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华为全球首发了三折叠屏手机Mate XT 非凡大师,当时引发了不少人争相抢购。**而博主“数码闲聊站”透露,今年下半年华为还将推出迭代三折叠新机。**  该博主透露,华为下半年将上新款三折叠,新机的屏幕方案不变,主要升级处理器(可能是N-1代)和影像,外围也有提升。 **从其言语中可知,华为新的三折叠依旧将采用去年Mate XT 非凡大师相同的折叠方式,主要在性能和外围规格上进行提升。** 考虑到目前市面并没有其他厂家推出相关产品,因此华为三折叠依旧是唯一选择。  去年推出的华为Mate XT 非凡大师采用了独特的三折叠设计,展开后屏幕尺寸达10.2英寸,分辨率高达2232 x 3184像素,带来接近平板的视觉体验。 其屏幕支持LTPO自适应刷新、1440Hz高频PWM调光及240Hz触控采样率。 该机搭载了天工铰链系统,首次实现内外弯折双轨联动,解决了三折叠屏的机械结构难题。 **华为Mate XT 非凡大师搭载麒麟9010处理器,配合16GB运行内存与最高1TB存储空间。** 影像系统配备5000万像素十档可变光圈主摄、1200万像素超广角及1200万像素潜望式长焦镜头,支持5.5倍光学变焦与50倍数字变焦。 其还搭载了5600mAh硅碳负极电池,支持66W有线快充与50W无线快充。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4704.htm)
Kioxia 宣布了其中长期增长战略,作为其中的一部分,该公司正押注先进的 SSD 技术以抢占更多市场份额。该公司最雄心勃勃的项目是一款突破性的 SSD,它将 XL-FLASH 内存与全新的控制器设计相结合。  “我们将采用单层单元的超高速 XL-Flash 内存芯片,并将其与全新的控制器配对,”一位公司代表解释道。“这种组合将为我们的小型数据操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性能。我们的目标是超过 1000 万次 IOPS,并计划在 2026 年下半年准备好样品。”该公司还与主要的 GPU 制造商密切合作,以优化 AI 和图形密集型应用的性能。 同时,Kioxia 正在推出基于第八代BiCS FLASH 技术的当前一代 SSD。CM9 系列面向同事需要极快速度和的可靠性的 AI 系统,以充分利用昂贵的 GPU 硬件。另一方面,LC9 系列专注于海量存储容量,每个驱动器的容量达到 122 TB,适用于支持 AI 推理系统的大型数据库等应用。 第八代 BiCS FLASH 技术本身代表着一项重大进步,它融合了 CBA 技术,实现了比前几代更高的速度和能效。铠侠正在加大这些芯片的产量,这些芯片将用于高端固态硬盘 (SSD) 和支持 AI 的智能手机。 铠侠将采取两种方法开发未来的闪存。一种方案侧重于传统的堆叠更多层数的方法,以创造更高的容量和性能,从而推出像第十代 BiCS FLASH 这样的产品。另一种方案则侧重于第九代 BiCS FLASH,它通过将成熟的单元设计与直接键合到阵列的尖端 CMOS 技术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 CBA 技术的优势,在提供强大性能的同时,保持开发成本的可控。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4702.htm)
社交网络 X 已更改其开发者协议,以防止第三方使用该平台的内容来训练大型语言模型。在周三的更新中,该公司在“逆向工程和其他限制”下添加了一行,这是使用限制的一个小节:“您不得且不得尝试(或允许他人)[...] 使用 X API 或 X 内容来微调或训练基础或前沿模型,”它写道。  这一变化发生在埃隆马斯克的人工智能公司 xAI 于 3 月份收购 X 之后——可以理解的是,xAI 不想在没有销售协议的情况下让其竞争对手免费访问该社交平台的数据。 2023年,X实验室修改了隐私政策,允许使用其网站上的公开数据来训练AI模型。去年10月,它又做出进一步修改,允许第三方训练其模型。 Reddit 还采取了针对人工智能爬虫的保护措施,上个月,浏览器公司在其以人工智能为重点的浏览器 Dia 的使用条款中添加了类似的条款。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4700.htm)
Anthropic 表示,已经发布了一套专为美国国家安全客户量身定制的[全新 AI 模型。](https://www.anthropic.com/news/claude-gov-models-for-u-s-national-security-customers)Anthropic 在博客文章中写道,这些新模型是一套定制的“Claude Gov”模型,“是根据我们政府客户的直接反馈构建的,旨在满足实际的运营需求”。 与 Anthropic 以消费者和企业为中心的模型相比,新的定制 Claude Gov 模型旨在应用于战略规划、运营支持和情报分析等政府运营。  Anthropic 在帖子中写道:“这些模型已被美国国家安全最高级别的机构部署,并且只有在机密环境中工作的人员才能接触到它们。它们与我们所有的 Claude 模型一样,都经过了同样严格的安全测试。” Anthropic 在寻找可靠的新收入来源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地与美国政府客户合作。去年 11 月,该公司与 Palantir 以及 Anthropic 的主要合作伙伴兼投资者亚马逊的云计算部门 AWS 合作,向国防客户销售 Anthropic 的人工智能技术。 Anthropic 表示,其全新定制的 Claude Gov 模型能够更好地处理机密材料,在处理机密信息时“拒绝率更低”,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情报和国防环境中的文件。Anthropic 表示,这些模型还“增强了”对国家安全行动至关重要的语言和方言的熟练程度,并“提高了对复杂网络安全数据的理解和解读能力,从而更好地进行情报分析”。 Anthropic 并不是唯一一家争夺国防合同的顶级人工智能实验室。 OpenAI 正在 寻求 与美国国防部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Meta 最近 透露 ,它将 向国防合作伙伴提供其Llama模型。Google正在改进其 Gemini AI 的一个版本,使其能够在机密环境中工作。与此同时,据 TechCrunch 去年 12 月初独家报道,主要为企业打造人工智能产品的Cohere也正在与 Palantir 合作部署其人工智能模型。 <svg hidden="true" xmlns="http://www.w3.org/2000/svg" width="41" height="20" fill="none" viewBox="0 0 41 20"></svg> <path fill="#fff" d="M0 0v6.452h7.097V20h7.097V6.452h6.451V0zM27.742 13.548V6.452h-7.097V20h20v-6.452zM40.645 0H27.742v6.452h12.903z"></path>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4698.htm)
本周,Meta 宣布与国防科技初创公司 Anduril 合作,为美国军方打造下一代 VR/AR 扩展现实头戴设备。微软更是早在 2018 年就获得合同,这些头显原本应该基于微软HoloLens。今年早些时候,微软将整个项目交给了 Anduril,但保留了其云服务提供商的角色。  Meta 的首席技术官 (CTO) 正在呼吁硅谷更多地参与军事合同。安德鲁·博斯沃思 (Andrew Bosworth) 在旧金山举行的彭博科技峰会上表示,Meta、Anduril 与美国军方近期的合作,或将使硅谷“重回巅峰”。 “硅谷建立在军方、学术界和私营企业三方投资的基础上。这就是它的起源,”博斯沃思说。 Meta 的首席技术官补充说,为美国军方制造 VR/AR 头显并不意味着该公司会成为国防承包商。他还表示,现在判断军事合同是否会成为 Meta 的一个业务部门“还为时过早”。“目前为止,它就像一个零。让我们从零开始,再从零开始。我认为,就其影响力而言,它没有理由不具有意义,”他补充道。 <blockquote><p>“如果我们没有在前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承担起保持海军弹道轨迹的任务,就不会有今天的技术。这是我们今天所取得成就的投资的核心和灵魂,而这项投资确实一度被切断了。”</p></blockquote> 美国军方对人工智能工具和武器的渴望,使得大型科技公司无论情愿与否都成为了军事承包商。像微软这样的公司、Google和 Meta 长期以来一直为军事和执法机构提供服务。 科技公司与国防领域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争议。最近的案例是,微软员工抗议该公司与以色列军方的合作,导致抗议员工被解雇。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4696.htm)
