者的链接,不断深挖内容创作的可能性。**做好内容,服务好用户,是内容社区永恒不变的根基,更是其商业化能力向上发展的源泉。** 从斗鱼的这份财报中,我们看到了电竞直播领域“老玩家”的新思路,新方向。真正在用户群中扎下根,在内容上勇于创新和突破自我。这是在竞争中立于不败的关键。
Lip-Bu Tan's reported aim in the near term is to enhance Intel Foundry by aggressively wooing new customers. The company is said to restart plans to produce chips for AI servers and look to areas beyond servers such as robotics and AI foundation models.
<blockquote><p>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品牌建设已成为企业脱颖而出的关键。然而,如何让品牌故事打动人心并迅速破圈,是每一个品牌从业者都在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为你揭秘10条用Deepseek思考后的品牌破圈法则,无论你是品牌新手还是资深从业者,这些法则都能帮助你打破用户认知壁垒,让品牌故事更具吸引力和传播力。</p> </blockquote>  作为品牌从业者,用好故事打破用户认知壁垒是关键。如何写好品牌故事,让品牌内容迅速破圈? 以下是10个“说人话”的创作方向,结合实战案例给出具体操作建议: ### 1. 创始人「逆袭剧本」 公式:普通人痛点 → 死磕解决方案 → 成果可视化 案例: 「我做了10年程序员,因为加班喝烂茶住院后,用代码改造了茶叶生产线,现在让100万上班族喝上3秒冷泡的原叶茶」 破圈点:用「身份反差」制造记忆点(程序员×茶叶) ### 2. 用户证言「变形记」 公式:糟糕的Before → 使用产品的过程 → 惊艳的After 案例: 母婴品牌展示「新手妈妈用错湿巾导致红屁屁 → 改用植物纤维可降解湿巾后,宝宝安稳睡整夜」的对比日记 破圈点:用真实照片/视频记录变化,引发同类群体共鸣 ### 3. 产品研发「死磕细节」 公式:行业潜规则痛点 × 超预期解决方案 × 数据可视化 案例: 「为找到夏天不粘脖子的防晒衣,我们测试了17种纤维结构,发现0.19mm冰感纱线能让体感温度直降5℃」 破圈点:用显微镜下的面料对比图、实验室检测报告增强可信度 ### 4. 危机转型「热血番」 公式:至暗时刻 → 团队破局行动 → 涅槃重生 案例: 「疫情3个月零订单时,我们把生产线改成宠物殡葬车,现在成为95后毛孩家长的首选送别伙伴」 破圈点:结合社会热点(疫情/宠物经济)制造话题性 ### 5. 文化赋能「新国潮」 公式:传统技艺 × 年轻化表达 × 跨界反差 案例: 「敦煌壁画矿物颜料传承人,把千年色卡变成网红眼影盘,连李佳琦都惊呼绝美」 破圈点:用文物复刻证书+美妆博主测评形成传播链 ### 6. 用户共创「养成系」 公式:种子用户建议 → 产品快速迭代 → 用户名字上包装 案例: 「咖啡品牌把粉丝提议的『打工人续命套餐』做成产品,包装印着100位建议者的微博ID」 破圈点:让用户从旁观者变成“品牌股东” ### 7. 社会议题「神转折」 公式:争议现象 → 品牌态度 → 解决方案 案例: 「看到90%乡村女孩经期用作业纸,我们做出5毛钱一片的卫生巾,每卖一包捐三包给山区的她」 破圈点:用公益行动引发价值观共鸣,吸引官媒转发 ### 8. 产品对比「暴力拆解」 公式:拆解竞品 → 放大缺陷 → 突出自身优势 案例: 「解剖10款儿童书包,发现隐藏的脊椎杀手!