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eraTrapAI 是谷歌训练的人工智能模型项目,可以从相机陷阱拍摄的照片中识别野生动物,并且进行物种分类。@Appinn 相机陷阱 相机陷阱指使用动作传感器、红外探测器或其他光束作为触发机关的
 《炼金工房》官方正式宣布《优米雅的炼金工房~追忆之炼金术士与幻创之地~》已开发完毕,将于3月21日准时发售。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本作是《炼金工房》系列的最新作。炼金术RPG《优米雅的炼金工房》讲述的是优米雅一行人正视自己的“记忆”,即使感到迷惘仍向自己所坚信的道路迈进的故事。玩家可在广阔的原野上四处冒险,收集素材进行调合,通过制作道具使战斗及探索更加顺利。此外,还有可在原野建造据点的“建装”等丰富多彩的功能等待玩家发掘。     游戏将于3月21日发售, 登陆Nintendo Switch/PS4/PS5/Xbox One/Xbox Series X|S/Steam平台,支持中文。
起大早,赶晚集。“机器人王国”日本似乎成为了这波机器人盛宴的局外人。不久前,摩根士丹利公布了“Humanoid 100”(人形机器人100:全球价值链梳理),但日本却未能拥有单独姓名,只是和韩国等被统一列入“亚太其他地区”。而该地区上榜企业仅为18家,约为中国(35家)的一半。 这并非大摩有意针对,只能怪日本人形机器人产业这几年太不争气:软银、本田相继叫停旗下项目,传统的机器人“四大家族”徘徊场外,日本已经很久没出现过令人眼前一亮的产品和企业了。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热钱涌动、百花竞艳的中、美机器人产业。 在中国,不仅涌现了宇树科技这样的当红炸子鸡,上下游关联企业也全线看涨。截至2月底,长盛轴承、福莱新材、骏创科技等在内的十多家企业股价年内涨幅超80%,其中涨幅最高的长盛轴暴涨超250%。向来热衷竞逐风口的大厂也没闲着,蚂蚁集团日前成立子公司蚂蚁灵波进军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领域,阿里大手笔投资源络科技,小米的“铁大”也被传将在今年3-4月迎来重要进展。 在美国,在硅谷大厂和华尔街大鳄的推波助澜下,一级市场掀起投资热潮,一大批独角兽估值飙升:创立还不到三年的 Figure AI估值高达395亿美元,稳坐全球头号机器人独角兽宝座;今年2月中旬刚完成3.5亿美元A轮融资的Apptronik,估值接近25亿美元;去年年底完成4亿美元融资的Physical Intelligence,估值也达到了24亿美元…… 作为一个市场份额曾长期高居全球第一、提出许多创造性技术的国度,日本机器人产业从兴起、爆发到下滑的过程令人唏嘘。 **从四大家族到制霸全球,** **“机器人王国”的辉煌时代** **日本机器人行业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70年代。**1968年,川崎重工和美国机器人公司Unimation签订授权协议、引进相应技术,次年便在自建生产车间内研制出第一款工业机器人产品“Unimate”,这是日本工业机器人行业从引进到自主研发的关键转折。 起步阶段的日本并未出现太多顶尖产品或技术,但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意义:**确立了机器人主要为制造业、工业服务的定位,往后数十年间整个行业一直朝着工业机器人的主干线行进。**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日本经济开始复苏,经济产值年均增长率达到双位数,工业、制造业用工需求紧俏,企业纷纷将目光转向机器人领域。  上世纪60年代,川崎重工开启了日本机器人产业的探索 图源:川崎重工官网 巧合的是,日本另一个引以为傲的产业——造船业的兴起,同样和川崎重工密切相关。1878年,川崎重工的前身“传奇筑底造船所”建造了日本第一艘现代货船“伊豫丸号”,并带动了国内造船业的蓬勃发展。 只是没想到近一个世纪过去了,相似的故事还在重演。 川崎重工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实现零的突破,无疑提振了国内同行的信心,日本工业机器人行业迎来一个又一个重磅玩家:以数控系统起家的发那科在1974年研发出首台工业机器人,机械工具制造商不二越、 电机行业巨头安川电机也相继入局。**“四大家族”在工业机器人赛道成功会师,并合力开创了70-90年代的日本工业机器人黄金二十年。** 经济腾飞、需求爆发,是日本工业机器人行业一飞冲天的助燃剂。 1974年,受能源危机影响,日本经济出现了战后首次负增长,但也让政府下定决心升级经济结构,向高级制造业转型。70年代后期,以汽车、家电、精密机械为代表的高端产业崛起,日本更是在1980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国。为了减轻人力成本及提高生产效率,流水线末端的低附加值工作,就这样交到了工业机器人的手里。 