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制造企业的运营图谱中,生产管理如同枢纽,既要衔接前端的订单需求,又要联动后端的供应链资源。某调研机构数据显示,采用系统化生产管理方法的企业,其订单交付及时率平均提升 35%,生产效率提高 20% 以上。 “四管八理” 作为生产管理的经典框架,通过对人、物、事、钱的全局把控,以及对战略到信息的细节梳理,构建了生产运营的完整体系。而 ERP 系统作为生产数字化的核心载体,其设计逻辑正是将 “四管八理” 的方法论转化为可落地的数字化工具,实现从 “经验驱动” 到 “数据驱动” 的跨越。 ## “四管” 的数字化映射:ERP 系统的生产管理骨架 生产管理的核心矛盾在于 “动态平衡”—— 在多变的订单需求与有限的资源之间找到最优解。“四管” 聚焦的人、物、事、钱四个维度,恰好构成了 ERP 系统生产模块的核心设计骨架。  人的管理在 ERP 系统中体现为 “规则数字化 + 行为痕迹化”。针对 “立规矩”,系统通过流程引擎固化操作规范,例如生产车间的上岗权限管理:只有通过培训考核的员工,系统才会赋予其特定设备的操作权限,且每次操作都会记录在案。“做培训” 则通过人力资源模块与生产模块的联动实现,系统会根据岗位要求自动推送培训课程,并将考核结果与上岗资格绑定。某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 ERP 系统的培训管理功能,将新员工上岗培训周期从 2 周压缩至 5 天,且操作失误率下降 40%。“设激励” 则依赖数据的实时核算,系统可自动统计员工的生产数量、质量达标率等指标,与预设的激励规则对接,生成绩效考核结果,避免了人工统计的滞后与误差。 物的管理在 ERP 系统中形成 “全生命周期数据链”。库存管理模块与生产计划深度协同,通过实时库存数据指导物料领用,避免 “停工待料” 或 “物料积压”。设备管理模块则实现从采购到报废的全流程追踪,通过物联网接口采集设备运行参数,当设备出现异常振动、温度过高等情况时,系统自动触发预警,结合维护计划生成工单。环境管理则通过对接车间的温湿度传感器、粉尘监测设备,将数据实时传入 ERP 系统,一旦超出标准值立即提醒管理人员调整,这在电子元件、精密仪器等对生产环境敏感的行业尤为重要。某半导体工厂通过 ERP 系统的环境管理功能,将车间环境达标率维持在 99.5% 以上,产品良率提升 3%。 事的管理通过 ERP 系统实现 “计划 – 执行 – 复盘” 的闭环。计划层面,系统支持从主生产计划(MPS)到物料需求计划(MRP)再到车间作业计划(SOP)的逐层拆解,例如将月度生产计划分解为每日班组任务,并自动关联设备、人员等资源。过程管控则依赖生产执行系统(MES)与 ERP 的实时同步,车间的每道工序完成后,通过扫码或终端录入数据,系统实时更新生产进度,当出现工序延迟时自动推送预警给相关负责人。结果复盘则通过自定义报表实现,系统自动汇总生产数量、合格率、设备利用率等数据,与计划对比生成差异分析,为后续优化提供依据。某机械制造企业通过这种闭环管理,将生产计划达成率从 75% 提升至 92%。 钱的管理在 ERP 系统中体现为 “成本的精细化追踪”。精准投入方面,系统会根据生产计划测算物料、人工、设备折旧等成本,生成预算方案,避免资源浪费。成本控制则通过实时归集实际消耗数据,与预算对比分析差异原因,例如某批次产品的物料消耗超标,系统可追溯至具体领用环节,排查是损耗过大还是领料错误。某家电企业通过 ERP 的成本管理模块,将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 8%,年节约成本超千万元。 ## “八理” 的系统落地:ERP 如何实现细节的数字化梳理 如果说 “四管” 是生产管理的骨架,“八理” 则是填充其中的血肉,涉及从战略到信息的八个关键细节。ERP 系统通过模块化设计,将这些细节转化为可操作的数字化工具。  战略与目标的梳理依赖 ERP 系统的 “计划层 – 执行层” 联动。系统会将企业的长期战略分解为年度生产目标,再细化为季度、月度指标,例如将 “市场份额提升 10%” 转化为 “月度产能提升 15%”。通过目标管理模块,可实时追踪目标达成进度,当实际数据与目标出现偏差时,系统自动分析影响因素,如是否因设备产能不足或物料供应延迟导致。 风险与制度的管理体现为 “规则内置 + 风险预警”。系统将生产相关的制度(如安全操作规程、质量检验标准)转化为代码逻辑,例如在产品质检环节,系统会强制要求按预设标准执行检验,未通过则无法进入下一环节。风险管控则通过设置关键风险指标(KRI)实现,如将 “设备故障停机时间”“物料短缺天数” 等指标纳入系统监控,一旦超标立即触发预警流程。某化工企业通过 ERP 系统的风险预警功能,将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率降低 60%。 职责与流程的优化通过 “角色权限矩阵 + 流程引擎” 实现。系统会为每个岗位定义清晰的职责权限,例如生产主管可审批生产计划,而操作工只能录入生产数据,避免越权操作。流程优化则支持可视化的流程设计工具,企业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生产流程,例如当订单紧急时,系统可自动触发加急流程,跳过非关键审批环节,同时记录调整原因以备追溯。 标准与信息的管理是 ERP 系统的核心优势。系统将生产过程中的各类标准(如工艺参数、检验规范)数字化,形成可复用的标准库,新员工可直接调取标准文件学习操作。信息管理则打破 “信息孤岛”,通过数据集成平台将销售订单、物料库存、生产进度等信息实时汇总,生成产销协同报表,让管理人员随时掌握全局情况。某食品企业通过 ERP 系统整合信息,将订单响应时间从 48 小时缩短至 12 小时。 ## ERP 系统设计的核心逻辑:平衡与协同 在生产管理的 “四管八理” 框架中,ERP 系统的设计并非简单的功能堆砌,而是围绕交期、质量、成本、效率的平衡目标,构建协同化的数字平台。 系统通过 “横向集成” 实现跨部门协同,例如生产计划模块与采购模块联动,确保物料供应与生产进度匹配;与销售模块对接,及时响应订单变更。“纵向穿透” 则实现从顶层目标到基层操作的贯通,管理人员可通过仪表盘实时查看生产全局,而车间工人通过终端获取具体任务,数据双向流动确保信息透明。 某大型装备制造企业的实践表明,引入符合 “四管八理” 逻辑的 ERP 系统后,其生产周期缩短 25%,在制品库存减少 30%,客户满意度提升 20%。这一案例印证了 ERP 系统的价值 —— 它不仅是工具的数字化,更是管理思维的具象化。 生产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在动态变化中保持平衡。ERP 系统通过承载 “四管八理” 的系统化方法,让生产运营从 “被动应对” 转向 “主动调控”,最终实现有序高效的生产目标。对于企业而言,选择或设计 ERP 系统时,关键在于能否将管理理念转化为系统功能,让数字化工具真正服务于生产的本质需求。 本文由 @红岸小兵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blockquote><p>AI技术与应用正深刻影响内容创作生态,为自媒体人开辟新的机遇。这篇文章旨在系统梳理7大主流的AI自媒体赛道,聚焦其内容运营核心、变现手段及长期发展考量,为从业者提供信息参考。</p> </blockquote>  ## 赛道一:AI工具测评与应用指南 **运营核心:**追踪、测试新发布的大模型能力如GPT、Claude、国产主流模型)及新兴应用工具(多模态创作、Agent框架、效率插件),提供**横向对比、日常生活工作应用方案(如“用XX工具优化新媒体文案”、“结合YY工具完成政府工作报告”)及实操避坑指南**。 **短期变现:** - **知识付费:**标准课程(工具速成、高阶技巧、提示词工程)、工作流模板/提示词库、场景应用手册(如“教师AI工作流宝典”)。 - **社群服务:**付费社群提供持续更新、工具内测资格、专家答疑。 - **分佣推广:**推荐特定AI工具或相关服务获取佣金。 **长期挑战与转型:** **核心风险:**基础大模型能力持续增强且更易用(如多模态能力增强、深度集成第三方工具、用户交互更流畅等),单一小工具的教学价值在衰减。 **转型方向:** - 转型深耕垂类行业(如教育/医疗行业专属AI方案),从工具操作培训转型为基于行业知识的完整解决方案,换句话说就是要选定业务方向、成为懂AI的业务专家。 - 成为1-2个基座大模型的深度应用专家,紧跟大厂的步伐。 ## 赛道二:AI行业动态与深度分析 **运营核心:**追踪解读技术进展(模型架构、开源项目)、行业事件(巨头战略、融资并购)、政策法规(全球AI治理)、学术前沿、应用案例等。**关键在于不仅仅是快速报道信息,而是提供独家的影响分析与趋势研判视角。** **短期变现:** - **ToB广告:**AI公司、相关技术服务商广告。 - **会议活动:**主办或合办峰会、闭门会、沙龙的门票与赞助收入。 - **高端服务:**会员制深度报告、定制化咨询、FA对接服务。 **长期风险与转型:** **核心风险:**头部媒体的马太效应显著,新入场者建立信任的成本高。信息过载加剧用户获取深度内容的惰性。 **转型方向:** - 向细分垂直领域转型,如AI芯片、AI情感计算等;或面向区域市场聚焦,如硅谷AI应用、AI初创公司等。 - 开发数据产品,比如类似Wind的数据库、数据API及研究报告白皮书等输出。 ## 赛道三:C端AI产品独立开发 **运营核心:自媒体作为自研产品的展示渠道与用户反馈渠道。**内容聚焦于分享自研产品的开发历程、产品价值理念、使用场景效果演示及真实的用户使用故事,建立开发者的透明与信任形象。 **短期变现:** **产品商业化:**通过运营自媒体给自研产品引流,推动产品的商业化模式落地,比如鼓励用户订阅、接定制化需求等。 **长期风险与转型:** **核心风险:** - 大厂基座模型的集成第三方能力的扩展,比如字节跳动的扣子团队持续开发官方插件,或者基座大模型的自身能力提升,都容易覆盖垂直小工具的使用场景。 - 独立产品的技术维护成本高,容易消磨开发者心态。 **转型方向:**深挖极其细分的利基市场,如特定垂类游戏的开发编程助手,或与特定社区/场景(如独立开发者社群)强绑定形成壁垒。另外在产品运维方面,探索开源+专业服务/托管模式。 ## 赛道四:AI创业公司品牌建设 **运营核心:**围绕公司的技术创新、客户成功案例、行业洞察等,塑造专业可靠形象。自媒体的内容需服务于核心业务目标,包括降低获客成本、提升品牌认知、吸引人才/投资。内容的调性是强调真实性与价值传递。 **短期变现:** 不是依赖内容直接变现,目标是间接推动业务增长,包括新增销售线索、人才招聘效率提升、生态合作机会增加等。 **长期风险与转型:** **核心风险:** 一方面是资源投入失衡,过度投入在内容制作而忽视产品迭代和市场开拓的硬实力。 另一方面是定位模糊,内容与核心业务关联弱,无法有效驱动业务。 **转型方向:**强化内容与产品/市场策略的协同性。内容必须紧密围绕核心产品力和目标客户痛点/收益来展开。同时以业务指标而非单纯的阅读量/点赞量为核心KPI,比如要关注内容发布带来的官网流量质量、销售线索转化率、招聘效果等。 ## 赛道五:企业级AI落地和咨询顾问 **运营核心:**深度聚焦特定行业(如互联网、制造、医疗、金融、教育等)的AI落地痛点与实践。内容往往包含真实应用的案例拆解、行业专属方法论沉淀、行业政策与伦理探讨等。核心价值在于专业性、可复用性与问题解决导向。 **短期变现:** - ToC(从业者):售卖标准化课程/实战营(定价数百至数千元),付费社群/知识星球(提供持续咨询、资源),比如AI产品经理求职陪跑、AI算法工程师求职陪跑等。 - ToB(甲方企业):提供咨询诊断服务(按天或项目收费)、定制化企业内训、承接AI项目规划/选型/实施/评估等。 **长期风险与转型:核心风险:**要求主理人的知识体系需随技术与政策快速更新;咨询服务的规模化难度高;大厂毕业的人才涌入导致竞争加剧。 **转型方向:** - 产品化服务与团队化运作,将个人知识体系、方法论封装成标准化的咨询产品/评估工具/培训体系,建立咨询交付团队或与专业机构合作,增加服务的体量。 - 打造技术/数据壁垒,在特定解决方案中嵌入自研的算法模块、工具平台,增强竞争力。 ## 赛道六:AI资深从业者IP打造 **运营核心:**内容包含技术讲解,比如论文精读、模型原理剖析等;行业分析,比如趋势预测、市场竞争格局分析;个人生活工作经历分享等内容。塑造“思想领袖”或“技术布道者”形象,核心吸引力源于专业经历的背书与观点输出的深度。 **短期变现:** 主要通过提升个人行业价值实现间接收益,比如获取高阶职位、咨询邀约、峰会演讲机会、出书版税收入等。 **长期价值路径:** - **职业发展:**成为企业核心技术高管或研究负责人。 - **创业/投资:**利用影响力孵化项目,包括咨询服务公司、开源社区、AI产品等,或者转型为AI领域投资人。 ## 赛道七:AIGC内容生成与应用 **运营核心:**利用AIGC技术(文生文/图片/音频/视频)作为核心创作工具或辅助,重点在于生成内容的价值与定位本身。比如在艺术创作领域,用AI辅助生成小说、诗歌、剧本、音乐、视觉艺术作品。在教育科普领域,制作AI驱动的互动学习材料、知识讲解视频(如历史事件还原动画)、个性化练习内容。