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ungie《失落星船:马拉松》开发团队宣布游戏将延期发售,计划在今年秋季晚些时候分享游戏的最新发布日期。  官方表示:感谢玩家们对《失落星船:马拉松》Alpha游戏测试的热情反馈,也感谢玩家们拥仔细聆听我们规划下一步行动时的耐心。  在社交媒体和Discord上的每一条评论和对话中,你们的声音清晰而有力。我们铭记在心 ,也深知需要更多时间才能将 《失落星船:马拉松》打造成一款真正体现你们热情的游戏。经过开发团队内部的多次讨论,我们决定推迟9月23日的发布日期,并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继续展开测试。
 Bungie《失落星船:马拉松》开发团队宣布,原定于9月23日的发布日期将无限期推迟。  官方表示:感谢玩家们对《失落星船:马拉松》Alpha游戏测试的热情反馈,也感谢玩家们拥仔细聆听我们规划下一步行动时的耐心。  在社交媒体和Discord上的每一条评论和对话中,你们的声音清晰而有力。我们铭记在心 ,也深知需要更多时间才能将 《失落星船:马拉松》打造成一款真正体现你们热情的游戏。经过开发团队内部的多次讨论,我们决定无限期推迟9月23日的发布日期,并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继续展开测试。
<blockquote><p>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抖音电商正经历着一场“生死时速”的挑战。一方面,它凭借庞大的用户基础、创新的内容电商模式和完善的平台生态,在电商领域迅速崛起,成为行业的焦点。另一方面,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商品质量参差不齐以及用户需求的多样化,抖音电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将深入剖析抖音电商在追求规模扩张的同时,如何通过优化商家管理、提升内容质量、拓展业务领域等策略,实现高质量发展,稳固其在电商市场的地位,并探索未来的发展方向。</p> </blockquote>  在数字经济浪潮驱动下,电商领域正迎来史无前例的变革。传统电商模式的增长态势渐趋放缓,以内容电商、社交电商为代表的新兴模式持续兴起,重塑着行业格局。 据公开资料,2025年6月12日,抖音电商发布新版保证金规则,面向新商家全面开放“0元入驻”,并大幅调降保证金准入标准,该举措如同向电商市场投下的一枚重磅炸弹。一方面,它切实降低了商家的运营成本,为中小商家及新入场者拓展了更宽广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抖音电商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意图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商家规模,进一步稳固自身市场地位、提升市场份额的战略考量。 ## 流量沃土上的商业奇迹 在竞争白热化的电商市场里,抖音电商之所以能崭露头角并占据重要位置,源于其稳固的竞争壁垒。这些优势共同筑牢了抖音电商的护城河,既为平台发展夯实了根基,也助力其在与诸多对手的竞争中维持领先地位。 首先,抖音拥有庞大的用户规模,这些用户覆盖不同年龄、地域及消费层级,构成极具活力的消费生态。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抖音(包括抖音和抖音极速版)月活跃用户规模突破10亿,达到了10.01亿。抖音月人均使用时长也增长至46.54小时,这意味着平均每人每天刷1.5小时以上。这种巨大的流量入口为抖音电商提供了天然优势,使商家得以触达广泛潜在客群。无论是知名品牌还是新兴小众品牌,均能在该平台精准找到目标受众。如部分聚焦年轻时尚的美妆品牌,通过在抖音发布创意短视频及直播,快速吸引大量年轻用户关注,实现销售额快速增长。 其次,抖音电商以内容为核心,依托短视频、直播等形式激发用户消费兴趣。区别于传统电商的搜索式购物模式,其内容推荐算法可精准将商品内容推送至感兴趣的用户,构建“货找人”的消费场景。该模式突破了传统电商的流量限制,使优质商品内容获得更多曝光机会。在抖音电商平台,优质内容驱动的商品转化率较传统电商高出数倍。众多商家通过制作精美短视频,展示商品特点及使用场景,有效激发用户购买欲。生活家居类商品通过生动有趣的短视频展示便捷性与实用性,吸引大量用户下单。 最后,抖音电商近年来持续推进平台生态建设,围绕商家入驻、商品管理、营销推广至售后服务全链路,构建起较为完整的体系。比如,在商家入驻环节,此次全面开放“0元入驻”并大幅调降保证金门槛,显著降低了商家进入成本,吸引了更多中小商家及新商家入驻。商品管理层面,抖音电商强化质量把控,建立严格审核机制,提升平台商品整体质量。 在营销推广方面,平台提供多元营销工具与活动支持,如抖音直播带货、抖音小店推广等,助力商家提升品牌知名度与商品销量。售后服务端,抖音电商建立用户反馈机制,及时响应并处理用户投诉与售后问题,优化用户购物体验。上述举措推动抖音电商平台生态持续完善,有效提升了商家与用户对平台的黏性。据抖音电商发布的《2024抖音电商平台服务体验报告》,过去一年,抖音电商着重改善售后体验,全年主动服务超2.4亿用户,售后满意度较去年提升13%。 ## 繁华背后的暗流涌动 尽管抖音电商成绩亮眼,但发展进程中仍不可避免地面临多重挑战。这些问题若未能得到妥善解决,或将对平台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一方面,尽管抖音电商持续强化商品质量审核,但受限于平台商家基数大、商品品类繁复,仍有部分商品存在质量不达标现象。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截至6月16日,抖音电商的累积投诉量已达91946件。部分不良商家为逐利而以次充好、售卖低质商品,影响了消费者的用户体验,对平台质量管控构成挑战。但若无法有效解决商品质量问题,或导致用户信任度下滑,进而影响平台长期发展。 另一方面,电商市场竞争激烈,抖音电商面临来自传统电商平台如淘宝、京东与新兴电商平台如拼多多的多维度竞争。这些竞争者在用户基础、品牌影响力、供应链体系等方面各具优势。据CNNIC此前发布的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8.41亿,电商直播用户规模为4.69亿。 传统电商平台经多年发展,已积累丰富的运营经验与庞大的用户基数,在商品品类与价格层面具备较强竞争力;新兴电商平台如拼多多凭借低价策略与社交拼团模式吸引大量用户,在下沉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抖音电商虽在内容电商领域具备独特优势,但面对上述竞争者时,仍需持续提升自身竞争力以维持市场份额增长。在部分热门商品品类中,抖音电商需应对其他平台的价格战与流量争夺,如何从中脱颖而出成为其需思考的关键问题。 ## 破局者的突围之路 为了更好地应对挑战与机遇,抖音电商需明确发展路径,积极探寻创新方向。通过有针对性的策略调整,持续提升自身竞争力,推动平台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抖音电商需强化对商家的管理与监督,构建更严格的商品质量准入机制及质量追溯体系。针对违规商家加大处罚力度,从源头把控商品质量。同步优化售后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率与质量,组建专业客服团队,及时响应并处理用户售后问题,提高用户满意度。通过上述举措增强用户对平台的信任,树立良好品牌形象,推动平台长期稳定发展。可与第三方质检机构合作,定期对平台商品开展抽检,确保符合质量标准。 据抖音电商发布的《2022抖音电商平台治理年度报告》显示,平台全年累计拦截超95万次违规商品发布,封禁超300万件风险商品。同时,平台投入超过1亿元抽检专项资金,累计抽检6万多件商品,处罚超2.8万违规商家。 二是,在内容创作层面,抖音电商鼓励商家与创作者加强创新,打造更具创意与吸引力的商品展示内容。除短视频、直播外,探索互动式购物体验、沉浸式内容等新形式,增强用户购物趣味性。同步优化个性化推荐算法,基于用户兴趣、消费历史等数据,提升商品推荐精准度。通过深化内容创新与个性化推荐,提升用户购物转化率与复购率,强化平台竞争力。借助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为用户提供更真实的商品试用体验,增进用户对商品的认知与购买意愿。 三是,抖音电商可探索拓展多元化业务领域,如跨境电商、本地生活服务电商等。在跨境电商方向,依托抖音的全球影响力,助力国内商家将商品销往海外市场,同时引入国外优质商品,满足国内用户多样化需求。在本地生活服务电商领域,与线下商家合作,提供餐饮、旅游、娱乐等本地生活服务的在线预订及购买服务。此外,积极开拓新市场,重点聚焦下沉市场与海外市场。针对下沉市场,推出适配的消费商品及营销策略,进一步扩大用户群体;在海外市场,结合当地文化与消费习惯开展本土化运营,提升抖音电商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抖音电商在电商市场中具备独特优势与巨大发展潜力,但同时也面临多重挑战。依托自身优势、解决现存问题、积极探索未来路径,抖音电商有望在竞争激烈的电商市场中持续维持领先地位,实现稳健且可持续的发展。无论是商家还是用户,均对抖音电商的未来发展抱有期待,而抖音电商亦需持续发力,以满足多方期待,推动电商行业创新与发展。 本文由 @三车财观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微软确认与AMD合作开发下一代Xbox游戏主机。Xbox 总裁 Sarah Bond 承诺将带来“一种不受限于单一商店、也不绑定某一个设备的Xbox游戏体验”。据悉,微软与AMD达成了一项“战略性的多年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共同开发一系列设备使用的芯片技术。其中包括“你家客厅里的下一代 Xbox 主机以及你随身携带的设备”。他们还将联合打造下一代的 Xbox 云游戏服务。 此次合作旨在通过图像增强技术为玩家带来更精细的图形表现,并利用 AI 技术提供更具沉浸感的游戏体验,同时保持与玩家现有 Xbox 游戏库之间的兼容性,以提升玩家体验。  微软这次传达的信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确:下一代 Xbox 平台将面向多种设备,并不局限于微软自己的游戏平台商店。微软指出,官方要打造的是一个始终陪伴在玩家身边的游戏平台,让你能在任何地方、通过不同设备玩你喜欢的游戏。也就是说,一种不受限于某个商店或特定设备的 Xbox 体验。也正因为如此,Xbox 团队正与 Windows 团队紧密合作,确保 Windows 成为最强大的游戏平台。  此前,微软宣布与华硕合作、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推出两款 Xbox Ally 掌机。这些掌机将搭载在 Windows 系统上运行的全新 Xbox 体验。由于 Xbox Ally 是 Windows 架构,因此其可以访问像 Steam 这样的游戏商城,微软似乎也打算在下一代Xbox主机上采用类似的开放策略。
**要闻提示** 1.京东宣布进军酒旅行业,刘强东否认进入网约车行业传闻 2.《安家》演员吐槽小红书审核机制:越来越离谱,长期平台会变成一座空城 3.扬言不投具身的朱啸虎投了小鹏机器人前成员的AI潮玩公司:创始团队遵循底层商业逻辑 4.缺钱!众泰汽车整车业务未能复工复产,将面临退市风险 5.前百度滴滴算法大牛李先刚加入阿里,担任语音实验室负责人 6.美团CEO王兴再次减持理想汽车,四天套现6亿港元 7.OpenAI扩大美军方业务,拿下国防部14亿AI大单 8.特斯拉自动驾驶又出事:竟开上了火车道被撞 **今日头条** **京东宣布进军酒旅行业,刘强东否认进入网约车行业传闻** 6月17日,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刘强东当日在一场分享会中表示,京东将会进入酒旅行业,“明天宣布”。他透露,为发展外卖和餐饮业务,京东新成立了新通路部门。当被问及是否进入网约车行业时,刘强东以反问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谁说我要进入网约车了?”今年以来,京东积极拓展多元化业务布局,高调进军外卖业务获得全网关注,因此也有部分人愿意相信京东会进入网约车市场。 近期,京东 App 首页上线了“特惠机酒”通道,并向新客发放多个券包。上周还有消息称,京东以 3 倍薪资从飞猪、同程、携程等平台“挖人”,剑指目前头部 OTA(在线旅游平台)的业务骨干。刘强东在谈及进军酒旅餐饮业时表示,“我想我们能够成功的,如果你不能够为行业创造价值,我们觉得我们能够为酒店餐饮提供一个新通路。”京东招聘官网最近几个月上线了多个酒旅、机票相关岗位,其中在6月11日发布了机票大客户销售 / 运营、酒店大客户经理职位,明确要求有多年 OTA 业务经验。 实际上,京东早在 2011 年就曾通过上线机票预订业务而进入过旅游赛道,并在 2014 年正式上线京东旅行频道,负责酒店、机票等业务,不过京东当时正身处电商大战,并未将旅游业务纳入核心主业,而是主要通过投资或合作的方式进行布局。(IT之家) **国内资讯** **《安家》演员吐槽小红书审核机制:越来越离谱,长期平台会变成一座空城** 近日,在电视剧《安家》饰演张文芳一角的青年演员邵逸凡在社交平台公开发文吐槽小红书的审核机制。邵逸凡描述,前两天自己发了一个旅游Vlog,虽然很快就过审了,但观看量是0,只有自己能看而别人无法看到,求助人工之后也没有结果。最终自己在对内容优化了十几个小时之后才审核通过。但是审核通过后,还是仅对自己可见。直到最后一次审核需要4个小时,触发人工机制后,才被平台推荐了这个视频。 她吐槽称,最近一年小红书的内容审核越来越难,就算是在小红书首发,但几乎是全平台最晚才能看到的,审核时间比其他平台都要长。同时还经常出现看起来过审了,但实质上别人看不见的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平台客服也不透露。她认为,小红书现在的审核机制是防君子不防小人,它的规则比较模糊,只识别关键词,识别以后随机触发。 所以,大家现在看到的小红书视频里“状况”越来越多,很多东西不能表达出来。用户在推文第一步首先就把很多内容自我“阉割”了,在她看来,这就是审核最大的bug。她表示,小红书规则不清晰,这样长期下去的结果就是AI生成内容,AI审核内容,AI把数据刷了,平台最后变成一座空城。值得一提的是,该视频引发了很多网友共鸣,大家也都发表评论,认为小红书的审核机制存在问题。(快科技) 关于小红书内容审核更多内幕,欢迎添加线口作者微信 **aqingcjx **交流讨论。 **扬言不投具身的朱啸虎投了小鹏机器人前成员的AI潮玩公司:创始团队遵循底层商业逻辑** 据媒体报道,AI陪伴硬件初创公司Robopoet珞博智能近日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由上影新视野基金与金沙江创投联合领投,零一创投跟投。珞博成立于2024年1月,创始人孙兆治曾在小鹏汽车担任内饰设计负责人,后成为小鹏机器人(鹏行智能)产品设计负责人。 值得注意的是,不久前公开表示过不看好具身智能方向的金沙江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啸虎,这次却投资了这个有机器人行业背景的团队。朱啸虎表示:“珞博是一个脱胎自具身智能、基座大模型领域的团队,但创始团队选择了离商业化更近的创业方向。这是一个遵循底层商业逻辑的团队。” 6月17日,珞博的首款产品芙崽Fuzozo将正式开启预售。芙崽Fuzozo定位“AI养成系”的随身潮玩产品,目标客群是青少年和成年用户,618预售期间的单价为399元。它具备多模态交互与性格演化能力,能与“主人”互动;它同时是一款毛绒挂件,可随身携带,有社交和展示属性。(晚点科技) **刘强东证实曾请王兴吃饭:兄弟,我要进入外卖了** 6月18日消息,据媒体报道,日前,京东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刘强东在一场分享会上表示,在进军外卖领域前,确实请了王兴(美团网创始人)、姚劲波(58同城网CEO)和程维(滴滴出行创始人)吃饭。刘强东表示,那天主要是请王兴,老姚和程维跟我比较熟,跟王兴也比较熟,我希望找两个熟悉和信任的兄弟坐在旁边。“那天我说得很直接,兄弟,我要正式进入外卖了”,刘强东说。 他还谈到,和王兴是很好的朋友,非常尊重和认可他。刘强东称,“当然这段时间估计他(王兴)可能对我多少会有点意见,前几天我还在问,能不能请兴哥喝酒,有个对双方都比较熟悉的朋友建议,这不是最佳时候,我觉得有道理。” 据了解,今年2月11日,京东高调入局外卖业务,主打低佣金和品质外卖。京东还从3月1日起逐步为外卖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为兼职骑手提供意外险和健康医疗险,成为首个为外卖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的平台。京东表示,未来一段时期,外卖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的所有成本,包含个人所需缴纳部分,全部由京东承担,确保骑手现金收入不受影响。(快科技) **追觅扫地机通过百度专家级安全认证** 内部人士透露,追觅扫地机近期已经通过百度安全实验室渗透测试,并获得百度的全链路专家级安全认证,尤其是在隐私保护和防御网络攻击方面成果显著。