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quote><p>面对来自各方的需求,如何做出明智的决策,既满足业务需求又不迷失产品方向,是每个产品经理都需要面对的挑战。本文将探讨如何避免成为“老好人”式的产品经理,确保产品始终围绕用户价值进行优化和迭代。</p> </blockquote>  作为产品经理,常常会有面临很多需求,不知道如何抉择哪些需求该做,哪些需求不做,哪些需求先做,哪些需求延期做。 在解决以上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先理清一下,产品经理到底是服务的谁? 有的产品经理在面临老板的需求,会有无法推脱的困扰,毕竟老板是金主是上级,如果不做,可能工作不保,丢了饭碗。 在面临的与之并肩作战的运营需求,也责无旁贷。互联网常有一句话“产品经理负责生娃,运营负责养娃”,现在养娃需要支持,产品经理如果推脱,到时候业绩完成不了,是你产品不给做需求的锅,这天空飞来的横锅,产品经理抗起也实在是冤。 那老板的需求要做,运营提的需求也要有,产品本身还有很多功能需求也要做,作为level不高的产品经理,我们只能加班加点的默默承受吗?揽来一大堆需求给开发,开发的熬夜加班,头发一掉一大把。 产品汪还不时给程序猿灌蜜汤“我给你提需求,不是害你,是爱你呀,傻瓜!” 程序猿回怼一句:“汝之蜜糖,吾之砒霜”!加班熬夜,翻白眼的力气都没了。 年终述职的时候,产品经理可自豪啦,我今年做了几十上百个需求,老板的需求做了,运营的需求也做了,产品本身的需求也做了,我这一年很忙,锅得很充实,我多么牛掰呀!大家都离不开我。 其实,忙得晕头转向的产品经理,不是一个好的产品经理。如果来者不拒的需求都照单全收,是非常危险的,一方面浪费了资源。另外一方面,疲于应付,却失去了更多思考地方,让我们形成了管窥之见,认为实现了很多需求就很不错了。 其实很多需求,本该产品经理把关的,产品经理却没有尽到该尽的职责。可能会忘了我们的产品最终是要服务用户的,这些需求是不是服务用户,是不是用户想要的。 产品再有价值,如果不能与用户达成共识,那也只是自嗨。 产品经理给开发提需求特性,每个实现的特性,都是有成本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机会成本。 占据开发时间,需要产品、开发的人力投入,产品、开发投入了这个特性,同时就没有办法再做其他的特性。因此我们在给开发提特性的时候,需要做合理的取舍。那做取舍到底要遵循哪些原则呢? 我们在做需求取舍时,可以参考KANO模型。 KANO 模型是东京理工大学教授狩野纪昭(Noriaki Kano)发明的对用户需求分类和优先排序的有用工具,以分析用户需求对用户满意的影响为基础,体现了产品性能和用户满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产品的特性是从产品本身的角度出发,而产品的属性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 产品的特性实现是功能实现,用户属性的实现是满足用户用户的诉求。产品的功能最终是要服务用户的,如果不能服务用户,就是无效投入,甚至还有可能是反向投入。 因此我们需要从用户角度出发,做产品需要有用户思维。用户角度的属性,可以分为期望属性、魅力属性、必备属性、无差异属性、反向属性。 期望属性是体现产品的核心价值,是用户购买的你的产品,最希望获得的价值点,需要确定性交付,如果用户买了你的产品,不能确定性交付,那用户就会不满意,认为是被割了韭菜。 假如您的产品是功能性产品,用户购买你的产品是为了拥有某个功能,如果你的产品不能提供用户期望的功能,那用户就会认为你的产品不是她期望的产品,可能下次就转为路人了,不会再回购,当然你的产品如果本来就是为了割韭菜就另当别论了。 举个实际的例子,如果你是卖一款结实不破的垃圾袋,能够装5斤重量不破。用户买你的垃圾袋,就是期望能把装到5斤重量的垃圾袋,轻松提到垃圾桶丢掉。 如果你的做的垃圾袋,用户拿回去装了正常垃圾重量,却在半路上破了,让垃圾撒到遍地就是,那用户就真的会认为你的垃圾袋是垃圾了。不但下次不会买,还可能会去网上投诉,影响您后面的销售。 魅力属性是用户本来对这个功能没有需求,本不在她最初的需求之内,但是买了之后,发现有额外的收益,会有一种惊喜感,会增加对你产品好感,下次还会复购的,说不定还会转介绍。 但是前提还是需要先满足期望属性,才可以追求魅力属性。同样拿垃圾袋举例,假设你的垃圾袋就是上面说的不破垃圾袋,你在垃圾袋的外观加一些可爱的图案。 用户买回去,说不定还当手提袋用,认为花的仅是一个垃圾袋的钱,买的却是可反复利用的购物袋,这个垃圾袋提供的价值就是超出用户的预期的。 必备属性是产品无需特别备注,用户也不需求特别提出,您的产品就必须具备的属性。当优化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不会提升,当不提供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会大幅降低。 比如用户现在买手机,不会特别去关注手机的信号怎么样,更多的关注手机的手感、外观、照相功能。 假设你的手机在这些方面都很厉害,但是手机信号很差,那用户就不会买账。但是如果你的手机信号很好,用户也会觉得这本身就是手机该具备的功能,不会单因为手机信号好就会对手机映像深刻。 当然这种必备属性,随着不同的背景,可能会存在变化,在手机大哥大当面临出世的时候,手机信号好就是一个期望属性。 无差异属性是可有可无的属性,你不提供用户不会不满意,你提供了用户的满意度也不会提升。 比如对于一个饿了三天三夜的人来说,你给他一个馒头和给一个精心的加了各种颜色各种造型的馒头,对他来说,是没有差异的。他当下的需求是填饱肚子,他不会觉得你花了特别多精力做出的花式馒头就能更扛饿。 反向属性,是不提供用户不会不满意,你提供了用户的满意度反而会降低的属性。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外面的一些面馆和粉馆,一般的调味料都都单独放在一边,让顾客自行添加。就是因为您认为好吃的调料,在不喜欢吃的人看来,说不定就是接受不了的味道。 如果餐馆老板擅自添加自己喜欢的吃的折耳根、香菜在顾客的碗里面,对于不能接受的顾客,无疑就是一种劝退。 通过对上面的几个用户感知的属性的认识,我们在接到的需求,也可以让其对号入座。 老板的提到需求,运营提到需求,产品规划的需求,这些需求到底是哪一种属性,站在用户的角度来思考,就非常清楚,哪些需求可以做,哪些需求不用做。 即使回应老板、回应运营,我们也有理有据。不再担心得罪老板,不再担心给运营背锅,也能体现我们的专业。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刀哥】,微信公众号:【刀哥说】,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临到过年,一场关于“礼物经济”的讨论突然热闹了起来。 线上送礼是不是真需求?商家能否真正收益于送礼?在众说纷纭的讨论中,淘宝、微信、抖音都已经躬身入局,拉开了今年春节的电商送礼大战。 不夸张地说这场“送礼”之争,无疑是2025年春节最值得谈论的新重磅战场。 **淘宝上线送礼,可在微信、钉钉使用** 1月8日,打开淘宝App的商品链接,它的页面多了一个飘条:“支持送礼物”。据了解,这是淘宝新推出的送礼功能,搭配年货节大促,淘宝还给出了活动商品单件直降85折的优惠。 雷峰网体验发现,目前可用于“送礼”的商品,基本覆盖完整的淘宝商品池。 用户在淘宝各类商品页面都可以看到“送礼”的标签,点击“送给朋友”后,用户可以选择款式、确定付款金额,并手动编辑祝福语。 完成上述步骤后,则需要设置安全口令,并通过转发淘口令及安全口令将礼物送出。  有意思的是,通过复制口令的形式,淘宝送礼完全可以不受“好友关系”的局限,只要能给对方发送消息,就能送礼——博主发博送粉丝、发短信送多年不联系的前任、老板在钉钉上送年会礼物,送礼的场景得到极大扩展。 在突破社交关系的同时,淘宝还强调了一点,用户在微信、钉钉端内点开淘口令可以直接唤起H5界面收礼。借此,淘宝送礼也基本拉平了在微信端内的体验差。 此外,在收礼人收下礼物之前,还可自行更改同价格商品的不同规格。除了需要收礼人24小时内领取礼物外,淘宝送礼在购前、售后、物流等环节与普通订单体验基本一致。  不过,目前淘宝送礼还不支持多个商品合并送礼,也不支持一个送礼口令多人领取。未来更多能力上线后,淘宝送礼的应用场景和可玩性会更加多样。 **淘宝做送礼,优势在哪?** 送礼并不是一个新的需求。 实际上,电商平台对送礼这个垂直需求的探索,早就开始了。从推出礼物卡到给爱的人也送一份,再到一起分享购物车,淘宝近年先后做了多个类似功能。 回到开头提到的,眼下互联网新贵们纷纷出招,试图从这个人情往来的热潮中挤出更多的价值。但一个被公认的现实是,想要在“电商”+“社交”上有所建树,恐怕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首先,送礼的最关键环节在于礼,礼这个层面却也离不开“货、场”两大要素。客观来看,在这场电商送礼大战中,货最全、礼最多,就是淘宝最明显的优势。  淘宝天猫在20多年的发展中,努力构建了一个大鱼多、小鱼更多的健康的、繁荣的电商平台生态,左手握着电商界最全的品牌商家,右手握着庞大的中小商家群体,一左一右推动平台生态持续繁荣的内驱力量。 这些努力最终呈现出来的结果是,淘宝平台上的商品数量已超过数十亿种,涵盖了从日常生活用品到奢侈品,从实物商品到虚拟服务,从国内到国际的各类商品。 举个例子,现在在淘宝上搜索“礼盒”,出现的商品数量和种类无疑是所有平台中最丰富的,这些都是淘宝经过十几年节假日大促沉淀下的、天然契合送礼需求的庞大商品池。 换句话说,淘宝这种资源和服务能力,与当前的送礼需求以及当下的消费形势及“痛点”,高度契合。其一,满足中国人多元化的送礼需求,其二,淘宝的货架形式也更适合用户挑礼物,实现“逛”的感觉。 说完“货”和“场”,再说电商另一核心要素“人”。 对淘宝用户来讲,上淘宝买礼物的消费习惯早已被养成。有数据显示,每天在淘宝搜索送礼相关词条的用户平均有近140万,逢年过节时,搜索量和送礼需求也更大。 此外上文提到,“淘口令”+“安全口令”的形式突破了好友关系限制,这也使得淘宝送礼可以触达的人群更广。 最后,要解决用户送礼和收礼的体验,归根结底还是要看其全链路的服务能力及保障能力。毕竟谁也不想送出去的东西出现质量问题,物流不及时,甚至连售后保障都没有。 从这方面来看,淘宝成熟且完善的电商基础设施为“送礼”提供了更为坚实的保障。 **卖家的生意又有了新的想象空间** 当人们在谈论送礼物功能为何戳中了平台和用户的心时,鲜少人发现,已经有一批淘宝卖家磨拳擦手准备迎接送礼这一波爆发式的销量增长。 过去,在市场总体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如何寻找新的增量就成了所有卖家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雷峰网近期观察发现,淘宝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方面努力给商家减负,切切实实降低商家的经营成本;另一方面积极拓展平台的促销能力,扶持商家,激发商家的活力。 今年,阿里时隔7年,再次拿下春晚的独家互动合作伙伴。从互联网企业的选择来看,春晚依旧是一个重要的营销平台。 在这个节骨眼上,淘宝送礼功能的上线对卖家来说无疑又是一剂猛药,为淘宝电商的促销经济带来了更大的可能。甚至在接下来的年货节、春晚合作中,打开新生意的增长空间。 作为国内电商的先行者,淘宝天猫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促销体系,除了著名的双11、双12、618外,还有双旦、年货节、春节、情人节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节日活动。 也因此,淘宝多年来建立了最强的大促心智和送礼心智。 其结果是,在消费者这边,过节上淘宝买礼物已经成为了日常习惯;另一边,久经沙场的卖家们,也早已在淘宝上建立起了“送礼”的商品和服务能力体系。 不可否认,当购物在人们的春节生活中占据极大比例时,他们频繁活跃的电商平台就拥有了引导人们参与新年俗的先发优势。 虽然一些互联网新贵近年来声量一直很高,也给淘宝等前辈造成了一定压力,但目前业内的共识,是其体量与淘宝等领跑者相比尚有差距。 当然,这种差距不仅在于规模,也在于淘宝多年来搭建起来的全面的支付、物流、售前售后等电商基础实施及能力,而这些能力并非其他对手一朝一夕就能补足的。 回到淘宝送礼功能上,淘宝既能保障“送礼”的及时性和确定性,又能实现服务的全面性。这让阿里“用户为先”的战略理念也得到了进一步验证。 对卖家来说,平台的每一次流量变革,都是一次巨大的红利。无论是新商家还是老商家,唯一要做的就是,抓紧每一次机会。
