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显卡市场上,NVIDIA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而近期的销售数据更是印证了这一点。**根据TechEpiphany分享的亚马逊美国6月的显卡销量数据,RTX 5070在亚马逊美国销量排行榜上一骑绝尘,成为当仁不让的销量冠军。** **整个NVIDIA系列显卡更是占据了市场的绝对优势,销量占比超过70%,达到了70.51%。** 从具体数据来看,6月份,RTX 5070在亚马逊美国的销量达到了5450台,这一数字远远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 紧随其后的是RTX 5060 Ti,销量为4950台,而RTX 5070 Ti也表现出色,销量为4400台。 **相比之下,AMD的RX 9070 XT也有不错的表现,销量达到了3800台,消费者的行为表明,在性能和价格大致相当的情况下,游戏玩家更倾向于选择NVIDIA的显卡。** NVIDIA在整个GPU市场的份额也十分可观,6月份NVIDIA共出货了31200台GPU,占比高达70.51%,而AMD的出货量为12200台,占比27.57%。 **从营收角度来看,NVIDIA的营收份额达到了78.61%,在6月份创造了1872万美元的收入,而AMD的营收仅为488万美元。** 英特尔虽然在显卡市场也有所布局,但其市场份额尚未突破1%,不过其锐炫B580显卡的销量表现还算不错,6月份售出了约400台。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1158.htm)
7月5日,陕西的党先生向媒体反馈,**自己的奔驰车在7月1日凌晨被3个中学生偷走,报警时被告知车辆发生事故,已被交警拖走,保险公司以未成年人驾驶为由拒绝理赔。**党先生提供的视频显示,车辆车头部位严重损毁,前保险杠凹陷进机舱,零部件散落一地。 车辆目前在未定损完的情况下,已经定了43万多元,后续定损可能会进一步增加。 党先生称,偷车者是3名十几岁的中学生,目前还没有学生家长联系他,但保险公司以未成年人驾驶为由,拒绝了他的理赔申请。 此事也引起网友热议,“保险公司果真两种情况不赔,这也不赔,那也不赔”、**“车辆被偷跑了,已经属于车损中的盗抢险范畴了,要是这也不赔,买保险有什么用处”。** 还有网友表示:“保险拒赔的是党先生的车损赔偿,但党先生可以通过追究偷盗人的法律责任,让保险公司代位追偿,他这边正常获得保险的定损和报废赔付,让保险公司和未成年监护人赔付”。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06/9fbc5776118a42ce93558945a0535cee.pn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1154.htm)
近期充电宝召回事件引发广泛关注,3C认证已成为消费者衡量充电宝品质的关键指标。受此影响,**线下市场和电商平台带有3C标识的充电宝产品销量都出现明显增长,**记者在电商平台发现,在售的充电宝产品均已带有3C认证标识,无3C认证的充电宝被禁止上架销售。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05/9bbd5846c49241b7a352bf3f1d8a5979.jpg) **因3C认证充电宝销量猛增,部分商家库存告急,**一位华强北商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3C认证充电宝进货量和销量都增长了3倍。** 据了解,有3C标识说明这款充电宝通过了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其电气安全、电池安全和环保标准均符合国家规定,确保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引起电气火灾、触电等危险,也不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从6月28日起,民航局充电宝新规全面实施: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禁止携带乘坐境内航班。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05/f70f2abb5961490d9387e719057203e5.jp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1152.htm)
微软最近又裁员了大约9000人,占公司总员工数的约4%。据《西雅图时报》报道,此举是为了“瘦身”,为公司在AI基础设施上的激增投入腾出空间。  报道指出,虽然不像上周《光环》工作室的开发者所说的那样——微软“拼命想用AI取代员工”,但微软确实在竭尽所能地削减开支,以便为其计划中的800多亿美元AI投资让路——这个数字比去年多了250亿美元。微软认为这笔投入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必要,尤其是在OpenAI近期愈发“露出獠牙”的情况下,这段本就复杂的合作关系又添变数。 不过,这一波裁员在其他业务板块上的影响也不小,特别是游戏领域。微软此前斥资数百亿美元收购了多个游戏巨头,比如《上古卷轴》母公司ZeniMax Media和《使命召唤》开发商动视暴雪,目的就是为了充实其Game Pass订阅服务的内容库。但遗憾的是,用户增长远不及预期。分析师现在开始质疑,Xbox是不是压错了宝,毕竟游戏订阅服务不像音乐或影视那样受欢迎。 更严重的是,这次裁员引发了游戏行业前所未有的强烈反弹。在关闭了开发出高口碑作品《完美音浪》的Tango Gameworks仅14个月后,微软又砍掉了ZeniMax Online Studios(《上古卷轴OL》的开发商)的一款新作——一款备受期待的在线射击刷宝游戏“黑鸟计划”,传言称微软Xbox CEO菲尔·斯宾塞在试玩时大受震撼,沉迷地忘记了开会。 这似乎只能说明一件事:斯宾塞本人并不愿意砍掉这款游戏,但很可能是“高层授意”,不得不做出取舍。 《黑鸟计划》正准备进入全面制作阶段,原计划在2028年末发售,继续开发的成本可想而知。而微软眼下有更优先的目标——那就是全力加码AI。对玩家和开发者来说,这一决定对于游戏玩家和开发者来说,这都是一种遗憾。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1148.htm)
当地时间7月5日,美国企业家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文称,“美国党”于当日成立。据《印度斯坦报》6日报道,在这条宣布成立“美国党”的帖子下,有网友问他的新政党是否会参加2026年中期选举或2028年的总统选举时,马斯克回复称,“明年”。  马斯克4日在美国“独立日”当天发起网络意见调查,问网民是否应该成立“美国党”,以把美国民众从民主党、共和党轮流上台的两党体制中“解放出来”。 根据美国法律,一个有资格参与选举的政党成立,其资质确认需要经过复杂的认证程序,首先必须召开党团会议或代表大会,选举临时官员并指定政党名称。尚不清楚马斯克的“美国党”是否已启动相关程序。 近期,马斯克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就“大而美”税收和支出法案产生分歧。6月30日,马斯克猛批特朗普力推的所谓“大而美”税收和支出法案并表示,如果法案通过,第二天就会成立“美国党”。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1144.htm)
7月6日上午消息,深圳罗马仕科技有限公司发布停工停产放假通知,通知称,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公司业务的发展需要,经公司股东会研究决定,近段时间公司停工停产,停工时间自2025年7月7日起持续6个月。需延长或提前结束期限的,另行通知。 通知表示,除了召回相关员工外,其余员工停工停产。员工停工停产首月公司将按照约定的标准正常支付员工工资,次月起将严格依据《广东省工资支付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执行:用人单位因故未安排劳动者工作的应当按照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百分之八十支付劳动者生活费。生活费将按时发放,直至公司复工、复产或依法与员工解除/终止劳动关系之日止。员工停工停产期间,公司将依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进行缴纳。 通知表示,本次决定是公司面对现阶段经营挑战和长远发展考虑做出的必要调整,股东会正在积极采取应对。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1142.htm)
<blockquote><p>在短视频横扫全球的今天,为什么播客在美国依然火得出圈?是文化土壤的差异,还是产品机制的精巧?这篇文章从用户习惯、平台生态、商业模式等多个维度,深入解析美国播客市场的底层逻辑,也为国内内容产品人提供了一个重新思考“慢内容”价值的视角。</p> </blockquote>  6月18号,OpenAI在YouTube上线了自己的播客节目,揭秘了ChatGPT的幕后故事,至今已经上线两期。马斯克也是不少播客节目的常客。 连OpenAI、马斯克这样最前沿的科技代表都在做播客,可见这种形式的火爆。 我印象最深的是,2024年美国大选期间,特朗普放弃了不少传统电视访谈,比如CBS王牌节目的《60分钟》,转而频频参与了14档播客节目。 我翻了下数据发现,美国是世界上最喜欢听博客的国家。 2024年EdisonResearch的调查显示,美国12岁以上人群中有70%至少听过播客,43%每周都在收听。同期,英国每月收听比例为26%,德国19%,日本13%。美国人平均每周听播客8.3小时,是欧洲大多数国家的两倍。 简而言之,在美国,每2个人里就有1个播客听众,这种普及率和活跃度是其他国家难以想象的。 美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听播客? ## 一、低语境社会 与其说美国人喜欢听播客,不如说他们更喜欢说话。美国长期以来它都有一种独特的说话传统。更直白地说是美国人比法国人、日本人更絮叨。 英国有个文化学者叫霍尔,他在《TheSilentLanguage》中提出“高-低语境”理论。 他将文化划分为低语境文化与高语境文化:高语境文化更多依赖共同的语境,经常出现话中有话,弦外之音的情形,信息大量埋在眼神、语气、沉默与关系网络中;话语常留余地,日本、中国等东亚国家最为典型。 东亚国家拥有数千年的文字和科举传统,书面表达不只是知识储存手段,更具有维系礼仪与权威的功能。 在这样的文化土壤里,东亚国家的学生从中小学开始,就要进行大量的写作训练,这种教育模式与美国强调口头报告、课堂讨论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 这种文化形成的原因和社会同质度有关,在一个国家,族群和语言越单一,越易形成共享语境,趋向高语境文化。 而美国、澳大利亚等移民国家,恰好处在另一端:来自全球各个地方的移民带着各自的文化背景,陌生人之间需要快速判断友好与否,一句问路、一句闲聊,是低成本的信任试探。初来乍到的新移民很快发现——开口比沉默更安全。 所以,美国人更偏好直接、明确的语言表达。这种沟通方式强调句子的完整性和含义的透明性。长久以来把演讲当作公民素质,从小学的Show&Tell,到大学的公开演讲,每个人都被鼓励“说出来”。 这个模式让美国社会对“口语与表达”有一种天然的尊重:在商业谈判、社交派对甚至选举集会上,“能说会道”往往意味着掌握节奏、赢得资源。 