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吒之魔童闹海》于今日官宣定档2025年大年初一上映。“魔童系列”以中国影史第二的观影人次(超1.4亿),海报中魔童踏龙归来,大战一触即发!“哪吒2”由饺子执导,是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原班人马五年心血续作,剧情及制作将创新性升级。  
 文章首发 智能涌现公众号 文 | 田哲 编辑 | 苏建勋 12月10日凌晨,OpenAI正式发布视频模型Sora的高端加速版本——Sora Turbo,相比初代Sora,Sora Turbo生成视频速度更快。 据悉,OpenAI推出的初代Sora平均10秒生成一秒的视频,而在直播演示中,Sora Turbo同时生成四条10秒时长的视频,总耗时仅72秒。 与此同时,Sora Turbo能以更低廉的成本,实现文本/图像/视频生成视频。 即日起,Sora Turbo已向订阅OpenAI Plus和Pro的会员开放全部功能,无需额外付费,但不同会员类型的使用额度有所差异: 每月付费20美元的OpenAI Plus会员,单月共有50次视频生成额度;每月付费200美元的Pro会员,单月可慢速无限次生成视频,加速生成视频500次,如果生成高分辨率的视频,可用次数将更少。 生成视频方面也有所差异。Plus会员生成的视频分辨率最高为720p,单条视频时长为5秒;Pro会员可同时生成5条视频,分辨率达到1080p,时长则提升到20秒。 OpenAI官网显示,Sora已支持全球155个国家及地区使用,不包括中国大陆和欧洲大部分地区。 随着Sora开放使用,网友疯狂涌入导致服务器被挤爆。对此,OpenAI创始人兼CEO Sam Altman发文表示,用户注册已被关闭,并且视频生成速度将在一段时间内变慢。  来源:X ## **一场在线视频工具教程** OpenAI团队将Sora定义为一款创意工具,允许用户通过一段文字描述、一张图片或者一段视频,生成期望的视频。 他们提到,Sora无法实现一键生成一段故事片,而是需要不断优化。为了直观介绍Sora,OpenAI将Sora发布会直播,俨然变成了在线视频工具教程。 如果用户需要生成一段视频,需要打开分镜(Storyboard),分镜展示四个视频,以不同视角展示视频细节。  分镜展示画面的不同角度 在分镜中,用户在描述框输入期望的视频指令,设置风格、画面比例、时长、分镜个数、分辨率后,就能生成视频。 目前,Sora可支持生成最长20秒,分辨率为1080p的视频,画面比例可选16:9 / 1:1 / 9:16三种。 OpenAI介绍,如果用户的视频指令字数越少,Sora就会在细节上更多填充;字数越多,就更遵从用户的指令。 直播中,OpenAI在描述框中输入“一只黄尾白鹤站在小溪里”的指令,将这条视频片段放入时间轴前部分,接着在新视频输入“这只鹤将头探入水中并叼出一条鱼”指令,将其放在同一个时间轴的后部分。两段视频并不连续,因此需要Sora自行生成过渡视频,将两个视频合成为一段完整视频。 结果显示,Sora按照指令生成了清晰的视频,并在两个视频片段生成平滑的过渡片段,让视频连贯且具有故事感。不过,视频中没有生成明显的鱼,却有鹤叼起鱼时溅起的水花。  两个视频合成为一条视频 此外,用户也可直接上传一张图片或者视频,Sora可以根据内容,生成后续视频的文字描述,用户可随意更改后续视频的指令。 比如,提交一张灯塔的图片后,Sora会在之后创建一张卡片描述后续将生成的视频,用户可以更改指令,并在时间轴调整位置决定生成的视频何时播放。  上传灯塔图片,Sora自动描述后续视频 初始视频生成后,用户如果需要优化,可通过remix工具改变物体,比如将猛犸象替换为机器人、更改人物表情等。为此,Sora还设置了细微、轻微、强力三种强度,以满足用户不同的更改需求。  将猛犸象替换为机械化猛犸象 如果用户对生成视频的部分片段满意,可使用recut工具剪辑需保留的片段,再通过指令扩充视频,从而获得一段新视频。 此外,Sora还具备loop和高级功能blend,前者允许用户让视频无限循环,Sora可生成细节让视频首尾衔接;后者可将两个完全不同的场景融为一体。 ## 不只是工具,而是实现AGI的路径 今年2月,OpenAI首次推出初代Sora,可根据用户输入的提示词生成最长一分钟的高清视频。此后,Sora开始长达10个月的封闭测试,仅向视觉艺术家、设计师和电影制作人等特定外部人员开放。 直到此次直播开始前数小时,有关Sora的官方最新视频展示才在网络流出。 而在Sora封闭内测的时期内,中国的类似产品如可灵AI、即梦AI、海螺AI已在海外获得一批用户的认可。 据国外网站分析工具Similarweb显示,11月可灵AI的全球总访问量达到940万次,超越海外同类产品runway的710万次;在提前流出的Sora Turbo演示视频推文下,不少国外用户表示,其视频效果与中国同类产品相似。 Sam Altman曾表示,Sora的更新速度不及预期,原因在于完善模型需要确保安全性,以及扩大计算规模。 据悉,为了保证模型训练得以进行,OpenAI已与半导体公司Broadcom合作研发运行模型的人工智能芯片,最早或将于2026年推出。 Sora对于OpenAI的意义,远不止一款视频生成工具。此次直播中,Sam Altman强调,希望AI能够理解并生成视频,以改变人们使用电脑的方式,同时将有助于OpenAI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 不过人们对这一说法看法不一。阶跃星辰CEO姜大昕曾告诉智能涌现,其理解OpenAI推出Sora是为了探索迭代多模态生成能力,因此阶跃星辰也沿着OpenAI相似的路径研究通用人工智能技术;Meta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Yann LeCun则认为,通过生成像素模拟世界的行为,浪费资源且注定失败。 通用人工智能的应用时间已在OpenAI计划表内。Sam Altman上周对媒体表示,通用人工智能的首批应用案例最快在2025年出现,人们可以设定一项非常复杂的任务,AI将使用不同工具完成。 “最初通用人工智能产生的影响可能较小,最终,其影响力之强将超乎人们所想,正如每项重大技术出现,会有大量工作岗位被替代。” 或许随着Sora的开放使用,其对于通用人工智能影响将逐渐强烈,OpenAI也将实现其最终目标。
被纽约警方视为UnitedHealth Group Inc.高管Brian Thompson曼哈顿被杀事件涉案人的Luigi Mangione周一于宾夕法尼亚州被捕,现他在当地被指控拥有非法枪械和使用虚假身份证明等罪名。  宾州法院系统周一晚间发布的刑事起诉书显示,现年26岁的Mangione在Hollidaysburg法院首次出庭。他被控五项罪名,包括伪造、无证持枪和向执法机构出示假证件等。 当天上午Mangione在Altoona的一家麦当劳餐厅被员工认出并举报后遭到警方扣查。 起诉书显示,两名警员称他们接警后前往Altoona的麦当劳餐厅寻找一名貌似曼哈顿枪击案嫌犯照片的“可疑男子”。此人当时坐在餐厅内后面的桌旁,戴医用口罩且地上放着一个背包。 其中一名警员要求Mangione摘下口罩。起诉书称他们随即认出此人即是纽约枪击案视频中的男子。警员要求他出示身份证明,Mangione拿出名为“Mark Rosario”、出生日期是1998年7月的新泽西州驾照。警官随后问他最近是否去过纽约。 起诉书称,“这名男子陷入了沉默并开始颤抖”。 更多警力赶到现场后,Mangione被告知他正在接受调查,若谎报身份就会被捕。他之后说自己名叫Luigi Mangione并称出生于1998年5月。 一名警员问Mangione为什么要撒谎,他回答说“我显然不应该”。警方以伪造及向执法部门提供虚假信息的罪名将其逮捕。他被戴上手铐接受搜身后带回警局。在他的背包里发现了一把黑色手枪和一个消音器,两者均为3D打印机而成。 这把手枪有金属套筒、金属螺纹枪管及塑料手柄,及装有6发9毫米子弹的格洛克弹匣。在被告的背包里也发现了一枚掉落的子弹。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1742.htm)
今年10月中旬,高德重新杀入顺风车业务,然而投诉量也直线飙升。黑猫投诉数据显示,业务正式上线至今不到2个月,针对高德顺风车的投诉量已经超过300宗。其中,司机多平台接客成为投诉重灾区之一。  这不仅体现在高德上,哈啰、嘀嗒出行和滴滴等平台上,多平台接单都十分普遍。而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实际上是顺风车司机专职化的趋势。该问题不仅引发真正的顺风车车主吐槽“无单可接”,也让顺风车乘客、司机和平台三方的矛盾越来越无解。 “车主和乘客的矛盾不影响平台赚钱。”不少专职顺风车司机叫冤,直指平台“吸血”。有司机表示,“今年平台对顺风车的抽成比例,和快车一样狠了”,“有些订单的抽成比例已经高达20%甚至30%。” 从法律层面来看,如司机无真实的出行需求却多次从事顺风车业务且有盈利,在没有营运资质的情况下或涉嫌非法营运。有律师观点认为,平台上长期存在大量专职顺风车司机,表明平台并没有履行监管义务。 **用户“惊魂”:多平台接单,顺风车不顺风** 今年10月中旬,高德上线顺风车业务,这是时隔6年后高德再次杀入顺风车赛道,试图以此扩大出行业务版图。不过,上线至今不到2个月,不少用户已经被劝退,在社交平台上,用户的“避雷帖”比比皆是。 小默(化名)11月在高德上打了两次顺风车,均遇到了出乎意料的状况。第一次是从酒店打车去机场,小默选择独享顺风车,上车后司机却告知需要再接上另一个平台上的两位乘客。 “因为先付后乘可以提高接单几率,我就先付了车费,但是最后却用独享的价钱坐了一趟拼车。”小默曾向高德方面投诉,但是却发现司机早就建好了“防火墙”,称其会有亲友同行。  第二次的经历则让小默更加心惊胆战。“晚上8点左右我计划打车从佛山回广州,考虑到车费比较贵,所以选择以拼车的方式上了一辆顺风车,高德系统上也显示只有我和另外一名乘客。” 然而,当司机接上小默后却在其他平台上又接了一单。小默惊险的一晚从此开始,“我们本已准备离开佛山,但司机为接其他乘客调头返回,并称还需半小时接第三位乘客。我判断距离应该不近,并且和司机提出异议。” 但是小默却受到了司机的呵斥。“打顺风车就是这样的,我都没拼满4个人了,这距离拼3个人才能赚钱。”小默已经付过车费点击了确认上车,但还是强烈要求下车,并以安全为由希望司机将她送回起点位置重新打车。“但是司机说,只能在路边扔下我,我不熟悉那边的环境,周围黑漆漆的。同行包括司机在内是三位陌生的男性,其中一个在高德系统上没有他的任何信息。” 最终,小默无奈完成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行程,而原本仅需一个小时。“高德客服建议我拉黑车主,并称会核实反馈的问题对车主进行处理,可能会影响到车主的收入和接单量。但是为什么司机多平台接单的问题还是屡禁不止?”小默不禁疑问。 **司机叫冤:平台“吸血”,抽成越来越高** 除了高德之外,顺风车司机多平台接单的问题也普遍存在哈啰、嘀嗒出行和滴滴等平台,即便像滴滴已经明确禁止顺风车车主通过其他渠道接乘未知人员,用户投诉后会对违规车主进行核实和管控。 而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实际上是顺风车司机专职化的趋势。也就是说,平台上的顺风车业务已经违背了车主分摊出行成本、免费互助共享的初衷,最终变成了专职司机以营利为目的生意。 随着网约车市场的竞争饱和,行业供需不平衡导致网约车司机的收入被摊薄。于是,大批专职的网约车司机涌入顺风车业务,通过多平台拼凑乘客的方式提高收入。而不少专职的顺风车司机也自觉委屈,认为平台“吸血”严重,并将矛盾转移给司机和乘客。  据新浪科技了解,平台会根据城市等级、出行人数、里程距离、独享还是拼座等维度计算乘客的顺风车车费,起步里程每公里价格最高,随着里程的超出价格会递减,同样距离之下出行人数越多每公里的价格也越高。 在乘客车费的基础上,平台会按比例向司机抽取信息服务费。以嘀嗒出行为例,财报数据显示,2024上半年,嘀嗒顺风车整体交易额为40.07亿元,顺风车平台服务收入为3.9亿元。以此计算,嘀嗒顺风车抽成比例约为10%。 多位顺风车司机表示,以前平台抽成一般比例是10%,但是今年有些订单的抽成比例已经高达20%甚至30%,“抽成比例和快车一样狠了。”也有司机表示,“平台会分单分人进行不同比例的抽成,新手司机抽成比例一般会较低。” 此外,有顺风车司机还认为,乘客取消订单但无需支付违约金实际上也“伤害”了他们。“新版滴滴顺风车上线后,乘客每天可以无违约金取消5次,司机其实也承担空驶的损失。”一位顺风车司机则表示,“接送和时间也是成本,既想要快车服务又想要顺风车价钱,这是无解的,一个想赚,一个想省,反正平台抽成,车主和乘客的矛盾不影响它们赚钱。” **律师:专职跑顺风车涉嫌非法营运** 顺风车司机专职化的问题,引起了不少真正顺风车车主吐槽“无单可接”。有车主表示,“现在专职的外挂党太厉害了,顺路的单子一秒就没了,剩下的全是起点和终点10公里以上的单子,平台还要抽成10%以上,不仅不够油钱,还不顺司机的路。” 而从法律层面来看,司机专职跑顺风车或会涉嫌非法营运。上海申宜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龙国表示,顺风车是否构成非法营运与是否多平台接单无关。“多平台接单不一定构成非法营运,只在一个平台接单也可能构成非法营运。是否构成非法营运主要取决于是否构成了无经营许可证和道路运输证而又本质上从事了营运的行为。” 顺风车本不属于专职的营运行为,而是乘客、车主及平台三方自愿的、非营利性的民事行为,因此,合法的顺风车运营并不属于道路运输经营行为,不需要办理营运证。 北京中银(广州)律师事务所律师韩斌称,一般来说,顺风车是司机根据自身出行需求顺路带人并分摊成本,不涉及盈利。如司机并无真实的出行需求而多次从事此行为且有盈利,在没有办理营运资质的情况下会涉嫌非法营运。“建议从司机接单的目的、次数、是否有盈利等维度去界定顺风车司机是否为专职。” 对于平台上长期存在大量专职顺风车司机的现象,王龙国则认为,“说明平台并没有履行监管义务”。他表示,如果遇到专职搭载乘客的所谓顺风车并对自身造成利益损害,消费者可以向平台投诉,也可以向行政主管机关举报。平台可以对专职顺风车进行下架处理。对于非法营运的,监管部门会依法进行查处,并可能对车主采取罚款、扣押车辆等行政处罚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从司机的角度看,专职跑顺风车也存在一定风险。韩斌表示,保险法有明确规定,如果保险标的的风险显著增加,被保险人没有通知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有权不予赔偿。“这可能导致专职运营顺风车的车辆在出险时被拒赔。” 文 | 新浪科技 徐苑蕾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1740.htm)
传言为真,Sora开放!OpenAI“双十二”第三天,更重磅炸弹来袭——只要是ChatGPT Plus/Pro用户,就能直接用Sora生成视频。场面有多火爆呢?大家已经把服务器冲爆了。   **△**这盛世如奥特曼所愿 它最高上限支持生成1080p、20秒视频,支持横屏竖屏各种常见尺寸。 OpenAI表示,从今年2月开始Sora初登场后,他们就开始开发**Sora Turbo**,也就是当下开放的这个版本。 它比2月份的版本,快得多。 曾经的咖啡小船儿已经大变样。  来看科技博主MKBHD放出的实测效果: Sora Turbo生成地标建筑物已是手拿把掐。高分辨率视频的效果令人印象深刻。  一些非写实的镜头表现也很nice。  OpenAI说,这是给大家准备的(圣诞)节日礼物 。  不过,这个礼物还是需要大家自掏腰包享受。 Plus会员(每月20刀)和Pro会员(每月200刀)的权益不一样。 具体来看,Plus会员每月最多可生成50支视频,720p分辨率最多生成5秒,480p分辨率可以生成10s。 Pro会员每月可生成5000支视频,支持1080p、20s、并发5代,还支持无水印下载。  已进行中文提示词实测 进入Sora的界面,就会看到一些已经生成好的案例,而界面下方就是提示词输入框了。 还可以点输入框左下角的加号上传图像或视频,实现图/视频生视频。  加号右侧的按钮,是Sora事先准备的一些预设风格,部分风格效果如下:  再往右,依次是画幅比例、画质、时长和数量,Sora支持横屏(16:9)、正方形(1:1)和竖屏(9:16)三种尺寸。 当配置选定后,鼠标划过问号的区域时,会显示生成视频所需消耗的点数。  除了简单的一段话prompt,Sora还支持故事板(Storyboard)模式,可以给视频添加多个分镜头。 和直接生成一样,分镜头的控制方式既可以是文本,也可以是图片或已有的视频。  如果不会写提示词,可以先描述大致内容,然后一键让系统帮忙改写扩展,甚至可以直接写中文。  不过实测发现,即使用简单提示词直接生成,系统也会自动生成分镜,并对提示词进行拓展。  经过漫长的等待(不过大部分的时间其实是在排队),我们的视频终于生成好了。  如果想要对生成的视频进行修改,只需要利用Sora的Remix功能,描述想要修改的内容,不用另起炉灶重新写一遍完整的提示词。 比如这样一段打开图书馆大门的视频,可以通过修改指令变换门的风格,把图书馆变成飞船、丛林、月球……  或者视频当中只有一小段满意,可以用Re-Cut功能截取出来,然后向前或向后延展。  对于特定场景,可以用循环(Loop)功能创造出首尾无缝衔接的循环视频。  此外,Sora还提供了混合(Blend)功能,可以把两段视频融合在一起。 第一段视频是冬天雪花飘落的场景:  第二段则是春天花朵在风中起舞:  经过Sora这个“大裁缝”的缝合之后,画面中下落的物体从雪花逐渐变成彩色的花瓣,背景色也从冷变暖。  顺便一提,OpenAI专门强调了防止Sora被滥用的问题。 生成的视频都带有C2PA元数据,方便溯源。同时生成视频也默认带官方水印(Pro用户可以关)。 理解物理还是不够好 在发布之前,一些博主拿到了Sora Turbo抢先体验的名额。 Marques Brownlee第一时间分享了自己测评一周的效果。 从实测来看,Sora Turbo依旧有一些弊端。 首先,对物理规律的理解还是不够好。 比如奔跑的犀牛会突然飞起来。  人物的手部动作也不够自然。  往好处想,生成对物理规律理解要求不那么高的定格动画,效果就还可以接受。  其次,视频中文字乱码的情况依然存在。不过这些镜头剪辑都是由Sora完成。  以及图片生成视频功能中,Sora可以理解图片的内容。 But,它对于静态动作应该有的运动方向和速度理解还是不到位。  当然最后有一个关键问题——Sora似乎没给团队用户开放?  这部分OpenAI已经有官方解释。 团队用户、企业用户以及教育用户都不支持。18岁以下用户也不能用Sora。 未来几个月,Sora会逐步开放到欧洲等地区。 One More Thing 值得一提的是,Sora提供了社区功能。 现在,从Explore的Recent中就能看到用户最新生成的内容。 可以再创作、或搜索相似的视频,原来Sora完全体是AI版抖音。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1734.htm)