四大家族也不辱使命,研发出了众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产品:1973年,不二越研发出世界上第一台电机驱动的6轴机器人“Famulus”;1978年,安川电机推出日本首台全电动工业机器人,推动行业全面进入电动化时代;川崎重工在1983年推出大型通用机器人E系列,将机器人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拓宽至重型工业领域……  大名鼎鼎的日本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 图源:企业官网 数据显示,日本是上世纪80年代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生产国,巅峰时期占据全球市场70%以上的份额;从70到80年代,其工业机器人产量年均增长率达30%。此时的日本,确实无愧于“机器人王国”的称号。**不过如此夸张的增速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告别黄金二十年后,日本机器人行业在90年代进入平稳期。** 事实上,日本国内的增长放缓早已可以预见。官方数据显示,截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高级工业机器人保有量达到10万台以上,全球市场占比超过五成,是美国的四倍以上,渗透率已接近天花板。 而在另一边,日本国内的产业升级仍在继续,制造业、工业部门陆续转移到中韩、东南亚等地区,削弱了国内企业的生产需求。根据日本瑞穗银行的统计,自1991年开始,日本国内工业机器人需求量一度出现三连降。 面对渗透率触顶和需求放缓的大背景,日本机器人行业通过两条策略保持竞争活力。**首先是在国内开拓更多新应用场景,不再局限于工业、制造业领域。**比如针对人口老龄化催生的医疗、家政、适老服务风口,日本理光公司在1997年率先推出了应用于家庭服务场景的人形机器人RIBA-II,索尼等企业也快速跟进。 **其次便是积极向海外扩张,特别是彼时正处于经济高速扩张期的东亚、欧洲。**在出海的过程中,四大家族依然充当排头兵的角色。1990年,安川电机子公司相继落户中国、加拿大,发那科也在数年后成立北京子公司。新世纪之初,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正式入世等一系列风口的出现,四大家族持续发力,2000年代后期日本工业机器人内需与出口比率跌破50%,标志着海外市场取代国内,成为增长源动力。  图源:东吴证券研究所 不过在持续加码海外市场的过程中,日本机器人行业的挑战也逐渐显现:国内的研发团队离市场太远,不能第一时间捕捉到技术风向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产业链拉得太长,抬升了生产、运输、售后等各环节的成本,在性价比上丧失优势。**2010年代,随着中,美两国机器人行业的蓄力爆发,日本“机器人王国”的地位遭到严峻挑战,进入动荡期。** 这一时期,过于依赖工业/制造业场景和海外市场的四大家族,业绩变得不太稳定。根据彭博社的统计,2010-2020年期间,发那科年净利润四度出现负增长,安川电机在2014-2016年间更是一度出现净利润三连跌。与此同时,借助强大的内需市场,以及日渐成熟的产业链,中国机器人行业强势崛起,逐步蚕食了日本企业的市场份额。 201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开始在高精切割、高危作业领域规模化应用,这也是中国制造业朝高端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汽车、数码3C、智能家电等市场的爆发,美的收购了库卡、和安川电机合作成立子公司,格力、海尔等大厂也纷纷下场开造机器人,助推中国在2013年正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第一大国。 来到这一阶段,日本不得不让出舞台中心的位置,成为中、美两国争霸大戏的配角。属于“机器人王国”的巅峰,似乎也停留在了并不算遥远2010年代。 **受挫背后:** **思维局限、资本乱象与经济停滞** 日本当然不甘心。机器人行业这些年的焦点慢慢从工业机器人转移到人形机器人身上,日本也希望抓住这一机会重返巅峰。但偏偏,转型之路上的种种决策失误、思维局限,不仅让日本距离曾经的王座越来越远,也愈发让外界确认日本机器人行业发展受阻并不意外也不冤枉,一切都是有迹可循。 **首先,日式思维的局限性在人形机器人发展历程中显露无疑。** 日本人形机器人产业起步并不晚,早稻田大学在1973年研发的“WABOT”是业内公认的全球第一个人形机器人,本田在80年代开始研发人形机器人,2000年发布著名的ASIMO机器人,川崎重工也在90年代加入研发行列,并在不久后研制出经典的HRP系列。 然而,本田、川崎重工们很快便发现,自家的产品技术虽好,却很难得到市场的认可——因为太贵了。