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的最新调查,2025年第一季度DRAM内存价格将继续下降。**由于智能手机等消费型产品需求的持续萎缩,以及笔记本电脑等产品担心关税问题而提前备货,导致DRAM均价下跌。 **一般型DRAM的跌幅预计将扩大至8%至13%,若计入HBM产品,下跌幅度为0至5%,在PC DRAM领域,价格预计下跌8%至13%,而服务器DRAM的价格也预计将下降5%至10%。**  TrendForce指出,2024年第四季度PC OEM终端销售疲弱,DRAM价格反转下跌,加速了库存去化,这一趋势将延续至2025年第一季度。 **DDR4供给方面,由于消费需求低迷,加上中国供应商扩大生产规模,以及现货市场低价颗粒供给增加,导致跌价程度持续大于DDR5。** 服务器DRAM方面,2025年第一季度同样受到淡季因素的影响,DDR5与DDR4服务器DRAM合约价走弱。 DDR4则因通路商货源充足、买方库存仍高,以及中国供应商有意2025年扩大生产,卖方只能降价求售,导致DDR4跌势加剧。 移动DRAM降幅有所收敛,而显存价格短期内将继续下跌。 **消费级DRAM价格自2024年第四季度开始反转向下,买方预期持续下跌,采购心态更为被动,并握有议价优势。** 供给分析显示,因消费型产品销售不振、单机容量成长有限,抑制整体出货增幅,造成供应商库存下半年逐季增加,加上现货市场低价卖压,合约价跌幅将于2025年第一季度持续扩大。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7164.htm)
 去年,怒喵科技在其电竞子品牌 DRY STUDIO 旗下,推出了首款客制化电竞键盘 Black Diamond 75,并于上个月升级发布了电磁轴版本——BD 75 RT。随着市场定位和产品思路的进一步明晰,DRY STUDIO 近期进行了品牌升级,正式升级为 DRY STUDIO GAMING , 专注于全新的电竞产品线。  (全新的电竞品牌:DRY STUDIO GAMING) 在磁轴键盘正当火热之际,DRY STUDIO GAMING 的首款产品也落子“磁轴键盘”这个新兴电竞品类,与行业内两家知名大厂共同联手,打造了全新力作——“ice ring 63 RT”,并将于2025 年 2 月发布上市。针对这次厂牌升级与磁轴技术,机核特别采访了怒喵科技主理人李楠先生,就新产品与品牌规划进行了相关探讨。  (ice ring 63 RT,将于 2025 年 2 月发布上市) 机核:我们都知道您的从业经历比较丰富,您觉得现在做键盘和当年做手机有什么不同? 李楠:做手机的时候更多的还是考虑成本。我以前是魅蓝总裁,考虑的事情要比现在多很多。手机是一个主流的市场,你不能忽视很多行业趋势。比如说 5G 来了你不上就是找死。不过实际上今天电竞品类也有类似的事情,像是电磁轴现在不上同样就是找死,但总体来说电竞品类并没有手机行业那么大的限制,还是可以更任性一点。 机核:AngryMiao、DRY STUDIO 和 DRY STUDIO GAMING 的关系是什么,我们有很多玩家和消费者搞不清楚,能否完整阐述一遍? 李楠:要是完整阐述的话,AngryMiao 是一个高端的客制化品牌,所谓的客制化就是我们基本上发的都是限量产品,然后我们可以一代代不停的改。如果你们玩过 Cyberboard 的话,你们会发现第一代跟第七代已经完全是不一样的东西了,虽然它们的外形看起来还是一样的。然后 AngryMiao 的产品会保持比较高的价格。DRY STUDIO 和现在一样,继续做各种风格迥异的产品。 而 DRY STUDIO GAMING 我们就专注做电竞,会先把键盘、耳机、鼠标三件套给发了。DRY STUDIO GAMING 的主理人是 Stan,他和 AngryMiao 是不同的设计风格,他比较低调所以相关的宣发的工作是我们来进行。 机核:你怎么看,大家觉得你在微博等社交平台的一些言论是在蹭热点这件事? 李楠:蹭热点的话,我就可以把产品卖的更便宜点,不然还需要花钱买流量,那产品岂不是得卖的更贵了。机核:大家评价怒喵科技的产品太贵的问题,作为厂商你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李楠:怒喵的产品确实是越来越贵了,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只卖3000多块钱,海外卖四五百美金。但最近我看了下,好像国内去到五六千块钱,海外七八百美金。怒喵的产品是越来越贵了,但怒喵的产品不是按照目标价位、成本空间的逻辑来设计,它的售价是成本加上我们设计的费用加上我们需要的毛利率去设计的,所以它很难便宜下来了。Angry Miao 的产品在设计的时候就会上高标准铝合金,上数控机床然后工时爆炸,样品一天才出来一把,这些问题我们都接受,所以会比较贵。但 DRY STUDIO GAMING 设计的时候会更多的考虑成本,设计师的东西做出来好看,但是一看成本不行那肯定是不可以的。所以二者的设计逻辑是不一样的,我相信 DRY STUDIO GAMING 的产品相对而言会便宜很多。  (图:CYBERBOARD Novel 2:月之暗面,套装售价 5360 元) 机核:那 DRY STUDIO GAMING 的产品会和现在这些国产非常卷的电竞外设产品竞争价格嘛? 李楠:我们 DRY STUDIO GAMING 还是要考虑在不同档位竞争的。因为电竞用户不是客制化用户,它的群体是比较大众的群体,比如说键盘,现在最便宜的可能卖 299 ,更贵一些的可能卖 899,最高的可能会卖 1899 。它确实有这么几个档位,这几个档位不能不踩中。所以 DRY STUDIO GAMING 还是会看着这几个档位去做产品。 机核:DRY STUDIO GAMING 的产品和其他市面上已有的产品来说,会有什么优势,或者说有什么新想法呢? 李楠:我们肯定是有一些优势的,比如射频的稳定性,以及我们的 RGB 效果和设计、表面处理等工艺等等这些东西。我们的设计更看 Stan。会比 AngryMiao 更灵活。很多 AngryMiao 的产品是很高级的,但并不年轻。 DRY STUDIO GAMING 可能会更年轻化,更多元化一些。 机核:为什么取了 DRY STUDIO GAMING 这个名字,是表示产品很有“干货“嘛? 李楠:马斯克做了一个公司叫 The Boring Company,一个无聊的公司。 DRY 有枯燥无聊的意思,我们想说这行业比较无聊,本意是一个讽刺的意味。但没想到这层讽刺的意味没被人理解到,反而后来被认为是干货的意思。 机核:有没有想过像 Nothing 或者 Wooting 这样做一个海外品牌。 李楠:其实无论是在 DRY STUDIO GAMING 还是 AngryMiao,大概都有一半的销量在海外。 机核:DRY STUDIO GAMING 和其他同类产品有什么差异点呢。 李楠:DRY STUDIO GAMING 做电竞肯定不能只做一款键盘,你要成为一个电竞品牌,得发三件套:键盘、鼠标和耳机。其中键盘是最容易做的,我们也的确做了一把电竞键盘 DRY STUDIO Black Diamond 75,也卖的挺好的,所以我觉得我们能做下去。 但是很不巧的是,我们火了以后整个行业突然转到电磁轴了,然后我们就发了一个 BD 75 的电磁轴版本,很多用户买了之后,我们跟用户沟通慢慢发现电竞玩家和客制化玩家的诉求是不同的,客制化玩家更要求你给我碳纤维、RGB、声音手感等,大和重倒是没关系。但电竞玩家的需求是更紧凑、更小更轻量化,然后还要看键盘的性能。 所谓的 RT 设置 0.01 正常人是感受不到的,但是我差生文具多对吧,我不能承认我菜,我要先升级参数到最顶层,存在各种非常不一样的人群。所以我们才说干脆把 DRY STUDIO GAMING 和 AngryMiao 两个品牌分开,然后 DRY STUDIO GAMING 去追求那些电竞玩家需要的东西。  机核:我们也知道 DRY STUDIO GAMING 很快要发一款新的三方联名键盘 ice ring 63 RT,在你们内部是怎么看待这款键盘的,有没有什么能够透露的? 李楠:我们首先得保证它是一个非常好用的电磁轴键盘,在同价位和参数上它得不差。这点其实是相对而言的。其实说实话电子产品都不是自研的,我们找的是最可靠最顶的方案商,然后其实轴也不是自研的,我们就找的 TTC。这种顶级供应商是能保证精度的,就是基本性能没有本质的差距,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考虑能给我们的用户带来更好的东西,那么第一个毫无疑问的是我们能提供更好的设计和质感,即使在低价位上。也许这些电竞的消费者不那么在乎设计,但他们是在乎质感的。我买一个800块钱的东西不可能跟300块钱的东西一模一样,所以这点我们是绝对可以保证的,是我们的强项。 机核:有一些 FPS 玩家会关注电磁轴这类产品,但它的整体认知度还远远不够。您觉得电磁轴键盘能给追求性能的玩家带来实际的提升吗?目前它在消费者中的传播认知是已经比较稳固,还是还在“小圈子往外辐射”的状态? 李楠: 我觉得磁轴键盘没有想象中那样只聚焦在FPS领域,原因是它能提供更多的信息量。 传统机械键盘只有“开或关”两种状态,而磁轴键盘如果有 3.5 mm 行程、且能在 0.01 mm 的精度下侦测,那就可以给你 350 个不同的按键状态。加上六十多个按键,总的信息量是极大增加的。那在这种情况之下,对于用户而言,他们最先发现的这种信息量的增加的一个直接的好处是,我在瓦上面我停止得快了,所以我的枪更准。但是我相信一定还有别的好处没有被挖掘的。 另外其实已经有很多战队在用我们的产品了,很多战队的同学甚至在用 AngryMiao 的产品,有一个叫 CCG 的战队,他们全员用我们的键盘。在这种情况下, 他们很多会准备两把键盘,因为对电磁轴抬手停下来的更快,电竞更有优势,但这个东西和日常的打字是冲突的,所以他们就搞两把键盘。我们就觉得很奇怪,是因为我们能电磁轴的键盘打字也能很好,那能不能用一把键盘满足这两个需求?这就意味着能够板载驱动的秒切换,我打字一个驱动,我玩游戏把 WASD 的RT设置全搞好了,切一下就行。我觉得你电磁轴每次都去改驱动设置这事就很蛋疼,所以我们尽量想做到让这些战队选手给一个特别好的设置,然后小白消费者拿来就秒用、秒切了。然后你不打游戏的时候打字也是一个正常的状态。 机核:您提到 DRY STUDIO GAMING 品牌未来肯定会做“游戏三件套”(耳机、鼠标、键盘),并且可能还会做一些其它外设产品。对于耳机、鼠标这些已经很“卷”的市场,你们有什么差异化的想法或者计划? 李楠: 鼠标可能 Angry Miao 会先发一款,然后再视市场反馈去做更新迭代,或者通过更合理的价格做出竞争力。 我们认为,核心技术供应商是非常重要的。品牌本身当然可以做核心技术研发,但前提是先把供应商的核心技术价值 100% 发挥出来。就像手机领域,大家都用高通 8 系芯片,但一个手机品牌能否把它“跑满”,能否转换成流畅的用户体验,这很关键。品牌在最开始最重要的,就是把核心技术的价值最大化,交付给消费者。 