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quote><p>“当ChatGPT能10秒产出用户画像、Midjourney可生成高保真原型时,产品经理的核心竞争力还剩什么?</p> <p>2025年,真正的危机不是被AI取代,而是用旧地图寻找新大陆——接下来我将拆解AI重构产品经理能力的3个关键逻辑。”</p> </blockquote>  ## 一、需求挖掘:从“主观洞察”到“数据+AI双引擎驱动”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精准把握用户需求是产品成功的关键。传统的需求挖掘方式多依赖主观洞察,尤其是通过用户访谈来收集信息。然而,这种方式存在诸多痛点,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特别是在面对需求复杂多样的 Z 世代群体时。 ### 传统用户访谈的局限 **样本量小**:因时间、人力和预算限制,传统用户访谈样本少,难以代表广泛用户群体,易致需求判断偏差。如针对全国大学生的学习类产品调研,仅访谈几十位学生,无法全面了解不同地区、院校学生的多样需求。 **反馈滞后**:从设计访谈提纲到分析结果,流程耗时久。市场变化快,等结果出来,用户需求可能已变,依此做出的产品决策难满足当下需求。 ### Z 世代需求的复杂性 **需求碎片化**:Z 世代成长于信息爆炸时代,兴趣多元,需求高度碎片化。以运动 App 为例,他们既关注课程多样性,又对运动社区互动形式、装备个性化推荐有独特要求。 **口是心非**:Z 世代表达需求时受多种因素影响,口头表述与实际行为常不一致。访谈中称注重产品功能实用性,实际购买或使用时却更青睐外观新颖、具社交分享价值的产品。 ### 解决方案:“数据 + AI 双引擎驱动” 模式 **1)AI 需求雷达模型** **工具组合**:八爪鱼爬虫能按规则从网站、社交媒体抓取海量用户生成内容;GPT-4 可对抓取文本做情感分析,判断用户对产品的情感倾向;Python 的聚类分析库(如 Scikit-learn)能将情感分析后的数据聚类,发现需求类别与模式。 **案例**:某教育 App 团队用八爪鱼抓取 B 站 “学习打卡” 弹幕,经 GPT-4 情感分析和 Python 聚类处理,发现 “社恐式学习” 需求,据此推出 “无声自习室” 功能,次日留存率提升 22%。 **2)反常识洞察法** **原理与方法**:利用 AI 对比用户 “说的” 和 “做的”。用户口头表达受多种因素干扰,分析其购买记录、使用频率等实际行为数据,能更客观了解需求,揭示行为与言语差异,挖掘反常识需求洞察。如美妆领域,通过分析小红书点赞和闲鱼口红转卖数据,发现部分用户 “低成本试错” 的真实需求。 **应用拓展**:电商平台分析用户浏览与购买行为,可为追求性价比的用户精准推荐产品;旅游企业对比用户收藏与实际到访景点,能为注重旅行体验感的用户定制小众旅游线路。 借助 “数据 + AI 双引擎驱动”,运用 AI 需求雷达模型和反常识洞察法,企业能更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尤其在应对 Z 世代及复杂市场时,为产品创新优化提供支持,在竞争中占优。 ## 二、用户理解:从“静态画像”到“动态情绪颗粒度” ### 现状:传统用户标签的局限 在数字化市场,年龄、性别这类传统用户标签定位用户需求与行为的能力大不如前。 就拿直播来说,00 后和 70 后可能追同一个直播间,不同年龄层兴趣爱好的界限模糊,人们选择基于个人价值观与生活方式,而非年龄、性别,仅靠传统标签难以精准把握用户真实行为。 ### 方法论:情绪颗粒度四象限模型 该模型从两个维度剖析用户需求: **1)横轴:理性与感性需求** - **理性需求(功能)**:用户对产品功能的实际诉求,像办公软件,用户关注文档编辑、数据处理等功能是否好用,以解决实际问题。 - **感性需求(情感)**:侧重于情感体验,如音乐 App,用户除了要求曲库全、播放流畅,还希望通过个性化歌单获得情感共鸣。 **2)纵轴:显性表达与隐性行为** - **显性表达(评论)**:用户通过评论直接表明对产品的看法,比如电商评论区,用户会指出产品优缺点。 - **隐性行为(停留时长 / 眼动热区)**:停留时长反映用户关注度,眼动热区体现视觉焦点,如网页设计中,用户在产品图片区停留久、眼动集中,暗示对外观设计感兴趣。 ### 工具推荐 **Hotjar**:能记录用户在网站或 App 上的鼠标移动、点击、滚动及页面停留时长等行为数据,借此可了解用户操作流程,发现体验痛点与优化点,如分析购物车页面停留时长与跳出率判断结算流程问题。 **MoodMetric**:运用情绪 AI 技术,通过分析语音、文本、面部表情识别用户情绪,客服聊天记录分析中,能判断用户是满意、愤怒等情绪,助力企业调整服务策略。 ### 实战案例:某社交 App 的突破 某社交 App 借助上述方法与工具发现,深夜 23:30 – 0:30 用户发动态攻击性上涨 300%。深入分析可知,深夜用户情绪敏感,想宣泄压力又不想动态留存。 基于此,App 推出 “暗黑模式 + 定时焚毁” 功能,暗黑模式适配深夜环境,定时焚毁满足用户心理需求。 功能上线后,人均使用时长提升 17 分钟,增强了用户粘性与忠诚度,凸显了该模型及工具挖掘用户需求、优化产品的价值。 ## 三、产品迭代:从“MVP验证”到“AI平行宇宙测试” ### 传统困局:AB 测试的低效困境 在产品研发过程中,传统的 AB 测试面临严峻挑战。其周期冗长,从方案设计、样本选取到数据收集与分析,往往耗费大量时间。据统计,高达 95% 的新功能在灰度测试阶段便宣告失败,这不仅浪费了企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更严重阻碍了产品创新与迭代的步伐。 ### 新范式:三步暴力破局法 **Step1:需求假设快速生成** 利用 ChatGPT 强大的语言生成能力,快速产出 100 个需求假设。这些假设跳出常规思维,例如 “如果给外卖订单添加‘求老板画小老虎’按钮”,为产品创新提供海量创意来源,拓宽需求探索边界。 **Step2:低成本快速验证** 借助 DALL・E 迅速生成对应假设的界面设计,然后投放至抖音信息流。通过分析点击率,快速判断该需求是否具备吸引力。这一方式成本低且效率高,能够快速证伪不具潜力的需求假设,筛选出有价值的方向。 **Step3:高效产出交互文档** 对于在点击率测试中胜出的方案,使用 Figma 自动生成交互文档。相比传统手动制作,此举可减少 50% 的沟通成本,确保团队成员对产品交互细节理解一致,加快产品开发进程。 ### 反脆弱迭代模型 运用 AI 模拟极端用户,如 “每天投诉 3 次的暴躁党”。通过对这类极端用户行为的模拟,提前发现系统在高压力、高频率操作下可能出现的崩溃点。企业据此针对性优化产品,增强系统的稳定性与抗风险能力,使产品在复杂多变的用户环境中具备更强的反脆弱性,实现稳健迭代。 ## 四、未来产品经理的能力金字塔架构剖析 在科技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深度融入产品开发全流程的未来趋势下,产品经理的能力模型正经历着深刻变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能力金字塔结构。这一架构从底层支撑到顶层决策,层层递进,全方位塑造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卓越产品经理。 ### 底层根基:AI 工具驯化力 在未来,产品经理不能仅仅满足于熟练使用诸如 ChatGPT 等通用 AI 工具。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能够训练专属 AI 助手,实现对 AI 工具的深度 “驯化”。这意味着产品经理要深入理解 AI 的运行逻辑与算法原理,依据自身产品的独特需求、业务流程以及目标用户特性,对 AI 模型进行定制化训练。 例如,在电商领域,产品经理可基于自家平台海量的商品数据、用户购买行为数据以及营销活动数据,训练一个专属 AI 助手。该助手不仅能精准预测商品销售趋势、推荐个性化营销策略,还能针对特定用户群体的咨询,提供定制化回复。 通过这种深度驯化,AI 工具不再是通用的 “万金油”,而是成为高度适配产品业务、精准服务用户需求的得力 “助手”,为产品的高效运作与创新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中层关键:人性洞察的不可替代性 尽管 AI 在数据处理与分析方面展现出强大能力,但人性洞察始终是产品经理不可被替代的关键能力。在 AI 生成的海量数据中,产品经理需要敏锐识别其中的反逻辑信号。这些信号往往隐藏在看似规律的数据背后,反映出用户复杂多变的心理、情感与行为模式。 以社交产品为例,AI 数据分析可能显示用户在某个新功能上的使用频率较高,但产品经理通过深入观察与分析,发现部分用户在使用该功能后的留存率反而降低。进一步挖掘发现,这是因为新功能虽然在操作上便捷,但违背了用户对社交隐私的潜在心理预期,导致用户产生抵触情绪。 产品经理这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能够弥补 AI 单纯基于数据的局限性,确保产品在满足用户功能需求的同时,契合用户深层次的情感与心理诉求,从而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与市场竞争力。 ### 顶层核心:决策的哲学思辨 当 AI 基于复杂算法与海量数据,为产品决策提供多个方案时,产品经理的决策能力至关重要。在面对 AI 给出的 10 个方案时,产品经理需要运用哲学思辨能力,深入剖析每个方案背后的逻辑、价值与潜在影响。 例如,在产品战略方向的选择上,AI 可能依据市场趋势、技术可行性等因素,提供多种产品发展路径。 产品经理不能仅仅依赖 AI 的推荐,而要从企业的长期愿景、社会责任、行业生态等多维度进行哲学思考。 选择第 7 个方案,或许是因为它不仅符合当下市场需求,更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相契合,有助于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为企业在长期竞争中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这种基于哲学思辨的决策能力,使产品经理能够站在更高维度,引领产品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稳健前行,实现产品的战略价值与社会价值。 本文由 @七七81**M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blockquote><p>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内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陆港建设逐渐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对国内陆港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系统总结,分析了海港延伸型、交通引领型、区位带动型和市场驱动型四种典型模式,并以西安、成都、乌鲁木齐等陆港为例,深入探讨了它们的发展现状和特点。</p> </blockquote>  ## 一、国内陆港发展模式 ### 1、海港延伸型——即墨国际陆港+晋江陆港 这一类型的陆港在沿海地区设立,特别是毗邻某一海港作为母港,直接分流或承担依托海港的部分物流贸易功能,同时还依托良好的陆路交通优势和周边的产业资源优势。这类型的陆港代表是山东即墨国际陆港和福建晋江陆港,其中即墨国际陆港毗邻青岛港,晋江陆港毗邻泉州港。 即墨国际陆港总占地面积60平方千米,核心区规划面积30平方千米,位于即墨区南部,毗邻青岛港,建设有青岛港即墨港区、城际轨道交通配套基地、汽车贸易城、跨境贸易电商产业园、济铁即墨综合物流园等。即墨国际陆港构筑海陆空铁“四位一体”多式联运国际物流枢纽,全力打造“陆上青岛港”。 晋江陆港项目地处泉州,毗邻泉州港,总规划面积2500亩,总投资70亿元,泉州是东南沿海制造业重镇,晋江陆地港依托产业集群做口岸服务,目前已吸引100多家企业进驻、2000多家企业入港开展进出口业务。自运营以来,晋江陆港通过创新实行“直通关”等监管模式,实现沿海港口服务功能的后移,与外贸集装箱海港码头无缝衔接。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晋江陆地港汇集了国际陆港、保税物流、国际快件、跨境电商、国际邮件五大功能服务平台,具备了成熟的口岸运作模式。 ### 2、交通引领型——郑州国际陆港+重庆国际陆港 这一类型的陆港依托内陆铁路枢纽或多式联运网络优势,加之地处内陆经济中心城市,周边有较大的腹地市场并配套有便捷的通关和口岸设施,具有代表性的是郑州国际陆港和重庆国际陆港,其中郑州国际陆港地处郑州,是我国东西和南北两条铁路干线的交汇点,重庆国际陆港具有天然的铁路、公路和水运多式联运优势,近年来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策源地。 