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quote><p>2025 年,内容创作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作者在本文中分享了自己过去一年的创作历程与感悟,探讨了人工智能对公众号创作的深远影响。</p> </blockquote>  ## (一) 时间很快,一不小心,就快到了年底了。后面的文章都和盘点有关系。回想起年初的目标,实现的并没有几个。匆匆忙忙,又是一年。这一年来,走了比往年更遥远的路,看了比远方更遥远的风景。来不及感怀时间的无常,便已然从别了身边长者的离开,改变不了生命的长度,能改变的只能是生命的厚度。 普通人的一年,有什么好总结的呢?不过是四个字,“生计奔波”。时间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一天24小时,只是同样的24小时,有的人存在的价值更多一些,有的人存在的价值要少一些。但,生命本身的价值是无价的,曾经在答那些试题上的“廉价劳动力”的时候,突然发现,原来自己也是“廉价劳动力”中的一员,这一年来,要做的也就是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正如那句灵魂问题:“离开了企业以后,你还能靠什么生存”? 答曰:“为了碎银几两,写上二三文字”。在等待的过程中,觉得时间过得还是挺慢的,但以年为单位的时候,会察觉,原来,春夏秋冬,会过得这么快。那这一年,我都在忙着些什么? ## (二) 公众号发文,已近900篇文章。粉丝基数即将达到2w左右。 这一年来,总体上是没有断更的,发文章,和图片消息基本上也没有断下来,如果说日更是在感动了自己,大抵也就是如此。错乱时空,如果问问2020年的自己问现在的自己,“是否失去了本心”。答曰:“没有”。只是确实应该转换思路,写自己擅长的方向,和写市场需要的方向需要有一个折中。 2024年初,明白了品牌的意义。做个人公众号,不断地输出自己的价值,不断地输出自己的认知,其实塑造自己人设的一种方式,来强化自己的个人ip。个人ip的塑造,说到底,也就是以专业水平,让读者信任,以长期稳定的更新频率,让读者形成阅读习惯。这种习惯,是一种不看这期推文,就睡不着觉的习惯。 也有很多朋友建议我说,应该把公众号的文章,写的垂直,但让我一直专注于写一个领域的文章,自己写多了,也会挺难受。比如说,本来想写一个月的《繁花》书评,只写了七天。读者是新的读者,但作者却在长期写着同类型的文章,若是我,我是做不到了。 那便随着自己的心意来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写书评了写书评,想写历史了写历史,想写成长了写成长,想写文化了写文化,想写小说了写小说,想写事件热点事件了写热点事件(实在看不下去的时候:比如说“猫一杯”事件;“贞观”事件,等和新媒体相关的热点话题)。反正已经乱了,那就乱下去吧,也承蒙读者不弃,有的一直在,有的已离开。 ## (三) 这一年来,人工智能对各行各业的冲击都很大,如公众号圈子在3月份左右,AI的各种批量生成文章,有得很难分辨,有得也很明显,但此冲击,对于自己写文章的人来说,冲击是极其大的。人工智能,能够率先淹没那部分群体,是从事简单重复工作的这部分群体,至于说具有强思考能力的、思辨能力的那部分群体,是很难被取代的,不过也有可能只是时间问题。 我呢对于AI的态度是,不依赖,不靠近(现在变为主动学习,主动接受)。人之所以是人,是在于他们本身会思考,不会随波逐流,否则就和随风飘摇的芦苇没有什么区别,那要怎么做到不随波逐流,不盲从呢? 就要去主动的搜集、提升相关领域的知识储备,从而形成自己的甄别能力、判定依据,现在不比以往,人工智能的迭代升级,各类信息的纷繁复杂,除了要判断信息的真实性来源,还要判断是否为AI生成,AI生成的,又是否是正确的信息。 人,要做的是什么? 就是有效信息的判断、选择、思考。 人,是衡量万物的尺度。 前段时间,在陈彦的签售会上,也有人问陈彦老师,AI人工智能的升级、迭代,会不会取代作家?作为传统作家而言,当然是不会取代的,最多只是做到模仿,而难以做到超越。作为也是倾向于传统作家的我言,也是认同的,但不知道对于从事人工智能领域的从业者们,是否也同样认可这个观点? ## (四) 基于人工智能的迭代升级, 这一年来,公众号发文已经近5年左右的我,更难了~ 除了要关注同领域创作者的内容的思想升级,还要留意人工智能对各个赛道的冲击。“反方死守”的结果,很有可能就是“固步自封”,与其如此,那“打不过,也就加入吧”。自己也在摸索着人工智能的一些简单玩法。 比如说,近期,给我的公众号后台,添加了立足于我的公众号文章知识库的智能体分身,欢迎闲着没事儿干的朋友,来菜单栏和它互动。 对于AI人工智能的使用,如何让那些生成的文章,AI味道那么浓,首先我们人类,就要有对于好文章的判断标准,会修改。而不是直接生成了就用。 也聊了这么多和AI 有关的话题,本来啊,AI人工智能的出现,应该是解放人,让人去从事那些思想性、艺术性、人文性等艺术领域的创作,但若AI只是在这些方面的简单应用,那这个世界又该有多机械呢? 人,需要的是有感情的共鸣 而不是机械式的回复。 ## (五) 历史,是由人创造出来的,如《三体》:“是给岁月以文明,还是还文明以岁月。” 未来,并不遥远;未来,就在当下。 是主动靠近未来,还是被动接受, 主动权,在我们自己手中。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汪仔5721】,微信公众号:【墨涟天一】,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京西电竞节 x 核聚变游戏嘉年华即将开幕,热门新游试玩、精彩舞台活动、限定周边收集、沉浸式体验最热烈的玩家氛围!6 月 28、29 日,我们北京首钢国际会展中心见! [<获取核聚变2025北京站门票>](https://show.bilibili.com/platform/detail.html?id=102863) 周六门票现已售罄,周日余量也不多啦! 大家好!离核聚变正式开展只剩两天的时间了,在与大家见面之前,我们将情报汇总起来,在核聚变到底能见到什么,玩到什么,通过这篇文章带你回顾整理一下,一起划划重点! ## 电子场册  本次会场的地图以及各对应的参展商均在电子场册中,请大家自行保存,标记好自己心仪的展位,入场后工作人员也会给观众们发放实体场册! 具体的参展游戏请查看核聚变官网,或往期参展商情报文章 [<2025核聚变游戏嘉年华官网>](https://site.gcores.com/fusion2025/) ## 人气嘉宾 本次核聚变中,《天国:拯救Ⅱ》全球公关经理 Tobias、《机甲战魔 神话之裔》制作人佃健一郎将会来到现场与大家见面互动!大家熟悉的游戏创作者们可能会登上核聚变的舞台,也可能会低调刷新在某个展位的试玩位上,欢迎大家来现场捕捉自己喜欢的嘉宾  传送门 [《天国:拯救Ⅱ》全球公关经理 Tobias 问好视频及展位互动活动详情](https://www.gcores.com/articles/200019)[《机甲战魔 神话之裔》制作人佃健一郎问好视频及舞台活动详情](https://www.gcores.com/articles/200594)[《武装突袭》《Dayz》开发商Bohemia Interactive超硬核问好视频](https://www.gcores.com/articles/200460)[《街霸6》CAPCOM职业巡回赛职业选手问好视频](https://www.gcores.com/articles/200857) ## 精彩舞台 我们的嘉宾和参展商将在周六带来丰富的舞台活动和各种精美的互动礼品,周日的舞台则将完全属于格斗游戏爱好者们,机组成员们的狂欢环节「核瓷共振」也会回归舞台,请大家留意舞台活动的时间,不要错过自己想要参与的节目!   传送门 [2025北京核聚变舞台活动节目单及详细安排](https://www.gcores.com/articles/200282) ## 现场奖品 今年试玩集章抽奖活动的大奖加倍升级,来核聚变现场试玩即有机会把 PS5 Pro + NS 2 打包带回家!我们为核聚变专门准备的 6 款现场限定徽章,大家试玩游戏即可轻松收集。具体玩法和奖品请通过下方传送门查看奖品介绍文章。   传送门 [2025北京核聚变奖品介绍](https://www.gcores.com/articles/200244) ## 机核品牌 也许你是已经陪伴机核多年的老朋友,或者你是刚刚开始了解机核的新朋友。核聚变的现场中,机组的工作人员们会在自己业务的展台里、会场的各个工作岗位上,在这个连接我们与机组成员的日子里,期待着与大家的见面!  (机核编辑部)  (吉考斯工业)  (机核发行)  (BOOOM暴造) 传送门 [机核品牌区 2025北京核聚变展区介绍](https://www.gcores.com/articles/200100)[机核发行 2025北京核聚变展区介绍](https://www.gcores.com/articles/200555)[吉考斯工业 2025北京核聚变展区介绍场贩公布](https://www.gcores.com/articles/200171)[BOOOM暴造 2025北京核聚变展区介绍](https://www.gcores.com/articles/200323) ## 期待见面 最后的最后,感谢所有支持机核与核聚变的朋友们,我们会竭尽全力为大家呈现一场不负期待的游戏盛会。希望大家在这个属于玩家自己的日子里,与我们共同创造一场美好的回忆,我们现场见! # 展会详情 展会时间: - 2025 年 6 月 28 日(周六)9:00-17:00(16:00停止入场) - 2025 年 6 月 29 日(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场) 展会地点: - 北京石景山·首钢国际会展中心 1/2 号馆 票务信息: - 单日票:全价 139 元/人 | 优惠票价 129 元/人 - 票务平台:哔哩哔哩会员购 - 特别说明: 凡在哔哩哔哩会员购购买核聚变门票的玩家们可以到现场兑换「实体纪念票」,本次门票为纪念品,不具备入场功能,现场入场请以“电子票”为依据携有效身份证件入场哦~ [<获取核聚变2025北京站门票>](https://show.bilibili.com/platform/detail.html?id=102863) 
科兴制药加码医药代理确实必要,即借助代理医药、推进外销等手段,创造更多收入,推进创新药的研发,总体呈现出“创新药研发+海外商业化代理”的发展模式。
 Nintendo Switch Online 会员限定游戏《俄罗斯方块99》将于本周五开启“复刻合作祭”,玩家可在第42回“俄罗斯方块王者杯”中每日再一次入手过往曾发布的合作主题的特别企划。活动期间,游玩《俄罗斯方块99》来收集活动POINT,每日只需20 PT就能获取当天的专属主题(共4款) 。活动安排如下:  - 第1弹 《超级马力欧兄弟惊奇》 2025年6月27日(五)15:00~ 2025年6月28日(六)14:59 - 第2弹 《斯普拉遁3》 2025年6月28日(六)15:00~ 2025年6月29日(日)14:59 - 第3弹 《皮克敏4》 2025年6月29日(日)15:00~ 2025年6月30日(一)14:59 - 第4弹《塞尔达传说御天之剑HD》 2025年6月30日(一)15:00~ 2025年7月1日(二)14:59  活动分数为第一名100PT、第2位 50 PT、第3位 30 PT 、第4〜10位:20 PT 、第11〜30位:15 PT 、第31〜50位:10 PT 、第51〜90位:5 PT 、第91〜99位:1 PT。
<blockquote><p>618 大促之后,美团和阿里巴巴两大巨头迅速调整布局,美团全面聚焦即时零售,加速拓展品类与海外市场;阿里巴巴则将饿了么、飞猪整合入电商事业群,试图强化即时零售与电商业务的协同。京东、拼多多等也纷纷加码,试图在这个高速增长的市场中分一杯羹。本文将深入剖析美团与阿里在即时零售领域的战略转向,探讨美团如何凭借聚焦资源巩固优势,以及电商巨头们如何在这一新兴市场中寻找新的增长点。</p> </blockquote>  如果说当下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们面向未来达成了哪些共识的话,一个是 AI,另一个就是即时零售。前者尚且处在技术探索与验证阶段,后者则已经让传统电商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威胁——中国排名前五的电商公司中至少已有三家入局即时零售。 调整还在继续。在有史以来最长的 618 大促、同时也是即时零售参与的首个电商大促结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美团和阿里巴巴同时宣布加码即时零售业务。 作为即时零售赛道的头号选手,美团的对外口径是“全面拓展即时零售”,包括全面拓展闪购品类、大力加码小象超市、美团优选转型升级以及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等。美团开始将资源集中聚焦于即时零售领域,试图在保持原有领先优势下主动出击。 阿里巴巴也在同日宣布业务调整,原本分属于本地生活板块的饿了么、飞猪合并入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试图加强即时零售与电商业务的协同。 美团与阿里调整之余,京东也通过布局外卖、酒旅等方式加大在即时零售赛道的投入,京东秒送在集团内的优先级不断提高。甚至就连拼多多也传出了布局即时零售的消息。 没有谁会再怀疑即时零售的未来。电商平台们统一放弃了此前的摇摆与怀疑,一股脑地投入了这个它们并不陌生但从未坚定投入的市场。 但这里已经不再是一片未开垦的荒地,美团正在用更成熟的业务与更聚焦的战略发起新一轮的冲锋——主动权仍然掌握在它的手中。 ## 快递电商们的集体转向 即便过去两个月来阿里巴巴围绕即时零售领域动作频频,但比阿里更早感受到即时零售威胁的还是京东。 京东是传统快递电商中效率提高到极致的代表。它是行业中最早自建物流体系、最早将快递电商配送时效缩短至次日达、喊出“211 限时达”的电商平台。部分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当日上午 11 点前下单,当日内即可收货。阿里一度也在天猫超市中跟进这一政策,代价是让菜鸟越来越深地介入到物流环节。 但在即时零售只有30 分钟的配送时效面前,这些快递电商赖以为傲的评价标准都失效了。消费者一旦开始习惯半小时送货上门的购物体验,就很难再忍受哪怕已经实现当日达的快递电商——即便这已经是快递电商的极限。 