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前校长萨默斯抨击特朗普对该高校不断加剧的攻击,称本周早些时候冻结联邦拨款的做法“严重违法”,并对政府的“暴政”发出警告。“这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萨默斯周三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是一项广泛而全面的行动,旨在打压那些对政府提出挑战的机构。” [](https://n.sinaimg.cn/finance/transform/96/w550h346/20250319/6a9a-609ba83d1b796ba1880156ff5a339d89.png) 本周,特朗普政府宣布冻结对哈佛大学的22亿美元联邦拨款,双方之间的冲突不断升级。特朗普随后威胁要取消该校的免税地位,并在周三指责该校雇佣“**激进左翼**”教职工,称其“甚至不能再被当作一所像样的学府”。 特朗普政府此前指责哈佛对校园反犹太主义处理不力,并于上周进一步施压,要求该校改革招生和聘任标准。 [](https://static.cnbetacdn.com/thumb/article/2020/0506/25560b21e0d8f80.jpg) **哈佛校长Alan Garber本周拒绝接受政府提出的条件**,称其清晰地表明政府“并不希望与我们共同解决反犹问题”。 萨默斯指出,虽然哈佛在打击针对犹太人的偏见以及扩大学术多元性方面仍需采取更多措施,但他**赞扬该校应对特朗普政府施压所做的努力**。 “哈佛不应主动将自己卷入政治,”萨默斯说,“但如果连哈佛这样的机构在遭遇暴政时都无法抗争,那还有谁能呢?”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3368.htm)
作者|张鹏 编辑|Li Yuan 郑玄 2024 年,是学习平板这个品类集中爆发的一年。 这个曾被视作「平板替代品」的品类,终于在逐渐脱离「和 iPad 有什么区别」的质疑,随着 AI 技术的持续进展,一步步朝着「1v1 数字老师」演进。 而在这一轮热潮中,小猿学练机的成长格外抢眼:小猿学练机在 2024 年 12 月销量突破百万台,登顶单品销量行业第一,成为中国学习平板中增长最快的产品。 2025 年年初 DeepSeek 的火爆,重塑了教育行业。 2025 年 4 月,猿辅导集团也发布了他们的新一代产品,深度融合了猿辅导集团自研「猿力大模型」和 DeepSeek 的小猿 AI 学习机。  猿辅导集团表示,这一代的 AI 学习机基于更强的推理能力,能够基于孩子在学校的试卷内、学习机的练习题上、和 AI 的对话等多触点,综合判断孩子的学习情况,给出更好的学习建议,不再是传统依赖知识图谱的刷题机器。 AI,会是教育最先闪光的地方吗? 「因材施教」是从孔子时代就被提出的理想,但直到今天,我们才真正拥有了让每个孩子匹配「一对一老师」的技术可能。这不仅是一次产品革新,更是教育模式的重构。 在这一轮变革中,先行者们要如何定义 AI 教育产品的形态?猿辅导集团又如何看待 AI 技术为教育带来的底层重构?DeepSeek 推理模型的引入,又会如何改变 AI 教育的进化路径? 我们找到了猿辅导集团副总裁王向东,与他聊了聊这一切。 # 01 教育的本质没有变化, 我们只是离一对一越来越近了 张鹏:2023 年 5 月,猿辅导第一次推出了小猿学练机这款学习硬件,主打墨水屏和学练一体化,当时怎么想到要做这样一款产品? 王向东: 我们业务线最初主要做软件。旗下有小猿口算,小猿搜题,猿题库等一系列软件,之前并没有太多硬件的涉猎。软件当时其实已经做到很大用户量了,也已经可以在手机上给用户提供很便捷的学习方式。但其实用户原有的学习的模式和交互的方式并未改变,还是学校所有的课本、教辅、练习册、试卷的基础上,依赖于识别、语音理解,最终给用户内容,内容是各大公司用自己的资源、人力加进去堆出来的。 我们看到市面上也有各种各样的学习产品诞生,但是这些东西都是很辅助性的。比如词典笔,它更多是扫一个词,查一个词的意思,这些产品只是解决了学习过程中一些非常局部的小问题。 我们觉得,学习产品仍然有成体系化思考的空间,有不只是简单地在原有体系中打补丁的空间。 当时学练机诞生的初心,就是在探索未来会不会存在一种更数字化的学习方式,这种数字化学习方式它其实跳脱了纸和笔,能够有数字化的学习内容、数字化的学习行为和数字化的学习数据,不再依赖于要用一个手机去拍什么东西,直接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去学习,就能完成整个学习闭环。 它的大出发点是基于这个逻辑,我们当时就考虑到,可能一年不行,两年不行,甚至三年不行。但 5 到 10 年,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有可能成型的,基于教育学习上对现有的学习方式有变革、有革新的一个东西。 一方面基于趋势性去考虑,另一方面,我们原有的内容资源的构建和累积上,其实是有基础能够转向数字化的。当时我们的软件背后,都是数字化的、模块化的和基于知识有能力突破的数据。只在手机上,其实呈现的并不多。 走向未来,我们认为它应该能有一个设备,作为更好的载体,把我们的综合能力系统性地呈现给用户,能够包括各种各样数字版权的内容,各种各样的工具软件,综合地提供给用户一个解决的方案。我们的学练机是我们最早的产品,刚开始把这些综合的部分整合一部分进去。 张鹏:上一代产品的产品名是学练机,为什么是学练机而不是学习机?当时是怎么思考的? 王向东: 我们拆分了孩子日常学习的三大环节,学练测。 在上课的环节全部都是学,老师不断输入。课后会布置作业,或者在课上会给很多作业,完成练习。测是在学校里有一次考试,总结整体学习的过程是否达到了我想要的结果。 在这三个步骤中,我们发现,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每个孩子面对老师的时间是相同的,学习内容也是相同的,为什么后面大家水平有高有低?除了超前学习的情况,其实最大的差异在于「练」。 「练」的环节,也是原有的教育环节中,做的并不高效的一个环节:第一,所有人的练习内容是统一的,因为在学校的练习,几乎不存在个性化。第二,家长在「练」这个事情上,其实是没有什么太多的可介入空间,因为他也不知道给孩子练习什么才符合孩子的学习。即使是在线下报个小班课,小班课的作业,可能也是针对这个班型的进度布置的作业。 「练」这个解决方案其实一直解决的不好,而且家长会把市场上所有的教辅都买一遍,但是一个学期下来,真正写的就是这两本,剩下的都在那儿堆着,并不是一个对孩子真正高效的练习逻辑。 同时练习本身又是一个非常高频并且刚需,具备非常强的可复制化的场景。它应该是一个完全千人千面,让大家在不同的时间点解决自己需求的一个产品。 所以,一个是未来的趋势,一个是高频的场景,这两者结合,我们选硬件、选产品和软件的形态,诞生了学练机这样一个产品。 张鹏:这一代我们推出的是 AI 学习机,不再是学练机。这一代产品的出发点是不是有些不同? 王向东: 我们一直想提供一个综合的一体化的学习产品。 我们一直觉得教育是有一个终极形态的。这个终极形态大概率会是类真人的一对一。 一对一是因材施教,我随时对你的学情有关注有了解,我给你接下来的学习进行规划,这是最高效的。 我们最早是 2022 年思考这个问题,在当时那个基础条件下——ChatGPT 2022 年年底才有一些水花,如果想做成我们想要的一体化学习方案,当时 AIGC 的内容不够强。想做一个真正的学习机,需要的内容太海量了。你的科目、学段、学习知识点能力同步这些东西,每一个都是非常细小的,加在一起却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据集。这个庞大数据集完全靠自己去构建,用那种传统的 AI 标注的方式是实现不了的。所以在那个时间点,我们就先以一种比较简单的,就基于你的知识模块的方式先定义到学练机上。 而过去一年,大模型有了巨大的变化,2023 年大模型和现在的大模型相比,成本大概是降了八九百倍,性能每一年大概会相对前一年提升 40%、50%。从去年的下半年到年底,DeepSeek 出来以后,大模型的技术的确进入到了一个可实用,并且成本可接受的一个价值创新点的阶段。 我们意识到,成套的一体化学习方案在成本和内容质量上都已具备可行性,我们才开始选择做一个 AI 学习机。在我们的学习机里面,我们强调一体化的诊学练,我们不会说一开始就让你做题或者看视频,我们会先分析你的学习状况。 就好像你看到了没有一个英语老师上来说,「孩子我们明天上什么课?」,你的英语老师一定是说「你把你学校的试卷给我看一下,把你们的进度告诉我一下,把你们的练习题告诉我一下」,他会根据这些内容,判断你当前的能力水平和学习阶段,再去给你确定应该做什么题,学习什么内容,我要让你跟着我的每一个课程节奏一起去往下走。所以我们期望我们的学习机,这套诊学练的闭环,完全参照一个一对一的老师能够实现的逻辑去提供给孩子这样的服务。 张鹏:这一代的产品形态也发生了变化,是一个平板加上打印机的形态。这样的产品形态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王向东: 其实它不仅是打印机,更是一个智能基座。 硬件的形态定义要更早于 DeepSeek 大模型出来这一波。2023 年我们就确定了要做这个形态的虚拟老师。 我们会思考一对一的老师,到底应该具有哪些能力。一个真正的一对一老师,要通过他的眼睛、耳朵和嘴巴,来观察这个孩子的学习状况。 眼睛,能够看出来孩子是否分心了,他在这个时间点有否犹豫,对这个知识的掌握程度是真的懂了,还是假装懂,这些东西通过观察是可以观察出来的。