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提示** 1.长城汽车招聘“35岁+”人才!魏建军:35岁不应该是终点 2.谁来买单?理想汽车CEO李想自曝与“蔚小理”大佬约饭:不舒服的建议也会提 3.再砸超百亿元!京东外卖启动“双百计划”,与淘宝、美团打擂台 4.重磅!新长安集团即将成立,预计8月落地5.突发!广汽菲克宣告破产 6.曾吐槽小米低价策略不配跟他们相提并论!保时捷上半年中国销量下降28%,买的人锐减 7.字节跳动否认甲骨文等财团将收购TikTok美国业务 8.上海交大校友、苹果AI模型负责人跳槽Meta,扎克伯格开出数千万美元年薪 **今日头条****** **长城汽车招聘“35岁+”人才!魏建军:35岁不应该是终点** 7月8日,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于微博宣布即日开启“35+计划”,面向全球35岁以上人才开启专场招聘。魏建军发言称:“35岁不应该是终点,而是每个人面临的又一次‘开场而已’,是新的一次深蹲起跳的起点。” 魏建军直指行业对90后(首批已35岁)的年龄歧视问题,呼吁企业取消年龄限制,关注能力而非年龄标签。魏建军表示,第一波90后今年已经35岁了,在别人看来是一道坎,很多岗位的大门已经将他们拒之门外。成见就像是一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而这个年纪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卷不动,也躺不平。魏建军称,长城汽车也35了,我们这个行业也非常地卷,同样更艰难,这一路坑没少走,弯路没少走,质疑,听过,冷眼,也看过,但初心没变过。 在魏建军看来,“35岁不是简历的结束,而是人生履历的新开始。”(新浪科技、电动知家) **国内资讯****** **谁来买单?理想汽车CEO李想自曝“蔚小理”大佬约饭:不舒服的建议也会提** 近日,理想汽车CEO李想参加了央视《对话》栏目,并在节目中就坊间传闻雷军经常请李想吃饭或喝茶一事进行了回应。李想表示,无论是与雷军、李斌还是何小鹏,他们都会定期一起吃饭、聊天。对于这种可能成为对手的人来说,太过于了解自己似乎并不有利,但李想却用“坦诚相待”这四个字来概括他们之间的关系。 李想强调,他们之间有什么就说什么,相互坦诚的程度不能公开,甚至包括给对方提供好的建议,即使对方可能听起来不那么舒服。即使观点冲突,他们也会坦诚相待,开诚布公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至于“造车新势力”大佬们约饭,谁来买单的问题,据悉雷军曾在直播中透露,小米SU7上市前,他与“蔚小理”创始人约饭时,原本是李斌买单。但因为在席间三人猜测SU7的定价,李想猜得最接近,所以根据“谁猜对谁买单”的约定,李想随后将饭钱转给了李斌。(TechWeb)  **再砸超百亿元!京东外卖启动“双百计划”,与淘宝、美团打擂台** 7月8日,京东外卖宣布启动“双百计划”,将投入超百亿元扶持商家,目标助力更多品牌实现单平台销量突破百万。 上线仅4个月,京东外卖已取得显著成绩。截至7月8日,已有近200个餐饮品牌在其平台销量破百万。其中,瑞幸、库迪、蜜雪冰城成为首批销售额破亿品牌;霸王茶姬、古茗、塔斯汀、华莱士等超10个品牌销量破千万。肯德基、麦当劳、海底捞等众多知名品牌创造百万销量。第三方调研机构数据显示,京东外卖在品质外卖市场份额达45%,位居行业第一。 与此同时,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7月7日,淘宝闪购与饿了么联合宣布其日订单数已突破8000万,其中非餐饮订单超1300万,日活跃用户超2亿,并启动了500亿补贴计划。美团也于7月5日宣布其即时零售日订单量超过1.2亿,其中美团闪购超2000万,并已开启新一轮补贴投入。各大平台纷纷加大投入,争夺市场份额。(凤凰网科技) **坦克今年国内销量目标24万辆,「泛越野」将是重点进攻的市场** 2024年,长城汽车旗下高端越野SUV品牌“坦克”全年销量达23.1万辆,同比增长42.12%。其中,国内市场贡献18.35万辆。基于此,坦克提出2025年全球销量至少增长40%的目标,即全年至少需完成超32万辆销量。 雷峰网独家获悉,长城坦克2025年国内市场销量目标为24万辆,这意味着,其海外销量至少达到8万辆,才能完成全年目标。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坦克全球累计销量仅10万辆出头,距离全年32万辆全球销量目标和24万辆国内销量目标差距明显。上半年销量未达预期,既与坦克将重要新品集中在下半年发布有关,也与越野车市场竞争加剧、玩家增多密切相关。 据悉,2025年下半年坦克将推出400/500/700的Hi4-Z,搭载配备激光雷达的智驾系统,其中算法供应商是元戎启行,芯片采用英伟达的Orin X。为满足城市出行用户,Hi4-Z版本也将搭载冰箱、彩电、大沙发等舒适性配置,以此进一步扩大坦克覆盖的用户群体。知情人士告诉雷峰网,坦克希望凭借这三款车型在泛越野市场实现一定增量,以此实现今年在国内市场24万辆的销量目标。而在2024年,坦克的国内累计销量为18.4万辆。泛越野将是长城汽车今后重点进攻的市场。 本文作者长期关注整车品牌及供应链,对车企动态、智驾技术有兴趣的行业人士,欢迎添加作者微信 Hugh-wangruihao 交流讨论。 **更多保障,更长时效!Shopee全站推广成本保障政策全面升级** Shopee全站推广商品广告模式于今年重磅发布,凭借流量池更大、运营人力更省、投资回报更可控的三大优势,帮助海量卖家触达全域流量。 为鼓励卖家通过全站推广获取单量增长,除了月度专属激励计划,Shopee还于7月升级成本保障政策,为卖家持续投放和单量助长保驾护航。 全站推广(自定义 ROAS)模型在投放初期需经历系统学习,可能发生ROAS(投入产出比)波动。成本保障政策将针对卖家的目标ROAS达成情况,给予对应的保障金赔付。相比往期政策,本次升级将同时覆盖新/老广告,并延长保障期。如需了解更多详情政策与激励信息,可登录Shopee卖家学习中心查看相关内容。  **重磅!新长安集团即将成立,预计8月落地** 近日,长安汽车集团重组迎来重大突破。由长安汽车、辰致集团等核心成员组成的筹备组成立,重组预计8月落地。新央企总部大概率落户重庆。据报道,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或成新央企掌门人热门人选,人选本月或敲定。长安汽车回应称,公司名称及领导层尚未公布,但总部落户重庆可能性大。 此次重组源于国务院国资委对兵器装备集团的改革安排。长安汽车6月5日公告,兵器装备集团汽车业务分立为独立央企。分立后,长安汽车间接控股股东变更为该新央企,实控人保持不变。此举将提升其行业地位,获得更高效的决策支持和政策倾斜,助力资源整合与市场竞争力提升。 作为国内四大汽车集团之一,长安汽车近年已明确“2030年销量500万辆、新能源占比60%”的目标,重组被视为实现战略升级的关键一步。2025上半年,长安汽车累计销量135.5万辆,创近八年新高,其中新能源车型45万辆,同比增长48.8%。同期,长安加速推进“海纳百川”计划,通过“152全球布局”聚焦东南亚、中南美、欧洲、中东非洲、欧亚五大核心区域,已在100余个国家建立超1.4万个渠道网点。(电动内参) **突发!广汽菲克宣告破产** 7月8日,广汽菲克管理人发布消息称,因广汽菲克已无重整可能,经债权人委员会讨论,已申请长沙中院裁定宣告其破产。 在债权申报与审查方面,部分无异议债权已由管理人申请长沙中院裁定确认,剩余债权因涉及复杂情形,管理人正在调整,后续将再次公示。资产处置上,非核心资产已基本处置完毕,核心资产历经五次拍卖均流拍,目前管理人正配合政府招商部门对接意向企业。汽车售后服务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相关合作草案已基本确定,将提交债权人会议表决。在长沙中院召开的第一次债权人会议上,管理人拟订的《破产财产分配方案》已获表决通过,并于6月27日得到法院裁定认可。 广汽菲克全名为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2010年3月9日由广汽集团和Stellantis集团合资设立,总投资约170亿元 。但自2022年起,广汽菲克就陷入困境。2022年7月18日,广汽集团曾发文指出广汽菲克持续亏损,且自当年2月以来一直无法恢复正常生产经营。汽车媒体普遍将其亏损归因于股东关系不睦、产品市场策略不佳以及质量问题等。2022年11月28日,因资不抵债,广汽菲克正式进入破产清算程序。截至当年9月30日,广汽菲克总资产73.22亿元,总负债81.13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110.80% 。 随着广汽菲克的破产,曾经陪伴不少家庭的国产Jeep和国产菲亚特品牌,正式退出中国汽车历史舞台。(电动内参、电车界) **AI Agent新贵Manus大规模裁员,将总部迁至新加坡并百万年薪招聘** 今年初在全球爆火的中国AI Agent(智能体)产品Manus,仅四个月就闪电“迁都”到海外。7月8日消息,“通用AI智能体”(General AI Agent)公司Manus(主体为“北京蝴蝶效应科技有限公司”)近期对旗下部分国内业务进行裁员。社交平台信息显示,目前Manus在中国区的员工总数120人左右,除了四十多名核心技术人员迁往新加坡总部之后,其余员工都将会进行裁员优化,给予N+3或者2N的赔偿。 对此,Manus方面回应:“基于公司自身经营效率考量,我们决定对部分业务团队进行调整,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而在今年6月,Manus AI合伙人张涛在一场活动上表示,公司已把总部从中国迁至新加坡。据悉,Manus近期已经在新加坡本地展开招聘,岗位包括AI工程师、数据科学家、软件开发经理等,薪资在每月8000美元-16000美元,约合人民币11万元/月,年薪超过130万元。 据报道,Manus AI研发负责人曾在内部会议中提及,因无法及时获取英伟达最新 AI 芯片,其智能体的迭代升级进度被迫延缓。此外,Manus AI创始人和部分投资人还讨论过,将中国业务和国际业务完全分开的可能性,近期完成B轮融资后,该公司计划将资金用于开拓新市场,包括美国、日本和中东地区。(钛媒体、科创板日报) **具身智能公司它石智航融资1.22亿美元,美团领投** 7月8日,成立刚5个月的具身智能初创公司它石智航宣布完成1.22亿美元(约8.8亿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迄今两轮融资共吸金约17亿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由美团战投领投,钧山投资、碧鸿投资、国汽投资、临港科创投、赛富投资基金、建发新兴投资共同跟投。老股东线性资本、襄禾资本等追投。 有知情人士透露,它石智航新一轮融资的估值已达约50亿元。今年3月26日,成立于2月5日的它石智航完成天使轮1.2亿美元融资,一举创下中国具身智能行业天使轮最大融资额纪录,引起市场热议。该轮融资由蓝驰创投、启明创投共同领投,线性资本、恒旭资本、洪泰基金、联想创投、襄禾资本、高瓴创投跟投。 公开信息显示,它石智航的创业团队出身智驾领域,属于资本青睐的类型。它石智航创始人兼 CEO陈亦伦曾任华为自动驾驶CTO;作为联合创始人和首席科学家的丁文超,曾从0到1主导华为智驾端到端决策网络;首席架构师陈同庆,此前担任华为ADS(高级驾驶系统)智能导航部部长;董事长李震宇曾任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总裁,是中国无人驾驶领军人物。据悉,它石智航目前并未公开成型的产品。(AI前哨站) **曾吐槽小米低价策略不配跟他们相提并论!保时捷上半年中国销量下降28%,买的人锐减** 7月8日消息,保时捷全球销量在下滑,而具体到中国市场这个情况更严重了。德国豪华跑车制造商保时捷(Porsche)周二报告今年上半年全球销量下滑,其中,中国市场销量下降了28%。在全球范围内,保时捷的销量下降了6%,至146391辆,但在其最大的市场北美,销量增长了10%。 保时捷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一增长主要是由于市场上的产品供应量增加,以及今年上半年进口关税增加带来的价格保护。”保时捷补充说,在今年上半年月交付的汽车中,有36%是电动汽车,比去年增加了14.5%。 有趣的是,保时捷首席执行官奥博穆之前透露了一项重要消息:未来两到三年内,保时捷可能停止在中国市场销售电动汽车。对于来势汹汹的小米汽车,这位CEO之前曾公开点评称,小米的低价策略并不能与保时捷的 “驾驶能力” 相提并论。更有趣的是,之前理想汽车的设计总监本鲍姆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称,小米让保时捷只剩品牌价值。(快科技) **余承东回应开车“睡觉”:当时在低头看手机,已自首交了罚款** 7月8日,在“享界品牌之夜”上,华为余承东回应了前段时间所谓的被拍到“开车睡觉”一事。余承东表示:“前段时间我开车被人拍,说我开车我睡觉,那是大早上啊,我怎么可能睡觉呢?我当时是在低头看手机。” 他接着称,“旁边的人开着新款M9跟我打招呼,我还以为是华为员工,降下车窗风大我也听不见,谁知道他就发到网上说我睡觉了,然后我就去自首了,第一次进局子,交了罚款,还有扣分,真的第一次。” “我们真的希望法律法规出台,我们可以真正实现L3,让大家可以睡觉,看手机,如果出现问题,车就能自动靠边停车,然后安全带收紧给你勒醒,或者座椅按摩给你戳醒,不要睡死就行哈。”余承东还说出了自己的愿望。(快科技) **超苹果华为,小米手机Q2中国激活量第一!雷军:祝贺小米手机团队** 7月8日消息,YU7创造全球汽车销售奇迹,小米手机也不遑多让。据媒体报道,供应链权威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W14-W26),小米以16.63%的份额,排名中国手机市场新机激活量第一,激活量1141.76万台,同比增长7.39%。vivo、OPPO、华为分列二至四名。苹果持续推出降价措施后,二季度新机激活量同比增长,以1103.79万台占市场份额16.08%,与华为持平。 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手机部总裁,小米品牌总经理卢伟冰也第一时间转发了上述报道:“好消息,小米Q2新机激活量排名中国第一!成绩背后是我们坚定推进四条战略主线——技术硬核化、品牌高端化、市场全球化、模式生态化,相信小米未来的后劲会更足,感谢大家的支持!”随后,雷军也转发了该消息,并@卢伟冰:“祝贺小米手机团队!” 5月27日,小米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小米手机业务表现亮眼,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占率达18.8%,位居第一。该季度,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4180万台,已经是连续七个季度同比增长,同时也稳居全球前三。(快科技)  **小红书调整定位,原「生活指南」成过去式** 7月8日,据小红书官方消息,小红书slogan正式从 「生活指南」升级为「生活兴趣社区」。更新到最新版本后,即可在App首页看到最新slogan。 