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公司(Qualcomm)周一表示,将利用英伟达的技术生产定制的数据中心中央处理器(CPU),以连接英伟达的人工智能芯片。英伟达的芯片在人工智能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但总是与 CPU 搭配使用,而这一市场传统上由英特尔(Intel)和高级微设备公司(AMD)主导。英伟达已跳入 CPU 市场,利用 Arm Holdings 的技术设计芯片,开发自己的 “Grace ”CPU。 本周一,高通公司表示将重返数据中心 CPU 市场。2010 年代,高通公司开始开发基于 Arm 的 CPU,并与 Meta Platforms 一起进行了测试,但由于成本削减和法律挑战,高通公司终止了这些努力。但在 2021 年收购了一个前苹果芯片设计师团队后,高通公司又悄然恢复了这些努力,并再次与 Meta 就数据中心 CPU 进行了讨论。高通公司上周证实,它已与沙特阿拉伯人工智能公司Humain签订了一份开发定制数据中心CPU的谅解书。 本周一,高通公司表示,其未来的芯片将采用英伟达的技术,帮助它们与英伟达的图形处理器(GPU) 快速通信,后者是高通公司人工智能芯片组合的支柱。 高通CEO克里斯蒂安诺-阿蒙(Cristiano Amon)周一表示:”通过将我们的定制处理器与英伟达的机架级架构连接起来,我们正在推进数据中心高性能节能计算的共同愿景。”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0702.htm)
英特尔在台北国际电脑展上展示了其下一代 Panther Lake CPU 芯片,并在各个平台上进行了各种演示,为 2026 年的全面发布做准备。英特尔一直在持续改进其 Panther Lake CPU。它将是基于18A 制程工艺的旗舰级消费级产品,并在 Lunar Lake 和 Arrow Lake 的基础上进行多项升级。  Panther Lake 在同一块芯片上融合了 Lunar Lake 的卓越性能(例如能效)和 Arrow Lake 的卓越性能(例如高性能核心设计)。 除了提供全新的 CPU 核心技术外,Panther Lake CPU 还集成了 Xe3 “Celestial” 更快的 GPU 和 NPU 功能。此外,消费者可以期待更广泛的可扩展性,因为消费级、游戏级和商用级产品均支持 LP5 和 DDR5 内存。  英特尔 Panther Lake CPU 预计将于 2025 年下半年投入生产,并于 2026 年初开始向 OEM 厂商推出面向消费者的产品。     在台北国际电脑展 (Computex) 上,英特尔展示了真正的 Panther Lake 芯片,它总共包含五个“tile”。Compute Tile 占据了大部分空间,并配备了Cougar Cove P 核心和 Darkmont E 核心。Panther Lake “Core Ultra 300” 系列将包含三个 SKU,这些 SKU 将衍生出各种产品。此外,还有 GPU、SOC 和 IO Tile,以及较小的填充 Tile。  英特尔还展示了多款搭载 Panther Lake CPU 的笔记本电脑。这些笔记本电脑及其搭载的 CPU 均为早期工程样品,仅用于某些演示。与 Lunar Lake 相比,Panther Lake 的 AI 性能要快得多,这一点毋庸置疑,因为前首席执行官帕特·基辛格 (Pat Gelsinger) 曾表示,新芯片将提供 2 倍的 AI 性能提升。  英特尔还展出了 RVP 和开发套件,类似于我们去年看到的 Lunar Lake 的套件。  RVP 配备了 LPDDR5x 内存芯片阵列和铜质散热器。CPU 也采用了主动散热设计。      我们还抢先预览了英特尔 Panther Lake CPU 的一些规格。这款 CPU 拥有 16 核 16 线程,这证实了 Panther Lake 并不支持 SMT,就像现有产品一样。我们尚不清楚其确切的核心配置以及 P/E/LPE 核心的排列方式,但它应该是一款更高端的 SKU。标称基础频率为 2.0 GHz,而我们实际看到的芯片频率在 3 GHz 左右。需要注意的是,这仍然处于早期阶段,我们预计最终频率会在 5 GHz 以上。至于缓存,这款 CPU 配备了 1.6 MB 的一级缓存 (L1)、24 MB 的二级缓存 (L2) 和 18 MB 的三级缓存 (L3)。    以上就是关于 Panther Lake 的信息,关于它的信息来自 Computex,但英特尔计划在今年内发布更多更新。在下一次技术巡演中,英特尔预计将提供有关 Panther Lake CPU 的更多细节,因此,对于所有期待英特尔下一次重大客户端 CPU 更新的人来说,激动人心的时刻即将到来。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0700.htm)
今天下午14点30分,华为要举行新品发布会,除了nova 14系列外,最受关注的当属另外一款神秘的鸿蒙PC了。现在,有博主赶在发布会前爆料称,今天华为会带来一款折叠屏鸿蒙PC,看起来相当震撼。**从曝光的细节看,该产品配备一整块可折叠超大屏幕,内置大面积线性马达,可以模拟键盘打字。** 此外,新品电脑还搭载鸿蒙PC系统+自研麒麟 X90 芯片,并采用全新折叠形态。 至于麒麟X90芯片,中国信息安全评测中心今年3月发布了安全可靠测评结果公告(2025 年第 1 号)显示,海思麒麟X90处理器安全可靠等级评测结果为II级。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这款鸿蒙PC新品万元以上价格应该没啥悬念了。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0698.htm)
Linus Torvalds[宣布](https://lore.kernel.org/lkml/CAHk-=whtwpdL9e_5j1oq8C=1EZud_cXerZeHqe5L8y7wG+34EA@mail.gmail.com/T/#u)Linux 6.15-rc7 正式发布,有望成为 Linux 6.15 正式版发布前的最终版本,尽管第八个候选版本的可能性尚待确认。Torvalds 表示,上周进展顺利,但他确实注意到“又一次”执行了 CPU 漏洞缓解措施,这带来了额外的工作量。  他说,这次的情况已经得到很好的处理,并且得到了控制,因此不太可能发展到 rc8 版本。除了 CPU 方面的问题外,Torvalds 还重点介绍了 DRM Xe 图形驱动程序的重大修复,以及针对扩展调度程序 sched-ext 的重要补丁。 Torvald 的公告以对内核的大量修复和更新结束,表明目前有大量的工作正在进行中。一些贡献者也来自 Google 和 IBM 等公司——这两家公司都高度依赖 Linux,因此他们会持续资助员工致力于解决内核问题。就提交的补丁数量而言,本周排名靠前的贡献者是 Pawan Gupta (11 个)、Shuai Xue (9 个) 和 Kent Overstreet (8 个)。 在新的硬件支持方面,NEC Lavie X1475JAS 笔记本电脑获得了高级配置和电源接口 (ACPI) 支持;增加了对 ADATA XPG alpha 无线鼠标的适当支持;包括对 Audioengine D1、Microdia JP001 和 StarFive JH7110 的更好支持;并且对 Intel Xe 和 AMD Radeon 显卡进行了修复和改进。 最后,Torvald表示,除非下周出现任何意外,否则 6.15 将于下周日正式发布。他希望本周不要出现太多令人激动的情况,但现在看来形势相当“稳固”,6.15 很可能会在下周正式发布。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0696.htm)
半透明设计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在主流市场流行起来。虽然没有多少人喜欢自己的智能手机或耳机露出内部结构,但它仍然有市场。四年多前,苹果设备收藏家 Giulio Zompetti 展示了一款罕见的半透明 Apple AirPods。然而,没有任何官方确认苹果曾计划发布这款产品,此后再没有其他苹果产品以这样的设计状态出现。 不过最近,爆料人 Sonny Dickson 在[X/Twitter](https://x.com/sonnydickson/status/1924248862736486490?s=61)上分享了一张最近发布的 Powerbeats Pro 2 原型机的图片,该原型机采用了半透明设计。 苹果于今年 2 月推出了 Powerbeats Pro 2。这是苹果首款配备心率追踪功能的耳机。该设备搭载苹果 H2 处理器,并具备 ANC(主动降噪)、通透模式、自适应均衡器和空间音频功能。共有四种颜色可选。 半透明的 Powerbeats Pro 2 原型机的设计看起来有些粗糙。当然,如果苹果真的发布了这款设计,它肯定会更加精致。原型机通常是为了让工程师仔细检查内部结构。  在分享的图片中,Powerbeats Pro 2 被放置在一个半透明的盒子里。在另一张图片中,耳机被放在盒子外面,让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盒子和 TWS 的内部结构。在最后一张图中,盒子被放在了盒子下面,突出了磁性充电线圈、USB 端口以及其他电线和电缆。 目前尚不清楚苹果是否会推出半透明设计的 Powerbeats Pro 2。不过,苹果在 2023 年为Beats Studio Buds+推出了透明配色版本。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0694.htm)
