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次发布四年后,Windows 11 终于赶上了即将推出的 Windows 10。根据 StatCounter 的最新数据,Windows 11 的全球市场份额现在几乎与 Windows 10 相同。 2025年6月,Windows 11实现了其历史上最大的增长之一,从43.22%飙升至47.98%(+4.76个百分点)。如此巨大的增长在一个月内仅在首次发布几个月后才得以实现。2022年1月,Windows 11从2.6%飙升至7.89%(+5.29个百分点)。同比增长18.23个百分点。  来源:[StatCounter](https://gs.statcounter.com/windows-version-market-share/desktop/worldwide#monthly-202406-202506) Windows 10 是 Windows 11 市场份额增长的唯一贡献者。随着 Windows 11 的扩张,Windows 10 的份额却在缩水。上个月,Windows 10 的份额下降了 4.43 个百分点,从 53.19% 降至 48.76%。虽然 Windows 10 仍然比 Windows 11 更受欢迎,但两者在全球范围内的差距目前已不到 1%。然而,在某些国家/地区,Windows 11 已经是最受欢迎的 Windows 版本。例如,在美国,Windows 11 的份额为 54.72%,在英国为 59.01%,在加拿大为 51.58%。 距离 Windows 10 的支持结束仅剩三个月,微软将允许用户免费获得一年的安全更新。因此,不要指望 Windows 10 会降到 Windows 7 的水平(2.19%)。企业用户可以继续获得三年的延长安全更新(普通客户只能获得一年)。此外,考虑到微软不愿意降低 Windows 11 的硬件要求,许多计算机在未来几年仍将停留在 Windows 10 上。毕竟,根据 StatCounter 报告的 0.43% 的市场份额来看,仍然有人在使用 Windows XP。对于超过 14 亿 Windows 用户来说,即使是半个百分点也是相当多的 PC 用户。 [您可以在官方网站上](https://gs.statcounter.com/windows-version-market-share/desktop/worldwide#monthly-202406-202506)找到有关 StatCounter 调查结果的更多信息。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0182.htm)
据报道,因驱动电机软件缺陷,宝马将在美国召回逾7万辆电动车。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公布的宝马公司召回令指出,涉事车辆高压系统存在潜在故障风险。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01/3a74e7e58ad04c698c2f528162636be3.png) 召回车型范围包括:**2022至2024款i4及iX、2023至2024款i7、2024款i5,以及2025款i4 eDrive 35与eDrive 40车型,共计70852辆。** NHTSA公告显示,本次召回涉及电驱电机软件缺陷,该故障“可能导致高压系统关闭,造成驱动动力中断”。 不过,NHTSA特别指出,助力制动与转向系统不受此问题影响。**在动力中断前15至20秒,仪表盘将显示红色警告标识。** 虽然故障可能会导致动力中断,但解决方法相对简单。 召回声明称,**宝马“将通过 OTA 远程升级或经销商线下刷新的方式免费为车主更新电驱电机软件”。** 宝马评估显示,截至目前该公司收到了43起与该故障相关的保修索赔,但尚未收到任何由此导致的事故或人员伤亡案例报告。受影响车辆的车主预计将于8月初收到通知信。此外,车主也可以主动登录NHTSA官网查询自己的车辆是否在召回之列。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宝马去年在中国也销售了近10万辆电动车,而这些电动车是否会受此次召回的影响,宝马方面还未给出明确方案。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01/ef5b308886d94667a85c5f8686d876b7.pn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0180.htm)
随着英伟达GB200量产进入高峰,**下一代AI服务器芯片GB300也即将于2025年下半年上市。分析师预计,其出货量甚至可能超越苹果即将推出的iPhone,成为科技产业的新焦点。** GB300将由台积电代工,其中最高端的GB300 NVL72系统将整合72颗Blackwell Ultra GPU和36颗Arm Neoverse架构Grace CPU,AI性能预计达到GB200 NVL72的1.5倍。 **相较于前代Hopper架构产品,Blackwell在AI工厂市场的营收机会将提升50倍,**凭借技术和算力的全面升级,GB300上市后预计仍会吸引主要云端服务供应商(CSP)争相采购,并带动供应链新一轮增长。 由于GB200与GB300架构相似,鸿海预计GB300的量产爬坡将比前代更顺利,今年云端网络业务有望逐季增长,其中AI服务器营收占比预计超过50%。 **此外,GB300的到来也将推动光通讯产业进入更高速的1.6T/bps时代。**该芯片采用的CPO(硅光子光学共封装)技术,可实现1.6T/bps的芯片间传输速率,较上一代提升60%,同时功耗降低40%,显著提升AI训练与推理效率,为光模块厂商带来新一轮商机。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01/2d44a8194cad4abf8bc16a69350f0d4e.pn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0178.htm)
Windows 10 将在几个月后进入生命周期的终结阶段,微软理想情况下希望尽可能多的用户使用 Windows 11。话虽如此,该公司似乎了解其上一代操作系统的受欢迎程度,并为客户提供继续使用 Windows 11 的选择,但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包括经济和其他方面)。  然而,最近,[ZDNet](https://www.zdnet.com/article/400-million-windows-pcs-vanished-in-3-years-where-did-they-all-go/)在微软的一篇博客文章中注意到一个颇具趣味的细节,这在 Windows 新闻媒体领域引起了一些动荡。在这篇文章的开篇,这家位于雷德蒙德的科技公司随口说道:“Windows 是最广泛使用的操作系统,每月为超过 10 亿台活跃设备提供支持”。虽然这听起来很棒,但眼尖的读者很快就会发现,这个数字与微软在 2022 年宣称的 14 亿活跃用户以及前一年宣称的 13 亿相比,大幅下降。 这要么意味着四舍五入的误差,要么意味着微软在过去三年中至少损失了4亿月活跃用户,而后者正是大多数媒体报道的标题,而这并非微软的错。雷德蒙德不再吹嘘14亿这个数字,这让人们相信,现在这个数字可能要低得多。 然而,微软如今以其神秘的方式终结了这些谣言。该公司悄悄更新了[博客文章](https://blogs.windows.com/windowsexperience/2025/06/24/stay-secure-with-windows-11-copilot-pcs-and-windows-365-before-support-ends-for-windows-10/),将有问题的“超过10亿”改为“超过14亿”。博客末尾的编者注也承认了这一修改。 这证实了 Windows 在 Windows 11 发布后的几年里并没有失去数亿活跃用户,但也凸显出这一数字长期停滞不前的事实。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包括人们对Copilot和Windows 11 的普遍反应冷淡。 遗憾的是,没有经过审查的方法来快速了解这些统计数据。过去,微软曾定期在其“Microsoft by the Numbers”(微软数据)网站上分享有关公司及其产品的有趣统计数据和事实。然而,该门户网站现已停用,并重定向到[微软新闻](https://news.microsoft.com/source)页面。这意味着像我们这样的媒体和消费者不得不依赖公司那些晦涩难懂的博客文章和股东信来了解 Windows 和其他产品的现状。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0176.htm)