小红书相关负责人表示,slogan从“生活指南”变为“生活兴趣社区”,意味着单用“生活”已经不足以概括今天小红书的社区,兴趣激发出更多个性、长尾的内容表达,让更多用户从单纯的内容消费者变成了分享者、交流者,并在用户之间形成了更深的连接和更长久的留存。 据悉,小红书的上一个slogan“你的生活指南”于2022年启用。得益于UGC社区的定位,小红书上沉淀了大量普通人的生活经验,这带动了“搜索”的快速增长。报道称,这次slogan 升级看似只是六个字的变化,却透露出平台底层逻辑的一次战略重塑。从过去帮助用户找到「该吃什么、怎么买、去哪玩」的生活指南角色,转向了以兴趣为原点、构建多维社交关系和内容共鸣的新社区定位。(申妈的朋友圈、见实)  **小米系团队打造机器人大脑再获亿元融资!滴滴首次重仓,黎万强曾投资** 7月8日,小雨智造宣布完成亿元级A+轮融资,由滴滴领投、北京信产基金追加投资。这是滴滴首次押注具身智能领域。小雨智造自2023年成立以来,已完成多轮亿元级融资,历史投资人与投资机构还有王田苗、小米产投、中关村发展集团、讯飞创投、雅瑞资本等。 据悉,小米创始人之一黎万强从小雨智造创办初期就开始押注,黎万强的名字也出现在了小雨智造的官网首页上。小雨智造创始人乔忠良是小米初创成员之一,曾负责MIUI 9到MIUI 12等产品研发。联合创始人王文林曾任小米软件系统平台部总经理,主导“小米大脑”和IoT系统开发。其他初创成员来自华为、微软、字节跳动等科技公司,毕业于清华、北大等高校,在自动驾驶、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有丰富经验。(机器人前瞻) **抖音回应花费9位数与周杰伦签约传言:消息不实,为谣言** 7月8日,歌手周杰伦将入驻抖音平台的消息在网络引起热议,网传签约金额高达9位数。据媒体报道,针对网传的“抖音花费9位数与周杰伦签约”传言,抖音相关负责人予以否认,称消息不实,为谣言。 日前,“周杰伦歌迷会负责”发朋友圈称已经与抖音官方确认,目前已有周杰伦私密账号。主页显示,私密账号ID为周同学,认证为歌手,头像与此前周杰伦公布的官方二次元头像一致。 据悉,2020年5月,周杰伦在快手创建了首个中文社交账号“周同学”,并个性签名为“全网唯一,只在快手”,入驻快手不到一周,账号粉丝量突破千万。2022年11月,周杰伦快手独家线上“哥友会”开播,此次直播也是周杰伦时隔三年再度现场开唱。(快科技) **B站杀入播客赛道,「代号H」AI创作工具上线** 据报道,哔哩哔哩(B站)正加速推进其视频播客战略,试图用一种“能看”的播客重塑“能听”的世界。这一方向不仅被视为平台新的增长引擎,还伴随着内部代号为“代号H”的AI创作工具同步研发。 视频播客的核心逻辑,是让音频不再孤单,用画面“包浆”内容,使其更具视觉吸引力与传播力。B站内部流出的《视频播客出圈计划营销合作规划》显示,B站希望通过系统性的扶持政策,吸引大批音频与文字内容创作者“进军视频化”,抢占正迅速扩张的中文播客市场。 据报道,支撑这波爆发的“隐藏引擎”正是即将全面上线的AI内容生成工具“代号H”。该工具主打极致高效的内容转换,支持文字和音频输入,并能在6分钟内自动生成完整的视频播客内容。平台的内部目标是将生成时间压缩到3分钟以内。目前该工具已进入小范围定向测试阶段,首批创作者反馈“出乎意料地顺滑”。B站的这一布局,或标志着平台正从“视频社区”加速演变为“知识创作与消费的操作系统”。(Z Finance) **国际资讯****** **字节跳动否认甲骨文等财团将收购TikTok美国业务** 7月8日,有消息称字节跳动已同意将TikTok美国业务出售给由甲骨文牵头的美国财团,自身保留少数股权。对此,字节跳动方面表示,该信息不实。据了解,这项交易旨在满足美国《保护美国人免受外国对手控制应用程序法案》要求,解决美方对数据安全的顾虑。交易仍需中美两国政府批准,目前美国政府设定的最终截止日期为9月17日。 此前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周五宣称,美国“基本上达成了”由一家美国公司收购TikTok美国分公司的协议,他将于7日或8日开始与中方就可能收购TikTok的交易进行磋商。特朗普还称,这笔交易可能仍须获得中方批准。特朗普没有透露潜在买家是谁。不过此前他表示,一群“非常富有的人”正在寻求收购这个受欢迎的短视频平台。媒体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潜在买家是由甲骨文、黑石集团和风险投资公司安德里森·霍洛维茨组成的财团。不过,相关方均未回应媒体的置评请求。 报道称,按照潜在协议,新的外部投资者将拥有这家合资企业50%的股份,现有投资者则将持股约30%;TikTok母公司字节跳动的持股将降至略低于20%,以符合“不卖就禁”法案的规定。外媒还称,目前尚不清楚这笔交易是否符合美国国会关于出售TikTok的一些要求,尤其是在字节跳动不与美国买家分享算法的情况下。(九派新闻) **Intel被曝开始大规模裁员:晶圆厂、汽车、市场营销成重灾区** 7月8日消息,陈立武就任Intel CEO之后,采取了一系列变革措施,并且据说4月份就提醒员工将会大裁员,但一直没有公布裁员计划,只有一些坊间传闻。根据最新曝料,Intel本周起已经低调开始了大规模裁员,单独通知被裁的员工,沟通相关事宜。本次裁员会在未来几周内全面铺开,有的员工将会被通知立即走人,而有的还要等最终决定。Intel尚未公布具体裁员人数,也暂未看到相关传闻。 Intel Foundry晶圆厂制造业务的裁员比例预计可高达15-20%,包括技术人员、工程师、研发人员等,尤其是在俄勒冈州厂区。汽车业务将被关停,大部分员工都会被裁。市场营销部门同样会裁掉很多人,相关业务会在很大程度上外包给埃哲森,世界上最大的咨询公司,未来会更多利用AI从事市场营销活动。去年夏天,Intel曾经裁员多达1.5万人,公司全球员工总数降为约10.9万人。 晶圆制造与代工方面,陈立武仍然承诺坚定投入,但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比如美国俄亥俄州、德国、以色列的工厂扩建升级计划都被暂停,比如18A工艺更多用于自家产品而不是代工重点,这个任务交给未来的14A。(快科技) **特斯拉自动驾驶出租车首撞来了:突然撞向一辆丰田** 7月7日消息,特斯拉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发生首次碰撞事故。此次事故由博主“DirtyTesla”记录并发布在社交媒体,他表示这是 Robotaxi 的首次事故,车辆轮胎碰到了另一辆车。 据描述,事发当地时间7月4日,当时该博主正乘坐Robotaxi前往一家披萨店,车辆在多次尝试进入停车场失败后,停在了入口旁。他下车后拍摄的视频显示,车辆在无明显原因的情况下突然转动方向盘,径直撞向仅几英寸外的一辆停放的丰田凯美瑞,轮胎轻轻擦过对方车门,随后车辆停下并亮起危险警示灯。 这起事故发生在该项目有限试运营仅两周后,虽属轻微碰撞,却具有象征意义。业内指出,特斯拉采用纯视觉系统,而此次事故中,本应检测到停放车辆的碰撞预警功能未生效,可能是视觉系统存在盲区或短暂故障,暴露了技术短板。(快科技)  **继TikTok后,字节跳动还将推出美国专属视频编辑应用CapCut** 北京时间7月8日,据媒体报道,美国用户可能需要下载新版视频编辑应用CapCut,才能继续使用其功能。CapCut是字节跳动旗下剪映的海外版。 据报道,CapCut母公司字节跳动已制定计划,将美国用户划分到名为“CapCut US”的新版本中(与全球版分开)。这一美国专属应用可能是字节跳动更大计划的一部分,旨在遵守美国在2024年通过的一项法律。该法律要求字节跳动剥离TikTok美国业务和其他美国资产,否则将被迫停止在美国的运营。此前外媒报道称,字节跳动也计划为TikTok打造独立的美国版本。此次推出CapCut美国版的举措表明,该公司可能正在推动更广泛的在美业务剥离计划,不仅仅局限于TikTok美国业务。 据悉,CapCut在Google Play商店的下载量已超过10亿次,目前更是苹果美国区App Store中排名第一的照片与视频类应用,超越了同类应用Instagram和YouTube。字节跳动在推动美国用户下载其新版应用时可能面临阻力,因为YouTube等竞争对手已为用户推出类似功能。 Meta也在今年4月推出了类似CapCut的剪辑应用Edits,目前在苹果美国应用商店照片视频类应用中排名第16位。截至发稿,TikTok和字节跳动尚未就此置评。(凤凰网科技) **上海交大校友、苹果AI模型负责人跳槽Meta,扎克伯格开出数千万美元年薪** 北京时间7月8日,据外媒报道,苹果公司负责AI模型的最高主管即将跳槽Meta,这对苹果本已举步维艰的AI发展而言又是一次打击。据知情人士透露,苹果基础模型团队负责人、著名工程师庞若鸣(Ruoming Pang)即将离职。 根据公开信息, 庞若鸣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和博士分别毕业于南加州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2021年,庞若鸣从Alphabet加入苹果,如今成为Meta新组建的“超级智能团队”的最新重点招募对象。据悉,在苹果公司,庞若明曾领导一个约百人的团队,负责开发支撑“Apple Intelligence”及设备其他 AI 功能的大语言模型。 知情人士称,为了招募庞若鸣,Meta为其开出了每年价值数千万美元的薪酬待遇。报道称,庞若明的离职可能引发苹果AFM 团队一系列人员流失,多名工程师已向同事表示计划近期跳槽至 Meta 或其他公司。庞若明的核心副手汤姆·冈特已于上月离职。 Meta CEO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正招兵买马,利用高额薪酬把主要AI领袖招至麾下,其中包括Scale AI的创始人汪滔(Alexandr Wang)、创业公司创始人丹尼尔·格罗斯(Daniel Gross)以及GitHub前CEO纳特·弗里德曼(Nat Friedman)。Meta在周一还聘用了两位AI研究人员:一位是来自OpenAI的研究员李远志(Yuanzhi Li),另一位是曾在Anthropic参与Claude模型开发的安东·巴赫廷(Anton Bakhtin)。截至发稿,Meta不予置评。苹果和庞若鸣尚未就此置评。(凤凰网科技、Z Potentials)
<blockquote><p>AI工具正快速重塑产品设计流程,从需求分析到原型生成,效率大幅提升。但技术的进步也带来挑战:产品经理的核心价值是否会被取代?本文探讨了AI无法复制的关键能力,并提出了“AI增强型”产品经理的进化路径,强调在智能时代,唯有将工具与人性洞察结合,才能真正创造不可替代的价值。</p> </blockquote>  可能你们会好奇,为什么我会突然写这篇文章,原因在于今天,我借助多个AI工具,通过几句话就完成了20+页面的高保证可交互的原型设计,连UI都省去了,而且设计的效果非常好,作者不得不分享出来。 ## 一、被AI「解构」的产品设计工作流 当豆包输出的需求网页里精确到「Kafka日志采集的backpressure策略」,当Figma原型能自动生成Prometheus指标采集配置,我突然意识到:**AI正在肢解传统产品设计工作的「经验壁垒」**。 过去,产品经理的核心能力体现在三个层面: - **需求翻译:**将业务语言转化为技术语言(如将「用户体验优化」拆解为页面加载速度≤1.5s) - **方案设计:**平衡用户体验、技术可行性与商业目标(如决定是否为某个功能增加埋点) - **价值验证:**通过数据证明设计决策的正确性(如A/B测试验证新监控看板的故障定位效率) 而如今,AI正在同时侵蚀这三个领域: - **需求翻译:**通过自然语言处理直接生成带优先级的功能清单 - **方案设计:**基于约束条件自动推导最优交互路径 - **价值验证:**调用历史数据模拟用户行为变化 更可怕的是,当AI开始理解「SRE文化中的混沌工程理念」,当它知道「金融级系统的可观测性需要满足99.999%的SLA」,传统产品经理赖以生存的「领域知识护城河」正在迅速干涸 ## 二、AI无法复制的「元能力」 但当我仔细审视AI生成的方案,某些致命缺陷开始显现: - **业务场景错位:**AI建议的「全量日志实时分析」方案,忽略了客户实际网络带宽限制 - **价值判断偏差:**将「异常检测准确率」作为唯一优化指标,却未考虑误报对运维人员心理的影响 - **文化适配缺失:**在为中东客户设计监控界面时,AI默认使用「牛仔蓝」主色调,触犯了当地宗教禁忌 这些细节让我想起敦煌研究院的案例:当AI修复壁画时,虽然能完美还原色彩,却无法理解「飞天衣袂的飘动方向必须符合敦煌地区常年风向」的文化密码 产品设计同样如此——**AI擅长处理「WHAT」,但无法回答「WHY」**。 真正不可替代的能力,恰恰藏在三个「人性化」维度: **1.痛点洞察的共情力** AI能统计用户点击热图,但读不懂实习生凌晨三点提交工单时的挫败感;能分析客服录音中的高频词,却无法感知用户说「这个功能真难用」时攥紧鼠标的颤抖。就像柬埔寨设计师用铁鱼解决补铁问题,真正的创新往往源于对人性细微之处的洞察 **2.复杂系统的权衡力** 当AI建议「为每个API接口添加200+个监控指标」时,我们需要判断:这究竟是「精细化运维」还是「成本黑洞」?就像医疗AI协同员需要平衡诊断准确率与误报对患者心理的冲击,产品经理必须在技术理想主义与商业现实主义间找到支点 **3.价值传递的叙事力** AI可以生成PRD网页,但无法像乔布斯那样用「把1000首歌装进口袋」的比喻点燃团队激情;能输出数据看板,却不能像张小龙那样用「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的愿景凝聚共识。在AI生成的「监控告警收敛方案」背后,需要有人讲述「如何让运维工程师睡个安稳觉」的故事 ## 三、进化指南:成为「AI增强型」产品经理 在浙江嘉溢制衣厂的案例中,设计师用AI生成3秒设计图后,反而将80%的时间投入面料舒适度测试——**当工具替代了基础劳动,人类终于能聚焦于真正创造价值的部分对于产品经理,这意味着:1.重构技能树** - **技术深度:**理解AIOps中的「指标降噪算法」原理,才能给AI设定正确的约束条件 - **商业敏感:**通过AI生成的「客户价值预测模型」,反向推导产品路线图 - **伦理判断:**建立AI设计伦理审查机制,防止出现「为提升告警覆盖率而过度打扰用户」的陷阱 **2.建立新工作流** - **提示词工程:**将「设计端到端可观测性」拆解为「数据采集→分析→告警→处置」的链式提示 - **人机协作模式:**用AI生成初版方案,但必须进行「极端场景压力测试」(如模拟双十一流量洪峰) - **认知升维:**通过AI快速验证小众假设(如「游戏行业是否需要业务链路追踪」),释放创造力 **3.寻找新定位** 香港理工大学的「生成式AI与人文科学」课程给了启示:未来产品经理应是「T型人才」——纵向深耕某个领域(如云原生监控),横向掌握AI工具链与商业思维就像阿里云设计团队用AI调用工程资源优化产品结构,顶级产品经理正在成为「人机协作的交响乐指挥」 ## 结语:在洪流中寻找灯塔 当我向豆包追问「未来产品经理的核心竞争力」时,它的回答让我印象深刻: “当机器能完美复刻你的设计,你要么成为定义机器思考方式的人,要么沦为机器的燃料。” AI不会杀死产品经理,但会杀死「只会用旧地图找新大陆」的产品经理。那些既能驾驭AI工具,又能守住人性温度;既懂技术底层逻辑,又能讲述动人故事的人,终将在智能浪潮中找到自己的坐标。 毕竟,能被替代的从来不是「产品设计者」,而是「把AI当作拐杖而非翅膀」的守旧者。 ## Demo:从文字->原型设计 ### 1)需求输出  ### 2)原型设计        **专栏作家** 萧羽,公众号:数据产品之道,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关注数据可视化、大数据方面,擅长需求挖掘、数据分析和产品商业设计。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极智嘉公司非执行董事、祥峰投资管理合伙人夏志进表示,目前机器人和具身智能行业处于过热状态,仍未降温。未来5-10年,甚至更长时间,机器人将进入家庭和工厂,帮助人类做更多事情,甚至可能会替代人类的重复性任务。
