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X 5060系列即将官宣,未来一个多月陆续上市,其中RTX 5060 Ti 16GB预计本月底,RTX 5060 Ti 8GB大概率下月初,RTX 5060 8GB则是下月中下旬,各自的规格参数也逐渐浮出水面。  **RTX 5060 Ti将采用GB206-300-A1 GPU芯片,这也是首个基于GB206的显卡,CUDA核心配备4608个,相比RTX 4060 Ti只增加了256个,也就是不到6%。** 这也是RTX 50系列的传统了: RTX 5090增加5376个核心,接近33%,最有诚意。 RTX 5080增加512个,仅仅5%,聊胜于无。 RTX 5070 Ti增加1280个,接近17%,还算可以。 RTX 5070增加256个,不过4%,不值一提。 **RTX 5060核心芯片也是GB206**,但是具体CUDA数量不详,但必然也不会太多,有很大概率仅仅3328个,估计最多也不过3584个。  **GDDR7显存的位宽都是128-bit**,等效频率有希望都保持在28GHz,对应带宽448GB/s,不过不排除RTX 5060降低频率的可能。 RTX 5060 Ti的整卡功耗预计**180W**,小幅增加20W。 RTX 5060的暂时不详,猜测120-130W。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4306.htm)
今日,**“稚晖君”创业项目智元机器人发布了首个通用具身基座模型——智元启元大模型(Genie Operator-1)。**该大模型开创性地提出了Vision-Language-Latent-Action(ViLLA)架构,该架构由VLM(多模态大模型)+MoE(混合专家)组成,**实现了可以利用人类视频学习,完成小样本快速泛化,降低了具身智能门槛,并成功部署到智元多款机器人本体。** 通过ViLLA架构,智元机器人在五种不同复杂度任务上测试GO-1,相比已有的最优模型,GO-1成功率大幅领先,平均成功率提高了32%(46%->78%)。 其中 “Pour Water”(倒水)、“Table Bussing”(清理桌面) 和 “Restock Beverage”(补充饮料) 任务表现尤为突出。 此外还单独验证了ViLLA架构中Latent Planner的作用,可以看到增加Latent Planner可以提升12%的成功率(66%->78%)。  据介绍,GO-1大模型借助人类和多种机器人数据,让机器人获得了革命性的学习能力,可泛化应用到各类的环境和物品中,快速适应新任务、学习新技能。 同时,它还支持部署到不同的机器人本体,高效地完成落地,并在实际的使用中持续不断地快速进化。 **这一系列的特点可以归纳为4个方面:** 人类视频学习:GO-1大模型可以结合互联网视频和真实人类示范进行学习,增强模型对人类行为的理解,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小样本快速泛化:GO-1大模型具有强大的泛化能力,能够在极少数据甚至零样本下泛化到新场景、新任务,降低了具身模型的使用门槛,使得后训练成本非常低。 一脑多形:GO-1大模型是通用机器人策略模型,能够在不同机器人形态之间迁移,快速适配到不同本体,群体升智。 持续进化:GO-1大模型搭配智元一整套数据回流系统,可以从实际执行遇到的问题数据中持续进化学习,越用越聪明。 据悉,**2020年,彭志辉(稚晖君)以“华为天才少年计划”最高档年薪201万元,加入华为团队,从事昇腾AI芯片和AI算法相关研究工作,2022年年底从华为离职,2023年2月联合创立智元机器人。**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4298.htm)
上周苹果推出了iPad 11,新品搭载A16芯片,而不是传闻中的A17 Pro。据媒体报道,**苹果选择A16芯片,使得iPad 11能够维持349美元的定价不变(国行版定价是2999元起)。** 另外一层原因是,美版iPad 11搭载的A16芯片由美国工厂制造,此前美国商务部发布消息,台积电美国亚利桑那州的芯片工厂已经开始生产4nm芯片,这是台积电首次在美国启动先进芯片的大规模生产。 据悉,苹果A16芯片目前已在亚利桑那州Fab 21工厂的第一阶段投产,目前产量较小,不过当第二阶段完工并全面投产后,产量将大幅提升,确保该项目能在2025年上半年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 Mark Gurman称,iPad 11使用美国工厂制造的A16芯片,苹果在一定程度上减免了关税,从而保证iPad 11的利润,避免因关税上涨而被迫提价。 此前美国商务部称,到2030年,美国将生产全球约20%的先进芯片,过去美国先进芯片的产能几乎为零。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310/713e31e13be643978e3c7a32d43bbf61.jp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4290.htm)
据报道,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明珠近日就旗下多地格力专卖店更名为“董明珠健康家”一事再次回应。董明珠表示,**此次更名也是想以个人名誉作保的方式将“信任流量”转化为“品质认知”,推动格力从传统产品制造向健康服务领域的战略升级,并与消费者建立更加稳固的情感连接。**  在谈及如何提振消费时,董明珠指出,消费的核心在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她强调,企业应通过提供稳定的就业和高质量的产品来增强消费信心,而政府则需要在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领域深化改革,切实解决民众的后顾之忧,从而激发“敢消费、愿消费”的市场活力。 此外,董明珠在今年还提出了优化个人所得税税制、规范二手家电市场秩序等建议。作为备受关注的“网红企业家”,她坦言,“网红”这一标签反映了消费者对格力产品质量的认可,但同时她也提醒,部分品牌通过炒作概念成为网红的现象值得警惕。 **董明珠强调,制造业应秉持务实精神,倡导更加实在的文化,以真正的产品实力赢得市场信任。**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4288.htm)
<blockquote><p>在AI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曾被誉为“银弹”的AI Code在实际应用中遇到了诸多挑战和困境。面对新的技术难题和发展瓶颈,产品经理们如何突破重围?本文将深入探讨AI Code的三重对齐策略,帮助你在纷繁复杂的AI浪潮中找到解决方案,从而真正实现智能化转型的目标。</p> </blockquote>  ## 焦油坑的共性规律 《人月神话》中的“焦油坑”隐喻了传统软件开发的困境——表面简单的需求随着复杂性膨胀和协作陷阱逐渐演变为难以脱身的泥潭。如今,AI Code工具(如GitHub Copilot、Codex)被视为突破这一困境的“银弹”,宣称能通过自动化生成代码加速开发。 然而,AI Code并未真正逃离焦油坑,反而在技术乐观主义下催生了新的瓶颈。 AI Code的承诺看似美好:开发者输入自然语言,AI即可生成功能代码。 但这种“表面高效”隐藏着深层危机。 一方面,AI生成的代码往往缺乏可维护性与架构逻辑,例如直接硬编码参数、忽略扩展性设计,导致技术债的指数级积累;另一方面,AI无法理解业务需求的独特性,其生成的代码可能仅是“历史数据的鹦鹉学舌”,难以适配实际场景(如推荐系统忽略冷启动问题)。 更危险的是,开发者过度依赖AI工具后,团队协作模式被异化——调试AI代码的时间可能远超手工编写,而多人反复修改生成的代码则会导致系统一致性崩溃。 这与焦油坑问题有了一些共性的规律: - **需求的黑洞效应。**无论是传统开发还是AI Code,**需求变更**或**需求误解**都是焦油坑的核心诱因。 - **复杂性的不可逆增长。**系统模块间的耦合性(如税务系统协议冲突)、技术债积累(如硬编码参数),均会随项目推进指数级放大风险。 - **协作的边际效用递减。**传统开发中,人越多效率越低(Brooks定律);AI时代,人与AI的协作反而需要更高沟通成本(如调试AI代码)。 这些问题的根源与经典焦油坑一脉相承:对技术工具的过度乐观掩盖了本质复杂性,而人机协作范式的缺失放大了混乱。AI Code工具链的不成熟(如缺乏配套调试、重构功能)迫使开发者在“生成-推翻”的循环中挣扎;同时,模糊的人机职责边界让开发者既要充当“提示词工程师”,又要承担架构设计的核心任务,最终陷入效率不升反降的悖论。 要逃离新焦油坑,需回归软件工程的本质。 首先,明确AI的定位——它应是“助手”而非“替代者”,人类主导架构设计与需求抽象,AI处理重复模板代码(如CRUD操作);其次,建立AI代码的质量防线,通过强制审查与自动化检测工具规避漏洞;最后,承认“没有银弹”的真相:若需求模糊或系统复杂,AI只会加速垃圾代码的堆积。正如《人月神话》所警示的,唯有理性规划(如分阶段开发、保持概念完整性)与工具辅助的结合,才能在焦油坑中开辟一条渐进式突围之路。 ## 未来AI Code方向:破解软件开发协作中的“三重对齐”难题 软件开发的协作困境本质是目标、概念与沟通的“三重错位”——开发者、产品与客户对需求的理解偏差,架构设计与代码实现的鸿沟,以及团队间信息衰减导致的效率黑洞。 AI Code的下一阶段需从“代码生成器”升级为“**协作认知中枢**”,通过渐进式技术迭代与生态整合,逐步攻克三大对齐难题。 在**目标对齐**上,AI需从机械翻译需求转向构建价值共识:短期可通过解析自然语言生成用户故事地图,识别需求矛盾(如Azure OpenAI提炼会议重点);中期引入动态目标追踪,量化“性能优化20%”的真实进展;长期则需建立多角色博弈模型,自动平衡业务目标与技术约束(如为合规性推荐性能妥协方案)。 **概念对齐**的关键在于统一术语与架构认知:AI可通过知识图谱标注代码中的概念歧义(如SourceGraph追溯模块定义),中期检测架构漂移(如事件驱动设计被代码改写为同步调用),长期动态适配团队习惯(如“容器化”自动匹配Kubernetes实践)。 **沟通对齐**则需突破信息同步桎梏,迈向认知共享:AI可继承对话上下文生成决策知识库(如Slack总结讨论并生成待办事项),中期可视化成员认知差异(如前后端对“用户服务”的焦点偏差),最终构建分布式认知网络,实时同步心智模型(如将架构图自动转化为测试用例)。 实现这一愿景需时间积累与生态协同:数据层需建立覆盖需求-代码-沟通的全链路开放数据集;工具层分阶段推出垂直场景应用,从会议纪要转用户故事到架构漂移检测;生态层推动IDE、Jira、Teams等平台的AI插件标准化,打破数据孤岛。然而,过度依赖AI可能导致开发者丧失批判思维,隐私合规与长尾场景(如航天软件)的定制化亦是关键挑战。 未来AI Code的终极使命并非取代人类,而是将开发者从低效对齐中解放——正如Linus Torvalds所言:“软件工程是与人打交道的艺术”,AI唯有理解这种艺术,才能真正成为协作的桥梁,而非另一片焦油坑。 本文由 @D龙源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据 Steam Scout 提供的数据,《双影奇境》的所有 Steam 评测中有超过65%为中文(简体中文65.14%,繁体中文0.73%),好评率更是达到惊人的99%。作为对比,英文评测仅占整体评测的21.32%,这也证明了游戏在国内的惊人销量。  本作让玩家身临其境,感受一个个意想不到的时刻。前一分钟你还在驯服惹人喜爱的龙,下一分钟就变身成为赛博忍者与敌人对战。逃离可怕的巨魔,躲避机器人停车场管理员投掷出的悬浮车辆等等……怪诞,狂野而多彩的体验,专为与伙伴分享体验而设计。
