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计算需求增长下,服务器市场格局正在发生改变,让消费电子领域的代工厂商富士康成为最大的服务器厂商。市场研究机构Omdia今日发布数据称,富士康2024年的ODM(原始设计制造商)直销业务增长,预计富士康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服务器供应商。该机构称,这将是2018年戴尔从HPE手中夺下第一名后,首次有非美国公司登上服务器市场榜首。  富士康成为最大的服务器厂商背后,希望部署AI算力的云厂商偏爱与ODM厂商合作,并注入了不少资金。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相关报告显示,AI服务器领域三大巨头是戴尔、超微电脑和HPE,但由于云厂商微软、亚马逊、谷歌和Meta继续定制自己的服务器,ODM直销占据了主导地位。Omdia也表示,市场格局改变主要是受到美国大型云服务厂商对AI服务器的需求推动。 从资金走向看,Omdia表示,2024年服务器投资出现了高度集中化的情况。服务器客户用于服务器的资本开支2290亿美元,支出最多的是云厂商微软、亚马逊、谷歌和Meta,服务器厂商中,富士康、戴尔和超微电脑销售额则排名前三,其中富士康销售额290亿美元,超过戴尔的250亿美元。  富士康等ODM厂商与主要的AI芯片厂商英伟达走得很近,且涉足AI服务器已有一段时间。2017年,富士康母公司鸿海旗下的工业富联与英伟达等合作推出全球第一台AI服务器HGX1。据摩根士丹利预估,2024年英伟达HGX/DGX服务器中,有28%来自鸿海及鸿海子公司工业富联,占比位列第二的是另一家ODM厂商广达电脑,占比24%,其次才是超微电脑和Inventec/ZT Systems。 受益于AI服务器需求增加,富士康母公司鸿海业绩已在增长。2024年前三季度,鸿海营收4.7万亿新台币,同比增长10%,净利润1064亿新台币,同比增长20%。2024年前三季度鸿海的AI服务器收入同比增长超两倍,占整体服务器营收超四成。在集团层面,AI服务器及通用服务器营收增长促使鸿海的云端网络产品业务营收占比超三成。鸿海预计,2025年AI服务器出货量还会增长,AI服务器占整体服务器营收的比例将超50%。 鸿海旗下另一家子公司工业富联的AI服务器收入也在增加。2024年前三季度工业富联AI服务器营收同比增长228%,占整体服务器营收比重提升至45%,第三季度占整体服务器营收比重达48%,占比已连续多个季度提升。AI服务器需求增长带动工业富联第三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32.71%和12.28%。 不过,虽然业绩有所增长,但相比供应链核心环节AI芯片厂商的毛利率,服务器厂商的毛利率并不算高,ODM厂商毛利率更是偏低。2024年第三季度,鸿海毛利率为6.19%,低于上一年同期的6.66%和第二季度的6.42%,鸿海将整体毛利率较低归因于毛利率较低的AI服务器出货量增加。工业富联的毛利率也不高,2024年第三季度毛利率为6.8%。相比之下,非OEM的服务器厂商戴尔最新财季的毛利率为21.8%,HPE最新财季的毛利率为31%。 虽然多个机构预测AI服务器需求还将增长,其中Omdia预测明年服务器资本支出将同比增长22%至2800亿美元以上,但包括ODM厂商在内,不少服务器厂商仍需面对激烈竞争及AI芯片成本高企共同作用下的毛利率压力。据东海证券研报,AI芯片占AI服务器成本达到70%~75%。 虽然最新季度戴尔录得了10%的同比营收增长,但戴尔2024年推进了裁员计划。2024年9月,戴尔表示将裁员以控制成本,AI服务器销售占比增加对利润率有一定损伤。在AI服务器需求增长的情况下,HPE在截至2024年10月31日的季度中录得营收增长15%、AI服务器部门收入创历史新高,但HPE毛利率同比和环比也都在减少。HPE CFO在最新电话会议上表示,公司需要在平衡毛利率压力与成本控制、战略收购之间取得平衡。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8050.htm)
近日SemiWiki发布数据报告称,台积电的先进封装CoWoS月产能(WPM)在2025年将达到6.5万片/月至7.5万片/月,而2024年的产能为3.5万片/月至4万片/月,今年产能预计将翻一倍。此前,台积电CEO魏哲家在去年财报业绩会上表示,2024年台积电先进封装产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状态会持续到2025年,并将于2025年或2026年实现供需平衡。  该报告预计,英伟达是2025年台积电CoWoS的最主要客户,占整体产能63%。同时根据光大证券,博通、AMD、美满、亚马逊等芯片大厂均对台积电CoWoS的需求持续增加。 不过根据SemiWiki预计,博通、AMD和美满仅占2025年台积电整体CoWoS产能10%左右,而亚马逊、Intel Habana等仅占3%左右份额。台积电的CoWoS产能可能在2025年主要供给于英伟达,对于其它企业而言,其CoWoS可能仍处于供不应求的情况。 CoWoS是台积电推出的2.5D先进封装服务,是英伟达生产H100、B100等GPU必不可少的制造工艺。CoWoS的技术路线图显示,台积电目前主要采用的是CoWoS-S/L/R三种(按照CoWoS的中介层不同进行的区分),采用3.3倍光罩尺寸,同时封装8个HBM3。台积电预计到2027年,公司主要采用CoWoS-L,8倍光罩尺寸,可同时封装12个HBM4。此外,台积电还推出了3D先进封装,名叫SoIC。 业界认为摩尔定律正走向物理极限,通过先进封装提升芯片性能成为大势所趋。不仅台积电推出了2.5D及3D先进封装,而且另两家头部晶圆厂也纷纷推出相关服务。三星电子推出I-Cube、H-Cube和X-Cube三种先进封装,前两者属于2.5D封装,后者为3D封装。英特尔也推出EMIB、Foveros、Co-EMIB等2.5D和3D封装服务。 目前台积电处于领先地位。一位晶圆代工业者表示,台积电的优势在于良率的know how,而这来自于多年的实际生产经验积累。 一位从事先进封装EDA的人士告诉记者,2.5D封装领域竞争的核心在于良率,并且良率的微小差别就会产生巨大成本差异:“2.5D或3D先进封装,封装的是GPU、CPU、HBM等,一旦封装出错,就有可能损坏这些芯片,而这些芯片价格昂贵。”她进一步指出,即使上述芯片未损坏,出现差错后,先进封装采用的高价值基板也会受损,并且市场化时间拉长,也会大幅抬升成本。 虽然台积电在良率上略胜一筹,但是其它厂商在技术上也有创新。CoWoS采用的TSV中介层被认为价格昂贵,也有厂商尝试替代TSV中介层来降低成本,比如英特尔。英特尔推出EMIB的2.5D封装采用了硅桥,而非TSV中介层,进而避免了制造TSV中介层的工艺难度和高昂成本问题。此外,英特尔还将EMIB和Foveros(英特尔另一种2.5D和3D封装技术)相融合,推出了3.5D EMIB。 除了台积电、三星和英特尔进军该领域外,封测厂也在尝试,包括日月光、安靠等。上述晶圆厂代工人士认为,此类先进封装涉及晶圆制造的前段制程,而封测厂少有涉猎,因而缺乏相关制造经验,所以对于未来高性能要求的先进封装只能晶圆厂做,封测厂难有竞争力。不过,一位为晶圆厂制定先进封装方案的人士认为,上述看法过于绝对,在封测厂完成整套2.5D或3D先进封装在未来是完全可行的。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8048.htm)
NVIDIA GeForce RTX 5080 GPU 将成为首批上架的 RTX 50"Blackwell"游戏产品,其中一款定制型号似乎已经泄露。您现在看到的是微星的 GeForce RTX 5080 GAMING Trio OC 版,它采用了类似但略有升级的设计,似乎是 2.2 插槽设计,而不是之前 RTX 4080 GAMING Trio 的 3.5 插槽设计。   从正面可以看出,该显卡使用了类似的三风扇散热解决方案,但这是 Tri Frozr 4 的升级版,而不是之前 RTX 40 系列显卡上的 Tri Frozr 3。 新冷却解决方案的一些特点包括 Stormforce 风扇、镀镍铜底板、核心管道和金属背板。 除此之外,你还可以找到一些规格,如 16 GB GDDR7 内存、256 位总线接口和输出(包括 3 个 DisplayPort 和 1 个 HDMI 接口)。 包装上列出的一些关键技术特性包括: 专用光线追踪内核 专用张量内核 英伟达 DLSS Game Ready和 NVIDIA Studio 驱动程序 NVIDIA App NVIDIA Broadcast NVIDIA G-Sync 以下是当前一代微星 GeForce RTX 4080 Gaming Trio 的对比: NVIDIA GeForce RTX 5080 显卡将基于 PG144/147-SKU45 PCB,并采用 GB203-400-A1 GPU 芯片。 该显卡将使用完整的 GB203 GPU 芯片,拥有 84 个 SM 和 10752 个核心,但与 RTX 5090 相比,大幅减少了 -51%。 相比之下,RTX 4090 和 RTX 4080 的核心数量相差-40%,因此整体性能会有很大的差异。  除此之外,RTX 5080 还将采用减半的 VRAM 配置,16 GB 容量在 256 位总线接口上运行,同时使用 GDDR7 模块。 该显卡将采用市场上最快的 GDDR7 显存,提供 32 Gbps 的速度和 1 TB/s 的总带宽。 该显卡额定TBP为400W。 功耗墙增加 25%,但实际性能数据应该会再次大幅提升。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8046.htm)