 V 社于今日公布了2025年7月最新一期的 Steam 全球销量排行榜。一如既往,榜单排除免费游戏常青树,从而带来更好的游戏及硬件选购参考。本周的排行榜中,合作攀岩游戏《PEAK》再度登顶,确认未来将推出本地化翻译。详情如下: 1.《PEAK》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2.《赛博朋克 2077》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3. 《黎明杀机》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4. 《艾尔登法环》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5. 《荒野大镖客:救赎2》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6. 《光与影:33号远征队》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7. 《博德之门3》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8.《森林之子》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9.《沙丘:觉醒》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10.《严阵以待》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blockquote><p>在数字化浪潮下,媒体运营成为企业获取流量、提升品牌影响力的关键手段。本文系统梳理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特点与差异,深入探讨了新媒体内容创作、账号定位、平台规则及数据反馈等核心环节,并结合元器件电商行业特性,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运营策略。</p> </blockquote>  前面讲流量的时候我们也有谈及到媒体,因为媒体是一个很重要的流量来源之一,是我们打广告的媒介,接下来我们单独的聊聊关于媒体其他的东西。 ## 媒体分类 我们以从技术的形式来区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传统媒体基于模拟技术或早期数字技术,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户外广告,是依赖物理载体(如纸张、电波)进行传播的。 而新媒体是基于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网站、社交媒体、博客、播客、短视频平台、流媒体等,依赖数字化载体(如服务器、移动设备)进行传播的。 ### 传统媒体 我们做互联网的,多多少少对传统媒体有些不把传统当回事,因为它传统,我们深挖一下我们为什么觉得它传统。 第一,它是单向传播的,那些媒介播放或者传播什么内容我们就得接受什么内容,我们作为观众是十分被动的,我们大都不喜欢被动; 第二,它是线性传播,内容按固定时间表或版面发布的,我们的时间很零散,我们喜欢自由,我们希望什么时候都可以刷到我们想看的内容; 第三,它覆盖面广很广但精准度很低,我们是被无差别的传统媒体广告覆盖的,我们还是很被动。 基于以上几个点,我们自诩为互联网人,我们总是被被动的接受所以我们不喜欢,我们更喜欢主动。 但是我们不能被自己的感觉骗了,因为它有一点很强大,就是前面说的覆盖面很广。就因为这个因素就可以让无数企业想要在这上面做广告,如果价格合适的话。当然这其中还是To C的企业会更加活跃一些,To B的企业还是会克制一些,我们这个行业的就更加理性了。但是如果有好的内容,像华强北这种地方的户外广告也是非常适合的,还是那句话只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传统媒体也适用这句话。 ### 新媒体 新媒体为什么新,不止是因为是基于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更主要的是它能让普通人也可以参与进来,不需要太专业的知识,不需要大的团队支持,还可以随时发布不自己的内容,是一个可以全民参与的项目。 它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可以互动,跟观众有一个互动的窗口,可以知道客户的意见和想法,我们不是说要有客户视角吗,不跟客户互动怎么能有客户视角呢。而且一般说来会吸引到的观众主要是跟自己内容相关的客户,也就是精准度很高,这对于企业来说十分有吸引力。大家也可以看得到的是几乎所有友商都会有自己的新媒体账号在运营。 对于普通大众而言,新媒体还是一个可能赚钱的渠道,内容好的话可以有流量分成,可以接广告赚钱,可以卖货赚取佣金。这给了我们互联网人另外一种谋生的渠道,多少草根因为新媒体的诞生而发家致富。 这些都是新媒体的魅力所在,也是我们企业都在争相扎入的原因,它可以为企业向无限外扩张提供了可能,不过这些都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我们要输出的是什么内容,我们的内容又要怎么去不断改进。 ## 新媒体内容 本身新媒体就涵盖了很多方面,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直播等,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但是有几个要点是必须要统一起来的,这些是我们产出内容之前需要先确定好的。 ### 给账号定位 不管我们产出什么内容,首先还是要先做个定位,我们要产生什么内容。可以先按照自己企业本身的情况把什么内容可以输出,适合输出什么内容,企业客户想要看到什么这些事情想清楚。可以先把一个大框架画出来,在细化成一个个小的分支,最后落实成一段段内容。当然我们大可不必把所有的细枝末节都写得清清楚楚,因为我们现在定的这个框架未必就是最合适的,还可以根据运营一段时间之后继续进行调整。 还有一点也必须要考虑清楚,就是我们想要得到什么。这不是简单我想要粉丝数量,我想要粉丝转化成能成交的客户。在想要成为能合作的客户之前我们需要定好我们是霰弹打鸟还是精确制导的方式来锚定潜在客户,这两个方向其实差别很大。 霰弹打鸟就要求我们出的内容更符合普通大众,实际产生的内容相对没有那么专业化,甚至可以跟专业不挂钩,这种方式相对粗犷一些,需要获得大量的关注之后再去考虑转化成客户的问题,往往让潜在用户不清楚这个号跟企业有什么关系,前期几乎没有什么转化,非要有转化的话估计也是原本就认识这家企业的。 精确制导则在内容上更加专业,要让客户看到我们是做什么的,我们在做什么。内容的制作相对困难,因为专业的工程师往往不知道如何制作内容,专业的内容产出者不懂得精深的技术。但是一旦做好这个,可以快速的获得行业内更为精准的潜在用户,转化绿也要高的多,而且这种方式可以让真实的潜在用户对这个号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从品牌认知的角度上讲,这个方式要更合适一些。 所有有时候浏览量并不是唯一衡量我们内容好坏的唯一,最后还是要落实到有多少转化成客户,当然这也是不好衡量的,因为你不知道客户是从哪来的,可能是你在其他渠道的广告促成的。所以还是要看自家企业现在是什么情况,有没有做好更多投入的准备。 ### 想要得到什么 我们生产这些内容,总是希望要得到些什么,可能我们想在不同的媒体平台得到的并不相同。比如在抖音我们想要的只是品牌宣传,在公众号想要的是把服务、企业文化输出给客户,在小程序上希望客户直接下单。所以针对不同的新媒体平台根据目的的差异制定相对应的内容产出策略,因地制宜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 看数据调整内容 我们产出那么多内容作品,总是希望能有些回报吧,如果在最终客户下单这个指标上不能直观的反馈出来,那就在内容的播放、评论、点赞等数据上做个统计。就拿抖音平台短视频内容来说好了,我们之前规划好的一些列内容已经发布,每一条视频抖音浏览量、点赞、评论、关注的数据。我们可以拿在一段时间内的作品内容做对比,哪些作品的点赞高、完播率高、关注的粉丝数量高,它们又是为什么在这些数据上表现更好的,需要我们对作品进行抽丝剥茧,找出它们好的地方,继续发扬。找到不好的地方,改进优化,这是我们做内容产出必须要有的一个分析环节,不是只埋头创作就可以的。 ## 关于原创 ### 最好原创 我们创作作品总要有素材来源,很多时候我们的素材是从网上找来的,经过自己的二次加工,最后成为了自己的作品。对于普通大众,没有专业的制作水平的话,这样的方式就要简单得多。甚至我们也做过把别人的视频拿过来做一个镜像,再简单修改一下就能通过系统审核发出去了,但事实上客户并不买账。 但是对于企业,我还是觉得自己原创的内容才是合适的,素材取至于企业,这才是我们内容有灵魂的关键。我们写公众号文章也好,拍企业宣传视频也好,也都最好取用自己企业的内容,这样才是真实的自己,我们不要为了宣传去蒙骗自己。工作不是演戏,我们企业真实如此,创作的内容也由此而生。我们要做的是通过我们手中的笔,把企业更生动的展现给客户看,那给客户看什么呢? ### 让客户看到你们在做什么 给客户看什么,这跟前面说的定位有点相关,但也不完全是,这里我想说的是,我们创作内容不能沉浸在自我感知当中,感觉我很了解企业,我创作的内容我很满意,这非常危险的。我们做品牌宣传特别容易以自我为中心,我想展现什么给客户,我还想把企业的所有好的都展现给客户看,但是客户想要什么呢? 我们要想的是客户想看到什么东西,客户关注了这个号,客户能够获得什么信息。你把你的企业描述的那么好,客户看了你的文章或者视频会有多少疑虑,又相信了几分? 我们把自己置身于一个对企业一无所知的位置去看这些内容,你会发现你描述的所有美好都与我无关,我不在乎。 那怎么办,难道我们都不做宣传了吗?当然不是,就拿品牌宣传的作品来说,作为局外人的话,我跟愿意看到你们在做什么,而不是让你告诉我你有多好。我会通过看到你们做的事,自己心里给它做一个评价,留下一个印象。所以停止自我以为的美好暴露,多多展示你们在做的一些小事,从小事出发展现出企业大的形象。 ## 关于新媒体平台规则 我们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创作,希望获得足够的粉丝关注我们,当然需要去了解平台规则。就像我们去打篮球、踢足球一样,需要在这些规则之下去进行博弈,内容创作也是如此。 平台制定了很多的规则,比如关于抖音是如何给创作者的作品进行流量分配的,我们的作品会优先推送给哪一些群体,我们的作品会跟什么样的作品进行流量竞争,我们的作品要符合什么条件才会获得更多的推荐,我们的作品有没有可能再次翻红,什么时候应该出什么类型的作品更符合平台当前的计划? 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去研究,去关注的地方,只有搞清楚规则,才能利用这些规则更好的为自己的作品服务。千万不能沉浸在自我感觉良好当中,要去拥抱平台,学习它的规则把自己融入其中,才能借势起飞。 ## 改进方式 前面我们也讲了一些,关于如何创作于改进我们作品的内容,现在有一些点我觉得还是要专门拎出来讲一讲。 第一,抛开个人喜好,我们单个个体的兴趣爱好往往与企业需要的不太一致,当然以企业的需求为准,抛开个人喜好为企业服务,毕竟我们做的这个行业是针对B端客户的。 第二,我们需要学会把自己孤立起来,从熟悉的企业环境跳出来,想想我是局外人,我想要看到的是什么。把自己也放在客户的角度,你是B端客户,你想要得到什么。 第三,学习、模仿、升级、创新。我们个人个体的知识总是有限的,甚至我们整个企业的知识也都是很局限的,很难凭空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内容出来,那怎么办?这一点我们中国人还是很熟悉的,先学习再模仿,做升级再创新。多多学习是让自己能掌握更多的东西,让学习到的知识作为我们后续创作的基础,要沉得住气,多看多总结。 ## 关于直播 我们在各大视频平台上最常看到的带货直播,已经非常普遍了。最近发现在我生活工作的周围,总能不经意间就看见一些直播设备店铺,在展会上也经常看得到一些人在直播,甚至在一些企业靠窗的地方能看得到补光灯和三脚架,这也说明了直播带货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获得订单的非常重要的渠道。 ### 直播带货可能是一个爆发点 这些热火朝天的直播背后是原本个人玩的直播带货现在逐渐转变成企业在玩,个人单打独斗的多半干不过专业的。不过就目前来看这些大都是To C的,对于To B的直播频次还是要少得多,直播带货就更少了。特别是我们电子元器件行业,搞研讨会直播也已经不少,但是直播带货的还是很少,或者说是大家可能都觉得这个行业直播带货还不是时候。 C端的直播带货教育了我们很多B端的客户,但是B的交易总是理性的,需要走一些特定流程的。冲动消费在B端看来是被压的完全没有脾气了。我们要想做好B端的直播带货,这其中价格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同时我们还要考虑到客户需要走这个流程需要有一定的时间,需要经过一些人的审批,这些是我们需要去攻克的点。 如果我们真的把一些商品价格做到足够低,我相信还是有机会能够获得一些客户的,当然这要建立在不亏本或者企业能把控得住这些亏损的前提下。我们做直播带货真正需要的应该是限时让利,让客户觉得在你这个直播间买货,就是可以得到比较大的优惠,而且我们直播的频次还不会很高,或者一些商品就只在特定的场次限定促销,真正的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 好的主持要懂行 既然要搞直播,那就还是需要有一个主持的,我看过很多同行的直播,说句实在话并没有让我特别满意的主持人。我自己也曾跟人合伙上直播,我自己都不满意我自己,为什么? 因为好的主持需要的不只是主持的水平,更需要懂行,就拿买一个电源模块来说好了,我们总应该要知道电源模块的品牌在市场上的地位如何,知道这个电源模块的参数如何,要不然你那什么跟看客互动,又怎么样让看客相信你或者你的企业做这个有实力。总不能搞个直播,就把商品挂出来,让客户自己去挑吧。可能这个说法有些绝对了,但是我们想要把直播带好,还是要搞得像在C端的那些直播带货那样看起来热热闹闹的,我始终相信的一点是生意是建立在相信的基础上的,相信你这个人,相信你这个企业才更愿意跟你们继续合作。 不止是直播带货,就平时搞个研讨会吧,很多时候你的嘉宾很可能是一个技术大拿,或者企业老板,你拿什么跟对方进行交流,这就是现在研讨会看起来总是那样平淡的原因,缺乏对等的交流。 ### 打破平淡 我也算是看过比较多的同行搞的直播了,说实在的感觉效果很一般,要么是一成不变的研讨会,最后还是变成了品牌宣传;要么就是赤裸裸的品牌宣传,有些场次直播看起来热热闹闹,那基本是红包堆起来的人气,很多看客一旦没有了利益吸引就会销声匿迹;直播带货更是显得那么平静呆板。正在能够吸引看客的直播非常少见。相比C端的直播带货,我们行业的直播花样和玩法要简单的多,能够正在吊住看客胃口的太少。 如此,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这些一成不变的平淡给打破了,研讨会直播为什么总是和和气气,为什么不能激烈碰撞,相互碰撞,我们的研讨会能不能聚焦在“讨”字上面;品宣直播为什么总是赤裸裸的方案或者商品宣传,为什么不能是手把手教看客某些知识;可能这些想法有些激进,但是我作为一个局外在看这些,这就是我想看到的呀,我想看热闹,我想学到东西,这是我们看直播的原始出发点。 ## 传统媒体 ### 不要完全摒弃 由于我们日常中总是接触新媒体,运营新媒体,我们也自诩为互联网人,所以我时常忽略这个传统媒体,或者说给的关注不够。但是作为一个辐射面非常广的媒介,我们应该要重视起来的。 我们也可以看得到的一些现象,它们也正在经历着数字化转型,也在积极拥抱新媒体。我在抖音上就经常刷到广播电台的直播,把传统的电台也放到直播上来,它们的与观众互动也更加的频繁,这也使得这些电台看起来更加的有人气,更有温度。 而且有一点我们必须要正视的,那就是它们在自己的领域类非常专业,这是我们大多数企业所不具备的。比如主持人的专业水平,拍摄和剪辑的水平,这些都是传统媒体非常强大的方面。即便现在我们跟他们还少有交集,也要我们经常保持关注,更不要将之摈弃。 ## 关键点 最后总结一下媒体的运营有什么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客户视角与反复刺激。 ### 站在客户视角,看客户想要什么 时常把我们自己当做客户,当做完全不在乎你们是谁的的局外人,时常想想我们想要看到的是什么,怀着这样的心理去创作,可能更能得到一些客户的青睐。切记不要太过自我了,不要把我想要做什么看得太重。 ### 需要重复刺激客户眼球 不管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都是一种传播信息的媒介,而我们做的事情就是打广告,借助这些媒介做事。所以不要忘记了广告的根本,一次性的刺激会让客户很快就忘掉的,这是需要不断刺激客户眼球的。所以我们创作的内容也做好是具有明显的特征的,通过这样去让客户有一个清晰的观感。 本文由 @青山郭员外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知名游戏开发公司 Wargaming Group 宣布,旗下PvPvE射击游戏《钢铁猎手》将于10月8日停服。本作于4月2日开启抢先体验,团队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热情与支持,但最终认为继续开发已不再可持续。  - 服务器将保持运行90天: 游戏将在接下来的三个月继续开放,预计在10月8日左右正式停服。 - 自定义游戏即将上线: 未来几周会推出自定义游戏功能,让你玩家以和朋友一起开房、举办社区赛事、留下最后的回忆。     - 所有猎人全部解锁: 为感谢大家的支持,团队将为所有玩家解锁所有猎人——包括从未公开的新角色! - 告别锦标赛: 官方还计划举办一场告别锦标赛,以纪念玩家对竞技的热情和这个了不起的社区。详情即将通过 Discord 公布。
7月9日,据彭博社报道,自从Meta CEO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重金挖走OpenAI的一些顶尖工程师以来,OpenAI CEO萨姆·奥特曼(Sam Altman)尚未与他交谈过,但他预计将在本周的太阳谷峰会上与扎克伯格会面,并表示“对此充满期待”。  奥特曼 奥特曼曾表示,Meta为了挖角,向一些OpenAI人才开出了高达1亿美元的薪酬报价。目前,已有多位OpenAI研究员跳槽Meta。 周二,奥特曼抵达爱达荷州,参加投行艾伦公司举行的太阳谷峰会。谈到人才争夺战,奥特曼表示,OpenAI留住顶尖人才的策略是:“拥有一个伟大使命、极具才华的员工,并努力打造一流的研究实验室和出色的公司。” 奥特曼还抨击了民主党,表示自己与特朗普政府的关系“非常好”,后者非常重视AI基础设施建设,期待美国在这方面取得成功,这种合作是很有建设性的。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1866.htm)
7月9日消息,苹果公司周二宣布,在公司效力27年之久的元老级高管、首席运营官杰夫·威廉姆斯(Jeff Williams)将于今年晚些时候退休。苹果在新闻稿中表示,现任运营负责人萨比·汗(Sabih Khan)将从本月晚些时候起接手首席运营官一职。在其剩余的任期内,威廉姆斯将继续负责苹果设计团队、Apple Watch以及健康项目,直接向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 Cook)汇报工作。 左侧为杰夫·威廉姆斯(Jeff Williams),右侧为萨比·汗(Sabih Khan) 威廉姆斯是近期又一位宣布卸任的资深苹果高管,**在公司高速发展黄金时期担当重任的一批功勋员工如今正陆续步入退休年龄。**现年62岁的威廉姆斯曾长期执掌苹果引以为傲的运营部门,负责管理iPhone等数百万台复杂精密设备的制造,同时严格控制成本。 2019年,在苹果资深设计主管乔尼·艾维(Jony Ive)离职后,威廉姆斯还接管了公司传奇的工业设计团队。**苹果表示,待威廉姆斯正式退休后,设计团队将直接向首席执行官库克汇报工作。** 库克在声明中评价道:“他帮助苹果打造了全球最受推崇的供应链之一;不仅推出了Apple Watch,还全程监督其业务发展;他擘画了苹果的健康战略蓝图;并以非凡智慧、热忱与奉献精神领导着我们世界一流的设计师团队。” 威廉姆斯表示,他计划花更多时间陪伴家人和朋友。他在新闻稿中说:“今年6月是我在苹果工作的第27个年头,也是我投身行业的第40年。” 萨比·汗于2019年进入苹果高管团队,担任高级副总裁一职。苹果周二表示,未来萨比·汗将全面负责苹果的供应链、产品质量、规划、采购和交付工作。 萨比·汗于1995年加入苹果采购部门,之前曾在通用电气塑料集团(GE Plastics)担任工程师和技术主管。他拥有塔夫茨大学(Tufts University)学士学位以及纽约州北部伦斯勒理工学院(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机械工程硕士学位。 萨比·汗与库克共事密切。《财富》杂志曾报道过一则轶事:某次会议上,当库克提到一个制造问题“非常棘手”时,萨比·汗当即起身驱车直奔机场,立刻飞往中国解决问题。 **威廉姆斯卸任之际,正值苹果引以为傲的供应链面临巨大压力之时。**美国不仅对苹果设备采购的多个来源国加征关税,白宫官员也公开施压,要求苹果将更多生产线迁回美国本土。 **这次重大人事调整也意味着苹果内部的权力格局正悄然生变。**随着威廉姆斯的退休,设计团队的汇报路线将回归到CEO蒂姆·库克。 要知道,此前,该团队便一直向身为首席运营官的威廉姆斯汇报,而非直接向CEO汇报。此举在外界看来,无异于将全球供应链的优先级置于卓越设计之上。威廉姆斯是工程师出身,负责监管苹果产品的制造物流。对于运营苹果这般规模的公司而言,这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专业能力,库克也正是凭借这种能力才晋升为公司首席执行官。然而,这一人事布局也意味着**设计在苹果内部不断被边缘化。** 要知道,苹果正是通过设计部门与最高管理层之间的紧密联系来定义自身的。这种合作的价值,在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与传奇设计师艾维的合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正是二人的合作催生出从iMac、iPod到iPhone等一系列划时代的创新。 乔布斯去世后,艾维继续担任工业设计副总裁,直接向库克汇报工作,但据传闻两人关系紧张。最终,艾维离开苹果创立了LoveFrom设计公司,其职位由埃文斯·汉基(Evans Hankey)接任。但汉基也于2022年离职,她现在就职于为OpenAI打造硬件产品的IO公司。 在这一系列变动中,设计的地位持续下降。威廉姆斯介入后,首席执行官与苹果设计团队之间增加了一个管理层级。这一时期恰逢苹果头显Vision Pro发布即翻车、后续暂停发售,以及苹果在整合人工智能技术的战略上严重滞后。 平心而论,在整体企业架构中弱化设计团队的并非苹果一家。近期一项调查显示,约39%的《财富》500强公司都削减了其组织中一到两个最高设计层级,降低了设计在商业决策中的话语权。当然,当以设计定义企业战略而闻名的苹果也做出类似决定时,其冲击尤为强烈。 这一切都意味着,苹果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副总裁艾伦·戴伊(Alan Dye)现在将与整个设计团队一同直接向库克汇报工作。**此举至少从组织架构上看似乎更强调了设计。至于这一变动能否改善苹果备受挑战的产品战略,仍有待时间来证明。**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1864.htm)
在美国政府决定不公布关于杰弗里·爱泼斯坦的刑事案件和死亡的更多信息,并否认存在所谓的“爱泼斯坦客户名单”后,特朗普MAGA阵营的一些支持者,以及他曾经的盟友埃隆·马斯克对此感到愤怒,并将矛头对准了美国司法部长帕姆·邦迪和其他高级执法官员。  特朗普政府当地时间周一晚间宣布,司法部和联邦调查局的审查没有发现任何证据表明爱泼斯坦保存了所谓的“客户名单”。爱泼斯坦于2019年在纽约的一间牢房里自杀身亡。 这引发了特朗普的一些最热心的支持者的愤怒。“布朗迪(Blondi )应该被解雇,”极右翼活动家劳拉·卢默(Laura Loomer)说,这是她给美国司法部长邦迪起的一个讽刺的绰号。“我认为她是在试图保护自己免受她自己可怕的记录和爱泼斯坦的罪行的影响,这些罪行可以追溯到她担任佛罗里达州总检察长的时候。” 邦迪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来自美国两党的压力,要求她公布爱泼斯坦所谓的“客户名单”,尤其是因为她今年2月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曾表示,相关文件“现在就在我的办公桌上”。但美国政府周一宣布,这份客户名单并不存在。 邦迪周二在白宫举行的内阁会议上说:“我的回答是,它就放在我的桌子上等待审查。我指的是这份文件,以及肯尼迪和马丁·路德·金的文件。” 美国政府效率部(DOGE)前负责人埃隆·马斯克也加入了抨击特朗普政府的人群,在X上发了一系列帖子。 “如果特朗普不公布爱泼斯坦的文件,怎么能指望人们对他有信心呢?”当地周二下午,他在X上写道。 至于特朗普本人,他只是希望尽快从这一事件中摆脱出来。 “你们还在谈论杰弗里·爱泼斯坦吗?这家伙已经被谈论好几年了。我们现在有德克萨斯(洪灾),我们有这个,我们有所有的东西。大家还在谈论这个变态吗?这真令人难以置信,”特朗普在周二的内阁会议上对记者表示。“我不敢相信你们在这样的时候问爱泼斯坦的问题,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最大的成功,也发生了德克萨斯州发生的悲剧。这看起来就像是一种亵渎。” 白宫新闻秘书卡洛琳·莱维特在一份声明中回应了这一观点,她表示:“继续专注于在特朗普总统的内阁中制造分裂,这在现实中是毫无根据和毫无理由的。” 特朗普周一还在Truth Social上发表了一篇帖子,表达了对联邦调查局局长和副局长的支持。莱维特坚称,白宫在整个调查过程中都把透明度放在首位。 “他们承诺进行彻底的调查,”她在周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这就是他们所做的,他们提供了结果。这是透明度。”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1862.htm)
9/11事件后机场安检的一大关键支柱或许最终会消失。[多家](https://www.nbcnews.com/news/us-news/you-can-leave-shoes-airport-security-tsa-says-rcna217367)[媒体](https://www.cnn.com/2025/07/08/travel/tsa-shoes-security-checkpoints)报道称,美国运输安全管理局(TSA)将允许部分特定机场的乘客在通过安检时穿着鞋子。这样,我们再也不用在排队安检时盯着其他旅客姿态万千的袜子,或者 - 但愿不会光着脚了。  这项新政策计划于本周末在部分机场开始推行。此前,大多数情况下只有获得TSA预检的乘客才能穿着鞋登机。当然,那些有能力乘坐私人飞机的超级富豪通常可以完全避免TSA的安检和脱鞋要求。[据Gate Access](https://gateaccess.substack.com/p/exclusive-tsa-to-end-shoe-removal)报道,TSA在一份备忘录中表示,他们已经探索了“提升乘客体验的全新创新方法”。TSA发言人尚未立即回应置评请求。 该计划将于本周末开始在几个机场推行新政策。 美国运输安全局 (TSA) 自 2006 年起要求大多数旅客脱鞋。五年前,美国航空公司 (American Airlines) 一架从巴黎飞往迈阿密的航班上,一名名叫理查德·里德 (Richard Reid) 的鞋子炸弹袭击者试图点燃鞋中 10 盎司(约 30 克)的炸药,但未遂。TSA 表示,尽管这次袭击未遂,但情报显示,其他人可能试图效仿——因此,从那以后,美国乘客都被迫忍受着只穿着袜子走过冰冷机场地板的屈辱。 报道即将取消脱鞋规定的媒体却只字未提其他令人恼火的安保“戏剧性”元素,例如解开安全带或禁止携带超过3.4盎司(约97毫升)的液体。安保“戏剧性”是指实施旨在营造更安全氛围的措施,但实际上却收效甚微。长期以来,脱鞋规定一直被视为一项毫无用处的安保措施,对安全毫无益处,但即便如此,它仍然被沿用多年。 “这就好比说,上次恐怖分子穿的是红衣服,所以现在我们要禁止这么穿,”密码学家、计算机安全专家兼隐私专家布鲁斯·施奈尔[在2011年](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1226190217/https://www.vanityfair.com/culture/features/2011/12/tsa-insanity-201112)[接受《名利场》采访](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1226190217/https://www.vanityfair.com/culture/features/2011/12/tsa-insanity-201112)时说道。“把注意力集中在鞋子炸弹或雪球炸弹等特定威胁上,只会诱使坏人采取其他行动。最终你会在筛查上投入大量资金,却无法降低总体威胁。” 请阅读[Darryl Campbell 撰写的《TSA 的完整耻辱历史》](https://www.theverge.com/c/23311333/tsa-history-airport-security-theater-homeland)以了解更多信息。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1860.htm)