这是我们觉得电磁轴键盘应该做到的事情,其实现在不少产品并没有做到。我们之所以强调“聊天时要换键盘”这件事,其实说明了一种体验缺失:电磁轴键盘在一些基础功能上应该做得更好,却没有。 驱动方面,产品功能和板载电路板的供应商息息相关。我们选择行业内最好的供应商,如果功能在根本上出现问题,那是供应商的锅;但如果是上位机(驱动软件)不好用、不易上手,那就得我们来背锅。我们也会努力把软件做得更好看、更易用。如果消费者觉得不好用,可以骂我们,我们会去改。  (AM INFINITY MOUSE,将于2025 年 Q1 发布) 机核:您能不能介绍一下即将发布的这款电磁轴键盘,是否有什么核心卖点值得我们关注?比如用户拿到这把键盘,在功能、体验、外观设计上会有什么亮点? 李楠:首先预设体验更好,我们不想让用户频繁地去进行繁琐设置,而是提供更好的预设,让你可以很快地在打靶(FPS)、MOBA、日常输入等模式之间切换。另外,在同价位里,我相信这款键盘的设计是“无敌”的。还有像是行业内有句话叫“温漂不重要,用软件可控”,但这其实是为了省钱。很多电磁轴或者高精度传感器都会有热量积累,如果没有良好的散热管理,精度就会打折扣。我们在这方面也会做专门的优化。 机核:DRY STUDIO GAMING 会不会推出像 BD 75 RT 这样 2000 元左右的高端产品?目前市面上真正高端电磁轴游戏键盘其实不算多,您怎么看? 李楠: 如果你想买 2000 元左右的电磁轴键盘,其实就两个选择:一个是我们 BD 75 RT,一个是 Wooting。 我们肯定会出一款对标 Wooting 的高端电磁轴键盘。Wooting 是电磁轴里定价最高的品牌之一,既然如此,我们肯定要有一个同价位、在性能和完成度上都超过它的产品。我们真正对标的不是市售原装 Wooting,而是它的改装版本——很多玩家会“爆改”Wooting,圈子里也有“Wooting 不改等于白买”的说法。我们想做的是,直接把用户的需求以“成品”形式实现,让大家不用再二次改装。  (DRY STUDIO GAMING 的高端键盘将于 2025 年 Q1 发布上市)
在一众国产CPU处理器中,飞腾已经走过整整10年,而**截至2024年底,飞腾CPU的总销量突破了1000万颗!**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飞腾公司2024年收入超过20亿元,同比增长5%,研发投入超过11亿元,同比增长10%,专利申请量更是大增25%。** [](//img1.mydrivers.com/img/20241230/0f72a6cf852745a3a221e723021defed.png) 芯片研发方面,**飞腾基于腾云S5000C、腾锐D3000推出了多款整机产品,已实现批量应用**,而新产品研发也正在加速推进,相信不久就会带来新的惊喜。 飞腾的产业化进程也在加快,行业应用持续深化,相关产品在政务、金融、民航、轨交、教育、能源、电力、制造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市场份额大幅提升。 基础软件协同优化方面,飞腾推出了PhyX系列自研软件,涵盖开发套件、平台管理、内生安全等,协同突破算力瓶颈。 生态建设方面,**2024年飞腾新増800余家生态伙伴,总量已超7100家;新增1375款硬件方案,累计完成5575硬件项目开案设计与支持;新适配23089款软件,累计已完成软件数量70298款软件的适配与优化。** [](//img1.mydrivers.com/img/20241230/800abb4edf4041c499e4ef8b1515053d.png) OurBMC开源社区成员单位达62家,构建了繁荣的BMC软硬件生态;飞腾派开源硬件赋能56所高校,开发者数量突10000人。 **全新的九译二进制翻译引擎,可将不同架构的应用软件迁移到飞腾架构,将不同操作系统迁移适配到Linux系统下,能够运行超20000个。** 此外,飞腾还在加速布局研发通算、智算处理器,打造“CPU+XPU”组合产品,构建全国产智算中心整体解决方案,**千卡、万卡集群可支撑10000亿级参数大模型。** 飞腾也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已经与80多所高校开展产学合作,CCF-飞腾基金累计投入资金近600万元。 [](//img1.mydrivers.com/img/20241230/e486762ad8f449a5a23201a37d5a48cb.pn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7160.htm)
墨西哥政府将于 1 月推出一款新的"紧急移动应用程序",以帮助成为当选总统特朗普"大规模驱逐"计划目标的墨西哥公民。 唐纳德-特朗普在 11 月的美国总统大选中获胜,并将于 2025 年 1 月 20 日上台执政,其政纲是征收高额关税和驱逐无证移民。  各国正以不同方式回应特朗普的计划。 例如,菲律宾驻美国大使在大选仅三天后就警告无证菲律宾人[回国](https://www.pna.gov.ph/articles/1237424)。 墨西哥则采取了更多的措施,推出了一款紧急通知应用程序。 有了这个应用程序,用户可以列出在被驱逐出境的情况下应该告知的家庭成员,它将向用户最近的领事馆和墨西哥外交部发送警报。 由于被拘留后联系更加困难,这款应用程序对于让家庭成员了解情况以及在需要时获得墨西哥政府的援助至关重要。 墨西哥外交大臣胡安-拉蒙-德拉富恩特(Juan Ramón de la Fuente)宣布了这款新应用。 除发布该应用程序外,他还提到墨西哥正在其 53 个美国领事馆开展"了解你的权利"计划,为墨西哥人,尤其是面临驱逐风险的墨西哥人提供帮助。 他说,墨西哥人应在领事馆登记,以便在需要帮助时得到更好的帮助,329 名法律代表随时待命。 根据公告,美国有 3840 万墨西哥人,其中 1150 万是第一代移民。 其中 480 万为无证移民,2690 万为第二代或后代。 报告还援引美国的数据称,无证墨西哥人两年前缴纳了 426 亿美元的税收。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7158.htm)
今日下午,中国汽研发布行业首个[《2024中国汽研汽车指数“极北寒测”测评洞察报告》](https://mp.weixin.qq.com/s/M1g9_OIVBL_W-PylMpEzow)(以下简称:报告)。据介绍,该报告基于我国“广地域、宽温域”的地域特色,结合中国道路交通事故数据,**对市场16款主流新能源车型开展了复杂及高寒环境下的智能安全与高效节能性能测评。** 涵盖复杂环境、高寒环境两大场景,智能安全、高效节能两大维度,包括雾天安全、逆光安全、雪天安全以及续航抗衰、充电效能、空调采暖六大测评项目共九种工况,全面评估了车辆在极端条件下的性能表现,据此得出四大洞察发现及消费者用车建议。 **一:积雪场景智驾系统有待提升** 雾天、逆光环境考验车辆智驾功能的可靠性。 测评结果显示,在雾天、逆光环境下,**带激光雷达测试车辆智驾系统表现普遍较佳,通过率超八成,逆光、雾天智驾系统相对完善**;部分摄像头融合毫米波雷达方案雾天与逆光表现欠佳。 对此,中国汽研建议,企业可加强视觉算法优化与升级,提高复杂环境识别率与响应。  **在路面积雪场景下,试验车辆智驾系统表现不佳,通过率不及四成,积雪路面带来的摩擦力减小,影响车辆制动。** 报告显示,企业应加强智驾系统和功能与行驶数据、车辆多传感器融合,提升在雪天环境下的智驾系统学习或调控能力,优化代算法或控制。  二:**智驾功能不宜过度宣传,智驾不能完全代替人驾** 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尤其是面临极端天气、复杂路况或光线不足等条件时,辅助驾驶系统往往面临一系列挑战。 测评结果发现,在复杂环境下,驾驶车辆,辅助驾驶系统可能会出现误判或自驾功能响应不及时等风险,如主目标物识别转移、摄像头受限或致盲,激光雷达信号减弱等现象。  **结合本次试验数据,企业不应过度宣传智驾功能,企业应对消费者进行智驾功能教学和使用手册完善,企业应明确设定智驾受限时应加以强制性提醒消费者接管。** **综合现阶段智驾水平发展,驾车还应以驾驶员驾驶为主,仍需实时关注路况、减速慢行。**  **三:“补能焦虑”得到较大缓解,采暖技术需进一步优化** 测评结果显示,试验车辆续航测试通过率超八成,表现较好,全续航过程中分配给驱动的能量最佳可超过83%,整车能量管理技术和低温电池保温、加热技术应用较好。 充电测试通过率则稍显不足,通过率为六成,处于相对较好水平,优秀车型峰值充电功率可高达133kW,**“补能焦虑”得到较大缓解**。  相比之下,采暖测试表现不足,通过率仅五成,PTC加热技术仍是低温主流方案,**热泵空调在-20℃环境的效果应用欠佳,仍需进一步改进和优化**。 **四:高寒环境影响新能源车性能,须保持良好的用车习惯** 测评结果发现,在平均温度-20℃高寒环境下,插电/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在低温环境下的电量平衡策略有待精细化标定,减少不必要的油电转化过程,提升混动系统效率并降低CS阶段的燃油消耗。 对此,企业应进一步提升整车热管理集成化和智能化程度,在电池热管理、高效节能空调、发动机快速暖机、余热回收利用、主动进气格栅等节能技术领域持续提升应用效果,改善车辆的低温环境适应性;高寒环境对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影响客观存在,须保持良好的用车习惯。  **高寒环境对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影响客观存在,须保持良好的用车习惯,可使用座椅加热、方向盘加热代替使用空调。** 养成柔和的冬季驾驶习惯,尽量避免急加速、急减速,以降低低温环境下电池放电倍率,提高制动能量回收率,延长续驶里程。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7156.htm)
今日,**美团骑手防疲劳机制已在全国主要城市范围内启动上线工作。**美团骑手收到的通知显示,跑单超过8小时会收到提醒,此后每隔一小时提醒一次;跑单12小时将强制下线。 据了解,在四川、广西、浙江等区域的防疲劳试点基础上,今年11月开始,美团在华东区域开启了新一轮试点。 与此前相比,**本次试点新增了“跑单超过8小时会收到提醒、跑单12小时将强制下线”的新策略。** 根据美团公布的数据,试点期间,四省市正常跑单骑手的日均跑单时长为5-6小时,连续跑单触发休息条款的骑手仅占0.18%,为极小部分极端案例,99.82%的正常跑单骑手不受影响。 从数据与反馈看,**本次防疲劳策略未影响正常骑手跑单获得收入,同时,也可以防止极少部分骑手的极端连续跑单行为。** [](//img1.mydrivers.com/img/20241230/2298ae22064e42a1874267ca1c2aa669.pn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7154.htm)
