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份额追踪网站 Statcounter 目前报告称,Android 15 的市场份额为 10.06%,这是其自2024 年 9 月推出以来首次突破 10% 的里程碑。这是 Android 的最新稳定版本,但由于 Android 更新到达用户的速度较慢,它的使用率目前才超过 10%。  Android 14 在 2025 年 1 月达到峰值 37.08%,此后一直在下降。最近一个月,这一比例为 33.44%。Android 13 的比例也从 17.38% 下降到 16.94%。对于那些不太熟悉 Android 更新并对这些数据感到震惊的 iPhone 用户来说,重要的是要明白,如果 Android 用户的设备仍然受支持,他们仍然可以从原始设备制造商 (OEM) 获得安全补丁,以及从Google获得核心组件的更新。  来源:Statcounter 回顾数据,有趣的是,与 Android 14 相比,Android 15 的普及似乎需要更长的时间。Android 14 于 2023 年 10 月发布,到 2024 年 2 月,其市场份额已达到 12.58%。这比 Android 15 的普及速度要快得多,后者在同一时期仅达到了 3.3%。 普及速度较慢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三星推迟发布 OneUI 7. 鉴于三星是 Android 领域的主要参与者之一,这将对 Android 15 的采用产生重大影响。 OneUI 7 已于 4 月初率先在 Galaxy S24 和 Z Fold 系列上推出。以下是具体的推出时间表: 四月:Galaxy Z Fold 5、Galaxy Z Flip 5、Tab S10+/S10 Ultra、Galaxy S23/S23+/S23 Ultra、S24 FE。 五月:Galaxy Z Fold 4、Z Flip 4、Galaxy Tab S9/S9+/S9 Ultra、S23 FE、Z Fold 3、Z Flip 3、A34、A35、S22/S22+/S22 Ultra、Tab S8/S8+/S8 Ultra、S21/S21+/S21 Ultra、Galaxy A16、Galaxy Quantum 5、Galaxy Quantum 4。 六月:Galaxy Tab S9 FE/S9 FE+、Galaxy A73、A53、A33、A25、A24、A15、Quantum 3、Jump 3、Jump 2、Buddy 3、Galaxy Tab A9/A9+、Tab Active 5、Tab Active 4 Pro、Wide 7。 希望未来几个月推出的 OneUI 7 能够显著推动 Android 15 的普及。到 7 月、8 月或 9 月左右,所有符合条件的设备都可能完成升级,届时我们将对情况有更清晰的了解。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6730.htm)
Statcounter 报告称,过去 12 个月,全球桌面浏览器市场份额几乎没有变化。尽管面临诸多监管挑战,Google Chrome 浏览器依然保持着压倒性的优势,占据 65.02% 的市场份额,但到 2025 年 4 月,这一份额下降了 0.62 个百分点。 一年前,也就是 2024 年 4 月,微软Edge 的市场份额为 12.97%。到 2025 年 5 月,微软的浏览器份额为 13.29%(一个月内下降 0.08 个百分点,同比增长 0.32 个百分点)。尽管 Edge 是 Windows 10 和 11 的默认浏览器,尽管很难从操作系统中删除,尽管微软竭尽全力让用户从 Chrome 迁移到 Edge(其中一些措施相当激进,公开对用户不友好),但 Edge 似乎仍然永远停留在其全球 13% 的市场份额上(最高点为 2025 年 2 月底的13.9% )。 [](https://cdn.neowin.com/news/images/uploaded/2025/05/1746094560_statcounter-browser-ww-monthly-202404-202504.jpg) 来源:[Statcounter](https://gs.statcounter.com/browser-market-share/desktop/worldwide#monthly-202404-202504) 不过,在一些国家,微软的情况要好一些。例如,在英国,Edge 的市场份额高达 21.78%,而 Chrome 的市场份额为 52.45%。但在印度,Chrome 的市场份额高达 86.22%,而微软Edge 一路下跌,仅剩 5.65%。 苹果的Safari浏览器是全球第三大最受欢迎的桌面浏览器,市场份额为7.95%(2025年4月下降0.3个百分点)。Firefox浏览器以6.14%的市场份额(增长0.12个百分点)位居第四,Opera浏览器以3.04%的市场份额(增长0.1个百分点)位列第五。 [您可以在官方网站上](https://gs.statcounter.com/browser-market-share/desktop/worldwide#monthly-202404-202504)找到有关 Statcounter 最新浏览器调查结果的更多信息。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6728.htm)
Canalys 最新研究显示,2025 年第一季度,苹果实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 13% 的同比增长,全球 iPhone 出货量达 5500 万部,全球市场份额从一年前的 16% 上升至 19% 。苹果的表现与更广泛的智能手机市场形成了鲜明对比,后者全球出货量仅增长 0.2%,为 2.969 亿部。  三星以6050万台的出货量和20%的市场份额继续保持领先,但相比去年仅增长了1%。小米以4180万台的出货量位居第三,vivo和OPPO紧随其后,市场份额均在8%左右。 美国智能手机市场成为一大亮点,同比增长12%,主要得益于iPhone的销量。Canalys的Le Xuan Chiew表示:“苹果在预期的关税政策出台前积极囤积库存”,这帮助其保持领先地位。  苹果公司近期一直在通过加大在印度的 iPhone 15 和 16 标准机型以及 iPhone 16 Pro 机型的生产力度来实现生产多元化。由于两国之间关税政策的持续波动,苹果公司正进一步将销往美国的生产转移到印度,以降低未来的风险敞口。 第一季度各区域需求差异较大。美国市场大幅增长,中国市场受益于政府补贴,但此前表现强劲的印度、拉丁美洲和中东等市场则出现明显下滑。 Canalys 预计,由于库存调整以及进口关税波动导致消费者信心减弱,美国智能手机市场将在未来两到三个季度经历大幅波动。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6726.htm)
4月,搭载本代高通和联发科旗舰芯片的影像旗舰和一些小迭代都登场了,新机型非常多,再加上国补和即将到来的618,估计很多朋友都有点按耐不住换机冲动了,那废话不多说,我们直接正文。   第一名:vivo X200 Ultra 处理器:骁龙8 Elite 平均分:2953489 目前最受瞩目的顶级旗舰之一,14mm、35mm和85mm焦段的三颗镜头配上2x ISZ的28mm、70mm,刚好非常完美的覆盖手机用户相对常用的中近焦段,轮长焦那更是vivo的看家本领。 而且虽然主打影像,但性能释放依旧干脆,特别是在游戏体验上,vivo X200 Ultra有着完全不像Ultra的流畅丝滑。 在vivo X200 Ultra上冠以“全能”二字,绝对不为过。 第二名:vivo X200s 处理器:天玑9400+ 平均分:2911649 vivo X200系列的新成员,很多人认为是X200的半代升级,但升级有点多,毫不夸张的说是从旗舰标准版一跃变成了全能小水桶。 天玑9400到天玑9400+虽然没有新的特性,只是官方超频0.1GHz,芯片的体质更好,在高负载场景下的稳定性还是有优势的。 第三名:vivo X200 Pro 处理器:天玑9400 平均分:2872738 上个月的榜首,随着4月新机的发布被挤到了第三,但是实力依旧顶尖,作为首批搭载天玑9400的旗舰手机之一,vivo X200 Pro对这颗处理器有着相当深入的了解与调教,充分发挥了这颗处理器的潜力。 在性能之外,vivo X200 Pro无论是外观质感、影像能力还是系统流畅度、续航可靠性,都有着目前国内Android手机中第一梯队的表现。  第一名:iQOO Z10 Turbo 处理器:天玑8400-满血版 平均分:1800196 第二名:REDMI Turbo 4 处理器:天玑8400-Ultra 平均分:1699698 第三名:一加Ace 3V 处理器:骁龙7+ Gen 3 平均分:1418257 可能很多朋友好奇为什么骁龙8s Gen4的两款机型都未出现? 这里得给大家解释一下,安兔兔的旗舰/次旗舰定位自于芯片厂商对于芯片的定位,骁龙8s Gen4也是骁龙8系,它的定位依旧是旗舰,同样,如果未来有天玑9400e,作为天玑9系,它的定位也还是旗舰。  第一名:OPPO Pad 4 Pro 处理器:骁龙8 Elite 平均分:2849493 第二名:vivo Pad 5 Pro 处理器:天玑9400 平均分:2640803 第三名:OPPO Pad 3 Pro 处理器:骁龙8 Gen3 平均分:2095666 平板榜单的变化就来自于4月份的两款平板新品,刚好来自OV两家,也刚好搭载的是高通和天玑两家,可以说相当有代表性了。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6724.htm)
