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人称「半价理想」。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https://www.ifanr.com) |[原文链接](https://www.ifanr.com/1619522) ·[查看评论](https://www.ifanr.com/1619522#comments) ·[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ifanr)
“做不到,就下课”3月销量放榜第二天,蔚来乐道品牌总裁**艾铁成**兑现承诺,官宣离职。去年11月广州车展上,艾铁成公开立下“军令状”,表示2025年3月乐道L60产能要爬坡至2万台,如果做不到就辞职。据蔚来官方数据,乐道品牌今年3月交付新车4,820台。不到24小时后,艾铁成发文宣布离职。  有报道称,蔚来分管能源的副总裁**沈斐**将接替艾铁成,出任乐道品牌总裁。 乐道没有铁成 刚刚,蔚来子品牌乐道的负责人艾铁曾在社群官宣离职。  他快速回忆了自己在蔚来的4年生涯,从0到1打造乐道品牌,和团队一起获得了不错的成绩,首款产品稳居20-30万纯电SUVTOP3,累计车主已超3.55万人。 但他随后坦言,乐道L60因为一些问题比如营销,而未能获取与其“产品力相匹配的销量”,他作为负责人“深感歉疚,也必须为此承担责任”。 乐道初代总裁就此下课,兑现了此前在广州车展的承诺。 有报道称蔚来高级副总裁**沈斐**将接替艾铁成的职务,全面负责乐道销售和区域公司管理。  沈斐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是蔚来创始成员之一,早年曾在沃尔沃和极星担任高管,2015年加入蔚来后长期分管能源工作主持换电站建设。 现在,李斌又把乐道的重任放在了他的肩上。 乐道品牌对蔚来公司至关重要,承担着走量热销,摊薄成本,助推公司扭亏为盈的重任。最初内部代号之所以是“阿尔卑斯”,就是寓意销量高, 2024年9月20日,乐道首款产品L60上市,因为空间大、可换电、性价比高等优势一度引爆市场。 智能车参考在L60上市的首个周末探店乐道时,有店员表示过了周末再下单可能2024年就交不了车了。  那时很多人可能都想不到,仅仅半年以后,艾铁成就会辞职离去。 从总裁“师父”到子品牌总裁 公开资料显示,艾铁成毕业于天津大学,1998年毕业后作为管培生进入**宝洁**。 3年以后,后来的蔚来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从哈佛毕业,也来到宝洁工作,有报道称秦力洪曾透露艾铁成是自己当时的“带教师父”。  两人关系应该不错,在2012年还合著过一本《品牌帝国:宝洁中国商战传奇》。  在宝洁工作10年后,艾铁成离开宝洁,加盟了洲际酒店负责大中华区的市场业务。 2014年秦力洪与李斌共同创办蔚来时,艾铁成已经来到了上海迪士尼,担任市场部副总裁,亲历了迪士尼落地中国。 在迪士尼的经历为艾铁成日后加入蔚来,负责面向家庭用户的乐道埋下伏笔,之一。 2017年,艾铁成加盟主营共享办公的WeWork公司,担任大中华区总经理,负责业务运营和品牌拓展。  这是艾铁成加入蔚来前的最后一站。 也是在这一年年底,蔚来ES8创始版正式上市,当时售价54.8万元,艾铁成购入了1辆支持初创的蔚来,成为**蔚来ES8创始版107号车主**。  据搜狐汽车报道,ES8上市次年,车主艾铁成到上海车展逛了逛,在满厅车模粉黛如云中,蔚来把三位诺贝尔获得者请到了展厅,这让艾铁成觉得蔚来“非常有个性”。 2020年底,据艾铁成透露其当时原本打算加入某家全球公司,主持亚太区的全面工作,然而此时李斌找到艾铁成,称想做一个新品牌,艾铁成“毫不犹豫”地选择加盟蔚来。 从过往履历来看,加入蔚来主持子品牌工作,对艾铁成来说算是“跨行”。 李斌当时认为,艾铁成从车主再成为高管,视角上更贴近用户。 而在外界看来,艾铁成当年在迪士尼负责用户增长、数字营销等工作,对家庭用户的需求比较了解,乐道恰好也是家庭定位,这可能是蔚来眼中艾铁成的优势。  就这样,艾铁成称以“首次创业”的心态加盟了蔚来,从0到1搭建起乐道,开始推进首款产品: 乐道L60。 乐道订单迷云 乐道L60上市初期销量节节攀高,在2024年12月单款车型销量过万。 这也是乐道L60目前的最好成绩,进入2025年后乐道L60销量回落,1-3月销量依次为5912台,4049年和4820台。 尤其是3月份,距离艾铁成预期的2万月销量相差较大,这成为艾铁成辞职的导火索。 蔚来和艾铁成近期也对乐道的销量起伏做出过回应。  艾铁成透露,乐道L60刚上市时订单很多,超出了蔚来的预期,但是由于产能跟不上,再加上临近年底很多准车主担心来年补贴有变,想趁着补贴还在时提车,因此流失了很多订单。 其透露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外界对乐道品牌的信心。 此外,还有市场竞争和乐道的负面舆情的因素,据李斌估计这也影响到乐道30%-40%的销量。 乐道首款产品未能延续势能,在今年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下半年还要交付两款产品。 一款是三排SUV乐道L90,将于本月底的上海车展亮相,三季度交付。 另一款是大五座SUV,暂命名为L80,预计四季度交付。  蔚来认为,随着乐道销能释放以及品牌势能回升,乐道销量会回暖,对L90这款车的产品力也比较有信心,李斌称其实是具有“飞跃式创新”。 吸取L60上市时产能的教训,蔚来此前表示乐道今年的新车会采用“蓄水式交付”策略,大白话就是,先产一批车存起来,上市直接交付。 虽然有用户预计艾铁成会辞职,但其的离开还是显得突然了一些,就在昨天,蔚来达成7000万次换电时,艾铁成还转发微博表示: <blockquote></blockquote> 让我们一起继续加电。  未来的艾铁成,作为ES8和乐道L60双料车主,仍然会继续加电,只是身份大不一样。 乐道没有铁成,蔚来仍在探索未来。 _以下为艾铁成辞职公告全文_: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0078.htm)
**在近日的2025中国超市周活动现场,永辉超市负责调改的高管正在台上演讲,被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登台打断。**于东来表示,在胖东来调改的过程中,很多企业就按原来的习惯来经营管理,这样的习惯还是不好的。 他表示,郑州的(永辉超市)信万店,在调整以后,经营了有一两个月吧,这个店每个月的盈利都有两百万。 **“当我知道两百万了,我就非常吃惊。然后呢,我说两百万为什么不去涨工资?这是我们很多企业就犯这个毛病。”** 于东来还表示,像郑州区域,每个调改门店按照现在每个月的利润,应该是在五十万左右,那一年就六百万。 “那么要按我的概念来算,这调改店是不能净挣钱的,它要持续的健康。” 但要完全把这六百万全部发完也做不到,可能公司有的部门亏损等等,去承担一些,“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像这样的调改店,一年挣个两百万就行了,不要太多了,就先让它活好。” 最后他还表示:**“害怕员工的精神往下滑怎么办呢?