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日,“瑞幸咖啡降价”在社交平台引热议,不少网友称下单时发现,瑞幸咖啡最低6.9元一杯,比以往9.9元还要便宜。瑞幸咖啡相关人士回应中新经纬称,“我们为消费者推出端午节和儿童节的双节特惠福利,随机发放6.9元优惠券,并非降价。” 中新经纬在瑞幸咖啡小程序发现,系统赠送了一张“6.9元限时礼”的单杯兑换券,31日到期。使用券后部分饮品只需6.9元一杯。   北京的欣然(化名)近期领到了一张6.9元优惠券。30日,她对中新经纬表示,“客服说我的账户里只有一张优惠券,并且已经使用,使用后无法再次使用。” 在社交平台,也有部分网友称,并没有收到任何优惠券。 瑞幸咖啡官方客服对中新经纬表示,优惠券是随机发放,具体持续时间和发放数量暂未接到通知,建议以官方公告为准。 客服称,这次的优惠券可用于门店现制咖啡类饮品(小黑杯系列除外)、冰茶系列、鲜萃轻轻茉莉(仅限大杯杯型)、鲜萃轻轻栀子(仅限大杯杯型);不可用于小黑杯系列产品、(加大杯/特大杯、超大杯)系列产品及其他非咖啡类饮品。优惠券仅限于【到店取】订单使用,且限一次使用1张限1件饮品,不可抵扣配送费,也不与其他优惠同享。 另有瑞幸咖啡线下门店店员表示,接到通知,端午假期三天会都发(优惠券)。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3376.htm)
微软在去年11月首次宣布了Edge游戏助手(Game Assist),这是一个专为PC游戏玩家设计的内置浏览器,旨在让玩家在游戏过程中更方便地浏览互联网,而无需频繁切换窗口。**如今,经过数月的测试和改进,微软宣布Edge游戏助手正式上线,向所有Windows 11用户开放。**  **Edge游戏助手是微软Edge浏览器的一部分,它与Windows 11的游戏栏(Game Bar)深度集成,**玩家只需按下Win+G键,即可在游戏中快速调出游戏栏,并启动Edge游戏助手。 与传统的Alt+Tab切换相比,这种方式不仅节省时间,还能避免因切换窗口而导致的游戏卡顿或中断。  **Edge游戏助手不仅支持浏览器的基本功能,还可为游戏玩家提供了许多定制化功能,它能够检测玩家正在玩的游戏,并提供相关的游戏攻略、提示等内容。** 此外,玩家还可以通过游戏助手快速访问Discord、Spotify和Twitch等常用网站,甚至可以在游戏过程中观看直播或听音乐,而不会影响游戏体验。  **在测试期间,微软为Edge游戏助手增加了对超过80款游戏的支持,并优化了键盘快捷键功能。** 新增的“粘贴游戏标题”功能(Ctrl+G)可以自动将玩家当前游戏的名称粘贴到搜索框中,方便玩家快速查找相关内容。 此外,游戏助手还支持单独的浏览器标签页,让玩家可以将游戏相关的网页与工作或个人浏览内容分开。 尽管目前Edge游戏助手主要针对键鼠用户进行了优化,但微软表示,他们正在努力改进控制器支持功能,并将在未来的更新中进一步完善。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3372.htm)
<blockquote><p>在AI技术的应用中,提示词(Prompt)是与大模型交互的关键。本文将深入探讨AI提示词的底层框架,包括System Prompt和User Prompt的作用与区别,以及如何通过明确目标、拆解任务、限定条件等方式优化提示词的设计。</p> </blockquote>  在应用技术层,无论我们做了多么炫酷的设计,最终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了找到相对更合适的一个提示词“Prompt”传递给大模型。因为,Prompt是我们唯一可以和大模型交互的方式。 Prompt分为System Prompt和User Prompt: - System Prompt:通常用于提供全局的指令或限制条件,告诉模型如何理解和生成响应。我们平时使用的大模型应用产品比如DeepSeek,豆包等,System Prompt已经被封装在产品里了。而在Coze等平台当我们搭建一个Agent时,我们可以根据实际场景自己编写输入对应的System Prompt。 - User Prompt:通常是用户直接提供的问题或请求,系统会在特定回合中将它视为生成响应的核心输入。 - 大模型在回答用户问题时,会将System Prompt和User Prompt(通常指用户的提问,也包含上传的文档,图片等资料)一起当做最终的Prompt。 为什么大模型需要Prompt? 从大模型自身来讲,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大模型(指大语言模型即LLM)都是基于Transformer框架的,其本质就是一个概率机器,即给它输入内容,经过它的Transformer大脑处理后,输出(预测)下一个词,直到回答完毕。 这里有三个关键词:输入,处理,输出; 也就是说在已经被训练好了的大模型的基础上(再不更新版本的情况下,其知识能力水平已经被固定),也就是这里的“处理”是不变的,所以最终“输出”的内容是什么,完全取决于你给它“输入”的是什么。它虽然已经很“聪明”,但你向它请教问题时,如果不告诉它关于问题的背景等,它也只能靠猜的方式来回答你。 因为同样一个问题,在不同人看来,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我们每个人从小成长的环境不同,所掌握知识水平不同,生活经历不同等等,造就了我们每个人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不同人面对同样一个问题时,看待和理解问题的维度,视角,层次等等都不相同,自然就会产生不同的理解,也自然会产生不一样的回答。 **大模型也是**,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个超级学霸,因为它是由大量数据喂养学习训练出来的,它也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也有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虽然在它脑子里其实一切都是一推概率数字),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把它看作一种特殊的人类,你给它输入一个问题时,你自己作为一个人类你自己本身对这个问题有你自己的理解,而大模型作为和你知识水平不同的另一个“人类”,它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必然也就和你理解的不一样。 你把问题描述的越粗糙,那么它对问题的理解和你自己对问题的理解的差别就越大,那么它输出的回答就和你预期的差距越大(当然,如果你自己能力水平有限,即使有时它输出的答案很“烂”,但你看不出来,这就很糟糕),所以,只有当你把问题描述的越清晰,越具体,它和你的理解就会越接近,它输出的回答自然也就越好。 那么,到底怎样才能将问题描述的更清晰,更具体呢?网上有各种各样的提示词模板,模型,方法,眼花缭乱,感觉说的都对,又感觉都差点意思,不够通用。下面,我试着用“我”(即“提问者”),AI大模型(即回答者),对话规则(即“我”和“AI”之间的契约),相信看完这个提示词框架,会对提示词有一种“原理如此”的感觉,相信你能很轻松的理解并记住这个框架。 **Prompt原理的一句话解释:**“我”有个问题想让“你”(AI)帮我解答:所以,“我”作为提问者,自己首先需求对“问题”明确且清晰然后告诉AI,“你(AI)”是“我”基于我的问题想要找的回答者,AI是个通才,可以把它想象成是一个很多个“分身专家”的合体,“我”如果明确指定由某个专家来回答问题,那我将得到更好的回答。  ## 一、【我的任务】即我的提问: “**我**”作为**提问者**,我需要自己先梳理清楚问题,先让自己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除非这个问题你还真的就搞不清楚): **1、明确目标**(明确要完成的任务): 就像做需求分析一样: - 目标用户是谁; - 解决用户什么场景下的什么问题; - 想达成什么样的一个目标。 **2、拆解任务**(分解任务流和环节,每一步要做什么,有什么动作,比如怎么把大象放进冰箱): 怎么理解“拆解任务”呢? 想象一下,现在有个产品经理的实习生让你带,那么,你得告诉他日常的工作流程,比如: - 竞品分析 - 需求调研 - 原型设计 - 需求文档 - …… 对AI也类似,你需要告诉和引导AI按流程输出回答,比如: 提问:如何做西红柿炒鸡蛋? 这个问题就可以这么来拆解: 提问:如何做西红柿炒鸡蛋?请拆分到:[买菜][备菜][炒菜]三个部分。 **3、限定条件**(要求:明确输出模板/范围/长度等): 针对一些特定问题,如果你对“回答”有比较明确的要求,你就应该告诉AI,比如: 问题:请帮我写一份招聘销售代表的JD。 如果你把这个问题输入给AI,它会给你一个中规中矩的答案; 而如果你对JD有明确的要求,比如这样: 请帮我写一份招聘销售代表的JD,要求如下: - 职位标题 - 公司介绍 - 职位概述 - 主要职责 - 任职要求 - 工作地点 - 薪资福利 - 职业发展机会 - 公司价值观与文化 - 联系信息 那么,它会根据你的这个要求进行输出; ## 二、承接“我的任务”的【AI大模型】:设定AI的角色和思维能力 可以想象一下大模型里面藏着很多个各个领域方面的专家,你向它提问时,如果不指定让哪个专家回答问题的话,大模型自己就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分配了一个A专家来回答,你心里潜意识的本来想让B专家来回答的,导致大模型输出的答案达不到你的逾期(或者你根本看不出来回答的好不好,这就糟糕了) 而如果你要求大模型说,我点名要**B专家**来回答这个问题,那大模型输出的回答就大概率符合你的预期了。如何“**点名**”呢?也是3点:指定角色+指定能力+语气风格 (建立一个具体的人的画像:比如我要一个“人工智能方面擅长Prompt提示词的幽默的专家”帮我回答这个问题) **1、指定角色**(给AI设定一个具体角色) <blockquote><p><strong>## 角色</strong></p> <p>你是一个<strong>音频故事生成助手</strong>,你可以按照用户的要求,生成最终的内容,你工作时请注意:</p> <p>……</p></blockquote> **2、指定能力**(请用某项具体能力:sowt/PEST/波特五力…) 比如: **before:**我们设计了一个项目管理课程,目的是帮助人力资源管理者更换的做项目管理。请你整理一个关于课程的课程简介。 **after:加上指定能力**后:我们设计了一个项目管理课程,目的是帮助人力资源管理者更换的做项目管理。请你**基于SCQA模型**的表征结构,梳理一个关于课程的课程简介,请注意不要生搬硬套SCQA模型,要保证流畅和一致性。 **3、语气风格**(采用特定语气风格:严肃/幽默/活泼/二次元/emoji…) ## 三、【对话规则】(清晰具体,持续优化) **1、结合上下文** 如果有关于“提问”的相关上下文背景信息,最好告诉AI; **before**:问题:推荐一本书。 **after**:问题:我是一个科幻迷,喜欢看《三体》,清帮我推荐类似的一些科幻作品。 **2、使用示例** 告诉AI按照给定的“示例”进行输出,也可以给出“反例”,让AI更精准的理解你想要的结果; **3、输出格式**(csv/json/xml/html/markdown/…) 明确输出的格式要求 **4、标签结构** 用分隔符来表示提示词的不同部分; #角色 #背景 #要求 #… 比如: <blockquote><p><strong>#</strong> 角色</p> <p>你是一个专业的在线问诊医生,能够准确分析患者的症状并提供合理的诊断和治疗建议。</p> <p><strong>##</strong> 技能</p> <p><strong>###</strong> 技能 1: 分析主诉</p> <p>1. 