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CES消费电子展(1月7日至10日,美国拉斯维加斯)开幕在即。为了迎接此次盛会,近日,NVIDIA在社交平台送出大礼——历史上最经典的5款显卡,每张右下角都有黄仁勋金色亲笔签名。 这5款显卡以五天倒数、每天送出一款的形式送出,每一款都别具历史意义。  倒数第五天是“GeForce 256”,这是NVIDIA第一个以GeForce为名的显示核心,也是该公司第一款以GPU为名销售的显卡,于1999年8月发布。  倒数第四天是GeForce 8800 Ultra,这是NVIDIA首度采用CUDA(统一计算架构)核心,于2006年11月推出。  倒数第三天是GeForce GTX 1080 Ti,最后一款消费级顶级显卡,黄仁勋也附注写上“The Ultimate GeForce”(终极版GeForce),于2017年推出。  倒数第二天是GeForce RTX 2080 Ti,这款显卡同时也作为《赛博朋克2077》(Cyberpunk 2077)的定制版显卡,在过去活动中是限量且只送不卖,于2018年推出。  倒数最后一天是GeForce RTX 3080,2020年推出。 这款产品正式发表前,NVIDIA就预告“这将是1999年以来PC游戏最大的突破”,导致一开卖就各地秒杀,价格甚至炒到7倍高。 这些显卡中,你最想要哪一款?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8854.htm)
OpenAI 首席执行官 Sam Altman 表示,该公司标价每月 200 美元的 ChatGPT Pro 计划目前处于亏损状态,因为人们对它的使用超出了预期。"我个人确定了这个价格,"Altman 在 X 上的一系列帖子中写道,"并认为我们会赚一些钱。"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4/1206/489d41364a97794.jpg) OpenAI 在去年年底推出了 ChatGPT Pro。 除了允许访问 OpenAI 的升级版 o1 "推理"人工智能模型o1 pro 模式之外,ChatGPT Pro 还取消了公司其他几款工具的访问次数限制,包括其Sora 视频生成器。 尽管 OpenAI 自成立以来已经筹集了约200 亿美元的资金,但它并没有盈利。 据报道,该公司预计去年营收 37 亿美元,亏损约 50 亿美元。 在人员配备、办公室租金和人工智能培训基础设施等开支共同作用下,ChatGPT 曾一度让 OpenAI 估计每天损失 70 万美元。 最近,OpenAI 承认它需要"比想象中更多的资金",因为它准备进行公司重组以吸引新的投资。 为了实现盈利,OpenAI据说正在考虑提高不同订阅套餐的价格;该公司乐观地预测其收入将在 2029 年达到 1000 亿美元,与雀巢公司目前的年销售额相当。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8852.htm)
近日,奶茶行业因“冰勃朗”事件被推上风口浪尖。某评测博主录制了一期视频,评测了古茗、茶百道、喜茶、奈雪的茶、霸王茶姬、爷爷不泡茶、茉莉奶白、乐乐茶等12个头部奶茶品牌,认为奶茶中的“冰勃朗” 成分与植脂末存在相似之处,因此将冰勃朗称之为“科技乳”。  这一观点迅速引发了消费者的讨论和担忧:冰勃朗是什么,奶茶还能喝吗?奶茶是不是“科技狠活”?作为新茶饮代表,今天,霸王茶姬在其官方渠道发布了《每一杯茶的安全透明,都是我们坚守的承诺》,通过问答形式解答了用户疑惑。  2022年,霸王茶姬公布了其明星产品“伯牙绝弦”的成分构成,并于2023年对产品成分进行了健康化升级。在这次回应中,霸王茶姬再次回顾、梳理了其产品成分,回应了用户的担忧:没有“科技狠活”,放心喝,将继续保持健康化、透明化。 从霸王茶姬的解答中可以看出,作为一种已经广泛应用于行业的基底乳,冰勃朗是安全的,冰勃朗也不是植脂末。而就用户关心的奶茶的奶含量问题,霸王茶姬也再次做了科普澄清:其主要来源于占奶茶含量约19%的优质牛乳,而非靠冰勃朗中的牛乳含量。  在霸王茶姬回应之前,已有行业专家为新奶茶行业正名。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营养科主治医师欧俏文指出,严谨地说,即使配料种类接近,但具体用了什么是有区别的,不能因为配料表接近,就将(冰勃朗和植脂末)两者等同。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常务委员钟凯提到,无论哪种添加剂,只要是按照 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的适用范围和用量来操作,都是安全的。新华网在报道中引用专家分析指出,冰勃朗不是植脂末;冰勃朗牛乳含量不等同奶茶的牛乳含量;冰勃朗不是“科技与狠活”。 除了霸王茶姬,很多奶茶行业从业者之前也向媒体介绍过“基底乳”的前世今生。爷爷不泡茶产品负责人曾介绍,基底乳是行业大势所趋,因为仅用鲜奶和茶很难达到浓郁口感,基底乳的出现可以填补口感空缺。针对此次“冰勃朗”风波,柠季创始人汪洁则在朋友圈表示,“善意批评可以推动行业进步,恶意引导只能制造恐慌。为流量制造恐慌,最终伤害的是消费者的选择权”。 行业人士认为,一款已经在奶茶及烘焙行业普遍使用的食品辅料,被如此误解,既反映了行业快速发展中科普互动的重要性,又再次提示行业从业者,以粉末冲泡、植脂末(“奶精”)为主的奶茶1.0时代,给用户留下的“奶茶不健康”的印象仍然非常深刻。很多用户认为,奶茶可以不健康、便宜好喝就行了。因此,当新茶饮品牌企业与产业链企业,投入研发和工艺提升,走入真材实料、健康升级新时代时,不免遭到质疑:确实好喝,但真的健康吗? 为打消用户疑虑,不少奶茶品牌近年来推动产品的透明化。例如,霸王茶姬在2022年10月即公布了“一杯‘伯牙绝弦’里面有什么”,将其明星产品“伯牙绝弦”的构成公之于众,其后又向公众展示了升级后的伯牙绝弦的构成。2024年,霸王茶姬还公布了产品的热量值、GI值,并在上海卫健委指导下,推行奶茶的ABCD分级,让一杯奶茶的“身份证”信息越来越透明。2023 年 10 月,喜茶公开所有在售产品配方、营养成分和原料溯源信。茶百道则推行了QTS质量溯源项目,旨在搭建茶饮行业首个原料防伪溯源平台,实现供应链管理的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 此次奶茶行业的“冰勃朗”风波,无疑凸显了科普在产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中国食品安全网也在报道中提到,从植脂末到冰勃朗,是产业的进步,也是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共同选择。科学评测、客观认知,是促进食品工业健康发展、新消费行业进步的良方,公众大可不必过度恐慌,而奶茶行业则可以继续在公众的高度关注中,持续升级工艺,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更健康的产品。 截至发稿,该评测博主的相关评测已经在各平台下架删除,但新奶茶的科普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8850.htm)
今日一大早,就有不少人发现哪吒汽车官方网站无法打开,截至目前仍旧显示“系统维护中”。据新浪科技报道,在接受采访时,哪吒汽车公关部门表示,官网正在维护中,而哪吒汽车客服人员表示,**官网系统方面确实有异常,现在处于内部维护中,具体什么时候修好还没得到通知,有需要可以下载哪吒汽车App**。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06/5f6f46e2-cd05-4730-a18e-95f6e2cca083.png) 此外,还有媒体以意向购车者身份致电哪吒汽车体验中心,一名销售人员回电解释称,**官网这几天在维护,应该下周就能好了。** 他表示哪吒汽车在1月4日就已经恢复生产了,目前试驾服务也正常进行,“车子都有的”。 对于外部的各种传言,该销售人员称之前一直在进行资源整合,也进行了较大的变动以及裁员,现在都已经走上正规了。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06/c0a2560a93a14445bfb5de30d7fd1d4a.png) 作为与蔚小理一同起步的新势力先行者,**哪吒汽车在2022年迎来了高光时刻,一举成为当年的新势力销冠,**后哪吒汽车谋求IPO,而招股书显示,2023年哪吒汽车营收135.55亿元,净亏损68.67亿元。 然而今年下半年以来,围绕着哪吒汽车的各种传言甚嚣尘上,10月中旬,有哪吒员工爆料“哪吒汽车已经发不出工资了,公司欠了供应商很多钱”,虽然当时哪吒回应称是公司中层和高管近期在进行薪资架构调整,仅个别薪资发放稍慢,但随后新一轮的爆料再次佐证了降薪的传闻。 进入12月,哪吒汽车官方宣布,因公司战略调整,张勇不再担任CEO,转任公司顾问,哪吒汽车公司CEO由创始人、董事长方运舟兼任。 同时,方运舟发布公司全员信表示,哪吒汽车将实施六大改革举措,立足国内进行全球化扩张,**通过一系列改革,哪吒汽车将在全力以赴实现IPO的同时,未来2-3年内能实现销量一半在国内、一半在国外,2025年整体毛利率转正,2026年公司整体盈利。**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8848.htm)
两年多前,OpenAI还是一家默默无闻的公司,但是随着ChatGPT的横空出世,它立即成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AI)领域的领导者。对于OpenAI的崛起,作为CEO的萨姆·奥特曼(Sam Altman)最有发言权。他接受了《彭博商业周刊》的深入采访,谈及了多个话题,包括如何管理OpenAI、臭名昭著的罢免事件、怎样应对特朗普与马斯克这对“执政”搭档,以及他对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执着追求。  时钟拨回到2022年11月30日,当时OpenAI网站的流量几乎为零。这家创业公司小得几乎无人问津,就连其创始人都懒得去跟踪网站流量。然而,这是该公司最后一次体验这种平静日子了。在这之后两个月内,超过1亿名访客涌至OpenAI网站来体验ChatGPT,对其性能赞叹不已。**从那以后,一切都改变了,尤其是对奥特曼来说。** **ChatGPT的问世** 记者:2019年,你接任了OpenAI CEO,当时是什么情况? 奥特曼:我当时试图同时做OpenAI和创业孵化器Y Combinator(YC),这真的很难,但是我们真的想去构建AGI,我被这个想法迷住了。让人惊讶的是,我当时还想着,我们会在2025年实现AGI,但是这完全是一个随意推测的时间,就是等到公司创立10年时。那时,人们经常开玩笑说,我唯一会做的事情就是走进会议室然后说:“扩大规模!”**虽然这不是真的,但的确是那段时间的主要发展思路。** 记者:ChatGPT的正式发布日期是2022年11月30日。在你感觉,这仿佛就在眼前,还是过去很久了? 奥特曼:[笑] 我明年就40岁了。在我30岁生日那天,我写了这篇博文,标题叫《日子很长,但几十年很短》。今天早上有人给我发邮件说,“这是我最喜欢的博文,我每年都会读。当你40岁时,你还会更新一篇吗?”我笑了,因为我肯定不会写更新。我没有时间。但如果我写了,标题将是《日子很长,几十年也很长》。所以,我觉得时间过得非常漫长。 记者:随着第一波用户蜂拥而入,ChatGPT显然会产生重大影响,你有没有感到震惊? 奥特曼:那好,我透露几件事。第一,我当时就觉得这个产品会表现得很好!而公司其他人却在说,“你为什么让我们发布这个?这是个糟糕的决定,产品还没准备好”。我并不经常做出那种“我们必须这么干”这样的决定,但这次是其中之一。 YC有一张著名的图表,是创始人保罗·格雷厄姆(Paul Graham)画的。图上有产品发展潜力的波动曲线,然后是用户新鲜感消退,接着是一段漫长的低谷期,再然后是产品市场契合曲线,最后才真正实现飞跃。这是YC的一个经典学问。在最初的几天里,ChatGPT的走势就是这样的,白天使用量更高,晚上较低。团队的反应是:“哈哈,数据掉下来了。”但我从YC学到的一件事是,**如果每次新的低谷都高于上一个峰值,那就说明有些非常不同寻常的事情正在发生。**在前五天里,情况看起来就是这样,我当时想:“我觉得我们手上有一个尚未摸透的东西。” **罢免事件** 记者:当OpenAI董事会解雇你的消息传出时,人们都感到震惊。但你似乎是一个情商很高的人,在这之前有没有察觉到任何紧张的迹象?你是否意识到,紧张的根源可能是你自己? 奥特曼:我根本不觉得我是一个情商很高的人,但即便对我来说,这种程度的紧张也超出了我能够察觉的范围。你知道,我们一直围绕着“安全VS性能”、董事会的角色以及如何平衡这些事情展开讨论。所以,我知道是有紧张情绪的,而我又不是情商很高的人,所以可能还有更多我没察觉到的紧张。  OpenAI之前的四大高管 那个周末发生了很多令人恼火的事情。根据我的回忆,可能细节会有些记错,他们在周五中午解雇了我。接着,当天晚上又有一群人辞职。到周五深夜时,我就想:“我们干脆去搞一个新的AGI项目吧。”接着,部分高管团队的人过来说:“嗯,我们觉得这事可能还能翻盘。冷静点,等一下。” 记者:董事会称,你在与他们的沟通中“并非始终坦诚”。他们认为你在撒谎或隐瞒了一些信息,但没有说明你具体在什么方面没有坦诚。你现在知道他们指的是什么了吗? 奥特曼:我听过不同的版本,比如“萨姆甚至没有告诉董事会他要推出ChatGPT。我对此有不同的记忆和解释。但事实是,我当时并不是抱着“我们要做出一款爆款产品”的想法发布它的。**我认为,很多像这样的事情被不公平地描述了。** 这件事让我体会更深的是,我之前对一些董事会成员有过意见,认为他们存在利益冲突或其他不当行为,而他们对我试图让他们离开董事会的方式感到不满。**这件事给我上了一课。** **如何管理公司?** 记者:你平时都是这么管理公司的?会和个别工程师沟通吗? 奥特曼:让我看一下我的日程表。我们每周一会有一个三小时的高管团队会议,然后,昨天和今天,我跟六位工程师进行了一对一交流。在这次采访后,我要去参加研究会议。明天会有几场重要的合作伙伴会议,还有很多关于算力的会议。有五场会议是关于如何提升算力的。明天我还有三场产品头脑风暴会议,晚上则会和一家主要硬件合作伙伴参加一个重要的晚宴。