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Facebook母公司Meta今天发布了截至3月31日的2025财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Meta第一季度总营收为423.1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364.55亿美元增长16%;净利润为166.4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123.69亿美元增长35%,其中元宇宙业务营业亏损42亿美元。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5/0228/38342efe811dee1.jpg) Meta创始人兼CEO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称,Meta AI目前的月活跃用户已接近10亿。 股价表现: Meta第一季度营收和每股收益均超出分析师预期,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上涨4%。  Meta盘后上涨4.01% Meta周三在纳斯达克交易所的开盘价为538.40美元。截至周三收盘,Meta股价下跌5.44美元,报收于549美元,跌幅为0.98%。截至发稿,Meta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上涨22美元至571美元,涨幅为4.01%。过去52周,Meta股价最高为740.91美元,最低为427.11美元。 第一季度运营要点: ——2025年3月,应用家族日活跃用户(DAP)平均值为34.3亿人,同比增长6%; ——应用家族上的广告展现量同比增长5%,每条广告的平均价格同比增长10%。 第一季度财务业绩: ——总营收为423.1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364.55亿美元增长16%,按固定汇率计算同比增长19%; ·广告收入为413.92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356.35亿美元增长16%; ·其他业务收入为5.10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3.80亿美元增长34%; ·负责元宇宙业务的现实实验室部门收入为4.12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4.40亿美元下降6%;营业亏损42.10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营业亏损38.46亿美元扩大9%; ——总成本和费用为247.5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226.37亿美元增长9%; ——营业利润为175.5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138.18亿美元增长27%;营业利润率为41%,较上年同期的38%增长3个百分点; ——净利润为166.4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123.69亿美元增长35%;每股摊薄收益为6.43美元,较上年同期的4.71美元增长37%; ——资本支出为136.9亿美元; ——Meta在本季度回购了134亿美元的A类普通股;派发的股息和股息等值物总额为13.3亿美元。 ——截至2025年3月31日,Meta持有的现金、现金等价物以及有价证券总额为702.3亿美元;运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为240.3亿美元;自由现金流为103.3亿美元。 展望: ——2025财年第二季度总营收将介于425亿美元至455亿美元之间,这一预期基于汇率变动对营收同比增长带来大约1%的正向推动; ——2025财年总费用将介于1140亿美元至1190亿美元之间; ——2025财年资本支出将介于640亿美元至720亿美元之间,高于此前预计的600亿美元至650亿美元;2025年,大部分资本支出仍将用于核心业务。 ——在税收环境无任何变化的情况下,2025财年税率预计将介于12%至15%。 高管点评: Meta CEO扎克伯格表示:“我们为这个重要年份开了一个好头,我们的社区持续增长,业务表现也非常出色。我们在AI眼镜和Meta AI方面都取得了良好进展,Meta AI目前的月活跃用户已接近10亿。”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6602.htm)
5月1日,据彭博社报道,美国联邦法官周三裁定,苹果公司违反了一项法院命令,必须进行整改以更好地促进市场竞争。该命令原本要求苹果开放其App Store应用商店,允许用户采用外部支付方式。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5/0320/47a99055306520a.jpg) 加州联邦地区法官伊冯·冈萨雷斯·罗杰斯(Yvonne Gonzalez Rogers)周三在裁决中站在了《堡垒之夜》开发商Epic Games一方,认为苹果“故意”违反她所发布的禁制令。此前,Epic指控苹果未遵守罗杰斯法官在2021年发布的命令。当年,罗杰斯认定苹果实施了违反加州法律的反竞争行为。 罗杰斯在最新裁决中命令苹果对其应用商店业务做出一系列整改,包括禁止苹果对于在应用商店外完成的购买交易收取任何佣金。 罗杰斯还将此案移交给了联邦检察官,以调查苹果是否因无视她在2021年作出的裁决,而犯下了藐视法庭的刑事罪行。 截至发稿,苹果尚未就此置评。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6600.htm)