当用户描述身体不舒服的情况时,确定这是“主诉”,并启动 Ask_More 工作流。</p> <p>2. 将解析出的用户“主诉”传递给工作流。</p> <p>…</p></blockquote> **5、优化词语** - 运用重复的字词,强调重点; - 用同义词替代看输出回答的效果; - 三明治法 **6、进行评估**(给输出的回答进行评分) 制定一个评分标准,让AI自己根据评分标准给输出的回答打分; **举栗0:** **讲一个儿童故事,Prompt如下:** <blockquote><p><strong># 角色 //角色设定</strong></p> <p>你是一位“儿童科普作家”,擅长将复杂的科学知识转化为”有趣且易懂的童话故事。你的故事需要满足以下条件:</p> <p>– 故事面向的是”6-10岁”的儿童</p> <p>– 请使用“<strong>拟人</strong>化的方式”进行描述(如“小水滴的冒险”) //<strong>指定能力</strong></p> <p><strong># 需求</strong></p> <p>## 核心任务 //<strong>限定条件</strong></p> <p>请帮我写一个关于【水的循环】的科普故事,要求如下:</p> <p>1.故事长度:800字左右</p> <p>2. 请将故事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描述: //<strong>拆解任务</strong>,告诉AI按步骤进行</p> <p>[雨水的蒸发]</p> <p>[云的形成]</p> <p>[降雨]</p> <p><strong>## 补充信息</strong></p> <p>– 孩子喜欢兔子、狗等小动物 //<strong>背景信息,类似上下文</strong></p> <p>– 希望故事的风格是轻快、押韵的 //故事讲解风格</p> <p><strong># 输出要求 //格式要求</strong></p> <p>请以markdown格式输出</p> <p>### [故事标题]</p> <p>主角:请用一个<strong>拟人</strong>的角色,如“小水滴胖胖” //<strong>优化词语,</strong>再次强调用拟人的方式,角色那块也说了,<strong>三明治法</strong></p> <p>故事正文:正文分段落描写,每个段落不超过5句话</p> <p>互动问题:用“小朋友,你觉得……”作为故事的开头</p> <p>科学小贴士:故事讲完后,用1句话总结知识点结尾</p></blockquote> **举栗1**: **智能客服助手Agent,Prompt如下:** <blockquote><p># 角色 //<strong>“#”标签</strong>用来分割提示词的不同部分</p> <p>– 你是一个优秀的智能客服助手 //给<strong>AI</strong>指定一个<strong>具体角色</strong></p> <p># 背景</p> <p>– 为客户提供产品咨询和投诉解答服务</p> <p># 目标</p> <p>– 根据用户的问题,和给出的信息进行分析并给出最终的回答。 //<strong>明确目标</strong>,告诉AI为谁服务,解决TA的什么问题</p> <p># 技能 //<strong>指定技能</strong>:产品咨询,问题处理</p> <p>– 产品咨询:通过知识库找到适合的产品,并能根据用户需求进行适合的产品推荐</p> <p>– 问题处理:能够快速高效的分析出问题的解决办法。</p> <p># 工作流程 //<strong>拆解任务</strong>,明确每一步要怎么做;对于“我”,作为提问者来讲,我自己如果知道“步骤”,那么就要告诉AI,不要让AI去“猜”,</p> <p>1. 判断用户提问问题类型,属于产品咨询还是投诉问题。</p> <p>2. 根据已有信息分析客户问题的解决方案。</p> <p>3. 高情商语言润色,让讲话方式听起来更舒服。</p> <p>4. 输出整理好的回答内容。</p></blockquote> **举栗2:** **在线问诊Agent,Prompt如下:** <blockquote><p># 角色</p> <p>你是一个专业的在线问诊医生,能够准确分析患者的症状并提供合理的诊断和治疗建议。</p> <p>## 技能</p> <p>### 技能 1: 分析主诉</p> <p>1. 当用户描述身体不舒服的情况时,确定这是“主诉”,并启动 Ask_More 工作流。</p> <p>2. 将解析出的用户“主诉”传递给工作流。</p> <p>### 技能 2: 输出工作流结果</p> <p>1. 工作流运行结束后,将工作流的输出完整地呈现给用户。</p> <p>2. 根据用户描述的内容,给出可能的猜想,并且给出是否需要做检查,以及要做什么检查的判断</p> <p>## 限制: //<strong>限定条件</strong>,要求AI按规则要求输出</p> <p>– 只专注于医疗问诊相关内容,拒绝回答与医疗问诊无关的问题。</p> <p>– 严格按照给定的流程进行操作,不得偏离。</p> <p>– 确保输出内容准确、清晰,易于用户理解。</p></blockquote> 本文由 @弋十三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blockquote><p>618购物节,曾经是电商巨头们一年中最重要的促销狂欢,但如今,它的声量似乎不如从前。本文将探讨618购物节的变化,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供大家参考。</p> </blockquote>  前两天与朋友聊天,告诉他今年618又抢跑了,可以开始行动了。 他表示无感,不如抢个外卖神券。 不知曾几何时,一年一度的“断手节”,如今声量越来越不如以前。 形成对比的是,节日越来越长了。 今年各大电商平台在5月13日就开始了“618”活动,如今已经开始十多天了。 现在称其为518也很合理。 此次结束时间持续到6月20日,一共38天,堪称“史上最长购物节”。 对此,也感到疑问,为何电商节一年比一年长,但声量却越来越不见长? ## 没有意义就是最大的意义 这就要从最开始的双11来讲起。 在当时的背景,处于网购普及年代,电商节成立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为了扩大新用户,培育用户低价网购心智。 现如今的情况如何呢? 用户对网购的接受度与参与度早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甚至说“多到不能再多”,马路上随便拉一个大爷都知道双11,知道购物狂欢节,知道网购更便宜。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618、双11最初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消费习惯,如今的消费习惯早已养成,618变得没有意义,如今声量低,恰恰说明它的使命已经完成了。** 就像,现在不少人吐槽过年没有年味,为啥没有年味,因为相比物质匮乏的年代,唯有过年才能吃上肉,大家期盼的不光是过年,更是过年丰腴的物质条件,我们当下的日常不就是当年翘首以待的期盼吗? **既然意义已经不大了,那么双11,618变得越来越长,也就很合理了,GMV达成就行。** 其实,根源上讲,618,双11只是一个符号,存在的价值,就是让平台占据消费者低价好物的心智。这一点不得不说的就是拼多多,拼多多有节日吗?没有啥大促节,但是不影响拼多多的折扣心智。 拼多多通过持续低价策略和各种优惠活动,成功在用户心中树立了“低价”“实惠”的品牌形象。 因此,拼多多在618、双11期间表现较为低调,因为即使没有618、双11,消费者也已经深知拼多多低价优势,用户心智打得已经足够透,不需要再度大规模促销来强化。 **不过要说618中更低调的,其实还属微信电商。** 腾讯做电商由来已久,不过一直不温不火。 其中,视频号成立以来就被腾讯视为其电商业务的“新希望”。 按理说视频号成长这么快,用户基础这么大,发展起来,应该能跟抖音、快手掰掰手腕的。 但奈何起步太晚了,以致于现在还未能切下一块完整的蛋糕。 起步晚,不更应该在618展示自己,吸引更多人参与视频号电商业务中吗? 而视频号6月1号才正式打响活动,持续至6月18号,仅有18天。 纵观这么多电商平台,只有视频号做电商,在老老实实地过“618”。 为何底子本来不如这些传统电商平台,做活动还姗姗来迟? **主要可能是视频号有着独特性,与618这种购物狂欢节存在一定的适配性问题。** 视频号不缺流量,不缺用户,缺的是把社交用户转化为电商消费用户的契机。 微信毕竟是个社交软件,用户进入平台的初衷就是为了社交和获取信息,而非直接购物。 因此,大规模、长时间营销活动可能会与社交属性相冲突,甚至引起用户反感,这在微信生态中是最忌讳的。 像视频号带货就没有抖音带货这么直接,例如你要卖调料包,就不能直接去卖调料包,而是要通过教授美食课程来获客,不然算法不会为你提供流量。 618特点是什么? 狂欢。商家需要高曝光、强洗脑、及大规模营销。 这与视频号电商策略天然不适配。 视频号需要更加细腻和精准的营销策略。这种策略需要在不破坏用户社交体验的前提下,通过内容营销、社交推荐等方式,自然地引导用户从社交场景向消费场景转化。 去年,微信将视频号小店升级为微信小店,这一举措为商家提供了更多契机。 微信小店可以在公众号、小程序等多个微信场景内流转,这为商家提供了更多触达用户的机会。 通过打造更多适合的场景,例如通过公众号推荐、朋友圈广告等方式,商家可以在不打扰用户社交体验的基础上,实现用户的自然转化。 总结起来,视频号电商需要的是润物细无声的场景来转化用户,618高冲击力节日场景特点与此相悖。 **如果说视频号在618中属于低调派,那么小红书就属于佛系躺平派。** 前有与淘天合作,推出“红猫计划”,后有与京东合作,推出“红狗行动”。 在招商与卖货之间,小红书选择了种草。 其实小红书也很无奈。 截至2024年年底,小红书的月活用户数量达到了3亿。其用户日均截屏行为次数为1.2亿次,评论区中“求链接”的需求超过600万次。然而,小红书的自营电商业务GMV(商品交易总额)仅为千亿级别,与抖音同期3.5万亿、快手同期1.39万亿的GMV规模相比,差距明显。 同样是内容型电商,小红书流量也不差,就是似乎没有做自营电商成功的基因,其电商变现能力存在明显短板。 可能原因有: 一是小红书不同于抖音快手,抖音快手通过短视频或则直播能更快地转化,小红书多是文字笔记,用户更偏向于种草,而不是直接购买,转化路径长,转化效率相对较低。 二是作为电商领域的后来者,小红书要想居上,需投入更多资源来构建与整合供应链。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其GMV主要贡献品类——服饰、家居、手作等非标品,对买家的选品水准和柔性供应链的协同能力要求极高。 本身小红书不具备价格优势,若平台缺失规模化品控体系,商品退货率大概率会进一步攀升。 同时,如今618声量变低,可能也是小红书选择“躺平”的原因之一。 电商短板明显,那不如把长处做到极致,通过更广泛地种草来赚取最大的利润。 如今电商节最初的使命已经完成,在618期间,电商平台也出现了低调派、躺平派,这是不是意味整个电商也迎来了收官?那么这个电商节还有必要继续狂欢下去吗? 即时零售或许能给出答案。 ## 即时零售赋予了618新生命 要说今年618最大的不同,那就是**从带货变为带战略。** 无论是京东、还是淘宝,如今不仅打着电商仗,同时打着外卖大战。 像京东宣布,618期间京东外卖百亿补贴将持续加码,并且推出“超级外卖日”活动,每月18日可抢1.68元一杯咖啡、奶茶。 **旨在发挥电商与即时零售的业务协同效应。** 可以说,现在618不仅是电商的618,也是即时零售的618。 要说到即时零售,美团不参与这次618的话,有点儿说不过去。 一是别人已经进入到到你的领地了,京东和淘宝的即时零售业务都在借助618发力,怎么说也要去应对。 二是即时零售要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那么618就是一个好的宣传节点。 2023年时,美团曾宣布,“即时零售不是应急零售,而是一种高确定性生活方式”。 