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公有云?网易数智独家回应:仅涉其中一个模块;华为正式组建医疗卫生军团;特斯拉金色无人驾驶出租车亮相得克萨斯超级工厂;微软正在开发内部人工智能推理模型,并可能将其出售给开发者;中国将制定金融法、托育服务法等;港股通最新调整名单出炉:贝壳、毛戈平等27只获调入,奈雪的茶等被剔除;中国央行连续第四个月增持黄金。
 由 PlayStation 呈现,西南偏南电影节《死亡搁浅2》特别活动于今日上午5时开幕。在现场,小岛秀夫及特邀嘉宾揭晓了《死亡搁浅2:On the Beach》的诸多消息。值得注意的是,小岛秀夫佩戴的腕表是汉米尔顿为《死亡搁浅2》定制的特别款。消息汇总如下: # 《死亡搁浅2》将于6月26日发售 《死亡搁浅2》在现场公布最新预告,确认将于6月26日在 PS5 发售,3月17日上午10时起开启预购。 开启一段震撼心灵的使命,寻找UCA以外的人类连接。山姆和他的伙伴们开启新旅程,拯救濒临灭亡的人类。加入他们,穿行这个异界敌人当道、充满艰难险阻的世界,探究一个挥之不去的问题:连接是必要的吗?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 豪华版详情揭晓 小岛秀夫在现场揭晓了收藏版及豪华版详情。购买下列版本即可提前48小时抢先进入游戏。   # 《死亡搁浅》线下音乐会 《死亡搁浅》确认在上海在内的全球多地举行线下音乐会。     # 汉米尔顿《死亡搁浅2》特别款腕表官宣 小岛秀夫佩戴的腕表是汉米尔顿为《死亡搁浅2》定制的特别款,将于6月26日与游戏同步发售。    
 由 PlayStation 呈现,西南偏南电影节《死亡搁浅2》特别活动于今日上午5时开幕。在现场,小岛秀夫及特邀嘉宾揭晓了《死亡搁浅2:On the Beach》的诸多消息。值得注意的是,小岛秀夫佩戴的腕表是汉米尔顿为《死亡搁浅2》定制的特别款。消息汇总如下: # 《死亡搁浅2》将于6月16日发售 《死亡搁浅2》在现场公布最新预告,确认将于6月16日发售,3月17日上午10时起开启预购。 开启一段震撼心灵的使命,寻找UCA以外的人类连接。山姆和他的伙伴们开启新旅程,拯救濒临灭亡的人类。加入他们,穿行这个异界敌人当道、充满艰难险阻的世界,探究一个挥之不去的问题:连接是必要的吗?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雷军又双叒叕上热搜了。不是因为他又帮 SU7 Ultra 的车主开车门去了,也不是因为他每天卷的不行的健身打卡,而是因为他作为人大代表,**在两会上的一个提案。**这周二的时候,雷军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发了一篇巨长的推文,叫[《 雷军:我的 2025 两会建议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ODUxMjQ0MA==&mid=2651580729&idx=1&sn=66978706bbe8033dfb204af3f9fdd548&scene=21#wechat_redirect)。  里头一共有五条不同方向的建议,分别是加快推进自动驾驶量产、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加快推进 AI 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 “ AI 换脸拟声 ” 违法侵权重灾区治理。 以及最重要,也是引起讨论最多的一点:**优化新能源汽车号牌设计。**  他提到,在大伙非常在意车身颜色搭配的大背景下,现有的新能源绿色号牌 “ 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汽车产品的设计效果 ” 。 希望可以**重新调研车牌的样式**、拓展车牌的智能化功能,然后做好各种试点和探索的工作。 只能说,雷军的建议还是有点太高情商了。 我来给大伙翻译一下啊,就是现在的绿牌**,不好看,需要重新设计。** 很多人说雷军是因为看到了自家 SU7 Ultra 上牌的的效果图,才紧急把这个建议加进去的。但甭管理由是啥,**这条建议真就是我觉得这几年两会上,最能让广大消费者感同身受的好建议之一了。**  因为咱们现在用的这个新能源绿牌,**真心说不上好看,而且,真的很影响一台车的颜值。** 很多年轻的朋友们可能不太知道啊,咱们国内的车牌设计其实已经迭代了过 **7 次了。** 就比如从新中国建立的 1949 年到 1994 年的这 45 年时间里,咱们的车牌就变化了 5 回。 具体的时间和设计我就不展开说了,大伙自己看图吧。改动的原因无非就两点,**一是数位太少不够用,二是不同种类的车辆,比如特种车辆不好区分。**    当然了,上头这些伙计们应该都没咋见过。我们最熟知、从 1994 年一直沿用到现在的,其实就是它们的继任设计:**92 式车牌。** 92 式可以说是咱们车牌发展历史的里程碑,因为这套设计不仅位数多、容量大,还通过蓝牌、黄牌和黑牌区分了车辆种类,并且加入了汉字简写来区分用途跟地区,把车牌系统几乎所有的功能都搞定了, that`s why 它能一直用着还不被淘汰。  说一个大伙可能不知道的热知识,在 2002 年的时候咱们还试着推出过一种**支持自定义内容的 02 式车牌**,配色是类似美国车牌的蓝白渐变。 只不过因为大伙的创造力实在太强,搞出了什么 911-USA 、 SEX-520 这种**审核快乐号**,所以这个车牌仅仅在试点 10 天之后就被叫停了。  所有这些历任的车牌不知道大伙如何评价啊,**我反正一人血书复刻五代车牌**,真是又简洁又好看! 而我们今天的主角,被大伙吐槽到不行的新能源绿牌诞生在 2016 年。 当时的公安部在官网上发布了一条征求意见稿,针对马上就要启用的新能源汽车专用号拍**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当时可以给大伙投票选择的**方案有三个**,分别是渐变绿、底部绿条以及绿色方块。 **就像这样( 从上到下方案 1 、2 、3 )**    根据公开的数据,当时的投票活动**总共有 14.54 万人参加,光是留言就有 11 万条。** 不知道大伙喜欢哪个啊,按我现在的审美水平看,我应该会投给方案 2 。 然而当时的公安部在 “ 同步征求了相关部门和行业企业意见,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深入研讨、系统论证 ” 之后, “ 根据网络投票和征求意见情况,最后选定**得票率最高**的式样作为新能源汽车号牌式样。 ” 是的,就是渐变的方案 1 **。** 所以啊,**虽说这个渐变绿牌的外观设计专利确实是在比亚迪的手上,但把它选出来的,确实是当年的网友们。** **当时非官方的喜好统计**  咳咳那啥,有谁是当时在网上投了票的吗,举个手我们认识下。然后可以后台私信我们一个你现居住地的具体地址,我给你寄点差评周边和杭州土特产。 啥?怎么会是刀片呢,不会的不会的。 玩笑归玩笑,毕竟绿牌最大的毛病其实并不是在渐变双拼的颜色设计上,毕竟老美那边也有很好看的渐变牌对吧。 **荧光绿色,才是绿牌之所以如此扎眼的核心原因。**   当年的设计样式说明里对于这个荧光绿的解释是这样的: 与普通汽车号牌蓝色、黄色为主色调相比,新能源汽车号牌以绿色为主色调,浅底黑字,**突出绿色环保寓意**。  但就和雷军在两会建议里说的那样,**这个饱和度超高的绿色确实很大程度影响了汽车外观的设计工作。** 一位在车企设计中心负责内外饰 CMF ( 颜色、材料与工艺 )的设计师告诉脖子哥,汽车外观设计近年来的大趋势,是用简洁的线条加上低饱和度、低明度的外观颜色,突显出一种低调但有科技感的 feel 。**** **但因为绿牌上荧光绿色的占比极大,想让新车的设计跟绿牌在视觉上配套,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他们部门曾经尝试过在设计评审的时候,给做出来的模型增加一块绿牌,但立马就被大伙摘下来了,说非常影响对整体设计的评价。 说到这事,他非常激动的对我说:**“ 难看的颜色配什么都不会好看的。 ” ** 再加上类似荧光绿的颜色,经常会被用在反光背心、反光警戒线这些提示属性很强的物料上,**甭管是多帅气的豪车和跑车,一旦挂上了绿牌就会有种说不出来的违和感。** 相比用上其他颜色的车牌,颜值的下降着实非常明显。  真要说改吧,其实非常简单。 荧光绿的颜色、绿色的占比这俩随便动一个都能有不错的效果——就像比如这个英国的绿牌,**同样是荧光绿但因为占比小**,看着完全不突兀。  最主要的问题,也是雷军的两会建议受到的最大争议,**是大规模修改车牌设计之后带来的适配和成本问题。** 要知道车牌作为咱们汽车的唯一识别证件,在整个交通系统里涉及到的环节可以说是多的一匹。比如停车场入口的识别、高速公路上的超速摄像头,以及大街小巷里各种各样的违法、违章摄像头。 车牌的设计改变后,那么对应的**识别算法**自然也需要更新。如果新号牌的位数发生变化,可能还会涉及到**现有的硬件识别精度不够,需要大规模更换**的情况。  再加上新车牌的尺寸颜色变化,还对应了车牌生产加工过程里的**模具尺寸、喷涂工艺、喷涂材料**的变化,想要让全国的车主们都用上新设计的号牌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像当年的绿牌,其实就经了很长的推广过渡期。先是从上海、南京、无锡、济南、深圳开始试点,同步调试全国各地的交通识别设施。**用了接近 3 年的时间**,到了 2018 年才陆续在全国铺开。 **这背后,是企业和政府难以估算的巨大成本投入。**  只能说,难度确实很高。 但回过头来看,**雷军建议的含金量也就在这了。** **毕竟解决问题的前提是能提出问题,只要****能让绿牌的设计问题被搬上台面、引发讨论,或许就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朝着大家希望的方向迈出第一步。** 这种人大代表,真的给我多来点好吗。 最后,如果车牌的设计某一天真就重开投票了,大家会希望它变成什么样? 咳咳,**我还是一人血书复刻第五代车牌**,有跟的吗?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4236.htm)
