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蓝点网提到手心输入法推出 Windows 版 v3.1 版,该版本只是修复某些错误并没有带来新功能,但有网友安装后反馈称新版本会捆绑 360 弹窗拦截工具(360弹窗过滤器)。360 这个弹窗拦截工具新版本是在 7 月份发布的,所谓集成人工智能自动拦截其他软件的弹窗,但需要付费订阅而且每月 30 元。  至于手心输入法为什么在未经用户确认的情况下自动下载安装 360 弹窗拦截工具呢?当时有网友将蓝点网的报道转发到手心输入法 QQ 群里,获得的反馈是这个工具与手心输入法无关。  今天手心输入法发布 Windows 版 3.1.2 版,此次更新解释了 360 弹窗拦截工具问题:这是三年前的遗留内容。 按蓝点网理解,三年前确实预留了用于静默安装 360 其他软件的功能,只是大多数时间并未使用,直到 3.1 版发布后这个功能又被 360 团队使用或者存在某些配置问题导致安装了 360 弹窗拦截工具。 不过无论如何手心输入法至少现在还是干净的,正如 12 月 27 日 3.1.2 版更新日志所说:产品理念不会改变,不用过多猜疑。 **事实证明手心输入法团队还是能看到各位的反馈的,也会根据各位的反馈及时进行更新,所以各位在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记得联系手心输入法团队进行反馈,没准就解决了呢?** 最后:特别感谢蓝点网网友 @撸喵狂人摸摸头 提供的反馈。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6530.htm)
拼多多的驿站扩张再一次加速,这一次盯上了快递公司和背后的普通快递员。据电商天下报道,在江西南康等地区,拼多多通过平台限发件,施压当地快递网点的行为来推广多多驿站。据悉,外地拼多多商家已无法选择使用圆通快递发往该地区,本地消费者端退货件也无法使用该快递品牌进行退货。 这导致当地快递网点、驿站老板、快递员等多方受到不同程度影响。电商天下报道显示,拼多多限发件一个月以来,当地快递网点损失已超20万,相关合作驿站收入不同程度降低;大量网点快递员收入更是锐减三分之一。 “新熵”还从物流行业人士了解到,多多驿站这一激进推广举措,除了江西南康,还在河南虞城等地出现。  除了向代收点发放补贴的形式来抢占驿站生意,拼多多对于部分地区开启了更为激进的施压和扩张。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一位圆通加盟网点公司管理人员郑福(化名),在收到一定压力后,也开始向各界寻求帮助,并辗转找到“新熵”,揭露了更多细节。 “拼多多商家打单的时候,打印这个快递单的时候提示风险管控,建议你选别的快递公司”,郑福称,巧合的是,拼多多也并非对于该地区完全管控,而是十分精准的管控了该公司所在的7成左右地区。 而在向拼多多官方反应后,对方表示是因为其投诉率偏高,导致风险管控,“我们认为我们这边的这个投诉率是正常的,没有存在着偏高一说。”郑福无奈的说道,“对比同行我们这的投诉率其实并不高,关键拼多多那边也没有任何事前通知以及给出具体解控时间”。 郑福当时就猜测,可能跟合作网点使用菜鸟驿站有关,“我在当地做了很多菜鸟驿站,主要是有菜鸟灯条的驿站,只要是在这附近的地址,基本都无法再用圆通快递了;相比之下,使用多多灯条的驿站就几乎没有影响”。 无奈之下,郑福与当地拼多多相关人员进行了接触,并且得到了解决办法。 “他们工作人员要我这个已经用了这个菜鸟灯条的驿站,把一半换成多多驿站的灯条,然后他可以尝试去跟总部沟通,帮我去解除这个所谓的管控。” 电商分析人士认为,拼多多此举是想趁平台之势,来为快递网点和驿站带来压力,转而支持推广多多驿站,以达成其商业目的。 然而,拼多多这种做法也导致不少站点、物流公司以及背后的快递员陷入困境。  “平常一天从外面进来的,要派送出去的包裹是3万票,前不久突然发现变成了两万二三左右,少了六七千单”,郑福谈到,“查到的原因就是因为拼多多的包裹没了”。 对于物流公司以及驿站来说,票单的减少,也意味着收入减少,但相关工作人员往往无法减少,成本自然也降不下去。 “这对我们影响很大,一个月只是我们网点,就少了大概12万左右”,郑福叹息道,“驿站受损失,我就没办没去统计了,因为有些驿站正常他是900单,然后请两个人,现在只有个600单左右,他请两个人肯定是他养不活了。” 对于快递网点来说,按照每日减少7000件,行业均价0.6元/件计算,每月的营收便少了12.6万元,身在一线的快递员,派件数量降低,收入自然跟着减少,时间一长甚至会导致网点被迫弃用部分员工,驿站亦是如此。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拼多多提出的更换灯条方案,郑福也向我们坦言,“我这边投了18万根左右,一根差不多在10块钱左右,前前后后花费了近200万,不过拼多多的意思是可以免费帮其置换一半”。 对于快递网点以及驿站来说,用免费置换来妥协,换取“护身符”似乎是目前最能够快速解决问题的方式,但郑福也直言咽不下这口气,“我们连自由选择的权利都没有了吗?” 显而易见,拼多多这种做法,已经让众多物流链上参与者置于两难,也不得不承受损失。  作为消费者网购的最后一站,驿站一直以来都是电商平台的布局重点,但开设驿站也并非一日之功,尤其是在资质获取方面,这就容易出现违规情况出现。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目前拼多多仅在15个省、市有开设快递驿站的相关牌照,而这其中并未有江西省,而河南省的快递驿站经营许可也是在11月1日才办理生效,且只覆盖郑州地区,所以此举在当地推广多多驿站,有违规经营之嫌。 根据国家邮政局的规定,想要经营快递驿站的公司必须进行备案,并且必须有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 而根据相关法律条款,未取得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经营快递业务将承担一定法律责任: 1.由邮政管理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2.情节严重的,并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快递企业,还可以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其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 事实上,此前包括厦门、宝鸡、河南等多地邮政管理机构便向多多系直接或间接发布了涉嫌无资质从事快递业务经营活动的相关提示和告诫。 除了涉嫌违规经营外,更需要关注的是拼多多是否存在不正当竞争。 与此相类似的是今年4月底,菜鸟与拼多多关于不正当竞争的诉讼,最终法院认定了拼多多在菜鸟驿站末端门店推广“多多买菜末端系统”,属于不正当地利用他人市场成果的行为,损害了正当经营者合法权益、扰乱了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需要进行赔付和道歉。 **挥**舞法律大棒,这是自移动互联网时代以来商战中最极端、也最有效的手段。不过当“二选一”切实发生时,又有多少一线物流经营者能够抵抗平台呢?对于拼多多来说,想要建设自家的物流网络来增加平台竞争力,无可厚非,但想靠着别人的鸡,去下自己的蛋,广大物流经营者不会同意,法律更不会允许。 原创ⓒ新熵 作者丨思原 编辑丨龙葵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6526.htm)
近日,一则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医生“带货”的消息冲上社交平台热搜。在这场深夜直播中,“张文宏”推销的“白芸豆威化蛋白棒”产品,销量已过千。  **作者 | **陈骏达 **编辑 | **心缘  ▲央视对张文宏医生“被AI带货”的报道(图源:CCTV2) 不过这个“张文宏”并不是真正的张文宏,而是AI换脸假冒的。被合成人像的样貌、声音都与张文宏本人极为相似,尽管存在口型不符等细节瑕疵,仍令不少老年人信以为真、上当下单。 此事令张文宏医生不堪其扰,向媒体透露自己多次投诉无效:“这些假的合成信息就**像蝗灾一样**,一次又一次发生……从平台投诉结果来看,我觉得最终也难以解决问题。” **AI冒充名人并非个例。**仅是在最近三个月,就有网友用“**雷军AI语音包**”做出以假乱真的雷军爆粗口视频,还有一位65岁江西老太太差点被“**AI靳东**”骗走200万元,令AI数字人隐患愈发显现。 这还仅仅是“AI骗子”泛滥于短视频平台的一隅。智东西在陆续了解、接触多位数字人营销账号的运营者和多家数字人服务提供商后发现,多样的AI骗术已充斥于各大内容平台,从摆在明面上的AI数字人到背后卖课、卖设备、引流乃至传销。 大量低质量数字人内容已攻占各大视频平台,由AI生成的**虚假军人**、**虚假成功人士**、**虚假女性**正以“娘”、“亲爱的母亲”、“老公”等亲昵的口吻与观众对话,诱骗大量不知情的中老年用户进行互动,甚至将他们**带至私域进行诈骗**。  ▲各大内容平台上的AI数字人 部分数字人厂商、代理商以“**躺着赚钱**”、“**一部手机就能干**”等夸张话术吸引商家购买数字人系统,却在实际交付过程中提供了**货不对板**的产品,伪造与抖音等平台的合作关系,最终导致商家账户被封号、罚款,数字人买卖双方对铺公堂。  ▲相关案件的判决书(图源:裁判文书网) 更有甚者,以数字人带货为噱头兜售4000元一台的设备,让购买的店主**拉下线**、**升等级**、**拿佣金**,或是让学员提交高额学费进入所谓交流群,但却谎称AI生成的图片、音频就是数字人技术。这些行为几乎与传销、诈骗无异。  ▲疑似骗局的数字人营销宣传 众多中小商家眼中的数字人风口,正成为某些人借信息差,狠狠收割流量与金钱的镰刀······ **01****.** **四大数字人乱象:虚假宣传、谣言泛滥、直播引流、诈骗传销** “一二三,三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 短视频平台上,有不少推销数字人技术的视频都以此为开头。发布者介绍,仅需简单念一串数字,再做几个动作,将视频传给AI,**等上几分钟,就能生成与真人在外貌、声音方面都近乎一模一样的数字人。**  ▲国内主流短视频平台上的数字人宣传视频(图源:智东西自制,从左至右分别为视频号、快手、抖音) “一部手机就能干”、“躺着赚钱”、“在家赚米”、“宝妈可干”是这些视频中的惯用话术,在发布者的视频、朋友圈中,动不动就是每天佣金700+、3个月赚了14万、一天400多单等令人难以置信的成绩。 发布这些视频的账号主要通过展示、夸大数字人效果吸引**中小商家**直接购买数字人,在直播带货、短视频带货等场景中应用。**还有账号直接生产数字人内容,并从中牟利。** 短视频平台上已有大量通过数字人生产的低俗、侵权、反智、封建迷信、造谣传谣的内容。这些内容制作手段极为低劣,通常瞄准的都是**没有辨识能力的中老年人**,骗取大量流量,诱骗用户进行互动。 <video src="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3786576675283173376" src="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3786576675283173376"></video> ▲抖音上由AI生成的内容获得大量互动 有不少名人的肖像、声音被AI冒用。前段时间,“**AI雷军**”被用于恶搞视频、“**AI靳东**”被用于诈骗的消息都曾冲上热搜。雷军本人回应自己“非常非常的困扰”,靳东也在网络上呼吁平台需要拿出更有效的措施和办法,治理相关内容。  ▲由AI生成的“靳东”、“雷军” 抖音官方发现,有部分账号会将用户**导流至私人聊天工具,外以卖课、入群等方式获利,甚至进行诈骗。**抖音在治理公告中提到:“平台已掌握部分黑产团伙不当使用AI生成虚拟人物用于犯罪的线索,**将报警打击**。” 抖音平台称,AI生成的虚假小和尚形象会对用户说出“我发现你身边有块绊脚石,我打算给你搬走”,“如果觉得小和尚说得对,送给小和尚一朵小红花吧”等话语,利用迷信、心灵鸡汤等内容骗取互动。 AI生成的虚假军人形象会以“娘,别滑走,孩子想和您谈谈心”,“亲爱的母亲,我正在执行任务,给我一点鼓励”,“告诉你一个小秘密,点一下我头像下面的小加号”等口吻,利用军人正面形象及老年人想念子女心理骗取互动。 AI生成的虚假女性形象会以“大叔,感谢你又来看妹妹了,如果再送我一朵花我会感动一整天”,“听说你很厉害,很多美女都喜欢你”,“我会做饭、做家务、能聊天,你愿意把我带回家吗”等情感话术诱导骗取互动。  ▲抖音平台上的部分违规AI生成内容(图源:抖音黑板报) **除了欺骗普通用户之外,还有企业和个人打着数字人的名头招摇撞骗,盯上了投资者和商家,进行欺诈、甚至疑似传销的行为。** 智东西近期以潜在店家的身份接触了多位数字人视频、直播的推广者。 据推广人员的介绍,这家名为Toktime(又名TK Time)的公司是亚马逊全资子公司,**但互联网上未能查询到佐证对这一关系的信息**。Toktime以4000元一台的价格将数字人直播带货设备租赁给店家,后者可以拿到分佣。这些设备并不会直接送至购买者手中,而是由公司进行统一管理。  ▲智东西获取的Toktime APP页面截图 该公司对外发布的培训资料显示,在购买设备后,店主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可从平台提现,还需要通过不断拉新人提升自己的级别,从而获得更多购买设备的权限和提成。