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obe 正在推出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可自动执行劳动密集型制作任务,如编辑大批量图像和翻译视频演示文稿。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Firefly Bulk Create"(Firefly批量创建),这是一款允许用户一键快速调整多达 10000 张图片大小或更换所有背景的应用程序,而无需对每张图片进行繁琐的单独编辑。  该工具是通过整合 Adobe Firefly 为开发者提供的多个 API 而创建的,目的是让缺乏编码技术经验的创意人员更容易使用这些 API。 Bulk Create 今天推出了测试版,并在 Adobe 的 Firefly 网络应用程序上分为两个独立的工具:"删除背景"和"调整大小"。 第一个工具的功能不言自明--用户可以从电脑、Dropbox 或 Adobe 体验管理器中将图像文件上传到该工具中,然后快速删除背景。 该工具适用于任何图片,但看起来对产品营销人员特别有用。 除了移除背景,用户还可以设置该工具,用特定的图片或颜色(由 HEX 代码定义)替换背景,从而获得每张图片的变体,以便进一步编辑。 目前,批量文件可以保存为 PNG 或 JPEG 格式,Adobe 表示未来将增加对 Photoshop PSD 文件的支持。  "调整大小"的背景扩展对于像这样的抽象图像可能效果不错,但该工具在处理照片时似乎很吃力 "调整大小"工具为 TikTok、Instagram 和 Facebook 等流行的广告横幅尺寸和平台提供了一系列预设选项。 它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来拉伸图片背景,以适应这些所需的尺寸,但我看到的演示并不特别令人振奋--有很多明显的扭曲,其中一个例子奇怪地复制并模糊了前景中的酒杯。 不过,对于简单的背景,它可以让平面设计师不必为每个平台手动调整营销资产的大小。 虽然 Canva 和 Adobe Express 等服务也有相应的工具来简化这项工作,但 Bulk Create 只需单击鼠标即可完成。 Adobe 将在未来几周内为 Firefly 服务提供一些新的开发人员 API,开发人员可以利用这些 API 加快视频和印刷制作工作流程。"配音和唇部同步"可将视频音频的唇部动作翻译和编辑成 14 种不同的语言,而新的 InDesign 工具可使用预定义模板自动格式化印刷和数字媒体的文本和图像。 利用文字描述和录音创建的"数字头像"也将于本月推出测试版,可用于展示视频和产品说明。 编辑成批 10000 张图片所需的功率估计很昂贵。 Adobe 表示,使用这些新工具将根据"消费"情况收取费用,这可能意味着用户将需要支付[高级 Adobe Firefly 套餐](https://helpx.adobe.com/firefly/get-set-up/learn-the-basics/generative-credits-faq.html)的费用,该计划可提供生成点数,然后可用于"消费"这些功能。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0822.htm)
一位安全研究人员已经研究出如何入侵苹果所使用的专有 USB-C 控制器,这一问题最终可能导致新的 iPhone 越狱和其他安全问题。作为更注重隐私和安全的公司之一,苹果公司已成为黑客们争相攻击的目标。 这一次,iPhone 的 USB-C 控制器似乎成了一个风险因素。  研究人员托马斯-罗斯(Thomas Roth)在 12 月举行的第 38 届混沌通信大会上演示了攻击 ACE3 USB-C 控制器的过程。 ACE3 USB-C 控制器是一个关键元件,因为它负责为设备充电并处理数据传输。 它首次出现在iPhone 15一代中,负责管理附带的 USB-C 端口。 SiliconAngle[报告](https://siliconangle.com/2025/01/12/apple-devices-risk-security-researcher-hacks-ace3-usb-c-controller/)称,Roth 成功逆向工程了控制器,暴露了其固件和通信协议。 在此基础上,他可以对控制器进行重新编程,以执行注入恶意代码和绕过重要安全检查等行为。 虽然这次黑客攻击听起来是个大问题,但对于绝大多数用户来说,这并不是一个真正的问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Roth 依赖于定制的 USB-C 电缆和设备,并且需要对设备进行明确的物理访问。 虽然只有在初始访问漏洞时才需要这样做,但被入侵的控制器不一定需要这样的访问权限就能被进一步操纵。 关键在于从一开始就需要物理访问,这就排除了攻击对绝大多数苹果用户的危险。 这并不排除它被恶意用于某些人,这些人可能认为自己是国家和其他主要坏人的目标,但这只是极少数人。 这种攻击更现实的用途是越狱。 通过入侵控制器,它可以通过持续的固件植入实现不受限制的越狱,从而保持操作系统的安全性。 此外,尽管苹果公司在软件方面做出了努力,但由于这是一种硬件攻击,因此越狱可能更容易保持激活状态。 也就是说,由于需要硬件,这也会限制越狱技术的潜在范围。 苹果公司尚未就研究人员的演示及其影响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0820.htm)
早在 2023 年,微软就开始将 Microsoft Edge PDF 阅读器转移到基于 Adobe 的 PDF 技术。 Edge 曾经是最好的 PDF 阅读器之一,现在仍然被认为是最好的 PDF 阅读器之一,而 Adobe 集成本应使其更加出色。 目前仍存在一些缺陷,比如 PDF 阅读器在低端 PC 上运行速度较慢,但这种情况可能很快就会改变。  PDF 阅读器,尤其是基于网页的 PDF 阅读器可能会变得缓慢和滞后。 事实上,在使用仅有 4GB 内存的虚拟机时,Microsoft Edge 的 PDF 阅读器速度很慢。 尤其是在打开多达 1000 页的大型 PDF 文件时,这种情况尤为明显,程序显得很吃力,且经常出现白页。 而 Google Chrome 浏览器却能完美处理。 这不禁让我怀疑微软是否正试图在未来的 Edge 版本中修复这一问题。 上周末,一个名为"msPdfOpenOnLowCoreDeviceWithDcPdfEnabled"的功能标志出现在浏览器配置页中,这似乎指向某种性能升级。 在标记名称(WithDcPdfEnabled)中,"DcPdf"可能是指文档云 PDF 集成(即 Adobe Acrobat DC)。 这个想法似乎是为了提高 PDF 阅读器的性能,以便在低端 PC 上使用更少的内存,如果你的 PC 较旧或内存有限,还可以轻松浏览大型 PDF。 另一个与 Edge PDF 阅读器相关的功能名为"msPdfSharedLibraryTrigger",似乎指向一个可以动态加载或卸载 PDF 共享库的功能。这要么是指性能改进,要么是指由 Adobe Cloud 支持的一些新的 PDF 功能。 无论如何,Microsoft Edge 的 PDF 阅读器很快就会变得更好。 这都是这家科技巨头为使浏览器成为最好的 PDF 阅读器之一所做努力的一部分。 在低端 PC 上运行良好的全新 PDF 体验并不是 Microsoft Edge 即将推出的唯一新功能。我们还看到了 msEdgeAutofillShowMlSupressLevo 和 msEdgeAutofillShowMlAndLevo。 微软可以使用 AI/ML 显示卡片或地址的建议,而不仅仅是重复使用之前输入的数据。  Edge 的另一个显著变化可能是与 Windows 11 的任务栏进行更深入的整合,例如在后台运行时退出浏览器。 或者在任务栏中添加一些与下载相关的状态。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0818.htm)
## **「 Top 3 News 」** ### **现代汽车在日本推出最便宜电动汽车,起价仅为1.8万美元** **要点:** 现代汽车最便宜的电动汽车Inster EV现已在日本上市,起售价仅为18,000美元,是该细分市场中最实惠的电动汽车,甚至比比亚迪的海豚还要便宜。自2022年初重返日本市场以来,现代汽车已引入了几款车型,包括IONIQ 5、Kona Electric和Nexo FCEV。 Inster EV是现代的第四款电动汽车,有望成为其迄今为止最大的热门车型。Inster EV在日本的起售价为2,849,000日元(约合18,000美元),提供42 kWh和49 kWh两种电池选项。日本买家可以选择三种配置,价格从2,849,000日元(18,000美元)到3,575,000日元(22,700美元)不等。Inster EV配备49 kWh电池,在韩国的续航里程为195英里(315公里),在欧洲的WLTP续航里程为221英里(355公里)。Inster EV的尺寸为3,830 mm长、1,610 mm宽、1,615 mm高,轴距为2,580 mm,略小于比亚迪海豚。  现代Inster EV(来源:Electrek) **观点:** Inster EV的推出显示现代汽车在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力,特别是在价格敏感的细分市场中。其低价位和合理的续航里程使其成为预算有限的消费者的理想选择。现代汽车通过在多个市场推出Inster EV,展示了其全球市场布局的战略。 Inster EV不仅在日本上市,还在欧洲和韩国推出,表明现代汽车对不同市场的重视和适应能力。Inster EV的推出进一步丰富了现代汽车的电动汽车产品线,提供了更多选择,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其小巧的尺寸和灵活的配置使其在城市环境中具有优势,尤其是在停车空间有限的地区。Inster EV的成功有望提升现代汽车在日本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尤其是在电动汽车领域。其低价位和高性能的组合可能会吸引更多的首次购车者和年轻消费者,进一步扩大现代汽车的市场份额。 ### **特斯拉因自动驾驶电脑故障,召回超过20万辆汽车** **要点:** 特斯拉在美国正式召回超过20万辆汽车,原因是车辆内部的自动驾驶计算机出现短路并失效。这一问题最早可追溯至7月,影响范围广泛,从新车行驶几英里到行驶数千英里后都可能出现。计算机失效后,许多车辆功能停止工作,包括主动安全功能、自动雨刷、自动远光灯、摄像头,甚至GPS、导航和续航里程估算。 特斯拉的解决方案是完全更换计算机,同时提供临时软件修复以恢复部分功能。召回涉及239,382辆汽车,包括2024-2025款Model 3、2023-2025款Model Y、2024-2025款Model S和2023-2025款Model X,这些车辆配备了特定的汽车计算机并运行2024.44.25.3或2024.45.25.6之前的软件版本。 受影响车辆在启动时可能出现逆向电流,导致汽车计算机板短路,失去后视摄像头功能,不符合FMVSS 111, S5.5和S6.2的规定。