收藏夹们寻找英伟达NVIDIA有史以来第一块原版 GPU 是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但"GeForce Greats"活动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今天,该公司宣布将向参加 GeForce Greats 挑战的粉丝赠送首款 GeForce GPU,即由首席执行官本人签名的GeForce 256 显卡,还有四款标志性的 GPU 即将送出。  在[最新的 X 帖子](https://x.com/NVIDIAGeForce/status/1874485747605999805)中,英伟达宣布将推出 5 款"经典"英伟达 GPU,其中第一款是GeForce 256. ,未来几天还将推出 4 款,这些将是英伟达推出的最受欢迎的产品,也可能是最好的产品。 虽然英伟达还没有公布它们的名字,但我们很快就会知道,因为一天就会送出一款 。 [](https://cdn.wccftech.com/wp-content/uploads/2025/01/NVIDIA-GeForce-256-giveaway.jpg) 距离英伟达公司首席执行官詹森的 CES 开幕主题演讲还有四天时间,因此,还有四块 GPU 可以赠送。 相信接下来的四款 GPU 可能包括 GeForce GTX 1080 Ti 这样的显卡,它可以说是英伟达在 2017 年推出的有史以来最好的 GPU。 要想赢得 GeForce 256 显卡,用户必须在英伟达 X 上的 #GeForceGreats 帖子中发表评论,用户需要在评论中分享他们的"核心"游戏记忆,这将使他们有资格赢得一些极好的东西,包括两块 GPU、标志性游戏的珍藏版以及一些独家物品。 [](https://cdn.wccftech.com/wp-content/uploads/2024/12/geforce-greats-games-prizes61-scaled.jpg) 如果您不想错过任何机会,可以在 X 上关注[NVIDIA GeForce 帐户](https://x.com/NVIDIAGeForce),以获得他们关于这些赠品的最新发布通知。 此外,NVIDIA 还将举办 48 小时游戏马拉松活动,活动将于 1 月 4 日开始,6 日结束,随后 NVIDIA 将在 CES 演示会上发布 GeForce RTX 50 系列显卡。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8044.htm)
据路透社12月19日报道,近日,比利时政府启动了一项打击吸烟的全国性运动,该国将于2025年1月起成为第一个禁止销售一次性电子烟的欧盟国家。政府数据显示,大部分比利时年轻吸烟者是通过使用电子烟而不是传统卷烟开始吸烟的。  比利时卫生部长弗兰克·范登布鲁克(Frank Vandenbroucke)向路透社表示,“一次性电子烟的设计旨在吸引年轻人,并引诱那些可能从未吸烟的新用户。电子烟吸引了新一代的吸烟者。” 尽管电子烟的支持者认为其有助于戒除传统卷烟,但卫生当局对其色彩鲜艳的设计和吸引儿童的口味表示担忧。比利时法律禁止向18岁以下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在2022年进行的一项调查,调查对象为20,000名年龄在11至18岁的比利时青少年,结果显示12%的人在调查前30天内使用过电子烟,这一比例是2018年的两倍。 德国和法国正在制定类似法律,而已不再是欧盟成员国的英国宣布将从2025年6月起禁止销售电子烟。比利时希望其禁令也能减少丢弃含有塑料、化学物质和不可充电电池的一次性电子烟对环境的影响。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8042.htm)
近五十年来,世界上几乎所有消费品的包装上都印有条形码。 但是,有人正在推动在短短两年内取消条形码,取而代之的是 QR 式二维条形码。GS1 是一家全球性非营利组织,致力于开发和维护包括条形码在内的供应链通信标准,其目标是在 2027 年之前,通过其"日出 2027"[计划](https://www.gs1us.org/industries-and-insights/by-topic/sunrise-2027)广泛采用 QR 式条形码。 近五十年来,世界上几乎所有消费品的包装上都印有条形码。 但是,有人正在推动在短短两年内取消条形码,取而代之的是 QR 式二维条形码。  GS1 是一家全球性非营利组织,致力于开发和维护包括条形码在内的供应链通信标准,其目标是在 2027 年之前,通过其"日出 2027"[计划](https://www.gs1us.org/industries-and-insights/by-topic/sunrise-2027)广泛采用 QR 式条形码。 二维条形码看起来像正方形或长方形,包含许多独立的小点(QR 码就是其中一种),可以容纳更多信息,这些信息在水平轴和垂直轴上都有编码。 这些额外的信息对商店来说可能是无价之宝。 例如,零售商可以立即对产品召回做出反应,并识别有问题的商品。 除了查看价格,卖家还能看到食品何时接近保质期,并提供折扣。 二维码还能大大改善库存控制。 [<picture><source type="image/webp" srcset="https://www.techspot.com/articles-info/1676/images/2018-08-30-image-5-p_500.webp 500w, https://www.techspot.com/articles-info/1676/images/2018-08-30-image-5-p_1100.webp 1100w, https://www.techspot.com/articles-info/1676/images/2018-08-30-image-5-p.webp 2017w" sizes="(max-width: 960px) 100vw, 680px"/></picture>](https://www.techspot.com/articles-info/1676/images/2018-08-30-image-5-p.webp) 多年来的 QR 码迭代 消费者也能从二维码中受益。 扫描二维码可以获得如何按照环保法回收物品的说明。 扫码还可以获得积分、游戏和优惠券。 QR 样式的代码还可以提供有关成分和过敏原的额外信息。 这将有助于那些患有乳糜泻等疾病的人,因为很多食品包装都没有披露成分交叉污染的风险。 在实际操作中,商品包装上可以印上几个小的二维码,这意味着皱褶和撕裂不会像条形码那样妨碍产品的扫描。 尽管二维码中包含环保的回收信息,而且还能减少高达 40% 的食物浪费,但有人担心额外的数据会对云计算资源造成更大的需求。 如果每件产品都附带大量数据,那么它们的碳足迹就会增加。 此外,还要考虑重新设计包装的成本。 自 1994 年日本工厂首次使用二维码为汽车零件贴标签以来,二维码的受欢迎程度不断提高,在大流行病期间,二维码的使用更是呈爆炸式增长。 美国几家大公司目前正在从传统条形码向二维码过渡或积极支持二维码的转变,其中包括宝洁公司、J.M. Smucker 公司和 Wegmans 食品市场。即使所有零售商都转向使用二维码,条形码仍将继续用于生产和仓储。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8040.htm)
自从微软宣布将终止对 Windows 邮件和日历的支持以来已经过去了六个多月。 自该公告发布以来,用户在邮件和日历应用中看到弹出窗口,要求切换到新的 Outlook 应用。  最新支持文档也已发布,其中微软表示他们将于 2024 年 12 月 31 日终止对这些应用的支持。 在此日期之后,用户将无法使用邮件和日历。 微软还表示,留下的任何数据(包括电子邮件、事件、联系人等)都可以导出到新的 Outlook 应用中,其中邮件和日历应用将被合并。 然而,我们可以从 Windows 最新版本注意到,尽管截止日期已过,但邮件和日历应用仍在运行。 根据微软在支持文档中的说法,从 2025 年 1 月 1 日起,邮件和日历应用将只能作为旧的电子邮件打开工具,而无法发送或接收新邮件。  新的 Outlook 应用程序仍然提供切换回 Windows 邮件和日历应用程序的选项,该选项可通过 Outlook for Windows 应用程序中的设置 > 常规 > 关于 Outlook 进行切换。 但是,这些应用现在随时可能停止工作。 因此,仍在使用这些应用的用户应从 Windows 邮件或人脉中导出电子邮件和联系人 并将其导入到新的 Outlook 应用中。  新 Outlook 存在一些问题,无法离线工作。 我们可以期待更新很快到来,改善新 Outlook 的使用体验。 此外,新 Outlook 应用程序有可能会出现邮件和日历应用程序所没有的广告。 尽管如此,Windows 版新 Outlook 还是内置了先进的人工智能,无需任何订阅即可帮助撰写措施恰当的邮件。 它还允许用户精简账户和组织活动,所有这些都有微软的安全保护。 此外,用户还可以在网络版上免费使用Microsoft 365,只需单击即可使用 Word、Excel 和 PowerPoint。 一旦邮件和日历应用完全停止工作,用户每次尝试打开这些应用时都将被重定向到 Outlook 应用一次。 Microsoft 还可能在未来的更新中将这些应用从 Windows 中移除。 目前,任何仍在使用这些应用的用户都应立即迁移到新的 Outlook 应用,因为这些应用随时可能停止工作。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8038.htm)