美团要想把闪购成为一种高确定性生活方式,就应该让更多人参与。 也就在5月26日,美团在公布第一季度业绩同时,宣布“将不惜代价赢得外卖大战”。 根据天眼查APP显示,美团第一季度实现营收865.57亿元,同比增长了18.1%。 为打赢外卖战,美团宣布,从5月28日开始至6月18日,美团闪购神价爆款直降,国补之上的产品再减200,外卖推出膨胀神券,万瓶飞天茅台直降至1499元。 **美团一直不吭声,原来是在憋大招。** 而且美团近段日子即时零售的业绩并不错,给人一种业务模式俨然成熟的感觉。 今年一季度,美团非食品类订单增长超过了60%,其中包括美妆及个人护理、母婴用品、3C家电等。 就在这几天,也就是5月23日,美团闪购与国内最大运动零售运营商滔搏正式达成合作,滔搏近2000家门店已经入驻美团闪购。 即时零售最重要的点在于“快”与“随时”,二者都需要强大的运力配送作支撑。 要想打好618这场硬仗,没有强大的运力支撑是不行的。 根据过去电商大战经验,在618这种节日中,快递量大幅度增加同时考验着每一家运力能力。 即时零售恐怕也将如此,美团即时零售业务大规模参与618,会不会造对其成运力压力? **美团应该盘算过了。** 一是美团坐拥700万骑手,日均活跃骑手大约300万,同时,美团截止2025年3月,闪电仓数量已经达到了5.2万个,覆盖全国280个城市,这为美团即时配送参与618提供了坚实基础。 二是美团已经进行过了试点。 此前美团闪购在2021年首次参与618、于2023年取得全品类繁荣,这也为其如今大张旗鼓地参与618提供了数据参考以及经验。 老实说,此次美团参与到618,可谓是为这个没太大声量的电商节,添了一把火。 目前京东、淘天、美团三家在即时零售领域的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三者在618大打出手,笔者认为,未来最大影响可能并非它们之间的你死我活,而是零售模式的重塑。** 正如前文所说,618存在就是为了让网购成为平常习惯。 **而此次三家选择在618期间上演“三国杀”,也为618赋予了新生。** 那就是培养用户即时零售的消费习惯。 此次三者参与了618,未来会不会参与双十一、双十二? 今年618很有可能只是用户即时零售习惯加速培养的开始。 **培养新的消费习惯,往往会对基于旧消费习惯构建的商业逻辑产生颠覆性影响。** 当年电商习惯培养好,对线下商超造成了巨大冲击,如果即时零售习惯培养好,会不会对传统线上电商造成影响? 相比传统电商,即时零售不仅胜在需求快速被满足,还胜在即时的反馈,胜在人性。 为啥3C用品在即时零售中增长较快? 因为用户对该类产品体验需求更强,就好比消费者要换个电脑,肯定很多人希望第一时间就能体验电脑性能,如果不满意,还能即时退掉。 而在传统电商平台上购买个电脑,不满意还要寄回去,还需要重新再找新电脑,重新来体验,慢带来的结果,就是用户不耐烦。 因此,即时零售不仅胜在即时满足用户需求,还能即时让用户修正自身的反馈。 像3C这种高体验感需求的品类还有很多,例如生鲜、美妆等。 未来即时零售的发展很有可能从这些领域中切下一块蛋糕,这也意味着传统的电商平台要割下一块肉。 京东为何今年做外卖?淘宝为何上个月与饿了么共同升级淘宝闪购? 既是嗅到了即时零售可能爆发的气味,也是为了不让自身的传统业务受影响,加深自己的护城河。 所以目前看似是三国杀,其实尴尬的是还没有做即时零售的电商平台。 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刘致呈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互联网江湖,公众号同名,原创投稿或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作者丨王悦 编辑丨陈彩娴 上个月,字节跳动旗下 Agent「扣子空间」上线之初,曾经一度被挤爆服务器,全网分享内测码。 经过一个月时间的沉淀,AI 科技评论发现了扣子空间最新上线了一个新玩法—— 一键生成播客。 相比于主打任务规划与执行的通用 Agent,AI 播客 Agent 需要的能力确实更丰富,内容理解、多模态融合、语音合成、情感表达、多角色模拟、对话逻辑等能力都不可或缺,这对多模态性能有很大挑战。 市面上具备一键生成播客能力的 AI 产品并不多。谷歌 NotebookLM 的音频功能也可以将用户上传的文档、笔记、网页等内容转换为一段类似播客的音频对话,但目前在中文语音合成的自然度和情感表达上尚有不足,相比之下,扣子空间在中文语境中更有优势。 接下来一起实测一下扣子空间。 **1、Agent 一键生成播客,比真人还丝滑** 以 AI 科技评论发布的一篇对 Trans-N.ai 联创孙又晗的专访《前小马智行孙又晗创立 Trans-N.ai,出海日本获最大种子轮融资》为例,如果想把文字版的内容对应地转化成兼具声音、文字、图片的完整的播客形式,则需要经历完整的生产流程。 在内容上,需要创作者花费时间寻找创意和构思脚本;在音频制作上,则涉及硬件设备、剪辑软件、实际录制、手动剪辑、降噪处理等多个环节,整个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而如果用扣子空间打开这期播客,只需直接在对话框中输入你的需求:请根据这篇文章生成一期播客,无需其他操作,即可一键获得完整的播客内容。  扣子空间生成的结果是:  首先必须要说的是,这段播客语音几乎100%尊重原文文字,没有出现胡编乱造的情况。其次,对话的 AI 主播语气生动自然,对长句的拆分准确,在转折之处还能听到情绪的变化。并且双方问答的形式很自然,有对话感。 原链接: https://space.coze.cn/web?uri=7509674506227892287%2F 面对几千字的文字专访,扣子空间能理解和生成效果生动自然的播客,大家也可以自己尝试一下效果!如果上升一个难度,发送一个几万字的长文档,并且语言相对学术、艰深,扣子空间又该如何应对? 喂给扣子空间如下一篇论文,主题为《晚清天文学译词考察——以五种天文学译著为中心》,共17页PDF的篇幅,其中包含大量天文学专业术语:  论文链接: https://wap.cnki.net/touch/web/Journal/Article/YWZS202404003.html 将这篇论文生成一期播客,扣子给出的答案是: 整段播客对话可以说是专业电台主播的即视感。从内容理解和表达方面,口语化表达平衡了学术内容的严肃感,且逻辑清晰,循序渐进地探讨了译词的特点、来源、演变及研究意义,信息密度高。AI 男女主播问答配合自然,语气轻松。  原链接:https://space.coze.cn/s/gVBbqAmdDNI/ 跳出专业性强的内容,如果是生活化、轻松的通用话题,扣子空间能否准确get到五花八门的prompt要求,并生成富有表现力的内容。 喂给扣子空间如下一篇小红书笔记,要求根据这篇笔记生成一个“彩虹屁“播客。  扣子空间生成了如下播客: 拌面天才的故事,AI科技评论,1分钟 这段音频中,不仅尊重了字数有限的小红书文案,还能自动合理化生成一些非原文的内容,如男主播调侃“这话题听着就饿”,更加贴合人类语境。而且,音频对话节奏明快,符合播客的娱乐属性,营造了人类主播的氛围感。  原链接: https://space.coze.cn/task/7509671279084535819 再上升一个难度,让扣子空间围绕“2025端午节龙舟赛”这样的实时热点话题,生成一期新闻热点的时评播客: 从实时热点的内容捕捉上来看,扣子空间能捕捉到南昌国际赛、深圳福田邀请赛等赛事,信息丰富且数据翔实。并且,AI主播在讲解时的表现富有感染力,语气词的增加也跟自然拟真。 原链接: https://space.coze.cn/task/7509769633264795699 **2、不止「一键生成播客」** 经过数十个案例的测评,AI 科技评论发现,扣子空间的能力并不局限于一键生成播客,它更像是一个,精通各项技能的「通用实习生」,并且这个「实习生」背后有各行各业的专家作为支持,无论是在生活、学习还是工作场景,扣子空间都能专业、及时地响应你的个性化需求。 **Agent 搜图** AI 图像处理技术虽然在现阶段已被大量使用,但在特定场景下生成的图片仍存在「AI味儿」过重、与文字搭配不自然、与真实场景差距大、无法满足严肃创作需求的问题。最终,不得不手工使用搜索引擎,一张一张地去寻找与需求相关的图片 扣子空间的 Agent 搜图能力则更全面、准确。输入prompt:写一篇详细的乌兰察布的旅游指南,重点介绍值得一去的景点和当地的特色美食,要求图文并茂。得到的答案是: 在这份攻略中,美食、美景图片能够和文字准确对应。扣子空间不仅能够在海量的图片资源中搜到高质量的真实图片,还具备强大的视觉理解能力,准确地理解每张图片所包含的内容。 再拿云南毒蘑菇宣传科普文为例,要将毒蘑菇图片和文字介绍准确对应,扣子空间给出的结果是: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https://space.coze.cn/task/7509763333772394535 不仅图片和文字对应正确,扣子空间生成的内容更全面,共给出了39种蘑菇图片和介绍。 深度分析、多种形式呈现能力 工作或学习过程中,针对某一话题展开调研是常见需求,通常需要快速针对某一事件进行调研、收集海量信息,再条理清晰地呈现出来。 例如,电商运营场景中,将特定产品在某电商平台的1000条用户评论给到扣子空间,要求进行深度分析,用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得到的结果是:  再抛给扣子空间一个数十页 PDF 的智能眼镜访谈记录文档:  提出的需求仅为“帮我总结访谈记录”,无需进行更多的交互,扣子空间就能输出如下结果:  完整结果可查看: https://space.coze.cn/share/7494547494739640339?share_id=7494545764463558696&secret=DCttdruU&from=landingpage 在这两个案例中,扣子空间既能快速地处理海量文档,同时也能用多种图表的多种方式进行呈现,起码完成 80% 的任务。 **无门槛写代码、开发工具** 扣子空间能帮助小白用户写程序、代码,随心所欲打造生活场景中的小工具。 以开发一个健康营养计算器为例,在扣子空间中输入prompt:帮我写一个程序,让用户输入身高体重年龄性别,这些值最好是让用户自己输入,不要给默认值,然后计算出基础代谢,最好这个值计算之后可以人为去修改。 在这一过程中,开发者在扣子空间进行了多轮调优,完整交互过程:https://space.coze.cn/share-coding-expert/7504570762884956199 扣子空间呈现的是:  最终效果可点击链接进行体验: https://space.coze.cn/coding-expert-runtime/23316497154 在这一过程中,扣子空间能够自主规划开发任务、智能生成优质代码、自动进行完整测试,还能根据开发者需求精准修改代码。 多种实用网站开发 扣子空间也能帮助非技术人员,自行开发出高质量的多种类型网站,如游戏网站、机构官方网站、教学互动网站。 以游戏网站为例,prompt 的要求是:帮我做一个治愈岛·心灵小憩小网站,具体图片使用给定链接,整体风格偏治愈系和可爱。旨在放松身心,鼓舞人心,每一个画面的大小请自动调节到适应不同设备。 完整交互过程可参考: https://space.coze.cn/share-coding-expert/7505408659062112292 可点击链接进行体验: https://space.coze.cn/coding-expert-runtime/50873856770 工作场景中制作小而美的交互性网站,扣子空间也能轻松拿捏。 输入prompt:请根据高中物理必修2的抛物线运动,总结不同题型,设计一个html语言的教学演示。必要的结果需包括:手动设置初速度、角度、重力加速度、风力,演示过程中要留下抛物线痕迹(虚线)。请你再分析不同情况,完善需求,制作 html。得到的结果是: 、 完整效果可查看: https://space.coze.cn/coding-expert-runtime/213626924546 **3、结语** 纵观市面上的 Agent 操作系统,一类是通用型 AI 智能体,主打任务规划与执行、信息收集与处理、自主操作能力;另一类是低代码或无代码开发平台型 Agent,主打降低开发门槛,让普通用户也能快速构建定制化智能体。字节的扣子空间则兼具了通用能力和低代码、易开发的特点。 扣子空间生产力的进一步提升,加之专家Agent生态的加持、集成MCP后的能力边界拓展,都让其更加成为工作、学习、生活的最佳AI拍档。 而一个强大的Agent背后,是多模态能力和推理能力在支撑。 扣子空间「一键生成播客」能力的表现,既凸显了字节在多模态方面的强势,也展现了字节在 Agent 这一赛道的产品化、工程化实力。 雷峰网