一台ASIMO机器人的造价达到250万美元,川崎重工的HRP系列主要面向科研场景,未曾考虑规模生产的成本问题。从这个角度看,**尽管砸下巨资搞研发,但日本厂商似乎并不相信人形机器人能走向大规模商用,只是把它当作展示技术的工具。** 与之相反,中国人形机器人厂商正是靠性价比后发制人。 优必选在2016年推出Walker系列人形机器人原型机,是全球首家将双足真人尺寸人形机器人成本降至10万美元以下的公司。凭借过硬的性价比,优必选先后拿下极氪、比亚迪、富士康等企业的订单,Walker S系列预计将在2025年二季度实现规模化交付。如今大红大紫的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早于2013年读研期间就开始试验高性能纯电驱动的技术路线,新推出的G1系列起售价仅9.9万,堪称人形机器人界“价格屠夫”。  优必选Walker S系列人形机器人,即将开启规模交付 图源:优必选官网 无可否认,ASIMO、HRP在技术上有不少突破。比如前者的双足运动能力、机械结构、智能交互和环境感知等,都得到业内广泛认可。但事实表明,缺乏商业化和规模应用,再顶尖的技术也如同空中楼阁,精致却悬浮,无法抵御风雨。2018年,本田宣布停产ASIMO系列,标志着这一场历时18年的昂贵试验正式终结。 令人唏嘘的是,日本在汽车、家电等领域也有相似的遭遇:丰田在新能源转型阶段押宝氢能汽车,松下在平板电视时代选择等离子技术路线,都是因为过于看重技术的先进性,忽略市场需求和成本而屡屡受挫。**这背后,体现了日本企业过于迷信未经市场检验的技术、过往成功经验的思维局限。没有企业能一直引领潮流,在必要的时候总得放下身段,迎合市场。**  从汽车、家电再到机器人,日本企业犯下相似的错误 图源:企业官网 **其次,资本介入确实带来了实打实的资金支持和狂热氛围,但也带来了急功近利的作风,搅乱了市场节奏。** 除了川崎重工之外,其余三大家族对人形机器人没有多大热情,一直聚焦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缺少四大家族的牵头,日本人形机器人行业处于群龙无首状态,除了本田、索尼这样的跨界玩家,还有更多资本势力挤进来分一杯羹——比如软银。 2012年,软银收购法国机器人公司Aldebaran Robotics,并在两年后推出号称“全球首台具备人类情感人形机器人”Pepper;2017年,又以9.21亿美元天价将波士顿动力公司收入囊中。那几年,软银带来了日本机器人行业少见的“加速度”:Pepper在2014年面世后便宣布进行量产、2015年开始面向C端出售、2018年走向海外,一切计划都被按上了加速键。 按照软银的设想,人形机器人将在第三产业获得广泛应用,如文旅、医疗护理等。而为了尽快抢占市场,软银甚至采取了激进的“以利润换规模”手法,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进行销售。 不得不说,软银是带着标准的资本思维做机器人项目——但谁都知道,烧钱换增长是不可持续的。数据显示,2017年软银机器人业务亏损高达10亿美元,处于越卖越亏的状态。而自从量产以来,Pepper两年内的总产量也才不过2.7万台,并发生了严重的库存积压,和软银当初的设想相去甚远。  被寄予厚望的Pepper机器人,发展远不及预期 图源:软银机器人官网 此时,软银展现了杀伐果断的一面。2020年,Pepper法国研发总部传出裁员消息,并在不久后正式宣告停产;不久后,软银作价约8亿美元将波士顿动力80%的股权出售给韩国现代集团,此时距离完成收购不过两年多,期间波士顿动力只卖出了不足400台机器人。 软银一通操作下来,基本上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技术上的突破无从谈起,虽然实现了小规模量产和商业销售,但是是以亏本为代价。说到底,资本天性是逐利的,追求低风险和短期利益最大化,和日本机器人行业长久以来的稳定发展轨迹相悖,也很难长期坚持下去。 **不过软银、本田们的计划遇阻,除了自身失误外,也受到客观因素制约:动荡的日本经济大环境,既无法创造需求,也难以提供政策、资金上的支持。** 如前所述,日本工业机器人的崛起,和汽车、家电等产业的爆发是相辅相成的,后者为前者创造需求,前者为后者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但现在,经过失去的十年、泡沫经济、冰河时代和多轮全球金融危机的打击后,日本经济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模样。尤其是制造业、工业两大支柱命脉,表现很不稳定: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日本制造业增加值过去十年有六次出现负增长,截至2025年2月的制造业PMI指数仍低于50荣枯线。 而中、美两国的机器人产业迎头赶上,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关联产业的成长,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产业发展,从来都是一荣俱荣。