这几乎集齐了经典骗局的所有要素。  ▲智东西获取的Toktime宣传资料 更令人生疑的是,对方提供的TikTok带货账号连正式的名称都没有,账号粉丝数量和视频观看量寥寥无几。  ▲智东西获取的Toktime公司TikTok带货账号截图 经查询,Toktime除了在英国公司注册局(Company House)提交了无需审核的公司地址,从而获取营业执照外,就没有任何其它的相关信息。已有大量受骗者在社交媒体反映Toktime公司的各种问题,如无法提现、承诺可退回的资金无法退回等。 上述团伙至少还制作了App、网站,并在全国各地开展线下培训,下方这个账号更为直接,用一张AI生成图片便号称是所谓“数字人短视频带货”。实际上,这些视频仅以AI图片为封面,内容则为切片、搬运而来。  ▲某所谓数字人带货账号(图源:快手) 要学习上述视频的制作方式,“学员”需要付款1299元进入。在智东西进一步询问后,对方直接承认视频就是混剪,**数字人主要体现在“声音”**。针对视频搬运问题,对方回应“干啥都有风险”。  ▲智东西与对方的聊天记录 后续,对方又辩称可以提供数字人出镜的视频。但这一数字人的画面僵硬,口型完全对不上,AI生成的语音也有很强的“塑料感”。 <video src="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3786577463006969858" src="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3786577463006969858"></video> ▲对方提供的所谓数字人带货视频 **02****.** **视频号、抖音、快手严打数字人,** **相关诉讼量已近50起** 面对泛滥的低质量数字人内容,国内主流视频平台纷纷进行了规范和限制。 电商直播是数字人应用较多、消费者感知较为明显的领域,也是平台治理的重点对象。据艾媒咨询在2023年9月对500家数字人行业客户的调研,选购数字人产品的企业中,电子商务企业占比达**22.7%**。  ▲中国AI数字人行业客户画像分析(图源:艾媒咨询) 腾讯视频号最为严格,在今年修订的《视频号橱窗达人“发布低质量内容”实施细则》中将使用AI数字人进行直播的行为明确界定为违规。  ▲《视频号橱窗达人“发布低质量内容”实施细则》节选(图源:腾讯视频号公告) 国内两大短视频巨头虽然都推出了自己的数字人平台,但也对站内AI生成内容(以数字人为主)进行了较为严格的限制。 抖音2023年、2024年多次发文倡议商家不要使用完全由AI驱动的数字人主播,并陆续进行了多次大规模整治,封禁了一大批相关账号。 快手则在今年6月**取消了对自己旗下“女娲”数字人产品的流量倾斜**,同时加强了对AI生成内容的监管。 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和美团等本地生活平台则对数字人直播较为宽容,这可能是因为平台上的大部分中小商家根本没有自主进行真人直播的能力,而数字人至少可以帮助他们打入直播带货这一赛道。 智东西查询到的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市场上的数字人产品定价从**数千元到数万元、数十万元****不等**。高质量的数字人产品并不缺乏,直播场景中的高质量数字人产品口型对齐效果、画面逼真程度都比较理想,还支持本地化部署。供应商会对商家进行数字人直播运营的培训。 但**较高的售价和技术门槛**,让不少中小商家转而选择了一些廉价的数字人服务商,但最终这些服务商的产品往往出现货不对板的问题。 目前,裁判文书网上已公开了近50起数字人相关的法律纠纷,其中有39起与数字人直播相关,大部分都出现在2023年-2024年期间。这些案件的涉案金额大多在10万元以下,但对中小商家来说也是一笔较大的开支。  ▲裁判文书网已有不少数字人直播相关案件(图源:中国裁判文书网) 据智东西观察,这些数字人服务商往往以相对较低的价格、无人直播、与真人效果无差异、24小时卖货等为噱头,将数字人产品出售给对技术细节不了解的商家。 例如,在去年宣判的一起案件中,广州氧望科技公司在发布会中展示的数字人效果与实际交付产品相去甚远,后者表情、动作僵硬,远远不能达到直播的效果。氧望公司还宣称他们与抖音官方有紧密的合作关系,可让抖音提供提供引流服务。  ▲氧望科技曾拿到数千万元融资,但目前其电话已经无法拨通(图源:企查查) 原告吕先生为氧望公司提供的智能系统支付了**60000元**,但进行直播时,直播间频频被抖音官方频频封号,连正常直播都无法完成,更何况引流。 在今年宣判的一起案件中,深圳某科技公司在与商户签订**38000元**的合同后,交付的“数字生活直播系统”屡次因录播、AI主播形象容易引起公众混淆为由被平台封禁。在商户反映问题后,舌诊某科技公司以“数字人形象过于大众化”、“我们还在做新的形象”、“前期需要先养号”等话术搪塞商户。 这些案件中,**商户方的诉求基本都得到了法院的支持,**上述数字人服务商明显构成了**虚假宣传**、**合同违约**等行为,需要退还一部分或全部涉案资金。 **03****.** **头部创企盈利困难,****平台政策逐渐收紧** “数字人”概念兴起于元宇宙的热潮,其实是中国科技发展环境下产生的特定表述。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数字人发展报告(2024)》,数字人这一概念下包含了**媒介数字人**、**服务数字人**、**行业数字人**这三大类别。 除了最有感知度的**直播带货****、****短视频**之外,数字人还出现在**虚拟偶像、智慧客服**等场景中。数字人的应用也不再局限于大型企业,而是开始**向中小商家乃至普通创作者下沉**。  ▲中国数字人应用场景荟萃(图源:中国互联网协会) 根据《中国数字人发展报告(2024)》中的数据,中国数字人产业2023年核心市场整体规模为205.2亿元,预计到2025年会达到480.6亿元。 然而,数字人产业的规模不及预期。作为国内最早扶持数字人产业的城市,北京市在2022年提出了2025年“北京市数字人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的目标,还要培育**1-2家**营收50亿元以上的头部数字人企业与**10家**营收超10亿元的重点数字人企业。  ▲《北京市促进数字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来源:北京市人民政府官网) 今年2月,北京市数字人基地正式启用,会上相关部门分享,目前北京市以数字人为核心业务的企业217家,总营收规模约51亿元。北京市经信局预计,2025年数字人核心业务营收规模突破200亿元,**低于2022年时500亿元的预期**。 国内数字人行业的主要玩家依旧是大厂和头部AI企业,如百度的曦灵数字人、商汤的如影、华为云的MetaStudio等。**百度、阿里、腾讯、华为、商汤、科大讯飞**等企业的数字人平台都在今年迎来升级。 咨询公司IDC在今年针对16家数字人供应商进行研究,国内数字人产品的8家领导者企业中,仅有脱胎于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小冰是以数字人为主营业务的中小企业。  ▲《中国AI数字人产品2024年厂商评估》节选(图源:IDC) 上述16家企业中,以数字人开发为主要业务的企业日子过得并不好。作为被IDC在数字人能力维度排名第一的企业,**小冰至今仍未实现盈利**,企查查数据显示,2022年-2023年,小冰的员工数量也有明显下滑,参保人数从290人降至161人。 而有“港股AIGC第一股”之称的出门问问在今年4月上市后股价就持续震荡下跌,2024年半年报中公司披露亏损6.34亿元,截至今年年底出门问问的股价已经持续2个月低于1港元,**市值相较发行时已跌去近8成**。  ▲出门问问港股股价变动(图源:腾讯自选股) 2017年成立于南京的硅基智能则是这条赛道中少数对外宣布已经实现盈利的企业。其创始人司马华鹏去年透露,在2019年底时他们就已经达到了盈利状态,并希望冲击成为第一家年收入达到百亿的AI公司。 数字人的创业热潮也出现降温态势。据创投数据库IT橘子数据,2021年国内共有40家数字人企业成立,到2024年这一数据已降至5家。数字人相关的融资降温,2024年,仅有少数几家数字人企业拿到了新融资,如向量方程、白马星球、风平智能、VidAU等,也**没有企业披露超过亿元的融资**。  ▲数字人企业成立时间分布(图源:IT橘子) **04****.** **结语:数字人野蛮生长,** **监管亟需跟进** 目前,全国范围内尚未有数字人相关的通用规范性文件。今年9月,浙江省出台了《浙江省网络直播营销行为规范指引》,对AI深度伪造、数字人使用做出相关规定,这也是全国首份此类文件。 在AI技术不断往纵深发展的当下,数字人技术的运用或许亟待监管部门的统一规范。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6524.htm)
近期,美国国会两院议员共同提出了一份《美国船舶法案》,其中提议,未来15年内,中国输美货物中必须有至少10%由美国建造和注册的船舶进行运输,并配备美国船员。这国际贸易和航运业业内人士哗然且疑惑。此法案前景如何,是否能够通过,若通过能否真正执行?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专家和业内人士对此并不看好。 长年在加利福尼亚州从事物流航运业的罗杰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尚未听到下一步消息,且考虑到该法案目前尚不清晰的各项细节,并不看好这个法案的前景,“想法很美好,现实很骨感。”他称。 上海海事大学国际航运系教授万征则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他看来,美国造船业难以支持法案要求。商用船舶建造能力不足且成本高昂,与亚洲国家相比竞争力较弱。 “此外,劳动力缺乏和技术滞后也是制约因素。政府提供的2.5亿美元年拨款仅能支持有限的产能扩张,难以满足政策需求。短期内,美国可能不得不依赖租赁外国船舶或国际合作,但这与振兴本土造船业的目标相冲突,影响法案的执行效果及其长期意义。”他解释道。  **如何解读** 《美国船舶法案》的全称为《美国造船和港口基础设施促进繁荣与安全法案》(Shipbuilding and Harbor Infrastructure for Prosperity and Security (SHIPS) for America Act)。 首先,要求是针对美国进口商的,若不符合规定则将要面对高额罚款。法案设定了过渡期,即在该法案生效后第5年开始,中国输美货物比例逐步上升,每年上升1%,在法案生效14年后达到10%。 其次,在如何界定是“美国船舶”方面,该法案规定,船只要悬挂美国国旗,必须在美国境内建造并配备美国船员。若不符合上述规定,则进口商将被罚款。 提出该项法案的民主党参议员凯利(Mark Kelly)是一名海军退伍军人,也是第一位在国会任职的美国商船学院毕业生。 他在该法案随附的一份新闻稿中表示:“我们一直是一个海洋国家,但事实是我们已经输给了中国。” 该法案希望在10年内,建立一支由250艘悬挂美国国旗的船只组成的国家商业船队,目前美籍商业船队的数量为80艘。 万征表示,该法案旨在通过限制中国船舶和增加美籍船舶运输比例,提升美国航运自主性。这一政策背后有两大考量:一是保障国家安全,减少对中国运输能力的依赖;二是推动本土造船和航运业复兴。 万征解释道,对国际航运与贸易而言,这可能导致物流成本增加和航线调整,尤其是美国进口商可能因高成本而寻找替代性运输方案。 罗杰也表示:“这个法案的重点是重振美国造船业,自己丢掉的东西,就算开始奋发图强,没个几十年很难追回来的,何况美国人的效率不让人放心。” **给美国进口商增加负担** 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此举若成真,潜在将扰乱集装箱航运业。 譬如,目前还不清楚10%的要求,要如何适用于货运代理和其他物流供应商。此外,该法案要求,将在拥挤的美国港口优先停泊美国船只。 上述规定都很难同目前现行的国际贸易规则相融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上述规定肯定不符合世贸组织(WTO)相关规定,但“现在没有人关心WTO规则了,而且,其细节让人感觉上很难操作和执行。” 罗杰也表示,该法案在操作层面面临很大困难,“罚的是美国进口商,他们会反抗。而且即便就算美国进口商想走美国船,造船业跟得上吗? 到时不达标算谁的?” 罗杰解释道,这项规定无疑给美国进口商带来很多的管理负担。跑美国航线的船只中美国船的比例非常低,为了达到这个比例,签约策略和具体订舱的安排都要作出调整。 “万一进口商用的航线上没有美国旗船只,怎么才能达标呢?如果原来的航线上没有,是否可以在更大的中转港换上美国旗的船只?”他解释道,这对船东设计航线又是个挑战。还有,船队里没有美国旗的船只的公司将处于不利地位,虽然受影响的只有10%的中国到美国的出口,而且时间跨度是15年。此外,罚金的计算方法比较模糊,考虑到美线运价的复杂性,运费差价到底如何计算? 值得注意的是,当地时间11月7日,韩国总统尹锡悦曾同特朗普通电话,双方就尽早会晤达成共识,并就韩美日合作、韩美同盟等事宜交换意见。特朗普表示,美国造船业需要韩国的帮助与合作。 万征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特朗普提到寻求韩国帮助,表明美国对短期内独立振兴造船业信心不足。韩国在技术和规模上的优势可以迅速满足需求,但这可能削弱美国本土造船业的竞争力。如果大量依赖外包,美国造船业振兴或成为空谈。但若通过引入外国技术和合作,在满足短期需求的同时推动国内产业升级,则可能实现阶段性目标。这种平衡取决于政策制定者的长期规划和执行力度。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6522.htm)
