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近日举行闭门沟通会,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与蔚来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在小范围内对话新浪科技等媒体。李斌表示,蔚来在过去十年,在商业模式的创新、技术的创新做了很多探索,也有一定的成绩。但在落地、管理、成本控制、投资回报方面确实做得不够精细。 “我们自己肯定不是一个铺张的公司。我们交了好多学费,有的学费是由于自己能力不够,有的是客观规律,就是要交学费,有的是管理意识不到位。交了很多学费,将来写蔚来交的学费,肯定能写成一本书。有的学费学到了东西,有的学费正在学,有的学费还没有认知到。” 他举例,蔚来公司的差旅费控制很严。自己和秦力洪,跟一线员工都是一个出差标准。去合肥就住在全季里面,如果超过了,得自己贴。坐高铁就二等座,超过自己贴。从董事长到一线的员工标准一样。 “最近我们在管理提效上有巨大的空间,今年把这个课一定要补上。我们不自欺欺人,也不妄自菲薄。做得好的地方坚持,做得不好的地方就改。蔚来一直是很务实的公司。” [](https://n.sinaimg.cn/finance/transform/115/w550h365/20250325/8ac3-9e5a3466a80f67b25051de3844dcbaf9.pn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8052.htm)
3月25日,全新MINI Cooper Cabrio敞篷车及其John Cooper Works(JCW)性能版正式登陆中国市场,现车即将陆续到店。作为国内4米以下唯一的进口燃油敞篷车型,MINI Cooper Cabrio诠释了MINI品牌自由、开放、多元的精神内核,将趣味性、时尚感和卓越性能融为一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高性能版本MINI JCW Cabrio首次引入中国市场,以激情的卡丁车式驾驶体验回馈中国粉丝的热切期待。  全新MINI Cooper Cabrio敞篷车 此次敞篷版与JCW性能版的首次联袂登场,将为中国MINI爱好者带来前所未有的驾控体验。 ## 经典敞篷,安全再升级  全新MINI JCW Cooper Cabrio敞篷车 作为 66 年经典品牌的代表车型,MINI Cooper Cabrio 历经半个世纪迭代,以 “Always open” 理念成为欧洲同级最畅销敞篷车。新车搭载全自动织物软顶,支持两种开启模式:时速 30km/h 以下 18 秒即可完全敞篷,关闭仅需 15 秒;软顶天窗可在任意车速下开启 40cm,兼顾 “E 人” 的高速敞篷需求与 “I 人” 的私享空间。安全配置方面,后排集成防翻滚保护系统(检测到风险瞬时启动),并通过底盘增重、车门三重加强筋结构强化车身刚性。此外,可选装挡风板减少风噪,实现 “只要风景,不要喧嚣” 的敞篷体验。 ## 承袭经典燃油版设计 新车诞生于英国牛津工厂,承袭经典燃油版设计语言,3878mm 紧凑车身以 “二八原则” 呈现小车身大空间比例,蚌式引擎盖、圆形车灯等标志性元素诠释纯粹英伦血统。车内以座椅打孔 “M” 图案、中央储物区等细节强化品牌辨识度,下翻尾门兼具实用与美学功能,可扩展为游艇式尾凳,配合软顶折叠系统实现 160-215L 灵活储物空间。CMF 设计延续品牌创意精髓,提供 11 种车身配色及标志性三段式撞色方案,全系标配灰色米字旗软顶(开启后仍可见图案),与米字旗尾灯形成视觉呼应。首批 30 辆上市特别版车型更以星尘灰限定白色座椅,打造专属 “高光” 配置,将 MINI 的自由精神与个性表达推向新高度。 ## 保留“卡丁车般的驾驶乐趣”  全新MINI Cooper Cabrio敞篷车 传承 65 年赛车血统,全新 MINI Cooper Cabrio 以 “卡丁车般的驾驶乐趣” 为核心,搭载宝马集团 B48 四缸发动机(150kW/204 马力,300N・m),实现 6.9 秒破百与 230km/h 极速。其 “四轮四角” 底盘搭配 F1 同源防倾杆,配合低重心坐姿与 5.4 米转弯半径,带来人车合一的操控体验。第九代横向动力学管理系统(集成 DSCi 与 ARB)及智能驾驶辅助功能(盲区预警、循迹泊车等),兼顾激烈驾驶的精准性与日常使用的安全性。 ## **JCW Cabrio 性能进阶** 作为首次引入中国市场的高性能版本,MINI JCW Cabrio 搭载 BMW M 技术优化的 2.0T 发动机(170kW/231 马力,380N・m),匹配运动型双离合变速箱,6.4 秒破百。专属调校的悬架系统、辣椒红刹车卡钳及方向盘换挡拨片,将赛道基因注入敞篷车型,实现 “从车主到车手” 的即刻切换。 全新 MINI Cooper Cabrio 传承 65 年赛道精神,其 JCW 版本以纽博格林 24 小时耐力赛冠军原型车技术为基底,搭载 F1 同源中置单出排气与专属运动套件,以赛道级声浪与空气动力学设计致敬蒙特卡洛传奇。车内配备行业首个 240mm 圆形 OLED 中控屏及双向投影技术,通过智能助理 Spike 与 7 种个性化体验模式,将驾驶乐趣与数字交互深度融合。作为 “生活玩家的态度宣言”,其敞篷设计支持用户自定义墙纸,以天空为幕布展现个性;现车已陆续到店,续写 MINI“有趣、有型、有实力” 的时代传奇。
<blockquote><p>很多商家发现,尽管投入了广告预算,却难以达到理想的投放效果。本文将深入剖析小红书聚光投放素材中常见的三个问题:缺乏自明性、无法表达品类特点和无法展现购买理由,供大家参考。</p> </blockquote>  为什么我投放了小红书聚光就是不出单?依旧没有客资?这是我听到最多的问题。这好像,为什么我每天给女神发信息,她就是不理我! 备注聚光是广告投放工具,不是神药!当你的笔记创意不合格、产品价格无优势,聚光依旧解决不了你的问题。 我一贯坚持,内容的优化没有天花板,广告的优化天花板很低,永远聚焦投放的素材,弱化所谓投放技巧。大部分投放效果不理想,素材多半有以下3个问题; ## 一、素材缺乏自明性 能不能让用户一眼看到你的封面,就知道你是干什么的?很多商家的笔记,因为套用爆款模版,结果用户第一眼无法判断其到底是做什么。 我们追求的不是差异化,而是同质化,让用户快速知道我们是做什么的。你做装修、装修画面、房间、工人都是表明身份的画面,同样你卖水果,水果特写、汁水展示做封面,就能快速让用户明白你的行业。 当明白聚光投放的素材第一特点是自明性。你就会延伸想,什么样的符号最能代言你的品类。符号越强、信号能量就越强,被用户就能快速识别。如下图的蓝莓商家爆款笔记。  图:蓝莓热门爆款笔记 ## 二、无法表达品类特点 自明性完成聚光素材筛选第一要点,让用户明白我们是做什么的。真正能打动用户,就需要展现品类的特点。 吃的东西诱发食欲,衣服就展现个性和好看,水乳就展现其质地。展现品类的利益是激发用户购买品类的兴趣;表达品类特点,也可以用文字表达,阐述关键词来表达品类特点。 ## 三、无法展现购买理由 用户为什么选择你?这就是你的品种特点,这就是产品和服务的购买理由。为什么素材越来越同质化,就是前面两种打开都太雷同,一个封面火之后,大量用户进行复制。 小红书商家接下来的竞争,是购买理由的竞争,用户凭什么从这么多商家中,选择你,就是你购买理由展示的好。 如何撰写小红书聚光投放素材,可查看这篇内容小红书自然流笔记和聚光笔记怎么写? 对购买理由的挖掘,就是不断打造品牌竞争力的的过程。这也是做所有平台的核心。 举例下图旅游行业,封面都是拼图风景照,就是一种自明性,景点展示就是表达品类的价值,文字部分就是购买理由的展示,用户打动就是这些购买理由点,在正文中也会植入旅行社的资质,这些都足以打动用户,完成购买;  图:小红书旅游行业热门笔记 当你的投放投放笔记解决这3个问题,无论是自然流还是投放,基本能拿到结果,你的自明性越高,过滤用户就会越好,品类特点和购买理由越强,就能越打动用户购买,转化率越高。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江河聊营销】,微信公众号:【江河聊营销】,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blockquote><p>电商创业是许多普通人的梦想,但如何从零开始并快速实现稳定出单,是每个新手都面临的挑战。本文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详细复盘了一位普通人如何在短短26天内完成电商创业的冷启动,从选品、视觉打造到测款优化,最终实现稳定出单的全过程。</p> </blockquote>  上篇普通人电商创业实战文章获得了热烈反响,今天再分享一篇普通人电商创业冷启动的实战案例。同样,本文无任何广告,不卖任何东西,请放心阅读。本文为真实案例,数据操作全部真实。 你确定要做冰箱贴这个品类么?我一边看着资料一边问道。 这个品类可能不太赚钱。我又补充了一句。 没错冬哥。**A妹**回复:我最近刚辞职,打算休息一段时间,正好比较有空,想突击做个电商小店尝试下。 之前也尝试过几次电商项目,但都失败了,这次希望能真正跑通一个闭环。 A妹诚恳地说道。 你的想法很实际,很好。我给予肯定道: 其实大多数普通人若想做电商创业,最开始就应该这样。**初期不要想太多,不要想什么爆单,发财,卖爆,做一个品牌。这些事情统统不要想。** **而是应该先老老实实跑通一个闭环,完整跑通一次流程再说。** A妹被我夸的有些不好意思,接着问: 冬哥,那接下来我们要做什么? 我再次确认下:你要做冰箱贴品类是吧? 是的,确认。A妹坚定地回答。 那老规矩,先做一个“品类五大约束自检”,我扔给了她一张表格。 ## 第一关 完成品类约束自检,选品分析和定向 虽然我知道冰箱贴这个品类很简单,但还是请A妹按照这个表,再复核一下,以防后续推进时出现暗坑。  这五大约束自检分别是: - 视觉可实现 - 售卖长周期 - 大量淘宝卖家+有爆款 - 流量成本低 - 社交媒体可推广 关于品类的五大约束自检,我在之前文章《万字实战复盘,普通人电商创业,从0到月销300单全流程关键实操讲解》有详细讲过。 在此只简单说明下。 - **视觉可实现,**决定着我们在这个品类,能不能做出独创性,有竞争力的视觉; - **售卖长周期,**决定着品类售卖时间是否足够长,给我们留足充足的时间去优化; - **大量淘宝卖家+有爆款**,证明着小卖家是否能在这个品类中生存以及做出来; - **流量成本低,**决定着我们初期的广告费,是否能用几十元就启动,就能买到一定的流量; - **社交媒体可推广,**决定着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做一些站外内容,来换得一些流量。 在我的帮助和查询下,半个小时后,A妹提交了五大约束自检。  冰箱贴,视觉实现容易,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好拍的品类,用手机就能拍。 冰箱贴,全年都能卖,下半年算是销售旺季。  冰箱贴有很多淘宝小卖家在做,很多小店铺也能做出爆款产品。 冰箱贴流量成本也比较低,0.3元~0.6元1个流量。 最后就是小红书上有很多冰箱贴的推荐内容,也算是社媒很容易出内容的品类。  很好,这真的是一个超级简单,适合新人做的品类。 我一拍手,这个品类确认,可以做! A妹比较淡定,接着问我: 冬哥那接下来做什么? 接下来我们用“四步选品法”开始选品! A妹追问:具体哪四步? **这四步分别是聚焦,搜集,分类,定向。** 首先**是聚焦子品类。**这步你已经OK了,你聚焦到了冰箱贴子品类上,这一关可以过。 接下来**进入搜集环节**,你现在马上搜集100个冰箱贴产品,无差别搜集,快! 2个小时后,A妹把搜集好的冰箱贴产品发给了我。  工整整洁,清晰详实。我对冰箱贴产品可以说是一点也不了解,正好借着A妹的搜集学习下这个品类。 接下来还要做什么?冬哥。A妹的追问打断了我的学习。 请你对这100个冰箱贴产品进行风格分类,这么多冰箱贴,一定可以分成几大类,请用你自己的理解和语言分类就行。 我继续下了新的需求。 1个小时后,A妹把冰箱贴分成了几大类。 有卡通类,简约类,创意类,国潮类,功能类等…….  我一边看着分类学习,一边感叹: **在方法流程清晰的情况下,普通人最开始做电商选品,就应该像吃饭那样简单。根本不需要纠结太多,思考太多。** **因为在没有跑完全流程,不知电商全貌的情况下,普通人初期的思考没有任何意义。** 好,我认为分类的很OK,既然冰箱贴有很多个风格方向,那你选一个想做的方向吧。我说道。 A妹想了想说: 冬哥我想做国潮类的冰箱贴,这个风格现在很火,我看卖的也很贵,你看可以吗? 这个风格方向初期你做不了,后面熟悉了可以做。 我查了一遍国潮风冰箱贴的产品,然后打回了A妹的需求。 为什么做不了?A妹不解。 国潮风的冰箱贴确实好看,也很高级,但视觉要求都比较高,很多都是高清拍摄+PS修图做出来的,前期视觉实现有些难度。  而且国潮冰箱贴比较吃视频表达,对视频的拍摄也有要求。 我循循善诱劝道: 我建议最开始,咱们还是先做一些简单的方向,先切入,第一轮先跑流程,等你对流程有感觉,全熟悉之后,咱们就可以搞难一点的国潮风了。 好的冬哥,那我选卡通风格的冰箱贴。A妹回复 真好,我喜欢带A妹做电商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她听劝。 那就敲定了,咱们做可爱卡通风冰箱贴!  另外冰箱贴价格带统计了么?我继续问道。 统计了,A妹回我。 好!那你的选品框架就已经初步告成! 请你后续选品一定要按照这个选品框架去做。  接下来,我们开始做视觉方案的打造,做视觉分类,视觉定向和视觉对标。 不等A妹发问,我又下了新的需求。 ## 第二关 搭建视觉方案,寻找视觉对标 首先我们要做一下视觉分类。我开始指导A妹具体的执行细节: 你要搜集50个可爱卡通类冰箱贴,并对他们的视觉表达进行归类。 在明确了要做的产品方向后,这种视觉搜集就不用发散性搜集,而是要针对我们的产品方向进行定向搜集。 因为A妹要做的是可爱卡通类冰箱贴,所以只搜集这个风格的视觉案例就可以,不需要发散。 A妹搜集完了50个视觉案例,并很快做完了视觉分类。  通过视觉分类可以看到,卡通冰箱贴的视觉风格主要分为这三大类。 一类是纯白底背景,也是冰箱贴最基础的一种视觉风格。  一类是带有贴纸道具背景的视觉风格。和白色底板进行混搭,形成了更丰富的视觉层次。  一类是以实景冰箱为背景的视觉风格,就是纯贴在冰箱上拍摄,更加有代入感。  可以看到一个小小的冰箱贴,也是有多种视觉表达。 所以冬哥,我们到底选择哪个方向呢? A妹问道。 那肯定是要选择一个效果又好,实现又较为简单的方向。 所以你家有漂亮的大冰箱么?我笑着问A妹:如果你有漂亮的大冰箱,我们就可以选择实景冰箱风。 没有,我家的冰箱很旧很丑。A妹摊摊手。 那我们就走贴纸背景风。我帮她敲定了,顺便解释了下理由: 纯白底风虽然简单,但太寡淡了,有一些贴纸道具会显得视觉更有层次感,更加丰富。 我开始下新的需求: 我需要你找5个销量在300+以上,用贴纸道具打造视觉的卡通冰箱贴案例,并整理出它们的五张主图,我们从中选择一个进行对标复刻。 冬哥我能找小红书案例么?A妹问:我平时看小红书,感觉上面拍冰箱贴的图片都很漂亮。 **我不建议你做A平台,却选择B平台的视觉方案。因为很有可能两个平台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广告打法都不太一样。。** **很有可能B平台好看的图,在A平台并不适用。** 我坦诚的回答。 A妹:好吧,那我就还是先从模仿爆款产品开始。 是的,你们作为从来没做过电商的新人,菜鸟,小白,**一切都从模仿开始最保险,尤其是模仿已经成功的案例。** **它们已经用路线为你们证明了这条路可行,那为什么不用呢?** **先模仿,后面跑通流程了,再去添加自己的想法。** 好嘞。A妹进行了1~2个小时的搜集,很快给到了我5个对标视觉。  我看着感觉都差不多,那就选择方案二把。  就整个视觉分析来看,冰箱贴的拍照还是非常简单。  基本都是正上方俯拍。 只是冰箱贴对光的要求比较高,可以看到画面需要一种很纯净的感觉。 接下来我们按照2号方案,开始1比1复刻试拍! 我下了新的需求给到A妹。 ## 第三关 执行视觉表达,不断迭代 那冬哥我需要现在就选品么?A妹疑惑。 不需要,和开店一样,选品这些环节,都非常靠后。 我接着说: 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先采购几个样品,我们先试拍视觉,视觉确认后,再进行选品。 A妹:好嘞。 我和A妹很快确认了配件采购细节。 首先底板应该采购一个亚克力白板。 其次配件应该采购一些贴纸,盘子等等, 然后采购了一个小光灯。 