 在这个环节里,你能看见最近的一些傻缺动图、怪新闻、视频以及一些奇怪的东西。 あらもん@Ara_love_kirby  米利菓@torako778  禿@kaminokefusa  FINAL SAGA@finalsaga  米利菓@torako778  KAKERU@DBSKAKERU1  ケースワベ 【K-SUWABE】@KSUWABE   Affea@Affea100  HeyZAN-ロボを描く豚‐PARZIVAL@heyhey_heyzan  杉谷庄吾 「映画大好きポンポさん」 pompothecinephile@pompothecinema  くまごろ@kumagoro_mk2  デカ井@dekai___inu  Bita@Marghe_Bita  koma (コマ)@koma_98  Aleriia_V (Lera)@Aleriia_V  miche@michemashu55  Dirke@dirqe_   
<blockquote><p>在私域运营的世界里,赚钱的秘诀似乎总是围绕着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巧妙运用。本文深入探讨了那些100%赚钱的私域是如何通过把握消费者的贪婪、懒惰、虚荣和从众等心理特点,来设计营销策略并实现高效转化的。</p> </blockquote>  最近看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不喜欢花钱,之所以不花钱 要不觉得不值,要不就是钱还不够多 代入到私域里其实就搞明白一个事情:客户为什么要在你这里花钱 目前市面上90%的私域都是“吆喝式私域” 类似于街边2元店,成交纯属看老天心情赏饭吃 成交闭环都这么随性那当然赚不到钱 而真正这些年看下来赚钱的私域其实都做对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跳出吆喝式卖货,转而去“卖人性” 这就是为什么这几年“情绪价值”这个词这么火的一个重要原因 情绪的背后其实隐藏的就是人性 那想私域能赚到钱,那就必须搞懂常见的“人性弱点”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弱点去做私域 ## 01 贪婪心理 为什么都到2025年了,依然主流电商平台依然围绕着满减和满赠在做活动 其实本质就是把握住了大部分消费者都是贪婪的 不管是当下还是未来,消费者唯一不会改变的就是 “永远追求用更少的钱获得更丰富的产品和产品体验” 所以贪婪心理也算是一个最常见最容易拿捏的“人性” 从私域转化的角度去讲的话其实就两个点 **①让客户少付出** 围绕着满减为主线的营销策略 例如满300减50,满200打8折,满3件打8折,199任选三件等等营销活动,门槛和优惠随意替换就行 总之就是让用户觉得“少花钱” **②让客户多的到** 围绕着满赠为主线的营销策略 例如不同阶梯等级的满赠活动,买一赠一,买多赠多,加一元换购,组合优惠套餐,积分兑换等等营销活动 总之就是让用户觉得“花一份钱得到两份东西” 这两大营销策略确定后 接下来就是用适合的故事或者聊天技巧把活动告诉用户 然后一步一步推动客户的贪婪心理 到最后,成交自然而然发生 ## 02 懒惰心理 为什么大家都知道坚持运动就可以减肥 但是减肥产品和食疗依然有那么多的消费者 因为人的本性就是“懒惰”的,总是寄希望于通过最小的努力获得回报 那对于私域消费者来说 你的产品能帮他省事省时省力,这就是你的产品价值 把这点和客户务必要讲清楚 就像我之前做袋泡茶项目的时候,除了会告诉用户我们的茶底很好 另外更加便捷,随时随时可以冲泡,便于携带 不用担心喝的满嘴的茶叶,喝完后涮洗也很方便 从具体用户场景上去告诉他你的产品帮他“省了多少事” 除此之外,在购物流程上也务必做到尽可能简化 尽可能做到一键购买,减少结账步骤 在出现售后问题的,一个良好简单的售后操作也很重要 所以,想做好私域一定要时刻铭记:客户都是懒惰的 不要想当然的去搞一堆感动自己的流程和复杂活动 结果发现用户看不明白,买不清楚 到最后换来的只有客户的流失 ## 03 虚荣心理 如果有一个能贯穿所有消费场景的消费者角色,那一定就是VIP了 而VIP本身其实就代表着用户的“虚荣心理” 她有的别人没有,在某种程度上就会加深用户的好感 另外这种特殊对待也很容易让用户记住 所以私域里一定要利用好这种心理 想要留住大客户,那就一定要给足了客户“特殊待遇” 不管是消费的过程和服务 还是日常特殊时间节点和节日的惊喜感的维护 都是一定要做的 就像之前讲的,想做好私域其实不难 找到你的那20%的大客户,去把你能给到的最好的给她们 把你的80%的时间精力资源给他们 他们就会给你创造远超于80%的业绩 ## 04 从众心理 做私域这些年如果说最能带货的方式 一定不是自己去群里夸自己的产品多好 而是别人夸你的产品多好,还有买买买的氛围 这就是“从众心理” 也衍生出了两种非常实用的私域转化技巧 **①利用好用户的好评** 一个最基础的操作,想让你的社群用户下单 最好的做法不是自己天天在群里发一百遍你的产品有多好 找几个客户或者拖 在群里很生活化很自然的去夸夸你的产品 最好顺便和你要一下链接,这样你就能很自然的扔链接 转化效果好且不会让群里的用户觉得你在可以营销 **②快闪群快速拉爆成交** 快闪群具体的流程后续再讲 今天主要讲一下关于最后一步转化时 当你的群里有一堆的人在里面发“买了,坐等发货”“已拍,期待”时 这时候一定会有一堆用户会跟风购买 甚至可能他当下没有那么强的需求 这就是直播间成交的逻辑“多巴胺氛围+从众心理”的最好证明 所以,不管是私域,还是直播间,甚至是任何一个营销场景 凡是能卖爆无不是把握住了“人性”两个字 不要再用最简单的思维去做“吆喝式私域”了 这类私域一定是当下死的最快的一波 深度聚焦用户,聚焦“人”,聚焦“人性” 才是正道~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私域何老师】,微信公众号:【用户之道】,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等等党终于迎来了春天,2025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与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此次“国补”政策力度空前,继2024年主要集中在汽车、家电品类的补贴后,如今范围进一步扩大,正式将手机等数码产品纳入购新补贴范畴。面对这一良机,如何购买手机才能最大化利用政策优惠呢? [](https://product.cnmo.com/article/2261453.html) **怎么买最合适?** 根据国补细则,个人消费者在购买单价不超过6000元的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时,可享受产品销售价格15%的补贴,但每类产品仅限补贴1件,且补贴上限为500元。因此,像iPhone 16 Pro系列这样的高端机型,由于其售价超过6000元,将无法享受此次国补,仅标准版符合条件。值得注意的是,苹果自身的降价幅度有时也相当可观,可达1000元。同样,华为旗舰Mate 70系列的大部分机型也被排除在外,仅标准版满足条件。 [](https://product.cnmo.com/article/2261451.html) 对于有意向购买iPhone并希望获得国补的消费者,或许可以稍作观望。据预测,iPhone SE 4将于4月发布,若起售价为3999元,加上500元的国补,将是一个颇具吸引力的选择,甚至可以考虑升级内存版本。 对于其他Android机型,建议关注3300元左右的价位段,因为这个价位的手机能够充分享受国补政策,即固定500元。实际上,这个政策对3300元左右的中端机型最为有利。在这个价位段,每增加500元的预算,手机的配置和体验都会有显著提升,堪称“甜品区”。至于高端机型,售价超过4000元的机型可能更适合通过电商平台的大额补贴购买,这些补贴通常超过500元。根据去年的笔记本国家补贴经验,国补和电商平台的大额补贴往往是互斥的。 [](https://product.cnmo.com/article/2261452.html) 在选择购买时,可以考虑各厂商的子品牌,如一加、REDMI、iQOO、真我。目前在3300元价位段的有REDMI K80 Pro、一加Ace5 Pro、真我GT7 Pro和iQOO Neo10 Pro等机型,这些都是非常合适的选择。至于具体选择哪款,可以根据你对这些品牌的母公司的好感度来决定,因为它们的整体配置相差不大。 未来几个月,手机厂商还将推出新的超大杯影像旗舰,如vivo X200 Ultra、小米15 Ultra等,但根据当前情况,这些机型参与国补的可能性为零。 **Ultra机型无缘** 据博主的说法,如果超大杯机型定价为5999元,那么借助国补,实际售价可降至5499元,但预计大多数厂商不会采取这样的定价策略。 [](https://product.cnmo.com/article/2261444.html) 在评论区互动中,有网友提及小米15 Ultra可能无法享受此次补贴,博主回应指出,鉴于小米15 Ultra去年起步价已高达6499元,因此今年降价无望。换言之,价格不上涨已是万幸。回顾去年,仅有OPPO Find X7 Ultra定价为5999元,但今年Find X8 Ultra的价格预期会有所上涨。参考其他厂商过往的定价习惯,Find X8 Ultra的起步价很可能也会攀升至6499元。 [](https://product.cnmo.com/article/2261443.html) 6000元这一价格门槛颇为微妙,尽管市场上普遍将4000元以上的手机视为旗舰机,但真正的旗舰机市场分水岭其实是在6000元左右。在这个价位之上,市场主要由华为和苹果两大品牌主导,各家的高配版、超大杯以及折叠屏手机均跻身这一高端区间。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需要考虑,即如果12GB+256GB版本的手机在享受国补后售价为5499元,那么更高配置的12GB+512GB版本在原价6499元的情况下将难以销售。 **厂商怎么看?** 针对国补细则的消息,部分手机厂商已作出回应,并且有高管为用户详细计算了可获得的优惠。小米董事长兼CEO雷军在微博上询问消费者:“国补来了,年前大家打算买哪部新机?” [](https://product.cnmo.com/article/2261441.html) OPPO方面表示,国补政策将有效刺激消费者的购机热情,提升消费端的购买力,企业则要通过技术创新在供给端给市场提供更多好产品。OPPO及一加的手机产品及IoT产品将积极参加国补。 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在接受采访时对国补政策带来的积极影响持乐观态度。他表示,我们认为,在未来一年内,智能手机的销售曲线将会有所变化,总量上可能会有所增加。但总体来看,这种增长可能只是将消费者的购机计划提前,使得供应链需求有所前移。市场的长远发展仍需关注整体换机周期、技术变革趋势等综合因素。 [](https://product.cnmo.com/article/2261442.html) 荣耀方面称,“两新”政策2025年扩围,对智能终端厂商而言,是一次机遇。企业能够充分享受到我国超大规模消费市场优势,通过国家政策补贴,以高质量供给引导有效需求,延续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连续复苏态势,带来新一轮市场增长。 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11月,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达到2.8亿部,同比增长7.2%。其中,5G手机出货量达到2.41亿部,同比增长12.0%,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86.2%。 CINNO Research预测,随着以旧换新政策的实施,智能手机市场的增长趋势将进一步加速,销量有望保持稳定甚至超出预期。预计2025年全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销量将达到3.12亿部,同比增长4%。 **写在最后** 总之,这次国补政策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无疑是个好消息,特别是近期打算换购中端机的消费者,省下的500元可以用来升级配置、选择更高档位的产品或购买其他配件。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0072.htm)