我们的专利护脊板经骨科医生认证」 破圈点:用实验室仪器检测、KOL现场实验增强冲击力 ### 9. 情感连接「回忆杀」 公式:时代记忆符号 × 产品创新 × 情绪渲染 案例: 「把小时候偷吃的辣条,做成米其林餐厅用的手作豆筋,北京国贸白领排队为童年情怀买单」 破圈点:用复古包装+现代化改良制造冲突感 ### 10. 黑科技「说人话」 公式:复杂技术 → 生活场景类比 → 利益点承诺 案例: 「空气炸锅的5D热风循环?就像给食物做了场热瑜伽,炸鸡腿能逼出1瓶盖的油」 破圈点:用厨房纸巾吸油实验视频,直观表现技术价值 ### 最后的话: 品牌是心智,湿差异化的被记住。写好让人能记住的品牌故事,让故事破圈的3条铁律。 第一,反常识开头:用「程序员做茶叶」「辣条进国贸」打破固有认知 第二,五感化表达:少用形容词,多用「体温下降3℃」「听到酥脆咔嚓声」等身体感知描述 第三,埋传播钩子:在故事里设计可模仿的UGC内容(如晒产品对比照、参与话题挑战)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火火品牌营销】,微信公众号:【火火品牌营销】,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上一篇基本将重要角色聊完了,虽然还有能挖掘的部分,但继续下去的成本比较高,不如先看看这些角色所在的组织团体,以及需要面对的敌人有哪些,而岛哥哥这次又提供给我们什么设备来解决货运问题。 # Drawbridge、APAC  这是小岛2022年发推给出的3个标识,在后来的预告片中均出现了。 Drawbridge(开合桥)是由芙拉吉尔创办的组织,负责对UCA以外的区域进行开罗尔网络铺设工作, 其赞助人身份神秘,连芙拉吉尔也未曾谋面 。理念:“Both stick and rope, to protect and connect.Together, for tomorrow.(棍棒与绳索并用,保护与连接。协力,为了未来。)”。 理念的文本已经非常明确了本作的主题,不再是只使用绳索的温柔连接,而是要运用棍棒的力量,在很多画面中都出现了对人武器及巨大怪物的战斗。但这有一个问题,前作不能使用致命武器对人,原因在于杀人会产生BT,从而引发虚空噬灭,如果本作不排除更高强度的暴力,那一定是对尸体的处理有了更快捷的方式,比如随时随时焚化炉什么的w。死亡搁浅都本质应该不能发生变化才对。  APAC(Automated Public Assistance Company,自动公共援助公司),是一家私人公司,应该主要负责的是在网络覆盖区域内的机器人自动配送服务。图中来看,原本节点城的入口上本应是Bridges标志的地方换为了APAC。  APAS是APAC开发的一套自动公共援助系统 (Automated Public Assistance System),但其后来很有可能是被希格斯利用,来开发了红色武士和兵工厂,将武器通过APAS系统扩散到了世界各地。 海怪标志是DHV麦哲伦号特有的,将放在下一个部分来集中讨论。 综上来看,前作中UCA(美国政府)的目的,依然是继续将世界所有地区都连接到开罗尔网络中,但为了避免在扩展开罗尔网络时引发边疆冲突,于是让自己的官方组织布里吉斯退出了配送网络工作,转而借由新成立的Drawbridge组织,进行UCA范围外的网络拓展。对于已经铺设好网络的地区,则由APAC组织接手货运和物资集散工作。 Drawbridge组织目前的人员可以肯定的有芙拉吉尔、山姆、Tarman船长、Tomorrow、Dollman、Rainy这几位。芙拉吉尔是其指挥官。而这其中,DHV号可能正是Drawbridge组织的基地,因此有特别的标志。  