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ump replied "it's going very well" when asked about market response to the tariffs. He said he is open to leveraging tariffs to strike any deals with other countries and that would depend on whether these countries had something "phenomenal" to offer in return.
针对小米SU7出现的事故,国家应急管理部公开表示,目前市售智驾车辆最多只属于L2级,所以大家千万别过于相信和神话自动驾驶。**国家应急管理部就3月29日小米SU7重大事故发文称,依据我国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国标,自动驾驶技术根据自动化程度的不同,被分为L0到L5六个级别。其中,L0级、L1级、L2级都只能称为辅助驾驶系统。目前,市售车辆提供的智能辅助驾驶功能,最多也只属于L2级。**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404/05e00713cc2d46019b6d8678d31b3186.png) 发文指出,随着智能辅助驾驶功能成为不少新能源车辆的“标配”,很多驾驶员对此产生依赖性,甚至错误地将其视为“无人驾驶”,出现手离方向盘、分心睡觉等危险行为,埋下安全隐患。 发文强调,车企在宣传中须避免误导,强化“强提示、硬监控”措施,而驾驶员更应深知:智驾仅是辅助工具,路况瞬息万变,系统无法完全替代人类判断。 行业在发展,技术在进步,但越是如此越要心存敬畏之心。车企要多一分安全底线意识,驾驶员也必须握紧自己的方向盘。 **根据现行法律法规,截至目前国内尚未有一款L3级量产车型上市,智驾车辆发生事故后,责任将由驾驶员承担,而非车企承担,由此引发的责任归属纠纷已不少,也是目前智能汽车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0540.htm)
架设在洋葱路由上的恋童癖网站 KidFlix 日前被欧洲刑警组织 (Europol) 摧毁,KidFlix 也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恋童癖网站,该网站拥有 180 万名注册用户,其中约有 1,400 名用户涉嫌使用儿童性虐 (CSAM) 内容,目前已经逮捕 79 人。 KidFlix 最初是在 2021 年上线的,全球用户均可免费注册并观看低分辨率的儿童性虐视频,如果用户要观看清晰度更高的视频则可以通过加密货币付款、上传类似的 CSAM 视频或帮助该网站验证视频标题和说明并为视频分配类别来获取积分,获得积分后即可在观看高清晰度视频时消耗。 在此次执法行动中欧洲刑警组织获得包括美国和德国在内的全球 35 个国家或地区的执法部门支持,在查封服务器后欧洲刑警组织扫描后发现该网站合计共有 91,000 个不重复的涉及儿童性虐的视频,同时各国执法部门查扣 3000 多台设备。 执法机构在查封服务器后通过支付数据锁定犯罪嫌疑人 — 无论是网站运营者还是上传或充值的人都存在犯罪行为,尽管这些犯罪嫌疑人通过加密货币进行支付,但执法机构还是通过复杂的方法追踪到银行详细信息从而锁定犯罪嫌疑人的真实身份。 对犯罪嫌疑人的数据分析还表明这些人多数都是惯犯,也就是此前多数都涉嫌参与 CSAM,欧洲刑警组织通过对比数据库确定大多数犯罪嫌疑人都被成功匹配,执法当局对这种情况并没有感到意外。 参与此次执法行动的各国执法部门也在各自国家获得成功,例如一名西班牙男子使用其母亲的账户付款被追踪到而被逮捕,一名 36 岁的德国男子发布 CSAM 视频,一名美国连环虐童者也被执法机构逮捕。 还有个犯罪嫌疑人是一名计算机科学家,执法机构在他的计算机上发现大量 CSAM 内容和付款收据,这似乎表明这名计算机科学家应该花费不少时间购买和访问这些 CSAM 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执法机构还发现不少由 AI 生成的 CSAM 内容,这些 CSAM 内容可能以真实儿童性虐视频转换,这让执法机构难以追踪真实的受害儿童。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0538.htm)
人工智能的发展推动了计算机编程的未来,它面临着巨大的变革。行业领袖对人工智能将如何重塑软件开发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他们的预测从变革性的到谨慎的都有。一位微软高管对此持更为乐观的态度,他预测人工智能将在未来五年内主导编程领域。  微软首席技术官凯文·斯科特 (Kevin Scott)[预测](https://www.moneycontrol.com/technology/95-of-coding-will-be-ai-generated-microsoft-cto-kevin-scott-makes-bold-predictions-about-coding-jobs-article-12982772.html),到 2030 年,95% 的编程代码将由人工智能生成。不过,他很快澄清说,这并不意味着人类参与软件工程的终结。 “这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正在做软件工程工作……作者仍将是人类,”斯科特解释道。“它创造了另一个抽象层,因为我们从输入大师(编程语言)变成了提示大师(人工智能协调者)。” 他不认为人工智能会取代开发人员,但它会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工作流程。工程师们将越来越依赖人工智能工具根据提示和指令生成代码,而不是费力地编写每一行代码。在这个新模式下,开发人员将专注于指导人工智能系统,而不是手动编程计算机。通过提示表达他们的需求,工程师将允许人工智能处理大量重复性工作,让他们可以专注于设计和解决问题等更高级别的任务。 尽管前景光明,但目前的人工智能系统仍存在重大局限性,尤其是记忆力。斯科特承认,如今的人工智能助手“事务性太强”,这意味着它们很难回忆起过去的互动,也很难随着时间的推移适应用户的偏好。 不过,他认为这只是暂时的问题。斯科特预测,未来的人工智能工具将通过从之前的互动中学习,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情境感知的帮助。 “在代理拥有记忆的地方,记忆能力是有限的,”首席技术官说。“明年记忆能力将会大大增强。” 整个行业都在争论人工智能在编程中的作用。最近,IBM 首席执行官 Arvind Krishna 在 SXSW 大会上发表了更为慎重的看法。Krishna 认为人工智能将提高生产力,而不是直接取代程序员。他估计人工智能将处理大约 20% 到 30% 的编码任务,但强调其在应对更复杂挑战方面的局限性。 “如果你能用同样数量的人多写出 30% 的代码,那么你写的代码是会增多还是减少?” Krishna 反问道,他认为提高效率将刺激创新和市场增长,而不是导致失业。 Salesforce 首席执行官马克·贝尼奥夫 (Marc Benioff) 同意克里希纳的观点,即为人工智能驱动的未来重新培训员工。贝尼奥夫表示,由于人工智能工具提高了生产率,他的公司可能会在 2025 年停止聘请传统工程师,但他强调,人类专业知识在与这些技术合作中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Anthropic 首席执行官 Dario Amodei 也给出了与 Scott 类似的预测,但时间线要激进得多。他相信人工智能可以在六个月内生成高达 90% 的代码——这一速度凸显了这些工具的进步速度。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0534.htm)
