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 2 月份,我们就报道过英特尔正在考虑重启“Arrow Lake Refresh” Core Ultra 300 系列 CPU。然而,泄密者 @Jaykihn 似乎已经证实,英特尔将以 Core Ultra 300 系列 CPU 的形式推动 Arrow Lake 的更新,但仅限于 K 和 KF SKU。 这意味着我们很可能只会看到可超频的 SKU 被更新,并可能增强睿频频率和/或核心数量。凭借 125 W TDP,这些新 SKU 将瞄准高端市场、狂热的超频者和销售使用这些 CPU 的高端版本的系统集成商。  有关这批产品的消息确认之旅一直很坎坷。 2023 年的最初传言表明,Arrow Lake-S 的核心数量将大幅增加,随后有猜测称英特尔将优先考虑 NPU 升级,这可能会与 Lunar Lake 报告的 48 TOPS 能力相似——与当前 Core Ultra 9 285 K 的 13 TOPS 相比,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到 2023 年底,泄密暗示该项目将被取消,但中国泄密者金猪升级包等内部人士为我们[重燃了希望](https://www.techpowerup.com/334046/insider-foresees-intel-arrow-lake-refresh-cpus-arriving-in-desktop-mobile-forms),声称专注于桌面的“ARL-S Refresh”已悄然复活。 Jaykihn的最新消息缩小了产品范围:只有 K/KF 系列芯片会进行调整,不可超频的 SKU 则保持不变。据报道,英特尔还在为现有的 Arrow Lake CPU 开发新的性能配置文件,与保修失效的 BIOS 调整无关。这些优化以及即将推出的英特尔性能优化 (IPO) 计划旨在帮助 OEM 和系统集成商通过更安全、更注重稳定性的时钟速度、功率限制和内存超频调整进一步推动预构建系统的发展。虽然发烧友可能仍然喜欢手动超频,但 IPO 可以让主流用户享受到性能提升。Core Ultra 300 系列将进入英特尔的 LGA-1851 路线图,位于基础 Arrow Lake-S(Core Ultra 200)和 2026 年的下一代 Nova Lake-S(Core Ultra 400)之间。 这使得此次更新成为一种战略权宜之计,尤其是在英特尔移动部门向 Panther Lake(2025 年底)和 Nova Lake(2026 年)推进的情况下。然而,在 Nova Lake 到来之前,台式机市场可能会被低估,因此 Arrow Lake 更新对于维持高端 DIY 和 AI PC 市场的势头至关重要。虽然确切的发布时间尚未确定,但很可能将于 2025 年底首次亮相。如果 NPU 升级实现,此次更新还可以成为英特尔 AI 野心的试验场,弥合 Lunar Lake 专注于移动的 AI 实力与未来台式机创新之间的差距。 目前,似乎只有 Core Ultra 300 系列是为超频者量身定制的,并填补了路线图的空白——证明即使是“有限”的更新也具有重大意义。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8454.htm)
近日,戴尔在其年报中公布了截至2025年1月31日的员工数据,显示公司彼时拥有约108000名员工。值得注意的是,与去年同期相比,员工数量出现了明显变化,当时约有12万人,**这意味着在一年的时间里,戴尔的员工数量减少了约1.2万人,降幅达到了10%。** 对于员工数量的减少,戴尔方面表示,在2025财年,公司始终将严格的成本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为了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 其中,限制外部招聘是一项重要举措,通过更加谨慎地对待新员工的吸纳,从源头上控制人力成本。同时,员工重组也在同步进行,对内部人员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以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根据Gartner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PC出货量达到2.453亿台,较2023年增长1.3%,意味着全球PC市场的复苏仍在持续。 品牌方面,联想、惠普、戴尔、苹果、华硕、宏碁分列榜单的第一至第六位,**戴尔是其中唯一下滑厂商,负增长2%。**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8450.htm)
从日均10单到年交易额10亿美元,一群95后中国留学生如何用八年时间在海外外卖市场撕开万亿缺口?
 3月20日,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AWE)于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正式开幕。作为家电行业的风向标,今年的AWE以“AI科技、AI生活”为主题,总展示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几乎涵盖国内外所有家电巨头,展会现场人声鼎沸,十分火爆。 在这个“万物皆可AI”的时代,今年AWE的亮点之一,便是全方位、场景化展现现代家电与AI技术的融合趋势,推动AI技术从概念走向消费应用。为深度解读AI技术如何影响现代人与家电的关系,探索未来智慧家电的进化方向,本次AWE现场,**36氪不仅牵头五家具身智能企业,打造AWE首个“机器人特色展区”,具象呈现具身智能技术在家电行业的巨大优势与市场潜力;并在展区同步搭建「未来+ 」直播间,以“直播探展+视频访谈”的形式立体式解读AI技术加持下的“幸福科技”。