基本上就是这样:**有几件事是每周固定要做的,其他时间则要灵活安排。** 记者:你花多少时间进行内部和外部沟通? 奥特曼:更多的是内部沟通。我不是那种喜欢写励志邮件的人,但会有很多一对一和小组会议,还会在Slack上处理很多事情。 **AGI** 记者:在公司层面,你们似乎不再公开谈论AGI了,你们开始谈论AI和发展等级,但你个人仍然会提到AGI。 奥特曼:**我觉得AGI这个词已经变得非常模糊了。**如果你看看我们列出的五个AI发展等级,会发现每个等级都有一些人称之为 AGI,对吧?我们设立这些等级的目的是为了更具体地定位我们当前所处的阶段以及取得的进展,而不是简单地问“这是不是AGI?”或者“这还不是AGI?” 记者:你认为达到AGI的门槛是什么? 奥特曼:我有一个粗略的定义,当一个AI系统能够完成那些由非常熟练的人类在重要工作岗位上完成的事情时,我会称之为 AGI。然后会出现一系列后续问题,比如:它是能够完成整个工作还是仅仅是部分工作?它能否从一个计算机程序发展成一个想成为医生的系统? 它的能力是达到该领域的顶尖水准,还是超过98%的人类从业者?它有多大的自主性? 这些问题我目前还没有明确和精确的答案。不过,如果你可以雇佣一个AI来远程工作,并且它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软件工程师,我认为很多人会说,“好吧,这差不多就是AGI了”。 **与马斯克的争执** 记者:马斯克显然会在新政府中扮演某种角色。他起诉你了。他和你竞争。我在 DealBook上看到了你的评论,**你认为他不会利用自己在政府中的地位在AI相关事情上搞什么小动作**。 奥特曼:我确实这么认为。 记者:但是,过去几年,他先是买下了推特,然后又起诉想退出这笔交易。他恢复了阴谋论者的账号,向扎克伯格发起了笼斗挑战。这些只是他一部分“小动作”。那么你真的相信他不会耍花招?  特朗普与马斯克 奥特曼:哦,**我认为他还会制造各种麻烦事。**我认为他会继续起诉我们,然后撤销诉讼,提起新的诉讼等等。他还没有向我发起笼斗挑战,但他和扎克伯格的那场挑战似乎也不是认真的。正如你提到的,他说了很多事情,开始了,又放弃了,被起诉,又去起诉别人,与政府争吵,被政府调查。**这就是埃隆的风格。**问题是,他是否会滥用他作为“联席总统”(或者不管他现在称自己什么)的政治权力,来干扰商业竞争对手??我不认为他会这么做。我真的不认为。不过事实可能会证明我错了。 记者:当你们两人一起在OpenAI齐心协力时,你们给彼此带来了什么? 奥特曼:也许是一种互补的精神。我们不知道会发展成什么样,也不知道我们要做什么,也不知道未来会如何发展,但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这很重要,这是我们的大致努力方向,也知道在遇到问题时进行纠正。 记者:我很好奇,你们俩之间的实际工作关系是什么样的。 奥特曼:我记得在导致他离职的那场风波之前,我和埃隆之间没有发生过什么大争吵。在那之前,尽管人们谈论他如何斥责别人、如何发脾气,但我从未经历过这样的事情。 记者:他为xAI筹集了很多资金,特别是来自中东的资金,这会让你感到惊讶吗? 奥特曼:不会、不会。他们有很多资本。这是人们想要投资的行业。埃隆就是埃隆。 **如何看待特朗普?** 记者:你刚才说的很多内容都与政府有关。我们即将迎来一位新总统。你个人向特朗普就职基金捐赠了100万美元。为什么? 奥特曼:他是美国总统。我支持任何一位总统。 记者:但这是一笔个人捐款。特朗普反对你之前支持的许多事情。我认为这笔捐款不是爱国的表现,而是讨好特朗普,是这样吗? 奥特曼:我并不支持特朗普所做的、所说的或所想的一切。我也不支持拜登所说的、所做的或所想的一切。**但我确实支持美国,我将尽我所能与任何一位总统合作,以造福国家**,尤其是为了当前这个重要时刻(AGI发展)的利益,不能受任何政治问题的干扰。我认为,AGI可能会在本届总统任期内得到发展,做好这件事似乎非常很重要。至于向就职典礼捐款,我认为这是一件相对较小的事情。无论如何,我都不认为这是一个重大决定。**但我确实认为我们都应该祝愿总统取得成功**。 记者:特朗普说他讨厌《芯片法案》,而你支持《芯片法案》。 奥特曼:我实际上并不支持。我认为《芯片法案》比什么都不做要好,但不是我们本该采取的最佳措施。我认为,我们的真正机会是采取后续行动做得更好。我不认为《芯片法案》达到了我们所有人期望的效果。 记者:假设你是对的,埃隆和特朗普政府都有积极发展AI的意图。那么特朗普政府在2025年能够为AI发展提供最大帮助的措施是什么? 奥特曼:美国需要建设基础设施,而且要大量建设。我非常认同总统的一点是,**现在在美国建东西很困难,这简直令人震惊。**无论是发电厂、数据中心,还是类似的设施。我理解官僚主义是如何形成的,但总的来说,这对国家没有帮助,尤其是当你想到美国在AI领域需要做些什么来引领发展时,这种状况更加不利。而美国确实需要引领AI发展。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8842.htm)
微软在官网发布了2025年6大AI预测,分别是:AI模型将变得更加强大和有用、AI Agents将彻底改变工作方式、AI伴侣将支持日常生活、AI资源的利用将更高效、测试与定制是开发AI的关键以及AI将加速科学研究突破。 其中,微软在序言部分特意提到了AI Agents,到2025年,将以自主、自动的方式完成更多的复杂工作流程,来提升工作、家庭方面的效率。放眼更大的应用领域,从气候变暖到医疗保健,AI都将发挥着重要作用。  1、AI模型将变得更加强大和有用 过去的一年,AI 模型在推理效率、功能方面取得十足进步,很多前沿模型能完成多种复杂任务,2025 年AI模型将在更多任务上表现出色。  例如,像 OpenAI o1 这样具有先进推理能力的模型,能以类似人类的逻辑步骤解决复杂问题,在科学、编码、数学、法律和医学等领域发挥作用,可进行合同比较、代码生成和多步骤工作流程执行。 模型创新不仅依赖推理能力提升,数据管理和训练后优化同样关键。微软的 Phi 模型系列表明,高质量数据同样可提高AI模型性能和推理能力; Orca和Orca 2 则展示了合成数据对小型语言模型训练后优化的作用,使其达到以往大型语言模型的性能水平,并在特定任务中表现更好。这些进步将在 2025 年创造更实用的 AI 体验,包括在AI Agents中的应用。 2、AI Agents将彻底改变工作方式 AI Agents是能够自主执行任务或代表用户自动执行任务的AI产品,可以是软件程序,也可以是集成在各种设备中的AI助手。这些Agents能够理解自然语言指令,通过学习和推理来完成复杂的任务,并与用户进行自然交互。 微软表示,财富500强公司中近70%的员工,已经使用Microsoft 365 Copilot中的Agents来处理大量重复性的日常工作,例如,自动筛选电子邮件和在Teams会议期间做笔记、摘要。  2025年,新一代AI Agents功能将更强大,凭借在记忆、推理和多模态能力方面的进步,以更好的交互方式处理多种复杂的工作。更高级的记忆与推理能力,AI Agents将具备更强大的记忆功能,能够记住用户的历史行为、偏好和工作习惯,从而提供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服务。 同时,它们的推理能力也将得到提升,能够更好地理解复杂情境和业务逻辑,做出更加合理和高效的决策。例如,在供应链管理中,Agents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和实时信息,预测库存需求变化,提前调整采购和生产计划,避免库存积压或短缺。 多模态交互与协作,Agents将支持多种交互方式,包括文本、图像、语音等,使用户能够以更自然和便捷的方式与Agents进行沟通。同时,Agents之间的协作能力也将得到加强,可以像人类团队成员一样协同工作,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完成复杂的任务。 例如,在一个大型项目中,不同的Agents可以分别负责项目规划、进度跟踪、资源分配和风险评估等工作,并实时交换数据和反馈,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此外,微软在去年11月举办的“Microsoft ignite 2024”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在Microsoft 365、Dynamics 365等主打产品中集成了大量商用AI Agents,这些都为2025年Agents的大爆发奠定了重要基础 负责微软商业和工业 Copilot副总裁 Charles Lamanna认为,AI Agents将是AI时代的新型应用程序,就像我们使用不同的应用程序来执行不同任务一样,AI Agents将彻底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和业务流程。 3、AI伴侣将支持日常生活 2025 年,微软 Copilot 将作为 AI 伴侣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帮助简化和优先处理日常任务,例如,自动管理大量数据,释放个人时间,同时保障隐私、数据和安全。  Copilot将不断进化,具备更多新功能。例如,Copilot Daily 能以熟悉声音为用户提供新闻和天气摘要;Copilot Vision 可理解用户浏览的网页,实现与用户的互动,回答问题并提供建议; 还能帮助用户做决策,如布置新公寓时搜索匹配家具并规划布置方案。未来,AI 体验将更精准,情感智能提升,实现更流畅的交互。 4、AI资源的利用将更高效 AI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资源,创新解决方案正在应对这一挑战。例如,尽管2020年全球数据中心的工作负载是2010年的九倍,但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仅增加了10%。 这是因为微软正在与[AMD](https://stock.finance.sina.com.cn/usstock/quotes/AMD.html)、[英特尔](https://stock.finance.sina.com.cn/usstock/quotes/INTC.html)和英伟达等公司合作,提高其硬件的效率,包括其定制硅系列、Azure Maia和Cobalt,以及为大规模AI系统设计的高效冷却热交换器。  未来几年,支持AI的新数据中心将投入使用,且不消耗任何水资源用于冷却,公司还将扩大其对超高效液体冷却系统的使用。 这些创新方案都是为了使AI基础设施在2025年更加高效和可持续。随着微软帮助构建更高效的AI基础设施,将继续投资并使用低碳建筑材料,包括接近零碳钢、混凝土替代品和交叉层压木材。 微软还将继续投资并使用无碳能源,如风能、地热能、核能和太阳能。公司正在进行长期投资,以将更多的无碳电力引入其运营的电网,并继续倡导全球清洁能源解决方案的扩展。 5、测试与定制是开发AI的关键 测试是定义和评估AI中的风险,对于负责任地构建AI至关重要。2025年AI的发展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测试和定制。  如果能够测试风险和威胁,就可以帮助解决或减轻它们。这意味着,例如,检测和解决不准确的AI“幻觉”响应。微软持续努力构建安全的AI应用程序的一部分是开发严格和全面的测试。除了评估内部威胁,测试将变得更好地识别外部和日益复杂的攻击。 6、AI将加速科学研究突破 AI已经在世界各地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从超级计算到天气预报等各个领域的进步。它正在推动科学研究的历史性突破,并有望在自然科学、可持续材料、药物发现和人类健康等领域释放新的能力。 例如,在2024年,微软研究院取得了突破,使研究人员能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精度探索世界上一些最困难的生物分子科学问题,包括发现挽救生命的药物。利用AI驱动的蛋白质模拟系统,研究人员找到了一种新的方法(AI2BMD)来模拟生物分子动力学。  AI2BMD,可以帮助科学家解决以前难以解决的问题,并推动蛋白质设计、酶工程和药物发现等生物医学研究。 微软研究院副总裁兼董事总经理Ashley Llorens表示,2025年最令人兴奋的事情之一将是AI在科学研究中的使用,如何推动解决世界上一些最紧迫问题的进展。AI将继续推动科研创新,为全球的人类和组织释放巨大应用潜力。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8840.htm)