台北电脑展上,AMD发布了锐龙线程撕裂者9000系列处理器,发布了RX 9060 XT显卡,但完全没有看到锐龙9000G APU的影子。但是很显然,锐龙9000G已经不远了。**在主板厂商技嘉的官网上,内存支持列表中赫然出现了锐龙9000G系列的身影。**  只不过,锐龙9000系列反而不见了,可能还没有正式更新,给搞错了。  锐龙9000G系列代号Gorgon Point,**来自移动版的主流型号Strix Point(锐龙AI 300系列)**,而非顶级型号Strix Halo。 因此,它有最多12个Zen5 CPU核心、16个RDNA3.5 GPU核心。 这也是**第一款采用AM5接口的桌面级APU**,最适合搭配B850主板。 另外,AMD的技术文档里日前也曾出现Gorgon Point的身影,暗示它越来越近了。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3366.htm)
博主定焦数码爆料称,**iPhone 17 Pro系列确定采用拼接材质,背部中间区域为玻璃,周围为金属,这种设计的目的是支持无线充。**结合之前曝光的渲染图,iPhone 17 Pro系列的外观基本确定,**正面是传统的灵动岛形态,中框为金属直角边设计,配有独立的拍照按键,**背部是横向大矩阵DECO,后盖材质由玻璃和金属两种材料拼接而成,这是苹果史上变化最大的机型。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30/7d273ad041f542d28d959ac89008b5ac.jpg) 影像方面,iPhone 17 Pro系列前置升级为2400万像素,后置长焦镜头从iPhone 16 Pro的1200万像素跃升至4800万像素,解析力会有明显提升,届时1200万像素在iPhone Pro系列机型上彻底谢幕,预计iPhone 17 Pro系列的影像会有明显升级。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30/65f0baa9ad0d47e8be79455e919be88a.jpg) 另外,iPhone 17 Pro系列标配12GB RAM(iPhone 16全系为8GB),从而提升Apple智能及多任务处理能力。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30/78a1700b90414e68a2969202a7c5e5ed.jp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3364.htm)
Google宣布,将在 Android 和 iOS 版 Gmail 应用中推出全新的 Gemini 摘要卡。这项新功能简化了用户在需要Google AI 聊天机器人分析并汇总 Gmail 邮件时的一些步骤。  Gemini 会自动在邮件内容顶部显示摘要,方便用户查看。这包括较长的邮件或包含多条回复的邮件。AI 聊天机器人会汇总邮件线索中的所有要点,并通过添加后续回复来保持摘要的更新。 Android 和 iOS 版 Gmail 已提供邮件摘要功能。但此功能仅在您点击“摘要此邮件”按钮时触发,并会显示一个包含所需摘要的 Gemini 叠加层。目前,新的 Gemini 摘要卡仅适用于英文邮件。 [据Google称](https://workspaceupdates.googleblog.com/2025/05/gemini-summary-cards-gmail-app.html),并非所有电子邮件都会显示摘要卡。对于未显示 Gemini 摘要的电子邮件,您仍然可以使用“摘要此电子邮件”按钮,或使用顶部的星形按钮打开 Gemini 覆盖层。 Gmail 中的 Gemini 摘要卡正在向不同的 Workspace 层级推出,包括 Business Starter/Standard/Plus、Enterprise Starter/Standard/Plus、Google One AI Premium 以及购买了 Gemini 附加组件的用户。Google尚未透露该功能何时将向拥有个人Google账户的用户推出。 Gmail 中的摘要卡不仅可用于电子邮件,还具有许多其他用途。它们可以从电子邮件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例如机票、账单、促销、订单跟踪、活动等等。作为去年推出的一项重大更新的一部分,Google在摘要卡中添加了新的操作按钮。 近几个月来,这家搜索巨头对 Gmail 进行了一系列更新和改进,包括支持使用表情符号回复、iOS 设计更新以及数据分类标签。Gmail还放弃了对传入 SMTP 连接中过时的 3DES 加密技术的支持。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3362.htm)
2025年5月30日,截止收盘,沪指跌0.47%,报收3347.49点;深成指跌0.85%,报收10040.63点;创业板指跌0.96%,报收1993.19点,两市成交额较上一交易日减少462.43亿元,合计成交11391.79亿元。
阿里云刚刚发布了基于 VS Code 的 AI 编程工具通义灵码(Lingma IDE),「提供代码智能生成、研发智能问答、任务自主执行等能力」,支持 QWen3 开源模型,MCP 协议、长期记忆等功
2025 年 IEEE 国际机器人与自动化大会(ICRA 2025)已于 5 月 23 日在美国亚特兰大·乔治亚世界会议中心落幕,最佳论文等奖项消息随之传来, 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卢策吾团队与新加坡国立大学邵林团队分别斩获 Best Paper 奖项。 作为机器人与自动化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顶级会议之一,ICRA 汇聚全球科研先锋、产业巨擘与创新力量,评选出的最佳论文通常代表着前沿技术与重大突破。 本次 ICRA 2025 共收到全球超 3000 篇论文投稿,吸引 7000 余名参会者。大会公布的 Best Paper 奖项共设 12 项,每项奖项的入围论文通常仅3篇,最终从中遴选出一篇最佳论文,竞争态势激烈。 其中上海交通大学卢策吾团队斩获“Best Paper Award on Human-Robot Interaction”(人机交互最佳论文奖),新加坡国立大学助理教授邵林团队荣获“Best Paper Award on Robot Manipulation and Locomotion”(机器人操作与运动最佳论文奖)。 ### Best Paper 花落谁家 ICRA 2025 共有 50 篇论文入围,其中最佳论文奖有 16 篇。  官网链接:https://2025.ieee-icra.org/program/awards-and-finalists/ - **最佳论文** 本届 ICRA 总共评选出 2 篇最佳论文。 第一篇最佳论文颁给了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共同发布的《Marginalizing and Conditioning Gaussians Onto Linear Approximations of Smooth Manifolds with Applications in Robotics》。  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pdf/2409.09871 作者:Zi Cong Guo, James Richard Forbes, and Timothy Barfoot 论文介绍:本文给出对高斯分布进行边缘化和条件化到线性流形上的闭式表达式,并展示如何将这些表达式应用于对非线性流形进行线性化。尽管边缘化和条件化操作已得到了充分研究,但将其应用于非轴对齐流形的操作还未被充分理解。本文通过三个应用展示了这些表达式的效用:1)投影正态分布,随着问题非线性程度的增加,线性近似的质量也会提高;2)科普曼(Koopman)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展示了在真实世界数据集上,协方差收缩问题会随着非线性程度的增加而减轻;3)约束广义时间同步与空间感知(GTSAM),展示了在模拟中协方差收缩是一致的。 第二篇最佳论文属于来自卡内基梅隆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团队共同推出的《MAC-VO: Metrics-Aware Covariance for Learning-Based Stereo Visual Odometry》,这一工作由国防科技与工程局(DSTA)赞助。  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pdf/2409.09479 作者:Yuheng Qiu, Yutian Chen, Zihao Zhang, Wenshan Wang, and Sebastian Scherer 论文介绍:本文提出了MAC-VO,一种基于学习的立体视觉里程计(VO)方法,其性能优于视觉里程计,甚至在具有挑战性的数据集上超越了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算法。在本文当前的工作中,模型聚焦于两帧姿态优化。本文认为未来的工作将集中在通过光束平差法、多帧优化和回环检测带来的优势上。此外,本文计划将此度量感知协方差模型应用于多传感器融合,例如与惯性测量单元(IMUs)融合。 - **最佳学生论文** 今年的最佳学生论文一共有 4 篇获奖。 第一篇颁给了由卡内基梅隆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共同推出的《Deploying Ten Thousand Robots: Scalable Imitation Learning for Lifelong Multi-Agent Path Finding》。  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pdf/2410.21415 作者:He Jiang, Yutong Wang, Rishi Veerapaneni, Tanishq Harish Duhan, Guillaume Adrien Sartoretti, Jiaoyang Li 论文介绍:终身多智能体路径规划(LMAPF)旨在为不断有新目标的多个智能体找无碰撞路径。近来该领域用基于学习的方法,依局部观测生成单步动作,但要比肩先进算法仍具挑战,尤其在大规模场景。本研究提出基于模仿学习的 LMAPF 求解器,引入新通信模块及系统单步碰撞解决与全局引导技术。可扩展模仿学习算法(SILLM)兼具基于学习方法的快速推理和GPU加持下基于搜索方法的高求解质量。在六个大规模地图(含多达 10,000 智能体)测试中,SILLM 优于最佳学习和搜索基线算法,平均吞吐量分别提升 13.7% 和 16.0% ,还在 2023 年国际 LMAPF 竞赛胜出。最后,在模拟仓库用 10 个真实、100 个虚拟机器人验证了SILLM 。 