此前备受关注的“河北男孩骑行身亡案”有了新进展,继4月收到不起诉决定后,今日,媒体了解到,涉事司机将起诉高德地图。据报道,事发时事故路段工程还未验收,容城县交通运输局也称此路段未进行移交。 **涉事司机认为,当时他依据高德地图导航提示行驶,而该导航未准确提示道路存在骑行活动等特殊情况,导致他对突发状况毫无预判,最终酿成悲剧。** 他觉得高德地图在导航服务上存在缺陷,对此次事故负有一定责任,因此决定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目前,涉事司机正在积极准备相关起诉材料,有望近期正式向法院递交诉状。 对此,有媒体就此事联系到高德地图,相关人员表示并不清楚此事,将进行进一步了解。 针对涉事司机起诉,有律师认为,高德地图作为一款导航软件,其主要功能是为用户提供路线规划和导航服务,有义务准确反映道路情况。 **若是未能标注道路交付情况,导致用户未能及时获知道路信息,那么可能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另有律师认为,事故路段未经验收且未移交,高德地图将其标注为可通行道路,使姜某产生了信息认识错误。 **但导航仅为辅助工具,驾驶员在道路上通行应当保持审慎态度,遵守道路安全相关法规,行车过程中注意行人以及其他车辆的状态,注意路况。** 此前,2024年8月,河北容城县一名11岁男童在未交付道路骑行团练,摔倒至对向车道,被上述司机驾车碾压,不幸身亡。 事后该司机因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被县公安局执行逮捕。 同年10月,涉事司机代理律师称,司机已取保候审,道路施工方、保险公司以及司机方已经与男孩家人签订协议,且司机本人获对方家人的谅解。 2025年5月,另有媒体报道,涉事司机的小舅子介绍,他们已于近期收到了容城县人民检察院的**《不起诉决定书》**。决定书显示,最终决定对司机不起诉。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0174.htm)
作者|王晗玉 编辑|郑怀舟 刚过去的6月,稳定币从冷到热,飞快蹿红。 6月18日陆家嘴论坛期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公开提及稳定币,释放监管层积极信号;6月25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李波在202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IMF正与多机构合作制定稳定币相关标准和指引,帮助各国更好地展开实践。 同样在25日,国泰君安国际因获批在香港提供虚拟资产交易服务,**股价一度飙涨近200%**,由当日开盘时的1.42港元/股,到收盘时至3.70港元/股。 在此期间,数十家券商相继发布稳定币相关研报,Wind平台的数据显示,整个6月举行的稳定币相关路演及电话会议超过了50场。 企业层面,刘强东在“618”前夕的小范围交流会上专门提到稳定币,表示京东计划在全球主要货币国家申请稳定币牌照;蚂蚁集团旗下蚂蚁数科则在此前于香港成立海外总部,并完成香港监管沙箱的先行先试。目前,蚂蚁数科也已启动香港牌照申请程序,蚂蚁国际亦宣布将在中国香港、新加坡、卢森堡三地布局稳定币业务。 短短一个多月,稳定币为什么突然火了? ### **减少美元过度依赖** 探究稳定币突然备受关注的原因,先要厘清稳定币是什么。 稳定币是一类币值锚定特定资产的加密货币,通常锚定的是法定货币,具有币值稳定、区块链技术、支付效率高成本低、私人机构发行等特点。**目前USDT和USDC是市场中主流的两种稳定币**,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两者均锚定美元。 也就是说,稳定币本质上是一种加密货币。 此前在2021年9月,因担忧其可能对金融体系稳定造成冲击,监管机构曾全面叫停中国境内的加密货币交易。 但这一限制在今年6月迎来转折。央行行长潘功胜在陆家嘴论坛上明确表示,应当构建多元化的全球货币格局,并提出数字人民币与稳定币有潜力成为跨境结算的新方案。 他提到,当前全球跨境支付体系效率偏低、地缘政治风险频发,传统路径难以支撑未来需求。伴随数字技术发展,这种局限被进一步放大,寻找新的替代方案更加迫切。 显而易见,监管层对探索人民币稳定币的态度开始朝积极的一方转向。 摩根士丹利的观点认为,**引起这一变化的重要背景是美国稳定币的进一步合法化**。 今年5月,美国参议院通过《指导和建立美国稳定币创新的法案》,简称《GENIUS》法案,又叫“天才法案”,要求: - 发行方必须100%持有美元和短期美债,每月公开储备构成; - 分级监管,100亿美元以上的发行方由美联储直接监管,其他发行者可由各州监管; - 限制境外稳定币准入; - 禁止误导宣传,强制反洗钱。 这意味着,美元稳定币强制锚定美元,作为“链上美元”将获得合法身份,并有可能被纳入全球支付基础设施,为美元扩张开辟新路径,**导致美元在全球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扩大**。 而要减少对美元的过度依赖,在往数字化延伸的国际货币储备体系中实现多元化,无疑是当前众多经济体的主要诉求。今年6月,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访华期间也曾呼吁要改革国际货币储备体系。 因此,监管层对稳定币的探索释放积极信号,也可视作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里程碑事件。 这一进程中,香港无疑是当前央行探索未来支付替代方案的试验田。今年5月30日,香港特区政府在宪报刊登《稳定币条例》草案,随后于6月6日公布《稳定币条例(生效日期)公告》,明确该条例于8月1日生效。 根据上述条例,**所有宣称锚定港元价值的法定货币稳定币将被归类为“支付工具”**,并受牌照管理制度监管。 同时该条例还设置了与美国“天才法案”相似的约束,如发行人须持有100%的优质储备,本质上建立了1:1赎回机制;发行人不得就稳定币向持有人支付利息;持牌发行人须符合一系列经营管控要求,涵盖反洗钱、反恐融资等。 ### **稳定币,怎么用?** 设置了基础的监管措施,那么稳定币怎么使用?相对法币又有哪些优势? 从应用场景来看,目前市场对稳定币讨论最多的集中在跨境支付重构与RWA(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上。 于前者而言,稳定币最显著的优势是有望降低跨境支付的交易成本。 根据泽平宏观团队的报告,此前传统的零售支付体系由Visa、MasterCard等少数卡组织主导,当消费者在商家刷卡消费时,这笔交易需要经过商家、商家的收单行、卡组织、消费者的发卡行等至少四个主要参与方接力传递和授权确认,交易成本高、结算缓慢。 如卡组织从交易额中抽取的手续费,在美国通常为交易额的2%-3%。**这笔成本最终会通过商品定价转嫁给消费者**。 而受限于银行与机构间的清算结算流程轧差,商家实际的购物款项到账也通常在1-3个工作日之后,**极大占用了现金流**。 依靠区块链技术,稳定币则能将传统的银行支付体系过程简化提速。具体来说,稳定币支付是资金通过区块链网络从消费者的数字钱包点对点直接转移到商家的数字钱包,绕过所有中间方,所以省去手续费等交易成本。同时到账时间也不受复杂流程与工作时间制约,可实现“秒到账”。 此外,泽平宏观团队还指出,稳定币可构建全球统一的支付网络:稳定币基于开放的公共区块链,具备无国界的特性,**挑战了传统卡组织最核心的全球网络优势**。 同时,RWA(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市场也正快速发展,并已有实践。 简而言之,RWA就是将现实世界的有形或无形资产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代币化,转化为链上可交易的数字通证(Token),以供全球投资者买卖,借此盘活资产流动性。 