于是生活中的smalltalk变成润滑剂:问一声“Whereareyoufrom?”不会被视作冒犯,而是礼貌的开场。 如果你在纽约地铁随手搭讪,十有八九能得到一句热情的回应;哪怕只是电梯里随口一句“Niceweather”,也足以在短暂尴尬里加点人情味——这种把陌生人当作潜在谈话伙伴的冲动,在北欧或东亚的大城市不常见。 当然,高语境和低语境并非泾渭分明的二元对立,每种文化都可能在不同场景下呈现出高低混合特征。例如,英国虽然整体归为低语境文化,但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会在表达中穿插礼貌暗示;日本虽然以高语境著称,却也有受互联网影响而更加直接的年轻世代。 **小结一下:在低语境的文化环境中,美国人喜欢更直接的口语沟通,这在一定程度上形塑了美国的说话传统。而接下来发生的媒介变革,形成的二次口语化浪潮,则进一步把美国推向了播客社会。** ## 二、次生口语浪潮 所谓的次生口语Secondaryorality,是学者WalterJ.Ong在《口语与文学》中提出的概念。指的是在文字与印刷文明之上,电子媒介(广播、电视、播客等)重新激活口头交流的社群功能,它既不同于原生口语的冗余,也既非简单的文本朗读,而是一种融合了书写条理与口语互动的“新口语”形态。 简单来说,不是简单把文字转为声音,而是保留书面写作的结构化与逻辑性,同时恢复口语的即时互动与社群参与感。 这一点,在早期广播、脱口秀节目与今日播客里随处可见:主持人往往依赖书面稿件准备,却随时插入听众反馈,既有脚本的严谨,也有对话的灵活。 1933年,罗斯福总统的“炉边谈话”(FiresideChats)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当时正值美国遭受1930年代大萧条重创。每逢周日晚,罗斯福便通过无线电与全国听众展开对话,解释银行改革、就业救助、社会保障等政策,语气轻松而带有人情味。当时的收听家庭比例高达65%,对应约6000万听众。 与以往枯燥的政治演讲不同,“炉边谈话”仿佛把总统请到民众的客厅,形成了强烈的亲近感。这一模式不仅重塑了美国人对口头传播的信任,也为后来的TalkRadio和播客建立了奠定了基础。 到了1950–60年代,TalkRadio演变成集政治评论、脱口秀、呼叫询问、生活建议和文化讨论于一体的全天候音频平台,成了美式舆论的主场。那种全天候、开放式的观点碰撞,养成了美国人用耳朵陪伴生活、用音频表达自我的集体习惯。RushLimbaugh、HowardStern那一批主持人,日均听众破千万,选举、社会运动全靠话筒带节奏。 节目不仅在音频上形成“现场感”,还通过邮寄听众来信、街头见面会和后来的电话录音互动,构成了一个多触点的听众生态。 相比之下,同期英法德日等国家的主流广播则更偏向单一功能。英国BBCRadio严格分频道运营:新闻频段全天播报要闻,音乐与文化频道专注高雅艺术;法国电台更强调文化节目和官方公告,交互性较少;德国的ARD与ZDF以新闻和教育为核心,谈话节目集中在午间或晚间的深度报道时段;日本NHK也以新闻、戏剧、史学栏目为主,少有全天候互动秀。 ## 三、订阅革命 与欧洲小国相比,美国是一个汽车国家,城市与郊区常常相距几十公里,平均通勤时间约为26分钟都算正常。每天高峰时段,数千万司机挤在高速公路上,无法用手机看屏幕,只能靠声音来打发无聊时光。 于是,Drive-TimeRadio在北美诞生,早晚高峰专门推出新闻、脱口秀和交通更新;进入智能手机时代后,这股“开车听播客”潮流无缝衔接,播客成为路上的标配。无论是职业人士还是送货司机,都在方向盘后花费大量碎片时间,让音频内容自然融入日常生活。 技术转折点发生在2004年。那年AdamCurry、DaveWiner把音频内容嵌进RSS,第一次实现了“自动订阅+推送”,播客一下从广播电台的内容变成了每个人都能玩的新赛道。 “播客”不再依赖于电台频率或单一平台,而是以开放标准与去中心化的方式,实现了跨设备、跨平台的内容同步和推送。 2004年2月,英国《卫报》上使用“podcast”一词,当时谈到“在线广播”如何借助iPod、廉价音频软件和博客迅速兴起时,顺势将“pod”(借用自苹果iPod)与“cast”(来源于广播broadcast)合并,首次为这种新兴媒介命名。 我记得2005年苹果iTunes4.9版上线播客目录,半年时间节目数就从3000暴涨到1.5万,下载量过亿。 TWiT、TheRickyGervaisShow、NPR早期播客,内容类型一下打开了天花板。那段时间,美国主流科技圈都在讨论,播客是不是“音频里的博客”? 现在看,这种判断一点没错,播客成了美国内容创业的另一个爆发口。 很快,主流媒体嗅到商机。NPR直接把《ThisAmericanLife》搬到播客,单集百万下载,连续得奖;纽约时报也不甘落后,2017年上线《TheDaily》,一举变成美国最火新闻播客,2023年月下载量超两亿。PBS和各地公媒也卷进来,教育、儿童、文化类音频都被填满。 这一波,不只是内容升级,关键还在于广告主和高素质用户都跟着进场。35岁以上、年入超10万美元的用户,在美国播客圈里占了三成,比YouTube、TikTok还高。 ## 四、进入主流大众 尽管发展迅速,但播客在美国依然是小众的媒介形式,它走向主流大众的节点是2014年播客节目《Serial》的爆红。 这个节目通过声音呈现了主持人SarahKoenig调查一宗15年前谋杀案真相的全过程,人们惊讶地发现播客竟然和美剧一样精彩。 《Serial》首季下载过亿,他证明了一件事情那个:播客可以承载严肃叙事与高质量声音剧场,而非只服务于新闻快讯或访谈。 也是从2014年开始,大量VC和广告主开始真正重视播客产业。 2015–2018年就有GimletMedia、Panoply、Stitcher等近20家播客或音频技术公司获得千万美元级别融资。 2019年,Spotify连续收购Gimlet、Anchor和Parcast,合计花了近4亿美元。亚马逊2020年以3亿美元收购Wondery,SiriusXM则花3.25亿美元买下Stitcher。各大科技公司把播客作为内容战略的核心投入,资本不断涌入。 EdisonResearch数据显示,2015年美国播客节目总数约18万档,到2019年已突破70万,2023年则达到400多万档。 创作者结构也悄然变化,个人主播和小型团队占绝大多数,越来越多记者、作家、明星、大学教授也开始做个人播客。播客已从边缘进入主流,从草根变为职业化。 广告市场同样持续扩张。IAB报告,2015年美国播客广告市场只有1.05亿美元,到2019年破7亿美元,2023年达到26亿美元,2024年突破42亿美元。 最近几年商业化突飞猛进的同时,播客携带的文化属性也越来越突出。#MeToo、BLM、亚裔平权等各种社群话题,都靠播客低门槛发声、吸粉,形成了各自的小生态。 美国的播客有了一种倾向:正从“内容”向“社区文化媒体”转型,表达身份与立场的新阵地。 不过在我看来这不是一件多好的事儿。节目变成标签化的小圈子,强化同圈层的价值观,削弱了跨群体对话的可能,可能会加剧美国社会的撕裂。如果播客成为身份政治的工具,内容创作越来越依赖立场营销,会不会抹杀了原本多元、开放的属性呢? 最后,相对美国,中国的播客发展如何? 我的观察是:速度很快,前景看好,但目前依然属于非主流。 其实,判断一个媒介形式有没有成为主流,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相关部门有没有开启强监管模式。 至今,国家围绕微短剧已经有了多个专项整治活动,而播客没有纳入重点的专项治理范围。这本身就说明了播客目前在国内的地位。 作者:刀客,公众号:刀客doc 本文由 @刀客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blockquote><p>对于风控产品经理来说,理解信贷产品的演进历史与核心要素,不只是“补课”,更是构建风控策略、设计系统规则的基础功。这篇文章系统梳理了信贷产品的发展脉络与关键结构,帮助你从产品视角理解风控的起点与边界,是一份值得收藏的知识地图。</p> </blockquote>  在现代经济社会,消费信贷无处不在,无论是生活类APP美团,还是打车类APP滴滴等,都提供消费信贷服务。当然从消费者视角的金融产品服务,和经营者设计产品的角度是不同的。本文将介绍消费信贷产生的历史和消费信贷产品要素。 ## 一、消费信贷产生的历史 最早的信贷行为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据《管子》记载,齐国西部有谷物借贷的现象,但这一体系并不完善,主要是一种互惠式的借贷,人们通过借贷来帮助彼此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暂时困难,往往基于人情和互助,而非出于盈利目的,更类似于一种慈善或互惠行为。 到了西汉时期,随着商业的繁荣,信贷行业也迎来了第一次大发展。这一时期的信贷主要以实物借贷为主,如谷物、钱币等。富商巨贾成为主要的资金供给方,他们需要向资金的百姓提供贷款,并收取一定的利息。当时年息一般为20%左右,且这种借贷活动较为普遍,成为一些富裕家庭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不过高利贷现象也开始出现,并受到政府的严格管控。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增加,催生了钱庄、票号、当铺等金融商号。钱庄最初主营货币兑换,后来逐渐发展为主营信用放贷,但消费信贷一般只发生在熟人、宗亲、同乡之间,带有浓厚的人情味。晋商在这一时期对消费金融理念起到了推广作用。 现在中国,1985年中国银行发行国内第一张信用卡“中银卡”,标志着我国现代消费金融的起步,但当时使用者寥寥。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我国提出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和《关于发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相继出台,消费信贷开始逐渐发展,住房贷款、购车贷款等长期借款成为主要业务。2009年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开始,消费金融产品日益丰富,服务人群不断扩大。 欧美现代消费信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欧美国家。工业革命后,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各种消费品不断涌现,如缝纫机等工业产品开始进入家庭,但价格相对较高,普通家庭难以一次性支付。于是,一些商人开始提供分期付款等信用销售方式,以促进商品销售。1916年美国政府出台《统一小额贷款法》,从法律层面推动了消费信贷的发展,1919年通用汽车票据承兑公司的成立,则进一步推动了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消费信贷进入黄金时期,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等领域。 从消费信贷的历史发展可以看出,消费信贷的发展是跟随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变化的,在市场经济活跃、经济增长时期,民间借贷对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政府通常会保留其生存空间,同时通过监管防止过高利率等问题,促进市场平稳发展。 ## 二、现代消费信贷产品要素 没有一个好的产品,即使风控策略做得再好,也无法实现整体金融产品的盈利,规划消费信贷产品需要确认的内容有:产品的形式、产品条款吸引好客户而规避坏客户、为实现利润目标而设置整个产品的信贷流程。  ### 1.信贷产品的定义及分类 <blockquote><p>产品是同一组准入标准和条款的贷款或信用额度的集合。例如,新汽车贷款通常具有一组贷款条款,而二手车贷款是另一组贷款条款,每个产品都有各自的准入标准、监控指标和盈利模式。