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快手在Gitee平台上线了鸿蒙应用性能优化解决方案“QuickTransformer”,该方案针对鸿蒙应用开发中广泛使用的三方库“class-transformer”进行了深度优化,有效提升了其数据反序列化性能,在典型场景下能够降低约90%的数据转换耗时,为鸿蒙应用带来了更流畅的用户体验和更敏捷的交互响应。  在鸿蒙应用开发过程中,“class-transformer”三方库被广泛应用于将普通对象(如 JSON 数据)与类实例进行互转,是实现面向对象编程与数据序列化解耦的核心工具。随着业务复杂度的提升,该库在反序列化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性能瓶颈,影响用户核心体验。因此,对“class-transformer”进行优化,将带来明显的性能收益。然而,由于“class-transformer”在应用中广泛、深度使用,改造难度较大,且由于多业务场景间 model 类存在高度耦合,难以按业务场景维度进行渐进式改造优化。 在此背景下,“QuickTransformer”应运而生。它基于“class-transformer”的装饰器使用代码,可在编译时生成辅助函数,并在运行时通过hook方式自动替换原有反序列化调用逻辑,实现性能加速。同时它还支持按model类粒度配置开启,在多个model类耦合的场景,可以只对部分model类进行优化。 该方案最大的亮点在于无需修改“class-transformer”的使用代码即可实现性能优化,既保持了对原有开发模式的兼容性,又大幅提升了运行效率,整体改造过程无侵入、低成本、低风险,适用于已有项目的快速集成与上线。 在实际应用中,“QuickTransformer”也展现出卓越的性能提升效果。此前,快手主APP中大规模使用“class-transformer”,主要集中在反序列化方面,包含成员变量rename、成员变量类型转换、成员变量层级转换、添加成员函数等场景。在经过“QuickTransformer”改造优化后,这些典型场景下的数据转换操作时间普遍降低90%,从100ms降低到10ms以内,显著缓解了页面滑动卡顿、点击响应慢等性能问题。 目前,“QuickTransformer”已在Gitee平台上线并开源,开发者可到Gitee平台查看源码参与共建,共同打造更多高性能、高质量的鸿蒙应用。未来,华为还将联合伙伴持续共建创新,面向底座技术、通用能力、垂类行业等场景推出系列开发者场景化解决方案,不断提升鸿蒙应用的创新体验和开发效率,与广大开发者共建繁荣的鸿蒙生态。
随着生物识别技术(如人脸识别)在金融支付、政务办理等场景的普及,活体检测环节的安全性、真实性成为核心挑战。在用户使用摄像头时,摄像头数据链路存在被篡改风险,攻击者可利用恶意插件篡改图像内容,导致身份冒用、数据欺诈等安全隐患。 在此背景下,华为[<u>AppGallery Connect</u>](#/?ha_source=rrdscpjl&ha_sourceId=89000499)(简称AGC)给您推荐[<u>Device Security Kit(设备安全服务)</u>](https://developer.huawei.com/consumer/cn/doc/harmonyos-guides/device-security-kit-guide?ha_source=rrdscpjl&ha_sourceId=89000499)——[<u>可信应用服务</u>](https://developer.huawei.com/consumer/cn/doc/harmonyos-guides-V14/devicesecurity-taas-dev-V14?ha_source=rrdscpjl&ha_sourceId=89000499)推出[<u>安全摄像头</u>](https://developer.huawei.com/consumer/cn/doc/harmonyos-guides-V14/devicesecurity-taas-securecamera-V14?ha_source=rrdscpjl&ha_sourceId=89000499)服务,这个服务聚焦活体检测场景下的数据安全防护,通过硬件级安全机制,禁止在摄像头数据链路中植入例如AI换脸等恶意攻击插件,确保应用后台接收的生物特征数据直接来源于物理摄像头,从源头阻断仿冒人脸数据欺骗活体识别系统的风险。  [_<u>_安全摄像头_</u>_](https://developer.huawei.com/consumer/cn/doc/harmonyos-guides-V14/devicesecurity-taas-securecamera-V14?ha_source=rrdscpjl&ha_sourceId=89000499)__场景——业务流程__ 技术实现上,服务采用双因子认证机制:系统通过TEE环境创建设备唯一证明密钥,并在数据采集时启动加密证明会话,对摄像头捕获的每一帧图像进行实时数字签名。该签名可验证图像数据的完整性和采集设备合法性,形成”采集-签名-验证”的全链路可信闭环。 ****开发者接入流程如下:****  [_<u>_安全摄像头_</u>_](https://developer.huawei.com/consumer/cn/doc/harmonyos-guides-V14/devicesecurity-taas-securecamera-V14?ha_source=rrdscpjl&ha_sourceId=89000499)__场景——接入流程__  __(__[_<u>_AppGallery Connect_</u>_](#/)_<u>_平台_</u>___接入流程____)__ 开发者接入时需明确服务使用边界,仅限金融支付、身份认证等活体检测场景。开发者申请流程为:将Developer ID、企业名称、应用名称、服务用途及场景描述发送至[****agconnect@huawei.com****](mailto:agconnect@huawei.com),经AGC运营团队1-3个工作日审核通过后,即可获得受限服务授权。该方案为生物识别安全应用提供了标准化安全底座,助力开发者高效构建符合金融级安全要求的活体检测能力。 欢迎广大鸿蒙开发者体验[<u>可信应用服务</u>](https://developer.huawei.com/consumer/cn/doc/harmonyos-guides-V14/devicesecurity-taas-dev-V14?ha_source=rrdscpjl&ha_sourceId=89000499)——[<u>安全摄像头</u>](https://developer.huawei.com/consumer/cn/doc/harmonyos-guides-V14/devicesecurity-taas-securecamera-V14?ha_source=rrdscpjl&ha_sourceId=89000499)。如果您是一位鸿蒙开发者,赶快加入体验!让我们携手共进,共享鸿蒙发展的无限机遇,点击链接即可体验:[<u>Device Security Kit、</u>](https://developer.huawei.com/consumer/cn/doc/harmonyos-guides/device-security-kit-guide?ha_source=rrdscpjl&ha_sourceId=89000499)[<u>可信应用服务</u>](https://developer.huawei.com/consumer/cn/doc/harmonyos-guides-V14/devicesecurity-taas-dev-V14?ha_source=rrdscpjl&ha_sourceId=89000499)、[<u>安全摄像头</u>](https://developer.huawei.com/consumer/cn/doc/harmonyos-guides-V14/devicesecurity-taas-securecamera-V14?ha_source=rrdscpjl&ha_sourceId=89000499)。 AppGallery Connect致力于为应用的创意、开发、分发、运营、经营各环节提供一 站式服务,构建全场景智慧化的应用生态体验。为给您带来更好服务,****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或者****[**<u>**点击此处**</u>**](#/replyQuestionnaire?preview=false&questionnaireId=1681228471658896960&fromOper=true&needLogin=0)****免费咨询。****  如您有任何疑问,请发送邮件至****agconnect@huawei.com****咨询,感谢您对HUAWEI AppGallery Connect的支持!
 **<strong><strong><strong>声明:</strong><strong><strong><strong>本文主要为杨叔个人心得分享</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仅供交流与</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参考,谢绝杠精。</strong></strong>** **<strong><strong></strong></strong>** **01 总有刁民想害朕?** 先引用下“人民网”的文章内容: 据不完全统计,每天有20余种新的化学物质进入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其中有60多万种化学品实现了成规模的商业生产,其中相当一部分具有各种不同的毒性效应。 因此,在各种意外中毒事件中,由于医疗机构毒物检测手段的匮乏,给病因学判定带来极大的困难。  **但遗憾的是,也有很多中毒事件源自人为:** **2020年**10月曝光的乳山公务员投毒事件,就是因为乳山市统计局一名普通的科员对单位干部任用不满,怀恨在心,网上购买母猪催情剂,用注射器注入大家饮用的大桶水里,造成单位各个办公室都在喝被污染的水。 自2017年8月开始,连续两年半,统计局的同志们就像吃了催肥剂,一个个肥嘟嘟、圆滚滚的……慢性毒药给统计局的同志们造成不可挽回的健康损失。 **<strong><strong></strong></strong>** **<strong><strong></strong></strong>** **2013年**4月11日,复旦大学枫林校区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某自4月1日饮用了寝室内饮水机中的水后出现身体不适,有中毒迹象,送至医院抢救。 经警方初步查明,林某因生活琐事与黄某关系不和,心存不满,经预谋,3月31日中午,将实验室的剧毒化合物带至寝室,注入饮水机槽。4月1日上午,黄某饮用饮水机水后出现中毒症状,后经医院救治无效于4月16日去世。  **2004年**,扬州大学也曾发生一起“投毒”事件,毒物为秋水仙碱。受害者名叫武辉,1963年出生,由东南大学博士后被作为人才引进扬州大学,进校即任扬大医学院基础医学部“医学遗传学与医学细胞学”教研室主任。 能确认的投毒事件有两次,其中最严重、也是导致整个事件东窗事发的一次发生在2004年的10月9日晚,嫌疑人在受害者的鲜橙多饮料瓶内投毒。 