郑州国际陆港项目占地面积5.78平方千米,主题园区位于郑州经济开打前华夏大道与经北四路交叉口。已投入使用多式联运集疏中心、郑州班列综合服务中心、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郑欧进口商品展示体验中心、跨境电商仓促物流中心、欧亚国际冷链物流集疏中心、汽车整车进口口岸等。 重庆国际陆港是目前全球唯一的口岸、保税区、中心站、编组站、产业、人居融为一体的内陆铁路保税港区,为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四向通道发源地和起点站,国家服务贸易、交通强国双试点,两大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所在地,直接辐射周边150千米内16个千亿元级产业园区,海外影响力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 ### 3、区位带动型——西安国际陆港+乌鲁木齐国际陆港 这一类型的陆港主要特点是地处特殊的地理区位,同时还依托铁路交通枢纽和便捷的通关、口岸服务功能。这类型的陆港代表性的是西安国际陆港和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其中西安国际陆港地处我国地理几何中心,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地处乌鲁木齐,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区,还是所有西向出疆的中欧班列“天然集结中心”。 西安国际陆港规划面积44.6平方千米,规划控制区面积120平方千米。园区依托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西安公路港三大支撑平台,将有效发挥西安在新欧亚大陆桥中心点的区位优势和辐射带作用,为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提供齐全高效的现代服务业配套,有效地提升陕西经济的外向度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能力,成为西部地区沟通全国、联通世界的窗口和平台。西安国际陆港的产业发展定位确定为:“建设中国最大的国际陆港和黄河中上游地区最大的商贸物流集散中心,打造现代服务业城市”。 乌鲁木齐国际陆港规划建设面积67平方千米,位于国家级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新疆最具发展实力的天山北坡经济带,是承东启西的重要核心节点,拥有中欧班列西通道最后一个编组站,是我国西出通道中距离中亚、西亚、欧洲最近的铁路枢纽,紧邻高铁站和国际机场,连霍高速、乌昌高速及兰新铁路贯区而过,形成立体化综合交通体系,连接东西、通达欧亚。 根据初步规划,乌鲁木齐国际陆港主要由“四场站四中心四园区”组成。 - “四场站”包括乌鲁木齐西站(含八钢铁路场站)、乌鲁木齐北站、乌鲁木齐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国际机场,构成乌鲁木齐国际陆港硬件载体基础; - “四中心”包括铁路口岸服务中心、多式联运中心、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国际快件中心,构成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先导核心区以及重要功能平台; - “四园区”包括综合保税区、北站商贸物流聚集区、国际纺织品服装商贸中心综合配套服务区、铁路口岸服务聚集区,构成乌鲁木齐国际陆港未来产业发展格局。 ### 4、市场驱动型——山东临沂国际陆港+浙江义乌国际陆港 市场驱动型国际陆港毗邻大型商贸批发市场,周边有便利的铁路枢纽或发达的公路网络,同时因为商贸流通业发达,配套有高效通关和口岸服务设施。这一类型的枢纽代表性的是山东临沂国际陆港和浙江义乌国际陆港。其中山东临沂国际陆港毗邻临沂国际商城,浙江义乌国际陆港毗邻中外闻名的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 山东临沂国际陆港以朱保火车站为中心,划分物流功能区等8大功能区,发展智能仓储、智慧物流,打造“一带一路”中转物流节点、“一单到底”多式联运服务枢纽、大宗货物进出口集散平台。一期工程于2020年5月开工,片区济铁物流园为核心,规划面积26.6平方千米,到2025年建成集商贸物流、仓储分拨、公铁联运、保税物流中心、铁路口岸以及衔接产业发展、生活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物流产业聚集区。重点建设“现代物流园区”“现代商贸城”,打造全国最大的公路物流分拨中心、集散中心、接驳甩挂中心,重点打造齐鲁交通智慧物流产业园、顺和国际智慧物流园。 ## 二、国内陆港发展趋势 尽管国际陆港诞生到现在不到20年的发展历程,但在海港发展趋势的“引领”下,同时受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产业生态和市场竞争及物流贸易发展影响,国际陆港发展呈现出“四化”发展趋势,整体朝着智慧陆港方向发展。 ### 1、通关贸易服务便捷化 国际陆港产生的目标是要促进内陆地区享有和沿海地区同样便捷的物流贸易服务。随着物流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的发展,国际陆港通过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物流贸易服务业务的深度融合。促进陆港更好地融入全球贸易一体化的大格局中是国际陆港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是给予通关一体化的信息平台,通关信息联通和数据共享,提高通关、退税和外汇结算等业务效率,使碎片化的业务组长系统化、高效化、实现信息便利化。 二是创新服务理念和业务模式,将客户需求置于首位,降低业务时间成本,打造柔性化、品质化、个性化的服务体验,实现服务便利化。 三是通关加强与政府、物流相关方的合作,寻求改进贸易便利化的机会。同时,利用数据构建信用体系,创新陆港金融服务,实现陆港金融便利化。 ### 2、物流协同供应链化 国际陆港作为内陆地区现代物流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对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人流具有强大的集聚效应,是物流与供应链高效协同的关键环节。国际陆港充分利用处于物流与供应链中心的优势,强化与利益相关方的业务协作,在更高层面上整合与优化资源,推进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的物流链高效协同,提高国际陆港全程物流服务核心竞争力。 在物理层面,进一步完善铁路线、堆场、仓储、环保等环节基础设施、支撑保障系统和陆港集疏运系统,建立便捷、安全、高效、可靠的国际陆港全程物流服务体系。 在业务层面,围绕一国际陆港为核心枢纽的综合物流体系,加强国际陆港物流上下游资源整合与集成,促进国际陆港全程物流链服务相关方协同与高效衔接。 在信息层面,打造互联互通的数字供应链服务平台,保障全程物流链开放、透明、高效,促进国际陆港服务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高效运转,为港口物流上下游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价值链服务。 ### 3、运营服务场景化 随着现代科技快速发展,以及绿色环保、人文生态理念的逐步深入,国际陆港运营自动化、智能化成为必然趋势。作为内陆地区的贸易门户,国际陆港拥有深厚的数据积累、广阔的关系网络和巨大的物流价值。 国际陆港在加快推进数字化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陆港功能、技术和服务的创新,探索与扩大数据应用场景,增强港口发展新功能。 一方面,国际陆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AI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及智能化机械设备等,推进实现陆港站台作业调度、平面运输及堆场作业等全过程自动化、智能化,提升作业运作能力。 另一方面,通过大数据智能分析技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手段应用,打通国际陆港物流与供应链的“信息孤岛”,整合国际陆港物流链信息资源,实现基于数据驱动的智能化运营服务,全面提升国际陆港运营效率与生产力水平。 未来新建或改造升级的国际陆港将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和AI技术等集成应用,全面提高国际陆港作业生产力和运营效率,采用高度自动化系统,无人集卡车队系统也将投入试用,运营服务更加场景化。 ### 4、临港产业生态化 打造开放共享、互联互通的良好国际陆港产业生态圈是现代国际陆港发展的必由之路。国际陆港产业生态圈既涵盖国际陆港物流业务自身,也考虑国际陆港价值链的整体优化战略,突出资源的开放与共享,以最大化地提升资源利用率。强化生态圈战略意识,突出资源的开放与共享,以最大化地提升资源利用率重构国际陆港生态体系和业务流程。 围绕国际陆港物流与供应链,积极打造开放协作、高度协调、互惠互利的生态圈体系。积极推进绿色陆港建设,深入推进港产城协同融合发展,改善国际陆港配套生活与人文环境,更好地融入所在的城市环境中。突出以人为本、生态绿色、环保节能、港城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促进人文环境、城市发展与国际陆港发展战略的有机融合。 作者:物流小兵说 公众号:物流小兵说 本文由 @物流小兵说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blockquote><p>在个人品牌(IP)崛起的时代,许多人跃跃欲试,却在从0到1的起步阶段陷入迷茫或踩坑。本文作者结合自身从职场转型做IP的经历,分享了大部分人在打造个人IP时容易犯的错误,并提出了正确的操作步骤和逻辑。</p> </blockquote>  做IP的正确顺序/步骤应该是什么? 其实做IP和做任何生意都一样,需要人、货、场 人就代表着流量,不管是你免费的还是付费的;是短视频还是直播;是线下活动还是渠道合作等等 货就代表着产品,比如IP型产品要么是课程; 要么是咨询,要么是服务等等 场就代表着你的销转场域,IP目前做销转最好的场域就是私域 所以一个IP要想赚钱的底层公式是:你有多少流量 × 你的私域转化率 × 客单价 也就是IP营收的铁三角:产品、流量、转化 说到这,我觉得接下来的,大家一定要看完 因为很多人会在这条路上踩坑 产品,流量和转化,到底先做哪个,他们之间的排序如何? 我来说下流量型公司在做IP的顺序 - 大量拍短视频,有个原始的短视频数量 - 看短视频是否爆了或者数据不错,如果爆了 - 开始给老师做录播课/引流课(那种可以大规模,边际效应成本为0的小课) - 如果卖的不错,开始考虑给老师做更高客单的课售卖 这样的顺序/做法,有用吗? 有用的,这样的顺序也可以跑出很大体量的IP。比如我前司博商 但是这个做IP的顺序,大家觉得可借鉴吗? 其实不可借鉴的,因为这是团队化运作,资本化运作,以及IP本身就已经算成熟的阶段了,所以才能被筛选的到 如果你要抄,会出现啥情况 1)运气好的话,也做了挺多粉丝的,但是属于死要面子活受罪,这些粉丝没法为你变现 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很多大几十万,百万粉的大V,其实他们没有你们想的那么赚钱 2)运气不好的话,忙活了几个月,粉丝数还是少的可怜,天天在想怎么拍爆款 所以,为什么很多人做IP,借鉴这种做IP的方法,费钱费精力还不会成功,很容易在这个阶段就做不下去了 那如果先做转化的逻辑呢? 先做转化的逻辑就是,刚开始就瞄准变现,我在乎的是每个粉丝进来后能不能转化,转化率多少,而不是抖音上的粉丝数 大部分人做IP,在没啥外力的基础下,大体上做IP的顺序应该时候这样的 第一步:找定位,这个永远是最优先的,定位决定一切 第二步:做产品,这里说的做产品,不是说你要花几个月把课程都录完或者打磨的很完美,一般在MVP阶段,只需要出个详情页就行 第三步:先把私域搭起来。你的人设5件套(昵称,头像,朋友圈头图,朋友圈签名)有么有设好,以及你的朋友圈有没有先发个1-2个月? 你想想,大家加进来的,或者认识你的第一步是从哪,就是我上面说的人设5件套 第四步:测私域变现闭环 为什么要测私域变现闭环? 因为再怎么说,私域里总会有些对你产品感兴趣的用户吧,那么激活一下,先看看大家买不买,为什么会买,为什么不买 很多个人IP的第一批种子用户,其实都来源于朋友圈。比如我自己 假设你的私域里面有1000个目标用户,但是你一单都成交不了 你还有可能成交公域的1W, 2W, 5W的泛粉么? 