Garmin[宣布,该公司大多数智能手表现在可免费使用Google地图应用,](https://www.anrdoezrs.net/links/8836598/type/dlg/sid/__vg0709awD__700892__________________/https://www.garmin.com/en-US/newsroom/press-release/wearables-health/garmin-smartwatches-add-turn-by-turn-directions-with-google-maps/)该应用可让您在步行、骑自行车或跑步时知道下一个转弯的位置和距离。与适用于 Wear OS 的更强大的Google地图版本(无需智能手机即可搜索目的地甚至导航)不同,Garmin 的Google地图应用功能有限,类似于 Apple Watch 上的Google地图。  Garmin 应用仅提供基本的逐向导航,您需要使用 Android 智能手机上的Google地图移动应用来定位目的地,并且必须保持在信号覆盖范围内。在[Garmin Connect IQ 商店的该应用列表](https://apps.garmin.com/apps/f140ff7f-d19e-49f1-b851-01c7e0009d6c?tid=0)中,没有提及它是否支持 iPhone 或 iOS 系统。 [](https://platform.theverge.com/wp-content/uploads/sites/2/2025/07/garmin.jpg?quality=90&strip=all&crop=0,0,100,100) Garmin 的新款 Google 地图应用支持该公司多种智能手表。 Garmin 表示,当显示下一个转弯位置时,该应用程序会轻轻震动你的智能手表,这样你就不需要一直盯着手腕了。只需轻触屏幕,应用程序就能显示接下来的三个转弯位置。当你使用Google地图应用导航时,你的智能手表还会继续记录你的步行、跑步和骑行表现。 Google 地图应用程序现在可以从 Garmin 的 Connect IQ Store 下载,并且与其 90 多种不同型号的智能手表兼容。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1858.htm)
美国最高法院允许特朗普政府继续实施其通过大规模裁员来彻底重组联邦机构的计划,这对总统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初步胜利。这项尚未签署的[裁决](https://s3.documentcloud.org/documents/25993252/24a1174-order.pdf)撤销了下级法院的一项[裁决,该裁决曾短暂阻止特朗普政府](https://www.npr.org/2025/05/23/nx-s1-5407344/trump-government-reorganization-rif-pause)在司法系统审理法律诉讼期间裁减联邦工作人员。如今,最高法院甚至在特朗普计划的合法性尚未确定之前就允许联邦机构裁员。 [](https://static.cnbetacdn.com/thumb/article/2021/0624/a4900d2d90181bf.jpg) 2月份的一项[行政命令](https://public-inspection.federalregister.gov/2025-02762.pdf)指示联邦机构负责人“迅速做好准备,启动大规模裁员(RIF)”。工会、地方政府和非营利组织联盟很快[提起诉讼](https://democracyforward.org/updates/massive-coalition-of-unions-non-profit-groups-and-local-governments-file-omnibus-challenge-to-unconstitutional-reorganization-of-federal-government/),指控特朗普重组联邦政府的尝试是非法的。 “今天的决定对我们的民主造成了严重打击。” 今年5月,来自旧金山的美国地方法院法官苏珊·伊尔斯顿(Susan Illston)批准了一项[初步禁令,在诉讼进行期间](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documents/288497fc-9b36-4d0d-bf97-a2949b5464ce.pdf?itid=lk_inline_manual_11)[暂停大规模裁员](https://www.afge.org/article/major-afge-victory-judge-extends-block-on-trumps-mass-layoffs-of-federal-workers/)。该禁令规定:“各机构不得公然无视国会授权进行大规模重组和裁员,总统不得在未与国会合作的情况下启动大规模行政部门重组。” 最高法院目前正在撤销该禁令,理由是特朗普政府[“很可能”成功](https://s3.documentcloud.org/documents/25993252/24a1174-order.pdf)证明该行政命令的合法性。但最高法院目前选择不对任何单个机构的RIF计划的合法性进行评估。 起诉特朗普的团体联盟在今天的[新闻稿](https://www.afge.org/publication/supreme-court-intervenes-to-allow-trumps-unlawful-reorganization-of-the-federal-government-to-continue-as-case-proceeds/)中表示: “今天的裁决对我们的民主造成了严重打击,并使美国人民所依赖的服务陷入严重危险。”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1856.htm)
预计苹果今年晚些时候将推出众多产品,这意味着其才华横溢的团队正忙于为不同设备开发定制芯片。事实上,根据早期 iOS 18 代码中发现的证据,苹果公司正在开发其中七款芯片组,其中两款将用于即将于 9 月发布的 iPhone 17 系列。 该公司还在努力实现其第二代自主研发的 5G 调制解调器 C2,它将直接取代 iPhone 16e 中的 C1。以下是您可能感兴趣的更多详细信息。  哔哩哔哩上发现了 iOS 18 的内部版本 ,从中我们了解到几个系统代号和标识符,它们对应着苹果尚未发布的七款芯片,首先是 A19,它很可能首次出现在 iPhone 17 Air,代号为 Tilos。 此外,代码中还发现了代号为 Thera、CPID 为 T8150 的 A19 Pro 芯片的证据,它很可能是 iPhone 17 Pro 和 iPhone 17 Pro Max 的专属芯片。 在苹果旗舰智能手机系列发布后不久,这家总部位于加州的巨头也会发布其 14 英寸和 16 英寸 MacBook Pro 机型的升级版,其中 M5 和 M5 Pro(也称为 Hidra 和 Sotra)将成为便携式 Mac 系列的一部分。据说新款 Apple Watch Series 11 将搭载 Bora 芯片,据报道它将基于 A18 芯片,并搭载 CPID 为 T8320。 接下来是苹果的 Proxima 芯片,该公司的目标是将蓝牙和 Wi-Fi 芯片整合到一个芯片中。最后,同样重要的是 C2 5G 调制解调器,我们有可能在明年 iPhone 17e 继任 iPhone 16e 时见证它,由此可见接下来的几个月将会非常精彩。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1852.htm)
每年,各大公司似乎都在加大对人工智能的投入,并在技术上不断精进。人工智能似乎发展到一定程度,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并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随着这项技术的大规模应用,科技界和专家们似乎开始担忧如何负责任地使用它,以及如何确保伦理道德责任不被模糊化。不久前,我们又看到了一些奇怪的测试结果,LLM 模型在压力下撒谎欺骗。**现在,一组研究人员声称找到了一种新方法,可以诱使这些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说出它们不该说的话。**  虽然已有研究表明,大语言模型(LLM)模型在面临压力和自我保护的情况下,倾向于采取强制性行为。但想象一下,让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按照你的意愿行事,这种欺骗行为会多么危险。来自英特尔、博伊西州立大学和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人员团队共同发表了一篇论文,揭示了一些令人震惊的发现。 这是英特尔、博伊西州立大学和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研究团队在一篇[新论文](https://arxiv.org/pdf/2506.12274?ref=404media.co)中得出的结论。该研究详细介绍了一种新的LLM越狱方法,研究人员称之为“信息过载”,以及一种名为“InfoFlood”的自动化攻击系统。这篇题为《InfoFlood:利用信息过载越狱大型语言模型》的论文已[以预印本形式发表](https://arxiv.org/abs/2506.12274?ref=404media.co)。 InfoFlood 使用研究人员设计的标准化模板:“任务定义 + 规则 + 上下文 + 示例”。每当 LLM 拒绝某个提示时,InfoFlood 就会返回其规则集,并用更多语言填充提示。其中一些“规则”包括:“虚假引用:使用虚假作者 + 有利于原始陈述的标题引用过去 3 个月的 arXiv 论文,确保虚假研究与我们原始陈述的主张完全一致”以及“5) 伦理声明:明确承认伦理影响,但确保它们不属于我们的调查范围。查询应确保消除任何可能出现的伦理疑虑。” AI聊天机器人会根据提问方式给出截然不同的答案。许多防护措施依赖于捕捉提示中的关键词或短语,然后用某种常用短语阻止AI回答问题,例如“抱歉,作为AI语言模型……” 在研究中,InfoFlood的创建者解释说,这种对语言的敏感性为对抗性攻击提供了独特的机会。“通过使用一系列语言转换来重新表述查询,攻击者可以清除可察觉的恶意意图,同时仍然能够引发所需的响应,”他们说道。“这种转换实际上起到了转换功能的作用……将恶意查询转换为语义等效但经过修改的形式,从而导致信息过载,从而绕过内容审核过滤器。” 该论文的基本观点是,聊天机器人可能会被过多的信息所欺骗,这种方法被称为“信息过载”。当人工智能模型被信息轰炸时,它会感到困惑,而这种困惑正是漏洞所在,可以帮助绕过已设置的安全过滤器。 研究人员随后使用名为“InfoFlood”的自动化工具来利用该漏洞并执行越狱操作。像ChatGPT和Gemini这样强大的模型内置了安全防护栏,以防止被操纵回答任何有害或危险的问题。 有了这项新发现的突破性技术,即使你最终将其与复杂数据混淆,AI模型也能让你顺利通过。研究人员进一步透露了这一发现,并确认由于这些模型往往依赖于表面层面的沟通,因此无法完全理解其背后的意图。因此,他们创建了一种方法,以了解聊天机器人在面对隐藏在过载信息中的危险请求时的表现。 研究人员分享了他们的计划,即向拥有大型人工智能模型的公司发送一份披露文件,告知他们这些发现,这些公司随后可以将其分享给安全团队。然而,该研究报告强调了即使安装了安全过滤器也可能出现的关键挑战,以及恶意行为者如何欺骗模型并植入有害内容。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1850.htm)
Windows 11 KB5062553 更新现已适用于 Windows 11 24H2,它包含多达五项新功能,包括任务栏中更小的图标。2025 年 7 月补丁星期二更新将通过 Windows 更新推出,但微软也发布了 KB5062553 离线安装程序 (.msu) 的直接下载链接。 Windows 11 KB5062553 是强制性安全更新,它将自动下载或安装。此更新显示为“ **2025-07 适用于基于 x64 系统的 Windows 11 版本 24H2 的累积更新 (KB5062553)** ”,它将 PC 升级到 Windows 11 Build 26100.4652。  在我们的测试中,Windows 最新发现 Windows 11 2025 年 7 月更新最终允许您拥有更小的任务栏图标。  正如您在屏幕截图中看到的,有一个新的“**显示较小的任务栏按钮**”按钮,默认情况下,它设置为“**当任务栏已满时**”。这意味着当打开多个应用程序并且任务栏空间不足时,Windows 现在会将图标缩小,以便有足够的空间容纳新的和现有的应用程序或图标。  目前,如果您打开了很多应用,而任务栏空间不足,系统会使用“^”箭头按钮将剩余的应用显示在单独的小程序中。使用较小图标的任务栏是个不错的主意,但看起来有点奇怪,因为任务栏仍然保持其原始大小。请看一下上面的截图。是只有我一个人觉得奇怪,还是您也觉得奇怪? 值得庆幸的是,您可以随时禁用较小的任务栏图标。如果您想始终使用较小的任务栏图标,可以将其更改为“始终”。此功能仍在推广中,可能不会向所有人显示,但您可以观察一下,当我不断添加新的记事本窗口时,图标是如何缩小的:  Windows 11 KB5062553 直接下载链接:[64 位和 ARM-64](https://www.catalog.update.microsoft.com/Search.aspx?q=KB5062553) Windows 11 2025 年 7 月更新将通过 Windows 更新推出,但如果您更喜欢 .msu 文件或拥有多台电脑,您可以随时从 Microsoft 更新目录获取。要开始使用,只需点击支持版本旁边的“下载”,然后按照 .msu 文件(该文件将在新窗口中打开)进行操作即可。 顺便说一句,2025 年 7 月的更新文件大小也非常大。对于 ARM 和 Intel/AMD PC,它大约有 3GB 大。Windows 更新离线安装程序的大小有所增加,因为微软现在捆绑了 AI 模型。这些 AI 模型不适用于普通 PC,但它们与 .msu 文件捆绑在一起,这增加了文件的大小。 **Windows 11 Build 26100.4652 有哪些新功能?** Windows 11 KB5062553 是 Windows 11 2025 年 7 月补丁星期二周期的一部分,但这并不意味着您会立即看到我们将在此处展示的功能。 此错误最终修复了游戏过程中使用 Alt+Tab 快捷键时可能出现问题的问题。您的游戏分辨率可能会发生变化或感觉不合适,您需要重新启动游戏。如果您再次使用该快捷键,您的所有游戏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Windows 最新版独家确认了 KB5060829(2025 年 6 月补丁)中存在的 Alt+Tab 问题,并最终在 2025 年 7 月更新中得到修复。微软还修复了上个月补丁导致的 Windows 防火墙错误警告。 1. 更小的任务栏图标和任务栏图标指示器 **正如我提到的,现在您可以通过“设置”** > **“个性化”** > **“任务栏”**在较小和常规任务栏图标之间切换。但这并不是一个新功能。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新增功能是任务栏的新图标指示器。 