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曾相识,意料之中。马斯克又完成了一次左手倒右手的交易,不仅通过上下游整合,造就了一个匹敌OpenAI的千亿美元估值巨头,还成功解套给自己卸下了一个沉重的负担。  **合并旗下两家公司** 上周五晚间,马斯克突然宣布旗下两大公司——人工智能公司xAI和社交媒体平台X(此前的推特)进行合并。鉴于这两家都是非上市公司,而且马斯克都持有绝对控股权,因此不需要监管部门审核,交易推进不会面临什么障碍。 实际上,这就是马斯克自己能拍板的事情,而且两家公司本就拥有诸多共同股东。马斯克一边给两家公司员工发送邮件,一边就在X上宣布了这一交易:“今天,我们正式迈出了整合数据、模型、计算能力、分发渠道和人才的一步。”  鉴于两家公司目前都急需流动资金,而且控股股东都是马斯克,因此合并交易将直接以全股票方式完成。具体而言,X 和xAI 的所有股份将交换为一家新控股公司 xAI Holdings Corp的股份,相当于xAI收购了X。 据知情人士透露,交易估值是在马斯克旗下两家公司谈判期间确定的,而两家公司用的更是同一家财务顾问,就是马斯克的御用咨询服务商摩根士丹利。摩根士丹利与马斯克已经合作多年,当初马斯克收购推特同样是由摩根史丹利操作。 马斯克为此在内华达州注册了一家新的AI实体公司,自己出任总裁职务。合并后的公司将估值1130亿美元,其中对xAI的估值800亿美元,以及对X的估值330亿美元。至此人工智能领域又多了一家千亿美元估值的创业公司,OpenAI迎来了最强大的竞争对手。  现在马斯克旗下拥有了特斯拉、SpaceX以及xAI三家超过千亿美元的巨头企业。此外,他还创办了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和地下隧道公司Boring Company等等。虽然近期特斯拉股价大幅下滑,直接拖累了马斯克个人资产缩水,但xAI和SpaceX的估值飙升,给他带来了新的个人财富,也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霸道总裁的蒙羞往事** 众所周知,马斯克原本是OpenAI的联合创始人兼联席董事长,给OpenAI的非盈利母公司捐赠了1亿美元,2018年因为争夺控制权失败而负气离开。马斯克的霸道总裁生涯,只有两次被排挤出局,一次是PayPal期间让位给彼得·蒂尔(Peter Thiel),另一次就是败给了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 OpenAI董事会并不是不信任马斯克,拒绝他掌控公司的主要原因是因为2018年马斯克正忙于应对特斯拉的流动性危机,疲于解决Model 3的量产挑战。马斯克恨不得睡在特斯拉的工厂,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再接手OpenAI的日常管理。相比之下,奥特曼则淡出了创业加速器Y Combinator的CEO工作,全身心投入到OpenAI的管理事务。  但马斯克无法忍受自己被拒绝,他直接离开了OpenAI,也拒绝履行捐赠承诺。在2022年底OpenAI推出ChatGPT,开启生成式AI时代之后,马斯克更是无法掩饰自己对OpenAI成功的妒意,多次公开冷嘲热讽。 与此同时,马斯克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通过诉讼,试图阻止,或者尽力拖延OpenAI母公司转型为盈利性质企业。前不久,他甚至还报价960亿美元全现金收购OpenAI母公司。当然,这个羞辱报价直接被奥特曼拒绝了,后者甚至开玩笑要96亿美元收购X。 除了通过法律手段,马斯克还决定创建自己的AI企业,对OpenAI展开直接竞争。他因此在2023年创建了xAI。过去一年半时间,xAI已经进行了三轮融资,筹集了超过120亿美元,估值也超过了500亿美元。现在与X合并之后,创建不到两年的xAI也成为了AI赛道的千亿美元巨头。 **孙正义的疯狂豪赌** 在眼下最热的AI风口,估值最高的创业公司当属OpenAI。去年10月,OpenAI完成了一轮66亿美元的融资,投后估值达到1570亿美元。这轮融资由 Thrive Capital 领投,微软、英伟达、软银等多家机构参与。其中,孙正义的软银集团投资了20亿美元。为了投资OpenAI,孙正义自曝几乎天天都找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沟通。 仅仅半年时间不到,而最近又传出消息,OpenAI已经接近完成新一轮高达400亿美元的融资,投后估值将达到3000亿美元,这意味着OpenAI与字节跳动和SpaceX一道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三大创业公司。  喜欢豪赌的孙正义决定领投这轮融资。软银计划分两个阶段向OpenAI投资300亿美元:第一阶段75亿美元,第二阶段225亿美元。不过,孙正义也设定了投资条件:如果OpenAI母公司不能成功转型为盈利企业,软银集团将削减第二阶段的投资规模。 估值排名第三的AI巨头则是由OpenAI“叛将”创办的Anthropic,这家公司几位联合创始人来自OpenAI,因为对AI研发方向存在不同观点而自立门户,致力于开发可靠可控可解释的安全AI。今年3月底,Anthropic完成了35亿美元的融资,投后估值达到615亿美元。 今年1月震撼AI行业和芯片领域的中国企业DeepSeek,由于尚未进行公开融资,因此没有明确的估值。今年1月底《福布斯》杂志曾经采访五位分析师,估计DeepSeek估值至少在10亿美元。这显然是过于低估了DeepSeek给全球AI行业的冲击,也没有充分反映DeepSeek在中国AI领域的战略意义。  按照DeepSeek的表述,他们仅以600万美元的训练成本,就开发出了足以媲美OpenAI的R1模型。不仅带来了突破性的技术突破,更直接颠覆了AI巨头堆积GPU的竞争模式。美国行业分析机构PitchBook在2月份将DeepSeek与美国竞争对手Anthropic以及xAI进行对比,估计DeepSeek的估值至少和Anthropic的700亿美元估值相当,甚至超过1000亿美元。 胡润研究院上周发布《全球富豪榜》中,对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的个人财富估计为300亿人民币(约合46亿美元)。他的主要财富来自于所持DeepSeek超过八成的持股。但这也不是DeepSeek真实的估值水平。一旦DeepSeek开始对外融资,或许估值很可能逼近千亿美元,那么梁文峰也会一举成为中国新首富。 **收购推特交易解套** 话题回到X与xAI合并的交易。此外,此次合并交易对X的估值是330亿美元,但如果考虑到承担高达120亿美元的债务,对X的实际估值是450亿美元,略高于三年前马斯克收购推特时候的价格。换句话说,马斯克用左手换右手的方式,给自己收购推特的交易彻底解了套。 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两家的公司高管认为,合并后的企业在 xAI 名下筹集资金会比分别筹资更容易。他们为此组合工作了数月。相比争议不断的社交媒体公司X,处在大热AI风口上的xAI融资显然会更为容易。 毕竟AI行业的融资几乎是每半年就融资一次,融资规模动辄几十亿美元,估值也是水涨船高。更为重要的是,马斯克当时收购推特时从摩根史丹利等金融机构获得了130亿美元的贷款融资,现在X还背负着高达120亿美元的债务。这些债务现在也由xAI接下了。 2022年10月,马斯克在一场肥皂剧般的收购战中,斥资440亿美元收购了推特。因为交易宣布之后推特股价大幅缩水,马斯克一度反悔想退出交易,最终在推特的诉讼压力下才被迫完成交易,440亿美元比推特的实际市值高了近一倍。 在完成收购推特之后,马斯克对这家社交媒体巨头进行了彻底整改,仅仅三个月时间就裁减了超过七成的员工,并废除了推特原先的平台内容政策,大赦数万个因为不当言论被封禁的争议账号,把原本严重左倾的推特变成了右派的舆论平台,名字也改成了X。  因为马斯克的整改,诸多广告商出于对平台内容和品牌安全的担忧,纷纷放弃在推特平台进行投放,导致X在2023年上半年营收减少了一半。受此影响,X去年估值一度缩水到只有100亿美元(这一数据来自投资者富达投资的资产减值)。 不过,在马斯克投入超过2.5亿美元帮助特朗普再度当选总统之后,X原先纷纷离开的广告商现在又回到了X平台。市场研究公司 eMarketer 预计,X今年将在马斯克收购之后首次实现收入增长。据美国媒体报道,马斯克与特朗普的特殊关系是广告商回归X平台的主要原因,他们不想得罪马斯克,给自己招惹不必要的监管麻烦。 在特朗普正式宣誓就职之后,马斯克更获得了直通白宫的特殊地位。X的估值也在短短一年时间,从不到100亿美元重新飙升到超过400亿美元。本月早些时候,X的投资者以440亿美元的估值在二级市场进行了交易。 **打通AI领域上下游** X和xAI拥有诸多共同投资者,包括红杉资本、富达投资、沙特王国控股等等。这也是与他们当初协助马斯克收购推特有着直接关系。为了弥补这些机构投资者的推特持股资产大幅减值,马斯克创建xAI的时候,就承诺X的投资者可以得到25%的股份。 毕竟当时X估值已经缩水了四分之三,这些支持马斯克的投资者在xAI上得到了补偿。现在随着xAI收购X,他们得到了更多的xAI股份,显然是满足的。另一方面,这种回馈老股东的操作也意味着X持有着xAI 10%的股份。 两家公司的特殊关系还不只是拥有相同的股东,业务也存在诸多交集合作。毕竟都是马斯克旗下公司,两家公司在收购之前就共享着诸多资源。xAI创建之初,就直接在X的旧金山办公室工作,反正马斯克大裁员之后,推特租下的办公室空了很多。 xAI启动的时候,还从X和特斯拉借用了GPU。这也引发了特斯拉股东的不满,认为马斯克涉嫌挪用上市公司资源用于自己的企业。xAI 的首款产品 Grok 最初仅通过 X 提供,并且需要订阅该社交媒体服务,这为这个迟入市场的产品提供了分发渠道。现在Grok更是深度整合进了X平台,相当于拥有了6亿潜在用户。 现在马斯克将人工智能公司xAI,与一个拥有实时对话流的社交媒体平台结合在一起。X 可以作为 xAI 产品(包括其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 Grok)的强大分发工具,并为初创公司模型提供宝贵的实时数据支持。 在今年年初DeepSeek以小博大冲击AI行业之后,马斯克曾经公开质疑DeepSeek的训练成本,认为梁文峰至少拥有5万张显卡,才可能训练出R1这样的模型。他自己也坚持“大力出奇迹”的AI战略,不断投入巨资采购英伟达GPU进行AI军备竞赛。  目前xAI在田纳西州的超级数据中心Colossus已经拥有20万张英伟达显卡,其中包括10万张H100以及更先进的H200,在行业中也算得上是数一数二。按照马斯克设想,xAI的长期目标是拥有100万张GPU。 此外,xAI的聊天机器人Grok使用了X的数据进行训练,这是Grok相比其他对手的一大优势。相比之下,OpenAI要么面临着内容方的侵权诉讼(《纽约时报》正在起诉OpenAI),要么不得不向内容提供商支付数千万美元的授权费。  得益于充足的训练数据以及奢华的算力支持,xAI 在今年 2 月正式发布了其最新旗舰AI模型 Grok 3,并宣称其性能超越了OpenAI的GPT-4o 等竞争对手。Grok 3 在数学、科学和编程等领域的基准测试中表现出色,并引入了新的推理能力。 **左手换右手曾遭诉讼**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不是马斯克第一次左手换右手的并购交易了。2016年,他安排特斯拉以全股票方式斥资26亿美元收购了自己创办的另一家上市公司太阳能公司 SolarCity。这笔交易也引发了特斯拉股东长达七年的诉讼。  当时特斯拉董事会还没有重组,马斯克担任董事长兼CEO,董事会成员也几乎都是马斯克的亲信好友。而马斯克也是Solarcity的联合创始人、董事长、CTO兼最大股东,只是因为他没有时间照料,才安排自己的堂弟出任CEO。 按照马斯克的表述,特斯拉收购Solarcity旨在加速可持续能源发展,通过整合特斯拉的电池业务和SolarCity的光伏技术实现协同效应。马斯克还表示,自己回避了两家公司的并购谈判。 但股东诉讼认为,Solarcity在收购之前已经接近破产,审计公司安永已经确认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缺乏足够流动性。马斯克不仅误导了特斯拉股东,还刻意安排特斯拉高价收购Solarcity,相当于给自己解套。 2016年特斯拉股东在特拉华州提出诉讼,指控马斯克和特斯拉董事会违反信托责任,让马斯克自己不当得利。2018年,特拉华州衡平法院驳回了马斯克的撤诉要求,认为有诸多证据显示马斯克作为控股股东操控着特斯拉董事会。 这起诉讼经历了初审和上诉,直到2023年才结束。特拉华州最高法院认为,SolarCity并非股东所称的“破产企业”,尽管马斯克存在利益冲突,但特斯拉董事会的决策过程,未构成重大违规。而且,特斯拉董事会其他成员已经同意赔偿6000万美元。 过去几年时间,马斯克经历了太多股东诉讼,不得不多次来到特拉华州法院参加庭审作证。去年他超过500亿美元天价薪酬连续两次遭到特拉华州衡平法院否决,甚至股东大会批准也被判决无效,目前仍在特拉华州最高法院的上诉过程中。  马斯克一怒之下将特斯拉的注册地从特拉华州改到了得克萨斯州,至此远离特拉华州。而这一次xAI收购X的交易,马斯克也选择在内华达州注册。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9358.htm)