在文化传播领域,运用AIGC进行文化内容创新(如古文新译、非遗数字化呈现)、数字人名人运营等。**这里内容运营涉及的AI是手段而非目的,核心取决于主理人自身的创意策划、审美把控、价值定位及受众连接能力。** **短期变现:** - **内容收益:**作品版权使用转让、付费内容订阅(电子书、专栏、解锁内容)等。 - **广告合作:**符合内容调性的广告植入。 **长期挑战与关键:核心挑战:**AIGC技术逐步普及,缩短了艺术作品的形式化创新的红利期;以及艺术文化内容的价值评判体系本身难以标准化,影响对AIGC作品的认可度。 **关键策略:**首先内容创作者自身要营造出鲜明的个人**/品牌风格,深度绑定并服务好特定兴趣社群。同时,持续关注并整合Web3等新技术,探索IP衍生的周边产品开发、授权合作等。** AI自媒体的发展呈现多元化格局,7大赛道都存在相应的机遇与挑战。笔者认为市场仍处于动态的发展期,从业者要持续专注价值创造,不断打造核心竞争力,一定可以赢得长远的发展空间。 本文由 @明思AI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Pexels,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blockquote><p>短视频的崛起、用户注意力的碎片化、内容创作的高风险……这些因素都让长视频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然而,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场关于内容、IP和平台融合的创新实验正在悄然展开。泡泡玛特的IP运营模式、抖音的流量分发优势,以及长视频平台对内容精简和IP化的探索,似乎正在为长视频的未来勾勒出一条新的发展路径。</p> </blockquote>  2025年最热闹的地方是哪里?还得是互联网圈。 巨头们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又开始了新一轮烧钱抢入口的大战,其中最典型的当属又烧钱还不挣钱的AI大模型。 一瞬之间,仿佛回到了十多年前那个混战的年代,当时几乎所有的模式都是又烧钱又不挣钱,但是大家对未来都有着美好的预期。 如今格局已经形成,过往烧钱的模式或早或晚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竞争优势,巨头各据一方。 比如独占社交的微信QQ、搜索的百度、依靠外卖打通本地生活的美团、短视频平台“抖音快手”,长视频“优爱腾”等等。 这些模式都是“流量获取—商业化变现”,在经过长时间的烧钱之后,多数都掌握了稳定盈利的能力。 但我们能看到,除了长视频,其他的流量入口的功能性都要强过其内容。 也就是说,只有视频一家是产生内容,单纯的给用户提供情绪价值的平台。 但正所谓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当抖音、快手赚的不要不要的时候,长视频的背影稍显落寞。 直到今年一季度,在阿里的财报中,优酷宣布首次盈利,这是优酷成立近20年来的第一次。同时,B站实现连续三个季度盈利,加上已经盈利三年的爱奇艺和腾讯视频。 此刻,长视频终于集体跨过了盈利这道门槛,不再是碎钞机。 从商业模式上讲,长视频的模式是或买版权,或自产,最终产生剧集从而吸引用户,再通过广告、会员的方式变现。 想要向上寻求更高的增长,却还是山高路远。 其实细想之下也很简单,过去的商业模式还是不够性感。 ## 旧时代的三座大山 本质上长视频承载的就是用户闲置放松的时间,有优质的内容就会吸引来用户使用,是巨头们抢夺用户时间的工具。 所以用户的时间是关键,我们以用户的时间为分水岭,长视频的战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 第一阶段:平原化作战阶段 无论是PC互联网时代还是电视时代,和现在相比媒介不够发达,工作节奏也不像现在这么快,用户的时间是非常集中的。 此时的用户市场像一览无余的大平原,吃饭睡觉看电视,上网追剧是常态,非常适合长视频这样的重装部队展开,大面积的全面进攻。 产生的内容,几乎没有对手,**因为观众没有别的地方去**,此时的长视频是天生的好生意,只要买到爆款,就能躺着赚钱。 比如当时的乐视,虽然其他业务十分拉胯,创始人也跑路了,但是凭借《甄嬛传》等一票优质作品的版权,依然活的很滋润。 另外相比电视一天一两集,长视频更能够消磨整块的时间,一天看整部剧,而且还能回看,重复看。 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用户的闲置时间分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第二阶段:地质运动改变战场地形 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用户从生活到娱乐,随时随地都能在这么个小方块上完成。 娱乐的时间也开始发生了变化,此刻的战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比如随着手机的软硬件功能的日渐强大,手游和短视频占用户的时长指数级的攀升,开始变的碎片化,长视频在用户的娱乐中的重要性降低。 此时的用户时间,在经历了强烈的地质运动之后,战场被分割成了山地的形态,**市场进入了剧找人的状态。** 此时短视频的“战斗形态”非常适合这样的地形,成了全民皆兵的游击战,人人都是创作者,周期极短,内容也丰富多彩。 23年抖音推出的红果短剧更是完美的“山地专家”,短视频APP负责分发,红果负责千人千面的品类。 市场进入供大于求的阶段,一方面是战场被分割,短视频入侵,另一方面则是长视频的好题材已经不多了,武器装备需要更新换代了,用户的阈值越来越高。 总的来看,视频这块战场,是抢夺用户的时长,此时,相对短视频的轻装简行,长视频的短板就被完全暴露了出来,**长视频笨重、冗长的作战方式和复杂的战场就显得格格不入。** 除了笨重的模式,长视频始终是个带着镣铐跳舞的选手,可以从三方面来看: **一是国内分级制度不完善** 说白了就是一刀切,可生产的内容题材就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无论是长视频还是短视频,其实本质上还是要让用户爽,从繁重的生活中脱离出来,沉浸式的进入到另一个世界。** 比如当年火爆全球的《权利的游戏》,台湾韩国的偶像剧,一个是新奇的异世界,一个是不用脑也能看的玛丽苏。 但是如果只能生产通用的内容,题材就很受限制,在QuestMobile的调研数据中,国内的剧集内容都市题材就占了一大半。 **二是需要优质操盘手** 即使有好的题材,优质的剧本,有超级IP,更需要能够落地,就像好食材也需要好厨子来做,**没有好厨子,高端食材也不顶用。** 比如《三体》这样的精品的IP,无论是真人剧集,还是动画都没有能达到用户的预期。 **三是风险不可控** 比如被骂惨的《封神2》和《长安的荔枝》这对难兄难弟,本身就不受大众待见,现在女主演又出事了,将来版权可能都没法卖了。 说白了,优质剧集的产生不是标准化的流程,批量生产优质内容几乎不可能,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才可以。 而它的核心竞争力偏偏就是优质剧集,**为了防范风险,更需要走量**,所以这门生意恰是臭豆腐的反面,闻着香,吃着臭,经营起来不容易,单剧集成功的经验也难以复用。 比如爱奇艺,虽然已经盈利,但是忽高忽低,一直没有稳定下来。 巴菲特在1999年股东大会说**“护城河就像城堡周围的壕沟,越宽越好。我需要的是那种连傻子都能经营的企业,因为总有一天会由傻子来经营。”** 划重点,要傻子都能经营,比如此刻把微信丢给你我,天天躺着拿工资也并不耽误微信的经营。 再比如音乐的商业模式,正好是长视频生意的镜子,从三方面来看。 - 好的歌曲再多也是有限的,只要能独家收过来,生产的过程就能结束了,不像长视频还有非标的制作的流程。 - 音乐这东西是可以每天都听,更重要的是,无论多老的歌,都听不厌,所有的资源都是能复用且能产生粘性的。而影视要的是新鲜感,老剧看个几遍也就厌了,就需要重新生产。 - 音乐的歌词也是故事,能听也能唱,给用户提供的情绪价值要更多。 以至于**现在的腾讯音乐娱乐集团的市值甚至已经超过百度了。** 长视频冗长的商业模式导致他完全不具备这个“躺赢”的能力,他需要不断的进化,精耕细作才不至于被淘汰。 但正如达尔文的进化论,在互联网行业,长视频的商业模式还没有进化到最终形态。 ## 长视频的进化论:IP+抖音 另一个维度来讲,无论长短,视频是一个精神刚需的产品,难以被取代,所以产生让观众老爷爽的内容是核心。 这就需要持续做好内容,可以从两方面看。 ### 1. 跳出长短之争 正如“老路到不了新地方”,从“优爱腾”的盈利历程来看,也是这么个魔法打败魔法的进化之路,短的流行反而推动了长视频的进化。 在短视频的教育之下,长视频也开始缩减水分,剧集开始变得精简。 云合数据发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上新国产新剧总集数7610集,同比减少14%。 长视频平台纷纷缩短自己的剧集长度,爱奇艺推出了8集的迷你剧《我的阿勒泰》,优酷也把剧集全面缩短到12集。 有的剧集甚至被整体砍掉,省下来的预算投入到短剧里。 今年2月,在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大会上,腾讯视频高管透露:过往的项目投资中,有10%-20%的预算属于低效投入,这部分投入将砍掉,投入到短剧之中。 同时,平台均推出自己的短剧场,爱奇艺在去年9月上线“微剧场”和“短剧场”,并计划在今年将爱奇艺极速版改为微短剧APP。优酷将“短视频”频道更名为“短剧”,并提高了入口的优先级。腾讯视频更是在今年春节档上线了350部短剧。 补齐短板后,就是拼内容的时候。 ### 2. 内容生产最终还是IP生意 IP这们生意,近年来最典型的就是泡泡玛特。 抛开现在的火爆,泡泡玛特最初的设计,就是依靠其独特的IP运营设计,来规避潮玩IP平均热度周期较短的风险。 具体来说, 独家IP:签约全球350+设计师,签订5-10年协议,如Labubu系列,设计师分享销售分成;非独家IP(占比20%):联名迪士尼、Hello Kitty等成熟IP,快速引流但支付高额授权费(约销售额15%)。 天眼查APP显示,其营业数据持续保持着高增长的状态。 长视频也应该有这样的思维。 不同年龄段都有自己的白月光,比如80后钟爱的武侠小说,90后就是网文的天下,诸如唐家三少,天蚕土豆等作家开始崭露头角。 所以,内容生产本质上和泡泡玛特一样,好IP,好剧本可遇不可求,但火力面前,一切鬼神全都消散。 打个比方,你要是同时拥有20岁的金庸、梁羽生、古龙的独家签约权,还怕生产不出好内容吗? 从产量和储备上看,腾讯,抖音手里握着未来。 全网最大IP弹药库阅文集团覆盖全网70%以上网文IP,包括《庆余年》《赘婿》《将门毒后》等头部作品,只要能合理分配利润,长治久安不是问题。 抖音的红果能够快速产生短剧,依靠的也是番茄小说这个IP火药库,加上短剧要求不高,3天可完成剧本到上线的全流程,直接批量变现。 数据上,2024年,短剧产能碾压:红果上线短剧超1.5万部,月更新量1000+部,远超长视频平台全年总量,2024年优爱腾芒合计上线1427部。 爱奇艺虽然一直在宣传自己的AI助手,即AI批量创作内容,但一是AI只能当做生产资料,能加快创作的效率。 但是在正常的认知中真正的情感还是来自人,**内容还是要有人注入自己的主观情感才有灵魂,否则就将会有拼凑感。**所以如果只是工具的优化,拥有众多创作者的腾讯、抖音似乎是更受益的那个, 总的来看,能看到在变换思维和拥有IP资源后,长视频整个行业的经营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隐隐能看到内容工业流水线的影子。 简化后即:后端产生IP—批量生产—终端超级APP分发,这是目前最先进的打法。 正如“打败狮子的不是另一个狮子,而是猎枪”,在跨过盈利后的新阶段,**长视频通过对“短思维+IP思维”的融合,在过去重的基础上,变的更轻,更快,更爽。** 也许在不久的未来,我们能看到长视频新的增长。 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刘致呈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互联网江湖】,微信公众号:【互联网江湖】,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blockquote><p>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分享了实时验证中的认知心理与用户行为,那么,如果是失败了或者相反的情况,如何应对?这篇文章,我们来看看作者的总结。</p> </blockquote>  ## 一、提示过早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劝退级”的表单体验?页面刚加载完,你还没来得及输入半个字,一串红色错误提示就像警报器一样跳出来:此字段为必填!