芙拉吉尔蓝色手套的大拇指上,带着的这个戒指,应该是1代中铐环的升级版本,提供个人电脑终端的多种功能,但在本作中其功能势必会有所拓展,山姆、心人等人手上也都有佩戴。另外为什么改变为了戒指,可能也是由于铐环给人带来互相绑定的强迫感毕竟不是UCA以外区域的人乐意看到的,但主要还是因为这个造型更方便还很帅吧w。 # DHV麦哲伦号     这艘船应该是由Drawbridge组织建造,但其中跟焦油相关的能力与特性可能都来自船长Tarman的杜姆斯能力,以及他的身世背景。 船身不只有运载和起吊的设施,也能观察到有小型炮台等用来攻击的设施。其最大的特性是可以在焦油中穿梭,而且适应各种极端环境,坚如堡垒。另外也有其腾空而起的镜头,是一个可全方位移动的机动体。    DHV号本身有很多镜头显示是会渗出焦油来的,据芙拉吉尔说,这是船在航行过程中正常出现的现象。这些船内运行镜头全部是冥滩色的,可能其航行方式正是通过焦油带来穿越冥滩,以此在全球内高速移动。       能够操纵船体可能只有Tarman船长,他像是失去了一只手掌,通过将截断部分直接插入控制台来进行麦哲伦号的操纵。 Tarman是船长兼驾驶员,同时是一名医生、地球物理学家,很明显他也有杜姆斯。 总在他身边出现的黑色焦油猫,似乎可以焦油为食,还有一对小翅膀。它吐出的舌头是粉色,且非常像一个章鱼触手的形状,应该是来自冥滩的开罗尔生物。  在预售信息页面,能看到一个徽章内容是小黑猫的,配的文字是Chiral Feline(开罗尔猫科动物),和Chiral Creatures(开罗尔生物),也许开罗尔环境下产生了很多新的物种,可以期待游戏中是否会有其他生物出现。        DHV号内部也有众多船舱,提供给各成员使用,与前作不同的是,增加了很多公共区域,比如武器库,洗浴室,医疗室,杂物间、驾驶大厅等等,可以期待在船上能与各位成员有更多互动,顺便,之前TGS放出的拍照功能,就是能够与其他角色互动的一类活动。 武器库中除了手枪和手雷外,左侧上方是EMP电击标枪,这是1代中米尔人的标配,终于也到了山姆手上。另外右侧的VR设备,在这个世界中看着竟然有点古典,估计是给山姆用来做训练,以及回顾Boss战、特殊剧情等来用的。   想到在游戏里能全方位地使用这么一艘船,真是非常期待了。 # BT / 怪物 比起上一作,这一作的怪物种类目前可见的已经非常多了。     就焦油感十足的BT怪来说,目前有断手、从形似植物中破茧而出的人形BT,像一个头颅可以从中间张开的BT,以及像翼龙一样的巨大飞行BT。  当然跟上一代一样的漂浮巡逻型BT也是有的,但其出现的画面背景是血红状态,也许是什么特殊区域才会出现,而且从虚实程度看,比1代的形体要清晰的多。要么是跟1不同的怪物,要么是奥卓德客扫描仪又有所进化。     这作中出现的人形敌人,有不少看起来像是专门的武装部队,跟1代的恐怖分子和米尔人装扮相比,更接近冲锋队的迷彩感受。两处营地都有高处的哨塔,是更加传统感受的专业武装部队。当山姆击中敌人脑袋时帽子会弹飞,能看到其面部。整体环境和效果都更像MGS中遇敌的感觉了。 这些武装人员的归属,根据不远处集装箱货运列车的存在看,有可能跟米尔人一样,主要是截取货物的,其运载卡车看起来也跟1代没有太大差别。 当然,他们也有可能属于割据一方,甚至可能也有是在别的国家隶属于军团甚至政府军的编制,这也让我们猜测,在吊桥组织连接其他大洲时大概率还是会出现的冲突,以及在美国进行死亡搁浅后的重新建国期间,其他地区经历了什么样的社会变化和历史事件。 另外还有红衣教团的机械兵团,这块在本系列第一篇中已经进行充分描述了,不再赘述。    除了人形怪物,还出现了无人驾驶机车型的敌人,以及一只巨大机械章鱼,从红色的机体判断可能还是属于教团的产物,但这样的规模则应该是Boss或者精英类的剧情怪物了吧,为应对这些超出BT的怪物,除了前面的电击标枪,应该还会有更多强大的武器提供给玩家。