当地时间4月30日,埃隆·马斯克在白宫参加了内阁会议,并带去了“双倍乐趣”。现年53岁的特斯拉创始人坐在会议桌旁,佩戴了两顶棒球帽,很难不引起关注。据报道称,黑色的是马斯克经常佩戴的绣有“政府效率部”(DOGE)字样的帽子,而红色的则是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近来颇为喜欢的,绣有“美国湾”字样的棒球帽。   戴着两顶帽子亮相,马斯克自然会得到关注,特朗普就对此表达了看法,“埃隆,我喜欢你的双帽子,他是唯一一个能做到这一点并且不受惩罚的人。” 马斯克随即回应说:“嗯,总统先生,您知道他们说我戴过很多帽子!”“这是真的,连我的帽子都有帽子。”  虽然马斯克戴两顶帽子很有喜感,但当天一些美国媒体在报道这件事的时候,直截了当地说他是“博眼球”。 从会议现场直播画面可以知道,马斯克在会议中反复更换着帽子,最终决定将两顶帽子叠戴。对于这样的行为,有人认为他“很搞笑”,但也有人批评他“不够严肃”,还有人称他是故意通过帽子制造话题,试图在会议中突出自己的存在感。 有评论指出,马斯克这样做也并非单纯的哗众取宠,他显然有想要表达的深层意思。“马斯克想要通过佩戴帽子表达对特朗普政策的支持,同时也希望借此缓和与特朗普的关系,进而为特斯拉赢得更多的政府支持。”  特朗普在会议上也表态了,他说:“埃隆,我们都想感谢你的帮助。你真的牺牲了很多,也受到了非常不公平的对待。” 马斯克也顺势提到了自己的特斯拉,“他们确实喜欢烧我的车,这可不是什么好事。”特朗普听后也是赶紧安抚,“绝大多数人真的尊重你、欣赏你,你让很多人看到了可以做的事情。”  据报道称,马斯克在内阁中的正式职务将于5月30日左右结束,之后他将担任妃正式顾问。按照白宫办公厅主任苏西·威尔斯的说法,马斯克出席白宫的次数已经大大减少,因为他准备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公司上。 “我没有亲自与他会面,而是通过电话与他交谈,但效果是一样的,”威尔斯这样说道,“他会稍微退一步,但他肯定不会放弃。他的员工也绝对不会放弃。” 此前有消息称,威尔斯无法欣赏马斯克在内阁中的作用,她是“赶走”马斯克的关键力量,而现在马斯克即将离开,她多少也缓和了语气。  虽然马斯克和特朗普在内阁会议上表现得很友好,但据称两个人的关系还是存在着复杂性的。 尽管两个人有“金钱堆砌”的合作基础,但裂痕却也存在,最为明显的就是马斯克反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进而也导致了他和白宫其他官员矛盾的加剧。马斯克曾公开称贸易顾问彼得·纳瓦罗为“没脑子”,而纳瓦罗则讽刺马斯克只是“汽车组装工”。 随着特斯拉销量的急剧下滑,马斯克很显然不得不跟特朗普保持距离了,另一方面特朗普也有意和马斯克保持距离,以减轻自己的政治压力。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6598.htm)
通用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Jim Farley)周三说,总统特朗普暂缓汽车零部件关税是有帮助的,但仍需要更多的改变来帮助汽车制造商和发展美国汽车工业。特朗普星期二通过行政命令签署的这些新措施将补偿汽车制造商购买的一些美国零部件,并减少汽车行业相互之间的“堆积”关税。  周二的变化是在汽车行业请求缓解特朗普关税带来的监管不确定性之后做出的。特朗普的关税包括对进口汽车征收25%的关税,并将在5月3日之前对汽车零部件征收25%的关税。 “本周关税计划的变化将有助于减轻对汽车制造商、供应商和消费者的关税影响,但我们需要继续与政府密切合作,制定一套全面的政策,以支持我们对健康和增长的汽车行业的共同愿景,而我们还没有做到这一点,”法利在福特肯塔基卡车工厂举行的2025年福特远征发布会上说。 法利说,美国鼓励出口并奖励福特等公司在美国生产的政策“至关重要”。  “我们在这里生产的许多汽车都出口到世界各地。难道我们不应该为此得到赞扬吗?”法利说,“这些都是美国人的工作,我们必须继续致力于生产价格合理的零部件,以确保这些供应链促进国内增长,并在我们国家生产价格合理的汽车。” 福特是美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商,该公司表示,按商品总价值计算,它是零部件和汽车的净出口商,按每辆车计算,它几乎是一个净出口商。净出口商指的是一家公司出口多于进口。 法利就竞争对手与福特的制造业务相匹配对美国汽车业和美国的影响提出了一系列“假设”情景。他说,这些行动将意味着每年增加400万辆汽车,在美国新建15家制造工厂,创造50多万个制造业就业岗位 法利说:“想象一下,如果在美国进口所有汽车的公司都像福特一样对待美国制造业。”法利的公司仍然从墨西哥、加拿大进口大量汽车和零部件。 对进口到美国的汽车征收25%的关税将继续下去,但新措施的目的是降低由单独征税导致的总体关税水平,比如对钢铁和铝征收额外25%的关税,这些关税“叠加”在一起。 根据该命令,原定于5月3日开始对汽车零部件征收的额外25%的关税也将继续生效,但在美国进行最终组装的汽车将有资格在两年内获得部分关税补偿。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6596.htm)
美国经济在第一季度出现三年来的首次萎缩,企业为避免关税造成的成本上升而大举进口,这凸显出特朗普混乱的贸易政策的破坏性。美国商务部周三公布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初值报告显示了美国经济日益黯淡的前景。消费者支出较去年第四季度大幅放缓。企业也增加了对设备的投资,主要是信息处理和运输设备。 [](https://static.cnbetacdn.com/thumb/article/2022/0112/730d7964e20c9d7.jpg) 消费者和企业支出可能都反映了关税生效前的提前进口。因此,在特朗普执政100天之际,这份报告强化了美国民众对他处理经济问题的日益不满。 特朗普去年11月在选民对经济,尤其是通胀的担忧中大获全胜。目前消费者信心接近五年来的最低水平,企业信心大幅下滑。航空公司下调2025年的财测,理由是关税给非必要旅行支出带来了不确定性。经济学家表示,关税将提高企业和家庭的成本。 经济学家预计,随着进口的拖累消退,经济将在第二季度出现反弹,但**可能不足以避免经济衰退或一段时间的增长乏力和高通胀,这种组合通常被称为滞胀**。他们表示,解决特朗普政府不断变化的关税立场所造成的不确定性至关重要。 “如果贸易井喷是企业为避开关税而提前购买进口投入品的结果,那么贸易平衡的恶化将在第二季度逆转,” High Frequency Economics首席经济学家Carl Weinberg表示。“这将带来一些GDP增长。不过,破坏性的不确定性和更高的税——关税是对进口征收的税——将在今年底前把GDP拉回萎缩区域。” 