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大中华区总经理葛越介绍,**Apple Store合肥万象城零售店将在本周六(1月18日)上午10点正式开幕。这是苹果在安徽省的第一家零售店,坐落于天鹅湖地区,是合肥重要的商业与金融中心。**  零售店采用宽阔的弧形玻璃幕墙设计,将室内外空间无缝衔接。 店内设有Genius Bar天才吧和Apple Pickup到店取货区域,方便顾客获取支持并便捷取货。 **拥有超过80名团队成员,为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与支持。**   除了体验和购买iPhone 16系列、搭载M4芯片的MacBook Pro以及Apple Watch Series 10等机型之外,顾客还可以参与免费的Today at Apple课程,学习摄影、摄像等新技能。 按照惯例,苹果也为新Apple Store零售店设计了专属LOGO,**使用了安徽标志性的木雕迎客松作为图案,很有特色。**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1580.htm)
中国证监会官网显示,**国产GPU独角兽沐曦集成电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监局办理了辅导备案登记,正式启动了A股上市进程,**辅导机构为华泰联合证券。沐曦成立于2020年,是国内GPU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其创始团队中多人来自AMD,自成立以来,沐曦迅速完成了从天使轮到A轮的四轮融资,融资金额达数十亿人民币。 2023年4月,沐曦以100亿人民币的企业估值入选《2023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排名793名;2024年8月,又被胡润研究院列入《2024 胡润中国元宇宙潜力企业榜》,位列200位。 **在产品方面,2023年6月,沐曦AI训练GPU MXC500成功点亮,该芯片采用7nm制程,GPGPU架构,可兼容CUDA,目标对标英伟达A100/A800芯片。** 2024年,沐曦已在国内交付九大算力集群,实现商业化运营,全年布局算力集群总规模超过万卡;此外其首款人工智能推理GPU曦思N100也已实现量产,单卡算力达160TOPS。 不仅是沐曦,近半年时间以来,已经有多家国产GPU独角兽相继开启IPO,2024年8月,燧原科技正式启动A股IPO进程;同年9月,AI芯片独角兽壁仞科技办理上市辅导备案登记;11月摩尔线程也已完成股份制改造,正在准备上市。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1576.htm)
在 Windows 11 且配备 TPM 可信平台模块的硬件上,当启用 Microsoft BitLocker 硬盘加密功能时,默认情况下也将调用该模块进行加密以提升安全性。相比于在没有 TPM 模块下的加密,有 TPM 模块的情况下微软将采用硬件加密,由 TPM 生成密钥进行加密,这种情况下可以显著提升加密级别增加破解难度,尤其是可以确保设备在系统离线时不会遭到篡改。 [](https://img.lancdn.com/landian/2025/01/107563.png) 不过目前该功能出现了一个影响比较广泛的问题:启用硬盘加密后系统会弹出安全警报,在警报中系统提示为了您的安全某些设置由您的管理员管理。 这个问题既影响企业托管设备也影响个人设备,正常情况下在配备 TPM 的设备上 Windows 11 默认就会启用设备加密功能,也就是默认情况下就会使用 Bitlocker 加密硬盘。 这种错误会导致加密功能异常可能会影响安全性,至于问题发生原因微软还在调查中,并且这个问题其实还影响到配备 TPM 模块的 Windows 10 系统。 微软在支持文档中表示,我们正在努力寻找解决方案并在解决方案可用时提供更多信息。 IT 管理员请参阅此支持文档:[https://support.microsoft.com/en-us/topic/after-enabling-bitlocker-for-your-security-some-settings-are-managed-by-your-administrator-is-unexpectedly-displayed-5ad9ee7d-cb2c-4bc3-8aed-e7e0ecd11a83](https://support.microsoft.com/en-us/topic/after-enabling-bitlocker-for-your-security-some-settings-are-managed-by-your-administrator-is-unexpectedly-displayed-5ad9ee7d-cb2c-4bc3-8aed-e7e0ecd11a83)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1574.htm)
Google日前宣布包括 Gmail、Google Docs、Google Sheets、Google Meet 中的所有 AI 功能都面向 Google Workspace 订阅用户开放,这些订阅用户都可以免费使用这些 AI 功能。  然而确实是免费使用但即便你不使用也需要交钱,因为Google将 Workspace 订阅价格从 12 美元涨价至 14 美元以反映提供的 AI 功能。 实际上这个新定价方面就是变相在让所有用户为Google的 AI 功能付费,以前 Google Worksapce Business Standard 订阅方案为每员工每月 12 美元,如果要使用 AI 功能则需要订阅 20 美元 / 月的 Gemini for Worksapce。 现在用户不需要额外订阅但每名用户无论是否使用 AI 功能都需要额外支付 2 美元的月费,这意味着企业如果不使用 AI 功能那就是变相亏了,或许这可以刺激更多企业使用 AI 功能。 Google称新的价格方案将在 2025 年 3 月 17 日面向现有订阅用户生效,而此前并未开通 Google Workspace 的新用户当前开通就按照新价格计算,也就是每席位每月 14 美元。 至于此前已经订购 Gemini for Workspace 的用户可以继续使用此类功能,到 2025 年 1 月 31 日后不再额外收费,也就是后续这个项目的账单会被直接取消。 前段时间微软在部分市场提高面向个人和家庭用户的 Microsoft 365 订阅价格,微软给出的原因也是现在 Microsoft 365 集成 AI 功能,涨价是为了反映通过 AI 提供的价值,同样是无论你是否使用这些 AI 功能都需要付费。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1572.htm)
毫无疑问谷歌搜索是搜索引擎领域的主导力量,在过去多年里谷歌搜索在全球的市场份额都稳步在 90% 以上,也就是发生在全球的每 10 次搜索查询中就有 9 次通过谷歌搜索完成。对谷歌搜索来说继续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可能也不是简单的事情,例如 StatCounter 的最新统计数据就显示谷歌搜索在全球市场份额跌破了 90%。  具体来说自 2024 年 10 月谷歌搜索市场份额首次跌破 90% 后就没有再回到 90%,目前最新的市场份额是 89.73%,这也是谷歌自 2015 年以来市场份额首次跌破 90%。 StatCounter 的统计方式是使用数百个网站的跟踪数据来进行分析,尽管这方面的数据准确性无法达到 100%,不过也可以供我们作为参考。 至于获得谷歌搜索市场份额的竞争对手,包括微软必应搜索、雅虎搜索和 Yandex 等传统搜索引擎的市场份额略微有增长但还在波动中,StatCounter 无法提供更详细的数据。 另一方面现在应该也已经有不少用户放弃传统搜索引擎转而采用其他平台进行搜索,例如有不少用户开始使用 Perplexity 和 ChatGPT 等基于 AI 技术的搜索引擎,还有更多用户使用诸如 TikTok 搜索感兴趣的内容。 同理在中国市场现在百度仍然维持着搜索引擎领域的通知地位,但也有相当多的用户转向微信搜索和小红书等平台进行搜索,所以传统搜索引擎虽然短时间内不会消失但重要性肯定会逐渐下降的。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1570.htm)
近日,一则消费者被异地刷脸成功支付的消息引发关注。据大江网,1月12日晚6点48分,贵州网友张兰(化名)微信收到“到店刷脸支付开通成功”和“微信支付成功”的通知。随后发现,她被陌生人在安徽亳州微信刷脸成功支付106.64元。收款方为“金色华联亳州万达广场店”,支付方式为刷脸支付。  图片来源:大江网 收款商家告诉青岛广播电视台《正在新闻》确有此事,“那个人结账时不仅刷脸成功,还输入对了手机后四位。” 张兰在查看商家监控后发现,刷脸人与自己长相并不相似,她还表示,手机号是在学校办理,没有更换过,也没有开启过微信到店刷脸支付功能。  就此事1月16日北京商报向腾讯方面求证,后者回应,“经团队核实,该事件中用户付款流程通过了手机号及人脸识别双重核验,我们正在针对用户具体情况进行沟通核实。同时,为了避免用户损失,我们先行对用户本单消费做了全额补偿。” 腾讯方面提醒,当前微信刷脸技术会根据用户风险评级加强支付时的身份认证,保障用户的资金安全。同时,也提示大家保护好个人信息,如遇到类似情况,请随时联系微信支付客服团队,会全力协助解决。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1568.htm)
Unix 平台流行的文件同步工具 rsync 日前被爆出多个安全漏洞,当然这些漏洞已经修复所以才会被披露,使用 rsync 的用户建议立即升级到 3.4.0+ 版封堵漏洞。 借助这些漏洞攻击者可以控制恶意服务器并读取、写入任何已连接的客户端的任意文件,包括但不限于用来提取敏感数据例如 SSH 密钥或通过覆盖~/.bashrc 和~/.popt 等文件执行恶意代码。 [](https://img.lancdn.com/landian/2025/01/107573.png) **涉及到的安全漏洞如下:** - CVE-2024-12084:CVSS 评分 9.8 分,由于校验和长度处理不当导致 rsync 中的缓冲区堆栈溢出 - CVE-2024-12085:CVSS 评分 7.5,通过未初始化的堆栈内容泄露信息 - CVE-2024-12086:CVSS 评分 6.1,rsync 服务器泄露任意客户端文件 - CVE-2024-12087:CVSS 评分 6.5,rsync 中的路径遍历漏洞 - CVE-2024-12088:CVSS 评分 6.5,–safe-links 选项绕过导致路径遍历 - CVE-2024-12747:CVSS 评分 5.6,处理符号链接时 rsync 中的竞争条件 以上 6 个安全漏洞中的前 5 个都是由谷歌云漏洞研究团队发现的,第 6 个漏洞则是由安全研究人员 Aleksei Gorban 发现的,目前这些漏洞都已经在 rsync 3.4.0 版中修复。 红帽产品安全部门称:在最严重的漏洞中攻击者只需要对 rsync 服务器例如公共镜像镜像匿名读取访问即可在运行该服务器的机器上执行任意代码,这种情况对大量使用 rsync 的镜像网站来说也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而使用 CVE-2024-12084 和 12085 则可以在运行 rsync 服务器的客户端上实现任意代码,考虑到这些漏洞的危害性,红帽建议使用 rsync 的用户尽快升级。 下载地址:[https://github.com/RsyncProject/rsync/releases](https://github.com/RsyncProject/rsync/releases) **如果暂时无法升级到最新版修复漏洞,则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缓解:** 1. 针对 CVE-2024-12084 漏洞:通过使用 CFLAGS=-DDISABLE_SHA512_DIGEST 和 CFLAGS=-DDISABLE_SHA256_DIGEST 进行编译禁用 SHA* 支持 2. 针对 CVE-2024-12085 漏洞:使用 -ftrivial-auto-var-init=zero 进行编译以将堆栈内容清零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1566.htm)
近日,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宣布,已于1月14日结束对通用汽车公司Cruise机器人出租车业务的调查,并决定不采取进一步行动。此调查源于2023年底,NHTSA启动的一项初步评估,旨在评估Cruise无人驾驶汽车是否存在潜在安全风险。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4/1001/82995c37ec56601.jpg) 据悉,此前在2023年10月,Cruise的一辆无人驾驶汽车发生了一起严重事故,撞倒并拖拽了一名行人,导致该行人受到严重伤害。此事件引发了监管部门对Cruise无人驾驶技术的严格审查。 面对监管部门的调查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此事件促使通用汽车在2024年底对其自动驾驶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公司宣布将放弃资助Cruise自动驾驶出租车项目,这一决定标志着通用汽车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战略方向发生了显著变化。 尽管NHTSA此次调查未对Cruise采取进一步行动,但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问题仍然备受关注。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确保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将成为监管部门和企业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1564.htm)