、请输入有效内容!、格式错误! 这种设计让用户在还未开始操作时就收到错误提示,容易产生心理错觉,觉得被质疑,进而将问题归因于系统设计不合理,产生挫败、焦虑甚至抗拒情绪。如某银行开户表单,页面刚加载就显示所有必填项的红色错误提示,导致用户首屏退出率高达 38%,平均停留时间不到 7 秒。 正确的做法是初始状态不显示任何错误,只有用户点击字段或开始输入后,根据操作节奏触发反馈,并采用温和引导型的提示文案。  ## 二、提示延迟滞后 用户根据提示修改错误后,系统若不及时取消错误提示,会给用户带来焦虑和困惑,让用户怀疑自己是否理解错了规则或遗漏了其他问题。如某 App 注册流程中,用户修正邮箱格式后,红色提示仍不消失,导致用户反复修改,操作时长远超平均。 这时候的用户内心戏是这样的:“我刚刚不是按你说的改了嘛?怎么还错?又错哪儿了?你倒是说句话啊!”、“难道我理解错了?那我再删掉重输一次?”、“还是我漏了别的规则?” 系统什么都不说,用户脑内的问号却一串接一串。这就是典型的——**滞后反馈**问题。 你可以想象成这样一个场景:你考试写完一道题,满怀期待地看着老师,结果老师眉头一皱,站你旁边沉默半天。你问她:“我写对了吗?”老师不回答,只是继续皱眉。你心里瞬间就慌了,开始怀疑人生。系统如果不给用户明确反馈,用户就会陷入类似的“反馈真空区”——**不是不知道怎么做,而是不知道做得对不对**,这时候的焦虑,比犯错还难受。而且,这不是技术问题,这是**信任问题+心理负担**:你不给确认,他们就不敢继续;你不清除红色提示,他们就以为失败了。 比如这样一个经典 bug:一个 App 的注册流程中,用户输入邮箱地址,如果格式错误,会提示“邮箱格式不正确”;用户按规则补上“@”和域名,明明已经对了,可红色提示依然纹丝不动。更奇怪的是,用户再三确认没问题,只好试探性地点击“提交”按钮——这个时候系统才突然放行:“注册成功!”用户那一刻的内心是这样的:“哈?早说行了我早点提交了……我刚刚白焦虑半天?” 我们后台数据也反映出异常:很多用户在邮箱字段反复修改 2-3 次,且操作时长远超平均,说明他们不是在填表,是在猜谜! ### 好的做法是什么? 很简单,说白了就三个字:**及时说!** - 用户一改正内容,就立即取消错误提示,给出确认或安抚性提示,比如:“✓邮箱格式正确”。 - 如果后台要验证(如查重),也要加loading状态告诉用户“正在检查…”。 - 改完之后别让红字继续吓人,不要让用户以为“系统死机了”或“我还是错的”。 ## 三、图标过于警示化:红色惊叹号泛滥 有些设计师在“重视用户反馈”这件事上,实在是**太用力了**——生怕用户没看到提示,结果每一个小问题都要配上一个**红色感叹号**,再加粗、放大、加闪烁、配震动动画……好家伙,整得跟要启动警报似的,下一秒都感觉页面会“嘟——嘟——”地拉响警笛。至于吗? 不是每一个小问题都值得用“惊悚语言”来表达。如果所有提示都长一个样:一律红色大字、一律叹号警示、一律动画特效,用户大脑会迅速**进入提示疲劳状态**。他们心里会想:“你到底是提醒我一下呢,还是觉得我要把表单炸了?”。这时候,用户反而会开始**忽略这些提示**,因为他们已经学会了:“反正页面总是吓唬我,真错也就那么回事。” ### 真问题 VS 小提醒,要区别对待 这其实是**信息层级设计**的问题。反馈系统就像信号灯:**红灯、黄灯、绿灯**,必须各司其职,别让路口全亮红灯,谁都不敢走。你得问问自己:这个提示到底是: **严重错误**(比如手机号格式错、密码过于简单、身份证无效) - 用红色提示 + 明确错误描述 - 必须阻止用户继续操作 **轻微提醒**(比如昵称建议用中英文、图片大小略超限、上传进度慢) - 可用浅色提示、灰色文字、icon 辅助 - 不一定要阻止,只是建议或预警 **成功确认**(比如“用户名可用”、“格式正确”) - 请用绿色文字、勾勾 icon,鼓励用户继续 就像导航语音不能一直在你耳边喊“前方注意、减速慢行、右侧有车”,该说的时候说,说多了你就直接关静音了。 ## 四、不允许提交:“把用户困住”的设计 最后一种常见的表单验证“坑”,叫做 **“强制禁止提交”机制**。就是系统一旦发现某个字段没填对,立马把“提交”按钮整得灰扑扑的,直接**熄火**,不许点,不许动,整页像被冻结了一样。最糟糕的是——你也不知道错哪了!没有提示、没有引导、没有标注,就一个灰掉的按钮摆在那里,像在无声地告诉你:“你不配继续操作。” 某知名购票平台曾有过一次严重的验证体验翻车。用户填写身份证号码,只要少一个数字,系统就**完全不给下一步的机会**——“下一步”按钮直接变灰。问题是,页面上**没有任何错误提示**,也没有高亮错误字段,用户只能原地懵。 于是,很多人开始猜: - “是不是身份证格式错了?” - “是不是我输得太快?” - “是不是这个网站又出bug了?” 纠结两分钟、没有任何帮助指引、点不了提交,用户的最终选择通常是:**关掉页面,放弃购买。**这个“灰掉按钮 + 沉默页面”的组合拳,直接把用户“困”死在了验证逻辑里,结果就是——**弃购率飙升**,用户反馈差到爆。 人都是有**控制欲和期待反馈的**怎么改。如果你什么都不说,就直接封路,我只能怀疑自己走进了一个死胡同。这时候,系统给人的感受,不是“帮助我避免错误”,而是像在说:“你不够格通过我的测试。”换句话说,**是羞辱感,而不是指导感**。  **更理想的做法:正确的做法是允许提交但通过弹窗二次确认,或者高亮具体错误字段并配合简洁明确的提示语,或者在按钮区域上方直接显示错误概况,让用户知道问题所在并有途径修正。** 本文由 @ DesignLink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英国初创公司HoloMem向Blocks & Files披露了其全息磁带存储技术细节,该技术旨在取代已有数十年历史的LTO磁带存储系统。**HoloMem的核心技术基于光学全息存储,并创新性地结合柔性聚合物带材与盒式载体。公司强调其方案能以最小软硬件改动,无缝集成现有冷存储架构,逐步替代LTO磁带,降低用户切换风险。 **HoloMem的冷存储方案在容量、寿命与能耗方面均大幅超越LTO磁带。其磁带盒单盒容量高达200TB,是LTO-10磁带容量的11倍以上。** 介质寿命方面,HoloMem宣称其磁带可保存50年,是当前磁带寿命的10倍,且在存储过程中几乎不消耗能量,实现了“零能耗存储”。 在兼容性上,HoloMem强调,其HoloDrive可以轻松集成到现有的冷存储系统中,无需对硬件和软件进行大规模改动,用户可以逐步替换原有磁带存储,避免一次性切换的风险。此外,HoloMem的磁带盒尺寸与LTO标准一致,现有的存储库机器人可直接搬运,无需额外适配。 **成本控制是另一大亮点:其全息读写头采用仅5美元的市售激光二极管,存储介质则为大批量生产的聚合物薄片(内含16微米厚光敏聚合物),整体材料成本极低。**带材总厚度约120微米,支持WORM(一次写入多次读取)模式。 相比微软Project Silica(需昂贵专用硬件配合刚性硅玻璃)等光学存储竞品,HoloMem的软带方案在推广成本和升级难度上预计更具优势。 创始人Charlie Gale(曾任职戴森,参与研发机器人吸尘器、吹风机及全息防伪标签)带领的团队已开发出可用原型机,并获得Intel Ignite与英国创新署支持。首批HoloDrive驱动器将在英国TechRe咨询公司的数据中心进行试用,以验证性能、可靠性与耐久性,具体上市时间尚未公布。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4/513bf7c4650e4e04b197311f055b2217.pn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2824.htm)
6月12日,印航一架波音787-8客机发生起飞时突然坠毁的空难事故,**导致274人丧生,包括33名地面人员,举世震惊。**事故后,飞机上的两个黑匣子均被找到,并送往美国进行分析。 据报道,本月12日凌晨,印度官方发布坠机事故的初步调查报告。然而,**报告内容却引发多方的强烈不满。** 印度航空事故调查局(AAIB)在发布的“6·12空难事故”初步调查报告中认定,这起空难的直接原因是飞机引擎的燃油供应被切断。报告称,事发时,飞机正处在爬升的关键阶段,而两台发动机的燃油开关几乎同时从“运行”切至“切断”位置。 但这份报告并未提及燃油开关被切换的具体原因——究竟是人为因素、还是飞机的技术故障所致。 航空安全专家杰弗里的观点表示,波音787上的每个燃油开关“至少需要两个动作”才能完成操作,这意味着该项操作几乎不可能是飞行员“疏忽大意”所致。 但如果飞行员是在起飞后“故意关闭”两台引擎的供油,这样的行为又实在“非常不合情理”。 失去多个亲人的西迪基愤怒地向媒体控诉道:**“报告就是一派胡言,我们无法接受,这是在为航空公司和政府打掩护,将责任抛给无法给自己辩护的飞行员。如果飞行员如此粗心大意,又如何能让他们驾驶飞机?”** 另一名遇难者家属赛义德也表示,他在报告书中没找到任何“结论性的内容”,只看到了一堆“称赞波音公司飞行系统的航空术语”。 他强烈要求官方公布“黑匣子”中的全部录音内容,认为目前的报告内容只能表明印度航空公司、波音公司和印度政府三方均“有所保留”。 此外,驾驶舱话音记录器捕捉到最后一刻的对话:**一名飞行员问另一名飞行员为何切断燃油,对方回答“不是我干的”。**报告未说明哪句话由机长说出,哪句由副驾驶说出,也未确认是谁在最后关头发出了“Mayday”求救信号。 印度飞行员协会当日也发表声明,指责AAIB的调查报告不透明、不专业,调查的基调和方向都充满了对于飞行员错误的偏见。 而根据国际民航组织的规定,空难事故的初步调查报告通常要在事发后一个月内发布,预计完整调查报告会在事发后的12个月内完成。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2822.htm)
**近日,娃哈哈董事长宗馥莉因资产纠纷在香港被起诉,三名原告是宗继昌(Jacky Zong)、宗婕莉(Jessie Zong)和宗继盛(Jerry Zong)。** **据原告律师确认,这三人是宗馥莉的“同父异母弟妹”,**主张他们作为宗庆后的子女,应享有平等的继承权或信托受益权,要求“拿回信托资金”。 据媒体报道,娃哈哈对于此次事件回应称:“家族内部事务,与公司的运营及业务并无关联。公司不会提供任何答复口径或相关回应。”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4/5a5dcc19-84c5-42ca-8465-74cd8fa24590.jpg) 公开信息显示,宗馥莉长期参与娃哈哈集团的管理工作,在品牌运营、市场拓展等领域承担重要角色。 **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与原配施幼珍育有一女宗馥莉,长期被视为娃哈哈帝国唯一接班人。** 如今另外三名子女的“横空出现”,围绕高达18亿美元的信托资金向宗馥莉发起诉讼,也让娃哈哈再度陷入舆论漩涡。  据悉,三名原告指出,宗庆后曾指示下属通过香港汇丰银行设立信托,**汇丰账户2024年初余额约18亿美元,文件显示,截至去年5月,已有110万美元被转出该账户。** **原告方要求冻结该汇丰账户,宗馥莉执行父亲遗嘱,支付数百万美元资产利息,并赔偿资金转移造成的损失。**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2820.htm)
韩国LG电子公司周一表示,本周将开始在全球推出其广受欢迎的StanbyME 2便携式电视。这款多功能显示屏将首先在香港和土耳其推出,随后将于本月晚些时候在美国、加拿大、越南和新加坡推出。LG电子表示,该产品将于下个月进入欧洲市场。  StanbyME 2在今年1月的CES 2025上首次亮相,配备了可拆卸的27英寸触摸屏和内置电池,可提供长达4小时的播放时间。 自2月份在韩国发布以来,这款新产品的销量与四年前推出的上一代相比增长了近三倍。 LG电子副总经理Lee Chung-hwan表示:“LG的目标是,通过推出“StanbyME 2”,巩固在全球便携式电视市场的领先地位。”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2818.htm)
此前,《华尔街日报》7月12日报道称,马斯克旗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已承诺向xAI投资20亿美元,该笔资金将作为xAI 50亿美元股权融资的一部分。xAI作为其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布局,正与OpenAI等竞争对手展开直接竞争。  报道同时指出,此次投资发生在xAI与社交平台 X 完成合并之后,合并后公司的估值已达1130亿美元。目前xAI开发的Grok聊天机器人已为SpaceX的Starlink卫星互联网服务提供支持,未来还有望融入特斯拉的Optimus人形机器人系统,实现技术协同。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2816.htm)