武辉回到家中便开始上吐下泻,“开始还只是拉稀,到了后来拉出来的全是水,紧接着消化道开始出血,凌晨时,全身肌肉开始变得僵硬。  至于“杀人于无形”的毒物,最为人所熟知的要数著名的清华女生铊中毒案。 **1994年**,清华大学女生朱令在校期间离奇出现铊中毒的症状,导致身体健康遭到极大的伤害。由于朱令没有铊的接触史,警方认定为是投毒事件,但此案经过调查之后,几度沉浮,凶手至今仍逍遥法外,尚无明确结果。 **......略** 唉,随便一搜就这么多案例,杨叔不由想起很久以前的一个职业:**食物品尝师** 食物品尝师是指品尝为他人准备的食物以确认是否存在问题的人。**但是,显然地,品尝食物并不能有效识别出那种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起作用的慢效毒物。**  所以,和古代利用硫化物与银接触会生成黑色的“硫化银”的原理,使用的“银针试毒”方式一样,这些方式都已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 什么?“吃河豚让厨师先试吃“”那个不算,那是行规。 **So,现代专业的验毒又是怎么做的呢?** **** **02 专业毒物检测服务** 引用一家私人检测公司的网站内容: **毒物和毒素专业测试服务** 我们可以协助您满足任何毒物测试实验室的需求。我们提供使用头发、指甲,脚趾甲、血液和尿液的毒药、化学药品、毒素和药物测试。  我们以应有的尊重对待客户,并提供所需的测试服务。根据您的毒物测试需求,我们发布认证实验室报告的平均处理时间为**10-12个工作日**。快速服务需额外收费。 我们可以检测到的毒药清单包括: 氰化物、防冻剂、未知化学品、毒素、安眠药,砷、眼药水、街头/狂欢/消遣性药物(治疗性)处方药、非处方药、家用清洁剂、餐具洗涤剂、制动液、防冻剂、漂白剂、杀鼠剂、杀虫剂/除草剂...... 还有包含**超过850,000个条目****的国际光谱数据库**。可以为可疑的故意用药过量或毒素中毒导致疾病或死亡情况,提供法庭支持的法医实验室测试。  按照现在的检测水平,基本上这个世界上所有自然及人工合成类毒素都能鉴定出来......除非是高科技实验室提取的某种新型毒素。 不过前些年**KGB**几次暗杀的毒素也已经被分析出来了,所以民间的更不用说。 所以主要问题是,需要的**时间代价**(10~12个工作日)实在太长,显然不适合平日使用。  **03 便携式食品毒物检测设备** 市面上还是有一些产品能够用于毒物检测的,杨叔直接推荐下:**MyDx智能手持化学分析仪** **MyDx**是一台多功能手持式化学分析仪,可对食物中的农药、饮用水中的化学物质进行测试 ,不同版本的硬件设备还可以对空气中的毒素,以及大麻样品(适用于大麻合法化国家)的安全性和效力进行检测。    **MyDx**支持APP上的实时检测结果显示,这一点非常实用。 **FoodSniffer智能肉类安全检测器** **FoodSniffer**智能检测器有一个最大的亮点: 不用接触到肉类表面,就能知道食物的新鲜程度。内置的传感器还能检测食物的温度、氨气的含量等数据,并通过蓝牙将数据发送到手机上。   **Foodsniffer**也会对食物的处理方式一同提供给客户,比如新鲜可食用的物品,或者是需要加热才能食用,以及无法食用等意见,这样既能避免浪费,还能减少食物中毒的风险。  当然,其它的检验类产品还有一些,不过有些是纯粹的高端医疗领域产品,就不太适合随身携带使用了。  **04 更快捷的检测盒** 还有一种选择,就是检测试剂盒。 **WG 06食品中毒检测试剂盒**是一种易于使用的快速检测试剂盒,用于**检测食品和饮料中的无机中毒**。该套件带有一组三个独立的检测器,以及分析食物样品并记录结果,以备将来使用或作为相关证据。  显然,这个类似于PH试纸的设计是挺方便携带,不过就是要好好研读下说明书 **05 高级别要员保护机制** 看到这儿,你现在觉得,那种所谓的指纹加密水壶之类的东西到底有没有用呢?想想无非是买个自我安慰罢了。 时间仓促,杨叔翻查了一些安保资料,暂时没有找到太多关于有毒物质鉴定的描述,更多的是关注整体环境的有害物质存留情况。  比如上面提及Workplace Hazardous Materials Information System (**WHMIS**) ,即工作场所有害物质信息系统,在工作中的应用。 但实际上,根据**特勤局**及**要员保护部门**的安全要求,**饮用水、食材等生活用品的毒素检测是每天都要开展的,这一点在高级别要员保护中是强制执行项。** **** 这些今天就不再展开谈论了。
 注:以下**内容符合OSINT国际开源情报搜集标准,部分来自杨叔及团队小伙伴的自身储备分享,可能存在认知偏差,**仅供交流与参考**。** **01 RC2 OSINT情报小组** RC2自己的OSINT威胁情报团队已默默耕耘了七个年头。团队从零开始,一直在持续挖掘整理着TSCM行业、商业窃密态势和隐私保护领域的数据,从最初的全球TSCM同行竞争性情报数据搜集,到海外一线BUGSWEEP检测团队能力发掘,直到整理出一套属于RC2自己的开源情报体系。 例如,RC2会持续关注国际上最新的商业窃密案例,剖析案例的技术细节,形成文档资料存储,同时选择将其中一部分作为课程PPT分享。 示例:2020年初,伦敦的标志性五星级酒店--丽兹酒店(The Ritz London)以7.5亿英镑的价格出售,这中间爆出了涉嫌商业窃听的大瓜。杨叔早在2020年的Level-2课程里就分享了这个被誉为“**2020年最受瞩目的商业窃密案例。**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为确保学员始终能接触到最新的案例,基本上杨叔保持着每隔两个月升级一轮PPT的动态更新速度。** **02 AI平台的白名单** 有人问过杨叔关于使用AI平台开展行业研究的可行性,嗯,这个确实要看情况,主要取决于你要关注的数据本身。杨叔分享下自己的经验: 从ChatGPT 2.0 版本开始,杨叔和团队小伙伴们就开始不断尝试使用AI做TSCM行业分析和数据梳理,其结果让人颇有些哭笑不得。 到现在杨叔还记得: 2024年初,在加拿大某地,杨叔基于ChatGPT 3.5版本,通过检索一些行业有名的公司来简单验证下Chatgpt的数据消息更新效率和范围,在查到一家颇有名气的以色列咨询服务公司(行业内有名的情报公司)时,平台居然回复(为方便理解,以下用中文展示): 因为某些协议限制,无法显示结果。 然后杨叔立刻给出提示,要求列出是哪些协议限制?ChatGPT回复: 因为某些限制无法告知,请开展其他检索。 **What?**见了鬼了,杨叔随即又试了一些“有名”的行业公司,发现大部分都无法检索,于是明白: 「这个AI平台其实存在一个”白名单“,那些多少与美国政府、北约及其它敏感平台有合作的公司或机构数据,都已被过滤。」 好吧,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情报分析师而言,先不说ChatGPT的版本更新情况和是否链接外网,也不说储存的数据库是否完整......仅仅对于当前很多强指向性的检索或者提问的回复,是否严谨可信?是否全面准确,还是已被删减? 就已经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03 AI平台的“后门设定”** 可能有些人注意过这个新闻,但杨叔想大部分人可能压根没关注过。 以下为新闻原文: 此前,美国知名人工智能公司OpenAI宣布,前美国陆军将军保罗将加入其董事会,成为新设立的安全与保障委员会的一员,OpenAI表示这一举措旨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识别并应对网络安全威胁,看似这是一次正常的人员任命,但考虑到保罗的背景(保罗曾任职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此事引起了特别的关注。 其中,爱德华·斯诺登就认为OpenAI已经成为美国情报部门的帮凶,已视其为具有潜在的、广泛侵犯个人权利的行为。 OK,按道理说,所有使用AI的情报分析人员,都应该知道有这样几个“潜规则”: <blockquote><p>规则1:AI平台会记录所有检索的相关信息</p><p>包括用户信息、语言类型、访问IP、浏览器版本信息、提交查询内容、回复内容、是否通过VPN等。</p><p><br/></p><p>规则2:AI平台会分析用户的背景信息</p><p>通过用户检索的内容、提交的关键字信息、关注的行业或领域、查询频次、用语等,来推断用户的年龄、职业、所在行业/部门、是否政府雇员等。</p></blockquote> 无语的是,常常有“缺乏上述常识”的人因此而“暴露”:因为检索了太多关键且敏感的内容,被AI平台溯源、并结合其它数据进行了“画像”工作。 在OPENAI官方于2025年2月更新的《Disrupting malicious uses of our models》报告里,可以看到在具体案例里,第一个就直接列出了“疑似来自中国的账户使用ChatGPT平台作为情报检索工具”的证据:  随后,关于“OpenAI公司封禁及移除来自中国、朝鲜可疑行为账户”这个主题就上了网络新闻。 **** **当然了,OpenAI还移除了其它包括欧洲国家的存在疑似情报搜索等行为的可疑账户,还列举了部分账户作为说明。** **** 所以说啊,作为合格的开源情报搜集与分析人员,第一要务就是不能在一个平台上开展过多敏感数据的检索,需牢记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原因1:可能会被平台里预定义规则“锁定”,导致自身的暴露,会被溯源、被监控及账户被封锁。 原因见上,已经用实例解释了。 原因2:可能会被“有目的推送”伪造或虚假的信息,混淆判断。 这个道理也很简单,全世界的技术人员都知道AI会帮助完成搜索、整理、总结分析的工作,那么可以试想一下,会有多少情报机构、智库、国际安保公司、第三方情报部门、企业安全部门等在不停地在一遍又一遍地遍历互联网,完成大数据的检索。 那对于某些并不希望外部能够获取相关数据,或者已经采取了对应的安全防护措施的机构来说,“故意释放错误的信息来混淆初始数据”,就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尤其是故意提交虚假信息来训练AI,那么这些数据最终会进入到AI的后台大数据库中,变成可以向其他人展示的“成果内容”。 这种攻击方式,现在也被称为“AI污染“或”AI下毒”攻击。  **04 AI平台对TSCM行业的影响** 目前,对于**TSCM反窃密**领域而言,由于赛道特殊且非常小众,所以国内的AI平台普遍都没有相关概念,或者只是单纯地重复网上的定义,暂时没有相关的深度和知识积累。 而在以ChatGPT为主的海外AI平台上,虽然通过学习库里大量的累计网络资源,能够检索和分析相关信息,但不知道是算法规则限制,还是关键字过滤的原因,实际上回复的误报率相当高。 比如在ChatGPT上使用该指令:列出美国排名前10的TSCM公司。你会发现在结果里面,有一大半都是安保/安防公司,和TSCM行业关系不大,那些非常有名的专业公司压根没有列出。 还有很多查询指令,通过比对RC2自己积累的「TSCM全球知识情报库」,发现结果匹配度相当低,且一大堆错误数据。尽管也有正确可用的数据,但大多数由于时效性,仅仅只能作为参考罢了。  但如果只是询问一些绝大多数AI平台都擅长的那种初级框架性问题,比如: 如何开展办公室的BUGSWEEP检测工作? 这时候,AI就会巴拉巴拉地列出一大堆要检查的位置和注意事项,看似好像挺专业全面,但实际上,这些不过是从网上广为流传的公开资料里汇总给出而已。 只有当你追问一些专业技术细节的时候,如: --如何检测在弱电线路里暗接的窃听器材? --列出欧洲最新的防非线探测的窃听器型号? 等这类细颗粒问题时,AI就没办法准确回答,或者用其它电工知识,甚至国外网店上卖的“华强北版本偷拍器材”来糊弄你~ 唉,所以啊,网上那些说什么“通过AI平台学习TSCM知识、研究TSCM技术的”,都是不懂装懂的噱头罢了~ **** 当然,并不能因此说所有的AI平台都对TSCM行业无用,经过特定搭建并投入大量时间心血海量训练的AI平台还是会很有效果的,当然,这就是另一个话题了,这里就不多展开~ 2025年5月,**RC²**计划推出“PPES-2XX”系列全新高级课程,比如“PPES-201 智能手机隐私保护实践指南”,及“PPES-202 企业供应链物理安全风险评估”课程。 其中,201课程将包括: 运营商通信监控、手机信号劫持与监听、手机定位与防护、手机周边窃听风险识别、手机远控APP等方面,全面了解当前个人智能手机面临的安全风险及应对措施,敬请期待~  