接下来就是耐心等待这些产品到货,开始拍摄。  等了两天后,除了光灯之外,A妹的配件开始陆续到货。 由于天气一直在下雨,但A妹等不及了,纯靠室内灯光+修图出了第一轮图片。  看着第一轮图,我有点……额…….. 至少拍摄角度,以及构图还是可以的。 冰箱贴品类确实对构图和拍摄角度要求不高,很适合新手初期拿来练手。 但这个光很奇怪。很山寨,很硬,很曝。产品和光,和底板都没有融到一起。  说明整个视觉缺一个强光,靠硬P图的话太硬,还需要再优化一下。 光灯等更多配件到了之后,A妹又进行了第二轮试拍。  在有打灯光的加持下,视觉效果一下提升了很多,整个图片变得明亮,有质感。产品底板,配件都融为一体。 特别要说明的是,像冰箱贴这样普通,低价,便宜的小产品, 更需要通过光灯将产品打亮,凸显产品质感。 如果不用光灯的话,就会显得产品很普通,很廉价。 下图是同样的冰箱贴,用光灯和不用光灯的对比。  大家可以明显感受到,加了光灯,光源充足后,产品充满质感,让人更加想拥有。 让我特别佩服的是,A妹非常认真,对于视觉的执行,比我还用心。 她在做冰箱贴的贴纸搭配上,没有很偷懒的用一套贴纸拍所有冰箱贴, 而是尽可能让贴纸和冰箱贴符合统一的主题和调性,进行了大量的贴纸更换,最后使得图片的整体感很强,视觉质量很高。  我再次强调一下,**视觉是普通人初期唯一可以和电商老鸟,大店抗衡的竞争点,是必争之地。** 所以普通人做电商,不仅要自己能做出视觉,而且是要做出高质量有竞争力的视觉,这就注定需要大量的优化和细抠, 如果只是单纯的完成视觉,没有做出竞争力,那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看完A妹的第三轮出图后,我认为已经达到视觉既定目标,可以正式开始选品了! ## 第四关 从选品上架到测款前的准备工作 在解决视觉问题后,我们开始正式开始选品。 由于冰箱贴比较便宜,售价也比较低,毛利比较少,所以必须和1688供应商沟通好代发的事情。 我们不需要囤货,而是卖出后,再从供应商那下单,并让他们一件代发。 这就需要在采购时和供应商提前沟通好代发的邮费,尽可能确认是否发全国,邮费成本是否便宜, 毕竟邮费就占冰箱贴销售成本的大头了。 A妹选择了20个产品,让我来确认下。 由于我确实不怎么用冰箱贴,所以看了半天,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在我看来这些冰箱贴都很可爱,都很Q,都很卡通,也都很小巧,当然也都很平平无奇….. 我还是把选择权交回给了A妹,让她从中精选10个买回来拍摄。 A妹的拍摄质量确实可以,供应商的图片都非常普通,以至于显得产品也很普通, 但这些产品经过A妹的拍摄后,都焕发出了不一样的感觉。 下图为供应商图片和A妹自己拍摄后的视觉对比。  可以看到供应商的网图基本是没法用的,但经过A妹的二次创作,就呈现出非常优质的视觉。 接着,A妹又用了美图秀秀等工具制作出了简单的商品详情页。 由于她在gap休息中,所以这些工作都做的很有效率,很快完成了上架。 老规矩,上架之后要给产品做一些基础转化。 我让A妹给每个产品都做2个基础销量,1个优质长评,一个优质的买家秀,  同时让A妹整理好冰箱贴的相应推广词库,准备推广的主攻方向。  当一切整理完毕之后,接下来我带着A妹开始进行测款。看看这10个产品哪个最有潜力成为爆款。 ## 第五关 正式开始测款,挖掘潜力爆品 由于我们设定的广告预算是每天30元,一杯咖啡钱,资金很有限,所以从10个产品里挖掘出一个重点款式就很重要。 做电商一定要做资源的集中,从品类,选品,风格,视觉到推广的集中,所有资源汇集一点,把它打爆。 不要妄想上很多的产品,获得流量,卖得多,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根本不可能, 现在比的就是对于优秀产品的资源集中度。 好,接下来就进入了大家最喜欢的环节,产品测款环节。 2024年3月5日,我让A妹将10个产品列好编号,开始测款。 <blockquote><p>3月5日,测款第1天</p> <p>花费0.9元</p> <p>少量产品有少量点击</p></blockquote> 天黑请闭眼,测款第1天,无事发生。 只有少数几个产品有少量点击。不过大部分产品都开始有广告展现了,说明产品已经进入广告的算法。  <blockquote><p>3月6日,测款第2天</p> <p>花费11.86元</p> <p>所有产品都有点击,5号产品点击量飙升</p></blockquote> 测款第2天,所有产品都有了点击. 冰箱贴产品确实好推一些,很容易就拿到数据,也可能是因为比较便宜。 5号产品点击量飙升,当其他产品只拿到2~3个点击时,它拿到了14个点击。  <blockquote><p>3月7日测款第3天</p> <p>花费14.78元</p> <p>5号产品出单!7号产品有加购</p></blockquote> 测款第3天,测款计划直接出了成交订单,为本店拿下第一笔成交!  是之前数据飙升的5号产品出单。 看到有了成交订单,A妹很开心,她表示之前虽然也尝试过几次电商,但这是第一次通过完整的科学的流程达成出单。 我一边开心,一边感叹,冰箱贴这个品类确实太简单了,拍摄简单,同时因为比较便宜,很容易拿到数据,只要视觉好,就能出单。 不过我还是提醒A妹不要开心太早,偶然的出单不算什么,得是稳定出单才最重要。 A妹表示认可,还要继续观察。 <blockquote><p>3月8日测款第4天</p> <p>花费23.68元</p> <p>7号产品出单!4号产品拿到多个加购</p></blockquote> 测款进行到第4天,又出单了!这次是7号产品出单  不过这次7号产品出单有些曲折。 顾客首先是看到了3号产品的广告,进入到了3号产品页面。然后对3号产品貌似不满意,又进店铺看了看其他产品,最终选择了7号产品下单。 现在你知道为啥要做统一的产品风格了吧?我一边把订单截图发给A妹,一边问她。 是的,知道了。A妹表示理解: **做极致统一的产品风格,即使顾客对这个产品不满意,那也可能在店铺里找到其他满意的产品,提升转化率。** A妹很聪明,一点就通。 我再次感叹:冰箱贴品类虽然不怎么赚钱,但确实蛮简单,推广两天,就已连续出两单,我从来没有做过这么顺的测款计划。 应该是A妹的视觉做到位了,很有竞争力,证明就是多个产品都能拿到加购和成交数据, **所以在产品客单价较低,较便宜的情况下,视觉做的好,就有绝对竞争力。** 不过依然要继续观察。 <blockquote><p>3月9日测款第五天</p> <p>花费26.43元</p> <p>7号产品再次出单!3号和6号拿到加购</p></blockquote> 测款到第五天,7号产品又出一单! 真的神了,这个测款计划已经连续3天出单, 而且每天都有多个产品拿到加购。 这就是极致选款+优秀视觉的共同作用!两者缺一不可。  <blockquote><p>3月10日测款第六天</p> <p>花费27.75元</p> <p>今天比较惨淡,6号产品拿到1个加购</p></blockquote> 回看前五天的数据,可以看到多个产品都有数据了。 现在比较明确的就是7号产品已经拿到2个出单, 多个产品都有加购。 总之数据比较分散,暂时还看不出明确的方向。 真的是一个幸福的烦恼啊。 但这时候,就要开始取舍了,毕竟每天只有30元预算,随着接下来要拿的数据越来越多,30元肯定不够花,必须停掉一些产品的测试,省下钱给更重要的产品。 所以我要求A妹停掉数据表现不好的1号,2号,8号,9号产品。集中预算继续测试。  不过今天的数据有些不好,花了28元,才拿到1个加购,也没有成交, A妹感到失落 ,心情有些不好。 我安慰她说:**广告计划的数据波动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一天的数据差并不能代表什么,还是要进行长期的观察。** 好。A妹听了我的话稍宽心一些。 那我们继续观察。 <blockquote><p>3月11日测款第七天</p> <p>花费25.88元</p> <p>7号产品拿到2个加购</p></blockquote> 测款到第7天,我又让A妹关掉了2个产品。 现在只剩下4个产品进入决赛圈了! 在今天,7号产品又拿到了2个加购。  <blockquote><p>3月12日测款第八天</p> <p>花费24.79元</p> <p>7号产品拿到3个加购</p></blockquote> 到测款第八天,之前有加购,有成交的产品都比较萎靡,只有7号产品依然坚挺,可以拿到3个加购。  结合之前7号同学连续出单,连续拿加购的表现,我认为测款数据已经很明朗了,可以停掉测款了。 7号产品胜出!它就是本轮测款最靓的仔! 接下来,我们开始对它重点打造! ## 第六关 从货比到转化链路全面优化 打造的关键就是要对【7号产品】做一下货比优化, 对比一下当前市场上的同款竞对,看看我们的竞争优势到底如何。 **因为大多数消费者在电商平台购买产品,看到产品后并不会直接下单,而是会去找同款产品进行货比三家,最终选择价格质量感觉最合适的那个产品下单。** 所以我们必须要预判消费者的预判,提前进行货比三家的优化,保证消费者对比完别的产品,回过头来,才发现我们是最好的那个,然后下单购买我们。 我让A妹迅速进行市场竞对的搜集,看看有哪些竞对在卖同款【7号产品】。 值得兴奋的是,当前市场上只有一家竞对和我们卖同样的【7号产品】, 并且卖了300件,用的是供应商网图。 **也就是说这个7号产品是个冷门款,根本没有多少人在卖!** 我问A妹,你当初选7号产品时,会觉得它是个优秀产品么? A妹坚决地说:绝对没有,当初它是替补上来的,我甚至觉得它很普通。 非常好!所以普通人选品初期迷恋什么更爆款,冷门小众,大众热品等等,意义都不是很大。 因为影响产品首先最重要的是视觉,只要你的视觉好,即使是替补产品,也能把它打造成爆款, 其次就是任何产品,都必须要经过市场消费者的数据检验,这种数据检验往往会推翻你最初选品时的认知。 既然7号产品只有一个竞对在卖,那就把竞对产品称之为【竞对7号】。 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下货品对比吧! 首先图片方面,【竞对7号】用的是供应商网图,非常普通,毫无竞争力。 我方是A妹自己拍的图,漂亮高级简洁,比原版图片质量有指数级提升。 图片对决,我方完胜! 其次是商品详情页,我方因为图片好看,所以商品详情页同样高级美观。A妹之前在游戏大厂,审美一流,做的商详页非常精致, 商品详情页,我方完胜! 价格,【竞对7号】比我们低5元,基本贴着成本价了,而我们要贵5元。 A妹决定降价5元,和【竞对7号】价格保持一致,进行竞争。 我拦住她:不用降价,就比【竞对7号】贵5元去卖! A妹不解,冬哥咱们这不是更贵么?会有竞争力么? 我给A妹耐心的讲解: 你要揣摩消费者的购物心理。 买冰箱贴的人都是什么人? 都是对生活一些小情调,小追求,小确幸,小向往的人。 这些人,买的其实不是单纯冰箱贴这个产品,而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所以我们的图片很关键,要拍的很漂亮,能映射出他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竞对7号】的图很丑,很普通,没有向往感,只是产品图,无法唤醒消费者的冲动。 我就问你,如果是你,你月收入8000元,1万元,多花5元,就能买到映射内心生活向往的产品,你会在乎多花5元么? A妹想了想说:确实不在乎,毕竟几元钱的东西,多5元也不会感觉贵太多,我会买最好看,最能打动我感觉的产品。 但要多花十几元甚至几十元,那我就要考虑一下了。 对吧!现在5元还当钱么?买跟雪糕都要5元了,我们拍优质图片为了什么?就是为了换来一定的产品溢价,我认为这5元溢价,我们的图片绝对可以支撑得起来。 我激动的说着,唾沫横飞。 你接下来继续补视频,买家秀,评价。【竞对7号】这些做的都不好,我们把这些都补齐, 除了销量不如它,其它方面一定可以碾压它! A妹很快完成了这些任务。 在做完这一切后,我带着A妹开始建多个广告计划,给7号产品引流,做成交。 由于冰箱贴毛利太低,需求量没有那么大,所以我让A妹严格控制广告预算,每天只花30元,慢慢去放广告。 截止到昨天,7号产品开始稳定出单,平均一天能出1~2单,并且能拿到大量加购。  整个电商项目的冷启动,非常顺利, 只是确实如我最开始提醒的那样,冰箱贴是一个很适合练手,但初期赚钱比较难得品类。 不过A妹最初的目标只是希望完整跑通电商流程,那这个目标已经完全达到了。 鉴于她已经会拍图,会做图,会选品,会上架,会测款,会投放,对整个电商流程也已基本熟悉了, 接下来我将带她挑战更高难度的国潮冰箱贴。 国潮冰箱贴价格更高,毛利也高,流量大,但对视觉要求更高级,挑战难度更大, 期待我能带着A妹挑战成功。 ## 总结 那接下来我做一下总结。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初次做电商,还是建议放平心态,先从较低难度的品类做起,实现成本低,采购成本低,推广成本低,更容易出数据, 先跑通闭环,了解电商全貌,后续再慢慢升级品类。 视觉永远是最重要的,即使是简单的产品,也需要做出优秀的视觉表达,这样才能使产品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低价格带产品测款时很容易拿量,所以测款比较容易,要注意取舍,该放弃时就放弃,把资源尽快集中到能跑出来的产品上。 一定要同步做货比的优化和转化链路的优化,务必不断调研自己产品对竞对是否有局部的竞争力,如果没有竞争力,就需要通过拍更好的图片,梳理更细致的卖点,降价等操作来优化, 如果货比比不过竞对,则广告拉来的消费者,都会流失到竞对那,白白为竞对做嫁衣。 跑通流程,熟悉电商整个操作后,不要止步, 因为这时你会发现,出单是很容易的事情,但赚钱,卖爆就很难。 所以这时候就需要调研价格更高,毛利更高的产品,进行品类的新一轮布局和提升,从而换来初期的全面盈利。 好,那今天我的文章就已经全部结束了,再次感谢大家! 后续将继续为大家带来更多精彩的电商实战案例内容 全文完。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刘玮冬】,微信公众号:【刘玮冬创业手记】,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blockquote><p>随着软件大厂纷纷裁员,交付岗位被逐渐外包给生态伙伴,这一趋势愈发明显。然而,交付岗位的困境并非仅因裁员潮,其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行业变革。本文将深入探讨交付岗位面临的危机,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交付人员转型的可行路径。</p> </blockquote>  最近多家软件大厂传出大裁员,而最受伤的应该就是交付岗位了。 比如,某大厂明确未来2~3 年要把 80% 的交付转给生态伙伴,这其实就是把“交付”看成了苦活、脏活,看成不赚钱的活。 这毫无疑问是未来的大趋势。 但是我觉得这还不是最致命的问题。 20 年前交付岗位的红火,很大程度上来自于 ERP 行业的泡沫——ERP 喊了多年的“管理变革”,真正受益的企业其实寥寥无几,只是喂肥了各种交付型 IT 公司。 但是,随着国外 ERP 厂商的退出,交付岗位的红利彻底消失了,而交付同学的前途则非常堪忧。 有 2 点原因: 第一,大部分交付同学都很像“原型仔”。 原型仔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只知道“如何满足用户的系统需求”。 他们很少去问:用户的业务 KPI 是什么?为了提升 KPI,需要采取哪些管理策略?系统应该如何支撑这些策略? 原型仔的工作很容易用毕业生来替代,因此,他们的就业也非常困难。 第二,以前 SAP、Oracle 称霸高端市场,交付同学还能跟着他们喝点汤。 但是现在剩下的都是国产软件,未来交付成本的控制会越来越严格,交付岗位的待遇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而对于交付岗位的同学来说,有一个棘手的问题:离开了所熟悉的软件系统,自己还能做什么? 那怎么办? 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尽早转型。 而交付转型的最好方向,其实就是产品经理。 为什么这么说? 主要有 3 个原因: 1、交付和产品经理有很大的共同点:一是懂业务,二是懂系统 而交付同学懂的还是大企业业务和复杂系统,这对于产品设计非常有帮助。 2、产品经理的需求会越来越多 随着编程成本的降低,软件需求会爆发,对产品经理的需求也会变多。 3、交付转产品经理只有一个障碍 那就是产品方法论,而根据我的实践,迈过这个障碍其实并不困难。 