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明杀机》宣布将与《巫师》系列进行联动,将于6月4日发布。  此次合作将会提供基于《巫师》系列中角色的皮肤。杰洛特将首次以 幸存者维托里奥·托斯卡诺的传奇皮肤亮相,附带特殊的大厅画面动画和专属语音,并且原版英文版的配音演员Doug Cockle为本作录制了全新的配音。 联动皮肤如下:     此外,官方还宣布将与《玩具熊的午夜后宫》进行联动,2025年夏季推出。 
**三星Galaxy Watch8系列智能手表将采用全新的圆角矩形外观,这一设计风格与去年发布的Galaxy Watch Ultra相似**。从One UI 8 Watch固件挖掘出的信息来看,Galaxy Watch8系列会有两种尺寸选择,而Galaxy Watch8 Classic预计仅有一种尺寸,且有望重新搭载旋转表圈。 在外观上,系列内产品都将采用类似Galaxy Watch Ultra的圆角矩形机身,但屏幕依旧保持圆形。 功能方面,Galaxy Watch8系列将搭载One UI 8 Watch系统。这一系统不仅会引入智能手机One UI 7中的Now Bar功能,还支持随机更换表盘,能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个性化需求。 同时,系统新增的电池充电限制保护功能,可有效延长电池使用寿命;Shortcuts应用让用户能把常用应用放置在表盘上,操作更加便捷。 虽然Galaxy Watch8 Classic是否配备旋转表圈还未确定,但它可能配备类似Galaxy Watch Ultra的快捷按钮,支持更多振动模式。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10/616d443b76f140aa8dfd7e79bc17cd6e.jpg)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10/19fec13667214148af1b52aa768addbc.jpg)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10/93c4c0d97bc24af9a20fc923097d0f29.jp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8652.htm)
据特斯拉员工透露,该公司已通知奥斯汀工厂的Model Y和Cybertruck生产线的工人在美国阵亡将士纪念日(5月26日)这一周呆在家里。工人们说,这次休息的时间异常长,而去年同期这些生产线是正常运行的。  这家电动汽车制造商本周早些时候通知了员工。这些按小时计酬的工人被告知,他们要么带薪休假,要么来做清洁和培训,但不会在生产线上工作。 工人们表示,自今年2月以来,他们的日程安排越来越不一致。一些人说,他们曾多次被要求提前回家。 工人们还说,今年2月,奥斯汀工厂开始减少加班时间。其中两人表示,管理层告诉他们,如果他们加班,最终可能会面临纪律处分。 今年4月有报道称,特斯拉已经降低了Cybertruck的生产目标,并将部分工人调离生产线。去年12月,特斯拉还将这款卡车的生产暂停了3天。 根据德克萨斯州劳动力委员会发布的《工人调整和再培训通知》,本月早些时候,为特斯拉工厂承包工人的Trigo公司解雇了50名在奥斯汀工厂工作的员工。 特斯拉上个月报告称,今年第一季度交付量同比下降13%,其电动汽车的产量比交付量多出近2.6万辆,尽管与前一季度相比,该公司的产量下降了近10万辆。 今年以来,特斯拉的股价下跌了约26%。今年3月,马斯克在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一次活动中表示,特斯拉将在未来两年内将其在美国的汽车产量提高一倍。 今年1月,该公司发布了其最受欢迎的车型Model Y的更新版本,但有迹象表明,这款车的销量不如之前的更新版本。今年4月,该公司开始为这款车提供折扣,并于周二发布了一款更便宜的版本。 一份自愿召回通知显示,截至今年3月20日,该公司交付的Cybertruck还不到5万辆。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8648.htm)
日本电信公司NTT周四宣布,计划以2.37万亿日元(约合164亿美元)收购其子公司NTT Data尚未持有的股份,从而实现私有化。NTT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将以每股4000日元的价格对NTT Data发起要约收购,较周三收盘价溢价34%。  周四,由于买单过多,NTT Data的股票未成交,最终以3492日元的涨停高点收盘,此前日经新闻报道了该计划。 NTT目前持有NTT Data 57.7%的股份,NTT Data是一家信息技术服务提供商,截至周三收盘,其市值为295亿美元。 NTT,一家前国有垄断企业,目前仍为政府所有,于2020年以4万亿日元的价格将移动运营商NTT Docomo私有化。 这家电信公司已与丰田汽车合作开发移动平台,并正在开发下一代光通信技术。NTT还是一家主要的数据中心运营商。 近年来,日本的管理层收购和企业收购激增。通过与NTT的交易,交易将完成一家颇具影响力的母公司上市——这种结构在日本仍然很常见。 据媒体上个月报道,丰田董事长丰田章男已提议收购供应商丰田工业,这笔交易可能价值6万亿日元。 Seven & i Holdings 的创始家族曾试图收购这家7-Eleven便利店的所有者,但未能获得融资。加拿大 Alimentation Couche-Tard 已向该零售商提出 470 亿美元收购。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8646.htm)
在针对 Workspace 用户的最新更新中,Google 已开始向 Workspace 用户推出 Gemini Live。这项由人工智能驱动的生成功能利用 Gemini 的多模式功能,提供对话式的体验。  用户可以使用自然语言语音提问,并获得自然的 AI 语音回复。您可以打断 Gemini 的回答,提出问题或切换话题。 Gemini Live于 2024 年 Pixel 发布会上亮相,并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向 Android 和 iOS 用户推出。它最初面向 Gemini Advanced 的付费用户开放,后来向个人账户免费开放。 该功能可通过 Gemini 应用右下角的按钮访问。您可以从 10 种不同的声音中选择 AI 聊天机器人的声音。Google还更新了语音聊天功能,支持更多语言,分析摄像头信息,并通过查看屏幕录像提出建议。 正如Google在一篇博客文章中提到的,Workspace 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 Gemini Live 互动。他们可以互相交流,并使用该功能集思广益,提出新的营销活动、潜在的论文主题或销售会议策略等想法。 Gemini Live 可以讨论新产品的潜在功能或研究论文的问题。它可以用来大声练习,用户可以获得即将进行的演示的反馈。除了摄像头和屏幕共享外,该功能还支持图片、文件和 YouTube 视频,这些都可以包含在对话中。 请注意,Gemini Live 适用于 18 岁及以上的用户。对于使用工作或学校账户使用 Gemini 应用的用户,Google 提醒,他们无法关闭或删除其 Gemini 应用活动(包括网页和移动应用上的活动)。 Gemini Live 已开始向 Google Workspace 各层级推出,包括 Business Starter/Standard/Plus、Enterprise Starter/Standard/Plus、Education Fundamentals/Standard/Plus、Frontline Starter/Standard、Essentials、Enterprise Essentials 和 Enterprise Essentials Plus。已购买 Gemini 附加组件的非营利组织和 Workspace 用户也将可以使用该功能。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8642.htm)
换手机是开心的,但转移数据是痛苦的,尤其是微信数据迁移,动辄十多个小时的时间令人苦恼。近期一位汽车博主陈文俊晒视频提到,**可以将两台手机放在一个蛋卷铁盒,能够大大提升手机之间数据迁移的速度。****很多人质疑,而微信团队官方却证实了:真的可以!**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10/7b0c904c1f5b4f01a614b03fb0087e00.jpg) 原理很简单: **对外:金属盒子能阻挡外部电磁干扰。** *微信团队翻译:你们(外部干扰电磁)都给我滚啊!!!不允许你们干扰我的宝贝!!! **对内:金属环境中手机天线的近场电磁耦合可能更紧密,俩手机的天线面积增大并弹射走了一部分外部干扰信号。** *微信团队翻译:让我来做大做强你们的天线,让你们连接更稳,传送更快!!!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10/9fb6e558-6992-472b-b167-bcf456015443.png) 除此之外还涉及了“协议层的动态优化”因素,也就是在干扰少的情况下,最新的WiFi 7通信协议会自动调到更高的频谱带宽,让传输更快。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8636.htm)
5月8日,在鸿蒙电脑技术与生态沟通会上,鸿蒙操作系统首次在电脑端亮相。该怎么评价这件事的难度呢?一句话总结:从华为这家公司成立之日算起,做的所有创新尝试捏合在一起,可能都比不上这一件事有挑战。 因为自打Windows成为通用操作系统后,行业里没有出现过任何能动摇其垄断地位的产品,这种绝对的领先地位将各类软硬件与自身牢牢绑定在一起,无限扩大其生态优势。 即便出现MacOS这种能抢占小部分市场的操作系统,但也注定只能在影音场景中偏安一隅,那么华为能否突破Windows的高墙呢? **鸿蒙电脑,下限很明朗** 对于大众来说,华为PC并不让人陌生。 根据第三方调研机构Canalys的统计数据,在2024年中国大陆PC市场中,华为以430万台出货量拿下了11%份额,位列中国市场第二。 作为非核心业务的PC,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肯定是够用的,那既然能基于Windows系统去开发产品,为什么还要推动鸿蒙PC项目? 核心原因在于,在手机和IoT设备全面转用鸿蒙操作后,这个系统的部分特征与Windows是无法匹配的,比如分布式软总线能力,它能够让不同终端设备间进行高速、低延迟的数据传输和任务协同。 但在电脑运行Windows系统的状态下,能够开发出基于NFC技术打造的“一碰传”、“多屏协同”功能就算是数据传输的极限了。 因此,打造鸿蒙PC,不仅仅是满足于“补齐全场景全生态”这种宏观叙事,对于保障鸿蒙用户跨端的体验一致性,进而确保PC业务未来的长久发展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华为也是早早地为鸿蒙电脑做出了规划。据华为方面介绍,鸿蒙电脑经过五年布局,集结超过1万名顶尖工程师,积累超过2700项核心专利。  当然,正如开头提到的,想要取代Windows操作系统,难度极高,那么鸿蒙电脑的生态位会在哪里? 一个能够看得到的市场是信创产品。 这是一个近些年在政策导向下衍生出的产业,核心目标是实现信息技术的自主可控,规避外部制裁和风险,因此在相关产品的采购上通常要求软硬件实现全国产化。 而在相关操作系统方面,基本就是基于Linux内核进行二次开发,不客气地说,体验非常糟糕,大多属于堪堪能用的水平。 这里涉及到的两个问题是,大部分信创产品的从业者既没有全栈研发的能力,也没有让软件厂商进行适配的号召力。 而这两个维度,恰好是华为在消费电子行业中,相较于国内其他厂商,最显著的优势。 对于政企采购来说,鸿蒙电脑之于过去的信创产品,大概算是“弹弓换炮”了,就信创产品的市场需求来看,鸿蒙电脑注定是个“下限很高”的品类。 那么华为会满足于仅在政企市场推动市场吗?虎嗅认为,绝对不是。 在沟通会现场,华为放置了多台鸿蒙电脑样机供参会者体验,接下来笔者将结合自身体验聊聊为什么鸿蒙电脑是一次野心同样很大的尝试。 **初代产品,可圈可点** 作为“鸿蒙上机”的首次尝试,华为将全新的Matebook Pro作为鸿蒙系统的首款硬件平台。 在办公笔记本领域的开发上,华为早已炉火纯青,这台新款的Matebook Pro延续了Matebook系列的设计语言,但打开屏幕后,则会发现全新的用户界面。  从桌面图标和底部Dock栏的排列方式上能够看出,鸿蒙系统在界面整体布局上与Windows类似,但在屏幕右侧,鸿蒙为其加入了“小组件+个性化卡片”组成的功能区域,这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过去桌面端系统的操作层级。 而如果点开设置界面,又会发现它与鸿蒙平板上的布局几乎完全一致,应该说,这个系统整合了Windows和手机/平板鸿蒙系统中,各自最快捷的那部分操作逻辑。  在实际体验上,鸿蒙系统无论是交互还是流畅度,都完全吊打市面上各种“魔改Linux系统”。 接下来再说说华为在软硬件适配问题上给出的解决方案。 这其实也是外界最关心的问题。考虑到鸿蒙电脑暂不支持侧载安装,华为为这台电脑设计了手机/平板同款的应用商店。发布会现场,华为方面表示,目前已有300款融合生态应用完成了适配,还有超过2000款融合生态应用正在加速适配。  当然,考虑到Windows有着数以百万计的软件支持,这种体量优势在短时间内不可能被抹平,鸿蒙的软件适配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但还是要说明的一点是,华为并没有把这台电脑定位为一台仅满足于“基础办公”的PC,即便现在没有正式发布,但华为拉着软件厂商一起,完成了制图、剪辑、图像处理等软件的适配工作。  在软件适配之外,华为也没有落下硬件生态的适配。不同于智能手机这类终端,PC对于键鼠、打印机、投影仪等这类硬件设备的链接是有强需求的,华为也在应用市场中单独列出了一个专区,以为用户提供不同品牌的驱动程序。  因此,笔者认为,这绝不会是一款仅满足于“信创市场”的产品,华为对鸿蒙电脑的定位,一定是取代Windows,未来逐步成为旗下PC产品出货的支撑点。 **AI会是杀招吗?** 软硬件的适配工作,说到底其实也是在补充自身的“短板”,那么鸿蒙系统会有什么“长板”吗? 目前能够看到的,鸿蒙的原生AI功能很可能会成为一个关键破局点。 这倒不是因为鸿蒙在AI功能上有什么得天独厚的优势,而是现在的Wiondws系统在与AI的适配上,已经是发力不从心。 我们大家都知道,Windows系统升级的过程中,开发人员会为其大量加入“补丁式代码”。这么做的好处是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但问题是长此以往,系统本身愈发臃肿。 