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quote><p>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广泛。本文介绍了一个结合阿里云百炼和12306 MCP的AI智能选票智能体项目,供大家参考。</p> </blockquote>  前两天借助 Cursor+12306 MCP 搞了个 AI 智能选票系统。 收到了很多小伙伴的喜欢。  更有大佬直接想要买源码,看来是真解决一部分需求了。  但上次用 Cursor 搭建的系统,面临一个问题就是不可能随时随地都拿着个 Cursor 问。 得把他做成平台,最好是对话流方式。 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那就做成智能体最适合了。 研究了一圈,最终决定在阿里云百炼上结合 12306 MCP 做一个 AI 智能选票智能体。除了基本能力,智能选票外,还加了很多有用的能力。 车票信息查询汇总:  我在后天想从西安出发去往郑州,请推荐出合理的车票,并推荐三天后返程的车票,  还能对比各个列车票价,做个图表,更直观了。  同样能让他生成列车停靠站点地图:  还能生成途径站点的旅行攻略。这里我的逻辑是先让他去网上搜,搜不到就调用文生图模型,由 AI 生成图片。  阿里自带的这个生图 MCP 感觉能力还是挺强的。  感觉跟真的也差不多啊,哈哈哈。  说实话,在火车上看着自己坐的这一趟列车途径的城市,看着这些景点,心中难免有一丝丝的冲动。  就是那种有一股,当场下车,去奔赴美好的冲动~ 我其实还想加一些类似 Cursor 生成的途径站点网站的功能,比如这种:  但是一顿测下来,效果很感人。 当然也不是没有办法,只是稍微麻烦一点,让 Cursor+Claude 4 先出个模版,然后再让智能体根据模板来生成。 但那已经是后话了,目前这个版本算是解决了智能体最基础的需求。 很多人也许会问,整的花里胡哨,有 12306 APP 了,你这智能体,看着也没啥啊。 哈哈哈,我总结了下对比 12306 APP 直接查询车票信息有以下优势: 1、可以根据出行目的地和时间智能推荐车次2、可生成图表对比各种方案优劣势3、可生成列车站点地图4、可生成途径站点景点攻略  这样一个智能体搭建起来并不复杂,下面,我将沉浸式带你体验一下这么一套智能体的搭建过程。 原创教程不易,感谢您的喜欢\(^ ^)/如果本篇 zan zan 能到 100,我将考虑直接发布智能体给大家内测。 这个版本更新了如下功能:  首先打开阿里百炼平台,在「应用管理」-「新建应用」,选择智能体应用。  API 配置这里选择我体验下来很不错的通义千问-Plus 大模型。  然后在技能那里选择以下几个 MCP 服务。  稍微介绍一下这几个 MCP 做了哪些事。 12306-MCP:主要负责车票信息和站点信息的查询。 Amap Maps:高德地图 MCP,用来配置途经站点地图。 AntV 可视化图表:可以将列车数据做可视化图表对比。 Wanx 文生图:可以通过文生图生成站点景点攻略中的图片信息。 EdgeOne Pages:这个可以一键将生成的 html 网站部署。 然后需要开启长期记忆模式,这样可以提取对话的关键信息并保存至对应的记忆体中。  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提示词了,说实话有点儿过于长了,但核心就这么几个技能点:  想要这份提示词的,直接后台回复 12306,就好了。 注意在提示词中添加这段话:在回答用户问题时,请尽量忘记大部分不相关的信息。只有当用户提供的信息与当前问题或对话内容非常相关时,才记住这些信息并加以使用。请确保你的回答简洁、准确,并聚焦于用户当前的问题或对话主题。信息: ${memory} 这么操作完后,就可以直接点击右上角的发布了。选择渠道。  渠道还蛮多的,官方分享渠道的话页面访问限制,需要使用同一阿里云主账号下的RAM子账号登录。 如果想分享城别人可用的网页链接,直接可以选择魔笔渠道。 当然最牛逼 plus 的使,可以直接分享到微信公众号渠道。就很有意思。  按照步骤配置一下微信凭据就好了。 如果是官方分享渠道的话,你就能看到这样的对话流界面。  讲真的,做一个这样的智能体,还蛮有意义的。 特别对于我这种,出行基本火车而非飞机的人来说,就很有用。 突然,有那么一瞬间,我仿佛回到了十几年前,一个人背着双肩包,带着一箱子的行李。 从农村老家,踏上那趟通往梦想的列车,在车窗旁望着窗外的风景,傻傻的发呆。 第一次踏出小县城,那种欣喜又带着一丝丝的胆怯。 好想知道列车开往的春天,会不会也藏着一个梦。 那时我不知道,但现在,我知道了。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苍何】,微信公众号:【苍何】,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随着AI时代的到来,芯片作为其发展的基石,推动AI发展的同时,也在AI的带动下迎来快速增长。Arm与AI正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的加速关系。 在本月举行的Computex2025上,**Arm预计在2025年,出货到头部超大规模云服务提供商的算力中,有近50%是基于Arm架构。** 另外,**Arm也预估在PC与平板市场,2025年Arm架构将占整体出货量的40%。** 通常,一个新架构要获得市场认可往往需要较长时间,Arm取得这样的成绩花费的时间明显更短,Arm是如何在更短时间内取得如此成绩? **构建AI系统的三个关键要素** “AI 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一切。”Arm高级副总裁兼终端事业部总经理Chris Bergey说,“在接下来的一到三年内,我们很快就会迎来这样的转变:当这些设备处于自主模式运行时,其表现将能够媲美人类操作。”  Arm高级副总裁兼终端事业部总经理Chris Bergey 这就需要构建一个完善的AI系统,Chris Bergey表示**构建AI系统有三个关键要素:** **首先,从云端到边缘打造一个无处不在的平台将具有极大的价值。**很多时候AI在端侧运行,但某些情况下,又希望能够将工作负载转移到云端。拥有一个高可移植的平台,对于推动先进技术及产品的实现,以及为现有产品增加新功能,非常有价值。 **其次,是电力和每瓦性能。**数据中心的能耗从兆瓦级 (MW) 跃升至吉瓦 (GW) 级,其中超过 50% 实际上来自于机架和半导体设备。由于AI需要海量的计算能力,这意味着“每瓦性能”可能是最关键的衡量指标。 **还有,软件同样至关重要。**AI发展的速度非常快,这让AI 软件开发非常具有挑战性。如果没有成熟的软件及其生态系统,要跟上所有行业标准和各种 AI 框架,将会是一项非常繁重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Arm已经在软件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去年COMPUTEX,Arm发布了Arm Kleidi软件库,目标是让开发者能在各种AI模型与工作负载上,包括音频、图像、文字或视频,都能实时获得最佳的性能表现。 Kleidi推出后的一年内,已整合至多个主流AI框架中,包括 ExecuTorch、PyTorch、Angel、llama.cpp、MediaPipe、MNN以及ONNX Runtime。  截至目前,Kleidi已在搭载Arm架构的设备上安装量累计超过80亿次,且仍在持续增长中。 **Arm CPU更适配AI训练和推理** Arm之所以能乘上AI的东风,关键原因就是Arm架构的产品能够充分满足构建AI系统的三大要素。 在数据中心领域,Arm已经深耕了十多年。全球最大的云服务提供商亚马逊云科技 (AWS)就对Arm服务器CPU的发展至关重要。 AWS去年秋季分享,他们有相当一部分自身的工作负载运行在基于Arm架构的AWS Graviton 处理器上。 在AWS完成自身工作负载迁移至Arm平台后,第三方工作负载也纷纷转向Arm平台,这为头部云服务提供商带来了超过40%的能效提升。AWS也曾分享,其超过90%的重要客户(不包括Amazon)也在使用Arm的架构。 这意味着,过去两年AWS新部署的CPU算力中,有超过50%是基于Arm技术的Graviton。  除了AWS,英伟达也积极采用Arm架构,比如,NVIDIA Grace Blackwell 和Vera Rubin 以及许多云服务提供商的自研加速器。 “**这些加速器无论是用于训练还是推理,通常都会与 Arm 处理器配合使用,**因为在芯粒(Chiplet)层级,它们之间可以实现紧密耦合,从而带来卓越的计算密度、I/O 密度和带宽表现。”Chris Bergey指出,这俨然成为一种趋势——NVIDIA及云服务提供商都在基于 Arm 架构运行AI。 “基于这样的发展势头,我们预计 Arm 架构将占据半数 2025 年出货到头部云服务提供商的算力,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成就。”Chris Bergey同时表示,云计算推动了这一增长,如今 AI 计算也成为强劲驱动力。**数据中心的未来将是Arm计算与加速器的紧密耦合。** Chris Bergey也明确指出,**Arm目前重点关注边缘侧GPU,尚未有投入数据中心中GPU的计划。** **Arm架构PC和平板市场增速惊人 ** 在云端训练和推理使用Arm的产品的同时,英伟达也将数据中心级别的计算能力带到了桌面级产品。 今年推出的NVIDIA DGX Spark,搭载了10个Arm Cortex-X925核心和10个Cortex-A725 核心,并配备了可实现高达1PetaFLOPs(即每秒 10^15 次浮点运算)AI性能的GPU。 “Cortex-X925具备业内最高水平的IPC性能。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IPC(每时钟周期指令数)与频率的乘积决定了整个平台的性能。相较于单纯依赖提高频率来提升性能,提升 IPC 可以更高效地实现性能的增强,同时显著改善能耗表现。”Chris Bergey指出。  雷峰网了解到,**今年晚些时候Arm会推出新的Armv9 旗舰CPU(代号Travis)。**届时,在当前业内IPC性能最强的Arm处理器基础上,再次实现两位数的IPC性能提升。 CPU的性能对于端侧AI的普及非常重要,开发者在进行AI开发时,会根据具体需求来决定是在CPU、GPU还是NPU上运行。**大多数第三方应用是在CPU上进行AI开发,有70%会始终运行在CPU上,**当然AI在不断演进,异构计算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Arm长久的合作伙伴联发科技,也在近期推出的 Kompanio Ultra SoC,更进一步提升了 Chromebook 市场的水平,让新一代 Chromebook Plus 设备具备先进AI与多媒体能力。  “我们对在PC和平板领域,这些过去由x86主导的市场所取得的进展也感到满意。Arm架构在PC与平板市场的需求大幅成长,预估在2025年将占整体出货量的40%以上。”Chris Bergey指出, **Arm 的真正优势在于在全球范围内有超过2,200万名的软件开发者。**几乎所有重要的软件开发不仅能在Arm架构上运行,而且都针对Arm架构进行了优化。再加上Arm架构本身的设计及商业模式,开发者仅需一次开发,就能在整个半导体生态系统中众多采用Arm CPU 的SoC上运行。 长久以来,Arm在手机、物联网、汽车市场都具备绝对的领先优势。服务器、PC和平板并不是Arm的优势所在,然而随着AI时代的到来,Arm成为了推动AI普及的重要计算架构,同时,AI也正成为推动Arm业绩增长的重要力量。
中国电信在微信上的天翼防骚扰上周五上线了短信防护功能,可以针对多个行业的营销短信进行屏蔽,包括金融推销、电信宣传、房产中介等11个类别。还有短信黑名单、短信白名单功能,可单独屏蔽个别号码。@Appin