就我自己来说, 因为意识到交付岗位没有前途,在2015 年,我毅然从 Oracle 公司离职,去了一家 SaaS 产品公司,彻底转型为一位产品经理。 我的转型其实非常顺利: 半年时间,我就成为公司公认的产品第一人; 不到一年,我就帮助公司完成战略转型(从小企业市场,到大企业市场)。 这里面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我提前学习产品方法论,并且把产品方法论应用到我的工作中。 举个例子,《启示录》这本书,我就至少看了 7 遍。 而且,在转型产品经理之前,我就开始运用产品思维去思考项目工作。 比如,我会问:客户到底存在哪些业务痛点?要解决这些痛点,管理上需要有什么变革?系统如何支撑? 当然了,当时的思考其实还不够深入,但是对于支撑我完成转型,已经够了。 有一个小插曲:我加入新公司以后,公司还在不断招聘“牛人”。 举个例子,他们面试了不少 IBM 背景的交付同学,但是面试官的评价都是:缺乏产品思维。 在我看来,这其实非常可惜:因为产品思维其实是可以快速、系统培养的。 而一旦解决了“缺乏产品思维”的问题,交付同学的前景其实就是一片光明。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ToB老人家】,微信公众号:【ToB老人家】,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blockquote><p>在当今数字化时代,AI技术正深刻改变着设计行业的面貌。本文将为你带来一份“豆包+即梦AI做海报设计保姆级教程”,从获取设计海报关键词到利用即梦AI抽卡及内置Deepseek-R1进行海报创作,再到后期调整优化,手把手教你如何借助AI工具高效完成海报设计,助力设计师提升工作效率,轻松应对设计需求。</p> </blockquote>  一、如何获取设计海报关键词 二、即梦AI抽卡+内置Deepseek-R1 三、总结: ### 一.如何获取设计海报关键词 首先我们打开设计网站,寻找与设计需求产品相匹配的海报设计稿,进行保存。打开豆包或Deepseek都可以看个人习惯,由于后面使用即梦AI,我这里就使用了抖音集团旗下系列产品豆包,来进行演示,上传找到的产品图片,然后写提示词:即梦AI提示词:我是一名资深电商海报设计师,帮我分析一下海报中的设计元素,  当我们的到分析的提示词后,很明显没办法完全复制,这里需要再次发送一段命令给即梦AI,即梦AI提示词:简单描述海报中设计元素,用一段话汇总,写成符合即梦AI的提示词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段简短的适合即梦AI的文案,里面的一些标题可以根据自己需要进行更改, ### 二、即梦AI抽卡+内置Deepseek-R1打开即梦AI网站,把得到的关键词放到输入框内, 我把标题进行了简单的调整,这里使用的模型需要注意是即梦AI的“图片2.1”,尺寸选择9:16,剩下的就是进行跑图抽卡了,选择适合自己产品的图片进行下面的细节调整;  得到即梦AI跑图的一张图片后,需要进行调整,把产品主图换成我们自己的产品,点击图片,可以看到很多操作按钮,这时候我们需要选择“去画布进行编辑”按钮即可,  进入画布编辑面板后,我们选择“消除笔”按钮,  把文案和手表图片都进行涂抹,方便我们后面替换产品进行处理,  文案消除后,需要上传产品图片进行溶图,我们点击左侧“上传图片”按钮,单击图片会出现工具栏,我们选择溶图按钮即可,这里需要注意溶图的时候是前景还是背景图层,大家可以根据需要自己行尝试。  溶图成功后,在图层选项中会单独出现一个图层3,可以通过小眼睛观察图层3和图层1、2的区别,如果只是把产品放上去会不自然,完成后下载图层3,不要立刻点击返回,如果点了恭喜你需要重新操作一次。  下载后发现图片像素分辨率有点低,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放大图片的网站链接:https://bigjpg.com  放大完成后,下载图片,我们打开PS工具,对图片进行饱和度的简单调整,打上一些产品文案,那么我们看一下前后的对比图吧。  使用即梦内置Deepseek-R1根据关键词使用即梦Deepseek-R1,每次都会给4个方案,进行抽卡跑图,即梦Deepseek-R1给出的提示词根据自己的想法,从不同的方向,设计风格等角度进行重新组合,看个需要进行跑图,这里不建议整段使用即梦Deepseek-R1给出的提示词,可控性不足。可以看一下跑的图效果~  ### 三、总结AI生成海报时因工具属性不同,稳定性也存在一定差异, 堆友,SD,等等大家可以自行尝试,想要生成立刻使用的AI图片还是有一定难度,需要设计师后期处理。 在当前AI发展迅速的时代下,设计师如何运用好AI工具帮助提升工作效率变得更加重要。(审美能力很重要,AI工作流,提示词的使用技巧等等)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南设】,微信公众号:【南设】,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blockquote><p>在能源管理软件(EMS)领域,产品经理(PM)的角色至关重要,他们不仅是技术与市场的桥梁,更是用户价值的创造者。本文从一名项目经理的实战经验出发,深入探讨了能源管理软件产品经理应具备的“硬核素质”,以及EMS产品背后的底层逻辑和心理学原理。</p> </blockquote>  作为能源管理软件公司的项目经理,我深知产品经理(PM)是连接技术、市场与用户的核心角色。尤其在能源管理系统(EMS)这类高度专业化的领域,PM的素质直接影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用户价值。本文中我将结合自身经验与行业实践,我将从**产品经理核心素质**、EMS的**显性价值与隐性心理学逻辑** 两方面展开分析。 ## 一、能源管理软件产品经理的“硬核素质” 在能源行业,PM不仅要具备通用产品能力,还需融合行业特性与技术壁垒。尤其以下是关键素质模型: ### “懂行”比“懂技术”更重要 **行业知识:**熟悉能源政策(如碳交易规则)、行业痛点(如工商业用户的高峰电价敏感度)、技术标准(如Modbus/MQTT通信协议)是基础。例如,我曾参与的中泰化学(新疆)园区EMS项目,因PM对电力需求响应政策的深度解读,成功设计出“负荷预测+动态电价”功能,帮助客户节省8-12%电费。 **技术理解力:**无需精通代码,但需能与开发团队讨论数据采集逻辑、边缘计算架构等。例如,在光伏发电运维管理系统的二次开发中,PM需理解PLC与边缘网关的数据处理逻辑,避免需求文档与实现脱节。 ### 数据驱动的决策能力 **从数据中挖金矿**:EMS的核心价值在于将能源数据转化为行动建议。PM需熟练使用SQL/Java进行能耗分析,甚至能解读设备电流波形数据,定位异常耗能点。例如,某工厂EMS上线后,PM通过分析空压机群组运行数据,提出“智能启停策略”,使设备寿命延长20%。 ### 跨界沟通”的破壁能力 **(用户&技术)语言的转换**:面对工业客户,需用“吨标煤节省量”而非“碳排放减少”沟通价值;面对开发团队,需将“用户希望操作简单”转化为“界面按钮点击路径≤3步。 **利益协调者角色:**在政府、用能企业、设备供应商多方参与的项目中,PM需平衡各方诉求。例如,某公共建筑EMS项目因PM推动,将物业公司的“节能KPI”与运维商的“设备维护收益”绑定,实现双赢。 ### 长线思维”与敏捷迭代的平衡 **规划能力:**EMS产品往往需兼容未来5年的技术演进(如虚拟电厂接入),PM需制定模块化架构,避免功能堆砌导致系统臃肿。 **小步快跑验证:**通过MVP(最小可行产品)快速测试核心功能。例如,某园区EMS先上线“实时监控”模块,再根据用户反馈迭代“能效诊断”功能,降低开发风险 ## 二、EMS的显性价值与心理学暗线 EMS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数据报表中,更隐含对用户行为的深度洞察。 ### 显性价值:从“看见”到“改变” **可视化能耗:**通过仪表盘将抽象能耗转化为直观图表(如每小时电费曲线),解决用户“看不见浪费”的痛点。北京首都机场某酒店项目上线后,仅凭“客房空调待机功耗排名”功能,促使保洁员主动关闭待机设备,月省电费8万元。 **自动化优化:**基于AI算法的策略执行(如空调温度动态调节),减少人为操作误差。某数据中心通过EMS自动调节冷水机组负载,PUE值从1.6降至1.3。 ### 心理学逻辑:驱动行为的“隐形推手 **损失厌恶效应**:突出显示“若不行动将损失X元”,比强调“节省Y元”更有效。某工厂EMS在告警提示中采用“本季度已浪费50万元电费”话术,推动管理层加速整改。 **即时反馈机制:**通过移动端推送节能效果(如“今日减排量=种植10棵树”),满足用户的成就感。某商业综合体EMS上线“碳积分排行榜”,激发租户间节能竞赛。 **从众心理:**展示同类企业能效水平(如“行业平均电费为1.2元/度,您为1.5元”),制造对标压力。某园区项目因加入“区域能效排名”功能,客户续费率提升30%。 ## 写给PM的实战建议 ### “用户故事”比“功能列表”更重要 避免陷入技术参数竞赛,回归用户场景。例如,某EMS的“设备健康预警”功能,最初仅展示故障代码,后改为“建议3日内更换轴承,否则将停机损失5万元”,用户使用率提升70%。 ### 拥抱“不完美”的灰度 能源行业变革缓慢,需接受“80分产品+持续迭代”模式。例如,青岛某大型工业产业园EMS项目因当地电网数据接口不开放,多方协调存在较大阻力,PM临时改用“智能电表+人工填报”方案,保住客户信任。 ### 构建“铁三角”协作网络 PM需与销售、解决方案工程师形成“铁三角”,前端反馈市场需求,后端确保技术落地。例如,某工业EMS项目因销售提前介入客户预算规划,PM得以优先开发高ROI功能。 ## 结语 在能源数字化浪潮中,PM既是产品的“建筑师”,也是用户行为的“解码者”。唯有将行业洞见、技术理解与心理学洞察熔于一炉,才能打造出真正“懂能源”更“懂人”的EMS产品。正如一位客户所言:“最好的能源管理系统,是让节能成为习惯,而非负担。” 本文由 @勇敢的大力-001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blockquote><p>昨天,DeepSeek发布了其V3版本的更新,这一版本不仅在编程和数学能力上有了显著提升,更在开源和免费使用方面做出了重大突破。本文将深入探讨DeepSeek V3的升级亮点,以及它如何在开源和商业化之间找到平衡,为AI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p> </blockquote>  24日夜间,DeepSeek在用户群发出【通知】:DeepSeek V3 模型已完成小版本升级,欢迎前往官方网页、APP、小程序试用体验(关闭深度思考),API 接口和使用方式保持不变。  不是R2的更新,最终发布的模型为DeepSeek-V3-0324,V3的小模型更新版。如果你开始觉得没什么,那可能结果还是要出乎你的预料。 V3-0324最惊艳的两个特征,700GB,MIT 许可证。这意味着MaC部署优化以及开源。 根据文档显示,**V3重点提升了数学和编程能力。但最重要的是,能力接近Claude 3.7 Sonnet的模型,却无限制免费提供**,对于经常被Claude封号的朋友们,是不是感动到想哭。  而且Claude超高的价格(每月20美元),有X网友表示:**这相当于白送法拉利。** ## 小更新大升级? 在了解新版本之前,我们再回顾下V3版本,就是R1之前那个,为DeepSeek立下汗马功劳的版本。 DeepSeek-V3 是一个专家混合 (MoE) 巨头,模型参数为671B,每个Token激活 370 亿个。 它由多头潜在注意力 (MLA) 和 DeepSeek MoE 提供支持,在 14.8 万亿个Token上进行了训练。 **新发布的V3-0324,在模型参数上略有放大,模型参数为 685B**,但还没有上传 Model Card,模型基准能力测试方面也还没有更新。  在其官网提问,回答是知识截止日期为 2024年7月,之前的DeepSeek-V3 应该是2023年12月。 不仅是训练数据的更新,其中V3的文档重要变动,显示其优化了Function call。此前版本提示Function call会有调用问题,但目前已经支持调用函数。 ## 有惊艳更重要是够好用 有国外网友评价,自 2024 年 6 月以来,没有一个LLM 能够像 Sonnet 3.5 一样,生成好的前端代码。今天,Deepseek 发布了V3 的更新,终于让Anthropic有了竞争对手。  在官网关闭深度思考按钮,就能体验V3新版的能力。更强的前端编程能力,接近Claude 3.7 sonnet,更精准的上下文理解能力。 有用户测试了其生成能力,提示词是基于以下一句话: <blockquote><p>a horse riding on top of an astronaut, by grok 3</p> <p>一匹马骑在宇航员身上</p></blockquote>  By:Claude 3.7  By:Grok 3  By:DeepSeek v3 03-24 Claude 3.7看起来更好一些,Grok3和V3呈现了不同的理解。 这次更新对前端变成能力有巨大提升,鲸哥测试了让成一个电商网站。  发布完任务,V3就开始飞速写了起来,鲸哥觉得可能给的任务太大了。 但是不到3分钟就写完了,写了750行代码,直接运行看效果。  它还设置了动态产品卡片悬停效果,以及支持手机端的动态响应式布局,甚至能直接采购了。 对于其数学能力,鲸哥也是找了一个年初大模型都还在做错的小学生数学题。V3-0324直接回答对了。  ChatGPT在1月份还在出错,“5个更小”那句话干扰了模型的理解。  V3不是R2,确实是各方面升级后更水桶,不是某一方面能力突出的惊艳。胜在开源好用,API价格大家都能接受,官网则对C端用户免费。 ## 代替Meta成源神 这次V3-0324还彻底支持MIT协议,这意味着其更加开源。 毕竟MIT 许可证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出于任何目的使用、修改和分发它,甚至是商业目的。 大家很少将这种尺寸的模型直接全部开源。所以在最近,Perplexity CEO阿拉文德在接受专访时提到,“如果封闭模型没有保持领先,而每个人都可以微调开源模型,那么他们(OpenAI等)每次要求筹集100亿美元或甚至1000亿美元的合理性,就会变得越来越危险。 我认为DeepSeek时刻是真正具有革命性的。他们是否只花了600万美元来训练那个模型还有待商榷,但他们肯定没有花费相同数量级的资金,并且他们制作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模型,不仅提供了与最佳封闭模型相媲美的出色输出,还提供了透明的推理链。” 他认为,关键点是DeepSeek出现后,AI巨头以后很难拿到巨额融资了。他又提到DeepSeek对于创业企业意味着什么: “也许你可以非常有效地将所有模型中最大的模型提炼成更小的模型,而这才是最终在生产中使用的模型。如果该模型是开源的,或者可以通过API以可承受的价格获得。 事实上,DeepSeek已经可以在AWS和Azure上以几乎零的边际成本提供,你只需要支付服务器费用。” 也正如这次V3升级版发布,国外有网友提到:**DeepSeek正在实现Meta承诺做到的事。**  与此同时,今天还有一个重要消息值得在本文一提,蚂蚁集团用国产芯片训练AI模型,使用了包括来自阿里巴巴和华为的芯片,开发成本降低高达 20%。 我们正在经历一个振奋人心的时代! 作者丨鲸哥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鲸选AI】,微信公众号:【鲸选AI】,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This marks Tencent Investment's first foray into embodied intelligence, with the company now holding a 2.0591% stake in Agibot Robotics. Meanwhile, industry insiders report that Agibot Robotics is already in discussions for another funding round at a valuation of 15 billion yuan (US$ 2.07 billion).