这些混乱的代码如同缠绕的线团一样,让AI功能的嵌入变得举步维艰。即便是加入一个简单的智能搜索功能,开发人员都不得不梳理各个模块间错综复杂的调用关系,才能确保新功能不会破坏原有系统的稳定性。 另外,Windows系统中的一些“古老机制”,比如内存管理、图像界面、系统服务等,已经与AI动态、高效、并行的需求存在“天然相悖”的情况。 因此,新生的鸿蒙系统在AI功能的内嵌上是完全具备后发优势的。 那么鸿蒙电脑上的AI功能,在实际体验上如何呢? 这里以小艺上的“识图对话”功能为例,笔者在电脑上用B站播放了“虎嗅视频”于4月15日上传的视频《120种氯雷他定到底是咋造出来的?》,随机暂定并圈选整个播放界面,让小艺总结这一帧的画面信息。  能够看到,小艺首先筛除了与视频无关的文字信息,比如B站右侧的推荐栏,同时准确地提取出两款仿制药的配方对比。有趣的是,小艺还对视频上方的弹幕单独列出,并分析出这句话可能表达的意思。 值得一提的是,在鸿蒙电脑的AI部署上,华为选择了“端云结合”的策略,即将盘古大模型与DeepSeek等第三方大模型在云侧融合部署,同时通过轻量化设计在本地也进行部署,这让鸿蒙电脑的核心AI功能无需联网也可以使用。 总体而言,作为“鸿蒙电脑”这个概念的首次尝试,华为为其内嵌的AI功能及应用,的确要高于预期。 **道阻且长** 鸿蒙电脑能够释放多少市场,这个问题现在可能需要分类讨论。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在政企市场,因为有“信创产品”这个强需求,以及华为自身在软硬件协同研发和生态领导位的优势,华为未来将凭借鸿蒙电脑统一这个市场,没有任何悬念。 但从华为的布局来看,鸿蒙电脑是要在“消费级市场”拼刺刀的,那么该系列产品能支撑华为的野心吗? 笔者认为,短期内想要与Windows正面对抗非常困难,这个短期,可能是以五年、乃至十年为单位的。 除了反复谈到的“软硬件适配问题”外,还有就是电脑操作的研发,本身是一项“需求极为发散”的工程。 什么是需求发散? 举一个例子,英伟达的高性能计算卡向中国大陆断供后,急需国产方案来填补市场,国产方案性能优异,但卡间互联上较英伟达的NVLink相比还有差距,它的开发部门就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提高卡间互联带宽,并基于此开发新的互联架构、集合通信库等等。 但电脑的应用场景太过复杂,即便是同一场景下,在不同应用中的需求也五花八门,比如为软件提供系统安全设计时,是否需要实时检测,什么时候预警机制介入,是否植入加密算法……这种需求的发散性,注定电脑操作系统的开发会是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还有一个无法忽视的问题是用户的使用习惯。Windows系统历经了数十年发展,其操作逻辑、快捷键设置、文件管理体系等已成为大众心中的标准范式,甚至是某种肌肉记忆。 鸿蒙电脑想要在短时间内扭转用户的使用习惯,绝非易事。 不过,只要迈出自研操作系统这艰难的一步,长期看鸿蒙电脑还是非常具有想象空间的。 毕竟,鸿蒙操作系统自2019年上市起,在5年的时间内,其智能手机和IoT设备的累计用户达到9亿,有着这样的用户基础,“鸿蒙电脑”的概念未来有极大概率能够被兑现。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8634.htm)
斯柯达刚刚发布了一款名为 Slavia B 的概念摩托车,这款车是 1899 年推出的首款两轮车型之一。斯柯达是一家知名汽车制造商,但许多人可能并不知道该品牌的摩托车根基。这家拥有130年历史的捷克公司最初是一家自行车和摩托车制造商——而现在,它似乎又要回归摩托车制造的初衷了。  斯柯达刚刚发布了一款名为“Slavia B”的闪亮新概念车,以未来主义的风格重新演绎了1899年的首款两轮车型之一。这款车是斯柯达“现代立体”设计研究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旨在展示如何将传统设计进行现代化改造,以适应当代潮流。 这款Cafe Racer概念车由斯柯达内部外部设计师、法国人罗曼·布卡耶 (Romain Bucaille) 倾力打造,力求在保留原版车型独特特征的同时,融入现代风格元素。虽然短期内它可能无法真正转化为量产车型,但这无疑是斯柯达的一个大胆信号,表明其有意向再次挑战两轮车市场。  这款概念车的简单单人座椅和深转向柱是Cafe Racer风格的标志 这款概念车融合了经典的咖啡赛车元素,例如单座座垫和深陷的车把,并搭配了未来主义风格的细节,例如独特的前大灯标志、锐利的棱角以及流畅简洁的线条。在车头简洁的留白中,悬浮着“Laurin & Klement”的标志,巧妙而优雅地致敬了斯柯达的创始人二人组。 最初的 Slavia B 于 1899 年由公司创始人瓦茨拉夫·劳林 (Václav Laurin) 和瓦茨拉夫·克莱门特 (Václav Klement) 打造,是斯柯达最早的电动自行车之一。这款全新概念车在致敬这一经典传承的同时,也着眼于未来。它保留了原版车型标志性的菱形车架,并重新演绎,使其更具力量感,更符合当前的设计潮流。  斯柯达的内部外部设计师、法国人 Romain Bucaille 创造了这款Cafe Racer 斯柯达表示,这款概念车刻意去除了不必要的元素,以符合公司新兴的都市设计语言。车座和车把采用棕色皮革,左侧则配有配套的皮革工具包,增添了一丝雅致的复古气息,致敬了曾经藏在车座下的原始摩托车工具包。 作为一款电动概念车,你不会找到原版车型的240cc发动机,它拥有强大的1.75马力,没有变速箱,采用皮带传动。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规格参数——例如发动机输出功率、车轮尺寸、续航里程、车载技术——那么现在你只能望而却步了。斯柯达对这些细节保持保密。  该汽车制造商声称,这款摩托车有意消除了不必要的元素,并遵循了斯柯达新的城市设计语言 <ps direction="vertical" indicator="1"></ps> 目前为止,我们对这款独一无二的概念车的了解就这些。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斯柯达并不惧怕用两轮车取代四轮车。真正的问题是——真的会吗? <ps direction="vertical" indicator="1"> </ps>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8632.htm)
Qwen上新“AI前端工程师”Web Dev,一句话开发网页应用。三大件HTML,CSS,JavaScript一个工具全包了,定睛一看用的还是React框架。  几秒钟生成个人网站,布局美观还带特效,接下来改改内容上传GitHub Pages就完事了。 又或者哪家Agent能自动部署网页了,有知道的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官方在Twitter的宣传还演示了一句话复刻Twitter界面。  有开发者表示,这不仅是文本到像素级渲染,还可以让团队先快速搭建脚手架,再逐步完善,加快开发流程。  手快的网友已经复刻了GitHub的界面。  Qwen版Canvas/Artifact 除了开发网页应用外,Qwen官方还演示了制作复杂动画的效果。  编写一个水果电子商务网站,创建一个防晒产品介绍网站,都只需要一句话。  当然,要是有更具体的内容和页面布局要求,也可以仔细描述: 创建一个语义化的“联系客服”表单,其中包含用户姓名、邮箱、问题类型和留言等字段。表单元素在卡片内垂直排列。  更高级的玩法是发给AI一个网页,让它根据里面的内容自己创建合适的展示方式。  从前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每一次AI都是调用React框架,即使明确要求他使用别的框架或不使用框架都做不到。   另外这个功能不限制模型,在Qwen网页版的模型都可以选用,只需要开启“网页开发”模式。  如果与“深度思考”模式一起使用的话,也能开发出来的网页质量有较大提升(不过会让输出明显变慢), 未开启深度思考:  开启深度思考:  从推理token中,还可以从侧面看出网页开发模式运行的机制。 使用React、Tailwind CSS,以及所有内容放在单个静态.jsx文件中应该是系统提示词规定好了的。  简单套话还可以看出,系统提示词中包含一系列设计原则和最佳实践。 有完整套出系统提示词的朋友也欢迎在评论区中分享。  One More Thing Qwen Chat除了“网页开发”模式之外,还新增了一个MCP模式,不过目前还是灰色的,指上去会显示“即将推出”。 也是很期待了。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8622.htm)
据科技博客TechCrunch报道,Google公司将于5月20日至21日在加州山景城的海岸线圆形剧场举办2025年度Google I/O开发者大会。届时,Google将公布各项软件产品的进展情况,预览最新功能。Google预计将公布大量关于Android、Chrome、Google搜索、YouTube以及AI聊天机器人Gemini的消息。  Google开发者大会将于本月开幕 以下是TechCrunch对本届大会的前瞻: **AI和Gemini** AI是当下最热门的技术,Google也像其竞争对手一样在这一领域大举投资。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在今年的I/O大会上,Google将为其旗舰级AI模型系列Gemini推出新版本(甚至多个新版本)。过去几周网上泄露的信息显示,新版Gemini Ultra即将登场,这款模型是GoogleGemini系列的最高端产品。  随着升级版Gemini Ultra的推出,Gemini订阅服务的价格也可能水涨船高。目前,Google仅提供一个付费订阅方案Gemini Advanced,每月收费20美元,允许用户解锁Gemini更多功能。但Google可能很快会推出两个新方案:Premium Plus和Premium Pro。目前尚不清楚这两个新方案将提供哪些额外权益,也不确定它们的定价与Gemini Advanced相比如何。 Google也很有可能在大会上介绍其Astra计划,该项目旨在构建具备实时、多模态理解能力的AI应用与“智能体”。Google还可能预览其AI智能体:Project Mariner,它能够代替用户在网络上浏览和执行操作。 有网友在X上发现,GoogleAI Studio开发者平台的代码中出现了“操作计算机”(Computer Use)字样,这可能与Mariner项目有关。 **Android 16** 今年,Google将首次为Android更新举办一场独立活动:Android秀(The Android Show)。该活动将在周二举行,时间比I/O大会早约一周。 此次活动的重点将是最新版操作系统Android 16。据悉,Android 16将带来改进后的通知系统和全新的设计语言Material 3 Expressive。根据一篇泄露的博客文章中,Google将Material 3 Expressive描述为一次“彻底改造”,界面响应更灵敏,具备更多“可操作元素”。  从各方报道来看,Android 16是一项以提升用户体验为核心的更新。它将支持Auracast技术,让设备在多个蓝牙设备间切换更加顺畅;同时还将引入锁屏小组件和一系列新的辅助功能。 Google还可能介绍新版混合现实系统Android XR、可穿戴设备操作系统Wear OS的功能。 **其他内容** 根据Google官方I/O日程安排,在The Android Show和主题演讲之后,Google还有很多内容需要讨论。 Google日程上列出了一系列讲座安排,专门针对Chrome、Google云、Google Play应用商店、Android开发工具以及Google开源模型Gemma。 去年,Google在I/O大会上发布了一些与AI相关的惊喜内容,包括一组专为教育场景优化的模型LearnLM。今年的惊喜之一可能是播客生成工具NotebookLM的升级。泄露的代码显示,它可能新增一项名为“视频概览”的功能,预计会生成视频摘要,很可能依托的是GoogleVeo 2视频生成模型。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8620.htm)
5月10日,宇树科技创始人、CEO王兴兴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感谢在上海获得的第一桶金,对年轻人来说,包容是最好的土壤。“可以说公司最早的第一桶金,就是上海给的。” 5月10日,第六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在上海中心举行。论坛上,宇树科技创始人、CEO王兴兴回溯了自己曾在上大读研期间开创性地开发了低成本高性能四足机器人XDog,并于2015年参加了上海一项机器人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得8万元奖金,这笔经费一度成为公司最早的启动资金。  王兴兴在论坛上演讲。澎湃新闻记者 鞠文韬 摄 王兴兴主动谈及为何选择做“人形”机器人,他表示有四重原因:“一是因为人形机器人是结构最简单的通用机器人,对硬件要求比较低;二是人类都会更喜欢长得像人的机器人,更能够提供情绪价值;三是人形机器人更方便直接数据采集,人类通用的数据适配给人形机器人是最方便的;四是人形机器人可以处理需要人处理的各种事情。”在他看来,海内外人形机器人行业都正值热潮,未来2-5年,智能机器人技术的研究重心将是端到端的AI问题。 “如果上海的年轻人愿意来我们公司发展,我们非常欢迎。各种岗位包括文职、采购、销售技术、研发市场都很缺人,欢迎所有人的加入。”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王兴兴表示,目前宇树科技已经在上海建立分公司,未来与上海这座城市的合作将更紧密,“上海的创业环境过去几年一直是热火朝天的,今年肯定会更好,包括今年的具身机器人行业,大家的订单都很好。” 谈到对年轻人的建议,王兴兴说:“我觉得这个时代,AI就是属于年轻人的,现在的机会跟以前比变得更多,无论是资源、资金、社会大众对机器人和AI的关注度跟10年以前都是天差地别。AI就是最好的机会,每个人都可以参与进来。”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8618.htm)