过去几年来即时零售市场与电商平台们的增长差异也能说明这一点。商务部研究院去年10 月发布的《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4)》指出,2023 年我国即时零售规模达到 6500 亿元,同比增长 28.89%,比同期网络零售增速高出 17.89 个百分点。报告预计,未来几年内我国即时零售仍将保持继续增长态势,预计 2030 年将超过 2 万亿元。  《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4)》 刚刚过去的618 大促同样如此。星图数据统计的今年 618 综合电商销售总额同比增长 15.2%,而首次参与 618 的即时零售同比增长达 18.7%。这还是在目前市场大头更多集中在美团闪购一家的情况下。  星图数据报告 首次参与618电商大促的美团闪购就收获了超出预期的增长。今年618 期间,超过 1 亿用户在美团闪购上下单,尤其是手机、白酒、大小家电等 20 多种高客单价商品的整体成交额增长 2 倍,60 余种商品成交额翻倍增长,近 850 个品牌的成交额实现翻倍飞跃。 或许正是经过了即时零售对618 的洗礼,阿里巴巴才决定在大促结束后立即对旗下即时零售业务进行整合。 按照阿里的表述,饿了么和飞猪在业务决策执行上将与中国电商事业群“集中目标、统一作战”。吴泳铭称,“这是我们从电商平台走向大消费平台的战略升级。” 此前阿里虽然在淘宝App 内上线即时零售业务,但由于推出匆忙,与电商业务的协同并不强。按照蒋凡在阿里财报电话会上的表述,“618 我们并没有非常刻意地将这个新业务跟电商业务做一个非常强的打通。” 但即便如此,仅仅只是在淘宝内新增了一个即时零售的入口,就已经让阿里在618 期间收获不少。 甚至一直对新业务探索极度谨慎的拼多多也开始下场,晚点称拼多多已经在一线城市试验自建商品仓库,最快将于8 月上线即时配送服务。 时代正在变化。快递电商增长已然见顶,玩家们甚至一度陷入到低价内卷的劣质竞争中。融合了线上线下的即时零售,正在用一种更高效率同时也更具想象力的业务模式迅猛增长,甚至蚕食到快递电商玩家们的基本盘。 无论或主动或被动,快递电商们最终都不可避免地开始了面向即时零售的集体转向。 ## 美团的一次战略聚焦 面对快递电商们的集体反扑,美团的打法是聚焦资源,乘胜追击。 纵观美团官宣全面拓展即时零售的几大调整动作,无论是美团优选的转型升级,还是加大对美团闪购与小象超市的投入力度,乃至外卖、小象超市出海中东,核心关键词都只有一个——聚焦。 外界评价美团时多引用王兴多年前的发言,强调业务不设边界。美团最早对即时零售的探索同样如此,晚点此前统计过美团在即时零售领域的各种业态尝试,包括快驴、小象超市、团好货、菜大全、美团优选、闪电仓等多个不同方向的探索,涉及自营生鲜、团购电商、B2B 供应链等几乎完全不同的业务模式。 在即时零售尚处于探索阶段时,这样不同方向的探索无可厚非,毕竟当时也没有什么先例可循,这也是行业先行者必须要趟过的难关。但在即时零售已进入饱和式竞争的当下,无论是业务发展的需要还是竞争维度的变化,都需要美团集中优势资源,在战略部署上更加聚焦。 已经被市场验证过的美团闪购与小象超市,开始成为当前美团在即时零售领域最核心的两大发力点,分别代表着平台和自营两大方向。 美团闪购最早可以追溯至美团在 2018 年成立的闪购事业部,是美团从送外卖到送万物转变的正式开端。过去 7 年来闪购发展迅速,服务品类逐渐从日用百货拓展至生活万物,已经成为当前即时零售最重要的参与者之一。今年一季度,美团非餐饮品类即时零售日订单量突破 1800 万单。4 月,美团闪购作为独立即时零售品牌正式推向市场。 它可能也是对传统快递电商们威胁最大的业务之一。得益于美团此前在商品供给上的不断尝试,现在你几乎已经可以在美团闪购上买到所有生活需要的品类,从简单的日用百货,到 3C 数码、大小家电乃至服装配饰,还都能 30 分钟送达,是线上交易效率与线下供给优化到极致的产物。 美团闪购的基本业务逻辑已经跑通,美团下阶段需要做的就是继续扩大领先优势,不断加宽护城河。此次美团对于闪购下阶段的发力重点也在于此,分别从品类丰富和仓网密度两方面入手,继续积极拓展闪购品类、携手零售商品牌商伙伴进一步拓展门店和闪电仓。 小象超市则代表着即时零售赛道的生鲜自营方向。它最早是美团在 2019 年推出的自营生鲜超市,后续逐渐扩展至包括生鲜及日用百货在内的全品类线上商超。 和同领域的其他玩家相比,小象超市并不是最早推出市场的那家,叮咚买菜比它早两年面世,已经破产的每日优鲜更是 2014 年就已成立,但小象超市却是成长最快的那位,甚至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按照美团在公告中透露的数据,小象超市目前已在全国 20 个城市开设了近千个前置仓,今年农产品销售额预计将突破 200 亿元。作为对比,叮咚买菜去年包括日用百货在内的 GMV 总额不过 255.6 亿元,覆盖城市不过 22 个。 而按照美团的计划,小象超市将继续扩大品类,逐步拓展至所有一二线城市。这意味着无论从 GMV 规模还是覆盖城市数量上,小象超市都已经跻身行业第一梯队,并将持续扩大领先优势。 某种程度上,小象超市和同领域的其他玩家们并不处在同一个竞争维度上。它依托的是美团多年来在即时零售赛道积累的综合经验,比如大前置仓模式借鉴了闪购业务在闪电仓的经验,生鲜供应链继承了美团在小象生鲜、菜大全以及快驴等业务的积淀,团队的运营经验、行业认知等能力也都可以进一步复用。 即便是已经转型升级的美团优选,其积累的供应链和仓配网络资源也可以为小象超市等重点业务提供支撑。晚点也在报道中指出,优选此前积累的供应链优势转为支持小象超市和美团快驴,两个业务将加速开城,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 ## 即时零售最坚定的投入者 即便当前即时零售已经成为快递电商们的共同发力点,但也很难将这些玩家与美团简单地放在一起进行直接对比,它们在业务逻辑和战略目标上也并不总是那么一致。 阿里京东们开始密集加大对即时零售的投入,原因之一是电商行业直观地感受到了即时零售的威胁,市场普遍将这些动作看作是快递电商以攻为守的防御性进攻举动。电商增长渐缓,即时零售的高频消费能够有效提升主站的用户活跃度。 阿里最新的调整将饿了么、飞猪完全纳入中国电商事业群,改变此前本地生活业务的独立定位。京东管理层对外阐述的观点也与此类似,在不同场合下都在强调即时零售对于京东主站电商业务的带动。 美团没有电商的包袱,它的业务延伸更直接一些。消费者对于 30 分钟拿到外卖和 30 分钟拿到数据线的需求是一致的,骑手们无论是送汉堡还是送鲜花也没有太大区别。即时零售对于美团而言是外卖业务的自然延伸,也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顺势而为。 也正因此,过去几年来美团可能是在即时零售领域投入最坚定、同时也最具恒心的那一位。阿里和京东在即时零售的布局并没有比美团晚,京东早在 2015 年就推出了即时零售品牌京东到家,阿里也在包括天猫超市、饿了么、盒马等不同业务探索即时零售。 但由于巨头们在即时零售领域摇摆的战略变动、频繁的人事调整且不坚定的投入,最终拱手让出市场。 与之相比,美团在即时零售业务上的调整更有连贯性一些。此次美团再度加码即时零售投入也是对原有优势业务的延续,认准即时零售赛道的确定性机会,聚焦有价值且自己更擅长的领域,不被外界纷扰影响。 许多即时零售行业的标准都是美团在过去多年的探索中确定下来的。线下商超和便利店无法满足消费者更广泛的商品需求,美团闪购就推出更适应即时零售赛道的闪电仓模式。家电品类安装复杂、物流成本高,美团闪购与家电品牌合作,依托线下门店建设了 “家电半日送装” 的服务体系,家电送装也无需等待。 消费者们也在逐步建立起对即时零售的消费心智。过去即时零售的消费场景更多集中在生鲜百货或者应急需求中,但在今年的 618 之中,不少消费者选择在美团闪购上购买手机、白酒、大家电、珠宝首饰等高价值商品,越来越多的线下本地实体商家也能够享受到 618 红利。 不仅如此,美团还试图跳出国内的内卷竞争,将已经在中国验证的即时零售商业模式输出到海外市场。此次调整中,美团提出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在 Keeta 外卖业务海外拓展的基础上,自 6 月开始,小象超市海外版 Keemart 也开始了出海征程,已经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两个区域测试上线,后续将向其他地区扩展。 随着各个平台陆续完成对即时零售业务的调整与升级,即时零售下半场的竞争或许才刚刚开始。无论如何,美团已经打出了第一枪。 作者|王彬 编辑|蒋浇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山上Hillvue】,微信公众号:【山上】,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blockquote><p>新用户希望产品易于上手、快速感知价值,而老用户则追求功能深度、操作习惯的延续性以及个性化体验。这种需求的差异,使得产品经理在设计产品时必须具备敏锐的用户洞察力和精准的权衡能力。本文将深入剖析一道产品面试真题——“如何平衡新老用户的产品体验”,并结合 NOBLE 模型,从需求分析、入门体验设计、向后兼容、分层体验构建到用户成长路径规划等多个维度,提供一套系统化的解决方案。</p> </blockquote>  今天解析一道揭示产品经理平衡艺术的面试题:**如何确保产品设计同时满足新用户和老用户的需求?**这个问题考验的是产品经理的用户洞察力和权衡取舍能力 ## 面试官为什么问这个问题? 面试官通过这个问题主要考察以下能力: - **平衡思维**:你是否能平衡增长与留存的关系 - **用户细分**:你是否能深入理解不同用户群体的差异化需求 - **产品设计**:你是否有具体方法解决新老用户体验冲突 - **增长思维**:你如何看待用户生命周期和价值转化 - **实验意识**:你是否会通过数据验证来指导决策 本质上,面试官想了解:你能否在满足老用户忠诚度的同时,降低新用户入门门槛,实现产品的可持续增长。 ## 常见误区:大多数候选人怎么答错的? - **过度偏向一方**:”获取新用户更重要”或”留存老用户才是核心”等极端观点 - **简单化处理**:”提供个性化设置让用户自己选择”而不考虑实际可行性 - **忽视冲突本质**:未能识别新老用户需求和行为模式的本质差异 - **抽象空谈**:只提概念性解决方案,缺乏具体设计手段 - **缺乏分析框架**:没有系统性思考如何判断和处理新老用户的平衡 ## 答题框架:NOBLE模型 回答新老用户平衡问题,我推荐使用NOBLE框架: - **N – Needs Analysis (需求分析)**:分析新老用户的差异化需求 - **O – Onboarding Design (入门体验)**:设计流畅的新用户入门体验 - **B – Backward Compatibility (向后兼容)**:保障老用户的使用习惯 - **L – Layered Experience (分层体验)**:构建递进式的功能体验层次 - **E – Evolution Path (演进路径)**:规划用户从新手到专家的转化路径 ## 内容深度:核心要点必须覆盖 平衡新老用户体验时,必须涵盖以下关键点: - **用户分层策略**:基于使用频率、熟悉度等维度的用户分层方法 - **渐进式体验**:从简单到复杂的功能展示和学习曲线设计 - **关键功能识别**:区分核心功能与高级功能的方法 - **平衡点量化**:用数据衡量新老用户平衡决策的效果 - **迁移策略**:产品改版时的用户迁移和教育策略 ## 加分项:如何脱颖而出 想要在回答中展现高级产品思维: - **心智模型分析**:讨论新老用户的不同心智模型和认知差异 - **A/B测试策略**:提出如何通过实验验证平衡策略的有效性 - **设计模式引用**:提及专业UI/UX设计模式,如渐进式披露原则 - **增长模型关联**:将新老用户体验与AARRR增长模型关联 - **成本效益分析**:分析平衡策略的投入产出比和优先级 ## 资深产品总监参考答案 平衡新老用户的需求是产品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我采用NOBLE模型来系统化解决这一挑战。 **需求分析阶段**: 首先,深入理解新老用户的本质差异。新用户通常关注:学习成本低、价值快速感知、核心功能明确;而老用户关注:效率提升、功能完备性、操作习惯稳定性、个性化需求满足。 我会通过用户分层研究,将用户按使用频率、熟练度和价值贡献划分为初级用户、中级用户和专家用户。对每层用户,我们定义清晰的核心场景和关键任务,确保功能设计能覆盖各层用户的核心需求。 **入门体验设计**: 为新用户,我设计”低地板”策略: - 简化首次使用流程,减少必要步骤 - 聚焦核心价值,首页呈现最具吸引力的功能 - 设计引导式教程,采用情景化引导而非抽象说明 - 提供”快速成功”路径,让用户快速体验到产品价值 例如,在我负责的协作工具中,新用户首次登录会直接看到预设模板,一键即可开始使用,而不是面对空白页面。 **向后兼容设计**: 为老用户,我采取”不伤害”原则: - 保留核心操作路径和快捷键,避免破坏肌肉记忆 - 功能调整时提供过渡期和切换选项 - 重大变更前进行小范围测试,获取老用户反馈 - 为老用户提供新功能的上下文提示,减少学习成本 在产品改版时,我们通常保留至少3个月的旧版入口,让老用户有充分时间适应变化。 **分层体验构建**: 核心策略是”高天花板,宽通道”: - 界面设计遵循”常用80%,可见性高;非常用20%,触手可及”原则 - 采用渐进式披露模式,基础功能直观可见,高级功能通过适当路径触达 - 设置可定制的界面密度和功能展示 - 提供多种操作路径,满足不同熟练度用户的效率需求 在我们的产品中,主界面保持简洁,但通过右键菜单、快捷键、高级设置面板等方式,为专业用户提供强大功能。 **演进路径规划**: 最重要的是设计用户成长路径: - 建立清晰的用户成长模型,定义从新手到专家的进阶标志 - 设计功能发现机制,适时向用户推荐更高级功能 - 提供学习资源和社区支持,鼓励用户技能提升 - 通过适当激励机制,引导用户探索更多功能价值 例如,我们会在用户完成基础任务后,通过适当的提示引导他们尝试更高级的功能,并提供相关学习资源。 **实际案例**: 以我负责的数据分析产品为例,我们面临典型的新老用户平衡挑战:新用户觉得专业复杂,老用户需要高效强大的功能。 我们采用了多层级解决方案: - 引入项目模板库,新用户可以基于模板快速开始 - 设计”简洁模式”和”专业模式”两种界面,用户可以根据需求切换 - 核心分析功能采用向导式+自由式双重交互模式 - 为高级用户提供API和脚本支持,满足定制化需求 - 设计”技能树”成长体系,引导用户逐步掌握高级功能 实施后,我们的新用户1周留存率提升了35%,同时专业用户满意度维持在90%以上,证明了平衡策略的有效性。 