今日,小米官方宣布,**将于5月22日晚7点举办小米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届时全新手机SoC芯片玄戒O1、全新旗舰小米15S Pro与小米平板7 Ultra、小米首款SUV小米YU7届时将一同登场。**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19/a17cd173d7ff48a58c0504ee13b4e89b.jpg) 目前,**小米YU7已上线小米汽车App,同时开启预约咨询。** 此前,高盛发表报告指出,基于已披露的规格尺寸、性能和续航能力的支持,对小米YU7需求前景持正面看法,**并认为小米YU7有潜力成为中国最畅销的高端新能源SUV之一。** 目前,**小米YU7已在工信部官网公示,新车预计2025年6、7月正式上市。**  根据此前曝光的路试谍照判断,小米YU7或将延续SU7不同版本的命名方式,**推出标准版和Pro、Max三种版本。** 根据申报信息,YU7定位于中大型SUV,其车身尺寸为 4999/1996/1600毫米,轴距达到3000毫米。 动力系统方面,**以双电机四驱版本为例,前后电机的最大功率分别为220千瓦和288千瓦,最高车速可达253公里/小时,并搭载宁德时代提供101.7度三元锂离子电池。** 续航方面,在670km至835km之间(CLTC标准),充电速度未公布,但其支持800V高压快充架构,预计将显著缩短充电时间,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内饰方面,**小米YU7全新采用P-HUD的抬头显示屏幕**。这条细长的P-HUD显示屏上面集中排布了车载信息,地图,媒体等等车机信息,似乎还可以进行自定义排布。 市场定位上,小米YU7瞄准了追求科技感和智能化体验的年轻家庭消费者。 **网传其可能的预售价为24.59万元**,相比特斯拉Model Y换新版的26.35万元(标续)和31.35万元(四驱长续航),小米YU7在价格上更具吸引力。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0690.htm)
**新款捷尼赛思G80正式上市,一共推出了两款配置车型,豪华版售价31.80万,旗舰版售价46.60万。**据悉,该车从现在开始就可以预订了,而且官方还给出了不少优惠,比如首年保险补贴、新车置换、低息金融、无忧质保这些礼遇。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19/1b950666-b704-4630-819c-c7f10f5998b5.png) **这车外观延续了捷尼赛思“动感的优雅”美学理念,前脸是盾型大尺寸前格栅,里面还有菱形元素点缀,看起来精致得很。** 灵感之翼LED大灯用的是微透镜阵列技术,照明效果和夜间辨识度都很不错。 尾部设计层次分明,双排气是隐藏式的,还用多边形镀铬装饰,整体感觉很高级。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19/f8f3fff3-e799-4b8b-8e93-d57cf5f4caa2.png) 而且,这车还提供18英寸、19英寸以及20英寸多款轮圈造型,能满足不同人的审美需求。 内饰方面,新款捷尼赛思G80配备了27英寸OLED一体式智能屏,视觉和智能互联体验都很棒。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19/f5ef2c75-d2dc-4df9-85e2-d4645f1d6d99.png) 还有三辐式方向盘、一体式中控台、电子旋钮式换挡、触控空调面板布局、无线充电以及氛围灯,这些配置让交互体验和豪华氛围感都提升了不少。 **安全配置也很到位,全系标配10个安全气囊,包括前排中央安全气囊和膝部安全气囊,还有Genesis Active Safety Control驾驶辅助系统,集成了车道保持辅助、盲区防撞辅助等功能,能为驾驶者提供辅助驾驶支持。** 旗舰版车型还可以选装20英寸暗金轮圈、高级NAPPA真皮座椅、翻毛皮内顶及饰板,还有碳纤维装饰,这些配置让车的豪华感更上一层楼。 豪华版也能选装不少好东西,比如18个扬声器的B&O音响系统、主动路面噪声抑制、主驾Ergo Motion 18向电动座椅、前排通风等配置,这些都能让驾驶和乘坐体验更加舒适。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19/90d9a0cd-5002-401a-8b18-6c1f6d9e85cf.png) **动力方面,新款捷尼赛思G80全系标配2.5T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304马力,峰值扭矩422牛·米,匹配纵置后驱及全时四驱系统,动力绝对够用。** 而且,这车还全系标配预感知电子控制悬架,能通过前方摄像头实时感知路况并智能调节阻尼,带来更高级的舒适驾控体验。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0688.htm)
2025年5月19日,截止收盘,沪指平盘,报收3367.58点;深成指跌0.08%,报收10171.09点;创业板指跌0.33%,报收2032.76点,两市成交额较上一交易日减少30.7亿元,合计成交10864.73亿元。
黄仁勋强调,英伟达不仅是科技公司,事实上已成为AI基础设施公司。
科技发展造福民众,近日,海外有名为“86hands”的网友发视频盛赞了自己的特斯拉Cybertruck,并表示“爱死它了”。然而,这名网友并非普通人,**他先天残疾,没有正常人的手臂和手掌,但他还是像普通人那样,正常考取了驾照,并且开车11年,从没有出现过一次违章和事故。**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19/88566433-ee1b-4a4d-93a7-4ca89eda7a20.png) 不过此前开车对他而言还是比较有挑战性的,但换到Cybertruck上之后,简直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有了线控转向和后轮转向,让他不用那么幸苦地抡好几卷方向盘就能完成掉头,而特斯拉FSD在美国可用性非常强,无论长途、短途,都让他开起来轻松许多,“永远不用担心扭伤自己的背”。**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19/36047db1-14b9-4f01-83a7-7655dff655a0.png) 这条视频发布后引发了网友的关注和讨论,有博主称,FSD的驾驶员注意力检测基本上只看双眼,不看双手。 “确实像他这样没有上肢不健全的人也是可以用FSD的,只是好奇紧急情况如何接管,毕竟看起来这台车也没做任何定制改装…” 对于这样的疑问,有人给出了回答:老司机们早说了啊:让速不让道!**遇事不慌只管把刹车踩死你就打败了90%的司机了**。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0686.htm)