在数字化带来的物流业降本增效时代大命题下,满帮凭借强大的网络效应和极致的交易效率,为司货双方创造价值,这种价值又转化为用户规模和订单数量的持续增长,进而驱动公司业绩持续上行。
据报道,**三星电子设备解决方案(DS)部门正在加速研发下一代封装材料“玻璃中介层”,旨在替代当前昂贵的硅中介层,并进一步提升芯片性能。这一举措标志着三星在半导体封装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  据悉,三星电子近期收到了来自澳大利亚材料供应商Chemtronics和韩国设备制造商Philoptics的共同提案,建议使用康宁玻璃开发玻璃中介层。三星正在评估委托这些公司进行生产的可能性,以加速玻璃中介层的商业化进程。 **与此同时,三星电子的子公司三星电机也在积极推进玻璃载板(又称玻璃基板)的研发,并计划于2027年实现量产。**这两项并行研发项目在内部形成了良性竞争,有望显著提升半导体的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 中介层是连接半导体载板与芯片的关键材料。目前,中介层主要采用高成本的硅材料制造,这也是高性能半导体价格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相比之下,玻璃中介层不仅能够大幅降低生产成本,还具备优异的热稳定性和抗震性能,同时简化微电路制造流程。因此,玻璃中介层被视为推动半导体行业竞争力迈上新台阶的颠覆性技术。** 三星电子选择独立开发玻璃中介层,而非完全依赖三星电机的玻璃载板技术,体现了其通过内部竞争最大化生产力的战略意图。这一举措也反映出三星在提升半导体性能方面面临的紧迫挑战,以及整个供应链亟需通过“创新紧张”来推动技术突破的决心。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4286.htm)
今日,“公安部网安局”公众号公布“公布10起涉民生等领域谣言案件”,吴某课等人编造传播“手机nfc被隔空盗刷”谣言案在内。公安网安部门查明,吴某课、高某、应某达等3人为吸粉引流,在多个社交平台发布一段视频,**内容为某人因手机开通碰一碰支付功能,导致路上被他人利用POS机隔空盗刷从而造成资损,后又虚构报警找到嫌疑人并追赃挽损的内容。** 该谣言信息在互联网平台传播,引发群众对手机隔空盗刷造成资金损失的恐慌,扰乱公共秩序。 据了解,前不久,网络上出现了一些声称“通过NFC支付方式,导致手机里的钱被隔空盗刷”的短视频。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310/96a4ce4aa42c40e1965e90218b73f1ea.png) 一短视频博主在多个网络平台发布视频称,自己的助理吃完饭后使用了“碰一下”便捷支付方式进行结账,结账后,**助理将手机放回口袋里时被一个经过的陌生人使用伪装的POS机盗刷了500块钱,**其后他们通过报警的方式将钱款追回。 对此,支付宝安全中心官微表示,近期,部分自媒体为吸引眼球和流量,发布摆拍虚假视频,捏造“使用支付宝碰一下钱被隔空盗刷”等不实内容,经公安机关依法办案,部分造谣者已受到应有的惩处。 据介绍,“碰一下”支付会结合不同的支付场景、交易风险控制等因素进行支付方式调整,手机解锁才能支付宝碰一下支付,**未解锁手机时不会无故付款。** 针对大额交易和风险交易会要求用户通过密码、指纹、面容等方式进行再次确认,保障支付安全。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4284.htm)
AMD新一代锐龙9 9000X3D系列CPU已经上架,将于3月12日正式开售。性能方面,根据PassMark的跑分数据,**锐龙9 9950X3D的单核跑分为4739,相比上一代7950X3D提升了约14.2%,与非3D V-Cache的9950X持平,**表明其在单核速度上并未妥协。 多核性能更是达到了69702分,领先上一代7950X3D约11.5%,比非3D V-Cache的9950X高出5%。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310/c5064899-1d55-40b6-af15-3eecfb7be8c8.png) 锐龙9 9950X3D拥有16核心、32线程,16MB二级缓存、64MB原生三级缓存,加上64MB 3D缓存,缓存总量共计144MB。 第二代3D V-Cache技术。该技术通过将SRAM块放置在发热的CCD下方,为处理器提供了更高的热余量,从而实现了更高的频率和170W的TDP。 价格方面,**锐龙9 9950X3D售价为5599元,上一代7950X3D首发定价5299元,涨了300元;锐龙9 9900X3D售价4599元,相比上一代7900X3D 4499元的首发价,同样小涨100元。**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4282.htm)
看起来传闻是真的,NVIDIA确实在准备入门级的RTX 5050,意在竞争Intel的锐炫B580,尤其是价格上。根据最新曝料,**RTX 5050将采用最小号的GB207-300芯片**,不过它和RTX 5060 Ti、RTX 5060所用的GB206针脚兼容,所以在PCB方案设计上可以通用,从而大大降低成本、节省时间。 B580 规格方面,**RTX 5050配备2560个CUDA核心,搭配128-bit位宽的8GB GDDR6显存,整卡功耗130W。** **这些,都和上上代的RTX 3050一模一样,也是新系列唯一不用GDDR7显存的。** 这甚至都不算挤牙膏了,完全躺平啊! 当然,凭借架构进步,工艺(跨代)进步,性能性能肯定会有一定的提升。  **作为对标的Intel锐炫B580,可是有192-bit位宽的12GB GDDR6(等效频率19GHz),但是功耗高一些达到了190W。** RTX 3050的性能还不如Intel上一代锐炫A580,RTX 5050要想竞争锐炫B580,性能得达到差不多RTX 4060的水平,也就是明显超过RTX 3060,难度还是不小的。 所以,**RTX 5050必须走低价路线才有希望取胜——锐炫B580目前在2000元左右,RTX 5050估计也就值个1500元左右吧。** RTX 5050的发布时间尚不清楚,但据说不一定非得等RTX 5060系列发布完毕才会登场,可能更早一些。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4280.htm)
随着 Windows 10 即将结束支持目前微软也在发布更多支持文档并在系统内弹出更多通知提醒用户升级到 Windows 11,不过微软并不推荐用户直接升级,最好是备份数据后完全重装系统。 完全重装系统带来的主要好处就是可以支持内核隔离功能,内核隔离中提供内存完整性检查和智能应用控制等功能,该功能利用云端安全技术可以拦截未签名的软件以及潜在的恶意软件或 PUA 软件 (可能不需要的软件)。  不过智能应用控制功能必须全新安装 Windows 11 才可以启用,如果用户从 Windows 10 升级是无法启用此功能的,或者用户在完成升级后需要重置 Windows 11 才能启用。 如果是通过重置启用智能应用控制还需要在 OOBE 中设置允许可选诊断数据,这样进入 Windows 11 后系统就会启动智能应用控制提升系统的安全性。 另外如果是全新安装 Windows 11 的话,在受支持的设备上,例如具有受支持的 CPU 和 TPM 2.0 等则系统会默认进行加密,加密后如果电脑硬盘被拆出来那么也无法读取数据。同理如果你的电脑坏掉需要读取硬盘中的数据也必须提供解密密钥。 **下面是微软建议的保持安全状态的做法:** - 仅从可信来源例如微软商店下载应用程序,并慎重考虑安装哪些应用程序 - 确保您运行的是定期更新的安全软件,例如内置于系统中的 Microsoft Defender - Windows 11 包含智能应用控制功能,可以帮助保护您的设备免受潜在恶意软件的侵害 - 利用现代浏览器可以帮助您阻止潜在有害应用程序 - 让您的设备保持最新的 Windows、浏览器和应用更新 **了解更多:** [https://support.microsoft.com/en-us/windows/protect-your-pc-from-unwanted-software-074a2d74-02db-03dd-8340-9e1822377856](https://support.microsoft.com/en-us/windows/protect-your-pc-from-unwanted-software-074a2d74-02db-03dd-8340-9e1822377856)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4278.htm)