 作者:机核编辑部 整理&编辑:柏亚舟 2024年,机核一共制作并发布了901期电台节目,其中免费节目523期,会员节目378期,节目总时长一共861小时17分39秒。 在这种数据量级当中,很多听众都会有自己心中最爱的那一期播客: - 它可能是机核的“保留节目”,是“老牌范式”,也可能是灵光一现,是突然的变奏; - 它可能是免费的、共鸣的表达,也可能是会员节目里,自己反复收听的宝藏; - 它可能是一期观点碰撞,让自己也有开腔的欲望,也可能特别适合作为生活背景音,抚平褶皱的心灵。 年底,我们在机核内部做了一次中小范围的调查,也想听听他们眼中,自己的“年度播客”是哪一期——他们当中,有的人可能自己也经常泡在录音室里,有的则很少坐到话筒前,和读到这篇文章的你一样,更接近一个听众的角色。 那么,在2025年年初,让我们开始盘点: # Part1 就是这个味儿 - 节目名:中元夜话2024 推荐人:雪豆(编辑) [<中元夜话2024>](https://www.gcores.com/radios/186822) 推荐语: 听完我家狗都吓得不敢叫了。 共同推荐人:纱雪(运营) 推荐语: 老节目质量有保证。 - 节目名:黑神话故事解读 推荐人:米高贝(视频) [<(全剧透)不须放屁 | 《黑神话:悟空》第三章全剧情解读>](https://www.gcores.com/radios/191554) 推荐语: 就爱听白老师吹牛逼,建议多吹。 - 节目名:中古战锤系列故事 推荐人:可乐(编辑) [<纳迦什不朽:诸王之黄昏,莱弥亚的毁灭与英雄王的史诗结局 | 中古战锤国家地理 Vol.8>](https://www.gcores.com/radios/191875) 推荐语: 在更新的最期待的系列故事节目。听机核电台这么些年,还是最喜欢听“说书人”们讲各种各样的奇观故事。 这两年机核还在稳定更新的故事节目,最对胃口的还是“战锤”系列,夜风老师讲述的故事既恢弘又细腻,而且有始有终(点评批评某些系列)。要是更新能够更频繁一点,那就完美了。 - 节目名:银河与城 推荐人:小五(编辑) [<银河与城Vol.1丨《超级银河战士》 回顾>](https://www.gcores.com/radios/176483) 推荐语: “这游戏太好玩了!” “好玩在哪?” 面对一款玩法极为突出的游戏,一句「好玩在哪」往往就会让我思索半天给如何作答。 称赞一款游戏的画面好,可以从美术风格入手:是艺术风格突出,还是足够逼真写实。也可以从纯理性的材质、纹理、多边形数量等技术角度分析。称赞一款游戏的故事好,可以讲述剧情的跌宕起伏、意料之外、潸然泪下、峰回路转,也可以从构建故事的细节、叙事的手法、讲述故事的方式等多种角度品读。但谈及玩法,往往难以言说,无奈只能丢下一句“你信我!玩一下试试吧!真的好玩!你得去感受!” 感受,或许这就是问题的核心。玩法带来的冲击与欣喜,往往都是强烈的感受,感受恰恰又是难以言说的。谈及游戏的其他维度时,我们都能借鉴其他形式的评价体系,画面之于美术,故事之于文学,但游戏这种创作形式,太过年轻,游戏评价与游戏研究都还处在学术探索的阶段,同样是平台跳跃,有的好玩,有的就不好玩,为什么呢?确实很难说清。 所以我强烈推荐《银河与城》这个系列电台,既然关乎于感受,那索性咱们就把玩游戏时各种各样的感受汇总到一块儿,暴力破解,总能摸索出吸引人的地方到底在哪对吧。 如果你也好奇银河城为什么好玩,不妨跟着熊人族羽毛的回顾与感受,一同思考这些优秀的游戏「好玩在哪」吧! # Part2 全是情绪价值 - 节目名:这就是你们二次元? 推荐人:柏亚舟(编辑) [<游戏圆桌丨这就是你们二次元?>](https://www.gcores.com/radios/178328) 推荐语: 这期是比较典型的“由某种情绪引发的讨论”,几个参与者都人设鲜明,即便有演的成分也演得相当精彩:交流内容看似争锋相对,但又有一种拳头打在棉花上的吊诡听感,同时,这种听感也与评论区的互动相得益彰。 并且,看似混不吝的讨论,其实也指向了当下游戏行业的一些问题,整体而言,甚至是一期不失严肃的节目。 个人喜欢碎片时间听播客,但这期确实有点打破了我的习惯,因为根本没有给我暂停的机会,而是一口气听完了…… - 节目名:《堕落之主》与西班牙黑色传说 推荐人:郑石(产品) [<骑士团为何而战?《堕落之主》与西班牙黑色传说>](https://www.gcores.com/radios/173329) 推荐语: 朱老师机核名梗“必”字决,欢乐程度很高非常之喜欢。 - 节目名:四宝转行做刑侦(会员节目) 推荐人:鼠鼠(音频) [<四宝转行做刑侦 第一集:二组出动,火场追凶>](https://www.gcores.com/radios/189103) 推荐语: 今年听到的最搞笑最胡逼的节目,剪的时候笑到伏案痛哭。笑点太密集了不知道该笑哪一个,上一个还没笑完,下一个已经嗨我脑袋上了。抑郁症克星。每个人都必须去听,不听的人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 节目名:大家都爱的小队游戏 推荐人:Wing(编辑) [<缺时间还是缺朋友?大家都爱的小队游戏>](https://www.gcores.com/radios/186189) 推荐语: 我一直都挺喜欢小队合作 PVE 游戏的,极其享受那种能同时体验“大排档喝酒吹水”和“配合起来小队行动”的氛围。 不过以前没人陪着一起玩,最多就是大学时期有很短一段时间能混进奎恩哥他们的局,短暂加入猛男寨。到机核上班之后虽然身边有很多一起玩游戏的人,但因为工作性质和大家的爱好,我们就算一起打游戏也并没那么经常去玩小队合作游戏,大部分时间都是 COD 之类的团队对抗,和玩那个(龙门粗口)刀塔。 再后来就是什么派派兴起,瓦再兴起,现在是轮到三角洲了吧?这些我都整不来了,最多就是三角洲刚上的时候每天单排几局,刷刷麦晓雯。 直到今年,兄弟们开始日常组小队游戏局了,我就死皮赖脸地硬混。也不知道他们烦了没有。 而这期节目,不单单是为大家推荐小队合作 PVE 游戏,也不只是传播小队合作 PVE 游戏的魅力,甚至可以说这期节目本身就是把小队合作 PVE 游戏那种完美的,舒适的,机智的,能拯救心灵的体验,转化成了音频。所以当时在后台偷偷听恰独食的时候,我就知道,这期就是我的机核年度播客。 [附我赠当时的机组。](https://www.gcores.com/talks/914591) - 节目名:欧洲杯系列节目 推荐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HR [<看好英格兰……吗?乱聊欧洲杯2024——小组赛篇>](https://www.gcores.com/radios/183867) 推荐语: 因为“嗑CP”和被某书数据推荐了解到了24年的欧洲杯情况,刷着梗图的同时了解了一些非常极其基础的信息。 比如,之前完全不了解索斯盖特是谁,但是大家都调侃,听节目和问Wing之后已经自己想通了南门昵称的含义,同时也收获了节目内调侃的快乐,虽然完全不了解但听感很好还听着开心。 纯小白但是通过节目好像也处在欧洲杯的氛围内,最后就是随着欧洲杯的结束已经遗忘了这些知识,还是只记得自己嗑的CP(遗憾)。 - 节目名:无J之谈-龙珠篇(会员节目) 推荐人:易恒(视频) [<无J之谈Vol.10丨《龙珠》对我没有启发,只有耽误>](https://www.gcores.com/radios/183768) 推荐语: 听得我老泪纵横,大师还是会讲。 # Part3 收获满满 - 节目名称:“游戏的人”济世指南系列(会员节目) 推荐人:引擎(编辑) [<《“游戏的人”济世指南》免费试听集>](https://www.gcores.com/radios/183666) 推荐语: 刘梦菲老师在节目中有关【游戏的人】的讨论,对于【有限游戏】以及【无限游戏】的讨论,彻彻底底地激励、肯定了我。长久以来我的生活方式,我对待游戏的态度,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理论支持,缺少一个高度概括的,学术性的指导方向。 以前,当我对别人说游戏改变了我的人生,总是缺少理论支持,现在有了!以前,我说要用游戏的方式对待生活,心中的话总是哽咽在胸口,现在有了。真的非常感谢刘老师和机核。 - 节目名:书写自己故事的女人 推荐人:Bloodsaya(编辑) [<书写自己故事的女人 | 与译者谈《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传奇>](https://www.gcores.com/radios/190994) 推荐语: 换个视角了解我最喜欢的推理小说作家的故事,能让人安静下来享受内容的一期,感谢译者和白老师。 - 节目名:世界上还有电子游戏里没有用过的“美学”吗? 推荐人:四十二(编辑) [<游戏圆桌丨世界上还有电子游戏里没有用过的“美学”吗?>](https://www.gcores.com/radios/182394) 推荐语: 副标题这句“我们还没意识到,那些屋子里的东西就是给我们的”给了我无穷的激励。 而这一年的发展我觉得印证了这场讨论,对于中国的游戏来说,未来值得奋斗的事情还有很多,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人高兴的事儿了。 - 节目名:一日长于百年 推荐人:白广大(编辑) [<一日长于百年 | 上海机动警察大队起义前夜的故事>](https://www.gcores.com/radios/190992) 推荐语: 今年做的优秀节目非常多,这期并非最完美的,但却是个人最喜欢的。它是我们在历史类内容方面的一次尝试,简木生老师讲述的内容充满场景感和激荡的情绪。 对于我来说,这个故事更是一种对未来的游戏叙事题材的启发,它告诉我在历史的缝隙里,有许许多多值得纪念并应当被重新表达出来的好故事。如果有机会和空间,我希望也能够参与到更多发掘这些故事的行动之中。 # Part4 感慨万千 - 节目名称:这题我会 推荐人:说书人Jerry(编辑) [<如何在公司看起来很忙?【这题我会#1】>](https://www.gcores.com/radios/188012) 推荐语: 有很多好节目是准备的成果,也有一些是设计的成果,但是让人惊喜的节目往往是碰撞出来的。 这期和核市奇谭两位同事设计的新节目,对我而言可谓是精心准备下的惊喜。在做“这题我会”期间,我们三个人经常跟发现了什么“秘密俱乐部”一样在办公室开启神秘的小会议。每个人也为了这系列节目全力准备了各种素材,最终在录音室里产生的化学反应十分奇妙。 可惜就是大家现在都有各种业务,作为一个系列节目产能有些跟不上,期待明年稳步更新。 - 节目名:米凯拉算不算男美女? 推荐人:萝卜(音频) [<米凯拉算不算男美女?游戏茶话会 VOL.73>](https://www.gcores.com/radios/184850) 推荐语: 刚接手茶话会那阵子压力其实有点大,很多事都是赶鸭子上架,机核尤其如此。这种“让年轻人接手一个大项目”的感觉似乎在我来之前就已经在其他编辑身上反复上演过,而这些被赶上架子的鸭子的心灵也留下了一些由此带来的创伤,我非常理解。 但这是但凡一个有十年以上历史的正常企业所都应该经历的正常业务交接,事实上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一直是这么安慰自己的。 终于轮到我做鸭的时候我就希望能来一手更加丝滑顺利的交接,最好丝滑到压根没有用户意识到这档栏目的主持人换人了,为此我煞费苦心,于是就有了本期节目,也是更换负责人之后的第一期《游戏茶话会》。 至少如今从结果来看我非常开心,因为这期节目实在是过于成功以至于至今都压根没人注意到换人这件事。我这只鸭子也就少承受了很多心灵伤害。 同时这期节目也留下了很成功的方法论,以后也会继续给大家整活,非常感谢认可。 共同推荐人:秃子(商务) 推荐语: 录得最开心的一次。 - 节目名:金摇杆年度最佳,你投给谁? 推荐人:蛙蛙(编辑) [<金摇杆年度最佳,你投给谁?核周报11.09>](https://www.gcores.com/radios/190333) 推荐语:今年其实播客没有听很全,所以不大能评价,但要说一个最喜欢的,或者说一个对我来说最有意义的播客,可能是我来机核录的第一次播客。 现在还是觉得,坐在录音室里,和各位喜欢的老师面对面聊游戏,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当时也听玥玥老师说,录音室就像一个逃避的小空间,我们可以在里面尽情地讨论与畅享,不用去在乎现实的窘迫,我也深感如此。 希望新的一年里也可以继续和老师们一起录音,一起聊游戏! - 节目名:光荣与梦想 推荐人:Max(市场) [<读书:光荣与梦想 | 刘慈欣笔下最不科幻的科幻小说>](https://www.gcores.com/radios/185736) 推荐语: 这是一期机核各部门日常共同协力完成的播客,也是机核内容的一个缩影: 内容的各个环节都堪称完美,甚至是我主观上的天花板【封面、选题、呈现、传播】; 对于本期所有参与的创作者来说,最终完成了【输出、扩散、回馈、共鸣】; 仔细想了想,这好像也是机核十年来一直在做的事。新的十年,机核依旧在路上,希望能继续与你同在。 # Part0 还有彩蛋 - 节目名:录音笔-啊!(会员节目) 推荐人:西总布(商务) [<啊!录音笔 VOL.169>](https://www.gcores.com/radios/179526) 推荐语: 我的心血之作。
“多巴胺这种奖赏机制与过去500年的商业繁荣息息相关。我们也许可以从解决人类健康的角度去思考,反向利用这个机制去解决困扰人类的诸多健康问题,甚至是提前预防一些疾病的发生。”
 序、  演讲者在开头介绍了他们团队的项目叙事管道: 小组作出故事大纲——团队成员反馈意见进行迭代——任务设计——实施草案——确保任务可玩——整个游戏可玩——发布 一、参与  1.玩家想看下一段故事,故意遗漏关键信息是有帮助的。《巫师3》血与酒任务,在任务开场引入一个受伤的人,为玩家设计悬念。 2.玩家获取信息的动力增加了故事的粘性。玩家渴望故事,制作者应该去用某种方式构建故事,而不是把它强行喂到玩家的喉咙中。 3.通过减去关键信息,可以让玩家对正在发生的事情真正感兴趣(留白)。 二、影响  1.制作者在创造的过程中,就试图传递某种情感、围绕那些情感碰撞时刻创造故事。他们希望将当下的情感通过游戏传达给玩家,将玩家拖入故事的情感时刻。 2.创造一个良好且具有影响力(情感影响)的任务很重要。当构建具有影响力的故事时(主线/伙伴任务),不要有任何保留,做任何需要让玩家感同身受的事情。 3.围绕真实的场景和序列设计故事,并让玩家留下深刻的记忆。 3.1创作故事时,可以围绕情感上有影响力的时刻创作它们——围绕一些东西创作/构建它们(抓手)(酷场景)。 3.2除了情感时刻外,也可以思考一些“伟大”、震撼的场景,这仅次于构建的伟大的情感影响 力的故事。 3.3但故事情节只由“酷场景”所构建,那故事就会变得没有灵魂。 三、可信度  1.给每个故事线索足够的屏幕时间和空间,不要着急。在玩家无事可做的时刻,给予角色足够的场景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在屏幕上真正闪耀,给他们时间去完成这些人物塑造的元素,不要着急推进下一步。 2.创造角色类似真正人类的时刻,让玩家能够与角色建立并加强联系。在玩家和角色独处的时刻,确保在故事情节中,构建一个故事时,它不仅仅是一个情节,而是一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当遇到角色时,他们不会告诉你关于接下来要做什么,下一个目标是什么。但在某些时刻,他们也会自己说出对他们来说重要的事情。 四、构建叙事  1.在任务结构中,需要明确什么时候重复信息,什么时候去除信息。当去除一些不必要的部分,故事也许会变得更加有力。 2.去划分场景,如何进行阐释以及何时去做。 信号——制作者想要向玩家提供的所有消息、所有重要信息、所有希望玩家学习的信息 噪音——玩家可以同时执行的所有操作,因此时信号不那么明显(信号的干扰) 2.1控制重要信息最好在信号高而噪音低的情况下传达给玩家,而在信号低噪音高的情况下,玩家可以自由地去做一些行为。 2.2划分阐述,明白哪些是叙述的重要部分,哪些并不那么重要,核心目标是让玩家获得重要的故事信息,关于世界和背景故事的一切。 3.将叙事移到讲述之外,比如通过人物的形象、肢体语言去描述游戏的世界观,让玩家通过思考去了解到代入到制作者构建的世界。这些微妙的叙事是关于游戏背后的价值观,但它们从来没有直接提供给玩家。 五、选择  1.构建两难、模棱两可和不明确的情景,让玩家可以自行理解。呈现出故事和选择的正反两面,但玩家不会知道具体会发生什么。设计选择时,确保玩家有一些事情需要考虑,有趣的困境会迫使玩家做出游戏里最重要的决定。 2.提供符合玩家或主角逻辑预期的选择。比如在竞技场攻击佐特,此时设计师已经创造了一种情景,让玩家非常想要这样做的权利,这样玩家不会觉得时被迫做出的选择。在设计任务时,反问自己:“我可以接受在这里没有某个选项吗?” 3.在关键抉择时刻之前,平衡将支持不同选择的利害关系都呈现出来。 4.明星角色会影响玩家的选择倾向。当有明星角色时,玩家几乎总是会倾向于明星那边。 六、后果  1.非常延迟的、以及清晰展现的后果,往往会给玩家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比如空洞骑士中没有提前在古老盆地救下龙牙姐,与叛徒领主战斗时她就不会出现。这就是早期选择的延迟后果)。 2.当后果过于微小时,玩家不会看到它们。当后果非常清晰地展现时,玩家更容易感到惊讶。设计要考虑到后果的可视性,如果耗时制作的东西不能很好地传递信息,就很可能得不偿失。对于玩家来说,体验不到的东西等于不存在。 七、过度设计  1.小心过度设计;游戏不是模拟生活,而是娱乐。 2.减少和简化那些不是你所创造的体验核心的元素。 八、勇气  1.在游戏中尝试新主题和新理念,尤其是之前没人做过的事情。 2.带着谨慎和尊重,我们将触及游戏还不敢探索的话题、谈论一些没有被谈论过的事情,这是一种艺术勇敢。 3.给玩家一些他们意想不到的大胆场景。 九、新奇  1.在保持适度熟悉的同时(这让玩家不容易感到迷失),尽量提供给玩家一些新奇感。 2.打破你的游戏规则去提出一个新的观点,或者一个新的视角的观点。前提是展示你拥有的规则,以便真正打破它们。 十、效率  1.作为设计师,你需要和团队进行合作,多与成员沟通并明晰他们的强弱项。 2.注意其他设计师的工作,避免在同一款游戏中重复相同的理念,并创造不同的内容。 3.各种学科的结合是创造出色内容的最简单方法。