昨日晚间,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发文称:我培养了一个只会向善、只会做事、没有勇敢正义的精神不会捍卫正气的团队!于东来直言:**这是胖东来今后要改变的!这也是我和胖东来几十年心血的悲哀!**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19/7e5b8901f6ee47ebae7448399bd4e0db.png) 据了解,在5月18日当天,胖东来几位高管申红丽、关娜、刘改敏等罕见集体发声,对持续一个多月的“柴怼怼”事件公开表态。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19/b63675b568ae415593516d2e49393af6.jpg)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19/587700dc4413483ba8e523bad074503d.png)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19/4c47972a490a44c1bb830d753a3b5461.png) 她们承认在事件中**“未能勇敢捍卫企业正气”,并承诺未来将坚定维护正义。** 随后,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在抖音发布了五条动态,痛批团队“只会向善做事,却缺乏捍卫正气”,这是“胖东来几十年的悲哀”。 回顾这场风波始于4月。网红“柴怼怼”指控胖东来以低成本玉石牟取暴利,称其**“几百元成本卖到几万元”,甚至贬低产品质量。** 随后,许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魏都区分局对时代广场销售和田玉的胖东来唯初珠宝有限公司开展了日常检查。 经检查,许昌市胖东来唯初珠宝有限公司2025年1至4月份共销售和田玉商品4177件,销售金额**2959.2175万**元,**平均毛利率不超过20%**。 尽管公布数据清白,胖东来起诉对方商业诋毁、索赔500万元,但舆论已如野火蔓延。 于东来在5月3日撂下狠话:**“如果不让柴怼怼这种随意污蔑伤害他人的行为,包括平台这种为了谋取利益无道德无底线的行为受到应有的处罚!我会主动关闭或者永远离开胖东来这个企业!”**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19/0abf4c2ac74947028ba5ff1936e33683.pn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0684.htm)
微软淘汰控制面板有了新进度,**微软已将“非Unicode程序的语言设置”和“将当前用户设置复制到欢迎界面及系统账户/新用户账户”两项语言相关选项从控制面板迁移到设置应用中。** 具体来说,这两项设置可以在“时间与语言”下的“语言与地区”栏目中找到,这一变化意味着,未来这些设置可能会完全从控制面板中移除。 **目前,这些选项在Dev和Beta频道的Windows 11预览版中仍然默认隐藏,微软可能正在对它们进行进一步优化。** “非Unicode程序的语言设置”用于指定非Unicode应用程序默认使用的字符编码(code page),这类程序依赖旧版区域性编码标准(如ANSI或其他传统编码),以显示文本和处理数据。 正确设置这一选项,能确保运行那些在Unicode成为多语言文本编码标准前开发的旧版应用程序。 而“复制用户设置”功能则将当前用户的显示语言、键盘布局等区域设置,同步到欢迎界面(登录界面)和新创建的账户,确保系统界面语言体验一致。 微软一直在逐步将控制面板中的功能迁移到设置应用中,此前,键盘的字符重复延迟和重复率选项,以及鼠标的指针轨迹、指针阴影和自定义等,已从控制面板迁移到设置应用中。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19/f685f9ab-01cf-400d-b1f2-ea59f5f3caf4.jp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0680.htm)
**2025聪明款ID.4 X一共保留了4款车型,售价区间还是159888到211888元,不过现在购车能享受限时一口价13.99万起,这优惠力度可不小。**除了价格优惠,买车还能享受不少福利,比如4000 ID.豆和5重基础权益,包括无忧流量、绿能尊享会员、贵宾特权售后服务、8年或16万公里三电质保、2000元置换福利。  另外还有3项权益随心换,像60%首付2年期信贷方案、0首付1年期信贷方案、60期0息金融方案,还有智行守护包,这选择可不少。  作为年度改款车型,新车主要是配置上做了微调。 外观上,取消了薄荷绿选装车漆,现在只有星耀白、离子灰、银河蓝三款车身颜色可选。  **内饰配色标配清新主张和潮流坐标两种,入门车型不再提供AR-HUD、前排座椅通风、加热以及主驾座椅记忆功能的选装,不过基础配置还是没变。**  动力方面,新车还是后置电机,有高低功率可选。高功率车型最大功率170kW,配备80.2kWh电池组,续航里程601公里;  低功率版车型最大功率125kW,配备52.8kWh电池组,续航里程425公里。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0678.htm)
据央视网[报道](https://weibo.com/1974576991/Psmeoi6Ua?refer_flag=1001030103_),自主研发的“九天”无人机04架机已完成机体结构装配,正在进行系统安装与测试等工作,**预计今年6月底完成首飞任务**。“九天”无人机由陕西无人装备科技公司委托、中航工业集团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设计、西安驰达公司承制,在2024年的第十五届中国航展上首次亮相。 翼**展达25米,最大起飞重量16吨,最大载重6吨,采用涡扇发动机,最大飞行高度可达1.5万米,最大飞行速度可达700千米/小时,最大航程7000公里,航时大于12小时。** 最大载重6吨,机身配备 8 个外挂点,其中4个为重型挂架,可挂载1000公斤级的制导炸弹、空空导弹、空地导弹、反舰导弹、长剑-20巡航导弹和巡飞弹等多样化武器。 采用开放式架构,配备可快速更换的任务舱,**通过换装不同的模块化任务载荷,能在两小时内快速切换任务类型,满足空运空投、信息支援与对抗、火力打击与支援等任务需求,可用于体系作战、运输支援、应急救援等军用和民用领域。** 另一大亮点是在机腹内集成了神秘的“异构蜂巢任务舱”,这个任务舱可容纳上百枚巡飞弹或小型无人机,所以“九天”无人机也有“空中无人机航母”之称。 该舱段支持快速更换模块化载荷,如侦察、电子对抗、物流运输模块等,**通过 “母舰投送 + 蜂群执行” 的战术,可释放蜂群无人机对敌防空系统实施密集突防,或执行侦察与干扰、自杀式攻击等多样化任务**。 防御能力方面,该机搭载先进的电子战吊舱,压制对方雷达、干扰对方通信系统;还能搭载定向红外干扰系统,通过激光束干扰对方的红外制导导弹,同时采用隐身设计,降低雷达反射面积,配备主动光学干扰装置,提升战场生存能力。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0676.htm)
江苏南京一名手机经销商近日在回收25台苹果iPhone 16(256GB)时,未拆箱验货导致收到模型机,损失高达19万元。据媒体报道,该经销商在店内拍摄的视频显示,手机外包装盒、充电线等配件齐全,但揭开贴膜后才发现是模型机。 有业内人士指出,模型机与真机重量、细节存在差异,“例如用磁铁检测机身内部材质可辨别真伪”。经销商表示,这批手机由员工线下上门回收,因未当场拆箱验货,导致未能及时发现异常。 [](https://product.cnmo.com/article/2283548.html) [](https://product.cnmo.com/article/2283547.html) 目前,经销商已向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报案,警方已追回3.3万元并立案侦查。辖区派出所民警证实案件由其管辖,但以“案件信息仅向报案人披露”为由未透露进展。 此类案件并非孤例。2023年上海警方曾破获一起电商掉包案,犯罪分子将真机替换为仅值十几元的模型机,涉案金额12万元。还有媒体指出,电商平台存在“瑕疵机冒充正品”现象,部分消费者在“百亿补贴”活动中购得模型机。 手机回收或交易时需严格验货: 拆箱检查:务必现场开封,核对机身序列号与包装信息是否一致; 功能测试:开机验证系统、摄像头等功能是否正常; 专业工具辅助:使用磁铁检测内部材质,或通过官方渠道查询设备状态。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0674.htm)
近日,多位东莞市民发帖维权称,位于东莞市常平镇的宝信宝马4S店暴雷倒闭,车主遇到购车订金未退、保养服务未使用等问题。维权车主提供的照片显示,4S店已闭店,展车和店内设备基本上已搬空,**店面的宝马Logo也被撤下,已是人去楼空的状态。** 车主黄女士介绍,她在上个月时收到宝马中国发送的,关于东莞宝信宝马品牌授权将于年4月20日终止的短信。  她目前还有1万元的购车订金,还未被这家4S店退回,此前对接的销售人员也已离职。去年11月申请退款时,销售曾说要1个月后才能到账,随后又用各种理由推脱退款,2月份获知销售离职,黄女士只好打电话至宝马厂家投诉。 随后东莞宝信工作人员回电称,因为资金冻结,只能先退1000元,后续款项将在21个工作日内退还。然而,21个工作日后迎来的却是取消授权,人去楼空。 相较于订金问题,在该店购买过保养服务的车主数量更多。 杨先生称,他2023年花费12688元,**在门店购买了一份终身质保、保养服务,结果做了两次保养就倒闭了,一万多打了水漂。** **** 宝马中国方面则通知车主,尚未使用或兑换的宝马原厂保养服务及原厂服务包,可以到任何一家宝马授权经销商继续获取授权服务。 不过,有其他家宝马4S店的经理表示,在别的门店购买的套餐包,厂家赠送的两次保养是完全免费的。 如果是宝信宝马4S店的单店套餐,剩下的保养次数到店内则可享受机油保养5.5折的优惠,我们跟他们不是一个老板,所以没有办法做到完全免费。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0672.htm)