只能感慨一句,雄心勃勃的日本人形机器人产业,终究没能赶上好时候。  日本近年制造业PMI长期徘徊在50荣枯线下方 图源:TRADING ECONOMICS 错过人形机器人的风口固然可惜,不过日本机器人行业也不用完全灰心,因为接下来还会有别的机会——当然,中、美也在盯紧这些风口,竞争在所难免。 **一方面,机器人与AI的融合正在加深,智能交互、深度推理和学习能力的提升,会大幅提高机器人工作效率,并创造更多新需求。**中国在智能化产业链上就有明显优势,比如有大量的AI数据积累和运动控制算法,减速器、传感器等精密器件的国产化替代率也不断提升。 **另一方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不断细化,很难出现赢家通吃的状况,只要找准优势、扬长避短就有机会构筑壁垒。**比如四大家族的高端工业机器人,地位愈发稳固。以中国市场为例,MIR统计显示,2021年发那科、安川电机、不二越在中国市场份额都有所上升,其中发那科以14.4%的占有率稳坐头把交椅,这里面主要增量就来自汽车、数码3C等高端制造业。 机器人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产业,永远不会缺少机会。“机器人王国”日本光芒渐黯,却仍在伺机而动;暂时引领风骚的中、美两国也不能大意,未来总会有别的变数。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3408.htm)
彭博社报道,英国反垄断监管机构批准了微软对OpenAI的130亿美元(约合947亿元)投资,结束了这一合作数月来的不确定性。英国竞争与市场管理局(CMA)表示,2023年的这笔交易不符合全面调查的标准。CMA在2023年曾表示,打算审查这一合作是否会让两家公司中的任何一方对另一方拥有更多控制权和影响力。  微软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右)和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特曼 经过约14个月的审查,这一决定消除了微软在英国面临的一项监管不确定性。不过微软的云服务业务仍在接受调查。就在该决定公布几周前,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曾表示担忧,称这笔交易可能会使微软在云计算领域的主导地位扩展到新兴的人工智能市场。 CMA在一份声明中称:“CMA发现,虽然微软在2019年确实对OpenAI获得了实质性影响力,但微软并未达到控制OpenAI的地步。” 去年,微软和苹果公司放弃了在OpenAI担任董事会职务的计划,这一决定凸显了监管审查日益严格。 CMA一直站在全球监管机构行动的前沿,致力于确保大型科技公司对人工智能行业的投资不会扭曲市场,或导致少数公司垄断市场。这家英国机构曾对人工智能生态系统中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合作和投资表示担忧。此前,它也批准了谷歌与人工智能公司Anthropic的合作。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3406.htm)
法国图卢兹市郊区一家特斯拉经销商遭遇疑似人为纵火事件,导致12辆特斯拉汽车被烧毁。**其中8辆完全烧毁,4辆严重损坏,好在经销商建筑并未受损。**据普莱桑斯-杜-图什市长和当地检察官办公室均确认火灾为人为纵火,非偶然事件。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305/c542b5e869b54031b4b90aceb988f728.jpg) 该经销商场地于3月3日关闭,警方已展开调查。 **此事件与近期欧洲多地出现的反特斯拉情绪有关,自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支持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后就频频发生。** 除此之外,美国马萨诸塞州也发生了类似事件,多个特斯拉超级充电桩被故意纵火焚烧,当地警方正在调查中。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305/24805ca3439644589a7d0484a7056eae.jp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3404.htm)