</p> <p>——《消费金融真经》</p></blockquote> **按用途分类** - 住房贷款:是消费信贷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比较大。包括用于购买自用普通住房的贷款,以及城镇居民修房、自建住房的贷款,一般需以所购房屋作抵押等。 - 汽车贷款:是仅次于住房贷款的消费信贷品种。由商业银行、汽车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等提供,贷款购车比例在不断提升。 - 信用卡:是消费信贷的常见形式之一,有普卡、金卡、白金卡、商务卡、自有品牌信用卡等多种类型。用户可在信用额度内进行消费,支持分期还款和循环使用额度。 - 助学贷款:分为国家助学贷款和一般商业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是为了支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支付学费和生活费,由教育部门设立专户资金贴息;一般商业助学贷款则是银行为学生提供的用于支付学费、生活费及其他与学习有关的费用的贷款。 - 综合消费贷款:不限定具体消费用途,借款人需提供贷款人认可的有效权利质押担保或以合法有效房产作抵押担保等,借款金额在2000元至5万元、期限在六个月至三年的人民币贷款。 - 旅游贷款:是贷款人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支付旅游费用的贷款,一般需以贷款人认可的有效权利作质押担保或者有具有代偿能力的单位或个人作为偿还贷款本息并承担连带责任的保证人提供保证。 - 耐用消费品贷款:用于购买大件耐用消费品,如家电、电子产品等,为消费者提供了提前享受大件商品的便利。 - 其他消费贷款:还包括如医疗贷款、装修贷款、教育贷款(非助学性质的,如课外培训等)、旅游贷款等多种形式,以满足人们在不同生活场景和消费需求下的资金需求。 **按担保方式分类** - 信用贷款:主要依据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发放,无需提供抵押或质押物,如短期信用贷款、部分信用卡透支等,但通常对借款人的信用要求较高。 - 抵押贷款:借款人需提供一定的抵押物,如房产、车辆等,以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住房贷款、汽车贷款等多采用这种方式,贷款额度一般与抵押物的价值相关。 - 质押贷款:借款人需提供有价值的物品或权利作为质押,如存单、债券、保单等,金融机构根据质押物的价值来确定贷款额度,这种方式风险相对较低。 - 保证贷款:由第三方为借款人提供担保,当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时,保证人需承担还款责任。适用于一些信用状况一般或缺乏抵押物的借款人,但需要有合适的保证人。 ### 2.信贷产品额度 个人消费信贷:一般根据个人的收入、资产、信用状况等因素综合评估。例如,信用卡的额度通常在几万元以内,对于普通上班族,可能在5000元至2万元左右;而个人消费贷款如用于装修、购车等,额度可能在10万元至100万元左右。 住房信贷:额度主要取决于购房总价、首付比例以及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一般不超过购房总价的80%,对于首套房且购房者信用良好、收入稳定的情况下,额度可能会更高,但对于投资性购房或二套房,首付比例及贷款额度会相应调整。 小微企业信贷:额度通常根据企业的经营规模、现金流、纳税情况、抵押物价值等确定。比如,以企业的年纳税额为基础,按照一定的倍数核定额度,一般在100万元至1000万元左右。  ### 3.信贷产品定价 基准利率参考:央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金融机构会根据市场情况、自身资金成本和风险偏好等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上下浮动定价。例如,2025年6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0%,5年期以上LPR为3.5%。 风险溢价:根据借款人的信用风险状况确定风险溢价。信用等级较低、违约风险较高的借款人,贷款利率会相应提高。比如,信用评分较低的个人或小微企业,可能会面临比信用良好客户高出1-3个百分点甚至更高的利率。 市场供求关系:在市场竞争激烈时,为了吸引客户,金融机构可能会适当降低贷款利率;而当市场上资金紧张、信贷需求旺盛时,利率则可能会上升。如互联网金融行业兴起时,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一些网络借贷平台的初期利率相对较低。 期限因素:贷款期限越长,利率通常越高,因为长期贷款面临的风险相对较大,如通货膨胀风险、借款人财务状况变化风险等。例如,住房贷款期限一般较长,利率可能会比短期消费贷款高出1-2个百分点。  ### 4.信贷产品期数 短期信贷:期限通常在1年以内,如个人的信用卡分期还款,一般有3、6、9、12期等选择;小微企业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期限一般为3个月至1年不等。 中期信贷:期限在1-5年左右,例如个人的汽车消费贷款,期限一般为2-5年;中小企业的中期项目贷款,期限通常在3-5年。 长期信贷:期限在5年以上,住房贷款是最常见的长期信贷产品,一般期限为10-30年;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贷款期限也会较长,可能达到10-20年甚至更长。  ### 5.信贷产品还款方式 - 等额本息:每月还款金额固定,包括本金和利息,每月还款额中的本金占比逐月递增、利息占比逐月递减。优点是每月还款压力均衡,便于借款人做资金规划;缺点是总利息支出相对较多。适合收入稳定、还款能力有限且不希望前期还款压力过大的借款人,如上班族。 - 等额本金:每月归还的本金固定,利息按剩余本金计算,每月还款额逐月递减。优点是前期还款压力较大,但总利息支出相对较少;缺点是前期还款金额高,对还款人的经济压力较大。适合有一定经济基础、能承受前期较高还款额、且希望总利息支出较低的人群,如公务员、国企员工等。 - 先息后本:在贷款到期日前,每月只需偿还利息,到期一次性偿还本金。优点是前期还款压力小,每月只需支付利息;缺点是最后一期还款压力大,总利息支出较高。适合短期资金周转需求且预期在未来某一时间点有大额资金流入的借款人,如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等。 - 随借随还:借款人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时借款随时还款,按实际使用天数计息。优点是灵活方便,能根据自身资金需求随时调整借款和还款时间,有效降低利息支出;缺点是需要借款人有较强的财务规划能力和流动性管理能力。适合资金流动频繁、有短期资金周转需求的人群,如自由职业者、个体经营者等。 - 组合还款:把贷款金额分成几部分,采用不同的还款方式组合,比如前期等额本金,后期等额本息。优点是可以根据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和需求,灵活定制还款计划,优化还款结构;缺点是还款方式较为复杂,需要借款人对自身财务状况有清晰了解和规划。适合对财务规划有较高要求且有一定理财能力的人群。 在设计市场信贷产品时,金融机构通常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同时确保自身的风险可控和收益最大化。 <blockquote><p><strong>《消费金融真经》消费信贷业务管理的五大原则</strong></p> <p>一、风险收益平衡原则</p> <p>风险水平和收益水平必须保持合理的平衡,利润最大化比损失最小化更加合理。 ·</p> <p>二、未雨绸缪的业务规划原则</p> <p>在获取账户和管理账户时做好规划,可以减少催收和核销时的问题。</p> <p>三、通过概率进行管理原则</p> <p>通过统计技术控制、预测风险概率来进行管理,而不是去试图杜绝坏账。</p> <p>四、通过业务指标体系管理原则</p> <p>建立一套完善的表现指标体系,有专人分析这些表现指标,并把分析结果用于日常业务。</p> <p>五、权责清晰的风险管理原则</p> <p>不论采用哪种方式来进行风险管理,负责风控管理的人员必须有清晰的责权。</p></blockquote> 本文由 @风控打怪升级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blockquote><p>上一篇文章,我们已经对健康到家的按摩这个赛道、竞对、基本价值做了一些分析,这一篇文章,我们进一步分析如果我们要做这个平台,那我们怎么设计他的商业模型。</p> </blockquote>  ## 一、商业模式 ### 商业运行模型 吸引用户进入按摩到家服务平台搭建的app,公众号,引入第三方技师合作(需要严格筛选)提供服务,服务由技师提供,平台提供资金收付结算,数字化平台实现服务要素的精准匹配与过程管控。  对于平台中涉及的信息流、资金流、物(人)流、可以进一步梳理如下图,这样更清晰一些。  ## 二、商业画布 我们把商业模式进一步展开,形成商业画布。进一步对按摩的客户,与客户的关系,价值主张,渠道通路,关键业务,核心资源,合作伙伴,收入,成本有一个剖析,详细的可以看商业画布。  ### 到家业务价值链 按摩到家业务的价值链,也就是价值主张的实现,平台在服务用户与技师这个业务中的增值部分。 平台通过挖掘用户需求,找到匹配需求的按摩技师,在用户和按摩技师之间搭建桥梁,充当撮合的中介人,协助处理售后问题。  ## 三、运营模型 我们按照模型,进一步的拆按摩到家的业务该如何运营。我们按照2个维度 a、客户销售——从获客、激活、留存、付费、获得产品/服务 b、产品供应——技师的招募,合作,服务交付,服务售后保障  ### 1. 客户增长模型 将按摩到家撮合平台的客户销售路径梳理如下: - 线下获客:小区进行BD,社区的广告位,小区物业办公室办理业务点等进行线下获客,在办公楼、孵化园、街道办事处举办活动。 - 线上获客:通过业主社群,官方的小程序公众号等进行线上获客。 之后通过日常的促销手段来将用户引导到各种类型的业务产品,吸引用户下单,上门服务,并做好客户维护工作,让用户持续下单,管理用户的生命周期。  ### 2. 技师增长模型 将按摩到家撮合平台的技师供应路径梳理如下: 通过行业协会,门店,培训学校等寻找技师。经过资质考核合格,入驻到按摩到家撮合平台,进行成交,技师提供服务,进行服务交付,进行售后。  ### 3. 综合业务增长模型 我们将销售和技师供应进行有机的整合,则可以获得下方的模型。用户下单,订单由平台调度给到技师;技师提供服务交付,用户获得产品&服务,整个运营模型搭建完整。  ### 4. 生产保障模型 我们再进一步探讨支持业务所需要的软件系统 a、用户端——允许用户进入系统,浏览和选购技师的服务,进行支付,接受技师上门服务 b、技师端——允许技师入驻,上架服务,履约订单 c、撮合平台运营管理端——提供相关系统,维护用户及技师,提供资金结算等  ### 5. 按摩到家业务综合模型 我们将整个的模型进行结合如下: 这样能够很清楚的看到用户的销售如何进行,技师如何寻找,需要经过哪些路径,关键路径是什么?需要做哪些方式去驱动整个模型运转起来。  通过以上的梳理,我们将按摩到家撮合服务平台业务的商业模式、商业画布、运营模型如何搭建就讲清楚了。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markzou】,微信公众号:【markzou的笔记】,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针对台积电亚利桑那厂的一系列诉讼最初于去年提起,现已扩大到17名原告,他们指控该公司存在一系列歧视性和不安全的做法,原告均为美国公民,他们指控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工厂工作期间对他们存在歧视。