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入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有关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体改司司长王善成在会上表示,过去消费者网上购物往往只能选择特定平台支付,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动有关方面积极提升平台互联互通作用,**去年“双11”天猫已允许使用微信支付,京东也即将接入支付宝,平台间的壁垒正在逐步消除。** 京东客服表示,**支付宝使用正在逐步开放中,部分商家和特殊商品无法使用支付宝,是否可用以页面提示为准,**支付宝不可用时,可以选择京东支付、云闪付、微信支付等支付方式。 京东和支付宝取消支付壁垒,将帮助用户节省很多繁琐过程,简化了支付流程,提升体验。 此外,用户在京东购物时也不用先提现到银行卡,直接使用支付宝即可下单。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淘天用户平台事业部总裁吴嘉在去年天猫双11发布会后的群访中表示,除了与微信合作外,京东物流也会在双11期间接入淘宝。 彼时,淘宝客服回应称:“淘宝商家发货订单和消费者退货订单都可以接入京东物流,**且可以淘宝App内直接查询到订单的京东物流轨迹信息,天猫超市订单中,只要是卖家跟京东物流合作了,也可以接入京东物流。”**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9194.htm)
有着中国英伟达之称的寒武纪股价再创新高,市值也是逼近3000亿(今天涨超10%)。作为国产算力的领头羊,寒武纪借着人工智能的风潮,股价从去年开始疯狂飙升(以387%涨幅夺得去年股王称号)。 **不过,对于寒武纪的上涨很多网友并不买账,认为这是一家市值近3000元的公司,实际营收只有1.85亿元(2024年第三季度,寒武纪的存货约为10.15亿元,预付款项达到了8.54亿元。),真的是没法直视。** 有趣的是,创始人陈天石2018年曾许下豪言壮语,公司将在三年内占领中国高性能人工智能芯片市场的30%,并在全球10亿台设备上植入其芯片。六年过去了,这个出生于1985年的年轻人,成了南昌首富。 狂热的资本追捧,对一家处于关键成长期的公司来说,无疑是把双刃剑。毕竟英伟达有较高的营收和净利润,但寒武纪现阶段完全靠“想象力”。 有专家认为,“如果寒武纪能在基础研究上实现突破,能在基础研究上每年投入至少50亿人民币,并且做到连续10年的高投入,其产品的原创性,技术性,才有可能实现陈天石所言的在全球10亿台设备上运用。” “如果不能持续保持至少十年的基础研究投入,寒武纪恐将难逃‘造富机器’的宿命”,该人士说道。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07/2e8ae5fb61bb4bfcb7630df575b46fb4.jp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9192.htm)
NVIDIA 通过 Mega 专为大规模机器人队伍管理而设计的 Omniverse Blueprint,继续向机器人软件领域拓展。 该产品在周一的CES上发布,专门针对仓库,而仓库是大流行病期间大量采用机器人的领域。 即便如此,大多数仓库仍然缺乏明显的自动化。  像 Locus Robotics 这样的公司已经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他们拥有自主移动机器人车队。 然而,仓库自动化的未来终究不是一家公司或一种解决方案。 它是一个生态系统,其中各种形式的机器人可以协同工作,完成任务。 这包括 AMR、机械臂、自动叉车,甚至可能包括人形机器人。 高效的、与机器人无关的队伍管理仍然是主要的研发重点,而 NVIDIA 在满足这一需求方面的优势不言而喻。 "Mega为企业提供了NVIDIA加速计算、人工智能、NVIDIA Isaac和NVIDIA Omniverse技术的参考架构,用于开发和测试数字双胞胎,以测试驱动机器人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大脑、视频分析人工智能代理、设备等,从而处理巨大的复杂性和规模,"这家芯片制造商指出。"新框架为物理设施带来了软件定义的功能,实现了持续开发、测试、优化和部署。" Mega开发机器人系统和设置的数字孪生体,旨在确定机器人系统的最佳路径和工作流程。 德国供应链公司Kion Group是第一家正式采用Mega进行工作流程的公司。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9190.htm)
如此前预告,CES 2025消费电子展上,AMD高端X3D神U——**锐龙9 9950X3D 16核心、锐龙9 9900X3D 12核心正式登场,主要面向AM5 DIY发烧友和游戏玩家。**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07/15afdb3e768c4c2ba67eb2c5446e8d68.png) 虽然AMD第一款Zen 5 3D V-Cache处理器锐龙7 9800X3D一直很畅销,而且游戏性能上足以碾压Intel全系,但毕竟它是个8核芯片,在生产力和全面性上限不高。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07/24c06ed3e3594908aefde3d643e80e2b.png) 如今,**AMD带来了更高端的锐龙9 9950X3D、锐龙9 9900X3D,在游戏性能、生产力上都做到了完美,进一步加强了其高端桌面旗舰CPU的统治力。** 其中,**锐龙9 9950X3D为16核心、32线程,16MB二级缓存、64MB原生三级缓存,加上64MB 3D缓存,缓存总量共计144MB。** 而且最高加速频率没降,**和锐龙9 9950X一样为5.7GHz,TDP 170W,支持超频。** 锐龙9 9900X3D为12核心、24线程、12MB二级缓存、64MB原生三级缓存,叠加64MB 3D缓存,缓存总量共计140MB。 最高加速频率从锐龙9 9900X的5.6GHz微降至5.5GHz,TDP依然是120W,同样支持超频。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07/dc152b3ed62344808cd984c031ad2e77.png)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07/430034c471c1406ba868fbbb5fef4ae4.png) **AMD官方实测性能显示,锐龙9950X3D与锐龙9 7950X3D相比,40款游戏平均帧率提高了8%,最高提升58%。20款生产力软件平均性能提升13%,最高提升23%。**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07/6d5e7ed2cf0f491898fd8589c3db1207.png)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07/666b4688d1d6473d8dff171593169365.png) **对比Intel酷睿Ultra 9 285K,锐龙9950X3D 40款游戏平均帧率提升30%,最高提升64%。20款生产力软件平均性能提升10%,最高提升47%。** 据悉,**锐龙9 9950X3D、锐龙9 9900X3D计划2025年第一季度3月份正式上市**,具体定价待定。 **以下为锐龙CPU家族完整规格:**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07/94b5a19092434005ace4bec34e00731c.jpg)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07/f1472dd6207448b3b1ce620da6515721.png)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07/f1c07fd6d28447b49f731ecba283d91e.png) 两个CCD和一个IO芯片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9188.htm)
在今日开幕的CES 2025消费电子展上,**索尼与本田合力打造的电动车品牌AFEELA正式亮相, 并发布了首款量产车型 —— AFEELA 1**,该车EPA续航300英里(约483公里),支持特斯拉超充。 据悉,AFEELA 1包括两个版本,分别为AFEELA 1 Origin和AFEELA 1 Signature签名版,售价分别为89900美元和102900美元,对应65.9万元人民币和75.42万元人民币,定价包含了三年的免费订阅车载功能、L2+辅助驾驶已经AI语音助理。 从官方发布的照片看,AFEELA 1量产版基本延续了概念车的设计方案,定位于纯电轿车,尺寸不小,预计为C级车,**采用了典型的索尼设计风,该车整体相当简约激进,甚至连门把手都给砍去。** 车内为半幅式方向盘+一体长联屏方案,好在这款车保留了换挡和转向实体拨杆,要不然还以为这是日本产的极越07。 值得一提的是,索尼常务董事兼执行副总裁、索尼人工智能机器人业务高级副总裁、索尼本田移动公司代表董事、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川西泉(Izumi Kawanishi)曾公开贬低中国电动车。 彼时他曾表示,“**中国电动车不过是在重新排列智能手机图标,并没有什么技术层面的惊喜。无论外界怎么看,我都不会收回我的话。**” 不过就此次发布的“期货”看,真心没觉得这款车有什么地方比中国电车更高明的设计,甚至很多元素中国电车早已量产开卖。 据介绍,该车型向美国加州客户首先开放预订,**但第一批Signature车型要到2026年年中才能交付,而Origin版本将在2027年交付。**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07/9b4db633dcae4f48ae1369a785860352.jpg)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07/f7d1c326748d43e5bfc3553381d298d1.jpg)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07/6db66ad29f6a488d912d40e556a80622.jpg)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07/e9647f16574249f49f27ebf05999dae9.jpg)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07/e0f48bab11ab48dbb50d7b7bea74b3fb.jp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9186.htm)