你就他挣多少钱,70%、60%给他返还,直接每个月盘存以后直接给他当奖金发了,这个比说什么都好。”**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0076.htm)
Patently apple曝光了苹果的六面屏iPhone专利。众所周知,传统触摸设备的正面采用玻璃盖板,**但是苹果新专利描述的六面屏iPhone外壳全部采用玻璃材质,包括侧面和背面,**该设备虽然由多块玻璃拼接而成,但是整体看上去像是一整块玻璃打造,颠覆了现有的iPhone形态。  得益于全玻璃的机身设计,**六面屏iPhone的侧边、背面也能显示内容,而且侧面、背面也会配备触控、压感系统,从而实现“全面交互”。** 不止于此,当用户翻转手机时,显示内容也会智能追随用户视角,自动跳转到另一面。并且这款设备还配备压力感应装置,当用户按压侧面时可以调节音量键的高低。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曝光的专利还囊括了Mac和Apple Watch,相关专利显示,这两款设备外壳都由玻璃制成,整体呈现透明形态。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0074.htm)
近日,一位博主在社交媒体上吐槽新能源汽车的门把手设计,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随着网约车的普及,乘客们发现,相比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的门把手设计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导致上下车时常常显得手足无措,甚至被戏称为“土鳖”操作。** 据了解,传统燃油车的门把手设计相对统一,内外门把手位置相近,且外把手通常非常明显,乘客上车下车只需轻轻一拉即可。 然而,新能源汽车为了追求外观的流畅性和科技感,往往采用了隐藏式门把手设计。这种设计虽然美观,但在实际使用中却给乘客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402/1bb2124311174e79a3b6db85187a74e8.png) 博主在吐槽中提到,新**能源车的门把手不仅位置各异,而且开启方式也五花八门。有的车辆需要触摸感应才能弹出门把手,有的则需要按压或拉动特定部位。** 这种复杂的操作流程让不少乘客在上下车时感到尴尬和无助,甚至不得不向司机求助:“您这个开门在哪……” 更为有趣的是,有网友分享了自己的打车经历,称司机在下车时拿出了激光笔,通过指示来告诉他应该拉哪里开门。 有人甚至调侃道:“新能源汽车需要一个秦始皇,来统一六国(车门把手)。”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402/dadc590d4e9145fdbcd15fca05b14808.pn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0072.htm)
**今天下午,高通正式发布了全新旗舰平台——第四代骁龙8s。**高通将其定义为“新生代旗舰”,专为追求出色娱乐体验和创作体验的用户打造,旨在将旗舰性能和先进特性带给更多消费者,并为手游玩家和创作者提供强劲支持。 提供强大性能的同时,第四代骁龙8s还有非常出色的能效表现,让性能和续航兼得。  具体来看,第四代骁龙8s采用台积电4nm工艺打造,CPU采用1+3+2+2的全大核架构,高通称之为“1超7大”,性能提升31%。 **规格为:1*3.21GHz X4+3*3.01GHz A720+2*2.80GHz A720+2*2.02GHz A720。**  **GPU是Adreno 825,继承了骁龙8至尊版的全新切片式架构,性能提升49%,能效提升39%,性能提升巨大。**  此外还支持硬件级光追、超级分辨率2.0、自适应性能引擎3.0、Adreno图像运动引擎2.0,让游戏体验全面提升,画面丰富、流畅。    目前已有多款游戏支持Adreno图像运动引擎2.0,包括《瑞斯塔·世界》《鸣潮》《极品飞车:集结》《无限暖暖》《逆水寒手游》等。  游戏实际体验方面,《王者荣耀》120fps高清画质下5v5团战60分钟,平均帧率119.2fps,全程稳如一条直线,帧率领先竞品。  《原神》60fps极高画质须弥跑图30分钟,平均帧率60.2fps,能效和帧率都明显领先竞品。  **《崩坏:星穹铁道》60fps高画质黄金的时刻跑图30分钟,平均帧率52.48fps,帧率领先竞品17.9%。**  采用了微架构提升以及共享内存更大的Hexagon NPU,**可提供44%的AI性能提升,借助多语言终端侧生成式AI,支持DeepSeek等业内主流AI模型。**   值得注意的是,第四代骁龙8s还配备了高通传感器中枢,实现60%AI性能提升能够降低运行功耗。  影像方面采用骁龙8至尊版同款18bit三ISP,支持Night Vision夜景拍摄、实时肤色和天空校正、无限语义分割等。    连接方面搭载骁龙X75 5G调制解调器,可实现4.2Gbps 5G峰值下载速率,5.8Gbps Wi-Fi 7峰值下载速率,配备蓝牙6.0。  **值得一提的是,第四代骁龙8s还是系列首次支持高通扩展个人局域网,蓝牙耳机超过蓝牙覆盖范围后可以通过WiFi连接。**  **高通介绍,REDMI、iQOO、小米、OPPO和星纪魅族等多家领先OEM厂商和品牌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发布搭载第四代骁龙8s的商用终端。**  小米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REDMI品牌总经理王腾表示:“小米与高通技术公司长期保持紧密合作,致力于为更多米粉带来令人惊叹的移动体验。第四代骁龙8s具有卓越性能和能效,不仅在游戏方面表现出色,在连接和AI方面也支持诸多先进特性。我们很高兴能够率先推出搭载第四代骁龙8s的商用终端,与高通技术公司携手打造非凡的智能手机体验。” **虽然官方尚未公布确切的首发机型,但结合近期爆料应该会是REDMI Turbo 4 Pro拿下首发,本月登场。**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0070.htm)
越来越多的车标配高阶智驾功能,各种宣传也相当离谱且洗脑,但需要提醒大家,**当前的辅助驾驶并非自动驾驶,即便启用相关功能,也要时时关注路况,并进行接管**。据“郑州交警”最新[通报](https://weibo.com/1962105937/PlpVlcc1R),2025年4月1日,郑州交警高速二支队巡逻时,接指挥中心指令,称郑民高速2公里处有一辆新能源小型客车发生单方事故,车辆受损严重,无人员受伤。  民警迅速赶赴现场并设置警示标志,**经了解,司机刘某某驾驶该车从京港澳高速驶入郑民高速,行驶中使用车辆辅助系统**。 刚开始还比较平稳,行驶过程中也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车辆偏离车道,左前轮突然撞上中央护栏严重受损,**轮胎爆裂,铝合金轮圈都被撞坏,好在没有殃及其他交通参与者,责任明确**。 民警对驾驶人进行严肃批评并开展交通安全教育,依法出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0068.htm)
