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刚刚发布了[一系列超级碗广告](https://blog.google/products/workspace/50-states-50-stories-small-business-ads/),展示了 50 个州的小企业如何使用Gemini人工智能,但奶酪爱好者可能会注意到威斯康星州的广告有些不对劲。 [@natejhake](https://x.com/natejhake/status/1885137074673549460)发现,该[广告显示Gemini人工智能](https://www.youtube.com/watch?si=CF5rHyW49se6VrO4&t=23&v=I18TD4GON8g&feature=youtu.be)生成的文字称高达(Gouda)奶酪占"全球奶酪消费量的 50% 至 60%"--这一数据并不准确。  这种奶酪在欧洲无疑很受欢迎,但在世界其他地区却并非如此。康奈尔大学农业经济学名誉教授安德鲁-诺瓦科维奇(Andrew Novakovic)说:"虽然高达奶酪可能是世界贸易中最常见的单一品种,但几乎可以肯定它不是消费最广泛的品种。" Gemini没有说明它是从哪里获得这些信息的,但这些信息似乎并不完全是编造的。[一个名为Cheese.com](https://www.cheese.com/gouda/)的网站也有同样的统计数据(十多年前,[Redditors曾对其正确性进行过争论](https://www.reddit.com/r/todayilearned/comments/2h2euc/til_gouda_accounts_for_over_half_of_the_worlds/))。 诺瓦科维奇补充说:"我不认为有确凿的数据可以证明特定品种奶酪在全球范围内的消费量。我猜印度帕纳尔奶酪或南美、非洲、西亚和南亚无处不在的'新鲜'奶酪的消费量要比高达奶酪大得多。" [](https://platform.theverge.com/wp-content/uploads/sites/2/2025/02/google-gouda-gemini-cropped.png?quality=90&strip=all&crop=0,0,100,100) 如广告所示,在Gemini的回复下方有一行小字:"这是一种创意写作辅助工具,无意与事实相符。 "但通常用户会认为它至少会有一个来源来支持它,尤其是当广告描述一个企业主使用Gemini来填写他们网站的描述时。 上个月,Google开始在 Workspace 中内置其所有的人工智能功能,同时还提高了订阅价格。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5390.htm)
台湾承启公司最近泄露的一张幻灯片似乎确认了 RTX 5060 和 RTX 5060 Ti GPU 的上市日期。 之前的泄露信息暗示,这两款中端游戏 GPU 将于第二季度早期上市,有 8 GB 和 16 GB 两种显存版本。 Chaintech 的幻灯片没有透露有关 GPU 的任何规格,但我们对即将推出的 GPU 将带来什么早已有了一个相当准确的概念。 根据最近的泄露,RTX 5060 和 5060 Ti 预计都将采用 GB206 GPU,搭配 128 位总线上的 8 或 16 GB 显存。 尽管采用了速度极快的新 GDDR7 标准,但不可否认的是,8 GB 显存 远不足以在 2025 年带来舒适的光线追踪游戏体验。 考虑到 Arc B580 的 显存多出 50%,入门级 RTX 5060 很可能很难被市场广泛接受,当然,除非 RTX 5060/Ti 以某种方式实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性能提升。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5388.htm)
我们并不是每天都能目睹著名的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告密者表达他们对现代游戏硬件的失望。 然而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对英伟达(NVIDIA)最近推出的 RTX 5090、RTX 5080 和 RTX 5070 游戏 GPU 毫无保留地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对 RTX 5090 的评价大多是正面的,但对其经济实惠的同门兄弟 RTX 5080 的评价则不尽相同。 斯诺登在Twitter(Twitter)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声称英伟达正在以"F级的价值换取S级的价格"。  毋庸置疑,无论谁怎么说,RTX 5090的定价都是相当高昂的。 斯诺登尤其对所提供的显存数量感到不满,这一点也很难反驳。 RTX 5080 出厂时"只有"16 GB的显存,而斯诺登认为它至少应该配备 24 GB 甚至 32 GB 的 VRAM。 他还补充说,RTX 5090 配备了 32 GB 显存,而这本应提供 48 GB 版本。 至于 RTX 5070,这位名震全球的NSA前安全顾问表示希望至少有 16 GB的显存(而不是 12 GB)。 但斯诺登要说的还不止这些,他将销售售价超过 1000 美元、配备 16GB 显存的 GPU 等同于"对消费者的垄断犯罪",并进一步指责英伟达"无休止的下一季度"思维。 这一点值得商榷,因为英伟达是一家上市公司,无论我们喜欢与否,他们能否维持下去都取决于他们的季度业绩。 不可否认的是,英伟达在高端市场急需一些真正的竞争者,这似乎是让NVIDIA为其硬件合理定价的唯一途径。 AMD 的 UDNA GPU 有可能在一两年内做到这一点,当然具体能完成多少还有待观察。  <small uid="30" translated="true"></small>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5386.htm)
印度周六宣布为初创企业设立一个价值 11.5 亿美元的新基金,同时公布了全面的监管改革和雄心勃勃的核能计划,新德里正努力推动这个世界第五大经济体的科技创新和清洁能源发展。  财政部长尼尔马拉-西塔拉曼(Nirmala Sitharaman)在介绍 2025-26 年联邦预算时说,该基金建立在早期初创企业资助计划的基础上,这些计划已从备用投资基金中调拨了超过 10 亿美元。 与之前的计划相比,新基金将"扩大范围",但预算中并未详细说明具体的重点领域。 她还概述了监管改革高级别委员会的计划,该委员会将在一年内审查所有非金融部门的法规、认证、执照和许可。 她说,这一举措旨在加强"基于信任的经济治理",减轻初创企业和科技公司的合规负担。 新德里将探索建立一个独立的深科技基金(Deep Tech Fund of Funds),以促进研究先进技术的下一代初创企业的发展,这也是加强印度在新兴科技领域地位的更广泛努力的一部分。 印度的初创企业生态系统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也是印度的骄傲。 印度政府正将赌注押在创新和创业上,以帮助实现 8% 的长期增长目标,从而为年轻人口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 过去十年间,印度初创企业吸引了来自诺基亚、软银、红杉、Accel、Tiger Global、General Catalyst 和 General Atlantic 等投资者超过 1000 亿美元的投资。 印度拥有 100 多家独角兽初创企业,这也巩固了它作为硅谷巨头最后一个巨大增长市场的地位。 Sanjeev Bikhchandani 是一位知名投资人,他是 Zomato 和 Policybazaar 的最早支持者之一,也是 Zomato 和 Policybazaar 的最早支持者之一。他表示:"数十家印度风险投资基金已经成立,为数百家初创企业提供风险资本。 印度需要国内风险资本"。 印度政府还宣布了一项耗资 23 亿美元的核能计划,旨在到 2033 年开发出至少五座本土小型模块化反应堆。 该计划是印度到 2047 年实现核能发电能力达到 100 千兆瓦的目标的一部分,计划对《原子能法》进行修订,使私营部门能够参与其中。 西塔拉曼在预算报告中说:"我们决心确保我们的法规跟上技术创新和全球政策发展的步伐,"她宣布计划通过新的《扬-维什瓦斯法案 2.0》(Jan Vishwas Bill 2.0),使各种法律中的 100 多项规定合法化。" 政府还将初创企业的税收优惠延长了五年,允许在 2030 年 4 月前成立的公司申请某些减免。 对于 27 个被认为对印度实现自力更生目标至关重要的行业中的初创企业,政府将担保费降至 1%,同时将其信贷担保额度提高一倍,达到 23 万美元。 一项针对 50 万名首次创业者,特别是妇女和在册种姓及部落创业者的新计划将在未来五年内提供最高达 2.4 万美元的定期贷款。 部长说,该计划借鉴了现有"印度站起来"计划的经验,旨在扩大初创企业生态系统的覆盖范围。 电子制造业是科技初创企业的重点关注领域,为了促进电子制造业的创新,政府为参与建立制造设施的非居民推出了一项推定征税计划。 预算还提出了"巴拉特贸易网"(BharatTradeNet),这是一个贸易文件和融资解决方案的统一平台,可使金融科技初创企业受益。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5384.htm)
印度财政部长尼尔马拉-西塔拉曼(Nirmala Sitharaman)周六在年度预算中宣布,印度已取消对生产手机的一些关键部件征收进口关税,这将促进本地生产,并使苹果和小米等公司受益。  印度的电子产品产量在过去六年中增长了一倍多,到 2024 年将达到 1,150 亿美元,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手机制造商。 研究公司 Counterpoint 的数据显示,2024 年,苹果以 23% 的总收入份额领跑印度智能手机市场,三星以 22% 的份额紧随其后。 该清单包括用于手机组装的部件,如印刷电路板组装、相机模块部件和 USB 电缆,这些部件此前的税率为 2.5%。 此次降税将有助于印度更好地应对因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关税威胁而可能造成全球贸易混乱的一年。 特朗普希望其 "美国优先"政策能吸引更多的制造企业重返美国,而印度则试图利用中美贸易紧张局势来增加自己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份额。 据路透社去年的报道,印度国内的信息技术部曾警告说,如果不降低关税来吸引全球企业,印度将有可能在智能手机出口竞争中输给中国和越南。 西塔拉曼在去年的预算案中宣布对国家关税税率结构进行审查,以合理化和简化关税,促进贸易便利化。 关税审查还旨在消除所谓的倒挂关税结构,即原材料或中间产品的关税高于其用于生产的最终产品的情况。印度复杂的关税结构经常被认为是阻碍当地高效生产和引发争端的原因。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5382.htm)