欧盟委员会正在制定一项新战略,以加强整个欧盟的内部安全。该计划引入了内部安全观念的文化转变,但该提案的某些方面可能会削弱数字安全。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表示,最近宣布的[“保护欧盟”计划](https://ec.europa.eu/commission/presscorner/detail/en/ip_25_920)(ProtectEU)旨在保护欧洲免受内部威胁,并强调安全是开放社会和繁荣经济的基本支柱。欧盟委员会确定的最紧迫威胁包括恐怖主义、有组织犯罪、网络犯罪和对关键基础设施的攻击。  欧盟委员会将 ProtectEU 定位为一项广泛的举措,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地缘政治格局。随着混合威胁和国家支持的网络攻击在网上肆虐,欧洲迫切需要对其内部安全战略进行重大改革。尽管 ProtectEU 尚未包含详细提案,但官方公告概述了该计划的几个关键目标。 ProtectEU 倡导建立新的安全治理框架,旨在改变欧盟委员会的内部安全方法。该倡议呼吁欧盟成员国通过新提出的平台“单一情报分析能力”加强情报共享实践。此外,委员会还设想扩大欧洲警察组织的作用,有效地将其转变为欧洲版的联邦调查局,并增强其行动能力。 从技术角度来看,ProtectEU 最有趣且最令人担忧的方面是其重点关注欧洲刑警组织扩大的执法工具,这些工具旨在解决涉及数字信息的日益复杂的刑事调查。该计划包括“合法访问数据”的规定,概述了针对加密的技术路线图并评估了欧盟目前的数据保留规则。 授予欧洲刑警组织访问加密数据的能力只能意味着一件事:布鲁塞尔提议为受端到端加密保护的通信平台提供某种形式的政府强制后门。众所周知,这些系统很难被攻破,这对执法部门来说是一个挑战。然而,安全研究人员一再证明,实施所谓的“合法”后门本质上是有缺陷的,因为这些漏洞不可避免地会被网络犯罪分子和黑帽黑客发现、访问和利用。 欧盟计划如何推进其加密破解雄心仍有待观察,但对实际或有效结果的期望不高。与此同时,ProtectEU 倡议还包括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加强对有组织犯罪网络的监管以及扩大国际合作(特别是与拉丁美洲和地中海地区的合作)的建议。 值得注意的是,欧盟委员会没有提及与美国建立新的伙伴关系计划。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0532.htm)
由于 NVIDIA 最新的 GeForce RTX 5000 系列 GPU 价格高昂且缺货,游戏玩家似乎只能求助于前几代 GPU。根据最新的[Newegg GPU 畅销榜](https://www.newegg.com/d/Best-Sellers/GPU-Video-Graphics-Device/c/ID-38),售价 459.98 美元的 MSI Ventus NVIDIA GeForce RTX 4060 8 GB 显卡是目前最畅销的 GPU。 技嘉 AMD Radeon RX 7800 XT OC 16 GB 紧随其后,技嘉 AMD Radeon RX 9070 XT 紧随其后,位居第三。  Newegg 畅销榜上第一款 NVIDIA GeForce RTX 5000 系列 GPU 是华硕 TUF Gaming RTX 5070 OC,位居第八,明显落后于几款 AMD Radeon RX 7900 XT、RX 9070 XT 和 RX 6600 型号。目前尚不清楚这是由于价格高还是仅仅是由于库存不足,RTX 5070 OC 目前在 Newegg 上的售价为 739.99 美元。 奇怪的是,这也是 Newegg 上最畅销的 20 款 GPU 中唯一一款有现货的 RTX 5000 系列显卡。虽然这只是单一供应商的数据,但名单上的大多数 GPU 要么是 AMD Radeon RX 7000 系列,要么是 NVIDIA GeForce RTX 4000 系列 GPU。 最新的Steam 硬件和软件调查(更新至 2025 年 3 月)讲述了一个更令人困惑的故事。虽然 NVIDIA GeForce RTX 5000 系列 GPU 的采用率确实很慢,RTX 5080 是唯一一款出现在排行榜上的 5000 系列 GPU,过去一个月增长了 0.19%,但游戏玩家似乎正在更快地远离 RTX 4000 系列。在上一次 Steam 调查中增长最快的 GPU 是 NVIDIA GeForce GTX 1650,它已经有六年的历史了。 值得注意的是,Steam 调查结果中的大多数 AMD GPU 的采用率也出现了小幅上升。日本最近的报告显示,自 RX 9070 系列 GPU 推出以来,AMD 引起了广泛关注,在 NVIDIA 去年 12 月达到90% 的 GPU 市场份额后,AMD 声称占有 45% 的市场份额令人惊讶。 虽然 NVIDIA 的供应问题可能至少是 AMD 人气上升的部分原因,但游戏玩家中也越来越普遍地认为 NVIDIA 对 AI 更感兴趣,并没有为其游戏显卡配备足够的 VRAM 来实现高分辨率和高刷新率游戏。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0530.htm)