3 月 31 日,随着 iOS18.4 更新,Apple Intelligence 正式支持包括简体中文、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巴西)、西班牙语、日语和韩语在内的多种语言,并提供新加坡和印度版本的本地化英语。  中文版 Apple 智能 UI 界面 | 图片来源:极客公园本次更新也是苹果预热已久、苹果在人工智能能力上的更新路线图,如今提前迈出这一步。 此前,苹果曾预告中文版 Apple Intelligence 将在 2025 年四月正式推出。 而实际上推出的时间则是 3 月 31 日——当然,中国这边大部分读者在第一时间收到这个消息时,已经是 4 月 1 日清晨了。 在 Apple Intelligence 发布早期,我们就曾用手上现有的设备,对当时还只支持英文版的苹果 AI 能力进行了综合体验,如今随着「Apple 智能」正式支持简体中文,它有变得更适合中国用户使用了吗? **01 Apple 智能,本地+云端的融合** 在正式测试之前,需要澄清的一个细节是,Apple 智能本次更新中加入的中文支持,并不能直接等同于 Apple Intelligence 国行版,当前国行版 iPhone 手机以及其他苹果设备仍然暂时无法使用。 但本次更新中,我们也的确能看到苹果在朝着「更加本地化的 Apple 智能」这件事上的新进展,已经明显看到搜索中出现包括百度搜索、图片搜索中文内容本地化适配以及百度百科调用这样的本地化优化,这也与百度作为最早传出成为苹果在中国本地的合作伙伴的新闻时间线相同。 对于已经支持 Apple Intelligence 的设备来讲,本次更新最重要的就是带来的 Apple 智能的中文化支持。 虽然 Apple 智能相比市面上目前已经出现了的手机 AI 能力解决方案,更加强调对用户请求的端侧处理。 但对于涉及到网络搜索的大量用户请求,还是需要依赖类似「百度百科」这样的内容来源,作为更加可靠的补充方案。 本次更新中对于中国用户最明显的更新,就是中文版支持的内容来源,开始大量引用来自百度搜素/百度百科,作为端侧信息/Apple 第一方信息之外的补充。  在网络搜索内容上,中文版 Apple 智能会优先调用百度的内容作为本地来源 | 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目前,Apple 智能对用户的处理基于这样的模式:用户向 Siri 提问,当 iPhone 目前所搭载的端侧模型确定自己无法回答时,就会将这部分的用户信息数据,上传到苹果的私有云服务器上。 在服务器端经过进一步处理,确定这样的复杂请求仍然需要 ChatGPT 这样的外部支援之后,才会将经过脱密的请求数据转发给 OpenAI 的服务器。 再经由相同的路径,将请求的结果返回给用户。 作为处理用户问题的「终点站」,实际上 iPhone 用户访问到的模型能力,也是 ChatGPT-4o,但由于上述这套流程并没有随着中文版的加入而变动,因此此前英文版使用体验中频繁出现的「抄送给 ChatGPT」现象,其实在当前的中文版使用体验中,并没有改变。  在涉及到复杂问题的请求上,「抄送给 ChatGPT」仍然没有改变 | 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具体到使用体验上,免费用户同样可以使用一定额度的 ChatGPT 访问数量,订阅 ChatGPT Plus 的用户则可以在登录自己的账号后,在 iPhone 上实现无限次调用。 如果你没有订阅也没关系,苹果甚至在设置界面中专门设计了一个引导你订阅 ChatGPT Plus 的界面。  「如果你还没氪金,那你可以在这里刷卡」| 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图像识别部分,iOS18.2 新增的「视觉智能」功能,也随着本次更新获得了中文内容的支持,除了 UI 能力的识别,在简单的图像搜索/识别,例如问 Apple 智能「这是什么猫猫」时,它都能依靠自有的云端知识库给出一个中文回复。  视觉智能也增加了中文支持 | 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但在 ChatGPT 的多模态内容识别能力部分,Apple 智能的使用体验中出现了比较吊诡的一幕,即使手机系统界面与 Apple 智能都已经设置为中文,并且能使用中文沟通,但经由苹果私有云服务器转发过的 ChatGPT 请求,仍然只能返回给用户一个英文结果,同时由于目前 Apple 智能在涉及到与 AI 交互的部分相对简单,用户也暂时也无法手动将其设定为英文。  部分时候经由 Apple 私有云服务器转发的 ChatGPT 返回的内容仍然会以英文展示 | 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在图像识别智能的综合体验中,目前反而是仍然基于 Google 搜索的图像内容搜索能力,在全部在中文环境下运行后,所返回的搜索结果也会优先从中文内容中抓取。 对于更依赖即时中文互联网内容的搜索情况而言,这一点能显著提升返回内容的流畅度,以及信息的准确度。 我尝试了用 Apple 智能拍一张华为上周刚刚发布的新机 Pura X,Apple 智能也准确通过搜索,识别出这款手机的具体型号以及官网开售信息,仅这一点的体验上,已经做到比主流多模态大模型识别准确度更高。  Apple 智能准确识别到了华为刚发布的新机 Pura X 的信息 | 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虽然整体体验相比此前的英文版本 Apple Intelligence 有所提升,但客观来讲,当前仅使用 ChatGPT / Google 搜索,没有接入中国本土服务商的多模态大模型识别服务的前提下,Apple 智能在多模态内容识别的体验仍然有待提高。 换言之,即使你的 iPhone 现在已经支持 Apple Intelligence,这个功能在中国大陆的可用程度仍然不高,即使你能够正常地全流程跑通当前「视觉智能」提供的所有服务,由 Google 搜索给出的例如商品购买链接等信息,对于大部分中国用户来讲也确实「仅供参考」。 当然,这个问题的解法也已经很明确,我们可以期待一下苹果在今年与百度/阿里的合作进一步推进,将这部分功能完全本地化之后的体验了。 除了这些直接交互,在 Writing Tools 写作工具中可校对、改写或总结文本,还支持通过 ChatGPT 直接起草内容,这部分能力现在也已经加入了对中文的支持——这对于不少朋友来讲,可能算是最熟悉大模型能力使用场景之一了。  文本生成工具或许是很多人最熟悉的大模型应用领域 | 图片来源:极客公园实际体验下来,这部分功能在备忘录中的整合,无论是改写还是让它直接生成一份文档,在中文场景下都能给出类似 ChatGPT 水准的体验,加上与 Apple 输入法/第一方 App 的整合,对于 iPhone 用户来讲,确实有变得更加方便。 **02 不求最快,但求最「稳」** 但这显然不是苹果要在端侧 AI 上能实现的全部,虽然比起 ChatGPT、豆包等模型的使用体验而言,Siri 当前展现出的综合体验,还远远谈不上「行业领先」。 