7月14日,据《商业内幕》报道,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旗下xAI公司要求员工在个人电脑上安装员工追踪软件,此举引发了隐私担忧。一名员工对此表示不满,声称要辞职。  xAI 《商业内幕》看到的一份文件显示,本月早些时候,xAI告知负责训练其Grok聊天机器人的辅导人员,他们需要下载一款名为Hubstaff的员工管理系统。 **监控软件** 根据文件和知情人士提供的信息,按照xAI的最初要求,如果辅导人员没有公司配发的设备,他们需要在7月11日之前将该软件下载到个人电脑上。他们被要求开启屏幕截图访问权限,同时也被告知必须使用该软件。 在《商业内幕》就Hubstaff问题联系xAI之后,xAI在协作平台Slack上宣布对政策做出调整:现在,那些申请使用公司电脑的员工可以等到收到公司配发的笔记本电脑后再下载该软件。 目前尚不清楚那些在7月11日截止日期前已下载该软件,或为此购买了新设备的员工,是否也可以等待xAI向他们寄送公司电脑后再使用该软件。 根据文件,xAI表示只会在指定的工作时间内使用该系统来监测网址和应用程序的访问情况。根据Hubstaff官网的信息,Hubstaff还能够追踪鼠标移动和键盘输入操作。 “这款新工具旨在简化工作流程、更清晰地洞察日常辅导活动,并确保资源与人工标注数据(Human Data)的优先事项保持一致。”xAI人力资源团队在群发员工的邮件中表示。 文件显示,Hubstaff将被用于评估员工绩效,并收集辅导人员如何进行研究工作的相关数据。 **员工要辞职** 根据《商业内幕》查看的Slack消息,一些员工对该软件的隐私问题提出了担忧。一名员工在Slack上表示,将因Hubstaff的推行而辞职。这条消息获得了数十条回复,这些回复似乎在表示支持。 该员工表示,这是“披着生产力外衣的监控”,也是“伪装成企业文化的操控”。 文件显示,对于担心个人电脑数据隐私的员工,xAI告知他们可以选择使用公司提供的每月50美元技术津贴购买一台新电脑,或是在他们现有设备上创建一个单独的登录账户和用户配置文件,以将工作内容与个人私人时间的浏览内容区分开来。 文件指出,该软件需员工打卡上下班,但不会在非工作时间内监控笔记本活动。 其他AI公司也曾使用Hubstaff。在一桩针对Scale AI的未决员工诉讼中,原告指控该公司错误地将员工分类。一位前员工表示,该公司曾使用Hubstaff监控数据标注员,并要求他们将该软件下载至个人电脑。 Scale AI发言人表示,该公司使用Hubstaff的目的是“帮助员工追踪他们用于各项任务的时间,从而确保支付款项的申报准确”。 截至发稿,xAI尚未就此置评。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2814.htm)
最近外卖御三家战况越来越激烈,数据也一再创下新纪录。**今日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宣布,在订单结构向全品类深度拓展的同时,日订单量再次突破8000万创新高(不含自提及0元购)。**淘宝闪购日活跃用户数在突破2亿基础上,本周又环比净增15%。 同时,订单准时率稳定在96%。 **官方也公布出了具体数据:** 在非餐方面,1205个品类订单量环比增速超过100%;3074个商家、超26万门店订单量环比增长超100%。 其中,粮油米面订单增长335%,家庭清洁增长324%,休闲食品增长312%,玩具潮玩增长225%,3C数码增长129%。 美妆个护、服饰运动、家用电器、母婴等品类的增幅也均超过100%。 在生鲜行业,中小商家整体订单环比增长238%;水果行业,中小商家环比增长344%;酒水行业,中小商家环比增长532%。 **此外,淘宝闪购上线以来,新注册商家超过24万,大部分为中小商家。**其6月份订单量环比增长近150%,商家店均实收环比增长近100%。 淘宝强调,尤其骄傲的是:骑手的就业人数与平均收入保持双重增长,大消费新业态稳就业的价值日益凸显。 **淘宝闪购上线以来,骑手数量整体同比增长78%,其中众包骑手整体增长120%;骑手群体的收入显著增长,活跃稳定的众包骑手月均收入超12500元。**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4/b3e92154-97c0-46ad-96e6-ca112c0b234f.pn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2812.htm)
 来自中国的VKG战队获得了电竞世界杯EWC《APEX 英雄》项目冠军,这也是中国战队在2025EWC电竞世界杯中获得的首个冠军!  APEX项目最终赛果:  夺冠时刻: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由独立团队 Team PEAK 打造的合作登山游戏《PEAK》销量突破现已五百万份。自6月17日以来,游戏以93%的好评率收获了4万余条积极的玩家评测。同时,游戏现已支持简体中文在内的12种语言。  本作中, 玩家化身流落神秘岛屿的童子军探险家,无论单人独闯抑或团队协力,你们唯一获救的希望便是登上岛中那座巍峨的山峰,自然荒野险途漫漫,稍有不慎便会大难临头。顶峰在望,你有魄力能征服它吗?  大山不讲慈悲!4 种独特的生态地貌横亘在你们前往顶峰的途中,各自有着各自的危险要命套路。寻找一切可疑的食物以求果腹,小心照料身上的伤口——任何不利因素都会限制体能,令你的攀登之途更加险阻。
作者|黄楠 编辑|彭孝秋 硬氪独家获悉,消费级扫雪庭院机器人公司「汉阳科技Yarbo」近日完成超亿元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国科投资、中金资本和九阳创投投资,股东阵容涵盖中科院背景、头部财务投资机构和上市公司产业方。融资资金将用于技术研发投入、加快产品优化迭代,提升供应链和量产交付水平。庚辛资本担任长期独家财务顾问。 其中,国科投资作为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旗下机构,重点关注先进制造、芯片、软件、新能源等领域,与「汉阳科技Yarbo」在智能硬件和机器人技术方面有一定的产业协同。基于中金资本在资本市场运作方面的资源,可为公司的规模化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九阳创投一方面背靠知名小家电企业九阳股份,在消费电子产品的研发、制造、渠道建设方面积累深厚;另一方面,其海外SharkNinja的产业布局,在北美家电市场拥有丰富的销售网络和品牌运营经验。通过九阳与「汉阳科技Yarbo」的双重产业协同性,双方未来将可能在全球市场拓展、包括北美核心市场的渠道建设和品牌推广方面建立合作。 经过近十年技术研发探索,「汉阳科技Yarbo」已在扫雪机器人这一细分领域建立起差异化技术壁垒。公司突破超低温环境下的电池技术、复杂地形的导航算法、以及适应不同雪况的机械结构设计等关键技术难题。  Yarbo S1(图源/汉阳科技) 「汉阳科技Yarbo」是目前全球唯一实现大规模商业化交付的消费级扫雪机器人。相比之下,传统庭院设备巨头如Husqvarna等,虽然在割草场景已有成熟产品,但其扫雪机器人类目仍处于概念或早期研发阶段,「汉阳科技Yarbo」在这一细分赛道形成了一定的时间窗口优势。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汉阳科技Yarbo」选择从扫雪这个高频刚需场景切入,避免在已有巨头盘踞的割草机器人市场中的正面竞争,找到了一条高附加值的蓝海赛道和能拉开差距的技术路径。  Yarbo机器人产品矩阵(图源/企业) 随着本轮融资的完成,将帮助「汉阳科技Yarbo」在技术研发、供应链优化和市场拓展方面全面提速。 目前公司全球化布局正在加速,「汉阳科技Yarbo」于美国纽约设立有运营中心,负责北美市场的销售、服务和本地化运营。未来计划在欧洲主要雪区市场建立类似的运营体系。 渠道建设方面,目前已有众多全球经销商主动同「汉阳科技Yarbo」展开合作沟通,包括多家传统庭院设备的经销商等。这种渠道复用模式有助于快速建立销售网络,降低市场拓展成本。  Yarbo庭院机器人日常作业场景(图源/企业)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全球超户外动力设备(OPE)市场规模在300亿美元以上,其中扫雪设备占据重要份额。随着环保法规趋严和用户对智能化产品接受度提升,传统燃油设备向电动智能设备转换的趋势不可逆转。 未来,「汉阳科技Yarbo」将继续通过独特的“1+N”模块化设计,构建庭院全场景的智能解决方案,以满足用户一年四季的差异化需求。
关节的灵活度,直接决定了机器人的运动精度和传动效率。而谐波减速器,则是关节研发制造中最核心的零部件。
 即日起至7月16日上午1时,所有玩家可免费领取价值22元的动作冒险游戏《终极僵尸防御》。据悉,本作最多支持4人玩家在线游戏,玩家可以利用陷阱和防御来巩固和升级基地,构建终极僵尸防御。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游戏背景设定在一个位于欧洲大陆中心曾经宁静的城市郊区。这座城市及其周围250公里的陆地已经被封锁起来,试图遏制疫情的爆发,但是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所有的努力都失败了。你和你的朋友是军队精英,被投到这个瘟疫横行的地方,只有一个任务:找到并摧毁感染源。
**要闻提示** 1.蔚来副总裁否认裁员称“是人员队伍优化调整”,李斌称“无奈但很不舍”! 2.传阿里副总裁、前钉钉CEO叶军将离职,官方暂无回应 3.李想:理想i8发布会大概率要“致敬小米”!特别感谢雷总的“定心丸” 4.罗马仕中层:五个老板全跑马来西亚了,已失联 5.国资撑腰!蔚来汽车增资百亿 6.华为重磅发布L3/L4落地时间表:预计明年L3商用,后年L4商用 7.英特尔大面积裁员,Diamond Rapids 工程师自称已被解雇 8.苹果据悉计划2026年初发布新款MacBook Pro、iPhone 17e和iPad **今日头条** **蔚来副总裁否认裁员称“是人员队伍优化调整”,李斌称“无奈但很不舍”!** 7月11日消息,乐道L90产品技术发布会后,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蔚来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蔚来高级副总裁、乐道汽车总裁沈斐与媒体对话。 对于传闻中的裁员一事,沈斐表示,“不叫裁员,是人员队伍的调整优化,以匹配市场变化。乐道的销量在提升,团队士气是高涨的”。李斌则表示,蔚来内部推进基本经营单元,做的事情都要给用户创造价值,不能创造价值的就不要做;全员经营,销量只是一个过程,要为业务的整体经营负责。在这两个基础之上,有同事主动或者被动的离开了公司,内部也是很不舍的,他们都很优秀,也经常收到离职同事发的信息,祝福公司早日走出低谷。蔚来倾注了很多人的心血和希望,责任就是把公司做好,让正在和曾经在蔚来工作的同事看到,蔚来能够靠自己的本事从低谷走出来。 此外,在发布会上,李斌正式公布乐道L90的预售价格为,整车购买27.99万元起,电池租用方式购买19.39万元起。谈及这个定价,李斌表示,乐道L90的定价肯定还是有毛利的,蔚来现在算账算得是很精的,把钱花在能创造用户价值的地方。“以目前的定价,我们还是OK的。大家觉得惊喜,我们内部觉得正常。我们对于乐道的考核,不是简单按销量,而是经营目标,要完成利润。”据悉,谈及乐道L90和即将发布的理想i8的竞争,李斌表示,只要选纯电就是队友,也祝理想i8大卖。(新浪科技) **国内资讯** **传阿里副总裁、前钉钉CEO叶军将离职,官方暂无回应** 7月11日消息,有市场消息称,阿里副总裁、前钉钉CEO叶军(花名:不穷)即将离职,据称已经走完离职审批流程,但是last day还未到。对此,阿里官方暂无回应。 2025年3月,阿里宣布收购陈航(花名:无招)的创业公司“两氢一氧”(HHO),宣布钉钉创始人无招回归出任钉钉CEO,不穷则被调回阿里集团“另有任用”。公开资料显示,不穷2007年加入阿里巴巴,历任阿里软件、跨境电商、企业智能、政务钉钉等多个部门负责人。(新浪科技) **李想:理想i8发布会大概率要“致敬小米”!特别感谢雷总的“定心丸”** 7月13日消息,李想在微博上说,理想 i8 发布会的地点已经确定了,就在北京的一个大场馆,不过具体是哪个场馆还在谈,他也欢迎大家推荐。 他表示,雷总(雷军)日前发布的微博就像一颗“定心丸”,让他心里踏实了不少。理想 i8 是一款重新定义纯电 SUV 的车,有很多创新的地方,所以得让更多人了解这款车,发布会肯定要搞得隆重些,邀请用户、媒体、合作伙伴都来参加。公司楼下的草坪肯定装不下这么多人,所以只能找大场馆了。李想还提到,上一款纯电 MPV 理想 MEGA 经过一年的市场考验,从今年六月开始已经成了 50 万价位 MPV 销量的第一名,大家对这种先锋造型的认可,也让理想 i8 的市场前景看起来很不错。 此前李想在微博上称,如果在北京找个大场馆开发布会,大概率得“致敬小米”,因为北京的好场馆小米基本都用过了。要是去外地开,工作人员的差旅成本又太高,所以还是决定在北京办。结果雷军看到后转发了李想的微博,还回复说“没事,就在北京开,我们相互‘致敬’,挺好!预祝 i8 发布会成功!”这下李想就更放心了。