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周六表示,将停止通过电子邮件向新闻机构和记者发送有关本周早些时候发生的两起空难的最新消息。今后,这家负责调查与运输有关的事故和灾难的联邦机构表示,新闻机构和记者将不得不关注该机构在 X 平台上的官方账户,即以前的 Twitter,"所有 NTSB 更新的新闻发布会或其他调查信息"都将在该平台上发布。  NTSB没有说明为何选择在X上独家发布有关公共安全事务的信息,X是一个私人社交媒体平台,由科技大亨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拥有,马斯克最近几周受到了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的青睐。  (本台截屏) 特朗普经常把矛头指向整个新闻媒体,批评那些对他进行负面报道的媒体。 最近,他与美国广播公司(ABC News)就其在政治事务节目《本周》(This Week)中发表的他认为是贬低性的言论达成了诉讼和解,他还就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 News)去年在《60分钟》节目中对副总统卡马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的采访对该公司提起了诉讼,目前该诉讼尚未结案。 周五,[国防部宣布](https://thedesk.net/2025/02/nbc-news-npr-evicted-pentagon/)将把四家新闻机构--NBC 新闻、《纽约时报》、NPR 和 Politico--从五角大楼内租用的办公室中驱逐出去。 这些办公场所将移交给另外四家机构--布赖特巴特新闻电台(Breitbart News radio)、《赫芬顿邮报》(Huffington Post)、"一美国"新闻网(One America News Network)和《纽约邮报》(New York Post)。 《赫芬顿邮报》归 BuzzFeed 所有,其少数股东中包括特朗普的盟友维韦克-拉马斯瓦米。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5380.htm)
从当地时间周五开始,英国巴克莱银行的用户惊讶地发现,无法使用这家银行进行付款、转账等操作。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个故障持续了24个小时还没完全修好。截至北京时间周日凌晨,巴克莱银行的官网依然显示:很抱歉,仍在修复前一天发生的系统问题。 (来源:巴克莱银行) 爆发故障的时间点,恰逢月末的周五发薪日,以及英国自主报税的节点,使得影响更加严重。 **“请寻求家人、朋友的帮助”** 在金融稳定委员会(FSB)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中,巴克莱银行与中国“四大行”,以及美国银行、德意志银行、瑞士银行一起位列第二档。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银行之一,出现连续两天无法稳定提供基本服务的状况,本身就很匪夷所思。 (来源:金融稳定委员会)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即便是在爆发IT故障的第二天,巴克莱的客户依然会在支付和转账过程中遇到间歇性错误,导致无法购买婴儿奶粉,以及完成购房和搬家的重要支付。 用户收到通知的显示,他们银行卡的余额可能不正确。例如一些他们已经支付的款项可能没有更新,请不要重复尝试付款。巴克莱同时发出警告称,诈骗者通常会利用这样的时机发送假装是银行的信息,请务必保持警惕。 (来源:巴克莱银行) 巴克莱银行的一位发言人表示,银行正在“努力解决问题”,并将“确保没有受影响的客户遭受损失”。 作为英国最大的银行之一,巴克莱拥有超过2000万英国零售客户,处理40%的英国信用卡和借记卡交易。 据英国《天空新闻》报道,就在英国人为“钱在卡里、取不出来”焦头烂额之际,巴克莱银行又给他们的愤怒火上浇油了一把。 在社交媒体上回应一位用户的投诉时,巴克莱英国的账号表示,你有没有家人或朋友可以提供支持?遭到用户愤怒否认后,巴克莱银行默默贴出了两个社会组织的链接,其中Trussell Trust是一个运营食品银行的慈善机构。所谓的“食品银行”,就是向贫困人群免费发放食品的组织。  英国税务和海关总署:别慌 由于本周五正好是英国自主申报税务的截止日期,许多人表示,由于银行系统的故障,无法向税务系统付款。 周五早些时候,英国税务和海关总署(HMRC)警告称,仍有数百万人尚未提交申报,他们可能会面临100英镑的罚款。 对此,巴克莱银行表示,一直与英国税务系统保持联系,他们已经知道系统故障的问题。 HMRC的发言人表示,税务相关的服务正常运作,因此消费者们能够按时提交他们的报税表。巴克莱的问题目前不会造成逾期罚款,因为这些罚款要到3月1日(还没缴税)才会开始征收。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5376.htm)
中国唯一专注于临近空间的商业航天企业,首次开源他们的创新方法论。2024 年 3 月,一架名为 XB-1 的小型超音速验证机在美国加州莫哈维航天港成功试飞。这是自 2003 年协和超音速客机最后一次飞行后,人类再次向民航超音速客机发起挑战。  XB-1 背后的公司叫做 Boom Supersonic,由著名的 Y Combinator 孵化,OpenAI 创始人 Sam Altman 是他们的早期投资人。此外,Sam 近些年的“死对头”马斯克也经常在社交平台表达对这家公司的关注。作为 SpaceX 和特斯拉的创始人,马斯克坚定地认为人类可以靠科技改变出行的方式以及效率。 其实,除 Boom Supersonic 外,近年来商业航天领域里还有很多玩家都瞄准了超音速客机这个领域。美国的另一家初创企业 Hermeus,希望把飞行速度提高至 5 倍音速;在欧洲,瑞士初创公司 Destinus 提出以氢能源作为高超音速客机的动力,立志将绿色能源与航空技术相结合。 自然也包括中国。近日,一家名为“凌空天行”的商业航天公司开始从幕后走向台前。这家成立于 2018 年的公司,希望在未来推出一款巡航速度 4 倍于音速的高超音速客机——比曾经的协和号还要快 2 倍,从北京到纽约只需 3 小时。 那么,现在全球的超音速客机竞争到底发展到了什么阶段?凌空天行又将以怎样的技术底气和研发思路参与这场竞争呢?近日,笔者有幸和凌空天行总设计师团队进行了线下交流,本文即是交流后得到的一些信息和思考。 探索从未停止探索的超音速客机 说到民用超音速飞行,就一定绕不开协和号客机。这个由英法联合研发的项目,于 1976 年正式投入商业运营。它代表着那个时代人类最前沿的航空技术,也是迄今为止唯一实现长时间大规模商业使用的超音速客机项目。 协和客机可以以超过 2 倍音速(折合约为 2140km/h)的速度巡航,是普通民航客机的 2.5 倍以上。从伦敦到纽约,协和号最快的一次飞行只用了 2 小时 52 分 59 秒,而两地之间本身有 5 小时时差。英航当年为这趟航线打出了一句霸气的广告语:“还没起飞就已到达”(Arrive Before You Leave)。 协和号的票价高昂,比普通亚音速民航客机的头等舱全价票还要高 2-3 倍。但因为它打破了时间的概念,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高效出行方式,因此在运行初期,它还是受到了欧美商务旅客的大量欢迎。  1976 年 1 月,首架协和客机起飞 | 来源:视觉中国 然而尽管如此,协和客机本身作为一个商业项目仍然很难盈利。 最大的两个问题在于音爆和油耗。 音爆限制了协和客机的航线——无法在陆地上空飞行,只能执飞跨洲际的航线。又因为航程问题,协和号无法直飞跨太平洋航线(如日本东京到洛杉矶),因为留给航空公司的选择几乎就只有从欧洲到美国东岸的大西洋航线。所以,早期来自日本甚至中国的意向订单全部流失。 油耗又进一步推高了航空公司的运行成本——协和号的油耗是普通民航客机的 4 倍,而载客量却只有大型亚音速飞机的 1/3 左右。这就要求它在保证高票价的同时,还要时刻担心油价变化造成的冲击。 2000 年,法航 4590 号协和客机在起飞阶段着火坠毁,机上 109 人全部死亡。叠加第二年的 911 事件,让世界民航业陷入恐慌情绪。随后的伊拉克战争推高了油价,成为压垮协和号的最后一根稻草,航司无力维系协和号的运营,更无意扩大协和号机队。协和号最终于 2003 年退出历史舞台。 尽管如此,人类并没有放弃对民用超音速飞行领域的探索。这其中又分成了两条不同的技术线: 美国的 Boom Supersonic 被认为是目前最接近实现超音速客机飞行的公司之一,由 Y Combinator 孵化,曾经拿到过 Sam Altman 、8VC、沙特 NEOM 等著名投资机构和个人的投资。其正在研发的超音速客机 Overture 基本延续了协和客机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思路,通过使用复合材料,改进发动机等方式减轻重量、控制油耗、增大航程。 该公司称,Overture 的巡航速度可达 1.7 倍音速,并将适配超过 600 条航线,计划于 2026 年试飞,2030 年进行商业飞行。  Overture 设计概念图:采用三角翼设计+四发动机布局,像协和号和波音 747 的结合 | 来源:Boom Supersonic 来自美国的另一家明星公司 Hermeus 则代表了另一条完全不同的科技树。它旗下的飞行器目标巡航速度达到了马赫 5(即 5 倍音速),是协和客机的 2.5 倍——按这个设计速度,从纽约到伦敦只需要一个半小时。