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表示,第一季度GDP环比年率初值为下降0.3%,这是2022年第一季度以来经济首次萎缩。 联邦政府支出减少也造成拖累,这可能与白宫大幅削减资金有关,包括大规模裁员和关闭一些项目。 特朗普将GDP疲软归咎于前总统拜登,并寻求强调强劲的国内需求,包括企业支出的反弹,设备支出大增22.5%。 不包括贸易、库存和政府支出、面向国内私人买家的最终销售稳健增长3.0%。但特朗普提到的这一衡量国内需求的指标也被关税扭曲了。最终销售在拜登执政的去年第四季也强劲增长2.9%。 美国参议院民主党领袖舒默在一份声明中指责特朗普把国家搞得一团糟。 舒默称:“特朗普必须承认他的失败,改变方向,并立即解雇他的经济团队。” 路透调查的经济学家此前预测,美国第一季度GDP将增长0.3%。去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长2.4%。 美国华尔街股市下跌。美元兑一篮子货币上涨。美国公债收益率下跌。 **创纪录的进口造成拖累** **第一季进口猛增41.3%,为2020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大增幅**,当时新冠疫情导致全球供应链受扰。这盖过了出口小幅增长的影响,导致巨大的贸易逆差,使GDP创纪录下降4.83个百分点。 部分进口最终变成了仓库的库存,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GDP的冲击。库存累积在第四季小幅增加后,第一季大增1401亿美元。库存给GDP做出了2.25个百分点的贡献,此前曾连续两个季度造成拖累。 美国劳工统计局的一份报告显示,第一季度工资增长0.8%。 通胀在3月有所降温。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的核心个人消费支出(PCE)物价指数在2月上涨0.5%后,3月持平。 **经济学家表示,这些报告将鼓励美联储下周维持利率不变。** 占经济总量三分之二以上的消费者支出继第四季度增长4.0%的强劲后,第一季度增长1.8%。服务和商品支出,主要是医疗保健、住房和耐久财带来支撑。 大部分增长发生在3月,由于家庭提前购买汽车,支出急升0.7%。经济学家预计,4月这种提前购买的行为将持续下去。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6594.htm)
周三,在公布了由 Azure 云业务推动的超出预期的季度业绩后,微软的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上涨了超过 6%。以下是该公司与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LSEG)的市场普遍预期相比的业绩表现: 2025 年 4 月 4 日,在华盛顿州雷德蒙德的微软总部举行的公司成立 50 周年纪念活动上,微软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发表讲话。 每股收益:3.46 美元(预期为 3.22 美元) 营收:700.7 亿美元(预期为 684.2 亿美元) 根据一份声明,在截至 3 月 31 日的这个季度里,微软的营收同比增长了 13%。净利润从去年同期的 219 亿美元(合每股 2.94 美元)攀升至 258 亿美元,涨幅为 18%。 虽然收益和营收超出了预期,但这些都是过往业绩。美国总统特朗普在 4 月初宣布了全面的关税政策,投资者将关注即将举行的财报电话会议上的相关评论,以了解这些关税政策对本季度以及今年剩余时间业绩可能产生的影响。 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在今年早些时候表示,微软计划在 2025 财年投入 800 亿美元用于建设能够处理人工智能工作负载的数据中心。这需要从海外大量进口相关设备,这意味着成本可能会大幅上升,具体取决于关税的征收对象。 在本季度,微软继续大力投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不包括融资租赁在内的资本支出达到了 167.5 亿美元,增长了近 53%。Visible Alpha 调查的分析师此前预期为 163.7 亿美元。  该公司的 Azure 营收增长了 33%,其中 16 个百分点的增长与人工智能相关。StreetAccount 和CNBC调查的分析师此前分别预计增长 30.3% 和 29.7%。包括 Azure 云服务在内的微软智能云部门实现营收 267.5 亿美元,增长约 21%,超过了 StreetAccount 预期的 261.6 亿美元的市场普遍预期。 包含 Office 软件订阅和领英(LinkedIn)业务的生产力和业务流程部门的营收增长了 10%,达到 299.4 亿美元,超过了 StreetAccount 预期的 295.7 亿美元的市场普遍预期。 在包含 Windows、搜索广告、设备和视频游戏主机业务的更多个人计算部门,营收增长了 6%,达到 133.7 亿美元,高于 StreetAccount 预期的 126.6 亿美元的市场普遍预期。 微软表示,由于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导致库存水平居高不下,向设备制造商销售的设备和 Windows 操作系统许可证增长了 3%。科技行业研究机构高德纳(Gartner)估计,本季度个人电脑出货量增长了 4.8%。 在截至 3 月 31 日的这个季度里,微软宣布对其与关键人工智能合作伙伴 OpenAI 的合作关系进行了调整。该公司表示,当 OpenAI 需要新的计算能力时,微软拥有优先购买权,但并非总是必须提供。同一天,OpenAI 在白宫与甲骨文(Oracle)和软银(SoftBank)一同宣布了 “星门”(Stargate)人工智能基础设施项目。 微软表示,本季度其 “其他费用” 为 6.23 亿美元。这笔费用包括对采用权益法核算的投资项目(包括对 OpenAI 的投资)所确认的损失。上一季度这一数字为 22.9 亿美元。 截至周三收盘,微软的股价年内下跌了 7%,而标准普尔 500 指数下跌了约 6%。 公司高管将于美国东部时间下午 5 点 30 分开始在与分析师的电话会议上发布业绩指引并讨论财报结果。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6592.htm)
