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最早于去年 CEO 上宣布了一款名为“Xyn”的“扩展现实”头戴显示设备原型机,并于今年 CEO 期间首次展示。  据公司介绍,这款设备专门针对“为电影、动画和游戏创建 3D 物品”而开发。它包括了 4K OLED 屏幕、视频直播功能,并且“支持第三方射击、建模以及制作软件”。 索尼表示,通过利用其“独特的技术”,这款设备可以“准确捕捉现实世界,并与各种第三方工具无缝集成,以实现灵活的工作流程。根据现场录制的视频,头显的屏幕可以在不使用的时候翻起来,它还将随附伴侣应用 Xyn Motion Studio。  目前,索尼还未公开它的具体发布日期或价格。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9746.htm)
谁会是中国版英伟达?资本市场一度通过一轮暴涨来集体押注,包括海光信息、寒武纪为首的AI芯片龙头一飞冲天。1月7日,二者领衔A股反弹,各自大涨10%作用,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图: 寒武纪VS海光信息股价走势图,来源: Wind 百舸争流,谁能笑到最后? **01** **海光凭什么市值第一?** 海光信息属于中科系,目前为A股市值最大的芯片企业(寒武纪排名第二)。主营产品为通用处理器CPU和协处理器DCU(属于AI处理器,部署在服务器集群或数据中心,为应用程序提供高算力)。 2023年三季度,海光DCU系列“深算二号”发布,相较深算一号,性能提升超100%,并实现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商业化应用。 按照代际区分,海光CPU有7000系列、5000系列、3000系列,DCU主要为8000系列。据2021年披露,公司7000系列收入为15亿元,占比总营收的65%,8000系列收入为2.39亿元,占比为10.3%。2022年改变统计口径,CPU、DCU均列为高端处理器业务,未在单独披露。 2014年成立以来,海光信息业绩增长很快。2021年实现利润扭亏为盈,为3.27亿元,到2024年前三季度,已经升至15.26亿元,营收从同期的23.1亿元增长至61.37亿元。 海光信息盈利能力也持续走升。截止2024年三季度末,毛利率为65.63%,较2019年提升28.3%。横向对比看,该毛利率为A股半导体板块市值TOP50中最高,超过寒武纪的55%、北方华创的44%,中微公司的42%以及中芯国际的17.6%,可见该领域竞争壁垒颇高。 净利率方面,2024Q3为34.33%,保持上升势头,较2021年大幅提升15.39%。其中,销售费用率极低,最新仅为1.96%(寒武纪为22%,且维持上升势头),可见产品竞争力强,供不应求。前三季度,研发投入为21.68亿元,研发费用率为29.56%,位居行业前列。 海光信息作为国产AI芯片第一梯队,已充分受益于AI需求大爆发,业绩增长、盈利能力持续走好。 此外,在卡脖子、国产替代背景下,被外资巨头拿走的AI芯片市场蛋糕,也需要由海光为首的本土企业替代,成长潜力较大,因此市场也愿意给予高估值。 2024年12月25日,市场传言海光“深算三号”已在大厂进行测试。海光DCU有类CUDA架构优势,一旦测试通过,可快速上量。这一消息引爆了海光股价,在当日大涨超11%,刷新历史新高。 要知道,字节在2024年采购了23万张英伟达芯片,在全球范围内仅次于微软的48.5万张(腾讯排在第三),比Meta、Google等科技巨头都要多。这些国内互联网大厂一旦将AI芯片需求转向国内厂商,其业绩景气度会很高。 **02** **寒武纪值3000亿?** 在AI芯片领域,海光信息还有诸多国产竞争对手,包括华为海思、寒武纪等大厂。尤其是寒武纪,资本市场给予及其乐观的预期,最新市值达到近3000亿元。 具体来看,寒武纪营收结构主要分为智能终端处理器IP、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云端产品线以及边缘产品线。 2017-2018年,寒武纪进入华为生态圈,后者智能终端芯片麒麟970采用的是前者的NPU芯片。在此期间,寒武纪的收入基本全来自于华为,即智能终端处理器IP业务。但华为后来自研NPU,寒武纪这块业务逐步归零。 2023年,寒武纪智能计算集群系统收入为6.05亿元,占总收入的85%,主要为地方政府的一些算力基础设施(基于自身云端产品、基础系统软件平台,再集成其他终端设备而成)。但该业务在去年AI需求大爆发之下,仅增长31%,且收入绝对值偏小。 当然,市场最为期待的还是寒武纪的云端产品线——训练芯片(思元290)、推理芯片(思元100、思元270、思元370、思元590等)。其中,思元590于2023年发布,采用ASIC架构,功耗低、效率高,几乎支持当前所有主力大模型,综合性能对标英伟达的核心产品A100。 然而,寒武纪云端产品线在去年反而同比下滑60%,仅0.9亿元。主要是因为2022年底受到美国制裁,产品相关供应链受到重创。 可见,至少截至24年Q3前,寒武纪相关AI芯片,与华为系实打实产生较大规模相去甚远。未来,寒武纪能不能脱颖而出,存在不确定性。 一方面,寒武纪在2023年以来的AI大模型、地方主导的智算中心集群等大规模需求爆发之下,并没有捞到什么好处。 另一方面,寒武纪在绑定下游服务器企业、共同开拓市场层面,尚存挑战,需要切实证明。目前AI服务器生态主要分为华为系、中科系(海光信息绑定了中科曙光、浪潮信息、新华三等大批下游服务器厂商),如是,寒武纪的生态圈构建格外重要。 如此基本面,资本市场极为狂热,将寒武纪视为中国版的英伟达。截止1月2日,寒武纪市销率PS近400倍(PS主要用于评估那些尚未盈利或盈利不稳定的高成长性企业的价值),毫无疑问创下上市以来最高水平。  图:寒武纪历年PS走势图,来源:Wind 横向对比看,海光信息PS为39.4倍,英伟达PS为29倍。再看OpenAI,2024年全年营收预估为37亿美元,按照2024年10月新一轮估值的1570亿美元来推算,PS为24倍。这些科技公司的PS远远不及寒武纪,可见后者估值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泡沫,需要海量业绩熨平。 复盘寒武纪过去股价表现,可以较为清晰地发现,其大涨走势更多是由市场狂热的资金面驱动。在2023年1月之前,寒武纪股价因基本面恶化,股价一度大跌近80%。之后,遇到AI行情大爆发,股价在短短一个季度之内飙升400%。 之后,股价一路狂泻至2024年年2月初,累计跌幅高达60%。随后开启反弹,直到9月24日,彻底伴随大市爆发而爆发——最近3个月,股价大涨逾200%。 当然,公司有泡沫不一定马上就破,完全有可能继续上涨,就如同食品饮料在2021年2月之前,长达数月之内,多家核心龙头估值在100倍以上,而后才经过长达四年泡沫出清过程,现在回到20倍出头。 **03** **两大潜在风险点** 其实,A股半导体板块在短短3个月时间内一度大涨超70%,最新PE估值为84.7倍,出现了较为明显估值溢价,较2022年10月本轮低点的30倍反弹180%以上。当然,半导体龙头,诸如海光信息、寒武纪则上涨了300%、1000%。 对于半导体龙头,有人这样去形容——千金买马骨,本身不值那么多,但国家要树立典型,吸引资本、人才涌入,龙头估值溢价就特别多。这其实也是市场主力资金容易形成共识的重要因素。等核心卡脖子技术被陆续攻破后,外部不再形成制约时,半导体溢价或许就会消失了。 当前,半导体面临两个较大风险点。一方面,A股市场基于预期将央行、财政部等出台的一揽子政策对经济基本面复苏的重磅利好,基本都打进价格里面去了,未来将考验业绩落地成效。 从11月、12月相关宏观数据看,未来弱复苏概率更大,叠加特朗普上任后加征关税尚无有效定价,市场整体一旦面临调整压力,那么半导体板块难以独善其身。 另一方面,A股半导体(尤其是AI龙头),主要隐射美股。 在《英伟达的麻烦还在后头? 》一文中,我们提出英伟达业绩高成长性的逻辑存在隐患——毕竟树不能天到天上去,量维度上,在应用场景有限的局面下,GPU大规模持续高额采购可能并不现实; 价维度上,几乎必然会进入降价周期中去。 英伟达数据中心业务面临两方面威胁。其一,AMD、华为等科技巨头竞争;其二,美国头部科技巨头有意通过自研降低对英伟达的高度依赖。 当前,第二大威胁已经成为现实。Google找到博通开发TPU,微软找到Marvel合作,微软自研“CPU+GPU+DPU”,而基础均建立在ASCI(高度定制化芯片)。在ASCI市场上,博通是全球老大,市占率为60%左右,Marvel占比15%左右。 ASCI与GPU属于不同技术路线,前者伴随着美国科技大厂亲自下场自研,ASCI在推理市场份额有望上升,而GPU有望下降。据机构预测,英伟达当前在推理市场市占率为80%,在2028年有望下降至50%。 AI芯片竞争格局生变,而资本市场当前极为亢奋,给予英伟达很高估值,对于业绩增长也非常乐观——市场主流预期英伟达2025年营收增速达到55%至1914.5亿美元。 这其实便是预期差。英伟达一旦业绩稍低于预期,便会出现估值杀。倘若如是演绎,这对A股相关半导体龙头,尤其是寒武纪,乃至海光信息——这类估值泡沫很高的公司或有较大杀伤力。因此,当前更多的应该看到股价暴涨之后的风险。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9738.htm)
开年以来,诉讼缠身、官网异常、股权遭冻结的哪吒汽车,置身于“悬崖之上”。1月8日,雷达财经从天眼查获悉,1月7日哪吒汽车背后的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新增两条开庭公告,原告方分别为安徽泰普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和淄博真为景行创业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案由为买卖合同纠纷和公司决议纠纷。  除了官司缠身,哪吒汽车还遭遇股权冻结。1月3日,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哪吒新能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2700万股权被冻结,执行法院为桐乡市人民法院,截至目前该公司股权冻结记录26条。 而在近日,哪吒汽车还出现官网“瘫痪”。有网友爆料称,1月6日凌晨,哪吒汽车官网出现异常,打开后的页面显示“系统维护中,请稍后再试”。直至1 月 6 日中午,其官网恢复正常。 再加上近期该品牌深陷停工、裁员、CEO离职等负面消息,这不禁引发外界猜测,哪吒汽车到底怎么了? **哪吒汽车麻烦不断** 公开资料显示,作为昔日的新势力“销冠”,从去年以来,哪吒汽车就风波不断。 2024年2月,有员工在社交平台发帖称,哪吒汽车未能按时发放年终奖,引来舆论关注。 时任哪吒汽车CEO的张勇对此曾发文表示,“可能公司少部分员工不习惯过苦日子吧,看来有必要把寒气传递到每一个人了。” 而进入下半年,哪吒汽车再度陷入降薪风波。 