乘联分会数据显示,**特斯拉中国2月份批发销量30688辆,而1月特斯拉中国批发销量约63238辆,环比下滑约50%。**与此同时,特斯拉在欧洲的销量也出现了下滑趋势,其中瑞典新注册登记机动车中特斯拉品牌同比减少42%,至613辆;挪威减少48%,至917辆;丹麦也减少48%,至509辆。 值得注意的是,挪威新注册登记机动车几乎均为纯电动汽车,**但特斯拉在机动车销售量中的占比已跌至8.8%,**在2024年,特斯拉全年处于领跑地位,占比为18.9%,2023年更是达到20%。 业内人士认为,特斯拉在欧洲销量下跌与其首席执行官马斯克有一定关系,马斯克在美国政府中扮演重要角色,他本人似乎成为了特斯拉品牌最大的敌人。 在中国市场,特斯拉面临本土品牌的激烈竞争,数据显示,比亚迪2月份销量是322846辆,同比增长164%,其中乘用车海外销售67025辆,同比增长187.8%,稳坐销冠宝座。 并且比亚迪在2月发布全民智驾战略,从售价百万的仰望U8到6.98万元的海鸥智驾版均配备智驾功能。对比来看,比亚迪等本土品牌通过成本优化与本土化适配,在持续扩大市场份额,特斯拉面临的压力持续增大。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305/989491b571154c93863d129b6e5bcc1f.jp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3400.htm)
现代汽车公司今天宣布,将与Yandex分拆出来的Avride公司合作,共同开发用于自动乘车的完全无人驾驶汽车。 双方的合作将使 Avride 在今年部署 100 辆加装自动驾驶技术的现代 Ioniq 5 SUV。 Avride 目前在多个城市运营人行道送货机器人车队,并计划在不久的将来推出商用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 去年,该公司在奥斯汀和首尔使用 Ioniq 5 和现代索纳塔作为测试车辆。 在今天的公告中,Avride 表示计划在推出商业服务之前"大幅扩充"其车队。  今次合作将使 Avride 能够部署 100 辆现代 Ioniq 5 SUV 运往 Avride 车队的 Ioniq 5 车辆将在位于佐治亚州的现代 Metaplant America 新工厂组装,然后与 Avride 的自动驾驶技术相结合。 首批车辆将于今年晚些时候运抵达拉斯,作为Avride与Uber交易的一部分,Avride将在该打车公司的应用程序上独家部署自动驾驶车辆。 除自动驾驶汽车外,Avride 和现代汽车还计划探索其他机会,如送货机器人和其他智能移动应用。 Avride 从俄罗斯最大的科技公司之一 Yandex 分拆出来。 在 2022 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之前,Yandex 一直在美国测试其车辆,这迫使大多数西方企业切断了与该公司的联系。 去年,Yandex 母公司(现名为 Nebius)以 52 亿美元的价格出售了其在俄罗斯的所有股份,并切断了与俄罗斯的联系,之后 Yandex 更名为 Avride。 Avride 现在的总部设在奥斯汀。 这并不是 Ioniq 5 的首次自动驾驶竞技。 Waymo 最近宣布计划为其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购买数量不详的现代电动汽车。 该车还作为现代汽车自动驾驶出租车子公司Motional的平台。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3398.htm)
[Digg](https://digg.com/) 是早期新闻聚合网站之一,现在又回到了原创始人 [Kevin Rose](https://en.wikipedia.org/wiki/Kevin_Rose) 的旗下。 值得注意的是,Reddit 联合创始人[Alexis Ohanian](https://en.wikipedia.org/wiki/Alexis_Ohanian) 也加入了他的行列,成为共同所有人。  Digg 和 Reddit 曾是在线社交新闻聚合领域的劲敌,它们在大约二十年前的一年内相继推出。 在随后的岁月里,这两个平台的发展轨迹相似,都经历了不同的所有者和分拆。 不过,Reddit 的耐力最为显著,该公司终于在去年上市,并在随后的几个月里用户数量持续增长。 而 Digg 则没有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该公司于 2012 年被拆分为多个部分,并出售给孵化器 Betaworks,LinkedIn 和《华盛顿邮报》收购了部分资产。 Digg 后来从《今日美国》的所有者甘尼特(Gannett)那里获得了一轮战略融资,之后落入数字广告公司 BuySellAds 的手中,后者于 2018 年收购了 Digg 的大部分股份。 根据今天发布的新闻稿,Digg 从未像 Reddit 那样一飞冲天,这也是罗斯和奥哈尼安联手"复兴"该平台的原因。  罗斯说,多年来,"在不同的时间"都有人向他提出过收购 Digg 的想法,但他始终觉得时机不对。 那么为什么是现在呢? 罗斯认为,这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他说,现有的社交媒体环境已经变得有毒、混乱、充斥着错误信息,而人工智能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罗斯说:"就在最近,我们遇到了一个拐点,人工智能可以成为用户和版主的得力助手,不是取代人类对话,而是增强人类对话,让用户进行更深入的挖掘,同时为社区版主减轻大量重复性工作的负担。" 