据了解,百度的渗透测试本质上是模拟恶意黑客的攻击方法,对系统进行全方位的安全检测,对设备的网络连接、数据传输、软件系统等多个关键环节进行深度挖掘,精准定位存在的安全问题。 除此之外,追觅扫地机之前还获得了TÜV南德安全认证以UL Solutions钻石级网络安全验证证书,这些都标志着追觅扫地机在网络安全能力方面达到国际顶尖水准,具备了保护用户个人隐私并抵御外部网络攻击的实力。 追觅扫地机总裁孟佳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全球领先的智能家电品牌,保障用户个人隐私及数据安全,不仅仅是产品品质的管控,更是追觅科技作为全球化企业的一份担当。未来我们将蓄积创新原动力,致力做消费者最安心的智能产品。” **美团CEO王兴再次减持理想汽车,四天套现6亿港元** 6月17日,香港联交所权益披露资料显示,6月10日至6月13日,王兴累计减持573.7万股理想汽车,套现金额超6亿港元(现汇率约合5.49亿元人民币),持股比例从20.94%下降到20.61%。 这是今年王兴第二次连续减持理想汽车。3月18日至3月21日,王兴曾减持理想汽车650万股,套现约7亿港元,持股比例由21.3%降至20.94%,仍为理想汽车重要股东。据了解,早在2023年、2024年,王兴也曾多次减持理想汽车港股股票。 理想汽车最新公布的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为259.3亿元,同比增长1.1%,环比下滑41.4%;净利润为6.466亿元,同比增长9.4%,环比下滑81.7%。(凤凰科技、界面新闻) **** **可能有燃烧风险! 罗马仕召回49万台充电宝** “北京多所高校禁用罗马仕充电宝”事件有了新进展。6月16日晚间,深圳罗马仕科技有限公司宣布,自即日起召回2023年6月5日—2024年7月31日期间制造的部分罗马仕ROMOSS牌移动电源,涉及部分PAC20-272、PAC20-392、PLT20A-152型号,三款产品共计491745台。针对召回原因,罗马仕表示,由于部分电芯原材料来料原因,极少数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过热现象,在极端场景下可能产生燃烧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罗马仕表示,将为购买到召回范围内产品的消费者免费更换一台全新的、不低于原产品价值且符合安全要求的移动电源产品,或做退货退款处理,以消除安全隐患。 事件起因为高校禁用罗马仕。此前报道,多所北京高校保卫处下发通知称,接上级主管部门提醒,近期发现20000毫安的罗马仕牌充电器在充电时,相较其他品牌型号充电器,更容易发生爆炸现象。据悉,北京联合大学、中国传媒大学都发生过该品牌型号充电宝自燃事件。另有报道称,法国航空事故调查局公布的3月20日杭州飞香港HX115航班起火调查文件中提及,该事故是由充电宝的热失控引起的,该充电宝已被证实为罗马仕品牌的设备,额定容量也是20000毫安时。(新浪科技、第一财经) **缺钱!众泰汽车整车业务未能复工复产,将面临退市风险** 6月17日,据众泰汽车此前发布的公告,因缺乏运营资金,该公司整车业务未能复工复产,仅完成14台阿尔及利亚订单的发运与销售确认,2025年一季度亏损1.03亿元,将面临退市风险。 公告显示,众泰汽车正拓展国际市场,计划在阿尔及利亚、埃及等国推进合作,为T300燃油版车型出口做准备。然而,当前面临最大问题是二股东浙商银行冻结其重整专户,导致资金流动受限,且尚未与银行达成一致意见。公告预警称,若2025年不能复工复产,将严重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和持续经营能力,公司将面临今年末净资产为负数而引发的财务风险、经营危机、退市风险。 2025年一季度,众泰汽车实现收入9875万元,归母净利润为-1.03亿元。据悉,众泰汽车的汽车业务已连续六年亏损。去年众泰汽车销量仅14辆,同比暴跌98.74%;生产量为0,库存只有336辆。(鞭牛士) **曹操出行开启招股,奔驰等6家基石投资者认购9.5亿港元** 6月17日,曹操出行发布招股公告,计划6月25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发售价为41.94港元/股。按照发售价计算,曹操出行估值约为228.23亿港元。据悉,曹操出行已于本次IPO发行中引入6名基石投资者,包括梅赛德斯-奔驰、未来资产证券(香港)、无极资本、国轩高科(25.100, 0.16, 0.64%)(香港)、亿纬亚洲和速腾聚创。上述6位基石投资者将合计认购2264.24万股,约9.52亿港元。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曹操出行网约车业务版图已扩展至136个城市,较2023年新增85城。公司全年实现营收147亿元,同比增幅达37.4%;毛利率从2023年的5.8%提升至8.1%。 若正式在港股上市,曹操出行将是“吉利系”旗下第10家上市公司。“吉利系”已掌控9家上市公司,分别为吉利汽车、沃尔沃汽车、极星汽车、亿咖通科技、钱江摩托、汉马科技、路特斯科技、千里科技(原力帆科技)、极氪。(中国基金报、新浪科技) **前百度滴滴算法大牛李先刚加入阿里,担任语音实验室负责人** 据媒体消息,原零一万物的李先刚已于6月初入职阿里,担任通义语音实验室负责人,职级P10。公开资料显示,李先刚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先后在百度、滴滴担任首席算法工程师。离开滴滴后,李先刚加入贝壳,任策略算法中心负责人。随后李先刚加入零一万物团队,担任联合创始人、技术副总裁,后又离职回归贝壳。(科创板日报) **宝能汽车否认被清算解散:经营正常,将有新车发布** 6月17日,宝能汽车客户服务中心微信公号发布声明称,近期,有部分媒体歪曲事实,恶意报道公司及关联公司发布了解散、清算公告,扰乱了网络秩序,侵害了公司的合法声誉。 宝能汽车方面强调,部分公司虽然在国家信用信息公示平台上显示为“该企业已发布解散公示”、“该企业已发布清算组备案信息”、“该企业正在进行营业执照作废声明”等,但公司一切经营正常,且有新车即将上市。 此外,该公司表示,虽然部分董事、监事等高级管理人员已离职,但并不影响公司的正常运作和经营,公司一切业务不受任何影响均在正常开展。(界面新闻) **李书福出手相救!极星汽车获2亿美元股权注资** 6月17日,极星汽车表示,在美国宣布获得现有投资人PSD Investment Limited的2亿美元股权投资,该投资方由吉利控股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李书福实际控制,其本就是Polestar极星的股东之一。交易结束后,李书福将通过PSD投资和吉利的瑞典子公司持有Polestar极星66%的股份,而沃尔沃汽车在Polestar极星的股份从18%减少到16%。 财报显示,2020年到2024年,极星分别亏损4.85亿美元、10.07亿元、4.66亿元、11.82亿美元、20.50亿美元,累计亏损51.9亿美元。极星在中国的销售情况并不乐观。据了解,极星汽车中国在售的共有三款车型,分别为Polestar 2、3、4,售价涵盖29.98-79.8万元。数据显示,2025年1-4月Polestar极星在中国市场终端销量为225辆,这一成绩极大展示了极星汽车在中国市场所面临的挑战,其中Polestar 2为132辆,Polestar 4为93辆。 汽车行业淘汰赛已经开启,极星汽车如果不能尽快在产品研发、生产节奏及销售渠道等方面做出彻底改革以适应中国市场,那么它的结局很可能是被中国市场淘汰,在吉利集团内部的品牌竞争中走向边缘化。(汽车行业关注) **影石 Insta360 新款运动相机实拍图曝光,画质对标ace系列和action系列** 6月17日消息,影石 Insta360 新款运动相机实拍图16日在网络曝光,外媒推测型号为 Insta360 GO4。爆料人Igor Bogdanov 转发的照片显示:相机采用立方体设计,正面左下方疑似配备隐藏式快门按键,除相机本体外,照片中还出现了一个无线充电配件,上方隐约显示“GO 4S”字样。 不过外媒 NotebookCheck 推测,按照产品迭代逻辑,GO 4 应早于 GO 4S 面世。除照片外,尚无爆料人透露更多具体参数,虽然新机体型较去年发布的 Insta360 Go 3S 明显增大,但整体仍保持紧凑设计。 据接近影石的人士透露,该产品并非GO4,也非GO4S,但据说是画质对标ace系列和action系列的创新型运动相机。此前报道,影石 Insta360 于去年6月13日发布 4K 拇指相机 GO 3S,裸机1598元起,提供黑白两种配色,体积仅有拇指大小、两节5号电池的重量,采用磁吸和防泼溅设计。(IT之家)  **小米汽车:没有任何大客户定车渠道或现金补贴,请勿相信此类信息避免经济损失** 6月17日上午消息,小米汽车官微16日晚间发布“小米汽车答网友问(第157集)”,针对多个问题进行回应。 据悉,网上出现了一些自称“小米汽车大客户经理”的角色,声称通过其大客户渠道定车可以领取现金补贴。小米汽车方面表示,目前小米汽车官方没有任何大客户定车渠道或现金补贴,请大家切勿相信此类信息,更不要涉及金钱交易,避免经济损失。涉及类似销售信息,请大家一定要仔细甄别,并以小米汽车官方渠道发布的信息为准。 另外,小米汽车还预告了月底发布的新品信息,除了小米YU7之外,还有搭载玄戒O1芯片的第二款平板:小米平板 7S Pro,性能小平板Redmi K Pad,以及性能旗舰Redmi K80至尊版等。(新浪科技) **原子重塑首款3D打印产品已进入试产阶段,计划年底上市** 据悉,3D打印品牌「原子重塑」首款核心产品已进入试产阶段,首批工程样机将在近期下线,并计划于今年第四季度正式对外发布。 作为一个科技新消费创新品牌,原子重塑已完成多项关键节点的研发。产品进入试产,标志着原子重塑完成了从技术验证迈向大规模量产的关键一步。这也意味着,原子重塑的市场化进程正加速推进。 原子重塑创立于2025年1月,总裁刘斌曾主导过割草机器人研发团队从 0 到 1 的搭建,并在半年内推动产品成功上市,首年实现数亿元营收。公司现核心团队成员均拥有丰富的3D打印行业经验,曾主导过多款热销产品的研发与量产,具备从底层技术开发到产品上市的全链路能力。 自创立之初,原子重塑即确立了全球化发展战略,致力于以技术创新实现用户创意,打造满足用户个性化定制需求的消费级3D打印产品。总裁刘斌指出,“消费级3D打印机产品本质上是将制造权回归给个体”。 **圆通在上海成立无人机科技公司,含智能机器人研发业务** 近日,上海圆航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李恒贵,注册资本100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智能无人飞行器销售、智能机器人的研发、智能物料搬运装备销售等。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圆通速递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罗永浩任首席体验官!百度“慧播星”:投1亿再造10万数字人主播** 6月17日下午消息,百度在AI Day现场宣布打造业界首个超头主播罗永浩数字人,并发布了高说服力数字人的四大突破。一是上线了“业界首个”双数字人互动直播间,提升营销转化和C端体验;二是基于文心4.5T升级,剧本模式让数字人“懂创作”、“有个性”;三是实现了业内首个多模态高度融合的数字人,让数字人轻松实现超长待机;四是攻克多任务复杂场景,数字人带货效果媲美真人。 同时,百度电商推出两大计划:梦蝶计划将通过超头主播数字人打造、流量和预算扶持,实现百度优选超头主播的数量倍增;繁星计划则将再次追加10万个慧播星免费数字人,投入1亿元数字人消费补贴,增加千万级别的运营扶持,帮助用户开启数字人直播。(新浪科技) **国际资讯** **90天!特朗普第三次给予TikTok宽限期** 北京时间6月18日,据外媒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将第三次延长字节跳动剥离TikTok美国业务的最后期限,使得TikTok在谈判期间可以继续在美国运营。 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Karoline Leavitt)周二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正如特朗普总统多次强调的那样,他不希望TikTok被关停。此次延期将持续90天,政府将在此期间努力推动协议的达成,以确保美国人民可以继续使用TikTok,并确信他们的数据获得安全保障。”特朗普的最新宽限期将通过行政命令的形式发布,给予字节跳动额外三个月的时间,在上次宽限期的6月19日截止日期之后继续推进出售TikTok美国业务的进程。 今年1月,特朗普在上任后不久首次延长了TikTok的出售期限,并在4月再次延期。他的最新举措可能会引发外界对其合法性的质疑。根据“不卖就禁”法律,如果TikTok在达成协议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总统可以给予一次性多达90天的延期。新的宽限期也再度为TikTok在美国的运营提供了一线生机,该应用在美国引发了国家安全担忧。对自诩为“谈判高手”的特朗普而言,这次宽限期为他争取了更多时间,去促成一项复杂的协议。该协议既需要美国买家的参与,也需得到中国的批准。(凤凰科技) **OpenAI扩大美军方业务,拿下国防部14亿AI大单** 6月17日,据外媒报道,美国国防部周一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已授予OpenAI一份价值2亿美元(约合14.36亿元人民币)的合同,为国家安全开发先进AI能力。美国国防部在声明中称:“根据本合同,承包方将开发前沿AI技术原型,以应对作战与国防企业领域中的关键国家安全挑战。”获得这份合同的是OpenAI旗下公共部门子公司OpenAI Public Sector LLC。 美国国防部表示,这项工作将主要在华盛顿及其周边地区进行,预计于2026年7月完成。位于华盛顿特区的国防部首席数字与AI办公室负责监督合同的执行,该部门已为项目初始阶段拨出近200万美元资金,用于研究、开发、测试和评估。 这项协议对OpenAI的公共部门来说,是一份具有重要意义的国防合同,因为美国政府正在持续加大对先进AI技术的投资,将其用于国家安全领域。OpenAI上周表示,截至今年6月,其年化收入飙升至100亿美元,有望实现全年收入目标。(砍柴网) 特斯拉自动驾驶又出事:竟开上了火车道被撞 北京时间6月17日,据媒体报道,一辆特斯拉Model 3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辛金斯普林(Sinking Spring)卡在了铁轨上,随后被火车轻微撞击,折断了后视镜。特斯拉车主声称,Model 3在卡在铁轨上之前处于“自动驾驶模式”。 尽管特斯拉曾表示,该公司自2016年以来生产的所有车型,通过软件更新都将具备无人监督的自动驾驶能力,但是这一能力尚未实现。特斯拉一直在销售一款售价高达1.5万美元的“全自动驾驶”(FSD)套件,但该套件仍需车主时刻监督车辆,始终对车辆负责。 媒体指出,曾有特斯拉车主在鲁莽驾驶后,将责任归咎于FSD。这起事故也可能是这种情况。不过,也有特斯拉FSD试图绕过施工路障的情况,所以这次它也有可能尝试这么做,结果反而卡在了铁轨上。(凤凰科技)  **谷歌就长达数小时的云服务宕机事件致歉并发布事故报告:新功能未在真实场景中测试** 谷歌就一起重大服务宕机事件致歉,该公司称事故由近期多层级的缺陷更新所致。公司于周五晚发布事故报告,详细说明周四发生的数小时服务中断情况。全球超70项谷歌云服务停止正常运行,导致 Cloudflare、OpenAI、Shopify 等数十家第三方服务瘫痪或受干扰,Gmail、谷歌日历、谷歌云端硬盘、谷歌 Meet 等第一方产品也出现故障。 事故报告显示,谷歌于5月为评估自动传入请求的 “配额策略检查” 添加了新功能,但该功能未立即在真实场景中测试。因此,系统无法正确处理新功能产生的数据(包括空白条目)。这些空白条目随后被发送至所有谷歌云数据中心区域,引发系统崩溃。据谷歌称,工程师在10分钟内定位了问题,但由于部分大型区域因崩溃出现过载,整个事件持续了7小时。 谷歌还提到,推出该功能时未使用 “功能标志”—— 这是行业内日益普遍的做法,可通过缓慢部署新功能来降低问题发生时的影响。若使用功能标志,本可在问题扩散前发现隐患。谷歌表示将调整架构,确保单一系统故障时其他系统仍能运行,避免连锁崩溃。此外,公司将审计所有系统,并改进自动化和人工通信机制,“让客户尽快获取应对问题所需的信息”。(新浪科技) **决裂?OpenAI考虑“核选项”:指控微软反竞争** 北京时间6月17日,据外媒报道,OpenAI与微软之间的AI合作关系曾备受称道,但如今两家公司的紧张关系升级,令未来的合作蒙上了一层阴影。OpenAI希望削弱微软对其AI产品和计算资源的控制,并希望获得微软对其转型为营利性公司的支持。微软是否批准这一转型,是OpenAI能否筹集更多资金并最终上市的关键。 然而,据知情人士透露,谈判过程异常艰难以至于OpenAI高管在近几周讨论了一项被他们视为“核选项”(最后的手段)的举动:指控微软在双方合作期间存在反竞争行为。知情人士称,该举措可能包括寻求联邦监管机构审查合同条款是否违反反垄断法,以及发起一场公众舆论战。 此举可能会威胁到这段已有六年历史的合作关系,该关系被普遍视为科技史上最成功的合作之一。多年来,微软通过投资帮助OpenAI崛起,以换取对其技术的优先使用权,但如今双方已转变为竞争对手,使得寻求共识变得更加困难。