在今日开幕的CES 2025展会上,**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公布了英伟达在汽车领域开展合作的厂商,中国汽车厂商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具体来看,特斯拉、比亚迪、捷豹路虎、理想汽车、奔驰、丰田、Rivian、小米汽车、沃尔沃、Lucid、极氪等整车企业在列,还有不少L4自动驾驶公司。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07/dac128dbfd0147a7995fe02325cc377d.jpg) 同时他还宣布**英伟达与全球最大汽车制造商丰田达成合作,丰田将基于Orin打造下一代汽车,并运行NVIDIA DriveOS操作系统。**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07/77c1dcfa-588b-4321-9961-c4c561edf221.jpg) 并与Aurora、大陆集团达成合作,布局L4 级自动驾驶卡车,同时将DriveOS集成到L4卡车中,大陆集团计划将于2027年实现方案的量产。 值得关注的是,**去年官宣自研智驾芯片的蔚来和小鹏,则已经退出了英伟达汽车朋友圈。**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9184.htm)
2025 CES消费电子展(1月7日至10日,美国拉斯维加斯)正式开幕。北京时间1月7日 (星期二)上午10:30,NVIDIA举办主题演讲,CEO黄仁勋担任主讲。黄仁勋身着新皮衣亮相,一点也不废话,上来就公布了RTX 50系列Blackwell显卡的价格,一共四款: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07/cb9fdd0819b34009aa4bd8dafe6b9e51.jpg) **RTX 5090售价1999美元、RTX 5080 售价999美元、RTX 5070 Ti售价749美元,RTX 5070售价549美元。** 其中,RTX 5080将于1月21日率先上市。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07/67c3148af69041c9a5b6d70ae69dcfb2.jpg) 怎么样,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07/9acb7ef85c9d4fa7933f005d042a3c1e.jpg)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07/fd8ca3c381e943fb95b14a8284a45237.jpg) 公布价格之前,黄仁勋还特别提到了RTX 4090的价格。去年它的首发价是1599美元,而如今RTX 5070用549美元,就可以提供和4090相媲美的性能。 **以RTX 5090售价1999美元的价格来看,折合人民币是1.46万元左右,国内大家可以猜猜。** 规格方面,这一代RTX 50系列带来了重大的硬件升级,**包括 PCle 5.0接口、GDDR7内存、DisplayPort 2.1a接口,全系采用16 针电源接口**。 **RTX 5090搭载GB202 GPU,内建21,760个CUDA核心,是第一款超过20,000个内核的 GeForce GPU。**搭配512bit位宽的32GB GDDR7显存,TDP功耗575W。3个DP 2.1a接口,1个HDMI 2.1接口。 **次旗舰RTX 5080则拥有10752个CUDA核心,搭载256bit位宽的16GB GDDR7显存(速率比5090更快,达到了30Gbps),TDP功耗360W。**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07/e114e7711d0a4072bdf1eb85388aeea5.jpg) **update:****RTX 5090D(国内特供版)售价16499元起,RTX 5080售价8299元起**。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07/0552ff97e28647f595e11af26cdc41e1.jpg) 更大的惊喜是,RTX 5090D的游戏性能基本没有阉割,只阉割的AI性能。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07/0eff4e0aae5d46b5afe168ee2bfc8f73.jpg)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07/c18e0efe61a944b998490427407294e7.jpg) 从官网信息来看,RTX 5090D依然有21760个CUDA核心,基础、加速频率也和RTX 5090一样,分别为2.01GHz、2.41GHz,显存也是32GB GDDR7。只是AI性能从3352 TOPS缩减到2375 TOPS。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9182.htm)
在今天的CES 2025展会上,**NVIDIA正式推出了全新RTX 50系列显卡,并公布了其详细参数,黄仁勋在演讲中也透露,RTX 5070就已经达到了RTX 4090的性能表现。具体配置方面,RTX 5090基于Blackwell GB202-300核心,基础频率2.01GHz,加速频率2.41GHz,拥有21760 CUDA核心数量,SM数量为170。** 显存为28Gbps 32GB GDDR7,显存位宽512位,显存带宽可达1792GB/s,PCIe接口为PCIe 5.0x16,TBP功耗600W,采用1x16Pin供电。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07/b4393c973d5047b48d026b52f6cf6872.png) **RTX 5080基于Blackwell GB202-400核心,基础频率2.3GHz,加速频率2.62GHz,拥有10752 CUDA核心数量,SM数量为84。** 显存为32Gbps 16GB GDDR7,这也是唯一一款采用32Gbps显存的的RTX 50系显卡,显存位宽256位,显存带宽1024GB/s,PCIe接口为PCIe 5.0x16,TBP功耗400W,采用1x16Pin供电。 **RTX 5070 Ti基于Blackwell GB203-300核心,基础频率2.3GHz,加速频率2.45GHz,拥有8960 CUDA核心数量,SM数量为70。** 显存为28Gbps 16GB GDDR7,显存位宽256位,显存带宽896GB/s,PCIe接口为PCIe 5.0x16,TBP功耗300W,采用1x16Pin供电。 **RTX 5070基于Blackwell GB205-300核心,基础频率2.16Hz,加速频率2.51GHz,拥有6144个CUDA核心,SM数量为48。** 显存为28Gbps 12GB GDDR7,显存位宽192位,显存带宽672GB/s,PCIe接口为PCIe 5.0x16,TBP功耗250W,采用1x16Pin供电。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07/3d2113de-002c-413b-84ec-a4629b67116a.jp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9180.htm)
**今日,<strong>NVIDIA正式推出第四代“大力水手”——DLSS4,首批支持75款游戏。</strong>DLSS4首次引入了“多帧生成(Multi-Frame Generation)”技术,能够提前生成更多帧——可以用AI为每个渲染帧生成三帧**,同时配合NVIDIA Reflex技术可以保持快速响应能力。    按照官方说法,**在《赛博朋克2077》这种游戏中,性能提升高达8倍之多,这也是2020年DLSS 2发布以来最大的一次更新!** NVIDIA确认,**DLSS4的核心功能多帧生成将是RTX 50系列独有**,RTX 40不支持。 即日起,DLSS4将支持75款游戏,RTX 50系列四款型号均已支持。   NVIDIA DLSS,**全称叫做 Deep Learning Super Sampling(深度学习超级采样),靠吃AI算法这颗“菠菜”开挂,“脑补”出实时渲染中缺失的像素,从而提升实时渲染的帧数。所以,又被广大游戏玩家戏称为“大力水手”。** 开启 DLSS 之后,GPU只需要先输出一个或多个低分辨率的画面,DLSS就能调用GPU的Tensor Core进行AI运算,“脑补”出高分辨率画面并输出,以达到高分辨率下提升实时渲染帧数的效果。 2023年8月,NVIDIA 发布了DLSS 3.5。在继承了深度学习超采样 (DLSS)、深度学习抗锯齿 (DLAA) 以及随着DLSS 3上线的帧生成 (Frame Generation) 技术之外,DLSS 3.5还引入了针对性改善实时光线追踪视觉表现的新特性:光线重建 (Ray Reconstruction) 技术。 DLSS光线重建技术,这也是进阶版 AI 驱动的神经渲染器的一部分,通过将需要人工设计的降噪器替换为 NVIDIA 超级计算机训练的 AI 网络(在采样光线之间生成更高质量的像素),从而提升 RTX GPU 的光线追踪图像质量。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9178.htm)
没想到,**一度倒闭9年的初创公司Aptera,在获得意大利传奇汽车设计公司宾尼法利纳支持后不仅成功“还阳”,还带来了一款全新的车型**。