阿塞拜疆航空公司当地时间12月27日说,初步调查显示,“外部物理和技术干预”是导致25日客机失事的一个因素。  一架从阿塞拜疆巴库飞往俄罗斯格罗兹尼的客机本月25日在哈萨克斯坦阿克套近郊坠毁。这架客机属于阿塞拜疆航空公司,机上有62名乘客、5名机组人员。 截至目前,已有38人在客机失事事故中丧生。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6520.htm)
一位美国国会议员在一家老年生活中心待了六个月,马斯克表示,“也许我们应该对当选官员进行一些基本的认知测试?”马斯克建议对当选官员进行认知测试,此前有消息称,一名国会女议员老年生活中心待了六个月。  “也许我们应该对当选官员进行一些基本的认知测试?这太疯狂了,”马斯克12月21日在X上写道。 有报道称,众议员凯·格兰杰(德克萨斯州共和党人)缺席了六个月,期间她在德克萨斯州沃斯堡的一家老年生活中心,因为她“今年晚些时候出现了一些痴呆症问题”,马斯克是在回应这一报道。 现年81岁的格兰杰在7月24日投完最后一票后,于上月返回华盛顿。 据《达拉斯晨报》报道,格兰杰在她办公室的一份声明中说:“正如我的许多家人、朋友和同事所知道的那样,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一直在应对一些意想不到的健康挑战。” 格兰杰自1997年1月以来一直在国会任职,去年宣布她将在14届任期后不再竞选连任。 “为我的社区服务是我最大的荣誉,我一直在努力改善我的选民的生活,”她当时在一份声明中说。 她说:“当我宣布我决定不再寻求连任时,我受到了我所在地区下一代领导人的鼓舞。是时候让下一代站出来,接过衣钵,成为人民强大而有力的代表了。” 格兰杰是第一位从德克萨斯州当选国会议员的共和党女性,今年4月,她辞去了众议院拨款委员会主席的职务。 她在3月份给众议院议长迈克约翰逊的一封信中写道:“当我的同事让我成为第一位担任拨款委员会主席的共和党女性时,我的目标是通过委员会的保守法案,让它们进入议会,并让它们签署成为法律。” “尽管共和党占微弱多数,但今天标志着众议院本月完成了第二项支出协议,该协议将我们国家的安全放在首位,这是近十年来首次全面削减非国防、非退伍军人支出。” 马斯克并不是唯一一个呼吁对当选官员进行认知测试的公众人物。 前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南卡罗来纳州州长尼基·黑利在竞选总统失败期间呼吁对75岁及以上的政治家进行心理能力测试。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6518.htm)
  《卡牌修仙传》是一款由DarkIndex工作室研发,独立方舟(IndieArk)发行的国产水墨风修仙题材卡牌管理游戏,计划于2025年正式登陆Steam平台。游戏现已在WeGame平台开启首轮Alpha公开测试,Steam平台将于近日开放。全新宣传片同步发布,邀玩家共赴修仙之旅。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卡牌修仙传》于今年十月完成首次内部测试。相比内测版本,新版本对法宝、灵宠及妖兽系统进行了升级,赋予了不同的技能设定,玩家需在战斗中考量制定策略。此外,大世界将逐年触发更多随机事件,刷怪机制也有所变化,丰富了游戏的动态体验。当然,更多全新内容仍需要各位侠士踏入修仙世界,亲自体验。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卡牌修仙传》是一款以修仙为题材的卡牌管理游戏。玩家将化身一位失忆的修仙者,在自由游历世界的旅途中,逐步提升修为,锻造法宝,惩恶扬善,并在找回失落记忆的过程中,最终踏上飞升仙界之路。 其核心玩法灵感源自《密教模拟器》和《堆叠大陆》,将修仙世界以“卡牌”与“工作台”的形式具象化,玩家通过“卡牌”与“工作台”之间的交互,模拟修仙历程,触发各类任务与奇遇。在游戏中,每张卡牌均代表不同的物品与概念,玩家需要将它们巧妙组合、交互,以生成新的卡牌或效果,推动剧情发展,解锁自身身世之谜,并揭开尘封于世界深处的隐秘真相。   游戏中的“工作台”对应着玩家可在游戏内可施展的各类“行动”,玩家可在“工作台”投放材料,打造各类极品法器、炼制灵丹妙药、或培育灵兽。此外,玩家亦可就地修行,通过“工作台”参悟功法口诀,一步步精进自身修为,使修行之路愈加顺遂。   《卡牌修仙传》以非线性叙事为核心,通过零散的文本线索与卡牌事件,逐步拼凑出一个宏大而神秘的修仙世界。玩家需要不断解锁新卡牌与任务,在找回丢失的记忆的同时,揭开过往,踏上修炼登仙之路。 在推动主线剧情过程中,玩家还将遭遇诸多事件,例如随机出现的副本任务、敌人、NPC及秘境等。面对这些未知挑战,玩家需巧妙运用手中的卡牌,灵活化解这些事件,于变幻莫测的修仙世界中披荆斩棘,稳步前行。   游戏现已正式开启首轮Alpha公开测试,诚邀各位侠士前来一探究竟。
蜜雪冰城第二部IP动画《雪王之奇幻沙洲》开播;果子熟了全国首个自建工厂在株洲经开区投产。
## **「 Top 3 News 」** ### **现代汽车全固态电动车电池即将实现重大突破** **要点:** 现代汽车在全固态电动车电池技术领域即将迈出重要一步,这种新型电池技术承诺将带来更长的续航里程、更快的充电速度和显著更高的能量密度。去年六月,现代汽车CEO张在铉宣布了一项巨额投资计划,将在未来十年内投资73亿美元(9.5万亿韩元)以推进电动车电池技术的发展。 现代计划开发多种电动车电池,包括磷酸铁锂(LFP)、镍钴锰(NCM)和全固态电池,以覆盖广泛的市场细分领域。据知情人士透露,现代的全固态电动车电池即将达到一个重要的里程碑。12月23日,行业消息称现代几乎完成了全固态电池生产示范线的建设。 接近项目的官员表示,各个工艺的设备几乎已经齐全,目前只剩下物流自动化部分。现代计划在2025年开始测试配备全固态电池的电动车,并计划在本十年末开始大规模生产。该生产线位于现代汽车位于韩国的蔚山研究与开发中心。现代汽车在四个部门共有22个联合研究项目,包括锂金属电池、固态电池、电池管理系统和电池工艺技术。其中,14个项目将与锂金属和固态电池相关。 现代表示,这些举措将“为韩国成为世界领先的电池技术国家铺平道路”。今年9月,现代和起亚启动了一个联合项目,为即将推出的低价电动车型开发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前驱体。现代计划在2025年推出配备自主研发的磷酸铁锂电池的电动车。此消息发布在本田上个月刚刚公布其全固态电池示范生产线之后。本田也计划在2030年推出由新型电池技术驱动的电动车。Factorial公司与梅赛德斯-奔驰合作,宣布其“Solstice”全固态电池单元已扩展至40Ah容量,这是一个新里程碑。凭借高达450Wh/kg的“突破性”能量密度,Factorial声称其电池技术可以将电动车续航里程提高高达80%,或约600英里。  起亚Syros EV(来源:Electrek) **观点:** 起亚Syros EV的推出,标志着起亚在全球电动车市场布局的进一步深化。作为一款定位于低成本市场的电动车型,Syros EV不仅丰富了起亚的电动车产品线,也显示了起亚对于不同市场细分领域的深入理解和战略布局。随着全球电动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尤其是像印度这样的新兴市场,低成本电动车的需求日益增加,起亚Syros EV的推出无疑是对市场趋势的积极响应。从技术角度来看,Syros EV与现代Inster EV共享平台,这意味着它将继承现代集团在电动车领域的技术优势,包括较长的续航里程和可靠的电池技术。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个吸引人的卖点,因为它不仅提供了电动车的环保优势,还保证了一定的性能和实用性。此外,起亚Syros EV的定价策略也显示了起亚对于价格敏感型消费者的关注。在电动车市场,价格往往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价格,起亚有望吸引更多首次购买电动车的消费者,从而扩大其市场份额。 ### **特斯拉据传与亿纬锂能签订电池供应协议** **要点:** 特斯拉近期被传出与中国电池制造商亿纬锂能(EVE Energy)签订了电池供应协议。多年来,特斯拉一直在增加使用磷酸铁锂(LFP)电池的电动车比例。相较于富含镍的电池,LFP电池成本更低,但能量密度较低,导致续航里程较短。然而,近年来LFP电池的能量密度已足够提高,使其在成本较低的电动车中变得可行。特斯拉此前已从中国的宁德时代(CATL)和比亚迪(BYD)采购LFP电池。2021年,就有传言称特斯拉正在与亿纬锂能讨论采购LFP电池。如今,三年后,似乎双方已达成协议。 据中国媒体报道,亿纬锂能已与特斯拉达成供应协议,从2026年开始,其在马来西亚的工厂将向特斯拉美国供应能源存储电池。亿纬锂能确认最近与“美洲客户”签订了协议,但没有透露客户身份。当《晚点财经》报道特斯拉是客户时,亿纬锂能既未确认也未否认。长期以来,特斯拉只有松下作为其电池供应商。特斯拉是首家在电动车中使用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的汽车制造商。在特斯拉之前,这类电池主要用于个人电子产品,如笔记本电脑。当时,松下是唯一愿意为特斯拉车辆提供电池的制造商。在过去几年中,特斯拉大幅增加了其电池供应商,与CATL、LG、BYD、三星等签订了合同,现在似乎又增加了亿纬锂能。 观点:特斯拉与亿纬锂能签订电池供应协议的传闻,显示了特斯拉在全球电池供应链多元化战略上的进一步行动。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特斯拉对于电池供应稳定性的重视,也反映了其对于成本控制和供应链优化的持续追求。随着全球电动车市场的快速增长,电池供应成为制约电动车制造商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特斯拉通过增加新的电池供应商,不仅能够分散供应链风险,还能够通过竞争机制推动电池成本的降低,这对于维持其在电动车市场的竞争力至关重要。  特斯拉Model 3(来源:Electrek) 此外,特斯拉选择与亿纬锂能合作,也意味着对于LFP电池技术的认可。LFP电池虽然能量密度相对较低,但其成本优势和安全性使其在某些市场和应用场景中具有竞争力。特斯拉的这一选择,可能会推动LFP电池技术在电动车领域的更广泛应用。对于亿纬锂能而言,成为特斯拉的供应商无疑是对其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的认可,也为其打开了进入全球高端电动车市场的大门。这不仅能够提升亿纬锂能的品牌影响力,还可能带动其在全球电池市场的份额增长。 总体来看,特斯拉与亿纬锂能的合作,对于双方乃至整个电动车行业都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它不仅有助于推动电池技术的创新和成本的降低,还可能加速电动车在全球的普及。随着更多电池制造商加入特斯拉的供应链,我们有望看到电动车行业迎来更加多元化和竞争性的发展格局。 **观点:** 现代汽车在全固态电池技术上的进展,预示着电动车行业即将迎来一场技术革命。全固态电池因其在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充电速度方面的潜在优势,被视为下一代电动车电池技术的有力候选。现代汽车的这一举措不仅展示了其在电动车领域的雄心,也反映了全球汽车制造商在电池技术竞赛中的竞争态势。 全固态电池技术的发展,对于提高电动车的实用性和吸引力至关重要。更长的续航里程和更快的充电速度能够显著提升用户体验,而更高的能量密度则意味着电池组可以更轻巧,从而进一步提高车辆的性能和效率。这些改进将有助于电动车在市场上的进一步渗透,尤其是在消费者对电动车续航里程和充电便利性有更高要求的背景下。 然而,全固态电池技术的商业化道路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制造成本、规模化生产和安全性等问题。现代汽车及其他全球电池领导者和汽车制造商正在积极推进这项新技术,但要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还需要克服这些技术和成本障碍。 现代汽车计划在2025年开始测试全固态电池电动车,并在本十年末实现大规模生产,这一时间表显示了现代对于这一技术的乐观态度和信心。如果现代能够成功实现这一目标,它不仅能够巩固其在全球电动车市场的地位,还有可能改变现有的电池技术竞争格局,为电动车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方向。 ### **零跑汽车将在2025年布鲁塞尔车展上首次亮相C10增程式电动车** **要点:** 由Stellantis集团支持的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零跑汽车(Leapmotor)计划在2025年1月10日至19日举行的第101届布鲁塞尔车展上,首次在欧洲展示其增程式电动车(REEV)技术——零跑C10。