(凤凰网科技) **OpenAI新任招聘主管称公司面临 “前所未有的增长压力”** 据新任招聘主管华金・基尼奥内罗・坎德拉称,人工智能创新的步伐正在提升像OpenAI这样的公司抢夺顶尖人才的紧迫性。“招聘工作从未如此重要,” 坎德拉在周一宣布其新职位的领英帖子中写道,“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增长压力。如果我们是一枚火箭(等等,我们就是一枚火箭),我们现在处于最大动压(MaxQ)阶段,即最大动态压力时期。我们也正处于未知领域。”(环球市场播报)
<blockquote><p>从Kenneth的高帮鞋到无印良品的极简生活哲学,再到小拉出行的低价策略,这些品牌和平台正在通过透明的规则和高效的运营模式,满足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追求。本文将深入探讨“常识消费”的兴起,以及小拉出行如何通过低抽佣、透明定价等策略,在成熟的网约车市场中开辟出一片新天地,为司机和乘客带来双赢的局面。</p> </blockquote>  ## 你知道小拉出行吗? “你知道小拉(出行)吗?” “知道,怎么说?”我默默地关掉了滴滴,朋友告诉我,贵阳现在流行用小拉打车,“便宜!” 滴滴显示预估为50多元的订单,居然“一口价”34元搞定?小拉抽佣1%!这确实让人心头起了点儿涟漪:差异有点儿大啊?! “小拉是个良心的平台!价格实,抽佣少!”一路上与司机闲聊,并不健谈的司机在夸奖小拉平台时却滔滔不绝,他现在在专职跑小拉,一个月净收入能干到一万多元,远高于跑其它平台。在他的号召下,已有10多位朋友加入小拉平台,“这个平台,心气顺,干活不累!” 车上充满了欢乐的气息,一派和谐的场景。作为一个研究互联网的老媒体人,我很诧异:常见的状态,是司机不断diss平台抽佣高,派单“不人性”。 “该省省该花花,打上小拉去酒吧”,朋友说这已是当地年轻人的一句顺口溜,小拉出行在当地已有燎原之势。 贵阳三日,小拉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居然能在高度成熟的出行领域,有这样的势能?能够见到司机、乘客齐唱“一家亲”?如此低的抽佣,小拉在打什么算盘?…… 在逐渐深入的了解中,截至2025年2月,小拉的网约车业务已经覆盖成都、重庆等56座城市,四轮小件开城242个,顺风车开城261个,超过100万司机注册加盟…… 公开信息显示,(小拉)四轮小件业务在广州、深圳、东莞等地对司机的收入贡献能够占到70%以上,在偏小的城市,对司机的收入补充也能达到10%~20%。 除了普通网约车订单和四轮小件订单,2024年9月1日,小拉出行还拓展了顺风车业务,今年4月,小拉的顺风车业务开城122座,至今累计开城261座。 二年前,在苏州街头看到了“小拉出行,就是便宜”的车语,首度尝试,彼时的感受是:确实便宜!但候车也确实需要等待。记得在等了十几分钟后,司机姗姗来迟,而且还开错了路线。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而看似铁板一块的网约出行领域,依然有很多“增量机会”,结合拼多多撕开了铁板电商领域(2016年,投资圈的名言是:不投电商),前不久京东再度杀入外卖领域,似乎“事情正在起变化”,一场常识消费的浪潮正在涌起。 所谓的“常识消费”,指的是专注于消费本身,讲求“简单、实用”,即物有所值的情绪价值,而非附加于消费之外的品牌、奢华或者其它非高相关的服务。 奢侈品行业收入利润的巨幅下滑,一般消费品的“低欲望”,甚至连最近各地公布的餐饮客单价数据都在不断下降,一个“常识消费”的时代正在来临,而契合它的供应商们,正在迎来自己的“黄金时代”。 贵阳的三天,想了许多。但最早也是最深刻让我想起的,是Kenneth和无印良品的故事。 ## Kenneth和无印良品的故事 那些良辰美景的时候,去了美国总会买一些“奢侈”的东西,我亦未能免俗,买了不少。 但印象入骨入心的却是一双Kenneth的高帮鞋子,价格与Polo差不多,买的时候并不知这个牌子,穿的时候却是“真TM舒服!” 品质自不必说,已穿了近十年。要命的是舒服,男人穿鞋的习惯是会将一双鞋子“照死里”穿的,但并不臭脚,透气性良好。 于是每次去美国,必去寻找这个牌子。确实可谓一买钟情。 然后好奇,去探寻这个品牌的故事。 古语曰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孙正义换了个说法:时间机器,可以重来。 上个世纪的70年代,美欧进入了一轮严重的“滞涨危机”,工资不涨物价涨,实体大量倒闭,人们不敢消费。 Kenneth不走寻常路。 1982年,年轻的设计师肯尼施柯尔(kenneth cole)想创业,可是,他并没多少本钱。 在打听到一家意大利鞋厂陷入危机后,肯尼施柯尔有了一个“天才”的计划,他先是与对方洽谈,以“信贷”形式合作,通俗点儿,便是以“打欠条”的方式拿下了这个鞋厂,而且鞋厂还得为他生产鞋子。 鞋厂也不傻,肯尼施柯尔开出的筹码是:包销!而且有能力将这些鞋子打进曼哈顿第五大街,进入主流。 忽悠,接着忽悠! 肯尼施柯尔一举解决了供应链问题,但销售才是根本性的问题。那个时候,美国发售设计师品牌一般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将鞋子放于曼哈顿区的希尔顿酒店内的一个大型鞋履展销会,与千百种鞋子同场竞技;第二种则是在曼哈顿中心投入巨资开设华丽的旗舰店。 无一简单,且背后均需要巨额资金投入。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没有钱。 不走寻常路。这哥们儿压根没想这么玩。 他另辟蹊径,想开着货车进闹市区卖鞋。但问题是,曼哈顿区禁止货车进入。 但有一个例外,那便是拍电影的影视公司可以将货车开进闹市区。肯尼施柯尔注册了一家影视公司,向朋友借了一辆大货车,进了闹市区,鞋子卖着,摄像机在旁边拍着,大获成功! 为什么说大获成功?因为这哥们儿不仅卖爆了鞋子,而且拍出了一部名为《一代名鞋的诞生》(《the birth of a shoe company》)的电影。据说这部电影,至今仍在总部循环播放。 其后的肯尼施柯尔打造了kenneth cole品牌集团,鞋服、化妆品、箱包,甚至家居。 肯尼施柯尔的理念是:不屑做无谓又无聊的技巧,最要紧的是,易穿舒适,能够穿越时间,无过时之感。 “名气胜于装束”的标语,则将他的公司带到了时尚的风口浪尖。一举成名的小肯尼却说,“因设计的鞋子而闻名当然很好,但如果因内在的灵魂而出名就真是美事一桩。” 他设计的鞋子,鞋头总是向上昂起,女鞋则显得不甘平底,大多高跟。 无印良品的故事也涌上心头。 因为工作的缘故,经常出差,锻炼的衣服往往忘记携带,于是也便成了无印良品的踏实用户。几十元一套,可洗可扔,旅行必选项了。 2024年2月2日,无印良品在北京朝阳大悦城开设旗舰店,很显然,它正在逆势扩张。 特意去关注了它的财报,其在华业绩一直良好,近年尤佳。无印良品在中国有门店200多家,在本部日本则只有100多家。熟悉的人都知道,它最大特点之一是极简,号称“无论流行色是什么,也决不超出设计原则去开发商品”。 无印良品的故事对应的是所谓“低欲望社会”。 20世纪80年代,木内正夫在日本开着一个小杂货店,最初的口号是“物有所值”,倡导自然、简约、质朴的生活方式。 1990-1999年,日本经济泡沫破灭期间,追求“商品实质”的公司快速崛起,优衣库、无印良品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后者营收更是从245亿日元迅速攀升至1066亿日元,利润从1.25亿日元涨至133.6亿日元。 “没有名字的优良商品”,木内正夫的核心理念在于提供高品质而无多余品牌标识的产品。 并非仅涉足服饰鞋帽,我在日本去过无印良品的大店,已遍及服装、生活杂货、食品乃至家居领域。 前不久,它被《福布斯》评为全球最佳中型企业。 无论是kenneth cole,还是无印良品,他们对应的无一例外,都是被广泛认为虽所处强竞争且成熟的市场,却硬生生走出了一条“增量之路”。 “只针对真实需求的人群,并不谋求切蛋糕”,他们和小拉出行一样,对外均宣称公司是市场的增量因素,而非“建帝国、争地盘”。 如果根据IT老友记的判断,小拉们无一例外,针对的均是“常识消费”人群,尽管时代强化了这一特征,但原本这样的人群,其实一直存在,而且,广泛存在。 ## 法宝:透明的规则 小拉出行,就是便宜。 有人想占便宜,有人是真便宜。 小拉出行大抵是想“真便宜”,至少截至目前,至少有了燎原的成绩。目标人群为:不常打⻋的⼈群,⼩拉通过低价策略吸引过来,让他们花接近地铁的成本,提升出⾏便利性。 但是,便宜不是想法,而是模式。 伟人说,商业模式创新也是新质生产力。小拉出行改变了商业模式:平台低补贴、司机低抽佣、消费者得实惠。 这看似“不可能三角(司机、乘客、平台)”在小拉的故事里,如kenneth cole一样得以实现:以低成本创业,在货拉拉的合作支持中,实现品牌的证明与放大,运营端成本最低化;司机端则主打差异化市场,低抽佣、抢单制,让司机们在“兼职”的快乐中挣钱;乘客端则因为运营费用低、低抽佣等基础而实现低价,特别是长单更加明显。 路径改变了。 传统的网约车领域历经十余年的发展,从残酷的价格战再到聚合平台,无一例外采取的均是“烧钱模式”,胜者为王的路径。而至今未停歇的依然是用户端付车费、司机端抽佣金、平台端给补贴的“三高模式”。 即车费高、佣金高、平台费率高的生态。市场公开数据显示,各家平台佣金率均在20%~30%水平,而小拉会员制司机抽佣最低1%是如何实现的呢? 小拉独创的“自主抢单模式”,当乘客发出订单后,平台在订单大厅里向司机推送周边的订单,司机们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喜好,在订单大厅选择适合自己的订单。 这些订单,并不像“主流”平台那样,有着复杂而精密的算法设计,它简单而且确定:基本上是按照里程确定,单公里计价几乎恒定的设计。 而抽佣也是透明的,总价多少,抽佣多少,司机一目了然:相较于其它平台的高佣金率,小拉的低佣率让司机们口口相传,口碑带入大量车和司机的供给。 “非常人性化!”贵阳多位司机告诉我,抢单制不仅避免了强制派单带来的压力,没有在线时长的约束;而且带来了“抢单”的乐趣,当然,抢不到单的司机会增加对平台的关注,进而去“老司机,带带我。” 公开的报道中,小拉出行负责人王溯(化名)表示,“司机们可以大部分时间去跑滴滴或者高德,然后兼职、搭着来跑小拉,这样他们就可以更高效来利用时间,把单位时间内的收入拉高,两个平台的单叠加司机的收入也就自然增长上去了。我们对于自身的平台定位,从来没有想说去争抢行业第一,甚至是垄断,而是想让司机有更多的补充收入渠道。” 显然,王溯很低调,小拉也很低调。时也,势也。 不必说对于司机高抽佣、乘客多付钱的传统网约车主流平台,更不必说各种聚合平台,各种“倒卖”而大幅超过行业30%的隐性佣金率,司机在埋怨,乘客在忍受,司机乘客一核对,国粹便出口。 但必须要提的是,即便是主力如滴滴,平台公司却在连年“血亏”,平台、司机、乘客都不满意? 这是怎么不堪的一个生态?这里面除了“为了生活”的各端忍受,又哪来的快乐可言? 降不下来佣金的核心无外乎是平台巨额的成本、费用无法降下来,并非像肉眼可见的竞争使然。 在后面,我们专门来聊聊小拉的降本之道。而在这里,我们先聊聊小拉的“透明生态”。 透明生态严格讲是小拉的制胜法宝。小拉没有大规模的广告、代言与流量收集去聚集车和司机端的供给,也没有海量的费用去做乘客端的补贴与收集,更没有加入聚合平台去承接流量。 它采用的是“第三种模式”:透明的规则让司机、乘客都获得了非常好的“确定性”,进而在确定性中获得快乐。 当人们厌倦了开盲盒式的打车,司机们则挣扎在算法、抽佣与生存的夹缝中。小拉提供的“一口价”承诺成为基石:透明不是廉价的外衣,而是效率革命的铠甲。 ## 货拉拉拉货小拉拉人 我的一位朋友,去年加入了小拉出行,此前,她在滴滴、哈啰任职多年,算一位行业老兵。 我们之间有一个简单的沟通:非常惊喜,小拉的产品模式非常好,货运与拉客的场景并不冲突。进来公司之后公司规模翻了一倍,后面还有无限的可能。 “公司(管理)很简单,没有大公司那种一堆锤子锤一个钉子的情况,而是讲求效率,像一个‘黄埔军校’!”她的言语中,充满了对公司的爱惜,公司不内卷,鼓励运动、效率,不像之前11到11的模式,而是6点准时下班。 “货拉拉拉不拉拉布拉多”,四川话段子中的货拉拉,与小拉出行属于债权投资关系。小拉出行从货拉拉平台获益良多,它不仅向小拉出行“共享”了出行系统,更是在技术端给予无限支持。更重要的是,在小拉出行已开城的城市,货拉拉均采用“双⻋贴”进⾏展⽰;各地的货拉拉品牌活动均带上⼩拉的宣传,从⽽加⼤⼩拉品牌曝光量;在货拉拉APP上连接了⼩拉出⾏的H5窗⼝,有打⻋需求的⽤户可直接在货拉拉平台下单;2024年3月,小拉出行与货拉拉合作了“四轮⼩件”业务。 在货拉拉和小拉出行两个平台,均形成了在线上招募司机的体系,几无“合作商”的渠道成本。而背靠货拉拉的成熟运营模式和技术支持,小拉也省去了大量研发成本。 可以显见,小拉之所以能够实现平台端的低成本运营,高度利益于货拉拉的强力支持。 效仿货拉拉的车贴广告模式、接入支付宝端口、抖音端口,以及用户、司机间的口口相传,小拉形成了极强的“自驱动”体系。 同时,业务协同也是提效降本的好手段。去年三月份,小拉出行和货拉拉合作了“四轮小件”业务,这一业务的上线不仅弥补了司机出行高峰时缺单的困境,平台也得以避免在出行低谷期去卷不合理的客运价格。 也正是因为主动、被动地减少了大量运营费用,同时采用区别于主流网约车平台复杂的分时定价模式,小拉出行才得以实现高确定性的抽佣率,最终做到了真正的“低价”,完美契合常识消费需求。 借道货拉拉犹如Kenneth借道影视公司,追求“服务实质”犹如无印良品追求“商品实质”,小拉出行一如前二者,均踏入了好而不贵的共同赛道,共同指向“常识消费”的滚滚红尘。 上次这么说话的,还是2018年的黄铮,“我们吸引高性价比的人群……还没有能力百分百满足像你这样的五环内的人群。” 作者|余德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IT老友记】,微信公众号:【IT老友记】,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亚马逊首席执行官安迪・贾西周二表示,随着公司采用更多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和代理程序,未来几年该公司的企业员工数量将减少。贾西在致员工的备忘录中称:“我们将需要更少的人从事目前的部分工作,而需要更多人从事其他类型的工作。很难确切知道随着时间推移最终结果如何,但未来几年,我们预计这将减少企业员工总数。” 亚马逊首席执行官安迪・贾西 贾西写道,员工应学习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并通过试验弄清楚 “如何用更精简的团队完成更多工作”。 这一指令发布之际,亚马逊自 2022 年以来已裁员超 2.7 万人,今年还进行了多次裁员。1 月,亚马逊在北美商店部门裁员约 200 人;5 月,在设备和服务部门再裁员 100 人。 根据财务文件,截至 3 月底,亚马逊全球拥有 156 万名全职和兼职员工,仓库运营中还雇佣了临时工及部分承包商。 贾西表示,亚马逊正将生成式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内部运营,包括在物流网络中部署该技术,以协助库存摆放、需求预测和提升仓库机器人效率。 其他科技公司也对人工智能如何改变员工队伍做出类似表态。4 月,Shopify 首席执行官托比・卢克表示,员工在申请增加人手和资源前,需证明 “为何无法用人工智能完成工作”。 上月,Klarna 首席执行官塞巴斯蒂安・谢米亚茨基称,公司员工数量已缩减 40%,部分原因是对人工智能的投资和员工自然流失。 亚马逊在人工智能领域投入巨资,推出一系列自有产品,并快速扩建数据中心以满足技术需求的激增。 在最近致股东的信中,贾西称生成式人工智能是 “一生一次的对已知一切的重塑”。他补充道,该技术 “正在为企业节省大量资金”,并可能改变编码、搜索、金融服务、购物等领域的行业规范。 贾西称:“其发展速度超过几乎所有已知技术。”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7520.htm)