《环境科学与生态技术》杂志发表的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发现,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与患抑郁症的风险增加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这项研究由哈尔滨医科大学和克兰菲尔德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分析了参与中国健康与养老纵向研究 (CHARLS) 的 12000 多名个人的数据。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3/0815/36a7474c23086a3.jpg) 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硫 (SO₂) 是与抑郁症风险增加相关的最有影响力的污染物。细颗粒物 (PM2.5) 和一氧化碳 (CO) 也与抑郁症状密切相关。研究进一步表明,这些污染物共同存在时会产生复合效应,强调了同时接触多种空气污染物会增加风险。 该研究还探索了潜在机制,发现认知和身体障碍在一定程度上介导了污染与抑郁症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强调了环境污染物带来的心理健康风险,并呼吁立即采取行动降低污染物水平。 作者指出:“我们的研究结果强调了综合空气质量管理对改善身心健康的迫切需求。”针对二氧化硫和其他主要污染物可以显著减轻抑郁症给公共卫生带来的负担,尤其是对中老年人等弱势群体。 全球有数百万人面临不安全的空气质量,这项研究强调了环境与心理健康挑战之间的交叉,呼吁采取更严格的污染控制和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0524.htm)
已经不知道多少年了,从每天端着手里的 Switch,玩着 20 多帧的王国之泪和糊成一坨的贝优妮塔 3,到彻底扔在柜子里吃灰。盼星星盼月亮,就等着 NS2 代发售,弥补一下以前的遗憾。结果临了,任天堂一场发布会,直接让我手里的初代又眉清目秀起来。 整场直面会总结来说,就是任天堂在 2025 年,发售了一款 2022 年硬件规格的机器,登录 2020 年的 3A 游戏,然后游戏还卖到了 2028 年的价格。 于是这波彻底引爆了互联网,一夜之间全是 NS2 笑话,昨晚国内在 B 站、抖音、微博都热搜挂了一晚上,X 和 YouTube 等国外平台也讨论度高涨。  有时候真搞不懂这些日本人的脑回路,可以说,NS 一代积累的全部口碑,用将近十年时间打下的基业,都在这一个小时里灰飞烟灭了。 虽然这个时间点再说也有些晚了,但还是先给没看直面会的哥们,说一下这次 NS2 的具体规格吧,咱再大致过一遍新机器。 本次 NS2 的硬件升级点,首先是屏幕方面,采用了一块 7.9 寸 120Hz 刷新率的 LCD 屏,同时支持 HDR。 但 NS2 的 LCD 屏幕素质,究竟能有怎样的 HDR 表现,仍需存疑。至于 2 代从前代的 OLED 回归 LCD 这件事,也难说到底算不算升级。 对了,顺便一提,SteamDeck 的屏幕尺寸是 7.4 英寸,也就是说 NS2 的肉眼观感可能跟 SD 差不多大,重量还不好说,但这个握把并没有人体工学设计,长时间握持游玩应该不会舒服到哪去。 接下来是底座,插上底座后,NS2 最高可支持 4K 分辨率输出。 由于功率的增加,底座也配上了更强劲的风扇提供散热能力。 可有一点需要提醒各位,据悉 NS2 的底座接口有一定阉割,那就是并不支持 HDMI 2.1。 这也就意味着最高输出规格只能达到 4k/60 Hz,尽管大部分游戏可能也跑不满这个参数,但在 VRR 可变刷新率下是否能稳定输出帧数,也是发售后要关注的重点之一。 机身接口,NS2 也跟上了 Win 掌机的步伐,增加到了两个。 这事爆料已久,大伙本以为任天堂能带来什么创意狠活,要么 VR 要么体感,结果您猜怎么着。 除了多一个充电口以外,目前功能是用来搭配自家售价 300 多港币的摄像头。 这真像日本厂商能干出来的事,在 2025 年,摄像头集成度都可以塞进 2 厘米的空间,并实现 3D 人脸扫描与识别的年代,浑身颇具复古气息。 然后是重点中的重点,NS2 的新 Joycon。 作为 NS 的招牌,手柄先是增加了一个 C 键,正式公布前网友也是议论纷纷,有说是 Copy( 复制 )的,有说是 Copyright( 版权 )的,一按就能迅速召唤任天堂法务部出警,防止侵权。 结果这个 C,是 Chat( 聊天 )或 Connect( 链接 )。 按一下,就能和好友建联,实现线上联机的功能,配合上面提到的摄像头,可以组建一个面对面的多人线上会议。 除此以外,手柄从滑轨改成了磁吸,吸力强劲,需要按下开关才能拆除。 这也算是终于实现了初代的畅想,拔插手柄也变得更加方便了。 比较受关注的,是新 Joycon 拔下来,可以当成鼠标用,方便用于 FPS 这类需要精准点击操控的游戏。 但问题是掌机形态下用这个功能,还需要一张桌子,这意味着在高铁飞机等场景使用起来有点蛋疼,电视模式下,除了蹲茶几前面搓两下也无用武之地。 所以,这个可能只适合在电脑桌前打游戏的哥们,但问题是人都坐在电脑桌前面了,建议用鼠标。 顺便吐槽一下那个难用的 +、- 号还在 而大家比较关心的性能,任天堂官方并没明说。 不过根据一直以来的传闻推测,NS2 采用了英伟达 30 系的架构,支持 DLSS,在游戏表现上应该和 SteamDeck 差不多。 考虑到一二三方厂商的独家优化和主机模式加持,综合游戏表现略胜于 SD 也不是不可能。 总体的硬件总结,到这也大差不差了,对不少任天堂玩家来说,硬件性能也一直不是重点,够用就行了,所以下面就聊聊游戏阵容。 先说 NS2 目前公布的第一方游戏,宝可梦 ZA 和密特罗德 4 这种 NS 初代也能玩的就先不说了,还是聊聊首次公布的新作品。 这次展示新手柄功能的游戏有俩,一个叫做 NS2 Welcome Tour,本质上和 1、2 Switch 以及索尼那边的宇宙机器人手柄指南差不多。 但问题是这游戏依然独立售卖,并不会随机附送,不出意外还是个全价游戏,多少显得有些抠。 另一个是类似于 ARMS 的,利用新手柄特性的游戏 Drag&Drive。 说实话这游戏真给哥们看笑了,感觉好像任天堂讲了个地狱笑话。 利用鼠标模式操作,控制轮椅机器人打篮球,个人感觉不如直接搞个澡堂子搓背模拟器,我还更兴趣一点。 其余第一方的份量,也不能说满足大伙期待。 一个是早就有了消息的马车新作 World,这次看上去世界地图更大更丰富了,估计会有个流程不短的单人模式。 前代作为 NS 上卖了 6000 多万份的销量怪物,这次能卖多少,估计只取决于 NS 2 的装机量,不用多说。 然后是星之卡比新作,目前公布的信息不多,看上去是有了竞速要素。 不过这一作的制作人又换成了樱井政博,感觉质量应该不用担心。 知道大家期待绿帽子,这次也确实有塞尔达新作,但是无双。 光荣又带来个王国之泪版的无双,算是旷野之息无双的续作,咋说呢,也算是情理之中,总比没有强。 最后一个压轴出场的,就是森喜刚的新作了。 作为任天堂的老牌角色又被拉出来营业,看播片游戏更类似于马里奥奥德赛,好玩想必还是好玩的,毕竟任天堂的游戏设计底子在。 但大伙期待的几个重磅 IP 全都没露脸,3D 马里奥的消息也一点没有,动森塞尔达不用寻思,火纹查无此人,宝可梦正统续作估计文件夹还没新建,喷射战士依然只展示了 3 代。 看第一方的话,可以说是完全没有调动起大伙情绪的作品。 不过来站台的第三方不少,比如 FromSoftware,搞了个看起来有点像血源诅咒精神续作的——DuskBloods,NS2 独占。 但并不能首发登录,画饼画到了明年。 丝之鸽,可能也终于不鸽了!包括传说之下这边也出了新作 Deltarune。 两款游戏预计本年度登录 NS2,这消息或许比 NS2 本身更有看点。 剩下的,就是一些曾经因为硬件性能独不占 NS 的老面孔们,这次也不出意外地将会加入 NS2。 