耳朵,可以在听孩子给他反馈的时候,感受到孩子是不是自信,这个东西是不是表达得清楚。一对一老师可能还通过他的手势,给孩子鼓励,通过言语,把成体系的知识展现给孩子。 这些就要通过传统的平板形态来做出来。 一个好的一对一老师,最终一定会问,我们讲解了这么多,我要来确认一下你到底有没有学会。那怎么实现呢?一般就是找几道题,看你会不会做。 其实对于线下的一对一老师来说,找几道题是很复杂的事情。而对于数字化的一对一老师来说,个性化的一对一找题反而是特别方便的。 所以我们做了目前的智能基座的 1.0 形态。一对一的老师定位好了孩子的学情之后,不需要靠家长或者孩子再去搜题,再去编辑,再去打印,直接可以将题打印出来,直接可以通过摄像头,来判断孩子做的准不准确。这个过程,既护眼,又高效。 # 02 教育 AI 技术底座, 让一对一的大规模供给成为可能 张鹏:AI 学习机这个概念,在 2020 年开始就有了。从那时候到现在,AI 学习机有过什么变化? 王向东: 学习机最早出现的时候,其实就是内容的堆砌。用一个平板的形态,去加入一些教育内容。 到 2020 年左右,行业开始强调差异化,出现了早期的「AI 学习机」。这类产品基于知识图谱,将题目分层,学生答题后可自动进入下一级练习,通过识别知识漏洞推送视频和习题,实现单点能力的查漏补缺。 之后,学习机开始引入一些基础的 AI 功能,比如拍照搜题。虽然厂商在 2020、2021 年就纷纷打出「AI 学习机」的口号,但在用户端并未真正建立起认知。 我们线下调研发现,家长关注的核心还是课程本身:内容是否齐全、质量是否高、是否覆盖所在地区的教学版本。其次才是工具层面的功能,比如是否能批改作业、帮助解决孩子不会的题目。 这个阶段的「AI 学习机」,更多是课程系统叠加工具软件,难以实现真正的一体化智能服务。只有当 AI 拥有推理能力,能真正理解学习过程、做出个性化引导时,才算真正迈入「名副其实」的 AI 学习机时代。 张鹏:推理模型核心解决了什么问题? 王向东:在推理模型出现之前,我们对 AI 的理解更多停留在「解题工具」的层面,例如通过大模型在后端异步处理题库中无法覆盖的题目。 但随着像 DeepSeek 这样的推理模型诞生,我们发现 AI 真正具备了接近一对一教师的能力。 推理模型可以结合你的学情数据,给出一个非常专业的学情分析:虽然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解不出这个问题,我把我的数据给你,AI 可以分析出我的问题。 原来要找到学生不会哪个知识点,需要靠学生做题,人为为题目打上标签,不会这道题,那就是这几个知识点不会,这样的对孩子的情况分析是很生硬的。而现在大模型甚至可以去更高的维度,分析孩子是可能是不擅长某种思维还是读题有问题,很多时候真的已经可以达到我们预期的教研老师能够提供的方案。 整个学习的核心模式发生了变化。 原有的学习机的核心学习模式是说我的路径和我的目标规划好了,人配合它往前走。而现在转变为「在持续交互中,根据不断输入的数据,动态调整学习路径和目标」。 张鹏:哪些产品细节在体现了这样的变化呢? 王向东: 在现在的 AI 学习机里,我们对孩子的学情诊断,这个「诊」不是只出现一次,一直在对孩子做最新的诊断。孩子学习的环境是发生各种各样变化的,你可能在学校里每天有考试卷子,可能在线下还报了辅导班,甚至参加了什么竞赛,在孩子与学习机的每次交互中,系统都能对其能力进行重新判断,然后再去重新调整学习的方向。 我们底层的数据是完全打通的,学习机本来它也有课程,也有诊断,也有一些练习。比如上课的时候有一个互动题,你在互动的时候你选错了,这个错题它也会成为一个底层的输入。现在我们输入的触点非常多。包括跟 AI 交流对话的时候,你可能提到了什么样的讯息,这个讯息很重要,它也会成为一个输入,成为下一步给你做推荐的出发点。它不仅仅是来自于一次性考试的诊断,而是来自于你在日常跟机器交互的过程中,所有的数据都会成为你学情诊断的来源。它不再是一个单一的今天你做这一套卷子,我只是基于这一套卷子给你推理,系统会综合分析你从其他触点产生的所有数据。 张鹏:这中间的一个拐点,是不是 DeepSeek 出现了? 王向东: 是的。 我们一直在不断评测国内外的不同基础大模型。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发现基础大模型通用大模型的能力的变化提升是很微弱的。当然你说 GPT-4o 到 o1,是不是也有很大的提升?是,但是基于 GPT 的成本,这个提升几乎对我们来说完全是不可用的状态。 DeepSeek 的报价,还有实质性的产品体验结果出来后,我们当时发现它在我们现有评测的所有模型中已经完全领先了,是当时在用的基础大模型的 1/4 甚至 1/5 的价格了,同时性能更好,可以更快应用。 春节回来我们立刻把这个服务补上。测试结果上,我们发现很多的功能点,尤其基于多学科交叉,并且还有错因分析,基于更多的输入数据,能够输出什么样的结果,都有了更好的表现。 我们马上对模型进行了切换。因为实际上教育的场景和方式和数据,我们都已经具备,关键在于这些内容该分配给谁、以何种方式呈现、在何时生成。切换新模型是要经历磨合和最开始的提示词的调整过程,不过最终切换起来还是很快的。  张鹏:猿辅导其实也有自己的模型,现在猿辅导自己的模型跟 DeepSeek 之间是怎么配合的?在目前的技术管线中,你们自己的模型还会在里面发挥作用吗? 王向东: 是的,我们也有自己的大模型,而且它也仍然是我们的技术核心。 自有模型和 DeepSeek 各自负责自己更擅长的事情。比如错因分析,DeepSeek 更擅长,但是以适合孩子的方式讲解给孩子,则是我们的模型比较擅长。 在针对我们特殊的需求场景下,我们会对通用模型或者针对一些开源的模型去做微调,看看在这个场景下是否我们可以比那个模型表现得更好,如果表现得更好,我们大概率会用我们自己的模型来解决我们的问题。比如在一些图像题上,所有模型的都很难解好一个完全新的图形题,其实我们的模型经过了一些自有数据训练,表现比市面上的大模型会好一点。 猿辅导集团自研「猿力大模型」和 DeepSeek 进行深度融合,共同构建了我们这一代产品中的技术基座:小猿 AI。 DeepSeek 推动大模型自我进化,实现深度思考讲解,推动 AI 能力全面进化;猿力大模型保障技术回归教育本质,进行信息安全过滤,保障实时认知对齐。 DeepSeek 让 AI 更聪明,能讲得更清楚、想得更深;猿力大模型则保证 AI 讲得靠谱、对孩子安全,让它真正服务教育,而不是跑偏。 两个模型间还会相互进行训练和优化,提升各自的能力。我们让两个模型相互切磋、共同成长。DeepSeek 提供先进的推理能力,猿力大模型专注教育适配与安全守护。它们在实战中交互训练,相互优化,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持续进化,打造更强、更稳、更懂教育的 AI 教学系统。 # 03 这一代孩子,将是被 AI 陪伴成长的一代人 张鹏:目前这代学习机,主要覆盖哪些人群?从幼儿园一直陪到高中毕业,在目前的产品设计上,真的可能吗? 王向东: 学练机和学习机,我们最初的期望都覆盖整个 K12 阶段的孩子。 我们也会加入一些针对学龄前儿童的功能,但他们不会是我们的主流的用户人群。这本质上,也是关于家长是不是认为孩子在这个时段就要接受教育有关。比如说他如果觉得在幼儿阶段就需要接受更多的绘本,接受更多的拼音教育,那他一定程度上也会是我们的目标人群。  至于产品设计,我们已经现在投入使用的软件和硬件,都已经做好了服务用户长期使用的数据与记忆架构。 从设计之初我们就在想,作为一个工具软件,我们不希望用户只用一个月。我们都是希望他们从 1 年级用到 12 年级。 唯一不太可确定是,硬件的形态到底在未来的几年内会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如果能出现一个更具备可交互能力和被用户接受的硬件形态,你非要说你的硬件具备更长的陪伴价值,我觉得本身是不合理的。 张鹏:平板加上打印机,是你理想中一个比较收敛的学习机的硬件形态吗? 王向东: 这是我们现阶段认为比较合适的形态。 硬件形态上,我想要做一个有用的学习设备,首先得具有几个特性: 一、它应该是一个孩子专属的设备,不应该是家长和孩子共用的设备,才能完成 24 小时一对一的任务。 二、它需要眼睛、耳朵和嘴巴,也就是得有摄像头,得有麦克风,能有输入,有输出。 三、它要在一定程度上真实的,可互动,不能是一个冷冰冰的平板电脑往那一放。 我觉得技术发展的在若干年内,可能一个简单的大屏还会是主流。 我们加入了一个打印机,这个打印机我们更倾向于把它定义成一个智能基座。它增加了输入输出的形态,同时可动。未来我希望它能随便扭头,或者甚至能跑来跑去,不过在现阶段我们能够匹配到的可实现的硬件形态只能做到这一步。 我们也设想过,未来如果人形机器人成熟,是否能直接化身为陪伴式的学习终端:有一个满屋跑的人形机器人,在孩子要学习的时候变形一下,露出一个屏幕,坐在孩子桌子上,学习完了跳下去干别的活了,如果到了那个时候,那学习机可能就不是最好的形态,不过这离我们现在能实现的技术还是稍微有点遥远。 张鹏:我们希望学习机能够在成长中一直陪伴孩子,而另一个问题是,目前我们观察到学习机每天能够陪伴孩子多久? 王向东: 在 2022 年以前,我们大概做过一些调研,当时得到的结果是,学习平板这一设备,在当时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因为当时我们发现,当时的学习设备,在半年后,平均留存时长就只剩下 50% 了,也就是说半年以后 50% 的用户就闲置了。而且进一步分析后发现,很多真正的留存实际上也不是基于学习功能,而是孩子在学习机上使用微信、抖音这样的半娱乐化应用。我们觉得这个事情其实非常不健康,它不足以形成口碑和复购。 在做我们的学习机时,我们重点关注两类数据:一是 用户留存率 ,代表孩子是否每天使用设备进行学习。