(快科技) **罗马仕中层:五个老板全跑马来西亚了,已失联** 7月12日消息,据媒体报道,一名罗马仕中层表示,罗马仕五个最核心的老板在出事后就跑去马来西亚了,甚至还多次完成了法人变更。“他们是把罗马仕当提款机了,在香港买楼、买车,但一出事就没出现过。” 他还提到,罗马仕每个月销售额大概是2亿元左右,但实际上账面现金没这么多,因为比如每个月进账后会自动扣掉上个月的成本,包括货款、渠道商的点位费、员工工资等。每年公司的利润都是被年底就直接被老板提走了,风险资金就只多留一个月。目前,公司账面上的资金应该是断掉了。原因是在6月初给两家头部供应商结款了,金额大概是几千万,后面因为召回的问题钱直接断掉了。 报道中并未提到这5个老板的名字。公开资料显示,罗马仕只有两个股东,雷桂斌和雷灿伙,各自持股50%。前后有两位法人,雷杏容和雷社杏;另有一位监事,雷燕玲。 据了解,现在消费者订单退款已排到18万位。目前罗马仕已经停工停产,其在淘宝、京东等平台的官方店已下架所有充电宝,主力业务基本停滞。行业估算召回事件带来的直接损失超4000万元,叠加产品下架,罗马仕每月损失达1亿—2亿元,资金链面临巨大压力。(快科技、科技每日推送) **国资撑腰!蔚来汽车增资百亿** 李斌又赢麻了。7月11日消息,工商变更显示,蔚来销售服务公司注册资本激增120亿元,从110亿飙升至230亿元;蔚来科技(安徽)公司注册资本 增加80亿元,达到260亿元。安徽国资在4个月内两次加码,持续为蔚来在智能研发和换电网络上的布局背书,力挺其战略升级。 资本助力蔚来技术攻坚,2024年研发投入130亿(累计超600亿),主攻自动驾驶芯片等。换电方面,蔚来建成全球最大网络,2025年底将增至4000座,还联合“两油”布局、推动标准国际化,并与多车企深化合作。蔚来二季度交出亮眼成绩单。Q2交付超过7.2万辆,环比激增71.2%,实现强势反弹。自研5纳米智驾芯片已量产,单车成本下降约1万元,毛利率明显改善。 7月10日,蔚来港股大涨至30港元,创三个月新高,单日涨幅高达7.79%。背后推手,是新品牌乐道发布重磅新车L90,引发市场强烈反应。蔚来旗下全新品牌“蔚来乐道”首款车型L90预售价仅19.39万元(电池租赁),直接将中大型SUV的价格打到“地板”,掀起纯电市场新一轮震荡。这一车型被视为李斌“终结增程”的关键棋子,也是蔚来冲击全年盈利目标的重要抓手。(电动内参) **王晓雁升任小米集团高级副总裁** 雷峰网独家消息, 原小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新零售部小米之家总经理王晓雁升任SVP(Senior Vice President,高级副总裁)。小米SVP是小米公司的高级管理职位,负责公司重要业务板块的运营和管理。小米内部人士对雷峰网表示:“王晓雁的升职和今年小米中国区取得重大成绩有关系”。 根据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手机市场的数据,小米以16.63%的市场份额和1141.76万台的激活量,登顶中国手机市场新机激活量榜首,同比增长7.39%。 本文作者长期关注手机智能硬件领域与手机厂商造车,对生态链、终端渠道、兴趣的行业人士欢迎与作者(微信:L1191818259)交流讨论。 **百万年薪高调招聘!京东或将进军短剧市场** 据报道,近日,京东集团开始以百万年薪高调招聘短剧运营岗位的员工。为吸引顶尖人才,京东为该领域核心岗位开出了45K-70K的月薪标准(20薪制),折算年薪可达90万-140万元。 招聘要求上表示,根据短剧市场内容流行趋势,建设短剧IP、剧本的分级体系,提升生产资料采买效率,为好剧数量负责。此外,京东还要求,该职位结合不同短剧内容类型,对用户画像及用户路径深度分析,协同推荐/产品等多方团队,共同完成业务增长目标。(第一财经) **华为重磅发布L3/L4落地时间表:预计明年L3商用,后年L4商用** 7月12日,华为智能汽车产品线总裁李文广称,计划2025年启动高速L3自动驾驶试点商用、城区L4测试;2026年推进高速L3规模化商用、城区L4试点商用;2027年实现城区L4大规模商用。虽计划激进,但他认为2027年达成目标将领先特斯拉一年。 此前,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称L3级自动驾驶是趋势,华为L3能力已具备,商用只是时间问题。余承东也透露自己依赖智驾开车,期待L3普及,还首次回应5月“疑似开车睡觉”事件,称当时低头看手机,事后已接受处罚。 支撑这一雄心的,是华为ADS 4.0智能驾驶系统,将于2025年三季度开始搭载于旗舰车型,如尊界S800。该系统整合激光雷达、高精地图等多种传感器,配合深度学习算法,持续进化。余承东曾表示,ADS 4.0将成为行业分水岭。 华为的战略布局无疑将在未来几年大幅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在L3和L4自动驾驶领域。但需解决复杂的城市道路、恶劣天气、突发障碍等难题,全球至今尚无企业实现量产落地。(电动内参) **前百川联合创始人焦可已投身AI语音方向创业,低调上线AI电台「来福」** 公开信息显示,前百川智能联合创始人焦可的新项目「来福」近日已悄然登陆苹果 App Store。产品定位为“AI 私人电台”,由北京耳朵时间科技有限公司出品,该公司法人及实控人正是焦可本人。目前「来福」仍处于内测阶段,主打以AI语音驱动的“陪伴型内容”,通过语音合成与场景感知实现“个性化播报”,试图构建一种更贴近人类情绪的交互体验。 今年3月,有媒体报道焦可已正式离职,并已投身AI语音方向创业。焦可是百川智能的早期创始团队成员,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硕士就读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与百川智能创始人王小川是校友。在百川智能期间,他主要负责互联网业务。 根据在APP Store的公开信息,「来福」主打的或是 AI驱动的语音陪伴型音频应用,其产品结构融合了播客、智能语音助手与定制内容推荐的多重属性。整体风格强调“沉浸式”“随听随播”“对话交互”,意图用 AI 生成内容替代传统主播的角色,重新构建“私人电台”的使用体验。(Z Finance) **知情人士称:Manus一切正常,清空社交媒体不涉及战略变动** 连续一周,国内AI Agent企业蝴蝶效应旗下业务Manus持续“暴雷”——从“裁员传闻”到“社交媒体清空”,再到传出停止与阿里通义千问方面合作,事件逐渐升级、发酵。对此,有知情人士向媒体回应道,“公司没跑路,业务正常。”与此同时,该知情人士还透露,Manus在国内业务的裁员还在持续进行中,不过这跟跑路无关,主要原因是Manus自发布以来海外收入较为可观。 而至于Manus究竟为何要将总部搬至新加坡,知情人士称,“其实不存在Manus总部搬迁的问题,Manus在3月发布时就是一个国际产品,而目前所做的是为了在国际框架要求下,确保在服务全球用户时满足各国合规标准。”而另有知情人士透露,Manus选择主动合规,还考虑到美国 CCPA、欧盟 GDPR、日本APPI、韩国 PIPA、新加坡 PDPA 等法案,在合规压力下作出的决策。 据悉,近日在网上疯传的关于Manus官网锁区的截图,实际上,自Manus发布以来便限制了国内用户的访问,用户需通过谷歌账号才能注册并登录,而截至发稿,Manus依然可以在非中华区正常访问,且“每日赠送用户300积分”的政策也并无改变。关于Manus清空社交媒体账号,据了解,Manus清空社交媒体的时间发生其实早在一周以前,且在清空之前,Manus官方也仅发过两条消息,并无投入过多精力在社交媒体运营上。有知情人士表示,Manus清空社交媒体并不涉及公司战略变动。(虎嗅) **一汽奥迪高管炮轰“消费级芯片”上车:车不是快消品,我们绝不拿用户练手!** 7月13日消息,近日,有关车规级芯片和消费级芯片的话题引发争议。一汽奥迪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执行副总经理李凤刚发视频称,消费级和车规级芯片差别很大,汽车不是快消品,奥迪绝不会拿用户练手。李凤刚表示,有的车企认为消费级芯片算力更强,安全也有保障。为什么奥迪品牌不用呢?他进一步解释称,车规级芯片是指通过了国际标准AEC-Q、ISO 26262和IATF 16949等一系列认证的芯片。日常用的手机、电脑、智能家居等消费电子产品上用的是消费级芯片。 汽车和消费电子第一个不同是工作环境。消费电子一般都用在室内舒适的环境,而汽车要面临高温、低温、雨雪、沙尘、颠簸、震动等更复杂恶劣的环境,对可靠性的要求更高。第二个不同是使用寿命。消费电子更新换代很快,消费级普遍设计寿命3-5年,而一台车往往要用10-15年甚至更久,车没坏芯片坏了也不行。第三个不同是安全余量。车不是消费电子,不同于手机,车要载着客户高速行驶,一旦发生问题,结果往往是致命的。消费级芯片的缺陷率允许到500PPM,也就是每100万件中允许有500件出现故障。而车规级芯片缺陷率通常要求低于1PPM(百万分之一)。 此外,汽车会出现频繁颠簸,电磁场也更复杂,都要求车规级芯片具备更高的可靠性、电磁兼容性。李凤刚称,在奥迪的造车理念中,车绝不是快消品,始终把保障用户安全放在第一位,在涉及乘客安全方面,我们绝不轻易采用未经充分验证的技术,我们绝不拿用户练手。(快科技) **知情人士:智谱同时准备香港、A股IPO工作,A股上市概率较高** 7月11日消息,据接近智谱IPO知情人士透露,智谱正同时准备港股和A股上市准备工作,且A股上市概率较高。该人士表示,“今年智谱接受了多地国资注资,最近一次包括获得浦东创投集团和张江集团参投的10亿元战略融资,在A股上市的概率也非常大。”对此,智谱方面暂无回应。 6月1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此次改革包括新设科创成长层、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等 《意见》指出,科创成长层重点服务技术有较大突破、商业前景广阔、持续研发投入大,但目前仍处于未盈利阶段的科技型企业。在上述知情人士看来,这一政策的推出,为智谱等AI企业在A股上市提供了有利条件。(新浪科技) **外卖大战继续打响!美团推出“0元购”兑换券,淘宝闪购部分茶饮低至1元,京东外卖推出16.18元一口价品质小龙虾** 在7月的第二个周六,外卖、即时零售战火重燃。美团延续攻势,推出古茗鲜活柠檬水、沪上阿姨茉莉花茶等到店“0元购”兑换券;淘宝闪购加码发放188元大券包,叠加满38减18.8元等时段折扣,部分茶饮低至1元;京东则以“16.18元品质小龙虾”为爆点,每晚10万份限时抢购。 据平台数据,美团订单量破1.2亿单,淘宝闪购日活用户超2亿。本轮补贴战美团、淘宝补贴力度较首轮有所回调,但美团依旧率先公布订单量。记者从美团方面获悉,截至7月12日23点36分,美团即时零售订单量再创新高,达1.5亿。与其他外卖平台重点补贴茶饮等高频消费类目不同,沉寂一段时间的京东则在强化对正餐、小龙虾等餐食品类的补贴。记者调查发现,与第一周相比,上周六平台在消费端的补贴力度明显下降,市场正从“烧钱抢量”逐步转向精细化运营。 值得注意的是,7月份的外卖大战,让不少骑手尤其是众包骑手吃到了甜头。以美团为例,记者获悉,随着7月接连迎来订单峰值,美团平台的骑手在7月周末,日收入增长111%,日单量增长33%,超40万众包骑手日收入超500元。此外,6月期间,全国众包高频骑手月收入达9793元。(财联社) **小米王腾拍短剧了:即将正式上线** 7月11日,小米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REDMI品牌总经理王腾发文透露,自己拍了一部短剧,很有意思也很社死,将陆续上线。王化称自己已经一口气看完整部剧了,剧情跌宕起伏,王腾是本色出演毫不浮夸,是“今夏最值得看的一部短剧”。 值得注意的是,王化发文的配图是REDMI双K魔王,这就让人联想到发布会预热期间,王腾拍摄的豪门双强海报了,是仿照周润发赌神造型AI处理的。媒体推测,王腾这部短剧的剧情很可能也是与双K魔王和豪门双强的造型有关。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最近还有一部与小米有关的短剧引发热议,不过剧情涉嫌侵权,目前已经下架了。短剧名为《裁员后我的美女总裁求我复职》,其中多处剧情、人设与华为、小米相似。比如,剧中男主角名为余程冬,本在腾远集团工作,负责开发无人驾驶系统,后来被骁米集团的董事长苏柒以49%的股份和高薪为条件成功挖走。其中,男主角余程冬与华为余承东相似、骁米集团与小米集团相似、骁米集团的董事长苏柒与小米SU7相似。另外甚至还有与格力董明珠相似的宋明珠,是男主原公司腾远集团总裁,要素实在过多,无数网友吐槽。(快科技)  **不怕35岁失业,能干到退休!小鹏汽车:有60岁70岁的员工** 7月11日消息,在2025中国汽车论坛上,小鹏汽车副总裁、董事会秘书郑叶青谈到35岁焦虑问题,他表示,虽然小鹏是一家科技企业,还是一个非常注重汽车行业经验的一个企业。不只有35岁以上的员工,甚至有60岁以上的员工,甚至有70岁以上的员工,非常希望员工能够长期为企业服务。此外,郑叶青还分享了小鹏汽车员工福利,比如在职员工愿意去继续读书的话是会给奖学金的,此外女员工在工作期间有二胎或者三胎的话,会有单独的奖金。 