截至目前,全球灯塔工厂总数达到189家,覆盖30个国家和35个行业,其中中国灯塔工厂数量达到82家,占比为43.4%,居全球第一位。
文|胡香赟 编辑|海若镜 黄色圆柏花粉风暴,继续在北京上空飘扬。 受去年暖冬影响,今年北京的春季花粉期大幅提起。近两周,北京花粉浓度几乎每天都保持在“很高”(>800粒/千平方毫米)级别。而始作俑者圆柏——帝都绿化带里的绝对“王者”,正借风速将上亿枚直径30微米的“生化武器”空投全城,让二环到六环的市民集体上演“过敏者联盟”。  图源网络 打喷嚏、流鼻涕,头戴护目镜,兜揣氯雷他定,经验充足的过敏人早早做起了准备。 京东买药数据显示,近期,购买过敏相关药品的用户同比增长40%;仅在北京地区,3月20日以来,过敏相关订单量日环比增长127%,鼻部过敏订单量日环比增长更是达到了160%。 日益增长的过敏患者,把过敏药买成季节限定爆款,已成为近几年的固定节目。而氯雷他定、布地奈德、西替利嗪、氟替卡松……这些原本晦涩的药物名,也在大众与过敏的反复纠缠中,成为随口就能说起的常用词。 在中国,仅过敏性鼻炎、哮喘、特应性皮炎和慢阻肺4类大基数过敏疾病,对应的患者群体就达到5亿人。开源证券研报预测,尽管当前国内的过敏药市场渗透还低于全球,但随着患者重视程度和支付能力逐渐提升,中国过敏类疾病药品市场“预计迎来高速发展期”,或将在2030年突破200亿美元。 很显然,这场淡黄色风暴掀起的,已经不止是一场简单的“健康保卫战”,背后还有价值千亿的药物经济巨浪。 ## **神药“翻红”,但难言根治** 辗转难眠的春夜,过敏人把氯雷他定买成了电商平台上“夜间下单量最高的过敏药单品”。 相比于概念更fancy的抗肿瘤药、基因治疗产品,只是用来处理过敏这种“小病”的氯雷他定并不算惹眼,参与者虽多达几十家,但往往是早年靠仿制药起价的传统药企。尤其是前两年,普通的片剂被纳入国家集采后,利润更是大幅摊薄。 以氯雷他定的“升级版”地氯雷他定为例,2020年被集采后,普利制药的地氯雷他定片已经降价到了0.47元一片。要知道,在整个氯雷他定类药物赛道里,普利制药一家的份额就能达到10%以上。 即便如此,凭借用法简单,且不需论过敏原的优势,氯雷他定增长潜力仍不容小觑。近年来,过敏问题大爆发,各大企业在过敏药中掘金的步伐从未停止。比如,在片剂“卷”到头后,药企们纷纷转向了口服液、糖浆等,试图在剂型上玩出新花样,大有和氯雷他定死磕到底的架势。 因此,进入集采后的氯雷他定销售额仍在持续上扬。据中康控股旗下的中康科技开思系统数据,近5年,全国零售市场上的氯雷他定销售总额已突破76亿元;且直到2022年左右,该类产品的年销售增幅仍能保持在10%以上。  数据来源:中康科技开思系统 除此之外,像布地奈德、西替利嗪、氟替卡松等过敏药,同样是电商上的春季“爆款”。2024年,这几款产品在全国零售市场上的销售额也分别达到13.46亿元、2.67亿元和5.19亿元。今年的过敏季,它们在京东上的单周成交额就提升了50%以上。 经典款“常青”固然可喜,但问题也在逐渐浮出水面。一方面,氯雷他定对心血管系统存在潜在毒性;另外,以氯雷他定为代表的抗组胺类过敏药效果有限,比如仅能覆盖过敏反应的早期阶段,治标不治本。而在人体内,过敏通常是由多种因子共同参与的炎症反应,但组胺只是其中一种,无法对过敏问题进行全盘控制。 而当下,越来越多患者对治疗过敏的诉求都更加直白:治愈。社交媒体上,受不了每年春天都被过敏折磨的网友们纷纷无奈称,“过敏只有0次和无数次”“一直反复,心态要崩”。一些专注于过敏类疾病研究的医生也提到,患者在咨询用药建议时,最关心的往往就是疗效、安全和“能不能根治”。 过敏患者的迫切需求,也在倒逼药厂不断进行新药研发、升级。近年来,越来越多创新药企业开始将目光转向治疗过敏的小分子靶向药、生物制剂,或脱敏治疗制剂;在全球临床试验登记平台上,有关过敏的研究超过1600项。 它们之中,是否会出现一款更好的过敏药? ## **生物药新玩家入场** 今年春天,不少医患关注到了过敏药市场的一个新变量:国内首次批准了一款用于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IL-4Rα(一种可用于多种过敏疾病药物开发的靶点)生物药上市。 这款产品名为司普奇拜单抗,由康诺亚研发,经赠药后1208元/针,首疗程一月3针。III期临床研究称,使用司普奇拜单抗治疗一次后,50%患者的鼻部过敏症状达到“轻度甚至完全缓解”;第二次治疗后,90%患者的眼部过敏症状也达到了这种状态。 生物药制品往往围绕过敏疾病的发生机制来发挥作用,相当于在过敏反应的“上游”阶段就进行干预,因此能够较长期地控制病情、减少复发,特别是在中重症和耐药患者身上也能快速起效。因此,新入局的创新药企在押注过敏类赛道时,大多偏好抗体生物药研发。 以现下热门的过敏类靶点TSLP(一种在免疫调节中有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为例,国内外均已有多家企业布局。其中,2021年时,安进和阿斯利康的物特泽鲁单抗就已获批治疗哮喘,后于2024年在中国获批;在国内,恒瑞、康诺亚、博奥信/正大天晴等企业也在追赶研发,均有II期临床。 另一方面,由于研发门槛高,生物药类产品具备天然的高定价优势,刺激着药企的研发动力。历史上,诺华的过敏性哮喘和荨麻疹药物奥马珠单抗、赛诺菲旗下治疗特异性皮炎、哮喘的度普利尤单抗都是知名的“10亿美元分子”;而物特泽鲁单抗作为全球唯一的TSLP产品,上市第3年,仅凭借一个适应症就卖出了9.72亿美元的高价。 对药企而言,这其中的利润自然更加可观。 但客观来说,许多过敏患者的症状可能没有那么严重,说服他们转头接受价格更贵的生物药,可能也需要一个过程。有从事过敏疾病治疗的医生观察到,过敏患者的特点在于,“更愿意选择性价比高”的药物。生物药的价格很高,且疗效虽的确优于传统药物,但也“无法根除,当免疫功能处于失衡状态时,再接触过敏原可能仍会发生症状”。 因此,帮患者在“疗效”和“价格”间谋求一个平衡,或许是许多从事过敏类生物药产品开发的企业面临的下一道课题。 此外,这两年同样颇受关注的治疗方式还有脱敏治疗,即确认过敏原后,通过持续注射脱敏制剂的方式,来降低或消除对过敏原的敏感性。不过,它的治疗周期很长,一般要半年起步,3-5年才能达到理想疗效。 但好处是长期有效,完成疗程后再接触过敏原也不会过敏。在前述医生看来,这或许是现有方法中“最接近根治”的一个。 打动过敏患者的,也恰恰是这点。目前,国内虽尚无针对脱敏治疗市场的完整统计,但从相应制剂供应商我武生物的财报中大体可窥见一二:公司的“畅迪”(粉尘螨)和“畅皓”(黄花蒿花粉)是国内唯二获批的脱敏治疗舌下滴剂,2024年上半年,“畅迪”的销售收入为4.11亿元,同比增长9%;1-9月,“畅皓”收入2057万元,同比增长约88%。 另一家A股上市公司浩欧博虽也在通过海外授权的方式,引进舌下喷剂脱敏产品,且涵盖的过敏原多达17种,但截至目前,产品还只在海南乐城先行区使用,尚未完成药品注册。 整体而言,在国内,这些更“先进”的过敏药物、疗法仍处于起势阶段。蓝海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试图涌入,而过敏药这门“大生意”,也在随时等待下一个“爆款”崛起。
## 要闻提示 1.蔚来李斌回应“钱花在哪了”:研发投入600亿、管理经营交“学费”、换电网络等 2.朱啸虎称要退出具身智能项目,已退出两个明星人形机器人,众擎CEO朋友圈回怼 3.淘宝买菜逐步退出社区团购,改为快递到家模式 4.美的集团2024年清仓小米股票,合计套现近20亿元 5.台积电前高管蒋尚义:英特尔已是“无名小卒”,应与成熟芯片技术公司合并 6.抖音推荐算法原理首次公开:推荐不只取决于完播率,还有打分公式 7.比亚迪公关经理李云飞:拒绝夸大式宣传、透支性营销,抵制和反对拉踩 8.TikTok中国高层对美国团队施压,因电商业绩不佳,广告销售负责人离职,美国团队正面临调整 ## 今日头条 **蔚来李斌回应“钱花在哪了”:研发投入600亿、管理经营交“学费”、换电网络等** 3月30日消息,蔚来创始人、董事长李斌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回应了“蔚来的钱都花在哪里了”的问题。他表示,蔚来的资金主要用于研发投入、管理经营以及换电网络和充电桩建设。在研发方面,蔚来自创立至今已累计投入约600亿元,其中2024年全年研发总投入为130.37亿元,第四季度研发投入为36.4亿元。这些投入主要用于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以提升用户体验和产品竞争力。 在管理经营方面,李斌承认蔚来过去交了不少“学费”,也浪费了一些资金,目前公司正在不断优化管理流程,提高运营效率。此外,蔚来在换电网络和充电桩建设上也投入巨大,不仅在城市中心等热门区域布局,还在一些偏远地区部署充电桩,以完善充电网络,提升用户的充电便利性。 李斌还表示行业非常卷,“我们经常被卷起来特别手足无措那一个,不知道该做什么,所以还是踏踏实实干活儿,今年压力比较大,我们会全面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全面提升自己的运营质量,争取早日实现盈利”。 据蔚来本月早些时候公布的2024年全年财务业绩,全年交付新车221,970台,同比增长38.7%,营收达到657.3亿元,同比增长18.2%,整车毛利率提升至12%,综合毛利率接近10%,现金储备稳定维持在420亿元。(快科技) 国内资讯 **朱啸虎称要退出具身智能项目,已退出两个明星人形机器人,众擎CEO朋友圈回怼** 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近日关于人形机器人的言论引发热议。他表示最近在退出之前投资的具身智能项目,因商业化不清晰。据悉,金沙江创投退出了人形机器人公司星海图和松延动力。于2024年9月29日退出星海图(金沙江是其天使轮投资人),2025年1月17日退出松延动力(金沙江是其天使轮投资人)。 对此,经纬创投创始合伙人张颖在朋友圈回应称,“朱老板别闹。”张颖表示,机器人领域蓬勃发展,大赛道,百花齐放,过程中有点泡沫也非常正常。“时间拉长,人形机器人赛道一定能出大公司。朱老板这么一番话,我就好奇以后机器人赛道的优质公司谁还会跟他聊,更不用说拿他钱。”据悉,经纬创投是ofo的B轮投资人,金沙江创投是ofo的A轮投资人。 此外,众擎机器人CEO赵同阳表示,朱啸虎比较适合那种今年投入后年就见效的快餐式项目,AI和人形机器人都不是能让他快速赚钱的项目。“这哥们甚至问出了人形机器人在这个阶段有什么用?就像质问一个刚出生的婴儿,用眼前看到的来否定未来,这不应该是他这个段位人应有的表现。”赵同阳称,朱啸虎过去半年否定了AI,这次又否定了机器人。