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月开始,微软 Windows 版 Word、Excel、PowerPoint 和 Visio 将采用新的 ActiveX 元素默认配置,这使得在 Office 应用中启用 ActiveX 控件变得更加困难。在此之前,Office 应用程序会显示一个提示,允许用户以最少的限制启用 ActiveX,正如微软所述在其2024 年底的公告。 微软表示,这种行为会使用户面临危险的 ActiveX 控件的潜在风险,进而导致恶意文件被利用社会工程学手段部署。现在,新的默认设置将完全阻止 ActiveX 元素,使用户无法轻松运行这些元素,从而阻止恶意软件的传播或未经授权的代码执行。  更新后的 ActiveX 行为现已可供所有Microsoft 365 Insiders 测试,并已进入 Beta 频道,将在当前频道版本 2504(内部版本号 18730.20030 或更新版本)中推出。 安装更新并打开包含 ActiveX 元素的 Office 文件后,您将在顶部看到一个新的通知,其中包含以下消息:“阻止的内容:此文件中的 ActiveX 内容已被阻止。” 没有启用 ActiveX 的按钮,但您将看到一个“了解更多”链接,该链接指向[支持文档。](https://support.microsoft.com/en-us/office/activex-controls-are-disabled-by-default-in-microsoft-365-and-office-2024-9cae60f8-478c-42c6-978c-eca072525d64?preview=true) 微软添加的有关禁用 ActiveX 的消息仅当信任中心未配置该行为时才会显示。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将无法创建 ActiveX 元素并与之交互。但是,某些对象将以静态图像的形式显示,并且无法与其交互。 如果需要启用 ActiveX,必须在信任中心进行操作: <blockquote><ol><li><p>要在文件中重新启用 ActiveX,请选择文件 > 选项 > 信任中心,然后选择信任中心设置按钮。</p></li><li><p>在信任中心对话框中,选择ActiveX 设置 > 在以最少限制启用所有控件之前提示我,然后选择确定按钮。</p></li></ol></blockquote> [您可以在技术社区论坛](https://techcommunity.microsoft.com/blog/Microsoft365InsiderBlog/activex-disabled-by-default-in-microsoft-365/4403157)的帖子[中](https://techcommunity.microsoft.com/blog/Microsoft365InsiderBlog/activex-disabled-by-default-in-microsoft-365/4403157)了解有关更新的 ActiveX 通知的更多信息。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2994.htm)
 PixelPaw Labs 宣布推出 Phase v1 鼠标。这是一款集鼠标、游戏手柄和 Android 游戏手柄于一体的多功能设备,旨在为玩家提供跨平台的无缝游戏体验。不管是 PC 玩家、移动游戏爱好者,还是 VR 探险者,Phase v1 都能轻松满足需求。核心特点包括:  - 触控滚轮:通过触控滚轮,你可以轻松浏览菜单和内容,提供流畅、自然的导航体验,适应不同的游戏风格。 - 专用无线接收器:配备专用接收器,确保更快速、更稳定的连接,特别适合需要精准操作的关键时刻。  - Pixelplay 按键自定义:每个按键都可以个性化设置,让你根据自己的操作习惯定制体验,每次游戏都能独一无二。 - 多平台兼容:支持 Windows、Android 和 iOS 系统,让你在不同平台间自由切换,随时畅享游戏。 - 远程游戏:不再受限于单一设备,随时可以将游戏画面流式传输到其他设备,保证游戏体验的连贯性。 - VR 准备就绪:专为虚拟现实游戏提供支持,带来身临其境的沉浸感。  Phase v1 鼠标的设计理念是将多种控制器功能集成在一起,提供直观的操作、灵活的连接方式和顺畅的游戏体验,适合日常的各种游戏需求。具备1000 Hz的高轮询率,支持Type C快速充电。尺寸方面,鼠标长120mm、宽67mm、高42mm,设计紧凑且便于操作。DPI高达16000,配备高分辨率的触控滚轮,支持快速滑动。无线通信支持蓝牙和接收器连接,按键则采用具有满足感的触感开关,提升游戏体验。
<blockquote><p>OpenAI近期发布了三款新模型:GPT-4.1、GPT-4.1 mini和GPT-4.1 nano,这些模型在多个关键能力上全面超越了前代产品,特别是在编程能力、指令遵循和长上下文处理方面表现出色。本文将对这些新模型进行实操评测,分析其性能提升的具体表现,并探讨这些改进对实际应用场景的意义。</p> </blockquote>  ## OpenAI发布会重点: - 发布了三款新模型:GPT‑4.1、GPT‑4.1 mini 和 GPT‑4.1 nano。 - 模型在各方面均优于 GPT‑4o 和 GPT‑4o mini - 100 万个 token上下文窗口,更强的长上下文理解能力。 - 模型知识截止日期更新至 2024 年 6 月。 - 能力提升要点:编程、指令遵循、长上下文处理能力 - 以API 的形式发布这三个新模型 - GPT-4.5 Preview 将于 2025 年 7 月 14 日停用 ### 笔者思考: 本次发布内容没有和最近刚出的Gemini 2.5pro进行对比是一个遗憾,之前有发过Gemini 2.5pro文章,在本文下面有链接,对AI感兴趣的可以文末看一下。  ## GPT‑4.1 在以下行业标准评估中表现出色: **编程能力:** 在 SWE-bench Verified 评测中,GPT‑4.1 取得了 54.6% 的得分,比 GPT‑4o 提高了 21.4 个百分点,比 GPT‑4.5 提高了 26.6 个百分点,成为目前领先的代码生成模型。 **指令理解能力:** 在 Scale 推出的 MultiChallenge 基准测试(衡量模型指令执行能力)中,GPT‑4.1 取得了 38.3% 的成绩,比 GPT‑4o 提高了 10.5 个百分点。 **长文本理解能力:** 在 Video-MME 基准测试中(该评测专注于多模态长文本理解),GPT‑4.1 在“长视频、无字幕”类别中取得了 72.0% 的成绩,刷新了业界最高纪录,比 GPT‑4o 提升了 6.7 个百分点。 **多模态能力:** GPT-4.1 系列在图像理解方面非常强大,尤其是 GPT-4.1 mini 代表了重大的飞跃,在图像基准测试中经常击败 GPT-4o。  看上图笔者个人推测:出于指标之间的变化情况思索,本次是性能的优化,能力方面没有突出点,GPT-4o进行工程推理优化变身为GPT-4.1mini,然后GPT-4o经过特定调优,能力稍有提升就是GPT-4.1。 ## 编程能力对比  <blockquote><p>在 SWE-bench Verified 评估中,模型会获得一个代码仓库和一个问题描述,并需生成一个修复补丁来解决该问题。模型表现高度依赖于所使用的提示词和工具。为便于复现和理解我们的结果,我们在此描述了 GPT-4.1 的设置。我们的得分中排除了 500 个问题中的 23 个,因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无法在我们的基础设施上运行;如果保守地将这些题目计为 0 分,总得分将从 54.6% 降为 52.1%。</p></blockquote> ## 超长上下文处理能力 支持最多 100 万个 token 的上下文处理能力。这对于需要长对话、记忆能力或深入文档处理的应用来说,是一次重大飞跃。而且,它对这些超长上下文的利用效率也更高了。  ## 实例展示 最后,以下是 GPT-4.1 在真实世界中的一个应用示例:**提示词如下:** <blockquote><p>制作一个**抽认卡(Flashcard)网页应用程序**。用户应能够执行以下操作:</p> <p>– 创建抽认卡</p> <p>– 在已有抽认卡中进行搜索</p> <p>– 复习抽认卡</p> <p>– 查看已复习抽认卡的统计数据</p> <p>系统应**预加载十张抽认卡**,每张包含一个印地语单词或短语及其英文翻译。</p> <p>### 复习界面(Review Interface):</p> <p>– 在复习模式下,点击抽认卡或按下空格键,应该以**平滑的 3D 翻转动画**显示卡片背面的翻译内容。</p> <p>– 按左右方向键可以切换浏览不同的卡片。</p> <p>### 搜索界面(Search Interface):</p> <p>– 搜索栏应具有**动态联想功能**,用户输入查询词时,系统实时显示匹配结果列表。</p> <p>### 统计界面(Statistics Interface):</p> <p>– 统计页面应显示一张**图表**,展示用户已复习卡片的数量,以及答对的百分比。</p> <p>### 创建卡片界面(Create Cards Interface):</p> <p>– 用户可在该页面中**自定义抽认卡正反两面内容**,并添加到自己的卡片集合中。</p> <p>每个界面都应能通过**侧边栏导航**进入。