此前,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微博上发布长城汽车35周年态度短片《年方35》。视频中,魏建军激昂慷慨地表示,35岁不是简历的结束,而是人生履历的新开始。此外,魏建军宣布即日开启“35+计划”,面向全球35岁以上人才开启专场招聘。(快科技) **京东秒送承诺:上海新人骑手月收入不低于5000元、提供5万顶智能头盔** 据上海市总工会官微“申工社”,“京东秒送”(上海)平台算法和劳动规则协商恳谈会召开。会上劳动者方代表与平台方代表签订《2025年度“京东秒送”(上海)网约配送算法和劳动规则协议》。这一《协议》围绕骑手收入、休息权益、劳动保护、协商协调机制等多方面达成共识,含金量十足。 包括以下内容:平台为自主招聘的全职网约配送员依法缴纳五险一金。确保其在正常提供劳动情况、符合平台制度规范等条件下,入职前3个月收入不低于5000元/月(不包括个人依法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众包网约配送员在正常劳动情况下,小时劳动报酬综合计算不低于25元。 此外,网约配送员每日配送时间不超过11小时,连续配送4小时以上者给予提示提醒;根据网约配送员单量、订单高峰、恶劣天气、远距离订单、交通管制等场景,识别订单在各个环节的配送难度,动态延长网约配送员配送时效,减缓配送压力、降低事故风险;在配送时长计算中优化安全限速规则,最高瞬间时速不超过25km/h;提供5万顶智能头盔,保护网约配送员安全配送;持续建设“清凉驿站”、开展“暖冬行动”,极端天气下暂停配送业务。(第一财经) **国际资讯** **英特尔大面积裁员,Diamond Rapids 工程师自称已被解雇** 7月12日消息,英特尔上个月宣布计划在加州裁员 271 人,又宣布在亚利桑那州裁员 107 人,另外上周二又在俄勒冈州裁员 529 人,其中工程师占比 57%。 在 Reddit 上关于英特尔裁员的条目下面,@Demian52 上周四表示他之前曾参与过英特尔旗舰级产品 Diamond Rapids 的开发,但最近跟大批同事被裁。他认为“这对工程师来说是一场大屠杀”。 据外媒报道,英特尔上周按法律规定向当地政府通报了裁员计划,显示该公司将于 7 月 15 日起永久性裁减俄勒冈州阿洛哈与希尔斯伯勒工厂共 529 名员工,包含近 300 名工程师,还包括 104 名经理及 7 名副总裁。 英特尔在一份关于上周裁员的声明中表示:“消除组织复杂性,并赋予我们的工程师(更多)权力,将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并加强我们的执行力。”俄勒冈州作为英特尔全球最大基地(2 万员工),去年半导体行业平均年薪 18 万美元(现汇率约合 129.2 万元人民币)。(新浪科技)  **奥尔特曼宣布延期OpenAI首个开源权重AI模型** 7 月 12 日,OpenAI 首席执行官山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在 X 平台发布推文,表示为进一步测试模型安全,将推迟发布其首个开源 AI 模型。OpenAI 公司的首个开源 AI 模型上月已延期 1 次,原计划本周发布该模式,不过奥尔特曼表示为进一步的安全测试,选择再次延期,但并未公布新的发布时间点。 经翻译,奥尔特曼在12日所发布的推文内容如下:我们曾计划下周发布我们的开源权重模型。但现在我们决定延期: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展开安全测试,并审查高风险内容,目前尚不确定需要多长时间。我们虽然坚信社区会用这种模式创造伟大的事物,但我们一旦开放权重,后续就覆水难收了。这对于我们来说,是新的尝试,我们希望将其打磨到最佳状态。很抱歉带来坏消息;我们正在非常努力推进该模型落地。(凤凰网科技) **希音因发货慢遭加州起诉,70万美元达成和解** 北京时间7月12日消息,据报道,(Shein)希音同意支付70万美元与美国加州达成和解,此前该公司曾因发货慢遭加州起诉。洛杉矶县地方检察官内森·J·霍克曼宣布了这起诉讼的结果,该诉讼由加州多个地方检察官办公室联合提起,涉及纳帕县、洛杉矶县、旧金山市和县以及索诺玛县。 希音被指控在线订单发货时间超过一个月,这直接违反了加州法律,且未向消费者提供适当的延迟通知或为延迟订单提供退款。地方检察官霍克曼表示,该公司以将时装秀款式快速转化为批量生产的零售服装而闻名的快速商业模式,不能成为其不遵守在线销售相关法律的借口。“在这起案件中,身为快时尚公司,发货速度却并不快,且明显违反了加州法律”。他强调,任何公司无论规模大小,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希音的和解金包括60万美元的民事罚款,将由参与的四个地方检察官办公室平均分配,另外10万美元用于调查费用。 根据加州法律,企业有义务在接受付款后30天内发出在线购买的商品。如果无法做到,公司必须退款、提供同等或更优的替代产品,或提供详细的延迟通知,说明延迟的预期时长以及买家要求退款的选项。希音同意支付这笔和解金,并且根据判决,还必须避免就发货时间作出虚假或误导性陈述,并遵守所有关于发货延迟的规定。(新浪科技) **苹果据悉计划2026年初发布新款MacBook Pro、iPhone 17e和iPad** 苹果公司计划2026年上半年发布一系列新产品,包括一款新的低价位iPhone、多款iPad和升级版 Mac。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一系列产品将于明年春季发布,包括苹果入门级平板电脑和iPad Air的升级版,以及一款外接Mac显示器。名为iPhone 17e的低价位智能手机将是苹果今年早些时候推出的599美元机型的后续产品。 知情人士表示,苹果公司还在研发升级版MacBook Pro和Air。他们表示,尽管这些电脑最初计划于2025年发布,但苹果正在考虑将其推迟到2026年。 这些新产品是苹果在今年秋季发布iPhone后力求恢复更稳定收入增长的努力之一。在疫情期间销售激增之后,苹果在过去两年里一直受到需求不稳定的困扰。包括iPad在内的新机型推出速度较慢也是导致销售下滑的原因之一。苹果公司发言人不予置评。(新浪科技) **OpenAI收购Windsurf计划告吹,后者CEO及创始人已被谷歌招入麾下** 7 月 12 日消息,当地时间周五,Windsurf 宣布,OpenAI 收购 Windsurf 的交易已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Windsurf 首席执行官 Varun Mohan、联合创始人 Douglas Chen 以及部分研发员工,都将加入谷歌 DeepMind 团队。与收购不同,谷歌不会对 Windsurf 拥有任何控制权或股权,但将获得 Windsurf 部分技术的非独家许可。 谷歌未透露此次交易的费用,不过此前有报道称 OpenAI 希望以 30 亿美元(现汇率约合 215.2 亿元人民币)收购 Windsurf。谷歌表示,Mohan 和 Windsurf 员工将专注于谷歌 DeepMind 的编码智能体,并致力于 Gemini 项目的开发。即日起,Windsurf 业务主管 Jeff Wang 成为该公司临时 CEO,全球销售副总裁 Graham Moreno 成为新总裁。 谷歌发言人 Chris Pappas 表示:“Gemini 是当前可用的最佳模型之一,我们一直在投资其针对开发者的高级能力。我们很高兴欢迎 Windsurf 团队的一些顶级 AI 编码人才加入 Google DeepMind,以推进我们在 AI 编码方面的工作。”(凤凰网科技)
 由 Galactic Workshop 开发的奇幻烹饪游戏《Fantasy Burger》正式公开,将于2026年发售。本作中,玩家将为骑士、法师和神话生物们提供汉堡。可以单人游玩,也可与最多7位朋友一起畅玩。走进你的中世纪厨房,准备好从魔法汉堡到热气腾腾的汤品和丰盛菜肴的一切。使用各种食材恢复顾客的法力、耐力或生命值。  你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客人:骑士、法师、德鲁伊、亡灵巫师,还有一头对午餐极为认真的巨型红龙。每位访客都有自己独特的口味和需求。有些人想吃点快餐,有些人则需要一顿大餐来为下一次的地城探险补充能量。  你的酒馆并非固定一处。你将在王国各地旅行,解锁新区域、稀有食材和独特食谱。给地方统治者留下深刻印象,征服挑剔的贵族美食评论家,让你的名声远扬起始的村庄之外。  是的,这里有汉堡,但也有汤品、丰盛的全餐、魔法药水和冰镇飞龙咖啡等饮品,以及蘑菇或洋葱圈等油炸小食。自由搭配,创造出配得上史诗故事(或者至少是丰厚小费)的美味佳肴。
去年12月CS赛场的乌克兰知名选手Zeus在自己的粉丝群里晒照称与一名中国女孩发生关系,两人当时均非单身状态。经网友爆料,中国女孩是大连工业大学一名在校生。 **近日,大连工业大学学生工作部(处)网站发布“关于拟给予李欣莳同学开除学籍处分的公告”,鉴于其2024年12月16日的不当行为,造成了恶劣的负面影响,拟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大连工业大学学生违纪处分规定》第十九条第六款规定,与外国人不正当交往,有损国格、校誉的,视情节给予记过及以上处分。 这事引起了网友的热议,支持者认为,李某某的行为不仅涉及不正当关系,还间接助长“崇洋媚外”的偏见,导致中国女性在国际互联网被污名化,开除学籍是维护校纪和社会公德的必要手段。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3/0f113c7d51b34a60a231b05d61c0cfc8.jpg) 反对者则指出,李某某的行为虽属道德败坏,但其私密视频被恶意传播,她同样是受害者,学校的处罚过于严苛。 对于大连工业大学的做法,一些国内媒体表示有些过于直接了。 大连工业大学在公告名称、抬头两处直接公开了李同学的全名。从全名一旦公布造成的影响就不可恢复这一角度出发,在目前尚处于拟处分阶段,校方公布李同学的全名应慎之又慎,因为目前的处罚规定还不是最终的决定。 此外,即使学校在李同学陈述或答辩之后仍做出了开除学籍的处分,李同学还可以对学校的处分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学校在拟处分决定上即完整披露李同学的全名,会给其未来学习、生活、工作诸多事项造成不可恢复的影响,不可不谨慎。学校完全有更谨慎或者妥帖的办法来处理这一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外国人在中国境内犯罪,或针对中国公民实施犯罪、侵权行为,同样应当承担法律责任。法律应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对于这种恶意传播他人私密视频、发表不当言论的行为,必须依法调查并追责,以维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权威与尊严。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3/7de7b1a934cf486f84774263ab380539.jp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2808.htm)
作为理想今年最重磅的全新车型,理想i8将于7月17日开订,7月29日正式上市。随着发布临近,理想i8也开始了媒体体验评测,不过,让人没想到的是,理想i8也出现了泄密事件。 日前,网上流传出一组理想i8的内饰照片,虽然拍摄者是在车外拍摄,但仍将理想i8的大部分内饰设计曝光。 从图中来看,**理想i8前排设计与理想MEGA为同款设计,配备了中控和副驾双联屏,空调出风口为水平式。**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4/d5255cf6665f4f279dedc2094d41d736.jpg) 前排车门处的储物格不同于其它车型,而是直接在门板上设计了一处巨大的开口空间,目测能够更方面的存放纸巾盒等物品。 二排为两座布局,且均支持零重力座椅模式,中通道后方配备车载冰箱和显示屏,二排上方还有一个吸顶娱乐屏。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4/b10d990b79da456a96ee1429ef2c5f6d.jpg) 尾部照片则展现了三排座椅未放倒情况下的储物空间,得益于5米长的车身,后备箱仍有不错的纵深表现。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4/6e1a36bfcc424e6ebe62073b15b838a7.jpg) 据参加理想i8评测体验的博主透露,**此次签订的理想i8保密协议高达1000万元,如果这组内饰照片确实是媒体泄露出去的话,可能会面临理想方面的追责索赔。**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2806.htm)
