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楠 编辑|袁斯来 硬氪获悉,北京智在无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在无界」,英文为BeingBeyond)近日完成数千万元融资,联想之星领投,智谱Z基金、燕缘创投、彬复资本跟投,势能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资金将用于加大核心技术研发投入,加速现有模型迭代与产业化验证,以持续提升技术壁垒与产品竞争力。 「智在无界」成立于2025年1月,专注人形机器人通用大模型的研发与应用。创始人卢宗青是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长聘副教授,曾任智源研究院多模态交互研究中心负责人,负责过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原创探索计划通用智能体项目;多位核心成员均来自智源研究院,在强化学习、计算机视觉、机器人控制和多模态等领域有丰富的技术研发积累和应用落地经验。 当前,数据规模与泛化能力是制约具身大脑性能提升的核心矛盾。一方面,具身智能机器人要实现高度拟人化的行动与决策能力,依赖海量且多样化的数据进行深度训练。这些数据覆盖了日常琐碎操作、复杂环境交互等各类场景,数据规模呈指数级攀升态势。然而,数据采集过程仍面临技术、资源等多重门槛,依赖大量人力且难度大,存储成本更是随着数据量激增而迅速攀升。 另一方面,即便有海量的数据支持,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中要灵活应对新任务、新物体与新干扰,仍依赖于强大的泛化能力。然而,现有模型面对存在显著差异的场景时,表现差强人意,难以将所学知识有效迁移至新情境,实际应用中适应性欠佳。 因此,如何在有限数据规模下提升泛化能力,成为具身大脑突破性能瓶颈、迈向实用化的关键挑战。  「智在无界」所使用的预训练数据(图源/企业) 面向人形机器人的操作和运动两大核心能力,「智在无界」将其通用大模型系统分为具身多模态大语言模型、多模态姿态大模型和运动模型三层,并搭建了自学习具身智能体框架。 卢宗青告诉硬氪,区别于其他模型,「智在无界」的预训练数据来自互联网端的人类运动和手部操作视频,通过解析这些自然场景下的动作序列,构建机器人运动操作能力的预训练基础。这种以公开视频数据为驱动的技术路线,突破了传统方案对机器人真机数据的强依赖,可实现从 “人类行为示范” 到 “机器人动作生成” 的跨模态迁移。 具体而言,「智在无界」提出了多模态姿态模型,通过互联网上丰富的视频资源,包括如行走、舞蹈等人体全身运动,抓取物体、工具使用等第一人称视角的手部精细操作数据,能够为模型提供丰富且多元的动作样本。通过这些视频-动作数据,模型可学习到各种动作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形式,能依据实时的环境信息与任务要求,实现具有泛化性的端到端运动操作。 在具身多模态大语言模型方面,「智在无界」自主研发了Video Tokenizer技术,其强调时空环境的理解与推理能力,尤其是针对第一人称视角视频内容的解析。通过将连续视频流解构为兼具时间序列与空间语义的视觉token单元,使得该模型能精准捕捉动作的时序逻辑,比如伸手、抬升手臂到抓起物体的连贯过程,并基于物体方位、肢体相对位置等空间特征理解物理世界和人类行为。 目前,虽然简单的多模态大语言模型+运动操作策略已具备商业落地条件,但受真实场景中的动态环境变化影响,机器人的泛化能力难以适应,如何让人形机器人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其实现商业化落地的关键突破点。 为此,「智在无界」提出Retriever-Actor-Critic框架,通过对真实交互数据的RAG(检索增强生成)与强化学习,二者的协同应用,不仅能提升模型的响应准确性与用户体验,形成 “数据收集-模型优化-效果反馈” 的闭环,使机器人具备了动态适应多变场景的能力,为其规模化落地提供了可行的技术路径。  预训练➕后训练架构(图源/企业) 卢宗青指出,基于互联网视频预训练通用动作模型,再通过后期适配训练实现对不同机器人本体及场景的迁移,「智在无界」的技术路径可以避免因硬件迭代导致的数据浪费,继而有效解决真机数据稀缺与场景泛化的矛盾。目前,公司正同头部机器人厂商推进场景验证合作,以加快具身智能在更多领域的应用落地。 #### 投资方观点: **联想之星合伙人高天垚**表示,当前具身大模型的技术路线还未收敛,如缺乏统一的架构范式,BeingBeyond团队的技术路线解决了训练数据来源有限的问题,同时采用模块化打通大小脑的方式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技术框架,与国外相似技术路线的团队相比具备全栈技术能力,依托多模态大模型等自研大模型,在解决具身大模型的任务与环境泛化性、跨本体等问题上有强有力的竞争力,逐步实现“零样本”泛化,期待BeingBeyond团队的产品在具有高潜力应用的场景落地,实现商业闭环。 **智谱Z基金合伙人王璞**表示,作为智在无界的天使投资人,我无比自豪地见证卢宗青教授及其团队在通用人形机器人领域取得的里程碑式突破。从构建业界首个百万规模的MotionLib数据集,到开发端到端的Being-M0动作生成模型,团队不仅验证了“大数据+大模型”在具身智能中的规模效应,更实现了跨平台动作迁移的技术闭环。这项创新将文本指令��化为机器人精细动作的能力,不仅突破了传统方法的局限,还为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铺平了道路。我坚信,智在无界将持续引领具身智能的迭代——从灵巧操作到全身运动控制,推动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日常生活。我们将与智在无界携手,同大家一道共同迎接一个由通用机器人赋能的新时代。
 ## 甲骨文创始人成全球第二大富豪:仅次于马斯克 6 月 13 日消息,据媒体报道,甲骨文公司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拉里·埃里森以单日净资产飙升 260 亿美元的纪录,成为全球第二富豪,其总财富达 2430 亿美元。 这一增长使他超越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2270 亿美元)和 Meta 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2390 亿美元),仅次于特斯拉 CEO 埃隆·马斯克。 此次财富跃升源于甲骨文周三发布的超预期财报:截至 5 月的财季利润和销售额均表现强劲,推动其股价周四大涨逾 13%,收于 199.86 美元。 分析师评价此为甲骨文的「分水岭」时刻,强调埃里森在云计算转型中的领导力,尤其是公司通过 AI 技术突破占据关键地位。 分析师指出,2026 财年将成为甲骨文云基础设施服务的「重大拐点」。增长动力包括 xAI、Meta 等客户的大规模订单,以及为「星际之门」AI 项目提供算力支持的规模化交付,凸显甲骨文在下一代技术竞争中的战略布局。(来源: 快科技)  ## 消息人士称「腾讯并未考虑收购 Nexon」 6 月 13 日消息,彭博社此前报道称,腾讯研究以 150 亿美元(现汇率约合 1076.59 亿元人民币)收购韩国游戏开发商 Nexon,腾讯已接洽控股家族商讨潜在收购事宜。  对此,有接近腾讯的消息人士对贝壳财经透露,「腾讯没有与创始人的家族联系讨论交易,也没有考虑收购 Nexon。」 Nexon 是一家韩国游戏公司,成立于 1995 年 5 月,主要的作品有《潜水员戴夫》《蔚蓝档案》《洛奇》《洛奇英雄传》《地下城与勇士》《泡泡堂》《跑跑卡丁车》《冒险岛》等。 