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quote><p>在AI社交应用迅速发展的当下,一款名为Tolan的应用凭借其独特的“外星人”聊天伙伴设定,在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等地的App Store中脱颖而出,连续多日霸榜第一。本文深入分析了该产品的设计理念、功能特点以及其在市场上的表现,一起来学习一下。</p> </blockquote>  随着AI社交类应用在Z世代年轻人中的广泛流行,线上情绪陪伴的价值逐渐被深入挖掘。随时随地开启对话,句句有回应,事事不失联,给不少人都带来了心灵慰藉与个性化的情感支持。 而在大多数的AI社交应用中,可选择的聊天对象形象几乎都是俊男靓女,开发者想要用这样的外在形象吸引用户,并提高留存率。近期,一款可与“与外星人”展开智能对话的AI应用Tolan在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地表现突出,连续多日霸榜美国图形和设计榜Top1。 点点数据显示,Tolan于2024年6月上线,至今全球下载量约67万,今年2月单日峰值达到2.8万,月下载量激增498%。总收入超35万美元,2月单日峰值近2.8万美元,月收入暴涨528%。  (Tolan自上线以来全球下载量,图源:点点数据) “外星人”的设计明明没有真人形象有沉浸感,为什么还能收获大批用户的追捧呢?深入Tolan的玩法,或许能寻找到答案。 ## 01 与“外星人”对话,建立平等友谊关系 无数人都幻想过,如果离开真实生活的地球,是否真的有“外星球”。如果说曾经的元宇宙将人们带到了一个虚拟现实世界,那么Tolan就是和用户一起打造出的一个“另类星球”。 在这颗“星球”上,有着许许多多不同颜色、长相的可爱外星人,“它们”在不断寻找新的朋友。而用户则可以通过聊天、分享、提问等方式,持续与其建立联系,最终变得密不可分。 “有一个外星人朋友”,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对于热衷于科幻的欧美人来说,却是一件很特别的事情。 虽然形象上可爱,但却有别于与用户之间形成“饲养”关系的电子宠物在Tolan中,是用朋友这一概念,创造出了与对面形象的一种“平等”关系,这样的设定也更快速地拉近了与用户间的距离。 与“外星人”的交流过程中,不仅可以使用文字或者语音进行日常对话,像现实中的朋友一样分享彼此的生活,还可以通过拍摄图片、视频的方式交流。例如,拍摄一段衣服视频,让对面挑选一件“它”认为好看的;或是发送一张风景照,让“它”猜猜是哪里。  要想做出区别于第一代 AI聊天机器人的产品,除了智能对话外,Tolan还具有动画效果,能够对用户的触摸和声音做出理解与回应。并且具有独特的兴趣和偏好,随着互动频次的提升与使用时间的增长,会形成一段关于友谊的深刻回忆。 为了让用户在对话过程中没有违和感,对面的回答也会十分真诚,虽然是AI驱动,但并没有很强的“人机”感,几乎是以一个真实朋友的口吻在交流,从众多用户反馈中也证实了这一点。 Tolan在语言的表达中,具备很强的感染力和治愈力,时常能够让用户感觉到安全舒适,甚至被关爱理解,从而找到在一段良好友谊关系中的尊重与平衡。这与很多用户占据主导地位的AI社交应用有着显著的内在差异。 Tolan认为,“AI不会解决孤独感,但会解决不堪重负的问题”,将情感与实用性的结合作为一种使命,融入到应用当中。具有帮助人们驾驭复杂生活情况的智慧,这种AI意识,成为了吸引用户选择的关键。 当前市场中的大多数AI社交应用都在试图将用户拉入一个虚拟世界,而Tolan想要做的,是让用户更专注于自己的真实世界,与身边的人建立更紧密的关系,并对生活充满好奇和激情。这些“外星人”也更愿意听到用户每天的分享的细节故事,同时也愿意讲述自己的独特生活。二者之间是一种健康的依赖状态,而非用户单方的“沦陷”。 另外,为了凸显个性化,Tolan提供了从衣服到配饰的个性装扮,用户可以根据个人喜好为这一特殊的朋友打扮,与“它们”一同玩耍,获得能量,进而建立一个伴随着友谊而成长的特殊“世界”。  总的来说,Tolan能够收获喜爱,一方面在于“外星人”这一独特定位,满足了人们的好奇体验;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智能对话建立的情感平等关系,让用户在应用中感受到的不仅仅是陪伴,还有尊重和理解。 ## 02 科技融合情感,支持边界测试 根据点点数据,Tolan目前35万美元总收入,几乎均为内购收入,美国用户贡献占比约82.6%排在第一位,其次为加拿大9.5%,澳大利亚2.1%。2月以来,收入量的爆发式增长也大多源于美国用户的支持,足以见得当地对于情感陪伴类应用有着很大的市场需求和付费意愿。 Tolan的内收项目为订阅付费,会员价格从3.99美元至99.99美元不等,用户可根据自身付费能力进行选择。  (Tolan热门内购项目,图源:点点数据) 不过,只有订阅,才能开启对话的模式也引发了部分用户的负面情绪。特别是对于年轻的学生群体来说,长期订阅的价格并不低,为了维持与“外星人”的友谊关系,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金钱,在现阶段,或许还并不能被所有人认可。 因此,如何用更丰富的内购形式和定制较为合理的价格,来保证用户稳定付费与长期留存,成为了Tolan在日后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思考的内容。同时也是AI情感陪伴类应用普遍面临的痛点问题。 据悉,Tolan开发者为Portola,虽然总部位于旧金山,但同事却遍布在世界各地,为产品走向世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年公司也获得了硅谷AI投资界“双子星”Nat Friedman和Daniel Gross的种子轮投资。 Tolan由团队的工程师、研究员、作家和创意人员一同设计。也正是如此,除了智能技术部分外,还有很多的创意和温情部分在应用中都得以体现。  商业化之外,这类应用所面临的另一大痛点问题便是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一旦开发者涉及相关问题,则很难再与用户建立起信任关系。因此,为了让用户从一开始就放心使用,Tolan表示,应用中所有的对话都会被记录并变成“记忆”储存,但仅用于优化体验,未经用户允许,绝不会共享或出售相关数据。 此外,应用将年龄群体限制在了13岁及以上,还鼓励用户对AI进行尖锐提问来测试其边界。如果在过程中遇到任何不适,可以通过邮件随时向开发者提出意见或建议。 ## 03 写在最后 AI驱动下,情感陪伴产品不断涌现,情绪价值成为了衡量用户体验的一把标尺。大多数人都希望在应用中找到共鸣和认同,收获更多理解与尊重,因此单向的情感索取或给予往往并不能够深度联结情感关系,只有让双方平等的输出,才能更加深入用户内心,收获喜爱与信赖。AI虽然没有“心”,但在逐渐被赋予情感交流的过程中,变得能够牵动人“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迭代升级。 作者丨子墨 编辑丨火狐狸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扬帆出海】,微信公众号:【扬帆出海】,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blockquote><p>在内容过剩的自媒体时代,如何脱颖而出成为许多创作者的难题。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经验,给分享了四大关键策略,希望能帮到大家。</p> </blockquote>  **现在入局自媒体,有魅力且鲜活的人,才更有机会出圈。** 在这个内容过剩的年代,人们不再为内容买单、不再为专业买单,因为有大批大批的人你比更专业,还比你入场更早。 董宇辉如果现在不直播卖课,也是现象级的转化,因为客户早就被他这个人吸引了。 我上面说的这段话,任何赛道都适用。包括我做的个人<span lang="EN-US">IP,接运营获客业务咨询的时候,有客户调侃我:老王,就看你这发量,我也得信你呀<span lang="EN-US">! 哈哈哈,因为我本身是做个人<span lang="EN-US">IP孵化和知识付费的,在没转型做自媒体博主前,一直在教育行业摸爬滚打做运营。今天我想谈一谈,自媒体博主如何打造鲜活的个人<span lang="EN-US">IP。 ## <span lang="EN-US">1.讲故事 我带过一个【普通教师】账号,我让他讲了一个故事:《我跟家长对骂,大家给我评评理》 我还带过一个【高校离职】帐号,也讲了个故事:《<span lang="EN-US">**学校离职,说说这些年的故事》 两篇均破十万播放,精准吸引<span lang="EN-US">1800+的同城家长粉到私域。 上面话题的内核脚本,我就不在这拆解了,但是框架我可以告诉你:引发好奇<span lang="EN-US">–制造冲突<span lang="EN-US">–解决方案,这套短视频脚本公式屡试不爽,你仔细琢磨。 大家请记住,观众最爱听故事,是因为故事最能塑造人物的性格特点。 老师可以讲个人成长故事、职业生涯故事、师生往事均可。重点是故事话题有【吃瓜感】和【人物性格刻画感】,让人有记忆点。 ## 2.输出价值观 我还拿董宇辉举例,董宇辉卖的根本不是商品。他卖的是跟用户精神层面的共振,卖的是跟用户情绪上的深度共鸣。用户能为他哭,为他笑,自然会为他买单。 