 本期时间轴制作: 西楼 “二龙路”系话题在机核网一直被大家反复提起,作为游戏玩家的我们之中有许多朋友都饱受痔疮和肛瘘的困扰,同样值得担忧的还有潜在的糖尿病风险。本期节目请来了拥有“控制人血糖升降”超能力的朱老师和久病成医的社区朋友段小胖,一起聊一下糖尿病与肛瘘带来的耸人听闻的可怕病历。
各种传言都表明,苹果将在 2025 年下半年大力进军智能家居配件领域,包括为未来的智能门铃保留现有的 Home Key 功能。苹果还在与其他智能家居配件制造商合作,以确保 HomeKit 兼容性。苹果传闻已久的 Home Hub 外设预计将于 2025 年下半年首次亮相,据称苹果的部分员工会将其带回家进行实际测试。  彭博社的一份新报告重申了早先的说法,即苹果打算将 HomeKit 配件的兴起与智能家居中心联系起来,现在的设备代号为:J490。 这款传闻已久的配件现在很可能要等到 6 月的 WWDC 开发者大会或更晚的时候才会正式发布。这可能与现有的 tvOS 转变为未来 homeOS 的基础相吻合。 部分原因可能是最近宣布的 Siri 开发延迟——现在预计 Siri 将与下一版 macOS 一起成为 iOS 和 iPadOS 19 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像之前预期的那样在 iOS 18 周期的后期推出。 不过,对该产品的测试仍在继续。新报告称,苹果已开始对该设备进行内部测试,包括让部分员工将其带回家并提供反馈。 分析师郭明錤此前曾声称,该产品将在 2025 年下半年投入量产,很可能计划在假日季首次亮相。Home Hub 被认为包括一个用于 FaceTime 通话的摄像头以及一个高品质扬声器。 为了补充该设备,苹果可能会发布自己的室内安全摄像头系列,或与现有制造商合作,以确保 HomeKit 与更多智能家居配件兼容。例如,宜家最近为其首款支持 Matter-over-Thread 的温度和湿度传感器申请了 FCC 许可,该传感器将与其兼容的 Dirigera 集线器配合使用。  未来潜在的苹果家用机器人。图片来源:Apple Machine Learning Research 目前,尚未公布的 Apple Home Hub 被认为有两个版本。其中包括类似 iPad 的设备,可以安装在墙上或充当带显示屏的 HomePod 音频设备,以及未来类似 Luxo 的机械臂,旨在作为桌面设备,可以在视频通话期间“跟随”用户的动作,类似于 CenterStage 功能。 这些未来的硬件产品将与家庭成员的苹果个人设备紧密结合,提供联系人、日历、提醒和其他应用程序之间的协调。据传言,苹果打算提供可安装的 Home Hub 作为低成本设备,而后期的机器人助手则作为更昂贵和更先进的选择。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4232.htm)
苹果仍在研究如何推进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它考虑在 2030 年之前放弃笨重的 Apple Vision Pro 头显,转而打造传说中的 Apple Glass。苹果在可穿戴设备方面的野心遭遇一些难题,Apple Vision Pro 首次发布时被认为是商业失败。虽然它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推进这一概念,但仍需要时间来找出最佳前进方向。  在周日的彭博新闻通讯中,马克·古尔曼 (Mark Gurman) 写道,苹果至少正在研究不同的外形。在 2025 年初放弃将 AR 眼镜作为外部 Mac 显示器的项目后,苹果现在再次考虑独立的 AR 眼镜。 该报告预测,苹果可能需要三到五年才能成功打造出商业版本。 据信苹果还将推出自己的 Meta 雷朋眼镜的对应版本。作为一种设备,它不具备 AR 功能,但仍可以提供其他元素,包括摄像头、麦克风、音频和人工智能。还有正在进行的项目,将摄像头整合到 AirPods 中,这可以帮助加强其 AI 工作。 要制造出像 Apple Glass 这样的智能眼镜,Apple 必须解决设计方面的多个问题。其中包括以某种方式使眼镜足够轻便,不会笨重或沉重,同时仍保留附加功能。 对于可以包含电池来为所有额外硬件供电的东西,即使没有显示屏,这也是一个挑战。苹果公司内部已有多个办公室在研究这一概念,包括研究可以纳入的各种功能的吸引力。内部测试也已经进行了多年,尽管这是非常秘密的。 早在 2017 年,一份环境健康与安全承包商报告显示,在测试原型后,苹果公司内甚至有人需要“急救以外的医疗治疗”。 虽然打造轻量级智能眼镜的项目是一项历时多年的挑战,但至少在苹果内部有最好的支持者。 首席执行官Tim Cook曾一度认为,打造 AR 眼镜比打造 VR 眼镜更能推动未来发展。与 Apple Vision Pro 等头显相比,将图像叠加在现实世界视图上的方法在非隔离方面表现更好。 投入数十亿美元的研究资金后,苹果仍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只是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推出可供购买的商业化解决方案。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4230.htm)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转发了关于特斯拉无人驾驶出租车Cybercab的贴文。**图中展示了一辆金色涂装的Cybercab,正在得克萨斯超级工厂附近进行自动驾驶巡游,马斯克表示期待这些车辆未来能遍布公共道路。**  特斯拉Cybercab首次亮相于2024年10月的“WE, ROBOT”发布会,是一款双门轿跑车型,采用鸥翼门设计,车内没有方向盘和踏板,完全依赖特斯拉FSD全自动驾驶。 特斯拉首席设计师弗朗茨·冯·霍尔茨豪森表示,金色涂装是为了致敬纽约黄色出租车,同时赋予其更具未来感的外观。 马斯克此前透露,**Cybercab预计车辆成本将低于3万美元,计划于2026年投入生产,特斯拉计划每年生产200万辆Cybercab。** 此外,马斯克还表示,特斯拉计划从2025年开始在加州和得克萨斯州推出自动驾驶叫车服务,目前特斯拉湾区的员工已能够使用该服务,但车辆仍配备安全驾驶员。 **未来,特斯拉车主也可以将车辆加入叫车服务,利用自动驾驶功能为乘客提供服务并赚钱。**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4220.htm)
RTX 50系列标配了新一代12V-2x6 16针供电接口,NVIDIA也信誓旦旦地保证绝对安全,但目前看来,确实比RTX 40系列上安全了许多,但远远称不上绝对,这个供电机制依然有隐患。HardwareLuxx测试了一款水冷版RTX 5090,并使用热成像仪观察各处温度。  GPU核心与显存都没什么问题,但是**在电源端的电源线上,竟然捕捉到了超过150℃的极端高温!** 电源使用的是BeQuiet Dark Power 13,支持ATX 3.1规范,自带12V-2x6电源线。 **幸运的是,无论显卡、电源还是电源线,都没有出现烧毁情况,一切安全。** HardwareLuxx指出,**这恐怕永远是RTX 50系列显卡的一个雷点。**   目前虽然零星有一些有关RTX 50 16针供电烧毁的案例,但看起来原因各不相同,12V-2x6供电接口暂时是比较安全的。 不过也有发现指出,16针电源线的电流分布并不均匀,经常出现某一根线电流过高的情况,存在隐患。 总的来说,RTX 50系列显卡要想确保安全,**尽量保证使用符合ATX 3.1/PCIe 5.1规范且功率不低于1000W的品牌电源,使用原装电源线或者转接线,不要长时间持续高负载。**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4218.htm)
日前,**DeskTime研究显示ChatGPT是全球职场中使用最广泛的人工智能工具,且其采用率仍在持续增长。**该研究覆盖了97家公司和2385名员工,时间跨度为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结果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全球75.9%的办公室已将ChatGPT整合到工作流程中,其中印度的采用率最高,达到92%。** 相比之下,美国的采用率从2023年的68%上升至2024年的72%,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但使用频率显著增加,42.6%的员工报告称其使用频率更高。 此外,美国员工个人对ChatGPT的采用率也从2023年的17%上升至2024年的28.3%。 研究还发现,2024年美国75%的办公室使用了包括ChatGPT在内的AI工具,略低于上一年的76%。 不过,AI的采用率一直呈现波动趋势,2024年1月降至63%,10月回升至81%,这种变化可能与季节性工作趋势、公司政策或对自动化的态度变化有关。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5/0301/576d8a2c5c9c8c2.jp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4216.htm)