2024年10月16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爆料称,哪吒汽车上个月工资没有正常发放,且公司拖欠供应商货款。 彼时,哪吒汽车有关负责人回应称,公司正在进行一系列积极的内部管理变革,包括工资结构调整和绩效考核体系的优化。 到了10月末,哪吒汽车又传出降薪消息。对此,公司回应称,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公司必须采取措施来应对挑战,其中包括实施机构精简、裁汰冗员、业务聚焦、扁平化管理等一系列举措。 除此之外,11月7日,哪吒汽车又传出启动大比例裁员。据财联社的报道,公司此次裁员比例最高或达到70%,各部门有差异。哪吒汽车则称其在构建更集中高效的组织架构,分部门按业务要求和未来发展需要进行整合。 然而,此后的哪吒汽车,不仅未能摆脱和“钱”有关的话题,还在危机四伏的紧要关头上演了“换帅”大戏。 去年底,哪吒汽车官宣,因公司战略调整,张勇不再担任CEO,转任公司顾问。哪吒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方运舟兼任公司CEO。 在给公司全员信中,方运舟宣布了哪吒汽车的三个目标:一是公司将大刀阔斧改革,目标直指全球市场;二是在改革风暴下,IPO将成为首要任务;三是力争2025年整体毛利率转正,2026年公司整体盈利。 对于这些长远目标能否实现,目前还不好判断。就眼前情况来看,公司似乎尚未未走出危机。 据中国经营报,1月4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反应,哪吒汽车在海口的直营店售后服务群已经关闭,售后团队也集体离职。与此同时,哪吒汽车小程序显示的两家海口市门店的联系方式已均为空号。 另外,《科创板日报》记者走访了深圳地区的哪吒汽车门店,并了解到目前已经有多家一线门店闭店,直营门店已经收缩,经销商门店撤店。 此外,哪吒汽车母公司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合众新能源”)已有26条股权被冻结,还成为了多起诉讼的被告。 **“至暗时刻”从何而来?** 天眼查App显示,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0月,法定代表人为方运舟,注册资本28.37亿元。 从2017年起合众新能源至今共获得15轮融资,最后一轮是在去年9月份。 对于最近这轮融资,当时新浪科技报道称,巴西百达投资银行(BTG Pactual)将携手巴西进口贸易商Sertrading为哪吒汽车在巴西市场提供10亿雷亚尔(约13亿人民币)的金融支持,其用于进口服务、充电设施建设等方面,助力巴西新能源汽车普及。 拿到大量融资的哪吒汽车,曾有过一段高光时刻。 从销量来看,依靠性价比较高的低端车型,哪吒汽车在2020-2022年实现了销量的持续上涨,分别达到1.51万辆、6.97万辆、15.21万辆。其中在2022年该品牌以全年超15万辆的销量成绩,夺得新势力销冠。 但是自2023年开始,哪吒汽车销量连连下滑,全年哪吒汽车交付12.75万辆,同比下滑16%,掉出新势力第一阵营。 2024年1-9月,哪吒汽车累计销量为8.59万辆,仅实现全年交付目标的28.63%。且从10月开始,该公司未再向外公布月销量数据。 从“销冠”到“掉队”,原因何在?去年初张勇曾对销量问题反思认为,新老产品切换时没有衔接好,节奏乱;传播方式老旧,有好的东西说不出去,营销总部集权且管理力度软弱等原因导致了哪吒汽车销量的下滑。 实际上,还有观点认为,产品策略的失利也导致了哪吒的销量受阻。在前期切入下沉市场走性价比路线较为成功的情况下,哪吒汽车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接连推出两款新品哪吒S和哪吒GT,试图冲击中高端市场。 但在2023年车市价格战的爆发背景下,这两款产品市场表现平淡,并没有起到提振哪吒销量的作用,前者单月最高销量不足3000辆,后者目前月销不足百台。 在汽车行业分析师刘一鸣看来,一般来说高端品牌向下渗透市场相对容易,但主打低价市场的品牌要想在高端消费群体中树立认知,成功案例极为罕见。 上市方面,自2020年科创板IPO折戟后,今年6月,哪吒汽车母公司合众新能源汽车向港交所递交了IPO申请材料,但截至目前,无明确进展。 从招股书来看,哪吒汽车一直未能盈利,其中2021年净亏损48.4亿元,2022年净亏损66.66亿元,2023年净亏损68.67亿元。 同时,截至2023年底,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28.37亿元,短期借款43.17亿元、长期借款14.40亿元,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26.50亿元,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62.26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86.28%。 亏损扩大、负债率高企又面临销量下滑,在此情况下哪吒汽车急需外部的“输血”。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9736.htm)
要进入这座位在荷兰南部,如同停机棚般壮观的巨大无尘室之前,世界最大半导体设备厂ASML的公关,不忘提醒《天下》记者,即便已穿上全套深蓝色连身无缝隙无尘衣、帽、鞋,只露出两颗眼睛,还得先卸妆、卸睫毛膏,避免细微的化妆品粉尘飘出,污染无尘室。 这只是《天下》采访团队飞到欧洲,成为台湾第一个独家参观“全世界最复杂机台”——高数值孔径极紫外光微影机台(High-NA EUV﹚的庐山真面目,所付出的小小代价。  **巴士大的EUV,帮台积开新路** 据台湾半导体供应链透露,台积电刚进货一台High-NA EUV,在新竹有“台版贝尔实验室”之称的台积研发中心装机,展开测试。规划在2030年量产的A10(10埃米,相当于1纳米)制程开始大量采用该机台,届时将助攻台积进入“埃米”时代。 巨无霸般的High-NA EUV出现在无尘室自动门后,体积有一台双层巴士大,重达150公吨,是两架空中巴士A320的重量。 周边还有组装到一半的机台,内部管线之精密、零件之复杂,令人眼花撩乱,光运送到客户端就需要分装在250个货箱,超过200名工人花大半年才能组装完成,难怪号称全球最复杂的机台。  其实,不用等到埃米,2025年台积2纳米制程进入量产,背后靠山就是由荷兰ASML领军,与德国光学大厂蔡司半导体(Zeiss SMT)、二氧化碳(CO2)激光器厂通快(Trumpf),共组一个无可取代的欧洲军团。 这个铁三角,是由欧洲拥有“深科技”(Deep Tech)的隐形冠军发展而来,代表欧洲极致工艺的典范。 许多人担心,台湾经济过度仰赖台积,罹患“荷兰病”,变成一个人的武林。但台积正在力推供应链在地化,提供台湾各行各业高值化的时代机运。藏身在荷德小镇的深科技军团,正是台湾隐形冠军们技术升级,最佳的效法对象。 从2020年量产5纳米制程,台积就开始大量使用波长只有13.5纳米的EUV机台,解析度较传统深紫外光(DUV)机台的193纳米大幅提升,成为它甩开英特尔、三星的关键之一。 台积曾在2024年技术论坛揭露,已拥有全球EUV装置容量的56%,若以ASML累计出货量换算,约120台,主要集中在南科厂区。 以往,EUV每台高达30亿台币的身价已令人瞠目结舌,没想到记者眼前体积较前一代庞大、解析度更加提升的“进化版”EUV,竟是3倍多的价格,一台超过百亿元心态被,几乎与美国最先进战机F-22的售价相当。 有趣的是,负责产出这款人类史上最昂贵、最复杂机械的ASML,其实源自曾以灯泡、家电风靡世界的荷兰飞利浦集团一个部门。 昔日飞利浦辽阔的工业园区,现已转型为新创聚落。20分钟车程外的维荷芬(Veldhoven),便是白墙挂着深蓝字体“ASML”的ASML总部所在。 “(这里)每天都在建设,”ASML执行长福凯(Christophe Fouquet)指着办公室窗外不断扩充的园区比划。原先的停车场,不是改建为办公楼,就是员工餐厅。 福凯之前在美国半导体设备大厂科磊任职,2008年被挖角来时,ASML年营收规模不到50亿欧元,第一台EUV刚准备交货;2024年他接任执行长时,已长成一间超过280亿欧元的欧洲第四大集团、全球半导体设备龙头。 由这里出厂的EUV,撑起全球半导体业7纳米以下先进制程,让摩尔定律得以续命。 缺了这个神兵利器,台积便做不出辉达最先进的GPU,近年轰轰烈烈的生成式AI革命,也不会发生。以ASML为首的深科技军团,到底有什么秘诀? **创新秘诀:坦承不足,外包关键零件** 这个新一代荷兰巨人,得以一路赶超美国、日本对手,垄断最先进半导体生产技术的秘诀,在于“开放式创新”。ASML本身只生产10%到15%的零件,其余向外采购,关键零件也不例外。 “如果要做最好的产品,必须谦虚了解,自己不可能什么都会,我们擅长正确掌握客户需求,”福凯告诉《天下》。 EUV是半导体积体电路制造中最精密复杂的设备,由ASML在荷兰设计组装,外包关键零件给德国蔡司、通快等。 EUV的运作,由通快的CO2激光器开始,高能量激光以每秒5万次的速度击中锡滴,超高热让锡滴变为电浆态的瞬间,会发出EUV光源,接着透过蔡司的6座反射镜将光导到矽晶圆。所用技术精确度可做到射到美国领土大小土地上一根人类头发,整个过程宛如科幻电影。 《隐形冠军》作者、德国管理学家西蒙(Hermann Simon)解析,ASML坐稳领导地位的秘诀,奠基在它与蔡司、通快,三家隐形冠军所形成的商业生态系。当中这两家都是独家供应商,ASML更持有蔡司半导体逾24%股份。 这个生态系打开了各自无法做到的巨大潜能,甚至,通快副董事长莱宾格(Peter Leibinger)曾对西蒙表达,这样的合作“感觉就像一间公司。” 三家公司像一家公司,背后有一个不得不的因素。解析ASML成功之道的新书《Focus: The ASML Way》作者海英克(Marc Hijink﹚指出,该公司1984年成立时,什么都没有,就必须与市占如日中天的日本大厂尼康(Nikon) 、佳能(Canon)等有完整自家供应链的公司竞争。 **逆转秘诀:结盟隐形冠军,当整合者** “微影技术就像做一台更复杂的相机、打印机,ASML从第一天就被迫与外包公司合作关键零件,尤其是光学系统,”海英克说。 ASML设计出一张供应链商业网络,就像“设计一台EUV设备”一样,管理这些供应商达到要求,最终确保ASML能对客户端出全球最精密、最不可替代的机器。  最具代表性的,是EUV的心脏——反射镜,这堪称“世界上最平滑的镜子”,镜面平整度、角度,只要有一点瑕疵就会影响光束行经的路线。ASML高度仰赖蔡司半导体制造反射镜,并要求只能独家供货。 “ASML是建造极致复杂机电整合系统的全球领导者,蔡司半导体是创造高精度光学元件的全球领导者,我们培养了一种合作文化,团结起来后,不仅是各部份的总和,”蔡司半导体执行长罗蒙(Frank Rohmund)强调,“我会说是一加一大于二。” 这组超级伙伴的成效,体现于新一代EUV最重大的新设计——“变形光学元件”。ASML就是和蔡司半导体一起研发出来。 新一代EUV的数值孔径从0.33提升到0.55,大幅提高解析度。但因为孔径变大,需要更大的镜子,而更大的镜子会影响成像,就必须改变光罩尺寸。