在对美国App Store 生态系统的成功进行研究之后,苹果公司又赞助了第二项研究,该研究涵盖了 2024 年的全球App Store。苹果的全球 App Store 生态系统在 2024 年支持了约 1.3 万亿美元的账单和销售额,其中 90% 的销售额开发者无需向苹果支付佣金。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5/0320/47a99055306520a.jpg) 苹果首席执行官Tim Cook表示: <blockquote><p>“看到如此多的开发者设计出优秀的应用程序、打造成功的企业并触达全球的苹果用户,我们感到非常欣慰。这份报告证明了开发者们正以多种方式利用应用程序和游戏体验丰富人们的生活,同时创造机遇并推动创新。我们很荣幸能够支持他们的成功。”</p></blockquote> 开发者的数字商品及服务收入和销售额达到 1310 亿美元,主要来自游戏以及 Adobe 等公司推出的照片和视频编辑应用程序。App Store 应用促成的实体商品和服务销售额超过 1 万亿美元。 过去五年来,数字商品和服务、实体商品和服务以及应用内广告的支出增长了一倍多,其中实体商品的增长最为强劲,因为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应用程序订购食品和杂货。 App Store 每周平均吸引超过 8.13 亿全球访客,苹果的商业系统支持开发者使用 40 多种当地货币并在 200 个地区处理税务。 与苹果在美国开展的研究一样,这项全球研究强调了 App Store 为开发者提供的优势和工具,包括下周在 2025 年全球开发者大会期间将举行的 100 多场技术会议。 这项研究发布之际,苹果正面临其 App Store 规则在多个国家/地区的监管和法律压力。除了在美国被迫允许开发者引导用户使用网页购买选项外,苹果还在欧洲继续与《数字市场法案》(DMA)抗争。苹果目前正在与DMA 互操作性要求作斗争,该要求要求其允许第三方开发者访问通常仅限于苹果自有产品的 iOS 功能,并且该公司已因合规问题面临罚款。 完整的研究报告可通过官方[新闻室文章](https://www.apple.com/newsroom/)获取。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4694.htm)
<blockquote><p>苏超赛事近日爆火出圈,成为全民热议的焦点。本文深入剖析其背后原因,从江苏良好的经济基础与均衡发展,到相关部门的敏锐策划与高效执行;从坚实的群众基础,到情绪驱动的全民狂欢,多维度展现苏超如何从一场足球赛事升级为城市文化盛宴,实现流量的破圈传播。</p> </blockquote>  这几天,苏超火了,而且是爆火破圈了! 据新华日报报道,数据显示:苏超线下场均观众破万,线上直播热度飙升,超过18万名球迷涌入各个主场城市观赛,主场6个城市的银联异地渠道文旅消费总额增长14.63%…… 不仅是江苏人在关注,江浙沪人都在关注,全国人民也在议论! 不仅是关乎比赛本身,更关乎城市荣誉,成为全民参与、全民狂欢的城市文化盛宴! 不仅是球迷关注,男女老少都在关注,关于苏超的梗超多、不断刷屏社交网络! “谁是南哥之争”、“足球场楚汉争霸”、“盐水鸭vs水蜜桃”…… “苏超”没有“假球”,全是“世仇”…… “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 常州队连败丢掉了名字,“常州→吊州→巾州→丨州…… 苏州vs无锡的结果1:1,被调侃为“苏州保住了太湖,无锡保住了机场”…… 泰州VS南通:赢了吃早茶,输了做试卷……苏超“没有友谊赛,只有恩怨局!”……  作为一名营销从业者,笔者不仅要发问:苏超爆火破圈的背后原因到底是什么? 经过一番搜集资料并整理分析的工作后,笔者得出了自己的答案,或许苏超爆火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经济发展“良好且均衡”,奠定爆火的大基础 2.相关部门敏锐洞察策划,高效执行护航赛事 3.群众基础坚实深厚,为赛事注入源源动力 3.“情绪”驱动全民狂欢,实现流量破圈传播 ## 一、经济发展“良好且均衡”,奠定爆火的大基础 江苏,作为中国当之无愧的经济强省,其GDP 常年稳居全国第二,经济实力雄厚且发展态势稳健。2024 年,江苏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 5.5 万元大关,13 个设区市更是全部跻身全国百强城市行列,各城市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且呈现出相对均衡的格局,形成了独特的“十三太保”经济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江苏的13 个设区市均为二级财政城市。在中国现行五级财政体系(中央、省、地级市、县区、乡镇)中,一级财政为中央,二级财政为省,三级财政为地级市。二级财政城市仅需向中央缴纳税款,而三级财政城市则需同时向中央和所在省上交税款。目前,全国仅有 27 个二级财政城市,涵盖上海等 4 个直辖市、南京等 6 个省会城市、深圳等 5 个计划单列市,以及江苏省除南京之外的其余 12 个地级市。这意味着“江苏十三太保”均为二级财政城市,在财政体制上具有独特优势。  来源:江苏省统计局 这种独特的“江苏十三太保“经济格局为苏超的火爆奠定了坚实基础。 各地市丰富的经济资源为赛事的全方位开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在赛事筹备与运营过程中,从现代化场馆的精心建设,到大规模宣传推广活动的有力开展,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雄厚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江苏各城市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不仅能够投入充足资金建设高品质的足球场地设施,配备专业、高效的赛事组织团队,确保赛事的顺利、精彩举办;此外,经济实力强意味着各地市拥有庞大的体育消费市场,这为赛事的广泛推广和商业价值挖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为赛事成功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散装竞争”这一深入人心的文化传统,成为苏超赛事火爆出圈的强大文化驱动力。大家应该都听过“散装江苏”、“十三太保”等网络梗,这些是对江苏各地市之间的“散装竞争”文化传统的生动描绘”。在苏超赛事中,这种竞争意识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各支球队成为所在城市的代表,城市间的竞争转化为赛场上的激烈角逐。球迷们将球队的胜负与城市荣誉紧密相连,为各自城市的球队摇旗呐喊、加油助威。这种强烈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如同催化剂一般,极大地激发了球迷的热情和参与度,也为后续的传播破圈奠定了文化基础。 ## 二、相关部门敏锐洞察策划,高效执行护航赛事 在足球产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江苏省相关部门展现出卓越的市场洞察力与高效的执行力,为苏超赛事的成功落地与火爆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 早在2017 年,江苏省便在《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到 2025 年要达成“4000 家注册业余足球俱乐部、8000 块足球场地”等一系列发展目标,为全省足球产业的长期发展绘制了清晰蓝图。 2021 年,江苏苏宁队解散后,江苏足球顶级职业球队长期空缺,球迷对本土高水平足球赛事的渴望被长期压抑,市场对优质足球赛事的需求愈发迫切。在此背景下,2024 年 11 月,江苏省体育局敏锐捕捉市场动态,试点举办“足球重点发展城市对抗赛”(南京对阵苏州)。比赛现场气氛热烈,吸引了 3.2 万名观众到场观赛,这一火爆赛况充分验证了城市对抗赛的群众基础,也为苏超赛事的诞生提供了“原型”与参考。 2025年江苏省两会期间,官方将“开展全省城市足球联赛”列为重点工作,直接推动赛事落地。于是,由省体育局、13 市政府、省足协与省体育产业集团共同主办、承办的“苏超”,以非盈利为宗旨,构建了“官方主导 + 赛区协同 + 联赛运营”的高效合作框架。