 最近因为原来绑定的小红书手机号不用了,我打算把旧账号里的收藏夹笔记批量导出来,却一直找不到一个好用顺手的工具。说起来,你是不是也有过类似的烦恼?收藏夹越攒越多,每次想找灵感笔记时都要翻半天,结果还是找不到。 收藏就像“黑洞”,只进不出,时间一长就成了堆满杂物的信息垃圾场…… 我也被这个问题困扰了很久,直到我用AI,终于解决了它!于是我做了一个小红书收藏夹一键导出的小工具,能够自动的将你收藏夹里面的所有笔记数据导出,支持笔记标题、作者、点赞数、笔记链接、图片链接等等信息,效果长这样: <!--[if lt IE 9]><script>document.createElement('video');</script><![endif]--><video class="wp-video-shortcode" id="video-6222673-1" width="1658" height="1080" preload="metadata" controls="controls"><source type="video/mp4" src="https://www.woshipm.com/wp-content/uploads/2025/05/lhFsfGR2BZKoOlsnitjn.mp4?_=1"/>[https://www.woshipm.com/wp-content/uploads/2025/05/lhFsfGR2BZKoOlsnitjn.mp4](https://www.woshipm.com/wp-content/uploads/2025/05/lhFsfGR2BZKoOlsnitjn.mp4)</video> 一键导出小红书收藏夹效果视频 收藏多≠有用,问题到底出在哪? 小红书的收藏功能确实很好用,点个收藏、建个文件夹,一秒钟完成。但: <blockquote><p>文件夹数量多了,层级混乱;</p> <p>内容种类杂,生活灵感、工作灵感、艺术创作、装修建议等等杂七杂八的全混在一起;</p> <p>搜索功能不够强大,找一篇旧收藏要点半天。</p></blockquote> 久而久之,你会发现:“我只是习惯性收藏,但从来没回头看过它们。” **那我怎么去消费这些收藏夹的数据呢?** 我做的第一件事情:**把小红书收藏夹的内容导出,用AI做了“搬家+整理”处理。** 要实现以上多维表格中的信息,简单来说包括几个以下步骤。 **抓取收藏数据** 通过第三方插件将收藏的链接、标题、封面、简介提取出来,我这里是使用了AI编程的方法给我实现了一个JavaScript脚本,直接复制直接安装在油猴脚本里面即可。当然,我也非常愿意跟你一起免费分享这个自己创作的好用工具,如果你也有需要获取同款工具可以直接在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收藏夹”获取完整源码去使用。 在此之前需要你去Chrome应用商店里面下载一个“篡改猴”,下载地址: https://chromewebstore.google.com/detail/%E7%AF%A1%E6%94%B9%E7%8C%B4/dhdgffkkebhmkfjojejmpbldmpobfkfo?hl=zh-CN&utm_source=ext_sidebar  篡改猴Chrome下载地址页 Chrome浏览器安装后之后,然后把这个小红书收藏夹导出的脚本文件添加到篡改后里面即可。  在篡改猴中添加新脚本  添加上我们提供的新脚本 然后进入你的小红书网页版的收藏夹界面,点击“自动滚动”即可,可以动态的看到当前获取到的笔记数量,最后一键导出即可,是不是非常方便?  **可以看见收藏夹插件显示出来** **导入知识库** 最后把整理好的内容导入到飞书文档中,选择“多维表格”结构的知识库中,真正变成“用得上的灵感库”。  **上传数据到多维表格** **内容分类/标签补全** 让AI自动识别内容主题、提取关键词等,方便后期检索。 我在多维表格里面去新增一列“字段捷径”,然后使用“自定义AI内容”进行填充,我主要写的提示词是让AI识别标题生成关键词即可,这里面还有非常多可以玩的空间,我们在接下来的飞书多维表格+字段捷径等案例里面会给大家细细道来,是一个非常棒非常方便的工具。  ## 字段捷径添加AI自动填充 ## AI的整理效果有多好? 举个例子,我以前的小红书收藏夹里有1000+篇笔记,现在用AI处理后变成这样:  自动生成了AI分类类别 每一类都清清楚楚,甚至连标题、摘要、关键词、原链接都有留存,检索和筛选也特别方便。同时这个数据如果作为知识库数据能够被大模型学习引用到,你在搜索相关问题、生成相关内容的时候就能够更加垂直精准了!当然这里面还有非常大的用途,我们在后续的小红书各种实践案例集合里面都会慢慢用到,比如读取文章链接后解析正文内容、仿写、拆解等等,我们后面再逐步分享。 ## 别让灵感沉没,把它们变成你的资产 收藏本身没错,关键是**要让这些内容可用、可查、可激发灵感**。 AI带来的不是炫技,而是真正能解决“信息焦虑”的好工具。 所以,别再让你的收藏夹变成“遗忘角落”,试着动手用AI来一次“搬家整理”吧,也许你会重新发现很多当时收藏时的闪光点。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银海,原创投稿或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巴西劳工检察机关对中国电动车巨头比亚迪提起诉讼,指控该公司在当地建厂过程中涉嫌人口贩运,并为工人提供“近似奴役”的劳动环境,要求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综合路透社和半岛电视台报道,巴西劳工检察官办公室星期二(5月27日)发声明指出,此次诉讼的对象包括比亚迪及其两家承包商:中国金匠集团和Tecmonta公司。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5/0506/e51cf5d61c45e7a.webp) 巴西检方要求上述三家公司共同支付2.57亿雷亚尔(约5870万新元)作为道德损害赔偿,并向每名中国工人发放个人赔偿金。 此外,检方还要求法院责令三家公司全面遵守巴西劳动法规,并对每一项违法行为处以5万雷亚尔罚款,款项将按受影响工人人数累计计算。 比亚迪回应称,公司始终致力于尊重和维护人权,严格遵守巴西及国际劳工法规。目前公司已积极配合检方调查,并将在后续法律程序中作出回应。 案件起因于巴西巴伊亚州劳工检察官办公室去年12月展开的调查。调查发现,比亚迪承包商雇佣的220名中国工人在“近似奴役”的条件下生活和工作,同时被认定为国际人口贩运的受害者。 这220名中国工人中,有163人由金匠公司雇佣,另57人则由Tecmonta公司聘用。 起诉书说,这些工人持有与实际工作岗位不符的签证入境,随后被迫在工地从事劳动,生活几乎完全受制于雇主。雇主不仅扣留高达70%的工资,还设立高额违约金,部分工人甚至被没收护照,行动自由受限。 起诉书还揭示了他们居住环境的恶劣:有些床铺连床垫都没有,一处宿舍仅设有一个厕所,供31人共用,“工人每天清晨4点就得起床排队洗漱”。 副劳工检察官雷亚尔(Fabio Leal)接受采访时说,目前涉事工人均已返回中国,未来若法院裁定赔偿成立,将由中国方面发放赔款,相关企业须提交付款凭证。尽管案件已进入司法程序,但仍可能通过法院途径达成和解。 他强调:“我们的诉讼证据充分,调查过程中搜集了大量材料。” 雷亚尔还透露,检方去年12月底尝试与三家公司协商,但最终未能达成一致。他未说明谈判破裂的具体原因。 受劳工权益纠纷影响,比亚迪已推迟巴西工厂正式投产的时间表。目前比亚迪预计,新工厂可在2026年12月前全面投产。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2898.htm)
Opera 的浏览器产品组合今日迎来了新成员。Opera Neon 是该公司首款“AI 代理”浏览器,旨在“重新思考浏览器在代理网络中的角色”。开发人员声称,Neon 能够理解用户的意图,并利用 AI 驱动的功能将其转化为行动。 [](https://cdn.neowin.com/news/images/uploaded/2025/05/1748419715_01._opera_neon_hero_light_mode.webp) Opera Neon 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Neon Chat、Do 和 Make。Neon Chat 是一个聊天机器人,可以搜索网页、提供当前标签页的上下文信息,以及执行 Copilot 或 ChatGPT 等现代聊天机器人可以执行的其他操作。Neon Do 是Opera 今年早些时候推出的“浏览器操作员”的升级版。它可以理解网站内容并代表您执行操作,例如填写表格、预订行程和购物,所有 AI 处理都在本地进行。 [](https://cdn.neowin.com/news/images/uploaded/2025/05/1748419723_opera_neon_do_light_mode.webp) 最后,Neon Make 被 Opera 称为“前所未有的浏览器”。Neon Make 利用云技术为您执行复杂的任务,例如生成报告、设计游戏原型、构建 Web 应用,甚至托管并与其他用户共享。Neon Make 还可以在您离线时为您编写代码,因此您可以在旅行、睡觉或离线进行其他操作时让它执行某些操作。 Opera 补充说,隐私是 Neon 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和你一起浏览互联网,并使用 DOM 树和布局数据来理解页面,而不是通过分析像素或虚拟指针。除了提高隐私性之外,这种方法还能使系统更快、更高效。 [](https://cdn.neowin.com/news/images/uploaded/2025/05/1748419763_opera_neon_make_dark_mode.webp) <blockquote><p>有了 Neon,那些因缺乏技术知识而完全无法在网络上创作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项全新的代理技术可以帮助您创作,将您的想法转化为数字化、有形且可共享的内容——所有这些都可以在 Opera Neon 浏览器中实现。</p></blockquote> 不过,与现代 Opera 浏览器中的其他 AI 功能不同,Neon Make 并非免费。Opera 今日正在[开放早期采用者的候补名单](https://www.operaneon.com/),未来将分享更多关于它的信息。 [您可以在官方网站上](https://press.opera.com/2025/05/28/opera-neon-the-first-ai-agentic-browser/)阅读有关 Opera Neon 的更多信息。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2892.htm)
5月28日消息,[甘肃省航空运动协会](https://mp.weixin.qq.com/s/IhShviTsewGEOtT90lPZOg)发布关于彭玉江在祁连山区域飞行事件的报告。报告称,彭玉江于5月 24日上午11点多使用无动力滑翔伞在甘肃省肃南县祁丰乡土垯板的位置进行地面抖伞练习,高度海拔3000米,练习初期天气晴朗。  地面抖伞时突然遇大风离地,顺地势向前飘出,**一路风力逐渐增大感觉无法降落,并遭遇“云吸”现象(下方气压远高于上方云内气压,形成了强烈的上升气流),**彭玉江感受到高速的上升后,立即做出多个消高动作如“双边大耳朵”“螺旋下降”、“B 组失速”等,试图脱离上升气流,但都操作无效。 **进云后彭玉江无法辨识方向,数次出现滑翔伞前扣及大折翼,被动抬升至8589米的高处。彭玉江在被动上升过程中已出现意识模糊、短暂昏迷等危险身体状况**,随着空中的气温降低,冰冷的空气刺激身体勉强恢复部分操作意识,使其控制滑翔伞逐渐安全降落,至肃南县祁丰乡天生牧场附近降落,降落点海拔1800米。 彭玉江降落后对讲机联系顾志敏,但已失去联系,遇到路过的车,乘车至嘉峪关市。 落地后彭玉江回忆,**印象里高度表显示最高的时候是7100米,中途高度表自动重启了一次,自认为没有失去意识,但落地后回忆曾大口呼吸,且对7100米至8500米之间的飞行没有印象**,**推断可能有3分钟左右的时间因缺氧和低温失去意识**。彭玉江与顾志敏、笨鹅在嘉峪关见面后,顾志敏将彭玉江的视频发布在社交账号。  此次飞行打破了世界滑翔伞升限纪录,飞行视频发出后受到全国的广泛关注,然而此次飞行的场地、空域均未进行相关报批,所以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我协会在事后第一时间派出协会工作人员立即赶赴现场查清事实。根据《滑翔伞运动管理办法》地面抖伞训练并不属于需要报备审批的范围,被气流抬升飞行完全属于意外和事故,因此不涉及违规、黑飞。了解该事实经过后我协会立即上报主管单位。 为了加强对飞行场地的合规化管理,明确滑翔运动空域报批的严肃性及必要性,本协会协助嘉峪关市体育局、肃南县体育运动中心对此次事件做出如下处理: 1、立即查封嘉峪关市、张掖市肃南县境内所有可能飞行的场地,树立明显禁飞标识,完成报批手续前,禁止一切在这些场地的飞行相关活动; **2、飞行员彭玉江停飞6个月,写好事故反思报告,深刻总结本次飞行事故;** **3、飞行员顾志敏未经允许擅自发布飞行视频,影响恶劣,予以停飞6个月处罚,写反思报告,深刻反思本次行为产生的负面影响。** 4、积极协助当地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完善办理当地飞行运动相关手续,包括俱乐部的注册、场地、空域的手续等,使之后的航空运动有组织有纪律进行,积极推动低空经济的合规发展; 5、后续我协会将加大工作力度规范滑翔伞飞行项目,积极宣传场地合法和空域管理报批的必要性,杜绝“黑飞”,防患于未然。 据报道,近日,一名滑翔伞爱好者“六哥”在祁连山滑翔飞行时,意外被云吸至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空后生还,引发极大关注。 部分网传视频显示,事发时“六哥”没有氧气面罩,脸部直接裸露在空中,全身多处结冰、附满冰碴,但仍有意识地控制滑翔伞,最终安全降落。落地后其介绍称:“当时感觉到缺氧,手在外面一直冻着……然后一直在对讲。” 据了解,滑翔伞运动员被云吸入一般指“滑翔伞云吸”,这是滑翔伞运动中一种特殊的飞行现象,通常指飞行员利用云层附近的上升气流(热气流或积雨云对流)实现快速爬升。 “六哥”被云意外吸至海拔8589米的高空,已达到大型客机飞行的平流层高度,而这种意外对过往的民航飞机也是一种安全威胁。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2890.htm)