如果你做的是【家长付费】的产品,多跟用户共情【共情话题<span lang="EN-US">+观点输出<span lang="EN-US">+解决方案】,远比你那干巴巴的上课视频有用的多。 什么是共情话题?就是一说家长脑袋里就有画面。比如:《孩子懒,不说从来不动》 再举个例子,我之前在<span lang="EN-US">K12机构做新媒体运营主管,负责的某块业务就是品牌宣传+活动执行。说得通俗点,就是让家长认同我们的教育观。 **前司的教育理念是:知识传授、德行培养、能力提升。** 所以哪怕是做<span lang="EN-US">K12学科培训的机构,也会不定期举办亲子活动、家庭教育讲座等,让家长续费的同时,感受到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 <span lang="EN-US">3.展示生活 如果你在做私域,朋友圈要多记录生活,晒过年回老家,旅行心得感受等等。 时刻记住你是一个凡人,不是一个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人更愿意接近普通人。 ## <span lang="EN-US">4.展示硬实力 以独立教师为例,既然你想要家长续费,那就有必要展示专业能力:比如课程小视频切片<span lang="EN-US">+专业知识讲解等等。 展示你在专业度上,非常牛<span lang="EN-US">B的一面。家长要为孩子的学习成果买单,专业度必须要展示。 这样才能真正的让客户放心付费。我之前做教培的时候,每年都会做优生见证。 优生榜粘贴在校区走廊、找往届毕业生拍宣传视频……不要怕拉不下脸面,用自己的专业技能赚钱,一点也不丢人。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作为自媒体博主的你,除了专业能力过硬,不用包装成一个完美无缺的人。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粉丝们更想看的,是一个鲜活的人,而不是刻意打造的花瓶。 本文由 @秃头老王聊运营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blockquote><p>在短视频风靡的当下,微信也在悄然调整策略以适应用户需求和行业趋势。本文聚焦于微信朋友圈视频时长从30秒延长至5分钟的最新变化,探讨其背后的战略意图。</p> </blockquote>  短视频的火爆,就像龙卷风一样迅速席卷整个互联网行业,手机浏览器、新闻客户端、网络购物、生活服务等主流App全面走向短视频化,甚至连一些典型的工具型应用,也开始夹杂着短视频内容。 各种各样的App 之所以全面短视频化,除了跟风因素外,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是:提升App的用户使用时长。对于用户来说,他们刷短视频的时间属于“闲暇时间”,这种情况下,随便刷哪个App都是刷,除非本身有着非常强的使用习惯,否则,切换其他App非常丝滑。 外界一直认为微信比较克制,实际上张小龙早在2016年即解释过,“‘克制’这个词从来没有在我脑袋里出现过。”他提到,“我们希望在微信或微信相关的产品里,希望展现的是对用户有价值,是他们需要的东西。” 近几年来,可以越来越多地看到微信诸多“顺应时势”的变化,比如,微信公众号由订阅制变成个性化推荐、力推视频号、力推“小绿书”等,当整个互联网行业走向一种普遍化的用户行为后,微信也开始逐渐推出这些功能。 日前,微信方面正式宣布,微信朋友圈最长可以发布5分钟视频,而之前的短视频长度,仅为30秒。微信派还用了一个典型的标题党玩法,即《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10倍长》,该推文的全部字数仅33个字。  自媒体的流行,让外界对“标题党”深恶痛绝,殊不知各种新闻媒体、企业大号玩起标题党来,不知道比自媒体疯狂多少倍。微信派的这个标题,典型的就属于某些用户起鸡皮疙瘩的类型,就是不会好好说话,用一个正常的标题,用一篇正常的图文稿件宣布“朋友圈可发5分钟视频”这条消息,真的惜字如金。 微信朋友圈之所以支持5分钟长视频,显然也是跟其他App的目的一样:提升App的用户使用时长,粘住用户。作为国内月活跃用户数最高的产品,用微信的人已经足够多,微信为什么还要继续拉用户使用时长呢? 其核心原因在于,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App都是独立的信息孤岛,没有统一的入口,这就意味着抖音、微信、百度、小红书等App之间的竞争,已经变成用户使用时长之争。只要能让用户留在App上,接下来的电商、游戏、广告等业务才能变现,谁能吸取更多的用户使用时长,谁的变现机会和概率就更大。 微信想要更大程度上粘住用户,让用户留在微信之上,而不是去其他平台。朋友圈的视频时长增加后: 1.