奥哈尼安多年来一直在 Reddit 内外徘徊,最初于 2009 年离开,2014 年重新担任董事长,2020 年完全退出董事会。 就在本周,奥哈尼安加入了弗兰克-麦考特(Frank McCourt)收购 TikTok 美国业务的竞标。 奥哈尼安说:"当技术和人类判断力达到平衡时,网络社区就会蓬勃发展。我们将 Digg 带回来就是为了确保这种平衡。 凯文和我在这里是为了建立比现在的社交平台更好的东西。 人工智能应该在后台处理繁琐的工作,而人类则专注于他们最擅长的事情:建立真正的联系。" 多年来,Rose 和 Ohanian 都曾以个人身份或通过机构基金投资过其他公司。 现在,他们的经验又有了交集,罗斯担任合伙人的 True Ventures 和奥哈尼安创办的 Seven Seven Six 投资了 Digg。 新闻稿称,罗斯将担任 Digg 主席和顾问,奥哈尼安将进入董事会,而新公司将由首席执行官 Justin Mezzell 领导,他是凯文-罗斯的"长期合作者"和"经验丰富的产品设计领导者"。 新版 Digg 平台即将推出,并将在未来几周内发出邀请。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3396.htm)
**FreeDesktop.org GitLab 实例是开发 Mesa 图形驱动程序、Wayland 和许多其他 Linux 桌面项目的重要依据,本月晚些时候,该实例将因云迁移而宕机长达一周。**由于 GitLab 实例宕机,依赖 GitLab 处理合并请求、持续集成、错误报告和其他服务的 Mesa 和其他 FreeDesktop.org 项目的开发工作将停滞数日。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5/0301/4da1eb4a1d49bf8.webp) 计划的迁移开始日期为 3 月 16 日,预计将持续一周。 正如我们 1 月份所报道的,X.Org / FreeDesktop.org 在 4 月底失去了 Equinix Metal 基础设施,从而遭遇了新的云危机。 该基础架构一直由 Equinix 慷慨赞助,但现在即将消失,FreeDesktop.org 管理员不得不迅速寻找新的托管解决方案。  FreeDesktop.org 管理员已决定使用 Hetzner 服务器和 Fastly 作为 CDN。 他们现在正在整理迁移计划,以便将所有数据从 Equinix Metal 迁移到德国主机 Hetzner。 当他们关闭 Equinix 托管的 GitLab 实例、备份所有内容,然后将所有内容过渡到Equinix 时,将会出现停机。 他们估计,从 3 月 16 日开始,将需要长达一周的时间,在此期间,此类托管项目的开发实际上将停止。 有兴趣的用户可通过[此跟踪页面](https://gitlab.freedesktop.org/freedesktop/freedesktop/-/issues/2076)了解详情。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3392.htm)
 本期时间轴制作: 阿机Adji 1972年,美国电视被三大电视网统治,人们用天线收看电视免费节目。一家电视台宣布,他们的电视花钱才能看,开启了有线革命。1999年,又是同一家电视台横扫艾美奖,成为美剧金标准。《电视研》第一期,我们一起回顾从雪花噪点中浮现的HBO。 视频曾经被电视媒体垄断,又成为互联网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本节目以几家最具代表性的视频公司为线索,它们是有线电视先驱HBO,垂直频道代表探索频道,流媒体巨头网飞,新媒体代表Youtube。这些公司的历史横跨半个多世纪。回顾视频变迁史,看内容与渠道变化如何塑造了我们的媒体世界。最终,我们梳理过去十年的短视频时间线,用超然的视角,关注如今的视频环境。
 本期时间轴制作:阿机Adji 1958年五一劳动节,中国电视首播。2025年春节,春晚与视屏平台合作直播。六十多年来,电视信号从电视塔发出,经历上卫星转播、光纤入户、三网合一。电视剧、广告、综艺……纷纷出现。《电视研》第零期,我们从十个切片入手,回顾中国电视瞬间。 视频曾经被电视媒体垄断,又成为互联网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本节目以几家最具代表性的视频公司为线索,它们是有线电视先驱HBO,垂直频道代表探索频道,流媒体巨头网飞,新媒体代表Youtube。这些公司的历史横跨半个多世纪。回顾视频变迁史,看内容与渠道变化如何塑造了我们的媒体世界。最终,我们梳理过去十年的短视频时间线,用超然的视角,关注如今的视频环境。
越来越开放的,也必将越来越好用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https://www.ifanr.com) |[原文链接](https://www.ifanr.com/1616426) ·[查看评论](https://www.ifanr.com/1616426#comments) ·[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ifanr)