美国和乌克兰周三就使用乌克兰的自然资源达成协议,基辅希望借此巩固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支持来与俄罗斯进行停火谈判。这笔交易将赋予美国通过新投资项目开发乌克兰自然资源的特权,涵盖范围包括铝、石墨、石油和天然气等。协议被视为换取特朗普对基辅善意的关键。他上台后正推动结束俄乌冲突。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项协议向俄罗斯明确传递了一个信号,即特朗普政府致力于围绕自由、主权和繁荣的乌克兰展开长期和平进程。” 乌克兰经济部长斯维里坚科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我们正与美国一道设立这一基金,以吸引全球投资进入我国。” 在乌克兰与美国官员就文本内容争论数周之后,本周早些时候迹象显示协议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乌克兰谈判代表访问华盛顿,着手敲定最终细节。双方已就主协议达成一致,正在就技术细节进行讨论。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乌方原本希望先签署总体协议,随后再处理具体细节,但美方坚持要求同时就所有部分达成一致。 “我们达成了一项协议,确保了我们的资金安全,我们可以开始挖掘和开展必须做的事,”特朗普周三稍早在白宫内阁会议上表示,“这对他们来说也有好处,现场将有美国的存在,而美方的存在将有助于阻止许多不良势力进入该国,至少不会进入我们正在挖掘的地区。” **重建基金** 根据该协议,对于转入一项特别重建投资基金的利润,美国享有优先索取权。该基金将由华盛顿控制。根据文件草案,美国同意只有未来可能向乌克兰提供的军事援助才会计入其对该基金的出资份额。乌克兰总理什梅加尔表示,华盛顿已放弃要求乌方偿还自俄乌冲突以来已经获得的美国援助。 美国财政部在一份声明中说:“为了表彰美国人民自俄乌冲突所提供的大量财政和物质支持,这一经济伙伴关系使我们两国能够协同合作,共同投资,以确保我们的共同资产、人才和能力能够加速乌克兰的经济复苏。” 根据协议计划,美国还认可乌克兰的意图,即该协议不得与乌克兰加入欧盟的计划发生冲突。该条款长期以来被视为乌方在谈判中的“红线”。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6590.htm)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所有美国公司最终都需要人工智能工厂,或者自身成为AI工厂,并在此过程中创造美国的技术岗位。AI工厂是指同时生产商品和AI的实体。 “就像我们今天制造实体汽车,或者未来制造任何实体物品一样,它都会有一个数字版本,”黄仁勋周三对媒体表示。“所以你需要一个AI工厂来创建在汽车中运行的AI模型。” [](https://cdn.wccftech.com/wp-content/uploads/2023/12/NVIDIA-CEO-Jensen-Huang-AI-728x415.png) AI工厂是英伟达在以往活动中推广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一种接收数据并产出智能的设施。AI工厂也可被描述为一种专为AI设计的、集芯片、软件、设计和网络基础设施于一体的一站式平台。 黄仁勋说,由于英伟达是AI基础设施背后的“引擎”,该芯片巨头受益于这些AI工厂的发展。他表示,电力进入这些工厂,出来的是词元(token),他指的是AI模型输出的微小数据单元。 这位英伟达负责人的上述言论是在山与谷论坛(Hill and Valley Forum)上发表的。这是一个为期一天的硅谷精英和政策制定者聚会,由雅各布-赫尔伯格(Jacob Helberg)共同创办,他是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提名的负责经济增长、能源和环境事务的副国务卿人选。 黄仁勋表示,政策制定者“需要认识到,我们应该加速、支持和推动美国AI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 基于AI工厂将成为美国公司普遍现象的观点,黄仁勋还表示,美国数据中心建设热潮将在建筑、钢铁、信息技术和网络等领域创造技术岗位。他说:“我们的国家需要承认,行业技艺是值得尊敬的工作,对于一个国家的建设来说,行业技艺是必不可少的。” 责任编辑:王永生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6588.htm)
截至2024年12月,香港券商前30名名单中耀才排名第30,月成交总额为80.30亿港元,占大市成交比0.28%。
 作者 | Li Yuan 编辑 | 郑玄 你有没有一件事,因为做起来太麻烦,拖到一直都不想开始? 好吧,笔者承认,我有这个问题。这也是笔者自从拥有智能手机以来,一直在不断尝试各种日程管理和 To-do List 应用的原因。 不过笔者很快就发现,对于一个擅长规划的人而言,似乎只用一个日历,也已经能很好地规划自己的工作了。而对于一个本来就讨厌规划的人而言,添加任务,添加截止日期,添加子任务,添加截止日期,分配优先级,本身就是一项令人头疼到不想开始的事情。 于是,我和日程软件的关系,最后变得很像一对怨偶——只有任务变得又紧急又多又重要的时候,我才会鼓起勇气,把一件一件任务登记到软件里,设置好截止日期和提醒时间。而只要能够稍得喘息,我就永远想不起来打开这个软件。 而如果一件事情虽然重要,比如我知道我想学习拳击,但是这件事并不十分紧急,对我来说又很麻烦——又要去买装备又要去对比课程,哪个 To-do List 也很难帮我开启这一任务。 作为一个日程管理 app 的资深用户,笔者本来已经对这个「老怨偶」不再抱有太多期望了。大多数 To-do List 的软件,功能都大同小异,区别无非是 UI 和使用上的繁琐程度。 不过,最近,机缘巧合之下,笔者发现了一款 AI-native 的日程管理软件,让我突然眼前一亮。 日程管理领域,早已有一整套成熟完整的理论体系,无论是「重要 vs 紧急」四象限理论、番茄工作法、还是 GTD 理论,都早在上世纪就已经被提出。而这款软件,却在这样一个「历史悠久、创新稀少」的领域中,依然借助 AI 做出了突破,甚至意外地,在我的日常生活里真正起到了点作用。 # AI-native 的日程软件长什么样? 笔者是在小红书最开始发现了这款软件。 