腾讯与 Nexon 有着长久合作,比如经典的《地下城与勇士》游戏国服就是由腾讯代理。 2022 年 12 月 19 日,Nexon 宣布与腾讯云达成合作,基于腾讯云的实时音视频(TRTC)技术,共同搭建虚拟世界社区平台 NEXONTOWN。(来源:IT 之家) ## 消息称 TikTok 去年营收 230 亿美元 同比大增超过 40% 6 月 13 日消息,据外媒报道,字节跳动旗下的短视频社交平台 TikTok,在海外市场备受欢迎,自推出以来已有大量的用户,尤其是年轻用户。 对于 TikTok 的用户数量,有数字智能和应用程序数据分析机构在当地时间周三发布的报告中披露,他们在全球的月活跃用户已有 11.6 亿。 从外媒的报道来看,TikTok 在全球的 11.6 亿月活跃用户,是截至今年 5 月份的月活跃用户,增长了 2%。 月活跃用户超过 10 亿的 TikTok,也已有可观的营收,有外媒的报道显示,TikTok 去年的营收预计在 230 亿美元,同比增长 42.8%,其中的 77% 是来自广告,余下部分来自电商和应用内购买。(来源: TechWeb) ## 苹果自研芯片将添新成员,消息称 iPhone 17 Pro 系列将搭载自研 Wi-Fi 7 芯片 6 月 13 日消息,据外媒报道,苹果公司去年秋季推出的 iPhone 16 系列智能手机,全系支持 Wi-Fi 7,允许设备在支持的路由器上同时通过 2.4GHz、5GHz 和 6GHz 频段发送和接收数据,从而实现更快的 Wi-Fi 网速、更低的延迟和更可靠的连接,峰值网速在理论上可超过 40 Gbps,是 Wi-Fi 6E 的 4 倍。 从苹果此前的 iPhone 来看,在去年秋季推出的 iPhone 16 系列就已全系支持 Wi-Fi 7 的情况下,后续几年推出的就都将支持,直到下一代的 Wi-Fi,因而今年秋季将推出的 iPhone 17 系列,也就将继续支持 Wi-Fi 7。 但从外媒最新的报道来看,今年秋季将推出的 iPhone 17,除了支持 Wi-Fi 7,高端的 iPhone 17 Pro 和 iPhone 17 Pro Max,还将采用苹果自研的 Wi-Fi 7 芯片。 虽然外媒在报道中并未提及苹果自研的 Wi-Fi 7 芯片性能如何,但他们提到这一部件转向自研,就将减少对博通等厂商的依赖,博通目前是苹果 iPhone 的 Wi-Fi 和蓝牙芯片供应商。。(来源: TechWeb)  ## 单日最高播放量超 800 万,阅文短剧再冲榜首 6 月 13 日消息,近日,由阅文短剧和阅文白金作家公子衍旗下工作室「壹拍即火」联合出品的《母凭子贵后被老板全家宠上天》(以下简称《母凭子贵》)登云合数据微剧有效播放霸屏榜周榜第一,成行业爆款新剧,单日最高播放量超过 800 万,上线一周超过百万收藏。 据悉,目前阅文短剧已联合公子衍打造了多部现象级作品,年初的《好孕甜妻被钻石老公宠上》上线 7 天总流水破 5000 万,刷新平台投流纪录;改编自公子衍同名作品的《叮!我的首富老公已上线》流水近三千万。 今年 3 月底,阅文短剧宣布进行业务升级,开放 2000 余部网文 IP 打造优质短剧,并发布了首批 300 部网文 IP 名单。这是继此前阅文短剧宣布开放 150 部网文 IP 共创后,再次增加了 IP 的数量及题材。(来源: TechWeb) ## 追觅科技否认「断指计划」等:公司遭上万篇黑公关稿件攻击,悬赏百万征集线索 6 月 13 日消息,追觅法务部发布两则声明:公开征集「黑公关」、「黑媒体」行为的线索和证据,对核实有效的提供者奖励 1 万至 100 万元。  (来源:IT 之家 ) ## 当当网创始人李国庆与俞渝就财产分割达成最终和解,宣布进军 AI 领域 6 月 13 日消息,当当网创始人李国庆宣布和俞渝女士已于 2023 年解除了婚姻关系。近日,作为离婚案延续,双方就相关财产分割也已达成最终和解。此外,他还宣布将积极布局 AI 应用。  1999 年,李国庆与俞渝回国创立当当网。2019 年 2 月 20 日,李国庆发表公开信,宣布离开当当网,11 月底李国庆与俞渝的离婚案在北京开庭。2020 年 6 月,两人离婚案在东城区人民法院进行二审开庭审理。2023 年 12 月底,李国庆在节目《问答八方》中透露自己已离婚。(来源:IT 之家) ## 特斯拉起诉前 Optimus 机器人工程师,指控其窃取商业机密 6 月 13 日消息,据彭博社报道,特斯拉日前起诉一名前工程师 Zhongjie「Jay」Li,指控其窃取「Optimus」人形机器人项目的核心技术机密,并借此创办了竞争性初创公司。 这起诉讼于当地时间周三提交。诉状称,Zhongjie 利用特斯拉在「先进机械手传感器」领域的研发成果,创立了初创企业 Proception。该公司获得 Y Combinator 支持,专注于研发机械手技术。 根据诉状,他于 2022 年 8 月加入特斯拉,并于 2024 年 9 月离职。在此期间,他曾使用两部个人手机下载 Optimus 相关的机密资料。 诉状还指出,他在任职后期,多次利用公司电脑查询机械手的相关资料,并上网搜索风投与初创融资的资讯。 诉状写道:「他离职不到一周,Proception 就完成注册。短短五个月后,Proception 便公开宣称已『成功制造』出先进的机械手——其外形与他在特斯拉参与设计的版本极为相似。」 Proception 官网显示,公司目标是「通过打造全球最先进的机械手,彻底革新人机交互体验」。(来源: IT 之家)  ## vivo X Fold5 三配色真机照公布:轻薄机身+大圆相机模组简约大气 去年 3 月,vivo 带来了 vivo X Fold3 系列折叠屏手机,首发搭载了第三代高通骁龙 8 旗舰芯片,是全球首款搭载骁龙 8 Gen3 芯片的折叠屏手机。 日前,vivo 官方宣布,将于 6 月 25 日 19:00 举办新品发布会,届时新一代的 vivo X Fold 5 将正式与大家见面。现在有最新消息,近日官方进一步晒出了该机的全配色真机图。  据 vivo 官方最新发布的信息显示,全新的 vivo X Fold5 将推出三款配色,包括青松、明白、钛度,同时,机身背部的后置相机模组将继续采用熟悉的环形镜头设计,同时模组中央印有蔡司和 T*镀膜标识,整体简约大气。 该机将继续主打轻薄,并再次刷新重量纪录,重量不到 219g。而且在做到极致轻薄的同时,vivo X Fold5 没有阉割影像,将把一颗超越 X Fold3 Pro 的潜望长焦放进了比 X Fold3 更轻薄的机身里,单边厚度只有 4.Xmm。(来源: TechWeb) ## 61 万元起售,特斯拉 Model S/X 改款亮相:续航提升至 660 公里 6 月 13 日消息,特斯拉宣布推出改款 Model S 和 Model X,新增「寒霜蓝」金属漆配色。  Model S 全轮驱动版起售价 84990 美元(约合 61 万元人民币),Plaid 版起售价 99990 美元(约合 71.8 万元人民币); Model X 全轮驱动版起售价 89990 美元(约合 64.6 万元人民币),Plaid 版起售价 104990 美元(约合 75.4 万元人民币)。 改款车型在续航、隔音、空气动力学、内饰等方面进行了升级。Model S Long Range 续航提升至 660 公里,创下特斯拉续航新高。全车隔音效果增强,风噪与路噪进一步降低,主动降噪系统更高效。 全新轮毂设计与空气动力学优化提升了续航表现,车头新增摄像头带来更广阔的视野,动态氛围灯系统在车辆解锁时呈现专属灯光动画。 整体来看,Model S Plaid 外观焕新,更注重高速稳定性,Model X 第三排空间进一步优化,乘坐与储物更舒适。(来源: 快科技) ## Google 测试将搜索结果转化为 AI 生成的播客 Google 正在推出一项测试服务,将其人工智能驱动的音频概览置于移动搜索结果首页。用户可以在实验室中启用该实验,它将允许用户针对特定查询生成人工智能播客风格的讨论。  如果用户搜索「降噪耳机是如何工作的?」