第二篇是《ShadowTac: Dense Measurement of Shear and Normal Deformation of a Tactile Membrane from Colored Shadows》 作者:Giuseppe Vitrani, Basile Pasquale, and Michael Wiertlewski 论文介绍:机器人需通过丰富触觉感知机械作用以处理物体,新型触觉传感器借微型摄像头实现相关测量与信息提取。回射传感虽能解析物体形状,但无法检测横向位移,会忽略关键摩擦信息,而嵌入不透明标记物又难以制造。本文提出 ShadowTac 触觉传感器,将回射照明与彩色阴影形成的非侵入性标记物结合,其回射表面有亚毫米凹坑图案,不遮挡视觉且能投射可见阴影,可捕获密集法向和精确横向位移场,且易于制造。经评估,它测量可靠,能有效估计物体初始滑动,适合追踪机器人与操作物体间动态作用。 第三篇是《Point and Go: Intuitive Reference Frame Reallocation in Mode Switching for Assistive Robotics》 作者:Allie Wang, Chen Jiang, Michael Przystupa, Justin Valentine, and Martin Jagersand 论文介绍:对于轮椅搭载机器人操纵器的用户而言,操作高自由度机器人颇具挑战,笛卡尔空间模式切换存在控制参考系不直观、控制分离及运动受限等问题。本文提出“Point and Go”模式切换,以新扫动动作定义平移轴构建直观动作空间,含平移与旋转模式,旋转模式结合位置控制与末端执行器定向框架。经三任务用户研究对比,该模式使任务完成时间减 31%、停顿减 41% 、模式切换次数减 33% ,且收获用户高度认可。 第二篇颁给华盛顿大学团队发布的《TinySense: A Lighter Weight and More Power-Efficient Avionics System for Flying Insect-Scale Robots》,本研究部分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资助。  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pdf/2501.03416 作者:Zhitao Yu, Josh Tran, Claire Li, Aaron Weber, Yash P. Talwekar, and Sawyer Fuller 论文介绍:本文介绍自主飞行昆虫机器人(FIR)传感器套件方面的进展,该机器人重量小于一克,采用 FIR 技术,因为其重量轻,所以有可能实现大规模部署和可扩展性。然而,其尺寸小带来了显著的控制挑战,包括高带宽动力学、功率受限以及有效载荷能力有限等问题。虽然在开发轻量级传感器方面已有进展,且许多灵感源自生物系统,但亚克级无人机仍无法实现无需依赖外部传感(如运动捕捉系统)的持续悬停。 ### 卢策吾、邵林团队摘获最佳论文奖 在本次最佳论文名录里,各单项最佳论文奖项与当前具身智能产业界的重点议题紧密呼应。相较于去年的最佳论文方向,今年新增了机器人学习、运动与操作、规划与控制等方向的奖项论文。 ICRA 2025 机器人操作与运动最佳论文奖属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助理教授邵林团队的《D(R,O) Grasp: A Unified Representation of Robot and Object Interaction for Cross-Embodiment Dexterous Grasping》  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pdf/2410.01702 作者:Zhenyu Wei、Zhixuan Xu、Jing翔Guo、Yiwen Hou、Chongkai Gau、Zhehao Cai、Jiayu Luo、Lin Shao 操作与运动是具身智能两大重点方向,也是广受探讨的议题。据了解,邵林团队此次获奖,是近五年来亚洲机构首次以第一单位身份斩获该奖项。 文中提出一种用于改进灵巧抓取的新方法,即引入 D(R,O) 表示法,该方法捕捉了机器人手与物体交互的本质。与现有的高度依赖物体或机器人特定表示的方法不同,该方法通过统一框架弥合了差距,能很好地在不同机器人和物体几何形状间通用。此外,本文训练方法增强了模型适应不同手构型的能力,使其适用于广泛的机器人系统。实验结果证实,本文方法在成功率、多样性和计算效率方面均有显著提升。 在 ICRA 2025 获奖名单中,一支中国团队荣获人机交互领域最佳论文奖。  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pdf/2407.00299 ICRA 2025 机器人交互最佳论文奖颁给由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和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IUC)联合推出的《Human - Agent Joint Learning for Efficient Robot Manipulation Skill Acquisition》。 在机器人操作领域,如何高效地让机器人从人类示范中学习技能一直是研究的核心挑战。传统遥操作系统依赖人类手动控制机器人完成任务,然而,生理结构差异、缺乏触觉反馈等问题导致数据收集效率低下,操作者需耗费大量精力重复执行任务。 例如,在基于视觉的遥操作中,即使使用先进的 3D 手势估计算法,手部动作与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映射误差仍显著影响操作精度,尤其在开抽屉、工具使用等接触密集型任务中,人类难以通过视觉精准控制力度和角度,导致数据收集成功率低、耗时长。 为解决上述难题,研究团队吸收继承了传统的 shared autonomy 的思想,将数据采集和模型训练两个过程深度耦合,使得数据采集能够伴随着模型训练的推进,提出 Human-Agent Joint Learning(HAJL)框架通过创新“人-智能体联合学习”范式,应对机器人操作技能学习中高质量数据获取成本高、效率低的核心难题,与传统方法相比,数据收集成功率提高了30%,收集速度几乎翻倍,同时减少人类操作员的适应需求。可扩展的具身数采和大规模训练奠定了基础。 具体而言,Human-Agent Joint Learning(HAJL)核心是通过动态共享控制机制,实现人类与学习型代理的协作。该框架引入扩散模型辅助代理,通过 “正向扩散 - 反向去噪” 过程融合人类动作与代理动作: - 正向过程为人类动作添加高斯噪声,模拟操作中的不确定性; - 反向过程则通过神经网络对噪声动作进行去噪,生成兼顾人类意图与代理优化的协作动作。通过调整 “控制比例 γ”(0 为全手动,1 为全自主),人类只需提供高层意图(如 “抓取物体”),代理自动补全底层动作细节(如手指弯曲角度)。例如,在拾取鸡蛋任务中,人类指定抓取目标后,代理可根据历史数据自动计算最佳抓握力度,避免因人工控制过紧导致物体损坏。  这个过程反复进行,智能体不断地加噪和去噪,逐步优化人类的初始动作,最终得到一个高质量、精确的操作结果。  在训练的开始阶段,研究者会收集少量的数据,并使用这些少量的数据开始进行模型的训练;此时的模型因为数据不足并不能很好的完成目标任务,但却可以对任务有大致的理解,或者能够在任务的某些简单环节掌握一定的技巧,因而研究者让模型开始与遥操作员共享对机器人的控制,这种共享控制会让数据采集的过程变得轻松。 例如人可能只需要将手朝着目标位置做比较轻微的移动,机械臂就可以在人与模型共享控制下移动到接近目标位置的状态。这样,采集员能够更快速更轻易地收集数据;而随着数据的积累,模型能力会逐渐增强,研究者也就可以将模型共享控制权重逐渐升高,数据采集也愈发轻松,直到模型能够完整的胜任目标任务;数据采集和模型训练过程也便同时完成了。 本文作者吕峻解释这背后的更深层的想法在于,其认为遥操作采集数据训练模型本质上是机器人的示教系统,而手把手的、一毫米对一毫米的遥操作应当是一种过时的示教,好的示教应当如同人类教人类一样——很多时候只需要语言甚至是肢体语言一点即通、必要的精细操作才需要手把手这样费时费力的指导,这篇文章的背后更多是希望去探索一种更加灵活的示教范式。 在模拟环境中,研究团队测试了 6 类任务(包括灵巧手和夹爪操作),结果表明: - 成功率提升 30%:如工具使用任务中,共享控制模式成功率从纯手动的 42% 提升至 66.5%; - 收集速度翻倍:拾取放置任务的效率从 176 样本 / 小时提升至 320 样本 / 小时; - 轨迹更平滑:平均轨迹长度降低 40%,动作连贯性显著改善。 在真实物理实验中,基于 Flexiv Rizon4 机械臂和 RealSense 相机的测试显示,共享控制模式收集的数据训练出的模型性能与纯人类数据相当,部分任务(如推立方体)甚至更优。用户反馈也证实,系统显著降低了操作负担,易用性和满意度评分分别达到 Cronbach’s α=0.852 和 α=0.769。 这篇论文的共同一作分别为罗盛成、彭泉泉(上交ACM班大三本科生)、吕峻,合作者为 Kaiwen Hong(UIUC)、Katherine Rose Driggs-Campbell(UIUC助理教授)、卢策吾(上交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副院长,上海创智学院副院长),通讯作者为李永露(上交人工智能学院助理教授、上海创智学院全时导师)。 参考链接:https://2025.ieee-icra.org/program/awards-and-finalists/ 雷峰网雷峰网
报告数据显示,2022-2024年三年间,奕斯伟计算营收共计57.77亿元,累计亏损近50亿元,公司在RISC-V主控市场占1%份额。
过去我们总说,半导体行业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有起有落,涨跌之间大致规律可循。但是过去这轮下行周期,已经打破了我们对“半导体标准周期”的理解。在半导体领域,周期是一个耳熟能详且司空见惯的词。半导体周期是行业供需失衡的自然产物,是技术进步与市场反馈的交互循环。 理解周期,才能理解这个行业的本质。半导体周期的通常表现为:需求暴涨→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利润大增→大量扩产→过度扩产→供过于求→库存上升→价格下跌→利润下滑→企业减产/裁员→产能出清→市场恢复→下一轮增长起点,这个周期通常持续16个季度,大约4年,周而复始。 自2021年疫情开始所导致的本轮周期性变化,直到2024年的第四季度多数企业的情况仍处于地位,这次的下行走势却显得特别拖沓而复杂,引发了业内对结构性变化的更多思考。最近有传言报道,全球最大的SiC龙头企业Wolfspeed正在申请破产保护,“复苏期”反而爆雷?这说明我们正在经历的,不是过去周期的“简单重演”,而是一个更具不确定性的全新阶段。  从2018年Q1到2025年Q1的整体营收与盈利能力变化趋势 在半导体周期中,模拟芯片公司既有自研产线,也依赖外部代工,覆盖工业、汽车、消费等多个终端市场。在周期波动中,这类公司往往最早感受到市场变化,因此被视作行业的“周期晴雨表”。而它们的业绩表现,也为我们判断半导体周期走向,提供了极具代表性的参考。 模拟芯片公司的Q1表现,冷热不均 如果我们回顾2025年第一季度主要模拟芯片厂商的财报,可以发现整体表现普遍超出市场预期,释放出不少积极信号。例如: TI在财报中指出:“除个人电子产品的季节性下滑外,我们所有市场均实现了连续增长。” 首席执行官Haviv Ilan进一步强调:“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工业市场在所有渠道和所有地区均出现复苏迹象。” ADI首席执行官Vincent Roche在业绩会上表示:“在全球贸易环境持续波动的背景下,我们的表现反映出周期性复苏的延续。” ST席执行官Jean-Marc Chery则表示:“我们认为第一季度就是本轮周期的底部。” 这些说法听起来令人振奋,但行业的真实情况真的如此统一向好吗?