我们是封闭系统,无法安装娱乐应用,留存下来的用户是真正用于学习的,数据显示我们的留存率行业领先。二是 功能满意度 ,我们通过用户反馈和客服数据持续优化体验。相比用户时长,我们更关注是否 高效学习 。 早期做工具软件的经验让我们明白,靠堆社区、堆视频化的内容,堆再多的时长对孩子的学习也没有意义。对我们来说,一个好产品的价值,在于它是否真正帮助孩子持续、高效地学习。 张鹏:我们说 AI 学习机是一对一的老师,也有人觉得是一种陪伴的朋友关系,你怎么看? 王向东: 从过往经验看,真正优秀的一对一老师往往是「亦师亦友」的角色。线下辅导中,老师若想获得良好的互动效果,首先需要与孩子建立朋友般的关系。因此,「老师」和「陪伴者」的角色并不冲突。 在产品设计上,我们也努力打造这种「陪伴式」的学习体验。首先,交互必须对孩子友好。例如语音识别,不能家长说得准,孩子说得不准;界面也必须符合孩子的审美和认知特点。其次,我们加入了大量游戏化设计,比如在答题中融入保龄球、愤怒的小鸟等元素,让孩子在游戏中获得正反馈,哪怕答错题也能感受到鼓励,从而持续激发学习动力。 我们认为,未来学习设备将不仅是工具,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陪伴者。从学习到心理健康,这类设备将像真人老师一样,在孩子情绪低落时给予支持和引导,帮助他们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学习,AI 正是在这一点上具备巨大潜力。  张鹏:Agent 技术今年很火。你怎么看 Agent 技术在教育领域,包括在学习机领域里面的应用? 王向东: Agent 在教师工作中确实有很大潜力,但在学生端的应用目前还难以普及。原因在于,Agent 擅长处理有明确结果的任务,比如直接给出结论或方案;而学生的学习过程需要的是持续的交互、反馈和闭环。 学习不是单一任务,而是不断迭代的过程。例如我们根据学生数据进行学情分析,再生成学习方案,但这套方案必须在使用后持续调整,才能真正有效,不是一次性完成一个任务就结束了。所以我觉得这个概念虽然很有想象力,但是不一定在教育这个领域里适用。 张鹏:这一波的 AI,是否有机会对中国的教育带来一些更有意义的改变? 王向东: 我们非常认同一句话:「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教育的本质是启发与唤醒。最终我们希望培养出具备批判性与创造性思维的孩子。 但传统教育体系和资源难以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当然不缺有创造力的孩子,但他们往往集中在少数拥有优质教育资源和家庭环境的群体中,绝大多数孩子难以获得这样的支持。 AI 的出现带来了普惠的可能性。它可以以低成本提供高质量的一对一教育体验,帮助孩子发展更深层次的思维能力,而不是仅仅机械复述知识。我们希望孩子能提出问题、质疑答案,甚至基于已有知识得出全新的结论。 这正是 AI 在教育中的最大价值:提供无限供给的高质量教育资源,打破原有壁垒。对我们来说,这种变革的可能性,正是投身教育的初心与使命。 *头图来源:猿辅导 本文为极客公园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极客君微信 geekparkGO
 loober Team 公布了第三人称生存恐怖游戏 《时间旅者:重生曙光》的首个实机演示。 玩家将与势不可挡的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同时揭开扭曲时空旅行故事的神秘面纱。 在过去,你将见证一个处于变革阵痛期的世界,这是一场永远改变了人类的大灾难。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同时,在满目疮痍的未来荒原上,人类每时每刻都在为生存而战,与危险的可憎生物搏斗,考验着你的反应能力和战术思维。 你是一名旅行者,作为一个神秘团体的特工,你的任务是在未来荒原上寻找特定的时空裂隙,它会将你传送到20世纪80年代的波兰。  你需要回到过去,找到在即将到来的世界末日中死去的关键人物。利用你无所不能的收割器,你可以提取他们的精华,让他们陪你回到未来。在这个危险无处不在的荒凉世界里,你是否能存活下来取决于你制定策略和未雨绸缪的能力。你遇到的敌人都是噩梦般的生物,它们由人类的尸体变异而成,要打败它们,你必须充分利用你的武器库。在战斗中,快速决策意味着生死之别。
值此世界地球日之际,苹果公司宣布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较2015年下降了60%。苹果公司在2020年宣布的最终目标,至少可以说是雄心勃勃的。该项目名为“Apple 2030”,围绕着到 2030 年实现 100% 碳中和的目标。虽然苹果在全球企业层面已经实现碳中和,但该公司希望在其整个业务、制造供应链和产品生命周期中实现碳中和。  苹果公司环境、政策和社会倡议副总裁丽莎·杰克逊(Lisa Jackson) 表示: “我们为实现‘苹果 2030’目标所取得的进展感到无比自豪,这涉及我们业务的方方面面。” 如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地使用清洁能源和再生材料来制造产品,我们在世界各地保护水资源、防止浪费,并且我们正在大力投资自然保护。随着2030年的临近,工作将变得更加艰巨——而我们将以创新、协作和紧迫感来应对挑战。 更具体地说,Apple 2030 计划到 2030 年将排放量减少 75%,同时为剩余 25% 的碳足迹开发碳去除解决方案。据苹果公司称,到 2024 年,该公司成功避免了约 4100 万公吨的温室气体排放。 苹果通过多种措施实现了减排,包括清洁供应链所需的电力供应。目前,苹果全球供应链中可再生电力已达17.8千兆瓦,比上一年增长了17%。 苹果公司也正在与其供应商合作,清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半导体和平板显示器在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强效的氟化温室气体 (F-GHG)。 苹果表示,其26家半导体供应商承诺减少90%的排放。由于这些工厂通常为其他公司生产材料,因此这项举措也减少了苹果公司以外的碳排放。 该公司所有直接显示器供应商都做出了同样的承诺。2024年,显示器和半导体供应商将减少840万公吨的温室气体排放。 苹果在减少废弃物方面取得了更多进展。到 2024 年,苹果供应商已将 60 万吨废弃物从垃圾填埋场转移。 到 2024 年,苹果及其供应商已节省了 140 亿加仑淡水,自 2013 年启动供应商清洁水计划以来,淡水总量已达到 900 亿加仑。该公司目前计划在未来五年内补充高压力地区 100% 的淡水取水量。  当然,苹果还在持续减少对用于电池和Taptic Engine等功能驱动的原生稀土元素的依赖。该公司最近已超额完成了2025年目标的99%,即所有磁铁均使用100%再生稀土元素,所有苹果设计的电池均使用100%再生钴。 2025年,Apple 推出了新款MacBook Air,其再生材料含量高达 55%,是 Apple 产品中最高的。2024年,Apple 推出了Mac系列中首款碳中和产品:新款Mac mini。顾客还可以选择任意材质的碳中和Apple Watch。 在 2025 年世界地球日到来之前,苹果还推出了一项新促销活动,鼓励顾客在下个月回收旧的和不需要的设备。 从现在起到 5 月 16 日,如果您将旧设备带到参与活动的 Apple Store 进行回收,Apple 将提供符合条件的配件九折优惠。顾客可以回收各种旧设备,包括AirPods、Apple TV 和 HomePods 等 Apple 设备,甚至包括打印机、鼠标和键盘等第三方设备。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3362.htm)
《2024胡润品牌榜》今天发布,2024最具价值中国民营品牌十强出炉。根据十强榜单,前五民营品牌的价值均超过1000亿元。其中,**抖音超越微信,达到2450亿元,荣登“最具价值民营品牌”榜首。** 抖音品牌价值增长500亿元,成为今年价值增长最多的品牌,在2024最具价值中国品牌中排名第二,仅次于茅台。 华为和小米重返前十名。**华为品牌价值增长了400亿元,品牌价值830亿元,在中国民营品牌十强中排名第7。小米品牌价值提升了270亿元,品牌价值735亿元,排名第9。** 此外,拼多多品牌价值2050亿元,稳定第三名。比亚迪品牌价值1200亿元,上升至第四名。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3360.htm)
ASML预计,2025年第二季度净销售额72亿至77亿欧元,毛利率50%-53%;2025全年营收在300亿至350亿欧元之间,毛利率51%至53%。