这些指控包括在招聘过程中偏向中文能力、对非台湾员工的惯常偏见以及不安全的工作条件。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5/0214/47f3e64d470cfa1.webp) 针对台积电的诉讼最初于11月由12名原告提起,并于6月再次提起,新增15名原告。这些原告均为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工厂的前任或现任员工,他们在诉状中指控该公司存在多项违反安全规定和歧视的行为。 原告声称,台积电倾向于在亚利桑那州工厂聘用台湾或中国大陆的应聘者,因为他们认为“台积电台湾公司的人力资源团队向美国人力资源部门发送了美国台湾/中国大陆应聘者的简历,这些应聘者通常已经具备在美国工作的能力,并且已经经过审查并认为适合聘用。” 据他们称,台积电歧视美国员工的一个主要方式是语言。诉讼称,不仅“根据台湾总部的指示,台积电招聘会的邀请函必须使用中文,以便只吸引符合台积电偏好种族和国籍的学生”,而且为了排除非东亚裔人士,台积电的关键会议也使用中文进行。 台积电亚利桑那州的员工经常被派往台湾接受培训,之后才能开始工作。诉讼称,这些员工“经常被台湾同事排斥,因为台湾同事在他们面前只说国语”。此外,投诉人还声称,这些员工“受到管理层的贬低,工作环境充满敌意”,并且“经常被排除在业务讨论之外,因为谈话通常用国语进行,商业文件也通常用中文书写”。 投诉人称,台积电对国语的偏好也体现在美国的招聘信息中。北美、亚利桑那州和华盛顿州的职位空缺通常会在招聘启事中补充说明,‘国语/中文’是必需的、优先的或‘加分项’。 至关重要的是,投诉人还声称,台积电的非东亚裔、非台湾裔和非华裔员工经历了“充满敌意的工作环境”,尤其是美国员工“经常被大声呵斥,被称为‘愚蠢’或‘懒惰’”。 投诉者表示:“在台积电,美国员工的出色表现经常被低估或抹黑,台积电对美国人的考核也更加严格,导致评估分数较低,晋升或晋升机会也更少。” 2022年的一篇博客文章也提到了访问台湾的美国工程师与当地工程师之间的文化冲突。  2022 年 11 月,台湾社交媒体平台 PTT 发布了一段片段,展示了当地人对台积电美国工程师的一些看法。 据首席人力资源业务合伙人兼索赔人詹姆斯·佩里 (James Perry) 称,歧视性言论包括一名台湾一线经理在一次会议上说:“我感到非常尴尬;美国人很懒惰,他们不够努力,他们知道的不够多,他们不知道承诺。” 佩里补充说,在台积电,每天工作时间不足12小时的员工会被视为绩效不佳。这位人力资源合伙人甚至透露,在他离开台积电加入甲骨文后,甲骨文的法务部门通知他,台积电对他提出了匿名投诉。 诉讼称,佩里在离职面谈中提出了投诉,指出“他辞职是受到制造业领导的歧视性和敌意对待所迫”。他还提到,高级人力资源总监特德·江(Ted Chiang)“对佩里先生以及其他非台湾和非华裔人力资源部门成员表现出负面和敌意行为”。 另一位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埃琳娜·惠扎尔(Elena Huizar)也提到了江女士。惠扎尔回忆说,她曾问过江女士,为什么用台湾人来取代离开台积电的美国人。她回忆说,江女士回答说,这是因为台积电“是一家亚洲公司”。 全球安全、合规和防火墙服务交付经理莱西·博斯蒂克(Lacey Bostick)提到了台积电亚利桑那州财务主管特里西娅·朱(Tricia Chu)。诉讼称,身为台湾的朱“会在日常会议上斥责博斯蒂克先生,说他‘愚蠢’,‘计划错了’,‘不符合台积电的作风’”。 诉讼称,“当博斯蒂克先生拒绝回应朱女士的敌意,并在会议期间保持冷静时,朱女士会升级她的斥责,告诉博斯蒂克先生‘我就是恨你。你坐在那里,从不反击。’” 美国空军退伍军人安东尼奥·费舍尔(Antonio Fisher)在台湾受训期间,曾请求台积电为他提供出租车上班,因为他的身高和服兵役期间的伤病让他乘坐公交车很不方便。台积电拒绝了他的请求后,费舍尔在台湾骑摩托车时被一辆汽车撞倒,医院里没有人为他翻译。 在台积电担任工程技术员的费舍尔也回忆说,他在台湾的培训是用国语进行的。他也收到中文的官方电子邮件,他在美国参加的大多数会议也是用国语进行的。 诉讼称:“费舍尔先生被贬低,仿佛他比台湾人低劣或愚蠢,尽管他比许多台湾工人受过更好的教育,经验也更丰富。”诉讼还补充道:“他被年长的台湾男工程师反复拍打臀部(这是一种不受欢迎的身体接触),而且在台积电,台湾男性员工之间经常开不恰当的性玩笑。” 费舍尔还回忆起自己在 2024 年上班时“发现他的黑人同事(一名工程师)的办公桌上方天花板上挂着一只橡皮鸡”。他认为这种行为“极其充满敌意和歧视”,据他所知,挂橡皮鸡的人并没有受到台积电的惩罚。 在多次要求台积电提供防护设备后,亚利桑那州工厂泥浆部门的实验室技术员Jyni Wyse在工作时吸入了一种化学物质。这次事故导致她“呼吸困难,心率飙升”。 诉讼称,台积电一名护士在“开始颤抖”且呼吸更加困难的情况下,拨打了消防部门而非911。最终,她被迫自行驾车前往医院。怀斯还声称,她因向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投诉该事件而遭到台积电的处罚。处罚包括“被迫独自一人在‘员工培训室’坐上几个小时,期间没有电脑或工作材料”,以及被台湾同事无视。 当 12News 联系台积电要求其发表声明时,该公司做出了以下回复: <blockquote><p>我们的政策是在法庭文件之外不对诉讼发表评论。我们为拥有超过3000名员工的全球团队感到自豪,他们齐心协力,使我们在亚利桑那州的新工厂取得了成功,我们期待将该工厂发展成为美国半导体制造卓越中心的重要中心。台积电致力于为我们的员工、承包商以及在世界各地工厂工作的所有人提供安全、友好和包容的环境。</p></blockquote> 该案的案号为 5:24-cv-5684-VKD,已向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区地方法院圣何塞分院提起诉讼。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1140.htm)
尽管核心数量比上一代旗舰产品 Threadripper PRO 7995WX 少得多,但 AMD 的 Threadripper 9980X 仍能轻松击败它。Ryzen Threadripper 9980X 在多核 PassMark 测试中取得 147481 分,荣登排行榜第一名。  虽然新款 CPU 击败老款 CPU 的情况很常见,但核心数较少的 CPU 超越旗舰芯片的情况却少之又少。尽管架构不同,但 Ryzen 9980X 的核心数比 Ryzen Threadripper PRO 7995WX 少了 32 个,这通常会导致多线程应用程序的性能明显下降。这两款 CPU 属于不同的代系,也属于不同的系列,PRO 系列面向企业级市场,提供高达 96 个核心和 192 个线程。 [](https://cdn.wccftech.com/wp-content/uploads/2025/07/Threadripper-9980X-PassMark-1.png) 另一方面,Ryzen Threadripper 9980X 是其 Shimada Peak 系列的旗舰产品,但对于追求极致性能的发烧友和专业人士来说,它是一款非常出色的处理器。该处理器最近在[PassMark](https://www.cpubenchmark.net/cpu.php?cpu=AMD+Ryzen+Threadripper+9980X&id=6670)上进行了基准测试,PassMark 是一款测试 CPU 在单线程和多线程工作负载下性能的软件。如您所见,Threadripper 9980X 在多线程测试中获得了高达 147481 分的惊人成绩,稳居榜首。 [](https://cdn.wccftech.com/wp-content/uploads/2025/07/Threadripper-9980X-PassMark.png) 它比其前代产品 Ryzen Threadripper 7980X(平均得分 136,517 分)高出 8%。因此,从技术层面来看,如果以代际提升来衡量,这一提升可能并不算太惊人。然而,它的表现确实优于核心数更高的 PRO 7995WX,后者的最高得分为 145,572 分。Threadripper 9980X 的单核性能表现更为出色,达到了 4594 分,比 7980X 提升了 13.7%。 请记住,这两款 CPU 的核心/线程配置和 TDP 额定值相同,但由于采用了更新的 Zen 5 架构和更快的时钟频率,9980X 的性能可以比其前代产品有显著提升。话虽如此,请记住,PassMark 分数在不同测试中可能存在很大差异,而且随着测试次数的增加,分数通常会变得更加准确。 [](https://cdn.wccftech.com/wp-content/uploads/2025/07/Core-Ultra-9-285K-PassMark.png) [](https://cdn.wccftech.com/wp-content/uploads/2025/07/Ryzen-9950X3D-PassMark.png) 预计 Threadripper 9980X仍 将继续保持主导地位,但就单核性能而言,这并非 Threadripper 芯片的强项。尽管它明显优于前代产品,但在 PassMark 单线程测试中,它很容易输给主流台式机处理器,例如 Core Ultra 9 285K(得分 5096 分)和 Ryzen 9 9950X3D(得分略高于 4700 分)。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1138.htm)
NVIDIA 的旗舰产品 Blackwell GPU 不在完整的 PCIe 带宽下运行时会损失大量的性能,尤其是在视频编辑应用程序中,不仅如此,使用除 NVIDIA RTX 5090 之外的任何其他附加卡都可能导致性能差异很大。  许多因素决定了 GPU 在多种工作负载下的性能,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其可用的 PCIe 带宽。在最新的 PCIe 5.0 中,PCIe 通道不足可能会严重影响 GPU 性能,尤其是在视频渲染和内容创作等密集型工作负载下。Puget Systems对 NVIDIA 的 GeForce RTX 5090[进行了广泛的测试,](https://www.pugetsystems.com/labs/articles/impact-of-pcie-5-0-bandwidth-on-gpu-content-creation-performance/)以确定较低 PCIe 带宽对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差异非常显著。 有趣的是,如果在主插槽以外的 PCIe 插槽中插入其他设备,分配给 GPU 的 PCIe 带宽会受到影响,因为它实际上会平均分配通道。许多主板制造商都只有一个 PCIe 5.0 x 16 插槽,这使得 RTX 5090 能够以最佳性能运行,但如果连接了其他附加卡(例如 PCIe 网卡),则会影响 GPU 性能。 Puget Systems 在渲染应用程序和 AI 工作负载方面测试了 NVIDIA 的旗舰 Blackwell GPU,似乎只有在 PCIe 带宽满载的情况下,该 GPU 才能完美运行。  从 After Effects 开始,RTX 5090 从 PCIe 5.0 x 16 降至 PCIe 3.0 x 4 时,性能下降显著,降幅超过 10%。同样,在 DaVinci Resolve 中,当 GPU 在 PCIe 3.0 x 4 下运行时,性能下降超过 20%,而在同一代产品中,当通道数从 x16 降至 x4 时,性能也出现了显著下降。这表明,在主板上运行多个附加卡可能会极大地影响 GPU 性能。  在游戏开发基准测试中,尤其是在虚幻引擎上,几乎所有 PCIe 配置的性能都几乎没有变化。对于 AI 工作负载(例如Llama.cpp基准测试)也是如此,当分配给板载 GPU 的 PCIe 带宽较低时,性能并未受到影响。性能下降幅度不大的原因是这些应用程序更依赖于 GPU 显存。虽然普通消费者不必过多担心 PCIe 带宽,但专业人士,尤其是内容创作者,应该对此有所顾虑。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1136.htm)
