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创始人兼CEO萨姆·奥特曼(Sam Altman)认为,AI领域的下一个重大发展将比人们预期的更具颠覆性。当地时间周三,奥特曼在《纽约时报》DealBook峰会上发表讲话时预测,最快到2025年,该行业将开始看到通用人工智能(AGI)的第一批案例。在这些案例中,你可以给AI系统一项非常复杂的任务(就像人类一样),它将使用不同的工具来完成这项任务。  他说:“我认为这是可能的。到2025年,我们将拥有我们正在研究的系统。人们会说,‘哇,这改变了我的预期。’” 奥特曼同时指出,最初AGI产生的影响可能较小。但最终,它的影响力将“比人们想象的更激烈”。他还补充说,随着每一项重大技术成就的出现,都会有大量的工作岗位被取代。 谈及那些认为OpenAI对安全关注不够的指责时,奥特曼回答说:“用事实说话,我会指出我们的过往记录。” 根据奥特曼的说法,ChatGPT现在每周有超过3亿用户。他说,绝大多数人普遍认为ChatGPT是可接受的安全和可接受的强大。虽然肯定有人认为ChatGPT不够安全,但OpenAI认为迭代部署很重要。而且,也必须在风险较低的时候就开始部署。 奥特曼将AI的出现与晶体管的发明进行了比较,后者被世界各地的公司使用,并改变了经济。他说:“将有一些能力惊人的AI模型,可被用于几乎一切领域。”奥特曼认为,AI本身,即推理引擎,将变得商品化。 **被马斯克起诉很难过** 2015年,39岁的奥特曼与他人共同创立了OpenAI,即ChatGPT和DALL-E背后的一家非营利性研究实验室。2014年至2019年,他担任早期创业加速器Y Combinator的总裁。2019年,奥特曼离开Y Combinator,成为OpenAI的CEO。一年前,奥特曼曾被OpenAI董事会解雇,但不到一周后又重新回归。 今年早些时候,作为OpenAI的联合创始人,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起诉了OpenAI和奥特曼,指控他们偏离了最初的非营利使命,违反了合同。上个月,马斯克又扩大了投诉范围,指控微软和OpenAI违反了反垄断法。 奥特曼对此表示,马斯克对OpenAI的法律诉讼让他感到“非常难过”。他说:“我从小就把埃隆视为超级英雄。我认为埃隆所做的一切对世界来说绝对不可思议。但是,在某个时候,马斯克完全失去了对OpenAI的信心。” 奥特曼还表示,他认为马斯克的AI初创公司XAI将是一个非常严肃的竞争对手。他也相信,马斯克不会利用其在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新政府的影响力来伤害竞争对手,并表示这种行为“非常不符合美国精神”。 奥特曼表示,当OpenAI成立时,创始人没有意识到它需要大量的资金来开发产品,也没有想到会推出商业产品。他说:“我们当时尚不清楚是否会有产品或收入来源。但在ChatGPT推出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他说,公司董事会正在决定如何向营利性地位转变。 **AI训练引发版权问题** 此外,OpenAI也一直处于其他争议的中心。该公司一直是诉讼的目标,包括《纽约时报》公司,后者指控OpenAI利用其出版物的文章来训练其AI系统,从而严重侵犯了版权。 上周,OpenAI关闭了对其新一代AI视频工具Sora的公众访问。原因是一些艺术家举行了抗议活动,抱怨自己被用于公关目的和无偿研发。此前,他们同意成为Sora的早期测试者。 关于版权和AI的法律问题,奥特曼表示,目前关于合理使用的讨论处于错误的水平上,该行业需要找到新的经济模式来补偿AI的创作者。采访奥特曼的记者Andrew Ross Sorkin回应说,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将由司法系统解决。他对奥特曼说:“我们会在法庭上见你的。”引发了现场的一片笑声。 今年10月,OpenAI从包括微软和英伟达在内的投资者那里筹集了66亿美元的新资金,使其融资后估值达到了1570亿美元。目前,OpenAI拥有约1700名员工,仅今年就增加了1000多名。 关于OpenAI与微软的关系,奥特曼承认,这并非没有“错位或挑战”。但总的来说,这对两家公司来说都是一件“积极的事情”。他说:“没有紧张关系。总的来说,我们的优先事项是一致的。” OpenAI最近推出了一款互联网搜索工具,奥特曼称:“这是OpenAI所推出的他最喜欢的产品,它彻底改变了我对互联网的使用方式。”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0646.htm)
**北京时间今日12时4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千帆极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千帆极轨03组卫星是我国低轨互联网“千帆星座”的第三批组网星,也称“G60星链”。** [](//img1.mydrivers.com/img/20241205/1c9dac2f43e645f7909a33942a0a4223.jpg) 低轨卫星是指在距离地球表面约160公里到2000公里之间轨道上运行的卫星。 这些卫星因其较低的轨道高度,具有传输时延小、链路损耗低等特点,非常适合发展卫星互联网业务。 [](//img1.mydrivers.com/img/20241205/62a19f7a9c6446bcb8221de1b63bf623.png) 千帆星座将采用多层多轨道,分阶段实施的星座设计。 **按照规划,2025年,千帆星座将完成一期648颗卫星的部署,初步构建全球覆盖的卫星互联网系统。** 到2030年底,千帆星座最终将打造超过1万颗的低轨宽频多媒体卫星组网。 [](//img1.mydrivers.com/img/20241205/5b007bf76a8c41458474ecc3fcedb4d2.png) **据介绍,千帆星座作为低轨宽带卫星互联网星座,是面向普通大众通信需求建设的星座,能够提供手机直连、宽窄带物联网等应用。** 将平板式高通量宽带通信卫星布局在低轨,具有离地较近、成本低、功耗低、覆盖广、时延低等优势,**能够提供大带宽、低时延、高质量、高安全性、全球覆盖的卫星互联网服务。**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0644.htm)
日前微软明确表示,绝对不会放弃Windows 11的TPM2.0要求。然而**有用户成功在搭载英特尔第五代和第六代处理器的设备上安装了微软Windows 11 24H2版本。**  其使用了微软官方媒体创建工具,**下载的未经修改的Windows 11 24H2镜像,尽管这些设备的处理器并不在微软官方支持列表中,但由于配备了TPM 2.0模块,因此安装过程未遇到任何问题,系统能够正常连接网络并下载更新。** 不过PC健康检查应用程序会显示这些设备与Windows 11不兼容,关闭TPM 2.0也会导致安装向导立即被阻止,并显示系统与Windows 11不兼容的消息。  **这也意味着只要设备满足TPM 2.0这一“不可协商的标准”,就可以尝试使用微软未经修改的Windows 11镜像进行安装。** 如果设备不具备TPM 2.0模块,用户仍可以使用其他方法来安装Windows 11 24H2。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微软今年早些时候降低了Windows 11 IoT和LTSC版本的硬件要求,将TPM 2.0、UEFI和SecureBoot列为可选要求,这也引发了关于Windows 11争议性硬件要求和“不可协商的标准”的讨论。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0642.htm)