比如 2077、老头环、双影奇境、最终幻想 7 重制等等,就不多赘述了。 不过到这,其实也都还好,顶多算是没能满足大家的期待。 但之所以这次 NS2 能被如此吐槽,几乎全网喷之的事,我还一件都没说呢。 所以,接下来要讲的才是这次直面会最逆天的地方。 先是机器的售价问题,售价 3450 港币( 约合人民币 3234 元 ),其实问题也不大,偏高可也不是不能接受。 不过人家任天堂在日本地区却只卖不到 5 万日元,折合人民币 2474,便宜了将近 1000 块。 也就是说全球玩家掏钱给日本 NS2 国补,这种区别对待着实膈应人。 聪明的你可能会想到,那到时候买个日版不就得了。 能想到这个问题的你智商一定不低于 200,谁成想任天堂脑子更活络,因为日版实行锁区政策,且从系统到游戏都将锁日文,你是看不懂一点,这波操作可以说是智商直逼 250 点。 所以,想买就只能看着日本玩家爽,然后自己乖乖多掏小 1000 块。 但你别看我们游戏机不便宜,游戏也是真贵。 从 NS2 世代开始,游戏从之前的 59.9 刀全面涨价 20 美刀来到 79.9 刀,港版数字马车世界定价 499 港币。 其实这也就和 PS 那边的定价差不多,只能说牢任学了一手索尼。 但坏消息是全学过来了,因为 NS2 和 NS 游戏互通,想在 NS2 上玩分辨率和帧数提升的 NS 游戏,需要额外花费 1000 日元升级或开通任天堂订阅制会员。 好吧,尽管首发游戏不够惊艳,地域区别售价,游戏涨价。 这些问题你说你都咬咬牙忍了,我就是支持任天堂,还是想找黄牛加价冲首发。 但你马上还会遇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 NS2 也不再支持普通 Micro SD 卡,只支持 Express 版的,这意味着一张 256G 的卡就要 700 块钱,再也不是以前的白菜价存储了。 配合 NS2 机身自带的 256G,不额外买卡就够装一部 COD 的,根本想不出任天堂到底有啥不上 SSD 的理由。 碍于以上种种原因,NS2 在万众瞩目的情况下,整了个惊天烂活。 连隔壁都没忍住差点笑出声,可能这次 NS2 直面会唯一的好处,就是让 PS5 和 NS 初代变得更保值。 可以说除了日本人,全世界都怒了。  我也理解,NS1 作为一款销量过亿的现象级主机,想推出一个让大伙满意的迭代产品,无疑要面临不小的压力。 NS 这个产品本身能塞进的功能也有限,或者放眼当下的硬件环境,都很难再有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新出现,升级点平平无奇也正常。 但不怕没好活,就怕整烂活,NS2 无疑是给所有期待的人泼了一盆冷水。 而且在 PS6 已经箭在弦上,各种 Win 掌机开始变得琳琅满目的节骨眼,下一个世代的任天堂,究竟能不能靠 NS2 继续在游戏圈稳固住自己的地位,难说。 而且,在新硬件这边整出这么一档子事。 对于任天堂的第一方游戏来说,也压力大的一批,如果再做不出惊艳所有人的作品,那几乎可以预见未来少不了一波喷。 但要做出超越 NS 世代那几个恐怖怪物的游戏,也许比做好硬件更难。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0522.htm)
北京时间4月4日上午10点过,韩国宪法法院对尹锡悦弹劾案做出了裁决,宪院认为尹锡悦在宣布戒严时,滥用了权力,没有遵守法定程序,没有履行职责,而是走向了他本应予以保护的人民的对立面。 [](https://n.sinaimg.cn/finance/transform/116/w550h366/20250401/e90c-28040a289f704e2f6c9cc838246dc165.png) 宪院认为,当时并无实施戒严的国家紧急事由,戒严令损害了人们的政治权利,违背了民主与法治的基本原则。8位宪院法官一致同意,解除尹锡悦的总统职务。 据此,尹锡悦正式成为前总统。根据韩国宪法第68条第2款,总统缺位后,需要在60天内选出新总统,所以,举行下一次总统选举的日期,不得迟于6月3日。 韩德洙将代理总统职务,直至新总统就任时为止。新的总统任期为五年。韩国总统选举是一轮选举制,只要取得简单多数票就可以当选,而不必取得过半选票。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0520.htm)
上个月,随着 AI 概览功能的扩展,Google还宣布了Google搜索中的新 AI 模式实验。借助 AI 模式,用户可以获得 AI 驱动的响应,并通过后续问题和相关网络链接进一步探索他们的查询。Google提到,AI 模式对于涉及更深入的探索、推理或比较的查询很有用。  现在,微软正在 Bing 中引入一项名为 Copilot Search 的类似功能。现在,每个人都可以通过[bing.com/copilotsearch](https://www.bing.com/copilotsearch)访问 Copilot Search 。如上图所示,Copilot Search 主页包含示例查询和底部的搜索栏。 当您输入查询时,Copilot Search 会使用 AI 生成响应,从多个在线来源提取信息。在响应页面上,会出现两个显眼的按钮:“查看所有链接”和“查看推理”。单击“查看所有链接”会打开一个侧边栏,显示与响应相关的相关链接和来源。单击“查看推理”会显示 Copilot Search 如何制定响应。 用户还可以使用文本框输入后续查询,文本框始终显示在屏幕底部。后续问题的答案会出现在同一页面上,用户可以轻松向上滚动查看原始答案。微软还会在页面右侧显示图片和视频超链接。但是,点击这些超链接会将用户重定向到标准的 Bing 图片和视频体验。    对于喜欢经典网页链接体验的用户,Bing 将继续提供该选项。当用户在 Bing 上进行自然语言查询时,他们会在网页链接顶部看到 Copilot Answer 部分,提供类似于 Google AI Overviews 的混合体验。 微软推出的全新 Copilot Search这表明大模型与人工智能日益融入搜索引擎,旨在为用户提供更具交互式的搜索体验。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0518.htm)