赛事不仅有冠名、赞助等商业合作支持,还配备了完善的保险保障,为赛事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 在赛事宣传推广方面,江苏省相关部门采用了多元化的营销策略:各个城市官媒积极下场,巧妙运用“散装江苏”的网络热梗进行宣传,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关注与共鸣。江苏省体育局还邀请“叨叨傅”等知名博主加强宣传推广,有效扩大了赛事的影响力与传播范围。  此外,各地文旅部门也敏锐捕捉到赛事带来的市场机遇,乘热打铁推出了一系列与苏超相关的旅游刺激措施,依托赛事助推城市热度的提升。 例如,南京推出跟着“苏超”游南京等优惠礼包,在 5 月 29 日至 6 月 8 日期间,球迷凭赛事票根可参与南京市域内购物、餐饮、住宿三重优惠活动,有效刺激了球迷的旅游消费需求;常州、徐州、镇江、泰州等主场城市纷纷推出“大招”,为前来观赛旅游、走亲访友的“对家”市民送上涵盖吃住游购等多方面的节日优惠,进一步扩大了赛事的受众群体;淮安市推出文旅消费嘉年华,球迷出示票根即可享受专属消费折扣,提升了赛事与城市文旅产业的融合度。  江苏各地的文旅市场的确因“苏超”赛事而更加活跃。比赛期间,镇江西津渡景区夜游人数较平日增长3 倍;盐城推出的“观鸟 + 观赛”套餐预订量超过 2 万单,实现了赛事与旅游资源的优势互补……随着赛事的火热进行,“跟着‘苏超’去旅游”成为一种流行趋势,为赛事的“破圈”传播再添一把火。 ## 三、群众基础坚实深厚,为赛事注入源源动力 江苏足球产业的坚实深厚的群众基础犹如稳固的基石,为苏超赛事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成为推动赛事商业价值提升与市场拓展的关键要素。 江苏有着深厚的足球文化底蕴,足球运动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从校园足球到业余足球联赛,各个层面都有众多的足球爱好者和参与者。这种广泛的群众基础为苏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观众和球迷资源。许多球迷从小就热爱足球,对本地球队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愿意到现场为球队加油助威,也会通过各种方式关注和支持球队。 良好的足球运动群众基础还为江苏足球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一些优秀的年轻球员通过参与苏超等赛事,得到了锻炼和成长的机会,为江苏足球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据统计,516名参赛选手中,仅有29名职业球员,此外均为各行各业的业余选手及高校学生、中学学生,年龄跨度16至40岁,真正实现了“你行你上”的全民参与。同时,这些球员的表现也吸引了更多人关注苏超赛事,进一步扩大了赛事的影响力。   ## 四、情绪”驱动全民狂欢,实现流量破圈传播 在以上三点的基础之上,苏超还精准地抓住了大众的情绪点,让赛事不再仅仅是一场体育竞技,更成为了大众情感的宣泄口与社交互动的热门话题。 在苏超的赛场上,每一支球队都代表着其所在的城市。这种城市与球队的深度绑定,极大地激发了球迷的地域荣誉感,调动着每个人的情绪,而情绪恰恰又是快节奏的社交媒体时代的的流量密码。   “谁是南哥之争”、“足球场楚汉争霸”、“盐水鸭 vs 水蜜桃”等、“苏超没有假球,全是世仇”、“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这些看似调侃的表述背后,实则是各城市球迷对自己城市球队的热爱与支持,以及对其他城市球队的一种“较劲”心理,为苏超营造了一种独特的“恩怨局”氛围,让比赛充满了火药味,给人一种充满戏剧性和冲突感的感觉,也让球迷们更加投入地关注赛事。 在社交媒体上,球迷们为了自己城市的球队争得面红耳赤,各种关于比赛的讨论、分析、调侃,层出不穷的热梗很快就传播开来。这种基于地域荣誉感的情绪共鸣,使得苏超的话题热度持续攀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赛事,形成了全民参与的热闹景象。   在社交平台上,关于苏超“恩怨局”的各种段子、表情包、短视频不断涌现,进一步扩大了赛事的影响力。这些娱乐化的内容不仅吸引了球迷的关注,也让许多原本对足球不太感兴趣的人被吸引进来,参与到这场全民狂欢之中。大家在讨论中表达自己的情绪,分享自己的快乐,这种情绪的传播形成了一种强大的正反馈效应,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场狂欢之中,实现了苏超的“破圈”传播。 结语:因此,苏超的爆火并非偶然,而是经济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相关部门精准洞察与高效执行保驾护航、坚实深厚的群众基础提供动力,以及精准捕捉大众情绪实现破圈传播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听说,苏超爆火出圈之后,听说粤超、沪超、闽超也在路上了,它们也会爆火出圈吗?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品牌市场相对论】,微信公众号:【品牌市场相对论】,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根据密西西比大学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新的同行评审荟萃分析,Apple Watch 可以高度精确地测量心率和步数,但它们对卡路里燃烧的估计可能会有很大偏差。该研究回顾了 56 项先前发表的研究,评估了 Apple Watch 在三个核心领域的性能与黄金标准临床工具的性能:心率监测、步数跟踪和能量消耗估算。  研究人员报告称,心率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用于评估测量精度的常用指标)较低,为4.43%,步数为8.17%。这些误差在消费级健身设备普遍可接受的范围内。相比之下,能量消耗的平均误差为27.96%,是准确测量可接受范围的三倍多。 该分析整合了涵盖多个 Apple Watch 型号和用户群体的研究数据。卡路里估算的高误差率在所有群体和各种体力活动类型中均一致存在。 <blockquote><p>这些设备非常适合追踪习惯并保持动力。但不要把每个数字都当成100%的真实数据,尤其是卡路里。应该把它看作是一个有用的指南,而不是诊断工具。它有用,但并非完美。</p></blockquote> 该发现与之前的独立评估结果一致,这些评估引发了人们对 Apple Watch 等消费级可穿戴设备卡路里燃烧估计值的可靠性的担忧。 虽然 Apple Watch 自 2015 年首次亮相以来经历了不断的改进,但研究人员指出,即使是较新的型号,在卡路里估算方面仍然存在相当大的误差。不过,该研究确实观察到了较新型号准确度有所提高的趋势: <blockquote><p>虽然我们不能说每次更新都是一次巨大的飞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明显可以发现一个逐步改进的趋势。这表明苹果正在不断完善这项技术。</p></blockquote> 研究人员强调,他们的分析并非旨在贬低可穿戴设备的实用性,而是旨在阐明其局限性,并为消费者和智能手表制造商提供信息。 <blockquote><p>通过展示弱点所在,我们可以帮助开发者获得真实的反馈。如果他们知道需要修复哪些问题,就能设计出更好的传感器或算法。我们的发现可以指导改进,并帮助这些设备更好地服务于日常用户和医疗保健提供者。</p></blockquote> 苹果并未公布 Apple Watch 健身追踪所使用的算法,也未声称该设备能够提供临床级的能量消耗测量。该公司一直将 Apple Watch 定位为一款通用的健康工具,而非医疗诊断设备,尽管近年来它推出了一些先进的健康功能,例如体温监测和睡眠呼吸暂停检测。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4692.htm)
