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晚,英伟达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北京什刹海被众多网友偶遇。据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的照片显示,黄仁勋穿着标志性的皮衣与路人合影、签名。有网友称“(黄仁勋)本人超级友好亲民,(合影)来者不拒!” 当晚,他还与随行人员前往后海的一家酒吧小酌聊天。酒吧驻场歌手收到了黄仁勋的亲笔签名红包,并称,“唱歌都紧张了。”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3930.htm)
<blockquote><p>当大模型能力趋于同质化、算力红利见顶、专有数据壁垒被击穿,AI 创业还靠什么赢?一份“后模型时代”生存指南:推理跃升正在打开唯一非线性增长窗口;预训练退居地基;代理将被商品化,护城河只剩网络效应与业务深度耦合;机器人、编程、教育等领域迎来商业化拐点。最关键的忠告——别再问“模型多强”,而要问“现实多需要”。</p> </blockquote>  进入2025年,AI世界正在发生深层结构性的变化。 红杉资本近期专访了OpenAI前研究主管 Bob McGrew——他曾主导GPT-3、GPT-4以及内部代号为 o1/o3 的推理模型研发,并首次提出“预训练、后训练、推理”三位一体的模型演化框架。 在McGrew看来,通向AGI的底层逻辑已基本锁定:Transformer 架构、规模化预训练、推理能力三者构成技术三支柱。而其中“推理”——这个长期被低估的维度——正成为2025年模型能力突破的主战场。 McGrew坦言,能力边际已经从“堆算力”转向“学思考”;代理服务也将被彻底商品化,未来不再按“人类替代值”定价,而是按“运行所耗计算成本”来标价。在前沿模型日趋同质化的时代,真正的竞争优势,恰恰来自“模型之外”的系统能力、业务集成与数据信任。 这是一场从技术路线到商业定价、从能力飞跃到落地护城河的全景思考。 ## 01 推理是2025年最关键的能力突破口 “如果你看之间的能力差距,你会发现最大的区别是——o1不会使用工具,而o3可以把工具调用纳入思维链。这种能力的提升,在训练阶段其实早就知道是必须的,但实现它,花了我们六个月。” 在McGrew看来,推理是一种“新基础能力”,它不是对已有模型的微调优化,而是一种质变:模型不再只是生成答案,而是能在生成过程中进行任务分解、中间验证、条件性判断与工具协同。 推理的核心,不是更多的数据或者参数,而是更接近人类“先思考、再回答”的认知结构。 GPT-3的结构中并不具备草稿本或逻辑链,它只是模拟了过去人类的最终答案。而推理让模型拥有了中间过程的建构能力,这不仅是技术能力的拓展,更是模型思维范式的转变。 为什么是现在?McGrew给出的答案是:能力边际正在迁移。 过去几年预训练带来的能力增长明显,如今,随着计算资源瓶颈趋紧、数据重复度上升、模型规模放缓,推理成为唯一还能实现非线性跃升的“自由变量”。而这也是OpenAI、Anthropic、DeepSeek等实验室此刻集中投入的方向。 ## 02 预训练并未失效,但其角色已发生根本性变化 <blockquote><p>“预训练仍然是必须的,它是结构优化和上下文能力提升的基础。但智能增长和算力的对数关系意味着,收益已经开始递减。你需要花数月时间霸占整个数据中心,才能训练出一个差异不大的模型。”</p></blockquote> McGrew指出,预训练从模型能力的“主引擎”转向了支撑系统结构优化的“幕后地基”。一方面,预训练不再带来显著的通用能力提升;另一方面,结构性优化(如上下文窗口拓展、注意力机制重构、多模态融合)仍需以完整预训练过程来支持。 因此,2025年之后的预训练将更少是能力竞速,而更多是一种面向架构演化的基础性工程。例如,如果你希望提升推理效率或增加token记忆长度,你需要在架构层面做出改动,再围绕这个新架构重新进行预训练。这是一项代价高昂但不可避免的任务。 <blockquote><p>“能力真正的杠杆点已从‘更大’转向‘更聪明’。”</p></blockquote> ## 03 代理将被商品化,不能按人类价值定价 <blockquote><p>“你不能认为一个AI律师就值人类律师的钱。律师贵,是因为人类律师的时间稀缺;AI律师一旦出现,就是无限供应,边际成本趋近于零。”</p></blockquote> McGrew强调,AI代理的基本经济学逻辑与人类服务本质不同。人类收费是基于时间、稀缺性、不可复制性;而AI代理具备近乎无限的复制能力,它的价格最终必然逼近“运行它所消耗的计算成本”。 他将其称为 “计算单位定价”逻辑。这意味着,AI代理不会因为“完成的是人类高价值任务”而能索取高价。任何以此为基础的商业模式,都会因供给激增而失效。 <blockquote><p>“你的AI代理初创项目,也许能先跑出来,但别人只要调用相同的前沿模型,就能复制你的产品。长期来看,你的利润空间将被压缩到底层算力的边际溢价。”</p></blockquote> 所以,初创公司的护城河,不可能来自“模型能力”,只能来自: - 网络效应(如ChatGPT用户粘性) - 品牌心智占位(如Perplexity的认知定位) - 分销路径与数据闭环 - 企业流程的高集成度 ## 模型层竞争趋同,初创机会在“系统层”而非“能力层” 当模型能力逐渐“同质化”,McGrew认为,初创公司不应再盯着“做出更强模型”,而应转向围绕模型构建系统性应用结构。 以Palantir AIP和Distyl为例,他们并不训练模型,而是通过: - 系统性接入企业业务流程 - 自动化提取上下文信息 - 标准化输入、优化输出结构 - 在端到端流程中构建高粘性、高依赖度的决策链 这些系统不是“更聪明”,而是“更贴近业务流动性”,也因此具备现实可用性与防御性。对此,McGrew总结为: “大型实验室不会为一个中型企业的业务问题训练一个新模型,但你可以为这类问题构建一个稳定、通用的任务接口和交付系统。” ## 05 机器人进入产业转折点,语言+视觉+模型共振让通用任务执行成为现实 回忆2016年McGrew自己做机器人跳棋项目,他承认:“很酷,但完全无法商业化。” 今天不同了。 <blockquote><p>“我们不再需要教机器人每一步,而是用语言描述任务,用视觉模型理解环境,然后由通用模型规划执行。这种范式上的变化,使机器人从原型走向现实。”</p></blockquote> 他尤其提到Physical Intelligence这类公司,能在几个月内解决“折衣服、装箱”等多步骤操作任务,这是传统机器人研发可能需要3年完成的挑战。 关键转变在于: - 语言接口:不再硬编码任务逻辑,而是自然语言调用; - 视觉模型:借助强大的感知能力理解环境变化; - 模型迁移能力:从过去任务中快速学习,完成组合型推理与执行; - 这意味着机器人已不再是“远期革命”,而是现阶段最接近商业爆发的AI子方向之一。 ## 06 专有数据的价值正在下降,AI能重建你花年积月累的内容 McGrew的判断异常冷静: “许多所谓的专有数据,其实只是过去人工劳动的痕迹——访谈、调研、研究报告。AI今天已经可以直接生成这些。” 他指出,AI模型具备了“重新发明劳动成果”的能力——即便没有原始数据,它也能通过生成、对话、归纳等方式重构结果。因此,那些靠人力一点一点堆出的专有数据壁垒,正在被击穿。 唯一仍有价值的,是以下两类: - 客户授权的数据:如银行、财务顾问手中掌握的客户目标、风险偏好等 - 实时上下文闭环数据:如端上行为、隐式决策偏好,AI无法从公共数据中还原 这意味着,数据的壁垒从“积累多少”转向“能否获得授权与信任”。 ## 07 AI+编程:人机协作成为长期常态,自动化不代表“替代” McGrew明确指出,编程领域正在快速“过临界点”: 自动生成函数、重构模块、迁移代码成为代理式AI的擅长项; 人类程序员更多负责设计结构、理解上下游依赖、制定高层架构。 “你可以让AI从COBOL翻译到Python,但你不能让它理解‘为什么当时这个系统这么设计’。” 他说,现在许多AI原型做出来都“能用”,但代码质量不稳定、可维护性低,无法进入真实生产环境。最终的落点不是全自动,而是“人类做架构,AI做实现”。 因此,AI对编程的改变更像是“带了一个聪明又听话的初级工程师”,而不是“完全不用写代码”。 ## 08 教育的关键是训练“问题提出者”,不是培养答案记忆者 谈到下一代如何适应AI时代,McGrew强调的不是编程能力,而是好奇心与行动力的结合。 “你要相信自己能做事,然后知道用工具把事做出来。” 他分享了8岁儿子用ChatGPT设计家用提醒系统的故事——从零了解电路板、询问器件、购买零件、组装线路、调试代码,全程靠AI辅助完成。这不是投机取巧,而是把AI当作一套“行动放大器”。 “如果你愿意提出问题,那说明你已经准备好学会它了。AI能在你准备好那一刻,把所有知识送到你面前。” 这是一种“反学校式”的学习方式,也许会重塑整整一代人的知识观与动机模型。 ## 09 结语:技术路线已经明确,变数在于谁能落地做出“可持续系统” McGrew回忆2020年GPT-3完成训练时的场景:OpenAI会议室内,几位核心成员都意识到——技术路线已清晰,接下来是如何落地、如何将思维能力转为系统执行能力。 从2020到2025,正如他所说: <blockquote><p>“Transformer、预训练、推理——这三件事就是AGI的三条腿。2035年我们回望,很可能依然是它们支撑着一切。”</p></blockquote> 在这个结构日趋稳定、能力门槛不断抬升的时代,创业者唯一能做的,就是找到那个别人不愿做、实验室不擅长做、但现实世界急需解决的问题,并用系统性方式把它变成一门生意。 McGrew的这句话,也许是对初创者最冷静但最清晰的忠告: <blockquote><p>“你不能只关注模型能做什么,更要关注现实需要它做什么。”</p></blockquote>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乌鸦智能说】,微信公众号:【乌鸦智能说】,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我们非常荣幸在《超人》上映之前有机会对制片人皮特·萨夫兰、导演詹姆斯·古恩进行专访,席间聊到了拍摄的幕后故事以及尚未实现的企划,一起来看看吧!