“听说他投资过宇树,我觉得这哥们根本不配持有X树一毛钱股份。快点退!对于这种资本拿一毛钱都觉得是对这个行业的玷污,道不同不相为谋哈。” 据悉,针对热议,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星海图发布声明称,2023年11月参与了本公司天使轮融资,于2024年5月向公司提出股权投资退出的诉求。公司予以积极配合,并在2024年9月协助其顺利完成股权投资退出。“本公司从未与朱啸虎先生进行过任何直接交流,亦无其联系方式,相关传言不实。” 松延动力视频号发布自家人形机器人跑步的视频,配文“无惧杂音,继续前进”,视频还带了“朱啸虎”标签。松延动力创始人姜哲源在朋友圈转发该视频并评论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新浪科技)  **淘宝买菜逐步退出社区团购,改为快递到家模式** 据报道,阿里巴巴的社区团购业务淘宝买菜正在做重大业务调整——逐步退出基于本地供应链发货的次日自提社区团购业务,转而只做基于产地发货的快递电商业务。一段时间以来,从郑州到南宁到近几天的西安,全国各地的淘宝买菜用户都收到了淘宝买菜发送的次日自提社区团购业务停运的通知,而从北到南的全国各个城市,如果现在再去搜索淘宝买菜的城市自提点,也已经搜索不到。 取而代之的是,淘宝买菜通知称,现有业务调整为通过淘宝买菜-农场直发频道来做快递到家模式,即淘宝买菜从做本地供应链发货的社区团购业务转到了产地发货的快递电商业务。根据淘宝买菜官方资料显示,“淘宝买菜农场直发”由上海菜菜超市有限公司运营,其是运营方,非商品销售者,商品销售由入驻商家完成,其不再提供售后服务。 据查询,上海菜菜超市有限公司工商资料,该公司由阿里巴巴100%控股。目前,还不清楚淘宝买菜当下是做转型,还是事实意义上宣告整个项目的“退出”。(商业观察家)  **美的集团2024年清仓小米股票,合计套现近20亿元** 3月30日消息,美的集团3月28日晚间公布了2024年年报。年报显示,美的集团在2024年彻底清仓手中持有的小米集团股票。据报道,有业内人士认为,美的集团对小米集团的投资属于财务投资,随着小米股价向上,套现属于正常资本运作;此外,目前美的集团和小米集团都在汽车业务领域大举扩张,小米继续扩大家电产能,两者先后在香港完成了数百亿元的融资,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 从年报获悉,美的集团 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4071 亿元,同比(下同)增长 9.43%;归母净利润 385 亿元,增长 14.28%;扣除后归母净利润 357 亿元,同比增长 8.39%;经营活动现金流 605 亿元,增长 4.51%。2024 年,美的集团出售了超过 9 亿元的小米集团股票,并彻底清仓,合计套现近 20 亿元。 2020 年美的集团套现了小米集团 8.76 亿元;2022 年、2021 年美的集团都对小米集团没有相关操作;2023 年美的集团出售小米集团股票金额为 5918 万元。(IT之家) **庄卓然透露飞猪AI布局思路,发力效率、体验、生态三个方向** AI对在线旅游开启了新一阶段渗透。据飞猪透露,接下来其会在AI应用布局方面围绕效率、体验、生态三个方向发力,即利用AI提升经营效率、重构用户体验、服务生态伙伴。 最新披露的一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飞猪在技术开发中的AI辅助编码渗透率达70%,酒店商务拓展人员已100%配备辅助商务智能体;用户发起的在线问询中,约十分之一由AI客服承接;在飞猪的AI运营工具的帮助下,商家在飞猪平台上的部分货品和店铺管理工作已实现自动化。 飞猪CEO庄卓然近日在新财年启动会上明确提出,飞猪要矢志成为一家AI驱动的智能化公司,AI应用要朝着“3个E”(AI for Efficiency,AI for Experience,AI for Ecosystem)推进。在他看来,未来可能没有Online Travel Agency,但会出现Omni-intelligence Travel Agents——一个或N个智能、可靠、有温度的旅游服务者。 3月初,飞猪上线了集成DeepSeek-R1及阿里云通义千问旗下多个主力模型的“AI行程助手”,可帮助用户寻找灵感、规划行程、推荐玩法、挑选产品,并支持直接预订。 **台积电前高管蒋尚义:英特尔已是“无名小卒”,应与成熟芯片技术公司合并** 台积电前联席首席运营官蒋尚义在中国台湾的一次活动中直言不讳地谈到了英特尔的芯片制造困境。蒋尚义建议英特尔采用成熟的芯片制造工艺才能取胜,因为它远远落后于台积电,无法赶上。蒋尚义补充说,虽然英特尔曾经是芯片行业的“王者”,但现在却是“无名小卒”。 随着英特尔新任首席执行官陈立武的上任,该公司有两个主要目标。一是建立18A芯片制造节点的常规生产,二是建立强大的代工业务。这两项目标都是为了与台积电竞争。如果英特尔选择前者,那么它将实现与台积电相同的制造节点,台积电也计划今年将类似的2纳米工艺投入生产。 然而,尽管英特尔可能再次尝试扭亏为盈,但蒋尚义认为,该公司更适合专注于成熟的制造工艺节点,他认为英特尔应该收购一家成熟的制造工艺工厂。蒋尚义回忆起他在台积电任职期间,英特尔在全球芯片制造技术竞赛中处于领先地位,而台积电不得不大幅削减成本以与这家美国芯片制造巨头竞争。他补充说,英特尔不应该在高端节点上与台积电竞争,而应该与一家不生产尖端芯片而是大批量生产成熟工艺芯片的公司合并。(集微网) **抖音推荐算法原理首次公开:推荐不只取决于完播率,还有打分公式** 3月31日消息,抖音总裁韩尚佑日前在2025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上宣布,“抖音安全与信任中心”网站上线。据悉,该网站面向社会公开了抖音算法原理、社区规范、治理体系和用户服务机制,这是抖音首次公开推荐算法原理,介绍了其推荐算法如何预估用户行为概率,并如何通过多目标建模等方式实现更优质、丰富的内容推荐 韩尚佑表示,很多人对推荐算法技术存在误解,认为算法是给内容打上对应标签,再通过给用户打上对应的属性,最后通过数据运算,把对应标签的内容,推荐给有对应属性的用户。如今,随着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抖音的推荐系统,已经几乎不依赖对内容或者用户打标签,而是通过一系列神经网络计算,直接预估每一个用户对每一个内容的目标行为,比如点赞、关注、分享、评论的概率,并挑选出概率最大的一部分内容,推荐给用户。 这意味着,算法无需理解内容类型或语义,就能直接预测用户行为。在“抖音安全与信任中心”官网中,官方总结推荐算法的核心就是:以数学计算学习人类行为。相比人工推荐,推荐算法实现了一个重要范式突破:它将用户对内容的具体偏好(如点击、评分等显式行为)抽象为高维空间中的数学映射关系。 韩尚佑同时表示,平台工作尚不够完善,依旧存在提高空间,欢迎大家的讨论和监督。“让算法更可控更透明”。今年1月,抖音宣布拟推出10项措施,推动平台工作透明化。抖音方面曾表示,将以安全与信任中心为依托,回应公众关切,接受公众监督。此次网站上线,意味着相关措施正逐一落地。(北京日报)  **融入中国特有的功能和技术!奥迪全新Q5L、A5L即将将引入华为智驾** 近日,奥迪中国总裁罗英瀚表示,奥迪正通过全球技术平台融入中国特有的功能和技术。奥迪当前正计划将华为ADS智驾系统引入PPC(高级燃油车平台)和PPE(高级纯电动平台)平台。根据此前消息,即将上市的上汽奥迪A5L和一汽奥迪A5L均将搭载华为智驾辅助系统。 一汽奥迪的2025年新车规划显示,PPC平台车型包括全新A5L和全新Q5L,分别计划于年中和年底上市;PPE平台车型则包括A6L e-tron、Q6L e-tron家族等,这些车型均有望应用华为智驾系统。 上汽奥迪A5L也将于今年上市,配备2部激光雷达、11个高清摄像头、6部毫米波雷达和12个超声波传感器,并接入华为高阶智驾方案,支持城市道路及高速公路NOA功能,还可通过OTA技术持续升级。全新奥迪Q5L同样基于PPC平台打造,有望搭载华为智驾系统,其测试车谍照已曝光,计划于4月上海车展亮相。(快科技) **曝Manus AI正洽谈37亿融资,估值暴涨5倍** 据外媒消息,三位知情人士透露, Manus AI的团队正在与包括美国风投机构在内的潜在投资者进行谈判,计划以至少5亿美元(约合37.5亿人民币)的估值进行新一轮融资,这一估值比之前的估值增长了约五倍。 不久前Manus的国内产品Monica在北京完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登记,其背后的初创公司「蝴蝶效应」最近与一些美国投资者进行了面对面和在线的沟通。报道称,虽然中国的AI产品在美国面临限制的风险,随着DeepSeek的崛起,越来越多的美国投资者开始密切关注中国的AI产品。蝴蝶效应公司方面目前拒绝对此消息置评。 据悉,Manus表示使用邀请码等待名单已经超过260万人。Manus发布时,曾因采用邀请码的方式进行预览体验,且邀请码数量过少,一度出现「一码难求」的市场局面。而Manus此前也正式公布了收费方案。此外,Manus AI App也上架了App Store,目前已支持iPad、iPhone。但该软件目前暂未上架国区App Store。(凤凰科技) **比亚迪公关经理李云飞:拒绝夸大式宣传、透支性营销,抵制和反对拉踩** 3月30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高层论坛上,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在市场与消费论坛中提到汽车行业“技术要创新,营销要守正”。他认为,首先整个行业应该为消费者负责,要拒绝夸大式的宣传,夸大式最终的话可能会受到市场的反噬。另外一个观点是建议以量产为准,拒绝透支性的营销。很多可能半年、一年,有些可能连影都没有。 第三个,他提到要比技术拼产品,而不是说搞各种拉踩,甚至说话的时候阴阳怪气。对于这种是抵制和反对的。最后,他认为要维护清朗的网络环境,要打击造谣抹黑这种黑公关性质,并透露,有一些事件也正在通过法务等各方面进行。 据悉,在此前的会议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郑备曾提到我国汽车产业正处于快速转型期,结构性矛盾也比较突出,行业严重内卷、竞争失序,增收不增利。将着力整治市场乱象,规范竞争秩序。(IT之家) **大疆卓驭智驾CTO评特斯拉FSD:像老司机,但需时间适配** 3月30日消息,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期间,卓驭科技AI首席技术官陈晓智表示,特斯拉FSD的基础能力非常强,驾驶表现类似“老司机”。但在适应中国路况、遵守交规等方面仍有不足,需要时间进行适配。 他强调,卓驭与特斯拉FSD并无直接竞争关系,因为特斯拉是整车制造商,而卓驭是供应商,卓驭能够为国内OEM提供与FSD竞争的智驾能力,并且在本土数据和适配方面更具优势。 陈晓智还提到,除了FSD的常规安全舒适体验外,卓驭今年将技术升级至端到端的世界模型。在功能体验上会有更大升级,不仅能提供基础智驾体验,还能实现千人千面的驾驶风格,并通过自然语言控制车辆行为,这种体验是常规车型及FSD等智驾系统所不具备的。(新浪科技) **用户吐槽小米SU7 Ultra试驾,雷军秒道歉,网友:雷总这波好感度直接拉满** 3月29日消息,微博话题“用户吐槽小米SU7 Ultra试驾雷军秒道歉”冲上热搜榜,引发热议。据了解,社交平台上流传出了一张聊天截图,一位用户在群里表示,他试驾小米SU7 Ultra遇到问题,在群里面吐槽,没想到雷总亲自道歉,并表示马上安排改进。 截图显示,当事人去小米亦庄超级工厂店试驾SU7 Ultra,遇到一个挺生气的事情,前面服务都挺好,停车场到展厅有300米,需要摆渡电瓶车拉,试驾结束后本来准备坐电瓶车回停车场,结果过来的电瓶车说今天没有摆渡车了,这种服务细节很伤人。 昵称为雷军的人马上回复,非常抱歉,这是我们没有安排好,我马上安排改进。