最近,上海一辆共享单车车座的坐垫内藏有成人震动用品,引发关注。据报道,有网友称自已深夜骑行共享单车前,发现车坐垫异常鼓起,打开发现为成人用品,将物品取出后继续骑车,该物品竟然开始震动。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28/5a4bb5412b9845b499690c2a1be11021.png) 如今事件水落石出,上海市公安局徐汇分局官方微博“警民直通车-徐汇站”今天中午发布警情通报。 通报称,2025年5月27日下午,徐汇公安分局接群众报案称其于**5月24日晚骑共享单车时,发现车辆坐垫内有成人情趣用品**。 当晚,警方即将涉案的来沪人员刘某某(男,41岁)抓获。经查,**刘某某为寻求心理刺激,而将上述物品放入路边停放的共享单车内。** 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28/19091d792caf4aefb9faf197cfbbb636.jp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2888.htm)
刚刚,博主“李大锤同学”发布微博在线艾特特斯拉官微,并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他表示,**自己在今年特斯拉FSD国内推送当天(2月25日)下单提了焕新版Model 3,并且当场花6万4买了FSD的订阅包。**  然而如今过去了三个月,自己依然没有收到FSD的推送,期间虽然有过一次固件版本升级但只是修复了bug,他不理解为何自己买了服务却不能用。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28/689e87fc6c034803b61358812192c6c5.png) 在评论区,有网友称貌似只有老款能用,还质疑是不是焕新版都没没有,然而博主表示,有不少焕新Model 3在推送第一天就能用了。 还有人安慰他称,有19年买车的时候买了FSD的用户,车都卖了也没有收到推送,而博主则回应道,**自己买过三个FSD,之前没进入中国还能理解,但这次推送了还不给用,就很让人费解了。**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28/f05066b4-bb2c-44c9-ab17-9a81d425b57b.png) 据悉,今年2月份,国内部分特斯拉车主收到了FSD的推送,**官方客服解释称,此次更新是分批次推送,为官方灰度测试,不能保证所有购买了FSD的用户都能用上**,而且国内版仅为L2级辅助驾驶,和美国版有不小差距。 FSD进入中国市场后曾引发车圈震动,后续非常多的测试表明,特斯拉仅依靠纯视觉感知和大模型训练,让FSD有了非常扎实的基础,整体表现丝滑程度处于行业顶级,但局限性就在于无法完全准确识别中国道路的信号灯等,很容易导致违章发生。 还有就是,FSD的买断价格实在不便宜,6万4千元也让不少特斯拉车主望而却步,**目前也就是一些有测试需求的博主、媒体或者是特斯拉重视粉丝才会花这么多钱支持,正如“李大锤同学”一样**。 无奈现实中处处都是“惊喜”,真金白银扔出去了,连听个响都没有,难怪他忍不住要公开吐槽一番了。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28/41de8560-c15e-4f2c-9af0-07ac1c466ade.jp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2886.htm)
QQ挂等级,是众多80后90后再熟悉不过的往事了,不知道你现在几个皇冠几个太阳了呢?**目前全球QQ等级最高的用户叫“爱芥末”,已经达到了惊人的255级,有三个皇冠、三个太阳、三个月亮、三个星星,这也是现有QQ等级体系下的最高层级。** QQ等级是“四进制”,也就是攒满四个图标升级变成一个高等级的,不过皇冠之上是什么,官方从未公开,有的猜测是金企鹅,也有的猜是金蝙蝠…… 这位用户把所有能够快速升级到权益都打开了,不如出意外下个月就能升到256级,我们就能第一次见识到皇冠之上了。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28/61d5e689c8844ebdbead255565019ab3.jpg) **2022年12月,腾讯曾经官方公布过一次全球QQ等级排名,第一的就是这位“爱芥末”,当时202级。** 两年半以来,他又涨了53级,**平均每个月接近1.8级……** 据了解,这**位用户来自山东,家里是开网吧的,这个QQ号是他父亲2000年注册的,后来他就一直挂着,QQ空间访问量都超过了2100万,每天都有几千人要加他好友,都是来膜拜大神的。**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28/4a17806c3d5449e4882181bfd1a2def1.jpg) QQ等级是2003年推出的,最初按照时长计算,于是很多人日夜挂机,非常费电,于是腾讯改成了按天计算,之后又推出了各种会员、加速包权益,不断刺激用户氪金,最多可以达到普通用户的10倍左右。 根据腾讯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QQ移动终端月活跃用户数5.34亿,同比减少3%,环比还增长了2%。** 同期,微信及WeChat合并月活跃用户数达14.02亿,同比增长3%,环比增长1%。 **不知道你的QQ什么时候注册的?现在多少级了?平常用QQ多还是微信多呢。**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2884.htm)
**今天是国产大飞机C919商业运营两周年。**日前,C919正式开启上海至厦门航线的常态化商业运营。随着厦门加入C919航线网络,两年来C919的服务范围已覆盖中国大陆15个城市,并通过上海至香港的跨境航线迈出了国际化步伐。 **目前国航、东航、南航共18架C919飞机投入商业运营,执飞20余条商业航线,安全飞行超3.6万小时,累计运输旅客超过205万人次。** 据了解,C919是我国首款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干线客机。 2015年11月2日,C919完成总装下线,2017年5月5日成功首飞,**2022年9月29日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2022年12月9日全球首架交付,2023年5月28日圆满完成首次商业飞行。**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2882.htm)
本季度取得稳健的业绩表现,总营收326.08亿元,同比增长10.9%;期内经调整净利润达45.8亿元。
 【录音笔】是GPASS推出的一档全新会员专享节目,内容来自机核办公室日程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短小记录,每期时长十几分钟左右(大概吧)。内容也许是一些不成体统的碎碎念,也许是一些突然发疯的暴言,还有可能是哪个缺德的把办公室里真实的日常对话(dui ma)偷偷录了下来,总之就连我们自己现在也不知道每期会有哪些人参与,会录些什么。
近期,前安克CTO吴文龙创办的Govee母公司——智岩科技,已在深圳证监局启动上市辅导工作。如果一切顺利,其未来有望登陆深交所创业板。 **这是安克于2020年登陆深交所创业板以来,第一家启动IPO议程的安克系消费电子企业。**  知情人士向雷峰网透露,2024年Govee母公司实现营收40亿元人民币,利润超4亿元,账面现金达6亿元,现金流充裕。分渠道看,Govee线上收入占比过半,线下收入占比为20-30%,已全面入驻所有商超。 在众多安克系企业中,Govee创始人吴文龙是较早一批出来创业的成员之一。与其他具有安克背景、被贴上“打工人”标签的员工不同,吴文龙是安克创始人之一。 一名熟悉吴文龙的人表示,吴文龙是通过技术论坛认识阳萌的,两个人成了网友,后来一起创立了安克。吴文龙很社恐,不爱说话,他看了很多书,佛学、哲学之类都看,很喜欢对内思考。 在安克IPO前,吴文龙直接持股安克约5.62%;IPO后,其最新持股比例降至4.19%,但仍是安克的重要股东之一。 吴文龙在安克IPO前每年能拿到千万级的分红,创业时已经实现财富自由。这也是吴文龙几千万创业启动资金的主要来源,甚至是部分投资机构下注的理由之一。 不过,吴文龙的创业之路并非如公开信息那般一帆风顺。 2017年,吴文龙从安克离职后开启创业之旅,切入以装饰灯为主的RGB灯具赛道,创立了智能家居品牌Govee。 2018年,Govee推出首款音乐幻彩灯带,此后陆续延伸至电视灯、智能灯、投影灯、游戏灯、户外灯以及智能家电等产品,适用于聚会场所、卧室、书房、游戏房、庭院、房屋外墙等场景。  和安克的渠道布局策略一脉相承,Govee同步将重点布局放在亚马逊平台上,再之后逐步进行eBay、Walmart以及独立站等多渠道布局。 然而,Govee最畅销的品类——灯带,一度斩获亚马逊Alexa智能LED灯带全球销量排行榜第一名,这是其上线近三年后才做到的。 一名接触过Govee的业者表示,Govee母公司的逻辑是每年要做5款创新性的新品。它拥有独立APP,背后有很多软件工程师在做优化和迭代,给产品做OTA升级。另外其APP里还有自己的论坛,会根据用户的互动和反馈来创新和迭代产品。 也就是说,吴文龙创业前几年在产品打造上稍有碰壁,但也一直在挑战打造爆品。 从一则数据也能略知一二。Govee的员工中,研发人员占比高达70%。2020年,Govee营收已经超过2亿美金,灯带占比最大,但盈利水平一般。 在第一款爆品诞生后,Govee逐渐曝光在大众视野。 Govee A轮融资吸引了高瓴、红杉、同创、IDG、九派资本等众多投资机构的关注,但最后只拿到了九派资本的融资。 究其原因,多位投资人表示,相比于无人机、扫地机、割草机等复杂品类,灯具的技术壁垒比较低,当时Govee2亿美金的体量不算大,盈利水平也不在预期内。 或因此,当时很多投资机构对这个项目做了尽调后,都没有出手。 但自此之后,Govee凭借一款灯带逐步刷新了资本市场对其的认知,成为资本市场争相追逐的目标。此时的吴文龙已不愿意见资方,融资意愿也不强烈。 不过,Govee的增长潜力被吴的老东家给盯上了,2021年安克给Govee投资了4000万人民币。据说两家公司的创始人有过一段和解的过程,安克才拥有了入场券。 Govee氛围灯第二次爆火是在2023年。当年Govee一款上架了2年多的户外灯带,单月售出了4.5万单,月销售额高达1200万美金,拉动公司整体营收实现30亿人民币。 这系列产品火爆到什么程度呢?一名灯具供应商表示,Govee的自建工厂产能一度跟不上,其不得不找小工厂帮忙代工。 和安克全外包生产策略不同,Govee较为重资产。据了解,Govee自有3家工厂,分别位于东莞和中山。 目前,Govee的氛围灯产品已经成功占据海外用户心智。 雷峰网了解到,Govee的氛围灯有3000万注册用户,500万月活用户,它的产品打开频率很高。或因此,后来Govee收缩了小家电业务,继续发力氛围灯业务。 一名消费硬件从业者表示,Govee氛围灯技术壁垒不高,但其设计造型很好看,能给消费者提供情绪价值,这是它的核心。 如今,Govee母公司已启动上市辅导。然而,如何确保每年都能打造出爆款产品,仍是Govee未来需要达成的目标以及应对的挑战。 作为安克系中具有代表性的消费硬件企业,若它能顺利IPO,这对于妙笔天成、长芽科技、松鼠动力、三耳猫科技等安克系相关企业而言,必将是一件令人振奋且鼓舞士气的事情。在一级市场,安克系正成为大疆系之外的香饽饽。**了解更多关于安克系企业的秘辛,欢迎添加微信ydinitialheart交流。**