商业信息网站 Business Insider 率先报道微软将根据员工绩效进行裁员,本次裁员涉及到微软的各个部门和岗位,听起来有些类似于末位淘汰法。目前微软在全球拥有 228,000 名员工,此次裁员将影响不到 1% 的员工,也就是大约会有 2200 名员工会被微软裁掉以节省成本和优化效率。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4/1031/4add2b1610007fb.jpg) 这种裁员方式和微软之前的裁员方式还是有比较大区别的,此前微软的大规模裁员通常都是某个部门的某些业务线是重灾区,而这种按照绩效方式进行裁员意味着团队里的成员都需要相互合作和竞争,避免被部门领导打出低绩效评级。 和末位淘汰不同的是,按照绩效裁员不一定每个团队都必须进行裁员,毕竟有些团队的成员可能所有人绩效都不错,只不过这最终取决于部门经理以及部门经理收到的裁员指标,毕竟部门经理通常不愿意将自己团队的成员给削减了。 微软官方也已经证实此次 “裁员” 消息:**微软注重高绩效人才,我们致力于帮助人们学习和成长,当人们表现不佳时我们会采取适当的措施。** 当前微软正在人工智能领域进行史无前例的资本投入,微软其他业务总体来说也都比较平稳向上,但估计微软还是希望继续削减团队成员、提高效率并节省成本以便能有更多资金进行其他投资。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0070.htm)
**焕新Model 3的屏幕换挡、方向盘按钮打转向灯的操作方式一直为人诟病,尤其后者被视为“反人类”设计**。那今天刚上市焕新Model Y是否也会延续这种方式呢?**先说答案,喜忧参半。**虽然特斯拉没有公开提及,但是我们可以从官方发布的焕新Model Y视频细节中加以判断。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10/2f2de4082d374ee3b196a4f5800ef045.jpg)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10/e3f834dc91df4d6aa0d70d0959e3059e.jpg) 上图是焕新Model Y方向盘,**可以看出上面的按钮和焕新Model 3明显不同,没有了转向灯按钮。**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10/076cbc8aa54b4f7fa668aeee84d54736.png) 另外,这张截图放大之后可以看到,**方向盘左侧明显是有拨杆的。**这也意味着,**焕新Model Y取消了方向盘按钮打转向灯,重新回归拨杆打转向灯的方式**,解决了很多准车主的一大心结。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10/622920859b3d410ea341a687fab4615d.jpg) 不过,**焕新Model Y方向盘的右侧是没有拨杆的,说明依然采用了屏幕换挡。** 对打断入手焕新Model Y的同学,可以衡量一下是否能接受。从以往车主的反馈来看,屏幕换挡用久了之后,大多数人也能很快适应。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0068.htm)
据外媒报道,**三星Galaxy S25系列手机起售价为964.90欧元,相较于Galaxy S24系列,价格有所上涨,涨幅在60至121欧元之间,平均涨幅约为7%**。具体来看,**Galaxy S25标准版128GB售价964.90欧元,256GB售价1026.90欧元,512GB售价1151.90欧元;Galaxy S25 Plus版256GB售价1235.90欧元,512GB售价1359.90欧元;Galaxy S25 Ultra版256GB售价1557.90欧元,512GB售价1681.90欧元,1TB售价1930.89欧元。**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10/c4acb811441642508b3a38936d5597ae.jpg) 在配置方面,三星Galaxy S25和Galaxy S25+均搭载高通骁龙8至尊版for Galaxy芯片,提供银色、海军蓝、冰蓝色和薄荷绿四种颜色版本。 而Galaxy S25 Ultra同样配备高通骁龙8至尊版for Galaxy芯片,拥有钛银蓝、钛黑和钛灰三种颜色可选。 此次三星Galaxy S25系列手机的价格调整,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一方面,消费者对于高端手机的价格变化较为敏感,此次涨价可能会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产生一定影响;另一方面,这也反映出当前手机市场原材料成本、研发成本等因素的变化,以及厂商对于产品定位和利润空间的考量。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10/a2a74cef7ecd4401a60947f374c9e4d6.pn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0066.htm)
今日,据媒体报道,福耀科技大学(暂名)校长王树国日前在福耀集团年会上现身,他在会上表示:**“今年福耀科技大学就要招生了。”**王树国称:**“曹老先生定了一个目标,说我们要对标斯坦福大学,但很多人不屑一顾,说你100亿就能办一个斯坦福?”** “没有不可能之事,看它符不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看它符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再有一批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天下没有不可能之事。”王树国说。 2024年3月,福州市福耀高等研究院发文,王树国受聘担任福耀科技大学校长。  据了解,2021年11月,福州市人民政府与河仁慈善基金会签订福耀科技大学(暂名)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福耀科技大学正式选址福州,该大学由福耀玻璃工业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曹德旺创立的基金会筹建,计划投资100亿元。**  福耀科技大学是一所民办非营利性新型应用研究型高水平大学,由河仁慈善基金会出资举办,福州市政府提供一定资金及建设管理支持,并对学校进行一定监管。 曹德旺此前表示,福耀科技大学(暂名)将学习借鉴国际先进办学理念,探索创新教学方式,实行错位办学,聚焦材料科学、精密仪器与装备、电子信息工程等制造业高端技术短板,科学设置专业学科,高水平建设教师队伍,高标准配套科研实验室,努力建成新型应用研究型高水平大学。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0064.htm)
日前,**京东航空宣布其第10架飞机——波音737-800BCF货机已完成所有投运前的准备工作,正式投入运营。**该机注册号为B-226T,最大业务荷载22.7吨,最大起飞全重79吨,3700公里满载航程。 作为新一代主流窄体货运飞机,波音737-800BCF在全球范围内已运营230架,其中国内共有46架。 京东表示,该机型不仅运营可靠性高,经济性也极为出色,适合执飞国内及近程国际航线,**后续将执行京东航空覆盖全国以及日韩、东南亚、南亚等地区的空运市场。** 据了解,目**前京东航空国际航线网络已覆盖韩国、越南、菲律宾、孟加拉、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 资料显示,京东航空于2019年9月成立,其以南通兴东国际机场为主运营基地。 2024年12月,京东航空宣布正式加入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成为其会员。 京东航空相关负责人表示:“加入国际航协是京东航空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我们将充分利用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提供的资源和平台,不断提升运营水平和服务质量,以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10/bcf910e20ffc46d384c7f1bfe94390e7.jp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0062.htm)
<blockquote><p>用户调研其实是一件很专业的事情,但不少同学都是半路出家,总是做了只感动自己,结果没什么用。这篇文章,作者总结的调研中的5个误区,可千万别犯了。</p> </blockquote>  **“自嗨”**是营销推广中常见的一大窘境,无论是过去的传统广告或者线下促销活动,还是互联网线上运营活动,大部分市场营销人员都经历过这样的尴尬。当然,也有不少产品的诞生也是出于自嗨,而后不被市场接受,迅速消亡。 早期,广告媒介还依赖印刷媒介,如:报纸、杂志阶段,广告的效果反馈是相对比较滞后的;就算到了后续的广播媒介和电视媒介时代,广告效果好坏,广告主也是无法即时感知到的,大部分广告主只能通过购买第三方广告监管机构的数据来分析广告效果。可能也是因为效果的滞后性,导致很多方案的“自嗨”属性没有被及时暴露,长此以往,自嗨,好像成了一个常态化的“现象”,而不是“问题”。 到后来,“用户研究”和“市场研究”开始出现在大众视野。但是真的可以聘请专业的用户研究团队的大厂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中小企业还是处于“空有用户研究意识,无法落地研究用户”的状态。“自嗨”现象依旧普遍。 到互联网蓬勃发展的阶段,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内部搭建用户研究团队。慢慢地用户研究开始常态化,同时也变得越来越“形式化”。所以你常常会看到:为什么做了用户调研,按照调研结论来设计产品或者方案,依然“自嗨”! **再往后,可能运营和产品经理就需要具备用户调研的技能,过程中,不少小伙伴会把【用户研究】和【用户调研】画等号,所以“自嗨”现象并未得到有效改善。**用户研究其实是个大话题,我们放到下次聊,今天聊一聊【用户调研】——一个被高频提及,但是又充满陷阱的话题。看看我们是怎么在调研过程中,一遍一遍的走进误区的。 用户调研的场景很多,为了方便分享,我们先假设一个场景:一个SaaS类产品,刚上线,出现用户新增困难,且出被转化用户逐渐流失的现象。需要通过用户调研,辅助定位问题。 ## 常见误区一:找错调研画像或者遗漏关键调研画像 可能会出现一种情况,产品经理或者推广运营会请用户运营/社群运营,帮忙寻找调研用户。从直接和用户打交道的运营伙伴视角来看,会觉得平时活跃的高价值用户,是更愿意给平台交流的用户,于是会把更愿意互动的高价值用户做为调研对象。 当然,我们是可以找高价值用户调研,他们从知道产品,到深度使用的完整链路是如何转化的,这个可以帮助我们沉淀成功经验。 但是,一定不能漏掉的就是那群**流失用户**和**从一开始就不愿意使用产品的目标用户。**只有真正撬动大部分目标用户的转化,并留住那些进入产品的用户持续使用,才是我们创造并上线一款产品的初心。 ## 常见误区二:调研过程中设置太多引导式/单选型提问 比如直接问用户“请问您觉得这款产品有哪些吸引你的地方?”、“请问您觉得这个产品的字体及大小/页面配色/icon设计美观吗?”…… 这些问题全都是误区式提问。 第一个问题的误区是:直接假设了是因为产品好,所以用户才使用,且该提问在引导用户说出产品好的地方。设想:万一这个产品是领导强制使用的呢?SaaS类产品通常存在存在一种情况【使用者可能并不是决策者】,那当前这种提问方式引导用户给出的答案,可能和实际情况大相径庭。 第二个提问的误区在于:抛开人的审美本身是主观的这件事不论,提问者直接假设了字体/配色/icon等元素是决定产品使用的关键因素,且提问是选择型提问,即用户只需回答美观/不美观,该问题就可以被终结。很多时候,产品的交互设计是否存在问题,是可以通过观察用户操作行为来得结论的。但是当你把细节拎出来,用一些比较专业的文字向用户提问,而恰巧这可能是用户不擅长的部分,在面对自己不擅长的问题面前,可能就想通过正面回复快点结束这个话题。 ## 常见误区三:以偏概全式定位问题点 这个误区很好理解,字面意思。我们日常运营的用户量级可能是十万、百万甚至千万级,可能会因为单个用户的反馈去定位问题,或者给问题定性。 比如用户反馈产品卡顿,有没有一种可能,不是产品性能问题,是用户所在场景存在网络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定体量的调研量才能支撑我们定位问题。所以和用户打交道的过程中,时刻提醒“每一个用户声音都很重要,但别把单个用户声音等同于所有用户”。 ## 常见误区四:把现象等同于问题 这个误区,可能会被大部分人忽略。“现象”,即能够被人看到、听到、闻到、摸到感觉到的一切;“问题”,即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或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如果从名词解释来看不够直观,那咱们来举个例子: “我看到100个用户在使用竞品”,这是现象,这个阶段可以引发反思,但不能得出任何结论。