7月17日,据阿里资产官方平台显示,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哪吒汽车母公司)正式开启重整意向投资人预招募通道。招募时间为2025年07月10日-2025年09月08日,有意向的战略投资者可通过阿里资产平台提交预报名材料。 目前,平台显示已有14名意向人提交意向。 6月30日,哪吒汽车母公司(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管理人发布《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意向投资人预招募公告》,宣布面向社会预招募意向投资人。参与报名的意向投资人需提供包括但不限于投资计划预案、复工复产方案、职工安置方案、重整后企业运营方案等在内的投资方案。 根据管理人披露,哪吒汽车2024年11月开始停产,目前产线设备运转正常,具有恢复生产的一定优势。“合众新能源系仍然保留包括管理团队与核心技术人员在内的400余名员工,具备继续生产经营的条件,在外部条件具备时能够迅速恢复生产,且能有效维护原有的市场资源、行业地位和竞争优势。”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3928.htm)
在今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官方透露,**我国5G基站总数达455万个,用户普及率超79%,工信部将加速推进5G-A部署和6G技术研发。**据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谢存介绍,截至6月底,我国5G基站总数达455万个,5G移动电话用户达11.18亿户,用户普及率超79%。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8/1b7bb3eeac5c4b8c819b490c1e81bc8f.jpg) 在5G、6G发展方面,下一步将持续提升5G覆盖深度与广度,加快推进5G-A部署,深入推进“信号升格”专项行动。 此外还将加快推进6G技术研发,前瞻布局和培育面向6G的应用产业生态。 此前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宇红曾提到,**目前业内普遍认为6G通信能力将达到5G的10倍以上,2030年左右就可以实现6G商用。**我国6G推进组组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去年就表示,我们已经对相关的无线和网络技术进行了测试,**包括感知和通信的融合,AI和通信,以及天地一体的融合技术。** 对于未来6G的设想,希望是能超越传统的通信,实现包括感知、数据、AI、计算在内的一个融合性网络。 目前,包括我国在内,欧洲、美国、日本、韩国和印度的3GPP标准伙伴都正在共同研制6G标准。 **预计会在2025—2027年完成6G的技术标准研究,2029年3月份完成第一个版本的技术规范。**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3926.htm)
近日,**新一代海光C86处理器移动工作站及工作站首发亮相**,联想开天、紫光计算机、软通华方(清华同方)、中兴等十余家主流厂商共同推出数十款C86终端新品,全面覆盖办公、科研、工程、设计等多场景需求,标志着国产终端从关键行业替代向全行业场景替代突围。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8/7562604a6b86420fb00cde121ac8ce63.png) 从紫光计算机官方获悉,**紫光发布了基于海光C86新一代处理器的UltiStation 800H高性能工作站。相较上一代单核性能提升43%,多核性能提升68%,复杂任务处理性能实现大幅跃升。**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8/36c6a2e7b5284d889b6b9a8aebaf0344.png) 另外,在安全层面,该处理器全面采用C86处理器安全计算架构(CSCA),集成了安全密钥、安全处理器、安全启动、安全存储、密钥管理及使用、动态度量保护、内存加密、机密计算、密码计算、可信计算标准支持、芯片安全防护等 11 项安全技术。 UltiStation 800H主板配备4个DDR5 UDIMM内存插槽,**最高标配双通道128GB DDR5-5600高速内存;支持2个M.2 NVMe固态硬盘,其中1个最高支持PCIe 5.0,标配最大单盘容量2TB;标配4个SATA接口,最多支持4个机械硬盘扩展,标配最大单盘容量16TB,支持选配硬盘前置热插拔套件。** 此外,UltiStation 800H还全方位加强了图像处理、AI加速等专业化场景性能适配,支持摩尔线程国产专业级显卡,提供国内领先的图形计算能力,同时兼容主流应用,保障客户业务平稳过渡;支持高性能独立NPU算力卡,满足本地高效AI训练、推理的需求。 **拓展接口方面,UltiStation 800H整机标配10个USB接口(含1个前置USB-C接口,支持5V/3A关机充电);标配2个PCIe x16插槽,其中一个支持PCIe 5.0;标配千兆自适应网口,无线网络最高可选WiFi-6;支持并口、多串口、多网口等。** 此外,**UltiStation 800H还支持中文BIOS界面**、**端口管控、智能USB接口管理、硬盘密码、硬盘数据安全擦除等功能。** UltiStation 800H的产品负责人表示,随着终端替代愈发深入,国产化进程由政策导向转变为市场导向,各行业终端产品应用进入全场景攻坚阶段。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8/7e88c087232e4630bff8f0e04be18548.png) 凭借C86处理器良好的应用兼容性,**该机型天然适配主流软件生态,迁移部署无需牺牲效率和性能,可支持各类CAx工程软件、EDA、BIM、3D等专业工具场景需求**,充分保障终端产品应用能力。 UltiStation 800H高性能工作站将于近期上市。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8/809e36074cbd4ad58de38920068ad8ab.pn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3924.htm)
目前,半导体行业仅有三星和台积电两家公司正在积极推进 2 纳米技术晶圆的量产,但第三家公司也在努力缩小差距,尽管它将比竞争对手落后整整一年。据报道,日本 Rapidus 公司已开始试生产 200 片 2 纳米 GAA 晶圆,最新消息称该公司已建成一座工厂。 值得庆幸的是,该公司的进展不会受到美国出口管制的阻碍,这意味着 Rapidus 很可能能够获得量产 2 纳米 GAA 晶圆所需的最先进设备。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5/0131/2774f5083e248ea.jpg) Rapidus 是日本首批安装先进 EUV 机器以量产 2nm 及以下晶圆的公司之一,该公司希望成为该地区半导体制造业的领先者,并且由于采用了完整的单晶圆前端处理技术,它可以对单个单元进行调整,并将这些属性应用于其余单元,从而节省数百万美元的成本。 得益于这种方法,单晶圆前端处理可以捕获更多数据,从而训练人工智能模型并改进生产,从而提高良率。 令人瞩目的是,Rapidus 在短短几年内就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它于 2023 年 9 月在先进半导体制造领域站稳脚跟,2024 年洁净室竣工,并于 2025 年 6 月安装了 200 台全球最先进的晶圆生产设备。 Rapidus 还在开发与其 IIM-1 代工厂的 2nm 工艺兼容的工艺开发套件,该套件将于 2026 年第一季度向客户推出。这些客户几乎可以立即开始制作自己的原型设计,Rapidus 预计将于 2027 年开始量产。 与三星和台积电相比,这家日本公司进入这一领域稍晚,但考虑到目前只有三家公司专注于 2nm 制造,Rapidus 基本上已经跻身精英俱乐部。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3922.htm)