OpenAI 的 ChatGPT 正在迅速发展成为最广泛使用的在线服务之一。上周,OpenAI报告称,每周有 5 亿人使用 ChatGPT。最近发布的改进的图像生成功能也广受欢迎,吸引了数百万新用户加入该平台。  超过 1.3 亿用户已经使用 ChatGPT 创建了超过 7 亿张图片。周一,OpenAI 首席执行官 Sam Altman 透露,ChatGPT 在 26 个月前推出后五天内就吸引了 100 万用户,而新的病毒式图像生成功能仅在一小时内就吸引了 100 万用户。 OpenAI 借此势头,向美国和加拿大所有授予学位学校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生免费提供 ChatGPT Plus 订阅,有效期至 5 月。学生身份通过 SheerID 的安全验证系统进行验证。已经订阅 ChatGPT Plus 的学生将获得两个月的积分。 通过[ChatGPT Plus 订阅](https://chatgpt.com/students),学生可获得以下好处: - 免费计划中的所有内容 - 扩大了消息传递、文件上传、数据分析和图像生成的限制 - 带有视频和屏幕共享的标准和高级语音模式 - 可以进行深入研究和多种推理模型(o3‑mini、o3‑mini‑high 和 o1) - 访问迄今为止最大的模型 GPT‑4.5 的研究预览 - 创建和使用项目、任务和自定义 GPT - 限制对 Sora 视频生成的访问 - 测试新功能的机会 目前,由于需求不断增长,OpenAI 正努力维持其基础设施。Sam Altman 最近在Twitter上表示,由于容量问题,用户应该会遇到新版本发布延迟和偶尔的服务缓慢的情况。他甚至公开邀请任何人以10万块级别的形式供应GPU。 ChatGPT 人气的快速飙升凸显了对高级 AI 工具的需求日益增长。OpenAI 决定向学生提供免费访问权限,这将进一步扩大其用户群。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0516.htm)
The new tariffs will apply to about US$25.3 billion worth of imports and will not affect auto parts. All the money raised from the counter-tariffs will go directly to auto workers and companies impacted by the US levies, Canadian Prime Minister Carney said.
最近,英特尔新任首席执行官陈立武 (Lip-Bu Tan) 在公司的 Vision 2025 活动上谈到了英特尔未来的愿景,即关注客户反馈和性能。如果微软也有这样的理念——让软件成为用户想要的东西。目前的做法是“让微软软件成为销售其他微软软件的平台”,就像“Windows 不再是一个操作系统,而是 Office 365 和 Copilot 的广告平台”。 微软一名员工最近表示,在公司设计 Windows 8 时,用户反馈实际上被放在了次要位置。发表这一评论的是 Harold Gomez,他当时很可能担任 UI 设计师。 微软最近举办了一场追忆往昔的活动,回顾了多年来 Windows 设计的发展历程。考虑到该公司目前正在庆祝成立 50 周年,比尔·盖茨等人分享了他历史性的作品,这很有意义。  Gomez表示微软设计师更多地依靠自己的直觉来制作像 Windows 8(Metro UI)这样现代化的东西,而不是依靠用户和客户的[反馈](https://microsoft.design/articles/a-glimpse-into-the-history-of-windows-design/): <blockquote><p>设计过程的一部分是尝试平衡用户反馈和你的设计直觉。我们当然不可能仅依靠客户反馈就达到 Windows 8 那样的 Metro 视觉风格。这是客户永远不会要求的,因为我们当时生活在一个非常 iPhone 的世界里。Windows 设计采取了转变,试图创造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同时扎根于我们的设计理念和原则。我们尝试了信息设计、排版、布局,并将动态设计作为我们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努力了解客户的需求,并将这些见解与我们的设计直觉结合起来,这帮助我们创造了一些特别的东西。</p></blockquote> 这对公司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结果,因为我们都知道 Windows 8 发布后发生了什么。该操作系统遭到了广泛的抵制,因为用户讨厌实用且直观的“开始”按钮被删除,微软随后被迫很快在 Windows 8.1 中将其恢复。 **了解更多:** [https://microsoft.design/articles/a-glimpse-into-the-history-of-windows-design/](https://microsoft.design/articles/a-glimpse-into-the-history-of-windows-design/)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0514.htm)
[据The Information](https://www.theinformation.com/articles/intel-tsmc-tentatively-agree-form-chipmaking-joint-venture)报道,苹果供应商台积电已与英特尔达成初步协议,台积电将运营英特尔的芯片制造设施。台积电将拥有合并后新公司 20% 的股份,而英特尔和其他半导体公司将拥有大部分股份。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5/0401/58911b0819a0564.jpg) 作为交易的一部分,台积电可能会与英特尔分享部分芯片制造方法,并培训英特尔员工使用这些方法。谈判仍在进行中,最终细节尚未确定。据报道,英特尔与台积电之间的谈判是由特朗普政府发起的,目的是阻止英特尔的衰落,并将先进的芯片制造引入美国。 英特尔是台积电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两家公司长期以来一直是竞争对手。苹果之前在其 Mac 中使用英特尔芯片,但从 2020 年开始转向由台积电生产的自有 Apple Silicon 芯片。目前没有任何一款苹果设备使用英特尔处理器,公司现在完全依赖自己的技术。 台积电专注于芯片制造而非设计,后者通常由苹果和 NVIDIA 等台积电客户自行负责。专注于制造让台积电超越了英特尔,而英特尔的代工业务对企业吸引力较小,因为英特尔的芯片成本高于台积电,而且产量较低。 据称,英特尔的一些高管担心这笔交易会导致裁员,因为英特尔需要裁掉工程师,并可能需要更换或出售其使用的设备。英特尔和台积电拥有不同的制造机器和材料,因此如果英特尔有望采用台积电的制造工艺,它可能不得不出售其大部分现有设备。 2024年,英特尔因在芯片制造方面的投资和个人电脑市场的疲软而亏损188亿美元。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0512.htm)