 **注:**同时,本文是**“****[那些年,我们用过的手机防偷拍APP](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zMzE2OTQyNA==&mid=2648946843&idx=1&sn=5e5f2dc3b0107e4f7d3744aee17be070&chksm=f09eafe4c7e926f2d01d22ad2d3154e675a2e5a18b0a20e64dcc1d61ec75397efebecf420b82&scene=21#wechat_redirect)****”**一文的续篇,希望大家喜欢。 ## 0x01 手机防窥探APP 估计很多人压根就没听说过_Midas Ensemble Technologies_这家公司,杨叔之前也是完全不知所谓的。不过他家有一款下载量过100万的APP,在国外可是有着大量的受众度。 这个名为“**HiddenEye**”(隐藏的眼)的APP,功能很有意思,就是**可以在你不在场的情况下,记录下你的朋友/家人窥探你手机的行为**。该APP适用于全行业人士,可谓老少皆宜。  该APP设计非常实用简单,没有任何多余花哨的外观,你可以设置在别人尝试解锁手机时直接拍摄对方面部,也可以设置当他人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尝试解锁手机时,直接播放铃声惊吓。**哈哈,是不是很赞****?** **** 嘿嘿,行走江湖,身为一个安全意识高的行业银士,怎能不做点小小的防范? **PS:**友情提示下卸载该APP的方式,注意一定要先在“设备管理”中停用**HiddenEye**。Android下路径为“系统设置”--“位置和安全”--“设备管理”。 ## 0x02 手机偷拍APP 一直以来,Google Play官方应用商店中,就有一些APP可以将Android智能手机变成间谍相机,其中一些APP甚至都可以用作监控解决方案。 杨叔在上一篇**“****[那些年,我们用过的手机防偷拍APP](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zMzE2OTQyNA==&mid=2648946843&idx=1&sn=5e5f2dc3b0107e4f7d3744aee17be070&chksm=f09eafe4c7e926f2d01d22ad2d3154e675a2e5a18b0a20e64dcc1d61ec75397efebecf420b82&scene=21#wechat_redirect)****”**一文里介绍了一款,这次聊点不一样的。 **** 有一款名为**Spy Camera OS**的免费APP,能够提供简单/快速/自动的方式拍照,用户甚至可以设置自动或手动地使用手机的前置或后置摄像头拍摄图像。  设置成功后点击手机主屏幕下方的“**Capture**”就可以直接拍照,该APP适用于几乎所有版本的Android手机,一旦安装成功,用户完全可以在划动屏幕翻页的时候,悄悄按下**Capture**拍照了。  而且,这个APP的广告词太直指人心: “**Everyone at one time will want to capture image without anyone notice it-**”,翻译过来就是: “**每个人,总会有那么一刻,想在不惊动他人的情况下拍些照片。**”  ## 0x03 探查针孔摄像头APP 和杨叔之前写的那篇**“**[**那些年,我们用过的手机防偷拍APP**](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zMzE2OTQyNA==&mid=2648946843&idx=1&sn=5e5f2dc3b0107e4f7d3744aee17be070&chksm=f09eafe4c7e926f2d01d22ad2d3154e675a2e5a18b0a20e64dcc1d61ec75397efebecf420b82&scene=21#wechat_redirect)**”**一文里面介绍的探查工具不同,今天说的这款要高级的多。 这类一般称之为“**Hidden Cam Detector **”的APP,不再使用红外光去探查摄像头的反光点,而是采用了一种很新奇的方式来探查摄像头,即“**R****adiation Meter**”(辐射计)。 **你没看错!!就是辐射剂量!!** **** 是不是感觉很匪夷所思?其实吧,这来自于2014年发布的一项研究--“**如何将普通智能手机的摄像头转化为可以发现辐射的伽马射线探测器**”。 爱达荷州爱达荷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款应用程序,通过使用手机内置摄像头检测伽马射线,从而将普通智能手机变成辐射探测器。 **(****下面这句两话都不是杨叔说的****)**从理论上讲,我们智能手机当中的电子摄像头从技术类型来说其实和大型强子对撞机是一样的,手机的电子摄像头应该能够以同样的方式检测伽马射线,因为它们能够检测可见光光子。这些摄像头能够检测出:进入的光子轰击像素中的电子时产生的光,从而形成可检测到的电荷回路。 他们已在实验室广泛的测试过该应用程序,并得出结论:智能手机不仅可以检测伽玛射线,还可以根据预设的辐射能量谱,计算出辐射剂量,甚至有可能计算出辐射源的方向。下图为当时测试用的智能手机。  纳尼,这么牛逼?辐射剂量? 下面杨叔就肉身做下这个诡异的测试,打开**iShift Solutions**出品的一款名为“**Hidden Camera Detector**”的APP(注意使用时小广告挺多的)。 在主界面选择左上角的“**Camrea**”,注意下面小字里说明了是Detect Camera By Radiation Meter,即通过辐射计探查摄像头。  接下来的界面就是这样,在蓝色仪表盘下方会有一个计量变化曲线,当前页面中间显示为“**NO POTENTIAL CAMERA DETECTED**”,即**没有检测到疑似摄像头**。  当杨叔换了个舒服的姿势,把手机对准笔记本摄像头,并慢慢抵近时,奇迹发生了: APP会报警并提示: “**COMPUTER/TV/MOBILE DETECTED**”,即**检测到疑似电脑/电视/移动摄像头**!!!  为了进一步验证,杨叔从**RC²反窃密实验室**里翻出一个课程用针孔摄像头教具,除臭芳香盒状的,打开电源丢在一旁,再把开启APP的手机慢慢抵近器材。  结果立刻出现了波动,屏幕上一直在探测出和无探测结果之间来回闪动,并不能稳定识别为针孔摄像头。无法确定是因为教具器材电量不足,还是其它什么原因所致。 粗测一圈,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其它类型的针孔摄像头上,似乎对电脑手机摄像头的敏感度更高些。 不过显然的,这种方法存在很多缺陷,肯定无法与专业场强仪比较,但对于单纯从红外识别针孔摄像头的方式而言,又多了一种参考。**请大家注意:****此类****APP仅可以作为临时参考,无法作为最终结论**。  ## 0x04 其它侦探用APP 
作者:姚单 编辑:刘伟 安克旗下打印机品牌AnkerMake更名为eufyMake一个多月后,在众筹平台上线了第一款UV打印机——eufyMake E1,仅12小时众筹金额破千万美金,目前已突破两千万美金大关,打破全球历史科技类众筹记录。 雷峰网了解到,eufyMake E1众筹所得的两千万美金中,有部分是由安克上一代多色3D打印机客户贡献的。彼时,安克的多色3D打印机交付出现问题,为弥补客户损失,安克承诺退款并提供新品折扣,从而吸引他们持续支持这款UV打印机。 尽管有老用户的支持,eufyMake E1的众筹成绩依旧堪称惊艳。这一成绩是如何实现的?安克又为何会选中UV打印机这个赛道?eufyMake E1集多种功能于一身,售价仅一千多美元,只有传统UV打印机的十分之一,背后是如何实现的?eufyMake E1又是否会重蹈安克3D打印机交付不顺的覆辙?这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安克的爆款法则:产品力+低价+私域** “大家都在研究如何把价格高达数十万元的B端工业产品,以几千元的成本呈现给C端消费者,同时在性能上尽可能接近工业级水准。” **一名跨境电商从业者表示,这正是安克正在实践的典型爆款打造路径——将工业级技术向消费级市场下放,让过去只能在工厂车间中实现的功能,如今在家庭桌面上就能轻松实现。** 在UV打印领域,传统大型打印门店需要使用不同的大型机器实现不同的打印需求。比如,打印大幅广告用滚筒式机器,打印马克杯用特殊的滚轴式配件或打印机。 相比之下,E1打印机在模式上整合了平台式、卷筒式、圆柱体式打印功能,以1/5的体积集合了多个不同的打印场景,并支持3D纹理输出。 价格上,E1打印机十分诱人,早鸟价最低1699美元(约合1.2万人民币),相当于传统UV打印机价格的1/10。 整体而言,安克UV打印机新增了多项功能,并将产品预售价设定在千元美金级别,兼顾了中小型B端客户的需求与C端普通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有效拓宽了目标客户群体。这一策略遵循了爆款产品打造公式,实现了对产品的重新定义。 作为一家有14年发展历程的消费硬件品牌公司,安克已经建立起来的品牌认知和未来不断成长的全球品牌势能,为内部孵化出来的诸多新品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流量。 相关数据显示,众筹平台Kickstarter月访问量达2000多万人次,而安克网站月访问量在300万~400万人次。这一数据位居中国出海硬件品牌前列。 在产品力没问题的前提下,安克充分利用其私域流量,将用户引导至新品牌的众筹活动,能够大幅降低冷启动的难度。这或许也是安克第一代3D打印机产品众筹成绩高于拓竹同年推出的产品的原因之一。 正如同一名二级市场分析师向雷峰网分析的:“品牌出海短期不需要有多大的技术竞争力,它是一个壳,只要品牌认知在往上涨,你往壳里装东西就行,装扫地机、割草机或是任何品,总能打出一个爆品。” 新品类增长势头很好,也是安克扩知名度、渗透率的结果。 