之类的内容,Google 会在「人们还问」模块下方显示一个按钮,上面写着「生成音频概览」。据 Google 称,点击该按钮后,最多需要 40 秒才能生成音频概览。 完整的音频概览将显示在搜索结果中嵌入的小型播放器中,用户可以在其中播放、暂停、静音并调整片段的播放速度。与 NotebookLM 和 Gemini 上的音频概览类似,它也包含两位 AI 生成的「主持人」,他们会讨论用户想深入了解的主题。用户还可以在搜索的播放栏下方找到音频概览中使用的部分来源的链接。 目前,搜索中的音频概览功能仅在美国提供英语版本。(来源:cnBeta)  ## PlayStation 似乎正在取消 PC 游戏的锁区限制 将 PlayStation 的第一方、主机独占游戏移植到 PC 上,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因为这能让更多玩家在他们喜欢的平台上畅玩游戏。 但该公司新的多平台策略却受到了 PlayStation 的阻碍,因为它试图强迫玩家将他们的 Steam 账户与 PlayStation Network 账户关联起来,并阻止其游戏(甚至是其独自发布的游戏,如 Stellar Blade)在 PSN 无法使用的 100 多个国家/地区销售。 这最初是《绝地潜兵 2》的一个主要问题,此后也成为 PlayStation 游戏每次移植到 PC 平台的讨论焦点。然而,正如 Wario64 所发现的,PlayStation 似乎开始看到曙光。《战神:诸神黄昏》、《最后生还者 2 重制版》、《漫威蜘蛛侠 2》和《绝地潜兵 2》的地区限制均已取消。 希望这预示着,在 PC 上玩 PlayStation 游戏时不必再讨论锁区问题。最近发布的《往日不再》重制版并没有设置锁区,而现在旧版游戏也取消了锁区功能。 这对所有参与者来说都是好事。(来源:cnBeta)
当发现BD交易能够极大程度提振市场信心,不少药企耐不住了,索性搞起了“预告式BD”。
泸州银行利润增速第一,贵州银行营收增速第一。
伊朗发射了数百枚导弹报复以色列对其军事和核设施的空袭,双方冲突的扩大可能席卷中东地区并扰乱全球市场。以色列表示已识别伊朗发射的导弹,并报告拦截过程中发生了爆炸及落下的碎片。一名以色列官员称,美军正在协助拦截伊朗导弹。 德黑兰方面称,此次反击动用了数百枚弹道导弹。这是以色列昨夜发动袭击并造成伊朗高级将领死亡和关键军事设施严重受损以来,该国迄今为止采取的最强硬举措。 虽然尚不清楚以色列的防空系统是否被突破,但紧张局势加剧再次给市场带来冲击。美国股市收跌,油价涨幅扩大至逾7%,美元和黄金则上涨。 6月 13 日,耶路撒冷上空的火箭尾迹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誓言将“强力回应”并进行报复。伊斯兰革命卫队司令侯赛因·萨拉米和军队总参谋长穆罕默德·巴盖里在以色列空袭中丧生。另有至少两名革命卫队高级将领也丧生。 哈梅内伊在伊朗国有电视台播放的预先录制好的信息中表示,以色列“不应该认为,他们发动的攻击结束了,所以此事就到此为止了。不是这样的。他们发动、挑起了冲突。我们不会让他们在犯下如此滔天罪行后毫发无损地逃脱。”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6706.htm)
印度航空一架载有242人的波音787-8梦幻客机日前坠毁,造成逾240人遇难。据知情人士周五透露,印度已针对该起事故展开调查,调查重点集中在发动机、襟翼及起落架系统。印度航空监管部门已下令对该航司所有波音787客机进行安全检查。  监控画面显示,这架飞往伦敦盖特威克机场的班机从西部城市艾哈迈达巴德居民区起飞后不久即开始急速下坠,撞击地面建筑时引发巨大火球。机上仅1人生还,当地媒体报道称午休时段坠毁在医学院宿舍区的事故还造成至少24名地面人员死亡,但该数字暂未能得到其他途径核实。 这是全球十年来最严重的空难事故。知情人士表示,印度航空与政府正从多角度调查事故原因,包括发动机推力异常、襟翼系统故障,以及为何起飞后起落架始终未收起随即发生坠毁等问题。调查还将评估印航是否存在维护疏失等责任。该人士强调鸟类撞击并非调查重点,并透露反恐专家已参与调查工作。 据悉印度政府正考虑在调查期间停飞国内所有波音787客机。印航、波音公司及民航部均未就此置评。印度航空目前运营着30余架包含787-8和787-9机型的梦幻客机,内部人士称尚未收到政府停飞通知。 印度民航总局另发指令,要求印航对配备GEnx发动机的787-8/9客机实施额外检修:包括6月15日午夜起所有航班起飞前需执行“起飞参数一次性检查”;在过站检查中新增“飞行控制系统检测”;并须两周内完成发动机功率保障测试。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6704.htm)
尽管容易被忽视,但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仍在美国持续流行,病毒持续变异催生新毒株。目前被美国卫生部门密切监测的最新变种“Nimbus”(谱系命名为NB.1.8.1)正在美国快速传播,其引发的“刀片喉”症状需引起警惕。  以下是关于Nimbus变种的须知信息。 作为奥密克戎亚型变异株,Nimbus(NB.1.8.1)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监测对象。该毒株于2025年1月首次检出,现已成为全球主导传播毒株的有力竞争者。 美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其传播速度惊人:截至5月24日的两周内占全美报告病例15%。截至6月7日的两周内占比飙升至37%。同期主流毒株LP.8.1占比为38%。 Nimbus常见症状与其他新冠变种重叠,包括咳嗽、流涕、呼吸急促、发热寒战、头痛、肌痛、疲劳及嗅觉味觉丧失。但感染者普遍反映其咽喉疼痛症状更为剧烈,患者描述为“吞咽时如同咽喉含刀片”,故得名“刀片喉”。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传染病专家Peter Chin-Hong博士向媒体指出:“咽喉痛本就是新冠常见症状,并非Nimbus特有。所有变异株都可能引发剧烈咽痛,疼痛程度存在个体差异。”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6690.htm)
Google正在[推出一项测试](https://blog.google/products/search/audio-overviews-search-labs/)服务,将其人工智能驱动的音频概览置于移动搜索结果首页。您可以[在实验室中启用](https://labs.google.com/search/experiment/30)该实验,它将允许您针对特定查询生成人工智能播客风格的讨论。  如果你搜索“降噪耳机是如何工作的?”之类的内容,Google会在“人们还问”模块下方显示一个按钮,上面写着“生成音频概览”。据Google称,点击该按钮后,最多需要 40 秒才能生成音频概览。 完整的音频概览将显示在搜索结果中嵌入的小型播放器中,您可以在其中播放、暂停、静音并调整片段的播放速度。与 NotebookLM 和 Gemini 上的音频概览类似,它也包含两位 AI 生成的“主持人”,他们会热情地讨论您想深入了解的主题。您还可以在搜索的播放栏下方找到音频概览中使用的部分来源的链接。 目前,搜索中的音频概览功能仅在美国提供英语版本。自去年推出该工具以来,Google已开始在更多地方提供音频概览功能,允许用户根据笔记、Gemini 的深度研究、Google 文档中的文件等内容生成音频讨论。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6688.htm)
Windows SMB漏洞(CVE-2025-33073)可提权至SYSTEM,PoC已公开,攻击者可完全控制系统!