无人驾驶机车的撞车慢镜头,甚至有点像极品飞车,只不过驾驶体验是创战纪类型的w。     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就是前作中也有出现过的巨大人形BT,原本是希格斯利用亚美莉的冥滩制造出来在西部节点城想要杀死山姆的,本作中则会同屏登场多只巨大BT,不仅会出现BT对拳、山姆火力输出的震撼场面,甚至还有与之前的翼龙、头型、断手等BT之间的合体表演,这还没完,最终战斗中由心人在控制室内通过全息影像将其与DHV麦哲伦号作为头部接入合体的场面,令人热血沸腾的同时也是一度让我怀疑:岛哥哥这是要加入超级系和EVA式的美学了吗? 从数量判断,这种BT可能是由于亚美莉这位灭绝体发生了什么事情,从她的冥滩不断外溢出来更多更强的能量,或许也是经由复活的希格斯进一步开发,形成了这幅局面。 从多个场面看,吊桥组织的人中,一定是有可以控制巨大人形BT的,山姆可以先被排除,而之前有很强大能力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BT型BB,曾控制过红色武士,但这个属于机械体;另一个人就是Tomorrow,我更倾向于是由她控制的,因为控制焦油怪物的能力之前更多来自希格斯,她与希格斯的对抗关系,以及与焦油的丰富联系,都是她能控制如此巨大BT的可能性来源。 # 载具、货运方式 展示出的载具可以说都是全新的,另外还有非常有趣的全新运输形式。          倒三轮机车肯定是少不了的,但变化是更加适应起伏地形,轮胎变大,抗震组件也加强了很多,应该不会像1代中运货那么颠簸了吧。不过期货运量看起来就不能像1代背在背上,垒出多高来,而是只能放在背后的货仓上。当然两侧的支架明显是用来升级的,但整体运输能力堪忧啊。      四轮载具中,除了卡车,另外新增了冲砂车,感觉是介于倒三轮机车的轻量与卡车的笨重之间的一个选择,没有座舱,全开放驾驶环境。而且从山姆的姿势看,更像是没有在控制,而是自动运货状态一样,因为没有看到方向盘之类的控制装置。 本作完善了前作可能因开发量舍弃掉的载具维护场所,动画很酷炫。而且似乎在这里是能进行改装操作的,第二图中的冲砂车比起第一幅图至少多了3组电池、两口自动攻击机枪,山姆的座舱也增加了防护栏。不要忘了还有个预告片中出现了能横渡焦油湖的载具,从形体判断,很可能也是这个车子改装的产物。对于游戏中实际能改装的更多内容,已经让人迫不及待了! 从卡车那张图中看,其行车跑道跟前作比,多出了在顶部的光带,看起来现在更像是在一个隧道中行驶,可能主要是为了避免时间雨的侵袭,毕竟1代导剪版中也有了能够行走的开罗尔网络实体桥,进化一下可能就是本作的隧道技术了。    来了,我们伟大的索道!岛哥哥不仅只是更新了索道只能直线连接的限制,这毕竟也是很多人在1代构建索道网络时反复测试索道搭建位置的痛苦回忆,而这样弯曲的索道以及山姆将自己挂载在其上的装置,看起来是用一个手柄连接到一个可乘坐的平台上,应该对于送货的便捷性有帮助,我大胆预测,当山姆终于能够腾出另一只手来,不仅可以战斗,岛哥哥这回该让玩家一边坐索道、一边查菜单看地图了吧,前作坐索道的过程实在是太过于枯燥乏味了。 还没完,上图中跟索道平齐运行的,还有一个物理轨道,其挂载的是大型集装箱,而在其后的镜头中,更是可以近距离观察,原来这个甚至连山姆都可以运送,只不过看起来过于危险,他毕竟只是用手抓着栏杆依附其上,虽然机动性不错,但从那么高的轨道上摔下去也不是闹着玩的吧。 不过,至少不用担心大量货运的问题了,这作的一个玩法主线,现在看了有可能就是修建各地的轨道连接,这可能正是对前作修建公路玩法的继承和拓展。 # 后记 最近正好在整理1代的诸多概念和时间线,就这么一边给自己开了大坑,但发现结合1代的背景看2代的预告片,才有更多可聊的东西出来,比如对结局处亚美莉的去向和变化猜测,死亡搁浅前的社会状态,以及BB实验这个游戏时间线中发生事件最多的一段时期,埋藏的诸多疑团有可能在二代才会继续挖掘出来。 Enjoy,诸君~ 