经搜索发现,吐槽的用户昵称为“杜宏字节跳动”,疑似是抖音集团人力资源副总裁杜宏。有网友表示,雷总这波好感度直接拉满。 除此之外,近日有多位小米车主向媒体爆料称,小米汽车的售后服务网点数量少,跟不上销量。甚至还有上海车主爆料称,上海只有2家售后服务中心,自己想预约售后,近14天已全部约满。咨询了官方客服,其表示凌晨12点会放时间,但自己熬夜约也没预约上。该车主还表示,约小米汽车的售后号,比挂名医还难。(快科技)  **讯飞布局智能驾驶?智能汽车业务高级副总裁李展眉:今年会有车陆续量产** 据报道,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科大讯飞智能汽车业务高级副总裁李展眉分享了科大讯飞在智能驾驶当面的进展。他表示,智能驾驶讯飞也在布局,现在科大讯飞在汽车板块的业务大概分了四块,第一块智能座舱,第二块智慧声场,第三块智能驾驶,第四块是企业数智化。 此外,他还提到,智能驾驶一定是讯飞汽车业务非常重要的一块,因为我们现在智能驾驶还不能对外宣传,我大概能透露这么一些信息,今年大概会有车陆续量产,会搭载科大讯飞的智能驾驶相关的算法,包括整套的解决方案,我现在只能透露这么多,大概在年内会有量产,等到量产的时候我们再对外说,到时候也欢迎媒体朋友去体验,因为智能驾驶这个事说得再多没有用,最后只有用客户体验来说它到底做得好不好。(新浪科技) **国内某手机厂商回应「谷歌停止维护AOSP安卓开源项目」:不受影响** 据外媒此前报道,谷歌公司将进一步调整开发策略,未来所有Android OS组件都将在内部开发,以提高研发效率。谷歌同时也向该媒体强调,公司仍然会持续发布Android的源代码,因此这次调整并不意味Android变成闭源系统。外界担心谷歌这一变动会对小米、vivo、OPPO、三星等安卓厂商造成影响。对此,某国产手机厂商回应表示,不受影响,已经签订了相关协议,合作照常进行。 除此之外,也有大量业内人士对于所谓的“闭源”进行了解释,称谷歌“闭门开发”并不意味着安卓变成闭源系统,因此并不会对OEM厂商造成影响。此举可能会对部分个人开发者产生影响,同时也不方便媒体从公开代码中挖掘安卓新功能。 据悉,AOSP官网已发布公告,确认“拨号键盘”和“短信”等应用将不再受支持,未来将从源清单中删除,也就是说个人开发者通过AOSP公开代码构建的第三方ROM包可能不再预装基本的通话和短信App。此外,谷歌也表示新“android-latest-release”清单将始终引用最新的AOSP发布分支,建议开发者使用“android-latest-release”而非“aosp-main”。(网易科技) **原苹果公司总部首席工程师孔龙加盟复旦大学,任研究员、博导** 3月29日消息,曾在美国苹果公司总部担任首席工程师的孔龙已入职复旦大学,担任研究员、博导。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官网介绍:孔龙2007年-2011年本科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专业方向为微电子学,此后于2011年-2016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攻读电子工程学硕士、博士。 毕业后,他入职美国甲骨文公司,担任高级工程师。2017年-2024年,担任美国苹果公司总部首席工程师。2025年,孔龙入职复旦大学,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其研究方向为射频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数模混合模拟计算芯片、高速数据接口集成电路。(澎湃新闻) **阿里云高层回应“特斯拉或与阿里合作”:特斯拉正在和本土企业普遍接触** 3月29日消息,针对行业有关“特斯拉或与阿里合作”传闻,一位阿里云高层人士表示,目前特斯拉正在和国内本土企业普遍接触。近日据知情人士透露,特斯拉正与阿里深入接触,探讨未来双方合作的可能,阿里或将为特斯拉中国的FSD落地提供GPU数据中心服务。(财联社) ## 国际资讯 **TikTok中国高层对美国团队施压,因电商业绩不佳,广告销售负责人离职,美国团队正面临调整** 据多位TikTok与字节跳动的现任及前任员工透露,TikTok美国电商业务未能完成2024年目标,引发了来自中国高层的强势干预。高层失望的关键在于:在投入大量资金后,美国市场的回报却远未达到预期。最近一个考核周期,公司通过低评分等手段压缩团队规模,这也被视为2024年美国团队过度扩招后的“人员调整”。 TikTok母公司字节跳动对美国市场寄予厚望,试图复制抖音在中国打造的庞大社交电商体系。2024年TikTok完成了超400亿美元的销售额,美国电商的直播销售额占比目前仍不足20%。今年,TikTok电商团队制定了近100%的增长目标。其中,美国市场被寄予了最多的期待,增速目标接近200%。 此外,TikTok广告销售负责人 Blake Chandlee将于4月1日离职,担任顾问。他管理的全球业务解决方案(Global Business Solutions,GBS)部门将与全球货币化产品技术(Global Monetization Product Technology,GMPT)合并,向GMPT现负责人Will Liu汇报。在一份内部备忘录中,他还提到2025年TikTok广告业务的增长目标是50%。今年以来,至少有八名TikTok高管离职。 4月5日是TikTok美国业务“不卖就禁”的最后期限。本月上旬,美国总统特朗普曾称,如果4月5日前无法达成协议,他可能会延长该期限。但两天后,他又称正与四组买家谈判,出售交易可能很快达成。据媒体报道,美国政府考虑让字节最大的非中国投资者收购TikTok美国业务。(商业内幕) **90亿美元付完!SK海力士正式完成对Intel闪存业务的收购,正式获得Intel闪存知识产权及员工** 当地时间3月27日,随着最后一笔19亿美元的款项的支付,SK海力士正式完成了对于英特尔NAND业务(已更名为Solidigm)的收购。早在2020年10月20日,SK海力士与英特尔在韩国共同宣布签署收购协议,根据协议约定,SK海力士将以90亿美元收购包括英特尔NAND SSD业务、NAND部件及晶圆业务,包括英特尔在中国大连的NAND闪存制造工厂。但是,英特尔仍将继续保留其特有的英特尔傲腾业务。 SK海力士对英特尔NAND业务的收购分两个不同的阶段展开。最初,在2021年底,SK海力士以66.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英特尔位于中国大连的SSD业务和NAND生产设施。因此,SK海力士将英特尔的企业级SSD业务更名为Solidigm,并以新品牌名称继续运营。然而,第一阶段交易只转移了物理资产和SSD相关业务,不包括英特尔的NAND知识产权、研发基础设施和专注于NAND研发的关键员工。 随着SK海力士支付了剩余的19亿美元(低于它本应支付的22.4亿美元)的支付,SK海力士通过Solidigm接管了英特尔的NAND IP,以及研发资源和相关技术劳动力,实现了对于收购的英特尔NAND业务的完整的运营控制。“2025年3月27日,交易第二阶段完成,”英特尔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一份文件中写道。“英特尔在第二次交易完成时收到的对价约为19亿美元,扣除了某些调整。”英特尔发言人表示。(芯智讯) **英特尔三名董事会成员退休,公司拟调整架构以引入专业人才** 3月30日消息,据外媒报道,英特尔公司宣布,董事会的三名成员即将退休,公司正调整董事会架构,以引入更符合业务转型需求的专业人才。根据监管文件,奥马尔・伊什拉克、刘金智洁和丽莎・拉维佐-穆雷将不会在5月6日的年度股东大会上寻求连任。去年,半导体行业高管埃里克・穆里斯和史蒂夫・桑吉加入董事会后,总席位将缩减至11个。 英特尔董事会主席弗兰克・伊尔在声明中表示:“我们希望董事会拥有合适的技能、资质和技术专长,以推动公司的发展。”这一调整正值英特尔管理层变动之际。据此前报道,英特尔董事会此前因不满帕特・基辛格“复兴计划”的进展,决定让其卸任,并任命陈立武接任首席执行官。(IT之家) **三星聘请前百事首席设计官担任设计主管,史上首位外籍担任首席设计官** 近日,据报道,三星电子将聘请世界著名设计师Mauro Porcini担任其设计主管,本次后者的加入,是自1969年三星电子成立以来,首次任命外国人担任设计负责人,并预计将进一步加速三星的全球化设计经营。据三星电子的消息人士透露,三星将聘请百事可乐首席设计官(CDO)出身的Mauro Porcini担任设备经验(DX)部门的CDO。 据悉,Mauro Porcini曾主导了3M和百事可乐的品牌和产品有机地综合设计项目,并与全球400多名设计师同时合作。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将以此次聘请Mauro Porcini作为契机,全面推行「设计管理」。三星电子一直通过所谓的「设计标识」战略推行设计管理。2001年,以「发现三星式设计」为目标成立设计管理中心,2023年制定了设计识别5.0战略,其中包括「设计忠于本质、挑战创新、与生活和谐的产品」等内容。(新浪财经) **苹果致力于开发人工智能医生和健康应用程序** 据报道,苹果公司正在开发一款人工智能医生、一款改进版的健康应用以及一款全新的健康教练,代号为Project Mulberry。彭博社的马克·古尔曼表示,开发工作目前正在全力推进,该工具可能会在iOS 19.4中发布,目前预计发布时间为2026年春季或夏季。新项目将由苹果健康团队现任负责人Sumbul Desai博士领导。据Gurman介绍,苹果首席运营官Jeff Williams也深度参与了该项目。 据报道,新版Health应用的非正式名称为Health+,它将收集你的Apple设备数据,例如监测心率的Apple Watch,然后根据这些数据为你提供医疗保健建议。例如,向有高血压迹象的人推荐某些食物。据悉,苹果目前正在与内部医生团队合作,并计划引进更多不同专业的医生来制作教学视频内容。据报道,该公司还在寻找一位明星医生来帮助提供内容的关键。 苹果计划打造人工智能医生并不令人意外,许多科技界的知名人士,如微软的比尔盖茨,都曾预测人工智能将侵入医疗咨询领域。苹果公司本身也一直在暗示未来的医疗保健项目,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 (Tim Cook)在2019年告诉CNBC,苹果在健康和保健领域的工作将是该公司对人类的最大贡献。(鞭牛士) **谷歌Gemini 2.5 Pro免费开放,被誉为迄今最智能AI模型** 近期,谷歌在AI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推出了备受瞩目的Gemini 2.5 Pro模型,并自豪地宣称其为迄今为止“最智能”的AI产品。此次升级不仅在推理能力上实现了显著提升,还带来了多项新功能,进一步拓宽了用户的应用场景。此前,该版本仅面向支付19.99美元月费的Gemini Advanced用户开放,但为了让更多人能够体验到这一先进技术的魅力,谷歌决定将其免费开放给所有Gemini用户。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Gemini 2.5 Pro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它仍然处于实验阶段。谷歌表示,他们正在不断优化该模型的编程能力,以提升其代码处理表现。同时,该模型还支持应用/扩展集成、文件上传以及Canvas功能,进一步丰富了用户的使用场景。(ITBEAR) 雷峰网
投资角度看,除了 AI 以外的市场需求仍然疲软,缺乏有效的增长,2024年全球主要半导体公司的资本支出略有下滑。WSTS预测,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销售预计达6972亿美元,增长11.2%。
去年北京新设立的科技型企业有11万家,相当于每天都有超300家科技企业在京成立。