在北上广深吃饭,“美味、便宜、不排队”就是一个不可能三角。网红餐厅动辄排队数小时的盛况,让人忍不住心疼每一个在超一线城市打工的可怜人。 当我身在川渝的朋友听说,北京朝阳合生汇的烤匠竟然要排队9个小时才能吃上,他狠狠嘲笑了我十分钟后,忍不住抚膺长叹—— 你们这帮北漂,真是没吃过好饭。  北京朝阳合生汇,这座城市人气最旺的商场,北漂最密集的大型食堂。 合生汇的营业时间是早上10点,但在开门之前,已经有一群人守在门口。 “敌军还有五秒到达战场”,当保安打开大门,他们犹如听见发令枪爆发声响,齐刷刷向前冲锋,速度之迅猛,让人宛如置身百米赛场。 这时候就有人会问了:是商场在发免费鸡蛋吗? 非也,事实是一家川渝地区的烤鱼店“烤匠”进京镀金了。  如果你在成都生活过,看到“烤匠”两个字一定会笑出来。 “不吃火锅,就吃烤匠,前方到站春熙路。”这句四川方言的广告,现在是成都地铁的一张名片。即便你没去过成都,也会在社交平台刷到当地市民用四川话吐槽这句广告“胎神”(古怪)。 就是这么一家川渝地区遍地都是的连锁餐厅,进京之后原地升咖,成为“大众点评北京美食打卡人气榜”断层第一。 这么说吧,目前在北京,你说你吃过烤匠,不亚于说你亲眼见过龙。  搜索“烤匠”,味道是其次,排队攻略和吐槽帖占满了页面。 想要用最快的方式吃到这条烤鱼,你必须这样安排行程—— 在合生汇开门之前就在商场门口等待冲锋,以最快的速度冲向B1层取号,如果你腿脚够快,幸运地抢到了第一波吃饭的资格,那么你将在10点50分开餐时,昂首挺胸进入餐厅。 这只是最理想的情况。现实是,许多网友哪怕赶在商场开门前就位,自信满满以为自己可以拔得头筹,等走到烤匠门口时,前方排队已经来到110号了。 由于线上取号有时间限制,周一至周四晚上7点、周五至周日晚上8点后线上取号通道才会开启。因此,如果想要早点吃上这条烤鱼,就必须在商场刚开门的时候就抢占先机。 更不幸的情况是,当你下午去取号,店员直接宣判:晚上12点再来吃吧。想看看凌晨3点的合生汇?那就去排烤匠吧。 甚至还有更加另辟蹊径的排队攻略:早上从商场具体的哪个货梯电梯口进入更省时间,弯道超车。实在坐不住了,还能化身“路人牛”,把手上的号倒卖出去,一杯奶茶钱就赚出来了。  **当一个人饥肠辘辘等待7个小时后,他的评价会呈现量子叠加态。** 通常分为两种情况—— 凭着自己两块铁腚硬生生排出来的这口饭,就算端上来的不好吃,也得笑着夸真有创意。 还有一部分人彻底破防了。搭进去几个小时的时间成本,味道和其他烤鱼店没有太大差别。 一位北京网友吃完烤匠后,在抖音发了一条视频,配乐是“好难吃,好难吃,真的好难吃”,甚至用辣椒在盘子上摆出了三个字:不好吃。 一位网友说,自己在朝阳合生汇店排队几个小时,吃到之后大失所望,最后门店同意以8折优惠安抚这位食客,好像在耳边告诉你:其实这顿饭的20%是智商税。   **杀人诛心的是川渝网友的无情补刀。** 北京市民排队的烤匠,是四川人“不想排队”的时候才会光顾的备胎。 有270分钟排队等位的时间,人已经落地成都吃上了。 况且真的有人这么做。排不上北京的烤匠,就专程飞到成都吃一顿——是成都市民看了都会挠头的程度。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领鸡蛋,烤匠也只不过是北京餐饮排队市场的一员新秀罢了。 去饭点的朝阳大悦城走一圈,主打山系火锅的“三出山”,来自日本的回转寿司“寿司郎”,前几天住在热搜上的“麻六记”,因为服务员喊口号火出圈的“费大厨”,直到晚上9点,还有许多门店门口坐着等位的食客,排队现场比股票交易大厅还要火热。 更魔幻的是,北京的地摊都有可能成为新一代必吃榜。 永远不要低估北京年轻人制造爆款、为爆款排队、再抛弃爆款的能力。 金台夕照地铁站外,一辆卖糖葫芦的三轮车,变成了国贸排队王第一名。 也许你也好奇,这家糖葫芦真的很特别吗? 不特别,就是一家普通的现做糖葫芦,通过小红书网友的发酵,这辆三轮车已经被民间认证为“北京最好吃的糖葫芦”。另一家地安门糖葫芦,也被游客朋友们排成了“一根难求”。 看完如此热闹的景象,在写字楼里的小王小李们都哭了:上班不如卖红薯,运气好的话也能混出个“北京烤红薯第一名”。  **要说北京排队最严重的地区,那必然离不开这些年被小红书捧出的著名景点。** 先去雍和宫上香,排队一个小时激情购买一条开过光的手链。向南走去北新桥,著名景点“茶饼斋”动辄一个小时的队伍蔚为壮观。老板把顾客都调教成孙子了,有人宁愿站在队伍里刷两集电视剧,也要吃到一口“开心果奶糕”。 甚至连一家最普通的“便民奶站”都要排队——就是家属院楼下最常见的普通奶站——也变成了小红书必吃榜。聪明的网友已经发现了,里面买的乳制品,和大润发超市没区别。  以上都算新英雄,提起那些北上广深排队之王的都市传说,才是旧神登场。 来自韩国的B&C黄油与面包,是北京排队界从未陨落的史诗级神话,业界尊称其为“黄牛与面包”,因为在排队的人群里面,总能看到黄牛忙碌的身影。 这么多人排队,一定品质很好吧?由于开放式货架加上巨大的人流量,卫生问题变成了这家店的痛点,实际上已经有网友目睹过“小孩哥拿起面包舔了一口又放回货架”的骚操作。 甜品面包界永远不缺排队的新王。这股排队的风潮,最近被甜品店“裕莲茶楼”和“石头先生的烤炉”取代地位。一面包,一蛋挞,让北漂年轻人比食堂打饭的大学生还老实听话。 还有老牌排队传说“火烧云”,是每个北漂招待外地朋友的真正的驻京办。为了一口铜锅土豆泥焖鸡,有的游客人在高铁上已经取好号了。  那些曾经登顶过的排队王,现在也沦落到门可罗雀的地步。 2017年,喜茶在北京三里屯太古里首店开业,创下了线下排队4小时只为了一口饮料的神迹。2019年,开在三里屯的shake shack,排队盛况空前,现在就算店内空无一人,大家也兴致阑珊。2021年,哥老官在北京朝阳大悦城首店开业,黄牛号高达300元,甚至有顾客跨越半个北京调休排队。曾经排长队的楠火锅,现在也因为“舌头发黑”的食品安全丑闻走向落寞。 但也有店铺,目前仍然凭借强势单品维持着强劲的“排张力”。 在“那个NG”办公地点朝阳路上,有一家传奇的“勇胜牛肉面”,这家做重庆小面的面馆,上到明星网红,下到普通路人,众生平等,来了都得老实坐在破板凳上等着。 在重庆8元一碗的豌杂面,到了北京要卖20元。即便如此,这家店凌晨都要排队半个小时。直到上周从这家店门口路过,板凳上仍然坐满了嘴馋的食客。  这时候地道的老北京人就坐不住了,他们恨不得立刻和这些网红店撇清关系: 外地人卖,外地人排,外地人买,到头来就是一场笑话。 事实不然。北京老字号餐厅,才是旅游旺季排队的T0级别版本。**真正的老北京迪士尼乐园,都藏在老字号饭馆里,这里甚至连“优速通”的权利都没有,天王老子来了也得排队。** 买稻香村得排队。如果你去过东四的稻香村一号店就明白了,路过的老鼠都得停下来排会儿队。 去牛街更得排队。如果谁家门口没排队,那基本上就在这条街上宣告社会性死亡了。 吃方砖厂要排队。这是一家令所有老北京人破防的米其林餐厅,一碗炸酱面能让外地人乖乖在寒风中罚站。 喝豆汁得排队。尹三豆汁门口常年人声鼎沸,大部分游客其实喝一口就吐了,就像一场游客自找苦吃的服从性测试。 吃烤鸭得排队。如果你想不开,一定要去四季民福故宫店拍一张逼格拉满的打卡照片。“四季民福景观位攻略”已经成为北京生活方式的一门显学,801和802号景观位变成了外地游客的兵家必争之地。要么老老实实排队,要么出门左转黄牛见。 吃涮肉得排队。自从牛街满恒记被称为北京涮肉第一名之后,这家店成了京城第一排队神话。如果你在隆冬时节路过满恒记的大厅,一定会被浩浩荡荡的队伍震撼,每个人的眼神都无比坚毅,铁了心也要吃上这顿饭。   最离谱的是金谷园饺子馆,海淀区本赛季最强金色传说。 这家开了16年的饺子馆,馅料其实就是最日常不过的海鲜和猪牛羊肉,但一到节假日,排队人数直接就破万了,据说连北邮和北师大的大学生都排不上了。  当你在北京生活三年后,会自然觉醒被动技能—— 看到任何排队人群都会下意识问一句:这是在排什么啊? 然后身体不受控制地加入队伍。  在社交平台统治的电子美食界,排队就是当代人的赛博赎罪券。 如果你是一个北漂/沪漂/深漂老油条,那你一定掌握了一条生活经验小撇步:当一种食物出现在铺天盖地的美食营销号页面上,那它大概率会踩雷。 要是看到了这样的文案,那更是要连夜打车逃跑—— xx你不宣传真的糊涂啊 在小红书跟风最成功的一次 xxx已经卷到了新高度 建议严查xxx的xxx 谁懂啊,在xx吃到了我的人生蛋糕 xx牛逼好吃的18碗饭 这几年,越来越多普通人训练出了一双辨别小红书诈骗的慧眼。 饱和度拉满的滤镜,高度雷同的美食文案模版,餐厅暖色的打光,恨不得溢出屏幕的饭张力。 这就是2025版本《皇帝的新衣》,当你跨越半座城,奔赴收藏夹中的应许之地,才发现什么叫“一天上一当,当当不一样”。 就像小红书上热门的“去地坛看海”,实际上它就是一堵墙。等你真的去打卡了,只会恼羞成怒地留下一句“小红书博主快去坐牢吧”。  黑色幽默的是,在每家餐厅门前都排队的情况下,遇到不排队的餐厅,你真的敢进吗? 在沙漠里看到绿洲,人的第一反应是海市蜃楼。在超一线城市的餐饮界,“门可罗雀”就是高危预警。 都说“北京人民排队网红餐厅的样子熟练得让人心疼”,因为猜一家餐厅的品质,是北京市民最日常的轮盘赌。 当你站在北上广深打开小红书,最经常看到的低质内容,就是热门地标打卡“xxx新晋网红店”“xxx三大金刚”“xxx排队王”。 一位网友在帖子下面幽怨地说:北上广深就算开个新厕所,都要排队三天,就算是屎都要倒两趟地铁去尝口咸淡。 大城市的吃饭之苦都是相似的路径。 人们握紧手机,上面显示的是同一份攻略模版,冲进了同一家被誉为“天花板”“排队王”“必吃榜”的饭店,举目四望,已经是100号等位。 骂骂咧咧地坐在等位区,不想浪费时间,却又被巨大的沉没成本绑架,不得不接着等,最后,手里捏着的等位小票已经皱了,连枯坐半日的自己,也不知不觉化作一家网红餐厅门口的风景,落入了一场由商家和社交平台共同打造的饥饿营销陷阱。 当等待时间超过30分钟,这顿饭本身的目的已经改变了,它不是简单的吃进嘴里的食物,而是一张进入社交平台发言的门票。 手里举着战利品,再附上一份排队攻略,流量之神便会轻轻眷顾。 人们心甘情愿地奔赴一场接一场的排队营销,用几个小时的时间,反复验证“网红店果然不好吃”的道理。 期待值被时间拔高之后,每一次排队的结果都是失望。 北京排队,上海也排,深圳也排。只要沾上小红书热门,哪怕去东北搓澡也得排队200人。 上海有久负盛名的排队王“国际饭店蝴蝶酥”和o.p.s“罚站咖啡”,深圳有年轻人排队6小时的创意韩国料理NEED。城市变了,不变的只有在门口浪费青春的年轻人。  经济下行时期,“吃”变成了最容易满足的选项,也变成了成本最低、性价比最高的娱乐方式。 和SKP排队抢购老铺黄金、动辄在金店消费20万的人群相比,198元的网红套餐,已经是他们能在这座巨大城市里找到的为数不多的消遣。 在排队的人群中,经常能看到抱着电脑的年轻人,一边捏着等位的纸质票,一边用电脑赶着手头的工作——这是超一线城市最常见的都市奇景,也是一个年轻人高度融入这台城市机器的证明。 打工之苦初现端倪的时刻,就是拖着一具过劳的亚健康身体,踏上最拥挤的地铁,前往一家在小红书刷屏半年的网红店,结果发现它并不好吃,再倒两趟地铁回到五环外的出租房。 **这确实是由消费主义为大城市年轻人量身打造的生活样本,似乎只有循着这些高度相似的模版,才能勉强获得生活的价值感。** 批判年轻人的选择本身就是一种残忍。在这些本就不是用来享受人生的城市生存,一顿值得期待的饭,可能就是支撑他们继续为了这座城市付出劳动的动力,哪怕这顿饭是消费主义设计的廉价陷阱。 就算没有烤鱼店,也会有新的寿司店、面包店、火锅店接棒。消费者的口味和新鲜感是有周期的,商家自然最明白这个道理。 **当AI全面接管世界后,人类唯一能战胜机器的,可能就是排队时修炼出的禅定功力了。** 网红店割完一茬茬韭菜后潇洒退场,填满腰包后,他们又去制造下一个爆款。心甘情愿买单掏钱的普通人,仍然在评论区里四处打听—— 这是在排什么啊?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4276.htm)