美光公司已通知其客户,其 DDR4 内存产品将在未来几个季度停产,预计出货量将在未来六到九个月内逐渐减少。此举与三星和 SK 海力士此前计划停止 DDR4 生产并专注于下一代内存解决方案(例如 DDR5、LPDDR5 和高带宽内存)的计划相符。 美光公司执行副总裁兼首席商务官 Sumit Sadana 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承认,此次停产正值 DDR4 需求出乎意料地强劲之际。他指出,DDR4 和 LPDDR4 模块的短缺已将现货市场价格推高至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超过较新的 DDR5 产品的价格。 为了解决这种不平衡,美光公司将优先为汽车、工业和网络领域的长期合作伙伴供货,因为产品可靠性和合同稳定性对这些领域至关重要。 DDR4 的退役是由于来自中国内存制造商的竞争压力,这些制造商向市场大量投放了低成本模块。然而,这些新进入者可能面临挑战,难以与老牌厂商提供的质量、长期支持和产量能力相媲美。 美光科技正在敦促其客户群转向 DDR5 和 LPDDR5 产品,这些产品已达到具有竞争力的价格点,并提供更高的带宽和能效。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6684.htm)
人工智能初创企业Scale AI宣布获得Meta Platforms(META)的“重大新投资”,本轮融资使该公司估值突破290亿美元,其首席执行官也将加盟这家科技巨头。  Scale AI首席执行官Alexandr Wang在X平台发文称,将卸任现职转投Meta人工智能研发团队,但仍保留初创公司董事职务。 此举正值据报道Meta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对公司人工智能进展不满之际。 上月有媒体披露,因担忧最新Llama 4大语言模型相较前代改进不足,Meta已推迟其发布时间。 为加速研发进程,据称扎克伯格正着手组建Meta内部称为“超级智能团队”的部门,该团队将进驻加州门洛帕克总部毗邻其办公区。 Meta股价近期交易几无变动,该股2025年迄今累计上涨18%。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6682.htm)
NS2 上市 4 天的销量,居然直接破了 350 万。即便前代是存量超过 1.5 亿台的恐怖怪物,这个成绩也有点过于夸张了。要不是除了港行以外的地区备货都差点意思,没准真能仅用一天,就顶上 Steam Deck 用三年打下的江山( SD 销量 400 多万 )。  而且就目前来看,最搞笑的是 NS2 后续机型的情况,没准也挺乐观。 一方面,是第一方作品几乎全在藏,重磅炸弹目前只放出一个马车世界。另一方面,就是 NS2 仍存在很多缺憾,比如没有 OLED 版本,续航有点短,内存有点贵,以及首批货的品控等问题所以不少人仍在观望,打算以后购入。 更别提首发入手的,大部分还都是相对核心的任天堂粉丝,这些人通常都是出一台买一台,等什么 Lite,OLED 再推出,他们一样会消费。 就,挺不讲道理的。  而我们这台 NS2,属于是全网最晚收货。 虽然早早就在港服官网预定了资格,但愣是比国内电商平台慢了 2 天才发货,再加上关税,最后不仅收货慢了将近一周,价格还更贵,属实大聪明行为。  所以,晚的这些天,估计差友们也早早就看了铺天盖地的 NS2 首发评测,对这台机器一点都不陌生。 但作为一个 NS 老用户,小发感觉还是有几个值得跟差友再唠唠的地方。 因此就不再重复一些基本体验,下面主要细嗦一下目前大伙可能会关心的几个问题,比如散热、网络问题,和一些具体的游戏表现等。  第一个,就是近期吵的沸沸扬扬的的散热问题。 因为 NS 的主机模式散热调度,其实一直都有问题,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NS 在底座息屏模式下,掌机本体的风扇几乎不会怎么转,只有在亮屏手持模式下才会狂吹。 而底座模式的性能释放又要更强,这就会导致 NS2 的热量会憋在机器里。 虽然这次的新底座自带风扇,但因为吹的是底座内部,而非 NS2 本体,风扇功率也有些小,所以挺幽默。 小黑盒上,也出现了貌似因为温度过高,导致屏幕脱焊的情况出现,不仅如此,还有人说自己机器被热弯了。  所以机器到手后第一时间,我们就简单测了一下这事。 最后的结果是: 25°C 室温下,游玩应该目前应该是最强负载的 2077,三小时后机身背部温度最大处 44.8°C,屏幕最大值 49.7°C,拿下机器后风扇声音也确实会变大。 机器体感温热,跟手机打两局王者荣耀差不太多。 随后又玩了马车世界等游戏,持续较长时间的底座模式运行,外壳温度始终在 40-50° 这个区间,出风口处温度会高一些,达到 54.8°C。 其实还算是表现比较正常。  所以,感觉散热这事,以及刚才提到的热弯和屏幕脱焊,可能和品控有关。 毕竟是第一波的首发机器,怀疑也是有点抽奖嫌疑了。 因此,如果你也刚买到手没多久,但散热不正常,那建议还是尽快退换货。 实在不放心,也可以搞个风扇对着 DOCK 吹。 但通常情况下,外壳不飙到 50° 以上也不用太在意,说是对电池、屏幕有影响,但和手机差不多,尚且属于正常电子产品的使用折损范畴。  接着就是外壳的塑料材质,手感和观感均有明显提升,也更加耐操不容易坏。 但有个问题,那就是不耐刮。 稍微一碰就容易干出个不可逆的划痕,这点有点蛋疼。 我们到手的第二台机器,扳机这里就已经有了两个不可逆的道子。 如果在意的,最好是到手后赶紧套壳贴膜,以防万一。  然后再补充一个,就是这一代的按键摇杆,对比 1 代均有明显提升。 但是不知道是不是我这台的问题,就 ZR、ZL 这俩扳机键的反馈有点不明显。 按下去反而不如初代那么干脆,感觉键程也有点短。  屏幕方面,对比旧版 NS 提升明显,基本是吊打级别,大屏的显示效果也非常出色,当然主要也是因为老款的屏幕过于拉跨。 而我个人还是喜欢 oled 那种,不过对 lcd 爱好者来说,这块屏幕已经挑不出啥毛病了,没频闪,色彩表现也不错。 就是 120hz,可能平时手机看多了,真没太感觉出来,也不知道以后什么游戏会支持。  对了,我这台有个小坏点,在深色界面比较明显,浅色下几乎看不出来。 我倒是不太在意,毕竟不影响啥。 不过还是建议你拿到机器后,开个深色模式什么的检查检查。 相机有点难拍出来 但深色界面能一眼就看到  至于最重要的游戏表现,概括一下就是: 有针对 NS2 做升级优化的版本,质变。 无论掌机还是主机模式,只要是有升级包的游戏,体验对比一代都有巨大提升。 两部塞尔达不多说了,加载速度、帧数、2K 的清晰度,变化之大,甚至值得再通关一遍。 最近刚更新的喷射战士 3,清晰度和稳定性也高了一些,喷喷玩家狂喜。  第三方厂商的游戏,比如最近挺火的幻想生活,掌机模式下 1080P 稳定 60 帧的画面,观感和流畅度对比老款机器,也简直就是两款游戏。 能看出这类规格不高的游戏,完全属于 NS2 的甜品区,玩起来贼爽。  但目前有升级版的游戏不多,不少还都在路上,比如星之卡比探索发现,以及异度之刃,第一方估计迟早都会有。 而没有专门优化的游戏,除了加载速度有提升,在掌机上的体验可能都会倒退。 因为游戏内的分辨率没变,屏幕更大了,就会导致 PPI 变低,画面显示也不再点对点,容易显得糊。 比如空洞骑士这种,2D 画面的边缘处,就能看到有点模糊,不再那么锐利。  像极品飞车14 这种,在初代就属于暴力移植的版本,换到 NS2 上也依然看不清,跟左纳乌文字似的,并没有因为屏幕变大而显示更清晰。  而且说个不容乐观的,那就是大部分 NS1 的游戏,可能不会有单独的升级包,免费升级就更别提了。 因为这个事其实应该任天堂来干,最暴力的办法,其实就是直接让 NS2 以 NS1 的底座模式运行游戏,以提高游戏表现,比如不少游戏的分辨率能获得明显提升( 可以看看下面两张如龙的截图,对比还是挺明显的 )。 这样做,NS2 的性能肯定也够用,但就不知道任天堂是咋打算的。 上图 NS1 底座模式分辨率 下图 NS1 掌机模式分辨率  然后 2077 的游戏表现,在上手前看各种测评感觉挺稳的。 但我自己实际玩过后,感觉还是有点落差,虽然 30-40 的帧数还算稳定,但掉帧情况也偶有发生。 而且画面表现谈不上多好,该有的锯齿和发糊一个不少,毕竟是 DLSS 超分上来的,对比上面几款游戏,明显感觉运行起来有点吃力。  话说回来,2077 的表现应该也是以后 3A 级游戏,在 NS2 上的大致效果了。 说实话,够用,但仅仅是够用,还是得靠第三方各种优化。 所以蹲一手后面的老头环和大表哥 2,具体如何,只能到时候再做定夺。 要说能不能运行未来的 3A 作品,只能说:很悬。  至于网络方面,这次有提升,但不多,还比较看不同的网络环境。 像我在公司的下载速度就相当卡,也没法直连联机。 但在家里下载速度就明显快不少,虽然肯定比不上 SteamDeck 和 PS5,毕竟服务器和地区问题的限制在那,但总归是感觉比一代快了些。  网络条件不错的话,马车世界和喷射 3 这种也能裸连。 我基本上裸连一晚上,也就掉线个两三次,起码比之前好多了…… 不过玩过的朋友应该也懂,就是有时候自己网好没用,大部分时候是别人掉了,然后整局比赛直接解散。  总结来说,NS2 的第一版机型,还是有不少小问题的。 但相对的,如果是对比 NS1,那除了缩短到了 2-4 小时左右的续航,也确实算得上全方位提升,核心 NS 玩家,是绝对值得换的。 而如果你还在观望 NS2,试图用性价比的方式去衡量这款机器,我只能说那 NS2 大概率不适合你,毕竟只是打游戏的话,现在可选择的方案太多,NS2 明显不是最理想的那个。 因为要不要买 NS2,全看任天堂后续的游戏阵容,NS2 充其量只是个载体。 当然,现在最大的问题,是首批备货几乎已经全部卖完,就算想买也不是那么好买了……所以索性不如再等段时间,看看双十一,还可能更便宜。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6680.htm)