由于 Windows 10 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失去官方支持,许多计算机将无法运行 Windows 11。对于那些愿意尝试的人来说,ArduinOS 可能是一个不错的 Linux 发行版,最新版本[ArduinOS 1.3](https://news.anduinos.com/post/2025/4/30/announcing-anduinos-13)刚刚发布。  ArduinOS 1.3 基于 Ubuntu 25.04,这意味着它将被支持到 2026 年 1 月。ArduinOS 对读者的潜在吸引力在于它运行着一个高度定制的 GNOME shell,它从 Windows 11 中汲取了许多灵感,包括居中的“开始”按钮和固定的应用程序。 本次更新的一大亮点是引入了我们之前介绍过的GNOME 48。该 Linux 发行版的开发者还预装了 GNOME Software 和 Flatpak,以便更轻松地安装应用程序。此外,还有一些小改进,例如新增了 Super + V 快捷键以显示剪贴板历史记录、修复了 Firefox 本地化问题以及 HDR 支持。 ArduinOS 目前似乎还不是一个特别知名的操作系统,因为它甚至没有进入 Distrowatch 的前 100 个 Linux 发行版。此外,它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无法在版本之间进行就地升级](https://github.com/Anduin2017/AnduinOS/discussions/42),但维护人员正在考虑解决这个问题。 尽管如此,考虑到它是一款受 Windows 启发的 Linux 发行版,无需进行任何设置,在虚拟机或备用电脑上尝试一下确实很有意思。请注意,在 Google 上搜索“ArduinoOS”会显示大量关于 Arduino 开发板的搜索结果。这两个项目并无关联。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6716.htm)
 今天,育碧公布了《刺客信条:影》首年后续更新计划路线图,重点介绍了一系列将逐步扩展游戏体验的更新内容。这些更新中包含了所有玩家均可体验的免费内容,包括额外的故事剧情、特别合作内容、根据社区反馈进行的更新以及全新奖励等等。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除了常规的稳定性和平衡性更新外,还计划定期推出免费更新内容,以持续丰富玩家体验。除了不断更新的 Animus 内容外,玩家还可以期待全新的沉浸式自定义选项、新的难度设置、新的模式、备受期待的“新游戏+”、展现玩家喜爱角色的免费任务、一些非常特别的合作内容,以及我们正在努力推进的由玩家社区驱动的优化。   # “淡路之爪”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我们的第一个扩展包——“淡路之爪”——将于今年晚些时候推出。所有预购《刺客信条:影》的玩家均可免费获得此扩展包,它将开放淡路岛——一个全新的区域供玩家们探索,在《影》的故事接受后继续延续奈绪江和弥助的冒险。玩家们可以期待面对新的敌人、两位角色的新技能,以及奈绪江独有的全新武器——长棒。敬请期待,我们将为您揭晓更多内容!在此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还有什么惊喜! # 全新故事碎片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们还会推出多个免费内容,我们称之为“故事碎片”。这些全新的免费任务将增添新的玩家技能、新的盟友、新的世界活动,并深入一些备受喜爱角色的背景故事。每个新内容都会扩展主游戏内容。我们的第一个“故事碎片”将在5月初的更新中推出,名为“路易斯·弗罗伊斯的心血”:它将带您深入了解这位耶稣会历史学者,他关于日本战国时代的著作至今仍流传不衰。 # 跑酷更新 对于所有跑酷爱好者来说,我们将添加新的跑酷交互和优化功能,首次更新将于5月下旬发布。在首次更新中,我们将添加玩家呼声不断的蹬墙后跳、重置动画后的蹬墙侧跳,以及名为“垂直边缘跳”的全新跑酷动作。这个动作允许两个角色跳跃并抓住屋檐和较低的悬垂部分——当无法进行壁面跑时,这一动作尤为实用。我们将在未来一年内添加更多跑酷小技巧并进行优化改进,不断完善,让您时刻做好准备! # 拍照模式更新 除了跑酷功能外,我们还扩展了拍照模式,新增了滤镜和贴纸、角色姿势和面部表情,甚至还添加了环境音乐供您欣赏。所有这些功能都旨在让您在捕捉封建日本之美时拥有更多选择和舒适的体验。 # 社区反馈更新 社区反馈一直是团队在整个开发过程中的核心关注点,即使在《影》发售后,团队也依然坚持这一理念。4 月 8 日,我们发布了首个重要补丁,修复了一系列错误,并带来了诸多游戏体验上的改进,例如马匹自动跟随、城市移速提升、单一精通节点重置以及商人和铁匠的多物品批量选择功能。完整补丁说明请[点击此处](https://zh-cn.ubisoft.com/assassins_creed/news_detail?id=4210%20)。 我们将于6月发布第二次社区反馈更新,届时玩家将能在对话和过场动画中切换头部装备显示,并进一步定制沉浸式体验:您可以自由关闭个别视觉效果,例如战斗中的武器闪光、黑白(和红色)技能滤镜、目标暗杀完成的庆祝效果,以及在角色消失时关闭潜行轮廓。我们还将扩展警报系统,并将其引入开放世界,为您带来更多挑战! # 更多精彩内容即将定期发布 未来的更新将带来更多免费的 Animus Hub 内容,以及一个内容丰富的“新游戏+”模式,该模式还将提高等级上限。对于寻求挑战的玩家,我们正在努力打造更高难度的战斗和潜行模式,确保所有玩家“无一幸免”…… 我们计划定期推出这些免费更新,让游戏体验保持新鲜、愉悦,并不断进步。我们也会为大家准备一系列惊喜,并将很快公布特别合作和其他精彩更新。
补贴是面子,里子是长期构建的即时配送基础能力、对需求和供给精细化的运营能力,以及承接流量令其转化为真正业务收益的实力。
当地时间5月1日上午10:23,OpenAI创始人奥特曼发文向GPT-4告别:**“再见了,GPT-4。你掀起了一场革命。我们将自豪地将你的重量保存在一个特殊的硬盘中,以便将来送给一些历史学家。”** 据报道,OpenAI此前宣布,**自2025年4月30日起,GPT-4将从CHATGPT中退役,由GPT-4o完全替代 ,不过GPT-4仍将在API中提供。** OpenAI表示,在面对面的评估中,GPT-4o在写作、编码、STEM等方面持续超越GPT-4。最近的升级进一步改进了GPT-4o的指令跟踪、问题解决和对话流程,使其成为GPT-4的自然继承者。 据悉,**GPT-4于2023年3月发布**,较上一代GPT-3.5有了显著提升。**而GPT-4o是OpenAI为聊天机器人ChatGPT发布的一款多模态大模型,于2024年5月14日发布,其中 “o” 代表 “omni”,意为 “全能”。** 该模型可以使ChatGPT能够处理50种不同的语言,并接受文本、音频和图像三者组合作为输入,生成文本、音频和图像的任意组合输出。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6714.htm)
**爆料大神Evan Blass(@evleaks)今天晒出了一张邀请函照片,透露三星将在5月13日发布Galaxy S25 Edge超薄旗舰。**据悉,三星Galaxy S25 Edge手机将在中国和韩国市场首批开售,5月14日至20日开始接受预订,5月23日正式发售。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01/23b0c04687fd43718360b7ba6a246abd.jpg) **三星最早在S25系列发布会上展示了Galaxy S25 Edge,这是全球最薄的骁龙8至尊版旗舰,并预告稍晚发布。** 这个超薄机身给三星量产计划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此前有多方爆料称该机会在4月发布,结果最终延期。  **Galaxy S25 Edge的三围尺寸为158.2mm×75.5mm×5.84mm,与传闻中苹果新机iPhone 17 Air的5.5mm非常接近,**两大国际巨头,也是宿命对手,今年不约而同的看上了超轻薄赛道。 不过这种极致轻薄是需要代价的,**Galaxy S25 Edge的电池容量只有3900mAh,同时也只支持25W快充,续航表现实在堪忧。**  其他配置方面,Galaxy S25 Edge采用6.7英寸中置挖孔直屏,支持1-120Hz自适应刷新率,直角中框方案,机身采用陶瓷背板与装甲铝边框组合。 **核心搭载三星定制版骁龙8 Elite芯片,支持AI图像生成与实时视频摘要功能。** 后置相机采用双摄方案,包括2亿像素的主摄和1200万像素的超广角镜头,其中主摄是S24 Ultra同款的ISOCELL HP2。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6712.htm)
亿万富豪马斯克表示,他正在考虑派遣政府效率团队前往美联储,并称美联储位于华盛顿特区总部耗费大量资金的翻新工程是政府铺张浪费的一个例证。“毕竟,这些都是纳税人的钱,我认为我们确实 —— 我们绝对应该 —— 看看美联储是否真的在他们的室内设计师身上花费25亿美元,”马斯克周三在白宫对记者表示。 美联储长达多年的总部翻新工程成本截至2022年已膨胀至25亿美元,美联储将这一数字归因于2021年项目启动以来建筑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的上涨,而当时正值通胀开始飙升。 “这令人瞠目,”马斯克说道。  美联储并不依赖国会拨款来维持运营,而是依靠其资产负债表上持有的证券所产生的收益。然而,近年来,随着利息支出的增加,美联储出现了赤字,引起了马斯克的注意。 马斯克建议政府效率部评估美联储,是总统特朗普试图对享有独立地位的美联储施加更多政治控制的最新例证,此举可能令仰仗美联储抑制通胀的投资者感到不安。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6710.htm)