三星发言人表示,其折叠智能手机已经准备就绪,但只有在有实际需求时才会推出。《韩国时报》报道,三星电子设备体验部门代理负责人卢泰文(Roh Tae-moon,又名TM Roh)谈到了该公司三折旗舰手机的存在。  有趣的是,这位高管表示,这款手机的名称尚未确定,但公司的目标是在今年年底前推出。简而言之,卢泰文的意思是,这款产品尚未接近完成。 <blockquote><p>我们正在全力研发一款三折智能手机,目标是在今年年底上市。目前,我们专注于完善产品及其易用性,但尚未确定其名称。随着产品接近完成,我们计划尽快做出最终决定。</p></blockquote> [三星发言人与Android Authority](https://www.androidauthority.com/samsung-tri-fold-triple-screen-foldable-details-3574317/)进行了沟通 ,并暗示该设备已准备就绪。该设备尚未上市,而且仅在两个地区发售,唯一的原因是该公司不确定这款智能手机是否会被所有市场接受。 <blockquote><p>我们推出三折屏手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包括设计等等。所以这对我们来说不是一个新概念。我们讨论的是可行性。我说的可行性,是指这种外形真的有需求吗?</p></blockquote> 需要注意的是,据传三星将为这款三折旗舰手机标价400万韩元,相当于近3000美元。由于其建议零售价高得离谱,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这几乎是一款难以企及的产品。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2804.htm)
英特尔阵营终于传来好消息,据报道,18A 工艺的良率已高于竞争对手目前的水平,良率足以在 2025 年第四季度实现 HVM,并首次与 Panther Lake SoC 集成。  根据[KeyBanc Capital Markets 的分析](https://marklapedus.substack.com/p/who-is-leading-the-2nm-process-race?utm_source=share&utm_medium=android&r=t9pwg&triedRedirect=true),一份研究报告声称,英特尔 18A 节点的开发进展迅速,其良率高于三星的 SF2,但落后于台积电的 N2。这表明英特尔有望在今年年底前实现大规模量产。 <blockquote><p>我们持续收到关于英特尔 18A 工艺的建设性反馈,并获悉目前的良率已从上一季度的 50% 提升至 55%。相比之下,三星的 2nm 工艺 (SF2) 良率约为 40%,略有提升,但低于台积电的 N2 工艺,后者的良率目前为 65%。</p></blockquote> 在现阶段,良率的稳步提升对英特尔至关重要,尤其是在18A工艺更专注于Panther Lake等内部产品的情况下;因此,英特尔必须确保这一阶段的顺利完成。谈到PTL,KeyBanc指出,英特尔有望实现下一代移动CPU的18A量产,预计到2025年第四季度良率将达到70%。虽然英特尔的良率预计不会超过台积电,但拥有一个强大的节点对英特尔来说已经足够了。  英特尔 18A 工艺节点的未来前景一直存在不确定性,但该公司内部的使用足以证明该工艺的成功。英特尔计划先以 18A 工艺在尖端领域站稳脚跟,然后再以 14A 工艺向外部客户转型。这一决定将使他们能够在市场上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并有可能与台积电的 A14 展开竞争。我们仍在等待 Panther Lake 在消费级市场的表现。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2802.htm)
Grok已经进入特斯拉,让用户能够利用AI的力量,让旅途更加轻松。然而,Grok在特斯拉上的发布存在一些限制:AI模型仅限于基于AMD锐龙处理器的信息娱乐系统,而老款英特尔处理器无法获得AI助手,主要是由于性能限制。虽然这会限制Grok在特斯拉上AI模型的范围,但锐龙平台似乎是特斯拉能够获得所需计算性能的唯一途径。 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车主需要前往“设置”>“软件”>“其他车辆信息”,验证系统硬件功能,才能在您的特斯拉车辆上访问 Grok 的 AI 模型。目前,该 AI 模型的实现仅限于与用户的交互,无法以任何方式访问您的车辆,例如导航或控制空调。但考虑到 Grok 最近的表现,对于特斯拉用户,尤其是使用 Ryzen 系统的用户来说,了解一下 Grok 是必不可少的。  特斯拉一直依赖英特尔处理器,直到 2021 年才转向 AMD 的 Ryzen 嵌入式平台,尤其是 V3000 系列。这些处理器采用 Zen 3 架构,最高可达八核,被认为是特斯拉信息娱乐系统上最先进的计算平台。由于 Grok 的 AI 模型需要具备强大的边缘 AI 计算能力,特斯拉可能不得不逐步淘汰老款的英特尔凌动平台,而且由于这些平台的性能有限,Grok 在这些平台上运行的可能性很小。 Grok 集成可通过 2025.26 软件更新获得;因此,请确保将您的信息娱乐系统更新到最新版本,以体验 Grok 的搞笑评论。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2800.htm)
 ### 比特币突破 119000 美元,续创历史新高 7 月 13 日晚间,比特币价格持续走高,突破 119000 美元,续创历史新高。 在比特币持续走高带动下,加密货币市场全线走高。截至发稿,以太坊涨 1.88%,SOL、XRP、狗狗币等涨超 2%。 CoinGlass 数据显示,过去 24 小时内,加密货币市场共有超过 9 万人被爆仓,爆仓总金额超 2 亿美元。 事实上,自今年 4 月阶段触底以来,比特币持续走高,从 74500 美元左右反弹,并不断刷新历史新高。 随着多部加密货币相关法律本周将在美国国会进入审议环节,加密货币再次点燃投资者热情。本周,加密货币三大法案——《天才法案》(《GENIUS 法案》)、《明确性法案》(《CLARITY 法案》)和《反央行数字货币监控国家法案》将在美国众议院同步进入审议阶段。这一立法「组合拳」标志着美国加密监管进入关键转折期。分析认为,三大法案将极大提升加密货币行业长期以来所要求的监管透明度。 Uranium Digital 的首席战略官 Ryan Gorman 此前曾表示:「华盛顿将迎来『加密货币周』,再加上夏季行情交投清淡但情绪偏多,比特币价格很可能冲上 12 万美元甚至更高。」(消息来源:证券时报网)  ## Tim Cook 不会被苹果董事会解雇 而且很可能很快成为董事长 7 月 13 日消息,据彭博社马克・古尔曼(Mark Gurman)报道,苹果公司首席运营官(COO)杰夫・威廉姆斯(Jeff Williams)日前宣布将于今年晚些时候退休,拉开了苹果十年来最大规模高管层洗牌的序幕。尽管如此,现年 64 岁的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 Cook)短期内没有让位或卸任的迹象,董事会对其依旧全力支持。 尽管今年苹果股价下跌了 16%,但自 2011 年库克担任首席执行官以来,苹果股价已飙升了约 1500%。 毫无疑问,库克要为苹果目前的困境负责。这包括该公司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失利、产品线老化、以设计为核心的文化逐渐式微、十年来一直缺乏突破性的主流硬件,以及与开发者和监管机构日益紧张的关系。但同样毫无疑问的是,董事会仍认为他是唯一有能力扭转局面的人。 过去两年里,苹果一直在筹备大规模的管理层调整。在库克手下约 20 名直接向他汇报的高管中,大约有一半人至少 60 岁,可能会在未来几年左右离职。再加上梅斯特里(其目前的角色大多是过渡性的)和威廉姆斯(将于 12 月离职)即将离任,围绕人工智能负责人约翰・詹南德雷亚的不确定性仍在持续,而且萨比赫・汗只比威廉姆斯年轻一点点,这将是苹果公司几十年来最大规模的领导层更替。 库克曾暗示他可能会在苹果任职十年后退休。如果他不能被解雇,那么这意味着他会选择何时离开。Tim Cook 可能会接任董事长一职,据称这将使他「对这家公司的控制更加牢固」。(消息来源:IT 之家、cnBeta)  ## 美团即时零售日订单量突破 1.5 亿:拼好饭单量超 3500 万、神抢手超 5000 万 7 月 13 日消息,美团官方今日凌晨发文宣布:7 月 12 日 23 时 36 分,美团即时零售日订单量突超过 1.5 亿。其中,拼好饭单量超过了 3500 万、神抢手单量超过了 5000 万。官方表示这些数字还在增长。 同时这段时间,骑手的人均日单量增长了 33%,单日收入增长了 111%,在夏季活动日,骑手人均补贴达到 120 多元,部分熟练骑手可以获得 400 多元的额外补贴。6 月份,全国范围内众包高频骑手的平均月薪达 9793 元。(消息来源:IT 之家)  ## 19 年来首次!今年等不到新款 MacBook Pro 了 7 月 13 日消息,据报道,苹果似乎正在重新考虑其下一代 MacBook Pro 和 MacBook Air 的发布时间。 这两款笔记本电脑原定于 2025 年推出,搭载全新的 M5 芯片,然而据知情人士透露,苹果目前正在权衡是否推迟发布,可能会将发布时间延后到 2026 年。 自 2006 年以来,苹果每年都会推出 MacBook Pro 机型,如果苹果真的跳过 2025 年,这将是 19 年来首次没有推出 MacBook Pro 的一年。 除了 MacBook Pro 和 MacBook Air 外,苹果还计划推出一款更便宜的 MacBook,搭载与 iPhone 16 Pro 相同的 A18 Pro 芯片,这款新机型预计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或明年年初上市。 此外,马克·古尔曼周日预测,iPhone 17 预计将于 9 月 8 日当周发布。(消息来源:快科技、cnBeta)  ## 微信「后悔药」上线:iOS 新版本支持聊天记录误删撤销功能 7 月 13 日消息,综合各大平台用户反馈,iOS 微信 8.0.61 版本新增支持微信聊天记录误删撤销功能,避免「手滑删错」。 对此,腾讯客服表示,这是微信为了防止误操作而提供的功能。左滑删除单个好友或群聊天记录时,系统会显示删除弹窗提醒,用户可以在 5 秒内撤销删除,相应功能目前尚未全面开放,iOS 设备已更新至 8.0.61 及以上版本的部分机型支持,其他设备暂未开放。 腾讯提醒,务必定期通过电脑微信的迁移与备份功能备份重要数据,避免再次丢失,请勿相信第三方恢复软件,谨防受骗。 IT 之家注意到,iOS 微信 8.0.61 内测版还悄悄新增与好友聊天发送实况图片功能,用户可在对话框点击【+】 ->【照片】选择对应实况图片进行发送。(消息来源:IT 之家)  ## 消息称罗马仕 5 名核心老板已「潜逃」马来西亚 7 月 13 日消息,罗马仕 6 月 18 日宣布召回近 50 万台移动电源,引发关于自燃风险充电宝的热议,该公司也在 7 月 7 日停工停产,多个电商平台店铺关门。 据搜狐科技报道,罗马仕公司 5 名核心老板据称已「潜逃」马来西亚。相应报道同时引用罗马仕公司某匿名员工消息,称这 5 名核心老板在事发后便「失联」,他们「根本就是把罗马仕当提款机,在香港买楼买车,一出事就不见人影」。 目前罗马仕在京东、淘宝、拼多多的官方旗舰店均已关闭。此外,罗马仕京东自营旗舰店也已经下架了所有充电宝产品,仅剩下数据线、充电头品类在售。(消息来源:IT 之家) ## 中国联通 eSIM 手机业务开通页面上线 7 月 13 日,有网友表示,中国联通上线 eSIM 手机业务开通办理页面。中国联通称,在 eSIM 手机商用试验阶段,首次办理本业务的用户需通过线下渠道办理。 用户可重新填写非首次办理的证件信息,或预约联通工作人员上门办理,或携带个人有效证件及需要开通服务的 eSIM 手机前往联通自有营业厅办理(合作厅不支持)。目前该页面仅显示上门办理、到厅办理两种办理方式,前者显示「此功能敬请期待」,后者则是「未获取到营业厅信息」。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在暂停两年后,我国三大运营商已陆续重启 eSIM 业务。 今年 6 月,数码博主表示,国行 eSIM 测试主要是苹果在推进,用于 iPhone 17 Air,年底某厂骁龙 8 Elite 2 新机和华为新机也正在测试。(消息来源:快科技)  ## 十铨发布全球首款自毁 SSD:一键毁灭全部数据 断电也可操作 7 月 13 日消息,十铨科技 (Team Group) 发布了一款仿佛来自间谍电影的 SSD 产品「P250Q」,可以一键清除所有数据。虽然它不会爆炸,但有一颗红色按钮,按下就能让数据瞬间灰飞烟灭。 根据按下的时间长短,还有不同模式 (未具体解释),甚至有 LED 指示灯提供实时状态反馈。 它还支持专利技术「安全独立自毁线路」,与闪存芯片直接相连,即便是有意无意地给断电,也能执行数据销毁操作。(消息来源:快科技)  ## 三星 Galaxy Z Fold7/Flip7 限量版发布:灵感来自 Labubu 7 月 13 日消息,日前,奢侈品牌厂商 Caviar 推出 Cabubu 系列定制版三星 Galaxy Z Fold7、三星 Galaxy Z Flip7。 