Last year saw BYD annual sales first soared past the US$100 billion mark with a 41% year-over-year increase, exceeding the US$97.9 billion Tesla notched in a year. Tesla in 2024 its first annual sales decline in more than a decade.
前几天,华为开了场发布会,除了发布新品外,还顺道官宣了两个重磅消息。 首款鸿蒙 PC ,就在今年 5 月,以及本次发布的手机****全面搭载 HarmonyOS 5。****  发布会上,一批咱们平时倍儿关注的 APP 也轮番上台,展示了 HarmonyOS 体验。 比如 Bilibili 的产品经理,用语音让小艺给视频 “ 一键三连 ” ,京东分享了跟实况窗的结合, WPS 聊了聊让小艺一键生成 PPT 。  虽然才艺表演拉满,****但是托尼还是替这事捏了把汗:一根筋地全面搭载 HarmonyOS ,会不会太莽了?**** 要知道,在此前的一段时间内,很多用户对鸿蒙的态度以观望为主。 因为对于新生操作系统来说,软件的适配和更新需要时间,所以,经常出现新鞋不合脚的新闻。 今天是抖音鸿蒙版没法搜到商城信息,被调侃为纯享版,明天是百度网盘只更新了核心功能,纯净又简洁。 时不时有些 APP 还跳点小 Bug 。。。  在这种情况下,还要选择直接全面搭载,完全不给自己留退路啊? 不过,在托尼研究之后,发现这可能真不是莽夫之勇,背后是有点说法的。 ****当前********HarmonyOS 5应用市场上的应用和元服务数量********已经跃升到了 2 万。并且这数量还在持续刷新********。**** 余承东、何刚的微博每天都忙着更新,一会儿哪家 APP 新上架,一会儿谁谁下载破百万。  现在你看 App Gallery 里,微信、微博、抖音、京东、滴滴、美团这些头部应用排排坐。 政务办公软件也库库更新,交管 12123 、浙里办、 i 深圳这类各省市政务办公软件就不说了,你可能听都没听过的垂类政企软件, “ 地质云 ” 、 “ 铁路人 ” 、 “ 中储智运 ” ,也都有了鸿蒙版。  但你可能不相信,动静最大的居然是垂类头部 APP 。。。 咱就是说,主流大众化的 APP 拥抱新平台动机还挺充分,毕竟用户巨量,人力物力充足;政企办公软件,跟民生息息相关,也得紧跟。 但垂类 APP 侧重点不一样啊,往往定位精准,受众垂直。 而且如今,用户日常使用的 APP 趋于固化,流量格局逐渐稳定。而根据 Finbold 提供的数据, 2022 年第二季度 App Store 应用总数为 2184456 个,新的应用不断涌现,却难以突围,大量中小型开发者在白热化竞争中艰难求生,最终折戟沉沙。 ****所以托尼很好奇,垂类开发者们为什么会积极涌入鸿蒙,以及开发者内部********又********是如何看待鸿蒙开发。**** 带着疑问,我们联系上了旅游攻略平台马蜂窝和电影取景地信息分享平台片场。  **** “ 垂类企业,最大的就是流量问题 ” ****,马蜂窝鸿蒙开发负责人鹏云告诉我们。 流量困局怎么解?就是抓住一切新出现的机会。 比如,今年 2 月 DeepSeek 爆火时,诸多应用争先接入,追逐 DeepSeek 带来的流量加持,为的就是在流量固化时代增加应用的存活率。 而对于软件开发者们,新出现的鸿蒙也是一个送上门的机会。 现在在 B 站上,你能看到大量的中小开发者以 “HarmonyOS NEXT” 为标题,借助大家对鸿蒙系统的关注,宣传自己的应用,数据不俗 ↓ ↓  ****你可能会质疑,宣传归宣传,应用流量有没有变好,还是得看下载吧?**** 托尼也把这个问题抛给了两位开发者。 片场研发负责人井良告诉托尼,片场从未做过推广,但与 iOS 、安卓平台刚上线时相比,鸿蒙端的下载量几乎是其两倍。而马蜂窝在接入元服务后,也实现了流量 300% 增长。 这是因为一方面,作为新事物,鸿蒙的应用市场未饱和,流量没有被完全蚕食,另一方面跨设备、全场景生态的鸿蒙特性,也带来了新的增量空间。 片场研发负责人井良表示, “ 未来如果把终端设备串联到一起,做到真正的万物互联,华为庞大的生态里一定酝酿着可观的机会 ” 。  而从商业角度来看,根据数据分析机构 Canalys 发布的报告, 2024 年华为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 4600 万台。可以合理推测, 2025 年搭载鸿蒙 NEXT 系统的终端也会千万级增长,这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可拥抱新事物,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新系统、新开发语言意味着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这些成本开支都不容忽视。**** 不过,当托尼问到开发鸿蒙版需要多久时,得到的答案有些出乎意料。 片场鸿蒙版开发者井良告诉我们: “ 一个人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 片场 )最初版本的开发,其中半个月就做完了核心模块,在开发时间上,鸿蒙端相比安卓、 iOS 直接缩短了 50% ” 。 功能相对丰富很多的马蜂窝耗时也没有很长,四个人用了三个月时间,就完成了第一版 APP 的上线。 “ 同样的功能在鸿蒙端可以节省一半人力, 4 名开发人员就已足够。甚至有的功能,在安卓上需要一两天才能写出来,但只要你足够熟悉鸿蒙 API ,一行代码就够了 ” ,鹏云老师补充道。  ****能够实现这样的开发速度,主要原因在于鸿蒙的开发生态。**** 鹏云老师主要分享了三个点。 一来,语言学习门槛低, ArkTS 语言跟之前他们使用的语言有区别,但难度没有大幅增加。 “ 对于前端来说就是一个加强版的 Javascript ,对于客户端开发人员来说,也有很多语言概念上的相同,我们切换过来也就一个月的时间 ” 。 二来嘛,为了降低开发难度,华为推出了自己的集成开发环境 DevEco , “ 提供了从开发、运行、调试、测试、发布、上架的工具支持,整个链路上,相对于安卓,或者 iOS 它给我们差不多节省 40% 的一个工作量。  对于软件开发而言,除了开发语言和开发环境, UI 开发方式也极为重要,鸿蒙使用的是声明式 UI 开发。 命令式 UI 里,当数据发生变化,需要手动把新数据更新到界面,开发需要关注渲染的业务逻辑,而声明式 UI 能够****自动处理****UI 的更新和渲染逻辑。 ****靠人手动维护,一定不如靠程序维护靠谱,****在鹏云看来,这大大减轻了开发组维护的压力和安全性。 除了低门槛开发外,鸿蒙还将一些常用功能、服务,封装成一个个组件,开发者只需要简单调试即可为自己的软件增加对应功能。 以马蜂窝为例,“ 在安卓上做上传图片功能,需要自定义相册跟图片视频编辑器,这就需要 1~2 个月时间成本,鸿蒙上我们直接用了一套成熟的服务,只需要 20~30 行代码就可以解决,极大节省了人力和物力 ” 。  除了开发效率更高以外,在鸿蒙上,应用的体验也会更好。 比如, 3 月 21 号,片场为场记功能上线了 AI 朗读功能,****这个功能只有鸿蒙版才有,****“ 华为定期向开发者分享这类组件,我在文档中刷到这个,感觉这种朗读的方式很适合场记这种长图文,用户在听的时候还可以做其他事情 ” 。 未来,他们还准备根据用户提议,准备做一个桌面卡片,每天会推荐一个经典电影和附近的取景地。 __从左到右为鸿蒙、 iOS 、安卓__  此外,片场还告诉托尼,相比其他平台上用的第三方地图 SDK ,整合了鸿蒙系统的 Map Kit 地图组件后,片场无论是地图缩放、选点、转换都特丝滑,反馈更准确。 不仅仅是体验上的丝滑程度,相较于接入第三方的 SDK ,接入鸿蒙系统层级的能力能让 APP 安装包更小,占用内存更少,使用流畅度更高。  鹏云老师也提到,在鸿蒙系统层级的消息推送支持下,消息抵达率能接近 99% ,而之前因为消息推送涉及不同厂商的 SDK 以及多个对接环节等,任何一家都没法达到这个标准,消息抵达率在 70%~80% 。 类似这样只存在于鸿蒙的体验,还广泛出现在跨设备的场景下。 此前,我们跟 CAD 看图王的研发总监李冬沟通时,他也给咱展示了图纸界的应用接续:在手机上浏览图纸,可以通过应用接续,快速切换到其他设备上修改,在 Pad 上打开,视图位置跟手机的完全一样。 在Pad上插入图片批注时,也可以快速选择手机相册或直接用手机拍照。  对于大型开发者来说,这些工具实打实地节省了人力物力,而对于中小型开发者来说,也意味着他们可以用小成本迭代软件,甚至快速尝试各种有意思的用法,最后打造出个性化应用。 托尼甚至在想,****未来会不会有一批开发者,率先在鸿蒙上验证某些功能的可行性以后,再往其他平台同步?**** 以往,很多人或许会觉得,开发者们认可鸿蒙是尝鲜,或为已有用户提供延续性服务的心态,但是这次聊下来,我发现很多开发者是真心认可鸿蒙。 他们有着自己对程序的热爱,会评估通过新功能节省下来的人力物力和开发时间,聊开发工具的便捷性,能够让他们更专注投入到业务本身,完成软件更新的正向循环。 也会对鸿蒙的系统能力和升级改变如数家珍,在采访中,详细地为鸿蒙提一些改进建议。  我在想,有些时候,重构是人们的自然选择。 ****托尼举个粗暴点的例子,就比如一座城市的建设和改造。**** 成熟的系统已经成为一座庞大的老城,熟悉的街道和建筑里滋养过千千万万的开发者。但,也因为庞大与复杂让颠覆性的创新难以落地,人们只能在传统和革新里反复纠结,小心求证。 就比如安卓每家都有自己的地图应用,为了逐一适配,就需要凭空消耗掉大量的时间成本。 新生系统像一片未经开垦的新区,有各种问题,但完全从新开始,你能挣脱既有框架的束缚,做更现代化的设计,能让人充分呼吸和改造的空间,也让人更容易在这座城市中被看见。 现在的鸿蒙并不完美。 时不时出现的 Bug ,还没有达到海量的应用数量,但华为也的确做到了一些革新,也让中小开发者获得了露头的机会,未来能否领先其他操作系统,只有时间知道答案。 ****但至少现在,在诸多开发者眼中,它已经成为值得一试的存在。**** 小尾巴:还有多少惊喜,是大家不知道的。。。
文|王方玉、苏建勋 编辑|苏建勋 2024年10月,一档骑行真人秀节目《骑时刚刚好》的片尾,明星江映蓉向观众热情地推荐一款名为“QIDI Vida”的AR眼镜,她在节目的骑行场景中几乎全程佩戴。 “如果你想要(骑行)特别酷的话,可以选择QIDI智能眼镜,它不仅可以看到心率,同时可以视频、拍照片、对讲、通话等等功能。”江映蓉在节目里兴奋地介绍。 “QIDI Vida”出自一家初创AR眼镜公司——「奇点临近」,看上去,这家创业公司蒸蒸日上,不仅产品功能齐全,已实现量产,还懂得借助明星来营销新品类——他们还签下了江映蓉作为品牌大使。  来源:奇点临近官方公众号 可如同张爱玲笔下华美的袍子,在看似热闹的明星代言背后,**「奇点临近」的财务状况在当时已十分紧张。一位前员工告诉《智能涌现》,综艺播出的时候,负责投放、明星合作的品牌部已被整体裁撤,后续的营销工作也戛然而止**。 “其实QIDI Vida这款产品量产出来的时候,公司账上已经没有多少钱了。”另一位奇点临近的前员工对《智能涌现》指出。此后,「奇点临近」的财务危机持续发酵。2024年末,有员工在社交网络发布被公司欠薪的消息。 《智能涌现》独家获悉,「奇点临近」在2024年末陷入经营困难后,目前业务已无法正常开展。多位接近该公司的人士告诉我们,公司在巅峰时期员工数接近百人,目前只剩下包括创始人在内的寥寥几名员工协助善后。 爱企查平台显示,奇点临近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于2025年1月被法院列为被执行人。2月18日,公司创始人张慧敏被法院限制高消费。 在AR眼镜行业,奇点临近曾是被寄予厚望的明星企业。 公司官方网站显示,奇点临近创始人张慧敏是“华为手机第一位首席科学家、第一位首席架构师”。其投资方则包括了愉悦资本、经纬创投、华映资本、阿里巴巴等知名机构。  奇点临近官网对创始团队的介绍 来源:公司官网 AR眼镜肇兴于2015年,此后的数年里行业几经沉浮,堪称“尸山血海”,不少玩家先后倒下已不算新鲜。 不过,奇点临近成立于2021年末,实则赶上了AR眼镜爆发的小高潮,从当年开始,全球AR眼镜销量持续高增长,不少厂商诸如Xreal、雷鸟创新、VITURE都是借助这股东风实现了早期的PMF(产品市场匹配度)。  全球AR眼镜历年销量统计 来源:《智能涌现》制图 遗憾的是,自入局后,**奇点临近在产品定义、技术路线选择、预算管理等多方面出现问题,最终陷入困顿之中**。 ### **To B / To C ,两次产品定义的失败** 尽管赞助了综艺,签约了江映蓉作为代言人,但QIDI Vida的最终销量堪称惨淡。 天猫、京东平台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两个平台的官方旗舰店中,3879元起售的**QIDI Vida,合计销量仅有数百台的规模**。 作为一款瞄准“骑行”的智能运动眼镜,QIDI Vida有着明确的目标人群和场景定位,其号称“一镜在手,6项骑行设备全有”:运动手表、骑行码表、运动拍摄相机、对讲机、运动耳机、运动眼镜。但最终呈现的效果却并不如人意。 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中,QIDI Vida遭到不少消费者差评,问题包括“在黑暗场景有大灰屏感觉,完全无法使用”,“不支持速度和导航的常驻显示,使用者要不断呼叫眼镜亮屏”,“鬼影问题严重”,“音质聊胜于无”,“软件有莫名bug,GPS有时报错”等。 **在奇点临近内部员工的视角,产品定义是更核心的问题。“骑行场景?你不觉得这是个伪需求吗。”**一位前员工反问我们,“骑行速度很快,如果产品出了问题,会对用户产生很大的安全隐患。” 令我们讶异的是,产品定义的误判,甚至不是第一次在奇点临近发生,其首款AR眼镜QIDI ONE,同样因为产品定义不清晰导致销量惨淡。 QIDI ONE面向B端市场,试图切入物流快递和安防等B端场景,例如用AR眼镜取代快递分拣员的PDA设备,以提高作业效率。 一位奇点临近的前员工对《智能涌现》谈到,在实际落地探索中,QIDI ONE与该场景兼容度很低,没能撬动B端的大订单——**QIDI ONE重达80克左右,不适合工人长时间佩戴;配备的算力、摄像头、屏幕均是耗电大户,导致续航时间短,不支持长时间作业。**  △奇点临近发展里程碑事件 来源:公司官网 复盘奇点临近的困境,我们发现**更核心的原因,是产品定义失误背后,创始团队在技术路线上的错误决策**。 技术方案对于AR眼镜的最终形态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目前行业有两条主流的方案: 一个是成熟的Birdbath(简称BB)方案。BB方案比较厚重,且镜框体积较大,镜片前配有一块单独屏幕。受限于此,AR眼镜通常被设计成分体式,需要用数据线外接手机、Switch等算力设备。 另一条是更先锋的光波导方案。光波导方案更轻更薄,外观接近普通眼镜,因而更容易实现无线一体式设计,更加符合大众期待中未来AR眼镜的形态。 两方比较,**奇点临近选择了更激进的全彩光波导。“这是合伙人的集体决策。”**上述员工对《智能涌现》表示。  QIDI Vida眼镜 来源:奇点临近微信公众号 光波导技术方案至今尚未完全成熟,成本本就居高不下,而奇点临近对于产品的定义更加激进。QIDI ONE采用了全彩双目显示,同时分辨率高达1280*720,而同类型竞品雷鸟X2分辨率只有640*480,魅族StarV Air2则只有单色显示。 **但追求极致的代价是沉重的,市场从来不为单纯的技术进步买单**——高分辨率的全彩双目光波导显示方案再加上拍照功能,严重影响到重量和续航,同时拉高了成本。消费者虽然觉得很新颖,但却很难长时间佩戴,也容易被高售价劝退。 最终,由于没有像样的销量和现金流入,奇点临近逐渐资金紧张,难以维持经营。 “决策层的想法很技术理想主义,推出的产品也可圈可点,但先锋的新技术不应该是创业公司来探路,代价真的承担不起。” 一位前员工对《智能涌现》感叹道。 《智能涌现》了解到,2023年拿到阿里巴巴投资后,奇点临近曾尝试在2024年进行融资,但最终未能成功。 ### **奇点的启示: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 “AI眼镜,是不是一定需要屏幕?” 2023年10月上市以来,Ray-Ban Meta累计售出超过200万副,**在短时间内就超过了AR眼镜数年取得的成绩**。这激发了不少AR眼镜厂商对于智能眼镜产品定义的反思。 AR眼镜属于上一个XR和元宇宙风口的故事,为了更好的沉浸感和体验,行业总认为需要一块参数更好、价格更高的屏幕,可Ray-Ban Meta反其道行之,完全砍掉了屏幕,重点打磨拍照功能,反而打动了更多消费者。  Ray-Ban Meta 来源:视觉中国 “**奇点临近和Meta的产品思路,其实是一个很鲜明的对照**。” 一位长期关注智能硬件的投资人对《智能涌现》评价道。 QIDI希望用一台All in One的设备搞定一切,既要拍照,又要显示好,还要打电话,但最终的结果是售价高昂,体验不好。Meta的思路则是“做减法”,把定义的少数功能做好做透,同时售价不高,会让用户觉得物有所值。 以奇点临近为代表的厂商的探索失败,揭示了智能眼镜产品在现有技术条件,仍然存在着“**不可能三角” ——成本、重量、功能无法兼得**。如果以理想中智能眼镜的终极形态来定义产品,结果就是把昂贵的“半成品”扔给市场。 举例来说,目前最简单的AI音频眼镜续航时长可达10多个小时,眼镜可以做到非常轻薄;但加入摄像头功能变身为AI拍照眼镜后,功耗将大幅增加,续航时长也缩短至4小时左右,重量也提升至40克以上,消费者会感到续航短,佩戴也不舒适。 而在供应链上,复杂的产品定义也导致奇点临近良率较差。其前员工告诉《智能涌现》,奇点临近QIDI Vida的良品率仅有25%,**“又要全彩、又要清晰、又要轻薄、又要续航8小时,供应链根本做不到。”**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智能眼镜厂商要放弃关注和研发新技术。 从终局的角度来看,**当AR眼镜越来越轻,AI眼镜功能越来越多,两者将会融合成为新一代的多模态设备**——这是目前AR眼镜行业头部厂商,如Xreal、雷鸟创新和VITURE等一致的共识。这就要求智能眼镜厂商对于新技术保持长期的关注和投入。 但另一方面,**市场从来不为单纯的技术进步买单,只会为最终产品的体验买单。**这要求眼镜厂商们在定义产品时注重真实需求和用户体验,**如果强行把昂贵的“半成品”扔给市场,市场会给予你一记响亮的耳光。** 对此,雷鸟创新创始人兼 CEO 李宏伟曾在去年10月的秋季新品发布会上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智能眼镜行业“不应该只有仰望星空,而没有脚踏实地。” **“如果用手机来做类比,目前AI眼镜还处于功能机时代**,具备里程碑意义的iPhone 4时刻还没到。但这并不妨碍功能机产品的热卖。AI眼镜品牌需要做的是,在每一个重要的技术阶段重新找一次PMF,直至真正全能的智能眼镜具备可行性。” 上述智能硬件投资人对《智能涌现》表示。
新绿初染,春意渐浓。3月24日下午,“2025世界机器人大赛—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新闻发布会在无锡召开,世界机器人大赛组委会秘书长李洋,无锡市惠山国有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峰出席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2025世界机器人大赛—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新闻发布会现场 “2025世界机器人大赛—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以下简称“运动会”)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无锡市惠山���有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人形机器人百人会共同承办,将于2025年4月24日至26日在无锡市惠山区举办。本次运动会是国内首次举办的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综合性运动会,由竞赛展示、嘉年华活动、主题会议组成,以创新的形式、多元的内容,展示科技创新成果,点燃全民创新引擎。 李洋在发布会上对活动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竞赛展示**将设置竞技展示类、应用场景类和人机互动类三部分展示内容,从多维度展现具身智能技术成果及综合能力。同时,将围绕技术创新和场景应用设置相关奖项和奖金。**嘉年华活动**将通过场景展示、游戏互动等多种方式,让大众近距离与机器人互动,感受科技创新的魅力,推动科技产品的普及和发展。同期举办 “人形机器人百人会论坛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深度行(无锡站)活动”**主题会议**,多位具身智能领域院士专家和行业领袖齐聚一堂,围绕具身智能技术和产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及未来发展趋势等话题展开深度对话。此外,计划发布无锡市关于人工智能、具身智能发展的若干政策文件、“具身智能+”典型场景案例、应用场景需求清单和采购意向订单等重磅内容。 世界机器人大赛已成功举办10届,共吸引了全球20余个国家50余万名选手参赛,促进了机器人技术的交流与融合,激发了无数青少年对科技创新的热爱与追求,被主流媒体广泛赞誉为机器人界的“奥林匹克”。2025世界机器人大赛将计划在全球举办200余场城市选拔赛、近100场省级选拔赛、30余场国际锦标赛、多场国内锦标赛和一场总决赛共300余场各级竞赛活动,参赛人群覆盖全年龄段,全年参赛人数预计突破25万余人次。 李洋表示,之所以选择无锡作为本次活动举办地,是因为无锡作为江苏省“努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走在前、做示范”的重点城市,在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低空经济、商业航天、人形机器人等新赛道已迅速形成行业集聚。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在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领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集聚效应,为运动会的举办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和良好的发展环境。此外,无锡市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为筹备工作提供了大力支持和保障。 刘峰介绍,惠山区在机器人上下游领域拥有深厚的底蕴,已孵化出一批优质机器人企业,拥有一批为机器人产业配套的轴承、外壳、线束和加工机床头部企业,未来还将进一步打造产学研及成果转化高端平台。惠山国控集团紧扣惠山区“三新四强五未来”的产业规划,打造无锡(惠山)人形机器人产业园,推动各类机器人应用场景开放,打造未来产业“先行先试”范例。承办本次运动会,惠山国控将提供全方位保障与优质服务,确保活动圆满成功,共同推动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 此次运动会旨在抢抓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发展重大机遇,通过汇聚项目、人才、技术、资本,打造具有辨识度和引领性的产业高地,为科技创新注入更多源头活水,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续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blockquote><p>在当今竞争激烈的零售市场,企业纷纷引入CRM、MA等营销自动化工具以期突破增长瓶颈,但在中国,真正能用好这些工具的企业却寥寥无几。本文将深入剖析企业使用营销自动化工具的困境,并分享MA营销自动化落地实践的关键要点,助力企业提升客户贡献与业务增长。</p> </blockquote>  最近几年零售行业市场入了内卷时代,无论是品牌商、代工厂、经销商、商超门店都陷入了增长瓶颈,我接触了很多零售企业的中高管,见面第一句话就是问我有没有什么AI技术手段帮我把业绩做上去,其实就现状而言,获客成本越来越高,除了扩渠道拉新之外,提升存量客户的贡献也就成为了大多数企业的重点方向。 如何提升客户贡献呢,我之前多篇文章也讲过,市面上也有很多工具,CDP+MA就是很好的工具,但是CDP+MA不是万能钥匙,我接触过太多的客户前几年都采购了 CDP+MA这类营销自动化软件工具,期望借此提升客户体验和业务增长。 但是,现实却不尽如人意,企业在投入了大量的时间、资金和人力后,真正发挥其价值的客户很少,CDP+MA 工具能在电商平台等科技公司发挥价值,是由于这些公司从起步阶段便拥有技术、产品、用户运营等相关组织,该工具对它们而言堪称量身定制。然而,在传统企业中,CDP+MA 工具却很可能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  传统的 IT 部门一般都是技术思维,对业务场景、业务及业务流程了解有限。应用实施数字化产品时凭借自己的思路去部署,往往不了解业务部门的实际情况,为了领导交办的任务而上线,导致系统功能与实际业务场景脱节。 业务运营人员对系统逻辑和具体使用方法也不了解,在使用系统时很困难。面对复杂的操作界面和众多功能模块(比如自定义营销画布),他们完全不知如何依据业务目标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也不清楚如何设置触发规则、安排营销活动流程。 如此一来,系统中许多强大的功能被白白闲置,根本无法转化为实际的业务价值。最重要的是企业中既缺乏实战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也没有成立专门的落地运营团队。系统上线后,也没有效的维护和优化措施。 最终,仅有不到 10% 的功能被投入使用,90% 的功能被浪费。不仅未能实现预期的业务增长,还增加了运营成本,最后却让 IT 部门承担责任,欢迎大家可以自行对号入座。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分享 MA 营销自动化落地实践,希望能提供一些参考。 ## 一、营销规则设计规则设计 在 MA 营销自动化系统中至关重要,它是整个营销流程的 “启动开关”,决定了营销动作何时被触发。下面我用两个案例来说明这两种触发条件的应用场景。 ### (一)定时触发: 把握时间节奏定时触发,即任务在确定的时间条件下触发营销任务。 以电商行业 618 大促为例,某知名电商平台会在每天 9:00 准时向高价值客户发送限时优惠短信。这个时间点是经过用户数据行为数据分析后确定的。 早上 9 点通常是人们开始新一天工作、在上班途中查看手机的高峰期,此时发送短信能有效吸引客户注意力,提高短信打开率。 根据经验,在 618 大促期间,该平台采用这种定时触发方式发送的限时优惠短信,打开率相比其他随机时间发送的短信提高了 30%,客户转化率也提升了 15%。 再如会员生日营销场景,不少企业会在会员生日当天自动推送专属礼券。生日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特殊日子,在这一天收到专属礼券,会让会员感受到企业的关怀,有效促进会员消费和复购,可将会员生日标签作为定时任务的触发条件。  ### (二)即时触发: 实时响应客户行为即时触发是以用户行为或系统数据变化作为触发条件,能够瞬间捕捉到用户的行为变化并触发相应的营销行为。 例如在用户注册与互动场景中,当用户提交表单后 5 分钟内触发欢迎短信是常见的即时触发应用。这 5 分钟的时间差把握得恰到好处,既不会让用户等待太久而失去兴趣,又能及时向用户传达企业的欢迎和关注。 即时触发通过快速响应,能够紧紧抓住用户的兴趣窗口期,让企业在第一时间与用户建立有效的沟通和互动,避免商机流失,为后续的营销转化奠定良好基础。  ### (三)规则设计原则: 确保触发有效合理无论是定时触发还是即时触发,在规则设计时都需遵循一些共性原则,以确保触发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条件明确清晰:规则设计的条件必须明确清晰,不能模糊不清。 包括数据字段、时间阈值等关键要素。设置定时触发的时间节点时,必须精确到具体的时分秒;设置即时触发的用户行为条件时,要明确规定是哪种行为,如用户点击了某个特定按钮、浏览了某类页面还是完成了某项特定操作等。 只有条件明确,系统才能准确无误地判断是否触发营销动作。设置防骚扰机制:为避免对用户造成过度骚扰,规则设计中需设置防骚扰机制。如规定单日触发上限,限制同一用户在一天内接收营销信息的次数。 常有电商企业因未设置短信触发上限,导致部分用户一天内收到多条促销短信,引发用户客诉。 支持动态调整:规则还需支持动态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业务需求。 企业可根据活动周期灵活关闭或开启规则。在新品上市推广期间,可能会加大营销信息的触发频率;活动结束后,为避免用户疲劳,可适当降低触发频率甚至关闭某些规则。  ## 二、触发事件设计方法 自动化执行的具体动作触发事件作为 MA 营销自动化系统中的关键要素,是在满足触发规则条件后,系统自动执行的具体操作,我们看看以下示例。会员营销事件: 在电商行业,当用户成功下单后,企业会立即发送短信确认订单信息,让用户安心,同时强化用户对品牌的印象; 在用户注册成为会员时,发送欢迎邮件并附上专属的会员权益和优惠信息,能有效吸引用户注意力,激发用户消费欲望,促进用户首次购买行为。CDP 动态标签: 当客户完成一次购买行为后,系统可自动修改客户的标签,如将 “潜在客户” 标签更新为 “新客户”,并根据购买金额和产品类型等信息调整客户等级。 这样,企业在后续营销活动中,可根据客户的最新标签和等级,为其提供更精准、个性化的推荐和服务。  案例:高级客户周期购续费提醒以付费会员客户周期购续费提醒为例 某零售会员制企业针对高级客户的周期购续费制定了一套完善的触发事件策略。 其规则设置为:在周期购到期前 3 天,并且客户状态为 “未下单” 时,触发一系列提醒事件。具体的事件组合如下:首先,每天 9:00 向归属销售推送企微提醒,让销售人员及时了解客户续费情况,主动与客户沟通,提供专业服务和建议,解决客户疑虑,促进客户续费。 其次,当天 14:00 向客户发送短信和优惠券,短信内容突出续费重要性和优惠政策,吸引客户注意力,优惠券作为激励手段,降低客户续费成本,提高客户续费积极性。 若到期前 1 天客户仍未下单,触发外呼提醒,通过人工电话沟通,与客户深入交流,了解客户需求和意见,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进一步推动客户续费。 通过实施这套触发事件策略,该企业高级客户的周期购续费率提升了 40%,有效保障了企业的收入和客户资源。  ## 三、渠道规则设置方法 实现触达效率最大化在 MA 营销自动化中,渠道规则的设置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营销信息能否精准、高效地触达目标客户,实现营销效果的最大化。 