昨天我们听说三星推迟了Galaxy S25 Edge原定于 4 月发布的计划,今天有传言称该设备将全面发布的新日期:5 月 13 日。目前还不清楚延迟的原因,但至少推迟时间不久——与最初传闻的4 月 15 日的发布日期相差约一个月。  一些人猜测,延迟与质量问题无关,而是与三星 DX 负责人韩钟熙 (Jong-Hee Han) 因心脏病去世后三星管理层的一些变动有关。 Unpacked 发布会活动应该不会举办,因为据说三星只会在 5 月 13 日对此产品进行在线演示。虽然这是发布日期,但 S25 Edge 何时出货仍然是个谜 - 希望是在五月,但该信息尚未公布。 据传,Galaxy S25 Edge 将采用与Galaxy S25+相同的屏幕、骁龙 8 Elite 芯片、12GB RAM、256 或 512GB 存储空间、200 MP 主摄像头和超广角,并提供至少三种配色:钛银色、钛金色和钛金色。 据称,Galaxy S25 Edge 在欧元区的零售价为 1249 欧元,比 Galaxy S25+ 高出 100 欧元。据报道,这一型号首批生产约 300 万台。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0510.htm)
中国快递协会日前发布严正声明:反对美国取消对中国低价值包裹的免税待遇。声明称,美国东部时间4月2日,美方宣布取消对来自中国的低价值进口产品的免税待遇,**即所谓800美金以下“小包免税”政策。中国快递协会代表中国的邮政、快递企业,对此表示坚决反对。**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3/1226/c11e719084c5d7e.webp) 近年来,中国的邮政、快递企业通过国际寄递网络将跨境电商包裹送达美国消费者手中,满足他们的个性化消费需求,帮助他们降低生活成本,提高生活品质。 美方取消800美金以下“小包免税”政策,严重损害国际贸易环境,也严重损害美国消费者利益,**尤其是依赖跨境电商购物的美国家庭和年轻群体的利益,将导致他们的购物支出增加,收货速度降低。** 我们希望美方能够纠正错误做法,采取必要措施,为跨境电商和国际寄递发展营造公平、可预期的政策环境;我们希望通过中美双方邮政、快递企业的良好合作,继续为美国消费者获取心仪的商品提供更稳定、更便利的国际寄递渠道。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0508.htm)
基于庞大的玩家数量,Steam会定期公布硬件统计报告,事实上CPU-Z也有类似的报告,同样能反映硬件使用和发展趋势。CPU处理器方面,**8核心已经成为绝对主流,占比达24.7%,而且还在持续快速增长中,最新一次增幅就高达32.6%。**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404/d52dbdfb631f40b79053c498b526dbea.png) 其次是6核心,占比为22.5%,然后是4核心、2核心,但它们都在持续走低。 **12核心、16核心也都来到了5%左右**,甚至是24核心、20核心这样的发烧级配置,也都占据了一席之地。 不得不说,这都是AMD近些年来的功劳,毕竟大家多经历过“常年四核”的时代。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404/fb9bba0090544a1da3baef0be0c314a2.png) **处理器型号排名也印证了这一点,前七名都是AMD,前十名也只有一个Intel。** **锐龙7 9800X3D凭借4.3%的占比遥遥领先毫无意外,第二名是高性价比的锐龙5 5600X,而锐龙7 7800X3D也排在第三。** 不过总体而言,AMD的份额仍然略逊一筹,占比为43.7%,比隔壁还少了12.6个百分点,但照这样下去……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404/1d7d9185ab084b5597f1735365e2ef4f.png) **显卡方面,NVIDIA占比多达67.9%,AMD只有31.5%,而使用Intel锐炫独显的为0.7%。** 最流行的型号是**RTX 3060 3.7%、RTX 4060 3.4%、GTX 1650 2.7%、GTX 3070 2.7%**,不过奇怪的是RTX 4090也占了2.5%。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404/3d5cd0c1725e48029441e3d40cbcb64f.png) 内存方面,金士顿、海盗船都超过了15%,另外芝奇11.7%。 **32GB内存已成为首选,占比多达35.8%,还在快速增长,然后是16GB、8GB、64GB。**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404/f6244ca2584245f1ab348f818802c274.png) 主板方面,华硕仍然是最受青睐的占27.6%,微星和技嘉不相上下都在16%,另外华擎8.4%。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404/3312f7c72aba4079ad5ccf2fa07ef000.png) 显示器方面,27寸和24寸居多,1080p分辨率占比依然超过50%,2K 13.5%、4K 10%,刷新率则是75Hz最多达36.7%,144Hz、165Hz也不少。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404/2c4367f3db414ccfa251e895b8845b95.pn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0506.htm)
当地时间4月3日,美国联合航空公司一航班客舱内起火。对此,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表示,将展开调查。据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网站消息,起火航班为美联航1513次航班,为一架波音737客机。 这架飞机从佛罗里达州基韦斯特国际机场起飞,原计划飞往新泽西州纽瓦克国际机场。机组人员报告客舱内起火后,当地时间4月3日下午4时45分左右,该航班安全降落在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称,将对此事展开调查。 另据路透社消息,当地时间4月3日,美联航在一份声明中说,飞机改道是因为厨房烤箱冒出轻烟。 美联航补充说,所有乘客在登机口正常下飞机,并于当天晚间安排另一架飞机将乘客送往纽瓦克国际机场。机上共有98名乘客和5名机组人员。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0504.htm)