REEV技术融合了电动车和传统燃油车的优势,提供了一种混合解决方案,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零跑C10 REEV搭载了一台158千瓦(215马力)的电动机和一台1.5升内燃机。28.4千瓦时的电池提供了145公里的纯电续航里程(WLTP标准),而总续航里程超过950公里。在混合模式下,C10 REEV的油耗仅为0.4升/100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0克/公里,相比传统燃油车大幅降低了排放和油耗,成为环保的选择。 增程器主要作为电动车运行,电动机驱动车轮。当电池电量低时,内燃机启动发电,为电池充电,延长续航里程。这一系统使得C10 REEV能够提供电动车的平稳、安静和响应迅速的驾驶体验,同时也提供了传统燃油发动机的灵活性,以适应长途旅行。驾驶员可以通过主屏幕快速命令选择他们偏好的“能量模式”,根据需要优化车辆性能。可选模式包括优先电动驾驶或按需增强动力输出。 C10 REEV支持交流和直流快速充电,能够在短时间内增加显著的续航里程,方便长途旅行。使用直流快速充电,C10 REEV仅需18分钟即可恢复一半的纯电续航里程。电动机提供215马力,提供平稳且响应迅速的驾驶体验。零跑C10 REEV是零跑汽车扩大在欧洲市场影响力的关键产品。该车型的创新技术和竞争力定价使其成为寻求灵活高效混合解决方案的消费者的吸引力选择。这款模型特别适合那些寻求电动驾驶优势但又需要更大续航里程灵活性的客户,增程技术提供了这种便利。此外,C10 REEV提供了安静舒适的乘坐体验,使其成为城市驾驶和长途旅行的理想选择。  零跑C10增程式电动车在布鲁塞尔(来源:ElectricCarsReport) **观点:** 零跑C10 REEV的推出,标志着零跑汽车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扩张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这款增程式电动车不仅展示了零跑在电动车技术领域的深入探索,也体现了其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在欧洲市场,消费者对于环保和节能的需求日益增长,C10 REEV以其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特点,有望吸引那些既重视环保又不愿放弃长途驾驶便利性的消费者。 从技术角度来看,C10 REEV的增程技术有效解决了电动车的续航焦虑问题,同时保留了电动车的驾驶乐趣。这种技术路径为电动车的普及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尤其是在充电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的地区,增程式电动车可以作为纯电动车和传统燃油车之间的过渡产品。此外,C10 REEV的快速充电能力也是其一大亮点,这不仅提高了电动车的实用性,也减少了用户的等待时间,提升了用户体验。在欧洲市场,随着电动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充电网络的逐步完善,C10 REEV有望成为零跑汽车在欧洲市场的突破口。总体而言,零跑C10 REEV的推出,不仅丰富了零跑汽车的产品线,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随着全球对低碳出行解决方案的需求不断增长,C10 REEV有望成为零跑汽车在全球电动车市场中的有力竞争者。 ## **「 大事件 」** ### **大众汽车(Volkswagen)将削减3.5万个工作岗位,但工厂仍在运营** 大众汽车宣布了一项被称为“圣诞奇迹”的计划,该计划涉及对其德国业务进行大规模改革,但没有立即关闭工厂、裁员或降低工资。尽管如此,未来将有大约35,000个工作岗位面临被裁减的风险,但工厂将保持开放。经过70小时的紧张谈判,大众汽车与工会领袖达成了协议,避免了大规模罢工。大众汽车承诺保持其10家德国工厂的运营,并延长工作安全协议至2030年��然而,工人们同意放弃一些奖金,减少对学员的长期就业,并在五家工厂削减约700,000辆汽车的产能。大众汽车还计划到2030年在德国削减超过35,000个工作岗位,但将以“社会负责的方式”进行,预计这些削减将每年节省大约42亿美元。  大众奥迪工厂(来源:Electrek) 大众汽车的管理人员也将面临未来几年的大幅减薪,大约4,000名管理人员将放弃相当于他们年收入10%的奖金,而高管,包括CEO Oliver Blume,似乎不在减薪之列。但有报道称,工会也在推动高层领导减薪10%与此同时,大众汽车正在彻底重组业务以降低成本,同时寻求简化生产和开发流程,缩短特定项目的开发周期,以紧缩腰带,并重新思考其电动汽车零售模式以保持竞争力。大众汽车在中国的销售急剧下降,这是其核心市场,同时也面临着比亚迪和其他中国汽车制造商进入欧洲市场的挑战。 ### **起亚Syros SUV将推出电动版,成为低成本现代Inster EV的姊妹车型** 起亚汽车最近推出了其全新的Syros SUV,虽然最初版本搭载的是汽油发动机,但起亚计划不久后推出全电动版本。这款全新的起亚Syros EV将与其姊妹车型——现代Inster EV共享平台,成为起亚最新的低成本电动车型。印度的电动车市场预计在未来几年将迅速增长。2024年,印度电动车市场的价值预计将达到约240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接近1180亿美元。起亚正寻求利用这一转型机遇。自2019年在印度推出首款车型Seltos以来,起亚已经成为该地区十大汽车制造商之一。  起亚Syros SUV(来源:Electrek) 这家韩国汽车巨头已经为其产品线增加了多款车型,包括Sonet、Carnival、Caren以及电动EV6和EV9 SUV。就在上周,起亚Syros全球首次亮相。起亚称这款紧凑型SUV为“革命性”的产品,但目前它只有两种汽油发动机选项。这一局面将很快改变。据《Autocar India》报道,起亚计划在2025年初在印度推出Syros EV。尽管尚未确认其他细节,但起亚Syros EV将与现代Inster EV共享K1平台。现代的紧凑型电动跨界车有两种电池选项,分别为42 kWh和49 kWh,根据WLTP循环测试,续航里程在300公里(186英里)到355公里(220英里)之间。 在欧洲,Inster EV的起售价约为3万美元。在韩国,这款电动跨界车被称为Casper Electric,包括补贴在内的起售价约为2万美元。起亚这款新电动SUV预计售价将在150万至200万卢比(出厂价)之间,约合1.75万至2.35万美元。尽管动力系统有所不同,但预计电动版本将与汽油车型拥有相同的风格和功能。起亚预计到2026年,即将推出的电动Carens和Syros EV车型的总销量将在5万至6万辆之间。该公司正在全球推出一系列更实惠、面向大众市场的电动车型,包括EV3、EV4和EV5,以确保其在行业向电动车转型时能够占据一席之地。 ### **现代IONIQ 5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电动车辆最大海拔变化纪录** 现代汽车旗下的全电动SUV车型IONIQ 5最近完成了一项非凡的挑战,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电动车辆最大海拔变化”的称号。这次挑战由现代汽车印度有限公司(HMIL)组织,并由Evo India的专业团队驾驶,IONIQ 5成功注册了5802米的海拔变化记录。挑战从印度可驾驶的最高点——位于拉达克的乌姆林拉山口(Umling La)开始,海拔高度为5799米,终点是位于喀拉拉邦的库塔纳德(Kuttanad),海拔低于海平面3米。整个旅程历时14天,总行程超过4900公里,IONIQ 5克服了复杂的地形和极端的气候条件,充分展示了其卓越的耐久性、先进技术和优越性能。  IONIAQ 5 (来源:现代) 在这次旅程中,IONIQ 5不断证实其作为电动出行基准的地位,从喜马拉雅山脉的冰点温度和陡峭的山路,到喀拉拉邦潮湿的沿海地区,IONIQ 5都能无缝导航,轻松应对恶劣环境。IONIQ 5是基于现代汽车最先进的电动全球模块化平台(E-GMP)开发的,旨在重新定义智能出行体验。其未来主义和前卫的设计灵感来自现代汽车标志性的PONY车型,是迈向电动出行新时代的革命性一步。IONIQ 5配备了高容量72.6千瓦时的电池,提供出色的驾驶续航、先进的安全性能和尖端的智能技术,为客户提供激动人心且多功能的电动出行体验。这次挑战的成功不仅证明了IONIQ 5在极端条件下的性能和可靠性,也为电动车辆的长途旅行能力提供了有力证明,进一步巩固了现代汽车在电动车领域的领导地位。 ### **赫兹正试图把特斯拉卖给租客**  赫兹租车(来源:Electrek) 赫兹租车公司(Hertz)正试图将其特斯拉卖给租车者,因为它在电动汽车价值大幅下降后迫切希望清理其电动汽车库存。2021年,赫兹订购了10万辆特斯拉Model 3,并后来增加了Model Y,这一举措提升了顾客满意度。然而,当特斯拉在2022年和2023年降低Model 3和Model Y的价格时,二手车的转售价值急剧下降,这对赫兹造成了沉重打击,因为它依赖车队价值来维持财务健康。为了减轻损失,赫兹宣布今年早些时候计划出售约2万辆特斯拉,并最近加大了这一力度。赫兹网站上的特斯拉车辆价格异常便宜,尽管它们的里程数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很高,并且被无数人使用过,但价格低至17000美元且仍在动力总成保修期内,这不一定是个坏交易。然而,赫兹似乎在销售这些二手特斯拉汽车方面遇到了一些问题,已经开始了一个新的项目,联系租用其特斯拉汽车的人,试图说服他们购买这些车辆。 ## **「 酷产品 」** ### **路虎揽胜运动SV版** 路虎揽胜运动SV版搭载了4.4T双涡轮增压V8发动机,配备轻度混合动力技术,最大功率635马力,峰值扭矩750牛·米,0-100km/h加速仅需3.6秒,最高时速可达289公里/小时。 SV版拥有独特的碳纤维外观套件,包括碳纤维材质的Range Rover标志、前保险杠叶片、格栅边缘等,以及23英寸锻造黑色轮圈和碳陶瓷蓝色刹车卡钳。  揽胜运动SV版(来源:TopGear) SV版拥有独特的碳纤维外观套件,包括碳纤维材质的Range Rover标志、前保险杠叶片、格栅边缘等,以及23英寸锻造黑色轮圈和碳陶瓷蓝色刹车卡钳。车内配备了全液晶仪表盘和悬浮式13.1英寸中控多媒体显示屏,三辐式多功能方向盘与电子换挡机构。内饰采用Ultrafabrics™ PU材料,提供轻质且无缝的“3D 针织形式”编制,减少重量并降低碳排放。  揽胜运动SV版(来源:TopGear)  揽胜运动SV版(来源:TopGear)
2024年,AI硬科技创新大年。“不卷参数卷应用”成AI行业共识。一边,硬件狂叠AI的buff,AI硬件爆发,手机、PC、家电、汽车、清洁、家居、耳机、相机、存储等行业争相妙用AI;另一边,AI深入改造软件,文小言、豆包等原生AI应用普及,搜索、输入法、浏览器、支付、办公软件、电商被AI重构。 AI成了科技创新的“魔法棒”,而这一切还只是开始。 12月,“雷科技·年度”专题重磅上线,其中“聚焦2024”将系统梳理科技产业2024年值得记录的公司、产品、技术与人物,“瞭望2025”将“剧透”科技产业2025年值得期待的产品与技术,致敬创新、记录时代、启迪未来 敬请订阅关注。 2024年对苹果来说是艰难的一年。年初新iPad性能拉胯;年中M4 MacBook未解决笔记本刘海和Face ID问题;Apple Watch多年换汤不换药,Ultra 2更是只更新了新配色;iPhone 16系列的相机按键和AI画饼同样恶评如潮;更不用说“半身入土”、热量全无的Vision Pro了。 毫不夸张地说,除了AirPods 4和M4 Mac mini,苹果今年没有任何值得记录的成功产品。**话又说回来,尽管唱衰这家科技大厂的声音从未停息过,但苹果在行业里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至少从今年Android品牌对灵动岛和相机按键的致敬上看,苹果在消费电子行业的影响力依旧存在。不管怎么说,苹果还是苹果,作为雷科技2024年度专题的一部分,本文将对苹果的2024进行盘点。 iPad:躺平即可躺赢的平板霸主 2024年5月,苹果发布了新一代iPad Pro,以及配套的新Apple Pencil Pro。其实从硬件跨度的角度看,今年苹果确实给iPad Pro“下了猛药”。**配置上,苹果在iPad Pro首发了新一代M4处理器,让iPad Pro的硬件性能有了跨越式的提升。** 但这个所谓的跨越式提升,也不完全是M4芯片的功劳。毕竟在2023年,**苹果断更了iPad Pro产品线,这导致M4 iPad Pro必须和两年前发布的 M2 iPad Pro对比性能。**而从M4 MacBook Pro与M3 MacBook Pro的性能差距来看,M4与M3的性能跨越其实并没有那么大。  图片来源:苹果 当然,除了芯片性能的提升,iPad Pro在屏幕材质、机身厚度方面也做出了些许改进。**但作为iPad Pro真正的短板,iPadOS专业应用的缺失,才是近几年拖累iPad Pro销量的核心原因。**从M1 iPad Pro起,iPad Pro产品线就进入了硬件超钱、软件跟不上的阶段。在深度体验M4 iPad Pro后,雷科技也认为这款产品“空有一身好武功”。时至今日,**微博上仍有大量用户表示“M1 iPad Pro还能再战”。