(注:Aptera立志成为成为全球首批量产太阳能汽车的公司之一,在2011年破产停业,直到2020年通过众筹等方式筹集足够资金后才得以重启。) 这是一款“超高效”的三轮电动汽车,名为Aptera Motors PI2,由内置的太阳能电池板提供部分动力,官方号称具备“生产意向”,换句话就是条件允许可以量产。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07/5d537aebffe445a587b8f03589e37c5c.png)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07/f492033a0f3c47efad70ed8d034f8bb9.png)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07/5797359af5324868a67e26799c2cfb82.png)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07/5ddf7fd0-127f-459d-9b00-5bc28e1086d7.png) 去年底在美国加州圣地牙哥完成了新车的首轮低速功能测试,它的造型非常具有未来感,还提供拉风的剪刀门,进一步强化了它的科幻属性。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07/ca9f4edd-f3e9-40d9-a59e-8214e9298bad.png) **该车采用了轻量化的超低风阻系数设计,车重仅816kg,风阻系数只有0.13,这几乎是所有市售车款中最低的。**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07/56246000-b535-4ab2-9c8c-3558094a8771.png) 车内设计以简约为主,配备了轭式方向盘设计,中控台则是一个触摸屏,电门和刹车分别用“+”和“-”符号区分,非常直观明了,后备箱留有700L的储物空间,强化实用能力。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07/d61a9d2e-c738-49dc-92a1-916ecce83b7c.png)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07/ffe76099-0343-4767-b60f-5f1046ee2e11.png) 搭载的峰值功率为150kW的电机,峰值扭力为310Nm,零百加速只需4秒,极速可达162km/h。 **其配备了700W的集成太阳能电池板,每天可依靠太阳能获得最多40英里(约64.37公里)的续航,完全充电后的最大续航可达400英里(约643.74公里),**同时还提供每次充电可行驶1000英里(1609公里)的选装件。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07/4094d605-2ab5-4d97-9310-a10bd8cdc882.png) 目前Aptera已经开始接受预订,初期上市发布的Edition版本售价为30700美元(约合人民币22.5万元),若加上各种选配,顶规版本的价格将达到51500美元(约合人民币37.7万元)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9176.htm)
一份报告揭示气候危机正在对地球的水循环造成"严重破坏",凶猛的洪水和严重的干旱影响着数十亿人。水是人类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但全球变暖正在改变水在地球上的流动方式。 2024 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对这一年的水灾分析发现,至少有 8700 人因此丧生,4000 万人背井离乡,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 5500 亿美元(4450 亿英镑)。  持续燃烧化石燃料导致的气温上升以多种方式破坏了水循环。 更暖的空气可以容纳更多的水蒸气,从而导致更猛烈的倾盆大雨。 变暖的海洋会为飓风和台风提供更多能量,从而增强其破坏力。 全球变暖还会导致土壤蒸发量增加,并改变降雨模式,从而加剧干旱。 2024 年,致命的山洪袭击了尼泊尔和巴西,而河流洪水给中欧、中国和孟加拉国造成了破坏。 气候危机加剧了 9 月份袭击东南亚的超级台风雅吉和同月袭击欧洲的风暴鲍里斯。 干旱也造成了重大损失,南部非洲的农作物产量减少了一半,导致 3 000 多万人面临粮食短缺。 由于牧场干涸,农民也被迫宰杀牲畜,水电大坝的发电量下降导致大面积停电。 报告负责人阿尔伯特-范戴克(Albert van Dijk)教授说:"2024年,地球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全球的水系统首当其冲,给水循环造成了严重破坏。" 他说,2024 年是极端天气频发的一年,但这并非个别现象。这是洪水更加猛烈、干旱持续时间更长、极端天气破纪录的恶化趋势的一部分。 报告警告说,随着碳排放量的持续上升,2025年将面临更大的危险。 [《2024年全球水监测报告》](https://www.globalwater.online/globalwater.html)是由来自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中国、德国等国大学的国际研究团队编写的。 该团队利用来自数千个地面站和地球轨道卫星的数据,对降雨量、土壤湿度、河流流量和洪水等关键水变量进行了评估。 他们发现,降雨记录被打破的频率越来越高。 例如,与 2000 年相比,2024 年创下月降雨量最高纪录的频率增加了 27%,创下日降雨量纪录的频率增加了 52%。 创下最低记录的频率则增加了 38%。范戴克说:"因此,我们看到两边的极端情况都在恶化。" 5 月至 7 月,中国南方的长江和珠江洪水淹没了城市和城镇,数万人流离失所,农作物损失数亿美元。 8 月,孟加拉国在季风暴雨后发生河水泛滥,近 600 万人受灾,至少 100 万吨大米被毁。 同时,西班牙在 10 月份的 8 小时内降雨量超过 500 毫米,造成了致命的山洪暴发。 今年 5 月,巴西阿雷格里港市在短短三天内被两个月的降雨量淹没,道路变成了河流。 范戴克说:"暴雨还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造成了大范围的山洪暴发,造成1000多人死亡。 洪水还造成 150 万人流离失所。" "在亚马逊,干旱来袭。"范戴克说:"炎热干燥的天气引发的野火仅在 9 月份就烧毁了 52,000 多平方公里的土地,释放出大量温室气体。从历史性干旱到灾难性洪水,这些极端事件影响着生命、生计和整个生态系统。" 研究人员说,2025 年的季节性气候预测和目前的情况表明,南美洲北部、非洲南部和亚洲部分地区的干旱可能会加剧。 萨赫勒和欧洲等湿润地区可能面临洪水风险上升的问题。 范戴克说:"我们需要做好准备,适应不可避免的更加严重的极端事件。 这可能意味着要加强防洪,发展抗旱能力更强的粮食生产和供水,以及建立更好的预警系统。 水是我们最关键的资源,其极端情况--洪水和干旱--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9174.htm)
早前英特尔已经推出适用于 Intel Core Ultra 200S 台式机处理器的主板,不过那些主板售价相对来说比较高,对用户来说毕竟还要购买 CPU 那预算可能有些超支。所以现在英特尔推出 Intel B860 和 Intel B810 芯片组,定位于中端和低端主板,起售价为 99 美元满足部分预算较低用户的购买需求。  Intel B860 定位是中端芯片组,起售价为 129 美元,提供 14 条 PCIe 4.0 通道 (但不包含 CPU 通道)、4 个 SATA 3.0 接口、1GbE 以太网接口、支持 WiFi 6 和蓝牙 5.3 协议。 内存方面的限制可能是 6400MT/s,基于 USB 的 I/O 端口则包括最多 16 个 USB 3.2、12 个 USB 2.0,但这些端口也可以改成带宽更高的 2 个 USB 20Gbps 端口、4 个 10Gbps 端口或 6 个 5Gbps 端口。  Intel B810 定位是低端芯片组,起售价为 99 美元,提供较低的 PCIe 连接性、USB 连接线和内存容量,该芯片组同样提供 4 个 SATA 3.0 接口、1GbE 以太网接口、支持 WiFi 6 和蓝牙 5.3 协议。 由于 DIMM 插槽容量降低至 1DPC (每通道 DIMM),因此实际上 Intel B810 芯片组最多支持 2 个内存插槽,PCIe 方面则是 8 条 PCIe 4.0 通道,USB 方面支持 10 个 USB 2.0,也可以将将其换成 2 个 20Gbps 端口或 4 个 5Gbps 端口。  英特尔还公布了率先推出这些主板的对应供应商,其中 B860 供应商包括技嘉、铭瑄、MSI 和华硕 ROG,而 B810 提供商则是华硕、技嘉、华擎和七彩虹。 当然这些供应商只是推出时间会更早,估计过几个月所有主板制造商都会推出新的 B860/810 主板,到时候用户可以选择 200S 台式机处理器进行搭配使用。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9168.htm)