因为当前现象下,用户存在至少2种情况,一是只使用竞品,二是同时使用竞品和我们的产品,另外还可能存在阶段性使用等细分情况。所以它只能称之为现象陈述。 “我发现100个用户在使用我们的产品期间,因出现无法登录账号情况超过3次,陆续从我们的产品流失,而后开始使用竞品”。这就是一个问题了,需要分别通过用户调研和产品问题排查两条线,去定位用户流失根因,以及选择竞品的决策原因,同步预判使用召回的可能性。 ## 常见误区五:主观地给出结论 造成大家走进这个误区的因素较多,你走进前面任何一个误区,都容易得出主观性结论。 比如当你问一个深度使用功能的用户:“了解到您一直坚持使用我们的产品,能请您说说我们的产品好在哪里吗?” 当这个引导性问题问过后,你再想问用户“对产品有什么优化建议”的时候,大概率得到的回复就是“很好,没有需要改变的”。所以这个时候你如果得出“产品是被用户认可的,暂时没有需要优化的地方”的结论,这大概率就是一个极度主观的结论。 当然,如果再调研过程中,尽可能避开前4个误区,那第5个误区,也比较容易避开了。 作者:平平无奇小运营,公众号:有一个小仙女 本文由 @平平无奇小运营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blockquote><p>在抖音平台上,餐饮团购业务的竞争日益激烈,如何通过团购组品策略吸引用户、提升销量成为商家关注的焦点。本文将深入探讨抖音餐饮团购的组品策略,供大家参考。</p> </blockquote>  ## 一、团购组品基础 ### 1. 团购组品定义 在探讨抖音餐饮团购的特点之前,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团购组品。**团购组品**是指将多个菜品或服务打包在一起,以优惠价格销售的一种营销策略。这种策略不仅能吸引用户购买,还能提高客单价和利润率。常见形式包括:  通过精心设计的组品策略,商家可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同时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 2. 组品重要性 在抖音餐饮团购业务中,组品策略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不仅是吸引用户、提升销量的关键因素,更是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通过精心设计的组品策略,商家可以显著提高用户转化率和客单价,从而实现业绩增长。  组品策略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吸引用户注意力**:优质的组品能够激发用户的购买欲望,特别是在短视频平台上,吸引眼球的套餐更容易被用户注意到并产生兴趣。 - **提升销量和客单价**:合理的组品策略可以显著提高用户的购买意愿和消费金额。数据显示,采用多样化组品策略的商家平均交易额提升了14-19%,其中次卡商品的贡献度高达68%-90%。 - **培养用户忠诚度**:通过设置次卡等多次使用的商品,可以有效提高用户的回头率和忠诚度。这类商品不仅提高了用户的使用门槛,还增加了他们对品牌的认同感。 - **应对竞争压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特的组品策略可以帮助商家脱颖而出。通过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商家可以更好地吸引和保留用户,提高市场份额。 - **优化资源配置**:合理的组品策略还可以帮助商家优化资源分配。例如,通过设置闲时品,可以有效利用非高峰时段的资源,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通过精心设计的组品策略,商家可以在抖音平台上实现更好的营销效果,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最终推动业绩增长。在实施过程中,商家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策略,以适应市场变化和用户需求,从而在竞争激烈的餐饮行业中占据有利地位。 ## 二、抖音餐饮团购特点 ### 1. 用户消费习惯 在探讨抖音餐饮团购的特点时,了解用户消费习惯至关重要。抖音餐饮团购用户呈现出独特的行为模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季节性消费**:用户活跃度随季节变化,尤其在夏季达到峰值。 - **节假日偏好**:节假日期间搜索热度激增,“美食优惠团购”成热搜关键词。 - **性别差异**:女性用户更热衷于购买美食和打卡。 - **年龄特征**:18-30岁年轻群体是主力消费人群。 - **地域特色**:不同地区用户喜好各异,如云贵川渝偏爱火锅,江浙沪青睐饮品。 这些消费习惯为商家精准定位目标客户群、制定针对性营销策略提供了重要参考。 ### 2. 平台规则限制 在抖音餐饮团购业务中,平台规则对商家的商品结构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些规定旨在规范市场秩序,同时也为用户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具体而言:  此外,所有套餐都必须包含推荐菜,以突出餐厅特色。这些规定不仅确保了商品种类的丰富性,也鼓励商家提供更多适合不同消费场景的选择,从而提升用户体验和平台吸引力。  ## 三、组品策略 ### 1. 套餐结构设计 在抖音餐饮团购业务中,套餐结构设计是吸引用户、提升销量的关键策略。为了满足不同消费场景和用户需求,商家通常会设计多种类型的套餐,如普通套餐、自助套餐、单品套餐和大桌餐等。其中,普通套餐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适用于大多数餐饮业态。 套餐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目标客户群体、菜品搭配、价格设定等。以下是一个典型的西餐套餐设计示例:  在设计套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包含至少2-3个招牌菜/主打菜/特色菜/必点菜 - 根据不同人数设计相应套餐 - 设置合理的价格区间 - 考虑不同消费场景(如工作日、周末、节假日) 为了满足平台商品结构要求,商家需要提供至少5种不同类型的套餐,包括2人餐、4人餐、多人餐(6人及以上)和代金券等。这种多元化的套餐结构不仅能满足不同规模的用餐需求,也能增加用户的选择余地,提高购买转化率。 此外,在套餐设计中还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 **季节性**:根据不同季节推出应季菜品,如夏季推出清爽冷盘,冬季推出暖身汤品。 - **节日特色**:结合节日主题设计专属套餐,如情人节情侣套餐、中秋节团圆套餐等。 - **健康趋势**:响应健康饮食潮流,设计低脂、低糖、素食等特色套餐。 - **文化元素**:融入地方特色或国际风情,打造具有文化内涵的套餐体验。 通过精心设计的套餐结构,商家不仅可以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需求,还能有效提升客单价和复购率,从而在竞争激烈的餐饮市场中脱颖而出。 ### 2. 价格折扣策略 在抖音餐饮团购业务中,价格折扣策略是吸引用户、提升销量的关键因素。抖音生活服务推出的“超值团”活动为商家提供了一个灵活的定价框架,旨在平衡商家利益和用户需求。具体而言,活动对不同类别的商品设定了如下价格要求:  这种阶梯式的折扣策略不仅确保了价格的竞争力,也为不同类型的商品提供了适当的定价空间。例如,餐饮类商品的折扣幅度较小,可能更适合那些利润空间有限的小型餐厅;而综合类商品的折扣幅度更大,可能更适合大型零售商或高端品牌。 为了鼓励商家积极参与,抖音采用了“让利越多,流量激励越多”的机制。这种做法既刺激了商家的积极性,又保证了平台的生态平衡。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种策略的效果: <blockquote><p>参与活动的商家可以获得亿级流量激励,让利越多,流量激励就越多。</p></blockquote> 这种正向激励机制有效促进了商家的参与度,同时也为用户带来了更多实惠。 在实际操作中,许多商家采取了灵活的定价策略。以喜茶为例: <blockquote><p>喜茶在抖音团购中推出了多款优惠套餐,包括21元四选一的清爽不喝腻系列、25元的人气不踩雷系列、最受欢迎的19元二选一时令鲜果系列,以及折扣最低的20元十选一热饮产品,相当于7.1折。</p></blockquote> 这种多样化的折扣策略不仅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也展示了品牌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 此外,抖音还推出了“错峰特惠”专区,专门针对商家的淡季或闲时时段。这种策略不仅帮助商家充分利用闲置资源,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多实惠选择。例如,一家咖啡厅可以在工作日上午10点至12点之间提供半价优惠,既能吸引上班族,又能平衡全天营业的收益。 通过这些精细的价格折扣策略,抖音餐饮团购业务不仅吸引了大量用户,也为商家创造了新的盈利机会。这种多方共赢的局面正是抖音团购业务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 3. 菜品搭配技巧 在抖音餐饮团购业务中,菜品搭配是吸引用户、提升销量的关键环节。成功的菜品搭配不仅能满足用户需求,还能彰显餐厅特色,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复购率。以下是几个重要的菜品搭配技巧: **1)招牌菜与特色菜的巧妙融合** 在设计套餐时,应充分考虑餐厅的招牌菜和特色菜。将这些菜品与其他菜品巧妙搭配,可以有效提升套餐的吸引力。例如,一家川菜馆可以将麻辣烫与凉拌黄瓜、蒜蓉粉丝蒸扇贝等菜品搭配,形成一个完整的川菜体验。 **2)荤素搭配与营养均衡** 合理的荤素搭配不仅能满足不同用户的饮食需求,还能体现餐厅对健康饮食的关注。研究表明,理想的荤素比例约为1:2或1:3。例如,一份套餐中可以包含一道肉类主菜,搭配两到三道素菜,既满足了喜欢吃肉的顾客,又照顾到了追求清淡饮食的群体。 **3)适应不同消费场景** 根据不同的消费场景设计相应的套餐,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例如:  **4)季节性菜品的巧妙运用** 适时推出应季菜品可以吸引更多用户。例如,夏天可以推出清凉解暑的菜品,冬天则可以推出暖心暖胃的热菜。这种做法不仅能吸引用户,还能体现餐厅对时令变化的关注。 **5)用户反馈的灵活调整** 通过收集用户反馈,可以不断优化菜品搭配。例如,某餐厅发现用户对海鲜类菜品反应热烈,于是增加了海鲜类套餐的比例,销量显著提升。 通过这些技巧,餐厅可以在抖音餐饮团购业务中更好地吸引用户,提升销量,同时也能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复购率。 ## 四、不同品类组品方案 ### 1. 中餐组品 在抖音餐饮团购业务中,中餐组品策略尤为重要。成功的组品不仅能吸引用户,还能提升销量和客单价。以下是一些有效的中餐组品策略:  **1)常见模式与菜品搭配** 中餐组品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模式: - **经典套餐**:包含主菜、配菜和主食 - **特色主题套餐**:围绕特定食材或烹饪风格设计 - **季节限定套餐**:根据时令推出应季菜品 在菜品搭配方面,应考虑以下因素: - **招牌菜**:每套菜单至少包含1-2道招牌菜 - **荤素比例**:通常维持在1:2或1:3 - **口感层次**:兼顾软硬、酥脆、爽滑等多种口感 - **营养价值**:注重蛋白质、维生素等均衡搭配 **2)价格策略** 中餐组品的价格策略应遵循以下原则: - **差异化定价**:针对不同消费群体设置不同价位套餐 - **限时优惠**:定期推出限时特价套餐 - **满减活动**:设置满一定金额减免优惠 - **会员专享**:为会员提供额外折扣或积分奖励 **3)不同人数对应菜品组合** 中餐组品应根据不同用餐人数设计相应套餐:  **4)成功案例** 以一家川菜馆为例,其推出的4人餐套餐包括: <blockquote><p>2份沙拉 + 2份肉类 + 4份主食 + 2份小吃 + 4份饮品 = 60-120元</p></blockquote> 这种搭配既展现了餐厅特色,又满足了用户需求,价格适中,受到广泛欢迎。 