本次监测周期内,乐高、变形金刚和迪士尼分别以1.74、1.57和1.45的综合热度位列榜单前三名。  图源:世研大消费指数 ## **技术场景化与IP本土化双轨并进,积木品类分层覆盖全龄段需求** 从品牌分布来看,本月积木品类竞争集中体现为技术场景化与IP本土化双轨并进。技术层面,头部品牌通过差异化系统构建护城河:乐高以"兼容性系统+跨媒介叙事"强化生态壁垒,其成人机械组如兰博基尼模型,凭借精密零件满足收藏解压需求;布鲁可则聚焦低龄技术创新,以"多颗粒高动感结构"适配儿童手部发育,通过STEM认证解决家长对安全益智的刚需;森宝借航天日热点推出"空间站"拼搭套装,以模块化设计降低航天知识体验门槛。 IP争夺更呈现战略分野——乐高结合上海乐园暑期预热深化本土化运营,依托国际IP溢价锚定高净值客群;布鲁可凭奥特曼盲盒单月销量破百万件,同步启动研学基地实现IP场景下沉,以39-399元价格带渗透二三线市场;森宝积木则以"国潮"破局,故宫、山东舰等文化精准承接Z世代文化自信红利,形成与国际IP的错位竞争。三者共同揭示行业趋势:技术迭代从拼搭体验延伸至教育场景开发,IP战略则分化出国际品牌本土化与国牌国潮化的双线博弈,最终通过价格带分层如千元收藏级/百元普惠型,实现对全龄段用户需求的覆盖。 ## **室内外双场景驱动技术革新,早教益智“硬件+内容+数据”生态成型** 儿童益智早教品牌的核心竞争力集中体现为科技深化场景、需求精准分层。技术赋能方面,弥鹿推出"AI双语启蒙画板",实现绘画作品实景化互动。场景创新呈现双路径——室内教育场景以弥鹿的"开放性玩具",如大块拼图,降低低龄操作门槛,突出艺术创作核心;户外探索场景则借春季需求爆发,纽奇"儿童昆虫观察盒"以强供应链支撑50元低价普惠策略;童年无限"考古挖掘套装"依托科教IP内容增强体验深度。 这些品牌反映出行业趋势:科技应用从单纯功能叠加转向解决具体场景痛点,如特殊教育、户外教学,覆盖多元用户群体,最终以"硬件+内容+数据"三位一体模式重构早教价值链条。 ## **榜单说明** 世研消费指南针系列指数报告是由世研指数独家研发的消费指数评价系统。本系列包括《品牌消费热门指数榜》、《行业消费热力指数榜》、《产品消费热浪指数榜》、《消费热门事件榜》等主要榜单,以及对应范围的延伸性榜单报告。旨在通过指数评价的方式,客观、真实地呈现消费世界的趋势特点,帮助行业与品牌主持续追踪消费市场趋势、为企业经营提供参考,提升商业综合竞争力。 世研消费指南针系列指数榜单持续监测行业如下: 3C数码、鞋服配饰、食品生鲜、家用电器、运动户外、美妆清洁、母婴用品、家居家装、汽车消费、玩模乐器、宠物用品,医疗健康共计12大行业。  图源:世研大消费指数 **免责声明** 本榜单由世研指数独家编制,榜单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任何具体的投资建议或决策依据。 榜单数据计算结合主流平台公开数据与值得买科技旗下世研大消费平台数据沉淀,我们已采取合理措施,以尽量确保所提供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但无法排除数据本身的局限性导致部分误差或偏差。此外,本报告中的部分数据未经独立第三方审计机构的正式审计,因此可能存在未被识别的错误或遗漏。特别提醒,市场情况随时可能发生改变,因此报告中的预测、分析和结论可能与实际情况有所不同。 报告中提到的任何第三方名称、品牌或产品仅供说明之用,并不构成对其的认可或推荐。任何对这些第三方的提及不应被视为任何形式的背书或推荐。报告的版权属于值得买科技集团和世研指数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分发。对于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值得买科技集团与世研指数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让 iPhone 一键支持 LDAC 的无线尾巴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https://www.ifanr.com) |[原文链接](https://www.ifanr.com/1631311) ·[查看评论](https://www.ifanr.com/1631311#comments) ·[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ifanr)
日前,希捷发布了全球最大的机械硬盘,酷狼Pro 30TB,也是首款采用HAMR热辅助磁记录技术的消费级硬盘,无论容量还是性能都是一等一的。现在,**该硬盘已经上架开卖,定价7699元,着实不便宜。** 此前发布的酷狼Pro系列,**24TB 5999元、22TB 4999元、20TB 4499元、18TB 3999元、16TB 3289元、12TB 2769元。** 不过,同时发布的28TB容量版本暂未上架。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8/48190c93bd6e442c865570b143f97219.png) 希捷酷狼Pro 30TB采用**CMR传统磁记录(非叠瓦盘),单碟容量3TB**,10碟充氦封装,缓存容量512MB,转速7200PRM,最大持续数据传输率275MB/s,平均闲置功耗6.8W,平均运行功耗8.3W。 支持AgileArray NAS优化,内置旋转振动(RV)传感器,额定工作负载550TB/年,平均故障间隔时间250万小时。 提供5年质保,包含3年一次免费数据恢复服务,恢复率高达95%。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8/9f3723adc27144fa85a37dc7e2718445.png)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8/17d61daf3b0748d2be1ff59b1e73def7.pn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3920.htm)
近日,英伟达CEO黄仁勋再一次开启了中国之行,所到之处受到热烈追捧,人气爆棚。这不,又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了“偶遇”黄仁勋的贴文。一位自称是兼职驻唱的歌手表示:**兼职驻唱偶遇英伟达老总!拿到了黄仁勋的红包,哈哈哈,也是有幸跟世界首富级别的人合影了,沾沾财气~**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8/7e4e2965b9b84ba5954df6767e39c248.png)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8/2ca703e9e2cb4bdfb0df8d08d8274715.jpg) 该驻唱歌手在评论区补充道:“**我在这兼职驻唱,他跟一堆人过来听歌。**” 当被其他网友好奇问到红包的具体数额时,他回应表示,“**秘密,只能说,不是美金。**”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8/737926cac724408abebc58c434ddd26b.png)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8/03ae82e0135c4146a5c0fe1c38934bdc.png) 无独有偶的是,一位自称歌手的网友也表示:**皮衣教主居然来看我唱歌了**! 除此之外,还有网友发帖称:**和黄仁勋一起在酒吧同桌小酌,并表示黄老板的酒真心不错。** 需要补充的是,据媒体报道,今年1月15日,黄仁勋出席在深圳分公司的年会时,发了数额1万和2万5的红包各十多个,最高奖4万红包发出5个。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8/0222094b8b2a4a3f89a4f8b282c76ef6.png)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8/57c8d53bcf204d989c146dddcf77af2d.pn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3916.htm)