</p> <p>最终应生成一个**单页 React 应用程序(Single Page App)**,并将所有样式写为**内联样式(inline styles)**。</p></blockquote> 作者:帅森森,公众号:帅森森聊AI和职场 本文由 @帅森森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每天审核上百千万封邮件是种什么体验?” “比大海捞针还刺激,附件套娃、敏感词隐身、审批流程天天打结...”某企业IT负责人的吐槽,道出了无数同行的日常。 这可不是玩笑。国家网信办最新报告显示:68%的数据泄露始于邮件传输。传统的手动审核早已力不从心,当人工审核遇上智能时代,或许你需要的不是更多人力,而是一个更智能的邮件防泄露系统--CACTER EDLP:Coremail基于自研AI多维行为分析与实时预警技术打造的智能邮件数据防泄露系统。 这不,**CACTER小助手为大家整理了三大常见邮件数据泄露场景及应对秘诀,帮助管理员们轻松搞定数据安全建设**,一起来看看吧↓↓ **省力技巧一:智能检测,精准拦截敏感信息** **某企业IT 负责人**:客户数据、交易记录、证件信息全在邮件里打转。上次同事不小心把客户数据当周报发出去,虽然及时撤回了,但合规部还是给了警告...怎么才能防止敏感信息泄露? **CACTER 小助手**:我们CACTER EDLP内嵌智能模型,你可以按需使用邮箱通讯录、身份证、源代码、银行卡号等经典模型,也可以上传涉敏感文件样本,设置危险相似度,进行片段式的相似度查重,系统可以自动检测邮件内容,就能从那些繁琐的筛查工作中解脱出来,轻松又省心!  **省力技巧二:多维解析,附件检测0遗漏** **某企业IT负责人**:我们这每天发的邮件都带附件,格式五花八门,除了常见的文本,还有 pdf、rar、cad等,甚至一个附件里还融合了好几种格式。那么复杂,怎么能一个不落地检查出里面有没有敏感信息呢? **CACTER 小助手**:这事儿交给CACTER EDLP 准没错!CACTER EDLP支持 rar/zip/doc 以及后缀为空等上千种类型附件检测。系统还具备强大的 “附件解析 + 图片 OCR”能力,哪怕附件中嵌入了其它类型文件,也绝对逃不过 CACTER EDLP 的火眼金睛,真正实现检测 0 遗漏。  **省力技巧三:灵活审批,多样管控策略** **某企业IT负责人**:公司部门太多了,像采购、研发这些关键部门,他们的邮件肯定得重点审核;有些普通部门,要求就没那么高。怎么才能制定不同的管控策略,实现灵活审批呢? **CACTER 小助手**:小问题!CACTER EDLP 能让你根据部门的人员设置不同的策略。比如可以设置指定员工邮件按时间频率集中审批,重点人员邮件能实时审批。你还能设置多级审批或者让员工自审自批。多种策略随你挑,保证审批工作既高效又灵活!  以上邮件数据泄露防护省力技巧大家都学会了吗?赶紧点击收藏起来~
<blockquote><p>在即时零售的赛道上,美团与京东的对决愈发激烈。美团高调发布闪购独立品牌宣传视频,宣称“下一代购物方式——美团闪购”,并计划独立发布APP,这一动作被视为对京东外卖强势入局的直接回击。本文将深入剖析美团闪购的战略野心、市场表现以及面临的挑战,探讨即时零售是否真的会成为“下一代购物方式”,以及美团与京东在即时零售领域的竞争格局。</p> </blockquote>  4月15日,美团高调发布闪购独立品牌宣传视频,宣称“下一代购物方式——美团闪购”,并在此前已将“闪购”作为一级入口嵌入App首页,有传言,近期也会独立发布美团闪购APP。这一动作被视为对京东外卖强势入局的直接回击。有趣的是,面对京东外卖的挑战,美团选择仅将即时零售的核心业务“闪购”独立化,折射出其对零售市场的野心直指传统电商的腹地。  这一战略转变的背后,是即时零售市场规模的高速增长与消费心智的深刻变迁。据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透露,2024年美团闪购非餐饮品类日订单突破1800万单,而据美团相关数据显示,其3C家电类订单量甚至超过京东全站的40%。而京东外卖虽日均单量仅500万(峰值),但其以“百亿补贴+免佣金+骑手社保”的组合拳切入市场,直击美团生态的痛点——商家高佣金、骑手保障不足、食品安全隐患。双方高管的隔空喊话,表面是业务竞争,实则是两种商业模式与物流体系的终极对决。 美团对京东的“不屑”,核心在于对后者大仓配体系的否定。京东以自建物流闻名,其“中心化”仓配网络通过大规模计划性调度实现高效次日达,但面对即时零售的碎片化需求,这一模式被质疑“笨重过时”。美团则以“去中心化”运力网络见长:依托700万骑手与算法调度,实现30分钟内“万物到家”。王莆中甚至嘲讽京东物流是“大而无当的仓配体系”,应被“扫进历史垃圾堆”。 当然,刘老实认为小王总的这一论断过于武断。毕竟京东的供应链能力不容小觑:其大仓体系虽难以直接适配即时配送,却在商品采购、库存管理、品控等环节具备优势。例如,京东采销模式已实现单品供应链一体化,而美团闪电仓虽在品类扩张上迅猛,却面临自营与平台业务协同的难题。更值得玩味的是,美团自身也在布局小象超市等自营业态,甚至尝试线下门店,这与其对京东模式的批评形成微妙反差。 美团闪购的战略野心不仅限于抢占线下零售的市场份额,更直指整个传统电商市场。其核心逻辑在于,30分钟极速送达的体验更符合Z世代消费者的购物心智。Z世代(1995-2009年出生)占总人口不足20%,却贡献了40%的消费规模,且对配送速度的要求远超其他年龄段。美团闪购通过“闪电仓”网络(截至2024年超3万个)和实时调度算法,将配送半径压缩至3-5公里,实现“万物到家”的即时消费体验。 尽管美团推出的视频将“闪购”标榜为“下一代购物方式”,但其现阶段仍难跳出“快”的单维竞争,即便小王总发起的舆论战也重点强调“30分钟送达”这一快的属性。用户调研显示,超过50%的Z世代消费者希望当天甚至半天内收到商品,7%的消费者要求2小时内送达。美团闪购通过“30分钟达”的承诺,成功抢占了这一市场空白。 从用户视角看,即时零售确实解决了应急需求,但在“多、好、省”三个维度尚未突破。比如其品类的局限,美团闪购以超市便利、生鲜、3C为主,SKU丰富度远不及传统电商;比如成本难题,30分钟配送需要高昂的运力成本,美团闪购2024年Q3日均单量1000万仍处盈亏平衡边缘,而京东外卖的百亿补贴更被质疑不可持续;再比如体验瓶颈,生鲜品类的标准化难题、家电配送的安装服务缺失,均制约用户体验升级等等,这些都说明目前“闪购”所代表的即时零售模式现在标榜“下一代购物方式”还为时过早。起码在当下,即时零售仍然是只是传统零售的补充,而非颠覆。  美团对“闪购”品牌的独占性命名,也暴露其构建行业话语权的野心。虽然“即时零售” 与 “闪购” 虽都指向快速消费模式,但语义上存在本质差异。“即时零售” 是宽泛的学术概念,强调零售服务的即时性,涵盖多种要素;“闪购” 则更口语化,聚焦消费体验中的 “极速” 特性,更易被大众理解和记忆。 凭借在即时零售领域的统治地位,美团年度交易用户近 3 亿,日均单量超千万,将 “闪购” 与自身品牌深度绑定,通过多渠道宣传和产品设计,实施概念垄断。在消费者认知中,“闪购” 逐渐等同于美团的即时配送服务,其他企业难以使用该词。 当然这种垄断有利有弊。积极方面,美团推动了市场培育和行业技术升级,同时闪购APP的推出也将直接让“闪购”这个词成为大众对整个即时零售行业的认知;消极方面,造成行业概念混乱,中小企业因无法使用 “闪购” 需投入更多宣传资源,增加竞争成本,还抑制了行业创新。当然历史也已经证明了,任何试图定义行业的尝试都可能引发反噬:正如“外卖”一词从未被美团垄断,即时零售的终局更可能呈现多元业态并存。正如京东CEO许冉的论断——“外卖市场足够大,容得下多个平台”——同样适用于即时零售。 从竞争格局看,美团的威胁不仅来自京东。抖音本地生活业务的崛起已分流部分到店消费场景,而传统商超如物美、大润发通过自有平台(如多点)强化即时配送能力,甚至山姆、盒马等新零售玩家也在蚕食市场份额。美团或许更不愿意看到的是,那些寄生在美团旗下的闪电仓品牌方,更是对美团恨大于爱,有多少品牌都在暗自筹划自建配送体系和私域,毕竟对闪电仓品牌方而言做寄生虫是无法主宰自身命运的。 美团面临的挑战不仅来自外部竞争,还包括内部资源分配。餐饮外卖仍是美团的核心收入来源,美团即时配送峰值日均9800万单,抛去非餐饮品类日订单1800万单,餐饮类日订单则不低于8000万单,远远超过闪购。如何平衡外卖与闪购的资源投入,避免内耗,也是美团管理层亟需解决的问题。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以美团闪购为代表的即时零售若想真正成为“下一代购物方式”,需在多个层面实现突破。比如实现供应链深度融合,将履约能力与商品开发结合,例如定制化即时商品(如半成品菜、应急套装);比如场景化服务扩展,从“送商品”到“送服务”,整合家电维修、药品咨询等增值服务;比如技术创新驱动,真正通过AI预测需求、无人机配送降低人力成本,或利用AR技术实现“云逛店”体验;再比如可持续发展模型,通过探索会员制、订阅制等模式,减少对补贴的依赖,如Costco与山姆的付费会员体系。 值得警惕的是,任何商业模式的终极价值不在于速度,而在于创造不可替代的用户价值。当消费者不再为“30分钟送达”惊叹时,即时零售必须回答一个更本质的问题:除了快,还能提供什么?或许正如刘强东邀请李斌体验京东外卖所暗示的——这场战役的胜负,最终取决于谁能将物流优势转化为全链路的体验升级。 有人说:“零售的终局是即时零售”,刘老实个人认为这句话说的太满了,即便在传统电商野蛮增长时期,都不曾有人喊出这般口号,更何况生长于口罩时期,靠着突发事件而衍生出来,且还未真正形成体系的即时零售呐。 