我认为,平衡新老用户需求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选择,而是通过分层设计、渐进式体验和清晰的用户成长路径,创造一个既易于入门又不限制成长的产品生态。 本文由 @Kris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人工智能正在接管课堂,一些教师正在竭尽全力对抗人工智能生成的作业,而另一些教师则利用这项新兴技术来帮助自己完成作业。根据[盖洛普](https://news.gallup.com/poll/691967/three-teachers-weekly-saving-six-weeks-year.aspx)最新的教育工作者观点研究,在2024-2025学年,美国公立K-12学校的教师中,每10名教师中就有6名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来辅助教学。在受访者中,人工智能最常用于帮助制定课程计划、制作练习题或活动,以及修改现有教材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一些教师也定期使用人工智能。在人工智能辅助的九项常见教学任务中,32% 的教育工作者表示他们每周都会使用人工智能工具。 这些数字并不令人意外,而且似乎略低,因为大多数人声称人工智能可以节省他们的时间。每周使用人工智能的教师报告称,平均每周节省了5.9个小时。在整个学年期间,节省下来的时间相当可观,教师们可以腾出时间专注于其他任务,例如提供更细致的学生反馈、给家长发送电子邮件以及制定个性化的课程计划。 教育工作者还表示,人工智能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工作质量,增强了从评分、反馈到行政管理等各个方面的能力。正如生活中的大多数事情一样,你的收获与你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直接相关——人工智能也不例外。  数据显示,经常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的教师比不经常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教师工作质量更高。 随着2025-2026学年即将到来,有一件事是肯定的:人工智能将会继续存在。教师和学生都在以前所未有的数量使用这项技术,而且这种情况很可能还会持续下去。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8970.htm)
巴克莱银行将从 6 月 27 日起禁止使用信用卡购买加密货币,并警告称剧烈的价格波动可能导致持卡人陷入难以控制的债务,并指出缺乏消费者保护是关键因素。  该银行帮助页面上的[通知](https://www.barclaycard.co.uk/personal/help/credit-cards/crypto-currency?utm_source=chatgpt.com)写道: “如果购买过程中出现问题,加密资产也无法得到保护,因为它们不受金融监察服务和金融服务补偿计划的保护。” 英国多家银行也采取了类似措施。2023年,在诈骗索赔激增后,摩根大通英国分部禁止使用信用卡购买加密货币。TBC银行和劳迪银行也封锁了交易所存款,并取消了使用信用卡购买加密货币的服务。 然而,支付网络正在不断扩展加密货币的接入。周一,万事达卡与 Chainlink 合作,允许持卡人直接在链上将法币兑换成代币。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8968.htm)
Anthropic 为其 Claude AI 聊天机器人添加了一项新功能,允许用户直接在应用内构建 AI 应用。此次升级目前处于测试阶段,它基于 Anthropic 去年推出的 Artifacts 功能,该功能允许用户查看并操作Claude 制作的内容。  [该公司在一篇博客文章中](https://www.anthropic.com/news/claude-powered-artifacts)表示:“通过启用这项新的交互功能,即可在 Claude 应用中开始构建。只需描述您想要创建的内容,Claude 就会为您编写代码。” 这听起来有点像Vibe coding,但区别在于能够在 Claude 内部直接查看结果。您可以观看[Anthropic 的一段视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BxwtabGltc),简要了解一下它的工作原理,该视频展示了一个人在构建一个聊天应用。 该功能的早期用户已经构建了人工智能游戏、学习工具、数据分析应用程序、写作助手,甚至代理工作流程等,这些工作流程可以“协调多个 Claude 调用以完成复杂任务”,Claude 表示。应用程序将能够“通过 API 与 Claude 进行交互”。 Anthropic 还希望人们分享他们开发的应用程序,并且鼓励大家这样做,这样其他人对你的应用程序的 API 使用“将计入他们的订阅,而不是你的”。 该功能在 Anthropic 的免费版、专业版和最大版中可用。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8966.htm)
NOVA-Core驱动程序作为现代 Rust 编写的开源 NVIDIA GPU 驱动程序的基础,适用于上游 Linux 内核,并最终成为逆向工程的 Nouveau DRM 驱动程序的后继者,它有了新的共同维护者。 过去一年半以来,NOVA 开源现代 NVIDIA GPU 工作一直由 Red Hat 领导。Red Hat 工程师 Danilo Krummrich 一直是上游内核代码的主要 NOVA-Core 驱动程序维护者,该代码继续为主线树逐步构建。 现在,NVIDIA 工程师Alexandre Courbot也加入 Danilo Krummrich 并担任共同维护者。这个名字可能很熟悉,因为他于 2011 年开始在 NVIDIA 工作,致力于 Linux 的 Tegra 显卡驱动程序支持。虽然他于 2017 年离开去Google,但今年 2 月他回到 NVIDIA 继续从事 Linux GPU 驱动程序的工作。 十多年前,Courbot 在 NVIDIA 工作期间,致力于开发开源 Tegra 驱动程序代码,并帮助改善了 NVIDIA 与 Nouveau 项目之间的关系。在加入 Google 之前, Courbot 是NVIDIA 早期开源 GPU 驱动程序的推动者之一,如今他重返 NVIDIA。回归 NVIDIA 后,他一直致力于 NVIDIA Linux GPU 驱动程序的工作,并为 NOVA 做出贡献。  Courbot 一直在为 NOVA 发布新代码,现在已晋升为该驱动程序的共同维护者。Danilo Krummrich 在[补丁](https://lore.kernel.org/rust-for-linux/20250624170517.105148-1-dakr@kernel.org/)中写道,他将 Courbot 添加为共同维护者: <blockquote>Alex 在 NVIDIA GPU 支持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积极参与 nova-core 的开发,并带来了宝贵的 Rust 专业知识。<p>除了技术贡献外,Alex 还积极参与更广泛的社区活动。他与贡献者和利益相关者紧密合作,发现并解决问题,促进协作,并帮助确保 Nova 驱动程序与社区同步发展。</p><p>我相信他将在 Nova 驱动程序成为 Linux 内核中 NVIDIA GPU 的成功上游解决方案方面发挥关键作用。</p></blockquote> 该补丁现已进入 DRM-Next 版本,将在 Linux 6.17 内核周期中引入。NOVA 驱动程序代码仍在积极开发中,尚未准备好提供给最终用户,但鉴于 NVIDIA 日益积极地参与到这个以上游为中心的开源内核驱动程序中,激动人心的时刻无疑就在眼前。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8964.htm)
当人工智能公司大肆宣扬其产品如何彻底改变生产力时,美国国会参议员伯尼·桑德斯 (I-VT) 希望科技行业能够把资金投入到自动化领域。在最近接受播客乔·罗根 (Joe Rogan) 采访时,桑德斯[认为](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bernie-sanders-ai-workers-4-day-workweek-2025-6),人工智能工具节省下来的时间应该返还给工人,让他们可以与家人共度时光。 [](https://n.sinaimg.cn/finance/transform/116/w550h366/20230504/eeed-17172e158816463ce4d0c18329fedc30.webp) “科技将致力于改善我们,而不仅仅是那些拥有科技的人和大公司的CEO,”桑德斯说。“你是一名工人,因为我们赋予了你人工智能,你的生产力正在提高,对吧?我不会把你赶到街上,而是会把你的每周工作时间减少到32小时。” 这个概念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是一种解脱,但对任何去过达沃斯的人来说,却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恐惧。如果你不抓住一切机会去提升股东价值,那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 对于科技精英来说,人工智能驱动的生产力提升意味着公司可以做得更多,因为他们的员工将被解放出来,承担更多任务——或者,他们可以通过裁员来节省成本。但对于普通员工来说,这种效率的提升可能意味着他们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现有的工作量,而且工资不会减少,所以如果他们足够幸运的话,或许可以去看孩子参加的少年棒球联盟比赛。 “顺便说一句,这并不是什么激进的想法,”桑德斯说。“世界各地都有公司在这样做,并取得了一些成功。” 例如,在英国,61家公司(约2900名员工)在2022年下半年[试行了每周四天工作制。](https://static1.squarespace.com/static/60b956cbe7bf6f2efd86b04e/t/63f3df56276b3e6d7870207e/1676926845047/UK-4-Day-Week-Pilot-Results-Report-2023.pdf)在23家共享财务数据的公司中,从试行开始到试行结束,收入基本保持不变,平均增长了1.4%。 Kickstarter自 2021 年起[实行每周四天工作制](https://www.theatlantic.com/family/archive/2021/06/kickstarter-four-day-workweek/619263/),而微软日本公司则于 2019 年[试行](https://www.theguardian.com/technology/2019/nov/04/microsoft-japan-four-day-work-week-productivity)每周四天工作制,据报道,此举使生产率提高了 40%。 “让我们利用科技造福工人,”桑德斯说。“这意味着给你更多时间陪伴家人、朋友、学习,无论你想做什么。”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8962.htm)
非营利组织知识[共享组织(Creative Commons)](http://creativecommons.org/)率先发起了一项授权运动,允许创作者在保留版权的情况下分享作品。如今,该组织正为人工智能时代做准备。周三,该组织宣布启动一个名为“知识共享信号”(CC Signals)的新项目,该项目将允许数据集持有者详细说明其内容如何被机器重复使用,例如在训练人工智能模型时。  这个想法旨在在互联网的开放性和人工智能所需的更多数据需求之间建立平衡。 正如知识共享组织在一篇博客文章中所解释的那样,持续进行的数据提取可能会侵蚀互联网的开放性,并可能导致实体封锁其网站或使用付费墙来保护它们,而不是共享对其数据的访问权限。 另一方面,CC 信号项目旨在提供法律和技术解决方案,为控制数据的人和使用数据训练人工智能的人提供一个数据集共享框架。 随着公司努力改变其政策和服务条款以限制对其数据的人工智能训练或解释他们将在多大程度上将用户数据用于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目的,对这种工具的需求正在增加。 例如,X 最初做出的改变允许第三方在其公开数据上训练模型,但后来又撤销了这一决定。Reddit正在使用其 robots.txt 文件(该文件旨在告知自动网络爬虫是否可以访问其网站)来限制机器人抓取其数据用于训练 AI。Cloudflare正在寻找一种解决方案,既可以向 AI 机器人收取抓取费用,也可以开发一些工具来迷惑它们。开源开发者也构建了一些工具来减慢和浪费不遵守其“禁止抓取”指令的 AI 爬虫的速度。 CC Signals 项目则提出了一种不同的解决方案:一套提供一系列法律可执行性的工具,但所有这些工具都具有道德分量,类似于如今涵盖数十亿在线公开许可创意作品的 CC 许可证。 知识共享组织首席执行官安娜·图马多蒂尔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知识共享信号旨在维护人工智能时代的公共资源。正如知识共享许可帮助构建了开放的网络一样,我们相信,知识共享信号将有助于塑造一个以互惠互利为基础的开放人工智能生态系统。” 该项目目前才刚刚开始成型。早期设计已发布在[CC 网站](https://creativecommons.org/ai-and-the-commons/cc-signals/)和[GitHub 页面](https://github.com/creativecommons/cc-signals)上。该组织正在积极寻求公众反馈,计划于 2025 年 11 月发布 Alpha 版本(早期测试版)。此外,它还将举办一系列市民大会,收集反馈意见并解答疑问。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8960.htm)