<blockquote><p>随着大模型技术进步和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原有的格局在经历巨大的变革。这篇文章,我们来看看医疗影像领域的几个关键词,看看过去这一年的发展趋势和AI引领的前瞻性变革。</p> </blockquote>  目前,医疗影像AI行业的头部效应愈发显著,少数几家领军企业如联影智能、推想医疗、深睿医疗、数坤科技等,凭借其深厚的技术底蕴、丰富的行业经验以及前瞻性的市场布局,在行业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随着大模型技术的持续进步和其在医疗影像领域的广泛应用与渗透,这一原有的竞争格局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 2025年伊始,在这个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新篇章开启之时,一起回顾下2024年中国智能医疗影像行业的关键词:“全模态、全链路”、“设备智能化”、“MaaS”、“影像AI平台”。这些关键词不仅代表了过去一年行业的发展趋势,更预示着未来医疗影像AI领域的前瞻性变革。 ## 一、全模态、全链路 随着医疗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医疗影像AI行业正逐步向全模态、全链路方向发展。这意味着智能医疗影像技术不再局限于单一成像模式或处理环节,而是实现了从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到诊断的全链条智能化,以及多种成像模态(如CT、MRI、超声等)的融合应用,极大地提升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 1. 全模态 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公布的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医学影像人工智能产品广泛覆盖了内窥镜、细胞显微镜、眼底检查、数字X射线成像(DR)、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成像(MRI)、超声成像(US)以及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多种医疗设备类型,其中,以CT类产品的数量最为突出,彰显了该类产品在医学影像人工智能领域的广泛应用与重要地位。  (来源:根据药监局官网数据整理) 同时多模态融合已成为主流方向,多家企业正积极开发能够整合CT、MRI、US等多种影像数据的AI系统,以提供更全面、精准的诊断信息。东软医疗的脑缺血图像辅助评估软件NeuBrainCAREⅡ,通过自动分析患者的CT及MR的脑灌注影像数据,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所需的量化数据,支持CTA侧支循环分析、 MRA侧支循环分析、DWI-FLAIR醒后卒中定量分析、ASPECT评分等功能,可通过CT平扫图像输出ASPECT评分,通过CT或MR图像输出大脑中动脉区域侧支循环(Tan)评分,通过MR图像辅助评估缺血性卒中患者梗死区体积,输出DWI-FLAIR醒后卒中SIR值,辅助临床医生快速进行救治决策。 ### 2. 全链路 目前,智能影像技术已全面渗透至影像诊疗的全链路服务之中。 在检查场景中,东软医疗凭借其NeuAI全域人工智能平台,在检查场景中树立了全新的标杆。该平台无缝集成于患者摆位、扫描、图像重建至诊断的每一步流程,实现了AI扫描、AI重建、AI诊断三大核心功能的深度融合。在扫描阶段,A-Eye智能摆位系统凭借对人体特征点的精准识别,确保了摆位的准确无误,有效规避了手动操作带来的误差,同时极大地促进了医生工作效率的飞跃。自动FOV技术智能规划扫描范围,既避免了无效曝光,也减少了过度曝光的风险。iCentering智能等中心技术运用前沿的人工智能算法,精确计算并调整患者厚度中心与扫描中心的距离,优化床高设置。结合Auto-kV技术与智能毫安技术,为患者量身定制扫描参数,既节省了技师的操作时间,又确保了每次扫描图像的稳定与优质。进入重建环节,ClearInfinity深度学习重建算法以其卓越的性能,有效抑制噪声与伪影,显著提升了图像质量,同时实现了辐射剂量的有效降低,为患者的安全提供了额外保障。在诊断阶段,平台提供了包括智慧脑、智慧心、智慧胸等在内的全方位智能解决方案,以高效精准的方式辅助临床医生做出判断。 在诊疗场景中,推想医疗的肺结节AI全程管理全院解决方案更是实现了从肺结节的早期筛查与诊断,到微小肺癌的精准识别,再到肺癌的精准治疗,乃至患者全病程管理与胸肺疾病科研的全链条覆盖。  (来源:推想医疗产品宣传片) ## 二、设备智能化 得益于AI技术的强力赋能,传统影像设备制造商正加速推进智能化医疗设备的创新研发。这些尖端设备集影像数据采集、预处理、智能分析与辅助诊断于一体,极大地减轻了医生的工作负荷,同时显著提升了诊断的精确度和效率。智能化医疗设备的涌现,不仅加速了医疗影像AI技术的广泛普及与深度应用,更为患者开辟了一条更为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新路径,极大地优化了患者的就医体验。 在CT领域,联影医疗利用Deep IR深度学习CT迭代重建技术实现低剂量扫描,使CT 辐射剂量降低 62~90%,不仅提高了影像的质量和清晰度,还缩短了检查时间。 在超声领域,迈瑞医疗推出的“智慧全景超声”,智能技术覆盖成像、扫查、测量、诊断、报告和质量控制等各个环节,系统配备的自动化测量及分析工具使原本困难、繁琐的步骤在几秒钟内轻松且高标准地完成。  (来源:迈瑞医疗产品宣传) ## 三、MaaS 模型即服务(Model as a Service,简称MaaS)是一种将机器学习模型部署到企业端,以API、SaaS或开源软件的形式提供给用户使用,从而使用户能够通过调用模型来获得所需的服务的方式。 ### 浦医医疗多模态基础模型开源平台OpenMEDLab OpenMEDLab覆盖医学图像、医学文本、生物信息、蛋白质工程等10余种医疗数据模态。致力于解决医疗AI模型研发成本高、效率低、泛化差等问题,突破小样本、弱标注瓶颈,助力解决医疗长尾问题,促进基于医疗基础模型的跨领域、跨疾病、跨模态的高效研发创新。  (来源:OpenMEDLab: An Open-source Platform for Multi-modality Foundation Models in Medicine) ### 影禾医脉“影禾觅芽”医学影像L0基座模型 该模型能够精准处理 CT、MR、X 线、US、核医学等多种模态的医学影像数据,并可支持从影像采集到诊断报告生成的全过程,实现报告级学习和生成能力、模态可扩展的人工智能基座模型。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影禾觅芽” 基座模型展现出广泛的适用性,可被应用于各种医学影像任务,包括疾病检测、病灶分割、风险评估和手术规划等。  (来源:动脉网) ## 四、影像AI平台 影像AI平台集成了多种AI算法和工具,能够为医疗机构提供一站式的医疗影像分析、诊断和管理服务。影像AI平台的出现,不仅降低了医疗机构使用AI技术的门槛,还促进了医疗影像数据的共享与交流,推动了行业的整体发展。 东软NeuAIBOX一站式辅助诊断工具平台,集成心、脑、肺、腹、骨、肿瘤等类型疾病的30余款人工智能应用,PACS系统有机融合,统一的接口和界面,一次数据传输即可获得患者所有AI分析结果。  (来源:东软医疗产品宣传) 展望2025,医疗影像AI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全模态、全链路的智能医疗影像解决方案将成为主流。设备智能化将进一步推动医疗影像设备的升级与革新,实现更高效的影像采集与处理。MaaS模式的推广将降低医疗机构使用AI技术的门槛,加速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普及与应用。而影像AI平台则将成为连接医疗机构、科研机构、企业和患者的重要桥梁,推动医疗影像AI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由 @清风浊酒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blockquote><p>在产品设计与创新的道路上,哲学思维可以为我们提供深刻的洞察和启发。本文将探讨如何将存在主义、结构主义、系统论、还原论等哲学概念应用于产品思维,帮助产品人提升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理解和满足用户需求。</p> </blockquote>  春节前事情比较少,顺着一些疑惑,看了点哲学的东西,发现有很多思想都对做产品有启发,试着整理一下。 以下涉及:存在主义、结构主义、系统论、还原论、共相之争、实在论、唯名论、后结构主义、经验主义、解构主义、虚无主义、怀疑论、不可知论、理性主义、实证主义、可证伪性、范式转移、阐释主义、本体论、认知论、现象学…… 下文中对哲学概念的简介采用灰色字体,如已知,可以跳过直接看黑色部分的内容。 ## 一、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存在主义是20世纪初至中期的一种哲学思潮,强调个体的自由、选择和责任,关注人类主体如何在无意义的世界中赋予自身存在以意义。存在主义认为人类需要在面对荒谬的现实时通过行动和选择创造价值,而非依赖既定的外部体系。 **主流时间**: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主流)。 **代表人物**: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 我们经常讨论什么样的人,会是一个好的产品苗子,在我看来,存在主义气质是一个必要条件。 这要求做产品的人有主动性,有想改变世界的意志,认为自己是自由的,有选择权的,有责任的。然后,Ta会对世界充满好奇,不喜欢做被动的任务。 如果只从一点上来养成的话,我建议大家开始刻意区分一下“主动时间 vs 被动时间”,尽量提升自己主动安排的时间(也是组成你生命的基本要素)的比例,然后,在主动时间里再增加“主动行为”的占比。 举个例子,你主动安排的是“看短视频”,那就几乎是一个被动行为,如果能有目的的看短视频,比如“研究下XXX类热门内容的共性特点”,那就有点主动了。 主动时间里的主动行为,就更像产品人的创造性日常——生产行为,而不是消费行为。 到这里,你可能会有个疑问,“满足用户需求”需要让渡自己的主体性么?我的简单回答是,水平高的话,不会,还是那六个字——用心听,不照做。“用心听”是更好地满足,“不照做”是主体性的发挥。 ## 二、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是一种强调事物之间关系和系统结构的哲学与方法论,旨在揭示隐藏在表象背后的深层规则。它认为意义不是孤立的,而是通过系统中的差异与关系构成的。结构主义广泛应用于语言学、人类学、文学理论等领域。 **主流时间**: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代表人物**:费尔迪南·德·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语言学)、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évi-Strauss,人类学)、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文学理论)。 存在主义似乎只是一种思维方式,不指导实践,那么具体怎么做产品呢?我自己琢磨了一句话——**存在主义做人,结构主义做事**。 做产品的人,说话做事总得有个123,不能一团浆糊凭感觉。如果停留在喊口号,觉得人定胜天,那就有点用存在主义做事了,有些大厂就卡在这里,没有完成存在主义到结构主义的转向。而五看三定、PES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看名字就很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可以帮我们守住做事的下限,而存在主义可能提升我们做事的上限。做人的话呢,就不要太结构主义了,那样AI味儿太浓。 做事要有很多方法、套路、框架,我们常说的系统论、还原论都是方法,都可以用来分析事物。 **系统论**:系统论(Systems Theory)是研究系统整体行为和结构的跨学科理论,强调系统中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及整体功能,注重从整体的视角理解复杂问题。它强调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比单独的部分更具意义。 **主流时间**:20世纪中期,由生物学、工程学和社会科学领域扩展而来。 **代表人物**:路德维希·冯·贝塔朗菲(Ludwig von Bertalanffy,提出系统论的核心框架)、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控制论奠基者)。 **还原论**:还原论(Reductionism)是一种哲学与科学方法,主张将复杂的系统或现象还原为更简单的基本部分加以解释,认为整体的性质可以通过理解其各部分来揭示。还原论被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心理学和哲学等领域,但也因忽视整体性而受到批评。 **主流时间**:从古希腊哲学(如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起到19-20世纪的科学发展高峰。 **代表人物**: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笛卡尔(René Descartes)、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 比如,利益相关方/干系人分析就非常系统论,它特别关注用户生态里各种用户角色之间的关系。