同时,为了降低启动阻力和摩擦热,这类飞机的飞行高度要比普通亚音速民航客机高一倍,可以达到 25000 米以上,其整体的气动布局、表面材料、发动机类型都和曾经协和号有较大不同。 说白了,虽然都是超音速,那上述的这种高超音速路线,对应的完全就是一种崭新的“下一代飞机”。 中国公司和“换道赛车” 由于“下一代飞机”的飞行速度、高度都和现有的亚音速民航客机有较大不同,所以新一代产品无论在发动机工作逻辑、飞机整体气动布局、机身材料,甚至可能包括起降的方式和基础设施,都和过去有极大不同。 这就像新能源车和传统燃油车,尽管一新一旧,但两者之间并不是一个简单由后往前的升级关系,而是一套“换道赛车”的全新叙事逻辑。所以,在这条全新的路线上,大家相对可以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开始竞争。 自然,除了前文介绍的欧美公司外,也少不了来自中国的力量。成立于 2018 年的中国商业航天企业“凌空天行”是我国在这条技术路线上的先行和探索者。 凌空天行专注于临近空间(一般指离地高度 20000 米以上)高速飞行技术的商业化开发和服务,是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唯一企业。据了解,该公司研发主力团队大多具有“国家队”背景,研发实力雄厚。 2024 年,凌空天行旗下的“云行”系列超音速验证机和“筋斗云”高速冲压发动机双双试飞成功。本周一,他们在成都发布了新一代验证机“窜天石猴”。 关于产品本身,笔者先简单给各位画个重点:  凌空天行新一代超音速飞机验证机“窜天石猴” | 来源:凌空天行 第一,基本数据层面:下一代超音速验证机“窜天石猴”长 7m,总重量为 1.5t,航程 3000km,巡航速度 4 马赫,无人,预计 2026 年首飞。 第二,动力层面:下一代超音速验证机“窜天石猴”将搭载两个“冲压发动机”——这和普通民航客机采用的涡轮发动机有着显著不同。优势是结构简单,在高超音速的工况里性能卓越,但它无法从零速状态下静止启动。 因此,这将直接影响产品的起降方式。目前,验证机没有采取传统飞机的滑跑起飞方式,而是通过火箭发射,将验证机送到相应高度并提供初速度,再启动冲压发动机。 不过,这并不代表最终的载人版客机将采用上述这套起降方案。据了解,目前为客机准备了两套方案,分别对应机场跑道和发射场两个不同的场景。“大概率还是用跑道,只是起飞方式会有些区别。” 第三,气动布局层面:过去的超音速飞机通常采用飞机和发动机一体化的设计,以获得更好的空气动力学造型。而凌空天行却采用了“飞发分离”的模块化设计,在测试和验证阶段可以提高效率,在后续产品化的过程里,也可以提供更多商业落地的可能场景。  高速冲压发动机 JINDOU400 | 来源:凌空天行 第四,未来目标:从现阶段的 7m 无人超音速验证机,“最终形态”大致是一款长度在 30 米量级,可以搭载 50-80 人的超音速客机,以 4 马赫速度巡航,预计从北京到纽约只需 3 小时抵达。在凌空天行的时间线上,他们希望在 2031 年前后可以实现客机原型机的首飞。 简单总结一下就是:凌空天行真的用了一套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思路,设计出了一个“新玩意”,并且进入了快速验证和测试阶段。 “快速求证,大步快跑”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了:听起来这是一个“无人区”项目,所需要的技术以及资源投入都非常大。那作为一家成立 6 年多的公司,凌空天行的底气来源于哪里呢? 前文提到,凌空天行核心研发成员多有“国家队”背景,拥有不止于飞机和发动机研发本身的技术积累。据了解,从成立至今,凌空天行一共完成了 90 次发射任务,这在中国所有商业航天公司里是首屈一指的。 更重要的是,和上世纪全球各国那场轰轰烈烈的航天竞争不同,超音速民航客机的竞争,并不是无限资源投入的宏大叙事,而是一场和技术有关的现代商业竞赛。在技术之外,如何制定更合理的计划也是关键。换句话说,“造飞机”这个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创新。  “筋斗云”高速冲压发动机试飞发射现场 | 来源:凌空天行 从一个商业组织的角度去观察凌空天行,我们又发现了几点有趣之处: 第一,团队善于拆解关键问题,一步一步快速求证。例如,团队现阶段核心的问题就是要验证高速冲压发动机的一系列数据,因为在他们看来,低速发动机是“成熟的产品”。所以他们选择要火箭发射的方式,跳过低速部分,用解耦的方式达到快速验证高速冲压发动机的效果。 第二,和传统航天企业相比,在控制成本上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论。去年 12 月完成试飞的 JINDOU-400 冲压发动机,外壳采用的是普通的市售钢管。邓帆在沟通时表示:商业机构选择材料的核心逻辑是“刚刚好的才是最好的”,而不是一味堆砌最好的材料。所以在制造、生产等工艺流程中,要通过设计流程本身,打造一套全新“低成本、高技术”方案。 第三,把每一步都当成产品而非试验品去做。如果只盯着超音速客机那个“最终形态”,那么现阶段的无人验证机就只是一个试验品。但实际上这个已被验证的临近空间高速飞行器,还可以在其他场景里作为产品。据了解,凌空天行不同阶段的技术成果,也都收到了相应的产品需求。 第四,在技术和产品上保持着一种共创心态。以大疆无人机为例,刚开始的产品对应的航拍场景,但后来却在农业喷洒、消防等其他场景衍生出了基于无人机技术不同的应用场景。凌空天行希望以这种开源的心态,为技术寻找到更多可能的 PMF(Product Market Fit)。  “窜天石猴”亮相欧洲航展 | 来源:凌空天行 当然,回到高超音速客机这个产品形态,现阶段还面临诸多技术、资源以外的问题。按照目前的法律规定,离地 20000 米以上的属于国际空域,和民航飞行有关的管制条例暂时空白;同时,由于高超音速飞机属于一个全新形态,民航客机商业运行前需要进行的适航审核相关条文同样处于空白。 所以,肉眼可见的是通往未来的道路仍是遥远且崎岖的。邓帆在沟通中表示,目前能给出的时间线是,2031 年争取实现客机原型机的试飞,但何时可以落地商业飞行,还尚未可知。不过,和传统科研过程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小步快跑”,他相信凌空天行作为一家商业航天企业,已经找到了一条自己的创新道路,那就是: “大胆假设、快速求证、大步快跑”。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5372.htm)
仅仅在登顶中国和美区苹果应用商店 24 小时后,国外科技巨头和监管层,对于 DeepSeek 的态度就发生了逆转。短短两天内,这家全球瞩目的中国 AI 新秀正面临着来自硅谷和华盛顿前所未有的压力。  仅仅在登顶中国和美区苹果应用商店 24 小时后,国外科技巨头和监管层,对于 DeepSeek 的态度就发生了逆转。短短两天内,这家全球瞩目的中国 AI 新秀正面临着来自硅谷和华盛顿前所未有的压力。 1 月 28 日,Sam Altman 刚发文称 DeepSeek 的 R1 模型“令人印象深刻”,美国总统称 DeepSeek 是“很积极的技术成果”——而在第二天,OpenAI 突然改变立场,对媒体指控 DeepSeekSeek 未经许可“蒸馏”了其专有技术。 美国多位官员也发声支持这一指控,包括特朗普的人工智能顾问大卫·萨克斯(David Sacks)、特朗普提名的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 (Howard Lutnick)——“DeepSeek 利用『窃取』的美国技术和先进半导体,用极低成本创建了强大的人工智能模型。”Lutnick 当日表示。 特朗普的人工智能顾问大卫·萨克斯(David Sacks)指控 DeepSeek | 图片来源:X 而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Karoline Leavitt)则声称,美国官员正在评估 DeepSeek 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影响。几周前,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刚将智谱增列至出口管制实体清单(Entity List),智谱成为 AI“六小龙”中第一家被列入实体清单的大模型公司。 这一切源自 1 月 20 日 DeepSeek 发布的 R1 推理模型——它在多个逻辑任务(包括数学和编程)上的表现与 OpenAI-o1 旗鼓相当(并且远超 ChatGPT 各版本),而其运行成本仅为 OpenAI 费用的约 2%。这极大冲击了国外科技巨头的价值,微软、英伟达、甲骨文和Google母公司 Alphabet 等人工智能相关科技股暴跌,市值总计蒸发近 1 万亿美元。美国监管层对 DeepSeek 的态度也随之转向。 在 OpenAI 发出指控的第二天,另一家美国科技巨头 Anthropic 则直接建议阻止 DeekSeek 等中国公司的创新。1 月 30 日,Anthropic CEO Dario Amodei 发文呼吁美国政府加强对中国的芯片管制,以确保 AGI 只发生在美国。 这同样引起了政府的回应。同日,外媒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美国正在考虑对售华芯片实施额外限制的可能性,其中包括 Dario 建议限制的芯片 H20。 两天之内,美国科技巨头及监管层对 DeepSeek 的态度由溢美转向压制,反映了其对自身“科技霸权”动摇的深层忧虑。随着 DeepSeek 等中国科技公司日益立于潮头,大洋彼岸的技术封锁也从算力、扩展到了模型等更广泛领域。目前的事件或许只是一个开端。 或许,历史将证明封闭和封锁并非维持优势的有效手段,甚至反而可能催生出如 DeepSeek 的巨大创新。开放与合作才代表未来。 而在这个未来到来之前,以 DeepSeek 为代表的中国科技公司,或许需要找到长期的应对之策。 “蒸馏”不等于“窃取” 此次 DeepSeek 的大模型“蒸馏”争议,起源于 OpenAI 的最大投资方微软。 1 月 29 日,外媒报道,微软的安全研究人员发现,DeepSeek 相关人士可能使用 OpenAI 应用程序编程接口 (API),未经授权“窃取”了大量数据。微软已将这一活动通知了 OpenAI。 当日,OpenAI 向外媒透露,它发现了 DeepSeek 使用“蒸馏”技术相关的证据。