据雅虎财经报道,在北京和华盛顿因人工智能主导地位而产生的紧张局势不断升级的情况下,中国对这家芯片巨头展开反垄断调查,导致英伟达 ( NVDA ) 股价周一下跌 2.5% 。 [](https://n.sinaimg.cn/sinakd20241121s/795/w1021h574/20241121/5afa-c40870dfeaae0a7d547ef97395b9bf9e.jpg) 此次调查针对的是英伟达可能违反反垄断法的做法。调查还将审查其 2020 年对 Mellanox 的收购,该收购案得到了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批准,条件是英伟达不得歧视中国企业。 据中国媒体报道,政府认为英伟达斥资 70 亿美元收购以色列计算机网络设备制造商可能违反了北京的反垄断规定。 Nvidia 发言人在周一上午发布的一份声明中写道:**我们努力在每个地区提供最好的产品,并在我们开展业务的所有地方履行我们的承诺。我们很乐意回答监管机构对我们业务的任何问题。** 此次调查是在拜登政府实施新一轮半导体出口限制以限制中国获取先进芯片约一周后进行的。 美国的最新举措包括限制向中国出口高带宽内存芯片,这是人工智能训练的关键部件。 Futurum 集团首席执行官丹尼尔·纽曼周一早上对雅虎财经表示:随着中国继续努力跟上最前沿的人工智能芯片的步伐,他们可能想尽其所能减缓美国公司的发展速度。 中国对美国最重要的芯片制造商展开调查的时间正值唐纳德·特朗普下个月重返白宫之际。特朗普威胁要提高关税,这是他的政策之一。 金融咨询公司 deVere Group 首席执行官 Nigel Green 周一写道:这不仅仅是一个监管问题,这是一个精心策划的地缘政治策略。中国正在发出强烈信号,表示它不会犹豫反击,而 Nvidia 的攻击预示着未来将采取更激进的措施。 过去一个月,英伟达股价并未参与特朗普大选后的整体上涨行情。自特朗普获胜以来,该股上涨幅度略高于 1%。 今年迄今为止,Nvidia 的股价已上涨近 190%。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1732.htm)
工信部公示信息显示,YU7长4999mm、宽1996mm、高1600mm,因看上去和法拉利Purosangue相似而被网友戏称为“法拉米”。小米称预计新车明年六七月份正式上市,未透露定价。特斯拉的Model Y多了一个劲敌。小米的首款SUV首次露出真容。 北京时间12月9日周一晚间,小米汽车首次在社交媒体发布小米首款SUV的图片,为大家正式介绍小米汽车的新成员小米YU7,并表示,这款SUV新车预计明年六七月份正式上市。  从小米汽车提供的图片看,YU7的前脸与小米SU7高度一致,车尾也采用了小米家族化的环形尾灯。相比SU7,YU7的车身更高,后尾窗上方设有尾翼。和此前小米被 曝光的YU7外观一致。YU7的外观设计延续SU7的诸多家族设计元素,但是半隐藏式门把手变为隐藏式门把手。  由于YU7的车身看起来与法拉利Purosangue较为相似,之前网友将它戏称为“法拉米”。下图可见法拉利Purosangue。  本周一小米并未公布YU 7的内饰图片。此前曝光的内饰照片显示,新车会有悬浮式中控屏幕,而且基本取消了物理按键。 工信部本周一公布的第390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小米的SUV车型首次披露了详细参数。 工信部的申报车型公示信息显示,小米申报的新产品是一款新能源车,名为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这款新车长4999mm、宽1996mm、高1600mm,轴距3000mm,总质量车2855 kg。辆采用三元锂离子电池,驱动电机峰值功率220kW/288kW。单体生产企业为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成生产企业为中州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小米创始人兼CEO雷军周一称,之所以这么早公示YU7,是因为小米希望YU7测试车可以尽早拆除重伪装,有助于公司做更全面、更细致的长时间大规模测试,来确保产品质量,做出更好的产品。  本周一,小米并未透露YU7的定价。之前业内对小米SUV的猜测热点之一就是价格方面,但价格猜测的差距较大,有猜测SU7定价21.59万元起,有猜测起步价不超过25万元,顶配预计在30万元以上。小米对价位猜测均未回应。 今年8月小米公布二季度财报后的业绩电话会上,小米总裁卢伟冰表示,小米汽车的毛利率大概在15.4%左右,很多投资人,分析师和媒体都觉得是一个不错的毛利率水平。但同时,小米的新业务还有18亿元的亏损。亏损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汽车业务的规模还比较小,汽车是一个典型的需要依赖规模效应的制造行业,如果没有足够的规模,就会非常难。第二是小米在第一辆车上的投入非常之大。他提到,雷军多次讲过,小米的第一辆车一定要有10倍的投入去做,这些投入的消化还需要一些时间。 卢伟冰还说,小米的第一辆车是一台纯电轿车,在所有车型里面——纯电轿车,纯电SUV, 增程或者插混SUV等——纯电轿车的成本应该说是最高的,电池仍然非常贵,从对毛利率的友好度来看,纯电轿车也是最难的。他相信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产能不断挖潜,交付能力提升,未来小米的亏损会进一步的收窄。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1728.htm)
MicroStrategy(MSTR.US)再度买入了21亿美元比特币,该公司出售股票和固定收益证券的组合为迅速增加的购买提供资金,这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一份文件,MicroStrategy在12月2日至8日期间以约98783美元的平均价格购买了21550个比特币。** 这是MicroStrategy连续第五个周一宣布购买数字资产。该公司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Michael Saylor决定,这家小型企业软件制造商需要走上一条不同的生存之路。在过去四年里,该公司积累的比特币目前价值超过410亿美元。 与此同时,MicroStrategy在10月底宣布了一项名为“21/21”的计划,即在未来三年内筹集420亿美元资金——通过股权和债务各融资210亿美元,以购买更多的比特币。 MicroStrategy加快了购买比特币的速度。**该公司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才积累了最初的10万个比特币,但从30万个比特币到40万个比特币只用了两周的时间。**由于持有大量比特币,MicroStrategy所持比特币的价值已经超过了英伟达(NVDA.US)持有的现金。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购买比特币的过去五周的其中四周,MicroStrategy是以高于比特币平均价格的水平购买。  MicroStrategy今年以来股价飙升近500%,刺激了投资者对该股的需求,该股也是今年波动最大的美股之一。数据显示,自去年12月以来,比特币已飙升逾130%。然而,对MicroStrategy来说,风险在于加密货币长达一年的大规模反弹可能会逆转,在这种情况下,对其价值的杠杆化押注可能会给其所有者带来严重后果。 实际上,知名做空机构香橼研究在11月底就指出MicroStrategy“过热”。香橼研究分析师Andrew Left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表示,MicroStrategy已几乎转变为比特币投资基金,针对该公司进行了做空。随着比特币ETF的推出,投资者可以直接投资于比特币基金,而无需通过MicroStrategy的股票作为替代选项。 香橼研究指出,在Michael Saylor的领导下,MicroStrategy大规模购买比特币,甚至通过发债融资。Michael Saylor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对比特币的狂热追捧,这也推动了MicroStrategy股价今年暴涨。但香橼研究认为,这看起来更像是电子游戏中无限金钱故障的企业融资版本——利润丰厚,令人上瘾,而且可能不可持续。 Presto research研究分析师Min Jung表示,MicroStrategy依赖比特币来满足其财务需求的行为可能存在风险。他表示:“目前,比特币的有利价格走势使MicroStrategy能够维持一个积极的反馈循环——MicroStrategy股价上涨可以增加融资,为进一步购买比特币提供资金,从而推高比特币的价格和公司股票价值。虽然这种策略在牛市期间有效,但其可持续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比特币的持续升值。” MicroStrategy在10月31日的备案文件中也曾表示:“比特币市值的大幅下跌可能会对我们的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可能给我们的业务运营带来流动性和信用风险,因为除了企业分析软件业务产生的收入外,我们获得现金的手段有限。” 加密货币交易所Bitget的首席执行官Gracy Chen表示,如果比特币价格突然下跌,MicroStrategy偿还日益增长的债务的能力可能会受到威胁,且这一事件的影响可能会扩大到公司之外。他表示:“该公司持有的大量比特币也造成了市场集中风险,任何大规模抛售都可能导致价格大幅波动,这不仅会影响比特币,还会影响整个加密货币生态系统。”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1726.htm)