刘老实觉得,零售行业就从来不会有真正的“终局”,有的只是持续迭代的商业模式。即时零售的兴起,本质是消费需求从“计划性购物”向“即时性满足”的迁移,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电商或线下零售的消亡。 未来的零售图景更可能呈现“三足鼎立”: - 传统电商,满足计划性、高性价比需求; - 即时零售:覆盖应急性、高时效场景; - 线下体验:承载社交化、沉浸式消费。 美团闪购与京东外卖的对抗,不过是这场宏大叙事中的一章。真正的赢家,或许是那些既能深耕物流效率,又能超越速度桎梏,在商品、服务、体验维度持续创新的企业。而行业的健康生态,必然依赖于多元竞争而非一家独大——正如许冉所言,“宽广赛道”容得下多个平台,这才是商业文明进步的真正标志。 撰文:刘老实 排版:柯不楠 校对:十 三 公众号:即时刘说 本文由 @即时刘说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Pixabay,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blockquote><p>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Agent开发平台成为企业提升效率和创新能力的关键工具。本文将对字节扣子、阿里云百炼、腾讯元器、百度AppBuilder这四大厂的Agent开发平台进行深入的功能分析和对比,供大家参考。</p> </blockquote>  ## 一、用户体验分析 ### 1.1 用户群体 Agent 开发平台主要使用者包括具体编程能力的研发人员群体,以及有AI应用开发需求的非程序员群体,目前使用平台开发还是有些技术门槛; **(1)B端企业“开发者”,**包括中大型企业的研发部门和数字化提效团队,其核心诉求是利用灵燕的能力为企业提供提升效率的AI应用工具,灵燕的核心吸引力在于可以减少他们的开发成本,以及满足他们多种多样的智能化业务需求; **(2) C 端用户,包括对 AI 感兴趣的,对 Agent 开发感兴趣的普通用户;** ### 1.2 用户痛点 Agent这类产品的出现,主要在于解决如下的用户痛点和需求: - **AI应用自研的开发门槛高,成本投入大**:对于很多企业而言,自研开发一个AI应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包括产品设计、模型接入、应用开发等,需要投入比较多的资源,并经历一定的时间周期;这对于大部分的企业而言,基本是无法实现的;Agent 开发产品的出现,让整个AI应用开发的难度和成本极大的降低; - **功能扩展性差,资源集成工作量大**:开发一个AI应用,是需要多方的技术能力的,比如模型、搜索引擎、内容识别等,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很多技术能力只能通过接入外部的API来实现,无法全部都自研,集成外部技术能力,本身就是工作量巨大的事情; ## 二、市场竞争分析 ### 2.1 市场情况 **1)整体规模增长迅猛** 2023年中国AI Agent市场规模为**554**亿元,预计至2028年将达**852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2.7%**。AI Agent于2023年被业内正式引入,行业开始兴起。AI Agent市场规模包括To C端和To B端的应用价值,在To B端将逐渐把SaaS应用全面进行改写重构,在To C端作为生成式AI的商业化应用。  **2)To B端前景广阔** 在 To B 端,预计在未来十年内,AI Agent 将会实现整个SaaS 应用的重构,并其市场规模将达SaaS 应用的十倍。与传统知识库基于文本的结构化管理模式相比,AI Agent的向量数据库能自动学习和理解各种文档格式,实现更高效的知识管理和问题解答。 **3)To C端应用广泛** 在To C端,目前AI Agent 已较大范围的落地在电商、教育、旅游、酒店以及客服领域。在电商领域,AI Agent主要应用于智能客服和导购,并应用已较为成熟;在教育领域,AI 学习机器人和助理得到广泛应用;在旅游业中,通过AI Agent 已实现智慧旅游服务,如智能规划、实时导览和商品推荐等;此外,AI Agent 在客服支持、酒店服务等领域发挥作用,带来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值得一提的是,AI Agent 技术被应用于网红形象及IP内容制作,目前中国的个人网红博主的数量达2,000万人至3,000万人,其需求量巨大。 ### 2.2 竞争对手分析 **1)分析目的** (1)功能对标与快速学习: - 梳理主流竞品的核心功能模块,识别行业标杆功能设计(如智能体创建、知识库、插件、多模态交互,商店等功能)。 - 提炼可复用的功能逻辑(如任务流编排、插件扩展、数据合规模块),加速灵燕产品功能迭代。 (2)差异化定位与竞争力构建: - 对比竞品功能短板,寻找灵燕平台的核心优势方向。 - 挖掘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为后续打造 “人无我有” 的功能亮点提供参考。 **2) 国内主流竞争者** 目前国内在Agent开发平台上的主流竞争者呈现如下:  - **大厂基本都重点布局:**包括字节扣子,腾讯的腾讯元器,百度的AgentBulider以及阿里的阿里云百炼智能体等,国内的几个大厂基本都在该领域有相应的对标产品; - **几个明星AI产品和公司也同步布局**:包括昆仑万维、月之暗面、清华智谱、科大讯飞等公司,在推出主流的chatbot类产品的同时,也推出Agent开发平台类的产品; - **第四范式先知 AIOS** 等泛 AI 平台虽然以企业级 AI 解决方案为核心,但在智能体开发领域的布局也与扣子这类垂直的 Agent 开发平台存在交集。 **3)功能结构对比** 下面我将选择扣子、百度千帆、腾讯元器、阿里云百炼这几个垂直的 Agent 开发平台进行功能结构对比以及核心功能对比分析,因为这些平台都是聚焦智能体开发全流程、目标用户重合,都是中大型企业数字化部门、技术路径相似,都是零代码 / 低代码 + 可视化编排,且在工具生态、多模态交互等核心功能上形成直接竞争关系。而像**第四范式先知 AIOS** 等泛 AI 平台,其核心定位为行业解决方案与模型训练,与聚焦的智能体开发全流程(零代码 / 低代码 + 可视化编排)存在本质差异,且在工具生态、多模态交互等垂直 Agent 开发核心功能上关联性较弱。 (1)字节-扣子 扣子是新一代 AI 应用开发平台,借助扣子提供的可视化设计与编排工具,可以通过零代码或低代码的方式,快速搭建出基于大模型的各类 AI 项目,满足个性化需求、实现商业价值,功能结构如下:  **优点**:开发灵活性强,项目开发涵盖智能体(单 / 多 Agents)、应用搭建,资源库集成插件、工作流、知识库等多类型资源,结合场景提供应用模板、提示词模板,降低开发门槛,支持多渠道发布,适合定制化开发需求。 **缺点**:功能架构较复杂(如主页、项目开发、资源库等模块交织),新手易混淆;部分功能(如模型管理)仅含基础监控,深度能力不足。 (2)腾讯元器 腾讯元器是基于腾讯混元大模型的一站式智能体制作平台,支持开发者运用插件、知识库、工作流等方式,低门槛打造高质量智能体,并发布到 QQ、微信等平台,也支持 API 调用 。功能结构如下:  **优点**:智能体创建方式灵活(提示词 / 工作流),资源层聚焦插件、工作流、知识库,发布渠道支持分享权限管理,轻量化操作友好,适合垂直场景(如公众号问答)快速落地。 **缺点**:整体功能覆盖较窄,缺乏数据中心、系统管理等模块,生态开放性不足,复杂项目支撑能力有限。 (3)百度千帆AppBuilder 百度智能云千帆AppBuilder基于文心大模型搭建 AI 原生应用的工作台,提供 RAG、Agent 等应用框架与多模态能力组件,具备 大模型模式和工作流模式两种产品形态,降低开发门槛,满足企业敏捷开发需求 。功能结构如下:  **优点**:结构简洁轻量化,聚焦应用、资源,资源层组件 / 知识库清晰,发布渠道整合百度搜索、企业微信等,开发链路短,适合快速搭建轻量级应用。 **缺点**:功能纵深不足,缺乏模型深度管理(如模型调优、评测)、数据运营等模块,生态依赖百度系渠道,扩展性受限。 (4)阿里云百炼 阿里云百炼大模型服务平台是一站式的大模型开发及应用构建平台,依托通义基础大模型,为企业提供专属大模型开发及应用整套工具链的平台,助力企业实现从模型开发到应用部署等一系列 AI 相关工作 。功能结构如下:  **优点**:功能覆盖全流程,包含模型中心(模型管理、调优、评测、部署)、应用中心(多种应用类型、组件管理)、数据中心、运营中心及系统管理,形成从模型开发到应用部署、数据管理、运营观测的闭环,适合企业级复杂场景。 **缺点**:功能模块复杂,新手入门门槛较高,部分细分功能(如模型工具)深度可能需进一步学习成本,轻量化场景适配性不足。 **4)核心功能点对比分析** 下面从Agent构建、知识库、插件、模型管理、效果评测、生态、多模态等模块来评估这4个头部平台的功能。  通过对以上头部竞品的分析,可以发现字节扣子、阿里云百炼在对话型工作流、多智能体画布编排、商店运营等功能上更完善。 本文由 @origin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全金属贝果游戏工作室(Full Metal Bagel Games)今日(4/15)公布了在研游戏《地狱速递》的首支宣传片。这款支持1-4人的俯视角合作射击游戏已上线Steam页面,也将于下周参加Steam东方游戏文化周,计划年内开启测试试玩,2026年正式发售。  游戏故事发生在一个名为“新湾”的城市,而“地狱速递”是一家专门穿梭往来人间与Limbo的快递公司。由于潜入Limbo是一项危险工作,所以“地狱速递”的员工在发挥着各自不同领域的特长,并通过不太有默契的配合下,他们总能勉强地完成每单快递。  玩家将可以在游戏中任意选择扮演其中一位“地狱速递”的成员,驾驶着由自己精心武装改造的地狱冒险车潜入充满危机的Limbo。 在紧张的寻找收件人的过程中,顺便搜罗Limbo里面由人类回忆形成的宝贵资源,进而兑换成增强自己实力的装备或者冒险车部件。伴随着业务能力的成熟,玩家将能潜入更深层的Limbo, 成为各种阴阳相隔的人的故事见证人,也能渐渐更多了解与每位“地狱速递”的成员们相关的事情。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地狱速递》现已公开Steam页面,目前预定在2025年内开启试玩,可通过添加心愿单以第一时间获得通知。