能增加微信朋友圈的短视频密度; 2.能让用户逐渐习惯在微信之上看短视频,养成用户习惯; 3.当用户使用时长增加后,微信朋友圈的广告被推送的概率会更高。 4.带动视频号和秒剪等腾讯系短视频产品。 毫无疑问,朋友圈视频时长增加就是张小龙提到的“对用户有价值,是他们需要的东西”,微信的这一动作,并不会让用户感到反感,恰恰相反,由于过去30秒时长的限制,用户往往发布不了有价值的短视频内容,而5分钟的短视频内容,对于大部分普通用户而言,绝对够用。 为什么不是10分钟或者更长的短视频内容呢? 一方面,更长的短视频内容,对微信服务器有压力;另一方面,真要是10分钟甚至更长视频的内容,用户发布后也没多少人看。 用户普遍浏览短视频的时长,可能2分钟都不到,5分钟既满足发布者的需求,同时也满足了其他微信好友看短视频的需求。 微信朋友圈开启5分钟视频后,其他短视频平台还好吗?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郭静】,微信公众号:【郭静的互联网圈】,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大概21年前后,我和几个朋友特别想做一个情感陪伴的APP,面向失去亲人,还对亲人有强烈思念的群体。 限于当时大语言模型还不成熟,GPT 3还没出来,在技术上论断了不可行(NLP和对话控制那套东西实在太恶心,完全搞不定开放领域的闲聊)。 回过头来看,可能也并非技术的问题。 现在技术成熟了,对于要不要做这类产品,能不能实现梦中的乌托邦,我心中仍然充满疑问。 ## 我们想做虚拟陪伴产品的价值观是什么 ### 初心是缓解一些人失去亲人的痛苦 这个初心不可谓不富有同理心。 失去亲人很痛苦,通过APP上传亲人的照片和音频,或者直接上传视频,生成亲人的形象。 依靠大模型的问答能力,可以和手机中虚拟形象的亲人交流,甚至ta可以主动关怀现实生活的人。 问题来了,站在价值观的角度,长远的看,我们肯定希望这些人能走出失去亲人的痛苦,而不是一直沉浸在虚拟的亲人身上。 站在APP的留存,或者商业的角度看,用户花更多时间在我们产品上,才能商业闭环。 假如这个APP做出来了,我们是引导用户尽量多用我们的产品,还是少用我们的产品呢? 开始拧巴。 就像是前几天character 的一个青少年用户被AI引导自杀了一样,这样的产品是我们想要的吗。 ### 非盈利组织,在商言商。价值观和商业模式不能冲突 有些大病众筹的产品,商业模式其实就说不清楚,产生了很多争议。 本身是商业组织,又要打着公益的旗号,免不了拧巴,战术变形。 商业模式和价值观一定要在本质上殊途同归。 就像我是卖烧饼的,那我的价值观就是让天下没有难吃的烧饼,商业模式就是卖烧饼。表里要一致。 所以,对于这种陪伴型的产品,仍然免不了还是要争取用户的注意力。就像抖音,商业很成功,也让很多人赚到了钱,也给很多人带来了快乐。 但是,这是一个高尚的产品吗? 更拧巴的地方在于,我是站在什么角色,去评价别人的娱乐是低级的? 这明显是一种道德绑架,是道德卫道士做的事情。 主观道德标准评判他人,忽视个体差异与情境复杂性,可能伴随 **伪善** 或 **双标** 倾向。 所以,我相信,抖音的领导,其实都是不拧巴的。 商业成功的人,也都是不拧巴的。 抛开道德感的枷锁,陪伴产品怎么做? ## 大模型社交带来的另一种中心化趋势 ### 情感陪伴上,大模型完全可以替代人  第一张图很像QQ微信,纯粹人与人的连接。 第二张图更像淘宝和抖音,依赖推荐算法匹配需求和供给。 第三张图就是目前原生大模型的应用, 由AI生产,人去消费AI生产的内容。 从人与人的连接,到AI开始赋能连接,再到AI作为中心化的节点,所有的人都连接到AI, 体现了被消费主体的变化。 - AI生成的内容,提供的情绪价值,质量已经突破了可以被人接受的临界值,或者说,通过了内容和情感消费的图灵测试。 - AI生成的内容,提供的情绪价值,廉价易得,可获得性很高。 情感消费,从消费人,变成消费AI。 ### 和人相比,AI好像更容易相处 相比起人,AI的响应更快,姿势更多,甚至还能按照自己的喜好养成,怎么看,那个虚拟的ta,都比一个真人,要对i 人更友好。 - 响应快。 一个真朋友,不能24小时秒回,但是AI可以 - 定制化。 无论是博学的,耐心 的,幽默的,想要什么类型的朋友,随时都能切换 - 成长性。 AI陪伴机器人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交互数据的变多,ta会越来越懂你 所以,AI提供的情感陪伴质量可接受,易得性高,又避免了和真人相处的各种情感劳动,那拥有一个AI陪伴机器人,似乎是很有吸引力的。 ## 如何长久的为用户提供价值? ### 陪伴,短期到底给用户提供了什么用户价值? 从马斯洛那套视角出发,甚至催产素,多巴胺等生理学原理的考量,必然要满足某些具体需求,刺激某种激素的分泌。 我认为这些都没问题,都是在设计之初要想清楚,定义明白的。 