博主“王有银律师”今日发文,通报了17名车主指控特斯拉FSD虚假宣传及消费欺诈一案的最新进展。博主介绍,在今年3·15消费者权益日,17名特斯拉老车主委托我们律师团队,向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提交了《查处申请书》,指控特斯拉在销售“完全自动驾驶(FSD)”功能过程中,存在系统性虚假宣传与消费欺诈行为。 今日,他们收到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书面告知,因情况比较复杂,延长办理期限30日。对于车友们来讲期望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能尽快调查清楚,给消费者一个满意答复。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605/532a1e3003ff4408afebb574826ca1d9.jpg) 特斯拉在销售FSD功能时,大力宣传其能实现完全自动驾驶,诱导消费者花费6.4万元到8万多元不等的费用购买此功能。 然而,从法律事实角度来看,购车合同中未标注硬件限制条款,致使很多车主购买后发现,车辆硬件根本无法实现完全自动驾驶,这一行为涉嫌违反《民法典》中关于合同履行的诚实信用原则。 并且在2025年3月,特斯拉悄然将相关宣传更改为“FSD智能辅助驾驶”,但对已购车用户未做任何补偿说明,此行为或构成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侵犯。 目前,我们已准备继续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查处特斯拉FSD在中国不能退款、不能转让、不能使用的霸王条款。 据了解,今年3月份时,特斯拉中国官网将FSD驾驶套件被更名为“智能辅助驾驶功能”,**此前为“FSD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相当于删去了FSD英文。** 而FSD全称(Full-Self Driving),直译为“完全自动驾驶”,特斯拉删掉FSD的描述,此事也引起网友和特斯拉车主的关注。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605/39ce8b4f587749f1811bd9eaceca12f9.png)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605/3ebed05e104c41c4bc1e583b735e6ece.pn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4690.htm)
塔塔收购印度 iPhone和 MacBook 维修业务表明,苹果越来越依赖本土公司,而不是纬创资通和富士康等国际公司。印度是苹果的一个重要且不断增长的市场,它在苹果的制造和零售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在看来,随着市场对印度市场的期望越来越高,苹果正在加强其服务以与之匹配。  据路透社两位消息人士 透露,苹果公司已开始与塔塔集团合作,为在印度销售的 iPhone 和 MacBook 提供维修服务。此举将使塔塔集团接替纬创旗下的 ICT 服务管理解决方案公司,为消费者提供苹果硬件维修服务。 消息人士称,ICT 向塔塔的移交工作仍在进行中。一旦完成,塔塔将在其 iPhone 组装园区卡纳塔克邦进行维修。 苹果在印度各地也设有服务中心,但这些中心只负责基本维修。问题较为复杂的产品则会交给其维修合作伙伴进行诊断和维修。 塔塔集团是印度的一家大型企业集团,已与苹果在多个领域展开合作。双方主要在制造领域展开合作,因为塔塔集团在印度拥有多家工厂,以及卡纳塔克邦的装配线。 卡纳塔克邦的工厂是纬创公司收购的,纬创公司原本准备退出印度当地的 iPhone 生产,但塔塔公司于 2023 年 10 月介入接管了该工厂。 据报道,2024年11月,塔塔集团准备收购和硕印度iPhone工厂60%的股份,将其iPhone相关工厂数量扩大至三家。今年4月,有报道称,塔塔集团已在霍苏尔开设了一家新的iPhone工厂。 塔塔还涉足零售业,其在全国范围内拥有销售 iPhone 的特许经营店网络。 对于像塔塔集团这样规模庞大的组织来说,它希望尽可能地参与整个供应链。根据其与苹果的未来计划,这份最新报告似乎是其成为iPhone生产机器中最大齿轮之一的又一垫脚石。 通过接手纬创的制造和服务业务,塔塔集团对印度 iPhone 和 MacBook 业务的控制力比以往更强。除了零售和制造之外,塔塔集团现在还能全面掌控 iPhone 的整个生产、销售和服务流程,这有助于其制定未来的商业决策。 由于塔塔比富士康更了解当地情况,并且有强烈的意愿从苹果手中承接更多业务,因此塔塔最终有可能成为苹果在这个新兴且有价值的市场上最亲密的盟友之一。 它可能还不一定能够垄断印度的 iPhone 生产,但它肯定正在朝着这个方向采取行动。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4688.htm)
据中国航空工业集团**,AC332直升机在宁蒗泸沽湖机场完成了首次局方并行试飞,标志着型号适航取证进入新阶段。**此次进行的悬停性能试飞**历时1.5小时**,完成首次局方验证试飞科目,相关性能得到充分验证,为优异的高原性能再添保障。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605/c7612f5f-590b-4f9a-a2c7-7fd70ce1a3a8.jpg) AC332直升机此前先后开展了高温、高寒和高原试飞,以及自转着陆试飞、空中再起动试飞等多项试飞,完成动力系统全部试飞科目和航电系统大部分试飞科目。 适航验证试飞的同时,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哈飞项目团队充分利用试飞间隙,并行完成人机工效、部分航空器检查、罗盘校正等多项地面试验,有效缩短工作周期。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605/06e2b1fc-97ab-47a6-a407-96f61ed7b80a.jpg) AC332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根据CCAR-29-R2最新适航要求研制的一款双发多用途直升机,精准定位用户需求,性能指标优异,**在海拔4500米、标准大气(ISA)+20℃的起降条件下,可实现飞行高度6000米、航程600千米/商载600千克的“三个6”卓越目标。** AC332直升机按照一机多型研制思路,可广泛应用于医疗救护、应急救援、公务执法、高原作业和海上作业等领域。 尤其在高海拔地区,它可以高效完成人员物资运输、搜索救援、医疗救护等多种作业任务,并满足高原地区现有及规划机场间的转运要求。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605/1c05660e-a38d-45ee-9a02-1030883ed06c.jp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4686.htm)
日前,“载约3000辆汽车的轮船在太平洋起火,船员弃船逃生”一事,引起网友关注热议。据报道,当地时间6月3日凌晨,**这艘名为“Morning Midas”的汽车滚装船,在美国阿拉斯加海岸外约300英里处发生起火事故。**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605/c01e575481d74ec29981d0d78cb6ed77.png) 该船于5月26日从中国烟台出发,目的地是墨西哥拉扎罗·卡德纳斯港,预计将于6月15日抵达。22名船员中没有人员受伤,他们通过救生艇弃船,并转移到了附近的一艘商船。 报道称,上汽安吉物流股份为“Morning Midas”滚装船的包租方,负责货物的配载计划,船舶的船员配备和营运管理则由船东方负责。 安吉物流董秘今日向媒体回应称,**“目前我们在等待船东的消息,业务团队也在同步核实相关信息。”** 安吉物流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此前,安吉物流从未发生过类似汽车运输船起火的事件。另外,由于目前事故原因尚不清楚,且船舶事故理赔流程复杂,涉及事故调查、损失评估及责任认定等环节,因此预计耗时会较长。 与此同时,**基于客户信息保密原则,本次事件涉及的承运车辆数量、型号以及所属企业信息暂不便对外公布。** 另有上汽通用客服人员向媒体回应称,经核实,该船上有上汽通用的燃油汽车,暂不明确起火原因。 此外,滚装船的管理方为Zodiac Maritime公司,该公司确认该船只装载约3000辆汽车,其中800辆是电动汽车。该公司声明称,最初看到烟雾是从一个装载电动汽车的甲板上冒出来的。船员立即启动了船上消防系统进行紧急灭火,然而,最终还是无法扑灭明火导致船员弃船逃生。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605/d5067586e1b643d8975e3667a7f124b5.pn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4684.htm)