肯定不行的 因为连信任你的私域用户,你都成交不了,只能说明你最小赚钱模型/商业模式没有跑通 所以测私域变现闭环,其实换成人话,就是:看看你的私域好友,会不会买你的产品。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在迭代产品,迭代销转链路的过程 第五步:终于来了,这才是要开始去搞公域流量了 你想想,完成了前面4步。大概就知道你需要什么样的流量了,并且很重要的一点,你知道了流量进来要如何销售,让你赚钱 所以流量是要从产品,从转化倒推的,这时候你再去做流量,就会更有目标 这是销售和营销的区别 在私域变现,就是销售 在公域做流量,其实就是做营销了 但是在进行营销活动之前,你需要把产品先卖出去,比如卖给X个客户(这边的X可能是10个,50个,甚至100个),那是因为营销要建立在销售过程的基础上 你要让你的流量为你赚钱,而不是让流量亏钱 怎么让流量为你赚钱,就是你知道每个流量进来后,要如何销售,转化 只有从私域跑通了销售/变现,你才会学到足够的经验和教训,之后你才能花钱做营销 本文由 @JJ说私域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每一次测试验证,都为了更安全的“出发”。 2024年3月,在上海经信委组织开展的“上海市2023年重点行业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揭榜”活动中,丈八网安成功中榜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安全关键产品检验检测平台建设项目。目前,项目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多个城市的多条地铁线路的重要生产系统中。通过多次测试验证,该平台对多个重要生产系统进行了全面的网络安全排查与升级,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安全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验证模式。 **效费双优:破解关键系统网络安全测试困局** 此项目源于地铁线路的网络安全设备升级检测需求,为了确保“安全升级”,需利用真实的工具和漏洞库进行侵入式测试来验证系统安全性能,如在生产环境测试,则需要抢在地铁停运及次日起运前的几个小时内测试,风险极大。然而,要构建一个与生产环境完全一致的测试环境,不仅技术难度大,而且成本高昂。这也是当前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进程中的共性技术挑战。 为破解这一难题,丈八网安为项目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基于其自主研发的丈八网络仿真引擎构建的测试验证平台,平台运用混合系统仿真+离散事件数字仿真双栈技术,同时支持和真实环境无差别的数据流量特性,及多种物理设备的接入,可低资源占用完整复现骨干网及电信核心网,甚至卫星网络、交通网络、政务内网、工业网络等典型网络架构。在此项目中,平台实现了快速、低成本地构建了一个既安全又可控的,能够模拟该线路真实生产环境的测试环境,实现了在不影响轨道交通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对系统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和验证,深入挖掘潜在的安全漏洞和风险点。 **以测促改:持续验证提升关键系统防御性能** 为了验证此地铁线路的网络安全防御体系对实际网络攻击的防御效果,测试人员在仿真测试环境中搭建了控制中心区域、车站区域,通过运行恶意文件的传输、入侵攻击的模拟、来检验系统的网络层入侵检测和恶意代码防范能力。  丈八网安的测试环境仿真引擎还提供了很多内置的用来搭建环境的虚拟机模板,比如各种操作系统、中间件、各种漏洞,通过拖拖拽拽就可以快速把环境搭建起来,同时支持测试环境的一键生成和还原,测试人员可以轻松搭建多样化的测试场景,并通过多次测试获取更为准确的测试结果。 除了此类充分利用丈八网络仿真引擎的仿真能力快速搭建测试环境,供用户进行有针对性的通用测试外,丈八网安还提供标准符合性测试(支持国标/行标拆解为测试用例)、安全众测及特殊场景专项测试。未来,丈八网安将通过深度参与行业验证实践和技术创新,致力成为网络安全测试领军企业,护航各行业数字化转型与信息安全。
当各地不再热衷于 “争名分”,而是潜心培育文化创新的土壤,属于中国的 “迪士尼式” 文旅生态或许将破土而出。
<blockquote><p>本文探讨了将AI直接与大脑结合的可能性及其带来的深远影响,从思维与AI的深度融合、大脑外挂存储器的设想,到AI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潜力,勾勒出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图景。</p> </blockquote>  前几天在看一本有关AI大模型的书的时候,脑子里突然浮现出一个大胆的想法:AI为什么不能直接跟大脑结合呢?那样不是每个人都是天才了吗? ## 一、思维即是prompt 人脑和AI结合,那么人的思维就会是prompt(提示语),不用再打开电脑上的AI网页或者手机app,输入提示语之后等着AI给你答案,AI会和大脑深度结合,接收人所感知到的各种信息和脑部活动、想法,和大脑一起思考做决策。 更直白点说,AI将会是人的另一个大脑,而且是和自己的大脑完全同频,无缝衔接的那种,甚至都不用你去刻意发出什么指令,AI就是你,你就是AI。 在这种情况下,AI相当于借助人脑有了很强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但是AI毕竟是AI,无论任何时候,人脑的决定权都要高于AI,避免出现一个活生生的人却被AI完全控制的情况,那样的话,人类就会成为AI的奴隶了。 但是具体处理AI和人脑的结合关系,还是一个值得详细思考的问题。 上面这是第一步,让AI和人脑深度结合,主要运用的是AI的信息识别、处理和生成、决策能力。 ## 二、大脑外挂存储器 大脑和AI深度结合之后,光能利用AI的信息识别处理能力还不行,还要辅助人类记忆存储信息,可以理解为给大脑外挂一个超大型的存储器,这样人类想学什么就可以学什么,想学多少知识,将仅仅取决于存储器的容量,人类的智力差距将会被无限拉齐。 这样的话,过目不忘将只不过是雕虫小技而已。当然,如果人类觉得某段记忆让自己感到不舒服,还可以主动选择删除对应的记忆,比如忘掉一段不堪的过去,或者抹去一些自己不相学习的知识信息。 但这样的话,可能会有一定的风险,比如可能会不小心删掉了一些不想删除的记忆,所以大脑在开这种外挂时,也得做好风险把控,防止记忆误删,同时也得做好个人记忆和信息的隐私保护,不能让别人轻易窃取。 还有一个问题,是外挂存储器和人脑本身记忆的重复问题,最好是AI和人脑的信息可以互通互享,然后在存储时可以由大脑发出控制指令,优先存储到大脑中还是AI存储器中,就类似于电脑下载文件的默认存储路径一样。 ## 三、AI可以治疗疾病 AI结合大脑,其实也可以治疗一些神经系统的疾病。比如抑郁症、精神病等,用AI来纠正或控制人脑的一些神经或思维,比如马斯克的脑机接口,其实就是类似的作用。 AI现在发展太快了,未来肯定会有无限可能,甚至AI可能会拥有自己的思维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成为一种“硅基生命”,到那时候,人类的命运又会如何呢?是否会爆发两种生命形态间的冲突,起码目前看,还是一个大大的未知数。 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作者:向上的小霍,现任某厂AI产品经理,公众号:向上的小霍。 本文由 @向上的小霍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早,华为宣布推出Mate 70 Pro优享版,将于3月5日正式开售。**目前华为商城已经上架,具体配置、配色和价格信息已经公布,6199元起。**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228/d77844a43dd74801bf3b9f2ff0ece135.jpg) 先看配色,Mate 70 Pro优享版继承了全部四款配色,分别是:云杉绿、风信紫、雪域白、曜石黑。 **共三个存储版本:12+256GB 6199元、12+512GB 6699元、12GB+1TB售价7699元。** 对比之下,标准版价格分别是6499元、6999元、7999元,**优享版全部都降价300元。**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228/2066c46a84a045b888eae54c1281fca5.jpg) 需要注意的是,在优享版上架的同时,**Mate 70 Pro也下架了入门的12+256GB版本,仅保留了12+512GB、12GB+1TB两个版本。** 也就是说,目前Mate 70 Pro的起售价来到6999元,进一步拉开了与优享版的差距。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228/35c67b10839c4aa6be2f43595e4ee335.jpg) 可惜的是,Mate 70 Pro优享版卡在了国补6000元上限之外,**官方原价无法叠加国补,只能寄希望于后期电商平台优惠后能覆盖到了。** 优享版对比标准版唯一的不同是处理器,更换了麒麟9020降频版,性能表现会稍弱一些。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228/5e219fa2aabb417fa150c6c5883b5a27.jpg) **麒麟9020降频版CPU:**1×2.40GHz+3×2.00GHz+4×1.60GHz。 **麒麟9020 CPU:**1×2.50GHz+3×2.15GHz+4×1.60GHz。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2194.htm)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周四发布[指导](https://www.sec.gov/newsroom/speeches-statements/staff-statement-meme-coins)文档称,根据美国联邦法律,该委员会不认为大多数meme币(源于memes的加密代币)是证券。SEC表示,它不认为购买或持有 meme 币的人受到联邦证券法的保护,而且"参与 meme 币发售和销售的人不需要向委员会登记他们的交易"。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新指导意见是在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第二个任期大约一个月后发布的,在这个任期内,特朗普发布了一项行政命令,成立了由埃隆-马斯克(Elon Musk)领导的政府效率部(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Efficiency),这是一个以meme币Dogecoin命名的独立政府咨询机构。 特朗普总统还在就职典礼前几天为他的支持者推出了一种名为 $TRUMP 的纪念币。 据[《每日电讯报》](https://finance.yahoo.com/news/trump-supporters-lose-12bn-president-130350527.html)周四报道,自 1 月 19 日达到顶峰以来,该纪念币已贬值 120 亿美元。 特朗普于今年 1 月任命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 Mark Uyeda 此前曾表示,他将围绕加密货币设立明确的监管线。 在 Uyeda 上任的第一天,他就宣布成立一个[加密货币特别工作组。](https://www.sec.gov/about/crypto-task-force) Uyeda所在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认为,meme 币不是证券,因为它们"不产生收益,也不传达对未来收入、利润或企业资产的权利"。 相反,证交会表示,它认为meme 硬币更像是一种电子收藏品。 与前任主席加里-根斯勒(Gary Gensler)领导下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meme币的看法相比,周四对meme币的指导意见是一个鲜明的收缩。 Gensler 曾多次[呼吁将包括 meme 币在内的加密代币视为证券](https://www.investopedia.com/gensler-on-crypto-6544288),并要求加密服务提供商主动向 SEC 注册。 同样在周四,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宣布[撤销对美国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 Coinbase 的诉讼](https://www.sec.gov/newsroom/press-releases/2025-47)。 "在过去几年里,委员会对加密货币的看法主要是通过执法行动来表达的,没有让公众参与进来,"Uyeda 在一份声明中说。"委员会是时候纠正其做法,以更加透明的方式制定加密货币政策了。"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2190.htm)