如果用变形光学,就不用动光罩尺寸,能在不影响生产力的情况下,提供高解析度的成像。 这符合ASML擅长迎合市场需求、整合技术的定位,不用改光罩,可以让客户省钱。 其实ASML是从电影业得到启发。拍电影所用35厘米底片与放映银幕的比例并不一致,解决方法是用一个“变形镜头”,将录制时的影像沿一个方向挤压,以便它们可以在标准尺寸的胶片上,以全解析度捕获宽银幕图像。然后,放映时再用变形投影器拉回正确比例,便能在银幕上还原。  打造新一代EUV关键光学元件重任,落在蔡司半导体的头上,罗蒙透露,“制造方式须进行根本性的创新。” 蔡司还为此打造更复杂的设备,ASML在2016年注资10亿欧元持股蔡司半导体,就是为了确保发展新一代EUV的途中,双方能长久走下去。 三角生态系步调能走得一致,推动摩尔定律前进,ASML扮演火车头,其沟通模式十分关键。 **管理秘诀:荷兰式沟通,有话直说** 《天下》记者在中午12点走进ASML总部的员工餐厅,印度、日本、意大利、地中海式餐点摊位林立,不同国籍员工、来访外宾,全都混坐一起用餐,非常开放多元。 福凯表示,ASML是一间“非常不政治”的企业,沟通问题十分直接。他说的“直接”,包括对内和对外部供应链伙伴的沟通。 例如面对蔡司,以荷兰企业的速度、勇于冒险,对上德国企业的严谨、保守,文化差异颇大,但伙伴关系依旧持续。罗蒙表示,双方激烈沟通完,走出办公室,总可以恢复关系。 本身是荷兰人的海英克认为,与其说ASML是一间荷兰公司,不如说它是总部在荷兰的国际公司。“他们的思维方式完全国际化,有140多个国家的人在ASML工作,”海英克说。 福凯是法国人,ASML人资长是意大利人,公司对异文化沟通及管理并不陌生。这不仅是对员工,还有对外国众多供应商。 “这里塑造一个能直接沟通的安全环境,鼓励大声说出来,”人资长梦缇若(Cristina Monteiro)表示。 一年多前来到ASML的梦缇若认为,ASML传承了荷兰传统,非常重视透明度和诚实,并把争议拿到桌上公开讨论。 譬如福凯办公室中心,就是一张大会议桌,他办公的位置直接在会议桌一角。 “我们擅长将不同人带到谈判桌上,中间放置一个复杂的挑战,大家从不同观点讨论,直到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案,和你在组织中的职等、级别无关,”梦缇若说。这让ASML解决问题时,沟通上的科层少,快速直接。 **致胜秘诀:新技术陪客户跨入新制程** 快速、直接沟通,背后最大原因是ASML必须即时掌握并回应客户需求,这更是登上微影技术王者的关键。 当年,半导体厂苦思突破制程,要做出更精密微小的芯片,必须将光源从193纳米再大幅缩短,产业使用的“干式微影技术”一直无法有效突破。 当时台积前研发副总经理林本坚,提出将水导入微影制程的颠覆技术——浸润式微影,但日本两大厂尼康、佳能固守研发进度一再延滞的157纳米,反应迟缓。 规模较小的ASML却愿意与台积合作投入,在2004年顺利推出机台,拿下IBM、台积订单,在微影领域逐步超前日本。 2006年,EUV成为半导体厂之间的竞赛筹码,ASML一度发生EUV光源输出功率迟迟无法达到客户要求的状况,当时光源技术的合作厂是远在美国的西盟(Cymer)。 现任清大半导体学院院长的林本坚记得,当时ASML技术长布令克(Martin van den Brink)知道这是关键,当机立断把西盟买下,“他敢砸钱进去,买下西盟,派了几百个工程师过去,硬是把它(光源)做出来,”林本坚观察。 如今,ASML在先进制程的EUV设备龙头地位,不容撼动。台湾半导体设备厂天虹科技执行长易锦良观察,ASML专注单一微影业务,是同业中的特例,“前五大厂中其他四大,是走多元产品线。” **未来挑战:真正劲敌是“总体经济”** 这也带给ASML风险。譬如身价百亿的High-NA EUV,便遇上英特尔与三星业绩不佳、递延先进制程建厂,连带影响机台采购计划。但EUV销售占ASML营收比重大于50%,不无压力。 另一方面,地缘政治紧张,美国禁止ASML出货给中国,让向来服务客户优先、政治立场中立的ASML头疼无比。一来中国业务占营收超过四成,二来还得担忧中国培养出“自己的ASML”。 关注国际情势的海英克表示,ASML真正的劲敌,是“总体经济”。一旦经济活动减少,对芯片需求降低,客户对设备投资自然减少。 “这才是ASML最大的恐惧,它无法控制景气,”海英克观察,ASML历年来最大衰退,是2000年网络泡沫,以及2008年的金融海啸时。 面对挑战,“我们都看长期,对未来很乐观,”福凯说。毕竟科技发展、AI演进,在他眼中都需要半导体。 路上的颠簸,不影响ASML做好整合者角色,端出无可替代的机器,推动人类科技文明前进。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9734.htm)
对抗焦虑的最好方式,是创作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https://www.ifanr.com) |[原文链接](https://www.ifanr.com/1610922) ·[查看评论](https://www.ifanr.com/1610922#comments) ·[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ifanr)
 历经了一年半的steam抢先体验模式和数次更新后,解谜游戏《信号迷局》(原名R.O.O.T)即将在2025年1月16日发布完整版。在正式1.0版中,游戏会更新全部150个关卡,并且主要关卡会增加美式风格的漫画内容。在新增多种玩法机制的同时完成大量的Bug修复以及程序优化。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如果你喜欢精巧的关卡式解谜和反乌托邦科幻题材叙事,请现在就关注游戏并添加愿望单吧!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信号迷局》是一款以反乌托邦为世界观为背景,玩法为类推箱子、接水管的解谜游戏。玩家将在游戏中扮演角色“博特”并入职“雷文钛科”公司,成为远端计算部的一名新员工。工作内容是操作R.O.O.T.系统上的单元,通过排列组合帮助公司获得收益,完成公司定下的KPI目标。 在公司的工作生活中,善于观察的博特发现公司的一些公共设施有一些异常的表现。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博特与他的黑客好友埃斯,一同调查公司背后隐藏的秘密…… 游戏特色: 推箱子式解谜:在游戏中,玩家需要移动一个个单元,将他们按照一定的规则相连。单元会通过各自的规则产生收益。 丰富的关卡变化:在一些关卡中会有回合限制,每移动一次单元消耗一回合,同时整个棋盘上的规则都将产生变化。玩家在长远规划的同时还要随机应变,面对挑战。 150关解谜挑战:游戏关卡体量丰富,主线和支线总共150关卡。 反乌托邦题材故事:游戏中每个关卡都以碎片化叙事的方式的讲述了一个反乌托邦题材的科幻故事。并以美漫风插画展现重要剧情和转折。 游戏截图:      
“共享充电宝第一股”怪兽充电,可能要退市了。1月6日,怪兽充电发布公告称,接到中信资本旗下“信宸资本”及公司管理层提交的初步非约束性建议书,提出拟以每股美国存托凭证(ADS)1.25美元的现金价格收购公司所有已发行的普通股,拟议价格较最新一日(1月3日)收盘价溢价约74.8%。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曲虹潭律师告诉“定焦One”,私有化要约指上市公司或其大股东提出股权购买方案,目的是通过支付对价的方式,将公司的股票从公开市场中买回,由一家社会公众都可以持股的上市公司,变为一家私人公司。**这是一种发展战略,通常发生在公司估值较低、股价疲软等情况下。** 怪兽充电自2021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至今,业绩经历大幅波动,四年的时间里,股价一路下滑,如今的市值与最高时的24.93亿美元相比,已经缩水超90%。 而这个行业,在2017年创下40天融资11笔的高光时刻后,随着怪兽充电的上市、街电和来电的合并,逐渐形成较为稳固的“三分天下”局面,除了不时有“充电宝刺客”的涨价消息传出外,已经较为沉寂。 这一次,怪兽充电的私有化消息再次引发公众关注。共享充电宝的故事,讲到头了吗? **“共享充电宝第一股”,** **快要退市了** 怪兽充电曾是一家明星公司,它不仅是众多以充电宝为主业的公司中,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成功上市的公司,其背后还聚集着一众知名投资方,包括小米、高盛、阿里、顺为等。 在当年递交的招股书中,怪兽充电在2019年、2020年均实现盈利,打破了“共享经济”难赚钱的传统印象。上市首日开盘价飙到近10美元,最高市值达到24.93亿美元。这些都是怪兽充电的战绩。 但好日子没有持续太久,怪兽充电上市后股价一路下滑,截至发稿前,**股价已低于1美元,市值仅为2.56亿美元。** 从2021年上市到现在,怪兽充电经历了什么?其过往财报给出了一些答案。  先来看营收,共享充电宝这门生意的收入较为单一,主要就是靠收取共享充电宝的租金费用。 怪兽充电2019年、2020年的营收分别为20.22亿、28.09亿,2021年达到35.85亿的最高点。然而,自2022年起,营收开始下滑。 2022年,怪兽充电营收为28.38亿元,它将下降的主要原因指向了疫情。线下客流量减少,导致移动设备充电业务、移动电源销售收入缩水。 2023年尽管外部环境有所缓解,线下人流量普遍复苏,怪兽充电全年营收略有上涨至29.59亿,但这一数据与2021年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这里需要指出,原本怪兽充电将营收来源分为“移动设备充电业务”、“移动电源销售”和“其他(包括广告)”三部分,但从2023年Q2起做出了调整,**将移动设备充电业务分成了“直接模式(可以理解为自营)”和“网络合作伙伴模式(可以理解为代理)”两部分**,以便反映两种移动设备充电模式的结果。 2024上半年,其营收进一步下降至8.6亿,还不到2021年的四分之一。财报解释,主要原因是与网络合作伙伴的合同安排发生变化,对移动设备充电收入进行了某些一次性调整。 再来看盈利,怪兽充电上市之前的2019年、2020年净利润分别为1.67亿元、7542.7万元,营收高速增长的同时,利润越来越薄。 这一趋势延续到了2021年、2022年,怪兽充电分别亏损1.25亿元、7.11亿元。 亏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高昂的销售和营销费用。**简单理解,怪兽充电想要扩大规模,把自己的柜机摆到更多线下商户的门口,需要给合作点位激励费和佣金,而这笔费用十分昂贵,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越好的POI(点位),价格越高。 2021年,怪兽充电销售和营销费用在营收中的占比为83.3%。2022年尽管下降8.09%至27.12亿元,但也占到了总营收的95.6%。所以有从业者觉得,共享充电宝厂商其实是在为商户“打工”。 