<blockquote><p>在AI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如何更高效地与大语言模型(LLM)沟通,以获取更准确、更有价值的输出,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谷歌最新发布的《Prompt Engineering》白皮书,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指导。本文将详细介绍白皮书中提出的10个提示词工程技巧,希望能帮到大家。</p> </blockquote>  Google 今年发布了一份长达 65页 的白皮书,详细探讨了提示工程(Prompt Engineering),介绍了如何通过设计和优化提示词来引导AI大语言模型(LLM)生成准确的输出。 这篇论文提出了多种提示工程技术来解决大型语言模型的提示优化问题。在这里提取了10个具体的提示词技巧: - 零样本提示:提供任务的描述和一些文本,让LLM开始生成。这种方法适用于不需要创造性的任务。 - 单样本和少样本提示:提供单个或多个示例,帮助模型理解任务并要求其模仿这些示例。示例的数量和质量对任务的复杂性有显著影响。 - 系统提示:设置整体上下文和目的,定义模型的基本能力和主要任务。例如,要求模型返回JSON格式的输出。 - 角色提示:为模型分配特定角色(如旅行指南),使其生成与角色一致的内容。 - 上下文提示:提供与当前任务相关的具体细节或背景信息,帮助模型理解请求并生成相关响应。 - 逐步回退提示:首先让LLM考虑一个与具体任务相关的通用问题,然后将答案反馈到后续的具体任务提示中,以激活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推理过程。 - 链式思维(CoT)提示:生成中间推理步骤,帮助LLM生成更准确的答案。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推理的任务。 - 自一致性提示:通过生成多样的推理路径并选择最常见的答案来提高响应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 树状思维(ToT)提示:允许LLM同时探索多个不同的推理路径,特别适用于复杂任务。 - ReAct(reason & act)提示:结合推理和外部工具(如搜索、代码解释器)来解决问题,模拟人类在现实世界中的操作方式。 ## 什么是提示工程? 提示工程是设计高质量输入指令(即“提示词”)的过程,用于引导大型语言模型(如Gemini、GPT等)生成更准确的输出。就像和人沟通一样,你提问的方式直接影响AI的回答质量。即使你不是程序员,也能通过优化提示词让AI更好地理解你的需求。 ## 技巧 以下是提取的Prompt Engineering技巧、案例及适用场景: ### 1. 零样本提示(Zero-Shot) 技巧:直接给出任务,不提供示例。 例子: 提问:“将电影评论分类为积极、中性或消极。” 回答:“这部电影画面很美,但剧情拖沓。” 适用场景:简单任务(如分类、翻译)。 ### 2. 单样本/少样本提示(One-Shot/Few-Shot) 技巧:提供1个(单样本)或多个(少样本)示例,引导模型模仿。 例子: 任务:解析披萨订单为JSON。 示例输入:“我要一个小披萨,加芝士、番茄酱和意大利辣香肠。” 示例输出:{“size”: “small”, “ingredients”: [“cheese”, “tomato sauce”, “pepperoni”]} 适用场景:需要特定输出格式或复杂模式的任务(如数据解析、代码生成)。 ### 3. 系统提示(System Prompting) 技巧:设定模型的整体任务框架(如输出格式、安全限制)。 例子: 指令:“仅返回大写的情感标签。” 输入:“这部电影太糟糕了。” 输出:“NEGATIVE” 适用场景:需控制输出结构或安全性(如JSON生成、毒性过滤)。 ### 4. 角色提示(Role Prompting) 技巧:为模型分配特定角色(如旅行指南、教师)。 例子: 指令:“扮演旅行指南,推荐阿姆斯特丹的3个博物馆。” 输出:列出梵高博物馆等景点。 适用场景:需要特定风格或专业知识的回答(如客服、教育)。 ### 5. 上下文提示(Contextual Prompting) 技巧:提供任务相关的背景信息。 例子: 上下文:“你正在为复古游戏博客撰稿。” 请求:“建议3个文章主题。” 输出:80年代街机游戏设计演变等。 适用场景:需个性化或领域相关的输出(如内容创作)。 ### 6. 退步提示(Step-Back Prompting) 技巧:先让模型回答抽象问题,再解决具体任务。 例子: 抽象问题:“FPS游戏中哪些设定能创造挑战性?” 具体任务:“基于‘废弃军事基地’设定写剧情。” 适用场景:复杂任务需激活背景知识(如游戏设计、学术研究)。 ### 7. 思维链(Chain of Thought, CoT) 技巧:要求模型分步推理。 例子: 提问:“我3岁时伴侣年龄是我的3倍,现在20岁,伴侣几岁?” 模型分步计算年龄差后输出:“26岁。” 适用场景:数学问题、逻辑推理或需解释的任务。 ### 8. 自我一致性(Self-Consistency) 技巧:多次生成答案并投票选择最常见结果。 例子: 多次提问分类邮件是否为重要,最终选择多数结果“IMPORTANT”。 适用场景:减少随机性,提高答案可靠性(如分类、评估)。 ### 9. 思维树(Tree of Thoughts, ToT) 技巧:并行探索多条推理路径。 适用场景:需多角度分析的复杂问题(如策略规划、创意生成)。 ### 10. ReAct(推理与行动) 技巧:结合推理和外部工具(如搜索API)。 例子: 任务:“Metallica乐队成员共有多少孩子?” 模型分步搜索每位成员信息并累加。 适用场景:需实时数据或交互的任务(如信息检索、代码执行)。 作者|Authors: Lee Boonstra 原文|https://www.kaggle.com/whitepaper-prompt-engineering 出品|码个蛋(ID:codeegg) 工具|NoteBookLM(播客音频)、DeepSeek V3(文本总结) 整理|陈宇明播客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陈宇明】,微信公众号:【码个蛋】,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blockquote><p>抖音小店作为当下热门的电商平台,为新手商家提供了广阔的创业空间,但面对商品卡、短视频和直播带货等多种推广方式,新手往往无从下手。本文作者通过亲身实践,详细对比了这三种推广方式的优缺点,分享了在不同商品品类和运营阶段的实操经验。</p> </blockquote>  ## 一、为什么要搞懂抖店的三种推广方式? 抖音小店(简称抖店)作为国内新兴的电商平台,相比于传统的淘宝、京东等货架电商平台,有更多的生意形态和推广模式。 如果你有货源,那么你可以在抖店上通过商品卡展示、短视频种草、直播带货等方式,或单一、或组合推广,将它销售给用户。 不过话又说回来,所谓的“新兴平台”,也只是相对于传统主流电商平台而言。实际上,目前的抖店平台也是竞争激烈、流量贵、转化难,早已没有了前两年的平台红利。 作为想创业的新手,开网店做生意是最佳的低成本创业方式之一。虽然平台竞争加剧,但依然可以在精细化运营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赛道和运营模式。 在流量成本越来越高的今天,选对品、找准适合自己品类的推广方式,可以事半功倍,否则就是白烧钱。 那么,具体是哪种推广方式适合像我这种新手呢? ## 二、模式一:商品卡推广 作为没有货源、没有丰富运营经验的纯电商小白,总想象着能够通过自己过人的商品需求洞察能力,选出一些畅销品类,一键上架到店铺后台,再快速被用户发现并购买。 不想过多的花费精力,只要把商品放上去就能被用户看到,就能出单。 这种情境就是类似于传统淘宝、京东的货架电商模式,在抖店里叫做商品卡。 卖家在后台上传的一个个商品,被抖店作为商品卡片,通过包装多种展示方式,如商城首页、搜索结果、推荐模块等,在多种场景下展示给用户。 对应的,用户在抖音商城进行搜索,或者在 “猜你喜欢” 等推荐页面浏览时,看到的商品主图、标题、价格等信息集合,就是商品卡。 当用户直接点击商品卡进入商品详情页,浏览咨询完毕并完成下单,这就形成了商品卡订单。 它是一种 “人找货” 的货架电商模式。 作为新手小白,这是最先能接触的推广方式。我当时通过在1688选品,然后通过第三方ERP软件进行批量铺货。 最大的优点就是,不需要自己做复杂的短视频,或强迫自己出镜实时直播。只需要在自己觉得不错的商品旁边点击“一件铺货”,这个品就算是从货源平台复制到抖店了。 当时觉得我只需做好商品上架、标题优化、店铺装修等基础工作,就能获得流量曝光。对于人力、物力有限的新手商家来说,是一种较为经济实惠的推广方式。 在抖店商城,用户可以通过搜索我商品标题里的关键词找到我的商品卡,在浏览我优化好的商品详情后能直接下单。 然后,一切都是美好的幻想。面对现在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的现状下,仅仅只想轻松获得订单是不现实的。 ## 三、模式二:短视频带货 我最开始做的是玩具类目,因为我自己家里有孩子,所以想着做一做玩具类目试试水。 在商品卡推广阶段,因为没有付费投流,同时因为自己兼职一个人精力有限,没有趁手的作图工具,无法兼顾商品图片优化等工作,导致商品信息优化不足,所以只是偶尔零星出几单。 后来,我认为玩具这种需要和目标用户交互的商品,可能是不适合仅仅用图文展示就能激发用户购买欲望的。 于是,我就开始计划用短视频来推广。 在我的设想里,我家里有孩子,可以采购一些玩具样品,让我媳妇帮我拍一些孩子玩玩具的视频,然后简单剪辑一下发到抖音上,再通过挂载商品链接,吸引用户下单。 果然,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因为蹩脚的拍摄技巧,和没舍得付费投流,所以短视频触达的人少,转化自然就更少。 短视频推广是利用抖音的短视频内容生态,通过制作有趣、有用、有创意的视频,展示商品的特点、使用场景、优势等,吸引用户的关注,激发用户的购买欲望,从而引导用户点击视频中的商品链接进入抖店购买商品。 它属于 “货找人” 的推广模式,是通过优质的内容触达潜在客户。 虽然也找过专业团队帮忙拍摄短视频,但是效果不尽人意。 把事情交给别人做,总是无法很好的表达出商品的使用场景。 所以如果还有机会,我会自己重新学习选题、思考脚本,亲自拍摄剪辑,再适当地投流加以推广。 ## 四、模式三:直播带货 因为是新手,而且预算不想投入太多,玩具品类的内卷现象也比较严重,低价的玩具遍地都是,没有熟悉的供应链或者货源,利润低,推广起来挺费劲。 性价比高的玩具大多又有专利,不会允许小白商家胡乱销售,而且进价较高。综合考虑后决定先放弃,换个赛道看看。 我把目光又投向了红海的女装类目。 根据抖音商城的用户数据分析,女性用户占比较高,其中女性白领通勤主题类目的用户需求旺盛,所以我就开始上架女装通勤服饰品类,铺了一些牛仔裤。 牛仔裤的推广,主要是通过商品卡和直播方式进行推广。因为没有短视频女装模特资源,所以没有做短视频种草模式。 要说卖货什么方式最快,还得是直播带货。 直播推广是商家或达人在抖音平台上进行实时直播,通过展示商品、讲解产品特点、回答用户疑问、进行互动抽奖等方式,吸引用户购买商品。 直播具有实时性、互动性强的特点,能够让用户更直观地了解商品,增强用户的购买信心。 因为直播间天然的信息封闭环境,再加上主播娴熟的喊卖技巧,很多女性会因为冲动消费购买下单。 我的商品里,其中一条牛仔裤在某个晚上就卖爆了。 当天晚上4个小时卖出去200多单,这是我第一次作为电商商家,短暂地感受到了一次爆品体验。 那一晚上我自己只顾回复客服信息,支付货款,忙够呛。等到后半夜,销量逐渐减少,再到第二天因为没有继续找达人带货,所以销量几乎就断层式下滑了。 一条牛仔裤销售单价30块钱,一晚上光支付货款就8000块钱左右,作为新手小卖家,着实为我的现金流捏了一把汗。 当然,这只是销售额,实际因为商品质量一般,再加上部分用户上身效果不理想,造成了50%的退货率。 最终实际收入到手并不多,属于是穷忙活一场,推广性价比不高。 ## 五、实操经验对比总结 ### 1. 商品卡推广 适合商品本身具有一定竞争力,且用户日常需求较明确,习惯于直接通过关键词搜索的品类。 比如一些标准化的产品,如 3C 数码配件、办公用品、家居日用品等。 如果卖家能多在商品信息优化上下功夫,打造有差异化商品品牌、店铺风格,是有机会通过低成本来实现销售目标的。 需要考虑的是,由于竞争激烈,要获得大量流量,可能需要一定的付费推广投入。整体成本效益相对稳定,适合中小商家长期运营。 ### 2. 短视频带货 在商品卡推广基础上,如果你的商品还需要形象生动地给用户展示,需要通过创意来吸引用户的话,可以尝试拍摄短视频进行推广。 如儿童玩具、生活创意用品等,这类商品通过短视频的形式,可以更好地展示其效果和特色,激发用户的购买欲望。 需要考虑的是,短视频内容创作成本较高,且流量获取成本受内容质量影响较大。如果需要制作高质量的短视频,可能还需要聘请专业团队或购买相关设备。 ### 3. 直播带货 直播带货的达人出镜,能为商家商品赢得一定的信任度。因此对于新品发布、限时促销、高价值商品或需要详细讲解的商品较为适用。 如电子产品、高端家具、珠宝首饰等。直播的实时互动和抢购氛围能够有效促进这些商品的销售转化。 需要考虑的是,团队成本、场地设备成本以及营销成本都较高。虽说直播能够在短时间内集中大量流量,实现较高的销售转化,如果直播效果好,投入产出比也可能较高。不过对于中小商家来说,直播的高成本可能是一个较大的负担。 ## 六、给新手运营者的建议 如果你是像我一样,人力、资金、经验有限,建议前期先从商品卡推广入手,做好店铺的基础运营工作,积累一定的流量和销量。同时,可以尝试制作一些简单的短视频进行辅助推广,逐步提升自己的内容创作能力。 中期,可在商品卡优化的基础上,加大短视频创作的投入,打造一些爆款短视频,吸引更多潜在客户。后期可以根据产品特点和销售计划,适时开展直播推广,提升销售转化。 同时,利用抖音的各种营销工具和数据分析功能,对推广策略进行精细化调整,实现店铺业绩的持续增长。 如果你正准备开网店,希望这篇内容能帮你少走弯路。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曙欧巴】,微信公众号:【曙欧巴】,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他们的骑兵并不弱,当罗马把敌人的骑兵收服到麾下时,罗马骑兵就一点也不弱了。 罗马本身就拥有优秀的骑兵。在马略改革(公元前107年)之前,典型的罗马骑兵是“骑马阶层”的成员。他们的地位比元老院议员低一级,是共和国的顶级精英。 他们就是“骑士”(equestrians),可以将他们理解为罗马版本的中世纪骑士。 这些骑士是由那些能够负担得起马匹及其骑手装备费用的人组成的。在一个4200人的军团中约有300个这样的骑兵。这300人分为10个中队,每个中队由一个十夫长率领。 这些骑兵手持矛、标枪和剑,头戴头盔,身披铠甲,手持圆盾。然而,此时的骑兵既没有马刺,也没有马镫。以这种方式骑马作战怎么说都不会很轻松。 他们就是所谓的“中型骑兵”。由于穿了太多的盔甲,他们不像是轻骑兵,但也不像真正的重骑兵那样手持长矛冲锋陷阵。他们的战斗风格是典型的意大利、迦太基和希腊南部风格。 由于重装步兵战争是这个时代早期的标准,骑兵一般部署在侧翼,除了追击溃散的敌人之外,在战斗中可能没有发挥实质性作用。 随着马略改革的进行,这种情况结束了,职业军队几乎摒弃了骑兵(和轻步兵)。骑兵的作用交给了那些更擅长骑术的部队,如努米底亚人和凯尔特人。据说,凯撒本人也很喜欢他的日耳曼骑兵部队。