近日,“多家快递在续重收费中向上取整”话题引发热议。据了解,某测评人员购买了相同规格包装进行打包并自行称重,总重量为2.7kg左右,之后分别通过8家常用快递公司进行邮寄。结果有半数快递公司在续重收费中存在“向上取整”行为,还有快递公司将重量2.7kg左右的快递标注为4kg。有业内人士称,“向上取整”是行业惯例。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5/0321/99dd2e29a912145.webp) “惯例”不等于合理,也不应成为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挡箭牌。按照现行规定,快递需要称重,计费重量以千克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至少1位。显然,“向上取整”与规定不符。另外,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律师表示,个别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未在快递运单上如实标注快件重量,已涉嫌违法。“向上取整”这种计费方式虽有一定合理性,可以简化计费流程、提高操作效率,但消费者有权获得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向上取整”方式侵害了消费者公平交易权。 快递费用这笔糊涂账,不该让消费者懵懂买单。长远来看,此举不仅透支了消费者的信任,也影响行业健康发展。企业应加强自律,重视消费者需求,制定公平合理的收费标准;相关部门也要加强监管,引导企业诚信发展,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让每一笔计费都经得起审视!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1132.htm)
美国亿万富翁埃隆·马斯克当地时间5日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消息:“今天,‘美国党’的成立还给你们自由。”马斯克是在对他4日所发一条贴文的回复中作出上述表述的。“支持和反对比例为2:1,表明你们想要一个新政党,你们也会有个新政党。”马斯克写道,美国正“因浪费和贪污而破产”。 马斯克4日在美国“独立日”当天发起网络意见调查,问网民是否应该成立“美国党”,以把美国民众从民主党、共和党轮流上台的两党体制中“解放出来”。截至5日他再次发贴时,共有124.9万多网民参与投票,支持者占65.4%,反对者为34.6%。 根据美国法律,一个有资格参与选举的政党成立,其资质确认需要经过复杂的认证程序,首先必须召开党团会议或代表大会,选举临时官员并指定政党名称。尚不清楚马斯克的“美国党”是否已启动相关程序。 马斯克在2024年美国大选中支持现任总统特朗普和共和党,但近期与特朗普政见分歧严重,已多次声称将建立新的政党,挑战驴象两党轮流坐庄的政治格局。 在马斯克宣布成立“美国党”之后,有网友在X平台发文向马斯克提问:“请告诉我们,是什么让你从直男能爱一个男人的极限那样爱DJT(特朗普),到现在开始批评他和他的努力。肯定有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转变。是什么原因呢?” 马斯克回复称:“赤字将从拜登执政时期已经疯狂的2万亿美元增加到2.5万亿美元。这会使国家破产。”  而在今年2月,马斯克曾在X发文“表白”特朗普:“我爱特朗普就像一个直男能爱另一个男人的极限那样。”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1130.htm)
<blockquote><p>总觉得自己很努力,却总是赚不到“成体系”的钱?也许你缺的不是执行力,而是一套系统性的赚钱思维。本文作者从自身实践出发,拆解了如何从“单点突破”走向“闭环构建”,用产品人的视角重新理解赚钱这件事。</p> </blockquote>  想拥有“能赚钱的脑子”,核心在于培养系统性思维。现实中,很多人赚不到钱,并非能力不足,而是困在“研究错误问题”的怪圈里——他们总盯着局部细节(比如某个平台、某类产品),却看不见商业的全局逻辑。真正能盈利的人,懂得搭建一套环环相扣的系统,让每个环节都为整体目标服务。 ## 一、警惕 “越琢磨越赚不到钱” 的问题:它们都在盯着单点 日常你们有没有类似这种问题: - “现在做知识付费课程还能成吗?”(纠结产品形式) - “现在入局小红书还有机会吗?”(纠结平台选择) - “做本地生活服务代运营能赚钱吗?”(纠结行业赛道) - “干货盘点类的内容还受欢迎吗?”(纠结内容风格) 这些问题看似具体,实则都犯了同一个错:只盯着商业系统里的某一个点,忽略了它和其他环节的关联。商业的本质是“系统协作”,单点的好坏没有绝对答案——同样的知识付费课程,有人靠它年入百万,有人却因缺流量而无人问津;同样的平台,对有内容优势的人是红利,对没准备的人却是陷阱。 ## 二、错误问题的本质:总想找 “万能钥匙”,却无视系统逻辑 这些问题背后,藏着对“万能钥匙”的幻想——希望靠一个单一方案(比如选对平台、做对产品)解决所有问题,就像童话里“一把钥匙开所有锁”。但商业世界从没有“万能钥匙”: - 没有哪个平台能保证稳赚不赔,哪怕是流量爆棚的新平台,也得配上合适的内容和产品才能变现; - 没有哪类产品能通吃市场,同样是知识付费课程,有人靠精准定位赚翻,有人却因不懂引流而滞销。 商业需要的是“联动式布局”:用一套完整的系统,让流量、内容、产品、定价等环节相互配合,形成自循环。 ## 三、系统性思维的实践:从自身条件出发(举个知识付费的例子) ### 1. 平台选择:不是 “想做什么”,而是 “能做什么”,用前期优势托举后期布局 **第一步:从输出文字起步** 个人没时间拍视频,可以选择文字(文字创作快、运营轻),开始可以记录行业思考,慢慢的内容有深度也就有一定的粉丝(验证“内容有受众”)。这一步的核心是用低成本测试内容价值,而非纠结“平台能不能赚钱”。 **第二步:拓展至图文,选择小红书** 不是刻意选小红书,而是“只能选小红书”——个人没能力没时间做视频,而小红书是少数允许“纯文字涨粉”的平台。基于小红书的内容基础,稍作修改适配小红书的封标。这一步的核心是用已验证的内容,适配新平台规则。 **第三步:进军抖音等平台** 小红书的成功积累了用户池,这时候你即便此时刚学拍视频,也能靠私域导流支撑抖音冷启动(初期播放量靠老粉带动),再用抖音的内容剪辑后分发其他平台。这一步的核心是用老平台的资源,降低新平台的试错成本。 整个过程不是“盲目扩张”,而是立体布局:先验证内容能吸引用户,再匹配平台特性,最后用前期优势攻克高难度环节(如视频创作、镜头表现力等)。 ### 2. 内容进化:老内容滋养新内容,难度逐步提升 能赚钱的系统必须“可生长”,内容可以逐渐升级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从文字长文→小红书问答社群→抖音短视频内容→抖音直播** 核心逻辑:用已跑通的内容形态,为新形态打基础。比如,文章验证了用户关心的话题,小红书问答只需提炼核心观点;抖音短视频的粉丝认可,又能支撑抖音的初期互动。 这种“梯度升级”避免了一开始挑战高难度(比如没做过视频却硬闯抖音),让每个阶段的能力都能接住目标,这样不管是做短视频还是做直播,有收获才能更远的发展,才能坚持更新。 ### 3. 商业化整体的核心:多要素绑定,形成闭环 能持续赚钱的系统,必然是“流量、内容、产品、定价”等要素相互咬合的闭环。系统包含这些关键环节: - **领域定位**:聚焦某个领域,明确在二级或者三级类目中的位置; - **流量与内容**:选题来自自己或者其他人留言和小红书私信(用户问题直接转化为内容),内容形式通过数据测试确定(如“案例拆解类”视频完播率最高); - **产品与定价**:根据自己的定位,决策出产品(降低决策门槛,筛选精准用户),再推出后续利润增长(靠用户积累的信任提升转化),定价由“用户生命周期价值”倒推; - **交付与反馈**:通过竟对收集用户困难,反哺出新选题,形成“内容→流量→转化→反馈→内容”的循环。 这些要素拆不开:**脱离用户问题的内容没流量,没有流量的利润品卖不动,没有内容铺垫的交付留不住人。** ## 四、总结:赚钱的关键是 “研究系统”,而非纠结单点 商业里,从没有孤立存在的“赚钱机会”。那些问“小红书还能做吗”“这个产品能卖吗”的人,本质是在找不用搭系统的“捷径”,但捷径往往是死路。 真正的赚钱逻辑是:花90%的时间搭建自己的系统——明确领域定位,找到流量与内容的匹配方式,设计产品与定价的闭环,让每个环节都为整体服务。当系统跑通了,你会发现:曾经纠结的单点问题(比如“怎么定价”“选什么平台”),答案会自己冒出来。 毕竟,能赚钱的从来不是某个平台、某款产品,而是能让它们协同运转的“系统性思维”。 本文由 @格格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两年多前,微软开始在 Chrome 官方网站上植入相当大胆的广告。当你尝试下载这款全球最受欢迎的浏览器时,Edge 会在网站顶部放置一个巨大的横幅,以“运行与 Chrome 相同的技术”为借口,恳求你继续使用 Edge。然而,现在看来,微软终于删除了那些令人不适的广告,至少对一些用户来说是这样。 现在,当你使用 Bing 搜索 Chrome 时,再也不会出现那些声称你无需下载其他浏览器的横幅。没有弹窗让你继续浏览,还有那个巨大的横幅?也已经消失了。    这一变化当然值得欢迎,但不幸的是,只有部分用户感知到了不同。因为微软微软仅针对《数字市场法》适用国家和地区的用户移除了这些横幅。换句话说,在某些欧洲国家/地区。在欧洲经济区以外,微软当用户使用 Edge 下载 Chrome 时,仍然会向他们投放大量广告。 不过,这一变化并不令人意外。一个月前,微软宣布了多项 Windows 更新和功能变更,以遵守《数字市场法案》。这些变更包括 Windows 处理默认浏览器的方式、Windows Search,甚至卸载Microsoft Store 的功能。 虽然微软从未提及那些讨厌的广告和其他可疑的策略(还记得微软要求您在下载 Chrome 后填写一份调查问卷吗?),为了遵守 DMA 而不被开出巨额罚单,这对微软来说是必须要做的。 如果您居住在美国或世界其他地区,该怎么办?好消息是,让您的计算机符合 DMA 资格非常容易。您只需要下载一个[Wintoys 。您可以](https://www.neowin.net/news/wintoys-new-update-lets-you-set-classic-file-explorer-uninstall-edge-and-more-in-windows-11/)[从 Microsoft Store](https://apps.microsoft.com/detail/9P8LTPGCBZXD)免费获取它,然后转到“调整”选项卡,打开“系统”部分,轻触“数字市场法案”开关,然后重新启动系统(无需更改您的系统和Microsoft Store)地区),这样就可以拥有卸载 Edge 并享受 Windows 11 中的其他自由,包括减少整个操作系统中的烦恼。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1118.htm)