今日,贵州茅台发布了2024年度生产经营情况的公告,经初步核算,2024年度,公司生产茅台酒基酒约5.63万吨,同比下滑约0.09万吨;生产系列酒基酒约4.81万吨,同比提升约0.52万吨。从业绩来看,2024年,**贵州茅台预计实现总营收约1738亿元,同比增长约15.44%,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857亿元,同比增长约14.67%。** 其中,预计茅台酒、系列酒分别实现营收约1458亿元、246亿元,分别同比增加约192亿元、40亿元。 根据财报,**贵州茅台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07.76亿元,同比增长16.95%;归母净利润608.28亿元,同比增长15.04%。**  此外,茅台酒首次实现前三季度收入超千亿元的历史性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贵州茅台今晚还发布公告称,**1月2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耗资近3亿元首次回购20.09万股公司股份,已回购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0.0160%。** 据悉,贵州茅台在2023年9月20日发布公告称,拟用不低于30亿元(含)且不超过60亿元(含)的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将用于注销并减少公司注册资本,目的是为维护公司及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增强投资信心,这也是贵州茅台上市以来实施首次注销式回购。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8034.htm)
今日,苹果中国官网宣布,1月4日至7日,用户以符合条件的支付方式买指定产品,最高立省800元。苹果官网显示,**购买iPhone 16 Pro或iPhone 16 Pro Max可立省500元,购买iPhone 16或iPhone 16 Plus可立省400元,购买iPhone 15或iPhone 15 Plus可立省300元,购买iPhone 14或iPhone 14 Plus可立省200元。** 据媒体报道,此次罕见降价是因为苹果要应对华为等中国国产手机品牌的竞争。 报道指出,**苹果在中国正面临激烈竞争,尤其是来自华为等本地品牌带来的挑战。**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02/55ee34c8cbab4cc6a72e01a978f5afc8.png) 2023年8月,华为重返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并搭载全新麒麟芯片,上周,华为还将电商平台上部分高端产品价格下调,最高降幅可达3000元。 针对苹果在中国的降价,还有业内人士认为,**其他手机厂商不断推出旗舰产品,产品创新力足,吸引用户购买,给苹果iPhone销售带来压力。** 研究机构IDC数据显示,2024年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6878万台,同比增长3.2%,其中苹果市场份额15.6%,排名第二,但该季度iPhone出货量1073万台,同比下降0.3%。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8032.htm)
在《追忆似水年华》里,普鲁斯特用一块玛德琳蛋糕,让主人公的童年记忆涌现。心理学家称这种因感官刺激而触发情感记忆的现象为「普鲁斯特效应」。它揭示了情感记忆并非冰冷的数据储存,而是与体验紧密相连,等待被触发的那一刻。 互联网时代,年度报告俨然成了各大平台的一块「赛博玛德琳蛋糕」,试图唤起用户对平台独特的情感记忆。 支付宝旗下的 AI 生活管家「支小宝」,则选择用 AI 为用户总结 2024 这一年。不少网友看完,纷纷感叹:「这 AI 夸得我有点不好意思了。」 还有网友留言:「2024 感觉有点不顺,但是支付宝说我已经做的很棒了!」  仔细看下来,这份由支小宝为支付宝用户写就的 AI 年度总结,没有过多的标签和账单数据,更像一封为用户加油打气的简单信件。 回望 2024 年,我们见证了 AI 技术不断突破边界,也感受到人们在一次次技术升级中,恐惧于被 AI 替代的焦虑以及随之而来的对立情绪。这一次,支小宝的 AI 年度报告,正尝试让技术为用户创造一种个性化的情绪共鸣。 岁末年初,从一份 AI 年度报告出发,我们也许可以试着讨论不那么炫酷的话题:AI 如何带来最细微的情绪价值?如何真实地走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技术如何创造一个更人性的世界? **01** **这份 AI 年度总结,****让普通人的生活被看见** 浏览社交媒体上对年度报告的讨论,「人情味」是一个频频被提及的评价标准。 有人甚至会保存两年前带给自己温暖的某份年度报告,时不时翻出来看看。这些声音说出了用户对年度报告的期待:不仅是数据罗列,更需要情感联结,照见每个人努力生活的灵魂。 一份经典的 App 年度报告,往往是在用户知情同意下提取行为数据,再提炼出关于习惯、偏好和个性等标签,并通过精美的 H5 模板直观呈现。然而,捕捉数据或许已变得简单,真正困难的是如何让用户从中感受到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经历。 而生成式 AI 的能力,似乎让这个问题多了一种新解法。AI 可以更高效地整合多维度数据,还可以生成极具个性化的内容,让用户感受到独一无二的「被看见」。 极客公园翻阅了许多「# 支小宝」词条下的 AI 年度报告,首先发现每个人得到的年度称号十分丰富。比如,有新生儿妈妈收到的年度定义是「为家跳动的温柔节拍器」,一位教师用户则被称为「温柔治愈的幸福引路人」,今年刚有小狗的用户被叫做「宠物街上最美的美食博主」…… 这些称号不仅贴合个人的年度轨迹,还用语言赋予了生活更多意义。  在传统 H5 形式的年度报告中,角色池里的名称定义是有限的,基本无法避免用户之间的称号雷同。 但是支小宝并没有使用固定的 H5 模版,而选择在获得用户授权后,让 AI 基于其支付宝账单数据进行提炼生成。用户只需要在支付宝首页下拉或下载支小宝 App,就能收到一份 AI 为自己「量身」生成的独特年度总结。 此外,还能在「暖心治愈」「花式夸夸」「散文诗」等多种文风中切换。 不过,AI 对情感的洞察高度依赖于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生成的内容也只能从现有数据中进行推断和解读。为了避免冒犯用户,AI 生成的语言往往趋于正向和鼓励,略显套路化,缺乏情感深度。 正因如此,AI 无法完全读懂另一个人类复杂多面的灵魂,更多时候是靠善意的描述去「碰运气」。比如,一位妈妈被称为「温柔时光里的亲子故事编织者」,AI 在信中描述了她为家庭付出的许多细节。这样的叙述却让她有点不太高兴,她感叹:「果然有了娃之后就没有自己了。」你看,人心永远都比 AI 复杂。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支付类的年度报告通常容易引发人们对账单数字的敏感关注,导致用户不愿意分享。但支小宝的 AI 年度总结聚焦生活的点滴故事,而非具体的消费数据,避免了窥探隐私的尴尬感,文案表达也显得更加得体。 当然,如果用户希望了解更具体的账单明细,支小宝也可提供智能分析功能。  除此之外,支小宝还有新年许愿功能,让 AI 帮用户记住 2025 年的心愿。  尽管这份年度报告并不完美,但在压倒性的「AI 提效」的话题讨论之外,它让我们看到了人们对 AI 的另一个希望——在工具价值之外,AI 逐渐能够展现出更多情绪价值。 近年来,从最初的文本对话到如今的实时语音对话和虚拟人形象生成,用户和 AI 的交互越来越接近人类的真实互动。通过海量的知识储备和对话训练,AI 也不再是「机械式」的程序,越来越擅长聊天,正变成一个「懂你」的朋友。 今年上半年,博主「午夜狂暴哈士奇狗」就因为发布和 AI 虚拟人「DAN」的聊天视频而爆火。在她的视频中,「DAN」表现得像一个高情商的男友,带她体验了从暧昧到表白甚至见家长的过程。这让许多网友开始效仿,互相交换训练「AI 恋人/朋友」的攻略。社交媒体上,关于「DAN」的单个话题就有 2.1 亿的阅读量。  「DAN」的爆火说明了人们对 AI 带来情绪价值的需求正在爆发,AI 陪伴应用也成为了人工智能领域增长最快的赛道之一。 有数据表明,从 2018 年到 2023 年,AI 陪伴类应用的月活用户数量增长了 30 倍。以海外 AI 陪伴应用 Character.AI 为例,截至今年年中,其移动端下载量累计 3432 万次,网页端 6 月单月访问量达到 3.1 亿次。 如果 AI 陪伴类应用的长时记忆能力做得更好,它会越来越懂用户的偏好,给用户带来「被记住」和「被关心」的情绪体验。 **02** **回到真实人性,让 AI 离生活更近一点** AI 在「情绪价值」层面的潜力正在爆发,但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在泛娱乐赛道,不少 AI 应用在推出初期凭借新奇感,曾在社交媒体上被一时热议。一旦用户的新鲜感消退,这些应用因缺乏长期互动的实用价值,很难提高用户留存,更谈不上付费变现。 技术要赢得人心,最终靠的不是一时的新鲜感,而是能否满足人性深处稳定的底层需求。只有当新技术通过创新方式更高效、更贴心地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为人们提供普惠价值。因此,AI 要真正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就必须突破单纯的工具属性,进阶为能与用户深度同步的生活伙伴。 