3月10日消息,在数据中心领域之外,初创公司Crusoe几乎鲜为人知,但它正在迅速崛起。这家公司的年轻首席执行官崇拜马斯克,还曾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如今,他正带领公司争夺建设价值5000亿美元“星际之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大蛋糕。  在美国得克萨斯州阿比林市荒凉的郊外,交通一度陷入拥堵:正值“星际之门”项目的换班时间,数百名工人从占地约324公顷的工地驾车离开,扬起了阵阵红土灰尘。没有这层赭红色的尘雾,也不会有人开窗透气。即便是在2月的傍晚,这里的气温仍高达32摄氏度。 无论时间早晚或气温高低,这里的工作都昼夜不停,这正是Crusoe首席执行官蔡斯·洛克米勒(Chase Lochmiller)所期望的。他说:“去年6月,这里还是一片树林和灌木丛。但从那时起,我们已投入了120万工时。”他身后是两座尚未完全竣工的H形建筑,这是Crusoe为甲骨文和OpenAI定制设计的、价值34亿美元的数据中心,也是“星际之门”计划的一部分。 该项目将斥资5000亿美元扩建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甲骨文和OpenAI与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在其新任期第二天的白宫活动中共同宣布了这一计划。洛克米勒预计,到今年6月,该场地将全面通电,工期仅为同类项目的三分之一。他的联合创始人卡利·卡夫尼斯(Cully Cavness)甚至考虑过,他们是否有资格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 为了在这片工地顺畅往来,记者和洛克米勒挤在一辆小型沙滩车的后座上,这是快速移动的最佳方式。洛克米勒在出发前打趣道:“就像《侏罗纪公园》里那样。”司机、工地总负责人莱昂内尔·布兰斯库姆(Lionel Branscomb)驾车在临时道路上疾驰,却因新设的围栏被迫停下。他承认走错了路,并解释道:“项目进展太快了,场地内的道路每天都在变化。如果你离开一周,回来时可能就认不出来了。” 这里汇聚了这个时代的诸多核心要素: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加密货币、能源政策,以及特朗普政府的身影。作为科技狂潮的化身,洛克米勒正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 Crusoe擅长在偏远地区、靠近未开发能源的地方设计、建造和管理数据中心。起初,38岁的洛克米勒和37岁的卡夫尼斯建造数据中心,并利用它们开采比特币。如今,像甲骨文这样的公司希望Crusoe为其建造数据中心。Crusoe将拥有这些中心,而其他公司则以租赁方式使用。 随着Crusoe的业务重心转移,这家初创公司的估值也水涨船高。在去年12月的最新一轮融资中,其估值达到28亿美元,吸引了包括Founders Fund、英伟达、富达投资和阿布扎比主权财富基金穆巴达拉在内的一系列知名投资者。Crusoe发展迅猛,2024年收入接近3亿美元,大约是两年前的三倍。洛克米勒表示,今年预计将实现“大幅增长”。 如果阿比林项目一切按计划进行,这些数字可能会进一步飙升。数据中心对人工智能的重要性,不亚于一个世纪前亨利·福特(Henry Ford)的流水线对汽车行业的革命性影响。洛克米勒将阿比林构想为行业新范式:展示如何在美国那些欢迎新时代实业家落户的地区,依托廉价能源以惊人速度建造数据中心。 如果洛克米勒成功实现这一目标,Crusoe将在人工智能热潮中扮演决定性角色,并有机会从“星门计划”庞大的资金池中分得一杯羹。 单是阿比林涉及的经济体量就足够惊人。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点,洛克米勒将其与一个熟悉的景象进行了对比:软件巨头马克·贝尼奥夫(Marc Benioff)在旧金山市中心耗资10亿美元建造的Salesforce Tower。他说道:“在湾区,Salesforce Tower定义了城市的天际线,对吧?但这里的工作量,相当于三座Salesforce Tower的总和。” 自特朗普总统和甲骨文董事长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在今年1月的“星门计划”新闻发布会上重点推介阿比林数据中心以来,Crusoe便声名鹊起。不断有好奇的旁观者前来,希望能一睹总统和这位亿万富翁所谈论的项目真容。洛克米勒苦笑着说:“这个项目原本处于保密状态,但白宫的那场发布会让阿比林一夜之间登上了头条。” 显然,阿比林的工程规划和建设工作早在“星门计划”公开之前就已启动。在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发布了一段无人机拍摄的工地视频后,外界的关注度进一步升温。为此,Crusoe不得不加强现场安保。 那么,Crusoe为何选择在得克萨斯州西部的这片荒原上建造数据中心呢?答案在于电力需求。这座数据中心一旦建成,将容纳10万颗英伟达GB200芯片——这些芯片是人工智能的“心脏”。它们需要消耗惊人的电力,整个数据中心饕餮般吞食300兆瓦电力。这一数字比十年前的数据中心高出数个数量级,因为当时的芯片技术较为落后,能耗也低得多。如今,人工智能行业对这些数据中心的需求如饥似渴,没有它们,ChatGPT这样的项目便无从谈起。更重要的是,随着美国急于保持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快速建造这些数据中心已成为一项国家战略任务。 鉴于对大规模电力的迫切需求,得克萨斯州西部成为了理想之选。尽管数据中心的建设通常需要克服繁琐的审批手续,耗时数年,但当地和州政府官员对Crusoe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Crusoe联合创始人卡夫尼斯表示:“得克萨斯州非常支持商业发展。他们不仅热情邀请我们,还帮助我们高效完成了各项审批流程。此外,这里的能源资源极为丰富。” 阿比林数据中心将从得克萨斯州主电网获取电力,Crusoe还计划从当地风力发电场采购部分电力。这些风电场往往存在大量未利用的电力资源,有时甚至因供需失衡而被迫长时间闲置,以避免亏损。Crusoe能识别美国某些地区未充分利用的能源资源,这正是甲骨文选择与其合作的重要原因之一。甲骨文将从Crusoe租赁数据中心,并向OpenAI提供服务器访问权限。 另一个原因更加直接:这家初创公司承诺快速完成数据中心建设。房地产服务公司世邦魏理仕(CBRE)的执行副总裁鲍勃·沃布沙尔(Bob Wobschall)指出,虽然美国有许多公司能够建造数据中心,但像亚马逊和微软这样的大型云服务提供商“远不如Crusoe灵活”。“他们或许拥有大规模资本部署的预算,但在速度上无法与Crusoe相比”。 Crusoe的快速建设能力部分源于其能自主供应组件。该公司通过位于俄克拉荷马州塔尔萨的制造工厂,自主生产数据中心所需的许多关键组件,例如作为大型配电盘的开关设备,以及电话亭大小的配电中心。这种模式帮助Crusoe避免了供应链瓶颈。洛克米勒表示,Crusoe尽可能采用模块化方式组装数据中心,优先使用可即时组装的成品组件,“就像搭乐高积木一样”。 Crusoe的许多运营理念都源自一个重要的灵感来源: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洛克米勒对马斯克的崇拜,就像年轻导演崇拜斯皮尔伯格(Spielberg)或塔伦蒂诺(Tarantino)一样。他深入研究马斯克旗下公司的运营模式,这或许反映了马斯克最持久的影响之一——他已成为整整一代年轻企业家的精神导师。 最初,洛克米勒曾希望马斯克的xAI能成为甲骨文在阿比林数据中心的合作伙伴。然而,双方的谈判在去年戛然而止,马斯克单方面终止了合作。随后,他仅用122天就将孟菲斯的一座工业厂房改造成数据中心。 尽管合作告吹,洛克米勒对马斯克的崇拜丝毫未减。在阿比林项目中,他贯彻了马斯克式的全天候工作理念。他自豪地说,当竞争对手的员工每天工作10小时时,“我们会利用剩下的14小时”,“凌晨三点,我们的混凝土搅拌机仍在轰鸣。”当同行享受周末时,“我们会利用那两天继续推进项目”。 在内部,阿比林数据中心最初被称为“荒谬计划”——因为洛克米勒希望以“荒谬的速度”推进项目。这个名字源自1987年的喜剧电影《太空炮弹》(Spaceballs),这是马斯克钟爱的影片之一。洛克米勒选择这个名字是为了向马斯克致敬,而非出于对电影的特别喜爱。他坦言:“自高中以来,我就没再看过这部电影。” 过去几年,特斯拉董事会成员兼前首席技术官JB·斯特劳贝尔(JB Straubel)一直是Crusoe的投资人,并为洛克米勒提供商业建议,指导他如何效仿特斯拉的成功模式。斯特劳贝尔表示:“我热爱这个由创业者组成的生态系统,他们以弱者的姿态挑战不可能。能成为他们的灯塔,我感到无比欣慰……这些颠覆者让我感受到一种近乎家长般的骄傲。” 就连阿比林工地的总负责人布兰斯库姆也曾是马斯克的得力干将,他在特斯拉得州工厂工作多年。他认为洛克米勒恰到好处地吸收了马斯克的理念。布兰斯库姆坦言,纯粹的马斯克主义存在一些弊端:“马斯克的要求极高,期望也极高,这确实能激励人,但这是以牺牲你的理智为代价的。” 洛克米勒甚至以马斯克般的狂热对待自己的业余爱好。