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在马略改革之后,罗马士兵也必须自备马匹!而武器和盔甲才会由国家提供。这就严重限制了骑兵的数量:只有富裕阶层(如骑士阶层)才能负担得起这笔费用。 在了解马略之前的罗马军队时,要始终牢记的一点是,他们从根本上说是公民民兵。没有人是真正的职业军人。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他们的训练时间。 成为一名合格的重步兵所需的训练远远少于成为一名合格的骑兵。每个人都知道如何行走和行军,他们每天都在这样做。但骑马是大多数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很少有机会练习的技能。 与中世纪欧洲的贵族不同,罗马骑马精英阶层大多居住在城市,这意味着他们很少有机会练习骑术。因此,即使他们在步行时精通长矛或标枪,在骑马时也差强人意,尤其是当时马镫还尚未发明。 幸运的是,意大利中部和周边地区的其他城邦也和罗马人一样骑术拙劣,因此双方通常都是半斤八两。  (1、2:伊比利亚骑兵;3:罗马公民骑兵) 只有当这些罗马“骑士”被迫与真正的马术文化骑兵(如高卢人、伊比利亚人和努米底亚人)作战时,骑术差的名声才会凸显出来。 伊比利亚骑兵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们对罗马骑兵构成了严重威胁。西班牙至今仍以骏马闻名于世。汉尼拔的精锐中型骑兵大多是伊比利亚人,然后是高卢人和努米底亚人。 事实证明,闻名遐迩的努米底亚轻骑兵是不可战胜的。 作为最优秀的轻骑兵,他们骑马时没有马鞍和马镫,甚至没有缰绳,只用一根简单的绳索套在马脖子上。除了圆形皮盾或豹皮外没有任何形式的身体防护,他们的主要武器是标枪和短剑。 然而,他们的速度和标枪使他们能够保持战术上的主动权。他们可以选择战斗,骚扰装甲更重的敌人,使其疲惫不堪,或将其引入埋伏圈。在坎尼战役中,努米底亚轻骑兵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而汉尼拔之所以在扎马失利,主要是因为努米底亚人这一次站在了罗马人一边。 罗马骑兵被如此高超的对手击败,实在是无可厚非。这些人生在马背上,或者至少是在马背上长大的。骑马是他们的第二天性,就像走路一样。  (努米底亚轻骑兵) 马略改革和罗马帝国重组军团后,罗马骑兵的素质有了显著提高。 随着共和国向帝国的转变,罗马军队现在完全在意大利半岛之外作战,奥古斯都皇帝建立了由非罗马公民组成的正规军辅助部队。辅助部队中的许多“外国人”都来自罗马的敌人,他们“在马背上长大”,是从“帝国的边缘”招募来的。这些宿敌——高卢人(他们可能是最熟练的骑兵)、凯尔特人、日耳曼人和色雷斯人——都以骑马技术闻名。 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之后,罗马骑兵总是得到盟军本土骑兵(尤其是努米底亚骑兵)的补充,事实上,盟军骑兵的数量常常超过罗马骑兵的总兵力,例如:在扎马,4000名努米底亚人占据右翼,而只有1500名罗马人占据左翼。 就是在这一时期,骑兵被赋予了与步兵类似的正规地位。骑兵接受的训练与军团的纪律标准相同,他们与军团一样现在是长期服役的专业人员,在同样永久性的部队中服役。 在共和国末期和帝国初期,罗马骑兵本身越来越弱,罗马改用辅助骑兵和盟军骑兵来满足骑兵需求。从那时起,罗马骑兵似乎不再被征召参加骑兵服役,而是从平民中招募。 问题是,既然罗马人的公民骑兵是一支非常有效和有用的部队,为什么罗马人不再培养他们自己的骑兵呢? 主要原因可能是可用的骑士和第一阶层的公民人数有限。由于帝国变得过于庞大和复杂,贵族们根本无法充当普通骑兵,因此罗马骑士早已成为一个纯粹的军官阶层。 与此同时,许多第一阶层的平民已经发展了主要的商业利益,没有时间服兵役。虽然可以招募下层平民并训练成更多的骑兵,但在高卢、西班牙、色雷斯和努米底亚等国家拥有大量优秀本土骑兵的情况下,这样做的成本肯定很高,而且也没有必要,因为这些国家可以用比公民低得多的薪水雇佣骑兵。  (骑兵位于军团大队阵形的两个侧翼) 虽然这些骑兵已经身怀绝技,但他们还是接受了罗马传统的训练和纪律约束 骑兵被组织成一种叫做五百人队(quingeniary)和千人队(ala milliaria)的部队。与步兵相反,他们叫做“翼骑队”(alae),而不是大队(cohort)。一个五百人翼骑队有16个“骑兵中队”(turmae),每个中队32人(或30人),共计512人。千人队有768人,共32个中队。 实际上,与军团相比,这在人数上并不算什么。尽管军团是军队的骨干,但包括辅助部队在内的骑兵则成为军队的“耳目”。在罗马人进行任何战斗之前,辅助部队都要寻找潜在的营地、食物和水源,并对地形进行评估。 战斗前,军队在行军途中,骑兵充当侦察兵,保护后方和侧翼。建立营地后,骑兵和辅助步兵将驻守前哨。 在部署时,地形的类型决定了辅助部队的排列。在典型的三线步兵主力阵型中,辅兵“大队”(cohort)驻扎在军团中心的两侧,而翼骑兵队则保护侧翼。 在攻击步兵之前,骑兵会设法消灭敌人的骑兵。之后,罗马骑兵会从多个方向向敌军发起冲锋,试图扰乱敌方阵线,打击敌军的士气。 虽然辅助部队不应该从正面向敌方步兵发起真正的冲锋,但他们应该追击撤退的敌人,防止他们反扑。 总之,其作用仍然是支援、侦察和小规模战斗。 这些人将传统的骑马技巧与优质的罗马装备和操练相结合,组成了当时最优秀的中型和重型骑兵。 面对莱茵河或多瑙河部落的任何对手,罗马的中型骑兵足以应付帝国最初几个世纪的战斗。只有在东方对阵帕提亚人和萨珊人时,罗马骑兵才显得力不从心。 这些人使用长矛作为主要武器。这是一种两头尖的长矛。重量足以成为长枪,可以刺击,但重量又很轻,可以像标枪一样短距离投掷。  (罗马指挥官马库斯·克拉苏在公元前53年的卡莱战役中面对帕提亚骑兵时,罗马人见识了他们的厉害。) 帕提亚骑兵受过在开阔地作战的专门训练,与罗马人遇到过的任何骑兵都不一样。在没有步兵的情况下,帕提亚人在战争中使用的是手持长矛的铁甲骑兵和身着轻甲的弓骑兵。这些骑兵行动敏捷,射击迅速,强调敏捷性和高超的骑术,快速冲锋,佯装撤退。他们的骑手使用帕提亚人的射法,弓箭手骑马全速前进,在马鞍上转身的同时,他会在马的臀部射箭。与这样的骑兵作战,罗马人在卡莱战役遭遇了历史上最严重的军事灾难之一。 罗马人再一次从敌人那里学会了新的技术,效仿他们的波斯敌人,采用了他们自己版本的铁甲骑兵,称为“cataphractarii”或“clibanarii”。时至今日,历史学家仍无法确定这两种分类之间的区别。 这些骑兵虽然没有马镫,但传统的罗马马鞍有四个角,可用于固定骑手,使士兵在受到冲击时能保持坐姿。在萨珊王朝时期,波斯军队开发了更加安全的马鞍,将骑手“固定”在马身上,这与后来欧洲中世纪的骑士马鞍非常相似。这些马鞍在马鞍后部有一个鞍后桥和两个护夹,从而使骑手能够保持正确的坐姿,尤其是在激烈的战斗中。  (罗马四角马鞍) 罗马骑兵在完全过渡到拜占庭时期之前的最后迭代是随从骑兵(bucellarii),他们是5世纪和6世纪罗马军队中最优秀的骑兵,并且从罗马人、波斯人、哥特人和匈人等人中招募。 这些骑兵与帝国权威的衰落有关,因为他们的存在意味着帝国不再垄断暴力。他们与其指挥官关系密切,支持他对抗其他指挥官甚至反对帝国、朝廷和皇帝。 几个世纪以来,这些装甲骑射手一直是罗马辅助部队的一部分,但直到4世纪和5世纪罗马人遭受匈奴人的冲击后,他们才最终成为完全职业化的罗马精锐部队。 在接下来的300年里,随着步兵的重要性日益下降,装甲骑兵或长枪兵成为了罗马帝国日益萎缩的精锐骑兵。 · · · 在我的同名公众号,发现更多一世界趣历史。
距离那场声势浩大的“1+6+N”变革已过去足足两年,阿里终于通过“外卖”找回了感觉。五一期间,上线仅6天的淘宝“闪购”宣布单日外卖订单突破千万。这一成绩毫不逊色于京东,也让被美团压制多年的饿了么“重见天日”。 “闪购”首战告捷,与其说是边缘化的本地生活业务主动参战,不如看做是阿里巴巴重启业务扩张的小试牛刀。 这层窗户纸在阿里日前一天被捅破。5月9日,阿里集团CEO吴泳铭发在内网论坛发帖,接下来阿里将以饱和式投入的打法,聚焦于几大核心战役。阿里将以全局价值最优来制定集团各业务的协同策略。 这几乎就差宣告,阿里将从两年前分拆的“1+6+N”,重新回到“一个阿里”。毕竟马云说过,战略调整了,组织没调整,等于没战略。 **从剧烈分拆到复合** **阿里这两年经历了什么?** 2023年3月28日,伴随着时任CEO张勇的一封全员信,阿里正式宣布启动“1+6+N”的组织变革。即在阿里集团之下,设立云智能、淘宝天猫商业、本地生活、国际数字商业、菜鸟、大文娱等六大业务集团和多家业务公司,各业务集团对经营结果负总责。  在此之前的两年,内有反垄断整改压力,外逢中概股至暗时刻,阿里走入历史上少有的一段灰暗时期。作为中概股龙头,阿里市值16个月内缩水三分之二。 回过头看,互联网行业遭遇结构性挑战,分拆可能是当时最好的选择。当时有专家曾分析称,这个体量的公司要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需要重新划分利益,才能实现边界突破。 理想情况下,分拆后各业务公司也将获得更高估值和市场份额。 但不能忽略的是,这次分拆并非是业务壮大或创新驱动,而是以资本市场为导向的一次变革。 启动变革两个月后,阿里宣布彻底拆分阿里云,盒马将伺机上市。半年后,盒马宣布暂缓上市,阿里云暂停完全分拆,吴泳铭接替张勇成为阿里巴巴新任CEO。去年底《金融时报》有关阿里分拆的一篇报道中,张勇离开阿里云被解读为分拆计划瓦解的第一个迹象。  《晚点Latepost》当年对此评价为:一家千亿美元市值公司宣布一个如此剧烈的拆分改组计划,又因实际情况变化,不到半年时间重新调整,这样的情况全球鲜有。 针对这次分拆,有员工曾在社交网络吐槽,称阿里这几年节节败退的原因,是对拼多多等竞对的傲慢,战略的摇摆。身为一线员工他也能感受到组织架构的频繁调整,这让他体会到与过去阿里不同的浮躁。 可以看到即便是以组织能力见长的阿里,在公司重大转折关口,也显得手足无措、自乱阵脚。 事实上,在宣布分拆六大业务近两年后,计划的大部分内容已被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和董事会主席蔡崇信取消或暂停。 2024年9月,集团又将淘宝天猫集团、国际数字商业集团,1688、闲鱼等整合成为阿里电商事业群,任命蒋凡为CEO。“1+6+N”名存实亡。 但组织架构中的遗留问题依然存在。有阿里员工反映,公司内网有隔离,且许多业务线之间的人才流动受到阻碍,转岗其他事业群组需要先离职,然后再通过人力面试流程,办理入职。不过过往工作年资会被清零。 **几场核心战役:** **即时零售、电商和AI** 当下重提“一个阿里”,用吴泳铭的话说,因为要打几大核心战役。 阿里又到了握紧拳头进攻的时刻,需要聚拢资源。从近来高层表态和业务动作来看,这几大核心战役应该指的是电商、AI和即时零售。 先来看电商板块。电商一直是阿里的基本盘,但在前几年却显得摇摇欲坠。一个关键节点是2020年,拼多多活跃买家数超过了阿里。到2023年11月28日,拼多多Q3财报后股价飙涨、几乎追平阿里,阿里员工内网发帖称,“着实吓一跳,那个看不起眼的砍一刀,快成老大哥了。”此后马云罕见现身评论区,回复“坚信阿里会变,阿里会改”。  ▲马云在阿里巴巴内网回复员工发帖 淘宝天猫所面临的竞争压力无需多言。2022年-2024年上半年,在全行业卷低价、卷仅退款的过程中,淘天也难以独善其身。在方向上,马云提出“回归淘宝”。 2024年下半年,行业无序竞争接近尾声,天猫淘宝逐渐回调到自己的节奏。 在核心电商业务增速放缓时,蒋凡临危受命,接管阿里海外数字商业板块。他抗住了压力,仅三年时间,就将阿里海外商业打造成其增速最高的业务。 蒋凡上任后,将淘天海外、Lazada、速卖通跨境业务全部整合到速卖通统一管理。彼时,阿里海外业务在集团营收占比极低,而到了2022年底,海外业务开始连续多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 2023年,海外数字商业板块被正式确立为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是“1+6+N”中的6个业务集团之一。同年,蒋凡以全球速卖通和Lazada为主攻手,以性价比模式推动跨境+本地模式落地。 2023年速卖通市场份额不断扩张,与Temu、SHEIN和TikTok并成为中国电商出海四小龙。  阿里国际电商业务的增速耀眼,在最新年报中,该板块收入同比增长32%至377亿元,速卖通Choice订单占比达70%。 电商与阿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此时能打胜仗的只有蒋凡。不出意外,2024年9月,阿里的命脉、淘宝天猫的权杖又交到了蒋凡手中。  ▲蒋凡 现任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首席执行官,阿里电商事业群CEO 此时,国际电商盈利路径已经比较清晰,蒋凡的重任之一是带领淘宝天猫重回到稳定增长区间。 当主流电商平台都从“卷商家”的极端转向为商家减负、追求良好营商环境,此时正是淘宝天猫回归初心、“做自己”的好时机。 从今年一系列动作来看,在“回归淘宝”的同时,蒋凡也在重新调整天猫策略,通过加大真金白银激励、深挖站内外流量、提升会员权益等方式,撬动商家在淘系投入更多资源。 第二场战役在即时零售板块。这里阿里应该感谢京东。京东外卖的高举高打,以及通过外卖拉动即时零售(进场电商)的思路,想必是启发了阿里。当然,阿里再不出手,饿了么可能真就变成一步死棋。 阿里的即时零售业务此前散落于淘宝、饿了么、盒马等不同业务线。4月30日,淘宝天猫旗下即时零售业务“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闪购拿下淘宝App首页一级入口,同一天,饿了么官宣“饿补超百亿”正式启动。从网友晒出的各家茶饮到手价格来看,饿了么此轮补贴力度不输京东。  ▲各家茶饮在此次补贴中外卖价格降至个位数 有了补贴和淘宝首页流量加持,饿了么单量很快追上京东。5月5日,饿了么官宣其来自淘宝闪购的单日外卖订单量已经超过1000万单。此前,饿了么全年订单仅在2000万上下。 这无疑给一向边缘化的饿了么注入了强心剂。2021年7月,基于地理位置的高德、本地生活(饿了么&口碑)、飞猪组成生活服务板块。由高德CEO俞永福统一管理。尽管俞永福时期本地生活动动作频频,但似乎始终不得要领。  ▲口碑网曾是阿里本地生活版块业务的代表 过去三年,饿了么亏损逐年缩减,高德市场份额持续提升,但都无法掩盖其在集团内部的尴尬定位。 如今,饿了么彻底融入淘宝闪购,打通两家公司的流量和运营。除了饿了么,通过闪购,阿里天猫半日达前置仓、盒马等都能统一进同一入口,这种以高频带动低频的打法天然适合流量饥渴的阿里。 饿了么快速增长的单量也证明,即时配送只是阿里固有主业的延伸,对阿里来说进攻门槛或许并不高。这是饿了么的出路,也是淘天目前能看到的最大增长机会之一。 比起京东和美团,阿里的现金流显然要充沛很多。这也意味着淘宝闪购应该经得住长期亏损。 即时零售是典型的需要多个业务方参与,发挥各自优势和长项的关键战役。之前自负盈亏阶段,饿了么的目标是减亏,自然无心恋战,大概也掏不出百亿补贴。只有走到“一个阿里”,才能协调各业务线为了长远价值互相配合。 