在5月18日晚,由黄子韬主理的卫生巾品牌在其直播间发售,**62片组合装售价49.8元,开售15分钟卖出19.5万件。**数据显示,当晚直播实现4000万销售额,现货库存售空,在直播快要结束时,页面显示有991.5万人看过。 黄子韬表示,这是我人生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希望以后当大家提到这个品牌的时候,大家想到的是企业家黄子韬,而不再是明星黄子韬。**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19/6e136c38982744f29f949b70b2fb7064.jpg) 公开报道显示,在今年315晚会上,问题卫生巾被曝光,位于山东济宁梁山县的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大量销售劣质卫生巾、婴儿纸尿裤。 当时该公司负责人称,他们从卫生巾、婴儿纸尿裤生产厂家收购残次品、下脚料等生产垃圾,其中包括外观相对完好的“麦酷酷”婴儿拉拉裤和“自由点”卫生巾。 随后黄子韬在直播中表示,那些赚卫生巾黑心钱的人真的太恶心了,他透露将下场做透明化卫生巾工厂,希望通过自身行动推动行业透明化,消息一出震惊全网,相关话题冲上了热搜榜第一名。 业内人士指出,黄子韬做卫生巾初心是好的,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明星跨界布局卫生巾行业,意味着行业将迎来更大竞争、更强监管,这对推动行业进步有很大作用。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519/45329e0253a746d4a1e3c7f3ec976150.jp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0670.htm)
这会是智能手机的未来吗?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https://www.ifanr.com) |[原文链接](https://www.ifanr.com/1624096) ·[查看评论](https://www.ifanr.com/1624096#comments) ·[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ifanr)
这会是智能手机的未来吗?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https://www.ifanr.com) |[原文链接](https://www.ifanr.com/1624096) ·[查看评论](https://www.ifanr.com/1624096#comments) ·[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ifanr)
 注:以下**内容部分符合OSINT国际开源情报搜集标准,**仅供交流与参考**。** **01 针对军队无人机操作员的暗杀** 今天,2025年2月8日,爆出了一个震惊俄乌战争新闻圈的大瓜,这个瓜预计会被视为打响真正意义上“**供应链战争**”的第一枪。 俄罗斯情报部门正在全力调查一起阴谋,据称该阴谋将装有炸药的无人机FPV第一人称视角飞行操控眼镜发送给无人机部队,**预谋通过引爆来大范围杀死或重伤FPV操作员**。  这场攻击类似于去年 9 月以色列对真主党发动的大规模袭击,当时以色列摩萨德通过使用数千台装有炸药的传呼机和对讲机,最终导致有二十多名真主党成员丧生,数千人受伤,该事件轰动了整个世界。  根据俄罗斯 **Razved Dozor** 军事频道报道:“据可靠消息来源称,敌方破坏者试图在俄罗斯领土内利用志愿者(在他们不知情的情况下)实施大规模恐怖袭击行为。” “有军方人员报告称,发现多起志愿者运送的 **FPV Skyzone Cobra **飞行操控眼镜存在问题,”**Razved Dozor** 声称,“操控眼镜内被装有自制爆炸装置 (IED),内有 10-15 克塑性炸药和雷管,很可能设置为操控眼镜开机后爆炸。”   **Razved Dozor **同时指出:飞行操控眼镜是由不知情的志愿者通过人道主义援助包裹寄出的。 **TIPS知识点:**很多人不知道的事实是,随着 FPV 无人机在战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战争双方都通过邮寄的方式向前线部队提供无人机、飞行操控眼镜和其他所需配件装备。 这次是由于当局截获了几个可疑的飞行操控眼镜包裹才发现问题,但目前尚不清楚有多少安放炸弹的FPV操控眼镜已被寄出~ **02 威胁分析** “装有眼镜的盒子本身有被打开的细微痕迹,”俄罗斯 **Readovka **军事媒体报道。 “多亏了军方的警惕,才避免了灾难。目前相关信息已由安全部队和情报部门接手,正在确定暗杀者身份。”  虽然这个疑似来自乌克兰的阴谋行动,与以色列摩萨德的寻呼机攻击事件,都是通过“在敌人使用的设备中嵌入炸药”的方式实现,但有一个很大的区别。 即以色列的袭击更加复杂,传呼机和对讲机都由特定消息命令触发,并同时发送给数千台设备。这里面包括建立皮包公司和复杂的供应链,这都是多年间谍活动耕耘的成果。 而本次 **FPV 炸弹袭击**,貌似只需要给FPV飞行操控眼镜通电就能达到效果,所以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是不是只要有一个飞行操控眼镜爆炸,就可以警告其他操作员,从而减少伤亡人数。 但是实际上,杨叔觉得攻击方完全可以通过如下几种方式,加大破坏力度,收获更多战果: <blockquote><p><strong>指定时间引爆</strong></p></blockquote> 通过设备内置的时钟或与其他电子设备同步时间,预设好一个具体时间或时间段,该时间敌方将开展一轮重要的反击作战,或一次渗透作战。 试想下,在双方刚开始接触战,俄方FPV无人机部队的操作员们正全部戴着飞行操控眼镜,专注于战场对抗时,突然间操控眼镜全部爆炸,炸死炸伤绝大部分操作员,直接导致无人机部队团灭,战场上的所有无人机失控坠毁。 俄方将立刻失去对巷战、坑道战等士兵的快速支援,及对敌装甲部队、快速响应部队的骚扰和打击能力,甚至长时间失去无人机战场能力。  <blockquote><p><strong>攻击特定部队</strong></p></blockquote> 从已公开的资料上看,敌方利用了不知情的志愿者,并通过邮包寄出。根据俄军情报部门的说法,战时确实很难对每一台电子设备做拆卸检查,所以完全存在对特定部队的供应链下手,在采购无人机或操控备件时做手脚来实现攻击目的的可能性。  **03 该事件对俄乌战争的影响** 虽然飞行眼镜中只包含少量炸药,但“爆炸的威力足以摧毁一座寺庙”,广受欢迎的** Alex Parker Returns Telegram** 频道解释道: “因为做工很粗糙,在眼镜上可以看出拆开的痕迹,因此奇迹般地避免了灾难。但我相信这只是一个开始,这种攻击的强度只会进一步扩大,太可怕了。” 诸多俄罗斯军事频道和媒体有充分的理由担心,这可能只是一场更大规模攻击的开始。 因为发生这种级别的破坏企图意味着: **作战部队使用的任何电子设备,都可能面临类似的篡改风险**。 在非常激烈的战事下,还必须物理拆卸每一个电子设备来检查验证安全性,这将大大减慢供应链的速度。 同时,这也**对士兵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影响**,不仅仅是无人机作战部队的操作员们,其他部队现在也开始怀疑他们收到的任何电子设备里,是否配备了类似的炸药装置。  **04 写在最后** **供应链安全**,不仅仅对于军事涉密单位有重大意义,对于高度重视商业秘密的企业来说,同样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对于**RC2**而言,在过去的八年间,我们自己已遇到过类似“通过供应链,将内藏非法改装窃听器材的办公设备,运送进董事会成员办公室”的案例(杨叔已在这些年的课程里分享过这个案例)。  从专业**TSCM**的角度来看,通过供应链的渗透,充分说明了如果没有技术层面的商业秘密防护意识与能力支持,即使是拥有完善的商业秘密保护规范,和复杂的安防措施,也依然存在核心商业窃密/泄密的风险。 **2025**,整个国际环境依然动荡,地缘政治与区域发展的冲突仍然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企业和高净值群体如何确保自身利益不受非法窥探,如何确保在遵从正常商业法则的前提下保护成长果实。 RC2会继续,与各位共同成长~  