截至2024年12月30日,特斯拉已识别出887起与此问题相关的保修索赔。特斯拉将向所有受影响车辆推送软件更新,改变车辆启动序列以防止短路故障。对于已安装2024.44.25.3、2024.45.25.6或更高版本软件且未出现短路故障的车辆,无需进一步操作。对于在安装这些软件之前已出现短路故障或可能导致短路故障的车辆,特斯拉将免费更换汽车计算机。  特斯拉自动驾驶电脑主板(来源:Electrek) **观点:** 特斯拉的自动驾驶计算机问题凸显了电动汽车技术快速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此次召回事件表明,技术的复杂性和可靠性仍需进一步提升。召回可能对客户信任产生影响,尤其是在自动驾驶功能对车辆安全至关重要的情况下。特斯拉需要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快速的解决方案来恢复客户的信任。这一事件也提醒整个汽车行业,自动驾驶技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是消费者接受和信任的关键。 其他汽车制造商应从中吸取教训,加强技术研发和质量控制,确保自动驾驶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特斯拉的召回行动表明,监管机构如NHTSA在确保汽车安全合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汽车制造商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标准,及时解决潜在的安全问题,以避免法律和市场风险。 ### **比亚迪在英国和欧洲推出了采用刀片电池的超紧凑型SUV 元2** **要点:** 比亚迪(BYD)在布鲁塞尔车展上正式向欧洲市场推出了其新款电动SUV——元2。这款车型在国内市场被称为比亚迪元UP,是一款超实惠的紧凑型SUV,于2024年2月在中国首次亮相。元2定位低于元3,是一款更小型、更实惠的电动SUV,适合欧洲市场,特别是城市通勤者和年轻家庭。 元2的尺寸为4,310mm长、1,830mm宽、1,675mm高,轴距为2,620mm,比元3小一号。设计延续了比亚迪标志性的“Dragon Face”家族式设计,车身线条流畅,整体造型紧凑且富有动感。内饰设计简洁,配备了12.8英寸的可旋转中控屏幕,支持多种角度调节,适用于导航、娱乐和驾驶辅助等多场景需求。还配备了8.8英寸液晶仪表盘、手机无线充电面板、水晶球造型的换挡杆等配置。 元 2搭载45.1 kWh的磷酸铁锂电池,WLTP续航里程为312公里(194英里)。未来几个月还将推出更大电池版本,提供更长续航里程。Atto 2的售价预计将介于比亚迪海豚和元3之间,后者在英国的售价分别为26,140英镑(约32,157美元)和37,140英镑(约45,689美元)。  比亚迪元2(来源:Electrek) **观点:** 元2的推出显示了比亚迪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特别是在价格敏感的细分市场中。其低价位和合理的续航里程使其成为预算有限的消费者的理想选择。元2基于比亚迪的e-Platform 3.0平台,首次在这一细分市场的车辆中采用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架构,将电池完全集成到车辆底盘中,优化了空间并提高了车辆的整体刚性。元2的推出进一步丰富了比亚迪的电动汽车产品线,提供了更多选择,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其小巧的尺寸和灵活的配置使其在城市环境中具有优势,尤其是在停车空间有限的地区。 这一事件也提醒整个汽车行业,电动汽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是消费者接受和信任的关键。其他汽车制造商应从中吸取教训,加强技术研发和质量控制,确保自动驾驶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比亚迪的召回行动表明,监管机构如NHTSA在确保汽车安全合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汽车制造商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标准,及时解决潜在的安全问题,以避免法律和市场风险。 ## **「 大事件 」** ### **起亚宣称找到应对低成本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如比亚迪)的方法。** 起亚的紧凑型电动SUV EV5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取得了显著成绩。去年,EV5的销量激增近50%,助力起亚在中国市场四年首次突破20万辆的销售大关,其增长速度在合资品牌中位居第一。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销量的持续攀升,2024年12月又售出138万辆,连续第五个月突破百万大关。  起亚EV5(来源:Electrek) 据中国乘用车协会数据,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接近1100万辆,较2023年增长42%,几乎占去年全国2288万辆零售乘用车销量的一半。国内电动车制造商如比亚迪凭借超低成本的电动车,如售价不到10000美元的海鸥,正在将传统汽车制造商挤出市场。面对大众和丰田等竞争对手的困境,起亚凭借2023年底在中国推出的起售价约20000美元的全新紧凑型电动SUV EV5,迎头赶上,推动起亚实现了自2020年以来的最佳销售业绩。 ### **大众ID.BUZZ被评为2025年度北美多功能车** 大众ID. Buzz被命名为2025年北美年度实用型车辆,大众美国公司于周五在2025年底特律车展上宣布。ID. Buzz是大众对其标志性微型巴士的现代重新诠释,在实用型车辆类别中获得最高荣誉,展示了其创新设计、尖端技术和全电动动力系统。大众美国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Kjell Gruner表示:“ID. Buzz在北美市场是一款独特的车辆,因为它是市场上唯一的电动多人运输工具。” “我们很高兴评审团的专家们欣赏了它的风格、空间和精致的结合,所有这些都包装在一个零尾气排放的车辆中。而且,它在给任何看到它在街上行驶的人带来微笑的同时做到了这一点。”  大众ID Buzz(来源:ElectricCarsReport) 2025年北美年度汽车、卡车和实用型车辆(NACTOY)奖项被广泛认为是汽车行业最负盛名的荣誉之一,表彰在创新、设计、安全、操控、驾驶满意度、用户体验和价值方面设定基准的车辆。ID. Buzz由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50位杰出汽车记者组成的评审团评估,在实用型车辆类别的三名决赛选手中脱颖而出。ID. Buzz展示了复古灵感的造型,包括大胆的大众标志和鲜艳的双色外观涂装选项,与宽敞的内饰相得益彰。 三种可用的内饰颜色主题——月光、沙丘和铜色——增加了它的魅力。标准功能包括12.9英寸信息娱乐显示屏、30色环境照明、IQ.DRIVE Level 2就绪驾驶辅助技术以及电动滑动门和尾门。后轮驱动的ID. Buzz Pro车型拥有282马力,EPA估计续航里程为234英里,而4Motion全轮驱动车型拥有335马力,EPA估计续航里程为231英里(370公里)。 ### **雷诺5 E-Tech和Alpine A290被评为2025年欧洲年度汽车** 雷诺5 E-Tech电动版和Alpine A290被命名为2025年年度汽车。这一结果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车展上由欧洲年度汽车评审团组织的仪式上宣布。该奖项突显了雷诺和Alpine品牌电动化战略的相关性以及新车型系列的质量,这些车型是作为Renaulution计划的一部分开发的。独特的AmpR Small平台使这两款车型能够为客户提供高价值,同时允许每个品牌在设计、开发、车载技术和客户体验方面表达自己的定位。 在去年11月的第一轮投票中,雷诺5 E-Tech电动版与Alpine A290一同被提名为七名决赛选手之一,与阿尔法·罗密欧Junior、雪铁龙ë-C3/C3、Cupra Terramar、达契亚Duster、现代Inster和起亚EV3一同竞争。获胜的组合由来自23个国家的60名汽车记者选出。  雷诺5 E-Tech和Alpine A290(来源:Electrek) 雷诺5 E-Tech电动版和Alpine A290以353分获得第一名。雷诺的新电动流行偶像成为继雷诺16(1966年)、雷诺9(1982年)、Clio I(1991年)、Scenic(1997年)、Megane(2003年)、Clio III(2006年)和Scenic E-Tech电动版(2024年)之后,第八款获得这一享有盛誉的年度汽车奖项的品牌车型。 雷诺品牌首席执行官Fabrice Cambolive表示:“在集团内,雷诺品牌和Ampere,我们都非常自豪能够连续第二年获得享有盛誉的年度汽车奖项。雷诺5 E-Tech电动版在欧洲是一个真正的游戏规则改变者。它使电动汽车变得令人向往,同时也激发了情感反应。同时,它被设计成为客户提供额外价值。如果有一款车有潜力改变电动汽车市场,那就是这一款。” ### **Polestar公布2024年销售业绩**  Polestar(来源:Electrek) 瑞典电动性能汽车品牌Polestar公布了2024年的销售数据,显示与前一年相比下降了15%,从2023年的52,796辆降至2024年的44,851辆。尽管面临挑战,Polestar在2024年第四季度显示出积极的增长趋势,零售销量增长了5.3%,订单量比2023年同期增长了37.2%。 2024年对Polestar来说是充满重大变化的一年,包括新的所有权结构、领导层更迭,以及创始CEO托马斯·英格拉思的离职,由前欧宝负责人迈克尔·洛施勒接替。为了更符合行业惯例,Polestar调整了其全球销量的定义,新的定义是零售销量代表最终客户的销售。Polestar将于1月16日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财务结果,包括业务和战略更新,而2024年全年的财务结果发布日期尚未公布。 ## **「 酷产品 」** ### **CUPRA Born VZ** CUPRA Born VZ是Born系列的最新成员,专为英国市场设计,拥有热掀背车的灵魂和电动时代的日常英雄特质。这款车型在巴塞罗那设计和工程,但特别调校的悬挂、响应灵敏的转向和令人兴奋的性能使其非常适合英国的复杂道路。CUPRA Born VZ的“VZ”代表“veloz”,意为“如果你想开得更快就尖叫”,提供326PS和545NM的扭矩,0-100公里/小时加速时间为5.6秒,最高时速为200公里。 **CUPRA Born VZ(来源:Topgear)**  CUPRA Born VZ(来源:Topgear)  CUPRA Born VZ(来源:Topgear) 该车辆配备新的DCC Sport悬挂、升级的转向系统和动态制动技术,提供极致的驾驶体验。内饰方面,标配CUP桶形座椅、Sennheiser高级音响系统、增强现实抬头显示和Smart Light技术,环绕LED灯根据驾驶员动作响应,全部为标准配置。CUPRA Born VZ不仅是一款高性能电动车,还融合了热掀背车的驾驶乐趣,特别适合英国的复杂道路条件,为驾驶者提供了极致的驾驶体验。 **封面来源 | Electrek**
三星正在为所有 Galaxy S25 机型引入一项重要的规格升级,即为整个产品线标配 12GB 内存,高于 Galaxy S24 系列的 8GB。 这一变化对于在设备上运行人工智能模型以及高效地进行多任务处理意义重大,但根据最新的报道,增加 RAM 数量并不是韩国人带来的唯一改进。 根据最新信息,所有 Galaxy S25 机型都将保留对 LPDDR5X 内存的支持,但这些芯片将在改进的光刻技术上量产,从而进一步提高效率和性能。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5/0111/6d9f062ba3c4c63.jpg) 高通公司的Snapdragon 8 Elite 并非三星正式发布 Galaxy S25 系列时将外购的唯一主要元件, The Elec 报道称,该公司还将从美光采购 12 纳米 LPDDR5X RAM 芯片。 光刻技术已从 13 纳米改进到 12 纳米,这给性能、效率和面积带来了积极的变化。 至于三星为何不在 Galaxy S25 系列中采用自己的 12 纳米 LPDDR5X RAM 芯片,报道提到,这家韩国巨头的最新芯片技术面临散热问题,迫使它只能先从美光公司获得初始供应。 虽然据说三星已经解决了这一问题,但仍有必要从第三方实体获得初始供应,否则该公司将被迫推迟 Galaxy S25 的上市时间。 从多家供应商处采购是一些公司采用的做法,这样可以防止供应链中断,并通过提高竞争来获得更好的元件价格。 不幸的是,三星在这一领域已经落后,这也是为什么其 Galaxy S25 系列将只会有骁龙 8 Elite版,而不包括自己的 Exynos 2500。 即将推出的旗舰机将于 1 月 22 日发布。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0814.htm)
去中心化社交网络组织[Mastodon](https://joinmastodon.org)周一表示,它正计划在欧洲创建一个新的非营利组织,并移交负责 Mastodon 生态系统和平台关键组件的实体的所有权。 这意味着一个人将无法控制整个项目。 该组织正试图将自己与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和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等首席执行官控制的社交网络区分开来。  虽然具体细节尚未敲定,但这意味着 Mastodon 的现任首席执行官兼创建者欧根-罗奇科(Eugen Rochko)将把该组织的管理权移交给新实体,并专注于产品战略。 该组织表示,它将继续托管[mastodon.social](http://mastodon.social/) 和 [mastodon.online](https://mastodon.online/explore)服务器,用户可以注册并加入基于 ActivityPub 的网络。 Mastodon 目前拥有 835000 个月活跃用户,分布在数千个服务器上。 "创始人欧根-罗奇科(Eugen Rochko)开始创建 Mastodon 时,他的重点是为他所设想的那种社交媒体创建代码和条件。 法律设置只是一种手段,一种让他能够继续运营的快速解决方案。 "Mastodon 在[一篇博文](https://blog.joinmastodon.org/2025/01/the-people-should-own-the-town-square/)中说:"从一开始,他就宣布 Mastodon 不会出售,也不会受某个富豪的控制。" 去年,该公司成立了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的非营利组织,以获得更多资金和赠款,Twitter 联合创始人比兹-斯通(Biz Stone)也加入了董事会。 与此同时,该组织也失去了在德国的非营利性地位。 虽然 Mastodon 依靠捐款和赞助来运营,但其主要竞争对手 Bluesky 正在开发竞争对手的去中心化网络,据报道,Bluesky 正在以 7 亿美元的估值向投资者进行新一轮融资。 博文指出,新成立的欧洲非营利实体将全资拥有营利实体 Mastodon GmbH。 该组织正在敲定新实体的设立地点。 "我们正在花时间在欧洲选择合适的司法管辖区和结构。 然后,我们将确定需要哪些其他(附属)法律结构来支持运营和可持续发展,"帖子说。 "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将专注于建立适当的治理和领导框架,以反映 Mastodon 作为一个整体的性质和目的,并负责任地为社区服务。"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开源项目的所有权一直是一个反复出现的新闻话题。 例如,人们对某些 WordPress 社区项目的控制权掌握在 WordPress 的联合创建者 Matt Mullenweg 手中提出了质疑。 Mastodon 试图通过今天的新结构避免出现只有一个人拥有决策权的情况。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0812.htm)
为企业提供 AI 计算资源的云计算公司 Coreweave 已正式在英国开设了首批两个数据中心,这是其在美国本土市场以外的首个数据中心。CoreWeave 于去年 5 月在伦敦开设了欧洲总部,此前不久,该公司通过 11 亿美元的融资获得了 190 亿美元的估值。与此同时,该公司宣布计划开设两个数据中心,作为在英国 10 亿英镑(12.5 亿美元)投资的一部分。  今天的新闻恰逢英国政府的另一项公告,该公告详细介绍了一项五年投资计划,旨在加强政府拥有的 AI 计算能力以及地理“AI 增长区”,其中包括来自私营部门的 AI 基础设施。 英国财政大臣 Rachel Reeves 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项投资是对英国数字技术行业的巨大信任,这正是我们在发展经济和利用 AI 提高效率时希望看到的。” CoreWeave 表示,其在英国的首个数据中心于去年 10 月在克劳利悄然投入使用,第二个数据中心于 12 月在伦敦码头区开始运营。这两个地点都使用 NVIDIA 的 Hopper GPU(图形处理单元),该 GPU 基于其专为 AI 工作负载设计的升级版 H200 系列芯片。 **从加密到 AI 计算** CoreWeave 成立于 2017 年,最初专注于加密挖掘,但随着对 AI 计算(执行计算任务(例如运行算法和机器学习模型)所需的处理能力和基础设施)的需求激增,该公司将其 GPU 基础设施重新用于此类工作负载。 CoreWeave 是众多希望利用 AI 炒作浪潮的云基础设施初创公司之一,其中包括法国的 FlexAI 等欧洲本土公司、总部位于芬兰的 DataCrunch 以及从俄罗斯互联网巨头 Yandex 的废墟中崛起的荷兰 Nebius。 CoreWeave 表示,到 2024 年底,它已开设了 28 个数据中心,包括今天宣布的两个新数据中心。该公司还计划在 2025 年开设 10 个新数据中心,其中三个将位于欧洲,包括之前宣布的挪威、瑞典和西班牙的三个数据中心。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0810.htm)
SUSE 的 Richard Biener 今天宣布,GCC 15 编译器已进入开发的第四阶段,这是最后一个阶段,仅专注于回归修复和文档更新。第四开发阶段是在未来 2~3 个月内发布 GCC 15.1 稳定版之前的最后阶段。 在 GCC 15 开发的最后几周,官方只允许进行回归修复和文档修改。 在 Git 中,GCC 版本也被提升至 GCC 15.0.1,以标志最后阶段的到来。 今天发布的[状态报告](https://gcc.gnu.org/pipermail/gcc/2025-January/245377.html)指出还有六个 P1 回归:即在发布前必须解决或降级的最高优先级回归。 GCC 15 目前有 32 个 P1 回归、611 个 P2 回归和 267 个 P3 回归。 GCC 15 将默认 C 语言版本更改为 C23,新增 AMD Zen 目标优化,引入 Intel Diamond Rapids 目标,新增 Fujitsu Monaka CPU 目标支持,支持 Intel AVX10.2,启用更多 Intel APX,并取消了对 Xeon Phi 的支持,以及其他许多更改。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0806.htm)
彭博社的马克-古尔曼(Mark Gurman)表示,苹果可能会选择在春季让 M4 芯片更新 iPad Air 机型,从而完全跳过 M3 代产品线。去年 5 月,苹果发布了 11 英寸和 13 英寸屏幕尺寸的 M2 版 iPad Air。  然而,Gurman 上周末在他的 Power On 新闻通讯中写道,如果苹果选择 M4 芯片,他"不会感到非常惊讶"。 报告内容如下: <blockquote><p>代号为 J607、J608、J637 和 J638 的新款 iPad Air 将更多地关注规格升级而非设计变化。 去年推出的当前版本采用的是 M2 芯片。 如果 2025 机型升级到 M4,与 iPad Pro 相匹配,我也不会感到非常惊讶。 这将意味着 Pro 与 Air 相比优势减弱,但也不会太令人震惊。 大多数 Mac 都采用相同的芯片系列,iPad 也可能如此。</p></blockquote> Gurman 的说法与之前的传言背道而驰,之前的传言显示苹果计划在处理器世代方面保持 iPad Air 比 iPad Pro 晚一步。 然而,当苹果于 2024 年 5 月发布 M4 iPad Pro 机型时,却让许多人大吃一惊。 直到发布前的最后一刻,人们都预计这些设备将采用 M3 芯片,但苹果却完全跳过了这一代,而且没有硬性规定说苹果不会为 iPad Air 做同样的事情。 预计下一代 iPad Air 在设计上不会有任何变化,但可能会配备苹果即将推出的 定制 5G 调制解调器,该调制解调器也将于 2025 年在 iPhone SE、低成本 iPad 和 iPhone 17 Air 中推出。 苹果还在为 iPad Air 开发新版 Magic Keyboard。 预计它不会像 iPad Pro 那样采用铝制顶盖,但可能会配备功能键排和 iPad Pro Magic Keyboard 的一些其他功能。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0804.htm)