华为终端BG CEO何刚日前接受张泉灵访谈时表示,**明年华为所有的新机,都会用原生鸿蒙来发货。**“也就代表了,我们对于明年的新品上市的那个时间,原生鸿蒙的成熟度是有一定信心的。”  **目前,华为手机已经基本全系采用麒麟芯片,不再使用高通芯片。何刚也表示,华为Mate 70系列每一颗芯片都有国产的能力。** 这也意味着,**华为手机终于实现了芯片100%国产,以及自研原生鸿蒙系统的搭载,彻底与美国芯片和安卓系统说再见。**  何刚认为,之前的操作系统,**以安卓为例,因为要兼容更多的设备,一层一层的封装,使得有一些操作无法直达硬件。而原生鸿蒙操作系统做了很多优化,特别是跟麒麟芯片的结合更紧密,可以让硬件的性能发挥更到位。**未来不久原生鸿蒙的用户体验就会达到一个比较完美的状态。 据了解,得益于原生鸿蒙操作系统与全新硬件配置,华为Mate 70系列整机性能提升40%,成为史上最强悍的Mate。 另外,在华为方舟引擎的加持下,流畅体验和游戏性能大幅提升。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0638.htm)
继百万粉丝网红博主@杨长顺维修家 之后,今日@先看评测 也对华为Mate 70 RS手机进行了拆解。这一次,麒麟9020的真身清晰展现在大家面前。**除了老朋友HISILICON(海思)的标识,我们还看到了一个熟悉而又神秘数字丝印——2035。**   其实,关于2035有很多说法,**其中一个版本就是,20年的第35周,是华为被断供的时间点。** **2020年9月15日(第35周首日),美国5月15日下发的对华为芯片管制升级令正式生效,台积电停止为华为代工生产麒麟芯片,高通、三星及SK海力士、美光等都将不再供应芯片给华为。** 当然,这种说法还有待证实。   通过对比发现,**麒麟9020相比麒麟9000S在尺寸上大了13%,厚度也增加了不少。**这意味着,**麒麟9020是一颗完全不一样的芯片,而且内部还集成了独立的卫星模块。** 从实测来看,**麒麟9020的功耗比麒麟9000S至少有20%的下降,《原神》这样的重度游戏也从过去的40多帧,提升到了能几乎满帧运行。** 保守推测,麒麟9020至少是一个完整的迭代。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0636.htm)
Representatives of Moonshot AI, via their lawyers at MingDe Law Firm, have responded to the arbitration claims, stating that the matter lacks both legal grounds and factual support. They have promised to fight the claims in court.
学过驾照的朋友应该听过这样一句话,也就是“**除非车子需要加速,否则其他时候你的右脚一定要时刻放在刹车上**。”之所以教练会这样教,其实都是有原因的,类似的案例已经不胜枚举,近日又有人疑似因误踩油门踏板而导致事故。 监控视频显示,事情发生在昨日,在一地下车库里,一台奥迪轿车驶出车位准备离开,迎面驶来了一台小米SU7,双方会车时奥迪停了下来让行。 然而让人意外的是,**这台小米SU7突然急加速冲着空车位就撞了上去,一头扎在了墙上,巨大的冲击力直接将墙体给怼开了一个大洞**。   后续拍摄的照片显示,撞墙后的小米SU7车头位置受损严重,而撞开墙后还殃及到了一台传祺M8。   有网传群里显示,M8的车主吐槽称自己的车靠墙停在地库竟然被追尾,当众人疑惑时,他放出了现场的照片,大家这才恍然大悟。 好在此次事故并未造成更严重的损失,如果SU7驾驶员也系好安全带,应该不至于受到什么伤害,毕竟从照片看,**SU7整车框架非常完整,**甚至连前风挡玻璃都没碎,被动安全相当强悍。  还是那句话,只要开上了车,就一定要集中注意力,保持头脑清醒,最大程度上减少事故发生。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0634.htm)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的最新报告,**2024年第三季度全球前十大晶圆代工厂的总营收环比增长9.1%,达到34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36亿元),创下历史新高。**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新智能手机和PC/笔记本电脑的发布带动供应链备货,以及人工智能服务器相关高性能计算(HPC)需求的持续强劲。 **报告指出,第三季度的增长部分归功于高价3nm工艺的大幅贡献,展望第四季度,TrendForce预估先进制程将继续带动十大晶圆代工厂的营收。** AI与旗舰智能手机/PC主芯片预计将维持5nm/4nm与3nm制程需求至年底,而CoWoS先进封装则持续面临供货短缺问题。 [](//img1.mydrivers.com/img/20241205/023a36a1-397a-465d-b011-0eae872b953d.jpg) **在营收排名方面,台积电以近65%的份额保持领先地位,其营收环比增长13%,达到235.3亿美元。** 三星保持第二大晶圆代工厂地位,但由于先进工艺客户的产品接近生命周期末期,营收环比下降12.4%,市场份额降至9.3%。 **中芯国际稳居第三,营收环比增长14.2%,达到22亿美元;**联电和格罗方德(GF)分别排名第四和第五,营收环比分别增长6.7%和6.6%。 华虹集团、Tower、世界先进(VIS)和力积电(PSMC)等二线晶圆代工厂的产能利用率也有所提升,主要受益于消费备货带动的周边元件急单。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0632.htm)
12月5日,财政部起草了《关于政府采购领域本国产品标准及实施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到,**政府采购活动中既有本国产品又有非本国产品参与竞争的,对本国产品的报价给予20%的价格扣除,用扣除后的价格参与评审。** [](//img1.mydrivers.com/img/20241205/fb709a7d1e4a4615ad62a0b3b4a5ef85.jpg) 采购项目或者采购包中包含多种产品,供应商提供的符合本国产品标准的产品成本之和占该供应商提供产品的成本总和80%以上的,对该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整体给予20%的价格扣除,用扣除后的价格参与评审。 本国产品标准适用于货物,包括政府采购货物项目和服务项目中涉及的货物采购。适用本国产品标准的货物具体是指《政府采购品目分类目录》货物类的产品,但不包括其中的土地、建筑物及构筑物,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和档案,特种动植物,农林牧渔业产品,矿与矿物,电力、城市燃气、蒸汽和热水、水,食品、饮料和烟草原料,无形资产。 [](//img1.mydrivers.com/img/20241205/04dfd16a377047fe89c95737ee6c2eb1.jp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0630.htm)