而目前来看,人们沉迷于 AGI 的颠覆性叙事,但 AI 的能力尚且做不到完全替代人类,而行业里又缺乏从实际出发、「扎下去」的落地应用。 在底层大模型卷了两年之后,今年行业内更多人也开始意识到这一问题,逐渐从「卷参数」转向「卷应用」。 以支付宝今年 9 月推出的 AI 生活管家「支小宝」为例,支小宝依托支付宝积累多年的平台生态和用户群体,选择将方向聚焦于日常生活服务。 支小宝的流量入口做得非常轻盈,用户只需在支付宝首页简单下拉,即可召唤「支小宝」出来。同时,支小宝还有独立 App,提供更丰富的 AI 原生服务体验。  像支付宝这类数字生活平台,拥有出行、政务、医疗等大量成熟的业务场景,将这些成熟业务 AI 化,为用户提供更崭新的智能服务体验,无疑值得期待。 作为国民 App,支付宝连接了超过 10 亿用户和 8000 万商家,内嵌 400 多万个小程序,以及上万种数字生活服务。对用户来说,几乎可以在支付宝上解决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切。但正因为功能太多了,用户有时候无从下手,或者还不知道支付宝能做这么多事。而「支小宝」作为一个「万能」的连接器,可以更轻盈快捷地调用支付宝生态里的强大服务能力。 过去,支付宝用一个二维码解决了支付链路问题;现在,支小宝则试图用 AI 更简单地为用户解决日常生活问题。 只需要和支小宝这位「AI 生活管家」对话,用户就能更简单地点餐、打车、订票,还能让它推荐附近吃喝玩乐等。比如,让支小宝「点一杯瑞幸生椰拿铁到店取」,它会自动选择最近的门店,直接弹出详细的定制页面,供用户支付下单。 当然,还有更多细分垂类需求值得用 AI 焕新。例如,支小宝正与旅游景区、政务机构等合作,推出了各种特定领域的智能体。比如,黄山智能体「黄小松」可以为用户提供 AI 导游、门票预订等服务。今年 11 月,支小宝还上线了「AI 帮找工作」的功能,智能聚合了超 400 万个职位,还可以提供 AI 求职指导服务。  让 AI 有手脚,能帮人办事,多家科技企业均在赛跑。智谱清言也在今年推出了智能交互智能体 AutoGLM,可根据用户的语音指令,实现跨 App 操作,完成点外卖、给朋友发微信、在大众点评上写一篇评论等操作。 AI 落地的未来之路或许正在于:要更贴近人性,也更融入生活,找到技术与需求的深度连接点;从情绪价值到生活服务都能做好,才能更好地完成商业闭环的构建,并为用户创造价值。
 本期时间轴制作: 雏雏 《绝区零》1.4版本游戏体验,《鸣潮》2.0版本还有什么新的改变。本期主要说了说最近《绝区零》和《鸣潮》的一些游戏感受。
此前,和黄医药已经出售了白云山和黄中药,并屡次强调要将上海和黄药业“变现”,而A股的庞然大物上海医药则醉心于中药“大品种”、出海等,其下滑的医药工业板块也需要被“拉一把”。
在数字化时代,智能手机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据reviews.org在美国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人每天平均拿起手机的次数达205次,相当于每7分钟就会看一次手机,与2023年的144次相比,这一数字大幅增加了42.3%。**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02/8b4f87e0-4a2c-4af6-af86-bfee5c5f9d8c.jpg) **那么每天拿起手机的205次都在做什么呢,大致如下:** 80.6%的人在起床的10分钟内查看手机 65.7%的人在上厕所时使用手机 53.7%的人曾使用手机给同一房间的某人发信息 38.1%的人在约会时使用手机或看手机 27% 的人在开车时使用或查看手机 **其中千禧一代(29至44岁)是使用手机最频繁的群体,他们平均每天查看手机324次(不知道是不是回复工作消息),平均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为6小时2分钟。**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02/ea74f467-d522-4352-ab6b-bd8a010dd03b.jpg) 而Z世代(13至28岁)查看手机的次数略低,但黏着手机的时间最长,每天花费6小时18分钟玩手机,几乎占据了一天时间的四分之一。 此外76%的人在收到手机通知后5分钟内会立刻查看,难以抵挡不看的诱惑。 为了降低手机成瘾症,**报告中提供了一项建议,即将手机屏幕调整为黑白模式,避免使用彩色,因为黑白界面可能会降低观看手机的欲望。**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8028.htm)
美国商务部多次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大量中国科技企业列入所谓的“实体清单”,进行技术出口管制。现在,中国再次出手反制了!**2025年1月2日,[中国商务部发布2025年第1号公告](https://www.mofcom.gov.cn/zwgk/zcfb/art/2025/art_1ee79b1b7f21444ebf4797c0ff8500fd.html),公布将28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 公告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决定将通用动力公司等28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并采取以下措施: **一、禁止向上述28家美国实体出口两用物项;正在开展的相关出口活动应当立即停止。** **二、特殊情况下确需出口的,出口经营者应当向商务部提出申请。** **此次被中国商务部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的美国企业如下:** 1、通用动力公司(General Dynamics) 2、L3哈里斯公司(L3 Harris Technologies) 3、英特磊公司(Intelligent Epitaxy Technology) 4、可利尔阿莱恩公司(Clear Align LLC) 5、波音防务、空间与安全集团(Boeing Defense, Space & Security) 6、洛克希德·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 Corporation) 7、雷神导弹与防务公司(Raytheon Missiles & Defense) 8、洛克希德·马丁导弹与火控公司(Lockheed Martin Missiles and Fire Control) 9、洛克希德·马丁航空公司(Lockheed Martin Aeronautics) 10、标枪合资公司(Raytheon/Lockheed Martin Javelin Joint Venture) 11、雷神导弹系统公司(Raytheon Missile Systems) 12、通用动力军械与战术系统公司(General Dynamics Ordnance and Tactical Systems) 13、通用动力信息技术公司(General Dynamic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14、通用动力任务系统公司(General Dynamics Mission Systems) 15、海岸间电子公司(Inter-Coastal Electronics) 16、系统研究与模拟公司(System Studies & Simulation) 17、铁山解决方案公司(IronMountain Solutions) 18、应用技术集团(Applied Technologies Group) 19、阿克西恩特公司(Axient) 20、洛克希德·马丁导弹系统集成实验室(Lockheed Martin Missile System Integration Lab) 21、洛克希德·马丁先进技术实验室(Lockheed Martin Advanced Technology Laboratories) 22、洛克希德·马丁风险投资公司(Lockheed Martin Ventures) 23、安杜里尔公司(Anduril Industries) 24、海上战术系统公司(Maritime Tactical Systems) 25、环太平洋防务公司(Pacific Rim Defense) 26、AEVEX航天公司(AEVEX Aerospace) 27、LKD航天公司(LKD Aerospace) 28、顶峰科技公司(Summit Technologies Inc.)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8026.htm)