地平线副总裁兼首席架构师、前华为智驾负责人苏菁近日公开表示,自动驾驶搞不定就没资格做机器人。**“自动驾驶技术发展之路远比预期艰难,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这项技术仍未实现真正的突破,自己都快抑郁了。”** 苏菁直言:“坦率地说,我做到现在已经快抑郁了。自动驾驶真的非常难。我干了十多年,每天看到这么多问题,全世界最聪明的人花了这么多钱干这件事情,还没过这个拐点,我有时候就会很绝望。” 目前业内最值得参考的标杆仍是特斯拉的FSD(完全自动驾驶系统)。 **“今天你一定要让我找一个对标对象,坦率地说我还是会选择FSD。我自己去试过以后,能看到他们在技术上面有很多独到之处,甚至在某些地方是有断代式的领先。”苏菁说道。** 苏菁强调,自动驾驶的真正挑战在于与人类驾驶能力的比较。“自动驾驶的比较对象不是你的竞争对手,不是国内的蔚小理、华为,甚至不是特斯拉。自动驾驶的本质比较对象是人类本身。它比不过人的时候,就是个高科技的玩具。有一天比人好的时候,它的价值就会立刻跳上去。” “中国在目前状态下不可能获得特斯拉这样的算力;中国道路基建的随意性比美国大太多;中国的外卖骑手和电动车工具开车的行为在美国也是没有的,会导致大量需要处理的博弈问题。” **苏菁呼吁行业回归理性,专注于解决实际问题:“坦率地说,我们用这么多人,辛苦了这么多年,再去做一个跟大家一样的东西,这不是我们这代人该做的事情。我们应该去解决真正的问题,而不是天天活在营销里面。”**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0502.htm)
这两天,全网都在关注发生在安徽高速上的一起交通事故。3月29日晚上,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NOA开启状态下,行驶到了一段施工路段,这段路用路障封闭了本侧车道,改道至对向车道。但是车子没有反应过来,与隔离带水泥桩碰撞,随后起火。  从网上流出的视频,以及事故后车辆照片来看,这次碰撞相当严重。保险杠大概是第一下被什么物体带飞,然后车子正面偏右一点撞上水泥桩,整个前部吸能区几乎全部撞毁,副驾前侧的防火墙严重变形。 而碰撞过后的熊熊大火,把整车里里外外烧得一干二净。  前排两人当场身亡,后座一人抢救无效身亡。 小米在昨天公布了部分信息:车辆在碰撞前开着NOA,车速是116km/h,在22:44:24,NOA发出风险提示,开始减速;随后两秒钟内,NOA被接管,制动踏板被踩下;但因为制动距离不足,在22:44:26-28之间,车辆与水泥护栏发生碰撞,碰撞前系统最后可以确认的时速约为97km/h。  关于这场事故的核心信息,目前只有这些。 围绕事故网上的讨论点有很多,比如施工方有没有提前设置路标,NOA提示是不是过晚,刹车有没有踩到底,电池怎么烧起来的,车门能不能打开等等。在官方调查结果出来之前,这些都没法下定论。 但在这场事故背后,还是有一些可以展开聊聊的地方。 **其中争议最大的当属智驾,为什么车子智驾搞不定,还只提前2秒左右才报警?以及为什么AEB不刹停车辆?**  AEB的问题我们之前也有聊过,最近几年,不少人对于智能车有种过度神化。 某些情况下,AEB确实能救人一命。但这玩意儿其实是一个玄学,没有任何车企能保证,AEB会搞定所有紧急情况。 因为对于AEB来说,把车刹停不是什么难事,难点在于,怎么避免误触发。  比如前面路边突然有个人出来,系统就要想一下他是站着还是要过马路,会不会突然冲上来,我到底该不该刹车? 要是在高速,更需要系统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做出决定。大部分的汽车从100km/h刹停需要35米左右,但用100km/h的速度开过35米却只要1.26秒。 这么短的时间里需要决定刹不刹、怎么刹,**不仅难做,还很容易做错。** 所以,大部分车企对于AEB的标定策略都是**“尽量别犯错”**,灵敏度往低了调,只有在绝对有把握的情况下才出手,没把握的时候就让驾驶员决定。 **比如小米的AEB,只对车辆、行人、二轮车三类目标触发**,对锥桶、水马、石头、动物等障碍物不会响应。  然而,**很多汽车厂商平时宣传的都是AEB的上限,而非下限。** 你可以在100km/h自动刹停,并不代表你每次都能在这个情况下刹停。时间、天气不同,得到的结果可能也不一样。  **这也是我觉得车企们应该从这次事故中吸取到的最大教训,你们铺天盖地宣传自己智驾多么多么牛逼,导致很多消费者对系统能力的边界,并没有清晰的认知。** 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有两个原因。 一方面,**车企发布会上展示的能力,绝大多数都是由高配车型达成,低配车型到底啥水平,人不会告诉你。** 这次事故车辆是SU7标准版,所谓标准版,就是21.59万的最低配。 在智驾硬件上,低配和中高配配置差距明显。低配智驾芯片是一颗英伟达Orin-N,算力84 TOPS,无激光雷达,1颗毫米波雷达;中高配是两颗英伟达Orin-X,算力508 TOPS,1颗激光雷达,3颗毫米波雷达。  理论上,中高配智驾系统的能力下限应该更高,在紧急状态表现会更好。 这里插一嘴,这个问题不单单指智驾,像SU7发布会说的电芯倒置、泄压阀倒置技术,来避让火焰侵入乘员舱,其实也只是宁德的电池才有,它比亚迪的电池不是这个方案。  当然,这样的操作,并不只是小米搞,几乎所有车企都干过。 另一方面,车企们对智驾营销迷之自信。有些明明只有高速NOA,也说自己是高阶智驾,还有动不动就谈多少公里零接管,这些概念太容易误导消费者。 这两年,行业整体的智驾水平确实有了很大进步,从高速到城区,覆盖路段越来越多,能力越来越强。 脖子哥有个朋友,自己拿本五六年但其实没咋开过车,纯纯新手,去年买车就是冲着智驾去的,最后也是选了一辆新势力的车。 这样的车主想必不少,毕竟有些好用的智驾,是要比大部分新手开得都好的。  但,无论是哪种方案的智驾,都只是你开车的辅助。零接管,不是不用管,就算出事的概率非常小,只要发生了那就是100%。 而一旦遇到紧急情况,驾驶经验不足的司机,更有可能在慌乱中出错。 这次事故,小米的NOA是提前2秒左右报警。脖子哥体验过的智驾,还有在撞上前1秒,甚至半秒突然退出,告诉你立马接管的。好在我碰到的基本都是低速场景,并且已经做好了随时刹车的准备。  如果是事故这种,只能说我这个十年老司机,也不一定能保证100%把车救回。 之前,在不断发生的智驾事故后,车企们已经给智驾设置了一定的门槛。APP上要学习要考试,然后要开了一定公里数才能解锁完整的智驾能力。 比如在乐道的车上,你得在使用100公里高速智驾后,才能解锁城区智驾。小米要求更高,需要高速NOA里程达到1000公里才行。  但是,这些力度还是不够。这样智驾的使用,还是只要答个题就行,也没啥门槛。 再说了,城区里普遍速度跑不快,撞了也是小事故较多,而高速上如果碰一下就严重大了,之前特斯拉、蔚来、问界在智驾状态下发生人命的严重车祸,都在高速上。  我个人建议是,只要是打开智驾,就必须设置一定的里程门槛,而且这个策略要跟人不跟车,如果摄像头检测到主驾不是车主,就得验证这个人有没有通过考试。 然后**加大智驾的惩罚力度。**虽然现在很多车对智驾状态下分心驾驶也有惩罚,但基本就是30秒禁用,或者本次驾驶禁用这些。 这方面,我觉得可以向特斯拉学习一下。 正好这两天开了特斯拉FSD,它的惩罚机制就给我印象很深。调用车内鱼眼镜头监测驾驶员眼睛有没有在看前方,视线脱离 3-5 秒就会提示,这时视线不回来就是一次警告,5 次警告 FSD 禁用一周。狠,是真的狠。  今年前几个月,可以说是智驾发展的一个分水岭,行业突发猛进,很多车企打出了“全民智驾”的口号,搭载智驾的入门车型也是越卖越便宜。 比亚迪、吉利、奇瑞等,纷纷把智驾搬到10万甚至是不到10万的车上,这对于普及智驾当然是好事,但这同时也意味着,会有大量消费者第一次接触智驾。 比起教他们如何使用智驾,我想车企们更需要做的是让他们清楚地知道,**智驾只是一个辅助,无论它多么厉害,开车都必须目视前方,驾驶者是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而这次的事故,无疑对行业内外这些大声喊口号的人提了个醒,智驾的过度宣传,得收一收了。 在真正的L5级全自动驾驶到来之前,**智驾代替不了人驾,应该成为所有人的共识。**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0500.htm)