到了2023年,怪兽充电整体重回盈利状态。一方面得益于线下流量正常化,另一方面是采取的降本增效举措取得成效。其中,销售和营销费用下降44.4%至15亿元,主要因为支付给网络合作伙伴的激励费用减少。 这和一项重要的变化相关,**从2023年开始,怪兽充电的经营模式从直营为主,转向将直营模式和代理模式融合。**这一转变被解读为是以轻资产的方式扩大市场规模,能降低成本。 在这一模式下,怪兽充电的POI数量得到快速增长,2023年底达到123.4万个。最新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有89.2%的POI通过网络合作伙伴模式运营。  虽然怪兽充电想通过减少直营、重代理降低运营费用,但该举措没有带来净利润上的持续性利好。2024年上半年,其净利润882.9万元,同比大降75%。 有业内人士指出,过于激进推行代理模式,也会导致很多问题产生,如服务质量、渠道冲突等。 **赚不动的共享充电宝,** **败在商业模式** 共享充电宝从热门赛道到如今的没落,已经走过了十余年。 共享充电宝市场于2014年兴起,在2017年高速发展,企查查数据显示,仅一年便发生了39起投融资,总金额超30.64亿元,其中头部厂商街电科技、小电科技、怪兽充电均在该年内完成三轮融资。 经过多轮洗牌后,2019年“三电一兽” (来电科技、街电科技、小电科技、怪兽充电) 的市场格局基本形成。2020年,“搅局者”美团充电宝业务的再次重启,为这个市场增添了一些变数。 到了2021年,又发生了两起代表性事件,一是怪兽充电成功赴美上市,二是街电、来电合并成立了竹芒科技,从此行业格局变成了“小竹兽”(小电、竹芒、怪兽)。同年,小电科技申请赴港上市,但并未成功。 如今,国内共享充电宝行业集中度较高,艾瑞咨询《2024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前五大品牌占比96.6%。其中怪兽充电的市占率第一,为36%。 这个赛道从诞生之日起,对于其商业模式的争议声就不断。  图源 / 怪兽充电EnergyMonster微博 最大的争议在于收入来源单一,主要依赖于充电宝的租赁费用。厂商要想提高收入,主要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涨价。** 在短短几年时间,共享充电宝行业的收费标准已经从最初的1-2元/小时,变成了现在3-10元/小时,99元封顶。 但涨价是一把双刃剑,过高的价格容易导致用户流失。此举引发了消费者的强烈不满,称其为“共享充电宝刺客”。黑猫投诉平台显示,共享充电宝相关投诉超过27000多条,收费高、充电慢、误扣费是主要问题。有不少网友反映,自己充了几分钟便没电了,但由于超过三分钟,也按照正常计费扣钱。 **第二种方式是扩大点位。** 扩大点位分直营和代理两种方式,各有利弊。直营需要厂商自行承担设备生产、铺设、运营维护等各个环节的成本,以及人员工资、设备采购与更新、场地租赁等费用,十分烧钱,但直营方式较为可控,便于管理。 在行业发展初期,大多数厂商均发力直营。随着市场竞争激烈,共享充电宝厂商纷纷从直营模式转向代理模式,以降低运营成本和快速扩张市场,例如前文提到的怪兽充电在2023年开始的模式转型。 根据公开报道,代理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合作方自己做代理,需要买断厂商柜机,然后自行铺设充电宝设备,负责设备的运营和管理,比较适合想获得更大投入和收益的合作方。另一种是合作方与当地代理商合作,不买断,适合有门店资源但不想直接买断柜机进行大规模运营的商家。 一般来说,厂商不会向合作方收取加盟费、押金,收的是出售充电宝、机柜这类设备的钱,以及提供后台管理系统以及服务的钱。 但无论哪种,**拥有优质点位的商家如酒吧、桑拿等人流量较大的公众场所,有着绝对话语权,特别是在共享充电宝厂商的激烈竞争下,厂商不具备绝对性优势。** 而且代理模式下的弱管理,也给充电宝厂商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此前有共享充电宝企业工作人员表示,代理商可以和商户自行协商所投放机柜共享充电宝的价格。因为计费方式、标准不合理,产品质量、使用性能有问题,不少共享充电宝厂商被有关部门点名。 可以看出,这两条路,都不好走。 **共享充电宝,****到终局了吗?** 如今怪兽充电或将退市的消息,让共享充电宝赛道前景堪忧。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告诉“定焦One”,怪兽充电陷入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也有自身问题,不能因为一家厂商在资本市场的失利否定整个行业。 一方面,他觉得共享充电宝赛道的确竞争激烈,甚至可以用“惨烈”形容,除了“小竹兽”争夺市场外,美团凭借着在本地生活领域的优势,也分走了不少市场份额。 另一方面出在怪兽充电的自身服务能力上。比如很多消费者吐槽怪兽充电“充电速度慢”,甚至猜测是商家故意调慢充电速度,这说明怪兽充电在产品服务上出现了严重问题。 张毅觉得,**虽然怪兽充电不被资本市场看好,但共享充电宝这门生意还会长期存在**,“客观来讲,随着智能手机所肩负的功能越来越广、越来越强,加上线下消费场景逐渐回归,消费者对共享充电宝的需求有增无减。只要厂商把服务做到位,价格公道,图省事的消费者还是会选择随借随还的共享充电宝。” 艾瑞咨询发布的《2024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研究报告》也显示,2023年行业规模上升至126亿元。在用户对手机依赖加剧、耗电量不断增长且电池技术暂无突破创新的情况下,预计至**2029年行业规模将突破400亿元。** 换句话说,共享充电宝行业还有钱可赚,但怎么赚,考验着各大厂商的智慧。 比如有厂商把提高市占率的重点放到了三线及以下城市上,在下沉市场找快速增长机会。 在充电宝业务外,厂商们也在探索其他创新业务。早在2022年竹芒科技便尝试了便携式充电桩、电动自行车共享充电桩、智能零售柜等内容,将业务延伸至城市生活基础智能终端产品。怪兽充电在去年宣布了出海计划。  图源 / 竹芒科技官网 张毅认为,提升自身的产品服务水平还是厂商们的重中之重,可以重代理,但也要优化代理模式,及时处理消费者的问题,并给代理商提供更多扶持。 回到资本市场,对于长期股价低迷的公司而言,私有化不见得全是坏事。 此前怪兽充电因连续多个工作日内股票的收盘价均低于1美元,收到纳斯达克股票市场的发函警告。曲虹潭律师表示,相比被警告退市,此举属于公司主动发起私有化,并不必然意味着公司“前景不行”,比如360曾在私有化后又成功重返资本市场,这表明私有化可以为公司提供重新调整和发展的机会。 共享充电宝,或许还可以再坚持一下。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9732.htm)
**近期,多地哪吒汽车用户表示,收到了当地直营门店关店的消息,比如苏州、重庆等地。**据当地直营服务负责人发布的通知显示,**因公司经营策略导致当地直营门店关店,由此给大家带来不便深表歉意,服务团队企业微信将自动关闭,不能再服务车主。**  **而且对于关店后的说辞基本一致:**“经我与团队沟通,本身我们团队具备服务哪吒用户的能力,也不愿放弃深耕已久的哪吒售后服务,我们个人和团队在离职后任然愿意解答用户用车疑虑咨询,但一切言论仅代表个人。最终目的是希望能够保持联系,后期再次服务大家,如大家愿意,我创建微信大群,便于车主交流及咨询。” 有哪吒汽车直营门店离职员工表示,**哪吒汽车针对渠道体系进行了大调整,全国直营门店将陆续关闭,仅保留经销商门店,以降低渠道经营成本。** 对此,哪吒汽车方面向媒体回应称,**直营店处于调整阶段,部分门店关闭,部分正常运营。**  1月6日,哪吒汽车还一度陷入官网无法打开的风波,引发外界猜测。对此,哪吒汽车回应称,经紧急修复,1月6日下午官网即已全面恢复正常访问。 部分自媒体借官网异常事件,发布不实言论,严重误导公众。对恶意编造事实对哪吒汽车品牌造谣抹黑的部分自媒体,公司已经取证,并采取了必要的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同时,针对近期哪吒汽车官网异常事件的声明。恳请广大网友理性看待,不信谣、不传谣。**自媒体应秉持客观公正的传播原则,真实、准确地报道信息,共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9730.htm)
**近日,微软的必应搜索引擎被指控在用户搜索“Google”时,其结果页面模仿谷歌的首页设计,这一行为引发了广泛争议。**当用户在Edge或Chrome浏览器中使用必应搜索“Google”时,页面会呈现出类似谷歌的界面,让人误以为自己正在使用谷歌搜索。  **这一做法甚至引起了谷歌高管的关注,谷歌Chrome副总裁Parisa Tabriz罕见地公开指责微软,称其欺骗用户,非常Low。**  他表示:**“模仿是最真诚的恭维,但微软模仿谷歌主页是其长期欺骗用户和限制选择的历史中的又一策略。新的一年、微软新低(New year;new low)”并在最后直接@了微软。** 分析人士指出,尽管Bing在搜索“Google”时的页面设计确实与谷歌主页高度相似,且Bing的品牌标识在页面加载时被部分遮挡,但目前尚无证据表明这是微软故意欺骗用户的行为。  此外,谷歌自身在搜索引擎和浏览器市场的主导地位也曾被批评为通过不公平手段限制用户选择,因此谷歌在指责微软时也需避免被指责为“双标”。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9728.htm)
2025年开年,硅谷巨头新一轮裁员已开启。AI智能体掀起的风暴,让Salesforce老板豪言今年停招软件工程师。不仅如此,微软等16家科技公司纷纷加入了这波裁员大军。去年12月,OpenAI公布了o3在代码方面的巨大进步。 有CS毕业生感觉专业白学了:  找到对口工作的CS毕业生,可能还在庆幸,毕竟o3还只对安全研究员开放,没有进入市场,而且性价比可能也比较低。 但这次“狼”真的来了! **美国职场“寒冬”** 在OpenAI公布新AI模型o3之前,云计算巨头Salesforce宣布:2025年将不再招聘软件工程师。  2024年,Salesforce的员工已经感到了“寒意”——毕竟这家公司曾以裁员而闻名。当年1月,Salesforce裁员700人——大约占其7万全球员工的1%。 对于许多受影响的人来说,这令人心碎,但与前一年相比,这还只是九牛一毛。 2023年1月, 这家云计算巨头裁员7000人——约占整个公司的10%。当时,首席执行官Marc Benioff给员工写了一封信,表示这是因为在新冠疫情期间“招聘了过多的员工”。 Saleforce裁员只是美国去年裁员的一个缩影。 根据Layoffs.fyi的数据,在2022年和2023年的大规模裁员后,2024年全球有超过15万个工作岗位被裁员,涉及545家公司。 特斯拉、亚马逊、Google、Snap和微软等大型公司,在2024年进行了大规模裁员。 部分规模较小的初创公司也经历了裁员,有的甚至彻底关门了。  