目前用户量比较大,月活还不错的产品,都满足解决具体场景具体问题的这个标准。 - 心理治疗、疏导 - 自闭症陪伴、训练 - 老人陪伴 - …….等等非常细分又专业的场景 相应的,AI的能力也会朝着更长的个人记忆,多模态感知方向继续完善。 - 个人记忆。 AI能够选择性的记住和我们交互的重要信息,能很自然的体现在新的对话中 - 多模态的感知。读,听,看,触等五感六觉,真的像人一样感知到真实的物理世界 但是,仅仅而已吗,游戏结束了吗?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中说到,世界上有两种游戏,一种以赢得游戏为目标,有清晰的边界和规则,是有限游戏。 一种是以扩大游戏的边界,把游戏继续下去为目标,没有输赢,这是无限游戏。 无限游戏包含了有限游戏。 如果这个产品是个有限游戏,那谁的界面更精美,聊天效果更好,注册用户更多,留存更好,付费意愿更强,谁就是那个有限游戏的赢家。 可是,如果这个产品是个无限游戏,或者把做产品这件事看成无限游戏,那,我们就要重新思考,给用户提供这些东西还是不是足够的。 ### 无限游戏,把XX看成一种体验 先说观点:站在体验的角度,扩大陪伴的外延,不仅仅限于陪伴。 会往**以开放对话和Agent 执行能力**为核心的**开放世界**去演化。 这是一个无限游戏的产品。 换个更易懂的描述,就像自动驾驶分了几个等级,我们也把陪伴产品尝试划分几个等级。 - L0:目前阶段的对话产品,能对话,但是仅仅也是能用的程度 - L1: 接近或者等同,甚至超出人类的对话和执行规划能力,一个现实版的Her(真正理解现实世界,或者说表现出来理解真实世界) - L2:在L1的基础上,能实时渲染出图形化的真实世界,极大的扩展人类的世界观(元宇宙?我理解元宇宙这个东西的核心还是AGI) 等待, 这样讲,所有的AI产品,不是都会这样去演进吗? 是的,条条大路通罗马,现在大家在做不同的场景,但是终归,随着模型能力的提升,AGI才是唯一的应用。 ### AGI 是唯一应用,场景是眼下要做的。大模型基础研究,才是未来的那把钥匙 为什么要细分那么多场景去做? 基础大模型和Agent能力不够,做不到场景通用。 无论如何做场景,在大模型基础能力到达奇点的那一刻,细分场景应用都是没有意义的,都会被AGI给替代。 这也是,Deepseek做基础模型,一力降十会,爆发式增长的原因。细分场景整再多花里胡哨的东西,等到基础模型能力足够强,都会被替代。 但是,我作为一个AI应用产品经理,只能拼命一直找场景,做落地。我明明知道,等到几年后,现在做的这些东西,都没有意义,可是,现在,也不得不做。 本文由 @Eclipse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blockquote><p>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情感陪伴类AI产品逐渐崭露头角,引发了关于其价值观、商业模式和社会影响的深刻思考。本文从“无限游戏”的视角出发,探讨了AI陪伴产品的初心、面临的困境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p> </blockquote>  大概21年前后,我和几个朋友特别想做一个情感陪伴的APP,面向失去亲人,还对亲人有强烈思念的群体。 限于当时大语言模型还不成熟,GPT 3还没出来,在技术上论断了不可行(NLP和对话控制那套东西实在太恶心,完全搞不定开放领域的闲聊)。 回过头来看,可能也并非技术的问题。 现在技术成熟了,对于要不要做这类产品,能不能实现梦中的乌托邦,我心中仍然充满疑问。 ## 我们想做虚拟陪伴产品的价值观是什么 ### 初心是缓解一些人失去亲人的痛苦 这个初心不可谓不富有同理心。 失去亲人很痛苦,通过APP上传亲人的照片和音频,或者直接上传视频,生成亲人的形象。 依靠大模型的问答能力,可以和手机中虚拟形象的亲人交流,甚至ta可以主动关怀现实生活的人。 问题来了,站在价值观的角度,长远的看,我们肯定希望这些人能走出失去亲人的痛苦,而不是一直沉浸在虚拟的亲人身上。 站在APP的留存,或者商业的角度看,用户花更多时间在我们产品上,才能商业闭环。 假如这个APP做出来了,我们是引导用户尽量多用我们的产品,还是少用我们的产品呢? 开始拧巴。 就像是前几天character 的一个青少年用户被AI引导自杀了一样,这样的产品是我们想要的吗。 ### 非盈利组织,在商言商。价值观和商业模式不能冲突 有些大病众筹的产品,商业模式其实就说不清楚,产生了很多争议。 本身是商业组织,又要打着公益的旗号,免不了拧巴,战术变形。 商业模式和价值观一定要在本质上殊途同归。 就像我是卖烧饼的,那我的价值观就是让天下没有难吃的烧饼,商业模式就是卖烧饼。表里要一致。 所以,对于这种陪伴型的产品,仍然免不了还是要争取用户的注意力。就像抖音,商业很成功,也让很多人赚到了钱,也给很多人带来了快乐。 