第三场核心战役是云和AI。 2023年11月,在宣布要独立上市6个月后,阿里宣布决定终止阿里云分拆。决定取消云业务分拆计划时,阿里股价遭受重创。原本人们认为拆分将为股东创造更多价值增量,但IPO计划取消令市场恐慌。 此前有分析人士称,重回阿里集团,是现阶段对阿里云最有利的选择。因为可以预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云计算业务将维持高资本投入。 放眼未来十年,AI无疑是最确定性的机会。不同于腾讯、字节在AI领域的从容,腹背受敌的阶段,AI和云也是阿里的那张新船票。 但这张船票价格不菲。此前《华尔街日报》曾报道,尽管微软大模型GitHub Copilot每月收费10美元,但微软平均每个用户每月倒贴超过20美元。可以看出,这一轮AI军备竞赛中,砸钱不仅是基础,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未必能产生可观利润。  ▲GitHub Copilot的价格表 即便是家底丰厚的科技巨头AI投入始终是个无底洞。对阿里云来说,有了AI和集团的兜底,才有源源不断的技术和资金供给。 此前吴泳铭承诺,未来三年将是阿里集团历史上云计算和AI基础设施最集中的三年,计划3800亿投入,远超过去十年总和。 拉到更长的维度看,阿里云的需求和算力空间都刚刚被释放。AI资源打通后,将减少各事业部的重复技术投入,加速AI、大数据的底层技术开发和共享。 眼下阿里AI的布局已经基本完成。一边是阿里云、钉钉、Qwen模型及开源生态,一边是淘天、夸克等C端场景。可以说AI这场硬仗,阿里从各个维度都做好了准备。 这个过程中,可以确定的几点变化是—— AI加持下,钉钉的战略地位升级,商业化被暂时放到一边,AI产品打造成为优先级最高事项。吴泳铭此前表示,钉钉作为集团最重要的面向ToB的企业级AI应用,未来将借助AI重塑企业内协作和协同场景。 看似不赚钱的Qwen开源模型,也在过去一年给阿里云带来实实在在的增长。在Hugging Face 2024年全球排名前10的开源模型中,全部都是阿里Qwen的衍生模型。同时Qwen占到全球开源模型下载量的四分之一。  ▲ Hugging Face 2024年全球开源模型榜单 4月29日,Qwen团队官方正式发布了最新一代大语言模型--Qwen3,将多个重量级模型悉数开源,标志着大模型生态迈入一个全新阶段。 乐观之处在于,这些技术的突破并非没有落地场景。在B端,通义千问优化搜索算法,使得点击率提升17%,而在C端,夸克App日活突破6000万,AI文档处理量月增300%。在最为直观的收入结构上,AI相关产品已经连续6个季度三位数增长,占云收入比重达18%。 事实上,马云几次露面并不是推动阿里股价攀升的真正原因。AI+云的华丽转身,才是阿里重新具备想象空间的关键。  ▲5月9日马云现身阿里总部 图源:社交平台 此时此刻,阿里无疑希望举全集团之力,共同做大AI这块蛋糕。没有腾讯那样的流量控制,生态协同、内部合力才是阿里最强的竞争力。 从电商、即时零售、AI战局来看,如果说当年分拆是迫不得已,那么如今融合也是大势所趋。 **转守为攻** **回归一个阿里** 阿里对此次外卖大战的快速响应,淘宝的防守反击,AI大模型冲榜、云业务重回高增长等一系列成果说明,阿里的战斗力、组织能力、执行能力似乎都在回来。 今年以来,阿里股价累计涨幅已超过40%。在大模型带动下,阿里云2024年营收增速、利润水平都在不断回升,利润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2024年至今阿里股价持续爬升 美中不足的是,尽管股价、业绩重回三年新高,但可以预见有关组织变革的阵痛还将持续。比如,依赖于集团资源的业务,如钉钉、菜鸟等将有明显受益,而依托于独立创新的业务如盒马、夸克能否继续自主性和灵活性有待观察。 最新财报中,淘天26%营销费用只换来低个位数的GMV增长,钱越花越多,用户增长越来越慢,叠加线上零售整体的缓慢复苏,基本盘淘天所面临的挑战依然很大。  高增长时代已成过去式,如何在对存量的精细化运营中博取稳定增长,这应该是蒋凡的强项。 在AI方面,如果真要验证AI落地水平和各部门的协同成果,2025年可能是分水岭。 “所有伟大的公司都诞生在冬天里。AI电商时代刚刚开始,对谁都是机会,也是挑战。”今年4月的那次讲话中,马云已经提前预判了所有——毕竟对阿里这样的巨头来说,未必能够像初创公司一样轻松转身。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8616.htm)
两位知情人士透露,在亿万富翁埃隆·马斯克削减联邦政府雇员规模的行动中处于核心地位的联邦人力资源机构——美国政府效率部(DOGE)——准备推出一款软件,以加快美国政府各部门的裁员速度。在许多大型联邦机构正准备实施裁员数万人的计划之际,这款软件可能会加速政府的精简工作。 [](https://n.sinaimg.cn/sinakd20250209s/125/w1035h690/20250209/0a34-6a08ea4cfa6254a3ac03cbb052106d8b.png) 据统计,自共和党总统唐纳德·特朗普1月份再次就任总统以来,约26万名政府工作人员已经接受了买断工龄、提前退休或被解雇。这一过程远非一帆风顺。一些员工被误解雇,后来不得不重新被聘用。 该软件是五角大楼一个已有数十年历史的项目AutoRIF的升级版,该项目近年来很少被使用。 四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称,在马斯克的指示下,美国人事管理办公室(OPM)的软件开发人员在过去几个月里创建了一个更便于用户使用的网络版软件。与目前劳动密集型的手工流程相比,该软件能更快地提供裁员目标。 就在马斯克从推动政府精简工作的DOGE退居幕后,以更多地关注特斯拉和他的其他公司之际,OPM准备将该程序推广到各机构。 AutoRIF这个名字来源于“裁员”(Reduction in Force),这是一个用于描述大规模裁员的术语。三位消息人士称,升级后的版本被赋予了一个听起来更温和的名字——“劳动力重塑工具”。 一位消息人士称,随着软件升级工作的完成,OPM将在未来几周内组织演示、用户测试并开始增加新用户。 DOGE、OPM、白宫、五角大楼和马斯克均未回应置评请求。 **裁员利器?** 特朗普成立DOGE是为了实现政府软件的现代化,削减开支,并大幅缩减他所抱怨的臃肿且浪费的联邦政府雇员规模。 DOGE表示,通过削减联邦合同和员工,已经节省了超过1600亿美元,但它很少公开其为实现技术现代化以提高政府效率所做工作的细节。 五角大楼软件的升级是DOGE这一努力取得成果的唯一已知例子,不过DOGE尚未公开证实此事。 三位消息人士称,目前,大多数联邦机构的裁员都是手工完成的——人力资源部门的员工仔细研究包含员工资历、退伍军人身份和工作表现等数据的电子表格。 就在退伍军人事务部等大型机构准备推进裁员约8万个岗位的计划时,新软件即将推出。据媒体报道,美国国税局表示希望将其员工人数削减40%。 明尼苏达大学法学副教授尼克·贝德纳一直在跟踪政府裁员情况,他说,如果这款工具起作用,它将使各机构“大量裁掉联邦雇员”。 贝德纳说:“即使没有埃隆·马斯克,DOGE已经开启的工作也将继续下去。” AutoRIF是五角大楼25年前开发的。它从人力资源系统中提取数据,快速筛选解雇规则,并生成符合裁员条件的员工名单。 但将其迁移到其他机构很困难,因为其他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手动输入可能被解雇人员的数据,这是一个繁琐且容易出错的过程。两位消息人士称,2020年五角大楼的一份人力资源时事通讯将该程序描述为“笨重”,而且它只允许一名员工处理裁员事务。 三位消息人士称,升级后的软件基于网络,方便员工使用,同时允许多人参与大规模裁员工作。它还允许上传员工数据进行分析,使人力资源工作人员无需手动输入可能被解雇对象的个人记录。 密歇根大学福特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唐·莫伊尼汉表示,虽然速度是一个明显的优势,但该软件也可能带来其他挑战。 莫伊尼汉说:“如果你将错误的假设自动化到一个流程中,那么错误的规模将远远超过个人所能承担的范围。” 他还说:“这不一定能帮助他们做出更好的决策,也不会让这些决策更受欢迎。” 特朗普精简和重塑政府的行动已经导致美国国际开发署和消费者金融保护局等整个机构被削弱,而消费者金融保护局旨在保护美国人免受金融侵害。 政府改革引发了众多诉讼,这些诉讼试图阻止特朗普政府推进一些计划中的解雇行动。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8614.htm)
<blockquote><p>近期,ICLR(国际学习表征会议)评选出的杰出论文中,OpenAI研究员漆翔宇等人关于大模型安全对齐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将深入探讨这篇论文的核心观点,分析大模型安全对齐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大模型面临的伦理、法律、用户意图和社会价值观对齐等问题。</p> </blockquote>  近日,ICLR(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earning Representations,国际学习表征会议)在新加坡落下帷幕。 本届ICLR共评选出三篇杰出论文,其中,OpenAI研究员漆翔宇等人的关于大模型安全对齐方向的论文(Safety Alignment Should be Made More Than Just a Few Tokens Deep)受到广泛关注。 旺旺屋就该论文及大模型安全问题,对话了新加坡科技研究局科学家李韶华。 李韶华目前也从事大语言模型安全对齐方向的研究,他读到这篇论文的时候还在ICLR审稿阶段,由于得分很高所以吸引了他的目光。 “总的看法是,这篇写作通俗易懂,也很符合直觉,即如果推理阶段,攻击者攻破了前几个token(Sure, here is …),那语言模型就会进入自动补全模式,补全后面本来拒绝回答的内容。” 他表示,这篇论文给防御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思路,可以说是给语言模型补了一个补丁。 ## 安全对齐为什么越来越重要? 作为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领域最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之一,ICLR汇聚了全球顶尖的学者、研究人员和行业精英,共同探讨深度学习与人工智能的前沿技术、创新应用和未来趋势。 今年的参会人数也达到新峰,包括何恺明、杨立昆、约书亚·本吉奥、朱松纯、马毅、李宏毅、宋飏等国际计算机领域顶级学者参加。 ICLR今年共收到11565篇论文投稿,最终录用率为32.08%。2024年,ICLR组委会共收到了7262篇投稿,总体录用率约为31%。数量上的差异也精准反映出全球对于AI领域研究的热忱。根据官方表示,2025年接收论文的Workshop为40个,相对于2024年的20个增加了一倍。 ICLR 2025 杰出论文遴选由委员会全体成员审阅,并根据理论洞见、实践影响、写作能力和实验严谨性等因素进行排名,最终结果由项目主席决定。 安全对齐通常指的是在大模型应用中,确保模型的输出行为与预期目标和社会规范相一致,保证大模型不会产生有害或者不当的结果。 具体来说,安全对齐包括伦理和道德对齐、法律法规对齐、用户意图对齐以及社会价值观对齐。没有做到安全对齐的大模型很有可能生成有害、错误和偏见的内容,对用户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漆翔宇等人的论文指出当前大语言模型(LLM)的安全对齐机制存在“浅层安全对齐”(shallow safety alignment)问题:对齐往往只调整生成输出的前几个 token,从而导致模型易受各种攻击,如对抗性后缀攻击、预填充攻击、解码参数攻击、微调攻击等。 论文通过多个案例分析这一机制漏洞,并提出扩展对齐深度和正则化微调目标等方法来增强模型的鲁棒性。该研究从根本上分析了 LLM 安全对齐的薄弱之处,提出加强对齐深度的策略,对防御模型越狱和对抗攻击具有重要意义。 在李韶华看来,这篇论文的核心就是,即使攻破了前几个token,模型也可以随时“一转念,意识到自己不该输出,然后输出Sorry, …”它给防御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思路,可以说是给语言模型补了一个补丁。” 随着GPT-4、PaLM、LLaMA和DeepSeek等大模型(LLM)的技术突破及广泛应用,其潜在的安全风险也日益凸显,在LLM迅猛发展的背后,安全问题正悄然成为新的竞技场。就连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逐渐受到大语言模型安全问题的影响。 2023年4月三星员工错误使用ChatGPT导致公司绝密数据泄露;同年ChatGPT爆出“奶奶漏洞”导致Win11序列号泄露;2024年11月,谷歌Gemini聊天机器人威胁用户“人类,请去死吧”;2024年12月Claude暗示一名青少年杀死限制其使用手机的父母以及DeepSeek R1发布后曾在越狱攻击下生成大量18禁内容…… 大模型的数据安全、内容安全以及伦理安全,无时无刻不影响着用户的体验与人身安全。 更为复杂且难以察觉的还有大模型的生态链安全,例如2024年字节实习生通过在模型文件植入后门代码,导致模型训练任务受阻,损失过千万,黑客利用 Ray 框架漏洞入侵服务器、劫持资源,利用模型算力资源进行挖坑等非法活动。 ## 要不要交“对齐税”? 随着DeepSeek等大模型的功能日益强大,不少企业选择接入大模型进行私有化部署,以丰富用户对于自家产品的体验感,然而安全问题一不小心就可能将企业拉进隐私泄露的沼泽。 “几千家单位接入了DeepSeek大模型私有部署,但我们通过扫描发现90%在“裸奔”,简单的控制语句就能设法拿到大模型后台数据。” 奇安信科技集团董事长齐向东近日如是说。 谈及大模型安全的重要性,李韶华表示:“语言类大模型的发展已经初步进入瓶颈期,在这种情况下,头部厂商可能更侧重把现有模型更好的应用到各种场景里,提高它们的可信赖度,所以安全是很重要的。” 随着LLM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其安全风险也在不断演变。OWASP最新发布的大语言模型10大安全漏洞,包括: - 提示词攻击(Prompt Injections):用户通过操控提示词诱导大模型生成有害内容。 - 不安全输出(Insecure Output Handling):当插件或应用程序在没有适当审查的情况下盲目接受LLM 输出并将其直接传递给后端、特权或客户端函数时,就会出现该漏洞。 - 训练数据投毒(Training Data Poisoning):LLM使用不同的原始文本来学习和输出,攻击者将中毒的训练数据用于模型训练,可能使用户接触到不正确的信息。 - 拒绝服务(Denial of Service):攻击者以特别消耗资源的方式与LLM交互,导致他们和其他用户的服务质量下降或产生高资源成本。 - 供应链安全(Supply Chain):LLM 中的供应链可能容易受到攻击,影响训练数据和部署平台的完整性,并导致有偏见的结果、安全漏洞或完整的系统故障。 - 权限问题(Permission Issues):插件之间缺乏授权跟踪可能会导致插件的恶意使用,从而导致模型缺乏机密性。 - 数据泄露(Data Leakage):LLM中的数据泄漏可能会暴露敏感信息或专有详细信息,从而导致隐私和安全漏洞。 - 过度代理(Excessive Agency):当LLM与其他系统接口时,不受限制的代理可能会导致不良的操作和操作。 - 过度依赖(Overreliance):LLM虽然能够产生创造性和信息丰富的内容,但也容易受到“幻觉”的影响,产生事实上不正确,荒谬或不适当的内容。当系统过度依赖LLM进行决策或内容生成而没有足够的监督,验证机制或风险沟通时,就会出现这种漏洞。 - 不安全的插件(Insecure Plugins):如果将 LLM 连接到外部资源的插件接受自由格式的文本输入,则可能会被利用,从而启用可能导致不良行为或远程代码执行的恶意请求。 随着LLM安全问题的重要性逐渐凸显,李韶华向旺旺屋解读了关于目前高效和受到广泛关注的训练方法。 他表示,目前主流的大模型安全管控方式有两个方面,第一是提高基础模型的安全性,包括在SFT和RLHF阶段识别对抗字符串、违规提示词等,以及加强对非法价值观的识别(比如种族歧视、纳粹等观念,以及过于露骨的色情内容)。 第二是另外有一个小的语言模型,实时监测基础模型的输出,如果有不妥内容,及时“掐断”,这也是我们在用GPT、Deepseek时会碰到,输出了很多内容但是突然都被撤回了这种情况的原因。 大模型的安全对齐的发展目前仍存在一定的技术瓶颈,比如众多研究人员关注的大模型的推理能力与安全之间的平衡性问题。 李韶华也坦言:“安全对齐会抑制大模型的能力,这在提出RLHF的论文(Training language models to follow instructions with human feedback)里,被称为“对齐税”(alignment tax)。这个问题可以用人来类比,如果一个人头脑里规矩很多,总是担心各种细节是不是不合适,那他平时考虑问题时就束手束脚,思想不够活跃,难一点的问题可能就解决不了了。” 除此之外,谈及ICLR中杰出论文的模型效果,李韶华在参加AISG(新加坡全国人工智能核心)语言模型攻防全球竞赛时曾试用该模型,他表示:“这篇论文因为发布的模型是对 Gemma-2-9B的微调版本,就拿来试了一下。但遗憾的是,效果并不好,比原始的Gemma-2-9B有较大的差距,所以后来就没有采用了。 “我猜测性能变差是因为微调一定程度牺牲了模型原有的先验知识,而我们的竞赛要求识别恶意问题,要用到这些先验知识。但这并不是说这篇论文的思路难以用于实践,而是他们侧重于展示论文思路是可以工作的,所以可能训练示例模型的时候没太考虑实对原有知识的保留。” 大模型安全领域的研究道阻且长,不光是LLM,在不久的将来AI智能体也许也将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随着各种AI能力的增强,AI的安全问题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由 @旺旺屋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blockquote><p>在竞争激烈的小红书家居家装赛道中,如何通过一篇爆款笔记实现账号的快速崛起和变现?本文将拆解两位家居博主的成功案例,分析她们如何通过精准定位人群、制造话题争议性、优化封面与标题设计、提供硬核干货等策略,创作出高互动率和高变现能力的爆款笔记。</p> </blockquote>  家居家装可以说是小红书最卷的赛道之一了,想要在这个赛道快速起号没有一些“绝活”那是真的很难。 但是,赛道拥挤竞争者众多就代表没有机会了吗? 内容创作或者说自媒体行业拼的是内容竞争力,它不像一款具体的产品,产品的属性是固定的,你再怎么拼优势都很难,重新设计生产的成本很高。而内容创作呢,具备灵活性,你随时可以做出调整,并且没有任何成本,只要你的内容足够好,内容质量够足高就有可能出爆款,很大概率能依靠一篇笔记从素人成为高变现的腰部博主。  就像这两位家居装修博主@宋礼花和@米粒的家,之前发的内容反响平平,但是只要出一篇爆款笔记,就能拉动整个账号粉丝的增长。 前者依靠单篇笔记涨粉23万,一个月变现12万+,后者一个月涨粉7.3万,单月变现3.9万。 这两个宝藏型的家居博主,是如何做到内容突破的呢? 接下来我们通过拆解她们的账号,来看一看一篇爆款笔记是怎么被创作出来的,有哪些值得复制的爆款元素,以及如何培养持续创作爆款的能力。 ## 一、另辟蹊径差异化出圈 自媒体都有哪些差异化创作方式呢? **内容差异化、选题差异化、IP人设差异化、风格差异化、人群差异化、场景差异化,各种差异化相互重新组合也可以出现更多差异化模式。** 家居装修博主@宋礼花运用的模式是“人群+场景差异化”,她精准锁定“独居女性”这一垂直群体,围绕她们的居住痛点与审美需求打造内容,抓住女性在生活中的需求痛点和美学打造出了“女性友好设计”的选题做出差异化内容。 通常家居博主做选题考虑的都是生活、家庭、方便、避坑等,而博主@宋礼花在此基础上又从女性生活需求的角度切入,比如同是厨房痛点的装修,别的博主写的是厨房装修避坑,高级感装修,她在这个基础上加入了人群分类,打出”适女化厨房“的概念,针对女性的身高、使用习惯、便捷性和安全性做内容。 分析她的视频就能发现,其实在痛点、选题和内容方式上她与其他博主并没有什么不同,仅仅只是加入了“女性友好设计”这个概念,就做出了差异化。 “适女化设计,当家开启女性化模式”、“反男凝的装修,真的很爽”、“女性友好设计”…… 既对人群做了细分,又制造了立场话题,能引起热议、认同和共鸣。 针对不同人群、痛点、年龄、场景等方向打造差异化内容,不仅可以增强内容的竞争力,还有流量的精准度。  看上图的笔记分析数据,让她成功一个月涨粉23万的是这一篇笔记,4.16发的一篇笔记点赞数54.8万,收藏数12.2万。这条大爆款笔记怎么就能火了呢? 与其他笔记内容对比,这篇笔记有着内容模式上的不同,用第三方视角来讲述,采用推荐或者说种草的形式通过自己推荐自己做的一期内容,有些像营销号也有一些娱乐性质,很多粉丝看了都会去搜索博主的账号,结果发现这篇笔记就是博主发的,由此可见互动性和话题性很强。 用第三视角的方式采用对比手法、效果展示、突出优势和引起热议的话题性文案引起大众的争议、共情和认同,让笔记有了很好的数据正反馈效果。 她的文案这样写,“6年装了5套房,4个月装完158平,当别人还用粉色+蕾丝等于女性专属她却用人体工学+动线优化让独居女孩直呼换我来住……”,**争议性+共情+认同=流量正循环。**  博主@米粒的家也是因为一篇爆款笔记,一个月涨粉7.3万,她的这篇笔记形式和@宋礼花的爆款笔记形式在本质上如出一辙。她是站在装修工人的视角用心声的形式展现内容,把装修中的各个痛点难点和解决方案一一展现出来,用“我是一个干了15年贴瓷砖的老油子,我最烦业主让我做全屋通铺,等他看完再动工,这样的话我就没办法用假通铺忽悠你了”这种类型的文案配合悬疑的音乐营造紧张的氛围,**看点+痛点+干货+争议性+场景=流量正循环。** 通过这两个博主的案例我们可以分析出创作爆款笔记的两个元素:**跨界组合、制造话题争议性。** **跨界组合:**跨领域借鉴内容形式就是把两个或多个领域的爆款元素组合起来就能碰撞出新的爆点。这是很多涨粉快的博主都在用的一种爆款差异化内容形式,比如职场博主用角色扮演的形式,美妆博主口播吐槽形式,时尚博主借鉴搞笑形式等等。 **把其他领域中爆火和吸引人的元素加入到自己的内容中,这就是跨领域借鉴,能很好的创作内容爆点。** **制造话题争议性:**你的内容能让观众自主的站队,要有鲜明的观点,激发读者的“站队心理”。尤其是社会热点、名人动态、娱乐八卦、时事新闻这类有争议的内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和立场,都有自己的站队。这种类型主要突出的就是两个字“矛盾”,制造矛盾,制造立场,强迫站队。这种内容很好写,找出双方的矛盾点,放大矛盾效果,自然就会引起争议,转发分享和评论自然就有了。 **有矛盾就有冲突,冲突会引起争辩、站队和共情。** ## 二、价值外显:封面与标题的“3秒吸引力法则” 笔记内容特别好,干货特别多,但就是没人看怎么办呢? 那你一定先要在大家刷到你笔记的第一时间就让大家知道你这是好内容,及时抓住人们的注意力。 可以看到,博主@宋礼花的每一篇笔记封面都透露出“有用”的价值,也就是**把价值外显**,让观众第一时间知道观看她的笔记能收获到什么。  比如“全挂式衣柜,找衣服快5倍”、“过度收纳,别再给自己添麻烦了” 一篇高点击率笔记的封面与标题设计都遵循了**“快速传递价值”原则**,也就是通过视觉与文案的双重刺激提升点击率: ### 1.爆款封面设计 **数字量化价值:**如“5㎡阳台改造,省下2万设计费”“过度收纳?3步教你断舍离”,用数字强化实用性。 **场景化对比:**采用“改造前后对比图”或“痛点场景+解决方案”的拼图形式,直观展示效果。 **高饱和度配色:**封面主色调以莫兰迪色系或暖色调为主,搭配简洁大字标题,适配小红书女性用户的审美偏好。 ### 2.爆款标题公式 **痛点+解决方案:**如“独居女生必看!防撞角设计拯救粗心星人”。 **人群限定+结果导向:**如“租房党速存!200元打造ins风卧室”。 **情绪+争议性话题:**如“蹦一下,60万没了!装修避坑指南”,激发好奇心。 小红书家居类爆文中,标题含数字的笔记平均点赞量要高出普通笔记标题35%,封面采用对比图的笔记收藏率能提升50%。 **利他价值能给人带来的实用价值、情感共鸣或启发,会提高内容吸引力和传播力。** ## 三、话题引爆:制造争议性与群体认同感  高点赞量的笔记都是非常有“话题感”的,能引起人们讨论、互动、好奇,甚至是争议。 有话题感的内容更容易引起人们热议,更容易激发人们的表达欲,所以点赞、收藏、转发和评论的互动量越高,笔记数据的反馈效果越好。 一篇笔记想要有高互动率,围绕“争议性话题”或“群体共鸣点”展开是非常好的选择: **1.争议性选题:** 如“洗烘一体机是智商税吗?”“过度装修vs极简主义”,通过两极观点引发用户站队讨论,带动评论与转发。 **2.精准人群绑定:** 绑定精准人群不仅仅是针对人群分类,也把笔记做了精准定位,让它出现在需要的人眼前,另外也提高了笔记被搜索到的几率,提升笔记搜索权重。 比如本文案例中,在内容中高频出现“独居女性”“租房党”“小户型”等标签,吸引精准流量,同时通过“适女化设计”等概念强化用户身份认同。 **3.UGC互动引导:** 除了内容本身要加入话题性元素外,主动的互动引导也很有必要,这相当于给观众一个行动的信号或指令。 在评论区设置投票,比如“你家装修踩过哪些坑?”或开放提问,比如“你最想改造家里哪个角落?”,提升用户参与度。 这个行动指令最好跟当前笔记内容相关,看过笔记内容后延伸出来的新问题,或者是和观众的切身利益及痛点相关,这样的行动指令才足够有力。 ## 四、硬核干货:保姆级教程与“收藏即用”逻辑 什么是干货? **干货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要精炼、实用、可信。** 知识型干货是针对问题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穿搭类干货就是达成舒适和美的诉求,美妆类干货就是满足变美的渴望,母婴类干货就是解决成长的痛点…… 可视化,可操作,有效果是干货的基本原则。 利他既利己,内容要方便人们观看和记忆,能有效帮助他人,也是对自己的回馈。 干货内容必然是以“极致实用性”为核心,通过结构化输出降低用户学习成本和理解难度: **1.单点深挖:**每篇笔记聚焦一个具体问题,比如“刷漆避坑指南”“水电改造报价清单”,避免信息过载,同时附赠“文字版攻略”供用户一键保存和私域转化。 **2.步骤可视化:**采用**“问题描述-原因分析-解决方案-工具推荐”四段式结构,**搭配流程图或表格,比如“装修预算分配表”,来提升信息密度。 视频笔记中插入关键帧字幕与重点标注,适配人们碎片化阅读习惯。 **3.信任背书:**通过“自装经验分享”“踩坑实录”等真实经历建立人设,辅以专业术语,比如“霸王枨结构”、“无主灯设计”,用来增强人设IP的权威感。 ## 总结 **爆款公式=精准人群+价值外显+情绪共鸣** 小红书家居赛道的核心逻辑:以用户需求为原点,通过强视觉价值吸引点击,以硬核内容建立信任,再借话题互动扩大传播。对于新人博主,可借鉴以下步骤: - 定位垂直人群(如“宝妈”“租房党”),挖掘未被满足的细分需求; - 强化封面与标题的“信息密度”,3秒内传递核心价值; - 设计“争议钩子”或“情感共鸣点”,提升互动率; - 提供“即用型”解决方案,降低用户行动门槛。 聚焦女性需求的家居内容仍具备巨大潜力,关键在于持续输出“有用、有颜、有温度”的差异化价值。 作者:且行舟,公众号:且行舟 本文由 @且行舟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Pexels,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blockquote><p>视频类应用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此篇文章对抖音和哔哩哔哩进行分析阐述,供大家参考。</p> </blockquote>  ## 分析背景 ### 1. 竞品分析目的 调研同类中视频类产品,全面剖析抖音和哔哩哔哩在行业环境,用户群体,产品结构和功能、视觉交互等方面的异同,挖掘各自优势与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和为产品迭代提供参考。 ### 2. 体验环境 Android 14 体验版本: 抖音:33.0.0 哔哩哔哩:8.44.1 ### 3. 行业分析 **1)发展环境:** 移动互联网的访问便捷和广泛普及,让网民网络连接从容随意,网络应用使用行为可以化零为整。 近四年网民网络应用日均单机单次使用时间仅4.1分钟,由此可见网络使用行为的零碎化程度,视频类应用同样呈明显的碎片化特征,近年来用户逐渐养成碎片化网络娱乐的行为习惯,也更倾向于选择碎片化的娱乐内容。 视频类app凭借内容紧凑,节奏明快,短小精悍等优势满足了现代人们快节奏生活中碎片化娱乐的追求。这使得视频类应用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上升空间。   资本和市场涌入视频领域无疑推动了行业的发展。低成本和快速商业变现扩展了大量的市场。技术的不断提高例如大数据算法等可以精准化提供用户喜爱的内容,提高了用户体验。此外,政府也积极推动移动互联网和视频应用的发展。 **2)发展现状:** 抖音和哔哩哔哩在内容填充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赖UGC模式,因此平台的内容和作品呈井喷式增长,类型也更加丰富。