此前在2024年8月,蚂蚁数科已与内地上市公司朗新合作成功完成国内首单新能源RWA跨境融资。去年12月,蚂蚁数科又与绿色能源服务商协鑫能科完成国内首单光伏实体资产RWA,涉及金额超2亿元人民币。 蚂蚁数科认为,稳定币会成为RWA场景的重要交易“货币”。因为RWA通过区块链将新能源、黄金等资产代币化后,可直接以合规稳定币为计价和结算工具,实现点对点交易,简化了传统跨境支付依赖SWIFT、银行等中心化机构形成的繁琐流程,降低了交易成本。 而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稳定币的发展也有望为个体投资者提供一类低波动、类现金资产的配置选择**。不久前香港证监会集中批准40家机构升级牌照,获批机构可通过综合账户提供虚拟资产交易服务。其中包括38家券商、1家银行和1家互联网公司,国泰君安国际为首家获得虚拟资产全牌照的中资券商。 ### **谁在布局稳定币?** 伴随《稳定币条例》即将生效,香港已成全球内第一个建立稳定法定货币许可证制度的地区。香港金融管理局将于7月-8月公布首批稳定币牌照名单,第一批沙箱参与者可正式申请牌照。 那么当前积极参与其中的主体又有哪些? 综合市场信息来看,目前蚂蚁数科已申请香港稳定币牌照;京东币链科技CEO刘鹏对外表示公司计划在2025年第四季度初正式取得香港稳定币发行牌照;连连数字旗下公司正与圆币科技合作稳定币项目;联易融科技亦正与渣打集团合作稳定币项目。 此外,众安银行已是香港首家为稳定币发行方提供服务的数字银行,中国光大控股则投资了刚于6月5日上市的“稳定币第一股”Circle。 6月15日,华夏基金(香港)首席执行官甘添在出席一场稳定币研讨会时又提到,“华夏基金(香港)应该是唯一一个参与了香港金管局三个大型沙盒项目的在港中资资管公司”。 其中对于稳定币沙盒,其表示初期有三家机构在沙盒里,分别是圆币创新科技、京东币链科技和渣打银行。华夏基金(香港)已与其中的一家稳定币潜在发行商合作,并共同提交现金管理方案至香港金管局。 其还提到,目前在香港市场,代币化支付领域参与最积极的银行有:**蚂蚁国际、渣打银行、汇丰银行、德意志银行、澳新银行等**,中资银行还未积极参与。 “渣打银行是全球商业银行里对Web 3.0最投入的,已经在卢森堡、迪拜、新加坡、香港已经都有托管业务落地。汇丰、德意志、澳新银行也在积极跟进。” 谈及稳定币的未来,甘添在发言中预测,**未来全球货币体系或向少数主流稳定币收敛**,但这一进程需依托强大的金融市场与贸易场景。他认为,香港的实践不仅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新路径,更可能重塑国际金融基础设施的底层逻辑。  关注获取更多资讯
上半年,拿地排名TOP100房企在土拍市场共耗资5065.5亿元,同比增长33.3%,**自2022年以来出现罕见的正增长**。 但金额的同比增长,是靠各城上架了大量城市核心区优质地块换来的。如果以住宅用地成交面积计算,中指研究院统计的300城住宅用地成交面积仍在继续缩量。 同时,房企也在进一步向重点一二线城市聚焦,尤其是北上广深、杭州、成都等几个热门城市。 **未来,楼市的基本盘在头部20-30个城市。**上半年,TOP20城市出让金在全国的占比已经超过65%,其它所有城市之和才占到1/3。 对于房企,楼市“战场”空间变小了,在这些城市的土地市场上正面交锋、硬碰硬不可避免。 一方面,**头部房企之间的竞争加剧,是频频推高优质地块的溢价率高企的主要原因**,后果是:企业做项目的成本越来越高; 另一方面,“资金+操盘”实力稍弱,会很快被挤出第一梯队。能让房企跑赢的已经不是某一年的爆发力,而是持续的资金续航和产品升级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TOP100房企权益拿地金额的中位数只有约20亿元,TOP1的权益拿地金额,已经达到了第30位的14.8倍。现在及未来,**还有能力在多个城市群全面深耕的房企也就20家左右,在全国热门城市多点开花已经和80%的企业没有关系了。** ## **01 谁在发力** 上半年权益拿地金额TOP10房企分别为:保利发展、中海、绿城、建发、滨江、华润置地、金茂、招商蛇口、保利置业、越秀。 去年拿地TOP1是中海,今年上半年换成了保利发展。  2025年上半年房企权益拿地金额与面积TOP10 保利旗下两家地产平台同时进入前十。为了保住销售额行业第一的位置,还在继续猛冲。 在四大都市圈,保利发展均重点下注,尤其是今年上半年新房市场表现更好的长三角和以北京为主的京津冀,今年上半年的拿地金额已经大幅超出去年全年。  2025年上半年保利发展在各地拿地情况 另一家明显在加速拿地的是中国金茂。 **2025年上半年,金茂在土地市场花了261亿元。**对比一下,去年全年,金茂拿地才花了187亿元。 6月27日一天内,金茂在成都、杭州、合肥三城同时拿地,总地价达到51.44亿元。其中,杭州原运河新城单元GS1004-9-2地块的溢价率高达55.91%。 从拿地新增货值的口径来看,更能体现金茂“求上进”的急迫感,全口径新增货值749亿元,甚至还要压中海一头。 近几年,中国金茂一度跌出千亿阵营,行业排名下滑至第13位,成为率先从头部阵营出局的央企。 现在,金茂终于爬出坑。今年以来金茂大动作频频,先是换帅,然后大刀阔斧调整组织架构,将“总部-区域-城市”简化为“总部-地区”两级管理,华北区域、华东区域、华南区域、华中区域、西南区域领导班子正职岗位人员职务一并免除,进行管理换房。同时精简城市公司,收缩聚焦。 今年轻装上阵之后,开始在拿地和营销端再度加速。作为有产品力积淀的企业,金茂的潜力如果能发挥出来,未来的业绩排名一定会上升。  2025年上半年拿地TOP10房企全口径新增货值 上半年频频拿地刷屏的还有建发房产,它的半年拿地强度高达64.22%,在头部阵营中,仅次于金茂、绿城。 在杭州、成都、重庆,建发房产接连拿下三个地王,成为**新的“地王收割机”。**其中,杭州地块的溢价率高达115.39%,楼面价达到8.8万/平米。 实际上,建发房产从5年前就开始拿地加速,2020年至今年上半年,权益拿地金额在行业中的排名分别为:13、10、4、4、5、4,近四年稳定在行业TOP5中。 建发的风格也传递给了同为厦门国资“三剑客”的象屿、国贸地产。 象屿地产今年上半年的拿地销售比高达79.45%,8成的销售额用来拿地,投资强度远超第一阵营企业。而国贸地产的拿地销售比也达到了56.81%。 世茂、旭辉、中骏、阳光城、泰禾等民营“闽系”房企大退潮之后,建发、象屿、国贸又接过了接力棒,高举高打冲进了上海、北京地产圈。 ## **02 谁在收缩** **敢于大胆拿地,通常会传递出两个信号:一是企业的流动资金充足,有能力砸钱;二是企业有冲业绩的意愿和目标,愿意冒风险拿金钱换增量。** 相反,拿地少的房企,要么是财务状况不支持,比如万科。要么是企业之前的投资失误,现在在调整节奏,比如华发。 2025年上半年,华发股份的权益拿地金额只有20亿元,拿地销售比个位数,在TOP10企业中显得格格不入。  2025年上半年TOP10房企销售、拿地情况 其实,华发从去年就开始在土地市场“踩刹车”了,只在上海外围、西安等地零星拿了几个地块。总拿地金额甚至没能近期行业TOP100。 华发冲得最猛的时候是2022年、2023年,这两个年份的权益拿地金额分别为299亿、280亿,直接冲到了行业第10位。 其中,华发重仓的是上海,2022年华发在上海投了219.09亿,占到年度总拿地金额的73.3%;2023年,华发又投了123亿在上海,力压中海、保利。 但之后华发就从土地市场淡出了。据业内人士分析,主要原因是华发的地没有拿对。比如,华发在浦东周浦的项目华发观澜半岛、松江洞泾的华发海上都荟这两个项目都销售不畅。卖得比较好的项目,如苏河世纪、闵行颛桥华发四季半岛、半岛华庭分、古美华府,却先后口碑坍塌,品牌形象受到影响。 今年,华发发生人事大震荡,李光宁、张驰、俞卫国、张延、罗彬等核心高管集体离职,公司迎来调整期,短时间内无暇他顾。 **一般拿地金额是销售金额的三分之一为正常,低于这个数值,则说明现阶段的拿地强度较低。** 今年上半年,除了华发、万科,越秀地产的拿地强度也低于30%。不过,越秀的操盘能力比较强,上半年权益新增货值/全口径新增货值达到了约1:2.5,可以通过“小股操盘”,**用产品力杠杆拉动更高的销售额**。 整体上看,除了个别的特殊情况,头部企业的位置和策略已经相对稳定,且拿地强度普遍较高,重点一二线城市的楼市蛋糕大部分被它们完成切分。 **随着第一梯队的房企还在高强度拿地,未来被挤压的可能会是二三梯队房企。**它们会逐渐从之前的全国化布局缩回到几个主要城市,甚至退至某一个区域。 ## **03 谁有掉队危险** 地产行业,未来最大的变数在目前排名11-20位的企业。 这个序列的企业中,有近一半是之前经营出现问题,业绩掉下来的。比如,碧桂园、融创、绿地、金地。 还有近年在土地市场砸了大笔资金,但由于行业头部位置竞争激烈,它们还没能稳定在第一梯队的。比如滨江。 **11-20位的房企情况非常撕裂,呈现出分化明显的三级:** - 高强度拿地(滨江、保利置业)。滨江集团上半年全口径销售额431.6亿元,权益拿地金额313亿元,拿地销售比达到了72.5%,超过所有TOP10房企; - 正常拿地(铁建、中建壹品)。包括中建系旗下的中建智地、中建东孚、中建玖合,未来都会是行业11-20位序列的最有力竞争者; - 低强度拿地(龙湖、电建,等)。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前有强敌,后有追兵(中建系、象屿、国贸地产),稳住排名的压力很大,很容易渐渐掉队。  2025年上半年TOP11-20房企销售、拿地情况 当下拿地少的房企,未来会面临更大的销售压力。找准时机拿地,才能继续留在牌桌上,熬到下一个周期。 中指院的另一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20家代表房企的样本中,一线城市销售业绩贡献率同比增长9.0个百分点至40.0%,二线城市贡献了47.8%的销售业绩,两者合计占比87.8%。 随着一线城市的土拍竞争加剧,非头部房企能否在二线城市找到市场空间,已经是至关重要的生存战略。 <blockquote> <p>说明:文章中引用的房企销售、拿地数据来自于克而瑞地产研究院、中指研究院</p> </blockquote>
最近,有关RTX 50系列低端显卡的争议甚嚣尘上。**原因是最入门的RTX 5050再一次地搭载了8GB显存,甚至退回到GDDR 6。**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01/c304ad89f7504880a9c07ec088c125d4.jpg) 目前,这块显卡已经发布有几天了,除了NVIDIA在公告当天发布的官方数字外,尚未分享任何评论或结论性基准。 现在,Inno3D分享了一些初步测试结果,一起来看看这款售价为249美元的入门级显卡到底表现如何。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01/3cbe18feae5b4d4d91219fbe741b6bb8.jpg)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01/d9e62689f8af4579ac43d769c2735b62.jpg) 综合基准性能方面,**RTX 5050和RTX 4060基本相当,略强于RTX 3060。**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01/52de21c195494394adc5002f95279110.jpg)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01/ef61e3ca800141239a87e59c5e0e927a.jpg) 游戏性能方面,1080p分辨率测了四款游戏,包括《无主之地 3》、《孤岛惊魂 6》、《地平线零之曙光》和《刺客信条:英灵殿》。 **RTX 5050 比 RTX 3060快18.5%,但略慢于RTX 4060。** wccftech认为,**除非RTX 5050的价格降至199美元左右,否则购买它几乎没有意义。** 关于8GB显存显卡是否还有存在价值,我们之前也做过讨论。**如果玩家要求的仅仅是FHD分辨率下顺畅地运行游戏,且在相关硬件升级上不愿花大钱,那8G显存就还有存在的空间**。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不能低配卖高价。**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0172.htm)
今日,小米在北京、南京上线了一批青年公寓,**租金标准为均价1999元/月**。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发文表示:这是为小米年轻工程师打造的员工公寓,位于北京小米昌平园区附近,月租金1999元,一共2600套,应届生优先入住。 搜索发现,有网友发帖,晒出有关小米员工公寓的《答疑解惑》。 内容显示,房间价格、朝向信息等已张贴在对应房间,可前往房间查看。 押金为一个月租金,押一付一的方式。**公寓为民水民电,水费:6元/吨,电费:约0.5元/度(阶梯式);无其他费用。** 每个房间均有网络,网速为**300兆**,不收取费用。 **此外,公寓内只允许养猫等一些小型宠物,禁止养狗。** 并且能和亲友同居,**单间公寓不得居住超过2人,可联系管家添加。** 房间内家具家电坏了可在泊寓APP报修,也可联系管家,非人为损坏可免费维修。 公寓有24h安防系统,监控全覆盖,房间使用智能门锁,安全性高。房间内可做一些无油烟简餐,如需烹炒油炸,可移步至4号楼、5号楼共享厨房。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01/09260d841c03405b88b01f5d77f863d9.png)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01/4b3d2a84ad0d44d58e09a277e3d5e090.png)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01/47b47a49af8d4937ba0a1c50bd8a88f8.pn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0170.htm)
近日,马斯克在推文中表示,他正通宵达旦地开发Grok 4,并称“进展良好”。**不过,马斯克表示仍需进行“最后一次大规模训练”,特别是在专门的编码模型方面。**为了这一目标,从上月底开始,马斯克带头在办公室内支起帐篷睡觉,以全身心投入工作。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01/691b7188-2efc-49e7-9594-94628a22e7a7.png) 照片显示,xAI办公室的各个角落已搭起了数十顶帐篷,团队成员们正在这些临时搭建的“工作舱”中夜以继日地推进项目进展。 **马斯克称,Grok 4(或者叫Grok 3.5)将在7月4日后发布。** 据悉,新一代Grok将拥有高级推理能力,能够识别知识库中的错误和缺失。 简单来说,就是要让AI当知识界的福尔摩斯,通过蛛丝马迹找出人类知识体系中的漏洞。 马斯克表示,它将重写整个人类知识库,添加缺失信息,删除错误内容,然后基于这个“纯净版”知识库重新训练模型。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0168.htm)
据报道,英特尔正与SK海力士合作开发下一代AI加速器,以提升其在AI芯片领域的竞争力。**在英特尔AI峰会上,SK海力士副总裁Jung Woo-seok透露,双方正在合作将HBM集成到英特尔的Gaudi AI加速器中。** 为了在AI芯片竞赛中占据优势,英特尔计划在其下一代Gaudi芯片——代号为Jaguar Shores的芯片中采用SK海力士的下一代HBM4技术。 **这一举措将使英特尔的AI芯片规格与NVIDIA和AMD的下一代产品持平,NVIDIA的Rubin和AMD的MI400芯片也计划在2026年推出,并将采用HBM4技术。** SK海力士与英特尔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但关于HBM4的具体合作细节尚未最终确定。 有报道称,双方的合作可能是互惠的,英特尔可能会为SK海力士制造HBM基底芯片,但具体细节仍不确定。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01/ab667e3b228a46d18dc2623d98d6f58c.pn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0166.htm)