现在有很多证据表明,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生活在欧洲的居民基本以黑皮肤为主。例如,著名的**切达人**,他们生活在约10000年前的英格兰,直到今天这一群体依然平均占英国人基因的10%左右,而基因检查可以知道,他们拥有深色皮肤和蓝色眼睛。 △ 一万年前生活在英国的切达人 以前一些学者认为,欧洲人以黑皮肤为主的情况最多可能持续到大约5000年前,这意味着巨石阵的建造者很可能是黑皮肤的人。 然而,最近一项由意大利**费拉拉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的文章指出,4500至1700年前的铁器时代,欧洲居民依然以黑皮肤为主。 他们分析了来自4500至1700年前个体遗骸的348个基因组(整套 DNA 指令)的数据,最终得出这样的结论。 皮肤和头发的颜色没有保存在化石中,研究人员只能分析古代人遗骸中的DNA数据,将其与现代欧洲人的数据进行比较,以此来预测古代人的皮肤、头发和眼睛的颜色。 大约有26个基因与黑色素的产生有关,黑色素会使皮肤变黑,而**两种特定类型的黑色素,真黑素和褐黑素,决定了皮肤、头发和眼睛的颜色**。 从该研究分析的基因样本来看,直到1700到3000年前的**铁器时代**,**欧洲居民大约有55%的人皮肤黝黑,27%的人皮肤颜色中等,而皮肤白皙的人只占18%。** 科学家们知道,现代人类大约在6万至7万年前从非洲迁徙到欧洲和亚洲,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人类从非洲迁徙后,肤色就迅速变浅。 关于人类肤色的区域分布有一个理论,被称为**维生素D-叶酸假说**,该假说认为高纬度地区的人们由于紫外线辐射的减少,为了高效合成至关重要的维生素D——这种维生素有助于钙的吸收,从而皮肤变浅,让紫外线更容易穿透皮肤。 △ 人类肤色分布图 而低纬度地区,由于紫外线辐射很强,为了防止**叶酸分子(一种人体必需的B族维生素)**被紫外线破坏,因此需要沉着黑色素来吸收掉紫外线。 然而,人类化石上的DNA一次次的说明,早期定居在欧洲的居民深色皮肤维持了很长、很长时间。 根据此前的估算,35000至13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欧洲人中,大约92%的人皮肤黝黑,8%的人肤色中等,而没有一个人皮肤白皙。 学者们普遍认为这种情况最多持续到5000年前——不能再多了,欧洲的定居者,肤色肯定已经以浅色皮肤为主了。  但这项研究再次刷新了人们对早期欧洲人肤色的认知,直到罗马帝国时代,欧洲依然有超过一半的居民皮肤黝黑。 这意味着,现在绝大部分讲述欧洲古代历史的影视剧,可能都请错了演员。 值得一提的是,这项研究刚刚发表在预印本服务器bioRxiv上,尚未经过同行评审。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既然深色皮肤在欧洲这样的高纬度地区生活很不利,为什么他们的深色皮肤会一直延续如此长的时间呢? 这项研究的研究人员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只要古人注意饮食——例如多吃鱼肉,就可以在食物中得到维生素D,而不用靠皮肤变浅来吸收紫外线。 报道原文:[https://www.independent.co.uk/news/uk/home-news/ancient-britons-stonehenge-dark-skin-study-b2708600.html](https://www.independent.co.uk/news/uk/home-news/ancient-britons-stonehenge-dark-skin-study-b2708600.html)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4214.htm)
RTX 5090配备了21760个CUDA核心、32GB GDDR显存,功耗达575W,这这显然不是Blackwell GB202芯片的极限,现在网上传出了NVIDIA的新一代旗舰级工作站专业显卡“RTX PRO 6000”。 在此之前,NVIDIA的专业显卡一直以RTX加四位数字加架构简称的方式命名,比如RTX 6000 ADA,现在加入了PRO字样,确实看起来就更专业了,一如AMD Radeon PRO。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309/ff40afa9-7838-4400-8063-ec06c44f8969.png) RTX PRO 6000的造型设计看起来很像是RTX 50、RTX 40两代公版的结合体,双风扇布置像后者,纹理装饰则像前者,厚度则依然控制在双插槽。 规格方面,RTX PRO 6000就像是RTX 5090的超级增强版,**提供多达24064个CUDA核心,相比RTX 5090多了2304个也就是大约10.6%。** **但这依然不是满血的GB202,仍然少了512个CUDA核心。**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309/b9f10c7edc2746628940660d63486ff6.jpg) 作为专业显卡,大显存是必需的**,RTX RRO 6000竟然一口气配备了96GB GDDR7,单颗容量来到24Gb(3GB),都是RTX 5090的整整三倍,也是上代RTX 6000 ADA的整整两倍,而且还支持ECC纠错。** **功耗进一步增加来到600W,同样也是上代RTX 6000 ADA的两倍**,据说这也是RTX 5090最初的设计,而供电接口还是一个12V-2x6 16针。 Blackwell架构的RTX PRO系列专业卡有望在本月17-20日的GTC 2025大会上官宣。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309/75dc4248159f457e9eef94d8261f15bf.jpg)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309/56544a4e2e3b4be1988ad44ea5baf3d0.jpg)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309/87e1e14a123841129831dfb46ba351e3.jp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4212.htm)
NVIDIA将在最近一个多月陆续发布RTX 5060 Ti 16GB/8GB、RTX 5060 8GB,本以为就到此为止了,但没想到还有更入门级的RTX 5050!RTX 30系列曾经下探到RTX 3050,RTX 40系列则向下止步于RTX 4060,因此本来以为NVIDIA的命名会越来越“高端”,不会再有RTX 5050,不曾想还是出现了。 据说,**RTX 5050本来也是没有的,但是为了应付Intel的锐炫B580 12GB,以及可能的AMD RX 9050系列,才拿了出来。** RTX 5050系列的具体规格还不清楚,**唯一可以确认的是,它将搭配8GB GDDR6显存,也是全系列唯一没有GDDR7显存的。** 但容量上比Intel少了三分之一,竞争力自然大打折扣,尤其是AI应用都需要大显存的情况下。 另外,RTX 5050的功耗肯定远低于200W,自然也会用12V-2x6 16针供电接口,一个8针就足够了。 发布时间方面,RTX 5060 Ti 16GB最快本月底,RTX 5060 Ti 8GB要到4月上旬,RTX 5060 8GB则得4月中下旬,RTX 5050很可能要到5月份了。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4208.htm)
 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一名普通的游戏玩家,恰好从事与游戏相关的行业,偏向行业和数据分析的工作;从小开始我就接触FC并爱上了电子游戏。大学毕业的时候曾经在CNGBA上当过一个小小的编辑。游戏经验相对而言会比较丰富一些,也希望借着机核的平台和大家分享一下。以下内容都是个人的一些看法和简介,如果有说得不对的地方欢迎指正,也欢迎一起讨论。如果有游戏相关的内容想了解的话也可以随时私信我,我会尽我所能的解答。 (如需转载可与我联系) # 《怪物猎人 荒野》是历代以来最容易让新手入门的怪猎作品 《怪物猎人》系列新作《怪物猎人:荒野》(以下简称 《荒野》) 终于是在2月底与大家见面了。作为卡普空看家IP系列之一,本次《荒野》的销量没有辜负卡普空的期待,3天卖出800万份已经是系列销量最快的。但STEAM的评价是褒贬不一,不少老猎人也纷纷表示《荒野》并没想象中的好,论坛和社区上玩家的声音也有很多种。 那么到底《荒野》的品质是怎样呢?是“青出于蓝”?还是“减师半德”?接下来我会把《荒野》分为【玩法核心】【基础品质】和【后续更新】三个部分,结合个人的经验来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这个只是大概的思路框架,方便我展开细说而已)) ### 一、 玩法核心 玩法部分内容较多,会拆分为【战斗】【玩法系统】【社交】【BD配装】四个部分来细说,首先说一下最重要的【战斗部分】  ((《荒野》目前的所有怪物数量)) # 1)战斗——怪物 【新怪无法掩盖种类少的缺陷】  《荒野》的怪物种类虽不算多,但大部分的怪都是新怪,出现了“章鱼”骨骼动作的蛸和“正义三打一”的风铗龙;其他怪虽然骨骼动作比较常见,但外形和动作做出差异化后,第一次碰见的时候会觉得蛮新鲜的。上位解禁后没有太多新怪出现,使游戏中后期的刷怪重复感比较明显,也是老猎人会觉得内容少的原因;期待后续的更新和DLC内容补充新的怪物。 