# 01 AI 崛起:技术双刃剑下的安全暗战 随着 AI 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日益复杂化,攻击手段不仅更高效、隐蔽,还催生了新型的「AI 黑客」形态,因此引发了各类新型网络安全危机。 首先是生成式 AI 正重塑网络诈骗的「精准度」。 简单而言,就是将传统的钓鱼攻击智能化,比如在更精准的场景中,攻击者会利用公开社交数据训练 AI 模型,批量生成个性化钓鱼邮件,模仿特定用户的写作风格或语言习惯,实施「定制化」诈骗,绕过传统垃圾邮件过滤器,大幅提升攻击成功率。 接着是最为大众所熟知的深度伪造(Deepfake)与身份冒用。在 AI 技术成熟之前,传统的「变脸诈骗攻击」,即 BEC 诈骗,全称为「Business Email Compromise」,具体为攻击者通过将邮件发件人伪装成你的领导、同事或商业伙伴,以此骗取商业信息或钱财、或者获取其他重要资料。 如今,「变脸」真的发生了。AI 生成的换脸、变声技术可伪造公众人物或亲友身份,用于诈骗、舆论操控甚至政治干预。就在两个月前,上海某企业财务总监接到来自「董事长」的视频会议邀请,对方通过 AI 换脸仿声称需紧急支付「境外合作保证金」,该总监依指示转 380 万元至指定账户,后识破系境外诈骗团伙利用深度伪造技术作案。 第三则是自动化攻击与漏洞利用。AI 技术的进步让大量场景向智能化、自动化演进,网络攻击自然也是如此。攻击者可借助 AI 自动扫描系统漏洞、生成动态攻击代码,并对目标实施无差别快速攻击,比如 AI 驱动的「零日攻击」在发现漏洞后会立即编写并执行恶意程序,传统防御系统难以实时响应。 就在今年春节,DeepSeek 官网遭遇 3.2Tbps 超大规模 DDoS 攻击,黑客同步通过 API 渗透注入对抗样本,篡改模型权重导致核心服务瘫痪 48 小时,直接经济损失超数千万美元,事后溯源发现美国 NSA 长期潜伏的渗透痕迹。 数据污染和模型漏洞同样也是一种新威胁。攻击者通过在 AI 训练数据中植入虚假信息(即数据投毒),或利用模型自身缺陷,诱导 AI 输出错误结果——这会对关键领域造成直接的安全威胁,甚至可能引发连锁灾难性后果,例如自动驾驶系统因对抗样本误判「禁止通行」为「限速标志」,或医疗 AI 将良性肿瘤误判为恶性。 # 02 AI 还需 AI 治 面对 AI 驱动的网络安全新威胁,传统防护模式已显乏力。那么,我们又有哪些应对之策呢? 不难发现,目前的业内共识已指向「以 AI 对抗 AI」——这不仅是技术手段的升级,更是安全范式的转变。 现有的尝试大致分为三大类,分别是 AI 模型的安全防护技术、行业级的防御应用以及更宏观层面的政府与国际协作。 AI 模型安全防护技术的关键在于模型的内生安全加固。 以大型语言模型(LLM)的「越狱」漏洞为例,其安全防护机制常因通用型越狱提示策略失效——攻击者通过系统性绕过模型内置保护层,诱导 AI 生成暴力、歧视或违法内容。为防止 LLM 的「越狱」,各家模型公司都做出了尝试,比如 Anthropic 就于今年二月发布了「宪法分类器」。 此处的「宪法」指的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语言规则,作为一种在合成数据上训练的保障措施,通过规定允许和限制的内容,实时监测输入输出内容,在基准条件的测试中,其 Claude3.5 模型在分类器保护下,对高级越狱尝试的成功阻止率从 14% 提升至 95%,显著降低了 AI 的「越狱」风险。 而除了基于模型、更通用的防御手段外,行业级的防御应用同样值得关注,其垂直领域的场景化防护正成为关键突破点:金融行业通过 AI 风控模型与多模态数据分析构建反欺诈壁垒,开源生态借助智能化漏洞猎捕技术实现零日威胁的快速响应,而企业敏感信息保护则依托 AI 驱动的动态管控体系。 例如,思科在新加坡国际网络周展示的方案,可实时拦截员工向 ChatGPT 提交的敏感数据查询请求,并自动生成合规审计报告优化管理闭环。 在宏观层面上,政府与国际的跨区域协作也正加速推进。新加坡网络安全局发布《人工智能系统安全指南》,通过强制本地化部署与数据加密机制约束生成式 AI 滥用,特别针对钓鱼攻击中 AI 伪造身份的识别建立防护标准;美英加三国同步启动「AI 网络代理计划」,聚焦可信系统研发与 APT 攻击的实时评估,通过联合安全认证体系强化集体防御能力。 那么,哪些方法能最大限度地用 AI 来应对 AI 时代的网络安全挑战呢? 「未来需要 AI 安全智能中枢并围绕中枢构建新体系。」在第二届武汉网络安全创新论坛上,青藤云安全创始人张福曾在分享中强调以 AI 对抗 AI 方为未来网络安全防御体系的核心,「3 年内,AI 将会颠覆现有的安全行业,和所有的 2B 行业。产品将会重新构建,实现前所有未有的效率和能力的提升。未来产品是给 AI 用的,而不是给人用的。」 在一众方案中,Security Copilot 的模式显然对「未来产品是给 AI 用的」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一年前,微软推出了智能 Microsoft Security Copilot 副驾驶来帮助安全团队迅速准确地检测、调查和响应安全事件;一个月前,又再次发布了用于在钓鱼攻击、数据安全和身份管理等关键领域自动协助的 AI 智能体。  微软新增六个自研 AI 智能体以扩展 Security Copilot 功能。其中三个用于辅助网络安全人员筛选警报:钓鱼分类智能体审查钓鱼警报、过滤误报;另两个分析 Purview 通知,检测员工未经授权使用业务数据的情况。 条件访问优化智能体与 Microsoft Entra 协作,指出不安全的用户访问规则,并生成一键修复方案供管理员执行。漏洞修复智能体和设备管理工具 Intune 集成,助力快速定位易受攻击的终端,应用操作系统补丁。威胁情报简报智能体生成可能威胁组织系统的网络安全威胁报告。 # 03 无相:L4 级高阶智能体的保驾护航 无独有偶,在国内,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自动驾驶」级别的安全防护,青藤云安全推出了 全栈式安全智能体「无相」。作为全球首个实现从「辅助型 AI」向「自主智能体」(Autopilot)跨越的安全 AI 产品,其核心突破在于颠覆传统工具的「被动响应」模式,使其自主、自动且智能。 通过融合机器学习、知识图谱与自动化决策技术,「无相」可独立完成威胁检测、影响评估到响应处置的全流程闭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决策与目标驱动。其「Agentic AI 架构」设计模拟人类安全团队的协作逻辑:以「大脑」整合网络安全知识库支撑规划能力,「眼睛」细粒度感知网络环境动态,「手脚」灵活调用多样化的安全工具链,并通过多智能体协作形成信息共享的高效研判网络,分工合作、共享信息。 在技术实现上,「无相」采用「ReAct 模式」(Act-Observe-Think-Act 循环)与「Plan AI + Action AI 双引擎架构」,确保复杂任务中的动态纠偏能力。当工具调用异常时,系统可自主切换备用方案而非中断流程,例如在 APT 攻击分析中,Plan AI 作为「组织者」拆解任务目标,Action AI 作为「调查专家」执行日志解析与威胁建模,二者基于实时共享的知识图谱实现并行推进。 功能模块层面,「无相」构建了完整的自主决策生态: 智能体人设模拟安全分析师的反思迭代思维,动态优化决策路径; 工具调用整合主机安全日志查询、网络威胁情报检索及 LLM 驱动的恶意代码分析; 环境感知实时捕获主机资产与网络信息;知识图谱动态存储实体关联,辅助决策;多智能体协作通过任务分拆与信息共享,并行执行任务。 目前「无相」在告警研判、溯源分析以及输出安全报告这三大核心应用场景中的表现最为出色。 传统安全运营中,海量告警的真伪甄别耗时费力。以一次本地提权告警为例:无相的告警研判智能体自动解析威胁特征,调用进程权限分析、父进程溯源、程序签名验证等工具链,最终判定为误报——全程无需人工介入。在青藤现有告警测试中,该系统已实现 100% 告警覆盖率与 99.99% 研判准确率,并将人工工作量削减超 95%。 面对真实威胁如 Webshell 攻击,智能体通过代码特征提取、文件权限分析等跨维度关联,秒级确认攻击有效性。传统需多部门协作、耗时数日的深度溯源(如上传播径还原、横向影响评估),现由系统自动串联主机日志、网络流量、行为基线等数据流,生成完整攻击链报告,将响应周期从「天」压缩至「分钟」。 「我们的核心是将 AI 和人的合作关系扭转了,可以把 AI 作为一个人来合作,实现从 L2 到 L4 的跨越,即从辅助驾驶向高阶自动驾驶跨越。」青藤联创兼产品副总裁胡俊分享道,「随着 AI 能适配的场景更多,决策的成功率更高,逐渐能够承担更多的责任,这样人和 AI 之间的责任分工就会有变化。」  