所谓的“蒸馏”,指通过对更大、更强模型的学习,让小型模型能够在特定任务上以更低的成本取得类似效果。相当于“徒弟”学“师傅”。 针对这种指控,DeepSeek 并未做出回应。 谈到大模型的“蒸馏”,并不等于窃取,其实是行业的一种常见做法。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AI 实验室普遍会使用 OpenAI 等领先公司的输出数据进行训练。“这意味着它们(新模型)可以免费获得人类反馈优化的成果。我并不惊讶 DeepSeek 可能也在这样做。”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人工智能博士生 Ritwik Gupta 表示。 大模型的“蒸馏”过程 | 图片来源:CSDN Ritwik Gupta 认为,真正核心的问题在于,“当用户利用数据来创建自己的模型并用于自身目的时,就会存在争议。” OpenAI 的服务条款规定,用户不能“利用输出内容开发与 OpenAI 竞争的模型”。 “与 OpenAI 竞争的模型”,这个定义有一定的解释空间。例如 DeepSeek-R1 是一个开源模型,面向公众开放,而非自己商用,不一定符合这个定义。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OpenAI 正在加速封锁自己的出口、甚至谨慎释放自己的技术实力。可以说,它更极致地执行“闭源”。OpenAI 在声明中称,中国公司和其他公司一直在试图“蒸馏”美国领先 AI 公司的模型,OpenAI 将采取一系列反制措施来保护知识产权,包括在发布模型时审慎决定纳入哪些前沿能力。 这不只是公司意志,更是国家意志。OpenAI 称未来与美国政府密切合作至关重要,“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最强大的模型,防止对手和竞争对手获取美国技术。” 1 月 28 日,Google前首席执行官兼董事长 Eric Schmidt 联合撰写了一篇文章,文章名为《中国的开源人工智能会终结美国在该领域的霸权吗》。Schmidt 表示,DeepSeek 崛起之后,目前全球 AI 领域的权力格局似乎正在围绕两个关键轴转移:一是中美之间的竞争,二是封闭与开源模式的较量。 闭源和开源的互补 这是一个颇具戏剧性的时刻:中国科技公司从过去全球开源的受益者,逐渐变成了开源的反哺者、甚至引领者——从巨头阿里巴巴、初创公司 Minimax、再到此次爆火的 DeepSeek 等,均通过开源向全球开发者免费开放 AI 模型、反哺全球科技生态。 而大多数美国主要科技公司(除了 Meta 之外),仍坚持闭源,并更严格地保密其技术方法。 海外网友甚至调侃 OpenAI 为“CloseAI”。 与此相对的是,DeepSeek 这样的科技公司,通过开源以及与 AMD、华为等厂商的紧密合作,成为了真正“Open”的 AI 公司。当全球无数开发者得以在本地设备上部署运行 R1 模型、并由此衍生出各种应用场景用法,DeepSeek 因此获得了全球开发者的支持、为现在的“爆红出圈”打下了基础。 这证明了开放,才是 AGI 时代最核心的竞争力之一。 即使 OpenAI 现在出来表示“DeepSeek 的研究成果我们更在之前也发现了”,但 DeepSeek 作为率先开源的厂商,仍然收获了全球各地用户与开发者最多的掌声: 将自己走过的路公布出来,让其他人可以少走弯路,快速收敛到最优路径上,开源的意义就在于此。 更重要的是,开源被证明拥有不输于闭源的价值。 此前,由美国构建的闭源模型(如 OpenAI 的 o3 和 Anthropic 的 Claude 3 Opus)一直被视为行业标杆。而开源模型(尤其是中国的开源模型)通常被认为落后几个月。然而,DeepSeek 的 R1 和多模态模型 Janus Pro 彻底彻底改变了这一认知。 当开源模型能在性能上追平闭源对手,这可能会颠覆整个人工智能行业的生态。其低成本优势必将吸引更多开发者,最终可能在这场技术角逐中获胜。 使用容器 App 等方式,已经可以实现完全在手机端侧运行 DeepSeek R1 模型 | 图片来源:X 海外社交媒体上频繁出现这样的“反思”:AGI 时代,依靠着开源与合作,中国同样有机会比美国更先到达 AI 领域的下一个节点。 Eric Schmidt 在文章中呼吁,美国已经拥有世界上最好的闭源模型,为了保持竞争力,还必须支持一个充满活力的开源生态系统的发展。“开源和闭源竞争很可能会找到一种自然的平衡,为不同用户带来一系列不同的产品和价格点。”他说。 OpenAI(以及一众 AI 大厂)和 Deepseek(以及期待更多 AI 新锐)的理想状态,更应该是一幅太极图:闭源对开源、充裕对短缺、外扩对内修、大力对灵巧……看似相克,实则相生。 只有两者互补、而非对立,才有利于人类通向 AGI 之路。因为后者会带来对抗,而前者则能形成合力。 开放,才是未来 在对 DeepSeek 的赞誉之后,大洋彼岸的科技巨头与政府迅速转变态度,核心是在政策层面加速“封锁”。 1 月 29 日,在 DeepSeek“蒸馏”指控之后,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Karoline Leavitt)表示,美国官员正在评估 DeepSeek 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30 日,Anthropic 的 CEO Dario Amodei 直接发文呼吁美国政府加强对中国的芯片管制。他认为 DeepSeek 的成功并未降低美国芯片算力的价值,相反在通往 AGI 的道路上,未来仍需要数百万块芯片、数百亿美元(至少)。只有继续加剧出口管制,才能保证美国的技术单极“霸权”。 同日,外媒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美国正在考虑对售华芯片实施额外限制的可能性。报道指出,限制措施将涉及英伟达公司的 H20 芯片——这正是 Dario 在文章中建议要限制的芯片,过去由于其训练效率较低,它被允许出口。据消息人士透露,关于限制措施的决定很可能不会很快做出。 DeepSeek 还面临着来自现实物理层面的挑战。据网络安全公司奇安信的专家证实,自 1 月 28 日起,该公司遭遇了来自美国 IP 地址的持续网络攻击,包括 DDoS 攻击和密码破解等多种形式。两天后,攻击暴增百倍。 1 月 28 日,深度求索(DeepSeek)官网显示,其线上服务受到大规模恶意攻击 | 来源 DeepSeek 这些事件背后折射出的深层事实是:随着 DeepSeek 等中国科技公司的崛起,其极大地冲击了国外科技巨头,并动摇了美国长期以来的“科技霸权”。后者似乎想沿用过去的技术限制和封锁手段,维持其主导地位、阻止这一进程。 如果说过去主要封锁的是算力,现在则是同时封锁算力和模型。 但历史可能会证明,试图通过技术封锁来维持优势的做法终将失效。就像过去对算力的限制一样,这种封锁不仅无法阻挡创新,反而催生出了 DeepSeek 这样的巨大创新。 或许在迈向 AGI 的征程中,开放,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更何况,开源模型不是 TikTok 那样依赖互联网的在线服务,它自带“跨越封锁”的属性:如今不仅是高性能主机的用户可以在端侧运行 DeepSeek R1,有开发者甚至研究出了使用本地 App,让蒸馏后 1.5B 大小的 DeepSeek R1 能够完全离线端侧运行在 iPhone 上。这意味着它很难被真正封锁。 “美国的竞争优势长期以来依赖于开放科学、以及产业、学术界和政府的协同合作。我们应该重新拥抱开放科学的可能性,让其再次成为推动美国 AI 发展的动力。”Eric Schmidt 称。 科技从业者的普遍观点是,硅谷科技公司应该追求科技“领导力”而非“霸权”。因为后者必然引发抵抗,产生离心力,难以长期维持。而前者能促进合作,凝聚向心力,推动人类科技进步。硅谷当前确实拥有科技“领导力”,但若一味追求“霸权”地位,反而可能失去这一核心优势,最终作茧自缚被更多具有创新思想的创业者反超。 开放,才是真正的未来,DeepSeek 就是最好的代表。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5370.htm)
在刚刚过去的 CES 消费电子展上,大家的目光都被老黄掏出来的王炸 RTX 50 系显卡所吸引,但其实在没啥人关注的角落,英特尔放出了他们之前憋的大招——**Intel 18A 制程芯片**。英子能不能支棱起来基本就看这一波了。 因为 18A 制程相当于 1.8nm 级别的芯片制造技术,如果它能顺利在 2025 年投产的话,那么也就意味着,英特尔终于在先进制程这块可以跟台积电的 3nm 和 2nm 工艺掰掰手腕了。  对于英特尔这一重要的自救成果,托尼发现不少网友都在为它的推动者感到可惜: **“ 基辛格,这是你的 18A ! ” **  是这样的,上一任 CEO 帕特 · 基辛格为了抢救英特尔、追赶台积电,在任期间搞了个 4 年 5 节点的计划,打算加大投入,用更快的速度去推进先进制程落地,其中 18A 制程的节点原本预计是 2024 年完成。  但……就在快出成果的时候,基辛格被董事会给 “ 架 ” 下去了——**人是 2024 年 12 月 2 日离职的, 18A 芯片是在 2025 年 1 月 7 日亮相的。** 害 ~ 就差那么一个月,基辛格就可以自己拿着芯片,在台上跟大家介绍他们取得的成果。  那为什么基辛格会在就差临门一脚的时候突然离职呢? 原因很简单,**就是董事会觉得他的拯救英特尔计划见效不够快。**  并且他在任的这三年多时间,**英特尔走完了裁员、卖大楼、削减预算三件套,市值也跌去了约 1500 亿美元**,直接跌出了一个 OpenAI 的估值。 _资料来源:linkedin ▼_  对此, CNBC 的评论员更是锐评道:**“ 基辛格是史上摧毁市值最多的****CEO ****。 ” **( “TheCEO who destroyed most market values in thehistory” ) _CNBC 节目截图 ▼_  也因为这样,很多人把英特尔今天的困境这口锅直接扣在基辛格的头上。 但有句话说得好,大厦不是一日崩塌的。托尼翻了不少资料后发现,英特尔的问题由来已久,基辛格更像是一个背锅侠。 _图源:VMware 官网 ▼_ 具体怎么回事呢?托尼今天就来跟差友们好好唠唠。 首先,相信你们应该都知道英特尔今天的状况了吧——**10 年前, 10 个 AMD 和 10 个英伟达加起才等于一个英特尔,而现在 AMD 的市值是英特尔的 2 倍多,英伟达的市值快要到英特尔的 40 倍。