在众筹的营销上,安克的预算投入可谓行业顶尖水平。其在宣传物料的策划与制作上展现出极高的质量,内容不仅丰富详实,更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与此同时,安克在视频内容制作方面也不惜投入重金,打造了视觉效果出众、情绪感染力强的TVC。 结合当前项目的热度与销售表现,业内人士分析,安克此次众筹营销的总投入极有可能达百万美元。 产品创新、顶级私域和顶级预算的有机结合,共同催生了现象级的众筹项目:eufymake E1在众筹平台上线仅12小时,众筹金额便突破千万美金,目前已突破2250万美金。  如文章开头所言,这千万美金,有不少来自安克上一代3D打印机用户的支持。更多未披露细节,欢迎添加微信ydinitialheart交流。 据了解,AnkerMake V6版本因为多色打印功能未能实现,商业化交付不达预期,导致部分用户要求退款。后来AnkerMake给这批用户做了两个补偿方案: 一是V6可全额退款,退款金额为299美元,并额外返还10%(30 美元)。 二是提供价值600美元的商店积分,仅用于购买其尚未发布的下一代打印机,且仅适用于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欧盟的用户。 这一策略促使安克UV打印机在众筹阶段的销量有所增长。由此可见,尽管安克的3D打印机多色组件未能开发出来,但这些老用户仍对其足够忠诚,愿意继续支持其新品。 “AnkerMake改名为eufymake,等于重新开始了,团队也换了一些人,但目前看来切换得很成功,新品又扳回来了。”一名跨境电商相关从业者说道。 **从3D打印到UV打印,安克为何转舵?** “安克以UV打印机作为切入点非常聪明,这是世界上第一台消费级UV打印机。传统UV打印机单价1万美金起步,利润非常高,被日本和美国的一些老牌打印机企业所垄断,这些企业没有开拓消费端市场,基本只面向B端。”上述跨境电商从业者说道。 安克作为首个通过众筹平台上线消费级UV打印机的品牌,找到了一片空白市场,避开了激烈的竞争。 反观其他DIY品类,FDM 3D打印机有拓竹,激光雕刻机有Xtool,都是难以逾越的竞争对手。而做全彩3D打印,技术壁垒又太高。(如你有更好的洞察,欢迎添加微信ydinitialheart探讨。) 事实上,入局UV打印机之前,安克已经在3D打印机市场布局多年,是业内首个提出“高速3D打印”概念的消费级品牌。 雷峰网了解到,2021年AnkerMake的产品兼技术负责人王志宇加入前,安克原本计划基于投影原理采用光固化技术路线。最终在团队的坚持与努力下,选择了FDM技术路线,否则可能会面临如今“胜马优创”的局面。 2022年,安克顺利上线了首款3D打印机——AnkerMake M5。据多位知情人士透露,当年安克3D打印机产品线营收达6000多万元。 为了在3D打印上寻求突破,Ankermake于2023年立项预研全彩3D打印技术。在历经一年的技术攻关后,结合王志宇于2019年设计的一款手持喷墨打印笔所积累的技术经验,完成了为期12个月的技术验证。 期间,Ankermake团队深入探索了从热发泡打印到陶瓷压电喷墨打印等多个技术路线,最终因惊艳的色彩呈现效果,选定了压电陶瓷喷墨技术路线。 在完成全部技术可行性验证之后,Ankermake团队开发了两代喷墨打印原型机。虽然3D打印的成像效果不如人意,但在2.5D打印和平面打印方面效果十分显著。**这也能解释安克为何转战UV打印机。** 而后,AnkerMake的负责人王志宇选择离职创业,并将团队交付给公司,剩下的团队进行后续的开模和产品化。 王志宇离职后,有着9年安克工作经验、具备腾讯背景的谢永昌接任产品负责人。另外一名接班人,则是eufyMake现任技术负责人许一波,他曾在酷派工作了23年,且是智新科技负责人祝芳浩相识20余年的挚友。 两人半路接手AnkerMake后,将其改名为eufyMake,并入安克的智能家居品牌eufy体系,最终推出了如今的eufyMake E1。 一名3D打印机从业者表示,安克擅长做ToC的大众消费品品牌,UV打印机更符合其ToC逻辑。3D打印在全民的渗透率最多5%到10%。相比3D打印,照片打印更普及,是一个大众消费品。从商业角度来看,以照片打印盈利更契合安克的产品属性,也更符合过往的市场经验。 **量产交付及成本控制仍是挑战** 安克的UV打印机项目众筹成果斐然,在中美关税战的背景下,极大地提振了市场信心。 很多卖家把安克当做中国硬件的一个标杆,认为“eufyMake E1众筹成功,证明了只要把产品做好,还是能在市场上获得现象级的成功,应对关税等不稳定因素。” 不过,安克上一代3D打印机产品的交付问题,也让不少人对eufyMake E1心存疑虑。 AnkerMake M5 V6营销时宣传多色打印卖点,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目光。然而与竞品所推出的FDM多色打印产品相比,其最终交付表现欠佳。这也让外界担忧,eufymake E1最终上市时能否顺利稳定交付? 多位从业者表示,众筹成功并不代表最终成功,仍需观察其后续表现,看量产是否顺利以及产品是否好用。 此外,安克这款产品的售价,仅为传统UV打印机的1/10,其成本能否支撑利润仍然是个问号。有观点认为,预售阶段,eufymake E1可能不赚钱。 传统UV打印机功能单一,需要不同的机器来应对不同的打印场景,成本较高。而安克UV打印机的分辨率是1440 DPI,性能参数上跟万元级的大型UV打印机是一个级别,同时还能应对不同场景。安克能否在不牺牲功能的前提下有效控制成本,十分考验其对供应链的把控能力。 **关于安克的产品追踪,雷峰网将持续关注。本文作者长期关注跨境服务生态和品牌出海,欢迎业者添加微信 ydinitialheart 了解更多行业动态。**
 图源:世研大消费指数 本次监测周期内,奶豆腐手撕奶酪、云南版纳现摘妃子笑荔枝4斤装和光明优倍高品质鲜牛奶分别以1.51、1.28、1.25的综合热度指数位列榜单前三。 ## **银发经济与职场健康刚需共振,精准营养推动滋补品类价值升维** 从榜单来看,滋补与功能食品呈现高热度,在职场亚健康焦虑与老龄化社会双重驱动下,其围绕精细化健康管理需求加速创新,通过产品形态革新与精准营养方案重构消费场景。针对快节奏职场人群,燕之屋以"低糖+70ml小瓶装"突破传统滋补形态,打造适配办公场景的轻量化解决方案,配合开盖即食特性满足高效营养摄取需求;Swisse则结合蛋白质摄入计算器,将乳清蛋白粉从泛化补给升级为个性化营养方案,以科学量化回应追求健美体态的消费者对精准健康管理的诉求。而面对银发群体健康意识觉醒,雅培中老年奶粉融合富含18种营养素,包括科学配比的优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突破单点健康维护模式,同步解决营养不全面和亚健康状态问题,依托药房渠道"健康检测-产品匹配"服务闭环,将专业营养数据转化为消费决策依据。 ## **情绪消费驱动休闲食品革新,功能靶向化策略重塑水饮消费场景** 从细分维度来看,休闲食品热度上涨,通过地域符号与怀旧元素,精准切割用户需求,实现从功能消费到情绪消费的跃迁。奶豆腐手撕奶酪以“游牧民族传统发酵工艺”为技术背书,通过“撕拉式分装”设计,将高蛋白功能属性与草原文化意象融合,满足都市人群对“原始纯粹”的想象与户外场景即时补给需求;老四川牛肉干复刻90年代包装、植入川渝方言梗,以非遗工艺唤醒地域归属感,精准狙击用户群体“家乡味”情感依赖。二者以地域文化符号构建稀缺性,将零食升维为身份认同与情感记忆的介质。 此外,随着天气转暖,水饮产品销量上涨。元气森林电解质水借势春季运动热潮,绑定马拉松赛事推出“定制补给站”,以“科学配比钠、钾、镁”为核心卖点,直击运动人群“补水≠补电解质”的认知痛点,将产品定位为“运动续航刚需品”;三得利乌龙茶升级“回甘技术”,通过茶叶发酵工艺优化与风味物质萃取,解决无糖茶“苦涩尾韵”体验短板,以“0糖≠0风味”重塑控糖群体对健康饮品的价值预期。二者均通过功能标签显性化,降低用户决策成本,精准满足用户的健康消费需求。 **榜单说明** 世研消费指南针系列指数报告是由世研指数独家研发的消费指数评价系统。本系列包括《品牌消费热门指数榜》、《行业消费热力指数榜》、《产品消费热浪指数榜》、《用户消费关注指数榜》等主要榜单,以及对应范围的延伸性榜单报告。旨在通过指数评价的方式,客观、真实地呈现消费世界的趋势特点,帮助行业与品牌主持续追踪消费市场趋势、为企业经营提供参考,提升商业综合竞争力。 世研消费指南针系列指数榜单持续监测行业如下: 3C数码、鞋服配饰、食品生鲜、家用电器、运动户外、美妆清洁、母婴用品、家居家装、汽车消费、玩模乐器、宠物用品,医疗健康共计12大行业。  图源:世研大消费指数 **免责声明** 本榜单由世研指数独家编制,榜单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任何具体的投资建议或决策依据。 榜单数据计算结合主流平台公开数据与值得买科技旗下世研大消费平台数据沉淀,我们已采取合理措施,以尽量确保所提供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但无法排除数据本身的局限性导致部分误差或偏差。此外,本报告中的部分数据未经独立第三方审计机构的正式审计,因此可能存在未被识别的错误或遗漏。特别提醒,市场情况随时可能发生改变,因此报告中的预测、分析和结论可能与实际情况有所不同。 报告中提到的任何第三方名称、品牌或产品仅供说明之用,并不构成对其的认可或推荐。任何对这些第三方的提及不应被视为任何形式的背书或推荐。报告的版权属于值得买科技集团和世研指数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分发。对于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信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或损害,值得买科技集团与世研指数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5月16日,“背水一战”玩法将以“潘多拉行动”之名回归《坦克世界》。此次活动中,玩家将再度前往究极马格努斯装置,阻止新一轮余响坦克对现实位面的入侵。  在敌人的攻势中存活,推动进度即可获得丰厚奖励,还可以获得从地方实验室缴获的空间折叠补给品——这个基础装置可能掉落另一个空间折叠补给品(很可能更具价值)、VIII–IX级金币坦克等物品。  初级空间折叠补给品 每开启50个初级空间折叠补给品将保底掉落一辆玩家车库中尚未拥有的下列金币坦克: - 【新】3GST常规型主战 - 【新】CC-46 P - SDP wz 66 G - BZ-176 - AMBT - "猎虎"原型车 - 潘哈德 EBR 75(FL10) - AAT60 - Vz.58 "熊" - E-77 高级空间折叠补给品 每开启40个高级空间折叠补给品将保底掉落一辆玩家车库中尚未拥有的下列金币坦克: - 【新】VCS 6X6 TS 90 - UDES 03 Alt 3 - 埃里希概念I - BZ-72-1 - 查理曼大帝 究极空间折叠补给品 每开启20个高级空间折叠补给品将保底掉落一辆玩家车库中尚未拥有的下列金币坦克: - 【新】"维钦托利" - 【新】MBT-B - 酋长 MK.VI 銤元素亚空间中的战斗仍未停歇。这是创造历史的机会:抵御余响坦克凶猛的攻势,尽可能收集更多的空间折叠补给品。履行战斗职责,击退敌方攻势,领取应得的奖励!