**  36氪「未来+ 」直播间 ## 01 36氪机器人特色展区,解锁具身智能家电市场应用潜力 在AWE W3馆的核心区域,**36氪携手Cyan青心意创、大象机器人、高擎机电、云迹科技、擎朗智能五家机器人企业,打造AWE首个机器人特色展区,**呈现包括Orca I人形机器人、米塔星球仿生机器宠物、Mini π等多款创新产品,成为了AWE现场一道炫酷的风景,吸引现场围观人群纷纷拍照留念。  36氪机器人特色展区 其中,Cyan青心意创专注于通用具身智能机器人的设计与研发,它带来的Orca I人形机器人集成高精度感知模块,可实现双臂丝滑操作、拟人直膝行走与人机智能交互,Orca在展出期间四处探展交互、大秀直膝步态,吸引不少观众驻足围观;大象机器人作为专注于机器人研发生产、平台软件开发及智能制造服务的中国新高科技企业,它带来的米塔星球仿生机器宠物、轻量级六轴协作机械臂和末端执行器都别具特色,成为了机器人展区的“小明星”;高擎机电是一家专注于迷你人形机器人研究与开发的科技公司,其Miniπ&Mini Hi系列凭借精巧机身和灵活动作,在展区完美展现稳定、大步持续行走演示,成为全场焦点;云迹科技作为机器人服务智能体研发及商业化的先行者,它的机器人“UP”系列是全球首批推出的复合多态机器人产品之一,可以通过“1+N+AloT”模式,执行配送、清扫、收垃圾等多任务协作,已在酒店、医疗机构、工厂及社区等场景提供适应性强、可扩展的服务;擎朗智能作为全球知名的具身服务机器人头部企业,主要提供服务机器人产品和完整解决方案。它带来的轻量小微场景水洗机器人C20、高端配送机器人T10、酒店/楼宇配送机器人W3三款机器人产品,可以应用于商业清洁、餐饮配送、酒店服务等多元场景。  Cyan青心意创:Orca I人形机器人  云迹科技:复合多态机器人UP  擎朗智能:楼宇配送机器人W3  大象机器人:米塔星球仿生机器宠物  高擎机电 Mini π 具身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为家电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更开启了智能生活的无限可能,推动家电行业从单一功能向多功能、场景化服务转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具身智能还会进一步打破传统家居产品的边界,赋予用户更贴心、更放心的智能体验。 ## 02 直播探展重磅来袭,沉浸式体验家电产品“黑科技” 3月20日一早,36氪「未来+ 」采访间便通过直播探展的形式,带领观众沉浸式体验AWE2025展会上的那些家电“黑科技”。从洗衣机、厨房用品,到空调、热水器、扫地机器人,**36氪直播间主持人走遍AWE10大展馆,探访十几款前沿产品,**通过采访产品负责人以及实地体验产品的方式,让观众了解AI技术在不同家电场景的落地应用与未来创新方向。 在松下洗护展台,主持人引领观众重点了解了即将上市的松下臻薄系列洗衣机,以及与保时捷设计联合打造的ALPHA洗护P5/H5套装。其中,臻薄系列洗衣机凭借极致超薄机身+紧凑安装尺寸的设计,与主流柜体相比,可节约50mm的尺寸,释放更多空间,可适配家居实现无缝嵌入,重塑家居空间美学。超大筒径通过增强摔打力度和舒展空间,显著提升洗衣与护理效率,结合6维减震降噪系统与 AI机剂算法技术,实现动态降噪减震的同时,兼顾高效洁净与静谧体验; ALPHA洗护P5/H5套装的极简箱体历经19道精密工艺,呈现未来科技质感。搭载松下首创的α-Watch智控星环移动旋钮、机剂结合的α-Box智洗墨盒以及诸多极致的洗涤烘干技术,为用户带来真正的品质享受。**杭州松下家用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杰华表示:“通过融合前沿技术与艺术设计,希望我们的产品不仅能满足用户高端洗护功能需求,还能给予用户美学的情绪价值。”**  松下洗护展台(左) 杭州松下家用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杰华(右) 36氪还探访了实时互动云服务商声网。本次AWE展会上,声网搭建了包含对话式AI开发套件展区、智能互动陪伴展区、以及平行操控展区在内的三大沉浸式体验区。对话式AI开发套区集中呈现AI玩具、家庭机器人、桌面机器人、空间戒指、翻译耳机等多种AI硬件产品,让智能硬件开口说话,体验人与AI实时对话。智能互动陪伴区聚焦互动看护 + AI陪伴类场景,展示包括婴儿摄像头、宠物相机、逗宠机器人、智能音箱、家庭机器人、儿童手表等家居互动看护及陪伴产品。平行操控区则展示了如何通过超低延迟的实时音视频回传,在无人车、无人机、机器人等多种应用场景下,实现高实时、高可靠、高质量的实时接管与远程控制体验保障。**声网AIoT行业产品总监冯晓东表示:“声网将对话式AI开发套件软硬件开源,就是为了帮助任何AI智能硬件开口说话,企业伙伴只需专注业务逻辑创新,技术难题交给我们破解。”**  声网展台(左)声网AIoT行业产品总监冯晓东(右) 当前,AI技术已经开始密集落地到硬件设备当中,电视便是其中的“重头戏”之一。2024年,三星提出“AI for All”战略,布局AI电视赛道。**在AWE三星展台,科氪主理人王炫翔带领观众见证了在AI技术加持下,电视这个传统品类展现出的智慧科技光芒。**从被誉为“未来显示技术”的MICRO LED,到全新的Vision AI解决方案让AI赋能画质、音质,再到The Frame画壁艺术电视用Mini LED背光把电视变成艺术品,三星的每一款产品都在重新突破电视的可能性,开启人们关于未来生活的想象。  36氪探访AWE三星电视展台 36氪还探访了万得厨、老板电器、添可展台。民以食为天,看AI大模型如何颠覆传统的烹饪方式,赋能智慧烹饪;在格力展台,看AI如何让空调“越用越省电”,黑科技做到吹风不吹人;在舒福德展台,主持人体验了拥有助眠、防打鼾功能的智能床;在云鲸展台,看加入了自研大模型的扫地机器人如何实现与用户语音交互、成为智能清洁的一把好手……**可以明显感知到的是,在AI大模型的赋能之下,家电正在从“能被控制”进化到“能主动决策”,而这一切的指向,均是让人类生活更简单、更省力、更幸福。