RTX 5060登场之后,RTX 50系列并未终结,因为还有一款入门级的RTX 5050!在笔记本上,前代有RTX 4050,这代有RTX 5050,而在桌面上,前代最低就只有RTX 4060,这次终于下探了一步。  根据最新传闻,**RTX 5050桌面卡将采用最小的GPU芯片GB207-300,只有2560个CUDA核心,对比RTX 5060少了三分之一,对比上代RTX 4060依然少了17%。** 显存方面,**位宽还是128-bit,容量还是8GB,但降级为GDDR6,也是全系列中唯一不用GDDR7显存的。** **功耗来到130W**,对比RTX 5060少了15W,但是比RTX 4060还是多了15W。 **RTX 5050桌面版预计7月发布**,大概率和RTX 5050笔记本一同登场,一如RTX 5060桌面版、移动版。 价格暂时不详,不过考虑到RTX 5060 2499元起,肯定会降到2000元以内了,如果能杀到1500元出头那就更好了。  另外,传闻称NVIDIA正在考虑进一步普及单颗3GB GDDR7显存,从而提升整体显存容量。 这不但包括之前说的RTX 5080 SUPER 24GB、RTX 5070 SUPER 18GB,甚至可能用于现有型号,但具体情况不详。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4682.htm)
<blockquote><p>在数字化浪潮下,出海创富不再是梦想。本文作者以亲身实践,展示如何利用 n8n 搭建 AI 工作流,高效驱动网站出海,连接 Supabase 数据库,实现数据自动化处理,为海外创业提供全新思路和技术支撑,助力赚取美金。</p> </blockquote>  年初的时候我做了一个AI编程工具的导航网站,打算流量上来后就可以接谷歌广告赚美金: https://www.aicoding.help/cn 设想是根据AI编程开发的流程来推荐每个阶段的效率工具:灵感与想法、原型与设计、编程开发、数据库与存储、部署上线、扩展能力、数据分析、内容管理、协作与运营  目前挂在了vercel上,感兴趣可以去看看,但实际上还有很多问题,待一步一步解决。 具体这个网站是怎么做的,可以参考之前的文章,基于Tap4AI项目:2025穷鬼开发套餐:不花一分钱,部署一个AI导航网站全流程,附tap4ai、aigotools 对比 这个导航网站分成两部分前端页面的展示,主要痛点就是怎么把网站设计的好看且合理后端数据的处理,前端页面其实不存数据,每次用户打开网站的时候,都是直接从数据库里读数据的 这样的好处就是维护方便,因为前端页面要改的话是要重新部署上线的,很麻烦。 例如我数据库用的是Supabase,如果哪个内容写错了,我只需要对Supabase里的内容进行修改就行了,有新网站也可以直接在数据库里添加即可。 所以,目前这个网站的工作量在于后端,看着简单其实挺麻烦的,日常运营有以下几个动作: 1. 提交新的网站 2. 爬虫,去爬新的网站,截图,AI生成相应的描述 3. 把描述翻译成多个语言,例如我至少是中英日 4. 写SEO文章,让谷歌收录 具体可以看这个图:  目前这个后端是真的离谱,有一个单独的Python项目来跑,实在是太重了。  因为最近都在玩n8n,而且n8n对接的都是海外的服务,很适合出海做后端服务。 我在想是不是可以把这个Python后端转成n8n的工作流呢? 说干就干,一步一步来。  ## 1、需求拆解 首先,解决第一步:提交新网站的需求。  在数据库,我有一个submit表,用户提交网站请求后,会插入到这里,包含名称、网址、分类、描述等字段,状态status是0 等爬虫把这网站爬完,处理好数据后,状态会更新为1,证明处理完了。  目前这一步我是很苦逼的自己写了个python脚本来手动插入数据的。 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n8n工作流提交网站到数据库supabase ## 2、n8n连接Supabase 首要任务就是让n8n连上Supabase 但在此之前,需要先找到两个关键的key: 在Supabase的Project Settings里找到API Keys,下面的service_role secret  同个目录的General找到Project ID  接着就可以回到n8,创建一个Supabase的Create a row节点  老规矩,先新建一个Credential,然后把前面找到的两个信息填入 其中Host,一般就是你的proejct id + supabase.co 后缀,如下图。  ## 3、用例测试 测试一下,假设我们要提交bolt.new这个全栈AI开发网站 配置对应的信息Name: bolt.newUrl: https://bolt.new/Category: 编程开发remark:Bolt is an in-browser AI web development agent for full stack web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只要前面连接成功的话,这里就会自动从supabase中获取表格结构,你只需要去选字段就好了,非常方便 如下图,n8n表示测试成功  同时,在supabase里也能看到,多了一行。  ## 4、完成工作流 在正式开发工作流之前,要先想清楚自己想要的产品是什么样子的。 例如当前这个项目,我想要的是:只要给一个网站,AI就能自动判断它是什么,并给出对应的信息,进而插入到Supabase表的位置。 这样拆解下来,就需要做: 1. AI从用户给的信息中解析出网址 2. 判断用户有没给更多信息,例如名称、描述、分类 3. 如果没有,则访问该网址,判断是什么,生成名称、描述、分类 4. 对结果进行结构化输出 5. 传入到supabase的submit表 先看效果:  现在我只给一个魔塔社区的网站https://www.modelscope.cn/ 就能看到AI Agent调用了Jina AI的工具去读网址,并且根据要求输出了格式 接下来看每个节点。1. 新建一个AI Agent节点: 对接上前面的用户对话框里的输入  参考提示词: <blockquote><p>我在给一个AI编程工具导航网站提交新的网站录用,需要你从用户给的信息中提取出以下内容:“`{ “name”:”这个网站工具的名称”, “Url”:”这个网站的网址”,”Category”:”分类,只能从 灵感与想法、原型与设计、编程开发、数据库与存储、部署上线、扩展能力、数据分析、内容管理、协作与运营 中选择一个”,”remark”:”这个网站工具的简单介绍不超过50字”}“`更具体的,你需要做:1. AI从用户给的信息中解析出网址2. 判断用户有没给更多信息,例如名称、描述、分类3. 如果没有更多信息,则要调用工具`jina AI reader`访问该网址,根据返回内容判断这网站是什么,生成名称、描述、分类4. 对结果进行结构化输出</p></blockquote> 可以看到这个AI Agent还是挺能配置的,这就是n8n的优势,非常自由  在工具Tool的部分,配置一个Jina AI工具,这是一个能帮助我们读取网址内容的工具 很简单,用谷歌登录一下就有key了 如下图,URL这里可以让大模型自己去判断  格式化输出这里给个例子就行  2. 接着就可以连上Supabase节点了,把AI拆解好的内容分到对应位置:  非常简单!! 不过每次要打开n8n工作流里面去提交就太麻烦了,我们可以用n8n内置的表单功能3. 新建一个表单  设置好需要的参数:  执行的时候,就自动生成好了一个表单网站了  因为新增了一个表单,传入到AI节点的数据结构不同了,所以我就添加了几个数据处理节点,最终同样也能向数据库提交数据。  至此,我们就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改造,把原先通过Python提交网站的功能,变成了n8n的工作流,并且可以通过表单的形式提交;甚至后面可以改成webhook的监听,或者改造成mcp,更加自由的添加网站。 可玩性非常高!! 接下来会继续更新用n8n驱动网站出海赚美金系列,帮助大家用n8n降低开发和运营成本。 欢迎关注催更。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还请点「推荐」支持 为了帮助大家减少AI信息差,饼干哥哥拉了个AI交流群,围绕着AI数据分析、AI编程、AI工作流、AI Agent等进行讨论。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饼干哥哥】,微信公众号:【饼干哥哥AGI】,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本期时间轴制作: 猪猪米 游戏上线的时候,NS2 应该已经发售了。有没有朋友已经第一时间下单了呢?临近核聚变,大家的时间都很紧张,本期节目我们畅聊了几部轻松上手的小品游戏:体验多重职业乐趣的《幻想生活i 转圈圈的龙和偷取时间的少女》;带来有趣“逆梦”玩法的《山海旅人》,以及新作《山海旅人2》;千禧年间的游梦《电子幻术》。豆哥还简单聊了聊他在《燕云十六声》里的大侠梦。一切尽在本期的茶话会节目!
美东时间周四早间,数据库软件公司MongoDB(MDB)股价大涨逾16%。公司发布的财报显示,其2026财年第一季度业绩全面超预期,并上调了全年业绩指引。  其关键业绩亮眼。季度营收同比增长6%,主要得益于云数据库产品Atlas的超预期表现。Atlas业务营收达3.95亿美元,环比增长1.3%,超出指引预期。企业级产品Enterprise Advanced等非Atlas业务贡献1.36亿美元,略超预期。当季新增客户2700家,创历史纪录。 MongoDB公布财报后,机构分析师纷纷发表看涨观点。 Wedbush证券维持“跑赢大盘”评级,给予该股300美元目标价,指出传统系统现代化改造需求和AI应用增长将持续推动业务发展。该机构特别强调Voyage AI收购案的积极影响,认为MongoDB正处于释放Atlas平台价值的早期阶段。 摩根士丹利将其目标价从235美元上调至255美元。美国银行重申275美元目标价。 分析师普遍认为Atlas业务26%的同比增速和强劲的客户增长趋势为长期上涨提供了支撑。 该公司新任首席财务官Mike Berry已于5月27日正式就职,分析师预计交接过程将平稳进行。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4680.htm)