**  图片来源:苹果 尽管面向高端市场的iPad Pro未能吸引老用户换新,**但于2024年10月发布,主打中端市场的iPad Air、iPad mini却有着不错的市场表现。**硬件配置上,新iPad Air终于等来了M2芯片,同时13英寸屏幕的加入也进一步拉近了iPad Air和上一代iPad Pro的距离。可以说除了高刷新率和Face ID外,**新一代的iPad Air在性能上已经超越了保有量最大的2018/2020/2021款iPad Pro,成为了“iPad Pro平替”。**  图片来源:苹果 说完大屏幕的iPad Air,我们来俩聊小屏幕的第七代iPad mini,尽管它既没有高刷新率屏幕,也没有8GB“AI内存”,更没有M系列芯片,但就像之前我们在讨论小屏平板时说的那样,**如今的iPad mini已经以“游戏平板”的身份找到了全新的差异化赛道。** 用电竞手机的标准来看,iPad mini没有高刷新率屏幕,但强大的A17 Pro芯片和平板级别的散热能力让iPad mini能以极稳定的帧率运行手机游戏。再加上游戏厂商都会对iOS设备提供专属优化,iPad mini的成功在我看来也属必然。 至于iPad数字系列,**其实在iPad Air的围攻下,单纯的数字系列已经没有太大的市场竞争力**。再加上苹果一贯的“上一代在二级市场降价当入门”的市场策略,纯数字iPad系列的市场空间早已所剩无几。小雷认为,**苹果维系数字iPad系列,其瞄准的目标市场主要有两个:智能收银等半嵌入式商用场景,和面向学校的教育场景。**  图片来源:苹果 半嵌入式商用场景非常好理解,毕竟iPad上有大量成熟的企业定制软件,同时苹果的MDM商用设备管理也更为成熟。**而针对教育场景,今年苹果也为iPad数字系列设计了专门的键盘,相信能稍微拉近与Chromebook的差距。**  图片来源:Statista 这点在苹果2024Q4业绩报告和出货量中也有所体现。根据近三年Q4业绩报告,iPad在22、23、24年Q4的收入分别为71.7亿美元、64亿美元和69亿美元,年收入占比分别为7.95%、7.15%、7.32%。**出货量方面,22、23年全年出货量分别为6300万、5000万台,不难看出iPad在2023年“性能停摆”对其销量的影响之大。** iPhone:摆烂与画饼又何妨?果粉自适应 2024年9月,苹果发布了iPhone 16系列。关于iPhone 16系列在硬件上的改动,雷科技已经产出过大量相关内容。这里我们简单总结下,**iPhone 16系列在硬件方面的大改动有两点:新增的独立相机控制按键、和为AI而准备的8GB内存。**  图片来源:苹果 iPhone 16系列也有细微的小改进,比如Pro系列改用了更窄的屏幕边框,让屏幕尺寸从6.1/6.7英寸提升至6.3/6.9英寸,总算是和安卓大一统了。**而至于影像、快充等方面,苹果手机一直都不是安卓的对手,iPhone 16系列的升级完全太够看。**  图片来源:App Economy Insights 即便如此,**在苹果2024财年第四季度949.3亿美元的收入中,仍有462亿美元由iPhone贡献,换句话说,iPhone贡献了苹果2024财年第四季度48%的收入,**算得上是苹果收入的中流砥柱。但考虑到今年双十一各大国产手机品牌都获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如果苹果在2025年新年前后仍未解决AI在中国落地的问题,iPhone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恐怕会迎来更大的挑战。** Apple Watch:升级几乎没有,退步倒是明显 在iPhone发布会上,苹果同步发布了Apple Watch S10系列。可能是多年的“挤牙膏”行为引起了消费者的反感,苹果今年终于“小改”了Apple Watch的外形:**新的Apple Watch屏幕尺寸略微增大,同时机身厚度也略微变薄,甚至芯片型号也“喜加一”,从S9升级到S10。**  图片来源:苹果 但和这些微不足道的升级相比,**今年Apple Watch的退步更值得我们关注,受有关无线标准的限制,Apple Watch S10、Ultra 2等新手表都不再支持无线快充,**曾经“45分钟充电80%”的变成了“90分钟充电100%”,可以说升级不大、退步不少。也正因Apple Watch S10近乎“摆烂”的表现,**社交媒体上不少消费者都表示“买旧不买新”,宁愿买上一代的S9也不愿意买最新的S10。** **联系到2024前三季度Apple Watch的全球出货量已被华为智能穿戴产品超越**,已经十岁Apple Watch,急需像当年iPhone X一样横空出世的Apple Watch X来挽救销量。 AirPods:TWS品类王者,果粉的首选 和Apple Watch S10相比,同时时间推出的AirPods 4反倒更有诚意。**得益于全新的AI芯片,苹果给主动降噪能力带到了半入耳式的AirPods 4(ANC)中。**除了降噪效果,AirPods 4(ANC)的音质升级也是一大亮点: 和AirPods 3相比,AirPods 4不管是声场表现还是低频质感都有了显著的提升,虽然与真正的HiFi耳机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也比不上一些专业音频大厂的旗舰无线耳机,**但AirPods产品序列中,AirPods 4的音质仅次于AirPods Pro 2。**  图片来源:苹果 不过联系到耳机市场的大环境,苹果对AirPods产品形态与通透模式的坚持,也让其错过了开放式耳机这个全新的品类。**当然,考虑到苹果对新产品的谨慎态度,以及用最少产品覆盖最大市场的一贯作风,我认为苹果短期内都不会推出和开放式耳机有关的产品。**毕竟在Canalys 2024Q3全球TWS市场出货量的调研中,苹果仍旧以21%的出货占比遥遥领先——**“既然产品还能卖,为什么要创新呢?”**  图片来源:Canalys Mac:苹果2024最成功产品竟是PC? 2024年11月,苹果接连发布了多款采用M4芯片的Mac,除了定位入门的MacBook Air和面向专业用户的Mac Studio、Mac Pro外,其余产品均用上了M4芯片。 从性能水平来看,M4芯片的提升固然明显。**但和iPad Pro一样,M4 Mac也面临着软件拖累硬件的问题。**简单来说,macOS独特的应用生态让Mac用户分为了两类:对性能要求特别低的轻度用户,和对性能要求特别高的专业用户,**两者之间并不存在中间地带。**  图片来源:苹果 轻度用户对Mac的性能需求极低,**光是从英特尔转到M1芯片带来的提升就已经足够他们的日常使用,后续的M2/M3/M4的性能升级无法构成吸引这些用户升级电脑的竞争力。**这一观点在部分海外科技媒体对M4 Mac mini的评测中也有所提及。 而专业用户对设备性能和稳定性有较高的要求,**除非工作流发生改变,否则不会轻易更改工作设备。**这其实也是主打高端市场的Mac Studio至今还停留在M2 Ultra芯片的原因。  图片来源:苹果 **既有用户难以撬动,那Mac的破局点自然来到新用户身上。**但Mac产品入门产品的超低性价比又难以吸引未曾尝试过macOS的Windows用户。对此,苹果决定用Mac mini“试水”。**2024年的M4 Mac mini改用了全新的模具,大幅缩小的产品尺寸将M4芯片低功耗、高性能的特点体现的淋漓尽致。**联系到苹果Mac年中出货量大跌的情况,苹果选择以Mac mini试水“高性价比”,其实也情有可原。  图片来源:Canalys 另外,因苹果AI对电脑的内存有16GB的门槛要求,今年Mac mini的起步款也“免费升级”到了16GB内存,省去了过去1500元升级内存的必要花费,让Mac mini的性价比飙升。再加上教育优惠和国家补贴,**今年的Mac mini一跃成为全产品线中性价比最高的产品,同时也成为了苹果今年的“年度黑马”。** AI:未来可期还是遥遥无期? 由于苹果AI暂时无法在国内落地,小雷无从评价苹果AI的实际表现。**但从近期海外用户的反馈来看,苹果AI的体验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图片来源:苹果 有海外网友直言,**苹果智能中“几乎找不到任何可以让Apple Intelligence在端侧大模型或云端大模型计算的东西,”自己的一切要求,都被跳转到了GPT聊天。**另一位网友表示,Siri改了个名字叫Apple Intelligence后,功能等同于媒介。**用户询问它问题,它再去问ChatGPT。**但Siri不够聪明,ChatGPT也不是特别稳定,双重debuff叠加之下,用苹果智能的体验还不如直接去问ChatGPT。  图片来源:苹果 另外在发布会上,苹果承诺会在25年初上线中文AI,但中国用户什么时候能用上苹果智能,暂时还没人能说得清。在有关规定的要求下,苹果智能想要进入国内,与本土AI大模型供应商合作是苹果最理想、最快捷的道路。**只不过从近期苹果与多家本土AI供应商接触的传闻来看,我们也不难看出苹果AI落地中国,似乎还停留在初期阶段。** 而在万物AI时代,**这种落于人的AI进程,也意味着苹果从AI行业的领导者转变为跟随者。**诚然,苹果仍然能够靠着iPhone和品牌守住国内市场。但智能手机未来必将围绕“自动化系统”展开竞争,苹果还能否跟上国产大部队,我们只要看明年苹果AI什么时候才能落地就知道了。 苹果“光鲜”盛景下,危机四伏 如果说硬件销售的家底让苹果保持住了光鲜亮丽的一面,**那已经实质性宣告失败的造车计划,和暂时看不到前途的Vision Pro,则构成了今年苹果的另一面。** 早在2014年,苹果就曝出造车大业——泰坦计划。外界期待它能凭将苹果强大的硬件整合能力与软件生态优势带到汽车行业,在智能电动车领域“杀出”一条新路线。**然而多年过去,苹果仍未能拿出可行的方案,反而是内部团队频频调整、领衔高管接连离职。**曾经朝气蓬勃的造车计划,已经成为了一个没有目标、凭空烧钱的开发地狱。  图片来源:苹果 终于,在“泰坦计划”曝光10年后,苹果决定为此画上一个句号。根据彭博社报道,苹果首席运营官杰夫·威廉姆斯(Jeff Williams)和负责该项目的副总裁凯文·林奇(Kevin Lynch)共同决定终止这一项目,**参与该项目的2000名员工将人工智能部门,未来将工作重心也会放在生成式AI等项目上。**这个持续十余年,耗资巨大的项目,就此“泰坦陨落”。 无独有偶,和造车项目类似,Vision Pro也承载着苹果“下一个爆款”的期盼。早在发布之初,它就被视为苹果探索空间计算的重磅布局,**是苹果自iPhone、iPad后的又一款开天辟地的产品。**  图片来源:苹果 但事与愿违,**极高的算力和豪华的传感器配置让Vision Pro的成本高得惊人,即使是苹果的忠实粉丝也难以轻易掏出上数万元来“尝鲜”。**雪上加霜的是,Vision Pro高昂的售价和严苛的真机测试条件,让这款脱胎于iOS的硬件设备居然需要“冷启动”。 尽管用户可以在Vision Pro里运行iPad、iPhone的部分软件。**但仅凭“爱优腾”显然无法撑起庞大的市场。到最后,普通用户完全找不到为这台价格过高的设备买单的理由。**  图片来源:Medium 从声量来看,Vision Pro国内上市仅一个月后就几乎失去所有热度,曾经一号难求的Vision Pro店内体验,如今也变得冷场——**在Apple Store的预约页面,所有时段都能直接选择。**  图片来源:苹果 2025年,苹果能否继续靠生态守城? 和过去相比,苹果2024年的表现在我看来只能说刚刚跨过及格线:**绝大部分新品都乏善可陈,主力产品iPhone 16系列更是“硬件摆烂、软件画饼”。**全年值得一提的设备只剩下AirPods 4(ANC)和因国家补贴变得极具性价比的M4 Mac mini。 不过,小雷也得承认,苹果的经营策略在商业层面上依旧非常成功——**即使产品竞争力大不如前,仍能稳住949亿美元的Q4营收,甚至超越了22Q4、23Q4的成绩。**  图片来源:苹果 展望未来,**苹果在2025年大概率仍会维持其保守的产品策略,延续硬件、软件与服务深度交织的经营路径,用“苹果生态”的将用户锁在苹果阵营中。**随着全球智能终端市场逐渐饱和,用户必将放缓换手机的频率。这对竞争力下滑的苹果来说固然是个好消息——**即使已经失去竞争力,苹果仍然能依靠用户使用习惯和生态捆绑,继续维持稳定的收入。** 但问题在于,不少国产手机品牌已经开始研究对苹果生态的兼容性了,小米、OPPO、vivo等品牌也接连推出了围绕苹果生态开发的兼容套件。**前有频频受阻的AI落地,后有逼近的国产生态,苹果的2025年注定会迎来一场腥风血雨。**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6516.htm)
据“晚点LatePost”[报道](https://mp.weixin.qq.com/s/61_vtICRvMv1rVXIf523sw),**特斯拉已与亿纬锂能达成储能电池供货协议,亿纬锂能的马来西亚工厂计划在2026年开始向特斯拉美国供应储能电池。**报道称,今年之前,宁德时代是特斯拉美国储能工厂的唯一供应商,马斯克在今年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说,电池业存在供过于求的情况,特斯拉会考虑引入更多电池供应商以降低采购价格。 亿纬锂能是特斯拉找到的第六家电池供应商,在此之前,特斯拉已经与松下、LG 新能源、宁德时代、比亚迪和欣旺达达成供货协议;**同时亿纬锂能也是第三家向特斯拉美国供应储能电池的公司,另外两家是宁德时代和比亚迪**。 **知情人士称,特斯拉扩充供应商后,宁德时代依然是特斯拉储能业务最大的供应商。** 据了解,特斯拉储能业务的模式为:从供应商处采购电芯,组装成整套的储能系统,如用于写字楼和工厂的大型储能系统Megapack和用于家庭的Powerwall,其中Megapack给该业务贡献了约80%的收入 。 储能业务是特斯拉目前增速最快且盈利能力最强的业务,根据三季度财报,特斯拉储能业务同比增长52.4%,储能业务毛利率达到30.5%,比汽车业务毛利率(19.8%)高10个百分点 。 明年特斯拉的储能业务可能会翻倍增长,特斯拉的上海储能工厂已经接近完工,**将在明年一季度开始量产,每年能生产超过1万套储能系统,每年电池需求量也是40GWh。**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6514.htm)