日前哈佛商学院、哈佛创新科学实验室、Linux 基金会、OpenSSF (开源安全基金会) 联合研究撰写的《免费和开源软件普查 III》发布,此次研究以前两次研究为基础,研究构成现代软件基石的应用程序级组件。  此次研究分析了 10000 家公司使用的超过 1200 万条开源软件使用情况数据,研究团队与业界合作收集了来自多个平台的匿名数据,分析包括对生产代码库的自动扫描和对软件组合的全面人工审查,从而深入了解开源软件的使用情况及其在整个软件供应链中的间接依赖情况。 **本次研究发现的特点包括:** - 96% 的代码库中都存在开源组件 - 云服务相关的专用包 (也就是非开源) 使用量正在急剧增加 - 业界继续依赖过时的 Python 2 导致面临安全风险 - 自第二次调查以来 Rust 采用率激增 500%,标志着向内存安全编程的转变 - 软件组件缺乏标准化命名增加了安全风险 - 一小部分贡献者推动了主要的开源软件,带来了可持续性方面的担忧 这份报告目前在 Linux 基金会官方网站提供免费下载,有兴趣的网友可以查看报告全文:[https://www.linuxfoundation.org/research/census-iii?hsLang=en](https://www.linuxfoundation.org/research/census-iii?hsLang=en) **单一维护者项目的风险暴露:** 研究报告指出,40% 的顶级项目只有 1~2 名开发者并且贡献了超过 80% 以上的代码,贡献者 / 维护者的高度集中模式代表着潜在的安全隐患。 案例是今年的 XZ Utils 供应链投毒事件,黑客通过频繁为该项目提交代码获得主要维护者的好感和信任,之后成为维护者后开始在项目中投毒,然后感染了大量的下游项目。 OpenSSF 基金会正在努力解决这类挑战:确保审查的源代码就是人们正在运行的代码。开源软件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进行广泛审查,从而寻找有意或无意中包含的漏洞。 然而如果审查的内容不是用于构建最终产品的内容那审查就会变得没有意义,所以现在 OpenSSF 的工作就包括强化构建和分发流程,确保现实中运行的代码就是已经经过审查的代码。 **Python 2 属于老生常谈的问题:** Python 基金会在 2000 年发布 Python 2,在 2008 年发布 Python 3 系列,目前 Python 主要在 Python 3.x 系列上进行更迭。 比较头疼的是一些行业的 Python 2 使用率为 20%~30%,使用过时版本的 Python 意味着存在安全隐患,但业界暂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能够完成新版本更迭。 OpenSSL 认为如果让新版本升级变得极其容易或许能够推动开源软件的新版本采用率,例如在几乎所有情况下,新版本都应该完全向后兼容旧版本,尤其是以前的老版本,尽管这需要开发者付出额外的努力,但这应该是正确的方法。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0626.htm)
苹果通过自己的 Apple KeyChain 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密码管理支持,然而用户并不总是使用 Apple Safari 浏览器,因此苹果很早就为 Chromium 浏览器开发 iCloud Passwords 扩展程序。 如果用户使用的是 Mozilla Firefox 浏览器那情况就比较糟糕了,至少此前苹果并未为该浏览器提供 iCloud Passwords 扩展程序,用户无法在Firefox浏览器上填充已经保存的密码。 [](https://img.lancdn.com/landian/2024/12/106930.png) 其实此前有第三方开发者开发了 iCloud Passwords for Firefox,现在这个扩展程序被苹果接管并负责更新,也就是变成官方版扩展程序可供用户使用。 提供的功能包括:当在 Firefox 中使用该扩展时可以同步并选择来自 Apple KeyChain 中已经保存的账号密码,也可以创建新账号密码并同步到 Apple KeyChain 中以便在 iOS、macOS 中使用。 总得来说目前Firefox浏览器借助这个扩展程序基本可以实现正常使用,体验方面和 Chromium 版类似,但不如 iOS、iPadOS 和 macOS 版的 Safari 浏览器密码同步。  **有兴趣的用户可以前往这些位置下载安装 iCloud Passwords 扩展程序:** iCloud Passwords for firefox:[https://addons.mozilla.org/en-US/firefox/addon/icloud-passwords/](https://addons.mozilla.org/en-US/firefox/addon/icloud-passwords/) iCloud Passwords for Chrome:[https://chromewebstore.google.com/detail/icloud-passwords/pejdijmoenmkgeppbflobdenhhabjlaj](https://chromewebstore.google.com/detail/icloud-passwords/pejdijmoenmkgeppbflobdenhhabjlaj) iCloud Passwords for Microsoft Edge:[https://microsoftedge.microsoft.com/addons/detail/icloud-passwords/mfbcdcnpokpoajjciilocoachedjkima](https://microsoftedge.microsoft.com/addons/detail/icloud-passwords/mfbcdcnpokpoajjciilocoachedjkima)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0624.htm)
10万人罢工,波及9大工厂——这是大众汽车有史以来最激烈的集体谈判之战,当地时间12月2日,德国各地的大众汽车工人罢工数小时,累计波及九家大众汽车工厂及零部件工厂。此次警告性罢工暂时持续了数小时,但如果工会要求无法得到满足,晚些时候或将演变为长达24小时、甚至无限期的罢工行动。纵向看,这是自2018年以来,大众汽车集团在德国大本营的首次大规模罢工。  工会与管理层原定于下周进行新一轮会谈,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谈判沟通已处于僵持状态。 对于大众集团而言,长期罢工相对罕见,相关争端要持续多久,究竟有多激烈,都将在谈判桌上决定后续的走向。 “我们会失业吗?” “公司能保持大家的生活水平吗?” 这是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这家欧洲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一再强调,集团成本过高,利润率过低,尤其是其核心大众品牌。 想要摆脱目前的困境,不能只靠“创可贴”式的措施,公司现阶段的人力成本是其它欧洲车企的近两倍。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集团管理层表示,裁员和关闭工厂是不可避免的,目前已计划关闭至少三座德国工厂,砍掉数万个岗位,这是未来3-4年削减40亿欧元成本的必要举措。 正是这一轮涉及削减数十亿欧元的改革重组,拉开本周大规模罢工、甚至可能漫长抗议浪潮的序幕。 **决定性时刻** “德国的成本显然太高了。” 早在今年9月,大众汽车管理层和工会进行了第一轮谈判,并同公开信的方式,向德国员工释放了一个信息,集团在德国的生产成本远高于其它车企。 