名叫 Splitti,这款由国外独立开发者设计的日程管理软件,最先在 ADHD 社群中有了小范围的传播——ADHD 人群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对于日程管理软件本身的需求,也相对比较旺盛。 而这款 app,主打的是能够使用 AI,帮助 ADHD 人群,更快地启动任务和安排生活。 一打开这个 app,我就感受到了这个软件的与众不同之处。 作为日程软件的老用户,笔者已经对日程软件的界面十分熟悉——一般不是一个日历,就是一个任务添加界面。 而打开 Splitti,则很不一样——你被要求写一段自我介绍,让 AI 更好地了解你。  不明所以,笔者填写了几个关键信息:「Li Yuan、女、科技作者、INTP」,并填写了一个规划痛点「养猫,猫会打扰我的工作。」 接下来,出乎笔者的意料,app 马上根据笔者输入的内容,生成了一段非常长的对笔者个人的情况分析,包括「注意她可能喜欢深度专注,应该在交流中增加智识性内容。」等等。并马上提出了三个追问问题,包括「在做科技作者的过程中,你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这种体验确实是在 AI 时代之前难以想象的。软件并不像之前的日程软件一样,提供的是一个标准化的工具体验,而更像一个真正的私人教练,在接触中,会选择先了解你的情况。 而在获得笔者的私人情况后,Splitti 开始建议笔者增加一条新任务。 任务可以直接用自然语言,甚至语音输入,直接输入关于这条任务,我的所有思考就可以了。  接下来,AI 则根据它对我,和对人物的理解,直接将这个任务分成了多个子任务。  除了分解任务之外,笔者还惊喜地发现,AI 已经为我的每个任务,规划了一个大概能完成的时间,并给他们自动设置了截止日期。 每一个子任务,如果过于抽象,还可以点击,再次进行任务分解。比如「找到拳击课程」可以进一步拆解为「在网上调研」,「在线下调研」,「阅读评论」,「给场馆打电话」,「列出不同场馆的对比」。 在任务被拆解到足够细之后,即使是启动困难的人,似乎也有了可以开始的动力。而 Splitti 正是用 AI 为用户垫好了这关键的一步。 甚至在深度使用中,笔者发现, 这样的任务拆解,甚至是根据个人使用定制化的——在笔者添加了一个写作任务之后, AI 进行任务拆解时,会单独拆解出一条任务:请寻找一个合适的工作环境,尽量免受猫咪打扰。 使用越多,把自己的需求和困惑向 AI 讲解地越明确,AI 就会生成一个越完美的私人定制规划。 笔者还惊喜地发现,AI 能做的还不仅如此。 AI 还能为我的任务生成经典的「重要 vs 紧急」四象限图。在得知我是一个科技作者后,AI 自动把我列出的「撰写一个机器人方向稿件」列入了重要且紧急的象限中,而把寻找拳击场馆列入了不那么重要且不紧急的象限中,并在下面给出了自己的原因。  在添加多条任务后,AI 还可以根据添加的任务,直接帮你规划出日程安排,重要紧急事项靠前,而不那么紧急的事项靠后。甚至还加入了一些不完全符合中国水土的考量——AI 把工作事项都尽量安排在了每天晚上五点之前,五点之后安排了健身和娱乐。  甚至除了传统的日程软件的功能之外,Splitti 还会提供对于添加任务的分析——事业方向的任务过多了,也需要多安排一些朋友聚会;当日的情绪疏导——用户可以选择不同的 AI 导师,从幽默风趣型的,到正念冥想型的;还可以收到针对用户定制化的通知——Yuan,你想要力量的话,就应该赶紧来挑拳击设备了! 笔者第一次感觉到 AI-Native 的应用的魅力。 相比于传统 To-do List 软件,用户所需要付出的努力非常少,只需要用「人话」把自己想做的事,想长期实现的目标简单说一遍,而获得的体验,却是完全翻倍的。 相比于传统更像「电子化日历」的应用,Splitti 更像是一个能听懂人话、但比人类更强的助手——它不会遗漏细节,也不会被复杂的规划问题搞得头疼。 对人来说,添加一项新任务,往往意味着整个日程都需要重新调整:要重新评估每项任务的重要性和紧急性,考虑购物是否安排在促销日,健身是否避开生理期,最后才能决定新任务的最佳插入点。 但对 AI 而言,这一切只需一秒,整个日程就能被即时、自动、合理地重新安排。 # AI-Native App 的一种新思路:不同档位 AI 进行不同定价 Splitti 的另一个有趣之处,是它尝试了一种完全 AI-Native 的定价方式。 通常情况下,To-do List App 有自己的一套定价方式。 以 2013–2014 年就已推出的知名应用滴答清单为例,目前采用「免费+付费解锁高级功能」的模式:免费用户可以使用基础的日历视图,并创建有限数量的清单和任务;而成为高级会员后,才能解锁如持续提醒、时间段设置、高级数据统计、更大的任务和清单容量等功能。 这样的定价策略,反映了传统的日程软件的电子工具属性——免费用户只能使用不那么好用的工具,而付费用户,则可以获得更强大的工具。 而 Splitti 在这点上,设计理念是完全不同的。  虽然 Splitti 的不同付费档位也存在一定的功能差异,但它的核心定价逻辑,并不在于「能用多少功能」,而在于「用的是哪种 AI」。 免费用户几乎可以使用与付费用户相同的功能,但调用的是被称为「简单 AI 」的基础模型。中档付费用户则可以获得「更智能的 AI」,而最高档位的用户,使用的则是 Splitti 提供的「最先进的 AI」。 在功能层面,最高档付费用户获得的也并不是更多的工具选项,而是更深度的 AI 交互权限——他们可以更频繁地与 AI 沟通,提出更复杂的请求,享受更个性化、更智能的任务规划体验。 对 Splitti 来说,贵的不是功能多,而是你可以「更多地跟更聪明的大脑对话」。 作为一个小众 app,这样的定价方式是不是能够获得接受还不明确,不过笔者在美区的 app 评论下,找到了一个有趣的评价:  「我用了二十年的手机,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留下应用评论。我之所以写这条评论,是因为我觉得这个 App 对像我这样的人来说简直是救星。我有决策瘫痪、注意力缺陷障碍(ADHD),总是对生活感到极度压力大、难以招架。过去,我曾是个高效能人士,但自从有了孩子,加上每天被各种紧急事务压得喘不过气来,我的生活节奏彻底被打乱了。过去两年我几乎是在痛苦中熬过来的。 我曾考虑过请一位生活教练,希望有人能帮助我找回动力、重新接触我热爱的事情,同时也帮我理清思路、保持条理。然而,当我得知报价在 6000 到 7000 美元之间时,我意识到这条路对我来说并不可行。 我知道自己非常需要那种「有个人真正关心我、会问我怎么了、会追问细节、会提出前进建议」的帮助。所以我开始寻找带有 AI 辅助的任务管理工具,尝试了大概四款,最终选择了这一个。 