 在 Indie Live Expo 上,由 Dank Hearts 开发的独立解谜游戏《残音系少年少女》公布了最新宣传视频。目前游戏开发已经进入尾声,预计将于2025年夏季正式上架,发行商为轻语游戏,首发同步支持日文、简繁中文和英文。本作全流程时长约为15~20小时,别出机杼的谜题和预料之外的故事,让游戏全程毫无冷场。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两位互不相识的少年男女相继苏醒,发现身陷封闭的地下水道,如何到来这里的记忆已经遗失,离开的通道也无迹可寻,水位线正在逐渐上升,逃出生天的唯一办法,就是在密室里寻找线索。  《残音系少年少女》的故事便是从这样一个经典的“密室逃生”场景中拉开帷幕。游戏节奏明朗,必要剧情后,玩家很快就会进入“探索”环节玩家要在多个外观扭曲、风格迥异的“房间”中寻找逃生线索,并挖掘出被少年少女们遗忘的记忆,那些被逃避的往事,便是解开谜题的唯一钥匙。     通过独特的美术风格,“房间“的不同外观折射出不同角色的心灵创伤 游戏中谜题种类丰富,从简单的因果关系,到复杂的逻辑推理,从化妆盒里的颜色组合、到五线谱的演奏运用……“逆转裁判”式的法庭争锋、数学定理式的步步演绎,跳出盒子外的思考,对玩家发起意想不到的挑战。     游戏中叙事和谜题联系紧密,创造趣味与挑战兼具的解谜体验。  谜题“量大管饱“且花样百出,无论您是否是解谜爱好者,都能获得”充实“的游戏体验  6位少年男女置身于疑似东京的都市,迫于共同的危险聚在一起,在逃离这座城市的过程中,却意外发现了各自早已遗忘的隐秘回忆,伴随着能否与过去的自己达成和解的疑惑,这座城市的真实面目也逐渐展露……6个曲折的故事涉及多种复杂情境,以及人类永恒的话题。  通过对话的方式,本作表现了“与自己达成和解“这件事 当“过去的自己”被具象化时,玩家将跟随游戏人物一起,体验人心深处最微妙的情感,直面也许自己都未曾意识到的真实心意。在记忆杂音组成的迷宫里,随着谜题的破解,同样被攻破的,还有人物的内心。 衷心希望每位玩家都能在《残音系少年少女》中获得一场心理疗愈之旅,更加积极勇敢地生活下去。
<blockquote><p>2025年,电商行业竞争愈发激烈,传统运营模式难以为继。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经历,探讨在AI技术加持下,新手卖家如何利用新工具和新玩法在电商领域找到突破口。通过精细化运营和创新思维,开网店依然充满机会,关键在于如何适应行业变化,把握新趋势。</p> </blockquote>  虽然近几年很多卖家都反馈不好做,赚不到钱,但据我潜伏在很多国内、跨境电商群里,看很多人的沟通反馈来看,其实相当一部分人还在用5年前甚至更早之前的经验来做当下的电商。 所以,旧地图很难找到新大陆。 在我持续观望了一段时间后,结合我自己之前失败的经历,重新审视电商机会时,发现电商行业其实还有机会。 ## 一、AI加持 现在做电商开网店是否还来得及?这个问题如果放在两年前,答案大概率是不建议、来不及,因为按照传统的做事和成本估算来看,开发产品、商品拍照、作图设计、广告推广、打签贴标、采购物流、财务管理、售后客服等等,每个环节都需专业人工投入,而且还需要人工具备一定相关经验。 这么算的话,在网店上架的商品还没开始卖,就已经投入了不少成本,如果选品成功的话,还能得到一丝宽慰,如果选品不成功,那大概率就原地失败不再继续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新手卖家做了一段时间就放弃了。 但随着近两年AI应用的快速发展,凭借着我们国家本土化场景应用的能力,AI在国内的各个行业都快速赋能。 电商平台也不例外,以我了解的抖音小店为例,抖店卖家后台模块,如商品管理、客服、售后等模块等都有AI辅助功能,在一些典型标准场景里,通过AI辅助可以降低不少劳动成本。 比如上传商品时可以智能作主图,一键生成短标题,推荐商品关键词等,后台客服有机器人智能推荐话术、AI模板应用,物流售后支持模板化、自动化等策略。这些改变对于新手卖家,尤其是个体卖家来说,是非常友好的。 我在2023年上半年第一次打开抖店后台,中间关店一段时间,再到2024年下半年再次打开抖店后台,平台已经在这一年多时间里,肉眼可见地做了很多AI辅助功能的优化迭代和场景应用。 这些AI辅助功能的应用,对于像我这样没有设计资源的新手卖家来说,简直是福利,至少能帮助我们卖出第一步,打造一个MVP店铺出来。 顺便提一下,论卷和执行力,国内互联网公司还得是字节跳动。 ## 二、运营思维 早几年前的电商属于蓝海行业,很多已经有一定积累,具备资源的人,可以快速组建团队、采购铺货投入市场拿到结果,赚的盆满钵满。 但是随着行业成熟,竞争白热化,同时生产过剩,供大于求,如果一个新手卖家按照之前粗犷的运营方式来运营店铺,大概率等待他的就是亏本关店。 国内电商整体内卷,长期转变为价格战,大多数卖家专注于打价格战而忽略的商品质量,导致用户无法在市场上买到同时具备优良质量和合理价格的性价比的商品,虚假宣传引发的高退货率等等,都让电商这个行业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我之前在抖店平台,代运营推的一款牛仔裤,通过直播销售一晚上卖出200多单,可退货率高达50%,因为是无货源操作,突如其来的大批量售后问题,把我搞得有点头大,那一晚上一直到凌晨才睡下。这就是犯了典型的战略懒惰、战术勤奋的毛病。 目前很多新手因为被鼓吹进入电商行业,因缺乏整体认知、经验和执行力,导致新店闭店率高,原来因为平台红利获益的老商家,因为缺乏精细化运营,导致老店利润下降至关店。 消费者吐槽商品质量差、里里外外的钱都让物流快递收入囊中,这就导致“挖矿的不如卖铲子的赚钱”的现象越发明显。 近几年,随着行业逐渐成熟,国内各大电商平台的规则也比之前更加繁琐抽象,国外电商平台要求严格更甚。粗犷的运营方式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精细化平台的逻辑。 2023年我个人利用业余时间尝试接触亚马逊平台,结果因为忽略了亚马逊平台的账号验证规则,直接废掉一套注册资料,这就是大意的代价。所以很多时候,“快”不一定能成功。 那么,在电商精细化运营时期,电商从业人员应该如何重新思考和实践呢?这值得我们继续去探索和发现。 接下来我会接着边做边试,用 AI 工具和新玩法验证机会,也会在这里记录自己的摸索过程。虽然知道这条路不好走,但心里还是想试试 —— 毕竟,不亲自踩踩坑、找找方向,怎么知道前面有没有新可能呢?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曙欧巴】,微信公众号:【曙欧巴】,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根据Canalys发布的最新报告,**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同比增长1%。**其中**三星以20%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领先地位,苹果以18%的份额紧随其后**,小米、vivo、OPPO的份额分别是14%、8%和8%。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415/47f0dbfeec164fdaaddf621f4acba1d7.jpg) Canalys研究经理Amber Liu表示2025年第一季度整体环境比预期更加动荡,供应商将高库存量推向渠道以此获得份额,但销售速度慢于预期,库存周期延长,抑制了2025年初的销售势头。 值得注意的是,不断升级的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在2025年为智能手机供应商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415/bb41e84665824dfba3ddefb89b670e37.jpg) 在美国,苹果、三星等供应商努力应对疲软的市场需求,还要面对即将到来的关税威胁。为了应对新关税政策,苹果设备在4月初发货,提前准备第二季度的库存,以缓解可能出现的成本上涨压力。 在全球范围内,虽然新关税的时间仍不确定,但供应商正在做准备,为了减少风险,供应商和供应链合作伙伴正在加速多元化战略、转移生产基地、重新评估采购模式和优化物流。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415/9e68cb19fdf640448c0f4979a44bf5b1.jp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2992.htm)