波音客机又有新的意外发生了,**这次惊险非常,而且竟然是在短时间内连续发生**。据巴拉圭民航局报告,当地时间6月30日,西班牙欧罗巴航空公司一架从巴拉圭亚松森飞往西班牙马德里的客机起飞后,两次因技术问题紧急降落。 当天飞行员从西尔维奥·佩蒂罗西国际机场第一次起飞,**10分钟后发出“PAN-PAN”即“优先返回机场”代码,在放空燃油后紧急着陆;随后经过休整航班再次起飞,但15分钟后飞行员再次发出同样代码,耗空燃油后再次紧急降落**。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01/8f311a51-c69e-4d9b-a6ce-068952246a18.png) 空中放油 巴拉圭民航局表示,这架航班机型为波音787-900,机上乘客272名,最终该航班取消行程,没有人员受伤,目前客机出现技术问题的原因目前正在调查中。 资料显示,**波音787-900是波音公司生产的广体中型双发喷气式客机,为波音787系列的加长型号。** 机身长度62.81米,垂直尾翼高度17.02米,翼展60.12米,机翼面积325平方米,客舱宽度 5.49 米。 **可搭载250-290名乘客,比787-8型多出40多人**,有两舱布局和三舱布局等不同配置,以满足航空公司的多样化需求。 近些年来,波音客机事故、故障不断,而上个月发生在印度的坠机系787客机自2011年投入运营以来,首次发生致命空难,机上242人仅1人幸存。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01/54f5b974-305d-434c-9ad2-c275ce2d9881.pn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0164.htm)
据周二发布的公告,主流互联网架构提供商 Cloudflare 现在将默认屏蔽已知的 AI 网络爬虫,以防止它们“未经许可或付费访问内容”。Cloudflare 将开始询问新域名所有者是否允许 AI 爬虫,甚至允许部分发布商实施“按次付费”收费。  按次付费计划将允许发布商为访问其内容的 AI 爬虫设定价格。AI 公司可以查看价格,并选择是否注册“按次付费”服务或拒绝。目前,该服务仅面向“部分领先的发布商和内容创作者”,但 Cloudflare 表示,它将确保“AI 公司能够以正确的方式使用优质内容——获得许可并支付报酬”。 Cloudflare 一直在帮助域名所有者对抗人工智能爬虫。该公司于 2023 年开始允许网站屏蔽人工智能爬虫,但该功能仅适用于遵守网站 robots.txt 文件的网站。该文件是一份不可强制执行的协议,用于指示机器人是否可以抓取网站内容。Cloudflare 去年开始允许网站屏蔽“所有”人工智能机器人——无论它们是否遵守网站的 robots.txt 文件——现在,这项设置已为 Cloudflare 新客户默认启用。(该公司通过将爬虫与已知人工智能机器人列表进行比较来确定需要屏蔽的爬虫。)Cloudflare 还在 3 月份推出了一项功能,将网络爬虫送入“人工智能迷宫”,以阻止它们未经许可抓取网站内容。 包括美联社、《大西洋月刊》 、《财富》杂志、Stack Overflow 和 Quora 在内的多家大型出版商和在线平台都已同意 Cloudflare 新的 AI 爬虫限制措施,因为网站正在应对未来越来越多的人通过 AI 聊天机器人而非搜索引擎查找信息的情况。Cloudflare 首席执行官马修·普林斯 (Matthew Prince)在上周的 Axios Live 活动上表示:“过去六个月,人们对 AI 的信任度有所提高,这意味着他们不再阅读原创内容。” 此外,Cloudflare 表示正在与人工智能公司合作,帮助验证这些爬虫程序,并允许它们“明确说明其用途”,例如,它们是将内容用于训练、推理还是搜索。网站所有者可以查看这些信息,并确定允许哪些爬虫程序进入。 普林斯在新闻稿中表示:“原创内容使互联网成为上个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我们必须齐心协力保护它。人工智能爬虫一直在无限制地抓取内容。我们的目标是将权力交还给创作者,同时继续帮助人工智能公司进行创新。”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0162.htm)
投资银行摩根大通认为,特斯拉第二季度继续面临交付方面的阻力,交付量可能不及市场普遍预期。摩根大通在一份最新的投资报告中预计,特斯拉第二季度交付量约为36万辆,远低于市场普遍预期的39.2万辆和摩根大通此前预测的39.5万辆。 摩根大通表示,其预测基于公开和私下获取的数据,并结合季节性因素和中国汽车保险数据进行了微调。因此,摩根大通重申对特斯拉股票的“减持”评级,并维持15美元的目标价。  摩根大通最新公布特斯拉交付量预期之际,欧洲数据持续显示该公司表现令人失望。数据显示,特斯拉在丹麦和瑞典的销量持续令人失望,特斯拉在法兰克福的股价下跌了5.6%。路透社查阅的Mobility Denmark数据显示,6月份特斯拉注册量同比大幅下降61.6%,而瑞典的数据显示,注册量下降幅度更大,为64.4%。 分析人士将销量下滑归咎于多种因素,其中包括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的政治立场、生产改革、新款 Model Y 的推出以及来自中国电动汽车公司的激烈竞争。 欧洲的最新数据似乎与摩根大通的预期相符。该投资银行在一份最新报告中预测,特斯拉第二季度的交付量可能为36万辆。如果其数据准确,那么特斯拉第二季度的交付量将较2024年第二季度的44.4万辆同比下降18%。 摩根大通的最新报告将其先前的预期下调了3.5万辆,并指出其依据欧洲公开的车辆数据、美国研究公司收集的数据以及中国的车辆保险估算来推断其最新的特斯拉第二季度交付量预估。由于交付量下降以及马斯克与唐纳德·特朗普总统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投资者难以应对,特斯拉股价在盘前交易中下跌了4.7%。 该银行早先预测特斯拉汽车交付量为 395000 辆,这比 2024 年第二季度的数据下降了 11%。由于通货膨胀和高利率抑制了电动汽车市场,2024 年对特斯拉来说是艰难的一年。 市场普遍预期特斯拉第二季度交付39.2万辆汽车,略高于公司此前预估的38.5万辆。由于政治困境、交付受限以及近期备受期待的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推出不尽如人意等因素,特斯拉股价今年迄今已下跌16%。整体看跌情绪加剧,特斯拉股价难以摆脱困境。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0160.htm)
7月1日下午消息,今日,余额宝官方发布微博表示,比赛第一!终于第四个上桌!着急了一晚上,总算赶上了第四位加入苏超赞助天团!很荣幸成为扬州队官方‘攒’助商。钱都攒着,扬州队,攒呢!  据悉,近日伴随“苏超”大火。淘宝闪购率先宣布冠名常州队。其后,支付宝也宣布冠名徐州队。花呗宣布冠名无锡队。阿里系三大品牌纷纷加入,冠名商之间的“内战”拉开帷幕,网友戏称为“散装阿里”。此次余额宝加入赞助扬州队,官方发布微博时表示:@淘宝闪购 @支付宝 @花呗 咱们四个刚好凑一桌掼蛋,希望其他兄弟品牌不要加入了,容易打破平衡。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0158.htm)