【难度对新人而言会有挑战】 对于老猎人来说,故事流程中没有出现特别难受的“粪怪”,打起来都比较轻松;怪物秒杀机制都会有教程说明应该怎么躲,不会存在卡点。对于新猎人而言,不少怪的设计打起来会挺难受的,例如波衣龙的大范围水波攻击,亦或是冻峰龙的秒杀机制+高伤害攻击,猫几次熟练之后适应了就能轻松过了。解禁后会遇到“历战”“狂龙症”的强化版怪物,怪物会有新的动作和攻击机制,需要一些时间熟悉。  (灵活的章鱼哥) “章鱼”骨骼的新怪物设计很有意思,以往打龙的时候需要考虑他什么时候回头攻击,而章鱼骨骼怪则不需要,他们会使用触手攻击侧身、背后的玩家。看起来与蜘蛛体型的怪物有点类似,然而章鱼可以伸长的弹性肉质,战斗时攻击范围比蜘蛛更大更出其不意。和经典的二足龙、四足龙相比,“章鱼哥”给到我更多的新鲜感。从设计角度看,章鱼骨骼怪物避免了传统脊椎龙二段掉头转身的尴尬设计,新骨骼的验证后也可以在后续进行多种换色和扩展(浮丘龙:我觉得你说的都对) # 2)战斗——武器 聊完怪物之后,就必须聊一下怪猎战斗的另一个核心:武器  (《荒野》里的14种武器) 在《怪猎4G》之后,武器种类就停留在14种,后续更新也没有新的武器种类,取而代之的时每一把武器都新增一些派生技能和攻击系统,比如《世界》中新加入的钩爪和斗篷,以及《崛起》中新引入的“翔虫”系统,结合原有的武器动作形成了新的玩法系统。作为系列新作的《荒野》,它从《世界》和《崛起》里学习到了哪些系统呢? 【世界之上,软化系统进一步加强成“伤口”】  ((《世界》里红框部位未软化,蓝框部位软化后)) 《荒野》现在没办法跟《世界》一样通过爪钩拉近玩家与怪物的距离,趴在怪物身上通过全弹发射让怪物撞墙;《世界》里的“肉质软化”系统演变成了《荒野》的“伤口弱点”系统。“伤口弱点”系统除了可以提高玩家造成的伤害(暴击提升+伤害增加),配合“集中攻击”的话还能造成大硬直+高伤害,“集中攻击”+“伤口系统”就是《荒野》战斗的核心系统。  ((《荒野》里怪物的“伤口”部位)) 游戏新手教程中,详细的告诉了玩家这个系统的攻击循环,对于新手玩家来说,“寻找机会攻击造成伤口”-“集中攻击伤口造成大伤害高硬质”-“怪物倒地后上去疯狂输出”成为了有效的输出循环。这个时候有的老玩家就会发问了:“按照这套循环打,怪猎的部位破坏精髓就没啦!”对!也不全对。我们可以一起看一下“伤口弱点”系统出现的条件: A)玩家对某部位持续攻击,一般覆盖位置包括腿、屁股、矮个子的头和翅膀  (持续攻击头部造成“伤口”) B)骑乘攻击用小刀频繁攻击某个部位,一般会出现在怪物的背部,也可以跳到头顶和尾巴附近  (小刀戳背造成“伤口”) C)怪物使用特定攻击后展露的弱点,根据怪物不同部位不一样  (释放技能后展露的“大弱点”) 点B、点C的“伤口弱点”基本覆盖了怪物能被破坏的部位,例如煌雷龙的电磁炮后头部弱点,冻峰龙往前喷射后的头部打开弱点,锁刃龙的锁链前拍之后的弱点;针对这些弱点进行攻击的话,往往能破坏到部分甚至大部分的怪物部位,也可以理解成卡普空在用另外一个方式,让新手玩家意识到怪物部位破坏、切断的玩法。对于新手玩家而言,这种系统玩法上的教育收效会更高,新手玩家不需要考虑这个怪物能不能破翅膀、断尾,他们只需要考虑伤口弱点都在哪里,应该怎么打,在这个过程中出现部位破坏会让他们感知到“哦原来怪物部位是能破坏的”,给到他们新鲜感,配合怪物图鉴,他们会进一步知道这个怪物哪里能破坏,从新手逐渐往熟练老手方向成长。  (头部伤口持续攻击可破坏,触手伤口持续攻击可砍断) 如果让我来评价“伤口弱点”和“集中攻击”的系统,我会觉得这个系统是成功的,主要针对的还是新手玩家。对于老猎人而言,这个系统的存在确实降低了游戏的难度,让老猎人们不尽兴,打起来没有以前的紧张刺激感觉;但这个系统的存在,恰恰让更多的新手能快速入门上手并且成长,对于提高留存作用会更明显。一个系列IP想要长线运营,源源不断的新人玩家是必不可少的;如何降低新手上手时候的挫败感,是每个系列新作设计时都需要考虑的点(包括以难度著称的魂类新作《艾尔登法环》它也在做降低上手门槛的事情),至于难度,结合怪物机制和设计有很多解决方法,比如我可以加入一个“士力架”系统,玩家如果用集中攻击破坏怪物弱点的话,怪物的攻击频率和速度会在一定时间内提升;也可以加入一个“究极护龙”系统,怪物身上出现的弱点无法用集中攻击造成大硬直。如果新手玩家没有办法留下来,难度提升再高也没太大意义了。 【把GP发扬光大!】 GP(Guard Point)的意思是“瞬间防御系统”,以前作品中只会存在于部分武器中,是一个老猎人上位者需要掌握的一个技巧。以前的GP会让武器收益提升(例如太刀纳刀开刃、大剑的铁山靠、盾斧攒瓶超解),而在荒野中,GP系统变得更加常见,GP成功可以大幅降低怪物造成的伤害,如果是精准GP的话还能无伤;派生出“相杀”系统和“角力”系统。他们都是在怪物攻击的一瞬间,使用指定技能/防御,GP成功的话会有特殊的动画。只要能使用防御的武器都能进行角力,而其余大部分武器都可以相杀(虫棍/弓/双刀除外)。 A) “角力”需要使用可防御的武器(重弩、大剑、单手剑、盾斧、铳枪、长枪等)  (“角力”怪物攻击,触发后持续按Y推开怪物) B) “相杀”需要使用特殊的攻击技能,只有部分武器可以(大剑、狩猎笛、锤子、斩斧、重弩)  (怪物攻击瞬间使用对应技能可“相杀”并击倒怪物) C)技能自带的GP(太刀、双刀)  (双刀攻击瞬间使用闪避,GP避免伤害) 《荒野》的GP系统判定会比过往的判定更宽松,哪怕是新手玩家只要多使用几次也能熟练上手。只有第一次GP时候可以100%触发角力或者是相杀,触发后会有隐藏积累值,每一次GP能积累,达到值后才会触发第二次、更多次的相杀和角力;这一点与怪物的异常状态积累(麻痹/睡眠)一样。 《荒野》通过加入“伤口弱点+集中攻击”和“GP-相杀&角力”系统,把每一把武器的特点和深度都加强了。它不同于《崛起》的翔虫技能搭配,而是强调玩家的技巧和联系,让玩家磨练技巧逐渐成长为老猎人。 # 3)社交 【MMO化的社交大厅体验】聊完战斗部分,可以聊一下《荒野》新改善的社交玩法系统。《荒野》可以进入服务器大厅,大厅内有各地的玩家在里面,玩家之间可以一起狩猎,一起聊天探索,一起烤火钓鱼,它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个MMORPG的感觉。  (大厅里可以遇到各种玩家) 大厅MMO化的设计,一定程度上也会解决了新手玩家上手难的现象,玩家遇到打不过的怪物,只需要发送救援信号,大厅里的热心老猎人会帮忙;如果玩家是个极度I人,只想跟朋友一起游戏,也可以创建属于自己的私人大厅,邀请自己的好友一起游戏。除此以外,本作还加入了“跨平台联机”的系统,让PC和PS平台的猎人可以一起联机游戏,这一个改动拉近了不同平台之间玩家的距离。  (同一大厅的玩家可以接取任务帮助新手) # 4)玩法系统 除了战斗以外,我们也来看一下部分有意思的系统改动;  (野外版的猫饭) 【没有了猫猫大厨,但是多了热心村民】 《荒野》里比较大的改动还包括取消了每次出门狩猎的固定仪式——猫饭。本作里的猫饭改为了吃一顿效果能保持一段时间,玩家也可以随时随地的吃饭来获取收益。有的老猎人会觉得“没了猫饭我狩猎的信仰都没了”,确实,过往系列中每次的猫饭的动画看起来都让人食欲大振(崛起除外),每次出门前固定操作都是“到达集会所”-“接任务”-“换武器装备”-“吃猫饭”-“出发”;而到了《荒野》,玩家不一定需要到集会所接任务,换武器装备也可以在临时营地完成,“吃猫饭”的固定场景自然就少了。  (村民请客,免费吃!) 虽然没了猫饭,但是每个村子里的村民会随机邀请玩家到村子里吃饭(他们请客),每个村子的料理风格都不同,通过这个村民请客的方式把怪猎料理烹饪的动画补回来了(但是还是没有猫大厨)。修改后的猫饭(村民饭)系统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需要每次出门都吃,吃一顿可以维持1个小时,覆盖玩家多次打猎的时间,这个也是跟开放大世界玩法结合到一起了。新手玩家也不需要养成每次出门都去吃猫饭的习惯,也不用担心因为忘记吃猫饭而需要从任务中重新吃/推出任务的情况(不排除会遇到打着打着的过程中猫饭效果没了的情况,这点体验有点差,希望卡普空后面改一改,能让猫饭坚持到狩猎结束之后效果才消失) 【自动寻路并没有解放玩家双手】  (边走路边采集) 是的,没错。加入了自动寻路后,玩家在寻路的过程中可交互操作更多了。玩家可以通过爪钩瞄准地图物品资源进行采集,包括药草蘑菇虫子,地图上的特产等等;而对于矿产和骨冢,没有办法直接使用爪钩获取。相比起《世界》需要靠近资源采集,《崛起》需要蹭鬼火鸟,《荒野》只需要瞄准发射即可获取移动范围内的物品资源,大幅度的简化了自动寻路时对角色位置移动的控制,更关心地图附近有什么资源,要采集什么资源。 【拆了我家还想跑?】  (家被怪物发现的话,接下来就要被拆掉了) 地图上会有若干个地方可以安放玩家的临时营地,玩家也可以布置自己的营地,营地帐篷外观也可以自定义;玩家在营地可以更换装备道具,补给药品。有的地区搭建营地并不安全,很可能会遇到怪物过来把临时营地拆了(反正拆我营地的怪都没活着离开过~),被拆毁的营地消耗一部分游戏点数可以重建(重建也有可能再被拆)。每个地图中也有几个安全区建造的营地不会被拆。只要带着临时营地工具玩家可以在地图指定位置搭建营地,方便玩家。  (临时营地被拆了) 【大世界的天气和昼夜交替真的很真实】 地图指定的时间和天气会有对应的事件,可以采集到平时遇不到的素材;也可以从天气情况大概判断出地图里哪知龙出现了。虽然目前看昼夜交替并没有对战斗造成特别大的影响,但这种真实的环境变化对后续更新其他怪物放进来很有帮助(如月迅龙会在月圆的那天出现)  (下雨天可采集的资源少)  (丰收期可采集更多资源) # 5)装备搭配 【简化词条搭配的奇迹暖暖】 《荒野》里取消了角色性别制造装备外观限定的情况,男性角色也可以做女性外观装备,对于造型外观党而言这是天大的好事(高达套我要做两套换着穿)。除此以外,猫猫套的外观也多了很多独特的造型,比如人造人猫造型和章鱼造型真的十分可爱。  (男装女装都可以制作) 【BD词条搭配更简单】 角色装备BD搭配一直是怪猎里的养成核心,以前需要重复刷护石获取特别稀有的词条,不同装备更在乎的是孔的数量和种类,衣服孔也可以全部用来插攻击的词条。《荒野》对BD搭配这部分进行了比较大的改动: A)装备有套装属性,部分装备2件套、4件套能激活对应的词条,有的3件套也能激活;  (装备的套装属性) B)珠子分为了武器珠和防具珠,攻击类的词条基本上只会出现在武器珠里(如达人、超会心),但不排除以后会出现通用珠子的情况;   (武器和防具珠子分开了) C)护石词条固定,可以升级,不需要再重复刷稀有词条的护石(好消息,再也不需要观星护石了!) D)加入了机械武器的打造,玩家可以制造自定义属性的武器(坏消息,又要开始占星了) 《荒野》对装备BD的改动,从我的角度来看是为了降低新人对装备选择搭配的学习门槛,而对于老猎人来说,珠子分种类虽然降低了搭配的自由度,装备BD组合上相对比较固化,某些装备词条特别好的会出现在多套装备搭配中;希望卡普空在后续的内容设计上可以考虑到这一点,通过其他系统把BD搭配的自由度部分补回来吧。 # 二、 基础品质 # 1)感官层面(美术品质/音乐/音效) 【美术品质细节再提升】 我用的是PC版本,电脑配置是i9-13900+4090,开了光追,没有打STEAM的高清补丁,但整体体验下来的话游戏画面我认为是系列里最好的。与《世界》相比,美术提升还是在细节部分,当然也有可能是电脑配置提升了。但与《崛起》相比的话提升是十分明显的。 【音乐好听但辨识度不足】 战斗BGM的风格和品质一如既往,没有特别明显的出色,也没有特别明显的短板;一切都是出现得很合理,以至于你打完之后也很难说对某一首音乐特别记得住(除了铁匠哼的英雄之证小曲);结尾的“Land of Life”好听,但是少了一种宏伟史诗的感觉(对比《世界》里的“星に駆られて”会做得更好)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荒野》land of life) ——牧野忠义撑起了怪猎音乐的半边天,另外半边是裏谷玲央 【画面优化BUG多】  (画面会出现闪屏情况的BUG) 虽然品质提升了,但是首发当天PC画面BUG还是有不少,这个对引擎性能优化的团队而言努力了但没办法做得更好,后面补丁更新后优化有效果,至少我因为显存报错崩溃的情况少了。 # 2)开放大世界体验 【地形更真实,但是更难受】 本作怪猎中加入了不少斜坡地形,《世界》里有“斜坡战神”,但《荒野》里的小山坡打起来就十分的难受;视角会被不断的调整,怪物走在上坡上的攻击判定也很诡异;除了斜坡体验难受以外,开放大世界关卡部分整体还是挺不错的,天气、时间对环境的影响作用都很明显(这部分放到后面玩法系统里详细说明)。 【自动寻路让双手干更多活】 开放世界最怕的就是找不到路,尤其是对于新人而言;假如BOSS血量少换区时,想要第一时间找到BOSS最重要还是熟悉地图(尤其是以前还要用染色球的时候)。《荒野》加入了坐骑自动寻路的系统,新手玩家再也不用担心找不到路,而且自动寻路的时候也可以用爪钩收集地图上的资源,这一点改动体验我个人很喜欢,再也不用跑到物品前面再采集了。当然自动寻路有的时候也会走岔路,但对于第一次上手怪猎的玩家而言,这个改动对新手玩家的帮助真的很大。  # 3) 故事叙事 【临时工主角历险记】《荒野》的NPC角色比之前系列作品的要好看,但无法掩盖本作故事叙事的体验感特别差,这也是为什么STEAM上国内玩家给出差评如潮的原因。故事叙事突出一个玩家就是“临时工”,有怪物来的时候就玩家上,但去哪做啥都是NPC安排好,与某手游的“摄像头主角”设计有点类似。本作争议最大的NPC角色还是“拿塔”,这个角色前后几次的情绪转变给我的感觉就是很无厘头,到后面的故事我甚至希望把他一个人留在锁刃龙旁边让他们白头偕老。虽然过往系列作品的故事叙事不算十分出色,但和《荒野》放在一起对比的话,体验代入感还是好不少的。 # 三、后续更新 从《荒野》目前公布的后续更新内容来看,目前会分为春季和夏季两次,其中春季公布的内容是“泡狐龙”,其他更新内容尚未公布,预计更新时间是4月初;而夏季的内容还没公布(个人希望会加入MHF里面的龙,例如棘龙、灼零龙之类的)  (4月预计更新内容) 除了免费更新的DLC,预计游戏上线一年后会更新大版本的资料片,届时将会公布更多新的系统和内容(例如《世界》之后的大型DLC《怪物猎人:世界 冰原》,又或者是《崛起》的大型DLC《曙光》);也许到那个时候还会公布新的武器吧。 # 四、最后就是补充一些数据上的分析内容吧。  从STEAM DB上数据来看,《荒野》的用户波峰时间段是UTC14点,对应的话就是北京时间22:00点左右,此时用户主力应该是中国地区的为主;第二波峰时间段退化成波谷平日时间段,时间段是UTC6点,对应的话是洛杉矶时间22:00左右,用户以海外地区的为主。结合STEAM语言分布来看,简体中文~28%,英文~22%,也侧面说明了国区用户大约占了steam用户的30%~40%左右。再看日本、韩国、美国、英国的PSStore,TOP10游戏都有怪物猎人,说明海外地区的主机游戏平台上怪物猎人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按照卡普空公布的800万销量来看,主机和PC平台估计占比会3:5,而且这个销量会持续增长,预估《荒野》首月销量有望突破1200万份。  (日本区)  (韩国区)  (美国区)  (英国区) 结合上述所有信息来看,我个人认为《荒野》的表现是很成功的;它成功的地方主要是在吸引了很多从《世界》了解怪猎的、甚至是第一次接触怪猎的新手玩家,通过降低玩法上手门槛、优化游戏操作体验、强化社交系统,让这一部分新手玩家留下来了。Steam的差评数大部分还是来自简中语言(4.4万条评论,多半差评,好评率仅27%),英语评价5.5万条,褒贬不一 69%好评;侧面也说明了海外用户对《荒野》的接受程度还是比较高的。希望《荒野》后续能和更多知名IP合作,并且长线运营好;保持更新,结合DLC的推出,能让《怪物猎人》这个系列IP在新生代玩家的游戏圈里持续发光发热吧。
JetBrains Maple Mono 是一款 JetBrains Mono + Maple Mono 的开源合成字体,它融合了两者的优点,Maple Mo
**日前,2020款特斯拉Model 3在丹麦的安全检测中表现不佳,接近四分之一的车辆未能通过检测。**数据显示**,在4668辆受检的Model 3中,有1051辆未能通过,失败率高达23%,远高于其他竞争对手电动汽车9%的平均失败率。**检测人员在特斯拉车辆上发现了1392处缺陷,数量是其他电动汽车的三倍,常见问题涉及灯光、制动、转向和悬挂系统。 除此之外,德国TÜV在对德国市场销售的Model 3进行类似检测时,也发现了相同类型的问题,Model 3在2023年和2024年的TÜV可靠性研究中均排名垫底。 丹麦的检测数据仅涵盖2020款Model 3,但丹麦汽车联合会(FDM)技术顾问团队经理Lone Otto预测,新款Model 3车主可能也会面临类似问题,她认为特斯拉Model Y的表现将更具观察价值。 Model Y在丹麦市场表现强劲,成为该国最受欢迎的电动汽车之一,预计2025年将有62000辆电动汽车接受检测。 其中45000辆是首次检测,这一数据也反映出2020年至2021年间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 此外,上个月特斯拉因部分Model 3和Model Y车主报告失去转向辅助功能,被迫召回380000辆汽车,随后通过OTA更新解决了这一问题。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4/1201/841d090d9875d87.pn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4202.htm)
十年前的今天,苹果公司发布了声名狼藉的 12 英寸 Retina MacBook,这款实验性的新 Mac 既具有革命性,又饱受争议。2015年3月9日,苹果在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举行的"Spring Forward"活动上发布了 12 英寸 MacBook。 这次活动的主要焦点是 Apple Watch,该产品在下个月发布前正在进行全面详细的介绍,因此全新 MacBook 系列的亮相让许多人大吃一惊。 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Tim Cook介绍说,全新 MacBook 是对笔记本电脑的"重塑"。 这款设备因其没有风扇、性能孱弱、充电和数据传输均采用单一 USB-C 端口、电池续航时间短、不可靠的蝴蝶键盘和高昂的价格(2015 年的起售价为 1299 美元,与当时的 MacBook Pro 相同)而极具争议。 不过,12 英寸 MacBook 让我们看到了 Mac 产品线的未来。 它是首款配备 USB-C 端口、梯形电池、蝶式键盘和触觉触控板的苹果设备。 它也是第一款采用注重效率的设计,在非 Pro 机型中配备 Retina 显示屏、提供多种颜色选择、没有风扇或发光苹果徽标的 MacBook。 2016 年,苹果更新了 12 英寸 MacBook,增加了英特尔 Skylake 酷睿 m3、m5 和 m7 处理器,改进了电池续航时间和更快的 PCIe 存储,并提供了玫瑰金配色选择。 2017 年,它又推出了英特尔 Kaby Lake 酷睿 m3、i5 和 i7 处理器,以及可靠性稍好的第二代蝶式键盘。 这款在市场上表现平平的产品在 2019 MacBook Air 推出后停产。 12 英寸 MacBook 在功能上被 2018 款 MacBook Air 取代,后者实际上采用了 12 英寸 MacBook 的设计,但增加了一个 USB-C 端口、一个用于主动散热的单风扇和一个更大的显示屏。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4200.htm)