<blockquote><p>在当今快速变化的职场环境中,无论是初入职场的新人还是资深从业者,都需要一份清晰的职业规划来指引方向。本文为产品经理提供了一份全面的职业规划指南,从行业与岗位选择、能力进阶路径、晋升决策到职场心法,全方位剖析了如何在产品领域实现从新手到行业大牛的转变。</p> </blockquote>  在《远见》一书中,作者指出,**在全球范围内,58%的人渴望获得一份更理想的工作和职业,而在21至35岁的人群中,这个比例高达64%**。 我们的职业生涯,通常需要持续40年左右。无论你是初入职场的新人,还是工作多年的老手,花点时间,思考和梳理一下自己的职业规划,对我们的职业发展极为有益。能让我们在职场上更加从容不迫。 本文将从以下5个方面展开:「行业与岗位篇:10 大新兴赛道与高潜产品岗」、「能力进阶篇:从产品新手到资深专家成长路径」、「晋升决策篇:从产品经理到总监的路径选择」、「职业心法篇:6 条职场感悟助你少走弯路」、「总结回顾」。 ## 一、行业与岗位篇: 10 大新兴赛道与高潜产品岗 我们职业生涯并非只有一份工作,很多人一生会经历多个行业和不同的岗位。作为产品经理,**在制定职业规划时,需要问一问自己是否擅长、热爱目前的工作,以及所在行业是否有发展前景。** 在做职业规划时,要清楚地认识到,我们大概率会面临换跳槽、换岗,甚至换行业等选择,**每一次选择都要谨慎对待,要思考这份工作遇到的问题下次是否还会碰到**。接下来的新工作,是否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是否对自己职业生涯有正向帮助和积累,未来是否能持续深耕下去,在这个领域有所建树。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我们做职业规划时,选择一个有发展前景的行业至关重要。 接下来,将介绍10个新兴行业和10个有前景的产品岗。我们在做职业规划,以及面临职场选择、决策时,优先考虑这些行业和岗位,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实现职业发展目标。 ### (1)10个新兴行业  以上10个行业,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有较大发展前景的领域。在做职业规划和找工作机会时,优先关注这些领域。 其中AI、新能源、宠物经济这几个领域,在未来5-10年,甚至更长时间都将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物联网(IoT)、VR/AR、网络安全、跨境电商等行业,在过去几年已经保持了较高速的增长,目前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未来市场空间仍然巨大。 低空经济、养老服务等领域,目前处于市场探索阶段,还远未达到市场饱和。低空经济市场未来可能实现指数级增长,养老服务在2030年及之后,市场空间将会非常广阔。 **在对进行职业规划和转型时,如果有机会,应尽量往这些新兴行业靠拢**。要知道,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其发展周期,从初创期、成长期到成熟期,最后进入衰退期。如果我们进入的是处于成熟期甚至衰退期的行业,发展空间相对较小;**而选择处于初创期、成长期的行业,未来的发展机会和空间就会更大。** ### (2)10个新兴产品岗位  以上10个产品岗位,属于新兴和热门行业的产品岗,由于所在行业正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这些岗位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有前景的岗位,值得深耕下去。 其中AI产品和新能源产品,属于热门产品方向,尤其是AI产品,未来几乎所有的行业和公司,都将需要AI产品来提升效率和竞争力。 物联网(IoT)产品、VR/AR产品、网络安全产品、跨境电商产品、云计算产品,过去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是当前和未来仍处在上升阶段,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银发经济产品、区块链金融产品,属于未来朝阳产业,未来5-10年之后,随着老龄化加剧和数字货币的发展,将迎来新的高速增长点。 如果目前没有上述行业和产品相关经验,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积累。例如,平时多学习相关知识,关注行业动态,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等。 如果所在公司是传统行业,也可以寻找内部转岗的机会。比如在传统电商公司,可以尝试转岗到AI产品相关岗位,利用公司的资源和平台,逐步积累经验,实现职业转型。 总而言之,我们在做职业规划时,一定要站在未来看现在,选择符合市场发展趋势的行业和领域。**很多时候,抬头看路,明确方向,比埋头苦干更重要。** 选择一个有潜力的行业和岗位,可以让我们在职业生涯中走得更从容。**职业规划需要顺应市场发展的趋势,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的职业目标。** ## 二、能力进阶篇:从产品新手到资深专家成长路径 在我们的职业发展过程中,我们通常有两条路径可供选择:一是走专家路线;二是走管理路线。本章重点探讨如何成为产品专家,以及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掌握哪些专业技能。 我们将产品新手到产品行业大牛的成长过程,划分为5个级别,分别是产品助理、产品经理、高级产品经理、产品专家和资深产品专家。各个阶段对应的能力要求,如下图所示:  ### (1)产品助理 产品助理主要面向实习生,以及0-2年的产品新人。他们主要负责需求收集、文档整理、竞品分析及协助产品经理推进工作。同时需要基本的沟通能力、执行力和基础工具使用能力。 这个阶段,产品助理需要学会如何进行用户调研及分析,能够撰写产品需求文档(PRD)。学习能力在这个阶段尤为重要,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去学习、研究,比如可以多浏览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虎嗅、36氪等专业平台,获取行业最新资讯和知识。 **在产品助理阶段,不需要有太多创意和想法,最重要的是落地执行,将工作任务不折不扣、保质保量按时完成。通过这个阶段的积累,为后续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 (2)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主要职责是负责产品线某几个模块的设计和落地。需要独立负责产品或模块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需求分析、原型设计、项目管理等。产品经理需要市场洞察、项目管理和跨部门协作等方面能力。一般要求有3-5年的工作经验,下一步可晋升为高级产品经理。 在专业技能方面,产品经理在产品助理的基础上,需要开始培养商业思维,要懂一定的技术知识,能够进行跨团队沟通协作。同时,在竞品分析和行业认识上,要比产品助理有更高的要求。 **这个阶段,容易陷入“功能产品”陷阱,成为功能型产品经理,这类产品往往只关注产品的功能实现,缺乏商业思维和产品策略的能力,无法从全局和更高维度考虑问题。**因此,产品经理需要持续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努力朝着高级产品和产品专家的方向发展。 ### (3)高级产品经理 高级产品经理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完成一个或者多条产品线的设计和落地。需要负责复杂产品或战略级项目,带领团队成员,制定产品路线图。并且需要具备行业深度分析、商业思维和团队管理能力。通常需要5-8年的工作经验,发展方向包括走专家路线成为产品专家,或者走管理路线成为产品总监。 与产品经理相比,高级产品经理需要具备更全面的能力,包括商务沟通、运营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同时,他们需要承担团队OKR指标,对产品的用户满意度、成本和收益等关键指标负责。 **高级产品阶段,需要实现从“做功能”到“定规则”的思维转变,不能陷入具体的产品设计和功能实现中,要适当地让自己从具体的事物中抽出来,开始培养战略思维、策略思维、全局思维,从更高层面思考产品的规划和发展方向。** ### (4)产品专家 产品专家的主要职责是负责一条或者多条产品规划,对产品线有综合统筹和创新能力要求。产品专家需要在特定领域(如物流、AI、IoT、医疗等)有深厚积累,能解决复杂问题,并推动产品创新。需要具备技术理解力和前瞻性思维,通常需要8年以上的工作经验。 产品专家是垂直领域权威,负责解决公司级、甚至行业级的难题,并能够整合上下游资源,推动创新产品业务孵化。 **产品专家的成长是“深度×广度×时间”的综合结果。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能力自评,根据自评结果动态调整学习重心,避免过度聚焦技术细节,确保自己在专业领域保持领先地位。** ### (5)资深产品专家 资深产品专家参与行业标准讨论和制定,确定产品战略方向,操盘大型产品矩阵,兼具资本运作与政策研判能力,通常担任企业CPO(首席产品官)或CTO(首席技术官)级别的决策角色。 资深产品专家负责跨部门协作和行业生态建设。需要具备战略眼光和资源整合能力,工作经验一般在10年以上。发展方向为高管或创业。 资深产品专家,需要对产品的未来发展进行预判,并对产品产期投入和公司效益进行平衡,成为产品领域问题的终结者。 **总之,产品能力进阶的之旅是没有止境的,需要始终保持学习的心态。可以说,任何人只要专注于一个领域,加上正确的刻意练习方法,5年可以成为专家,10年可以成为权威,15年就可以世界顶尖。** 也就是说,只要你能在一个特定领域,投入7300个小时(每天投入4个小时计算,下同),就能成为专家;投入14600个小时,就能成为权威;而投入21900个小时,就可以成为世界顶尖。如果你只投入三分钟,就什么都不是。 ## 三、晋升决策篇:从产品经理到总监的路径选择 **大多数人走在错误的职业道路上,他们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近在眼前的下一步上,而不是整条路径。他们大都将职业生涯当成一场短跑比赛,而事实上,这是一场长达40 年的马拉松。他们更关心下周二的升职加薪,而不是在真正重要的时候,也就是四五十岁时拥有更好的选择和机会。** 许多人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困惑不已,不断寻求建议却得不到答案。**很多人漫无目的地四处跳槽,或停留在意义不大的岗位上,似乎无法摆脱这样的恶性循环。他们迫切需要一份清晰的职业规划来指引方向。** 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从产品新手到行业大牛、产品管理层,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在一个公司深耕下去,伴随着公司的发展,个人能力和职务也得到提升;二是不断跳槽换工作,通过跳槽实现职务的晋升和个人的成长。 这两种方案并没有绝对的好坏和对错之分。在我看来,更好的方式是选择一个有前景的行业,找一家有发展潜力的公司深耕下去,通过内部晋升,而不是频繁跳槽的方式成为产品管理层。 通过不断跳槽的方式实现晋升,通常有一定的运气和机遇成分,如果晋升来得容易,往往失去也容易。 在职场中,跳槽的原因,通常是因为我们遇到了瓶颈和问题。然而,你会发现很多问题会重复出现。如果你在A公司的问题没有解决,在B公司大概率还会遇到类似问题。 因此,不要幻想一份工作轻轻松松就能成功,不要期望一份工作没有压力和挑战。所有的工作都会有困难和挑战,关键是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接纳并解决问题。 **当然,要想成为产品大牛,成为产品总监,我们需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清晰的规划,并且要设定关键时间节点和里程碑。**比如,明确未来3年自己要达到什么水平,具体到每年、每半年、每月、每周自己要完成哪些阶段性的任务和目标。 **要想职业生涯走得更远,就要养成反思和总结的习惯,不断精进自己的能力;要保持阅读的习惯,多读专业相关的书籍,不断充实自己;需要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梳理,构建自己的知识库和知识地图;还要培养商业化思维,从商业角度思考产品和业务的发展。** 如果我们想成为行业大牛,除了上面提到的行业、岗位、能力要求外,最重要的是落地执行,并结合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是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反馈的练习来提高技能的方法。需要一套完善的训练方法,导师的监督,脱离舒适区的训练,设立特定目标,全身心的关注和有意识的行动,并进行及时的行为反馈和调整。最终成为该领域的高手。 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要设定明确的目标,并找到合适的导师,在落地执行的过程中,能及时收到反馈,知道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并且要找到共同学习的人,这样可以更容易坚持下去。要敢于跳出舒适区,并保持专注和聚焦。保持并增强前进的动机,强化前进的理由,弱化停下来的理由。** 总而言之,从产品新手到行业大牛,不能单靠个人独自前行。需要找到导师,找到志同道合的人,这样才能够走得更远、更稳、更久。 ## 四、职业心法篇:6 条职场感悟助你少走弯路 ### (1)入对行,跟对人 入对行很重要。如果有机会,新兴行业是最好的选择方向。当然,即使不是新兴行业,只要选择一个未来会持续存在、市场规模较大的行业,成为这个领域的顶级专家,也有不错的发展前景和机会。 跟对人是指入行后要跟一位好领导、好老师,这对个人发展非常重要。所谓“好”的标准,不是他让你少干活多拿钱,而是具备以下这四点:**好领导要有宽广的心胸;领导要愿意从下属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领导愿意给下属提供成长的机会;领导敢于承担责任。** ### (2)行动比目标更重要 我们常常会给自己设定很多目标和计划,但是往往写完就忘记了。其实,重要的并不是计划多完美,而是执行是否到位。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先去做,哪怕最初做得不够完美,像一堆烂泥也可以,然后再不断去完善、优化。** 例如,每周坚持写一篇专业方面的文章,坚持3年,就能超过90%的人;坚持5年、10年,就能超过99%的人。通过持续的行动和积累,才能取得真正的进步和成就。 ### (3)不要在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 **俗话说“练功趁年轻,补漏趁天晴”。**如果年轻的时候过于安逸,没有吃过苦,没有经历过困难和挫折,到了四五十岁的时候,一旦遇到失业、公司经营危机等问题,就会非常被动、痛苦和难受。 所以,要趁着现在还有一份不错的工作,趁着自己还年轻、有精力,去沉淀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为未来可能出现的职业危机做好准备,让自己在未来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 (4)要为“遇到难关”而欣喜 职业生涯是一场长达40年的马拉松,其中前15年主要是打基础阶段。这个过程,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每次遇到困难,都会有人放弃,如果你能够坚持下去,往往就能抵达成功的彼岸。 因此,要以积极的心态看待困难,把困难当作成长和进步的机会,为“遇到难关”而欣喜,因为这正是你超越他人的机会。 ### (5)最重要的是让自己变得更好 不要把太多时间浪费在无效的社交和人脉拓展上。相反,应该利用这些时间来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当你成为一束光,能够照亮别人时,别人自然会被你吸引,主动来结识你。 **同时,要抓住机会走出去,多与优秀的人接触,向他们学习和看齐,然后努力让自己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通过不断提升自己,才能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6)专注优势,而不是弥补短板 **弥补短板是一条最难走的路。**我们需要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关注自己的长板上。这样可以建立起一个最基本的起点:自信心。有了自信心,做事的风格和态度都会发生积极的变化。**专注于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长处,才能在职场中脱颖而出,取得更好的成绩。** ## 五、总结回顾 ### (1)行业与岗位篇:10 大新兴赛道与高潜产品岗 在面对职业规划和转型的关键阶段,如果有机会,尽量向新兴行业和新兴产品岗位发展。**但要注意的是,不要频繁更换行业和岗位,而是要选择一个行业、岗位,深耕下去,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 (2)能力进阶篇:从产品新手到资深专家成长路径 从产品助理到产品经理,再到高级产品经理、产品专家和资深专家,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通过刻意练习和时间的积累,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最终成为行业大牛。 ### (3)晋升决策篇:从产品经理到总监的路径选择 很多人在职场中漫无目的地四处跳槽,或者停留在没有意义的岗位上,似乎无法摆脱这种恶性循环。他们需要一份清晰的职业规划来指引方向。 最好的方式是选择一个有前景的行业,找一家好公司,深耕下去,伴随公司的发展,实现自己的成长和晋升。**很多问题,如果你当下不解决,未来还是会反复出现。因此,遇到问题时,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接纳并解决。** ### (4)职业心法篇:6 条职场感悟助你少走弯路 入对行,跟对人,这是职业发展的基础。大多数人的目标很多,但行动不够,要先去做,完成比完美更重要。不要在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要抓住年轻时的机会,努力提升自己。 要为“遇到难关”而欣喜,因为困难是成长的机会。最重要的是让自己变得更好,而不是将时间浪费在无效社交上。专注优势,而不是弥补短板,弥补短板往往是一条最难走的路。 作者:刘之恒,微信公众号:产品经理之路 本文由作者@刘之恒 原创/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blockquote><p>许多企业在引入AI后,却陷入了“工具依赖陷阱”,忽视了技术与业务场景的深度适配。本文深入探讨了AI在工作流程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其在不同行业中的增长逻辑,并提出了从工具依赖走向效率革命的策略。</p> </blockquote>  ## 一、当前市场:AI 渗透下的效率焦虑与价值迷思 在 ChatGPT 掀起的技术狂飙后,全球企业正经历一场「效率军备竞赛」。数据显示,85% 的跨国公司已部署至少 3 项 AI 工具,从客服机器人到代码生成器,从营销文案自动化到财务报表分析,AI 的触角几乎覆盖所有白领工作场景。但光鲜数据背后暗藏隐忧,某咨询机构调研发现,60% 的企业在引入 AI 后陷入“工具依赖陷阱”过度追求技术噱头,却忽视了业务场景的深度适配。 就像早期互联网泡沫中疯狂堆砌页面的企业,如今不少团队沉迷于用 Midjourney 生成精美设计稿、用 Kimi 提取文献摘要,却在客户提案时因缺乏行业洞见被当场驳回。这印证了一个真相:AI 渗透率的飙升,并未带来同等效率提升,核心矛盾在于**工具价值与业务认知的脱节**。 ## 二、市场规模:万亿级赛道的增长逻辑与认知鸿沟 据麦肯锡预测,2030 年全球 AI 赋能商业价值将达 13 万亿美元,其中垂直行业解决方案占比超 60%。但细拆数据会发现,真正创造高溢价的并非通用型 AI 平台,而是深耕细分领域的业务 + 技术复合体:  图片来源:麦肯锡全球研究院 - 快时尚巨头 SHEIN 的 AI 选款系统,本质是 20 年供应链“小单快反”经验的算法化; - 东方甄选的爆火,始于团队对农产品糖酸比数据的精准把控,而非虚拟人直播技术; - 麦肯锡的 AI 战略工具,底层是其沉淀百年的金字塔原理 + MECE 法则的数字化映射。 这揭示出市场增长的核心规律:**AI 的商业价值与行业需求内核的颗粒度成正比**。当通用大模型陷入生成内容同质化困境时,深耕业务场景的垂直模型正以 300% 的年复合增长率抢占市场,印证了「技术外壳易复制,业务内核难替代」的商业铁律! ## 三、AI 赋能工作流:从一键生成到认知增强的进化路径 传统工作流中,AI 常被异化为**效率杠杆**:用 DeepSeek 快速生成 PPT 框架、用 ChatGPT 撰写邮件初稿、用 Stable Diffusion 批量生产营销图。但某直播公司的教训值得警惕:依赖 AI 每天生成 500 条短视频,短期内流量暴涨 300%,却因内容缺乏情感共鸣,三个月后粉丝流失率达 45%。  真正的效率革命发生在**工具 + 认知**的融合层: - **场景解构优先于工具使用**:如字节跳动产品经理分析小红书抱怨句式,从宝妈半夜冲奶手忙脚乱的吐槽中,精准定位恒温奶瓶需求,AI 仅作为数据抓取工具; - **结构化思维重塑流程**:制作商业提案时,先用金字塔原理梳理业务逻辑,再让 AI 优化数据可视化,避免陷入图表华丽但逻辑断裂的陷阱; - **人机分工动态校准**:某重工企业在 AI 排产系统初期产能暴跌 15%,但通过记录 137 个故障点持续迭代,最终交付周期缩短 20%,证明**机器负责重复性计算,人类把控关键决策**的分工模型更高效。 ## 四、未来已来:AI 将能辅助什么? - **决策辅助的(搜索员):**未来的商业领袖不会盯着报表做决策,而是通过 AI 实时分析市场情绪、供应链波动、用户行为等 10 万 + 维度数据,生成多场景推演报告,人类只需聚焦战略取舍; - **经验传承的(数字资产)**:台积电将 30 年芯片制造经验编码为数千条 AI 规则,奥美把消费者心理学转化为提示词工程参数,个人与组织的隐性知识正转化为可复用的数字资产; - **创意激发的(灵感催化剂)**:当 Midjourney 能生成媲美 4A 公司的海报,真正的创意价值在于提出 AI 想不到的问题,比如洞察到Z 世代反感过度精致的滤镜,从而指导 AI 生成伪素颜感营销素材。 但请记住:AI 永远无法替代的,是老渔民撬开牡蛎时对力道的精准**感知**,是餐饮高管洞察到用户皱眉的情绪变化瞬间。是创业者在深夜反复打磨方案的**偏执**,这些藏在行业褶皱里的**业务密码**,才是未来竞争的核心! ## 五、如何避免被时代淘汰?  图片来源:麦肯锡全球研究院 修炼“技术 + 业务+创意”三螺旋能力: - **用婴儿般的好奇心解构场景**:每天追问用户,如为什么放弃推荐地址手动输入?,为什么同工具下有人效率高三倍,像侦探般捕捉业务细节; - **在泥泞中长出血肉**:拒绝纸上谈兵式AI 应用,某连锁超市高管每月亲自理货,从商品摆放的黄金 15 厘米体感中,发现 AI 补货系统的算法漏洞; - **把经验炼成可复用的算法**:美团三层四面复盘框架、淘宝早期记录的 3000 个选品决策树,都是将个人经验转化为组织资产的典范,个人需建立自己的业务认知库,让 AI 成为提取、迭代认知的助手而非替代品。 ## 六、总结:工具的归工具,人性的归人性 当 DeepSeek 等工具不断突破技术边界,我们更需回归本质:AI 是瑞士军刀,但决定它用来开酒瓶还是雕刻艺术品的,永远是握刀的手。 未来不会被淘汰的,是精通 AI 操作的“技术操作工”,是能赋予工具灵魂的“业务架构师”,他们懂得用 AI 放大人类独特的价值:对人性的**洞察**、对细节的**偏执**、对复杂问题的**创造**性拆解**,**保持对新技术的**好奇,**善于突破个人舒适圈的**勇气**。这才是人类对抗技术洪流的终极尊严! 本文由作者 @造梦产品论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近日,网络安全行业年度盛会Accelerate 2025北亚巡展正式在深圳启航!智库专家、产业领袖及Fortinet高管、产品技术团队和300余位行业客户齐聚一堂,围绕“AI智御全球·引领安全新时代”主题,共同探讨AI时代网络安全新范式。大会聚焦三大核心议题:AI技术驱动的安全防御体系重构、网络与安全的原生融合实践、全球化场景下的SASE技术落地。 智御全球:AI防护体系重构网络安全新范式  Fortinet北亚区资深区域总监 冯玉明 在开幕致辞中,Fortinet北亚区资深区域总监冯玉明表示,公司成立25年来,深耕网络安全领域,持续输出创新解决方案。当前,AI技术正深度重塑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在此背景下,本次大会深度解析AI技术对网络安全威胁格局的重构机理,并全面呈现Fortinet如何通过AI赋能的产品和方案,为企业构筑应对新兴威胁的智能化防御体系提供可落地的实践路径。  Fortinet中国区总经理 李宏凯 Fortinet中国区总经理李宏凯在《Fortify Your Tomorrow》主题欢迎致辞中表示,在AI驱动安全变革的时代,数字化安全领域的 AI 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分化出防御性AI、对抗性AI、攻击性AI三个维度。作为业内首屈一指的 AI 和安全领域创新领导者,Fortinet以15+年AI技术创新、赋能 40+款解决方案、 包揽500+项AI专利的积淀,构建智能无界安全防护,护航企业数字化转型征程。 同时,为应对数字化转型中的复杂安全挑战,李宏凯指出,Fortinet以统一操作系统FortiOS、自研芯片为基石,依托Fortinet Security Fabric安全平台,深度融合NGFW、SD-WAN与SASE等技术,构建原生安全网络架构体系。通过打造安全网络全融合安全生态链体系,实现设备到云端的安全无缝衔接,提供无懈可击的安全防护。作为唯一实现全时化AI赋能全融合产品线的安全平台,Fortinet深度整合生态伙伴技术能力,持续引领安全组网市场加速演进。 Fortinet另一战略核心SASE解决方案,则整合统一安全服务边缘(SSE)与SD-WAN功能,基于FortiOS构建全场景统一安全管控体系,通过AI驱动的安全运营实现自动化威胁狩猎与智能分析,依托专用芯片加速确保高性能安全服务交付,精准匹配企业网络安全防护与业务灵活性需求,持续引领SASE技术演进方向。  Fortinet中国区技术总监 张略 在技术和产品解析环节,Fortinet中国区技术总监张略指出,AI并非未来概念,而是"未来已来"的现实,更是网络安全的当下与未来图景。在AI安全能力构建上,Fortinet已实现三阶段跨越:2010年通过大数据/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技术构建威胁情报体系;2022年推出FortiAI助手V1,开启生成式AI安全应用;当前FortiAI已进化至智能体阶段,形成包括FortiAI-Protect, FortiAI-Assist, FortiAI-SecureAI在内的三大安全智能体矩阵。 期待北京站续写安全新篇 继深圳首秀后,Accelerate 2025北亚巡展中国大陆站即将开启战略进阶之旅:6月5日登陆北京续写安全新篇,6月13日压轴上海呈现终极思想盛宴!这场汇聚AI安全前沿洞察、顶尖技术方案与产业实战经验的年度盛会,正以"深圳-北京-上海"三城联动之势,构建网络安全产学研用深度对话平台。诚邀政企领袖、技术决策者及跨行业安全精英共赴盛会,见证AI驱动安全变革的关键时刻!