苹果的「保守」,或许可以被理解为苹果对于新技术一贯的「谨慎」,不仅不急于拓展 AI 能力在智能手机上的边界,还在主动为 AI 设置围栏。 不仅在备忘录中的 AI 改写功能中,对于改写写作风格的调性偏向保守;包括之前有提到过,在用于创建风格化自定义图像的 Playground 中,用户很明显就能察觉到它与其他大厂发布图像生成工具的不同之处。 它完全无法像今年爆火的预训练图像生成模型 Lora 那样,用于生成那些和真人几乎无异、让人真假难辨的图像。  Playground 生成 Genmoji 效果|图片来源:Apple 实际上这种谨慎不无道理:即使多模态大模型已经出现几年,但包括内容幻觉、AI 生成内容用于犯罪,都是当下伴随着大模型应用「蒙眼狂奔」伴随而来的问题,近年来 AI 生成的虚假内容充斥网络。 除了内容泛滥,如何保护用户的私有数据,在 AI 时代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而苹果是首先直面这一问题,并喊出自家解决方案的厂商。 Apple Intelligence 的最大特征之一,就是在 AI 时代仍坚持「隐私优先」的技术路径。系统默认在设备本地完成处理;当任务超出本地处理能力时,会通过「私有云计算」调用苹果自研服务器,并全程加密,确保用户数据不会被用于模型训练或第三方存储。  苹果是目前唯一公开讲解如何用私有云转发机制来保护用户隐私的厂商 | 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在硬件之外,面向开发者的趁手工具也已经在路上:在 iOS18.2 Beta 测试版发布后,苹果随即更新了三个关键 Apple Intelligence 功能的 API:编写工具 API、Genmoji API 和 Image Playground API。 这三个 API 借口,都旨在帮助开发人员将 Apple Intelligence 集成到他们的应用程序中,换言之:随着越来越多这样的 API 接口加入,开发者都能够在所有 Apple 生态的硬件设备上调用端侧模型计算能力,无需额外的服务器成本,加上当前 Apple 生态数以亿计的用户,这无论对于中小开发者还是巨头来讲都是一项极具诱惑力的条件。 由此可见,苹果的第一方应用目前并不谋求短暂的效果取胜,而是通过构建软硬件深度整合、搭建原生 AI 硬件生态平台的方式,为开发者提供一个适合 AI 时代超级 App 生长的土壤。 长期来看,只有诸如苹果、华为这样,有自有生态/硬件以及掌控能力的厂商,才有机会参与的深度竞争;拥有生态的平台级的玩家,与只有「硬件制造商」单一标签的厂商,或许从这场竞争的一开始,就拉开了巨大差距。 回到文章最开始提出的那个问题:「支持简体中文后的 Apple 智能,真的更加好用了吗」。 在长期使用英文版 Apple Intelligence 以及主流手机 AI 助手类工具之后,我的回答是「有变得更加好用,但对苹果来讲,或许真正的能让 AI 更加好用的下一步更加值得关注」。 对于用户来讲,或许这才是 Apple 智能在一步一步迈向中国用户的过程中,最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所在。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0064.htm)
**今日下午,高通正式推出了第四代骁龙8s移动平台,这一新品在多个关键领域实现了显著升级。**首先,其采用了全大核CPU架构,使得整体性能得到大幅提升。同时,AI能力进一步增强,能效也更上一层楼,为用户带来更为出色的使用体验。 在图形处理方面,该移动平台集成了Adreno 825 GPU,能够轻松支持高帧率手游渲染以及4K影音处理,无论是畅玩热门手游还是观看高清视频,都能呈现出细腻、流畅的画面效果。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新品搭载了先进的Adreno图像运动引擎2.0技术。**该技术采用高度优化的全新一代帧生成算法,能够在60fps的游戏基础上渲染出120fps的效果**,让游戏画面更加流畅顺滑,极大地提升了游戏的视觉体验。 目前,这一功能已经支持包括《塔瑞斯·世界》《鸣潮》《天下》《极品飞车·集结》《无限暖暖》《逆水寒》等在内的多款热门手游,为玩家带来更加沉浸式的游戏体验。 不仅如此,第四代骁龙8s移动平台在图形技术上还有更多突破。**它支持基于硬件加速的实时光线追踪,并且支持全局光照**,使得游戏场景中的光影效果更加逼真,进一步增强了游戏的沉浸感。 此外,该处理器还配备了自适应性能引擎3.0。这一引擎能够智能地根据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应用场景,动态调整性能输出,从而实现更持久稳定的帧率表现。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402/8b7ce93d4ae444d4af739d3d0af403f5.jpg)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402/40a5cb14c4e84dadbd5de5c8fc32618a.jpg)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402/8d22fd07dcd44622adb64ecba9ec9233.jpg)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402/f9b1389e6a7343cfb8a42c15d4111085.jp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0062.htm)
3 月 31 日,随着 iOS18.4 更新,**Apple Intelligence 正式支持包括简体中文**、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巴西)、西班牙语、日语和韩语在内的多种语言,并提供新加坡和印度版本的本地化英语。  中文版 Apple 智能 UI 界面 | 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本次更新也是苹果预热已久、苹果在人工智能能力上的更新路线图,如今提前迈出这一步。此前,苹果曾预告中文版 Apple Intelligence 将在 2025 年四月正式推出。而实际上推出的时间则是 3 月 31 日——当然,中国这边大部分读者在第一时间收到这个消息时,已经是 4 月 1 日清晨了。 在 Apple Intelligence 发布早期,我们就曾用手上现有的设备,对当时还只支持英文版的苹果 AI 能力进行了综合体验,如今随着「Apple 智能」正式支持简体中文,它有变得更适合中国用户使用了吗? 关联阅读:[《用了「Apple 智能」一周,我发觉苹果并不在乎「遥遥领先」》](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TMwNDMwODQ0MQ==&mid=2653061579&idx=1&sn=34268d06c5f6fe141762ad0f31f4a9ad&scene=21#wechat_redirect) _**01**_ **Apple 智能,本地+云端的融合** 在正式测试之前,需要澄清的一个细节是,**Apple 智能本次更新中加入的中文支持,并不能直接等同于 Apple Intelligence 国行版,**当前国行版 iPhone 手机以及其他苹果设备仍然暂时无法使用。 