很多人期待已久的特斯拉FSD终于进入中国市场了,为了抓住第一波最大的流量,不少人前往直播试车。**然而目前版本的FSD多少有些“水土不服”,喜欢违法驾驶,那么此时,驾驶员就是第一责任人。** 据“莆田交警”官方披露,本月25日16时许,姚某驾驶某品牌电车上路测试智能驾驶系统,并由其副驾驶开启直播。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228/c580f2a6-bf98-4c8d-ad4d-bda63db79d72.jpg) 在测试过程中,**该车智能驾驶系统并未对临时红绿灯有效感应,而姚某也没有进行干预,导致驾驶车辆红灯时径直通过北大村十字路口。** 目前,**荔城交警已对姚某违反道路交通信号灯通行的违法行为依法处以扣6分,罚款150元的处罚。** 莆田交警提醒称,虽然临时信号灯没有安装摄像头,**但是路口的视频监控是24小时运作的,交警针对驾驶员闯临时红绿灯现象,组织“查找手”来回巡查。** 在路口发生的闯红灯及其他交通违法行为都会被一一记录,且可以事后查纠,所以,不要抱着任性妄为的心理去以身试法。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228/348e0cca-0cee-4cc6-886f-07b18b321137.pn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2186.htm)
前脚**马斯克的Grok3**刚发布10天,后脚**OpenAI**在北京时间2月28日凌晨,正式发布了**GPT-4.5**。看来,硅谷大佬们AI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了。据了解,相较于前代GPT-4,GPT-4.5通过进一步扩展无监督学习技术,增强了模式识别和创造性洞察的能力,为用户带来了更加自然、广泛且精准的交互体验。 值得关注的是,OpenAI CEO山姆·奥特曼缺席了发布会。那么,山姆·奥特曼到底去哪里了? 据社交平台显示,在OpenAI 发布GPT-4.5的时候,**他正在医院照顾小孩**。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228/b90ed4e394aa4edd838bd67d12084490.jpg) 据此前报道,在本月**2月23日**的时候,奥特曼曾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刚出生孩子的照片,并表示:“欢迎来到这个世界,小家伙!我从来没有感受过这样的爱。”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228/50399529547e460fbf581b71ca23d2aa.png) 另外,**山姆·奥特曼很早就宣布自己是同性恋**,他的伴侣是软件工程师奥利弗·马尔赫林(Oliver Mulherin),二人在去年1月份举行了婚礼。 在今年1月6日的一档播客节目中,山姆·奥特曼透露自己即将迎来一个孩子。 他还补充说,未来的孩子将生活在一个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智能的世界中。 对于这个孩子的来历成为了网友们最关注的话题。 目前山姆·奥特曼仍未正式回应这一疑问,有媒体报道称,山姆·奥特曼是通过**代孕**迎来了一个孩子。 代孕是一种辅助生育方式,通常是指由第三方女性帮助怀孕并生育孩子,这种方式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是合法的,并且被一些夫妇或伴侣选择用于生育。 还有一些媒体报道,山姆·奥特曼和马尔赫林使用**血细胞孕育**了这个孩子。即通过将男性血细胞转化为人类卵子,然后再通过代孕,这样的话,两个男人也能生育携带双方基因的后代。 据悉,早在**2020年**,山姆·奥特曼就投资了一家生育科技公司**Conception**,这是一家致力于用体内其他细胞制造精子或卵细胞的初创公司,目标就是让两个男人可以生孩子。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228/c76bf80a4f584d06bf3db218a744e1d9.pn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2182.htm)
独一无二的苹果产品、古董设备、原型机和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亲笔签名的文件在拍卖时往往会拍出数千美元的高价,RR 拍卖行从今天开始拍卖新一轮[稀有苹果产品](https://www.rrauction.com/auctions/details/714-steve-jobs-and-the-apple-revolution/)。  一台可运行的[Apple 1 型电脑](https://www.rrauction.com/auctions/lot-detail/349991407146000-apple-1-computer-with-original-operation-manual-daniel-kottke-letter-and-accessories-fully-functional/?cat=0)正在拍卖,最高可拍到 30 万美元。 这台机器被称为"贝维尔"Apple-1,在 Apple-1 注册表上排名第 91 位。 Apple-1 是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和史蒂夫-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售出的第一台电脑,现存数量有限。 Apple-1 保存完好,标签清晰,电路板无剥落。 它还附有一份原始手册,上面有丹尼尔-科特克(Daniel Kottke)的手写说明,他是苹果公司的第 12 名员工。 还有两张[由史蒂夫-乔布斯](https://www.rrauction.com/auctions/lot-detail/349550307146001-steve-jobs-signed-1976-apple-computer-co-check-no-5-filled-out-entirely-by-the-companys-co-founder/?cat=0)签名的支票,售价可能高达 25000 美元以上,以及一台[罕见的Apple II 电脑](https://www.rrauction.com/auctions/lot-detail/349774107146035-apple-ii-computer-with-early-rev-0-board-in-rare-ventless-case-serial-no-a2s1-0119/?cat=0),带有 Rev. 0 逻辑板和无通风口机箱,售价可能高达 30000 美元。  几款 EVT(工程验证测试)原型设备也在拍卖之列,如[透明外壳的 Macintosh Portable](https://www.rrauction.com/auctions/lot-detail/349916707146080-apple-macintosh-portable-clear-case-evt-prototype/?cat=0)。 Macintosh Portable 于 1989 年发布,是苹果公司第一款电池供电的笔记本电脑。 由于它的重量超过 16 磅,而且价格昂贵,所以并没有获得巨大成功,目前市面上只有少数几台,而且带有透明外壳原型的更少。 鉴于该设备的稀有性,它可以卖到 5 万美元以上。 [Power Mac G4 Cube](https://www.rrauction.com/auctions/lot-detail/349916907146100-apple-power-mac-g4-cube-desktop-computer-pvt-prototype/?cat=0)、[Power Macintosh](https://www.rrauction.com/auctions/lot-detail/349915807146091-apple-power-macintosh-9700-evt-prototype-computer-unreleased/?cat=0) 和[Macintosh TV](https://www.rrauction.com/auctions/lot-detail/349930507146086-apple-macintosh-tv-evt-prototype/?cat=0),所有这些产品的售价都可能高达数千美元。 所有待售的苹果设备均可在[ RR 拍卖网站](https://www.rrauction.com/auctions/details/714-steve-jobs-and-the-apple-revolution/)上找到。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2176.htm)
iPhone 16e 的测评给大家端上来了~在这款设备正式发布之前,新 SE 的爆料已经满天飞了,甚至在去年七八月份就已经开始有一些比较准确的爆料了,但托尼身边还是有一些坚定的果粉,当时根本不信苹果会出这么一款设备,还在等他们的小屏、 LCD 、高刷。   结果 iPhone 16e 一上来, 6.1 英寸刘海屏、 OLED 、 60Hz 。很多小屏党直接破防了: “ 我拿着 SE3 等了三年,就等来了这个玩意? ” 是的,**与其说苹果给小屏党们发布了个 iPhone SE4 ,还不如说是给那些还在用 iPhone 11 的钉子户们准备了个 iPhone 11s** —— 外观基本不变,摄像头只有一颗主摄;但是处理器是最新的 A18 、内存是能用上苹果 AI 的 8GB ,而且售价比如今还在卖的 iPhone 15 还便宜几百块钱,只要 4499 元起步,叠加完国补之后更是香甜。  虽然说我们编辑部左思右想一圈下来,还是感觉买个 iPhone 15 性价比更高一点,**但无论你对 iPhone 16e 失望与否,它依旧是苹果做足功课、向全球推出的新产品**。 就像我们上一篇文章说的, iPhone 16e 也许压根儿就不是冲着中国市场来的, 16e 的配置放在海外依旧足够 “ 嘎嘎乱杀 ” 。 好了~背景故事讲完了,最近我们也终于是拿到了这台手机,接下来就让托尼带着大家通过实测来看一看这次的 iPhone 16e 有没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惊喜。 **# 性能 ** 首先来给大家唠唠性能,相信大家最关心的肯定是这颗 “ 残血 A18 ” 的实际表现了。虽然名字跟 iPhone 16 上的那个 A18 处理器一样,**但 iPhone 16e 上这块还是挨了一刀,少了一颗 GPU 核心**。  少了一个核心,能比 iPhone 16 、 iPhone 16 Pro 差多少?我们直接跑个分儿看看到底是骡子是马。 CPU 部分, iPhone 16 和 iPhone 16e 的表现如出一辙,差距相比 iPhone 16 Pro 也非常小,看来苹果并没有在这颗残血 A18 的 CPU 主频上动刀子。  来到 GPU 的部分,残血 A18 的劣势就表现出来了:**相比满血 A18 ,它的跑分低了 13.7% **。看着这从上到下阶梯式的得分,托尼不得不感叹一句苹果真是等级森严……  不光跑分差一截,实际图形渲染差的更多。到了 3D Mark Wild Life Extreme 这边, iPhone 16e 的得分比 iPhone 16 低了 20.8% ,平均帧率也只有 18.2 帧。  要知道 A18 Pro 跟满血 A18 其实帧率差得并不大,难道 iPhone 16e 上少的这颗 GPU 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嘛…… 游戏实测环节也证实了这种差距,在 30 分钟的星槎海跑图测试中, iPhone 16e 的平均帧率只有 46.2 帧,而且这帧率波动……我严重怀疑我是看了个心电图。 **iPhone 16e 崩铁 30 分钟帧率测试**  不过原神跑下来 iPhone 16e 还算稳定,平均帧率能到 58.4 帧,玩起来还算流畅。 **iPhone 16e 原神 30 分钟帧率测试**  总的来说,屏幕前的老哥们要是想玩大游戏,还是买个标准版 16 吧,国补下来真差不了多少钱。 **# 移动网络 ** 说完性能,我们接下来盘的就是这颗苹果自研的 C1 基带了。自打上回苹果收购英特尔基带部门已经过去五六年的时间了,打磨了这么久才有第一代产品,托尼个人对这颗基带的期待还是挺高的。 