而把潜在用户群体按照年龄、城市、收入水平等等细分,寻找细分用户的突破点,就非常还原论。 当然,系统论、还原论并不是结构主义的子课题,而有其各自的特点和侧重,不再展开。 ## 三、共相之争 **共相之争**:共相之争(Universals Debate)是哲学中围绕“普遍性是否真实存在”的经典争论。主要涉及两个观点: **实在论**(Realism):认为共相是真实存在的,是独立于个体之外的实体(如柏拉图的“理念”)。 **唯名论**(Nominalism):认为共相仅是人类语言和概念的产物,不具有独立存在性。这一争论反映了对普遍性和个体性之间关系的不同理解,并对西方哲学的逻辑学、形而上学及科学思想产生深远影响。 **主流时间**:中世纪至17世纪(经院哲学时代尤为突出),但其影响贯穿整个哲学史。 **代表人物**: **实在论**:柏拉图(Plato)、圣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 **唯名论**:威廉·奥卡姆(William of Ockham)。 讲到方法论,就不得不提“共相之争”。方法论探索与案例研究,哪个更重要? 我身边的朋友们,有人觉得方法论更重要,因为那是在诸多案例基础上提炼出的“共相”,更具普适性,而案例的归因很可能有其局限性,换个场景就不靠谱了;而有的朋友觉得方法论都是扯蛋,别玩虚的,具体案例才是真的、才是干货,让人能学到东西。 如果你喜欢研究方法论,你就偏实在论,如果你喜欢研究案例,你就偏唯名论,哲学领域都争了几百年,后来走向融合,所以在产品创新中的应用也必然走向融合,怎么融合?我们也可以从哲学的发展里寻找灵感。 ## 四、后结构主义 vs 经验主义 **后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对结构主义的固定性和普遍性提出批判,强调事物的动态变化、时间性和多样性。它主张意义是开放的、流动的,不断受语言、历史和权力的影响,注重对隐藏规则的质疑和反思。 **主流时间**: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 **代表人物**: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让-弗朗索瓦·利奥塔(Jean-François Lyotard)。 结构主义有个非常明显的槽点——静态。守着旧方法去解决新问题,好似刻舟求剑。 简单的说,动态的结构主义,就是后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更注重系统的某个“快照”,强调“共时性”,而后结构主义更强调“历时性”。系统论其实更接近后结构主义。 注:共时性研究某一系统在特定时间点上的状态,忽略其历史变化,只关注此时此刻的关系和结构。历时性研究系统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关注其发展、演化和历史进程。 产品都是从最初的版本演化过来的,用户也在演化,所以对产品的研究,我们无法忽视时间的流动,大环境的动态变化。 比如,iOS里App的图标,早期的拟物设计是好的,后来的扁平化设计也是好的。又如,我们按时间线梳理某App从V1.0直到最新版本,也是非常后结构主义的。 有了后结构主义的思维,就不会受限于过去的经验,不会“拿着锤子找钉子”,不会“用前朝的剑斩今朝的臣”,可以帮我们对经验主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经验主义**:经验主义是一种哲学立场,主张所有知识的来源是感官经验,而非先天观念或纯粹理性。经验主义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建立在观察、感知和实践的基础上,知识需要通过经验验证才能获得可靠性。 **主流时间**:17世纪至18世纪,随着科学革命的兴起而发展壮大。 **代表人物**:约翰·洛克(John Locke)、乔治·贝克莱(George Berkeley)、大卫·休谟(David Hume)。 ## 五、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解构主义是后结构主义的一个分支,由雅克·德里达提出。它认为任何文本或体系中的意义是多元且不稳定的,主张通过对语言和规则的分析来解构既定意义和权威结构。解构并非破坏,而是揭示隐藏的矛盾和多义性。 **主流时间**: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 **代表人物**: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 解构主义的后结构主义的一个主流分支,用我的话来说,就是——法无常法,随心所欲不逾矩。就像我们在给一些企业做产品工作坊或者陪跑的时候,经常根据实际情况,临时拼搭一些引导技术、改造一些方法论框架,以达到最匹配现场的目的。 解构主义不是要摧毁一切结构,而是说要更加注重环境要素、比如商业分析中,利益相关人的权力生态、公司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同样的问题对不同的人来说,合适的解法也会不同。解构主义要求我们不要有确定的预设结构,哪怕加上时间线,要用如水一样的灵活身姿达成目的,“心中有钉子,万物皆可为锤”。 ## 六、虚无主义 **虚无主义**:虚无主义否认一切传统价值、意义和目的,认为人类生活没有客观意义。尽管它在哲学史上源远流长,但现代虚无主义主要受尼采“上帝已死”思想的影响,认为传统价值体系在现代社会失效。 **主流时间**:从19世纪后期尼采的著作开始,影响贯穿20世纪。 **代表人物**: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解构主义,特别是“解构”二字,似乎消解了一切,很容易导向虚无,认为做任何事都无意义。但虚无主义对做产品来说是个死胡同,我承认自己也会时不时受困于此,导致无法行动。 个人的解法,是停留在“怀疑论”,尽量不要往“不可知论”走太远,在没有更好选择的情况下,先行动,并保持开放心态。 注:怀疑论(Skepticism)的核心思想是对知识的可能性、真实性或确定性提出质疑。怀疑论者认为人类对事物的认知有限,任何知识或信念都可能是错误的,因此需要保持怀疑的态度。不可知论主张某些问题(例如上帝的存在、宇宙的本质或终极实在)本质上是不可知的,即人类无法通过经验或理性得出确定的答案。 ## 七、理性主义 vs 实证主义 **理性主义**:理性主义是一种哲学理论,主张知识的主要来源是理性而非感官经验。它认为通过逻辑推理和内在思维可以获得可靠的真理,并强调普遍性和必然性的知识(例如数学和逻辑)优于经验性知识。理性主义通常与经验主义对立。 **主流时间**:17世纪至18世纪(启蒙时代为其高峰时期)。 **代表人物**:勒内·笛卡尔(René Descartes)、巴鲁赫·斯宾诺莎(Baruch Spinoza)、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实证主义**:实证主义主张所有知识都必须建立在经验观察和科学验证的基础上,强调客观性和理性。它认为只有通过经验和数据得出的知识才有意义,拒绝形而上学和无法验证的理论。 **主流时间**:19世纪至20世纪中期。 **代表人物**:奥古斯特·孔德(Auguste Comte,创始人)、卢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逻辑实证主义)。 数学是典型的理性主义,科学是典型的实证主义。做产品更偏向一种科学过程,更好的做法是理性主义和实证主义的结合。 典型操作如理性主义的“演绎”,结合实证主义的“归纳”,演化出“假说演绎方法”,再落地,叫做MVP,相关话题我已经写过两篇,不再展开。 顺此展开,这一段讨论进入了科学哲学的范畴。 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提出可证伪性原则,对做产品来说也非常重要,迭代的勇气来自对自己的否定。而产品到底是迭代,还是彻底转型,其背后的思考,可以在拉卡托斯的“核心假设的保护带与辅助假设” vs 托马斯·库恩的“范式转移”中获得启发。 举个例子,当我们发现个别用户不认可产品的时候,可以说——你不是我的目标用户(保护带/辅助假设:位于硬核周围的次级假设,用于解释和适应新的数据或异常),但大部分用户都不认可产品的时候,就只能转型了(范式转移)。 注:可证伪性、范式转移、核心假设/辅助假设 可证伪性是波普尔提出的科学理论区分标准。他认为,为了使一个理论具有科学性,必须具备可被经验或实验所证伪的可能性。也就是说,一个科学理论应当能够提出具体的预测,这些预测如果通过观察或实验被证明是错误的,那么该理论就被证伪。 范式转移是库恩在其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的概念,用以描述科学发展的非线性过程。科学的发展并不是简单的累积知识,而是在“正常科学”阶段积累过程中,遇到无法通过现有范式解释的异常现象,最终引发科学革命,导致旧范式被新范式取代。 拉卡托斯在其研究纲领理论中,提出科学理论由“硬核”(核心假设)和“保护带”(辅助假设)组成。当面对反证或异常现象时,科学家通常不会立即放弃核心假设,而是通过调整辅助假设来保护核心假设的稳定性。 ## 八、实证主义 vs 阐释主义 **阐释主义**:阐释主义是一种强调主观体验和意义的哲学方法,主要用于理解人类行为、文化与社会现象。与实证主义不同,阐释主义认为意义无法通过客观观察完全揭示,而是需要深度阐释。 **主流时间**:19世纪(从施莱尔马赫开始)到20世纪,与实证主义并存和对立。 **代表人物**:弗里德里希·施莱尔马赫(Friedrich Schleiermacher)、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 科学可以通过实证主义停留在“是什么”的阶段,专注研究“实然”不管“应然”,只解决“真善美”中“真”的问题。但产品人慢慢发现,产品不一样,“用户的感觉、用户认为产品是什么”似乎更重要,于是进入了阐释主义阶段。 注:实然(descriptive)指的是事实,描述事物的状态,是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实证研究等方式得出并验证的。应然(normative)指的是规范,涉及道德、价值、应该如何做的问题,通常不是通过实证研究可以得出的,而是基于某种价值体系或规范来判断。 于是,我们对产品的理解,也经历了类似哲学从本体论到认识论的过程。 **本体论**:本体论(Ontology)是形而上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存在的本质和结构,试图回答“什么是存在?”“什么是真实?”等问题。本体论探讨事物的基本属性、种类及其相互关系,是哲学中关于存在和现实的核心领域。 **主流时间**:自古希腊至今,贯穿整个哲学史,特别在中世纪经院哲学、17世纪形而上学及现象学中得到深入探讨。 **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认识论**:认识论(Epistemology)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知识的本质、来源、获取方式及其可能性。它试图回答“我们如何知道?”“我们能知道什么?”以及“知识是否可靠?”等问题。认识论在哲学中常被用来讨论主观与客观、经验与理性之间的关系。 **主流时间**:自古希腊至今贯穿哲学史,17世纪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对抗,以及20世纪实证主义的发展是其重要时期。 **代表人物**:柏拉图(Plato)、笛卡尔(René Descartes)、康德(Immanuel Kant)、波普尔(Karl Popper)、奎因(W.V.O. Quine)。 再从 客观vs主观,唯物vs唯心 的二元对立到现象学。 **现象学**:现象学是一种以“回到事物本身”为目标的哲学方法,关注人类经验中事物如何显现于意识之中。它试图通过摒除先入为主的理论框架和偏见,研究意识与对象之间的关系。现象学强调“现象”作为直接经验的基础。 **主流时间**:20世纪初至中期(从胡塞尔开始,到20世纪中期受广泛关注)。 **代表人物**:埃德蒙·胡塞尔(Edmund Husserl,创始人)、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莫里斯·梅洛-庞蒂(Maurice Merleau-Ponty)、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融合存在主义)。 从某个方面(意识中的产品 vs 实在的具体产品)来看,这也是共相之争的后续。产品相关的话,就是从对产品本身的研究,转变到“用户怎么认知产品”的研究,我之前写过一篇如下。 ## 九、总结一下 以上,更偏西哲范畴,有一种说法,西哲更多地在探索我们与世界的关系,中哲更多地在探索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印哲更多地在探索我们与自己的关系,组合起来才更加全面,即所谓“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人的一生,对这三者的理解/兴趣也有一定的时间顺序,活到四十多,我在这三方面给自己的一句话是——对世界不冷漠、对他人不迎合、对自己不放纵。 枯燥长文一篇,不知对你有什么启发?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iamsujie】,微信公众号:【iamsujie】,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1月16日消息,阶跃星辰自研推理模型 Step Reasoner mini 上线(简称“Step R-mini”),已经在跃问网页端全量开放。目前,阶跃星辰自研的 Step 系列基座模型矩阵,已经覆盖了从语言、多模态到推理的全面能力。 据了解,Step Reasoner mini 是阶跃星辰 Step 系列基座模型中的首个推理模型,擅长主动进行规划、尝试和反思,能通过慢思考和反复验证的逻辑机制,为用户提供准确可靠的回复。值得关注的是,这款模型既擅长通过超长推理能力,解决逻辑推理、代码和数学等复杂问题,也能兼顾文学创作等通用领域。  在 AIME 和 Math 等数学基准测试上,Step Reasoner mini 的成绩超过了 o1-preview,比肩 OpenAI o1-mini。在LiveCodeBench 代码任务上,也比o1-preview 效果更佳。 除了 Step Reasoner mini 以外,阶跃星辰透露也在打造视觉推理模型。这款模型针对复杂视觉场景下的 Reasoning 问题,引入了慢感知和空间推理的思想,把 Test-Time Scaling 从文本空间转移到视觉空间,实现在视觉空间下的 Spatial-Slow-Thinking,预计将于今年上线。
