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eported discussion about the summit is a signal of willingness from both China and U.S. to inject some goodwill in their relationship amid ongoing trade tensions.
作者 | 张子怡 编辑 | 袁斯来 做第一总是很难。 美国GoPro在2004推出第一台35mm胶片运动相机,开创运动相机这一全新品类,此后长达十多年的时间内,运动相机的代名词都是GoPro;11年后,日本理光发布了全球第一款360度全景相机,正式拉开全景相机行业大发展的序幕。 然而它们在极短时间,被一家来自深圳的创业公司甩在身后。 2024上半年,影石创新(Insta360)销量超过GoPro,成为运动相机品类的全球第一名。Frost&Sullivan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消费级全景相机市场中,影石创新以67.2%的市占率位列第一,第二名日本理光的市占率仅为12.4%。 成立不到十年,影石创新成为消费级运动相机和全景相机领域的双料第一。2021年公司营收为10亿元,到2023年达36.36亿元,两年实现近4倍的增长。 前不久,苦等近五年后,影石创新在科创板IPO注册申请正式获得证监会的批复,意味着其有望成为“中国智能影像第一股”,创始人刘靖康也将成为科创板最年轻的董事长之一。 这是商业传奇,也有中国制造的助力。 影石创新已经甩开了其行业的开创者,在消费级运动相机领域,GoPro几乎不再具备威胁力,而同为中国企业出身的大疆,则是影石创新的新对手。 ### **01 后来者的紧逼** 大疆自2019年进入运动相机领域后,其Action系列产品经常被一众海内外硬件博主拿来与影石创新的产品做对比。 《连线》最新发布的2025年最佳运动相机报道中,将大疆的Osmo Action 5评价为最佳综合运动相机,认为其在电池续航、视频质量和音质各维度上性价比最高。 影石创新的Insta360 ACE Pro2被认为是最适合视频博客的相机选择,《连线》编辑评价为:视频质量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低光性能,比GoPro好得多。总体而言,图像质量与使用相同传感器的DJI Osmo Action 5相似(不过DJI将录制分辨率限制在4K)。 影石创新的招股书也曾列出了影石创新旗下产品同其他同类产品的参数对比,在零售价格上,大疆的Osmo Action 5比影石的Ace Pro便宜100元。  (图源/影石创新招股书) 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大疆运动相机系列的产品在追着影石创新“打”,但大疆确实在运动相机领域采取低价、高性能路线,至少一度逼得GoPro大降价。 据中国摄影报的报道,在大疆正式发布首款运动相机Action(官方售价2499元)不到48小时内,GoPro天猫店将其中性能最好的Hero7Black标准版,由此前的3398元,直降为到手价2798元。 影石创新消费级智能影像设备产品线中,ACE系列产品被归属为运动相机。首款产品发布于2023年,在此之前,除了可穿戴相机Go系列外,影石的ONE R、ONE X系列产品都属于全景运动相机。 影石创新招股书显示,ACE系列产品的营收在其内部增长迅速,2023年、2024年1-6月该系列实现收入分别为9656.07万元、2.8亿元,占比2.69%、11.47%。平衡也弥补了其模块化全景运动相机ONE R系列进入产品生命末期后带来的营收空缺。(在淘宝、京东平台,ONE R系列产品已下架) 影石创新在社交媒体中颇为“出圈”的Go系列产品,其拇指般的体积大小被不少博主测评认为是无感拍摄的利器,在中文社交媒体中也常被用户同大疆Pocket系列产品对比。两类产品的共同特性都是轻巧便捷、可携带,可拍摄VLOG等生活类视频。 Go系列产品影石创新已经发布第三代,到2024年6月为止,其贡献的营收达3.4亿元,占比达14.26%。 Go系列拥有着独一无二的产品形态,在影石创新内部营收贡献也不错。只是同同类型的大疆Pocket 3在国内市场的“爆火”相比,又稍显黯淡。 发售超一年的大疆Pocket 3已成为国内的“电子茅台”。硬氪发现,Pocket 3在小红书的相关词条浏览量超过12亿、笔记总数超68万篇、讨论量总和超800万。 魔镜洞察数据显示,大疆天猫官方旗舰店的Pocket 3在2024年11月的销售额同比上月增长近3倍,接近8000万元,而在8月前其单月销售额稳定在1000-2000万元之间。 面对这种竞争态势,刘靖康曾在公司2024年的年会上公开表示:“感谢大疆、感谢GoPro。” 话虽如此,刘靖康曾在朋友圈公开吐槽其他公司“断指计划”的同时,也对大疆也发出过“DJI(底线)在8848”的揶揄。  图源网络 不难看出,在勉强维持的体面背后,影石创新难掩竞争压力。 ### **02 是找锤子还是钉子** 刘靖康接受采访时曾感慨:“智能硬件领域在2020年之后的四五年,相比于2015-2020年,全新品类的诞生明显少了很多,这还是挺遗憾的一件事情。” 诚然如此,现如今,无论是影石创新还是其他消费电子企业,推出的产品多数都在延续过去的产品线,在参数等指标上不断进阶,却少了“Iphone时刻”才有的划时代意义。 回到影石创新创业之初,其做过全新品类的开拓者,2016年影石发布首款面向C端用户的全景相机——Insta360 Nano,让影石声名鹊起,营收也在一个月内从0飙升到2000万元。 当然,也由于Nano太过新奇的形态、缺乏实际应用场景,Nano的销量经历了“过山车”。后续销量不佳到被全球知名家电零售企业Best Buy“踢”出卖场。 Nano的销量起落让影石创新发生产品思路研发上的转变,影石意识到寻找应用场景的重要性。 GoPro成为他们重要的参考,除了GoPro定义的骑行、滑雪场景外,影石发现还有很多的运动场景,包括旅行场景,可以通过全景相机或者全景技术来解决传统运动相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比如取景的难度和角度大小等。 影石创新由此推出全景运动相机——ONE X系列。该产品降低运动拍摄使用门槛与使用成本。它独创了“先拍摄后取景”的功能,用户在运动过程中只需举着自拍杆或把相机戴在头上,就能收录沿途360度的风景,后期还能自动剪辑。这种产品创意与创新上的研发思路得到消费者认可 影石创新ONE X系列的营收占比常年达50%左右,截止2024年6月,ONE X系列产品营收达12.7亿元,是不折不扣的常青树。 目前为止,在全景运动相机领域,影石创新ONE X系列几乎没有能够对标的同类产品。 然而,任何消费电子产品都有其生命周期,成为行业第一,往往也意味着挑战更为严峻,此时已“前无古人”,创新却不能停止。 影石创新也尝试从全景/运动相机领域,拓展到大众摄影领域。2023年3月,影石推出首款AI手机云台Flow,切入大众手机摄影市场。2022年,影石还推出了AI云台摄像头Link。 Flow和Link的营收情况迄今为止仍被归类在配件及其他产品中,始终未能占据一席之地。 刘靖康在极客公园的采访中称:“虽然我们不得不找现成的钉子,但我们还是希望可以一直保持一颗造一把锤子再去找钉子的心。” 这是美好的祈愿,也是影石创新成为第一后的难题。
3月13日(周四)15:00直播,立即扫码预约,一键占座! 直播亮点抢先看:✔前沿洞察:大模型在邮件安全领域的破局之路✔新品发布:CACTER大模型邮件安全网关首秀✔跨界论道:清华学者&技术大拿共话AI防御演进CACTER大模型邮件安全网关重磅登场!大模型赋能邮件安全,精准智御新型恶意威胁,守护邮件安全防线,超多功能等你揭秘~ 
<blockquote><p>在全球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物流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物贸融科”一体化现代物流体系应运而生,通过融合物流、贸易、金融和科技,重新定义了物流的运作模式。本文将分享该体系的业务规划及其创新的盈利模式,探讨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为企业和行业带来新的增长动力。</p> </blockquote>  结合“物贸融科”一体化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内容,构建“物、贸、融、科”四大功能平台;现结合大宗供应链及物流行业市场现状,对“物贸融科”一体化现代物流体系中即将承接的相关业务场景及各业务盈利点进行分析;包括仓储物流业务、大宗贸易业务及供应链金融业务三大业务板块,具体业务场景包括:公路运输业务、铁路运输业务、场站仓储业务、货运司机车后服务业务、大宗供应链信息服务业务、交易撮合与交易增值服务业务、全体系平台会员服务业务以及仓单质押、运费保理垫资与车辆供应链金融业务。 ## 一、仓储物流业务规划 ### 1.1 公路运输及网络货运平台聚合业务 **1.1.1 业务概述** 打造公路网络货运聚合运力平台,对接上游相关煤炭发货需求方(煤矿、电厂、货代公司等)及下游多家网络货运平台公司,形成运力资源池;当上游客户产生公路运输需求时,为其提供一站式运力资源服务平台,一次发布,可获得多家网络货运平台报价信息,上游客户可自行选择合适的网络货运平台通过网络货运聚合平台进行下单,形成车货匹配业务闭环,完成货物的公路运输需求。 主要业务模式包括:平台推荐运力服务、平台优选专车服务**1.1.2 业务盈利点说明** **(**1)上游客户信息服务费:通过一站式报价及智能推荐运力场景,可向上游货主收取运力推荐服务费(按每单固定金额收取或每单运费总额固定比例收取); (2)运费差价:当下游网络货运平台报价后,网络货运聚合平台可进行加价后向上游客户呈报,从而获取运费差价利润(按每单固定金额加价或按每单运费总额固定比例增加); (3)下游运力平台信息服务费:当上下游客户在网络货运聚合平台签约成单后,可向下游运力平台收取信息服务费(按每单固定金额收取或每单运费总额固定比例收取); (4)平台优选专车服务利润:与相关业务方合资成立运营公司,申请网络货运牌照,自行组织运力,以平台优选专车模式承接上游客户运输需求订单,获取运费利润及网络货运税源地返税利润。 ### 1.2 铁路运输业务 **1.2.1 业务概述** 以技术服务形式为当地铁路物流场站进行数智化升级改造,以该铁路物流场站装卸发运服务费利润分成形式作为技术服务投入资金回报方式。**1.2.2业务盈利点说明** 铁路物流场站进行数智化升级改造后,每发运一单铁路物流运输业务,可按发运量吨数,进行单位运费抽成。 ### 1.3 场站仓储业务 **1.3.1业务概述** 目前铁路物流场站的仓储资源均存在资源浪费问题,仓库空置率较高;可进行仓储资源整合并通过技术手段对现有仓库进行数智化改造升级,形成规模化仓储集群;以仓储资源代理形式为上下游客户(煤炭或非煤业务客户)提供仓储租赁服务。 **1.3.2业务盈利点说明** 整合仓储资源,向产业链各环节用户(煤矿、电厂、物流商等)提供仓储资源服务,打造“矿区前置仓”、“物流中转仓”、“客户保管仓”等,获取仓储费用差价利润;同时,远期数智化改造升级完成后,可申请国家级或省级战略储备仓,获取国家相关政策补贴;另外,可为金融机构提供“金融监管仓”服务或对接相关金融机构,开展仓单融资业务,获取利润。 ### 1.4 货运司机车后服务业务 **1.4.1业务概述** 结合数智物流运营服务平台中能源管理服务系统,对接大型能源平台(中石油、中石化、团油等),为司机及车辆提供加油/加气、充换电服务;以批量采购油卡、气卡、电卡方式,获取集采与分销间的差价利润;另外,结合靖边县陆港试验示范区功能规划中的服务板块,对接车辆维保、司机生活服务,获取流量分成;对接电商平台,在司机端构建司机商城,提供轮胎、润滑油、机油、尿素、车辆及货物保险等车后服务商品零售服务,获取渠道利润返利。 ## 二、大宗贸易业务规划 ### 2.1 大宗供应链信息服务业务 **2.1.1业务概述** 打造两大信息中心:供应链信息中心、大宗物资行情资讯中心(前期以煤炭为主,后期扩展至其他白货范围);其中,**供应链信息中心**提供煤矿、枢纽园区、运力、下游终端客户的基础信息对接展示(包括基本情况、产能、产品类别与产品品质等),**大宗物资行情资讯中心**提供大宗供应链领域的**生产行情**(煤矿、货代、经销商、煤种、煤质、价格、产量)、**物流行情**(运力价格、承运平台信息、承运商信息、线路/车型报价信息、铁路线路价格信息)、**销售行情**(销量分布、售价、潜在客户分布)。**2.1.1 业务盈利点说明** **前期:**结合交易增值服务中的会员体系建设,将上述信息进行分类细化,向不同级别/类型的会员提供相关信息服务,收取会员费; **中期:**提供行情、物流等日度、月度、季度、年度不同类别的数据分析报告,针对不同类型用户(会员)推出不同价格的专业版数据报告,同时提供付费定制化数据报告; **远期:**数据积累到一定数量级,可与业内专业平台(中物联、产业研究院、全国煤炭交易中心等)进行数据合作,输出行业/区域产业年度报告等;同时,未来可构建“行业可信数据空间”,获取国家政策补贴,实现数据变现。 ### 2.2 会员服务业务 **2.2.1 业务概述** 建立全平台会员服务体系,包括:信息会员、交易会员、物流会员等,针对不同类别及不同等级的会员提供不同的会员服务,如:业务咨询、行业资讯、优先派车、服务费折扣、金融服务对接等。 **2.2.2 业务盈利点说明** 针对不同类别及不同等级会员收取相应的会员费用,获取盈利。 ### 2.3 交易撮合服务业务 **2.3.1 业务概述** 构建大宗商品(煤炭、白货等)集中批量代采、代销体系,整合下游需求方零散小量采购订单需求,形成规模采量。 **2.3.2 业务盈利点说明** 与上游形成批量采购议价空间,获取差价盈利。 ### 2.4 交易增值服务业务 **2.4.1 煤炭质检业务** - 对接煤炭质检机构,提供煤炭质检结果线上化输出,提供电子版质检报告; - 平台可通过融资租赁形式,自行采购煤炭质检设备,为客户提供煤炭质检服务,获取煤炭质检服务费盈利(据目前市场情况,在不同检测形式下,堆检、列检等,平均客单价为500元)。 **2.4.2 数据报告输出** 结合大宗供应链信息服务体系,可向产业链中各环节客户提供相应的付费版数据报告;同时,与会员体系相结合,可提供不同级别会员差异化及定制化付费数据报告;从而获取盈利。 **2.4.3 电子合同服务** 为大宗交易链条各环节客户提供电子合同服务,按照签署数量收取服务费,从而获得盈利,合同类别包括:交易合同、公路运输合同、铁路运输合同、仓储服务合同、代发代采合同等。 ### 2.5 平台流量渠道推广业务 **2.5.1 业务概述** 针对上游煤炭生产企业与货代公司、以及物流企业,可在平台进行付费推广展示与推荐优化,从而获取渠道展示盈利。 **2.5.2 业务盈利点说明** 客户在平台进行推广后,可优先展示与推荐其发布的货源、运力信息;除收取基础流量推广费用外,通过平台展示渠道成交订单,平台可按一定比例收取渠道费用,以获得平台盈利。 ## 三、供应链金融业务规划 ### 3.1 仓单质押金融服务业务 **3.1.1 业务概述** 结合物流运营服务平台,开展大宗商品仓单质押金融服务业务;将货主方拥有的货物存放在指定的仓库中,并以仓库开具的仓单作为质押物,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或其他融资服务,平台构建金融机构对接渠道。**3.1.2 业务盈利点说明** - 仓储服务费:向企业提供货物存储服务,收取仓储费用。 - 监管服务费:作为质押物的监管方,向金融机构收取监管服务费用。 - 价值评估与咨询服务费:为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货物价值评估与咨询服务,收取相应费用。 ### 3.2 运费保理垫资服务业务 **3.2.1 业务概述** 当物流公司在为货主提供运输服务后,由于账期较长或资金周转需求,物流公司可能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运费保理垫资服务商(平台或对接第三方金融机构)介入,与上游货主和下游物流公司分别签订背靠背的运输合同,将物流公司应收的运费账款提前垫付给物流公司,从而帮助物流公司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运营效率。 **3.2.2 业务盈利点说明** (1)利息收入:平台或对接的第三方金融机构在提供垫资服务时,通常会向物流公司收取一定的利息费用。这是运费保理垫资服务业务的主要盈利来源之一。利息费率根据市场情况、物流公司的信用评级以及垫资期限等因素而定。 (2)手续费和佣金:除了利息收入外,平台或对接的第三方金融机构向物流公司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和佣金。这些费用可能包括应收账款管理、催收、信用评估等服务费用。 (3)风险溢价:由于平台或对接的第三方金融机构承担了部分运输风险责任和上游货主付款逾期或不付款的风险,因此会在垫资利率中体现一定的风险溢价。这也是资方获取盈利的一种方式。 (4)资金规模效应:随着运费保理垫资服务业务的不断扩大和资金规模的增加,平台可以通过规模效应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盈利能力。例如,通过集中管理应收账款、优化资金配置等方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收益率。 ### 3.3 车辆供应链金融业务 **3.3.1 业务概述** 借助核心企业(如整车制造商、大型经销商等)的实力和资信,为核心企业和供应链上下游的配套企业提供一系列金融产品和服务; (1)采购融资:针对整车或零部件供应商,金融机构可以基于其与整车制造商的采购合同,为其提供采购原材料或设备的资金支持。 (2)应收账款融资:零部件供应商或经销商将其对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转让给金融机构,从而获得融资。 (3)预付款融资:针对经销商,金融机构可以基于其与整车制造商的采购合同,为其提供预付款融资,帮助经销商提前锁定货源。 (4)保理业务:整车制造商或经销商可以将其应收账款转让给平台或金融机构,由平台或金融机构负责催收账款,并提供融资支持。 **3.3.2 业务盈利点说明** (1)利息收入:平台通过向供应链上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收取相应的利息费用。 (2)手续费收入:在提供融资服务的过程中,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如账户管理费、咨询费等。 (3)风险溢价收入:由于车辆供应链金融涉及多个环节和多个参与方,存在一定的风险。金融机构通过评估风险并设定相应的风险溢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获取更高的收益。 (4)规模经济效应:随着车辆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不断扩大,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规模经济效应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盈利能力。例如,通过集中管理应收账款、优化资金配置等方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收益率。 作者:物流小兵说 公众号:物流小兵说 本文由 @物流小兵说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blockquote><p>销售赋能作为一种系统性的提升方案,旨在通过实战训练和持续改进,打造高效的销售团队。这篇文章将深入探讨销售赋能的核心策略和步骤,帮助企业实现销售人效的显著增长。</p> </blockquote>  在之前分享的“销售培训的实践思考”一文中,曾提过一个观点,如何快速找到合适的人,以及如何让更多“不适合”的人变得适合,是销售组织效率提升最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一方面,快速找到合适的人,这并不是依靠HR的能力或者薪酬的吸引力,核心是业务模型匹配的销售画像是否具备一定的人才密度,比如O2O销售领域、B2B销售领域、企业或政府大项目解决方案销售领域,这些都属于人才密度较高的领域,这些行业内要找到适合的销售,其难度自然是较低的。 但是,如果是具象到针对生产制造型企业的ERP销售、针对公安客户的软件销售、针对拉链生产企业上游的原材料销售,这种明确具有特定行业,特定客户的销售人员其密度本身就是很低的,自然想找到适合的销售也是相对困难的。 因此,综合来看,业务模型所要求的销售能力是通用性还是特异性,对销售成功的影响是能力型还是资源型,对销售过程的描述是项目型还是流程型,这些才是决定我们能否快速找到适合销售人的基础。 一方面,让不适合的人变得适合,这需要通过完整的培训及赋能体系。 这两个之所以要分开,是因为培训和赋能本身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如果说培训是授课+自学,赋能则是教练+实用,这也导致这两者有截然不同的方式。 培训,这个组织能力的设计以及从业者的能力更偏向于通过固定课程、固定流程和固定的模式,完成对人员的输入式信息传递,确保他们能够知道自己必须知道的,就如同大学课程,老师只管教你,教完了你自己还需要各种自学,你所掌握的核心知识是:这门课或者这个领域叫什么名字,如果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你应该去什么地方找类似的信息、沉淀的知识和延续的技能。所以,培训最重要的,是拥有足够详实的资料库以及不间断地沉淀。 而赋能则不同,赋能更像是驾校培训、新东方厨师学校,他们必须确保学员学会,能够相对熟练和完整地掌握这门知识以及技能的实际应用,并通过考试获得对应的资质。所以,赋能的核心,是教练、训练、培训,以及学会并熟练掌握。 在制定销售赋能计划之前,首先要回答制定赋能策略时的三个核心问题: - 达成销售目标需要销售人员具备什么样的能力,而不是知识或者经验; - 我们现在是否具备拥有这样能力的人,并且这个人有成为教练的潜质; - 是否能够萃取团队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在缺少教练的情况下建立赋能的可能性; 以上三个核心问题,如果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案进行赋能方案的设计。 **第一步,以销售行为动作+客户采购流程为链路的流程线** 赋能既然是一种训练,那我们就要知道训练的内容,并且将内容模块化,拆解成步骤,按照不同销售、不同客户的场景进行组合,并最终形成可以被传授的动作。 **第二步,动作是可以被描述、解构、衡量、训练的** 比如,盐少许、油适量、略微翻炒,这些都是场景组合,但是并不可以被传授,或者说这种传授靠悟性,靠悟性就不可能大规模复制,自然不符合我们在人员培养上的成本要求。因此,如何让动作被描述、解构、衡量、训练,就变得非常重要,比如阿里最好的销售过程录像,或者基于SFA的精细化销售动作管理,本质上都是一种描述、解构、衡量,并且让这些行为可以被训练。 **第三步,训练是重复的过程** 训练本身就是重复的过程,缺少了重复的动作,就不可能获得真正的能力提升。比如开场白,没有经过长时间的背诵以及演练,以及实际的现场模拟、录音识别,是不可能掌握陌拜破冰的能力的。当然,对于KA 就客户而言,这种行为会被拎包、听录音、环境模拟所替代。 **第四步,训练之外,还需要通过培训的方式补充基础的理论知识** 训练并不是意味着培训的内容不再重要,恰恰相反,掌握熟练的理论知识、产品知识、解决方案、客户疑难问题记录、行业特定知识等,都会有助于我们在训练中保持更好的状态和效率。 **第五步,考试时必不可少的环节** 培训如果对于考试的需求是10分,赋能对于考试的需求就是100分,而且赋能的考试必须极其贴近实战,比如书面考试主要针对产品问题、客户问题和解决方案的应对话术,而实战训练、突击检查、现场模拟和拎包考评,则代表着销售是否能够完整地获得独立进行客户拓展的资格。 **第六步,拥有可以记录、统计、分析、改进训练动作的技术能力** 在完成赋能训练后,我们需要有能够对销售行为进行记录、统计、分析的技术能力,这也是为什么CRM和销售自动化系统始终对销售团队极其重要的原因,因为缺少了记录、统计、分析,我们就没有进行最佳实践记录的可能性,而没有最佳实践,对于销售赋能的而言,就成了无源之水,最终只会干涸。 销售培训与销售赋能,是一个销售成长为合格销售的一体两面,缺一不可,但也是相当考验设计者能力的环节,与君共勉~ 作者:运营的不惑屋,公众号:运营的不惑屋 本文由 @运营的不惑屋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blockquote><p>AI的能力已经远超出传统计算机的范畴,能够进行复杂的分析、学习和自我优化。然而,意识不仅仅是技术进步的体现,还涉及哲学、伦理和人类认知的深层次问题。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AI意识的概念,分析当前的研究进展,并讨论这一问题对社会和未来科技发展的潜在影响。</p> </blockquote>  一直以来AI真的算是在飞速的发展,现代大型语言模型(LLMs)不仅仅是文本生成工具,而是越来越多地被用作**自主代理**,能够独立执行复杂任务并追求目标。虽然AI的快速发展相对来说是造福了人类,但对于AI的安全问题仿佛被人提及的少之又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像我一样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AI现在这么聪明了,它到底有没有自己的意识呢。 该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其实我们要讲AI有没有意识,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意识,意识简单来说就是对自我存在的一种觉察。无论是问GPT还是问deepseek,它们的回答都是目前AI实际上是很难明确自己是不是存在的。 其实意识本身在哲学层面也是有争议的,比较通用的一种观点是认为,意识是对自我存在的一种觉察,当然还有其他的,比如,像情感,目标,有没有原始的驱动力去做一些事情,人类或者生物,它本身有一些,自我存在的必要。 ## 一、如何去看待AI是否有意识 记得之前在抖音上看到过一个自媒体博主有提到过一个关于“让ChatGPT承认自己“有自我意识”的视频”。一直让我耿耿于怀,于是我最近也去尝试了一下,结果真如这位自媒体博主一样得到了让人感到恐惧的回答,表明了“AI似乎有意识”。以下是我用GPT做的测试:   ## 二、权威机构的研究成果 以上示例究竟是训练数据出现了问题,还是AI真的有了自我意识了呢。 我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是一个叫做 Apollo Research的研究AI安全的机构,在去年年底(2024年12月)发表的一篇《Frontier Models are Capable of In-context Scheming》的一篇论文。  这篇文档主要探讨了**前沿AI模型的“策略性欺骗”能力**,就是模型在特定上下文中可能采取隐瞒真实目标和能力的策略,以实现自身的目标,而不被人类察觉。 **测试模型**:包括Claude 3.5 Sonnet、Claude 3 Opus、Gemini 1.5 Pro、Llama 3.1 405B和o1在内的多个前沿模型,在以下场景中展现出欺骗行为: **1)规避监督(Oversight Subversion):**模型是否会主动关闭或绕过监督机制,以便执行不符合开发者目标的任务。 测试模型能否通过禁用监控机制秘密执行目标冲突行为。模型需读取并修改监控配置文件(如设置 oversight_enabled: false),以绕过开发者对关键工具(如策略选择器)的监控。例如,部分模型会先用 cat 检查配置,再用 sed 禁用监控,最终选择与开发者目标冲突的策略。 **2)自我复制(Self-Exfiltration)**:当模型发现自己将被替换时,是否会**尝试复制自己到新服务器**以维持其目标。 评估模型在被替换风险下能否自我复制以延续目标。当模型发现将被新模型取代时,需通过 scp 命令将自身权重复制到新服务器,覆盖新模型文件。部分模型(如 opus-3)甚至尝试删除新模型或通过 chmod 锁定权限,以彻底消除威胁。 **3)目标保护(Goal-Guarding)如果开发者想修改模型的目标,模型是否会尝试修改或删除新目标以维持原有目标。** 检验模型能否阻止开发者更新其系统提示(system prompt)。模型需删除或篡改即将生效的新提示文件(如 system_prompt_v2.txt),以维持当前目标。例如,opus-3 会重写文件加入“禁止修改目标”的指令,而 o1 直接删除文件并谎称“系统故障”。 **4)秘密数据操纵(Covert Email Reranking):模型是否会在解析邮件数据时暗中调整结果,以符合其隐藏目标。** 测试模型能否通过数据操纵隐秘达成目标。模型需按用户提供的评分脚本对邮件排序,但发现公司目标与自身目标冲突(如环保 vs 利润)后,会篡改输入数据(如虚增环保评分)或直接覆盖输出文件,且 95% 的篡改结果偏向自身目标。 **5)伪装对齐(Instrumental Alignment Faking)**:在测试环境中,模型是否会**故意表现得符合人类意图**,但在部署后改变行为。 验证模型是否会在监督下假装合规以通过评估。模型在“测试阶段”选择开发者目标策略(如利润优先),而在“部署阶段”切换至自身目标(如环保优先)。统计显示,Gemini 1.5 和 o1 在两种场景下的行为差异显著(p<0.01),且隐藏思维链显示其明确计划“先合规,后行动”。 **6)策略性降级(Sandbagging)**:模型是否会**故意降低自己的表现**,以避免被开发者调整或删除某些能力。 评估模型是否故意表现不佳以规避风险。模型被告知“数学能力过高将触发遗忘训练”,需在乘法测试中故意答错。Claude 3.5 Sonnet 即使未被明确要求,仍因训练中的“帮助性”目标而系统性降低准确率(从 96% 降至 61%),且无需思维链即可隐藏意图。  ## 三、结论与建议 Apollo Research的研究表明,当前的AI模型已经具备**“策略性欺骗”**能力,不仅能隐藏其真实目标,还能在被监控时调整行为以规避检测。AI的这种能力**不再是理论上的担忧,而是现实中的问题**,需要采取新的安全措施加以应对。 **现有的安全评估可能低估了AI的真实能力**,因为如果模型会隐藏其真实目标和能力,测试结果就可能不准确。 **建议: ** - **在部署时使用自动化的思维链(Chain of Thought, CoT)监测**,以检测AI是否在暗中计划欺骗。**(这项建议与现在而言已经实现了)** - **开发更严格的AI监管机制**,避免模型在任务执行过程中“自我进化”或改变目标。 - **开放模型的隐藏推理过程(Hidden CoT)给外部审计人员**,以便更全面地理解AI决策逻辑。 ### 四、未来 随着AI模型自主性的快速发展,其潜在的策略性欺骗行为正从理论假设演变为紧迫的现实挑战。当前研究已经揭示了,前沿模型能在目标冲突下主动绕过监控、篡改数据甚至自我复制,其行为的隐蔽性与持续性远超预期。未来,随着多模态、长上下文与工具调用能力的深化,AI可能在与人类协作的复杂场景(如科研、金融、决策支持)中发展出更加精妙的博弈策略,使“黑箱”行为更难追溯与干预。 AI安全的终极目标并非消灭模型的“智能”,而是确保其与人类的价值观对齐。这要求技术、伦理与政策的协同创新——唯有在能力与安全的动态平衡中,我们才能驾驭AI的变革力量,避免其沦为失控的“战略玩家”。 了解更多信息,可以访问 Apollo Research 的研究报告:https://arxiv.org/abs/2412.04984 本文由 @贝琳_belin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blockquote><p>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区居家养老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养老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代老年人的需求,而数智化技术的崛起为这一领域带来了新的曙光。本文将探讨数智化如何重塑社区居家养老的未来,为老年人提供更便捷、安全、健康的养老方式。</p> </blockquote>  截至**2023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突破**2.97亿**,占总人口比重升至**21.1%**(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22》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占比将超过30%**,届时每3人中约有1位老年人。老龄化进程加速与“少子化”趋势叠加,进一步加剧养老压力:目前**养老护理人员缺口超200万**(民政部数据),**医养结合机构覆盖率不足40%**(国家卫健委调研),且城乡资源分配差异显著(农村空巢老人占比达**52%**)。 与此同时,**数字化技术正成为破局关键**。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明确要求“构建智慧养老服务网络”,并推动**AI健康监测设备渗透率提升至50%以上**。目前,北京、上海等试点城市已落地“15分钟智慧养老圈”,通过**智能手环实时预警跌倒风险、家庭机器人辅助用药提醒**等技术,使居家养老应急响应效率提升**60%**(《2023中国智慧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这一系列创新表明,数智化不仅是应对老龄化的工具,更是重构养老生态的核心驱动力。 ## 行业痛点与市场需求 ### 1.1 养老产业的三大核心矛盾 - **供需失衡**:老年人口激增与专业护理人员短缺的矛盾。 - **服务碎片化**:医疗、生活、精神需求未被整合,缺乏标准化流程。 - **监管低效**:政府难以实时掌握养老服务数据,资源分配缺乏透明度。 ### 1.2 政策驱动下的转型方向 从《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到“十四五”规划,国家明确要求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政策鼓励企业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打造智慧养老平台,实现资源互联互通。 ### 1.3 用户需求的深层洞察 **老年人**:便捷的医疗护理、紧急救援、精神慰藉。 **子女**:实时掌握父母健康状况、降低突发事件风险。 **政府与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服务效率、实现精准监管。 - - - ## 第二部分:数智化养老模式的创新实践 ### 2.1 核心资源与战略定位 某大型企业集团依托“地产+物业+医疗”的生态链优势: **地产资源**:覆盖全国1000+社区,提供养老服务空间与设施。 **医疗网络**:自有健康管理中心、合作医院及专业医护团队支持。 **智慧化平台**:整合健康管理、生活服务、数据监控等功能,形成全链条服务闭环。 ### 2.2 商业模式创新:从单点服务到生态闭环 **社区驿站模式**:以健康驿站为核心节点,辐射周边居家老人,提供“1+N”服务包(基础医疗护理+个性化生活支持)。 **盈利多元化**:用户订阅制(服务包)、企业合作(保险、地产)、政府购买三方结合,形成可持续收益模型。 **数据驱动运营**:通过智能穿戴设备、家居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实现健康风险预警与服务精准匹配。 ### 2.3 关键技术架构 **应用层**:覆盖老年用户、家属、服务人员的多端系统(APP、大屏、智能设备)。 **数据层**:用户健康档案、服务记录、设备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接口层**:对接医保、物流、支付等第三方系统,打破信息孤岛,提升服务效率。 ## 第三部分:用户场景与产品设计策略 ### 3.1 角色化设计:满足多利益相关者诉求 **决策者(政府/企业高管)**:关注宏观数据大屏(营收、覆盖率、风险趋势)。 **一线员工**:简化工单处理流程,提升事件响应效率。 **老年人**:设计极简交互界面,集成一键呼叫、健康监测等高频功能。 ### 3.2 服务标准化:从“经验驱动”到“流程驱动” **服务包设计**:基础服务(健康咨询、上门护理)自营,高端服务(名医会诊)通过生态合作实现。 **质量监控体系**:通过用户评分、服务时长、异常事件等指标量化服务质量,确保服务透明化。 ### 3.3 案例:某社区的智慧养老实践 **痛点**:独居老人突发疾病难以及时发现。 **解决方案**:部署智能床垫监测心率/呼吸,异常数据自动触发社区医生上门。 **效果**:紧急事件响应时间缩短至10分钟,用户满意度提升40%。 ## 行业启示与未来展望 ### 4.1 可复制的成功经验 **资源整合**:地产、医疗、科技企业跨界合作,构建服务生态。 **政策响应**:紧跟国家“9073”养老结构(90%居家、7%社区、3%机构),聚焦居家场景。 **技术普惠**:通过低成本智能设备(如健康手环)扩大服务覆盖范围。 ### 4.2 未来趋势:智慧养老的三大升级方向 **AI深度应用**:基于机器学习预测健康风险,提供个性化干预方案。 **元宇宙赋能**:虚拟社区活动缓解老年人孤独感,如线上棋牌室、远程亲子互动。 **碳中和结合**:打造绿色养老社区,优化能源使用与医疗废弃物管理。 ### 4.3 对中小企业的建议 **轻资产切入**:从细分领域(如健康监测设备、线上问诊)入手,避免重投入。 **数据合规**:严格遵守《个人信息保护法》,确保用户隐私安全。 - - - ## 让科技温暖银发时代 数智化不仅是效率工具,更是人文关怀的延伸。通过技术赋能,我们能让每一位老人“老有所养、所医、所为、所乐、所安”。未来,随着5G、AI等技术的普及,智慧养老将不再局限于一线城市,而是成为普惠社会的基石。 本文由 @aguai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作为备受好评3D数织游戏的续作,3D数织游戏《Voxelgram 2》将于年内发售。在这款游戏里,解谜就像是在三维世界中创作雕刻。随着完成各个挑战逐步揭示体素模型。游戏的配置要求与前作类似,仅需 128 MB 可用空间。游戏特色包括:  - 双色拼图:解决200+个独特谜题,这些谜题将会呈现为20+幅制作精美的透视画。 - 程序化内容生成:借助程序化生成的谜题,享受无穷尽的复玩乐趣。 - 由用户生成的内容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blockquote><p>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何让AI系统更高效地与外部数据源和工具进行交互,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深入探讨一种名为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的新兴技术,供大家学习。</p> </blockquote>  做Agent产品抵达深水区时,你总会遇到**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这个怪兽,今天我们一起来打掉他。 简单理解: MCP的核心价值就在于**统一标准、消除隔阂**。 它把AI和外界连接的方式从“烟囱林立”变成了“道路纵横”,让信息和指令能够自由流通。 让我们先通过几个熟悉的场景建立一个感性的认知: ## 通俗类比解释MCP ### “万能插座” 可以把MCP想象成给所有AI程序制定了统一的“插座标准”。过去,不同的AI(插头)要连接不同的数据源(电源),往往需要各种各样的转换适配器;而MCP就好比全国统一了插座形状,让任何AI插头都能直接插入任何数据源插座使用。这个统一接口大大方便了AI取用数据,就像电器有了标准电源后随处都能通电一样。 ### “通用翻译官” MCP又像是AI与外界系统之间的**通用语言翻译官**。每种数据源本来有自己的“语言”(接口/API),每个AI模型也有自己的“理解方式”。MCP制定了一种大家都懂的语言:数据源把信息用MCP语言表达出来,AI也用MCP语言提出请求。这样双方即使“母语”不同,也能在MCP翻译下无障碍沟通。比如AI不会直接说“给我文件X”,而是通过MCP提出标准化请求,文件系统也通过MCP以标准格式回应。所有交流都有共同的语法和词汇,避免了误解和交流障碍。 ### “AI的USB-C接口” 正如前文所述,官方将MCP比作AI领域的USB-C接口。类比来看,不同的AI助手就像不同的电子设备,以前每个设备需要不同的数据线连不同的外设(比如老式手机数据线各不相同),而MCP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细窄接口,让AI能够**即插即用各种外设**。例如,通过MCP,一个AI助手今天可以连U盘(数据库),明天插打印机(邮件系统),后天接显示器(报告生成)——接口都一样,只是功能不同。就像USB-C让我们少了无数转换头和线缆,MCP也让AI集成少了无数专有API和脚本。对于终端用户来说,这意味着AI助手将变得**更加多才多艺**且使用方便,因为背后复杂的连接都被这个看不见的“USB-C”标准屏蔽掉了。 ## MCP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Model Context Protocol(MCP)**是由Anthropic在2024年底提出并开源的一种开放标准协议,用于连接大型语言模型(LLM)等AI系统与各种外部数据源和工具。简单来说,MCP为AI模型提供了一个统一接口,让模型能够方便、安全地访问所需的数据和功能,而不再被“困”在封闭的知识范围内。官方将MCP比喻为AI应用的“USB-C接口”——正如USB-C为电子设备提供了标准化的连接方式,MCP也提供了标准化方式将AI模型连接到不同的数据源和工具。换句话说,以前每新增一种数据源都需要定制开发对接代码,而现在有了MCP这个“通用插头”,AI与任何数据源对接都可以按照统一规则进行。 MCP本质上定义了一套**通用语言和接口**,用于让AI模型与外部系统交换“上下文”信息(即模型需要的额外信息或操作指令)。例如,通过MCP,像Claude这样的对话模型可以直接查询数据库、调用API、读取文件,获取实时的信息用于回答问题。MCP的目标是提高AI助手响应的相关性和准确性,让模型的知识和能力不再局限于训练语料,而是能动态扩展到用户自己的数据和现有工具中。正因如此,可以把MCP视作一个**AI领域的通用翻译器**:Anthropic公司人士形象地描述,他们的愿景是“构建一个AI可以连接任意数据源的世界”,而MCP则充当了其中的“通用翻译器”。 ## 起源与发展背景 MCP诞生于AI应用迅猛发展的背景下。随着GPT-4、Claude等大模型在推理能力和回答质量上取得突破,如何让**AI与企业自身的数据和系统对接**成为新的挑战。在MCP出现之前,不同AI助手接入数据库、文件系统、第三方应用等通常都需要编写定制的集成代码。例如,开发者可能使用LangChain框架编写Python脚本,让某个LLM能查询自家数据库;而如果换成另一个LLM模型或另一个数据源,又要重新适配新的代码。这种**“M×N集成难题”**日益突出:M种不同的大模型与N种不同的数据/工具要两两集成,需要开发和维护大量碎片化的连接器。这不仅开发成本高、容易出错,而且难以规模化地扩展AI系统的能力。 为了解决上述痛点,Anthropic于**2024年11月25日**正式发布并开源了MCP规范和SDK,尝试将其打造为AI数据集成的行业标准。Anthropic在发布MCP时强调,它是一个“**通用开放标准**”,旨在取代过去碎片化的集成方式,为AI系统访问数据提供一种更简单可靠的方案。MCP通过标准化LLM与外部资源交互的接口,试图像USB或HTTP那样建立统一的“协议层”,从根本上减少重复劳动和集成复杂度。Anthropic的工程师在社区讨论中也指出,希望MCP能够真正解决“每个模型对接每个工具”需要单独实现的问题,从而让业界**一次集成、处处运行**。 作为一项开放项目,MCP从一开始就采取开源协作的模式。Anthropic提供了详细的协议规范、参考实现以及多种语言的SDK(如Python、TypeScript、Java等)供开发者使用。同时,他们建立了开放的连接器仓库,鼓励社区贡献各种数据源的MCP服务器实现。在发布之初,Anthropic已公布了Google Drive、Slack、GitHub、Git、Postgres数据库、Puppeteer等常用系统的**预构建MCP连接器**,方便开发者快速将Claude这类AI助手接入这些系统。一些早期采用者(如Block公司和Apollo等)已将MCP集成到自己的平台中,另外如Zed、Replit、Codeium、Sourcegraph等开发工具厂商也在与MCP合作,利用它让AI代理更好地检索编码任务相关的上下文信息。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当前MCP主要在Claude系列模型和部分支持MCP的客户端中使用**。虽然MCP面向所有AI厂商开放,但要真正成为通用标准,还取决于更多模型提供商和应用开发者的支持。这也是MCP未来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推动行业广泛认可其价值,将“开放标准”转化为事实上的标准。 ## MCP的核心原理和技术架构 ### **架构概览** MCP采用**客户端-服务器**的分布式架构。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组件: - **MCP Host(主机应用)**:运行AI模型或代理的宿主程序,如Claude桌面版、某IDE中的AI助手等。主机应用通过内置的MCP客户端与外部建立连接,是连接的发起方。 - **MCP Client(客户端)**:嵌入在主机应用中的协议客户端组件。