近日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反对无底线的“价格内卷”,不提倡短期主义的产品理念。**她表示一直以来,都比较认可行业内部通过友好竞争来推动各自的产品质量与科技实力有效提高这种“卷”,**这种良性竞争风气可以有效地让中国的产品、技术、标准走出国门,让世界爱上中国造。 **“我反对的‘卷’是无底线的‘价格内卷’,偷工减料带来的低价让消费者的长期使用体验大打折扣,我不提倡这种短期主义的产品理念。”,**董明珠说道。 她还认为AI不是飘忽不定的技术概念,而是制造业脚踏实地的方向,“在家庭消费场景,2024年我们自主研发全球首款空调节能AI芯片,能效值提升15.8%。同时,我们已成功将自有的多模型框架与Deepseek R1满血版大模型深度融合。”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4198.htm)
3月9日消息,据央视报道,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介绍,**2024年,中国居民的期望寿命已经达到了79岁,比2023年提高了0.4岁,在53个中高收入国家中排名第4位。**雷海潮介绍,**2024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比2019年提高1.7岁,5年时间提高1.7岁**,是相当良好的改善速度。 特别是全国31个省市人均健康水平观察看,各省之间健康水平的差距在逐步缩小,说明健康公平性也在逐步改善。 2024年9月2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新中国75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显示,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仅35.0岁,1996年超过70岁,达到70.8岁。** 随后持续提高,到2021年人均预期寿命超过78岁,达到78.2岁,2023年进一步提高到78.6岁。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309/70f756d207d04e6f90d65dd9b67933a5.jp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4196.htm)
日前AI创作者“DynamicWang”透露,他已收到法院传票,**360公司以侵犯名誉权为由将其起诉。360要求DW在个人社交媒体主页公开道歉并持续一个月,同时索赔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共计10万元,**案件将于3月13日开庭审理。 在去年6月,360在AI新品发布会上展示了其AI浏览器的“局部重绘”功能,不过周鸿祎在演示中使用的一张女性古装写真图片却引发了争议。 **DynamicWang指出,该图片是通过重绘其原图生成的,而原图正是他使用自己训练的AI绘图模型创作的。** DW认为360公司未经授权使用其作品进行“图生图”二次创作,属于侵权行为。 事件发酵后,360集团副总裁梁志辉回应称不存在“盗图”行为,他在朋友圈发文表示创作者提出希望以10倍价格购买模型,并另行支付赔偿费用。 梁志辉认为方案超出合理范畴,愿意诉诸法律,在法庭上公开探讨版权问题。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4194.htm)
近日,有外媒发文称,**从消费者角度看,NVIDIA RTX 50系列显卡发布表现糟糕。连接器线缆熔断、供货短缺、价格上涨,以及对各型号显卡性能提升的夸大宣传等问题频出,似乎表明NVIDIA正逐渐成为一家更关注利润而非玩家体验的公司。**  玩家们曾无数次将NVIDIA捧上神坛,毕竟其显卡确实出色,但如今“出色”的前提已不复存在。RTX 4090和5070表现平平,消费者对此次发布极为失望。有人建议别买NVIDIA显卡,这或许是个合理选择。若NVIDIA新一代显卡销量不再火爆,或许它才会意识到欺骗消费者的营销策略并非良策。 然而,NVIDIA显卡性能通常出色,其帧生成和上采样技术多年来领先于AMD,顶级显卡性能也优于AMD同类产品。**于是消费者面临艰难抉择:要么忍受NVIDIA虚假的性能宣传,花高价买显卡,要么选择AMD,但在性能上有所妥协。**这两种选择都不理想,对于热爱PC游戏的消费者来说,事态发展令人沮丧。  外媒报道(下图为机翻) AMD可通过提高显卡性能来改善现状,其最近发布的RX 9070 XT和RX 9070已相当接近目标,且价格有优势。过去几年,AMD显卡价格一直低于NVIDIA。或许NVIDIA可以不再谎报新显卡性能,合理设定预期标准,避免消费者购买时发现货不对板。比如,NVIDIA声称RTX 5070能以549美元价格提供RTX 4090性能,这显然不实。 **更糟糕的是,消费者很难以建议零售价(MSRP)买到RTX 5070显卡。**未被真正想要的消费者购买的显卡,多被黄牛抢购,他们会在eBay等网站上以高出建议零售价数百美元的价格出售。或许你能幸运等到补货,但也可能因关税等因素,需支付高于建议零售价。即便买到RTX 5070显卡,其性能也远不如NVIDIA所宣称。全面测试显示,RTX 5070虽性能不错,但无法与RTX 4090相提并论。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4192.htm)
<blockquote><p>本文将为你揭秘如何巧用字节跳动的“豆包”、腾讯的“元宝”等AI工具,通过增强账号内容的被搜索次数,提升账号权重,进而实现快速涨粉的秘诀。</p> </blockquote>  如果你是自媒体博主,或者给企业运营新媒体的话,那今天这篇文章一定要仔细阅读。 因为巧用AI检索来增加账号权重和涨粉的玩法,是25年刚出炉的自媒体涨粉玩法,除了我没几个运营老司机会告诉你。 提醒下,别忘记关注【秃头老王聊运营】,持续更新自媒体运营干货。 ## 缘起:互联网大厂的AI工具涌现 抖音所属公司字节跳动,数月前开发了AI助手【豆包】。腾讯公司也紧随其后,于近日推出同类型产品【元宝】。  普通人可能更多用AI工具进行信息检索和内容创作,但是作为新媒体运营,别忽略了互联网大厂开发的新产品,一定会使用自身平台的内容大数据驯化AI,而AI检索原理就是爬虫抓取信息,而在同平台发布的内容,通过精准检索必然能被搜索到。  ## 实操:巧用AI工具加强账号内容的被搜索次数 下面是具体案例实操,提问方式仅供参考,想偷懒的运营同学,直接替换自媒体账号名称提问也行。 询问AI助手,是否知道自媒体账号【秃头老王聊运营】,系统抓取该平台的过往发布信息,引用多少篇资料作为参考后,解析内容并给出条理性解读,并会附上相关推荐内容。   继续围绕账号定位、过往发布内容、文章标题定向提问等形式进行追问,通过训练AI助手,加强对自媒体账号过往发布内容的检索力度和收录。如果做过网站SEO的同学,应该能懂这个原理,在此就不赘述了。   **如何增强AI助手对账号内容的搜索次数?至少有两种可行方式。** 第一是用同一个账号持续追问3-5个问题,加深AI工具对账号内容的解析力度。 第二是求助身边的亲朋好友,让其帮忙下载对应的AI工具,按照上述步骤操作,毕竟众人拾柴火焰高。 至于为什么这种实操方式,能有效增强自媒体账号权重和助力涨粉? 下面老王讲解下原理机制。看到这儿的朋友,别忘记点赞收藏,为爱发电的我也需要鼓励呀。 ## 原理:被抓取的内容越多,算法会误以为内容更受欢迎 前文讲述过爬虫抓取的原理,其实相关关键词被搜索的次数越多,算法会误以为这个自媒体账号的内容更受欢迎。 所以会基于用户的搜索习惯和阅读偏好,对抓取的自媒体账号内容进行加权处理。 加权后的自媒体账号,不仅在平台的搜索栏排名会有提升,能触发关键词的相关文章/视频也会优先被展示。 这就意味着,自媒体账号名称被AI搜索和抓取的次数越多,在该平台的内容曝光量会越大。 **而曝光量的多少,和AI助手引用了多少篇资料作为参考,有很大关系。** 比如腾讯研发的AI助手元宝,会在用户提出问题后,定向检索自媒体(公众号的文章+视频号的短视频)并把相关链接推送给你。 同理,字节跳动研发的AI助手豆包,会根据用户的精准提问,抓取抖音短视频内容并解析。 潜在用户可以通过这个模型,获取更多高质量的答案,而自媒体博主本身也可以借此内容涨粉。 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也能获得源源不断的精准搜索流量,账号权重也在不断提升。 咱们举一反三啊,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对应的AI助手是【元宝】,抖音对应的AI助手是【豆包】。 那百度旗下的自媒体平台百家号,对应的AI助手是不是文心一言?知乎的知海图AI能不能用同样方式操作?  **替你试过了,用AI工具帮忙内容涨粉真的管用!你的自媒体账号权重上涨后,别忘记来评论区报喜哦。** 本文由 @秃头老王聊运营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特朗普政府领导下的司法部(DOJ)决定维持拜登时代提出的拆分Google搜索业务的提案,从而导致 Google Chrome 浏览器被出售。 此举可能会对Google在网络搜索市场的主导地位造成沉重打击,但苹果公司也可能受到司法部最新提案的连带冲击。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3/0217/51e6339607edbe4.webp) 早在今年 8 月,联邦法官阿米特-梅塔(Amit Mehta)就对Google提出了指控,认为这家科技巨头在搜索市场采取了垄断政策,必须出售 Chrome 浏览器以消除顾虑。 