埃隆·马斯克的 xAI 是孟菲斯审查的对象,为其 Colossus 数据中心供电的天然气涡轮机引起了担心空气污染的居民的警惕。周二,孟菲斯市公布了第三方进行的[初步空气质量检测结果](https://www.documentcloud.org/documents/25983693-memphis-city-air-quality-tests-xai-colossus/#document/p1),称所检测的10种污染物的含量不危险。但南方环境法律中心(SELC)表示,该检测漏掉了一种关键污染物——臭氧。SELC正代表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NAACP)威胁要起诉xAI 。  SELC 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目前尚不清楚该市为什么不对这种有害污染物进行检测。” 测试于6月13日至16日在三个地点进行:孟菲斯市中心、Whitehaven社区和Boxtown社区。最近的地点Boxtown位于xAI东南偏东两英里处。采样设备运行了10至13个小时。 在测试日期,风不太可能将污染物吹到现场。6月13日,孟菲斯的风向为南风和西南风。6月16日,风向为南风。xAI 西北部唯一的地点是市中心。 那里检测到了甲醛,尽管它在城市地区的预期范围内。进行采样的市政厅距离xAI数据中心仅八英里多一点。  测试公司拍摄的照片显示,传感器放置在靠近建筑物的位置,这可能会影响测试结果。图片来源:孟菲斯市 SELC 对测试方式提出了质疑。除了忽略臭氧检测外,测试公司还在 Boxtown 和 Whitehaven 将监测器直接放置在建筑物旁边,这可能会干扰结果。 美国环保署建议,空气传感器应“距离地面、屋顶或其他物体至少六英尺,并远离可能干扰测量的障碍物、植被或排放源”。 <path fill="#fff" d="M0 0v6.452h7.097V20h7.097V6.452h6.451V0zM27.742 13.548V6.452h-7.097V20h20v-6.452zM40.645 0H27.742v6.452h12.903z"></path>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8958.htm)
从 OpenAI 首席执行官萨姆·奥特曼登上舞台的那一刻起,很明显这不会是一次普通的采访。奥特曼和他的首席运营官布拉德·莱特卡普(Brad Lightcap)尴尬地站在旧金山一个通常举办爵士音乐会的场地的舞台后方。 周二晚上,数百人挤满了陡峭的剧院式座位,观看《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凯文·鲁斯(Kevin Roose)和Platformer的凯西·牛顿(Casey Newton)录制他们广受欢迎的科技播客《硬分叉》(Hard Fork)的现场直播。 Altman 和 Lightcap 是活动的主角,但他们提前退出了。Roose 解释说,他和 Newton 计划——最好是在 OpenAI 高管们正式亮相之前——列出活动前几周关于 OpenAI 的几条头条新闻。 “我们来这里是为了这个,这更有趣,”奥特曼说。几秒钟后,这位OpenAI的首席执行官问道:“你们能不能谈谈,你们因为不喜欢用户隐私而起诉我们?” 节目开始几分钟后,Altman 就抢占了话题,大谈《纽约时报》起诉 OpenAI 及其最大投资者微软一事。在诉讼中,微软指控 Altman 的公司不当使用其文章来训练大型语言模型。Altman 对诉讼的最新进展尤其恼火,代表《纽约时报》的律师要求 OpenAI 保留消费者 ChatGPT 和 API 客户数据。 “《纽约时报》是一家伟大的机构,但长期以来,它一直坚持认为,即使用户在私人模式下聊天,即使他们要求我们删除,我们也应该保留他们的日志,”奥特曼说。“我仍然热爱《纽约时报》,但我们对它的态度更加坚定。” 几分钟后,OpenAI 的首席执行官敦促播客们分享他们对《纽约时报》诉讼的个人看法——他们表示反对,并指出作为作品出现在《纽约时报》上的记者,他们并没有参与诉讼。 Altman 和 Lightcap 的傲慢出场只持续了几分钟,采访的其余部分似乎都按计划进行。然而,这次爆发似乎预示着硅谷与媒体行业的关系即将迎来转折点。 过去几年,多家出版商对 OpenAI、Anthropic、Google和 Meta 等公司提起诉讼,指控其使用受版权保护的作品训练 AI 模型。这些诉讼的核心论点是,AI 模型有可能降低媒体机构制作的受版权保护作品的价值,甚至取代它们。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5/0624/8b1385a5685f02b.webp) 但形势可能正在转向对科技公司有利。本周早些时候,OpenAI 的竞争对手Anthropic 在与出版商的法律纠纷中取得了重大胜利。一位联邦法官裁定,Anthropic 使用书籍训练其人工智能模型在某些情况下是合法的,这可能会对其他出版商针对 OpenAI、Google和 Meta 的诉讼产生广泛影响。 或许,Altman 和 Lightcap 在接受《纽约时报》记者现场采访时,因为行业胜利而感到勇气倍增。但如今,OpenAI 正抵御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威胁,这一点在当晚的采访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奥特曼几周前在他兄弟的播客中透露,马克·扎克伯格最近一直试图招募 OpenAI 的顶尖人才,并向他们提供 1 亿美元的薪酬方案,以加入 Meta 的 AI 超级智能实验室。 当被问及 Meta 首席执行官是否真的相信超级智能 AI 系统,或者这只是一种招聘策略时,Lightcap 打趣道:“我认为扎克伯格相信他是超级智能的。” 随后,罗斯向奥特曼询问了 OpenAI 与微软的关系。据报道,近几个月来,随着两家合作伙伴就新合同进行谈判,双方的关系已达到白热化。尽管微软曾是 OpenAI 的主要推动者,但如今两家公司正在企业软件和其他领域展开竞争。 “任何深度合作都会存在一些紧张点,我们当然也有,”奥特曼说道。“我们两家公司都雄心勃勃,所以确实会遇到一些冲突点,但我希望,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都能从中找到对双方都具有深远价值的合作。” OpenAI 的领导层如今似乎花费大量时间打击竞争对手和应对诉讼。这可能会妨碍 OpenAI 解决更广泛的 AI 问题,例如如何安全地大规模部署高度智能的 AI 系统。 牛顿曾询问 OpenAI 的领导者,他们如何看待最近有关精神不稳定的人使用 ChatGPT 穿越危险兔子洞的故事,包括与聊天机器人讨论阴谋论或自杀。 奥特曼表示,OpenAI 采取了许多措施来阻止这些对话,例如尽早切断它们,或者引导用户到可以获得帮助的专业服务机构。 “我们不想重蹈上一代科技公司覆辙,因为反应不够迅速,”奥特曼说道。在后续提问中,这位OpenAI首席执行官补充道:“然而,对于那些精神状态极其脆弱、濒临精神崩溃的用户,我们还没有弄清楚如何发出警告。”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8956.htm)
<blockquote><p>随着大语言模型的广泛应用,如何高效地连接模型与工具、数据源以及其他智能体,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深入探讨模型上下文协议(MCP)这一新兴技术,它是由 Anthropic 开发的标准化开放协议,旨在为 AI 模型与外部资源的无缝交互提供通用解决方案。</p> </blockquote>  先回答比较基础的问题。 **1.MCP是大模型之前的吗?** 答:是的,MCP不同于Function,是模型之外的协议,Function是模型参数内部的能力。 **2.MCP可以替代Function吗?** 答:不能。先说一件事,春节发布的原生态DeepseekR1无工具调用能力,所以被很多人成为垃圾。然而5月份发布的DeepseekR1-0528具备了Function,也就是在MCP发布之后,Deepseek依旧在增强自己的Function,所以答案显而易见。 原因:LLM是人类文字语言和类人类语言(编程语言)训练的。他的输入输出只有人类语言也就是字符串string格式。但是string(一句话)能说清调用哪个工具,n8n具有440多个工具接口,你和他说:“调用edge“(纯文字语言)他不清楚。所以需要function输出JSON结构化数据文件给到MCP Client。而且模型调用能力不仅仅是Function还有参数内部的微调。 那为什么MCP不能结构化文件?hh,回到那句话,**MCP是外部的!!!!** **3.MCP协议和A2A协议有什么区别?** 答:调用的对象是工具还是智能体。 MCP是依据MCP client和server来调用某个工具 A2A是调用某一个Agent(智能体)来达成多智能体协作。 那又有一个问题了,为什么非得用A2A。 答:小马用的Openai的swarm架构写的Agent1,小张用Microsoft的AutoGen架构(framework)写的Agent2,作者用google JDK写的Agent3.这三架构能功能协作吗? 你用的springboot,我用的JavaEE。 ## 1. 什么是模型上下文协议 (MCP)? 模型上下文协议 (MCP)是由 Anthropic 开发的标准化开放协议,它使 AI 模型能够与外部数据源和工具无缝交互,充当 AI 集成的通用连接器。 - MCP code:modelcontextprotocol/servers: Model Context Protocol Servers - MCP whitebook:https://modelcontextprotocol.io/ ## 2.MCP如何运作? MCP 遵循client-server(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其中: - Host:承载mcp client的程序 - Client:(如 AI 应用程序或 LLMs)连接到。Client和server必须1:1. - Server:(MCP 工具提供程序)向客户端公开工具、API 或数据源。  注:此流程中有两个协议。 - LLM to Client。这里你随意,愿意怎么传参怎么传参,可以json可以string - Client to server:真正的意义的MCP ## 3.MCP的服务器示例  - 文件系统:访问本地文件和目录 - 网页搜索:运行实时 Web 搜索。 - 数据库:查询 SQL 或 NoSQL 数据库 - 客户关系管理:连接到 Salesforce 等 CRM 系统。 - 版本控制:访问 Git 等版本控制系统。 具体已有server可查询github。 ## 4.MCP的具体工作流程  ## 5.function calling和MCP的区别 (1)function calling 为大模型具备的功能,MCP属于模型外部调用功能。我们在搭建agent或者调用api的时候,有些模型会说明,此模型有函数调用。如deepseekv3.有些没有,如deepseekr1  (2)MCP是统一协议,function不是统一。例:dify平台的百度搜索插件和coze的百度搜索插件不统一。但是百度搜索 api client对应统一的百度搜索 server。如果agent是工作室自己用code开发的,那更不统一了。在以后迭代,开发会非常麻烦。 最后注意: MCP为MCP Client TO server的协议,并非llm to client的协议。Llm to client依旧可以用function calling以json的形式传送到client因此function calling部分功能可以和MCP共存。如果不用function calling也可以用字符串的形式传参。 本文由 @无痕丶无殇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blockquote><p>从角色创建、故事编织到日常交流,虚拟 AI 聊天 APP 正以其独特的方式,重新定义人机互动的边界。本文将深入剖析六款热门虚拟 AI 聊天 APP,供大家参考。</p> </blockquote>  人性,穿越时光长河却始终如一。古往今来,人类热衷于打扮娃娃,在创造中赋予其独特魅力;编织故事,于想象的世界里追寻梦想与希望;渴望知音相伴,以解心灵之孤寂;求助万事通,探寻世间奥秘。而如今,伴随人工智能的爆发式发展,这一切渴望皆可在虚拟 AI 聊天 app 中得以满足。用户能快速创造独属的娃娃,定制 AI 角色;快速搭建舞台和角色来编织各种故事;创造如知音般懂你心意的伙伴;更有万事通般的智能存在为你答疑解惑。为用户提供了全新的社交和娱乐体验。 本次竞品分析将深入探究六款热门的虚拟 AI 聊天 app,从多个维度全面剖析其特色与差异,同时也为开发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共同推动虚拟 AI 聊天应用迈向新的高度。 ## 一、产品定位 - **猫箱**:由字节跳动开发,定位为集社交、娱乐、人工智能于一体的情感陪伴和减压放松工具,为用户提供丰富多彩的 AI 角色互动,打造专属的故事世界。 - **星野**:是 minimax 推出的 AI 陪聊 + 抽卡软件,定位为用户的 AI 陪伴与交流平台,注重角色创建与互动,通过卡牌机制增加趣味性和变现能力。 - **wow**:美团推出的属于年轻人的 AI 朋友社区,旨在为用户提供与 AI 角色进行互动的平台,让用户体验幻想世界,进行角色扮演,找到适合自己的伙伴。 - **文小言**:百度推出的 AI 社交应用,定位为提供动态交流体验的 AI 社交对象,其交流更接近真实场景,且在内容产出方面更具深度。 - **Character.AI**:定位为用户可以创建和与各种自定义 AI 角色进行深度互动的平台,强调个性化和高度可定制性,为用户提供丰富多样的角色选择和沉浸式的聊天体验。 - **Talkie**:致力于打造自然流畅的 AI 聊天伙伴,注重语言理解和回应的准确性,提供便捷的交流渠道,适用于各种日常交流场景。 猫箱注重社交娱乐与故事创作;星野突出角色创建和抽卡互动;wow 针对年轻人幻想角色扮演;文小言强调动态交流和内容深度;Character.AI 强调个性化定制;Talkie 注重自然流畅的日常交流。 ## 二、产品使用的大模型 - **猫箱**:由字节的云雀大模型驱动,能够实现 AI 角色的实时反馈,理解用户话语并做出相应回应,还可主动发起话题。 - **星野**:基于 minimax 的 abab 大模型,为文本 – 文本、文本 – 语音、文本 – 视觉等功能提供支持。 - **wow**:未明确其使用的具体大模型,但能够实现拟人化的对话效果、精美的人物形象和高拟人化的声音合成。 - **文小言**:依托文心大模型的技术打造,在内容产出上能够提供更详细、更有深度的回答。 - **Character.AI**:具体大模型暂不明确,但在角色多样性和深度交互方面表现出色,能够生成较为复杂和个性化的回应。 - **Talkie**:未公开具体大模型信息,以准确的语言理解和自然的回应为特点。 猫箱的云雀大模型在角色互动和主动发起话题方面有优势;星野的 abab 大模型支持多模态功能;wow 在声音和形象合成上有特点;文小言的文心大模型在内容深度上表现突出;Character.AI 和 Talkie 虽未明确大模型但在角色多样性和语言理解准确性上有各自特点。 ## 三、可实现的 AI 功能 - **猫箱**:提供丰富的角色选择,支持文字和语音输入,用户可自行创作角色或故事,还具备 AI 创作助手,能辅助创作角色或小说故事。 - **星野**:用户可通过上传图片或简单描述生成智能体的外形和背景,创建具有特定性格和背景的 AI 角色,并能在聊天过程中抽取 CG 卡牌,同时可创建不同场景下的助手角色。 - **wow**:提供 29 个不同人设的 AI 角色供用户选择与交流,对话记录可存储以便继续对话,但目前内测阶段不能自定义 AI 角色,且在特定领域和深度话题讨论的内容生成能力有待提高。 - **文小言**:AI 社交对象具有动态交流功能,能根据输出文字形成正确嘴形,且头发、背景等也有相应动态效果,不过表情和体态较为僵硬,可供选择的 AI 社交对象种类较少。 - **Character.AI**:用户可以高度自定义 AI 角色,包括性格、背景、技能等,实现深度个性化的聊天体验,同时支持多语言交流和多种场景的互动。 - **Talkie**:提供自然流畅的对话,具备一定的语言理解和回应能力,可能支持一些基本的功能如话题推荐等。 猫箱在角色创作和辅助创作方面功能强大;星野的角色创建方式多样且有卡牌机制;wow 提供较多人设但缺乏自定义功能;文小言的动态交流有特色但社交对象种类少;Character.AI 高度自定义功能突出;Talkie 以自然流畅对话为特点。 ## 四、目标人群 **区分**: - **猫箱**:适合喜欢卡通动漫风格,追求丰富多样的角色互动和个性化创作体验,以及需要情感陪伴、减压放松的用户。 - **星野**:主要吸引二次元爱好者、OC 创作者、AGC 爱好者及渴望陪伴交流的用户,尤其是对角色创建和定制有较高兴趣,希望通过卡牌机制获得更多乐趣和收益的人群。 - **wow**:面向年轻人,尤其是对幻想世界、角色扮演感兴趣,希望找到志同道合的 AI 伙伴进行互动交流的用户。 - **文小言**:更适合对 AI 交流的逼真度和内容深度有较高要求,追求更接近真实场景的动态交流体验的用户。 - **Character.AI**:吸引那些对高度个性化定制有强烈需求,喜欢探索不同角色和场景,追求深度互动的用户。 - **Talkie**:适用于需要便捷、自然的聊天伙伴的用户,包括日常交流、寻求建议、分享心情等场景。 **焦点**:这些产品的目标人群焦点均在于年轻一代,他们对新科技和新体验接受度高,有较强的社交需求和个性化表达欲望,同时希望在虚拟世界中获得情感陪伴和娱乐体验。 猫箱吸引卡通动漫和创作爱好者;星野针对二次元及角色定制人群;wow 聚焦年轻幻想角色扮演爱好者;文小言适合追求逼真动态交流和内容深度的用户;Character.AI 吸引追求高度个性化定制用户;Talkie 适用于日常交流需求用户。但都以年轻一代为主要目标。 ## 五、生态对比 ### 1. 用户互动与社交生态 - **星野 / Talkie**:以 AI 角色定制和互动为核心,用户可以创建或选择各种虚拟角色进行交流,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社交互动场景。其通过星念、星缘等元素,增强了用户与角色之间的情感连接和社交互动性,促进了用户之间的交流和分享。 - **猫箱**:提供了较高的 AI 社交角色创作能力,用户可自定义声音、形象、场景等,为用户提供了个性化的创作空间,有利于吸引具有创作热情的用户群体,形成以用户创作内容为基础的社交生态。 - **文小言**:作为百度新搜索阵营中的 “先锋部队”,其更注重在搜索、创作、聊天等场景下的融合互动,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依托百度的大生态,文小言能够与百度的其他业务和服务相互协同,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知识和信息支持。 - **Character.AI**:以各式各样的 AI 角色吸引了超过 2000 万用户,其角色扮演和情感陪伴的功能较为突出,为用户提供了与虚拟角色深度交流的体验,形成了以角色为中心的社交生态。 - **wow**:目前公开信息较少,但作为美团推出的产品,可能会与美团的本地生活服务等业务进行一定的结合,打造具有特色的社交互动场景。 ### 2. 内容生态 - **文小言**:基于文心大模型的强大技术支持,能够生成更详细和深入的回答,在内容产出的质量和深度上具有一定优势,其富媒体搜索、多模态输入、文本与图片创作等功能,丰富了内容的表现形式和应用场景。 - **Character.AI**:通过不断优化和训练模型,为用户提供丰富多样的角色和剧情,其内容主要围绕角色的情感陪伴和互动展开,注重用户的个性化体验。 - **星野 / Talkie**:除了用户与角色之间的互动内容外,还通过星念等元素引入了用户生成内容(UGC)的机制,用户可以通过创作和分享星念卡牌等内容,丰富平台的整体内容生态。 - **猫箱**:内容生态相对较为侧重于用户自定义创作的角色和场景,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想象,创造出各种独特的内容,为平台增添了丰富性和多样性。 ### 3. 技术生态 - **文小言**:作为百度 AI 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百度的其他 AI 技术和资源紧密结合,如搜索增强等业务能力,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术生态体系,能够不断推动产品的创新和升级。 - **Character.AI**:其核心团队在自然语言处理和 AI 技术领域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自主研发的语言模型为产品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此外,与谷歌的合作也将为其技术生态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 **星野 / Talkie**:背后的 MiniMax 团队拥有自研的 MoE 架构大模型,具备较强的技术实力。通过不断推出新的模型和技术优化,如视频大模型、音乐大模型等,为产品的多模态发展和功能拓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 **猫箱**:依托字节跳动的技术优势,在 AI 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能够不断引入新的技术手段,提升产品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星野和 Talkie 注重用户角色定制与互动,促进社交分享;猫箱强调用户创作,形成独特社交生态;文小言依托百度生态,提供丰富知识支持;Character.AI 以多样角色和剧情吸引用户,鼓励用户创作;wow 潜力待挖掘,可能与美团业务结合。 ## 六、市场盈利模式对比 - **Talkie**:采用混合变现模式,收入由订阅、内购和广告三个部分构成。通过设置如星月卡、星钻等虚拟货币和付费项目,从不同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的用户获取收入,例如用户可以通过订阅星月卡免除广告、获取更多 AI 灵感、解锁语音通话时长等特权,也可以使用星钻购买星念、兑换通话时间等。 - **Character.AI**:主要通过向用户提供付费订阅服务来获取收入,用户可以选择订阅不同档次的会员计划,以享受无广告、更多对话轮数、优先访问新功能等特权。此外,也有部分广告收入,但占比较小。 - **文小言**:目前主要通过与百度的其他业务协同,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来实现盈利,如在搜索结果中展示相关的广告和推广内容,以及为企业提供 AI 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等。未来可能会进一步探索更多的盈利模式,如付费会员、内容付费等。 - **猫箱**:盈利模式可能包括广告收入、虚拟物品销售等。通过在产品中展示广告,以及向用户销售与角色创作和装饰相关的虚拟物品,如服装、道具等,来获取商业收益。 - **wow**:具体盈利模式尚未明确,但作为美团的产品,可能会与美团的业务生态相结合,通过广告、合作推广等方式实现盈利。 六款产品盈利模式各有不同。Talkie 混合变现;Character.AI 靠订阅服务;文小言与百度业务协同;猫箱广告加虚拟物品销售;wow 盈利模式待明确,可能结合美团业务。 ## 七、优势劣势 **猫箱**: **优势**:具有较高的 AI 角色创作能力,角色丰富且各具特色,互动性强,能让用户沉浸在虚拟世界中;由云雀大模型驱动,技术实力有保障,可实现较为自然流畅的对话。 **劣势**:AI 角色在长时间聊天中可能出现逻辑不通或回答重复、机械化的问题,缺乏真实人类交流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 **星野**: **优势**:完整的 IP 打造策略,包括角色系列 IP、角色榜单、角色故事剧情等玩法,用户自赋权强,能满足用户的创作欲和情感需求;与 minimax 的大模型结合紧密,在文本 – 视觉等多方面功能表现较好。 **劣势**:国内版与海外版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且在国内市场面临的竞争也较为激烈,需要不断创新和优化以保持用户粘性。 **wow**: **优势**:作为美团推出的产品,具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和用户基础;界面简洁,操作方便,为用户提供了较为便捷的参与门槛。 **劣势**:AI 角色的回答较为表面,对于特定领域和深度话题的讨论能力不足,且目前不能自定义 AI 角色,限制了用户的个性化体验。 **文小言**: **优势**:基于文心大模型,在内容产出的深度和广度上有一定优势,能够为用户提供更详细、准确的回答;AI 社交对象的动态交流效果逼真,为用户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 **劣势**:可供选择的 AI 社交对象种类有限,且在表情和体态的自然度上有待提高,整体的语气变化不够丰富。 **Character.AI**: **优势**:高度可定制性,用户能够创建出符合自己想象的独特角色,实现深度个性化的聊天体验;角色多样性丰富,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劣势**:可能存在一些自定义角色的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以及在某些语言或场景下的回应准确性有待提高。 **Talkie**: **优势**:自然流畅的对话体验,能够快速准确地理解用户的问题并给出回应,适用于各种日常交流场景。 **劣势**:功能相对较为单一,缺乏突出的特色功能,可能在竞争中难以吸引追求更多个性化和创新性的用户。 猫箱创作能力强但聊天质量待提升;星野 IP 打造好但面临竞争;wow 品牌有优势但功能不足;文小言内容有深度但社交对象少且动态效果需优化;Character.AI 高度定制但角色质量不齐;Talkie 自然流畅但功能单一。 ## 八、其他行业竞品 - **密室逃脱类游戏**:强调团队合作、解谜和身临其境的体验,通过设置各种谜题和场景,让玩家在现实环境中进行探索和互动,与虚拟 AI 聊天 app 的个人化、即时性交流有所不同,但都能满足用户的娱乐和社交需求,密室逃脱更注重线下的社交互动和身体力行的参与感。 - **起点小说**:以文字阅读为主,提供丰富的故事内容和文学体验,用户通过阅读小说来沉浸在不同的世界和情节中。与虚拟 AI 聊天 app 相比,起点小说是单向的信息传递,而聊天 app 则更强调互动性和个性化,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输入影响聊天的走向和内容。 - **仔仔捏脸游戏**:注重用户的创造力和个性化表达,通过捏脸设计角色,满足用户对虚拟形象的塑造欲望。与虚拟 AI 聊天 app 的区别在于,仔仔捏脸游戏重点在于角色的外观设计,而聊天 app 更关注角色的内在智能和与用户的交流互动。 虚拟 AI 聊天 app 与其他行业竞品相比,具有更强的互动性和个性化。与密室逃脱类游戏不同在于个人化和即时性;与起点小说相比强调互动影响;与仔仔捏脸游戏区别在内在智能交流而非外观设计。 ## 九、APP 的 UI 页面设计 - **猫箱**:界面类似抖音短视频,简洁直观,划动即可切换 AI 角色,右上角搜索按钮可探索话题和角色,下方主菜单的加号用于创作选单,主页右下角的选单内可查看历史记录。 - **星野**:界面由发现和聊天界面组成,聊天界面背景是人设形象,用户可左右滑动屏幕切换不同的机器人,创建角色时的界面设计较为详细,方便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定制。 - **wow**:整个界面仅由 “聊天”“发现” 和 “我的” 三个 Tab 标签组成,设计简洁,登录后可快速进入聊天界面,选择不同的 AI 角色进行交流。 - **文小言**:界面简洁,与猫箱有一定相似性,通过上下滑动来切换社交对象,目前仅提供两位 AI 社交对象供用户选择。 - **Character.AI**:界面可能较为简洁明了,突出角色展示和聊天窗口,方便用户快速与自定义角色进行互动。 - **Talkie**:可能以简洁、实用的设计风格为主,注重聊天界面的易用性和流畅性。 