**  36氪「未来+ 」直播间直播探展 ## 03 「未来+ 」采访间落地展区,聚焦大咖高能观点 直播探展之外,36氪「未来+ 」采访间也通过的直播对谈和深度专访的形式,帮助观众高效获取智慧家电行业的精华信息。 技术发展与市场需求向来是密不可分的双生关系,机器人技术的进步自然让人们对它有了陪伴、协作等等新的需求。**3月20日下午的采访间中,蚂蚁集团NEXTA创新实验室项目负责人何思翀深度对话大象机器人全球商业总裁CMO陈昊天,邀请他分享陪伴型宠物机器人的行业现状与市场格局。**陈昊天认为,由于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宠物机器人对于欧美、日韩等养宠普遍地区的部分老年人来说是刚需,并且已经催生了日本的机器猫咖店、北欧暖手机器猫这样的新场景。而国内老年人消费习惯不同,但随着经济和文化发展,国内一线城市未来可能有类似需求。陈昊天同时表示,陪伴型宠物机器人这个赛道的创业是非常有情怀的,非常感性的,大家将自己想象的事情创造出来,它能够让人类社会发生一些改变,这让人抱有激情。  蚂蚁集团NEXTA创新实验室项目负责人何思翀对话大象机器人全球商业总裁CMO 陈昊天 面对如今信息焦虑、睡眠焦虑的时代,AI如何帮助人们解决睡眠焦虑、快速入眠?**麒盛科技总经理黄小卫分享了舒福德是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来重塑睡眠产业的竞争格局。**他谈到:“我们在C端看到的用户绝大部分的睡眠问题,其实可能只需要通过调整一下寝具就可以得到改善。舒福德智能床的核心围绕着用户在睡眠的需求而展开,我们对用户在8小时的睡眠环境下真正遇到的问题的解读,这个才是我们一切出发的原点。同时,我觉得在现在的AI时代下,我们如何提供更高级别或者更高精准的睡眠服务产品给到用户,如何把在医疗端的一些方法或技术转化为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能使用的产品,这是一切的关键。”未来三年,黄小卫认为AI大模型脑机接口、不同类型的传感器都有可能被整合到智能床的产品里面去,让智能床能全面性、系统化地去理解用户,帮助用户解决睡眠问题。  麒盛科技总经理黄小卫 **在36氪「未来+ 」采访间的最后一个深度专访环节,科沃斯机器人全球GTM总监吴奇首先分享了科沃斯地宝X9系列新品及技术。**谈及AI对家用服务机器人的赋能,他表示,科沃斯一定会积极拥抱AI、拥抱大模型。“我们拥抱AI的方式,是通过AI技术去提升产品对于用户复杂家庭环境的理解,为用户提供更系统、更优化的清洁方案,帮助用户提升清洁体验和效率。”此外,作为在全球 80 多个主要国家和地区都有布局的领先出海品牌,吴奇分享了科沃斯的整体出海战略:第一,把技术进行更多形式的复用;第二,不断开拓新的海外市场;第三,对现有已经拓展好的市场继续深耕。  科沃斯机器人全球GTM总监吴奇 作为科技与产业创新的观察者与躬身入局者,36氪始终密切关注人工智能与智能家电的行业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未来,36氪将继续聚焦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探索AI还将为家电行业带来怎样的深刻变化。
3月26日,连线杂志发文,上周,据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的一份声明称,白宫正在添加马斯克旗下SpaceX公司的星链 Wi-Fi,“以改善该建筑群的Wi-Fi连接”。据报道,白宫的星链互联网服务是该公司捐赠的。  网络安全研究人员、政府承包商和在美国联邦政府安全领域有多年经验的前情报分析师都表示,以看似仓促和随意的方式添加星链Wi-Fi是解决网络连接问题的一种低效且适得其反的方法。他们强调,这可能会在美国政府中开创危险的先例:新的技术可以在没有充分监督和监测的情况下随意叠加到一个环境中。 “这是影子IT,即创建一个网络来绕过现有控制,”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计算机科学讲师尼古拉斯・韦弗称。他补充说,虽然机密和绝密信息通常(但并非总是)仅在没有无线接入的特殊、独立的联邦网络上处理,但白宫Wi-Fi的安全性和一致性对国家安全仍然极为重要。他说:“像白宫非机密方面的网络仍然非常敏感。” 研究人员指出,虽然星链和其他任何商业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一样强大,但目前尚不清楚其实施是否符合白宫通信局的要求。如果星链Wi-Fi的控制比其他白宫Wi-Fi更松懈,可能会在网络异常活动监测中引入安全漏洞和盲点。 “他们需要星链的唯一原因是绕过白宫通信局现有的安全控制,”前美国国家安全局黑客杰克・威廉姆斯称。“最大的问题是:第一,如果他们没有对星链连接进行全面监控。第二,如果它允许远程管理工具,那么他们就可以远程访问白宫网络。显然,任何人都可能滥用这种访问权限。” 据纽约时报报道称,白宫的星链面板实际上安装在数英里外的白宫数据中心,该数据中心通过现有的光纤线路传输连接。多个消息来源向连线杂志强调,这种设置很奇怪。 国际计算机科学研究所的韦弗说:“将卫星信号改为光纤再连接到实际站点,这太愚蠢了。在任何已经有有线互联网的地方,星链都是劣质服务,即使在没有有线互联网的地方,如果能合理地看到手机信号塔,星链也是劣质服务。”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8442.htm)
Kuaishou has set an ambitious goal for Kling AI to become the world's leading revenue-generating video generation AI application.