为了探究这颗基带的真实实力,我们带上了 iPhone 16e 、 iPhone 16 Pro 和作为优秀基准的华为 Mate 70 Pro+ ,配合广电( 套餐峰值 300M )、联通( 套餐峰值 500M )两家运营商的卡,在室内、空旷地带、地下车库和电梯四个场景下跑了一轮网络测速,而且为了避免抢网的情况,这三台手机都是单独测速的。  没想到在第一轮的室内环境里, iPhone 16e 就露怯了。 在影棚的无影墙边上,华为和 iPhone 16 Pro 用联通卡都跑到了 500M 的峰值速率,**而 iPhone 16e 只跑到 100M 左右**。 广电卡这边也是差不多的结果,**在另外两个都能跑满的情况下, iPhone 16e 只有 20M 左右**。 **室内(联通)—— 室内(广电)**   因为我们无影墙的位置是在房间角落,为了避免偶然情况,我们在影棚里换了一个位置重新跑了一次,**这回 iPhone 16e 的成绩就正常多了,跟另外两位差距不大**。 **室内(联通)—— 室内(广电)**   就感觉 iPhone 16e 的信号挺容易受环境影响的……**我们又移步室外空旷环境跑了一圈, iPhone 16e 的表现又让我看不懂了。** 这回联通的速率只有 18M ,我们又开关飞行模式给它复测了一下,好在是跑到了一个可用的 160M 速率,但对比华为和 iPhone 16 Pro 都跑满的情况,这成绩确实有点差强人意。 **室外(联通)—— 室外(联通复测)**   而换上了广电卡之后, **iPhone 16e 竟然力挽狂澜,测出的 233M 速率比华为和 iPhone 16 Pro 高了一倍**! **室外(广电)**  有点网文小说逆袭男主的感觉了嗷! 为了保险起见,托尼在这一轮也复测了一下,华为的速率是上到了 200M ,但 iPhone 16 Pro 还是在原地踏步。 **室外(广电复测)**  怎么感觉这 C1 也有点 “ 遇强则强,实力不详 ” 的意思…… 到了地库, iPhone 搭配广电卡的传说还在续写,**两台 iPhone 的速率都超过了华为 Mate 70 Pro+ **。 见证历史了朋友们,建议苹果把下图打印出来裱上。 **地库( 广电 )**  等托尼换上联通卡, iPhone 16e 开始有点掉链子了,测之前信号掉到了 4G ,手动开关飞行模式后用 5G 跑完了全程,成绩跟华为差不多、比 iPhone 16 Pro 还要好点,**但最终测完又掉回了 4G** 。 **地库( 联通 )**  根据这回我们观察到的结果, iPhone 16e 是存在回落 4G 且没法及时切换回 5G 的问题,这也有可能是新机优化的问题,建议等一波 OTA 。 到了电梯这里,我们发现这里应该是覆盖了广电 / 移动的信号的,华为这边能跑到 100M ,两台 iPhone 插广电卡都上到了 70M 左右的速度,能做到不失联。 而联通卡的表现就有点众生平等的意思了,其中 iPhone 16e 的表现会比另外两个差一点。 **电梯(广电)—— 电梯(联通)**   信号部分给大家做一个小总结,作为第一款搭载苹果自研基带的产品, iPhone 16e 的表现还没有托尼期待的那么好,**但在大多数没那么极限的情况下,与使用高通基带的 iPhone 16 Pro 差距并不大**。 而且从测试来看这颗基带绝对性能应该没啥问题,说不定以后放到 Pro 机型里,有了更高的制程 + 天线优化,实际表现也会迎头赶上。 **# 续航 ** 另外续航这回也是 iPhone 16e 重点宣发的点,苹果对此的解释是因为这把上了自己的 C1 芯片,能效提升了不少,视频播放能达到 26 个小时。 差点忘了, 60Hz 刷新率还有这个好处……并且托尼发现在这个尺寸下, iPhone 16e 是唯一一款用了单摄像头的 iPhone ,理论上这也能给电池让出不小的空间嘛。  于是我们拿出了标称视频播放 27 小时的 iPhone 16 Pro ,跟 iPhone 16e 一起做了我们的三小时续航测试。 B 站、录视频、逛淘宝、刷微博抖音一套下来,再来一把王者,最后还能剩 65% 的电!  **这续航已经跟我们之前测过的 6550mAh 的红米 Turbo 4 不相上下了,成绩真是挺不错,中轻度使用下来一天应该没啥问题。** **# 影像 ** 接下来咱们来聊聊 iPhone 16e 的影像。  其实托尼是有点没想到,在 2025 年竟然还有单摄像头的手机出现。苹果可能也觉得这事儿不太合适,所以在自己的页面上大字强调:**俺这是 “ 二摄一体 ” 的融合式摄像头!**  其实这就是 iPhone 16 主摄的同款 4800 万像素的传感器。 用 1 倍焦距时会把 4 个小像素打包成一个大像素干活,输出 1200 万像素的照片;用 2 倍焦距的时候再拆分成 4800 万像素,取中心区域的 1200 万像素,实现了近似光学变焦的效果。 **虽然托尼觉得没给超广角有点不厚道,实际上确实有很多人压根儿不用超广角,但刀得只剩一个还是有点……** 那具体这颗融合摄像头实用性如何呢?托尼强制睡梦中的火锅当了一回模特,先从色调上看, iPhone 16e 的颜色确实更加讨喜了。 **iPhone 16e —— iPhone 16 Pro**   但放大火锅脸上的毛,**就能发现 iPhone 16e 涂抹感比较严重,没有 iPhone 16 Pro 那么锐**。 啊这,不是说好了跟其他 iPhone 16 机型同样优秀嘛…… **iPhone 16e —— iPhone 16 Pro**   号称无损裁切的 2x 焦段也是一样, iPhone 16e 的涂抹感始终要比 iPhone 16 Pro 更严重一些。 **iPhone 16e —— iPhone 16 Pro**   数毛党要不高兴了! 相比于画质,其实托尼觉得 iPhone 16e 的更大的短板还是焦段上的缺失。少了超广角不能愉快拍建筑和风光,少了长焦不能拍好看的妹子。 哦对了,说到拍妹子,这次 iPhone 16e 的单镜头是获取不到景深信息的,所以拍人是纯靠 “ 算 ” 的 —— 只能识别出人的正脸然后做虚化算法。 **要是拍个侧面背影啥的,它只会冷冷提示一句,未检测到人物。** **iPhone 16e —— iPhone 16 Pro**   这意味着你拍个静物啥的也只能跟好看的虚化说拜拜了,如果有常用 iPhone 拍产品图的朋友,估计会挺失望的…… **iPhone 16e —— iPhone 16 Pro**   不过托尼对这一块也有点吹毛求疵了,但凡拿 iPhone 干活、做生产力拍摄的,可能早就买了 Pro 系列了 ~ **# 总结 ** 苹果在 iPhone 16e 的介绍页面里,总是把自己的产品亮点与 iPhone 11 这类机型做对比。  其实这样做的心思不难猜出,苹果是想把 iPhone 16e 卖给那些用着 iPhone 11 甚至更老机型的用户:跟那些旧产品相比, iPhone 16e 当然还算有些诚意。 不过 iPhone 11 好歹也算是个正代产品,换成 iPhone 16e 真的不算是消费降级? 哦等等……我好像知道这玩意为啥不叫 iPhone SE4 了…… 上次的文章发出来之后,托尼也在评论区发现了一些想要买这款产品的用户。 他们的理由无非是,**想给家里的老人换一个不会乱下软件的老人机、想给自己买一个备用机,**这确实说明 iOS 的生态足够吸引人。 然而,却很少有人说,我想买这款产品当主力机:也就是说,**可能那些花尽心思研究参数的人不会买它,而买了它的人也并不能用出它和其他 iPhone 的区别。**  其实是因为,现如今用户们的需求,可能远不止 “ 系统好用 ” 这一点了。这个价位,Android中端机能给大家带来的东西或许更多。 当然,**没有不好的产品,只有不好的价格。**现如今 128G 的 iPhone 16e 叠加国补已经来到了 3999 ,未来可能还会叠加平台补贴进一步下探。 随着产品降价,也能拉低苹果 AI 的门槛,让好系统、好生态普及给更多的人,托尼觉得这才是 iPhone 16e 出现的意义。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2174.htm)
**iPhone 16e今天将首发开售,**首批下单的用户将在今天上午陆续收到快递,线下取货的朋友也能在Apple Store开门后第一时间取货。**值得注意的是,官网现在下单依然还可以今天立即取货,付费快递也能今天收到,即便是免费的标准快递也能在后天拿到。**  这意味着,在官网下单的用户量极为稀少,要知道每年9月份iPhone首发时如果没抢到首批,甚至可能要三个月以上的时间才能发货。 当然了,这并不是说iPhone 16e本身产品力差到完全无人问津,**而是在电商平台有神秘力量——国补。** 根据政策,售价在6000元以内的手机,不论国产还是进口,都能享受15%的售价补贴,最高500元。  **也就是说,iPhone 16e入门版本最高仅需3999元即可拿下,**还能叠加依旧换新等补贴,而官网则需要4499元,当然还是国补更香。 **整体来说,iPhone 16e依然是目前苹果在售最便宜的机型,适合想要尝鲜苹果生态,获需要iPhone做备用机的用户。**  具体配置方面,iPhone 16e首发搭载苹果首款自研5G基带芯片C1,苹果表示,该芯片是iPhone上最节能的基带。 该机配备8GB运行内存,搭载苹果最新的A18芯片,但少了一颗GPU核心,即便如此,iPhone 16e也有足够的算力运行Apple Intelligence(苹果智能)。 iPhone 16e正面采用6.1英寸OLED刘海屏,60Hz刷新率,后置一颗4800万像素镜头,不支持MagSafe配件与快速无线充电,仅支持最高7.5W的Qi无线充电。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2172.htm)
**徕卡全新推出了ZM 12腕表系列,售价5.99万元。**相较于ZM 11系列,徕卡ZM 12系列核心差异体现在其更为小巧的表壳尺寸——根据型号的不同,采用不锈钢或钛金属打造而成。腕表配备经典计时功能,6点钟方位的小秒针副表盘赋予整体美学的对称韵律。双层表盘营造出深邃视觉层次,使ZM 12能在不同角度展现出迷人的色彩变幻。  A级瑞士Super-LumiNova超级夜光涂料确保时标与指针即使在恶劣的光线条件下也清晰易读。 其搭载由徕卡与瑞士知名机芯制造商Chronode联合研发的**徕卡Calibre LA-3002自动上链机芯,镶嵌38颗宝石,准确度可达每日-4/+6秒,并拥有约60小时的出色动力储存。**  徕卡ZM 12系列共有四款型号:ZM 12精钢银灰、ZM 12精钢橄榄绿、ZM 12钛金巧克力黑和ZM 12精钢蓝橙。 其中前三款将在全球徕卡专卖店、徕卡官方线上渠道及徕卡授权经销商处发售。而ZM 12精钢蓝橙款将于2025年4月17日上市。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2170.htm)
这两天,出海圈子里最大的事就是阿里国际站和马士基启动了深度合作。一边是B2B出海的第一平台,一方是全球航运巨头,强强联手想干什么大事? 看官宣的说法:“双方将深入全球贸易中最复杂的物流履约环节,联手为全球中小企业深度改造国际海运体验。”玄机就在这个“深度改造”上,目标就是要把原本复杂的海运,变得极度简单,并且更加安全可靠,最好还能给商家省钱。  要想理解这个“深度改造”的意义,我们必须先说说之前的B2B物流是什么样的。 **过去,B2B贸易的“断点”拦住了很多人** 你能想象出这样一种体验吗:在淘宝线上买完一堆东西之后,还要转头去线下为了每个单子,逐个给三通一达、菜鸟等等打电话,谈物流方案、等报价。要真是这样,谁还来线上买东西啊! 可这就是传统外贸物流中的常态。这里面的核心问题就是:交易和物流之间是断开的。 一方面在交易环节,从营销获客、跟客户谈判、起草订单、信用保障交易,整个链路用一个阿里国际站平台就能全部解决。但到了物流环节,海运还得去线下找,逐个跟服务商谈。 这个“断点”的体验非常差:那么多订单,每个单子的物流方案都要发无数封邮件、回无数封邮件才能确定,一旦漏了、看错了、对不上都会出问题,单看一眼就一个头两个大,更别提还要精细化管理了。 而且物流价格不太透明、具体条款也未必清晰,参差不齐,眼花缭乱,选都没法选,更别提还要追求性价比了。 即便是历经千难万险选定了方案、谈妥了价格,可临了了,一旦航运价格一波动,被甩舱、甩柜的例子比比皆是。 就算是一切顺利,装柜启程了,整个运输过程里货到哪了?还有多少天到?全不知道。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也因此,即便所有人都知道B2B贸易单子大、利润丰厚,但仅仅是物流这一点就难住了很多人。 **阿里国际站和马士基,打算联手把“断点”接上** 所以阿里国际站和马士基,一方作为贸易平台,一方作为物流航运巨头,打算联手把这个“断点”接上。 深度合作之后,买卖家在阿里国际站平台上达成交易后,同步就能在线上选择马士基的海运物流服务。所有的订单、对应的物流单,都在阿里国际站一个平台上统一、数字化管理,一目了然。 而且因为双方把实时报价系统对接上了,因此系统会根据商品信息、送货地址等快速给出确定的物流方案,而且价格、包含的服务、条款也都透明呈现,选一个最有性价比的就好。 而一旦确定价格,舱位也就随之锁定,不用再担心被“甩舱”“甩柜”等黑天鹅事件发生。而为了让整个运输更有保障,马士基还会有专家团队7x24小时在线回复商家咨询。 等货物装船起运,阿里国际站的物流轨迹智能可视化平台就能把全程的轨迹100%呈现出来,买家可以据此安排后续的生意。 这一套流程改造下来,就把B2B采购的物流体验变得跟上淘宝购物一样简单。 目前这一合作下的首批物流线路已经上线,不仅费用能省10%,更因其简单体验,吸引了大批新买家。 尤其是一批以往囿于复杂流程而只能在当地采购的专业买家,也第一次感觉:全球贸易竟然能变得如此简单。一位采购办公文具的零售商告诉记者:“以前现在只要一个平台就能解决所有问题,这是以前无法想象的。” 而与马士基的合作还只是开始,阿里国际站在2月28日举办的物流合作伙伴大会上表示,希望与更多物流合作伙伴一起,改造更多线路,覆盖更多市场,让简单、安全、可靠的物流体验成为B2B全球贸易中的常态。 阿里国际站平台则会通过在欧洲、美国、亚太等多市场、多行业的重点投入,提升订单规模,持续降低物流履约成本,形成共赢的物流生态。 **B2B贸易的体验改造,才刚刚开始** 当然除了为“定制类一般贸易”赛道的商家全面升级、改造海运服务外,阿里国际站还为 “跨境现货”和“海外仓现货”这两个增量赛道的商家,提供更加智能化的物流解决方案。 这其中,阿里国际站在义乌、深圳等地建立了更智能、更高效的全球中心仓,帮现货商家显著降低成本,大幅缩短物流时效,吸引更多海外客户。同时在美国市场,面对越来越旺盛的海外仓需求,阿里国际站也与商家、服务商伙伴一起拓展、对接了更多高质量的海外认证仓。 由此阿里国际站建立起了更完善的全球仓网体系,满足不同商家的需求。 深入物流履约等全球贸易中最复杂的环节,把传统体验大幅简化,让中小商家乃至“小白”新商家也能加入B2B生意,这是近年来阿里国际站的明确动向。 为此,近年来阿里国际站深度合作了多个国际巨头,此前阿里国际站已与国际支付巨头万事达卡合作,为中小企业提供更便捷的跨境支付服务。这次与马士基的合作,正是在物流履约领域的又一动作。