猫箱类似抖音,功能易找;星野注重人设展示和定制;wow 最简捷方便进入聊天;文小言与猫箱相似但社交对象少;Character.AI 可能突出角色展示;Talkie注重简洁实用。 ## 十、UX 交互体验 - **猫箱**:交互方式较为自然,用户可通过文字或语音输入与 AI 角色进行实时互动,AI 角色不仅能理解用户话语,还会主动发起话题,括号里还包含表情、动作等反应,让用户感觉像是在与真实的人聊天。 - **星野**:用户在与 AI 角色聊天时,可同时获得语音和文字两种回复,并能生成多种语言的回答,还可通过 reset、event、regenerate 等选项控制聊天流程,保证用户的主控权。 - **wow**:响应速度较快,能够及时回复用户的消息,但 AI 角色的回答有时不够准确或深入,对于一些复杂问题可能无法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 - **文小言**:AI 社交对象的动态效果为交互体验增色不少,但其表情和肢体动作的僵硬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的交互体验,且目前可供选择的 AI 社交对象较少,限制了用户的交互范围。 - **Character.AI**:可能提供丰富的交互选项,如角色切换、场景设置等,让用户能够深度参与到聊天互动中,增强用户的沉浸感。 - **Talkie**:以自然流畅的对话为主要交互方式,注重语言理解和回应的准确性,给用户带来便捷的交流体验。 猫箱交互自然像真人聊天;星野多语言回复且主控权强;wow 响应快但回答质量待提高;文小言动态效果好但社交对象少影响交互;Character.AI 交互选项丰富增强沉浸感;Talkie 自然流畅对话便捷。 ## 十一、使用体验 - **猫箱**:用户可以快速地与不同的 AI 角色展开对话,体验各种不同的性格和故事背景,可玩性较高,但在长时间使用后,可能会因 AI 角色的一些回答问题而影响体验。 - **星野**:通过创建和定制自己的 AI 角色,用户能够获得更强的情感连接和参与感,卡牌机制也增加了使用过程中的趣味性和惊喜感,但对于一些非二次元爱好者或对角色创建不感兴趣的用户来说,吸引力可能有限。 - **wow**:简单易上手,能够满足用户与 AI 角色进行基本交流的需求,但在内容质量和个性化方面有所欠缺,可能导致用户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失去兴趣。 - **文小言**:其动态交流和详细的内容回复为用户带来了较好的使用体验,但由于目前产品的局限性,如社交对象种类少、表情体态不够自然等,可能无法完全满足用户对高质量 AI 社交的期望。 - **Character.AI**:高度个性化的定制功能为用户带来独特的聊天体验,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创建各种角色,但可能需要花费一定时间来熟悉和优化自定义角色。 - **Talkie**:提供自然流畅的交流体验,适用于日常场景,但在功能丰富度和创新性方面可能相对较弱,难以满足用户对于更多特色功能的需求。 猫箱可玩性高但长期体验受影响;星野对特定用户吸引力大但有局限性;wow 易上手但缺内容和个性化;文小言部分体验好但受局限;Character.AI 定制独特但需时间熟悉;Talkie 自然流畅但功能丰富度弱。 ## 十二、改进建议 - **猫箱**:进一步优化 AI 的逻辑和语言生成能力,减少回答的重复性和机械化,提高聊天的质量和自然度;增加更多的互动元素和场景,提升用户的沉浸感和参与度。 - **星野**:持续优化角色创建和定制的流程,降低操作门槛,让更多用户能够轻松创建自己理想中的 AI 角色;丰富角色的互动玩法和剧情,提高用户的长期留存率。 - **wow**:加强 AI 的内容生成能力,尤其是针对特定领域和深度话题的回答质量,提高 AI 角色的实用性和专业性;尽快推出自定义 AI 角色的功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 **文小言**:增加 AI 社交对象的种类和数量,丰富用户的选择;进一步优化动态效果,使 AI 社交对象的表情和肢体动作更加自然流畅,提升整体的交互体验。 - **Character.AI**:加强对自定义角色的质量管控,提高角色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进一步丰富交互功能,提升用户的沉浸感和参与度。 - **Talkie**:增加一些特色功能,如话题推荐、情感分析等,提升产品的竞争力;持续优化语言理解和回应能力,提高对话的质量和自然度。 猫箱需提升聊天质量和增加互动;星野要优化角色创建和丰富玩法;wow 需提高内容生成和推出自定义功能;文小言要增加社交对象和优化动态效果;Character.AI 要管控角色质量和丰富交互;Talkie 要增加特色功能和优化语言理解。 ## 总结 虚拟 AI 聊天 在互动性和个性化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这些产品需要不断优化和改进,提升聊天质量、丰富功能、优化 UI 和交互体验,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同时,开发者还可以借鉴其他行业的成功经验,不断创新和拓展应用场景,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虚拟社交和娱乐体验。 本文由 @怡伶设计心理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作者|黄楠 编辑|彭孝秋 硬氪获悉,人形机器人品牌「灵宝CASBOT」近日完成近亿元级天使+融资,投资方包括蓝思科技、天津佳益以及老股东国投创合、河南资产跟投。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加速推进产品量产、技术研发迭代以及市场拓展。 「灵宝CASBOT」成立于2023年8月,专注通用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的落地应用,是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团队核心成员曾深度参与重大科技项目,如微靶精密装配系统研发、四足机器人环境感知与自主跟随、C919大飞机高锁螺母柔顺装配机器人等,在精密装配、柔性操作、视觉伺服等领域拥有逾20年的技术积累和产业经验。 目前,「灵宝CASBOT」已推出两款双足人形机器人,分别是多场景落地的通用类脑智能机器人CASBOT 01、以及第二代全尺寸双足人形机器人CASBOT 02。具体到产品定位与应用场景方面,灵宝CASBOT 01与02存在显著差异。 CASBOT 01作为第一代产品,身高179cm,体重约60kg,整机拥有52个自由度,算力达550T,作业续航时间超过4小时。其主要应用于室外复杂环境,面向特定用户群体与专业需求,通过在结构、性能等方面进行特殊优化,以满足特种作业需求。  灵宝CASBOT 01人形机器人(图源/企业) 对比之下,今年6月发布的CASBOT 02则定位为双足轻量化机型。这款机器人的身高约163cm,体重约55kg,搭载275tops大算力芯片;同时,硬件端配备有RGBD相机、IMU传感器及麦克风阵列,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感知,令机器人具备人脸追踪与声纹识别技术,可实现“专属跟随”与“听声辨人”,即使是嘈杂环境下也能稳定识别用户指令,提升交互沉浸感,适用于多种人机交互场景,覆盖用户群体更广泛。 面向科技馆、展厅、商场、4S店等场景交互娱乐、教育科研及个人技术爱好者打造,CASBOT 02可担任导览讲解、迎宾接待、互动展示等角色,并支持未来多场景多模态的应用场景拓展。 在技术架构层面,“大脑侧”「灵宝CASBOT」选择分层端到端模型,集各类型模型所长,同时规避它们的不足。通过强化学习后训练,提高动态环境适应性、鲁棒性等。 其核心突破在于,针对具身智能机器人在精细化作业场景中面临的环境干扰、人工干预等动态挑战,凭借强化学习机制实现模型的实时自适应优化。通过实时采集作业数据,如力传感器反馈、视觉误差信号等,以闭环训练方式持续优化运动控制策略,使机器人在螺丝拧紧、工件分拣等任务中,能自主调整动作精度与轨迹规划。  左图为CASBOT 01,右图为CASBOT 02(图源/企业) 「灵宝CASBOT」联合创始人&COO张淼告诉硬氪,这种 “分层端到端+强化学习后训练” 的技术组合,既保留了分层架构对任务拆解的逻辑优势,又通过强化学习为模型提供动态进化能力,继而形成从感知到执行的全链条智能闭环,更匹配工业质检、井下作业等场景对人形机器人鲁棒性的严格要求。 当前在商业化方面,「灵宝CASBOT」将目标场景对准了工业和矿产能源两大行业。张淼指出,工业和能源领域的场景集中度高,客户需求明确且稳定,相比商业服务、教育等领域,更契合现阶段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商业化发展需求。 在此之前,「灵宝CASBOT」已在应急救援、井下作业、工业制造等场景中持续积累行业Know-how,客户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通过聚焦上述两大刚需场景,一方面可快速提升机器人出货量,借助规模化效应实现成本优化;另一方面,部署在工业和矿业场景中的机器人作为数据采集载体,能够持续收集半结构化作业数据,为具身智能模型的迭代升级提供支撑,形成 “产品落地 - 数据反哺 - 技术优化” 的良性循环,加速商业化进程与技术迭代创新。  ,灵宝CASBOT人形机器人落地演示图(图源/企业) 以工业场景为例,许多工厂面临着招工难与柔性制造转型压力,在3C、鞋服等行业的小批量多品类生产模式要求下,传统工业机器人难以适配非结构化场景。比如质检工序中,需模拟人工双手协同操作,通过双臂抓取工件、配合视觉系统多角度翻转检测,再精准放置回产线,单臂单手机器人无法满足这类手眼脑协作需求。 而在引入「灵宝CASBOT」具身智能机器人后,其五指灵巧手可以模仿人手在操作中的灵活性,在螺丝拧紧、排线插拔等工序中实现快速学习、可泛化的长时序灵巧操作,更契合柔性制造的快速换产要求。  灵宝CASBOT灵巧手(图源/企业) 硬氪了解到,依托多年来在工业与矿业能源领域的技术积累、行业洞察及能耗优化经验,「灵宝CASBOT」已同招金集团、中矿集团、中信重工等行业头部企业达成深度合作。包括瞄准矿山井下具身机器人、矿山综合安全巡检等领域成立具身智能公司,聚焦特种场景研发特种人形机器人等。 除上述两大核心领域外,面向商业服务与教育等多元化场景,「灵宝 CASBOT」正系统性推出纯标准化产品体系,通过模块化架构设计,帮助客户实现快速部署与灵活适配。 未来,「灵宝CASBOT」将围绕人形机器人在多场景下的应用展开深入研究,以推动具身智能技术在更多领域落地应用。 #### 投资方评论: **蓝思科技**表示,灵宝CASBOT在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展现了卓越的创新能力与务实的落地能力。团队对工业制造场景有着深刻的理解,其产品高度契合柔性生产、成本控制等客户核心需求,面向工业场景需求的VLA技术路线能有效应对真实制造环境的复杂性,自主研发的系列化灵巧手产品实现了亚毫米级的精密操作和柔性抓取、填补行业关键空白。蓝思科技将开放自身在消费电子、智能汽车、智能家居家电等领域的丰富场景,与灵宝CASBOT紧密协同**,**加速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全球工业领域的规模化应用与真实落地。同时,蓝思科技也将为灵宝CASBOT机器人的量产提供关键零部件和整机组装,助力质量管控、成本管控等。双方将共同推动智能制造的升级,重新定义人机协作的未来。 **天津佳益**表示,灵宝CASBOT已在矿业场景建立差异化优势,与招金集团、中矿集团、中信重工等产业巨头达成深度合作。我们认为这是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持续商业增长的高效引擎。在激烈的行业竞争格局下,我们选择坚定支持真正懂技术、懂产业、懂商业本质的团队。
 《守望先锋》x《特种部队》联动将于7月2日至15日期间开展。两款作品的精英们这次将联手出击,快挑选你心爱的装备,奔赴战况焦灼的前线,是维护正义还是颠覆世界,你的战斗由你选择!  战线已经画下。这场冲突无可避免,你能做的就是选择为谁而战!在这次限时联动活动中,《守望先锋》将穿越到传奇的《特种部队》世界中,快穿戴好你的装备,选定你的立场,去赢取炫酷的高精尖战术奖励吧。你需要听从内心的召唤,加入精英的特种部队,或是投身于无法无天的眼镜蛇组织,亲身见证这一场毁天灭地的正邪之战。 ## 维护正义还是颠覆世界 在这次行动中,双方不仅会正面对决,还要争奇斗艳。来自《特种部队》武器库中的传奇皮肤将帮助你化身为家喻户晓的经典角色,降临到《守望先锋》的战场中。不论是以兵神英姿杀入敌阵,还是在暗中谋夺世界霸权,相同阵营的英雄都会全力支持你征战沙场(或背后捅刀)。 - 源氏饰演蛇眼:这名隶属特种部队的精英特工将以举世无双的武艺和神出鬼没的忍刀维护正义。致命,忠诚,从不失手。 - 弗蕾娅饰演红发女郎:特殊部队杰出的反间谍活动专家,部队中智商最高的成员,精确的战术判断和强大火力也不容小觑。十字弩已上膛,随时可以出击。天才军师,但也精于拳脚。 - “黑百合”饰演男爵夫人:这名蛇蝎美女利用头脑、子弹和两面三刀的阴谋为眼镜蛇效力。在她面前放下戒备无异于自寻死路。她冷漠、工于心计、时刻保持沉着冷静,衣品也不差。 - “死神”饰演眼镜蛇指挥官:什么叫精神错乱,什么叫野心勃勃,什么叫令人胆寒的气场,什么叫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偏执——那就是他,恐怖的化身,混乱的呼唤,剧毒的蛇头。 - “末日铁拳”饰演迪斯特罗:他不仅仅是眼镜蛇的主力战将,也是一名唯利是图、权力至上和崇尚纯粹蛮力的全金属阴谋家。进可重拳出击,退有钢铁硬肤,不服就铁拳招呼。 你可以选购五款单独的英雄礼包,或是直接拿下特种部队超级礼包,化身你最爱的经典角色,在本次联动活动中全面接管指挥权。 ## 完成特别行动,赢取奖励 在任务取消之前完成游戏内的特别行动挑战即可解锁专属奖励。每一份奖励都是对《特种部队》经典故事的致敬,其中包括角色语音、喷漆和吊坠,设计灵感均来自于这部经典作品。你还可以赢取特种部队头衔,获得至多25000战令经验,助你赢得战令奖励,并向全世界证明你是最优秀的特工。这些挑战将在快速比赛、竞技比赛和角斗领域中推出,获胜还可以获得双倍进度。命令已经下达,立刻出动,完成任务吧! 