OpenAI吹哨人,又有新线索出现!私家侦探尸检后查明,并不是警方所言的“自杀”。甚至Balaji的公寓被洗劫一空,浴室里还有打斗痕迹。就在刚刚,关于OpenAI举报人Suchir Balaji又有新线索了。Balaji的母亲Poornima Ramarao在X上宣布:聘请的私家侦探暗示,他很可能死于谋杀。  此前,私家侦探进行了第二次尸检,以查明Balaji的死因。尸检结果跟警察所说的“自杀”并不相符。 而且,Balaji的公寓被洗劫一空,浴室里还有打斗的痕迹。从血迹来看,应该是有人在浴室里打了他。  被死者母亲艾特的马斯克,也留言表示:这看起来不像自杀。  几天前,硅谷民众为Suchir Balaji举办了一场守夜活动,大约100多人到场来支持这位UC伯克利校友。 Balaji的父母上台发言,并恳请FBI给出调查真相。  视频中,父亲Ramamurthy说,“我是最后一个和他通话的人。他当时很开心,一点都不抑郁。那是他的生日周,怎么可能连遗书都没留就自杀”?  评论区中,母亲附上了一张照片:看看CEO Suchir的肢体语言和自信,他整个人都在容光焕发 Balaji的母亲补充道,“浴室里有打斗痕迹和血迹,这些证据不能被忽视”。 **<video src="https://removemp4" video="https://flv0.bn.netease.com/ac64dbd40f12542630ea0a298363fbd91632433d77eae5fda724318357dcb387f168e817d24341588164dd594b9bbb7b91dbe66bdb2aa23fe7bb3c8fca31045bd3ee68feaa27503d76d679c733c9a04c153cddae210d307b4b7fa117140e456db8369d5f2668650b8dd0c3274fdf978ae4323871e7dd5377.m3u8,https://removemp4" img="http://videoimg.ws.126.net/cover/20241230/a0lXnIjZO_cover.jpg" topicid="1000" vid="VFJO747R2" alt="惊人反转!OpenAI吹哨人死于谋杀?公寓被洗劫有打斗痕迹,马斯克发声" m3u8="https://flv0.bn.netease.com/ac64dbd40f12542630ea0a298363fbd91632433d77eae5fda724318357dcb387f168e817d24341588164dd594b9bbb7b91dbe66bdb2aa23fe7bb3c8fca31045bd3ee68feaa27503d76d679c733c9a04c153cddae210d307b4b7fa117140e456db8369d5f2668650b8dd0c3274fdf978ae4323871e7dd5377.m3u8" preload="none"></video>** 才华横溢的人,自杀的可能性很低 这起悲剧,发生在Balaji指控OpenAI开发ChatGPT时违反版权法三个月后。  种种迹象表明,Balaji之死看上去并不像自杀。 大家表示,科技界对此应该发出大声疾呼,但现在所有人都太安静了。  网友们已经自发为Suchir Balaji做了请愿网站。  有人说,才华横溢的人永远都不会结束自己的生命,这应该是一起有计划的谋杀案。  事件回顾 11月26日,在Suchir Balaji的26岁生日几天后,却被发现死于旧金山弗朗西斯科的公寓里。 当时,法医仅用了40秒的时间,断定了Balaji死于自杀。 各大媒体铺天盖地的消息一时间冲爆了热搜。但是,作为Balaji的父母,始终无法相信自己的孩子会选择自杀。 母亲Ramarao在社交媒体上多次发文,希望法律能够为Balaji声张正义。 “他既没有精神病史,也没有留下遗书”。“他在洛杉矶玩的很开心,并把所有的照片发给了我们”。  种种迹象表明,Balaji之死另有原因。  而在Balaji去世整整一个月之后,沉默许久的OpenAI才给出了官方回应。 官方发布的一篇公告中,解答了公众对于“前队友”的种种疑问。  在BI最新的采访中,Balaji的母亲Ramarao提供了更多惊人的线索。 她说,“Balaji加入OpenAI,是因为相信AI能造福社会”。 早期,他很希望这些模型是开源的,让全世界用户和研究者都能自由使用和研究。 然而公司却越来越注重财务收益,ChatGPT发布后,他的希望彻底破灭了。这个年轻人从虔诚地相信公司使命,转变为担心其对出版商和整个社会的影响。 “他觉得AI对人类是有害的。”  **死前最后的通话** 在8月离开OpenAI后,Balaji便给自己放了一个长假,并告诉家人“我现在并不打算去找新的工作,你们也别问了”。 在父母眼中,这位年轻的软件工程师似乎一切安好。 Balaji所持有的OpenAI股票,足够他在日后购置一套房产,经济上完全没有后顾之忧。 另外,他还计划创办一个公益机构,专注于医疗领域的机器学习。 在这位母亲看来,儿子一直怀揣着美好理想,希望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1月21日,度假中的Balaji与朋友们一起,庆祝了自己的26岁生日。 第二天,他告诉母亲自己回程航班的时间,还在晚饭前跟父亲通了电话。父亲再次祝他生日快乐,告诉儿子已经寄出了为他准备的生日礼物。 根据Ramarao的说法,法医办公室确定Balaji于当晚或次日凌晨离世。 “他那时还那么开朗活泼,怎么可能短短几个小时之后,人就没了呢?” 11月25日到26日,Ramarao一直联系不上儿子。她猜,他或许是手机不在身边,或者出去徒步了。 周一时,她去敲他的门,却无人应答。她本想报警寻人,但考虑到之后儿子还得亲自去警局撤销报案,就迟疑了。如果这样的话,儿子肯定会嫌自己多事。 第二天早晨,她拨通了旧金山警察局的电话。 警方发言人表示,他们于太平洋时间下午1时许,发现了Balaji的遗体。但Ramarao说,警方既没有告知她具体情况,也不允许她进入公寓。 他们告诉她,Balaji系自杀身亡,大楼监控显示,事发时他是独自一人。警方发言人表示,初步调查显示,未发现他杀可能。 但Balaji的父母觉得很难相信。  然而,根据进一步的调查,事实很明显摆在了眼前——26岁Balaji不会死于自杀。 而这件事背后真凶究竟是谁,也成为了一大谜题。  参考资料: https://x.com/RaoPoornima/status/1873282982150324393 https://x.com/AISafetyMemes/status/1873402148060545049 https://x.com/CollinRugg/status/1873444134197055693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7152.htm)
当地时间12月29日,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签署法令,追授日前发生的坠机事故中三名遇难机组人员“英雄”称号。根据该法令,在25日坠机事故中不幸遇难的阿塞拜疆航空公司的三名机组人员被追授“阿塞拜疆民族英雄”称号。此外,两名受伤的机组人员被授予“拉沙达特”一级勋章。 △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资料图) 阿利耶夫29日在接受阿塞拜疆电视台采访时对机组人员在空难中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赞扬。他说:“为了拯救乘客的生命,他们表现出非凡的勇气,最终使29人生还。”29日早些时候,在阿首都巴库的盖达尔·阿利耶夫国际机场举行了三名遇难机组人员的追悼会,阿利耶夫与其夫人出席。 25日,阿塞拜疆航空公司一架从巴库飞往俄罗斯格罗兹尼的客机在哈萨克斯坦西部城市阿克套近郊坠毁。机上共有62名乘客、5名机组人员,其中38人丧生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7148.htm)
 【录音笔】是GPASS推出的一档全新会员专享节目,内容来自机核办公室日程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短小记录,每期时长十几分钟左右(大概吧)。内容也许是一些不成体统的碎碎念,也许是一些突然发疯的暴言,还有可能是哪个缺德的把办公室里真实的日常对话(dui ma)偷偷录了下来,总之就连我们自己现在也不知道每期会有哪些人参与,会录些什么。
根据广东省电动车商会数据显示,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达3.5亿辆,承担起了全国市民日常80%的短途出行需求,其中牵涉的安全问题,是电动自行车行业乃至全社会的焦点。 为推动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的深入探讨,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12月27日,由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广东省电动车商会主办,广州集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2024“集智云享 共促发展”两轮电动车安全论坛-北京站在北京泰富酒店举行。  “集智云享 共促发展”两轮电动车安全论坛(来源:企业官方) 市场监管总局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整治专班办公室领导,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执行秘书长王建新,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研究部副主任李健华,广东省电动车商会党支部书记、执行会长蓝世有,广东质检院轻纺部战略发展室主任韩健健等重要嘉宾先后发表重要演讲。 其中论坛上聚焦讨论了几大电动自行车行业面临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火灾事故、电池安全、合规性、交通事故、骑行安全、技术规范、非法改装和充电安全。而电池安全作为核心问题,是此次论坛的焦点问题,很多大型火灾都是由于电动自行车锂电池短路,不当充电和私自改装引起,曾几何时,电动自行车电池火灾事故在全国各地频发,严重时可导致人员伤亡。如何有效的解决电池安全问题,成为业界的一大难题。