 全新动漫风街机竞速游戏《霓虹巅峰:超越极限》(Neon Apex: Beyond the Limit)于5月16日正式上线Steam平台,游戏支持简体中文和多人模式。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游戏画面风格借鉴《女神异闻录》《阿基拉》等经典日系动画,融合霓虹灯光与破败都市景观,营造出独特的未来赛博朋克氛围。在现代 3D 渲染技术支持下,保留街机竞速游戏的快节奏与视觉冲击,让玩家重温90 年代经典街机的热血体验。  游戏故事背景设定在地球 2124 年的破碎世界。玩家将扮演精英人类车手,与赛博增强人类和 AI 同台竞技,通过现金奖励对车辆进行改装升级,以超 200 英里/小时的极限速度在多种赛制中脱颖而出,并争夺全球排行榜冠军的荣耀。  《霓虹巅峰:超越极限》提供多种跑车和摩托车供玩家选择,涵盖不同外观与性能特点。通过赛事获胜获得资金,在车库内对车辆进行引擎、涡轮增压、操控系统等部件升级,使其更适合高难度赛道。  在赛道中赛车最高速度可突破 200 英里/小时,玩家需合理管理Boost 能量、把握漂移与制动时机,以赢得宝贵的毫秒差距。赛道涵盖城市街区、高架车道与破碎废墟等多种场景,穿越车流、闪避障碍、急速过弯带来极具挑战的竞速乐趣。  除常规全圈竞速外,游戏还包含短程冲刺、击倒赛、对抗赛及特殊奖励关卡,丰富玩法让玩家持续体验新刺激。内置排行榜,可与全球玩家比拼,争夺“霓虹巅峰”赛道之王。  《霓虹巅峰:超越极限》(Neon Apex: Beyond the Limit)现已登陆 Nintendo Switch、Xbox Series、PlayStation 5 和steam 平台。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雷锋网爆料,**哪吒汽车海外事业部总裁周江已于近期离职,去向未知**。**与此同时哪吒汽车印尼公司总经理张攀鹏也已离职,据悉已加入奇瑞捷途汽车负责海外项目。**周江至今已拥有超25年汽车行业从业经历,1999年入职长安汽车,先后在长安微车、长安轿车、长安合资企业等板块从事一线销售、产品企划与营销推广、品牌建设与市场传播、销售管理等工作。 2016年升任长安PSA总经理,负责长安PSA DS品牌的营销管理工作,2017年底被调回长安汽车总部。 2019年7月周江入职合众汽车(哪吒汽车母公司)担任总裁助理兼营销公司执行副总裁,**负责品牌建设、公关传播与用户经营等模块工作,主导U产品线营销工作,直接向彼时的合众汽车总裁张勇汇报。** 在哪吒汽车期间,周江一路做到了哪吒汽车副总裁、海外事业部总裁兼营销公司常务副总裁,负责哪吒汽车的海外业务及营销活动。 **有知情人士透露,海外业务一把手的周江,在内部地位仅次于已经离职的前CEO张勇。** 报道还提到,近期很多海外业务高管都离职了,有些哪吒汽车海外经销商目前已经无法得到厂家的备件与售后支援了,“我们前期采购了太多哪吒V与哪吒X,现在正在清库存。” 飞书系统显示,哪吒汽车目前还有1000余名员工,但其中很多是被暂停使用,实际在职员工已经很少,**“现在公司人不多了,营销公司预计留下的也就几十人。”**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0114.htm)
 5月16日,DMM GAMES公布了与小高和刚Tookyo Games合作的新作《终天教团》。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本作预计登陆 Nintendo Switch和PC(Steam、DMM GAMES)平台。目前该作的官方X账号已开启,将在今后公布该作的新消息。
自上任以来,美国总统特朗普就一直以“美国优先”、“将制造业带回美国”的口号对全球各国挥舞“关税大棒”。然而实际上,早在那之前,有一个行业就已经在努力将业务带回美国,那就是半导体行业。**然而,特朗普当前的“努力”却让半导体业潜在的繁荣蒙尘。** [](https://n.sinaimg.cn/sinakd20250214s/197/w640h357/20250214/9d6a-0b6e3ac1b9d1b8badc6d27a1bb991c99.jpg) 当前,美国政府正采取下一步行动,计划对关键进口商品征更多关税,并对计算机芯片和芯片制造设备的进口展开调查,而此时半导体领域的深度投资才刚刚开始对供应链变革产生积极影响。 分析人士警告称,新关税加上政府欲对《芯片与科学法案》修改的威胁,可能会大幅延缓美国为确保在人工智能发展中保持竞争优势而设立的目标。 国际数据公司(IDC)分析师、Mario Morales表示,“你现在已经开始看到一些影响。三星宣布推迟得克萨斯州晶圆厂的建设。该工厂原本计划2024年投产,现在推迟到2028年。 “我认为一些公司之所以推迟,是因为它们现在知道可能无法获得资金,或者因为新贸易政策相关法案的不确定性。”他补充说。 众所周知,特朗普政府将芯片生产视为一个国家安全问题,它想减少美国对进口芯片的依赖。其还打算探讨计算机芯片生产过于集中、外国政府补贴等各种因素对美国竞争力的影响。 弗雷斯特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高级分析师Alvin Nguyen表示,政府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将导致供应链影响方面的混乱,“因为要追踪材料和制成品的生产和组装地点非常复杂”。 例如,在关税持续不确定的背景下,视频游戏公司已开始提高游戏设备价格。 Alvin Nguyen指出:“对于半导体,我们可能会看到某些产品由于成本而不再有生产的必要——比如任天堂Switch 2,而IT采购的价值也在下降。” 由于零售商评估关税的潜在影响,备受期待的任天堂Switch 2的预定在4月被推迟。任天堂后来证实,部分Switch 2配件将进行价格调整,新机售价暴涨50%至449.99美元。 大萨克拉门托(一个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中部、萨克拉门托河流域上的城市)经济委员会主席兼CEO巴里·布鲁姆表示,他认为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旨在重组全球关系。但他同时指出,他希望谈判“迅速结束”,因为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不利于市场。 “如果关税被用来作为杠杆,在未来两三个月内达成更好的协议,那么我们将很快回来,并将从中受益。但如果它们被视为长期政策,我认为这真的会阻止资本市场把真金白银放到谈判桌上。”他说。 **早前努力** 事实上,早在特朗普发动“贸易战”之前,美国的半导体行业正在努力将业务带回美国,而且发展趋势良好。近年来,在政府激励措施的帮助下,美国及海外科技公司都在美投资了数千亿美元,用于支持全美各地的半导体业务——研发、制造和设施现代化。 美国半导体行业的增长在大萨克拉门托地区表现得最为明显。多年来,这里的科技领袖和立法者一直在寻求提高加州在生产芯片的能力,这些芯片被广泛用在汽车、冰箱和智能手机等日常必需品。 聚集在硅谷外围城市的半导体巨头——英特尔、AMD、博世、三星和美光,正依托英特尔1984年在萨克拉门托县设立园区时奠定的科技基础展开布局。 尽管美国是某些类型半导体芯片的主要生产国,但根据半导体行业协会(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的数据,美国在全球芯片生产中所占的份额(以数量而非美元价值衡量)从1990年的37%降至2022年的10%。因此,该国严重依赖从中国台湾地区和韩国进口先进芯片。 台积电等主要制造商正在投资在美国建立工厂,这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前总统拜登执政期间出台的激励措施。《芯片法案》于2022年在两党支持下通过,旨在重振美国半导体制造业,同时增强美国在军事技术方面的优势,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未来供应链的中断。 根据半导体行业协会和波士顿咨询集团2024年5月的一份报告,由于《芯片法案》,美国的半导体制造能力预计在未来几年将增加两倍以上,这是同期世界上最高的增长率。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0110.htm)
台湾电子产品制造商纬创(Wistron)周五表示,其为客户英伟达新建的美国制造工厂将于明年完工,该公司正在与其他潜在客户进行谈判。英伟达将利用其中的部分设施,支持其未来四年在美国建造价值高达5000亿美元的人工智能服务器的计划。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5/0418/aa9f2585c4ce0b8.webp) 英伟达4月份表示,计划在德克萨斯州建立超级计算机制造工厂,包括与富士康合作在休斯顿开设新工厂,与纬创合作在达拉斯开设工厂。这两个工厂预计将在12至15个月内增加产量。 “我相信这与客户宣布的完全一致,”纬创首席执行官Jeff Lin周五在英伟达宣布这一消息后的首次公开评论中表示:“我们所有的进展都将以客户为导向。” 他说,该公司正在与其他客户讨论使用美国工厂的问题,这些工厂将生产高性能计算和人工智能相关产品,但他拒绝透露这些客户的名字。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0108.htm)
 【录音笔】是GPASS推出的一档全新会员专享节目,内容来自机核办公室日程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短小记录,每期时长十几分钟左右(大概吧)。内容也许是一些不成体统的碎碎念,也许是一些突然发疯的暴言,还有可能是哪个缺德的把办公室里真实的日常对话(dui ma)偷偷录了下来,总之就连我们自己现在也不知道每期会有哪些人参与,会录些什么。
今日,中国电信官微发布海报,**海报内容提到5月17日电信日,中国电信5G-A套餐正式商用。**据了解,本次上市的5G-A套餐在流量提升,全家共享的基础上,增加了网络权益、终端权益、应用权益、靓号权益和服务权益五大权益。 其中,**网络权益包括下行速率最高达3Gbps、手机直连卫星权益;**终端权益可享购机优惠;应用权益包括通信助理、天翼防骚扰、AI云盘、AI视频彩铃;靓号权益则是新入网用户优选靓号。 据媒体报道,此次中国电信上市商用的5G-A套餐既能满足灵活的个人及家庭用户的套餐需求,也有面向重点场景的可选包供用户选择,满足用户对重大演出活动、重大体育赛事、电竞比赛等高品质网络场景需求。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16/1ecd0e18c32a4afdacef9096366ae55a.png) 据悉,**相较于5G,5G-A最直观的体验就是“快”,且快了10倍。** 数据下载的最高速率将从5G初期的千兆提升到万兆,可以支撑扩展现实、裸眼3D等创新业务需要的大带宽、低时延和高可能性。 数据上传的最高速率也从百兆提升到千兆,能够支持海量数据全面上云端、直播全民化,以及全息交互的对称体验等。 专家表示,目前,我国运营商已经在国内31个省份部署了5G-A测试网络,预计可支撑5000万用户,同时也在欧洲、拉美、中东等多个地区得到了验证。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16/c86d0f2bb1bf4632b141a39937a6a12b.jp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0106.htm)