业务导向的触达策略根据业务场景和用户人群的不同特点,设置不同渠道的触达优先级,确保营销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分配和利用。大客户续费提醒场景:大客户对企业业务贡献和价值高,需采用最有效的触达方式确保续费成功率。“企业微信 + 外呼” 的组合方式很适合这种场景。 企业微信方便销售人员与大客户及时、便捷沟通,随时解答疑问,提供个性化服务; 外呼则能以更直接、亲切的方式与客户交流,增强客户信任感和归属感。 经验表明,采用 “企业微信 + 外呼” 方式进行大客户续费提醒,大客户续费率提升了 50%,有效保障企业稳定收入和客户资源。 针对不同用户人群的触达策略:VIP 客户消费能力和忠诚度较高,对服务品质和个性化要求也更高,通过专属顾问触达 VIP 客户是有效方式,专属顾问可深入了解 VIP 客户需求和偏好,提供一对一专属服务,增强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如某高端酒店针对 VIP 客户安排专属客户经理全程服务,从预订、入住到退房,客户经理都能及时响应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建议和服务。通过这种方式,该酒店 VIP 客户满意度提升了 60%,复购率提高了 45%,有效提升客户价值和贡献。  多渠道协同:强化触达穿透力多渠道协同,就是把多种渠道的长处整合起来,让营销信息能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传达到目标人群,这样就能增强信息传达的力度和影响力。在线 + 离线组合:这是常见的多渠道协同方式。先推送 APP 消息,对于未读用户,则转为短信触达。 某社交 APP 举办线上活动时,先通过 APP 消息向用户推送活动通知,对一定时间内未读 APP 消息的用户,系统自动发送短信提醒。通过这种在线 + 离线组合方式,该活动参与率提升了 40%,有效扩大活动影响力和参与度。强提醒 + 弱提醒组合:也是多渠道协同的重要策略。 外呼后同步发送包含详情的邮件,能让用户在接收到强提醒(外呼)的同时,通过弱提醒(邮件)获取更详细信息,加深对营销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某金融机构向客户推荐理财产品时,先通过外呼向客户介绍产品。  ## 四、业务场景及流程拆解 化繁为简在实施 MA 营销自动化系统时,业务场景拆解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将复杂的业务需求拆解为一个个 “条件 – 动作” 单元。以会员生命周期管理为例,这是一个涉及多个阶段和多种业务场景的复杂过程,通过合理拆解,可将其转化为一系列易于管理和实施的子场景。 会员注册阶段:设定用户在网站或 APP 上完成注册流程为条件,触发发送欢迎邮件的动作,邮件包含会员权益介绍、新用户专属优惠等内容,引导用户进行首次购买。 某电商平台在会员注册环节设置这样的条件 – 动作单元,新用户首次购买转化率提升了 25%。首购场景:当用户完成首次购买行为,以此行为作为条件,系统自动触发为用户添加 “新客户” 标签的动作,同时推送个性化推荐商品,鼓励用户再次购买。 该电商平台通过这一策略,新客户二次购买率提高了 30%。复购场景:可根据用户购买历史和时间间隔设置条件。当用户在一定时间内再次购买商品时,系统自动为用户提供积分、优惠券等奖励,提高用户复购频率和忠诚度。 某美妆品牌针对复购用户推出 “购买三次以上,赠送定制美妆礼盒” 活动,通过 MA 系统的自动化触发,该品牌老客户复购率提升了 40%。  通过这样的拆解方式,将复杂的会员生命周期管理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 “条件 – 动作” 单元,能更好地利用 MA 系统实现精准营销,提高营销效果和用户满意度。 ## 五、如何做好AB 测试优化 寻找最佳策略AB 测试是 MA 营销自动化中优化营销策略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比不同规则组合的效果,企业能找到最适合自身业务的营销方案,实现营销效果的最大化。 以发送续费提醒的时间设置为例,企业可通过 AB 测试确定最佳提醒时间点,对 “提前 3 天提醒” 和 “提前 5 天提醒” 这两种规则组合进行测试,选择两组规模相近、特征相似的客户群体,A组采用提前 3 天提醒的策略;B组采用提前 5 天提醒的策略; 在测试过程中,详细记录两组客户的续费转化率、打开率、点击率等关键指标,经过一段时间测试和数据分析,发现提前 3 天提醒的客户群体,续费转化率达到 30%,而提前 5 天提醒的客户群体,续费转化率仅为 20%。 进一步分析数据发现,提前 3 天提醒时,客户对提醒内容的打开率和点击率也相对较高,说明这个时间点能更好地吸引客户注意力,激发客户续费意愿。  AB 测试还可应用于其他营销环节,如邮件内容设计、推送渠道选择等,帮助企业不断优化营销策略,提升营销效果。 ## 六、如何做好反馈闭环设计 持续改进反馈闭环设计是 MA 营销自动化系统持续优化的关键。简单来说,就是把触达效果的数据反馈到规则库,动态调整触发阈值,让系统能跟着市场变化和用户需求不断做出改变 。 以短信打开率为例,企业发送营销短信后,通过 MA 系统可实时收集短信打开率数据。 若发现某一批次短信打开率较低,如只有 10%,远低于预期的 20%。就需对这一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可能是短信发送时间不合适,也可能是短信内容缺乏吸引力。  通过不断将触达效果数据反馈到规则库,并对规则进行优化调整,提高营销活动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为企业带来更好的营销效果和业务增长。 MA营销自动化落地是复杂系统工程,需多部门紧密协作,将理念植入日常工作,各环节无缝对接,才能发挥强大作用,提升效益和竞争力。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闯爷】,微信公众号:【闯爷用户增长实战笔记】,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从事游戏和影像艺术制作的 Glitz Visuals 与游戏总监小泽健司先生设立的山茶花工作室签订了资本业务合作协议。 通过本次合作,双方将共同开发游戏,推进游戏行业的人才培养,构建更强大的制作体系。  Glitz Visuals 表示,公司至今参与了众多游戏和影像项目,积累了活用虚幻引擎进行AAA级 游戏大作的开发经验,并且在影像领域也不断进行技术挑战,追求被媒体争相报道的先进创 意。此前,Glitz Visuals以AAA级游戏为首,在包括热门MV、CM等在内的众多影像和游戏项目 中,以前沿技术和精湛的表现力为武器,始终走在行业的最前沿。 另一方面,山茶花工作室以 小泽健司先生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感性为基础,为了追求新的创意可能性而成立。 通过本次合作,Glitz Visuals 旨在构建面向全球市场的高度开发团队,并融合山茶花工作室的企划提案能力和推进力,实现挑战性的项目。不仅限于技术提供,还将通过双方的人才交流,为整个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Glitz Visuals 董事长江口拓梦表示:“听说在本次合作的洽谈中,也有其他公司表达了合作意向。 在众多公司中选择 Glitz Visuals,我深表感谢,同时也涌现出强烈的挑战欲望。 合作是伙伴关系,同时也是相互促进的竞争关系。 我们将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技术实力,共同朝着在全球市场引领行业未来的目标奋勇前进。 敬请期待我们的挑战。” 山茶花工作室董事长小泽健司认为:“我一直希望能与这样的人一起工作:他们由衷地赞赏世间发生的各种事情,同时也能感同身受地感到遗憾;他们始终在自己从事的工作中,不断地探寻是否有新的方法。我有幸遇到了江口先生,并获得了合作的机缘。游戏是一个巨大的产业,虽然在许多国家都有新的尝试萌芽,但为了实现这些尝试,也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人力和资本方面的问题。我们将在尊重彼此自主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同创造新的未来。”
 文 | 刘婧琼 编辑 | 阿至 封面来源 | 企业提供 36氪获悉,蓝牙卫星技术系统服务商北京蓝凌星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凌星通」)宣布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此轮融资由麟阁创投领投,鸿富资产跟投,所筹资金将用于全国首颗蓝牙卫星的全方位保障,包括卫星生产、发射和运营,以及团队人员扩充。 「蓝凌星通」成立于2023年10月,是目前国内唯一、全球唯二掌握蓝牙直连卫星技术的团队,创始人兼总经理蔡凌风出生于航天家庭,毕业于全球TOP15高校,曾就职于航天科技集团,作为连续创业者,深度参与航天体系多个颠覆性重大项目。据介绍,「蓝凌星通」具备全流程卫星及载荷总体设计能力,通过自主制造并发射卫星组网,实现分钟级过境服务能力,致力于为大众消费者提供低成本、低功耗的蓝牙卫星直连服务。**目前,公司已完成首颗载荷的研制、试验和联调工作,即将于近期发射。** 蔡凌风表示,公司自主研发的蓝牙直连卫星技术能够有效弥补低速广域物联网通信领域的空白,未来有望与传统卫星通信技术融合,可以构建起成本可控、性能高效的全球覆盖通信网络,扭转当下物联网覆盖不足的现状。  蓝牙直连卫星  ## **自研蓝牙直连卫星技术,打破卫星通信“价格垄断”** 中国卫星通信已有几十年发展历史,但过去多应用于国防军事、应急救灾等领域。2023年前后,卫星通信功能开始被集成到手机终端,第一次大规模进入大众消费者视野,华为、苹果、OPPO、小米、vivo等厂商纷纷发布支持卫星通信的机型。同期,主流车企比亚迪、吉利等也在进行汽车直连卫星布局。在各大终端厂商不遗余力的宣介下,“直连卫星” 这一前沿概念已被大众消费者所熟知。 当前,超80%的陆地和超95%的海洋面积正处于物联网覆盖缺失状态,这一现状催生出千亿级终端对直连卫星通信的巨大市场需求。但卫星通信领域目前存在两大亟待攻克的难题:一是成本高昂,二是生态系统封闭。 「蓝凌星通」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蓝牙通信卫星及相关技术应运而生。 据蔡凌风介绍,「蓝凌星通」掌握的技术使得搭载蓝牙的设备无须改造硬件、仅通过升级蓝牙芯片软件(固件),便能直连卫星,**有望实现卫星物联网终端成本降低超50倍、终端续航延长10倍。** 此外,直连卫星技术虽极具潜力,此前却并未在终端广泛应用,主要存在两大阻碍:其一,接入现有在轨卫星体系的终端制造成本居高不下;其二,结合私有卫星、私有协议、专用模组的终端,难以融入当前的数字化生态体系。而「蓝凌星通」团队通过卫星系统设计,让卫星直连技术渗透至全球上百亿颗的蓝牙生态中,突破了过往“封闭化”的卫星直连生态限制。整个方案具有低成本、高适配、广覆盖的特点,可以解决传统物联网设备高功耗、高成本、专用性强及覆盖不足问题。**根据团队测算,蓝牙直连卫星的总体成本相较于当前卫星物联网通信方案,能降低一个数量级。**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一家名为Hubble Network的初创公司也有着“通过蓝牙芯片直接连接卫星”的构想,它也是目前「蓝凌星通」唯一的对标企业。该公司已成功将多颗卫星送入轨道并完成在轨验证,现已开始为多个典型客户提供服务。这一突破性进展也回应了公众对其信号强度、频段干扰和路径损耗等方面的质疑。 针对诸多技术争论,蔡凌风也介绍了「蓝凌星通」的解决方案,“**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和实践,团队已经突破了蓝牙直连卫星的关键技术。**我们通过重构芯片的固件系统,更新改造了现有蓝牙协议,搭配特制的星上载荷,使得卫星能具备超高灵敏度来接收地面蓝牙设备的信号;另外,我们对天线也进行了大量的设计与优化,实现轻量化高增益效果。”  ## **从几十亿到数百亿,目标市场商业化潜力巨大** 在蔡凌风的规划中,「蓝凌星通」初期将面向G端和B端客户提供典型场景的解决方案。蓝牙卫星的首批应用场景将聚焦气象应急、交通道路桥梁和建筑物监测。“这三个场景检测面积大,借助卫星开展常态化、智能化的场景监测,能替代传统人工方式。蓝牙卫星通信成本较低,可直接帮助客户降本增效。**这类应用场景属于市场刚需,每年都有几十亿的市场需求”**,蔡凌风补充道。 据悉,「蓝凌星通」目前已与气象、交通、工信、林草等单位签署了合作意向协议,已经为北京、内蒙、山西等地的客户进行了设备部署,待自研载荷上天入轨后,持续回传的数据将为客户的决策提供关键参考。 在完成低轨卫星星座组网后,「蓝凌星通」的长期商业化目标将瞄准为更广泛的终端消费者提供服务。蔡凌风解释道:“因为我们的技术形态是蓝牙直连卫星,无需改动蓝牙硬件设备与芯片,仅对内部固件加以调整。所以从长期来看,我们会通过服务B端蓝牙终端厂商进而服务C端大众消费者,在终端厂商大量出货时,帮助终端软件升级,激活直连卫星功能。通过向终端厂商售卖许可,开拓公司的新增长曲线,实现技术与商业闭环的双重创新。” 蔡凌风认为,“消费级市场的规模与蓝牙设备数量紧密相连。当下,存量蓝牙设备达上百亿,每年蓝牙设备出货量约70亿,其中相当大比例的蓝牙具备直连卫星的潜力。**像手机、手表、手环和其他可穿戴设备等,借助蓝牙直连卫星提升终端的性能和功能,蕴含着数百亿的市场空间。**” 谈及如何看待和Hubble Network的竞争时,蔡凌风表示:“从市场层面来看,我们不存在竞争关系,因为中美航天市场存在天然隔离;从发展阶段来看,我们与Hubble Network之间的差距在逐步缩小,双方完成卫星星座组网的预期时间相近。考虑到整体市场环境,中国的蓝牙生态更加成熟,全球近一半的蓝牙产能都来自于中国,各大终端厂商也在积极布局卫星功能,国内蓝牙直连卫星的基本盘非常好。企业发展到最后还是要拼应用和市场,这两方面中国企业都占据相对优势。” 据介绍,「蓝凌星通」的首颗载荷将于今年二季度末至三季度初搭乘火箭升空,进入预定轨道,开启对地服务。到今年底,公司计划完成四颗载荷的发射入轨工作,并完成技术验证,打通商业闭环。下一阶段,公司将加速发射星座卫星并组网。预计到2028年底,「蓝凌星通」将完成72颗卫星的发射组网,实现分钟级过境服务能力,以满足大众消费者的高频次、随机接入的需求。 ### **投资方观点:** **麟阁创投表示:**卫星通信走向民用需融入成熟的通信生态体系,蓝牙直连卫星技术凭借低成本、低功耗和终端兼容性优势,有望成为破解蜂窝网络全球覆盖难题的创新方案。蓝凌星通作为国内率先突破蓝牙卫星核心技术的团队,其核心成员兼具航天与通信双重背景,在载荷研制、星座组网及商业化上均经验丰富。我们相信蓝凌有望凭借技术创新,推动卫星应用生态的普及。麟阁创投将持续关注商业航天的创新突破,做好科学家的共同创业者、创业者的长期陪伴者。 **鸿富资产表示:**卫星通信除了国家战略层面需求外,商业闭环需优先考虑低成本因素、大规模连接、潜在市场刚需场景,目前无网区无人区需要的是卫星通信物联网。蓝凌星通将打造低轨卫星星座,基于通用芯片的窄带卫星通信系统,后续在地面终端只需OTA固件升级,即可连接低轨卫星通信。鸿富资产坚信蓝凌星通团队可以实现低成本、大规模的窄带物联网卫星通信,我们坚定与科技创新力量、行业颠覆者以及人类生活重构者同行。   
2024年中国电解质水市场规模已突破百亿,为什么「补水啦」能快速突围?电解质水能否再次成为2025年的爆款饮料?