在溯源分析这个场景中,首先是 Webshell 告警触发「无相 AI」驱动的多智能体安全团队协同溯源:「研判专家」基于告警定位 one.jsp 文件,生成文件内容分析、作者溯源、同目录排查及进程追踪等并行任务,由「安全调查员」智能体调用文件日志工具,快速锁定 java(12606)进程为写入源,该进程及关联主机 10.108.108.23(通过访问日志发现高频交互)相继纳入调查。 智能体通过威胁图谱动态扩展线索,从单一文件逐层深挖至进程、主机,研判专家汇总任务结果综合判定风险。此过程将人工需数小时至数天的排查压缩至几十分钟,以超越人类高级安全专家的精准度还原攻击全链路,无死角追踪横向移动路径,红队评估也显示难以规避其地毯式调查。 「大模型比人工好是因为它能彻查边边角角,而非凭经验排除可能性低的情况。」胡俊解释道,「这样相当于广度和深度都更好。」  在完成复杂攻击场景的调查后,整理告警与调查线索并生成报告往往耗时费力。而 AI 可实现一键式总结,以可视化时间线的形式清晰呈现攻击过程,如同电影般连贯展示关键节点——系统会自动梳理关键证据生成攻击链的关键帧,并结合环境上下文信息,最终生成动态的攻击链路图谱,让整个攻击轨迹以直观、立体的方式呈现。  # 04 结语 很显然,AI 技术的发展为网络安全带来双重挑战。 一方面,攻击者利用 AI 实现攻击的自动化、个性化和隐蔽化;另一方面,防御方需加速技术创新,通过 AI 增强检测与响应能力。未来,攻防双方的 AI 技术竞赛将决定网络安全的整体态势,而安全智能体的完善将是平衡风险与发展的关键。 而安全智能体「无相」在安全架构与认知层面都带来了新的变化。 「无相」本质上是改变了对 AI 的使用方式,其突破性在于将多维数据感知、防护策略生成与决策可解释性熔铸为有机整体——从过往将 AI 作为工具使用的模式转变为给 AI 赋能使其能自主且自动地工作。 通过关联分析日志、文本、流量等异构数据,系统能在攻击者构建完整攻击链前捕捉 APT 活动的蛛丝马迹。更关键的是,其决策过程的可视化推理解释,让传统工具「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黑盒告警成为历史——安全团队不仅能看见威胁,更能理解威胁的演化逻辑。 这个革新的本质是安全思维从「亡羊补牢」到「未雨绸缪」的范式跃迁,是对攻防博弈规则的重新定义。 「无相」如同拥有数字直觉的猎手:通过实时建模内存操作等微观行为特征,它能从海量噪声中揪出潜伏的自定义木马;动态攻击面管理引擎持续评估资产风险权重,确保防护资源精准投向关键系统;而威胁情报的智能消化机制,则将日均万条告警转化为可行动的防御指令,甚至预测攻击变种的演化方向——当传统方案还在疲于应对已发生的入侵时,「无相」已在对攻击者的下一步落子进行预判封堵。 「AI 智能中枢系统(高阶安全智能体)的诞生,将会彻底重塑网络安全的格局。而我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彻底抓住这个机会。」张福道。
 2025「投资界TOP100」投资人正式启动 如约而至,2025「投资界TOP100」投资人正式启动,记录创投风云人物。 中国创投正经历着一场深刻变迁。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整体延续下滑态势,但回暖迹象初现——新募集基金规模1.44万亿元,投资案例数共8,408起,降幅均进一步收窄。同时,退出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 所有人都在等待拐点。今年以来,DeepSeek的爆红带来一场久违振奋,中国AI正在改写全球产业格局。放眼望去,人民币基金和美元基金交替转换,国资力量扮演愈发重要角色,AI与出海成为时代主题,中国创投悄然驶向新质生产力时代。 值此历史节点,2025「投资界TOP100」投资人今日正式启动,并将于“第十九届中国基金合伙人大会”现场发布。 **二十余年行业积累,打造多方公信力** 清科创业(1945.HK)致力于为行业提供创业与投资综合服务,专注服务创投每一程,二十余年构建的线上线下矩阵式产品和服务,已成为中国创业与投资市场的“基础设施”。 清科创业旗下创业与投资资讯平台——投资界(www.PEdaily.cn)与清科研究中心连续十年联合发起「投资界TOP100」投资人,国内私募股权投资领域专业SaaS系统——私募通提供数据支持,镌刻中国创投历史长河里那些不可忽视的身影。 经过多维度严格考核,最终选出对中国风险投资、股权投资行业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的100位杰出投资人,其中涵盖早期、VC、PE以及战略投资人。 **实名提名,综合标准全面考量** 本次「投资界TOP100」投资人将实行提名制,同时结合投资人自荐以及推荐候选人进行评定,活跃在中国境内股权投资市场的投资人均可参与报名。候选人应为机构合伙人、总经理或其他同等职位,且填报的案例必须为该投资人在相关机构以合伙人、总经理或其他同等职务参与投资的项目,天使投资人可使用个人投资案例进行报名。 5月6日至5月23日期间,主办方将回收提名表,其后根据个人综合回报水平、个人及其所在机构行业影响力等综合考量,最终选出100位取得卓越投资业绩、同时对于中国风险投资以及股权投资行业做出巨大贡献的杰出投资人。 **重磅发布,“第十九届中国基金合伙人大会”现场见证** 通过层层筛选、全面调查等一系列综合评估,2025「投资界TOP100」投资人将于“第十九届中国基金合伙人大会”现场发布,届时将为众多莅临现场的国内LP、GP提供客观参考依据。 **参与方式** 参与2025「投资界TOP100」投资人,请发送候选人名字、简介、机构简介和具体联系方式至 2025top100@zero2ipo.com.cn。 **提名咨询** 刘全 Email:jerryliu@zero2ipo.com.cn 杨兰Ada Email:adayang@zero2ipo.com.cn 更多详情,可参考: [https://www.pedaily.cn/2025investor/vote.shtml](https://www.pedaily.cn/2025investor/vote.shtml)
台北电脑展开场演讲,NVIDIA CEO黄仁勋尽情畅谈AI,并首次宣布了全新设计的“**RTX PRO服务器**”,**定位企业级AI、工业级AI计算平台。**它配备了多达八块最新的RTX PRO 6000 Blackwell服务器版专业显卡,均采用GB202芯片,配备24064个CUDA核心、512-bit 96GB GDDR7显存。  **合计就是几乎20万个核心、800GB显存,显存带宽高达13TB/s!** **八块显卡通过ConnectX-8 SuperNIC Switch连接在一起,全向带宽800GB/s,不存在传输瓶颈。** **单卡功耗600W**,总计就是48000W,再加上CPU处理器(具体不详)和其他各种元件,**整机功耗将超过5000W。**   性能自然是极为恐怖的,**FP4数据格式下的AI性能高达30PFlops(每秒3亿亿次),图形渲染性能也有3PFlops(每秒3千万亿次)。** 有了它,可以轻松运行各种满血的AI大模型。 众多OEM、ODM合作伙伴将陆续推出RTX PRO服务器产品,包括:**思科、戴尔、慧与、联想、研华、华擎、仁宝、富士康、技嘉、神达、微星、和硕、纬创、超微、英业达、广达、华硕、纬颖。** 在现场,黄仁勋展示了来自华擎、微星的样机。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0668.htm)
距离3月份的刷屏时隔两月,5月12日,有“全能Agent”之称的Manus再次成为AI市场中的热点话题。这一天,Manus宣布全面开放注册,任何用户都无需排队等待,只要注册就能获得1300积分的使用份额(一次性1000积分奖励及300每日免费任务积分)。  几乎同时,一则Manus正以15亿美元估值融资的消息也开始在市场中流传,据传1亿美元的新融资将被用于发展国内业务。 Manus官方在回应凤凰网科技时表示:“此消息严重失实,目前公司正专注产品研发和用户体验”。可见Manus接下来的发力已经成了一张明牌。 与此同时,市面上已经涌出了Genspark、Lovart、Coze Space等各有千秋的Agent类产品,字节、百度等大厂注定不会错过这一轮热潮。 当市场凝聚起共识,套壳与否已不再是讨论的重点。接下来比拼的,将是谁能在这场有关技术、PMF(产品市场匹配度)、产品增长的全方位竞争中,撑到最后。 **Manus还在等待新杀招** “还是挺遗憾的,这次全量开放的不是中文版。”一位行业观察人士对凤凰网科技表示。 要指出的是,日前Manus的“全面开放”仅针对海外版本;如果使用国内账号登录,则会显示“中文版正在开发中,由通义千问提供专属模型支持”的字样。后续国内版本的开放,将代表着Manus面临着与各类国产Agent的直接对比与竞争。 短短两个月,国内Agent市场经历了从起步到爆发的重要转变。Manus是其中绕不开的重要角色。 3月6日,Manus毫无预兆地以视频方式宣告发布。由于效果超出预期,“全能”“最强大脑”“Agent的DeepSeek时刻”等种种标签被贴在了它的身上,Manus也就此开启了自己的爆火刷屏。 