智源研究院创始理事长,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张宏江对钛媒体AGI表示,物理模型、世界模型是人类走向AGI的必经之路,2025年 AI 领域一定会有一些突飞猛进的进展。
据彭博社的 Mark Gurman 报道,传闻已久的苹果智能家居中枢或"指挥中心"可能不会像之前预期的那样在春季推出。我们听到过各种有关苹果开发一体化智能家居管理中心的传闻和报道。 据说这款设备将配备一个方形的 7 英寸显示屏、一个 FaceTime 摄像头和扬声器,以及一个支持多个苹果应用程序的全新 homeOS 操作系统。 有传言称,用户将可以把它安装在墙上,但苹果也在设计一个底座,让它可以放在桌子或书桌上。  苹果公司原计划于 2025 年 3 月推出这款家庭中枢。 然而,Gurman 在其最新的 Power On 新闻通讯中写道,由于操作系统对 App Intents 功能的严重依赖,该设备"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与消费者见面",而 App Intents 功能要到 iOS 18.4 和 iOS 19 才能准备就绪。 古尔曼补充说,这本身就意味着"硬件本身的发货时间可能会晚一点"。 Gurman 的预测与苹果分析师郭明錤 2024 年 12 月的一份报告一致,该报告称苹果正在开发一款支持Apple Intelligence系统的所谓"带显示屏的 HomePod"。 郭明錤称,该设备已被推迟,将于 2025 年第三季度推出。 在郭明錤发表报告时,尚不清楚所讨论的产品是否是完全不同的设备(古尔曼本人曾表示,苹果正在开发多款带屏幕的 HomePod 变体,其中一款带有类似 iPad 的显示屏,另一款则将屏幕安装在机械臂上)。 不过,这两个时间段的吻合开始表明它们是一回事。 与上周末的古尔曼(Gurman)一样,郭明錤也表示,推迟发布可能是由于软件开发方面的挑战,而不是硬件问题。 因此,苹果仍有可能在 3 月份宣布推出智能家居中枢,而实际硬件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即 2025 年 WWDC 之后的某个时间推出。 预计苹果还将在今年春季发布支持 Apple Intelligence 的 新一代入门级 iPad、iPhone SE 4 以及配备 M4 芯片的新款 13 英寸和 15 英寸 MacBook Air。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0802.htm)
随着投资者在债券收益率大幅上升之后抛售风险较高的资产,比特币跌至近两个月低点。比特币周一下跌3.6%,至90957美元,为11月26日以来最低,远低于12月份创下的峰值108,316美元。其他加密货币资产亦挫,伦敦时间上午11:36,以太币下跌5.3%。  上周五公布的美国就业数据强于预期,促使交易员调低对美联储可能很快会再次降息的预期,加剧了年初以来的市场动荡。 “新年伊始,加密货币市场并不轻松,”FxPro首席市场分析师Alex Kuptsikevich表示,“上周的上行势头未能延续,也让市场越发不安,只会吸引卖家。”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0800.htm)
据一名领英上的风险投资人Ruben D透露,芯片巨头英伟达78%的员工已成为百万美元富翁,但在这一财富奇迹的背后,需要适应高强度的工作文化和“黄金手铐”的束缚。报道称,英伟达凭借着人工智能和图形处理领域的掌控性地位,现已成为全球市值第二的大型公司,仅次于排名第一的苹果。 [](https://n.sinaimg.cn/sinakd20241121s/795/w1021h574/20241121/5afa-c40870dfeaae0a7d547ef97395b9bf9e.jpg) 自2019年以后,英伟达的股价一路飙升了3776%,正是得益于此,其在拥有巨大市值的同时,也给员工带来了大量财富。 **Ruben D称,英伟达78%的员工当中,有一半人的净资产甚至达到25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8亿元)。** 不过,高薪背后则是巨大的工作压力。不少英伟达员工反映,他们每周工作7天,经常加班至凌晨2点,同时还面临密集的会议和严格的时间管理要求。 一位前营销部门的员工透露称,通常她每天要参加多达10次的会议,每次会议都有30多人参与。 会议期间经常会出现喊叫,甚至是打架的情况,但员工们都因为有“金手铐”而忍受了下来。 所谓的“金手铐”,是指英伟达采用了“股票薪酬方案”,这对于激励员工坚持不懈、留在公司具有强大的激励作用。 美国半导体行业的员工流动率很高,美国平均为17.77%,但去年英伟达的员工离职率仅为5.3%,而当公司的市值超过1万亿美元之后,员工的流失率降至了仅有2.7%。目前英伟达拥有29600名员工,相较于去年增长了12.99%。 此外,英伟达的停车场**停满了保时捷、科尔维特以及兰博基尼等跑车,也从侧面证明了英伟达员工的收入之高。** 目前,英伟达的总市值高达3.33万亿美元,此前几天曾一度上涨至3.72万亿美元,超过苹果公司,成为全球市值第一高的公司。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0798.htm)
随着2025年春节的临近,众多消费者开始进入“买买买”模式,快递行业也迎来了一年中的第一个行业旺季。1月13日,记者走访了成都多个快递网点,了解到1月以来快递寄递业务开始显著增加,货品多以年货为主,如四川腊肉香肠、水果、干果、电子产品等。**另一方面,对于春节运营情况,多家快递企业回应记者表示,春节将坚持在岗提供快递寄递服务。但值得注意的是,春节高峰期部分快递公司将动态调整服务价格。** **快递收派量增加20%** **年货物品明显增加** 1月13日上午10点过,记者在顺丰东玉龙街市中心网点看到,这里一片忙碌。该网点当天第二批快件到达,众多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快件分拣,网点负责人杨经理表示,高峰期该网点派件量日均上万票,近段时间来,每天有5辆满载的快递货车到达,快递员也要进行五趟派送和收件。  “现在就是春节前的快递旺季,以我们网点来说,收件量较平常增加了20%左右,派件量增加了15%左右。”杨经理告诉记者,预计高峰期是下周,估计收派量整体会增加30%,寄递物品主要是年货,比如腊肉香肠、水果、干果等。 中午,成都武侯区中通快递武科园网点,几位快递员在整理快递,还有的在吃午饭,上午的快件基本已经送完,下午的快件即将到来。该网点负责人告诉记者,近期的快递量整体增加了20%左右,每天派件量在15000票左右,货品也是以年货居多,还有不少生活用品。 下午2点,成都市圆通速递锦江四部同样一片忙碌。据悉,该网点近期快递量也是明显增加,“数量大概增加了10%,日派件量接近6000票。”网点负责人说,水果的快件明显增加。 另一方面,记者还从圆通成都转运中心获悉,近期运转中心的快件量增加了30%左右,每天有350万-400万的到件量,产品以水果和礼盒居多。四川中通也回应记者称,当前四川中通的快件量环比上涨了25%,主要上涨类型为年货、水果。 **多家企业表示不停运** **高峰期动态调整服务价格** 每年春节,快递是否停运的话题总能引起大众的热议,那么今年如何呢?对此,记者联系了多家快递公司了解情况。 顺丰快递表示,今年春节期间仍将坚守服务承诺,全力保障假期快件收发需求。但另一方面,顺丰也表示将动态调节部分服务收费标准。具体来看,1月1日-1月27日,对顺丰卡航、大于20kg(含)顺丰标快、填舱大件、大于20kg(含)顺丰干配等产品收取0.1元-1.2元/kg的资源调节费。1月28日-2月4日春节假期期间,顺丰将对寄递服务加收资源调节费。 德邦快递发布公告表示,为全力保障消费者在“年货节”及“春节”期间的寄递服务需求,将动态调节服务收费。1月3日-1月27日期间,将对部分客户、部分产品加收0.2元-0.5元/kg,1月28日-2月4日期间,将对部分客户、部分产品加收资源调节费。  中通快递回应记者表示,春节期间将确保客户假期快件收发需求。中通在履行服务承诺的同时,也将通过多措施切实保障春节在岗员工权益。 京东物流将连续13年推出“春节也送货”服务。春节期间,京东物流仓配一体服务将保持正常运营,遵循不停运、不涨价原则,运输环节不停揽、京仓不排队且不压车,为广大客户提供持续稳定的物流支持。 除以上快递企业外,目前韵达快递、极兔快递、圆通快递、申通快递四家公司尚未暂未宣布或回应春节运营情况,但从去年来看,几家公司均提供了春节假期寄递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快递企业将保障假期寄递服务,但记者了解到,部分加盟式网点、驿站可能会选择暂停营业,有寄递需求的市民,可以提前致电客服或通过快递企业的App、小程序等,了解网点的营业情况。 **业内人士:** **今年业务量有望保持两位数增长** 事实上,不仅是在春节等消费旺季,我国快递业务量一直在持续增加。国家邮政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分别完成1745亿件和1.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和13%。我国快递业务量连续11年稳居世界第一。  得益于宏观政策利好,2024年快递市场规模持续扩增,高效通达的服务网络伴着“两进一出”稳步推进,电商退换货、进村、出海贡献新增量,邮政快递业区域发展结构也更加均衡;无人车、无人机、智能分拣等自动化设备作为新质生产力被广泛运用,为物流运转提质增效。 2024年,中部、西部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30%、35%,成为支撑快递规模增长的新引擎。过去一年,我国快递最高日处理量达到7.29亿件。毋庸置疑,小包裹正在推动大发展。业内人士看来,随着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快递业有望获得更多的市场增量。 快递行业专家赵小敏认为,从数据上看,2025年,快递业务量有望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此外,快递出海会加速,进村基础更扎实,尤其在快递与县域商业结合方面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中西部业务增速依然高于东部地区。 赵小敏进一步表示,2025年,预计行业将全面迈入既要规模又要利润的新阶段。从市场竞争看,强者更强、弱者更弱,随着排名靠后的企业业务收缩,企业间的服务差距会更显著,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新的并购重组机会也会来临。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0796.htm)