 ## 谷歌 Gemini 2.5 Pro 免费开放,被誉为迄今最智能 AI 模型 3 月 30 日,谷歌宣布最新的 Gemini AI 旗舰模型 Gemini 2.5 Pro 将免费向所有 Gemini 应用用户开放。此前,该实验性模型仅限于 Gemini Advanced 订阅用户使用。 谷歌本周早些时候发布了 Gemini 2.5 Pro,并称其为迄今「最智能的 AI 模型」,在推理能力上较前代版本进一步增强。新版模型支持多项功能,包括应用和浏览器扩展、文件上传,以及与谷歌 Canvas 协作工具的集成。 此前,Gemini 2.5 Pro 仅向支付 19.99 美元(约 145 元人民币)月费的 Gemini Advanced 用户开放。谷歌表示,决定让所有 Gemini 用户免费体验该实验版本,以便「尽快让更多人使用最智能的模型」。 目前,Gemini 2.5 Pro 已正式登陆 Gemini 官网,并将在未来几天内陆续上线 Android 和 iOS 端的 Gemini 应用。近期的应用更新也改进了用户体验,使用户可以更方便地选择和记住当前使用的 Gemini 模型。(来源:IT之家)  ## 古尔曼:苹果计划将「健康」App 打造成你的 AI 教练、营养师、私人医生 3 月 30 日,古尔曼在《Power On》时事通讯中爆料,苹果计划将健康应用扩展为一个智能健康助手,继续收集用户设备提供的数据,并通过 AI 教练根据这些数据提出个性化健康改善建议。 为此,苹果将在加州奥克兰附近建立一个新设施,供医生拍摄视频内容。公司还在寻找一位知名医生担任新服务的主持人,目前这个服务在苹果内部被暂定为「Health+」。  食物追踪将成为新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功能领域苹果此前未大力涉足,虽然目前的健康应用已允许用户记录碳水化合物和咖啡因等信息,AI 助手还将帮助用户更好地使用营养相关功能。 苹果还在研发利用设备摄像头的新功能,比如利用 iPhone 背部摄像头分析用户的锻炼情况并提供改进建议。未来,这一功能可能会与其他苹果服务相结合。 该项目是 Sumbul Desai 的优先事项,Desai 是一位已经领导苹果健康团队多年的医生,苹果首席运营官 Jeff Williams 也深度参与此项工作。目前,苹果健康团队「几乎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这一项目中,Desai 也希望避免过去该团队在医疗应用上的失败经验。(来源:IT之家) ## ## Sam Altman 回应「吉卜力风格 AI 图」的版权争议:将施以限制 OpenAI 于 3 月 25 日将 ChatGPT 的文生图功能升级为 GPT-4o 模型,号称能够更精准地根据用户文字指令生成图片,还能迅速把用户上传的图像转换成漫画、动画等风格。 相应功能引发海外社交媒体「AI 生成吉卜力工作室风格图片」潮流,许多人试图将自己的自拍转为相应风格,就连 OpenAI CEO Sam Altman 也一度将自己的 X 平台头像改为「吉卜力版本」。 但是,对该功能的压倒性需求给 OpenAI 的资源带来了巨大压力,促使首席执行官 Sam Altman 敦促用户放慢脚步,并发文呼吁「需求太疯狂的,我们的团队需要睡觉。」  3 月 30 日,由于用户大量生成类似风格图片涉及版权争议,加之服务器压力激增,OpenAI 宣布限制 ChatGPT 文生图速率,并禁止通过提示词直接生成吉卜力风格图片。此外,原计划向免费用户开放的 GPT-4o 图像生成功能也因需求过高而推迟上线,具体时间未定。(来源:IT之家) ## ## **抖音首次公开推荐算法原理,上线「安全与信任中心」网站** 3 月 30 日,抖音总裁韩尚佑宣布「抖音安全与信任中心」网站正式上线,首次公开推荐算法原理,并披露平台治理的审核流程,包括如何应对谣言与网暴等挑战。 抖音介绍了两种核心推荐模型:Wide&Deep 模型和双塔召回模型。Wide&Deep 结合 Wide(记忆能力)和 Deep(泛化能力)部分,弥补协同过滤算法泛化能力差的问题,避免信息单一化。双塔召回模型则通过向量化表征学习,将用户和内容特征转换为数学向量,并在统一向量空间内计算距离,判断用户兴趣,实现精准推荐。  推荐流程主要包括内容池、召回、排序三个环节。新视频进入内容池后,召回阶段利用双塔召回模型快速筛选,最后排序模型进一步优化推荐。该体系确保用户获得更丰富、多样的内容,同时受平台治理体系约束,以规范算法推荐。(来源:新浪科技)  ## 刘慈欣称 DeepSeek 暂时不太会替代科幻作家,未来在理论上完全有可能 3 月 30 日,日前,2025 中国科幻大会在北京举办,主题为「科学梦想 创造未来」。在大会论坛上,科幻作家刘慈欣谈到了 DeepSeek 对科幻文学的驱动和发展。 据央视财经报道,对于 DeepSeek 未来是否有可能替代科幻作家的问题,刘慈欣表示,暂时不太会,但是再过 10 年、20 年,从理论上说完全可能代替科幻小说作家。  刘慈欣认为,从科学的角度去讲,所有人类作家的身上没有什么是不可被 AI 所替代的。在谈到该如何去应对这种局面时,刘慈欣称:「我个人认为首先停止自我安慰,坦然去面对技术的冲击以及这种冲击对我们的领域所造成的那种天翻地覆的影响。」 刘慈欣对当代人工智能下的科幻文学创作表示了悲观态度「人们常说人工智能没有人的灵魂、人的感受,这不过是一个自我安慰。人自己的灵魂、感受,也是很多神经元细胞连接成复杂系统后涌现出来的。」他认为「未来科幻作家不会彻底消失,但会沦为非主流,类似于现在的皮影戏,人们的科幻创作会一直存在,但他不会成为那种一直受关注的主流内容」。(来源:快科技) ## ## 长城汽车:已与宇树科技签订战略协议 3 月 30 日,在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采访间,长城汽车 CTO 吴会肖透露,目前长城已经与宇树科技签订战略协议。其中,宇树科技负责运动控制和本体,长城负责上层应用开发,主要应用在工厂和汽车等场景。(来源:21 世纪经济报道) ## ## 李斌:蔚来在两件事上很坚决,研发和换电 3 月 30 日,在 2025 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期间,蔚来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李斌与媒体交流时强调,蔚来在两件事上很坚决:一个是研发,一个是充换电网络。 李斌指出,研发投入虽有周期,但效果将在 2025 年逐步显现。 2025 年,蔚来将发布 9 款全新及大改款新车,其中首款交付的 ET9 搭载了超 17 项首发技术,包括「神玑」智驾芯片和 SkyOS 操作系统,这些技术不仅提升用户体验,还能显著降低成本。李斌还透露,蔚来欢迎产业链合作伙伴基于 SkyOS 展开合作。 在换电领域,李斌认为蔚来最大的教训是换电站建设启动较晚,若能更早布局,将对销量和用户满意度产生更积极的影响。蔚来计划与宁德时代合作,采用换电双网并行的方式,高端车型使用蔚来换电,中低端车型采用宁德时代巧克力换电,共同构建从电池研发到回收的闭环体系。 李斌还强调,蔚来在充电领域同样是中国最努力的车企,拥有全国最多的充电桩布局,不应将充电和换电对立起来。(来源:快科技) ## 我国首个通用人工智能大型社会模拟器发布:可精准推演社会运行规律 3 月 30 日,据《科技日报》报道,在 2025 中关村论坛年会通用人工智能论坛上,我国首个通用人工智能大型社会模拟器正式发布,意味着交通等相关领域的管理与决策有了预演模型。 「大型社会模拟器」是一个社会级智能体学习和实践的仿真模拟平台,可利用多智能体价值观建模和数字孪生技术精准推演社会运行规律,模拟不同社会决策的长远影响,为政府决策提供前瞻性预演。 据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多智能体实验室负责人陈烁介绍,大型社会模拟器的长处,是将那些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决策影响提前「捕捉」出来。 研发团队采集大量脱敏社会运行数据,汇聚人口、企业、经济发展、交通运行和基础服务设施等 5 大主题,囊括企业特征、人口结构、消费行为、社会经济状况等 10 余类核心领域以及 170 余项指标。基于这些数据,大型社会模拟器全面建模个体、组织、市场、政府、交通、公共资源六大社会要素,并实现交互演化。(来源:IT之家) ## ## 古尔曼:苹果计划年内推出搭载 M5 芯片的 iPad Pro 和 MacBook Pro 3 月 30 日,根据彭博社记者马克・古尔曼的《Power On》通讯透露,M5 芯片 iPad Pro 已进入最后测试阶段,计划于今年发布。该款 iPad Pro 将成为首批搭载下一代 M5 芯片的设备之一。 其称,新版本的 iPad Pro(型号 J817、J818、J820 和 J821)正处于苹果内部的最终测试阶段,预计将在今年下半年开始生产。苹果公司还已开始开发配备内部调制解调器芯片的 M6 版本,预计将于 2027 年发布。 根据爆料,MacBook Pro 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推出 M5 芯片版本,这一更新预计会与 2024 年发布的 M4 处理器和 2023 年发布的 M3 处理器时间相近。与此同时,M5 版 MacBook Air 也在研发中。关于重大的新款 Mac 设计,古尔曼预测 MacBook Pro 将不会在 2026 年前进行改版。(来源:IT之家)  ## 科学家可能找到了阻止秃顶的方法 3 月 30 日,据外媒报道,研究人员发现,负责头发生长的毛囊干细胞 (HFSC) 需要一种起到「保镖」作用的蛋白质 MCL-1。如果 MCL-1 因为压力、衰老、抗癌药物或遗传等降低水平,HSFC 会逐渐筋疲力尽最终走向死亡,也就不会长出新头发了。 研究人员通过关闭生成 MCL-1 蛋白质的基因并剔除实验鼠的现有毛发演示了其作用。他们发现 HFSC 存活了一段时间,但最终因为触发压力信号 (P53) 而走向死亡。研究报告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最新发现为治疗和预防脱发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来源:solidot)  ## 马斯克遭变性儿子狂喷:火星移民是噱头,特斯拉是「庞氏骗局」 3 月 30 日,据外媒报道,埃隆・马斯克的变性儿子(现为女儿)薇薇安・威尔逊最近在与主播哈桑・皮克时长两小时的直播中,谈到了她童年时期父亲的行为、他的火星殖民计划,甚至还谈到了他的游戏水平。 薇薇安说:「我看到他工作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他就是在车里对员工大喊大叫,而我们在一旁惊恐地看着,他简直是在声嘶力竭地叫嚷。」她称马斯克是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小丑」和自恋狂,还补充说有些人「活该有冒名顶替者综合征(总觉得自己名不副实)」。  薇薇安声称特斯拉的运营模式就像庞氏骗局,她以该公司「过高的市盈率作为证据」。她说:「查一查市盈率,然后再把特斯拉的股票和其他汽车公司的股票对比一下。它根本不是一家汽车公司,而是一个庞氏骗局。」 她还认为马斯克雄心勃勃的火星殖民计划不过是一个营销噱头。她表示:「大家听着,这是不会实现的。这就是一个营销骗局,尽管随便在谷歌上一搜就能揭穿它,但不知怎么的,大家还是都上当了。」 薇薇安还毫不留情地批评了马斯克的游戏表现。威尔逊说:「他玩得太烂了,简直烂透了。」她还称自己的父亲「很尴尬」。(来源:凤凰科技)
早上好,今天是3月31日,看得懂的财经新闻,每天知道多一点,离财富更近一点。
广汽与华为合作新进展:华望面向30万级市场,产品定义由华为主导;阿里云高层回应“特斯拉或与阿里合作”:特斯拉正在和本土企业普遍接触;马斯克:xAI全股票收购原推特;谷歌致中国合作伙伴信曝光:仍将发布完整源代码至AOSP;证监会:禁止参与IPO战略配售的投资者在承诺的限售期内出借股份。