其中,三星 Galaxy Z Fold7 Cabubu 版售价 8910 美元起(约合 6.3 万元人民币)、三星 Galaxy Z Fold7 Cabubu 版起售价 10340 美元(约合 7.4 万元人民币)。 据了解,Cabubu 系列灵感来源于最近大火的泡泡玛特 Labubu,两款机型均采用 24K 金、珠宝级珐琅和真陨石碎片打造。 Caviar 表示,每款仅生产 8 台,因为数字 8 在中国是吉祥数字。 据悉,三星 Galaxy Z Fold7 折叠状态厚度仅为 8.9mm,重量降至 215g,是目前全球最轻的大折叠。(消息来源:快科技)   ## ChatGPT 破案!成功揭露 500 万美元遗产欺诈 7 月 13 日消息,一起 500 万美元遗产欺诈案,就这样被 ChatGPT 揭露了?!相关帖子正在美版贴吧 Reddit 建起高楼。 简单来说,这是一个横跨十年的抓马遗产纠纷案: 按照网友自述,她父亲 10 年前在异国去世,身后留有公司、房产等价值约 500 万美元的遗产。正当她们准备继承时,父亲的异国女友突然拿出一份亮闪闪的结婚证,以「合法妻子」的身份接管了所有遗产。 但网友后来发现,这位女士在他老爸之前,在异国还另有合法婚姻关系(即后一段婚姻关系有效性存疑)。 正当她持续向律师提供证据时,另一边又牵涉到律师与遗产管理人合作隐瞒真相、转移资产 blabla……而且新找的一些律师也因费用、案件过于久远等问题没谈拢。 也就是在这种艰难处境下,ChatGPT 闪亮登场了—— 她将全部案件卷宗复制进 ChatGPT,并创建了一个专门的法律档案,让 ChatGPT 以一个遗嘱认证律师的身份进行阅读。 通过 ChatGPT,她对德州的遗产法律进行了研读,并逐个拆解案件文件,反复梳理这十年间案件相关的近 500 份法律档案与诉讼请求,包括房地产、银行账户等情况。 此外,她还在 ChatGPT 的帮助下,自己草拟了一份 91 页的遗嘱认定动议,列出超过 500 万美元的遗产损失、资产隐藏与虚假文件。 Rejeana 表示,在上个月前她还对法律知识一无所知,也不知道如何阅读案件卷宗,所幸有 ChatGPT 协助,现在她自己就完成了法务审计。目前法庭已正式决定于 8 月 20 日重启听证会。 大约两年前,国外一位从业 30 年的资深律师用 ChatGPT 打官司,结果因文书中引用 6 个虚假案例而一时成为笑柄。为了避免 AI 幻觉影响,Rejeana 对 ChatGPT 的每次引用都进行梳理核查。Rejeana 表示,1 小时 500 美元的律师费普通人实在难以负担。后续,Rejeana 还希望将案件提交至民事法院,以追究律师、管理人、银行及 Irma 的连带责任。(消息来源:量子位)
尽管英特尔是《芯片法案》的最大受益者,但其对芯片业务的前景并不乐观,根据一份新报告,该公司目前计划在其俄勒冈工厂裁员数千人。这家美国本土芯片公司在行业中举步维艰,尤其是在过去几个季度财务状况每况愈下。  尽管雄心勃勃,但其代工部门却未能达到预期。如今,新任首席执行官陈立武(Lip-Bu Tan)希望采取积极举措,带领公司重回正轨。一份《工人权利通知》(WARN)通知显示,作为公司更广泛重组计划的一部分,英特尔计划在其俄勒冈州工厂裁员超过2500人。这一裁员数字是上周报道数字的五倍,表明英特尔并未停止其扭转局面的计划。 英特尔位于俄勒冈州的工厂目前拥有超过23000名员工,投资额达648.4亿美元,这表明英特尔似乎迫切希望在此裁员。更重要的是,该工厂原本将用于生产英特尔即将推出的18A和14A节点。虽然目前运营尚未受到影响,但裁员肯定会影响英特尔的代工政策,他们预计18A节点不会带来外部订单,IFS需要更多时间才能赶上竞争对手。  英特尔 14A 晶圆。(图片来源:英特尔) 近年来,美国对芯片的需求巨大,尤其是在特朗普总统推出“美国制造”计划之后,该计划引入了台积电等公司在美国生产尖端工艺节点。尽管英特尔已在美国扎根数十年,但显然未能满足美国国内芯片制造的雄心,即便它是《芯片法案》的最大受益者之一,这表明该公司存在严重的基础问题,尤其是在代工部门。 虽然俄勒冈工厂的裁员是减少运营亏损的一步,但也表明英特尔目前对其半导体业务并不太乐观。考虑到台积电已经成功利用了美国对节点的需求,英特尔也正被迫退出一个关键市场。正如英特尔首席执行官所说,该公司甚至还不是全球十大半导体公司之一,想要重振昔日的声誉,仅仅依靠资金是不够的。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2798.htm)
在智能手机和无线技术主导个人通信的时代,商业世界仍然牢牢地依赖于固定电话。出于多种原因,传统的铜线电话将继续在商业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从酒店、医院到金融机构和公司办公室。  然而,现代商业固定电话已[发生了变化](https://www.wsj.com/articles/why-the-business-world-cant-let-go-of-landline-phones-9dde6306),许多组织正在从传统的铜线系统过渡到使用互联网协议 (IP) 传输电话的数字解决方案。这种转变的驱动力在于成本节约、便捷性和监管要求,从而确保思科系统和 AT&T 等公司在电话市场保持稳固的地位。根据 Synergy Research Group 的数据,2024 年全球 IP 电话市场规模约为 13 亿美元。 AT&T 全球企业解决方案高级副总裁 Zee Hussain 告诉《华尔街日报》:“这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业务。” Hussain 解释说,这些电话在从医院前台到餐厅柜台等各种场合都不可或缺。他指出,在金融服务领域,固定电话可以帮助公司记录、录音和追踪通话,以满足监管标准。 思科是一家大型商务电话系统供应商,其面向企业知识型员工的销售额有所下降,但在办公室接待和酒店等领域的需求依然稳定。思科高级副总裁兼协作与员工体验技术总经理斯诺雷·谢斯布(Snorre Kjesbu)表示:“在消费领域,我们现在已经不那么常用它们了。但在商业领域,它实际上是一种巨大的必需品。” 酒店尤其体现了固定电话的持久重要性。酒店科技提供商Allbridge的语音托管副总裁史蒂夫·比尔登(Steve Bearden)描述了一家典型的250间客房的酒店将如何容纳300多部实体电话,每间客房至少配备一部,其他电话则遍布整个酒店。美国一些司法管辖区要求酒店在每间客房都配备电话,即使在没有强制要求的地方,出于责任方面的考虑,运营商也会维护这些电话,以便在手机信号不好的客人需要拨打紧急服务电话时使用。 “就酒店业而言,我绝对不认为它会在短期内消失,”奥尔德姆·古德温酒店管理服务副总裁科尔·贝克说道。他还补充道,移除客房内电话会降低宾客体验,因为许多人仍在使用它们联系前台或预订客房服务。奥尔德姆·古德温自己的公司办公室也为喜欢使用座机的员工提供桌面电话,贝克也证实,他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是用座机通话的。 其他行业也在权衡桌面电话的未来。纽约人寿保险公司首席技术官凯文·格林表示,目前每张办公桌都配备了实体电话,但随着公司迁移到基于软件的呼叫系统,这种情况可能会改变。格林承认,这种转变对一些员工来说可能很困难,他回忆起之前一些员工拒绝放弃手机的经历。 在律师事务所 McDermott Will & Emery,电话仍然是大多数办公桌上的固定装置,技术和外包业务联席主管肖恩·赫尔姆斯 (Shawn Helms) 将此归因于习惯。但 AT&T 的侯赛因指出,对于一些企业来说,工作和私人通话的分离,以及记录和监控通信以保证合规性的需求,是保留固定电话的关键原因。 AT&T 的座机手机旨在简化基本的商务功能,例如转接、合并和录音通话——这些任务在移动设备上可能很繁琐。AT&T 和思科都在持续投资其手机产品,思科还集成了 AI 驱动的背景降噪等功能,以满足企业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2796.htm)
微软将于今年 10 月终止对 Windows 10 的支持。这可能会影响全球多达 4 亿台系统,这些系统将因不符合系统要求资格标准而无法升级。幸运的是,在微软365(M365)应用程序方面,该公司改变了主意,这家科技巨头已悄悄将对M365 应用程序的支持延长三年至 2028 年。 [](https://static.cnbetacdn.com/thumb/article/2022/0809/75eb3ba313dfe64.jpg) 微软认为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办公室和组织可能会在此期间从 Windows 10 过渡到 Windows 11,建议用户和企业都这样做,因为这个已有十年历史的操作系统仍然存在一些无法修复的错误。 该公司表示:“为了在您过渡到 Windows 11 时帮助维护安全,微软在 Windows 10 终止支持后,将继续为 Windows 10 上的 Microsoft 365 应用提供三年的安全更新。这些更新将通过标准更新渠道提供,截止日期为 2028 年 10 月 10 日。 然而当时,微软并未提供各个渠道如何接收更新的详细说明,此后又添加了更多详细信息。微软[写道](https://learn.microsoft.com/en-us/microsoft-365-apps/end-of-support/windows-10-support?source=recommendations): <blockquote><p>运行 Windows 10 的设备上的微软 365 应用将在以下日期收到功能更新,直到版本 2608 发布:</p><ul><li><p>2026 年 8 月当前频道(包括个人版和家庭版的所有版本)</p></li><li><p>2026 年 10 月 13 日(月度企业频道)</p></li><li><p>2027 年 1 月 12 日(半年企业频道)</p></li></ul><p>设备将保留 2608 版本,并且仅接收安全更新,直到 2028 年 10 月 10 日。</p></blockquote> 也就是说,微软已告知 2608 版本将是 Windows 10 在各个渠道上支持的最后一个 Office 365 版本,要升级到更高版本的 M365 版本,用户必须迁移到 Windows 11。对于那些感到疑惑的人,当前频道目前正在运行 2506 版本。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2790.htm)
本月初,微软悄然开始推送 KB5001716 更新,这是一个定期发布的更新,旨在为 Windows 11 和 Windows 10 电脑安装功能更新。据推测这可能是受影响版本的最后一次推送,因为 Windows 10 的支持即将终止。  然而,在经过广泛报道后,微软澄清说不再秘密安装新的功能更新,这是该公司的一个善意举动,尽管更新仍然继续执行其其他功能。 但事实是,对 Windows 10 的支持确实即将结束,不过这家科技巨头现在让选择扩展安全更新 (ESU) 程序变得更容易一些,新选项允许用户通过不支付 30 美元来将系统的使用寿命延长一年。 然而,公共利益研究小组(PIRG)最近批评微软表示这太少了,无法挽救”多达 4 亿”个无法升级到 Windows 11 的系统,并暗示额外一年的支持虽然免费,但并没有什么帮助。 重启计划也批评了微软在Windows 11 的严格硬件要求,这使得许多相对现代的系统在技术上显得过时。对于那些好奇的人来说,“重启项目”将自己定义为一家“以人为本的社会企业”,它倡导“维修权”,反对制造电子垃圾,以帮助应对气候变化。 该组织发布了一个新的“‘Windows 10 终结’工具包”,旨在帮助社区修复小组应对这一即将到来的重大变化: [https://therestartproject.org/end-of-windows-10-toolkit-for-repair-groups/](https://therestartproject.org/end-of-windows-10-toolkit-for-repair-groups/) 该工具包介绍了该组织可以帮助用户避免受骗的几种方法和步骤。这些方法和步骤包括: - 在常规社区修复活动中添加“10 结束”支持 - 举办类似于 Linux“安装盛会”的“十年末”派对 - 与其他当地组织合作 对于那些正在考虑如何处理这种情况的人来说,如果你确实有一个不受支持的设备,LibreOffice 希望说服你切换到 Linux,并解释Windows 11 的“实际成本”。 资料来源:[重启项目](https://therestartproject.org/right-to-repair/lets-stop-microsoft-creating-millions-of-tonnes-of-e-waste-this-october/)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27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