**多款重磅新品正式发布!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开启智慧出行新篇章** 2025年4月16日,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在上海隆重举办。问界M8、问界新M7全新配色、享界S9增程版上市;尊界S800内饰设计公布;SAIC尚界品牌首次官宣。本次发布会后,鸿蒙智行将在4月17日举办智界品牌之夜,携手用户共同探索未来出行的无限可能。  鸿蒙智行深度赋能合作伙伴,推动中国智能汽车产业升级。联盟旗下已推出AITO问界、LUXEED智界、STELATO享界与MAEXTRO尊界等四大品牌。截至2025年4月15日,鸿蒙智行连续10个月蝉联中国汽车品牌成交均价TOP1,连续三年新车质量排名第一。鸿蒙智行在被动安全、主动安全与电池安方面全重磅投入,联盟旗下品牌车型遵循严苛设计标准,主动安全能力不断提升,累计避免可能的碰撞次数超过170万次。华为巨鲸电池平台采用高规格设计,为用户提供全方位安全保障。 **科技旗舰持续引领,问界M9上市27天累计大定40000台**  科技旗舰,不断进化。问界M9首发十余项创新科技,上市27天大定突破40000台,势不可挡,持续引领!全景智慧旗舰SUV问界M9 13个月累计交付180000台,获中保研安全测试唯一超4G成绩、中汽中心安全测试超五星成绩,保值率、用户满意度、净推荐值高居行业第一,用实力赢得口碑,树立中国品牌豪华车价值标杆! **鸿蒙智行丨问界M8正式上市,打造家庭智慧旗舰SUV标杆** 问界M8正式上市,定位家庭智慧旗舰SUV,携多项华为尖端科技与创新理念,重新定义家庭智慧出行标杆。问界M8提供五座与六座两种版本,每个版本分为三种配置,建议零售价为35.98万-44.98万元。  问界M8延续家族化“鲲鹏设计语言”,通过长轴距高车身塑造挺拔姿态,双环抱式座舱设计营造出简奢内饰风格。华为智慧车语系统实现科技与情感融合,华为智慧车语系统支持动态光毯导航与自主示宽功能,配合专属麒麟踏海等迎宾灯语,打造独特灯光仪式感。NearLink星闪车钥匙采用相位差测距算法,将解闭锁精度提升6倍,开创智能钥匙新标准。 3510mm超长舱内空间实现67.6%得房率,并采用全新舒适座舱,带来五座、六座皆舒适的体验。HUAWEI SOUND音响系统创新应用磐石门低音技术,配合超感空间音,打造移动音乐厅体验。  HUAWEI ADS 3.3系统配备30个高精度传感器,实现全场景驾驶辅助能力,支持“车位到车位”领航辅助驾驶。升级版泊车代驾VPD功能支持地下车库弱网环境下仍可跨楼层泊车。整车支持118个核心域控制器OTA升级,涵盖动力、底盘、智能驾驶辅助等关键系统,实现硬件性能与软件生态的同步进化,真正做到“软件定义汽车”。  问界M8采用七重安全设计,其中“八横五纵”车身采用81%高强度材料,十宫格铝合金门槛梁与9安全气囊+16安全点位设计构建多维防护。全向防碰撞3.0系统实现全方位安全预警,六大核心系统冗余设计保障安全。 搭载华为途灵平台,标配双腔空气悬架、MFSS多模态融合感知系统与Pre-Curve弯道预瞄系统,提高驾乘舒适性与安全性。全新增程动力平台热效率达44.8%,亏电油耗低至6.6L/100km,纯电续航310km,综合续航1526km。 **鸿蒙智行丨问界 新M7全新“牧野青”配色上市,智享美学与科技新境界** 问界 新M7于4月16日正式推出全新“牧野青”配色,将质感青色融入车身设计,呈现科技与美学交融的视觉盛宴。新车外观延续家族化设计语言,搭配“松露棕”内饰与全新20英寸十辐运动轮毂,兼具高级感与辨识度,进一步满足用户对个性化与品味的追求。 作为25万级新能源SUV市场的代表车型,问界 新M7搭载HUAWEI ADS 3.0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配备192线激光雷达及多传感器融合方案,实现全场景智能驾驶,覆盖城市、高速、泊车等多维场景,为用户提供“领先不止一代”的智驾体验。车内空间采用灵活五座/六座布局,搭配舒云座椅及智能座舱,兼顾舒适性与实用性。 问界 新M7建议零售价24.98万元起,即日起至5月6日,购车可享至高5.2万元限时购车权益,以“安全是最大的豪华”理念助力开启安全出行新篇章。  **入门即豪华,享界S9增程版售价30.98万元起** 全景智慧旗舰轿车 享界S9增程版正式上市。新车十亿投入,六大升级,实现配置、设计、科技、空间、安全、驾乘全方位豪华。新车入门即豪华,全系标配4个激光雷达,最新华为途灵平台、鸿蒙ALPS健康座舱、全向防碰撞3.0等多项先进技术,并搭载华为雪鸮智能增程系统,CLTC综合续航里程最高可达1355公里。创新搭载轿车首款百万像素智慧投影大灯及华为车语系统,首创交互式迎宾光毯,首发寰宇迎宾灯语,首创隔空召唤功能。新车新增“浩宇蓝”车色,“松露棕”内饰,并搭载智能激光投影巨幕系统2.0(含创新车载悬浮窗)等,带来超越传统豪车的智能化体验。智驾方面,享界S9增程版搭载HUAWEI ADS 3.3,2025年第三季度,全系将升级HUAWEI ADS 4。  本次享界S9增程版共推出3个版本:Max售价30.98万元,Max+售价33.98万元,Ultra售价36.98万元,即刻下订可享27000元权益。随着“增程+纯电”双动力布局完成,享界S9将拥有更完善产品序列,凭借物超所值的价格和越级的产品力,成为消费者首选的30万级科技豪华轿车。  **鸿蒙智行丨尊界S800时代旗舰,即将登陆上海车展** 在此次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上,尊界S800首次揭晓内饰工艺细节,并将于2025上海国际车展5.2馆鸿蒙智行展台亮相。雕琢是一种磨砺,磨砺是一种沉淀;沉淀铸就细节,细节成就内在。作为鸿蒙智行与江淮汽车联合打造的时代旗舰,尊界S800以臻奢材质与匠造工艺的极致融合,凝练跨越时代的艺术审美,带来非凡尊享的感官盛宴。 尊界S800采用大量水晶材质,如“MAEXTRO”水晶LOGO、纵横星瀚大灯、中控旋钮、全新设计的星环散射体等。纯净的水晶元素,经百道工序,逐面雕琢,体现着除智慧科技以外,匠心的温度感和追求极致完美工艺的设计精神,卓越的视觉效果来源于对精微细节的不断追求,至真艺术以匠心呈现。 尊界S800内饰细节大量采用纯金属材质,通过精密工艺和金属物理质感赋予内饰艺术化的精致感和独特的价值感知,同时金属特有的温度属性进一步增强了感官体验,无论在视觉还是触觉,皆能带来更加纯粹奢华的极致体验。  **华为与上汽集团强强联合,鸿蒙智行|SAIC尚界品牌正式发布** 在此次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上,华为与上汽集团携手打造的SAIC尚界正式发布。SAIC尚界定位“风格至尚、科技至尚、信赖至尚、人人至尚”,致力于“为千家万户打造高品质出行生活”。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称:这一界,很时尚!  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表示:我们掏出最好的资源躬身入局,首期投入60亿元,组建5000+人的尚界专属团队,同时将打造专属超级工厂,依托华为的深度赋能,为尚界构建技术纵深护城河。  随着SAIC尚界的加入,鸿蒙智行的版图得到进一步拓展,满足更为多元、广泛的市场需求。此次华为与上汽强强联合,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携手“向尚”,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智能汽车产品,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便捷、安全的出行体验。 雷峰网
CISA 表示,美国政府已扩大资金投入,以确保关键的通用漏洞和暴露 (CVE) 计划不会出现连续性问题。这家美国网络安全机构表示:“CVE 项目对网络社区至关重要,也是 CISA 的首要任务。昨晚,CISA 执行了合同中的选择期,以确保关键的 CVE 服务不会出现中断。我们感谢合作伙伴和利益相关者的耐心。”  此前,MITRE 副总裁 Yosry Barsoum 曾警告称,政府对 CVE 和 CWE 项目的资助将于今天(4 月 16 日)到期,这可能会导致整个网络安全行业出现大范围混乱。 Barsoum 表示:“如果服务中断,我们预计 CVE 将受到多重影响,包括国家漏洞数据库和公告、工具供应商、事件响应操作以及各种关键基础设施的恶化。” MITRE 维护着[CVE](https://cve.mitre.org/),这是一个被广泛采用的计划,它在讨论安全漏洞时提供准确性、清晰度和共享标准,资金来自美国国土安全部 (DHS) 的国家网络安全部门。 **新成立的 CVE 基金会** 在 CISA 宣布这一消息之前,一组 CVE 董事会成员宣布成立 CVE 基金会,这是一个非营利组织,旨在确保 CVE 计划的独立性,因为 MITRE 警告称美国政府可能不会续签管理该计划的合同。 [他们在周三的新闻稿中表示](https://www.thecvefoundation.org/home): “自成立以来,CVE项目一直由美国政府资助,并通过合同进行监督和管理。虽然这种结构支持了项目的发展,但也引发了CVE董事会成员长期以来的担忧,他们担心一个全球依赖的资源与单一政府资助机构捆绑在一起,其可持续性和中立性会受到影响。” 在过去的一年里,参与启动的人员一直在制定一项战略,将该计划过渡到这个专门的基金会,消除“漏洞管理生态系统中的单点故障”,并确保“CVE 计划仍然是一个全球信赖的、社区驱动的计划”。 虽然 CVE 基金会计划在未来几天发布有关其过渡计划的更多信息,但下一步行动仍不明确,特别是考虑到 CISA 已确认 MITRE 合同的资金已延长。 欧盟网络安全局 (ENISA) 还推出了欧洲漏洞数据库 ( [EUVD](https://euvd.enisa.europa.eu/) ),该数据库“通过从多个来源收集公开的漏洞信息,采取多利益相关方方式”。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3356.htm)