当地时间1月6日晚,英伟达CEO黄仁勋在2025CES开幕演讲中宣布,英伟达将与丰田汽车共同开发下一代自动驾驶汽车。据界面新闻,英伟达表示,丰田汽车将在英伟达DRIVE AGX Orin平台上打造下一代汽车,运行经过安全认证的英伟达DriveOS操作系统。 此外,自动驾驶技术公司Aurora、大陆集团和英伟达宣布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大规模部署由英伟达DRIVE提供支持的无人驾驶卡车。DriveOS系统将集成到Aurora Driver中,后者是大陆集团计划2027年量产的SAE 4级自动驾驶系统。 与此同时,黄仁勋宣布,英伟达推出采用Blackwell技术的新型消费类游戏芯片。英伟达发布全新GeForce RTX 50系列Blackwell架构GPU。这款GPU拥有920亿个晶体管,4000 TOPS,四个AI处理单元,性能是上一代Ada的三倍。英伟达还表示,Blackwell已全面投产。 图片来源:黄仁勋演讲视频截图 据券商中国,新一代GeForce RTX 5090显卡售价为1999美元,RTX 5080售价为999美元。美光科技为新GPU提供内存。“RTX 5090的性能将是4090的两倍,展示了我们5070到5090 GPU系列能力的重大飞跃。新的GeForce GPU将从1月份开始提供。” 黄仁勋表示,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人类产生的数据量将超过人类自始至今所产生的所有数据。“因此,我们仍在产生大量的数据,并且这些数据正变得多模态,包括视频、图像和声音。我们还利用AI反馈和合成数据生成,使自我练习成为可能,通过反复尝试学习,直到获得正确答案。” 黄仁勋透露,Blackwell已全面投入生产,所有主要云服务提供商均已建立系统,提供约200种不同型号和配置,来自约15家硬件制造商。我们拥有多种(计算)系统,如NVLink 36x2和NVLink 72x1,能够满足全球几乎所有数据中心的需求,目前在约45家工厂生产。Blackwell相比于前一代在性能上实现了四倍的提升。 黄仁勋说:“我们的目标是创建一个名为Grace Blackwell NVLink72的巨型芯片,该芯片将使用72个Blackwell GPU或144个芯片,超越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的能力。” 截至美股前一日收盘,英伟达股价149.43美元,上涨3.43%,市值3.7万亿美元。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9166.htm)
就在刚刚,RTX 5090震撼发布,国行版定价16499元!同时震撼亮相的,还有全球最小AI超算Project Digits,在办公桌上就能跑出数据中心级算力!这一刻老黄摆出别致pose,吸引了全球目光。 他来了,他来了,今天,老黄穿着崭新的夹克出场了。刚刚的CES大会上,老黄宣布RTX 5090正式发布。  50系列GPU,价格如下—— RTX 5090:1999美元 / RTX 5090 D:16499元 RTX 5080:999美元 / 8299元 RTX 5070 Ti:749美元 RTX 5070:549美元  RTX 5090系列和RTX 5080将于1月30日上市,RTX 5070 Ti和RTX 5070将于2月上市,RTX 50系列笔记本电脑将于3月推出 紧接着,老黄以一个别致的“美国队长”造型赢得全场喝彩,并揭秘了全新的数据中心超级芯片——Grace Blackwell NVLink72。 它配备了72个Blackwell GPU、1.4 exaFLOPS算力和130万亿个晶体管,目标是超越世界最快超算。   随后,全球首款真正意义上的桌面超算——Project Digits震撼登场。 这款全球最小AI超算,售价仅3000美金。 有了它,200B大模型在办公桌上就能跑了。 也就是说,它只占用你桌面一个咖啡杯的体积,却能提供数据中心级的算力!  搭载全新GB10 Grace Blackwell超级芯片的Project Digits,能在FP4计算精度下,提供高达1 PFLOPS的性能。 老黄预言:在未来,每个数据科学家、研究者和学生的桌子上,都会有一台Project Digits这样的个人AI超算。 AI时代,将属于每一个人。  RTX 5090首秀,DLSS 4也来了 经过数月的泄密和小道消息,全新一代的RTX Blackwell GPU终于正式亮相了。 首先来看一波性能参数: 920亿个晶体管 4000 TOPS的AI算力 380 TFLOPS的光追算力 125 TFLOPS的着色器算力 32GB的GDDR7显存 1792GB/秒的内存带宽 高达21760个CUDA核心 值得注意的是,RTX 5090 D的AI算力只有2375 TOPS。 不过,虽然比满血版的5090少了一半,但至少比4090 D高了一倍。   如此豪华的配置,再加上DLSS 4和Blackwell架构的加持,RTX 5090的性能直接达到了RTX 4090的两倍之多。 然而,这也意味着它的功耗会很高,(RTX 5090的总显卡功耗为575瓦特,推荐电源供应器功率为1000瓦特)。 demo显示,在RTX 5090上运行《赛博朋克2077》时,启用DLSS 4后达到了238帧每秒,而在RTX 4090上启用DLSS 3.5时,只有106帧每秒。  RTX 5080比RTX 4080快一倍,配备16GB的GDDR7显存,内存带宽为960GB/秒,CUDA核心数量为10752个。 RTX 5070 Ti配备16GB的GDDR7显存,内存带宽为896GB/秒,CUDA核心数量为8960个。 RTX 5070则配备12GB的GDDR7显存,内存带宽为672GB/秒,CUDA核心数量为6144个。 老黄甚至宣称,RTX 5070将以549美元的价格,提供RTX 4090级别的性能,这无疑是由于DLSS 4的提升。     左右滑动查看 另外,老黄还展示了RTX Blackwell GPU,并进行了一场实时渲染演示。 他表示,“新一代的DLSS不仅仅是生成帧,它还能预测未来。我们用GeForce推动了AI,而现在AI正在革新GeForce。” NVIDIA全新的RTX神经着色器可用于压缩游戏中的纹理,而RTX神经面孔则利用生成式AI来提高面部质量。 下一代DLSS包含了多帧生成技术,可以在每个传统帧的基础上生成最多三个额外的帧,使帧率比传统渲染提高了多至8倍。 并且,DLSS 4还包括了Transformer在实时应用中的使用,能够提升图像质量、减少鬼影效果,并在动态画面中增加更高的细节。  值得一提的是,英伟达在RTX 50系列的Founders Edition上采用了全新设计。 配备了两个双流量风扇、3D均热板和GDDR7显存。RTX 50系列所有显卡均支持PCIe Gen 5,并配有DisplayPort 2.1b接口,能够驱动最高8K分辨率和165Hz的显示器。 令人惊讶的是,RTX 5090 Founders Edition是一款双插槽显卡,能够适配小型机箱,跟RTX 4090的尺寸相比,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  英伟达高级科学家Jim Fan,发现了老黄演讲中关于图形技术的“华点”。 你们都在期待RTX 5090的发布,关注它的规格参数,但你们是否真正理解黄仁勋关于图形技术的说法? 新显卡使用神经网络来生成游戏中90%以上的像素! 传统的光线追踪算法只渲染约10%的内容,相当于一个“粗略的草图”,然后由生成式模型实时地在一次前向传递中填充其余的细节。 女士们先生们,AI就是新一代的图形技术。  50系显卡首秀之后,老黄提到“Scaling law仍在继续”: 第一个scaling law是预训练 第二个scaling law 是后训练 第三个scaling law是测试时计算  scaling law不断演进,推动着AI对计算的巨大需求。 令人惊叹的是,包括微软、Meta、xAI约15个超算中心,都已经装上了Blackwell GPU。  接下来,他又提到了智能体AI,是测试时scaling完美的应用示例。 同时,他还宣布推出了一系列开放许可的基础模型—— Llama Nemotron,能够在各类智能体任务中提供极高的精度。 老黄称,“AI智能体可能是下一个机器人产业,可能是价值数万亿美元机会”。    左右滑动查看 此外,英伟达NIM Blueprint即将在PC上线,借助这些蓝图,开发者能够基于 PDF 文档创建播客、生成由 3D 场景引导的令人惊艳的图像等。    左右滑动查看 桌面级AI超算,可跑4050亿LLM CES大会收尾前,老黄还揭开了一款革命性的压轴产品——Project Digits,一台真正意义上“桌面超级计算机”! 它专为AI开发者、数据科学家、学生等,那些从事AI工作的专业人士而设计。  这款小型计算机是“全球最小”可运行200B参数模型的AI超级计算机,售价3000美金(约21986元)。 正如老黄所展示的那样,这款紧凑型台式系统提供强大算力的同时,仅占用了极小的桌面空间—— 宽度大约相当于一个普通咖啡杯的长度,高度也仅有其一半左右。 想象一下,你的办公桌上放置一个微型设备,却能提供堪比数据中心级算力。 这就是Project Digits带来的革命性突破! Project Digits搭载了全新的GB10 Grace Blackwell超级芯片,能在FP4计算精度下,提供高达1 PFLOPS(千万亿次浮点运算/秒)的AI性能。  这颗强大的芯片,还搭载了20个ARM核心的Grace CPU。CPU和GPU通过NVIDIA NVLink C2C技术实现高速互联。 每个Project Digits都配有128GB低功耗统一的高一致性内存,以及最高4TB的NVME存储。 有了它,开发者可以直接在桌面上,运行高达2000亿的大模型。 令人惊喜的是,通过ConnectX网络芯片,可以将2台Project Digits超级计算机互联,能够运行高达4050亿参数的模型。  此外,Project Digits预装了NVIDIA DGX基础操作系统(基于Ubuntu Linux)和NVIDIA AI软件栈,为开发者提供了一个开箱即用的AI开发环境。 开发者可以即插即用,快速启动AI项目的开发。 对于数百万开发者来说,它将成为一款改变游戏规则的创新产品。 尤其是,Project Digits特别适合处理,需要依赖云计算/数据中心资源才能运行的AI大模型。 这款桌面AI超算应用场景非常广泛,AI模型实验和原型开发、AI模型微调和推理(用于模型测试或评估),以及本地AI推理服务(如聊天机器人或代码智能助手)。 此外,数据科学家还以利用系统运行NVIDIA RAPIDS,直接在桌面就能高效处理大规模数据科学工作流。  有了英伟达AI完整技术栈的加持(框架、工具、API),Project Digits成为了边缘计算应用的理想开发平台,特别适用于机器人技术、VLM等领域。 Project Digits的出世,标志着个人AI计算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它能让全世界开发者能够在自己的办公桌上,运行超大规模的AI模型,补充了现有的云计算资源,极大地提升了AI开发效率。 物理AI新纪元,世界基础模型全开源 智能体AI之后,老黄又将话题引到了“物理AI”。在他看来,“AI的下一个前沿就是物理AI”。 大模型的工作原理是,根据提示一次生成一个token产生输出。 如果这个上下文变成了现实周围环境,如果提示问题变成了请求,大模型需要从生成“内容token”转变为生成“动作token”。 而现在,我们需要做的是创建有效的“世界模型”,而不再是GPT系语言模型。  