据《纽约时报》报道,全球最大的计算机专业人士协会计算机协会(ACM)周三宣布,将2024年图灵奖授予安德鲁·巴托(Andrew Barto)博士和理查德·萨顿(Richard Sutton)博士,以表彰他们在**强化学习**方面的研究。  巴托和萨顿 巴托目前是马萨诸塞大学荣誉退休教授。萨顿现在担任阿尔伯塔大学教授,他也是前DeepMind研究科学家。两人将分享图灵奖的100万美元奖金。图灵奖设立于1966年,常被称为**“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 “他们是强化学习领域无可争议的先锋,”华盛顿大学计算机科学荣誉退休教授、艾伦AI研究所创始人兼CEO奥伦·埃特齐恩(Oren Etzioni)表示,“他们提出了关键理念,并且撰写了这方面的权威著作。” 过去十年,强化学习在人工智能(AI)的崛起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谷歌的AlphaGo和OpenAI的ChatGPT等突破性技术。支撑这些系统的技术就源于巴托博士和萨顿博士的研究成果。 1977年,巴托在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担任研究员时,开始探索一种新的理论,即神经元的行为类似于享乐主义者。该理论的基本理念是,人类大脑由数十亿个神经细胞驱动,每个神经细胞都在努力将愉悦感最大化,把痛苦感最小化。 一年之后,另一位年轻的研究员萨顿也加入了他的行列。他们一起努力用这个简单的概念来解释人类的智力,并将其应用于AI领域。他们的研究成果便是强化学习,这是一种让AI系统从数字世界的“愉悦”与“痛苦”中学习的方法。 2016年AlphaGo战胜李世石震惊世界,这场人工智能的“登月时刻”背后,正是强化学习的威力体现。谷歌DeepMind团队核心成员大卫·席尔瓦,正是萨顿在阿尔伯塔大学培养的弟子。通过数百万次自我对弈,系统建立起“胜者愉悦-败者痛苦”的反馈机制,最终突破人类千年围棋智慧。 这种学习范式在ChatGPT等大语言模型中继续进化。2022年底,OpenAI通过“人类反馈强化学习”(RLHF)技术,让数百名标注员引导模型优化应答。当聊天机器人学会辨别优质回答获得“奖赏”,其对话能力产生质的飞跃。近期**DeepSeek等企业更开发出自主强化学习系统**,使AI能像解数学题般,通过试错掌握逻辑推理能力。 现年76岁的巴托教授指出:“**通过强化学习控制物理躯体,将是自然演进的下个阶段。**”目前任职于Keen Technologies的萨顿同样认为,当前基于文本的学习只是序章,**未来机器人将在真实世界中像生物般试错成长。**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3388.htm)
据英国《独立报》3月4日报道,乌克兰政府近日推出一款印有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言论的T恤,这句话源自泽连斯基2月28日在白宫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会晤发生争吵时的一句回应:“当这场战争结束时,我会穿上西装。”  《独立报》称,乌克兰政府官方筹款平台United24发布了这款印有泽连斯基言论的T恤,并呼吁支持者“帮助结束战争”。乌克兰政府一共准备了100件这款T恤,用于抽奖赠送给那些为乌克兰前线士兵捐赠24美元或以上金额的人,而这些捐款将用来购买装甲医疗车。 根据United24官方页面介绍,这些T恤“提醒人们,凡事都有其时间和场合。总有一天我们都可以穿上西装。但现在,是时候帮助乌克兰结束这场战争了。”该平台还呼吁人们为解决俄乌冲突捐款。 《独立报》提到,特朗普2月28日与到访白宫的泽连斯基在媒体前爆发激烈争吵,不欢而散。就在一天后,乌官方筹款平台便推出这款T恤。 报道称,特朗普当天在泽连斯基抵达白宫下车时便提到,“你今天盛装打扮了。”而泽连斯基当天穿的是装饰着乌克兰三叉戟的军装风运动衫和长裤,以此表达他与前线士兵团结一致。在会晤时,一名美国媒体记者质疑泽连斯基,“你为什么不穿西装?你在这个国家最高级别的办公室里,却拒绝穿西装。你有西装吗?”泽连斯基回答说,“我有”。随后,该记者说,“很多美国人都对你不尊重这个办公室感到不满。”对此,泽连斯基回答称,“在战争结束时我会穿上西装。”  泽连斯基与特朗普、美国副总统万斯爆发激烈争吵后,泽连斯基提前离开白宫。双方计划在会晤后召开的联合记者会被取消,美乌矿产协议未签署。3月4日,特朗普在对国会参众两院发表讲话时说,当天早些时候,收到泽连斯基写给他的信函。泽连斯基在信中说,乌克兰已经准备好尽早坐到谈判桌前,与美方一道实现俄乌持久和平,同时乌方已准备好“在任何(对美方)方便的时间”签署美乌矿产协议。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3386.htm)