今日,美团宣布将建立算法公开机制,持续推动算法向上向善。美团提到,国家有关部门近期组织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提出了算法导向正确、公平公正、公开透明、自主可控、责任落实等一系列重要原则。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3/1005/340b1f4dc803508.webp) 美团表示,**近期拟采取以下八项改进举措:** 第一,推进算法公开常态化。在此前七次算法公开的基础上,**美团将设立算法公示专区,持续与各界沟通算法的基本原理、运行机制等,增加算法的透明度,推动算法更加公正、更加人性化。** 第二,建立更加开放多元的算法沟通机制。 美团将每季度举办算法恳谈会,邀请骑手、商家、用户、专家学者等共同参加,广泛听取各方的意见建议,公布改善结果,推动算法兼顾所有参与方的感受与权益。 同时,美团还成立了由外部专家组成的算法顾问委员会,为优化算法提供常态化的指导。 第三,进一步完善骑手防疲劳机制。着重解决骑手超长时间跑单等问题,当前已在华东等地区进行试点。 结合试点情况,征集各界意见后,**美团近期将在全国全面落地“弹窗提醒和强制下线结合”的防疲劳措施,**并在未来探讨更多举措,避免骑手过度劳动影响身心健康。 第四,改善骑手激励机制。美团将以骑手利益为核心,持续优化管理办法,探索更公平、更人性化的激励机制。 **通过引入培训、积分制等替代方案,美团将在2025年底前逐步取消骑手超时扣款,推动从负向处罚向正向激励的转变。**同时,我们将督促各级合作商规范经营行为,完善骑手沟通与申诉机制,加强培训与透明化管理,全面提升骑手的工作体验。 第五,加强骑手配送过程的行为规范与安全引导。采取戴盔治理、弹窗警告,以及必要时限制接单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引导骑手遵守交通规则。 美团也将深化“灯塔计划”警企共治项目,**对交通违章的骑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降低骑手交通违法率和事故率。** 第六,加大研发投入。更加准确地识别道路设施、自然障碍等复杂配送环境,保障骑手的配送安全。美团将进一步提升定位精准度,增强复杂环境的路线刻画能力,完善配送时间规划体系,优化路线设计能力。 第七,进一步改善骑手工作体验。美团将通过优化配送地址定位、优先向用户推荐更便利的交付地点、治理虚假出餐和恶意投诉行为等方式,让骑手更加顺畅地完成取货和交付工作。 第八,积极解决骑手、商家、用户遇到的痛点矛盾,主动与生态伙伴探索建立良好互动合作。美团将投入研发各类产品,系统性解决骑手配送过程中的各类难点问题。 主动承担平台责任,协调履约过程中各方良性互动,继续联动社区、物业、站点共同打造“骑手友好社区”。通过建设骑手专用设施,努力创造安全、畅通、高效的即时配送履约环境。 美团表示,科技向善,算法应该服务于人,提升用户、商家、劳动者等各方的福利。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6512.htm)
当下,人工智能越来越走进我们的生活之中,「算法」也从一个技术名词成 为了社会讨论的热点。 算法的学术定义是「以数学方式或者计算机代码表达的意见」,在今天的真实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小到打车、找餐厅,大到自动驾驶、AIGC 大模型,背后都有算法的身影。 算法在社交媒体和内容平台的应用,也受到人们的关注。李子柒回归涨粉千万,理发师晓华全网爆红,算法与流量的关系是什么?从编辑推荐到算法推荐,信息茧房真的存在吗?除了根据网友喜好推荐内容,算法还能带来哪些价值?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董晨宇与抖音科普博主「三一博士」、B 站知识区 UP 主「老蒋巨靠谱」,共同录制了一期节目《爆款,谁说了算?》,揭开算法的神秘面纱。在节目中,「老蒋巨靠谱」从创作者的视角分析, 流量的背后是共情 ;「三一博士」认为 算法是为内容服务的,二者不可本末倒置 ;董晨宇则提供了更多学术视角,提到信息茧房这个概念在学术上被证伪了, 平台算法也没有能力去「造神」 。以下是他们讨论内容的整理。 # 01 共鸣、共情是驱动流量的底层逻辑 董晨宇:先从一个最简单的问题聊起,2024 年你印象最深的网红或者网红事件是什么? 三一博士:李子柒回归,停了三年,一出来之后单日涨粉 1000 多万,播放量好几个亿,外网的话也特别火。 老蒋巨靠谱:李子柒是个特殊的案例,如果看流量生态,总有一些最火的、现象级的网红,反而跳出流量的规律,它跳出了职业网红的流量规则,它才可能成为这样一个现象级的 IP。 三一博士: 李子柒确实不遵守流量规则 ,因为她和其他人不一样,她在退隐之前就已经是「中文互联网第一 IP」,她在中文互联网和外网都没有人比得上她。还有一点就是李子柒回来的姿态,她拿回来的第一期内容,你会觉得还是当年那个仙气飘飘的感觉,这个也很重要,跟之前的无缝对接过来了。  董晨宇:我补充一个案例,发型师晓华,有人说看不懂她为什么走红。 三一博士:我小时候理发的人,其实就是像晓华这样的人。晓华营造了一个构像,像一个符号一样,很大程度上让人返回原来的生活。尤其现在的大家都很忙,每天节奏跟以前成长的环境完全不一样,所以你会觉得突然一下子穿越回去了,会有一种很强的共情。 共情永远是驱动流量的底层逻辑。 老蒋巨靠谱:我觉得流量世界里有两种力量一直都存在,一种就是让我们共鸣、共情的力量。另一种力量是呈现我们未曾接触甚至想象过的生活的力量。其实早期的网红带我们看的都是我们没有想象过的生活,而晓华这种是深植在我们记忆中的那些非常真实的部分。她用另外一种东西把它勾出来了,她是真实生活的一种侧面,是凭借这种一种非常真诚、非常真实的东西打动我们。 董晨宇:有另外一个说法,说网红其实是被选中的那个人,在各位看来,他们是被社会情绪选中的吗?还是他们是被其他的力量选中的? 三一博士:其实我认为 晓华这种相当于艺术品,像我这种职业化创作者属于工业品, 这两者之间不太一样。有些确实是那种天选之子,有一定的运气成分,各个方面的资源、元素、情绪都堆到这一块了,就等这么一个人出来。 老蒋巨靠谱:理发师晓华虽然取得了更大的流量意义上成功, 但是普通人没法学。 如果另外一个理发师完全按照晓华的内容和机位开播,完美复制一切,依然没法红。职业化网红的成功是有迹可循,可以复制的。但晓华是反流量逻辑的。 董晨宇:很多人看不懂晓华为什么走红。包括我在内,往往倾向于用网红行业最普遍的职业化方式去看待他们,所以看不懂。但 晓华和郭有才其实并不是在网红经济的标准动作中去成长的,无法单纯用技术视角去衡量。 董晨宇:其实很多创作者都想知道一件事,就是流量来自哪儿? 三一博士: 流量来自于观看。我认为流量来自于多大程度上能引发大家的共情, 所有人拿开手机的那一刻探求的都不是真理,而是共情。 所有事的底层是情绪。 老蒋巨靠谱:我对自己的定位是观点型的博主,所以我最主要的标准就是能不能做出差异化内容。假设一个话题流量很大,但是我聊不出自己独特的东西,我宁愿不做。我也在思考,假设我不顺着共情的市场规律走,我不提供他们想要的情绪的话,那我能给他们提供什么?可能这才是我真正要思考的。 董晨宇: 流量不是一个技术问题,它可能承载了更多社会性的议题或社会性的情绪。 我在创作的时候也有一个感觉,就是流量好的视频未必是我拍的最好的,而是我切中了某一个情绪。再往前推一步,我觉得流量其实是中国社会情绪的一个调色盘。 # 02 「平台造神」夸大了算法的作用 董晨宇:各位怎么理解 MCN 机构呢? 老蒋巨靠谱:对于跟着规则走的创作者来说,他们可能需要 MCN。因为 MCN 是中介角色,对接了博主和商业世界。而且 MCN 是摸透了某些流量规则的,比如几点发视频,视频拍多长。我觉得这些操作没什么用,顶多会让我的流量增加 20%,但我又不是每天做 5 条内容。我一年才产出 30 个视频,「AB 测」都测试不过来,所以 我宁愿去抓更准的用户需求,去做差异化的内容。 董晨宇:我接触了很多创作者,我有一个比较笼统的感觉是, 越成熟的创作者越不在乎算法。 对他们来说,更重要的是对标账号在做什么?他们怎么转型的?他们更在乎的是:我这期评论有哪些在夸我,哪些对我不满意?我的评论数、转发量是高了还是低了?他们会及时做复盘,这些内容侧的,还有这种生态侧的,其实都比技术侧要重要。 三一博士:对, 算法是服务于内容的,不能本末倒置。 如果算法有一天不能服务内容的话,那要调整的就是算法。平台搭好台子,在这个基础之上, 只要创作者能够产出打动人的内容,它自然会有流量。 董晨宇:你觉得平台有可能去造就「神一样的人物」吗?比如说我听过很多的传言,说「郭有才」是平台造出来的,「发型师晓华」是平台造出来的,你们觉得这个有可能吗?  老蒋巨靠谱:创作者是被筛选出来的,根本不是被培养出来的。如果平台运营说就是他了,这个月让他火, 这其实很「反效率」,不是效率最大化的方式, 不一定是对平台好的东西。 董晨宇:你会发现这些走红的素人是平台不可控的。就算平台有能力捧红,但捧红之后,他可能是福,也可能是个祸。我打一个比方,对平台来说, 所有账号就像是气球, 有的会升快一点,有的会升慢一点。平台除了技术一端,它还会有人工的运营端,运营负责做什么呢?负责举把枪,把坏内容打下来,另外一只手得举个打气筒子,比如说有账号是做三农的,非常正面,又受欢迎,平台可以锦上添花。我觉得站在地上,从原点开始给账号打气儿,这事儿吃力不讨好,这应该不是事情的真相。没有任何一个平台,想把气球打到天花板上,就是平台过分依靠一个网红,这个网红可能会反向牵制平台,会让平台的发展受到限制。 # 03 传播学研究发现信息茧房 与算法没有直接关联 董晨宇:算法让内容分发方式变了,从编辑推荐到算法推荐,我们经历了怎样的改变? 三一博士:这两年有一个说法,就是大家都被算法「框死了」。我个人不是很认同这个说法。如果说,今天大家被算法框死了。回到 20 年前,大家是不是就被编辑框死了呢?原来我们看杂志的时候,同样一本杂志有讲旅游的,有讲美食的,有讲娱乐八卦的,你自己也会筛选的。你不喜欢的东西,你也不看它,那不也是信息茧房嘛? 其实我觉得如果把所有的问题都推到算法头上,不是很公平。 三一博士:除了算法以外,平台还有一个功能叫搜索。如果你真的想试点别的东西的时候,你可以主动去搜。在搜索过程中,我相当于拓大了自己的边界,算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不断地去迭代。  董晨宇:我们不是一直说大家只爱看自己爱看的东西。我还看过一篇论文说,事情不是这样的, 人们其实特别喜欢看自己不同意的东西,因为这要为他们的反驳提供素材,这也是一种情绪价值。 董晨宇:还有一个我觉得特别有意思,就是公众如何看待这事儿? 三一博士:其实我觉得从传播的角度上来说,「阴谋论」永远是有市场的。 老蒋巨靠谱:在我看来,公众会有强烈「了解世界运行背后黑幕」的意愿,这是一种非常强的知识原动力。另外对于一个复杂生态,绝大多数人会进行简单归因。因为想把复杂的原因弄懂太费劲了,你把一个复杂系统的各个环节、各个零件都弄明白,而且得不出一个让你爽的结论,最后发现大家都有责任,那坏蛋到底是谁呢?要么是一个人,要么是一个词。 算法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一个「背锅」的词, 而且它还是一种新技术,作为一个新技术出现时,大家总是对它抱有怀疑的。 董晨宇:我可以补充一个传播学的视角,在人类历史上新技术出现的时候,几乎没有不被骂的。最夸张的是中世纪英国教会说「自行车毁了青年一代」。为什么?因为青年人有了自行车,周末就不去教堂了,去郊游了。 算法不是万能的, 算法也不是完美的。任何一个技术,最开始都免不了被大家所广泛的讨论,但讨论能够促进算法继续向善,让技术为社会服务。 三一博士:其实技术永远都是工具,大家经常会把工具的问题,一定要归因到技术本身是好是坏。 董晨宇: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讲, 绝大部分研究者其实是证伪了「信息茧房」概念,就是信息茧房和算法之间并没有非常直接明确的联系, 但这个事在公众心中仍然解不开这疙瘩。 三一博士: 其实不管有没有算法,茧房都是必然存在的, 即使你能平等的获取各个领域的信息,个人也是有偏好的,就像原来咱们看电视一样,比如有人喜欢体育,看到戏曲频道就是会快速换台。在传统媒体时代,这个东西很难归因,但是在今天的话就是有背锅的,算法就很容易被推到风口浪尖之上。 # 04 算法机制拓展知识边界, 促进教育普惠 董晨宇:我还有一个问题,对于二位来讲,算法给你们带来过哪些意料之外的惊喜? 老蒋巨靠谱:抖音经常给我推「某个城市+摸底」,就是这么一个标题。我很喜欢看这类内容,比如诸暨是最大的袜子产地,江西的某一个县城是全球最大的某某品类生产基地。这种东西带给我的惊喜,让我了解到之前不知道的信息,而且它又是跟我高度相关的,就是在咱们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事情。 