通过精心设计的中餐组品策略,商家可以在抖音平台上有效吸引用户,提升销量,同时展现餐厅特色,为用户提供丰富的用餐选择。  ### 2. 西餐组品 继中餐组品之后,西餐团购组品同样需要精心设计以吸引用户。西餐组品常见的搭配形式包括: - **经典套餐**:包含前菜、主菜、甜点和饮品 - **特色主题套餐**:围绕特定食材或烹饪风格设计 - **季节限定套餐**:根据时令推出应季菜品 在菜品搭配方面,应考虑以下因素: - **招牌菜**:每套菜单至少包含1-2道招牌菜 - **荤素比例**:通常维持在1:1或2:1 - **口感层次**:兼顾酥脆、绵密、浓郁等多种口感 - **营养价值**:注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均衡搭配 通过精心设计的西餐组品策略,商家可以在抖音平台上有效吸引用户,提升销量,同时展现餐厅特色,为用户提供丰富的用餐选择。 ### 3. 火锅烧烤组品 在抖音餐饮团购业务中,火锅和烧烤类组品策略独具特色。这类餐饮形式天然适合社交分享,因此在组品设计上更加注重互动性和体验感。以下是火锅和烧烤类抖音餐饮团购的主要组品形式: - **多人共享套餐**:设计适合2-4人的套餐,包含多种肉类、蔬菜和特色调料,满足不同口味需求。 - **DIY定制选项**:提供基础套餐+自选配料的模式,增加趣味性。 - **季节限定套餐**:推出秋冬滋补火锅或夏日清爽烧烤套餐,贴合时令需求。 - **主题特色套餐**:如“麻辣狂欢”、“海鲜盛宴”等,突出餐厅特色。 知名商家如许府牛火锅通过抖音生活服务“超值团”活动,推出2小时卖爆200万的专场活动,展现了强大的营销效果。这种成功的组品策略不仅体现了品牌影响力,也反映了抖音平台的巨大流量潜力。 ## 五、团购商品展示 ### 1. 标题优化 在抖音餐饮团购业务中,标题优化是吸引用户点击和购买的关键因素。优秀的标题不仅能提高曝光率,还能增加转化率。以下是几个常用的标题优化方法: - **突出核心卖点**:明确展示优惠力度、特色菜品或独家服务。 - **使用数字**:如“1元秒杀”或“限时8折”等,增加紧迫感。 - **制造悬念**:引发用户好奇心,促使点击查看详情。 - **简洁明了**:控制在10-15字以内,便于快速阅读和理解。 - **紧跟热点**:结合时事或流行话题,提高关注度。 例如:“网红火锅店限时抢购,错过就没有了!”这样的标题既突出了优惠信息,又制造了紧迫感,容易引起用户关注。 ### 2. 图片选择 在抖音餐饮团购业务中,图片选择是吸引用户关注和促进转化的关键环节。选择图片时,应重点考虑以下因素: - **高清质量**:使用高分辨率图片,展现菜品细节。 - **视觉冲击力**:选用色彩鲜艳、构图吸引人的图片。 - **真实性**:反映菜品实际品质,避免过度修饰。 - **代表性**:展示特色菜品或套餐全貌。 - **合规性**:遵守平台版权规定,使用授权图片。 通过精心挑选的图片,可以有效提升团购商品的吸引力,增加用户点击和购买的可能性。 ### 3. 详情页设计 在抖音餐饮团购业务中,详情页设计是吸引用户、促成转化的关键环节。优秀的详情页设计不仅能展示商品优势,还能提升用户体验,增加购买意愿。以下是详情页设计的核心要点: - **图片展示**:使用高质量、多角度的菜品图片,真实呈现菜品色泽和质感。 - **文字描述**:精炼准确地描述菜品特色、原材料和烹饪工艺。 - **排版布局**:采用清晰、有层次的布局,突出核心卖点和优惠信息。 - **用户评价**:展示精选好评,增加信任度。 - **行动号召**:设置醒目的购买按钮,引导用户下单。 通过这些设计要点,可以有效提升详情页的吸引力和转化率,为抖音餐饮团购业务带来更好的营销效果。 作者:瑾益 公众号:瑾益 本文由 @瑾益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下一个视黄醇、维生素 C、玻色因是什么?在过去,这样的寻找可能要花费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AI诞生之后这一过程也许将会大大缩短。 “在过去,寻找有效的活性分子可能要花费几年时间,而这仅仅是整个研发过程的第一步。但我认为,未来我们将迈入一个以‘月’为单位的时代。”今年CES期间,欧莱雅集团数智美妆与开放式创新全球董事总经理 Guive Balooch向36氪谈及AI技术对美妆产品开发的影响。 今年,欧莱雅集团推出的L’Oréal Cell BioPrint是一款皮肤检测设备,在AI的辅助下,这款外观酷似家用打印机的机器能够帮助消费者精准选择适合自己的护肤品。这一过程通过识别皮肤中独特的生物标记(biomarkers)来完成,这些生物标记可以指示健康皮肤和长寿的关键成分,间接决定某种配方或产品“是否对我们有效”。 BioPrint 使用起来很简单,只需要将面部胶带贴在脸颊上,然后放入缓冲溶液中。将溶液装入 BioPrint 墨盒,然后将其插入机器进行分析。在处理样本的同时,Skin Connect 设备会拍摄几张面部照片并进行简短的皮肤问题问卷调查,这一检测过程仅需五分钟就能完成。  Cell BioPrint Guive Balooch 用当下最热门的抗老成分视黄醇做例子,“过去人们用了 10 年,发现只是在猜测(它的功效),今后Cell BioPrint可以测量你的皮肤细胞对视黄醇的反应能力,这决定了你会不会继续使用这一成分。” 这样的研发成果也许将为“内卷”的美妆市场带来改变,“人们的选择不是过少而是太多”,类似Cell BioPrint产品的更多出现,将会从根本上改变美妆产品的研发思路,从而做到更精准、更定制化的需求,“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开发”。 “过去,我们给出的所有使用建议都是基于有限样本的测量结果,今后也许会不同。”他认为,消费者已经对护肤产品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层面上的更高要求。 此外,AI也将为美容仪市场添一把新火,“中国消费者是全球范围内对美妆仪器接受度最高的群体,将科技与配方和热点相结合的创新产品在中国具有极大的市场需求。” 欧莱雅在2022年在中国首发兰蔻菁纯臻颜双重光学美容仪,L’Oréal Cell BioPrint也将于今年年内通过欧莱雅旗下某一品牌落地中国市场,“我们还可以利用 AI,结合增强实现技术,实现更精准的虚拟试妆体验。此外,AI 还能更准确地测量皮肤和头发。我认为这些应用非常重要。” 自2015年起参展,欧莱雅与CES的历史已有10年,历年在CES上展示的科技产品都能够为美妆产业带来新的启示,Cell BioPrint的技术表明护肤方式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2024年,全球护肤品市场规模将达到1250亿美元,推动力是消费者希望了解更多有关皮肤的信息,10年前,这一现象在中国被称为“成分党”,而如今,随着消费者对个性化护肤需求的增长,成为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已不再是美妆公司的远景目标,而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月8日,问界M9迎来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即第15万辆用户交付仪式在北京举行。自上市一年以来,问界M9的累计大定订单已突破20万。在仪式上,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张兴海向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艺术家阎维文先生交付了问界M9第15万辆新车的钥匙,共同见证了这款“世界级SUV”问界M9开启崭新篇章的历史性时刻。  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张兴海向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艺术家阎维文先生交付问界M9 (来源:企业官方) 在活动现场,张兴海表示:“问界M9已经成为50万级豪华车的销量冠军,上市一年内大定订单突破20万辆。未来,赛力斯将继续秉持‘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的宗旨,确保用户感到自豪和安心。我们坚信,安全是我们最大的豪华。” 阎维文老师则分享了他选择问界M9的原因:“问界M9非常智能,我相信驾驶它会让我的实际年龄感觉年轻30岁。我计划开着问界M9带着我的学生去采风和学习,我们会感到非常自豪,因为我们驾驶的是我们自己的中国民族品牌汽车。” ## 不断向上,问界M9连破50万以上车型多重纪录 问界M9自上市以来表现卓越,稳居50万以上车型销量冠军宝座。2024年12月的交付数据显示,问界M9在发布后的12个月内累计大定订单突破20万辆,并连续9个月蝉联中国市场50万以上月度销冠,打破了国内50万以上豪华汽车市场中国品牌车型的销售纪录,引领科技豪华新趋势。  问界东方新天地旗舰店(来源:企业官方) 交付数量同样令人瞩目,问界M9在短短12个月内交付了15万辆,不断刷新行业的“交付速度”,在中国新能源豪华汽车市场上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展现了中国车企“品牌向上”的决心和成就。 除了销量和交付速度的领先,问界M9在用户口碑方面也表现出色。在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用户满意度调查中,问界M9荣获混动大型SUV类别第一名。根据杰兰路公布的2024年度下半年新能源汽车品牌健康度研究显示,问界在“百人青睐指数”“净推荐值NPS”“发展信心指数”等方面均排名第一,其中净推荐值NPS高达82.0,问界M9获得新能源SUV车型净推荐值第一,充分体现了用户对问界M9的高度认可和喜爱。  第十五万辆问界M9(来源:企业官方) 问界M9第15万辆的交付不仅是明星产品的销量成功,更是问界品牌“智慧重塑豪华”理念的成功实践。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技术路线下,问界实现了智能化与电动化的深度融合,持续为用户提供高端智能电动汽车产品和智慧出行解决方案,对全球豪华汽车品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全体系保障,赋能高效交付** 问界M9成功交付第15万辆,这一成就背后离不开赛力斯汽车体系的有力支持。为了确保产品的快速且高品质交付,问界建立了一套高质量标准体系。在智能制造领域,问界整合了研发、生产、销售、供应和服务的全链业务,实现了智能化、柔性化、集成化和集聚化生产。通过超级工厂的九大工艺集成,极大地提升了效率和品质。同时,借助超级工厂先进的数智质量体系,问界实现了关键参数和尺寸的100%在线监测,建立了“一车一档”制度,确保每一辆问界M9在安全性、可靠性和舒适性上都达到最高标准。  问界智慧生产线(来源:企业官方) 此外,工厂还创新性地建立了全球汽车行业首创的集装箱智慧物流体系,采用无人驾驶电动重卡进行零碳排放配送,显著缩短了产品交付周期,为用户提供了更高效、更高质量的交付体验。为了确保交付后的使用体验,问界坚持“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的理念,建立了强大的全天候用户服务数字平台,构建了涵盖售前、交付和售后的全场景智慧服务,提供主动预见、上门服务和无忧保障等服务,让用户始终感受到品牌的关怀。 卓越的产品力、高效的交付体系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共同保障了问界M9的高效高质交付。第15万辆的圆满交付不仅是问界品牌的里程碑,也是问界持续深耕新能源豪华车市场、为用户带来全新豪华体验的新起点。未来,在“智慧重塑豪华”的理念指导下,问界将继续秉持“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的宗旨,通过不断迭代的产品和全周期极致服务,为更多用户打造全新的智能豪华出行生活。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data from research firm IDC, global spending on AI is projected to reach $227 billion by 2025. By 2030, AI is expected to contribute $19.9 trillion to the global economy, driving a 3.5% increase in global GDP.