秋季以来,大众德国的气氛已经严肃起来,大众集团首席执行官奥博穆(Oliver Blume)在接受德国电视台采访时表示,未来几个月,从开发到制造和分销,所有领域都将接受进一步审查。 很多人看来,这次全体系的“自我审查”,来得还是太晚了。自俄乌战争引发德国制造业能源危机以来,高电价上涨,劳动力成本高企,大众集团面临多维度的严峻挑战。 集团必须采取措施,以解决市场销售下滑、中国市场受挫以及工厂产能过剩导致等问题。  10月以后,管理层的思路逐渐清晰,改革的代价,是关闭德国的至少三家工厂,并裁员数万人。对于大众来说,利润降至三年来的最低点,裁员关厂,是唯一能维系集团竞争力的办法。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欧洲汽车市场已经缩减了约200万辆汽车,大众汽车每年的销量也减少了约50万辆。更可怕的是,来自中国的竞争对手,已陆续着手在欧洲建立工厂了。 这是大众历史上的决定性时刻。 面对如此关键的转折点,大众管理层态度坚决,甚至不愿给任何缓冲的余地。上周,集团管理层拒绝了工会的一项提议,该提议试图设立一个新的基金,在未来形势紧张时可调用,以换取部分员工的工作保障。 工会算了一笔账,缓冲基金如若落地,将为公司节省15亿欧元的资金,但管理层认为,该提议未能实现必要的长期结构性改革。 在此之前,管理层已经拒绝过工会提出的灵活性裁员问题,奥博穆在采访时明确表态,集团在削减成本的目标上没有任何灵活性,只有如何实现这些目标,才可能考虑后续的灵活性。  本周,罢工启动,工会向集团管理层严肃谈判,虽然这只是暂时的警告性罢工,但后续还将进行更大规模的罢工——“不要低估我们的决心,这将是德国制造业历史上几十年来从未见过的,除非管理层放弃最激进的改革计划。” 谈判仍在继续。 想要摆脱被动的局面,大众管理层非常清楚,集团需要一场刮骨疗伤式的改革,“创可贴”式的措施是不够的。德国当下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就连该国一直引以为傲的零部件巨无霸博世集团,也因关厂裁员陷入舆论漩涡。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欧洲汽车行业受益于五大优势,技术领先、成本效率、品牌价值、稳定的地缘政治和中国市场的增量。这五大优势,也是大众集团征战全球车市的“五板斧”,目前,这五大优势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 **十字路口** “两个人吵架,第三个人在笑。” 在大众爆发大规模罢工游行之后,德国媒体用这句谚语形容汽车行业的现状。在德国业界看来,大众汽车工会和公司管理层的斗争导致了这场罢工,但这背后显然有一个赢家—— 中国汽车制造商和中国汽车工业。 即使是在大众管理层看来,公司的动荡来得并不是时候,中国公司来势汹汹,欧洲制造商长期内耗,坐收渔利的或是中国。目前来看,大众汽车的罢工不仅中断生产,威胁公司财务稳定,而且为中国汽车制造商提供了进一步渗透欧洲市场的机会。 当下,整个欧盟的汽车工业都处于十字路口:绿色转型、数字化和全球竞争,特别是中国作为领先的全球汽车出口国的崛起,已经在根本上改变了竞争环境。 最近的德国汽车,从供应链到主机厂的一系列降本举措,都在对外释放一个信号,欧盟汽车行业必须迅速适应新的商业模式,以减轻这些颠覆性趋势引发的风险。  目前的罢工和任何后续行动,只会为消耗欧洲汽车行业火上浇油。甚至有德国银行资本大亨直接在社交媒体直言—— “作为欧洲汽车制造的翘楚,员工和工会究竟智障到什么程度,才能采取如此规模的罢工?你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中国竞争对手提供便利,对自己百害无一利。” 不过,如若透过现象深入去看,德国汽车制造商这一轮危机,其本质是旧体系下,汽车产业的诸多挑战亟待解决。而这些难题,显然不只是中国市场的威胁。以下是大众集团的关键挑战: 一是,成本高昂 刚才已经提及过,大众在德国成本过高,利润率低,尤其是其核心品牌大众。另一方面,如其他传统车企一样,大众汽车向新能源转型烧钱太多,特别是欧洲电池生产成本较高,转型途中很难在短期盈利,后续动力不足。  二是,来自中国的挑战。 过去40年的时间里,大众汽车是中国市场的领导者之一。特别是在2017年,中国汽车总销量达2800万辆,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与销售国,大众集团在华年销量也突破400万辆,占整个大众集团年销量的40%。 今年前三季度,大众在中国的汽车销量下降10.2%,这一降幅抹去了全球其他地区销售增长的所有成果。不仅如此,大众汽车在中国的困境正影响全球,整个集团销量下降,最直观的结果,是利润大幅下跌。 如今,中国新车销售增长放缓,加上本土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尤其是在电动汽车领域,大众汽车受到沉重打击。  三是,国家层面。 几十年来,政治一直在大众汽车扮演着重要角色。下萨克森州,是大众总部沃尔夫斯堡和多家核心工厂的所在地,该州持有集团20%的投票权股份,这意味着它是一个关键少数派,能够阻止集团层面的重大决策。 正因为此,想要在沃尔夫斯堡总部裁员,或是推行其它改革措施,难度极大。考虑到大众监事会的半数席位由劳工代表占据,下萨克森州的投票也往往偏向工会,集团的很多改革寸步难行。 目前的股权结构,保时捷-皮耶希家族一直是最大单一股东,握有53%投票权,卡塔尔主权财富基金手握另外17%的投票权,再加上下萨克斯州的重要角色,其他的股东几乎没有任何发言权。 **病根在幕后** 12月的这场大规模罢工,把内部的重重矛盾凸显出来,也让更多人看到大众集团长期以来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震惊全球的集体抗议,媒体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只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大众汽车急需解决的诸多难题,以及这一曾经不可一世的汽车巨轮—— 病根依旧在其幕后。 过去几年,大众一直在推行体系改革,“去中心化/去集权化体系”(Decentralized System)正是改变家族式企业弊端的一个方向。因为大众教父皮耶希的起落故事,一次次重演在大众掌门人身上。 集权式管理,在皮耶希当政时期达到了巅峰,为扩张至12个整车品牌、年销量过千万辆的巨大帝国奠定了基础。 皮耶希在担任大众CEO和董事长期间,将管理权力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领导风格以强势著称;在因年高卸任后,培养的 “亲信” 文德恩掌舵大众,皮耶希 “垂帘听政”。  当时,明镜周刊对此直斥——“大众倒退回家族式管理模式!” 同样,这种企业文化渗透到奥迪等旗下品牌,一把手权力集中,却也事必躬亲,并未充分贯彻梯队化管理。 集团管理层全权掌控导致了多重领导、臃肿机构和庞杂业务,当时的大众虽强大有力,却不善应变,上下疏于沟通,许多问题被隐藏得不到解决。 新世纪汽车行业最大的两起整车企业丑闻——大众 “排放门” 和丰田 “踏板门”,追究起来似乎都能将锅扣给家族管理和盲目扩张。集权,抛开原教旨主义式的鄙弃和反对,需要在天平的两侧进行砝码的衡量。 一旦集团内的诸多股东等同于缺乏表决权,任何改革的推行效率,都已不再是管理层能决定的。  正因为此,一位前高管曾在采访时一阵见血地指出,大众汽车过去的所有变革与重组,本质上都只是喘息,病根不解决,所有的决策都只是隔靴搔痒—— “整个大众的决策体系和管理体系,都是为了维持现状而设计,缺乏变革的内在基因,工会、下萨克森州、以及皮耶希家族的绝对权威,都是这一旧体系的现实写照。” 一位德国汽车专家甚至批评,旧体系阻碍了公司的适应能力,前方的舵手(管理层)无论如何努力,这艘轮船,本质上还是“国有公司的运作模式”。 大家都十分清楚,这家公司需要变得“更加精简”,因为内部有“太多工作不够努力的员“,以及”人浮于事的委员会”。 想要刮骨疗毒,彻底撕掉改革表面的”创可贴”,考虑到集团背后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以及幕后波动前行齿轮的巨手,更大规模的罢工和抗议,恐怕还在后面。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0618.htm)