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化工龙头的广州集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大会上提出通过电池模组灌胶技术来解决这一难题,会上广州集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有机硅应用研究室主任高新来博士,通过一系列对比实验材料,让观众充分了解到电池模组灌胶和电池组壳体内涂层防火对于蓄电池安全的重要性。  广州集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有机硅应用研究室主任高新来博士(来源:企业官方) 高博士展示了导热灌封、低密度灌封、发泡灌封等集泰股份领先行业的灌胶产品和技术,可以实现对电池包导热、阻燃、抗震、固定、绝缘、防水等作用。另外,他还提到,使用了集泰防火涂料C6320P的电池组壳体,无论是钢材质还是塑料材质,在1100℃石油液化气持续灼烧的情况下,依旧可以保持壳体结构完整,减缓热失控蔓延,有效延迟火灾的发生。 广州集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研发、生产和销售环境友好型密封胶和涂料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其控股股东安泰化学创立于1989年,有超过三十年的发展历史,拥有国家级“绿色工厂”和CNAS国家认可实验室,是全国密封胶和水性漆年产能最大的生产企业之一。 与此同时,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联合广东省电动车商会共同建设的电动自行车行业追溯服务平台,以及由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广东质检院、广东省电动车商会牵头编制的《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 质量分级评价通则》也正式发布。集泰股份等《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质量分级评价》的标准参编单位,在会上获颁标准起草单位证书。 在论坛中,集泰股份作为代表参与编写电池新国标GB43854-2024的唯一材料行业的企业,其董事兼总经理邹珍凡与爱玛科技副总裁罗庆一、绿源电动车副总裁陈文胜、九号公司总经理张珍源、小牛电动总裁助理欧向东等电动自行车制造商代表们,就质量安全追溯的执行、安全技术的前沿发展以及新国标实施后行业的发展趋势等议题,共同探讨并为提升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性提出了宝贵意见。 在谈到对行业的期待和展望时,论坛嘉宾一致认为,电动自行车作为发源于中国、成长于中国,是不依赖国外技术发展壮大的产业,其健康的产业生态值得全产业链共同维护,企业坚守行业新标准、各方协同引导消费者理解行业标准、有关部门监管执法从严缺一不可。 此次论坛的举办有“政协企”共为电动自行车安全赋能的意义,和9月在广州举办的首站论坛一样,本场2024“集智云享 共促发展”两轮电动车安全论坛,旨在汇聚电动自行车行业相关管理部门、行业协会、产业上下游龙头企业等各方代表,促成一次“政协企”高效交流的机会。 如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执行秘书长王建新在开场致辞时表示那样“此次论坛的召开,正是对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整治,和推进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实施意见的积极回应。”
 《卡牌迷境》是一款以猫咪形象为主题、哥特风格的高策略冒险游戏。在这里你将体验到紧张刺激的地牢式关卡探索、充满策略性的武器&装备&卷轴和神器的搭配使用、击败变异猫猫,拯救深陷噩梦的艾琳,携手猫咪勇士将噩梦变成美梦。游戏内有丰富的元素流派搭配、充满随机性的装备升级与突破、每章都有独特的核心玩法、可触发的随机事件,让冒险家每次进入关卡都能感受到截然不同的趣味性及策略性,带给冒险家极致的游戏体验。  # 神奇猫猫,轻松冒险 《卡牌密境》作为猫事多游戏工作室出品的首款游戏,从工作室的名字就能看出组员们对可爱猫咪的喜爱。因此自然各色猫猫也成了本作的主要元素,在充满暖意的奇幻美术风格中,玩家将和各位可爱的猫猫勇士们一起,打破噩梦的残酷封锁,拯救身陷其中的艾琳。而玩家所遇到的敌人们也并非什么穷凶极恶的怪兽,而是被噩梦侵蚀的猫猫们,在进行一些关卡前,boss还会发来可爱的“战书”来挑衅你一番。带给玩家宛如儿时看儿童绘本一般的童趣体验。  游戏的基础玩法非常容易上手,玩家通过击败每层的怪物,收集装备、道具、法术来强化自身,最终击败关底的boss。清晰明了的“比大小”式的战斗过程能在短时间内让每个玩家都快速学会。游戏的核心系统在于玩家对攻击的形式选择。是使用各种硬碰硬的物理攻击和怪物肉搏,还是使用远程的法术与敌人周旋呢?游戏中并没有通过角色职业来限制玩家使用战斗的流派。只要关卡的掉落支持,玩家当然可以选择让战士或骑士职业成为释法的高手,或是让巫师和牧师冲上去和敌人近战。当然,每个职业的被动天赋和主动技能当然还是存在着对物理和魔法端不同侧重的强化,选择和职业对应的装备构筑方法会让闯关的历程更加事半功倍。  物理系打法的优势在于可以无消耗对敌人输出,还能通过收藏品提供的增伤、吸血、溅射暴击手段来对敌人进行更加强力的打击。但代价是在与敌人的战斗过程中会受到敌人反击带来的血量伤害。当然装备和收藏品能为玩家提供闪避和阻止反击的属性来减少玩家在进展过程中受损的程度。相比魔法系,使用物理系打法是更轻松且不费脑子的战斗方式。  而魔法系的优势则在于你可以完全避免受到敌人反击的影响,因为施法是不会触发敌人反击的。在面对敌人时,你既可以选择使用冰冻类法术将敌人的行动条冻住来卡掉他的蓄力大招,也能在道中怪物群使用大范围法术将他们直接蒸发。抑或通过强化类法术上叠buff,打出惊天动地的高伤害单体法术来针对boss,游戏提供的法术为玩家创造了面对各种形势下的应对方法。而法术同样存在着局限性,一方面是要依赖法力值的支持,这就需要玩家抓住一切获取回蓝能力的机会来保证不会出现空蓝的情况。另一方面,游戏中的法术是以有数量限制的卷轴来表现的,这意味着玩家在使用法系build时,还要合理规划法术的使用次数。如果只顾着爽把好不容易刷出来的高伤害法术用完了,那就很可能在boss房陷入无法术可用的窘境。  当然,这两个系统之间并不存在什么严格的门槛,玩家可以通过随时切换装备来变化自己的流派,不过游戏每关提供的强化道具——魂石的数量终究是有限的。更不用说装备升到满级还会提供的额外属性词条,而在使用与词条不匹配的武器时,词条的属性是无法触发的。因此,笔者更建议以其中一种输出方式作为装备和收藏品构筑的主题,在此基础上,仍然保留使用另外一种输出方式的能力,达到互补的作用。 # 宛如掉猫毛一般的麻烦事儿 作为一款休闲度较高的轻量级独立游戏,《卡牌密境》似乎并没有将“轻量”特色体现得太好。也许是受到手游的影响过深的原因,在游玩过程中,玩家会经历很多手游既视感很强的系统。比如分为多个槽位的符文系统,通过凑齐固定的件数提供不同的加成。再比如需要特定的强化道具才能给各个角色进行升级。甚至还引入了抽卡系统为玩家提供将金币转化为道具的途径。虽然说这些都是在手游领域早已久经市场考验的游戏设计,它们也都用实际表现证明了其确实能起到延长游戏寿命的作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系统往往仅限在手游中才能完全发挥其功效。毕竟大多数使用这些系统的手游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使用抽卡作为激活玩家游玩的主要驱动力。而作为手游的核心——抽卡获取的特色角色,正是通过诸如立绘、模型、背景故事等要素吸引玩家心甘情愿地为其花费时间和精力。而在《卡牌密境》中,诚然确实用独特的美术风格为我们带来了一群颇具萌点的小小勇者,但是这些缺乏厚度的角色真的很难在短时间内唤起玩家为他们花费时间的动力。   更不用说很多手游往往会在玩家练度到达一定程度后就为玩家开放加速获取游戏资源的方法,无论是通关后开启的一键扫荡,还是提高练度后对资源关卡的速刷,都是减少玩家在大量重复获取资源的过程中产生厌烦感的常用手段。但在《卡牌密境》中并不存在这些系统,玩家要想强化角色只能通过反复刷关卡的方法来达成,这一过程进一步加重了关卡游戏性和表现力较弱所带来对玩家的负面影响。将游戏本身就为数不多的爽感快速的磨灭殆尽。更不用如果你先购买较后更新的角色,会出现前期关卡根本不掉他的强化道具的情况。也就是说,实际上游戏的要求玩家只能按照某些内定的顺序去解锁相关的游戏角色,这样才能体验到所谓“随着游戏进程推进而提升角色练度”的体验。这更加打击了玩家的自信心和驱动力。  《卡牌密境》中的诸多元素,无论是武器装备升级,卡牌战斗,强化词条还是本身的魔幻冒险题材都会让人联想到许多有趣的独立游戏前辈。但是在前几个小时体验游戏新颖劲后,玩家会发现似乎并不是那么一回事。虽然游戏提供了多个角色,但在都体验过一遍后,玩家会发现其底层逻辑仍是来源于装备系统的物理和法术模式。角色提供的专属技能和天赋也只是让每一次的刷关体验发生了不大的变化。而在玩家操控的角色之外,每个关卡每个楼层中遇到的怪物,掉落给予的强化和道具,实际上都是差不多的。玩家在刚开始的游戏过程中也许会发现它似乎存在着肉鸽类游戏的随机要素,但是在进行不同模式和反复刷关的游玩后,玩家会发现关卡的设计其实是“伪肉鸽”的真相——游戏的随机内容只是在一个容量很有限的资源库中抓取,并没有什么有趣的build等待着你。最后,留给玩家的便成了每次通关过程中越发趋同的体验。可以说是小小打击到了独立游戏玩家中肉鸽类爱好者的积极性。   《卡牌迷境》拥有优秀的美术风格和简单易上手的游戏逻辑设计,可以在短时间内就让玩家产生兴趣并享受轻量战斗的快乐,无疑是一款消磨时间的好选择。虽然游戏的养成系统还是多少体现了制作者由于制作经验不足而产生的过度堆料。但瑕不掩瑜,这款游戏的“长板”已经足够完成他作为一款杀时间小游戏的任务。如果你也喜欢奇幻绘本风格和可爱猫猫,那就不如在闲适的午后,放空大脑,展开一次奇妙的大冒险吧!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12月23日-29日)中国电子飞腾系列国产CPU总销量突破1000万片;蚂蚁集团组建新的支付宝事业群,实施轮值总裁制度;阶跃星辰完成数亿美元B轮融资,上海国有资本与腾讯投资入股;字节TikTok算法负责人陈志杰或于近期离职,已开启AI Coding方向创业;幻方量化DeepSeek-V3首个版本上线;马斯克xAI聊天机器人Grok推出独立iOS应用,在澳大利亚等国测试......