<blockquote><p>在私域运营中,社群是品牌与用户深度互动的重要阵地,但许多运营者在建群后却面临活跃度低、转化难等问题。本文从社群定位的三大核心因素、五种关键角色以及四种主流社群分类出发,详细拆解了如何从“盲目建群”走向“精准运营”。</p> </blockquote>  作为8年私域老兵,我发现90%的运营人建群时都踩过这3个坑: - 拿着产品思维做社群,觉得“只要产品好,群自然有人留”,却没想过用户进群需要明确的“身份标签”; - 照搬别人的“活跃社群模板”,结果团队每天加班互动,用户却觉得“群聊和我没关系”; - 把社群当成“万能筐”,引流、服务、转化全塞进去,最后变成四不像。 其实,**社群定位就像建房子打地基——地基歪了,再华丽的装修都是徒劳。** 今天这篇,我会把社群定位的底层逻辑拆成**3个核心维度、5类关键角色、4种实战分类**,帮你从“盲目建群”走向“精准运营”。  无论你是刚入局的运营新人,还是想盘活现有社群的老玩家,只要搞懂“用户需要你成为什么”,就能让每个群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好的,我们开始正文,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点赞、转发以及在看。 ## 01 社群定位的3大决定性因素 在成立社群之前,要先搞懂三件事儿:**我是谁、为谁服务、要什么结果。** 新手做社群,最容易犯的错就是先拉群,后想定位——看着别人的群热闹就跟风建,结果用户进群后摸不着头脑。 其实,社群定位不是随便找个理由拉群,而是一场“三人转”的精准对齐——**产品要找到匹配的用户,用户要明确能获得什么价值,运营目标要藏在每一次互动里。** 就像开车前要设定目的地、检查车况、规划路线,这三个因素就是社群的导航系统,少了任何一个都会迷路。 ### 产品属性——我是谁  产品属性,是社群定位的根基,深刻影响着社群的“先天基因”与运营方向。 对于高频消费产品,如奶粉,因复购频次高,天然适合构建日常服务群。通过持续输出育儿知识、喂养答疑,与用户建立紧密联系,增强品牌粘性。 而高利润产品,像护肤品、保健品,成本低利润空间大,福利转化群便是绝佳选择,以优惠活动推动转化,放大盈利空间。 高决策成本产品,如服装、电子产品,用户决策需耗费时间精力。此时,福利转化群可凭借限时折扣、试用体验等降低决策门槛,促进购买。 若产品具备社交属性,如潮玩,用户乐于分享交流,则主题活动群更能激发活力,延展话题内容,形成用户间的自主传播。 当产品延展性强,持续推出新品或新类目时,日常服务群可保持用户关注度,及时传递新品信息。而像乐高这类操作复杂、售后依赖度高的产品,主题活动群能通过组装教学、创意分享等,满足用户深度需求,提升品牌认同感。 产品属性如同社群的“性格密码”,唯有依此“量体裁衣”,才能让社群定位精准对味。若忽视这点,用高决策成本的奢侈品硬套高频产品的活跃群模式,只会让用户感到不适,适得其反。 ### 用户画像——为谁服务  接下来聊聊用户画像,它指引着社群与用户需求精准匹配的方向。这里面会包含三个主要内容:用户属性、用户行为特征以及用户社交需求。 用户属性是基础坐标。年龄、性别、城市、职业等信息,勾勒出用户的基本轮廓。如年轻妈妈群体,关注育儿知识与产品优惠,社群可围绕母婴护理、亲子活动展开;而职场白领更看重效率与品质,社群内容需契合其快节奏生活,提供简洁实用的解决方案。 用户行为特征是关键线索。消费习惯、场景、痛点、需求及周期,揭示用户的深层需求。高频消费用户,适合通过日常服务群保持连接;高决策成本用户,则需在福利转化群以精准优惠降低决策门槛。洞察消费痛点与需求,如护肤品用户关注功效与安全性,社群可设置成分解析、专家答疑等内容,增强信任感。 用户社交需求是情感纽带。有的用户渴望与同好交流,主题活动群便成为兴趣分享的舞台;有的用户需要专业建议,社群则需塑造专家角色,提供一对一指导。满足这些需求,方能让用户在社群中找到归属感与价值感。 用户画像的多维度交织,决定了社群的内容方向、互动形式与服务重点。 ### 运营目标——要什么结果  最后谈谈运营目标,它是社群定位的“方向舵”,指引着社群的发展路径与资源配置。 若以销售转化为目标,无论是新客转化、复购转化,还是新品、大促、核心用户转化,都需围绕“促进交易”设计社群。例如通过福利转化群,以限时折扣、专属优惠等刺激购买行为,快速实现业绩增长。 流量运营目标聚焦现有流量盘活与裂变拉新。此时,可借助主题活动群,以有趣的互动、分享奖励等形式,激发用户主动传播,扩大社群规模与影响力,为后续转化奠定基础。 品牌服务目标侧重长期价值塑造。售前咨询、售后保障、品牌曝光及价值观传递,都需要通过日常服务群持续渗透。如提供专业产品解读、贴心售后跟进,在用户心中树立可靠形象,增强品牌忠诚度。 运营目标需契合品牌长期战略,不同阶段可有所侧重,但终极指向始终是销售与转化。它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产品属性、用户画像紧密交织。 需要将三个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才能精准选择社群类型。 ## 02 社群的五种角色定位 谈完了社群定位的3个决定性因素,接下来我们聊聊社群的5种角色定位。 分别是**群管理员(社群管理者)**、**群助理(事无巨细的群助理)**、**专家(贴心的专业人士)**、**KOC(带动销量的KOC)**以及**气氛组成员(带动群内活跃)**。 注意,这5种角色并不是都一定要有,而是视具体情况来定。  - **群管理员:**作为社群的核心管理者,肩负着秩序维护与氛围营造的重任。从发起话题、组织活动到群成员维护,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把控,确保社群始终保持有序且活跃的状态。 - **群助理:**如同社群的“全能小助手”,辅助群管理员处理各类具体事务。发布活动、维持秩序、解答常见问题,事无巨细却至关重要,让社群运营的每个细节都能落实到位。 - **专家:**是社群专业度的“信任背书”。通过输出专业内容、给予专业性回复,增强用户对社群的信赖感,尤其在涉及产品知识、行业见解等领域,成为用户依赖的权威声音。 - **KOC(关键意见消费者):**作为社群内的“消费引领者”,凭借自身影响力带动其他用户的消费行为。他们的真实体验与推荐,更易引发共鸣,成为促进转化的关键力量。 - **气氛组成员:**是社群活跃度的“催化剂”。积极参与互动,以热情的态度感染他人,打破沉默,让社群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避免陷入沉寂。 这五种角色,因社群定位不同而有所增减,但都围绕着提升社群价值与用户体验展开。它们相互协作,如同精密齿轮,共同驱动社群高效运转,实现从活跃到转化的良性循环。 ## 03 4种主流社群分类 前面我们深入剖析了社群定位的三大核心要素 —— 产品属性、用户画像与运营目标,也清晰梳理了社群内五种角色的定位及价值。而这最后一环 —— 主流社群分类,正是依托于精准的社群定位与角色分工搭建而成。 毕竟,唯有明确**“为谁服务、提供什么价值”,并通过角色协作保障运营,才能构建出真正有效的社群。** 这其中包含四种典型分类:**主题活动群**、**日常服务群**、**福利转化群**以及**VIP 专属群**。 它们各自承载着不同的运营使命,从短期引流到长期服务,从大众转化到高净值用户深耕,每一类社群都有其独特的运营策略与适用场景。接下来,我们就逐一拆解,看看如何让每一种社群都发挥出最大效能。 ### 主题活动群 主题活动群,是围绕特定主题或活动临时组建的社群,旨在短期内聚集用户,通过互动提升参与度,实现活动目标。这类社群如同一场精心策划的派对,需在有限时间内释放最大吸引力,而强有力的气氛组成员,正是点燃热情的关键角色。  在主题活动群中,气氛组成员积极参与互动,以热情带动群内活跃度;群管理员把控整体节奏,确保活动有序进行;群助理辅助处理细节事务,如发布通知、统计信息;KOC成员则以自身影响力,引导其他用户参与。专家角色是否加入,需根据活动性质而定,如美妆新品试用活动,专家可提供专业护肤建议,增强活动专业性。 以美妆品牌为例,推出新品面膜时,组建“7天面膜体验打卡群”。 群内气氛组成员每日分享使用感受,带动其他用户参与打卡;KOC成员晒出对比照片,引发效仿;群管理员定期公布打卡进度,提醒用户参与。 通过这种方式,短期内聚集大量用户参与活动,不仅提升了新品曝光度,还收集了用户反馈,为后续推广奠定基础。 主题活动群的核心,在于通过角色协作与活动设计,在有限时间内最大化激发用户参与热情,实现品牌与用户的高效互动。 ### 日常服务群  日常服务群,聚焦于为用户提供持续、稳定的服务,是品牌与用户建立长期连接的重要阵地。 这类社群以群管理员和群助理为主导,将用户服务质量视为核心,旨在通过日常的点滴关怀与专业支持,增强用户粘性与品牌认同感。 群管理员统筹社群运营,协调资源、解答用户疑问;群助理辅助处理具体事务,如信息发布、问题跟进;气氛组成员活跃群内氛围,引导正向交流。KOC与专家则根据品牌特性选择性融入,KOC分享真实体验影响其他用户,专家提供专业指导提升服务深度。 以某付费会员制连锁超市为例,其日常服务群中,群主(店长)负责邀请用户入群,解答门店相关问题;社群管理员协助店长管理社群,下达总部信息;群内机器人实现关键词回复与敏感词监控,提升服务效率;气氛组活跃氛围,引导用户交流。通过这样的角色配置,用户在群内可及时获取优惠信息、解决购物疑问,享受便捷的会员专属服务。 日常服务群如同品牌的“线上服务站”,以持续、优质的服务输出,让用户在日常互动中感受品牌温度,进而构筑起长期的信任关系,为用户的持续消费与口碑传播奠定坚实基础。 ### 福利转化群  福利转化群,是品牌以福利活动为抓手,直接推动用户消费转化的核心社群。其运营逻辑清晰而直接:通过群管理员发布福利内容,搭配KOC与气氛组成员的引导,营造消费氛围,促使用户下单。 在这类社群中,群管理员是福利活动的“指挥官”,负责策划并推送限时折扣、满减优惠、专属秒杀等福利信息,吸引用户关注;KOC作为“消费引领者”,以自身真实的购买体验与推荐,降低其他用户的决策门槛;气氛组成员则是“氛围催化剂”,通过积极互动、烘托抢购热潮,如“这款性价比绝了,我已入手”,激发用户的从众心理与购买欲望。群助理根据社群规模协助管理,确保信息传达与用户咨询响应及时;专家角色则依据产品特性决定是否加入,如美妆福利群中,专家可补充成分解析,增强用户对福利产品的信任。 以某服饰品牌季末清仓为例,其福利转化群内,群管理员每日定时推送特价商品链接与优惠力度,KOC成员分享穿搭效果并提及“质量好又便宜”,气氛组成员热烈响应“手慢无”,营造出紧迫的抢购氛围。用户在福利刺激与群体效应影响下,纷纷下单,品牌既清理了库存,又实现了销量提升。福利转化群的关键,在于通过角色协同与福利设计,将“让利用户”转化为“用户买单”,达成短期高效的销售转化目标。 ### VIP专属群  VIP专属群,是品牌专为高净值用户打造的“专属服务场”,以差异化特权与极致体验,深化与核心用户的连接,彰显品牌对高端用户的重视与关怀。 这类社群围绕“稀缺性”与“专属性”展开,满足用户对尊贵身份与特殊待遇的需求。 其角色配置以高质量服务为核心:群管理员精准把控服务节奏,协调资源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群助理提供一对一专属服务,如优先售后、快速响应;专家按需介入,如奢侈品群的鉴定专家、美妆群的护肤顾问,提供专业深度支持。KOC在此类社群中更似“品牌挚友”,以高端体验分享影响同圈层用户。 以某高端汽车品牌为例,其VIP专属群为车主提供专属维修通道、新款车型优先试驾、高端车主沙龙等服务。群管理员定期收集用户反馈,群助理全程跟进服务流程,确保每个需求都得到高效处理。车主在群内感受到专属尊荣,不仅持续选择该品牌,更成为品牌在高端圈层的传播者。VIP专属群通过极致服务,将高净值用户转化为品牌的长期支持者,实现从单次消费到终身价值、从用户到品牌传播者的双重升级,是品牌提升溢价与口碑的关键阵地。 ## 05 结语 社群的搭建,从来不是拉群了事的简单工程,而是一场 “谋定而后动” 的精密布局。 