苹果继续向外界开放其产品耐久性测试,以便让消费者了解该公司如何继续平衡iPhone和其他产品的设计、耐用性和可修复性。为了打击一些为了点击量而故意损坏和毁坏 iPhone 和其他苹果设备的视频制作者,该公司邀请了一些[不参与](https://mkbhd.com/)此类行为的知名 YouTube 用户以及一些行业研究公司参观其一个测试设施。  Counterpoint Research 是受邀参加最近一次巡演的机构之一。虽然像 iPhone 这样的产品之所以受欢迎有很多因素,但那些爱护自己设备的买家往往能够在升级时将其赠予其他用户。 苹果的测试设施会模拟最坏的情况,包括环境因素、液体/水和跌落测试。虽然设计出更耐损坏的产品是可能的,但苹果及其竞争对手必须在重量、材料成本和许多其他因素之间取得平衡。  Counterpoint 指出:“我们见证了长达 100 小时的盐雾测试、高光强度暴露以及亚利桑那沙漠的灰尘暴露,以分析细沙颗粒进入 iPhone 扬声器或充电端口时会发生什么。” 针对AirPods的一些测试还涉及模拟汗液和耳垢。 然而,掉落是智能手机最终需要维修的三大原因之一。使用保护壳保护您的移动设备是保护背面和正面玻璃的最佳方法之一,因为大多数保护壳都有一个“边缘”,可以防止正面玻璃在掉落时受到直接撞击。  为了进一步完善测试程序,苹果公司开发了一款机器人,“它可以将设备以不同角度甚至不同表面(包括碎石板、花岗岩和沥青板)跌落,”该公司表示。该公司还对其产品进行振动测试,所有测试结果均由苹果工程师进行研究。 早在2023年,消费者情报研究合作伙伴(Consumer Intelligence Research Partners)就对iPhone和Android设备的“耐用性”进行了一项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用户中[约有60%](https://cirpapple.substack.com/p/old-iphones-are-in-pretty-decent)表示他们的产品运行正常,没有出现问题。 另有21%的受访者表示手机有一些划痕,但仍然可以使用。13%的受访者表示手机玻璃有裂缝,但仍然可以使用,而只有6%的受访者表示手机损坏严重,无法使用。  CIRP 对 iPhone 和 Android 耐用性进行的平均评估。图片来源:CIRP [Counterpoint Research 发现](https://www.counterpointresearch.com/insight/the-unseen-grind-a-visit-to-apples-durability-lab/),苹果在“幕后投入了大量精力”来提升 iPhone 和其他产品的耐用性。该公司发现:“最终结果是,在翻新智能手机市场,iPhone 的保值率比 Android 设备高出 40%,再加上至少五年的软件和安全升级,苹果产品很容易就能迎来第二次,甚至第三次生命。”  Counterpoint 发现,苹果的其他硬件产品也表现出类似的性能和续航能力指标。该公司表示,这也是 iPhone 在全球翻新智能手机市场占据超过 56% 份额的原因之一。 Counterpoint 在报告中表示,耐久性和可修复性因素有时会相互冲突,这一发现很有启发。高耐用性的产品并不一定更容易维修,而易于维修的设备也可能不那么耐用。 Counterpoint 指出: “测试规模之大,至少有 10,000 部 iPhone 在上市前经过严格测试,充分说明了苹果质量保证工作的深度和广度。” 苹果公司拥有超过 200 个产品测试设施。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1114.htm)
7月5日下午6点前后,因用户下单量突破历史峰值,触发了服务器限流保护,美团App小范围地区用户出现了短时服务异常,现已全面恢复,大家可以正常下单。期间部分受影响用户的优惠券,可延续至次日继续使用。 此外,针对部分受系统影响短暂出现接单异常的商家,我们将进行回溯,确保商家评分及后续排名等不受影响。 再次感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各类膨胀神券,所有用户“随时可领,随时可用”! 希望这个周末,美团可以成为您的美好生活小帮手。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1108.htm)
7月5日晚间,阿里、美团上演了外卖大战!两大平台放出了大量且大额的外卖红包券。其中包括“满25减21”“满25减20”“满16减16”等多张无门槛的外卖券。   甚至部分外卖还能“零元购”。  至此,7月5日晚上的外卖大战正式开启。 泰勒亲自试了一下,一杯最常见的瑞幸美式咖啡,在红包券的加持下,美团、阿里平台购买仅分别需要2.2元和4.2元,且不需要配送费。   一个肯德基的香辣鸡腿堡外卖价格仅需要不到10元,优惠20元。  麦当劳一份双层鳕鱼汉堡套餐,平时需要超40元,7月5日晚间仅需要支付28元。  随着优惠券的发放,不断有用户涌入阿里、美团两大平台下单,导致美团一度出现宕机。 网友反映美团外卖点餐页面卡顿、优惠券使用异常,多次重试仍无法下单。 对此,美团方面回应称, 7月5日下午6点前后,因用户下单量突破历史峰值,触发了服务器限流保护,美团App小范围地区用户出现了短时服务异常,现已全面恢复,大家可以正常下单。在此期间部分受影响用户的优惠券,可延续至次日继续使用。此外,针对部分受系统影响短暂出现接单异常的商家,“我们将进行回溯,确保商家评分及后续排名等不受影响”。  美团内网公布的信息显示,截至7月5日22时54分,美团即时零售当日订单已经突破了1.2亿单,其中餐饮订单已超过1亿单。当晚20时45分,美团内网曾显示即时零售日订单突破了1亿单。  **为何突发外卖大战?** 7月5日的外卖大战,可能源于阿里宣布下场加入外卖补贴引发。 7月2日,**淘宝闪购**宣布,**启动规模高达500亿元的补贴计划**,将在未来12个月直补消费者及商家,通过发放大额红包、免单卡、官方补贴一口价商品等方式给消费者带来优惠,同时上线店铺、商品、配送补贴及免佣减佣等措施,促进商家生意增长。 有消息称,7月5日是阿里外卖的冲单日,目标是峰值订单超过美团,预计9000万到1亿单。另外,阿里外卖的目标是2到3个月后,整体订单和美团对齐。 而为了阻击阿里,美团也上线了大量的外卖优惠券。 高盛在最新研报中构建了三种竞争情形,以评估外卖配送和即时零售市场的未来格局。 **情形一(基准情形):假设美团成功捍卫市场份额领先地位。** 基于用户忠诚度、配送网络优势和在低线城市的强势地位,美团将与阿里、京东形成5.5:3.5:1的市场格局。在此情形下,美团将牺牲短期盈利能力,外卖和即时零售业务的EBITDA单价分别降至0.7元和0元,但长期有望恢复至1.0元水平。 **情形二:预设阿里巴巴通过持续500亿元投资获得重大市场份额。** 凭借淘宝即时商务与饿了么整合后的协同效应,以及淘宝平台2倍于美团和京东的日活用户优势,双方将形成4.5:4.5:1的双寡头格局,京东仍为第三名。 情形三:假设京东凭借商户覆盖改善和15万全职骑手的投入,实现5:3:2的三方竞争格局。京东的外卖业务EBITDA单价将从2025年的-6.2元改善至长期的0.5元。 **高盛分析认为,此轮外卖价格战的根本目标并非外卖业务本身的盈利,而是通过高频次的外卖服务获取用户流量,交叉销售至盈利能力更强的电商和旅行业务。** 高盛预计,将外卖亏损视为营销支出的长期投资策略,将在2025年至2026年上半年给各平台带来近期阵痛,但可能在中期带来营销效率提升。 **长期来看,随着竞争正常化,阿里巴巴和京东有望将用户获取营销支出重新配置至外卖补贴,在2027年实现适度盈利或盈亏平衡,从而提升GMV利润率。**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1106.htm)
近日,人工智能初创公司Playground AI创始人苏海尔·多西(Suhail Doshi)发出的警告帖引爆社交媒体:一位名叫索汉姆·帕雷克(Soham Parekh)的印度工程师,竟靠假简历同时拿着3-4家甚至更多初创公司的工资。随后,越来越多硅谷初创公司创始人站出来“认领”——是的,他们也雇过这位“多线程打工皇帝”,也在几周后将其炒了鱿鱼。  面对舆论海啸,帕雷克登上播客,承认“身兼数职”属实。他说自己并非贪婪,而是陷入急迫的经济困境,迫不得已每周工作140小时。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他已确认加入AI视频混剪公司Darwin。该公司创始人桑吉特·贾内贾(Sanjit Juneja)发表声明称,帕雷克是天赋异禀的工程师,公司对他有信心。 **假简历玩转硅谷初创圈** 在远程办公与全球化招聘日益普及的科技行业,工程师“一人多岗”的传闻时有耳闻,但很少有人像帕雷克那样,用假简历同时领数家初创公司高薪。他有5-6份简历,每份简历上都有5个以上不同的他实际工作过的地方。 据统计,自2021年以来,帕雷克至少签下19份全职合同,其中5份还是最近两个月才拿到。Create、Leaping AI、Lindy、Antimetal、Synthesia……几乎清一色是美国著名创业孵化器Y Combinator投资的新锐团队或AI赛道公司。 甚至,帕雷克还在Meta工作过一段时间。Meta于2021年6月发布的一篇博文显示,帕雷克当时是WebXR混合现实体验项目的贡献者,他发现“提高软件开发水平的最佳途径不仅是实践,而且是用它来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最令创始人们头疼的是,他的技术确实过硬:在白板题上游刃有余,GitHub绿色贡献图密密麻麻,加之曾参与Meta WebXR项目的光鲜履历,很容易赢得面试官的快速信任。 在资金紧张、招聘周期急促的早期创业团队眼中,帕雷克是一位很棒的人选,但几周后频繁请假、延迟交付的迹象便暴露出他“分身乏术”的现实。 更具戏剧性的是,当某位创始人因他“生病”无法报到而起疑,翻看GitHub竟看到同一时间段内他向另一家硅谷初创公司的私有仓库提交了代码,而该公司正好在官网上展示了他的头像与署名。这无疑坐实了他“多重雇佣”的嫌疑,随后更多公司对照时区与提交记录,才发现自己只是他庞大工时拼图里的小小一块而已。 **本人回应:多处工作为迫不得已** 在科技播客TBPN的采访中,帕雷克承认他确实同时为多家创业公司工作,他表示:“我首先要说的是,我并不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骄傲。这也不是我所认可的。没有人真正喜欢每周工作140个小时,但我是迫不得已才这样做的。我当时的经济状况非常糟糕。” 帕雷克表示他是在2022年才开始这样做的,这种艰苦的生活方式让他成为了“一个连续不睡觉的人”。他否认雇佣下线代写,也否认用AI代劳——所有代码都亲手敲下。 他补充说,他“非常关心”他工作的公司,他总是选择公司中薪水较低、股权较高的方案。 **“多重雇佣”并非个例** 事实上,“多线程程序员”并非个例。近年来许多科技工作者秘密同时做多份工作,以保护自己免受大规模裁员和就业市场不确定性的影响。 门罗风险投资公司(Menlo Ventures)AI投资的负责人迪迪·达斯(Deedy Das)称:“我们不知道的‘帕雷克’有成千上万。” “r/overemployed”论坛版块从2021年建立以来,成员已激增到近50万,该版块成员分享着如何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平衡多份工作的经验,如“怎样同步两台工作电脑的日历”“如何在晨会里同时静音三家Zoom”。 同时拥有至少两份工作在印度的IT行业更很常见。根据Randstad India的数据,2020年至2023年间兼职工作的比例增加了25-30%,员工们将原因归结为低薪和远程办公等因素。 然而,人才管理公司Dandelion Civilization创始人德米特里·扎伊采夫(Dmitry Zaytsev)指出:“硅谷对生产力指标和快速招聘的痴迷,创造了一个人可以同时兼顾五个职位的环境——这并非因为高效,而是因为没人真正关注人。” 法律层面,在加州同时受雇多家公司并不违法,除非劳动合同明确禁止。但对远程印度工程师群体来说,少数人的造假又可能放大偏见,让更多合法求职者被一票否决。 AI公司Synthesia企业事务和政策主管亚历山德鲁·沃伊卡(Alexandru Voica)警告说,利用灵活工作政策的员工可能会给其他工程师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可能会让雇主重新考虑是否应该继续实施混合办公政策,导致这些福利被取消。 虽然帕雷克的阴谋已被揭穿,但硅谷的“二次机会”神话再次上演。帕雷克表示他已在AI视频混音初创公司Darwin找到了一份工作,该公司的创始人贾内贾也证实了这一点。贾内贾称:“帕雷克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工程师,我们相信他有能力帮助我们将产品推向市场。”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1104.htm)