2025年,裁员还将继续,已经确定裁员的美国大型企业包括微软、贝莱德和Ally。 25年美科技大裁员,微软开场 自2022年之后,裁员最猛的公司当属英特尔、特斯拉。这两家公司分别在去年裁掉了1.5万和1.4万人,成为近年来裁员数字最高的雇主。  尽管公司裁员的理由各不相同,这些削减成本的举措却与技术变革的背景密切相关。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WEF)最近的一份报告,预计未来5年内,全球约41%公司将因AI的兴起而缩减员工。 此前,Dropbox、Google、IBM等公司已宣布了与AI相关的裁员计划。 过去一年,已经过去,而在新的一年的开始,更大一轮的科技裁员来势汹涌。 **微软** 首当其冲的,便是微软。 BI独家报道,微软发言人已经证实,公司很快开启2025年裁员计划,具体裁员人数并未透露。 不过,这次裁员计划中,微软将重点转向那些绩效表现不佳的员工。  据称,整个公司都要进行裁员,尤其是安全部门。 发言人表示,“微软注重的是高绩效人才。我们一直都在帮助人们学习和成长,若是他们表现依旧不佳,我们会采取适当的措施”。 而这些因绩效差被送走的员工,微软称,还将会招募新的员工补齐空缺的岗位。 因此,公司的总员工数量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截至去年6月底,微软共有228,000名全职员工。  知情人士表示,与竞争对手一样,目前微软在绩效管理方面采取更强硬的立场。 过去几个月,公司的管理人员一直在对员工进行评估,甚至包括级别高达80级的员工,这是公司职位最高的级别之一。 其实,早在去年年底,匿名社交平台Blind就流传着各种小道信息。 有网友表示,微软即将于2025年1月15日进行大规模裁员,这个比例或高达5%。  **Aqua Security** Aqua Security是一家专注于云原生安全保护平台解决方案的公司。 作为战略重组的一部分,这家公司计划在全球市场上裁掉数十人,以提高盈利能力。 **Ally** 数字金融公司Ally发言人证实,公司将裁减约500人(共11,000名员工),已经在周二陆续向员工发送邮件。 发言人表示,“随着对公司规模继续进行调整,我们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在某些领域选择性地减少员工,同时继续在业务的其他领域招聘”。 Ally将提供遣散费、职位安置支持,并为员工提供申请公司内部空缺岗位的机会。 **Altruist** 总部位于洛杉矶的Fintech公司Altruist计划裁员37人,约10%员工受到影响。 此外,根据Trueup网站统计,目前,已有16家科技公司2977人受到裁员的影响。其中,它列出了微软裁员人数为2280。  2977人,还只是2025年裁员的开始。 AI智能体引发“失业潮”? 在未来的2到4年内,网友预测AI智能体可能导致大萧条级别的失业潮。  这是到底怎么发生的? **五分之一**的白领员工的工作非常简单,“能力强大的AI”可能会迅速取代他们: **步骤1**:公司在员工电脑上安装按键记录器等监控工具。 **步骤2**:AI观察并学习员工的工作行为。 **步骤3**:AI替代人类(请注意,AI已经可以操作电脑了,点击、打字游刃有余)。 你可能会问:“但那些特殊情况怎么办?” 对于某些工作,AI可能无法完成100%的任务,但它可以完成80%,这意味着公司可以解雇80%的员工。 通常情况下,技术的普及需要数十年,因为重塑供应链需要很长时间。 但这里不需要——**AI****智能体只需通过观察员工屏幕来学习**即可。 或许我们能为被替代的员工找到新工作,但也许不能? 因为与以往的经济革命不同,他们能够胜任的其他工作可能也简单到足以被 AI 智能体替代。 请注意,**AI****会持续以指数级变得更智能**。 历史上,马车已经被汽车取代了,而这次人类的工作可能会被AI取代。  **Saleforce招销售,推销AI产品** Salesforce的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Marc Benioff透露:因为AI技术带来的显著生产力提升,Saleforce才决定2025年冻结软件工程师的招聘。  而且因为AI智能体,Salesforce还会缩减售后工程师岗位。 当被问及Salesforce五年后是否员工会变多还是变少时,他表示公司“可能会更多”。 但他进一步说明:“我们明年不会再招聘更多的软件工程师,因为今年我们通过Agentforce和其他用于工程团队的AI技术使生产力提高了超过30%——工程开发速度快得令人难以置信。”  “此外,明年我们将减少支持工程师的数量,因为我们有智能体。**我们明年会增加更多的销售人员,因为我们需要向人们详细解释我们通过****AI****能够实现的价值**。因此,在短期内,我们可能会新增1000到2000名销售人员。” Salesforce已经将AI智能体应用到客户支持领域。 经验丰富的工人,可以提供清晰详细的指令,有效利用智能体。 但新手可能会做出不当选择,AI智能体反而变成了技术债务。 AI智能体能取代程序员吗? Saleforce的做法似乎在说,**智能体还无法取代推销员和客服,但已经可以取代软件工程师**了。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最新的调查,86%的受访者认为推动业务转型的宏观趋势包含AI和信息处理技术。  但真相并不简单。 Lazy AI的CEO并不认为目前的AI可以取代软件工程师,并给出了6条理由。  **1)智能体式编程 = 虚假宣传** 50%的AI生成代码毫无价值。 原因就是:每次代码改动都有50%的可能引入某种bug或意料之外的行为,这些问题可能是由提示词引发的。 如果大语言模型(LLM)一次性做5个改动,当它完成后,能会引入多个bug,甚至都不知道如何触发这些bug。 **2)通用编码工具是谎言** 当一家公司声称构建了一款的AI产品,不限框架,不限应用类型,只需发送提示词就能让AI完成所有工作,你应该保持怀疑。 尝试一下,就会发现AI有时会在JS文件中写Python,混淆依赖关系并混用注释语法。 大部分公司都没办法解决这类问题。 **3)身份验证是你的责任** 在AI编码工具中,运行以下提示词:“创建一个Google登录页面,让它跳转到我的个人资料页面。” 破碎的OAuth流程、重定向URI错误、指向文档的链接,以及在Google Cloud Console中为了API密钥而耗费时间…… 成千上万的用户因此而愤然离场。 **4)LLM看不到你的数据库** 几乎每个项目都需要一个数据库。然而,在构建项目时,数据库总是在不断变化。 以下循环是常有的事: 1. 更改数据库,AI就不知道做什么了。 2. 更改代码,数据库出错了。 3. 需要代码迁移,AI写了有bug的迁移脚本。 4. 然后不断重复。 **5)现在付费,永远无法成功** 你可能经历过以下情况: 当你要求AI构建新功能时,它删除了项目的部分内容。AI复制了代码的某些部分。当你明确要求它做X时,它却做了Y。AI 卡在修复它自己引入的bug上。 当你在付费使用时,AI 模型“正在变得更好”是不够的。 一个放错的括号就可能破坏整个页面。每当有新的AI模型发布时,都需要数周用真实世界的应用对其进行测试。 **6)工程本身很难。** 至于想用AI构建复杂项目,就是痴心妄想。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9726.htm)
在正在举办的CES 2025上,宇树科技携全线机器人产品亮相。其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宇树科技Go2机器狗和G1人形机器人在展会现场,进行了动态演示。**演示现场,里里外外围满了一圈老外,大家评头论足,赞不绝口。 **在现场,宇树科技展示了Go2机器狗的售价为1600美元。**据了解,Go2机器狗可以运输救援物资,并通过对讲机功能与受困人员进行通信。**另外,Go2机器狗的一个变体,称为Go2-W,增加了轮子,可在全地形上移动。**  据了解,去年夏天,宇树科技宣布准备要量产G1人形机器人。该机器人配备3D LiDAR和RealSense深度摄像头。降噪麦克风阵列可实现无缝语音命令,而5W立体声扬声器可实现清晰响应。 此外,**G1人形机器人由“8 核高性能 CPU”驱动。它的手臂、腿和躯干上都有动力关节,可以实现23个自由度。G1的最大步行速度约为4.4英里/小时。** 与类似的人形机器人相比,G1人形机器人体型较小,身高约4.3英尺。不过,它的9000mAh电池组续航时间为两小时,性能强劲,机器人整体重量为77磅。 **据悉这款机器人售价为16000美元,可在人们的家中发挥多种功能。**宇树科技表示,用户可以教G1机器人打扫卫生,甚至做早餐。  值得一提的是,在CES 2025之前,宇树科技宣布与**Looking Glass XR**建立合作伙伴关系。Looking Glass方面表示,宇树科技的四足机器人具有智能视觉识别功能。它们可以用作检查管理系统,其3D雷达自主导航使它们能够执行各种设施检查。并且,由于Go2具有“快速反应、远程侦察和可靠性”的特点,可以用于消防救援行业。 另外,在前两天的**英伟达发布会**上,宇树科技的G1机器人作为国内机器人代表,还出现在了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现场演讲的PPT环节。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9724.htm)