TikTok在周一的一份法庭文件中警告称,如果该应用在2025年1月19日根据一项针对字节跳动的国家安全法律被有效封禁,美国的小型企业和社交媒体创作者将在一个月内损失高达13亿美元的收入和收益。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4/0625/7ff9ca2d90ab047.jpg) TikTok全球商业解决方案总裁Blake Chandlee表示:“如果封禁持续超过一个月,这一数字还将进一步上升。” 这份声明是在TikTok向联邦上诉法院申请暂时阻止该法律的执行时提交的。根据该法律,如果字节跳动不出售TikTok,苹果(AAPL.US)和谷歌(GOOG.US,GOOGL.US)运营的应用商店以及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将被要求从1月19日起停止支持TikTok。 TikTok和字节跳动计划向美国最高法院提出上诉,试图推翻哥伦比亚特区联邦上诉法院近期支持该法律的裁决。文件称:“Tiktok和字节跳动认为,作为唯一对该案拥有上诉管辖权的法院,最高法院应有机会决定是否审查这一至关重要的案件。” 如果上诉法院批准临时禁令,TikTok可以继续运营,直到最高法院决定是否审理该案。 文件还提到,临时禁令尤为重要,因为这将为2024年1月20日即将就任的总统新政府提供机会,重新评估是否执行这项法律。 如果TikTok在美国被封禁,即使仅仅一个月,Chandlee表示,美国小型企业将单独损失超过10亿美元的收入。“美国近200万创作者的收入将减少近3亿美元,TikTok本身预计2025年的全球广告目标收入将减少29%。” 根据Chandlee的数据,截至2024年11月,美国有超过700万个账户使用TikTok进行商业活动。其中69%的企业表示,TikTok的使用在过去一年中帮助提升了销售额,而39%的企业认为,使用TikTok对其生存至关重要。 Chandlee还提到,根据牛津经济研究院为TikTok编写的报告,这些企业通过TikTok的广告、营销和“自然流量”对美国2023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贡献了242亿美元,而TikTok自身的运营又为GDP增加了85亿美元。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1724.htm)
今日凌晨,谷歌公布重大突破——其最新量子芯片Willow在基准测试取得惊人成绩,不到**5分钟**完成一项标准计算。而如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完成同样的任务,足足要花费超过**10^25年**的时间,比宇宙的年龄还长!  Willow的突破可在使用更多量子比特的情况下成倍减少错误,**破解了近30年来一直在研究的量子纠错挑战**。  Alphabet及谷歌CEO皮查伊发文官宣这项重磅进展后,马斯克立即评论“Wow”。俩人还在评论区热聊起来,皮查伊建议有朝一日用SpaceX的星舰在太空里建个量子集群,马斯克则回应“这很可能会发生”。  连刚发布Sora视频大模型新品的OpenAI联合创始人兼CEO萨姆·阿尔特曼都抽空道喜:“大大的祝贺!!”皮查伊回礼道:“多元宇宙未来的量子+AI即将到来,也恭喜o1发布!”  皮查伊说,Willow是构建有用的量子计算机的重要一步,它在药物发现、聚变能、电池设计等领域都有实际应用。 “我认为大多数人并没有完全理解这一突破的重要性。”大卫·马库斯发文强调说,“这一突破意味着后量子密码学和加密技术需要进一步发展。” 在谷歌量子计算部门首席运营官Charina Chou看来,这一成就意味着到21世纪末,**量子计算机能够实现甚至最强大的超级计算机都无法实现的科学发现**。 谷歌量子AI团队负责人哈特穆特·内文谈道,量子算法有基本的scaling law,许多对AI至关重要的基础计算任务也有类似scaling优势,因此量子计算对于收集传统机器无法访问的训练数据、训练和优化某些学习架构以及对量子效应很重要的系统进行建模将是必不可少的。这包括帮助发现新药、为电动汽车设计更高效的电池,以及加速核聚变和新能源替代品的进展。  许多未来改变游戏规则的应用程序中在传统计算机上是行不通的,它们正等待量子计算来解锁。 相关论文已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论文地址:**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8449-y **01****.** **Willow芯片:105个量子比特,** **破解30年来重大挑战** 错误是量子计算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因为量子比特往往会与周围环境快速交换信息,因此很难保护完成计算所需的信息。通常,使用的量子比特越多,错误就会越多,系统就会变得像经典系统一样。 目前的量子计算机对于大多数商业或科学应用来说太小且容易出错。而谷歌的实验表明,采用正确的纠错技术,量子计算机在规模扩大后能以越来越高的准确度执行计算,而且这种改进的速度超过了一个关键临界值。 “这是我们30年来的目标。”谷歌总部研究科学家迈克尔·纽曼在宣布这一成就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据谷歌量子硬件部门负责人、物理学家朱利安·凯利解释,量子计算机将信息编码为可以表示0或1的状态,但也可以采用多个0和1的无限可能组合。  但这些量子信息状态非常脆弱,要让量子计算机执行有用的计算,你需要量子信息,并且需要保护它免受环境和操作的影响。 为了实现这种保护(没有这种保护,量子计算就无法实现),理论家们从1995年开始开发巧妙的方案,将一个量子比特的信息分散到多个“物理”量子比特上。由此产生的“逻辑量子比特”至少在理论上能够抵御噪声。要使这种称为量子误差校正的技术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就必须证明这种将信息分散到多个量子比特上的方法能够有效降低错误率。 过去几年,IBM、AWS等多家公司和学术团体已经证明,纠错可以略微提高准确性 。谷歌在2023年初发布了一项成果,该成果使用了其Sycamore量子处理器中的49个量子比特,该处理器在超导电路中对每个物理量子比特进行编码。 谷歌新芯片名为**Willow**,是其更大、改进的版本,有**105个**物理量子比特。它是在谷歌于2021年在加州圣巴巴拉的量子计算园区建造的制造实验室中开发的。 系统工程是设计和制造量子芯片的关键:芯片的所有组件都必须同时经过精心设计和集成。如果任何组件滞后或两个组件不能很好地协同工作,就会拖累系统性能。因此,最大化系统性能贯穿于全流程,从芯片架构和制造到门开发和校准。其报告的成就是整体评估量子计算系统,而不是一次只评估一个因素。 谷歌注重质量,而不仅仅是数量。Willow在量子纠错和随机电路采样两个系统基准测试中均拥有一流的性能。此类算法基准测试是衡量芯片整体性能的最佳方式。  其他更具体的性能指标也很重要;例如,T1时间(测量量子比特可以保留激发的时间长短——关键的量子计算资源)现在接近**100µs**,相比谷歌上一代芯片相比,实现约**5倍**的改进。  谷歌量子计算部门负责人哈特穆特·内文说,这是量子计算机相对于传统计算机的优势的最新体现。 **02****.** **将错误率指数级降低,** **性能远超传统超算** 谷歌在Nature上发表的研究结果表明,Willow中使用的量子比特越多, 错误减少得就越多,系统就越量子化。  研究团队测试了越来越大的物理量子比特阵列,从3x3编码量子比特网格扩展到5x5,再到7x7——每一次,利用在量子纠错方面的最新进展,他们都能够将错误率降低一半。  换句话说,他们实现了错误率的指数级降低。 这一历史性成就在业界被称为“**低于临界值(below threshold)**”——能在增加量子比特数量的同时降低错误。 必须证明低于临界值才能证明在纠错方面取得了真正的进展,自1995年Peter Shor引入量子纠错以来,这一直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这一结果还涉及其他科学“第一”。 例如,它也是超导量子系统实时纠错的首批引人注目的例子之一。这对于任何有用的计算都至关重要,因为如果不能足够快地纠正错误,它们会在完成计算之前毁掉它。  其量子比特阵列比单个物理量子比特的寿命更长,这表明纠错正在改善整个系统。 作为首个低于临界值的系统,这是迄今为止构建的可扩展逻辑量子比特最令人信服的原型。这有力地表明,实用的超大型量子计算机确实可以构建。**Willow使之更接近运行传统计算机上无法复制的实用、商业相关算法。** 为了衡量Willow的性能,研究团队使用了其首创的**随机电路采样 (RCS)**基准。 这是当今量子计算机上可以完成的最难的传统基准。你可以将其视为量子计算的切入点,它检查量子计算机是否在做一些传统计算机上无法完成的事情。 任何构建量子计算机的团队都应该首先检查它是否可以在RCS上击败传统计算机;否则有充分的理由怀疑它能否处理更复杂的量子任务。 