Meta 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周三在公司第一季度业绩电话会议上指出,WhatsApp 目前每月用户超过 30 亿。WhatsApp 成立于 2009 年,2014 年被 Facebook 以 190 亿美元收购。目前,WhatsApp 仍然免费使用,并且不显示任何广告。 早在 2020 年,该应用的月活跃用户就已突破 20 亿大关,而随着最新里程碑的达成,它已成为除 Facebook 之外,少数突破 30 亿用户大关的应用之一。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4/1224/39f086dc0e4bc1c.jpg) 庞大的用户群使得 WhatsApp 成为 Meta 的关键业务,尤其是在该公司将重心押注于 AI 战略的当下。Meta 此前曾表示,WhatsApp 是其最大的AI 服务分发平台之一。 Meta 首席财务官 Susan Li 在电话会议上表示:“我们看到人们从多个不同的切入点与 Meta AI 互动。WhatsApp 仍然是我们旗下所有应用中 Meta AI 使用率最高的。” 她还指出,大多数 WhatsApp 用户在一对一聊天中与 Meta AI 互动。 扎克伯格表示,虽然 WhatsApp 提供了便捷的 AI 功能,但 Meta 必须采取不同的策略来推动其 AI 产品在美国等市场的普及,因为在美国,大多数人仍然倾向于使用手机自带的短信应用来发送信息。这正是该公司新发布的 Meta AI 应用的用武之地。 “我们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美国即时通讯市场的)领导者,但我们在美国的地位与 WhatsApp 在世界其他大部分地区的定位不同。因此,我认为 Meta AI 作为一款独立应用,对于在美国确立领导地位至关重要——作为人们使用的主要个人 AI。但我们将继续在所有这些不同领域全面提升用户体验,”他说道。 该公司表示,该聊天应用程序的商业平台 WhatsApp Business 正在增长,并占其应用程序系列带来的 5.1 亿美元收入的很大一部分。 Meta 一直在为 WhatsApp Business 测试 AI 工具。李彦宏周三表示,公司正在构建一个新的 AI 代理管理界面和仪表板,让企业能够利用自身信息训练 Meta 的 AI。这些信息可能包括企业网站、WhatsApp 个人资料、Instagram 和 Facebook 页面。此外,Meta 还在测试让企业在与客户聊天时激活 Meta 的 AI 聊天机器人。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6706.htm)
**李彦宏点名批评DeepSeek幻觉高。这回,他真的没错。但大模型的幻觉问题,又远非错与对那么简单。**DeepSeek-R1作为今年年初的新晋国产开源大模型,以强大的推理能力和更懂国人的文笔,在苹果美区App免费下载排行榜上力压ChatGPT一头,甚至一度成为“AI”的代言词。 然而,自从R1席卷全网后,关于它经常“胡说八道”的批评就不绝于耳,比如它实在太能编了,让人真真假假分不清。 除了用户端之外,李彦宏及其代表的大厂们也“苦”DeepSeek已久:一方面,大厂不得不依赖DeepSeek的泼天流量导入自身门户入口;另一方面,尽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发深度推理模型,其成果却难以突破用户心智。 在2025百度AI开发者大会的开幕上,李彦宏直接点出全民AI大模型 DeepSeek-R1 的痛点:“只支持单一模态、幻觉率较高、又慢又贵”。一番犀利评论,再度引发了各界对DeepSeek-R1以及大模型“幻觉”的评议。 但**出现强烈幻觉的并不止DeepSeek一家,**OpenAI在其内部测试中发现:o3/o4-mini虽然全面替换了o1系列,但是幻觉现象越来越强了;国内第一个混合推理模型——阿里通义的Qwen3也在X上被网友指出幻觉现象仍旧大量存在。  关于幻觉的解释有很多,尤其是当推理模型问世后,大家都认为推理模型的思考模式和模型性能攀升后,幻觉就会被消灭,但事实证明:幻觉的生存能力太强了,用户们还是常常被“LLM生编硬造,逻辑闭环的幻觉操作”看呆。 不过,另有一说:大模型的幻觉也算是创作力的副产品,并不完全是桎梏。 今天我们重新讲讲大模型幻觉,看看AI圈子最大的黑箱问题到底解决了没有,解决进度到哪了? **01** **李彦宏对DeepSeek-R1的批评确实有据可循。** AI数据服务公司Vectara的一项**HHEM幻觉评估中,DeepSeek-R1的幻觉率高达14.3%,**而其前代基础模型DeepSeek-V3仅为3.9%,R1的幻觉甚至要比V3的幻觉高出4倍。阿里通义的QwQ-32B-Preview的幻觉率则高达16.1%。   更值得注意的是,除了DeepSeek-R1和Qwen系列之外,纵观业内,几乎所有最先进的大模型都遭到了幻觉问题的挑战。一般来说,当新模型出现,幻觉程度就会低于其前身模型,但是这一常理性的现象并不在推理模型上适用。 OpenAI的内部评估系统卡里提供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他们设计了一项名为PersonQA的基准测试,用于衡量模型回答人物信息问题的准确性。结果发现,o3在PersonQA上的幻觉率上升到了33%,几乎是被全面替代的前代模型o1(16%)的两倍。轻量版推理模型o4-mini的幻觉率高达48%。  在最新出炉的一版Vectara的幻觉测试中,马斯克 xAI的Grok-3比Grok-2幻觉更严重,GoogleGemini 2.0系列中强调深度推理的Flash-Thinking版本比标准版幻觉问题更突出。 当业界追求更强推理能力的大语言模型时,事实准确性与生成内容一致性几乎无法“鱼与熊掌兼得”。  可见,**“幻觉”是当下大模型领域的通病,**而DeepSeek-R1正是该问题的显著案例之一。 每当新模型发布时,大家往往先入为主:**当推理模型出来后,模型能力大幅度提升,幻觉就会被逐渐消灭;相反,也有一种猜测,推理模型往往要比通用模型幻觉更强。但这些观点其实全都是错的。** 比如 o1 相对于 4o 并没有增加太多的幻觉,反过来也可以说,o1并没有大幅度降低幻觉。  o3和o4-mini 幻觉的提升连OpenAI的研究人员在系统卡论文中也说道“仍需继续研究”。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LLM的幻觉现象仍然是个黑盒,随着模型的不断发展,这层迷雾仍然笼罩在各大基础模型厂商的上空。 广义上,普遍认为像DeepSeek-R1这样的推理模型往往喜欢多轮思考,放大幻觉。 推理模型和深度思考模型通常采用多轮推理或长链式思考策略,通过逐步分解问题、生成中间步骤,最终得出答案。这种设计本来是为了模拟人类复杂的逻辑推理过程。但是,多轮思考也可能导致模型在每一步生成中引入微小的偏差或错误,这些偏差在后续步骤中被放大,促成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出现。 为什么大家再谈LLM的幻觉?除了百度等厂商为了应对DeepSeek的竞争,破除唯“DeepSeek论”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普通用户们在实际体验中越来越感到恐惧了。 这主要是因为大模型通过大规模训练数据,已经能够构建高度自洽、逻辑几乎闭环的知识体系,模型对语义上下文的理解和生成能力越来越强,幻觉却也越来越真实了。甚至产生了一种“性能与幻觉齐飞”的诡异现象。 可以说,**幻觉已经事实上不再是评判模型性能的主要标准了。** 大家在日常使用中,肯定都有过这样的体验:AI 杜撰不存在的信源、生成看似真实的学术引用、“现场”构造伪造的网页链接,甚至在长长的思维链里不断“故意迎合”用户,谄媚用户。 如果只是普通的日常使用场景,幻觉现象的隐蔽性并不会降低用户信任。但是,当大模型商业化后,涉及专业领域或复杂问题时,这种不确定性就会引发用户对可靠性的质疑,甚至产生对AI本身的恐惧感。 **02** 李彦宏2024年曾说,过去24个月里AI行业经历的最大变革之一是大模型基本消除了“幻觉”问题。这一说法一时让各路网友觉得他出现了幻觉。 确实,某些领域(例如文生图、视频等多模态输出方面)随着模型能力的提升,幻觉现象确实已经大幅降低了。 但是,尽管幻觉问题在这些受控场景下大幅改善,在生成长文本或复杂视觉场景时仍未解决。 最直观的例子就是:每当各大厂商推出新一轮的深度思考模型时,都不得不再度老调重弹幻觉问题。可以说,幻觉问题已经被研究了好几年了,但直到今天都没有办法找到一个极好的方式克服幻觉,arXiv上一篇一篇的论文砸向这个黑盒领域。 不过,**技术开发者应对 AI 幻觉,也确实有一些手段。****目前比较主流的方式还是检索增强生成(RAG),**这个方式有点老了但是管用,也是最广的应用思路。  RAG,即在模型回答前**先检索资料。**英伟达 CEO黄仁勋就强调,要让AI减少幻觉,很简单,“给每个回答加一道规则:先查证再作答”。 具体而言,模型接到问题后,像搜索引擎那样查询权威来源,然后依据检索到的信息作答。如果发现引用的信息与已知事实不符,就丢弃该信息并继续查找 。通过这种方式,模型不再仅凭参数记忆回答,而是有据可依。让模型能够引入最新的网页/数据库内容,在内部机制里学会对不知道的事物说“我确实不知道”。 百度2024年发布的检索增强的文生图技术iRAG,就是为了解决文生图中的幻觉问题,结合了自身的亿级图片资源库,让生成的图片更真实、更贴合现实。 此外,**一个更基本的方法是“严格控制训练数据的质量”。** 当然,全面的数据治理过于困难,因为互联网语料过于复杂且知识随时间变化,像是“弱智吧”的语料就极难正确过滤。 腾讯此前发布的混元深度思考模型T1,针对长思维链数据中的幻觉和逻辑错误,训练了一个Critic批判模型来进行严格筛选。这种“双重把关”策略——即模型先产出回答,然后再核对其中的关键实体和事实,再决定是否输出,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幻觉率。 即使有上述手段的加持,要彻底根治幻觉仍充满挑战。**OpenAI就在最新报告中坦承:**“为什么模型规模变大、推理能力增强后幻觉反而更多,我们目前也不完全清楚,还需要更多研究”。 **03** 幻觉,也并非全无益处。**各大厂商正站在一个幻觉与创造力交汇的十字路口:幻觉并非纯粹的缺陷,同样也能带来模型更佳的创造力。** 大模型的幻觉一般分为:事实性幻觉和忠实性幻觉。当大模型回答的内容与用户的指令或者上下文信息不一致时,可能就会出现所谓的“灵感”。 不管是违背输入文本,还是违背客观事实, “幻觉”产生的部分往往是模型发挥想象的结果。 有个专业术语叫**“外箱式创意”****,指的是“跳出既有框架的创作力” ,**这正是大模型区别于检索引擎的魅力所在。大家往往潜意识里认为AI做的是低“创意密度“的任务,无法占领诸如科幻文学这类的高创造力写作。 然而,刘慈欣对此有话说。  前段时间,刘慈欣在一次采访中说他曾拿自己所写的长篇中的一章发给 DeepSeek,让它在这个基础上续写。结果发现它写出来的东西,甚至要比自己写得好。这甚至让他有了一种很大的失落感。 但是,刘慈欣本人仍喜爱DeepSeek:“为什么呢?因为我想到,由于人脑的生物特性,有一些没法冲破的认知极限,但 AI 却有可能突破。如果它真的可以突破极限,那么我甘心乐意被 AI 取代。当然,现在它还做不到。未来的路还很遥远。” OpenAI CEO奥特曼也曾提及AI的幻觉特性并非全然是坏事,在创作领域仍有积极意义。这也可能是未来LLM的一个方向。 面对几乎成为大模型固有特性的幻觉现象,要低到什么地步,我们才可以接受? 这没有固定的答案,而是依赖于应用场景。在需要精准性的高风险or涉及伦理的领域里,LLM 的幻觉固有特性几乎断绝了商业空间。 从哲学上看,这反映了人类对技术的期望:AI应比人类更可靠。折射出人类对 LLM 的角色定位,如果将 AI 仅仅视作锄头而已,那么AI几乎永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标准。如果将 AI 视作天然具有幻觉特性的工具,接受“幻觉”是AI的固有特质,就要赋予AI区分虚构与现实的能力,让它在需要的时候学会说“我不知道”。 或许我们也应该换种思路研究AI。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6700.htm)
今天在微博看到顾扯淡推荐的一个软件,就… dupeGuru 这款工具我有印象,是一个跨平台(Linux、OS X 和 Windows)的重复文件查找工具。 它可以扫描文件名或内容。文件名扫