就在昨天下午,航空圈再次传来噩耗,一架印度航空的波音787出事了,飞机刚起飞一分钟就急速坠落,一头撞进了机场附近的一所医学院宿舍楼。对于无数关注航空安全的人来说,看到这起新闻的第一反应,是震惊,更是痛心。**韩国的那起空难过了还没半年,波音怎么又出事了。**  万幸的是,这场惨剧中还有一名幸存者。据他回忆,飞机刚一离地,就好像有什么东西卡住了,紧接着就传来了巨大的响声和爆炸感,整个过程极其恐怖。  而飞行追踪软件Flightradar24上的数据显示,飞机在刚起飞不久,爬升到仅仅625英尺(约200米)的高度就一头掉了下来。 这么低的高度,甚至还没来得及做出任何有效的反应,这也成了整起事故疑点最大的地方。 一时间,网上的猜测和讨论已经众说纷纭,各种“阴谋论”和技术分析满天飞,主打一个诡异。 有网友根据轨迹图发现,飞机的跑道怎么只跑了一半?飞行员是不是故意的? 也有网友根据网传事故视频,说襟翼并没有放下来,起落架也没收,对于飞行时长8000小时的机长来说这几乎不可能,哪有这么早收掉襟翼的,这里面说不定有隐情。 还有网友说,是不是飞行员误操作了,本来一个发动机坏了,结果飞行员把好的那个给关掉了?  之所以大家都这么猜,主要这起事故应该是近十年来最严重的一起空难了,而且就发生在通常最危险的起降阶段,谁也不希望自己做一次飞机变成轮盘赌。 另一方面,这可是号称 “梦想客机” 的波音787,被列为全世界最安全的飞机,2011年服役到现在十多年了,之前真就一次重大事故也没发生过,跟师出同门的737-800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所以全世界都非常重视这场空难,印度航空事故调查局(AAIB),美国的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联邦航空管理局(FAA),英国航空事故调查局,波音以及通用电气都已经宣布协助调查,事故现场找到一个黑匣子已经被带走了。  虽然真相如何,只能等很长时间以后才会宣布了,但也有不少来自专业人士的,相对靠谱的分析。 综合这些分析我们似乎也能大概理解事故的过程。比如微博航空物语指出,网友所说的跑道跑一半,其实并不准确。 Flightradar24软件官方已经给出说明,当时飞机用的就是全部跑道,而显示出的半截跑道,是因为他们ADS-B信号地面覆盖不完整导致的,相当于只是一个软件Bug,而不是实际情况。  而网友们所说的襟翼放一半,从后续事故现场的照片来看,也不准确,机翼的残骸可以看到襟翼其实是放了的,没有完全收上去。  实际上,波音的飞机有1度,5度,15度,20度,25度,35度这些不同档襟翼。起飞一般选择5、15这两种,极限点会20度。 如果飞行员只放了5度的襟翼,拿远处拍的视频来看肯定是看不清楚的,并不能说明飞行员故意收了襟翼。 比如这里南航的787以5度的襟翼起飞,站远了拍也看不清楚。  一位前787机长也发视频称,事故视频里能看到最重点的问题在于,起落架为什么没有收?如果飞机不收起落架,就会严重影响升力,飞机压根就飞不起来。 但机长为航线教员,拥有8200小时飞行经历,副驾驶则有1200小时飞行经验,这俩人又不是新人菜鸟,几乎不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 更何况波音飞机本身在放起落架,翼型选择上都有严格校对系统,操作不对马上就会发出警报,飞行员不可能听不见,而且副驾驶还要交叉检查,更不可能犯错。 台湾省机长詹姆士也说,一般波音787在200英尺以上就可以收起落架,开启自动驾驶了,这飞机没收起落架一定是有问题的,如果飞机发动机在工作,那么只要收了起落架,飞机马上就会弹起来一飞冲天,这是连飞模拟机的初级学员都知道的操作。  那会不会是起落架故障了没法收起来呢,也有可能的。但从另一段起飞视频,以及结合F24的数据来看,这飞机几乎是用尽了全部跑道,才勉强拉起来,然后就掉了。 所以最关键的问题很可能就出在发动机上了,这发动机估计是直接失效了。  另一个能佐证发动机失效的证据是,事故视频中飞机腹部下方隐隐约约能看到一个凸起,这个玩意很有可能是飞机的RAT(Ram Air Turbine,冲压空气涡轮)。 去年韩国737空难那次我们有提过,飞机的RAT是在双发失效后紧急为飞机提供电力的装置,本身这就是个涡轮机,靠涡扇转动来发电。  而在787上,RAT装置是默认打开的,也就意味完全不需要飞行员手动操作,只要检测到发动机停机,RAT会马上放下来。而视频中那个模糊的凸点,位置也跟787 RAT的位置比较吻合。 除了这点,网传印度航空的塔台与飞行员的通讯录音里,而在失联前最后一刻,飞行员就说了“Mayday”,而这个信号通常都意味着飞机已无法控制,或存在致命风险,比如失速、引擎失效、燃油泄漏等。  所以综合这些信息我们大致可以推测出,大概率是由于发动机失效,飞行员只能选择紧急迫降,但是626英尺(200多米)的高度太低了,要掉头回跑道很困难,往上飞又上不去。为了迫降,起落架也收不掉,只要找到一片空地上飞机就能安稳的停下来。 但很可惜,跑道尽头的区域没有草地,飞机硬生生撞在了建筑物上,还是钢混结构的医学院宿舍楼。本来可能有生还机会的乘客,也因为大量航空煤油直接爆炸,酿成了悲剧。  当事故的矛头指向发动机时,就很难不让人联想到波音是不是有责任了。事实上,虽然波音787此前一直没有出过严重事故,但是小事故却也是接连不断。 2013年,日本航空和全日空的两架787,就因为电池起火事故导致787在全球停飞了数月,同年还出现了10天内7起事故(电瓶故障、漏油、刹车问题等)的离谱操作。 而且波音787的生产外包比例实在太高(约70%),也会导致质量问题频发,从2020到2023年这几年间,787多次因机身部件问题暂停交付,如前压舱壁缝隙和零件缺陷,引擎问题也同样存在。  波音前员工约翰·巴奈特(John Barnett)就曾爆料说,787的供氧系统里25%都有缺陷,因为波音为了赶工期和降成本,完全忽视质量管理,甚至裁了不少管质量的人。 我们在之前说波音拉的的文章里也有提,一些爆料人甚至说,波音787的一些软件团队就是层层外包给印度本土程序员写的。 而波音在美国的组装厂也同样抽象,工人在流水线上一边飞叶子一边打螺丝的都有,去年甚至发生过737 MAX刚飞起来,舱门掉了的离谱事件,最后发现是工人少装了螺栓……  不过,波音自己在这件事上肯定脱不开关系,但老掉飞机这事,跟印度人本身也很难说一点关系没有。 2010年5月22日,印度航空101号波音737-800班机空难,飞机降落时冲出“高台跑道”坠入山谷。造成159人死亡,这事的原因竟然是机长在降落前打盹超30分钟,被唤醒后反应迟钝,没保持安全高度和速度,还忽略了地形警告。 2020年8月7日印度航空快运1344号班机空难,还是波音737-800,飞机在雨天降落时冲出跑道解体,造成21人死亡,184人受伤。而这事原因则是机长未遵守雨天减速程序,强行在不稳定状态下着陆,完事航空公司也没有做过这种特殊情况下的飞行员训练。  从2013年至2022年间,印度航空公司报告了19起事故、99起严重事件和74起一般事件,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不管事了,压根就没操心。 而在这次事故前的前序航班中,乘客就记录下空调系统失效、客舱服务瘫痪等故障,但航空公司未对飞机进行全面检修。说明印度航空在维护管理方面可以说是漏洞百出,这么严重的设备异常也没有及时处理。 而这次出事的飞机机龄11.5年,就曾因液压系统问题多次取消航班,但航空公司仍继续执飞后续国际航线。这不仅违反了航空安全规定,也暴露了印度航空这丫在安全管理方面,根本就是有系统性缺陷的。  总之,对于现代航空业这样成熟的安全体系来说,能发生这么严重的事故,基本上十有八九都是人祸。 可能是因为飞行员,可能是因为航空公司,也可能是飞机制造厂的锅,甚至有时候是这一堆人全都出了问题,每个人都不把自己手上的小问题当回事,结果累积起来,就变成了大问题,变成血淋淋的事故。 截至今天下午,印度航空已经准备停飞波音787了,后续的多国联合调查也在进行中。愿逝者安息,愿事件真相早日大白天下。 **撰文**:纳西 **编辑**:江江 & 面线 & 大饼 **美编**:焕妍 **图片、资料来源**: 央视新闻、中国航空新闻网、AeroInside、航空物语、AirServicesAustralia; 哔哩哔哩@型男瘋狂機長詹姆士、飞行砖家王机长、昕有凌兮杂货铺 知乎@leeon、武杰等,部分图源网络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6678.htm)