今日,天马微电子宣布,**天马Micro-LED产线在厦门成功实现全制程贯通。**本次全制程贯通仪式现场点亮的是天马自主研发生产的PID标准显示单元模块。 该标准模块以天马LTPS基玻璃背板为基础,**利用天马Micro-LED产线自研的全激光巨量转移工艺,可打破传统显示尺寸限制,实现无尺寸限制的无边框拼接显示。** [](//img1.mydrivers.com/img/20241230/ab48d9de5d444cd782142640d2ea6b0d.jpg) 天马表示,**该产线采用全激光制作流程,并配备了定制化全自动巨量转移及键合设备。** 在产线建设过程中,超30款量产设备和材料为天马联合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首次共同开发,实现以自主技术为核心的产线贯通。 据悉,天马2017年开始布局Micro-LED技术,已先后发布高透明、无缝拼接、透明可调、超低反透明、超高PPI等Micro-LED显示产品。 [](//img1.mydrivers.com/img/20241230/cb237f160b0e47f7b09ddf4753c319e3.pn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7146.htm)
在全球AI需求的推动下,台积电的先进制程与封装产能变得异常抢手。据媒体报道,**台积电计划从2025年1月起对3nm、5nm先进制程和CoWoS封装工艺进行价格调整。** 其中,3nm和5nm制程的价格涨幅将在5%到10%之间,而CoWoS封装工艺的涨幅则达15%到20%。 台积电第三季度财报显示,3nm和5nm制程分别占公司当季晶圆销售金额的20%和32%,两者合计占季营收的52%。 **同时对于成熟制程,台积电将对投片量达到一定规模的客户给予中个位数百分比的代工价格折让,以减轻客户的竞争力压力。** 联电等其他晶圆代工厂也跟随台积电的步伐,对成熟制程价格进行下调,幅度接近,具体根据客户投片量和新开案产品有所不同。 [](//img1.mydrivers.com/img/20241230/010a33e5dae24be08af5e665bd603ee9.jp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7140.htm)
**整理 | 汤一涛****编辑 | 靖宇** 脑机接口一度承载了人们对赛博格的绝大部分想象,但是这两年脑机接口的进步似乎并不是预想中的快,尤其是在 AI 日新月异的进步衬托下。 这其中当然有很多复杂的原因。脑机接口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交叉学科,涉及到了电极材料、芯片封装、医疗器械、算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全系统。更为关键的是,伦理问题使得脑机接口的每一次试验都必须十分慎重。彭雷提到,他们往往需要一年时间来准备一场试验。 实际上,AI 的很多关键技术突破,往往都有脑科学理论的身影,例如神经网络,例如图像识别。 2021 年,上海脑虎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下称「脑虎科技」)。对比另一家脑机接口的明星公司——马斯克的 Neuralink,在成立的 3 年中,脑虎科技已经把两者的差距从 7、8 缩小到了 3 年内。 在彭雷看来,脑机接口和 AI 分别象征着桥的两端,一端代表碳基生命拥抱硅基生命,一端代表硅基生命模拟碳基生命。他相信,soon or later,这两个技术都会在桥的中间合拢。 以下是脑虎科技 CEO 彭雷在 IF 2025 的演讲全文,经极客公园整理。在演讲中,彭雷分享了脑机接口和 AI 的关联,以及脑机接口的未来。  彭雷在极客公园 IF2025 创新大会上讲解脑机接口技术的最新进展|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_**01 **_**神经科学启发了很多 AI 的关键突破** 大家下午好,我是脑虎科技的 CEO 彭雷,今天我分享的话题是「一个硬币的两面——AI 和 BCI」。BCI 就是脑机接口的简称,叫 brain-computer interface。 听上去大家可能觉得 BCI 跟 AI 没有什么联系,但我相信听完我的分享之后,大家会发现其实这两件事情在底层逻辑层面上有很高的一致性。**它们****有****一个互洽的过去,也有着一个共同的未来。** 我们回顾一下 AI 过去 20 年,尤其是最近 3、5 年的重大事情,你会发现神经科学在 AI 几次关键技术突破上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例如,我们最早对神经网络的设计来自于我们对大脑神经元的放电的原理的研究,然后产生了神经网络;图像识别是来自于视觉神经元怎么处理视觉信号的一些研究;包括 Transformer 架构以及现在的大语言模型,背后本质上是一个叫 attention 的机制,这也来自于神经科学里对人的注意力的研究。  今年获得诺贝尔奖的 Jeff Hinton 就曾经也说过,人工智能的整个研究都是借鉴神经科学的基础。但上个月在跟多伦多大学的采访中,Hinton 也说,他作为一个做了 20 年 AI 研究的科学家,觉得现在对神经科学的研究太慢了。 **也就是说,刚开始神经科学给 AI 起了个头,但是后面 AI 的发展速度更快,显得神经科学的发展速度慢了**。这个背后有很多原因,我稍后会展开。 首先问一个问题,大家有没有想过大脑跟 GPU 的关系是什么?大家可能觉得好像没有什么可比性,但实际上从物理上来讲、从数学上来讲,他们是有很多方面可以参照对比的。 就拿现在大家已经买不到的英伟达的 H200 来举例子。它的晶体管有 10 的 11 次方;大脑差不多是 860 亿个神经元,大概也是 10 的 11 次方。所以**GPU 从浓度上来说已经可以做到和大脑比较一致了。** 但是从结构组件上来讲,GPU 晶体管之间的连接,还是跟大脑有重大的区别。大脑神经元跟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可以有 10 的 4 次方次,而晶体管跟晶体管之间的连接可能是个位数。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虽然说晶体管跟神经元数量相当,但是它们在连接通路上有 10 的 4 次方的差异。** 这是第一个差异点。 第二个差异点,大脑是存算一体的,没有计算单元和储存单元分离这么一说;而我们现在的计算机在冯·诺依曼架构下,还是存算分离的。 第三个差异点是软硬分离和软硬一体的差别。我们不管开发什么软件,可以跑在这台电脑上,也能跑在那台电脑上,软件跟硬件是可分离的。但是大脑的软件跟硬件是不可分离的。 所以之前有人问我,AI 是不是可以很快地模拟整个大脑? 我自己认为大概还有 10 的 9 次方的差异。其中自于 10 的 4 次方,是由于神经元之间的连接通路比晶体管的连接通路复杂很多。 **还有 10 的 4 次方到 5 次方的差异是来自一个重要的特性,叫神经可塑性,就是说这个神经元跟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是可以动态变化的。**像今天我在跟各位分享,本质上就是我的 800 亿个神经元在噼里啪啦地放电,传递我想说的话。在座的各位的神经元也在噼里啪啦地放电,我的声音。而听完这段声音之后,你们今天回去,你的大脑会永久地被我所改变——因为我创造了你的新的连接,产生了新的 pattern,你有了新的认知、新的记忆。**那这个过程就意味着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是可以被改变的,而晶体管之间的连接是不能改变的。**这里面至少又差了 10 的 4 到 10 的 5 次方的复杂度。 所以说我说这两个路径是在相向而行的,但是两边的速度不一样。 _**02 **_**脑机接口行业在做什么?** 接下来我展开说说 BCI,跟大家讲一下 BCI 到底在做什么。 首先跟大家做一个简单的科普,脑科学中对大脑的认知。我们知道它是我们最重要、最脆弱的器官,也是我们有别于动物最重要的区别。但在脑科学的定义中,**我们所有的感知、认知、记忆、情感、情绪全是由电信号决定的。**只要我能读你的电信号,我就有机会能改你的电信号。 所以说我们面对的自身,本质上其实是一堆电信号产生的各种感知跟认知。 那我们现在对大脑的了解是什么水平呢? 我觉得人类目前对大脑的了解可能不到 10%。大脑有不同的区域,今天我们已经知道哪些地方管理运动,哪些地方管理语言,哪些地方管理听觉。但是更高级的功能,像知识、记忆、情感、意识、自我认知,这些在哪其实我们都不知道。 也就是说,我们大概知道基础的运动是怎么控制的,但其他的东西都还处于探索阶段,它是由非常复杂的网络来支配的。  而脑机接口的本质就是在大脑的不同区域里面插入电极。电极就像导线一样,对那个区域神经元放电的信号进行读取,同时也可以对那个神经元进行刺激。 脑机接口的特征是个典型的交叉学科,涉及到了电极材料、芯片封装、医疗器械、算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全系统,难度是非常之高的。而我们做很多研究的目的,都要解决如何让大脑在植入脑机接口的时候受益更多、受创伤更少。这是一个不断要 trade off 的事情。 这是脑机接口的植入位置,是一个纵剖面。植入的过程就是切开头皮、颅骨、硬脑膜到脑组织,让电极插在不同的位置,能记到不同的信号。**简单地讲,离脑子越近,记到的信号越好。**  现在行业里面主要有三个技术路线。一种是左边的这种硬质电极,就这么一个铁盘。这其实是个硅片,有指甲盖那么大,上面有 100 根针。它直接打开大脑插到你的大脑皮层里面去。