你是否在小红书、豆瓣乃至微信公众号评论区,见过一只粉色小恐龙?这个名叫momo的小恐龙账号,似乎分外活跃,有时点赞夸奖,有时又回怼批评。当你搜索这个账号昵称时,会发现各个平台上居然有数不清的momo。“互联网上到底有多少个momo?”一位用户曾这样提问,却得不到答案。  即使在浏览列表上使劲下滑,“momo”们也到不了底,你不知道哪一个momo与你有过交谈,也不知道下一回“擦肩而过”的又是哪一位momo。大量的用户正共同使用着这个昵称与头像,因人数众多,被称为“momo家族”。 那么,momo们究竟是谁?为什么大家愿意放弃个性化的昵称和头像,成为一模一样的momo? **匿名聊天,从QQ谈起** 细究起来,具有隐匿身份的“momo家族”,并不是特别新鲜的事。 在最初,聊天软件QQ还叫“OICQ”时,OICQ2000版本便发布了隐身功能。 这个功能其实和聊天软件的初始目的很矛盾:用户使用OICQ,是为了和他人建立联系;但偏偏要在使用期间,用隐身状态只和特定好友联系,避免其他人找到自己。 但伴随着智能手机等技术的加持,“用电脑才能登录QQ”成为了时代记忆。手机不离身、有消息及时回复已经成为人们使用社交软件的习惯。 在这种状态下靠“隐身”来隐匿自己,显然越来越不具备掩饰功能。  QQ经典头像 于是,QQ空间的“小秘密”功能上线——现在看来,这一当初在年轻人群体爆火的功能,像极了如今小红书上的momo家族。 在以熟人社交为主的QQ空间里,用户可以使用“小秘密”功能匿名发布动态。同时,用户不仅可以查看自己QQ好友发布的匿名帖,“朋友的朋友”发布的信息也会给用户推送。  QQ空间“小秘密”界面 在匿名身份的掩护下,用户在“小秘密”里可以听到朋友间炸裂级别的八卦,围观毫无身份顾忌的骂战。这让QQ空间的这个玩法在当时可谓是红极一时。 那时候,不仅匿名聊天软件一个个出现,用户量较大的社交软件也都纷纷推出了各种“匿名聊天”功能。比如QQ的“坦白说”,女生粉色头像,男生蓝色头像,统一用“一个……的女生/男生”作为昵称;还有QQ邮箱曾红极一时的漂流瓶,微信摇一摇等。  QQ坦白说 乐于使用这些功能的用户,可以被看作“早期momo”。 当然,相比现在主动更换相同头像和网名的momo不同,曾经的隐身、“小秘密”“坦白说”等用户在“隐匿”上更加被动,他们或许是因为新功能出现,一时觉得时尚好玩,或许是与软件好友们跟风效仿,但从根本上来说,早在以“联络”为最初目的的社交媒体兴起之时,人们便对社交匿名化有着高度需求。 在这个需求基础之上,“momo家族”便诞生了。  虽然“momo家族”多是活跃在小红书等平台,但其实最初的momo是在微信。 微信曾经推出过一系列表情包,这只名叫“么么龙momo”的粉色小恐龙就是其中的一个。此外还有像极了微信聊天框的“气泡狗阿绿、阿白”,以及“神经蛙”和“欢乐马”。  如果直接使用微信登录其他社交软件,微信为用户提供的默认昵称和头像,就是“momo”和粉色小恐龙。 这一互联网身份的“初始设置”,本意是等待网友自行更改昵称和头像,但没想到被许多希望匿名的网友们发现新的使用方式——他们主动将头像和昵称换成统一的“momo”:如果大家都是momo,“momo”便不再是一个个人名字。当网络上出现成千上万个粉色小恐龙,“momo”们发言时便和“匿名”别无二致。 **变成momo,就像一滴水融入海洋** 除了“momo家族”的存在外,还有神经蛙、欢乐马、阿白等群体,甚至还有被称为“空门”的用户——昵称和头像都是一片空白。  怎么搜到“空门”账户?网友:随缘 具体叫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需要一个将个人ID隐入群体的名字,也就是“去个体化”的过程。 这一过程,在另一个匿名昵称“关雅荻”里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关雅荻”本是一位视频博主的名字,他曾在帖子里表示对momo的不满,认为momo用户是在以“自轻”的方式进行自以为是的“自保”。 这一具有攻击性的帖子很快遭到momo们的反击。让人意想不到的是,momo们的反击方式也十分“momo”:他们把自己的头像与昵称都改成“关雅荻”,回击的“momo家族”变身成为“关雅荻家族”。  转眼间,“关雅荻”的帖子下出现了大量“关雅荻”,他们顶着“关雅荻”的昵称和头像,反问真正的关雅荻“这样还自轻吗”。 这个事件在豆瓣上被网友戏称为“momo大战关雅荻”。自此以后,“关雅荻”这个本来还有些小众的名字迅速位列神经蛙、欢乐马之中,成为颇具调侃色彩的匿名ID。 虽然“关雅荻”在评判momo时,所说的话的确有失偏颇,但他提到的“自保”,其实并非毫无道理。 英国社会学家齐格蒙·鲍曼在《流动的时代》里提到,相比于传统村镇固定的生活方式带来的认同感和确定性,现代社会的模式和框架更多是未知的和不可预估的。那些曾经的实体机构,逐渐变得看不见、摸不着,潜伏在信息洪流之中。  在小红书“大家是为什么变成momo的”提问下,不少网友的答案都是“被网暴后加入momo家族”。而对于普通人而言,更加“危险”的,可能是小红书上时不时推送的“你可能认识的人”。 由于算法的关系,用户在社交媒体上的发言更容易被推送给身边的熟人。但问题是,大部分用户都在同时使用多个社交媒体平台。对于社会需求越来越多元的年轻人来说,根据平台的不同特性可以伪装成不同的自己,并在自己设计的伪装下扮演不同的“角色”,确认自己的身份。  网友发帖,表示“不是来认识熟人的” 比如在常常用来联络领导和同事的微信上,你通过朋友圈扮演的角色或许是积极努力的上班族;在用来追星的微博上,你在微博超话扮演的是某位艺人的忠实粉丝;在小红书上,你毫无负担地评论和发帖,扮演的是“抽象的年轻人”…… 情绪宣泄是匿名社交的重要功能之一。这也是为何,越是在小红书、微博、豆瓣这种“弱关系”场合,网友们越是容易玩梗“发疯”。 但如果某一天,你本在谁都不认识的地方肆意撒欢,这则信息却被推送给你的领导和同事——用网友的话来总结,这“不亚于一场裸奔”。 于是,通过“公共马甲”藏到人群中,不再受熟人关系下的规则禁锢,就成为网友们成为momo的重要原因之一。 变成momo,就像一滴水融入海洋,没有人能顺着一只被很多人使用的粉丝小恐龙认出自己。 就像许多momo自我调侃时会解释,这种行为是“大隐隐于市”一样,这既是对隐私边界的管理,也是对日常生活中需要费心经营的“人际关系”的抵抗。 **momo们的“拉扯”** 没有人知道网上到底有多少个momo。 2023年,一个自称“momo市市长”的“王冠momo”发了一封致全体momo的信,信中制定了“momo市市民守则”: “一mo做事亿mo当,一个momo做了好事,所有momo一起挨夸,一个momo做了坏事,所有momo一起受罚。” “一mo做事亿mo当”,也是许多“非momo群体”对momo的印象之一。许多网友一开始很困惑:“之前发视频被一个momo骂,结果隔天又来称赞我的视频,然后当天晚上又骂我,另一个星期又来称赞我,我以为这个momo是不是疯了,后来才知道原来是不一样的人。” 随着momo越来越多,“momo家族”便从一开始的匿名手段,逐渐成为一种类似“圈子”的独特互联网文化。 当你换上momo的头像和昵称,便可以获得momo独有的归属感和认同感。momo们是网络中的一个个节点,但会在其他momo有难时速来相助。你可以发布“momo家族集合”,就有其他momo前来应援;当你发布悲伤的信息,也有其他momo前来安慰。  当“momo”变成圈子文化,momo们的二次创造力也就变得不容忽视起来。 在原始头像和昵称上,momo们开始进行个性化的改造。在昵称上,momo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状态,成为momo(上岸版)、momo(财神版)、momo(发疯版)、momo(又菜又爱玩乐高版)……头像也从粉色小恐龙,变成绿色、蓝色、彩色等小恐龙,小恐龙的动作也从一开始的微笑变成吃蛋糕、喝咖啡、求财神……  在一个吐槽自己成了其他momo替罪羊的帖子下,一位顶着倒立状态的粉色小恐龙头像的wowo(wowo即倒过来的momo)评论:“你就不能有点个人特色吗。”帖主很快回复:“好的倒立mo!这就去换装!”随后,这位momo的头像从平面小恐龙变成了立体小恐龙,昵称也从momo改成了nono——同样的,作为momo的“变种”,小红书上也有数不清的nono和wowo。  wowo、nono与momo的对话 这其实很矛盾:momo本就是为了隐匿个人身份,但成为momo之后,又要通过其他方式保持个人风格。 在《中国青年研究》刊发的一篇研究momo的文章中,作者这样描述momo们的“拉扯”: <blockquote>“他们规避集体压力,但却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集体并日渐接受同化;他们害怕泄露隐私,却又愿意在坦言中与陌生人建立联系;他们逃离自身现实生活中已建构的既有意义,却又转向了重新表演并寻找意义的虚拟生活。这些摇摆并非消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时代的纠结。”</blockquote> 或许,momo从不是一种简单的匿名手段。 在看似隐匿的背后,他们以一种更复杂的方式存在着——他们通过躲避的方式抗争现实规则与社交媒体算法,又在匿名的保护下寻找着另一种形式的自我表达。这个过程中,隐藏、释放、匿名、认同,都在这片空间里得到某种平衡。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0794.htm)
台积电在美国的第一个4nm工厂已经开始生产了。这座工厂在亚利桑那州,生产是最近几周开始的。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表示,这是一个里程碑事件。雷蒙多感叹:“在我们国家历史上,这是第一次在本土制造领先的4纳米芯片。”  “这是一件大事——以前从未有过,在我们的历史上从未有过。而且很多人都说这不可能发生。”雷蒙多说。台积电此前并未披露生产开始的消息。 **01 ****台积电在美国建厂的始末** 众所周知,美国虽然在芯片设计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但在芯片制造环节相对薄弱。台积电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厂商,拥有先进的制程技术和丰富的制造经验,邀请台积电赴美建厂可以直接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填补美国在高端芯片制造方面的空白,提升美国本土的芯片制造能力。 于是在2019 年,特朗普政府开始游说台积电在美国建造一个更大、更先进的工厂。2020 年 5 月,时任美国国务卿助理基思・克拉克宣布,台积电同意在亚利桑那州开设一家价值 120 亿美元的设施。 实际上,这个决策标志着台积电在美国建厂正式迈出了关键一步。 2021年,亚利桑那州的建厂工作正式拉开帷幕。为了确保美国新员工能够熟练掌握先进的芯片制造技术,台积电将约 600 名美国员工送往台湾进行培训。 此前,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曾表示:在美建厂,需满足“符合经济效应、成本有优势、人员及供应链要完备”三要件。而**台积电“5纳米、3纳米芯片”的制造工艺将留在****中国****台湾。