英伟达(NVDA.US)成为2024年全球市值涨幅最大的公司,这得益于投资者们对人工智能的兴趣激增,以及各个行业对该公司人工智能芯片的强劲需求。数据显示,这家人工智能芯片制造商的市值在2024年增长了2万亿美元,从2023年底的1.2万亿美元增至2024年底的3.28万亿美元,一举成为全球市值第二高的上市公司。  与此同时,苹果(AAPL.US)市值继续领跑全球上市公司,达近4万亿美元。投资者对苹果人工智能技术的热情推动了苹果公司市值的增长。微软(MSFT.US)则排名第三,其次是Alphabet(GOOGL.US)和亚马逊(AMZN.US),两家公司的市值均约为2.3万亿美元。  这些大型科技公司的市值增长提振了其所在的股指。其中,标普500指数在2024年飙升23.3%,纳斯达克指数则飙升28.6%。 尽管股票估值较高、美联储降息步伐可能放缓以及迫在眉睫的贸易紧张局势,但分析师仍对科技公司在2025年的持续强劲表现持乐观态度。Wedbush分析师Daniel Ives预测,科技股将在2025年上涨25%。他将潜在的增长归因于特朗普政府领导下的监管环境放松、即将推出的强有力的人工智能计划、以及大型科技公司和特斯拉(TSLA.US)在2025年及之后的稳定基础。 Daniel Ives表示:“我们相信,站在人工智能革命和未来3年2万亿美元以上人工智能资本支出增量的肩膀上,科技股在2025年将表现强劲。”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8024.htm)
内存行业以保守著称,通常倾向于渐进式改进而非革命性变革。 但是,当我们将目光投向本世纪末时,似乎很有可能看到 3D 单片堆叠 DRAM 的出现。 现在唯一的问题是,它将以何种形式出现,以及何时能够投入大规模生产。  闪存通过单片三维处理在容量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而 DRAM 在实现类似的三维架构方面也面临着挑战。 主要障碍是需要足够大的电荷存储手段,通常采用电容器的形式。 要在单层 DRAM 芯片上增加数据存储量,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缩小单元尺寸。 然而,传统 DRAM 设计中的垂直电容器会产生很厚的层,从而导致堆叠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努力集中于水平摆放电容器,而另一些则旨在完全消除电容器。 [Lam Research 半导体工艺和集成全球高级经理 Benjamin Vincent 说](https://newsroom.lamresearch.com/3D-DRAM-architecture-proposal):"DRAM 正在追随 NAND 的脚步,向三维发展,以便在单位面积上构建更多存储。这对行业来说是件好事,因为它推动了内存技术的发展,而且每平方毫米更多的比特意味着生产成本的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3D DRAM 可以指两个不同的概念。 一种是已投入生产的高带宽内存(HBM)。 不过,HBM 是一种堆叠式芯片内存,而不是像 3D NAND 闪存那样的单片芯片。 Synopsys 公司嵌入式存储器首席产品经理 Daryl Seitzer 告诉《半导体工程》,如果在 HBM 架构中采用单片式 3D DRAM 芯片,其开发将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他说:"当商业上可行的 3D DRAM 面世,并且热管理等芯片堆叠难题得到进一步解决时,这对 HBM 提供商来说将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它引入了内存密度和能效改进,这将对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应用产生影响。" 优化 DRAM 单元的一种方法是通过先进的光刻技术缩小特征尺寸。 布鲁尔科技公司业务开发经理丹尼尔-索登(Daniel Soden)表示,为缩小尺寸而采取的最新措施是,在最先进的二维 DRAM 中,将 EUV 光刻技术与传统的 ArF SADP 和 SAQP 工艺相比较。 三星正在开发一种新的单元架构,旨在实现 4F2(F 为最小特征尺寸)的面积效率。 这种设计采用了垂直沟道晶体管,并将目前的 6F2 电池转换为 4F2。 不过,它需要新材料(包括铁电材料)和高精度来制造。 另一个很有前景的方向是将电容器侧放,以创建适合堆叠的较薄层。 Lam Research 提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若干想法,包括翻转电池、滑动位线和采用全栅极 (GAA) 晶体管。"蚀刻和沉积专家可能会对我们的模拟结果感到震惊,"Vincent 说。"例如,在我们的架构中,临界尺寸为 30 纳米、深度为 2 微米的沟槽都可以考虑蚀刻和填充。" 研究人员还在探索无电容 DRAM 设计。 其中一种选择涉及门控晶闸管,而另一种选择则采用与闪存中使用的浮动栅类似的浮动体。 Neo Semiconductor 公司提出了一种商业技术:采用双栅浮动体单元。Neo Semiconductor 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 Andy Hsu 说:"根据模拟,这种机制可以提高传感裕度和数据保留率。" 虽然这些进展前景广阔,但必须指出的是,3D DRAM 并非指日可待。 目前的所有努力都需要多年的开发和评估,才能获得商业上的认可。"新架构总是比实施现有方法更具挑战性,"索登说。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8018.htm)
博主数码闲聊站爆料,iPhone 17标准版和iPhone 17 Air(也可能叫iPhone 17 Slim)**后置相机模组采用横置条形跑道设计,iPhone 17 Pro和iPhone 17 Pro Max三摄排列基本不变。**值得注意的是,iPhone 17系列的材质跟16系列有所区别,这次苹果将铝合金和玻璃融合在一起,从顶部到底部,铝合金贯穿整个背板。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02/b61a7ae2715042fdbb6804e848c0c407.jpg) 苹果Logo区域会采用玻璃材质,这样继提升了整机的质感又兼顾了无线充电。 至于正面,iPhone 17、iPhone 17 Pro和iPhone 17 Air仍然是灵动岛设计,但iPhone 17 Pro Max的灵动岛面积会减小,屏占比更高。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02/a93dc58700944c59b8bff311c43d4e3e.png) 根据此前爆料的消息,iPhone 17 Pro Max的Face ID组件将采用体积更小的微透镜技术,微透镜更薄更扁平,可更精准地聚焦光线,减少对屏幕空间的占用。 另外,iPhone 17 Pro Max将升级到12GB超大内存,**这将是苹果史上内存最大的机型,前置摄像头将升级到2400万像素。**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02/c17a591ceda84af2af7105600d605901.jp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8016.htm)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拆迁户、钉子户几乎同时出现,总能引发社会关注。比如近期在江西金溪,一家“钉子户”想借着拆迁的机会打捞一笔,张口就要400万,结果3年都没谈成,最终国道不得不改线,这家“钉子户”一分没拿到,家还被围了起来。这样的现象,并非个例。  另一个非常出名的“钉子户”在广州,**海珠涌大桥的双向车道中间,就有一个奇葩建筑,躺在公路桥梁的中央位置。** 从空中俯瞰,被两条公路围起来的小房子,就像一个眼睛,居然成了当地的一个网红打卡点。 这个30平米的“桥中堡垒”,也有了一个非常贴切的外号“海珠之眼”。   **就在“海珠之眼”的东北方向,还有一整栋房子,被圆形交叉的洪德立交桥包围在里面,外号“圈中楼”。** 这里也是一处钉子户,翻新成了一座公寓楼,也相当有名。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8014.htm)
据博主@金猪升级包透露,**NVIDIA RTX 5090移动版GPU可能会率先用上单颗3GB GDDR7显存。借助单颗3GB GDDR7,可实现24GB的大显存,以解决过去移动端旗舰256bit位宽上限只有16GB显存的不足。**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02/93d5934a-ec8d-41dd-9685-85512824d115.png) 同时该博主确认RTX 5060不会用上单颗3GB GDDR7显存。 博主还透露称,RTX 50系列移动版GPU应该在CES发布,2月份从旗舰型号(5090/5080)开始推出,中端型号预计将在3月底亮相,华硕微星机械革命先开售,联想惠普再晚一些。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02/6986b07c-6b03-45b9-93e9-cc1eb9c201eb.png) RTX 50系列显卡的一大卖点就是升级到了GDDR7显存,其中在桌面上,将全部配备三星GDDR7,在移动端三星、SK海力士、美光的GDDR7显存会同时使用,三星依然是主力供应商。 **在去年10月的时候,三星宣布成功开发新的24Gb(3GB) GDDR7显存,频率可高达40Gbps,通过增强甚至可达42.5Gbps,**而SK海力士、美光也都已经宣布推出16Gb GDDR7。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02/dd855982eafd4250b4cc3b2a589c0183.jp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8012.htm)