 反乌托邦回合制RPG游戏《昨日之日(Long Gone Days)》今日宣布Playstion版本和NS版本已经添加中文;Steam版本正在折扣中,折后为46元人民币,支持简中。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这是一款剧情向角色扮演游戏,讲述了战争期间国与国的斗争,以及人与人的情感。玩家扮演主角“洛克”——一名从小训练的狙击手,他满怀期待接下了堪比荣耀的任务,却发现自己其实并非为正义而战……    游戏在Steam版本已推出简中版本,引人入胜的剧情让多数玩家按下推荐。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根据特斯拉官网上的信息,特斯拉本周将开始对库存中的Cybertruck电动皮卡提供折扣。信息显示,新款Cybertruck的折扣最高可达1600美元,具体折扣取决于配置;而库存卡车的演示版本最高优惠力度可达2600美元左右。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4/1215/ea95ac2f648b8fe.png)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几周,特斯拉在其德克萨斯州奥斯汀的工厂里,还放缓了对这种皮卡的生产速度。 销量惨淡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最初于2019年推出了这款皮卡,当时表示售价约为4万美元,但在2024年交付期间,它在美国的基本价格接近8万美元。 华尔街此前将Cybertruck视为特斯拉核心汽车销售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但事实并不尽如人意。 Cox Automotive追踪的数据显示,虽然Cybertruck 2024年在美国的销量超过了福特闪电F-150 (Ford Lightning F-150),成为美国国内销量第五的电动汽车,但它的高价格、多次召回以及在奥斯汀的生产问题阻碍了它的销量增长。 去年11月,特斯拉还启动了一年内的第六次召回,以更换有缺陷的驱动逆变器。 此外,本月初有媒体报道,据媒体机构推算,Cybertruck四季度的交付量可能仅为9000-12000辆,年度销量在3.5万-5万辆区间,远不及此前官方口径透露的“超100万辆”的预定量。 在全球电动汽车需求达到创纪录的水平之际,来自众多汽车制造商的一系列具有竞争力的新车型正在侵蚀特斯拉的市场份额。 Cox的数据还显示,2024年美国全年电动汽车销量预计将达到130万辆,同比增长7.3%。但特斯拉今年的销量下降了约3.7万辆,其中特斯拉销量最高的Model Y和Model 3两款车型都比去年有所下降,Cybertruck去年在美国的销量约38965辆。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1560.htm)
周三有报道称,英国程序员詹姆斯·豪威尔斯(James Howells)在试图找回目前价值7.5亿美元的比特币财富的法律诉讼中败诉后,现在想要向美国候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寻求帮助,希望他能够干预此事。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5/0110/4cf35c85e8e39f2.jpg) 2013年,豪威尔斯在家中清理物品时丢掉了一个旧硬盘,却忘了这个硬盘里存储着一个比特币钱包的私钥,钱包里有7500枚比特币。 按当前价格计算,这些比特币价值约7.5亿美元。 豪威尔斯后来曾试图向英国新港市议会申请挖掘他丢掉这个硬盘的垃圾填埋场,以找回这些比特币,但法院以环境问题为由拒绝了他的请求。 豪威尔斯周三接受采访时承认,在法官驳回了他的请求后,他找回这些比特币的机会更加渺茫了。 他说:“对我来说,这感觉就像世界末日。我现在被它困住了,无法逃脱。我一辈子都出不来了。” “也许唐纳德·特朗普可以帮助实现一些事情。如果特朗普能帮上忙,我肯定会让他参与进来,”豪威尔斯说。 虽然他承认自己这么说是在半开玩笑,但他也表达了真诚的愿望,希望得到任何帮助来解决这个问题,他说:“我呼吁他和任何能帮助解决这个疯狂问题的人。”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1558.htm)
随着2025年1月19日TikTok在美国的禁令生效临近,大量美国TikTok用户开始涌入小红书的现象引发了关注,“TikTok Refugee”成为小红书热门标签,在小红书上有超过6万篇笔记。TikTok标签也获得了16.3亿次浏览和1085万次讨论。 这个现象也引发了外媒的报道,包括美联社、洛杉矶时报、CNN、连线、天空新闻等国外主流媒体都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报道。  在中美网络用户透过小红书这一渠道进行直接交流的同时,风暴眼中的TikTok反而没有得到太多的关注。 眼下TikTok的员工们在做什么?TikTok被禁后会发生什么? **01 “没有人在工作,大家都在耐心等待遣散费”** 作为外部人士,外界很难接触到TikTok员工,但是幸好有blind这个社区的存在可以让我们一窥TikTok员工的真实想法。 先科普一下,Blind 是一款匿名职场社交软件,主要用户是硅谷互联网大公司的员工,最初在苹果、谷歌、Meta 和微软等硅谷公司中流行起来,这些公司中多达四分之一的员工使用过 Blind。 想在Blind发言必须通过公司后缀的邮箱注册,所以里面发言的人都是货真价实的内部人。根据腾讯科技 2023 年 8 月消息,Blind 目前在全球拥有约 1200 万月活跃用户。 在blind中搜索TikTok,最新讨论的话题全部是有关TikTok关闭的主题。随着去年12月美国上诉法院维持不卖就禁的法律后,员工们就非常悲观,很多人开始担心裁员。 有员工说,现在TikTok的美国员工非常安静,大家都没有心思在工作,都在等待着遣散费。  有一位TikTok的员工说,在美国最高法院激辩之后,由于局势不乐观,办公室比平时空了很多,几乎没有员工在工作,大家都在聊天,期待遣散费的消息。  “每个人都在离开或者等待遣散,或者兼而有之。”但是也有人觉得TikTok未必会支付遣散费,因为这是被美国政府不允许运营,而不是自愿关闭。  最悲催或者最幸运的一位员工才加入TikTok一天,有人恭喜他能够获得两周薪水+签约奖金+遣散费。  有人在调侃,快来加入小红书。  和外界的一样,对于TikTok的命运,其员工们也目前没有确定的消息,各种猜测都有。 有人觉得1月19日会被关,也有人觉得还有希望。  有人担心失去工作,但被他/她的领导告知公司没事儿,“他们似乎真的知道我们不知道的消息。”  有人在猜测TikTok是否会被马斯克收购,并投票如果马斯克收购是否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投票的结果是,接近70%的人都觉得如马斯克收购TikTok会更加糟糕。 “他会裁员70%。”  也有其他大厂的招聘员工趁机在讨论区发布招聘信息。  总之目前TikTok走向非常不妙,大部分员工也都处于无能为力,听天由命的状态。 **02 关闭TikTok,字节的损失有多大?** 作为中国互联网历史上出海最成功的产品,TikTok在美国市场的封禁对于字节跳动可以说损失巨大。 首先是损失巨量的用户。 在TikTok全球15亿总用户中,美国是其第二大市场。根据 2024 年 1 月 TikTok CEO 周受资的声明,TikTok 在美国拥有 1.7 亿月度活跃用户,也就是说美国总人口3.46亿中有一半人是TikTok的用户。 而且这些用户的活跃度也很高。2024 年 12 月,据外媒报道,TikTok 在美国的日活跃用户已超 1.21 亿。其中年轻人尤其痴迷,据说超过 76% 的美国 18-24 岁人群使用 TikTok,每日在线时长高达 76 分钟。  其次是损失巨量的利润。 美国也是TikTok最重要的市场,TikTok在海外的营收分为两部分:广告和电商。 在广告业务上,根据Oberlo的统计数据,2024年TikTok全球广告收入预计将达到236亿美元,其中美国广告收入预计将达到 123 亿美元,占比为52%。在电商业务上,截至2024年底,TikTokShop全球GMV已突破3260亿美元,美国市场贡献了约900亿美元的交易额,成为平台最大市场。 所以美国市场对于TikTok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而按照此前一些竞购者的报价,他们对于TikTok美国业务的估值在200亿-300亿美元之间。 但是这些报价可能对于字节跳动没有吸引力,他们已经多次重申TikTok是“非卖品”。 **03 本月19日之后TikTok会变成什么样?** 目前来看,1月19日之后TikTok可能会遭遇两种情形,第一种是字节跳动主动关闭服务。 目前有报道表示,字节跳动旗下TikTok计划在周日,即北京时间1月19日美国“不卖就禁”法律生效的截止日期,主动向其1.7亿美国用户关闭应用程序,旨在向所有用户展示禁令的影响。 还有一种情况是TikTok不主动关闭服务,让用户慢慢流失。在这种情况下,新用户无法从应用商店下载APP,但是现在的用户的APP还能使用,但无法更新。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无法更新,APP将不被系统所支持。用户如果想继续使用,那就需要通过一些特殊手段使用其他地区的版本。 目前除了有人涌向小红书,据说在TikTok也有用户开始发布视频,指导他人如何规避禁令。而字节跳动也试图将用户引导到旗下另外一个APP Lemon8。 最终美国TikTok的用户和流量会流向何处?现在谁也不知道。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1554.htm)
据报道,近日,一批国外TikTok用户涌入小红书,一些美国网友发现,马斯克的母亲梅耶马斯克也在小红书开了账号,引发美国网友热评。据悉,小红书国际版名为“REDnote”。  天眼查App显示,小红书科技有限公司已于2024年5月申请注册多枚“REDnote”商标,国际分类涉及通讯服务、教育娱乐、科学仪器等。近期,该公司申请的通讯服务、社会服务类“REDnote”已成功注册,其余商标均已被驳回复审。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小红书科技有限公司申请注册了多枚“REDPlayer”商标,国际分类涉及科学仪器、教育娱乐,当前商标状态均为等待实质审查。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1552.htm)
“一觉醒来给我干哪来了。”这两天的小红书让无数人直呼陌生,首页的旅游美食和购物分享少了,出现了不少全英文的内容,就连帅哥美女中也出现各色外国面孔,不知道的还以为自己点错了软件,误入了什么海外社交平台——称呼自己为“TikTok难民”的美国人,正在小红书上引起一阵讨论热潮。 美国当地时间1月19日,TikTok禁令即将生效,届时美国的各大应用商店将停止对TikTok的支持,TikTok也将在美国逐步关停。已经把TikTok当成互联网快乐老家的美国人,纷纷开始“整活”。  有人放着《今生缘》配乐拍视频,哭诉自己对TikTok的不舍;有人拿着铁锹,表示要挖一条通往中国的地道;有人单膝跪地,愿意给中国自己所有的资料,只求能继续使用TikTok…… 还有不少美国网友,开始分析起什么APP能替代TikTok,开始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赛博迁徙,只为能再次获得互联网冲浪的乐趣。从字节跳动的另一个海外亲儿子Lemon8,到背后同样是中国公司的短剧APP realshort,再到在扎克伯格旗下的Thread,谁也没想到的是,最后脱颖而出的,却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小红书。 泼天的流量下,小红书在1月14日凌晨登顶App Store美区下载量第一,中国的小红书用户也和来自美国的小红书新用户打起了照面,一方询问着怎么玩小红书,一方热情表示欢迎,还有中国品牌和公司趁机开始“出海”,发起了英文笔记欢迎来自美国的用户。 只是,图文出生的小红书,想要接住短视频出身、月活超15亿的TikTok外溢流量并不轻松,监管风险、运营压力和合规性问题依旧存在。而当新流量袭来后,如何留下这波流量,始终是考验小红书和众多互联网公司的恒久命题。 **TikTok难民,在小红书交“猫税”** “亲爱的中国朋友,我是来纳猫税(pay cat tax)的!” 讲着拗口中文的美国人一边在小红书上发笔记秀出自己的猫咪,一边忐忑地问了一句:“你们满意吗?”  小红书上的“猫税” 无数涌入小红书的美国人,正在向小红书的中国本土用户纳“猫税”——最早进入小红书的美国网友发帖询问怎么能友好交流,有中国网友评论,想要玩转小红书,那就要多发自己家的可爱小猫给大家看。消息再传回美国,就成了纳猫税,一张猫猫照片,就是打开小红书这个社交平台的钥匙。 小红书在海外的一夜爆火,堪称“躺赢”。 随着1月19日的临近,TikTok禁令成了海外最火的话题,就在不少美国网友忧愁之际,不少TikTok博主开始安利起“red note(小红书)”,还做了下载教学,表示“小红书就是中国版TikTok”。  在博主的呼吁下,“TikTok难民”开始转移阵地,希望获得小红书的收留,把小红书变成新的互联网快乐老家。 截至北京时间1月15日15点,小红书话题“cattax(猫税)”有近1万篇笔记、浏览量超过713万、讨论量超过21万,话题“TikTok refugee(TikTok难民)”下有着超过2.3万篇笔记,浏览量超过1140万、讨论量超过30万。 