忍受模型幻觉的日子,很快就要到头了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https://www.ifanr.com) |[原文链接](https://www.ifanr.com/1618738) ·[查看评论](https://www.ifanr.com/1618738#comments) ·[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ifanr)
 3月20日,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AWE 2025)在上海拉开帷幕。这场以“AI科技,AI生活”为主题的行业盛会,不仅展示了家电与消费电子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更揭示了行业未来的深刻变革方向。 从AI技术的深度赋能到具身智能的虚实碰撞,从跨界企业的野心到传统品类的创新突围,AWE 2025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中国家电行业在技术狂飙与市场理性之间的多维博弈。 ### **01** ### **AI技术:从概念渗透到生态重构** 如果说此前的AI应用尚停留在浅层交互,本届AWE则展现了AI技术对家电产品本质的重塑。 在AWE 2025现场,三星围绕“One Samsung”理念,以场景化布局展示了AI技术贯通其众多产品的生态图景,并依托SmartThings使设备之间打破硬件隔阂,实现智能化的互联互通。这一举措,使得三星“AI for All”的愿景落地,成为用户可以切身感知的现实。这种生态化能力,标志着AI技术已突破单品智能的局限,向全屋智能跃迁。 海尔智家则围绕用户需求,首发AI之眼,推动智慧家庭从「替人家务」向「无人家务」升级,让智能家电不仅「听得懂」,还能「看得懂」。除了用AI科技升级产品,海尔智家更通过三翼鸟AI场景的深度应用和融合,打造了一个有「大脑」且更懂用户的智慧家,真正实现场景智能。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唤醒窗帘,厨房里的烤箱已经根据早餐食材开始预热,浴室中的热水器也根据习惯备好了热水……这些曾经只存在于人们想象中的智慧生活场景,海尔智家已经实现并在加速落地。  AI技术虽被广泛标榜为核心卖点,但落地效果参差不齐。头部品牌凭借算法积累与生态布局占据先机,而部分中小企业的AI功能仍停留在语音控制、基础识别等浅层应用。以长虹客餐厅Pro共享空调为例,虽能精准捕捉用户一句话中的多个复杂指令,但无法支持模糊指令控制,当表述不够精确时,不能准确理解用户意图。 ### 02 ### 具身智能:理想丰满与现实骨感的碰撞 展馆内时不时闪现的机器人,昭示着具身智能浪潮的汹涌来袭。 既有宇树机器人现身海信展台为产品引流带货,也有海尔家庭服务人形机器人,凭借拟人化操作能力引发热议……但部分家庭机器人在演示中略显生硬的动作,暴露出了运动控制算法的瓶颈,也让围观者清晰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温差。 方太智动烹饪系统ACS2.0的机械臂虽能在明火环境下自动翻炒、调味,却难以应对中式烹饪中火候把控的微妙变化,以及对「适量」、「少许」调味等模糊哲学的个性化把控。这些尝试虽拓展了家电的服务边界,但距离真正的“家庭助手”仍有技术鸿沟。 另外,具身智能的实用性与成本控制也正面临市场拷问。石头G30 Space探索版扫地机器人凭借5轴折叠仿生机械手能轻松完成取物、挪障、扔垃圾等操作,但6499的售价远高于主流产品价格带。消费者是否愿意为此较为低频的功能买单,还有待市场的进一步察观。 具身智能的探索值得鼓励,但其在家电领域的落地还需要跨越复杂场景的泛化能力以及成本控制的商业逻辑。而具身智能的真正价值,或许不在于复刻人类动作,而在于创造新的服务范式,于创新者而言,警惕「炫技式创新」或许才是对研发资源最大的尊重。 ### 03 ### 跨界者入局:搅动行业格局的鲶鱼效应 小家电企业的跨界扩张为沉闷的大家电市场注入了活力。 追觅以清洁电器的技术积淀为跳板,推出了全球首创双机械臂空调X-Wind和全球首创全嵌式整体机空调产品Z-Wind。前者通过机械臂实现左右分区独立送风,满足不同区域用户的不同需求,后者通过全隐式融合设计实现与家居环境的完美融合。 石头科技则凭借分子筛低温烘干技术将洗烘套装价格拉至万元以内,直击热泵烘干机的高价痛点。 这些「新势力」以差异化技术路线挑战行业惯例,正在倒逼传统巨头加速创新。 但跨界者的野望面临多重考验。传统大家电市场已被格力、美的、海尔等巨头把持,渠道网络、售后服务体系的建设需要长期投入。以空调为例,作为安装属性强的品类,新势力能否快速构建服务体系对品牌而言是一大考验。 此外,新技术的出现到底是一场吸睛的噱头,还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技术突破,现阶段也无确定性的论断。石头科技以分子筛技术入局洗衣机市场,虽以「万元以下唯一洗烘双绿标产品」为卖点,但其技术路线与传统热泵的博弈尚未见分晓。尤其其最新产品Z1S Pro采用分子筛+热泵技术,这种战略摇摆暴露出跨界者在技术路线选择上的焦虑。  破局需要一条「鲶鱼」,兼具价格与技术的优势。跨界者们敢「亮剑」是好事,想「上桌」也无可厚非。但如何在技术沉淀、供应链整合以及品牌认知度上补足短板,避免成为「昙花一现」的革新者,让自己成为搅动一池静水的鲇鱼,而不是砧板上的鱼,或是他们思考的关键。 ### 04 ### 传统品类:技术内卷与用户需求的博弈 **空调战场上演着「风的革命」。** 格力颠覆传统空调的风道结构和送风方式,创新分布式送风技术,实现沐浴式制冷和地暖式制热。其中,格力“真知灼见”风不吹人中央空调全球首创采用可逆双向送风技术,实现冷风上送下回、热风下送上回,使房间垂直温差控制在1℃以内,温升速率提升53.7%,耗电量减少42.7%。 卡萨帝星悦空调尊享版,搭载行业首创的AI双系统分控科技,通过双路送风 ,实现上温区冷风上扬不吹人,下温区吹常温风,创造远近上下皆舒适的体验。 这些创新直击“冷风直吹”痛点。但格力产品的高溢价策略遭遇挑战,一位资深行业大商曾告诉雷峰网,与同类型产品相比,格力产品价格偏高;与同价格产品相较,其质量欠佳。  **冰箱竞技场转向“食材管理”深水区。** 海信冰箱凭借星海大模型+DeepSeek技术底座,推出“AI美食管家”,不仅能精准识别食材,生成真空存储方案,还能化身家庭专业膳食营养师,了解家人饮食习惯并提供饮食建议。 