但本次更新中,我们也的确能看到苹果在朝着「更加本地化的 Apple 智能」这件事上的新进展,已经明显看到搜索中出现包括百度搜索、图片搜索中文内容本地化适配以及百度百科调用这样的本地化优化,这也与百度作为最早传出成为苹果在中国本地的合作伙伴的新闻时间线相同。 对于已经支持 Apple Intelligence 的设备来讲,本次更新最重要的就是带来的 Apple 智能的中文化支持。虽然 Apple 智能相比市面上目前已经出现了的手机 AI 能力解决方案,更加强调对用户请求的端侧处理。 **但对于涉及到网络搜索的大量用户请求,还是需要依赖类似「百度百科」这样的内容来源,作为更加可靠的补充方案**。本次更新中对于中国用户最明显的更新,就是中文版支持的内容来源,开始大量引用来自百度搜素/百度百科,作为端侧信息/Apple 第一方信息之外的补充。  在网络搜索内容上,中文版 Apple 智能会优先调用百度的内容作为本地来源 | 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目前,Apple 智能对用户的处理基于这样的模式:用户向 Siri 提问,当 iPhone 目前所搭载的端侧模型确定自己无法回答时,就会将这部分的用户信息数据,上传到苹果的私有云服务器上。在服务器端经过进一步处理,确定这样的复杂请求仍然需要 ChatGPT 这样的外部支援之后,才会将经过脱密的请求数据转发给 OpenAI 的服务器。再经由相同的路径,将请求的结果返回给用户。 **作为处理用户问题的「终点站」,实际上 iPhone 用户访问到的模型能力,也是 ChatGPT-4o**,但由于上述这套流程并没有随着中文版的加入而变动,因此此前英文版使用体验中频繁出现的「抄送给 ChatGPT」现象,其实在当前的中文版使用体验中,并没有改变。  在涉及到复杂问题的请求上,「抄送给 ChatGPT」仍然没有改变 | 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具体到使用体验上,免费用户同样可以使用一定额度的 ChatGPT 访问数量,订阅 ChatGPT Plus 的用户则可以在登录自己的账号后,在 iPhone 上实现无限次调用。如果你没有订阅也没关系,苹果甚至在设置界面中专门设计了一个引导你订阅 ChatGPT Plus 的界面。  「如果你还没氪金,那你可以在这里刷卡」| 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图像识别部分,iOS18.2 新增的「视觉智能」功能,也随着本次更新获得了中文内容的支持,除了 UI 能力的识别,在简单的图像搜索/识别,例如问 Apple 智能「这是什么猫猫」时,它都能依靠自有的云端知识库给出一个中文回复。  视觉智能也增加了中文支持 | 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但在 ChatGPT 的多模态内容识别能力部分,Apple 智能的使用体验中出现了比较吊诡的一幕,**即使手机系统界面与 Apple 智能都已经设置为中文,并且能使用中文沟通,但经由苹果私有云服务器转发过的 ChatGPT 请求,仍然只能返回给用户一个英文结果**,同时由于目前 Apple 智能在涉及到与 AI 交互的部分相对简单,用户也暂时也无法手动将其设定为英文。  部分时候经由 Apple 私有云服务器转发的 ChatGPT 返回的内容仍然会以英文展示 | 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在图像识别智能的综合体验中,目前反而是仍然基于 Google 搜索的图像内容搜索能力,在全部在中文环境下运行后,所返回的搜索结果也会优先从中文内容中抓取。对于更依赖即时中文互联网内容的搜索情况而言,这一点能显著提升返回内容的流畅度,以及信息的准确度。 我尝试了用 Apple 智能拍一张华为上周刚刚发布的新机 Pura X,Apple 智能也准确通过搜索,识别出这款手机的具体型号以及官网开售信息,仅这一点的体验上,已经做到比主流多模态大模型识别准确度更高。  Apple 智能准确识别到了华为刚发布的新机 Pura X 的信息 | 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虽然整体体验相比此前的英文版本 Apple Intelligence 有所提升,但客观来讲,当前仅使用 ChatGPT / Google 搜索,没有接入中国本土服务商的多模态大模型识别服务的前提下,Apple 智能在多模态内容识别的体验仍然有待提高。 换言之,即使你的 iPhone 现在已经支持 Apple Intelligence,这个功能在中国大陆的可用程度仍然不高,即使你能够正常地全流程跑通当前「视觉智能」提供的所有服务,由 Google 搜索给出的例如商品购买链接等信息,对于大部分中国用户来讲也确实「仅供参考」。 当然,这个问题的解法也已经很明确,我们可以期待一下苹果在今年与百度/阿里的合作进一步推进,将这部分功能完全本地化之后的体验了。 除了这些直接交互,在 Writing Tools 写作工具中可校对、改写或总结文本,还支持通过 ChatGPT 直接起草内容,这部分能力现在也已经加入了对中文的支持——这对于不少朋友来讲,可能算是最熟悉大模型能力使用场景之一了。  文本生成工具或许是很多人最熟悉的大模型应用领域 | 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实际体验下来,这部分功能在备忘录中的整合,无论是改写还是让它直接生成一份文档,在中文场景下都能给出类似 ChatGPT 水准的体验,加上与 Apple 输入法/第一方 App 的整合,对于 iPhone 用户来讲,确实有变得更加方便。 _**02**_ **不求最快,但求最「稳」** 但这显然不是苹果要在端侧 AI 上能实现的全部,虽然比起 ChatGPT、豆包等模型的使用体验而言,Siri 当前展现出的综合体验,还远远谈不上「行业领先」。 苹果的「保守」,**或许可以被理解为苹果对于新技术一贯的「谨慎」,不仅不急于拓展 ****AI**** 能力在智能手机上的边界,还在主动为 AI 设置围栏**。不仅在备忘录中的 AI 改写功能中,对于改写写作风格的调性偏向保守; 包括之前有提到过,在用于创建风格化自定义图像的 Playground 中,用户很明显就能察觉到它与其他大厂发布图像生成工具的不同之处。它完全无法像今年爆火的预训练图像生成模型 Lora 那样,用于生成那些和真人几乎无异、让人真假难辨的图像。  Playground 生成 Genmoji 效果|图片来源:Apple 实际上这种谨慎不无道理:即使多模态大模型已经出现几年,但包括内容幻觉、AI 生成内容用于犯罪,都是当下伴随着大模型应用「蒙眼狂奔」伴随而来的问题,近年来 AI 生成的虚假内容充斥网络。 **除了内容泛滥,如何保护用户的私有数据,在 ****AI**** 时代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而苹果是首先直面这一问题,并喊出自家解决方案的厂商。