在相关笔记的评论区里,有的中国网友发出自己的英语作业,远程救助大洋彼岸的美国网友;有的直接开始教美国人下拼多多帮忙“砍一刀”:“这可都是难得的新用户啊”;有的调侃应该把小红书的负责人送去学英语,或者赶紧聘请有经验的TikTok首席执行官周受资,毕竟一回生二回熟,方便以后面对美国的质询…… 有流量的地方,自然也有生意。  各个中国App纷纷蹭热度 小红书上,有博主已经开起“英语角”直播间给自己的账号引流,还有人开始全英文直播带货,把电商生意从TikTok带向小红书。不少公司的官方账号也蹭起这波小红书的流量,发起“抖难财”。 网易游戏全英文表示想和海外网友一起玩游戏,饿了么则穿梭在各个帖子里,时不时就发一句“Are you hungry(你饿了么)”,美团、美图秀秀和钉钉等App也纷纷发力,在小红书招揽着来自美国的泼天流量。  远道而来的TikTok难民,也快速融入了小红书。 有的交了猫税后就开始发自拍,企图在中国网友这混个“眼熟”,成为下一个网红,还有的美国女生已经掌握社交平台的套路,跑到秀肌肉的中国男博主评论区,调侃自己“有点小钱”,询问着“Do you want a green card(你想要绿卡吗)?” **美国远水,解了小红书近渴** 美国流量涌向小红书,更像是一次自发行为,小红书也不费吹灰之力就在一夜之间出海成功。 能够承接TikTok的流量,一是得益于小红书此前在海外立下的口碑。 最早的小红书从7个境外购物指南PDF发展而来,也就此有了一批有着海外生活、旅游经历的用户:毕竟不出国游玩,也就不会去搜索小红书的购物指南。随后不断发展的小红书,也自带一股精致且实用的气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称为“中产生活风向标”,俘获了海内外无数用户。  小红书和胡歌拍摄的宣传广告 “小红书在海外,更像是一个App综合体。”在加州生活的张岳介绍,很多海外留学生和华人都会用小红书互通有无,相较于国内,海外的生活类App并不齐全,一些App也更针对海外用户,对于华人来说不算方便,而小红书,约等于社交+百度+大众点评+避雷指南,“出闲置、招租、找攻略,都能通过小红书解决”。 张岳透露,一些欧美国家的餐厅,还会主动邀请亚洲面孔的顾客发小红书好评和探店笔记,“相当于大众点评的打卡有礼”。 华人生活圈的热度,自然也辐射到了海外本土居民身上,为小红书打下了海外的口碑基础。 只是,虽然有了海外用户的基础,但小红书的出海计划一直屡战屡败。 2021年—2024年,小红书曾多次推出过面向不同海外市场的独立App。如针对日本市场推出时尚社区Uniik、露营社区Takib、美妆社区habU、城市生活社区S'More,再比如针对东南亚市场的海外版小红书Spark,和针对欧美市场的家居社区Catalog。  S'More上的截图,图源:白鲸出海 但这些App都没有激起太大的水花,甚至陆续关停。 直到现在,小红书的海外市场依旧是以主站 App 为主,也没有针对不同国家进行分区。白鲸研究院数据显示,小红书 Google Play (Google商店)海外主站上,有39%的用户来自马来西亚和新加坡,37%的下载来自中国港澳台地区——比起拿下欧美市场,小红书似乎更想先拿下同为华语区的海外市场。 这次TikTok的海外流量,堪称泼天的富贵,虽然意外,却也解了小红书的近渴。 随着互联网流量见顶,各个社交平台的用户规模增长速度也逐渐放缓。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显示,在2023年,小红书的月活跃用户达到3.12亿,而在小红书2024年3月举办的商业合作伙伴大会上,官方数据显示,小红书月活用户数达到3亿+。 用户规模增速放缓的小红书,一方面开始在虎扑等“直男社区”打广告,吸引男性用户,一面在2024年开始了更接地气的推广行为,通过在线下送鸡蛋等方式,吸引中老年用户群体。 曾经贴着“中产生活风向标”和“年轻化”标签的小红书,也不得不向下沉市场低头,以讲出更好的故事给资本市场。 如今,小红书的线下地推成果如何还未知,却已经在TikTok禁令的影响下吃了个饱,不仅收获一批海外用户,还通过海外用户的讨论获得全网关注,暂时解了流量焦虑的近渴,实现了一次现象级的破圈。 **小红书,“消化不良”** 流量往往与风险并存。 对于月活3亿的小红书而言,TikTok的流量堪称难以消化的流量。据调研机构Statista发布的数据显示,TikTok的月活已经达到15.82亿,虽然并不是所有用户都会涌入小红书,但这波流量也足以让小红书备受压力。 一方面,是交流和监管、运营风险问题。 对于抖音而言,打造海外版本TikTok,其实就是在做风险预判和隔离,这也是快手、阿里巴巴在出海产品上打造海外版本的原因。同时,审核难度增大,来自海外的用户除了用英文,还用起了西班牙语、法语等语言,如何针对这些内容去做审核,避免争议,都是需要考量的问题。  日本画师宣布退出微博平台 2023年7月,马斯克宣布Twitter将限制用户每天看贴的数量,随后不少日本画师开始涌入中国的微博,被网友调侃是“逃难而来”,而今,这些日本画师大多已经回归Twitter,曾创立的微博账号也已经荒废。 从一些小红书网友的反馈来看,这一隔离确实有必要:在社会热点话题和敏感话题上,中外网友有着不少不同的见解和观点,而不同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和政策因素,也会产生天然的沟通壁垒。小红书上,甚至已经有中国网友开始质疑大家对于美国用户过于热情,小红书给美国用户推流,“同样是发小猫照片,怎么美国猫就更受关注?”还有人开始冒充外国人“起号”。  另一方面,是留存问题。 虽然被海外称为“中国版TikTok”,但图文出身的小红书,和短视频平台依旧存在不少差异,众多涌入小红书的美国网友,也以发布图文内容为主,有着强“种草”心智的小红书,和偏重“娱乐、休闲”的TikTok还是有着本质的不同。 目前进入小红书的TikTok用户,大多图的还是新鲜感,愿意翻译中文,通过较长的路径去使用小红书,但当热度过去,在语言不通的环境下,大多数用户,或许还是更愿意回到自己熟悉的社交平台上去沟通交流:毕竟,刷TikTok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休闲娱乐。 而在小红书之外,其他社交平台的竞争同样激烈。国内的抖音,快手海外版和美国本土的Instagram等软件,也都瞄准了这批流量,希望接手来自TikTok的泼天富贵。平台之间的竞争,并不是谁先获得最多关注,就能走到最后。  不少美国用户进入了抖音发布作品 最为重要的,则和小红书网友调侃的情况可能类似:在印度封禁TikTok后,大拨用户涌入了快手海外版kwai,随后,kwai同样被印度封禁。 当美国网友涌入小红书,把小红书捧上全球热搜后,美国方面自然也会开始关注起小红书,而比起总部已经在美国加州的TikTok,总部在中国上海的小红书,甚至更没有多少为自己“辩护”的余地。 网友调侃的小红书“早C晚A(白天中国人用,晚上美国人用)”显然只是一个完美的设想,小红书还不能完美消化这波汹涌的流量,也难以判断能留下多少来自美国的用户,这或许也是小红书官方一直没有拿出什么举措的原因:与其自乱阵脚,不如让流量先飞一会。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1550.htm)
新鲜出炉的马斯克版Boss直聘,风格是酱婶儿的:不care工作履历,不care学历背景,甚至没上过学也不是不行。 重点就一个:just show us your code。这就是他为自己手里X招揽资深工程师人才的唯一要求。  X官推迅速转发跟进,表示如果您想以创纪录的速度开发和交付,欢迎加入X工程团队!  评论区溜达了一圈,大家**普遍对这个做法还是持支持态度的**。 有网友表示,这个招人标准很公平,直接用编程代码说话,别搞那些虚头巴脑的花样。  也有人从马斯克短短这条推文中看到了希望的光。 虽然只有一丝丝——因为他觉得自己很有想法,却又不是个当工程师的料,所以问该怎么破?  还有网友不管不顾在评论区疯狂玩梗,发了个本地库链接:接招吧,马一龙!这就是我的代码库! 居然有网友配合他搞抽象: 天杀的,我一眼就看出这是我的代码,我找它找得一天只吃得下四顿饭了,原来是被你小子抄走了。  **01 看重技术,这是马斯克的长期风格** 总之,评论区有不少人支持马斯克的这种Boss直聘行为,并表示“这才应该是大多数职位发布/招聘的途径”。 就连**Epic Games的创始人兼CEO@Tim Sweeney**也站出来肯定了老马。 基于一个人的优秀程度来聘用ta,而不是靠资历评判。 一个领域里,所有杰出的人的唯一共性就是“伟大”(而不是高学习、深资历等等)。 通往成功的道路有很多,自主学习是一种,从底层开始向上打怪升级是一种,学术成就则是另外一种。  而且,据量子位长期观察,招人时格外重视技术能力这种做法,在马斯克这儿不是一天两天的心血来潮。 **他一直就喜欢这么干。** 这可不是我们空口白牙胡说的—— 去年3月,卡帕西在一次访谈中就提过,马斯克管理公司的方式非常独特,而且“人们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它有多特别”。即便是听别人讲,你也很难完全理解。 卡帕西表示自己甚至无从描述,但那确实是一种非常独特、与众不同的方式。 不过首先,他喜欢由实力强大且技术含量高的小团队来组成公司。 大公司通常很难摆脱绩效不佳的员工。而马斯克则更愿意主动裁人。 所以第一点就是,保持一支实力强劲、技术过硬的小团队;绝对不要有那种非技术型的中层管理。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 **△** 卡帕西 来,总结一下,马斯克带领的团队,至少有以下2个特点: **得是技术密集型** **得是团队精悍型**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马斯克刚在X走马上任的时候,紧急召集所有会写代码的人开会,凌晨一点半晒“代码审查”现场。  所以,马斯克这次直接“以代码论英雄”也不是什么拍脑袋一想想出来的突然之举。 **至于团队精悍这一点**,其实也在X的身上有所体现——谁还记得Twitter刚被马斯克接手时候,他大刀阔斧的“广进计划”? 还可以侧面印证一下这一点: 老马创办的xAI,2023年7月成立。 至今一年半了,团队也就100来号人。 而同样的大模型巨头,OpenAI被爆员工数量已经破千;截至去年9月,Anthropic的员工人数也来到1035人(2023年时,是240人)。  不过,马斯克这条推文下也不都是赞成票。 **不少网友还是提出了质疑和值得商榷的点。** 比如“用代码显露实力”,是否应该有一个更清楚的标准?什么样的标准才是符合X需求的? 有的话您倒是列出来啊!  也有程序员表示,**手里最拿得出手、最骄傲的代码,那可是在职公司的秘密**,没办法show给马斯克看。  而且,一段写得好的代码,是否真的能说明这人能力过硬? 我坚信Elon这么来找顶尖工程师,方法有问题。 仅仅审查某人过去项目的代码并不能揭示这些代码是否实现了原始目标或是否按时完成。 就像沙堡一样,一些代码可能看起来很impressive,但在审查或生产环境中却会分崩离析。  **02 不看资历看能力,科技圈最新大潮?** 但马斯克此举还是让一个话题再次被摆到台前。 那就是,**一些公司尝试或正在尝试招徕那些没什么业界经验,或没什么资深履历,甚至辍学or学历不算高的人来授予重任,冲锋在前。** 就是因为这些人能力强,在技术群体中实力过硬。  比如**OpenAI就是目前最典型的例子**。 上个月刚从OpenAI离职的**Alec Radford**就是这一现象在OpenAI的初代具象化。 Alec于2016年加入OpenAI,那时候的他刚刚从富兰克林·欧林工程学院本科毕业。 论出身,既不是最最顶尖的名校,也不是光环满满的博士、博士后身份。 加入OpenAI过后的Alec,虽然年轻又低调,但硕果累累: GPT-1、GPT-2的第一作者; 几乎参与了OpenAI所有的重大突破; 截至今日论文被引量已超19.5万; 被引量排名前三的论文,分别与GPT-3、CLIP和GPT-2相关。  后来让人眼前一亮的**Sora,背后也是应届博士带队,00后入列**,还专门招了艺术生。  **GPT-4o亮相没两天**,背后Omni团队就被扒了个底朝天。 **带队的小哥Prafulla Dhariwal,也是以本科毕业生的身份加入OpenAI的**,虽然这个本科是MIT(手动狗头)。 该团队组成和Sora有着类似的规律:不怕启用新人,并且狠狠重任新人。  而国内,因为DeepSeek v-3的异军突起,全网又开始深扒深度求索团队,发现了惊人的相似性—— 量子位整理各种资料发现,**DeepSeek团队最大的特点就是年轻。** **应届生、在读生,特别是来自清华、北大、浙大、北航的应届生在其中非常活跃。** 他们中的一些人,2024年一边在DeepSeek搞研究,另一边新鲜热乎的博士学位论文刚评上奖。  感慨一下,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有时候,大环境会以学历和履历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标准。 甚至在一些情况下,学历和履历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门槛。 然而,正在求职的你——无论是应届生还是准备跳槽的——**是否也可以试试,不要把自己的思维也局限在学历背景的框架之中?** 当外界的掣肘客观存在时,自己凭实力解开思想的束缚,或许另有一片大有可为的新天地。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1546.htm)