少了437个字,少了9个人。 6月26日晚间,阿里巴巴集团发布2025财年年报。业绩数据早在一个月前公布,年报的重点是管理层对战略和业务的思考,而“致股东的信”是整个年报的精髓。 对比发现,2025财年少了一页A4纸的描述。内容上,年报不再单独展开阐述“经营原则”,转而反复强调AI的重要性,甚至**将AI增补进“核心业务”范畴,将“电商和云计算”变为“电商、AI+云”**。 另一个巨大的变化是,多位阿里巴巴各个时期的关键人物退出阿里合伙人,其中既有创业“十八罗汉”中的彭蕾、戴珊,又有前CEO张勇、前CFO武卫,还有曾被视为“接班人”的俞永福。 一位二级市场分析师告诉雷峰网,这次退出的合伙人很多已经离开阿里巴巴,**当然可以说是给吴泳铭和蒋凡扫清障碍**,由于这些人长期不在业务一线,所以不再参与日常经营管理决策,也有利于企业良性运行。 作为阿里巴巴最重要的决策机构,合伙人的进出一直有着严格的规定。此次年报披露,共有9人退出,并没有补入新合伙人。 不仅如此,阿里巴巴此次披露合伙人在阿里巴巴集团职位罗列也更加精简,不再罗列他们在子业务集团担任董事职位的信息。 除了马云和童文红只有合伙人的职位外,其他留下的合伙人几乎都是业务一线负责人,或在集团担任CXO角色。简单来说,就是留下有话事权的人,做将业务更聚焦的事。  ###### 阿里合伙人名单 来源:阿里巴巴2025财年年报 ### AI驱动下的阿里 **一位阿里电商业务中层告诉雷峰网,业务含AI率正在成为其内部考核指标,这也是蒋凡“回归”后重要变化之一。**(欲了解更多变化,可添加作者微信 **karlliang88** 交流) 从2025财年“致股东的信”全文来看,AI被提到了35次。 与此前表述不同,AI已被视为业务增长的“核心驱动力”。这直接反映在阿里云增长上,不仅财年营收重回双位数增幅,而且AI相关产品收入已连续七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 前期研发费用和折旧摊销影响最新一个季度的业绩未及市场的高预期,以及资本开支环比有所下降,这些现状一度让市场担忧,股价下挫,但部分分析师,特别是本土券商分析师,仍看好该业务接下来持续增长的潜力。 日前业绩电话会议上,阿里巴巴也向外界透露了其增长的动力,即客户增长确定性较强,且客户群逐步从互联网、金融等行业向制造业、养殖业等传统行业延伸。同时,使用其开源模型的开发者,在应用上线时会优先采用阿里云的AI产品。 Forrester副总裁兼首席分析师戴鲲告诉雷峰网,AI之所以能够带动云业务收入,是因为AI开发已经成为了具有极高复杂度和极快迭代周期的平台化工程实践。云平台一方面预置优化版模型,省去部署运维成本,另一方面针对硬件深度优化模型,提供更高推理速度与吞吐量,同时模型与相关工具链深度集成,简化ModelOps全流程管理,从而通过技术整合与生态优势,为开发者提供高效、低门槛的AI落地路径。  ###### 基于传统CPU的计算在转向AI计算。图片来源:阿里巴巴官网 过去几年,多轮核心产品降价和核心客户群上云需求的减弱,导致阿里云营收增速疲软。但随着生成式AI普及带来云端算力需求增长,也为其带来新的收入增长点。 东方证券研报指出,看好阿里算力——基模——应用的全AI产业链优势。上述“致股东的信”指出,阿里巴巴将围绕AI战略核心加大三个领域的投入力度,分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模型和原生应用。 戴鲲表示,这三个方向均属于AI原生云的关键领域,将进一步加速阿里云从以云平台承载AI能力向以AI为设计初衷的AI原生云的转变。 阿里巴巴一直保持着AI大模型的技术先进性,同时扩大开源。2025年4月发布的通义千问Qwen3模型在全球多个评测榜单中性能领先。到月底,阿里通义已开源二百多款模型,全球下载量超过3亿次,衍生模型数量超过10万个。面向C 端,夸克月活跃用户数突破2亿,3月钉钉平均付费周活跃用户达4200万。 根据最新合伙人名单,担任云业务负责人的人数占比也是最多的。除了身兼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的吴泳铭之外,副总裁蒋江伟、资深副总裁王磊、首席战略官郑俊芳和达摩院院长张建锋,共有四人位列其中。 一位IT行业分析师告诉雷峰网,未来阿里云或有另一个独立CEO。相比起前几任阿里云“一把手”,吴泳铭更聚焦在战略层面。(欲了解更多阿里云未来动向,可添加作者微信** karlliang88** 交流) 容易被外界忽视的是,AI技术也将反哺阿里巴巴自身。蔡崇信和吴泳铭在“致股东的信”中称,将以更开放的态度推进AI在各项业务中的深入应用,并相信AI将创造新的用户体验、带来新的用户价值。 作为基本盘的电商业务已率先开始变化。阿里电商事业群CEO蒋凡在日前电话会议上表示AI重构搜索推荐、广告等过去基于传统算法的体系已是近期的工作优先级,因为会关注AI对“淘宝小二”、内部员工以及商家的工作效率提升。 一位二级市场分析师告诉雷峰网,利用AI后,广告推送将覆盖更多场景,不仅可基于用户标签推测偏好,还能结合价格段等维度实现更精准推荐;同时,广告内容也能根据用户所处场景动态调整,呈现形式更为丰富。相比竞争对手京东和拼多多,阿里巴巴在AI上的投入更多。 不过,也有另一种声音。有投行分析师告诉雷峰网,传统广告商业逻辑有时更侧重点击量指标,而利用AI优化广告的核心目标在于提升转化率,两者在短期目标上可能存在差异。除非AI优化能显著证明其带来的转化效果优于传统模式,否则内部可能存在博弈。 ### 蒋凡独掌电商底盘 一位二级市场研究专家对雷峰网表示,蒋凡的回归及组织架构的变革,**虽然也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问题,但由于其管理团队相对稳定,本质上是对此前一段时间阿里巴巴发展问题的纠偏**。 与云智能集团不同,电商业务进入合伙人的只有蒋凡和饿了么董事长兼CEO吴泽明。随着饿了么并入淘天集团,吴泽明也开始向蒋凡汇报工作。这意味着,蒋凡对电商业务,乃至大消费业务已有绝对的话语权。 蒋凡接替彭蕾成为了合伙委员会成员。该委员会负责组织合伙人选举,以及管理延迟现金奖池的相关部分。**随着彭蕾退出,目前委员会中已没有女性成员**。 彭蕾是阿里巴巴“十八罗汉”之一,曾长期担任阿里巴巴集团首席人才官,打造了一套具有阿里特色的组织文化体系。在这之后,她还担任过支付宝CEO、蚂蚁金服董事长兼CEO、Lazada CEO等职务。  ###### 阿里巴巴在全球总部复原了1999年的创业地——湖畔花园16栋1单元202室。摄影:梁辰 与“元老”彭蕾不同,蒋凡曾是创新工场友盟项目负责人,2013年因阿里巴巴收购而进入集团。入职第一天他甚至没有花名,后来从淘宝无线事业部总监一路升到总裁。 2020年4月,因家人在社交媒体上的言论以及互联网络上的传言,蒋凡被取消合伙人身份。但三年后,阿里巴巴启动“1+6+N”组织变革,成立国际数字商业集团,蒋凡出任该集团CEO,并重新进入了合伙人名单。 阿里海外业务包括全球速卖通和国际贸易,以及Lazada等面向海外市场的多家子公司,因国际宏观形势多变,以及各国文化和商业环境多元化,导致这些业务琐碎而复杂。 但这并不是蒋凡第一次肩负整合的职责。早在2017年被提拔为淘宝总裁时,他就曾带领产品团队完成淘宝网与手机淘宝的整合。 2019年3月,蒋凡取代靖捷兼任天猫总裁后,将聚划算与淘抢购、天天特价整合,升级为阿里集团“品质惠经济战略”窗口。同年12月,他又将阿里巴巴的商业数字营销中台阿里妈妈归入自己的职权版图内,一时风头无两。 面对野蛮生长的海外业务,蒋凡提出要发力全托管模式,三个月时间就扭转了速卖通业务的困局,更是让韩国等市场成为该业务的新增长高地。 他调换了Lazada三个国家的负责人,还从集团拿到三轮共计16亿美元的注资,在竞争对手Shopee“撤退”时,追加补贴和广告投入。 到2024年底,海外业务连续六个季度营收实现双位数的增长。这更是帮助蒋凡进一步在阿里巴巴站稳脚跟。 2024年11月,吴泳铭发布全员邮件宣布成立电商事业群,整合国内外电商业务,淘天集团再次划归到蒋凡旗下。 ### 应对超级APP的竞争 聚焦核心业务是接下来阿里巴巴的主线任务。 一切皆有迹可循。2023年9月,吴泳铭接棒张勇,出任阿里巴巴集团CEO,董事会主席蔡崇信坐镇后方。阿里巴巴重新明确了全集团战略重心和优先级选择,开始围绕主业进行取舍。 2024年3月,本地生活集团董事长兼饿了么CEO 俞永福卸任,高德和饿了么分设董事长;盒马创始人侯毅宣布离开,原CFO严筱磊兼任盒马CEO。 2024年2月,淘特回归并入淘宝;3月,1688全面入淘,首期开设三家店,商品均由产业带源头厂商直供。这意味着,无论新老业务,都将围绕一个中心展开。 不仅如此,行事果断、被内部视为有投资背景的吴泳铭,先后放弃了阿里云完全分拆,叫停了盒马、菜鸟的上市计划,并逐步减持或清仓了B站、挚文集团、小鹏汽车、光线传媒等公司股票,以及以亏损427亿元代价出售银泰百货和高鑫零售。 这一系列铺垫之下,将电商业务放权蒋凡,阿里巴巴开始寻找新增量。(欲了解更多蒋凡新政策,可添加作者微信** karlliang88** 交流) 一方面,阿里巴巴通过“全站推广”和收取千分之六软件服务费的方式,对商家端的商业化变现提速;另一方面,促进GMV(商品交易总额)的提升,稳定市场份额。 2025年618大促结束时,阿里巴巴宣布,全周期天猫剔除退款后GMV同比增长10%。尽管这一数字附加了诸多限定,但这也让阿里巴巴成为全网率先重新公布GMV的电商平台。 