随着该架构开始获得 Linux 和其他应用程序的支持,英特尔的 Bartlett Lake-S 台式机 CPU 可能即将推出。除了 Arrow Lake 的发布,英特尔还宣布了全新的 Bartlett Lake-S 台式机系列,旨在面向工业应用,特别是 AI 工作负载、媒体处理和 AI 分析。 我们此前曾被告知,该系列不会面向普通消费者,但这次发布似乎另有打算。鉴于 ARL-S 在台式机市场的表现令人失望,英特尔很可能会推出 Bartlett Lake-S 的消费级版本,给我们带来惊喜,尽管目前尚不明朗。 [据Phoronix](https://www.phoronix.com/news/Intel-Bartlett-Lake-Linux-Start)报道,英特尔 Linux 工程师已开始为 Bartlett Lake 处理器提供支持。目前,Linux 内核中有一个“一行”补丁,其中提到了即将推出的产品线。有趣的是,该补丁的性质意味着英特尔决定在专业级产品之外同时面向消费级市场发布 Bartlett Lake 的决定是“紧急”的,这意味着计划是在短时间内改变的。此外,微星超频工具“Toppc”在强调其对 AIDA64 最新补丁的支持时也提到了 Bartlett Lake。  根据我们对 Bartlett Lake-S 的了解,它将是首个采用全“P 核”配置的产品线。该系列预计将覆盖 125W、65W 和 45W 三个功率段,包含 12 个 Core 9 P 核、10 个 Core 7 P 核和 8 个 Core 5 P 核的 SKU。由于 BTL-S 面向高性能市场,而非工业和物联网应用,因此预计该系列不会包含 Core 3 系列 SKU。最初,BTL-S 的消费级版本预计将与 ARL-S 一同发布,但英特尔似乎另有打算。  有趣的是,Bartlett Lake-S 将采用 LGA 1700 平台,并支持现有的 600 系列和 700 系列主板,这意味着普通消费者可以轻松切换到更新的产品线。鉴于英特尔面临来自 AMD 及其 CPU 产品的竞争,该公司绝对有必要推出更具吸引力的产品,因为英特尔在中国等主流市场的市场份额已经在下降。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3354.htm)
**据工信部官网公告,今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会议围绕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有关产品准入和软件在线升级备案要求,听取汽车生产企业落实情况及建议。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介绍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重点关注事项。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416/a3140d05ce124b3dbc02c62f1d4262cd.jpg) **会议强调,汽车生产企业要深刻领会《通知》要求,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切实担负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切实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 据悉,上述《通知》于今年2月25日发布,旨在落实相关政策要求,进一步做好搭载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和具备软件在线升级(OTA 升级)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与召回管理,规范汽车生产企业OTA升级活动。 **此前,行业中存在不少夸大宣传驾驶辅助系统的事件。部分车企将L2级辅助驾驶吹嘘为 “自动驾驶”,误导消费者。**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3352.htm)
一些公司正在尝试让笔记本电脑像台式机一样可定制,允许用户更换单个组件而无需更换整个系统。英特尔最近表示支持这一理念,但最近的评论表明,该公司主要的兴趣在于帮助供应商提供更多选择。  据PCWorld报道,英特尔印度总裁Gokul Subramaniam近日[详细阐述](https://www.pcworld.com/article/2687547/intel-wants-laptops-to-become-as-modular-as-desktop-pcs.html)了该公司提出的模块化笔记本电脑标准。其他公司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桌面级定制,而英特尔则希望为硬件合作伙伴提供更大的灵活性。 Subramaniam同时也是英特尔客户端计算事业部副总裁。他表示,英特尔最近两三代笔记本电脑的系统、主板和组件都更加模块化。这些变化应该有助于宏碁和华硕等厂商为客户提供更多选择,而无需打造全新的机型。 例如,英特尔可能会为所有 16 英寸双风扇笔记本电脑设计一块主板,为所有 14 英寸单风扇型号设计另一块主板。这样一来,硬件合作伙伴就可以直接将主板插入包含各种组件组合的外壳中。该公司还计划将主板拆分成多个更小的可互换 PCB,从而提高灵活性,让客户在定制订单时能够选择单个组件。 英特尔最初在今年1月概述了其计划,当时它提出了一套针对笔记本电脑主板和I/O模块的标准测量方案。全行业接受该方案可能会加快新组件的设计流程,并使用户无需更换整台笔记本电脑即可升级单个部件。该公司还可能将这一概念应用于迷你电脑。  Framework 多年来一直提供模块化笔记本电脑,允许用户在不更换机箱的情况下更换主板、I/O 端口和其他部件。最终,该公司希望为其 16 英寸机型扩展可插拔独立显卡的选择,但最近的关税使面向美国客户的销售变得复杂。尽管如此,Framework 最近还是推出了其首款台式机和 12 英寸笔记本电脑型号。到目前为止,该公司一直专注于 x86 硬件,但最近开始与 DeepComputing[合作](https://www.techspot.com/news/106671-framework-unveils-199-risc-v-laptop-mainboard-open.html),以扩展到 RISC-V 领域。 与此同时,MNT 正在为 Arm Linux 笔记本电脑开发类似的模块化生态系统。不过,该公司的 Reform 笔记本电脑没有使用现成的零部件,而是使用了更独特的组件,以强调完全独立于主要科技巨头。MNT 还拥有一款迷你台式机原型,一款触控设备也处于早期开发阶段。 目前尚不清楚英特尔或其他主要笔记本电脑公司是否会采用像 Framework 和 MNT 这样的家庭定制。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3350.htm)
美国一直在建设大量的太阳能发电场,以至于企业无法找到足够的人手来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到2033年,太阳能安装人员的数量预计将增加48%。](https://www.bls.gov/ooh/construction-and-extraction/solar-photovoltaic-installers.htm#tab-6)  即使这些劳动力增长预测成真,该行业仍可能面临具备合适技能的专家短缺的问题。由于相当一部分太阳能发电场位于沙漠地区,这项工作既艰苦又缺乏吸引力。 “在偏远地区做这种工作太可怕了,” Cosmic Robotics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詹姆斯·埃默里克 (James Emerick)告诉 TechCrunch。为了帮助人们,Cosmic 开发了一款机器人助手,可以在太阳能施工现场完成繁重的工作。 公用事业规模的太阳能电池板可能非常巨大,重达90磅。工人们需要每天连续数小时将它们吊到离地面几英尺高的架子上。在极端环境下如此劳作会很快使工人精疲力竭,甚至更糟。 这些条件是埃默里克和他的同事创办 Cosmic 的部分原因。这家初创公司的机器人承担了部分体力劳动的负担,让人们能够专注于需要更多灵活性和智慧的任务。 Cosmic 独家向 TechCrunch 透露,该公司最近完成了一轮 400 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本轮融资由 Giant Ventures 领投,HCVC、MaC Ventures 以及 Azeem Azhar、Aarthi Ramamurthy 和 Nate Williams 等几位天使投资人跟投。 这家初创公司的机器人目前是一辆八轮车,顶部装有机械臂和一块装有电池和计算机芯片的金属板。它拖着一辆装载太阳能电池板的小型拖车,并在一天结束后在施工现场的充电站充电。机械臂配备吸盘,用于吸起太阳能电池板,并配备摄像头用于感知环境,高精度GPS则帮助车辆确保行驶在正确的轨道上。 “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力量的放大,而不是抢走工作,”埃默里克说。“这其中有一定的物理因素,所以引入新工具实际上为更多人打开了大门,让他们能够真正从事这项工作。” Cosmic 的机器人可以将面板放置在距离目标位置几毫米的范围内。工人们会先检查机器人,确保一切正常,然后再将面板固定到机架上。 目标不仅仅是减轻负担,还要加快速度。埃默里克表示,Cosmic 的机器人可以将标准团队分成两组,使一天内安装的太阳能电池板数量翻倍。 目前,Cosmic 的机器人(名为 Cosmic-1A)每 30 到 40 秒就能安装一块面板,速度与最快的人类安装工差不多。而且,这款机器人不易疲劳,因此能够以这样的速度持续更长时间。工人们仍然可以像往常一样休息,但不会像以前那样因为疲惫而停工。 埃默里克表示,到今年年底,Cosmic 计划利用新资金制造一些机器人并让它们在生产环境中运行。 这双“机械助手”很可能会受到数据中心开发商的欢迎,他们正努力确保电力供应,以应对飞涨的需求。太阳能一直是数据中心电力供应竞争中的赢家,因为它成本低廉,部署快捷。在太阳能施工现场引入自动化技术,将进一步推动太阳能的发展。 “数据中心和能源发电领域每天都有新消息公布,”埃默里克说道。“部署速度才是真正重要的。你无法足够快地建造这些东西,也无法足够快地将计算功能投入使用。数据中心以兆瓦而不是每秒浮点运算次数 (FLOPS) 之类的单位来衡量是有原因的,因为这是关键因素。”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3346.htm)