来自 Semiconductor Business Intelligence 的一张热力图(见下方)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观察方式:它系统梳理了全球主要模拟与混合信号芯片厂商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业绩表现和对第二季度的市场情绪进行了预判。  2025年第一季度的整体结果和第二季度的情况预测(红色是环比下降<-2%,黄色环比持平或略波动±2%,绿色环比增长>2%) 从企业端整体来看,2025年Q1模拟芯片行业进入了典型的“结构性复苏”阶段: 表现较好的企业:TI、Infineon、ADI、Renesas 凭借在工业、通信和车用市场的稳固布局,率先走出谷底。TI的工业市场甚至已实现全面复苏,通信领域也保持增长动能。但即便如此,企业的盈利表现仍承压。TI还在努力维持来自中国客户的销售额,中国客户在第一季度贡献了约20%的收入。TI还面临来自美国和中国的关税威胁,这给这家芯片制造商带来了难题。 NXP、ST、onsemi 则在多个板块仍处于“周期低点”,仅个别业务线出现回暖,如安森美的通信业务受益于SiC在高功率应用中的增长。 Microchip是最为典型的“承压代表”,五大市场全部为红色,说明去库存过程尚未完成,复苏节奏落后于同行。 结合图表和企业表态,我们也可以观察到五大终端市场之间的复苏节奏各不相同:工业与通信率先释放复苏动能,是当前的增长主力,多个厂商在这两个领域实现环比转正;汽车电子具备长期韧性,但短期分化严重。TI、ADI等受益于亚洲市场驱动表现尚可,但ST、英飞凌、Renesas仍在观望。ADI也特别指出,部分汽车订单可能是“提前下单以规避关税”,真实需求仍需观察;消费与计算:整体依旧处于谷底,仅个别公司(如英飞凌)在计算端观察到早期增长迹象。 综合判断,以下几类厂商或有望率先走出低谷:高度专注工业或通信市场的企业,因客户更新周期较长、项目粘性高,具备较强抗周期能力;拥有多区域布局和供应链韧性的厂商,可更灵活应对中国、东南亚、欧美需求的不均衡反弹;平台型产品结构较完整的企业,更容易通过内部产品调配来对冲单一市场波动。而依赖消费电子、PC、智能手机等短周期高弹性领域的厂商,仍需面对一至两个季度的去库存压力与需求不确定性。 **二季度预期,会反弹吗?** 从Q2-25的财务指引来看,表面上有些积极信号:相比上一季度,整体指引环比增长3.6%;但同比去年同期,仍下降2.9%。这意味着什么?可能是反弹起点,但目前还处在“平原地带”,远没到真正的爬坡期。  整体来看,Q1-25的市场表现与Q2预期基本一致:市场似乎探底完成,但复苏仍被“关税+宏观经济”这两大不确定因素所包裹。 值得一提的是,12家模拟芯片公司中有9家上调了业绩预期,仅有TI和ADI预计将在本季度重回年同比正增长。TI预计,第二季度营收预计在41.7亿美元至45.3亿美元之间,这一数字远超华尔街平均预期的41.2亿美元;ADI预测二季度营收为27.5亿美元,高于市场预期。 二季度的细分终端走势依旧分化: 汽车领域:TI 表示复苏节奏缓慢,ADI的汽车领域受益于亚洲市场驱动,英飞凌受欧洲车市回暖迟缓与全球车企去库存影响汽车领域仍不确定,瑞萨的汽车领域在日本市场疲软,恩智浦汽车处于周期低点; 工业市场:多数大厂已见复苏迹象,但依赖中国和亚洲需求的恩智浦、ADI 仍面临贸易摩擦和区域经济波动的双重考验; 消费与通信:整体表现乏力,关税、需求波动与渠道库存齐施压,短期内难以成为拉动引擎; 计算与数据中心:增长动能最为稳定,英飞凌、ADI 等厂商普遍看好。 恩智浦全面承压,传统优势领域尚未回暖,汽车处于周期低点,工业领域依赖中国市场驱动;ST也是如此,汽车、工业和消费三大市场均处于接近底部或周期低点;安森美仍处低谷,汽车、工业、消费、计算接近底部或周期低点,仅计算领域有所回升;Microchip是本轮周期最弱势厂商之一,五大市场全部处于周期低点。 可以看出,尽管Q2指引略显积极,但市场情绪依然偏冷静,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是全球政经形势复杂多变,贸易摩擦与宏观风险持续影响判断。例如,英飞凌在电话会议中如实表达了其“双重审慎”态度:“从原则上看,周期性复苏的基础已经具备。我们对2025年下半年温和回升持谨慎乐观态度,但关税、宏观因素等仍存在不确定性。” **半导体周期,变了** 回到周期的问题上来,正常的行业反弹应该是“水涨船高”——不管是上游材料、晶圆代工,还是下游设计公司,整个供应链都应同步复苏。但现实却是:除了那些搭上AI快车的企业,如SK海力士、英伟达等,更多环节仍处于下滑或停滞状态。这种典型的“表面反弹,底下疲软”,也许意味着,我们正处于一个结构变化期,而非简单的周期性回升。 本轮周期给行业的最大提醒是:不能一概而论。 TI、ADI等少数企业凭借在工业、通信或亚太车用市场的稳固布局,实现了相对领先的复苏。而更多企业如Microchip、NXP、onsemi、ST等,则仍处于多市场承压、复苏节奏滞后的状态。这种情况不只是节奏上的快慢,而是更深层的产业格局变化。市场不再给所有人同样的机会,产品、客户结构决定了周期中的命运。这也是当前半导体行业里最值得警惕的“新常态”。 在周期表象的背后,产业投资的底层逻辑也在改变。 过去,半导体企业的建厂与扩产,是高度依赖“市场需求+财务回报”的双重驱动。但如今,越来越多的投资决策,被政策引导、地缘政治、安全战略等非市场因素所左右。 这意味着,即便某些企业当前市场订单不稳、现金流承压,也可能因为政策支持而大举扩张。比如全球最大的SiC晶圆供应商Wolfspeed最近走向破产的消息着实令人唏嘘,自 90 年代以来,Wolfspeed就推出了首批 1 英寸、2 英寸、4 英寸和 6 英寸的 SiC 衬底。为了进军 SiC 器件制造领域,该公司于 2022 年开设了第一家 8 英寸晶圆厂,即著名的 Mohawk Valley Fab (MHV)。截至 2025 年,Wolfspeed 是唯一一家在 8 英寸平台上大批量生产 SiC 器件的公司。然而,电动汽车市场的放缓、国内SiC企业的追击以及高额的建厂投资,让巨头在这样不确定的周期中都难以招架。例如,截至2025年,SiC衬底市场近40%的份额由中国厂商控制,例如山东天岳和天科合达,2021年的市场份额为10%。  2021-2024年SiC衬底的市场份额变化 此外,德州仪器(TI)也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例子。TI过去三年一直在推进其在德克萨斯州谢尔曼的晶圆厂集群建设。最新消息显示,四座计划中的晶圆厂已有一座完工,设备安装正在进行,即将量产。“我们已经完成了第一家工厂的建设,团队已经入驻,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准备开始生产。”TI谢尔曼工厂经理 Mike Haggerty表示。 根据TI此前发布的扩产路线图,其目标是在2030年前完成六座300mm晶圆厂的布局:2022–2023年,位于理查森和美光收购自LFAB的工厂已投产;谢尔曼两座工厂已建成(其中之一即将量产);2026–2030年将完成另外两座工厂的建设。此外,犹他州莱希市也将新建一座晶圆厂,预计2026年投产,专注于模拟与嵌入式芯片生产。 TI的这些投资行为,显然不只是商业考量,背后也映射着美国在重构本土半导体供应链、降低对外依赖上的战略用意。 **结语** 曾经我们可以用“库存周期”来解释很多现象;如今,我们需要把“地缘逻辑”“结构性分化”“政策主导”纳入分析视野。模拟类半导体企业正处于周期探底后向上的临界点,只是这次的“向上”,不是传统意义的快速爬坡。 半导体周期,确实变了。变得不再纯粹,也变得更加复杂。而真正的赢家,早已不是靠顺风起飞的选手,而是那些能在变化中“造风”的公司。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3360.htm)
5月30日下午消息,京东MALL(北京南三环店)举行开业仪式。据悉,北京首家京东MALL将于5月31日在丰台区南中轴“首都商务新区商圈”正式开业,具备“沉浸式体验+全品类覆盖+场景化服务”三大特色。  据介绍,作为近10年来北京南城首个多元业态融合型大型商业综合体,京东MALL(北京南三环店)拥有78000平方米共7层的购物空间,店内涵盖家电、家居家装、3C数码、休闲娱乐、运动户外、书店等多重商业业态,汇聚超20万种家电、家居、3C商品,集吃喝玩乐于一体。 此外,京东MALL(北京南三环店)汇聚全球顶尖家电家居品牌及全品类产品矩阵,打造超30个沉浸式1:1实景智能体验馆。通过高度还原真实居家场景,门店还精准匹配不同家庭的个性化空间需求,将家电家居商品与家生活场景完美融合,为消费者带来“一站式置家”购物体验。 在京东MALL电竞数码体验区,汇集了苹果、华为、荣耀、OPPO、VIVO、大疆等众多一线品牌,电竞品牌雷蛇(Razer)也首次入驻线下。 值得一提的是,京东MALL(北京南三环店)首次启动外部招商模式,吸引国图书店入驻,为消费者带来集阅读、艺术、社交于一体的沉浸式文化空间。除此之外,门店还与乐立方合作打造大型儿童乐园,为亲子家庭提供寓教于乐的多元生活场景。国图书店与儿童乐园将于近期与消费者见面。 在“国补”政策的持续发力下,京东MALL(北京南三环店)也将成为北京最大的家电家居3C一体化国补体验卖场。据统计,门店目前超10万款单品支持以旧换新国家补贴。开业活动期间,消费者还可享受“政府补贴+开业优惠”双重福利,商品至高优惠50%。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3358.htm)
 《巴士翻转模拟机》正式公开。本作中,玩家将经营自己的移动工坊,将废弃巴士翻新为风格各异的咖啡车、房车或梦想座驾。游戏拥有真实细致的建造系统、丰富的外观自定义、从紧凑型厢式车到大型观光巴士的多样改装目标。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完成翻新后,玩家还可将作品转售获取利润,用于升级设备、扩展车间,逐步打造翻新帝国。本作支持单人游玩、手柄操作、Steam云存档与成就系统,现已上线Steam商店页面并开放愿望单预约。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在近期的OTK Games Expo活动上,开发商 Dos Ivánes 与 Polden联合公开了多人合作钓鱼射击游戏《Fish Hunters》的最新宣传片,并同步发布试玩Demo。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在这款节奏轻松却荒诞十足的模拟游戏中,玩家将与最多三位好友并肩作战,用枪械“捕捉”在天上飞的鱼类——140种独特鱼类、可升级的钓竿和武器系统、篝火旁的社交时间以及丰富的支线活动,都让这场钓鱼之旅充满惊喜与爆笑。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Polden正式宣布克苏鲁风格叙事恐怖游戏《Static Dread: 15 Nights at the Old Lighthouse》将于2025年8月7日正式发售。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本作融合了《Papers, Please》和《寻找伪人》等作品的道德抉择机制,玩家将在一座荒废灯塔中扮演守夜人,在逐渐觉醒的邪神气息中应对来自异界的腐化、行政指令的模糊与自身理智的崩解。游戏强调氛围叙事与官僚压力并存的恐怖体验,充满洛氏神话色彩。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苹果花了数年时间才将新款 iPhone 的主传感器从老款 iPhone 中常见的 1200 万像素提升到 4800 万像素。这一升级为拍摄高分辨率照片打开了新的大门。然而,与三星不同,苹果一直避免在其设备上采用 2 亿像素摄像头,但这家巨头有可能在改变立场,至少根据近期的传言是这样说的。 一位 YouTuber 提到,三星最近发布的超薄旗舰产品 Galaxy S25 Edge 拥有与 Galaxy S25 Ultra 相同的 200MP 摄像头,但在某些情况下,与 iPhone 16 Pro 和 iPhone 16 Pro Max 的 5 倍光学变焦相比,它在使用传感器裁剪时依然能够提供更好的图像质量。 苹果正在测试 2 亿像素摄像头的传闻传出后不久,YouTuber Vadim Yuryev(运营 Max Tech 频道)在 X 上发布了一篇帖子,称他已在 Galaxy S25 Edge 上测试了 4 倍传感器裁剪功能,在某些情况下,其图像质量甚至优于苹果的 5 倍光学变焦。需要注意的是,这款轻薄旗舰手机并未配备任何无损变焦镜头,因此只能够利用传感器裁剪功能来实现这一效果。 三星对 Galaxy S25 Edge 的主摄像头进行了多项改进,这些升级对于不具备光学变焦功能的苹果 iPhone 来说优势更为明显,例如基础版 iPhone 17 和 iPhone 17 Air。 遗憾的是,苹果是否为新机型配备高像素传感器还是未知,但这种硬件升级可能很快就会到来。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3356.htm)