12月5日消息,**据报道,库克多次强调苹果数据在中国是安全的,苹果在美国、英国、阿联酋等国和中国使用相同的加密技术。**例如,iMessage信息等都是端到端加密,**苹果无法查看、记录或存储用户发送的具体内容,数据的加密处理在全球保持一致。** 库克进一步指出,苹果始终遵循中国相关法律法规,通过与中国本土企业的紧密合作,**如提供iCloud服务等,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既保障了数据安全,又高度重视用户隐私权的保护。** 此外,有最新消息透露,苹果正与百度携手,**计划在明年引入百度的文心大模型4.0,为iPhone、Mac及iPad等系列产品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 然而,在这一合作进程中,双方就如何运用iPhone用户数据以训练和优化模型产生了意见分歧。百度方面表达了希望保存并分析从iPhone用户AI相关查询中收集的数据的意愿,但这一做法与苹果严格的隐私政策相悖,苹果明确禁止收集此类数据。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0616.htm)
11月底,暌违四年的bauma上海工程机械展吸引了来自全球的客商。展会现场随处可见高大的工程机械车辆和设备,高耸至几十米的塔吊林立,组成了一片巨大的钢铁森林。一位参展商告诉数智前线,他感受到,无论是看到的外国面孔数量,还是现场热闹程度,展会正恢复到了疫情前的水平。  **01** **世界展台上的中国面孔:** **为新技术和全球市场而来** 这一点从官方公布的数据中能得到佐证。据介绍,今年有**3542家参展商**,数量创历史新高,其中国际品牌超过700个。几天时间里有**超20万名专业观众**和全球买家在这里寻找新的伙伴和新的商机。 “这是个巨大的展示舞台”,杭齿集团技术中心副主任戴虎告诉数智前线。**杭齿集团是国内知名的齿轮箱生产商,展会首日他们就接待了不少来自俄罗斯、印尼、巴西等国的客户**,一些远道而来的参展者甚至还到了公司本部杭州洽谈。  这样的盛况也在今年4月下旬的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演。在这场全球制造业的盛宴中,1200多家企业创造了中国参展历史上的新纪录,远超美国日本等传统工业强国。中国制造对新技术和全球市场的热情,远超大家的想象。 除了智能化、绿色能源以及国际化等热门话题,这些大型展会都在指向同一个核心议题——**如何实现可持续创新**。在数字化和智能化正在深刻改变传统工业模式的背景下,工业制造领域全流程都对可持续创新有着旺盛需求。 而数字技术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作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工业软件的进展在这些展会上备受瞩目**。 一家参展商告诉数智前线,他所在的行业不管是品牌企业还是零部件厂,当下都很看重降本增效,每年企业都会提一些目标,要求也非常高,“我们在想尽办法来做**降本增效**,能提升工业**生产效率和灵活性**,应用更前沿的工业软件产品,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 在过去,工业软件是海外巨头的天下,和光刻机等一起被认为是卡脖子的技术。但如今,在这些全球性展会上,也**越来越频繁地看到中国工业软件的身影。** 这届bauma宝马展上,数智前线看到了国产CAD龙头厂商中望软件,他们展示了其**最新CAx技术成果和工程机械行业解决方案**,以进一步帮助企业提升工业的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而中望也是今年德国汉诺威工博会**唯一一家参展的中国CAx工业软件厂商**。数智前线注意到,**中望今年刷新了其品牌价值主张——推动工业可持续创新,与世界工业发展的潮流不谋而合。** “像上海宝马展、德国汉诺威等国际性大展,都展示了大量与物联网(IoT)、人工智能(AI)和大数据分析、工业设计CAx相关的技术以及应用成果。”一位在中望软件展位参观的专业观众告诉数智前线说,之所以不远千里来参加这类大展,积极融入世界大舞台,除了开拓全球市场外,也为了让世界看到中国工业在创新和可持续上的决心和努力。  **02** **国产工业软件:** **从能用到好用的升级** 过去,工业软件是海外厂商一统天下,国产厂商的存在感很低。但如今,土壤早已开始松动。 德邦证券在今年的一份报告中提到,经过多年自主创新与政策支撑,目前整体的国产化率在稳步提升。比如**CAD的国产化率将在2025年将达到35%,CAE也将达到20%。** IDC的数据也在反映同一个趋势,2022年中国CAD市场里,国内厂商的市场份额在20%左右,一年之后,这个数字快速提升到了25%。而**中望软件是国产厂商里占比最高的品牌**,占比接近10%,远超排名靠后的另外两家国产厂商。  而在国产工业软件崛起的背后,工业软件的一些发展新趋势正在给国内厂商带来机会。 IDC的报告中提到,中国工业软件市场出现了三个新的特征。其中之一是**CAD、CAE、CAM等CAx一体化,正在带来新的软件应用范式**。 数智前线走访发现,工业企业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是,一个产品背后往往有着复杂且漫长的流程,**从设计、研发、制造等各个环节都依赖不同的系统支撑**,而这些系统以前大多是不同品牌、技术、架构、编码等开发而成。系统之间的割裂造成数据孤岛严重。 “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发展,我们深切体会到,不同软件之间不能进行高效配合,效率低下是最大的痛点,**迫切需要CAx一体化解决方案**。”戴虎透露,杭齿在前期使用了各种品牌的CAD和CAE软件,然后通过PLM集成在线设计,尝试实现研发、工艺、制造之间的协同,但后来发现,这些异构软件之间不能进行高效配合,效率非常低。 而IDC高级分析师杜雁泽也提到,当前中国绝大多数的制造和建造企业,**各专业之间的协同仍然是在以瀑布式的串行方式进行**,而每个专业可能都会有很多单点的工具,大家在以文件交互的方式进行协作。所以**当项目体量变大,参与人数变多,多项目频繁协作和变更时,这种方式很难维续**。 中望软件江苏大区总监董嘉平告诉数智前线,CAx一体化能帮助企业统一数据源,根据实时数据进行持续的更新和优化改进,最终实现敏捷式的产品开发,不仅能满足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协同,也能满足企业上下游伙伴之间的协同。 中望是CAx一体化的先行者,在2019年就开始推行All-in-One CAx战略,**目前已从CAD建模到CAE仿真再到CAM加工**,**实现了从设计、仿真、制造等全流程的同源数据,一模到底。