** _数据截止日期:2025.01.16 ▼_  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呢,跟他们的芯片制造业务有很大关系,因为英子过去确实在这块亏麻了。  并且一铲子挖下去,你还会发现,那就是在 2014 年到 2019 年,这 5 年时间里,英特尔的制程工艺一直在 14nm+++ 。 与此同时,台积电和三星都在快速迭代,从之前的落后英特尔,逐渐变成了领先英特尔。  现在回看英特尔失去的这五年,制造工艺的进展缓慢,直接让前辈们打下基础的 “Tick Tock” 战略彻底落空。 简单来说,这个战略是英特尔在 2005 年提出的,目的巩固他们在处理器行业的统治地位。**其中 TicK 指的是升级制程工艺,而 Tock 则是改进架构,两者交替进行,就像人走路一样,先迈一只脚,再迈另一只脚。**  对于当时英特尔这种庞然大物来说,这是很合理的选择,可以保证正常的产品迭代和技术创新。 但问题就出在这了,在 14nm 出来后,英特尔负责工艺升级的那一只脚迈不开了,变成了拖着一条腿走路,而且这一走就走了五年时间。 这打破了他们以往 2 到 3 年完成工艺升级的节奏,也不符合之前戈登 · 摩尔( 英特尔创始人之一 )提出的经典摩尔定律——_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每隔约两年便会增加一倍。_  那么问题来了,英特尔为什么会失去这 5 年的黄金发展时间呢? 当我们把目光锁定到英特尔当时的 CEO 布莱恩 · 科再奇时,发现这口大锅扣在他的头上,其实一点毛病没有。  他在位时,芯片制造业务没啥进展,还犯了一个致命的决策错误——**没有选择 EUV 光刻技术作为芯片制造的主要路线**。基辛格后来表示,英特尔当时站错了队,至少应该有个并行的 EUV 战略才对。  咱们现在都知道, EUV 技术是高制程芯片工艺的版本答案,那为什么当时的英特尔 CEO 科再奇会看不到这点呢? 托尼觉得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方面是他当时领导的班子,可能是真心觉得 EUV 技术的成本,****肯定要比****自家重金押注的多重曝光技术****来得高****。** 并且当时英子的多重曝光技术确实在晶体管密度上强于对手,比如他们的 14nm (晶体管密度 44.67MTr/mm ² )能对标三星的 10nm ( 51.82MTr/mm ² ) , 10nm (晶体管密度 100.76MTr/mm ² )能对标台积电的 7nm ( 91.2MTr/mm ² )。  另一方面是,英特尔作为 ASML 的股东,从 2016 年起就开始减持其股份。因为按照之前英特尔副总裁的说法, ASML 的第一批 EUV 机器在 2014 年就交付了,但直到 2018 年首批 EUV 芯片才开卖,这种情况让英特尔内部对 EUV 的前景存疑。 _当时 techzine 对英特尔__副总裁__Maurits Tichelman 的采访节选 ▼_  不过,当时有多不看好,现在就有多打脸——接下来英特尔也要用 EUV 技术造芯片了。 _英特尔采购的 High NA EUV 光刻机 ▼_  此外,英特尔在芯片制造上还踩了其他雷,比如他们对于 10nm 的标准定义过高( 晶体管密度甚至比台积电 7nm 高 ),导致前期良率一直起不来,不敢贸然投产上市。而台积电这边小步快跑,产品的迭代速度得到保障。 再比如,英特尔一直坚持 IDM 战略,虽然能自主把控芯片从设计到生成制造的全流程,但也需要英特尔独自承担先进制程的研发成本,并且随着制程的不断推进,研发成本也会水涨船高。  **即便英子家大业大,也总会有它绷不住的那一天。** 相比之下,台积电背后有苹果、高通、英伟达、 AMD 等大客户的支持,光是苹果一家就能吃下大部分的先进产能,并且产能大了之后,对于工艺的改进有很大帮助。 _图源极客网 ▼_  英特尔前面这些问题,我觉得算是客观存在的,换个人来不一定能做得比科再奇更好,但其他方面……一定不会做得比他更差。 他在位期间,把英特尔的手机芯片业务给砍了,这我们不难理解,玩不转的业务砍掉,及时止损很正常。 但问题是**他一边战略收缩,一边又在盲目扩张**——在 2017 年的时候,牢科通过媒体向外界宣称,英特尔不再是 CPU 公司,而是数据公司。 _资料来源:PCMAG ▼_  接着他又表示,在人工智能、商用无人机、自动驾驶等领域,英特尔都会发挥重要作用。 于是英特尔就开始买买买, 2015 年买了 ASIC 芯片厂商( Altera ), 2016 年买了 AI 初创企业( Nervana Sytsems ) 、视觉处理芯片企业 ( Movidius ) 等等, 2017 年还斥重金买了以色列的自动驾驶公司( Mobileye )。  虽然牢科的这些布局都有前瞻性,但多线作战带来的目标反复摇摆、资源分散、决策缓慢等问题,也导致了多个项目的失败,比如 Nervana AI 芯片、 Xeon Phi 超算加速卡等。  无论是 AI 还是 GPU 市场,英子也都被老黄一手建立起来的 CUDA 生态打得找不着北。与此同时, AMD 那边也得到了喘息的机会——苏妈上任后的力挽狂澜,把 AMD 从濒死边缘给救了回来。 但在对手一个劲地往前冲时,牢科这边却花钱在内部推行多元化计划,玩起了政治正确。在芯片被爆存在漏洞之前,他又化身炒股仙人,抛售了手里头 2400 万刀的股票。 _资料来源:财新 ▼_ 更骚的是,这哥们都一把年纪了,还跟下属搞起了 “ 两情相悦 ” ,最终只能被英特尔扫地出门。  后来接手科再奇这个烂摊子的鲍勃( Bob Swan ),他是财务出身,一切都向钱看,虽然在他任内实现了 753 亿美元的营收新高点( 2020 年 ),但也错失了一些机会。比如砍掉 5G 通信业务,拒绝投资 Open AI ,跟现在的 AI 巨头失之交臂。  于是,鲍勃干了不到两年半,就在 2021 年被董事会给炒了, 经过前几任的折腾后,英特尔这颗巨雷的爆炸是迟早的事,基辛格接手时刚好炸在他手上。所以前面美媒评论员把锅全扣在老爷子头上,我觉得有失偏颇。 因为他是真想要重振英特尔的昔日辉煌——毕竟老爷子 18 岁进大厂,在英特尔一干就是 30 年,还被创始人格鲁夫、诺伊斯、摩尔指导过工作,可以说是见证了英特尔最辉煌的时期。  只不过嘛……他给英特尔开的药方,不仅猛,而且见效慢、费用高,所以才会被董事会 “ 架 ” 下去。 简单来说,作为一个技术派,基辛格出台的措施主要就三板斧: 一是推行 IDM 2.0 计划,加大芯片制造的投入,开放代工业务,以摊薄研发成本;二是在 AI 领域推出 Gaudi 3 AI 芯片,性能领先英伟达 H100 且价格更低,但因软件问题,销量未达预期;三是在汽车领域,研发车载 SoC 和车载独显,试图与高通和英伟达竞争。  总之……这么看下来,基辛格的措施都是想要巩固英特尔在芯片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但问题就在于,这些都不是省钱省事的活儿,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关键是这些领域都不是啥新东西,并且都有很强的竞争对手在,比如台积电、英伟达、高通等等。 代入股东和投资者们的角度,资本市场最怕没有新的故事可讲,而基辛格的补救也只不过是新瓶装旧酒,回过味来的资本们,当然也不可能继续再让基辛格这么干下去了。  所以大家也可以看到,接替基辛格班的这两位临时 CEO ,一位是财务出身( David Zinsner ),一位是销售出身( Michelle Johnston Holthaus ),很明显是奔着稳住业绩来的。  可能有人会说,英特尔现在的困境,跟 2014~15 年的 AMD 很像,需要有个像苏妈那样的强有力的领导者,才有希望力挽狂澜,重回巅峰。 但我估计够呛,感觉英特尔的决策层可能选不出来苏妈这样的铁腕角色,或者说,即便他们推出来了,也会面临今天基辛格这样的局面。或许他们缺的不是好的领导者,而是内部从上到下改革的魄力和勇气。  不过,即便他们想要像之前 AMD 那样卖掉芯片制造业务,来断尾求生,美国政府也不会同意,毕竟这可是美国本土的独苗了。 **未来,英特尔或许只能在不断修修补补中艰难前行了。**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5368.htm)
有网友反映,自己1月31日乘坐山东航空SC2270由桂林飞厦门的航班时,疑似在座位下方捡到一小节鞭炮。网传视频显示,网友上传的视频中,**她是在飞机客舱中发现烟花,当时飞机已处于载客状态,**按照规定,此类烟花爆竹易燃易爆物品,不能携带上飞机。 有媒体联系山东航空客服,对方回应称,鞭炮不能带上飞机,安检问题应由机场负责。桂林两江国际机场则表示,目前没听说这件事。 据悉,网传航班当天执飞的行程中包含桂林至厦门航线。 对此,律师提醒,**如果视频是真的,机场的安检人员及飞机机组人员都可能受到相关处罚。如视频造假,原博主需承担刑事责任。** 此事引起网友热议,有网友表示:“按说国内机场安检很严格的,这类烟花更像是个玩具,不然不应该检查不出来”。 “如果带了烟花进候机室,肯定能够检查出来,现在等结果吧,这事肯定会有通报”。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201/9580134302684a208652cadcd1260b1c.pn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5366.htm)