荣耀于 2021 年退出印度市场,但又于 2023 年 9 月宣布回归。此次重组由Realme 印度前负责人 Madhav Sheth 领导,他辞去该公司的印度主管职务,转而领导 Htech,这是一家旨在根据“印度制造”计划重新在当地销售荣耀手机的本地企业。如今,仅仅20个月后,荣耀印度粉丝们就突然通过官方渠道收到一则通知:“探索荣耀”已正式停止在印度的运营和支持。 [](https://www.gsmarena.com/honor_abruptly_cancels_its_comeback_in_india-news-67814.php#) 来自探索荣耀电报群的消息 我们收到截图的 Telegram 群组将从“探索荣耀印度粉丝俱乐部”更名为“阿尔卡特印度社区”。有趣的是,Madhav Sheth 最近从 TCL 手中购买了阿尔卡特品牌的冠名权,并加入了这家将把阿尔卡特品牌带回智能手机市场的本地公司。 根据 Sheth 的 LinkedIn 信息,他现在是阿尔卡特印度公司的创始人兼技术顾问,而他的 X(以前的 Twitter)帐户简介中现在缺少任何与荣耀相关的内容。 [](https://www.gsmarena.com/honor_abruptly_cancels_its_comeback_in_india-news-67814.php#) Madhav Sheth 在 X 上的简历 事情的耐人寻味之处就在于此。他的新公司 NxtQuantum 与 NxtPaper 和 NxtVision 这两个技术商标相似,而 TCL 是阿尔卡特的冠名方。此外,TCL 50 和 TCL 60 手机的设计也与一些此前曝光的阿尔卡特产品相当相似。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0104.htm)
去年,AI 能解出博士级别的数学题,已是轰动一时的大新闻;而今年,能攻克「未解之谜」级别的数学难题的 AI 已经来了。 5 月 15 日,Google DeepMind 发布了全新编程智能体 AlphaEvolve。 不同于传统的编程 Agent,它专注于通用算法的自动发现与持续优化。顾名思义,AlphaEvolve 擅长在「进化」中寻找更优解,它模拟自然选择机制,能在代码中不断迭代、演化出创新算法。 只要问题能用程序表达、结果能用函数评估,AlphaEvolve 就能迭代算法。Google 表示,在组合数学、几何学、数论等超过 50 个未解问题中应用后,AlphaEvolve 在约 20% 的问题上超越了人类现有解法。 DeepMind 研究员 Matej Balog 表示:「AlphaEvolve 在十多个公开的数学问题上取得了突破。但最让我激动的是:它找到了 56 年以来,4x4 复数矩阵乘法算法的首次改进。这个结果,来自它自创的一种复杂搜索算法。」 AlphaEvolve 的价值不仅在数学,它展现出的是一种通用的「算法发现能力」。Balog 表示:「我们对 AlphaEvolve 的应用,还只是触及表层。」 ## 问题能用程序表达、结果能用函数评估,AlphaEvolve 就能迭代算法 Google DeepMind 表示,AlphaEvolve 能够在多个复杂问题中取得突破,关键在于其背后运作的是一整套自动进化机制,能持续优化算法并提升性能。 从本质上看,AlphaEvolve 解决的是一个通用的黑盒优化问题:maximize h(f)。其中,f 是由大型语言模型生成的程序,h 是衡量该程序质量的评估函数。 在实际流程中,AlphaEvolve 首先通过提示采样器(prompt sampler)组装提示词,引导语言模型生成代码。DeepMind 使用了两个不同的 Gemini 模型协同工作:Gemini Flash 以更高速度生成大量候选方案,扩展思路的广度;Gemini Pro 则提供更深入的结构性建议。二者结合,使模型能产出具备实际可行性和算法深度的程序。 生成的程序会被送入自动评估系统,经过验证、运行和打分后,写入程序数据库。数据库中运行着一套进化算法,会从已有程序中挑选表现最好的方案,为下一轮提示提供方向,不断迭代出更优解。 AlphaEvovle 的一个核心点就是这套自动评估指标。它能对生成程序进行验证、运行和评分。每一个程序都会被 h 函数衡量其准确性、运行效率、代码质量等维度。这些评分标准是客观、量化的,使 AlphaEvolve 能够在无需人类直接干预的前提下持续优化。  不过,这里的 h 函数依然由人类研究人员定义,可以是准确率、运行时间,甚至代码可读性等维度的组合。AlphaEvolve 负责的只是在给定 h 的前提下去寻找最优的 f。对于一些数学问题或研究任务,Google 也可能预设 h。 这也说明了 AlphaEvolve 当前的边界:它适用于那些「成果是否优秀」可以自动量化判断的问题。但如何定义「优秀」,仍需人来给出。在需要人类实验才能确定是否优秀的问题上,AlphaEvolve 就无法评估了。 以 DeepMind 研究员提到的 4×4 复数矩阵乘法为例,研究人员设置了一组任务目标,包括达到的最低乘法次数(即张量分解的秩)以及达到该结果的随机种子比例。这些信号构成了 AlphaEvolve 的优化目标,引导它在复杂的搜索空间中稳步「爬山」。 AlphaEvolve 从问题定义出发,基于标准的梯度优化流程(包括初始化器、重建损失函数、Adam 优化器等),演化出了一系列高质量的张量分解算法。最终,它在 14 个矩阵乘法结构上超越了已知最优结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它提出了历史上第一个能用 48 次乘法完成 4×4 复数矩阵乘法的算法——打破了 56 年未被突破的记录。  AlphaEvolve 的技术路线可追溯到 DeepMind 早期提出的 FunSearch 系统。FunSearch 同样利用语言模型引导程序进化,曾被用于发现数学结构或在线算法策略。但与之相比,AlphaEvolve 的扩展性显著提升:它可以修改完整程序,处理多个函数、组件、甚至跨语言结构协同优化,而不仅限于 Python 中的单一函数。 这种更高的通用性,使 AlphaEvolve 不再只是一个「智能改函数」的工具,而像是一个可以自主演化大型算法系统的「程序设计伙伴」。 据 DeepMind 披露,AlphaEvolve 已被应用于 50 多个数学难题,涵盖数学分析、几何学、组合数学与数论等领域。大多数实验都能在数小时内完成部署。 在约 75% 的问题中,它成功重新发现了当前的最优解。更令人惊喜的是,在约 20% 的问题中,它给出了比已知方法更好的解法。比如在数学界研究了 300 多年的「接吻数问题」中,AlphaEvolve 构造出由 593 个球体组成的新结构,在 11 维空间中刷新了下界。 除了数学,AlphaEvolve 也已在 Google 内部实际落地应用,解决了计算栈中多个层面的工程问题,包括:为 Borg 系统设计新的调度启发式;优化大语言模型训练时使用的矩阵乘法内核;改写 TPU 芯片中的算术电路;加速 Transformer 注意力机制的执行速度。 这些任务之间跨度极大,但都具备一个共性:问题能用程序表达、结果能用函数评估。只要这两点成立,AlphaEvolve 就可以发挥作用。 ## 更多的智能供给,带来无限的游戏 此次发布来自 Google DeepMind,这一团队曾推出 AlphaGo、AlphaFold 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AI 系统,在博弈智能与科学发现领域显著扩展了人工智能的能力边界。 AlphaEvolve,与依赖强化学习和自我博弈(如 AlphaGo)的系统不同,是通过语言模型生成大量程序候选,结合自动评估与进化机制,筛选出更优的算法方案。它更像是一种可编排、可扩展的算法构造与发现框架。 相比 AlphaGo 展示的是人工智能如何在规则明确定义的博弈中超越人类,AlphaEvolve 的意义可能更在于:它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持续、可扩展的算法生成与优化能力。 算法设计与调优历来是一种高度稀缺的技术能力。算法工程师在就业市场上普遍享有更高的薪酬与职位门槛,足以反映其复杂性与稀缺性。 而现在,只要设定明确的评估方式,AlphaEvolve 就有可能以接近无限的算力和耐心,自动探索并优化算法解法。这意味着,「发现并改进算法」这项曾依赖个体经验的能力,开始从稀缺、手工、不可复制,变为可自动化、可规模化的智能供给。 尤瓦尔·赫拉利曾经有一个比喻,形容 AlphaGo 为人类带来的冲击。 人类一直在围棋星球上探索如何下围棋,不断有人画出路线图,探索围棋星球的样貌。直到 AI 出现,人类才惊觉,自己不过是在围棋星球的一座小岛上原地打转,而真正的星球辽阔无边,未曾涉足的区域远超想象。 而去年到今年,在科研领域,我们也不断地看到 AI 正在做同样的事情。2024 年,AI 相关成果首次同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与化学奖,而这很有可能成为未来的科研常态。 从某种程度上说,AlphaEvolve 所做的,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这张科研的「未知地图」的展开。以无限的智能供给,让每个领域都有可能被再探索一遍。 当「能被发现的算法」不再稀缺,人类对知识的征途,或许才刚刚开始。
中国电信广东公司今天正式发布了新一代超高速智能宽带——“万兆光宽带”。**目前,广东电信“万兆光宽带融合套餐”已正式上线,1599元/月。**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16/c96ecaad-dad8-4e57-8843-b4cb30c1b05a.png) 套餐内包含万兆FTTR接入服务、手机直连卫星、终端、AI、服务等多方面权益,**包括1500分钟通话、1300GB流量等,带宽为下行10000Mbps、上行300Mbps。** 套餐内最高可开通9张副卡、2路天翼高清、1路固话。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16/909a692c-abdc-4281-986c-36b508b56a9c.jpg) 作为下一代光纤网络的技术演进方向,万兆光宽带基于新一代PON技术和WiFi-7设备升级。 可为家庭及企业客户提供高达10000Mbps的接入速率,轻松满足家庭用户秒级下载大型文件、多路超高清视频加载、流畅运行3A游戏、AI智能家居多设备联网交互等高带宽、低时延应用的极致体验需求。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16/821403f7-ac64-4e86-b975-1d43479599a8.jpg) **除了万兆之外,广东电信还同步推出了其他三档超千兆融合套餐,同样配有诸多权益,价格分别为229元、299元、999元。**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0102.htm)