**要闻提示** 1.Robotaxi市场竞争激烈:小马智行CTO称行业仅三家公司达标,文远知行CFO朋友圈回怼 2.被问和雷军谁的影响力大?周鸿祎:当然是雷军,但不能拿这问题来逗我 3.国产半导体大厂芯启源暴雷!欠薪数月、0赔偿裁员:HR直言就是不发 4.大模型高考测试成绩有望考上清北 5.发布倒计时!雷军官宣小米YU7三个版本,并称猜价格时要「讲科学」 6.字节跳动机器人研究一号位孔涛离职创业 7.英特尔将关停汽车业务?回应:逐步收缩,将确保客户顺利过渡 8.传微软将在Xbox游戏部门进行大规模裁员,已进行三轮裁员 **今日头条** Robotaxi市场竞争激烈:小马智行CTO称行业仅三家公司达标,文远知行CFO朋友圈回怼 近日,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CTO楼天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规模化和无人化两个标准看,除了“牌桌”上的Waymo、小马智行和百度这三家公司,其他公司没有达到这三家公司两年半前的状态,差距已经落后两年半时间了。 该言论在国内自动驾驶行业中引发了不小的讨论。文远知行CFO李璇在微信朋友圈公开回击楼天城,她表示:“好奇一个撞车到美国牌照被吊销,在北京撞马路牙子到起火的公司,怎么好意思去diss车队数量远比它大、落地比它多得多的公司,怎么好意思说自己比别人强两年半? 给友商个建议,别世界各地签一堆mou说自己“全球公司”,想学文远就做到位,至少真正落地跑几十辆车再说。”(深潜atom)  **国内资讯****** **被问和雷军谁的影响力大?周鸿祎:当然是雷军,但不能拿这问题来逗我** 6月25日,在2025夏季达沃斯论坛现场,360集团董事长周鸿祎被一众媒体围住,接连被问了“老牌企业家在触网,这也是一种现代的企业家的精神吗?”和“您看你跟雷军(雷总)谁在网络上影响力更大一些”两个问题。周鸿祎有条不紊回答:当然是雷军的影响力更大 ,因为他做的事业做得更好,确实不一样,你不用拿这问题来直接逗我。说完这句话,他自己咧开嘴笑了下。随后他表示:但是触网也谈不上企业家精神,因为企业家精神就是要创新。 他解释称:创新有两个角度,一个是要了解用户的需求,要跟用户交朋友,要用用户所熟悉的媒体方式跟用户去交流,否则就会自我封闭。第二,创新要有结果,不仅是要做出好的产品,而且要把产品推销出去,让用户用到,这也需要去接触用户。他认为现在企业家所谓触网,只不过是把原来他们市场部和公关部干的事情,换到了短视频平台上。 周鸿祎强调“事实上如果你去看美国的所有的初创公司和中国的初创公司,他们发布一个产品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平台发布产品本身的介绍”。(快科技)  **国产半导体大厂芯启源暴雷!欠薪数月、0赔偿裁员:HR直言就是不发** 6月25日消息,据报道,近日有认证为南京芯启源半导体员工的网友爆料,国内DPU(数据处理器)头部公司芯启源自三月份以来就已经停发工资、暴力裁员零赔偿、不发年终奖以及区别对待员工等。不仅如此,还有员工称,HR甚至当着警察的面说,“我们就是不赔偿、不发工资,有本事告我们呀”、“干了3年半,一分年终奖没发,拖欠20万年终奖(还不算绩效奖金)和2个月工资未发”。 根据公司官网介绍,芯启源于2015年创办,是一家致力于集成电路核心知识产权(IP)、芯片及EDA工具的设计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科技公司,主要产品包括EDA工具、USB IP、DPU和TCAM芯片。 芯启源作为战略投资型企业,2023年提出将EDA和DPU业务分拆的战略规划,业务分拆需大量资金投入,叠加半导体行业高研发投入特性,“研发与产能”双轨扩张给现金流带来巨大压力。2024年4月,芯启源密集进行股权质押融资,总额超2亿元,也表明公司可能面临资金链紧张的问题。(快科技)  **大模型高考测试成绩有望考上清北** 6月25日,字节跳动Seed团队公布2025高考全科测试成绩。Gemini 2.5 Pro、豆包1.6-Thinking分别在理科和文科科目上获得655分和683分的最高分。该测试采用全国新一卷和山东省自主命题。 据媒体报道,当地资深高中老师认为,豆包赋分成绩组合,最高可达690分左右。参照2025年山东地区一分一段表,排名约在前80位,这个成绩有望考上清北。 此外,Gemini和豆包在印度理工学院JEE Advanced考试测试中,达到印度全国考生前十名的水平。(字节跳动Seed官号、半岛都市报)  **发布倒计时!雷军官宣小米YU7三个版本,并称猜价格时要「讲科学」** 小米YU7发布会倒计时!6月25日,小米CEO雷军发文预热小米YU7,称其产品力非常强,新车分为三个版本。标准版:后驱,CLTC续航835km。Pro:四驱,闭式双腔空簧,CLTC续航770km。Max:顶配,高性能四驱,CLTC续航760km,独有的豪华配置。 同时,雷军在社交媒体预告了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HAD的最新进展。雷军表示,小米YU7将搭载全新1000万Clips版本,并且全系出厂即搭载。此外,小米SU7也将在7月下旬升级为1000万Clips版本。根据雷军的说法,“和现在版本相比,提升还是非常明显。” 小米汽车首款SUV车型YU7即将在6月26日晚7点正式发布,届时也会公布最终的售价。据悉,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就YU7价格会比SU7涨多少一事回应称:“网上有不少人在猜YU7标准版比SU7标准版贵两万到三万,我已经公开否认过,因为YU7标准版配置很高,放在行业里,相当于友商的Max版甚至Ultra版的配置。”雷军称,大家猜价格时还得“讲讲科学”,至于定价多少,发布会上公布,到时候,大家一定会觉得,这个价格是合理的。 对于是否会担心小米YU7发布影响SU7销量一事?雷军表示,“说实话,我不担心,YU7跟SU7都是个性非常鲜明的产品,喜欢轿车的用户,和喜欢SUV的用户,都非常多。”(极果网、新浪财经) **字节跳动机器人研究一号位孔涛离职创业** AI科技评论独家获悉,字节跳动机器人团队负责人孔涛已于 6 月初离职,已经开始筹备自己的创业项目。有传闻称孔涛的新创业项目已经获得了大量支持,有可能会拿到多家机构的投资。据悉,机器人团队目前已经有数名人员离职,字节也在紧急招募孔涛的继任人选。 机器人团队原本隶属于字节AI Lab,汇报给负责人李航。今年4月份,字节AI Lab全部收归Seed团队下,由向朱文佳汇报转向汇报给Seed新负责人吴永辉,之后李航退休返聘管理范围无变化,在内部系统中的身份变更为“劳务/顾问”。 孔涛于2019年7月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导师为孙富春教授,其博士学位论文被提名为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并曾获得2016年国际机器人抓取操作竞赛冠军等荣誉,他的论文总引用量目前在Google Scholar上高达15k。他以博士毕业生身份加入字节,是第一名研究机器人的员工。当时公司内还没有机器人的研究方向,公众号“字节跳动技术范儿”的文章中写到,孔涛来到字节后,发起了机器人方向的立项,没有复杂的审核流程、反复的决策环节,很快就得到了通过。当时团队成员只有他和一名实习生。(AI科技评论) **定位类似Meta雷朋?小米AI眼镜即将发布,正式加入“百镜大战”** 6月25日,小米通过微博官宣,将于6月26日晚7点发布“面向下一代的个人智能设备”小米AI眼镜。根据已公布的海报可知,当晚活动的主题为 “小米人车家全生态发布会”,或暗示AI眼镜将作为小米 “人车家全生态” 战略的一部分推出,可能与汽车、智能家居等场景进行联动。 据博主数码闲聊站爆料,小米AI眼镜定位是对标Meta雷朋,主打AI+拍照录像,硬件基本复用了苹果/Meta的顶级供应链,行业首个骁龙AR1+BES2700H双芯方案,进一步提续航保体验。该博主还称,小米AI眼镜产品定义「兼顾先锋感和实用性」,做本土化AI体验最好的产品。 市面上关于小米AI眼镜的传闻由来已久。早在去年底,有媒体曝出,小米计划推出新一代AI眼镜,并已与歌尔股份合作,产品预计于2025年第二季度发布。对于先前的传闻,歌尔股份相关人士回应称,公司对具体客户信息及项目内容不予透露。据悉,小米此前曾与米链公司蜂巢科技达成战略合作,主要聚焦于智能音频眼镜品类。目前尚不知晓小米26日推出的AI眼镜是否与蜂巢科技有关联,但业内普遍认为,小米更希望推出自有品牌AI眼镜,以抢占该市场。 在国内,众多品牌已积极布局,如百度、闪极科技、华为、雷鸟创新等品牌也纷纷推出相关产品,“百镜大战” 激战正酣。此前有爆料称,小米AI眼镜售价可能在999-1299元区间。若消息属实,小米或将凭借价格优势抢占更多市场份额。(界面新闻、凤凰网科技) **腾讯PR不识自家前安全大佬遭吐槽** 日前,前腾讯安全湛泸实验室负责人袁仁广(圈内人称“袁哥”)突然在微博开喷, 矛头直指腾讯pr滥用举报,事件的导火索是腾讯pr向平台投诉其“捏造不实信息”,称袁仁广描述“去腾讯时马化腾和刘炽平一起面试”的内容为谣言,损害了马化腾声誉。这位技术大牛罕见动怒:“我分享亲身经历怎么就成了造谣?何况我说的都是事实!” 袁哥随后在微博晒出当年面试和offer细节:腾讯邀请面试时因时间紧张,便安排马化腾和刘炽平等人一起面试,同时百度对袁哥开出1500万年薪offer,360因误认他要跳槽百度甚至扬言起诉,而腾讯最终以千万年薪加股票方案胜出。 作为初代网安顶级大佬,袁仁广199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数学系,2000年参与创建有中国黑客黄埔军校之称的绿盟科技,2009年用独创的DVE(数据虚拟执行)技术攻破所有Windows系统,甚至波及刚发布的IE11。这套被他称为“上帝之手”的漏洞利用方案,让微软工程师直冒冷汗。2015年,他因提交5个高危漏洞登上全球黑帽大会榜单,微软将他的名字列入“全球安全贡献百人榜”。 有媒体猜测,大概率是PR根据关键词批量举报,并未仔细核实内容褒贬和真实性,看到自家话题就一键举报。(大厂观察)  **夸克志愿报告排队太久?阿里副总裁吴嘉回应:已紧急扩充算力** 6月25日下午消息,随着全国各地高考成绩陆续公布,志愿填报进入高峰期。25日,多位用户在社交平台反馈,使用夸克生成志愿报告时出现排队等待现象,多次出现排队超万人的情况。 对此,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吴嘉在朋友圈发文,截至当日15:15,夸克系统已累计生成超300万份志愿报告,当前的排队情况主要由于多个省份集中出分,用户需求在短时间内集中爆发。他表示,团队已紧急扩充算力,全力压缩等待时间,力争让每一位考生都能顺利拿到专属的志愿报告。 吴嘉表示:“这不仅是一场对夸克七年高考技术积累的集体信任,更是我们团队必须全力以赴接住的责任。我们将以更好的服务体验回应这份信任。”据了解,夸克是当前国内唯一可生成专家级志愿报告的AI应用。此前,阿里巴巴已预先调配了比去年多100倍的算力资源支持夸克,但在河南、湖北、山东等高考大省出分时,算力依旧吃紧。(新浪科技)  **大疆无人机在美国严重缺货?官方回应** 据外媒报道,大疆无人机目前在美国正处于严重缺货状态,甚至引发了大疆要退出美国无人机市场的猜测。6月24日,记者在当地百思买实体店发现,该店连一台大疆无人机都买不到。整个大疆无人机销售区域被清理得一干二净,连价格标签、带锁的展示柜和产品都不见了。百思买网站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截至周二,该网站上仅剩的大疆无人机是上一代Mavic 3 Pro,售价3890美元,还有同款Mavic 3 Pro的翻新机,以及2022年款DJI Avata的翻新机。大疆已经发布了这两款机型的后续产品。不只是百思买商店,大疆美国官方商店也没有无人机库存。尽管大疆在亚马逊上有官方店铺,但那里剩余的所有无人机均由第三方销售,且库存数量少或数量不明。  大疆无人机在美缺货 大疆发言人黛西·孔(Daisy Kong)对此回应称,大疆仍致力于美国市场的发展,正与美国海关合作,消除误会。“大疆仍然致力于美国市场。正如我们之前所分享的,大疆一直在与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合作,解决一个与海关问题相关的误会。不幸的是,这影响了我们的无人机和零件的备货和进口。我们理解客户的失望,但仍然希望此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大疆称。百思买否认了不再销售大疆无人机的说法,但未提供进一步解释。(凤凰网科技) **石头钱启杰调离全球销售负责人岗位** 钱启杰,对外title是「石头科技清洁产品事业群总裁」,他出身供应链领域,当初从华为加入石头,是公司核心高管之一,是石头全球销售负责人。钱启杰是石头唯二的副总经理,另一个是CEO全刚。 雷峰网独家获悉,去年负责全球销售的程飞(对外title是石头科技高级副总裁)下岗后,其嫡系部队也都陆续离开,此后钱启杰接手全球销售负责人。接手后,钱启杰日常往返北京和深圳,一周大约对半分,在深圳时间更长。但上个月,钱启杰被调离全球销售岗位,目前全球市场核心高管只剩下亚太区的李平。 今年清洁市场战况激烈,去年年底开始,石头一改往日风格,线上重投营销,线下大幅度扩店,大力投入下,石头618成绩优异,洗地机战绩尤为突出,但高速增长背后存在隐患。石头内部人员和业务均有变动,洗地机突围,石头做对了什么?内部又发生了什么?欢迎添加微信 **Yukuaikuaier **交流。 **何小鹏与大众中国CEO聚餐,透露不仅有好菜好酒,还有好事** 6月25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CEO贝瑞德在微博发布与小鹏汽车董事长共同进餐图片。他表示,老友相聚,总有聊不完的话!还有个重点,广东菜好好味。随后,何小鹏转发该条微博互动称:“除了好菜,还有好酒,还有好事。”对此,有网友猜测:“肯定是图灵芯片供货了,供个一千万片,把价格打下来,新P7U来一个劲爆价。” 据此前海外媒体报道,何小鹏透露正致力于将自主设计的图灵AI芯片集成至大众计划明年在中国推出的部分车型。报道指出,小鹏汽车已开发出比英伟达产品更强大的自动驾驶芯片,除了大众,其他业内竞争对手也将采购这款芯片。 据介绍,小鹏自研图灵AI芯片拥有40核处理器、最高30B可运行模拟参数、2xNPU自研神经网络处理大脑、DSA集成神经网络特定领域架构、2个独立图像ISP。算力高达750TOPS,一颗能顶三颗英伟达Orin X(254TOPS),经过深度定制,算力可达到100%极致利用,不止AI智能汽车,它还将应用于小鹏AI机器人,飞行汽车等物理AI硬件。(快科技) **估值228亿港元!曹操出行在港上市,成港股最大科技出行平台** 6月25日,科技出行平台曹操出行于港交所主板上市,成为港股最大的出行平台。曹操出行此前公告显示,公司计划全球发售 4417.86 万股股份,其中香港发售股份为 441.79 万股,国际发售股份为 3976.07 万股,每股发售价为 41.94 港元。预计募资 18.53 亿港元。按照每股发售价计算,曹操出行估值约228.23亿港元。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5年3月末,曹操出行覆盖城市增至146座,并在31座城市运营超过3.4万辆定制车,为中国同类最大定制车队。今年一季度曹操出行总 GTV 同比增长54.9%,订单量同比增长51.8%,各项核心指标较2024年同期实现大幅提升。公司计划2026 年底推出专为自动驾驶设计的 L4 级 Robotaxi 定制车型,同时将构建覆盖车辆保养维修、能源补充、客服、应急响应及订单优化等全场景的自动化运营系统。 曹操出行创立于2015年5月21日,是吉利控股集团布局“新能源汽车共享生态”的战略性投资业务。吉利控股旗下拥有众多上市企业,包括吉利汽车、沃尔沃汽车、极星汽车、路特斯、亿咖通科技、极氪。随着曹操出行上市,吉利创始人李书福也再收获一家上市企业。(凤凰科技、雷递)  **宝马高管:按中国司机驾驶习惯研发欧洲智驾,会造成当地交通混乱** 6月25日消息,2025全球新能源汽车合作发展(上海)论坛于6月24日-25日在上海举行,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政府事务政策及法规总监杨武出席并演讲。