一年前,先导集团实控人朱世会放弃下属公司原本正在进行的直接IPO,退一步绕道自己实控的光智科技“并购”,意在欲走捷径,谁料这“退一步”却未能给其带来“海阔天空”,反而因一系列极限操作陷入左右互搏之困。
在创业反思中,雷军曾深表遗憾的选择是,当年三星手机败走中国市场后,没有坚决抢占高端手机市场,而是扎根向下。这致使小米手机此后冲击高端市场后,付出了成倍努力。 在造车创业中,雷军不再犹豫,坚决奔向中高端市场。 2月27日晚,小米SU7 Ultra用52.99万元的起售价,点燃了市场。 这是一款零百加速1.98秒,马力高达1548匹的高性能电动轿跑。今年2月14日,小米SU7 Ultra量产版已在上海国际赛车场,跑出了超越保时捷的圈速成绩。 这款高端性能车,开售10分钟大定突破6900辆,2小时便获得了此前规划的年度目标:1万辆。小米正式踏入豪华车市场的角逐。 但少有人知道,小米早在2022年,也就是小米汽车成立第二年就规划了SU7 Ultra车型,“尤其SU7发布后,Ultra做了许多优化开发,就是为了立住高端性能车这块招牌”。 也就是说,小米汽车从一开始就是选择了与小米手机不同的战略,冲向高端。小米首款轿跑汽车SU7显然已经获得了各种意义上成功,第一次造车,第一年卖车,且仅凭一款车型就做到了每月近4万辆订单。 而Ultra的趁势而发,显然会助力小米汽车乃至小米集团在高端化战略上,再下一城。 雷军知道,这场战役,不容有失。他在此前给出小米SU7 Ultra预售价后,果断将正式售价砍到了52.99万元,这也马上引爆了市场,2小时1万个的订单也由此而来。 造车的雷军,在高端化之路上,正步步为营。  小米SU7 Ultra ### **从SU7到SU7 Ultra,小米汽车迈向豪华** 小米汽车是从起售价21.49万元的小米SU7开始的。 2023年12月,小米SU7外观首次亮相。媲美百万豪车的设计,让小米SU7迅速走红,成为话题焦点。次年3月,小米SU7上市开售,2.78秒的百公里加速成绩震惊四座。 雷军反复强调,小米SU7是一款从底层技术出发,用100亿元的投入,认认真真造出来的车。 电驱是性能电车的心脏,小米自研了三代电机,以27000转刷新了汽车行业电机转速的上限;制造方面,小米布局了重达9100吨的大压铸系统,在效率与质量上都做到了突破。 小米SU7最终上市定价21.49万元起,最高配为29.99万元。雷军曾反复强调SU7的售价“有点贵”,但从最终定价与配置而言,雷军拿出了一定的真诚。 这样一款用心的产品,取得了超乎预料的成绩。2024全年,小米SU7共交付13.5万辆,而锁单量来到了惊人的24.8万辆。 SU7上市前,雷军曾担忧规划的7.6万产能带来的巨大库存压力。但过去一年,小米经历了至少两次产能升级,产能利用率超过规划80%,而这仍然不足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相反,小米现在面临的主要压力正是产能不足。 SU7的产品口碑与订单数量已形成正循环,小米在汽车行业迅速建立了消费者信任。  小米SU7 Ultra 如今发布的SU7 Ultra,与SU7其实是同期规划的车型,但小米的产品推出顺序与其他车企有大不同。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车企的惯用路数便是用售价昂贵的豪华车抓住消费者眼球,再逐步推出更低价位的车型收获销量。 从Roadster到Model S/X,再到如今的销量冠军Model Y及Model 3的特斯拉是如此,从EP9到ES8,再到更低价位的蔚来也是如此。 在燃油车向新能源车过渡初期,行业尚未形成明确格局。用一款“耀眼”的豪车,形成聚焦效应,吸引消费者关注,这是新生品牌建立高端形象的最快速路径。 但小米生在竞争最为激烈的年代,高端品牌席位抢夺激烈,甚至行业已进入末尾淘汰赛段。 小米作为造车新手,需要先建立广泛的用户口碑,扩大小米汽车的认知度,获得继续生存的销量与利润空间,才有机会,通过豪华车,来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 首款车SU7虽然获得了不错的订单,但其“全民化”背后,仍是“技术平权”带来的性价比消费热潮。消费者购买小米汽车,是想用更低的价格买到更好的体验。 于是小米SU7 Ultra适时推出了,这是让小米告别“性价比”属性,让消费者意识到,小米远不止可以做性价比产品的关键角色。 并且小米采用了最受广大群众关注和认可的方式:造高端性能车、挑战全球知名赛道。雷军带着SU7 Ultra不断刷圈。  小米SU7 Ultra 最终,SU7 Ultra原型车在德国纽北赛道取得了6分46秒874的成绩,成为赛道最速四门车;量产车在上海国际赛车场取得了2分9秒944的成绩,超越了保时捷Taycan Trubo GT。 赛道圈速成绩,证明了小米造车并不是简单的马力提升,而是整车综合实力的投入。雷军成功让“技术实力”成为SU7 Ultra最大的豪华标签。 52.99万的起售价,小米这款高端性能车再次走红。开售两小时,订单便突破了小米此前定下的年度计划:1万辆。 这款车的技术与调教,如27000转的V8s电机,会逐步下放到更低价的车型。SU7 Ultra的推出,对SU7以及接下来将推出的YU7都会有正向影响。 而这一切,不仅是小米汽车的规划,更是小米整个集团高端化战略的需求。 ### **高端化战略,汽车和手机相辅相成** 从1499元的小米手机,到52.99万元的小米SU7 Ultra,小米集团的品牌历程走过几个关键阶段。 最初十年,小米用“性价比”和“高性能”产品打开了手机市场,夯实了小米在广泛消费群体中的位置。但后期,这样的模式已无法适应市场竞争,营收与利润都会遇到瓶颈,小米不得不走向高端道路。 然而,高端手机市场格局也已基本固定,小米高端手机Ultra系列,虽然实现了一定的技术创新,获得了用户喜爱,但未能让小米集团完全摆脱性价比的影子。 于是雷军开始造车。并且汽车业务出生时,便已定好要走高端路。 有内部人士告诉36氪,小米汽车的主要产品,定位在20-50万元之间,雷军瞄准了BBA所在价位的豪华市场,这是一个销量与利润可以双收的高端价位区间。 在手机业务,小米已然体会从性价比品牌到高端品牌的艰难,中国汽车产业目前也面临着从平价走向高端的艰辛。 小米汽车必须从高端起步,而且是由技术创新支撑的高端,才能有效提升小米品牌的高端化形象。 通过SU7 Ultra,小米的高端化之路,可以说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52.99万元的高端性能车,小米取得了两小时大定破万的成绩。 但新豪华标签的树立不容易。 特斯拉高端电车品牌背后,除了Roadsrer的性能,还有行业领先的电控技术与制造水平。传统燃油豪华品牌更是在长期拥有发动机变速箱的最新技术专利上建立。 在“动力平权”的新能源汽车上,追逐速度并不是最大挑战。小米必须投入更多,来打造品牌技术壁垒。 但无论如何,小米高端化战略已经走出坚实的一步。 今年2月4日,小米港股市值正式冲破万亿。而后,小米不断刷新股价纪录,市值继续增长至1.4万亿港元。 在小米SU7 Ultra发布会的最后,雷军播放的PPT上写着:“过去的已经过去,一个全新的时代已经开启”。 这似乎也是雷军内心,对于小米状态的认知写照。
 电子游戏发行商 505 Games 和开发商 MercurySteam 隆重宣布即将推出奇幻史诗游戏《烈焰之刃》(Blades of Fire),该游戏将于今年 5 月 22 日发售,故事发生在一个邪恶的女王涅理娅将所有钢铁都变成石头的世界,任何反对她统治的力量都将徒劳无功。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埃岚·德·利拉(Aran de Lira)是最后一个能够挥舞天神圣锤的英雄,阿德索(Adso)是一位年轻的学者,他对失落神话和神圣语言的了解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命运。在游戏独特的 “武器锻造 ”系统中学习如何打造近乎无限的武器,让女王屈服。将无数合金、剑柄、符文、剑刃和锤击纹组合在一起,打造并完善战胜邪恶的终极武器。每种类型的敌人都会带来独特的挑战,而您打造的每件武器都能应对这些挑战! 505 Games 总裁 Neil Ralley 表示:MercurySteam 在创造独特和深受玩家喜爱的游戏方面拥有良好的声誉,这正是我们非常高兴与他们合作开发《烈焰之刃》的众多原因之一,我们迫不及待地想与全世界分享这款游戏。  《烈焰之刃》将于 5 月 22 日在 EPIC Games Store、PlayStation 5 和 Xbox Series X|S 上发售,售价为188人民币。EPIC、Xbox 和 PlayStation Plus 用户预购游戏将享受独家内容和 10% 的折扣。游戏特色包括: - 神圣金属:你名为埃岚·德·利拉,是国王的长子和继承人。而新加冕女王涅理娅施展的法术将钢铁变成了石头,唯有她麾下怪物大军的神圣金属武器可以将其他兵刃尽数斩碎。 - 锻造:寻找秘锻卷轴、精进锻造技能,然后打造出适合自己作战风格的武器。所选武器的种类和制作材料会影响重量、长度、耐久、穿透、锋刃品质等特性。 - 武器选择:从七大类武器和超过三十种秘锻卷轴中做出抉择,实现几乎无穷无尽的武器组合。武器的选择在面对敌人时可谓至关重要!  - 策略战斗:独特而富有挑战性的战斗系统允许您攻击敌人的特定身体部位,根据战况和敌方装备劈砍、戳刺或是重击。只有使用正确的武器,才能击溃敌人的护甲。 - 亲密战友:埃岚的旅伴阿德索能够在战斗中分析敌人并记录在册,从而提供合理的应对建议。他还知晓古老的锻造师语言,对冒险旅程可谓至关重要。 - 谨慎前行:女王守卫、形形色色的生物、不死亡灵等超过 50 种敌人都拥有独特的攻击方式、武器和护甲,需小心应对。 - 神秘的世界:埃岚和阿德索的冒险充满了不确定性与未知——他们的目标虽然明确,但一路充满了艰难险阻与神秘莫测的史诗场景——巨大宏伟的城堡、错综复杂的宫殿等等,不一而足。英雄们所知有限,而您的直觉和勇气便成了破局的关键所在。