Perplexity 首席执行官阿拉文・斯里尼瓦斯(Aravind Srinivas)最近在 Reddit 上回应了用户对产品的抱怨,并向他们保证公司没有面临严重的财务压力。  斯里尼瓦斯的回应,在一定程度上似乎是针对一位用户的观点,该用户认为公司 “财务状况糟糕透顶”,并且 “正在进行大量变革以削减成本”。举例来说,提出这一观点的用户提到了 Perplexity 的自动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人工智能搜索引擎会自动选择用于回答用户提示的模型。 相反,斯里尼瓦斯表示 Perplexity 创建自动模式是因为 “目前所有人工智能产品都在不断推出,添加了大量按钮、下拉菜单以及杂乱的内容”,他认为这种情况 “不可持续”。 他说:“用户不应该为了使用一款产品而学习这么多东西。” 至于 Perplexity 是否面临削减成本或进行首次公开募股的压力,斯里尼瓦斯表示:“我们已经筹集到了所需的所有资金,而且我们的收入还在不断增长。” 实际上,他称公司 “在 2028 年前没有进行首次公开募股的计划”。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9356.htm)
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在 X.com 上宣布,公司将为缅甸和泰国 7.7 级地震的救灾工作捐款。[库克在个人的X账户](https://x.com/tim_cook/status/1906409440128930185)上写道:“我们的心与缅甸和泰国所有遭受地震灾害的人们同在。苹果公司正在捐款支持当地的救援工作。”  缅甸地震死亡人数已超过 1700 人,受伤人数超过 3400 人。据 BBC 新闻报道,幸存者和遗体仍在从倒塌的建筑物中被拖出。 泰国也有 18 人死亡。第二次地震发生在约 12 分钟后,规模为里氏 6.4 级。 震中位于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附近的实皆市,距该国首都内比都以北约 60 英里。3 月 30 日星期日,曼德勒西北部仍持续发生 5.1 级以下的余震。 在泰国,首都曼谷在此次地震中损失相对较小,但一座未完工的建筑因此倒塌。曼谷距离地震震中约 621 英里,由此可见地震范围和威力。 在美国和许多其他国家发生灾难后,苹果公司经常向红十字会和其他救援组织捐款。 2024 年 10 月,库克发布了一条几乎相同的消息,指出该公司将在飓风米尔顿袭击南佛罗里达州时向救灾人员捐款。该公司还为几周前在美国南部造成 100 多人死亡的飓风海伦的救灾工作提供了资金和资源。 2024 年,苹果向巴基斯坦和巴西等多个国家提供了资金和资源援助。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9354.htm)
根据Ox Security发布的《2025年应用安全基准报告》,由自动化工具生成的海量安全警报正令安全和开发团队不堪重负。
不知道你对霸王茶姬的印象是什么?可能只是一个你家楼下,一溜奶茶店里不起眼的一员。既不如喜茶资历老,也不如雪王的亲民,甚至,在不少人眼里,它只是喝不到的茶颜悦色的平替。然而,它却默默地教在座各位奶茶界老炮们做人了。就在前两天,它提交了招股书,准备在美国纳斯达克冲击上市。  可能你觉得不稀奇,最近吵着闹着要上市的奶茶店也不少。 但,人家可怕的地方在于,**作为入场最晚的选手,却早早走完了别人十年才走完的路。** 隔壁喜茶把多肉葡萄卖爆的那个夏天,霸王茶姬才刚成立不久。现在,不仅给它熬出头了,甚至有后来居上的势头。 随便丢两组数据,霸王茶姬的净利润率是 20.3%,超过了甜蜜蜜的雪王、商业奇迹瑞幸和行业前辈古茗等一大批人,更是隔壁茶百道的两倍。 同时毛利率也有 51%,比古茗和雪王( 2024年前三季度 )高了 20% 左右。 翻了翻它的招股书,差评君发现一切的转折点就在 2022 年。那之后它就跟打通任督二脉了一样,**从赚钱到开店,几乎是全面开挂。** 2022 年到 2024 年,它的净收入翻了 24 倍,干到了124 亿元**。**也成功扭亏为盈,2024 年美美净赚 25 亿。  门店数更是两年翻了 6 倍数干到 6440 家,换算一下,基本每天都要开出 7 家新店。在扩张这事上,除了雪王之外,它就是当之无愧的老二。 _**数据来源:窄门餐眼**_  但你**可别觉得人家就是割加盟商韭菜,靠卖设备捞钱而已。**确实不少加盟商跟着起飞的大哥,是挣了不少钱。 2024 年,霸王茶姬的平均单店月成交额超过了 50 万。虽然不是很夸张,但也稳定在行业中游往上,雪王是 40 万,古茗则是 35 万。 **入场最晚,跑得又快,赚得又多,三个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事,2022 年的霸王茶姬到底是咋做到的呢?** 差评君觉得,首先就是有钱,2021 年的时候,霸王茶姬连续两年拿到两笔超过 3 亿元的融资,让这个云南出来的小品牌有了扩张的可能。 其次,**就是伯牙绝弦这个头号功臣的登场。**去年一年卖了近 3 亿杯,累计卖掉 6 亿杯了,按照香飘飘的奶茶比例尺算,它已经可以绕地球两圈了。  这个当之无愧的爆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霸王茶姬之后的各种选择。 伯牙绝弦的特点是什么?**是原料易得,制作简单,口味大众。这三个特点让霸王茶姬有了流水线标准化制茶的可能性。** 咱们拿果茶比一下就知道。做一杯果茶,里面可能是全国各地,乃至全球的水果集合体。比如葡萄要云南的夏黑葡萄,柠檬要西双版纳的香水柠檬。  产地一分散,怎么把它运到全国加盟商手里就成了难题。所以,基本上只要有果茶业务的奶茶品牌,都得掏钱整冷链。 一上冷链,成本就低不了。根据第一物流网数据,普通仓库造价是 400 块每平米,冷库得到 2000 元。不光建起来费钱,平时电费开支也很肉疼,1 平方米冷库月耗电至少 20 块。冷链车的成本也比普通车高一半。 古茗之前上市,**就是要把募集资金的 50% 用在供应链建设上。要把冷链的成本从22%,干到 15% 以下。** _**古茗自建的冷链配送“茗星配”**_  但说实话,就算冷链再完善,也避免不了细皮嫩肉的水果在一路颠簸里损耗掉。而且水果季节一过,价格、品质也都不可控了。 **这些事在伯牙绝弦面前都压根不存在……** 霸王茶姬选品的标准,就是一个词:**简单**。 伯牙绝弦原料只有茶叶、牛乳和糖浆,连小料都没,全都是可以在常温运输的材料。所以在物流和仓储上,省下了一大笔钱。 去年,霸王茶姬的物流成本只占总交易额的 1% 不到,行业平均一般是 2%。库存周转天数也只有 5.3 天,是千店规模的奶茶品牌里最低的。  而且,因为制作步骤少,所以霸王茶姬能把泡奶茶,搞得跟工厂打螺丝一样高效。 霸王茶姬可以保证,就算是全球几千家门店,从 80 岁到 18 岁的人,做出的奶茶味道基本完全一致。 因为已经不需要人工干预操作太多了,基本都可以甩给自动制茶机,一键出餐。 **从某些方面来说,伯牙绝弦不算手作奶茶了,更像工厂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瓶装饮料,只不过需要人工加个冰而已。**  甚至,霸王茶姬的创始人张俊杰说: **今天的霸王茶姬已经不需要对员工培训三个月,新员工上岗第一天就可以扫码,用 8 秒钟,做出差异率小于千分之二的标准化产品。** 根据招股书显示,去年单店的月均出杯数是 25099 杯。意味着,每天一家店能做出 836 杯,每小时做 34 杯,平均两分钟一杯。 **差评君从工位站起来,去饮水机打一杯水再回来,都不止两分钟了……**  这种工业化的高效制作,保证了霸王茶姬即便快速扩张,也能做到几千家门店的产品口味不崩,同时还能严格控制成本。 当然了,它的成功肯定也不仅仅是当时运气好,选对路这一个原因。 在很多关键的转型上,张俊杰都抓得很准。比如每到一个阶段,就摸着不同的人过河。 在不少人眼里,它早期占了茶颜悦色不开出湖南的便宜,把同类产品卖到全国。业务有点起色后,果断转投星巴克。从 logo、选址到门店,开始像素级学习人家。 包括后续跟奢侈品撞款来出圈,大搞东方茶概念。**从“ 土土的国潮 ”摇身一变,成了出海的神秘东方茶。** _**混沌学院十周年,刘俊杰受邀分享**_  现在,张俊杰又进入了第三阶段。不仅仅是学,他甚至喊着要超越,去年公开放话,要_**在 2024 年,实现霸王茶姬的销售额超越星巴克中国。**_ 不过,踩着前人好过河,再继续往下走,可就没有可以现成的参照物了。 而差评君也觉得,霸王茶姬目前的成绩是挺不错,但并不是说未来的路上没有一点挑战。 比如成也萧何败萧何,伯牙绝弦就给它出了个难题。因为现在霸王茶姬基本只做原叶现泡茶,SKU 也是几家里最少的。 目前主要就靠头部的 3 个大单品养家糊口,基本占掉了 61% 的营收。  这就很被动了,虽然方便标准化,一旦卖不动这三个爆款,或者茶里加奶,加不出新活了,还能找到新的突破口吗? 在其他市场,你可能还能说专精修炼。**但中国奶茶市场,没有哪个单品能当常胜将军。**喝腻了你家,我往前走两步就能喝其他十家。你不搞花活,凭什么留住善变的消费者? **就算霸王茶姬真做出下一个爆品,其他家也可以快速复制,然后包抄你。** 因为配方简单,你做起来容易,所以别家抄起来也方便。 就拿伯牙绝弦来说,像茶百道、古茗都在做类似的茉莉茶加奶的组合。甚至,搞固体饮料的香飘飘都有一款冲泡奶茶和它味道非常像。  另外,过去扩张阶段的成绩太耀眼了,但想要维持这样的成绩,其实并不容易。 比如霸王茶姬开店的数字是很漂亮,但僧多了,粥就少了。店铺密度一高,跟着你干的加盟商们利润就难以保证了。 事实上,**现在已经出现了店铺密度升高,导致部分店铺收入被稀释的情况。**去年第四季度,国内单店的 GMV 就已经下滑了 18.4%。  挣的钱少了,还怎么吸引兄弟们继续跟着你干,就成了问题。 所以,霸王茶姬也很聪明地把目光放到了海外,想在老外身上赚新钱,明年估计会大力推全球化的事。也开始搞一些现萃茶这种其他人没做过的新品类。 就不知道这些靠自己走出来的新路,还能不能重写这 3 年的辉煌了。 毕竟**中国奶茶市场养得出黑马,也总是在抛弃旧人。**它奖励率先找到公式的破局者,也等待打破公式的新变量。霸王茶姬的故事和它的配方一样,并非完全不可复制。 不过,差评君还是很期待它的未来。毕竟四年前的那笔及时送到的钱,就让霸王茶姬发育成现在这个样子。 如果这次冲击成功,它没准也能讲出一个全新的故事。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9348.htm)
彭博社的马克·古尔曼今天分享了有关未来设备的一些细节。[古尔曼在他的Power On新闻通讯](https://www.bloomberg.com/news/newsletters/2025-03-30/apple-readies-biggest-push-into-health-yet-with-revamped-app-ai-doctor-service-m8vl97k2)中表示,苹果已经处于开发搭载 M6 芯片和苹果设计的 5G 调制解调器的 iPad Pro 机型、搭载较新芯片的入门级 iPad 12 以及搭载 M5 芯片的 MacBook Air 机型的早期阶段。  据古尔曼称,苹果目前的目标是在 2027 年推出搭载自家 5G 调制解调器的 iPad Pro 机型。这很可能是苹果的C2 调制解调器。目前的蜂窝 iPad Pro 机型配备的是高通调制解调器。 苹果首款 C1 调制解调器上个月在 iPhone 16e 中首次亮相。 新一代 iPad Pro 通常每 18 个月左右发布一次。当前型号于 2024 年 5 月发布,下一代搭载 M5 芯片的型号可能会在今年 10 月发布。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搭载 M6 芯片和自行设计的 5G 调制解调器的 iPad Pro 型号可能会在 2027 年上半年发布。 古尔曼并没有透露新的入门级 iPad 和 MacBook Air 机型将于何时推出,但可以肯定的说是在 2026 年。 目前,尚无关于这些设备将发生其他重大变化的传言。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9342.htm)