卡萨帝冰箱则通过AI智慧眼系统与DeepSeek健康模型,构建了全链路食材管理生态。搭载专利毫秒级抓拍技术,AI视觉系统可自动识别210种食材种类及位置,用户存取食材时无需手动输入,系统自动更新库存信息并生成营养档案。另外,AI算法还能基于用户健康数据,提供个性化食谱推荐,并能自动追踪食材保质期,过期前3天推送预警,同时还能根据食材类型自动匹配保鲜模式。 行业趋势表明,冰箱正从「保鲜容器」转型为「家庭健康中枢」,这一跃迁背后,是AI技术从实验室参数向生活场景的躬身入局。当卡萨帝的AI智慧眼以毫秒级动态捕捉食材信息、海信的星海大模型化身「膳食营养师」时,技术逻辑已悄然转向——AI赋能家电不能止步于技术参数的堆砌,更需要对中国家庭「茶米油盐」的深度洞察。 **洗衣机行业的竞赛则上演着「筒数革命」。** 当网友热议分区洗时,「听劝」的海尔率先交作业了。Leader三筒懒人洗衣机亮相,京东预约人数破8.8万,印证了“懒人经济”的旺盛需求。 另一个听劝的是海信。据悉,早在2017年,海信就推出了全球首款三筒洗衣机,但当时因多种因素未能畅销,最终只能黯然停产。当网友在官方账号下留言“求复产”时,海信也着实听劝,大手一挥抛出了「全家筒」——全球首台4合1热泵洗烘一体机「海信棉花糖Ultra全家筒」。 相较于海尔的「三筒」,海信的「全家筒」通过宙斯集成式热泵系统,实现三筒独立洗烘。相当于用1台棉花糖Ultra全家筒,可以实现四台设备的功能。而且,该产品模块化组合设计支持自由分拆安装,可叠放、可拆分、可嵌入,灵活度非常高,如果觉得3筒不够,还可以根据需求加至5筒、7筒或更多,真正做到“不止于三筒,更是「全家筒」”。 当前,「听劝式」营销正成为新的流量密码。品牌在树立听劝人设,实现产品创新的同时,也拉近和用户的距离,促进品牌与消费者间的双向奔赴。有小米雷军珠玉在前,希望大厂的老总们在组团出道时,能踏踏实实接住这波用户需求。  **电视领域的创新回归显示本质。** 海信全球首发116英寸RGB-Mini LED电视,以10万元的售价冲击高端市场,其全新发布的RGB三维控色液晶显示技术,无需量子点,就能实现超越QD-OLED的色彩表现。但能否撼动索尼、三星的影音霸权仍需观察。 TCL则首次展出第四代液晶电视TCL极景QD-Mini LED电视 Q10L Pro,搭载万象分区技术和蝶翼华曜屏,使千级分区呈现万级画质的同时,确保画面越看越清晰、越看越好看。 长虹治愈系 AI TV则另辟蹊径,追光系列 Q10Air凭借首创贯穿式漫反射AI光翼,用色彩渲染气氛,打造情绪疗愈场景。但「情绪合伙人」的概念能否超越营销话术,仍需用户真实反馈验证。 ### 05 ### 反思与展望:技术狂飙中的冷思考 AWE 2025的炫目创新背后,暗流涌动的是整个行业的集体焦虑。 当AI成为标配,具身智能尚处萌芽,跨界者虎视眈眈,传统巨头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终极命题:技术创新究竟应该引领需求,还是适配需求?海信全家筒的功能冗余折射出企业对市场份额的饥渴;石头科技的技术路线摇摆暴露了跨界创新的试错代价。这些矛盾揭示出,家电行业正站在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既要避免陷入“为创新而创新”的内卷漩涡,又不能错失技术跃迁的历史机遇。 或许,真正的破局之道在于回归用户价值的本质思考。当长虹试图用电视治愈都市情绪时,当卡萨帝冰箱开始定制营养膳食计划时,我们看到了家电从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的升华可能。 未来的竞争,或许不在于谁能制造最酷炫的技术,而在于谁能用技术创造最温暖的生活体验——这,才是AWE 2025留给行业最深刻的启示。(更多大家电行业相关信息,雷峰网正在持续关注,可添加作者微信Angiee0620交流。)
苹果CEO蒂姆·库克(Tim Cook)最近又来到了中国,前两天现身北京参加了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还饶有兴致地攀登了景山公园。现在又跑去了浙江杭州,多名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目击到库克来访影视飓风。 从网友们晒出的照片中可以看到,**库克与影视飓风创始人Tim(潘天鸿)亲切同框。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他们还与在场人员共同拍摄了一张大合照。**   库克还特意为影视飓风的员工在苹果电脑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一举动无疑给员工们带来了极大的惊喜与鼓舞。 **除了影视飓风之行,库克还见了另一位知名UP主“老师好我叫何同学”(何世杰)**,何世杰向库克展示了自己用记忆金属精心制作的一盆花,两人还在西湖边共同享用了下午茶。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8440.htm)
自RTX 5090和RTX 5080发布以来,其库存和价格一直令人堪忧,RTX 50系列显卡的官方建议零售价(MSRP)早已形同虚设。**而如今,情况可能会进一步恶化,RTX 5080的价格可能会涨到比MSRP高出60%的地步(MSRP价格为999美元)。** 据Moore’s Law Is Dead最新爆料,一位“主要”AIB的消息人士透露,他们目前向经销商提供的RTX 5080价格已超过1400美元,而零售商之所以愿意以如此高的价格购买,是因为AIB告诉他们“情况可能会变得更糟”。 **这位AIB消息人士表示,他们预计RTX 5080的价格将保持在MSRP的35%以上,而如果美国的301条款关税生效,这一数字可能会飙升至60%。**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326/e2e624f3-9dbb-4f30-a430-744176978b13.png) AIB解释称,他们获得的美国301条款关税豁免将于6月到期,如果豁免到期且关税实施,RTX 5080的价格将大幅上涨。 目前来看,RTX 50系列显卡的价格短期内不太可能下降,经销商也难以以合理的价格采购到显卡,在这种情况下,玩家要么选择等待,要么支付更高的价格购买显卡。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8436.htm)