** 董嘉平透露,CAx战略基于MBD模型贯穿于设计、仿真、制造核心环节,实现全流程数据同源,在企业产品研发的方案接受、详细设计、验证分析、样品试制等过程中,通过完善的研发设计一体化平台实现工具数字化;并借助中望的PLM平台将同源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同步变更,帮助企业打破信息孤岛,保证了上下游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进一步实现系统数字化。 而自主可控的国产化趋势也给国产工业软件带来机会。不久前,工信部印发《工业重点行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指南》,明确指出:到**2027年,完成约200万套工业软件和80万台套工业操作系统更新换代任务。** 在产品创新、积极响应用户需求以及自主可控的诉求推动下,越来越多客户愿意向国产软件敞开怀抱,让国产工业软件在真实的客户场景中得到了打磨。 比如,全球船用动力系统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中船动力集团,**就有近300名工程师在用国产软件进行产品设计及验证相关工作,其**应用中望3D自主研制了新型中速发动机**。中船动力集团中船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利军表示,“中望CAx解决方案实现数据同源模型驱动,推动了船舶动力设计与制造的全流程数字化转型,帮助集团降本增效。”现阶段,中望3D实现了从草图、建模、装配设计到出图的全流程深度应用,提高了中速发动机的研发效率,设计软件的综合使用成本也得到大幅下降。 注塑机制造代表性企业**东华机械**则使用**中望3D实现了跨平台的战略性转移,开启了全国产、全三维设计模式**。东华机械工程中心副总监陈绪明介绍,中望3D不仅让东华机械不再受进口软件的约束,它的设计仿真制造一体化能力也极大提高了他们的产品开发能力、客户订单交付能力。  国内领先的综合型景观设计平台**山水比德**,今年6月份在内部做过一次调研,得到的数据是,**700多名设计师已经全面使用中望CAD产品**,贯穿于设计流程始终,其中50%左右的设计师平均每天使用中望CAD在5小时以上,有85.77%的设计师认为中望CAD能够满足日常设计需要,而且超过六成设计师给出了8分以上的好评。此外,山水比德与中望软件共同打造的智能景观施工图设计软件——“i 键山水”,覆盖园建、绿化、电气、给排水4大专业领域,实现**各专业效率提升8.6%-67.02%,年提效产值高达1900多万元**。 这也意味着,以中望为代表的国产工业软件已经实现了**从能用到好用**的转变,并且深入到企业的核心生产环节。国产工业软件正在快速缩小与海外巨头之间的差距。 **03** **工业软件的关键突围:** **中望已有完整根技术体系** 挖掘机、起重机、盾构机等大型工程机械,每一台整机的零件多达数万个,这些零件材料不同、形状各异,研发过程中对软件的建模能力提出极高的要求。制造企业期待的好用的设计软件,要能快速创建出各种复杂零件的高质量三维模型。而这强大的建模能力的背后,依靠的是几何内核等这类根技术。 **根技术被认为是工业软件的源头之水**,是国产工业软件得以向好用快速、持续进化的底气所在。尤其是作为三维CAD软件最核心的**三维几何建模内核**,它是**支撑工业软件进行求交、投影、延伸等几何运算**,实现实体建模与参数化建模的关键底层技术。 早期的CAD软件没有把几何建模和约束求解分开,都混在软件内部,但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应用场景越来越复杂,几何建模引擎等根技术成为了独立的共性技术组件。 目前,国内工业软件厂商绝大部分都没有自主研发的三维几何建模内核,要么是魔改,要么是海外内核的授权,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被国外的工业软件所占据。造成的后果就是,**国内工业企业一方面要承受着高昂的使用成本,一方面又要面临随时断供、被卡脖子的风险**。 所以,**关键核心技术是否自主可控成为很多企业在选用CAD软件时的主要考量之一。** 耀坤液压是江苏一家做油箱、硬管和金属饰件等液压元件及零部件制造的企业。耀坤液压产业研究所所长刘伟善告诉数智前线,他们在三维CAD选型时发现,国外软件确实在性能上,在参数化设计、大装配设计上优于国产软件,但**高昂的维保成本给企业带来了非常大的成本压力**;而不少国产软件性价比高,但技术自主性不强和售后服务能力一般,存在一定的**“卡脖子”风险**。  刘伟善提到,液压件是“中国制造2025”工业强基工程中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国家大力推动液压件自主化发展,这要求使用的工业软件也必须是内核自主,技术可控。最终,耀坤液压选择了中望3D。 不久前,**中望软件正式发布了三大根技术,包括了三维几何建模引擎Overdrive以及三维约束求解引擎ZGS和参数化转换引擎IPX,构建了国产工业软件在根技术上的完整体系**。这也让耀坤液压看到了与中望合作无疑会有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快的发展速度。  不过,相比于海外产品,**国内工业软件还有一个短板就是生态**。海外厂商起步早,已经形成了非常完整和繁荣的生态体系,构建起了深厚的竞争壁垒。 而国内工业软件生态仍处于起步建设阶段,软件企业覆盖面宽但规模普遍较小,本土软件企业之间的创新协同能力较弱、仍以现有产品的移植兼容为主,同类型软件产品往往缺乏统一标准,上下游企业用户采购不同主流厂商的软件,数据格式、接口标准难以协同,使得国产软件间无法形成发展合力。 对此,董嘉平表示中望正在构建合作共赢的产业生态,一是**与细分领域领先的企业客户共同打造最佳实践**,实现技术超越并全球推广;其次是持续**建立更完备的生态赋能体系和团队**,帮助生态伙伴发展壮大;三是聚焦CAx核心技术,跟生态伙伴一起**打造更多行业解决方案**。  而且,相比于海外厂商,国产工业软件有个天然优势是背靠国内大市场。目前,**中国工业产值的全球占比超过1/3,有着最全的工业品类和海量的工业数据和场景**,这些都是工业软件成长起来的最丰厚土壤。 但不少业内人士也提到,由于国产工业软件的起步晚,也应该正视国产软件与海外产品之间的差距。比如在大型数据处理时,国产软件容易出现宕机甚至报错的现象;在处理复杂大文件时的运行速度还有提升空间,而且在智能化设计上也需要加快赶上。 不难发现,尽管工业软件的大头依然还被海外巨头所把持,但国产软件厂商正在撕开一条缝隙,通过站上世界舞台,更加自信地融入全球竞争。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0614.htm)
11月28日-29日,36氪年度重磅商业大会——WISE2024 商业之王在北京798·751园区79罐圆满举行。本届大会以Hard But Right Thing(正确的事)为主题,聚焦11大热门赛道,展开为期两天的高浓度对话,用全新的视角深入探索中国商业发展“正确的事”。  与往届相比,本届WISE大会将内容重心偏向于探寻商业“解题思路”,让契合时代脉搏的声音广泛传播。36氪CEO冯大刚在开场致辞中坦言:“勇敢与坚持变得比以往更加重要——我们与时代狭路相逢,狭路相逢勇者胜,坚持做正确的事的人才会胜利。”冯大刚与零一万物CEO、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博士,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还有小仙炖鲜炖燕窝董事长&CEO苗树,君智战略咨询董事长谢伟山,参半口腔创始人&CEO尹阔等展开深度对谈,围绕“什么是正确的事”,输出大量金句观点。还有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中国方案服务业务群总经理戴炜,vivo品牌副总裁贾净东,华大集团CEO尹烨,智谱CEO张鹏,优必选首席品牌官谭旻,谷歌大中华区首席市场官黄介中,光源资本创始人&CEO郑烜乐等200+千行百业的商业领袖与精英们参与大会,共话中国商业发展新趋势,为中国商业参与者们指引航向。 2024是变化多于稳定的一年,到底什么是正确的事?一起来听听商业大咖们的精彩回答。 