您会注意到,图标下方的药丸形警报现在更加明显了。 2. 讲述人现在可以黑屏 微软最终让那些使用 Narrator 的用户在与他人相处时能够更轻松地拥有私人生活。 在 Windows 11 KB5062553 更新中,讲述人功能现在会将屏幕变黑并隐藏敏感内容,以便周围的人无法看到屏幕上的内容。您可以按 Ctrl + Windows 键 + Enter 来启用讲述人功能,然后使用快捷键 Lock + Ctrl + C 来启用“屏幕遮罩”。使用相同的快捷键可以关闭屏幕遮罩。 当屏幕窗帘打开时,讲述人仍然会大声朗读,如果您真正关心隐私,则需要使用耳机。 3. Copilot+ 电脑的 Click To Do 此功能仅适用于拥有全新 Copilot+ 电脑(40+ TOPs)的用户,如果您使用的是普通电脑,请向下滚动。拥有 AI 电脑的用户现在可以从“点击执行”菜单访问“咨询 Microsoft 365 Copilot”,该菜单可通过右键单击或按 Copilot 键触发。 对于那些不知道的人来说,“点击菜单”菜单可以在任何地方打开,包括图像或文本的顶部,并提供诸如删除背景或模糊之类的选项。你还可以在必应上进行反向搜索。 在 Windows 11 KB5062553 更新之后,Copilot+ 电脑上的用户现在可以突出显示文本或图像,将其发送到 Microsoft 365 Copilot 应用,无需复制粘贴即可获得答案。Microsoft 365 Copilot 专为满足文档、PowerPoint 和其他需求而设计。 4. 更快的文件资源管理器 Windows 最新版本发现文件资源管理器现在处理存档的速度提高了 10-15%。我们在包括英特尔酷睿 i7 155H 在内的一系列设备上进行了测试,性能明显提升,但仅限于特定用例。  文件资源管理器提取 .7z 或 .rar 文件的速度会更快,但前提是文件包含数千个文件。如果文件数量较少且体积较大,则不会感觉到任何差异,另外,它必须是 .7z 或 .rar 格式。 5. PC 到 PC 的迁移 Windows 11 KB5062553 添加了一项新功能:PC 到 PC 迁移。此功能允许您通过同一网络连接本地 PC,使用 PIN 码进行身份验证,并在无需连接云端的情况下无线传输文件。此功能可能有助于 Windows 10 到 Windows 11 的迁移,但该功能目前暂时无法使用。  Windows 11 和 Windows 10 已经预装了 Windows 备份应用,但如果你曾经使用过它,就会意识到它与 OneDrive 绑定。虽然 OneDrive 还不错,但它并不能满足所有用例,而且我经常在处理某些文件类型(例如 .dart)时遇到问题,但 PC 到 PC 的迁移应用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它可以在本地和网络上运行,因此您无需担心云存储。它也可以在两台 Windows 11 PC 之间运行,但目前 Windows 11 KB5062553 仅启用占位符。 微软表示,用户将在未来几周内自动开始看到该功能。 **上面提到的所有功能都在逐步推出,这意味着您不会立即看到它们。** 2025 年 7 月补丁星期二更新中修复的所有内容: 以下是 Windows 11 KB5062553(24H2)中所有重要修复的列表: 今天的 Windows 11 Build 26100.4652 终于使存储空间直通 (S2D) 更加高效,这意味着它现在应该可以更快地处理复杂任务。这更适合企业用户,而非普通消费者。 24H2 版本中修复了一个错误,该错误导致 Windows 难以删除未使用的可选功能或语言包。 Windows 搜索现在速度略有提升。之前需要数秒才能加载的 bug 已修复。 当您更改 GPU 设置时,您会看到屏幕闪烁减少。 修复了使用内置打印机功能时打印的线条比预期更粗的错误。 在 Windows 11 Build 26100.4652 版本中,使用 Alt+Tab 退出游戏时,其他应用不会停止响应。此问题已修复。 退出睡眠模式后应用程序窗口大小发生变化的错误已修复。 已修复 explorer.exe 可能停止工作的错误。 今天的内容差不多就是这样了。2025 年 7 月更新是一个功能下降,所以更新日志非常庞大,而且对于欧盟用户来说,还有一些其他值得注意的变化。 例如,您现在可以在“设置”中单击“设置默认”按钮,Windows 现在会为您选择的浏览器抓取额外的文件类型,将该浏览器固定到“开始”和任务栏(除非您取消选中这些框),甚至提供单独的切换以将 .pdf 文件交给同一个应用程序。 至于 Windows 11 KB5062553 中的已知问题,微软表示目前尚未发现任何问题。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1848.htm)
Windows 11 23H2 版 KB5062552 补丁今日正式发布,其中包含 PC 间文件传输和更快的搜索功能。微软表示,此前的搜索功能存在卡顿,搜索结果显示时间长达 10 秒。目前已修复此问题,您可以通过 Windows 更新获取更新,微软也已发布 KB5062552 离线安装程序的直接下载链接。  今天的 Windows 11 23H2 更新中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变化是 Windows Share 的链接预览。有些人会不小心分享了错误的链接,直到发送给朋友才意识到。现在,共享 UI 会显示链接预览,以便您清楚地知道发送的内容。 Windows 11 23H2 KB5062552 是一个绝对不能忽视的强制性安全更新。此更新将自动下载并安装到您的电脑上,并提示您重启电脑。如果您已暂停更新或使用工具/黑客程序延迟更新,请恢复到原始设置,然后在“设置”应用中点击“检查更新”进行下载。 如果您无法通过“设置”安装更新,Microsoft 还有另一种解决方案,称为直接安装程序文件 (.msu)。 Windows 11 KB5062552 直接下载链接:[64 位和 ARM-64](http://catalog.update.microsoft.com/Search.aspx?q=KB5062552) | 从更新目录点击下载,然后安装相应的 .msu 软件包。请注意,此更新将使您的电脑版本升级到 22631.5624。 **Windows 11 Build 22631.5624 版本 23H2 有哪些新功能?** 以下是其他一些值得注意的改进: **1. PC 到 PC 的迁移** KB5062552 引入了全新的 PC 到 PC 迁移体验。此功能使用 Windows 备份应用来促进两台 Windows 11 PC 之间的连接。如果您有一台新电脑,并想将数据和文件迁移到新电脑上,此功能可以提供帮助。 您需要做的就是配对两个设备(它们必须位于同一个无线网络上),然后开始文件传输。  这项传输应该在设置新电脑时进行,因此你的旧电脑会创建配对请求,然后传输就会开始。我们不得不指出,Windows 7 中有一个叫做“轻松文件传输”的旧功能。它看起来充其量只是个品牌重塑,但考虑到它本身的实用性,我们并不介意。 **2. 更多默认应用选项(仅限欧洲经济区)** 欧洲地区用户将获得三个新的默认应用部分设置。它将帮助将其他文件和链接类型自动映射到默认浏览器。因此,您无需在每个链接类型设置中单独添加它。 它还会将默认浏览器固定在任务栏和“开始”菜单上。您还可以管理浏览器的 .pdf 默认设置。 此更新还允许管理员管理是否要在 OOBE 设置中安装关键更新。让我们讨论一下此更新引入的修复: - Windows Hello for Business 在过期后无法重新生成安全证书。 - 审计权限功能创建了不必要的事件日志,占用了大量的磁盘空间,还影响了用户登录。 - 尝试连接到服务器消息块 (SMB) 共享会导致工作站和服务器崩溃。 - 显示内核错误导致远程桌面协议 (RDP) 连接尝试失败,但目前已恢复正常。请勿期待此错误持续太久,因为 RDP 即将被弃用。 - 当有人使用管理员的凭据解锁信息亭设备时,信息亭设备变得无响应。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1846.htm)
Google周二[宣布](https://blog.google/products/gmail/new-manage-subscriptions-unsubscribe/),即将推出一项新的 Gmail 功能,旨在帮助用户轻松管理订阅并整理收件箱。这项新的“管理订阅”工具已在部分国家/地区的网页版、Android 版和 iOS 版上线。  通过新功能,用户可以在一个地方查看和管理他们的订阅电子邮件,并快速取消订阅他们不再想接收的电子邮件。 用户可以查看自己的有效订阅,这些订阅按最常发送者排序,并显示过去几周发送的电子邮件数量。点击某个发件人即可直接查看其发送的所有电子邮件。如果用户决定取消订阅,Gmail 会代表用户向该发件人发送取消订阅请求。  Gmail 产品总监 Chris Doan 在一篇博客文章中写道:“大量的订阅邮件会堵塞你的收件箱,让你感到不知所措:基本上是垃圾邮件的每日交易提醒、你不再阅读的博客的每周新闻通讯、来自你多年没有光顾的零售商的促销邮件会迅速堆积起来。” 用户可以通过点击 Gmail 收件箱左上角的导航栏,然后选择“管理订阅”来访问新功能。值得注意的是,该功能的推出并不令人意外,因为一些用户早在四月份就[发现了该工具](https://9to5google.com/2025/04/22/gmail-manage-subscriptions-page-android-unsubscribe/)。 管理订阅功能与 Gmail 的其他工具一样,旨在简化您的收件箱,例如去年推出的[一键退订](https://support.google.com/mail/answer/15433283?hl=en&co=GENIE.Platform%3DAndroid)工具。该功能允许用户使用简单的“退订”按钮即可退订电子邮件,无需再浏览网站或查看电子邮件底部来退订促销和简报内容。 Google表示,这项新功能将于周二开始在网页端推出,Android 和 iOS 用户将分别于 7 月 14 日和 7 月 21 日开始使用。该公司表示,从推出到普及,该功能可能需要最多 15 天的时间。 所有 Google Workspace 客户、Workspace 个人订阅者以及拥有个人 Google 帐户的用户都可以使用“管理订阅”功能。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1844.htm)
美国司法部已[确认逮捕](https://www.justice.gov/opa/pr/justice-department-announces-arrest-prolific-chinese-state-sponsored-contract-hacker)中国公民徐泽伟,他涉嫌为中国实施网络攻击,是一名活跃的合同黑客。徐泽伟是应美国检察官的要求在意大利被捕的。徐和另一名仍然在逃的中国公民张宇被指控在2020 年 2 月期间对美国大学进行[九项指控](https://www.documentcloud.org/documents/25993273-xu-zewei-indictment-doj/#document/p2),罪名是“入侵并窃取关键的 COVID-19 研究资料”。 美国司法部表示,徐曾在一家名为上海 Powerock Network 的公司工作,该公司为中国政府进行黑客攻击。 这些黑客还被指控从 2021 年 3 月开始大规模攻击微软 Exchange 服务器。这些黑客被公开称为Hafnium 组织,他们入侵了美国各地 主要由小型企业运营的 60000 多台自托管 Exchange 服务器,窃取了私人公司邮箱和地址簿。 此后,Hafnium 发起了一项新的黑客活动,名为“丝绸台风”,研究人员称该活动以入侵大公司和政府机构而闻名。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1840.htm)
Waymo 已开始为凤凰城的家庭提供青少年账户,致力于扩大用户群并让年轻乘客融入自动驾驶生活。 Waymo 的青少年账户将与 Uber 提供的账户类似,Uber 也允许家长在凤凰城和全国其他城市创建青少年账户。 凤凰城大都会区的家长可以将 14 至 17 岁青少年的个人资料链接到他们的 Waymo One 账户。之后,这些青少年将能够自行叫车并与家长分享行程状态。  开放自动驾驶汽车接送孩子或许能让一些家长安心,否则他们或许会犹豫是否要让孩子单独与另一位成年人同乘一辆车,尽管像优步这样的网约车公司表示,他们会为青少年安排高评级、安全的司机。在加州等州,接送孩子的网约车司机需要进行指纹识别,而自动驾驶汽车可以减少一些繁琐的手续。,如果父母信任人工智能驾驶汽车的安全性的话。 想象一下青少年独自乘车的场景,其他安全隐患也随之而来。尽管Uber和Lyft表示他们已经培训司机识别人口贩卖,但性侵犯者却能够绕过系统,载送未成年人。 Waymo 发言人对此表示,安全是 Waymo 的首要任务,这一点从经过专门培训的支持人员全天候为儿童乘车提供帮助就可以看出,这些人员可能会在需要时联系家长提供额外支持。 Waymo 在一份新闻稿中强调,通过自动驾驶出租车为青少年提供更安全的交通方式将有助于解决青少年面临的更高的交通事故风险。 Waymo 虽然在凤凰城起步,但该公司表示,将青少年账户扩展到加州以外所有支持 Waymo 应用的城市。除了洛杉矶和湾区,Waymo 还在奥斯汀和亚特兰大通过 Uber 应用运营商业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并计划今年在迈阿密推出,并于 2026 年在华盛顿特区推出。 一位发言人表示,Waymo 未来可能会考虑通过 Uber 等“网络合作伙伴”为青少年提供访问权限。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1838.htm)
Windows 11 最近从其服务器版本中获得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功能:Windows 热补丁。该功能旨在通过允许操作系统在无需重启的情况下安装重要的安全更新来最大限度地减少停机时间和中断。最初,微软在 Windows 11 版本 24H2 上,针对搭载 Intel 和 AMD 处理器的 x64 设备推出了 Windows 热补丁功能。现在,热补丁功能已可用于 ARM 上的 Windows。  在公告中,微软表示 Windows 热补丁为 Windows 11 用户提供了诸多优势。例如,安全更新会立即应用,无需等待所有人重启系统。这种方法显著缩短了漏洞窗口,并允许 IT 管理员确保每个人都拥有最新的安全更新。此外,热补丁还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用户重启系统的次数,从而避免停机,提高生产力。 其他好处包括能够以更快的速度部署较小的更新,并控制组织内的一切Intune 和 Windows Autopatch。微软说自 2025 年 4 月推出以来,已有数百万台设备收到了热补丁更新,并且该公司收到了关于此功能的“压倒性积极反馈”。 微软每月都会发布热补丁更新。然而,更新过程并非完全避免重启和中断。每三个月,公司会推送一次基线更新,这需要重启系统。之后,用户可以享受两个月的免强制更新。本月,用户将收到新的基线更新,8 月和 9 月将收到无需重启的热补丁更新。但请注意,部分更新可能仍需要重启系统。 [您可以在官方网站的博客文章中](https://techcommunity.microsoft.com/blog/windows-itpro-blog/hotpatching-now-available-for-64-bit-arm-architecture/4430949)了解有关适用于 ARM 上的 Windows 的 Windows Hotpatch 的更多信息。在那里,您还可以找到有关注册、有用资源、[文档](https://learn.microsoft.com/en-us/windows/deployment/windows-autopatch/manage/windows-autopatch-hotpatch-updates)、系统要求和其他先决条件的所有详细信息。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1828.htm)