NVIDIA RTX 5060 Ti显卡即将正式发布并开售,根据最新的消息,这款显卡的价格似乎比预期更具竞争力,但供应量和实际售价可能是大问题。Moore's Law is Dead(MLID)在最新视频中透露,**此前爆料的RTX 5060 Ti 8GB建议零售价(MSRP)为379美元,而16GB版本为429美元的价格应该是准确的。** 这些价格在一家大型在线零售商的系统中短暂出现,并且已经在多个在线零售商的系统中记录。 **但MLID也指出,RTX 5060 Ti的供货量将非常紧张,甚至比RTX 5070发布时的供应量还要少。**  据推测,RTX 5060 Ti 8GB的实际售价可能会超过450美元,而16GB版本的实际售价可能会超过500美元,甚至可能接近600美元(尤其是高端、超频版显卡)。 **在这样的价格下,RTX 5060 Ti的性能表现(预计与AMD的RX 7700 XT相当)显得并不那么吸引人。** MLID认为,如果RTX 5060 Ti能够以建议零售价出售,那么这款显卡的性价比还算可以接受,但实际情况是,这些显卡很难以原价买到,而价格的上涨将使它们的性价比大打折扣。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2990.htm)
近日,哪吒汽车经销商代表齐聚桐乡工厂向哪吒讨债一事,引起热议。多位哪吒汽车经销商反映,哪吒汽车已有半年未交车,且未退还车款。**部分经销商前往哪吒桐乡生产基地,发现车间已停工。** 经销商孙先生表示,他们已到桐乡一个多星期了,在此寻求解决方案,但他们没有见到哪吒汽车厂家的负责人。 孙先生称,哪吒汽车欠他们每个经销商基本都是几百万元,欠他的200多万元,包括车款、返利、一些售后的索赔。**他卖哪吒汽车两三年了,从去年7月开始,到现在已经没有销量了。** 对于经销商讨债一事,哪吒汽车相关负责人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经销商讲述的事情和实际情况是相符的。 “但对于陷入困境的车企来说要进一步融资是很难的。公司经营管理团队还没放弃,一直在做各种努力,正在积极地寻找办法帮他们解决。” 而哪吒汽车停摆,除了经销商遭受损失外,对车主们的用车也有很大影响。 此前报道称,哪吒全国多地4S店退网,**车主在当地没有合适门店维修,被迫自费维修同时面临丧失质保风险。** 此外,即便一些哪吒4S店同意为车主维修,但因为厂家不发配件,导致车辆长时间无法维修。而哪吒官方客服统一答复“暂无配件,需等待”,且无法承诺解决时限。 有车主反馈称,自己的哪吒S增程器损坏后被迫仅用纯电模式,但实际纯电续航只有一百多公里,相当于自己花了十几万,买了一台大号老头乐。 据相关数据显示,哪吒汽车目前的存量车主已有四十多万,如果售后维保体系中断的话,将会有大量车主受到影响。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415/a56dced8-bc83-4e2f-bc0f-a84fd4c9ad49.jp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2988.htm)
**上汽大众 ID.3 GTX 将于 2025 年上海车展正式亮相,外观将延续海外版的设计风格,动力系统有望进一步提升。**从海外版车型来看,ID.3 GTX 搭载最大功率为 210 千瓦的后置电机,相当于 280 匹马力,0 - 100 公里 / 小时加速时间仅为 5.9 秒。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415/8c86916a-9f1a-4985-916d-60d5ff250a9c.png) 相比之下,目前国内在售的上汽大众 ID.3 全系搭载最大功率为 125 千瓦的后置电机,动力差距显而易见。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415/2b1ccd42-65f2-47e2-9bc8-a0f9aa277a72.png) **如果上汽大众 ID.3 GTX 能够在动力上进一步提升,那么它将更有底气与同级别车型竞争,甚至有望取代 GTI 成为新的性能标杆。**  在外观设计上,ID.3 GTX 海外版采用了双色车身涂装,车顶、外后视镜等细节进行黑化处理,前门位置设计有“GTX”专属标识,配备 20 英寸轮辋,整体造型更具运动感和辨识度。  车尾部分,后包围加入黑色装饰件,与前包围风格相呼应,并在尾门下侧增加黑色“GTX”标识,进一步强化了其性能版的身份。 此前工信部曝光的新款上汽大众 ID.3 申报图也显示,新车对前包围造型进行了改动,内部用黑色饰条连接,中间为网格结构,风格基本延续了 ID.3 GTX 海外版车型设计,从而满足国内消费者对于性能车外观的期待。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415/9b6c142e-8b08-40b0-8395-488f45f703ba.png) 内饰方面,参考海外版车型,ID.3 GTX 继续采用悬浮式全液晶仪表盘以及 12.9 英寸中控多媒体显示屏,并配备带有红色缝线处理的一体式运动型座椅,座椅头枕区域增加“GTX”标识。 动力系统是 ID.3 GTX 的核心亮点之一。  **海外版车型匹配容量为 79 千瓦时的电池,在 WLTP 工况下续航里程为 604 公里,**这样的续航表现能够满足大多数日常使用场景,同时强劲的动力输出也保证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激情与乐趣。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415/6cafdd72-6ccd-4f16-8eda-79d84805f9b0.png) 虽然目前国产版 ID.3 GTX 的具体动力参数尚未公布,但考虑到其性能版的定位,预计动力将进一步提升,这将使其在加速性能和驾驶感受上更接近甚至超越传统燃油性能车,为追求速度与激情的消费者提供一个全新的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申报的新款上汽大众 ID.3 继续搭载最大功率为 125 千瓦的电机,动力参数与在售 ID.3 保持一致,并匹配磷酸铁锂电池组。** 这表明上汽大众在动力系统方面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而 ID.3 GTX 的推出或许正是为了填补这一空白,满足市场对于高性能纯电车型的需求。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2986.htm)
TP-Link系统公司今日宣布,其已获得通用漏洞披露计划(CVE)的正式授权,成为CVE编号机构(CNA)。此项授权使TP-Link能够为其产品可能相关的某些漏洞分配CVE编号,进一步巩固了其主动网络安全措施的承诺。  计划是一项由社区驱动的国际倡议,旨在识别、定义和编录公开披露的网络安全漏洞。CNA是负责分配CVE编号并发布漏洞详细信息的组织,旨在构建更安全的数字生态系统。TP-Link作为CNA的新角色增强了其快速响应安全威胁的能力,并确保了漏洞报告的更高透明度。 TP-Link Systems Inc. 总裁 Jeff Barney 表示:“随着网络安全威胁的不断演变,TP-Link 始终致力于加强我们产品线的安全性,并赢得客户的信任。成为 CVE 编号机构彰显了我们积极主动地负责任地披露漏洞的做法,并重申了我们致力于与安全社区合作,保护全球用户的承诺。” TP-Link 的 CNA 资质建立在其近期的网络安全举措之上,其签署了美国网络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局 (CISA) 的“安全设计”承诺,并积极参与 CISA 的安全设计技术交流小组。TP-Link 还维护着一个漏洞披露计划,并赞助了一个漏洞赏金计划,以鼓励安全研究人员负责任地报告漏洞。 通过积极参与 CVE 计划,TP-Link 将在漏洞管理方面发挥作用,确保安全研究人员、合作伙伴和客户能够从精简高效的流程中受益,从而识别和解决潜在威胁。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2984.htm)
iglu 是一款纯免费、无内购的 iPhone 应用,它主打随时随地,随手记录你的想法、灵感、创意、微日记,支持 Face ID 加密,支持 iCloud 备份,简单易用。@Appinn 是的,igl