特朗普宣布的新关税政策让苹果公司面临一个棘手问题:iPhone需不需要涨价,是否要回美国制造iPhone?科技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的分析师对此进行了解读。  iPhone或涨价 **iPhone 17可能涨价** Counterpoint高级分析师格里特·施内曼(Gerrit Schneemann)认为,苹果不会立即对iPhone涨价。 “我不认为他们会在短期内涨价,没有必要。”施内曼称。他指出,苹果的利润率约为38%,这使其有更大的余地来消化关税带来的成本增加,至少在短期内是这样。 不过,如果关税问题持续下去,苹果可能会对今年9月发布的iPhone 17涨价。“但我认为,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那么苹果可能会对iPhone 17涨价。”他表示。iPhone 17预计将在今年秋季发布。 **美国制造不可能** 如果特朗普征收关税的目的是让苹果开始在美国生产iPhone,那么这个目标在短期内是不可能实现的。如果苹果要想这么做,它将面临巨大挑战。 施内曼表示:“我认为我们看不到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能让美国建立起一个有意义的智能手机产业生产中心。” 目前,苹果确实已经在美国进行一些产品制造,但主要限于小规模生产,无法与iPhone及其配套的专业组件供应商网络相提并论。即使苹果在美国建立了供应链、组建员工队伍并设立生产设施,成本也将高得令人无法承受,很可能超过关税的负面影响。而且,这些关税是通过行政命令实施的,而非国会,所以新一任总统在四年后可能会改变这些政策。 苹果预计将继续在海外生产iPhone,并想办法应对将这些手机进口到美国时所产生的额外关税问题。施内曼表示:“已经有报道称,苹果试图让供应链来消化一部分额外成本,这是苹果所擅长的。” 如果苹果调高iPhone 17系列的售价,美国人通过运营商补贴购买手机的习惯可能会起到缓冲作用。届时,他们的月供只会小幅增长,冲击没那么大。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0498.htm)
微博话题“亲人去世后微信号找不回”冲上热搜榜,引发关注。据媒体报道,吴女士父亲去世,她想通过父亲微信里的通讯录找到外地亲属的联系方式,但是无法找回。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4/0621/d4a9b7fd34a80dc.jpg) 腾讯客服表示,遗属只能复制逝者账号的头像、昵称等简单信息,不能登录微信账号获取聊天记录、通讯录等,客服称账号内涉及个人隐私,若账号使用人不幸去世且账号无法登录,人工介入也无法找回。 业内人士指出,数字遗产因其存在于虚拟空间的特殊性,不仅具有传统遗产的财产性质,例如虚拟货币、游戏装备等,也具有某些非财产的人身专属性质,例如个人照片、聊天记录等。 大多数社交平台在服务协议中明确表示账号所有权归平台,用户仅有使用权,不允许继承,以微信为例,微信账号的所有权归腾讯公司所有,用户完成申请注册手续后,仅获得微信账号的使用权,且该使用权仅属于初始申请注册人。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0492.htm)
据一位数码博主爆料称,途经安徽高速时,高速电子显示屏显示,“高速路况复杂,勿用智能辅助驾驶”。他在评论区回复照片是行车记录仪拍的,地点在安徽高速。    另有一位博主表示,安徽段的高速30号的时候关于智能辅助驾驶的警示标还是“请勿过于依赖辅助驾驶”,现在都改成“高速路况复杂,慎用辅助驾驶”。  还有网友称,高速的电子屏上写了 “请谨慎使用定速巡航功能” ,施工借对向车道也有了好多标识: 电子屏、路边隔50m一个字、三角形黄色警示牌 。  还有网友表示,今天开在德上高速,电子屏提示“前方施工,禁止使用智能驾驶” ,进龙眠山隧道前,高速电子屏又提示“进入隧道,慎用智能驾驶” 。 3月29日,一辆小米SU7在德上高速池祁段行驶过程中发生严重事故,致三名女生死亡。 目前报道的最新进展是:三位女生家属已经与小米工作人员见面,其中一家属微博删除相关内容、男友清空抖音。 安徽省公安厅交管总队已指导属地公安机关开展事故调查,事故正调查处理中。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0490.htm)
据彭博社报道,特朗普周三宣布的关税政策对一些美国大型科技产品制造商的打击最大,可能会推高他们的成本、抑制需求并给全球供应链带来压力。这些公司的产品供美国的消费者和企业使用,包括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以及其他电子产品。  苹果等硬件制造商受关税冲击最大 截至周四收盘,戴尔科技、苹果、惠普、智能音箱制造商Sonos的股价集体大跌。其中,戴尔股价暴跌19%,创下自2018年12月重新上市以来最大跌幅。苹果股价大跌9.2%,惠普股价重挫15%,这两只股票均创下自2020年3月16日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Sonos下跌17%。美国股市整体上也大幅下挫,标普500指数下跌约4.8%,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100指数跌幅超过5%。  戴尔股价暴跌19% 彭博行业研究分析师阿努拉格·拉纳(Anurag Rana)和安德鲁·吉拉德(Andrew Girard)在一份报告中称,“由于我们预计苹果不会通过涨价来抵消影响”,所以美国的新关税可能会压缩苹果的利润率。如果苹果在消费者信心不稳之际涨价,这可能会进一步伤害其业绩。 戴尔对此回应称,公司正在“审视和评估”关税影响。“戴尔拥有具有韧性且灵活的全球供应链,过去的经历证明,我们能够在任何环境下保持领先地位。”一位戴尔代表称。 Sonos表示,正在“密切关注与拟议关税相关的事态发展,并积极评估其对我们业务、客户和供应链的潜在影响”。它还补充说,“我们的重点仍然是为客户提供最佳的音频体验”。 截至发稿,苹果和惠普尚未就此置评。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04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