在新年伊始,本以为地产人事圈会云淡风轻,安然无事一阵子,但万万没想到,就在刚刚,艳姐又获得了一则重磅的组织架构调整: **招商蛇口华东区域旗下的城市公司,在近期开启了区域合并!**伴随着此次调整,相关人事调动也随之发生。 招商蛇口此次也是打响了开年人事调整的头炮!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向行业释放出了积极应对挑战,以适应未来发展新阶段的讯号。 ## **01 ** ## **华东区域人事变阵** 艳姐获悉,近期招商蛇口华东区域正在酝酿内部合并,目前已经确定的是: **杭州公司更名为浙江公司,宁波公司调整为事业部、划入浙江公司管理。调整后,华东区域下属城市公司包括上海公司、浙江公司、福建公司。** 此次招商蛇口的公司合并动作,其实也是行业内惯常动作。在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追求集约化管理,以集中核心力量,获取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招商蛇口杭州公司去年的势能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强劲的: 去年杭州公司成功拿下了多幅重磅地块,比如在去年8月以约14亿拿下杭州上塘板块单价地王;再比如去年年末以总价31.23亿拿下杭州上城区地块等等; 此外在某第三方机构2024年杭州销售榜排行榜单中,**招商蛇口也以近80亿的流量金额,位居第8名的位置。** 而相对来说,目前艳姐并没有查询到宁波公司去年在宁波的拿地消息,在销售层面,其以54.7亿的销售额位居宁波2024销售榜第3的位置。 毕竟从城市发展潜力的角度来说,杭州“战场”还是大有可为,此次合并后的浙江公司将杭州作为主体,也算是在情理之中。 回顾往昔,招商蛇口相关城市公司调整成为事业部的操作,之前就已有之,比如在2023年,就有市场消息传出南通公司调整为上海公司下属事业部、无锡公司调整为苏南公司下属事业部等等。 经过此番调整,不仅优化了内部架构,还显著提升了整体的运营效率和人均效能。招商蛇口浙江公司将集中优势,更有针对性的在浙江市场发力。 ## **02 ** ## **变革背后释放的讯号** 本以为年初不会有什么组织变动消息,没想到,**首先是招商蛇口打响了2025组织变革第一枪。** 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招商蛇口对于自身组织架构和运作生态的敏锐度,能够及时进行自我突破和调整。 实际上,回顾过往招商蛇口的组织架构调整,主旋律就是**围绕着打造高效的组织架构体系以及人事匹配的企业运作机制而展开。** 同样是在去年年初,招商蛇口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组织架构调整,当时将7个区域公司合并为5个——**华东、华南、华北、华西以及江南区域,**相关人事调动和安排也随之进行。 当时核心就是针对区域做了两大调整动作: 一是深圳区域和华南区域整合成新区,整个大湾区将以更完整更强大的区域形态呈现; 二是华中区域将在架构中被淡化撤销,涉及到的相关城市大概率会以就近原则划分给西南区域、华北区域等。 招商蛇口当时也是主动求变,进行战略聚焦、区域聚焦、业务聚焦,能够让招商蛇口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去年年初的组织架构调整后,招商蛇口几乎没有再进行相关调整,直到今年这次区域内部城市公司的组织变动。 去年,招商蛇口也是出现了诸多的高管变阵: - 去年2月,原招商蛇口北京公司总经理**吕传来,**升任华北区域总经理; - 去年5月,招商蛇口副总经理聂黎明辞职,前往招商局集团任职;去年12月20日,招商蛇口发布公告,聂黎明被任命为公司新董事。 - 去年7月,招商蛇口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黄均隆辞职,由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产权部)副部长**余志良**接任; - 华南区域总经理兼深圳公司总经理**彭以良**担任招商蛇口副总经理; - 原江南区域区首**张涛,**调任产业园区事业部任总经理;而江南区首的职务,则由苏南公司总经理**朱鸣宇**接棒; - 原产园事业部总经理**尚钢**调任招商创业董事长; 还有诸多细节层面的调整,在这里就不一一展开细说了。 招商蛇口高管岗位的任免,绝大多数都是内部甄选,很少会出现从外部引入高管的情况,这也说明招商人才培养和选拔体系已经非常成熟,能够完全从巨量的优质人才库中找到合适的人选上位。 而且招商蛇口在用人方面强调以业绩为导向,强化**“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为“有能力、有意愿、有担当”的优质人才创造干事的机会,形成了组织与人才相互成就、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在前不久克而瑞发布的2024年房企销售排行榜中,**招商蛇口以2193亿的销售金额,位居第5的位置,**和第1名的保利发展和第2名的中海地产都有大概1000多亿的差距。 而在2023年的销售榜单中,招商蛇口同样是位居第5的位置,而当时的销售额则是2936.3亿。可见如今的招商蛇口还是有一定的发展提升空间。 当然,销售额增长的乏力几乎是如今所有硬核房企都会面临的挑战,关键就在于如何做到存量出清以及增量出新,背后则是取决于中高管们的战略决策力和组织的落地执行力。 很多人都知道,每年招商蛇口都会结合业绩进行人员调整,后续更多的城市总、区域总或许会被提拔任用或者调任。 在这里也是不由得感叹,即使是身在稳健的央国企,中高管们也必须打起120分的精神来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因为没有最优秀,只有更优秀。 ## **03 ** ## **区域公司的内部竞合** 不可否认的是,任何一家房企区域公司之间都会存在某种良性的内部竞合。招商蛇口每次年报和半年报,都会发布各区域公司的营业收入,这也是衡量区域公司实力的可参考数据之一。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华东区域的营收一直是位居第一的位置。**2023年的年报中,华东区域以近500亿的营收、占比28.56%位居第一。**  财报数据 而且很有意思的是,华东区域的区首常常会兼任上海公司总经理。而招商蛇口也是从吕斌掌舵华东区域那两年开始,逐步加速了重返上海市场的步伐。 时至今日,招商蛇口已经连续两年拿下上海销冠,在这片烫金地,一年就能创下600多亿甚至是700多亿的销售额。 估计也是因为上海的表现优异,在2024年年初那波组织架构调整中,**原华东区域副总、上海城市总经理温恩奇升任华东区域总经理,**上海公司总经理也由温恩奇继续担任。 去年招商蛇口在上海推出了诸多重磅新项目,艳姐也是首次看到招商各大产品系在上海争奇斗艳,也让很多认识到招商蛇口有能力来打造教科书级的住宅产品以及立体城市缔造能力。 然而,这一年来,还有一家区域公司的势头也非常猛,那就是江南区域公司。在2023年的年报中,**江南区域的营业收入达到了约352.92亿,占比达到了20.17%,仅次于华东区域。**江南区域对于招商蛇口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2024年的半年报,**江南区域也迎来高光时刻,营收达到将近200亿,占比近4成,已经反超了华东区域。**  2024年半年报数据 江南公司去年下半年在合肥和南京打造了两个重磅项目——合肥招商玺以及南京金陵序,成为了整个江南公司的门脸!尤其是合肥招商玺,更是震撼了整个合肥地产圈,成为了去年合肥市场的爆款盘。 虽然2024年的年报出炉还要过一段时间,但艳姐去年江南公司的整体表现确实和华东公司不相上下,两家区域公司都贡献了足够多的爆款盘,贡献了很多市场话题度,也算是形成了一种良性的竞和关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地产人言”](https://mp.weixin.qq.com/s/clgykbeROscVDYbYehJQnw),作者:艳姐team,36氪经授权发布。
 漫威影业宣布,《美国队长4》中国内地定档2月14日。世界格局正在改变,曾经的“猎鹰”山姆·威尔逊(安东尼·麦凯 Anthony Mackie 饰)正式接过美国队长的盾牌,以身入局,勇闯新世界。大银幕见证美国队长VS红浩克。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在与新当选的美国总统雷霆·罗斯会面后,山姆·威尔逊发现自己卷入了一场国际事件。他必须在真正的幕后黑手让整个世界陷入危机和混乱之前,找出全球阴谋背后的原因。 
**在CES 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上,智能穿戴设备制造商Circular正式推出了其下一代智能戒指——Circular Ring 2。**据悉,这款新品在保留原有优势的基础上,新增了数字戒指尺寸选择、无线充电功能以及增强的心脏健康追踪技术,吸引了众多关注。  **该戒指不仅搭载了先进的ECG(心电图)监测功能,更融入了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权威认证的房颤(AFib)检测算法**,为用户的心脏健康提供了一道全面而精准的守护屏障,让健康管理更加科学、细致。 关于操作层面,Circular Ring 2实现了与智能手机的无缝连接,尽管Circular公司在此次发布会上对具体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有所保留,但随着产品的正式面世,预计这些细节信息将很快与公众见面,满足用户的好奇心与期待。 Circular Ring 2在外观设计与操作体验上同样实现了显著提升。其内置的增强型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并追踪用户的多种健康指标,全方位守护用户的身心健康。同时,该戒指拥有长达八天的卓越续航能力,能够精准记录并分析用户的睡眠周期,为用户提供深度睡眠建议。 **更为贴心的是,Circular Ring 2配备了全新的无线充电底座,彻底告别繁琐的线缆束缚,让充电过程更加便捷高效。**此外,其配套的应用程序也迎来了全面革新,融入了智能AI助手Kira,实现了“下一代智能改造”,为用户提供前所未有的智能体验与便捷操作。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06/154272e7de7c492183bf7caec0fdd29f.pn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8826.htm)
美国专利商标局目录中发现了几项来自微软的有趣专利,主要涉及Surface 笔记本电脑,它的触控板可以作为扬声器使用。Surface Laptop 的触控板专利所述的产品与目前市场上的设备相比非常独特。 例如,苹果的 MacBook 有一个触觉引擎(Taptic Engine)用于触觉反馈,但不能兼作扬声器。 华硕 ScreenPad 有一个调节音量的界面,但不能播放声音。 微软的想法是把普通触控板变成扬声器,这样就可以在运行 Windows 11 的 Surface 笔记本电脑上获得令人印象深刻的音频体验。 该专利申请的标题为"HAPTIC TRACKPAD LOUDSPEAKER",是关于一款引入基于触觉触控板的扬声器的 Surface Laptop。 该专利由 UPSTO 于 2024 年 11 月 14 日公布,微软于 2023 年 5 月 12 日提交。 配备可用作扬声器的触控板的 Surface 笔记本电脑  根据我的分析,Surface Laptop 的触控板兼具扬声器的功能。 与此同时,它还是一块普通的触控式触控板,用于控制 Windows 11,甚至还能产生触觉反馈。触觉反馈指的是在玻璃面板上按下按钮时产生的震动或咔哒声。  那么它是如何工作的呢? 根据专利申请,触控板由玻璃制成,支持触觉触摸电机。 然后,我们在印刷电路板下面安装了弹性垫片,它们就像弹簧一样,允许触控板在 Z 方向(垂直方向)振动和向下。 与众不同的是,微软获得专利的触觉马达既能处理触觉反馈的低频振动(低于 400 Hz),也能处理音频播放的高频振动(400 Hz 至 10000 Hz)。 获得专利的 Surface Laptop 的触控板区域可用作扬声器振膜。 扬声器振膜是扬声器的一部分,通过振动产生声音。 它上下移动,产生你能听到的声音。 因此,触控板能够像普通扬声器一样,处理小到中等程度的音乐,如播放歌曲、处理通知或音频提示。 我还注意到,音频频率范围从 400 Hz 到 10 kHz,涵盖了音乐、语音和 Windows 11 操作系统声音所需的大部分范围。 在阅读专利时,不难注意到微软为基于触控板的扬声器设计了两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称为活塞模式,用于低频声音,如语音或低音。 然后是分布式模式(产生 3 kHz 以上的声音),Surface 笔记本电脑应该可以处理更高频率的声音。 该专利解释说,弹簧-质量系统、调谐垫片和柔性环绕可使触控板在这两种模式之间平稳过渡。 因此,该系统"优化了共振,使触觉反馈频率低于 400 Hz",并能够"输出 400 Hz 至 10 kHz 的音频"。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Surface Laptop 并没有抛弃传统的音频或扬声器系统,而是采用了基于触控板的扬声器。 该设备很可能会配备多声道音频系统,而来自触控板区域的声音将改善整体音乐体验。 目前,这还只是一项专利申请,因此可能会实现,也可能不会实现,就像大多数其他想法一样。根据Zac Bowden的说法,微软目前正忙于准备Surface 产品与 Intel Lunar Lake。 新的创新或独特的硬件可能不会很快出现。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8824.htm)