这 100 根针,就意味着 100 个通道,可以记录 100 到 200 个神经元放电的信号。 第二个是血管支架,通过静脉血管放在大脑里面,血管里面隔着血管去记录神经元。 第三个就是马斯克的 Neuralink,包括我们脑虎科技使用的柔性电极系统。  诞生 20 年以来,第一种技术路线全球植入了 60 个人,第二个路线植入了 10 人,第三个路线是 3 人。 这是第一个技术路线插到人脑上的效果。可以看到患者头上有一个非常大的设备,我们叫 head stage。这个设备是将电信号转移出来,然后基于这个信号来控制机械臂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这个患者是高位截瘫,意味着他脖子以下都是不能动的。但植入脑机接口后,他可以控制两个机械臂切蛋糕吃。我们看上去是平平无奇的动作,但对于一个高位截瘫的患者来讲,切开蛋糕,用叉子叉起来,很缓慢地拿到自己嘴里,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但是通过脑机接口,配合机械臂,这一步已经可以实现了,可以非常大地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你也可以看到,这套效果永远还能在实验室实现。他头上接了 3 根线,还有龙门架和其他一堆设备,你没有办法在医院或者家里用。 第二种路线,血管支架,就是把电极放到血管里。它的天花板比较低,我就跳过了。 第三种技术路线,柔性电极系统,代表公司就是马斯克的 Neuralink。马斯克真正当 CEO 的只有 3 家公司,一个特斯拉,一个 SpaceX,最后一个就是 Neuralink。 这是 Neuralink 今年最新的临床进展,可以看到它将前面头上那 3 个很大的设备变成了一个极小的单设备的脑机接口,植入皮下之后完全实现了无线。这是我觉得工程师跟科学家的区别,科学家可以跑 20 年,证明原理可行,但干得非常复杂。马斯克就用它的第一性原理把设备干得极小、极方便,工程能力拉满。  今年 1 月份 Neuralink 植入了第一个患者。这个患者也是高位截瘫,它通过脑机接口能够完整地控制电脑。他正在玩的游戏叫 Webgrid,原理就是移动鼠标点击。 这个游戏在在 Neuralink 官网上就有。我玩这个游戏大概是 11 分,已经是非常快的速度,我们公司平均下来得分在 9 分左右。但是这个患者纯粹用脑控制想象,就可以做到 9.5 分,已经比很多健全的人都快了。 我们讲脑机接口发展需要 3 个核心的要素,高通量、低创伤和长期在体。 高通量很好理解,我们有 800 亿个神经元,那我们希望能记录下来的神经元数量是多少?马斯克能记录 1024 个,我们能记录 256 个,还有几倍的差距。但我也抛出过一个概念是脑机接口的摩尔定律,就是我们认为能读写神经元的数量,每 18 个月应该会翻一番,至少我们是这样做的,马斯克也是这样做的。 所以说未来 8 年、 10 年,我觉得能记录上百万通道神经元的脑机接口一定会出现。这样你控制手、控制机械臂,甚至控制特斯拉车、控制 Optimus 机器人,从原理上来讲都是可行的。 _**03 **_**为什么神经科技发展速度比 AI 慢?** AI 和脑科学真的是一个桥的两边,在相向而行。我们整个产品包括了硬件、软件和动物资源,AI 领域里面也有同样的硬件,软件跟实验资源,完全可以对应。我们做的脑机接口的这套东西,放在 AI 领域就是英伟达做的事情——从整个基础的芯片、到硬件框架、网络连接、交换等等。然后数据跟算法其实就是 CUDA,就是 hugging face。但是现在在 AI 里面有非常成熟的数据集跟算法的分享集,脑科学里面还没有形成,所以我们要建立自己对脑信号脑算法解码的 Hugging Face 跟 CUDA。 **但是为什么神经科学的发展速度比 AI 的慢?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伦理**。我们没有办法大规模地去做动物的实验和人的试验。每做一次试验,我们都要准备一年,要非常严格地评估患者的受益,一步步按照相关的要求走。但是 Sam Altman 去融 15 亿美元,把 GPU 的规模放大 20 倍,就可以迭代了。 所以说我们也希望在脑科学领域成为英伟达这样的基础公司,加上像 Hugging Face、CUDA 这样的生态,来让全球的神经科学家共同加速,这样我们硅基跟碳基的融合可能会比想象的更快来到。 我们脑虎在去年做到了两个实验,一个是训练狗在跑步机上走路,来解码它怎么控制四只腿的;另一个是训练猴通过解码来打乒乓球的游戏。这两个是马斯克在 21 年做到的事情,我们在 23 年做到了。所以说从实验进度的角度来讲,**我们大概落后它两年半到三年的时间。但我们作为一家新创的中国公司,跟它的这个差距是从最初的七八年慢慢的缩小 3 年,我们觉得还是进步很快的。**  _**04 **_**脑机接口的未来** 那马斯克现在在做什么呢? 第一个是运动恢复。现在的患者都是用脑控设备,但是未来可以做到脑控外骨骼、脑控机械臂,那患者就可以用他自己的躯体站起来,或者控制机器人来帮他做一些事情。 第二个是语言接口。我现在已经在非常快地表达了,但其实也就每分钟 140 个字。实际上大脑的想象速度肯定超过 140,只是人讲不了那么快,你也听不了那么快。有朝一日通过脑机接口,可以将我的表达用 1 分钟 800 个字传递给你,就不用这么来回讲了。去年实验室里已经能够做到正常人说话速度的 60%,未来这个速度一定还会提高。 第三个是视觉。对于盲人或者没有眼球的人,可以通过在视觉皮层刺激,让他看到黑暗中有闪烁的白色的斑点。这些白色的斑点就可以用来描绘物体的边界。那对于一个盲人来讲,60 个通道能看到这样的东西。到 600 个通道、 2000 个通道,其实可以说绕过眼球传递视觉是完全可行的。马斯克已经开始招募做视觉刺激的患者了,我相信在明年年底这个产品方案应该就会看到第一个植入的人。  第四是记忆假体。大家可能发现自己随着年纪大了,记忆越来越差。本质上对记忆储存的位置还在研究中,但是有一些机会能够对记忆进行强化,或者选择性遗忘,甚至修改。当然现在修改还远远谈不上,但是加强跟选择性遗忘是有科学根据支撑的了,也有些公司在做这样的事情。 然后还有具身智能。Optimus 前两天刚发了视频,可以看到它下个坡已经很流畅了,也能适用于各种环境。相信未来植入脑机接口的人也不一定完全要靠自己的身体,可以直接通过脑控 Optimus 帮他完成事情。那这可能就真是一个机械飞升的过程。 我们相信硅基生命和碳基生命的融合会在 2035 到 2045 年之间发生。我们代表了碳基生命这边拥抱硅基生命的趋势,其他 AI 伙伴们代表了硅基生命在模拟我们的方式。反正 soon or later,我们会在中间合拢。 我相信大家在有生之年一定可以看到这件事,我们也希望能够共同推动把这件事做成。
# AI 的「i」,原来是斜杠青年的「金箍棒」! **整理 | 汤一涛****编辑 | 靖宇** 12 年前,赵纯想开始给韩寒的电子杂志写小说,后来陆续出版了《坏一坏》和《人生灿灿》两本书。 3 年前,他还一行代码都不会写。 再之后,他的身份从小说家变成了独立开发者。他开发的胃之书 App,在 App Store「美食佳饮」板块营收一度是第二名,仅次于下厨房。 在这个身份转变的过程中,AI 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例如,没有 AI,他就无法开发出陌生人闹钟这个 App 的。 在赵纯想看来,在 AI 技术爆炸的今天,你只需要向技术走一步,AI 会向你走 99 步。 但是请注意以下两点: **1、AI 可以把个体放大,但是具体放到多大,就看你的天赋****;** **2、AI 可以做到从 1 到 99,但不可能让你从 0 到 1**。 AI 时代,要如何成为「超级个体」?以下是赵纯想在极客公园 IF 2025 创新大会的演讲全文,经极客公园整理。  赵纯想在极客公园 IF 2025 创新大会上进行演讲|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_**01 **_**从写小说,到写代码** 大家好,我是赵纯想。今天的主题好像有点严肃,是 AI 辅助编程时代下的独立开发指南。但是我们今天不讲技术,而是给大家内心注入一些勇气。相信台下很多人,都想做自己人生的第一个产品,那么我今天的演讲对你可能是有帮助的。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做了一大堆的东西,你可以想象一个中年男人坐在一个椅子上没日没夜写代码的场景。这些应用里面有两款是上线了;有两款是做着做着觉得没意思了,就没再继续了;有一款非常可惜,就是打磨了很久,但是账算不过来,不敢上线。 所以上线一款 APP,就算你写完代码了也不一定能上,但还是要很乐观地去做。因为你的最后一个产品当中所有的理念,一定是跟你之前所有行为的经验有关的。每一次尝试都不会白费,所以过程就是奖励。 实际上,3 年前我一行代码都不会写,离 IT 行业其实非常遥远。从 2012 年开始,我给韩寒的电子杂志写小说,相当于有十年沉醉在文学的梦里面,完全是的一个 it 边缘人物。我想这也是极客公园来找我做演讲的一个重要原因——就算他离技术很远,如果他都可以的话,那么在座各位,哪怕不会写代码,以后也可以。 文学这个行业特别压力很大,如果没有人买你的书,没有出人头地,那么你就叫做小说作者,而不叫小说家,或者作家。 但是我发现后来写代码这个行业非常好。哪怕你只有 100 万的下载量,你也是个开发者,没有什么开发家或者技术家这样的 title。所以在这样非常宽松的感觉之下,我就不停地去创造。  赵纯想的「人生履历」|图片来源:赵纯想 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不会写代码。但是我觉得不会写代码的话,对产品的控制力非常有限。因为原生的信息先经过 UI 画里一遍,已经削弱了;UI 画完之后研发再实践一遍,过程中又削弱了。 