经过多年深耕,我国跨境B2B产业已构建起覆盖供应商、采购商及渠道服务商的全链路生态体系。在全球化重构、数字技术应用推动下,三方协同重塑贸易价值:供应商借助精准需求预测对接全球采购;采购商通过数据中台整合供应链资源;渠道商整合支付、物流等模块形成服务闭环。随着AI匹配算法等技术的深度应用,一场以供需双侧及渠道深度智能化升级为特征的跨境B2B产业变革正蓬勃兴起。 ## **1. 我国出口贸易规模保持稳定增长,新兴市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新增长点** 近十年我国出口贸易规模保持稳定增长。2024年我国全年出口额达25.4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1%,展现出较强的动能和活力。新兴市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我国出口中的地位逐步上升,成为新增长点。例如,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贸易整体增长9.6%,对巴西增长23.3%,对阿联酋增长19.2%,对沙特增长18.2%。   ## **2. 国际采购商更青睐具备本地化、个性化和拥有品牌化等能力的供应商** 近年来,跨境贸易和物流飞速发展,采购商更加关注本地仓储物流配送时效和本地化服务。此外,产品品牌愈发受到重视,采购商更倾向挑选拥有良好品牌形象的供应商。搜索引擎排名高低往往被视为品牌实力的标志之一,深度影响品牌流量,采购商们通常对品牌打造的主页、产品和资质介绍等页面更感兴趣。  ## **3. 线下渠道趋于稳步发展,线上渠道具有广阔探索空间** 展会与地面推广因技术革新而取得小范围进步,行业规模稳步增长。B端采购行为线上化趋势明显,跨境B2B贸易平台具有较高成长空间;全球电商去中心化趋势崛起,独立站模式快速发展。因而,在线上渠道中,跨境B2B平台与独立站模式各有千秋,并举发展。  ## **4. 构建独立站与社媒双核驱动的数字营销闭环,实现从品牌认知到销售转化的无缝衔接** 独立站作为企业的线上门户,是获客转化和品牌展示的重要平台。而社媒则是连接品牌与采购商的桥梁,具有强大的互动性和传播力。加大独立站与社媒的统一投入,意味着要充分发挥两者的各自优势,并将它们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线上营销的合力。  **本报告重点研究问题如下:** - 中国跨境B2B行业的目前处于哪个发展阶段?发展现状如何? - 跨境B2B采购商采购行为呈现什么样的特点?采购需求如何? - 采购商有哪些线上和线下采购渠道?各具有什么样的优劣势? - 对国内外贸B2B企业来说,有哪些渠道优化策略?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2025年跨境B2B采购买家行为分析及采购渠道研究报告》,点击[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d-78rXt8f0ArZhN0vY9Syw?pwd=pb65 ),提取码:pb65                                   
 **直播时间** **4月16日15:00准时开播** **立即扫码预约,看直播+转发邀请赢千元大礼** 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CACTER邮件安全积极响应国家战略,联合奇安信专家特别策划专场直播,揭秘企业数据安全之道,筑牢国家安全“看不见的防线” **直播亮点抢先看** 权威发布:联合奇安信专家深度解析《2024年中国企业邮箱安全性研究报告》 **·**揭秘恶意邮件神秘幕后推手 **·**详解邮件攻击典型案例 **·**全球邮件安全威胁形势 破局有道:详解如何有效管控邮件敏感信息,获取涉密数据管控方案 **·**深度剖析邮件数据泄露风险 **·**三大案例还原邮件数据泄露场景 **·**企业智能审批与应急防控策略 精彩干货分享千万别错过!扫码预约锁定直播,让我们共同守护数据安全,为全民国家安全助力!
<blockquote><p>从个人助理到自动驾驶,从金融风控到医疗诊断,智能体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其价值也从“有用”升级为“不可或缺”。本文深入解析智能体的技术架构、类型及应用场景,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揭示智能体如何成为人类能力的延伸与效率解决方案。</p> </blockquote>  提到“智能体”(Agent),我们常联想到科幻电影中的虚拟助手或机器人。 但实际上,智能体早已渗透进现实世界,从手机里的语音助手到工厂的自动化系统,其价值远超工具属性。 智能体的核心在于自主决策与目标驱动——它能在特定环境中感知信息、分析数据并主动执行任务。 那么,智能体究竟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我们结合技术逻辑与场景案例,拆解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 01 什么是智能体(Agent)? 在人工智能(AI)领域,智能体(Agent)是指能够感知环境、自主决策并采取行动以实现特定目标的实体。 它可以是软件程序、机器人,甚至是具备AI能力的虚拟角色。智能体的核心特征包括: - 自主性(Autonomy):能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运行和决策。 - 反应性(Reactiveness):能感知环境变化并作出相应调整。 - 目标导向(Goal-directed):具备明确的任务目标,并优化行为以实现目标。 - 学习与适应(Learning & Adaptation):能通过经验改进策略,适应新环境。 智能体可以是基于规则的简单系统(如自动回复机器人),也可以是基于深度学习的复杂AI(如自动驾驶汽车)。 近年来,随着大语言模型(LLM)的发展,智能体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使其能够处理更复杂的任务。 ## 02 智能体的技术架构 智能体的运行通常依赖以下关键技术: **感知模块(Perception)** 通过传感器(如摄像头、麦克风)或数据接口(如API、数据库)获取环境信息。 例如,自动驾驶汽车的激光雷达和摄像头用于识别路况。 **决策模块(Decision-making)** 基于规则系统、机器学习模型(如强化学习)或大语言模型(如GPT-4)进行推理。 例如,AI客服分析用户问题后选择最佳回复。 **执行模块(Action)** 采取行动影响环境,如发送消息、控制机器人、调整系统参数等。 例如,工业机器人根据决策模块的指令组装零件。 **学习与优化(Learning & Improvement)** 通过强化学习(RL)、在线学习(Online Learning)或人类反馈(RLHF)不断优化策略。 例如,推荐系统根据用户点击行为调整推荐策略。 ## 03 智能体的主要类型 根据智能程度和交互方式,智能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 04 智能体的应用场景 智能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以下是典型场景: ### 1、个人助理与客服 AI聊天机器人(如ChatGPT、Copilot):通过自然语言处理(NLP)提供个性化服务。 智能客服(如银行、电商客服):自动回答用户问题,减少人工成本。 ### 2、自动驾驶与交通 自动驾驶汽车(如Tesla、Waymo):通过感知+决策系统实现无人驾驶。 交通调度智能体:优化红绿灯控制,减少拥堵。 ### 3、金融与投资 量化交易机器人:分析市场数据,自动执行交易策略。 风控智能体:实时监测异常交易,防止欺诈。 ### 4、医疗与健康 AI诊断助手:分析医学影像(如X光片),辅助医生决策。 健康管理智能体:根据用户体征数据提供个性化建议(如Apple Watch)。 ### 5、工业与制造 工业机器人(如ABB、发那科):自动化生产线操作。 供应链优化智能体:预测需求,优化库存管理。 ### 6、游戏与虚拟世界 NPC(非玩家角色):通过AI提供更真实的游戏互动(如《赛博朋克2077》)。 元宇宙智能体:虚拟世界中的AI导游、客服等。 ### 7、科研与探索 太空探测机器人(如NASA火星车):自主执行探测任务。 实验室AI助手:加速药物研发、材料发现。 ## 05 未来趋势与挑战 ### 未来趋势 - 更强大的LLM智能体:GPT-5等模型将使智能体具备更强的推理和规划能力。 - 多模态智能体:结合视觉、语音、文本等多维度数据,实现更自然的交互。 - 自主智能体(Autonomous Agents):如AutoGPT,可自动拆解复杂任务并执行。 ### 面临挑战 - 安全与伦理:如何确保智能体的决策符合人类价值观? - 可解释性(Explainability):如何让AI的决策过程更透明? - 数据隐私:智能体依赖大量数据,如何保护用户隐私? ### 最后 智能体的本质是人类能力的延伸与场景化的效率解决方案。 从提升微观效率到重构宏观系统,其价值正从“有用”升级为“不可或缺”。 未来的竞争,或许将取决于谁能更高效地驾驭智能体网络。 如何平衡技术发展与社会伦理,仍是行业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伍德安思壮】,微信公众号:【时间之上】,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blockquote><p>AI技术与短视频的结合,正在重新定义同城实体行业的获客方式。