董晨宇:我也是通过短视频才知道一个事,河南桑坡是中国最大的雪地靴生产地。 如果不是短视频,我可能这辈子都不知道。 三一博士:我之前看到有一个小伙「湖远行」,骑自行车周游全世界,那小伙岁数不大,骑自行车全世界跑。他沿路会遇到其他骑行的人,他们可能换个面包吃,或者你的车爆胎了,我带你走一段。可能我一辈子永远不会经历这样的事, 但是通过算法推荐,我见到了一个完全没见过的世界, 一种完全没见过的生活方式,这让我觉得还是挺惊喜的。  董晨宇:我补充一个觉得特逗的事。我是当老师的,我特别在意乎教育方面的内容。有一天,我在抖音上刷到了清华大学的课程直播,我天天干这工作,其实我不想看,但是真正把我留住的是那个留言,因为一堆人在底下喊:「妈妈我上清华了」。如果严肃地说这个事,其实代表着一种教育的民主化。有人在一线城市,有人在乡村,但是通过互联网, 通过平台的算法 ,每个人都有可能去接受中国最好的教育,我觉得它至少给我们燃起了一个希望, 成为了教育普惠的一个起点。 董晨宇:我们聊了这么久,流量是怎么来的,创作者是怎么工作的,一直聊到了更社会化的问题,算法和社会之间复杂的交叉关系。这期视频并不想给大家留一个确定的答案。 当我们理解一个新技术,理解一个新行业时, 应该保留更多可能性和开放性,去思考不同的侧面。 只有这样,一个新职业的发展才能更快速,新技术与社会的交融才能更加顺畅,我想我们的交流也是一个起点,相信在未来我们能见证算法、平台、内容等这一系列的东西,对社会产生更深刻的影响,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梅赛德斯-AMG官方宣布旗下AMG GT 63 S E PERFORMANCE将1月6日正式上市。**值得一提的是,**该车搭载了由4.0T双涡轮增压V8发动机和后电机组成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0-100km/h加速仅需2.8秒。** [](//img1.mydrivers.com/img/20241227/42eaf860c7bd4c99878530d7cbeb57e3.jpg) 外观上,新车与AMG GT普通版相似,但下包围经过重新设计,碳纤维的主动式空气动力学部件在车速超过80km/h时可向下延展约40mm,减小前轴升力。 [](//img1.mydrivers.com/img/20241227/5f749d84a251439897f5813544788f5f.jpg) 车尾配备自动升降尾翼和双边四出矩形排气,车身尺寸为4728/1984/1354mm。 车内采用家族化设计,配备三辐式多功能方向盘、11.9英寸全液晶仪表盘和12.3英寸多媒体触控屏。 [](//img1.mydrivers.com/img/20241227/0a79d83dd77b4acba2f5fc775f25ce0b.jpg) **动力系统综合功率达600kW,综合扭矩1420Nm,匹配AMG Performance 4MATIC+四驱系统,最高时速可达320km/h。** [](//img1.mydrivers.com/img/20241227/2683ec51da7b44e28fc9dede5672bcb7.jpg) 作为旗舰车型,AMG GT 63 S E PERFORMANCE在德国的售价高于保时捷911 GT3,预计引进国内的售价将在240万左右。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6508.htm)
日前,一网友在网上发帖维权称,**自己的车被隔壁车位的车引燃了,结果对方保险拒赔。**车主介绍称,11月27日时,小区地下车库发生车辆自燃事故,她的大众ID.3电动车被烧成了空壳。 起初,大家都误以为是大众ID.3自燃的,但经过消防救援大队给出的火灾事故认定书来看,ID.3电池虽然经过两小时燃烧,但电池却完好无损。 起火原因是因为边上其它电动车电池自燃引起的,找对方沟通后,**得到的反馈却是对方保险拒赔,且对方厂商目前也没有表态,相互推责。** 对此,车主感到很是无助,因为要过年了,家里还有小孩需要坐车回老家,不知道应该怎么办,该找谁要求赔偿。  上汽大众方面注意到相关舆论后,上汽大众官方今日表示:目前我们已经联系到车主孙女士。 经相关消防部门联合检测,事故起因及责任认定清晰,**但车主理赔仍难以推动,已经影响到了车主的日常出行。为此,我们已向孙女士先行交付一台全新的ID.3。**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6504.htm)
DJI’s dominance in the consumer drone market has only continued to grow, with the company accounting for more than 70% of the global drone marketand 80% of the U.S. market by 2018.
12月27日消息,预计明年中国市场电动汽车销量将首次超过燃油车,迎来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这标志着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在电动化进程上领先西方竞争对手数年。根据四家投资银行和研究机构提供的最新预测,包括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在内的中国电动车销量预计明年将超过1200万辆,同比增长约20%,远超此前的国际预测和官方目标。这一数字是2022年590万辆的两倍多。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4/0801/6563be245d3d54a.jpg) 相比之下,传统燃油车销量预计将下降逾10%,降至不足1100万辆,较2022年的1480万辆减少近30%。 与此同时,欧洲和美国的电动车销量增长趋缓,反映出传统汽车行业接受新技术较慢、政府补贴存在不确定性,以及针对中国进口产品的保护主义抬头。 伍德麦肯兹(Wood Mackenzie)亚太可再生能源研究主管罗伯特·刘(Robert Liew)表示,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这一里程碑,体现了其在本土技术开发和确保电动车及电池关键资源全球供应链方面的成功。行业规模效应带来了制造成本的大幅下降,并使消费者享受到更低的价格。 “他们的目标是全面推进电气化,”罗伯特·刘说,“没有任何国家能与中国媲美。” 尽管中国电动车销量增速较疫情后高峰期有所放缓,但预测显示,北京在2020年提出的到2035年电动车占汽车销量50%的目标,有望提前10年实现。 这项预测由瑞银(UBS)、汇丰(HSBC)以及晨星(Morningstar)和伍德麦肯兹等研究机构提供。他们认为,未来十年,中国许多生产燃油车的工厂可能几乎失去国内市场。此外,这些预测还凸显出,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迅速崛起,正在对德国、日本和美国的制造业巨头构成威胁。 根据上海谋拓商务咨询有限公司的数据,2024年中国电动汽车市场预计将实现近40%的同比增长,而外国品牌汽车的市场份额将降至创纪录的37%,远低于2020年的64%。 仅在本月,通用汽车在中国市场的业务价值已被减记超过50亿美元;保时捷的控股公司警告称,可能对持有的大众汽车股份减记高达200亿欧元;与此同时,日产和本田宣布将通过合并应对“急剧变化的商业环境”。 中国的汽车制造商也面临激烈的内部竞争。汇丰银行驻北京的资深分析师丁宇倩指出,尽管电动汽车如今已成为中国新兴高科技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行业整合趋势下,预计激烈的竞争将迫使更多企业退出市场。 丁宇倩表示:“尽管中国电动汽车行业蓬勃发展,但也面临着增长放缓、车型过剩、竞争加剧和价格战等挑战。然而,从长期来看,中国电动汽车的增长势头不可阻挡。” 中国汽车洞察(Sino Auto Insights)创始人涂乐认为,汽车行业正处于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变“开端”。 晨星研究负责中国汽车行业的股票分析师孙飞指出,包括德国大众在内的几家跨国汽车制造商预计要到2025年底或2026年才会在中国推出新的电动车型。 相比之下,汇丰预计,仅在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汽车制造商计划发布约90款新车,平均每天一款,其中近90%为电动汽车。 然而,瑞银投资银行中国汽车行业研究主管巩旻提醒称,进入2025年后,预计汽车市场将在2024年强劲收官后“在年初表现疲软”。 他同时表示:“我们预计到2025年底,受补贴到期及2026年开始对电动汽车征收5%购置税的影响,市场将迎来一波强劲的购车潮。”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6500.htm)
对于不少留学生和在海外生活的华人来说,“黑五”已经不再是最重要的购物时间节点,反向海淘的含金量正在不断上升。从手机壳、逗猫棒、调料大全,到零食、护肤品、时尚服饰,海外华人用反向海淘搭建起了一种全新的生活,而中国电商也在无意间完成了一次奇妙“出海”。 **从手机壳到辣椒粉,反向海淘中国特产** 不出国不知柴米油盐贵,这大概是很多留学生在海外学到的第一个知识。“消费降级”、“极简生活”很多时候都是客观条件下的一种被迫选择,“很多在国内很便宜的东西在国外都很贵,比如手机壳、小挂饰、小文具什么的,价差有好几倍,这种便宜易损的小商品在美国又贵又不好找……”留学生小美告诉笔者,以一款款式精美的手机壳为例,通常这类单品在国内的价格只要20元以内,而在海外电商平台,类似的手机壳价格相差近10倍。 为了将这些简单的快乐留住,有些人选择每次回国的时候人肉“运回”,还有的人则像不少“海淘代购”一样为自己“反向海淘”。 “下单容易转运难”是不少海外华人在进行反向海淘时遇到的一大困扰,找一家靠谱的转运公司,再选择最经济划算的购物清单成为不少人攻略的重点。社交媒体上甚至出现了不少“反向海淘买啥攻略”、“反向海淘转运公司测评”、“反向海淘开箱”等等,在这些清单中小件消耗品占比最大,比如干发帽、便宜的耳钉项链、宠物衣服、手机壳Apple Watch 3表带等。这则帖子截至目前已经拥有上千的点赞与收藏,一场别开生面的“反向海淘经验交流”也在评论区火热展开。 近些年随着直播电商的兴起,“反向海淘”的“狩猎范围”也拓展至主播们的直播间。   社交平台上网友交流反向海淘经验 在社交媒体上,不少坐标为北美、澳洲和欧洲的网友发帖讲述“海淘”体验,“没想到第一次做李佳琦女孩居然是在澳大利亚”,双十一期间,刚刚出国留学的小松还是习惯性地会看一看李佳琦直播间,“价格香到真的是忍不住要下手,如果真的顺利买到一整年的护肤品,即便加上转运费也比黑五便宜,而且黑五可买不到我心心念念的翠宏。” 在白俄罗斯留学的睿睿也有同样的感触,“怀念国内的速度、便利还有美食,来白俄罗斯几个月,厨艺蹭蹭往上涨,”3天前,她像往常一样在李佳琦直播间下单了自己爱吃的零食,“估计要两个月后才能收到了,但我也愿意等,”睿睿说。 **从价格优势到中国品牌,“反向海淘”无心插柳柳成荫** 当“反向海淘”成为一种趋势,产品也不再仅局限于中国特产。社交媒体上的“反向海淘”经验贴中不少美妆护肤产品页成为了“海淘大类”。“国内现在电商发展特别快,直播带货也很卷,所以很多海外大牌美妆护肤品的价格早就不比国外高了,甚至是全世界最低价。”一位常年“反向海淘”的海外华人momo说。 以李佳琦直播间为例,修丽可、Lamer、Sisley等欧美大牌美妆护肤的价格在大促期间价格优势甚至超过了“黑五”,“如果叠加各种平台优惠券,再加上送的小样,真的非常划算,”留学生芝芝告诉笔者。 与此同时,在国货品牌与欧美、日韩品牌间正在发生的“美妆战争”也将“战火”引向海外,不少国货美妆凭借产品力等优势,借助直播间的窗口,开始通过“留学生/海外华人”这个特别的中介向海外用户完成一场小型“出海”。  zza在李佳琦直播间购买的美妆护肤产品 在北美留学的zza向笔者分享了在李佳琦直播间购买的美妆产品照片,以逐本、稀物集、夸迪、HBN在内的国货美妆占了近八成。在YouTube平台,不少海外美妆博主更是被国货产品种草,成为“自来水”。 不止国货美妆,新中式服饰、国潮运动鞋、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等都成为了“香饽饽”。据统计,2022年中国玩具出口额达到483.6亿美元,同比增长5.6%。2023年化妆品出口额263.7亿元,增长39.3%,家用电器出口量37.2亿台,增长11.2%,新能源汽车全年出口177.3万辆,增长67.1%……一场真正的“海淘”已在海外发生。 从义乌小商品到国货品牌,“反向海淘”被不断验证为一种“真需求”。在这种趋势下,不少跨境电商从业者与海淘转运商家都积极加入“反向海淘”解决方案的创业浪潮,国内电商平台也积极为“反向海淘”扫清障碍。据报道,目前淘宝已将境外包邮区扩容至10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日本、韩国、越南、柬埔寨以及中国的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京东全球售新增马来西亚、泰国两大包邮站点。相应国家与地区的用户下单满一定额度后即可享受免费送货权益。 从海淘到“反向海淘”,一个购物车成为了出海和全球化趋势下的缩影,也见证着中国品牌的过去和未来。 王文/文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6498.htm)