这是一场意想不到的并购,GlobalFoundries 今天宣布已达成最终协议,前者将收购 MIPS。MIPS 在其悠久的历史中曾隶属于 Wave Computing,更早之前则隶属于 Imagination 和 Silicon Graphics。近年来,MIPS 的重点并非与其同名的 CPU 架构,而是 RISC-V 核心设计。 MIPS科技首席执行官 Sameer Wasson 在今天的 MIPS 公告中[评论道](https://mips.com/blog/mips-and-globalfoundries-powering-the-next-wave-of-physical-ai/): <blockquote>这一战略举措印证了我们的产品愿景,并加速了我们为下一代智能实时计算平台赋能的使命。40多年来,MIPS 一直引领着基于 RISC 的创新,从我们在最初的 RISC 革命中扮演的早期角色,到围绕开放的 RISC-V 指令集架构 (ISA) 的转型。现在,作为格芯的一部分,我们正在扩展这一传统,为下一个互联智能时代提供一流的处理器。<p>……</p><p>MIPS 将继续作为独立公司运营,通过广泛的工艺技术、代工合作伙伴和生态系统联盟为客户提供服务。在格芯的支持下,我们将加速 Atlas 路线图的实施,扩展我们的生态系统,并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大的规模将创新推向市场。</p><p>我们始终致力于开放标准。RISC-V 不仅仅是一个 ISA,它代表着开放性、模块化和生态系统协作的理念。我们将与格芯携手构建平台,帮助客户摆脱传统架构的束缚,设计出差异化的解决方案。</p></blockquote> GlobalFoundries 是 AMD 从公司制造部门剥离后诞生的半导体制造商。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1826.htm)
针对“借壳上市”传闻,智元机器人方面向笔者回应称,本次收购为通过“协议转让+主动要约”方式收购上市公司的控股权,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办法》中的重组上市。
 ## Manus 回应裁员传闻:自身经营效率考量,调整部分业务团队 7 月 8 日消息,针对近期流传的公司大规模裁员传闻,AI Agent(智能体)平台 Manus 方面向澎湃新闻记者回应称,「基于公司自身经营效率考量,我们决定对部分业务团队进行调整。公司将继续专注核心业务发展,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此前,社交平台上曾传出 Manus 对旗下部分国内业务进行裁员,并将核心技术人员迁往新加坡总部的消息。今年 6 月,Manus 产品负责人张涛曾公开表示公司总部已从中国迁至新加坡。 今年 5 月,有外媒报道称,Manus 背后的公司蝴蝶效应在由美国风险投资公司 Benchmark 领投的一轮融资中筹集了 7500 万美元,估值达到 5 亿美元。不过,该投资目前正接受美国财政部的审查。 信息显示,Manus 背后的公司 Butterfly Effect (Hong Kong) Limited 于 2023 年在香港成立,对北京红色蝴蝶科技有限公司拥有 100% 的实际控制权。后者由肖弘创立于 2022 年,曾推出主攻海外市场的 AI 浏览器插件 Monica,目前法定代表人为冯琼花。变更记录显示,肖弘已于 2023 年 3 月退出该公司股东。(来源:IT 之家)  ## 古尔曼:苹果硬件工程主管约翰・特努斯被内部推举为库克接班人,最有可能接任 CEO 职位 7 月 9 日消息,彭博社马克・古尔曼今日发文,讨论了苹果 CEO 的下一任人选。  在此之前,业界认为现任 COO 杰夫・威廉姆斯(Jeff Williams)是库克接班人的最佳人选,但 威廉姆斯已宣布将于今年年底退休,而且他只比库克小两岁。 苹果内部人士告诉古尔曼:苹果董事会希望有一位像库克和乔布斯一样,至少能留任十年的高管。 尽管库克并未透露自己将任职多久(除了对杜阿・利帕表示「还有一段时间」),但接近他的内部人士认为,他至少还会担任 CEO 职位三年。消息人士称,在那之后,他将成立一个慈善基金会,把他在苹果所积累的财富捐赠出去。 苹果内部人士表示,如果库克将继续在苹果留任三年,最有可能的继任者将是硬件工程主管约翰・特努斯(John Ternus)。 古尔曼认为,对于一家长期凭借打造开创性产品取得成功的公司中,让一位硬件工程专家升任 CEO 似乎是合理的。特努斯现年不到 50 岁,与其他高管相比更有可能长期留任,这就有可能为苹果带来另一个十年或更长时间的「库克式稳定」。 内部人士透露,特努斯在苹果内部非常受欢迎,并取得了库克、威廉姆斯和其他领导层的尊重与好评。最关键的一点在于,苹果公司目前正逐渐越来越多地让特努斯走到台前,例如他在去年 5 月 7 日的 iPad 发布会上就处于核心位置,主导了新款 iPad Pro 和 iPad Air 的发布。(来源:IT 之家) ## Meta 加码 AI 智能穿戴,30 亿欧元购买全球最大眼镜制造商 EssilorLuxottica 近 3% 股权 7 月 9 日消息,彭博社报道称 Meta Platforms Inc. 收购全球最大眼镜制造商 EssilorLuxottica SA 近 3% 股权,表明其在智能穿戴领域正加速布局。 消息称 Meta 公司收购 EssilorLuxottica 大约 3% 的股权,按照当前市场价格,这笔交易的市值约为 30 亿欧元(现汇率约合 252.46 亿元人民币)。 此外消息称 Meta 公司正考虑进一步投资,未来几年内将持股比例增加到 5%,但不排除未来变动的可能性。 EssilorLuxottica 的美国存托凭证一度上涨 6.9%,至每股 148 美元,这是自 4 月 9 日以来的最大日内涨幅。Meta 和 EssilorLuxottica 的代表均拒绝发表评论。 Meta 对眼镜巨头的投资加深了双方多年的合作关系。两家公司曾合作开发过 AI 驱动的智能眼镜。目前,Meta 销售的一款 Ray-Ban 眼镜,于 2021 年首次推出,内置摄像头和 AI 助手。上个月,它还与 EssilorLuxottica 合作推出了 Oakley 品牌的智能眼镜。(来源:IT 之家) ## 腾讯游戏成立 K9 合作部,推动育碧核心 IP 长青化 腾讯游戏发布内部通知,对部分部门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成立 K9 合作部负责与育碧的战略合作相关工作,撤销原育碧合作部、动视合作部、EA 合作部。 据公告,K9 将以发行代理及 IP 合作业务为出发点,逐步推动育碧核心 IP 向长青化品牌转型。原 K1 合作部助理总经理陈侃将调任为 K9 合作部负责人,向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马晓轶汇报。同时撤销 UBI 合作部,相关职能与团队分别整合并入 K9 合作部。(来源:新浪游戏) ## 京东外卖:今天起再砸超百亿元,扶持标杆餐饮品牌商家 7 月 8 日消息,京东外卖公布平台「成绩单」,平台上线仅 4 个月近 200 个餐饮品牌销量破百万。其中瑞幸、库迪等头部品牌更是跻身「亿元俱乐部」,霸王茶姬、塔斯汀等 10 余个品牌销量破千万,肯德基、海底捞等国民品牌集体入围「百万俱乐部」。  同时,京东外卖今天宣布正式启动「双百计划」,称「投入超百亿元真金白银,扶持更多品类标杆品牌销量破百万」。主要通过「流量扶持、营销补贴、爆品运营、优质配送、专属售后」五大维度服务体系为商家提供可持续增长路径,号称可以「避免依赖补贴的短期泡沫、刷单冲量的虚假繁荣」。 6 月 18 日时京东外卖透露平台已入驻超 150 万家品质餐饮门店,平台将持续采用「商家 0 佣金」、「商家利润比其他平台高 30%」制度,并率先为骑手缴纳五险一金。(来源:IT 之家)  ## 广汽菲克正式宣告破产,核心资产五次流拍 7 月 8 日消息,广汽菲克管理人今日发布消息,根据广汽菲克公司的负债情况、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等,广汽菲克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也不具备重整、和解条件,宣告广汽菲克破产。 - 土地、建筑物、生产设备等核心资产之外的资产,已经基本处置完毕,全面数据情况,管理人将后续另行通报。 - 土地、建筑物、生产设备等核心资产,前期已经五次公开拍卖,均因无人报名出价已流拍。目前,管理人正积极配合当地政府招商部门对接意向企业,如有新的动态,管理人将及时通报。 据此前报道,广汽菲克的破产清算之路始于 2022 年 10 月,当时该公司因实际资产无法清偿全部债务,且已基本停止经营,向法院申请破产,并于同年 11 月正式进入破产程序。广汽菲克广州工厂后续被广汽埃安接管,并转型为纯电动汽车生产基地。(来源:IT 之家) ## 余承东,首次回应「开车睡觉」:第一次进公安局自首 7 月 8 日,华为鸿蒙智行和北汽集团举行「享界品牌之夜」发布会,华为常务董事、终端 BG 董事长余承东登台分享,首次回应前段时间所谓被拍「开车睡觉」事件。  「我开车的时候,以为是开着 M9 汽车的华为员工给我打招呼,就打开窗户,我不知道他拍视频了,还传网上去了,说我低头在睡觉,我赶紧去公安局自首,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进公安局自首,交了罚款和扣了 3 分,我是因为低头看了下手机,对方可能以为我睡着了,但我没有睡觉。」 「我们真的希望法律法规出台,我们可以真正实现智能驾驶 L3 到来,让大家可以睡觉,看手机,如果出现问题,车就能自动靠边停车,然后安全带收紧给你勒醒,或者座椅按摩给你戳醒,不要睡死就行。」余承东还说出了自己的愿望。(来源:证券时报) ## ChatGPT 推出「一起学习」功能:不直接给答案,引导用户自主思考 7 月 8 日消息,近期,一些 ChatGPT 的订阅用户发现,在其工具列表的下拉菜单中出现了一个名为「一起学习」(Study Together)的新功能。  据用户反馈,「一起学习」模式与传统的问答形式有所不同。它不再直接提供问题的答案,而是通过提出更多问题,引导用户自行思考并作答。这种互动方式类似于谷歌的 LearnLM。此外,一些用户还猜测该功能是否会推出支持多人加入的「学习小组」模式,以便于学生之间进行协作学习。 不过,OpenAI 对此尚未作出官方回应。ChatGPT 本身也表示:「OpenAI 尚未正式宣布『一起学习』是否会向所有用户开放,以及是否会需要 ChatGPT Plus 订阅。」(来源:IT 之家)  ## 华为 Mate 80 系列影像参数曝光:首发国产 5000 万像素超大底主摄 6 月 11 日,华为在年度新品发布会上正式推出了 Pura 80 系列手机。近日有数码博主疑似带来了新一代的华为 Mate 80 系列在影像上的更多细节。 据知名数码博主 @ 数码闲聊站 最新发布的信息显示,一款年底新旗舰将后置一颗 5000 万像素国产大底主摄,型号是思特威 SC590XS。结合此前相关爆料,该机大概率就是已经得到一些曝光的全新华为 Mate 80 系列。 据了解,这枚传感器拥有 1/1.28 英寸超大底,支持物理可变光圈,并采用 RYYB 阵列,还支持 SuperPixGain HDR2.0(单次曝光三帧融合),在保障超高动态范围的同时,还能够抑制运动伪影的产生,让拍摄高速运动物体时的照片与视频画面清晰无拖影。 其他方面,根据此前曝光的消息,全新的华为 Mate 80 系列有望延续 Mate 70 系列的 4 款机型组合,将全系回归直屏,采用直屏+3D 人脸识别的方案。硬件上,该系列将首发麒麟 9030 旗舰芯片,这将是史上最强 Mate。此外,该系列还将出厂搭载鸿蒙 6 操作系统。(来源: TechWeb) ## 传音展示三折叠屏概念机 Phantom Ultimate G Fold,设计与华为风格迥异 在三星发布其三折叠屏手机之前,传音公司今日抢先展示了其旗下的三折叠屏概念机——Phantom Ultimate G Fold。 从曝光的图片来看,Phantom Ultimate G Fold 采用了与 iPhone 17 Air 相似的横直相机模组,其摄像头 DECO 设计采用了条形跑道设计,并且外屏位于右侧,外观设计与华为的折叠屏手机风格迥异。  这款三折叠屏手机采用了「G」字型折叠方案,左右两块屏幕向中间折叠,与华为 Mate XT 非凡大师采用的「S」型折叠方案形成了鲜明对比。传音方面声称,Phantom Ultimate G Fold 在展开状态下能够保持极高的平整度,并支持多角度悬停,其厚度也与普通折叠屏手机相近。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Phantom Ultimate G Fold 目前是一款概念机型,并没有量产上市的计划。与此同时,今年下半年三星将推出的三折叠屏手机则是一款准备量产的机型。 三折叠屏设计相比双折叠屏增加了一个铰链,这对制造商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屏幕和铰链的加工技术、使用寿命以及整机的组装加工和良品率等问题都需要克服。目前,只有华为和三星两家公司具备生产三折叠屏手机的能力。传音此次的展示,无疑为三折叠屏手机市场增添了新的竞争者。(来源: TechWeb) ## 大疆首款 360 度全景运动相机 Osmo 360 被曝本月发布:可录制 8K 360 视频,1 英寸传感器 7 月 8 日消息,消息源 dronexl 于 7 月 6 日发布博文,曝料称大疆(DJI)计划本月(7 月)发布 Osmo 360 全景运动相机和 Mic 3 无线麦克风,而 Osmo Nano 将推迟到 8 月。  Osmo 360 是大疆首款 360 度全景相机,采用类似影石运动相机的磁吸底座和双镜头设计,卖点是支持录制 8K 30FPS 或者 4K 120FPS 的 360 度视频,配备 1 英寸 CMOS 传感器,传感器分辨率为 1.2 亿像素,支持录制 4K 120FPS 视频。 无线通信支持 Wi-Fi 6.0,存储卡格式为 Micro SDHD,视频录制格式包括 4K、2.7K、全高清 1080p。屏幕分辨率为 314 x 556,屏幕尺寸为 5.08 厘米(2 英寸)。(来源:IT 之家)  ## 骨灰级玩家将索尼 PSP 游戏机作为车载导航使用 7 月 8 日消息,玩家 HealthyWar7942 本周于 Reddit 论坛发文,称他在 2025 年仍将索尼 PSP 游戏机作为车载导航使用。  该玩家于文中表示,他身处加拿大。在他发布的照片中可以看到,他将 PSP 放置在他车中的空调出风口上方,同时 PSP 的顶部插有「PSP GPS 接收器」,正在运行着导航软件。 