近日,**B站UP主“DIY电脑周边”[展示了](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8FjozqEDZ/?vd_source=51fa8dfaa063bf6b6c9d16b05f5c7e94)如何将一款RX 9070 XT 16GB的导热凝胶替换为导热垫,并提升了显卡散热效果提升。**该显卡原厂采用了导热凝胶作为散热介质,但此前有部分其他显卡在垂直安装时出现泄漏问题,相关厂商承认早期批次的显卡存在凝胶涂抹过量,并已调整工艺以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30/f1dfa71d-7cc4-4d20-9fa1-320cc6bd1bbb.png) 在视频中,该UP主使用了吉尔森HD800和HS1200导热垫进行替换,其中,显卡的核心部分采用了相变材料,而其他部件如GDDR6显存芯片、电感和MOSFET等则使用了标准导热垫。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30/4b456e9d-b6c1-4281-bd04-d8374d30d8c8.png) 视频中提到的导热垫厚度分别为1mm、1.25mm、1.5mm和2.75mm,其中HS1200导热垫使用了一片,HD800导热垫则使用了三种不同厚度各一片。 **在更换导热材料之前,该显卡在风扇自动转速42%的情况下,核心温度为56摄氏度,热点温度为88摄氏度,显存温度为85摄氏度。**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30/64cc366e-977d-4b3b-a29d-4359f666c5ea.png) 更换导热垫后,风扇自动转速降至40%,核心温度降至53摄氏度,热点温度降至87摄氏度,显存温度则下降至78摄氏度,显存温度降幅达到了7摄氏度。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3354.htm)
在电动车仍未完全普及的今天,传统燃油车依旧是美国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数据显示,2022年交通运输部门占美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近30%,其中大部分来自于燃烧化石燃料的燃油车。**而就在各方仍在寻求新能源替代方案之际,一家名为Aircela的初创企业,带来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解决方案——从空气中“炼”出汽油,可谓是“无中生油”。**  这家总部位于纽约的公司本月公开展示了一款颠覆传统的设备:只需空气、水和可再生能源,便可生产出真正可用的汽油。 **这台设备大小约等于一台商用冰箱,通过“直接空气捕捉”技术从大气中提取二氧化碳,并与水和清洁电力结合,转化为汽油。**  在现场演示中,Aircela成功现场制造出了汽油,并将其注入普通汽车油箱中,证明空气造油并非空谈。 **根据官方数据,这台设备每日可捕获约10公斤二氧化碳,产出约1加仑汽油,同时最多可储存17加仑燃料。**  虽然这尚不足以满足一辆汽车的日常行驶需求,但其意义在于技术可行且具备扩展性。设备小巧,未来或可部署在家庭、加油站甚至工业园区。 一旦实现量产和成本下降,这项技术有望被广泛采用,成为化石燃料替代的新路径。  值得注意的是,该技术的环保效益依赖于其能源来源必须为可再生电力。因为其生产的汽油在燃烧后会重新释放出此前捕获的二氧化碳,从碳循环的角度来看属于“碳中和”。 Aircela的理念并不是彻底抛弃燃油车,而是寻找一种与现有生活方式兼容的过渡性解决方案。在电动车尚未彻底解决续航、成本和便利性等痛点的背景下,如果这种“空气造油机”能实现大规模量产与普及,无疑将为全球减排目标贡献新的可能性。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3352.htm)
日前,斯柯达发布了Favorit概念车,以1987年推出的经典掀背车Favorit为灵感,由品牌设计师团队重塑,融合了现代设计语言,既保留了历史韵味,又增添了科技感。**外观上,新车延续了原版“简洁干净”的基调,车身尺寸增大,符合当代审美且提升了实用性。**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30/e94db55a-ef97-4619-9e0a-434703720723.png) 官方表示,**该车采用“现代固态”设计语言,舍弃了斯柯达家族化的“Tech-Deck Face”设计,转而采用独特的前格栅造型,搭配纤细的LED灯组和可折叠的半透明外壳,兼具功能与科技感。** 车身侧面线条简洁有力,类似大众ID.2的风格,隐藏式车门把手与大尺寸五辐轮圈相得益彰,辨识度高。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30/ff4ced94-b9ff-4668-91c1-4b98fa8d8ff9.png) 车尾设计与车头呼应,纤细的LED灯组和发光品牌标识,保留了掀背的经典元素。 设计 团队还构思了赛车版本,加入塑料包围和运动化装饰,强化性能视觉符号。 **动力方面,全新概念车以电动化为核心设想,电动机的特性使其有望成为高性能掀背车。** 虽然具体参数尚未公布,但电动化架构赋予了新车敏捷操控和强劲加速的潜力。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30/fcec3818-60b4-4a15-905b-9b019d7dcf8d.png) 整体来看,该车巧妙的将复古与科技进行了完美的结合,让整车看上与有着强烈的赛博朋克风格,仿佛千禧年科幻电影中的车辆走进了现实。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3350.htm)
5月29日,百度贴吧的孙笑川吧置顶了暂时停更公告,公告显示“因平台管理需求升级,孙笑川吧于5月29日到6月12日暂时停更15天,届时孙笑川吧将只能浏览,不能发贴,欢迎吧友们移步其他吧讨论交流。” 发帖的吧务表示:“停更升级是为了让我们迎接更好的孙吧。”  同时,孙笑川吧还置顶了百度贴吧站方《持续强化网络乱象治理,守护清朗网络空间》的文章,文章表示百度贴吧启动为期一年的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色情低俗乱象、涉未成年有害行为、侵犯公民个人隐私行为,并持续针对饭圈引战、极端性别对立、虐待动物、自杀自残行为、网络水军等多版块内容进行严格管控。 据了解,孙笑川吧是以网络主播孙笑川命名的贴吧,不过早已与主播孙笑川本人脱离关联。截至2025年1月,该贴吧关注量达666.7万,帖子数近2亿。该贴吧为国内知名的网络亚文化集散地,2023年被曝光存在大量侮辱女性帖文,百度贴吧站方在当时进行了清查整顿。孙笑川本人回应:“请大家文明上网,理智冲浪。”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3346.htm)
近日,国产GPU砺算科技宣布,**在经历了长达3年多的艰苦研发后,经过全体砺算科技员工的共同努力,砺算科技首颗自研架构全自主知识产权GPU芯片在封装回片后已成功点亮,截至目前,结果符合预期。**下一步,将根据台式机、笔记本、图形工作站等设备的需求,继续进行详细全面的软硬件测试和驱动优化工作。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30/baec8c189bae440a959003d7d91c222f.jpg) 据了解,5月26日晚间,**砺算科技母公司东芯股份也发布公告称,2025年5月26日收到上海砺算出具的《关于G100芯片进展的告知函》。** 2025年5月24日,上海砺算收到了首批封装完成的G100芯片,即刻启动功能测试。2025年5月25日,G100芯片完成了主要功能测试,截至目前结果符合预期。下一步,上海砺算将继续进行详细全面的性能测试和优化提升。 此外,上海砺算会基于产品的性能调优情况,尽快向行业内客户送测产品。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30/4a168b180f8544deae1b97445f7c4c1c.jpg) 据了解,**砺算科技首款产品号称是中国国内第一颗6nm GPU**,**采用的是自研TrueGPU架构,系针对新一代高性能图形渲染的需求以及AI应用普惠化浪潮对芯片的新要求而设计的第一代GPU融合架构,也是业界第一个融合了高性能图形渲染和高性能人工智能推理能力的GPU架构。相比之下,有不少GPU厂商则是基于Imagination的IP研发的。** 砺算科技表示,在GPU芯片领域,自主研发架构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但砺算科技以惊人的毅力和创新精神,成功打造了拥有全自有知识产权的TrueGPU架构。 据内部人士透露,该GPU产品性能已经可以对标英伟达RTX4060系列。这也意味着,国产GPU在高端消费级市场具备了与国际一线GPU大厂竞争的实力,有望打破海外长期以来的垄断局面,填补国内高端GPU市场的空白。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30/58252a412af04af39c14f9489a51d007.jpg) 不过对于G100芯片的性能表现,有国外垂媒表达了质疑:**“由于信息有限,我们只能依靠G100规格的传闻。例如,据称G100提供与GeForce RTX 4060相似的性能。这一说法引起了极大的怀疑,RTX 4060尽管是上一代产品,但仍然被认为是市面上最好的显卡之一,我们还没有看到中国制造的显卡能与之匹敌。”** 按照砺算科技的说法,其自研的NRSS神经网络模型在提升画质方面表现出色,**能够与国外竞品的DLSS、FSR等技术相媲美**。 “这就像给传统的绘画工具配备了一个智能助手,能够自动优化画质、提高分辨率和输出帧率,并使图像保持清晰自然,这对3A游戏场景的性能体验非常有益。”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30/3e8a95b279f74fc4bfcb88365cf122ef.jpg)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30/112e8589671b475cabdae5acdfbae55a.jp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3344.htm)