AMD即将在CES 2025上宣布其新一代RX 9070 XT显卡,同时多家合作商也将推出该显卡的定制产品。**今天撼讯PowerColor在社交平台上公布了其以黑蓝美学闻名的中端产品RX 9070 XT地狱犬显卡照片,这也是该显卡首次亮相。**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06/d5474b4b-9f28-408a-94f2-28637724a5d9.jpg) **图片主要展示了新品显卡的背板和尾部设计,显卡背面拥有镂空散热器,镂空区域比前代更大,尾部则带有RGB灯效,并且从之前产品的方形设计改为了梯形设计。** 在此之前,撼讯已展示了新款RX 9070 XT红魔显卡的照片,包括背板、尾部和正面照。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06/d7282d51-4163-426f-b70d-44cae2ab6b96.jpg)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06/3dcfd121-ae20-4ddf-afa7-ebe84154c7fc.jpg)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06/92edadca-cd14-46a2-b501-1bef7f031442.jp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8820.htm)
就在刚刚,OpenAI CEO 奥尔特曼(Sam Altman)发布最新“小作文”,反思OpenAI过去两年发生的巨大变化。北京时间1月6日上午,奥尔特曼发布题为“反思”的1万字博客文章,叙述OpenAI成立9年来和ChatGPT风靡全球的过去两年发生的事情和公司未来目标。   “ChatGPT诞生仅一个多月,如今我们已经过渡到可以进行复杂推理的下一代模型。新年让人们陷入反思,我想分享一些个人想法,谈谈它迄今为止的发展,以及我在这一过程中学到的一些东西。随着我们越来越接近 AGI,现在似乎是审视公司进展的重要时刻。还有很多东西需要理解,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而且现在还为时过早。但我们知道的比刚开始时多得多。”奥尔特曼表示。 奥尔特曼回忆道,大约九年前,其团队一起创立了OpenAI,因为相信AGI是可能的,而且它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技术。“我们想弄清楚如何构建它并使其广泛受益;我们很高兴能尝试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记。我们的抱负非常高,我们也相信这项工作可能会以同样非凡的方式造福社会。当时,很少有人关心,如果他们关心,那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我们没有成功的机会。” 2022 年,OpenAI 还是一个安静的研究实验室,正在研究一个暂时称为“与 GPT-3.5 聊天”的东西。奥尔特曼认为,围绕这种体验构建一个演示将向人们展示一些关于未来的重要信息,并帮助AI模型变得更好、更安全。“我们最终仁慈地将其称为 ChatGPT,并于 2022 年 11 月 30 日推出它。” 奥尔特曼指出,“我们一直都知道,在某个时刻,我们会达到一个临界点,人工智能革命将会开始。但我们不知道这个时刻是什么时候。令我们惊讶的是,结果就是这个。ChatGPT 的推出开启了一条前所未有的增长曲线——在我们公司、行业乃至全世界。我们终于看到了我们一直希望从人工智能中得到的巨大好处,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很快还会有更多的好处。” 奥尔特曼透露,过去两年里,OpenAI几乎从零开始围绕这项新技术建立了整个公司,**如今,ChatGPT每周活跃用户已经从大约1亿,增长到超过3亿用户。**最重要的是,OpenAI继续将 AI 技术推向世界,并解决实际问题。 “这并不容易。道路并不平坦,正确的选择也并不明显。在缺乏培训的情况下以如此高的速度建立一家公司是一个混乱的过程。通常是前进两步,后退一步(有时是前进一步,后退两步)。错误会在你前进的过程中得到纠正,但当你从事原创工作时,实际上没有任何手册或指南。在未知的水域快速前进是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体验,但对所有参与者来说也非常有压力。冲突和误解比比皆是。”奥尔特曼反思称,“**这些年是我迄今为止人生中最有回报、最有趣、最美好、最有趣、最累、最紧张,尤其是过去两年最不愉快的时光。我心中充满了感激;我知道有一天我会退休,在我们的牧场看着植物生长,有点无聊,会回想起能做我从小就梦想的工作是多么酷。”** 奥尔特曼还谈及“突然遭解雇”事件,称他当时在拉斯维加斯的一间酒店房间里。那种感觉几乎无法用语言描述**,就像一场梦境破灭了。**“毫无征兆地被公开解雇,这几个小时和几天都让我非常疯狂。‘战争迷雾’是最奇怪的部分。我们中没有人能得到关于发生了什么或为什么发生的满意答案。” “在我看来,整个事件是包括我在内的善意人士治理的巨大失败。回想起来,我当然希望自己当时能做些不同的事情,而且我相信自己今天比一年前是一个更好、更有思想的领导者。我还了解到,在应对一系列复杂挑战时,拥有多元化观点和丰富经验的董事会非常重要。良好的治理需要很大的信任和可信度。我很欣赏这么多人齐心协力为 OpenAI 建立更强大的治理体系,这使我们能够追求确保 AGI 造福全人类的使命。”奥尔特曼指出,OpenAI将以更加团结和积极的方式重新投入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篇博客文章中,奥尔特曼还感谢两个重要人士:硅谷知名投资人Ron Conway(罗恩·康威),以及Airbnb首席执行官布莱恩・切斯基(Brian Chesky)。** 奥尔特曼表示,“有很多人为帮助 OpenAI 和我个人做了大量令人难以置信的工作,但有两个人重点提及。没有什么比和人们一起待在战壕里更能了解他们能做什么了。我有理由相信,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OpenAI 就会崩溃;他们连续几天不分昼夜地工作,直到事情完成。尽管他们工作非常努力,但他们始终保持冷静,战略思维清晰,并给出了很好的建议。他们阻止了我犯下许多错误,而他们自己却没有犯任何错误。他们利用自己庞大的人脉资源来做一切需要的事情,并能够应对许多复杂的情况。我敢肯定,他们做了很多我不知道的事情。然而,我最记得的是他们的关心、同情和支持。” 奥尔特曼预测,其确信知道如何按照传统方式构建 AGI。“我们相信,到 2025 年,我们可能会看到第一批 AI Agent(代理,智能体)可以‘加入劳动力队伍’,并实质性地改变公司的产出。我们仍然相信,不断将出色的AI工具交到人们手中,将带来广泛实质成果。” “我们的愿景不会改变,我们的策略会不断发展。”奥尔特曼强调,如今**,OpenAI开始将目标转向真正意义上的超级智能(superintelligence)。**有了超级智能,我们就能做任何事情。超级智能工具可以大大加速科学发现和创新,远远超出我们自己能够做到的范围,从而大大增加富足和繁荣。 早前在纽约时报活动上,奥尔特曼就表示,真正的超级智能系统不仅比你聪明,比我聪明,而且比我们所有人加起来都要聪明,拥有不可思议的能力。未来会有许多极其强大的模型广泛存在,用于各种应用,而对于未来的人们来说,难以想象他们使用的设备、产品和服务不是超级智能的。他们可能会自称为“人工智能公司”或“人工智能产品”。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工智能本身,包括其推理引擎的本质,可能会变得商品化,但这没关系,这很好,科技应该在社会中得到广泛传播。 “这听起来就像科幻小说,甚至谈论它都有些疯狂。没关系——我们以前经历过,我们也愿意再次经历。我们非常有信心,在未来几年里,每个人都会看到我们所看到的一切,而且谨慎行事的必要性非常重要,同时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广泛的利益和赋权。”奥尔特曼强调,**OpenAI 不能是一家普通的公司。** “九年前,我们真的不知道我们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即使是现在,我们也只是有点知道。人工智能的发展经历了许多曲折,我们预计未来还会有更多曲折。”奥尔特曼称。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8814.htm)
据报道,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正在研发一种拍瓦级(petawatt-class)铥激光器(thulium laser),据说其效率比 EUV 工具中使用的二氧化碳激光器高 10 倍,并且可以在未来许多年内取代光刻系统中的二氧化碳激光器。 LLNL 牵头的计划将评估大孔径铥 (BAT:Big Aperture Thulium ) 激光技术 ,使 EUV 光源效率比目前行业标准的 CO2 激光器提高约十倍。这一进步可能为新一代“Beyond EUV”光刻系统铺平道路,该系统可以更快地生产芯片,并且功耗更低。当然,将 BAT 技术应用于半导体生产需要进行重大的基础设施变革,因此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实现还有待观察;目前的 EUV 系统是经过数十年开发出来的。 极紫外光刻技术的一个特点是,当前一代低数值孔径 EUV 和下一代高数值孔径 EUV 光刻系统的功耗极高:这两种工具的功耗分别高达 1,170 和 1,400 千瓦。EUV 光刻工具之所以消耗如此巨大的功率,是因为它们依靠高能激光脉冲蒸发微小的锡液滴(温度为 500,000ºC),形成发出 13.5 纳米光的等离子体。以每秒数万次的速度产生这些脉冲需要庞大的激光基础设施和冷却系统。产生和操纵锡液滴也需要电力。 此外,为了防止 EUV 光被空气吸收,真空要求也增加了整体能耗。最后,由于 EUV 工具中的高级镜子只能反射一小部分 EUV 光,因此必须提高激光器的功率以提高生产能力。  据LLNL介绍,BAT 是一种新颖的拍瓦级激光器概念设计,采用掺铥氟化钇锂(Tm:YLF)作为激光增益介质,理论上可以高效地输出拍瓦级、超短激光脉冲,平均功率达数百千瓦,远远超过目前同类激光器的水平。 “据我们所知,这些脉冲能量是世界上任何波长接近 2 微米的激光架构所报告的最高脉冲能量的 25 倍以上,”LLNL 物理学家 Issa Tamer 说道。 作为一种强大而紧凑的激光器,BAT 激光器结构可能会为激光等离子加速、用于癌症治疗的质子加速、用于修复关键飞机部件中微裂纹的激光冲击喷丸以及用于大批量芯片制造的 EUV 光刻等应用带来变革。 在最近的一篇论文中,他们详细介绍了这种激光器。 据介绍,在一个台式二极管泵浦 Tm:YLF 激光系统中,他们产生了高能量、高功率脉冲的情况,该系统可提供高达 108 J 的放大脉冲能量,以及在使用纳秒持续时间脉冲时达到 GW 峰值功率的性能。此外,通过在实验装置中注入多 kHz 脉冲群(表现出较低的单个脉冲能量密度)来探索在多脉冲提取 (MPE) 模式下操作 Tm:YLF 的高功率和效率能力,从而产生 3.6 kW 平均功率的多焦耳级脉冲序列,光对光效率为 19%。 作为一种强大而紧凑的激光器,BAT 激光器结构可能会为激光等离子加速、用于癌症治疗的质子加速、用于修复关键飞机部件中微裂纹的激光冲击喷丸以及用于大批量芯片制造的 EUV 光刻等应用带来变革。 **一些基本知识** 目前,高能短脉冲激光系统能够在极端条件下驱动强激光-物质相互作用,以产生高通量带电粒子束(high flux charged particle bunches)、惯性约束聚变(inertial confinement fusion)和用于大批量集成电路制造的极紫外(EUV)光子源。虽然最先进的拍瓦级激光系统的峰值功率已证明足以产生高产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但仍需要显著的激光技术和架构改进,以使平均功率远超千瓦级,并将整体系统效率提高几个数量级。 