硬件和软件都有点意思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https://www.ifanr.com) |[原文链接](https://www.ifanr.com/1626963) ·[查看评论](https://www.ifanr.com/1626963#comments) ·[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ifanr)
西瓜是相对容易种植的农作物,也比较容易收获较高的产量,同时它吃起来又很甜,那么在历史上为什么没有人拿西瓜来制糖呢?虽然没人知道历史上有没有人尝试过用西瓜制糖,但可以肯定的是,西瓜非常不适合制糖,这可能就是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拿西瓜制糖的原因。 **首先第一点,如果你把西瓜当作水果的话,那么西瓜的含糖量是非常低的!**  一些生长在温差大的地方的水果,它们的含糖量能达到20%以上——如葡萄、椰枣等,而西瓜的含糖量只有5%左右,西瓜主要成分是水——能达到90%左右。 另外,我们现代吃到这么甜的西瓜,也是经过许多代人选择性育种的结果,这种水果原本是苦涩味的,它的含糖量应该更低。 西瓜起源于非洲,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而非洲人并不需要西瓜太甜,他们更需要西瓜的储水功能。  **其次,糖有许多种,有一些结构复杂,而有一些结构简单。** 大部分水果都同时含有果糖、葡萄糖、蔗糖三种糖,西瓜也不例外。 果糖和葡萄糖是结构简单的**单糖**,而蔗糖是结构相对复杂的**双糖**,您不需要知道它们分子情况,但是如果您要拿作物制糖的话,那么作物含有不同的糖会给你完全不同的结果。  如果这种作物主要的糖是单糖的话,那么它就很难制糖,因为单糖分子小,难以结晶,易吸湿变质。 这意味着单糖就算你提炼出来了,也非常不利于运输和储存,它基本只会以蜂蜜一样的形式存在,但它又不是蜂蜜,容易滋生细菌。 蔗糖这种双糖就正好相反,它很容易结晶,也很容易以晶体的形式储存,这是真正能够制糖的糖。 另一方面,**这三种糖的甜度是果糖>蔗糖>葡萄糖**,蔗糖通常作为甜度的基准,它的甜度就是1,而果糖的甜度在1.2-1.8之间(取决于温度),葡萄糖则为0.7-0.8之间。 西瓜主要含有什么糖呢? **如果您吃过冰镇西瓜,那您就可能会猜到西瓜含有主要的糖是果糖——根据品种的不同其含量在40%-50%之间 ,果糖会随着温度下降变得更甜,这就是冰镇西瓜更好吃的原因**。 西瓜第二多的糖是葡萄糖,也是单糖,其含量在30%-40%之间,而蔗糖含量只占10%-20%。 △ 甘蔗、甜菜、西瓜的对比,数据来自AI,没有经过核对 所以,**西瓜不仅含糖量不符合制糖的标准,就连所含的糖也不适合制糖**。所以还是吃冰镇西瓜就好。 我们知道现在工业制糖的农作物,主要就是两种——**甘蔗和甜菜根**,那么还有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是甘蔗和甜菜根,而不是其它各种含糖量更高的水果?** 其实除了甘蔗、甜菜根的含糖成分单一——主要都是含有蔗糖外,还有其它一些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甘蔗、甜菜是草,它们生长周期短,自然取糖的效率就高,而水果是树,它生长周期长,产量也无法和甘蔗甜菜相比。  第二个原因,就是甘蔗,我们除了吃它的糖,其它纤维和木质素部分是无法食用的,而各种甜的作物我们除了吃它们的糖,其它几乎所有成分都是可以食用的,水果的果胶和各种有机酸更是好东西,所以拿去制糖就可惜了。 另外,**甘蔗是为数不多的碳4作物**,这意味着它的光合作用效率更高,糖的产量自然也更可观,所以它是最优秀的制糖作物。 那甜菜呢?  甜菜其实原本是不太适合作为制糖作物的,因为它最初的含糖量只有4%-5%,但是好在它含糖主要是蔗糖,这让它有了临危受命的机会。 1806年,拿破仑对英国采取的经济封锁政策,这导致甘蔗等糖的原材料无法进入英国,英国只能寻找其它替代方案来制糖,甜菜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成为制糖业主要材料的。 之后,英国人完善了甜菜的制糖工艺和工业化流程,以及培育高糖的甜菜品种——直到变成现在的含糖量达到12%-20%,与甘蔗相当。 后面即便封锁结束,甘蔗重新进入欧洲,但甜菜的产业链已经形成,所以即便它没有甘蔗优秀,也被保留下来,作为温带地区种植的替代品(甘蔗是热带、亚热带作物)。  所以,**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产业**,制糖需要有完善的产业链支撑才行,如果你要重新开发一种新的作物来制糖,成本会非常高,除非特殊情况,否则是不会出现的。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6676.htm)
今天中午,上海航空从舟山飞往揭阳的FM9449号航班遭遇惊魂一刻。据报道,**飞行途中,客舱后部一充电宝突然起火,烟雾瞬间弥漫**,紧张氛围笼罩全舱,有旅客甚至双手合十默默祈祷。 机组迅速反应,第一时间喊话稳定秩序,提醒乘客保持冷静。 所幸,火情发生前10分钟刚完成矿泉水发放。**发现起火后,乘客们果断开启水瓶,通过接力传递将水送至火源处,成功将火扑灭。** 专家指出,飞机客舱是封闭增压环境,起降时客舱压力变化会使充电宝锂电池产生变化,可能导致“热失控”。 按规定,100Wh及以下(27000mAh以下)充电宝可随身带上飞机,但在飞机上严禁使用。此次事件虽已妥善处置,但再次敲响安全警钟。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6674.htm)
根据英特尔网站发布的最新产品变更通知,于 2022 年 10 月发布的Alchemist 系列GPU即将停产。[据@momomo_us](https://x.com/momomo_us/status/1933513018731843602)发现,两款速度最快的 Alchemist 独立显卡 Arc A750 和 Arc A770 都将于今年停产。  A750 将于 2025 年 6 月 27 日(也是其最后订购日期)先于其他 SKU 停产,并将于 9 月 26 日停止发货。另有一条与 Arc A750 相关的 PCN,分别指出这两个日期为 6 月 30 日和 9 月 30 日。 [](https://cdn.wccftech.com/wp-content/uploads/2025/06/PCN-Intel-Arc-A750.png) 据报道,Arc A770 GPU 将于 11 月 18 日停产,最后发货日期为 2026 年 5 月 20 日。因此,AIB 只有几个月的时间来“批量”订购 A770,但几乎可以在 2026 年上半年销售 GPU。除了 A770 之外,还有多款移动 Arc Alchemist GPU 也将停产。 [](https://cdn.wccftech.com/wp-content/uploads/2025/06/PCN-Intel-Arc-A770.png) 这些显卡包括 A530M、A350M、A730M、A770M、A570M 和 A370M。目前,只有 Arc A380 和 A580 尚未正式停产,但由于 Battlemage 系列已经上市,它们很可能很快就会停产。Arc Alchemist GPU 在市面上几乎买不到,虽然它们还没有停产,但非正式地来说已经到了停产日期。 英特尔的 Arc Alchemist 仍然是该公司在独立 GPU 市场挑战 AMD 和 NVIDIA 的首批尝试之一。虽然它没有像预期的那样成功,但英特尔仍在继续为游戏玩家开发更新、更强大的独立 GPU。遗憾的是,Battlemage 系列也没有给市场留下深刻印象,但希望凭借基于 Xe3 的 Celestial GPU,英特尔最终能提供更具吸引力的选择。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6672.htm)