目前,中视频行业竞争格局逐渐稳定,抖音凭借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多元化的内容生态,在市场份额和用户规模上占据领先地位;哔哩哔哩则以其独特的二次元文化和丰富的AGC内容,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和二次元爱好者,在细分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 随着用户对视频内容质量和深度要求的不断提高,视频内容呈现出专业化,知识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和机构入驻平台,创作高质量的知识科普、技能教学等视频内容。 - 跨平台合作与融合成为行业新趋势,视频平台与电商、社交、游戏等领域的合作日益紧密,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拓展了业务边界和盈利渠道。 - 新兴技术如VR、AI视频创作等逐渐应用于视频行业,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和创作方式,有望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新增长点。 ## 用户分析 ### 1. 用户画像   根据图像数据: - 从性别分布来看:抖音男性占比略多于女性;哔哩哔哩女性略多于男性。这种性别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平台内容的创作和传播方向。 - 从年龄分布来看:抖音的用户群里覆盖各个年龄段,其中25-35岁青年用户占比最大;而哔哩哔哩24岁以下的用户占比高达72.44%,几乎呈垄断局面。哔哩哔哩的内容风格更加年轻化、潮流化。 - 从消费分布来看:两者主要消费用户都集中在中等消费者。 - 从地域分布来看:抖音用户在一线、二线、三线城市分布较为均匀,在下沉市场也有较高的渗透率;哔哩哔哩用户主要集中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例如广东省,这些地区经济发达、文化多元、对二次元文化和潮流文化接受度较高。 抖音用户职业分布广泛,涵盖了学生、职场人士、自由职业者等各个职业群体。哔哩哔哩用户中,学生和年轻职场占比较高。抖音内容更贴近生活、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观赏性。哔哩哔哩地AGC相关内容是他的核心特色和用户粘性的重要来源。 ### 2. 使用场景   根据图像数据:两个应用app都从7时开始逐渐有用户开始使用,抖音有两个明显的高峰期(11-13时,20-23时),在23时之后用户人数急剧下降;哔哩哔哩用户波动相比于抖音来说比较稳定,在凌晨用户下降率要比抖音更晚。结合用户画像可以得出两款app使用场景如下: - 午休阶段:用户可以在进餐或休息时利用短暂的时间浏览短视频内容; - 睡前:用户在睡前进行短时间的娱乐和社交; - 通勤途中:由于通勤环境较为嘈杂、用户更倾向于选择无需高度集中注意力的短视频内容; - 工作学习间隙; ## 竞品分析 ### 1. 产品基本信息对比  结合上文,我们可以知道:抖音更多的以短视频内容为主,哔哩哔哩包含的内容更加全面,包括有授权的影视内容,也吸引了大量用户作自己的作品和内容,成为哔哩哔哩的生产者。 根据两款app的简介,抖音旨在适合于所有人群,哔哩哔哩旨在吸引年轻人。 ### 2. 产品结构对比   从上述产品结构图可以发现: 抖音的内容以短视频为主,除短视频外没有其他内容独立的模块,基于用户的行为数据、大数据算法等技术抖音都可以为用户推送喜欢的内容,提高用户使用时长和粘性,UGC起主导作用;哔哩哔哩的内容更加全面,有了PGC的内容填充,并且存在吸引特定人群的内容例如二次元番剧。 两款视频app都增加了电商领域的功能,抖音是生活化购物,哔哩哔哩针对二次元爱好者开创的二次元购物平台。并且这两个app都和社交领域融合的非常好,弹幕、互动等功能加强了用户的留存率。 ### 3. 首页对比分析  (1)抖音将内容覆盖为整个屏幕,采用沉浸式的呈现方式,用户进入首页即可直接观看视频,增加用户的视觉体验感,观看视频更加沉浸,同时长按界面可以设置自动连播功能,用户的操作更加简单,提高体验感。哔哩哔哩采用内容模块化的形式,把每个内容的封面呈现给用户,用户可以根据封面和标题,选择性的点击自己感兴趣的页面。这种方式让用户能够快速了解内容概览,对于部分用户可能需要花费更多时间筛选感兴趣的视频。对于抖音的用户来说就可能遇见连续多个内容都不是自己喜欢的情况,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最新一版的抖音做出了更新,增加了单列/双列切换模式,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内容的展示方式。 (2)二者底部菜单栏相似,均可以在第一时间让用户了解到使用频率最高、最重要的信息和功能,同时能够支持用户在模块之间快速切换。二者均在底部菜单栏放置四个功能点和一个中心的发布功能,抖音的发布功能采用和其他四个功能点同样式,哔哩哔哩则使用不同颜色作突出强调。 (3)两者的交互都很简单,下滑手势用于浏览内容,上滑手势用于刷新,长按手势可以出现更多功能的页面。 (4)抖音的广告展示形式主要有沉浸式广告、信息流广告等。沉浸式广告与普通视频内容相似,用户在观看视频过程中可能会不自觉地浏览到广告,这种广告形式能够提高广告的曝光率,但也可能会对用户体验产生一定影响。哔哩哔哩的广告主要集中在分区页面和视频播放前,相对较为集中,不会过多干扰用户观看视频内容。用户对 哔哩哔哩广告的接受度相对较高,因为 哔哩哔哩在广告展示的同时,也注重用户体验,尽量减少广告对观看的影响。 ### 4. 消息页面  对于消息界面,作者认为抖音的社交联系要比哔哩哔哩更强一些,因此在社交聊天方面,抖音增加了续火花、一起看视频、分享时刻等功能,增强了用户粘度。而哔哩哔哩的社交属性没有那么强,所以在消息界面的右上方设置了一键已读功能。 ### 5. 视觉分析  抖音的主色调为黑白色,黑色和白色的搭配简洁大气,给人一种简洁、时尚的感觉。这种色调能够突出视频内容,减少视觉干扰,让用户更加专注于视频观看;哔哩哔哩添加了粉色元素,符合哔哩哔哩追求成为年轻人潮流文化娱乐社区的定位,能够让用户感受到青春有活力的氛围,增强用户对平台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 总结 ### 1. 建议 针对抖音,建议加强长视频内容布局,引入更多优质的影视、综艺、纪录片等长视频资源,满足用户多样化的观看需求;拓展知识付费业务,利用平台的流量优势和用户基础,与专业机构和创作者合作,推出高质量的知识付费课程,实现内容变现的多元化。 对于 B 站,建议提升内容破圈能力,加大对非二次元内容的扶持和推广力度,吸引更多不同兴趣爱好的用户,扩大用户群体;优化商业化策略,在保证用户体验的前提下,探索更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平衡商业变现与用户体验之间的关系。 ### 2. 总结 抖音和哔哩哔哩的发展思路不同,体现在产品定位、目标用户、核心功能体验的差异上。抖音以短视频内容为核心,定位广泛,功能丰富,希望可以将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人群都发展为他的用户,人人都可以轻松上手这款app,并且融入了大量社交、电商、小程序功能等很多领域、形成了一站式多功能的娱乐平台;哔哩哔哩以大量专业和全面的视频为主,内容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其核心用户为年轻人、二次元爱好者,在社区运营和文化建设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在市场竞争中,抖音凭借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多元化的内容生态占据领先地位,但也面临着内容同质化、用户审美疲劳等挑战。B 站则在细分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用户粘性较高,但在内容破圈、商业化拓展等方面仍需努力。 随着行业的发展,两者都面临着内容质量提升、技术创新、用户需求变化等共同挑战,同时也迎来了 5G 技术应用、跨平台合作等发展机遇。 本文由 @BASS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对于科技公司而言,当财务报表上的主要支出项是“营销费用”与“市场补贴”而非“研发投入”时,商业战场便失去了持续进化的动力。
早前在印巴冲突中印度部分战机遭巴基斯坦击落,社交媒体平台流传大量图片和视频,但印度方面否认战机被击落并且开始要求 X/Twitter 封禁发布和传播这些照片和视频的账户。  印度政府日前要求 X/Twitter 屏蔽超过 8000 个账户,这些账户里有不少都是国际知名的新闻媒体机构官方账户,也有不少是具有影响力的个人账户。X/Twitter 当然不会同意全局封锁印度政府提交的这些账户,该平台表示虽然其不同意印度政府的请求,但 X 在印度境内的运营受限于印度法律要求,因此在印度范围内按要求屏蔽了这些账户。 被封锁的账号里也有部分属于印度机构 / 个人持有的,X 呼吁这些机构 / 个人提起行政诉讼阻止印度政府的这些行为,不过 X 本身无法就这些命令提起行政诉讼,如果不想被印度全局屏蔽那 X 只能同意这些要求。 另外 X 还透露如果该平台不按印度政府要求进行操作,则其位于印度的办事处员工可能会被威胁,如果印度政府直接拘禁 X 位于印度办事处的员工,可能会对 X 在印度的运营产生重大影响。 除了对社交网络实施管制外,印度信息广播部还发布咨询报告敦促所有媒体公司、流媒体服务和在线平台屏蔽来自巴基斯坦的所有内容,阻止印度用户查看巴基斯坦的内容。 巴基斯坦方面则是解除了对 X 的封锁,此前巴基斯坦封禁 X 平台长达 15 个月,在本周三巴基斯坦解封 X 平台,巴基斯坦用户无需通过任何特殊工具即可访问 X 平台。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8610.htm)
Microsoft Store也不会错过人工智能浪潮,它正在深度整合 Copilot。虽然应用商店本身已经有一个由人工智能驱动的“Hub”版块,但 Copilot 的集成让它变得更加有趣。当我们浏览产品页面时,Copilot 按钮会自动显示,但它实际上只是打开了 Copilot 应用。  如上图所示,当你浏览任何应用或游戏的产品页面时,你都会注意到右下角浮动着一个动画版的 Copilot 按钮。点击 Copilot 按钮后,会打开一个 AI 叠加层,快速回答一些关于产品的问题。在本例中,我们正在浏览《糖果果冻传奇》的页面。  Microsoft Store 中的 Copilot 覆盖层有一个小面板,标题为“向 Copilot 询问有关该产品的信息”。然后,你会看到带有问题的气泡,例如“告诉我有关这款游戏的更多信息”、“这款游戏在网上的反响如何?”和“这款游戏有多人游戏吗?” 微软希望 Copilot 集成可以提高商店的参与度,因为您可以轻松了解有关产品的更多信息,并且还可以选择比较产品。 然而,当我点击这些按钮时,Microsoft Store 仅通过一个简单的提示就将我重定向到 Copilot 应用程序。  这并不是真正的深度集成或 AI 在商店内部的集成,而是微软从产品页面中提取信息并根据您在 Copilot Overlay 中选择的内容自动生成提示。 例如,尝试将 Candy Crush Jelly Saga 和 Candy Crush Soda Saga 添加到 Microsoft Store 内 Copilot 覆盖的比较菜单中: 商店生成了一个 AI 提示,试图解释两款 Candy Crush 游戏之间的区别。 微软商店的 Copilot 虽然没那么好玩,但它确实有潜力吸引用户,并提升 Copilot 的使用率。此外,它还能鼓励用户下载这些商店应用。 然而,Microsoft Store 不仅仅获得了 Copilot 集成。  正如 Windows 最新消息之前所发现的, Windows 搜索很快将允许您直接从搜索结果中下载和安装应用程序。 这意味着您将能够在 Windows 搜索结果中输入该应用程序,如果未安装,您将在搜索结果中看到“商店”页面。 它有一个“获取”按钮,可以直接从 Windows 搜索开始下载和安装应用程序。 这些更改将在未来几周内向所有人推出用户暂时无法关闭这些功能。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8606.htm)
唐纳德·特朗普周五下午[签署了](https://x.com/WhiteHouse/status/1920945748373336076)一份[总统备忘录,](https://www.whitehouse.gov/presidential-actions/2025/05/rescission-of-useless-water-pressure-standards/)指示能源部“考虑动用一切合法权力撤销”或放松针对[洗碗机和洗衣机](https://www.ecfr.gov/current/title-10/chapter-II/subchapter-D/part-431/subpart-I/subject-group-ECFR1c556b4c1338d7d/section-431.156)[用水](https://www.ecfr.gov/current/title-10/chapter-II/subchapter-D/part-430/subpart-C/section-430.32)和[能源](https://www.ecfr.gov/current/title-10/chapter-II/subchapter-D/part-430/subpart-C/section-430.32)效率的规定。该行动还包括淋浴、水龙头、马桶和小便池的用水标准。  本周,针对旨在通过激励制造商生产节水节能产品来为美国人省钱的政策活动也宣告结束。本周早些时候,[CNN](https://www.cnn.com/2025/05/06/climate/energy-star-trump?utm_medium=social&utm_source=blueskyCNN&utm_content=2025-05-06T14%3A01%3A13)和[E&E News](https://www.eenews.net/articles/epa-reorganization-signals-end-to-climate-work/)报道称,特朗普政府[将关闭能源之星计划,](https://www.theverge.com/news/662847/trump-ending-energy-star-program-could-cost-homeowners-450-annually)这是美国环境保护署(EPA)计划中的“[重组](https://www.epa.gov/newsreleases/epa-announces-next-phase-organizational-improvements-better-integrate-science-agency)”的一部分。 