** 然而没过多久,台积电便宣布将在美国联邦政府的相互理解和支持下,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造和运营一家先进的半导体工厂。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工厂将利用台积电的5nm技术进行半导体晶圆制造,每月产能为20000个半导体晶圆,直接创造1600多个高科技专业职位,并在半导体生态系统中创造数千个间接职位。 **02 ****美国厂成本暴增30%** 台积电亚利桑那州的建厂投资花费了120 亿美元,建造的目标制程是5nm,在2021年开工,2024年计划投产。 不过,随着美国投资的部分再加码,原本的5nm厂升级到4nm厂。 在2023年中期,台积电宣布其在亚利桑那州的第一个设施——被称为Fab 21的工厂建设延期,该设施的生产将从计划的2024年推迟到2025年开始。2024年9 试生产,12月初举行完工典礼。 **文章开头所述的4nm芯片,便是这座****Fab 21****工厂所生产的。** 台积电的亚利桑那州 Fab 21 工厂的第一阶段 P1 1A 目前已通过客户产品验证,有望于2025年中达到设计的每月 2 万片的满载产能;第二阶段 P1 A2 则也已完成建筑建设,目前正处于设备导入阶段,预计2025年一季度完成设备安装工作,2025 年中开始投片。 苹果、英伟达、AMD等美国科技巨头将是首批受益者。这些公司将能够就近利用先进的4纳米芯片技术,进一步提升其产品的竞争力。 不过,**由于关税、原材料运输等费用的增加,台积电在美国生产的芯片要贵得多,预计成本增加30%甚至更多,而这势必会反映到产品的市售价格上。** **03 ****再下一座,是2nm** 在规划之初,台积电美国第二座工厂与第一座工厂情况颇为相似,原本计划采用 3nm 制程工艺。但随着时间推移与策略调整,目前已确定该工厂将转而聚焦于更为先进的2nm芯片。 据报道,台积电向美国商务部提交的信息显示,**最早于2028年在美国开始生产2nm芯片。**根据Fab 21项目制程工艺路线安排,将引入A16和N2系列(N2、N2P和N2X)工艺,均属于2nm制程节点,**量产启动时间比起台湾的晶圆厂要晚大概三年。**台积电在2nm制程节点将引入GAA晶体管架构,可以显著降低功耗,提高性能和晶体管密度,带来质的改变。 台积电目前围绕主要围绕**新竹宝山和高雄**两地进行 2nm 工厂的建设和产能扩充。 先来看新竹宝山晶圆厂(Fab 20): **P1 厂,**以2nm为主的宝山P1厂已开始搬入设备,2024 年下半年开始试产,2025年二季度小量生产,月产能将逐步由3000片提升至逾2万片。 **P2 厂** ,2025年5月加入生产,与 P1 厂共同提升2nm产能。 **P3/4 厂,** 在2027年规划进入A14世代,进一步推动制程技术发展。 高雄晶圆厂(Fab 22)则是包括: **P1、P2 厂,**台积电在高雄一期园区启动的第一期(P1)、第二期(P2)建厂,为 2nm 生产做准备。 **P3 厂,** 规划在2026年完工,将进一步提升高雄厂区的2nm产能。 **P4、P5 厂,** 启动环评并争取扩大开发面积,预计在2027年接力完工,延续先进制程产能扩充。 台积电已经宣布,其在新竹宝山晶圆厂(Fab 20)成功设立了2纳米(nm)制程技术的试产线。台积电此次设立的2nm试产线计划月产能将达到3000至3500片晶圆。**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试生产的良品率高达60%**,大幅超越了台积电内部的预期目标。 尽管目前仍处于试产阶段,但这一产能规划已经显示出台积电对2nm制程技术的信心和决心。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产能的逐步扩大,台积电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实现2nm芯片的规模化生产,满足市场对高性能计算芯片的迫切需求。 根据台积电的规划,到2025年底,若计入高雄晶圆厂(Fab 22)的贡献,其2nm制程的总月产能将突破5万片。而到了2026年底,这一数字有望进一步攀升至每月12万至13万片。 按照目前规划推算,到 2028 年,美国的确有望迎来本土生产的2nm先进制程芯片。 **04 ****第三座,还有可能?** 2024年4月,据美国政府官方声明,台积电已与美国商务部达成不具束缚力的初步谅解备忘录。 **台积电方面将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建设第三座在美晶圆厂,**而美国政府方面将根据《芯片法案》向台积电的三座工厂提供至多 66 亿美元的直接资金补贴。除直接补贴外,美国政府还计划根据初步协议为台积电的晶圆厂建设提供约 50 亿美元的贷款。 台积电也在准备向美国财政部申请相当于认证资本支出 25% 的投资税收抵免。台积电方面承诺将在本十年底前建设第三座晶圆厂,进而在亚利桑那州打造一个前沿半导体集群。 台积电在美国的整体投资将超650亿美元,可在十年间为亚利桑那州当地创造6000个直接工作岗位和数以万计的间接岗位,此外还有累计超 20000 个的相关建筑业岗位。 美国还计划将 5000 万美元的《芯片法案》资金用于当地建筑和半导体行业劳动力的培训和发展。 **05 ****赴美建厂,台积电热度几何?** 在半导体产业的全球棋盘上,台积电一直是那颗举足轻重的棋子。 近年来,台积电宣布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设先进制程芯片工厂的消息,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这一举措不仅标志着台积电在全球布局上的重要一步,更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关于半导体产业未来发展的讨论热潮。 近日,台湾“经济部部长”郭智辉称,台积电到美国设厂是因为美国厂商希望其去,就台积电而言,到美设厂也可就近服务客户。至于台积电先进制程赴美设厂的进度是否更迫切,郭智辉称,“虽然到美国投资设厂是接近客户,但相信台积电会审慎评估”。 他还说,过去台湾规定制程差距二代以上才能赴海外投资,但现在技术差二代就差很远,“厂商要能赚钱才行”。台湾《经济日报》称,外界因此解读,“此言意味经济部对台积电赴美投资是在开绿灯,完全由台积电自行考虑”。 要知道,尽管美国政府提供了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但**台积电在美国的建厂成本仍然高于台湾本土。**此外,人才短缺、劳动力竞争激烈以及关键技术外流也是台积电面临的重大挑战。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0792.htm)
在当前主流的存储器技术中,DRAM虽然速度快,但功耗大、容量低、成本高,且断电无法保存数据,使用场景受限;NAND Flash读写速度低,存储密度明显受限于工艺制程。为了突破DRAM、NAND Flash等传统存储器的局限,存储器技术壁垒不断被突破,新型存储技术开始进入大众视野。 近年来,计算设备已出现多种类型的存储器,旨在克服传统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 的限制。磁阻 RAM (MRAM) 就是这样一种存储器类型,它比传统 RAM 具有多种优势,包括非挥发性、高速、存储容量增加和耐用性增强。尽管 MRAM 设备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改进,但降低数据写入过程中的能耗仍然是一项关键挑战。 大阪大学研究人员最近在《先进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提出了一种用于 MRAM 设备、具有低能耗数据写入的新技术**。与目前基于电流的方法相比,该技术可以实现基于电场的写入方案,能耗更低,有可能为传统 RAM 提供替代方案。 传统动态 RAM (DRAM) 设备具有由晶体管和电容器组成的基本存储单元。**但是,存储的数据是易失性的**,这意味着需要输入能量才能保留数据。相比之下,MRAM 使用磁状态(例如磁化方向)来写入和存储数据,从而实现非易失性数据存储。 “由于 MRAM 设备依赖于电容器中的非易失性磁化状态而不是易失性电荷状态,因此在待机状态下功耗较低,是 DRAM 的有前途的替代品,”该研究的主要作者 Takamasa Usami 解释道。 目前的MRAM器件一般需要电流来切换磁隧道结的磁化矢量,类似于DRAM器件中切换电容器的电荷状态。然而,在写入过程中需要很大的电流来切换磁化矢量。这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焦耳热,从而导致能耗。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用于控制 MRAM 器件电场的新元件**。其关键技术是一种多铁异质结构,其磁化矢量可以通过电场切换(图 1)。异质结构对电场的响应基本上可以用逆磁电 (CME) 耦合系数来表征;数值越大表示磁化响应越强。  图1.界面多铁性结构示意图 研究人员此前曾报道过一种多铁异质结构,其 CME 耦合系数超过 10-5 s/m。然而,铁磁层 (Co2FeSi) 部分的结构波动使得实现所需的磁各向异性变得困难,从而阻碍了可靠的电场操作。为了提高这种结构的稳定性,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技术,在铁磁层和压电层之间插入一层超薄的钒层。如图 2 所示,通过插入钒层实现了清晰的界面,从而可以可靠地控制 Co2FeSi 层中的磁各向异性。此外,CME 效应达到的值大于不包含钒层的类似设备所达到的值。  图2 .铁磁 Co2FeSi 层/原子层/压电层界面的原子图像。左侧的结构使用 Fe 原子层,而右侧显示的 V 层清晰可见,促进了上方铁磁Co2FeSi层的晶体取向。 研究人员还证明,通过改变电场的扫描操作,可以在零电场下可靠地实现两种不同的磁状态。**这意味着可以在零电场下有意实现非易失性二元状态。** “通过精确控制多铁异质结构,可以满足实现实用磁电 (ME)-MRAM 设备的两个关键要求,即具有零电场的非易失性二元状态和巨大的 CME 效应,”资深作者 Kohei Hamaya 说道。 这项自旋电子器件研究最终可在实用的 MRAM 器件上实现,使制造商能够开发 ME-MRAM,这是一种低功耗写入技术,适用于需要持久和安全内存的广泛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的新型存储市场主要集中于低延迟存储与持久内存,还不具备替代DRAM/NAND闪存的能力,**但在数据爆发式增长的时代下,新型存储凭借所具备的超强性能、超长寿命、可靠性及耐高温等优秀的特性,将有望成为存储器领域的新选择。** 目前,从市场份额上看,传统存储器仍占据着绝大部分市场,但随着5G时代到来,带动物联网、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应用市场发展并向存储器提出多样化需求,加上传统存储器市场价格变化等因素,新型存储器将在市场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0790.htm)