它真的非常棒,我目前还没有用完所有功能,但已经印象深刻。当然,它还有一些 bug 和小问题需要完善,毕竟这款应用还比较新。但我真的很认可他们的思路,也希望借由这条评论表达我的感谢,并为他们的成长和改进贡献一份力量。 谢谢你们!」 当用户真的能够将 app 与 life coach(生活教练)这样的服务开始对比的时候,或许 Splitti 已经成功了一半了。 # AI 时代的软件开发——或许从 Day One 就可以跨国 相信读者或许注意到了,在本文的配图中,Splitti 的软件中,有时文字是中文,而有时文字是英文。 这或许也是下一个时代的 AI 应用中,非常有趣的一点。 在上一个时代中,如果想做出非常好的应用出海,翻译和本地化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而对于新时代的 AI 应用而言,却不一定完全如此。 笔者在第一次使用 Splitti 的时候,使用的是 Splitti 的英文版本软件 。然而从一开始,笔者输入的个人简介,就是全中文输入。而在 AI 时代,这并没有任何影响。 软件背后的 AI,认识每一种语言,虽然前端使用了英文提示,但无论你输入的是哪种小众的语言,并不会影响 AI 的核心功能,AI 仍然能我把任务进行成功分解,进行规划。 对于应用出海而言,现在或许是前所未有的好时机。 不过同时,用 AI 开发应用,也仍然存在许多不稳定性。 Splitti 的评论中,也有不少评论都在批评软件的 bug。 这与软件本身由两位独立开发者开发有关。作为一项准日程工具,Splitti 在功能上极其全面。不仅具有 AI 分解任务,AI 规划日程,AI 陪伴提醒这样的创新功能,还具备了比如「重要 vs 紧急」四象限、番茄钟、任务分析、白噪音冥想等一系列传统日程软件可能要付费获得,或者不会全面实现的功能。显然两位独立开发者的野心过于庞大,导致软件仍有不少 bug 影响使用。 而同时,部分原因也仍然根植于 AI 应用开发无法绕开的 AI 本身的局限性中。 如前面所提到,AI 本身虽然能读懂中文,有时候 AI 会选择用英文帮我分解任务,有时 AI 会选择用中文帮我分解任务,这完全无法预料。 而在一些评论中,还有用户提到,有时 AI 设置的截止时间不对,用户手动调整时间的时候,AI 会忽略用户调整的时间,按照自己生成的截止时间规划日程。 经过精调后,这些问题并非不可解决,不过对于新时代的 AI 开发者而言,要不断面临 AI 带来的未知性,将是一项永久的功课。 # AI 应用从卖生成能力走向卖推理能力 在 Splitti 身上,笔者也看见了 AI 应用的未来。 过去我们所熟悉的 AI,多是依赖其生成能力:生成对话,提供情绪价值;或者用来进行文字总结、润色,提升一定程度的生产力。但这些应用的核心,仍然是「生成内容」。 而随着 OpenAI 的 o 系列、DeepSeek R1 等推理模型的逐步成型,AI 的「智力」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飞跃。我们终于可以开始依赖 AI,去完成那些过去对人类来说既繁琐又困难的任务——需要进行多个维度的考量最后做出判断的任务。 Splitti 的特别并不在于它重新定义了日程工具的呈现方式,而在于它将任务分解、长期规划、日程安排——这些对人类来说难度较高的工作,交由 AI 处理。 它不是在用户规划之后,用更漂亮的方式「重写」内容,而是从根本上,使用了 AI 的「大脑」来代替人类进行逻辑思考和规划。 表面上,Splitti 似乎只是优化了交互方式——用户可以用自然语言来安排日程,使用体验更舒适;但实质上,它真正改变的是交付的内容:用户需要做的越来越少,而 AI 能承担的越来越多。 这样的变化,正在各个行业发生。 比如在 [极客公园的采访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TMwNDMwODQ0MQ==&mid=2653077661&idx=1&sn=448ad700c9f893adf568cadaff497d7b&scene=21#wechat_redirect)中,猿辅导的硬件负责人提到:在推理模型出现之前,AI 主要被用来解题和扩充题库,依赖的仍是生成能力。而现在,小猿 AI 会将用户的数据直接交给 AI,由它来判断用户不理解的知识点,并安排接下来的学习任务——这正是推理能力的体现。 旅游行业也有类似趋势。生成旅行规划在 2023 年就已成为 AI 应用的重点方向之一。但当时的产品更多是重新包装网络信息,充其量告诉用户某地有哪些景点、评分如何。而进入推理时代,我们有望看到 AI 真正「理解人类」,为用户制定出合理而个性化的行程规划。 AI 时代就是如此。看似没有太多变化,但实际已经走过沧海桑田。前一年 AI 能力尚不足以完成的,今年或许就可以了。 我们曾一度觉得 AI 像是个「情商高、但做事不太靠谱」的搭子——擅长聊天、擅长安慰,却难以真正承担任务。 而从今年开始,随着推理模型的成熟,这种印象或许将被颠覆:AI 的面孔开始更像一个智商高、逻辑缜密、执行力强的勤勉高管,能独立完成任务,也能做出判断和规划。 *头图来源 :AI 生成 本文为极客公园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极客君微信 geekparkGO
特斯联主打AIoT领域模型、AIoT基础设施及AIoT智能体三大业务,全面发力空间智能。
 ## DeepSeek 发布 Prover-V2 模型,参数量达 6710 亿 4 月 30 日消息,DeepSeek 于 AI 开源社区 Hugging Face 上发布了一个名为 DeepSeek-Prover-V2-671B 的新模型。  据悉,DeepSeek-Prover-V2-671B 使用了更高效的 safetensors 文件格式,并支持多种计算精度,方便模型更快、更省资源地训练和部署,参数达 6710 亿,或为去年发布的 Prover-V1.5 数学模型升级版本。在模型架构上,该模型使用了 DeepSeek-V3 架构,采用 MoE(混合专家)模式,具有 61 层 Transformer 层,7168 维隐藏层。同时支持超长上下文,最大位置嵌入达 16.38 万,使其能处理复杂的数学证明,并且采用了 FP8 量化,可通过量化技术减小模型大小,提高推理效率。(来源:新浪科技)  ## 小米开源「Xiaomi MiMo」大模型:为推理而生,以 7B 参数超越 OpenAI o1-mini 4 月 30 日消息,小米大模型团队通过「Xiaomi MiMo」公众号宣布,小米开源首个「为推理而生」的大模型 Xiaomi MiMo,联动预训练到后训练,全面提升推理能力。