 ## 小米 YU7 今日起开启交付,全国 58 城用户将喜提新车 小米汽车官微昨日发文宣布,小米 YU7 明天将正式开启全国交付,覆盖全国 58 个城市(官微暂未公布具体城市名单)。  6 日上午 10:00 至 7 日晚上 24:00,小米 YU7 还将开启限时改配。锁单用户 (非准现车) 都可参与改配,如改配成功,将重新安排生产并重新计算预计交付时间。此次改配仅限 YU7 标准版 / Pro / Max 之间进行版本修改,或对 YU7 订单配置进行修改。(来源:IT 之家)  ## 降价奏效,苹果 iPhone 二季度在国内销量实现两年来首次增长 近日,研究机构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一份报告显示,预计 2025 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同比略有上升,华为和苹果引领增长。 得益于 iPhone 16 系列促销活动,尤其是 iPhone 16 Pro 和 iPhone 16 Pro Max,苹果 5 月份实现销量增长。 也正是靠着降价这一步棋,今年第二季度,苹果 iPhone 在中国的销量实现两年来首次增长,不过反观竞争对手华为(增速 12%),增速仍要远超他们的 8%。(来源:快科技) ## 英伟达 GeForce 宣布参展 BW2025,RTX 5080/5070 公版显卡限量发售 英伟达昨日发布公告,宣布 7 月 11 日-7 月 13 日「GeForce 神秘登陆 Bilibili World 2025」。  英伟达表示,届时将开放 RTX5080/5070 公版显卡售卖。自 7 月 5 日起,用户可登录 B 站 App 在线预约(打开 bilibili 右下角「我的」,点击推荐服务「BW 乐园」,按页面指示完成预约)。 除此之外,英伟达还将举行多场游戏试玩会,包括暂未发售的《明末:渊虚之羽》(7 月 13 日),届时将有超过 30 名 UP 主陆续空降展台,与玩家展开现场直播、合影互动、水友赛等活动。(来源:IT 之家) ## Meta 继续为 AI 业务「招兵买马」,计划收购声音克隆企业 PlayAI 部分资产 彭博社六月末报道称,Meta 正与 AI 声音克隆企业 PlayAI 展开深入谈判,计划收购这家小型初创公司的技术和部分员工。不过根据知情人士的消息,这笔交易尚未最终确定,仍可能发生变化。 PlayAI 技术和人员资产的加入将进一步丰富 Meta 在 AI 领域的储备,尤其是在 AI 助手和智能眼镜等软硬件的语音功能方面,提升与 OpenAI、谷歌在这一方面的竞争力。 与 PlayAI 的谈判是 Meta 的 AI「买买买、挖挖挖」行动的最新篇章之一:就在上个月该企业以 143 亿美元(现汇率约合 1024.91 亿元人民币)收获 Scale AI 近半数股权同时带走其创始人收获 S;近来又有消息传出 Meta 斥巨资从 OpenAI 挖角多位研究人员。(来源:IT 之家)  ## 美团即时零售日订单已突破 1.2 亿,餐饮订单占比过亿 据美团内网公布信息显示,截至昨日 22 时 54 分,美团即时零售当日订单已经突破了 1.2 亿单,其中,餐饮订单已超过 1 亿单。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当晚 20 时 45 分,美团内网曾显示即时零售日订单突破了 1 亿。这也意味着,在 2 个小时的时间内,美团已产生了超过 2000 万笔订单。考虑到周末夜宵时段仍然是外卖高峰期,这一数据目前仍在增长中。 7 月 5 日是暑期消费旺季正式开启后的第一个周末,也是外卖消费的传统促销季。公开报道显示,去年夏天美团的订单峰值超过了 9000 万单。(来源:雷锋网) ## 英特尔前 CEO 帕特·基辛格承认他低估了 AI 的影响 今日,日经亚洲的一篇报道称,英特尔前首席执行官帕特·基辛格承认,在他任职期间,公司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做法乏善可陈。  他说,「我和英特尔的几乎所有人都低估了人工智能的影响。纵观今天的人工智能芯片,不难发现芯片在人工智能计算方面的性能不断提升,但这些芯片的功率效率却三代都没有改变。」 英特尔对人工智能的犹豫在基辛格最初认为「推理」就是一切的时候就更加明显了,当时 NVIDIA 和其他公司正忙于模型训练。当时英特尔的前首席执行官声称,公司已准备好抓住推理需求的机遇,甚至将 CUDA 称为「护城河」。尽管如此,我们从未在人工智能领域看到英特尔有任何产品能够与 NVIDIA 竞争,除了他们的 Xeon 服务器 CPU 这种统治市场数十年的产品。(来源:cnBeta) ## 3C 认证充电宝销量猛增,部分商家库存告急 7 月 5 日消息,据央视财经报道,近期,「充电宝召回」事件引发广泛关注,3C 认证已成为消费者衡量充电宝品质的关键指标,国内部分机场也加强了对充电宝 3C 标识的查验力度。  记者探访发现,线下市场和电商平台带有 3C 标识的充电宝产品销量都出现增长。记者在几大电商平台发现,在售的充电宝产品均已带有 3C 认证标识,无 3C 认证的充电宝已经被禁止上架销售,部分商家库存告急。(来源:IT 之家) ## 谷歌 DeepMind、普林斯顿大学推出新 AI 模型,可精准预测人类行为 7 月 5 日消息,据外媒 iXBT 4 日报道,德国 Helmholtz AI 研究计划、谷歌 DeepMind、普林斯顿大学等机构的研究团队近日联合发布了一项重要成果:一款名为 Centaur 的通用型 AI 模型,首次实现了在大规模认知任务中预测人类行为的能力。 Centaur 基于 700 亿参数的 Llama 3.1 语言模型,并通过名为 Psych-101 的数据集进行了专门训练。该数据集汇集了来自 6 万名参与者、覆盖 160 个实验的超过 1000 万个决策,涵盖了感知、记忆、逻辑推理、道德判断及不确定性决策等领域。凭借这一训练方式,Centaur 能够在未接触过的新情境下做出精准预测。 目前,Psych-101 数据集和 Centaur 模型已全部开放,未来还计划拓展应用至儿童心理学、精神病学等更多领域。(来源:IT 之家)  ## 领克 900 2.0T 探索版汽车启运:2.0T 发动机、全球首搭 NVIDIA Thor 芯片 领克汽车官方公众号昨日发文宣布,领克 900 2.0T 探索版汽车正式启运,将陆续抵店。 据介绍,领克 900 2.0T 探索版汽车搭载 2.0T 发动机(VEP4)+ 3DHT Pro(P1+P2)+ P4*2「1+3」动力构型,支持 4.3s 零百加速,综合续航 1443km。  该车采用 GVMC 域控制底盘配合矢量机动技术,实现 ±10° 后轮转向,转弯半径小于 5 米,支持蟹行模式,可避开周边障碍。 该车还支持寰宇一体卫星通信,可一键直连天通卫星,支持 24H 无盲区守护、紧急情况时自主发起卫星救援、5~10 米定位精度、360° 无死角安全支持、中国全域覆盖等特点。(来源:IT 之家) ## Photonmatrix 便携式激光驱蚊器海外众筹:每秒可消灭 30 只蚊子,黑暗中也能工作 科技媒体 Tom's Hardware 7 月 4 日发布博文,报道称在 Photonmatrix 便携式激光驱蚊设备正在 IndieGogo 平台众筹,起售价为 498 美元(现汇率约合 3569 元人民币),每秒最多可以消灭 30 只蚊子,且在黑暗中也能工作。 Photonmatrix 的一大特点是能够在黑暗中工作,有效范围可达 6 米(19.7 英尺),并且可以使用充电宝供电,最长可持续 16 小时。  这款设备分为基础版和专业版,基础版的有效范围是 3 米(9.8 英尺),售价为 498 美元而专业版则翻倍至 6 米(19.7 英尺),专业版的价格也因此高出 200 美元,达到 698 美元,不过早鸟价可以便宜 40 美元。 众筹目标是 2 万美元(现汇率约合 14.3 万元人民币),目前已超过这一目标的 1300%。尽管资金水平充足,但这款产品目前仍处于原型开发阶段,距离商业生产还有不少挑战。(来源:IT 之家)  ## 温网使用 AI 判罚引选手不满,组委会回应「系统比人工更可靠」 据英国《卫报》4 日报道,温布尔登组委会为使用 AI 司线系统辩护,回应英国一哥杰克・德雷珀对其「并不百分百准确」的质疑。 德雷珀在第二轮不敌 36 岁的前温网亚军马林・西里奇后表示,人工司线被取消令人惋惜。当地时间周四的比赛中,现年 23 岁的德雷珀对采用 AI 技术的鹰眼系统表现出不满。在第四盘的一次争议判罚中,对手发球被判界内,他当场摊手质疑。  德雷珀在赛后表示:「老实说,我不认为这项技术真的完全准确。今天有几个球,系统显示在场地上留下了印记,但从粉末痕迹来看根本不可能。我想它终究不是完美的,这种偏差可能只有几毫米。」 赛事总监杰米・贝克表示:「现在 ATP 巡回赛强制采用实时判线技术,其他两项大满贯也已用上四五年了。」其认为,这也意味着相关技术越来越成熟,认证流程也更加专业。「从准确性到稳定性,如今整套系统的表现可以说达到了网球历史上的最佳水平。」(来源:IT 之家)
<blockquote><p>企业在数据治理从零到一的探索中,普遍面临启动声势浩大却后劲不足的挑战。突破这一困境的核心在于,产品经理必须主导构建可自我持续的长效运营机制,并同步培育深入肌理的数据文化,使治理工作真正融入企业日常运转。</p> </blockquote>  ## 一、长效运营机制 ### 1. 流程固化与标准化 **核心流程覆盖:**明确涵盖数据标准全生命周期(申请、评审、发布、废止)、数据质量问题闭环管理(发现、提报、定责、处理、验证)、元数据主动维护更新、数据安全策略动态调整等关键环节。 **精细化流程设计:**以数据标准评审流程为例,需详细规定: - **申请条件:**触发场景(如新业务上线、现有标准不满足需求)、所需材料(业务定义、预期范围、影响分析)。 - **评审机制:**评审委员会组成(业务专家、数据Owner、技术代表)、评审标准(业务价值、技术可行性、与现有标准兼容性)、决策流程(投票制/负责人制)、评审周期。 - **发布与宣贯:**正式发布渠道(企业知识库、平台公告)、版本管理、面向相关用户的培训和通知机制。 **问题处理流程:**建立统一的问题提报入口(如治理平台工单系统),明确定责规则(基于数据Owner或系统归属),设置严格的分级响应时效(如P0级问题需2小时内响应),并明确问题关闭的验证标准(业务用户确认解决)。 ### 2. 角色职责落地 **数据Owner(业务侧):**承担核心职责包括:审批所辖业务领域的数据标准提案;认领并推动解决归属的数据质量问题;主导或参与数据资产价值评估与优化方案制定;审批敏感数据访问申请。其考核应直接挂钩所负责领域的关键数据质量指标达标率、数据标准覆盖率、数据问题解决时效。 **数据管家/数据管理员(常驻技术或数据团队):**负责日常执行:在治理平台维护和更新元数据信息(业务描述、技术属性、血缘关系);监控数据质量规则执行情况,生成报告;作为桥梁协调业务部门与技术部门的数据需求;执行基础的数据清洗和修正操作。其绩效可关联元数据完整率、及时更新率、数据质量监控规则配置有效率、业务部门满意度等。 **产品经理推动点:**主导编写详尽的《数据治理角色职责说明书》,与HR部门协作,将这些职责明确写入岗位说明书,并确保在绩效考核方案(KPI/OKR)中占有可衡量的权重。 ### 3. 平台化支撑 **元数据平台:**核心是提供强大的搜索与血缘分析能力。