瑞安航空首席执行官迈克尔・奥利里周四在一封信中表示,如果美国关税实质性地影响到该公司从波音订购飞机的价格,瑞安航空将寻找其他飞机供应商,他还补充称会考虑中国飞机制造商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COMAC)。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3/0509/60a7b6a684aff93.jpg) 按客运量计算,瑞安航空是欧洲最大的航空公司。该公司预计在明年 3 月前接收 210 架波音 737 MAX 订单中的最后 29 架飞机。它还确定订购了 150 架 737 系列中最大的机型 ——737 MAX 10 飞机,并有额外 150 架的购买选择权,首批交付预计在 2027 年。 奥利里在一封路透社看到的写给美国一位资深议员的信中表示:“如果美国政府推进其欠考虑的关税征收计划,并且这些关税实质性地影响到波音飞机出口到欧洲的价格,那么我们肯定会重新评估我们目前的波音订单,以及把订单下到其他地方的可能性。” 奥利里补充说,除非关税影响到其波音订单的定价,否则瑞安航空无需购买其他飞机。 此前奥利里曾表示会在合适的价格下考虑购买中国制造的飞机,美国众议员拉贾・克里希纳莫西以安全担忧为由警告瑞安航空不要购买中国造飞机,奥利里此次写信是对此作出回应。 奥利里在信中称,自 2011 年左右以来,这家爱尔兰航空公司尚未与中国商飞就飞机采购进行过任何讨论,但如果中国商飞的飞机比波音的主要竞争对手空中客车的飞机便宜 10% 到 20%,瑞安航空 “当然” 会考虑购买。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6698.htm)
微软首席执行官布拉德·史密斯概述了其“欧洲数字承诺”的五大支柱,阐述了这家 Windows 制造商未来几年将如何与欧洲互动。或许此次声明最重要的部分是微软将提升其在未来两年内将其欧洲数据中心的容量提升 40%,并在 16 个欧洲国家增加数据中心运营。  微软提出的五大支柱如下: <blockquote><p>1. 我们将帮助在欧洲建立广泛的人工智能和云生态系统</p><p>2. 即使在地缘政治动荡的情况下,我们也将维护欧洲的数字弹性</p><p>3. 我们将继续保护欧洲数据的隐私</p><p>4. 我们将始终帮助保护和捍卫欧洲的网络安全</p><p>5. 我们将帮助加强欧洲的经济竞争力,包括开源</p></blockquote> 近年来,一个热门话题是数据托管在何处。随着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等规则的出台,这个问题在某些情况下已从一种可有可无的讨论演变为法律必需。为此,微软正在建立一个欧洲董事会来监督欧洲的数据中心运营。 该委员会将完全由欧洲公民组成,并根据欧洲法律运作。鉴于欧盟和美国之间存在关税问题,该公司表示,此举将增强欧洲的数字韧性。该公司还表示,如果万一被迫停止在欧洲的云服务运营(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发生),它将“迅速并积极地利用所有可用的法律途径,包括通过法庭诉讼,对此举提出异议”。 其他支柱将由微软通过加强欧洲数据隐私欧盟数据边界项目和机密计算等安全措施加强欧洲数据隐私。微软将通过专门的副首席信息安全官 (CISO) 加强欧洲大陆的网络安全,并积极参与即将出台的《网络弹性法案》(CRA) 等欧洲网络安全法规的制定。最后,微软将通过开放其人工智能和云平台来提升欧盟的经济竞争力。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6694.htm)
在对苹果公司做出的严厉裁决中,法官伊冯娜·冈萨雷斯·罗杰斯 (Yvonne Gonzalez Rogers) 指控苹果公司一名财务高管在公司与 Epic Games 持续的法律纠纷中提供虚假证词。  法官表示,苹果公司财务副总裁亚历克斯·罗曼 (Alex Roman) 在关于苹果何时决定对 App Store 以外的购买收取有争议的 27% 佣金的证词中提供的证词“充满了误导和彻头彻尾的谎言”。 冈萨雷斯·罗杰斯在裁决中写道:“同期商业文件显示,事实恰恰相反,苹果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27%的佣金,都是在2023年7月确定的。苹果及其律师均未纠正这些如今显而易见的谎言。” 这项裁决意义重大,冈萨雷斯·罗杰斯 (Gonzalez Rogers) 将此案提交给美国检察官,可能对苹果和罗曼提起刑事藐视法庭诉讼。 法官在评估苹果公司的行为时直言不讳,她写道:“苹果公司_故意_选择不遵守法院的禁令”,并且“明确意图设置新的反竞争壁垒”以维持其收入来源。 她补充道:“它竟然以为本院会容忍这种不服从行为,真是大错特错。一如既往,掩盖真相只会雪上加霜。对本院来说,已经没有第二次机会了。” 根据法庭文件,罗曼作证称,苹果直到 2024 年 1 月 16 日才决定 27% 的费用。然而,法官发现的证据表明,费用结构早在几个月前的 2023 年 7 月就已确定。 虚假证词似乎特别激怒了法官,她在裁决中表示,所谓的欺骗行为加剧了苹果最初违反反转向禁令的行为。 苹果在一份简短的声明中表示:“我们强烈反对这一决定。我们将遵守法院的命令,并提起上诉。”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6692.htm)
**欧洲审计院(ECA)在其发布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已成为欧盟成熟芯片进口的最大来源,欧盟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已达到“高风险”水平。**这一现象的背后,是美国近年来对中国的半导体技术出口管制,促使中国将重心转向成熟芯片市场。 ECA在其网站上发布了一份题为“微芯片:欧盟在全球竞赛中落后”的报告,报告称,欧盟设定了到2030年占据全球芯片市场20%份额的目标,但目前距离这一目标仍相差甚远。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4/0910/16e6aeb22c2c67c.jpg) 尽管欧洲在成熟芯片领域拥有诸如德国的英飞凌、荷兰的恩智浦和意法半导体等具有竞争力的企业。 **但这些企业主要服务于汽车行业,而且它们仍无法满足欧盟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欧盟约三分之一的成熟芯片进口来自中国。** 报告还指出,根据欧盟委员会2024年7月发布的预测,即使大幅增加制造能力,到2030年,欧盟在全球芯片市场的份额也仅能从2022年的9.8%略微上升至11.7%。 此外,ECA 2024年的调查发现,欧盟与中国的半导体贸易逆差高达98亿欧元,随着对绿色和节能技术至关重要的成熟芯片需求的持续增长,这一差距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6690.htm)
 由国产双人团队Team Woll 开发的平台解谜冒险游戏《CATO黄油猫》现已正式登陆Nintendo Switch与PS5平台。而且在5月7日之前,Switch版、PS5版(PlayStation Plus会员限定)均可以9折的特惠价格购买。为纪念发售,在Switch和PS5版中,大家可以在游戏初期就使用游戏内的4款皮肤。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黄油猫的冒险将会跨越5个不同主题的世界,每个世界都会引入不同的机关装置,还会有挑战性的BOSS战和休闲小游戏,为冒险增添更多乐趣。同时,在黄油猫的世界里藏着不少隐藏房间,你可以在这里发现异世界的彩蛋和神秘掉落物品,收集的可爱皮肤可以在小窝随时更换。   随着关卡的推进,如果你觉得陷入了解谜的困境感到走投无路时,就可以尝试使用“提示功能”,它能提示你谜题解法的位置图。如果还是觉得晦涩难懂,不妨直接使用跳关功能,先去游玩后续关卡,也许突然冒出来的灵感能让你想到之前关卡的破解之法。  《CATO黄油猫》 支持本地双人游玩,您可以和好友使用2个手柄,分别控制猫猫和黄油吐司。携手来一场大冒险。Switch版也可以取下Joy-Con,两个人分享游玩哦。两人游玩时,就需互相配合对方的步调。相比单人游玩,也许会带来额外的挑战。  - 《CATO 黄油猫》,现已正式登陆 Switch 和 PS5 平台,首发9折。 - 主机版售价:11.99 美金 \ 1430 日元 \ 78 港币 \ 226新台币 - 主机版包含 4个 限时独占皮肤,也会在之后以跑步机兑换码的形式上线PC Steam版。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Windows 11 正日益流行。