2025开年,MiniMax 又上新了。继公布全模态模型家族后,时隔5个月,MiniMax再亮相两大模型,且模型权重完全开源。而且与GPT-4o和Claude-3.5-Sonnet性能平起平坐,尤其在上下文窗口方面表现出色,处理能力甚至达到其他顶尖模型的 20 - 32倍。  更重要的是,这两款全新模型扩展了新型Lightning Attention架构,**突破了传统Transformer架构**,同时也是线性注意力机制的首次大规模实现。 什么概念? 线性注意力机制是对传统注意力机制的优化升级,即将传统注意力机制的二次计算复杂度转变为线性复杂度,可以降低计算的复杂度,提升模型训练速度。早在2019年就有人提出了这一理论,但从来没有人在大规模的模型上实现过。 如今,MiniMax率先找了解题答案,无疑为处理长文本、大规模数据等复杂任务提供了有力支持,实力证明了线性注意力机制在大规模商用模型中的可行性。 消息一出,网友炸锅了。 有网友表示: 来自中国的AI变革!MiniMax 01成本比GPT-4o 低 10 倍,将引发新一轮AI革命。  也有网友直接上手测评表示:模型不仅好用且成本低廉,简直给2025开源模型之争提高了一个level!  **MiniMax连发两款大模型** CSDN了解到,此次MiniMax更新的两大模型基础语言大模型MiniMax-Text-01和视觉多模态大模型MiniMax-VL-01进一步拓展了文本和视觉多模态领域的能力。 那么,这两款大模型的实力究竟如何呢? **MiniMax-Text-01** 首先来看基础语言大模型MiniMax-Text-01。 评测结果显示,MiniMax-Text-01在大多数任务上成功追平海外最先进的 GPT - 40 - 1120 及 Claude - 3.5 - sonnet - 1022 等顶级闭源模型以及 Qwen2.5、DeepSeek v3、Llama 3.1 等 SOTA 开源模型,甚至在某些特定场景下,其响应速度和准确率更胜一筹,展现出惊人的潜力。  例如,在MMLU基准测试中,MiniMax-Text-01得分与DeepSeek-V3得分相同,均为88.5分;明显高于GPT-4o的85.7分。 在HumanEval上,MiniMax-Text-01 与 Instruct Qwen2.5-72B 相比表现出色。此外,MiniMax-Text-01 在 GPQA Diamond 这样具有挑战性问答的数据集上取得了 54.4 的成绩,超过了大多数开源指令微调的 LLM 以及最新版本的 GPT-4o。 在模型处理能力方面,MiniMax-Text-01表现同样出色,不仅能够高效处理超过百万字符的长文本,且与海外模型相比,延迟更低,稳定性更强,确保了大规模数据处理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这些成绩表明MiniMax-Text-01不仅在技术层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更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高效稳定的性能。 在长上下文理解能力方面,与 Google的 Gemini 模型相比,MiniMax-Text-01在长上下文检索、理解和学习任务中表现出色,在64K输入级别的表现与顶尖模型GPT-4o、Claude-3.5-Sonnet等实力相当,但从128K开始显现出明显的优势,并超越了所有基准模型。  并且随着输入长度的增加,MiniMax-Text-01的性能衰减最慢,这意味着它在处理长文档、长篇对话等场景时,能够更好地保持对信息的理解和处理能力,提供更准确、连贯的输出。 同时,MiniMax-Text-01还构建了一个利用真实数据的助手场景使用的测试集,结果显示,MiniMax-Text-01在多个内部基准任务上与其他模型相比具有竞争力,尤其在创意写作、长上下文和安全等方面表现出色。这一突破性进展,不仅提升了长文任务的效率,也为学术研究、内容创作等领域提供了强大工具,验证了线性注意力机制在处理大规模数据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MiniMax-VL-01** 接着我们来聊一聊视觉多模态大模型MiniMax-VL-01。 MiniMax-VL-01是一款将图像编码器和图像适配器集成到MiniMax-Text-01模型基础上开发的多模态模型,采用多模态大语言模型常用的ViT-MLP-LLM框架,具有动态分辨率功能,可以根据预设网格调整输入图像的大小,调整后的图像被分割成大小相同的不重叠块,这些块和缩略图分别编码后组合,形成完整的图像表示。它不仅继承了文本处理的高效性,还具备强大的视觉理解能力,在多种视觉语言任务基准测试中展现出与顶尖模型相媲美的性能。 此外,MiniMax-VL-01进行了四个阶段的训练,**处理数据集总量达到5120亿token。** 结合评测结果可以看到,经过四个阶段训练,MiniMax-VL-01模型在多个基准测试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尤其在VQA(视觉问答)任务中表现出色,性能与GPT-4o相当,在长文本理解与检索能力的评估中,MiniMax-VL-01同样表现亮眼,优于多数同类模型。  一直以来,MiniMax给外界的印象是强调技术研发创新和突破,凭借从文本到视觉、从文本到语音、从文本到文本的三大模态基础模型架构,MiniMax在创业公司中已经杀出了一条生路。 在底层技术上,MiniMax的目标是更快更强。 其创始人曾公开表示:大语言模型领域,两个模型性能相似,一定是速度更快的那个模型更容易带来产品数据增长。就好像Scaling Law一样,算法相同情况下,训练数据量更大的模型往往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因此,MiniMax创新性地将MOE架构和Linear Attention相结合,理论上可以处理的token接近无限长,而且模型效率也获得了大幅提升——在处理10万token的时候,速度是其他模型的2-3倍,并且随着长度越长,效率提升越明显。 此次发布的两款大模型更是其理念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业内首次线性注意力机制大规模实现的实例。在架构方面,创新性地采用了混合架构,结合了Lightning Attention、Softmax Attention以及Mixture-of-Experts(MoE),同时通过LASP+、varlen ring attention、ETP等优化的并行策略和高效的计算通信重叠方法,**最终模型参数达4560亿,每次激活459亿。**  **首次开源,模型应用低成本且完全开放** 目前,MiniMax 01模型已在海螺AI(国内 APP、hailuoai.com)以及海外平台(hailuo.ai)上线,用户可以通过这些平台便捷地体验 MiniMax 01 的强大功能。无论是文本创作、智能问答,还是多模态交互等场景,用户都能感受到 MiniMax 01 带来的智能体验 。 此外,MiniMax还在开放平台上提供了完整的API,基于Linear Attention架构创新、算力优化,以业内最低价格提供文本和多模态理解API服务。 更重要的是这两款模型的完整权重完全开源,并且MiniMax也承诺后续更新也会及时上传。 下面是开源地址,感兴趣的现在就可以尝尝鲜了。 https://github.com/MiniMax-Al 谈及为何开源,MiniMax也向CSDN表示其有两方面的考量: 其一,开源作为技术交流的重要桥梁,能够让更多的开发者,包括初学者和小型团队,接触和使用先进的模型技术,能够帮助MiniMax更高质量的完成后续的模型研发。同时,这也与MiniMax的初衷不谋而合——Intelligence with Everyone。 其二,MiniMax01提供了一个可参考和借鉴的范例,同时可以启发行业思考,其他企业和开发者可以在其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和创新,根据自身业务需求和场景,定制化开发出更符合特定领域的应用和解决方案,进而更快的促进Agent时代的到来。 MiniMax 01模型完全开源的消息也吸引了一大批KOL进行了实测: CSDN知名KOL博主红目香薰表示: 对于高校的计算机教学工作而言,MiniMax 01的上下文处理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有益处,并且开源后可用于辅助备课、解答疑问,提升教学效率。简直是福利! CSDN知名博主申屠鹏会则表示: MiniMax开源模型带来的好处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降低了企业入局大模型的门槛,在显卡成本居高不下的现状下,MiniMax 01开源就能为企业节省更多成本,二是参数量增大也意味着能拓展的AI应用范围扩大,更多圈层人群的参与,也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剑指Agent 时代** 进入2025年,Agent的时代趋势也愈加明显。 而MiniMax对于Agent时代到来的嗅觉则更为灵敏。2024年,创始人就曾在采访中表示:**2025 年是 AI Agent 时代**。通用人工智能是技术变革的标志,AI 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中外在 AI 领域的差距正在缩小,国内在特定领域如多模态理解和生成已进入全球第一梯队甚至部分领先。 这进一步决定了MiniMax的前进脚步。 截至目前,MiniMax自主研发了文本大模型、语音&音乐大模型、图像大模型以及视频大模型。基于不同模态的通用大模型,MiniMax推出生产力工具海螺AI、AI内容社区星野等原生应用,开放平台为40000+企业和开发者提供API服务。 可以看到,以“全模态模型+APP产品+开放平台”是MiniMax选择的增长飞轮,同时也是MiniMax在AI时代大模型如何实现商业化找到的一条通往AGI的道路。而底层模型的技术创新,为这一切提供了基础。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1544.htm)
《银河系漫游指南》中的 **神奇“巴别鱼”** ,赋予了人们瞬间跨越语言鸿沟的能力,是无数人心中“高效语言交流”的终极形式。如今, **我们距离实现这一梦想或许不远了** 。就在今天,权威科学期刊 Nature 报道了由 Meta 开发的开源多语言、多模态机器翻译模型 SeamlessM4T,其 **突破性地实现了 100 多种语言在语音-语音、语音-文本和文本-语音方面的高效翻译** ,为全球语言沟通带来了新的可能。   具体而言,SeamlessM4T 能够接受这些语言中的任何一种的文本或语音输入,并将其翻译为文本,还可以直接将语音翻译为 36 种语言的语音。 不仅如此,SeamlessM4T 在处理语音到文本任务时,抵御背景噪音和适应说话者变化的能力也比其他系统 **平均高出约 50%** ,展现出强大的鲁棒性。 对此,塔林理工大学语言处理教授 Tanel Alumäe 在评论文章中表示,“作者利用现实世界数据的方法将为语音技术开辟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 **有望与科幻作品中的技术相媲美** 。” 他还写道,“这项工作最大的优点并非提出的想法或方法,而是运行和优化该技术的所有数据和代码都可公开获取,尽管模型本身仅可用于非商业用途。研究人员将他们的翻译模型描述为‘基础模型’,这意味着它 **可以在精心策划的数据集上进行微调,以实现特定目的** ,例如提高某些语言对或专业术语的翻译质量。” 当前,在这项研究的基础上,Meta 基于 UnitY2 架构,运用层级字符到单元的上采样和非自回归文本到单元的解码方法,训练出了 **改进版本 SeamlessM4T V2** ,在保持高准确率的同时,加快了生成语音和文本翻译结果的速度。 **AI 正在打破人类语言壁垒** 尽管当前的机器翻译技术已经取得显著进展,但大多局限于文本翻译,语音到语音翻译(S2ST)面临诸多挑战。 现有的多语种翻译系统通常依赖于级联系统,通过多个子模型串联完成复杂任务,不仅翻译效率低,而且主要适应于少数几种语言,在面对背景噪音和说话人变化等不稳定因素时,鲁棒性不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SeamlessM4T 应运而生。该模型基于 SONAR 多语言和多模态嵌入空间架构,将语音、文本的处理能力有效结合,并通过海量原始语音和文本数据自动挖掘对齐资源,实现了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提升。 另外,研究团队还采用自监督和半监督学习方法训练模型,使其能从大量原始数据中学习,减少了对人工特定标签的依赖。  图 | SEAMLESSM4T-V2 系统架构 在数据层面,SeamlessM4T 通过新的语言识别(LID)模型识别 100 多种语言。在研究过程中,Meta 团队基于 SONAR 嵌入空间为 200 种语言提供了单一的文本编码器和解码器,并为 37 种语言提供了语音编码器,且通过文本到文本翻译(T2TT)任务,证明注意力机制并非实现合理翻译准确率的必要条件。利用 SONAR 的文本和语音编码器,Meta 团队挖掘出三种对齐数据,构建了涵盖 37 种语言、时长超 47 万小时的 SeamlessAlign 语料库。 SeamlessM4T 在多个翻译任务中的表现显著超过了传统的级联模型,在语言覆盖和任务处理速度等方面优势显著。与 AudioPaLM、WHISPER 等大型语音理解和生成模型相比,SeamlessM4T 优势明显。 在语音到文本翻译(S2TT)任务的 X-eng 方向,SeamlessM4T-V2 的 BLEU 得分比传统级联系统提高了 4.6 分,性能提升显著;对比 AudioPaLM 2 - 8B AST 等直接 S2TT 模型,提高了 6.9 分,展现出其在多语种翻译中的强大优势。 在语音到语音翻译(S2ST)任务中,SeamlessM4T-LARGE 比两阶段级联模型的 ASR-BLEU 得分高出 8 分,改进以后的SeamlessM4T-V2 进一步提升了 3.9 分,显著领先于其他同类系统。 在语音到文本翻译的 CVSS 任务中,SeamlessM4T - V2 相较于两阶段级联模型,ASR - BLEU 得分提高了 9.6 分。  图 | SOTA 语音到文本翻译/语音到语音翻译模型 在零样本文本到语音翻译(T2ST)任务中,SeamlessM4T - LARGE V2 部分语言方向的表现与级联模型相当,甚至更优,体现了模型强大的通用性和灵活性。 这表明,SeamlessM4T 在没有训练数据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提供准确的翻译结果,进一步提升了模型的通用性和灵活性。 SeamlessM4T 在抗噪声和适应说话人变化方面也实现了技术突破。在背景噪音和说话人变化的实验中,SeamlessM4T - V2 比 WHISPER - LARGE - V2 的表现提升近 50%。 在语音到语音翻译任务中,SeamlessM4T - V2 抗背景噪声能力提高 42%,对说话人变化的适应性提升 66%。