最近,关于比亚迪 “ 迪链 ” 的讨论,又多了起来。起因是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公开表示:“ 汽车产业的恒大已存在,只不过没爆而已。”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很多看客把这件事跟截止至 2024 年年底有着 70% 资产负债率、总负债达 5846.6 亿的比亚迪挂钩了。 随后,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在社交媒体上发布长文,从行业整体资产负债率水平、付款周期水平等多个角度进行回应,证明比亚迪的负债率、付款周期处于行业正常水平区间。 对于账期问题,李云飞表示比亚迪平均周转天数和吉利控股一样为 127 天,低于上汽的 164 天、奇瑞的 143 天、长城的 163 天、长安的 205 天等,意在证明行业内大家都差不多。 然而,这一轮骂战突然终止,包括比亚迪在内的多家车企,在 6 月 10 日后争先发表声明就 “ 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 ” 作出承诺。随后,央视网报道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 车企的承诺对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供应商货款支付账期加长、资金周转困难等现象,不利于产业技术创新和健康可持续发展。” 显然,无论车企怎么想,监管方面已经察觉车企账期加长对整个汽车行业的伤害了。 那么,这种伤害,是如何形成的呢?此时,业内提到账期问题时被高频提到各种 “ 链 ”,就要被抬上桌聊聊了。 在这些链中,规模最大的要数比亚迪的迪链,所以知危找到了比亚迪供应商相关人员、银行从业人员、金融专家了解了情况,试图以迪链为例,解释清楚:这些 “ 链 ” 到底是什么?对下游供应商又有何影响?  “ 迪链 ” 实际是比亚迪为其供应商提供的电子债券凭证,这种债券凭证是基于比亚迪信用背书的,与传统的商业承兑汇票( 下称 “ 商票 ” )和银行承兑汇票( 下称 “ 银票 ” )受《 票据法 》约束不同,迪链更像是依据比亚迪企业信用开出的 “ 白条 ”。 具体运作方式是:供应商向比亚迪供货或者提供服务后,后者会进行项目材料验收并出具验证报告。随后,供应商开具发票。比亚迪财务处理后,会给供应商直接打款或者发放应收账款的电子化凭证,后者就是迪链。 供应商可以选择将迪链持有到期后兑换现金( 注意,持有期是没有利息的 )、也可以选择将手中的迪链拆分和流转,或者拿着这张“白条”作为债权进行融资变现。  图源:迪链官网 这背后,其实有很多点值得揣摩。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一种创新型供应链金融工具,“ 迪链 ” 并不是什么游走在法律之外的灰色产业。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宋华在《 供应链金融 》一书中提到,供应链金融的出现是企业微观和产业宏观层面共同作用的结果。能够有效解决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的资金问题,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也能有利于商业银行创收,促进金融业态多样化,实现产业效益与金融效益的乘数效应。 知危编辑部在调研中了解到,部分银行虽然没有与比亚迪有业务往来,也未对迪链授信,无法办理迪链贴现业务,但是可以借助迪链开展其他业务,为银行创收。与此同时,中小企业也可以借助迪链融到资金,解决账期期间的资金问题。换句话说,迪链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商业银行创收以及帮助中小企业融资。 某家专注于小微金融服务的股份制城市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向知危介绍,尽管该行暂不支持 “ 迪链 ” 贴现业务,但分行可向总部申请,以 “ 迪链 ” 作为抵押物,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银行在此过程可实现中间业务收入。另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某分行客户经理也向知危提及,可将 “ 迪链 ” 作为债权融资工具,银行给予 50% 的折扣率,同时收取 3% 的年化利率。换言之,供应商若持有价值 100 万元的 “ 迪链 ” 向该银行进行债权质押贷款,银行将收取年化 3% 的利息,并为其提供 50 万元的信贷额度。 但,迪链也存在很多槽点。 首先,不同供应商会面临不同的结算方式,比较弱势的供应商会被迫接受迪链。由于部分原材料资源有限,上游原材料公司具备足够的谈判资本,比亚迪一般会选择与其直接现金结算。而中小型供应商整体话语权较弱,可替代性强,只能被迫接受迪链结算。 国产某能源巨头工作人员告诉知危,他们与比亚迪是以现金结算,并且基本是钱到了再发货。当然,他们也会收一定的迪链。而为比亚迪提供零部件的某工厂工作人员 A 则告诉知危,在他们这个赛道,一般有三四个供应商会同期参与比亚迪竞标,在竞标的过程中,供应商们就会相互卷起来,在投标申请书中就会答应接受迪链并让利。 “ 当某配件有三家以上的供应商可供选择时,比亚迪的态度就会很强硬。如果你不接受迪链,那么比亚迪就不会和你合作。” 该零部件厂商人员 A 说道。 其次,迪链变相拉长了供应商收到货款的时间。 A 告诉知危,一般来说当月到货后,比亚迪次月才会开始对账。对账后,供应商再开发票进入比亚迪财务系统中。进入比亚迪财务系统后会有一个账期,这个账期一般是2-3个月。到期后比亚迪再给你一张迪链,等迪链到期拿钱还要等半年。整个账期会远长于李云飞所说的 127 天。 迪链不仅将中小型供应商绑定在其供应链体系中,还进一步提高了比亚迪在中小型企业里的话语权。A 以海鸥这款车型举例说明,海鸥每个月月销大概在 3 万,他们公司供货的零部件大概在每件 20 元左右,每个月有大概 60 万的垫付。 “ 对于小厂来说,相当于一年所有的钱都压在迪链里。” A 补充说明,“ 当小厂还没完全拿到甲方的付款时,如果甲方在这时来和小厂谈年降( 供应商供货年度降价 ),将极具优势。” 此外,迪链可实现供应商之间的应收账款转让,这也导致上级供应商可把迪链风险转接到其下级供应商,将内卷的风气层层传递下去。 A 提到他们公司会把部分产品分拆给下级供应商去做,而下级供应商由于缺乏不可替代性,也要在内卷中被迫接受迪链。 不过,不同细化方向的供应商,可能面临的情况不一样。比如,A 的下级供应商产品可替换性强,所以需要被迫接受迪链;但是某产品线相关的供应商 E 告诉知危,由于他们下级供应商产品比较稀缺,所以后者也有较高的话语权,一般都要求现金支付。 这样,迪链只能卡在 E 的公司手中,无法通过供应链条流转。  那么对于供应商而言,迪链有哪些风险点呢? 因为账期的拉长,供应商的现金流都被压在了迪链中,导致他们很难进一步地扩大产能或者进行开创性研发,这些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而在此过程中,比亚迪的话语权也进一步被巩固。没有开创性创新,意味着供应商的不可替代性进一步变弱,进而更要接受比亚迪的迪链结算以及其他要求,如此反复,很难破局。 资金风险上,中小供应商们如果急需用钱,想在迪链到期前拿到货款,就需要在迪链平台保理融资( 债权融资的一种形式 )或者自行选择第三方金融机构贴现。 如果选择提前走迪链平台保理融资,实际货款则需要被扣除一定的利息费用。某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 D 告诉知危,目前大约有 20 家左右的银行、保理公司和迪链有总对总合作,供应商可以在迪链平台自行选择银行进保理融资现,不同银行针对不同供应商收取的利率费用不一样。目前,市面上披露的保理融资利率大概是年化 4-10%,部分较低的可以做到 3% 。 “ 存在这么一种情况,比亚迪和部分银行私下谈的保理融资利率可能更低,比如银行对供应商收取 3% 的年化利率,实际上只拿 2%,剩下多余的 1% 利率还给比亚迪。( 注:百分比数字仅为举例,并非真实数字。