最终你真的能得到你想要的东西吗?后来我就开始自己写代码。 跟小说相比,我觉得软件这种交付物是更好的一个存在,因为它可以热更新。我到现在为止,还在为小时候写下的很多过于炫技的或者男欢女爱的东西感到后悔,但是软件是不存在后悔的。如果你哪个阴影、哪个圆角没弄好,或者哪个功能你觉得多余了,你下个版本偷偷更新一下就可以了。用户发现不了,而且他连旧版本都找不回来。 所以同样是写一点东西给别人用、给别人看,软件这种交付物是为非常令我着迷的。因为它可以随时修改,可以让你不后悔地完成任何事情。 _**02 **_**两个产品:胃之书、陌生人闹钟** 胃之书是我的第一款 AI 产品,它在 App Store「美食佳饮」板块,有一度营收是第二名,仅次于下厨房。小红书的社媒裂变对它的帮助是最大的,可以说是影响了它的整个传播。  产品「胃之书」的成绩|图片来源:赵纯想 很多人总结过胃之书成绩背后的原因,但是他们说的归因跟我的出发点好像都不太一样。 我一直都不知道怎么表达我做胃之书的出发点,一定不是因为我对美食有多么感兴趣。直到有一天我突然在街边站着的时候,看见一个小龙卷风吹起了一个塑料袋,那时候我突然知道我如何表达了——人们为什么喜欢看小龙卷风,偶尔吹起了那个垃圾袋;或者看到风吹动叶子,叶子像河水一样在滚动;或者看风吹过书本,风吹哪页读哪页? 因为在那一瞬间仿佛垃圾袋有了主观能动性,它像生命一样在飞。 或者人们为什么喜欢篝火?因为篝火会动。为什么喜欢星星?因为星星会闪耀。 在 AI 时代到来之前,我们的手机页面其实只有三种状态,一种有数据,一种没数据,还有一个是「网络请求错误,请重试」。**但是 AI 出现之后,手机里面多了一种新的动效上的东西,它会在你的手机里不停地增长,不停地长大,仿佛有了主观能动性**。 所以我觉得人类对于这种生命的察觉和敏感,会导致人们会一直盯着这个东西看——它在不断地传输。这是从前的动效 UI 设计师、 UX 设计师没有想过的问题。 现在大家都在探索这种交互范式转移背后的一些奥妙。我觉得胃之书在这上面做了一些尝试,它大量的时间都在渲染 AI 生成时候的那种心理情绪价值。所以现在胃之书每天用户停留时长有 9 分钟,每天打开约 3.3 次。 这 9 分钟里面我想象了一下,可能有 7 分钟都在盯着手机看。看什么呢?就是看它长大的那个过程,仿佛它像有了生命一样。 **所以就是我的出发点,去验证 AI 所带来的交互范式的转移。** 我的第二款产品是陌生人闹钟。很多人说它不是一个 AI 应用,强行蹭 AI 的热度。但实际上如果没有 AI 的话,这件事情一两个人是完全做不了,因为我没有时间去审核用户贡献的那么多的语音。  产品「陌生人闹钟」的成绩|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AI 不但能帮你鉴黄、鉴暴或者做声纹的男女性别审核,最重要的是它能对语义进行抽取,看看对方有没有真的在叫陌生人起床。因为这是一个早安的应用。如果有些用户故意挑战这个系统的话,他会说一些晚安或者索要联系方式的话,这些 AI 都能屏蔽。 如果用户贡献语音失败的话,AI 的好处是还能给出一个相对人性化的修改意见。 所以陌生人闹钟的后台是 AI 的,前端的分发是 AI 也介入了一部分。如果不是 AI 的话,那么个人开发者是做不了的,这只能是一个公司级别决策的行为。你需要招两三个运营人员、审核人员,来听用户发来的语音。 **这个这件事给我的感觉就是,AI 大大减少了人力成本,同时放宽了个人开发者的想象力**。如果你的场景是极度依赖于人工审核流程的,那么完全可以参考这样的思路。 所以我预言从 2025 年开始会有越来越多的微型公司(一人公司或者两人公司)。因为春江水暖鸭先知,我加入了很多开发者的社群,他们都在尝试做自己的公司。由于现在这个政务系统高度发达,你注销一家公司比你注册一家公司甚至还快,它甚至支持电话线上注销。同时代理记账这个业务也卷得非常厉害,基本上一个月只要 150、200 块钱。 所以大家可以去尝试做自己的一家公司,哪怕让它快速注销掉也可以,主要目的是给你一个心理暗示——你有了公司了,你要做点自己的东西,发布自己的产品。 像这张图片就是我家的一个角落,它就是我公司的全部:账单、打印机、账本,还有一些合同。关键是这个公司的名称,包括你作为法人的身份,会给你强烈的心理暗示。  「一个人就是一家公司」|图片来源:赵纯想 下面就是一个辟谣阶段。网传的独立开发,就是「我 3 小时干了个什么」,「10 分钟干了个什么」。我相信这样的公众号的标题会给大家带来很多焦虑,其实完全没必要焦虑,因为我们看到这样的标题都会觉得想:后续呢?它会持续迭代吗?会运营吗?会收费、会赚钱吗? 考虑到这些,你就会发现,AI 不可能让一个产品那么快的上线,并且长线运营下去。 这是网传的独立开发的提示词,帮我写一个这个,帮我加一个那个等等。 但是我们真实的每天我们工程化的提示词一般都是这个样子的,最常用的是重构 ViewModel 或者重构一些异步的代码这样的提示词。  说这些的目的是什么呢嗯?还是那句话,不要感到害怕。在从前的世界,你需要向技术走 99 步,最后一步由问答社区来完成。那么在今天,你只需要向技术走一步,AI 会向你走 99 步。相当于你只需要了解一点点的编程知识就够了,目的是提出更好的问题,写出更好的提示词。 **AI 可以把这个「1」放大到「3、4、5、6、7、8、9」,但是具体放大到「4、5、6」还是「7、8、9」,就看你的天赋了。** **AI 也不可能让你从 0 到 1,最初的一步还是需要靠你自己完成。** _**03 **_**做独立开发,请注意以下三点** 下面我介绍 3 个你最需要注意的点,如果你未来要走上做自己产品的道路的话。 第一个就是**心理能量**,这件事是我站在非技术的外行人的视角观察到的。我写小说写了七八年。写小说的这些人没有心理能量这样的困惑,因为他们非常自恋,会觉得读者不看我的小说,是因为读者完全不懂文学。当把这种心态带到了软件开发行业中,我自己做了十几款应用,都没有人下载,但是我也继续在做。 与此同时,我发现身边很多开发者声称要做某些东西。再过两个星期你问他在干嘛、什么时候发布,他就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家庭、工作等等。这其实就是没有一个心理能量把它完成,但完成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独立开发者的三个重要「注意事项」|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心理能量这个事情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在独立开发的道路上,没有任何人会鼓励你,所有的内心能量来源都来自于自己。 第二个是**最小化思路**。这是 Twitter 上特别流行的一张图,这里面每一句话都很经典,我也感同身受。所以你千万不要焦虑,一定要第一个版本完美之后才能上线,**先做个垃圾出来**。 这是胃之书的提交记录,大概只占总数量的 1/ 10 左右。实际上胃之书的第一个版本,我认为已经完美了。当时我在电脑前面,说这简直是天才的作品。  没想到上线之后各种各样的问题,各种各样的 bug,永远有优化空间。所以你千万不要觉得要弄个完美的东西再上线,上线比什么都重要。只要先弄上去,就有源源不断的修改的想法。 第三个是**社媒放大**。小红书无疑已经成为了目前中国独立开发者的最主要阵地,因为小红书用户天然对这种产品发布的图文格式非常友好。像我的账号所有的这个图文、demo 视频,都是用 Rotato 这个工具做的。它做成视频之后可以导出一个手机的大小的格式,整体播放效果非常利于小红书上面的传播和分发。所以小红书现在是独立开发者的必争之地,我几乎 70% 以上的这个女性用户都是来自小红书的。 最后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的人生产品是什么? 我觉得这个问题比较浪漫。我作为小说作者的时候,每个小说作者都有这样一个执念,就是写出一本能够相压棺材底的长篇小说。但是我太年轻的时候就看过高山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导陀思妥耶夫斯基你是没办法模仿的,也没办法超越。 后来我觉得,同样是产品的话,软件的 UI 很好抄,代码很好抄,还有开源世界,所以你能不能先做一款极致的产品出来? 我为什么我当时坐在这个非常小说作者的脏乱差的房间里面,我就想:你难道真的要去写代码吗?你做出来的东西是个软件产品,它是个虚无的,是不能被印刷的,那你怎么压棺材底呢?  后来有一天,胃之书的 OSS 系统挂了。我就找到那个图片服务,最终把它修好了。当时最终画面停留在了用户的上传图片的一个大的表单上面。那些用户那个文件名的图片名都是乱码,我随便点进去一张,一看都是用户的早餐、晚餐、午餐,还有跟朋友一起吃饭的照片。 我觉得每一餐背后都有温度。如果我的这个服务能够承载人们的每一餐,那我我觉得它并不是一个虚无的东西。 好了,这个脏乱差得有点羞愧,就最终就停留在这,希望大家能够做出自己的人生产品,谢谢。 *头图来源:赵纯想 本文为极客公园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极客君微信 geekparkGO
Adair Park是亚特兰大中心西南部的一幅小地块,近年来是一个正在崛起的社区。该地块一部分是住宅区,一部分是工业区,毗邻当地火车站和备受欢迎的Beltline步行道。过去几年,开发商陆续进驻,将那些空地和破旧的建筑改造成了新住宅、联合办公空间和零售商店。  但如今,在这片地块以及亚特兰大东南部的都市区,一类房地产的需求可能会挤占其他类型地产的建设:数据中心。 有迹象显示,用来在网络基础设施上传递、加速、展示、计算、存储数据信息的数据中心设施空间,目前正供不应求。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公司之间的人工智能竞赛,正在推动对更大规模、更强大算力设施的争夺。 