 【录音笔】是GPASS推出的一档全新会员专享节目,内容来自机核办公室日程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短小记录,每期时长十几分钟左右(大概吧)。内容也许是一些不成体统的碎碎念,也许是一些突然发疯的暴言,还有可能是哪个缺德的把办公室里真实的日常对话(dui ma)偷偷录了下来,总之就连我们自己现在也不知道每期会有哪些人参与,会录些什么。
文|胡香赟 编辑|海若镜 “直到上周五开董事会时,礼新医药BD的两款药物都在正常推进研发,跨国药企很重视。”7月17日的并购说明会上,中国生物制药(01177.HK,下称“中生制药”)董事会主席谢其润回应了市场对礼新医药的产品可能被退货的传闻。 就在3天前,中生制药宣布,以9.5亿美元对价(约合68亿人民币)100%收购本土创新药公司礼新医药。收购完成后,礼新医药团队将集体加入中国生物制药,并“给予相应激励”。 礼新医药是时下的明星创新药公司,2019年创立以来,基本保持着一年融一轮的速度,背后不光有泰格医药、启明创投、清松资本、上海生物医药基金等投资方,还拥有总价超40亿美元的BD交易,光是和阿斯利康、默沙东的BD首付款及近期里程碑就有10亿美元之多。 这样的创新药资产,中生制药为何能不到10亿美元的价格拿下?外界一时间浮想联翩,传言默沙东可能要“退货”,礼新医药的管线价值其实不高。 直到17日的说明会上,买卖双方的一把手同时站出来否认称,这是项“意愿强烈、双向奔赴”的交易,从谈判到完成只用了2个月。谢其润还表示,从尽调结果来看,对收到默沙东的第二笔款项“非常有信心,就将在近期发生”。 ## **高性价比,拿下创新药黑马** 说明会上,谢其润笑称自己与礼新医药创始人秦莹在去年时相识,两人是朋友、战友,每次见面都能“畅聊梦想”。 也正是这一年底,中生制药和礼新医药披露了首次合作:作为后者C1轮融资的领投方,中生制药以1.42亿人民币拿下礼新医药4.91%的股权,并就其核心的靶向CCR8单抗等多个管线达成合作。 那时,并购的话题就以开玩笑的形式被多次提起。到了今年,创新药市场回温,双方也在有了一定合作基础之后,开始正式推进并购。 从结果上来看,这场并购堪称高性价比,买方称:“所有利益方都很满意”。 站在中国生物的角度,尽管对价是9.5亿美元,但剔除掉礼新医药账上的4.5亿美元现金及等价物,交易净价只要5亿美元。而且在中生制药的计算中,这还要再减去总计3亿多的交割前运营支出和默沙东的第一笔里程碑付款,相当于中生制药最多只花费2亿美元,就完全控股了礼新医药。 对于礼新医药背后的投资机构来说,通过并购实现退出,也是不错的选择。按照去年10月的C1轮融计算,礼新医药当时的估值约为29亿人民币,如今仅过去不到10月就以68亿人民币价格卖出,最新一轮投资机构的回报率也会超过100%。早期以更低估值进入的老股东,收益可能更高。 那么,卖方礼新医药亏了吗?也并非如此。 此前,礼新医药是一家颇为低调的创新药企业,很少对外发声。秦莹曾师从上海瑞金医院内科血液研究所的王振义院士,进入产业界后先后任职于葛兰素史克、赛胜医药等企业,从业经验近30年。 目前,礼新医药主要从事大分子创新药研发,ADC和双抗技术平台均已搭建成熟,与阿斯利康、默沙东的BD交易就是最好的验证:2023年,礼新医药以5500万美元近期付款、5.45亿美元总价将抗GPRC5D ADC药物LM-305授权给阿斯利康;2024年11月,公司又以8.88亿美元首付款及技术转移里程碑、24亿美元总价把PD-1/VEGF双抗LM-299卖给了默沙东。 截至目前,礼新医药也是唯一同时就ADC和PD-1/VEGF双抗两类热门产品与跨国药企达成BD合作的中国创新药企。 但硬币的另一面,和所有本土创新药企一样,随着产品管线陆续推进,临床开发能力是绕不过的门槛。**成立5年多来,礼新医药团队至今也只有58人,临床团队占比约一半,但已有8个自研创新药管线进入临床。** 其中,光是核心的CCR8单抗LM-108和CLDN18.2靶点的ADC药物LM-302就同时开了8个临床,不仅包括两个大3期,大部分还都是联合用药。而且,两个产品预期都要在未来2-3年内推上市。  礼新医药临床阶段管线开发进展 推进这样量级的临床试验,需要巨额资金和充足人力,行业内处于此阶段的创新药上市公司,动辄融资数十亿人民币。也就是说,凭借礼新医药现有的人员规模和资金储备,再独自做下去,压力十分沉重。 秦莹也坦言,礼新医药能有今天的速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CRO。另外,从一开始,公司就没打算独立做商业化,所以一直在寻找潜在的合作方。 但在当前的行情下,虽然并购路径经常被提起,但中国创新药企的大并购时代还远远没有到来。找跨国药企买方,意味着巨大的整合成本和团队磨合过程;看向本土企业,能“一次性掏出2亿美元以上资金做Biotech并购”,且具备强大临床、商业化实力的综合性企业少之又少。 换言之,哪怕是像礼新医药这样的创新药“黑马”,当下的选择权也并不多。 “加入中生制药不是突然的决定,经过深度考察后,这是最好的选择。”秦莹表示。 ## **中生制药的创新布局将走向何方?** 中生制药背后的是实控方是泰国著名华商谢氏家族,外界对其最熟知的动作大概是2020年底入股新冠疫苗厂商科兴中维。如今,在谢其润、谢承润姐弟两位“谢氏家族”第四代的执掌下,中生制药这家老牌传统药企也在慢慢推进自己的“创新转型”进程。 今年6月,中生制药曾公告表示,创新产品的收入占比已从2018年的16%提高至2024年的42%,到2025年和2027年,这一数字将分别增至50%和60%。且未来3年,将按照“自研+BD”的路径,每年上市5款创新产品。此外,中生制药2024年的研发投入达54.9亿元,其中创新药研发投入占比接近80%。 从具体方式来看,一方面,中生制药在逐步剥离传统业务,如通过出售商业流通和仿制药板块子公司部分股权的形式,累计已获得超20亿元的收益;另一面,则是通过BD、并购加速创新产品的研发。 如果从中生制药现有的产品布局上来看,据2024年年报,公司在肿瘤领域拥有36个候选药物处于临床及以上开发阶段,其中进入上市申请的有3个,处在3期/注册临床阶段的有8个;技术布局上,相较于小分子,公司在大分子药物上的优势更为明显。  中国生物制药技术平台示意 礼新医药的技术平台和产品并入后,无疑将进一步加强中生制药在这一领域的研发实力。按照当前进展,最受期待的就是收购前就达成合作的CCR8单抗LM-108。 这是一种表达于肿瘤浸润调节性T细胞表面的趋化因子受体,目前,全球布局该靶点的企业虽也有数十家之多,如BMS、艾伯维、百济神州等国内外企业均有布局,但还没有产品获批,已经披露数据的更是少数。全球范围内,LM-108的进展都处在前列,已取得2项突破性治疗品种认定,预计在2028年上市。 秦莹在介绍其临床数据时提到,在实体瘤、胃癌、胰腺癌的治疗中,LM-108都展现出了优于标准治疗效果的潜力。以晚期实体瘤为例,LM-108联合PD-1治疗后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8.1个月,而标准治疗仅为3个月。 除了已进入临床的产品之外,双方也将加速针对更早期阶段产品的研发。中生制药方面称,礼新医药的管线将成为公司“未来重要的早期研发资产”,预计未来1-2年内将有多个项目进入临床。 “今年,中生制药的市值已经翻倍。希望在礼新医药的加持下,尽快重返巅峰,即刻起飞。”谢其润表示。
 夺目青春×重重谜团×超自然现象交织,RPG游戏的里程碑。女神异闻录系列极受欢迎的作品终于迎来重制,《女神异闻录4 Revival》Steam页面现已公开。  # 在日本乡下小镇度过无可替代的一年 你将作为故事的主角暂住到日本的乡下小镇稻羽市,在这里开始一段高中生活。在这里,你将与充满个性的同伴们相遇,度过无可替代的一年时光。学习和社团活动两不误,还能恋爱和兼职。可以自由选择要做的事,无论是自我提升,还是外出游玩放松身心,一切都由你决定。  # 追查小镇上接连发生的凶杀案和深夜电视之谜 雾天清晨出现的倒吊尸体,接连发生的离奇杀人案……镇上流传着关于深夜电视的传闻——“雨天的深夜0点,在切断电源后的电视屏幕上能看到命中注定之人”。在追查案件的过程中,主角等人发现了电视中的广阔异世界。而在那里觉醒的力量,正是揭开“真相”的关键——心灵的力量“人格面具”。  # 使用人格面具能力攻略充满危险的异世界 本作中玩家将通过回合制指令战斗与异世界中遍布的“暗影”战斗。攻击敌人的弱点使其倒地后,便可与同伴们一起发动威力强大的“总攻击”。敌人的弱点不尽相同,因此如何搭配人格面具和技能非常重要。通过培育和收集人格面具,找到适合自己的战斗方式吧。  # 令人想要奔跑探索的场景与充满魅力的角色们 晴朗的天空、被夕阳染红的河堤、下雨天湿漉漉的路面……稻羽市那令人怀念的风景焕然一新,正等待你的到来。 与小镇居民们的互动也将更加丰富多彩,沉浸感将进一步提升。有时,也会在交流中萌生“情谊”。你与他人结下的“情谊”必将化为你的“力量”。 