** Apple Intelligence 的最大特征之一,就是在 AI 时代**仍坚持「隐私优先」的技术路径**。系统默认在设备本地完成处理;当任务超出本地处理能力时,会通过「私有云计算」调用苹果自研服务器,并全程加密,确保用户数据不会被用于模型训练或第三方存储。  苹果是目前唯一公开讲解如何用私有云转发机制来保护用户隐私的厂商 | 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在硬件之外,面向开发者的趁手工具也已经在路上:在 iOS18.2 Beta 测试版发布后,苹果随即更新了三个关键 Apple Intelligence 功能的 API:编写工具 API、Genmoji API 和 Image Playground API。 这三个 API 借口,都旨在帮助开发人员将 Apple Intelligence 集成到他们的应用程序中,换言之:**随着越来越多这样的 API 接口加入,开发者都能够在所有 Apple 生态的硬件设备上调用端侧模型计算能力,无需额外的服务器成本,加上当前 Apple 生态数以亿计的用户,这无论对于中小开发者还是巨头来讲都是一项极具诱惑力的条件**。 由此可见,苹果的第一方应用目前并不谋求短暂的效果取胜,而是通过构建软硬件深度整合、搭建原生 AI 硬件生态平台的方式,为开发者提供一个适合 AI 时代超级 App 生长的土壤。 **长期来看,只有诸如苹果、华为这样,有自有生态/硬件以及掌控能力的厂商,才有机会参与的深度竞争**;拥有生态的平台级的玩家,与只有「硬件制造商」单一标签的厂商,或许从这场竞争的一开始,就拉开了巨大差距。 回到文章最开始提出的那个问题:**「支持简体中文后的 Apple 智能,真的更加好用了吗」。** 在长期使用英文版 Apple Intelligence 以及主流手机 AI 助手类工具之后,我的回答是**「有变得更加好用,但对苹果来讲,或许真正的能让 AI 更加好用的下一步更加值得关注」。** 对于用户来讲,或许这才是 Apple 智能在一步一步迈向中国用户的过程中,最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所在。
从 2024 年开始,vivo 的旗舰机型,凭借影像能力的大幅提升,以及产品本身更加贴合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赢得了不少用户的认可。尤其是 X Fold 3 / X200 系列,都凭借着这一产品策略,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  Vivo Y300 Pro+ 外观 | 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而对于定位高性价比的 vivo Y 系列手机来讲,定位在千元级市场中,通过准确洞察对应预算下、哪些是真实用户对手机最重要的需求,在这个基础上去做产品定义。 近期发布的 Y300 Pro+ 就是这样一款典型的产品。 在一段时间的体验后,vivo Y300 Pro+ 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不只是硬件上的「高性价比」,而是 vivo 对于这款手机背后的用户需求,在精准洞察之后,通过整合「下放」行业内前沿技术能力,同时对产品的「长板」做出取舍,让这款手机展现出的「专业」气质。 _**01**_ **「灭霸」气质,聚焦细节** 熟悉 vivo 近两年手机外观设计的人,可能对 Y300 Pro+ 的这套设计语言不陌生。从「影像灭霸」X100Ultra、到 vivo 折叠屏 X Fold 3、影像旗舰 X200 Pro 系列,都采用了与之相同的设计语言。 家族化设计语言,让 Y300 Pro+ 在外观上就有了几分「影像灭霸」的气质。  vivo Y300 Pro+ 相机模组设计特写 | 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与之不同的是,Y300 Pro+ 这次也并没有完全对这套家族化的设计元素做「开箱即用」,而是在其基础上针对用户的偏好做了对应改良——例如在我们这次拿到的星空银版本中,机身的外观设计就做了相比家族化视觉设计更加绚丽的处理。机身背面能看到如同银河一般的纹理。 相比于 vivo 家族化、强调沉稳内敛的设计语言,vivo Y300 Pro+ 在旗舰同款的镜头模组由一圈「玉环」点缀,不同光线下纹理会随之变化。 同时,vivo Y300 Pro+ 还是同档唯一双面全等深设计的机型,通过将机身厚度控制在了 7.89mm,给整机带来了接近旗舰手机的「越级质感」,给它带来了区别于传统「性价比手机」的印象。  vivo Y300 Pro+ 机身侧面视角| 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另一个细节是 vivo Y300 Pro 的屏幕采用了旗舰同款的全等深微四曲屏,视觉高级手感舒适,对于此前已经对 vivo 系旗舰手机有相当了解的用户,很快就能习惯 Y300 Pro+ 的这种质感。 _**02**_ **电池,比大更大** 除了外观部分,vivo Y300 Pro+ 本次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升级,就是它自带的史上最大 7300mAh 蓝海电池——这个数字甚至已经开源是一些旗舰手机电池容量翻倍的数字。 仅仅看已经非常薄的外观,似乎很难想象到这是一款搭载着一块如此巨大容量电池的手机。  vivo Y300 Pro+ 有着相比同级别机型更轻薄的外观设计 | 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这主要得益于 vivo 过去数年在电池能量密度领域的研发投入,让 vivo Y300 Pro+ 的实际能量密度,从前代 vivo Y300 Pro 的 777Wh/L 进一步提升至 838Wh/L。 在电池密度上的改进,让 vivo Y300 Pro+ 在电池厚度与前代相当的同时,给用户带来了能支撑两天日常使用的超大电量——这对于很多需要每天重度使用手机来工作的用户来讲,意味着手机电量给他们工作带来的困扰将得到极大的缓解。 按照 vivo 官方的介绍,vivo Y300 Pro+ 在满电状态下能支持 25.4 小时的短视频播放,或是 14.7 小时的《王者荣耀》游戏市场,亦或是 13.05 小时的高德地图导航、全程亮屏使用。  vivo Y300 Pro+ 待机电量测试 | 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在我们的实际测试中,打开哔哩哔哩 App,以 1080P 分辨率,自动播放推荐列表中的视频,在音量设置为 50% 的前提下,播放八个小时,手机电量从 100% 降至 57%。 在充电部分,vivo Y300 Pro+ 支持最高 90W 的有线快充,同时支持最高 55W 的 PPS 快充与最高 44W 的 UFCS 快充。 不只是快充,在 vivo Y300 Pro+ 中,其实很多电池相关的新功能,还都与电池寿命的保护有关。众所周知如今手机硬件性能已经越来越充裕的环境下,迫使很多用户不得不换手机的,往往是电池寿命衰减这个原因————手机本身还尚能一战,但每天需要多次充电、几乎离不开充电器的情况也让人厌烦。 