几乎在演示视频发布同时,Manus就开始面临“一码难求”的问题,甚至发生了一个邀请码在二手网站叫价上万元的情况。 即便如此,用户的热情仍旧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发布之后由于访问量过大Manus的官网一度崩溃。在接受《创投板日报》采访时,Manus团队还曾讲道彼时遭遇的问题:“注册端口还遭到了暴力破解,团队整夜未眠,一直在处理各种问题,目前仍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 短时间Manus难以承受的流量,也很快就被更多同类竞品吃下。 首先亮相的是各类复刻Manus功能的开源项目。Manus发布仅第二天,“OWL”“OpenManus”等项目即在Github开源上线。根据官方信息,经过部署,上述项目同样能够完成网页浏览,文件操作,写代码等操作。 迈进4月份,互联网大厂也开始瞄准这一方向发力,字节的Coze Space,百度的编程工具“秒哒”、通用Agent“心响”纷纷落地并开放用户使用。针对这些产品,大厂也玩起了自己所擅长的投放玩法。 以字节Coze为例,AppGrowing显示,4月17日至5月17日的一个月间,以“不用编程生成智能体”“零代码”等关键词为标题的短视频素材频现于抖音平台。  图|源AppGrowing 当入场者越来越多,用户的注意力不可避免地从仍需排队等待的Manus身上分散。 据SimilarWeb统计,2025年4月Manus相较上个月总访问量下降了22.74%;而在整个四月中,周访问量也呈现出逐渐下滑的趋势。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推动全面开放,是Manus“夺回”用户注意力的必要一步。但接下来,还有新的问题等待Manus面对。  图|2025年4月Manus周全球访问量情况,图源SimilarWeb **不少人仍在寻求早期账号** 在正式发布后不久,Manus就开始了商业化探索,采用以工作量付费的方式。 3月28日,Manus正式推出付费计划,最初提供每月39美元的Starter级别和每月199美元的Pro级两种订阅机制。随着公开上线,Manus又增加了每月19美元的付费档位,面向不同使用深度人群。  图|源Manus 放眼整个市场,Manus的定价并不算低。作为对比,百度“心响”与字节跳动的Coze Space(国内版)均为免费提供服务;在Manus之后获得市场关注的Agent产品GenSpark同样提供三档订阅,定价则分别为每月10美元、25美元、50美元。 在用户体验沉淀了一个月后,“积分消耗快”“成本高”也成为了不少人对Manus的评价。  图|各类Agent类产品定价区间对比,凤凰网科技借助Manus生成 较早申请到邀请码的用户李如一分享到:“邀请码注册送1000积分,我实测下来,只完整跑了一个内容写作任务,第二个任务还没完成积分就没了。实测任务比较少,没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 “免费额度在形成用户黏性之前就用完了”,并不止一个人的感受。在北京某家互联网公司任前端工程师的Lee讲到,他认为Manus的问题是“对于辅助编程这样的深度使用来说,1300的积分不足以抵消我的决策成本。更何况我怀疑它在代码这样的垂类场景里,能不能打得过其他很多优势产品”。 在他看来,这也是在Manus已经全量上线后,倒卖Manus账号仍有市场的原因。  图|源闲鱼 针对早期邀请码注册用户,Manus曾赠送1000的注册积分,如果分享邀请码给朋友注册能够获得500积分奖励,再叠加近期Manus全面上线后为账户提供的1000奖励积分、每日刷新的300积分。相当于让这部分早期账号“自带2800积分”,也就是如今许多电商平台上转卖的“成品号”产品。 一位闲鱼卖家向凤凰网科技透露,其获得这些“成品号”的成本约为“两三块钱一个”,而售价约为8-9元。 **市场已神仙打架,谁获益谁淘汰?** Manus创始人肖弘曾在接受采访时讲道:“团队擅长从0到1,抓机会的能力很强,一旦开始1 到N,状态就没有那么好”。如何解决续费率和商业化当下的种种问题,也将是Manus从1到N的关键一跃。这也将是每个Agent玩家必须面对的一题。 从3月至今,Manus曾一举掀起了市场对Agent类项目的关注与竞逐,但时至今日,这已经不只是Manus自己的“战争”。 除了上述的CozeSpace等产品,就在这个5月,还有更多Agent类产品涌现了出来。 比如5月13日,定位为“全球首个设计Agent”的Lovart开启了限量测试,该产品由国内AI创作平台Liblib AI海外子公司推出。 不同于Figma等专业设计软件,Lovart能让用户通过自然语言描述生成设计图片,因此有人在试用后评价,未来“张嘴出图”有望成为现实。  图|源Lovart 此外,还有更多产品正在奔向市场,比如AI播客生成器ListenHub已进入了测试阶段。 市场渐趋火热,Agent也成为了投资人不可错过的市场。 一位不愿具名的双币基金投资人讲道:“我从3月就已经不考虑Manus了,肯定投不进去,更好的选择是非通用Agent的、垂类、有PMF的应用创业。最近在看一个国产创业团队的生产力工具。”而根据市场消息,刚刚过去的4月份,Manus拿到了硅谷著名VC Benchmark领投的7500万美元新融资,其官方则未予置评。 不少人都感到了时代向Agent类产品送来的春风拂面,很多有趣的变化也在发生。 视频算法工程师许洛告诉凤凰网科技,从业以来第一次,他产生了向Agent方向转型的念头:“我所从业的安防市场早就已经饱和了,做成熟业务技术上也没有什么成长空间。但现在Agent市场一方面有很多产品和团队,另一方面还有巨大的功能空白,需要开发去填补。” “比如我尝试过让Manus帮在我本地装一个Python编译器,它是做不到直接帮我安装的,但随着产品成熟这种功能最后是会被实现的。”他举例说道。 在他看来,与其被动等待,更好的做法是在 Agent日趋完善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有一年销售工作经验的睿睿,最近则在琢磨如何借助Manus等Agent工具实现创业梦想。她告诉凤凰网科技,自己本科学习的专业是国际贸易,丝毫没有编程基础。但在她看来,自己长于想法和创意,“现在Manus这类产品能够做到让用户完全无代码编程,如果顺利我可以开一家‘一人公司’,我简单想过留学服务平台、电商工具这些(服务)。” 为此,她加入了许多AI学习社群,向不少人请教该如何踏出第一步。但仅在半个月后,她的设想被打破了。 听完睿睿的设想后,一位10余年开发经验的工程师给出了劝告:“如果没有核心的技术能力,你能实现的产品效果是很容易被其他人复现的,说白了你并没有护城河。你不如先加入一家AI初创公司,看看他们在做什么。” 当一种新的产品形态、开始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市场中落地生根。不论是产品开发者还是用户,都在密集调整。发令枪已经响起,奔跑在赛道上的每个人,还在寻找各自的答案。 (应受访者要求,除睿睿外文中采用化名。)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0666.htm)
刚刚腾讯宣布,QQ浏览器正式升级为AI浏览器,推出QBot,化身全新AI入口。目前PC端和手机端均已上线。据悉,新功能基于腾讯混元大模型和DeepSeek双模型,主打AI搜索、AI浏览、AI办公、AI学习、AI写作,五大功能。  升级后的QQ浏览器将成为超级助手,在浏览时提供多种AI功能,接入公众号信源,支持联网和深度思考。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0654.htm)