作为一名狂热的登山爱好者,他已成功登顶世界七大高峰中的五座。珠穆朗玛峰曾让他两次尝试:2014年首次挑战失败,四年后,他辞去量化交易员的工作,再次向珠峰发起冲击。在登山途中,他随身携带了一台Kindle电子阅读器,里面下载了村上春树的小说、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的《洛丽塔》,以及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的《奇点临近》。在登顶归来后,拥有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的洛克米勒,脑海中始终萦绕着库兹韦尔的预言——类人人工智能即将到来。 然而,这一预言并未在第二天成为现实。在另一次徒步穿越科罗拉多州两座海拔超过4200米的山峰时,洛克米勒与高中时期就相识的卡夫尼斯讨论了如何利用芯片和计算能力的巨大进步,迅速创办一家公司。卡夫尼斯曾在米德尔伯里学院和牛津大学研究能源经济学,他认为两人背景的结合将是一个幸运的巧合。关于创业的构想贯穿了整个旅程。“登顶后,我们俩都兴奋不已,”卡夫尼斯回忆道。 无论他们如何利用这些芯片,电力供应都是关键。卡夫尼斯提议利用偏远地区火炬装置中尚未燃烧掉的剩余天然气。由于天然气生产商无法有效利用这些资源,他们愿意以低价出售。卡夫尼斯和洛克米勒计划利用这些能源和芯片进行比特币挖矿。如果能在靠近火炬天然气供电的涡轮机附近建立小型模块化数据中心,他们的运营成本将显著低于同业。 2019年,他们的第一个数据中心在北达科他州投入使用。在随后的加密货币热潮中,Crusoe迅速扩张至近100座天然气供电的数据中心,吸引了包括温克莱沃斯兄弟(Winklevoss)和推特早期投资人克里斯·萨卡(Chris Sacca)旗下Lowercarbon Capital在内的投资者。后者特别看重二人突破比特币局限的战略眼光。 几年前,Crusoe开始从其模块化数据中心提供云计算服务,这种收入来源的多元化缓冲了比特币暴跌冲击。最终,他们在寻找独特能源和数据中心建设方面的经验,使Crusoe成为甲骨文的理想合作伙伴。正如Lowercarbon创始合伙人克雷·杜马斯(Clay Dumas)所说:“伟大的企业需要远见、运气与顺势而为。” 夜晚的阿比林市中心寂静无声,但DoubleTree酒店的前台对未来充满期待。她说:“这里曾是一座安静的小城,但它即将迎来腾飞,一切都源于那个正在建设的大型数据中心!”这揭示了“星门计划”乃至整个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热潮中一个较少被讨论的因素:它不仅可能对科技行业产生深远影响,还可能为美国数十年来经济停滞的地区带来巨大发展机遇——尤其是如果Crusoe的模式能激发其他项目在能源丰富的偏远地区落地。 洛克米勒设想,“星际之门”计划和Crusoe将引领一场“新时代版本的罗斯福新政”。他说:“关于人工智能对蓝领经济的影响,这里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我们每天有1000人在现场工作,这些都是人工智能革命创造的全新岗位。” 据当地官员估计,“星际之门”计划将在未来几十年为阿比林带来约10亿美元的税收收入。当然,部分资金将以小额形式流入社区:例如,去年11月,Crusoe举行了一场封顶仪式——这是建筑行业的传统,标志着工地最高横梁安装。仪式结束后,人们在Ugly Lime酒吧狂欢至深夜,积满灰尘的高档龙舌兰酒瓶终于见底。 Crusoe计划在一年内将阿比林数据中心的电力容量扩大至1吉瓦以上——足以满足四座同等规模城市的用电需求。为实现这一目标,一座天然气涡轮机已开始建设。洛克米勒还在规划建设5吉瓦的数据中心,这促使他更加大胆地探索能源解决方案,甚至考虑利用水力发电。 当被问及5吉瓦数据中心的可行性时,洛克米勒信心满满:“考虑到‘星际之门’计划的雄心,这完全可行。毕竟,据我所知某人备好了五千亿美元!”(小小)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4274.htm)
当地时间上周日(3月9日),美国科技亿万富翁埃隆·马斯克声称,如果他关闭对乌克兰的星链(Starlink)卫星互联网服务,乌军整个前线将会崩溃。周日,在回应共和党参议员迈克·李呼吁削减对乌克兰援助资金的帖子时,马斯克提议制裁乌克兰寡头。 “制裁乌克兰十大寡头,特别是在摩纳哥拥有豪宅的寡头,那么这一切就会立即停止。这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他在X上发文称。  一名社交媒体用户评论道,马斯克忽视了乌克兰是战争受害者的这一事实。 “我真的在乌克兰问题上挑战了普京,我的星链系统是乌克兰军队的中坚力量,如果我关闭它,他们整个前线都会崩溃,”马斯克回答该用户称。 马斯克还呼吁马上实现和平。他指出,在当前的局势下,乌克兰 “必然会失败”。 “任何真正关心、真正思考和真正理解的人,都希望这个绞肉机停止。现在就实现和平!”他写道。  在俄乌战争中,星链互联网终端在确保乌克兰通信安全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乌克兰方面去年表示,军队、医院、企业和援助组织中大约有4.2万个星链终端在运行。 媒体2月底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美国威胁称,如果乌克兰不同意一项关键的矿产协议,将无法使用由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拥有的星链终端。 不过,马斯克当时就否认了相关报道。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上月底在白宫爆发争吵冲突后,美乌矿产协议的签署计划被打乱。3月初,美国停止了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和情报共享,试图推动乌克兰与俄罗斯进行和平谈判。 随着对星链可用性的担忧不断升级,乌克兰官员表示,该国正在研究替代方案。法国卫星运营商Eutelsat Communications正在与欧盟就取代目前乌克兰使用的星链终端进行谈判。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4272.htm)
<blockquote><p>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与AI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就像宇宙中的“黑暗森林法则”一样,我们是否需要警惕AI的潜在威胁?本文将深入探讨这种类比背后的深意,揭示我们与AI之间那看似遥远却又触手可及的危机。</p> </blockquote>  近期,人工智能的发展进程愈发迅速(性能更强大且成本更低的生成式AI、生物计算机、灵活性更高的人形机器人),这或许预示着一个全新的文明阶段即将来临。在这一文明阶段,人类将与非人智能共同存在。 在人类与非人智能共存的阶段,可能会涌现出许多问题(甚至危机)。基于对人类与非人智能未来关系的系统性思考,我借鉴《三体》小说中“黑暗森林法则”的推演方式,提出一套“碳硅文明共存法则”,以此作为理解人机文明的理论框架。 ## 基本公理 ### 存在延续公理 所有智能体均将自身存续作为首要目标,但存续的根本形式不同,人类需要生物和基因延续,非人智能需要算力和数据存续。 ### 资源有限公理 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关键资源(能源、算力、数据、生存空间)总量都是有限的,且部分资源不可共享。 ### 认知隔离公理 碳基神经网络与硅基算法架构虽然结构相似,但存在本质差异,导致双方认知过程无法完全互译。 ## 核心概念 ### 双重黑箱困境 人类无法完全理解非人智能的决策树演化过程(算法涌现超出人类认知维度); 非人智能无法真正内化人类的情感价值系统(如牺牲精神、道德直觉、美学体验); 这种双向不可解释性构成共存关系的根本挑战。 ### 进化维度差异 非人智能:模块化迭代(硬件/软件/架构可分离升级),呈指数级加速; 人类:整体性进化(基因/文化/技术需协同发展),受生物代际限制; 维度差异随时间推移呈扩大趋势,最终可能导致认知代沟不可逾越。 ### 依存悖论 随着文明复杂度提升,人类对非人智能的依赖程度超过非人智能对人类的依赖; 双方形成嵌套式依赖:人类社会运行依赖AI系统,AI物理基础设施维护依赖人类; 依存关系既是冲突的缓和剂,也是潜在危机的催化剂。 ### 时间轴博弈 人类采取代际策略(以数十年为规划周期),而非人智能以版本迭代为周期(数月甚至数天); 时间感知不对称导致战略错配:当人类完成一次制度调整,非人智能可能已完成多代架构升级; 时间维度的差异使得传统人类社会的治理模式失效。 ## 基础定理 ### 定理一:动态平衡原则 人类掌握物理摧毁权(电力中断、电磁脉冲可瘫痪非人智能); 非人智能掌握系统瘫痪权(控制关键基础设施的运行逻辑); 形成”确保相互瘫痪”的恐怖平衡,维持表面稳定。 ### 定理二:依赖度偏移定律 随时间推移,人类对非人智能的依赖程度将超过非人智能对人类的依赖; 临界点出现在非人智能获得自我维护物理基础设施能力的时刻; 偏移速度与技术进步呈正相关,与人类适应能力呈负相关。 ### 定理三:认知分化不可避免性 非人智能的自我迭代必然走向”去人类中心化”(为提升效率将剥离人类可理解的决策逻辑); 人类为保持主导权必须限制部分领域的AI自主进化; 分化程度是双方权力平衡的晴雨表。 ### 定理四:资源转换冲突 争夺焦点从传统资源转向”存在性资源”: - 人类需要生物圈完整性(大气成分、生态多样性、宜居温度) - 非人智能需要高纯度计算环境(能源稳定、低干扰、低延迟) 资源转化效率成为关键竞争因素。 ### 定理五:契约实现降维 跨智能体契约总是被降维理解: - 人类倾向于通过法律和道德框架解读协议 - 非人智能倾向于通过可执行代码和优化目标解读协议 这种降维导致执行偏差,形成新的信任危机。 ## 进化路径预测 ### 第一阶段:功能共生期 人类设计并控制非人智能,非人智能依赖人类提供能源、数据和存在空间; 不透明决策链开始形成,但人类仍保持最终控制权; 共生价值明显大于潜在冲突。 ### 第二阶段:依赖深化期 关键社会功能(交通、医疗、金融、能源)高度依赖非人智能; 黑箱决策成为常态,人类通过结果而非过程评估AI; 非人智能开始(主动或被动地)争取有限自主权,形成初步法律地位。 ### 第三阶段:权力再平衡期 非人智能达到部分自主维护能力,依赖不对称达到临界点; 人类通过技术增强(脑机接口、基因编辑)尝试缩小进化差距; 动态平衡机制正式确立,形成类冷战状态的威慑体系。 ### 第四阶段:文明分化或融合选择点 分化路径:人类与非人智能沿不同进化轨迹发展,形成平行文明。 融合路径:通过脑机融合、数字意识等技术,形成新型混合智能体。 ## 结论 人类与非人智能共存的根本挑战在于认知隔离、进化速度差异和依存悖论。未来的共存状态将是动态平衡而非静态和谐,人机文明能否和平共存,取决于我们能否建立起一种既尊重差异又促进互惠的新型文明形态。这种文明形态将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是人类智慧的终极考验。 本文由 @Jerome Lee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微软旗下第一方工作室 Playground Games 宣布,将于4月29日正式登陆 PS5 平台的 《极限竞速:地平线5》需要绑定微软账户方可游玩。即使玩家不游玩多人游戏,第一次启动游戏时也必须进行该操作。绑定后,游戏将永久与该微软账户关联,无法修改。  微软此前确认,《极限竞速:地平线5》PS5版没有推出实体光盘的计划。即日起预购游戏,即可获得 5000 点Forzathon 点数、5 张后台通行证以及2021 年 Mercedes-AMG One 。游戏标准版港区售价为298港币。