《华盛顿邮报》获悉,欧盟即将对马克·扎克伯格的 Meta 处以 10 亿美元甚至更高额度的罚款,罪名是涉嫌违反严格的反垄断规定。此举可能会与特朗普总统展开对决,特朗普曾将欧盟的处罚比作“海外勒索”。知情人士周一向《华盛顿邮报》表示,欧盟反垄断监管机构欧盟委员会预计将得出结论,认为 Meta 不符合《数字市场法》。 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于 2023 年生效,对 Meta 和其他六家被视为互联网守门人的公司实施了严格的竞争规则。 消息人士称,罚款预计将达到数亿美元,甚至可能超过 10 亿美元。  Meta 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一直批评欧洲针对美国科技公司的反垄断行动。 业内人士补充说,欧盟对 Facebook 和 Instagram 母公司的调查预计最早将于本周结束,委员会将立即宣布执法行动。 据消息人士透露,欧盟官员还有望向 Meta 发出“停止并终止”通知,告知该公司必须做出哪些改变才能符合规定。 Meta 和欧盟委员会的代表没有立即回应置评请求。 消息人士称,苹果公司也成为欧盟的眼中钉,对这家 iPhone 制造商的罚款可能会在本周或下周公布。 本月早些时候,路透社报道称,苹果和 Meta可能因违反 DMA 而面临“适度罚款”。欧盟反垄断负责人 Theresa Ribera 此前表示,针对这两家公司的执法行动将于 3 月做出决定。 除了 Meta 之外,根据 DMA 被视为“守门人”的公司还包括Google母公司 Alphabet、亚马逊、苹果、Booking.com、TikTok 母公司字节跳动和微软。欧盟监管机构和其他支持者表示,该法律可防止科技巨头通过反竞争行为打压规模较小的竞争对手。  欧盟反垄断专员特蕾莎·里贝拉 (Teresa Ribera) 向路透社表示,欧盟将在 3 月前对 Meta 和苹果采取行动。路透社 根据该法律,大型科技公司最高可被处以相当于其全球收入 10% 的罚款。若屡次违法,罚款最高可达其全球收入的 20%。 去年 7 月,欧盟对 Meta 提出初步指控,指控其强迫客户采用 Instagram 和 Facebook 上广告的限制性“付费或同意”模式,违反了 DMA。 官员们重点关注 Meta 将于 2023 年推出的订阅服务,该服务允许用户每月支付相当于 14 美元的费用,享受无广告的应用体验,或者同意 Meta 使用他们的个人数据投放定向广告。 欧盟委员会当时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种二元选择迫使用户同意整合他们的个人数据,并且无法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程度较低但等效的 Meta 社交网络版本。” 在本月早些时候发布的一份公共合规报告中,Meta 抱怨称,尽管努力遵守 DMA 规则,但“仍不断收到超出法律规定的额外要求”。 2024 年 6 月,苹果成为第一家因涉嫌阻止竞争对手的应用开发商轻松将客户引导至其应用商店以外的服务而被指控违反 DMA 的公司。11 月,有报道称苹果可能会被罚款。 欧盟上周采取了进一步行动——警告苹果必须向应用开发商开放其 iPhone 操作系统。欧盟还告诉Google母公司 Alphabet,如果在搜索结果中“更优待”自己的内部服务,可能会面临罚款。 除了引起大型科技公司的尖锐批评之外,该法案还日益引起特朗普的愤怒,他指责欧洲欺骗美国,并誓言要实施报复性关税以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特朗普上个月发布了一份备忘录,警告称他的政府将“考虑采取关税等应对措施,以打击外国政府对美国公司征收的数字服务税(DST)、罚款、做法和政策。” 白宫当时表示:“特朗普总统不会允许外国政府侵占美国的税基以谋取私利。” 另外,众议院司法委员会主席吉姆·乔丹要求欧盟官员介绍欧盟计划如何执行《数字市场法案》。乔丹指出,受该法案约束的七家“守门人”中有六家是美国企业。 乔丹在一封信中表示:“这些严厉的罚款似乎有两个目的:迫使全球企业遵守欧洲标准,并作为欧洲对美国公司的征税。” 扎克伯格自特朗普胜选以来一直与他保持良好关系,他表示,欧盟针对大型科技公司的罚款“几乎就像是一种关税”,并且“有点像是欧盟范围内针对美国科技公司的一项政策”。 今年 1 月,扎克伯格在参加“乔·罗根体验”播客时表示,特朗普应该反击罚款。 扎克伯格说:“我认为,美国拥有许多世界上最强大的公司,这是美国的战略优势,我认为这应该成为美国未来捍卫这一优势的战略的一部分。” 欧盟和 Meta 长期以来一直在数据隐私问题上存在争执,其中包括 2023 年因不当将欧洲用户数据传输到美国而被处以 13 亿美元的创纪录罚款。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8044.htm)
如果经常出门那使用笔记本电脑可能更方便,但如果在公司或者在家要想要获得更大的显示屏呢?部分用户的解决方案是购买显示器放在家里或工位,不出门的话就将 MacBook 连接外接显示屏使用。 有用户觉得将 MacBook 放在桌面上连接外部显示器多少有些杂乱,所以有用户想出的解决方案是在桌面下安装槽位,在家或在工位时将 MacBook 放在桌面下固定 (当然这还需要额外的鼠标和键盘)。 在社交网站 X/Twitter 上网友 @Betraydan 就展示自己改装的槽位,可以将 MacBook 可靠的固定在桌面下从而保持桌面整洁,这则推文引起前苹果工程师 @OrdinaryInds 的关注。 [](https://img.lancdn.com/landian/2025/03/108507.png) 图片来源:[@Betraydan](https://x.com/Betraydan/status/1903413410928156864/) [@OrdinaryInds](https://x.com/OrdinaryInds/status/1903495781379723402) 称在苹果时测试过这种放置方法,测试结果是长期如此使用可能会导致显示器和图形系统过早受损,至于原因则是潜在的散热问题。 好消息是 MacBook 完全可以在盒盖的情况下工作,因此即便长时间保持盒盖状态也是可以的,但这种安装方法通常会导致 MacBook 过于靠近安装表面 (桌板) 从而导致散热问题。 @OrdinaryInds 的建议是不要将 MacBook 安装的过于严丝合缝,至少应该预留 10 毫米的间隙用于散热,10 毫米也就是 1 厘米,考虑到这种槽位式设计,1 厘米的间隙还是挺大的。 如果用户购买的安装架预留的间隙不够大那就可能造成散热问题,这个问题要说解决也不算太难,用户可以考虑找一些相同厚度的铁片钻孔后放在支撑架上,这样增加间隙从而保证散热。 目前 @OrdinaryInds 的这则提醒推文浏览量已经突破 300 万次,估计接下来生产这类槽位支架的商家应该要调整高度,确保能够直接预留更大的空隙。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8042.htm)
Musk urged Tesla employees to "hang onto your stock" because of the promising outlook. "Autonomous Teslas will be everywhere. In five years probably we will have regulatory approval," he said. He also said Tesla aims to produce 50,000 Optimus robots in 2026, when the robot would be available for sale.