谷歌一直使用这个基准来评估从一代芯片到下一代芯片的进展。他们在2019年10月报告了Sycamore的结果,最近在2024年10月再次报告了其结果。 Willow在这项基准测试中的表现令人惊叹:不到5分钟的时间内完成了一项计算,而当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之一需要**10^25年**才能完成。 如果要写出来, 则是: **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年**。  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数字超出了物理学中已知的时间尺度,远远超过了宇宙的年龄。 它证实了量子计算发生在许多平行宇宙中的观点,这与量子物理学家戴维·多伊奇首次提出的我们生活在多元宇宙中的观点一致。 如图所示,Willow的最新结果是谷歌迄今为止最好的。  ▲计算成本受可用内存的影响很大,因此谷歌的估算考虑了一系列场景,从内存无限的理想情况(▲)到更实用的GPU并行实现(⬤) 谷歌对Willow如何超越世界上最强大的经典超级计算机之一Frontier的评估是基于保守的假设。例如,假设可以完全访问二级存储(即硬盘),而无需任何带宽开销——这对Frontier来说是一个慷慨而不切实际的假设。 正如谷歌在2019年宣布首次超越经典计算后发生的那样,他们预计经典计算机将在这个基准上继续改进,但迅速扩大的差距表明,**量子处理器正以双倍指数的速度赶超经典计算机,并且随着扩大规模,其性能将继续远远超过经典计算机**。 **03****.** **结语:向商业应用迈进** 2012年谷歌量子计算AI团队创立时,愿景是构建一台实用的大型量子计算机,利用量子力学推动科学发现、开发有用的应用程序和解决一些社会最大挑战,从而造福社会。作为Google Research的一部分,其团队已经制定了长期路线图,而Willow正推动他们朝着商业相关应用的方向迈进。 该领域的下一个挑战是展示当今量子芯片上第一个“有用的、超越经典”的计算,该计算与实际应用相关。谷歌团队乐观地认为Willow一代芯片可以帮助他们实现这一目标。迄今他们已经进行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实验。一是运行RCS基准测试,衡量了与传统计算机的性能,但尚无实际的商业应用;二是对量子系统进行了科学上有趣的模拟,这推动了新的科学发现,但仍在传统计算机的范围内。  其目标是**同时完成这两件事,进入传统计算机无法企及的算法领域,这些算法对现实世界的商业相关问题有用**。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1722.htm)
文 | 李安琪 编辑 | 李勤 在冬天开新能源车,耗电最多的功能是什么?许多车主的第一反应是空调。 近日,在理想汽车冬季用车技术日上,理想汽车整车电动产品负责人唐华寅介绍道,空调消耗占15%、电池损耗占10%,这些都是冬季新能源汽车普遍续航里程“缩水”的重要原因。 除了电量消耗大头空调之外,唐华寅还表示,在低温环境下,轮胎等材料物理特性变化,也会带来很大行驶阻力,从而导致能耗增加。比如在零下7℃时,轮胎滚动阻力相比常温状态会增加50%、车辆风阻增加10%。  图源官方 针对冬季用车的种种痛点,理想汽车在纯电车型MEGA、增程车型理想L6上做出了一系列优化方案。 比如车辆舱内升温慢、温度分布不均,是许多用户冬季用车的痛点,唐华寅表示,在北方隆冬季节,新能源车要达到舒适温度,最大需要跨越60度的温差。 为此,理想在负责制暖的热管理系统上下了不少功夫。据理想汽车介绍,目前行业内大部分电动汽车针对冬季采暖有两种常规解法,使用最广泛的是PTC(加热器,用于电池或乘员舱加热的热源产生)直接加热水或空气采暖,简单快速,但要做到兼顾北方较寒冷地区(如零下20度)的采暖需求,体积、重量和能耗都会大幅增加;此外也有车企通过电动压缩机自发热采暖,但这种采暖方式在初始段的制热速度慢且压缩机转速高、噪音大。  图源官方 为了解决这两种常规解法的弊端,理想MEGA采用了自研多源热泵系统,43种模式能应对多场景的能量调配。比如低温下空调采暖效果不好的问题,可通过压缩机“自产自销”快速制热:利用空调采暖后温度依然比较高的冷却液快速加热冷媒,激活热泵单元,使电动压缩机产生额外的制热能力。这套方案与行业常规做法的制热能力的对比:采暖速度更快,峰值制热能力更大。  图源官方 在解决空调制暖问题后,理想汽车还提出了一系列整车电池电量的“开源节流”解决方案:在确保座舱舒适性的前提下降低空调消耗,开源则对应电池低温放电量的提升。 在“节流”层面,理想对车辆热管理系统的架构进行了自研创新。比如在冬季早晨通勤时,在城市行驶的路况下,理想的热管理架构可以直接让电驱为舱内供暖,而不用电池加热,这比传统的电池供热方案节能12%左右。 这离不开理想对热管理零部件的集成式设计。据理想介绍,理想MEGA的热管理集成模块,将泵、阀、换热器等16个主要功能部件集成在一起,大幅减少零部件数量,管路长度减少4.7米,管路热损失减少8%。在增程车型上,理想L6也搭载了行业超级集成模块增程热泵系统,解决了空间布置难题。 在节流同时,理想还将矛头对准了低温环境下电池放电量的“开源”。 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例,理想汽车CEO李想曾公开表示,增程混动、插电混动用磷酸铁锂电池是个灾难,主要是因为这种电池电压测量不稳定,会扰乱控制策略等。 在冬季用车技术日上,理想技术人员也介绍,很多磷酸铁锂电池用户在冬季用车时,仪表盘上明明显示还有电量,但突然发生失速、甚至“趴窝”等情况,这背后的问题根源在于磷酸铁锂电量估不准。 “算不准、低温弱”是磷酸铁锂电池的痛点。据理想技术人士介绍,磷酸铁锂电量估不准的主要原因是电池校准机会少。相比之下,三元锂电池的电量相对容易观测,因为其开路电压与剩余电量通常呈现一一对应的关系,可以借助测量电压来准确估算电量。  图源官方 但磷酸铁锂电池则完全不同,同一个开路电压可能对应多个电量值,导致电量难以校准。许多车企会建议用户定期将电池充满,用于校准电量。但增程或插混车型用户不太习惯将电池充满,磷酸铁锂电量校准变得难上加难。 而准确预估电量,是用好磷酸铁锂电池的前提。为此,理想表示其研发了ATR自适应轨迹重构算法,并率先在搭载磷酸铁锂的理想L6车型上应用。 据理想介绍,该算法能够依据车主日常用车过程中的充放电变化轨迹,实现电量的自动校准。即便用户长期不满充,电量估算误差也能保持在3%至5%,比行业常规水平提升了50%以上。  图源官方 针对“低温弱”问题,据理想介绍,冬季低温下,电池放电能力减弱,车辆在剩余电量较高时增程器会提前启动。这需要进一步提升电池的低温放电能力。 理想人士表示,电池放电、输出功率的原理类似于大坝放水。放电时电压“水位”落差越大,输出功率越大。但电压一旦低于安全边界,会对电池寿命造成影响。而低温比常温环境会造成更大的电压波动,所以行业内通常会采用较为保守的功率控制算法,限制低温下电池放电时的电压落差。 针对这一问题,理想推出了APC功率控制算法,通过高精度电池电压预测模型,对未来工况电池进行毫秒级预测,可以在安全边界内,最大限度地释放动力。这让理想L6在低温环境下的电池峰值功率提升30%以上,将增程器启动前的放电电量提升了12%以上。  图源官方 在纯电车型MEGA上,理想也联合了宁德时代联合研发5C电芯,降低电芯内阻水平,不仅实现了超充过程中的低发热要求,同时提升低温可用电量。 比如理想将电芯拆解了三个层级共17项内阻成分,逐一优化,最后将MEGA 5C电芯的低温阻抗降低了30%,功率能力相应提升30%以上。同时,采用宁德时代的麒麟架构,也让理想MEGA拥有了大换热面积的电池热管理系统,整个换热面积相对于原来的底部冷却方案提升5倍。 此外,理想还设计了一套智能预冷预热算法,可以让MEGA保持最佳充电温度。例如,设定去超充站的导航路线后,车辆可以根据电池实时状态、自适应地调节电池预热开启时间和预热水温,车辆达到站场时电池温度可以在最优区间。
 ## AI 视频生成王者 Sora 上线:OpenAI 的「魔法棒」,1080P@20 秒具象化你的想象力 OpenAI 公司 12 月 9 日发布博文,宣布正式推出 Sora 文生视频 AI 模型,邀请 ChatGPT Plus 和 ChatGPT Pro 用户,通过访问 sora.com 网站,生成最高分辨率 1080p、时长达 20 秒的视频,并支持宽屏、竖屏和方形比例。  OpenAI 公司表示用户可以生成分辨率高达 1080p、时长不超过 20 秒的视频,并支持宽屏、竖屏或方形比,所有 Sora 生成的视频都带有 C2PA 元数据,便于识别以及后续验证来源。 ChatGPT Plus 每月可以免费生成 50 个 480P 分辨率的视频,如果选择更高的 720P 分辨率,则会占用更多的每月免费生成视频额度,但官方新闻稿中并未公布更多细节。 由于 Sora 热度太高,大批用户涌入体验网站,导致该网站一度崩溃,Sam Altman 表示「由于需求超出预期,我们将不得不间歇性地关闭新用户注册,并且生成内容的速度会在一段时间内减慢。我们正在全力以赴!」(来源:IT之家)  ## 雷军谈小米首款 SUV YU7「为何这么早公示」:希望尽早拆除重伪装,做更全面细致测试 12 月 9 日,工信部发布最新一批申报名单,不久后,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 CEO 雷军发文,谈到了「为什么这么早公示」。  雷军称:「我们希望 YU7 测试车可以尽早拆除重伪装,有助于我们做更全面、更细致的长时间大规模测试,来确保产品质量,做出更好的产品。」 