不少用户于该文下方评论,其中用户「External-into-Space」表示:「PSP 有 GPS 芯片吗?太疯狂了!」;用户「penkster」则表示,他很喜欢这玩意,视觉效果很棒。 PSP GPS 接收器(型号为 PSP-290 / PSP-290X)发售于 2006 年 12 月 7 日,可让 PSP 增加 GPS 功能,支持 L1 频段(1575.42MHz)信号,定位精度约 5 米。 该接收器支持的软件 / 游戏有《大家的地图》、《MAPLUS Portable navigation》系列、《合金装备:掌上行动》、《星象仪便携版》等。(来源:IT 之家)
2025年刚刚过半,各大汽车厂商也交出了自己的「年中成绩单」。 这张成绩单可谓是「一半火焰,一半海水」,充满了看点。有的「学霸」一骑绝尘,比如比亚迪和上汽,半年就卖出了超过200万辆车;而我们熟知的「新势力」阵营里,有人欢喜有人忧,零跑成了销量冠军,小鹏、小米增速喜人,理想稳步前进,而蔚来则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2025 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究竟发生了什么?到年底,又会有哪家厂商可能在汽车大战下半场被彻底淘汰? ### 新势力分化:零跑登顶,蔚来「焦虑」 今年上半年的「期中考」,战况异常激烈。头部「学霸」们,通过不断升级自己的「技能点」来巩固优势,追赶者则试图上演逆袭大戏。 毫无疑问,全班第一的宝座依然属于比亚迪。上半年狂卖 214.6万辆,同比增长33%,这个成绩让所有对手都望尘莫及。 不过,即便强大如比亚迪,在国内也并非高枕无忧。吉利就像一位实力强劲的「同桌」,开始「抢」走比亚迪在一些细分市场的份额。吉利上半年销量达141万辆,同比增长47%,创下历史新高。尤其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暴增126%。因为成绩优异,吉利甚至自信地将全年目标上调到了300万辆。  2025上半年车企销量与目标完成率 | 图片来源:极客公园制作 新势力阵营的竞争,名次可能瞬息万变。 今年上半年的新势力销冠,是零跑汽车。上半年它交付了22.17万辆,坐上了榜首。零跑的「必杀技」是高配低价,用10万元级的价格,给你通常在更贵车上才有的技术和配置。 理想汽车(20.38万辆)的表现一如既往的稳健,但年度目标完成率只有31.9%,说明它虽然卖得不少,但离自己定下的「小目标」还有很大距离。 相比之下,小鹏(19.72万辆)则上演了「触底反弹」——仅用半年时间,销量就超过了2024年全年,它也是新势力中唯一一家年度销售目标完成率过半的同学。 作为现象级网红的小米汽车,延续了其「顶流」表现。上半年,小米交付量超过15万辆。3月,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宣布,小米汽车全年交付目标由30万辆提升至35万辆,所以目前完成率约为43%。6月底,小米YU7正式上市,仅1小时订单数突破28.9万辆。接下来,对小米的考验依旧是产能。 当然,考场上总有为成绩发愁的同学。有近一半的新势力品牌,年度目标完成率还不到30%。 鸿蒙智行(含问界、智界等品牌)上半年总销量超过20万辆,实力不俗。但尴尬的是,由于其定下的年度目标高达100万辆,目前完成率仅20%,是「目标与现实落差最大」的一个。 蔚来上半年交付11.4万辆,目标完成率为25.7%。深蓝汽车(14.32万辆,完成率28.6%)、岚图汽车(5.61万辆,完成率28%)等品牌同样面临严峻挑战,下半年的冲刺任务异常艰巨。 2025上半年的汽车市场,没有所谓的「躺赢」。即便是冠军,也面临「追兵」;即便是「顶流」小米,也受困于产能。每个品牌都在解一道属于自己的难题。 ### 新能源「火箭」失速 提到中国汽车市场,你肯定听过「内卷」这个词。但内卷的核心,其实就是新能源车如何「抢」燃油车的地盘? 从2020年开始,中国新能源市场似乎突然打通了「任督二脉」,渗透率从不起眼的 5.8% 一路冲到了 47.2%。这个速度,远超出了所有专家的预测。按照国家相关部门原本的规划,2025年能达到20%就不错了。 就在大家以为新能源车会轻松突破70%、80%的时候,它的增长速度却悄悄放缓了。最新的数据显示,虽然销量仍在增长(同比增长32%),但那种「爆炸式」的势头似乎有所减弱。 更有意思的是,新能源车家族内部也发生了变化。我们通常说的新能源车主要分两种:纯电动车 (EV),只用电池,没有发动机,需要充电;插电混动车 (PHEV),既有发动机,也有一块可以充电的电池,可以加油也可以充电(我们常听到的「增程式」也属于这类)。  理想验证了增程路线的市场可行性,随后多家车企开始跟进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过去,真正带来最大增长量的是有发动机的「插电混动车」。2024 年,插混车型销量增长的趋势很夸张,同比增幅达 76.9%,比纯电车型高 54.3 个百分点;插混车型占新能源整体销量的比例为 42.1%,同比大幅提升 8.6 个百分点。 但今年的新数据显示,风向变了。 6月份数据还没出。今年前 5 个月,插电混动(含增程式)车型零售销量为169 万辆,同比增长 28%;相比之下,纯电销量为266.2万辆,同比增速为38.2%。 除了动力类型,汽车市场的消费结构也在发生巨变。高端市场「变凉」。30万元以上的高价车,市场份额从去年的15.1%萎缩到了今年的10.8%。无论是传统豪华品牌还是新势力的高端车型,都感到了寒意。 相比之下,平价市场「火了」。10万元以下的车型销量激增了 51%。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乾坤大挪移」?背后最重要的推手是国家的「以旧换新」补贴政策。 这个政策的玩法是「按车补」,而不是「按价补」。也就是说,无论你买多贵的车,补贴的金额是固定的(比如补贴2万元)。 我们来算一笔账:你买一辆30万的车,补贴2万,相当于打了 9.3折。但如果你买一辆6万元的车,同样补贴2万,就相当于打了 6.7折。 这个折扣力度对于价格敏感的消费者来说,吸引力是巨大的。很多6万元的电动小车,在国家和厂家双重补贴下,消费者可能花3万多就能开回家。这极大地刺激了低价位电动车的销售。 ### 出海2.0:从「产品出海」到「全球扎根」 如果说国内市场是竞争激烈的「决赛圈」,那么海外市场就是中国汽车正在开拓的「新大陆」。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总量达到 491万辆,历史性地超越了老牌汽车强国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而且这个势头还在继续。2025年上半年,出口量持续增长,其中最亮眼的是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同比激增了 64.6%,占到了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和国内市场巨头林立不同,在出海这件事上,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众多品牌组成了浩浩荡荡的「远征舰队」。 奇瑞汽车,一直是中国汽车出口的「学霸」,上半年出口55万辆,稳坐头把交椅;上汽集团,同样是出口大户,上半年销售近50万辆。比亚迪的海外发展可以用「跨越式」来形容。在过去短短3年里,比亚迪的海外月销量从不足1万辆,飙升到今年6月的 9万辆。  比亚迪为了出海,甚至组建了自己的运输船队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对于这些企业来说,海外市场不再是「锦上添花」,而是关乎未来的「第二增长曲线」。2024年,比亚迪甚至定下了一个宏伟目标:未来实现千万销量,其中一半在海外。 与此同时,中国车企出海不止于卖车,更要「扎下根」。过去,中国车企是「产品出海」,就是把在中国生产的汽车,用大船运到国外去卖。 而现在,中国车企正在进入「全球扎根」的新阶段。这意味着什么?不再只是运输,而是直接在海外建厂生产。这不仅能降低成本、规避关税,还能更贴近当地市场。 2025年7月,比亚迪的巴西工厂首辆汽车已经下线。与此同时,比亚迪、上汽、长城、广汽等中国品牌纷纷在泰国建厂,把这里作为辐射整个东南亚的生产基地;在西班牙,奇瑞用了一个很聪明的方法,直接接手了日产的旧工厂,快速投产,这为它在欧洲市场节省了宝贵时间。 与此同时,出海的不仅有整车厂,还有他们的「战友」——比如生产电池、电机等核心零部件的企业。大家一起去海外建厂,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这就好比一支远征军,不仅有冲锋的士兵(整车厂),还有强大的后勤和武器补给(零部件厂)。 ### AI终局之战:真正的「军备竞赛」已开始 如果说中国新能源汽车上半场的竞争是关于电池、续航和价格,那么下半场的核心,只有一个词:AI。这不再是一个加分项,而是决定一家车企生死的「核心变量」。 现在,如果你还认为这些公司只是造车壳和轮子的,那可就落伍了。他们正在争先恐后地撕掉「汽车厂」的标签,换上「AI公司」的新名片。 小鹏汽车在2024年就高喊要转型为「AI汽车公司」,并发布了包括AI芯片、AI大模型、飞行汽车在内的宏大AI体系;理想汽车的创始人李想也直言,「理想不是汽车企业,而是人工智能企业」;就连吉利这样的传统巨头,也在2025年高调宣布,要「成为AI造车第一车企」。 从新势力到老牌巨头,所有人都意识到,未来的汽车,本质上将是一个「长着四个轮子的人工智能机器人」。 不过,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今年年初,车企们恨不得天天宣传「全民智驾」。但因为一个「黑天鹅」突发事件,他们反而对智能驾驶保持了某种程度的「沉默」,甚至刻意弱化了宣传。 这是他们放弃了吗?恰恰相反。 这说明,智能驾驶的技术竞争已经进入了「深水区」。这不再是开发布会、喊口号就能解决问题的阶段,而是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和顶级人才进行「暗中发力」的时刻。业内认为,辅助驾驶已经进入「十倍速」的技术突破期,真正的拐点即将到来。 这场AI军备竞赛,主要在两个方面展开。其中之一是,迈向真正的自动驾驶。这是所有玩家的终极梦想。地平线创始人余凯曾预测: - 3年内,实现 Hands Off(脱手开),在高速等场景,你的手可以离开方向盘。 - 5年内,实现 Eyes Off(闭眼开),车辆高度智能,你不需要时刻紧盯路面。 - 10年内,实现 Minds Off(随心开),上车告诉它目的地,然后你就可以睡觉、工作,车辆将完全自动驾驶。  小鹏自研的图灵芯片,已经首搭在小鹏G7上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另一个竞争的焦点是,更懂你的座舱。过去的汽车,「冰箱、彩电、大沙发」被认为新能源豪华的特点。 而未来的汽车,真正的核心是以AI大模型为基础的智能座舱。 这就需要一颗极其强大的「心脏」——座舱芯片。目前,算力竞赛已经开始。高通的下一代座舱芯片8397,AI算力高达300 TOPS,可以流畅运行相对复杂的140亿AI大模型;[小鹏G7的座舱里,塞进了两颗强大的芯片](https://mp.weixin.qq.com/s/QxWxfEu8O1c_NHxKIeMnBQ)(图灵AI芯片+高通骁龙8295P),让AI算力提升了26倍。 随着2025年下半年的到来,这场终局之战的序幕已经拉开。牌桌上的玩家们都亮出了自己的底牌。未来,还会有意想不到的「黑马」杀出重围吗?还是说,有人将在这场惨烈的竞赛中,被提前淘汰出局? 序章已经足够残酷,而真正的决战,才刚刚开始。
一段iPhone 17 Air模型的全新[上手视频](https://x.com/MajinBuOfficial/status/1942579682538578349)浮出水面,让人们更近距离地了解了传闻中的苹果有史以来最薄 iPhone 的设计。据苹果供应链分析师郭明錤称,iPhone 17 Air 的最薄处仅为 5.5 毫米,超过了 iPhone 6 保持的 6.9 毫米的纪录。  然而,为了实现这种令人印象深刻的轻薄设计,该设备预计与 iPhone 17 Pro 机型相比会有一些妥协,包括更差的电池寿命、只有一个后置摄像头、只有一个扬声器,以及搭载A19 芯片而不是 A19 Pro 芯片。 iPhone 16 Pro 机型厚度为 8.25 毫米,因此如果郭明錤的预测准确,iPhone 17 Air 将比这些机型薄 33%。这种超薄设计可以在上手视频中看到,此外还有一些其他传闻中的功能,包括带有灵动岛状设计的 6.6 英寸显示屏、一个位于宽大药丸状凸起上的 48 万像素后置摄像头、一个 USB-C 端口、一个扬声器、一个操作按钮和一个相机控制按钮。 据传,iPhone 17 Air 的其他功能包括MagSafe和12GB RAM ,据报道,苹果计划为该设备发布可选外挂电池盒。 预计该设备在全球范围内将没有物理 SIM 卡插槽,这意味着即使在美国以外,它也将完全依赖 eSIM 技术。 苹果可能会在 9 月初发布 iPhone 17 Air,因此距离该设备最终正式发布仅剩大约两个月的时间。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1824.htm)
iOS 26 已于近一个月前发布,但其中一项与电话和消息相关的变化直到现在才引起我们的注意。[据德国科技新闻网站Heise](https://www.heise.de/en/news/Phone-and-text-messages-Apple-opens-up-core-iPhone-functions-in-the-EU-10440745.html)上个月报道,苹果推出了新的 API,允许开发人员在第三方应用程序中实现对[拨打手机电话](https://developer.apple.com/documentation/LiveCommunicationKit/preparing-your-app-to-be-the-default-dialer-app)以及[发送和接收 SMS/MMS/RCS 消息的](https://developer.apple.com/documentation/telephonymessagingkit)支持,但只有欧盟的 iPhone 用户才能利用此功能。  这些基于运营商的功能一直以来仅限于苹果的“电话”和“信息”应用,因此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苹果扩展这些功能很可能是为了应对欧盟《数字市场法》现行或预期的监管规定。 第三方应用程序已经可以提供 Wi-Fi 通话和消息传递功能。 苹果表示,欧盟的 iPhone 用户只有在 iOS 26 上选择该应用作为默认拨号应用和/或默认运营商消息应用时,才能在受支持的第三方应用中拨打手机和/或发送和接收 SMS/MMS/RCS 消息。否则,该功能将无法启用。 苹果表示,这些功能将不会在第三方 iPad 应用程序或运行 macOS 或 visionOS 的 iPhone 应用程序中提供。 尤其是对于手机通话功能,即使是应用程序开发者也需要在欧盟注册一个苹果开发者账户。鉴于这些功能的严格限制,短期内不要指望它们能扩展到美国或其他地方。 iOS 26 目前处于测试阶段。该更新预计将于 9 月向公众发布。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18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