前述业务中层告诉雷峰网,蒋凡曾在内部会议上指出,将核心行业、核心品类的“确收GMV”(确认收入的商品交易总额)作为考核指标,而这将决定阿里巴巴的生死。 对于重新披露GMV,天猫总裁刘博日前对媒体表示,商家需要这个真实指标,而淘宝天猫要推动消费者真实完成交易,让商家获得真实订单。 上述“致股东的信”也提到,消费者、商家对平台的信任在提升,业务随之在加速增长。但更为重要的是,**阿里巴巴期望在满足用户体验提升的同时,持续投入能够带来用户增长,这也是此次新增的提法**。 阿里巴巴目前有两条路径构建用户生态:为88VIP代表的高净值用户匹配更多权益,凭借持续精细化运营拉动留存率,同时,通过低门槛的月卡、消费券补贴等方式吸引注重性价比的用户。即时零售则被视为一种催化剂,高频次场景将长期促进淘宝的活跃度和用户规模的提升。 6月23日,吴泳铭对外披露,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后,日订单量突破6000万,其中零售订单同比增长179%。切入即时零售并不只是能够带动外卖餐饮订单的增长,协同之下国内电商整个大盘都能受益。618期间,全棉时代在淘宝闪购成交的月环比增长200%,便是协同带来新变化的佐证。 竞争对手京东更是从背后推了一把。过去几个月,京东像一条鲶鱼搅动了沉寂多年的互联网市场,从大力补贴外卖业务到宣布切入酒旅市场,不断拓宽电商平台可以触达的边界。这也影响了阿里巴巴对“聚焦”和“协同”的重新定义,其内部开始讨论更多业务合并整合的可能性。 披露淘宝日订单数新高的同日,吴泳铭宣布,饿了么、飞猪加入中国电商事业群。进一步整合后,阿里巴巴已将电商平台升级为大消费平台。雷峰网曾报道,未来淘宝将满足消费者一站式生活消费需求,也将帮助品牌商家增加触达消费者的机会,通过统一的平台管理降低成本,以及数据共享下更精准地洞察消费者的需求提升运营效率。([《淘宝闪购日订单破6000万,背后是中国消费万亿增量空间》](https://www.leiphone.com/category/industrynews/O112zxR5L7hkW7xd.html)) 上述二级市场分析师表示,过去飞猪、饿了么相当于二级子公司,难以调动主站资源。如今将这些业务线整合,能够更好地利用淘宝积累的资源,推动各个业务线之间协同发展,进而构建一个包含线上电商和本地生活的超级APP。 阿里巴巴、京东和美团等平台相继进行了战略上的重大调整,线上电商、本地生活和即时配送等业务相继整合,超级APP的形态日益明显。尽管尚未到新一轮行业洗牌期,但内卷之下,行业巨头们已着手从流量扩张转向存量深耕,一场围绕生态布局和用户黏性的超级APP竞争在所难免。 反观阿里巴巴,“1+6+N”业务框架已被打破。聚焦任务仍在执行,阿里巴巴多个业务线已有调整动作。上述年报显示,盒马不再执着于X会员店模式,将战略性聚焦优选业态,即盒马鲜生和盒马NB两个核心业务。阿里大文娱集团更名为“虎鲸文娱”,并宣布“以创业心态进一步聚焦核心业务”。 不过,从财务分类来看,虎鲸文娱、菜鸟和高德一同被重分类至“所有其他”项下,这反映出阿里巴巴集团对这些业务的战略定位或有其他调整方向。 虎鲸文娱董事长兼CEO樊路远、菜鸟CEO万霖,以及高德地图董事长刘振飞三人,恰恰是目前合伙人成员中仅存的、来自非核心业务板块的集团高层成员。 由此可见,阿里巴巴合伙人的削减或是核心业务聚焦的外在形式变化,以及权利收缩的体现。 **关于阿里巴巴和资本市场,雷峰网将持续关注,想了解更多信息,欢迎添加作者微信:karlliang88。**
苹果可能是最适合做眼镜的品牌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https://www.ifanr.com) |[原文链接](https://www.ifanr.com/1629087) ·[查看评论](https://www.ifanr.com/1629087#comments) ·[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ifanr)
科兴生物!对,就是我们都打过它家新冠疫苗,那个科兴!最近,来了一波猫姐这辈子,见过最牛的分红操作。相当于你花100块钱买股票,它能给你850块钱的分红……  你看,第一阶段,公司将向股东派发每股55美元(人民币小400块)现金股息。 第二阶段,计划在7月8日特别股东大会后,宣布每股19美元的额外分红。 第三阶段,公司计划从未来盈余现金中,向股东分配每股20至50美元不等的股息。  这个分红有多离谱?! 科兴生物停牌前的股价是6.47美元,市值3.89亿美金;  第一阶段就分红33亿美元(约合236亿人民币),股息率大概高达850%; 嗯,100块买股票,能给你850块分红! 这还只是第一阶段! 如果三个阶段全部实施,这笔分红的总额最高可达近75亿美元(约人民币534亿),是停牌时3.89亿美元市值的近20倍! 是不是有点震撼?! 也难怪有网友戏称: “清仓式”分红,这是打算把新冠疫苗上赚到的钱,一次过全分了?! 01 科兴生物忽然搞“天价分红”,背后其实有一个曲折的故事。 故事要从科兴生物的两位创始人说起。 尹卫东是疫苗专家,潘爱华是北大教授出身的药企大佬。 两人2001年合伙成立北京科兴,后来把核心资产打包到美国上市,也就是科兴生物。  但到了2016年,矛盾爆发了。 科兴生物想回A股,两人各自拉拢资本,都想当“话事人”。 2018年2月,潘爱华找来一个狠角色——美国激进投资基金1Globe,在股东大会上要求罢免尹卫东的董事职位。 尹卫东则直接祭出“毒丸”计划:给所有股东疯狂增发新股,唯独不给潘爱华和1Globe。 这一招让对手的股权瞬间被稀释,尹卫东保住了控制权。  但1Globe转头就把公司告上法庭,官司一打就是7年。 期间,双方更是轮番上演了抢公章、换门锁、举报行贿等剧本,刺激程度堪比电视剧… 2019年,潘爱华的未名医药拒交北京科兴财报,阻挠审计,[纳斯达克](https://stock.finance.sina.com.cn/usstock/quotes/.IXIC.html)以“治理失效”为由强制停牌,科兴生物自此停牌。 02 股票停牌了,但股权争斗没停。 2020年12月,科兴生物旗下子公司科兴中维,就是生产新冠疫苗的主体,引多个外部投资主体,增资、稀释了上市公司科兴生物SVA持股至非控股地位。  然后就是大家熟知的特殊时期,这家公司通过疫苗,把钱赚炸了! 有多赚钱呢? 简单类比,2015年到2020年6年里,科兴生物的总利润,2.4亿美元; 但2021年,科兴生物将新冠疫苗卖到100多个国家,净利润直接飙升到145亿美元。 一年赚的顶100年!  但国外疫情一过,科兴生物又回到了老样子: 2022年营收暴跌92%,净利润只剩1.14亿美元; 2023年,直接亏损790万美元; 2024年,财报直接发不出来了… 这期间,科兴中维给少数股东分红27亿美元(2021-2024年间),但科兴生物的有效股东却一无所获。 更狗血的是创始人潘爱华的结局。 2024年2月,他因挪用资金、职务侵占罪被判13年。 讽刺的是,举报他的竟是自家公司未名医药。 而法院追缴的厦门未名34%股权,则进一步影响到了北京科兴的控制权争夺。  故事到这,还没完。 今年1月,英国伦敦枢密院(相当于最高法院)突然改判: 7年前的股东大会程序违规,“毒丸计划”无效。 1Globe提名的李嘉强等四人接管董事会,潘爱华一方看似翻盘。 但反转来得更快。 4月22日,科兴生物管理层发声明:“现在董事会的人根本不符合英国法院的名单! ” 股东维梧资本紧跟着起诉,指控新董事会要撤销他们16%的股份,还把审计机构吓跑了——公司连财报都交不出来,退市进入倒计时。  眼下,1Globe一方急吼吼地要赶在7月8号股东大会之前实施“天价分红”,估计也是怕后面再起变数。 毕竟,有律师就直言,科兴生物注册在开曼群岛、上市在美国、主要业务在中国,股东还遍布全球。 “英国法律看整体利益,美国法律护股东,中国管实际经营,这官司神仙也难断。” 这官司,估计一时半会还有得扯。 只能说,现实还是比电视剧,来得更精彩刺激。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0156.htm)