新浪科技讯 7月18日下午消息,新加坡云海肴就字节跳动员工中毒事件发布致歉信称:“我们怀着最深切的歉意,向所有受影响的消费者及社会公众郑重道歉,经公司内部调查,我们深刻认识到,此次事件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管理的严重失职。” 据悉,此次事件源于新业务风险管控失职:在North Point City(纳福城)分店首次试点“公司团餐“新业务时,云海肴未能提前充分评估新业务的风险。经事后自查,当日供餐量已超出门店单餐最大加工能力,为事件发生埋下了重大隐患。 据悉,案件下判后,云海肴已永久关停“公司团餐”的服务,也关闭了纳福城分店。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3914.htm)
**近日在福建厦门开往武汉的高铁上,多名大妈在车厢内跳舞并大声喧哗。**其他乘客反映,列车员多次劝阻无果,严重影响乘车环境,对此,**12306工作人员表示,乘客若遇到此类情况,可以先向列车员求助,若多次劝阻无效,可联系乘警或报警处理。**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8/f02c3559df7a45b6a3ce6e1a62cdca49.png) **为减少类似纠纷,铁路部门近年推出的静音车厢服务正逐步扩大覆盖范围。**旅客可通过12306APP购票时选择带有黄色“静”字标识的车次,勾选“优先分配静音车厢”选项即可。该车厢实行严格静音管理:电子设备需静音或佩戴耳机,禁止交谈,外放声音接打电话需离开车厢,携儿童旅客需确保孩子保持安静。 工作人员会通过降低广播音量(正常音量30%-40%)、提供到站提醒服务、取消餐车叫卖等方式维护安静环境。 违规者经多次劝阻无效后,可能被强制调离车厢,甚至面临购票限制。**此外,车厢内配备眼罩、耳机等静音辅助用品,显著位置均设有静音标识强化提示。**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8/d2d9242392f44451a21b9d0a4a3de873.pn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3908.htm)
虽然法拉第来来FF 91统共也没卖出多少,但这并不要影响贾跃亭继续发新车。**就在今日,法拉第未来第二品牌FX的SuperOne全球首秀**,据介绍,该车定位全球首款E-AI MPV,采用纯电和擦混两种动力。   然而不少前往吃瓜的中国网友看到这台车的一瞬间感觉似曾眼熟,仔细一看,这不国内长城魏牌的高山MPV吗? 实际上也正是如此,在FF的官网上,赫然出现了“**高山9全系标配智能电四驱系统,搭载前后双电机与毫秒级扭矩分配技术.....**.”的宣传语。 只能说确实是草台班子,**FF网站维护人员复制粘贴相关介绍内容的时候,忘记把最重要的信息给删除,这样直接证明所谓的SuperOne就是一台不折不扣的中国车**。 贾跃亭只需要给它格栅添块屏,就能堂而皇之地发布,并用来讲故事吸引投资者,最关键的是还能成功,属实魔幻。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3906.htm)
7月17日,Faraday Future(法拉第未来,简称FF)的第二品牌Faraday X(简称FX)首款车型——FX Super One正式亮相,同步开启了C端预订,**订金为100美元(约合人民币718元)。****这款车定位为纯电动中大型MPV,提供四座GOAT版、六座版和七座版,目标是在2025年底实现首辆车下线。**  **从外观上看,FX Super One的设计非常超前,前脸采用了大尺寸的前格栅设计。** **而且这个前格栅是一个整体式屏幕,FX品牌将其称为“AI具身智能生命体”。** 车顶还配备了激光雷达,科技感十足。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8/ddb45494-6ffd-4763-b4af-9fce85022579.png) 车尾部分,FX Super One配备了贯穿式尾灯组,并在车身两侧提供了竖向布置的LED灯组,整体造型非常时尚。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8/a941bc4a-4b4a-44b9-95b8-10232d2dd49c.png) 车内部分,FX Super One同样充满了科技感。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8/e61659a1-031f-4eb9-9efa-1a2c209e246d.png) **四座GOAT版的后排座椅看起来非常豪华,车内配备了零重力座椅、EAI OS座舱、全温区冰箱、全场景感知智驾配置EAI Driving系统等。** FX品牌表示,FX Super One可选纯电和增程动力系统,全系标配电动四驱。 作为FX品牌的首款产品,FX Super One被定义为“First Class AI-MPV”,也就是“头等舱人工智能MPV”。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8/7a059de9-48e8-4c5f-a9a5-c5e91c1d8eab.png) **从今年1月FX品牌的官方直播中透露的信息来看,FX Super One目前已经开启了产品测试和供应商招标等生产准备工作,并计划在2025年底实现首辆车下线。** 截至7月14日,FX官方公布的FX Super One B端付费预订单总量已经达到了4100辆。 在品牌层面,FX的目标是成为人工智能电动车(AI EV)市场的“丰田”。 相比FF品牌,FX将面向更广泛的大众市场,预计覆盖2万至8万美元的售价区间。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3904.htm)
Pilipala 是一款第三方的 B站客户端,支持 Android 与 iOS,前两日开发者在其频道中发布了这样一条消息: 具体内容是这样的: 青小蛙赶紧查了一下,没介绍过 Pilipala(GitH
扎克伯格哐哐哐挖人,现在算是大概清楚了。就在Meta内部一系列组织调整后,全新的架构正在初步浮出水面。不过不看不知道,一看真是哪里见过……都知道小扎用人均上亿美元薪酬包组队“超级智能实验室”,不过最新消息是内部围绕这个实验室,已经整合出了3400多人的新组织。 这个新组织的头号负责人是Alexandr Wang (亚历山大·王),title是首席人工智能官(CAIO),副手是前GitHub首席执行官Nat Friedman,主要分管AI产品和应用。 这个调整之后,AI三巨头之一的图灵奖得主Yann LeCun,都转向97年MIT本科辍学的亚历山大汇报了。 不过这确实不是重点,重点是这3400多人都被如何重新分工。 据说总共有4组: 头部是AGI基础研究团队,大部分亿元先生女士都在这里。 然后是AI产品团队,主打一个Meta AI助手。 还有基础AI实验室,依然由LeCun带队。 最后还有一个新的小团队,瞄准Llama 5研发。 这这这,不就是扎克伯格这几年朝思暮想、咬牙切齿的字节跳动的AI架构吗?  吴永辉领导的Seed,搞最前沿的AGI研究。也有基础模型技术和架构。 然后产品团队在AI基台上应用和打造产品。 唯一不同的是Meta还有一个新团队搞Llama 5,因为亚历山大在开源和闭源这件事上正在动摇小扎,所以可能会搞出两条腿走路—— 最先进的大模型要闭源,不那么先进的才开源。 嗯,符合Alexandr Wang这个人一贯的精致利己性格。 Meta的新AI组织架构 据The Information的最新爆料,Meta的AI变革是内外并举的。 外部都看到了,哐哐哐挖角OpenAI、苹果和Google,上亿美元薪酬包的天价姿态搅得硅谷人心惶惶。 然后这些天价人才,组成了一个名叫“超级智能实验室”的组织。小扎承诺,这个实验室追求的目标是“人够少但GPU够多”。  