根据司法部的最新文件,出售 Chrome 浏览器将"为新的竞争对手提供一个机会,使其能够摆脱Google的垄断控制,运营一个重要的互联网搜索门户"。 最终的补救措施将于 4 月份决定,Google现在面临着失去一款占据全球浏览器市场 66% 以上份额的产品的风险。 然而,出售Google Chrome 浏览器也可能使苹果公司损失 200 亿美元的收入。 Google目前是苹果独家浏览器应用 Safari 的默认搜索引擎,为确保这一地位,Google向Apple Pay了高达 200 亿美元的费用。 如果 Chrome 浏览器可能从Google撤资,那么Google将不再将 Safari 作为默认浏览器。 与此同时,苹果公司也没有闲着。 今年 1 月,这家 iPhone 制造商[提出了一项紧急动议](https://storage.courtlistener.com/recap/gov.uscourts.dcd.223205/gov.uscourts.dcd.223205.1158.0_1.pdf),要求停止审理此案,声称其利益可能无法在诉讼中得到公平的体现。 虽然 Mehta 法官拒绝了苹果的请求,但他允许该公司提交听证后简报并提供论据。 苹果公司已经[在法庭文件](https://www.reuters.com/technology/apple-seeks-defend-googles-billion-dollar-payments-search-case-2024-12-24/)中表示,它无意建立一个与Google竞争的独家搜索引擎。 相反,苹果为其与Google达成的协议进行了辩护,认为开发一款类似的产品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然而,苹果长期以来一直在探索开发强大的搜索技术,以改善其软件体验,并保持与Google谈判的筹码。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4190.htm)
**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近期实施的“强制9点下班”政策,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今日,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第一。**据悉,**这一政策通过三轮赶人机制(主管带头、大主管督促、HRBP清场)以及区域性的关灯措施,将“反加班”从口号转化为实际行动。**据媒体报道,以“卷上天”著称的大疆决定不“卷”了。9点以后,HRBP开始扫雷式赶人。  从2月27日开始,一到晚上9点,大疆深圳总部的各部门主管和HR分三轮赶人,禁止员工加班。 **部门主管发挥表率作用,提前拎包走人,并到每一排工位喊几声“下班了下班了”;再过几分钟,如果还有人在,项目组大主管也会跑来赶一遍,问“为什么这个点还没下班”“有什么事是一定要现在做的吗”。** 有员工一周内曾3次被HR定点“关心”,“手头的工作本想一气呵成干完,没办法,也不能为难HR”。  据悉,**若按早上9:00—10:30上班、晚上9点下班,中间减去午休1.5小时和晚餐1小时,大疆员工每天的工作时长约8—9.5小时。**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工联会会长吴秋北表示,“**996”长时间工作是非常不理想的,我们应该“8小时工作 8小时休息 8小时个人时间”。** 有评论认为,大疆的“强制9点下班”政策是一次对传统加班文化的颠覆性尝试,其成败将取决于能否在效率提升、福利平衡和制度灵活性之间找到最优解,也将给其他大厂作出示范。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4188.htm)
日前,沃尔沃ES90在欧洲市场开启预订,**英国市场Plus版指导价为69950英镑(约合人民币65.4万元),Ultra版指导价为79950英镑(约合人民币74.7万元),首批车辆将于2026年初交付。**国内销售版本将在沃尔沃大庆工厂投产,有望于今年底或明年初上市。  沃尔沃ES90延续了沃尔沃电动车型的家族化风格,前脸采用大面积封闭式面板搭配新设计车标,配备新款“雷神之锤”LED头灯。 车辆基于SPA2平台打造,拥有修长车身轮廓,车身尺寸为5000×1942×1549mm,轴距3102mm,与沃尔沃S90燃油版相近。  车尾采用分体式LED尾灯,视觉效果方正。  内饰方面,**沃尔沃ES90配备9英寸悬浮式仪表屏和14.5英寸竖向中控屏,提供HUD抬头显示、水晶质感控制键、双英伟达DRIVE AGX Orin处理器,支持高阶驾驶辅助和安全功能升级。** 车内还配备25扬声器宝华韦健音响系统(功率1610瓦)、后排座椅电动调节/通风/加热等功能。   动力上,**ES90是沃尔沃首款应用800伏高压技术的车型,单电机后驱版最大功率245千瓦,峰值扭矩480牛·米;双电机性能版综合最大功率500千瓦,峰值扭矩870牛·米。** 双电机、106千瓦时电池版WLTP续航700公里(CLTC工况740公里),支持350千瓦快充,10%-80%充电时间仅需20分钟。  **新车还配备沃尔沃自主研发的电池管理软件,支持双向充电功能。** 在国内市场,沃尔沃ES90将与宝马i5、蔚来ET7、享界S9等车型形成竞争关系。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4180.htm)
从超算互联网官微获悉,**本周,超算互联网平台上线阿里巴巴开源推理模型QwQ-32B API接口服务,现在用户可获得免费的100万Tokens。**据了解,基于国产深算智能加速卡以及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平台支持海量用户便捷调用QwQ-32B、DeepSeek-R1等国产开源大模型的接口服务。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309/108bc51fc3a94552abd215ee7e8b14c6.png) 超算互联网QwQ-32B API接口服务页面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309/92cc5ddcd71e489795c2089b9ea8fde5.png) 超算互联网QwQ-32B模型镜像创建页面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309/a64fa0006f694c85b9499e45f0584a38.png) 超算互联网AI社区QwQ-32B模型快速开发页面 **用户无需下载本地,只需一键启动Notebook功能,即可在平台快速开发QwQ-32B模型,或引入专有数据进一步私有化部署。** QwQ-32B是阿里Qwen团队最新发布的推理模型,基于Qwen2.5-32B+强化学习构建。 据官方公示的基准评测结果,在测试数学能力的 AIME24 评测集上,以及评估代码能力的LiveCodeBench中,QwQ-32B表现与DeepSeek-R1相当,远胜于o1-mini 及相同尺寸的R1蒸馏模型。 **QwQ-32B API调用服务具体步骤如下:** 1、用户在超算互联网商城首页中搜索QwQ-32B,点击“QwQ-32B 接口服务”商品,购买完成后,点击“去使用”。 2、进入API接口信息页面:点击“去使用”后会进入API接口信息页面。 3、按需选择访问形式,有三种访问形式可选:使用Postman、Apifox等http工具访问;使用python代码访问;以及在终端页面直接访问。 目前,**超算互联网除提供QwQ-32B模型API接口服务外,近期还上线有DeepSeek-R1全家桶、最高671B满血版的API部署与AI Web应用服务。** **QwQ-32B API接口服务**:[点此进入](https://www.scnet.cn/ui/mall/search/global?keyword=QwQ-32B+API%E6%8E%A5%E5%8F%A3QwQ-32B) 模型快速开发:[点此进入](https://www.scnet.cn/ui/aihub/models/openaimodels/QwQ-32B) 3月6日,阿里巴巴通义千问最新开源模型QwQ-32B正式发布,拥有比DeepSeek更小的尺寸,性能却可比肩全球最强开源推理模型。 据了解,通过大规模强化学习,千问QwQ-32B在数学、代码及通用能力上实现质的飞跃,整体性能比肩DeepSeek-R1。 而且在保持强劲性能的同时,千问QwQ-32B还大幅降低了部署使用成本,在消费级显卡上也能实现本地部署。 目前,阿里已采用宽松的Apache2.0协议,将千问QwQ-32B模型向全球开源,所有人都可免费下载及商用。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4178.htm)