12 月 9 日,小米首款 SUV 车型 YU7 申报图公布,小米宣布,这款 SUV 新车,预计于明年六至七月正式上市。(来源:DoNews) ## ## 英伟达受中国反垄断调查,事涉 2020 年收购迈络思 12 月 9 日晚间,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下称「总局」)发布公告称,近日因英伟达公司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及《市场监管总局关于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英伟达公司收购迈络思科技有限公司股权案反垄断审查决定的公告》(下称「公告」),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英伟达公司开展立案调查。财新就反垄断调查向英伟达问询,截至发稿暂未获回应。  此次反垄断事涉英伟达 2020 年完成的对以色列网络设备商迈络思(Mellanox)的收购,该笔收购作价 69 亿美元,为英伟达史上最大一笔收购。受该消息影响,英伟达美股盘前跳水,截至发稿,跌近 2%。(来源:财新网) ## ## 苹果 AI 负责人称公司对开发通用人工智能不感兴趣,短期内难实现 12 月 10 日,苹果公司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战略高级副总裁约翰・詹南德雷亚(John Giannandrea)在接受 WIRED 采访时表示,苹果对通用人工智能(AGI)并不感兴趣,这一目标不现实且有些轻率。 詹南德雷亚认为,与许多竞争对手不同,苹果对开发通用人工智能不感兴趣,这种追求在公司看来是不现实的,几乎是轻率的。苹果很可能参与重要的突破,但不是为了启动奇点,而是为了改进其产品,「们从事我们所谓『调查研究』的工程师可能比从事明年即将推出的产品工作的工程师还要多,」他指的是公司的基础研究。 换句话说,詹南德雷亚并没有排除苹果参与 AGI 相关突破的可能性,但其最终目标不是 AGI,而是面向用户的产品,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苹果的 AI 负责人认为,一些常见的 AGI 乐观情绪是「非常天真的」。(来源:IT之家)  ##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 TOP20 出炉:比亚迪稳坐冠军,是特斯拉 4 倍 12 月 9 日,CleanTechnica 发布了 2024 年 10 月全球新能源品牌销量 T20 榜单。 在这个月的排名中,中国品牌表现尤为突出,占据了前二十名中的十三席。德系品牌(大众、宝马、奔驰)占据三席,其余席位则被韩系、欧系、日系和美系各占一席。 比亚迪以 48.3 万辆的销量高居榜首,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 27.7%,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第 2 名到第 9 名的总和。  特斯拉位居第二,销量达到 12.2 万辆,市占率为 7.0%。五菱、吉利和理想分别位列第三、第四和第五,销量分别为 7.8 万、6.6 万和 5.1 万辆,对应的市占率为 4.5%、3.8% 和 3.0%。(来源:快科技) ## 百川智能联合创始人洪涛离职,曾任搜狗公司首席营销官 12 月 9 日,据《智能涌现》援引多名独立信源消息称,前百川智能联合创始人、商业化负责人洪涛已经离职。多位接近百川智能的人士表示,洪涛已不再负责参与百川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已离职有一段时间。 对上述信息,百川智能方面回复称:「洪涛因个人原因已从公司离职。在公司创立初期,他快速搭建了商业化团队,为公司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非常感谢他的付出和贡献。」 报道提到,洪涛最为人所知的身份是前搜狗公司的首席营销官(CMO)。他毕业于清华大学,于 2005 年加入搜狗公司,曾带领搜狗公司跻身互联网公司广告收入第六位。 2023 年 7 月末,洪涛入职百川智能,与前搜狗 CEO 王小川,原搜狗 COO 茹立云一起再度创业。洪涛作为联合创始人,主要从事商业化方面工作。(来源:IT之家) ## ## 字节跳动和 TikTok 提交紧急动议要求上诉法院阻止「出售或下架」法律 当地时间 12 月 8 日,字节跳动和 TikTok 提交了一份紧急动议,要求上诉法院暂时阻止美国国会通过的 TikTok 应用在美国下架的法律,除非该社交网络的中国所有权人在 1 月 19 日前撤资。 路透社报道称,这两家公司在动议中警告说,如果没有法庭命令,法律将生效,「在总统就职典礼前夕,TikTok--美国最受欢迎的言论平台之一将关闭其超过 1.7 亿的国内月活用户」。 在联邦上诉法院一致投票认定「出售或禁止」立法并不违宪后,这两家公司提出了动议。TikTok CEO 此前也对这一裁决做出回应,表示计划向最高法院提起上诉,并表示相信美国的最高法院将保护美国人的言论自由权。(来源:cnBeta)  ## 消息称特斯拉最新一代 V4 超级充电站 2025 年登陆中国大陆市场,500kW 乘用车快充 12 月 9 日,据外媒 GuruFocus News 今日消息,特斯拉已经开始在北美、亚太地区和欧洲部署其最新一代 V4 超级充电站。该公司计划到 2025 年在中国大陆推出 V4 超级充电站。 V4 超级充电站采用了特斯拉最新的充电技术,增强了特斯拉车主的超级充电体验,同时支持更广泛的第三方车型。 最新发布的 V4 超级充电站为乘用车提供了 500kW 的最大充电功率,为特斯拉的 Semi 电动卡车提供了 1200kW 功率。  特斯拉两年来一直在部署新的充电站,并将其称为「V4 超级充电站(Supercharger V4)」。超级充电站由两大部分组成:充电桩(充电电缆所在的位置)和充电桩机柜(通常位于更远的位置,包含所有电力电子设备)。(来源:IT之家) ## 阿维塔 06 轿车更多官图公布:红色涂装,搭激光雷达、电子外后视镜 12 月 9 日,经过连续多天预热之后,阿维塔宣布新车命名「阿维塔 06」,随后该车的外观海报正式公布。 可以看到,阿维塔 06 沿用了家族式设计语言,前灯组提供双层式 LED 灯带并采用 L 形设计布局,配备车顶激光雷达以及电子外后视镜。此外,该车采用溜背式造型风格,尾部配有小型扰流板,全新的红色涂装搭配黑色车顶。  阿维塔 06 集成 HALO 交互屏与电子外后视镜,长宽高分别为 4855×1960×1450mm,轴距 2940mm。官方透露,阿维塔 06 轮高比超过 1:2,搭载大尺寸五辐运动轮毂,采用星弧式悬浮车顶设计。 目前,阿维塔官方暂未公布这款新车的具体配置、动力以及上市时间。(来源:IT之家) ## 国家知识产权局拟明确:AI 系统无法成为发明人 12 月 9 日,从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获悉,《人工智能相关发明专利申请指引(征求意见稿)》于 12 月 6 日公开征求意见。《指引》明确,对于人工智能生成的发明,在中国当前法律背景下无法赋予人工智能发明人身份。 《征求意见稿》提到,对于人工智能辅助作出的发明和人工智能生成的发明,人工智能工具或系统在不同程度上参与发明创造产生的过程。那么,人工智能系统是否可以署名为发明人,是此类专利申请引发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需要对发明人资格问题予以明确。 《征求意见稿》指出,在专利文件中署名的发明人必须是自然人,人工智能系统以及其他非自然人不得作为发明人。当存在多个发明人时,每个发明人都必须是自然人。所以,对于人工智能辅助作出的发明,对发明创造的实质性特点作出了创造性贡献的自然人,可以署名为专利申请的发明人。但人工智能自主生成发明,就无法被赋予发明人身份。(来源:IT之家)
本轮融资由北京信息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独家投资,这是继天使轮获得小米集团、王田苗教授、北京智源研究院等亿元投资后,小雨智造再次获得亿元级别的融资。