这个“世界模型”必须理解世界的语言,必须理解物理动力学,比如重力、摩擦,必须理解几何和空间关系,理解因果关系,理解物理永恒性...... CES现场,老黄官宣了革命性世界基础模型开发平台——Cosmos,旨在理解物理世界。 它基于2000万小时数据集完成训练,能够将文本、图像、视频作为输入,可以生成虚拟世界状态、视频。 该平台包含多个功能模块,比如扩散模型、自回归模型、视频分词器,开发者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老黄现场直接将Cosoms全部开源,Nano、Super、Ultra全部公开可下载。  此外,Cosoms还能与Omniverse两者结合使用,能够提供一个物理真实的多元生成器。 也就意味着,物理模拟世界的一切,都可以通过Cosoms一次性生成出来。  老黄还提到了三台计算机——一台DGX用来训练AI,另一台AGX用来部署AI,最后一台便是Omniverse+Cosmos。 若是连接前两者,我们就需要一个数字孪生。 老黄认为,“未来,每一个工厂都有数字孪生,你可以将Omniverse 和Cosoms结合,生成一大堆未来场景”。      左右滑动查看 自动驾驶汽车+机器人 制造自动驾驶汽车,就像机器人一样,同样需要这三台计算机。 截至目前,每年生产1亿辆车,全球有数十亿辆车,都将在未来逐步变成高度自动化、完全自动化驾驶系统。 老黄预测道,这将会成为首个价值数万亿美金的机器人产业。 同时,他发布了下一代汽车处理器——Thor,处理性能比上一代Orin飙升20倍,而且也是通用机器人处理器。   那么,在自动驾驶背景下,Omniverse+Cosoms能做什么? 它能够生成无限驾驶场景,加速短尾、无法收集数据等场景的自动驾驶的研发。  接下来,老黄召唤出所有机器人登台,并表示“通用机器人的ChatGPT时刻到来”。 他称,“目前有三种机器人——智能体AI、自动驾驶汽车、机器。如果我们拥有解决这三个问题技术,机器人时代就在眼前”。 在发布会最后的最后,老黄总结道,我们现在共有三台全新Blackwell系统正在生产中。 除了Grace Blackwell NVLink72超算,还有一个是物理AI基础模型,另一个是在智能体AI上研发的三类机器人。  而就在刚刚,英伟达股价再次创下历史新高。 一夜间,英伟达股价大涨超3%,以每股超150美元的价格收盘,超过11月创下的每股148.88历史最高收盘纪录。 现在,如今,英伟达的最新估值已经达到了3.66万亿美元。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9164.htm)
丰田的未来展望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https://www.ifanr.com) |[原文链接](https://www.ifanr.com/1611291) ·[查看评论](https://www.ifanr.com/1611291#comments) ·[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ifanr)
「插混只是过渡技术,纯电才是未来。」这是不专业汽车人曾经的判断,但如今看来,这一判断彻底错了。 根据中汽协数据,2024年1-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126.2万辆,同比增长35.6%,占全国汽车总销量的40%以上。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表现尤为突出,销量达到451.9万辆,同比激增85.2%。 仅用了三年多时间,「插混+增程」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占有率就翻了一番,目前已经超过了40%。 相比之下,纯电动车型销量为673.8万辆,同比增长仅15%。虽然插混销量仍低于纯电,但其增长率高出纯电车型约70个百分点。 有哪些因素促使这些车企转向混动产品? ### 插混不再是过渡技术 首先简单介绍下中国新能源发展的策略。自2001年起,中国便制定了具有战略意义的「三纵三横」技术路线,明确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这一策略的「三纵」包括:纯电动汽车(BEV)、混合动力汽车(HEV)以及燃料电池汽车(FCEV)。 在当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插电混动(PHEV)和增程式混动(EREV)是两种主流的混动技术路线。它们都配备充电接口并支持外部充电,但其核心技术有所不同:PHEV的发动机可直接驱动车辆,而EREV的发动机不直接驱动车轮,而是作为发电机为电池充电或直接为电动机提供电力。 插混和增程在很长时间被视为过渡技术,尽管在全球新能源车市场中占据了一定的份额,但其定位仍然尴尬,似乎游走在传统内燃机与纯电动车之间的「夹缝」中。 和纯电一样,插电混合动力车型的早期推广,主要依赖政策推动。为了符合新能源政策,很多车型采用了「小电量+降低发动机排量+不涨价」的策略。虽然这样可以满足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牌照的要求,使消费者能享受政府补贴,但这种「政策驱动」的方式也带来了不少问题:电池容量过小,续航不足,充电不便等问题,无法有效解决油耗问题。 增程汽车遭受非议更多。理想汽车在2018年推出首款增程式汽车后,不时被炮轰「技术落后」,属于「智商税」,「脱裤子放屁」。  2024年5月,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公布了第五代DM的关键指标 | 图片来源:比亚迪 转机出现在2021年。当时,比亚迪发布DM-i超级混动技术,并带动了混动车型一路高歌猛进。插混和增程车型提供类似纯电车的驾驶感受,同时消除了里程焦虑,技术复杂度相对较低。而在电池价格上涨8倍的背景下,纯电车型成本较高,插混车型显得更具性价比。 数据显示,2021年插电混动总销量超过57万辆,增速远远超过整个新能源大盘市场,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燃油车与纯电动汽车之间的市场格局。 随着比亚迪的DM-i技术取得成功,越来越多车企跟进推出插混车型。广汽的GMC、长城的H4-T、长安的蓝鲸i-DD、吉利的雷神、奇瑞的鲲鹏等技术相继问世,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与此同时,增程也逐渐成为越来越多车企的新战略选择。阿维塔、小鹏、小米、蔚来、埃安、智己等原本以纯电动为主的品牌,纷纷加码增程产品布局,展现出强烈的市场趋势。  采用增程的理想的L系列 | 图片来源:理想汽车 如今,插混和增程已成为当下新能源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各自占据着独特的市场位置。2024年,多个插混与增程车型成为热销代表,其中比亚迪的秦/宋PLUS DM-i、宋Pro新能源、海豹06 DM-i,理想的L系列,问界M9增程版等车型在销量榜单中稳居前列,成为消费者热捧的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10月,宁德时代推出了具备超快充能力的骁遥超级增混电池。该电池具备超过400公里的续航能力,并支持高达4C的超充技术,在10分钟内可为车辆充电增加280公里续航,满足市场对长续航和快速充电的双重需求。 这一切表明,插电混动与增程式技术已不再是过渡选择,它们已经成为未来新能源汽车与纯电并行发展的主流技术。摩根大通预测,到2030年,插电混动车和增程车的销量将占据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60%,这一预判也验证了二者在市场中的深远影响。 ### 从夹缝中突围 插电和增程走向主流,背后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消费者偏好的显著变化。早期,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用户群体为科技爱好者,他们愿意尝试纯电车型,追求创新与环保。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接近50%,消费者群体逐渐多元化,尤其是传统燃油车车主成为了主要的购车群体。这部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更多集中在无续航焦虑和便利性上,而插电混动车型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 数据显示,2021年是纯电和插混都高速发展的一年。当时,纯电车型销量达到291.6万辆,同比增长161%,市场份额超过82%,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主流;插电车型销量为60.3万辆,同比增长140%,增速也十分显著。 然而,随后几年插混车型的增速持续超越纯电车型。前11个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累计销量为959.62万辆,渗透率达到47.4%。其中,纯电动汽车销售555.2万辆,同比增长21.9%,占市场份额的27.4%;而插电混动+增程式电动车的销量达到404.43万辆,同比增长80.2%,占市场份额的20%。  零跑C11增程版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另一方面,从车企角度来看,插混和增程相较于纯电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插电和增程车型配置的电池容量远低于纯电动车,减少了电池采购和生产成本,为车企提供了更大的定价空间。 据业内人士表示,一套主流增程器的成本大约在1万元左右,结合增程车型的电池系统,整体成本大约为4万元。而纯电动车,尤其是30万元级别的车型,电池容量通常在80-120kWh之间,成本则高达8万到13万元。这一差距使得增程车型在成本控制上占据了明显优势,特别是在大规模生产和市场竞争中,增程式电动车的性价比更为突出。 理想汽车通过这一策略取得了成功。今年销量突破50万辆,核心差异化并非仅依赖「冰箱沙发大彩电」等硬件配置,而是其产品「空间」足够大,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通过采用增程方案,理想的每辆车可以省掉相当一部分的电池成本(当年的电芯可比现在贵多了),而这部分成本,恰好可以用来对这辆大房子进行「精装修」。三排六座的家庭用车就这么做成了。 除了成本优势,混动车型在全球市场的成功也是重要考量。近年来,插电混动车型的全球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成为车企拓展海外市场的首选技术路线。数据显示,2024 年 1-10 月的新能源车份额达到 19%,其中纯电动车的占比达到 12.2%,而插电混动达到 6.8% 的汽车比例。这一比例较2022年的3.3%和2023年的4.5%均有显著提升。 对于准备进军海外市场的车企来说,纯电车型受到关税和充电基础设置不完善等原因推广难度较大。相比之下,插混、增程车型因其兼具内燃机与电动驱动系统,在续航、加油便利性及充电设施配套方面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在全球范围内更易推广。 时至今日,插混和增程技术已从「过渡方案」转变为主流产品。这也带来一个重要启示:技术创新不一定要从一开始就「颠覆」现有体系,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初期的技术不必完美,逐步迭代和优化,以适应市场需求,往往更能获得认可。很多创业公司过于追求「颠覆性创新」,忽视了技术的可操作性和市场适配性。插混与增程的成功,正是通过渐进式创新应对市场需求,最终获得广泛接受。