最近发现个怪事。我总能在电商平台首页刷到各种电子资源。什么“ 手机拍照教学视频 ”、“ Excel、Word、PPT 从入门到精通 ”。这还不是一家平台昂,哪怕在二手交易平台,也能刷到类似的资源。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331/5ebb4f49-89de-4ee9-a368-ad1f3609e37d.png)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331/bf7d3adc-8bee-4a16-ae39-ed8dd19c6849.png) 你可能会说:这不很正常。 从网上搜点资源,再打包卖掉,赚点“ 整理费 ”,这操作在哥们还有斜刘海的年代就有了。 确实。**但问题是,这些资源的售价,全都是 1 分钱。** 这咋赚钱啊?除非他是罗永浩。 你看这个“ 学做菜零基础视频教程 ”,售价 1 分钱。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331/ebd66e19-31ff-4586-a14d-cc54cd3ecae2.jpg) 另外一家店的“ 中国历史各朝代地图精选499款 ”,售价也是 1分钱。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331/a70ebcf7-e65a-4795-aa2a-00470365f675.jpg) 然后你再点开这家店铺,首页放眼过去也全是 1 分钱的教学,多赚你一分都不干。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331/d9643461-e152-4ff1-9872-2c6359012d7f.png) 要是点开评论区,会发现好评也不少。 像中国历史各朝代地图的这款,大伙儿从产品清晰度、全面度夸到了老板的良心度。 有人说“PDF很清晰,内容很丰富,价格很便宜”;有人说“东西非常好,商家有心了”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331/1c291a6a-356e-4073-9eb7-7ac9f9f14fac.png) 还有人说自己的侄子写论文,很久都没查到资料,结果让这个资源完美解决了问题。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331/fa0ab0e9-f4ff-4a6a-8960-4bf2d66ae266.png) 有图有故事有情绪,看着不像刷的。 看到这些资源的销量动辄五六万、十几二十万,我寻思这些店铺老板,真是个不爱财的人啊。 毕竟别人真需要这些资源,即便定价 1 毛钱,应该也会买吧。既然赚钱速度可以翻 10 倍,为啥一点不为之所动呢。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331/de87aa1c-d57a-49d2-a9e7-19c6160cd7ed.jpg) **难道说这些店铺,已经进化到互联网最初的样子——纯粹的分享。** 向来出手阔绰的,决定这一刻支持下他们,咣咣下单了 2 份。 店铺的机器人服务态度很好,很快给我发了链接。 让没人想到的是,过了几天后,店铺还又给我加送了几十套资源。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331/52a3d789-d6d4-4191-83c6-4e2fed709b91.jpg) 什么乒乓球教程、最新美剧、韩剧资源全给我打包进了网盘。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331/cf83987e-268c-4038-ab42-a0d322f94210.png) 不禁有点泪目,在现在的互联网上,居然还如此良心的小角落。 1 分钱啊,他甚至都赚不回电费,还要白送你一堆资源。 别急,这还没完。 让彻底疯狂的,是刷到这么一条评论: **“ 0.01买的,评价 0.1 返 ”** 买 1 分钱,评价还返 1 毛?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331/657ba2a1-69d1-421a-9f7c-45258251e923.png) 不赚你钱,甚至还让你赚钱。 现在做生意都这么狠的吗?他们甚至比狠人还多一点,是狼人。 不过。。 咱们既然写出来了,那剧情往往都有反转。 很快噢,就发现自己的猜想对了—— **这些人可能真是狼人。** 我发现有越来越多的评论,都提到了一个点:**要安装某一特定网盘。** 比如“ 需要下载XX网盘,才能下载观看 ”。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331/c1bd53d6-89de-4e6f-bcdf-65a5f750589d.png) **还有“ 1分钱真的超值,但是要花5块钱开个网盘会员 ”。**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331/6944425b-60f0-4642-b8f1-0c7e802aef02.png) 在其他店铺里,也有类似评价。 “ 挺好的,就是要下载网盘 ” “ 需要XX网盘才能使用,不嫌麻烦的可以先下到手机上”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331/9c5401b7-a457-4d56-ab38-0e8204e22249.png) 到这里,智商超群的或许已经猜到: **商家赚的就不是那 1 分钱,而是通过推广网盘,赚取佣金。** 当然我先叠个甲,可没说这几家一定就是这么赚钱的啊,搞不好人家就是想交个朋友呢。 但我在网上一搜,发现这一块还真有门道。 比如一个叫“ XX推邦 ”的平台,就提供了百度、夸克、悟空等众多网盘的拉新活动,你在注册账号时就能在推广渠道中看到电商平台。  那具体怎么操作呢。 1、先在平台注册推广员。 2、把资源存网盘,再把你专属的资源链接/口令分享出去。 3、别人点击你的资源/口令,打开网盘 App,注册账号,查看资源。 至此,你就成功拉到一位新用户了。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331/79d35832-7335-4784-a1c4-f651eaf4a40d.png) 每家网盘拉新佣金不等,也会跟着市场情况有变动。 **在写文章时,UC、迅雷网盘拉一个新用户有 5 块钱,百度网盘 8 块钱、悟空网盘 9 块钱,夸克网盘 10 块钱。**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331/0a358337-ef81-4f7d-ba20-6d770fd7a902.png) **别急噢,这还不够。除了拉新佣金,推广员还有转存、会员等收益。** 以百度网盘为例。 用户转存一次,推广人还可以拿到 0.45 元。 要是别人拿了你的链接后在 24 小时内开了会员,你还能再能拿到 10%-20% 提成(新会员 20% 、老会员 10% )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331/db9c90fb-2284-452b-b41f-d91173f25123.jpg) 这些收益,还会根据你的段位加成。如果日均转存 5000 次的话,那每一个用户转存,你基本可以拿到 1 块钱了。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331/00a60396-b9df-4bf6-8c37-939b6f8d9abf.jpg) 所以这么一看: 那些接入推广链接的资源,看似只赚 1 分钱,其实理想状态下最少能赚 5、6 块,运气好点能十几,二十。 到这,你应该能明白—— 为啥那些资源只设置 1 分钱,而不是 1 毛钱? **属于把“ 低价引流 ”战术发挥到极致了:宁愿少赚 9 分钱,也不愿意牺牲一丝一毫用户点击的概率。** 为啥店铺还要加送我资源? **属于把转存玩明白了,如果用户保存后发现空间不够,开了会员,他还能再赚个会员佣金。** 那这门生意到底有多赚呢? **在平台里有一个喜报,说某位老哥百度网盘到账 96800 元,不过不知道是干了多久。**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331/fa779a19-f135-4e3a-8ae0-1a7b9079ec54.jpg) 我在网上也发现不少人发的截图,平均一周能入账个八九百。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331/28dfb4bf-653c-4591-8e64-1182064509e3.jpg) 要是数据好一点的呢,一天甚至一两千。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331/2d371f6a-5c48-4c2b-8f81-3c0168583001.jpg) 当然咱不要轻信哈,这些数据也不一定 100% 真实。 看到这,可能也好奇了,这些店铺和平台,真不是在薅网盘的羊毛吗? 我觉得吧:**网盘官方负责拉新的部门,大概率是知道这些事,也是默许的。** 有几点原因。 第一嘛,**在网上随便一搜“ 网盘拉新 ”,类似的推广渠道不要太多。** 官方不太可能不知道。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331/c3dbfbb4-757f-4c66-b623-4849370f01de.png) 第二,**这种操作最多算灰色地带,至少在显性上它不是违规的。** 整个平台到处都在强调禁止用违规、侵权的资料来推广。 注册过程呢,也挺严格,在什么平台推广、面向什么人群,自己团队的人数、平台粉丝截图等都要提交相关信息和资质。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331/dfade23d-3bad-4354-ac34-c2300b402761.png) 第三,**这种拉新方式,对网盘官方来说并不算亏。** 的确,这些用 1 分钱换来的客户,他们的付费意愿可能较低,初心也只是想要获得特定资源,并非真正需要网盘服务。 但这并不意味,他们对网盘一点价值都没有。 因为网盘服务是一个典型的平台型产品,用户规模可以影响到它一整个市场价值。 网上骂百度网盘的人不少吧? **那为啥还有这么多人在用,甚至都开到了 SVIP8?真的是因为很多甲方分发资料,大部分都是走百度网盘。** 这,都要归功于百度网盘在早期抢下了大部分用户市场。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331/3e36b3fb-68ed-420a-b6fa-8c13ab62bd67.png) 除了市场价值,用户规模也是网盘官方在谈判、在融资时的一项重要条件。 **所以即便是一分钱不充,一个文件也不分享的网盘用户,它也是被网盘公司需要的。** 网盘需要这一个个千万分之一,来撑起自己的“ 排面 ”。 另外,这些几块钱的佣金,它既然能出现在推广平台,肯定也是网盘能接受的拉新成本。 从数据上来看,这种拉新方式可能还要比传统方式( 送空间容量,做投放商单 )效果更为稳定。 事情嘛大概就这样,不知道差友们怎么看待这个模式。 反正是没法给它下定性。 毕竟这个模式涉及到了网盘、第三方推广平台、卖家、买家,一条链上的每一方都有起合理性和不合理性。 **即便看起来是“ 受害者 ”的买家,知道真相后,有人会觉得自己被钓鱼了,但也有人觉得通过注册网盘账号来获取资源,可以接受,毕竟现在网友早就养成了付费买资源的习惯嘛。**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331/0689b06f-8a99-4c0c-9ea1-204f9717a34f.png) 我倒是觉得,这只是一个互联网产品发展下的规律必然。 在平台获取流量的成本越来越高、平台之间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大背景下,企业们如果想要把握住流量和市场,营销策略就一定会慢慢试探到规则边界。 即便一家网盘的拉新部门洁身自好,拒绝利用小动作来拉新,那又如何? 领导是看结果说话的,一路高歌的数据没有回头路,各家都在做,你不得不做。 想想头上的 KPI。 所以整件事,真要说有什么可以表达的呢,我觉得还是那句老话——**兄弟们,天下还是没有免费的午餐!**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9340.htm)