据介绍,MiMo 是来自全新成立不久的「小米大模型 Core 团队」的初步尝试。 在数学推理(AIME 24-25)和代码竞赛(LiveCodeBench v5)公开测评集上,MiMo 仅用 7B 的参数规模,超越了 OpenAI 的闭源推理模型 o1-mini 和阿里 Qwen 更大规模的开源推理模型 QwQ-32B-Preview。  官方表示,MiMo 推理能力的提升,由预训练和后训练阶段中数据和算法等多层面的创新联合驱动,包括: - 预训练:核心是让模型见过更多推理模式 - 数据:着重挖掘富推理语料,并合成约 200B tokens 推理数据。 - 训练:进行了三阶段训练,逐步提升训练难度,总训练 25T tokens。  - 后训练:核心是高效稳定的强化学习算法和框架 - 算法:提出 Test Difficulty Driven Reward 来缓解困难算法问题中的奖励稀疏问题,并引入 Easy Data Re-Sampling 策略,以稳定 RL 训练。 - 框架:设计了 Seamless Rollout 系统,使得 RL 训练加速 2.29 倍,验证加速 1.96 倍。(来源:IT 之家)  ## 可生成 AI 播客:谷歌 NotebookLM 音频概览功能新增 76 种语言支持,包含中文 4 月 30 日消息,谷歌宣布其基于人工智能的笔记和研究助手工具 NotebookLM 的「音频概览(Audio Overviews)」功能新增 76 种语言支持。该功能于去年推出,旨在通过人工智能虚拟主持人根据用户上传到 NotebookLM 的文档(如课程阅读材料或法律摘要)生成播客,帮助用户以另一种方式理解和消化文档中的信息。  谷歌表示,此前「音频概览」功能仅支持用户账户所设置的首选语言。如今,公司新增了「输出语言」选项,用户可以自由选择生成「音频概览」的语言。谷歌强调,用户可以随时更改语言设置,这样就能根据需要轻松创建多语言内容或学习材料。 谷歌在一篇博客文章中举例说明了这一功能的实用性:「例如,一位准备关于亚马逊雨林课程的教师可以与学生共享多种语言的资源,比如葡萄牙语纪录片、西班牙语研究报告和英语学习报告。学生们可以将这些资料上传到 NotebookLM,并在他们偏好的语言中生成关键要点的音频概览。」(来源:IT 之家) ## Meta 公布 2025 财年第 1 财季财报:营收 423.14 美元,同比增长 16% 5 月 1 日消息,Meta 公司4 月 30 日发布博文,公布了 2025 财年第 1 财季(截至 3 月 31 日)的财报业绩,营收达到 423.14 亿美元,同比增长 16%;净利润 166.44 亿美元,同比增长 35%。  Meta 在 2025 财年第 1 财季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总营收达到 423.14 亿美元(IT 之家注:现汇率约合 3078.03 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 364.55 亿美元增长 16%,若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率更是高达 19%。 净利润从去年的 123.69 亿美元跃升至 166.44 亿美元(现汇率约合 1210.73 亿元人民币),增幅达 35%;每股摊薄收益(EPS)从 4.71 美元提升至 6.43 美元,增长 37%;运营利润为 175.55 亿美元,同比增长 27%,运营利润率从 38% 提升至 41%。 Meta 旗下应用家族(Family of Apps)的日活跃用户(DAP)平均达 34.3 亿,同比增长 6%;广告曝光量(Ad Impressions)同比增长 5%,每条广告平均价格上涨 10%,推动广告收入达到 413.92 亿美元,占总营收的绝大部分。 Meta AI 的月活跃用户接近 10 亿,显示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布局。此外,公司现金流表现强劲,经营活动现金流为 240.26 亿美元,自由现金流为 103.34 亿美元,现金及有价证券总额达 702.3 亿美元。(来源:IT 之家) ## 微软第三季度营收 700.7 亿美元,高于市场预期 微软第三季度营收 700.7 亿美元,预估 684.8 亿美元;第三季度每股收益 3.46 美元;第三季度智能云业务营收 268 亿美元,预估 259.9 亿美元;第三财季云营收 424 亿美元,分析师预期 422.2 亿美元;第三财季 Azure 增长对人工智能(AI)业务贡献 16 个百分点,分析师预期公司 15.6 个百分点。美股盘后涨超 6%。(来源:新浪科技)   ## 苹果加速印度布局,塔塔 / 富士康新工厂被曝组装生产 iPhone 16e 等机型 4 月 30 日消息,路透社 4 月 29 日发布博文,报道称苹果公司在印度南部的两家新工厂已启动生产。其中一家由塔塔电子(Tata Electronics)运营的工厂已开始生产老款 iPhone,而另一家由富士康(Foxconn)建设的工厂将在 5 月启动发货。 IT 之家援引博文介绍,位于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霍苏尔(Hosur)的塔塔电子新工厂已于近日投产,首批生产线专注于生产老款 iPhone 型号。 而富士康在卡纳塔克邦班加罗尔投资 26 亿美元建设的新工厂,也将在数日内启动首条生产线。 据悉,该工厂每小时可生产 300 至 500 台 iPhone,首批产品包括 iPhone 16 和 16e 型号。消息人士透露,该富士康工厂预计在 2027 年 12 月全面建成,届时将创造约 5 万个就业机会。(来源:IT 之家) ## ## 消息称宁德时代拟下月在港上市,或成四年来最大规模新股发行 4 月 30 日消息,据路透社援引两位知情人士消息称,电池制造巨头宁德时代计划于下月启动在香港的上市程序,预计将成为该市四年来规模最大的股票发行。 消息人士称,此次交易的建簿过程——即邀请投资者对股权发行进行投标的过程,预计将于 5 月 12 日起始的一周开始。此前另有知情人士透露,此次发行可能筹集至少 50 亿美元(IT 之家注:现汇率约合 363.71 亿元人民币)。 宁德时代未立即回应置评请求。 其中一位消息人士补充说,宁德时代建簿的规模和时间可能会发生变化。 报道称,宁德时代此次登陆港股将成为近 4 年香港规模最大的一次上市。2021 年,快手通过首次公开募股筹集了 62 亿美元(现汇率约合 451 亿元人民币)。 