特斯拉上月在德国的登记销量大幅下降,公司首席执行官马斯克涉足该国政治,使得选民深为不满。根据德国联邦机动车运输管理局的数据,特斯拉销量暴跌76%,至1429辆。此番表现与该国电动汽车整体销售表现形成了鲜明对比,后者2月增长了31%。  今年前两个月,特斯拉在德国的销量下降了71%,在法国下降了44%,而这两个国家是欧盟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 而英国方面,今年前两个月特斯拉的销量增长了11%,其中2月份增幅较大;英国去年超越德国成为欧洲地区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3384.htm)
2024年上半年,公司还亏损4489.60万元,下半年的利润已经高达约2亿元,石药集团的4亿元预付款不仅填平了公司日常经营产生的亏损窟窿,还将康宁杰瑞推向了盈利。
 3月5日,《葬送的芙莉莲》动画官推宣布TV动画第2季将于2026年1月开播,并公布了新视觉图。  
苹果周二宣布了采用 M3 芯片的全新 11 英寸和 13 英寸 iPad Air 机型,虽然仅仅只有处理器升级和更新后的 Magic 键盘是最大的变化,但与前代机型相比,更大机型的另一个差异可能没有被注意到。  对于新款 13 英寸 iPad Air,Apple 神秘地取消了该设备横向立体声扬声器的"2 倍低音"功能。2024年5月,配备 M2 芯片的上一代 13 英寸 iPad Air 引入了这一功能。 苹果当时表示,13 英寸机型通过双倍低音提供了"更好的音质","非常适合欣赏音乐和视频"。 然而,苹果在新款 M3 机型的设备规格中并未提及该功能。 苹果从未提供有关 13 英寸 M2 iPad Air 音频效果的具体技术细节,因此我们尚不清楚后继设备中取消该功能是由于硬件变化还是其他原因。 也许未来的设备拆解将提供一些线索。  配备 M3 芯片、 与上一代机型相比,新款 iPad Air 的性能将提升 20%。 M3 芯片还首次为 iPad Air 带来了硬件加速光线追踪功能,从而改进了游戏中的图形呈现。 新款 iPad Air 现在可预购,并将于 3 月 12 日上市。 在美国,11 英寸机型的起价仍为 599 美元,13 英寸机型的起价仍为 799 美元。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3376.htm)
据韩国数据服务提供商“IGAWorks Mobile Index”发布的数据显示,**尽管韩国境内用户无法通过谷歌应用商店等官方渠道下载DeepSeek,但该应用的下载次数依然存在。2月16日DeepSeek的下载次数有464次,而在官方正式公布屏蔽消息的17日,也还出现了308次下载,截至上月底,新增下载次数每天依旧保持在200至400次之间。** 最新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3月1日的下载次数为29次。 一名行业人士指出,虽然在韩国境内无法下载DeepSeek,但用户可以通过海外平台等各种方法下载,完全屏蔽基本做不到。 另一名人士则表示,**除了DeepSeek之外,还有各种未在韩国面市的APP同样通过各种途径被下载,政府采取屏蔽措施,反而引发了用户的好奇心和关注。** 此外,DeepSeek近日再次开放源代码,上架最新推理模型,显示出其势头强劲。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3374.htm)
在今日举行的NBA湖人主场迎战鹈鹕的赛事中,知名球星勒布朗·詹姆斯在第一节剩余8分35秒左右侧翼接球打进三分。而通过这粒进球,詹姆斯顺利拿下了自己职业生涯(常规+季后)的第50000分,达成了自己以及全联盟的里程碑式成就,他也就此成为NBA历史上第一位50000分先生。 [](https://www.gamersky.com/showimage/id_gamersky.shtml?https://img1.gamersky.com/upimg/pic/2025/03/05/origin_202503051454296571.png) 而凭借詹姆斯和湖人队的出色发挥,湖人在这场主场作战中以136:115大胜鹈鹕,斩获七连胜。 据新浪热点消息,赛后詹姆斯接受了媒体采访,他表示: “那确实是很多分数。我不会在这里粉饰这件事,5万分确实非常多,我很幸运能在生涯历程中与世界上最好的球员竞争,在世界上最好的联盟中拿到那么多分数。所以,这很特别。” 据悉,在本场比赛中,詹姆斯上场33分钟,18投10中砍下34分8篮板6助攻。 [](https://www.gamersky.com/showimage/id_gamersky.shtml?https://img1.gamersky.com/upimg/pic/2025/03/05/origin_202503051454364032.jp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33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