多个消息来源声称iOS 19 将引入一种新的设计,其中包括更多半透明的按钮、菜单、通知横幅等,现在又有另一条线索指向这种玻璃般的外观。[彭博社的马克·古尔曼今天表示,](https://www.bloomberg.com/news/newsletters/2025-03-30/apple-readies-biggest-push-into-health-yet-with-revamped-app-ai-doctor-service-m8vl97k2)新设计项目的内部代号为“Solarium”。 阳光房(Solarium)是指一间有玻璃墙的房间,可以让充足的阳光照进来,因此这个代号进一步暗示了 iOS 19 具有“玻璃般”的外观和半透明的界面。新设计预计与 Apple Vision Pro 的 visionOS 类似。 Jon Prosser 在他的 YouTube 频道 Front Page Tech 上分享了iOS 19 相机和信息应用的渲染图,这两款应用的设计都更加透明。然而,设计变化的程度存在一些争议。 古尔曼此前声称,iOS 19 可能会出现自 2013 年iOS 7推出更为扁平的外观以来最大的设计变化。 苹果年度开发者大会 WWDC将于今年 6 月 9 日星期一回归。iOS 19 首个测试版应该会在当天开幕主题演讲后立即向开发者开放测试,软件更新应该会在 9 月向公众发布。甚至WWDC 2025 的标志也可能暗示 iOS 19 的新设计。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9334.htm)
桑迪亚国家实验室 (SNL) 展示了美国最新的核武器,其全面生产比原计划提前七个月开始。B61-13 可变当量重力炸弹是美国核威慑现代化重大计划的一部分。核武器看起来像是冷战的遗物,想起来并不令人愉快,但在地缘政治方面,它仍然处于中心位置。 <ps direction="vertical" indicator="1">  自苏联解体以来,美国和俄罗斯削减了核武库,已将处于待命状态的核弹头总数从 8000 至 9000 枚大幅削减至仅剩约 1800 枚,其中包括战略和战术武器。然而,随着一些专制国家努力获取原子弹,核威慑已变得更加复杂,而中国也已从拥有“现成的核武库”和少量核弹头,转变为拥有约 24 枚处于待命状态的核武库,并转向以核为中心的战略。 因此,美国启动了延长核武库寿命和现代化升级计划,以确保其安全可靠并能应对21世纪的威胁。 B61-13(2023) 作为其中的一部分,美国能源部国家核安全局 (NNSA) 于 2023 年被委托以 9200 万美元建造一枚名为 B61-13 的新型核重力炸弹。抱歉,“重力”并不是指通过扭曲时空连续体起作用的某种酷炫武器。它只是一种描述从飞机上投下而不是搭载在导弹上的炸弹的方式。 B61-13 基本上是早期 B61-7 的一种变体,但配备了更新的安全系统,以防止任何人摆弄装置或未经授权引爆它。 此外,B61-13 是一种可变弹头,这意味着它可以被设定为 10 至 360 千吨当量。这不仅使该武器能够以最小的附带伤害对付普通目标,而且能够对付需要更大威力打击的更大或更坚固的目标。它还使 B61-13 能够取代目前正在制造的较新的 B61-12 弹头以及较旧的 B61-7。这意味着无需增加武器数量即可提高威慑能力。 B61-13 投入使用后将配备一个尾部套件,使其从一枚愚蠢的铁炸弹变成一枚可以自行导航到目标的炸弹,使其更加精确,并使飞机远离令人讨厌的防空系统。 由于B61-13项目由于初始生产时间缩短25%而比计划提前7个月,它将首先由B-2A Lancer轰炸机搭载,然后由B-21 Raider先进隐形轰炸机搭载。 </ps>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9332.htm)
集成健康功能一直是苹果的核心信念之一,这最终成为其营销口号,因为没有其他公司像这家库比蒂诺公司一样成功地将这些附加功能添加到众多产品中。现在,它似乎想更上一层楼,一份新报告称,它正在开发代号为“Mulberry”的 Health 应用程序的改版,它将配备一个经过数据训练的人工智能代理,其准确度足以取代您目前的医疗专业人员。 鉴于该代理的敏感性,据说苹果正在聘请各种专家来开发该应用程序的内容。据称,配备 AI 代理的新健康应用将于明年春季在该公司正式发布 iOS 19.4 时推出。  彭博社的 Mark Gurman 在最新的“Power On”新闻通讯中分享了该公司的计划,,将成为 Health 应用程序一部分的 AI 代理可以复制真正的医生。虽然这是一个夸张的说法,但据说实现这一功能的开发是首席执行官Tim Cook (Tim Cook) 对医疗保健做出巨大贡献的长期愿景。AI 代理本质上将充当健康教练,据说它将在春季更新发布时在 iOS 19.4 中首次亮相。 新的 Health 应用已经积累了必要的用户数据,如果 Apple Watch 投入使用,这些数据将大量可用。这些数据随后将提供给健康教练,后者将提供建议。为了消除或至少减少向用户提供不正确的医疗建议(这通常是 AI 生成内容的情况),Apple 打算聘请医疗专业人士为 Health 应用制作视频。 报道称,为实现这一目标,苹果将聘请睡眠专家、营养师、理疗师、心理健康专家和心脏病专家等多名专业人士。所有这些视频据称都将在位于奥克兰的设施中录制。此外,苹果正在寻找一位“知名医生”来担任这项新服务的“主持人”,这项服务在内部可能被称为 Health+。 跟踪用户所吃的食物也将成为健康应用的一大重点,但苹果在人工智能领域遭遇了一些挫折,这不仅迫使其将Siri 的改版推迟到 2026 年,还不必要地过度炒作这些版本,导致一场此前据说已达到集体诉讼地位的诉讼。由于健康类别的风险更大,任何导致用户结局悲惨的建议都可能对苹果的形象造成毁灭性打击。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9330.htm)
 本期时间轴制作: 天行 故事推进到火焰山,玩家们将面对的是之前未曾想过的景象:重病的爸,消失的妈,假装的妹妹,叛逆的他——这就是牛魔王一家在天命人到来时的情境。这一章里,整个故事逐渐走向收束,背后的故事也逐渐浮出水面。那么,陈彼得老先生献唱的一曲《不由己》,到底说的是什么呢?
一份新报告支持了之前的说法,即搭载 M5 处理器的iPad Pro将于 2025 年下半年发布,并补充说它目前已在测试中。此前有传言称,预计的 M5 iPad Pro 将于2025 年底发布——而且只是一次小幅更新。然而,据彭博社报道,这款下一代 iPad Pro可能会比预期的更早,新的估计只是说它将在 2025 年下半年发布。  报告特别指出,M5 iPad Pro 目前处于所谓的高级测试阶段,即将投入制造和量产。报告还将其描述为后期测试,并表示将有四种型号,代号分别为 J817、J818、J820 和 J821。 目前尚不清楚为什么在命名中跳过了 J819,但很明显这四种变体将是: - 11 英寸 iPad Pro(WiFi 版) - 11 英寸 iPad Pro (Wi-Fi 和蜂窝网络) - 13 英寸 iPad Pro(WiFi 版) - 13 英寸 iPad Pro(Wi-Fi 和蜂窝网络) 据信,M5 iPad Pro 的蜂窝版本不会使用苹果自己的 C1 调制解调器,甚至不会使用预期的 C2等更高型号。这份新报告进一步声称,苹果已经开始研发基于 M6 的 iPad Pro,这些型号将在 2027 年发布时配备苹果调制解调器。 苹果上一次更新 iPad Pro 是在2024 年 5 月,当时它增加了M4处理器、OLED 屏幕和明显更薄的设计。 看来苹果希望更高质量的 OLED 显示屏能够推动升级销售,但这并没有发生。 部分原因可能是,之前 iPad Pro 的一个主要区别在于它有 13 英寸型号。不过,苹果在发布 OLED iPad Pro 的同时,还发布了 13 英寸版iPad Air,这可能会蚕食其销量。 苹果现在还发布了13 英寸 iPad Air 的第二版升级,并配备了M3处理器。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9326.htm)
3月30日11点19分,东航使用国产大飞机C919执飞的MU6339航班降落沈阳桃仙国际机场。**这是东航C919开通的第12条航线,也是第一次飞抵东北地区。**东航C919执飞的上海虹桥—沈阳往返航班号为MU6339/6340,每日一班往返,去程09:10从上海虹桥起飞,11:40抵达沈阳;返程12:55从沈阳起飞,15:40抵达上海虹桥。 截至2025年3月30日,东航C919已执飞上海虹桥—成都天府、上海虹桥—北京大兴、上海虹桥—北京首都、上海虹桥—西安、上海虹桥—广州、北京大兴—西安、上海虹桥—太原、上海虹桥—重庆、上海虹桥—武汉、上海虹桥—香港、上海虹桥—沈阳、西安—广州等12条精品航线,通达10座城市。 **东航已经接收10架C919,累计安全飞行超过2.3万小时,执行商业航班超过9600班、承运旅客突破127万人次。**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330/fe8df20a-91e1-4358-9c17-7f3d10c0762c.jp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9324.htm)
在近日举办的2025年中关村论坛年会上,龙芯3C6000/D 2U双路服务器首度亮相。它采用了**两颗新一代龙芯3C6000/D处理器,基于龙芯中科自研的龙架构指令集,单颗32核心,双路配备共计多达64个物理核心,并支持多线程技术,可提供128个逻辑核心,搭载龙芯7A2000独显桥片。** **这台服务器的核心元器件国产化率达到100%**,可满足通用计算、大型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的计算需求。  龙芯3C6000系列原计划去年第四季度发布,不过目前仍处于样片阶段,**预计今年第二季度完成产品化并正式发布。** 它基于和大家熟悉的龙芯3A6000相同的LA664架构内核,单硅片最多16核心32线程,支持双路、四路、八路直连,也就是单系统最多可以做到128核心256线程。 通过龙链互连技术(Loongson Coherent Link),可以实现片间互联,并成倍降低片间的访问延迟,**双硅片可整合封装为龙芯32核心64线程,四硅片可整合封装为龙芯64核心128线程。** 根据龙芯内部自测的结果,16核32线程的3C6000/S性能可对标至强4314(10nm/16核心32线程/2.4-3.4GHz/24MB/135W),双硅片封装的32核64线程的3D6000(3C6000/D)可对标至强6338(32核心64线程/2.0-3.2GHz/48MB/205W)。  据了解,**龙芯3A6000、龙芯3C6000、龙芯3B6000、龙芯3A5000(DA版)、龙芯3C5000、龙芯3D5000等6款电脑和服务器芯片,已经入围《安全可靠测评结果公告》Ⅱ级认证,龙芯以40%占比成为入选最多的芯片企业。** 目前,龙芯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党政、电信、教育、能源、交通等关键行业和领域。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93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