<blockquote><p>微信朋友圈再迎新变,发布过多广告内容的朋友圈将被折叠。虽意在优化用户体验,却引发诸多争议。折叠规则不明、正常分享受牵连,让用户陷入两难。社交关系复杂多样,平台化一揽子折叠是否真正贴心?本文深入探讨微信朋友圈折叠功能背后的利弊与思考。</p> </blockquote>  微信现在好像无论怎么改,都没办法让人满意,要么,新功能比较鸡肋,迅速被沉没掉;要么,用户仍旧希望回到之前的老版,而不是新版花里胡哨的新版本。有人追求简单,有人追求实用。 据郭静的互联网圈观察,日前,微信再次推出新功能,即微信朋友圈再次出现折叠,当用户发布微信朋友圈的数量过多且存在“广告”嫌疑时,其朋友圈就会被折叠,具体显示形式是:其他微信好友会看到好友的朋友圈下面会显示“余下X条”,用户需要点开后才能看到“余下X条”详情页。  腾讯客服对此回应称: 如朋友圈频繁发送广告营销等内容,为了优化用户体验,该信息被折叠,用户点击该条朋友圈即可查看完整信息。 为了优化用户体验,限制了批量或多次发送的营销类信息等打扰用户信息的展示形式,根据《微信个人账号使用规范》,这类内容有可能被折叠或者处理为发布者自己可见。  乍看之下,微信也是“为用户好”,从用户角度出发,避免微商等垃圾小广告在朋友圈里骚扰其他用户,而且这也是以往不少用户都曾数次吐槽的问题,朋友圈的微商广告太多,平台能否出个新功能屏蔽这些广告。时隔多年后,微信终于打算着手解决这一问题,直接限制展示,这一招可能是一些做微商的用户所没有想到的,但问题在于,真当微信推出朋友圈广告折叠功能的时候,对用户真的是好事儿吗? 要知道微信的月活跃用户数可是超过14亿人,面对如此庞大的用户群,微信朋友圈再次折叠,究竟有多少人喜欢这个功能,又有多少人觉得这个功能不实用? 微信作为一款社交软件,忽略了社交背后的复杂性。据郭静的互联网圈观察,微信朋友圈在折叠条数的时候,并没有明确规律,或者说用户并不知道自己发什么样的内容会被折叠,当我点开某微信好友朋友圈“余下X条”时发现,在这些被折叠的内容中,有些人确实是广告,但有些人并不是广告,比如,“余下3条”中,可能有一条是广告,余下2条只是用户发布的正常朋友圈分享,可这种正常分享,却被直接折叠在“余下X条”重,用户如果不点开“余下X条”,根本就看不到他/她的朋友圈。 将朋友圈的“广告”内容折叠后,固然满足了用户获取优质信息的效率,但作为平台,主动替用户做内容筛选,真的好吗? 现在微信的功能越来越多,但它首先是一款IM(即时通讯)应用,用户使用微信的首要目的是进行社交沟通,而在社交过程中,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就比较复杂,比如,我与某微信好友可能认识了四五年甚至十来年,然后,我在看他朋友圈的时候却发现有“余下几条”。 微信作为平台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就是:“我”实际上并不反感好友发布的朋友圈广告信息?他发他的,最多“我”不看不信就是了。 如果用户对于某微信好友的内容确实过于反感,实际上微信此前早就有过相关解决方案,即在朋友权限中,直接打开“不看她”的朋友圈和状态,甚至更直接的社交关系,将相关权限设置为“仅聊天”,彼此清净。 可现在微信为了进一步解决微信朋友圈的“广告”问题,再一次利用平台化的方式,将某些用户的微信朋友圈折叠。那么,微信作为平台,有没有办法主动帮用户解决,哪个是用户的好朋友,哪个是用户的普通朋友,然后再进行精细化折叠呢?微信显然做不到这样,它只能推出平台化的“一揽子式”的解决方案:不管这个人跟你有多熟悉,不管这个人是你多好的朋友,只要他发布的朋友圈“广告”过多,那不好意思,都会被折叠,而一些有社交意义、比较正常的朋友圈内容,同样也被折叠进“余下X”条之中。 社交本身是复杂的,用户不想老是看广告,但如果是好朋友发的呢? 微信朋友圈再次折叠后出现一个非常尴尬的显示问题:我加微信好友的速度,赶不上朋友圈折叠的速度,微信好友都还没加上几个,全是一些“老朋友”被折叠了。 如果是那种微信好友四五千人甚至上万人的微信用户,朋友圈折叠功能确实很实用,但据郭静的互联网圈观察发现,某些用户微信好友可能不到300人,再除去一些用户可能本身就不怎么发朋友圈,其一天中更新的微信朋友圈数量显然也不会有多少,可是在新版本微信中,这种微信好友不足300人,一天没几个人更新,它照样给你来一个折叠,照样显示“余下X条”。 真的不得不感叹一句,我谢谢它这么“贴心”! 实际上此前微信朋友圈库有过折叠,微信会优先展示与你经常互动的微信好友朋友圈,如果有些用户长时间不与你互动,比如点赞、评论的话,可能你后面就不怎么能看到他的朋友圈。实际上这里就经常出现一个非常BUG的地方就是,有时候会错过父母、亲朋友好友同学等发布的朋友圈,经常会遇到一个情况就是,“我在朋友圈发了呀,你没看到吗?”这种时候,用户不得不点开对方朋友圈,并表示“不好意思,没看到”。 微信作为平台方,主动帮助用户减少信息骚扰,这本是好事情,但用户的问题又来了,微信自己的广告难道就少了吗?可以不看微信好友的,但微信朋友圈的广告可是一直都在。 某种程度来看,微信发挥平台的作用,主动帮用户折叠朋友圈,会不会有一种“精英的傲慢”?平台认为用户不希望被朋友圈的广告信息骚扰,但这一方面是少部分的用户需求;另一方面,这种平台化的无差别折叠,连多年微信号好友、亲朋好友都给直接“一锅端”,连他们的朋友圈也被折叠进“余下X条”,用户会希望看到这种结果吗? 帮人清理鱼池,不分好坏,把鱼虾之类的全给干没了,谁会高兴? 若无必要,勿增实体。 微信每一次更新,都会影响很多很多人的用户体验,确实,近几年能看到微信在产品上的更新,没有像有些老产品一样暮气沉沉纯摆烂,微信还在产品上花心思,还在想创新,这是值得称赞的地方。但创新本身是有代价的,产品改得不好,就会影响用户体验。 将微信朋友圈折叠,确实能节约用户时间,提升社交效率,但时间本身存在被“浪费”的可能性,不在刷朋友圈上,可能就在视频号或其他App上。 在已经有“不想看他朋友圈”的基础上,再次搞出一个“余下X条”的内容折叠,本身又存在一定折叠的情况下,微信的这次更新确实没让人看懂。  如果是年轻人还好,社交关系链发达,如果是中老年人,可能都不怎么新加微信好友,整个社交关系链始终是微信通讯录中的那波人,你还继续搞折叠,这社交关系还怎么处? 现在微信朋友圈点赞、评论量相比多年前明显下降,作为社交产品,这本身就是一种危险信号,微信朋友圈还进一步折叠,这不是更加让“微信好友变陌生人了吗?” 或许,微信可以考虑把选择权交给用户,而不是平台化地使用“一揽子”方式来帮用户解决信息臃肿难题,用户真不想看,自然有解决之道,平台主动介入,反而会让有价值、有用的内容没人看。 微信可能没想过,有些用户就是喜欢在朋友圈分享内容,凭什么就该把别人折叠?过度“贴心”的话,也有可能“好心办坏事”。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郭静】,微信公众号:【郭静的互联网圈】,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blockquote><p>数据异动分析是工作中频繁进行却易遭吐槽的环节,存在神经过敏、盲目乱拆、劳而无功等问题。本文指出,要把握业务规律、判断合理波动范围、了解业务应对异常手段,通过了解基础走势、区分业务动作、判断轻重缓急、提供执行建议等步骤,提升数据异动分析质量,推动合理决策。</p> </blockquote>  数据异动分析,是平时工作中做得最多,也是最经常被吐槽的部分,不光领导&业务部门吐槽,做分析的人自己也在吐槽: 问题一:神经过敏。涨1%就要“深入分析”,跌1%又要“深入分析”,把分析师折腾得苦不堪言,经常分析涨1%的报告还没交,丫又跌了1%,每天在数字波动间疲于奔命。 问题二:盲目乱拆。做异动分析,只会拖一堆维度做拆解,最后拆出来形如:华北地区降7%,男性用户降5%……之类,不知道该咋下最终结论。或者干脆一股脑全丢给业务拉倒。 问题三:劳而无功。异动分析完了,丢了“华北地区降7%”所以呢?所以业务要上活动吗?所以要组织华北地区地推吗?数据单薄,完全没法支持业务行动。 从本质上看:只有死人的心电图才是一根直线,但凡是个正常的人一定会有波动。把握业务规律,判断合理波动范围,了解业务应对异常的手段,才能推动合理决策。想达到这个效果,需要分几步完成。 ## 一、了解基础走势 首先,在实际企业经营中,数据指标来源于业务,而业务本身受三重影响: 1、业务自身的规律,比如雪糕夏天畅销,羽绒服冬天畅销 2、主动投入的影响,比如持续开店,持续追加投放费用 3、意外发生的时间,比如突然周末下个雨,突然热点新闻 在三重影响中,意外事件是无法提前预知的,但业务自身规律,主动投入影响是有迹可循的。