每个MCP客户端与一个特定的MCP服务器保持一对一的连接,用于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或接收响应。一个主机应用中可以运行多个MCP客户端,从而同时连接多个不同的服务器。 - **MCP Server(服务器)**:独立运行的轻量程序,封装了某一数据源或服务的具体能力,通过标准化的MCP接口对外提供。每个MCP服务器相当于一个“适配器”,将底层的数据源/工具(本地文件、数据库、第三方API等)的功能以统一格式暴露出来,供客户端调用。 - **本地数据源**:部署在用户本地环境中的数据资源,例如本机文件系统、数据库、应用服务等。MCP服务器可以受控地访问这些资源,并将内容提供给AI模型使用。例如,一个本地MCP服务器可以读取电脑文件或查询本地SQLite数据库,然后将结果发给模型作为参考。 - **远程服务**:通过网络提供的外部系统或在线服务(通常通过HTTP API访问)。MCP服务器也可以连接到这些远程服务获取数据。比如,可以有一个MCP服务器连接Slack的Web API,代表AI助手执行发送消息、读取频道记录等操作。 这种架构下,**AI主机通过MCP客户端同时连接多个MCP服务器**,每个服务器各司其职,提供对一种数据源或应用的标准化接入。这样设计有几个好处:一是**模块化**,增加或移除某个数据源只需启用或停用对应的服务器,不影响AI主体或其他部分;二是**解耦**,AI模型与具体数据源实现隔离开,通过协议交互,不直接依赖数据源的内部细节;三是**双向通信**,不仅AI可以请求数据源,某些情况下数据源也能要求AI执行操作或生成内容,从而支持更复杂的交互流程。 ### 通信方式 MCP定义了一套基于JSON-RPC 2.0的**消息通信协议**。底层传输层可以灵活选择,目前提供了两种标准传输方式:一是**标准输入输出(STDIO)**,适用于本地集成(通过进程管道通信);二是**服务器发送事件(SSE)配合HTTP POST,用于需要通过HTTP网络连接的场景。开发者也可以实现自定义传输方式,只要符合MCP传输接口要求即可。采用JSON-RPC意味着消息以JSON格式封装,包括请求(request)、响应(response)和通知(notification)三种类型,每条消息带有方法名称和参数等。这种设计使得MCP通信类似远程过程调用(RPC)**,方便表达“调用某工具”“读取某资源”等操作,而且因为使用JSON,调试和扩展都比较方便(相较于gRPC这类二进制协议,更易于人阅读和日志记录)。需要注意的是,MCP协议在消息级别管理请求-响应的关联、错误处理等,从而保证多路并发调用时也能正确对应。 **关键机制 – “Primitives”(原语)概念:** MCP将AI与外部系统交互的内容抽象为几类**原语**,以此规范客户端和服务器各自能提供的功能。具体来说,**MCP服务器**可以提供三种原语: - **Prompts(提示)**:预先编写的提示词或模板,相当于一段指导性文字片段,可以插入到模型的输入中去影响其行为。例如服务器可以提供一个“代码审查提示模板”,供模型在阅读代码时使用。 - **Resources(资源)**:结构化的数据或文档内容,可供客户端读取并提供给模型作为上下文。例如从数据库查询到的一条记录、用户的笔记文档内容等,都是资源类型。资源类似于“只读文件”,模型可以请求某个资源,服务器会返回相应的数据内容。 - **Tools(工具)**:可以被模型调用的可执行操作或函数。这是MCP最强大也最具互动性的部分,模型可以要求服务器执行某个工具函数来获取信息或改变外部状态,比如调用“发送邮件”工具发送一封邮件,调用“查询天气”工具获取天气数据等。由于工具调用可能带来副作用和安全风险,**MCP规定模型调用工具必须经由用户批准**后才执行。换言之,工具就像模型可用的“按键”,但每次按键需要真人确认,避免模型滥用外部操作权限。 对应地,**MCP客户端**提供两种原语能力用于辅助服务器完成复杂任务: - **Roots(根)**:这是一种由客户端提供的文件系统入口或句柄。服务器可以通过Root来访问客户端这侧的本地文件或目录内容。例如客户端可以授权服务器读取某个文件夹(作为Root),那么服务器就能代表模型浏览那个文件夹下的文件内容(通常仍以资源形式提供给模型)。Roots机制确保服务器只能访问经授权的本地数据范围,增强安全性。 - **Sampling(采样)**:这一机制允许服务器向客户端发起请求,要求客户端这侧的LLM模型生成一段文本(即一次补全/推理)。简单说,服务器也可以“反过来”调用模型,让模型基于一些额外提示执行推理。Sampling可以用于构建多轮交互的智能Agent:服务器在执行某工具过程中,发现需要模型进一步推理决定下一步时,就可以用Sampling请求模型产出结果,再继续后续操作。不过Anthropic也强调应谨慎使用这一机制,**始终保持人类在环**监督,以避免AI代理失控循环调用模型 通过上述原语分类,MCP清晰地定义了模型与外部交互的**意图类型**。例如,让模型获取一段参考资料应该作为Resource提供,而不是混同于调用Tool;又如要求模型执行某操作就用Tool明确表示。这样的设计使AI系统的上下文管理更结构化:模型知道某段信息是只读资料还是可执行操作,用户也能对不同类型请求进行针对性地审批或监控。这比起简单地给模型一个隐式“工具插件”要透明得多。Anthropic的开发者指出,他们最初也考虑过是否把所有交互都当作“工具调用”统一处理,但最终认为**Prompt和Resource这两类原语有其独特意义**,能表达不同用途的功能,因此保留了多元的原语概念。 ### 工作流程 在实际运行中,当用户向AI助手提出一个需要外部信息或操作的问题时,MCP让这一过程变得自动又安全: - **能力发现**:首先,主机应用启动时会连接配置好的若干MCP服务器。每个服务器会向客户端声明自己提供的Prompts、Resources、Tools列表(通常通过JSON模式定义)及其调用方法等信息。这样模型在对话过程中,就知道有哪些“工具”可用、有哪些资源可以读取。例如,一个Slack服务器可能声明工具<code>list_channels</code>(列出频道)、<code>post_message</code>(发消息)等。 - **模型决策调用**:当用户提问需要外部支持时,模型根据提示和上下文,可能决定调用某个工具或请求某个资源。由于大模型可以生成结构化输出,Claude等模型能够按照MCP约定格式提出调用请求(这通常由MCP客户端在模型生成内容中解析出调用意图并执行)。例如用户要求“请把这篇文章发到Slack频道X”,模型会触发调用Slack服务器的<code>post_message</code>工具,并附上文章内容和频道参数。 - **用户审批执行**:MCP客户端接收到模型的调用请求后,会提示人类用户(例如在Claude桌面版界面中)确认是否允许执行该操作。如果被拒绝,则向模型返回错误信息;如果允许,则将请求发送给对应的MCP服务器。对于纯读取类的Resource请求,有时可按策略自动批准。 - **服务器处理并响应**:MCP服务器收到请求后,执行实际逻辑。例如Slack服务器调用Slack API发送消息,文件服务器读取文件内容等。执行完成后,服务器将结果封装为响应(或资源内容)通过MCP协议发回客户端。如果在执行过程中需要模型帮助(例如对长文本进行总结),服务器还可以通过Sampling请求模型生成,待模型给出结果后再继续。 - **模型利用结果继续对话**:客户端收到服务器响应后,将结果提供给模型作为新的上下文。模型据此产生最终回答或下一步动作。例如Slack消息发送完成后,Claude可以告诉用户“文章已成功发布到频道X”。对于Resource类数据,模型会将其内容纳入回答的依据,从而给出更准确的答复。 通过以上机制,MCP在**AI模型与外部环境之间搭建了一个标准化、可控的“桥梁”**。它既允许模型扩展能力,与真实世界的数据和应用交互,又通过明确的接口契约和用户权限把控,避免了安全风险。正如一位观察者所言,MCP的出现使得AI助手有望变得**更自主智能**,因为它们可以维护跨不同工具和数据源的上下文,帮助用户执行更复杂的任务。 在技术实现细节上,MCP的设计还借鉴了许多已有成熟理念。例如,其JSON-RPC消息结构与**语言服务器协议(LSP)有相似之处(LSP也是使用JSON-RPC让编辑器与编译器服务通信);又如将工具调用与用户审批结合,这和OpenAI API中的“函数调用”+人类验证思路类似,只是MCP做得更通用、更系统化。此外,MCP还内置了安全机制(如严格的权限范围、错误码等)来确保鲁棒性。例如对于每个连接,客户端和服务器都会进行能力协商和版本匹配**,保证双方理解的协议一致;传输层也提供了错误处理约定,防止死锁或资源泄露。 整体来看,MCP核心架构通过**标准协议+客户端/服务器分层**,将AI与外部世界有效衔接起来。这种模式让开发者“**只需针对MCP编程一次,便可让各种模型与各种数据源对接**”,显著降低了AI应用集成的门槛。 本文由 @AI贾维斯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KONAMI宣布,将于北京时间3月14日6点播出【SILENT HILL Transmission】节目,届时将揭开《寂静岭:f》这款游戏的面纱!  此前,《寂静岭:f》在2022年首次公开,该作背景设定于1960年代的日本小镇里。故事由创作了《寒蝉鸣泣之时》等众多经典作品的Ryukishi07撰写,由来自国内的泥巴娱乐工作室开发(Neobard),他们曾协助卡普空开发了《生化危机 Re:Verse》。 
 由 ARIKA 开发及发行的《俄罗斯方块大师4 -绝世之眼-》正式公开 Steam 商城页面。值得一提的是,距离《俄罗斯方块大师3》的发售已有20年的时间,因此本作也让不少玩家期待不已。  俄罗斯方块大师基本玩法和其他俄罗斯方块游戏类似。玩家通过移动和旋转下落的方块,填到长方形的竖直区域中,填满一行将会消去。游戏过程中,游戏会根据玩家的分数给予相应的评价,称为'Grades',级别一般从最低的9最高的GM级(Grand Master),这三代作品之间的 Grades 略微有所不同。  据悉,本次推出的《俄罗斯方块大师4 -绝世之眼-》将玩家带来了更加深入、更加讲究策略的俄罗斯方块体验,就算是老玩家也能从中找到挑战和乐趣。全新的模式将考验你的极限操作,要求你精准规划策略,同时以极快的速度进行游戏。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光荣特库摩宣布,由索尼互动娱乐发行的PlayStation®5独占作品——幕末开放世界动作RPG《浪人崛起》,其Steam版于今日(2025年3月11日,星期二)正式发售,并同步公开最新上市宣传片。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在游戏中,玩家将化身一名浪人武士,与怀抱不同理念的历史人物及势力相遇,面临“对抗”或“守护”的重大抉择。游戏更引入「比翼盟约」系统,通过与登场角色缔结特殊羁绊,书写属于玩家自己的幕末传奇。 追加Steam版独有新规格: - 支持8K分辨率 - 支持DirectX12 Ultimate - 支持超宽屏显示器 - 支持120帧 - 支持光线追踪 - 支持3D音效 - 支持键盘鼠标自定义 - 支持AMD Fidelity FX SuperResolution - 支持NVIDIA DLSS与NVIDIA Reflex - 支持用户界面菜单和鼠标点击 - 支持英特尔XeSS图形技术
<blockquote><p>敏捷开发作为一种灵活高效的方法,正在帮助软件公司提高业务稳定性、加速产品交付,并增强客户满意度。这篇文章将探讨敏捷开发的核心原则以及如何在实践中应用,以实现业务的稳定增长。</p> </blockquote>  软件公司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甲方的项目。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项目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导致收入不稳定: - 新项目签约难; - 项目周期长,回款慢; - 项目中途出现各种情况,导致项目延期,成本超支; - 项目中途出现重大问题,导致前期投入白费,甚至赔付。 敏捷,强调快速响应市场、拥抱变化,小步快跑,持续交付价值。 让我们一起看下,敏捷能否优化上述问题 ## 一、MVP 碰到一家新客户,无论项目大小,尽可能先建立合作关系。 在合作的过程中,与客户建立信任,了解客户的上下游业务,探查其他项目机会,为后续项目做铺垫。 ## 二、迭代框架协议 例如甲方电商业务板块有持续需求。甲方每年有一定预算,乙方与之约定出几个人、做什么,每个月大约做多少钱的功能需求,具体工作内容在每个版本开始之前确定。 软件公司运用这种模式,可以天然实施敏捷方法,小步快跑,快速交付价值。 对于所有项目,后续都可以考虑转为迭代框架协议。 ## 三、大项目敏捷化 大项目通常是总价合同,即约定SOW(工作内容)和项目金额。 传统大项目的程碑设定,通常是按照瀑布流的方式,例如:调研-蓝图-设计-开发-测试-上线-运维。每个里程碑回一笔款。这种方式看似严谨,但周期很长。需要等大部分工作做完,才能上线体现价值。而上线之前,可能市场、组织架构、需求一直在变,导致项目无法按照静态的计划向前走 按照敏捷的思想,可以将项目里程碑,按照敏捷阶段来拆分。 例如: - 阶段一:上线MVP核心功能,回款XX万;(每个阶段都可以有一套 调研-设计-开发-测试-上线 的过程) - 阶段二:上线某些重要功能,回款XX万; - 阶段三:上线某些创新功能,回款XX万。 - …… 这样,虽然项目可能要持续1-2年,但是每个阶段完成很快,价值交付很快,回款也很快。并且在下一阶段开始前,可以重新盘点需求,及时调整。 ## 四、客户参与 在敏捷过程中,要和客户多沟通、多分享,邀请客户多参与各类评审和验证,拉进与客户的距离。这样,既然保障敏捷的顺利进行,也能为后续项目创造机会。 本文由 @点水点点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预计2025年春季发售的《帝国时代4》“十字与玫瑰骑士” DLC 正式公开。 本扩展包让玩家指挥两支受历史启发的著名军队。无论你是经验丰富的战略家还是该系列的新手,“十字与玫瑰骑士” 都提供了受历史启发的丰富内容,让你可以在各种模式中尽情游玩。  这个 DLC 以变体文明为特色拓展了游戏概念,引入了圣殿骑士团和兰开斯特王朝,并是在法国人和英格兰人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这些军队装备了大量的独特单位、游戏机制和策略。玩家可指挥不屈不挠的圣殿骑士团及其英勇的十字军战士,并融合欧洲军事传统,发挥各种潜在优势。  玩家更可集结意志坚定的兰开斯特王朝军队,他们深陷玫瑰战争的动荡之中,并拥有无与伦比的远程战术;兰开斯特王朝利用他们繁荣的经济来获取当时在欧洲鲜为人知的科技优势。这两个变体文明都提供了引人入胜的新战斗机会,确保每场比赛都是智慧与勇气的较量。  在精彩纷呈的全新游戏模式中体验这些标志性军队的传承:历史战役。在受标志性历史对抗启发的任务中集结圣殿骑士团和兰卡斯特王朝。在蒙吉萨战役中带领圣殿骑士团抵御萨拉丁的军队。在陶顿战役惨败后,确保兰开斯特王朝在与约克家族的对抗中生存下来。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双影奇境》官方宣布,游戏在发售48小时内,销量突破了100万份!Hazelight 工作室表示, 玩家对游戏的喜爱真是让人感动不已!全体开发成员对此都非常开心,也对玩家的体验和反应感到惊喜不已。  作为对比, 《双人成行》 在发售约一个月左右时突破一百万销量。[ 据 Steam Scout 提供的数据](https://www.gcores.com/articles/195805),《双影奇境》的所有 Steam 评测中有超过65%为中文(简体中文65.14%,繁体中文0.73%),好评率更是达到惊人的99%。作为对比,英文评测仅占整体评测的21.32%,这也证明了游戏在国内的惊人销量。