<blockquote> <p>涌现(Emergence),是生成式AI浪潮的一个关键现象:当模型规模扩大至临界点,AI会展现出人类一般的智慧,能理解、学习甚至创造。</p> <p>「涌现」也发生在现实世界——硅基文明一触即发,AI领域的创业者、创造者,正在用他们的智慧与头脑,点亮实现AGI的漫漫征途。</p> <p>在新旧生产力交替之际,《智能涌现》推出新栏目「涌现36人」,我们将通过与业界关键人物的对话,记录这一阶段的新思考。</p> <p> </p> </blockquote> **访谈 | 王方玉 杨轩** **文|王方玉** **编辑|苏建勋** 祖籍福建宁德的吴德周,身上有一种福建人"爱拼敢赢"的劲儿。过去十年,他的身份从华为荣耀产品线负责人,到锤子科技担任硬件研发副总裁,又换到了字节跳动新石实验室总裁,但心中想要创业的小火苗一直在燃烧。 2022年,吴德周离开字节跳动,创立了智能眼镜公司「致敬未知」,和曾经的伙伴罗永浩踏入了同一个新风口。 锤子科技副总裁,曾是吴德周最为大众所熟悉的身份。锤子科技最后一款手机发布至今已有接近5年时间,但仍有用户在吴德周的微博下面留言聊到锤子的旧产品。 这段经历对于吴德周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锤子科技副总裁,他主要负责产品研发、供应链和运营相关的工作,掌握了创业公司的做事方法,即用比较有限的钱和资源,去达到满意的结果,以及如何与投资机构打交道。  致敬未知创始人吴德周 图源:企业授权 接受智能涌现采访当天,吴德周身着一件简单的蓝色骑行T恤。他表示刚接触骑行这项运动不久,为了更了解用户的需求,他每天骑行已有半年多时间,身材瘦了不少,还带动了公司的产品经理一起骑行。 **骑行和运动,正是「致敬未知」专注的核心场景。** 不同于雷鸟创新、闪极、Rokid等面向通用场景的AI眼镜品牌,「致敬未知」选择了垂直的运动场景,并为此推出了新的运动科技品牌BleeqUp。其首款AI运动眼镜BleeqUp Ranger是一款专为骑行、徒步等户外运动设计的垂直场景产品,将于6月底在海外发售。 BleeqUp的首款AI眼镜不光外形酷似常规骑行眼镜,还为骑行做了很多差异化的设计: 为了获得更好的拍照视角,眼镜的摄像头放在中间而不是两侧;为拍照、录像设计了实体按键,而不是常规的滑动手势;为了让用户在高速骑行中听清声音,配备了双倍数量的扬声器;还可以在侦测到急刹、碰撞等危险瞬间时自动触发录像功能,为后续的事故处理、事故分析留存关键证据。 值得一提的是,Meta也计划联合知名运动眼镜品牌Oakley携手打造一款联名AI运动眼镜产品,预计将于明年上市。BleeqUp则是抢先Meta发布了AI运动拍摄眼镜,两款眼镜聚焦场景相同,摄像头同样位于中间,且配备了相似的AI检测功能。  BleeqUp的首款AI眼镜 图源:企业授权 吴德周认为,通用场景的AI眼镜在手机厂商的射程之内,创业公司很难与大厂竞争。这不光是因为手机厂商财大气粗,有多年的影像技术积累,更因为手机厂商可以打通其所拥有的手机应用权限,掌握着AI体验的入口,拥有“绝对优势。” 在吴德周的未来展望中,在通用场景下,AI眼镜会成为个人的全天候智慧助手,而如果不能够打通手机的所有权限,比如订机票、点外卖或者记录会议纪要,将会大大影响到AI眼镜的使用体验。 尽管手机厂商在当下的AI眼镜市场上存在感不强,但在吴德周看来,手机厂商入局早半年或晚半年没有区别。“当行业进入爆发期时,用户体验的竞争本质是全栈能力的竞争。在这个维度上,手机厂商具备碾压级的结构性优势。” 在此背景下,**垂直场景的AI眼镜是少数属于创业公司的机会。** 吴德周举了Garmin佳明运动手表的例子:尽管苹果、华为等手机厂商都推出了运动手表,Garmin手表凭借差异化、场景化的功能和设计仍然可以在智能手表市场稳稳占据一席之地。**致敬未知的选择,就是成为智能眼镜领域的“佳明”。** 2025年被业内认为是AI眼镜元年,将有近百个品牌发布产品,掀起“百镜大战”。这场混战中,既有小米、三星、联想等消费电子厂商,也有字节跳动、百度小度等科技巨头,还有雷鸟创新、李未可等新锐创业公司。 在吴德周看来,“百镜大战”中,致敬未知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是先发优势,也不是团队的消费电子经验;而是**对场景的选择、对场景和用户的理解,以及产品体验的不断迭代。** “我们产品功能和规格的取舍,都是为这部分运动用户服务的,随着产品不断迭代,我相信我们对运动用户会越来越理解,最终达成最佳的产品体验,在品牌上占领用户的心智。这将是我们的核心壁垒。”吴德周对《智能涌现》说道。 以下为智能涌现与致敬未知创始人吴德周的对话实录,经编辑: ### **用户愿意佩戴是“1”,背后的功能和场景是“0”** **《智能涌现》:**你从字节跳动出来后,为什么选择了做智能眼镜? **吴德周:**2016年离开华为时,我的目标很明确——创业。因此,我加入了锤子科技。严格来说,锤子是我真正参与创业的第一站。虽然当时公司已初具规模,并非从0到1的阶段,但它依然是我开始创业的重要起点。 2022年从字节出来也是想创业。当时选择创业方向的时候,我有这么几个出发点。一是希望赛道未来的空间足够大;第二是自己喜欢且团队擅长的赛道,过去的经验和积累,大部分也可以复用。 过去近20年的时间,我都在做手机,手机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入口。但我相信,**下一个最大的计算平台会是智能眼镜(包括AI、XR、AR)**。这个赛道的空间是足够大的,因此我开始做了自己的两个品牌,一个是AR眼镜品��ARknovv,一个是聚焦垂直运动场景的运动科技品牌BleeqUp。 **《智能涌现》:**AR、XR赛道过去几年挺曲折的,可以说是尸山血海,你怎么看当时赛道的风险? **吴德周:**AR和VR目前目前行业发展,与其说"尸横遍野",不如说是市场在淘汰同质化产品。新技术都有一个发展过程,现在我还是坚信未来智能眼镜会是最大的下一代的交互入口。大家可能也关注到了,很多手机公司现在也都开始在布局眼镜形态的产品了。 XR是一种可以去跟空间交互的技术,只能说它现在还有点超前,尤其是显示技术还不够成熟,导致产品的各方面表现还达不到一个大的刚需的通用级别智能硬件的需求,但是它在一些垂直的场景是有需求的。我判断**AI眼镜会相比XR眼镜更快速地进入到消费级场景,更快地爆发。** **《智能涌现》:**AI眼镜为什么会更快爆发? **吴德周:**关键在于,AI眼镜的体验已经突破了消费者接受的临界点。现在的佩戴舒适度接近普通眼镜,用户愿意长时间使用,同时功能上又能替代部分电子设备——这个产品逻辑就成立了。 像以前我们做的第一代产品,可能大家就不会一直带着它。只要用户不愿意带,后面规划的所有场景都不成立的。就前面的那个“1”没有,后面的就都是“0”。 我判断,AI眼镜的迭代速度会远超预期。未来一到两年内,必然会出现年销量超两千万的爆款,甚至大概率超越当前VR设备的全球销量。这是一个确定性极高的趋势。 **《智能涌现》:**罗永浩跟你好像同一年创业,初始方向也是AR眼镜,伙伴变对手了,你俩交流过吗? **吴德周:**2021年上半年我从字节出来找创业方向,2021年底的时候团队就建好了。当时罗老师也在筹备这个方向,刚好大家想一块儿去了。做硬件的人当时也就这一个大风口吧,而且是适合我们的风口。 **当时锤子科技也布局过AR眼镜,**锤子科技在2016年时成立过一个专门的团队负责AR眼镜,有30多号人,由罗子雄担任负责人。我加入之后还做了一个VR的demo机,只是没有上市销售,所以我们创业都选择这个方向也正常。 **《智能涌现》:**锤子科技的经历对你的创业有帮助或者启发吗? **吴德周:**从华为到荣耀事业部再到锤子科技,主要是角色的变化。在华为的时候,我更多的是产品经理的角色;后来担任荣耀事业部的负责人,我更多的关注在产品和用户上。 到了锤子科技,我的角色又不一样了。变化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我接触了更多的投资人,学会了和他们打交道;第二个是我要用比较有限的钱和资源,去达到满意的结果,这和在大公司的做事思路不一样。 同时老罗这种极致追求细节的产品经理精神对我影响很大,我觉得他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但可能又有点太追求细节了,所以我希望在产品和市场之间去找一个平衡点。 **《智能涌现》:**做手机和做眼镜,哪个更难一些? **吴德周:**手机其实很成熟了,大家都清楚怎么做,更多的是在找一些差异化的卖点。 眼镜的难度是要更大的。例如AR眼镜其实还没有一个固定的范式,外观形态、目标用户群和服务场景都还没有固定下来。厂商需要根据对产品和用户的理解,自己去找对应的场景,依据场景做功能的取舍。没有前面的案例可以参考,这对团队的要求非常高。 AI眼镜相比AR眼镜稍微简单一些。因为RayBan Meta算是个一半的引路人,它在通用市场上已经跑出了PMF(产品市场契合度)。所以也可以看到一堆人都在拷贝RayBan Meta的场景。 我们的出发点不太一样,我认为**未来可能所有的手机公司都会做智能眼镜,**因为眼镜是下一代的交互入口,它在手机公司主赛道的覆盖范围内。我们作为创业公司是很难和手机公司去竞争的**。所以我们会选择一个更垂直的场景,在这个场景真正的去打透。** **《智能涌现》:**垂直场景会更加适合创业公司? **吴德周:**以智能手表为例,华为和苹果虽然占据主流市场,但在专业运动领域,佳明才是真正的领导者。它聚焦在运动场景,功能和设计上取舍就会不一样。虽然苹果也出运动版,但专业运动员会很少选择。 佳明的产品逻辑完全不同:比如为潜水员定制防水和减压算法,为越野跑者设计离线轨迹记录和求生手电。这些场景化的刚需,才是专业设备的护城河。 华为和苹果绝不会在手表上加一个手电筒,因为很不时尚。但对于专业运功人群来说,手电筒功能就是他们最需要的东西。这给我们一个启示**:消费电子行业的竞争,本质是场景定义权的竞争。**盲目追求“大而全”不如在关键场景做到不可替代。BleeqUp的目标是希望成为智能眼镜领域的“佳明GARMIN”。 ### **手机厂商做眼镜有绝对优势,垂直场景更适合创业公司** **《智能涌现》:**您怎么看目前已经推出的AI眼镜,似乎并没有烧热市场。 **吴德周:**目前已经上市发售的AI眼镜产品,其实都不是巨头做的,未来可能都不是AI眼镜的核心玩家。互联网公司做好智能硬件的,其实也没有先例。在我看来,手机厂商才是最有能力抓住AI眼镜时代红利的玩家。 **我坚信在通用生活场景里,眼镜会成为个人智慧助手**,要成为助手的核心是,它一定要能够打通手机的所有权限,比如订机票、点外卖或者记录会议纪要。假设没有足够的权限,就变成只能用眼镜来聊天,就像智能音箱一样,聊几句就没意思了。 未来真正的智慧助手,会主动式和你交互,就像你的秘书一样,到重要的时间点它会主动提醒你,这时候你会发现真的离不开它了。要做到这一点,手机公司是有天然优势的,因为它确实能够打通它所拥有的所有手机权限。而互联网公司不做手机,是没有权限的,可能过一段时间,它的应用就会被后台清理掉,用户体验会非常差。 手机厂商布局AI眼镜是必然的,只是现阶段节奏相对保守——但这恰恰体现了他们的战略定力。对他们而言,早半年晚半年根本不是关键,因为用户入口和生态优势才是真正的护城河。 **《智能涌现》:**获取手机权限的问题,连Meta都无法实现吧。 **吴德周:**Meta目前的核心优势只是实现了自有生态的浅层打通——比如让眼镜内容快速分享到Instagram。但这种封闭式体验存在天然天花板。但如果Meta未来想要做到足够好的用户体验,它还是比不过手机厂商。**当行业进入爆发期时,用户体验的竞争本质是全栈能力的竞争。**在这个维度上,手机厂商具备碾压级的结构性优势。 **《智能涌现》:**确实,很多投资人不太敢投AI眼镜,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在手机厂商的射程之内。 **吴德周:**我觉得通用的场景是这样,场景要的数据太多了,AI眼镜的目标是未来成为通用场景的助手,那就需要对用户非常了解,需要很多权限。 我们切入的运动场景,用户更注重监测运动状态以及与运动安全相关的信息,并不需要生活助理那么多的权限。这两者之间有明显差异。垂直场景只要你做得足够深,它带来的体验会比通用的更好,这和大模型也是一样的,在许多垂直场景中,AI所展现的智能效果要优于通用场景。  BleeqUp的首款AI眼镜 图源:企业授权 **《智能涌现》:**你们的眼镜现在有什么AI功能? **吴德周:**我们开发的AI功能和通用场景的AI不同。在通用场景,比如RayBan Meta,主要是做AI聊天、识别万物、翻译功能等。 我们目前使用AI技术主要是做智能剪辑,即通过深度学习模型理解视频中的场景并准确识别出高光时刻,从而一键生成短片进行分享。此外,我们还计划利用AI技术进行图像和视频的增强。 我们也做一些语音指令的控制,但不包括聊天功能。我们更注重的是通过语音来控制设备,例如播放谁的歌曲、拍照、拍视频,或者进行语音导航和语音对讲。总体来说,我们会更专注于运动场景中AI的应用,而不是开发一些泛泛的应用。 **《智能涌现》:**像是智能剪辑,现有的一些软件是不是也可以做? **吴德周:**是的,剪辑、特效和音乐这些功能,现有的剪辑工具都能很好地实现。我们没必要重新做一遍,也不可能做得比他们好。 我们未来的重点并不在于特效制作,而是更专注于精准识别视频中的高光时刻。我们现在采用的方法是结合AI大模型、眼镜中的传感器,以及连接的周边设备的数据,通过软硬件的整合来更准确地识别高光时刻,这个靠单一APP是实现不了的。 在关键时刻,比如紧急刹车时,我们的眼镜会自动记录一段视频,即使没有预先开启录像。这段视频用户可以选择使用,也可以选择不使用。这类似于智能门锁,当有人在门前晃悠时,它会自动录制一段视频。 **《智能涌现》:**有些创业公司不敢做AI拍照眼镜,他们觉得拍照也很难PK过手机大厂。 **吴德周:**影像确实是一个挑战,目前头部手机公司负责影像研发的员工都有上千人。它不仅仅是一个硬件问题,还包括了底层的软件和算法,需要一个拥有全栈能力的团队才能做好。我们的影像负责人是原来华为北研所的多媒体负责人,另外还有一个外部的影像合作团队。 必须承认,AI眼镜的影像系统存在天然局限——单摄像头架构决定了它无法追求手机的变焦能力或复杂场景适应性。但影像能力恰恰成为行业最大的技术分水岭。RayBan Meta两代产品的核心差异就是最好证明:功能场景完全一致,但二代凭借影像升级就实现市场突破。这揭示了一个硬件本质规律——**在受限条件下把单点体验做到极致,比盲目堆砌参数更重要。** ### **“BleeqUp要让更多用户爱上在运动中拍摄”** **《智能涌现》:**RayBan Meta是和雷朋的经典墨镜形成一个价格对照,经典墨镜卖299美元,带AI的墨镜卖349美元。BleeqUp的眼镜会对照什么产品定价? **吴德周:**我们的眼镜实际上是一种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四合一产品。它是一副专业的运动眼镜,镜片都是Oakley的供应商来做的;它也是运动相机,又是运动耳机,同时还有对讲的功能。最终我们定价在2000-3000元左右,相当于以上产品一半的价格。 **《智能涌现》:**Meta和Oakley接下来也会推出一款针对运动场景的AI眼镜。 **吴德周:**对,它们确实在做运动的方向,但具体的形态和价格还不了解。 致敬未知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不是先发优势,不是用了什么芯片,什么技术,这些别人花点时间和资源也都可以做。**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建立在三个关键维度上:场景选择力、用户洞察力和产品专注力。** 首先,运动场景的战略选择决定了我们的战场边界——这不是随机选择,而是经过反复调研后选择垂直运动赛道。在这个领域,通用产品永远无法满足专业需求。 其次,是对用户的深度理解。随着产品不断迭代,我们对运动用户会越来越理解,我们产品的规格的取舍,都是为这部分运动用户服务的。 最后是体验打磨和品牌心智。但必须强调:在专业领域,品牌是用户信任的副产品,它只能来自于对场景的极致理解和产品的持续专注。 **《智能涌现》:**未来你也不做通用场景的眼镜产品吗,怎么下定的决心? **吴德周:**不做。就像上面说的,在通用场景下我们没有优势,不可能比手机厂商做得更好。但在垂直场景下,它们没有优势,不可能比我们做得更好。 其实就运动场景的市场,对于我们来说规模已经也足够大了。类比运动手表吧,佳明GARMIN也是一个400亿美金市值的公司。 **《智能涌现》:**你测算过运动场景的智能眼镜未来市场会有多大吗? **吴德周:**没有,因为智能眼镜还是一个新品类,按照运动眼镜的市场去做估算也不准确。 在运动场景,大家现在都用运动相机拍摄。但现在的运动相机使用起来有诸多不便,用户通常需要将相机固定在头盔上或胸前,这会导致画面效果不佳或视角不理想,用户还需要携带多种设备来纠正视角;第二个是续航短,第三个是要花很长时间去做剪辑。 BleeqUp就是针对这三个痛点进行设计的,我们的目标不是抢运动相机的饭碗,而是要重新定义运动记录的标准。**我们的核心目标用户是那些在用手机拍摄的运动人群**——他们不是不需要记录,而是现有解决方案太繁琐。 我们内部有一个调研数据,全球运动相机的年销量是5000万台左右,在10亿全球运动人群中的渗透率不到5%,还有95%的运动者要么不拍,要么用手机拍。 我们希望未来的AI眼镜能成为运动场景的主要拍摄设备,就像手机如今成为了很多用户的主要拍摄设备一样。 **《智能涌现》:**BleeqUp的首款眼镜没有加入显示功能,是什么原因? **吴德周:**做BleeqUp Ranger产品之前,我们做了很多的市场调研,国内国外定性的调研达到上千份,面对面访谈也有上百次。许多用户表示他们并不特别需要显示功能。 原因在于,即使显示内容很简单,比如只是提醒转弯,它也会将骑行者的注意力从路面转移到显示内容上。这时候如果路面上有坑洼或小石子,骑行者很可能会因分心而发生危险。对于骑行者来说,安全应该是第一位的。国外知名骑行软件Strava的数据显示:70%的人会因为骑行过程中操作设备而发生危险。在骑行时,操作设备应当尽量减少以避免分散注意力。 另外,给AI眼镜加上显示,只能做一些信息的提示,但用户要多加很多钱,还会降低续航时间。同时重量会达到七八十克,续航和重量都支撑不了用户的全天佩戴。光波导技术方案也有一些瓶颈,比如漏光、炫光、彩虹纹,这都会让消费者不适,不愿意佩戴。 所以很多需求其实是对目标用户深度沟通了解后,自然而然的取舍,而不是哪个技术牛我就用哪个技术。 **《智能涌现》:**你们会对下一代或者未来的产品形态做技术储备吗?你觉得下一代重要的技术趋势是什么? **吴德周:**我们主要的产品形态就是眼镜,但可能会根据不同的运动类型开发多种产品形态,比如滑雪眼镜。 技术方面,我们主要在三个方向进行研发和迭代:首先是基础体验,尤其是续航方面的优化;其次是AI在视觉图像上的应用,例如一键成片功能、一键优化功能。虽然AI眼镜的影像素质可能不如手机,但AI提供了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 第三是端侧的AI模型。随着用户数量的增长,通过用户数据进行学习,眼镜的AI系统将更加了解用户。**我们希望它未来能够迭代成为用户的专属运动教练或运动伙伴。**
Japan’s exports to the United States tumbled 11.1% year on year in May and its exports to China, Japan's largest trading partner, was down 8.8%, according to data from Japan’s trade ministry.