这些改进使 SeamlessM4T 在嘈杂环境等实际应用场景中,仍能保证高效、精确的翻译表现。  图 | 多任务处理结果 此外,随着 AI 技术的广泛应用,机器翻译模型中的毒性和偏见问题备受关注。Meta 团队对 SeamlessM4T 进行了严格的毒性和性别偏见评估,并采取了缓解措施。  图 | 语音到文本翻译和语音到语音翻译在添加了毒性考量的 28 种语言方向上的平均结果 在毒性检测方面,他们采用 ETOX、MuTox 和 Mintox 等工具,排除训练中的有害数据,减少模型产生有毒输出的概率,为用户提供健康的交流环境;在性别偏见方面,研究团队通过 BLASER 2.0 等工具对 SeamlessM4T 进行检测和优化,SeamlessM4T 在处理性别变化时比之前版本表现出更强的鲁棒性,尤其是在 S2ST 任务中的性别变化鲁棒性显著提升。 **警惕潜在风险** 尽管 SeamlessM4T 已经可以翻译约 100 种语言,但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 **世界上约有 7000 种语言,该工具在许多人类易处理的场景中仍面临困难** 。而且,在实际应用中,SEAMLESSM4T 系统的 ASR 性能受用户性别、种族、口音和语言差异影响,导致识别和翻译不准确,限制了其在多元化人群中的应用。 在处理俚语和专有名词时,该系统在不同资源程度语言中的翻译质量参差不齐;在实时交互场景中,由于语音交流对即时反馈要求高,用户难以评估输出质量,误译或毒性内容风险较高,且无法像书面交流那样修改。同时, **语音的韵律和情感信息在当前系统输出中未得到充分体现** ,影响信息准确传达。 研究人员表示, **未来将进一步研究语音的韵律和情感,让翻译后的语音输出更加自然生动** 。另一方面,低延迟语音翻译和流式翻译技术成为关键突破点,低延迟可减少翻译时间差,使交流更流畅。 在评论文章中,康奈尔大学助理教授 Allison Koenecke 则从安全方面提出了担忧,“ **基于语音的技术越来越多地用于高风险任务** ,例如在医疗检查中做笔记或转录法律程序,像 Meta 团队开发的模型正在加速这一领域的进展。但是,这些模型的用户(例如医生和法庭官员)以及提供语音输入的个人,都应该意识到语音技术的易错性。” Koenecke 提到,鉴于 **现有模型的性能在不同语言之间差异很大** ,必须格外小心,以确保模型能够熟练翻译或转录某些语言中的特定术语。这方面的努力应与计算机视觉研究人员的工作同步进行,后者正在努力改善图像识别模型在代表性不足群体中的不佳表现,并防止模型做出冒犯性预测。 此外,她还认为,未来有必要运用以设计为导向的思维,确保用户能够正确理解这些质量参差不齐的模型所提供的翻译。开发者还应该考虑如何告知模型的局限性。这可能包括 **在准确性存疑时完全放弃输出,或者为低质量的输出配上书面警告或视觉提示** 。也许最重要的是,如果用户愿意,他们应该能够选择不使用语音技术,如在医疗或法律环境中。 参考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8359-z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4-04095-6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1542.htm)
AI云是面向企业AI落地需求全栈升级的云,更是云计算在AI时代的延伸。这样的新趋势正在席卷全球AI领域,引领一场新的变革。
2025年1月16日,截止收盘,沪指涨0.28%,报收3236.03点;深成指涨0.41%,报收10101.1点;创业板指涨0.66%,报收2051.35点,两市成交额较上一交易日增加849.73亿元,合计成交12738.03亿元。
 国产肉鸽动作游戏《失落城堡2》现已迎来一次重磅内容更新,带来全新关卡、强大Boss、独特成长系统以及更多内容。在更新期间,游戏将开启限时史低折扣,折后仅需47.7元!以下是更新亮点一览: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全新关卡:“硝石荒漠” 探索炽热荒凉的沙漠地带,揭开隐藏在风沙中的宝藏与秘密。 - 全新Boss挑战:宝藏鮟鱇\船长 - 新增9种关卡小怪 每一个敌人都将带来不同的挑战,考验你的战斗技巧。  全新难度系统:“虚灵梦魇” 摒弃旧有的“困难”和“噩梦”难度,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挑战维度。每次冒险都将更加不可预测,同时也蕴含更丰厚的回报。 全新成长系统:“灵魂刻印” 通过收集“灵魂刻印”,玩家可以解锁武器的独特战斗风格,打造属于自己的专属战斗方式。  更多新增内容 - 8把全新武器,丰富你的武器库。 - 2个全新宝藏,带来未知的冒险惊喜。 - 3件全新盔甲,为你的战斗增添更多可能性。 - 更多外观造型,可在哥布林商人处购买,打造独特的猎人形象。  《失落城堡2》现已在Steam抢先体验阶段上线,这是一款最多支持1-4人的Roguelike动作冒险游戏。你可以选择单人独闯危险重重的城堡,或与好友一同进行本地或在线合作,共享宝藏与战斗的乐趣。
1月14日对许多小红书员工而言,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星期二。就在一天前,小红书刚刚官宣与春晚达成二次合作,再度成为春晚独家笔记分享平台。他们中许多人,早已为春晚项目进入备战状态。一颗横空出现的石子在当日投入水面,瞬间激起巨浪。  **作者|董雨晴** 一大批自称难民的TikTok用户在社交好友的呼唤下,蜂拥至小红书。有原本的用户打开小红书,发现满屏全是英文笔记,小红书变成了“英语角”。由于语言不通,情况不明,TikTok难民和小红书原生用户间产生了微妙的化学反应。  “这是一个很偶然的突发事件”,事后有接近小红书的人士告诉凤凰网科技。 小红书很快登上App Store美区的下载榜榜首,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款登顶美区下载榜、名字全是汉字的App。  不止如此,到了第二天,事件热度依旧不减,七麦数据显示,小红书目前已在87国下载榜登顶。小红书中TikTokRefugee词条显示的浏览量已从第一日的几十万攀升至7亿。 一些机构开始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纷纷下场。甚至有博主接到了小红书增长运营的消息,让他不要错过这波热点。 **而小红书自己也从第一天的严阵以待,逐步进入了有条不紊的状态里,在遵循合规、安全的原则下,进行一些更积极的尝试。** 凤凰网科技了解到,**相关翻译功能目前已在紧急开发中。“小红书国际版目前也正在研发中,处于过会阶段,但是否会选择一步到位还有待商榷,有可能采取一步步分流的方式”。** 这或许是2025年开年第一场现象级事件,又是谁在这场狂欢中获益?  **在TikTok难民大迁徙中获益的人** **在TikTok难民大迁移事件中,信息的传递人成为了最快速的获益者。** “我的TikTok、小红书关注一直在涨,而且都是外国人”。ID为“Erin喝O泡”的中国博主称,在发现有TikTok难民往小红书迁移后,其曾在TikTok账号上发帖,教TikTok用户如何去下载小红书。与此同时,其还在小红书上发视频表示在帮外国人做孵化业务。“我在上个月还和一个挺火的TikTok博主谈成了合作”。 由于在美国,海外用户把关注当成点赞来使用,在这位博主的发帖中,少有外国人给她点赞,只是一味地关注,这一“洋抖行为”使其在一日之间涨粉数千。 **第二类获益人正是告别TikTok、到小红书安营扎寨的TikTok难民。** 来自加拿大的博主“the Krista London”称,小红书内的粉丝都非常可爱,在来到小红书后,她很快发现没人理解她在说什么,Google翻译则告诉她,“大家说的是我们也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但我们欢迎,并且爱你”。the Krista London在TikTok有着百万级别的粉丝,在入驻小红书后,她只发布了4篇笔记,就收获了超过五千个关注。 有人只发布一句“hello,Chinese friends(你好,中国的朋友)”就能收获七千多个点赞。部分人仅仅是把这里当作一个社交连接器,“我只是想和那些因为禁令而迁移到这里的TikTok同胞们建立联系”。  早年以全球海淘购物经验分享起家的小红书,因为需要让国内外用户更直观地交流,并没有对内容进行分区,全球共用一个内容池。因此在下载和注册上相对简单,美国用户直接在美区App Store下载即可。 不过,一位接近小红书的人士告诉凤凰网科技,**小红书虽然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海外购物分享指南”,但它的产品与内容向来是为中文而生,此前也并没有做过海外的适配。这使其在承接海外用户上天然具有难度。** 此次一些TikTok难民快速落地的原因是,小红书自诞生之初就鼓励的真诚分享与良好的社区氛围。**“在小红书,你所能接收到的多数是友好的、有用的信息”,**一位前小红书员工认为。  以率先在这一轮TikTok用户迁移热点中走红的平台话题“交猫税”来说,有小红书原生用户先在这些TikTok用户的发帖下留言称,“新来小红书的要交猫税”,导致许多美国网友信以为真,发帖第一条就是交猫税——也就是发布自己家猫咪的照片。宠物类的内容很快贯穿了国界。 据凤凰网科技查证,**TikTok上一名ID为“有扇中文”的博主,曾于1月14日发布“使用小红书需要交猫税”,最终该视频爆火,被看作是交猫税流行的源头。** 有趣的是,有网友表示猫咪很可爱,想 “云吸猫”,不料竟被作者拒绝了,原来是翻译器的原因导致作者理解成“suck cat(吸吮猫咪)”,后来经过解释,最终理解了网络上“吸猫”只是一种表达喜欢的方式,评论区下,人们对为什么全世界都养狸花猫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甚至就连不相关的第三方账号都在蹭热点,比如突然杀入各个TikTok难民笔记评论区的品牌方,饿了么到处评论“Are you hungry”,高德地图、美团、瑞幸咖啡都在发布英文版笔记。  **闪电行动** 凤凰网科技了解到,小红书最早曾在2014年进行海外布局,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推出区域性App。2020年后,小红书的出海迈入成熟期。先后在日本和东南亚推出了独立新产品,**但在内部看来,过去多年的出海战役难言成功。** 直至小红书的主站吸引了来自海外的用户,现在东南亚地区以及日本、韩国就有不少小红书的使用者。 在国内市场,小红书则是潜力新秀,自2023年开始,小红书就发起新增长战役,向3亿 DAU(日活跃用户数)发起冲击。 通常来讲,出海与增长议题息息相关。但在多位行业人士看来,此次TikTok难民事件无关全球化与出海,但或可能影响到小红书的增长。 长久以来,小红书受消费者喜爱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为消费者构建其关注的内容圈层,多个圈层之间并不会互通。 **“TikTok难民事件,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性刷屏热点,这打破了小红书的常规”**,前述行业人士认为。热点事件向来是内容型平台的增长抓手,不少人借此机会参与此次TikTok难民事件的讨论,还有人专门跑到小红书开设账号。截至发稿,小红书中的“TikTokRefugee”词条显示浏览量已达7亿。  但外界也多认为,这一轮TikTok用户很难真正留在小红书。TikTok和小红书毕竟是有本质不同。“TikTok是个以短视频为主的媒体平台,小红书是个以图文和短视频为载体的社区平台,小红书确实吸引了一些TikTok用户,但语言不一样、内容消费习惯不同,还有社区文化的隔阂,让他们很难真正融入小红书,留存率也不高。”媒体人王智远公开指出。 实际上,**小红书在上一轮“外国人听劝”系列爆火后,内部也曾拉数据查看,对DAU的带动并不明显。** 可以看出小红书自身正以审慎的态度对待这一次热点事件。从第一天的严阵以待,逐步进入了有条不紊的状态里,在遵循合规、安全的原则下,进行一些更积极的尝试。 前述行业人士认为,这不是一场长期战役,即便是从小红书自身的生态发展来讲,社区氛围不该被一些新入侵者破坏。然而国际版的开发并非易事,另一位行业人士认为,这将是个大工程,涉及服务器部署、业务拆分,非常复杂。  **隐藏的主线任务:进入关键时期的TikTok禁令** 回到一切的原点。小红书登顶多国,不过只是TikTok被禁事件一个令人猝不及防的外部转折,TikTok的最终宿命才是这段故事的主线。 当地时间1月10日,美国最高法院针对TikTok禁令听取了一场辩论,辩论双方分别是TikTok和美国司法部。辩论结束后,多家美媒当天就普遍报道认为,美国最高法院似乎倾向于支持TikTok“不卖就禁”法案。  按照规定,如果字节跳动不出售TikTok,美国将在1月19日勒令其关闭。而此前,字节跳动已经明确拒绝出售TikTok。 之后,社交媒体上开始出现了一个新名词“TikTokRefugee”,用来指那些因为TikTok在美国被禁而转移到其他社交平台的用户。 就在难民事件愈演愈烈的同时,据路透社报道,两位美国民主党国会议员周一督促国会和总统拜登延长字节跳动出售TikTok美国资产的期限。 民主党参议员爱德华·马基(Edward Markey)表示,他计划提出一项立法,将“不卖就禁”法律的最后期限延迟270天。“禁令将破坏一个独一无二的信息和文化生态系统,使得数以百万计的用户在这个过程中被噤声,并对依赖该应用进行社交联系和维持经济生计的数以百万计美国人产生严重影响。我们不能让这种情况发生。”马基称。 民主党众议员罗·康纳(Ro Khanna)也在周一敦促拜登和特朗普“暂停这项禁令,以免1.7亿美国人失去言论自由。如果禁令实施,数以百万计美国人的生计将受到严重影响”。 **一些TikTok用户颇为难过的表示,如果TikTok没了,他们的生活也就完蛋了。他们必须尽快寻找出路。** 据The Information最新报道,除非美国最高法院介入阻止禁令,TikTok计划于1月19日全面关闭其在美国的应用。**与其让已经下载的用户继续使用,TikTok选择直接关闭应用,届时所有用户切身感受到禁令的影响。** (梁思琦对本文亦有贡献)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1540.htm)