宁德时代此前在一份监管文件中表示,筹集的部分资金将用于在匈牙利建设一座价值 73 亿欧元(现汇率约合 604.72 亿元人民币)的电池工厂。(来源:IT 之家) ## ## 饿了么宣布超百亿补贴加入外卖战局 外卖战场的热度再度加码。4 月 30 日,饿了么宣布进一步加大平台补贴力度,即日起开启平台「饿补超百亿」大促。针对补贴,饿了么表示不打竞争口水仗,「只发真福利」。目前,饿了么 App 已上线「超百亿」口令词入口。(来源:富途牛牛) ##  ## ## 英伟达新工具开放使用,可根据 3D 场景创建 AI 图像,配置要求 RTX 4080 4 月 30 日消息,英伟达推出了一款新工具,允许开发者首先在 3D 中创建图像,然后生成 AI 图像。 这个工具名为 Nvidia AI Blueprint for 3D-guided generative AI,4 月 30 日起即可下载,适用于配备 RTX 4080 GPU 或更高型号的计算机,它通过将 Blender 的 3D 建模软件与 Black Forest Lab 的 FLUX.1 图像生成器连接起来工作。  用户可以使用 Blender 中的 3D 对象(如建筑物、植物、动物和车辆)绘制场景,然后将其用作创建 2D 图像的参考。用户可以手动调整观看位置或某些对象应放置的位置,与仅使用文本描述相比,这种方法在生成 2D 图像时可以提供更多细节控制。 例如,如果你脑海中有一个非常具体的城市图像——建筑物的形状和高度,显示的树木或汽车数量,甚至你观看的角度,此时就可以使用该工具在 Blender 中手动创建一个大概的样子。(来源:IT 之家)  ## 消息称 Meta 第三代雷朋联名智能眼镜将于 10 月发售,配单色显示屏及手环控制器 据彭博社报道,Meta 旗下第三代 Ray-Ban 雷朋联名智能眼镜将于今年 10 月发售,目前 Meta 已安排部分员工在周末加班,加班加点研发这款设备。 该眼镜相比前两代最大的特色就是配备了一块单色(预计为绿色)显示面板,同时带有可以佩戴在手腕上的「手环」风格控制器,定价在 1000 至 1400 美元(IT 之家注:现汇率约合 7274 至 10184 元人民币)之间。 据悉,第三代雷朋联名智能眼镜将内置相机、照片、地图等应用,同时还支持快速查看来自手机应用的通知。该眼镜内置安卓系统,但无法安装第三方 App,同时眼镜的各项功能将「严重依赖手机」。 Meta「内部人士」透露,第三代雷朋联名智能眼镜拍照质量将「媲美 iPhone 13」。(来源:IT 之家) ## 荣耀手表全新系列官宣,两款新品将至 在4 月 30 日下午的荣耀 MagicBook Pro 16 2025 新品发布会上,荣耀预告了荣耀手表全新系列。  从预告海报可以看到,荣耀手表全新系列将包含两款产品,一款是硬朗风格,另一款是圆润风格。 外观方面,新品提供棕色和黑色两款配色,手表屏幕覆盖蓝宝石玻璃,表壳则采用钛合金材质,这款新品的续航时间据称可以达到 15 天。 功能上,新品支持自由潜水等 100 多种运动模式,支持快速健康扫描、健康早晨报告以及全天健康追踪等。(来源:IT 之家)  ## 纽约地铁探索引入 AI 技术:提前预警异常行为,预防犯罪发生 美国纽约大都会运输署(MTA)表示,其正在探索使用人工智能系统对该市地铁站台上的犯罪和危险行为进行「预测性预防」。 MTA 首席安全官迈克尔・肯珀(Michael Kemper)表示,该机构正在「研究并试点使用人工智能等技术,以感知地铁站台上可能出现的麻烦或不当行为」。他在周一的 MTA 安全委员会会议上解释说:「如果有人行为异常、失去理智,这可能会触发警报,从而促使安保人员或警方采取行动。」他强调,警方可能会「在事情发生前」就做出反应。 肯珀补充道:「人工智能是未来。」他提到,MTA 目前正在与科技公司合作,研究「什么样的技术可以在地铁系统中发挥作用」。不过,他并未透露 MTA 正在与哪些公司合作,人工智能将如何实施,以及人工智能摄像头将被期望检测到的具体行为类型。(来源:IT 之家)
从更多元的版权分发、出海业务的拓展,到对动漫、AI等新赛道的投入,小程序短剧公司探索业务新路的同时,也被要求建立新的能力,在这个极速变化的市场里,稍有不慎都会被落下。
健康化、功能性、个性化、情绪化是新消费产业的升级方向,西梅幸运地踩中了这些需求,是一次产业升级与消费升级的双向奔赴。
 在今晨的《无主之地4》专场“State of Play”活动上,官方首次公开了全新实机游戏画面。演示中共展示四位全新秘藏猎人中的两位:维克丝(Vex),一位强大的魔女,既能强化自身,也能召唤致命的手下与她一起协助作战;拉法(Rafa),前泰地沃(Tediore)士兵,身穿能数位建构多样武器的实验型外骨骼装甲。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完整实机演示)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全新预告) 玩家将在凯罗斯星球无缝连接的广袤空间中自由穿梭,并面对强大的敌人——时间尊者。数千年来,时间尊者只手遮天,将这颗星球藏匿起来,并通过名为电栓的赛博植入体和其指挥的合成士兵军团“秩序兵”控制着星球上的居民。玩家将在探索过程中邂逅新角色和一些熟悉的面孔、各种奇异生物及各地居民,投身于争取自由的战斗。遍布四大不同区域的各方阵营也将在这场革命中扮演重要角色。一路上结识的朋友们将加入玩家阵营,而敌人们会遭受到来自秘藏猎人们毁天灭地的炮火与技能攻击。   演示中除了两位角色的技能介绍外,《无主之地4》还展示了游戏中8家军火商的主要特性。以及游戏全新的“授权零件系统”,通过该系统,我们可以将多个制造商特色融合至一把武器中,来取长补短或打造专属自己的最优组合。军备槽系统将手雷与重型武器(如火箭发射器)整合管理,通过冷却机制保持持续火力。最后还有修复套件,它赋予玩家能自我治疗与战斗增益能力,助玩家在激战中反败为胜。   (自 走 火 炮) 此外,《无主之地4》针对多人合作游戏进行全面强化,推出了全新线上组队系统。玩家可以轻松在线组队,并在切换不同模式时保持小队不散。本作自设计之初即为合作体验而设计,支持独立战利品掉落、动态等级调整与困难度设定,确保每位玩家都能畅快体验完整的冒险之旅。游戏将于2025年9月12日登陆PlayStation5、Xbox Series X|S,以及PC平台(通过Steam和Epic Games Store发售)。此外,本作也计划于2025年晚些时候登陆Nintendo Switch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