针对这个情况,vivo Y300 Pro+ 喊出了「五年长寿耐用」的口号,宣布电池历经 13000 次完整充放电循环,电池健康度仍然能在 80% 以上。 当你开启这个功能后,手机电量充至 80% 时,手机系统的用电会自动跳过电池,直接由外接电源供电。 这样的策略,不仅能保证手机在长时间不间断运行的场景下,进一步降低整机温度进而让手机更加流畅,还能显著延长手机电池的使用寿命。 _**03**_ **屏幕、拍照,超强优化** 前面提到,大电池对于日常工作需要重度使用手机的用户来讲,是一种很大程度上的缓解,但对于在室外使用手机的用户来讲,屏幕亮度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只有屏幕能支持更高的亮度显示内容,才能让室外尤其是强光环境下使用手机,得到正常的体验。 在 vivo Y300 Pro+ 上,vivo 为其搭载了一片局部峰值可达 5000nit 亮度的「超亮护眼屏」,全局激发亮度最高可达 1300nit,无论是正常内容的视觉体验,还是户外使用场景下的信息快速阅览,这样一片更亮的屏幕,都能给体验带来明显的升级。  全局激发亮度 1300nit 确保了在户外也能获得清晰的内容观感 | 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vivo Y300 Pro+手机正面还升级了金刚盾强化玻璃,大幅提升屏幕抗摔和耐刮性。同时针对湿手油手等极端场景下的触控操作定向优化,这对于日常操作手机环境相对更加复杂的外送员等场景,同样是少有人关注、但同样能让手机变得更加「耐用」的提升点之一。 在系统部分,vivo Y300 Pro+ 搭载同样是在今年已经成为 vivo 旗舰标配的 OriginOS 5 系统,  vivo Y300 Pro+ 同样搭载 OriginOS5 系统 | 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其中蓝心小 V 借助大模型能力,支持的 小 V 圈搜的用法,已经覆盖了各种场景。比如看到一篇小红书笔记,可以圈搜图片上人物的相关资料、相关商品;圈出一段聊天记录、机票火车票订单来创建日程;截取一段电子书、文章、工作材料进行翻译、生成一篇备忘笔记…… 针对不同用户群体的使用需求,vivo Y200 Pro+ 还加入了新版本的「职业模式」,职业模式针对外送员群体的许多实际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例如外送员工作过程中,需要频繁解锁手机屏幕以查看订单信息,vivo Y200 系列则推出了超长自动锁屏功能;外送员处于电梯中手机往往信号不佳,vivo Y200 系列则优化了网络体验,同时加速了出电梯回网速度。 性价比手机作为一个几乎与智能手机概念同时流行起来的概念,很多人容易简单的将其归类为「硬件堆料」这一个因素。 但在硬件之外,如何让手机真正「好用」,依然是一个更大的问题,而这又恰好是考验手机厂商研发能力的场景——vivo Y300 Pro+,就是 vivo 在这一细分群体手机使用场景中的回答。 高性价比产品线,对应的是精准的产品定义。无需更多前卫的概念,只有能洞察「用户需要手机做什么」的产品,才能在这样的市场中,真正收获用户的认可。  vivo Y300 Pro+ 外观 | 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在 vivo 家族化设计的外表之下,我看到的是 vivo 经过历练后,更加精准的刀锋:无论是「大的惊人」的 7300mAh 电池容量,还是同级别最强的 90W 闪充,再到「职业模式」,都证明了 vivo 在 Y 系列上通过硬件能力的拓展,来尝试进一步触达用户核心需求的决心。
AR 眼镜的过渡产品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https://www.ifanr.com) |[原文链接](https://www.ifanr.com/1619613) ·[查看评论](https://www.ifanr.com/1619613#comments) ·[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ifanr)
This marks the fourth consecutive year of loss reduction since 2021.
优秀的企业长什么样,成功的牛人都有哪些特质?在他们的奋斗路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坑”,最重要的改变是什么? 创·问 向一些优秀的华创派抛出问题,也希望分享他们的想法给你。本期主角是梅卡曼德机器人商务与市场VP徐婷婷。梅卡曼德是全球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落地案例最多、融资额最高的企业之一。其自研的机器人AI大脑+3D视觉产品已经在汽车、物流、重工等众多领域跨行业、规模化落地,全球落地台数15000+,连续四年市占率第一。梅卡曼德已形成基于3D相机+自研AI算法+软件平台的机器人“眼+脑”标准产品及通用组件,广泛应用于多种工业制造及物流典型场景,并逐渐延伸至服务业及家用场景。华创资本早在2017年初独家领投了梅卡曼德的Pre-A轮融资。
       水质检测员工作时刻表 06:30 晨间准备 检查检测设备:老式pH计、溶解氧测定仪、显微镜、生物分析仪等 准备采样瓶、记录本、防护装备 07:00 出发前往采样点 沿湖岸步行至1号采样点 注意:避开湖边那片总是笼罩着薄雾的区域 记录沿途观察:湖水颜色、气味、浮游物等 07:30 1号采样点检测 进行基础检测:水温、pH值、浊度 采集水样:注意观察是否有银色颗粒 特别记录:检测仪读数是否出现异常波动 08:30 实验室分析 显微镜观察:检查水样中是否存在异常微生物 化学分析:重金属含量、有机物浓度等 特别提醒:如发现六边形结构颗粒,立即停止检测并报告 10:00 2号采样点检测 重复基础检测流程 特别注意:该区域曾出现检测仪失灵现象 记录:湖水荧光强度变化 12:00 午间休息 在观测站用餐 整理上午数据 特别提醒:基于近期出现的失踪事件,不要在湖边午睡。 13:30 3号采样点检测 重点检测:溶解氧含量、电导率 采集底泥样本 特别记录:该区域经常出现温度异常 15:00 数据分析 整理全天数据 对比历史记录 特别关注:寻找数据中的异常规律 16:30 设备维护 清洁检测仪器 特别提醒:如发现仪器内部有蓝色结晶,立即隔离并报告 17:00 每日报告 撰写检测报告 标注所有异常现象 特别备注:记录任何超自然遭遇 18:00 下班 检查所有设备是否妥善存放 特别提醒:离开前确认观测站门窗紧闭 警告:切勿在日落后单独留在湖边 注意事项: 如遇检测仪读数异常波动,立即停止检测并撤离 发现银色颗粒或蓝色结晶时,必须使用特制容器封存 听到水下异响或看到湖面异常光芒时,立即前往安全屋避难 每日工作结束后,必须进行全身消毒 如遇同事行为异常(如反复念叨听不懂的语言),立即报告上级 调查结论: 异常现象:精神投射后的大量废弃机械被胡乱抛弃在东湖地区,耗散的灵魂粒子与水中物质呈现融合趋势,时刻表中频繁出现异常提醒。 神秘发现:银色颗粒和蓝色结晶的出现频率增加,发现未知物体,呈纺锤形,外壳较厚,两端有透明塞状突起,内部似乎有生物反应,看起来像是某种卵?