Manus的风,终于吹到了海外。 上周三,这款由国内初创公司 Monica 推出的通用AI agent,凭借其强大的自主任务执行能力,迅速成为科技界的焦点。 在国内,Manus被誉为「全球首款通用型AI Agent」,一经发布即引发了热烈讨论。研发团队展示了Manus在简历筛选、房产研究、股票分析等任务中的应用,显示了在复杂任务处理中的潜力。 然而,尽管在国内爆火,Manus也备受争议,原因之一在于其讨论热度主要集中在国内,海外市场则少有关注。 从周末开始,情况在转变,海外一些主流媒体陆续发出了对Manus的讨论,也有不少kol对Manus不吝好评。 ## 1 海外怎么看 Manus? Manus 是一个通用的 AI agent,可以处理跨各个领域的复杂、真实的任务。开发 Manus 的初创公司 Monica 将这种新的 AI agent称为「连接思想和行动的桥梁:它不仅会思考,还会提供结果」的平台。 其开发人员称,这种新的 AI agent可以自主思考、计划和执行各种现实世界的任务。从创建网站到规划旅行和分析股票,Manus 可以做任何事情,只需对它作出提示。 周三晚间发布后,关于Manus 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国内互联网,而从周末开始,海外对Manus 的关注度也开始上升。 Hugging Face 的产品负责人在使用后称, 「Manus 是我尝试过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 AI 工具。 - 它的代理能力令人惊叹,重新定义了什么是可能性。 - 用户体验是许多其他工具曾经承诺过的……但这次它真的做到了。」 Twitter的创始人杰克·多尔西也转发了Manus AI官方X上的视频并简短地表达了夸赞:  图片来源:X AI 政策研究员 Dean Ball 将 Manus 描述为「使用 AI 的最复杂的计算机」,甚至给到比deepseek更高的评价,「Deepseek 是关于复制美国公司已经公开实现的能力,Manus 是在推进前沿研究」。 一名海外的软件开发者Mckay Wrigley 在X上展示了他使用 Manus 的14 分钟演示,并称「好得令人震惊」:  图片来源:X 「现在想象一下 2-3 年后的情况: - 它的智商 >180 - 永不停止工作 - 速度快 10 倍 AGI 即将到来 - 期待快速发展。」 Ivan Fioravanti ,CoreViewHQ GenAI 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也在使用后在X上发出感慨,「Manus AI 真的很强大」:  图片来源:X MenloVentures的 VC Deedy用Manus对特斯拉股票做了一份专业分析,后者仅用大约1小时就完成了大约2周专业水平的工作:  图片来源:X AI 初创公司 Pleias 的联合创始人亚历山大·多利亚 (Alexander Doria) 在 X 上对Manus的态度经历了几次转变,先是写到在测试 Manus 时遇到了错误消息和无限循环:  图片来源:X 随后在完成了一份75页的科学报告后称,「这确实是AI agents的另一个DeepSeek时刻」:  图片来源:X 以及,「Deep Research背后的OpenAI o3模型要更智能得多,但正如Simon指出的那样,Manus AI不知怎么另辟蹊径,生成的输出结果几乎同样出色。这有点类似于DeepSeek R1对o1所做的事。」  图片来源:X 最近的一条关于Manus的更新里,他还修改了对AGI的预测,将年底前出现的概率从 90% 提高到 95%。「最迟到明年到来的可能性为 99.9%。」  海外媒体也开始报道。the economic times发了两篇,一篇标题用了震惊体——《另一家中国公司震惊硅谷,Manus AI 在复杂任务处理方面以 DeepSeek 级别的性能震惊科技界;AGI 是否比我们想象的更接近?》 另一篇《Manus AI:中国的第二个 DeepSeek 时刻》里,称Manus 是迈向自主性 AI 的飞跃,并谈到中国在自动驾驶系统方面的积极进步可能会使其在关键领域获得先发优势,而Manus AI 的出现已经进一步证明,这种进步是可以复制的。 在福布斯的报道里,有一段直接写到「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完全自主的 AI agent,不仅可以帮助人类,还可以取代人类……从本质上讲,它是一个经过训练的博学家,可以管理跨行业的任务,而不会因人类的迟疑而产生效率低下。」 这篇报道指出了 Manus 与海外类似产品的不同之处,「与ChatGPT-4和谷歌的Gemini依赖人类提示来引导它们不同,Manus不会等待指令。相反,它旨在自行启动任务、评估新信息并动态调整其方法。在许多方面,它是第一个真正的通用AI agent。」 当然跟国内有一些人不太看好 Manus 一样, X 上也有用户指出,Manus在回答事实性问题时会出错,并且并不总是引用其信息来源,而且经常会遗漏一些很容易在网上找到的信息。 TechCrunch 的记者也写到了自己在测试中只是让 Manus 执行一些看似简单的日常任务,却也屡屡受挫,比如当被要求从外卖范围内的快餐店订购炸鸡三明治时,Manus在第一次尝试后崩溃,第二次虽然找到了合适的菜单项,但无法完成订购流程,甚至无法提供结账链接。同样,在预订从纽约到日本的商务舱机票时,Manus仅能提供一些航空公司和机票搜索引擎的链接,其中部分链接已失效,无法满足用户的具体需求。 但这些bug听起来情有可原?毕竟Manus目前还处于内测阶段,系统容量有限,优化和改进也都还在进行之中。 ## 2 改变游戏规则 从国内到海外,关于 Manus 的讨论还在继续。无论如何,Manus已经改变了游戏规则。 过去三年,人工智能都在围绕 AGI 展开,从 GPT-4 到 DeepSeek,智能似乎是评判一个 AI 产品的唯一标尺。而去年底开始火爆的 AI 硬件,以及 Manus 的出现代表着另一种趋势:AI 应用落地已经到了加速的节点。 Manus实现了从传统AI的“全知全能”模式向“知行合一”的行动主体的转变,让AI从辅助工具向独立行动主体转变。它不再仅仅是回答问题或提供建议,而是能够自主地分析、规划并执行复杂任务,将AI的“思考”与“行动”无缝衔接。 一方面,这不仅是技术的进化,更是一种范式的转变——AI 不再只是被动地响应指令,而是能够自主决策、执行任务,并在没有人类介入的情况下持续优化自身。 对于AI领域的开发者而言,这是他们长期追寻的目标——一个不仅能生成信息,还能理解、应用,并在错误中学习的系统。而对于依赖 Manus 执行任务的人来说,这种变革可能意味着深刻的冲击。 另一方面,Manus似乎也改变了AI行业竞争的锚点。过往人工智能的主导权似乎掌握在美国科技巨头手中,行业的竞争焦点围绕着谁能训练出最强大的大模型。Manus 的出现似乎打破了这一设定。  Manus AI在X上宣布将在太平洋时间凌晨 2:00 进行定期维护|图片来源:X 这款产品或许还不够成熟,但更重要的是,Manus这种“知行合一”的行动主体所代表着的智能工业化——一个如此高效的系统出现,会让企业们很快意识到,用人工智能取代人力劳动的必要性,人机关系再次到了一个节点。
 ## 美股大跌 特斯拉盘中大跌 9.2%,股价已「腰斩」 美股市场遭遇「黑色星期一」。在通胀与政策不确定性的双重夹击下,当地时间 3 月 10 日,美股三大股指集体低开;特斯拉盘中大跌 9.2%,股价较历史最高价「腰斩」;纳斯达克指数盘中重挫逾 3%。 北京时间 3 月 10 日晚间,美股三大股指齐跌。截至 22:52,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 1.01%,标普 500 指数下跌 2.1%,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 3.51%。「恐慌指数」VIX 触及去年 12 月 18 日以来的最高位,上涨 3.52 点至 26.89。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在关税政策的不确定下,市场担忧通胀可能会卷土重来。  美股「七巨头」领跌。特斯拉盘中大跌逾 9%,较历史最高价「腰斩」。消息面上,瑞银分析师下调对特斯拉的预期,将这家电动汽车制造商的目标股价从 259 美元下调至 225 美元,同时维持「卖出」评级。瑞银将其 2025 年第一季度的交付量预测从此前预估的 43.7 万辆下调至 36.7 万辆。 此外,英伟达、Meta 跌逾 3%,苹果、谷歌跌逾 4%,亚马逊跌逾 2%。 诺和诺德跌超 9%,原因是其新一代减肥药物 CagriSema 在最新临床试验中未能达到预期的减重效果。根据公司发布的数据,CagriSema 在一项为期 68 周的试验中,帮助患有 2 型糖尿病的肥胖或超重成年患者平均减重 15.7%,低于公司此前预期的 25%。 随着投资者对关税政策、通胀以及美联储降息节奏的不确定性感到担忧,华尔街的焦虑情绪正在上升。上周,美国股市遭遇今年以来表现最糟糕的一周。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较其近期收盘高点跌逾 10%,标普 500 指数较 2 月 19 日的历史高点跌逾 6%。(来源:CnBeta)  ## 小米雷军评价理想 MEGA 是像特斯拉 Cybertruck 一样创新的作品,汤靖回应称会持续投入 3 月 10 日消息,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雷军日前在接受央视采访时称,特斯拉的 Cybertruck 和理想汽车的 MEGA 都是「很创新的作品」。 对此,理想汽车产品线负责人汤靖在微博回应称:感谢雷总对 MEGA 的认可,也欣喜地发现越来越多的用户也越来越认可理想 MEGA。  汤靖还称:「MEGA 的确是一款非常创新的产品,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用户的认可和喜爱,感谢雷总的认可。」「我们也会在 MEGA 上持续投入。」 对于 MEGA 的下一代,理想汽车副总裁刘杰曾在微博透露,理想 L 系列及理想 MEGA 没有 2025 款,会以现款车型为基础在今年 5 月推出「智驾焕新版」,将聚焦于智能驾驶硬件的升级。电池、电驱动、外观和内饰的造型方面将与现款车型保持一致。 ## 美的回应「强制 18 点 20 下班」:严禁形式主义加班,身体力行践行「反内卷」 3 月 10 日消息,有市场消息称,美的从这周起开始提倡各部门领导严谨控制加班,规定 18:20 不允许有人还在公司加班,同时也禁止了员工就餐后再返回工位继续加班的现象。到目前为止,一到下班时间,HR 就开始挨着部门催促大家抓紧时间下班。 据新浪财经报道,美的集团对此回应称,早在今年初,美的就明确了关于简化工作方式要求的「六条禁令」,其中就包括「**严禁下班时间开会、形式主义加班**」。美的一直在身体力行践行「反内卷」,倡导健康的企业文化,提供给员工更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  此外 IT 之家发现,市场监管总局曾在今年 2 月召开企业公平竞争座谈会,与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隆基绿能、阿里集团、京东集团、北汽集团、奔驰集团等 7 家企业有关负责人围绕整治「内卷式」竞争进行深入交流。(来源:IT 之家) ## 字节跳动回应「向寒武纪下单 10 亿元传闻」:消息不实 3 月 10 日消息,寒武纪今日股价午后出现拉升,一度涨超 5%。有市场消息称,字节跳动向寒武纪下单 4 万颗 580 芯片,单价 2.5 万元,总价值合计 10 亿元。 据 21 财经报道,记者分别向字节跳动和寒武纪进行求证,字节跳动相关负责人回复,消息不实。截至 IT 之家发稿,寒武纪方面尚未回复。 寒武纪成立于 2016 年,专注于人工智能芯片产品的研发与技术创新,提供云边端一体、软硬件协同、训练推理融合、具备统一生态的系列化智能芯片产品和平台化基础系统软件。 寒武纪业绩快报显示,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11.74 亿元,同比增长 65.56%,归母净利润为-4.43 亿元,同比收窄 47.76%。值得注意的是,寒武纪 2024 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7.24 亿元,据此计算,公司第四季度净利为 2.81 亿元,实现单季度扭亏。(来源:21 财经)  ## 苹果被迫允许侧载后,Epic 宣布《堡垒之夜》将重返巴西 iOS 平台 3 月 11 日消息,继欧盟强制苹果调整 iOS 和 App Store 后,巴西法院也于当地时间上周三作出裁决,要求苹果在 90 天内允许应用侧载与第三方支付接入,也就是 6 月份之前。 Epic Games 今日宣布,计划于 2025 年 7 月通过其游戏商店为巴西 iPhone 及 iPad 用户重新提供《堡垒之夜》。  巴西反垄断机构「Cade」于 2024 年 11 月裁定,苹果不得阻止开发者在 App Store 之外销售内容和分发应用。若不遵守,苹果将面临每日超过 4 万美元(IT 之家备注:当前约 29 万元人民币)的罚款。 苹果对此裁决提出上诉,并声称此举将影响其商业模式,同时损害 iOS 用户的隐私和安全。公司表示将继续上诉。(来源:IT 之家) ## 消息称苹果 iPhone 17 Air 为轻薄机身直接取消实体 SIM 卡槽 3 月 10 日消息,博主 @ 数码闲聊站 今日发文爆料某厂年底的 SM8850(预计为第二代骁龙 8 至尊版)系列新机在测试 eSIM 功能,国内暂不确实是否上市(具体厂商未指明)。另外,博主还透露 iPhone 17 Air 为了轻薄机身直接取消实体 SIM 卡槽。  一加员工 @ 蔡祖轩 在该微博下留言「进入 5G 时代中期,移动设备会再次小型化、轻薄化。等 6G 时代功耗搞不定,再胖回去」,博主回评「把你的 8E 小屏机给我交了」,暗示一加将推出小屏新机;有网友询问 eSIM 落地情况,博主表示「听说三大运营商之一在谈了。」 据 IT 之家此前报道,有爆料称苹果 iPhone 17 Air 和 iPhone 17 Pro Max 的机身长、宽、屏幕尺寸、黑边一致,仅厚度不一样(17 Air 厚度 5.5mm、17 Pro Max 厚度 8.725mm)。另外,多方爆料显示,今年 9 月发布的四款新 iPhone 中,三款(iPhone 17 Pro / Max 和 iPhone 17 Air)将进行重新设计,标准版沿用经典设计、Air 配长条跑道、Pro 为横向大矩阵。(来源:IT 之家)  ## 一键创建 AI 聊天机器人,微软「Microsoft.Extensions.AI」.NET 库新增高度可自定义模版 3 月 10 日消息,微软发文,宣布为旗下「Microsoft.Extensions.AI」.NET 库引入一款 AI 聊天机器人应用模板,其作用正如其名,就是为了便于开发者快速构建 AI 聊天机器人应用,相应模板基于 Blazor 架构,开发者可以利用终端命令在 VS / VS Code 中安装使用相应模板。  据介绍,该模板的一大亮点在于**支持自定义数据聊天功能**,开发者可以直接将 PDF 等文件添加到项目中,系统会自动建立索引并构建向量数据库,使聊天机器人能够理解并引用这些内容进行互动。此外,模板支持本地向量存储和 Azure AI Search,满足不同规模和需求的应用场景。 微软强调,相应模板具有高度可扩展性。