文|彭倩 编辑|乔芊 杨轩 36氪独家获悉,阿里国际商业旗下出海业务“淘宝海外”**今年 GMV 突破 200 亿美元,较去年同比实现双位数增长**。淘宝海外是淘宝 APP 的海外版,主要针对海外华人消费群体。 淘宝海外这个体量超过 Temu 去年全年、与 Tiktok 去年相当——相比于“出海四小龙”受到的瞩目程度,淘宝海外显得颇为低调。 梳理其历史脉络,淘宝海外已运营超过 10 年,成立时间只比跨境资深头部玩家 Shein 晚几年。 最初,2013 年上线的“淘海外”只是由一个小团队负责,满足那些认识淘宝的海外华人消费者自发的购买需求,商家对此没多大感知,平台也未投入多大精力运营;2016 年,跟随阿里消费升级战略,“淘海外”升级为“天猫海外”,增加来自天猫的品牌供给,并在港台新马澳建立本地化的运营团队并提供官方物流服务;2018 年,天猫升级为大天猫,该业务被放进大天猫下的天猫进出口事业群里,更名为“天猫淘宝海外”;2022 年1月起,淘宝海外被放进国际商业集团里,目前由叶天负责。 相比大手笔的赛事投放和名人赞助,淘宝海外目前阶段更倾向于通过升级服务来获得增长。 今年 7月,淘宝、国际商业集团和菜鸟联合升级 2023 年的“跨境无忧购”,发起“全球大服饰包邮”项目,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等 6 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按照不同国家和地区消费力划分不同包邮门槛,满99-199 元可包邮。 36氪了解到,淘宝海外客单价在跨境电商中偏高,官方设置的包邮门槛很容易达到,这吸引了一批消费者。同时服饰包邮计划下,原先由消费者在海内外物流不同段自行联系不同快递公司运送,如今则多了全部由菜鸟承包的选项。如果选择后者,淘宝海外用户下单后收货的时长可大幅缩短为 5-7 天,从前则动辄 15-30 天。 据36氪了解,该项目上线后,淘宝服饰行业海外 GMV 同比增长近 40%(今年8-10月)。国内服装商家深陷“女装高退货率”的困境,参与服饰包邮项目给商家带来了不错的增量。一位来自淘宝的大码女装老板告诉36氪,只多按了个报名的按钮,一个月就多了一百多万元的 GMV。 服饰包邮计划下,由平台补贴物流费用,商家不再有物流成本——从前该成本占其整体收入 30% 。如今平台只收取佣金,占商家商品整体售价的20%。具体而言,一旦商家将货发到国内指定仓库、确认收货,能收到 80%货款,即使订单交易失败,消费者发起退货,货品也会退到境外指定地址,由平台及保险公司处理。简单来说,商家仍拥有定价权和货权,但要按照商品售价的 80%将商品托管给淘宝海外,同时将后续风险和管理责任转移给平台。 官方数据显示,大服饰全球包邮计划开通以来,已有超过20万商家签约,8月共有约 7000 万商品加入海外包邮计划。 如今,阿里是头部电商玩家里出海生态最丰富、覆盖国家市场最多的一个,虽然较为分散、管理难度大,但能针对不同市场做更精细化的运营。Temu、Shein 和TikTok 则是一个平台覆盖全球绝大多数国家,更加聚焦且便于管理,但政策风险也更大。  阿里海外电商布局 在阿里众多出海业务中,淘宝海外有专属定位。用户侧,淘宝海外的目标是海外近亿华人,布局的也是华人多的国家和地区;供给侧,淘宝海外强调丰富性,平台内有既有淘宝的白牌产品,也有天猫的品牌产品,其客单价也显著高于其他跨境玩家;具体模式而言,淘宝海外是平台模式,物流托管只占较小的比例。 今年 9 月起,淘宝出海包邮计划从服饰品类拓展到全行业商家,包邮的站点也进一步扩大至 13 个,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柬埔寨。接近淘宝海外的人士称,淘宝海外正基于用户需求做更多的语种的探索,淘宝英文版已于 10 月在泰国、柬埔寨和澳大利亚上线,也会在香港和澳门上线。 目前,淘宝海外将出海包邮服务推广到蒙古和中亚地区,接下来将加速覆盖不同国家和地区。
作者丨邱晓芬 编辑丨苏建勋 36 氪获悉,小米投资的首家大模型机器人公司——北京小雨智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雨智造」)完成亿元A轮融资。 本轮融资由北京信息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独家投资,这是继天使轮获得小米集团、王田苗教授、北京智源研究院等亿元投资后,小雨智造再次获得亿元级别的融资。 「小雨智造」由小米集团的核心创始团队于2023年创立,专注于开发适用于工业领域的大模型机器人技术,为机器人打造能够适应各种任务的“通用大脑”。 团队方面,「小雨智造」创始人乔忠良,作为小米的初创成员之一,曾担任MIUI研发负责人;联合创始人王文林,曾任小米软件系统平台部总经理,主导了“小米大脑”的开发。核心团队成员均来自小米、微软、华为和字节等。 产品方面,「小雨智造」研发了“Xiaoyu Brain”通用机器人大脑,使机器人能够在工业环境中执行各种任务。目前,「小雨智造」已经形成了一套自主研发的机器人大模型解决方案,主要特点是高精度、高鲁棒性和高泛化性。 据介绍,这套解决方案包括: - **智能感知与决策引擎**:自主研发了一套具备动态分辨率的通用视觉任务模型和多模态任务决策模型,能够实现端侧机器人导航的5厘米级分辨率以及操作的毫米级分辨率。同时,该系统支持基于多模态模型的高层级任务规划和决策,提高了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 **高精度运控技术**:自主研发了基于仿真和深度强化学习的高精度机器人运控模型,实现了毫米级的精度控制,确保机器人在执行精细操作时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显著提升了工业机器人的操作精度和可靠性。 - **动态的实时闭环控制**:优化了感知、决策和实时控制的全链路闭环控制系统,确保机器人操作的高度适应性和响应速度,使其能够在动态环境中保持高效稳定的工作状态 - **模块化智能系统架构**:采用模块化设计,支持快速集成和扩展,能够灵活适应不同工业应用场景的需求。该架构不仅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还简化了新功能的开发和部署流程。 - **自学习与自优化能力**:搭载“Xiaoyu Brain”机器人具备自学习和自优化能力,能够通过不断积累操作经验,自动优化自身性能,提升任务执行效率。这一特性使得机器人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工业环境中持续改进,保持高效运作。 在落地应用方面,今年7月,「小雨智造」与松下宣布在工业非标场景智能机器人领域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双方将利用大模型技术共同拓展智能焊接机器人市场,为客户打造易用、高效的智能焊接机器人产品。 此外,「小雨智造」还与某工程机械龙头企业及多家头部建筑结构企业展开了战略合作。同时,「小雨智造」正在航空航天、船舶制造等领域进行布局,一系列联合运营正在产业链上逐步开展。 「小雨智造」方面表示,未来十年,公司将持续深耕制造业,通过“大模型+制造”的新科技模式,携手各行业龙头企业,打造生态型平台,共同提升行业开发效率,加快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  end
在数字化时代,算法已成为塑造我们信息消费习惯的强大力量。然而,当算法开始主宰我们的思维和生活时,一些年轻人开始探索如何反向控制算法,以摆脱数字成瘾的困境。
欧盟委员会的科学顾问们呼吁整个欧盟暂停通过太阳地球工程为地球人工降温的努力。 这包括有争议的将太阳光反射回太空的技术,主要是通过向大气层发送反射粒子或增亮云层。 支持者们认为,这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尤其是在地球发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攀升的情况下。 但小规模的实验引发了人们的反弹,因为人们担心这些技术可能弊大于利。 欧盟委员会要求其[首席科学顾问小组](https://data.europa.eu/doi/10.2777/391614)(GCSA)和[欧洲科学和新技术伦理小组](https://data.europa.eu/doi/10.2777/951016)报告一起发表,该报告综合了我们对这些技术可能如何发挥作用所知甚少的信息。 全球地球物理学会(GCSA)撰写的意见书称,"没有足够的科学证据"表明太阳能地球工程实际上可以防止气候变化。 "鉴于目前科学和技术上的高度不确定性......以及潜在的有害用途,我们主张暂停所有大规模的[太阳能地球工程]实验和部署,"专家组在第二份备受期待的意见书中写道。 太阳能地球工程只是试图"治标不治本"地解决气候变化问题。 包括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在内的温室气体排放正在使地球升温。 试图人为地使地球降温并不能阻止污染的积累,也不能解决其他严重后果,如[海洋在吸收过量二氧化碳后变得更加酸性](https://oceanservice.noaa.gov/facts/acidification.html)。 GCSA 指出,这还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问题,包括改变降雨模式或影响粮食生产和太阳能发电。 目前最受关注的方法是模仿[火山爆发暂时冷却地球的方式](https://earthobservatory.nasa.gov/images/1510/global-effects-of-mount-pinatubo),向平流层喷发二氧化硫,产生反射性雾霾。 但是,使用二氧化硫也会被认为是一种污染物,可能会刺激人们的肺部,导致酸雨,并有可能破坏南极臭氧洞。  一家太阳能地球工程初创公司点燃了[杀菌剂](https://time.com/6257102/geoengineering-make-sunsets-us-balloon-launch-exclusive/),并将产生的二氧化硫泵入[气象气球](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2022/12/24/1066041/a-startup-says-its-begun-releasing-particles-into-the-atmosphere-in-an-effort-to-tweak-the-climate/),并于2022年[在墨西哥](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climate-environment/2023/01/09/make-sunsets-solar-geoengineering-climate/)进行了释放。 