 【录音笔】是GPASS推出的一档全新会员专享节目,内容来自机核办公室日程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短小记录,每期时长十几分钟左右(大概吧)。内容也许是一些不成体统的碎碎念,也许是一些突然发疯的暴言,还有可能是哪个缺德的把办公室里真实的日常对话(dui ma)偷偷录了下来,总之就连我们自己现在也不知道每期会有哪些人参与,会录些什么。
在移动应用生命周期中,测试环节面临多种考验例如:在移动应用开发、测试过程中面临的成本、技术和效率问题。 **[<u>HUAWEI AppGallery Connect云测试</u>](https://developer.huawei.com/consumer/cn/doc/AppGallery-connect-Guides/agc-clouddebug-introduction-0000001057034023?ha_source=rrdscpjl&ha_sourceId=89000499)**为您提供了热门移动终端设备,有针对性地向您提供应用在手机上的兼容性测试、稳定性测试、性能测试、功耗测试、UX测试和安全测试,快速出具专业且详细的测试报告,帮助您提前发现并精准定位和解决问题,为您提供便捷的一站式移动应用测试服务。 ## ****一、当前开发者测试环节的五大痛点**** 1. 兼容性测试覆盖难:需采购数百台设备覆盖主流机型,成本高且难以维护 2. 稳定性问题复现难:偶现性崩溃、内存泄漏等问题难以在本地复现 3. 性能优化数据缺失:缺乏真机环境下的CPU、内存、功耗等关键指标分析 4. 安全漏洞检测滞后:恶意代码、隐私合规问题常在用户侧暴露后才被发现 5. UX体验验证不足:HarmonyOS特性适配、大屏交互等设计问题难以量化评估 ## ****二、H********armonyOS********云测试主要功能**** **1. **[**<u>**兼容性测试**</u>**](https://developer.huawei.com/consumer/cn/doc/AppGallery-connect-Guides/agc-cloudtest-harmonyosnext-compatibilitytest-0000001082683302?ha_source=rrdscpjl&ha_sourceId=89000499) 兼容性测试为您提供大量的终端设备,全自动化验证应用在终端设备上的首次安装、再次安装、卸载和启动中的异常问题,检测出应用的崩溃、无响应、闪退、运行错误、账号异常、黑白屏、无法回退等兼容性方面的问题。 **2. **[**<u>**稳定性测试**</u>**](https://developer.huawei.com/consumer/cn/doc/AppGallery-connect-Guides/agc-cloudtest-harmonyosnext-stabilitytest-0000001082842916?ha_source=rrdscpjl&ha_sourceId=89000499) 长时间遍历测试及随机测试应用在手机上的内存泄漏、内存越界、冻屏、崩溃等稳定性问题。 **3. **[**<u>**性能测试**</u>**](https://developer.huawei.com/consumer/cn/doc/AppGallery-connect-Guides/agc-cloudtest-harmonyosnext-performancetest-0000001083034800?ha_source=rrdscpjl&ha_sourceId=89000499) 提供手机应用性能测试服务,在真机侧完成应用性能数据如时延、CPU、内存、耗电量、流量等关键指标采集,深入分析应用性能薄弱点。 **4. **[**<u>**功耗测试**</u>**](https://developer.huawei.com/consumer/cn/doc/AppGallery-connect-Guides/agc-cloudtest-harmonyosnext-powerconsumptiontest-0000001129899565?ha_source=rrdscpjl&ha_sourceId=89000499) 提供手机应用功耗测试服务,检测影响手机应用功耗的各项关键指标。 **5. **[**<u>**UX测试**</u>**](https://developer.huawei.com/consumer/cn/doc/AppGallery-connect-Guides/agc-cloudtest-harmonyosnext-uxtest-0000001452514781?ha_source=rrdscpjl&ha_sourceId=89000499) 提供真机设备上HamonyOS应用/元服务UX测试能力,可检测问题类别包括基础体验、系统特性适配、视觉风格、动效、大屏体验等。 **6. **[**<u>**安全测试**</u>**](https://developer.huawei.com/consumer/cn/doc/AppGallery-connect-Guides/agc-cloudtest-securitytest-0000002154180449?ha_source=rrdscpjl&ha_sourceId=89000499) 提供手机应用安全测试服务,检测应用中是否存在病毒木马和恶意广告。 说明:目前仅支持对Android应用进行安全测试。 **7. **[**<u>**预设内容**</u>**](https://developer.huawei.com/consumer/cn/doc/AppGallery-connect-Guides/agc-cloudtest-harmonyosnext-preset-0000001083002882?ha_source=rrdscpjl&ha_sourceId=89000499) 在兼容性测试和性能测试中设置登录账号相关控件ID及账号信息,或者在自定义指令(点击、输入文字、忽略)中输入相关操作的应用包名和应用包内对应的控件ID,实现应用在进行兼容性测试和性能测试过程中使用账号登录,或者某些动作的自动化操作,解决您自测过程中应用的登录问题或者某些特定操作的遍历,更好的深入遍历应用,完成应用的质量检测。 ## ****三、云测试工作原理**** 当进行自定义测试或者上架测试时,选择测试范围后,可根据设备厂商、系统版本、分辨率或上市时间选择设备。待提交测试后,系统推动到云端找到对应的设备遍历执行,分别得出兼容性、稳定性、性能、功耗、安全和UX专项对应的测试报告。  ## ****四、典型应用场景**** **1. 检测应用兼容性问题** release版本的应用通过提交兼容性测试,选择不同的真机设备,可检测出该应用在真机设备上的兼容性问题,帮助您提前发现问题。  **2. 检测应用稳定性问题** release版本的应用通过提交长时间的稳定性测试,可检测出该应用在华为或其它品牌真机设备上的稳定性问题,帮助您提前发现问题。  **3. 检测应用性能问题** release版本的应用通过提交性能测试,在真机侧完成应用性能数据如CPU、内存、耗电量、流量等关键指标采集,深入分析应用性能薄弱点。  **4. 检测应用功耗问题** release版本的应用通过提交功耗测试,检测影响手机应用功耗的各项关键指标。  **5. 检测应用UX问题** release版本的HamonyOS应用/元服务通过提交UX测试,验证HarmonyOS应用/元服务在基础体验、系统特性适配、视觉风格、动效、大屏体验等方面关键指标。  **6. 在测试过程中使用账号信息登录应用** 针对需要账号和密码登录后才可正常使用的应用,您可在创建测试时填写已预设的账号和密码,让待测应用在所选手机上实现账号登录,最终实现完整的测试。 **7. 设置自定义指令** 您可在创建测试时填写自定义指令的预设内容,则测试遍历时将按照您的指令进行。 ## ****五、案例展示**** 某天气应用,应用版本更新快,新版本上线时间紧迫。通过云测试全面的测试报告,开发者快速发现了不同机型上出现的无响应、UI异常、崩溃等问题。并通过云调试快速定位,崩溃率下降了72%、上架效率提升了60%。  上图为某天气应用中实际面临问题及解决方案 在移动应用质量竞争时代,云测试服务测试从成本中心转化为体验护城河,降低开发者测试成本,更使应用质量缺陷密度下降,是开发者构建竞争优势的必备利器。 欢迎广大鸿蒙开发者体验云测试服务。如果您是一位鸿蒙开发者,赶快加入体验服务,让我们携手共进,共享鸿蒙发展的无限机遇,点击链接即可体验:**[<u>云测试服务</u>](https://developer.huawei.com/consumer/cn/doc/AppGallery-connect-Guides/agc-clouddebug-introduction-0000001057034023?ha_source=rrdscpjl&ha_sourceId=89000499)** 如您有任何疑问,请发送邮件至****agconnect@huawei.com****咨询,感谢您对HUAWEI AppGallery Connect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