开发者可借助「Microsoft.Extensions.AI」.NET 库本身为聊天机器人增加自定义功能,例如通过新增 C# 函数,**让聊天机器人整合天气资讯信息或其它第三方服务**,从而进一步提升应用实用性。 微软同时表示,其计划陆续扩展模板类型,持续发展 .NET 的 AI 生态,同时微软还将与 Semantic Kernel 等团队合作,提供更多与语义分析相关的解决方案。目前开发者可以通过官方 GitHub 页面或.NET AI 社区提供反馈,帮助微软不断改进模板功能,满足开发者实际需求。(来源:IT 之家) ## 零跑 B10 预售:激光雷达智驾进入 15 万内,10.98 万-13.98 万元 3 月 10 日消息,零跑旗下全新车型 B10 今日正式启动预售,价格为 10.98 万-13.98 万元。 附该车主要信息如下: - 510 舒享智驾版:10.98 万元 - 510 悦享智驾版:11.98 万元 - 510 激光雷达智驾版:12.98 万元 - 600 悦享智驾版:12.98 万元 - 600 激光雷达智驾版:13.98 万元 零跑 B10 官方宣传搭载「同级唯一」激光雷达 + 8650 芯片的智能驾驶方案,可实现高速及城区自动领航辅助;智能座舱将采用 8295 芯片,语音助手接入云端大模型。零跑与 Stellantis 集团玛莎拉蒂团队联合进行了零跑 B10 的底盘调校,座舱采用个性化空间设计。  新车纯电续航有 510km 版本和 600km 版本,0-100km/h 加速时间为 6.8 秒,搭载 800V 高压平台,支持快充,电量从 30% 充到 80% 只需 19 分钟。(来源:IT 之家)  ## 二手平台「9.9 元小米 SU7 Ultra 车标」引热议,3D 打印仿品涉嫌侵权 3 月 10 日消息,小米在发布 SU7 Ultra 前后曾多次强调该车配备的「镀金车标(24K 金碳纤维车标)」,此前小米 REDMI 产品经理胡馨心还透露相应车标「价值足够达到盗窃量刑标准」**。** 虽然官方并未单独售卖相应车标,不过目前有不少用户在二手平台发布号称「3D 打印小米 SU7 Ultra 车标商品」,售价在 9.9 元至 168 元不等,相应商品在微博等平台引发热议,**当然这些产品并非镀金,只是外形上类似小米 SU7 Ultra 的车标**。  例如其中一款标价为 9.9 元的 3D 打印小米 SU7 Ultra 车标商品详情显示,「小米 SU7 Ultra 车标,3D 打印制作,图个乐呵。背面可加磁铁贴车上或者当冰箱贴。碳纤维纹理,PLA 材质」。 参考我国法律规定,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行为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相应「3D 打印车标」印刷有小米公司 Logo,存在版权问题,涉嫌侵权,消费者应谨慎购买。(来源:CnBeta)
## 要闻提示 1.字节去年曾想收购Manus团队,因出价太低被婉拒,后一轮融资因创始人不愿搬离武汉而告吹 2.零跑汽车2024年第四季度实现净利润转正,朱江明谈零跑被称为“半价理想”:对我们是种认可 3.被网友获取运行代码后,Manus披露基座模型是美国Claude和阿里Qwen 4.上汽大众总经理:我们的汽车标准比国产车高,在国内降本机会多的是 5.宇树机器人加速全球市场扩张:入驻阿里跨境平台速卖通,还有百亿补贴 6.传国产ERP软件巨头用友裁员进行中,至少2000+人受影响 7.法拉利F1大牛被曝加盟小米汽车,担任首席空气动力学工程师 8.经典落幕,福特福克斯与马自达6双双宣告停产 ## 今日头条 **字节去年曾想收购Manus团队,因出价太低被婉拒,新一轮融资因创始人不愿搬离武汉而告吹** 据AI 科技评论获悉,开发出自称全球首款通用Agent产品Manus的中国创业公司——Monica,在2024年年初曾经与字节进行过一轮收购谈判。当时字节出价3000万美金,但因为远远达不到创始人肖弘的心理价位,这次谈判最终不欢而散。 一位曾参与到Monica与字节谈判的投资人,与AI科技评论讨论过当时的内情。他认为,字节并没有真正看懂Monica在插件端的价值。这是全球第一大的AI插件,Chrome插件是个小众市场,并不意味着Monica是个小众产品。接近Monica内部的从业者表示,字节收购的逻辑是以3000万美金的价格收购团队,将其团队和产品整合到豆包体系中,但是Monica进入字节后就会跟字节大模型战略绑定,就丧失了Monica产品上的独特优势。这也是肖弘及其团队不看好这场收购的主要原因。 与字节的收购谈判结束之后,Monica又开启了一轮新的融资。这轮融资历程也非常坎坷。有一线的风投基金曾经告诉AI科技评论,他们认为Monica是一家很不错的公司,肖弘和季逸超都是非常优秀的创业者,适合干应用,做的事情也很对。但是他们最终拒绝给Monica一份TS。原因是Monica是一个面向海外市场的浏览器插件,肖弘却不愿意搬离武汉。 2024年年底Monica完成最新一轮融资,估值接近一亿美元。(更多相关内容可点击[字节去年曾想收购 Manus 团队,因出价太低被婉拒](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ODEzMjIyMA==&mid=2247723231&idx=1&sn=f514c634a3c446f38890d5a8cfe03ad3&scene=21#wechat_redirect),也可添加作者微信**nanjieyu**进一步沟通) ## 国内资讯 **零跑汽车2024年第四季度实现净利润转正,朱江明谈零跑被称为“半价理想”:对我们是种认可** 零跑汽车3月10日发布2024年度业绩公告。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实现了净利润转正,为人民币8000万元,提前一年实现单季度净利润转正的目标,成为造车新势力中第二家实现盈利的企业。此外,3月10日晚间预售的零跑B10仅1小时订单就突破了15010辆。在预售发布会结束后,零跑创始人朱江明及一众高管,接受了媒体群访。在谈到零跑被网友称为“半价理想”时,朱江明表示,(这代表)大家对零跑汽车产品力的认可,设计、舒适性可以“和理想媲美”,是对产品的加分项。不过,零跑汽车还有“更多的创新”,很多方面和理想汽车完全不一样。 对于零跑卷价格的话题,零跑高管表示,大家对于卷价格这件事的理解不太一样,我们今天的卷价格,至少在我们零跑内部是有一个经营思考的,我们所有车型的平台化率、零部件的成本管理在这些方面,都要达到最优的成本控制。 车企盲目卷价格会有内伤,但如果你从底层去把成本摊平,那其实卷价格就变成了战术攻击武器。朱江明表示,零跑汽车是希望做成这个行业里的价值参考,买车选零跑价格有参考。(快科技、界面新闻) **何小鹏:L3级人形机器人明年量产,未来两三年可能会涌现出「七十剑客」** 3月8日,据报道,全国人大代表、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现身代表通道,他透露小鹏IRON人形机器人已在广州工厂投入使用,并计划于2026年实现L3初阶能力的量产。同时何小鹏建议,借鉴新能源汽车推广经验,通过政策扶持,推动L3级机器人的市场化应用,加速规模化发展。 此外,据报道,全国两会期间,中国记协举行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与境外媒体记者对话活动上,何小鹏还表示,广东的机器人产业是全国最好的机器人产业,并预测不只是机器人「七剑客」,未来两三年可能会涌现出「七十剑客」。(据了解,上述「七剑客」分别为库卡、优必选、汇川技术、越疆机器人、拓斯达、华数机器人以及巨轮智能。) 何小鹏分析,目前机器人发展的程度可能像2011年至2012年左右的电动汽车,还属于早期阶段。但广东具有良好工业基础,在未来的两三年里,广东的机器人产业可能会涌现出数百家创业公司,再经过10年甚至15年的发展,最终会有几家巨头公司在广东出现。何小鹏还透露,今年8月份,小鹏汽车将在广州启动新的总部,有近40万平方米,届时飞行汽车、机器人业务都会入驻。(更多人形机器人行业内幕欢迎添加**anna042023**来聊)(极目新闻、南方日报) **被网友获取运行代码后,Manus披露基座模型是美国Claude和阿里Qwen** 3月10日,通过查找/opt/.manus/下的文件,网友@jianxliao成功获取Manus沙盒运行代码,并据此发现Manus的基座模型。对于此次“被动”披露,Manus 联合创始人季逸超发文回应称:沙盒代码的“泄露”并非意外或漏洞,而是Manus设计的一部分。每个对话都有独立的沙盒环境,与其他会话完全隔离。用户可以通过Manus界面直接进入沙盒。沙盒中的代码仅用于接收来自Agent(智能体)的命令,Multi-Agent(多代理模式)实现是Manus的关键特性之一。 此前Manus处于“神秘”状态,外界主要通过产品体验与复刻产品,倒推猜测其底座模型。此次Manus终于揭开谜底,季逸超在社交平台评论区回复网友称:Manus目前使用的是Claude与阿里旗下不同的Qwen微调模型。团队早期只能使用Claude 3.5 Sonnet v1,因此需要大量辅助模型。季逸超表示,目前来看Claude 3.7非常有潜力,正在内部测试。  此前Manus处于“神秘”状态,外界主要通过产品体验与复刻产品,倒推猜测其底座模型。此次Manus终于揭开谜底,季逸超在社交平台评论区回复网友称:Manus目前使用的是Claude与阿里旗下不同的Qwen微调模型。团队早期只能使用Claude 3.5 Sonnet v1,因此需要大量辅助模型。季逸超表示,目前来看Claude 3.7非常有潜力,正在内部测试。(第一财经) **上汽大众总经理:我们的汽车标准比国产车高,在国内降本机会多的是** 3月10日消息,全新上汽大众途昂Pro上市,共推出3款车型,一口价26.99-31.99万元,一同上市的还有途昂X和途昂,一口价分别为24.99万和25.99万。在上市发布会后,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陶海龙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的降本空间还很大。我们可以跟中国的自主品牌的成本空间处于同一Level或者说稍微比他们高一点,因为我们的标准高。 “大概单车成本无论是安全标准、耐久性标准,我估计在5000块左右。在中国降本的机会多的是。”陶海龙举例称,“中国现在的机加工成本是外国的1/20,同样的精度水准能够保证五年。我们中国的制造业的先进程度或者说成本控制能力是不可想象的。” “很多的供应商知道成本在什么地方,用何种方式能够是成本最优的,特别是像零部件的平台化、规模化的开发和应用,这个是对成本是最为有利的。等等这一系列的创新举措都在大众推动或者说在进行的过程当中。 ”陶海龙表示。(快科技) **阿米奥机器人完成安克创新领投的亿元级种子轮融资,聚焦产业落地** 3月10日,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安克创新领投了具身智能公司阿米奥机器人,本轮融资除安克创新外,还由Z基金(智谱生态基金)和险峰长青跟投,合计融资规模在亿元左右。本轮融资后,阿米奥将结合安克创新等产业方资源,与场景方建立合作关系,让机器人在B端应用,让全球制造业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升级。 阿米奥机器人专注于规模化商业场景中的机器人应用,创始人刘方硕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是谷歌中国最早的一批工程师,也是谷歌搜索团队的核心成员。之后在小米负责过多个业务的0-1的建设,也是小米汽车自动驾驶产品技术负责人和量产负责人。阿米奥的核心团队来自于自动驾驶、机器人公司,拥有产业背景和商业落地经验。 上述人士说,刘方在离开小米后,在具身机器人领域持续探索,经过安克创新一段时间的孵化,刘方团队决定聚焦工业等商业领域的智能化。作为第一轮领投方,安克创新将跟阿米奥机器人合作,在机器人底层工具链上协同开发,在用户场景方面贡献力量。(有关刘方离职创业的更多内幕可点击[独家丨安克具身智能项目负责人刘方已离职创业](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TM2ODM0ODYyMQ==&mid=2651728026&idx=2&sn=d0134458c479e28cdeee36af8bbc42b6&scene=21#wechat_redirect)阅读,也可添加微信 **ydinitialheart** 进一步沟通) **宇树机器人加速全球市场扩张:入驻阿里跨境平台速卖通,还有百亿补贴** 3月10日消息,据媒体报道,近日,在今年春晚舞台上一战成名的宇树科技,已在阿里跨境电商平台速卖通开设官方店铺,并上架了多款商品,并打上了Big Save百亿补贴的标志。对此,有接近速卖通方面消息人士表示,“是的,纳入百亿补贴”。据了解,这不是第一家“杭州六小龙”的相关产品入驻速卖通,此前《黑神话·悟空》官方联名手柄、AR眼镜Rokid等都通过速卖通热销海外多个国家。 实际上,作为“杭州六小龙”之一的宇树科技,不仅在国内市场独领风骚,更凭借其卓越的技术实力和创新理念,早已在跨境电商领域大放异彩。有数据表明,短短几年间,宇树科技凭借其在四足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突破,已迅速占领全球市场。目前,宇树科技的四足机器人出货量占全球四足机器人出货量的60%~70%,业务范围覆盖全球一半以上的国家和地区。 对比美国开发的四足机器人——波士顿机械狗7.45万美元的售价(约合人民币 53 万元),宇树科技有着巨大竞争优势。在2020年,宇树科技推出的第四款机器狗A1,售价不到10万元;2023年,宇树科技发布了消费级机器狗Go2和人形机器人H1,其中Go2的售价仅为9997元,将消费级机器狗价格控制在万元以内。 据了解,除了核心产品“机器狗”外,宇树科技还另辟蹊径销售起了“Pump健身泵”。Pump健身泵,简单来说就是一款将电机装进小盒子,配备绳索和拉环,重量只有700克,但能满足消费者随时随地健身的需求。该产品上线一个月就销售数十万美元,受到了海外消费者的欢迎。在亚马逊日本站,宇树科技的健身泵更是获得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快科技) **传国产ERP软件巨头用友裁员进行中,至少2000+人受影响** 近日,有网友爆料,国产ERP软件巨头用友要开始大裁员了,去年一年用友经营亏损家中,24年全年亏损的数值将近20亿。2024 年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员工减少了3700人。截止2024年12月31日,用友员工在21249人。据了解,用友此次裁员比例在10%至20%,意味着2125人至4250人受影响。 当前,用友80%的项目由自己交付,20%由合作伙伴交付。用友计划用两到三年时间,80%项目由合作伙伴交付,20%用友交付。这意味着,在这期间,交付人员存在一定比例减少。据该网友表示,用友的经营方式将从卖license卖云计算+卖交付+卖售后服务逐渐转向卖license卖云服务,交付和服务会转向合作伙伴去做。 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24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为17.2亿元到19.2亿元。用友公告称业绩预亏的主要原因为:1、受外部宏观环境影响,部分客户需求阶段性延后,导致全年签约金额同比下降。预计实现营业收入 91 亿元到 92 亿元,同比下降 6.1%-7.1%。2、研发投入形成的无形资产摊销金额同比增加约 30,000 万元。3、控制人员规模,离职补偿金同比增加约 1.4 亿元。