**华为坤灵eKitStor Xtreme 200E SSD已上架开售,1TB首发499元。**该SSD采用紧凑的M.2 2280外形规格,结合单面PCB设计,不仅便于安装,还能有效节省空间。它搭载了高性能的PCIe 4.0 x4接口,并支持最新的NVMe 2.0协议,基于华为自研的XtremeLink架构,结合HMB+SLC Cache智能缓存技术,实现了深度的性能优化。  在耐用性和数据保护方面,坤灵eKitStor Xtreme 200E SSD同样表现出色。通过先进的自研FTL算法,它能够有效减缓存储单元的磨损速度,延长使用寿命。 **同时,FSP+LDPC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减少了写损耗,配合磨损均衡算法,使得存储颗粒的磨损更加均衡。**  为了提升用户体验,该SSD还搭载了L1.2低功耗技术,并配备智能温控系统,实现更为精准的温度调节,有效降低了设备的发热量,确保稳定运行。 在数据保护方面,坤灵eKitStor Xtreme 200E SSD采用ECC数据纠错与定期巡检功能的结合,为用户提供了端到端的数据保护,确保了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安全性。  坤灵eKitStor Xtreme 200E SSD 1TB提供了7000 MB/s的顺序读取速度,以及6500 MB/s的顺序写入速度,4K随机读取为900K IOPS,4K随机写入为1000K IOPS,对应为400TBW,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为1,500,000小时。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8008.htm)
日前,有小鹏X9车主在网上发帖称,**因为后备箱内一箱海鲜漏水,导致车辆线路短路起火,差点车毁人亡。**车主介绍道:他早上7点在市场买了点海鲜带回家,结果9点40分左右,车辆仪表突然出现“辅助驾驶不可用”的故障。  他停车检查雷达和摄像头,没有发现脏东西,联系售后人员后对方告知,可能是小电瓶亏电,让他抽空去店内做检查。 于是再次驾车上路,结果没过几分钟,车辆仪表盘报出全部故障码并失去动力。**依靠惯性靠边停车后,车内出现严重的燃烧刺鼻气味。**  发现异常后,车主想让车内人员赶紧下车,但是在二排乘坐的母亲,**发现二排的电动门无论是按车内的还是车外的开门按钮,车门全部无法打开;**最后,他母亲情急之下从第二排爬到前排,从前排位置逃生。 故障之后,车辆被拖到了小鹏售后检修,小鹏售后告诉车主,车辆故障是因为后备箱下的车辆模块,被海鲜漏出的水导致线路短路,线束出现了起火烧焦的情况。  随后,售后给车主发来了需要车主自费的维修清单,其上显示,烧毁的控制器价格不到八百,但连着的那根线需要他自费一万七千维修,总计维修花费高达24225元。 车主认为,车辆设计的不合理,只要有一点点水漏下,就会通过这个盖板的口子,浇在这个控制器和线束的接口位置,引起短路。而且需要自费2万多元维修,不合理。 此外,售后对于车主提出的行驶中动力丢失、车内短路起火、车门无法打开等问题,售后没有做出正面的回答,只是告知车主属于人为原因,出现的一切后果都需要自己承担。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8006.htm)
在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冲击下,日本两大头部车企本田和日产最终选择了“抱团取暖”。**2024年12月23日,本田和日产共同在东京宣布已就合并事宜签署谅解备忘录,正式开启合并谈判。** 在联合新闻发布会上,双方将合并成为一家“年销售额超30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39万亿元)、年营业利润超3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390亿元)的世界级移动出行公司”。  明面上看,通过这次合并,日本有可能倒逼出一个年销800万辆的超大集团。从此,丰田老大、本田日产老三,既锁住了特斯拉、比亚迪等新能源车企的上升通路,同时还能前后夹击德国大众。 但一个看起来更合理的论点在于,临时组建的军队,可能很难成为精兵劲旅。 日产汽车前CEO卡洛斯·戈恩表示:**“日产与本田合并,是个绝望的举动。这不是一个务实的交易,两家公司之间很难找到协同效应。两家公司之间几乎没有互补关系,两者处于相同的市场、生产相同的产品,品牌非常相似。”** 戈恩还说:“本田是一家工程组织,在工程方面非常强大。日产对自己的工程技术非常自豪。因此,这里的斗争是试图决定新公司或新联盟将采用哪些技术。” **所以,合并是开始合并了,但问题是这家全球第三大汽车集团,能否借助这次机会更好地应对快速变化的全球汽车产业,其实难说得很。**  **一场“弱弱”联合** 《日本经济新闻》这样评价这场大合并:这是为应对来自特斯拉以及中国比亚迪等车企的竞争。 这也道出了两家合并的直接原因——2024年全球车企面临挑战:价格战、利润下滑、关店撤场、裁员、降薪……阴霾笼罩之下,本田及日产正面临来自中国车企及特斯拉电动化领域的激烈竞争。 **尤其是日产,已经快活不下去了。** 近年来,由于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过高,而产品路线又过于单一,日产不仅面临中国当地新能源车企的攻势,在美国的销售也陷入苦战。另外,在华价格战的优惠挤压,也让其利润空间有限。 **结果直接反映到了整体销量之上。** 这家多年在华年销量超过100万辆的车企,进入2023年在华销量暴跌到79.8万辆,2024年前11月的累计销量跌落到62.2万辆。 根据日产公布的财报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全球销量为250.58万辆,净利润暴跌99%。单就2024年第三季度来看深陷亏损泥潭,日产亏损93亿日元(约8200万美元)。  更令人担忧的是,据报道,日产仅剩12至14个月的现金储备。**该公司还面临着激进股东的压力和巨额债务负担,这导致信贷市场对其投资级评级产生质疑。** 为了应对这一险境,日产在去年12月已官宣将在全球市场中进行一轮超9000人的大裁员,裁员比例高达20%;与此同时,日产也在出售之前持有的三菱汽车股权、以及推迟新车的发布。 而相似的境况也发生在本田身上。 去年前11个月,本田在华累计销量同比下降30.7%至74.04万辆,依旧还处在“跌跌不休”的趋势当中。 当时本田指出,尽管在美国和日本市场表现强劲,但由于受到东南亚和中国市场销售下滑的影响,本财季的营业利润同比下降了15%至2579亿日元。 **正因如此,本田出现了过去七个季度中营业利润首次同比下滑的情况。** 与此同时,本田也再次下调业绩指引,预计净利润下降幅度更大,将其之前的9.7%下降指导提高到14%。  此前预计2024财年销量为390万辆,但现在将指导下调至380万辆,2024年上半年集团汽车销量下降8%至178万辆。在截至9月30日的六个月内,本田收入增长了12%,但低于市场预期。 日产和本田传出合并的消息后,日产、本田的股价都出现了一定小幅的上涨。但拉长时间来看,日产股价去年迄今已下跌约39%,目前该公司的市值约为80亿美元。本田股价下跌约18%,其市值约为400亿美元。 **所以,与其说这是一场强强联合,倒不如说是一场紧急自救。**  **是为了谁的“合”?** 在外界看来,丰田和日产为了应对外部的竞争,双方合作早有端倪,这一次合并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但实际上,本田和日产从一家原本敌对的公司一夜之间就化敌为友、一致对外,背后有着一股巨大的推动力——就是日本政府。 一直以来,日本对于自己的制造业,是有自己的骄傲的。 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辜朝明在一次接受采访中提到,日本人精细,他们能把所有落在自己手里的技术,打磨到最好。一代人不行,那就一代接一代。 也正是凭借着这种精益生产、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优势,从开始推动k-car,拉动日本国内的内需,到推出各种节能耐用的产品,拉爆全球市场。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汽车产业真正成为了国家在昭和时代经济井喷式腾飞的驱动引擎。**  那个时代,日本在世界各地拥有如此多的资产,也许你可能听说过日本人购买的的洛克菲勒中心,高尔夫球场及位于洛杉矶的办公楼等。**当时日本人最大的野心,甚至是“买下美国”。** 但时代只能帮你在崛起的道路上推一小把,之后的路能不能走好,其实得看自己。此次重组中的重要参与者日产,早在20年前就遭遇了经营危机。 当年日产高层曾对外说过,日产犯过两次重大失误,第一次是在七八十年代,日产曾大举借款向海外扩张、设立分厂。把数量看得比质量更重的做法,使得日产在后来泡沫经济下陷入到了资金紧张境况。 第二次就是在90年代初期,日产实际已经较早研发出了SUV车型,但由于在市场投放上犹豫不决,始终坚持主销轿车产品,导致错失了发展先机。 正因为这样,日产无奈在1999年被迫卖身给雷诺,以此来避免破产关门。后来,在“成本杀手”戈恩的带领下,日产才得以走上了复苏的道路。  之后就是日本版《逃离德黑兰》。戈恩被运上私人飞机逃离日本,日产当年在华卖出了156.40万辆自此成为巅峰。由于日产无非复刻出另一个戈恩,随后几年,日产逐渐走到了危险的边缘。 此时,富士康的母公司鸿海精密工业,盯上了日产汽车的股权,尤其是雷诺存放在信托银行中日产股份。而负责这次收购的鸿海首席策略官关润,也并非无名之辈。 