从剖析产品属性、用户画像、运营目标以锁定定位,到配置五类角色各司其职,再到四类社群分类运营,每一步都需精心规划。 唯有在前期谋透、谋深,才能让社群在后续运营中精准触达用户需求,避免流于形式。正如古人云:**“谋定而后动,动必有方。”** 社群运营亦如此,**先谋定方向、角色、模式,而后行动**,方能让社群成为品牌与用户深度连接的阵地。 作者:私域深度运营 公众号:私域深度运营 本文由 @私域深度运营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最新统计,**2024年中国在半导体设备上的支出达到495.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5%,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支出国。**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中国政府对本土半导体产业的扶持以及企业积极扩充产能,SEMI指出,中国通过政策支持和产业投资,巩固其全球最大半导体设备市场的地位。 **整体来看,2024年全球半导体设备总支出为1171亿美元。**  其中韩国以205亿美元的支出位居第二,较去年增长3%,主要由于对三星和SK海力士生产的高频宽存储器(HBM)需求强劲。 **中国台湾以166亿美元的支出排名第三,较去年下降16%,主要由于新设备需求放缓,中国、韩国和中国台湾合计占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的74%。** 北美地区则是第四大半导体设备支出地区,年增14%,达到137亿美元,主要得益于先进制程投资和国内生产能力的提升。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2880.htm)
据中证金牛座报道,知情人士表示,**大疆扫地机器人产品已开始量产,预计将于6月发布。**据了解,**大疆研发扫地机器人已超过四年,即将上市的产品是扫拖一体机器人。** 作为全球无人机行业领头羊,大疆在无人机领域积累的路径规划、视觉/激光雷达识别避障能力、高性能电机等,与扫地机器人的技术需求高度契合。 这些相似的技术点,为大疆进军扫地机器人市场提供坚实技术基础。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5/0110/22aae46a6ff93d0.png) 据IDC数据显示,**全球智能扫地机器人市场2024年全年出货2060.3万台,同比增长11.2%,全年销额达93.1亿美元,**同比增长19.7%,平均单价上涨7.6%至452美元,高端化升级持续深化。 其中第四季度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场出货591.8万台,同比增长7.8%,增速较前三季度放缓。 伴随2025年初头部厂商密集推出搭载AI导航、机械臂等技术的旗舰新品,今年行业市场将加速向智能化、一体化方向演进。 大疆入局扫地机器人,能否给科沃斯、石头科技等头部品牌带来压力,值得关注。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2878.htm)
Mozilla 最近发布了 Firefox 139,带来了自定义壁纸、链接预览等功能。随着 Firefox 139 的发布,我们还迎来了 Firefox 140 Beta 版及其发行[说明](https://www.mozilla.org/en-US/firefox/140.0beta/releasenotes/)。此版本的一大亮点是支持添加自定义搜索引擎。  新功能对用户体验的影响程度,对于用户来说可能相当主观。如果您喜欢使用Ecosia 等小型搜索引擎,那么 Firefox 140 Beta 中的一项重要更新,您一定会喜欢它,那就是添加自定义搜索引擎的功能。 要在此版本中添加自定义搜索引擎,请右键单击受支持网站的搜索字段,然后选择“添加搜索引擎”。或者,您可以前往“设置”>“搜索”>“添加”(搜索快捷方式表格下方),手动输入搜索网址。 此版本的另一个新功能是可以从工具栏中移除 Firefox 扩展按钮。隐藏按钮后,您可以随时通过点击 Firefox 菜单中的“扩展”菜单项来重新访问扩展面板。 一些不太显著的变化,尽管在发行说明中有所体现,但其中也包括对垂直标签页的改进,通过拖动分隔线来调整固定标签页部分的大小,可以同时显示更多固定标签页。此外,Android 版 Firefox 的书签功能现在新增了“全选”选项。 最后,对于担心标签页占用资源的用户,Firefox 140 Beta 提供了卸载标签页的选项,只需右键单击标签页并选择“卸载标签页”即可。如果任何占用大量资源的标签页拖慢了您的电脑速度,您可以使用此功能来恢复速度。 如果您现在想试用 Firefox 140 Beta,请转到Firefox 网站上的[此页面。](https://www.mozilla.org/en-US/firefox/all/)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2876.htm)
5月26日消息,据台媒报道,台积电嘉义先进CoWoS封装厂工地传出工安意外,有工人遭掉落变电箱砸中当场失去呼吸心跳,经救护车送医抢救宣告不治,相关部门证实接到台积电通报,已口头要求业者停工。  报道指出,今上午10点20分左右,台积电嘉义厂工地正在进行变电箱吊挂作业,其中一个变电箱掉落,直接击中底下一名工人,工人因严重创伤,当场无呼吸心跳,园区待命救护车立即将人就近送医,经院方抢救后,11点多宣告不治。 相关部门表示,有接到台积电电话通报,初步了解工人被倒塌掉落的变电箱压到,已口头要求厂方停工,最晚明天会派人进去劳检。 据报道,台积电在嘉义科学园区规划建置2座CoWoS先进封装厂,第一座CoWoS厂于去年5月动工,进行地质钻探作业,但6月初工地发现疑似遗迹,随后暂停施工,到去年底才恢复施工。目前封装厂正日夜赶工,第1座封装厂基地面积约12公顷,预计明年底完工,2028年量产,可创造3000个就业机会。 对于事故相关报道,台积电表示,目前工地为交付承揽范围,相关工程已先自主停工,以待进一步厘清调查事故原因,台积电全力配合调查,并协助下包商处理后续事宜。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2874.htm)
用一个什么词,可以准确描述小米目前的处境? 对雷军来说,他刚刚经历了「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这种「艰难」直接体现在舆论场的巨大转变上:半年前,他还是「互联网许愿池」,大家觉得什么产品难做,都期待雷军和小米可以给出更好的产品;但最近,尽管小米推出了首款自研旗舰 SoC 芯片,却依然面临诸多争议甚至谣言,雷军不得不在微博上请求网友转发辟谣。 不过,从更能反映一家企业周期性经营的财务数据来看,当下显然不是小米的「至暗时刻」。5 月 27 日晚,小米集团公布了 2025 年第一季度业绩。单季总营收达 1113 亿,经调整后利润为 107 亿,均再创历史新高。 这一次,雷军没有再用「最强季报」这样的字眼渲染气氛。但在财报公布后的业绩沟通会上,小米联合创始人、总裁卢伟冰却传达出了对未来业绩有些出人意料的乐观和信心。 卢伟冰表示,5 年前当小米提出高端化战略的时候,除了外部质疑,内部也有很多质疑的声音。但小米坚定地决定用「小米」这个品牌,从手机和汽车两个品类发力做高端,终于收到了成效:小米 SU7 上市一年,「一个能打的(竞争对手)都没有」。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份财报里,「AI」首次被单独提及,并放在了创新业务板块。4 月底,小米发布了首个自研推理模型 Mimo 7B。卢伟冰表示,AI 会成为小米的重要基建,未来会大力投资自己的基座大模型,做自己的业务服务。预计在 2025 年,小米总研发费用 300 亿中,将有约四分之一被投入在和 AI 相关的研发中。 ## 低调的最强季报:单季利润首次过百亿 2025 年第一季度,小米集团总营收达到 1113 亿元,同比增长 47.4%,其中非汽车业务同比增长 22.8%。这是小米连续第二个季度营收破千亿,也是第六个季度实现营收正向增长。营收创新高的同时,集团本季度经调整净利润达 107 亿元,首次突破单季度百亿元大关。 从业务板块看,智能手机业务收入为 506 亿元,同比增长 8.9%。卢伟冰在业绩交流会里指出,今年手机市场大盘的增速,可能会比年初预期得要缓慢一些。他预计国内增速大概在 2-3%,全球增速则为 1-2%,部分市场甚至会出现负增长。 手机是小米冲击高端的两大排头兵品类之一(另一个是汽车),在市场增速预期放缓的情况下,2025 年小米的重点将放在改善产品结构上。据卢伟冰透露,在 4000-6000 元的价位段,小米去年市场占比已经达到了 17-18%,但在 6000 元以上的市场上,市场占比目前仅为 5%,这是小米下一阶段的攻坚目标。 AIoT 业务里,智能家电业务表现突出,远超行业增速。其中空调出货量超 110 万台,同比增超 65%,在销售淡季实现了「淡季不淡、强势增长」;冰箱出货量超 88 万台,同比提升超 65%;洗衣机出货量超 74 万台,同比增长超 100%。  建设中的小米武汉智能家电工厂 | 来源:视觉中国 大家电业务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之一,是智能家电工厂项目的投产和布局。小米智能家电一期工厂预计于今年年底正式在武汉投产,这是小米继汽车超级工厂、手机智能工厂后的第三座自建工厂,重点聚焦在空调品类。卢伟冰在业绩沟通会上表示,「这 3 座工厂背后,有很多东西是可以复用的。」小米的澎湃系统,也可以为智能制造的管理和运行提供帮助。 大家电的目标,是在今年进入全国第三,2030 年成为大陆市场的头部品牌。 其他方面,小米的互联网服务业务保持稳定增长。一季度互联网服务收入约 91 亿元,同比增长 12.8%,毛利率达 76.9%。财务层面,集团现金储备依旧充裕——现金及等价物约 862 亿元,整体资产负债率保持健康水平。 ## 汽车上线一周年,「一个能打的对手都没有」 小米汽车业务则继续保持了高增速。 2025 年第一季度,小米共交付新车 75869 辆,总营收为 181 亿,毛利率达到 23.2%。 这个毛利率的水平,不仅对于一个产品正式发布一年的新品牌来说无法想象,也已经超过了大多数已经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同阶段,特斯拉毛利率为 16.3%;理想汽车毛利率为 19.8%;单季度销量超百万的比亚迪,毛利率为 20.1%。 自小米汽车首款产品小米 SU7 上市一年后,小米汽车业务毛利率已经从 2024 年第二季度(即正式上市后的第一个财季)的 15.4%,持续上涨到 23.2%。汽车业务的亏损幅度也逐渐从单季 20 亿下降至 5 亿。  小米汽车的亏损持续收窄 | 来源:小米财报 卢伟冰认为,小米汽车业务毛利率持续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产品力足够强,产品价格体系保持稳定。小米认为,SU7 自发售至今累计 14 个月里,没有降价促销,购车权益也一直在持续退坡,稳定的价格体系对毛利率提升起到了帮助。 第二,单款爆品策划带来了成本结构的优化。卢伟冰认为,单款的爆款比总量更能体现规模效应。 第三,管理效果和渠道效率做得不错,「传统汽车市场,有非常多环节可以改善,小米的效率可能是传统汽车公司的 2-3 倍」。 即将上市的小米 YU7 全系标配了可以提升智能化安全的激光雷达。对于这是否会影响定价策略和盈利能力,卢伟冰表示,盈利和毛利率的核心是要有强的产品力,「小米 SU7 一个能打的(竞争对手)都没有。」 他表示,自己也不认为上市后的 YU7 会和 SU7 形成竞争关系。他强调小米 SU7 此刻仍有大量订单等待交付,且 SU7 和 YU7 的同平台属性,有助于提升零部件的复用率和生产效率。  