而在这波浪潮中,亚特兰大数据中心建设的增长速度,几乎超过了其他任何大城市。 根据房地产公司世邦魏理仕(CBRE)的数据,按电力容量计算,2024年上半年亚特兰大都会区的数据中心建设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76%。Meta、谷歌、微软和马斯克的X公司都在亚特兰大地区运营数据中心,或正在计划新建数据中心。X今年的扩建还获得了1000万美元的地方税收减免。 这些公司以及许多其他科技公司和房地产投资者,都被亚特兰大廉价的电力、州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和现有的光纤基础设施所吸引。 即使在高利率时期,房地产投资者对其他类型房地产的热情整体有所减退的情况下,在全美范围内数据中心的用地需求也在猛增。 根据Green Street的数据,2023年和2024年间,数据中心的总建设面积年均增长达43%。而在此期间,多户住宅、酒店、自存仓库和其他物业类型的总面积平均增长率不到3%。  Green Street的数据地产分析师David Guarino表示,“我们在过去几年中看到的增长速度,确实让人措手不及。” 分析师表示,为计算和人工智能投入更多空间是不可避免的。随着人工智能从训练模型发展到业界所说的逻辑 “推理”(当人工智能真正开始工作并具有商业可行性)时,企业将需要比现在更多的空间和电力。这将推动更多的供应商进入互联网连接速度最快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往往是主要的人口中心。 **“跑马圈地”下的反对声** 然而,面对这波数据中心的“抢地”浪潮,一些亚特兰大的本地人士正在反击。 越来越多的当地居民和立法者担心,数据中心的发展速度以及为此投入的土地和资源数量已经过快。他们称,这已经开始与住房和零售店等更迫切的房地产需求相竞争。 今年9月,亚特兰大市议会禁止了在靠近交通枢纽的社区开设新的数据中心。本月,一项允许在Adair Park例外开设数据中心的法令被撤销。  亚特兰大市市长Andre Dickens在一封涉及立法的信中写道,“数据中心的发展,不能优先于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包括提供经济适用房、高质量的工作岗位和社区零售。” 其他美国城市和州的建筑商也在大量新建数据中心设施,他们可能会步亚特兰大的后尘——对数据中心设置新的限制。位于弗吉尼亚州北部的Fairfax County最近就禁止在距离铁路车站一英里的范围内新建数据中心。 尽管如此,这可能并不会严重阻碍当地新数据中心建设的发展,因为大部分新建的数据中心设施都位于市郊地区。根据房地产数据公司Green Street的数据,到2028年,亚特兰大都会区的数据中心设施的电力负荷将超过4000兆瓦,大约是2012年该地区数据中心负荷的30倍。  颇有意思的是,数据中心的扩张也为一些写字楼业主带来了福音,他们通过向这些公司出租来处理原本空置的楼层。 但亚特兰大的立法者们也表示,快速增长是有代价的。据2022年的一项估计,大亚特兰大地区的住房短缺总数约为10万套,居民们也有同样的担忧。 Adair Park邻里协会成员、城市规划倡导组织 “ThreadATL ”联合创始人Matthew Garbett表示,“我认为市政府已经意识到,数据中心虽然为废弃的办公楼提供了一些价值,但从长远来看,并不能真正增加城市的活力或住房。” 数据中心行业也仍在寻找欢迎它们的新市场。亚马逊云服务(Amazon Web Services)今年早些时候表示,将投资100亿美元在密西西比州杰克逊市附近新建数据中心,微软公司最近也公布了在俄亥俄州新奥尔巴尼市附近新建三个数据中心的计划。 据行业贸易组织数据中心联盟(Data Center Coalition)称,美国大多数州目前都仍为数据中心提供了某种形式的激励措施。例如,乔治亚州为设备采购提供销售税优惠,单个站点的设备采购成本可达数亿美元。数据中心的支持者称,数据中心带来的财产税和其他税收收入足以弥补销售税减免带来的损失。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7138.htm)
iPhone SE 4 将于明年第一季度的某个时候上市,这将预示着苹果正准备减少对高通公司的依赖,因为这款"经济实惠"的机型据说将率先搭载该公司的内部 5G 调制解调器代号为 Centauri。 通过建立自己的基带芯片供应链,苹果将不再需要向高通公司支付高昂的溢价,这意味着苹果可以灵活地为 iPhone SE 4 制定具有竞争力的价格。 现在,根据日本电信渠道提供的最新信息,这款即将上市的手机据说售价将低于 500 美元,与美国 799 美元起售的 iPhone 16 系列相比显得异常超值。  最新的定价信息来自 yeux1122 在 Naver 上的博客,爆料者提到 iPhone SE 4 在日本的零售价将低于 500 美元。 这个数字非常出众,虽然比 iPhone SE 3 的 429 美元首发价要贵,但据说用户会体验到内外部的诸多变化。 此前,我们曾报道过 iPhone SE 4 的完整规格表其中也包括其 499 美元至 549 美元的预计售价,这很可能是不同存储容量的售价。 对于这个价格,消费者可以期待 iPhone SE 4 的内部配置包括 A18 SoC、8GB RAM、6.06 英寸 OLED 大屏幕,虽然缺少 ProMotion 支持,但总体而言,配置还是非常引人注目的。 在美国售价 799 美元的基本款 iPhone 16 也配备了 A18 芯片组和 8GB RAM,因此,看到苹果正在走经济实惠的路线,其竞争对手应该会非常紧张。  此外,由于 A18 神经引擎的改进和内存的增加,iPhone SE 4 将成为苹果公司支持人工智能生成功能的最经济实惠的机型。 考虑到苹果公司将通过扩展人工智能生成功能来实现成为一家价值 4 万亿美元的公司的目标,iPhone SE 4 将大大有助于其早日实现。 估计 iPhone SE 4 将于第一季度发布。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7136.htm)
自2016年微软为Windows 10引入深色模式切换功能以来,用户一直期待系统界面能够实现全面的深色主题。**然而将近十年过去了,Windows的深色模式依旧存在诸多缺陷。** Windows Central发文指出,尽管许多应用程序和系统界面已支持根据系统设置切换主题,但Windows自身的用户界面在深色模式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 [](//img1.mydrivers.com/img/20241230/fe443ffc-b802-4357-9585-7b0f6addc955.png) 2015年Windows 10首次亮相时,界面就呈现出浅色和深色元素混杂的情况,任务栏、开始菜单和操作中心为深色,而文件资源管理器和上下文菜单则为浅色。 2016年,微软正式添加了深色模式切换功能,使文件资源管理器和上下文菜单也支持了深色模式。 但这项工作仅仅停留在表面,**用户仍然很容易遇到不支持深色模式的界面区域,例如复制对话框、文件属性、运行命令、注册表编辑器、控制面板小程序等Windows的许多区域至今仍不支持深色模式。** 近十年过去了,这些Windows操作系统区域仍然没有支持深色模式。即使是Windows 11,用户在复制大文件或打开属性对话框时,仍然会遭遇突如其来的“闪光弹”效应。 **这些系统区域都是大多数用户每天都会频繁接触到的操作系统核心部分,而且问题不仅在于不完整,在某些地方,深色模式甚至完全失效。** [](//img1.mydrivers.com/img/20241230/e101633b-7b66-4b75-9bde-dde656757c8e.png) 文章还透露,早在2020/2021年Windows 11开发期间,微软就已经开始着手完善深色模式,内部版本中包含了为文件属性和复制对话框等旧Windows界面添加深色模式的工作,但不知出于何种原因,这项工作最终未能完成。 反观macOS、iOS、iPad OS和Android等其他平台,它们都拥有完整且一致的系统级深色模式,在这些平台上启用深色模式后,用户几乎不会遇到未正确应用主题的系统界面区域。 但在Windows 11上,这种情况却每天都在发生,而微软似乎对此并不在意。 **Windows Central强调,这完全是微软自身的问题,几乎所有第三方 Windows应用程序都已支持深色模式,唯独 Windows自身尚未完全支持其自身的深色模式。**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7130.htm)
今日,小米磁吸自带线充电宝10000 33W发布,目前已在小米商城上架,**将于2025年1月2日首销,首发价169元。**该充电宝拥有蓝、灰、白、粉四款配色,自带USB-C充电线,机身配有4颗指示灯,用于展示剩余电量。 **支持最高33W快充,官方宣称30分钟可为iPhone 16 Pro充入约58%电量,**30分钟可将小米14充至74%。  **该产品内置2颗5000mAh电芯,可为iPhone 16 Pro充电约2次,提供7.5W磁吸无线充电,拥有13N磁吸力,**精准吸附,适配iPhone 12及后续机型,无线充电自动感应,一吸即充。   据了解,**充电宝可同时为3台设备补电,**也支持充电宝自充电时,以有线、无线方式,为两台设备补电。 安全方面,小米磁吸自带线充电宝10000 33W支持温度、短路、输入过压、输出过压等多个安全防护。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71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