 【录音笔】是GPASS推出的一档全新会员专享节目,内容来自机核办公室日程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短小记录,每期时长十几分钟左右(大概吧)。内容也许是一些不成体统的碎碎念,也许是一些突然发疯的暴言,还有可能是哪个缺德的把办公室里真实的日常对话(dui ma)偷偷录了下来,总之就连我们自己现在也不知道每期会有哪些人参与,会录些什么。
文|胡依婷 编辑|袁斯来 叠衣服、削黄瓜,甚至是刮胡子,具身智能的技术浪潮下机器人可实现的精细作业程度已逐渐打破人们的认知。 多家初创公司同台竞技之际,具身智能的融资也异常火爆。近日红杉中国再次下场领投,出手了一家成立仅一年的具身智能初创公司穹彻智能(Noematrix)。 穹彻智能近日宣布完成了数亿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由红杉中国领投,老股东Prosperity7 Ventures、小苗朗程及璞跃中国(Plug and Play China)持续加注。 穹彻智能由非夕科技战略孵化,主要研发具身智能基础模型和系统,并提供覆盖智能机器人应用开发全周期的软硬件工具和平台。 自2023年成立,穹彻智能已完成由小苗朗程、MFund魔量资本、泽羽资本、创新工场、奇绩创坛等资方参与或追投的三轮融资。 成立距今一年,其已发布穹彻具身大脑(Noematrix Brain),初步建立包括数据采集、模型训练、部署验证全流程的一整套产品体系。其中具身大脑获得单场景百套订单,并在多个复杂元能力的端到端训练上可兼顾泛化性和落地性能要求,拓展机器人真机应用能力边界。 技术路线上,依托于力控技术方面的积累,穹彻智能通过将力的多维模态和控制策略引入学习空间,构建了一个基于物理常识和行为决策的具身智能模型框架体系,由其两大自研的具身智能大模型进行推动,分别是实体世界大模型和机器人行为大模型。 基于两大模型,穹彻智能自研“以力为中心”的具身大脑系统Noematrix Brain,可通过快速迭代抓取、放置等通用技能,实现高效且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产品方面,穹彻智能提供软硬一体的大脑系统之余,还推出了可适配多种具身智能本体平台的AnySkill通用技能系列产品,目前可实现抓取、柔性物体折叠、刮削、打开四大技能。  AnySkill具身智能原子技能库,图源企业 今年7月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穹彻智能宣布推出穹彻具身大脑,同时其真机在开放环境下面向观众近距离完成了多项任务过程的演示,包括地面清洁、桌面整理、柔性物体操作(如叠衣服)和食材处理(如削黄瓜)等,展现其产品的通用性和鲁棒性。 实现多种基础技能之际,穹彻智能将应用于零售经营、科研教育、家庭服务、物流拣选与医疗药品分拣等实际场景。 此外,穹彻智能还将软硬件经验转化为标准化方案,推出了集成本体硬件、基础软件框架、算法模型和配套工具的应用开发平台,可满足数字孪生、数据采集、模型训练、业务开发与机器人集群管理等多种需求。 创始团队方面,穹彻智能的具身智能大脑产品由联合创始人卢策吾主导开发,非夕科技CEO王世全兼任联创。卢策吾曾是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博士后,师从知名学者李飞飞和Leo Guibas教授,也是具身智能领域唯一的科学探索奖获得者。目前,穹彻智能核心管理团队还招揽了前鹏行智能人形机器人负责人、华为业务高管加入。
韩国食品巨头三养食品公司(Samyang Foods)周四说,由于其在全球广受欢迎的“火鸡面”需求强劲,截至今年6月的一年里,该公司的出口额达到了7亿美元。该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三养的出口额继续增长,从2017年的1亿美元增长到第二年的2亿美元,2021年增长到3亿美元,然后到2022年增长到4亿美元。  周四,在首尔举行的第61届贸易之日颁奖典礼上,三养食品获得了7亿美元的“出口塔奖”。这是韩国食品企业首次以7亿美元的出货量获得该奖项。 该公司一位发言人表示:“从2023年7月1日到今年6月30日,火鸡面的出口占总出口量的90%以上。” 据该公司称,三养的“火鸡面”目前每年在全球100个国家销售约10亿包。 自2012年上市以来,“火鸡面”的累计销量已达到70亿包,价值4万亿韩元(约合28.3亿美元)。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0612.htm)
在首席执行官帕特·盖尔辛格突然离职后不久,美国老牌芯片巨头英特尔的高管们在美东时间周三的一次采访中坚持其当前各项的财务预测基准,同时表示将严格控制英特尔的资本支出。包括临时首席执行官在内的高管们重申乐观业绩展望,虽然英特尔如今陷入经营困境,但是高管们仍然在坚持“芯片代工梦”——即预计旗下的芯片代工厂的整体经营亏损预计将在2024年达到峰值,在2030年实现整个业务盈亏平衡。  “我们坚持在财报发布时给出的那些乐观指引以及业绩展望。”英特尔首席财务官兼“临时联席首席执行官”戴夫·辛斯纳在周三的瑞银全球技术与人工智能大会上表示。他还表示,虽然发生重大人事变动,但是英特尔的“核心战略”(core strategy)继续保持不变。 尽管如此,他与英特尔知名高管纳加·钱德拉塞卡兰还是为公司提出了一个新的愿景,这是一种在未来节省资本支出的愿景,其中包括对未来一段时间资本支出规模采取更加保守的策略——这也是投资者们在盖尔辛格任职期间一直重点关注的问题,投资者以及华尔街机构曾多次向盖尔辛格施压,要求他削减英特尔庞大支出。辛斯纳表示,英特尔的芯片制造厂将进一步降低成本,并推出利润率更高的晶圆组合,这将大幅改善英特尔经营状况。 “必须发生重大的文化变革,”曾在存储巨头美光科技工作多年的“资深芯片老兵”钱德拉塞卡兰表示,他主要负责英特尔的芯片制造业务和供应链。这家美国老牌芯片公司长期以来制造的芯片仅用于自家产品,因此数量足以满足需求,钱德拉塞卡兰称之为“不留下任何晶圆”。他表示,英特尔现在需要秉持“不留资本”的态度,并且坚持“芯片代工”这一大方向。 英特尔高管:新任首席执行官必须拥有代工经验 英特尔周一宣布,盖尔辛格在任职不到四年后退休。并且有媒体爆料称,英特尔正在史无前例地考虑聘请来自外部的候选人士来接替被罢免的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帕特·盖尔辛格,媒体表示,已斥资聘请全球顶级猎头公司史宾沙(Spencer Stuart)来寻找该公司潜在的CEO继任者。英特尔自创立以来一直坚持从内部提拔资深技术人士来担任CEO,因此,外来的空降CEO势必将打破这一传统。 关于下一任CEO如何筛选,辛斯纳并未透露太多信息,但强调下一任首席执行官势必拥有芯片制造专业知识以及芯片代工业务方面的经验,尤其是先进工艺制程方面的经验。 根据媒体最新报道,有知情人士表示,数据中心芯片领军者之一Marvell的首席执行官马特·墨菲是英特尔董事迫切考虑的CEO人选之一。目前英特尔在与AMD以及英伟达的数据中心AI 芯片竞争中全面处于劣势,这位Marvell首席执行官如果成功空降,对于英特尔前景来说无疑是巨大提振,并且在股票市场也非常有望获得投资者们集体认可,进而大幅推高英特尔近年来低迷的股价。 Marvell近年来通过提供定制化的人工智能芯片产品,成功与亚马逊等科技巨头建立了长期定制AI芯片合作关系。