设计需考虑:支持自然语言和标签化搜索;直观展示表、字段级血缘(来源、转换过程、下游依赖);提供便捷的元数据编辑和补充界面(支持批量操作);集成数据字典功能,确保业务术语与技术字段的准确映射。开放API供其他系统(如BI工具、数据开发平台)集成消费元数据。 **数据质量平台:**关键在于规则引擎与监控可视化。需支持:灵活定义多维度数据质量规则(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时效性、唯一性);配置规则执行的调度频率和触发条件;提供实时/准实时的质量监控仪表盘,按数据域、系统、表进行问题分级告警(邮件、钉钉/企微);内置问题工单流转功能,与定责机制联动。 **数据资产目录:**目标在于提升数据可发现性与理解度。功能设计应包含:面向业务用户的数据资产搜索与浏览(按主题域、业务场景分类);清晰展示数据资产的关键信息(Owner、质量评分、更新频率、安全等级、热门度);支持用户评论、收藏和订阅变更通知;与元数据平台深度集成,确保信息一致性。 **产品经理关注点:**定期进行平台用户活跃度分析(登录频率、核心功能使用率)、用户调研(NPS、易用性反馈)、工单分析(高频问题类型),驱动平台功能的持续迭代优化,提升用户采纳率和满意度。 ## 二、价值度量与持续改进 ### 1. 构建价值度量指标体系 **指标选取原则:**紧密对齐业务目标,可量化,可采集,具备可比性(时间维度、业务单元维度)。 **核心度量指标示例:** - **数据质量:**关键业务数据项的质量达标率(%)、数据质量问题平均解决时长(MTTR)、问题复发率。 - **数据效率:**数据需求平均交付周期、数据资产目录的月活跃用户数(MAU)/搜索量、元数据覆盖率(%)。 - **数据安全:**敏感数据识别准确率、未授权访问事件数量、数据加密覆盖率。 - **数据应用:**基于治理后高质量数据做出的关键业务决策数量/占比、数据服务API调用成功率。 **产品经理行动:**主导设计度量方案,明确指标定义、计算口径、数据来源(治理平台日志、工单系统、业务系统埋点)、展示形式(治理价值仪表盘),并建立定期(如月度/季度)的指标回顾与报告机制。 ### 2. 建立闭环反馈与优化机制 **多元化反馈渠道:** - 在治理平台内嵌用户反馈入口。 - 建立专门的数据治理问题工单系统(与ITSM集成)。 - 定期(如每季度)开展用户满意度问卷调研(覆盖易用性、流程效率、价值感知)。 - 组织核心用户(业务代表、数据管家)焦点小组访谈。 **反馈处理流程:** - **收集与分类:**按主题(流程、规则、平台功能、数据问题)归类反馈。 - **根因分析:**深入分析问题本质(如用户反映目录难用,需区分是信息缺失、搜索功能弱、还是UI设计问题)。 - **优先级排序:**基于影响范围、解决成本、与治理目标契合度进行排序。 - **制定方案与执行:**形成具体的流程优化方案、规则调整或平台功能改进计划,并落实执行。 - **反馈闭环:**向提报者告知处理进展和结果。 **产品经理角色:**作为反馈循环的“引擎”,负责流程设计、推动分析、协调资源执行改进,并确保闭环。 ## 三、数据文化培育 ### 1. 分层认知提升 **高层管理者:**阐述数据治理对战略落地(如客户体验提升、风险控制、运营效率优化、合规遵从)的关键支撑作用,强调数据作为战略资产的长期价值。通过治理委员会会议、专项汇报进行沟通。 **业务人员:**聚焦数据治理如何直接解决其痛点:提升日常报表数据的可信度,缩短取数等待时间,快速找到所需数据资产,确保业务决策基于可靠数据。通过业务部门内部培训、实操工作坊进行宣贯。 **技术人员:**阐明数据治理(如清晰的数据标准、准确的元数据、质量监控)如何提升开发效率(减少数据理解成本、降低数据清洗负担、保障数据管道稳定)、便于系统集成、满足审计合规要求。通过技术讲座、最佳实践分享进行交流。 **传播形式:**制作精炼的知识卡片、常见问题解答、定期推送治理进展与成效简报、在内部协作平台设立治理专区。 ### 2. 强化跨部门沟通与协作 **制度化沟通:**建立定期的数据治理工作组会议(如双周会),核心成员(业务数据Owner、数据管家、IT负责人、PM)必须参与,议题聚焦问题解决、进展同步、决策事项。 **知识共享平台:**利用企业Wiki或协作工具建立数据治理知识库,鼓励: - 技术人员分享数据清洗脚本模板、质量规则配置心得。 - 业务人员贡献数据使用场景描述、业务术语定义。 - 数据管家发布元数据维护指南、常见问题处理手册。 **产品经理职责:**主动搭建并维护这些沟通桥梁,促进信息透明和相互理解。 ### 3. 设计激励与认可机制 **正式激励:** - 推动将数据治理职责履行情况(如数据Owner的质量达标率、数据管家的元数据维护效率)纳入个人绩效考核。 - 探索设立专项奖励:“年度卓越数据Owner”、“数据质量卫士”、“元数据贡献奖”,结合物质奖励与荣誉表彰。 - 在晋升评选中,将员工在数据治理方面的贡献作为重要考量因素。 **非正式认可:** - 在治理会议、内部通讯、公司公告中公开表扬优秀个人和团队。 - 展示数据治理成功带来的具体业务收益(如“因XX数据质量提升,YY业务决策效率提高Z%”)。 **产品经理推动:**设计可操作的激励方案,与HR、管理层达成共识,并负责具体落地执行和宣传。 ## 四、产品经理的核心使命 在0-1阶段,产品经理是数据治理成功落地的关键枢纽,需承担多重关键职责: - **流程架构师:**深入理解业务流程痛点与数据痛点,设计符合企业实际、兼顾规范性与可操作性的治理流程(申请、评审、问题处理、安全管控)。主导编写详尽的SOP文档,并建立流程遵从度检查机制。 - **运营指挥官:**协调数据治理委员会、业务部门、IT部门、数据团队等多方资源,制定清晰的运营计划(月/季度),组织例会跟踪进度,识别并清除执行障碍,确保各项机制(流程、角色、平台、度量)有效运转。 - **价值量化师:**设计并落地数据治理价值度量体系,建立自动化数据采集与仪表盘展示。定期分析指标变化,解读数据背后的含义,向管理层和利益相关方清晰传达治理投入带来的实际业务收益和ROI,为争取持续投入提供依据。 - **平台产品负责人:**深度参与治理平台(元数据、质量、目录)的规划与设计,代表用户(业务和技术)提出需求,定义功能优先级。持续跟踪平台使用数据与用户反馈,驱动平台功能迭代优化,提升用户体验和平台价值。 - **文化播种者与联结者:**策划并执行数据文化培育活动(培训、宣传、知识分享)。主动倾听各方(高管、业务、技术)对数据治理的反馈、疑虑和建议,促进相互理解,营造开放协作、数据驱动的氛围。解决跨部门协作中的摩擦点。 本文由 @阿堂聊产品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惨烈的刑事案件之下,是无数承受着如山压力、困于铜墙铁壁般体制中飞行员的悲鸣。被漠视的申诉、难以承受的“天价”枷锁、习以为常的超负荷运转、形同虚设的心理关爱,以及暗流涌动的系统腐败——这一切织成了一张窒息之网。
 最近的新闻(这部分差不多40分钟左右结束) 1、《圣歌》将于26年1月12日停服 2、万代南梦宫收到了日本国税局高达70亿日元的税款 3、《魔法门之英雄无敌:上古纪元》将由Hooded Horse发行 4、生化危机手游,《生化危机:Survival Unit》 5、《怪物猎人:荒野》太不行了 6、《攻壳机动队 THE GHOST IN THE SHELL》公布特报预告 浅聊一下(差不多1小时15分钟左右结束) 1、解限机 2、皮诺曹的DLC 重点内容: 死亡搁浅2
高通骁龙 8 Elite Gen 2 有两个版本正在开发中,其中一个版本采用三星 2nm GAA 工艺制造,代号为“Kaanapali S”。 遗憾的是,据传高通正在考虑是否在定于9 月 23 日举行的骁龙峰会上发布其旗舰 SoC 的两个版本,因此圣地亚哥工厂不仅放弃了与这家韩国代工厂的合作,还移除了 8850-S 和 8850-T 的标识符。假设此传言属实,那么台积电又将拥有为其客户独家履行订单的又一年。  有一段时间,我们认为高通本可以稍微控制其旗舰芯片组的定价。遗憾的是,该公司无法维持双重采购方式,因为爆料人 @Jukanlosreve 在 X 上分享的传闻显示,8850-S 和 8850-T 标识符已不再存在,字母“S”表示三星制造的 SoC,而“T”表示台积电的解决方案。 移除这些芯片后,预计只有 SM8850 会为即将推出的旗舰产品提供支持,包括三星 Galaxy S26 系列,该系列之前曾被提及将搭载基于 2nm GAA 节点量产的骁龙 8 Elite Gen 2 处理器。高通并未说明为何不再订购上述制程,但三星可能无法克服由来已久的良率问题。 在上个月启动的 Exynos 2600 原型量产阶段,三星正与两个部门合作,以确保在未来几个月内将其 2nm GAA 良率提升至 50%。然而,为了实现量产,良率至少需要达到 70%,而高通或许早已预见到三星可能无法实现这一目标。这意味着将生产出更多“缺陷”的骁龙 8 Elite Gen 2 芯片,迫使该公司提高其合作伙伴未分档部件的单价。 由于 SM8850 是唯一现存的版本,高通参考设计芯片(也称为 QRD8850)的售价估计为 15000 美元,这将使手机制造商测试其即将推出的旗舰产品的成本更高。目前,骁龙 8 Elite Gen 2 将完全采用台积电第三代 3nm 工艺(也称为“N3P”)进行量产。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1102.htm)
纵观英特尔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的成就,你会发现它简直令人失望,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加速器和机架级解决方案领域。即使经过数年的努力,他们也未能拿出具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诚然,英特尔确实向市场推出了 Gaudi 人工智能加速器,但云计算公司却鲜有采用,这表明英特尔在这个最热门的行业中远远落后于竞争对手。 如今,[日经亚洲的一篇报道](https://asia.nikkei.com/Editor-s-Picks/Interview/Ex-Intel-CEO-says-US-manufacturing-needs-long-term-patient-capital)称,英特尔前首席执行官帕特·基辛格承认,在他任职期间,公司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做法乏善可陈。他说: <blockquote><p>我和英特尔的几乎所有人都低估了人工智能的影响。纵观今天的人工智能芯片,不难发现芯片在人工智能计算方面的性能不断提升,但这些芯片的功率效率却三代都没有改变。</p></blockquote> 英特尔对人工智能的犹豫在基辛格最初认为“推理”就是一切的时候就更加明显了,当时 NVIDIA 和其他公司正忙于模型训练。当时英特尔的前首席执行官声称,公司已准备好抓住推理需求的机遇,甚至将 CUDA 称为“护城河”。尽管如此,我们从未在人工智能领域看到英特尔有任何产品能够与 NVIDIA 竞争,除了他们的 Xeon 服务器 CPU 这种统治市场数十年的产品。  再来看英特尔和人工智能领域目前的动态。该公司原本充满希望的加速器项目 Falcon Shores已被取消,新任首席执行官陈立武正计划通过 Jaguar Shores 进军机架级市场。NVIDIA 和 AMD 等竞争对手多年来一直在提供各自的解决方案,而英特尔却在这个过去几个季度创造了数千亿美元收入的行业中杳无音讯。如今,他们连维持现有业务都举步维艰,更遑论拓展新领域了。 英特尔前首席执行官陈立武仍然认为,尽管内部半导体制造部门承担着财务责任,但其才是进行产品设计的最佳方式。英特尔因其“IDM 2.0”战略而饱受诟病,而新任首席执行官陈立武似乎正试图与其脱钩,减少对代工业务的关注,转而专注于英特尔的核心业务之一——设计。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11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