## 上市进行时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6氪获悉,港交所文件显示,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广发证券香港。 **北京海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6氪获悉,港交所文件显示,北京海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联席保荐人为招银国际、中银国际、申万宏源香港。 **岸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B** 36氪获悉,据港交所,岸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B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联席保荐人为中信证券、招银国际。 ## TOP3大新闻 **印度媒体公开空难幸存者走出火场新视频:在滚滚黑烟中慢慢走** 6月12日,一架从印度飞往英国的波音客机在起飞后不久坠毁,空难唯一幸存者从现场逃离的新视频日前引发关注。印度新德里电视台6月16日公开的视频显示,这名男子慢慢地走出火场,身后就是滚滚黑烟。一名路人看到后拉住他,马上把他带离。 报道称拉梅什坐在靠近应急舱门的11A,他称飞机坠毁在医学院宿舍的一楼附近,由于舱门被撞破,再加上机身外留有空隙,让他得以逃出来。事件引发公众震惊与疑问,称这名男子看上去像旁观者并质疑他是如何幸存的。(世面)  现场画面 **品牌方回应黄子韬卫生巾被曝现黑色异物** 6月中旬,一名消费者发帖称,使用歌手黄子韬创办的“朵薇”品牌卫生巾时发现黑色异物,联系客服后,被告知检验结果为合格,该消费者已将产品寄回。该消费者称,“朵薇”方发的是4月份的检验报告,其想知道这个黑色异物是什么。帖文中相关图片显示,近距离拍摄下,能看到卫生巾表面有两处细小的黑点。红星新闻记者从“朵薇”品牌的相关工作人员处了解到,已收到该消费者邮寄的卫生巾,相关情况正在跟进处理中。(红星新闻) **罗马仕宣布召回超49万台充电宝:极端场景下可能产生燃烧风险** 6月16日,深圳罗马仕科技有限公司发布消息称,将自即日起,召回2023年6月5日-2024年7月31日期间制造的部分罗马仕ROMOSS牌移动电源三款产品共计491745台。关于召回原因,罗马仕表示,本次召回的移动电源产品,由于部分电芯原材料来料原因,极少数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过热现象,在极端场景下可能产生燃烧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针对近日网传“北京多所高校禁用罗马仕充电宝”事件,罗马仕回应称“我们就给师生及公众带来的困扰致以诚挚歉意,在此郑重承诺:任何经权威机构鉴定存在缺陷的罗马仕产品,我们将依法承担全部责任。”(IT之家) ## 大公司/大事件 **涉钱德勒演员死亡案一医生同意认罪** 当地时间6月16日,一名涉嫌美国演员马修·派瑞死亡案的医生同意就四项分发氯胺酮的罪名认罪。据悉,这位名叫萨尔瓦多·普拉森西亚的医生将在未来几周内正式认罪,他或将面临最高 40年监禁。据媒体报道:萨尔瓦多·普拉森西亚承认在派瑞去世前“故意”向其分发氯胺酮,并且药物分发缺乏“合法的医疗目的”。(中国新闻周刊)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大型科技股多数下跌** 36氪获悉,6月17日收盘,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下跌,道指跌0.7%,纳指跌0.91%,标普500指数跌0.84%。大型科技股多数下跌,特斯拉跌超3%,苹果跌超1%,Meta、亚马逊、谷歌、英伟达、奈飞、微软小幅下跌;Arm涨超1%。热门中概股多数走弱,理想汽车跌超4%,腾讯音乐跌超3%,B站、蔚来、爱奇艺跌超2%,百度、网易、微博跌超1%,京东、阿里巴巴、拼多多小幅下跌;搜狐涨超1%。 **马斯克尿检结果呈阴性否认吸毒** 据报道,美国企业家埃隆·马斯克17日在社交媒体公布一份毒品检测报告,反击有关其在美国大选期间定期服用毒品氯胺酮(俗称K粉)的指控。 报道称,马斯克17日在社交平台X上发布了6月13日向一家医学实验室提交的尿液样本检测结果。报告显示其尿检结果为阴性,未检测出包括氯胺酮、摇头丸、大麻、可卡因等在内的任何违禁药物,所有检测项目均为“阴性”或“正常”。(北京日报) **因需求疲软,法拉利将第二款电动车发布时间至少推迟至2028年** 两名知情人士透露,由于高性能豪华电动车需求不足,法拉利已将原定于 2026 年推出的第二款纯电动车型计划推迟至至少2028年。以轰鸣燃油发动机闻名的法拉利自2019年起开始销售混合动力车型,并将于今年10月启动首款电动车的三阶段发布流程,最终于明年春季全球首秀。首批客户交付预计在2026年10月。(新浪财经) **特朗普:把俄罗斯赶出G8是“错误”,中国加入进来“也不错”** 七国集团(G7)峰会16日在距加拿大卡尔加里市约100公里的卡纳纳斯基斯村开幕。根据议程,本次峰会为期两天。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美联社等媒体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地时间16日在出席G7峰会期间猛烈抨击多年前把俄罗斯赶出八国集团(G8)的举动,称这是一个“错误”。此外,他对中国加入G7也作出表态,称“这主意不错”。(观察者网) **不投具身的朱啸虎,投了小鹏机器人前成员做的AI潮玩** AI陪伴硬件初创公司Robopoet珞博智能近日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由上影新视野基金与金沙江创投联合领投,零一创投跟投。不久前公开表示过不看好具身智能方向的金沙江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啸虎,这次却投资了这个有机器人行业背景的团队。 珞博创始人孙兆治曾在小鹏汽车担任内饰设计负责人,后成为小鹏机器人(鹏行智能)产品设计负责人;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CTO潘雨楠先后就职于大疆、微软、字节、百度、MiniMax;近期,由腾讯阅文孵化的AI情感陪伴App“筑梦岛” 前CTO龚诚加入珞博担任COO。(晚点 LatePost) **20多家公司排队候审,AI企业再掀赴港上市潮** 近日,云知声通过港交所聆讯,或将成为年内又一家登陆港股的AI企业。第一财经统计发现,在港交所排队候审的AI企业,就包括卧安机器人、群核科技等20余家,较往年同期激增。 稍早前,已有大批人工智能企业在港上市。第一财经初步统计,2023年以来,已上市AI企业已有20家,总市值已突破2800亿港元。安永数据显示,香港上半年IPO募资额同比暴涨711%,其中不少新上市公司来自科技行业。(第一财经) **联合国难民署将裁减约3500个职位** 联合国难民署6月16日宣布,由于经费被迫缩减,将精简其总部及下属机构,裁减约3500个职位。根据联合国难民署当天发布的新闻稿,该机构已完成对活动、支出、人员配备和结构的审查,并“不得不”关闭或缩减全球各地的办事处,将总部和区域办事处的高级职位裁减近一半。总计约有3500个职位将被裁减。(新华社) **海关查获20240个侵权Labubu** 近日,宁波海关所属北仑海关关员在对一批儿童玩具、塑料杯子等货物进行查验时,发现该毛绒玩具疑似侵犯“Labubu春日精灵系列”著作权。经联系权利人确认,该批货物均为侵权货物。经清点,侵权儿童玩具共有20240个。(四川观察) **理想汽车回应美团CEO王兴减持公司股票:为个人行为,不涉及美团持股部分** 香港联交所权益披露资料显示,6月10日至6月13日,美团CEO王兴累计减持了573.7万股理想汽车,套现金额共超6亿港元,持股比例从20.94%下降到20.61%。对此,理想汽车方面表示:“近期,王兴于开窗期间卖出股票,具体股数以王兴file的DI form(指披露权益表格)为准。本次交易股票为个人行为,交易占他总持股比例很小一部分,不涉及美团持股部分。具体持股信息需待公司年报出具后以年报为准。”(每经网) **特斯拉自动驾驶全球推广受阻,在瑞典遭遇了重大挫折** 据报道,特斯拉正全力推进FSD(全自动驾驶)系统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然而这一进程在瑞典遭遇了重大挫折,斯德哥尔摩市政府明确拒绝了特斯拉在该市街道上进行FSD测试的申请。 特斯拉在瑞典面临的挑战不仅限于FSD测试被拒绝。自2023年10月以来,瑞典工会一直在积极采取行动干扰特斯拉的运营,甚至导致特斯拉在瑞典推出更多超级充电站的计划受阻。(快科技) **格拉斯哥大学展示新技术:利用脉冲激光束看穿人脑** 近日,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的科学家展示一种以前认为不可能做到的技术,科学家利用脉冲激光束能够让光子无创地一直穿透成年人的大脑,光子沿着特定路线能从一侧传递到另一侧,甚至穿过最宽的地方,这为新型大脑成像打开了大门。利用该技术,未来科学家或能够开发出方便快捷的便携设备,即使在普通诊所或家里就能够为大脑进行深层成像,观看大脑深处动态,而无需笨重昂贵的核磁共振或CT扫描设备。(智慧科技迷) **欧盟取消中欧高层经济对话?外交部:加强战略沟通有利于世界** 据报道,欧盟取消了中欧高层经济对话,因为他们认为在贸易问题没有进展的情况下与中国进行讨论毫无意义。对此,郭嘉昆回应:“你提到的具体问题,请向中方的主管部门询问。”郭嘉昆表示,今年是中国同欧盟建交50周年,当前国际局势动荡加剧,单边主义、经济霸凌甚嚣尘上。中欧加强战略沟通,深化对话合作,有利于世界。中欧一直就经贸等问题保持着沟通,我们愿同欧方一道努力,落实好双方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加强高层交往和对话合作,推动中欧关系行稳致远。(澎湃新闻) **日本央行维持政策利率在0.5%不变** 日本央行6月17日宣布,维持政策利率在0.5%不变。此外,日本央行将从2026年4月起每季度削减购债2000亿日元。(界面新闻) **涉嫌价格垄断,韩国鸡蛋生产商行业组织受调查** 韩国反垄断机构公平贸易委员会16日说,已对韩国鸡蛋生产商行业组织韩国蛋鸡协会展开现场调查,后者被控在推高该国鸡蛋价格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韩国媒体报道,公平贸易委员会当天派调查人员前往该协会位于忠清北道五松的总部以及在京畿道和忠清南道的分支机构等地点,调查协会是否强迫会员企业遵守其发布的指导价格,进而影响市场蛋价。该协会公布的单枚鸡蛋农场交货价格从3月至今上涨了约30%。目前的价格比去年同期高6%,比季节性平均水平高4.2%。(央视新闻) **华阳新材:存在非理性炒作风险,再次澄清不具备稀土永磁概念属性** 36氪获悉,华阳新材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暨风险提示的公告,近期公司股价出现大幅波动,累计涨幅已显著偏离行业整体水平。公司目前经营规模较小,资产体量存在一定局限性,市值规模亦相对偏低,客观上使得相关操作具备一定便利性,近期公司股价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上涨态势。 综合来看,存在非理性炒作风险,敬请广大投资者理性决策、审慎投资。公司在6月14日披露的股票交易风险提示公告中表示,目前主营业务及现有产品体系均未涉及稀土永磁相关领域。今日,再次澄清,不具备稀土永磁概念属性,公司主业为铂铑钯等贵金属回收加工业务,近期受市场行情影响,贵金属价格持续走高,公司原材料采购成本相应面临上升压力。 ## AI最前沿 **亿万富翁敲响警钟:AI可能引发大规模失业,甚至导致人类灭绝** 都铎投资公司的创始人、亿万富翁保罗·都铎·琼斯警告称,人工智能的潜力巨大,它有望解决世界上一些最紧迫的问题,但也可能引发大规模失业,甚至导致人类灭绝。他同时警告,特朗普提议的“美丽大法案”中包含“暂停人工智能监管”的条款,这可能让人工智能风险成为现实。(新浪财经) **软银以48亿美元出售T-Mobile股份,以为人工智能布局筹资** 软银集团通过出售美国T-Mobile公司股份筹资约48亿美元,此举将为这家日本企业宏大的人工智能计划提供资金支持。软银正加大投资力度,旨在让人工智能推理能力超越人类:该公司计划向OpenAI注资至多300亿美元,并与这家ChatGPT开发商合作,向美国及全球的数据中心和相关基础设施投入数千亿美元。(新浪财经) **谷歌将在印度扩大人工智能主导的欺诈检测和反诈骗技术的研发力度** 谷歌在印度发布了《安全宪章》,将在这个美国之外最大的市场扩大人工智能主导的欺诈检测和反诈骗技术研发。印度的数字欺诈问题正日益严峻。印度政府数据显示,与该国即时支付系统 UPI 相关的欺诈金额去年同比增长85%,达到近110亿印度卢比(约1.27亿美元)。谷歌希望通过《安全宪章》解决这些问题。该公司还在印度成立了安全工程中心,这是继都柏林、慕尼黑和马拉加之后的第四个此类中心。(新浪财经) ## 大公司财报 **达梦数据:上半年营业收入预计同比增长40.63%—45.74%** 36氪获悉,达梦数据公告,截至目前,公司经营情况良好,据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公司1—6月预计实现营业收入4.95亿元—5.1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0.63%—45.74%。 **甬矽电子: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6.60%-28.88%** 36氪获悉,甬矽电子公告,经公司财务部初步测算,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9亿元到2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60%到28.88%。 **京仪装备:上半年营收预计同比增加36.54%至42.48%** 36氪获悉,京仪装备发布上半年主要经营数据的公告,2025年上半年,经初步核算,预计实现营业收入为6.9亿元至7.2亿元,同比增加36.54%至42.48%。 ## 酷产品 **Rokid联合支付宝实现智能眼镜可支付** 36氪获悉,Rokid今日宣布实现全球首个可支付的智能眼镜Rokid Glasses。该产品内置支付宝“看一下支付”,支付信息直接在眼镜显示屏上呈现,用户无需操作手机,可直接在眼镜内支付。同时,Rokid Glasses结合支付宝的多维度风控系统以保障交易安全性,确保设备安全、“本人支付”,并承诺支付“被盗即赔”。据了解,Rokid Glasses目前全球订单量超过25万台,将于6月底开启交付。 **用AI填报高考志愿,神器还是坑?** 从高考填报辅导机构到AI填报志愿,AI提供了哪些变量?用AI填报志愿真的靠谱吗?AI推荐的“热门专业”会造成志愿扎堆吗? 6月18日(本周三)19点,《AI局内人》邀请到了教育经济学家叶晓阳,手把手带你测评AI填志愿的工具,欢迎预约观看~ **整理**|代明慧
 ## 面对嗑药质疑,马斯克公布药检结果自证清白 6 月 17 日,马斯克下午公布了其药检结果,对于外界所谓马斯克在美国大选前「经常服用氯胺酮」的说法进行了回击。 如图所示,马斯克分享的报告中包含了一系列非法和医疗物质的阴性结果,包括摇头丸、可卡因和氯胺酮。  此外,《纽约时报》通过「近期基于接近马斯克竞选活动的消息人士」获悉,马斯克不仅公开承认使用氯胺酮进行治疗,还被指曾使用迷幻药和可卡因,且其药物使用程度远超此前报道。 《纽约时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马斯克在为特朗普宣传时,不仅使用了摇头丸和食用了迷幻蘑菇,还向身边人透露,他因频繁使用氯胺酮而出现了膀胱问题。这位 53 岁的企业家还被报道随身携带一个装满至少 20 种药物的日常药盒,其中包括利他林。 针对有关「经常服用氯胺酮、摇头丸和迷幻蘑菇」、「吸毒成瘾导致膀胱问题」的报道,马斯克在 X 上发文进行了澄清:「我必须要澄清的是,我没有吸毒!《纽约时报》纯属胡编。几年前我试过处方氯胺酮,还在 X 平台上说过这事,所以这根本不算新闻。它确实有助让人走出负面情绪的深渊,但从那以后我就没再用过了。」(来源:IT之家) ## Meta 开始测试 AI 自动生成视频广告功能 6 月 17 日,彭博社报道称,Meta 正深入探索 AI 生成广告技术,从而降低广告商制作广告内容的成本和复杂性。 当地时间周二,Meta 宣布升级图像转视频广告工具,允许营销人员利用人工智能将产品图片转化为多场景视频广告。广告主最多可上传 20 张图片来创建视频,并可添加背景音乐和文本。 Meta 已将 AI 作为其广告业务的关键重点(该业务约占其年收入的 98%),但目前 Meta 大多数广告客户是小型企业。因此,帮助他们降低广告素材制作成本,可使他们将更多预算用于 Facebook 或 Instagram 上的广告投放。 Meta 还允许广告商使用文本提示创建广告图,并于去年 10 月推出将图片转化为 AI 动图广告的功能。该公司还在为普通消费者开发一款名为 Movie Gen 的文本转视频工具(于去年秋季首次亮相)。 彭博社表示,此次新功能的发布与法国戛纳举行的 Cannes Lions 广告节同期进行。同期,短视频平台 TikTok 也推出了新的 AI 广告工具,包括广告视频生成功能。(来源:IT之家) ## 谷歌新广告嘲讽苹果 iOS 26:三项功能安卓早就有了 6 月 17 日,在一则新广告中,谷歌称苹果 iOS 26 中出现了 Pixel 手机多年来一直拥有的三项安卓功能:实时翻译、通话保持和来电筛选。 这则广告是谷歌「Best Phones Forever」系列宣传内容的一部分,展示了 iPhone 和 Pixel 9 Pro 在虚构播客中互相交谈。  - iPhone 说道:「我公布了短信实时翻译功能。」 - Pixel 9 Pro 回应道:「我四年前就有这项功能了。」 - iPhone 说道:「是啊,真是个疯狂的巧合。」 同样,iPhone 提到了「通话保持」和「来电筛选」,而 Pixel 手机表示这些功能安卓早就提供了。(来源:IT之家) ## 京东 CEO 许冉:一线城市全职外卖骑手人均收入已经接近 13000 元 6 月 17 日,在「七鲜美食 MALL 哈尔滨首店开业」媒体沟通会上,京东集团 CEO 许冉表示,「京东从来不觉得自己是纯粹互联网公司,我们是『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我们认为作为一家公司不仅要为员工、股东创造价值,也要为社会创造价值,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一开始就愿意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 她还透露,「京东外卖全职骑手已突破 12 万人,预计这个季度末会超过 15 万人。随着订单的饱和度提升,我们全职外卖骑手的收入水平也在提升,我们也看到,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我们的全职外卖骑手人均收入已经接近 13000 元。」 许冉进一步表示,「包括我们做外卖,其实也并不仅仅为了商业利益,是为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来源:格隆汇) ## ## 消息称美团外卖日单量连日超过 9000 万,餐食外卖市占率 70% 6 月 17 日,雷峰网报道称「获得一组流传的数据」,自 6 月中旬开始,美团外卖日均支付订单始终维持在 9000 万量级以上,从单日 GMV 和餐食外卖市场单量等角度看,美团外卖市占率稳居 70% 左右。 多个接近美团外卖的消息人士向该媒体证实上述消息属实。此前,晚点在 5 月 30 日也曾披露过,美团外卖的日订单在 8000-9000 万单之间。 一家为多家外卖平台提供服务的代理商表示,如果剔除茶饮订单,仅关注餐食类外卖,不管订单量还是 GMV,美团外卖在餐食外卖的市占率始终维持在 70% 以上。 此前报道,在上周的美团 2025 年股东周年大会上,美团 CEO 王兴表示,行业有很多玩家、有更多竞争都是正常的,但不健康的无效「内卷式」竞争,无论对平台还是商家来说,长期都不可持续,对行业有负面影响,美团坚决反对内卷。(来源:雷峰网) ## ## 马斯克旗下 xAI 被曝正谈判 43 亿美元的股权融资 6 月 17 日,据彭博社,投资者文件显示马斯克 AI 初创公司 xAI 正就 43 亿美元(现汇率约合 308.87 亿元人民币)股权融资进行谈判。 投资者文件显示,马斯克的 AI 公司之所以需要这笔新资金,部分原因在于它已经花掉了之前筹集的大部分资金。 文件显示,自 2023 年创立至今年债务发行启动前,xAI 通过股权融资筹集 140 亿美元(现汇率约合 1005.64 亿元人民币)。但截至 3 月 31 日,公司资产负债表仅剩余 40 亿美元(现汇率约合 287.33 亿元人民币)现金。 另据知情人士透露,针对 50 亿美元(现汇率约合 359.16 亿元人民币)债务融资的承诺书将于周二截止。 知情人士表示,除新融资外,xAI 还可能从其一家制造商那里获得 6.5 亿美元的回扣,这将帮助该公司进一步削减成本。 针对融资进展,xAI 发言人与负责债务发行的摩根士丹利发言人均拒绝置评。(来源:IT之家) ## 蔚来汽车:2025 至 2026 年将进一步拓展欧洲市场 6 月 17 日,蔚来官方宣布:蔚来将于 2025 至 2026 年进一步拓展欧洲市场。 