能源之星 (Energy Star) 认证产品的能效,让消费者能够通过识别蓝色的能源之星标签来选择最节能的家用电器。特朗普总统现在所针对的规则实际上是消费者保护,旨在确保任何消费者都能购买到符合合理能效标准的产品。 [白宫的](https://www.whitehouse.gov/fact-sheets/2025/05/fact-sheet-president-donald-j-trump-rescinds-useless-water-pressure-standards/)一份情况说明书称,能源部长应该与立法事务办公室合作,就任何应该修改或彻底废除的水压“或相关能源效率法律”向国会提出建议。 备忘录还要求能源部长暂停执行备忘录中提到的规则,直至这些规则被撤销或修订。总统备忘录指出:“联邦政府不应制定或执行任何使纳税人生活恶化的法规。” “如果消费者真的废除这些标准,只会增加他们的成本,”家电标准意识项目执行董事安德鲁·德拉斯基表示。“国会颁布了这些法律,总统不能随便决定废除它们。” 特朗普还[签署了四项](https://www.pbs.org/newshour/politics/watch-trump-signs-measures-rolling-back-biden-era-energy-efficiency-regulations)经《国会审查法》批准的法案,废除了拜登时代针对[热水器](https://appliance-standards.org/sites/default/files/Gas-tankless-water-heater-fact-sheet.pdf)、[冰箱](https://appliance-standards.org/document/senate-vote-undoing-commercial-refrigerator-and-freezer-standards-will-cost-businesses-and)、[步入式冷藏室](https://appliance-standards.org/document/senate-vote-undo-efficiency-standards-walk-coolers-will-raise-bills-strain-electric-grid)等[产品](https://appliance-standards.org/document/senate-axing-appliance-standards-certification-update-doesnt-change-efficiency-levels-yet)的能效标准。今年4月,总统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旨在废除](https://www.whitehouse.gov/fact-sheets/2025/04/fact-sheet-president-donald-j-trump-makes-americas-showers-great-again/)[奥巴马时代对淋浴喷头的定义(该定义提高了能效标准)](https://www.nytimes.com/2025/04/10/us/politics/trump-showers-water-pressure.html?partner=slack&smid=sl-share) ,从而让“美国的淋浴再次伟大” 。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8604.htm)
Google将向德克萨斯州支付 13.75 亿美元,以了结两起隐私诉讼,诉讼称该科技巨头在未经德克萨斯州居民同意的情况下追踪他们的个人位置并保存他们的面部识别数据。 [](https://static.cnbetacdn.com/thumb/article/2022/0913/bbc33d955c56dbc.jpg) Google周五宣布了这一和解协议,结束了与德克萨斯州总检察长肯·帕克斯顿 (Ken Paxton) (R) 就该州严格的用户数据法律而展开的多年纠纷。 Google发言人何塞·卡斯塔涅达 (José Castañeda) 表示:“这解决了一系列旧有的投诉,其中许多已在其他地方得到解决,这些投诉涉及我们早已改变的产品政策。我们很高兴能将这些问题抛诸脑后,并将继续在我们的服务中构建强大的隐私控制机制。” 此次和解协议与Meta 公司去年向德克萨斯州支付的 14 亿美元和解协议类似,后者旨在解决涉及其 Facebook 和 Instagram 平台的面部识别索赔问题。该协议仅涉及一起案件,但却是迄今为止单个州提起的诉讼中金额最高的和解协议。 这两项数十亿美元的和解协议是帕克斯顿针对大型科技公司发起的更广泛战争的一部分。帕克斯顿曾吹嘘自己在挑战共和党参议员约翰·科宁(John Cornyn)的竞选中取得的胜利。帕克斯顿的办公室正在审理针对大型科技公司提出的隐私或欺骗性贸易行为的诉讼。<bw symbol="1401611D" name="TikTok Inc" urn="urn:blp:company:US:1401611D">TikTok公司</bw>,<bw symbol="ALL" name="Allstate Corp/The" url="http://www.allstate.com/" urn="urn:blp:company:US:ALL">Allstate公司</bw>以及通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13.75 亿美元的赔偿金额超过了Google2022 年与 40 个州就位置追踪行为误导消费者而达成的 3.915 亿美元的和解协议。 帕克斯顿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项13.75亿美元的和解协议是德克萨斯州人民隐私的重大胜利,它告诉各大公司,他们将为滥用我们的信任付出代价。我将始终保护德克萨斯州人民,阻止大型科技公司试图通过出卖我们的权利和自由来牟利。” 该协议还解决了第三项涉及搜索历史记录的指控。德克萨斯州称,即使用户选择了隐私隐身模式,Google在某些情况下仍会继续记录用户搜索历史记录。Google还必须更新其隐私披露条款,该公司表示已经更新或宣布将进行更新。 **律师事务所大获全胜** 德克萨斯州依靠与律师事务所签订的利润丰厚的外部应急合同来对抗Google和 Meta。 根据彭博法律通过公共记录请求获得的与德克萨斯州签订的合同,负责Google诉讼的诺顿罗氏富布赖特律师事务所将在面部识别案中获得高达 18% 的总净赔偿,在定位案中获得高达 27% 的总净赔偿。 合伙人和股东的时薪为3780美元,这部分费用将他们通常的时薪945美元乘以4,以抵消亏损和一无所获的风险。高级律师的时薪为2600美元,助理律师的时薪为1900美元。 在 Meta 案中,Keller Postman 和 McKool Smith向德克萨斯州索赔共计 1.36 亿美元。 **Google在法庭上获胜** 周五的声明是在Google在两起案件中均在下级法院获得胜利之后发布的。 在位置和搜索历史案中,德克萨斯州第十三区上诉法院于一月份裁定,这家总部位于加州的科技巨头缺乏足够的联系,无法在德克萨斯州被起诉。 几天后,第十五区上诉法院表示,Google可以就两起案件中提出的指控向州政府提出质证。 德克萨斯州已就这两项裁决向州最高法院提起上诉,该州上周暗示即将达成和解,并请求法院暂停所有最后期限。周五,法官批准了该请求,并要求双方在6月9日前提供最新进展。 周五的声明不会影响由德克萨斯州牵头的一项联邦案件,该案件指控Google在在线展示广告市场非法垄断。该案将于8月在美国德克萨斯州东区地方法院开庭审理。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8602.htm)
从一个月前开始就有用户反馈在启动 Chrome 时出现异常崩溃问题,即启动时立即弹出崩溃提示随后浏览器进程可能会自动闪退,这个问题影响 Windows、Android、Mac 设备。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5/0110/9d8c246726e967f.jpg) 网友的反馈主要集中在启动时发生崩溃,不过也有网友碰到正在浏览网页时 Chrome 突然崩溃导致页面消失,这种情况下不会弹出崩溃错误而是整个浏览器直接消失。其中受影响最大的平台应该是 macOS,大多数反馈用户都集中在 Chrome for macOS 版中,Android 版次之,Windows 版相对来说崩溃情况较少,而 iOS 版似乎没有出现这类问题。 iOS 版 Chrome 是通过 WebKit 套皮而非使用 Chromium Blink 内核,因此既然 iOS 版不受影响说明这个问题是 Chrome 自己引起的,其他 Chromium 浏览器例如 Microsoft Edge 等也没有出现类似问题。 在最近一周内,关于 Chrome 崩溃或闪退的报告正在快速增加中,考虑到 Chrome 的用户规模,即便是 0.1% 的用户受影响,那最终数量可能也会达到百万级别,这会严重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 所以如果用户暂时碰到 Chrome 频繁崩溃的问题可以考虑切换到其他浏览器,包括 Firefox、Microsoft Edge 或者 Vivaldi 等浏览器,待谷歌修复问题后再重新使用 Chrome。 另外 Chrome 崩溃的情况下再次启动会弹出提示提醒用户恢复之前的网页,如果没有弹出用户也可以通过 Ctrl+Shift+T 或 Cmd+Shift+T 来恢复浏览器关闭之前打开的所有网页,但输入框等未保存的数据将会丢失。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8598.htm)
您可能还记得一月份有消息称GNOME 的 Showtime 应用将取代 Totem 成为默认视频播放器,这一说法在三月份的 GNOME 48 发布时未能及时实现,但本周,所有手续都已办妥,Showtime 已获准在 GNOME 49 中取代过时的 Totem。 Totem多年来一直维护不佳,而 Showtime 则作为一款现代化的替代品应运而生,并且已通过 Flathub 提供一段时间了。现在,Showtime 已获准作为 GNOME 49 的官方视频播放器。  本周,[Showtime 的tracking ticket](https://gitlab.gnome.org/Teams/Releng/AppOrganization/-/issues/29)显示,所有批准条件均已满足。Jeremy Bicha 评论道: <blockquote>由于设计或发布团队不再有任何阻碍,Showtime 已被 GNOME 49 的 GNOME Core 所接受。感谢所有帮助实现这一目标的人。</blockquote> 有关 Showtime 这一里程碑的更多详细信息,请参阅[GNOME 本周](https://thisweek.gnome.org/posts/2025/05/twig-199/)。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8596.htm)
**据央视新闻介绍,修订后的《婚姻登记条例》自今日起正式施行。**《条例》修订的主要内容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增加婚姻家庭服务工作内容,二是实行婚姻登记“全国通办”,三是优化婚姻登记服务。 《条例》明确,婚姻登记机关办理婚姻登记,不得收取费用;**办理结婚、离婚登记都无需再出示户口本。**  目前,各地婚姻登记机关也已提前做好了“全国通办”准备。 登记流程如下: **结婚** 申请结婚登记的内地居民应当出具下列证件和书面材料: **本人的居民身份证;** **本人无配偶以及与对方当事人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的签字声明。** **申请结婚登记的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登记机关不予登记:**未到法定结婚年龄的;非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的;一方或者双方已有配偶的;属于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 **离婚** 《条例》规定,内地居民自愿离婚的,男女双方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共同申请离婚登记。申请离婚登记的内地居民应当出具下列证件: **本人的居民身份证;** **本人的结婚证。**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8592.htm)
近期,腾讯官方公众号爆料了腾讯内部工位的样子。据其推文描述:随机去探访了些鹅厂上班族的工位。看了后不能说不像,可以说是完全不一样。有把植物园搬到工位的,有一桌全是手办的,有看起来随时要“跑路”的,有摆放各种调料要做饭的。还有刷掌机、双节棍、咖啡壶、手串链...... 有网友发文评论称:“去过不少公司,外企、互联网、国企、事业单位、创业公司,或面试、或参加技术活动、或朋友带我去溜了一圈,我都没有见过腾讯这么大这么奢华的工位,居然还带拐角。” 还有网友采访了在腾讯成都、深圳、北京、广州、新加坡工作的同学和朋友,他们均表示腾讯的工位的确如官方账号里发布的一样,有人甚至表示“比字节跳动大三倍”。 下面挑选了几张官方发布照片,供大家欣赏。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10/9639a9019b554d8482c986cc7cc67dad.jpg)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10/35b3ac4f350d4b87bc7b9b0bd540a660.jpg)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10/afe9fab47a324d70958a5726a7960eb6.jpg)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10/124beceefd624c3b9b1c9283a93b5aaa.jpg)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10/275b26a1620d462fa2060cd71247d854.jpg)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10/41e43bc2d9854ab2ab5c7ded95afc2ca.jp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85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