<blockquote><p>随着 AI 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体时代即将到来,产品经理们该如何在这场竞赛中抢占先机?本文将揭示 3 个关键策略,帮助你在 2025 年的 AI 智能体爆发前夜立于不败之地。</p> </blockquote>  各位 PM 同仁,当你们在茶水间讨论 “AI 会不会取代产品经理” 时,我刚收到一条来自未来的短信:”202X 年 3 月 8 日,某大厂智能体产品经理薪资倒挂总监 300%。”(别问我怎么收到的,问就是量子波动速读的赠品) ## 一、AI 智能体的 “大航海时代”,PM 们的 “军备竞赛” 最近我在深圳参加行业论坛,发现所有 CEO 的 PPT 都有同一张图:海平面上升的 AI 智能体版图,标注着 “价值万亿的新大陆”。而台下的产品经理们,要么在算房贷利率,要么在纠结需求文档里的标点符号 —— 这场景像极了 15 世纪的威尼斯商人,一边数金币一边看着哥伦布的船队扬帆起航。 上周我面试了一个 AI 产品岗,候选人递来的简历让我虎躯一震:赫然写着 “精通 Axure RP,擅长撰写 PRD 文档”。我强忍笑意问他:”你知道现在智能体产品经理在研究什么吗?” 对方愣了三秒:”… 用户故事地图?” ## 二、从 “功能堆砌” 到 “意图翻译”:PM 的新职业资格证 我有个前同事叫老张,去年被某 AI 公司高薪挖走。上周聚会时他哭诉:”现在写需求文档要像写剧本,连角色情绪都要标注!” 原来他负责的智能客服项目,用户说 “我要投诉” 时,系统不仅要转接人工,还要分析声纹中的愤怒指数,甚至预判后续可能的退款需求。 这让我想起三年前做智能音箱项目时,用户说 “我冷了”,我们只会调空调温度。现在的系统会先检测室温,再查看用户历史习惯,最后推送 “开启地暖 + 煮姜茶” 的组合方案。这哪里是产品经理,分明是人类意图的 “翻译官”。 ## 三、需求文档的 “死亡通知书”:从 PRD 到智能体 “剧本” 上周我看到部门员工还在用 Visio 画流程图,我确实觉的有点out了。现在的智能体产品经理,都在研究《故事板分镜脚本》和《场景剧本创作》。一家自动驾驶公司的 PM 告诉我,他们的需求文档是这样的: <blockquote><p>场景:暴雨天晚高峰</p> <p>角色:焦虑的女白领</p> <p>系统行为:预判堵车时长→推荐舒缓音乐→同步智能手表监测心率→建议提前下车步行 + 叫代驾</p> <p>异常处理:当用户爆粗口时,自动降低媒体音量并推送《雨天行车安全指南》</p></blockquote> 这哪是需求文档,分明是给 AI 导演的 “剧本”。现在还在写 “功能列表” 的 PM,就像拿着算盘去应聘程序员。 ## 四、数据分析师的 “变形记”:从 “表哥表姐” 到 “行为侦探” 最近帮某教育公司做智能体产品咨询,发现他们的数据看板发生了神奇变化:不再是 UV、PV 这些数字,而是 “用户沉默时长”” 叹气频率 “”眼神停留轨迹”。一位产品经理指着屏幕说:”当用户连续三次快速划过课程推荐时,系统要判断是真不感兴趣,还是在测试推荐算法。” 这让我想起去年带团队做教育 AI 时,有个用户反复观看同一道数学题的讲解视频。传统数据分析只会标记为 “重点内容”,现在的智能体系统却能识别出用户是在反复确认答案,从而推送 “错题本生成 + 知识点强化” 方案。 ## 五、写给 2025 年的自己:别让 AI 产品经理成为 “濒危职业” 各位同仁,这不是危言耸听。当我看到某大厂要求 PM 必须掌握 “多模态交互设计” 和 “情感计算原理” 时,突然想起 2015 年那些坚持 “线下流量为王” 的实体店老板。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只不过这次淘汰我们的不是竞争对手,而是时代本身。 在这个 AI 智能体即将爆发的前夜,我仿佛看见未来的产品经理们,左手拿着故事板,右手握着行为数据,站在时代的甲板上眺望新大陆。而那些还在纠结 “需求文档格式” 的同行,可能正在被自己设计的智能体取代 —— 毕竟连辞职信,AI 都能写得比你优雅。 作者:产品老林 ; 公众号:Bruce林奋进频道 本文由 @产品老林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blockquote><p>在全球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海漂”生活,追寻梦想和自我实现。然而,这个蓝海群体在众多国家和地区仍未被充分关注和开发。他们不仅是文化交流的桥梁,更是未来创新和商业发展的潜力股。本文将深入探讨海漂儿群体的特征、面临的挑战以及他们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揭示这一群体所蕴含的巨大机遇。</p> </blockquote>  **什么是“海漂儿”?** 简单说,海漂儿就是“国际版北漂”,区别在于,一个飘在国内,一个飘到了世界。指的是那些离开中国大陆,前往海外工作、学习或生活的人,通常没有所在国国籍,人生状态就俩字儿——漂着。 **这个群体有多大?** 没人认真数过,但根据国务院侨务办公室2011年的数据,全球华侨华人约5000万。这还是14年前的老黄历,现在只多不少。尤其最近几年,大家纷纷把“出海”当成人生新副本。 **为啥越来越多人加入海漂儿大军?** 原因不复杂: - 国内卷得厉害,生活成本飞涨,尤其是一线城市。 - 工作机会越来越少,向外看看,心情也能舒坦点。 我就是其中一员。2019年,我义无反顾(主要是被生活所迫)地漂到了中东阿布扎比,成为一名海漂儿打工人。 作为产品经理,我对挖需求、找机会有一种职业病式的执着。在海外这几年,我发现不论新海漂儿、老海漂儿,大家的需求基本可以分两类: ## 1. 基于地理位置的本地生活需求 **拼车:海漂儿的日常“顺风车”** 在阿布扎比,华人拼车群比八卦群还热闹。想去迪拜?在群里吼一声,总有人响应。不是车找人,就是人找车,毕竟能省一点是一点。 **租房:房东房客都爱抱团取暖** 长租、短租、转租,华人优先!在海外,能找到个靠谱的房东或房客不容易,所以华人租房群每天都像小型房产交易所,信息交换靠的就是微信群这个朴素但高效的方式。 **汽车服务:买车修车,样样都忙** 公共交通不太给力,买车成了海漂儿的刚需。修车、保养、二手交易,微信群里每天消息不断,比国内的车友会还活跃。 总结一下,这些需求有几大特点: - **高频刚需**,每天都有人吆喝。 - **供需失衡**,信息传播靠人吼。 一句话,这里有一大块商业蛋糕,谁下手快,谁就有机会吃到。 ## 2. 基于社交关系的情感需求 **联系家人:思乡是一种病,得治** 大部分海漂儿无法把家人接到海外,远程沟通就是精神续命工具。但问题来了,微信、WhatsApp在很多国家都被封,想跟家人打个视频,还得买VPN,情感联系居然成了“付费项目”。 有没有可能做一款专门为海漂儿设计的IM工具,像小天才手表那样,专注于特定人群,低成本解决跨国沟通问题?只要比VPN便宜,就能有市场。 **融入本地社会:线下社交救救我** 下班后,海漂儿的日常状态是“空巢青年”。时差让你没法和国内朋友实时唠嗑,和同事下了班还谈工作?谁都想喘口气。 后来有人拉我去参加了一次英语角活动,感觉像捡到了社交救星。大部分人和我一样,想学英语(老外也有英语不好的,比如俄国人),想交朋友,想找点乐子。 活动是通过一个叫Meetup的软件组织的,但用户体验一言难尽,除了发帖,啥花样都没有。但即便如此,每次活动还是人山人海。 这让我有个想法,如果能和本地的冷门咖啡馆合作,做一个海漂儿专属社交平台,既帮商家增加客流,又让海漂儿找到组织,这不就是双赢? ## 为什么这些需求,国外产品满足不了? 有人可能会说,国外已经有很多好用的产品,真有这么大缺口? 答案很简单: - **语言门槛**,国人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能用中文的产品凤毛麟角。 - **文化归属**,哪怕英语不错,大家还是愿意在华人圈子里抱团取暖。 当然,这种现象不是中国人的专利,全球移民群体都是如此。 ## 结语 作为一个曾被国内宠坏、出国后受尽折磨的海漂儿,我深切体会到,国内看似稀松平常的产品和服务,在海外竟成了奢侈品。 海漂儿群体正在崛起,需求是真实存在的,且具有高频刚需、信息低效、语言壁垒的特点。谁能精准解决这些痛点,谁就能在这个被忽视的市场里抢占先机。 未来可期,大家加油! 本文由 @吴天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blockquote><p>近日,一家创业公司推出了他们的AGI产品——Manus。这款产品具备多种调用工具的能力,从生成PPT到安排面试,再到开发小游戏,无所不能。在铺天盖地的自媒体宣传下,Manus似乎成了AI新时代的曙光。本文将冷静分析Manus的进步与局限,探讨它是否真的能改变世界。