蔚来将在葡萄牙、希腊、塞浦路斯、保加利亚、丹麦通过国家总代理模式,推出两个品牌的五款车型,包括蔚来 EL6(中国市场 ES6)、EL8(中国市场 ES8)、ET5、ET5 Touring(中国市场 ET5T),以及 firefly 萤火虫车型。 据蔚来汽车官方获悉,蔚来在葡萄牙市场将与西南欧领先的出行服务商 JAP 集团开展合作,后者据称拥有超过 120 年的行业经验。 蔚来将携手老牌国际出行服务商 Motodynamics 集团于 2025 年进入希腊市场,并于 2026 年进入塞浦路斯和保加利亚市场。此外,蔚来还将在丹麦市场与北欧出行服务企业 Nic. Christiansen 集团合作。(来源:IT之家) ## 消息称苹果 Apple Watch Ultra 3 有望今年发布,或新增卫星连接与 5G 功能 6 月 17 日,据 GF 证券香港分析师 Jeff Pu 透露,苹果 Apple Watch Ultra 3 有望于今年正式发布。 根据 Pu 分享的最新产品路线图,除了 Apple Watch Ultra 3 之外,Apple Watch Series 11 也将于今年推出。这两款新品很可能会与即将发布的 iPhone 17 系列一同亮相,延续苹果公司以往的产品发布节奏。  对于 Apple Watch Ultra 系列的粉丝来说,过去一年的等待显得尤为漫长。2024 年,苹果公司并未对这款坚固耐用的智能手表进行重大更新,仅为其推出了黑色钛金属的配色,作为对 Apple Watch Ultra 2 的补充。这意味着,从今年 9 月开始算起,距离上一次 Apple Watch Ultra 系列的实质性更新已接近两年之久。 Jeff Pu 的预测与其他行业观察者的预测不谋而合。许多分析师都预计,苹果公司将在今年秋季的发布会上对 Apple Watch 全系产品进行更新换代。据彭博社记者 Mark Gurman 推测,Apple Watch Ultra 3 可能会新增卫星连接和 5G 功能,这些先进的技术特性或许能够为该产品长达两年的开发周期提供有力的解释。 此外,Jeff Pu 预计,苹果公司将在今年推出传闻已久的 HomePad 平板电脑,而 AirPods Pro 3 的发布则可能会推迟到 2026 年。这一时间表与近期其他预测相冲突。(来源:IT之家) ## 本田海外推出 Fastport eQuad 快递配送用电动四轮车:至多携带 295 千克物品、续航约 37 公里 6 月 17 日,本田在海外推出了一款 Fastport eQuad 车型,该车定位类似国内各大快递公司用的「电三轮」,作用也完全一致,就是用于派送快递,不过其具备四个轮子,因此可以提供更好的稳定性。  据介绍,该车号称专门用于非机动车道行驶,拥有两种版本,分别为「长 3.4 米、宽 1 米」的小型版本,可携带 145 千克物品;以及「长 3.65 米、宽 2.1 米」的加大版本,可携带 295 千克物品。两种版本车型均搭载 Mobile Power Pack 换电技术,最高速度 20 公里 / 时,最长续航约 37 公里。 其他方面,该车号称针对驾驶员进行了一系列设计以确保其舒适性,具体来说,该车顶棚带有紫外线涂层,同时车内配有风扇,对于酷热天气及阴雨天气有一定舒适性改善。(来源:IT之家) ## ## **Rokid 推出全球首款内置支付功能的智能眼镜,支持支付宝「看一下支付」** 6 月 17 日,Rokid 宣布其智能眼镜 Rokid Glasses 成为全球首款具备支付功能的智能眼镜,内置支付宝「看一下支付」,实现用户通过语音和眼镜识别完成支付,无需掏出手机。用户只需佩戴眼镜,说出支付金额并确认,便可完成付款,适用于早餐、菜场、骑车等多场景,尤其对残障用户更为友好。  Rokid 与支付宝联合保障支付安全,承诺「被盗即赔」。双方未来将拓展如停车缴费、生活缴费等更多便捷服务。业内人士称此举是智能眼镜产业的重要里程碑。目前 Rokid Glasses 全球订单已超 25 万台,6 月底开始交付。(来源:极客公园) ## ## 百度:推出首个多模态高度融合数字人 6 月 17 日,百度在「AI Day」开放日上宣布推出业界首个双数字人互动直播间,同时也是业内首个多模态高度融合数字人。据介绍,该技术基于文心大模型 4.5T 升级,实现了语言、声音、形象的协调一致。(来源:证券时报)  ## 美国一特斯拉开进火车轨道被撞,司机称车辆当时在自动驾驶 6 月 17 日,据报道,近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伯克斯县一辆特斯拉 Model 3 发生交通事故。 事故现场照片显示,这台 Model 3 卡在了火车轨道上,且车辆与一旁的火车发生碰撞,副驾侧后视镜也被折断。  当地消防专员下令暂停该条线路的所有火车交通,紧急服务部门正在使用起重机将 Model 3 从轨道上移开。 报道称,涉事特斯拉司机称,当事车辆正处于「自动驾驶」模式,导致他们卡在轨道上发生事故。 伯克斯消防专员贾里德·伦肖向当地媒体透露,这辆车「沿着轨道行驶了大约 40-50 英尺」。根据司机的描述,特斯拉显然将火车轨道误认为是一条道路,并像正常路线一样行驶。 此事也引起当地网友的质疑,有人表示,当特斯拉 FSD 开始绕过火车护栏时,驾驶员没有想到踩刹车吗。 特斯拉也没有将 FSD 作为自动驾驶司机进行营销,强调使用时仍需要人类驾驶员监管。 目前,特斯拉方面还未对此事进行回应,后续消息以官方为准。(来源:快科技)
今年,无论是一些头部厂商,中小厂商,从海外到国内,大中小公司都在积极拥抱讨论AI和拥抱AI。不少人也在积极规划转型做AI产品经理。  AI 相关的人才缺口已达 500 万,其中AI产品经理需求旺盛,薪资中位数再创新高,36k/月。如果是在头部公司,加上年终奖、项目奖金和期权等,一年50W不是梦想!  随着Ai在不同业务场景中价值体现,AI产品经理岗位要求也越发细分,B端方向成为主阵地。不少人十分心动,没有吃上移动互联网的红利,这波AI红利一定不能再错过啦。  所以今年职场人纷纷规划转岗AI产品经理。一番改简历、面试之后发现,根本拿不到offer。哪里出了问题?说白了是**经验与岗位要求不匹配。** ### **1、那么0经验、不懂技术,****还能做AI产品经理吗?** 很明确告诉你:能。你可能会说,AI产品经理不是要精通技术吗?不懂算法、大模型等等黑科技,怎么能做好AI产品经理?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x 起点课堂拆解近千份AI产品经理JD发现,市场需求的是这3类AI产品经理:  **第一类,模型层AI产品经理,**算法理解能力、数据治理能力、技术可行性评估能力。**适合高学历,高技术(算法、人工智能等)背景产品经理人才。** **第二类,平台层AI产品经理,**需具备系统架构设计能力、资源调度优化能力、开发者生态建设能力。**适合有技术背景的产品经理人才。** **第三类,应用层AI产品经理,**主要实现AI商业化落地,聚焦用户体验与业务价值转化,需要具备行业场景洞察能力、需求拆解能力、商业化运营能力。**现在企业在招的AI产品经理多指这一类。**  学历硕士及以上,毕业于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数学专业,可以优先考虑模型层AI产品经理。 本科学历,毕业于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等,可以选择平台层AI产品经理。 **如果你没有技术背景,学历也不算顶尖,但是行业经验丰富的传统产品经理,想抓住AI机会,强烈建议你从应用层AI产品经理。** **不清楚自己适合做哪类AI产品经理?** **扫码添加顾问老师咨询** ** ▼▼▼**  看到这里,你应该对AI产品经理有了详细了解,**但如何顺利入行呢?** ### 2 制定计划 提升Ai产品竞争力 每个行业的发展都要经过重技术、重产品、重运营这3个阶段,目前AI行业现已进入以产品优先的第二阶段,由此对AI产品经理的要求更加严格。  具体如下: **商业变现模式和闭环:**AI产品经理需深入了解行业,从痛点出发,找到有价值的场景,制定有效的商业策略和定价,以实现产品变现。 **把控产品需求:**在清晰公司战略的基础上,深挖产品需求,用人工智能技术重新定义场景和需求,快速验证并落地能解决痛点问题的产品。 **与技术互相推动:**需关注AI行业动态,理解技术实现过程和技术边界,将用户需求与AI技术结合,优化产品设计,加速产品目标的实现。 **有AI项目落地经验:**具备AI产品、智能+、智慧+产品落地经验,能快速产出行业产品AI化解决方案。 如果以上能力你全都掌握,那么恭喜你!有机会抓住AI时代新机遇,拿到心仪的高薪产品offer!  **如果你刚毕业/懂技术/有一点产品经验,却遇到行业洞察力不足、业务分析能力弱、没有AI产品落地经验等困难。** **那想成为AI产品经理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有。**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起点课堂”1年时间深度打磨的**《产品经理私教陪跑实战营》,融合大厂产品经理能力体系,适用B端、C端、AI多业务场景,帮你系统提升AI时代的产品核心竞争力!**  整个陪跑计划包含以下8大专属服务:  下面详细展开: ### 解决方案1:1v1大厂导师私教陪跑  整个陪跑计划特邀多位10年+经验的大厂导师1v1陪跑。老师经手过多项复杂大厂业务,目前也还在一线业务上做产品,也在经手AI+应用产品项目,不仅掌握多行业企业业务发展动态和用人标准的一手信息,更清楚AI赋能业务的具体路径和坑点。 不管你是入行转岗产品经理,还是跳槽换行冲击高薪产品岗位,都能给你更实用的建议。向拿到过结果的产品人学习,才能学得更快,学得更准! 了解更多产品经理私教陪跑详情 立即扫码咨询顾问老师! ↓↓↓  ### 解决方案2:企业级真实项目1v1带练,12周带你进阶全栈型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在实际项目推进中,常常会面临业务类型相互交织的情况。从产品的构思、设计到上线推广,一个项目既可能涉及 C 端产品的用户体验提升,也可能涵盖 B 端产品的复杂业务流程管理。这就要求产品经理对两种业务类型都有深刻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如果你正因为没有相关行业产品落地经验、没有产品思维、业务理解不深等原因,面试被拒? **不用担心,私教陪跑采用大厂产品人才培养普遍实施的导师制**,由一线大厂**产品专家1V1带练辅导**,肢解出往期真实项目任务,带你从业务、产品、运营、数据、商业等多方面进行实操练习。  还原真实产品设计全流程,涵盖B端、C端和AI产品项目,既提升与强化产品专业能力、夯实行业与业务知识,又**从实战中积累来自企业级真实需求的项目经验和项目作品,求职更有底气。** 扫码回复【项目实训】获取最新实训安排 ↓↓↓  ### 解决方案3:一套大厂产品能力模型,6周帮你夯实产品底层知识架构 由于一些产品行业壁垒比较高,不少产品经理想要跳槽换行,十分容易被面试官以“缺乏业务理解/行业经验”等理由拒绝,从而难以抓住适合自己的行业机遇。 由此,**《B端C端产品经理1v1私教陪跑》**除了底层能力的传授之外,拓展了**11大方向的产品业务知识板块,带你从更上层的企业经营管理视角重新理解全业务链路,挖掘产品核心价值;**  还能帮助你系统性的梳理该业务领域从行业到业务再到产品的全链路,以及拓宽行业最佳实践,快速提升业务理解能力。 **同时,帮你对标大厂产品能力模型,从“市场竞品分析→B端业务分析/梳理 →洞察需求→产品交互设计→开发与实施→迭代与运营→产品架构设计”帮你梳理全链路产品知识体系**。 带你捋清楚做产品“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怎么做好”的完整思路,培养产品全局意识,提升你的产品专业能力。 即便没机会进大厂,也能切实大厂规范的产品知识体系&与大厂老师交流学习,**帮助你解决产品工作过程中90%的问题。** 如果你正为跨行跳槽做准备 立即扫码领取最新优惠和服务安排! ↓↓↓  ### 此外,课程还设置了——求职陪跑服务 如果你还不清楚: - 如何定位个人优势,找到适合的职业突破口? - 如何写好简历、准备项目作品、面试?求职多环节上严重缺乏技巧和方法。 - 如何找到匹配适合自己的岗位信息? 不要着急,课程设置有专门的“求职陪跑服务”,报名之后即可享受起点课堂专业的职业规划师和行业专家导师共同提供的从职业规划、项目作品集打磨、简历优化、面试陪跑的全套求职陪跑。  帮助你看清各垂直行业赛道的发展前景,整合过往成绩和经验,突击求职面试技巧,冲击新的职业阶段,缩短求职周期。  **frank老师带教学员拿下30K年薪产品offer** ↓↓↓  **Martin老师带教2个月上岸AI产品** ↓↓↓  **技术转产品 半个月拿到40W年薪offer** ↓↓↓  **G端跳槽B端 涨薪25%** ↓↓↓  **1年B端产品经验 拿到AI产品offer 涨薪30%** ↓↓↓  数据分析转产品4年跳槽 **涨薪60%** ↓↓↓  看到这里你是否已经心动不已?如果你是想入行产品的学生、传统行业人员、产品小白,或者是想转岗的互联网从业者、想提升想提升产品经理核心技能。这个产品提升方案就很适合你。  最后,我想说的是:**AI时代来临,行业整体对于产品经理的能力要求也进一步升级。** 不同行业和领域对产品经理的能力要求已经从单一的具备产品专业能力演变成了兼具产品专业技能+行业/业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无论是入行/转岗做B端&C端&AI产品、还跳槽/晋升遇到问题,你的路径一直没变,那就是学习!不要纠结基础差、学历普通,行动起来就超过了80%的人。 **如果你想产品能力过硬、项目经验丰富、薪资翻倍远超同行,一定要来起点课堂学产品!** **1次体系化学习>1年盲目摸索** **想入行转岗产品/野路子产品提升** **做懂产品、懂业务的全栈产品经理人才** **立即扫码咨询顾问老师** ↓↓↓ 
早上好,今天是6月18日,看得懂的财经新闻,每天知道多一点,离财富更近一点。
理想汽车回应美团CEO王兴减持公司股票:为个人行为,不涉及美团持股部分;阿里巴巴发布升级版Qwen3,全系适配苹果MLX架构;微信小范围测试聊天记录备份至外部存储设备;豆包电脑版上线AI播客功能;宝能汽车回应公司清算、解散言论:一切经营正常,还有新车将发布;马斯克旗下的xAI据悉正在洽谈通过股权融资筹集43亿美元;国家外汇局:5月外资增持境内股票较上月进一步增加;财政部决定开展国债做市支持操作;多家上市公司披露回购计划,年内累计回购超700亿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5月境外机构投资者买入债券8071亿元
X 首席执行官琳达・亚卡里诺(Linda Yaccarino)表示,这家社交媒体巨头再次迎来了发展机遇。亚卡里诺在戛纳国际创意节(Cannes Lion Festival of Creativity)上接受雅虎财经采访时称,该平台正在经历 “历史性的演变”,“96% 的广告商已回归,还有大量新广告商涌入”。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5/0402/d39d303a804f0bc.png) 她发表这番乐观言论之际,最近有报道称,X 已威胁对威瑞森(Verizon, VZ)和拉尔夫・劳伦(Ralph Lauren, RL)等广告买家提起诉讼,除非他们增加支出。该报称,至少有六家公司在受到压力后达成了广告交易。 亚卡里诺声称:“文章中(关于我们)没有任何评论,也没有任何具名消息来源。他们让一些随机的第三方以匿名消息来源的名义发表评论。因此,这篇文章既缺乏事实和具名消息来源,也没有提及故事背景 —— 众议院司法委员会的调查结果和证据显示,确实存在联合抵制该平台的情况。” 据报道,X 的一位发言人拒绝就此事置评。 自特斯拉(TSLA)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于 2022 年 10 月以 440 亿美元完成对 X(前身为 Twitter)的收购以来,这家公司经历了一段动荡时期。 他上任初期进行了大规模裁员,且人们对平台上未经审核的仇恨言论的担忧日益加剧。据报道,截至 2023 年 1 月,由于各大品牌对平台的混乱局面避而远之,X 的广告收入较马斯克收购前减少了 50% 以上。 随后,长岛本地人琳达・亚卡里诺于 2023 年 6 月 5 日接任首席执行官。这位资深媒体高管在 NBC 环球(NBCUniversal)工作了 12 年,是马斯克亲自挑选来推动销售的人选。 在她任职期间,需要处理马斯克发布的争议性帖子、他对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的全力支持、他参与狗狗币(DOGE)相关活动引发的反弹,以及最近特朗普与这位亿万富翁的决裂。马斯克的政治活动已引发抗议和对特斯拉的抵制。当被问及马斯克与特朗普的关系如何影响 X 的广告销售时,亚卡里诺回避了这个问题。 X 首席执行官琳达・亚卡里诺在戛纳国际创意节上分享了这家社交媒体巨头的转型进展。・雅虎财经 X 的财务业绩喜忧参半。随着企业回归 X,且马斯克的影响力上升,eMarketer 预计该公司今年的全球广告收入将增长 16.5%,达到 22.6 亿美元。如果实现,这将是马斯克收购该公司以来的首次增长。2022 年,X 的全球广告销售额为 23.6 亿美元。 亚卡里诺表示,该估计并未考虑 X 的其他收入来源,如数据开发平台或高级订阅服务。 这款社交媒体应用一直在推动订阅服务,以实现收入多元化,并推动马斯克的 “超级应用” 愿景,不过其成功与否仍有待观察。Twitter 在 2021 年的收入为 50.8 亿美元,2022 年上半年为 23.8 亿美元。当时,该平台拥有 2.378 亿可货币化的日活跃用户。 此后,X 停止分享其日活跃用户数和总收入,不过亚卡里诺称,该平台目前拥有近 6 亿月活跃用户。 Meta(META)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在公司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其对标 X 的应用 Threads 现在拥有超过 3.5 亿月活跃用户。今年 3 月,超过 34 亿人使用了该公司的至少一款应用。Snap(SNAP)在 4 月宣布,Snapchat 的月活跃用户已超过 9 亿。 亚卡里诺证实,X 还将于今年推出 X Money,提供点对点支付功能,之后可能会增加投资和交易功能。 她预测:“该平台对创作者的一大吸引力将是(能够)购买商品和给创作者打赏。试想一下,届时会有大量内容涌向这个平台。因此,一个完整的商业生态系统将在该平台真正形成并蓬勃发展。” 与此同时,TikTok 的命运仍悬而未决,其剥离美国资产的最新截止日期就在几天后的 6 月 19 日。 亚卡里诺表示:“我们认为任何平台被禁都不利于生态系统。” 在马斯克的领导下,X 以保护言论自由为由,拆除了内容审核和事实核查机制。去年,由于与巴西法院在传播虚假信息问题上存在分歧,X 在巴西被短暂禁言。 X 的一位发言人表示,该公司并未拆除内容审核机制。“我们用‘社区注释’(Community Notes)取代了现有的内容审核系统,该功能现在全球有 100 万贡献者,并被 Facebook、YouTube 和 TikTok 采用。” 南加州大学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6 月期间,X 上英语帖子中的仇恨言论增加了 50%,恐跨性别言论增加了 260%,恐同帖子增加了 30%,种族主义推文增加了 42%。 今年 3 月,马斯克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xAI 以 330 亿美元完成了对 X 的收购,低于他当初支付的 440 亿美元。马斯克在交易时表示,不包括 120 亿美元债务(他为收购借的债),X 的估值为 450 亿美元。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7518.htm)
埃隆·马斯克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xAI正试图通过债务和股权融资93亿美元,但根据与投资者分享的交易条款,即使在资金到账之前,该公司就计划在未来三个月内花掉其中一半以上。 [](https://miro.medium.com/v2/resize:fit:931/1*7qY3g9Ha4D9502lj1Rfw3Q.png) 该公司筹集和消耗资金的速度鲜明地展现了人工智能行业空前的资金需求,以及迄今为止相对微薄的收入,至少对xAI是这样。 因讨论未公开消息而要求匿名的知情人士透露,从公司的杠杆现金流来看,负责开发AI聊天机器人Grok的xAI预计在2025年期间将消耗约130亿美元,即每月超过10亿美元。这些知情人士补充说,这意味着该公司频繁的融资活动仅能勉强跟上支出步伐。 该公司发言人拒绝置评。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7516.htm)