**中国广电新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召开发布会,正式公布“广电一号通2.0”。**据悉,中国广电新疆公司在2024年12月12日推出“广电一号通1.0”,以192手机号实现多业务统一管理,解决查费缴费难题,提供一站式服务并缩短响应时间。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01/715e3378-e773-46e1-a4b2-b9018b9c6839.png) 在此基础上,广电一号通2.0进一步有升级,深化“销装维服查”一站式办理,**192账号统管多业务及权益,实时推送资费、业务变动通知,支持单账户便捷管理与灵活缴费;用户可自定义签约周期和阈值。** 以往三大运营商的手机、宽带,甚至有线电视全部都是分开运营,一个业务一个账号,给用户带来了很多不便。 **如今,广电的一个192号码就能贯通手机、电视、宽带、权益全业务,实现一站式服务。**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01/b1ae3c0b-5624-46e1-a4fc-4289f5b78f44.png) 与此同时,一号通APP也完成智能升级,通过九宫格展示网格信息、可视化呈现小区数据,工单超时预警并一键派发。 另外,中国广电新疆公司还推出了“码上办”平台,用户扫码即可完成广电5G、宽带、有线电视等全业务的咨询、投诉受理、服务预约,提交需求后2小时内获专属客服一对一全程跟进,服务进度实时可查。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01/3a3b93c1-0ce2-473d-833b-865b99c0a84f.pn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0154.htm)
Robot Phoenix’s public listing comes as Chinese brands surpass a 50% share of the industrial robotics market, marking a turning point in a field long dominated by foreign incumbents.
600多买个能听歌的充电宝,好像还挺划算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https://www.ifanr.com) |[原文链接](https://www.ifanr.com/1629098) ·[查看评论](https://www.ifanr.com/1629098#comments) ·[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ifanr)
 【录音笔】是GPASS推出的一档全新会员专享节目,内容来自机核办公室日程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短小记录,每期时长十几分钟左右(大概吧)。内容也许是一些不成体统的碎碎念,也许是一些突然发疯的暴言,还有可能是哪个缺德的把办公室里真实的日常对话(dui ma)偷偷录了下来,总之就连我们自己现在也不知道每期会有哪些人参与,会录些什么。
日本晶圆代工厂Rapidus计划在2027年量产2nm芯片,**其合作伙伴IBM高层近日表示将全力支持Rapidus实现这一目标,并希望与Rapidus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据报道,IBM半导体部门研发负责人Mukesh Khare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为了实现下一代半导体,希望与Rapidus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Rapidus计划量产2nm芯片,而Khare也展现出在2nm之后的先进芯片领域继续与Rapidus合作的意愿。 **Khare指出,随着半导体技术研发难度的不断提高,为了实现先进芯片,与Rapidus等众多伙伴的合作变得尤为必要。**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3/0127/213fe61a12a3b63.png)** 他透露,IBM已派遣约10位工程师到Rapidus位于北海道的工厂,以全力支持Rapidus在2027年成功量产2nm芯片。 IBM和Rapidus于2022年12月宣布合作量产2nm芯片。为了实现2027年的量产目标,Rapidus已派遣约150位工程师前往IBM的美国设施学习最新技术。 目前,Rapidus的2nm试产线已在4月启动,目标是在2027年实现量产。 不过台积电计划在2025年量产2nm芯片,Rapidus即便按计划在2027年量产,也将落后台积电2年时间。 **对此,Rapidus社长小池淳义表示,通过采用新的生产方式,从下单到芯片生产和组装的速度可以达到台积电的2-3倍以上,从而通过缩短生产时间来实现差异化。** 他还透露,Rapidus计划在2nm之后生产下一代1.4nm,小池淳义强调,在量产2nm之后的2年半至3年左右时间内,若不能采用下一代技术,将无法在市场竞争中胜出。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0152.htm)
万能充电器相信不少人都有印象,其有两个可调节距离的金属接触探针,**可以给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手机电池充电。用户不再需要携带多个充电器,只需一个万能充。**不过,随着一体化手机的出现,万能充电器逐渐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01/81bb3e3ce7f9455db0dda95b844146f2.png) 有网友在电商平台搜索万能充电器,**有多个万能充电器的商品链接销量破万,甚至在24小时内有超过百人购买。**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01/ccac410f30ff4594a247ee231247b855.png) 部分商家表示,他们每天都能够卖出很多万能充电器,有的买家是用于给老人机的电池充电,也有卖家是为了给相机电池充电。 还有网友甚至发明了将万能充用于无线耳机充电的方法,虽然这种做法有一定的风险,但对于那些丢失了充电仓的人来说,却是一个解决方案。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01/15455456bc7942ce93fbd6f317db8868.pn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0150.htm)
NVIDIA GeForce GTX 900 和 1000 系列被认为是现代显卡中最好的一代。尽管后者已有近 10 年历史(于 2016 年推出),并且不支持炫酷的新技术,但许多用户仍在使用他们的 GTX 1080、1060 和其他 GPU 来玩 PC 游戏。令人遗憾的是,NVIDIA 带来了一个坏消息:这些显卡的驱动程序支持即将终止。  NVIDIA 已更新其官方 Unix 图形功能弃用[计划](https://forums.developer.nvidia.com/t/unix-graphics-feature-deprecation-schedule/60588),明确驱动程序 580 将是最后一个支持以下三种架构的驱动程序:Volta、Pascal 和 Maxwell。该驱动程序分支与 Windows 共享,因此此更改也会影响 Windows PC。 TITAN V 显卡基于 Volta 架构,GeForce GTX 10 系列基于 Pascal 架构,而 GeForce GTX 900 和某些 700 系列显卡(例如 750 Ti)则基于 Maxwell 架构。 需要注意的是,此更改不会影响基于 Turing 架构的 GTX 16 系列。这些显卡将继续接收新的驱动程序、更新和修复。 目前,尚无关于 NVIDIA 计划何时发布驱动程序分支 580(最新版本为 576.80)的信息。因此,如果您拥有受影响的显卡,无需惊慌。此外,您心爱的 GTX 1080 Ti 不会仅仅因为无法下载最新驱动程序而一夜之间停止工作。此外,NVIDIA 最新发布的驱动程序(那些出现过灾难性问题的版本)主要侧重于针对更新显卡的修复和优化。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01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