但是,这是一个高尚的产品吗? 更拧巴的地方在于,我是站在什么角色,去评价别人的娱乐是低级的? 这明显是一种道德绑架,是道德卫道士做的事情。 主观道德标准评判他人,忽视个体差异与情境复杂性,可能伴随 **伪善** 或 **双标** 倾向。 所以,我相信,抖音的领导,其实都是不拧巴的。 商业成功的人,也都是不拧巴的。 抛开道德感的枷锁,陪伴产品怎么做? ## 大模型社交带来的另一种中心化趋势 ### 情感陪伴上,大模型完全可以替代人  第一张图很像QQ微信,纯粹人与人的连接。 第二张图更像淘宝和抖音,依赖推荐算法匹配需求和供给。 第三张图就是目前原生大模型的应用, 由AI生产,人去消费AI生产的内容。 从人与人的连接,到AI开始赋能连接,再到AI作为中心化的节点,所有的人都连接到AI, 体现了被消费主体的变化。 - AI生成的内容,提供的情绪价值,质量已经突破了可以被人接受的临界值,或者说,通过了内容和情感消费的图灵测试。 - AI生成的内容,提供的情绪价值,廉价易得,可获得性很高。 情感消费,从消费人,变成消费AI。 ### 和人相比,AI好像更容易相处 相比起人,AI的响应更快,姿势更多,甚至还能按照自己的喜好养成,怎么看,那个虚拟的ta,都比一个真人,要对i 人更友好。 - 响应快。 一个真朋友,不能24小时秒回,但是AI可以 - 定制化。 无论是博学的,耐心 的,幽默的,想要什么类型的朋友,随时都能切换 - 成长性。 AI陪伴机器人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交互数据的变多,ta会越来越懂你 所以,AI提供的情感陪伴质量可接受,易得性高,又避免了和真人相处的各种情感劳动,那拥有一个AI陪伴机器人,似乎是很有吸引力的。 ## 如何长久的为用户提供价值? ### 陪伴,短期到底给用户提供了什么用户价值? 从马斯洛那套视角出发,甚至催产素,多巴胺等生理学原理的考量,必然要满足某些具体需求,刺激某种激素的分泌。 我认为这些都没问题,都是在设计之初要想清楚,定义明白的。 目前用户量比较大,月活还不错的产品,都满足解决具体场景具体问题的这个标准。 - 心理治疗、疏导 - 自闭症陪伴、训练 - 老人陪伴 - …….等等非常细分又专业的场景 相应的,AI的能力也会朝着更长的个人记忆,多模态感知方向继续完善。 - 个人记忆。 AI能够选择性的记住和我们交互的重要信息,能很自然的体现在新的对话中 - 多模态的感知。读,听,看,触等五感六觉,真的像人一样感知到真实的物理世界 但是,仅仅而已吗,游戏结束了吗?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中说到,世界上有两种游戏,一种以赢得游戏为目标,有清晰的边界和规则,是有限游戏。 一种是以扩大游戏的边界,把游戏继续下去为目标,没有输赢,这是无限游戏。 无限游戏包含了有限游戏。 如果这个产品是个有限游戏,那谁的界面更精美,聊天效果更好,注册用户更多,留存更好,付费意愿更强,谁就是那个有限游戏的赢家。 可是,如果这个产品是个无限游戏,或者把做产品这件事看成无限游戏,那,我们就要重新思考,给用户提供这些东西还是不是足够的。 ### 无限游戏,把XX看成一种体验 先说观点:站在体验的角度,扩大陪伴的外延,不仅仅限于陪伴。 会往**以开放对话和Agent 执行能力**为核心的**开放世界**去演化。 这是一个无限游戏的产品。 换个更易懂的描述,就像自动驾驶分了几个等级,我们也把陪伴产品尝试划分几个等级。 - L0:目前阶段的对话产品,能对话,但是仅仅也是能用的程度 - L1: 接近或者等同,甚至超出人类的对话和执行规划能力,一个现实版的Her(真正理解现实世界,或者说表现出来理解真实世界) - L2:在L1的基础上,能实时渲染出图形化的真实世界,极大的扩展人类的世界观(元宇宙?我理解元宇宙这个东西的核心还是AGI) 等待, 这样讲,所有的AI产品,不是都会这样去演进吗? 是的,条条大路通罗马,现在大家在做不同的场景,但是终归,随着模型能力的提升,AGI才是唯一的应用。 ### AGI 是唯一应用,场景是眼下要做的。大模型基础研究,才是未来的那把钥匙 为什么要细分那么多场景去做? 基础大模型和Agent能力不够,做不到场景通用。 无论如何做场景,在大模型基础能力到达奇点的那一刻,细分场景应用都是没有意义的,都会被AGI给替代。 这也是,Deepseek做基础模型,一力降十会,爆发式增长的原因。细分场景整再多花里胡哨的东西,等到基础模型能力足够强,都会被替代。 但是,我作为一个AI应用产品经理,只能拼命一直找场景,做落地。我明明知道,等到几年后,现在做的这些东西,都没有意义,可是,现在,也不得不做。 本文由 @Eclipse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彭博社报道,**瑞典电池制造商Northvolt的董事会已在瑞典申请破产**,原因是该公司未能获得确保其未来发展所需的融资。