最早推出Transformer架构的Google,一度在大模型竞赛中落后。好在随着Gemini的不断进化,Google正在回到第一梯队。3月26日,Gemini 2.5 Pro上线,这个模型一经推出就登顶各大榜单,在Chatbot Arena上较第二名高出整整39分! Gemini 2.5 Pro是一款推理模型。Google表示,推理能力不仅仅指分类和预测,而是指系统分析信息、得出逻辑结论、融入上下文和细微差别,以及做出明智决策的能力。 据悉Gemini 2.5 Pro 目前支持 100 万 token 的上下文窗口,很快将推出200万token的上下文窗口,继承并发扬了 Gemini 模型的优势——原生多模态能力和超长上下文长度。 这让它能够理解海量数据集,并处理来自多种信息源的复杂问题,包括文本、音频、图像、视频,甚至完整的代码仓库。 在Chatbot Arena(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SkyLab 和 LMSYS 的研究者开发,主要用于根据人类偏好评估大语言模型的性能)上,Gemini 2.5 Pro以横扫所有类别的显著优势排名第一,并且比紧随其后的Grok-3整整高出了39分。  同时Gemini 2.5 Pro还获得了创意写作、指令遵循和长查询三大领域唯一的冠军。  此外,Gemini 2.5 Pro成功登顶了视觉竞技场(Vision Arena)排行榜榜首。  在网页开发领域,作为首个实力媲美 Claude 3.7 Sonnet 的模型,Gemini 2.5 Pro成功获得了网页开发竞技场(WebDev Arena)的第二名。  不仅如此,Gemini 2.5 Pro在Humanity’s Last Exam(no tools),GPQA和 AIME 2025等数学和科学基准评测中同样表现卓越。 Humanity’s Last Exam (no tools)即 “人类的最后考试(无工具)”,这里的 “无工具” 指在进行该考试时,不允许使用外部工具,如搜索引擎、数据库等。已往实验显示,最先进的 LLMs 在 HLE 上的准确率普遍低于 10%,且存在信心与能力失衡、推理效率低等问题,表明当前 LLM 的能力与人类专家在封闭式学术问题上的前沿能力之间的差距。在这一背景下,Gemini 2.5 Pro 18.8%的成绩显得非常突出。  据悉,Gemini 2.5 Pro 已在 Google AI Studio 和 Gemini 应用中,向 Gemini Advanced 用户开放,并将在 Vertex AI 上推出。 而它会在未来几周内公布定价方案,用户可以在更高使用配额下,将模型应用于大规模生产环境。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8432.htm)
无限更新。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https://www.ifanr.com) |[原文链接](https://www.ifanr.com/1618727) ·[查看评论](https://www.ifanr.com/1618727#comments) ·[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ifanr)
<blockquote><p>凭借其在代码生成和数学计算能力上的显著提升,以及极具竞争力的性价比,DeepSeek-V3不仅为软件开发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也为整个软件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将深入探讨DeepSeek-V3的发布如何从多个角度推动软件行业的变革,包括降低开发成本、加速AI在企业端的渗透以及助力中国软件企业的国际化进程。</p> </blockquote>  近期,DeepSeek 发布了 V3 最新版本:DeepSeek-V3-0324,科技圈一片炸裂! 首先,DeepSeek 在代码、数学等能力上又有了质的提升。 一位海外AI博主称,V3 的代码能力已经能够和Claude Sonnet 3.5一决高下。 要知道,后者一直是 AI 编程效果最好的大模型。 除了能力炸裂,DeepSeek-V3 还延续了超高性价比。 比如,V3 的输出价格为每百万tokens 8元,而 open AI 最新的o1-pro定价则达到了每百万 tokens 600美元,是 V3 的500 倍以上! 实在是太太太离谱了。 那为什么说,V3 的发布意味着中国软件行业离颠覆,又近了一步呢? 这要从三个角度去看。 首先,“AI 编程”对软件行业有着极深远的影响。 标准化软件存在的最大意义,就是节约开发成本——毕竟买一套成熟的软件,可以节约 80% 的开发工作量。 但问题是,如果开发的成本降低了 90% 呢? 那么甲方就会更多的倾向于采用自研。 从另一面来看,这对于软件行业来说也是一个机会。 因为它意味着软件公司可以给甲方提供更为个性化、性价比更高的服务。 以前,软件项目经理最首要的工作任务,就是控制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从而减少二次开发成本。 而随着 DeepSeek 能力的飞跃,二次开发的成本越来越低,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成本也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降低。 这就意味着甲方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服务,而软件公司也能赚到更多的收入。 这对于软件行业的影响非常深远。 第二,AI 将加速在 B 端的渗透 前段时间 DeepSeek 大火,无数企业私有化部署 DeepSeek,到现在,实际应用情况如何呢? 我做了一些调研,结果不是特别乐观。 首先就是很多私有化部署都是割韭菜,效果不如官方网站,员工不愿意用。 其次就是实际落地效果堪忧。 比如 AI 问数:给领导演示还行,真正用起来根本不敢信。 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呢? 首先是短期的泡沫肯定存在,比如这种一窝蜂的私有化部署。 更重要的还是 2 点: 1)大部分中国企业在线化程度不高 说白了,AI 训练的核心是“在线数据”,而最能发挥 AI 价值的也是“在线场景”。 