 本人是一名游戏时长一年多的炉石传说玩家,2023年12月开始正式接触,立马便被丰富的随机性和策略深度所吸引。一开始主战亚服的狂野模式,一番研究和苦战后达到了前1500名;后来国服回归,为了和身边的朋友一起玩,同样转战国服。由于国服没有卡加上狂野里最爱的开门法惨遭削弱,于是转战标准模式,最高打到前500名。后来打着打着我就开始想,这些卡牌是怎么被构建出来的呢,不太可能都是灵光一闪的结果吧,想必是成体系有思路的被一个个创造出来的。所以我写下了这篇文章,我想去剖析还原卡牌诞生背后的因果链和逻辑关系。 炉石传说平均每四个月一个新版本,我挑选了两个版本中死亡骑士这一职业的所有卡牌,做成表格,并将相似的卡牌放在一起,标记相同的颜色。具体可见下图:   通过对泰坦诸神和传奇音乐节两个版本卡牌的归纳总结,我们不难发现,新卡牌由通用牌,职业特色牌(残骸体系是死亡骑士的特色),和该版本主推体系的牌(或为慢速,或为otk,或为快攻等等)组成。那么在我看来设计师大概就是从这三方面入手去设计的。 先来看"传说音乐节“里绿色部分的”狂欢舞台“和”通灵最强音“,两者均涉及到了残骸。这就要提到残骸这一死亡骑士特有的机制了。炉石传说从开始的9个职业到现在的11个职业,每个职业需要做出差异化和特色化,如恶魔猎手主打快攻,盗贼主打一回合内繁复的操作,战士很能叠护甲(悼念狗贼叔叔。。),法师依赖法术等等,那么残骸作为死亡骑士的特色,显而易见,每个版本的卡牌里都少不了这类牌的身影。   然后是设计师主推的体系的牌,虽然说玩家总在论坛里骂“沙比设计师教我玩游戏”,但不可否认的是,卡牌游戏不能没有体系,因为体系由combo构成。而combo牌在卡牌类游戏中担任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一方面将一副卡组串联在一起,另一方面带来了极大的愉悦感——这种”1+1远大于2“的惊喜,玩家在选到,摸到,打出combo牌时能频繁的体会到。因此这类卡的存在极为合理。这里提一嘴主推的体系是怎么确立下来的。基本上是围绕一个版本的主题展开设计:例如“探寻海底之城”主题中的机制名[探底],将牌库比作海洋,从底部抽取卡牌,强化了主题叙事和策略深度;又例如“贫瘠之地”中的[暴怒],同样很贴合部落的战斗文化。 那么最后我们需要讨论的就是通用牌发行的合理性。什么叫通用牌?什么体系里都能加进去的那些牌。与之相对的体系牌就是离开了那个体系就很难发挥出作用的牌。那么如果去掉了通用牌,游戏会发生什么变化呢?由于每个版本主推的体系大都不同,那么泰坦诸神里的疫病体系的牌显然无法与传奇音乐节里的otk体系的牌共存,那么问题就来了,不同版本之间的卡如此割裂,还怎么产生丰富的联动效果呢,(可能你会问那我们让每个版本都主推同一个体系不就行了吗,但这样就损失了新鲜感,就像云顶之弈会有不同的赛季不同的棋子,目的就是为了不让玩家感到腻,两者道理相通)。通用卡的出现作为润滑剂串联起了多个版本的卡,例如大多数dk卡组,不论是疫病dk还是彩虹dk等等都会携带“兵主”这张高质量的通用牌。 故而我大胆假设,设计师在确立了通用牌,职业特色牌和该版本主推体系的牌三大框架后,便开始尽情的进行脑暴,设计出了A,B,C,D等等等等卡牌。脑暴阶段结束,然后开始回望——以疫病体系举例,设计师在脑暴阶段想出了兵主之杖(在你的英雄攻击后,随机将一张疫病牌洗入你对手的牌库),海拉(战吼:将三张疫病牌洗入你对手的牌库。