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刘强东今日在一场分享会中,深度剖析了京东做外卖的核心逻辑——本质是做供应链,同时谈及了公司战略发展的6字诀:体验、成本、效率。刘强东透露,京东未来最重要的一个战略是国际业务。他强调,京东的国际业务不走跨境电商模式,而是坚持本地电商,本地员工、本地采购、本地发货。  **新浪科技梳理了刘强东内部分享全文,略有删改:** 京东集团每隔三年会有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出来,我们一直保持,当然最近这五年,京东没有任何新的东西,很遗憾。最近五年可以说是京东失落的五年,是走下坡路的五年,可以毫不留情地这么说,没有创新,没有成长,没有进步的五年,应该算是我创业史上是最没有特色的、贡献价值最少的五年。未来每年都会有一个创新项目,现在已经有包括稳定币在内的6个创新项目在陆续推出。 **所有业务都围绕供应链展开** 2007年,我们做了第二个公司——京东物流公司,之后每三年出来一家新的公司,后面就出来京东金融、京东工业、京东健康、京东产发。当然,京东集团所有的业务,我们只围绕着“供应链”展开,如果跟供应链无关的事情,我从来不碰。现在几乎做到所有业务,100%都是围绕着供应链来做。 所以,我这一辈子,或者说整个京东集团,都一直围绕供应链开展业务,我们并不是一个所谓多元化的公司,看似我们有很多公司,但其实所有的公司都服务于供应链,包括我们今天做的外卖,也是为了服务生鲜供应链。 大家看到的是跟兴哥(王兴)的外卖之争,老百姓点餐,但其实我们做的是背后的生鲜供应链,这是我真正想要的。前端卖饭菜我可以永远不赚钱,我靠供应链赚钱是可以的。 我们现在有40%交叉销售,用户会去买我们电商的,所以我们亏的钱也比去买流量划算,是这么个逻辑。 **品牌商创造的价值比零售商高得多** 2009年,我们又做了一个很大的决策,就是进入大家电。跟2007年进入物流一样,当时所有的投资者都反对,因为亚马逊也没做大家电,当时还有强大的国美、苏宁,大家觉得我们体量太小。 但是为什么我觉得能做成?核心的逻辑是,2009年整个中国家电品牌商行业的净利润不到2个点,只有1%点几,包括美的、海尔、格力全部算在内,整个中国家电产业行业净利润是1点几,但两大零售巨头(国美、苏宁)净利率高达6%,苏宁最多的时候是6.5%,毛利率17%、18%。 我算了一下,如果我们在线上卖家电,可以把成本降到6%,意味着我毛利率做到8%就能赚钱,我可以让利给消费者10个点,当然我不是全让利给消费者10个点,因为我坚持认为品牌商创造的社会价值比我们零售商高得多,品牌商冒的风险、做的事情比我们零售商高得多。 **没有品牌,经济永远没有质量** 在产业链分工的时候,京东有“三毛五理论”,我们希望零售商只能拿三分之一的利润,三分之二应该给品牌商拿走,这样才能促进品牌的发展。 因为没有品牌,咱们国家的经济永远没有质量,如果这个国家永远靠垃圾货、白菜货,这个国家的经济永远不可能好。因为生产垃圾货的工厂,老板也赚不到钱,他得拼命地压榨员工。把产业工人压得根本没有钱消费,他只能买垃圾货,这样整个经济就恶性循环。 一个富裕的国家、真正强大的国家,必须把经济带到正循环上去,就要靠品牌,让品牌商多赚钱,品牌商赚了钱之后就投入研发,生产更好的、质量更高的商品,然后有更新的商品。品牌商就拼命地给员工涨工资,格力也涨工资,美的也涨工资,海尔也涨工资,工人收入高了,他也去买有品牌的商品,然后零售商、品牌商、消费者、产业工人,大家都是双赢。 所以,今天京东在家电行业绝对是第一大,国美、苏宁两家加起来都不到我们的五分之一。但是你看,中国家电品牌商净利率超过10%,三大家电企业美的、格力、海尔净利润都超过10%。京东在家电领域的净利润大概是3~4个点,就是“三毛五理论”,也就是品牌商的利润是我们的两倍。当年国美、苏宁的利润是品牌商的三倍、四倍,这就是我们做家电的逻辑。 为什么我们觉得能够成功?不是说冒进地过度自信,是分析了产业的经济利益的分配、行业的成本,成本高达15%。 **京东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低成本** 京东之所以能够站到今天,没有死掉,我分享一组数据大家就会知道了:我们在中国大陆就有1600多个物流中心,自营商品数超过1000万种,我们库存周转天数是30~50天。就这一组数字,只要干过零售的,懂零售行业的,就知道意味着什么,这就是核心竞争力。 所以,京东走到今天,外界对京东的各种各样的形容其实都是外行,内行看京东的核心竞争力应该看我的成本,这是跟Costco和Sam‘s Club一样低,零售的综合成本只有10%,因为我还做了物流。看我们的财报,毛利是17%、18%,其实里面有广告费,有物流收入,都是分子、分母放着,我们整个自营的零售费用率只有10%。 10%在零售行业里面意味着什么?全世界能够做到成本只有10%的,全世界只有五家公司,一个是costco,一个是Sam‘s Club,一个是ALDI,一个京东,一个亚马逊,只有这五家能够把自营的所有的成本加起来是10%。传统的商超需要20%,国美、苏宁需要15%。所以,京东走到今天,其实背后是我们的成本、效率和体验,支撑着走到今天。 **汶川地震时捐出12万元,写好“遗书”便赴灾区救援** 2008年5·12大地震时,我在5月13日就决定要去灾区,当时我家里正好有12万元个人的钱,我把钱捐完之后又睡不着觉,于是打电话给认识的一帮越野的朋友,约了几个人从北京一直开到汶川地震中心附近的平武县,帮助救援。 去之前,我还给全体员工发了封类似遗书的信,说明了如果我回不来怎么办。当时我们整整干了14天,到14天后所有路全通了,所有社会车辆、SUV都能进去,不需要我们了,然后我们才回来。 回来后我定了一个规矩,以后我们国家任何地方发生灾害的时候,就近的库房仓储经理有权而且必须把货物捐出去。从2008年到现在为止,我们捐了20多次。可能物资不怎么值钱,大概相当于几千辆卡车物资,但是令我欣慰的是,我们国家从2008年之后再发生的所有自然灾害,我们京东的救援物资都是第一个到,最快的时候救援物资4个小时就到了。 **京东没有把利润当作第一大追求,任何时候都敢说这个话** 到去年,我们第三方平台交易总额是4万多亿,集团净收入11588亿,我们的净利润只有400多亿,我们发的工资是1161个亿,我们给兄弟们交的五险一金是180亿,我们从2007年到现在18年的时间,我们五险一金交了一千多个亿,这些东西都可以合法地成为我刘强东的财富,可以成为我们京东的净利润。这不是废话,因为在中国,外包员工是合法的,但我们京东从来没做。 我不是吹嘘自己,因为这就是我自己创业时梦想,就是要合法赚钱,必须赚钱,企业不赚钱太可怕,企业不盈利谈不上责任,失败的企业给社会带来巨大负担,但是我们真正做到了没有把利润当作第一大追求,这一点京东敢说,任何时候都敢说这个话。 有人会说你是装,没关系,如果哪个企业家能舍弃一千亿的真金白银,大家都装也挺好,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好。 **全职外卖小哥超过12万名** 我们3月1日进入外卖,截至目前已经超过12万名全职的外卖小哥,我们每天都有3000到4000人入职,最主要的是人力HR不够,都分散在全国各地,对我们HR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不是我们不想招更多全职的骑手,而是这需要时间,HR确实不够。 从这个角度大家能够理解,京东创业21年以来,为什么要那么做,为什么不这么做,为什么跟人家反着做?我们不是为了显摆自己、卖弄自己,都是从创业第一天开始就想好的。 就像京东总部在这里,而不是在市中心一样。因为大企业就不应该在市中心,想一下,今天京东集团已经6万人,如果6万人在朝阳或者海淀,我们一家企业就把周边四五个街区全给堵瘫痪了,严重影响一个城市正常的运营和老百姓的生活。 **京东六字战略:体验、成本、效率** 我们京东能够赢,能够走到今天,我们的战略就是六个字:体验、成本、效率。体验做到最好,成本做到最低,当然最低的成本绝对不能建立在压榨员工的基础上。 我也毫不客气地讲,如果没有京东自营优势的话,如果是纯平台模式的话,京东早就死了。就是因为有自营,获得了无数用户的信任,大家信任我们京东自营,在吃老本。 我不想压榨员工,但是我们行业正常的拼搏精神要有,那我一点办法没有,但是我会给兄弟们涨薪。当时我就说,我知道非常辛苦,比以前过得更辛苦一点,但是现金收入我会不断地涨,涨了七次,一年半的时间,你问问所有的兄弟们,现金收入再差的人也都涨50%,P5以上的员工基本上就是翻倍。 2023年我重新回京东上班,现在京东战略完全恢复过去了,体验、成本、效率,大家应该能感受到,我相信这段时间,京东的购物体验其实比以前好很多,我们也每个月看这个数字,体验感一点点提高。 成本方面,我们在逐步加大优惠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机器人](https://finance.sina.com.cn/realstock/company/sz300024/nc.shtml)等技术持续不断地降低成本,我们的库存周转天数,坚定地认为可以优化到20天到25天。 对于京东来讲,优化一天,未来就是100亿的现金流,五天就可以出来500亿的现金流,是真金白银。我们的账期59天,这也就意味着我们非常高的效率,不会去压榨我们的供应商,不需要拖到90天的账期、120天的账期。 **京东国际业务不走跨境电商模式** 未来最重要的,一个是国际,我们在欧洲干了三年,现在欧洲的基础设施基本建成,还不够,还得再干半年,干到今年年底,明年才能开始营业,但是距离欧洲营业我们已经干了四年,京东的商业模式不好的地方就是很慢、很苦、很累,你得干好几年的基础,才能做生意。 京东的国际业务不走跨境电商的模式,我坚定地认为跨境电商的模式长期来看不可持续。此外,跨境电商只能卖便宜货,便宜货严重影响我们国家的形象。 很长一段时间,Made in China已经变成了高品质的代表,30年前,Made in China,欧美人一看Made in China就开始害怕,不敢买。大家想一想,从2010年开始,全世界见着Made in China就觉得好。 所以,一句话,我的国际业务战略是本地电商,本地建团队,我们已经超过2000名员工,然后本地采购、本地发货,只卖有品牌的货。 当然我们的战略跟亚马逊不一样,如果我跟它做一模一样的,我跟亚马逊相比,京东没有任何优势。所以,我们在国际上初期签订了1000个中国品牌,我们的定义是让中国这1000个品牌成功,我们京东就成功了,因为这1000个品牌亚马逊也没有,当地的零售商也没有。如果我们卖的货都跟亚马逊一样,全都是本地的欧美的品牌,京东真的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所以,接下来我们可能还得要五年的时间,这1000个品牌要一个一个谈,要给他们做合规,要做当地的认证,要做大量的工作,又得干五年,可能才能把这1000个品牌全部带到海外去,然后整货柜地运过去,当地报关,当地卖。 同时,卖的虽然是中国品牌,但都像美的、海尔的品质,说实在的,我们中国好的品牌品质真的已经超过欧美了,创新更比他们强,比如小家电,全世界所有的小家电的创新全部在中国,98%都在中国。所以,我们就希望把这些品牌带出去。 所以,国际业务一句话,京东所有的商业模式,我们都没法三年、五年干成,可能都是十年、二十年干成。但企业就是这样,如果我们坚定地认为要做自己正确的事情才能够走长远。 **要坚持每年都有创新** 刚才提为什么做外卖,外卖其实背后我们要的是生鲜供应链,因为京东集团是服务供应链的。老实说我跟兴哥是很好的朋友,当然这段时间估计他可能对我多少会有点意见。前几天我还在问,我说能不能618期间请兴哥喝喝酒,当中一个哥们儿对双方有点熟悉,他说建议你等一等,现在不是最佳时刻,我觉得有道理。 我认真的,我是非常尊重他,很认可他。但是市场很大,我认为市场很大,而且再过一个月之后,我相信今天在座的各位朋友能看到,我们外卖其实很快就出来一个跟美团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所以,我们从做第一天开始,已经在做很多项目。 允许我卖个关子,一个月之后跟大家见面,我们也期待这种商业模式能够真正彻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而且能让消费者买到高性价比的又安全的食品、食物。 我们这一年半的时间,集团大概还有6个创新项目。 我们还有稳定币,我们希望在全球主要货币国家都申请稳定币牌照,通过稳定币牌照能够实现全球企业之间的汇兑,能够把全球的跨境支付成本降低90%,效率提高到10秒钟之内。希望有一天大家在全世界消费的时候,京东稳定币可以作为全球的支付手段。 我想说的是,未来我们还坚持每年都要有创新,虽然这么多创新项目不可能都成功,终究有些项目会失败的,为此损失一些时间和钱,但是企业就是这样,你不去承担这些风险,永远不可能做出成功的东西,所以每年我们都会有一些新的创新项目。 新的模式不容易再做了,因为我们的供应链已经布局七八个了,供应链环节我们都做了,我们不准备再出全新的商业模式,但是我们会把现有的七八个,围绕着供应链为核心的这几个商业模式做深、做强、做成国际化业务。 以上就是我跟各位兄弟们分享的,谢谢大家! **互动交流部分:** **问:**在进外卖之前,你跟王兴、程维、姚劲波吃了顿饭,是意味着你分别要进入外卖、网约车、酒旅、到家服务吗? **刘强东:**谁说我要进入网约车? **问:**那为什么请他们四个人? **刘强东:**因为老姚和程维跟我比较熟,跟王兴也很熟,我那天主要是请王兴,但我希望找两个我们彼此都很熟悉、信任的兄弟在旁边能够做个证,我就说得很直接,我说“兄弟,我要正式进入外卖了。” **问:**会做到家、酒旅吗? **刘强东:**酒旅要做,已经公布出来了,明天宣布。 **问:**你做这件事情的目标是什么? **刘强东:**酒店背后有庞大的供应链,而且很杂乱,成本很高。我们先干的是便利店,已经150万家了。第二个就是餐饮,我们做外卖。第三个就是酒旅,背后都是供应链。我们定义的体验就是产品、价格、服务。这与京东集团只做供应链这一件事情是一脉相承的,这是我们的逻辑。 第二,消费者。像你们有点餐的需求,有差旅的需求,你已经在我这里买了东西,是购物的用户,你的差旅我也可以给你提供服务。 **问:**你对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现在更扁平吗? **刘强东:**对,到今天为止我跟快递员,就是跟最基层的员工,我只隔了五层,这是我定死了的规矩。好多公司到了几千人,公司六层、七层都有,我们到今天为止是五层。 核心是要组织扁平,要充分授权,比如我们的营业站长,好多权限他自己就有,不需要层层审批。 高层就是制定战略,就是战略把控、文化、系统流程,这都是我们高层。中层干部是做管理,管理的核心是选人,你得把那个站长选对了,你得把仓储经理选对了,这是中层干部的事情。 **问:**无论是您个人身上还是您的企业,都有非常强的社会责任感。您是怎么把它传承给您的几十万的员工的? **刘强东:**我认为企业的经营理念、战略文化层面,老实说不需要传给站长、仓储经理,就是我这17个SEC成员。站长不能决策上不上五险一金,只有我们这17个人决策。所以我认为只要能够把这个经营理念,我们整个企业的文化能够传给这17个人就足够了。 **问:**京东现在有72万在职员工,朝着百万大军咫尺之遥。您个人有没有发展的危机感?危机感来自于哪儿? **刘强东:**当年想退休,也是对自己不够自信,人都是老是会怀疑自己。因为我大学一毕业,虽然去的是一个日本企业,但是它在中国也是小公司,北京只有30来号人,我也没学到特别高深的、特别宏观的管理,我也没在国外留过学,把京东带到几十万人的时候,其实自己的自信也会受到怀疑,也会怀疑自己。 自己的英语都说得这么糟糕,就怀疑自己还能不能把京东带到一个国际性的企业。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迷茫、困惑的时候,对自我怀疑的时候,我也会有,因为我也是人。 但是回过头来再来看,我觉得还是要靠一个team,不能靠我一个人,CEO英语也好,她的国际知识建立、生活经历、文化,她什么东西都够了,也没必要非要一个人全都懂,谁也不可能懂所有的东西。所以,我们更强调叫“配合”,我们SEC的成员里面,有人擅长管理,有人擅长战略,有人在国外生活工作很多年。我们更强调SEC这17个人要多样化,大家彼此互补。所以我们现在的打法就是通过团队的配合,互相弥补彼此的缺点。 **问:**东哥,与其说是战斗的京东又回来了,不如说战斗的东哥又回来了。 **刘强东:**咱也没走过,只是当时不想干活了。 **问:**磨难是不是人生的财富? **刘强东:**有的时候是一个伦理问题。你说你没经过磨难吗?有很多人确实就是没有对这个世界有敬畏之心,也没有奋斗,也没有创新,他就是觉得一切都是应该的,可能不好。但是你说一个磨难来了,一辈子付出这样的(代价),也很痛苦。所以,我觉得对于我来讲,不管是你在高光时刻还是在至暗的时刻,保持一个平常人的心,守住好自己的底线,做你坚定地认为这是有价值的事,一直做下去,不管别人怎么说。 当人一辈子见的事情多的时候,我觉得心态会慢慢变得很平和。现在就是想把京东带好。因为走到今天,老实说它早就已经不再属于哪一个人了,毕竟到二季度末90万员工,对我来说背后是90万个家庭,能把京东经营好了,这90万个家庭心中有希望、活得有尊严就好。 **问:**刘总,您怎么看胖东来跟永辉的这种模式? 刘强东:一直没跟它深度合作,就很遗憾。我觉得东来的经营理念跟京东一样,它的产品毛利率只加15%,所有的超市都要加20%、25%的毛利率,它只加15%,让利给消费者,然后所有的商品极致做得好,把品质做到极致好,性价比做到极致高,充分信任员工,给员工上五险一金,给员工好的收入待遇,让员工真心地喜欢这个工作,在那里上班不会感到痛苦。 如果你要压榨员工,超市里的员工老是被压榨得实在找不到工作,不得不忍住这么低的待遇工资,也没有任何保障,没有五险一金的情况下,你觉得他会服务好,保证顾客的体验,你觉得可能吗?我觉得纯粹是胡扯。 东来哥的成功应该跟我们整个京东的理念如出一辙,还是体验、成本、效率的变化。 当然了,确实这几年咱们国家的创新还是很厉害,老实说我全世界几乎每个国家都去过,因为京东自营是全世界所有消费品牌在中国的第一大客户,所以每去各个国家,我都会跟当地的消费品品牌的老板见面,跟他们聊天。咱们这个国家,从官员到学者,到学生,到工人,到白领,全国老百姓都能吃苦干活,又聪明,又爱学习,还极具创新精神,这样的民族在全世界很少,我可能不是什么民族主义之类的,但是说实话,有的人比我们聪明,但是没有我们能吃苦。 谢谢大家!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7514.htm)
还记得在大流行病封锁期间和封锁刚结束后,许多公司承诺开启工作与生活平衡、灵活办公的新时代吗?根据微软的最新研究,现在的情况恰恰相反,大多数人的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甚至延伸到周末。这正在影响生产力,而人工智能虽然可以改善现状,但也可能使情况雪上加霜。 微软2025年6月[工作趋势指数特别报告](https://www.microsoft.com/en-us/worklab/work-trend-index/breaking-down-infinite-workday)警告称,越来越多的人现在陷入了看似无限的工作日。工作日从早上6点开始,一直持续到晚上8点以后,周六和周日也还没结束。  该研究结果基于全球数万亿个汇总和匿名的 Microsoft 365 生产力信号,结果显示,早上 6 点上网的用户中有 40% 正在查看电子邮件以确定当天的优先事项。 上午 9 点至 11 点和下午 1 点至 3 点是一天中效率最高的时段,而有一半的会议都是在这两个时间段举行的,这浪费了人们中午自然的工作效率高峰。上午 11 点也是消息传递活动的高峰时间,因为实时消息、预定的会议和不断的应用程序切换都会在此汇聚。 对很多人来说,工作会持续到深夜。微软发现,晚上 8 点后举行的会议比去年增加了 16%。此外,现在员工平均在核心工作时间之外发送超过 50 条消息,到晚上 10 点,近三分之一(29%)的活跃员工会查看收件箱。 周末几乎没有什么喘息的机会。大约20%的员工会在周六和周日中午之前查看邮件,超过5%的员工会在周日晚上处理邮件。  数据显示,平均每位员工每天会收到 117 封电子邮件和 153 条 Teams 消息。这意味着使用 Microsoft 365 的员工每 2 分钟就会被会议、电子邮件或通知打断一次。 毫不奇怪,几乎一半的员工和超过一半的领导者都觉得他们的工作混乱而分散。 微软表示,人工智能不仅能为这种无休止的工作日提供出路,还能加速现有系统的运行。该公司建议部署人工智能和代理来简化低价值任务,并专注于“80/20”原则,即20%的工作带来80%的成果。此外,该公司还建议从僵化的组织结构转向敏捷的、以成果为导向的团队,并辅以人工智能。 报告中反复强调人工智能代理是解决这些无休止工作日的解决方案。当然,没有提到它们可能会让人类失业。 这并非首次有研究表明,长时间工作,尤其是不停歇地工作,会对生产力产生负面影响。另一份报告发现,最高效的员工的工作休息比例为75/33:工作75分钟,休息33分钟。该报告还指出,在办公室工作,人们会停下来做一些事情,比如与同事交谈,甚至四处走动,这比在家不停歇地工作效率更高。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7512.htm)
Linux高危提权漏洞链曝光,主流发行版可轻松获取root权限。
昨天,联发科的天玑 9500现身 Geekbench,这是我们首次观察到 ARM 的全新核心。它的代号为“Travis”,而且主频并非4GHz,而是 3.23GHz。Travis 尚未正式发布,但爆料人数码闲聊站报道称,它将于 9 月发布。 旗舰芯片的关键指标将是 IPC,即“每时钟周期指令数” 。这可能意味着移动领域千兆赫兹竞赛的终结。IPC 最简单的解释是,一个 IPC 翻倍的 CPU 只需要一半的时钟速度就能完成相同的工作量。现实并非如此简单,但这是经验法则。 Travis 的 IPC(以百分比衡量)将实现“两位数增长”,这将使其运行更高效。请记住,更高的时钟速度需要更高的核心电压,而发热量会随着电压的平方而增加——这意味着即使是微小的差异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Travis 核心还支持 SME(ARM 的可扩展矩阵扩展)。矩阵和向量计算是所有流行 AI 应用的核心,也是几乎所有经典信号处理算法(例如图像和音频处理)的核心。 除了单个 Travis 核心外,Dimensity 9500 还将配备三个 Alto 核心和四个 Gelas 核心(Gelas 是下一个 Cortex-A7xx 核心,而 Alto 则有些神秘)。GPU 采用 ARM 的全新设计,代号为“Drage”,将以“Mali-G1”品牌出售。 [您可以在此处](https://youtu.be/v2pKwuIBio4?t=1765s)查看 Computex 2025 的 ARM 演示文稿,特别是标题为“下一代 ARM Lumex CSS(计算子系统)的预览”的部分。 附言:ARM 将停用“Cortex”品牌,并将其拆分为几个分支:“Lumex”用于移动设备,“Niva”用于 PC,“Zena”用于汽车,“Neoverse”用于服务器,“Orbis”用于物联网。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7510.htm)