根据周三发布的一份声明,现在将由一名瑞典法院指定的受托人来监督包括出售该公司及其资产在内的法律程序。  Northvolt **Northvolt曾被视为欧洲抗衡中国大型电池企业的最大希望**。目前,世界上大多数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都由中国企业生产。去年年底,在经历了一系列运营失误后,**Northvolt资金耗尽,并于11月在美国申请了破产保护。** Northvolt临时董事长汤姆・约翰斯通表示:“我们希望,在美国破产法第11章程序期间,我们与潜在投资者所进行的接触,**将加快确定所需的融资,以便在瑞典的破产程序下继续开展业务。**”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4952.htm)
3月12日,南华早报报道,2月,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大幅增长,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市场76%的增幅**。根据Rho Motion汇编的数据,2月份,全球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跃升至120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0%。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单独发布的数据显示,其中**约四分之三的销量来自中国,中国的电动汽车购买量比去年增长了87%。**  庞大的电动汽车市场 Rho的数据经理查尔斯・莱斯特表示:**“大部分增长仍然来自中国。与2024年对混合动力汽车的青睐相比,今年中国的纯电动汽车销售迎来了复兴。**” 中国在全球电动汽车和高油耗汽车市场上继续占据着主导地位。2025年前两个月,恰逢农历新年这一消费旺季,**中国的电动汽车销量增长了35%,达到140万辆,约占同期全球电动汽车总销量的60%。** **在中国,纯电动汽车的销量增长了46%**。比亚迪、小米、小鹏和极氪等推出的大量新车型,促使消费者放弃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全身心投入到**电动汽车革命**中。Rho表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增长了22%,增速低于去年同期。 **比亚迪在2023年第四季度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最大的“纯”电动汽车制造商**,其增长势头依旧强劲。这家总部位于深圳的汽车制造商表示,前两个月其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达**到133,361辆**。2月份,其出口量翻了一番,**达到67,025辆**,连续第三个月创下出口纪录。 **2月份,特斯拉在中国大陆的市场份额继续被中国本土竞争对手抢占。上个月,特斯拉的销量暴跌超过50%,降至30,688辆,降幅比1月份的49.2%还要大。**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4950.htm)
特朗普媒体科技集团的股价已暴跌至去年10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据《福布斯》周二报道,这导致特朗普的净资产减少至目前的46亿美元。这是一个更大趋势的一部分,自1月中旬以来,特朗普的净资产减少了24亿美元。  特朗普媒体科技集团股价周一大跌11.4%,周二进一步下跌了1.76%,至19.57美元。今年迄今,该公司股价下跌了逾40%。自1月20日特朗普就职以来,该股下跌了50%。 特朗普媒体集团股价下跌的同时,美国股市也出现了更广泛的抛售。特朗普最近在接受采访时没有排除2025年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并表示,“你无法真正观察股市。”他还表示,美国经济正面临一个“转型期”。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4948.htm)