小扎的亿元俱乐部 这个新实验室现在也是高调又神秘。 据说去这些人所在的办公室,都得过两次安检,有特殊权限才能通行接触。 但这些人的+1(直接领导)——亚历山大和Nat Friedman,管的就不止这30号人了。 扎克伯格一顿乾坤大挪移,把整个Meta的AI资源都大一统,搞出了3400多人的大整体。 这3400多人,包括了“超级智能实验室”那30人,但不同的是其他3370多号人,只有极少数能向28岁的亚历山大直接汇报。 图灵奖得主Yann LeCun算是“幸运”可以向亚历山大汇报,现在他带队的FAIR,基础AI实验室,是王管理的4个部门之一。 另一个庞大的部门,负责AI应用和产品,看起来由亚历山大的副手Nat Friedman来分管,其title就是Meta AI产品和应用研究副总裁。 这个部门看起来就是把基础模型和AI能力,可以至上而下或者说自底层到上层,应用到Meta各个产品和业务线之中。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Meta AI助手,类似ChatGPT,你也可以理解为字节旗下的豆包。 最后还有一个部门,之前就负责Llama研发的AI研发团队,但由于Llama 4的拉胯,现在面临亚历山大的整合。 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亚历山大会空降一些挖来的人放在旧Llama团队,研发Llama 5。 但也有另一种说法,亚历山大会搞两套班子,一套研发Llama 5,一套研发Llama 4.1……最先进的就闭源,次先进的对外开源。 不过不管哪一种,抱怨的声音已经传出了。 因为之前Llama团队的老员工,对新加入的天价少年们,表达出了“挑战”——这些人除了外来和尚,何德何能拿这么高的薪酬? 看来OpenAI CEO奥特曼还真说对了,小扎这么挖,对Meta的文化没有什么好处,等着反噬吧。 另外,在第一阶段小扎亲自挖人之后,现在Meta超级智能实验室,似乎出现了人挖人的现象。 最新消息,苹果那边又有两位AI负责人转投Meta。 苹果杰出工程师 Tom Gunter,以及Mark Lee。  这两人都跟前苹果基础模型团队负责人庞若鸣关联密切,Tom Gunter作为苹果最资深的员工之一,和庞若鸣之前就合作密切。 Mark Lee则据说是庞若鸣到苹果后招的第一位同事。 这种现象实际也不稀奇,任人唯贤得需要时间来验证,但任人唯亲为熟,至少底子能有保证。 庞若鸣去Meta也有一根暗线,他跟小扎亲自招募的OpenAI余家辉,师出同门,都是吴永辉旗下门徒。 吴永辉耳熟吧? 是张一鸣亲自招募,字节AGI小组Seed的一号位。 那不恰当类比的话,吴永辉就是字节的亚历山大·王啊——当然,这么说确实有点不够尊重吴老师,但类比着看吧,乔峰不也跟慕容复放在一起过。 实际上,要是这么看下去,扎克伯格最近这套组合拳,越来越像对着字节学。 字节Seed的架构 据说吴永辉加入字节Seed之后,字节的AI研发出现了一些变化。 吴老师主要负责“基础模型”,朝着AGI挺进,技术研发体系里,多名模型层负责人,都向吴永辉汇报。  5个月以来,在吴永辉主导下,Seed的工作风格相比之前也有所转变,更加扁平化,吴永辉的-2也可以向他直接汇报。 另外,各个研究方向的模型负责人方面也有调整。最新的比如多模态方向,现在由周畅接手了。 字节的AI研发和应用,如今也算得上风正一帆悬。 豆包大模型不仅技术在第一梯队,落地应用中的性价比和体验,更是帮助火山引擎、飞书、豆包APP等方案和产品攻城拔寨,全速领先。 最后,说回Meta。Meta这套是不是照着字节对齐,有调侃的成分,毕竟全球范围内谁能让小扎拿着放大镜研究,过去几年估计也就只有字节了。 不过,更重要的可能还是历经3年的冲击,大公司大组织对于自己怎么All in AI,已经找到了基础共识和节奏。 首先还是得有AGI团队,找最TOP的人给最好的待遇,保证自己是最快解锁AGI新进展的人。 其次还得有各个基础研究分支团队,语言的、语音的、图像视频的,甚至还有别的小技术和架构的。 最后还需要产品和工程团队,把先进的模型技术与产品应用结合,实现技术到商用的飞轮。 所以即便真被扎克伯格盯着,字节也不用慌,毕竟现在要问谁最慌—— 还得是OpenAI CEO山姆·奥特曼。 One More Thing 就在今天OpenAI的ChatGPT Agent发布会直播中,除了新进展,不少网友也替奥特曼捉鸡啊。 因为又有新面孔出现了,还都是扎克最喜欢的华人。  只要你和奥特曼同台,小扎就会录入你的人脸信息,把你放进Meta人才库里。 如果真出现这种趋势,搞不好过不了多久,奥特曼就只能自己开发布会了。这样比较安全。 但这么说Ilya估计不同意,毕竟他就是因为OpenAI不安全,才离开创办“超级安全AI”SSI的。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3894.htm)
7月17日,美团官方公众号发文称,在其此前试点养老保险补贴的基础上,17日起,美团将正式在全国范围内上线养老保险补贴。与当地有关部门完成系统对接后,将陆续在各地上线。 据了解,该方案将与试点保持一致。只要骑手在过去6个月内有3个月收入达到当地社保缴费基数下限,就将自动获得养老保险补贴资格。补贴将不设人数上限,满足条件的骑手均可申领。 另外,联合中华全国总工会,美团还将在全国建设1000座骑手之家,供骑手充电休息。同时,成立“同舟基金”,美团将面向骑手及其家人,提供大病关怀和子女教育援助等。  此前,4月3日,美团官方消息称,基于国家已有的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政策,美团启动骑手养老保险试点,探索适合新就业群体灵活就业特点的养老保险方案。试点方案为:对当月收入达到就业地相关缴费基数下限,且近6个月有3个月满足该条件的骑手,美团以相关缴费基数为基准,补贴50%的费用。 首批试点今日已在福建泉州、江苏南通两城区开启,向区域内全部骑手开放,后续逐步覆盖至全国。 美团表示,“试点采用补贴方式,是为了更适应骑手工作灵活自由、过渡性强的特点,覆盖更多骑手。”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3892.htm)
**作者 | **耿宸斐 **编辑 | **宋婉心 具身智能企业在科创板的首例收购案诞生,引起了市场广泛关注。 7月8日晚间,上纬新材发布公告称,智元机器人通过其持股平台将收购公司至少63.62%的股份。根据收购价7.78元/股计算,此次交易总价约为21亿元。若交易达成,上纬新材将成为科创板首家人形机器人企业旗下公司。 随后七个交易日,上纬新材拿下七连板,持续刷新其股价高点。截至7月17日收盘,上纬新材收报27.89元/股,市值暴增81.12亿元至112.5亿元。 关于这笔极具特殊性的交易,仍有几个关键问题需要明确。 ### **01 明明已经拿下控制权,为何还要设置第三步主动要约?** 根据公告,此次交易分三步推进。 首先,智元机器人通过自己设立的控股平台智元恒岳和致远新创合伙,从上纬新材股东手中协议受让合计29.99%股份。随后,原控股股东SWANCOR萨摩亚及其关联方放弃全部表决权。 在股权转让完成后,智元恒岳还计划通过要约收购上纬新材总股本的37%,金额约为11.61亿元。原股东SWANCOR萨摩亚则预先承诺,会将其持有的33.63%股份用于预受本次要约。 根据公告中所披露的内容,以要约收购37%股份计算,本次收购中,各方实际对应出资情况如下: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其中,智元机器人、邓泰华等核心团队各持有智元恒岳50%股权。若收购完全达成,且各股东按持股比例出资至智元恒岳,则智元机器人需出资9.73亿元,而邓泰华等管理层以及重要产业方、战略合作方需出资11.3亿元(含致远新创合伙所需出的1.57亿元)。 智元机器人表示,本次要约收购的资金全部来源于收购人的自有资金和自筹资金,其中,自筹资金拟主要通过向银行申请并购贷款取得。 **但事实上,在完成前两个步骤后,上纬新材实控人已变更为智元机器人CEO邓泰华,为何仍要额外投入11.6亿元,甚至贷款以推进要约收购?** 答案或许能够从上纬新材的股权结构中窥得一二。 资料显示,上纬新材第一大股东及关联方合计持股近80%。若仅通过协议转让取得29.99%股权,即使结合表决权放弃,智元机器人仍非真正意义上的“大股东”。因此,通过要约收购实现绝对控股,是保障智元机器人后续资本运作顺利实施的基础。 