这不只是送给“三只羊”的考题,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对直播电商行业的重要性将逐渐显现。所有玩家都需明白:合规整改只是生存资格考试,信任飞轮的转速才是决定终局的终极变量。
3月25日,彭博社报道,阿里巴巴董事长蔡崇信对数据中心建设中可能形成的泡沫发出了警告,他认为数据中心的建设速度可能会超过对人工智能服务的初期需求。蔡崇信周二在香港举行的汇丰全球投资峰会上表示,大型科技公司、投资基金和其他实体从美国到亚洲纷纷仓促建设服务器基地,这一现象开始显得有些盲目。许多此类项目在建设时并没有明确的客户目标。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4/0626/87122e737d1d4ee.webp) 从微软公司到软银集团,太平洋两岸的科技公司都在斥资数十亿美元,购买对人工智能发展至关重要的英伟达公司和韩国SK海力士公司的芯片。阿里巴巴自身计划在未来三年投资超过3800亿元。从印度到马来西亚,服务器农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在美国,特朗普正在大力宣传一个名为星际之门的项目,该项目预计将投入5000亿美元。 华尔街的许多人已经开始对这种支出提出质疑,尤其是在DeepSeek发布了一款开源人工智能模型之后,该公司声称这款模型可与美国的技术相媲美,但其建造成本却只是美国同类技术的一小部分。批评人士还指出,人工智能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长期缺乏实用的、真实世界的应用案例。 蔡崇信在峰会上对与会代表们说:“我开始看到某种泡沫的端倪了。”他补充说,一些预想中的项目在尚未获得“认购”协议的情况下就开始筹集资金。“当人们盲目地建造数据中心时,我开始感到担忧。现在有很多人冒出来,各种基金也纷纷涌现,要筹集数十亿或数百万资金。” 蔡崇信特别指出了美国的支出情况。仅在今年,亚马逊、Alphabet和Meta就分别承诺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上投入1000亿美元、750亿美元和650亿美元。 但在2月份,美国券商TD Cowen的分析师指出,有迹象表明微软已经取消了一些美国数据中心容量的租赁协议,这引发了人们对微软长期以来是否在获取超出其需求的人工智能计算能力的担忧。 微软的高管们淡化了这些担忧,称微软的支出比其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多,这些支出主要用于购买芯片和建设数据中心。 蔡崇信对与会者说:“我仍然对美国在人工智能投资方面所提到的那些数字感到震惊。”“人们真的在谈论5000亿美元、数千亿美元这样的数字。我认为这并非完全必要。在某种程度上,我觉得人们的投资超前于他们目前所看到的需求,不过他们预计未来会有大得多的需求。”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8036.htm)
3月25日消息,中国人工智能初创公司DeepSeek悄然发布了一款新的大语言模型,在人工智能行业引发震动。这不仅因为其强大的能力,还因为其独特的发布方式。这个大小为641GB的模型名为DeepSeek-V3-0324,于周一悄然出现在人工智能资源库Hugging Face上,几乎没有任何官方公告,延续了该公司低调却影响深远的发布风格。  此次发布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该模型采用MIT许可(允许免费商用),并且有报道称它可以直接在消费者级“硬件”上运行,尤其是配备M3 Ultra芯片的苹果Mac Studio。 人工智能研究员Awni Hannun在社交媒体上写道:“4比特量化的新版DeepSeek-V3-0324,在512GB M3 Ultra的机器上通过mlx-lm实现了每秒20个token的处理速度!”虽然售价为9499美元的Mac Studio可能超出了“消费者硬件”的定义,但能够在这样的硬件上本地运行如此庞大的模型,标志着与通常与最先进人工智能技术相关的数据中心需求有了根本性突破。 **DeepSeek隐秘发布策略打破AI市场预期** 这个拥有6850亿参数的模型发布时没有附带技术白皮书、博客文章或营销推广,只有一个空白的README文件和模型权重。这种做法与西方人工智能公司通常精心策划的产品发布形成鲜明对比,后者往往在发布前数月便开始进行炒作。 早期测试者报告称,相比于前一版本,DeepSeek-V3-0324在各项指标上有了显著提升。人工智能研究员Xeophon在社交媒体上发帖高调宣称:“我在内部基准测试平台上测试了新版DeepSeek V3,在所有测试中,它在各项指标上都有巨大的跃升。它现在是最好的非推理模型,把Sonnet 3.5拉下王座。” 如果这一说法得到更广泛的验证,DeepSeek的新模型将在性能排行榜上压制Anthropic的Claude Sonnet 3.5,后者是业内公认顶尖的商业人工智能系统之一。而且与需要订阅的Sonnet不同,DeepSeek-V3-0324的权重文件供任何人免费下载使用。 **DeepSeek V3-0324的突破性架构如何实现无与伦比的效率** DeepSeek-V3-0324采用了混合专家(MoE)架构,从根本上重新构想了大语言模型的运作方式。传统模型会在每项任务中激活全部参数,而DeepSeek的方法是在特定任务中只激活约370亿个参数,尽管它拥有6850亿个参数。 这种选择性激活代表了模型效率的范式转变。通过仅激活与每个特定任务最相关的“专家”参数,DeepSeek能够在大幅减少计算需求的同时,提供与更大、完全激活的模型相当的性能。 该模型还融入了两项突破性技术:多头潜在注意力(MLA)和多token预测(MTP)。MLA增强了模型在处理长文本时保持上下文的能力,而MTP则可以每个步骤生成多个token,而非传统的逐标记生成方式。两者结合使得输出速度提高了近80%。 开发工具创造者西蒙·威利森(Simon Willison)在博客中指出,4比特量化版本的DeepSeek-V3将存储占用减少到352GB,这使得在像Mac Studio(配备M3 Ultra芯片)这样的高端消费者硬件上运行成为可能。 这代表了人工智能技术部署方式的潜在重大转变。传统人工智能基础设施通常依赖于多块英伟达GPU,消耗数千瓦的电力,而Mac Studio在推理过程中仅消耗不到200瓦的电力。这一效率差距表明,人工智能行业可能需要重新审视关于顶尖模型性能所需基础设施的假设。 **中国的开源AI革命挑战硅谷的“封闭花园”模式** DeepSeek的发布策略体现了中西方公司在人工智能商业理念上的根本分歧。像OpenAI和Anthropic这样的美国领军公司将他们的模型封闭在付费墙后,而中国人工智能公司则越来越多地采纳宽松的开源许可。 这种做法正在迅速改变中国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尖端模型的开源产生了乘数效应,使得初创公司、研究人员和开发人员能够在没有巨额资本支出的情况下,基于复杂的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构建。这加速了中国人工智能能力的提升,令西方观察者感到震惊。 这一策略背后的商业逻辑反映了中国市场的现实。在众多资金雄厚的竞争对手存在的情况下,当竞争者免费提供类似能力时,保持专有模型变得越来越困难。开源通过生态系统领导地位、API服务和基于免费可用基础模型构建的企业解决方案创造了替代的价值路径。 即便是中国的科技巨头也认识到这一转变。百度宣布计划在6月前将其文心一言4.5系列模型开源,而阿里巴巴和腾讯也发布了具有专业能力的开源人工智能模型。这一举措与西方公司依赖API的策略形成了鲜明对比。 开源策略还解决了中国人工智能公司面临的独特挑战。在获取尖端英伟达芯片受限的情况下,中国公司更加强调效率和优化,以在有限的计算资源下实现竞争性性能。这种由需求驱动的创新现在已成为潜在的竞争优势。 **DeepSeek V3-0324:AI推理革新的基础** DeepSeek-V3-0324的发布时机和特点强烈表明,DeepSeek预计将在未来两个月内发布的改进型推理专用模型DeepSeek-R2。这符合DeepSeek的惯常模式,即基础模型发布数周后推出专用推理模型。 Reddit用户mxforest指出:“这与他们在圣诞节前后发布V3,几周后推出R1的模式一致。传闻R2将在4月发布,所以这可能就是它。” 推理模型的开源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目前,像OpenAI的o1和DeepSeek的R1这样的推理模型代表了人工智能能力的最前沿,在数学、编程等领域展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解决能力。将这项技术免费开放,会使目前只有拥有雄厚资金支持的公司才能使用的人工智能系统普及化。 潜在的R2模型发布之际,关于推理模型计算需求的重要发现正在浮现。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最近指出,DeepSeek的R1模型“消耗的计算量是非推理人工智能系统的100倍”,这与之前业内对效率的假设相矛盾。这揭示了DeepSeek模型背后取得的非凡成就,它们在资源限制更大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提供竞争力的表现。 如果DeepSeek-R2继续沿着R1设定的轨迹发展,它可能会直接挑战GPT-5,即OpenAI的下一代旗舰模型,后者预计将在不久后发布。OpenAI封闭、资金密集型的方法与DeepSeek开放、资源高效的战略之间,代表了人工智能领域两种相互竞争的未来愿景。 **如何体验DeepSeek V3-0324:开发者和用户的完整指南** 对于那些急于体验DeepSeek-V3-0324的人,根据技术需求和资源的不同,可以选择多种途径。完整的模型权重已在Hugging Face上发布,641GB的大小需要充足的存储空间和计算资源。 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基于云的选项提供了最易接入的入口。OpenRouter提供免费API访问该模型,并且配有用户友好的聊天界面。只需选择DeepSeek V3 0324作为模型即可开始体验。 DeepSeek自己的聊天界面chat.deepseek.com也很可能已经更新为新版本,尽管公司尚未明确确认。早期用户反馈称,新的版本在该平台上可用,且性能较此前版本有所提升。 希望将模型集成到应用程序中的开发者,也可以通过各种推理提供商访问它。Hyperbolic Labs宣布成为“在Hugging Face平台上首家提供该模型服务的推理提供商”提供该模型,而OpenRouter则提供与OpenAI SDK兼容的API访问。 **DeepSeek的新模型更注重技术精确性而非对话亲和力** 早期用户报告称,DeepSeek模型的交流风格发生了明显变化。尽管之前的模型因其对话式、拟人化的语气备受好评,但DeepSeek V3-0324呈现出更加正式、技术导向的风格。 Reddit用户nother_level问道:“是只有我觉得这个版本不那么像人类了吗?对我来说,DeepSeek V3与其他模型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更像人类。它的语气、措辞都不像其他大语言模型那样机械感,但现在这个版本感觉像其他大语言模型一样机械得要命。” 另一位用户AppearanceHeavy6724补充道:“没错,它肯定失去了那种超然的魅力,感觉聪明反被聪明误。” 这种明显的风格变化似乎是DeepSeek工程师的有意设计。转向更精准、分析式的交流风格,表明该公司正将模型重新定位至专业和技术应用,而非休闲对话的战略。这与人工智能行业的广泛趋势一致,开发者越来越认识到,不同的使用场景需要不同的互动风格。 对开发专业应用的开发者而言,这种更精准的交流风格反而成为优势,能为工作流程提供更清晰一致的输出;但会削弱模型在需亲和力的消费端应用中的吸引力。 **DeepSeek的开源战略如何重塑全球AI版图** DeepSeek的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和分发方法不仅是一项技术成就,也体现了关于先进技术应如何在社会中传播的根本不同愿景。通过提供开放许可的尖端人工智能模型,DeepSeek推动了一个传统闭源模型无法比拟的指数级创新。这一战略正在快速缩小中国和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差距。几个月前,大多数分析师都认为中国落后美国一到两年,而如今这一差距已缩小至3至6个月,部分领域接近持平甚至中国领先。 这种开源部署理念与安卓对移动生态系统的影响颇为相似。通过免费提供安卓系统,谷歌创建了一个平台,最终实现了全球市场的主导地位。同样,开源人工智能模型也有可能凭借广泛普及和开发者集体创新,在竞争中超越闭源系统。 这一影响超越了市场竞争,直指技术获取的根本问题。西方AI巨头因将先进能力集中在资源充足的公司与个人手中而备受批评,而DeepSeek的开放战略让能力广泛分布,可能加速全球AI应用。 随着DeepSeek-V3-0324进入全球研究实验室和开发者工作站,竞争已不再仅仅是关于构建最强大的人工智能,而是关于让更多人能够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创造。在这场竞赛中,DeepSeek的低调发布已充分预示了人工智能的未来。最自由分享技术的公司,或将最终主导AI重塑世界的进程。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8034.htm)
## **一、技术创新与产品突破:硬件与软件双轮驱动** 以DeepSeek为代表的行业大模型浪潮,加速了企业构建本地化智能算力的进程。此次发布会集中亮相的多领域一体机首发产品,正是对这一需求的精准响应。  联通云发布智算通算一体机,以星罗算力调度平台+AICP算力平台,预置DeepSeek系列模型,结合昇腾AI算力。鲲云科技推出基于自研数据流芯片的DeepSeek一体机解决方案,实现全链路国产自主可控。铨兴科技展示大模型本地化部署微调,具备训练成本降低90%的AI超显存融合解决方案。中国移动推出移动云电脑·智云一体机,利用创新插拔式设计,实现四合一全能形态。 教育硬件领域也迎来创新产品。北科瑞声的AI陪伴玩具,不仅适合儿童,也适用于成年人乃至老年人,满足不同年龄段用户的情感陪伴。亿家亿伴发布爱小伴多款面向儿童的人工智能玩伴,为少年儿童提供AI情感陪伴服务。  医疗领域,智想无界发布诊室听译机器人,能实时识别、记录医患问诊内容,为医生提供问诊提示、健康知识推荐、用药安全提醒、病历生成等服务。新瑞鹏发布宠物医疗大模型Vet1,能根据患宠选择的性别、基础信息和身体部位的症状描述,智能推荐就诊的科室及医生。 企业效率提升上,今日人才首发DinTal数智员工,与传统劳动力协同工作,提升业务效率50%以上。中国电信首发星辰-AI智慧大脑,融合企业级大模型智能知识平台,具备智能问答、公文写作、知识管理、AI学习培训、专业智能体等核心能力。 AI+垂直行业的应用场景也在持续拓宽。加推科技发布Soon AI 智能名片的智能会议翻译功能;大象机器人发布全球首款万元级穿戴式外骨骼控制器myController S570;暗壳科技升级垂直于泛家居行业的AIGC设计营销生态平台;迪博企业风险管理技术有限公司发布AI智能授信报告生成系统,报告生成时间从2周缩短至2天;未来算法发布AI财算子,能通过深度学习模型进行可视化趋势预测,辅助个人投资者提升决策效率与风险控制。  ## **二、场景应用深化:**304项场景清单、创意清单构建智能生态 当前,福田区持续大力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应用,呈现出人工智能产业集聚效应明显、政策体系逐渐完善、应用场景加速落地的良好发展态势。 2024年福田区已形成智能终端、软件信息产业集群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出台了专项政策《深圳市福田区支持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包括大模型研发、语料数据、场景应用示范等13个方面,分别提供最高100万到1000万元支持。 2024年12月“模力福地”行动方案发布会暨人工智能先锋城市核心区高质量推进大会举办以来,福田区全力打造高价值应用场景,加速成果落地转化,在辖区范围内开放156个应用场景,在AI+软件方面,推动垂直行业大模型研发和创新应用落地研究,成立深圳天使荟千模应用加速器,签约入驻10家AI企业,启动13个模型加速应用项目,推动算力数据应用融合,加速模型应用落地,率先推出基于DeepSeek开发的AI数智员工,量身定制个性化智能体,首批70个,满足240个业务场景使用。 在AI+硬件方面,先后推出全球AI智能体手机、全球首款AI硬件名片、全球首个智能体驱动多模态工业设计大模型、国内首款基于Intel AI PC纯端侧会议大师等一系列人工智能终端产品,构建从上游零部件到下游AI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链条,华强北电子市场交易额实现40%的飞跃式增长。 在此基础上,本次发布会推出16类304项场景清单、创意清单,涵盖了工业制造、医疗、教育、金融、交通、零售、能源、环境、公共安全及文化传承等多领域。这些场景不仅展示了福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雄厚实力,更为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清单中,工业制造领域的AI与机器人协作、实时数据分析与调整等场景,将显著提升生产效率与质量;医疗领域的癌症早期筛查、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等创新应用,将为患者带来更加精准、高效的诊疗服务;金融、交通、零售等领域的智能化解决方案,也将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生活体验。  福田区举办的"模力福地"首场产品发布会,既是对辖区人工智能创新成果的集中展示,也为技术供给方与产业需求方构建了精准对接平台,有效促进技术迭代与商业化应用的双向协同。 未来,福田区将依托自身在生态、资金、平台及要素等方面的显著优势,全力实施 “模力福地” 十大行动。通过汇聚算力、数据,加速企业服务,集聚产业空间,推进科研生态、场景应用、金融赋能等多方面创新,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打造算力企业、场景、数据、垂类模型生态高地,建成全球人工智能先锋城市核心区,让人工智能深度融入产业与生活,开启智能新时代。
**2024年,中国二手智能手机市场持续增长,占据了全国智能手机总销量的20%,同比增长6%**。根据市场调查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报告,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二手智能手机贸易中心,其出口市场也在不断扩大。这一增长趋势表明,国内对二手智能手机的需求显著增加。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325/e165ece83bef4c1784e59c2587102fbe.jpg) 尽管苹果iPhone在市场上仍占据主导地位,但消费者对于新机型的升级感知有限,导致部分用户开始转向国产品牌。 这一转变可能与国产手机品牌在性价比和技术创新方面的提升有关,吸引了更多寻求经济实惠和高性能的消费者。 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报告还指出,中国二手智能手机市场的增长,不仅反映了消费者对环保和可持续消费的关注,也体现了市场对于经济型智能手机的强烈需求。 随着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理性消费,二手智能手机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8032.htm)
日前,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在访华期间参观比亚迪集团深圳总部。[网友拍摄的视频显示](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poSY8Eyz?t=3.2),**李在镕乘坐直升飞机,直接降落到了比亚迪六角大楼总部,随后进入六角大楼。**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325/8d9d70e5b5c04dbb9266fbec7329328e.png) 预计李在镕同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等高层举行会晤,讨论加强车载电子配件合作。 据了解,三星电子和比亚迪的关系此前一直较为密切,**早在2016年,三星电子就以5287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9.5亿元)收购比亚迪1.9%股权,成为比亚迪当时的第九大股东。** 虽然在2021年时,三星电子出售了大部分比亚迪股票,但此番投资,也为三星带来了3倍多的财务收益。 目前,三星和比亚迪仍有大量合作,比亚迪为三星生产铰链相关的组件,用于部分折叠屏手机。 报道称,此番来到比亚迪,这是李在镕自上月3日在不当合并与会计造假案二审中被判无罪后,**首次出访海外,也是此次访问的第二家中国车企。** 而在3月22日,李在镕到访三星的重要客户小米公司,并参观了小米在北京的汽车工厂,小米董事长雷军亲自接待。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80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