因此,想做好异动分析,首先要对历史数据复盘,对整体的业绩、DAU、销售量等指标进行走势拆分,观察其有没有自然周期,观察哪些主动行为会带来明显影响,这些基础数据积累是判断“什么是异常波动”的重要参照物(如下图)。  注意!当公司的规模不够大 or 业务还在成长期 or 做业务转型的时候,有可能季节性规律被主动投入影响掩盖掉。比如虽然我司是做羽绒服的,但是一共就开了10家店,其中一家店选的位置不好,生意差了,就会影响10%的总业绩。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区分业务动作,重点关注业务动作(而非自然规律)的影响。 ## 二、区分业务动作 注意!并不是所有业务动作,都会产生影响整体业绩,整体DAU,整体销量的巨大效果。因此需要区分出影响指标的关键业务动作。 常见的关键业务动作,有: 1、渠道:线下持续开店,线上持续投放获客 2、商品:爆款新品上市,原有商品大幅度降价 3、用户:大力度用户补贴,VIP用户特殊大于 4、产品:重大APP版本更新,重要功能上线 这些关键业务动作常伴有大量的营销费用/研发费用支出,对所有用户产生作用,且效果明显。此时,建议如下图所示,拿小本本记录好: 1、到底有多少关键动作发生 2、关键动作发生期间,总业绩指标/DAU指标有什么变化 3、内部,外部因素同时发生时,内部能发挥多大效果 这样多做记录,方便后续评估效果+预判直播走势。  相比之下,一些小范围促销/小范围开店/小范围产品更新,或者影响范围太小,或者投入力度不足,不会产生巨大效果。此时应先记录,这些小范围促销/小范围开店关店/小范围产品更新的影响范围(比如5%的总用户,3%的门店),再评估效果。理论上,对于整体波动,这些小活动最大影响也就百分之几了。 ## 三、判断轻重缓急 了解基础走势后,我们可以从日常1%、2%的波动中解脱出来,关注真正问题,比如: 1、持续性震荡下滑 2、打破原有季节规律 3、业务动作未达预期 如下图所示,比起日常1%波动,这些才是真问题发生的迹象,应重点关注。 ![]() 捕捉到真正问题以后,不要盲目地各种维度乱拆解,而是紧密围绕:“影响业务的关键动作有没有问题”进行分解。比如诊断业绩指标波动,先问:我司今年推动业绩的关键动作是啥?如果我司是toC业务,主要手段是推新品,那么应该先关注新品表现(如下图)。  同样是诊断业绩指标波动,如果我司是toB业务,今年推动业绩的关键动作是“稳定大客户份额”,那诊断的逻辑又有不同(如下图)。  什么是真正严重的问题?我司推动业务发展的关键动作不灵了!而且是全渠道/全客户类型/多次尝试都不灵/投产比持续下降,这才是真正关键的问题。相反,如果指标异常波动仅仅来自于:突发事件/某次活动没做好/某次推广效果不佳、某个版本更新出了BUG,那意味着只要后续稍作调整,问题就能解决,这才是“小问题”。 ## 四、提供执行建议 经过上述三步诊断,提供可执行的建议会容易很多,如果是局部发生的“小问题”,意味着完全可以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针对性解决,比如: 1、突发BUG → 修复BUG,自然就好了 2、某个地区业绩不好 → 责令整改,复制标杆做法 3、某个渠道推广不佳 → 调整做法,挪一点资源到好渠道 4、短期内下雨,影响业绩 → 还有资源,就上促销拉一拉 但是,如果发现问题是关键业务动作失灵的“大问题”,那就难受了。关键业务动作失灵,意味着得有一些根本性改变才能扭转局面,可短期内做根本性改变谈何容易! 很多公司都是要继续用老方法挣扎一段时间,直到指标彻底完蛋才逼着想新办法。在此之前,数据分析师面对的业务指标曲线,将会是一路下跌看不到头的走势。这时候单靠数据是无法找到对策的,你不可能走在老路上,却指望出一个新结果。 但是,起码我们自己可以提升分析能力,至少在面试被人问道:你怎么分析指标异动的时候,不再是摇头晃脑地说“指标异动无非就是做拆解……” 而是系统地说: 1、我们能识别业务常规走势,避免误判和神经过敏 2、我们能识别业务关键动作,对指标走势有预判 3、我们能区分出异动是否来自关键动作失灵,提醒业务调整对策 这样我们自己能找到更好的工作,也脱离那些只会循规蹈矩的公司。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接地气的陈老师】,微信公众号:【接地气的陈老师】,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4日爆料,两名消息人士透露,美国企业家马斯克曾请求延长自己在特朗普政府的任期,但被拒绝了。报道提到,马斯克上周在社交平台上发帖称,他作为“特殊政府雇员”的任期结束,并在离职后批评称,特朗普政府力推的大规模税收与支出的“大而美”法案“令人作呕”。  这一言论在华盛顿引发哗然,一名消息人士称,特朗普政府官员对马斯克的反应“感到失望”。 《每日电讯报》继续称,据特朗普的盟友透露,马斯克表达愤怒,是出于商人的私心,旨在维护既得利益,并对不得不离开政府职位感到不满。消息人士还爆料,马斯克曾请求留任,以在削减政府开支方面取得更多进展,但被告知这是不可能的。 截至发稿前,尚未看到马斯克公开对此作出回应。 马斯克此前在特朗普政府任职期间,直接参与大幅削减联邦开支等工作。但近日,马斯克与特朗普政府就有关事宜出现分歧,他还公开抨击“大而美”法案。对于马斯克此举,美国Axios新闻网认为,可能有4个原因。首先,“大而美”法案削减了原本有利于马斯克旗下特斯拉等汽车制造商的电动汽车税收抵免。其次,马斯克曾试图在130天的“特殊政府雇员”任期结束后继续担任该职务,但最终未被允许。第三,消息人士称,马斯克希望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将“星链”卫星系统用于国家空中交通管制,但政府因利益冲突及技术原因对此持反对态度。第四,特朗普突然宣布撤回对马斯克盟友艾萨克曼担任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局长的提名。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4678.htm)
6月5日,据彭博社报道,微软CEO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表示,公司与OpenAI之间至关重要的合作关系正在发生变化,但仍然牢固。作为全球最大软件开发商,微软因为它与ChatGPT开发商OpenAI的合作关系以及对后者137.5亿美元的投资,而被视为AI商业化领域的领头羊。  纳德拉 不过,随着双方陆续推出彼此竞争的产品,并寻求与新的合作伙伴结盟,两家公司之间出现了关系不和的迹象。 “一家公司若从研究实验室发展成为当代最成功的产品公司之一,那么他们、我们以及双方的合作关系显然都必须随之改变。”纳德拉在接受彭博社《科技访谈》(The Circuit) 节目采访时表示。 纳德拉指出,OpenAI是微软的最大基础设施客户,微软“非常高兴”能够使用这家AI巨头的技术。他说:“这种多方面的合作关系正是我们所重点关注的。我们有什么理由去破坏这种关系呢?” 目前,微软与OpenAI的合同将持续到2030年,但今年早些时候的一次合同修订允许OpenAI从其他供应商那里租用算力来训练AI模型。 “我希望在未来几十年里,微软和OpenAI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展开合作。他们会有其他合作伙伴吗?当然会有。我们会有其他合作伙伴吗?当然会有。”纳德拉表示。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4676.htm)
富国银行证券分析师Ken Gawrelski在最新报告中给出了一个大胆预期:ChatGPT将在2030年占据全球搜索广告市场的30%份额,相当于每年约1000亿美元的收入。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5/0604/0cecc138daad638.jpg) 这也意味着OpenAI与谷歌终将在搜索市场展开恶战。富国银行预测到本十年末,**搜索广告市场将以8%的年化复合率增长,到2030年达到3400亿美元**。而ChatGPT的增长将主要蚕食谷歌的份额。 目前OpenAI的收入仍依靠订阅费用。今年3月时有媒体援引知情人士报道称,OpenAI预期今年的营收将同比翻3倍至127亿美元。同时,公司在预测2029年营收达1250亿美元的同时,也判断到2029年前无法实现正向现金流。 **海量免费用户的营收潜力** 作为互联网行业潜移默化中的变化,目前ChatGPT已占据全球近8%的搜索查询量,但尚未对搜索广告市场产生直接影响。 Gawrelski认为这一局面即将改变。他们预期OpenAI将在未来12个月里将赞助广告整合到ChatGPT中。**目前这款热门AI工具的每周活跃用户群体已经超过5亿人,但只有5%的用户付费。** 值得一提的是,在被曝出的OpenAI内部营收预测中,已经预测**2026年将获得10亿美元的“免费用户变现收入”。**毫无疑问,这个就是广告收入。在同一份预测中,OpenAI仅认为2029年的“免费用户变现收入”为250亿美元。 