嘉域投资管理合伙企业高级分析师江舟也表示:“通过主动要约,让原股东尽可能友好退出,能确保收购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 **02 为何要设置一个“无压力”业绩承诺?** 此次交易中,设置了一份业绩对赌条款承诺:2025年至2027年,上纬新材实现的归母净利润应分别不低于6000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不低于8000万元。 若任何一个年度未完成指定的业绩标准,上纬新材的原控股股东SWANCOR萨摩亚则需按照归母净利润业绩差额及扣非归母净利润业绩差额的孰高金额对智元恒岳进行补偿。 谈及业绩承诺设置的作用,江舟认为,业绩承诺可以稳定市场和投资者信心,同时提升公司未来估值,还对团队有激励作用,为后续注入资产或整体上市创造有利条件。 这份业绩承诺的“特殊”在于,2022年至2024年,上纬新材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8414.59万元、7094.21万元及8868.14万元;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475.85万元、6676.74万元、8034.99万元。对上纬新材而言,完成业绩对赌并非难事。 “有可能是为了提升业绩完成的几率,小公司收入和业绩不稳定较大,设定保守的业绩承诺有利于最后通过。”有业内人士分析。 ### **03 拿下上纬新材控制权,双方都是怎么想的?** 当下恰逢国家密集出台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的关键节点。无论是新“国九条”还是“并购六条”,均明确鼓励新质生产力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发展。但作为估值150亿元的独角兽,智元机器人为何选中了上纬新材? 智元恒岳对媒体表示,一方面通过资本与产业协同,进一步巩固其在具身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同时强化产业链的协同和合作;另一方面,完善集团多层次资本市场布局,为长期发展提供更高效便利的融资渠道和资源整合平台。 “从上市公司本身业务角度出发,上纬新材是新材料研发技术公司,可以满足智元机器人对机身材料的需求,帮助机器人降低成本。”江舟告诉36氪,“同时,上纬新材在风力发电轨道交通具有相应资源,可以更好帮助智元机器人加速向工业巡检等商业领域渗透。” 手握上市公司,智元机器人还能更好实现在二级市场融资的需求。 成本过高、量产交付不易、C端渗透缓慢、B端验证困难,都是人形机器人企业面临的共同困境。而在国内具身智能领域,智元机器人又是少数同时覆盖软硬件全栈研发、兼顾To B与To C端业务的企业。全链条布局的打法导致智元机器人相较同行的资金消耗更大,亟需更大规模的融资支撑业务持续推进。 从另一个层面讲,若交易顺利完成,智元机器人也能为一级市场投资者提供除传统上市外的退出渠道,增加退出的确定性。 不仅如此,江舟还指出,通过收购上纬新材,也能满足被收购方股东套现离场的需求。“如果按照股市正常交易,出现连续减持,有可能会导致公司股权结构失去平衡,股价出现向下大范围波动,甚至会导致面临退市风险。” ### **04 智元机器人为何不选择借壳上市或是直接上市?** 公告发出后,市场普遍猜测,智元机器人意图通过此次收购实现快速上市,但智元机器人很快否认了这一说法,称“非借壳上市,只是收购了一家上市公司”。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智元机器人未来不会“借壳”。按照现行规定,智元机器人可以在36个月追溯期结束后重组,从而规避“借壳上市”的认定审查。** 至少就目前而言,智元机器人并不具备借壳上市的条件。 根据相关规定,科创公司实施重组上市的,发行人应是依法设立且持续经营三年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具备健全且运行良好的组织机构,相关机构和人员能够依法履行职责。 但智元机器人官网显示,公司成立于2023年2月,成立至今尚未满三年,并不满足重组上市条件。 另一方面,智元机器人目前的估值高达150亿元,是发布公告时上纬新材市值的5倍。就企业估值而言,借壳上市可能比不上独立IPO。并且,估值过高,监管审核未必放行。 可若是独立上市,由于科创板审核流程复杂,往往需要经过多轮问询和回复,审核周期具有极大不确定性。 “智元机器人控股上市公司以后,可以通过资本运营和运转提升公司估值,为后续IPO营造良好环境。如果未来条件成熟,可以将机器人业务作为优质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去,实现间接上市,避免独立IPO的不确定性。”江舟告诉36氪。 2025年的机器人行业,正凭借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以及商业化落地的乐观预期,吸引着大量资本的关注与追捧。 但资本市场的“热钱”往往具有短期性和流动性特征,江舟直言:“今年可能看好某个领域,明年态度就未必了,很难保证不会发生前几年基金狂炒新能源和半导体的情况。如果上市时,市场对机器人行业关注度已经降下来,很可能严重影响上市估值和融资效果,对股价运行大为不利。” 当叙事红利消退,若机器人业务迟迟未突破盈利,又该如何通过资本的考验?  关注获取更多资讯
 由 Seed Lab 开发、参展 BW 2025的生活模拟游戏《星砂岛》将于第四季度发售。本作中,玩家扮演的角色辞去了大城市的工作,来到了迷人的海岛,开启田园新生活。玩家可以在这里赶海钓鱼、种植庄稼、饲养动物。也可以和镇上的居民成为挚友或恋人,向他们学习拿手好菜或设备制作。完全自由的物件DIY能让你创造出独属于自己的世界,同时也能邀请其他玩家一起体验来分享这一份美好!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在星砂岛,玩家可以种植当地特色的热带果蔬,打理属于自己的农场;饲养各类可爱的动物,与它们建立深厚的感情;依据地形建造独具特色的乡村别墅,装点错落有致的露台花园。岛上的一切都在等待您的探索与经营。  在这座人情味浓厚的岛屿上,每个居民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故事。通过日常互动和特别任务,增进与岛民们的友谊。随着关系的深入,或许能找到那个想要与您一起在星砂岛共度余生的人。 在迷雾笼罩的岛屿深处,等待着您探索的不仅有丰富的矿藏和珍贵的宝藏,更有神秘的古代遗迹。学习并使用各种战斗技巧与奇异生物战斗,它们或许会带给您意想不到的惊喜。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2025年7月18日,截止收盘,沪指涨0.5%,报收3534.48点;深成指涨0.37%,报收10913.84点;创业板指涨0.34%,报收2277.15点,两市成交额较上一交易日增加316.8亿元,合计成交15710.55亿元。
<blockquote><p>B2B 不是“扛麻袋买奶茶”,而是“从线索到回款”的马拉松:决策链冗长、金额巨大、流程灰度。陈老师把 B2B 拆解成客户画像、跟进漏斗、售后风控三步,并用“没数据”这一灵魂痛点告诉你——先补流程,再谈模型,否则再高级的聚类也只是把垃圾算得更精致。</p> </blockquote>  在知识星球3000多个问题中,B2B类分析该怎么做,是问得比较多,比较有共性的。网上到处都是零售电商的例子,可这都是B2C类业务啊。当然还有一些同学连B2B和B2C都分不清楚,只是感觉到:我这个数据很奇怪,该怎么分析?今天系统解答一下。 ## 01 B2B和B2C的直观区别 一个典型的B2C场景: 小明想喝奶茶,走到一家奶茶店 小明:奶茶多少钱一杯? 店员:15元 小明:好,买一杯。 小明扫码付款 小明:真好喝!我再买一杯 如果用B2C思路套B2B,就是这画风: 小明想开家奶茶店,走到一奶茶店门口。 小明:奶茶店全部转让给我多少钱? 老板:50万 小明:好,买一间 小明把一麻袋钞票甩到老板脸上 小明:这店真好,我再买2间! 小明又甩一麻袋钞票出来…… 是不是看着很搞笑。真实的B2B场景是: <blockquote><p>小明写代码到35,年纪太大被辞退。想着打工却发现到处都是:“限年龄35以下”咋办呢?发现一个《加盟奶茶店月入百万轻松当老板》的广告。