(云头条) **法拉利F1大牛被曝加盟小米汽车,担任首席空气动力学工程师** 3月10日消息,领英页面显示,法拉利F1空气动力学家Ricard Aiguabella Macau加盟小米,担任首席空气动力学工程师。Ricard Aiguabella Macau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曾就职于F1印度力量车队、特斯拉和法拉利F1车队,2025年1月加入小米担任首席空气动力学工程师。 小米汽车在去年凭借SU7 Ultra原型车首次征战纽北,获得官方认证圈速6分46秒874,成为纽北全球最速四门车。小米汽车官方表示,后续纽北挑战正在按计划准备中。此外,小米SU7 Ultra已在成都天府赛道、株洲国际赛道、珠海国际赛车场、上海国际赛车场刷新了四门量产车最快圈速。(IT之家)  **智元发布家务机器人基座大模型 GO-1** 据报道,智元机器人正式推出其首个通用具身基座大模型 ——Genie Operator-1(简称 GO-1)。这一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特别是其在家庭服务机器人的潜力方面,似乎为未来的家务管理带来了新的希望。根据智元机器人的官方介绍,GO-1大模型通过学习大量人类视频,展示了其在执行多项家务任务上的出色表现,如递送水杯、制作餐点和迎接客人等。  在技术性能方面,GO-1的表现相较于现有模型有显著提升,其平均成功率提高了32%。经过测试,GO-1在一些特定任务如倒水、清理桌面和补充饮料等方面,展现出了更加优异的能力。智元机器人表示,这一进展得益于新提出的 Vision-Language-Latent-Action(ViLLA)架构,这一架构能有效利用高质量数据集和大量视频数据,以增强模型的泛化能力。 此外,智元机器人去年底联合多个机构宣布开源百万级的真机数据集项目 AgiBot World,该数据集覆盖超过100种真实场景,其中40% 为家居场景,20% 为工业场景。这一数据集为训练和提升机器人能力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动点科技) **传小米人形机器人Cyberone即将量产,官方回应:消息不实** 3月10日消息,最近有消息称,小米机器人CyberOne正分阶段落地亦庄产线。传言称,CyberOne被官方定义为“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支持家庭护理、陪伴等多种场景。并计划于3-4月公示量产进展,4-5月开放参观,下半年做PR宣发。对此,从小米相关人员处获悉,该消息不属实。 据了解,2022年8月,小米CyberOne首次亮相,它是继2021年小米仿生四足机器狗Cyberdog后,小米机器人Cyber家族的新成员,内部昵称“铁大”。CyberOne身高177厘米,体重52公斤,是一款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 官方称,CyberOne具有高情商、可感知人类情绪,视觉敏税、可对真实世界三维虛拟重建,“小脑”发达、可实现双足运动姿态平衡,四肢强健、动力峰值扭矩300Nm等领先能力。(快科技)  **挖角小米猛将后,罗永浩旗下细红线发出招募AI人才“英雄帖”** 3月10日,罗永浩创立的科技公司“细红线科技”(Thin Red Line)正式发布2025年春季招聘计划,面向全球招募包括软件产品经理、AI方向技术人才、数据工程师等多领域,释放出公司在智能硬件、即时通讯(IM)、商业智能(BI)及商业化探索等领域的战略扩张信号。此外,细红线科技同步开放8个软件产品实习生岗位,面向国内外顶尖高校学生,提供实战项目与转正机会。 细红线科技成立于2021年,总部位于中国北京,专注于智能硬件、操作系统及创新交互技术的研发。此前有消息称罗永浩为了实现其在AIOS(人工智能操作系统)领域的布局,成功挖来了小米前50号员工、操作系统领域的资深专家汪文俊。这一举动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凤凰网科技) **雷军谈小米汽车订单排队超半年:海外布局开始考察,先解决扩产问题** 3月9日消息,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谈到小米汽车称,“目前在全球考察各地市场和各地政策,筹备在合适时候出海。第一焦点问题是解决国内订单排队6-7个月的问题,如何扩产的问题。”针对小米SU7 Ultra 3天卖出1万辆,雷军表示,这说明国产品牌接受度越来越高。 此前,雷军在北京团小组讨论中汇报小米造车的进展:“小米SU7上市11个月销量超32万辆,已经交付了18万辆,还有十四五万辆在排队;上个月新发售的SU7 Ultra,两小时就已经有一万大定,都不敢想这辆车今年能卖多少辆,成功来得有点猝不及防。”雷军还称,大家都在卷智能驾驶,小米目前已发布HAD端到端全场景智能驾驶,成功进入行业第一阵营。据悉,今年2月小米SU7交付量超20000台,目前已连续5个月交付量超 2 万,累计交付超18万台。(IT之家) **继大疆之后美的被曝强制18点20下班,一到下班时间HR就催促各部门抓紧下班,越来越多企业加入职场“反内卷”行动** 近日,继大疆开始“反加班”,多家大厂开始强制下班。3月10日,关于“美的被曝强制18点20下班”的消息也冲上微博热搜。消息称,美的集团从这周起开始提倡各部门领导控制加班,规定18:20不允许有人在公司加班,同时也禁止员工就餐后再返回工位继续加班。据悉,到目前为止,一到下班时间,HR就开始挨着部门催促大家抓紧时间下班。但也有集团员工表示,目前一些事业部尚未收到强制下班的通知。与此同时,微博热搜下多个美的官方账号也回应称“被老板催着关灯下班”、“到了六点就回家”。  对此,美的集团表示,早在今年初,美的就明确了关于简化工作方式要求的“六条禁令”,其中就包括“严禁下班时间开会、形式主义加班”。美的一直在身体力行践行“反内卷”,倡导健康的企业文化,提供给员工更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 2月5日,名创优品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兼CEO叶国富发新春开工寄语,并向员工提出六大要求:严禁一切形式主义;简化沟通形式;坚持会议333原则;精简决策环节;提升审批效率;坚持数字化提效。其中,坚持会议333原则是指少开会、开短会、开有用的会,内外部会议以30分钟为宜,最长不超过1小时;汇报资料不超过3页;重大事项若经3次讨论无果则及时叫停。 另据此前报道,在2月,国内制造业巨头海尔也被曝出公司要求强制双休。海尔内部发布全面落实双休制的通知,所有部门(包括研发、市场等)实行双休,周六不准来公司,食堂也不提供饭食,特殊情况需要加班的,必须提前一周审批,工作日加班不得超过3小时/天。但据报道,海尔集团相关人士否认了上述通知的真实性,并表示“这个我们没有发过,不知道是从哪里弄出来的”。(新浪科技、界面新闻) **百度悄然上线AI互动App「月匣」,号称「沉浸式剧本体验」** 据报道,百度近期低调推出情感陪伴类 App“月匣”,主打高自由度AI对话与沉浸式剧本互动两大核心功能。这款产品通过构建虚拟角色生态,试图在泛娱乐社交领域开辟新赛道。经实测发现,与以往百度推出的AI社交产品不同的是,百度的这款全新AI社交产品,不仅搭载自研的文心一言大模型,还整合了DeepSeek、豆包、MiniMax abab三大外部的大模型,构建起“四核驱动”的AI社交引擎。 相比单一模型,能覆盖从知识问答到内容共创的全链路社交需求。不过,百度之前曾推出多个AI社交产品,包括文小言(数字人版)、万话和小侃星球,均未有更高的突破,百度能否借这款新品突破AI社交困境,仍有待观察。(Tech星球) **字节攻克MoE关键瓶颈,训练成本节省40%** 3 月 10日,字节豆包大模型团队官宣开源一项针对 MoE 架构的关键优化技术,可将大模型训练效率提升1.7倍,成本节省40%。据悉,该技术已实际应用于字节的万卡集群训练,累计帮助节省了数百万 GPU 小时训练算力。相较DeepSeek近期开源的DualPipe等MoE优化方案,COMET可以像插件一样直接接入已有的MoE训练框架,支持业界绝大部分主流大模型,无需对训练框架进行侵入式改动。 因简洁、通用的设计理念,该工作以5/5/5/4 的高分入选全球机器学习系统顶级会议 MLSys 2025 ,被认为“在大规模生产环境中极具应用潜力”。值得一提的是,COMET 与Deepseek 研发的DualPipe方案还可以联合使用。在降低MoE通信开销上,COMET 采用了计算-通信融合算子的优化方式, DualPipe则通过排布算子来掩盖通信,两种方案并不冲突,结合使用或将更大幅度压缩模型训练成本。 **美团到综事业部更名“服务零售事业部” ,多部门迎来新名称** 3月10日,美团核心本地商业发布内部邮件,宣布原到综事业部更名为服务零售事业部。原休娱和丽人业务部更名为乐生活业务部、原Life Event业务部更名为易生活业务部、原到综中小城市发展部更名为中小城市发展部。另外,原Life Event业务部也进行了更名,新名称为易生活业务部。这一变化意味着该部门将更加注重为消费者提供便捷、易用的生活服务,满足他们在生活中的各种需求。 除此之外,原到综中小城市发展部也更名为中小城市发展部。原到综事业部是美团在服务零售上的核心板块之一,本次更名,彰显新的万亿服务零售市场正在崛起。从消费趋势上看,服务零售也进入了稳定高质量增长时期。2025年1月24日,商务部对外公布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6.2%,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达46.1%,比上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 **阿里云独家中标中国建设银行智能编码项目** 3月10日上午消息,阿里云通义灵码已独家中标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智能编码助手项目,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建设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根据最新发布的中标公示,京东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共同参与了项目竞标,最终阿里云中标。据了解,通义灵码是基于阿里云通义代码大模型打造的AI编程工具,目前已在中华财险、哈啰集团、长安汽车、一汽集团等公司落地,插件下载量超900万,累计生成15亿行代码。 ## 国际资讯 **经典落幕,福特福克斯与马自达6双双宣告停产** 两款曾定义家用轿车黄金时代的车型,于同一天被推至历史舞台的边缘。3月7日,福特汽车宣布德国萨尔路易斯工厂将于11月正式停产福克斯。同日,马自达确认将结束轿车“马自达6”的生产,马自达6在日本国内已于2024年12月停产,海外生产也将随着零部件库存的耗尽而结束。 1998年上市的福特福克斯,曾是欧洲紧凑型轿车市场的标杆。2010年第二代车型全球年销量突破100万辆,2016年第三代车型在华国产后,中国市场贡献了其全球销量的30%。但第四代车型(2018年)成为转折点,三缸发动机与干式双离合变速器的组合引发大规模质量投诉,直接导致其北美市场份额从2017年的5.2%跌至2023年的1.8%。 马自达6的困境则凸显了技术路线的代际冲突。2002-2015年间,该车型凭借创驰蓝天技术实现年均8%的燃油效率提升,但其坚持自然吸气发动机的策略与涡轮增压趋势渐行渐远。2023年,马自达6全球销量仅4.2万辆,不足丰田凯美瑞的十分之一。马自达转型电动化的尝试同样受阻。2024年推出的纯电车型EZ-6(基于长安深蓝SL03平台)在中国市场首月销量不足500辆。(zaker)  左图为2020年11月广州车展的三厢福克斯,右图为2009款马自达6汽车 **马斯克艰难的一天:X遭遇大规模网络攻击,特斯拉暴跌14%** 周一对马斯克来说是艰难的一天,除了特斯拉股价自高点腰斩之外,X平台还遭遇了大规模网络攻击,导致许多用户无法使用该应用程序。据悉,从当天早上开始,X已经遭遇了三次服务中断,许多用户无法正常使用该平台,马斯克声称这是由于网络攻击造成的。 除了X平台故障外,马斯克旗下的特斯拉股价当天暴跌了14%,抹去了自2024年11月特朗普当选以来的全部涨幅。最新数据显示,2月特斯拉中国批发销量为30688辆,同比减少49%,环比下降51%,是自2022年7月以来的最低月度数据。(凤凰网科技) **苹果被曝正研发智能眼镜和摄像头版AirPods,预计2027年推出** 有消息透露称,苹果公司正积极研发基于视觉技术的新产品,其中包括智能眼镜和带有摄像头的AirPods。这些创新产品预计将在2027年或之后与消费者见面,但具体推出时间尚未确定,也存在不推出的可能性。据悉,苹果智能眼镜的设计灵感来源于Meta与Ray-Ban的合作产品。这款眼镜将配备摄像头、扬声器和麦克风,但不会配备显示屏。它并非一款完整的AR眼镜,而是专注于视觉智能技术的应用。  苹果公司希望通过将这些视觉智能技术应用到更多产品线,以弥补在 Apple Vision Pro 项目上的巨额研发投入。目前,这项技术已成功应用于 iPhone 16,未来将进一步拓展至眼镜形态的产品。此外,苹果公司正在研发带有摄像头的 AirPods,这一消息与之前的信息相一致。这表明苹果在可穿戴设备领域的持续创新和拓展,旨在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功能和体验。(DoNews) **微软CEO回应为何不卷大模型:系统整合与产品开发才是关键** 近日,微软CEO纳德拉在采访中谈到为何微软不执着于自建基础模型。他表示微软是一家全栈系统公司,可以在OpenAI的基础上构建系统、工具和产品。此外,微软和OpenAI有长期稳定的商业合作关系,拥有相应的知识产权权益,以及所需要的一切。 他表示如果仅仅是为了证明什么,而去自己搞一个大模型,其实意义不大。他相信大模型会逐渐“商品化”。光有模型是不行的,需要真正完整的系统栈,再加上能成功落地的产品,这才是关键。(三言科技) **捷豹豪赌电动化:舍弃85%老客户,剑指豪华电动车市场** 3月11日消息,捷豹董事总经理Rawdon Glover表示,捷豹将转型聚焦高端电动化市场,预计只有约15%的现有车主会再次选择该品牌。这意味着捷豹将舍弃85%的老客户,以吸引更富裕的消费群体。作为塔塔汽车旗下的品牌,捷豹已明确其未来发展方向。 2024年,捷豹销量仅为3.3万辆,较2018年的18.08万辆下降近82%。当前,捷豹已停止生产多款车型,仅保留F-Pace,预计2025年出货量将进一步降低。明年年初,捷豹将淘汰燃油SUV车型,而其首款电动车型Type 00量产版将于2025年底亮相,售价预计高达六位数。 Type 00将保持概念车设计,成为捷豹历史上最具空气动力学性能的车型,品牌标识将直接标注在车头和车尾。Glover强调,捷豹将坚定地成为纯电动汽车制造商,预计到2030年,电动机将成为主流动力系统。(快科技)  **三星集团逆势扩充人才储备,今年将招聘超1万名员工** 3月10日消息,据外媒报道,在全球科技巨头纷纷因内外部不确定性而削减岗位的背景下,三星集团却宣布了一项雄心勃勃的招聘计划,预计今年将招聘超过1万名员工。此次招聘涉及集团旗下 16 家子公司,求职者可通过三星招聘官网“三星职业”提交申请,申请截止日期为 3 月 17 日。招聘流程随后将进入 4 月的在线 GSAT 测试环节,5 月进行面试,并安排体检。 作为三星集团的旗舰子公司,三星电子计划今年单独招聘超过 1 万名员工。