茅台集团以缃叶色为开端,持续支持“东方传统色彩计划”,不仅反映其“顺天敬人 明理厚德”的核心价值观,在某种意义上,也为民族品牌承担新时代文化使命,更好保护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参考样本。
“埃安UT要给友商上强度了”,广汽埃安副总经理肖勇在发布会上非常有信心。 这跟定价直接相关,UT预售价格为8.98-10.98万元,比市场预期便宜1万元,甚至高配10.98万元的车型还有L2级辅助驾驶功能。要知道这款车型的直接竞对比亚迪海豚的起售价也要9.98万元。 埃安UT并不是一款小车,而是一款后排能坐三人不显拥挤的A级车,其用料非常扎实,车重1.5吨,车顶承重可达8吨。 不仅价格更低、设计更时尚,埃安UT的配置也更有诚意,电动尾门、全系标配热泵+双层流空调等15万元以上车型才有的配置,也能在UT上看到。  埃安UT价格图 当然,与比亚迪海豚做竞对,要有足够的实力。 海豚在2021年上市,仅用了26个月就完成了50万台的销量,成绩一直非常出色。最新的数据显示,海豚12月销量为2.18万辆,2024年累计销量为19.83万辆。 但四年前汽车行业的设计风格与竞争形势与如今不能同日而语,UT凭借“后发优势”,想要分走A级车市场的部分蛋糕,并不是难事。 UT也被广汽寄予厚望,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将其称为“番禺行动第一车”。肖勇甚至认为UT可以“让10万元新能源车从‘代步时代’,到‘精品时代’”。 ### **「 8.98万元,RT之后的新爆款 」** 埃安UT瞄准了青年群体、一二线城市宝妈,以及三四线的家庭用户。为了拿下目标人群,这款新车打造了三个长板:外部颜值,内部空间,以及智能座舱。 首先,外观上,埃安UT的萌鸟眼大灯,就像“愤怒的小鸟”怒目圆睁一样,萌态十足,很有辨识度,比此前蔚来萤火虫的三眼大灯造型更加美观,也更容易让人接受。 整车的掀背流线造型,是近两年很多新车的惯用风格,这样的造型在今年的新车里面不算出彩,但要是放在一个预售价8.98万元的A级车上,那还“要什么自行车”。 自从RT上市开始,颜值已经成为了埃安的长板所在,这对于一家传统自主品牌来说非常难能可贵。 其次,既然涵盖家庭用户,内部空间必然是宣传重点之一。 UT的轴距为2750mm,比海豚还要多出50mm,后排横向空间1385mm,腿部空间达到905mm,更直观点说,后排三人并排坐,也能不互相碰腿,不显拥挤。 这些数据都已经接近B级车的标准,“便宜又大碗”的设计是UT瞄准三四线家庭用户的底气。 前排空间也别出心裁,UT的中控台采用半开放式,可以拓展前排空间,用来储物,也能变成贯穿走廊,用于过人。这在A级车上并不多见。 埃安UT的内饰设计十分简洁,但没有塑料感,完全不像是一个预售价10万元的车能拥有的配置,再加上1.8米x1.77米的大天幕,这款A级车,在配置上确实非常用心。 除了看得见的颜值和空间,既然瞄准年轻人群,智能化就不可或缺。肖勇将UT称为,“将智能座舱带到10万元市场。” UT搭载了14.6吋的中控屏和8.8吋的仪表盘,车机兼容HiCar、CarLink、CarPlay三大互联生态,不挑手机品牌机型,应用可以无缝流转上车。  新车内饰 此前在30万元级别车型上风靡一时的语音指令功能,如今不仅在15-20万元的新车上搭载,也在这款预售价8.98万元的A级车上可以见到。 UT搭载的ADiGO 5.0座舱系统,是埃安RT的同款智舱系统,也是高端品牌昊铂的同款,肖勇在发布会上说,这是云端大模型首次进入10万级座舱。 ADiGO 5.0系统可以自动搜索网上的信息,模糊指令也能识别准确,甚至还可以语音修改高德导航目的地,语音点播爱奇艺播放视频,快进快退都可以用语音控制。 在动力系统方面,UT搭载了100kW的夸克电驱,最高时速可以达到150km/h,比MONA M03还要快。 此外,UT一如既往的搭载了广汽的弹匣电池2.0技术,不仅保证安全性,充电从30%到80%仅需24分钟。这已经接近埃安RT、小鹏MONA M03的充电效率。 肖勇还在发布会上展示了一个电芯安全测试,即便是去掉了电池包,电芯在扭转测试中扭成麻花形状,电芯内部内部温度始终保持在20度左右。这是埃安此前没有展示过的安全水平。 在续航上,但埃安UT三个版本配置略有不同,但都是420km。 埃安UT瞄准海豚,竞争策略非常简单。更低的价格,年轻的产品设计,更大的空间,更新的配置,凭借新车的“后发优势”,自然可以抢到部分市场份额。 新车UT上市之后,埃安也终于全面进入到新的产品周期,逐渐开始撕下“网约车”的标签。 ### **「 脱离网约车,埃安深蹲起跳 」** 2024年,广汽集团总计销售汽车200.3万辆,2025年的销量增长目标是15%。在合资品牌愈发势弱的竞争环境中,保证增长显然要靠埃安、昊铂和传祺,而埃安是当之无愧的主力。 过去的2022-2023年,埃安为了给昊铂让位,一直没有新车发布,销量增长陷入停滞。 2024年下半年开始,埃安在短短5个月内接连推出AION V霸王龙、AION RT迅猛龙、AION UT鹦鹉龙三款采用字母标的全球战略车型,在市场上有了新的声量。 AION V霸王龙上市第一个月的单月销量便突破9000台,AION RT迅猛龙更是连续两月销量破万,12月最新的单月销量突破1.6万台,成为埃安新晋的爆款车型。 如今,UT鹦鹉龙的上市,更大的空间,更新的配置,再加上8.98万元的起售价,大概率会成为埃安新的销量增长点。 当然,埃安的发力刚刚开始。2025年开始,埃安,乃至整个广汽集团,都将进入到产品大年。 在2024年的广州车展上,广汽宣布开启三年“番禺行动”,未来三年,广汽集团在研发和产业化上将投入至少500亿元,帮助自主品牌将推出22款全新车型,其中2025年上市7款,全面覆盖纯电、增程、插混等所有主流新能源动力形式。 分品牌来看,广汽传祺将与华为深入合作,新车全部搭载华为的高阶智驾;埃安、昊铂的主力车型将全系搭载广汽增程技术。 如今,增程车型已经在理想、零跑、问界等品牌上数次验证过市场逻辑,埃安的增程车型也会成为2025年市场中的亮点之一。 当然,智驾下放也正为汽车行业新的竞争焦点,在比亚迪的带动下,15万元级车型标配智驾,15-20万元配备高阶智驾,已经成为趋势所在。 埃安已经提前一个身位,此前RT上市将高阶智驾下放到15万元,目前是行业最低价格的车型,与小鹏MONA M03同价竞争。 埃安近期发布高阶智驾报告显示,其3个月内吸引12万人完成首次高阶智驾体验,是过去五年的四倍还要多。 除了智驾以外,智能座舱的升级,也会让10万元的A级车成为市场中新的增长点,曾经连续语音识别这种30-40万元车型才搭载的能力,已经在A级车上开始普及,平价车型的配置升级势必引起新一轮的购买热潮。 增程车型、智驾下放、智舱普及,都给了埃安新的机会,两年没有车型焕新的埃安,正在经历一场深蹲起跳,重新回到增长区。 曾经成也TO B市场,困也TO B市场的埃安,通过新车的连环上市,以及设计与定位的焕新,也在逐渐逃离“网约车”的禁锢。 当埃安在TO B市场保证每月3-4万台的基础,再加上新车的增量,2025年,埃安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回到月销五万的巅峰成绩,甚至向上突破到更高的水平。
2025年1月7日,截止收盘,沪指涨0.71%,报收3229.64点;深成指涨1.14%,报收9998.76点;创业板指涨0.7%,报收2028.36点,两市成交额较上一交易日增加180.04亿元,合计成交10766.37亿元。
 长城灵魂交车仪式(来源:企业官方) 2024 年,车企的销量焦虑下,最明显的,是愈发严重的流量焦虑。 雷军打响车企老板下场内卷的“第一枪”,引领一众隐藏幕后指点江山的车企大佬们,纷纷亲自下场卷测试,卷直播,卷带货……,不遗余力的打造自己的个人IP,树立自己的人设,就想告诉消费者们一个观点“我,比其他人更懂车”。  长城灵魂交车仪式(来源:企业官方) 有趣的是,在这些大佬们IP评论下面,你会发现另一个词来形容他们的内容,就是“抽象”,有的为了测试自家产品的性能,直播“违法超速”,有的为了展示产品的使用场景,直播“车内涮火锅”等等,人人都在模仿雷军,却鲜有人能超过雷军,最后到头来苦的还是自己的公关团队。 但有个人,刚过“耳顺”之年仍奋斗在一线,挺拔的身姿,搭配着一身干练的服饰和经典的“黄靴”,常年出现在公众视野,耿直中带着自豪,自豪中却又尽显真实,如果雷军靠的是自身魅力打动了更多的年轻人,那么魏建军侧靠着硬汉骨气打动了更多的“老炮儿”,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他选择做最艰难的事来去与这个时代较量,死磕产品,再谈流量。  魏建军发布会演讲(来源:企业官方) **「 十亿豪赌“重机”,不止为了情怀 」** 年底的北京,虽然寒冷,但阳光依旧灿烂。在这个本该惬意的周六,一阵阵发动机的“低吼”打破了宁静。