1月12日,古茗控股有限公司Guming Holdings Limited(下称古茗)更新了最新招股书。而就在1月9日,古茗通过港交所聆讯。古茗是一家通过连锁门店提供现制茶饮产品的企业,主打果茶、奶茶、咖啡等饮品。它于2010年成立于浙江台州温岭大溪镇。2024年12月27日,它在湖北襄阳开出第9999家门店。  如果成功上市,古茗将成为奈雪的茶、茶百道之后,成为第三家在港股上市的新茶饮公司。 以2023年的GMV、门店数计,古茗是中国最大的大众现制茶饮店(10元-20元价格带)品牌,是全价格带下中国第二大现制茶饮店品牌。 古茗创始人王云安生于1986年,是浙江台州人,父母在中缅边境德宏州盈江县做小百货生意,他出生在云南。 2006年至2010年,王云安就读于浙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他大学就创业做小生意,赚了些钱。 2010年大学快毕业前,王云安先4S店干了两周的销售员,随后辞职,4月份在温岭大溪镇创办古茗。 最初,他靠着自己品尝奶茶,来开发新产品,“一次尝个100毫升,一天尝几十次”。 2013年,古茗门店数量突破100家。2017年门店数量突破1000家。 2020年古茗完成两轮融资,先后获得来自寇图资本、美团龙珠、红杉中国、Abbeay Street投资,合计金额6.74亿元。 供应链是古茗重点投入的领域。王云安在接受采访中表示,古茗门店的扩张是随着供应链走的,即仓库建到哪里,古茗的门店就开到哪里,以保证原材料的管理是到位的。 而据方正证券研究,古茗通过“强供应链+研发能力构筑护城河”:鲜果采购环节因规模效应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加工环节技术先进损耗率较低,冷链物流保障高质短保食材稳定供应;而快速推新的背后是较强的研发能力:产品研发团队110人以上,推新速度领先同行。 古茗也在招股书中多次强调,自己是国内“唯一一家能够向低线城市的门店频繁配送短保质期的新鲜水果和鲜奶的企业”。 古茗的收入主要来自向加盟商销售货品及设备以及提供服务,包括销售商品及设备、加盟管理服务(包括初始加盟费、持续支持服务费及提供培训及其他服务收入),以及少量来自直营门店销售。 2021年至2023年,古茗营收分别为43.84亿元、55.59亿元以及76.76亿元。2024年前9个月,古茗营收为64.41亿元。 2021年至2023年,古茗利润分别为0.24亿元、3.72亿元及10.96亿元;经调整利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分别为7.7亿元、7.88亿元及14.59亿元。2024年前9个月,古茗经调整利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为11.49亿元。 下沉市场是古茗的主要收入来源。截至2024年9月30日,古茗在二线及以下城市的门店数量占总门店数量的80%,此外有40%的门店位于远离城市中心的乡、镇。而中国其他前五大大众现制茶饮店品牌的门店位于乡镇的比例普遍低于25%。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招股书显示,于2023年,古茗的加盟商单店经营利润达到37.6万元,加盟商单店经营利润率达到20.2%,同期中国大众现制茶饮店市场的估计单店经营利润率为10%-15%。特别是,在四线及以下城市,2023年,加盟商单店经营利润为人民币38.6万元,为加盟商的家庭带来可观收入。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0788.htm)
 本期时间轴制作:雏雏 本集为【原型】系列第七期节目的加长版试听。在这段更长的音频里,赵智沉跟麦教授更加详细地解释了他对于一些科幻设定的看法,以及现实中人工智能更多的细节,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选择收听。 [<原型 Vol.7|皮格马利翁>](https://www.gcores.com/radios/183779)
 本期时间轴制作: 老斧子 在古希腊人的传说里,皮格马利翁是个从岩石中创造了生命、并爱上了对方的凡人,在之后的几千年里,创造者与被创造者们在不同的故事里也有着万般的纠缠与爱恨。本期节目将深入这一原型,跟大家剖析此两者可以生、何以死、何以爱、何以恨。P.S.本期节目篇幅较长,建议分几次听完。 鉴于节目篇幅过长,因此麦教授与赵智沉的对话并没有全部收入正片,而对于人工智能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跳转至完整版的对话收听 [<原型 Vol.7 加长版 |人工智能>](https://www.gcores.com/radios/193261) 音频后期:Geelish
一文读完一周出海热点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多次表示,中方一贯坚决反对美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出口管制措施,对中国企业滥施非法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这种做法严重破坏国际经贸秩序,扰乱全球产供链稳定,损害所有国家利益。
**据法拉第未来官方消息,著名企业家及洛杉矶华人社区领袖Luke Hans与FF高管共同接收了全新的FF 91 2.0 Futurist Alliance,<strong>标志着2025年首台FF 91 2.0的成功交付。</strong>**FF全球CEO Matthias Aydt、FF创始人兼首席产品及用户生态官贾跃亭以及其他公司高管共同现身交付仪式,大家举杯庆贺。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13/90bd5d0575d04696a8d6bd92061ce7b6.png) FF全球CEO Matthias Aydt表示,我们非常高兴像Hans先生这样在洛杉矶商业市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士加入FF 91车主大家庭,并深知他将在支持公司业务拓展、产品销售以及协同创新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相信凭借卓越的创业精神和领导能力,他将为我们的未来车型和技术发展提供宝贵的建议。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13/4b72e80a542341dca8824c54d06de8cd.jpg) 在视频中,贾跃亭表示,他从拉斯维加斯回来之后就得了重感冒,还伴有发烧,因此交付现场他佩戴口罩。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13/0bdf06ef8b804e3c92663adade507648.jp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0786.htm)
加利福尼亚州(下称“加州”)正在蔓延的大火还没有熄灭迹象。一位在加州居住多年的居民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此次山火损失惨重,是美国历史上损失最严重的一次山火,目前港区没有太大影响,但该州东部和北部的有些城市停电。而且,根据天气预测,风又要起来了。 加州州长纽森(Gavin Newsom)当地时间12日表示,就相关成本以及规模和范围而言,这场大火将是美国所见过的最严重的火灾,据该州林业和消防部门加州消防局(CalFire)称,大火已经烧毁了4万多英亩土地。 同时,大风预报令人担心,灾难性大火会进一步蔓延。美国国家气象局预测,阵风将达到50至70英里/小时,干旱状况依然严峻。 目前美国官方尚未公布损失估计,但AccuWeather的分析师上周计算出经济损失在1350亿美元-1500亿美元之间,据CalFire称,至少有12300座建筑被毁。  **为何火势凶猛** 2025年1月7日起,加州吹起“圣安娜风”。“圣安娜风”来自南加州内陆荒漠地带,吹向太平洋沿岸,干燥且易引发山火,风速可达每小时100英里。 洛杉矶县消防局局长马罗尼(Anthony Maroney)当地时间12日表示:“我们预计,火势将持续到周三(15日)。” 与此同时,今年的洛杉矶高温少雨。洛杉矶正在经历一个多世纪以来第二干旱的雨季开端。虽然雨季已经过半,但洛杉矶自2024年10月以来,仅录得约0.2英寸的降雨量,远低于常见的4.5英寸降雨量。 一位在国际机构常年主管环保项目的资深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洛杉矶的干旱受气候变化影响,该地区这几年的旱期比以往长,降雨量在减少。他解释道,由于一两年持续干旱导致的缺水,一旦出现山火,燃烧起来的速度会更快。 该资深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此次大火从技术层面来看有四个问题。 第一,从图层上看,洛杉矶发生火灾的地方,恐怕存在规划问题,目前可以看到很多房子越来越往山里边建,“可能他们喜欢那种环境,但实际上住房和林地混在一起,这种火源点不好控制,甚至家家都有可能变成一个火源点。” 第二,理论上而言,这种居民区建设要画隔离带/隔火路,需要每年在秋冬季节烧出一个几百米的空带,但考虑到这几年加州的环保政策,叠加一些其他因素,可能导致这种预防性政策没法实施。 第三,干旱缺水导致了山上消防设备中水源储备不足。“新闻报道称整个加州山火地区只有三个高海拔的水塔,在一两天之内储水就用完了。”他对记者表示,这在规划方面有欠缺,“考虑到那么大的山区规模,尤其区域内又人林混杂,更应该多建一些防火设施。” 第四,从目前燃烧的情况看,很多家庭的确缺乏防火设施,需要改造,且房屋建设基本上都以木质为主,混凝土的很少。“我查阅了一下,发现木质房屋在当地建设时交税低,钢筋混凝土的交税高,在美国不仅加州,许多州都如此。”他对记者表示,木质房屋又不做防火改造的话,一烧肯定烧一片。 **为何营救困难** 截至目前,加州的消防员已经扑灭了三场大火,其中包括威胁好莱坞山丘的日落大火。位于洛杉矶北部圣费尔南多山谷的赫斯特大火,在12日下午已被控制了80%。 但消防员们仍在努力扑灭最大的两场大火。纽森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帕利塞兹大火和伊顿大火的控制率分别为11%和27%。 洛杉矶市长办公室也表示,数千名消防员已被部署到帕利塞兹大火中,并配备了重型卡车和空中支援。该市还向受灾家庭开放了避难所。 美国林务局前火灾科学研究员科恩博士也撰文解释,“没有任何管理趋势表明我们能够控制所有野火。因为我们知道这一点,所以我们必须让这些社区有能力保护他们的家园和其他建筑。地方政府可以将公共资金和资源用于实施行之有效的房屋安全改造。” 