巴拿马运河管理局局长Ricaurte Vásquez Morales周三表示,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提出的美国船只应获得通行巴拿马运河优惠费率的建议“将导致混乱”,其还否认了特朗普有关中国控制着这条全球重要贸易路线的荒唐说法! [](https://n.sinaimg.cn/sinakd20241223s/449/w800h449/20241223/d620-d0d2ce3c5a60070ef69870627271e847.jpg) Vásquez Morales指出,“关于中国正在管理(巴拿马)运河的指控是无稽之谈。中国完全没有参与我们的运营。” Vásquez Morales强调称,“规则就是规则,没有例外。我们不能歧视中国人、美国人或其他任何人。这将违反中立条约和国际法,并将导致混乱。” 自去年11月赢得大选以来,特朗普已多次提出试图从巴拿马手中接管巴拿马运河的想法。 就在本周二,特朗普还毫无根据地表示,“中国基本上已经接管了巴拿马运河。运河的两端都有中国的身影。中国正在运营巴拿马运河。” 特朗普当时称,出于对美国“经济安全需要”考虑,他不会排除通过“军事或经济胁迫”手段夺取巴拿马运河和格陵兰岛控制权的可能性。特朗普还提到,巴拿马正在寻求30亿美元来修复运河,并向美国航运和美国海军船只收取更高的通行费。 对此,Vásquez Morales称,巴拿马没有要求过美国提供任何资金来改善该运河,他完全不知道特朗普所说的30亿美元指的是什么,因为该运河管理局是用自身收入来为运河维修提供资金的。 Vásquez Morales自2019年以来一直领导该运河管理局,他还否认了该机构对美国船只收取更高费用的说法。 Vásquez Morales表示,来自世界各地的所有船只都要缴纳通行费,没有例外。其规则的唯一例外是,根据条约,美国海军舰艇享有优先通行权。 目前,巴拿马运河的收费标准由船舶的大小和类型而定,不过该运河管理局在水位紧张时偶尔也会拍卖高时效性货物的泊位。该运河的通行费平均约为75万美元,但每次的费用实际可能在30万美元到100万美元之间浮动。 巴拿马方面强硬回击特朗普 巴拿马运河目前由巴拿马运河管理局运营,该管理局是一个国家实体,其董事会由巴拿马政府选出。根据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Jimmy Carter) 1977年签署的一项条约,运河的控制权逐渐归还给了巴拿马当局。 针对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有关控制巴拿马运河的言论,巴拿马政府7日曾明确表示,巴拿马运河主权不可谈判,运河的管理权完全掌握在巴拿马人手中。 巴拿马外交部长马丁内斯-阿查当天在新闻发布会上重申巴总统穆利诺此前的立场:巴拿马运河主权是巴拿马人民斗争史的一部分,是不可逆转的胜利成果。巴方期待与特朗普政府维持合作关系,但“唯一掌控运河的是巴拿马人的手”“巴拿马运河属于巴拿马人民并将永远如此”。 针对特朗普关于不排除军事手段夺取巴拿马运河控制权的言论,马丁内斯-阿查回应说:“巴拿马政府将在特朗普正式就职后,根据事态发展作出必要决策。” 此外,他否认巴政府与特朗普团队进行过任何接触。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9722.htm)
韩国电池制造商LG新能源(LG Energy Solution)出人意料地出现亏损,原因是电动汽车需求降温影响了销量。该公司周四公布的初步业绩显示,在截至去年12月31日的三个月里,其营业亏损为2255亿韩元(约合1.54亿美元),而分析师普遍预期营业利润为164亿韩元;销售额为6.45万亿韩元,同比下降19%。 初步业绩公布后,LG新能源在韩国股市的股价一度下跌4%,创去年12月20日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LG新能源的主要客户通用汽车(GM.US)削减了其电动汽车生产目标。Shinyoung Securities分析师Park Jin-soo在一份报告中表示,美国汽车制造商似乎已经调整了电动汽车的库存,并削减了电池的订单。NH Investment & Securities Co.分析师Minwoo Ju指出,特别是通用汽车的电池需求将低于预期。而在欧洲,由于生活成本上升和一些国家取消补贴,汽车制造商正在与电动汽车需求疲软作斗争。  SNE Research的数据显示,第三季度,LG新能源在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市场的份额为11.2%。 此外,韩国电池制造商计划在美国投资至少540亿美元,但他们同时对即将上任的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打击电动汽车的计划感到担忧。他们还看到了持续存在的地缘政治风险,而这可能会扰乱全球电动汽车供应链。LG新能源首席执行官Kim Dong-Myung此前就表示:“今年面临着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商业环境,电动汽车产业将在2026年之后出现反弹。”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9720.htm)
据知情人士称,软银集团及其持股多数的Arm Holdings Plc在研究对半导体设计公司Ampere Computing LLC的收购交易。知情人士称,甲骨文公司支持的Ampere吸引了Arm的收购兴趣,同时该公司也在探索自己的战略方案。因相关讨论未公开,知情人士要求匿名。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2/0412/2ef6cac4b3eab9a.webp) 知情人士表示,谈判仍有破裂可能。Ampere最终也可能被其他买家收购。 媒体早前曾报道,软银2021年提出的少数股权投资计划对Ampere的估值为80亿美元。尚无法得知软银、Arm和Ampere目前正在讨论的估值水平。 Arm和Ampere的代表不予置评。软银和甲骨文的发言人没有立即回应置评请求。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9718.htm)
The reported regulations, which could come as soon as Friday, will create three tiers of chip trade restrictions. A small number of US allies, at the top level, would maintain essentially unmitigated access to American chips, while a group of alleged adversaries would be effectively blocked from importing the chips.
 在国际消费电子展CES2025上,联想集团公布了一系列突破性产品与技术。从颠覆传统设计的98%屏占比笔记本,到突破行业边界的本地化AI技术,再到柔性屏笔记本的未来形态。以下是公布的产品汇总: 全球首款卷轴屏,PC形态迎来重大突破:ThinkBook Plus Gen 6 AI PC 这一精心打磨的全球首款可卷曲显示屏AI PC,实现从突破性概念验证到成熟产品的华丽转身。回溯两年前,联想率先勾勒屏幕可卷曲笔记本电脑蓝图,如今这款创新设备,彰显联想将前瞻概念落地为商务人士高效、高性能解决方案的卓越实力。  ThinkBook Plus Gen 6卷轴屏AI PC依托独特可卷曲显示屏技术,重塑生产力与多任务处理范式。轻按专用键或手势操控,14英寸紧凑显示屏即可垂直延展至宽敞的16.7英寸,近50%额外屏幕空间随心掌控,便携机身蕴藏无限可能,商务用户灵活高效办公需求一站式满足。无论是文档编辑、数据分析还是演示汇报,用户均可依任务动态切换屏幕尺寸,同时保持19.9毫米厚度、1.69公斤轻盈体重,便于携带。 这款别具匠心的AI PC是联想创新精神的生动注脚,将雄心壮志的概念转化为功能完备、市场青睐的产品。可卷曲显示屏技术与人工智能驱动功能珠联璧合,推动PC形态与生产力技术重大飞跃,为移动计算未来铺就崭新道路。 全球最高屏占比,开启无边界体验:联想 YOGA Air X AI 元启版 联想 YOGA Air X AI 元启版作为全球首款配备 Visionary 增强功能的 CUD(摄像头下显示)笔记本电脑,它为创作者们开辟了一片无拘无束的创作天地。凭借领先时代的 AI 图像处理技术,其极致纤薄的边框之内,巧妙镶嵌着一块 14 英寸 4K 120Hz PURESIGHT OLED 显示屏,画面细腻逼真,色彩绚丽夺目。摄像头藏身于显示面板之下,仅在用户有需求的瞬间悄然浮现,确保屏幕纯净无暇,彻底告别摄像头缺口的视觉干扰,一举成就全球首款屏占比飙升至 98%的笔记本电脑。  全球最强Blackwell架构英伟达RTX 5090显卡PC来了:联想Legion Pro 7i 全新设计的联想Legion Pro 7i游戏笔记本,最高配备英特尔酷睿Ultra 275HX处理器,最高可选配新一代基于Blackwell架构的英伟达RTX 5090显卡,火力全开,专为追求极致游戏体验的骨灰级玩家量身定制,顶级处理器搭配先进散热系统,即便在高负荷激战下,性能依旧稳如泰山。  散热方面,联想Legion Pro 7i独具匠心,增设蒸汽腔的Hyper散热腔室,强大散热能力轻松应对高达250W TDP的散热挑战。所有联想Legion游戏笔记本均内置AI Engine+,在性能模式与平衡模式下智能场景检测,动态调整CPU和GPU功率分配,帧率流畅稳定,设备潜能极致释放,为玩家每一次冲锋陷阵保驾护航。 全球首款获Valve官方授权游戏掌机:联想 Legion Go S SteamOS版 这是全球首款获Valve官方授权的此类产品。它将 Legion Go S的硬件性能与 SteamOS 操作系统结合。SteamOS 由 Valve 优化,聚焦游戏体验,其云存档功能打破了 PC 游戏与掌上游戏的隔阂,玩家切换设备玩游戏时,能快速衔接之前进度。此外,玩家可通过该掌机访问 Steam 商店和 Steam 库,获取海量游戏资源,涵盖热门 3A 大作及小众独立游戏,拓宽了玩家的游戏选择范围。  全球首款骁龙X台式机:ThinkCentre neo 50q QC+联想IdeaCentre mini x ThinkCentre neo 50q QC简约设计与创新人工智能驱动技术相得益彰,为中小型企业用户在紧凑空间内追求强大桌面性能提供坚实支撑。1升机箱搭载骁龙X或骁龙X Plus 8核处理器与Copilot + PC功能,先进生产力工具无缝融入,小型台式机迈入人工智能驱动工作流程新时代。  联想最新 IdeaCentre mini x台式电脑重新定义紧凑型计算,融合人工智能生产力潜能与 1 升时尚设计。采用骁龙 X Plus、骁龙 X Plus 8 核或骁龙 X 处理器,配备 45 TOPS NPU,轻松驾驭数据密集型与复杂创意设计项目,作为AI+ AI+PC,凭借人工智能在创意与生产力领域表现卓越。 全球首款集成聚音屏技术AIO一体机:ThinkCentre M90a Pro Gen 6 这款突破性的产品凭借创新的声学设计与体验,将清听声学屏幕定向发声技术聚音屏与显示屏幕完美结合,为用户打造全新视听体验,开启个性化人机交互新时代。通过精准控制声音的传播方向和角度,Think Centre M90a Pro Gen6d打造独立的个人声场,为用户带来“私密听音”体验,其增强的语音清晰度不仅提升了听音质量,还优化了人机交互体验,帮助用户提升工作效率。作为AI PC和智能设备领域的重大突破,ThinkCentre M90a Pro Gen6重新定义了设备间音频体验,还为未来智能设备的发展开辟了全新的应用场景和技术路径。  同时,联想AI涡轮引擎(AI Turbo Engine)持续优化,AI实时校准传感器,精细调控音量、方向等要素,隐私防护滴水不漏。Human Presence Detection 2.0智能护航,用户离席自动锁屏,数据安全万无一失。 双PureSight OLED屏幕,打造随身创意工坊:联想 YOGA Book 9i 全新升级的联想 YOGA Book 9i 在今年的 CES 舞台上惊艳亮相,机身愈发轻薄,电池容量却再度提升,以独具匠心的双屏幕设计脱颖而出,摇身一变成为强大无比的创意生产力工具。双 14 英寸 OLED PURESIGHT 触摸屏支持 100% DCI-P3 广色域、120Hz VRR(可变刷新率)以及 500 尼特亮度,屏占比攀升至 94%,相较于上一代产品提升了 2.1%,视觉冲击力更强。