近日有小红书用户“般若女海”**自曝从外地带回两只牛蛙,放生到了公园的荷花塘里**。在被认出地点是上海天山公园,且放生物种是美国牛蛙并引发热议后,该网友删除贴文。好在有网友截取了相关证据,可以看到在原帖的评论区,女子还各种回怼网友,**甚至说出了“对于地球而言,人类何尝不是外来物种。”**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16/6549e6adc1b14a1b97af2746a83129ef.png)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16/8b3826acc8084a64b2db2183c10be3fe.png)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16/d57ec0ce79c049a8b6a6d8fa71ac91ca.png)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该公园负责人称,**已接到网友举报,且安排人员捕捞,但难度比较大**。 资料显示,美国牛蛙原产于北美洲,是一种大型淡水蛙类,对栖息环境要求较低,可在湖泊、河流、池塘、农田等多种水域生存。 繁殖期长、产卵量高,单次产卵可达2万枚以上,其幼体生长速度快,竞争力远超本土蛙类蝌蚪,会挤占本土两栖动物的繁殖空间和资源,导致本土蛙类种群萎缩。 食性广泛,**成蛙不仅捕食昆虫、鱼虾、蝌蚪等小型水生动物,还会捕食同类幼蛙及其他蛙类,强大的捕食能力会导致本土物种数量锐减,破坏食物链结构**。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16/b53235db-edf9-454b-93f2-c2875d3f5549.png) 自20世纪50年代作为经济动物引入中国(主要用于食用和养殖),因逃逸、放生或养殖管理不善,已在南方多个省份形成野生种群,并逐步向北扩散,成为中国最具威胁的外来两栖动物之一。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盲目放生尤其是放生外来物种后果严重,不仅可能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情节严重还涉嫌刑事犯罪**。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0100.htm)
**今日上午,范现国接受媒体采访,针对代工娃哈哈纯净水一事做出详细说明。**据范现国介绍,今麦郎在全国共有26个生产基地,在115条饮料流水线中有32条高速流水线。范现国表示:“去年娃哈哈纯净水销量暴增,娃哈哈公司为保障市场需求,在全国寻找瓶装水代工厂。”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5/0515/f401bf5fafc3c1e.jpg) **“他们经过筛选后发现今麦郎具有运输半径短的优势,可以降低运费,同时具备生产规模和性价比,最后双方达成协议。”**范现国进一步表示。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娃哈哈在此前发布的声明中提到,自2025年4月起,娃哈哈已终止与今麦郎的合作。 但在媒体采访中,范现国提到的合作截止时间为今年5月。 他表示:**“合作是从去年5月份洽谈到今年5月,今麦郎共为娃哈哈代工生产了5000多万箱,相当于12亿瓶的纯净水。”** 据介绍,今麦郎自己的饮用水产品包括蓝标水、凉白开、今矿每年销售量达120多亿瓶,而**娃哈哈代工产品占到其自身产能的10%左右。** 他同时表示,在去年销售旺季蓝标水产能紧张的情况下,今麦郎仍优先支持娃哈哈。 范现国还强调了今麦郎的“成本领先”战略,称一瓶蓝标水的净利润2分钱。据悉,在彼时2元包装水盛行的情况下,今麦郎蓝标纯净水定价为1元。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0098.htm)
 本文由资深关卡设计师Andrew Yoder于2019年8月发表在他的设计博客,从传统射击游戏遭遇战中玩家守门而不进入区域战斗的小点切入,深刻剖析了这个问题及提供了一些解决方案。原文:[点击跳转](https://andrewyoderdesign.blog/2019/08/04/the-door-problem-of-combat-design/) 假设我要给传统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制作关卡,我新建了一个战斗区域,添加了一些怪物。因为我不希望玩家一开始游戏就被怪物攻击,我在一侧加了一个走廊,让玩家出生在那。  (图中“E”标记了区域内的怪物,而“P”标记了在走廊出生的玩家)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关卡,但它能满足我的需求,我找了一个朋友来测试。正如计划一样,我朋友沿着走廊进入了这个区域,惊动了这些怪物。接着事情就不对了。他没有在区域里和怪物作战,而是退回了走廊,抵着门框杀掉了一个一个过来的怪物。一场本应是在炮火和飞咬之间来回躲避的精彩战斗,变成了靶场射击:无趣、安全并且节奏缓慢。  这就是所谓的“门的问题”。具体来说,是射击游戏中遭遇战设计的“门的问题”:如何将玩家引到游玩区域里,确保他们以精彩的方式游玩这场遭遇战。 如果“门”是问题的关键,那为何不把门做大以点,或者干脆直接让走廊直接联通到战斗区域呢?其实问题并不在于门,而在于两个空间的关系,这是一个只有当玩家跨越边界时才会发生的问题,边界通常以“门”的形式体现。 如果我们加宽门框让走廊直接汇入区域,也是一样的。有些情况这样会好点,另一些则会更糟。即便入口更大,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把玩家引进去,走廊里也没有东西把玩家推出去。  在聊解决这个问题的实际手段之前,我们先来探讨一下问题出在哪里。 # 问题的本质 我们要思考,在为传统第一人称射击游戏设计关卡时,我们究竟是在设计什么?忽略掉关卡的主题包装和叙事功能,这个关卡还剩下什么?当我们要设计一个遭遇战时,我们究竟关心什么? 给这类游戏设计关卡并不仅仅在于用酷炫的武器击杀吓人的怪物,尽管这是这类题材吸引人的地方之一。传统射击关卡也并非仅仅是“钥匙和锁”的逻辑结构。这些都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目的是实现“地图控制”。当玩家通过一个关卡时,他们其实是在占领敌人的领地,并把关卡锁定到一个确定的状态。 对领地的占领是地图控制的一个方面,还有别的方面需要考虑。让我们提炼一下,地图控制实际是玩家发展自身手段的同时,限制对手的手段。手段取决于资源,它包含地图上的位置,也包含血量、道具、子弹等。例如,如果玩家有足够的血量和子弹,他们可以用这些资源将危险的战局推进到有利的位置以换取其他资源。如果玩家没有足够的血量、子弹,就无法这样做。 反过来说,玩家死亡部分原因就是他们输掉了对地图的控制并且没有反制手段了。当然,第一人称射击也是关于玩家意识、目标优先级管理,以及玩家对游戏模式内化的考验。消耗和操作的不精确也会导致玩家的死亡。但是当玩家逐渐习惯这些基础要素时,游戏便越来越考验地图控制了。 对于一个遭遇战来说,地图控制意味着了解敌人、环境以及可用资源之间的关系。对玩家来说,地图控制意味着减少敌人可以用来攻击的方式,同时增加自己可以攻击敌人的方式。 # 应用地图控制的思路 那么,对于我的关卡遇到的“门的问题”来说,地图控制意味着什么呢? 当我朋友第一次踏入区域时,他面临着一个选择: 1.他可以在这个区域里到处横跳来躲避敌人的攻击。 2.他可以退回走廊,利用门作为掩体,并限制敌人攻击他的有效角度。 这个选择取决于若干未知因素。如果玩家在区域内战斗时,敌人的增援到了,玩家可能会感觉自己被压制了,转而退回门后作战。又或者,如果怪物进攻过来时,玩家的火力不足以击杀怪物,也没有别的手段了,只能死在走廊里。这个选择取决于玩家对游戏的理解以及这个关卡的特性。 我们可以将游戏的地图控制描述为以下这样的点位连接图,来标明玩家可以进攻的位置。  (这里玩家占据点位2,完全控制了点位1,并且可以向点位3和4进攻。敌人占据点位5,完全控制了点位6) 我的关卡就可以简化成这样:  (“P”标记玩家位置,“E”标记敌人位置,“?”表示隐藏信息) 这张图显示了玩家踏入区域时,将被暴露在多种角度的进攻下以至于无力应对。为了能成功在这个区域里作战,他可能需要对AI行为、游戏机制有深刻的理解。而大多玩家则会躲在门后战斗。 # 透过玩家的眼睛看这个问题 另一个诊断门的问题的方法是使用价值图。这种工具可以将玩家如何认知关卡,赋上值抽象出来。  (这是Aubrey Serr在2019年的GDC上使用的一个价值表示例,用于描述非线性关卡的设计) 为了做一张这样的价值表,我们需要考虑游戏的机制,以及关卡结构会如何支撑或妨碍他们。对于射击这种玩法,凸起的掩体是更强的掩体;他们提供了一种风险最小的策略,玩家可以走出去开一枪然后缩回来。其他形式的关卡结构,如死胡同(Deadend)或者杀戮地带(Killzone),则会让玩家反感,因为他们限制了玩家,让他们无法无伤地移动和射击。 对于射击这种品类,关卡结构的价值随着玩家或敌人移动和战斗而改变。其价值也根据敌人类型以及玩法机制而决定。如果玩家看到一个能发射“弹跳手榴弹”的怪物,就要重新衡量这个关卡了;对付瞬发射击很有用的掩体现在变得比开放地区更加危险。 Matthias Worch在2014年GDC的演讲“游戏关卡设计中的有意义选择”中将这种动态命名为“优先选择”。Worch将“优先选择”定义为“在复杂的系统组合中,单个理解很容易,但是组合起来却没有一致、明显的优势策略”。这意味着玩家需要自己形成解决动态环境的最优策略。 也就是说,对于射击玩法,一张价值表描述了玩家对关卡认知和评估的一个时刻。在另外的时刻,随着战斗区域的变化,价值表就可能完全不同了,新的威胁会带来新的优先级。 如果我们把这些表应用到我的关卡里,大概就能了解什么出了问题。整个区域给玩家带来脆弱和未知,然而走廊却给玩家提供了可以安全攻击这组敌人的掩体。  这张价值表告诉了我们一些我们已经知道了的信息。但是,通过从玩家的感知和评估来思考这个关卡,我们就得到了如何去解决门的问题的提示。如果我希望我的朋友留在这个区域战斗,我需要更改关卡的结构来让这个空间本身比在门后射击更有吸引力。 # 解决门的问题的手段 现在我们已经具备了地图控制的概念以及价值表这个工具,用他们来理解玩家如何评估一个关卡,接着让我们看看能解决门的问题的一些方法。这并不是一份全面的清单,但是应该足以作为起步点了。 掩体立足点 最简单的解决方法是在进门后的位置添加一个掩体作为立足点。这是把玩家吸引到战场的有效办法。从这个立足点出发,玩家能够更深入地推进到这个区域去作战。玩家还会撤回走廊的唯一原因,可能是这个立足点让玩家过于暴露,或者敌人能够轻易地包围这里,把玩家推回去。  在这里我添加的立足点是一个简单的阻碍物,可以给玩家提供完全的掩护。玩家无法看到远处或是阻碍物边缘的敌人。  从地图控制的角度而言,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立足点的掩体如何限制敌人的攻击角度,并让整个区域对于玩家来说更容易掌控。  从价值表的角度,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个掩体作为立足点,如何将玩家引到战场区域。 给风险添加回报 我们也可以通过添加增益道具来影响玩家对关卡的评估。如果我们将一个强力的增益道具放在区域中间,也许能吸引玩家以身犯险。  然而,一旦玩家拿到增益道具,就失去了留在区域中的理由,他可能还是会退回走廊。增益道具的效果会影响到这个方法的效果,有可能仍然不足以解决门的问题。 另一个问题是我们一段时间内只能给玩家一个这样的增益道具。如果在走廊的玩家仍然能受益于上一个区域的增益,新区域的增益道具就价值有限了。 隐藏信息 地图控制这类游戏中,有一种策略是分而治之。我们可以通过将区域分层来鼓励这种策略。一旦区域被分隔开,再也不会有一个能看到一切的位置,玩家必须要持续移动来知晓敌人的位置。  这种隐藏了信息的墙也可以被当成吸引玩家进入区域的掩体岛屿。玩家惊动敌人,战斗开始时,这些掩体墙就成为了玩家可以在作战使用的选择。 在这样的布局中,信息变成了地图控制的另一种资源。玩家可以花费时间或进行位置调整来获得信息,也可以花费本可以得到信息的机会成本来停留在原地。即便是在一个布局密集的分隔空间中没有敌人,玩家也可能会对隐藏信息感到不安,有要去空间中了解这些信息的冲动。从价值图的角度来看,可以看成是在大多负面空间中放置少数的正面空间来吸引玩家。  隐藏信息也减弱了玩家撤退的欲望。此处,如果玩家撤回走廊,就意味着他们将地图控制让给了未知的敌人们;也许区域内有玩家从门后战斗时也无法解决的强力怪物。 限制AI 还有一个问题是敌人会冲向玩家,限制玩家的移动。我们可以通过更改关卡结构来把敌人限制在岛台上,就像用狗链子将他们拴在柱子上一样。