对魏建军而言这是24年底非常重要的一天,因为他要在北京参加第一批长城灵魂S2000车主的交付仪式,要亲自把钥匙交付给每一位车主,这在长城历代产品的发布会上是非常罕见的,而上个魏建军亲自参加的交付仪式是坦克700,一个起售价接近50万的硬派豪华SUV,可见,灵魂S2000在魏建军心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灵魂S2000出厂(来源:企业官方) 摩托车市场在中国早已进入蓝海市场,2023 年中国摩托车销售总量为 1899.07 万辆,同比下降 11.34%,一方面市场被“电摩”不断的渗透,燃油摩托车的销量更是岌岌可危,变得越来越像玩具,另一方面,政策和舆论上的不友好,导致摩托车在大众认知中除了小众还是小众,更何况作为摩托车界的掌上明珠“重机”的市场。  本田金翼(来源:企业官网) 根据长城灵魂团队的反馈,在当初调研灵魂S2000的目标竞品本田金翼的时候,一年就卖了28辆的结果让他们团队倒吸一口凉气,另一个“重机”经典产品宝马R18在国内的价格更是一降再降;无论是超过40万的本田金翼还是接近30万的宝马R18,用户的准入门槛非常之高,20万起步的灵魂S2000真的行吗?  灵魂北京旗舰店(来源:企业官方) 但魏建军却不这么认为;“要干就要干一个和别人不一样的,长城有30多年的造车经验和技术积累,完全有能力造出让摩友感到自豪的重机摩托,中国人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高端摩托品牌。”于是魏建军亲自挂帅,组建一个超3000人的研发团队,耗时6年,耗资十亿去打造一款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8缸“重机”。 造汽车的魏建军是老魏,但造摩托的魏建军被摩友们称为“军哥”。 从今年5月的首次亮相,到原定7月的上市交付,最终拖到12月底,中间灵魂S2000的交付时间不断的在延迟,长城的小伙伴们无奈的解释道,“没办法,魏总的要求太高了,我们在不断的调试。”,网路上的曝光图经常可以看到魏建军骑着它往返史庄村和长城总部。 除了魏建军的坚持,灵魂团队也在“背水一战”,作为灵魂的第一个产品,S2000的定义不止在于产品,更在于品牌,如何让品牌成功在目标用户上打上一个“高端标签”也是灵魂团队需要考虑的,就像奔驰每每发布新一代设计语言的时候总是喜欢先从S级开始,最后到C,这样就不会让买S级的人觉得买了一个大号的C级,让买C级的觉得自己买的不过是个小号的S级。而S2000就是灵魂的S级。  灵魂S2000实验(来源:企业官方) 所以灵魂S2000对长城灵魂而言只能成不能败。整个团队经过大量车规级的机械测试,在徐水试验场模拟290公里的高速环路测试,在高原模拟仓,震动台架,EMC电磁兼容,整车NVH测试仓等车规级专业试验场进行无上限测试,总之灵魂S2000在魏建军心中不止是为了自己的“情怀”,更多的是展示自己对长城的自豪和技术积累的信心。 **「 造车为造摩托开辟“第二曲线”」** 在金融研报上,券商分析师很喜欢用“第二曲线”这个概念来形容企业新的业务、产品或模式来开启的第二次增长阶段。“第二曲线”的核心在于在第一曲线衰退之前,及时启动新的增长点,以避免企业的衰退和停滞,显然造摩托在长城的业务利润上和市场空间上相比造车显然不是“第二曲线”,但在技术和底气上,造车的确为造摩托开辟了“第二曲线”。 长城灵魂的8缸发动机与8DCT变速箱是行业首创,更是中国首创,纵观中国大排量摩托车发展的20年,500cc排量级以上摩托车发动机,能造好的屈指可数,反观国外,无论是本田的金翼还是宝马的R18,这两个经典产品的背后都离不开“造车”的影子。  灵魂S2000(来源:企业官方) 灵魂S2000亦是如此,魏建军谈到8缸水平对置发动机的时候,感慨地说道:“摩托车是我们实力的证明,8缸水平对置摩托车发动机比汽车发动机难多了,但水平对置是未来灵魂摩托的DNA,因为灵魂要让驾驶者有更好的操控感”,的确如此,8缸水平对置放在车上可以不用那么在意体积和轻量化,但放在摩托上,这两个都是技术难点。  灵魂S2000水平对置八缸发动机(来源:企业官方) 同时,据长城灵魂工程师介绍,灵魂S2000有另外两大亮点,一个是8DCT变速箱采用双换挡机构,相比本田金翼7DCT的单换挡机构操作起来更便捷,更顺滑,另一大亮点灵魂S2000采用的双叉臂前悬挂,由长城汽车旗下的精工底盘负责开发与生产,车架则采用强度更高强量化更好的一体压铸工艺,整体工艺水平对齐汽车产品。 **「 这是一款更适合中国人的“重机” 」** 在交付仪式上,魏建军不由感慨道:“作为一个资深摩友,体验了那么多大品牌摩托车,我发现他们的尺寸设计并不适合中国人,所以在灵魂S2000立项之初我就要求团队一定要设计一款大家都能骑的摩托。”,的确,在体验灵魂S2000完之后,你会发现在很多细节方面都刻着魏建军对民族的自豪感。  灵魂S2000出厂(来源:企业官方) 尺寸标准来源于国人的身材,设计理念源自“中国醒狮”,整车的所有研发从设计到落地都是长城自己做的,中国车企玩出花的“智能座舱”,也搭载到灵魂S2000身上,你很难想象一个摩托重机能搭载车规级的8155芯片,12.3英寸车机屏幕和语音控制,但放在灵魂S2000身上好像一切又那么的合理。 舒适型配置更是数不胜数,身体能碰到的地方都能加热,360W的自研音箱,Nappa真皮菱形格座椅等等。总之,在灵魂S2000,你能看到魏建军的民族自豪感。 在面对媒体采访时,魏建军也坦言,灵魂摩托的带来的话题性与关注度,对整个长城汽车来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知道短时间内灵魂很难实现盈利,但他又知道与其站在舞台前不断的“消耗”自己去营销,不如踏实的做出一款能够代表自己的产品,为自己站台,于是灵魂摩托横空出世,代表了魏建军的青春理想,也代表了他对机械的热爱与痴迷。  长城灵魂北京店开业仪式(来源:企业官方) 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车企CEO们都纷纷下场给自己树立“爱车”,“懂车”的IP形象,过于专注自己的作秀却忽略了用户的真实感受,但长城却不一样,灵魂S2000的首批用户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坦克的用户,有久经沙场的“老炮儿”,有中流砥柱的“行业精英”,甚至还有不少90后和00后,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认可魏建军,认可长城。  魏建军与幸福250(来源:企业官方) 配额288台,单价超过20万的灵魂S2000上市即售罄,这不光是灵魂团队没想到的,也是魏建军没想到的。在交付仪式上,当看到大屏幕上曾经陪伴着自己青春的幸福250时,魏建军的眼神在坚毅和笃定中也露出一丝欣慰。
根据 RoadtoVR 报道,Meta 官方网站现已彻底停手 MetaQuest Pro 头显。官网商店页面明确指出“MetaQuest Pro 已不再销售”,并将客户指向“购买 Meta Quest 3 以获得终极混合现实体验和高级舒适度”。  Meta Quest Pro 最早于 2022 年 10 月推出,售价 1500 美元,是面向专业用户的一款设备。它包含了 256 GB 存储空间,并且拥有比 Quest 2 更轻的光学镜头和更高分辨率的屏幕。 相比当时公司的主流机型,它还搭载了面部和眼动跟踪功能。 然而,由于其较高的售价和 VR 整体的低热度等各种原因,这款设备并未能够获得足够的专注。最终 Meta 于去年 9 月宣布,将逐步淘汰 Quest 2、Quest Pro和 128 GB 版本的 Quest 3。  目前,公司最新的 VR 产品为去年 10 月发布的 Quest 3S。公司同月发布的季度财报显示,其虚拟现实部门 Reality Labs 亏损 44 亿美元。前两个季度则分别亏损 38 亿和 45 亿美元。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9154.htm)
今日(1月7日)英伟达CES 2025发布会上,黄仁勋正式公布了RTX 50系显卡,该系列显卡采用新一代Blackwell架构,带来了重大硬件升级,包括PCle 5.0接口、GDDR7内存、DisplayPort 2.1a接口,全系采用16针电源接口。现在官网公布了RTX 50系显卡国行定价,一起来看看吧!  **RTX 5090D(国内特供版)国行售价16499元起**,台版售价71990新台币(约合人民币16133元)起。  **RTX 5080国行售价8299元起**,台版售价35990新台币(约合人民币8065元)起。  RTX 5070 Ti国行售价暂未公布,台版售价26990新台币(约合人民币6048元)起。 RTX 5070国行售价暂未公布,台版售价19990新台币(约合人民币4480元)起。 从官网信息来看,RTX 5090搭载GB202 GPU,拥有21760个CUDA核心,是第一款超过20000个内核的 GeForce GPU。搭配512bit位宽的32GB GDDR7显存,TDP功耗575W。3个DP 2.1a接口,1个HDMI 2.1接口。 **RTX 5090D游戏性能基本没阉割,只阉割了AI性能。RTX 5090D依然拥有21760个CUDA核心,基础、加速频率也和RTX 5090一样**,分别为2.01GHz、2.41GHz,显存也是32GB GDDR7。只是AI性能从3352 TOPS缩减到2375 TOPS。 RTX 5080拥有10752个CUDA核心,搭载256bit位宽的16GB GDDR7显存(速率比5090更快,达到30Gbps),TDP功耗360W。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9152.htm)