本文为实体老板提供了一套实操指南,从寻找爆款视频、利用AI生成高效文案,到规划视频内容与流量运营,帮助商家快速搭建短视频获客体系,实现流量与业绩的双重增长。无论是起号阶段还是持续优化,AI都能成为你的得力助手。</p> </blockquote>  ## 一、找爆款视频、对标账号 不管你是做什么行业的,如果说你想要做短视频之前,一定要去找那些相关的爆款视频,以及你行业的一些做的好的账号。 去看他们发的一些视频,以及把他们的视频或者账号发给AI,让他去分析、拆解,提取他们的文案结构、要素等。 ## 二、短视频起号秘籍 在起号阶段,前 10 个视频至关重要。你可以先发布一些有争议的流量视频,目的是引起大家的讨论、争议或共鸣。 同时,建立信任的人设视频也必不可少。讲述自己从事这个行业的初心故事,让客户从一开始就对你产生好感和信任。 10 个视频之后,营销视频、专业知识视频就要穿插着发布了。 每天务必有营销视频(线索视频、转化视频),比如展示店铺的限时优惠活动、独特服务流程等,引导客户下单。 其他三类视频(流量视频、人设视频、专业知识视频)则灵活安排。 ## 三、巧用 AI 写文案 ### 1.找爆款选题 抖音、小红书、视频号都是挖掘爆款选题的宝库。 你在这些平台搜索与你的行业、产品相关的关键词, 筛选出那些有效评论高、咨询多的视频,它们能火,说明切中了用户痛点,这些就是绝佳的选题方向。 ### 2.提取爆款文案 找到心仪的视频后,将它们转化为文案。 你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像 “轻抖” 小程序以及豆包(抖音短视频可以用豆包提取文案),就能轻松提取视频文案。把提取出的文案整理好,发给 AI,让 AI 帮忙提取爆款要素、拆解爆款文案的结构。 例如,一个爆款视频文案开头用了强烈的冲突性话语吸引眼球,中间详细阐述解决方案,结尾引导用户互动。 你要分析出这些结构特点,为后续创作打基础。 ### 3.给出要求,生成文案 给 AI 下达明确指令,比如你希望文案风格是幽默风趣还是专业严谨,字数控制在多少,重点突出哪些内容等. 还可以给出文案公式,比如 “痛点引入 + 解决方案 + 成功案例 + 行动呼吁”。然后,让 AI 重新生成类似的视频文案。 举个例子,你让 AI 生成一篇关于店铺促销活动的文案,要求突出优惠力度、活动时间和参与方式,AI 就会按照你的要求输出相应内容。 用AI批量生成文案总结来讲就是,它完全就是不用自己写,AI全帮你搞定! 把爆款视频的文案提取出来(可以用“轻抖”、豆包等工具,把视频链接发给这些工具,他们就能提取文案) 丢给AI(比如ChatGPT、文心一言、Kimi、Deepseek),让它: 提取文案结构 按照你的要求改写(比如:“改成适合小吃店的版本”) 生成10条类似文案,选最好的3条用! 实操技巧: 给AI明确指令,比如:“生成一条吸引同城顾客的短视频文案,要突出优惠、有紧迫感。” 文案公式 = 痛点+解决方案+行动指令(例:“附近的人注意!这家店新出的套餐,限时3天5折!”) ### 4.优化文案成口语化 当短视频口播文案生成后,一定要自己过一遍,要写成口语化,并且要把写出来的文案,通过微信,语音转文字,用说话的方式说出来,也就是通过微信转文字转化成口语化的文案 ## **四、视频内容规划**  总结:AI+短视频=实体店未来 找爆款选题和视频(抄火的,别自己瞎想) 用AI重新生成新的文案(1分钟10条,效率翻倍) 简单拍摄+剪辑(手机就能搞定) 坚持发+优化(流量是攒出来的)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老陈的深度思考】,微信公众号:【老陈的深度思考】,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2025年4月15日,截止收盘,沪指涨0.15%,报收3267.66点;深成指跌0.27%,报收9858.1点;创业板指跌0.13%,报收1930.4点,两市成交额较上一交易日减少2002.8亿元,合计成交10771.94亿元。
<blockquote><p>在B端产品设计中,必填与非必填字段的设置看似简单,却直接影响数据完整性、业务流程规范性以及用户体验。本文从麦格雷戈的X-Y理论出发,探讨B端产品是否需要设置非必填字段,并提出如何在“确定性”与“灵活性”之间找到平衡,确保字段设计既服务于业务目标,又让用户感知不到规则的存在却自然符合规则。</p> </blockquote>  首先我们讨论系统平台,到底需不需要设置【非必填字段】。就要看这个产品、系统、平台到底是面向B端还是C端的。如果是C端的,我们在设计产品填写字段的时候,其实是可以兼容必填非必填的字段。例如一个交友软件,如果我非常想表达展示自己,自我介绍可能很多信息填的完备一些,而对于一些担心隐私泄露问题的用户而言,非必填也会显得更加人性化。 但是B端产品就不一样了,由于它是在日常工作中业务操作人员必须面对的事情,所以到底应不应该填写显得非常重要。在B端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必填与非必填看似简单,却常引发产品经理与业务方的激烈争论——“这个字段必须填吗?不填会影响业务吗?” 今天,我们从实际场景出发,探讨这一问题的底层逻辑与解法。 我们可以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业务人员在操作B端产品时,例如录入业务单据或者相关资料数据时,面对是否会主动进行填写完善,还是偷下懒,既然没说必须要填,那就不填了。 我们可以从麦格雷戈(Douglas MC Gregor)的X-Y理论进行分析,X理论认为:多数人天生懒惰,尽一切可能逃避工作;多数人没有抱负,宁愿被领导批评、怕负责任,视个人安全高于一切;对多数人必须采取强迫命令,软硬兼施的管理措施。 如果我们的领导或者产品经理在需求调研的过程中,认为公司员工或者应用该系统的操作人员更符合X理论,那么显然已经,B端产品设置【非必填字段】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因为这将代表大部分的【非必填字段】都是空值,不是代表没有,而是代表没填。那么如果后续该字段在进行决策分析,参与计算时,就是垃圾数据。 Y理论的看法则相反,它认为,一般人并不天生厌恶工作,多数人愿意对工作负责,并有相当程度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控制和惩罚不是使人实现企业目标的唯一办法,还可以通过满足职工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个人和组织目标融合一致,达到提高生产率的目的。 如果我们的领导或者产品经理在需求调研的过程中,认为公司员工或者应用该系统的操作人员更符合Y理论,B端产品设置【非必填字段】会显得更加人性化,用户往往会主动积极的去填写该字段,确保其准确性。 必填字段的核心价值在于保障业务数据的完整性和流程的规范性。例如,在供应链系统中,若“订单类型”字段未强制要求填写,可能导致审批流程无法匹配,进而引发业务停滞。如财务单据的“金额”字段,缺失将导致核算失效。审批类字段未填写,系统无法触发后续流程节点。 但是如果一个系统全部都设置成必填字段,也显得过度收集信息,增加了用户的填写压力。研究表明,每增加一个必填项,用户放弃提交的概率上升15%。部分字段的“可空性”为未来业务扩展预留空间,例如“备注”字段的非必填设计,也显得更为人性化。 按照我以上的方法,我们可以进一步完善产品设计: 1、根据X-Y理论判断是否需要增加【非必填字段】。用户喜欢偷懒抗性高就别整【非必填】直接就取消该字段即可,如果配合程度高且字段非常重要就直接设置为【必填】。 2、区分“核心业务字段”与“辅助信息字段”。前者必填,后者可选。 3、对非关键字段,采用前端提示(如标红加粗)引导用户填写。而非强制拦截。 4、新增必填字段时,需制定历史数据补全策略(如批量赋值或人工补录)。 5、按照角色分配字段。哪些业务条线是必填,哪些是业态条线是非必填。 其实总结一下,必填与非必填的争议,本质是“确定性”与“灵活性”的冲突。 必填与非必填字段的设置,永远服务于业务目标。产品经理需深入理解业务流程,区分“刚性需求”与“弹性需求”,并通过用户测试验证设计合理性。正如我所言:“字段设计的最高境界,是让用户感知不到规则的存在,却自然符合规则。”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老司机聊数据】,微信公众号:【老司机聊数据】,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AMD RX 9070系列无论性能、性价比都完爆NVIDIA RTX 5070系列,而接下来的RX 9060系列,自然就是瞄准了RTX 5060系列,而且依然拥有后发之势。根据最新曝料,**RX 9060 XT将会采用Navi 44 GPU芯片,最多2048个流处理器**,正好是Navi 48规模的一半,同时和RX 7650/7600系列、RX 6500/6600系列处于同一水平。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415/3949c4691d5e46f08f6d9e9615219f4c.jpg) 频率是个惊喜,其中**游戏频率就有2620MHz,加速频率更是高达3230MHz,部分超频版可超过3.3GHz。** 相比之下,上代的RX 7600 XT游戏频率为2470MHz,加速频率为2755MHz。 显存方面,RX 9060 XT倒是和RTX 5060 Ti如出一辙,**同样是128-bit位宽、8/16GB两种容量,只不过一个GDDR6、一个GDDR7。** 具体功耗不详,但**需求至少500W电源,超频版得搭配550W。** 发布时间也不明,大概率会在台北电脑展期间。 **RTX 5060 Ti 16/8GB的建议零售价分别是3599元起、3199元起,RX 9060 XT极有希望杀到3000元以下。**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415/9919d72deeb0428990d5b22f290f5794.pn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2976.htm)