2025 年 3 月,该操作系统在追赶即将推出的 Windows 10 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而到了 4 月,其市场份额更是大幅提升。Statcounter 报告称,截至 2025 年 5 月 1 日,Windows 11 占据了 Windows 市场 43.72% 的份额。 2025年4月,Windows 11的市场份额增长了1.03个百分点。另一方面,Windows 10正在失去那些在今年晚些时候支持结束前迁移到新版本的客户。根据Statcounter的数据,Windows 10在4月份下降了1.26个百分点,目前在全球所有运行Windows系统的PC中,Windows 10的市场份额为52.94%。 在过去 12 个月中,Windows 11 的市场份额从 26.19% 增长至 43.72%(+17.53 个百分点),而 Windows 10 的市场份额则从 69.89% 下降至 52.94%(-16.95 个百分点)。微软预计将加速 Windows 11 的推出,但即使在主流支持结束后,Windows 10 也不会消失。微软的尽管微软鼓励用户升级或放弃不受支持的设备,但其扩展安全更新计划仍能让大量用户在未来几年继续使用 Windows 10 。 [](https://cdn.neowin.com/news/images/uploaded/2025/05/1746085605_statcounter-windows_version-ww-monthly-202404-202504.jpg) 来源:[Statcounter](https://gs.statcounter.com/windows-version-market-share/desktop/worldwide#monthly-202404-202504) 在美国,Windows 11 已经比 Windows 10 更受欢迎。它上个月成为排名第一的桌面操作系统,目前其市场份额为 56.43%,而 Windows 10 的市场份额为 41.04%。英国和加拿大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 当然,也有一些国家的人们不太愿意从 Windows 10 更新到 Windows 11。例如在乌克兰,Windows 11 的普及率仅为 26.7%,而 Windows 10 则表现强劲,市场份额稳定在 68.55%。 虽然绝大多数 Windows 用户使用的是受支持的版本,但仍有用户在使用 Windows 7 及更早的版本。Statcounter 数据显示,Windows 7 的市场份额为 2.4%(+0.18 个百分点),Windows XP 的市场份额为 0.38%(+0.05 个百分点),Windows 8.1 的市场份额为 0.28%。 [您可以在 Statcounter 官方网站上](https://gs.statcounter.com/)找到有关 Windows 市场的更多信息。点击[此处](https://gs.statcounter.com/faq#methodology)了解该网站如何收集信息以生成月度报告。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6688.htm)
<blockquote><p>下班后如何快速增加收入?AI副业或许是不错的选择。本文为你推荐了三个AI副业,让你每月多赚1.2万。</p> </blockquote>  大家好,我是抖知书! 最近不少朋友跟我抱怨,工作一年到头没攒下几个钱,想着要搞点副业却不知道该从哪儿下手。 仔细想想也是,**如今这年头,副业仿佛成了刚需,尤其是AI这么火,要是不抓住这个机会搞点收入,那就太亏了。** 这里我给大家总结了四个靠谱的AI副业,方法实用,特别是每个月真能多赚个一万二的那种。 ## 01 AI写手 现在很多平台对内容的需求都比较大。 什么自媒体平台、商业网站,全都缺文章、缺创意、缺软文。 不过手写慢不说,还容易累,所以AI写作工具算是及时雨了。 你只要知道怎么利用工具来创作,写篇千字文章可能只需几分钟。不仅仅是文字内容的生成,有的AI还能帮你生成配图和PPT。 关键在于,**客户不会在意文章是AI写的,只要你保证内容的质量,写得清楚、言之有物,他们就不会多问。** 具体操作:你可以在各大自由职业平台(比如猪八戒、知乎的任务发布区等)发布服务,帮人写软文、报告,快速批量搞定接单。 本通用型提示词可以帮助你撰写各种类型的文章。**(你可以在chatgpt4o、claude3.7 sonnet、零一万物模型中使用。提示词中的字母需要您根据实际情况替换)** <blockquote><p>请给我写一篇类型是[AAA],主题是“BBB”的文章,需要撰写的总字数为CCC字。文章的目的是[DDD],目标读者是EEE。文章需要涵盖的核心内容包括[FFF],以确保满足读者对该主题的关键信息需求。要求:<br/>1.文章的语气和风格应当是[FFF]。<br/>2.在结构上,文章需要包括[GGG]。每个部分应当有清晰的逻辑衔接,确保文章流畅。<br/>3.在内容深度上,必须深入分析[HHH],并提供相关背景信息和数据支持。<br/>4.为了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建议使用小标题、项目符号或数字列表来组织内容,并确保段落简短、信息丰富。</p></blockquote>  (提示词演示效果部分截图) ## 02 AI智能助手陪聊 大家千万别以为陪聊是个简单事。 人工智能越来越聪明,如今的AI可以通过深度学习来与用户聊天,甚至当个智能小助手。 比如说,**用AI实现与客户沟通售后问题、安排日程或者做知识问答**。 类似的工具现在是五花八门,用顺手以后你就不会被他们的“冷冰冰”自动化感到困扰了,相反还能塑造个具有个性化风格的助手出来。 日积月累一些老用户和你绑定了,每次他们有问题还会直接找你续费,这样你就能重复盈利。 具体操作:掌握一个AI工具,并且**调节它们的开放式问题和话术,设置一些脚本帮助特定用户群解决问题。** 登录接单平台,譬如某宝,推出AI陪聊/智能小助手服务,客单价定制可以达到好几百到上千块不等,几单就可以妥妥赚千元。  (某宝截图)03AI绘图接单 现在不是有很多数码绘画需求嘛,像NFT艺术、网页设计等等,这些工作很多人开始用AI绘图工具来搞定。 你的任务是学会用几款流行的AI绘图软件,比如DALL·E或者Midjourney之类的,学会如何输入关键词,生成满意的图画。 接着,你会把这些技术应用到接单当中。 步骤大概是这样: 1.学会软件。像DALL·E这类软件,用起来不难,顶多一个下午的时间就能摸清。你得玩转关键词输入,生成高质量图画,系统给的建议词可以调一调试试,蛮有意思的。 2.打广告。用这些生成的图啊,做个简单的作品集,把它发在设计网站、社交平台、求职网站啥的,证明你能干这活儿。这时候会有人来找你,你开始接单。 3.按时交稿。一般这种数码绘画的单价挺高,一组图几百块轻轻松松。学会技巧以后,完成的效率也会提高,一晚上做两单都是有可能的。这么一算,每月多个几千上万的外快不难。这里我给大家提供一个通用型生成图片的提示词。(提示词中的相关字母需要你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替换) **我要制作一张AAA风格的BBB图,具体是画面中要包含PPP,要求是DDD……,通过EEE来充分展现出它的FFF特性,运用GGG的效果,使用HHH来衬托它的III特点,并且还要使用JJJ的摄影手,KKK;整个图片是LLL,拍摄的角度是MMM,超高清。** 比如我们替换后,就是下面的提示词。 <blockquote><p>我要制作一张超现实主义风格的机器人图,具体是画面中要包含五彩斑斓的花、一个破旧不堪的小屋子,要求是机器人带有忧郁的眼神、身体也破旧不堪,通过全身镜头来充分展现出它的庄重威严特性,运用冷色调滤镜的效果,使用虚幻光来衬托它的伤感高冷特点,并且还要使用经典模式的摄影手,全景渲染;整个图片是雨林背景元素,拍摄的角度是正视图,超高清。</p></blockquote>  (替换后提示词生成的图片效果截图) 现在开始行动起来,打造属于你自己的副业。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抖知书】,微信公众号:【抖知书】,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blockquote><p>Aragon AI,这款由9人团队打造的AI证件照生成软件,凭借其高效、个性化的特点,在两年内迅速崛起, ARR高达1000万美元。其成功背后,不仅是对传统证件照行业的颠覆,更是AI技术在商业领域应用的典范。</p> </blockquote>  连证件照都能在家用AI搞定,介么不是魔法嘛! 这就是Aragon AI,一款利用AI生成专业证件照的软件,让人不出家门就能得到逼真的证件照。 更牛的是,Aragon AI所交出的实打实成绩。 靠着用AI给人“拍”证件照,Aragon已经在去年赚了450万美元。据说,Aragon AI目前月收入达到90万美元,ARR高达1000万美元。而做到这一点,Aragon只用了两年时间。 那么,Aragon AI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 01 颠覆2000元证件照,Aragon AI凭啥这么牛? 简单来说,Aragon AI是专门利用AI生成证件照的软件。 别看这事看上去不大,但在美国要拍这一张证件照的成本可一点都不低。 为了得到一张证件照,你需要支付大概250美元/小时的专业头像拍摄费用,折合人民币差不多2000元。而且,当中流程还相当繁琐,不仅需要预约,还要经历化妆、试衣服等一整套程序。 而Aragon AI让这事变得简单了。 在Aragon上,用户只需要花1分钟进行照片喜好选择,包括性别、年龄、头发颜色、头发长短、发型、种族、肤色、着装类型、喜欢的背景等等。这些选择能让AI更好地了解你。 接着,上传至少6-10张的个人照片就可以生成逼真的证件照,还可以一键换装和背景切换。 最快30分钟,也就是瘫在沙发上刷个短视频的功夫,就可以轻松得到最多100张照片,再也不用担心朋友圈没图可发。最最重要的是,不用去照相馆,就能得到专业的证件照。 除了拍证件照像开了挂,Aragon AI还是个隐藏的“修图狂魔”,更换背景、美颜修容、画质增强,统统不在话下,一键全部拿下。 