这也是为什么,吃到 AI 第一波红利的企业,必然是互联网平台,因为他们拥有最多的“在线数据”,以及最多的“在线场景”。 但是,中国大部分企业都是传统企业,他们连信息化建设都没完成,AI 时代还需要抓紧补课。 2)AI 本身还存在缺陷 比如 AI 的幻觉问题,一直都是 AI 在 B 端落地最大的困扰。 但是,DeepSeek V3 的发布,再一次证明 AI 还在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进化:能力越来越强,成本越来越低。 这就意味着,也许在不久以后,AI 智能体这种全新的软件形态,就会彻底颠覆掉现有的软件形态。 关于这一点,我在《AI 时代,企业软件将被彻底颠覆》一文中有详细阐述,这里就不再敷述。 第三,中国软件出海会加速 中国软件公司为什么不赚钱,一个核心的原因就是老在国内内卷,没有打开海外市场。 但随着大模型的出现,这一情况正在悄悄发生变化。 虽然中国很多头部软件公司的主体业务还在国内,但是很多新一代创业者已经借着 AI 的东风在海外打开了市场。 比如最近大火的 Manus,其背后的创业者肖弘,就彻底放弃了国内的 SaaS 生意,在海外推出了 AI 工具 Monica,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而随着 DeepSeek 的不断进化,就意味着中国软件公司可以在一个世界领先的技术平台上,开发出世界最领先的 AI 智能体。 这相当于打破了 SAP、Oracle 多年积累的产品优势,破解了中国软件一直处于追随位置的“魔咒”,把大家拉到同一水平线起跑 。 在这里,我也强烈建议国内软件公司在研发 AI 智能体的时候,直接面向海外市场,从一开始就避免重蹈“窝里斗”的覆辙。 从这个角度来说,DeepSeek 不仅仅是中国 AI 行业的大救星,也是中国软件行业的大救星。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ToB老人家】,微信公众号:【ToB老人家】,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blockquote><p>作为一名产品经理,你是否经历过这样的场景:需求评审会上,开发同事频频皱眉,测试同学反复确认细节,最终需求文档被“打回重造”?或是上线后才发现逻辑漏洞百出,被迫紧急加班填坑?这些问题,往往源于需求文档的质量不足。</p> </blockquote>  一份高质量的需求文档,不仅是产品设计的蓝图,更是团队协作的纽带。本文将结合自创的“三知四会一准备”方法论,从用户视角分享如何输出逻辑严谨、结构清晰的需求文档,助力产品经理提升需求评审通过率,打造高效协作的研发流程。 ## 一、需求文档的作用是什么? - **传达产品开发需求:**清晰且全面地阐述产品从功能特性到设计细节等各方面的开发需求,让参与产品开发的各方人员,无论是研发、设计还是测试,都能精准把握产品目标,确保开发工作朝着正确方向推进。 - **制定产品质量控制标准:**文档详细罗列了产品需要达成的各项指标,这些指标构成了产品质量控制的依据,后续开发过程中的质量检测、验收等环节都依此进行,保障最终产品质量符合预期。 - **保证团队成员沟通顺畅:**作为一个统一的信息源,需求文档让团队成员无论处于何种岗位,都能基于相同内容交流,避免因对产品理解不同而产生沟通障碍,大大提升沟通效率与准确性。 - **满足不同协同人员诉求:**对于产品经理、程序员、设计师等不同协同人员,需求文档以各自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相关内容,使他们明确自身工作在整体产品框架中的位置与要求,更好地开展协作。 - **归档查询:**需求文档完整记录了产品开发的初始需求与变更过程,将其归档便于日后随时查询,为产品的迭代升级、问题追溯以及经验总结提供了详实可靠的资料。 ## 二、为什么你的需求文档总被吐槽? 需求文档的常见问题可归纳为三类: - **结构混乱**:文档冗长无重点,开发“读不懂”; - **逻辑漏洞**:关键场景未覆盖,开发需反复确认; - **表达模糊**:需求描述“一句话带过”,语义歧义频发。需求没有及时更新,导致完成效果与文档描述不一致。 这些问题背后,本质是产品经理缺乏对需求文档的系统性思考。那在介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先思考一个问题:好的需求文档的标准是什么? ## 三、好需求文档的标准 - 结构清晰、简洁 - 逻辑严谨、周全 - 论述详细、全面 - 语义明确、无歧义 - 有修改历史 知道了好需求文档标准,接下来我们一一分析一下写不好的原因 - 结构不清晰——不知道受众需要什么,不知道该怎么搭结构 - 逻辑不严谨——对业务不熟,不知道该考虑哪些 - 详述不全面——对业务不熟,不知道受众需要看什么 - 语义不明确,有歧义——不熟,不了解,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升 - 没修改历史——增加修改历史 ## 四、写好需求文档的底层逻辑:三知四会一准备 要写好需求文档我们需要做好两个准备:心理准备、能力准备  - **心理准备:**要把需要需求文档当成一个产品去做,服务好每一类受众,充分考虑用户体验。 - **能力准备**:核心是要做到三知四会。知道文档受众是谁、需求场景、需求目标;会分析、会调研、会搭结构、会表达。 ### 4.1 三知:成功的关键 **1)知受众** 一份需求文档需要服务多角色协作,而不同角色的职责与目标差异决定了他们对文档的关注点截然不同。以下是常见角色的核心诉求解析:  **2)知场景** 写需求之前一定要问一问自己需求场景是什么?解决用户什么痛点,为用户带来什么价值?需求场景有没有挖透? **3)知目标** 需求的核心目标是什么?是提升转化率、优化用户体验,还是支撑战略落地? ### 4.2 四会:掌握需求落地的核心技能  1)**会分析** 用户想要的和说出来的不是一回事,需求分析的目的是重塑用户原始需求,挖掘真实需求,从而将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开发需求。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需求分析工具 **(1)KANO(卡诺)模型:**是对用户需求分类和排序的工具。 