公司首席执行官马特·墨菲表示,Marvell将从全行业人工智能支出激增中获益,并预计今年的AI相关营收规模将增长两倍,达到15亿美元以上,并在下一财年达到25亿美元。杰富瑞分析师预计,到2025年Marvell仅仅来自定制AI芯片的营收规模就可能达到25亿至30亿美元。 知情人士表示,英特尔董事会近日还向已离职的英特尔董事陈立武(Lip-Bu Tan)示好,询问他是否有兴趣担任这家陷入严峻经营困境的芯片制造巨头的最高领导职位。 英特尔重申业绩预期,并且坚定追逐“芯片代工梦” 上个月,该公司在发布业绩时预测,本季度的销售额区间将在133亿美元至143亿美元之间,超过华尔街分析师们平均预测的大约136亿美元。目前英特尔管理层继续坚持这一乐观预测。 在瑞银举办的这场万众瞩目的科技行业活动中,英特尔高管们释放的最新重磅信号在于,他们重申英特尔将继续执行“英特尔老兵”盖尔辛格的战略——这也是上述的“核心战略”,将英特尔从自给自足的集设计、制造与封测一体的IDM芯片制造商彻底转变为足以比肩台积电的“世界级”芯片代工厂——力争为所有有需求的外部客户制造芯片。 这也意味着即使英特尔陷入经营困境,英特尔管理层仍然达成打造世界级“芯片代工厂”这一基本共识。在盖尔辛格制定的芯片代工战略规划中,英特尔旗下的芯片代工厂的整体经营亏损预计将在2024年达到峰值,并计划从现在到2030年的某个时间实现高达40%的Non-GAAP准则下毛利率以及高达30%的Non-GAAP准则下营业利润率,预计在2030年还将实现整个代工业务的GAAP“盈亏平衡”。辛斯纳在活动中补充表示,从明年将开始看到更积极的芯片代工业务利润率。 在盖尔辛格规划中,英特尔将为任何公司代工芯片,其中也包括长期竞争对手英伟达与AMD;盖尔辛格预测,到2030年英特尔的芯片代工业务达到全球第二规模,其规模可能仅略输于芯片代工之王台积电。此外,盖尔辛格曾多次强调英特尔将比芯片制造领域的竞争对手“领先一步”实现更加先进的18A制程节点,而18A先进制程将使得英特尔在成本方面重新与竞争对手持平。“18A”等A系列芯片制造类别,既指英特尔规划的1.8nm工艺芯片,也指英特尔所规划的3D chiplet先进封装工艺路线图。 关于18A高端芯片制造工艺进程,钱德拉塞卡兰在瑞银举办的这场活动中表示,尽管面临一些技术问题与执行困难,但已经达到了几个关键里程碑。“现在这个节点上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挑战。剩下的基本是克服产量挑战、缺陷密度挑战。”钱德拉塞卡兰补充道,英特尔计划在明年上半年向客户们提供使用新工艺制程制造出的一部分芯片样品,并在下半年开始在俄勒冈州工厂扩大新工艺产能,但未详细指出新工艺的具体制程。 辛斯纳表示,英特尔对其获得的美国《芯片法案》拨款并不担心,认为这一补贴将支持英特尔代工业务发展。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市的英特尔将获得大约79亿美元的美国政府直接拨款补贴,这是旨在振兴美国国内芯片制造业复苏计划的其中一部分。 “这是一项铁板钉钉的协议,”辛斯纳表示。他还指出,《芯片法案》中的大部分激励措施将以税收抵免的形式出现,而非拨款,而即将上任的特朗普政府也将“非常重视制造业”,尤其是高度重视“芯片制造回流美国”。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0610.htm)
 恋爱冒险游戏《告别回忆》系列最新作《告别回忆 双想 〜Not always true〜》确定将于2025年4月10日发售,目前预订已开启。    《告别回忆 双想 〜Not always true〜》为《告别回忆》系列25周年纪念作品,林直孝负责编剧,佐佐木睦美负责角色设计,阿保刚负责配乐。    实体版将推出普通版、限定版、超限定版,详情如下: 限定版(Switch/PS5/PS4) - 佐佐木睦美新图制作的限定外箱 - A4设定资料集(60p以上) - Sound Collection 超限定版(仅有Switch版) - 佐佐木睦美新图制作的限定外箱 - A4设定资料集(60p以上) - Sound Collection - 《告别回忆 FanDisc编年史》:收录《告别回忆》5部FD的HD复刻版游戏,该作在2025年内也将单独发售 - 《告别回忆》25周年纪念活动门票:2025年5月3日举办 - A4装饰画 - 《告别回忆 2018~2024精选画集》 - TCG DIVINE CROSS PR卡  《双想》将登陆Nintendo Switch/PS5/PS4/Steam平台,支持简繁中文的亚洲版与日版将同天(4月10日)发售。
今日,有市场消息称,Temu被告知暂停在越南的业务。针对该传闻,接近Temu人士独家透露,跟全球电商巨头亚马逊不同,今年以来,来自中国的跨境电商平台(包括Temu、SHEIN、速卖通等)在越南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4/1010/4e3906c64aa1e6c.webp) 据悉,Temu正在跟越南政府有关部门积极沟通,寻求解决方案。 该人士表示,Temu有诚意将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商品提供给越南消费者,就像那些美洲、欧洲、非洲的消费者一样,他们都不同程度的成为了中国制造商品的受益者。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0608.htm)
微软宣布,最新的 Windows 11 功能更新版本 24H2 现已进入新的可用阶段,可供更多设备使用。以前,只有当“尽快获取最新更新”开关设置为“开”时,更新才可用。因此,更多运行版本 22H2 和 23H2 的系统将收到更新。  微软写道:截至 2024 年 12 月 4 日的当前状态,Windows 11 版本 24H2(也称为 Windows 11 2024 更新)现已推出。 最新版本的 Windows 正在分阶段推出,现在已进入新的可用性阶段。版本 24H2 正在提供给运行 Windows 11 版本 22H2 和 23H2 的更广泛的合格设备。 如果你想知道如何知道你的设备是否已准备好升级,该公司也对此进行了解释: 要检查你的设备是否有可用的更新,只需选择设置 > Windows 更新,然后选择检查更新。如果你的设备已准备好更新,你会看到下载和安装。 如果您在升级后遇到问题,可以使用新的“使用 Windows 更新修复问题”选项进行就地修复,微软最近对此进行了详细解释,但请记住,它并不适合所有人。 如果您仍未收到更新,则可能存在阻止升级的阻止。其中大部分与不兼容问题有关。 如果您拥有某些 Ubisoft 游戏,则更新将被阻止。此外,USB 扫描仪、打印机和网络设备也存在问题,因此版本 24H2 将不可用。除此之外,一些华硕 PC 也没有收到更新。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0604.htm)
 电影《跳跃大搜查线》系列最新作《跳跃大搜查线N.E.W》正式公布,织田裕二回归主演,将于2026年在日本上映。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跳跃大搜查线》为1997年播出的警察职场题材电视剧,在之后又推出了多部特别篇和电影,其中2003年的《跳跃大搜查线 THE MOVIE 2:封锁彩虹桥》票房为173.5亿日元,成为日本真人电影的票房纪录保持者。 2024年3月,该系列再启动,以室井慎次为主角的电影分上下部分别在10月和11月上映。    《跳跃大搜查线N.E.W》将以织田裕二饰演的青岛俊作为主角,讲述他新的故事。影片详情敬请期待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