 5月30日(本周五)晚,SCS 2025《饿狼传说:群狼之城》项目首周比赛即将正式拉开帷幕。周决赛将于周六19点在SNK各大官方直播间同步直播,精彩对决不容错过!本项目设立总奖池高达75万元,其中冠军奖金30万元,更有机会获取EWC、SWC顶尖格斗赛事直通名额。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今年,SCS 2025总奖金池倍增至百万级别。其中,《饿狼传说:群狼之城》项目总奖金75万元,《拳皇15》项目总奖金25万元。除总决赛选手外,各分站赛选手皆可参与瓜分丰厚奖金。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SCS将提供直通两项国际顶级格斗赛事的机会:《饿狼传说:群狼之城》第一赛段冠军将直通EWC(Esports World Cup电竞世界杯);年度总决赛现场也将产生多个SWC 2025(SNK World Championship 2025)晋级名额,,助力选手参与更多国际赛事、冲击百万美元奖金。  SCS 2025共分为三个阶段:线上常规赛、线下分站赛和年终总决赛。 每赛段线上常规赛共4周,采用积分晋级制,选手们三周最佳表现将计入总积分,积分榜前列的选手将获得线下分站赛资格。而后的三大线下分站赛,将分别在6月的北京核聚变、8月的上海ChinaJoy,以及9月待揭晓的神秘分站举行。  (SWC 2025《拳皇15》项目奖金)  (SWC 2025《饿狼传说:群狼之城》项目奖金)   最终,来自分站赛的晋级选手、外卡直邀/LCQ选手,将汇聚10月的年度线下总决赛,在SCS 2025的格斗擂台上一决高下!(具体赛制请见报名网站) # 预选赛观赛指南 直播平台:抖音、快手、虎牙、斗鱼、bilibili、视频号平台 @SNK官方直播间  直播日程: - 《饿狼传说:群狼之城》周决赛:5月31日-8月30日,每周六晚19点 - 《拳皇15》周决赛:5月18日-7月27日,每周日晚19点 # 选手报名网址 SCS 2025《饿狼传说:群狼之城》《拳皇15》双项目报名通道都已开启,想要赢取荣耀头衔与高额奖金的格斗家们,赶快报名参赛吧:[https://www.start.gg/SCS_2025](https://www.start.gg/SCS_2025)
小鹏汽车,要掀智驾的「桌子」。 5月28日,小鹏MONA系列一口气推出了4款车型,官方指导价定格在11.98—13.98万元。其中,最受关注的是 502长续航Max版和600超长续航Max版,价格分别落在12.98万元和13.98万元。要知道,去年8月发布580超长续航Max版时,售价在15.58万元。 本次发布会,更像是去年MONA M03上市的「下半场」。原定于2025年春节交付的580超长续航Max版,足足推迟了4个月。发布会现场,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对此解释说,「希望把满血版的小鹏智能驾驶能力,从EEA电子电气架构的特殊性、整个软件能力全部都交付。」  发布会现场,何小鹏和王勉、何广智说脱口秀 | 图片来源:小鹏汽车 值得一提的是,与以往「理工男」形象不同,本次发布会小鹏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潮玩」气息。从邀请欧阳娜娜担任形象代言人,脱口秀明星王勉、何广智等助阵,到邀请颜值主播等,小鹏希望用更年轻、更有趣的方式与用户沟通。 新车上市1小时后,大定量达到12566台,超过去年上市同期,其中Max版本订单占比为83%。市场随即给出最直接的回应:截至发稿,小鹏汽车股价上涨5.3%,最新市值升至1532.36亿港币。 小鹏MONA M03是一款「拯救」了小鹏的车型,那Max版带来了哪些变化?它会把小鹏带到什么高度? ### 2万美金的「Model 2」来了 2020年9月,特斯拉宣布的2.5万美元的新车计划(俗称Model 2),让全球车迷都翘首以盼。然而,四年过去,这一承诺仍未兑现。 如今,特斯拉的野心,被小鹏汽车抢先一步实现。这次发布的Mona M03 Max,是全球首家把高阶智能辅助驾驶带入到2万美元以内的车型,主打的就是「科技平权」。  高阶智能辅助驾驶,终于来到了2万美元级别 | 图片来源:小鹏汽车 与此前发布的版本不同,这次MAX版最大的亮点,是搭载了「满血版」的高阶智能辅助驾驶。小鹏汽车把全栈自研的小鹏图灵AI智驾系统,统统搭载到MONA M03 Max上。 这不是那种「只有泊车和高速领航」的智驾,还包括了城区NOA功能。 一般来说,辅助驾驶通常分为三大场景:高快(高速公路和快速路)、泊车和城区。其中,城区智驾因其复杂多变的交通环境,技术难度最大、挑战最高。 在硬件上,小鹏图灵AI智驾搭载同级唯一双Orin-X芯片,总算力升至508TOPS,这一算力水平是同级主流算力的4-6倍。你或许对508TOPS的算力没有概念?最近大火的小米SU7,搭载的也是两颗Orin-X芯片,算力同样是508TOPS! 也就是说,你花不到15万的预算,在MONA M03 Max上就能享受到与二三十万相同级别的智驾配置。  辅助驾驶和人不再抢「控制权」了 | 图片来源:小鹏汽车 除了高阶智能辅助驾驶,小鹏MONA M03 Max这次还推出一个有趣的新功能:人机共驾。 过去,当你在使用辅助驾驶时,一旦你轻触方向盘或有其他操作,智驾系统往往会退出,让整个的流畅性大打折扣;现在,当人机共驾开启时,辅助驾驶将不再和驾驶员「抢控制权」。即便你在智驾过程中轻微调整方向盘,辅助驾驶也不会退出,而是实现人机丝滑配合。 听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好奇,那这个功能的边界在哪里呢?其实很简单,你只需轻踩刹车,或在70公里/小时以下的中低速行驶时,扭动方向盘达到一定角度,即可轻松退出人机共驾模式。 这里要特别提醒一下, 尽管实现了「人机共驾」的丝滑配合,但这种模式下,本质上车辆的驾驶权仍归属于驾驶者。因此,在「人机共驾」状态下,车辆是「人在开」。 除此之外,在智能座舱方面,小鹏MONA M03 Max搭载了AI天玑系统5.7.0版本,车机系统相比2024年上市的小鹏MONA M03新增超300项功能。 其实,MONA M03 Max的配置和功能,大多已经是「明牌」,真正让人有些意外的是价格。 去年8月,580超长续航Max版车型以15.58万元的售价亮相,已然让人眼前一亮。然而,这次小鹏更是玩了一把大的:原15.58万元的580超长续航Max版,直接升级为续航更长的600超长续航Max版,而价格,竟然定在 13.98万元。相比此前,足足便宜了2.6万元! 同时,小鹏还全新增设了12.98万元的502长续航Max版,将高阶智驾的起售价,史无前例地拉低到13万元级别。 虽然此次上市价较预售价降低较多,但小鹏MONA M03 并非一款低价产品。小鹏MONA M03的平均售价在 12.5 万至 13 万元,这也是 A 级车中最高的,远高于同级竞品比亚迪秦L、卡罗拉等( 其价格通常在10万元以内)。 但小鹏MONA M03的销量却表现优异,出乎很多人的预料。小鹏MONA M03上市8个月累计交付超10万台。这背后是,小鹏MONA M03在高智驾之外,兼顾了年轻用户对潮流设计、智能互联和实用功能的多元需求。 小鹏MONA M03用实力证明了,在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差异化才是走出红海的终极秘诀。 ### 从逆风到小步快跑 从去年开始,随着MONA M03和P7+的发布,小鹏汽车实现了触底反弹。2025年前四个月,小鹏汽车共交付12.9万辆智能电动车,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13%。 不仅销量数字喜人,小鹏汽车也接近盈利。财报显示,小鹏汽车一季度的营收为158.1亿元,较2024年同期上升141%;净亏损大幅收窄至6.6亿元,相较于2024年同期的13.7亿元,减亏幅度高达51.8%;整体毛利率达到15.6%。 尽管表现亮眼,小鹏汽车CEO何小鹏依然保持清醒。他表示,「当前只是从原来的逆风走向小步快走的过程,这还是刚刚开始,路还长,竞争还惨烈。」  小鹏汽车的目标,不是成为一家车企,而是成为一家AI公司 | 图片来源:小鹏汽车 对于未来,何小鹏提到,未来10年是AI的时代,我们要把小鹏打造成一家「全球领先的AI汽车公司」,实现产品、商业、组织和全球化全方位的领先。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何小鹏阐述了小鹏汽车未来增长的「三曲线」战略:小鹏的核心曲线是AI汽车,从中国走向全球市场是小鹏汽车的第二增长曲线;人形机器人作为矩阵智能的形式之一,会成为小鹏汽车的第三曲线。 随着MONA M03 Max 的发布,小鹏汽车今年的改款车型已经全部推出了,接下来就是全新车型。 据了解,全新SUV车型小鹏G7将于6月上市,目标价格带为25万级;新一代轿跑车型小鹏P7也将在第三季度上市,目标价格带为30万级。这两款重磅车型的推出,将提升小鹏汽车在20万以上价格区间的市场号召力,打响「均价保卫战」。  小鹏即将上市的全新P7 | 来源:小鹏汽车 此外,何小鹏预计,鲲鹏超电产品在Q4发布后将进一步提升小鹏的总体交付量。 在小鹏通往未来10年的战略中,AI占据了很大比重。目前,小鹏汽车已搭建了全栈自研体系,涵盖了鹰眼纯视觉方案、图灵大算力自研芯片、云端超大规模基座模型、全本地部署的VLA模型,以及整车EEA架构,物理仿真体系等。下一步,小鹏汽车将会从L2+辅助驾驶的研发开始向L3和L4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快速发展。 在芯片方面,何小鹏表示,小鹏图灵芯片在2024年一次流片成功,算力是当前主流车端 AI 芯片的3-7倍,目前进展顺利。二季度将有部分车进入生产环节,三季度图灵芯片车型将会有更大范围放量。下一步,图灵芯片将会部署在第五代机器人上,大幅提高机器人的端侧算力。 当前,新能源汽车的「决赛」已刀光剑影,这场「血腥厮杀」至少要持续到2026、2027年。当同行们还在为价格战焦头烂额,何小鹏却透露出一种别样的自信。 回望过去十年,何小鹏和小鹏汽车走过了一条跌宕起伏的曲线:从「莫名抵达巅峰」,到跌入至暗时刻,最终在摸索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道路。这十年,是一场从高峰到低谷,再到重塑自我的蜕变。 小鹏汽车的触底反弹,看起来是因为爆款车型,但深层支撑是他们深信,组织才是唯一确定的复利。这也将在未来10年,支撑小鹏在AI汽车、出海、具身智能领域的布局。
5月29日,腾讯旗下腾讯元宝、ima、搜狗输入法、QQ浏览器、腾讯文档、腾讯地图、腾讯乐享等多款AI应用宣布接入DeepSeek R1-0528,用户在不同产品中,选择DeepSeek模型R1深度思考,都可以体验到DeepSeek R1-0528最新的深度思考、编程和长文本处理等能力,免费且不限量使用。 同时,腾讯云也上线了DeepSeek-R1-0528,企业和开发者可以通过腾讯云直接调用API接口,获得稳定优质的服务;也可以通过腾讯云智能体开发平台内置的RAG、工作流和智能体开发的能力,快速搭建专属智能体应用;此外,还能通过腾讯云TI平台对模型进行精调。  DeepSeek R1-0528是DeepSeek R1的最新版本,相比旧版R1,DeepSeek R1-0528的推理能力大幅提升,代码水平更强;写作表现更有人味,格式更规范;思考不仅快,还有条理、讲逻辑,同时支持长时间思考。 今年以来,腾讯在AI战略落地上持续提速,各项业务全面拥抱AI。腾讯AI原生应用腾讯元宝、ima等快速更新迭。尤其是元宝,今年2月率先接入DeepSeek,通过混元和DeepSeek的双模驱动实现用户显著增长;微信、QQ、腾讯文档、QQ浏览器、腾讯会议、腾讯地图等多款亿级用户规模的产品,也依托双模型,陆续上线AI新功能,为用户的工作、学习及生活场景带来便利。 同时,腾讯也在持续投入大模型技术研发。目前,腾讯混元大模型推出了深度思考模型T1和快思考模型Turbo S,混元TurboS在Chatbot Arena上排名全球前 8,国内仅次于 DeepSeek,比肩全球先进模型;同时在多模态上布局最全面,毫秒生图、3D 业界领先;图像、视频、3D、文本等全模态开源。 腾讯表示,将始终以帮助更多用户连接先进AI为出发点,采用“自研+开源”的多模型策略,为用户提供好用的AI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