美国的野火研究专家则表示,用防火材料改造房屋,并在所有建筑周围60到100英尺的范围内创造可防御空间,是保护人员和财产安全的最佳方法。 哥伦比亚大学的一项分析则发现,尽管有大量证据表明抗野火建筑和适当的建筑规范能够有效降低社区的野火风险,但这些努力往往获得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最少。 加州州长应急服务办公室为符合条件的个人提供房屋加固补助金,科罗拉多州和俄勒冈州也在努力管理从联邦和州一级部门到地方辖区的资源。然而,在纽森此前公布的2024年预算中,1200万美元的住宅加固试点项目被完全削减。 目前,美国总统拜登承诺,美国政府将支付灾难导致的“100%的所有费用”,并将要求国会提供更多的财政援助。 特朗普去年曾在竞选活动中威胁扣留加州的救灾资金,但迄今为止,他仍对是否提供类似援助保持沉默。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0784.htm)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地区连日来山火肆虐。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美国“商业内幕”网站等媒体报道,美国加州州长纽森11日在NBC《与媒体见面》节目专访中谈及洛杉矶火灾后的重建计划。纽森表示,他已在重新构想火灾后的“洛杉矶2.0版本”,并称重建加州需要一个“马歇尔计划”。  “商业内幕”网站称,纽森在专访中被问及加州在山火后是否准备好举办“超级碗”、奥运会等赛事。 对此,纽森在回答中提到,“我们已经在筹划‘马歇尔计划’。我们已经有一个团队在考虑重新构想‘洛杉矶2.0版本’,我们要确保每个人都参与其中,而不仅是那些身处沿海地区和被这场灾难蹂躏的人们。” “商业内幕”网站称,当被问及上述“马歇尔计划”细节时,纽森称他正在与城市、民间、商业、非营利组织和劳工官员讨论灾后重建工作,并正努力“激活社区”。 据了解,“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在二战后帮助欧洲国家复兴其经济的援助计划,这一计划帮助一些欧洲国家解决了不少经济困难,同时也使美国强化了它在欧洲的影响力。 而自1月7日燃起的加州山火至今仍在肆虐。美国总统拜登10日表示,阻止加州山火进一步蔓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拜登表示,这是加州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山火,联邦政府将继续给州和地方政府提供支持,尽快彻底扑灭这些火灾。此外,美国加州洛杉矶县法医办公室12日确认,洛杉矶山火造成的死亡人数已升至24人。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0782.htm)
英伟达(NVDA.US)周一批评了拜登政府加强美国对全球人工智能芯片流动控制的新举措,称该规定将危及美国目前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地位。英伟达负责政府事务的副总裁耐德·芬克尔(Ned Finkle)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项预计最早将于周一公布的新规定“可能会破坏全球创新和经济增长”,并将“削弱美国的领导地位”。 上周五他表示:“拜登政府以反华举动为幌子控制日常数据中心计算机和已经存在于全球游戏电脑中的技术,这毫无意义。” 上个月,外媒报道了美国商务部计划批准全球人工智能芯片出口,同时防止不良行为者获取这些芯片的计划。 美国总统拜登在离任前几天计划对英伟达等公司的人工智能芯片出口实施新一轮限制。美国政府周一表示,将进一步限制人工智能芯片和技术的出口,将先进的计算能力留在美国及其盟友,同时寻找更多方法阻止中国获取这些技术。 知情人士透露,美国希望从国家和企业两个层面限制数据中心使用的人工智能芯片的销售,并让全球企业与美国标准保持一致。 在最高层面上,少数美国盟友将基本上不受限制地获得美国芯片。与此同时,一群对手将被有效地阻止进口芯片。而且,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在进口和使用计算技术时都将受到限制,以防止任何单一国家在算力上过于集中。 芬克尔认为,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将受到损害,因为该规则“将对通过全球设计和营销的美国领先的芯片、计算机、系统甚至软件施加官僚控制。” 该公司还表示,该规定不会改善美国的国家安全,而且它将控制已经在游戏和消费硬件中广泛使用的技术。 芬克尔说:“拜登的新规定不会减轻任何威胁,只会削弱美国的全球竞争力,破坏使美国保持领先地位的创新。”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0780.htm)
特斯拉去年汽车销量虽然低于预期,但史上首次超越了德国最受追捧的高端汽车品牌之一奥迪。大众汽车旗下的奥迪2024年的销量为167万辆,较之前一年下降12%。 奥迪在欧洲和中国市场面临的竞争加剧,对其电动汽车的需求疲软,导致该品牌的销售表现不及埃隆·马斯克的特斯拉,后者去年交付了179万辆汽车。  奥迪周一表示,其在德国、中国和北美等市场的销量下滑。纯电动车型的交付量下降8%,至16.4万辆左右。 而特斯拉这一年也并非一帆风顺,其年度交付量十多年来首次下降,仅险胜比亚迪,保住了全球全电动汽车的销售王冠。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0778.htm)
据报道,AI初创公司Anthropic正在进行最后的谈判,计划以600亿美元的估值最多融资20亿美元。Anthropic是OpenAI的强劲对手,由OpenAI多名前研究高管创立,并推出了与ChatGPT相竞争的Claude聊天机器人。知情人士称,Anthropic的本轮融资将由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领投。  基于600亿美元的估值,意味着Anthropic将在其创始团队中创造出七位新的亿万富豪。Anthropic的这七位联合创始人分别为CEO达里奥·阿莫迪(Dario Amodei)、总裁丹妮拉·阿莫迪(Daniela Amodei),以及联合创始人汤姆·布朗(Tom Brown)、杰克·克拉克(Jack Clark)、贾里德·卡普兰(Jared Kaplan)、山姆·麦肯德利什(Sam McCandlish)和克里斯托弗·奥拉(Christopher Olah)。 2023年,阿莫迪兄妹及五位联合创始人各自持有Anthropic超过6%的股权。此后,Anthropic已经筹集了数十亿美元的额外资金。2024年初,Anthropic融资逾10亿美元,融资前估值为150亿美元。去年11月,亚马逊承诺再对Anthropic投资40亿美元,使其总投资达到80亿美元。 在此期间,随着Anthropic继续向投资者、战略合作伙伴和自己的员工群体分配股权,Anthropic每位创始人的股权都被稀释到2%至3%之间。按照2%计算,在即将完成的本轮融资后,Anthropic每位创始人的股份将价值约12亿美元。 Anthropic创立于2021年,如今已成为OpenAI最大的竞争对手之一。知情人士称,Anthropic的年收入约为8.75亿美元,主要来自企业销售。去年9月,Anthropic推出了企业版产品Claude Enterprise。今年早些时候,Anthropic又推出了更强大的AI模型Claude 3.5 Sonnet。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0776.htm)
易车近日整理了2024年中国市场燃油车销量TOP20榜单,揭示了当前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和消费者偏好。榜单中,**日产轩逸以34万辆的傲人成绩稳居榜首,成为年度最受欢迎的燃油车型。**紧随其后的是大众朗逸,在2024年卖出了32万辆,展现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13/4383595ce8b84aaa8fe181d3d649131e.png) 大众品牌的其他两款热门车型——帕萨特和速腾也表现不俗,分别位居第三和第四位,销量均超过了24万辆,进一步巩固了大众在中国燃油车市场的领先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在前五名中,唯一一款国产车型是吉利星越L,它在2024年取得了22万辆的销售佳绩**,显示出国产汽车品牌的崛起和消费者对本土品牌的认可。 放宽视野至前10名,国产车占据了三席之地,除了吉利星越L外,长安CS75PLUS和奇瑞瑞虎8也榜上有名,这两款车型以其高性价比和良好的口碑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丰田品牌在TOP10中同样占据三席,分别是锋兰达、RAV4荣放和卡罗拉锐放,这些车型以其稳定的机械素质持续吸引着广大车主。 详细榜单如下: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13/59ec61d32ee641ab90ac0aa3116e2b0d.jp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0774.htm)
华为乾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官方官宣,**华为乾崑智驾ADS 3.0泊车代驾(VPD)在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正式启动首个商用试点**,由深城交和华为联合主办。驾车到达机场自主泊车代驾试点区的下客区后,**驾驶员可离开车辆,利用手机APP选择对应的车位,车辆就能启动无人代客泊车,此时人员可放手不管,前往候机厅**。 泊车代驾(VPD)会自主巡航并前往目标车位,途中还会智能礼让行人和车辆,如果车辆配有像素大灯,还能在地上投射自动泊车的图案,提醒周围交通参与者。 如果说选中的目标车位已经被占用,**那么车辆并不会原地停留傻等,而是会自主选择可泊入的空余车位,泊入后可自主下电**。 可自动泊入,自然也能自动泊出,当车主下飞机需要取车时,无需到达车辆停靠的车位,使用APP的一键召唤功能,车辆就能自动实现巡航并达到停车场上客区,实现“车找人”。 值得一提的是,该功能还具备远程挪车功能,若车辆停放位置不便,对他人造成了干扰,车主可远程操控车辆进行挪动,非常便捷。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13/cf1c08a9-5118-44e3-a530-48479ca8e05b.pn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07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