**近日郑渊洁接受专访时称接下来会停止更新所有的社交媒体,就像当年停刊《童话大王》那样,并称这会是他最后一次接受媒体采访。**郑渊洁称想回归一种更加平静的生活之中,但不会停止创作。**据悉,《童话大王》在2022年1月正式停刊,**当时他表示自己精力有限,只能通过停止写作《童话大王》月刊从而拿出全部精力去进行商标斗争维权。 公开资料显示,《童话大王》在1985年正式创刊,在长达36年的时间里总印数逾两亿册,郑渊洁是这本杂志的唯一撰稿人。  多年来,他曾创作出《皮皮鲁传》《鲁西西传》《舒克贝塔传》等脍炙人口的童话故事,诞生了很多经典的人物、形象,但商标却不停的被别人违规使用。 **他从2002年起开始进行商标维权,21年间,他梳理出了710个侵权商标,行业跨度从卤腌食品、畜类人工授精,到内衣、鼠食等,但仅成功了37次。** 终于在2023年,郑渊洁给自己的维权生活画上了句号,称自己不会再进行商标维权,也不再会发表新作品。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228/882396cf777541a4af78886bf99cbd42.jpg) **他在当时的采访中提到:“这21年的感觉就像吃苍蝇,我终于不用吃苍蝇了。”** 这些年来,为了维权,郑渊洁背熟了商标法全文,能在法庭与律师辩驳。 郑渊洁回顾维权历史,平均一个商标要维权6年才能成功,他表示自己已经68岁了,时间不够用了。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2168.htm)
**中船集团旗下广船国际有限公司建造的8600车双燃料汽车运输船1号船“GLOVIS TRUST”号近日正式交付,并在广州市南沙港海嘉汽车码头举行了命名及装车仪式。“GLOVIS TRUST”号总长200米,型宽38米,设计吃水9.2米,设计航速19节,**采用LNG/燃油双燃料推进系统,兼具绿色环保、节能高效和安全可靠等优势。  作为一款智能化船舶,该船配备了先进的智能船舶系统,能够实现航行、机舱和货物管理等系统的智能化操作,显著提升了运营效率和安全性。 同时,该船还采用了船体线型优化、螺旋桨整流罩、主机废气余热回收系统等多项节能减排技术,进一步降低了能耗和排放,体现了广船国际在绿色船舶技术领域的领先实力。  广船国际在汽车运输船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已累计承接近40艘汽车运输船订单,成功交付13艘,为全球汽车贸易提供了91000个运输车位。** 通过精益管理和技术革新,广船国际在汽车运输船建造方面累计提前合同期交船天数超过1000天,建造效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充分展现了其在船舶制造领域的卓越能力。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2166.htm)
“谁不喜欢伊隆(马斯克)可以走人。”美国总统特朗普当着所有人的面,树立了马斯克的绝对权威。特朗普昨天回到首都华盛顿,主持召开了上任之后的第一次内阁会议。按照惯例,他坐在白宫西翼内阁办公室的主桌中间,副总统万斯坐在桌子对面,而国务卿、财政部、国防部等内阁成员则按照地位高低分坐在桌子两边。  出品 / 新浪科技(ID:techsina) 作者 / 郑峻 **内阁会议树绝对权威** 在满屋子美国最高级别官员中,全球首富马斯克的身影特别显眼。他穿着一件“技术支持”的T恤,带着黑色的“MAGA”帽子。他并没有坐在主桌,而是坐在靠门的位置。马斯克得到特朗普点名,全场第一个发言,介绍他的“政府效率部”(DOGE)工作进展。  和办公室里的其他人不同,马斯克并不是内阁成员,甚至不是美国联邦政府的正式雇员,他只是特朗普总统的非正式顾问。然而,马斯克现在却可以凌驾于所有政府部门之上,接入他们的机密数据,削减他们的编制预算,甚至要求所有联邦雇员向自己汇报工作。 在过去的两个星期时间,马斯克的这种特殊地位引发了美国舆论的质疑与哗然,毕竟他并不是当选官员也不是内阁成员;与此同时,他的强势作风也在特朗普政府内部引发了矛盾,多个政府部门公开抗拒来自马斯克的指令。 面临着诸多风波与争议,特朗普选择让马斯克出席首次内阁会议,对他的政府精简工作给予了全力支持,确定了他凌驾其他政府部门的权威,甚至表示谁对马斯克不满就马上离开。总统此话一出,全场笑而不语。虽然有些高官的表情并不自然,但没人敢和总统公开唱反调。 毫不夸张地说,马斯克现在是美国政治权势仅次于特朗普的人,他的权力远超过没有实权的副总统万斯。在很多人看来,作为扶持特朗普当选的超级金主,马斯克才是美国的影子总统,是站在特朗普背后操纵美国政府的人。很多抗议者甚至直接称马斯克为“联席总统”。 特朗普有足够的理由回报马斯克。在去年的美国大选中,全球首富马斯克不仅投入了超过2.5亿美元政治捐款,还将自己440亿美元收购的社交媒体平台Twitter改造成了保守派的舆论平台,成功帮助特朗普击败了民主党人哈里斯,重新成为白宫主人,也摆脱了困扰多年的所有诉讼。  本周一,美国住房与城市发展部的总部大屏幕电视突然出现了一段令人震惊的场面,总统特朗普正在亲吻马斯克的脚,视频还写着“真正的国王万岁”。这显然是一段AI生成的视频,目的是嘲讽马斯克才是美国的真正总统。美国政府还在调查这起事件,暂时没有锁定播放这段视频的黑客嫌犯。 **电锯杀手裁员从不留情** 早在大选前,特朗普就承诺要让马斯克负责精简美国政府机构,节省联邦政府预算。他就职总统之后,也如约让马斯克负责“政府效率部”。在过去的四周时间,马斯克对美国联邦政府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地震。  在上周的保守派政治行动大会(CPAC)上,阿根廷总统米莱亲自到场,送了马斯克一柄电锯。而马斯克也顺势接过电锯,在台上挥舞,展示自己要对美国政府进行大规模精简,解决美国巨额财政赤字的决心。 从以往裁员方式来看,马斯克绝对算得上是“电锯杀手”。他旗下的特斯拉、Twitter和SpaceX都曾经进行大规模裁员。只要能削减成本和提升效率,他就会毫不留情对企业进行裁员瘦身。2018、2019年、2022年和2023年,马斯克先后对特斯拉进行了大裁员,规模高达7%-10%不等。 外界最熟知的或许是他收购Twitter之后进行的大裁员。在2022年10月底完成收购之后,马斯克在三个月内把Twitter员工总数从7500人直接砍到了不足1800人,几乎砍掉了所有非核心部门。Twitter大规模裁员之后,虽然没有出现严重宕机事故,但产品稳定性下滑,认证程序混乱都是裁员的副作用。 去年4月,由于对特斯拉超充团队负责人的裁员进展不满,马斯克一怒之下在半夜宣布裁减整个超充部门所有员工,引发了外界对特斯拉放弃充电网络业务的质疑。仅仅两天之后,马斯克就不得不重新招聘诸多超充员工,重申自己对超充业务部门的发展承诺。 马斯克的管理风格始终围绕效率至上,并愿意为此付出大规模裁员的代价。在他接手公司后,大规模裁员几乎是必然的。精简人员可以让公司更高效运转,同时也能加速业务转型,给现有员工施加压力,促使他们提升工作效率。而且,相比其他硅谷科技公司,马斯克给出的裁员补偿基本是法律规定的最低水平,甚至还多次因为克扣遣散金而遭受员工诉讼。 **一刀切裁员引发争议** 当然,对自己的公司进行粗暴裁员,都是马斯克的自主权。但这一次,他面临的是雇员超过200万人的美国联邦政府。要在短时间内大规模裁员,引发的争议和影响无疑远远超过自己的企业。过去一个月时间,马斯克的政府效率部已经辞退了超过2万名联邦政府雇员,涉及多个关键部门和领域。 几乎每一天,马斯克都在自己的X平台上发布他的政府效率部发现的美国政府资金滥用情况,几乎每一笔都令人震惊。他招募了一群年纪只有二十多岁的的数据工程师,来到每个政府部门要求获得机密数据,随后在未经验证的情况下就在社交媒体公布他们的重大发现。  然而,他的“欺诈”指控本身就被不断打假,也引发了更大的质疑。举例来说,马斯克领导的DOGE声称,通过合同重新谈判、资产出售、裁员等措施,已节省约550亿美元。然而,媒体调查发现其中一些节省金额被严重夸大。例如,DOGE将美国移民和海关执法局(ICE)的一项合同金额从实际的800万美元误报为80亿美元,夸大了100倍。 马斯克宣称,有许多150岁甚至更老的人正在领取美国的社会福利金,称之为“史上最大的诈骗案”。但美国社会保障署随后澄清,这些数据源于历史记录,实际领取福利的高龄者数量极少。出现这些高龄数据的主要原因是1970年代资料库电子化时期的数据未及时更新,而马斯克的部门并不熟悉旧的数据库。 更为严重的是,马斯克对联邦政府部门的“一刀切”裁员似乎并没有经过详细评估和讨论,完全更没有考虑过裁员之后的严重影响,在公共卫生和国家安全方面带来了诸多隐患。这也是他的政府效率部引发争议的最重要原因。  举例来说,数千名负责入境口岸的安检人员被解雇,可能导致未来疾病和外来生物进入美国;数千名负责国家公园的管理人员被辞退,可能导致美国国家公园生态恶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和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等机构的预算和人员遭到大幅削减,导致禽流感和埃博拉病毒等传染病的研究和防控工作受到严重影响。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DOGE甚至还辞退了诸多负责核武器库设计、建造和维护的核安全人员,最后不得不紧急联系他们回来工作。马斯克承认,自己团队意外辞退了埃博拉病毒防治工作的人员,但他表示已经恢复了这些工作。 同样引发争议的是马斯克的利益冲突问题。他旗下的特斯拉、SpaceX、Neurolink以及X等诸多公司,直接监管部门现在都在马斯克的掌控之下,有可能面临着马斯克的“报复”,预算和人员都可能遭到严重削减。外界担忧,这些部门未来能否还有足够的资源对马斯克公司可能的违规行为展开调查,又是否可能在他无形的政治权势下被迫妥协。 最直接的例子是美国国家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该机构过去几年不断调查特斯拉安全问题,督促特斯拉进行一次次的召回。NHTSA此次被裁员10%,自动驾驶汽车监管团队、碰撞测试部门、驾驶行为研究部门都被迫削减规模。 考虑到马斯克此前多次批评NHTSA的过度监管限制了美国自动驾驶技术发展,他对自己公司直接监管部门动手无疑令人担忧。马斯克曾公开抱怨美国环境保护署(EPA)要求SpaceX对火箭发射活动进行过度的环保评估,导致火箭发射多次被迫推迟,该部门此次甚至将被裁员65%。 **要求所有雇员写工作报告** 过去一个星期,马斯克的强势作风又引发了新的争议。上周末,马斯克向政府各部门的员工发送邮件,要求他们在周一前总结过去一周的成就。他在自己的X平台上发帖称,未回复将被视为辞职。  然而,这次他的要求却遭到特朗普政府诸多核心部门的抵制。美国国务院、联邦调查局、国家情报局、卫生部等诸多机构周末期间明确告知自己的员工,不必遵守马斯克的指令,也不用担心会因此被解雇,他们会自己评估旗下员工的业绩。 周一截止日期临近时,由马斯克助手管理的人事管理办公室(Office of Personnel Management,简称OPM)公开表示,联邦政府员工可以忽略该邮件。但马斯克并未退缩。他再度威胁说,“在总统的裁量权下,他们将获得第二次机会。第二次仍未回复将被解雇,” 与此同时,OPM周二将注意力转向公务员系统中的高级经理。代理机构负责人克里斯·埃泽尔(Chris Ezell)发布备忘录,要求解雇表现不佳的经理,并指示其上级部分根据他们推进总统目标的成效来评估他们。 这些施压威胁引发了特朗普政府内部的不满。尽管各个部门的负责人都是特朗普的忠实支持者,但他们并不愿意向马斯克唯命是从。他们的部门已经被迫给了“政府效率部”前所未有的访问权限,现在旗下员工还要向马斯克的部门提交工作报告,接受OPM的工作评估。 马斯克“政府效率部”内部也出现了不满。20多名员工周二宣布辞职,以示抗议。他们在一封信中表示,拒绝配合裁员计划。“作为技术专家,我们不会利用自己的技能去破坏核心政府系统、危害美国人的敏感数据,或拆除关键公共服务,”这些员工在网上发布的辞职信中写道。 这些员工包括数据科学家、产品经理、设计师和信息技术部门负责人,他们原先受雇于一个名为“美国数字服务”(United States Digital Service)的办公室,后来被马斯克接管加入“政府效率部”。 昨天特朗普召开内阁会议,就是为了平息这一冲突。他在诸多部长面前,亲自树立了马斯克的权威,要求政府各个部门必须配合马斯克的工作,甚至暗示不向马斯克回复邮件的员工会失去工作。但与此同时,特朗普也给了国务院等少数核心涉密部门不必向马斯克汇报工作的豁免权。 **特斯拉品牌因马斯克受损** 据美国媒体报道,在得到了总统特朗普的全力支持,压下了诸多内阁官员的不满情绪之后,马斯克可能即将对美国政府掀起第二波大规模裁员潮。不过,他的电锯式裁员和高压式作风,可能还会面临更大的阻力,尤其是来自工会的诉讼。 美国联邦政府雇员组成了诸多工会组织。他们已经提起诉讼,要求联邦法官阻止马斯克的粗暴裁员。工会组织在诉讼中质疑,并非美国政府正式官员的马斯克,根本没有权力对联邦政府进行随心所欲的削减和辞退。 美国最大的工会政府雇员联合会(AFGE)主席公开表示,马斯克的命令“明显违法”,并批评人事管理办公室(OPM)竟然受到“一个未经选举且极端偏执的马斯克”的指挥。  此外,工会组织还试图施压特斯拉的投资者。美国最大的工会组织教师联合会(AFT)工会主席兰迪·温加滕(Randi Weingarten)昨天致函美国六大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BlackRock)、富达(Fidelity)、道富银行(State Street)、TIAA、普信集团(T. Rowe Price)以及先锋集团(Vanguard),要求他们重新评估特斯拉的估值,考虑马斯克给特斯拉品牌带来的巨大影响。这封邮件同时抄送给了特斯拉。 温加滕的资本来自于180万名教师工会成员以及价值4万亿美元的退休金资产。这使得她不仅具有巨大的政治筹码,也对这些投资机构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她指出,特斯拉的股价已跌至290美元,过去一个月下跌了28%,分析师甚至预计特斯拉未来还会下跌超过50%,必须采取行动保障工人的退休金。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在今年1月底的一项5000人随机调查发现,大约54%的美国成年人对马斯克持负面看法,而对扎克伯格持负面态度的人群比例更达67%。不过,左右两派对马斯克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高达85%的民主党人或倾向民主党的受访者对马斯克持负面看法,而73%的共和党人或倾向共和党的受访者对马斯克持正面看法。  过去一个多月,美国各地都爆发了针对马斯克和特斯拉的抗议活动。特斯拉门店每个周末都会迎来举牌抗议马斯克的人群。此外,还有大量的特斯拉超充桩被割断线缆,特斯拉车辆被喷上纳粹标识,甚至被砸窗和焚烧。这种状况显然会影响很多潜在消费者购买特斯拉的意愿。  或许,马斯克在对美国联邦政府挥动裁员电锯,让数万人失去工作的时候,必须承受特斯拉因此导致的损失。去年美国大选之后,特斯拉股价开始大幅飙升,并在去年12月一度触及1.6万亿美元的历史高点。但在特朗普上任之后,特斯拉股价已经下跌了30%,完全回吐了美国大选结束之后的所有涨幅,市值也缩水到了目前的9240亿美元。 销量堪忧是特斯拉股价大幅下滑的直接原因。去年特斯拉全球交付179万辆,同比下滑1.1%。只有中国市场保持强劲增长8.8%,而美国和欧洲市场则下滑了5.1%和10.5%。而今年1月份,特斯拉欧洲市场更是暴跌了45%。这是马斯克介入欧洲政坛的后果。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2164.htm)