此人曾在日产服务长达33年,担任过包括执行董事、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裁以及雷诺-日产-三菱联盟高级副总裁等重要岗位,可以说与日产羁绊极深。 早在2019年,日本政府就有意“撮合”日产跟本田合并。 2020年英国《金融时报》还披露出,日本政府担心各国电动化搞的太猛,日本油车慢慢失去优势会被淘汰,所以才想让这俩联合起来。 但在当时,这一合并是日本政府的一厢情愿,只是为了让盈利能力更强的本田能“带一带兄弟”。不过,虽然日产有心加入,但本田的意愿却并不强,双方对外都是第一时间辟谣了合并的传闻。 直到鸿海精密的这次插手,对于制造业立国且汽车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日本而言,绝对不能容许在如今这个汽车产业重新洗牌的阶段,被第三方侵入。所以日本政府再次让本田“救一救兄弟”,才促成了这次合并。 这显然是推动本田与日产整合的根本原因。 **不过,这次的“合”是日本政府从产业意义上追求“经济安保”的合并,也极有可能为未来两家合并之后的整合不顺埋下巨大伏笔。**  **手握门票,不见得能上合适的船** 从民族工业的角度来看,本田与日产的合目的无可厚非。就在合并宣布同一天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戈恩,也表达了这样的看法。 但合并之后的未来方向问题,让不少人持悲观态度。即便在日本国内,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也不在少数。 在日本媒体和群众的眼里,这次合并也只能算是艰难自救,让它们能在新时代有上桌的机会。 比如《日本经济新闻》就撰文称,“这一规模的扩大将使新公司具备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和成本竞争力,有助于应对特斯拉和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的竞争······但800万辆的规模,并不是代表胜利的定心丸,而只是通往新时代的一张门票。” 平心而论,日系车虽然在中国市场节节败退,**但他们过去是传统汽车工业时代的霸主,现在仍然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有人认为,本田与日产的合并,并非“失败者联盟”,而是在固态电池上弯道超车。而固态电池是日本能够在电动车下半场与比亚迪特斯拉竞争的唯一一张牌。 众所周知,固态电池已经成为了公认下一代电池首选方案。日本早就将开发固态电池放在了国家产业战略的高度,在固态电池研发与专利数量上领先全球。 以日产为例,虽然在固态电池方面的宣传一直较为低调,但实力不俗。根据2023年的数据,全球固态电池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中,近45%来自日本,其中丰田是专利申请数量最多的企业,而日产是位列第二,仅次于丰田。  因此,日产与本田合并,能建立的技术墙更厚,在固态电池研发上的速度与进度都有可能加快,甚至在固态电池专利上,有望超越丰田成为全球固态电池专利排名第一的厂商。甚至巅峰当下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格局。 但这一论点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日本车企也是最早开发以电为能源的新能源汽车,丰田的普锐斯是全球最早的电池与小排量内燃机组成能源架构的量产产品。** 如果你对十一二年前的中国汽车市场有记忆,那么你会记得当年丰田和雷克萨斯是如何大举推出轻混车,试图改变能源格局的,同样是在十多年前,日产就已经推出了纯电车型聆风。 **但结果是,日本汽车工业仍然失去了在电动化时代再次领军的机遇。** 以电池车的分布来说,在今年的前三季度,全球动力电池排名前五的厂商分别有两家来自中国、三家来自韩国。 这背后的原因并非是日本基本功不扎实,更不是外界传言的在能源线路上游移不定。而是缺乏规模化量产的市场以及一呼百应的国家政策。 早在2021年,日本就提出了“绿色梦想”的碳中和目标计划。旨在2035年前后禁售燃油车,实现在日本本土销售的新车全部为电动车的目标。 为了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日本政府在2021年年底将纯电车的消费补贴翻了一倍,最高可达80万日元(约4.1万人民币)。 令人意料之外的是,不仅日本汽车制造商的转型态度不积极,就连末端的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接受也非常一般。哪怕是全球销量都很好的特斯拉,在日本市场一年的销量也就4000~5000辆左右。 换句话说,**日本引以为傲的固态电车技术,其关注点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量产应用。**在全世界,能够将一项技术迅速落地,并以非常物美价廉的方式做到普及的唯有中国。 这也是为什么,当下的中国新能源车市场明明已经是一个极度残酷的修罗场,但无论是哪一国的车企,都不愿离开这个市场,并且还要与中国车企合作、取经。因为只要还在这个市场,就意味着新能源车时代自己还在这个牌桌上。 更何况,电动化的下一个阶段是智能化,意味着移动互联网、车载应用、操作系统、人工智能……这是新一代消费者喜欢的东西。而日企的智能化能力早已经在手机时代固化了——“有硬件无智能”。 从目前来看,对于日产、本田,乃至三菱而言,整合只是解决摆在眼前问题的第一步。但后续的问题,其实一点都没有少。三菱也有可能合并进去,因为日产目前是三菱汽车的最大股东。 **未来,到底是三个品牌归于一个,重新划分产品路线以及细分市场。还是在一个大集团下各自独立发展。这种既统一又独立,既协同又竞争的关系,如何平衡,成为了全新集团的又一个重大考验。** 如果手握船票,登不上正确的船。等待这家合并之后公司的,或许仍然只能是衰退这一条路可走了。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8004.htm)
智能手机、PC的不断发展下,消费电子产业链中品牌厂商逐步把产品的研发、设计和制造委托给专业制造商。委外模式中主要包括 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ing,即原始设计制造商)、EMS(Electronic Manufacturing Service,即电子制造服务商)、IDH(Independent Design House,即独立设计公司)这三种模式,其中ODM制造商在产品设计和研发方面有着较强的能力,通常致力于满足市场特定需求,使产品更具差异化。  国内有三大ODM龙头: 华勤科技、闻泰科技、龙旗科技。 Counterpoint数据显示,2023年,华勤技术和龙旗科技在智能手机ODM市场的占有率分别为27.9%和27.3%,闻泰科技则以20.6%的市占率位列第三。 从前三季度的表现来看,华勤科技的营业收入最大,也最赚钱。闻泰科技的营收次之,但最不赚钱,净利润骤降。龙旗科技营收虽然在第三,但是营收同比增长惊人,达到101%。 **01** **闻泰科技,“壮士断腕”** 三天前,闻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拟出售资产暨签署相关意向协议的提示性公告》。闻泰科技公告称,基于地缘政治环境变化以及公司业务发展需求,**未来将通过战略转型构建全新发展格局。**同时,为维持产品集成业务的发展与行业地位,**拟逐步向在消费电子等领域具有精益制造优势的优质平台出让产品集成业务。**  实际上,闻泰科技在2024年12月30日与立讯有限签署了《出售意向协议》,拟将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拥有的与产品集成业务相关的 9 家标的公司股权和标的经营资产转让给立讯有限或其指定方。 本次拟出售的标的资产为与产品集成业务相关的 9 家标的公司股权和标的经营资产,具体范围如下表所示。  立讯有限正是“果链巨头”立讯精密的控股股东。 为什么闻泰科技想要剥离产品集成业务,这与传统业务的亏损有关。 前文提到,在三家ODM公司中,尽管闻泰科技营收排名第二,但其净利润下滑幅度达到80%。**利润的下滑,正是产品集成业务亏损导致的。** 自2008年,第一代苹果手机横空出世,宣告真正的智能手机时代来临,闻泰科技也自原本主营的手机主板设计业务,开始向集研发、制造、交付为一体的ODM制造商转型,为此公司斥资8000万美元,在浙江省嘉兴市建成了规模宏大的手机制造中心。 此后,由闻泰科技“操刀”的红米手机横空出世,成为销量破亿台的现象级产品。但由于ODM制造商受上下游供应链的双向挤压,利润空间有限,导致闻泰科技业绩表现不如人意。**2016年至2018年,闻泰科技营收虽从134.17亿元增长至173.35亿元,但销售净利率始终没有超过2%。**  截至目前, **产品集成业务仍是闻泰科技收入占比最大的业务,但自2022年起,这一业务进入了亏损状态** ,这也是闻泰科技近年来业绩整体承压的关键所在。 闻泰科技的业务主要分为半导体业务和产品集成业务,从上表能看出,半导体集成业务很赚钱,这得益于闻泰科技收购的安世半导体,**这起并购直接改善了闻泰科技的业绩。** 2019年,闻泰斥资267.9亿元,收购安世近80%的股权。安世半导体是世界上最大的简单计算机芯片(比如二极管和晶体管)的制造商之一,今年扩大了在德国汉堡的业务规模。 这笔买卖,闻泰只掏了17亿元的自有现金,其他源于融资。而再看2021年至2023年,闻泰半导体业务,贡献净利26.32亿、37.49亿、24.26亿元,基本冲抵了代工主业的亏损。 半导体业务有多赚钱? 