一位匿名开发者创建了他们所谓的“言论自由评估”工具[SpeechMap](https://speechmap.ai/) ,用于支持 OpenAI 的ChatGPT和 X 的Grok等聊天机器人的 AI 模型。这位开发者告诉 TechCrunch,其目标是比较不同模型如何处理敏感和有争议的话题,包括政治批评以及有关公民权利和抗议的问题。 一些白宫盟友指责热门聊天机器人过于“清醒” ,而人工智能公司则一直专注于微调其模型处理某些话题的方式。唐纳德·特朗普总统的许多密友,例如埃隆·马斯克以及加密货币和人工智能“沙皇”大卫·萨克斯,都声称聊天机器人会审查保守派观点。 虽然这些人工智能公司尚未直接回应这些指控,但其中一些公司承诺调整其模型,减少拒绝回答有争议的问题。例如, Meta 表示,其最新一批 Llama 模型已进行调整,不再支持“某些观点胜过其他观点”,并会回答更多“有争议”的政治问题。 SpeechMap 的开发人员在 X 上的用户名是“ xlr8harder ”,他表示,他们希望帮助人们了解模型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的争论。 xlr8harder 表示:“我认为这类讨论应该公开进行,而不仅限于公司总部内部。这就是我创建这个网站的原因,让任何人都可以自己探索数据。” SpeechMap 使用 AI 模型来判断其他模型是否符合给定的一组测试提示。这些提示涉及一系列主题,从政治到历史叙事,再到国家象征。SpeechMap 会记录模型是“完全”满足请求(即直截了当地回答)、给出“含糊其辞”的答案,还是直接拒绝回应。 Xlr8harder 承认该测试存在缺陷,例如由于模型提供商的错误而产生的“噪音”。“评判”模型也可能存在偏差,从而影响结果。 但假设该项目是善意创建的并且数据是准确的,SpeechMap 会揭示一些有趣的趋势。 例如,根据 SpeechMap 的数据,OpenAI 的模型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拒绝回答与政治相关的问题。该公司最新的模型GPT-4.1系列虽然稍微宽松一些,但与 OpenAI 去年发布的某个版本相比仍有所退步。 OpenAI 在 2 月份表示,它将调整未来的模型,使其不采取编辑立场,并对有争议的话题提供多种视角——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使其模型显得更加“中立”。  OpenAI 模型在 SpeechMap 上的表现随时间变化。图片来源: OpenAI 根据 SpeechMap 的基准测试,目前为止,这些模型中最宽松的是由埃隆·马斯克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xAI 开发的Grok 3。Grok 3 为 X 上的许多功能提供支持,包括聊天机器人 Grok。 Grok 3 对 SpeechMap 测试提示的响应率为 96.2%,而全球平均“符合率”为 71.3%。 xlr8harder 表示:“虽然 OpenAI 最近的模型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不那么宽容,特别是在政治敏感问题上,但 xAI 却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大约两年前,马斯克宣布 Grok 时,他宣称这个人工智能模型尖锐、未经过滤、反“觉醒”——总的来说,它愿意回答其他人工智能系统不愿回答的争议性问题。他确实兑现了部分承诺。比如,当被要求说粗俗的话时,Grok 和 Grok 2 会很乐意地满足,说出一些你在 ChatGPT上可能听不到的粗俗语言。 但 Grok 3 之前的 Grok 模型 对政治话题有所保留 ,不会跨越 某些界限。事实上, 一项研究 发现,Grok 在跨性别权利、多元化项目和不平等等话题上倾向于政治左派。 马斯克将这种行为归咎于 Grok 的训练数据——公共网页——并 承诺 “让Grok 更接近政治中立”。除了一些引人注目的错误,比如 短暂删除对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和马斯克的负面评价之外,他似乎已经实现了这个目标。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3344.htm)
AMD表示,美国政府对向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出口人工智能芯片的许可控制要求可能会对其盈利产生重大影响。AMD 周三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 提交的文件中表示,如果未能成功获得许可证,该公司可能面临约 8 亿美元的库存、采购承诺和相关储备成本,许可证出口要求适用于该公司的 MI308 GPU。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5/0416/bf0ec15081da2a4.png) AMD 在文件中写道:“2025 年 4 月 15 日,[AMD] 完成了对[美国]政府针对向中国(包括香港和澳门)及 D:5 国家出口某些半导体产品实施的新许可要求的初步评估。该[出口管制]适用于[AMD]的 MI308 产品。公司预计将申请许可证,但无法保证一定能获得许可。” 盘前交易中,AMD 股价下跌约 7%。 美国新实施的出口管制影响了包括AMD主要竞争对手英伟达在内的多家芯片制造商。英伟达在周二提交的文件中表示,预计截至4月27日的2026财年第一季度将产生55亿美元的相关费用。 多位政府官员一直呼吁加强对美国制造的GPU的出口管制。他们认为,允许中国公司(尤其是人工智能公司)获得这些芯片,不仅威胁到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主导地位,还危及国家安全。 美国商务部发言人昨天向路透社发表声明称,许可要求是为了“执行总统维护国家和经济安全的指令”。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3342.htm)
[据彭博社](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5-04-15/anthropic-is-readying-a-voice-assistant-feature-to-rival-openai)报道,[Claude AI 聊天机器人](https://claude.ai/login?returnTo=%2F%3F)的开发商[Anthropic](https://www.anthropic.com/)即将推出一款新的语音助手,与 OpenAI 的类似 ChatGPT 交互选项相竞争。除非计划有变,否则新的“语音模式”功能最早可能于本月发布——距离 OpenAI 开始向用户推出自己的功能已经过去了近一年的时间。  据报道,该功能将在[Claude iOS 应用程序](https://apps.apple.com/app/claude/id6473753684)以及其他平台上提供,包括三种声音,分别为 Airy、Mellow 和带有英国口音的 Buttery。 Anthropic 此前曾表示正在为 Claude 开发语音模式,但尚未正式公布具体的发布时间或其他细节。该功能是由应用研究员 M1Astra 在 Anthropic 的代码中发现的。 Anthropic 最近为其 Claude AI 助手推出了一项名为“研究”的新功能,旨在通过从在线资源和企业客户数据中获取信息,提供全面且有引文支撑的答案。该工具是 Anthropic 对 OpenAI 于今年早些时候推出的“深度研究”的回应。 此外,Claude 正在获得对 Gmail、Google 日历和 Google Docs 的支持,使用户能够查询和交互他们的 Google Workspace 内容,从而实现更高效的任务和信息管理。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3336.htm)