<blockquote><p>随着AI技术的发展,AI换脸在影视行业逐渐成为一种“救命稻草”,尤其在劣迹艺人导致作品积压的困境中,它似乎为影视制作方提供了一线生机。本文将回顾影视剧AI换脸的历史,分析其技术难点与成本挑战,并探讨如何在影视创作中正确使用AI换脸,以避免技术滥用或效果不佳带来的负面后果。</p> </blockquote>  前有电视剧《锦月如歌》AI换脸李明德,预计3月底登陆平台播出,后有最近两天《夜旅人》被传出由付辛博AI换脸邓伦,这部积压了几年的剧终于有机会重见天日。 2014 年9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 “封杀劣迹艺人” 的通知,明确规定对于有吸毒、嫖娼等违法犯罪行为的艺人,其参与制作的电影、电视剧、电视节目、广告节目等都将被暂停播出或停止制作,从政策层面正式对劣迹艺人进行了界定和规范,此后 “劣迹艺人” 这一概念被广泛使用。 自此之后,AI换脸很多时候成了因劣迹艺人参演的影视作品的救命稻草,毕竟相比无法播出导致的血本无归,“换脸”播出已是最好的结果。 不过,从此前AI换脸的影视作品的播出结果来看,虽然规避了风险,但整体AI换脸的技术还未能经受镜头的审视,大多观感不佳。而且,以前AI换脸的角色大多为配角,带来的影响有限,最近也有作品对主角进行AI换脸,这也对AI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 这场艺人“塌房“带来的连锁反应,让影视行业再度审视艺人风险管理机制,未来AI技术延伸到影视行业显然是大趋势,但AI换脸技术之于影视剧,只能是解决劣迹艺人吗? ## 01 影视剧AI换脸史 从2019年播出的《封神演义》开始,就陆续有影视作品运用AI换脸技术,此后《光荣时代》《长安十二时辰》《突围》《风雨送春归》等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使用了AI换脸。 其中,2020年播出的古偶剧《三千鸦杀》因为过于粗糙的换脸效果被吐槽上了热搜,剧中演员刘露因涉嫌刑事案件演员张鼎鼎AI换脸,效果非常不贴脸,不仅与其他演员不搭,甚至五官都在乱飞、面部扭曲。剧本身关注度一般,但因为“惊悚“的换脸效果,反倒得到了不少关注度,连自己的官博都看不下去,专门指路让观众避雷。 2019年,演员赵立新因为不当言论爆雷,他参与的几部作品先后被AI换脸播出,但效果都不理想,成了网友吐槽重灾区。 其中,赵立新在剧版《风声》里的角色由周一围替代,但剧方可能忽略了两人身高相差较大的问题,加上技术比较粗糙,经常会从角色脸上看见两个演员的脸,尽管角色大体上有了周一围的模样,但不经意间又冒出赵立新的影子,很有违和感。 2023年播出的电视剧《风雨送春归》也因为赵立新的原因,在被压五年后,剧方也不得已让于震AI换脸顶替。不过,于震本身的脸较长,原角色的造型又是露出额头,出来的效果在比例上非常违和,且融合很粗糙,经常能在一张脸上看出两个演员的影子。 其他像《胜算》《买定离手我爱你》《突围》等作品,虽费时费力AI换脸,但剧播出后,大多免不了被吐槽的命运。 当然,近两年也有AI换脸比较成功的例子。比如《墨雨云间》中,因为税务问题,蒋依依的角色由赵晴采取AI换脸和后期补拍的方式替代。好在本来戏份不多,且运用了不少全景,AI+人工结合的处理方式,在视觉效果上减少了不少违和感。 除了因为艺人塌房这类不得已的原因,还有像《流浪地球》《传说》这样主动选择用AI换脸的作品,但效果也有参差不齐。 比如电影《传说》用AI还原了27岁的成龙,再将这个脸安在了武替演员郑业成的头上,除了融合本身有违和感之外,AI版的成龙表情僵硬,跟其他演员一起的时候仿佛不在一个次元,严重影响观感。 可以说,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使用AI换脸,目前的技术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 02 AI换脸,一场豪赌 一般来说,劣迹艺人的作品通常有两个解决方法:重拍和AI换脸。 从效果看,自然是选择新演员来重新拍摄会更自然,比如2014年的电影《捉妖记》,男主柯震东因吸毒被封杀,片方追加7000万元,请来井柏然重新补拍,最终取得了24亿票房。 但大部分的制作方显然无法财大气粗到选择补拍,只能不得已使用科技与狠话儿,AI换脸在技术上有很大难度,产出的效果也与资金投入有直接关联。网络上有很多AI换脸的短视频,看起来操作简单,但要把这种技术放在荧幕上,经受观众的审判,难度可想而知。 影视剧中的AI换脸技术主要通过深度伪造(Deepfake)技术实现,其核心原理是将一个人的面部特征替换到另一个人的脸上,同时保持表情、动作和光照的自然过渡。 实操来看,如果是平面的话,如今的AI换脸技术大多炉火纯青,但一旦涉及到视频,换脸效果会受到面部角度、遮挡、光照等条件影响,而AI换脸很难达到与原画面同样的条件。 所以,大部分AI换脸会容易让人出戏,显得跟原画面不在同一个次元,也是换脸剧被吐槽的原因。像《墨雨云间》虽然被观众认为换脸得还比较自然,也是因为后期运用了大量远景和特写镜头,规避掉了与其他演员同框的对比。 《传说》就是比较不成功的典型。它需要年轻化后面部肌肉运动与原表演完全匹配,不同年龄的皮肤反光特性与场景光照一致,但这个技术在大场景中很难做到。 比如古代战场上所有人都灰头土脸,皮肤纹路细腻可见,只有AI成龙皮肤光滑,没有纹理,仿佛在独自演古偶。打着年轻成龙的幌子来卖情怀,却给观众送来一个僵硬无比的AI,自然让观众的期待变成失望。 《传说》导演唐季礼曾向媒体表示,相比于高成本的好莱坞大片《双子杀手》,《传说》运用深度伪造、AI学习和3D等技术,成本只有《双子杀手》的20%到30%左右。 由此可见,已经算大制作的《传说》打造出的AI效果都不尽如人意,一些小剧组在AI效果上就更无法强求了。 ## 03 如何正确使用AI换脸? 国产影视当然也有使用AI换脸的正面例子。 比如在电影《流浪地球》中,剧组用深度伪造技术复原了吴京和刘德华年轻时候的模样,让演员重回20多岁,显得真实生动;演员李雪健因健康问题,部分镜头通过AI重建面部表情与语音合成技术完成,保证了表演完整性,让观众很有代入感。 《流浪地球》毕竟是中国科幻电影“里程碑“式的作品,其他大部分的作品还很难搭上AI的快车。归根结底,普通制作方想通过AI换脸挽救作品并非易事,要想达到影视级别的效果,背后需要的投入比想象中更大。 但目前来看,行业长期对艺人品行的监管乏力,背调规避风险很难落地,制作方和平台也确实没有特别有效的规避方式。 其实,很多制作方在艺人频繁塌房之后早有预警,如今片方、品牌方在与艺人签订合同时,往往会增加“道德条款”,如因艺人自身问题影响作品、产品销售,需要赔偿损失。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因为诉讼周期长,且责任不容易划分等问题,最终很少有真正索赔成功的案例。 而对于剧方来说,像《锦月如歌》这样换脸后能播的作品已经算很幸运了,现实中更多的作品可能直接沦为库存。但如果只是为了匆忙播出而“粗制滥造”,那观众也必然不会买账。 来源公众号:文娱先声,专注文娱观察与商业解读。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文娱先声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MD高级副总裁、计算及图形业务集团总经理Jack Huynh在社交平台上正式宣布,**世界上最好的游戏和内容创作处理器即将到来,并确认锐龙9 9950X3D、锐龙9 9900X3D将于3月12日正式上市,售价分别为699美元、599美元**。  “非常感谢我们令人难以置信的游戏玩家、创作者和创新者社区的持续支持。我们一起塑造游戏和内容创作的未来!让我们一起升级吧!”Jack Huynh说道。 从国外首发价格来看,两款新U价格和上一代锐龙9 7950X3D、锐龙9 7900X3D保持一致,但国内有所涨价。 目前,两款新U已经在京东提前上架,**预售定金100元抵扣200元,盒装带票,检测只换不修,可享三年质保。** **锐龙9 9950X3D售价为5599元,上一代7950X3D首发定价5299元,涨了300元。** 另外,**锐龙9 9900X3D售价4599元,相比上一代7900X3D 4499元的首发价,也小涨100元。** 规格方面,**锐龙9 9950X3D为16核心、32线程,16MB二级缓存、64MB原生三级缓存,加上64MB 3D缓存,缓存总量共计144MB。** 而且最高加速频率没降,和锐龙9 9950X一样为5.7GHz,TDP 170W,支持超频。 **锐龙9 9900X3D为12核心、24线程、12MB二级缓存、64MB原生三级缓存,叠加64MB 3D缓存,缓存总量共计140MB。** 最高加速频率从锐龙9 9900X的5.6GHz微降至5.5GHz,TDP依然是120W,同样支持超频。   AMD官方实测性能显示,锐龙9950X3D与锐龙9 7950X3D相比,40款游戏平均帧率提高了8%,最高提升58%。20款生产力软件平均性能提升13%,最高提升23%。 对比Intel酷睿Ultra 9 285K,锐龙9950X3D 40款游戏平均帧率提升30%,最高提升64%。20款生产力软件平均性能提升10%,最高提升47%。 **虽然锐龙7 9800X3D一直很畅销,而且游戏性能上足以碾压Intel全系,但毕竟它是个8核芯片,在生产力和全面性上限不高。** 所以,**AMD带来了更高端的锐龙9 9950X3D、锐龙9 9900X3D,在游戏性能、生产力上都做到了完美,进一步加强了其高端桌面旗舰CPU的统治力。**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4176.htm)
**近日有爆料称,某大厂在厕所内贴了名为“警惕离职陷阱,避入‘断指计划’”的警示牌。**图片显示,上面写着某公司长期进行“断指计划”的虚假招聘行动,行政部门以此提醒公司同事提高警惕! 通过虚假招聘,以面试名义套取竞对公司商业机密和资料; 借假意发放offer,待求职者办完离职,准备入职时,采取背调不合格等方式不予办理入职,给竞对公司团队造成人员损失打击; **3倍高薪挖人,入职3月榨取完技术和商业价值之后予以开除。**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1月份影石360创始人刘靖康在朋友圈不点名怒斥某公司以“断指计划”恶意挖人。 他表示:“送给不惜违法来恶心影石和科沃斯,以及整个扫地机行业的公司的创始人。虽然我之前吐槽DJI,但是这个公司的底线跟DJI比,DJI在8848,这个公司在马里亚纳海沟。”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41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