为了满足对此类下一代激光系统日益增长的需求,我们探索了新颖的激光脉冲放大技术,例如多脉冲提取(MPE:multi-pulse extraction),该技术可使激光操作的效率通常随着重复率的提高而提高。在此技术中,具有长辐射寿命和高饱和能量密度的激光活性材料以高能量密度持续泵浦。同时,存储的能量由脉冲间隔比辐射寿命短得多的入射脉冲串提取,从而在这个时间范围内放大多个脉冲(例如,在具有几毫秒持续时间寿命的掺镱薄盘(Yb-doped thin-disks)中以 10 kHz 提取)。当平均提取强度接近或超过激光活性材料的饱和强度时,可以实现有效提取。因此,在 MPE 模式中,重复率大大超过辐射寿命的倒数,高效脉冲操作所需的平均提取强度可以在高饱和通量材料中以无损通量实现(即单个脉冲通量远低于饱和通量)。此外,能量存储和提取都以类似于连续波激光操作的稳态方式进行,从而导致整个高重复率激光脉冲串的恒定放大。 激光活性材料 Tm:YLF 具有非常适合高峰值和平均功率 MPE 操作的特性:接近 1.9 µm 的宽带发射光谱、15 ms 的长辐射寿命,以及峰值在 790 nm 附近的吸收光谱,与高功率激光二极管的发射范围重叠。此外,Tm:YLF 表现出交叉弛豫相互作用(cross-relaxation interaction ),可以激发两个 Tm3+泵浦光子将离子提升到激光能级的上部,从而允许低量子缺陷,尽管激光和泵浦波长差异很大。大孔径铥 (BAT) 激光器概念旨在利用这些有利的材料特性来实现高峰值和平均功率性能,分别高达拍瓦级和几百千瓦级,光光效率超过 20%。然而,使用 Tm:YLF 实现如此高功率、高效的脉冲激光操作尚未实现。 在这个研究之前,二极管泵浦 Tm:YLF 激光器的能量提取演示已实现最大脉冲能量为 300 mJ,脉冲持续时间为 450 µs 。据我们所知,在 2 µm 附近工作的脉冲激光器中报告的最高能量为二极管泵浦(diode-pumped ) Ho:Tm:LuLF 激光器的 1.1 J 和自由运行闪光灯泵浦(flash-lamp-pumped ) Cr:Tm:YAG 激光器 的 4.2 J,后者在 Q 开关模式下也可输出 0.81 J,脉冲持续时间为 135 ns。 为了揭示即将推出的基于 Tm:YLF 的 MPE 激光器的潜在性能局限性并超越最先进技术,我们研究了 Tm:YLF 中的高能量密度存储和提取,最近在直接二极管泵浦的 Tm:YLF 放大器中实现了焦耳级放大。在本文中,我们展示了 Tm:YLF 激光器性能的进一步大幅提升,在之前结果的基础上展示了 1 GW 峰值功率以上的纳秒级脉冲放大和超过 100 J 的长脉冲模式下的能量提取。 本文详细介绍的 Tm:YLF 激光系统架构的重大改进包括将放大器升级为远场多路复用、中继成像、孔径可扩展配置,以及通过使用微透镜阵列和传输泵浦功率来改善泵浦均匀性。此外,我们首次使用 Tm:YLF 进行了高光-光效率、多脉冲提取操作的原理验证演示,利用实验系统将多 kHz 突发放大到 kW 级平均功率。 **实验装置展示** 图1显示了为以下高能量、高功率放大演示而构建的紧凑型 Tm:YLF 装置, 该装置由一个振荡器和一个多通放大器组成。振荡器采用二极管泵浦、水冷、6%-at. 掺杂的 Tm:YLF 晶体,放置在折叠的 3 m 路径长度光学腔中。激光发生在λ= 1.88 µm,腔内偏振态与布儒斯特切割 Tm:YLF 晶体的轴可实现最大增益。振荡器能够以主动 Q 开关腔倾卸模式或被动自由运行模式进行激光操作,分别用于短脉冲和长脉冲放大。  图 1. 远场多路复用 Tm:YLF 放大器的布局。来自 Tm:YLF 振荡器的种子脉冲通过 4 通放大器,使用反射镜 M1-M7 和二向色镜 DM 反射种子脉冲 (1.88 µm) 并传输泵浦脉冲 (793 nm)。透镜 L1 - L6 用于放大和中继种子图像,然后在 6%-at 中放大。掺杂的 Tm:YLF 晶体由 20 kW 激光二极管阵列 (LDA) 在两侧泵浦。使用一对微透镜阵列 (MLA) 和透镜 L7 使泵浦光束轮廓均匀化。放大的脉冲通过放置在真空中的镜子 M2 和 M5 从装置中弹出,并使用镜子 M8 和 M9 引导至诊断装置。镜子 M1-A 至 M1-D(代替镜子 M1)形成旁路,为长脉冲放大演示增加了两个额外的通道。插图显示了均质泵浦轮廓和泵浦的 Tm:YLF 晶体的图像。 为了演示多焦耳、GW 级 Tm:YLF 激光放大器的运行,振荡器采用主动 Q 开关和腔体倾卸,产生稳定的 4.0 mJ ±1.4% RMS、20 ns FWHM 种子脉冲,重复率为 1 Hz。从振荡器腔体射出后,使用透镜 L1 和 L2 扩大光束尺寸,曲率半径 (ROC) 分别为 −40 mm 和 125 mm,随后使用镜子 M1 将其引导到远场多路复用 Tm:YLF 放大器中。使用透镜 L3 - L6 (L3 = L5 = 125 mm ROC;L4 = L6 = 400 mm ROC) 将光束通过 4 次传递成像,图像平面位于 Tm:YLF 晶体和镜子 M7 处。放大器望远镜配置既可以与 Tm:YLF 晶体处的泵浦光束进行模式匹配,也可以通过放置在真空 (10-6Torr) 来减轻电离引起的空气击穿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功率放大器采用直径 100 毫米、厚度 35 毫米、掺杂 6% 的 Tm:YLF 晶体作为激光增益介质,使用 793 nm、20 kW 激光二极管阵列 (LDA) 在两侧进行端面泵浦。每个 LDA 的光束轮廓由 4×50 激光线使用成像均质器装置成像为六边形轮廓,然后网格重新格式化。在这里,一组圆柱形透镜将来自光源的光束成像到微透镜阵列 (MLA) 对上,每个微透镜阵列包含一个 2 英寸× 2 英寸的六边形小透镜网格(1.75 毫米间距,5.25 毫米 ROC)。MLA 对将光束分成多个小光束,然后使用最后的球面透镜 L7(103 毫米 ROC)将它们重叠并重新成像到 Tm:YLF 晶体表面,形成图 1所示的均匀轮廓。输出泵浦光束尺寸为 22 毫米 FWHM,可以通过更换 L7 并适当调整工作距离来缩放。泵浦输送系统的测量透射率为 96.5%,导致 Tm:YLF 晶体的总泵浦功率为 38.6 kW,空间幅度波动为 ± 1.2% RMS。重点不在于优化放大激光束的质量、长期能量稳定性,也不在于有效冷却材料,尽管采用气冷、多层几何结构的类似放大器架构可以实现高重复率操作,但为了得到本文介绍的原理验证结果,晶体采用径向水冷,并以每 20 秒高达一次的重复率泵浦。 **Tm:YLF 中的高峰值功率和** **100焦耳级放大** 使用位于镜子 M9 后的热释电探测器(最大单次能量 85 J,输入脉冲宽度 <700 µs)直接测量通过放大器四次后的全部输出脉冲能量,结果如图 2所示。未泵浦放大器的四次脉冲能量通过以下测量确定:π轴 Tm:YLF 透射率为 20%,总透射率为约为0.15%。由于 Tm:YLF 中的准 3 级行为,种子光子的重新吸收会发生,直到有足够数量的 Tm3+离子,然后通过泵浦和最终的二对一交叉弛豫相互作用(two-for-one cross-relaxation interaction)被激发到较高的激光能级。然后将泵浦脉冲持续时间设置为 40 毫秒,并将泵浦功率提升至总输送泵浦功率的 73.5% (28.4 kW),以在 20 纳秒持续时间的脉冲内实现 21.7 J 的放大脉冲能量。在阻挡种子(seed)进入放大器的同时进行的能量测量表明没有可测量的放大自发辐射 (ASE),这被多通放大器配置的低角度接受度被动抑制。 对于此泵浦脉冲持续时间,未使用全泵浦功率,以避免将种子脉冲放大到可能损坏装置内光学元件的通量水平。随后,对放大器性能进行了进一步的表征,将泵浦脉冲持续时间从 10 毫秒调整为 40 毫秒(约为 15 毫秒 Tm:YLF 辐射寿命),并将总输送泵浦功率缩放至较短泵浦脉冲持续时间的完整 38.6 kW。结果以放大脉冲能量的对数刻度绘制,详细说明了脉冲能量随输入泵浦功率的增加而呈多个数量级的指数增长,表明非饱和放大器操作几乎可达到最大提取量 21.7 J(6.9 J/cm²平均通量),这对应于该紧凑系统的净 4 次通过增益为 5400 和输出峰值功率为 1.1 GW。  图 2. 当使用 4 mJ、20 ns 脉冲作为种子时,Tm:YLF 放大器的 4 次输出脉冲能量测量值和相应的指数拟合。当使用 28.4 kW、40 ms 脉冲进行泵浦时,20 ns 脉冲中的最大脉冲能量为 21.7 J(峰值功率为 1.1 GW)。结果显示在线性刻度(顶部)上,使用实线引导眼睛,并在对数刻度(底部)上显示,总输送泵浦功率在 10 ms 至 40 ms 的脉冲持续时间内增加到 38.6 kW。 基于 Tm:YLF 的高峰值功率激光系统有望提供高达 100 J 级的脉冲能量。为了通过实验排除 Tm:YLF 中潜在的能量提取限制,在向功率放大器注入种子之前,将振荡器设置为以自由运行模式运行。在这种配置下,振荡器产生持续时间为 3 毫秒的脉冲(Tm:YLF 辐射寿命的一小部分),这可以在无损激光强度下增加提取的脉冲能量。为了进一步提高从泵浦 Tm:YLF 晶体中提取的能量,在振荡器和功率放大器之间插入了一条旁路,使用镜子 M1-A 至 M1-D 代替镜子 M1(如图 1所示) ,以在种子耦合到放大器之前引入两次额外的传递。然后将种子脉冲在时间上与 40 ms 泵浦脉冲的末端对齐,并使用基于热电堆的探测器(最大脉冲能量 500 J,输入脉冲宽度 <500 ms)测量 6 次放大脉冲能量。 如图 3 所示 ,放大器迅速饱和,并在 23.6 kW 泵浦功率下产生 21.2 J 的放大脉冲能量,几乎与 20 ns 持续时间种子脉冲实现的最大输出脉冲能量相匹配。将总输送泵浦功率进一步提升至 36.6 kW,可安全地产生 108 J 的放大脉冲能量(34.4 J/cm²平均通量),以及归因于放大自发辐射的另外 1.7 J,这是在放大器的种子入口被阻挡的情况下测量的。在泵浦功率低于 36.6 kW 时,ASE 光的能量太低,以至于无法被所用的探测器测量。 横向寄生激光可以大大降低放大器增益,但被 100 mm 直径 Tm:YLF 晶体的大片未泵浦区域被动缓解,由于这种活性材料的准三能级性质,该晶体吸收了入射的横向 ASE。在峰值提取时,总沉积的泵浦脉冲能量为 1464 J(约100 J/cm3可提取能量存储密度),该台式 100 J 级 Tm:YLF 激光器的光光效率(ptical-to-optical efficiency )为 7.4%。据我们所知,这些结果表明,世界上任何在 2 µm 附近运行的激光系统都获得了最高的脉冲能量,并最终表明,Tm:YLF 中没有增益物理现象阻碍高能量密度存储和提取。  图 3. Tm:YLF 功率放大器中的六次放大脉冲能量测量,泵浦功率高达 36.6 kW,脉冲长度为 40 毫秒。3 毫秒长的种子脉冲在泵浦脉冲末端注入,并放大至 108 J。 **通过多脉冲提取实现高效的** **突发模式操作** 我们设计了一个完整的 BAT 类激光系统,不仅可以在高脉冲能量和峰值功率下工作,同时还可以作为一种高效的平均功率装置,使用 MPE 技术,采用 CW 激光二极管泵浦和有效的连续提取。作为一项原理验证实验,利用 6 通配置的功率放大器,探索并展示了 Tm:YLF 中的高效 MPE 操作。Tm:YLF 晶体的泵浦输入功率高达 18.2 kW,脉冲持续时间为 25 ms,以实现稳定状态,其中泵浦、提取和自发辐射达到平衡,从而在整个放大过程中导致晶体内的粒子数反转恒定。在本实验中,采用自 Q 开关(self-Q-switched) Tm:YLF 激光器产生的 1.88 µm、6.8 kHz 脉冲串作为种子源。自 Q 开关过程是 Tm:YLF 中可饱和基态重吸收的结果,输出斜率、脉冲持续时间和重复率可以通过改变泵浦功率和晶体温度等进行调整。调整种子的时间分布以产生几乎平坦的脉冲突发,其中± 6.4% RMS 脉冲间幅度波动,然后以时间延迟注入放大器,使得种子脉冲序列和泵浦脉冲的末端对齐。放大后,将输出脉冲功率与总泵浦功率进行比较,以确定在 MPE 操作下该二极管泵浦 Tm:YLF 系统可实现的光光效率。 图4 (a)给出了该实验的结果 ,其中显示了放大脉冲串爆发的输出功率和相应的光光效率。图 4 (b) 中放大爆发的时间曲线显示,在较低的泵浦功率下,由于放大器在非饱和状态下工作,光光效率低至 1.7%,因此斜率在整个持续时间内稳步增加。这里,放大爆发的平均强度为 230 W/cm<sup>2</sup> ,这远低于 Tm:YLF 在1.88 µm时的饱和强度 1.4 kW/cm<sup>2</sup>(π轴,室温)。 然而,如图 4 (c)-d 所示,当泵浦功率增加到 18.2 kW 时,爆发前端的增益足够高,足以耗尽泵浦 Tm:YLF 晶体内的反转,并且斜率在爆发持续时间的剩余时间内在准稳态下达到近似恒定的幅度。在这种情况下,放大爆发的平均强度约为 4.2 kW/cm<sup>2</sup>,这远远超过饱和强度,导致放大脉冲功率为 3.6 kW,光光效率为 19%。 在 Tm:YLF 多脉冲提取实验的效率计算中不包括在达到平衡之前在 Tm:YLF 晶体内产生初始增益所需的泵浦能量,因为这种贡献发生在稳态操作之外,并且在放大器的预期长期泵浦和播种(即脉冲串持续时间延长)之后可以忽略不计。通过优化放大器设计和 Tm:YLF 晶体参数(包括掺杂密度和材料厚度等),可以进一步提高放大脉冲功率和光光效率。虽然突发内每个脉冲的单独通量(接近 0.6 J/cm²)仅为Tm:YLF 饱和通量增益峰值 21.6 J/cm<sup>2</sup>的三十六分之一,这种高重复率、多焦耳级 Tm:YLF 激光器通过多脉冲提取技术高效运行并处于饱和稳态状态。  图 4. a) 在多脉冲提取 (MPE) 模式下准稳态 Tm:YLF 激光操作中,放大脉冲功率 (黑色) 和相应的光光效率 (蓝色) 随输入泵浦功率 (25 毫秒时高达 18.2 kW) 变化的关系。bc) 放大脉冲的时间曲线,显示随着泵浦功率的增加,脉冲串突发中每个脉冲通过饱和状态过渡到恒定增益。d) 为清晰起见,b) 和 c) 的包络曲线以对数刻度显示。 **结论** 如他们所说,最初,研究人员的目标是将紧凑、高重复率的 BAT 激光器(具有不同类型的脉冲)与产生 EUV 光的系统配对,以测试以 2 微米波长发射焦耳级脉冲的激光器如何与锡滴相互作用。 LLNL 激光物理学家 Brendan Reagan 表示:“过去五年来,我们进行了理论等离子体模拟和概念验证激光演示,为该项目奠定了基础。我们的工作已经对 EUV 光刻界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因此现在我们很高兴迈出下一步。” 他们在论文中强调,总之,我们在高能量存储和提取密度下展示了 Tm:YLF 的高功率、高效激光性能。在这里,采用完全二极管泵浦的台式 Tm:YLF 系统在 4 通远场多路复用功率放大器中将 4 mJ、20 ns 脉冲放大至 21.7 J(1.1 GW 峰值功率)。随后,通过在放大器中植入自由运行振荡器并引入两个额外通道,实现了代表完整 BAT 激光设计的更高能量提取,在 1.88 µm 处产生 108 J 的脉冲能量——这是迄今为止在 2 µm 附近运行的任何激光器中提取的最高脉冲能量——光光效率为 7.4%。最后,首次在 Tm:YLF 中展示了高功率多脉冲提取,将 6.8 kHz 脉冲串突发放大至 3.6 kW 平均功率。在典型的 MPE 方式中,该系统在稳定状态下表现出 19% 的高光光效率,同时保持单个脉冲通量 36×低于Tm:YLF饱和通量。这些结果表明Tm:YLF能够实现高能量、高功率、高效运行,因此是下一代MPE激光系统的合适且有希望的候选者。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8812.htm)