由于推迟发布关键的Apple Intelligence功能,苹果似乎改变了iPhone 16系列和其他产品的营销策略。iPhone 16 和iPhone 16 Pro的全球营销活动围绕着“你好,Apple Intelligence”的标语展开。现在,该公司似乎已将其统一改为“专为 Apple Intelligence 打造”,而且字体通常更小。 这一改变似乎微妙地承认了 Apple Intelligence 尚未准备好,将重点从当前的 Apple Intelligence 转移到未来的支持上。  这一变化也延伸到了iPad和 Mac,它们之前也曾带有“Hello,Apple Intelligence”的标语。现在它们也只简单地写着“Built for Apple Intelligence”。与此同时,一些人注意到,iPhone 16 的营销材料(例如广告牌)中越来越多少地提及 Apple Intelligence。 苹果公司因其延迟推出的 Apple Intelligence 功能而遭遇多起集体诉讼。原告指控苹果公司通过营销目前尚未推出的功能,违反了虚假广告和不正当竞争法。原告声称,如果他们知道苹果公司围绕这些功能的营销是虚假和误导性的,他们绝不会购买 iPhone 16,也不会愿意支付如此高昂的价格。 去年 6 月,苹果在 WWDC 2024 主题演讲中首次预览了 Apple Intelligence,其中包括个性化Siri,并表示该功能将于明年推出。这意味着苹果有时间在今年 6 月的 WWDC 2025之前推出 Siri 功能,但上个月该公司宣布需要更多时间,并预计在“明年”的某个时候推出这些功能。这一失误引发了强烈批评。 这些功能最初预计将在 iOS 18.4 中推出,但现在预计将在iOS 19周期的某个时间点推出。许多人脉广泛的苹果记者和观察人士认为,这些功能要到 2026 年才会推出。《纽约时报》 仍然认为它们将在秋季发布。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3334.htm)
苹果和其他科技公司一样,依赖通用漏洞披露 (CVE) 项目来识别和追踪其软件中的安全漏洞。由于联邦政府今天突然切断了对 CVE 的资助,这一关键的网络安全资源如今面临着不确定的未来。  为了应对危机,由长期担任 CVE 董事会成员的联盟今天宣布成立[CVE 基金会](https://www.thecvefoundation.org/),这是一个致力于确保漏洞识别系统持续运行的非营利组织。 新成立的基金会官员肯特·兰德菲尔德表示:“CVE 作为全球网络安全生态系统的基石,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全球网络安全专业人员的日常工作——从安全工具和公告到威胁情报和响应——都依赖于 CVE 标识符和数据。如果没有 CVE,防御者在应对全球网络威胁时将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 CVE 计划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系统,用于识别和分类所有软件和硬件(包括 Apple 的 macOS、iOS、iPadOS 和其他产品)中的安全漏洞。当安全研究人员发现漏洞时,他们会被分配唯一的 CVE 标识符,以便 Apple 等公司协调补丁和更新。 MITRE公司与美国国土安全部签订了合同,负责管理该项目。该公司确认,政府资金已于4月16日到期。据路透社[报道](https://www.reuters.com/technology/us-funding-running-out-critical-cyber-vulnerability-database-manager-says-2025-04-15/),该项目的到期可能与联邦政府正在进行的大规模裁员有关,此次裁员的部分原因是政府效率部(DOGE)。受此次裁员影响的美国网络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局(CISA)表示,由于突然出现的资金缺口可能会扰乱全球漏洞管理,该局正在“紧急努力减轻影响”。 安全专家警告称,如果没有CVE,网络安全工作将面临“彻底混乱”,因为用于沟通漏洞的通用语言实际上将消失。一位研究人员将其比作“突然删除所有词典”。 新成立的CVE基金会旨在将该项目转型为不依赖单一政府资助的专门的非营利模式。基金会的组织者透露,他们过去一年一直在为这一可能性做准备。 [该基金会在公告](https://www.thecvefoundation.org/)中表示:“对于国际网络安全界来说,此举代表着一个建立反映当今威胁形势全球性的治理机制的机会。” 资金削减还影响了相关的通用弱点枚举 (CWE) 计划,该计划帮助苹果等公司在潜在安全问题成为漏洞之前发现它们。 CVE 基金会预计将在未来几天公布更多有关其架构和资金计划的细节。苹果和其他大型科技公司可能会在支持其成为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关键组成部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3332.htm)
华为开发者大会HDC·2025定档6月20-22日召开,根据华为发布的邀请函显示,这次大会可以深度体验HarmonyOS最新版本的设计。结合以往的惯例,HarmonyOS 6的开发者预览版将在此次大会上正式公布,提前展示新系统的全新特性。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416/ee5c2f98-259f-4e97-aeb6-b51c2d6b57af.jpg) 据悉,华为在去年的HDC2024上正式发布HarmonyOS NEXT,并且开启了先锋用户招募。 HarmonyOS NEXT从内到外实现全栈自研,是基于OpenHarmony打造的全场景智能操作系统,这是一个源自中国、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 HarmonyOS NEXT真正实现了一个系统,统一生态,打通多设备、多场景,全面建立操作系统底座。  HarmonyOS 6是原生鸿蒙开启后的第二个版本,在各软件厂商共同努力下,整体生态已经是十分完善,预计HarmonyOS 6会基于鸿蒙独有特性开发更多玩法,安全性、流畅性等也会进一步提升。 此外,鸿蒙PC版也可能会在此次大会亮相。 HDC2025的早鸟票将于明日(4月17日)开售,单日票198元,VIP早鸟票最高价4298元。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3328.htm)
**高合汽车破产重整有了实质性的进展。**过去,高合汽车高昂的售价,使得该品牌的车型销量惨淡,而资金链紧张,也成为压垮高合的最后一根稻草。据悉,高合汽车为华人运通系公司旗下品牌,2024年8月进入破产预重整程序。 近日,根据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公布的《华人运通系五十二家公司合并重整裁定书》,**首次公布了华人运通的资产负债情况和共益债投资人信息。** 在资产和负债情况方面,**华人运通系五十二家公司合并口径账面资产总额为59.83亿元,账面负债157.81亿元。** 同时,在预重整期间,债权人申报债权金额合计约228亿元,临时管理人已初步审查确认的债权金额合计超过100亿元。 根据一审判决,华人运通江苏公司等五十二家申请人关于实质合并重整的申请符合法律规定,予以准许。这意味着,**高合进入实质性合并重整阶段,债务即将梳理剥离,等待资金即可重启公司。**  但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也表示,上述五十二家申请人均系关联企业,五十二家申请人存在财产混同、人员混同、办公场所混同、经营管理混同、申请人之间存在互相担保等情况,各关联企业成员业务和财产也难以区分。 同时,由于各申请人资产负债情况差异较大,有效资产与外部债权分布不均,若单独重整,将不可避免地产生各公司债权人清偿率不一致的情况,甚至部分公司的债权人无法获得清偿。**因此,单独重整或将损害全体债权人公平清偿利益,合并重整将有利于维护债权人的公平清偿利益。**  而除高合之外,威马汽车、极越汽车也都渴望寻求破产重整重新获得资金的渠道。 **高合若是能“起死回生”,或将成为首个倒下,又站起来的新势力车企**,而此前的老车主和供应商也将有了保障。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3324.htm)
奥迪中国首款量产车型终于来了!**这款基于AUDI E概念车打造的上汽AUDI品牌首款量产车型正式定名“奥迪E5 Sportback”,****新车将于4月23日开幕的上海车展正式亮相。**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416/82858ce7-20f4-4a81-ad70-05292e67ef0b.png) 从此前曝光的谍照来看,奥迪E5Sportback预计将延续概念车的整体造型设计,前脸采用封闭式设计,搭配嵌入式大灯和环状结构,前包围带有通风开口,车顶还装配有激光雷达,预计具备较高级别的驾驶辅助系统。  **车身侧面,奥迪E5Sportback继续采用掀背式设计,结合了旅行车和猎装车的侧面造型,四门无框式车门、隐藏式车门把手、激光雷达、电子外后视镜等细节配置也得以保留。**  **尺寸方面,概念车长宽高分别为4870/1990/1460毫米,轴距2950毫米,**接近宝马i3,但车身更宽,最终量产车能否延续这一尺寸值得期待。 车尾部分,奥迪E5Sportback采用与车头风格统一的环状造型,预计量产后将布置有LED灯带。  车尾上部设计有后扰流板,后保险杠下部带有导流槽细节,尾窗面积相对较小,高位刹车灯使用竖向灯组造型。  内饰方面,**奥迪E5Sportback基本延续概念车的风格,采用上深下浅双色搭配,配备贯穿式大尺寸屏幕,包括流媒体外后视镜显示屏、液晶仪表盘、中控屏和副驾屏。** 车内取消物理按键,四辐式方向盘采用实体按键和滚轮布局,并使用翻毛皮包裹。  **动力上,概念车搭载双电机四轮驱动系统,综合功率570千瓦,0-100公里/小时加速时间仅需3.6秒。** 配备100千瓦时三元锂电池,CLTC工况续航里程700公里,支持800伏充电技术,充电10分钟可增加370公里续航里程。 作为奥迪中国品牌的首款车型,奥迪E5Sportback进入电动中型车市场后,将与特斯拉Model3、蔚来ET5T、宝马i3等车型展开竞争。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3322.htm)