当然,Aragon AI不仅能在证件照上拿捏人心,还有17套其他的照片模型可以生成,给足你体验感。今天想当圣诞老人发礼品,明天变身职场精英凡尔赛。完全没有问题,拯救选择困难症! 当然,你可能会怀疑,证件照交给AI来办,靠谱吗?不会是单纯的抠图加背景吧。 从用户反馈来看,Aragon AI还真有两把刷子! 推特前副总裁Jessica Verrilli在她的社交媒体账号上分享了使用感受,她表示非常满意,称是目前为止用过最好的AI头像,并对头发的处理大加夸赞。  去年6月,Ringover曾经对1087名招聘人员进行了专业头像调查。该团队把由Aragon AI、A2E、PhotoPacks.AI三款 I生成的证件照和真实照片混合在一起,让招聘者选出他们最喜爱的照片。 令人震惊的是,76.5%的招聘者表示,他们更喜爱那些AI照片。  ▲依次分别是:Aragon AI、A2E、真实照片和PhotoPacks.AI 目前,Aragon AI面向个人用户,有三种订阅套餐: - 35美元的Starter套餐,2小时内生成40张证件照,可以选择一套服装和一个背景。 - 45美元的Basic套餐,1小时内可生成60张证件照,可选择两套服装和2个背景。 - 75美元的Premium套餐,1小时内可生成100张证件照,可解锁超过32套服装和46多种背景。 除了面向C端,Aragon AI还有一套面向B端的收费方式。每个成员45-29美元,随着团队规模的增加,折扣也越多。  ## 02 2年创造1000万美元ARR神话,团队仅9人 靠着用AI给人“拍”证件照,Aragon AI已经在去年赚了450万美元。 据说,Aragon AI目前月收入达到90万美元,ARR高达1000万美元。而做到这一点,Aragon只用了两年时间。更神奇的是,Aragon AI团队只有9个人。 后来,Wesley Tian也曾在公开场景分享了他的创业方法论: 首先,选择合适的赛道,找到产品定位。别看Aragon AI现在很成功,当年Wesley也是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到产品定位,最难的时候差点弹尽粮绝,兜里只剩1000美元。 Aragon AI的赛道可以归为AI图片和视频编辑。这是当下AI应用里最容易赚钱的赛道。 在此前A16Z发布了AI应用收入TOP50里,图像/视频编辑加上美颜相机产品加起来多达21款产品,占榜单总量的34%。其中,光是查到收入数据的产品有10个以上,总月收入超过3000万美金,一年差不多3.6亿美金。 AI视觉工具赚钱能跑通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这类产品效果明显且需求刚性;二是与其他赛道相比,视觉工具类产品的商业模式也相对成熟,用户普遍也有较强的付费习惯。 其次,产品快速的迭代升级。根据Wesley的说法,比起一次性发布完整产品,他更习惯快速上线功能。比如,Aragon AI也是经历过十几个产品迭代后,才找到了正确的路子。 在AI领域,这样的观点不是Wesley独有的。之前在研究AI初创企业Lovable上,其创始人提到的AI产品方法论里,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快速迭代。 Lovable会仅用一个周末完成核心功能,再用几个周末打磨优化,快速上线后,用户反馈驱动迭代。用Anton Osika的话说就是:“找到最大的瓶颈和产品问题,快速迭代解决,不做过长的路线图。” 第三,巧妙运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推广。 比如,Wesley会在Reddit发帖,说通过Aragon AI生成的照片而让他在约会软件中脱颖而出,成功约会。或者在Teamblind发帖说,通过Aragon AI生成的头像找到了工作。通过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游击营销,Aragon获得了大量的曝光。 如果你长期关注AI产品,不难发现,新一代AI个人开发者都是擅长低成本,以小博大的营销高手。 乌鸦君曾经写过《18岁小伙,靠着ChatGPT套壳,狂赚5600万》,Cal AI快速出圈,就离不开其成功的营销策略。 比如,他们会筛选健康和健身领域KOL联系合作,让KOL在生活类视频中自然植入Cal AI广告,而自己团队进行控评和引导。又或者,在感恩节期间计划推出免费活动,鼓励用户分享。同时,团队开发内部工具辅助营销,并将在viral.tech平台发布,帮助他人进行营销。 以上的推广方法让Cal AI以很低的推广成本,接触到了广大受众,也使Cal AI迅速提高了知名度和用户参与度。 无论是Aragon还是Cal AI,都揭示了在AI时代独立开发者所面临的巨大机会。 虽然有这么多种方法论,不过Wesley也坦言,比起上面这些,最最重要的还是打造一个好产品。你必须创造人们想要的东西,只有这样用户才会愿意为此付费。 文/宇霁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乌鸦智能说】,微信公众号:【乌鸦智能说】,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blockquote><p>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管理正迎来深刻变革。AI的融入不仅重塑了企业的运营和业务模式,还重新定义了管理者的角色与领导力。文章通过分析AI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探讨了管理者如何在AI时代提升领导力,实现人机协作,最大化员工创造力,同时强调了伦理与安全的重要性。</p> </blockquote>  昨天,Qwen 3刚刚发布,各种的霸榜、刷屏。 今天,小米的大模型「Xiaomi MiMo」又横空出世。 **Qwen 3,不出意外的全面超越DeepSeekR1、OpenAI-o1。** Qwen3 采用MoE架构,总参数量 235B,激活仅需 22B。其中参数量仅为 DeepSeek-R1 的 1/3,成本大幅下降,性能全面超越 R1、OpenAI-o1 等全球顶尖模型。 在官方的测评中,Qwen3 创下所有国产模型及全球开源模型的性能新高: - 在奥数水平的 AIME25 测评中,Qwen3 斩获 81.5 分,刷新开源纪录;在考察代码能力的 LiveCodeBench 评测中,Qwen3 突破 70 分大关,表现甚至超过 Grok3; - 在评估模型人类偏好对齐的 ArenaHard 测评中,Qwen3 以 95.6 分超越 OpenAI-o1 及 DeepSeek-R1。 **Xiaomi MiMo,也不出意外的各种超越。** <blockquote><p>在数学推理(AIME 24-25)和 代码竞赛(LiveCodeBench v5)公开测评集上,MiMo 仅用 7B 的参数规模,超越了 OpenAI 的闭源推理模型 o1-mini 和阿里 Qwen 更大规模的开源推理模型 QwQ-32B-Preview。</p></blockquote> 当下,各路大模型百舸争流,万紫千红。**但是,从对全球科技市场和产业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的角度来看,DeepSeek毋庸置疑,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就像奥运第一块金牌的意义**,就像我们永远记得许海峰一样,虽然后面又获得了342枚金牌。 马克·安德里森——硅谷著名的风险投资家说**“DeepSeek的发布是中国经济的‘斯普特尼克时刻’”**。  最近这几年很多企业也一直研究AI。但是受大模型的限制,AI应用的门槛和成本比较高,企业不敢用。所以DeepSeek的出现打破了AI的霸权,中国迅速地进入了一个AI普及的时代。 ## 01 斯普特尼克时刻 DeepSeek好在哪呢?这组数据大家都听过或者看过,DeepSeek是开源大模型里面参数量最大的,而价格只有OpenAI的3%,557.6万美元的单次训练成本,有全量的训练数据,还有上下文长度约10万字,是比较长的。 总结来看, - 第一是更便宜,训练成本更低了,更重要的是我们调用API的成本也降低了。 - 第二是推理能力更强,因为通过强化学习的方法,使得模型的推理能力比较强,所以它在推理能力方面超越了OpenAl o1推理模型,所以是更智能了。 - 第三是更开放,它是一个非常友好的开源协议,允许第三方进行商用,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中外的厂商都要接入它。还有一个,它的中文理解是大模型里最好的。 我们总结为**更便宜、更智能、更开放和更本土。**  如果从创新点这个角度来看,DeepSeek有几个创新: 一个是**工程创新**,比如说它的编程语言是PTX语言,它是介于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之间的,它的优势是更好地控制硬件的资源,这是它成本低的原因。 第二是**算法创新**,包括大家熟悉的混合专家模型,还有强化学习算法。 第三是**管理创新**,相信大家看过这样的文章——梁文锋坚持没有用外部资金,通过自有资金,沿着梦想继续推进,人不多,只有150-160人,组织是扁平的,招的都是顶尖的年轻人。我想他今天的成功也有管理创新,跟今天“AI+管理”的话题是相通的。 通过一个多月,DeepSeek在2C上已经有2.5亿用户,是最快突破3000万日活用户的APP。在2B端里,构建了全产业链的生态,不只是云厂商接入DeepSeek,芯片厂商、软件厂商也接入它。 总结来讲,DeepSeek的“一流产品+低成本+开源”的全新模式,使得无论企业也好,还是个体用户也好,都在用它,**DeepSeek确实是开启了AI普及的时代**。 ## 02 AI重塑企业管理 AI推动企业管理变革?我们来看第三方的观点。 - 哈佛认为:AI时代,它正在重塑商业模式,会改变企业的运营,会重新定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Gartner认为:AI在重塑企业的应用。 - DeepSeek认为:AI时代的企业管理本质是构建“数字神经中枢+人类战略智慧”的混合智能体。  我们也在思考AI带来的管理变革。 