入职三个月,委以重任。在 Sora 发布即翻车之前,其团队掌舵人 Tim Brooks 在社交媒体上宣布跳车,跳槽的去向还是竞争对手Google DeepMind。这一消息立即引发轩然大波。 据 The Information 爆料,Tim Brooks 的出走是因为 Sora 技术存在严重问题:不仅生成速度慢,还在各项性能上都难以与 Luma、Stability、Runway 等对手抗衡,更别提最近风头正劲的 Pika 和国产视频生成模型们了。 在 Sora 还在闭门造车的这段时间,竞争对手们已经在市场上攻城略地,打得火热。 当时,有业内人士预测,Tim Brooks 加入Google后很可能会在其视频生成模型 Veo 项目上大显身手。 不过,Sora 之所以惊艳不仅是视频生成的效果,更在于它能模拟真实世界的物理规律。世界模型的风正在 AI 圈刮起:Google的 GameNGen 能不用游戏引擎就直接生成游戏,最近大火的 Oasis 更是能用视频模型直接做出能玩的游戏。视频生成技术正在向模拟游戏世界的方向狂飙。 而 Tim Brooks 入职Google DeepMind 后的新任务,就是这个方向。早在 DeepMind 联合创始人 Demis Hassabis 致的欢迎词中就剧透过这一点,他们要将“**久未实现的创造世界模拟器的梦想变成现实**”。  本周一,Tim Brooks 在 X 上宣布:“DeepMind 有雄心勃勃的计划,要打造能够模拟世界的大规模生成模型。我正在为这个使命组建一个新团队。”  根据这个帖子中所附链接的招聘信息,这个新团队将与Google的 Gemini、Veo 和 Genie 团队合作,并在他们的工作基础上,解决“关键性的新问题”,并将模型扩展到“最高计算水平”。  Gemini 是Google的旗舰人工智能模型系列,可用于分析图像和生成文本等任务。Veo 则是Google自己的视频生成模型,最新的 Veo 2 版本已经能一步生成美妆博主开箱视频或 Vlog,其逼真程度足够以假乱真。  Google Veo 2 生成的 Vlog 视频,图源:https://x.com/jerrod_lew/status/1872673797939044487 至于 Genie,它是Google对世界模型的尝试 —— 一种可以实时模拟游戏和 3D 环境的人工智能。就在上个月,Google震撼宣布了他们的新一代世界模型 Genie 2,实现了输入一张图直接升维出一个交互可玩的 3D 世界。  Genie 2 生成的可交互的虚拟世界 “我们相信,在视频和多模态数据上扩展人工智能训练是通往通用人工智能的关键路径,”一则职位描述中写道,“世界模型将推动众多领域的发展,例如视觉推理和模拟、具身智能体的规划,以及实时互动娱乐。”  Tim Brooks 团队的招人要求 从以上 JD 来看,Tim Brooks 新团队将致力于在其构建的模型之上开发“实时互动生成”工具,并研究如何将其模型与现有的多模态模型(比如 Gemini)进行整合。 主要招聘的有两个岗位:研究科学家和研究工程师,年薪在 136,000 美元—245,000 美元区间。  评论区的反响也很热烈,简历可能已经投上了。  世界模型是许多初创公司和大型科技公司追逐的焦点,比如李飞飞的 World Labs、初创公司 Decart 和 Odyssey。他们认为,世界模型有一天可以用来创建能与观众实时互动的媒体,比如只属于你的独家游戏剧情。同时,世界模型也能更好地模拟世界,解决机器人训练环境缺数据的问题。  但是原本靠创意吃饭的朋友们对世界模型的看法,可能就没这么乐观了。 最近,《Wired》杂志的一项调查发现,像动视暴雪这样的游戏工作室,已经裁减了大量员工,正在使用人工智能来偷工减料、提高生产力,并弥补人员流失。2024 年,由代表好莱坞动画师和漫画家的动画师公会委托的一项研究估计,到 2026 年,美国的电影、电视和动画行业将有超过 10 万个职位受到人工智能的冲击。 不过,像 Odyssey 这样的 AI 创业公司已经表态:他们的目标是与创意人士合作,而不是取代他们。至于Google能否用世界模型开创一个 AI 与人类创意共生的新时代,让我们拭目以待。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9150.htm)
随着AI人工智能的大热,之前任正非相关评价和描述又一次被网友翻出,也引起了热议。在任正非接受采访时表示,别把人工智能看成负面的东西,它是人的能力的延伸,不会替代人类的存在。 [](https://static.cnbetacdn.com/thumb/article/2021/0623/d3d6e8f8d9a9744.jpg) 任正非认为,世界走向人工智能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由于芯片、算力……各种技术的发达,促进了智能时代的到来,就像英国发明了火车、纺织机械、轮船一样,它产生了时代的转折点,现在这个时代的转折点是人工智能的应用。 对于华为的未来,之前任正非表示,他们依然保持危机意识。 **他坦言,“到今天,也还不能说我们就能活下来。中国99%的公司是可以与美国合作,他们没有受到制裁,他们的芯片算力比我们的高,他们能买到的东西比我们好。在这样的条件下,未来几年我们能不能为生存活下去?不要看我们今天和大家欢聚一堂,以为我们有伟大的梦想,不是,我们还在挣扎中。”**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9148.htm)
据CNBC报道,**特斯拉去年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攀升至历史新高。**不过,分析师指出,**随着来自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的竞争加剧,特斯拉要想在2025年保持这种表现可能很难。**2024年,特斯拉中国年销量增长了8.8%,创下超过65.7万辆的历史新高。据特斯拉中国公司发布的数据,仅在去年12月份,特斯拉的销量就比上月增长了12.8%,达到8.3万辆。  特斯拉 然而,上海咨询公司Automobility CEO罗威(Bill Russo)表示,**特斯拉在华市场份额正遭到中国新能源车企的蚕食**。去年1月至11月,特斯拉中国市场份额已从2023年的7.8%下降至6%。他认为,**特斯拉“很难跟上本土竞争对手的步伐,车型阵容有限且老化”。** 咨询公司中国汽车洞察创始人兼董事总经理涂乐指出,目前为止,**特斯拉能够维持住销量靠的是品牌韧性和降价策略**。但是鉴于该公司缺乏新产品以及本土竞争加剧,尤其是来自中国企业的竞争,他不太确定特斯拉能否在2025年保持增长势头。 **还得降价** 去年12月底,特斯拉已将其中国最畅销车型Model Y SUV的售价下调了1万元,并将购车者的五年零息贷款计划延长至今年1月底。特斯拉官网显示,Model Y优惠后在中国的起售价为23.99万元,Model 3轿车的起售价为23.19万元。去年4月,特斯拉将Model 3在中国的售价下调了1.4万元。 但是,**即便降价后,特斯拉汽车的售价仍旧显著高于中国本土车企推出的一系列更实惠车型。**比亚迪目前以大约34%的市场份额领跑中国汽车市场,其畅销车型海鸥的起售价只有6.98万元。  比亚迪海鸥 **新的一年价格战仍在继续。**理想汽车上周四宣布,将给予购车者每台1.5万元的现金补贴,并提供三年零息贷款方案。蔚来汽车也为其电动汽车买家推出了类似的三年零息贷款方案。这些购车激励措施还叠加了国家以旧换新计划提供的优惠,该计划为消费者更换旧汽车或家电并购买新产品提供补贴优惠。 特斯拉中国表示,政府补贴的以旧换新计划可能会进一步降低Model 3和Model Y的价格,降幅最高可达5万元。 Automobility CEO罗威认为,特斯拉必须大力降价,才能跟上市场正在进行的价格战。 汽车行业数据预测公司AutoForecast Solutions的CEO兼总裁乔·麦凯布(Joe McCabe)表示,虽然市场份额萎缩,但特斯拉不太可能在中国完全失去立足之地。麦凯布将特斯拉比作“汽车界的苹果”,认为该公司是电动汽车领域的“早期引领者”,拥有“非凡”的技术。 “我不认为特斯拉面临无法生存的风险,”麦凯布补充说,“马斯克只需降价5%,因为他能做到,这有助于解决一些小问题。” **对手新车频发** **除降价之外,中国电动车制造商还推出了一系列新车型,许多都配备了炫酷的车载功能,**例如投影仪、内嵌式冰箱和辅助驾驶系统。相比之下,特斯拉在部署这些功能方面动作缓慢,其产品组合仅专注于纯电动汽车,而中国本土竞争对手则进入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增程式电动车领域。 AutoForecast Solutions副总裁山姆·菲奥拉尼(Sam Fiorani)表示,对于那些担心一下转用纯电动汽车等买家来说,混合动力车等更传统车型吸引了他们。但是,特斯拉只有纯电动汽车。“除了纯电动汽车,特斯拉没有其他计划。”菲奥拉尼称。 在辅助驾驶系统方面,特斯拉的完全自动驾驶系统(FSD)仍在等待监管部门的审批,而比亚迪等中国本土车企则已经开始向买家提供他们的先进辅助驾驶系统。 马斯克曾在去年年初时称赞中国汽车公司。他表示,**要不是国外设置的贸易壁垒,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将摧毁对手。**2023年第四季度,比亚迪曾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头号纯电动汽车制造商。 **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美欧开始挥舞所谓的关税大棒。**去年9月,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00%关税,号称是为了保护本土产业。欧盟也在去年10月份对中国进口汽车征收关税,税率最高为45.3%。特斯拉的税率则较低,为7.8%。 菲奥拉尼指出,贸易壁垒将迫使中国汽车制造商在国内和“更小、更友好”的国外市场寻找买家,这将给特斯拉在中国和其他地方的销售带来压力。 根据CNBC对中国乘用车协会数据的计算,去年12月,特斯拉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销量(包括对国外市场的出口)同比小幅下降0.4%,至93,766辆。比亚迪出口到欧盟的汽车虽然面临17%的关税,但它依然保持领先,12月销量达到509,440辆,同比增长近50%。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9146.htm)
在正在举办的CES 2025展会上,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公布了英伟达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开展合作的伙伴名单,**其中国内厂商包括宇树科技H1和小鹏汽车。**   公开资料显示,宇树科技作为专注于人形机器人领先公司,不久前正式推出了首款通用人形机器人H1。 据了解,**H1是国内第一台能跑的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这款机器人不仅标志着国内人形智能机器人技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更是双足机器人技术应用的重大突破。 此外,据早前报道,**小鹏汽车推出的AI机器人被命名为“老铁”,采用仿人结构设计,拥有178厘米的身高和70公斤的体重,配备了62个主动自由度,**展现了小鹏汽车在智能机器人领域的探索与创新。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91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