分析师表示,注意到OpenAI近期聘请了数字广告领域的专家、Meta前高管Fidji Simo,同时近期的庭审文件也展示出OpenAI今年下半年的商业化野心。 富国银行预计,**到2025年底ChatGPT在整体搜索量中的占比将攀升到约17%,到2030年将接近三分之一**。报告同时指出,短期内广告份额增长将滞后于使用量增长,但在预测周期末尾将达到平衡。 对于这一点,Gawrelski使用TikTok的商业化进程进行类比,称短视频龙头当年也花费了一番功夫,才使广告收入与用户平台使用时长相匹配。 他指出:“2022年时,TikTok扩大了广告投放规模,但在用户使用时长占比达30%的背景下,数字广告份额仅占8%。到2024年,TikTok的用户使用时长仍稳定在30%,但广告份额的差距已经缩小至16%。” 目前在搜索广告领域,谷歌独占超过9成的市场,但分析师预期**到2030年这个数字将下降至约60%。** 富国银行同时警告称,ChatGPT进军搜索广告领域可能会对近期强势的CPC广告(按照点击付费的广告形式)价格形成压制。对谷歌而言,**广告价格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可能导致2026财年的每股收益下降1个百分点**。 分析师们点出了数个可能推动ChatGPT加速入局广告市场的关键催化剂,包括与手机制造商达成新的分销协议,以及美国法院对谷歌搜索引擎反垄断案的进一步裁决。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04674.htm)
<blockquote><p>在 AI 绘画风靡的当下,一位 90 后宝妈凭借敏锐的洞察力,挖掘出 “绘画风格词包” 这一新颖商机,从零起步,月入三万。本文将带你走进她的创业故事,为你解析如何借助 AI 绘画软件,整理并售卖提示词包,开启这一低门槛、高收益的副业之旅,即使是零基础小白,也能轻松复制。</p> </blockquote>  现在互联网上的赚钱方式可真不少,有人直播带货,有人搞知识付费,最近我还了解到一个挺有意思的副业——靠卖“绘画风格词包”来赚钱。 你可能要问了,什么是词包? 其实简单,就是用来给AI绘画软件“下指令”的一堆关键词。 你可能还不知道,这玩意儿居然还能赚钱,而且有个90后的宝妈,靠着这个生意,已经月入三万了。 ## 1 AI绘画是什么?词包又是什么? 先聊聊AI绘画吧,这应该是“人人都知道的”话题了。 现在不少人都玩AI绘画,想要搞点独一无二的图片。 有的人想给自己设计个头像,有的人要给企业做宣传图,还有些自媒体朋友,巴不得天天都能找到吸睛的插图。 这背后全离不开AI绘画软件。 不过AI嘛,虽然聪明,但还是需要“沟通”的。 这个词包,就是我们的“翻译器”。 打个比方,你要让画家画幅画,你会怎么描述? “给我画个古风的美女,发髻高高挽起,穿着绸缎衣服,站在一个有假山的院子里。” 这就是在给AI指引呢,越细致,AI的理解就越到位,画出来的图才越符合预期。 这个词包呢,就是把一大堆类似的关键词集合在一起。 比如你想弄古风的图,里面就包括“古典发髻”“亭台楼阁”这些词。 如果你想要赛博朋克风格,那里面可能就是“霓虹灯光”“金属质感”之类的词了。 买这些词包的人,主要就是为了省时间,不用自己去攒词。 (说实话,我一开始听到“词包”这个词,也觉得挺新鲜,谁会想到这种玩意还能成个生意呢。)  ## 2 这位90后宝妈的故事 现在说说这个90后的宝妈。 其实她以前也是个普通的互联网用户,对设计绘画什么的并不在行,更没啥背景。 不过她有个优点——爱琢磨事儿。 她在家带娃,就开始研究这些AI绘画软件。 最初她是自己捣鼓着玩,后来发现:“哎?这些词还挺有用,搞出来一张不错的画,我能卖给别人啊!” 于是她就下功夫开始整理,把每次尝试生成图片时,效果好的提示词挑出来,按风格分类,后来干脆做成了“词包”。 她的词包特别受欢迎,像动漫风、奇幻风、赛博朋克这些。 你想想,现在网上年轻人多,人家就爱这些东西。 这位宝妈最开始也没什人关注,谁知道开店第一个月几乎没开张(哈哈,心酸吧)。 但她没放弃,不断调整自己商品的展示方法,不断把自己生成的精美图片发到社交平台。 这一来二去,逐渐就吸引了不少粉丝和客户,她家的词包卖得越来越好。 目前,她每个月光靠这些词包,已经能赚到三万多。 挺夸张的,是吧?  ## 3 零基础如何做这个副业? 聊了这么多,你可能忍不住要问了,“零基础的我,也能搞吗?” 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你需要先了解市面上的AI绘画软件。 像Midjourney、StableDiffusion这些都挺有名。 不同模型呢,各有自己的操作逻辑和调性。 先去玩玩,最好选一两个顺手的。 你得多摸索,摸清它们的使用界面和使用效果。 比如怎么输入提示词、调整参数这些基本的,必须搞得门清。 接下来,你要学会整理提示词。一个好的提示词那可是需要设计的,大概的结构你可以这样拆解:主体:画里主要有什么?是个人,还是动物,或者场景?风格:像水彩风?油画风?还是卡通风?细节:具体细节才是重点!衣服的纹理、背景的季节、光线效果等等。比如“少女站在月光下的湖边,水彩画风,月光反射在湖面上,有细腻的光影效果”。 光是知道这个还不够,你还得不断积累词汇。 多看看书、电影、或者是一些艺术作品,从中找找灵感。 其实,日常生活里到处都是词汇。 古装剧里的服饰、场景可以记一记,小说里的场景描写也可以摘录下来。 别怕麻烦,这事刚开始可能会觉得无从下手,久了就能摸出门道。 不过还要注意,避免错用词汇。 有的词太模糊了,AI根本搞不懂你要什么。 比如你说“给我画个好看的”,这根本不算有效的提示词。 你得多具体点。 再有就是,风格不能混得太厉害,你别一时兴起把“中国古风”和“赛博朋克”掺一块儿,AI搞不定这种大杂烩。 (实际上除了日常去收集一些词汇,现在完全可以通过AI完整的生成这些词汇)  ## 4 整理词包 学会了提示词之后,就要整理词包了。 首先要挑选风格类型,比如你可以选热门的二次元动漫风。 接着,开始大量收集相关词汇。 动漫里的人物、场景、特效这些,都有大量的细节。你得把这些东西都收集到一起。 当然,收集完了还得筛选,你得确保每个词都在使用的时候能发挥作用,没用的就直接扔掉。 整理的过程中,最好分类和排版清楚些,让买家看得舒服。 你要是做出来的词包乱七八糟的,就算词再好,客户体验不好,照样不会买账。 搞个细分领域,比如美系动漫、日系动漫,分开整理,客户选择也方便些。 (网上很多人分享免费词包,你想啊,如果都是免费的东西,买你词包的客户还能多吗?所以独特的、定制的,才更值钱。)  ## 5 怎么卖出去? 搞好词包,就得琢磨销售了。 最好是在电商平台开个店,比如淘宝、闲鱼,平台流量大,上来找词包的人也多。 想在网上卖东西,一定要注重商品的介绍和图片展示。 商品描述要通俗易懂,客户想知道啥,你得写明白:词包适用的绘画模型,词包效果,以及如何使用。 要是你对技术有点信心,也可以自己建个网站或博客,自己能说了算。 自由多了,也能通过搜索引擎让更多人找得到你。 不过网站要耗费精力维护,没个技术背景也容易出问题,这块就看你自己情况了。 社交媒体这块也别放过。 比如在小红书上发发精美图片,展示词包效果。 抖音可以发短视频,炫一下词包生成的酷炫画作。 还有知乎、绘画论坛这种地方,你可以去回答相关问题,顺带推荐自己的词包。 别怕没人看到,这些都是流量的入口。  要想提升收入,不仅仅是词包的销售,还可以提供些额外的服务。 比如有些客户可能有特定需求,想搞个定制词包,这时候你就按需求做专门的词包,可以适当加点钱。 另外,很多客户可能买了词包也不会用。 你可以做个教程,详细教大家如何搭配使用词包,或者制作些短视频,帮忙解答他们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服务的细致周到些,客户觉得物有所值了,自然会给你推荐新客户。 你要懒得搞这些服务呢,也不是不行,但长期收入肯定是拼不过人家细致服务的卖家。 再有,你还可以试着扩展一些新的客户群体。 别只盯着个体用户,也可以找企业合作。 比如一些广告公司、游戏公司,他们对创意图片需求非常大,如果能谈下长期合作,那可是相当不错的收入来源。  不过啊,这副业看着挺轻松,实际干起来,有些事还是得格外小心。 首先就是版权问题,词包里你用的词汇不能侵犯别人的版权。 比如一些热门角色的名字,或者人家某些作品的标志性词汇,千万不能随便用,否则会惹上官司,这会搞得你赔了夫人又折兵。 另外,这个行业慢慢人也多了,竞争势必会越来越激烈。 你单靠第一批弄出来的词包,可能很快就落伍了。 你还得多去同行那取取经,留意市场动向,别落后。做好客户服务也很重要,客户不满意,那就得及时反馈处理,推诿拖着可不行。 这样一篇文章写下来,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抖知书】,微信公众号:【抖知书】,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此前,机构预测称,国产九价HPV疫苗价格区间为900元-1000元/剂;如今,市场亦有观点称,国产九价HPV疫苗可能会“对半”定价,全程接种不超过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