美国科技股本周遭到重创,市值排名第一的英伟达股价暴跌近17%,市值单日蒸发近6000亿美元,创下美国上市公司单日市值损失的纪录。市场分析,引发此次美国股市震荡的原因是中国人工智能(AI)初创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的最新突破。除此之外,一篇长达12000字的小作文或多或少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据道琼斯旗下新闻网站MarketWatch报道,前量化投资者、现为Web3企业家伊曼纽尔(Jeffrey Emanuel)上周六(1月25日)发布了一篇博文,随后这篇帖子开始病毒式传播,25日晚上,伊曼纽尔发现全球有1500人在某一时刻在阅读这篇文章。多位百万级粉丝的大V投资人转发了这篇文章,伊曼纽尔的X账号粉丝量也在短短几天内从2000多涨至1.5万多。 伊曼纽尔在接受MarketWatch采访时表示,流量一度让他的网站崩溃,在晚上,同时阅读人数最多的城市是加利福尼亚州的圣何塞,也就是英伟达公司总部所在地附近。 报道称,伊曼纽尔的论点震撼了硅谷,但这并不是因为他声称美国大型科技公司存在误导或欺骗行为。他的主要观点是,这些公司远没有华尔街吹捧的那么聪明和高效,他们需要购买英伟达的产品,而英伟达一些产品的毛利率非常高,可达90%以上。谈及此,他表示,虽然该公司因AI技术而备受瞩目,市值飙升,但近期的发展让他对英伟达的乐观态度有所动摇。 伊曼纽尔 MarketWatch 伊曼纽尔指出,英伟达面临三方面的威胁: 第一,硬件层面的威胁。英伟达通常被视为AI领域的主导硬件选择,但随着更多公司制造出更好的硬件,这种情况可能不会永远持续下去。例如Cerebras和Groq并未采取与英伟达正面交锋的方式,而是通过创新架构表明,英伟达的互连优势可以通过彻底的重新设计来规避。除了这些特别具有创新性的初创企业竞争对手之外,英伟达的主要客户(谷歌、亚马逊、苹果等)也在开发定制芯片,这也是一场激烈的竞争。 伊曼纽尔不禁发问,当这些大客户都在打造自己的定制芯片,专门用于人工智能训练和推理时,该如何看待这项业务的未来呢?他解释说,“英伟达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家基于IP的公司,他们不制造自己的芯片。可以说,制造这些令人难以置信的设备的真正秘诀更多来自台积电、荷兰光刻机巨头ASML和晶圆厂”。 他认为,英伟达的高级芯片设计师可能会被高薪挖走,一旦他们拥有了团队和资源,就能在2年至3年设计出创新的芯片。 第二,软件层面的威胁。一些新的新的高级框架,如MLX、Triton和JAX等正在抽象化CUDA的重要性,而改进AMD驱动程序的努力可能会解锁更便宜的硬件替代品。 “MLX尤其有趣,因为它提供了一种类似PyTorch的API,可以在Apple Silicon上高效运行,展示了这些抽象层如何让人工智能工作负载在完全不同的框架上运行。与此同时,Triton也越来越受欢迎,因为它允许开发人员编写高性能代码,编译后可在各种硬件目标上运行。”伊曼纽尔写道。 更重要的是,LLM驱动的代码转换的出现,它可以自动将CUDA代码移植到任何硬件目标上运行,从而有可能消除英伟达最强大的锁定效应之一。 第三,理论层面的威胁。一家员工数不足200人的中国小型初创公司发布了两个新模型:DeepSeek-V3和DeepSeek-R1,它们的性能水平基本上与美国两大AI巨头Anthropic与OpenAI的最佳模型相当。 伊曼纽尔表示,DeepSeek模型绝对合法。在人工智能基准测试中,有很多“骗局”,这些“骗局”通常会让模型在基准测试中表现出色,但在实际测试中却一塌糊涂。在这方面,谷歌无疑是最严重的违规者,他们不断吹嘘自己的LLM有多么神奇,但在实际测试中却表现糟糕,连最简单的任务都无法可靠完成,更不用说具有挑战性的编码任务了。 他强调,DeepSeek不仅在模型质量上,更重要的是在模型训练和推理效率上取得了突破。它以大约1/45的计算成本实现了可比的模型性能。这表明整个行业一直在大量过度配置计算资源。再加上通过思维链模型出现的更高效的推理架构,对计算的总体需求可能会大大低于目前的预测。这其中的经济效益令人信服:当DeepSeek能够达到GPT-4级别的水平,同时API调用费用降低95%时,这表明要么英伟达的客户在烧钱,要么利润率必须大幅下降。 根据深度求索的技术报告,模型使用由英伟达H800 GPU驱动的数据中心进行训练。据介绍,深度求索公司仅用两个月就完成了训练,成本仅为OpenAI等公司所花费金额的一小部分。 “考虑到芯片出口管制措施,很多人都在猜测DeepSeek在报告训练这些模型使用的GPU数量和时间上撒了谎。”但伊曼纽尔认为,DeepSeek更有可能说的是实话,“他们只是通过极其聪明和创造性的训练和推理方法取得了这些令人难以置信的结果。他们解释了自己的做法,我猜测他们的成果迟早会被其他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广泛复制和证实。” 他总结说,英伟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威胁,这使得其20倍预期销售额和75%毛利率越来越难以证明其溢价估值的合理性。该公司在硬件、软件和效率方面的所谓的“护城河”都出现了令人担忧的裂痕。世界上成千上万的聪明人,在数十亿美元的资本资源的支持下,正试图从各个角度攻击英伟达。 “事实上,台积电将为任何资金雄厚的客户生产具有竞争力的芯片,这为英伟达的架构优势设置了天然的上限。但从根本上讲,历史表明,市场最终会找到绕过人为瓶颈的方法,从而产生超额利润。”伊曼纽尔写道,上述威胁叠加在一起,表明英伟达要想保持目前的增长轨迹和利润率,其面临的道路比其估值所暗示的要坎坷得多。 DeepSeek在苹果App Store美区免费榜登顶 据报道,彭博社财经专栏作者莱文(Matt Levine)注意到,网上有评论称伊曼纽尔的文章“是英伟达股价大跌的重要催化剂”,并称其是“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做空研究报告的候选者”。 伊曼纽尔本周的日程已经排得满满当当,有对冲基金向其支付了每小时1000美元的电话费用,请他谈谈对英伟达和人工智能的看法。 “我已经筋疲力尽,几乎要失声痛哭了。这是我一生中最超现实的经历。”伊曼纽尔说。 他告诉MarketWatch,如今,每家银行都对英伟达给予超级看好的“买入”评级,这就像瞎子给盲人引路,他们完全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他们的所有论点都已经完全脱离了现实。 MarketWatch对这一说法进行了核实,发现截至1月31日上午,67位分析师中有61位给予英伟达“买入”评级。 现年42岁的伊曼纽尔曾在对冲基金公司千禧管理(Millennium Management)和贝莱斯尼(Balyasny Asset Management)担任分析师,是区块链创业公司Pastel Network的创始人,为Web3开发者提供去中心化存储、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和其他服务。 作为一个AI发烧友,伊曼纽尔坦言,是他在投资界和科技界的经历让他得出英伟达的价值被高估了的结论。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5364.htm)
 本期时间轴制作: 佟和 《宝可梦卡牌 Pocket》的火热在机核办公室掀起了一阵入坑实体卡牌的风潮,也有不少同事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借此机会,我们录制了一期面向卡牌新手的入坑小指南,从如何选择游戏、如何寻找组织,到如何组牌、如何进阶,甚至包括如何装X、如何反作弊等趣味小知识,一步一步带你进入集换式卡牌游戏的世界。
<blockquote><p>在商业分析中,行业洞察是核心能力之一。它不仅帮助分析师理解行业动态,还能为企业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将深入探讨行业洞察的重要性,分析如何识别好行业与坏行业,以及如何通过行业分析发现机会和判断趋势。</p> </blockquote>  讲清楚行业洞察 这么多年,我始终坚信的一句话,具体行业具体洞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商业分析如果不结合行业自身属性,没有行业视角,一定会带来巨大的决策错误。 企业再大,也是行业的分子。行业再小,也是企业的分母。 什么是行业洞察? 同类属性的企业集群会形成行业,以行业为研究主体,研究行业内部角色的相互作用关系,就是行业洞察。 作为商业分析师,要选值得做洞察分析的行业,最好进入到好行业的top1公司,这样能力才能快速提升。 如果行业本身就不行,作为商业分析师要做的就是远离这个行业。 如果你处于一个上升阶段的赛道,职业发展起来必然顺水推舟,容易很多。 ## 01 好行业 or 烂行业 由此,行业洞察的第一大命题便是,什么是好行业,什么是烂行业? 好与坏,是能有客观评价标准的,但并不绝对。行业首要看的便是规模与增速,这也是雷军一直提倡的Go big market。 “我认为大家在选择项目的时候,要选择1. 自己能力能干的;2. 喜欢干的;3. 市场规模越大越好。 这是我办金山的时候最大的后悔和总结,当年我在做毒霸和词霸里面,我选了词霸,主要觉得做毒霸需要跟公安部门打交道,有点烦,就选了词霸。 可是毒霸的市场规模是词霸的100倍以上,于是做了金山词霸,结果金山毒霸推出来的时间比金山词霸晚了4年。 然后市场一场血战,从1997年打到今天,打了15年,还是第二名(第一名360),当然中间有很多机会我们也没把握住。 有时候我们做一个什么事情,都是因为一些很偶然的原因,没有真的冷静下来想一想我能不能做更大的市场,所以这一次我做小米科技的时候,我真的感觉自己运气很好:做了一件我喜欢干的、我能干的、而且市场规模最够大的事。 我觉得一个人的成功,有时候就是运气,方向足够大的时候,你的机会就足够大,如果你干了一个很小的方向,你干死干活都干不了多大规模。人生短暂,要把生命浪费在Big fish上。” 雷布斯至理名言,诚不欺我。投资领域对应的概念叫长坡厚雪。 这个概念最初来源于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的名言——“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之事是发现湿雪和长长的山坡”。 由此,好行业第一个特征便是具有长期稳定的增长潜力和足够的市场空间,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小行业只能诞生出小企业和小成就。对于商业分析师,小行业分析的样本和场景,不足够丰富有价值。 好行业往往具备高频次、高利润、大众化的特性,对应的是海量真实有效的需求,有很大的市场前景与空间,看起来会很性感。 同时,相对需求有无限的供给。供给可以是具体的物体,也可以是人本身。 滴滴的迅速发展壮大,就是因为有接近无限的司机供给,在海外是没有这个条件的。各种需求的极大释放来源于中国强大的供应链。 好行业的第二个标准是高利润率。做生意都是为了赚钱,不寒碜。 如果一个行业整体利润率都极低,竞争激烈内卷不挣钱,那这样的行业很难有希望。 比如苦逼的物流行业,在整个商流链路的最下游,做最重的活儿,挣最薄的利润。整个行业的毛利率仅8%-10%,大部分企业的净利润率都低于5%。 而反观游戏行业,整体的净利润率高达65%上下,跟物流行业对比起来是一个天一个地。 如果所在行业的利润率不高,那么从业者注定会比较辛苦。