不久之后,墨西哥成为第一个[宣布禁止太阳能地球工程](https://www.theverge.com/2023/1/18/23560446/mexico-ban-solar-geoengineering-make-sunsets-startup-experiments)实验的国家。 但这并没有阻止这家总部位于美国的公司回家烧烤更多的杀菌剂,并[从加利福尼亚释放气象气球](https://www.theverge.com/2023/2/24/23613293/solar-geoengineering-mexico-us-reno-nevada-faa-make-sunsets)。 这些实验可能太小,不会对气候产生任何重大影响。 然而,该公司[试图以每克二氧化硫10美元的价格向任何有意抵消碳排放的人出售"冷却信用额度"](https://www.theverge.com/2023/2/28/23618450/climate-change-credits-solar-geoengineering-offsets)。 GCSA的意见称,欧盟委员会应该"反对"使用太阳能地球工程产生的冷却信用额度。 [ 面对更多不法实验的前景,立法者正面临制定更强有力的国际规则](https://www.theverge.com/24087552/solar-geoengineering-international-rules-stalemate)的压力。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管理机构于2010年通过了对大规模地球工程[的限制](https://go.skimresources.com/?id=1025X1701640&xs=1&url=https%3A%2F%2Fwww.newscientist.com%2Farticle%2Fdn19660-what-the-un-ban-on-geoengineering-really-means%2F&xcust=__vg1210awD__24081149__________________),但它豁免了小规模实验。 现在,欧盟委员会的科学顾问建议在欧盟范围内更明确地实施暂停。 它还建议为制定新的太阳地球工程国际条约创造条件,并表示欧盟应倡导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在全球范围内部署此类技术。 已经有一些[谨慎的努力为太阳地球工程的合法研究](https://www.theverge.com/2024/6/11/24176006/solar-geoengineering-envrionmental-defense-fund)提供资金,但目前可能仅限于实验室和计算机模型。 哈佛大学最近[取消了在瑞典进行户外试飞](https://www.theverge.com/2024/8/12/24216232/harvard-solar-geoengineering-policy-analysis-science)的计划,因为遭到了土著萨米族领导人的反对,他们说没有人征求过他们对实验的意见。 欧盟委员会的科学顾问表示,欧盟委员会应每五到十年评估一次有关太阳能地球工程的新研究。 负责创业、研究和创新的专员叶卡捷琳娜-扎哈里耶娃(Ekaterina Zaharieva)在今天的[声明](https://research-and-innovation.ec.europa.eu/news/all-research-and-innovation-news/solar-radiation-modification-technologies-cannot-fully-address-climate-change-and-responsible-2024-12-09_en)中说:"这些技术确实显示出一定的前景,但还远未成熟。研究必须继续,但欧洲伦理小组的意见表明,研究必须严谨、符合伦理,必须充分考虑可能产生的一系列直接和间接影响。"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1720.htm)
曼城正在[举办一场活动](https://www.mancity.com/news/club/puma-ai-kit-creator-launch-63869006),征集球迷用人工智能生成曼城未来的球衣设计。 球员将在 2026-2027 赛季穿着获胜设计的球衣,作为曼城的官方第三球衣,该球衣也会出售给球迷。  曼城俱乐部与彪马合作,推出了由人工智能公司 DeepObjects 支持的[文本到图像](https://aicreator.puma.com/create)制服生成器。 要使用该工具,必须先创建一个账户,然后输入一个描述您想要的造型的提示。 然后,您必须选择人工智能在生成设计时将使用的风格,如"抽象"、"情感笔触"或"梦幻视觉"。  随后,Puma AI Creator 将生成四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并显示在虚拟制服上,让您可以自定义衣领、饰边颜色和徽章。 参与者可以获得 15 个信用点来创建设计(生成一个设计只需一个信用点),但只能将您的两个作品参加比赛,比赛将于 12 月 20 日结束。 球迷的评分以及曼城和彪马的专家将帮助确定获胜者。  _曼城球员用人工智能设计了这套门将装备。_ 曼城表示,他们的球员埃德森、斯特凡-奥尔特加和里科-刘易斯首次使用彪马 AI Creator 设计了一套门将队服,"创造性地从足球球网中获得灵感"。 据俱乐部称,这将是第一套在球场上穿着的人工智能生成的足球制服。 对于曼城来说,这一消息的发布正值尴尬时刻,因为曼城正深陷低迷状态,并[等待对违反英超财务规则](https://www.manchestereveningnews.co.uk/sport/football/football-news/man-city-115-charges-timeline-30549136)的调查裁决。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1718.htm)
X 是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旗下的社交网络,其前身是 Twitter,上周六悄然在其Grok 助手中添加了一个新的图片生成器。 随后,它又将其删除。 现在它又重新上线,并正式[宣布](https://x.ai/blog/grok-image-generation-release)。 这款名为 Aurora 的图像生成器由马斯克的人工智能公司xAI开发,并根据互联网上的数十亿个示例进行了训练。 xAI 在一篇博文中说,极光"擅长逼真的渲染"和文本指令,并能"从用户提供的图片中获取灵感或直接编辑"。  极光生成的图像。图片来源:xAI xAI 表示,Aurora 现已通过 Grok 在部分国家和地区的 X 平台上推出,并将在一周内推广到所有用户。 对现有图片的编辑支持将在晚些时候推出。 "Grok现在可以在多个领域生成高质量图像,而其他图像生成模型往往在这些领域举步维艰,"xAI写道。"它可以呈现现实世界实体、文本、徽标的精确视觉细节,并能创建逼真的人物肖像。"  极光生成的另一张图片。图片来源:xAI 它似乎没有太多限制,就像 X 在 10 月份为 Grok 添加的首个图片生成器 一样。 通过 X 移动应用程序和网页上的 Grok 标签,Aurora 可以几乎不受限地生成公众人物和受版权保护人物(如米老鼠)的图像。 在我们的简短测试中,该模型没有生成裸体图像。 但像"[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满身是血的形象"这样的图片内容也不在话下。 不过,Aurora也并非完美无瑕。 周六,X 用户发布了 Aurora 生成的图片,显示物体 [ 不自然地混在一起](https://x.com/AILeaksAndNews/status/1865418581476860205?ref_src=twsrc%5Etfw%7Ctwcamp%5Etweetembed%7Ctwterm%5E1865418581476860205%7Ctwgr%5E379669504095128564d399058d502880577bde45%7Ctwcon%5Es1_&ref_url=https%3A%2F%2Ftechcrunch.com%2F2024%2F12%2F07%2Felon-musks-x-gains-a-new-image-generator-aurora%2F),以及 [ 没有手指的人](https://x.com/EnsoMatt/status/1865413187740303628?ref_src=twsrc%5Etfw%7Ctwcamp%5Etweetembed%7Ctwterm%5E1865413187740303628%7Ctwgr%5E379669504095128564d399058d502880577bde45%7Ctwcon%5Es1_&ref_url=https%3A%2F%2Ftechcrunch.com%2F2024%2F12%2F07%2Felon-musks-x-gains-a-new-image-generator-aurora%2F)。 (手对于图像生成器来说是出了名的困难)。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17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