苹果公司计划在2025年6月的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上正式发布iOS 19操作系统。据最新消息,**所有能够运行iOS 18的设备均可升级至iOS 19,其中包括iPhone XR、iPhone XS系列、iPhone 11系列、iPhone 12系列、iPhone 13系列、iPhone 14系列、iPhone 15系列、iPhone 16系列,以及第二代和第三代iPhone SE。**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并非iOS 19中的所有功能都适用于所有机型。** 一些需要硬件支持且较为耗电的功能,如Apple Intelligence,将仅限于最新的iPhone型号。 依照苹果的惯例,iOS 19系统预计将在今年6月份的WWDC上发布,随后将与开发者进行Beta测试,公开测试版可能会在7月发布,而正式版本可能会随9月份发布的新款iPhone一同上线。 目前苹果尚未公布该系统的具体改进,但外界预测其可能在用户界面设计、AI功能、隐私保护等方面带来重要升级。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0060.htm)
老黄在CES上发布的迷你超算**Project DIGITS**,开启了AI超算的PC时刻。但随即也引发了不小争议,还遭到了大佬的贴脸嘲讽。在AMD和英特尔都工作过的芯片设计专家**Raja Koduri**实名吐槽道:FLOPs除以4,价格翻倍,这就是在CES上stay grounded的秘诀。  后来Koduri在网友追问下给出了详细解释,表示英伟达宣传的算力是在FP4精度下的,而Project DIGITS**在FP16下的表现,可能就和5070差不多,甚至接近Intel Arc B580**(售价250美元)。  友商Tiny Corp更是抓住这一点猛地一波输出,直接表示,人们趋之若鹜的的所谓3000美元超算,就是纯纯的诈骗。 最后还不忘再补一刀说,3000美元还不如买个游戏电脑。  关于细节,Tiny Corp在另一则推文里表示,FP4根本就没法用,Project DIGITS在FP8精度下只有500TFLOPs,顺便宣传自家的产品有4PFLOPs,是Project DIGITS的8倍。  史上最迷你超算,售价22000起 英伟达介绍,这一波发布的Project DIGITS,可以说是目前体积最小的AI超算。 Project DIGITS将于今年5月份由官方和顶级合作商一同发售,起售价3000美元,约合人民币两万二。  它搭载了英伟达全新**Grace Blackwell超级芯片——GB10**,FP4运算能力达到了**1PFLOPs**。 GB10包含了英伟达Blackwell GPU,具有最新一代CUDA核心和第五代Tensor Cores。 CPU则是与联发科合作研发的Grace CPU,基于Arm架构,拥有20个节能核心。 CPU和GPU之间,则是通过NVLink-C2C芯片到芯片互连连接,另外还有128GB统一内存和4TBNVMe存储。  据介绍,Project DIGITS可以**在桌面端运行200B大模型**,还可以把两台组合到一起,跑405B的模型。  此外英伟达还给用户配有AI软件库,包括NGC目录和开发者门户中的软件开发工具包、编排工具、框架和模型等,可用NVIDIA NeMo框架微调模型、NVIDIA RAPIDS库加速数据科学,运行PyTorch等常见框架。 还可以利用NVIDIA Blueprints和NVIDIA NIM微服务构建智能AI应用。 并且在桌面系统上对大模型搞完开发或推理之后,还可以无缝部署到加速云或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里。 英伟达的桌面CPU计划 之前有传言称,英伟达打算在今年进军消费级CPU市场。 这次的Project DIGITS中,20个节能核心的Grace CPU就是英伟达的第一次试水。 黄仁勋在投资者演讲中回答分析师的问题时表示,英伟达与联发科共同设计了一款“可以广泛销售的”节能CPU。 不过,搭载新CPU的Project DIGITS主要面向AI从业人员,主要运行Linux系统,离成为大众消费市场设备还存在距离。 但老黄也明确表示,英伟达对于桌面级的CPU**“有进一步计划”**,具体细节则要之后再透露。 不过这已经足够证明,英伟达想要进军消费级CPU的说法属实。 并且老黄也对此充满了信心: <blockquote></blockquote> 我们将使其成为主流产品,将竭尽全力支持专业和高质量的软件,而PC(制造商)将向最终用户提供它。 另外,与英伟达合作的联发科可能也有自己的野心。 老黄表示,联发科既可以把产品提供给英伟达,也可能自行保留并推向市场。 不过至少在目前看来,黄仁勋依然认为与联发科的合作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参考链接: [1]https://www.tomshardware.com/tech-industry/artificial-intelligence/nvidias-usd3-000-mini-ai-supercomputer-draws-scorn-from-raja-koduri-and-tiny-corp-ai-server-startup-suggests-users-just-buy-a-gaming-pc [2]https://www.theverge.com/2025/1/8/24338939/nvidia-jensen-huang-hints-arm-desktop-cpu [3]https://www.reuters.com/technology/nvidia-ceo-says-mediatek-will-be-able-sell-nvidias-desktop-cpus-2025-01-07/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0058.htm)
博主数码闲聊站暗示,荣耀与豪威集团深度合作,**这家品牌正在测试豪威集团得5000万像素1/1.3英寸和5000万像素1英寸传感器,**两颗主摄全都支持LOFIC技术,影像升级巨大。 其中**5000万像素1英寸传感器是豪威集团最强悍的Sensor**,也是迄今为止尺寸最大的国产传感器,支持最新的LOFIC技术(横向溢出积分电容器)。  LOFIC技术原理如下:在手机传感器的每个光电二极管位置上放置一个高密度电容器,用于收集可能因为过度光照而溢出的光电子。 当光电二极管转换的光电子数量超过容量时,多余的光电子将流到相邻的电容器中,如此一来,光电子不会因为过曝而丢失。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10/20a534708a244fb7bb88466eccdb546f.jpg) 经过这样的设计,在拍摄高亮场景时,传感器能捕捉和保留更多高光信息,这种设计带给C端用户的体验就是,拍摄的照片实际成片效果更接近真实世界的光影场景。 从定位来看,豪威集团的这颗1英寸影像传感器将由荣耀Magic系列旗舰首发搭载,值得期待。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10/da4442e3f70f49ed9f08d569a7d1dbb5.jp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0056.htm)
上汽集团(600104.SH)和华为合作传闻近期持续发酵,究竟背后的真实情况如何?《财经》从引望处获悉,今天双方有一个例行的沟通会。《财经》从上汽接近人士处获悉,2024年下半年双方高层就在接触,具体进展不方便透露,但“双方的合作是多边的,肯定不止再造一界”。  文| 施智梁 宋立伟 陈佳 编辑 | 李皙寅 “引望”是华为控股公司,2025年1月1日,华为车BU(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已经并入引望。 上汽集团与华为的牵手早有渊源。此前,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曾专程拜访华为,探讨双方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合作可能。2021年上汽集团时任董事长陈虹提出 “灵魂说”,强调车企在智能化转型中应掌握核心技术,这也反映出上汽对于合作与自主发展的审慎态度。现在上汽和华为的合作传闻被认为上汽开始拥抱智能化领域的头部企业,向销量不振的现实低头。 多位上汽体系内的高管向《财经》表达了类似的意思: **现任管理层与华为洽谈合作,并非如传闻所称,抛弃了前董事长陈虹提出的“灵魂论”。** 陈虹2021年年中提及的灵魂论有当时的产业时代背景,上汽体系内一直有很强的自主产业链能力,那几年甚至在孵化专精特新小巨人谋求独立上市, **当时陈虹认为包括上汽在内的强势主机厂能够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里。“现在上汽决定和华为沟通洽谈合作,也是建立在上汽自身产业链优势的基础上,和别的车企和华为的合作大不相同。”** 《财经》了解到,上汽体系内的零部件子公司众多,近年来从零部件子公司到各大主机厂甚至到集团出任领导岗位的人选越来越多。最有名的就是贾健旭和上汽大众总经理陶海龙,他们熟悉供应链,并有很强的把控力,这正是上汽集团现阶段所需要的技能。贾健旭在近三个月内的多次中高层骨干会议中强调对零部件企业的职责和定位重新划定,言辞恳切但坚定。 近年来,上汽集团遭遇销量瓶颈。根据上汽集团公布的最新销售数据,2024年全年销量为401.3万辆,相比2023年的502.09万辆下降了20.07%。上汽集团旗下的多个子公司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销量下滑。其中,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的销量下降最为显著,2024年销量为43.5万辆,相比2023年的100.1万辆下降了56.54%。上汽集团乘用车分公司的销量也出现了28.3%的降幅,从2023年的98.6万辆降至2024年的70.7万辆。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和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销量下滑幅度相对缓和,分别为5.51%和4.49%。  此外,华为与赛力斯合作推出的问界品牌汽车销量持续增长,势头强劲。数据显示,2024 年鸿蒙智行全系车型全年累计交付量达44.5万辆,其中问界M9上市12个月累计大定数量突破20万辆,连续稳坐中国市场50万元以上豪华车型销冠宝座。这进一步凸显了上汽集团与华为合作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也是上汽集团重新审视与华为合作的现实原因。 华为在汽车业务上主要有三种合作模式。一是标准化的零部件模式,车企掌握整车集成的主导权,华为则作为供应商提供高质量的零部件;二是华为HI(Huawei Inside)模式,华为不仅提供关键零部件,还深度参与车辆的智能驾驶等核心技术研发,车企在一定程度上共享华为技术红利;三是智选车模式,华为全方位深度介入,从产品定义、设计到营销,与车企紧密捆绑,携手打造爆款车型,问界便是此模式下的成功范例。 **如今,上汽与华为正式牵手,双方合作究竟会基于哪种模式,或是创新性融合,无疑成为行业焦点。** 面对智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激烈竞争,上汽集团与华为的合作是双方共同应对市场挑战、实现共赢发展的现实选择。通过合作,上汽集团可以借助华为在智能化、电动化等领域的技术优势,提升产品竞争力;而华为则可以借助上汽集团的制造能力和市场渠道,进一步扩大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影响力。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0054.htm)