银行向比亚迪返钱的逻辑在于,这相当于比亚迪给银行介绍了增收业务 )” 该位员工 D 说道,“ 这样比亚迪实际上可通过迪链变相融资,但不付出融资成本,并且还可以赚钱。” 用直白一些的话来讲就是:比亚迪同部分银行一起,拿本应该属于供应商的钱放贷借给供应商,并从中收取利息,比亚迪占用了资金并获得了小部分利息,银行获得了大部分利息。而供应商,要付利息才能获得本就该属于自己的现金流。 E 告诉知危编辑部,他们公司去迪链平台中申请保理融资,从申请到收到钱大概需要 5 个工作日的时间。 除了选择迪链平台保理融资,中小供应商也可以选择第三方金融机构进行 “ 迪链 ” 的贴现。 但知危编辑部在调查中发现,华东、华中地区部分第三方金融机构和中介并不收 “ 迪链 ”,在珠三角地区流通率会更好。换句话说,部分地区供应商手中的迪链并不好从迪链平台以外的平台脱手。其中,上海某第三方金融机构人员更是向知危直言:只收比亚迪商票,不收迪链。原因是,他们认为迪链是 “ 白条 ”,风险大。 不过 E 提到,一般正规的正常经营的企业不太会去第三方金融机构贴现,因为其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隐性风险。 此外,某银行分行行长 B 也告诉知危编辑部,比亚迪商票和迪链同时到授信银行去贴现,两者需要付的年化利率和手续费存在不同。 这里就引出迪链的另一个问题:迪链不是商票。 两者的性质不同。传统商票是《 票据法 》所规范的法定票据,持票人无需追溯交易背景即可主张权利,承兑人需刚性兑付。而迪链是债权凭证,基于的是《 合同法 》,需依赖真实贸易背景,若交易存在纠纷可能无法兑付。 此外,商票通过央行和上海票交所统一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签发,具有明确的监管框架,需要在票交所强制披露。而迪链则是依托供应链金融平台,规则由企业制定,其开票数量、流向、签发方公示并不透明,缺乏统一监管。 这么一看,迪链的风险是大于传统商票的。无论是对于供应商还是第三方金融机构来说,在最终落袋为安之前,迪链在手上都存在着更大的风险。 但需要指出的,迪链与商票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比如两者都可以作为企业间交易的支付工具,都可以帮助持有者提供融资便利,都依赖于核心企业信用。既然两者间在功能上具有相似性,为什么比亚迪还要大费周章搭建供应链平台并以更高风险的迪链作为结算工具呢? 前文也提及了一部分原因,比如促进比亚迪供应体系的稳固和流转顺畅,助力供应链高效、有序地运行,以及强化比亚迪在供应链中的话语权等等。 此外,迪链平台是由比亚迪搭建、规则由其制定,也意味着比亚迪在融资利率、手续费等方面有着更多的主导权。 以及,很重要的一点:这类 “ 链 ” 的开票数量,相对商票来讲并不受限。 实际上,市面上诸如迪链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并不算少数,比如长城的长城链、上汽的安吉链、吉利的吉利数科等,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小米汽车等都有自己的供应链平台去发放其供应链债券凭证。 公众号 “ 供应链行业观察 ” 文章指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范围内已上线的应收账款电子凭证平台或已超过 600 家,年服务规模或已突破 5 万亿。 但为什么比亚迪成为众矢之的? “ 比亚迪开票量太大了。” 金融专家 C 提到。 迪链的开票量并不透明,据《 财新 》报道,2023年5月,比亚迪最后一次披露规模时,“ 迪链 ” 累计开立逾 4000 亿元。 “ 如果比亚迪当年的汽车及其相关业务收入没有超过迪链的开票量,那就存在着极大的风险。一旦出现供应商集中要求提取现金,比亚迪就有可能暴雷。” C 告诉知危编辑部。 虽然其他车企有自己的供应链金融产品,但是开票量和比亚迪相比并不算多。以长城汽车为例,长城信链平台披露的消息显示,2023 年,其供应链金融平台累计授信规模突破 100 亿元,仅是迪链平台累计授信规模的 2.5% 。 也就是说,在比亚迪营收规模仅是长城汽车的三倍情况下,供应链债权凭证开票量却是后者的 40 倍,其开票量之大可见一斑。 还有个数据值得关注。成立于 2015 年的中企云链是家独立产业数字金融平台,由中国中车联合多家央企、金融机构、地方国企和民营企业共同发起。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以 2022 年确权金额及融资金额计,该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独立数字企业确权平台。 2023 年,中企云链的累计授信规模达到了 7500 亿元,成功帮助 3845 家核心企业及 289461 家链属企业获得融资。而迪链平台仅服务于比亚迪 1 家核心企业及其链属企业,授信规模就已达到了中企云链的一半,迪链开票量规模大小可想而知。 当然,开票量大,不意味着风险就一定大,也可能是迪链的周转率高。但,如此大的规模,仍然值得供应商们警惕。  正如上文所说,通过供应链金融挤压供应商生存空间的车企不止比亚迪一家,是行业共性问题,本文仅以规模较大的比亚迪为例呈现这种现象。 而共性问题,需要监管来进行自上而下的管理,由工信部引导的重点车企 “ 支付账期不超过 60 天 ”,是一个很积极的改变。 汽车制造之所以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因为他有非常复杂且庞大的产业链,链条中的每一环都不可或缺,他们需要跟随车企一同成长,市场的状态不能是 “ 车企吃肉,供应商们挨饿 ”,长此以往,我们汽车工业的发展会后劲不足,并且也会缺乏韧性。 同时,值得强调的是,类似迪链的各种 “ 链 ”,也不完全是坏事。在知危的调查中有供应商向知危表示,他认为迪链起到了优胜劣汰整合资源的作用,这是一种自然的市场规律。 所以,我们需要给这些 “ 链 ” 找到一个合适的度,既能优胜劣汰,又不至于阻碍下游企业获得足够资金用于技术创新。 或许未来某一天,我们的汽车工业更强大时,知名国产空悬供应商孔辉科技董事长郭川在今年 6 月 1 日写给中国汽车产业的名为《 我有一个梦想 》的公开信的内容会成真。 上面写着: “ 电汇是回款的唯一方式。”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6668.htm)
美东时间周五早间,华纳兄弟探索公司股价小幅下跌,此前该公司宣布将分拆为两家上市公司——一家主营流媒体与影视工作室业务,另一家专注有线电视网络。  首席执行官大卫-扎斯拉夫将执掌新组建的内容业务公司,首席财务官贡纳尔-维登费尔斯则主管电视网络部门。这项定于2026年年中完成的分拆计划,旨在优化战略布局并提升企业价值。 尽管该股年内累计跌幅仍达15%,分拆消息仍获得投资者积极响应。分析师指出此举有望释放潜在价值,特别是在公司转型摆脱有线电视收入下滑困境之际。 但遗留问题依然存在。鉴于其370亿美元债务负担,信用评级机构已将WBD债务下调至垃圾级。摩根大通提供的175亿美元过渡贷款虽有助于分拆实施,诸多疑问仍待解答。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6666.htm)
美国科技巨头Google周五重申反对通过操作系统内置应用商店验证设备用户年龄的立场,称Facebook和Instagram母公司Meta的提议“没有效果”。限制未成年人访问网络限龄内容在欧洲是热点议题,法国正依据新规要求色情网站核查用户年龄并与之展开博弈。 包括巴黎在内的多个欧洲国家首都正敦促布鲁塞尔出台全欧法规,以沉迷成瘾、网络霸凌和仇恨言论为由禁止15岁以下青少年使用社交网络。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5/0213/99e0c501dc84098.webp) Google在博客文章中写道,基于设备应用商店信息的年龄验证“将需要向数百万开发者共享详细的年龄段数据……而他们并不需要这些”,比如手电筒等无争议应用程序的开发者。 “我们对该‘解决方案’可能给儿童带来的风险深表忧虑,”Google补充道。这家搜索巨头的Play商店是Android操作系统组成部分,而Android系统目前是全球使用最广泛的操作系统。 Google表示,使用应用商店数据验证年龄还会导致未成年人通过台式电脑或家庭共享设备等主要网络访问渠道得不到保护。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66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