小米两款同平台车型 SU7(左)和 YU7(右) | 来源:小米 「(未来销量)也许可以参考 Model 3 和 Model Y 的比例。」2023 年,特斯拉 Model 3 和 Model Y 系列累计共交付超 173.9 万辆,其中 Model Y 销量超过了 122 万。 不过,尽管汽车业务的销量和毛利率持续上涨,卢伟冰也对市场发出了「狂言」,但小米依然没有公布汽车业务盈利的预期。作为参考,新势力中理想扭亏为盈是年销量超过了 37 万,赛力斯的平衡线则为年销量 42.6 万辆。按照此前的预期,小米 2025 年的预期销量为 35 万辆。 ## AI 首次「上桌吃饭」 这次财报里,还有一个微小的变化:小米首次把「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改为了「智能电动汽车及 AI 等创新业务」。 此前的 4 月 30 日,小米发布并开源了首个专注于推理任务的大模型 Xiaomi MiMo-7B,包含基础版(Base)、监督微调版(SFT)和强化学习版(RL 和 RL-Zero)4 个版本。小米称,MiMo-7B 在数学和代码能力上有所突破,在公开测评集 AIME 24-25(数学推理)和 LiveCodeBench v5(代码竞赛)中,其性能超越了 OpenAI 闭源推理模型 o1-mini 及阿里巴巴开源推理模型 QwQ-32B-Preview。 卢伟冰表示,AI 和芯片是小米集团非常重要的两大子战略。在 AI 领域,小米将持续推动基座大模型的研究,做好基建工作。「手机是 AI 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但不是全部」。 在芯片层面,他强调未来一段时间里,小米自研的玄戒芯片将和联发科、高通的外部供应商芯片多平台并存。「自研芯片只用在旗舰,所以搭载的比例不会太高」。他认为手机大芯片的影响,要以 5-10 年的维度,才能体现出具体商业层面的影响。 在业绩沟通会上,小米高管表示,AI 的研发投入将占 2025 年总研发投入 300 亿元的近四分之一。此外,全年 100 亿元的资本投入中,也将有相应部分用于 AI。
不到两年,我们会见证AI数学家的重大突破!最新实验中,o4-mini与40位数学家,一同挑战300道菲尔兹奖级难题。o4-mini一举击败6组团队,超越人类平均水平。八支“数学家天团”和o4-mini-medium同台竞技,谁会最终胜出? 最近,Epoch AI团队举办了一场竞赛,专门考察AI数学能力的进展。  这场比赛邀请了约40位数学精英,分成8组,每组由学科专家和优秀本科生组成。 他们要与AI一同在陶哲轩等人提出的FrontierMath基准上,展开终极对决。 比赛一共23题,限时4.5小时,实验最终得出: o4-mini-medium碾压人类平均水平(19%),解决了约22%题目。 不过,o4-mini能够解决的问题,至少被一组数学家团队破解。由此,人类团队总体上解决了约35%的题目。  结果显示,o4-mini一共击败六组团队,在数学领域展现了惊人的潜力。 Google前CEO Eric Schmidt预测,未来1-2年内,“超级程序员”和“AI数学家”将取得重大突破。  o4-mini,作为AI的代表,便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菲尔兹奖得主出题,AI击败6队** 提及FrontierMath,想必圈内人无人不知。 这一基准于24年11月首次亮相,由菲尔兹奖得主与业内多位著名数学家共同出题,挑战AI数学能力的极限。  它包含300个问题,难度从高年级本科生水平到菲尔兹奖得主都认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那么,这么多数学难题,人类在其表现中如何呢? 为了确定人类极限,Epoch AI便在MIT组织了这场比赛——FrontierMath Competition。  如上所述,每组被分成4-5人的8组团队,在联网情况下,最多用4.5h去解决23个数学题。最后,再与o4-mini-medium进行比拼。 o4-mini-medium的表现虽超过了平均人类团队,但不如所有团队的综合得分。 因此,在FrontierMath上,AI尚未完全超越人类,但Epoch AI认为顶尖模型很快就会做到。 目前,这份数据仅代表FrontierMath的一个小型非代表性子集。 若综合考虑,人类整体基准大约在30-50%之间。 接下来,Epoch AI详细解释了关于人类基准结果的四个关键点,包括其中来源和含义。 **人类选手,并不代表数学SOTA** 人类团队的表现,因团队而异构成。 由于参赛者主要来自波士顿数学社区,分析领域的专家较少,导致了整体专长分布不均。 每队虽至少有一名某一领域的专家,但也没有哪支队伍在所有高级领域,如拓扑学、代数几何、组合数学、数论等都有专家覆盖。 这使得人类平均分,可能低估了真实水平。 最重要的是,比赛4.5小时时间,可能限制了人类的表现。AI解决每题只需5-20分钟,而人类平均耗时约40分钟。 此前研究表明,人类在长时间任务上表现更具潜力,而AI性能可能在一定时间后趋于平稳。 为了更全面评估,研究团队采用了两种方式计算人类基准: 1. 团队平均得分:每支队伍独立表现,得分约19% 2. 综合得分:如果任一队答对某题就算正确,得分提升至约35% 若要为整个FrontierMath设定人类基准,还需解决第二个问题:比赛问题的难度分布与完整 FrontierMath数据集不同。 为此,研究人员按难度层级拆分结果,并根据完整基准的难度分布加权总体得分。  结果,按整体难度分布加权后,人类基准提升到约30%,基于“多次尝试”方法,更是刷新到了52%。 而此时,AI的加权得分约为37%。 Epoch AI指出,o4-mini-medium得分提升,是因为比赛中的Tier 1/Tier 2问题相对完整基准的同级问题较简单,说明了这一调整方法仍不理想。 **设计巧思:推理而非知识** FrontierMath比赛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更注重数学推理能力,而非单纯的知识储备。 当前,AI在知识广度上远超人类——可以轻松调用数学、微分几何等庞大知识库,而人类很难精通所有领域。  因此,比赛题目被精心设计,尽量减少对背景知识的依赖。 比如,研究人员选用了7道适合优秀本科生的“通用问题”,以及16道专为专家定制的“高级问题”。 这些题目主要覆盖了四大类:拓扑学、代数几何、组合数学和数论。 为了激励参赛者挑战高难度题目,比赛还采用了特殊计分规则: 高级题目每题2分,通用题目每题1分;每个领域至少答对一题可额外加1分。 此外,奖金池也非常诱人,第一名1000美元,第二名800美元,第三名400美元。 **全面超越人类,指日可待?** 尽管o4-mini-medium在FrontierMath上,尚未完全超越人类,但其表现已令人瞩目。 它在比赛的得分不仅于人类顶尖团队相当,而且在知识广度上占据巨大优势。 Epoch AI预测,到2025年底,AI和可能明确超越30%-50%的人类基准。  有网友对此表示,要让AI成为超人的存在,必须定期解决人类数学家无法解决的问题。  然而,AI的成功机制依然是一道谜题。 它们究竟是靠猜测解题,还是真正掌握了数学推理?与人类的方法相比,有何不同? 在研究人员看来,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 此外,FrontierMath的题目并非实际数学研究的直接代表,o4-mini的超人表现是否会转化为研究突破,仍需要时间来验证。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2872.htm)
<blockquote><p>在制造业中,中小型工厂面临着多样化的报价需求和复杂的业务流程。本文针对中小型工厂在报价管理中的痛点,如不同流程兼容、计价方式选择、成本分摊以及BOM子级物料数量计算等问题,提出了基于SaaS化轻MES系统的解决方案。</p> </blockquote>  ## 一、场景及问题 ### 流程问题:如何兼容不同流程 背景:中小型工厂根据工厂规模和发展思路方向不同,对于来单处理的流程也有着很大的差异,举几个典型例子如下: - A工厂:按单设计制造型,背靠集团,流程相对标准化,虽然规模不大,但是有完整的市场销售、技术部门,要求市场获取到商机后就开始记录在系统中,商机确认客户意向后由技术部门进行报价,报价通过后转为订单,订单下达给生产、采购、仓储等其他部门。 - B工厂:混合生产型,对销售把控要求严格,但对于报价有信息隐私的顾虑,因此要求报价阶段不允许在线上传递,商机确认意向后线下完成报价,报价成功后直接转订单。 - C工厂:按单生产型,规模不大,有稳定的客户和商机源,对于客户、商机没有管理诉求,因此直接报价后成功转订单生产即可。 为了满足三种不同规模下的经营报价场景,对流程进行梳理和模型抽象,使用流程规则引擎和差异化配置的方式满足不同规模、不同场景下的报价中心流程。 - 商机驱动:商机→报价单→订单(完整CRM链路) - 直接报价:独立创建报价单→订单(跳过商机阶段) - 直接定价:商机→订单(跳过报价阶段) ### 计价方式问题:针对不同业务自动选用不同计价模式 背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中小型工厂也具有多种盈利类型,除了上述提到的按单设计、按单生产、混合型以外还有来料加工、小品种大批量生产等等。不同的业务需要不同的报价方式,例如: - 甲类型:来料加工,客户使用自己的机器和人工进行加工物料,即卖产能,按照工时或者开机时间报价。 - 乙类型:大批量生产,客户有固定的物料要求且要料量大,批量加工越多根据边际效应,成本也会随之降低,因此可以进行阶梯式报价。 - 丙类型:按单设计、按单生产,根据客户需求进行特定的方案设计,设计后确认方案由制造部门进行分模块制造和装配组装,这种情况下在报价时就需要进行拆BOM,按照BOM清单不同物料成本报价。而物料成本要根据来源不同计算,生产的计算工时费、材料费等相关费用,采购则计算采购成本、运费、仓储费用等。 ### 成本分摊问题:是否成本核算 报价除了考虑成本以外还要考虑工厂的运营费用、仓储、运费、材料费、加工费等其他费用,这些费用往往在按照成本报价时不会考虑进去,因此有些对财务和成本管控较为严格的工厂会要求在报价后增加一步成本核算,对其他费用进行分摊和增补。这也是一个可跳过的环节。 ### BOM子级物料数量计算问题 上文提到有些工厂在报价阶段需要进行拆BOM后对整体的物料清单进行报价,不同的工厂会有自己的数量显示习惯:有的子级物料数量输入的是每一级父级物料所需要的数量,即在统计整体时需要系统将子级数量与上一级数量相乘才是真实数量;有的则是每一级都填写实际所需数量。  ## 二、解决方案 ### 流程引擎 配置流程引擎允许客户自己按照订单类型条件区分流程、流程下的计价模式、公式、数量计算方式、成本核算费用项。  在这种配置流程引擎的支持下,支持在报价单详情页面新建、编辑、导入物料,物料支持多层级结构展开与折叠。数量计算方式可配置。 支持报价单分类,如采购类→原材料/外购件,生产类→加工工序/设备。 支持配置不同条件下存在多种计价模式,例如商机类型/报价单中主表手动选择/物料类型/支持组合报价 - 公式模式:自定义基准动态公式(如材料单位成本×数量×系数/基准工时费×工时) - 工单模式:按实际物料工序分解(设备加工工时×设备费率 + 人工加工工时×人工费率) - 动态成本模拟:批量阶梯价(100件以下单价X,100-500件单价Y)what-if函数 ### 物料列表展示方式 子级物料数量为真实数量的直接展示即可,需要相乘的则在输入时输入单级数量,失焦后页面展示相乘过程。除此以外,增加物料采购成本、历史报价等作为报价提示。 使用智能填充技术:通过NLP识别客户需求描述中的关键参数(如尺寸、材质),自动匹配历史模板。 商机预算自动对比:报价总价超过商机预算时触发预警(阈值可配置)。 历史价格智能匹配:基于物料编码+工艺参数相似度匹配历史报价。 参考价标注:展示最近3次同类报价的成交价和折扣率。  本文由 @人鱼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