这样玩家必须主动进攻,而不是等敌人涌到门边。  传统射击关卡中,最简单的方式是将地板抬到不同高度。一些游戏中,敌人AI可能没有办法从一阶高的地方跳下或爬下,这会让他们只能困在孤岛上进行攻击。现在大部分游戏都能提供给我们一些工具通过AI空间区域、防守区域、刷路径优先权重和写一次性脚本等方式来影响AI。 正如给风险添加回报的手段,限制AI不足以解决门的问题。这种方法可能需要搭配其他方法一起使用。 单行通路 我们也可以使用更强制的办法,例如要求玩家必须从高台跳下进入这个区域,或者当玩家踏进这个区域我们就把门关死。也可以让玩家通过一个单行方向的电梯进入这个区域,或者直接传送。 对于现在的游戏来说,我们可以播片来塑造角色、提醒玩家他们的目标,同时把他们和关卡的前一区域隔断。但是,对于传统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人们总是期待探索能获取秘密和奖励。在这样的情况下,单行通路的方式打破了惯例,剥夺了玩家的主控权。建议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可以设计一些能让玩家走回头路返回的新道路,或者在布局中创建一些环形的道路。 # 汇总一下 在聊过这个问题以及所有可能解决它的手段以后,让我们汇总一下。  在不更改敌人数量、或者巨幅增加战斗区域面积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手段来尝试解决问题: 1.添加掩体作为立足点,吸引玩家进入,并提供给玩家位置控制局面。 2.将战斗区域分隔成不同的层次,通过隐藏信息或者控制好AI来让玩家更容易战斗。 3.给玩家要遭遇的风险添加回报,用类似超级霰弹枪或者角落里藏着的血量、子弹等奖励来把玩家吸引进去。 4.添加需要跳下去的单行通路,让玩家无法撤回门后,必须留在区域里战斗。  # 总结 就我举例的这个关卡而言,这听上去恐怕像是个新人关卡策划才会有的问题。你可能会说,战斗区域当然需要掩体!战斗区域当然需要被分隔成不同层次有隐藏信息! 但是门的问题依然存在。我最近为《雷神之锤》设计的地图就遇到了这个问题,这也不是唯一一次。每制作一个新关卡,每设计一个新的战斗场景,我都会考虑如何将玩家吸引到战斗区域中,以及如何解决门的问题。 作为设计师,我希望玩家可以领略到游戏里地图控制的精髓。我也希望给玩家提供优先选择以及制定他们的策略和计划的机会,而不是把这场战斗变成单纯的靶场射击。 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你应付你自己的作品中遇到的门的问题,也希望我在这篇文章罗列的手段能够切实有效地解决这类问题。 谢谢观览, 安德鲁 # 备注以及拓展阅读 [1] 如果你想更多了解地图控制的概念,我推荐观看《雷神之锤》 Rapha versus Cooller 这场比赛的直播: [https://youtu.be/XdkDjsBiO58?t=155](https://youtu.be/XdkDjsBiO58?t=155) 。它将一个看似是反应、注意力和精确度的游戏,变成了战术游戏。虽然这是一个多人游戏的例子,地图控制的概念仍然适用。主要区别是我们要解决的是单人游戏中的战斗遭遇战的问题,就像在象棋棋局中解决象棋问题。 [2] 价值表的概念源于 Randy Smith 2006年的GDC演讲 “Level Building for Stealth Games”。我第一次接触到这些图表是Robert Yang的“Dark Pasts (Part 4)”中分析沉浸式模拟游戏关卡设计时使用的“Valence Theory”。更近的参考是,Aubrey Serr在他2019年的演讲“Radically Nonlinear Level Design”中应用了Smith的图表到动作游戏设计中。 如果想了解更多玩家认知如何影响他们进入战斗区域,可以看看Blake Rebouche在2018年的GDC演讲“Balancing Action and RPG in Horizon Zero Dawn Quests ”。尤其是他描述到游戏地堡阶段的时候,大概是前15分钟的样子。 [3] 想了解更多现在游戏里应用AI技术的遭遇战设计,可以看看 Matthew Gallant 在2017年的GDC关于神海4中敌人AI的演讲“ authored and systemic AI in Uncharted 4”。
 预计于2025年8月29日(周五)发售的游戏《SHINOBI 反攻的斩击》公开了首支开发幕后影 片。本作由法国游戏工作室Lizardcube与世嘉共同开发。Lizardcube的创意总监兼CEO——Ben Fiquet先生有着丰富的传统艺术与2D动画的制作经验。幕后影片收录了他带领开发团队对本作进 行精心打磨、精益求精的开发过程。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这款全新忍者动作游戏由制作出广受全球玩家好评的热门游戏作品《怒之铁拳4》的Lizardcube工 作室倾情奉献。用独特的手绘美术风格细致且鲜明地刻画出一名忍者历经磨难的复仇故事。 本作将为玩家带来机关丰富、充满挑战的关卡,与多彩招式组合技带来的爽快高速战斗体验,可尽 情享受追求极限手感的王道忍者动作游戏的独特乐趣。   在忍道中登峰造极的传说级忍者“乔·武藏”,在目睹了焚烧殆尽的故乡以及变为石头的伙伴之后,愤 然踏上复仇之旅。为的是铲除丧心病狂的极恶势力,替惨遭毒手的伙伴报仇雪恨……
<blockquote><p>职场矛盾往往在关键时刻集中爆发,面对冲突,我们究竟该选择忍让还是直接对峙?本篇文章将深入剖析职场矛盾的成因,探讨不同应对策略的利弊,并提供实用建议,帮助你在职场纷争中找到最优解。</p> </blockquote>  上周是硝烟弥漫的一周,周三晚上系统升级到大半夜,周四一大早就被领导电话摇醒,得知昨晚升级出了重大事故,让我赶紧通知相关产研、运维紧急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后被通知由近期系统升级平台级事故频发,周五上午事故相关人员需要参与复盘会,对近期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总结,并提出可改善的措施避免后续出现类似问题。 周五的复盘会一共会提出 7 个问题,其中 1 个问题是周四升级的A 系统问题,剩余 6 个问题都是前段时间 B 系统出现的问题,A 系统是一位刚过试用期的组员L在负责,B 系统是 我自己在负责。真是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周四下午带着组员 L在会议室和相关研发先内部复盘一遍A 系统故障的经过,其实问题的原因挺清晰的:从接收需求—需求设计—需求评审—开发—测试—上线的每一步都存在问题。 首先在接受需求阶段,因为 A 是内部系统,是运营直接提需求给产品,增加某个字段或者要用脚本刷历史数据,都是运营直接统计需要操作的数据,产研根据要求操作这些数据就可以,但这次运营统计表格里的历史数据并不完全。 在需求设计阶段,产品并没有思考表格外的历史数据需要怎么处理,思维被运营带偏,认为运营提供的方案肯定是准确无误的。 在需求内部评审阶段,我认为这是一个小需求风险系数不高,所以没有审查这个需求发现问题,研发评审阶段,研发和测试也未提出疑问。 在开发阶段,研发没有认真阅读需求文档里的要求,脚本处理了表格以外的数据,且写的脚本没考虑到日期是空字符串的数据。 在测试阶段,测试的 case 只覆盖了表格内的数据,表格外的数据没有回归测试,评审 case 时也没有人注意到了这个遗漏点。上线当晚凌晨 3 点其实有值班运维同事反馈了可能存在问题,但运维部门和产研部门一致认为腾讯云升级时出现过类似问题,影响不大,等白天运维同事手动调整就行。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如果能做得细致一些发现问题,也不会出现平台级的重大事故,每一方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周四下午和研发一起整理复盘文档时,A 系统的研发leader Y就一直抓着L 问是否考虑了表格外的数据怎么处理,为什么产品没考虑到?L 被问的有些手足无措,L是第一次经历这么大的事故,心情很忐忑,加上 Y 的气势强硬一被问就有些吞吞吐吐。 看不太下去 L被抓着问,我就和 Y 开始掰扯到底主要原因是什么,产品认没考虑到表格外的数据怎么处理这一点,但给出的产品文档明明只是处理表格内的历史数据,研发没按照产品的要求做导致的问题为什么要在最后怪产品设计有问题呢,如果产品涉及的逻辑研发不同意为什么不在评审或者开发阶段提出异义。如果研发严谨地按照产品文档设计的来做且没写出 bug,并不会出现这样的故障。 于是和 Y 在会议里大吵特吵,双方争论到底什么才是这次故障的主要原因,吵架的场面一度很混乱,我不想再吵挂断了会议,Y还继续语音找我和 L掰扯,最后双方还是理智地都收敛了脾气,心平气和的一起理顺文档不偏不倚地写第二天要用的复盘文档。离开会议室时,对 L 千叮咛万嘱咐,第二天别害怕,事实是什么样就什么样,别被他们带着跑,晚上记得演练一下会议上怎么说。 周四晚上空闲下来,才看到测试和研发写的B 系统的复盘文档中的第一个问题归结到了产品需求规划不合理,顿时有一种趁我不在把锅扣过来的感觉但太迟了也没单独找测试和研发对文档,只能自己在周五上班路上,演练会议上的发言逻辑。 复盘会开始,有很多方的领导都在,第一个问题就从 B 系统开始,测试描述完问题,我就气势很足地提出这并不完全是产品需求规划的问题,巴拉巴拉巴拉,只能说是产品对风险的把控不够,但和设计还有规划没有关系,主要还是研发没有做完整,测试也没验证完整,然后 B 系统的研发就开始反驳,我再反驳研发的发言,但由于反驳的时候被带偏了开始自证且自证的理由不够,导致后续气势变弱,让人感觉这个问题产品还是有锅的当然复盘会最主要不是要追责,而是要讨论出避免问题的方案,在这一方面也算是有结果有收获。会议后吃午饭的时候还在复盘会议上吵架没发挥好的原因,怎么就被别人带着逻辑跑了,下次一定得注意……下午也和 B 系统研发单独沟通了一下,把问题聊明白了,重新回归 peace&love。 连着两天没休息好又一直在吵架,加上有些感冒,周六直接扁桃体发炎脑袋昏昏,睡到中午把饭和药吃了,处理了下微信消息就一觉睡到晚上,醒来就看到 Y 在问有空没,于是又开始语音掰扯周四周五发生的事情:双方都认为彼此的问题在于太护崽了周四才会吵得这么厉害,Y 认为我是因为不想让 L 承担责任所以帮 L 开脱,我认为 Y 是因为不想研发承担主要责任才不抓主要原因一直抓产品的问题,但实际上是双方都没有想逃避责任,只是站的角度不同,这件事研发确实应该承担最主要责任,产品也需要在设计时考虑更全面。 聊开了 Y 说以为我这俩天会反思,没想到我心这么大,我问为什么要反思,没察觉哪里做得有很大的问题呀。Y 指出在复盘会上,有这么多其他部门大领导的情况下,应该谨言慎行,应该在会议前和研发测试沟通复盘细节,在会议上最好不要产生冲突,一是这样处理可能会给别人留下冲动/不好沟通的印象;二是太高调容易后续被枪打出头鸟。 没找到时间会前和研发测试部门沟通复盘问题确实是没做好的一点,提前沟通达成一致会比在会议上争吵更高效。但在我的视角里,吵架并不是想高调处理事情,只是一种沟通方式,如果我没有强势地提出我的观点,这口锅可就死死的扣在产品部上了,即使最后没吵赢,也能让大家清晰地知道故障的经过,并不是只有产品的问题。多方利益不一致的情况下,大家通过吵架把事情掰扯清楚,提出改善措施,后续避免事故发生才是会议目的。事后也有单独找吵架的人员私下沟通交流,大家也知道是对事不对人。 我不认为逃避冲突,避免吵架是一种更好的处理。确实可能还是嫩了些,思考问题不够全面,可能后面遇到相同问题会考虑更周全一些。但遇到矛盾冲突还是会刚,只是会刚的更理性一些。 作者:产品Qiana,公众号:小陈的大house 本文由 @产品Qiana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