强大如美团,在低毛利的行业特性下,企业的内部福利被嘲讽为开水团,996是基本操作。 当然有些行业利润率虽很低,但会不断发挥规模效应与协同效应,比如小米、亚马逊、美团、京东物流等,这并不意味着这些行业不好。 好行业的第三个标准是有一定的行业壁垒。 如果行业没有门槛,意味的是无限的商业竞争游戏,没有一家企业能一直有效应对持续不断的竞争。 餐饮业就是这样,每年有无数的人进来,又有无数的人出去,赔本的多赚钱的少。因为门槛足够低,普通人都可以试,所以不断地前赴后继。 一定的行业壁垒也能提升行业集中度,一个行业如果太分散和不集中,也不能称之为一个好行业。 我们可以通过这三个标准即大规模/高毛利/有壁垒去识别好的行业,但不能绝对,毕竟商业游戏是社会科学,没有不变的真理。 有效判断好行业的方式是,不妨反过来想,什么是烂行业。 一个烂行业往往会呈现出,低频非标、竞争激烈、供给不足、成本过高、周期波动、产业地位低、技术频更等各方面的明显不足。 这些特征越多,说明行业越差。作为商业分析师,首先要做到的便是远离不好的行业,避免职业生涯的陨落。 有时判断行业好坏还可以辅助看看这个行业的人均薪酬、美女员工占比、985员工占比等,好的行业一定会吸引到最优秀的人才。 ## 02 行业洞察重点看什么 行业洞察的第二大命题便是,做行业分析重点洞察什么? 其实这方面已经有成熟方法论,能将方法论和自己的理解,形成深刻的行业洞察,就得具体看每个人的天赋了。 通过分析把握所在行业细分/赛道的容量、增长率、基本特征、行业成功要素、未来发展趋势,确定行业边界及行业机会。 我们大体可以按照: 0.基础概况:用户需求的本质?核心用户群体哪些?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盈利水平高低?存量增量?主流业务模式是哪些?行业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 1.规模/大小/集中度:行业规模多大?近3年复合增速如何?未来增速?CR5/CR10多少? 2.行业趋势:行业处在哪个节奏?萌芽/成长/成熟/衰退/坍塌?未来是集中还是分散? 3.行业结构:行业前三是哪些公司?各占多少份额?谁会成为第一?top3的优劣势与战略定位?近几年的规划是什么? 4.产业链:整个产业的完整上中下游链路环节是什么?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依赖程度和利益分配机制?有无上下游机会? 5.行业成功要素 :效率/成本/质量?销售/品牌/研发/设计?产品/服务/渠道?要找到最关键的本质,不断加强成为壁垒。 6.行业终局:以十年为周期,思考判断行业会走到什么终点,依次会是什么节奏,好提前做具有前瞻性的战略规划与布局。 7.宏观分析 :政策、人口、经济、政治、社会、技术等偏宏观层面的趋势发展分析,宏观在短期内离我们很远,但长期来看离我们很近。 …… 以上每一个问题都很灵魂,可能会苦苦思索而不得。如果对某个行业都能回答好以上问题,那么至少已经是行业专家了。 当然,又好又大的行业基本都会被各路专家们分析透彻,在行业分析初期可以多借鉴一些已有的优质分析沉淀,尤其是一些企业创始人的分享。 通过以上这样的理性分析,也能更好地佐证第一个命题,好行业 or 坏行业。 很多时候我们很难改变一个行业,但是至少我们应具备选择一个好行业的能力。 ## 03 行业洞察的真正价值 行业洞察的第三大命题是,通过行业分析最终能产生什么样的价值或结果? 最基本也是最首要的价值便是,行业看清。 行业或业务的看清是需要成本的,想看得越清楚,那么付出的研究分析成本、数据获取成本、人员投入成本就需要越高。 行业看清后,可以避免重大决策的失误。虽并不能直接提升重大决策的质量,但是能避免一些重大决策的失误。 行业最终看清的产出最好是一张行业全景图,把整个行业从产业链的角度从上到下理清楚,同时量化清晰规模和增速。 在满足企业管理层看清行业后,行业分析最大的价值便是寻找机会,最终都是为了增长。 新机会来源于哪里? - 新用户:卖给更多用户&卖给用户更多 - 新渠道:拓展新渠道&深耕老渠道市场 - 新业务:多元化创新(与主营业务关联) 这些机会的发现主要来源于用户侧未被满足好的需求、竞对侧的优势学习/劣势打击、企业内部没有打造好的核心能力、以及宏观侧的前瞻趋势布局。 如果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探索发现机会有,但不多。证明可能就对了,现在这行情,大而美的机会基本没有,AI的机会属于字节们。 有时候,发现没有机会,也是一个很好的结论,只是大部分老板还不能接受这种现实。隔壁日本,已经整整30年没增长了。 行业分析的第三个价值是对行业趋势的判断。这也是最难的。 拥有高质量终局思维的人是比较少的,大部分人都是被眼前中短期的噪音与利益所蒙蔽。 趋势变化来源于两种,一种是顺势而为,一种是造势而上。 互联网大的红利浪潮的风口之下,更多是顺势而为的思维,这时候大量的蓝海市场等着各类企业激进地去进攻。 浪潮退下之后,已经无势可顺,这时候更多是一些小机会,不妨可以看看造势而上。 一般能在行业造势的,都是行业标杆龙头,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可能让行业发生巨大的改变。比如拼多多的低价战略,卷得阿里京东浑身难受。 当下通缩大背景下,消费者明显的消费降级叠加竞争者明显的价格战,所有的人与物都比以前更便宜,整个链路的参与者都体验不佳。 近几年的趋势并不好,企业的顺势而为我认为完全可以保守一些,近1-3年应该都是企业修炼内功的好机会。 前些年高速增长下掩盖的组织问题、管理问题、人员问题、业务问题等都会逐渐暴露出来。 此时,外界已然没有增长,这些问题不解决,企业活不过这个冬天。稳住大盘,保住利润,修炼内功,等待春天。 伴随着AI人工智能的发展,无论作为企业还是个体的人,积极拥抱AI就等于在拥抱未来,不管你现在懂还是不懂。 最后,我们选行业不妨用用查理芒格的投资思路: <blockquote><p>“对我们来说,投资等于出去赌马。我们要寻找一匹获胜几率是两分之一、赔率是一赔三的马。你要寻找的是标错赔率的赌局。这就是投资的本质。<br/>你必须拥有足够多的知识,才能知道赌局的赔率是不是标错了。这就是价值投资。”</p></blockquote> 讲清楚了规模优势和行业洞察,下一篇我们讲竞争壁垒,敬请期待。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小河运营笔记】,微信公众号:【小河运营笔记】,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今年春节,近日火爆全球的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回到家乡——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覃巴镇米历岭村过年。梁文锋受到乡民的热烈欢迎,村民在村口拉起横幅,**上面写有“热烈欢迎文锋荣归故里,家乡因你而骄傲”等标语。** 据其同乡透露,梁文锋于1月28日(除夕)回到米历岭村过年,1月29日(大年初一)上午离开家乡。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201/609f980a6271482a9ed639d7f84a5a85.png) 即便梁文锋已经离乡,但仍有许多游客到米历岭村拍照打卡,有村民称,为迎接打卡游客,“村里还修整了一下”,还立起了喜气洋洋的大红充气拱门。 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到米历岭村拍照打卡,**梁文锋家的老宅,也成为游客的热门拍照打卡点。** 此前报道显示,DeepSeek R1是幻方量化旗下AI公司DeepSeek所发布的大型模型,其在数学、代码编写、自然语言推理等多项任务上展现出的性能,足以与OpenAI的o1模型相媲美。 相较于美国大型科技公司为聊天机器人投入的数十亿美元,该公司仅以一小部分成本就构建了能与OpenAI最强推理模型o1相匹敌的大模型DeepSeek。 据悉,DeepSeek AI助手背后训练旗舰v3模型的成本仅为560万美元。 DeepSeek R1的推出也在科技行业引发了冲击波,导致包括微软、Meta和英伟达在内的主要科技公司的股价在本周经历了大幅下跌。 今年1月27日,DeepSeek一度登顶苹果中国地区和美国地区应用商店免费APP下载排行榜,**甚至被海外称为“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201/d750a60328814cc28071bbaec8958867.pn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5362.htm)
英伟达曾在2023年2月引入了RTX视频超分辨率 (VSR,Video Super Resolution)技术,适配RTX 40和30系GPU,两年后,英伟达升级了这一技术。现在使用RTX视频超分辨率时,占用玩家的显卡资源更少,功耗降低。  英伟达表示,在新的NVIDIA应用程序更新中,VSR已更新为更高效的AI模型,在其最高质量设置下使用的GPU资源减少了高达30%,从而允许更多的GeForce RTX GPU启用它。 最新模型可以在NVIDIA应用程序的“系统”选项卡中找到,用户可以在其中控制RTX VSR技术的各种参数。 在常见问题解答部分,NVIDIA提到新的RTX VSR可以将功耗降低多达30%。这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RTX GPU在放大低分辨率视频时会消耗大量功率。  RTX VSR技术本质上是在浏览器或VLC等播放器中将低分辨率视频放大到显示器的分辨率 借助最新更新,RTX VSR可以自动检测负载并根据所需要放大的分辨率降低功耗。NVIDIA App Super Resolution选项卡现在将显示管理该技术参数的选项。 它具有一个“自动”选项,可以自动设置GPU优先级,但还有一个“手动”模式,允许用户选择特定的GPU优先级,GPU将相应地利用资源。 在自动模式下,GPU可以在游戏或图形密集型应用中得到充分利用。此外,新更新还可以放大HDR视频内容。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5358.htm)
过年没啥好玩的东西(太懒了没去看),从发现频道列表挑了一些有用的软件,大家一起来看下,看看哪个值得一测。 一键将本地音频文件夹转换为私人播客 RSS 订阅源 一键将本地音频文件夹转换为私人播客 RSS