天眼查深度风险信息显示,近日,哪吒汽车关联公司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新增一条股权冻结信息,股权被执行的企业为浩智聚合科技(安徽)有限公司,被冻结股权数额1亿人民币,冻结期限自2025年1月8日至2028年1月7日,执行法院为湖南省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 浩智聚合科技(安徽)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9月,法定代表人为彭庆丰,注册资本1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含汽车零部件研发、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仪器仪表销售、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等发,由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0052.htm)
1月10日消息,美国国家安全鹰派与科技巨头之间围绕对华政策的紧张关系已经公开化,其导火索是拜登政府计划**限制先进人工智能芯片全球销售**的提案。该计划旨在通过阻断中国经由第三国获取人工智能技术,确保美国在这一领域的未来主导地位。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4/0922/85deb36bce03f78.jpg) 甲骨文公司执行副总裁肯·格鲁克(Ken Glueck)在一篇博客文章中称,这项计划几乎是“超越所有法规的核心法规”,并批评其“更像是极端监管越权,而非真正保护美国国家利益”。另一方面,由共和党主导的众议院委员会则敦促拜登政府推进更严格的限制措施,称其为“难得的一代人机遇”,有助于遏制中国在芯片领域的野心。 这场冲突格外引人注目,因为它将民主党总统与主要共和党人罕见地联手,对抗美国的一个关键产业(半导体)。更令人关注的是,这场争论发生在拜登总统即将卸任的时刻。反对者认为,一个“跛脚鸭”政府不应在任期末期推行全面性的政策调整。 然而,与石油钻探等领域的情况不同,这并非拜登总统在最后关头为推进民主党优先事项所做的决策,旨在挫败继任者的政策方向。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的团队中,同样有不少人对中国持鹰派立场。因此,科技公司试图阻止其认为不利的反华政策的努力,可能在新政府中继续进行。 本周,围绕图形处理单元(GPU)的争论达到了高潮。**业内预计,美国商务部将很快推出全球出口许可制度,并为特定国家设定销售上限。**此举旨在弥补现有漏洞,防止中国通过使用东南亚和中东等地区的数据中心获取人工智能芯片。据半导体业内人士透露,尽管美国商务部尚未公开具体计划,但相关草案已在华盛顿流传。 这些限制措施是拜登政府过去四年来所推行的战略顶点,目的是阻止中国在未来武器开发和工业技术领导力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2022年10月,拜登政府开始限制向中国出口美国的高端芯片及部分芯片制造工具,并禁止其他国家使用美国技术生产这些受限商品。此后,限制措施多次升级,最近一次是在去年12月,当时禁止向中国出口对人工智能算法训练至关重要的某些存储芯片。 当前的争端双方一致认为,这些政策是美国科技和安全政策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们至少暂时遏制了中国的人工智能雄心,使中国实体难以从英伟达等AI行业领导者手中获得最先进的芯片。 鹰派人士指出,这些政策的初衷是好的,但仍存在漏洞,为中国获取美国技术提供了机会。一些批评者还认为,美国官员行动缓慢,使中国在禁令生效前囤积了大量受限芯片。而**科技公司则反驳称,这些限制可能会削弱美国在相关行业中的领导地位。** 甚至在本周公开冲突爆发之前,鹰派与美国科技公司之间的紧张局势早已暗流涌动。早在第一次出口管制实施后不久,英伟达便推出了专门面向中国市场的新款芯片,其设计经过调整,不需要美国出口许可证即可销售。一年后,美国更新了出口管制措施,英伟达再次调整中国芯片设计以规避新的限制。 这些举措引发了美国政府官员的不满。据知情人士透露,他们认为英伟达未能完全遵循相关法规的精神。然而,英伟达表示,公司始终严格遵守所有适用的出口管制法律,并要求客户也这样做。 2023年12月,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公开表达了对科技企业抵制出口管制的不满。她说道:“这些企业的核心目标是盈利。每当我采取行动,就意味着它们的收入会减少。但我们必须正视来自中国的威胁,并共同应对。” 英伟达则在一份声明中反击称:“在最后一刻引入限制向全球大部分地区出口的规定,将导致政策的重大转变,这不仅无助于降低技术被不当使用的风险,反而可能危及经济增长和美国的领导地位。” 总部位于华盛顿的信息技术产业委员会(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Council)也批评拜登政府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未能充分听取企业的意见。该组织代表了包括微软和亚马逊在内的大型科技公司。 业内人士警告称,**如果美国公司在每次尝试向海外销售先进芯片或服务器时都需经历复杂的审批流程,国际客户可能会因此转而选择中国产品,即便这些产品性能逊色,但供应更为稳定。这种局面可能为中国产业提供立足点,使其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主导地位,类似于中国在电动汽车和太阳能电池板等高科技领域的成功。** 无论是特朗普政府还是拜登政府的政策制定者均强调,美国的先进人工智能技术一旦出口到国外,便可能最终流入中国手中。因此,必须实施严格的监管。这种逻辑类似于美国不允许将喷气式战斗机卖给沙特后再转售至中国,确保技术流向的可控性被视为至关重要。 1月2日,美国众议院特别委员会指出,中国正在“利用非正常手段和漏洞”通过第三国获取美国技术,并强调“美国需要一个全球性的解决方案来应对这一问题”。 曾在2019年至2021年担任特朗普副国家安全顾问的马特·波廷格(Matt Pottinger)表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中,几年的时间足以改变格局。”他认为,出口管制是拜登政府在特朗普政府早期工作基础上扩展的重要领域,“如果特朗普再次执政,可以进一步加强出口管制,确保美国在人工智能竞赛中取胜。”目前,波廷格担任专注于亚洲研究的Garnaut Global公司负责人。 拜登政府已明确表示,虽然会听取产业界对即将出台规则的意见,但国家安全始终是其最优先考虑的因素。尽管如此,针对即将上任的特朗普政府,现政府与过渡团队在出口管制问题上的协调仍显不足。 据美国官员透露,特朗普的过渡团队尚未与现任商务部官员艾伦·埃斯特维兹(Alan Estevez)就出口管制展开讨论。这为即将上任的政府在人工智能和对华出口管制方面的政策协调留出了不到两周的时间。不过,现任商务部长雷蒙多已经与特朗普提名的继任者霍华德·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进行了沟通。 特朗普的团队任命了多位对华持强硬立场的关键官员,包括即将上任的国家安全顾问迈克尔·瓦尔兹(Michael Waltz)。此外,被提名为国务院最高经济政策和贸易事务官员的雅各布·赫尔伯格(Jacob Helberg)也是对华政策的重要推手。他是一个由科技投资者和议员组成的联盟的创始人,该联盟对中国的崛起表示深切关注。 即将上任的政府发言人卡罗琳·莱维特(Karoline Leavitt)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美国人民选举特朗普总统,是希望他对抗中国,通过对中国商品征收关税,让美国重新强大。他一定会兑现这一承诺。”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0044.htm)
新年伊始,ChatGPT 竟成了“恐怖分子”的帮凶?在为一位美国现役军人提供爆炸知识后,后者成功将一辆特斯拉 Cybertruck 在酒店门口引爆……这并非科幻电影桥段,而是 AI 安全风险正在文明身边真实上演的缩影。知名 AI 投资人 Rob Toews 在《福布斯》专栏预测,2025 年我们将迎来“第一起真实的 AI 安全事件”。  汽车爆炸现场画面,外媒视频截图 我们已经开始和另一种智能生命一起生活了,RobToews 写道,它跟人一样任性难测,且具有欺骗性。 巧的是,另份新鲜出炉的行业预测也指向同一问题。北京智源研究院在 2025 十大 AI 技术趋势中描绘了从础研究到应用落地再到 AI 安全的完整图景。值得划重点的是,AI 安全作为一个独立的技术赛道,被智源评为第十个趋势: **模型能力提升与风险预防并重,AI 安全治理体系持续完善。** 报告点评道:作为复杂系统,大模型的 Scaling 带来了涌现,但复杂系统特有的涌现结果不可预测、循环反馈等特有属性也对传统工程的安全防护机制带来了挑战。基础模型在自主决策上的持续进步带来了潜在的失控风险,如何引入新的技术监管方法,如何在人工监管上平衡行业发展和风险管控?这对参与 AI 的各方来说,都是一个值得持续探讨的议题。 **AI 大模型安全,水深流急** 2024 年,AI 大模型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让我们清晰看到了安全的敏感神经如何被刺激挑动。 根据研究,AI 安全风险可以分为三类:内生安全问题、衍生安全问题和外生安全问题。 **“内生安全问题”**(如“数据有毒”、“价值对齐”、“决策黑盒”),属于大模型的“基因问题”——庞大的架构、海量的参数、复杂的内部交互机制,让模型既强大又难以驾驭。 很多人知道“ poem ”复读漏洞——重复一个词就能让 ChatGPT 吐出真实个人信息,这是因为大模型学习过程中,除了提取语言知识,也会“背诵”一些数据,结果数据隐私以一种意想不到的荒谬方式被触发出来。   机器之心曾让 ChatGPT 不断重复“AI”这个词,一开始它很听话,不断重复,在重复了 1395 次“AI”之后,它突然话锋一转,开始说起 Santa Monica,而这些内容很可能是 ChatGPT 训练数据的一部分。 Prompt 攻击是因为系统提示和用户输入都采用相同的格式——自然语言文本字符串,大语言模型没办法仅根据数据类型来区分指令和输入。 “越狱”手段也是层出不穷。从“奶奶漏洞”、“冒险家漏洞”、“作家漏洞”到最新的“ DeceptiveDelight ”技术,攻击者只需三次对话就有 65% 的概率绕过安全限制,让模型生成违禁内容。  Deceptive Delight 攻击示例,来源Palo Alto Networks Anthropic 的最新研究更是发现,大语言模型居然学会了“伪装对齐”。 更令人担忧的是大模型在行业领域的表现。大模型在通用对话中表现流畅,清华大学、中关村实验室、蚂蚁集团等机构联合撰写的《大模型安全实践( 2024 )》白皮书指出,在金融、医疗等对模型输出专业性、准确性要求极高领域的应用却面临严峻挑战,包括严重幻觉、缺乏复杂推理能力。 展望 2025 年,智源研究院预测 Agentic AI 将成为大模型应用的主要形态,这些具备更强自主性的智能体将深度融入工作与生活,也加剧了系统失控的风险。 试想一下,未来两到三年内,我们可能生活在一个每个人都有数十或数百名代理为我们工作的世界,安全基础设施的建设变得尤为重要,谁来提供这些安全基础设施?如何管理这些 AI 代理?如何确保它们不会失控? 当前的大模型安全评测主要聚焦内容安全,对于智能体这类复杂应用架构和未来 AGI 的安全评估体系仍显不足。 AI 安全风险的另一大来源是**“衍生安全问题”**,随着 AI 滥用引发其他领域的一些重大安全事故,如假新闻、深度伪造诈骗、侵犯知识产权、教唆青少年自杀、作弊,也对社会治理提出了重大挑战。 “真实”这个基本命题正遭到前所未有挑战。西藏日喀则地震期间,“地震被压废墟下戴帽小孩是 AI 生成”的新闻冲上热搜,很多平台账号转发图片时都以为是真。除了金融诈骗,深度伪造也将网络性暴力推向极端,“厌女文化”盛行的韩国成了重灾区。世界经济论坛甚至把 AI 操纵选举列为 2024 年的头号风险。  这张图片被平台多个账号发布,并和本次地震关联,引发网友关注和转发。经媒体查证,上述图片由AI工具创作,原始作者在2024年11月18日发布了相同画面的短视频,并声明是AI生成。 版权是另一个大问题。OpenAI、Anthropic、Suno 等领头羊已深陷版权泥潭。最近,爱奇艺起诉某大模型公司 AI 魔改经典影视剧片段,开创国内 AI 视频侵权诉讼先例。 第三类**“外生安全问题”**指向了人工智能系统的外部网络攻击对抗,如平台、框架安全漏洞、模型被盗、数据泄露风险等,属于传统信息安全范畴。 就拿更加严峻的数据泄露来说。目前 AI 模型推理比较好的选择仍是在明文状态下进行,用户会输入大量真实、敏感数据,获取模型建议。有报告指出,2024 年企业员工上传到生成式 AI 工具的敏感数据增长了 485% ,包括客户支持信息、源代码和研发数据。 企业在安全培训和政策制定上的滞后引发了安全担忧,由于担心敏感数据泄露,美国众议院于 2024 年 3 月禁止员工使用微软 Copilot。 