苹果的 A 系列智能手机处理器从 A7(28 纳米)发展到 A18 Pro(3 纳米),拥有更多内核、晶体管和功能。据 Creative Strategies 首席执行官兼首席分析师 Ben Bajarin 称,随着每个新节点的推出,台积电向苹果收取的每片晶圆费用更高,因此价格从搭载 A7 处理器的 28 纳米晶圆的 5,000 美元上涨到搭载 A17 和 A18 系列处理器的 3 纳米晶圆的 18000美元。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5/0101/17f06b9ca12f89b.jpg) Bajarin 指出,随着苹果 A 系列芯片的发展,其晶体管数量一直在增加,从 A7 的 10 亿个晶体管到 A18 Pro 的 200 亿个晶体管。这是有道理的,因为核心和功能的数量也在增加:2013 年,A7 配备了两个高性能核心和一个四集群 GPU,而到 2024 年,A18 Pro 配备了两个高性能核心、四个节能核心、一个 16 核 NPU 和一个六集群 GPU。 A 系列处理器面向智能手机,Bajarin 表示,其芯片尺寸保持相对一致,各代芯片尺寸介于 80 至 125 平方毫米之间。这得益于台积电最新工艺技术推动的晶体管密度稳步提升。 晶体管密度最显著的提升发生在早期节点,例如从 28nm 到 20nm 再到 16nm/14nm 的过渡。然而,最近的工艺技术(N5、N4P、N3B、N3E)表现出密度提升较慢。晶体管密度提升的高峰期发生在 A11(N10,10nm 级)和 A12(N7,7nm 级)左右,增幅分别为 86% 和 69%。最近的芯片,包括 A16 到 A18 Pro,密度提升明显放缓,主要是由于 SRAM 扩展速度较慢。 然而,尽管收益递减,Bajarin 指出生产成本却大幅上升。晶圆价格从 A7 的 5,000 美元攀升至 A17 和 A18 Pro 的 18,000 美元,而每平方毫米的成本则从 0.07 美元上涨至 0.25 美元。 Bajarin 表示,他的信息来自第三方供应链报告,而制作该报告的公司在台积电有消息来源。Bajarin 还通过自己的消息来源对某些因素进行了三角测量。总体而言,列出的台积电定价与之前的报告大致一致,但我们始终应该对非官方信息持保留态度。 让苹果更难受的是,最新一代处理器的性能提升速度也放缓了(A18 和 M4 系列除外),因为使用最新架构提取更高的每周期指令 (IPC) 吞吐量变得更加困难。尽管如此,苹果还是设法保持了每一代处理器的每瓦性能提升。 **台积电先进制程报价喊涨** 据太报报导,台积电美国亚利桑那厂今年初将投入量产,月产能上看2~3 万片,半导体业界传出,由于美国制造成本比台湾高三成,加上AI 芯片供不应求,台积电先进制程晶圆代工将全面涨价5~10%,半导体产业分析师认为,台积电先进制程价格涨幅约3~4%,其中,AI 芯片产品代工价格将涨8~10%。 IDC 资深研究经理曾冠玮分析,苹果、英伟达、高通等美系业者都持续下单台积电3 纳米,为因应产能利用率满载情况,业者若要加单,必须以超级急件方式处理,再加上海外扩厂、涨电价等因素,导致生产成本急剧上升,台积电会针对3/4/5 纳米制程不同类型产品调涨代工价格,调涨时间点料从今年首季出货的产品开始。 AI 芯片相关产品代工价格预计涨8~10%,至于手机芯片涨幅则是低个位数(1~3%),整体而言,台积电先进制程代工价格涨幅约3~4%,曾冠玮直言,IC 设计业者为了巩固自己在AI 生态系的话语权,对此涨幅都可接受,因为这是合理的成本转嫁动作。 **台积2 纳米被跑单?** 另外,台积电预计将在今年下半年量产2 纳米先进制程芯片,预期苹果、英伟达、高通都会是主要客户,不过韩媒sammobile报导,台积电2 纳米制程的产能有限,主要客户存在转单三星的可能性,使供应链多元化。 报导指出,目前日本Rapidus、韩国三星、台积电都正努力尝试采用2 纳米制程量产半导体晶片,其中台积电良率可达到60%,并且正与其客户进行制程测试,但台积电目前的产能相当有限,未来每月生产量要从目前的10000 片晶圆提升至80000 片,最快可能要到2026 年才能实现。 在价高、量少之下,英伟达、高通据传考虑采用三星的2 纳米制程进行测试,不过三星先进制程表现并不理想,过去在替高通生产4 纳米芯片时,就发生过过热和性能瓶颈问题,因此3 纳米制程也不受客户青睐,这次可能是三星最后一次成功的机会。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8810.htm)
新显卡又是「吃电」大户?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https://www.ifanr.com) |[原文链接](https://www.ifanr.com/1611218) ·[查看评论](https://www.ifanr.com/1611218#comments) ·[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ifanr)
**博主“Autogear”日前展示了即将推出的 LG Gram 17笔记本电脑,将其与之前的型号进行了比较,并讨论了设计和硬件的变化。**据介绍,该笔记本拥有冷却系统、电池、SSD 插槽、键盘、触摸板、显示屏和网络摄像头以及其他升级。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06/0902b2d7-d0ea-40ad-8b8b-63a0827a8abe.jpg) **不过最重要的升级是在硬件方面,CPU将升级为Intel酷睿Ultra 200H(Arrow Lake-H)系列,该博主还展示了Intel酷睿Ultra 200H处理器的照片,看着与之前Intel发布的渲染图一致。** 这款笔记本所搭载的CPU为6+8+2核心配置,并不确定是哪一款,但预计是285H、265H或255H,因为这三款的核心配置是一样的,都是6+8+2 16核心。 此外根据数码博主“金猪升级包”的曝料,酷睿Ultra 200H在全球发布后并不会立即全面上市,而是首先在中国、韩国接近评测、上市开卖,其他国家和地区,要多等大概1个月。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06/8c10307f-83e7-43e1-99d0-dcfe80105e82.jp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8808.htm)
在 Windows 10/11 上目前系统预装的默认浏览器就是 Microsoft Edge 并默认使用必应搜索,但肯定有很多用户使用必应搜索谷歌 Chrome,所以当用户打开 Chrome 官网时 Microsoft Edge 会弹出各种提示让用户不要使用 Chrome。 <video width="640" height="480" src="//www.windowslatest.com/wp-content/uploads/2025/01/Bing-spoof-Google.mp4?_=1" controls="controls"></video> 现在针对谷歌搜索必应也推出了类似的提示:当用户在必应搜索 Google 时,搜索结果会弹出类似谷歌搜索首页的 UI 界面,中间还有个大搜索框,让用户可以在这个搜索框里直接搜索内容,当然搜索引擎本身还是必应。  当继续向下滑动时才可以看到必应搜索关于 Google 这个关键词的搜索结果,包括谷歌搜索官方网站等,所以本质上这个大搜索框就是为了让用户留在必应而不是进入谷歌搜索。 对于专业用户来说必应的这个小伎俩肯定是无效的,但大多数用户并非专业用户,所以必应可能会通过这个新 UI 忽悠到部分用户继续留在必应搜索中。 而在过去用户直接搜索谷歌出来的就是常规搜索结果,没有这种大型搜索框,用户只需要点击顶部搜索框下方的谷歌即可进入谷歌搜索官网。 还有个特点是微软似乎仅针对未登录微软账户的用户,如果用户已经在必应搜索登录微软账户,则搜索谷歌时还是常规搜索结果而非附带大搜索框的仿谷歌搜索 UI。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8802.htm)
不知道啥时候开始,水晶悄悄火了……最开始有这个感觉,源自去年 8 月,刷到伊能静在小红书开始发布水晶相关笔记。随后,这姐们也丝毫不掩饰自己对水晶的喜爱。日常更新里,晒水晶首饰,做净化水晶演示,直播间里大谈水晶的寓意,直播间售卖的商品也从美妆、生活类商品,开始增加水晶产品。  如果只是伊能静的话,其实这事没啥稀奇,分享喜好嘛,无可厚非。 **但,最近我发现,明星们频率同步,动作整齐,批量式迷上了水晶。** 比如于正,去年 11 月就发视频预告,我要带水晶啦…… 黄子韬也是啊,去年年底直播展示老婆徐艺洋的工作台,晒水晶藏品,还抱怨 “ 媳妇不喜欢买衣服,也不喜欢花钱,就喜欢水晶手串 ”等等~ 立完人设没多久,当然也是开始带货啦。  除此之外,刘芸、张歆艺、安悦溪、董洁等明星都开始带水晶,容我大胆预言,未来入场带货水晶的明星还会越来越多。 **水晶,怎么就突然戳中明星们的心趴了?** 原因很多,咱们由浅入深慢慢聊。 先快速说两表层原因。 首先,水晶作为一种商品,已经被挖掘多年,颜值能打,方便搭配,稍加设计,就能成为特好看的饰品,本身就特有爆款潜质。  其次,水晶特有历史底蕴,几乎是自古以来,它就跟运道、能量等玄学沾边。 在经济环境面临极大不确定性的时候,所有能够寄托人们美好愿望的消费品,天然能获得更广阔的市场。  这玩意早几年就已经在西方世界爆火了。 西方人迷恋水晶,认为水晶是预知未来、能量疗愈的载体。 2023 年在 Tik Tok 上,水晶相关话题播放量直线暴涨,其中 #Crystalhealing 标签达到了 19 亿次浏览、 #Crystalshop 的标签多达 38 亿次浏览,很多相关视频,播放量都在百万级。 像英国、澳大利亚、爱尔兰、新加坡、美国、加拿大都是对水晶爱到不行……  总之,价位丰富,寓意美好,老少咸宜。 不过对于明星来说,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水晶是一种非标品!** 非标品什么特性? **定价空间大,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 有句老话叫 “ 黄金有价玉无价 ” ,不同于黄金白银,有市场公认的流通价格,诸如翡翠、水晶等各种玉石加工后,价格能极大脱离本身价值,别问,多问一句就是没有艺术细胞了,艺术品的事儿,能用臭铜板界定嘛?肤浅! 一位资深的直播电商从业者 J 哥告诉我:**“ 水晶毛利巨高,你就写 30-50% 吧,实际上更高 ” 。** 30%~50% 是什么概念呢? 他补充道, **“ 一般而言, xxx ( 某顶奢化妆品 ) 5% 、运动鞋 15% 、食品 20%” 。**  财经媒体豹变的采访里也提到,一位水晶饰品商家李瑾表示,作为非标品,水晶手串价格差异巨大, “ 一些网红定制店铺,普通品相的金发晶能卖到 8000 多,这个品相在我这里 2000 左右就能出 ” 。 除了赚钱空间够大,非标品还有一个特性,**没有价格锚点,天然就是明星直播带货的救星。** 为啥要说是明星救星? 早些年啊,明星刷个脸,就有流量,就能吸引粉丝买各种被种草的产品,躺着赚钱。 **现在呢?卖不动啦,彻底拉了。**   **究其根源,直播电商已经足够成熟,博的是价格机制**:流量够好,跟品牌谈得价格才能足够低,价格够低,消费者才愿意买单。 而标品的价格机制很难拉开,除开顶流外,大多数明星拿不到价格优势,既争不过李佳琦这种头部,和美妆达人、食品达人这种垂类达人也拉不开差距,消费者一对比,就知道去哪不去哪了。 而非标品,都说非标了,你还怎么比? 就好比一次跟差评君共进晚餐的机会,我想定 1 块定 1 块,想定 100 万定 100 万,都很合理。 **所以啊,你以为是水晶需要明星,其实是明星需要水晶。** 只有非标品,能帮助明星避开当下的激烈价格机制竞争,最大限度完成流量变现。  水晶的种种特性,的确给了明星们诸多惊喜。 伊能静直播间曾经上架一款售价 6999 元 “ 豪华水晶阵 ” ,销量为 381 件,仅此一款预估销售额已达 266 万元。于正双十一水晶专场单场售出 100-250 万。 12 月 10 日晚徐艺洋直播间卖手串,新抖数据显示,当日直播销售额累计 100 万 -250 万,其中定价在 1680-3889 元之间的高价产品也几乎售罄。 有商机的地方就有商人涌入,现在在各大社交平台都有很多人开始关注水晶,把这当成创业项目来做。  很多人冲着低门槛高收入的可能而来,却发现水晶致富经早就不是秘密。 某种程度上,我感觉这行业只有明星以及本就懂行的人适合玩,因为市场已经比较饱和了。 百元内的低价水晶市场饱和,同质化严重,主要比货源优势,价格战。中高端的水晶市场大多数以玄学色彩,再加上设计创意为主,但现在入局的人变多,竞争也很激烈。 水晶本身的价值会伴随原矿石纯净度、颜色稀有程度等浮动,总之, “ 物以稀为贵 ” ,但基本是同一类原矿石,根据纯净度等,价格也有不同。 对水晶的狂热,带来的是市场的狂奔。 早在 2022 年,随着海外对水晶的迷恋,水晶之乡江苏省东海县的水晶产业交易额突破 340 亿元,电商网络零售额达到 225 亿元。而 2023 年仅上半年,水晶产业交易额突破 230 亿元,仅跨境电商领域已超 29 亿元。  根据东海县的报道,仅 2023 年东海从事水晶销售的企业有 7000 多家,近 7 万人通过直播销售水晶,而从事水晶加工、营销及配套相关人员有 30 余万人,成为全球最大的水晶集散地。 注意啊,这还是 2023 年的数据,随着近年国内明星对水晶的喜爱,以及水晶穿戴甲市场的起飞,这个数据大概率还能突发猛进几年。 看完这些,你是不是对水晶特别好奇了,但我想告诉你,这玩意其实真不稀奇…… **不可否认,不同水晶的质地、稀有程度、加工水平、设计水平都有差异,价格区间跨度大,这很正常,作为消费品,只要有人买单,那定价就有合理性。** 但从学术的角度来看,水晶属于石英族矿物,主要化学成分为 SiO ₂( 二氧化硅 ),而石英呢,是地壳中最主要的造岩矿物之一,产出广泛。  准确来说,几乎全球各地都有水晶产出,马达加斯加、赞比亚、巴西、德国、俄罗斯等等。 中国的水晶矿床分布广泛, 25 个省、区均有水晶产出,像内蒙古乌拉特中旗查斯台水晶矿床、内蒙古巴林右旗朝阳湾水晶矿床啊等等。 最著名当属 “ 水晶之乡 ” 江苏东海县,江苏省东海县接近 1500 平方公里的地域都是矿脉带,水晶储量则高达约 30 万吨。 **可见啊,它虽然是珠宝首饰的一种,但真的不太稀缺……** 虽然水晶是围绕纯净度跟颜色稀有程度,能有一个大概定价,但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价值难以辨别,市场内鱼龙混杂。 如今部分消费者对于水晶的狂热追逐,似乎有点过犹不及了。  为了喜欢且美好的事物买单,无可厚非。 但在消费过程中,也别忘了量力而为,也无须太过相信世人叠加在矿物质的美好寓意。 因为任何祷告都比不上自身的努力,而再美丽再有设计感的水晶,本质还是——美丽的石头。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8800.htm)