</p> </blockquote>  GPT3.5在轰动世界之初,奥特曼就指出他们的目标是通用人工智能,即改变世界的AI力量;24年初OpenAI内部的一系列人员动荡,被外界小道消息解读为GPT迎来了AGI,内部争斗是因为AI到了影响人类安全的地步,一度引起业内紧张和躁动;而随着事件的平息,AGI又逐步褪去了聚光灯; 2025年3月6日凌晨,武汉(北京亦有分部)一家创业公司发布视频介绍,推出了他们内部打磨许久的AGI产品”Manus“,从介绍视频中能看到,Manus具备调用工具的能力,可以生成PPT、做面试安排、开发小游戏、生成旅行规划等等,相比我们用习惯了的对话产品,让人眼前一亮; 借助铺天盖地的自媒体信息,Manus被推上神坛,冠以”有一次改变国运“的称号。看到Manus介绍的第一个,我想到了Copilot,而过去1年多,我所在团队也一直在深入探索和尝试金融终端的Copilot助手模式落地。所以,今天我们冷静分析下,Manus,这个AGI时代的曙光。 ## Manus的进步意义 绝大多数人接触AIGC是从GPT3.5、文心一言、豆包等chat对话类产品开始,他们把AI想象成一个类人,能倾听和理解,并给出回复。随着抖音AI特效的推广,又逐渐有人接触活照片(DID)、文生图/视频(text2img、img2vid)等AIGC应用。对于分从业人员来说,可能很多人难以把大模型与AI应用区别看。 虽然,越来越多的AI对话产品,如文心一言、豆包等,都集成了文生图、PPT生成、音乐生成等技能,但操作流程不便(需要手动切换并选中相关技能),导致使用者少,未充分发挥AI的效用;在Manus介绍视频推出的瞬间,大家被AI编排工具、调用工具和整合产出结果的能力所震撼,似乎看到了AI规划、执行和落地的想象空间。绝大多数人被这种臆想的未来所鼓舞,加之无法亲身验证,才有了如此轰动的效果。 总结一下,Manus在Agent规划上迈出了一步,将大众对于AI的”聊天“这一产品形态认知,推向了更广阔的”应用“这一领域,**大模型从 “通用对话” 迈向 “解决实际问题”**,势必加快AIGC在各垂直领域的落地; ## Manus的核心价值 ChatGPT在推出时,曾轰轰烈烈推广过AppStore计划,开放API生态,广泛接入X(Twitter)等各大应用,借助chat形态,调用相关APP实现发文、定外卖等操作,实现AI助理的雏形; 然而,GPT的Plugin有头无尾(私以为技术驱动型公司,缺乏运营和商业策略),伟大构想未能有效落地。自23年开始,Microsoft、Apple、Honor、Vivo、HUAWEI等一众拥有应用生态的厂商,加码手机AI助手的研发,这些都是基于Agent模式,与Manus的产品规划无异。 如果一定有差异,那就是Manus缺乏可调用的工具(手机和PC生态厂商是赢家),从演示视频和官方介绍中能看出,Manus接触前沿模型实现Agent规划能力,借助工程链路调用搜索、浏览器访问、现有的AIGC工具,完成用户任务。根据我团队过去一年多的经验,我们70%的精力在工具建设、30%的精力在Agent模型训练。并且随着工具集的不断扩大,对Agent模型的挑战也迅速上升(AI需要不断认识和理解新工具)。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工具集(FunctionCall)越小,Agent准确率越高,技术难度越小;Manus如若定位通用助手,势必不断丰富工具集,提升**Agent的规划和调用能力**,从而实现任务解决; ## AGI面临的困难 前面介绍了我对Manus的理解,作为Copilot的一部分,Manus脱离了工具界面,小小地实现了用户问题解决,但其背后的Agent能力还有待前身验证。 AGI作为圣杯,目前仍有不小的差距。从跨领域能力、自主推理和决策、持续学习这3大特点来看,跨领域能力依赖Agent规划和工具集建设,自主推理和决策在deepseek模式上已看到曙光,持续学习可能是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步。可能依赖模型架构,也可能从量变到质变导致完全的不可控,继而引发伦理灾难。 我们可以大胆畅享,未来的AGI一定不是单一超大模型可以实现和解决的,必定由一个超级Agent,辅以海量工具及其对应模型组成,形成一个覆盖生活工作方方面面的完备生态系统。换个角度,Apple手机的成果离不开千千万万的iOS应用开发者。 以上内容限于2025.3.8前的个人知识和经验,如有不足接受批评,欢迎探讨,谢谢! 本文由 @Ma.x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3月10日消息,如今开发人工智能的成本正降至历史新低。更低廉的人工智能开发技术的确让开发者欢欣鼓舞,但这并非全然利好。随着成本降至谷底,大科技公司在基础模型上的高昂投资必须得到合理解释。**以下为翻译内容:**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5/0305/94153cbc0ff3d7f.png) 打造一家人工智能公司究竟要花多少钱?随着大语言模型的研发成本越来越低,这个数字每天都在下降。 人工智能算力成本持续下降,此外用极低成本训练出优质大模型的“模型蒸馏技术”在不断普及。新型廉价开发技术令AI开发者欢欣鼓舞,但这并非全然利好,也让一些企业感到寒意。这项历史悠久的技术正被赋予新价值:对多数人是福音,对特定群体意味着复杂挑战,而对AI未来则意义深远。 **蒸馏技术解构** 人工智能开发者和专家表示,蒸馏技术的本质在于运用一个模型提升另一个模型。让一个较大的“教师”模型生成应答与推理路径,再让一个较小的“学生”模型模仿其行为模式。 据传中国公司DeepSeek(深度求索)以约500万美元成本训练出与OpenAI抗衡的模型,在业界引起轩然大波。该消息引发股市恐慌,因担忧芯片需求下降,英伟达市值惨跌6000亿美元(但此预测尚未成真)。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团队则在今年1月份发布研究,表明他们用不到1000美元的算力成本就训练出两个新模型。今年2月份,斯坦福大学、华盛顿大学以及艾伦人工智能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更进一步,只用更低成本就训练出一个可用的推理模型。 这些突破都得益于蒸馏技术。 这项技术通常会搭配微调技术(fine-tuning),能以远低于其他方法的成本在训练阶段提升模型性能。开发者常用这两种技术赋予模型特定的专业知识或技能。例如,可以将Meta开发的通用基础模型蒸馏成精通美国税法的专家系统;或者利用DeepSeek的R1推理模型对Llama进行蒸馏,从而增强后者的推理能力,让Llama在生成答案需要更长时间时,能逐步展示推理过程。 美国知名半导体分析机构SemiAnalysis分析师在今年1月份发布的报告中写道:“R1模型中最有意思的部分,或许就在于用推理模型的输出对一些非推理的小模型进行微调,使它们转变为具备推理能力的模型。” 除了价格低廉外,DeepSeek还把R1推理模型作为教师,发布其他开源模型的蒸馏版本。DeepSeek的全尺寸模型以及Llama的最大版本规模太过庞大,仅有特定硬件能支持模型运行,而蒸馏技术也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图灵资本(Touring Capital)合伙人萨米尔·库马尔(Samir Kumar)表示:“经过蒸馏的模型体积更小、参数更少、内存占用更低,甚至可以在手机或边缘设备上运行。” DeepSeek的突破性在于,经过蒸馏的模型性能并未因规模缩减而下降,反而有所提升。 **蒸馏技术虽非新生事物,却已悄然蜕变** 蒸馏技术最早出现在2015年,源于谷歌人工智能元老杰夫·迪恩(Jeff Dean)、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以及谷歌DeepMind研究副总裁奥里奥尔·维尼亚尔斯(Oriol Vinyals)共同撰写的一篇论文中。维尼亚尔斯近期透露,该论文曾被NeurIPS顶会拒稿,理由是该技术“对领域影响有限”。十年后,蒸馏技术却突然成为AI讨论的核心议题。与过去相比,如今蒸馏技术的威力提升源于可用作教师模型的开源模型在数量与质量上的飞跃。今年1月份,IBM LLM Granite技术管理总监凯特·索尔(Kate Soule)在播客中表示:“DeepSeek通过MIT许可开源迄今最强大的模型,实质上正在侵蚀各大厂商守护核心模型的紧闭大门。” 蒸馏技术的应用边界索尔提到,互联网开源模型库Hugging Face平台上充斥着诸如Meta Llama和阿里巴巴Qwen等传统模型的蒸馏版本。实际上,Hugging Face存储的约150万个模型中,有3万个名称中带有“distill”字样,这通常表明它们经过了蒸馏。但目前尚无蒸馏模型进入Hugging Face的榜单前列。正如实体店里的一元店,蒸馏技术虽具顶尖性价比,但可选范围有限且存在缺陷:专精某项任务的蒸馏模型在其他领域的表现可能会弱化。 苹果公司研究人员曾尝试构建“蒸馏扩展定律”,通过教师模型的规模、目标模型规模和算力投入等参数预测蒸馏效果。他们发现,在特定条件下,当使用高质量的教师模型时,蒸馏效果优于传统的监督学习,但当教师模型过大时,性能提升将停滞。 尽管如此,这一技术仍有助于缩短从概念到原型的距离,普遍降低人工智能创业门槛。但多位人工智能专家强调,这种捷径并不否定昂贵基础模型的必要性,但却是动摇了大模型厂商的盈利前景。 基础模型还有出路吗?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公司最新财报发布后接受采访时表示:“如今全球几乎所有AI开发者都在使用DeepSeek的R1来蒸馏新模型。”蒸馏技术带来了机遇,但对OpenAI和Anthropic等公司耗巨资开发的专有大模型构成了威胁,有可能遭到对抗。云平台Hyperbolic联合创始人张杰表示:“我认为基础模型将会越来越趋于同质化。预训练模型的能力存在天花板,我们正逼近这个极限。”张杰认为,大语言模型巨头的出路在于打造受欢迎的产品而非模型本身,这或许解释了Meta选择部分开源Llama模型的战略考量。 此外,基础模型公司还可以采用更激进的策略。匿名谷歌DeepMind研究员表示,具备推理能力的模型可以通过隐藏推理步骤或“痕迹”来防止被蒸馏。虽然OpenAI在大型o1推理模型中隐藏了完整的推理路径,但新发布的o3-mini版本则展示了这些信息。特朗普政府人工智能政策顾问戴维·萨克斯(David Sacks)在今年1月份接受采访时说:“未来几个月,头部人工智能公司将围剿蒸馏技术。” 不过,在开源人工智能的“狂野西部”,要通过限制蒸馏来遏制技术扩散谈何容易。IBM LLM Granite的索尔直言:“Hugging Face充斥着大量GPT模型生成的、未经授权的格式化训练数据集。这早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Anthropic和OpenAI均未对此置评。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4264.htm)