于是:思前想后,看了又看,算计5天联系加盟商,扯淡5天又联系另一个加盟商,扯淡5天双联系另一个加盟商,扯淡5天和朋友讨论喝酒撸串5天到知乎发帖子,看评论5天找老婆要钱,吵架下跪5天找爹妈要钱,发飙谈心5天“这辈子我就雄起这一次!”怒吼5天……</p></blockquote> 光为了凑齐那一麻袋钱,小明已经经历了人生风起云涌大起大落,内心已是沧海桑田。还不说后边的加盟、装修、招聘、引流、卖货、生意不好、垂死挣扎、破产、报名21天0基础前端培训月入五万班、待业…… 哪像买杯奶茶,想买就买,多轻松!金额大、流程长、决策多,就是B2B业务和B2C业务的直观区别。(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贩卖焦虑的号文章太多)。 ## 02 B2B的业务特点 B2B业务不同于B2C,主要区别点有三个。 ### 服务与个人需求VS服务于经营目标 B2C的业务,大多服务个人消费需求,大部分是生活必须品。比如个人买牛奶,只需要考虑“这个好不好喝”就行了。 B2B业务,服务的是企业经营目标。同样是买牛奶,如果是拿牛奶当原料。就得考虑“我做出的奶制品是不是能卖出去,帮我赚利润”如果是拿来给员工喝,那就得考虑“是不是员工喜欢这个,会不会被投诉”。 这是B2B和B2C最本质区别。我们想理解B2C业务,往往假设自己是消费者,体验一把流程。可想理解B2B的业务,你是无法假设自己是消费者的,得站在经营者的角度去思考。不然,就会闹出开头“扛着一麻袋钱去买奶茶店”的笑话。 ### 简单决策VS复杂决策 B2C是个人消费,所以自己拿主意就好了。可到了B2B完全不一样,决策成员非常多。 想采购牛奶,还得走招标流程,还得走财务流程,还得走物流流程,还得走仓库管理流程,还得送各级领导审批。如果是小企业也就算了,大企业里敢省一个流程,分分钟审计怼上门来……  ### 货到付款vs售后服务 B2C是个人消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可B2B往往复杂得多,签约只是第一步。后续交付还有首款、中期款、尾款各种麻烦。 前边举的买牛奶,已经是最简单的形式了。如果是陈老师所处的软件开发服务行业,来感受下,这漫长的的从签约到交付过程(如下图)。  ### 重复购买VS合作伙伴 B2C是个人消费,买的东西便宜,完全不纠结。比如买牛奶,不好喝下次换个牌子就是了。对企业而言,用户今天跑了,明天我打个折可能就回来了。 但B2B完全不同,如果签的是年度合作协议,那一但丢掉客户,就是一整年颗粒无收。如果客户签的是3-5年长期合作,那一但丢掉就可能3、5年不再来往。反之,如果是行业领军客户,一但拿下,整个行业的订单都能被我吃个七七八八。B2B就是这么赢者通吃。 所以一定要类比,可以把B2B业务,比作装修房子这类B2C业务,同样是采购金额大、决策流程长、决策机制复杂、首款尾款、交付过程长、一但采购完成就需求关闭(不过还体现出不少数大客户的营销)。 陈老师还是强烈建议,做B2B分析多花心思去了解业务细节。因为很多业务流程也会随着客户需求变更、定制,打比方只适合教学,不适合工作。 ## 02 B2B的基本分析框架 所有的数据分析,都绕不开是多少、是什么、为什么、会怎样、又如何这五件事。B2B的分析也是如此。只是B2B的分析,会在是多少上花格外多的精力。 一来,B2B采购本身涉及的客户组织架构、决策流程、工作流程特别复杂,需要额外信息; 二来,客户单个价值大,一但失去后果严重,不存在重复做试验的空间,每一个客户都得努力争取; 三来,客户不会高频次采购,一但形成关系难以更改,因此所以不像B2C,没有客户信息可以慢慢收,不了解客户需求可以慢慢Abtest,不能拿着RFM数据推测未来(大部分R)365天,F=1)。 B2B要的就是精准打击,一击致命。具体的细化需求,有三部分: ### 1、客户画像 直接上图,B2B的客户画像,更多从客户企业实力、需求规模、流程长度、谈判对象这些角度进行。和B2C不同的是,B2B的客户画像采集难度更低,往往这些企业相关的信息都可以通过客户拜访、企业年报、行业报道、相关企业介绍等渠道获得。 特别是一线销售,对此非常清楚(愿不愿意告诉公司,是另一回事)。完全不用担心“窃取个人隐私”等问题。  在用户画像的使用方法上,也有不同。B2C卖的很多都是必需品,用户是一定有需求的。问题是:哪一品牌、哪一Sku、哪一价格有需求。因此,B2C用户画像本质,是筛选特定产品的高响应率用户。 B2B如果客户没需求,真的就没有了。如何判断B2B客户的需求? 一来,可以从客户经营情况、企业规模、发展走势来判断。比如企业进生产原料,肯定订货额和自身销售额成正比。比如卖软件,一个千万级企业不需要ERP,上亿了就得上了。二来,可以从客户与我们的关系来判断。B2B领域存在大量灰色操作,这也是常见的事了。 ### 2、跟进流程 需要注意的是,B2B采购需求一但发出,就进入倒计时阶段。客户不会无限期做甄选,需求发出越久,客户见识的供应商越多,成交几率越高,筛选的也越具体。因此收到销售线索后,判断该线索所处时间段,第一时间跟进,是非常重要的。  跟进销售线索的过程是复杂的。对于步骤超过2的流程分析,都可以用漏斗分析法。B2B在售前阶段,跟进流程分析的基本思路也是漏斗分析法。跟进流程核心就是签约,因此,针对单一线索,要关注跟进到了哪一阶段,具体失败原因(如下图)。  针对众多线索,则要分门别类,看不同地区、行业、企业、线索来源的签约率&签约金额,从而针对性制定计划,看我们要打哪些地区,哪些特殊企业类型,从一个行业签约情况变化中发现问题(如下图)。  3、售后服务直接上图,B2B的售后流程也是分阶段的,但不用漏斗分析法。因为售后阶段原则上不允许回不了款!死,也得把钱死回来!因此B2B售后流程分析,更多是提示风险,预计问题,关注进度。  ## 03 B2B的分析难点 ### 难点一:对客户信息缺少采集、整理。 客户信息除了一个企业名字一个电话就没了,连接电话的人是什么职位都不知道。企业的其他信息也不清楚。最过分的,连客户信息的来源地点,来源时间都不清楚。人家客户的需求都关闭了,还傻乎乎地找上门问……最后结果自然凄惨无比,数据分析也无从分析。 ### 难点二:对跟进流程缺少采集、整理。 这里有两种常见情况,一种是销售们根本懒得记录:什么时候跟、跟进了谁、跟进反馈如何、下一轮跟什么,一无所知。第二种是销售们为了应付检查,突击跟进。要求3天内打电话联系客户,就在第三天突击打完。要求填写信息,就在月底检查前一天突击写完。最后提交的数据都是垃圾。 ### 难点三:对售后情况缺少采集、整理。 售后都忙着交付呢,鬼有心思反馈数据…… 是滴,B2B分析的最大难点就是:没数据。什么都没有。只记录了签约那一刻的简单数据,然后理所当然地以为,只拿这么一点点数据,就能分析出各种问题。 你让其他部门配合,他们有一堆理由: ● 销售:我开发的客户是我的资源!凭什么交给公司! ● 市场:什么信息都全了,岂不暴露我做的获客都是垃圾! ● 售后:已经累的灰头土脸了,交货重要还是交数重要! 本质上,是B2B业务管理不规范导致的。因为B2B流程长、细节多,所以需要大量人力参与。因为人力参与多,就存在大量需要强化管理的地方。 在过去20年跑马圈地式经济发展中,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完善流程,甚至把无知当个性,把各种灰色操作当合理。以致于到了2024年,B2B业务管理还停在原始阶段,自然没有可靠的数据,也没有有效的分析了。 当然,还有一小部分责任,来自小白数据分析师们。他们最爱说的就是:“我看网上的教程,不都是用RFM模型+k均值聚类吗,我只要把签约额+客户名称丢到里边一聚……诶?为啥这结果看起来这么奇怪?群里有没有大佬?有没有B2B行业的大佬?B2B行业里Kmean聚类、最权威、科学、合理的分类数,是4还是6?急!在线等!可付费!” ——不去结合具体业务流程,天天就指望上网抄一个通用、权威、常见的做法,这要能符合公司情况就见鬼了。 ## 04 结语 以上就是B2B分析基本思路。请注意,B2B本身也是一个巨大范畴。 根据以下维度,还能细分出很多类型: ● 产品特点:卖原材料、卖产品、卖服务…… ● 销售模式:业务团队、电话、平台…… ● 行业特点:建筑、金融、五金、耗材、软件…… 在这些不同的类型中,具体的场景还有很多差异。一篇文章肯定不能面面俱到。 这里先做个科普,让大家感受一下两种思维模式的差别。如果大家有兴趣,后续再做分享。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接地气的陈老师】,微信公众号:【接地气的陈老师】,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