一网友在网上发帖维权称,**自己的车被隔壁车位的车引燃了,结果对方保险拒赔。**车主介绍称,11月27日时,小区地下车库发生车辆自燃事故,她的大众ID.3电动车被烧成了空壳。  起初,大家都误以为是大众ID.3自燃的,但经过消防救援大队给出的火灾事故认定书来看,**ID.3电池虽然经过两小时燃烧,但电池却完好无损。**  起火原因是因为边上其它电动车电池自燃引起的,找对方沟通后,得到的反馈却是对方保险拒赔,且对方厂商目前也没有表态,相互推责。  对此,车主感到很是无助,马上要过年了,家里还有小孩需要坐车回老家,不知道应该怎么办,该找谁要求赔偿。 据悉,新能源汽车自燃起火导致旁边车辆被引燃的情况时有发生,**而后期一旦牵扯到赔偿问题,往往是一团乱麻,保险公司和车企互相推诿扯皮。** 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果是自燃是由于车辆本身的质量问题,如电池缺陷或其他制造问题引起的,**责任应由车辆制造商承担,车主可以向制造商索赔,要求赔偿所有损失。** 而若不能明确证明车辆自燃是由本身质量问题缺陷导致,车主可以使用三责险额度向其它车主赔偿。 但往往电动车起火导致的损失会较大,因此,也建议新能源车主的三者险额度尽量买高点。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6496.htm)
从飞鸟撞击到导弹击落,阿塞拜疆客机失事原因又有新说。最新披露的消息称,阿航客机可能是被俄罗斯防空系统误击而坠毁。目前,空难原因仍在调查。俄方称,在调查结束之前进行任何假设都是错误的。  **原因有新说** 一架从阿塞拜疆巴库飞往俄罗斯车臣首府格罗兹尼的客机25日在哈萨克斯坦西部城市阿克套近郊坠毁。 新华社援引俄罗斯媒体报道,失事客机属于阿塞拜疆航空公司,由巴西航空工业公司研制。当天飞机从巴库飞往格罗兹尼,机上有67名乘客和5名机组人员。飞机或因撞上鸟群失事,造成38人死亡。 目前,现场救援工作已基本结束,两个黑匣子均已被找到。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和巴西等相关方正就空难展开调查。 关于客机失事原因,最新说法是,客机可能是被俄防空系统击落。 多名熟悉调查进展的阿塞拜疆消息人士称,初步调查显示客机被俄罗斯的“铠甲-S”地对空导弹击中。客机在接近格罗兹尼时遭电子战系统攻击,导致客机通信系统完全瘫痪。 专业飞机追踪网站Flightradar24称,该航班在格罗兹尼附近受到“严重的GPS干扰”。GPS干扰会严重损害飞机的导航和通信能力,造成潜在的安全风险。 数月来,乌克兰军用无人机多次袭击俄南部地区,触发俄防空系统。俄方消息人士透露,在失事客机飞越车臣境内时,俄防空部队正在试图击落乌克兰无人机。 一名美国官员评估称,初步迹象显示俄防空系统可能击中阿塞拜疆航空公司的飞机。如果最终得到证实,这可能又是一次误击的案例。 针对最新说法,阿塞拜疆政府尚未置评。 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26日说,在调查结束之前进行任何假设都是错误的。 哈萨克斯坦方面也强调,事故原因仍不明,需要通过调查才能得出结论。 **“鸟击说”存疑** 对于“鸟击说”,在综合分析飞行路线附近军事活动、航空信息以及相关视频和图像后,一些航空专家和军事观察人士提出质疑。 德国航空专家海因里希·格罗斯邦加特表示,如果鸟群撞上引擎,可能会导致引擎失灵,从而失去动力,但飞机仍然可以控制。 但是飞行轨迹数据和客机影像资料显示,飞机的电气和液压系统已经受损,导致飞机无法控制。 “较现实的情况是,由于遭受外部撞击,飞机严重受损,不受控制。” 哈萨克斯坦航空专家塞里克·穆赫蒂巴耶夫认为,考虑到飞机当时所处的高度,鸟击导致飞机坠毁“几乎不可能”,更有可能是受到外部撞击。 航空分析师理查德·阿布拉菲亚表示,飞鸟撞击通常会导致飞机向最近的机场寻求迫降,但不会偏离航线。 **为何偏航?** 客机为何偏航飞越里海,被认为是此次空难中的一大疑点。 巴库与格罗兹尼相距约485公里,飞行约30分钟即可抵达。但是,客机在途中偏离预定航线数百英里,最终在位于格罗兹尼以东约420公里的里海沿岸城市阿克套近郊坠毁。 公开飞行数据显示,飞机在到达里海上空后,飞行轨迹变得有些诡异。一开始向北,往俄罗斯方向,然后突然90度转弯,飞向哈萨克斯坦方向。飞机在到达阿克套机场前做“8字形”盘旋动作,随后进入俯冲状态,以机头朝下、向右转弯的姿态撞地。  据悉,数据显示,飞机的GPS导航系统在海上飞行时全程受到干扰。 先前有说法称,由于格罗兹尼大雾,飞机改变航线。 哈萨克斯坦交通部长卡拉巴耶夫26日表示,哈萨克斯坦控制中心在飞机坠毁前约45分钟收到俄罗斯发出的信号,称航班正在改道。 卡拉巴耶夫说,俄罗斯调度员表示,飞机的控制系统出现故障,机组人员在收到恶劣天气报告后决定飞往阿克套。 还有说法称,客机试图在格罗兹尼附近机场迫降,但遭俄方拒绝。 多名阿塞拜疆政府官员透露,飞机飞到格罗兹尼附近时被俄防空系统击中,随后试图紧急降落,却遭俄拒绝在其附近三个机场降落,并被命令飞越里海,最终在哈萨克斯坦坠毁。 有消息称,在飞机坠毁前不久,俄罗斯西南部遭到无人机攻击,飞机飞行路线上最近的俄罗斯马哈奇卡拉机场已在25日上午关闭。 俄罗斯独立军事专家扬·马特维耶夫补充说,目前尚不清楚为何飞机受损后掉头向东飞往里海,而不是试图在俄境内的附近机场降落。 “也许飞机的一些系统还在工作,机组人员认为可以控制飞机并正常着陆。”马特维耶夫说,也可能是在俄其他机场降落时面临限制。 **疑似弹孔?** 另一大疑点是机身似有弹孔痕迹,这也是“鸟击说”被质疑的一处“硬伤”。 客机残骸图片显示,飞机尾部有很多孔洞,疑似遭到弹片损伤。 马特维耶夫指出,坠毁飞机尾部受损处与小型地对空导弹(如“铠甲-S1”防空系统)造成的弹痕类似。 飞机失事当天,航空安全公司“鱼鹰飞行解决方案”(Osprey Flight Solutions)发出警报称,飞机残骸画面和俄西南部空域周围情况表明,客机有可能遭到某种形式的防空火力攻击。 但也有分析称,机尾孔洞可能是飞机外部或内部发生爆炸后产生的碎片所致。 据哈萨克斯坦交通部长卡拉巴耶夫说,俄方调度员曾表示,“客舱内的氧气罐爆炸,导致乘客失去知觉”。 爆炸一说在幸存者的描述中得到印证,但不确定是否为氧气罐爆炸。 还有一些分析认为,机尾孔洞也可能是因飞机着陆后爆炸形成的。 有空难调查专家表示,飞机残骸上疑似有“大量弹片”造成的损伤,不免让人想起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17的空难。 2014年7月17日,马航MH17客机在乌克兰东部靠近俄边境地区坠毁,机上298人全部遇难。  空难调查最终报告称,客机系被“山毛榉”地对空导弹击落。乌政府军与受俄支持的东部民间武装相互指责是对方所为。但报告未指明是谁发射了导弹。 关于阿塞拜疆客机失事原因的新说法,也引发外界对安全风险区特别是冲突区空域和机场管理问题的关注。在MH17事故中,乌克兰政府被指本该关闭发生武装冲突的东部空域,禁止民航客机飞越,这样或许就不会发生客机坠毁的惨剧。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6494.htm)
 试验一种全新的节目形式,架两个机器全程记录办公室几个人的大量闲聊和一些工作,将其中能播的部分剪出来。希望能在大家闲着没事干的时候,陪大家一起闲着。 试播集里,西总和四十二会聊些吃吃喝喝,以及疯狂剧透《豺狼的日子》和《米塔》。 顺便,广告招租。
圣诞节的这一天,中海地产在上海徐汇滨江的豪宅中海领邸·玖序开盘。 这个最小户型面积226平米,售价3500万/套起步的项目,在30分钟内被购买一空。 从6月28日开盘以来,中海领邸已经五次开盘,每次开盘都会全部售罄,在180天内一共卖了1200套,单盘业绩高达282亿。 业内人士也惊叹: **282亿的销售额,单独拿出来,在全行业都能排进前25。**  2014年1-11月房地产企业销售排名(部分) 但,**让人惊讶的不是中海的业绩,而是今年上海有钱人的“购房力”**。 中海的另一个项目:顺昌玖里,销售均价17.2万/平米,今年年初开盘,一次卖了近200亿; 保利在杨浦滨江的外滩序BUND45,单价最低的一套约10.5万/平米,最高一套单价超14.8万/平米,只有74套房源,一下子涌进了538个人交钱摇号; 卖得火的还有融创外滩壹号院二期,均价17万/平米,今年三开三罄卖了超200亿; 单价16万/平米的绿发·浦江园,开盘当月也卖了超100亿。 易居克而瑞曾做过一个统计,今年前9个月,上海总价3000万以上的豪宅一共成交了1817套,成交规模创近10年最高。  图片来源:丁祖昱评楼市 有专门教人投资买房的播主在播客中说:今年上海楼市已经没有什么“打新”的机会了! 但还是挡不住上海的豪宅卖爆了。 这样的现象发生在房地产下坡期,让很多人非常费解。因为市场主流声音一直在喊“狼来了”,在接下来的经济周期中,需要应对的是“消费降级”、GDP增速下降、资产价格下跌,**有房的人应该尽快“逃离房地产”,没房的人可以“以租代买”**。 一些官方的统计数据也被用来做论据: 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1-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比去年同期下降3.1%。**其中,前一段被爆炒的餐饮业下降幅度更大。 而且,这样的现象不止发生在上海,**北京也一样**: 今年1-11月,北京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65.9亿元,**同比下降了2.8%**。  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速,单位:% 与此同时,售价超11.1万/平米的北京宸园,9月28日取证至今已经网签231套;成交价格约17.5万/平米的京华玖序,网签已经超过75.5亿,项目325套房源,实际去化率99.4%。 在3000万以上豪宅成交榜上,北京遥超广深,紧随上海之后。 北京、上海这两大一线城市,出现了一样的“症状”:豪宅大卖,但社零走出下降趋势。 有金融领域的从业者说: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度连续3个季度下降。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从一季度的74%,下降到二季度的47%,三季度又下降到了29%。 房地产回升了,消费却下降了。 于是,有人呼吁,为了救房地产而出台了史上最宽松的购房政策,现在也轮到救消费了。 今年,上海的“乐品上海”餐饮消费券已发到了第三轮,只静安区就发放了超3000万元餐饮消费券。 北京市除了在全市范围内发放家电、电子产品等8类消费券,单类商品最高补贴2000元/件,总补贴最高16000元/人,经开区、门头沟等地还以区为单位发放汽车消费券。 上海市测算:消费券每1元补贴可以带来4.2元消费。 北京市在统计公报中表示: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在“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下增长9.2%。 但人们普遍觉得,这样的力度还不够。 从全国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还在同比增长,但有几类在年底快速下降: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文化办公用品类。 中产是消费的主力军大部分存在于北京、上海,这两大最强一线城市的消费数据走低,说明中产也开始捂紧钱包生活了。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在一线城市的人会有一个通感:经济好的时候,所谓的中产们会通过消费来营造一种“自己不断变好”的感觉,他们往往会买几个奢侈品包包,尝试一下大品牌的化妆品。 他们也是在楼市上涨期加杠杆加得最猛的群体,手里有500万,就敢上车千万级入门豪宅。 到了近两年的房价下行期,他们又成为提前还贷最积极的一群人。我所认识的人中,就有“房子价值千万,个人月消费3000”的案例,为了降低买房杠杆压力,他们不断向自己的消费开刀,把化妆品、出门吃饭全砍掉了。 所以,尽管北京、上海是全国居民人均存款最高的两个城市,也是全国大中城市中拥有最大中产群体的两个,但因为此前的“超前”买房,如今面临着巨大的消费缩减压力。  2023年全国城市居民人均存款数据 中产面临的是**为之前的超前消费“还债”**的压力,但真正的富豪们却不是同一个逻辑。 有钱人们不是靠工资产生现金流的,所以他们更倾向于用投资思维看待资产安排问题。他们现在更在意的是**“如何保住此前获得的胜利果实”**。 近期北京、上海的豪宅市场中,都不乏外地客户的身影,这些人来自矿产等实体行业,和之前投资扩张、重仓金融资产不同,他们现在选择谨慎投资,而一线城市的豪宅更符合“低风险”这一个要求。 所以,本质上是消费的本地化,以及房产类投资从全国向一线城市与都市圈核心城市集中,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社零疲软、���宅卖爆”的现象, 这一点与开发商们纷纷向重点一二线城市集中不谋而合。 今年1—11月份,全国住宅销售面积同比下降了16.0%。相比之下,北京、上海的数据分别为:下降4.7%、下降3.5%。 **一线城市正在与其它城市拉开更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