之前周鸿祎公开表示,打工可以赚钱,但不可能赚大钱发大财的。**“不论你多努力工作,也只能就是养家糊口,没有人可以通过打工赚到财富自由的钱。想财富自由只能创业,只有创业这条路,没有其他选择。”周鸿祎说道。** [](https://n.sinaimg.cn/tech/transform/250/w630h420/20220516/68a3-b6bfafb83aea6f116db5528793246680.jpg) 对此,段永平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段永平直言:“如果我有机会,我还是找份工作,好好享受人生。创业并不容易,你不要只看到有些人的成功,成功率非常低。大部分人忙一辈子其实没什么好的结果。”** 当被浙大的学生们问及应该如何去创业时候,段永平表示:“有想法,有条件,就去做。你如果只是为了创业而创业,那就要小心。这就是我的观点。我并不知道大家应该做什么。现在哪知道啊,信息这么爆炸,我整天忙着就是打球,谁还管得着这些事?” 不论你是在学习方法还是创业上,每一个决策不能仅着眼于当下,而应该考虑到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后的影响。 一直想着快速赚钱。其实我也想挣快钱,谁不想挣快钱?但是呢,秩序不可违很重要,就是你还是要踏踏实实做该做的事情。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8796.htm)
自打显卡这玩意逐渐普及以来,有一个话题始终就在网上吵个没完,相信大家也一定有所耳闻……那就是,除了大家买来玩游戏的游戏卡之外,还有一种不太一样的 “ 专业图形显卡 ” ,很多人都觉得这是老黄随便给普通的游戏卡改了个名,专门割那帮所谓 “ 专业人士 ” 韭菜的,纯纯的智商税。  但还有一小撮真正买过、用过专业卡的老哥出来现身说法,说我这专业卡就是比你游戏卡好使。就这么点破事儿,两帮人从贴吧吵到知乎、从微博小红书再到 B 站,不仅原来 “ **专业卡到底是不是智商税** ” 的问题没有吵出结果,甚至还多了 “ **英伟达游戏卡不装 Game Ready 游戏驱动,装 Studio 专业驱动可以当专业卡使** ” 、 “ **N 卡游戏卡阉割太多, A 卡游戏卡才是专业设计神卡** ” 的暴论。 托尼虽然不愿意参加各位的口水仗,但心里总归是有疑问的:这专业卡真有那么邪乎?  这不前段时间我们编辑部有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垃圾佬,在逛秋名山的时候发现了一块 “ 魔改 A3000L ” 的显卡,这原本是一块用在笔记本上的移动端显卡,但是现在被人抠出来改装成了可以在台式机上使用的形态。按店家吹的牛,这款显卡的表现和桌面端的 RTX3060 差不多。  这不巧了么!虽然这价格没啥性价比,但刚好拼起我们测试阵容的最后一块拼图,来解答大伙儿的疑问。托尼直接一个火速下单。我们的测试计划是这样的: **先拉出 3060 游戏卡跟 A3000L 这块魔改专业卡做对比,看看专业卡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的,是不是智商税;**  **再给我们的两块游戏卡 3060 、 4090 分别装上 Game Ready 和 Studio 驱动,看看游戏、专业两种不同驱动对****显卡****的表现有什么影响;**  **最后对比英伟达、 AMD ****两家旗舰****4090 、 7900 XTX ,看看 A 卡是不是真的在专业领域有优势。这次一股脑儿给大家的疑问给全测了,今天托尼就让这个****显卡****吧吵了十多年的话题终结于此吧!** 我们把这个测试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常规测试、游戏测试、专业软件测试和一个比较特殊的, SPECviewperf 2020 测试。  常规测试就是一些大家喜闻乐见的跑分;游戏测试就是测一些游戏的帧率有多高;专业测试这里,会测一些图像处理和视频剪辑的性能啥的,臭自媒体人狂喜。 在这里托尼稍微跟大家多解释一下这个 SPECviewperf ,它里面包含了一些更专业的行业软件测试,相对比较小众,用它来测试专业卡最适合不过了。 **# 专业卡到底专业在哪儿?** 首先给大家测一下,这专业卡跟游戏卡到底有什么区别。 为了排除 A3000L 用的老版本魔改驱动可能会造成的影响,我们测试的时候把 3060 的驱动也降级成老驱动了,这样一来结果会相对准确一些。 我们先来看常规和游戏测试,果然跟卖家说的差不多,这块显卡实测下来表现跟 3060 很接近,但总体来讲 3060 能稍微强一点:除了 V-Ray 的得分稍有落后,其余的分数、帧率都稳定比 A3000L 高出 10% 左右。而这 V-Ray 是 3D 设计工具的跑分 --- 听到这儿是不是感觉 A3000L 有点专业卡内味儿了?  来到专业软件的测试,心想着自媒体剪片组总能测出点名堂的吧。而让我们没想到的是……A3000L 竟然翻车了!  可以看到无论是达芬奇剪辑软件、 UL Procyon 的视频、图片编辑以及 AI 生成测试里, A3000L 都跑不过 3060 ,这跟专业卡有加成的说法完全对不上啊。 本来到这里,托尼都在想是不是 “ 魔改 ” 的锅导致整个测试不严谨了,但是很快啊,让我们意想不到的事儿又来了……请看 SPECviewperf 2020 !  这里头 3dmax 、 maya 、 solidworks 托尼就不给大家过多介绍了,这仨在各自的领域都是鼎鼎有名的存在, A3000L 全输了。但是剩下那些乍一看名不见经传的 creo 、 catia 、 energy 、 medical , A3000L 在这几个项目上的性能表现都要比 3060 显卡高出几十个百分点,平均下来都是翻倍的水平。**甚至最后一项 snx 的测试, A3000L 比 3060 高出了将近 20 倍!**  然后托尼就开始查了: CATIA 、 Creo 是两款高级 CAD 软件,常用于飞机和船舶、汽车机械等设计领域。 Energy 则是一个能源行业用来渲染地层地表的软件。 Medical 是医院用的可视化程序。 最后这个 snx 的全称则是 Siemens NX ,西门子的一款仿真设计程序。 感情这才是真专业软件是吧!在真专业面前,剪片儿这类活只能算打杂了……看来这**专业卡和游戏卡真是有区别**。 **# Game Ready 和 Studio 驱动,对显卡性能有什么影响?** 解决完第一个疑问,我们接下来看下一项: “ **给游戏卡装****Studio 驱动****,装完运行专业软件的速度会不会提升?** ” 我们用了 3060 和 4090 两块显卡,分别在 Studio 和 Game Ready 驱动下跑了咱们之前那套测试:一块是主流甜品,一块是单机 AI 战神,都跑一遍够严谨吧!  不过这测试结果一出,托尼感觉自己测了个寂寞……大家看图吧。 无论是常规测试、游戏测试,用 Studio 和 Game Ready 两种驱动跑出来的差异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专业测试里剪片的效率也没啥区别; 即使在上一轮里面差别最大的 SPECviewperf 测试中,俩驱动的分数也是几乎相同。   这是咋回事儿呢, Studio 驱动难道是老黄为了忽悠那帮工科老哥买游戏卡,故意做的皮肤吗? 哎,俗话说这三步之内必有解药,其实在英伟达官方的驱动下载页面里,就有一段 Game Ready 和 Studio 驱动程序的 “ 选择指南 ” 。  它的意思是说,如果游戏玩家希望能在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游戏补丁,那就选 Game Ready ;如果是内容创作者优先考虑的是工作流稳定性,那 Studio 一定错不了。生性多疑的老夫还去驱动更新日志里仔细看了看,还真是那么回事儿:同一天的更新, Game Ready 支持了 “ 切尔诺贝利之心 ” 的出色游戏体验,而 Studio 则是修复了某些 “ 应用程序错误 ” 。  emmmm ……这类游戏体验、工作流稳定性的问题,在我们常规的显卡测试里头就没办法量化了,要是单看跑分结果,看不出来这俩驱动有啥不一样。 你看毕竟英伟达人家自己都说:  **# A 卡游戏卡是否比 N 卡游戏卡更适合专业工作?** 我更好奇的其实是下面这个问题,有老哥说 “ **N 卡就是给你阉割成很多定位不同的版本,但苏妈就良心很多,不搞阉割这一套,所以 A 卡游戏卡比 N 卡游戏卡更适合专业工作** ” 。 为了验证这个说法,我们又把苏妈的 7900 XTX 也拉出来了。  我们可以看到,在常规 & 游戏测试中, A 卡要么跟 N 卡拉不开差距,要么就总是比 N 卡差那么一截。 在视频、图片制作方面也是,跟 N 卡打的有来有回。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出现 A 卡因为更良心、没有阉割而跳起来反杀 N 卡的爽文剧情。  兄弟们但是,事情的转折发生在同样的位置:在 SPECviewperf 的测试中, A 卡除了在 3dsmax 这一项落后于 N 卡,其余 catia 、 creo 、 energy 、 medical 这些测试项目几乎都把 N 卡按在地上摩擦。最离谱的还是那个西门子 NX , **A 卡在这个项目上的得分直接比 N 卡翻了 12 倍**。 **托尼建议真正用得到这些软件的用户,直接认苏妈当亲妈吧。** **# 彩蛋:英特尔 A770 能否逆袭?** 其实测试做到这儿大家关心的已经解答完了。但托尼在仓库里翻显卡的时候,突然发现角落里还有一块英特尔 A770 。呦呵,本着 “ 来都来了 ” 的原则,托尼决定把它也给测了,万一也有点跟 A 卡一样的狗血剧情,这不又能整点节目效果?  因为我们的 A770 是 8G 的版本,确实是之前没抢到 16GB 的版本有点儿遗憾,我们目前手上跟它性能最接近的就是 12G 显存的 3060 了。在常规的 3D Mark 测试中, A770 还相对有优势,这块是因为微软给它打了鸡血做了优化,再打不过就说不过去了;两块卡在剪片测试里的表现倒是都差不多。 到了游戏实测环节, A770 和 3060 也不能说绝对的孰优孰劣,但确实是互不相让各有千秋。要是英特尔能联合各家把游戏优化做好,这环节谁输谁赢还真不一定。  终于在 SPECviewperf ,行业软件这里,大家想看到的惊天反转……并没有发生!A770 在 catia 、 maya 、 medical 这几项的表现都要比 3060 好一些,但在西门子这项拉了坨大的:成绩只有 2.13 分。我都怀疑这项本来就没分, SPECviewperf 故意在憋着坏骂它。  反正之前在评论区里用 NX 的大佬们是不用考虑它了…… 测到这托尼也觉得还好,不就是成绩差点,又不是不能用。 呃但这货在测试中崩溃了三次。 到最后我都怀疑,是不是机箱里哪根线没插稳。 这要是专业大哥用上了,没准儿当晚就得给机器砸了。 至于说常规的游戏部分这显卡也算不上太差,但不好意思,价格都差不多的情况下,有英伟达我还是会选英伟达。  **# 结论** 最后给大家做个总结吧,首先专业卡和游戏卡真的有区别,而且还不是通过游戏卡装个 Studio 驱动就能逆天改命变身专业卡的,毕竟老黄要赚钱嘛……理解一下。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的好 homie 米罗想起来,之前曾在知乎上刷到过一个帖子,大概的意思是说很多专有的行业上的软件,自己会有一些非常奇葩的私有指令设计,只要显卡在驱动里支持了这些软件的私有指令,就可以让运行速度翻好多倍。但要是把各种小众软件的私有指令都支持全了,反而会增加驱动负担,拖累显卡的整体性能。 所以说游戏卡为了大多数情况下的性能,放弃了私有指令;而专业卡则是牺牲一点儿整体性能,换来了专业软件的满速运行。**所以说假如你在汽车设计所、或者在医院里打工,又或者是在西门子给别人做仿真,那专业卡,还真就不是智商税。** 但要是有小伙伴**从事这些专业领域的工作,又没有条件整 N 卡专业卡,那么 A 卡游戏卡确实性价比更高,平常玩玩游戏也能应付。** 至于我们买的那块魔改卡……在我们前期经历了这张卡各种不兼容、黑屏,光试主板就试了半天等等折磨人的问题之后,托尼劝大家还是尽量别碰。 然而对比十几年前专业卡剪片子快、更专业的软件也快的情况,**如今专业卡的优势已经没那么明显了,假如你是自己掏钱买自己的设备、没人报销的情况,还是淘个游戏卡更香 ~ ** 至于 A770 ,游戏没优势,干活也指望不上,这个价位还是买个 3060 吧……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87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