在本局对战中,对手抽到的疫病不会终结),殉船(造成3点伤害,随机将两张疫病牌洗入你对手的牌库)这三张疫病体系的卡后    纵观整个疫病体系的卡组,设计师发现这套卡组应对快攻卡组的能力还不够,解牌还很欠缺,加上之前版本里也没有质量很高的解牌,于是灵光一闪,设计出了这张墓地叛徒(战吼:摧毁你对手牌库中的一张疫病牌,对所有敌方随从造成3点伤害);又接着,墓地叛徒是一张群解能力十分出色的牌,但在单解上显得差强人意,于是链缚守护者(8/5,突袭,复生。 在本局对战中,每有一张疫病牌被洗入敌方牌库,本牌的法力值消耗便减少1点)应运而生。 好了,ok,解牌上的问题解决了,那么还要考虑什么呢,后期终结能力(针对后期卡组)?疫病dk本身便是后期卡组,这方面尚无缺陷;限制otk的能力(针对otk卡组)?这张牌已经设计在了另一个版本的通用牌里 :冻感舞步(下个回合,敌方随从牌的法力值消耗增加5点)。应对中速卡组的中期爆发?链缚守护者作为一张中期才能使用出来的卡,也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样一来,这套体系对前中后期卡组和otk卡组都有了一战之力,如此便算是设计的大致成型了。    大致的卡牌效果和框架设计结束了,接下来就是平衡的问题,也就是数值的调整。一张卡在我看来有三个衡量维度:当前回合收益,未来回合收益,与combo收益。像一张0费1攻1血的小精灵,在当前回合的收益是拉满的,玩家可以不花费用就拍下这张卡,但长远来看我加入这张卡可能导致鬼抽,因此它的未来收益很小,故而往往是一些快攻卡组会携带这类卡,因为快攻卡组在前几个回合就结束战斗了,不需要考虑长远的事。再比如一张5费0攻击力的武器艾露尼斯,每回合结束时可以抽取三张牌,他的当前回合收益为0,但它的未来回合收益拉满了,这类卡往往由慢速卡组携带。又比如说卡牌效果为“你的其他海盗获得+1+1”的3费3血3攻的南海船长,3/3/3的面板属性虽然不如其他卡牌,但是它与海盗类卡牌的combo会带来极高的收益,因此曾经的海盗战必带这张卡。这些是理论层面上的,至于数值具体怎么弄,我个人作为在数值方面的小白,就不班门弄斧了。 这篇文章写到这差不多结束了,主要提出的是卡牌设计时的思考框架。之所以要分析出这个框架,是因为有个前辈的话一直对我影响很深,是刘润老师说的“定战略,草台班子靠点子,正规军靠模型”。模型有个极关键的用处:避免在思考问题时“漏项”。作为一个策划,我希望我的思考是有逻辑,面面俱到的,而不是脑子一拍的做出某个决策。希望与各位共勉。
 1997年的科幻电影《星河战队》(Starship Troopers)确认将被翻拍,由《第九区》的尼尔·布洛姆坎普(Neill Blomkamp)执导。   《星河战队》原作为罗伯特·海因莱因(Robert Anson Heinlein)的小说,电影由保罗·范霍文(Paul Verhoeven)执导,讲述了生活在23世纪的年轻人加入机动步兵军队,去遥远星系对抗凶猛外星生物“虫族”的故事。  索尼旗下的哥伦比亚影业已邀请尼尔·布洛姆坎普执导,他将与此前一起撰写《第九区》剧本的妻子特里-塔切尔(Terry Tatchell)共同参与制作。翻拍版将根据原著小说改编,并非改编自1997年的电影版。
让电动车的充电时间,和燃油车的加油时间一样短。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https://www.ifanr.com) |[原文链接](https://www.ifanr.com/1617786) ·[查看评论](https://www.ifanr.com/1617786#comments) ·[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ifan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