**今天上午,上海地铁5G公众信号全线网覆盖开通。**据上海市通信管理局介绍,上海地铁5G公众信号全线网覆盖工程,**覆盖上海市21条线路(含磁浮线、市域机场联络线)、896公里、517座车站,标志着上海成为全国首个地铁全线网迈入“5G时代”的超大型城市。**  另从上海申通地铁获悉,上海地铁聚焦高品质的乘客体验和智慧场景应用,**实现了80%线路段的5G-A(5G-Advanced)网络升级。** **实测用户站厅站台及隧道下行平均感知速率均高于600Mbps,最高峰值速率超过1Gbps。** 以后乘客坐地铁时的网络体验会大大增强,再也不会出现各种没网的卡顿的情况,刷手机更顺畅。  除了乘客更方便之外,5G专网覆盖后还能让地铁的维护和运行更加方便,不仅可以远程监测地铁列车总体运行状态,还可以实时获取对传输速率有更高要求的如弓网监测图片、视频等重要数据,从而实现关键部件维修模式从故障修到预防修的演进。 比如通过车辆智能运维平台的数据监测和比对分析,若发现列车弓网异常可触发预警,维护及调度人员就能提前采取措施,降低列车救援风险,保障线路运营顺畅。 此外,利用5G大带宽和定位能力,建设5G单兵(移动视频管控)系统,为施工管理、应急抢险等现场作业提供远程调度和监护。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2974.htm)
Windows 10将在今年年10月14日结束支持,届时将不再提供更新和安全补丁,因此微软面临一个紧迫的任务:如何说服用户从Windows 10升级到Windows 11。**根据GlobalStats的最新数据,54.23%的Windows PC仍在运行Windows 10,42.66%已升级到Windows 11,尽管差距正在缩小,但Windows 10仍然是使用设备最多的版本。** 那么,微软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推动用户升级Windows 11呢,TechRadar给出了微软目前要做到的5件事: **1. 忘记AI,给出升级Windows 11的真正理由** 微软目前大力推广Windows 11中的AI和Copilot功能,但这些功能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有限,微软需要展示Copilot如何真正简化用户的日常任务,而不是仅仅提供一些新奇但短暂的功能。 此外,微软需要更好地宣传Copilot+ PC的优势,这些设备配备了NPU,可以在本地执行AI任务,而不是依赖互联网。 **2. 修复任务栏问题** Windows 11的任务栏是其最大的变化之一,但这一改变并不受欢迎,Windows 11的任务栏无法像Windows 10那样方便地拖放文件,也无法将任务栏移动到屏幕的侧面或顶部。 这些功能的缺失让用户在升级后感到不便,微软表示正在努力恢复这些功能,但在Windows 10即将结束支持之际,优先解决这些问题将有助于吸引用户升级。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5/0411/fe29f05fb1e6bf9.png) **3. 停止发布有问题的更新** Windows 11目前似乎陷入了更新问题的困境,每次更新在解决老问题的同时,都会引入新的问题,这种状况不仅影响用户体验,还可能让用户对升级失去信心。 微软需要确保每次更新都经过充分测试,即使这意味着更新的发布速度会变慢,减少更新频率,但确保每次更新都能带来稳定性和改进,而不是引入新问题。 **4. 减少广告** Windows 11中不断增加的广告是用户不愿升级的另一个原因,广告出现在开始菜单和某些窗口中,显得有些突兀,微软可以通过减少广告的频率和侵入性来改善用户体验。 **5. 或者让Windows 11永久免费** 如果微软继续在Windows 11中投放广告,那么至少应该让Windows 11永久免费,这将使广告的存在变得更容易接受,并且可以消除用户寻找免费Windows 11版本的需求。 此外,微软可以提供一个付费的无广告版本,以满足那些不愿意看到广告的用户。 你觉得这几点中的哪一点会让你升级Windows 11?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2972.htm)
RTX 5060 Ti、RTX 5060将在今晚正式发布,明晚性能解禁并开卖,部分厂商已经提前行动起来,RTX 5060 Ti 16GB的完整规格也首次流出。VC公布了一张GPU-Z截图,可以看到已经能够识别出RTX 5060 Ti 16GB的所有信息:**4608个CUDA核心、144个纹理单元、48个ROP单元、2407-2572MHz核心频率、PCIe x8 5.0总线,等等。**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415/75e14be82c194991b6dab8f3bc2bf886.jpg) **显存则是128-bit位宽、16GB GDDR7容量、28GHz等效频率、448GB/s带宽。** BIOS完成日期为3月16日,锁定了180W功耗,不可调。 **RTX 5060 Ti将以16GB显存版本为主,定价3599元起,8GB则是3199元起,但无论是AI还是游戏,8GB显然已经落伍。**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415/192b9b38e392484cb951af34e74a5556.png) 另外,同德提前宣布了他们的RTX 5060 Ti、RTX 5060,不但公布了定妆照,部分零售商也已经摆上货架。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415/31c188dbda834b8794ffec0c1b97cc63.png)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415/21dd74b34b454458affb556fae63bea2.jp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2970.htm)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4月10日受理**纵目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的破产审查申请,其正式进入司法重整程序**。今年开年开工第四天,纵目科技的员工收到了一则办公楼封楼通知,当天18:00开始断电封楼,700多名员工无班可上,几乎是原地离职。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415/9529c41d-8d34-4c80-9ab6-1acd495f6b2d.jpg) CEO唐锐和高管也集体“消失”,公司高管甚至还瓜分了88万保供款,总部大楼已经空无一人,即使是管理层也无法进入。 **在此之前,纵目科技也是资本的宠儿,创始人光鲜的履历以及高达90亿的估值,被行业公认为智驾独角兽和明星企业。** 何至于此? 纵目科技中层管理总结道,导致纵目科技如今“停摆”的原因,主要有四个: **第一,公司的盈利能力不行,造血功能不强;第二,研发投入太大,太烧钱了;第三,在资金相对来说不太充足的情况下,公司又开了一条线——做自动驾驶充电业务,此举加剧了公司的死亡;第四,冲刺IPO三次均失败,资本市场续命落空**。  早在2013年,美籍华人唐锐带着硅谷20年的芯片研发经验回国,创立纵目科技时。 公司成立初期,纵目科技凭借“环视ADAS+低速L4泊车”的技术组合,在自动泊车领域快速崛起。 **至2022年,公司在中国APA泊车市场占有率升至5.6%,位居第一,获得理想、赛力斯、长安、一汽等车企客户,一时风头正盛。** 然而,风光背后弊端已显 公司前五大客户贡献了93%的收入,过度依赖大客户,成为公司发展中的弊病;伴随泊车技术逐渐成为行业标配,越来越多车企直接下场进行自研,凭借这一技术起家的纵目科技,也陷入了增长停滞的尴尬境地。 更为致命的是,在纵目科技主营业务陷入僵局危机初显时,亟需打开新的业务增长极时,**CEO唐锐押注“自动驾驶充电机器人(FlashBot)”的错误战略选择,却直接将公司带入了“绝地”。**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929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