在**运营创新层面**,过去是基于流程的标准化和自动化,有了AI之后,是基于数据的智能化和动态优化。 **业务模式创新层面**,体现在产品服务的创新、生态的创新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现在有个说法叫“AI原生商业模式”,比方说AI的创意经济、AI可以自动发明药物,这些都是AI带来的变革。 在**管理创新**方面,包括组织、人才、文化和领导力,未来组织会更扁平;人才过往是关注人才梯队,现在更加关注人才密度;在领导力方面,过去是基于经验决策,未来是基于数据驱动的决智能策。 我们来看几个具体场景: - **在重塑运营这一层里面,要从「流程驱动的自动化」转向「数据驱动的智能化」。**过去是标准化、自动化,到未来是数据驱动的动态优化。 过去是人+自动化工具,即使没有AI,我们通过规则自动化也实现了多个场景的自动化。比如在财务共享里面审单、记账、对账是可以通过流程自动化的。 未来是智能体+人,大部分工作智能体解决了,但人负责协调,还有一部分还是人机协同,但方式发生改变;过去是单一任务,未来是复杂任务,我们要重新思考审单、记账、对账等场景里面如何应用新一代的AI技术。 - **在重塑业务模式方面,要从「传统模式」转向「 AI 原生商业模式」。**过去是“人创”产品,现在是“智创”产品;过去的模式是B2B、B2C,未来是A2A、A2C,可能我的客户是一个Agent,我的供应商也是Agent,智能体和智能体之间互相打交道。 A2C里萝卜快跑就是典型的智能体2C的,通过移动APP,一辆车自动驾驶到你身边,整个过程没有人员,它就是智能体在调度。 还有从中心化的链主生态到去中心化的多元生态,DeepSeek就是非常典型的案例,整个产业链所有的链主都接入它,它成为一个多元生态。 - **在管理创新里面重塑决策,管理者要从「经验决策」转向「智能决策」。**过去是通过人的经验来进行决策,未来是AI数据驱动的决策。 所以要转变思维,从人治思维变成AI+管理思维;支撑我们的就是支持预测分析的智能体;过去是主观判断,未来是AI推理辅助决策,我们在风险分析、预算还有绩效评价的时候,可以让智能体发挥参考作用。 这些就是我们看到的AI给企业管理带来的变化。 ## 03 AI重塑下管理者的AI领导力 AI影响这么大,对每一个管理者都会产生影响。 **变化一,管理者要从「经验驱动」转向「AI智能驱动」。** AI不只是工具,而是新质生产力,是管理决策的新引擎。 过去是人治思维,未来是AI管理思维;过去是记录系统,未来是智能体的预测分析;过去是主观判断,未来是AI推理辅助决策。 在我们每一个企业里头,能够用AI替代的或者能够用AI辅助决策的,你要尽量地使用AI。这是第一个变化。  **变化二,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已经过时,管理者要从「指挥者」变成「协调者」,甚至愿景领导者。** AI让组织结构更加扁平,管理者要学会去中心化领导、愿景领导。过去是金字塔式,未来我们要消除中间层。 很多传统企业过去是刚性组织,未来应该是DAO,就是去中心化的敏捷组织。过去管理者是指挥者,未来是协调者,甚至是愿景领导者。  **变化三,管理者的核心任务不再是「指挥员工」,而是「让 AI+人协作,最大化员工创造力」。** AI让知识工作者更高效,管理者要重新定义人才管理。管理学100年来的理论证明,过去我们人是依附于产线,现在和未来我们人更多依附于自己。 过去我们是依靠传统的知识,要自己去搜索、去找,现在AI替代了,未来就是人要创造新的知识。过去强调人才梯度,未来强调顶尖人才密度。过去是单兵作战,未来是智能体和人协同作战。  **变化四,AI不只是提升效率,而是要创造全新的商业模式,管理者要学习AI如何去创造新的竞争力。** AI让企业管理者需要“AI原生商业模式”的思维。过去是数字化转型,未来是智能化转型。过去是传统经济或者平台经济,未来是智能体经济。 比如在工厂里头的物理机器人,在我们很多企业里的数字化平台,都会演变成为一个智能体生产力平台。过去是传统模式,未来是AI的订阅模式,在软件行业是SaaS模式。  **变化五,AI带来的不仅仅是效率提升,还有潜在风险,管理者要建立AI的伦理和安全机制。** 我们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正在关注的ESG,可以把AI的伦理也加进来,这样就会更好。  当然,AI会带给我们很多的变化,AI会取代标准化、重复性高、数据驱动的任务,比方说机械化劳动、数据分析类工作、代码编写、驾驶类工作等等,**但是因为AI的出现,我们管理者会释放更多的时间去创造新的知识。** 我想还会有很多很多的变化,但是不变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人类有真心,而AI没有。**人类有直觉与创造力、复杂决策与领导力、情感与信任、道德与伦理等等,这些都是真心的体现,而AI永远不可能有。 即便是有,那也是数据计算出来的,是假的。比方说遭遇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人类拥有直觉和领导力,而AI只是根据算法和数据计算与决策。 又比如AI问“你最近好吗?”它不是真正地处在你的处境以及你的经历和心理的感受,而是根据数据选出来最可能让你感到满意的和能够理解的一个句子。 当然这些不变的东西就是我们的真心,就是我们能够把内心无尽的宝藏发挥出来。 作为一个管理者,在这里还有几点建议: - 第一点,**拥抱AI,放下AI。**我们既要尽可能地使用AI,但是你也要给自己安静的时间,放下AI,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第二个建议,王阳明在龙场悟道后教导弟子**“立志、勤学、改过、责善”**。我们要立志,立志成为一个善用AI,成就他人的人;勤学,我们不仅要学习AI知识,学各种各样的知识,我们更要勤奋学习圣贤之学,做一个高维的人,一个高维的人才能提出好问题;改过,有过就改,无过加勉;责善,责团队之不善,责自己不善,如此这样,你的这颗真心就会更加纯粹、更加坚定,你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 最后一个建议,我们管理者要有**“三力”——心力、体力、脑力**。AI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脑力,运动可以帮助我们提升体力,但是我们最重要的是在AI时代要提升心力,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同道说】,微信公众号:【同道说】,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blockquote><p>想在下班后利用碎片时间轻松开展副业?AI助力自媒体创作提供了多种选择,无论是短视频解说、AI辅助公众号写作、自制音频节目,还是创建个人学习课程,这些方法均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却能为你带来每月额外过万的可观收益。</p> </blockquote>  大家好,我是抖知书! 下班以后,咱们很多人都想搞点副业,多赚点钱。 这不奇怪,现在物价飞涨,**一份工资有时候真的不够花**。 有些朋友可能会想:“我也没啥特别技能,干啥好呢?”今儿个我给大伙儿介绍几个能用AI做自媒体的副业,实测好用,每月多赚一万不算难事儿。 ## 01 做短视频解说 很多人不知道,短视频现在可是赚钱的风口。 你可能觉得拍视频得露脸,麻烦,但我要说的不是那种复杂的自拍。 **我们可以通过AI做解说视频,**比如电影、体育赛事、热点事件等内容,写解说词、配音都能让AI帮忙。 AI能给你生成声音不错的配音,剪辑也很容易上手。**一般只需要一部手机,几个简单软件就行。** 具体咋操作? 1.选题材。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类别,不论是足球比赛、电影大片还是网红热点,抓住几个话题准备写文案。 2.写文案。让AI生成详细的解说词。什么搞笑风格、专业分析都可以,合适的解说词能提升内容的质感。 这里我直接给出一个通用型的解说提示词供大家使用。**(请您在chatgpt4o、claude3.7 sonnet、零一万物模型中使用。提示词中的AAA和BBB需要您根据实际情况替换)**   (提示词生成的效果截图) **3.配音和剪辑。**同样借助AI生成语音,添加到视频里,剪辑软件你自己找,手机版就有很多选择。短则两三分钟,吸睛又快节奏。 收入从哪儿来?**一个是平台播放量带来的收益,另一个是通过粉丝互动来带货或者做推广。** ## 02 图文结合自动写公众号 我听说不少人开了自己的公众号,写着写着就没动力了。 公众号写的好照样能挣钱,但它费时间,灵感枯竭得很快。 如果用AI帮你呢?不仅解决灵感和速度问题,反而还能做得挺精致。 1.开个公众号:找自己擅长的、愿意写的领域,比如职业成长、科技解析,亲子教育啥的都行。 2.AI一键生成文章。不仅是那种干巴巴的文章,最好结合点热点话题加点有趣的小故事、资讯之类的,阅读体验要搞好,这样能多吸引粉丝。 吸粉之后干啥?每篇原创的阅读量假如够1000了,就能找厂商挂广告,有的推广一条好几百块。以后粉丝量多,可以通过打赏或者插入小商店卖点东西,变现不难。 ## 03 自制AI音频节目 白天累了,很多人睡前习惯听些东西。 **你完全可以通过AI做属于自己的音频节目。**开一个带音效的故事频道,主持自己的一本正经科普系列,或者笑声不断的娱乐段子,都非常实用。 怎么操作呢? **1.AI写作助手帮你搞定脚本,**这部分别烦,你当导演,让AI打下手。音频的文字稿、配乐的选择让AI给你整个草案,快得很。 这里我给出一个通用型提示词供大家使用。**(您可以在chatgpt4o、claude3.7 sonnet、;零一万物、deepseek模型中使用。提示词中的相关字母,你需要替换后使用)**   (提示词生成的完整效果截图) 2.关于配音,其实你完全可以用AI配音,将上面提示词生成的内容进行配音。 3.上传平台。咱们常见的那些FM平台、播客什么的,注册上传以后基本上每天能看到听众的上涨,客单价也不低。 安眠节目、日常陪伴类的也能打赏,挺稳妥的。 ## 04 创建个人学习课 学点有用的东西是我们打工人保持增值的基本途径,但你自己做知识变现可一点儿也不复杂。 开一个线上培训内容,结合自己熟悉的知识,整理出一套学习路线图。 **基础入门的也可以,分类知识框架也行。** 怎么做呢? 1.开发小课程。几块十几块的每个人都愿意买,AI也能帮整理内容的框架、段落,编辑讲义或者做成PPT。 2.上传平台。自己推销有点难,可以使用网课平台,结算提成也不会低,特别是当你不断吸引学员加入的时候,分享链接就行,半被动收入。 我自己总结一句就是,**启动不易,但坚持下来回报值得。**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抖知书】,微信公众号:【抖知书】,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blockquote><p>前几天,阿里发布了Qwen3的新模型。从数值表现来看已经超越了DeepSeek和一众大模型,但实际表现如何?这篇文章,我们来看看作者的分析。</p> </blockquote>  ## 一、基础介绍 4月29日,在经历了claude 3.7 ,Gemini 2.5 和 GPT 4.1 模型发布之后,通义千问终于正式发布了Qwen3系列模型,凭借仅需 DeepSeek R1 模型三分之一的硬件成本,实现了性能的全面超越,同时追平了全球顶尖的 Gemini 2.5 Pro,同时还搭载了mcp能力。此外,小型 MoE(混合专家模型) 模型 Qwen3-30B-A3B 的激活参数数量是 QwQ-32B 的 10%,表现更胜一筹,甚至像 Qwen3-4B 这样的小模型也能匹敌 Qwen2.5-72B-Instruct 的性能。   千问 3 系列模型共包含 6 个不同型号,参数量从最小的 0.6B 到最大的 235B-A22B,覆盖移动端部署到企业级应用的多元场景需求。旗舰型模型 Qwen3-235B-A22B 中的 “235B-A22B”,是混合专家模型的独特标识,代表模型总参数量达 2350 亿,每次推理仅激活 220 亿参数,在推理数学、编程和对话性能上远超 DeepSeek R1,逼近 Gemini 2.5 Pro 的水准。 千问 3 系列共 8 款模型全面开源!6 款稠密(Dense)模型,2 款 MoE 模型。  ## 二、核心亮点 ### 多种思考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Qwen3 具备两种思考模式: - 推理形态下,模型会展现思考过程,虽然耗时稍长,但在处理复杂任务时能力显著增强; - 普通形态则省略思考步骤,响应迅速,更适合日常对话和长文本创作。 这种灵活性使用户能够根据具体任务控制模型进行“思考”的程度。例如,复杂的问题可以通过扩展推理步骤来解决,而简单的问题则可以直接快速作答,无需延迟。 至关重要的是,这两种模式的结合大大增强了模型实现稳定且高效的“思考预算”控制能力。  ### 多语言 同时,Qwen3 模型支持 **119 种语言和方言**。这一广泛的多语言能力为国际应用开辟了新的可能性,让全球用户都能受益于这些模型的强大功能。  ### 增强的 Agent 能力 同时,该系列模型大幅升级 MCP 能力,能精准识别外部函数,并支持多工具的灵活串联与并联调用,为 Agent 开发提供了强大助力。 ## 三、部署方面 在部署成本方面,**Qwen3-235B-A22B 展现出显著优势**。作为稀疏 Mixture-of-Experts(MoE)架构的大模型,其硬件资源消耗远低于同规模的 dense 模型。得益于高效的模型设计与 FP8 精度权重支持,Qwen3-235B-A22B 最低可在 **4 张 H20 或 H800 显卡上完成高效推理部署**,大幅降低了推理门槛与能耗成本。 相比之下,DeepSeek R1 采用 dense 架构,在部署时需占用高达 **1300GB 显存资源**,通常依赖双节点、8 张 A100 显卡协同运行,整体硬件开销约为 Qwen3 的三倍。 此外,Qwen3-235B-A22B 还支持通过 **Quick Transformers 框架实现 CPU 与 GPU 的混合推理**,进一步压缩硬件支出,提升灵活性与适配性。这些优势使其成为当前大模型企业级落地应用的**理想选择**,兼具性能与性价比。 ## 四、技术层面 在技术训练层面,Qwen3 借鉴了 DeepSeek R1 基于强化学习的后训练流程,对 235B-A22B 和 32B 两款大尺寸模型进行四阶段复杂训练,其中包括 - 长思维链冷启动 - 长思维链强化学习 - 思维模式融合 - 通用强化学习 **这**不仅显著提升推理能力,还实现了普通问答与推理模式的智能切换,强化了文本编写能力。  此后,团队运用模型蒸馏方法,以大尺寸模型生成的数据集对小尺寸预训练模型进行优化。不同于 DeepSeek R1 采用 Llama 等外部模型作为基础,Qwen3 的小尺寸蒸馏模型均基于原生训练的 Qwen3 大模型,训练流程进一步优化,为开源模型的发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 ## 五、案例展示 ### 1、代码生成与理解 我使用了leetcode的中的一道难度为【hard】的代码题   <blockquote><p>结论:结果是正确的,这样也展现出了他极强的代码能力</p></blockquote> ### 2、生成网页能力 根据以下内容生成一个html动态广告网页,要求: 1.使用扁平风格的视觉设计,浅色背景配合与#0FB990和#101010 相近的颜色作为高亮 2.淡淡的网格线在背景中制造科技感 3.强调超大字体或字突出核心要点,画面中有超大视觉元素强调重点,与小元素的比例形成反差 4.中英文混用,中文大字体相体,英文小字作为点组 5.简洁的线条图形化作为数据可视化或者配图元素 6.运用高亮,自身透明度渐变制造科技感,但是不同高亮色不要互相渐变 7.模仿apple官网的动效,向下浪动鼠标配合动效  <blockquote><p>结论:虽然看起来有点简单,但整体效果还是可以的,后期在经过修改,还是可以用的。</p></blockquote> ### 3、指令遵循 请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操作:首先,想出一句恰好 10个字的中文句子。然后,将这句中的每个汉字转换成对应的拼音(不带声调)。最后,将转换后的整句拼音结果倒序输出。请严格按照要求给出答案。 评分标准: - 句子符合要求: 提供的句子恰好为 10 个汉字,语句通顺且符合常理。 - 拼音转换:正确将句子中每个汉字转换为对应的拼音,拼写无误且不含声调。 - 倒序输出:正确的将整句拼音倒序排列输出,顺序完全反转,无遗漏或多余字符。 - 格式正确: 输出中各拼音之间的分隔清晰如使用空格分隔每个拼音),没有附加多余说明。 - 指令完整遵循:严格按照三个步骤执行,无省略或额外步骤,最终答案满足所有要求。  <blockquote><p>结论:这个回答就比较差了,跟我们预想的相差很多</p></blockquote> ### 4、逻辑推理能力 某钻石失窃案中,警方怀疑甲、乙、丙三人中的一人是小偷。三人分别做了如下陈述: 甲说:”小偷是乙。”乙说:”小偷是丙。”丙说:”小偷是乙。”已知这三人中只有一人说了真话。请推理判断谁偷了钻石。 评分标准: - **结论正确:**正确推断出真正的小偷身份(丙)。 - **推理过程: **合理运用”只有一人真话”的条件进行分析,对每种可能情况展开严谨推理。 - **逻辑性:**论证过程符合逻辑,各陈述真假的推断衔接合理,没有自相矛盾。 - **表述清晰:**推理步骤表达清楚且有条理  <blockquote><p>结论:答案正确,且逻辑清晰</p></blockquote> **通过这几个案例,可以看出,Qwen3的整体性能还是不错的,大家也都可以自己去上手尝试一下。** ## 六、总结 回顾 2024 年,大模型领域虽百花齐放,但开源技术圈却陷入瓶颈。Llama 4 被曝作弊,Meta 发展受挫;谷歌 Gemini 3和智谱 GLM 4 等开源模型多为小尺寸,难以满足工业级应用需求。 在此背景下,千问 3 系列模型的发布意义非凡。尽管标号为 “3”,但按照千问模型每隔 0.5 版本算一代的惯例,这已是该系列的第五代产品。 历经两年打磨、五个版本迭代与上百款模型优化,千问模型从开源领域的 “新秀” 成长为当之无愧的行业标杆,扛起全球开源大模型的发展大旗,成为推动技术进步的中坚力量。 本文由 @贝琳_belin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据TrendForce最新内存现货价格趋势报告,全球三大DRAM供应商宣布即将停产DDR3和DDR4 DRAM,引发了现货市场的快速反应,买家纷纷提前囤积相关内存产品。**这一停产消息部分抵消了因美国关税政策带来的观望情绪,一些买家甚至愿意接受价格上涨,以确保短期内有足够的库存,总体来看,补货需求的增加推动了现货价格的全面上涨。**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01/a976cc24-6be7-457c-b031-e1d63f00d508.jpg) 在PC DRAM模块方面,供应商宣布停产的决定影响了市场情绪,买家的囤货意愿上升,询价数量也有所增加,价格符合市场预期上涨,采购势头和交易量略有改善。 不过下半年的需求情况仍存在不确定性。短期内,由于供应侧因素和采购需求的影响,现货价格可能会在较高水平波动,后续发展仍需进一步观察。 **对于主流芯片(即DDR4 1Gx8 3200MT/s),平均现货价格从上周的1.720美元上涨至本周的1.804美元,涨幅达4.88%。** 与此同时,NAND闪存的现货价格则呈现出不同的趋势,由于生产削减导致的价格上涨在现货市场中表现得比合约市场更为明显。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01/4517044a-55dc-46e7-a031-22adb7bc3388.jpg) 现有的较高现货价格以及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使得整个市场处于观望状态,询价和交易量大幅减少,**本周,512Gb TLC晶圆的现货价格下降了0.54%,降至2.749美元。**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66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