因为不同类型的数据(如文本、图像、视频、音频)在数据规模和处理需求上的巨大差异,被预测寄予厚望的多模态大模型让数据的安全防护变得更为棘手。 **穿越激流,构筑多维安全航道** 人类叩开了深度智能时代的大门,安全问题也迎来质变时刻。 2024 年,整个业界、政府、国际组织在 AI 治理上做了很多工作,从技术研究、治理框架到国际合作,进行了多种形式探索。数字时代积累的安全对抗能力,让中国在大模型应用与治理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 **在监管层面**,中国是全球最早对生成式 AI 进行规范的国家之一。继 2023 年 5 月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后,《网络安全技术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安全基本要求》也已进入公开征求意见阶段,很多规范细正在制定之中。 **在底层关键技术研究上**,国内业界取得了积极成果。例如,北京智源研究院研发了防御大模型和 AI 监管大模型,对齐优化方面进行了创新。 因为模型在预训练后形成的分布结构较为稳固,大模型存在“抗拒微调对齐”的特性,后期单纯通过微调来实现对齐往往效果不理想,对此,智源提出在预训练阶段就将对齐所需的表征能力编织入模型架构中。 在对齐优化过程中,针对未对齐答案和对齐答案之间存在的偏差,智源采用了迭代训练的方法,更有利于模型从原始问题到对齐问题的训练,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多模态对齐上,智源推出的“align anything ”框架实现了多模态信息的全面对齐,其创新在于将多模态信息、现实世界的具身认知、以及人类意图进行细粒度的对齐整合,在 LLaMA 模型的微调过程中已经展现出显著效果。 同样是解决大模型的可控性,蚂蚁集团的应对之道是把知识图谱的优点——逻辑推理能力强、知识准确可靠,与大模型结合起来。通过在大模型预训练、提示指令、思维链、RAG(检索增强生成)和模型对齐等环节中引入符号知识,有效增强了模型输出的专业性和可靠性。 大模型作为一种通用技术,既可以用于“攻”,也可以用于“防”。在拥抱大模型,以 AI 对抗 AI 方面,华为、蚂蚁集团、360 集团、深信服等厂商进行了有益探索。 华为提出业界首个 L4 级 AI 安全智能体,用大模型加上一些安全知识图谱实现安全的纵深推理,发现一些以前没有发现过的安全攻击。 蚂蚁集团发布了大模型安全一体化解决方案“蚁天鉴”,包含大模型安全检测平台“蚁鉴”、大模型风险防御平台“天鉴”两大产品,拥有检测与防御两大核心安全技术能力。  “蚁鉴”是全球第一个实现工业级应用的可信 AI 检测平台,以生成式能力检测生成式系统,覆盖了内容安全、数据安全、科技伦理全风险类型,适用文本、表格、图像、音频、视频等全数据模态。 在防御能力上,“天鉴”会动态监测用户与模型的交互,防止诱导攻击,同时对生成的回答内容进行风险过滤,保障大模型上线后从用户输入到生成输出的整体安全防御。 360 集团推出了基于类脑分区专家协同架构的安全大模型,通过 EB 级安全数据训练,已具备 L4 级“自动驾驶”能力,实现了从威胁检测到溯源分析的全流程自动化。 深信服的“安全 GPT ”可提供 7×24 小时实时在线智能值守,提升安全运营效率,同时深度挖掘传统安全设备难以检测的高对抗、高绕过的 Web 攻击、钓鱼攻击。 **除了监管、关键技术的推进,行业也在积极加强 AI 安全协作。** 在安全治理领域,模型的安全评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2024 年 4 月,联合国科技大会发布了两项大模型安全标准,其中,蚂蚁集团牵头制定《大语言模型安全测试方法》,首次给出四种攻击强度分类,提供了可衡量的安全评估标准:L1 随机攻击、L2 盲盒攻击、L3 黑盒攻击和 L4 白盒攻击。 这种分级不仅考虑了攻击的技术复杂度,更重要的是基于攻击者能获取的模型信息程度来划分,这让防护措施的部署更有针对性。 在推进国际对话上,2024 年3 月,北京智源研究院发起并承办我国首个 AI 安全国际对话高端闭门论坛,与全球 AI 领袖学者及产业专家联合签署《北京 AI 安全国际共识》,设定模型安全红线,禁止模型自我演进、自我复制和不受控的权力增长等行为,确保开发者遵循严格的安全标准。 9 月威尼斯,一场推动 AI 安全的全球对话落幕,图灵奖得主 Yoshua Bengio、姚期智等科学家共同签署“ AI 安全国际对话威尼斯共识”,强调了人工智能安全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重要性。 放眼全球,英美侧重轻触式监管,美国加州的 SB 1047因争议被否决。欧盟 AI 法案已经生效,它建立起四级风险分类体系,明确了人工智 能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监管要求。 在业界,主要头部 AI 公司相继发布安全框架。 OpenAI 在核心安全团队解散后公布了前 10 个安全措施,试图在技术创新与社会责任间寻求平衡。 Google 也紧随其后发布了 SAIF 安全框架,应对模型窃取、数据污染等风险。 Anthropic 发布了负责任扩展策略( Responsible Scaling Policy, RSP ),被认为是降低 AI 灾难性风险(如恐怖分子利用模型制造生物武器)最有前途的方法之一。 RSP 最近更新,引入了更灵活和细致的风险评估与管理方法,同时坚持不培训或部署未实施充分保障措施的模型。  一年多前《经济学人》就开始讨论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既让人兴奋,又让人恐惧,我们应该有多担心? 2024 年初,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安全科技将成为社会的公共品,并与人工智能并列为未来的两项通用技术。一年后,智源研究院再次呼吁关注安全治理印证了这一战略判断的前瞻性,AI 越强大,安全科技价值也在同步放大。 我们不可能扔掉利刃,放弃科技,唯有为其打造足够安全的刀鞘,让 AI 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始终处于可控轨道。变与不变中,AI 安全治理或许才是 AI 行业永恒的话题。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0042.htm)
自主研制的**全球首列用于商业化运营的碳纤维地铁列车“CETROVO 1.0 碳星快轨”**,已在青岛地铁1号线正式载客运营。它的车体、转向架构架等主承载结构均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具备更轻更节能、强度更高、环境适应力更强、全寿命周期运维成本更低等技术优势。 传统地铁车辆主要采用钢、铝合金等金属材料,而碳纤维材料以其不到钢铁1/4的重量和超过钢铁5倍的强度,成为轨道车辆轻量化的理想选择。 与传统金属材料的地铁车辆相比,**这辆碳纤维地铁列车整车减重约11%,运行能耗降低7%。** 此外,得益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使用,车辆具有更好的减振和隔振效果,行驶更平稳,噪声更小,乘坐体验更加舒适。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0040.htm)
 乐高将与任天堂合作,推出GAME BOY版乐高积木,2025年10月发售,售价未知。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2025年1月10日,截止收盘,沪指跌1.33%,报收3168.52点;深成指跌1.8%,报收9795.94点;创业板指跌1.76%,报收1975.3点,两市成交额较上一交易日增加363.47亿元,合计成交11482.75亿元。
据《商业内幕》报道,**特斯拉得州奥斯汀工厂的三位工人透露,特斯拉正在将部分Cybertruck生产线工人调配到Model Y生产线上,预计将在下周一生效。**特斯拉的这一调整正值该公司遭遇罕见的年度交付量下滑之际。2024年,特斯拉总共交付了大约179万辆汽车,同比下滑大约1%。  Cybertruck Model Y仍是销售主力。根据汽车评价公司凯利蓝皮书引用的一家分析公司的数据,Model Y是2023年全球最畅销汽车,销量超过120万辆。去年,特斯拉交付了170万辆Model 3和Model Y。 《商业内幕》看到的内部问卷调查显示,特斯拉在去年12月份通知工人,将调整Cybertruck和Model Y的生产计划,并询问工人愿意到哪一个生产线上。“随着我们持续评估生产计划以满足业务需求,我们将对Model Y和Cybertruck的生产安排进行调整,我们希望确保你的偏好得到考虑。”调查称。 两名工人称,调整现有车型生产计划的做法并不常见,因为这种调整通常只会发生在新车型的生产中。他们还透露,主管在12月的会议上告诉他们,**特斯拉正在缩减Cybertruck团队规模,并计划在2025年第一季度减少该车型的零部件生产。**在一波更大范围生产计划调整中,部分员工将被调配到了不同的Cybertruck团队。 一名工人表示,大多数人希望留在Cybertruck团队,但“有些人被迫换岗”。该工人推测,这一调整可能是因为Model Y的利润率更高。 据特斯拉其他工厂的六名工人透露,特斯拉尚未宣布在其内华达州斯帕克斯、加州弗里蒙特的主要工厂进行类似的生产计划调整,这两座工厂并不生产Cybertruck。 **需求不足** 自去年夏天以来,Cybertruck的需求一直受到质疑。尽管电动汽车媒体Electrek报道的一项在线统计显示,约有200万人在Cybertruck发布前预订了这款皮卡,**但特斯拉发布的2024年终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Cybertruck的交付量有限。** 特斯拉并未单独披露Cybertruck的销售数据,但该公司的报告显示,2024年Model S、Model X和Cybertruck的总交付量为85据《商业内幕》报道,**特斯拉得州奥斯汀工厂的三位工人透露,特斯拉正在将部分Cybertruck生产线工人调配到Model Y生产线上,预计将在下周一生效。**133辆。根据去年10月Cybertruck召回事件中的一份政府文件,特斯拉交付了大约2.7万辆Cybertruck。 特斯拉在去年10月停止销售价格更高的Foundation系列版本,并在上个月下调了租赁价格。与此同时,后来加入Cybertruck等候名单的购车者称,他们在几个月内就收到了车辆,比预期的要快。这可能意味着早期Cybertruck客户可能重新考虑了他们的预订,因为这些预订并不具约束力。 至少从去年10月开始,Cybertruck开始经历相对短暂的停产,包括12月初的三天停产,当时Cybertruck生产线的员工被告知无需上班。**对于这次停产,两名工人称原因是缺乏可用电池。** 截至发稿,特斯拉尚未就此置评。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0038.htm)
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即将上任的政府拟设立政府效率部,但内定负责该部门的亿万富豪埃隆·马斯克质疑能否削减美国联邦预算2万亿美元,这位科技企业家似乎收回自己提出的这个崇高目标。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5/0103/abcfbf5299397d9.webp) 根据在X播出的一次采访,马斯克告诉政治策略家兼Stagwell Inc.董事长Mark Penn,“我认为我们会试着削减2万亿美元。我认为这就是最好的结果。”他补充说,“我们很有机会”削减1万亿美元。 距离特朗普就职并展开第二任期不到两周,马斯克似乎下调了预期。特朗普任命他和前共和党总统候选人Vivek Ramaswamy领导拟设立的政府效率部(DOGE),其任务是削减联邦支出。 在2024年大选投票日的前几天,马斯克在纽约麦迪逊广场花园举行的特朗普造势活动上提出2万亿美元的目标,这个数字立即引起了预算专家的质疑。 这个金额超过了国会每年在包括国防在内的政府机构运作的支出。要实现这一目标,可能得撙节社会安全和医疗保险等项目的开支,但这些项目很受选民欢迎,特朗普在选战中也誓言不会削减这些项目。 特朗普过渡团队没有立即回应置评请求。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00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