两块屏幕由 360 度旋转条形音箱紧密相连,内置四个杜比全景声扬声器,为创作过程增添了一份沉浸式的听觉享受。  自动旋转及升降,重新构想显示器交互:联想AI显示器概念机 联想 AI 显示器是将 AI 融入显示器的概念验证产品,能依据用户动作自动旋转、升降、倾斜屏幕,带来全新交互体验。它还能提醒用户不良姿势、久坐及疲劳状况,例如,如果发现用户打哈欠或闭眼,就会提醒他们可能感到疲劳。具备语音控制与多重安全防护功能,如用户离开时自动模糊屏幕、设置变更通知 IT 等,全方位保障用户隐私体验。  专业级生产力、优质设计与卓越用户体验的全新力作:ThinkPad X9系列 ThinkPad X9 14英寸和15英寸Aura版,作为旗下最新高端商务笔记本力作,精准锚定从专业消费者、中小型企业到大型企业的创意工作者需求。由英特尔酷睿Ultra处理器驱动的这两款Copilot + PC,是面向创意专业人士的前沿AI增强设备,将强大高效的英特尔处理器与Windows 11平台融入全新渐进式设计,搭配个性化AI支持体验,为当今追求高性能、可靠性与无缝生产力的混合型用户呈上理想工具。  ThinkPad X9系列外观设计精致现代,巧妙融合优雅气质与实用创新,契合ThinkPad用户期待。其外壳采用50%再生铝材质,造就光滑超薄外观,金属沟槽底盖不仅吸睛,更显时尚格调。传承ThinkPad坚固耐用特性,该系列通过MIL - SPEC 810H标准严苛测试。独特的“Engine hub”设计堪称点睛之笔。 首款集成设备本地人工智能的平板电脑:联想 YOGA Pad Pro AI 元启版 该平板电脑搭载骁龙 8 Gen 3 移动平台与 20 TOPS NPU,内置本地大型语言模型,通过联想 AI Now 提供智能辅助,本地数据处理保障数据隐私与安全,简化任务,将移动创造力、生产力与娱乐体验推向新高度。  提供基于云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如联想人工智能笔记写作助手和人工智能转录器,实现实时语音到文本跨语言转换。搭配符合人体工程学的二合一键盘与联想手写笔Pro,运用 TurboTouch 技术降低延迟,书写绘图精准流畅,沉浸感十足。 其 12.7 英寸 2.9K 防反射 PURESIGHT PRO 显示屏在高亮度模式下 900 尼特,144Hz 刷新率、100% DCI- P3 色彩覆盖率,画面绚丽。内置 Harman Kardon 调校的 4 个低音扬声器与 2 个高音扬声器,音质雄浑,配合 10200mAh 电池、快速充电与 Wi-Fi 7,打造沉浸式娱乐体验。
 哔哩哔哩宣布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达成重要合作,B站将全程同步直播央视春晚,并成为央视蛇年春晚的独家弹幕视频平台。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这将是B站成立15年以来,首次直播央视春晚。据了解,B站方面将为春晚直播定制全新的互动、观看功能。
据统计,2024年国内大模型中标项目达到1520个,相比去年增长15.5倍,而科大讯飞在大模型招投标市场中标项目数量和金额均位居第一。
文 | 田哲 编辑 | 苏建勋 36氪获悉,智能仓储解决方案提供商上海智世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世机器人”)近日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安徽省科创领投、老股东联创资本跟投。据悉,本轮融资资金,智世机器人将用于产品研发和全球市场拓展。 智世机器人成立于2019年,是一家专注于四向穿梭车研发制造的仓储机器人公司。据智世机器人COO刘少伟介绍,四向穿梭机器人目前仍是一个新兴技术,其可在货物密集的立体仓库中,利用托盘实现货物存取、理货,从而实现自动化立体存储。 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融合,四向穿梭机器人正朝着更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提升仓储管理效率。作为一种高效灵活的仓储自动化设备,四向穿梭机器人正广泛应用于电商、制造业、医药等多个领域。 刘少伟表示,目前智世机器人已在服装、食品、冷链、医药等十余个行业提供产品服务。虽然所载货物类型、大小、品类各不相同,但是四向穿梭机器人在搬运货物时,依托中间统一载具托盘,因此可服务不同行业客户。  四向穿梭机器人 作为行业中只专注四向穿梭机器人的产品型公司,其产品系列齐全可覆盖大多数仓储应用场景。智世机器人在车体尺寸、负载能力、转向时间、安全配置、软件调度等多个方面都进行了创新优化。基于交付场景的痛点迭代到产品和方案中,不断提升产品易用性和用户体验。 刘少伟表示,产品批量出海的原因之一在于,智世机器人投入了三年时间打磨产品细节。为了提高产品通用性,其四向穿梭机器人的模块化率超90%,产品全部采用电控传动系统,因此既能提高产品稳定性,也能降低维修成本。随着落地项目逐渐增多,智世机器人也在持续总结项目交付难点以及客户使用痛点,2024年增配10+种安全配置方案。 刘少伟告诉36氪,四向穿梭机器人在国内的部署周期通常为两个月,只需完成机械安装、电控实施、软件调试、业务联调四个步骤,便能让四向穿梭机器人与仓库的提升机、输送线、ERP/WMS系统顺利打通,避免“烂尾项目”风险。他表示,由于海外客户的物流与仓库建设进度不同,交付周期会稍长,但整体仍保持在合理范围内。 同时,为了服务海外客户,智世机器人将在2025年推出智世学院赋能全球合作伙伴,并在相应市场建设备品备件中心,未来也会考虑在海外投资建设相关的工厂和团队。 2024年,智世机器人订单量同比增长近300%,随着智世机器人系列产品获得CE认证,以及加速拓展海外市场,其中海外订单占比已经达到1/3,项目落地在日本、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尼、阿根廷等国家。 目前,智世机器人在苏州昆山已有面积约5000平方米的生产场地,该工厂年产能为2000台,足以支撑2025年的交付目标。考虑到未来两三年内的订单增长,智世机器人预计2026年或将新建工厂以扩充产能。  图源:智世机器人 对于此轮融资,智世机器人创始人兼CEO崔磊表示:“本轮融资不仅是对智世机器人产品能力和市场潜力的充分肯定,更是我们进一步突破技术瓶颈、拓展全球市场的重要契机。未来,我们将继续以客户体验为目标,加速推动四向穿梭机器人在不同场景中更快更好落地应用,为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作者:说书人Jerry 作为一款诞生于 1993 年、今天已有四千多万玩家的实体卡牌游戏,《万智牌》不仅开创了在今天大火的集换式卡牌玩法(TCG),它一直以来优秀的卡牌美术质量也为玩家们所津津乐道。 在长达30多年的系列发展中历经无数环境更迭,全世界的艺术家们为《万智牌》创造了海量的背景元素和丰富的插画艺术——现在的《万智牌》,俨然是一个聚集了全球顶尖艺术家成果的宝库。在机核众多美术节目的评论区中,我们也经常看到玩家们留言表达对于《万智牌》插画的兴趣。 半年前,一位《万智牌》的签约画师在机核发文,介绍了自己为万智牌和刺客信条的联动系列绘制的一些卡画。其实一直以来都有很多国人参与到《万智牌》的卡牌原画绘制中,我们最近采访到了几位《万智牌》国人插画艺术家,他们分别是:  三暝三日:曾担任动视暴雪概念设计师,主要从事游戏和影视相关的概念设计工作。为《万智牌》与《战锤40K》《神秘博士》《魔戒》的诸多联动系列绘制了大量卡牌。  陈泽舟:著名插画师,《万智牌》长期合作艺术家。深厚的架上绘画经验让他的风格极具古典油画美感,擅长运用色彩来呈现浓烈质感的表现方式。蓝色玩家们再熟悉不过的详加考虑的插画就由他绘制。  管威:国内著名概念设计师、插画师。曾任影视项目《封神三部曲》概念设计,参与过乔治·R·R·马丁《龙之崛起》出版物的插图绘制。为《万智牌》与《刺客信条》《魔戒》的联动系列绘制了大量插图。下面,就请他们来聊一聊《万智牌》卡牌插画的魅力究竟在哪?给《万智牌》作画又是一种怎样的经历? # PART1:艺术家眼中的《万智牌》 对于很多卡牌游戏玩家来说,一张卡牌的价值往往由很多维度决定:强度、机制、稀有度......不过想必也有很多人,最先被《万智牌》吸引完全是因为它精美的卡画。那么,今天的几位艺术家又是怎么和《万智牌》结缘的呢?对于插画领域,这些卡画又意味着什么? GCORES:首先,不知道各位艺术家们是在什么机缘巧合之下知道《万智牌》的? 管威:我是第一次接触到《万智牌》是在大学时。当时有一个网络艺术平台,上面入驻了一些万智牌特约艺术家,我一度很沉迷看他们画的万智牌作品。所以我是先看插画,然后才知道有这么一个游戏。当时印象比较深的艺术家是 Chase Stone。 后来第一次玩万智牌是 2015 年——当时在一个小型游戏公司任职,在同事介绍下玩了几局。我记得当年那一套好像是叫 鞑契龙王(Dragons of Tarkir 简称DTK)。当时觉得卡牌绘制很精美,就收藏了一些。  (鞑契龙王插图 作者:Chase Stone) 陈泽舟:我可能还要更早一些,不确定是初中还是高中的时候,那个时候电脑城里面卖万智牌。我当时还挺感兴趣的,因为对于很多设定其实不太了解,后来还买了它的小说《兄弟之战》来看。 三暝三日:我应该是在 2010 年左右。那时候大学毕业没多久,当时 CG 行业在国内刚刚兴起,作为一个概念艺术家或者说是插画师,如果有机会画《万智牌》的话,是对你在这个行业当中一个非常大的肯定,非常有影响力。所以我也就这么知道了《万智牌》,但我不知道怎么玩,那时候只是觉得:哇!那个牌画得太好了,哈哈哈。 GCORES:所以其实大家还都是先通过美术才接触到的万智牌。那在当时,有没有什么给你们留下很深印象的卡? 管威:那我先说吧,当时我印象最深的就是 Chase Stone 画的 阿芒凯 系列那一套埃及神灵。这一系列图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因为他把那种真实的感觉,跟绘画的笔触感结合得特别好,在那之前我没有见过(这么好的结合)。  (心智神刻法涅 作者:Chase Stone) GCORES:这个我也印象很深,这几张画里营造出了一种巨物感。明明最终是被印在很小尺寸卡牌上,但是在画面中你就是能感知到那些神明十分巨大。 管威:对,其实从我个人理解,这种效果从艺术角度来说呈现是比较困难的。我是美院毕业的,在那种学习环境当中,如果你是有参照物的情况下去绘制那种场景,也是要花很长时间的。我很难想象一个人他接到一个那么高精度的要求,而且面对世界上不存在的这种生物,他是怎么在短时间内把这些画面以这种质量产出的? 三暝三日:对啊,我也觉得那套确实很厉害。另外我个人比较喜欢像 Jaime Jones 的这种图,真的有很强烈的绘画感。包括今天几位艺术家的图,其实大家都很厉害,整体来看万智牌的图都其实都很好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  (始灾札卡玛 作者:Jaime Jones) # PART 2:卡牌绘制的独特之处 作为 TCG 最具影响力的 IP ,《万智牌》的卡牌绘制由全世界艺术家们共同参与。