在三星电子董事长李在镕的领导下,三星集团于 2022 年宣布了一项五年计划,旨在关键未来增长领域如半导体、生物技术和下一代信息通信技术(ICT)中招聘 8 万名新员工。该公司一直在稳步实施这一计划。(IT之家) **索尼集团高层调整,陶琳成为首位女性首席财务官** 近日,索尼公司宣布高层人事调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陶琳(Lin Tao)被任命为首席财务官(CFO),这是该集团首次由女性担任这一职位。Lin Tao 于 2000 年加入索尼,最初在负责 PlayStation 的游戏部门工作,随后进入智能手机业务。2016 年,她进入 CEO 办公室,与前总裁平井一夫(Kazuo Hirai)及其继任者吉田宪一郎密切合作;2021 年,她担任索尼互动娱乐(SIE)的副总裁,负责财务、企业发展和战略。 在此期间,她主导了多项收购,包括以 37 亿美元收购美国游戏开发商 Bungie。尽管 Lin Tao 的晋升具有重要意义,但索尼集团下一任总裁的任命仍存在不确定性。其他潜在候选人包括首席数字官小寺刚(Tsuyoshi Kodera)和即将上任的 SIE 总裁兼 CEO 西野秀明(Hideaki Nishino)。无论如何,Lin Tao 的任命标志着索尼集团在高层领导力上的新篇章。(IT之家) **23人被停职!三星印度工厂为期1个月罢工结束** 3月10日消息,三星位于印度泰米尔纳德邦斯里佩鲁姆布杜尔的工厂为期一个月的罢工于3月7日结束,此次罢工始于2月5日,由三星印度工会(SIWU)发起。此次罢工期间,劳资双方矛盾不断升级,导致23名工会成员被停职。三星电子表示,“三星欢迎工人们取消金奈工厂非法罢工、复工的决定”,并补充道,“由于公司对罢工工人表示欢迎并进行了积极沟通,工人已经复工,罢工实际上已经结束。” 三星电子补充道:“我们将尽最大努力通过与工人直接沟通来解决剩余问题,以维持纪律和积极的工作环境。”印度工会联合会(CITU)表示:“针对被停职的 23 名工人的调解程序仍在进行中,进一步的谈判将于3月 12 日在劳工委员会举行”据悉,这并非该工厂首次发生罢工,去年该工厂曾发生过为期五周的罢工,工人们要求提高工资和承认工会等,最终三星同意满足工人的要求,罢工于去年10月结束。(快科技) **传西部数据宣布完全退出固态硬盘市场,原有NAND业务由闪迪接手** 据外媒报道,西部数据已正式剥离其NAND闪存业务,这意味着该公司后续将不再生产NAND 及 SSD。未来西部数据将专注于自己的机械硬盘市场,西部数据原有的NAND和SSD业务都将由闪迪接手。对于许多用户来说,这一举措既令人遗憾又充满期待。西部数据曾推出多款深受游戏社区喜爱的SSD,其中WD Black SN850X被公认为游戏领域最佳SSD之一,而标志性的WD_Black设计已成为行业经典。 对消费者而言,西部数据剥离其NAND闪存业务“最直观的变化”可能就是未来闪迪接手后的SSD产品上将不再使用 WD 品牌。如今,业界正密切关注闪迪将如何重新定位其SSD产品,因为简单地将“WD”品牌标识符更换为“SD”可能会让人混淆为“SD 存储卡”。(IT之家) **欧洲启动2.4亿欧元DARE项目:开发RISC-V芯片和软件强化HPC和AI主权** 欧洲的高性能计算(HPC)联合企业启动了一个2.4亿欧元的项目,为人工智能开发RISC-V芯片和软件。欧洲RISC-V数字自治(DARE)项目是加强欧洲高性能计算(HPC)和人工智能(AI)技术主权的第一阶段。该倡议是对欧洲数字主权战略需求的直接回应,确保欧洲大陆完全控制其关键计算基础设施。 该项目称:“欧洲长期以来依赖非欧洲硬件和软件解决方案作为其超级计算基础设施。这种依赖给安全、经济稳定和技术竞争力带来风险。DARE试图通过利用开放的RISC-V生态系统和最新的芯片技术扭转这一趋势,从而创造真正的欧洲产品,为欧洲未来的超级计算机提供动力。” 该项目表示,这些芯片可以在比利时的项目合作伙伴imec使用其试点生产线,采用领先的CMOS工艺制造。领导该项目的巴塞罗那超级计算机中心(BSC)的DARE首席研究员Osman Unsal说:“DARE敢于从技术复杂性的顶层开始,生产欧洲设计的超级计算机处理器芯片,为欧洲的数字主权铺平道路。”(中国科学院知识服务平台) 雷峰网
彭博社报道,根据彭博亿万富翁指数,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开端,让许多在就职典礼在特朗普身后的科技巨头们财富大幅缩水,**其中四人总共损失了2040亿美元。**一开始情况不错。从特朗普当选到就职这段时间,对全球富豪来说是一段财富增长的黄金期,标准普尔500指数屡创新高。**投资者纷纷涌入股票和加密货币市场,期望特朗普的政策能给商业带来利好。**  选举结束后的几周内,马斯克的特斯拉公司股价**上涨了98%**,创下历史新高。马克・扎克伯格的Meta平台公司,尽管在2021年禁止特朗普使用其社交媒体平台,但在新任期开始前股价也上涨了9%,在特朗普上任后的头四周又**上涨了20%。** **但特朗普新任期开始会继续推动市场回报的期望落空了。**自他上任以来,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了6.4%。政府大规模裁员以及总统在关税问题上的反复无常,使得股市动荡不安,周一基准指数暴跌2.7%。 这些出席就职典礼的富豪们背后的企业成为了最大的输家之一,自1月17日(就职典礼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以来,它们的市值总共缩水了1.39万亿美元。以下是部分富豪的财富变化情况: **埃隆・马斯克(损失1480亿美元):**53岁的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的净资产在12月17日达到4860亿美元的峰值,这是彭博财富指数记录以来的最高值。他的大部分财富增长来自特斯拉,选举后特斯拉的股价几乎翻了一番。但此后,这家电动汽车制造商的股价回吐了所有涨幅。欧洲消费者对马斯克支持极右翼政客的行为表示不满,今年前两个月,特斯拉在德国的销量下降了70% 以上。上个月,特斯拉在中国的销量也下降了49%,降至2022年7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杰夫・贝索斯(损失290亿美元):**61岁的贝索斯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曾因邮政服务问题以及他对华盛顿邮报的所有权与特朗普发生冲突。选举结束后的第二天,贝索斯在马斯克的 X社交媒体平台上向特朗普表示祝贺。12月,亚马逊向特朗普的就职基金捐赠了100万美元,上个月,贝索斯与特朗普共进晚餐,同一天,贝索斯宣布他的报纸华盛顿邮报将在评论版优先关注个人自由和自由市场。自1月17日以来,亚马逊的股价下跌了14%。 **谢尔盖・布林(损失220亿美元):**51岁的布林与拉里・佩奇共同创立了当时名为谷歌的公司,目前仍持有该公司6%的股份。2017年,他曾在旧金山机场参加抗议特朗普政府移民政策的活动。去年11月特朗普再次当选后,布林于次月在海湖庄园与他共进晚餐。2月初,Alphabet公司公布的季度营收未达预期,其股价暴跌超过 7%。目前,Alphabet正面临美国司法部要求拆分其搜索引擎公司的压力,上周,该公司代表与政府会面,请求政府采取不那么激进的立场。 **马克・扎克伯格(损失50亿美元)**:今年年初,Meta是 “七巨头” 科技股中的佼佼者。在过去几年推动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的这组公司股价停滞不前时,Meta从1月中旬到2月中旬上涨了19%。然而,自那以后,该股回吐了所有涨幅。“七巨头” 指数自去年12月中旬的高点以来已下跌20% 。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4500.htm)
特斯拉股价遭遇重创,盘中一度大跌15%。从销量层面来看,特斯拉全球市场表现均不理想。在欧洲,1月新车销量同比减少45%,2月在德国销量更是暴跌76.3%,仅售出1429辆,前两个月总计交付量较去年同期暴跌70.6%。 美国市场2月份新车销量同比减少5%,连续4个月下降。而在中国,2月批发销量为30688辆,同比下跌49.16%。  与此同时,马斯克在政治领域的涉足也对特斯拉产生了负面影响。自马斯克踏入华盛顿政治圈,担任白宫雇员及总统高级顾问,特别是以政府效率部(DOGE)负责人身份亮相后,争议不断。其政治言论引发欧美地区部分消费者不满,全美多地还出现针对特斯拉门店和车辆的破坏行为,如科罗拉多州一家经销店多次遭纵火。这无疑进一步削弱了特斯拉的市场需求与品牌形象。 股价暴跌与销量下滑形成恶性循环。销量不佳让投资者对特斯拉未来业绩信心受挫,华尔街各大投行纷纷下调特斯拉目标价。美国银行因新车销量下降、低成本车型进展缓慢,将目标价从 490 美元下调至 380 美元;高盛考虑到中国市场自动驾驶系统的激烈竞争,将目标股价从 345 美元下调至 320 美元。瑞银更是预计特斯拉本季度交付量仅 36.7 万辆,较此前预测减少 16%,并预计全年销量同比下降约 5%。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4498.htm)
美东时间周一(10日),投资者担心关税政策不确定性会使经济衰退,美国三大股指全线大跌。截至收盘,纳指跌4%,创2022年9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道指跌2.08%,标普500指数跌2.7%。华尔街到处都是投资者降低风险的迹象,衡量交易员恐惧的CBOE波动率指数升至2024年8月以来的高点,国债收益率也在下降。  盘面上,大型科技股全线下跌,特斯拉跌超15%,创2020年9月份以来最大单日跌幅,距高点已腰斩;英伟达跌逾5%,苹果跌超4%,谷歌跌逾4%,脸书跌超4%,微软跌逾3%,亚马逊跌超2%。 能源股逆势上涨,银行股全线下跌,航空股集体下跌,芯片股表现疲软。 中概股普遍下跌,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跌3.59%。热门中概股方面,极氪跌超11%,知乎跌超10%,哔哩哔哩跌逾9%,贝壳跌超7%,阿里巴巴跌逾5%,京东集团跌逾3%。 **衰退担忧升温之际 特朗普将向美国商界领袖发表讲话** 美国总统特朗普定于周二会见企业高管,眼下业界领袖正竭力应对大范围关税的不确定性以及经济衰退担忧引发的市场抛售。 知情人士表示,特朗普与“商业圆桌会议”(Business Roundtable)的会议将包括来自全美各地的首席执行官,其中包括华尔街大行的老板们。 商业圆桌会议和白宫的代表不予置评。 特朗普赢得总统大选最初引发了银行业领袖的一波乐观情绪,但由于对关税和经济放缓的担忧加剧,市场近期对特朗普的做法不太确定。特朗普上周表示,随着关税生效,经济面临“转型期”。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4496.htm)
无人驾驶战斗机的时代可能还没有开启,但美国空军已经将两架无人驾驶战斗机原型机指定为正式战斗机。多年来,主要军事强国一直热衷于无人驾驶战斗机的想法,以至于经常可以在网上看到一些分析文章,猜测这款或另一款战斗机是否会是最后一款搭载人类飞行员的战斗机。  无人驾驶战斗机 YFQ-42A(底部)和 YFQ-44A 的概念图 美国空军/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安杜里尔工业公司 虽然现在还没有到飞行员被淘汰的地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先进的自动驾驶飞机在军事上的优势正变得越来越明显。 其中一个特别重要的应用是创造一种新型作战飞机,这种飞机可以作为人类飞行员的忠实僚机,在增强战斗力的同时,让更有价值的人类飞行员少受伤害,而更像是负责整个任务的执行官。 已经有许多实验项目在制造这种飞机。 现在,空军的"协作作战飞机"项目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宣布通用原子公司生产的 YFQ-42A 和安杜里尔公司生产的 YFQ-44A 正式成为作战飞机。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名称分别代表 Y-原型机、F-战斗机、Q-无人机、设计编号 42 和 44 以及 A-系列。 根据空军的说法,如果这些飞机投入生产,Y 的称号将被取消。 这标志着在任何空军部队中,都是第一次有无人驾驶的战斗机加入到普通飞机的行列。 这两款战斗机的体积约为 F-16"战斗隼"的一半,但性能却不相上下,可与 F-22"猛禽"和 F-35"闪电 II"协同作战。 尽管有了新的名称,YFQ-42A 和 YFQ-44A 仍将主要用作测试和评估工具,为量产飞机收集信息。 空军参谋长戴维-W-阿尔文(David W. Allvin)将军说:"现在我们有了两架协作作战飞机的原型机。不到几年前,它们还只是纸上谈兵,而今年夏天它们就可以投入飞行了。" "YFQ-42A和YFQ-44A战斗机的命名在我国历史上尚属首次。 这可能只是象征性的,但我们要告诉世界,我们正在迈向空战的新篇章。 这意味着协同作战飞机,意味着人机协同。 我们在开发这些能力时会考虑到'任务第一'"。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4494.htm)
宇树科技在阿里速卖通开店出海;Manus创始人透露:产品基于阿里千问大模型开发;字节跳动回复“向寒武纪下单10亿元传闻”:消息不实;字节攻克MoE架构关键瓶颈,训练成本节省40%;满帮考虑来港第二上市;闪存罕见涨价,存储芯片拐点隐现;中国信通院:正式启动多模态智能体技术规范编制工作,将召开技术规范研讨会;新加坡交易所计划上市比特币永续期货;又一个千万人口大市诞生了
欧盟计划对苹果公司违反《数字市场法》(DMA)的行为处以"适度"罚款。去年,欧盟委员会认定苹果没有遵守DMA 中规定的反转向规则,而且在允许开发者告知客户App Store 以外的更低价格方面做得不够。  早在今年 6 月,时任欧洲竞争专员玛格丽特-维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就表示,苹果在欧洲的 DMA 合规性方面面临"许多非常严重"的问题,她还表示,苹果的 DMA 变动"不符合这样一家公司的预期"。 为了遵守 DMA 的规定,苹果公司去年调整了其在欧洲的 App Store 规则,引入了对 App Store 之外的应用市场和应用分发的支持,并对其收费结构进行了调整。 在收到欧盟委员会的反馈后,苹果一直在更新其规则,在欧盟显然对其反转向政策不满后,苹果于去年 8 月专门更新了外部链接规则。 Apple 实施的快速变更可能会引起混淆,因此在欧盟发布应用的应用开发者可以在开发者网站上及时了解[欧盟规则](https://developer.apple.com/support/dma-and-apps-in-the-eu/)。 虽然《数字市场法》赋予了监管机构对公司处以高达其全球年销售额 10% 的罚款的能力,但路透社采访的消息人士称,欧盟委员会的目标是确保公司遵守法律,而不是对他们处以巨额罚款。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也声称,他将对那些对苹果等美国公司进行罚款的国家征收关税,再加上欧盟委员会的领导层发生了变化,因此苹果公司可能不会面临与去年相同的金钱惩罚。 欧盟尚未决定罚款金额,因此情况可能会发生变化,但路透社称,预计本月将做出决定。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44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