最近,有读者反映,跨国巨头#飞利浦 的很多产品,也是贴牌。正解局查询了相关信息后发现,飞利浦的绝大多数产品都是由代工厂生产,部分品类甚至已被授权给了其他企业。换言之,拿到授权的企业,直接在自己生产的产品上贴上飞利浦的牌子。作为最为国人熟悉的国际品牌之一,飞利浦一度是“高档进口”、“质量保证”的代名词。曾经的跨国巨头,为何沦为了“贴牌大王”?   1891年,飞利浦在荷兰创立,靠生产碳丝灯泡起家,成为欧洲最大的碳丝灯泡生产商之一。  飞利浦的灯泡广告 此后,飞利浦不断拓展产品线。 1927年生产收音机,1939年推出电动剃须刀,1949年销售电视,1963年推出小型盒式磁带,1982年推出吐司机,1994年推出咖啡机,1997年与索尼公司合作推出DVD,2018年推出空气炸锅…… 从来没有一个企业,像飞利浦这样,推出如此之多的家电。 因此,飞利浦被称为“小家电之王”。  飞利浦第一款剃须刀Philishave 7730 飞利浦的创新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在多个行业树立了技术标杆,持续推动社会进步。 小家电,也能做成大生意。 1996年,飞利浦的营收高达401.4亿美元,位列财富500强排行榜第53名,成为在多个细分工业领域都领先世界的巨无霸企业。 这是飞利浦的高光时刻。 此后,飞利浦的营收逐渐缩减,在财富500强的排名也节节败退。 2018年,飞利浦的营收为280.7亿美元,仅为1996年的70%,排名也下滑到了423名。 2019年,彻底跌出了榜单。  部分年份飞利浦在财富500强的排名 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飞利浦的营收为194.93亿美元,不到1996年的一半。 创业百年,飞利浦的营收越干越小,是经营不善所致吗? 是,也不是。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拆解一下飞利浦的半导体业务。 说起半导体,很多人都会想到光刻机巨头荷兰#ASML 公司。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ASML公司是飞利浦孵化的。 受益于技术积累,飞利浦早年的实验室,为半导体技术研发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1953年,飞利浦正式成立半导体事业部,正式进入半导体领域。 1970年代,飞利浦收购美国硅谷集成电路公司西尼蒂斯(Signetics),成为当时全球的第二大半导体厂商。 1984年,飞利浦将其光刻技术部门与半导体设备公司ASM International合并,成立了ASML,双方各持50%股份。  ASML光刻机 可以说,ASML脱胎于飞利浦的技术部门,后者在光刻领域的核心技术积累,成为ASML的关键优势。 1988年,在ASM International撤资后,飞利浦增持至100%股权。 1995年,ASML登陆纳斯达克,飞利浦开始减持股权,最终完全退出。 此外,大名鼎鼎的半导体巨头恩智浦最初也是飞利浦的一部分,2006年拆分出来,独立成半导体公司。 今年1月,飞利浦又出售了旗下的半导体子公司Xiver。 仅半导体业务板块,飞利浦就出售了3家公司。 ASML在2024年的营收高达305.72亿美元,#恩智浦 的营收高达126.14亿美元,加起来超过431亿美元,已是飞利浦的2倍。 从这个角度看,飞利浦的规模越来越小,直接原因是拆分甩卖了大量的业务。  为了验证这个论点,我们再来看看,飞利浦还拆分了哪些业务。 2004年,以3.58亿美元将PC显示器业务出售给#冠捷科技 。 2006年,把移动电话业务卖给#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 。  早年的飞利浦手机 2010年,将中国区的电视机销售、配送及采购等业务外包给冠捷科技。 2014年,飞利浦将LED业务和通用照明业务整合组成独立公司飞利浦照明,又把LED芯片制造和汽车照明业务,合并成一家名为#亮锐 的公司。 2016年,飞利浦将亮锐80.1%的股份卖给阿波罗旗下基金。 2018年,飞利浦照明正式更名为“昕诺飞”,彻底与飞利浦分家,开始了独立运营。 前文说过,飞利浦就是靠生产碳丝灯泡起家的。 照明业务,堪称飞利浦发家的根基。 谁能想到,飞利浦连自己的老本行都舍得砍掉。 昕诺飞在2024年的总销售额为67亿美元,规模也不算小。 以上还只是一部分业务,面对剩下的家电业务,飞利浦的选择要分几种。 一种是产品出售+品牌授权。 2021年,飞利浦宣布以37亿欧元将其家用电器业务出售给亚洲最大私募基金#高瓴资本 ,加上为期15年的品牌授权净现值7亿欧元,总交易额达44亿欧元,折合人民币近340亿元。 飞利浦不仅将挂烫机、电熨斗、吸尘器、咖啡机、空气炸锅等厨房小家电以及空气净化器等产品卖给了高瓴资本,还附带卖掉了15年的品牌授权。  飞利浦的空气炸锅 这意味着,市面上的飞利浦牌挂烫机、电熨斗等小家电,已经和飞利浦没有直接关系。 与之类似,2018年,飞利浦将净水器、饮水器、滤芯、热水器、坐便器、淋浴器、按摩、健身器材等相关品类授权卖给了德尔玛。 一种是品牌授权。 最典型的是空调,飞利浦经营百年内,从未自行研发生产过空调。 2018年,飞利浦将品牌授权给中国企业恩博力电器,由后者生产、运营,飞利浦空调这才得以进入中国市场。 飞利浦空调,是典型的“贴牌”产品。 公开资料显示,恩博力电器拿到了长达10年的续签合作协议,还获得了出口的权益。  飞利浦与恩博力电器续约 也就说,“贴牌”飞利浦空调,不仅能在中国市场卖,还能出口海外市场。 一种是自持品牌。 剩下的剃须刀和电动牙刷等少数品类,飞利浦没有拆分、售卖,而是自己持有。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是中国官方权威的产品认证机构,其官方网站提供产品认证、管理体系认证、检验检测等服务,也是公众查询认证信息的重要渠道。 通过查询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网站,我们能够穿透商标,看到产品背后的权属关系。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网站查询到的信息 从上图可以看到,飞利浦空调的生产厂、制造商、申请人都是恩博力,这表明,恩博力拿到了飞利浦空调的品牌授权,自行组织生产。 飞利浦净饮机的生产厂是#绍兴摩纳净水科技 ,制造商、申请人是#上海水护盾健康 ,上海水护盾健康是#德尔玛 的子公司,也就是品牌获得方,绍兴摩纳净水科技是德尔玛的代工厂。 也就是说,你买到的飞利浦净饮机,其实是飞利浦授权给德尔玛,德尔玛交给上海水护盾健康,上海水护盾健康让绍兴摩纳净水科技代工的。 顺着飞利浦的百年历史看,要么是分拆,要么是售卖,规模越来越小也就不足为奇了。  飞利浦,为何要不停分拆业务? 2000年互联网泡沫后,飞利浦半导体业务遭受重创,年亏损超10亿欧元。 与此同时,医疗保健业务正在成为新的增长点。 飞利浦下决心大幅调整战略重点,剥离半导体业务,将重心从半导体和电子硬件领域转向医疗保健、消费品和照明等高增长行业。 尽管飞利浦在照明行业拥有知名品牌和较高市场占有率,但是,随着市场竞争加剧,LED照明行业的利润率下降,长期徘徊于10%以下。  飞利浦的灯泡 家电市场同样如此,市场参与者众多,竞争激烈,盈利能力受到影响。 于是,照明、家电业务先后成为了分拆对象。 最终,飞利浦保留的除了门槛较高的医疗保健部门外,就是电动牙刷、剃须刀、直发器等高附加值产品。 由此可见,飞利浦分拆业务,是一个不断聚焦核心业务的过程。 飞利浦根据市场环境、行业周期以及自身情况,不断调整业务板块,将更多资源集中于医疗保健等高利润、高技术门槛的业务,实现业务聚焦,提高企业价值。 如何评价飞利浦这一策略? 以得失视角观察,分拆业务,飞利浦获得了巨大的现金收益,用于投入核心业务的研发。 与此同时,飞利浦也错失了半导体行业发展红利,以及规模化研发与生产的协同优势。 在正解局看来,短期有收益,长期损失大。 飞利浦,正在从伟大沦为平庸。 特别是飞利浦因授权而导致的贴牌泛滥,有可能损害其品牌形象。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界定代工与贴牌的概念。 前两天,“#娃哈哈 客服回应纯净水由#今麦郎 代工”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热议。  娃哈哈声明 有网友发视频称,买到的娃哈哈纯净水是由今麦郎生产的。 有人留言评论道,娃哈哈在搞贴牌。 其实,娃哈哈是在代工,而非贴牌。 代工与贴牌的关键,在于代工方的参与程度。 如果品牌方负责设计与研发,只是让代工方生产,那就是代工。 如果品牌方只是贴个牌子,剩下的让代工方设计、研发、生产,那就是贴牌。 代工用得好,既能利用了代工厂实现大规模、低成本生产,又能保持品牌溢价和技术壁垒,还能确保了产品的品质,从而实现品牌商、代工厂、消费者的“多赢”。 飞利浦未曾分拆出去的吹风机、直发器等产品,也是代工的。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网站查询到的信息 从上面的图片可以看出,飞利浦自持品牌的直发器,由#月立集团 、#雷泰电器 等企业代工。 只要品牌方深度参与研发与生产,代工的产品质量就不会差。 相对而言,贴牌产品完全由代工方设计生产,质量就不好把控了。 请注意,即便是贴牌,品牌的使用依然由品牌方掌控。 反观飞利浦,直接将品牌授权给其他企业,由后者生产并贴牌。 这已不是简单的贴牌,而是一种“品牌授权”。 飞利浦保留品牌所有权,收取品牌授权使用费后,将生产、研发、品控等核心环节完全交由被授权方自主运营。 消费者基于对飞利浦品牌的信任溢价购买产品,但实际产品与飞利浦无直接关联,也无法获得相应品质与服务。 若被授权方为压缩成本降低生产标准,消费者将直接感知到品质落差,大大损害飞利浦的品牌形象。 飞利浦“甩手掌柜”式的品牌授权模式,短期可获得收益,长期将导致“品牌空心化”,动摇企业发展的根基。 没有技术创新与产品品质支撑的飞利浦,还是原来的那个飞利浦吗?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06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