为什么世界最顶尖的艺术家们都纷纷愿意在这些卡牌上发挥自己的才能?在具体和艺术家们的对接工作中,万智牌又是如何保障最终的成品风格统一的呢? GCORES:现在大家应该接触过各种各样的美术工作,相对而言给《万智牌》做插画的工作会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吗? 陈泽舟:我个人感觉《万智牌》的工作比较自由。我这么说的意思不是说《万智牌》画得可以更随便一点啊,我是想说画《万智牌》跟其他项目相比,我的一个明显感受就是,这张牌的绘制我是可以自己选择,自己判断,自己负责的。 虽然说也有艺术指导在最后给你把关,说这里不行,那里要改......但是我自己的体感是,整个项目到我这里的时候是比较独立的,基本上我可以自由地去控制画面的很多地方。我可以掌握的空间更大,画完的感觉也会更轻松。  (挖掘堆墙 作者:陈泽舟) 三暝三日:你说的这个感受我也有啊,甚至有时候我觉得我好像也可以随便画?(笑)但是我又会觉得如果要是随便画,会对不起自己和玩家。毕竟最终它是要面向世界的,而上面有我的签名,你总是要对自己这个图负责,对吧?其实说到《万智牌》的工作特点有一点要说,就是他们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好的故事框架。 这个框架会告诉你:这是一个什么故事?放在一个什么样的状态?然后这里的关注点是什么?至此,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剩下其他美术方面的东西它就是让你发挥的。如果要改的话,也是改一些非常容易的东西,他们很尊重艺术家,愿意把美术的品位交给艺术家去判断。  (魔戒:中洲传说 作者:三暝三日) GCORES:那既然说到这里了,我们就聊一下具体的工作细节吧。我知道现在《万智牌》的画师基本上是遍布全球,这就要面临一个非常广泛的对接需求。我们刚刚聊到框架,这些框架他们是怎么保证作对接的时候是准确的? 管威:我觉得这是他们做得很出色的地方。因为我平常自己的工作其实大多数时候都是设计工作——往往是娱乐产品这个工业流水线上最早期的那一环,也就是前期概念设计。而《万智牌》自己也有这么一个团队。这个概念团队会把每一个版本的核心美术方向做出来。 等到《万智牌》找到我们开始创作的时候,会给到你一个作为指导手册的 Art-Bible。里面会规定好你这个主题大概是什么样子,什么样的风格,有什么样的内容,以及要规避的一些商业雷区。 而《万智牌》的艺术指导会强调,最终的成品还是要保持艺术家自己的美术风格,把艺术家个人的艺术选择跟项目的艺术选择做一个兼容。尽最大可能保留美术的独特性和稀缺性。  (山脉 作者:管威) GCORES:作为万智牌的插图,很多时候不仅仅需要好看。很多卡牌为人称道的往往是它画面中准确把握的意境。类似这样的工作中,有没有什么你们很喜欢的案例呢? 陈泽舟:我们委托里面会有一段关于画面的说明,通常来说这些说明还是比较具体的。当《万智牌》涉及一些比较抽象的卡牌,他们通常会把基本的创意设计这一部分工作先做好,然后直接描述给我们。 但是这个工作并不一定每次都完成得很好(笑),有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对画面的描述有点理想化了。具体到画面上,有些要求要么是代价太大,很难做到;要么就是没有画出来的价值,并无美感。也有可能会有这种情况,这时候你要自己做一些判断,哪些可以无视?哪些需要特别聚焦?  (西坦努法皇 作者:陈泽舟) 管威:这方面,我说一下我最近的工作经历,无疆新宇宙的《刺客信条》基本地牌。其中有一张黑色基本地,也就是沼泽。然后这个地牌的描述是《刺客信条:枭雄》里面维多利亚时期的伦敦。 这种偏意识流的卡牌,往往都跟《万智牌》五色设计有一个强关联,我需要把它有意识的去联系起来。比如说,当你要表现伦敦的时候,你要表现阴郁,但同时又要避免夕阳那种感觉,如果你表达那种红色的意境太强,那它就不是黑色卡牌了。  (沼泽 作者:管威) 三暝三日:我画过人的卡牌、场景的卡牌、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牌。有些牌确实不好画,我会想一些办法。比如很多联动系列的卡牌,他们的卡牌名字跟以前的万智牌是一样。 这时候我会去查一下那些老的牌,看看那些以前老的艺术家们是怎么去表现这张牌的:他们用了什么样的颜色?什么样的元素?他们的构图方式我是不是可以借鉴?用这样的方法,就可以保证自己这张拍的美术基调基本不会偏离。  (日瓣树丛 作者:三暝三日) # PART 3:精益求精的自我挑战 GCORES:那和《万智牌》合作了这么久,各位有没有什么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呢? 陈泽舟:我最满意的肯定是我刚画的这一张,但是我现在还不能说。 三暝三日:我应该也是最近,肯定是越最近的越好,是吧?前几年的技艺都比较青涩嘛。 管威:我感觉可能要自己觉得画得比较完整的,是刺客信条 有一个皇家刺客 的牌,就是艾吉奥在塔楼上面往下看的那个。因为我是《刺客信条》的老玩家,比较喜欢这一代。  (皇家刺客 作者:管威) GCORES:《万智牌》这些年创造了各种各样的世界、场景、角色,如果让你自己做选择,你们现在最想画的是什么类型的图啊? 陈泽舟:想画的内容可能随时都在变,上午想画人,下午就想画恐龙。此时此刻的话,我可能想画恐龙加机器人或者机器恐龙。不知道太空机器恐龙是不是可以有(笑)?  (锯刃剥皮人 作者:陈泽舟) 管威:如果让我选出一个很感兴趣的,那就是 赞迪卡 那套风格。它有一些这种几何的,锥形下坠的感觉,以及巨大物的美感。我这几年也参与了一些黄金时代科幻的设计,如果有机会的话,特别想就是用现在理解画一画这样的画面。 三暝三日:首先,现在《万智牌》新的环境设计好之后,经常也会提前问我们对哪些场景或者角色比较有兴趣。所以就很有可能会把我感兴趣的图交给我来画,这还是挺人性化的。而说到我当下比较希望画的,应该就是中国风世界。比如说像现在比较火的《黑神话:悟空》。 像这种西游记的世界观,其实完全可以做一套设计给《万智牌》,有很多的场景、气氛、角色。如果未来《万智牌》做一套这样的环境出来,我觉得还是很有意思的,也可以让更多的外国玩家有更多的渠道了解一些中国的美术文化,因为万智牌的受众群还是很广的。 在采访的最后,我们聊到了一个轻松一点的话题。在《万智牌》中有一个“五色”的概念:白色是法制、秩序以及组织的象征;蓝色是计谋与操弄的颜色;黑色,是死亡、自私及不计后果的力量的象征;冲动与狂热、是红色的主题;绿色,是成长、生命及蛮力的颜色。有些时候这些颜色也能映射到每个人的性格特质。 GCORES:如果让大家选择一到两个颜色,会觉得哪几个颜色更接近与自己? 管威:应该没人会说自己是黑色吧?哈哈哈,我觉得我比较倾向于白色跟蓝色,偏重秩序、智慧这种风格。因为我觉得随着年纪增长,对于这种秩序,安全感也越来越觉得有必要性。 陈泽舟:玩游戏的话,我可能会选红色。但是具体到我本人,我自我认定应该和红色不沾什么边,可能也是白色和蓝色哦。  (详加考虑 作者:陈泽舟) 三暝三日:如果是游戏,我喜欢黑色,因为看起来比较酷。但我个人应该是偏向于白色跟绿色。白色其实是比较反映我自己在绘画的上面的一种风格,我比较讲究一种平衡感。绿色是因为我觉得咱们做为CG艺术家,天天坐在家里画画,每天都要在电脑面前工作很久,周围的绿色太少了,哈哈哈,所以感觉绿色很重要。  (圣物塔 作者:三暝三日) 以上就是本次访谈的全部内容了。一直以来,万智牌的美术都可以说是行业内的标杆。全球各地艺术家们精彩的创作,让这个卡牌游戏也逐渐成为了一种美术图鉴。再次感谢各位国人艺术家们的分享,感兴趣的朋友们,也千万不要忘记在各个平台关注他们的动态! 
 万代SHF最新产品,来自《艾尔登法环》的玛莲妮亚正式公布,将于2025年1月9日开启预定,2025年7月发售,售价为16,500日元(含税10%)。   产品全高约190mm (含头盔),套装内容包括本体、替换用左手腕部件2种、假肢手剑部件(附右手腕部件)、替换开叉裙、专用底座。    
Jensen Huang said “very simple quantum computers” could be two decade away even though Nvidia wants to help the industry and will play a very significant part in creating the computer of the future.
 由川荣李奈、桥本环奈、上白石萌音、福地桃子演出的舞台剧《千与千寻》(千と千尋の神隠し) 近日通过审批,审批信息显示该舞台剧将于2025年7月14日至8月3日在上海文化广场上演,共计25场。  目前官网可以查到的演出人员如下,中国公演时有可能会有人员变动,具体信息还需要等待官方发布的最终消息。      此前该舞台剧在西区的公演也是大受好评,中国公演只有25场的话恐怕票不太好抢。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2025年对于先进芯片制程产业来说十分关键,台积电、三星和日本新兴公司Rapidus都计划在今年开始试产2纳米芯片。谁能证明自己在该制程的领先性,谁就能在接下来的竞赛里掌握主动权。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3/0127/213fe61a12a3b63.png) 据日本媒体报道,Rapidus计划今年4月开始试生产2纳米芯片,并最早在6月开始向博通发货。该公司的试产时间与台积电基本一致,但台积电将在明年开始规模化生产,而Rapidus希望在2027实现量产。 Rapidus总部位于东京千代田,成立于2022年,背后有丰田、索尼和软银等多家日本大型公司的支持,其也是日本政府扶持的半导体公司,目标是成长为类似于台积电的半导体代工大厂。 **挑战颇巨** 去年底,Rapidus已经从荷兰芯片制造供应商阿斯麦处获得了第一台极紫外光刻机(EUV),该设备预计在今年3月底安装完成。 目前,Rapidus正在积极筹备2纳米芯片的试产程序,该公司董事长Tetsuro Higashi表示,其已经派遣约150名工程师前往IBM位于美国的研发中心,以接受2纳米芯片制造方面的培训。 4月的试产对于Rapidus来说至关重要,考虑到该公司已经获得了日本政府的大量资助且仍计划进一步融资,试生产的结果是吸引投资人和潜在客户订单的最大关键。 Rapidus现有客户主要是风险投资公司,或者是从事AI行业的初创企业,而没有类似于亚马逊或苹果这样的大客户,这意味着该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实际上相当有限。 不过,消息人士指出,在测试了芯片原型的性能之后,博通预计将半导体的生产外包给Rapidus。 此外,业内指出,Rapidus的业务重点是制造专用的人工智能芯片,而不是像英伟达那样的多用途芯片,这一选择导致了Rapidus的专用芯片需求通常十分有限,市场也在观望其能否通过小批量的生产实现成本效益。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97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