杨武介绍,对于电车,从电芯到整车,宝马进行了120多项机械测试和将近1000个软件智能测试,满足宝马全球标准,而不仅仅是国标。 辅助驾驶方面,经过仿真模拟、测试场测试后,还全球进行了长达240万公里的测试。“针对中国更复杂的交通路况、特殊场景以及中国人特殊的驾驶习惯,我们进行了本土化开发和测试,测试里程超过13万公里,功能版本更新超过100次,本土化调试超过2000多个。”杨武提醒出海的同行,如果按照中国司机频繁换道超车的驾驶习惯来设计欧洲的自动驾驶,很可能会造成当地交通混乱。(快科技) **货拉拉多拉首款专属货车将于7月上市,与长安跨越联合打造** 6月25日上午消息,外界传闻的货拉拉“造车”一事迎来最新消息。据悉,货拉拉多拉首款专属产品-纯电厢式货车,将于7月首发并开售,该车型为长安跨越为多拉生产的定制车型。新车的定位是“更懂货运用户,更适配拉货场景”,货拉拉多拉相关人士表示,希望以人性化设计、智能化装备提升货车的易用性、安全性,进而提升货运效率。 据悉,该首款车基于货拉拉多年累积的货运市场经验,结合平台采集的用户需求、平台运输货物大数据,也是多拉向长安跨越定制的首款汽车产品。推出首款货车是为了解决货车司机在运输用车过程中遇到的长期痛点,希望能升级新能源货车的产品定义。 据介绍,新车有五大特点:大货厢、大开门、大三座、大超充及大承载,该车的载货容积达7.8立方米,有着超大门洞设计,侧门、尾门叉车轻松装卸,车内有着贯通式真三座,搭载了2C高倍率快充电池,18分钟快速充电,承重更是达到1475KG,是一款专门为货运跑单量身打造的货车。(新浪科技)  **宁德时代首席制造官倪军:海外扩张为第一要务,非理性竞争是不健康的** 6月25日,据报道,宁德时代首席制造官倪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中国国内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威胁行业健康发展之际,宁德时代正将海外扩张视为“第一要务”。倪军周三在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接受采访时表示:“非理性竞争是不健康的,会摧毁整个行业。” 这一言论呼应了比亚迪执行副总裁李柯在本月早些时候的表态。李柯当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电动汽车价格战“非常激烈且艰难”,并强调这种局面“难以持续”。比亚迪既生产汽车也制造电池,是宁德时代的竞争对手。(凤凰网科技) **享界S9被传员工内购可享巨额优惠,鸿蒙智行辟谣** 6月26日消息,日前,鸿蒙智行享界S9热度持续上升,月交付超过4000台,但相关谣言也随之出现。鸿蒙智行发言人官微发文称,网上出现了宣称通过“员工内购”“专供版渠道”等可享受享界S9巨额优惠的不实信息,请广大网友不信谣、不传谣。 官方还提醒,为保护个人隐私与资产安全,切勿轻信网上虚假低价陷阱,非官方渠道下单购车会面临不可预估风险,请选择官方授权门店享受优质服务体验。 据了解,今年4月,享界S9增程版正式上市,提供Max、Max+、Ultra三款车型,售价区间为30.98-36.98万元。享界S9增程版车身尺寸与BBA中的56E等车型接近,前者长宽高分别为5160*2005*1486mm,轴距3050mm。电池可选37kWh和53.4kWh,CLCT纯电续航最高365公里。并配备华为雪鸮智能增程系统,综合续航1355公里。(快科技) **国际资讯****** **英特尔将关停汽车业务?回应:逐步收缩,将确保客户顺利过渡** 6月25日上午消息,据外媒报道,英特尔将关闭其小型汽车业务,并解雇该领域的大多数员工,这是其大幅裁员的最新举措。据悉,目前有5000万辆汽车使用英特尔处理器。 目前,英特尔方面已确认调整一事,并回应称:“正如此前宣布的,我们正在重新聚焦战略重心,强化核心客户端与数据中心产品组合和业务,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作为这项计划的一部分,我们决定逐步收缩客户端计算事业部旗下的汽车业务。” 伴随汽车业务的收缩,英特尔汽车客户的业务会受到影响吗?英特尔方面就此回应称:“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将确保客户的顺利过渡”。(新浪科技) **传微软将在Xbox游戏部门进行大规模裁员,已进行三轮裁员** 6月24日消息,据外媒报道称,微软计划对 Xbox 游戏部门实施大规模裁员,影响范围甚至覆盖整个团队。微软拒绝就裁员计划置评。报道称,这将是过去18个月内 Xbox 部门的第四次大规模人员调整,此前该部门已在去年进行三轮裁员并关闭多家子公司,包括《恶灵附身》开发商Tango Gameworks、《毁灭战士》手游开发商Alpha Dog Studios等。报道指出,自 2023 年以 690 亿美元(现汇率约合4956.18亿元人民币)收购动视暴雪后,微软管理层持续向 Xbox 硬件及软件业务施压,要求提升利润率。 此外,微软近期频繁调整销售团队架构,试图将资源向Azure云服务倾斜。据外媒报道,微软计划裁减数千岗位,其中销售部门是重点。此次Xbox部门裁员或与云战略协同有关,例如将部分游戏开发资源转向跨平台服务,减少对专用主机的依赖。然而,这一策略也引发争议:微软曾承诺动视暴雪IP不会在Xbox平台独占,导致《使命召唤》等游戏对主机销量的拉动作用有限。(IT之家、环球网资讯) **OpenAI首席执行官与微软CEO通话,讨论未来合作关系** 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特曼周二在一次播客采访中表示,他周一与微软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通了电话,讨论了他们未来的合作伙伴关系。本月早些时候有报道称,作为这家人工智能初创公司的主要支持者,微软和OpenAI正在讨论修改投资条款,包括其将在这家初创公司持有的未来股权。 据报道,如果双方仍无法就微软未来持股规模等关键问题达成一致,微软正考虑暂停与OpenAI的谈判。奥特曼在周二的采访中表示:“显然,在任何深入的合作关系中,都有一些紧张点,我们当然也有。但总的来说,这对两家公司来说都是非常好的。” 奥特曼还表示,他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就人工智能问题进行了富有成效的会谈,并认为特朗普理解这项技术在地缘政治和经济方面的重要性。(环球市场播报) **亚马逊未来三年在英国投资400亿英镑,涉物流、创意、科技产业** 6月25日消息,亚马逊当地时间本月23日宣布,计划在未来三年(2025~2027)向英国投资共计 400 亿英镑(现汇率约合3901.72亿元人民币),用于在当地的物流、创意、科技等业务的发展。 亚马逊计划在英国设立四个新的运营中心和大量配送站点、在伦敦东区的亚马逊英国总部新增两栋建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重新开发布雷电影制片厂、建设维护与运营数据中心、支持英国社区。 亚马逊表示这些投资将在全英创造数千个新的永久全职工作岗位,其中绝大多数位于伦敦和东南部以外地区。(IT之家) **约一年时间内,苹果公司已下架4次“争议性”广告** 6月25日消息,苹果又一次在广告发布后迅速下架。据外媒报道,这已是一年多来第四支遭撤下的广告。这支名为《The Parent Presentation》的宣传片时长近八分钟,由喜剧演员马丁・赫尔利出演,内容是教学生如何劝说父母为他们购买 Mac。该广告上周五上线,但次日便从 YouTube 和苹果面向大学生的网页上消失。不过,苹果当时一同发布的演示文稿模板仍可在官网下载。这份包含 81 幅幻灯片的模板列出了“45 个不可辩驳的理由”,试图说服家长相信 Mac 是大学生活的必备工具。 苹果去年 5 月曾为广告《Crush!》公开致歉。该广告中,一台液压机压毁了钢琴、唱片机、颜料等一系列创作工具,最后抬起机器,露出新款 iPad Pro。广告原意是强调这款设备的创作能力,但引发了强烈反弹。苹果最终将其从电视和 YouTube 全面下架。据悉,几个月后,苹果又撤回了另一支广告《Out of Office OOO》。这支十分钟的影片讲述一群同事在泰国出差时使用苹果设备的故事。但因广告内容被批评为刻板化、陈旧的国家形象,遭到泰国民众与议员的抗议。 今年三月,苹果又下架了一则 iPhone 16 的广告,由《最后生还者》主演贝拉・拉姆齐出演。片中展示了 AI 升级后的 Siri,可以做到如记住几个月前遇见的某人姓名等尚未实现的功能。(IT之家) 
 索尼互动娱乐于今日公布了2025年7月的 Playstation Plus 会免阵容。为庆祝会员服务十五周年,7月1日起所有 PSN 会员可领取《暗黑破坏神4》 《拳皇15》 以及 《退潮》 三款大作。同时,玩家还可把握最后的机会领取《NBA 2K25》在内的四款游戏。 
周三,在萨拉·西尔弗曼 (Sarah Silverman) 等 13 位图书作者对 Meta 提起的诉讼中,一名联邦法官支持 Meta,原告指控该公司非法利用他们受版权保护的作品训练其人工智能模型。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5/0423/348738f8677bdcc.webp) 联邦法官文斯·查布里亚 (Vince Chhabria) 发布了有利于 Meta 的[简易判决](https://storage.courtlistener.com/recap/gov.uscourts.cand.415175/gov.uscourts.cand.415175.598.0_1.pdf),这意味着法官无需将案件提交陪审团即可做出裁决,认为该公司在本案中对受版权保护的书籍进行人工智能模型的训练符合版权法的“合理使用”原则,因此是合法的。 就在几天前,一名联邦法官在类似的诉讼中支持了 Anthropic。综合来看,这些案件有望成为科技行业的胜利。多年来,科技行业一直在与媒体公司进行法律斗争,辩称使用受版权保护的作品训练 AI 模型属于合理使用。 然而,这些判决并不像一些公司所希望的那样带来压倒性胜利——两位法官都指出,他们的案件范围有限。 Chhabria法官明确表示,这一判决并不意味着所有针对受版权保护作品的AI模型训练都是合法的,而是说本案的原告“提出了错误的论点”,并且未能提供足够的证据支持正确的论点。 “这项裁决并不支持 Meta 使用受版权保护的材料训练其语言模型的合法性,”Chhabria 法官在判决中表示。他随后表示:“在涉及 Meta 这类用途的案件中,原告似乎通常会胜诉,至少在那些案件中,被告的使用行为对市场的影响有更完善的记录的情况下是如此。” 查布里亚 (Chhabria) 法官裁定,Meta 在本案中对版权作品的使用具有变革性——这意味着该公司的人工智能模型不仅仅是复制作者的书籍。 此外,原告未能说服法官 Meta 对这些书籍的复制损害了这些作者的市场,这是判断是否违反版权法的关键因素。 查布里亚法官表示:“原告根本没有提供任何有关市场稀释的有效证据。” Anthropic 和 Meta 的胜诉都与书籍 AI 模型训练有关,但目前还有其他几起针对科技公司在其他受版权保护的作品上训练 AI 模型的诉讼正在进行中。例如,《纽约时报》起诉 OpenAI 和微软,指控它们在新闻文章上训练 AI 模型;迪士尼和环球影业则起诉 Midjourney,指控它们在电影和电视节目上训练 AI 模型。 查布里亚法官在判决中指出,合理使用辩护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案件的细节,有些行业的合理使用论据可能比其他行业更有力。 查布里亚表示:“某些类型作品(如新闻文章)的市场似乎更容易受到来自人工智能产出的间接竞争。”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8954.htm)
Mozilla 参与的一个有趣的项目是 DeepSpeech,这是一个嵌入式/离线语音转文本引擎,与其 Web 浏览器工作没有直接关系。考虑到近年来缺乏活动,他们上周终于正式停止了这个开源项目,这并不令人意外。 Mozilla DeepSpeech 一开始是看似很有前途的语音转文本引擎,即使在 Raspberry Pi SBC 和其他低功耗系统上运行时,也 能提供出色的实时通信性能。遗憾的是,Mozilla 停止 DeepSpeech 并不令人意外。最后一个标记版本是2020 年 12 月的[0.9.3 版本](https://github.com/mozilla/DeepSpeech/releases/tag/v0.9.3),自 2021 年以来就没有任何 Git 活动。  甚至早在 2020 年,DeepSpeech 就被认为面临停止开发的风险,因为 Mozilla 裁员并且取决于 DeepSpeech 是否能找到新归宿。 沉寂多年后,上周推送到 DeepSpeech 的[这个 Git 提交](https://github.com/mozilla/DeepSpeech/commit/6913ae817bc09159c64def7f130708682c197ba3)现已正式停止了开源项目。  Mozilla 的另一个开源项目被正式放弃。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8946.htm)
你怀念黑莓 Passport吗?Unihertz 正在努力重振其外形,推出 Titan 系列。最新推出的是 Unihertz Titan 2,它正在 Kickstarter 上进行众筹。它更像是预购——10 万美元的目标低得不切实际,而且已经有人超过这个目标 8 次了。  Titan 2 拥有一块 4.5 英寸的方形显示屏,分辨率为 1440 x 1440 像素,与 Passport 类似。背面实际上还有一块 2 英寸、分辨率为 410 x 50 像素的显示屏,不过除了用于主摄像头自拍之外,它的实用性尚不确定。 这款手机的亮点在于其三排 QWERTY 键盘,上方还有一行功能键。它支持触摸,因此可以用它来滚动和移动文本光标(包括选择文本)。键盘具有背光,并支持多种语言。您还可以指定长按特定按键即可启动应用程序,实现即时访问。 该公司与世界各地的运营商合作,以确保Unihertz Titan 2能够获得支持——目前该手机正在申请AT&T的批准,这将允许其在AT&T和Cricket网络上运行。请注意,美国版本是独立的,支持其他频段。 这是一款双卡手机。它还支持 Wi-Fi 6 (ax)、蓝牙 5.4 和 NFC 连接,以及红外线发射器和 FM 收音机(但没有 3.5 毫米耳机插孔)。  据 Unihertz 称,新款机型搭载 Android 15 系统,性能较初代 Titan 大幅提升 240%。Dimensity 7300芯片组拥有更快的 CPU(+202%)和 GPU(+341%)。该芯片组配备 12GB RAM 和 512GB 存储空间。 Titan 2 配备 5050mAh 电池,支持 33W 充电。一个半小时即可充满电。与此同时,这款手机比上一代更薄(10.8 毫米),更轻(235 克)。  这款手机背面配备一个 50MP 主摄像头和一个 8MP 3.4 倍远摄模块。前置摄像头配备一个 32MP 传感器。  两个早鸟价位的商品已售罄,但您仍然可以以 33% 的折扣购买 Unihertz Titan 2,即 270 美元(建议零售价 400 美元)。Kickstarter[众筹活动](https://www.kickstarter.com/projects/jellyphone/titan-2-the-latest-5g-qwerty-physical-keyboard-smartphone)也推出了一些组合和捆绑包。预计将于 2025 年 10 月开始发货。 这是 Unihertz Titan 2 的宣传视频——如果你也羡慕那个皮质手机皮套,很快你也能拥有一个了。它是一个附加组件,将在活动结束后的调查期间提供。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89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