NFC 论坛[宣布推出](https://nfc-forum.org/news/2025-06-nfc-forum-announces-nfc-release-15/)NFC Release 15,将近场通信交互的操作范围扩大四倍,并实现更快、更无缝的体验。NFC论坛是负责近场通信技术的全球标准机构。NFC Release 15将NFC非接触式连接的最大工作范围从0.5厘米扩大到2厘米。NFC工作范围的四倍提升,降低了非接触式交易过程中设备间精确对准的必要性。  NFC 第 15 版提升了可靠性和速度,从而减少了失败或重复的点击次数。它提升了可穿戴设备等小型设备的性能,这些设备包含更小的天线。现在,支持 iPhone 等设备充当 NFC 读卡器(例如在iPhone上使用“轻触支付”功能时),连接范围将更广、更稳定。 多用途触碰功能已得到优化,一次触碰即可触发多项操作,例如在付款的同时扫描会员卡。此外,新标准还扩展了对NFC数字产品护照(DPP)的支持。DPP是欧盟委员会的一项倡议,旨在将环境和生命周期数据嵌入实体产品中。 苹果是 NFC 论坛八位董事会级主要成员之一,其他成员包括Google、索尼和恩智浦等公司。iPhone 和 Apple Watch 均支持 NFC,因此 NFC Release 15 的改进应该会在未来显著提高这些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NFC Release 15 的技术规范现已面向 NFC 论坛准会员、主会员和赞助商级会员公司开放。符合 NFC Release 15 标准的设备认证预计将于 2025 年下半年开放。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7508.htm)
Google 将 Gemini 2.5 设计为一系列混合推理模型,旨在提供卓越的性能,同时兼顾成本和速度的[帕累托前沿](https://storage.googleapis.com/deepmind-media/gemini/gemini_v2_5_report.pdf#page=3)。今天,2.5 Pro 和 Flash 模型进一步升级,发布稳定版和正式版。此外还将推出 2.5 Flash-Lite 预览版——迄今为止最具成本效益和速度最快的 2.5 模型。以下是Google公告全文:  感谢大家的反馈,今天我们发布了 Flash 和 Pro 2.5 的稳定版本,让您可以安心地构建生产应用程序。Spline和 Rooms 等[开发者以及 Snap 和 SmartBear 等](https://developers.googleblog.com/en/gemini-2-5-thinking-model-updates/)[组织](https://cloud.google.com/blog/products/ai-machine-learning/gemini-2-5-flash-lite-flash-pro-ga-vertex-ai)在过去几周内已经在生产环境中使用了最新版本。 **Gemini 2.5 Flash-Lite 简介** 我们还将推出全新 Gemini 2.5 Flash-Lite 的预览版,这是我们迄今为止最经济实惠、速度最快的 2.5 版本。您现在就可以使用预览版进行构建,我们期待您的反馈。 2.5 Flash Lite 在编码、数学、科学、推理和多模态基准测试中全面超越 2.0 Flash-Lite。它在翻译和分类等高容量、延迟敏感的任务中表现出色,在广泛的任务样本中,延迟低于 2.0 Flash-Lite 和 2.0 Flash。它具备 Gemini 2.5 的诸多实用功能,包括在不同预算下开启思维、连接 Google 搜索和代码执行等工具、多模态输入以及 100 万个 token 的上下文长度。 [在最新的Gemini 技术报告](https://storage.googleapis.com/deepmind-media/gemini/gemini_v2_5_report.pdf)中查看有关我们的 2.5 系列型号的更多详细信息。 <uni alignment="full" text="Gemini 2.5 Flash Lite benchmarks table" header="We’re expanding our Gemini 2.5 family of models"></uni>  Gemini 2.5 Flash-Lite 预览版现已在 Google AI Studio 和 Vertex AI 中上线,同时还提供 2.5 Flash 和 Pro 稳定版。2.5 Flash 和 Pro 版本均可在 Gemini 应用中访问。我们还为 Google 搜索功能引入了 2.5 Flash-Lite 和 Flash 的定制版本。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7502.htm)
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刘强东在一场分享会中表示,最近几年中国的创新很厉害,全世界几乎每个国家他都去过,**京东是全世界很多消费品公司在中国的第一大合作伙伴。** 刘强东说,在和上述公司的企业家见面聊天时,他们都感慨中国人,无论是官员、学者、学生到工人、白领,**全国的老百姓都能吃苦,聪明又爱学习,极具创新精神。** 刘强东还表示,东来哥(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的经营理念和京东一样,它的商品做到极致好,性价比极致高,充分信任员工,员工也是真心喜欢这份工作。 如果你要压榨员工,超市里的员工老实说都被压榨的找不到工作了,不得不忍受这么低的待遇和工资,你觉得他服务好,保证客户体验,可能吗?所以东来哥和我们的京东的经营理念如出一辙。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617/6884da9d681f4c36b783edd22b09fa9f.jp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7500.htm)
撕裂者又来撕裂了!AMD终于正式突出了Zen5架构的新一代锐龙线程撕裂者处理器,包括面向工作站的撕裂者PRO 9000WX系列、面向发烧级桌面的线程撕裂者9000系列。 **升级Zen架构之后,撕裂者9000系列迎来了全新面貌,96核心192线程、12通道DDR6-6400内存、128条PCIe 5.0压迫感十足,让对手毫无招架之力,而且接口不变,可继续兼容现有主板。** 同时,AMD还发布了全新专业显卡Radeon AI PRO R9700,可以说是撕裂者的好搭档,可组建极其强大的图形工作站或AI工作站。 官方也公布放出了一组精美的渲染图,一起来欣赏: **撕裂者PRO 9000WX系列:**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617/fdbab43dea6f41179088c3981809ba48.png)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617/308ba76283d54d0eb89b8221f34e226b.png)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617/1a5ae0514e8045de9375cf2cdd47c855.png)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617/c57c38b62cda45bab45a9aa4a84cf98a.png)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617/64efaf0987984491aa030662a30c946b.png)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617/e07caef0589645a686b67df4f1b63278.png)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617/0168281ecf284e1996e087ee2ec684cb.png)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617/5420954f013741989bf0902c892488c7.png)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617/cd4b06d776444836a2a86cd6bb00a29c.png)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617/b5c2bfd0a6e74149875cfde87de0f60b.png)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617/538cf1cf3988463bae5056cbf60a4e8d.png) **撕裂者9000系列:**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617/b6d94750444c46d7ba208fa7b94fd09e.jpg)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617/815505b3cefe4696b2668b275bd6c429.jpg)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617/4ee9473306854b729e1fceb2d8ea8578.jpg)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617/c7195eabd50a4f66bb670467c80282a1.jpg)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617/2c42cb13da644a318f1057803e62628d.jpg)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617/eb2b6abbe7914febbaa86d7c3207c184.jpg)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617/95f7e5b51c4b4d99a6cfa0a29dff4454.jpg)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617/620a9d6c281749eb9ecd91684223a4d7.jpg)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617/07d6aaf01b464e40bd072c2478c334d7.jpg)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617/be8d98a7fa924a5599ad8b84a14512cf.jpg)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617/8714767cb0ea4f128623d5dba468fff7.jpg) **Radeon AI PRO R9700:**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617/377411a2cdc14bb9a5723988a8f30122.jpg)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617/57ee8cf323de47e5b73cb5089b1dbf8f.jpg)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617/88d4fe554fce480a9b6b9024b2e46722.jpg)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617/13d5a26b82dd49968c0bf34afefedc23.jpg)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617/66be585bce2c43108fdf9e85be80b443.jpg)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617/1964c5b12dba4dfa8f19eff518936406.jp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7498.htm)
今日,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刘强东在一场分享会中谈及首次退休、京东将进入酒旅行业、公司理念等话题。他表示,“东来的经营理念其实和京东一样”,它的商品做的极致好,性价比极致高,充分信任员工,员工也是真心的喜欢这份工作。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5/0422/2ae946876dda901.jpg)** **“如果你要压榨员工,超市里的员工,老实说都被压榨的找不到工作了,不得不忍受这么低的待遇和工资,你觉得他服务好,保证客户体验,可能吗?“**刘强东反问。 刘强东称,**“东来哥和我们的京东的经营理念是如出一辙的。”** 据胖东来披露公司体制政策显示,公司对于门店无业绩目标压力,会根据实际经营情况自主核定业绩目标,新开门店给予政策支持,实现轻松、快乐、净心的团队状态。 在分配政策方面,**胖东来表示公司一直以来利润几乎95%以上都分给了员工,**超出健康分配指标,目的是希望员工能过得幸福,实现更好的生活状态,也努力实现国家“共同富裕”的崇高理想。 福利政策上,管理层平均每天工作不超过6小时,员工平均每天工作不超过7小时,每年10天自由假,不需要原因,主管无条件批准。 另外,还有每年30天年休假,全年闭店52天(每周二),春节闭店5天。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7496.htm)
卡夫亨氏周二宣布,将于 2027 年底前从其产品中移除 FD&C 人工色素,并不再在美国推出含该成分的新产品。该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其约 10% 的美国产品使用 FD&C 色素 —— 这种合成添加剂能让许多食品更具视觉吸引力。据卡夫亨氏发言人介绍,销售含此类色素产品的品牌包括水晶轻饮、酷乐、MiO、吉露和 Jet-Puffed。 2025 年 4 月 27 日,在圣地亚哥的一家好市多商店里,酷乐果味饮料的箱子被整齐堆放。 卡夫亨氏北美区总裁佩德罗・纳维奥(Pedro Navio)称,公司于 2016 年从卡夫通心粉奶酪产品中移除了人工色素、防腐剂和香料,而亨氏番茄酱从未使用过人工色素。目前尚不清楚移除色素将如何影响公司业务:消费者可能会认为产品更健康,但也可能因颜色黯淡而减少购买兴趣。 这一决定源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卫生与公众服务部(由部长罗伯特・F・肯尼迪 Jr. 领导)的压力,他们将要求食品行业减少人工色素使用作为 “让美国再次健康”(Make America Healthy Again)计划的一部分。 FDA 专员马蒂・马卡里(Marty Makary)今年 4 月宣布,计划在明年底前逐步淘汰石油基合成色素,改用天然替代品。除此前已禁用的红色 3 号外,将被淘汰的色素还包括红色 40 号、黄色 5 号、黄色 6 号、蓝色 1 号、蓝色 2 号和绿色 2 号。 肯尼迪当时表示,FDA 与食品行业达成了 “共识”(而非正式协议)以移除人工色素。今年 3 月,这位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部长与卡夫亨氏、百事北美、通用磨坊、家乐氏、泰森食品、J.M. 斯马克以及行业顶级贸易组织消费者品牌协会的高管会面时,讨论了移除人工食品色素的问题。 卡夫亨氏发言人周二表示,公司期待与政府合作,“为所有人提供优质、实惠且健康的食品”。 反对食品色素的趋势已持续多年。今年 1 月,在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和肯尼迪上任前,FDA 宣布禁止在食品和内服药品中使用红色 3 号色素 —— 这种色素为许多糖果和麦片赋予亮红色,但已知会在实验动物中致癌。尽管加州已于 2023 年禁用该色素,FDA 仍允许食品制造商使用多年。 卡夫亨氏在周二的声明中称,过去五年已进行 1000 多项配方调整以改善产品营养。 纳维奥表示:“我们的绝大多数产品使用天然色素或不含色素,且一直在逐步减少剩余产品组合中 FD&C 色素的使用。最重要的是,我们专注于为美国人提供营养、实惠且美味的食品,这是我们不敢轻视的责任。”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7490.htm)
社交网络正在强化服务条款,以对抗抓取网站数据用于训练 AI 模型的爬虫和机器人。在埃隆・马斯克旗下的 X 更新条款明确禁止 AI 模型训练几天后,去中心化社交网络 Mastodon 今日也更新了自身规则,同样禁止任何形式的模型训练。  Mastodon 在发送给用户的电子邮件中表示:“我们明确禁止出于未经授权的目的抓取用户数据,例如存档或大型语言模型(LLM)训练。我们希望明确,禁止在我们实例上使用 Mastodon 用户数据训练 LLM。” 新条款将于 7 月 1 日起适用于该社交网络,其法律条文禁止任何数据提取及自动化系统的开发。 条款指出:“禁止使用、启动、开发或分发任何自动化系统,包括但不限于任何蜘蛛程序、机器人、作弊工具、爬虫、离线阅读器或任何数据挖掘及类似数据收集提取工具来访问实例,除非是标准搜索引擎或互联网浏览器的本地缓存,或用于人工查看和与实例上的内容互动。”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条款仅适用于 Mastodon.social 服务器,而这只是联邦宇宙(fediverse,一种分布式网络)中的一个实例。这意味着如果其他服务器的服务条款未明确禁止,爬虫仍可能从这些服务器提取数据并用于训练 AI 模型。 包括 OpenAI、Reddit 和 The Browser Company 在内的其他平台也在其规则中添加了类似条款,以防止其他公司训练模型。 除了这一变更,Mastodon 还对用户实施了新的 16 岁年龄限制。该社交网络此前在美国对用户的年龄限制为 13 岁,如今将在全球范围内调整这一年龄限制。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7488.htm)
根据向潜在投资者披露的文件显示,马斯克的人工智能企业xAI正在积极筹备43亿美元的新一轮股权融资。这距离其今年早些时候由摩根士丹利牵头筹集的50亿美元债务融资仅数月之遥,据悉该笔债务融资最终认购协议将于本周敲定。  以开发AI聊天机器人Grok闻名的xAI,自2023年成立以来已消耗掉募集资金140亿美元中的大部分,截至3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上仅剩40亿美元现金。该公司可能从制造合作伙伴处获得的6.5亿美元返利或可缓解部分资金压力。 此次巨额融资凸显出AI军备竞赛的惊人成本。从算力基础设施到下一代芯片供应,构建大规模基础模型已不仅是技术挑战,更演变为资本密集型的“圈地运动”。 马斯克近期将xAI与其社交媒体平台X合并的举措虽可能带来协同效应,但本次融资所得将直接用于加速xAI的AI研发。据透露,公司估值已显著提升,预计2025年一季度末将达到800亿美元,较2024年底的510亿美元大幅跃升。 估值飙升的背后是惊人的烧钱速度——或许正是源于此。安德森-霍洛维茨、红杉资本和VY Capital等机构投资者参与了前期融资,早期迹象显示它们仍持续看好。 在当前多数初创企业融资艰难的市场环境下,xAI能持续吸引数十亿美元级融资,或反映投资者对马斯克愿景的认同——亦或是对Grok能与ChatGPT等AI领跑者分庭抗礼的期待。 无论如何,这释放出明确信号:AI竞赛的决胜关键已不仅是人才或模型,更是融资规模、烧钱速度与扩张能力的比拼。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74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