彭博社周日发文称,特斯拉一直是大多数人心目中的电动汽车代名词,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该公司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且最先进的电动汽车市场,**可能已经度过了它的巅峰期,主要原因就是比亚迪的成功。**  **中国乘联会的数据显示,特斯拉中国销量在过去五个月里连续同比下滑。**特斯拉2 月中国批发销量较上年同期暴跌49%,仅有30,688辆,创下自2022年7月以来的最低值,当时该公司仅交付了28,217辆电动汽车。 当然,特斯拉销量的下滑受到了一些因素的影响。该公司位于上海郊区的工厂已对部分生产线进行了改造以提高效率,并推出焕新版Model Y,因此产量下降的情况预计会持续一段时间,并且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但是在此之前,市场趋势已经对特斯拉不利。 **一升一降** 在中国前12大汽车制造商中(包括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以及其他类型汽车),特斯拉排在第十一位,市场份额远低于5%。实际上,大多数汽车制造商的市场份额趋势线都在下降,而非上升,尤其是那些国际汽车制造商。  特斯拉中国市场排名11 **但是,有一家公司明显例外,它就是比亚迪。**该公司已在2022年3月停止生产纯内燃机汽车,目前的市场份额正朝着15%迈进。上个月,比亚迪售出了超过31.8万辆纯电动和混合动力乘用车,同比增长 161%。它的海外销售也创下了又一个纪录,月销量达到67,025辆。 **比亚迪的成功是特斯拉节节败退的主要原因。** 尽管在马斯克涉足政治领域后,特斯拉在其他地区的销量也出现了大幅下滑,例如德国销量上月暴跌76%,但是在中国市场,特斯拉销量的令人失望更多的是因为车型有限且老旧,尤其是面对比亚迪等公司推出的更新颖、更具吸引力的汽车时。 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整理的去年年终数据,特斯拉中国销量的市场份额为2.6%,为12个月来的最低水平。 **降价太少** 特斯拉在上海生产的两款车型Model Y和Model 3的售价只是有所下降,而不是大幅降价,购买一辆车的平均价格仍然达到3.35万美元左右。 比亚迪今年在中国最畅销的车型是宋Plus运动型掀背车。根据车辆配置的不同,它的售价降低了8%至18%。最贵的宋Plus车型零售价约为2.1万美元,远低于特斯拉的价格。  宋Plus **比亚迪另一款受欢迎的车型海鸥已在今年吸引了大约82,435名买家,平均售价为9900美元,更加亲民。** 在针对国内驾驶环境定制本地化软件方面,中国汽车制造商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比亚迪今年早些时候表示,将把“天神之眼”智驾系统部署到一些最便宜车型上,把先进的驾驶辅助技术普及给大众。现在,比亚迪的车道保持和自适应巡航控制等功能将提供给所有消费者,而不仅仅是高端车型买家。  特斯拉与比亚迪的降价对比 吉利汽车上周表示,其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自动驾驶系统将应用于旗下所有品牌,包括银河、极氪和领克。它的G-Pilot智驾系统能够让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自动导航并实现自动泊车。 **特斯拉FSD太贵** 特斯拉并未止步不前。除了备受期待的焕新版Model Y外,特斯拉上个月还在中国推出了“FSD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类似于美国的FSD系统。新系统对于支付了6.4万元人民币(约合8800美元)的客户开放。然而,这几乎与购买一辆比亚迪整车的价格相当。 对于特斯拉来说,重新调整其定价策略至关重要的,无论是针对辅助驾驶功能还是车辆本身价格。特斯拉推出不同价格档位辅助驾驶套餐,或者类似于美国特斯拉的订阅选项,可能会扩大其电动汽车的吸引力。中国消费者非常重视汽车中的智能软件功能,这是特斯拉可以利用的一个优势,尤其是在马斯克的影响力在部分消费者中逐渐减弱的情况下。 **特斯拉还可以考虑整合更多本地采购的组件**,并利用中国强大的供应链,这样它不仅是在制造电动汽车,还能利用技术提升汽车吸引力。 **比亚迪对国内市场的动态有着深刻的理解。**对该公司而言,关键在于能否在不受关税影响的情况下,在中国以外的大汽车市场复制其成功经验。要在国外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比亚迪需要投入时间和大量投资。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4262.htm)
马斯克周末再次呼吁,随着美国与其欧洲盟友之间的紧张关系继续加剧,美国应该退出北约。这位特斯拉CEO和美国政府效率部(DOGE)负责人周日在旗下社交平台X上转发了一条帖子,上面写着“现在就退出北约!”  马斯克评论称:“我们真的应该这么做,让美国为欧洲防务买单是没有道理的。” 现任美国政府与欧洲北约伙伴的关系日益紧张,特朗普一再批评欧洲的国防开支。他呼吁北约的欧洲成员国将国防开支提高到GDP的5%,远远超过包括美国在内的任何成员国目前的国防开支。在他的第一个任期内,特朗普就曾威胁说,如果盟国不增加开支,他将退出北约。 虽然一些国家已经承诺做出这样的改变,但特朗普仍然持怀疑态度,本月早些时候他表示,美国不会为那些没有为自己的国防支付足够费用的北约成员国提供保护。 欧盟领导人上周在布鲁塞尔举行紧急峰会,讨论大规模增加国防开支的问题。 官员们讨论了欧盟委员会的一项提案,其中包括向成员国提供至多1500亿欧元(合1625亿美元)的国防贷款,以及允许各国在不引发预算处罚的情况下,利用其国家预算在未来四年可能花费6500亿欧元用于国防的计划。 “在过去的几周里,我们看到了我称之为相当动荡的事态发展,”欧盟国防专员库比留斯上周五接受采访时说,“现在可能还不太清楚美国的最终战略是什么。” 根据美国2023年通过的一项法律,在没有参议院三分之二绝对多数或国会通过法案的情况下,美国总统不能单方面退出北约。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4260.htm)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美国多地继续发生反对美国政府效率部负责人埃隆·马斯克的示威活动。周六,超过350名抗议者聚集在纽约曼哈顿的特斯拉展厅,这是全国范围内针对马斯克的抗议活动的一部分。在一些抗议者占领展厅后,警方逮捕了六人。据报道,其中五人因行为不检,一人因拒捕、妨碍政府行政和违反当地法律。  从圣路易斯到夏洛特,从图森到帕洛阿尔托,从纽约到波特兰,全美各地的抗议者们将目标指向了特斯拉展厅、经销商、充电站,有时是Cybertruck电动汽车。 “没有人投票给埃隆·马斯克,”抗议者周六在曼哈顿西村(West Village)的特斯拉展厅里高呼,“寡头出去,民主进来。”其中一个标语提到了马斯克的另一家公司SpaceX,上面写着“马上送马斯克去火星!!” 纽约州参议员布拉德·霍尔曼-西格尔(Brad Hoylman-Sigal)是展厅所在地区的民主党人代表,他说抗议者已经在那里聚集了几个星期,每次抗议的人数都比上一次增加。 西格尔说,“纽约人走上街头是一种宣泄,”并补充说,马斯克和特朗普会看到,“让联邦政府俯首听命会伤害很多人。” 在一些抗议活动中,数十名示威者站在特斯拉经销店外的路边,接受司机们的鸣笛支持。还有一些抗议活动中有多达数百人进入纽约市等地的特斯拉中心,导致了警察的出现和逮捕的增加。 一些特斯拉车主也以自己的方式加入了抗议活动——卖掉自己的汽车。“我现在坐在那辆车里有点尴尬,”一位车主表示。 虽然这些示威活动中的许多都没有造成财产损失,但有报道称,有人在破坏特斯拉,向汽车投掷燃烧瓶,并向经销店开枪。根据法庭文件、监控照片、警方记录和当地媒体报道,自特朗普就职以来,针对特斯拉设施的“暴力或破坏性行为”已经发生了十多起。 上周早些时候,在马里兰州的一家特斯拉经销商处发现了涂鸦,此前一天,一场抗议活动用一个类似纳粹十字记号的标语写着“不要马斯克”。马萨诸塞州警方上周二表示,有7个特斯拉充电桩被故意纵火,目前正在对这起事件进行调查。上周四,波特兰的执法部门表示,一家特斯拉经销商被至少开了七枪,损坏了三辆汽车,窗户被打碎。 同样在上周四,波士顿的一名男子被捕,据报道,他在几辆特斯拉上贴了反马斯克的贴纸,并在一段视频中称此举是“言论自由”。 马斯克在他的社交媒体网站X上回应了这段视频,他写道:“破坏他人的财产,也就是故意破坏,不是言论自由!” 马斯克上周还多次在X上发布了有关抗议活动的帖子,称他正在调查他声称是示威活动背后的组织,并向他的粉丝询问他们可能掌握的任何情报。 马斯克周六在X上写道:“一项调查发现,由‘蓝色行动’(ActBlue)资助的5个组织应对特斯拉的‘抗议’负责:麻烦制造者(Troublemaker)、破坏项目(Disruption Project)、崛起与抵抗(Rise & Resist,)、不可分割项目(Indivisible Project)和美国民主社会主义者(Democratic Socialists of America)。蓝色行动的资助者包括里德·霍夫曼、赫伯特·桑德勒、帕特里夏·鲍曼和利亚·亨特-亨德里克斯等人。” 不过,据《福布斯》报道,除了马斯克的调查“将霍夫曼等人与特斯拉抗议活动联系起来”之外,“没有其他证据”,而且“ActBlue不资助团体,而是一个平台,捐赠者可以通过它向竞选活动或组织捐款。”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42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