微软首席执行官Satya Nadella在与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及马斯克会晤时讨论了人工智能(AI)和网络安全问题,成为最新一位向美国新政府示好的科技行业领袖。微软在一份声明中称,此次会晤谈及一系列话题,包括微软承诺在全球投资800亿美元建设AI数据中心。 声明表示,其中超过500亿美元将投入美国,为美国创造就业机会。微软总裁Brad Smith和特朗普的竞选搭档万斯也一道参加了会晤。 在特朗普第一个总统任期内,硅谷曾与他频频发生冲突。但去年11月特朗普在美国大选中获胜后,硅谷开始寻求缓和与他的关系。许多高管前往特朗普位于佛罗里达州的海湖庄园,他和马斯克在那里举行了一系列私人会议和晚宴,讨论第二个任期的计划。Semafor率先报道了Nadella与特朗普共进晚餐的消息。 Smith曾告诫即将上任的特朗普政府不要对AI实施“高压监管”。“美国公共政策最重要的优先事项应当是确保美国私营部门能够继续破浪前行,”他本月写道。他指出,美国需要“务实的出口管制政策,既要为可信数据中心的AI组件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护,又要让美国公司有能力快速扩张,并为美国的伙伴和盟友提供可靠的供应来源”。 微软和亚马逊等云基础设施提供商一直在竞相建设新的数据中心,以扩大算力。在截至2024年6月的上一财年,微软资本支出超过500亿美元,其中绝大多数与AI服务需求推动的服务器群建设有关。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1538.htm)
台积电第四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57%,超出预期,让期待人工智慧(AI)硬件支出热潮延续到2025年的投资者信心大增。该公司周四公布,第四季净利润为3747亿元台币(114亿美元),预估均值为3698亿元台币,该公司上周公布的营收也超过预期。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5/0115/3f1190a41079f83.jpg) 自2019年夏季以来,台积电几乎所有季度的利润均超出预期,只有一季例外。 台积电是全球AI开发竞赛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2024年,该公司股价跃升超过80%,创下1999年以来最大涨幅。 ChatGPT在过去两年里刺激了AI基础设施的疯狂建设,尽管迄今为止可带来大量获利的AI应用程序付之阙如,引发外界对可能存在泡沫的担忧。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1536.htm)
随着TikTok“不卖就禁”大限日益临近,而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不日将入主白宫,这一全球热门社交媒体平台在美国的命运备受关注。由特朗普任命、即将上任的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迈克·沃尔茨(Mike Waltz)周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赞TikTok是一个很棒的平台,并表示,特朗普上任后将采取行动保住该平台。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5/0115/cdc2a2f0d4efbf3.jpg) 瓦尔兹表示,特朗普打算采取行动,既保住(美国用户)对TikTok的访问权,也保护用户的数据。 “TikTok本身是一个很棒的平台,” 沃尔茨表示,“我希望我的手机上能有它。它的算法很神奇。我们将找到一种方法来保住它,与此同时也保护人们的数据。” 去年4月,美国国会以所谓的国家安全为由,通过了一项法律,要求TikTok的母公司字节跳动在今年1月19日(本周日)之前出售该应用,否则这款应用将在美国被禁用。上周五,美国最高法院就TikTok提请的相关上诉进行了辩论,辩论结果尚未宣布。 针对 “安全威胁” 之说,TikTok反驳称,其内容推荐引擎和用户数据存储在美国由甲骨文公司运营的云服务器上,而影响美国用户的内容审核决定是在美国做出的。 “如果最高法院做出支持这项法律的裁决,特朗普总统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沃尔茨表示。“第一,TikTok是一个很棒的平台,很多美国人都在使用,在他(特朗普)的竞选活动中很好地传达了他的信息。第二,他会保护他们的数据。” 就在沃尔茨出现在该节目中前不久,据媒体报道,面对即将到来的禁令,特朗普正在考虑不同的选项来拯救TikTok,包括在上任后发布一项行政命令,暂停禁令60-90天。 在竞选期间,特朗普就曾表示反对TikTok禁令,并誓言要解决TikTok问题。最近几周,特朗普已经数次针对TikTok强制出售令发声,并一再称赞该平台。 上月底,特朗普向美国最高法院提出请求,要求暂缓实施TikTok强制出售令,并表示,希望法院在他于今年1月20日正式就职后,给予他时间通过政治手段解决这一问题。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1534.htm)
全球最大的国防承包商之一L3哈里斯公司(L3 Harris Technologies)首席执行官周三在一封写给特朗普新设的“政府效率部”(DOGE)的信中表示,五角大楼庞大的承包系统过于缓慢和官僚,无法应对外部国家构成的威胁,亟需进行改革。  这意味着总部位于佛罗里达州的L3哈里斯公司,成为了首批直接游说由马斯克领导的DOGE的美国大公司之一。按收入计算,L3哈里斯公司是全球第十大防务公司,每年的防务销售额超过150亿美元。 据悉,L3哈里斯公司在信中呼吁进行改革,以提高国防企业的利润,加快五角大楼的行动。 特朗普在去年11月赢得美国大选后宣布成立了“政府效率部”,并任命亿万富翁企业家、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和前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拉马斯瓦米(Vivek Ramaswamy)联合领导该部门,旨在消除美国政府机构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并削减开支。 L3哈里斯公司首席执行官Chris Kubasik在写给专家小组的信中表示,“美国目前的国防采购系统缓慢而官僚,无法以最快的速度,为我们的作战人员提供与他们所面临的威胁相关的新能力。” 目前由Kubasik担任主席的航空航天工业协会,预计也将在未来几天内向“政府效率部”发出一封类似的信函。 五角大楼饱受诟病 目前,美国国防工业正竭力试图满足因俄乌和中东冲突而激增的需求。全球各国的国防组织都在排队提交订单以增加库存,美国也在寻求补充此前因运往基辅而减少的武器装备和弹药库存。 马斯克领导的“政府效率部”预计将建议联邦政府大范围裁员,而国防承包商则希望国防部能有更多的专业人才,因为国防部已经有超过16万名雇员从事承包工作。 马斯克和拉马斯瓦米此前其实已就国防开支提出了几项建议,马斯克批评了耗资超过万亿美元的F-35计划,而拉马斯瓦米则游说五角大楼考虑交付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新兴技术。 Kubasik在信中概述了全面改革国防采购系统的多项主要建议,包括放宽国防承包商的会计和报告标准,增加五角大楼高层官员的专业知识,以及限制投标失败者对合同授予提出抗议的次数。 Kubasik在信中建议在最高级别的国防部长办公室成立一个新的采购小组。Kubasik还希望将一家公司每年可以提出的合同授予抗议次数限制在三次以内,并对不成功的抗议进行经济处罚。 他在信中强调,这些变化将加速向美国武装部队提供关键能力,同时减少纳税人的成本。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1532.htm)
去年12月在伊朗被捕的意大利女记者塞西莉亚·萨拉(Cecilia Sala)获释,几天后,一名因美国引渡请求而被意大利拘留的伊朗工程师也被释放。周三有报道称,美国亿万富翁埃隆·马斯克利用他在美国和意大利政界的影响力一手促成了这次“换囚”。  报道称,去年12月萨拉在伊朗被捕后,她在意大利的男友担心她可能会在监狱里呆上几年。因此,他说,在伊朗和意大利正在就美国参与的囚犯交换进行谈判之际,他决定向可能有能力提供帮助的人传递信息。 他想到的名字是埃隆·马斯克。因为马斯克不仅与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关系密切,就在这名记者被拘留的一个月前,这位科技亿万富翁还与伊朗驻联合国大使进行了一次秘密会面。 上周,29岁的萨拉从伊朗监狱获释,几天后,一名因美国引渡请求而被意大利拘留的伊朗工程师也获释。这名工程师被指控为伊朗支持的民兵袭击美国军事基地所使用的无人机提供材料,袭击造成三名美国军人死亡。 据两名了解此次“换囚”条款的伊朗官员(其中一位是伊朗外交部的高级外交官)说,马斯克通过联系伊朗驻联合国大使阿米尔·赛义德·伊拉瓦尼(Amir Saeid Iravani)帮助确保了萨拉的获释。 自特朗普赢得美国总统大选以来,马斯克在世界舞台上变得越来越活跃,但他到底是如何促成此次“换囚”的,目前尚不清楚。他与意大利总理乔治娅·梅洛尼关系密切,后者曾前往马斯克经常光顾的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Mar-a-Lago),并于1月4日会见了特朗普。 梅洛尼在上周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萨拉的获释是“与伊朗、显然也与美国进行了复杂的外交三角谈判”的结果。 拜登政府的一名高级官员表示,没有人就谈判征求美国政府的意见,也没有提前得到有关释放人质的消息,也不赞成这笔交易。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约翰·柯比(John Kirby)表示,这笔交易是“一个彻底的意大利决定”。 在上周的新闻发布会上,梅洛尼说,她不知道马斯克在萨拉的获释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如果他扮演了什么角色,我也不知道,”她说。 这种模棱两可凸显了马斯克在特朗普身边扮演的不同寻常的角色,他一边支持欧洲的极右翼政党,一边继续在海外推广自己的商业利益。例如,意大利目前正在探索与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X)达成一项潜在协议,通过星链为政府和军事官员提供安全通信。梅洛尼一直是马斯克在欧洲的盟友之一,她在2023年的党内大会上接待了马斯克,并在去年10月与他一起出席了一个晚会。 在本月初梅洛尼去海湖庄园的时候,萨拉的男友丹尼尔·雷内里(Daniele Raineri)已经通过中间人寻求马斯克的帮助。雷内里在接受采访时说,他想到了马斯克,因为他读到“马斯克和伊朗外交官之间有一个渠道,马斯克也与特朗普保持密切联系”。 雷内里也是一名记者。他说,他在12月29日给一名意大利计算机专家、马斯克的同事发了一条信息,问他能否让这位亿万富翁注意到萨拉的案子,并寻求他的帮助。 这位计算机专家的名字是安德里亚·斯特罗帕(Andrea Stroppa),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马斯克已经承认了接到这一请求,但他不知道马斯克后来到底是否插手了这件事。 去年11月,也就是萨拉被捕前几周,马斯克在伊朗驻联合国大使在曼哈顿的官邸与大使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会谈,讨论在新政府准备上台之际,如何化解德黑兰与华盛顿之间的紧张关系。 前面提到的伊朗官员表示,在梅洛尼总理访问海湖庄园后不久,马斯克再次联系了这位大使。随后,伊朗和意大利之间的囚犯交换迅速展开。伊朗于1月8日释放了萨拉,四天后,意大利释放了伊朗工程师穆罕默德·阿贝迪尼·纳贾法巴迪(Mohammad Abedini Najafabadi)。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1530.htm)
研究公司 Canalys 的数据显示,2024 年第四季度,苹果在中国的智能手机出货量暴跌 25%,iPhone 制造商在其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面临着华为复苏带来的越来越大的压力。根据 Canalys 周四发布的数据,苹果在此期间在中国的出货量为 1310 万台,以 17% 的份额勉强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Canalys 的数据显示,华为占据了 17% 的市场份额,出货量为 1290 万台,与苹果并列市场领先地位。  华为第四季度出货量增长了 24%,自 2023 年 8 月凭借本土制造的芯片组重返高端市场以来,它已成为一个特别强劲的挑战者。 在竞争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苹果采取罕见的折扣措施来刺激销售。该公司于 1 月 4 日至 7 日在中国开展了为期四天的促销活动,通过官方渠道对 iPhone 16 机型进行最高 500 元人民币(68.5 美元)的降价。 中国各大电商平台也纷纷效仿,推出了各自的促销活动。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商城宣布,iPhone 15 系列设备最高可享受 1,000 元人民币(137 美元)的折扣。 Canalys 分析师 Amber Liu 表示:“虽然苹果及其 iPhone 15 系列在第四季度保持了领先地位,但面临着来自国产旗舰设备越来越大的压力。” 除了季节性促销之外,苹果还通过改善零售体验、以旧换新计划和扩大免息分期付款计划来增强其在中国高端市场的竞争地位和用户保留率。” 2024年中国智能手机年出货量将同比增长4%至2.85亿部。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15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