从闻泰科技第三季度半导体业务38.32亿元的营业收入来看,其毛利率攀升至40.5%,同比、环比分别增长2.8和1.8个百分点,展现出强大的盈利能力和市场适应性,持续巩固优势地位。 对于本次的出售,闻泰科技的解释也是,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将集中资源专注于半导体业务,巩固并提升在全球功率半导体行业第一梯队的优势地位**,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营效率,增强持续盈利能力及风险抵御能力。剥离后,**闻泰科技的毛利润率大概从目前的10%提升到40%。** 在闻泰科技决定“抛弃”产品集成业务后,资本市场给了积极的反馈。尽管这一交易还在初级阶段,最终收购价格还没敲定,12月31日,闻泰科技开盘即封板涨停,截至当日收盘,报38.78元/股,总市值482.64亿元。 **02** **华勤技术,“3+N+3”战略**  从业务发展的种类来看,华勤技术呈现多元化发展,主营收是高性能计算,不再依赖传统的智能终端,而且还积极开拓AIoT及汽车工业产品。 2024年,华勤技术的转向也很明显,华勤技术开启了收购模式。2024年7月,华勤技术公告称,将斥资28.5亿港元收购易路达企业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易路达控股”)80%的股权。 易路达是一家老牌电声产品制造商,由易路达国际持股100%,创始人为袁智杰、袁信明。2023年,易路达控股的净资产约为17.18亿港元,以此计算,**华勤技术此次收购的溢价率约为107.42%。** 在支付溢价的同时,华勤技术也要求易路达国际做出业绩承诺。易路达控股需要在2024年至2027年间,合计取得7.5亿元净利润。若未完成对赌,易路达国际等业绩承诺方需要向易路达控股注入不超过10亿港元的新资金。 溢价107%也要收购易路达,华勤技术看中的不只是易路达的盈利能力。易路达控股旗下拥有多家全资子公司,包括易路达科技、易力达电声、声电科技、InB Electronics Limited、易力声、易路泰等。这些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耳机、音箱、喇叭、麦克风等电声产品。 并且,**易路达控股旗下的InB Electronics Limited已经连续多年入选美国苹果公司的供应商名单,代工产品包括苹果旗下产品Beats耳机等。** 这么来看,**华勤技术收购易路达控股后,一方面借由并购易路达控股成功,有望顺利地将苹果纳入自己的客户名单之中;另一方面,也能够扩大在智能硬件细分领域的市场占有率与竞争力,优化在智能穿戴、音频产品领域的产品队列和客户结构。** 华勤技术2024年出手收购的不止这一笔,在宣布拟收购易路达控股80%股份的20天后,华勤又一次在消费电子领域发起的收购行动。 2024年7月30日,春秋电子公告称,公司拟向上海摩勤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摩勤”)转让控股子公司南昌春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昌春秋”)65%股权,交易金额为3.475亿元。 春秋电子成立于2011年,是国内笔记本电脑精密结构件龙头企业;在通讯电子领域与中兴通讯,华为、诺基亚等企业建立合作;在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已获得德赛西威、天马微、群创光电、长春富赛等汽车电子厂商的认证,与蔚来、比亚迪、奔驰、宝马、吉利等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及其供应商形成业务关系,将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笔记本电脑业务,华勤技术的市场份额一直在不断提升。从2015年开始投入笔记本电脑领域,基于主流产品,目前与客户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增强了跟客户的产品合作黏度。**华勤技术也是目前唯一打破中国台湾同行垄断的大陆公司并形成年度千万台以上出货量的企业。** 对于收购南昌春秋的战略意图,华勤技术表示,此次并购南昌春秋电子,**会进一步加强华勤笔电业务的零部件研发和整机研发能力**,提高整机开发效率及零部件的自供率,以进一步提升产品整体的竞争力和笔记本电脑的盈利空间。未来,随着 AI PC 的渗透率提升,AI PC 新的产品特征对于金属、轻薄、散热材料及设计均会有更高的要求,**此次整合还将进一步增强华勤整体 AI PC 的核心优势。** 华勤技术在2024年12月时,**正式宣布其业务战略由原有模式升级为“3+N+3”。**“3”指的是公司三大成熟的核心业务: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和数据中心业务;“N”是指由这三大业务衍生出的多品类的产品组合,涵盖智慧生活、商业数字生产力以及数据中心全栈解决方案,最后的“3”则代表了公司正在积极拓展的三个新兴领域:机器人、软件和汽车电子业务。 在保持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的绝对优势下,数据中心等更多业务俨然成为华勤技术业绩重要增长支柱。同时,本次升级将“机器人”纳入未来发展方向,与“汽车电子产品”及“软件”共同构成未来新的增长曲线,旨在通过更全面的产品布局,把握新兴科技趋势,通过优化产品结构与拓宽业务领域,增强华勤技术在数字化时代的综合竞争力和未来增长潜力。 **03** **龙旗科技,“1+Y”战略**  最后来看龙旗科技,其业务还是仰仗手机、平板等传统业务,业务较为单一。 分业务来看,今年前三季度,龙旗科技的AIoT的收入同比大涨135%。 这方面的业务主要包含智能手表、智能手环、TWS耳机、XR类产品等。 在智能眼镜领域,龙旗科技与全球互联网头部客户合作的第二代智能眼镜产品,得益于AI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销量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龙旗科技今年也在积极发展新业务,比如AI PC、汽车电子。在 AIPC 领域首个高通骁龙平台笔电项目已成功量产出货并落地首个高通骁龙平台 AI Mini PC 项目,汽车电子领域也已获得小米、赛力斯、江淮、蔚来、东风等主机厂的项目定点。 在投资者问龙旗科技未来的发展方向时,龙旗科技表示,**产品发展战略是“1+Y”战略,“1”代表公司的核心产品智能手机,“Y” 代表以平板电脑、智能手表、VR/AR 设备、TWS 耳机、汽车电子等为代表的极具市场潜力的智能产品**,继续聚焦智能产品主业,持续为全球头部消费电子品牌商和全球领先科技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有质量的增长。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8002.htm)
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身边的“大红人”马斯克最近表示支持H-1B签证。他的这番表态在特朗普阵营中引发了巨大的争论和内斗。特朗普曾经的高级战略顾问蒂夫·班农近日密集向马斯克开火。班农周二在他的“战情室”播节目上表示,他不同意马斯克在H-1B签证问题上的立场,并建议马斯克开始学习,别刚来就说教。 [](https://n.sinaimg.cn/finance/transform/59/w550h309/20240510/00a2-bdd2d202314483a874370c8d3471f971.webp) “他们是最近才皈依的人。”班农表示。他指的是马斯克和其他来自科技界的特朗普新支持者。 “我们喜欢皈依者,”他补充称。“但皈依者应该坐在后排,年复一年地学习,以确保你们能够理解(我们的)信仰,明白这些信仰的细微差别,以及如何将这些信仰内化。” “你需要研究一下现代政治史,我们经历了12年或14年的斗争才走到今天这一步。” ”班农表示。“不要在你来这里的第一周就走上讲坛,开始向人们说教事情将会如何发展。如果你要这么做,我们将撕烂你的脸。 据了解,H-1B是一种非移民工作签证类别,允许美国雇主为从事特定专业工作的外籍人士提供临时雇佣。雇主可以为H-1B持有者提交绿卡申请,因此常被认为是通向绿卡的一个重要途径。 马斯克近日在X上表示,美国需要吸引外国人才来保持全球竞争力。他强烈支持H-1B签证,并称这对建立“SpaceX、特斯拉和其他数百家让美国强大的公司”至关重要。 一些硅谷人士和马斯克持同样的观点,他们认为,H-1B签证对于保持美国科技的竞争力至关重要。 而特朗普的一些传统支持者却批评称,雇主正在利用H-1B签证和其它合法移民方式从美国人手中夺走工作,并压低工资。 在这场围绕H-1B签证的争论中,特朗普上周六选择站队马斯克,他表示完全支持这项签证计划。 班农曾是特朗普第一届政府中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但由于在一系列问题上与特朗普意见相左,且行事作风过于张扬,遭特朗普解雇。尽管如此,班农一直是特朗普的坚定支持者。 2022年,班农因拒绝配合众议院特别委员会对2021年1月6日“国会山骚乱”事件的调查,并拒绝出庭作证,被陪审团裁定犯下两项“藐视国会”罪,被判入狱。去年10月底,班农出狱,并立即恢复了对特朗普的全力支持。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80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