适用需求类型:在产品规划阶段用于排版本优先级,在需求方案阶段用于大专项梳理产品功能清单 - **基础(必备)需求**:一期必须要做的主流程需求,不做项目就不完整,满意度会大幅降低 - **期望(意愿)需求**:不做客户满意度会降低,做了会提升 - **兴奋(魅力)需求**:用户意想不到的,会大幅提升满意度,没有也不影响用户满意度 - **无差异需求**:用户根本不在意,做不做无所谓 - **反向(逆向)需求**:用户根本没有此需求,提供后满意度会下降  **注意**:没有绝对界限的需求层级,个体有差异,群体也有差异,结合使用场景、目标人群具体区分 **(2)PSP分析法**:是P(person)、S(scenes)、P(paths)的简写,即“角色-场景-路径”分析法。角色是指对同一个功能,不同角色的需求不一致。在面对一个需求的时候要搞清楚提这个需求的人的角色是什么。能不能在一条完整的路径上满足各个角色的需求,而不是只满足这个需求中的某一部分。 适用需求类型:适用于任何需求 **(3)5W1H分析法**:六何分析法,What(是何)、Why(为何)、Who(何人)、Where(何地)、When(何时)、How(如何) 适用需求类型:适用于任何需求,还原用户使用场景,帮助我们深入思考产品设计是否合理 - What:用户可以用这个产品或功能能做什么?产品或功能为用户解决什么问题?——定义本质 - Where:用户在哪里会用这个产品或功能?——地点 - Why:用户为什么用你的产品,而不用别的产品?为什么需要这个功能?和其它产品有什么区别?——特色是什么 - When:用户在什么时候会用这个产品或功能?——使用场景 - Who:谁是我们的用户群?产品或功能为谁设计?——受众 - How:用户如何使用这个产品或功能?——体验 - Value :产品的价值? **(4)穷举抓重点法**:穷举所有可能性,然后选择出重点需求,在这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总结抽象出一种通用功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适用需求类型:适用于在方向上左右为难的新能力,或在方案上比较难决策的优化需求,默认逻辑类 **(5)HMW分析法**:“How might we”的简称,即:我们可以如何,我们可以怎么样。主要适用于头脑风暴前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向,扩展我们的思路,而不是局限在具体的解决方案里,在产品新功能设计中应用尤为重要。 适用需求类型:适用于创新专项 最后总结一下各种分析方法的用法以及适用需求类型  **2)会调研** (1)用户调研:捕捉真实需求的显微镜 - 三维度调研法:定量调研、定性调研、行为观察 - 数据转化工具:用户画像构建模板(含人口属性 / 行为特征 / 痛点优先级),用户旅程图绘制(接触点→情绪曲线→机会点标注),KANO 模型需求分类(必备型 / 期望型 / 魅力型 / 无差异型)。 (2)竞品调研:建立产品坐标系的望远镜 四象限竞品分析法: - 直接竞品(功能重合度 > 70%):进行功能点拆解对比。 - 间接竞品(满足同类需求):分析商业模式差异。 - 潜在竞品(技术替代型):关注前沿技术应用趋势(如 AIGC 对传统设计工具的冲击)。 - 跨行业竞品:寻找可迁移的创新点。 市场定位对比(雷达图) SWOT 矩阵(重点标注可借鉴的 Opportunity) (3)市场/行业调研:把握时代脉搏的指南针 - 数据获取渠道:权威报告(艾瑞 / 易观 / Statista)、政策文件(工信部 / 发改委官网)、技术白皮书(华为 / 阿里研究院)、投融资数据(36 氪 / IT 桔子)。 - 分析维度:市场规模预测(PESTEL 模型)、产业链图谱绘制(上游→中游→下游)、技术成熟度曲线(Gartner)、政策合规性清单(如 GDPR / 数据安全法)。 **3)会搭结构** (1)建立需求功能树 (2)确立三级大纲 - 一级大纲:较独立的模块或一个需求中两个不同的功能,能独立提测的功能模块 - 二级大纲:一个独立模块中的细分功能 - 三级大纲:按需取舍,大项一般需要至少三级 需求文档结构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据不同需求采用不同结构和表达方式 新专项有新概念的需要有名词解释和具体业务介绍,评审记录 **注意事项:** (1)一个功能一个章节 (2)前台和后台分开写 - 前台功能:则更侧重的是信息架构、页面展现、用户体验,所以在原型设计和关键交互要求是需要重点说明的 - 后台功能:侧重的是数据处理和存储,所以在数据项定义、数据流转、规则说明等方面需要进行完整说明 (3)不同页面分章节写 **4)会表达** 需求文档表达上的常见问题: - 流水帐式描述,文字密密麻麻,没有重点,不直观——能用图的用图 - 简单的事情写复杂了 - 文字表达能力欠佳  **(1)产品架构图**:是一种表达业务层级和关系的工具,是对业务的一种收集、提炼、拆解、归纳、分类的一个过程 适用范围:新能力 步骤:分层、分模块、分功能 **(2)业务流程图**:是按顺序描述某一事项执行过程(或流程)的图形化展示形式,主要包括活动和流程流向,如果有多种角色参与还需要泳道图。 特点:时序性(有时间先后顺序) 注意:有始有终、有粗有细(流程比较复杂时,不要把所有内容都扔在一个流程中) **(3)功能流程图**:是表述任务的,强调的是功能之间的逻辑和因果关系,且可以具体表达每个页面内所包含的功能 **(4)页面流程图**:页面之间的流转关系,三要素:页面、操作、连接线 注意: - 能用表格的用表格:具体功能逻辑及交互说明、影响点梳理、适配能力清单……重点/特殊逻辑需要高亮 - 优化项三步走:现状、问题、解决方案——避免一句话需求 - 全文专有名词表达一致,最好要有流程图。复杂需求需要有名词解释、评审记录 ## 五、从“写好文档”到“驱动价值” 需求文档本身就是一款需要精心设计的产品。当它能够同时满足开发者的逻辑洁癖、测试者的边界执着、交互师的流程强迫症、评审者的合规焦虑、运营者的落地饥渴,以及未来维护者的考古需求时,这份文档就真正成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石。 **“无招胜有招”的秘诀**:方法论是基础,大家需要先深刻理解,加上刻意练习,真正的高手会在实践中灵活变通,达到无招胜有招。不妨从下一个需求开始,尝试用一张架构图替代千字描述,用一次深度调研避免逻辑漏洞——相信你的文档,会成为团队信赖的“产品说明书”。 本文由 @纷享产品人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