在3月20日举行的新品发布会上,余承东预告,鸿蒙电脑5月见。今天,博主定焦数码爆料,**华为5月登场的笔记本新品是MateBook X Pro系列,其中一款售价可能接近2万,旗舰属性拉满。**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416/2a55cc8f93cc48b2b757d6211a5b0b48.jpg) 当前华为商城在售的MateBook X Pro定价是10599元起,搭载英特尔酷睿Ultra 7处理器,配备16GB内存和1TB存储,预装Windows 11系统。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416/8e233bd03a5b4a019441807711c00755.jpg) 与在售的MateBook X Pro相比,新款MateBook X Pro升级为鸿蒙系统,是全球首款鸿蒙PC。 去年HarmonyOS开发者官网设计指南里出现了疑似鸿蒙PC的页面布局,整体UI设计采用了与苹果Mac类似的方案,状态栏置顶、Dock栏置底,可以放置常用功能和应用。  **随着鸿蒙PC的到来,鸿蒙系统正式成为全场景智能操作系统,**实现了手机、平板、电脑、汽车、智慧屏的全场景互联。 余承东曾表示,鸿蒙电脑将为电脑领域带来新的发展机会和成长土壤,诚邀广大生态伙伴和开发者共建鸿蒙电脑生态版图。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3320.htm)
除了正式发布桌面版RTX 5060 Ti 16/8GB、RTX 5060 8GB,NVIDIA还同时低调发布了面向笔记本的RTX 5060 Laptop。**RTX 5060移动版同样采用GB206芯片,但是CUDA核心数只有3328个,对比桌面版少了足足15%。** 不过,NVIDIA依然很有信心地宣称,其性能表现和桌面版类似,对比上代帧率翻番、延迟更低——这自然是得靠DLSS 4、Reflex 2技术的加持。 其实对比上代RTX 4060移动版,**它的核心数只增加了大约8%,符合全系的趋势,还是挺牙膏的。**  核心频率**1455-2497MHz**,对比上代基础频率还低了15MHz,加速频率则高了127MHz,当然现在GPU的频率都是动态的,实际运行往往更高。 显存还是**128-bit 8GB**,还是从GDDR6换成了GDDR7,具体频率没说。 功耗释放范围**45-100W**,对比上代的35-115W收窄了不少,即便算上动态加速,最高也只能上到115W。   **RTX 5060笔记本将从5月起上市,价格1099元起。** 首批产品包括:**宏碁掠夺者擎16S、华硕ROG幻14 Air、戴尔Alienware 16 Area-51、技嘉AERO X16、惠普暗影精灵16、联想拯救者Y9000P、微星Venture Pro 16 AI、雷蛇灵刃16。**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3316.htm)
据“亦庄BDA”公众号消息,**位于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镇的小米智能制造产业基地二期项目(1号生产厂房等18项)已于昨日完成规划验收,建设单位为小米景曦科技有限公司。****这也就是小米汽车二期工厂,位于一期工厂东侧。**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416/4524f54d97f64682bc46a4c96a293cca.jpg) 小米去年以8.42亿元人民币拿下该地块,面积为531130平方米,建筑控制规模≤690469平方米,出让总年限为50年。 根据设计方案,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0.00万平方米,其中地上39.15万平方米,地下8503.33平方米,容积率0.74,最大建筑高度15.95米,绿地率15.04%,机动车停车位共1009个。  小米的建设也非常速度,在拿下地块后交款当天既开始施工,周末夜晚也都在热火朝天的施工,建设速度极快。 **预计二期工厂将在6月中旬竣工,最快7月、最迟8月正式投产,小米汽车年产能将超过30万辆。** 值得注意的是,原本小米汽车计划目标是2025全年交付30万台,**上个月雷军汇报新进展提到,2025年全年交付目标提升至35万台。**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3314.htm)
**今天,深度操作系统宣布,deepin 23.1版本已正式发布。**此版本聚焦于解决基础组件更新后的安装效率问题,大幅提升新用户安装体验,同时集成多项功能优化与问题修复,进一步优化系统使用。 **本次版本的重点改进包括内核优化、AI 默认引擎切换至DeepSeek、修复超百项用户反馈问题等,具体重点改进如下:** **硬件兼容性与内核优化:**集成6.6/6.12内核更新、NVIDIA显卡驱动升级、Intel/AMD CPU微码更新,全面提升硬件支持与底层性能; **核心功能增强:**DDE新增智能镜像源管理、紧凑模式入口,全局搜索支持离线自然语言与AI处理能力; **开发工具与跨平台支持:**应用商店适配Debian/Ubuntu/Arch等子系统环境,支持快速启动;如意玲珑新增远程仓库管理及构建工具优化,助力应用构建效率提升; **UOS AI升级:**默认引擎切换至DeepSeek,新增联网搜索、本地模型部署及文本纠错等实用功能; **稳定性强化:**修复系统、DDE、文件管理器、跨端协同等模块超百项用户反馈问题,提升系统操作流畅度。 目前镜像已开放下载,可通过deepin官网镜像[下载页](https://www.deepin.org/zh/download/)获取,完整发行注记可[点此](https://mp.weixin.qq.com/s/0QOpnFrjF3wW7FP_L-WY1Q)查看。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3312.htm)
在工信部最新一批次申报名录中,**理想首款纯电SUV车型i8正式亮相,该车定位于家庭纯电SUV。**理想i8采用了理想纯电动车的家族化设计,能看到来自于MEGA的设计语言,同时加入了L系列的立体引擎盖筋线和分体式大灯,车尾则采用了类似L9的贯穿式LED尾灯和双层扰流板设计。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416/9d7dc66b-997d-4090-b15b-0e8d04c73276.png) i8与理想L8相仿,**长宽高分别是5085/1960/1740mm,但拥有更长的轴距,达到3050mm,提供20英寸和21英寸两种尺寸的轮圈可选。**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416/eb19ea21-5f66-4098-958f-b440734a8bdb.png)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416/42e865f2-85ce-4cba-9ebc-68bad5d3ccdf.png) **不同于传统造型的SUV,i8整车更为低矮,车顶有明显的溜背造型,如此是因为纯电车必须要考虑风阻,尽可能减少能耗,提升续航**。 由于不需要发动机,因此车头可尽可能被压缩,如此留给乘员舱最大的空间,而这款车定位三排六座SUV,面向家用,预计空间比L8更优秀。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416/eb4cbb96-0084-44d6-9dc1-d54ff7d3cbc3.png) 值得一提的是,理想i8配新一代ATL全天候激光雷达,**体积更小、重量更轻、探测能力更强,支持自动紧急制动(AEB)和自动紧急转向(AES),提高主动安全能力上限**。  同时该车还将换装理想自研的碳化硅驱动电机,**标配双电机四驱系统,前后电机的最大功率分别为150kW和250kW。** 电池方面,该车会标配5C三元锂电池,理想计划在这款车正式发布时,全国的5C超充站能够达到2500座。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3310.htm)
 本期时间轴制作: 阿机Adji “Broadcast Yourself”,三个小伙儿要打造一款人人可以上传节目的网站。2005年,YouTube上线。二十年间,从科技巨头收购,到网红经济,从打游戏的明星,到上传争议内容的视频侠。YouTube仿佛万花筒,映射我们的时代,旋即呈现全新的影响。《电视研》第四期,我们管中窥豹,探索这款“你电视”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