2月28日消息,美国时间周四,OpenAI宣布推出GPT-4.5,这是其最新、最强大的大语言模型(LLM)的研究预览版,专为聊天应用设计。不过,这也是OpenAI迄今为止最昂贵的模型。 不过,GPT-4.5仍然是一款传统的大型语言模型,而非“推理模型”。此前,OpenAI、DeepSeek、Anthropic等公司都推出了推理模型,这些模型能够生成“思维链”或类似意识流的文本,通过反思自身的假设和结论,尝试在向用户提供响应或输出之前捕捉错误。 尽管如此,OpenAI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在社交平台上表示,GPT-4.5是“第一个让我感觉像是在与一个有思想的人交谈的模型。我曾多次靠在椅背上,惊讶于AI能给出真正有用的建议。”  奥特曼还提醒道,由于GPU供应紧张,OpenAI不得不限制对GPT-4.5的访问。他指出:“坏消息是:这是一个庞大且昂贵的模型。我们本打算同时向Plus和Pro用户推出,但用户量大幅增长导致GPU资源不足。我们计划下周增加数万颗GPU,并随后向Plus订阅用户开放。(很快还会有数十万颗GPU到位,我相信大家会充分利用我们部署的每一颗GPU。)这并不是我们理想的运作方式,但很难完美预测导致GPU短缺的需求激增。” 从美国时间周四开始,GPT-4.5将向OpenAI的最昂贵订阅服务ChatGPT Pro(每月200美元)的用户开放,并向所有付费API层级的开发者提供访问权限。OpenAI还计划在下周将其扩展至价格相对较低的Plus和Team层级(每月20/30美元)。 GPT-4.5支持搜索功能和画布模式,用户还可以上传文件和图像,但目前还不支持其他多模态功能,如语音模式、视频和屏幕共享——至少暂时不支持。 **通过无监督学习推动AI进步** GPT-4.5代表了人工智能训练领域的显著进步,尤其是在无监督学习方面,这大大提升了模型识别模式、建立联系以及生成创造性见解的能力。 OpenAI的研究人员提到,GPT-4.5通过基于较小人工智能模型生成的数据进行训练,这有助于提升其“世界模型”。他们还表示,该模型同时利用多个数据中心进行预训练,这意味着它采用了一种类似于竞争对手Nous Research的去中心化方法。 这种训练方式显然帮助GPT-4.5学会了生成更自然、更直观的交互,同时更准确地遵循用户意图,并展现出更高的情商。该模型在OpenAI此前关于人工智能扩展的工作基础上取得了突破,进一步验证了“增加数据和计算能力有助于提升人工智能性能”的理念。 与前代模型及其他同类产品相比,GPT-4.5预计能够显著减少幻觉现象(幻觉率为37.1%,相比之下GPT-4为61.8%),从而使其在处理广泛话题时更加可靠。 **GPT-4.5的突出特点** 根据OpenAI的说法,GPT-4.5旨在创造亲切自然、直观流畅的对话。它对语义细微差异和上下文有更强的把握能力,能够实现更像人类之间的互动,并更有效地与用户协作。 GPT-4.5通过扩展的知识库和敏锐的细微线索解读能力,在多个领域展现出色表现,包括: ——写作辅助:优化内容、提升清晰度、激发创意 ——编程支持:调试、提出代码改进建议、自动化工作流程 ——问题解决:提供详细解释,并协助做出实际决策 此外,GPT-4.5还采用了新的对齐技术,增强了其对人类偏好和意图的理解能力,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 **如何访问GPT-4.5?** 从美国当地时间周四开始,ChatGPT Pro用户可以在网页、移动端和桌面端的模型选择菜单中选择GPT-4.5。OpenAI计划在下周将该模型扩展到Plus和Team用户。 对于开发者,GPT-4.5将通过OpenAI的API提供,包括Chat Completions API、Assistants API和Batch API。它支持函数调用、结构化输出、流式传输、系统消息和图像输入等关键功能,使其成为多种人工智能驱动应用的通用工具。不过,GPT-4.5目前尚不支持语音模式、视频或屏幕共享等多模态功能。 **定价及对企业决策者的影响** 企业和团队领导者可以充分利用GPT-4.5带来的各种功能。凭借较低的幻觉率、增强的可靠性和自然流畅的对话能力,GPT-4.5能够支持广泛的业务功能: ——改善客户互动:企业可以将GPT-4.5集成到支持系统中,以实现更快、更自然的互动,同时减少错误 ——增强内容生成:营销和传播团队可以高效地制作高质量、符合品牌的内容 ——精简运营:人工智能驱动的自动化可以帮助调试、优化工作流程并支持战略决策 ——可扩展性和定制化:API允许企业进行量身定制,构建符合其特定需求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然而,对于希望通过GPT-4.5构建应用的第三方开发者来说,GPT-4.5的API定价高得惊人,每百万输入/输出token的价格为75美元/180美元,而GPT-4o的定价仅为2.50美元/10美元。 随着其他竞争对手模型的发布——如Anthropic的Claude 3.7、Google的Gemini 2 Pro,以及OpenAI自家的推理“o”系列(o1、o3-mini High、o3)——GPT-4.5的性能提升是否足以抵消其高昂成本,特别是在通过API使用时,将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AI研究人员与资深用户的早期反应两极分化** GPT-4.5的发布在社交平台上引发了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和技术爱好者的广泛讨论,尤其是在该模型的“系统卡”(即概述其训练和评估的技术文档)提前泄露后,文档中包含了一系列官方公告前的基准测试结果。 OpenAI在泄露后发布的最终版系统卡与泄露版本存在显著差异,删除了泄露版中“GPT-4.5并非前沿模型,但它是OpenAI最大的LLM,比GPT-4的计算效率提高了10倍以上”的表述。OpenAI的发言人表示,这一说法并不准确。 人工智能模型提供商Nous Research的联合创始人Teknium(化名)对OpenAI的新模型表示失望,指出在多语言理解(MMLU)和实际编码基准测试中,GPT-4.5相比其他领先的大语言模型(LLM)的改进微乎其微。Teknium质疑道:“距离GPT-4发布已经过去2年多,OpenAI投入的资金投入规模扩大上千倍……究竟发生了什么?” 此外,有人认为,GPT-4.5在软件工程基准测试中表现逊于o3-mini,这让人质疑此次发布是否代表了真正的技术进步。 然而,也有部分用户为GPT-4.5的潜力辩护,认为其价值不应仅仅依赖于基准测试的结果。 软件开发人员Haider(@slow_developer)强调,GPT-4.5相比GPT-4在计算效率上提升了10倍,并且其在综合任务处理能力上优于OpenAI专注于STEM领域的o系列模型。 AI新闻发布者Andrew Curran(@AndrewCurran_)则从定性角度出发,预测GPT-4.5将在写作和创造性思维领域树立新标准,并称其为OpenAI的“杰作”。 这些讨论凸显了人工智能领域一个更广泛的争论:技术进步是否应单纯通过基准测试来衡量,还是应更侧重于推理能力、创造力和拟人化交互等定性方面的改进? **仍处于研究预览阶段** OpenAI将GPT-4.5定位为研究预览版,以深入了解其优势与局限性。该公司表示,将继续探索用户与模型的互动方式,并挖掘非常规应用场景。 OpenAI称:“我们发布GPT-4.5作为研究预览版,以更好地了解其优势与局限性。扩展无监督学习将继续推动人工智能的进步,提升准确性、流畅性和可靠性。” 随着OpenAI不断改进其模型,GPT-4.5为未来的人工智能进步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在推理和工具使用代理方面。尽管GPT-4.5已经展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能力,OpenAI仍在积极评估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长期作用。 凭借更广泛的知识库、更高的情商和更自然的对话能力,GPT-4.5将为各个领域的用户带来显著改进。OpenAI期待看到开发者、企业和团队如何将该模型集成到他们的工作流程和应用中。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GPT-4.5标志着OpenAI在追求更强大、更可靠、更符合用户需求的语言模型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企业领域的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小小)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2156.htm)
据《纽约时报》报道,在特斯拉看来,**批评其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是不可接受的。**上月,特斯拉就解雇了一名经理,原因是他反对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一条涉及纳粹领导人的帖子。  马斯克 此人叫贾里德·奥特曼(Jared Ottmann),是一名与特斯拉电池供应商合作的经理和工程师。他表示,**自己因为批评马斯克在X上发布的一条帖子而被解雇。**该帖子通过一系列文字游戏使用了海因里希·希姆莱(Heinrich Himmler)和赫尔曼·戈林(Hermann Göring)等纳粹人物的名字。 “停止‘戈林’(Göring)你的敌人,打赌你没有‘纳粹’(Nazi)到这一点。”马斯克在1月23日的帖子中称。他在这句话中引用了双关语,将纳粹历史与文字游戏结合在一起。“Göring” 与英语中的 “going” 发音相似,因此前半句可以理解为“停止对付你的敌人”。“Nazi”是纳粹的英文,但发音与“not see”(没看到)相似,因此后半句可理解为“打赌你没看到这一点”。马斯克还在帖子中加了一个笑哭的表情符号。  奥特曼批评马斯克的帖子 奥特曼1月底在领英上发帖称,**他对马斯克用纳粹人物开玩笑的行为感到被冒犯,因为这些人物对种族灭绝负有责任。** “自2022年开始,尤其是上周,我多次在公司内部向管理层、人力资源、法律合规和投资者关系部门反映这个问题。”奥特曼写道,**他指的是让他无法接受的马斯克行为,**“特斯拉现任CEO在社交媒体上拿种族灭绝者开玩笑,并且该帖子获得了30.8万个点赞。特斯拉的沉默让人‘震耳欲聋’。” 截至发稿,特斯拉尚未就此置评。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2154.htm)
据彭博社报道,蜜雪冰城将于下周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交易,其创始人兄弟俩的总财富已经超过了星巴克前CEO霍华德·舒尔茨(Howard Schultz)。  蜜雪冰城 蜜雪冰城已通过首次公开招股(IPO)筹集了4.44亿美元资金,**成为港交所今年目前为止的最大上市交易**,该公司将于3月3日正式登陆港交所。**蜜雪冰城IPO定价每股202.50港元**,其创始人张红超与其弟弟张红甫是最大股东,在上市后将合计拥有相当于82%的股份。 彭博亿万富翁指数显示,此次IPO使得张红超与张红甫的总财富达到81亿美元,超过了舒尔茨的60多亿美元。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2152.htm)
2月28日,DeepSeek“开源周”第五天,今天开源的是一款为所有DeepSeek数据访问提供动力的推进器,名为3FS。Fire-Flyer文件系统(3FS)——一个并行文件系统,充分利用现代SSD和RDMA网络的带宽。180节点集群中,聚合读取吞吐量达6.6 TiB/s;25节点集群中,GraySort基准测试吞吐量达3.66 TiB/min。 单客户端节点的KVCache查找峰值吞吐量超过40 GiB/s;采用强一致性语义的分离式架构;支持V3/R1中的训练数据预处理、数据集加载、检查点保存/重载、嵌入向量搜索及推理中的KVCache查找。 DeepSeek表示,3FS旨在为DeepSeek的数据密集型任务提供高效、可靠的存储与访问解决方案,助力AI研究与开发。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21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