 【录音笔】是GPASS推出的一档全新会员专享节目,内容来自机核办公室日程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短小记录,每期时长十几分钟左右(大概吧)。内容也许是一些不成体统的碎碎念,也许是一些突然发疯的暴言,还有可能是哪个缺德的把办公室里真实的日常对话(dui ma)偷偷录了下来,总之就连我们自己现在也不知道每期会有哪些人参与,会录些什么。 本节目将在每周的每个工作日(即周一至周五)下午17:00更新,希望各位喜欢。
 【录音笔】是GPASS推出的一档全新会员专享节目,内容来自机核办公室日程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短小记录,每期时长十几分钟左右。内容也许是一些不成体统的碎碎念,也许是一些突然发疯的暴言,还有可能是哪个缺德的把办公室里真实的日常对话(dui ma)偷偷录了下来,总之就连我们自己现在也不知道每期会有哪些人参与,会录些什么。 本节目将在每周的每个工作日(即周一至周五)下午17:00更新,希望各位喜欢。
 【录音笔】是GPASS推出的一档全新会员专享节目,内容来自机核办公室日程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短小记录,每期时长十几分钟左右。内容也许是一些不成体统的碎碎念,也许是一些突然发疯的暴言,还有可能是哪个缺德的把办公室里真实的日常对话(dui ma)偷偷录了下来,总之就连我们自己现在也不知道每期会有哪些人参与,会录些什么。 本节目将在每周的每个工作日(即周一至周五)下午17:00更新,希望各位喜欢。
 【录音笔】是GPASS推出的一档全新会员专享节目,内容来自机核办公室日程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短小记录,每期时长十几分钟左右。内容也许是一些不成体统的碎碎念,也许是一些突然发疯的暴言,还有可能是哪个缺德的把办公室里真实的日常对话(dui ma)偷偷录了下来,总之就连我们自己现在也不知道每期会有哪些人参与,会录些什么。 本节目将在每周的每个工作日(即周一至周五)下午17:00更新,希望各位喜欢。
 【录音笔】是GPASS推出的一档全新会员专享节目,内容来自机核办公室日程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短小记录,每期时长十几分钟左右。内容也许是一些不成体统的碎碎念,也许是一些突然发疯的暴言,还有可能是哪个缺德的把办公室里真实的日常对话(dui ma)偷偷录了下来,总之就连我们自己现在也不知道每期会有哪些人参与,会录些什么。 本节目将在每周的每个工作日(即周一至周五)下午17:00更新,希望各位喜欢。
 本期时间轴制作: 阿机Adji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不仅意味着电影古典美学的落幕,也同时砸碎了欧洲的电影工业。但二战作为人类历史上影响范围最广的战争,对苏联、美国、欧洲和亚洲的电影工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二战中与战后,电影的思潮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请随着杨治学老师继续我们的电影之旅。 本期节目中提及的电影片名列表: - 《公民凯恩》 | 奥逊·威尔斯 1941 - 《我们为何而战》 | 弗兰克·卡普拉 1942 - 《马耳他之鹰》 | 约翰·休斯敦 1941 - 《小城之春》 | 费穆 1948 - 《青年近卫军》 | 谢尔盖·格拉西莫夫 1948 - 《偷自行车的人》 | 维多里奥·德西卡 1948 - 《乡村牧师日记》 | 罗伯特·布列松 1951 - 《雨中曲》 | 斯坦利·多南/吉恩·凯利 1952 - 《东京物语》 | 小津安二郎 1953 - 《七武士》 | 黑泽明 1954 - 《大路》 | 费德里柯·费里尼 1954 - 《深锁春光一院愁》 | 道格拉斯·塞克 1955 - 《大地之歌》 | 萨蒂亚吉特·拉伊 1955 - 《上甘岭》 | 沙蒙/林杉 1956 - 《下水道》 | 安杰伊·瓦伊达 1957 - 《恐怖德古拉》 | 泰伦斯·费舍尔 1958 - 《迷魂记》 |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1958 - 《士兵之歌》 | 格里高利·丘赫莱依 1959 其他电影: - 《碧血金沙》 | 约翰·休斯敦 1948 - 《夏伯阳》 | 瓦西里耶夫兄弟 1934 - 《乱世佳人》 | 维克多·弗莱明 1939 - 《第四十二街》 | 劳埃德·培根 1933 - 《哥斯拉》 | 本多猪四郎 1954 - 《卡比利亚》 | 乔瓦尼·帕斯特洛纳 1914 - 《天老地荒不了情》 | 道格拉斯·塞克 1954 - 《碧海青天夜夜心》 | 道格拉斯·塞克 1957 - 《当幸福来敲门》 | 盖布瑞·穆契诺 2006 - 《圣女贞德蒙难记》 | 卡尔·德莱叶 1928 - 《第七天堂》| 弗兰克·鲍沙奇 1927 -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 | 林孝谦 2018 - 《爱情故事》 | 安尔·海尔 1970 - 《末路狂花》 | 雷德利·斯科特 1991 - 《阿拉姆·阿拉》 | 阿德希尔·伊拉尼 1931 - 《冰山上的来客》 | 赵心水 1963 - 《我这一辈子》 | 石挥 1950 - 《地道战》 | 任旭东 1965 - 《灰烬与钻石》 | 安杰伊·瓦伊达 1959 - 《德古拉》 | 托德·布朗宁 1931 - 《弗兰肯斯坦的诅咒》 | 泰伦斯·费舍尔 195 - 《蝴蝶梦》 | 希区柯克 1940 - 《雁南飞》 | 米哈伊尔·卡拉托佐夫 1957 书籍: - 《马耳他之鹰》 | 达希尔·哈米特 1929 - 《1945年以来的世界电影: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历史》| 威廉·卢尔 1987 - 《罪与罚》 | 陀思妥耶夫斯基 1866 - 《青年近卫军》 | 法捷耶夫 1945 - 《小丑的流浪·费里尼自传》 | 夏洛特·钱德勒 1995 - 《伟大的电影》 | 罗杰·约瑟夫·艾伯特 1994
 本期时间轴制作: 阿机Adji 经历过二次大战之后的世界满目疮痍又百废待兴,而在这时,幼年经历过战火与劫难的一代青年导演们成长起来了。他们想对自己的父辈提出的问题只有一个:既然你们说的都对,还阻止我们做这做那,那么我们想知道——你们这些做什么都对的人是怎么把这个世界搞成一团糟的?请跟随杨治学老师继续我们的百部电影之旅,感受“青年文化”与“新浪潮”的激情。
 本期时间轴制作:阿机Adji 本系列节目由科幻作家、清华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飞氘老师带来,以“文明的出路”为主题的一整套科幻书单。本期的主题是斯特普尔顿,《造星主》的作者。你也许知道,正是这本书启发了戴森球的设想,但其实他的科幻作品也有厚重的哲学底蕴,正是他的作品问出了贯穿了整个本系列的问题:“文明往何处去?”作为系列的开篇,敬请收听,体会百年之前科幻作家用科幻为载体的哲思。
 本期时间轴制作:KYGinger 富坚义博,这个令人又爱又恨的名字每次出现,都会引起漫画圈的激烈讨论。 因为拖稿怒斥其懒惰,又因作品之精彩而苦苦守候,几乎成了每个“老贼受害者”共同的心路历程。 然而真实的富坚义博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又为何被业界誉为“最接近漫画分镜真理的男人”?本期节目,漫画家CMJ将从主角设计、分镜特点等方面继续全方位剖析《幽游白书》。
 本期时间轴制作:KYGinger 富坚义博,这个令人又爱又恨的名字每次出现,都会引起漫画圈的激烈讨论。 因为拖稿怒斥其懒惰,又因作品之精彩而苦苦守候,几乎成了每个“老贼受害者”共同的心路历程。 富坚笔下的角色为什么如此富有魅力?本期节目,漫画家CMJ将从反派角色设计的角度与我们一同回味那部影响了无数中二少年的经典漫画——《幽游白书》。
 从25年开始,每月将放出一部分付费节目播单中的单集,进入限时免费试听库。 当月结束之后离库。 如果您还在对购买节目进行观望,欢迎关注“GPASS限时免费听”信息,进行免费试听! 【录音笔】是GPASS推出的一档全新会员专享节目,内容来自机核办公室日程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短小记录,每期时长十几分钟左右(大概吧)。内容也许是一些不成体统的碎碎念,也许是一些突然发疯的暴言,还有可能是哪个缺德的把办公室里真实的日常对话(dui ma)偷偷录了下来,总之就连我们自己现在也不知道每期会有哪些人参与,会录些什么。 本节目将在每周的每个工作日(即周一至周五)下午17:00更新,希望各位喜欢。
 从25年开始,每月将放出一部分付费节目播单中的单集,进入限时免费试听库。 当月结束之后离库。 如果您还在对购买节目进行观望,欢迎关注“GPASS限时免费听”信息,进行免费试听! 【录音笔】是GPASS推出的一档全新会员专享节目,内容来自机核办公室日程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短小记录,每期时长十几分钟左右。内容也许是一些不成体统的碎碎念,也许是一些突然发疯的暴言,还有可能是哪个缺德的把办公室里真实的日常对话(dui ma)偷偷录了下来,总之就连我们自己现在也不知道每期会有哪些人参与,会录些什么。 本节目将在每周的每个工作日(即周一至周五)下午17:00更新,希望各位喜欢。
 从25年开始,每月将放出一部分付费节目播单中的单集,进入限时免费试听库。 当月结束之后离库。 如果您还在对购买节目进行观望,欢迎关注“GPASS限时免费听”信息,进行免费试听! 【录音笔】是GPASS推出的一档全新会员专享节目,内容来自机核办公室日程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短小记录,每期时长十几分钟左右。内容也许是一些不成体统的碎碎念,也许是一些突然发疯的暴言,还有可能是哪个缺德的把办公室里真实的日常对话(dui ma)偷偷录了下来,总之就连我们自己现在也不知道每期会有哪些人参与,会录些什么。 本节目将在每周的每个工作日(即周一至周五)下午17:00更新,希望各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