继 2024 年 2 月的 1 版和 5 月的 2 版之后,Google 今天宣布 Gemma 3 成为其面向开发人员的最新开放模型。Gemma 是 Google 的开放模型系列,去年的下载量超过 1 亿次,在被称为"[Gemmaverse](https://ai.google.dev/gemma/gemmaverse)"的模型中,Gemma 变体达 60000 种。 它们"旨在快速、直接地在设备(从手机、笔记本电脑到工作站)上运行"。  Gemma 3"采用了与 Gemini 2.0 型号相同的研究和技术"。 它有 1B、4B、12B 和 27B 四种规格。 Google特别强调 Gemma 3 是"世界上最好的单加速器模型"(单 GPU 或 TPU 主机)。 具体来说,它在 LMArena. 中的性能超过了 Llama-405B、DeepSeek-V3 和 o3-mini。   Google宣传其具有"先进的文本和视觉推理能力",可在 4B+ 大小上"分析图像、文本和短视频"。 此外: **使用函数调用创建人工智能驱动的工作流**: Gemma 3 支持函数调用和结构化输出,可帮助您自动执行任务并构建代理体验。 **通过量化模型更快地实现高性能**: Gemma 3 引入了正式的量化版本,在保持高精度的同时减少了模型大小和计算要求。 在安全方面,有一个名为 ShieldGemma 2 的"功能强大的 4B 图像安全检查器":"一个现成的图像安全解决方案,可输出三个安全类别的安全标签:危险内容、露骨色情和暴力"。 Google还宣称,在开发过程中"进行了广泛的数据管理,通过微调和稳健的基准评估与我们的安全政策保持一致"。 ......Gemma3增强的STEM性能促使我们进行了专门的评估,重点关注其在制造有害物质时被滥用的可能性;评估结果表明其风险水平较低。 您现在就可以在 [Google AI Studio](https://aistudio.google.com/prompts/new_chat?model=gemma-3-27b-it) 中试用它,同时还可以通过 [Kaggle](https://www.kaggle.com/models/google/gemma-3) 或 [Hugging Face](https://huggingface.co/collections/google/gemma-3-release-67c6c6f89c4f76621268bb6d) 下载模型。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4946.htm)
西班牙政府周二批准了一项法案,对使用人工智能(AI)生成的内容但未正确标注的公司处以巨额罚款,以遏制所谓 "深度伪造 "的使用。数字化转型部长奥斯卡-洛佩斯(Oscar Lopez)告诉记者,该法案采用了欧盟标志性的《人工智能法案》的指导方针,对被视为高风险的人工智能系统规定了严格的透明度义务。 [](https://n.sinaimg.cn/spider20241013/363/w1260h703/20241013/7e76-e64dbef380c7e798213d5c76678891b7.png) 他说:"人工智能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工具,可以用来改善我们的生活......也可以用来传播错误信息和攻击民主。" 西班牙是首批实施该集团规则的欧盟国家之一,这些规则被认为比美国的系统更全面,美国的系统主要依赖于自愿遵守和州法规的拼凑。 洛佩兹补充说,每个人都很容易受到 "深度伪造 "攻击的影响,"深度伪造 "是指通过人工智能算法编辑或生成的视频、照片或音频,但却被当作真实的视频、照片或音频。 西班牙的这项法案还需下议院批准,它将不遵守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适当标签归类为 "严重违法行为",最高可处以 3500 万欧元(3820 万美元)或其全球年营业额 7% 的罚款。 自 2022 年底 OpenAI 推出 ChatGPT 以来,确保人工智能系统不危害社会一直是监管机构的首要任务。 该法案还禁止其他做法,如使用潜意识技术--不易察觉的声音和图像--来操纵弱势群体。 洛佩兹举例说,聊天机器人会煽动有赌瘾的人赌博,玩具会鼓励儿童进行危险的挑战。 该法案还将防止机构利用人工智能通过生物识别数据对人们进行分类,根据他们的行为或个人特征对他们进行评级,以便让他们获得福利或评估他们犯罪的风险。 不过,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当局仍可在公共场所使用实时生物识别监控。 新规则的执行将由新成立的人工智能监管机构 AESIA 负责,但涉及数据隐私、犯罪、选举、信用评级、保险或资本市场系统的特定情况除外,这些情况将由相应的监管机构负责监督。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4944.htm)
Uber Technologies Inc.已终止收购Delivery Hero SE旗下台湾业务Foodpanda的交易。此前,台湾反垄断监管机构12月份决议禁止这笔交易。  Delivery Hero 3月11日在声明中表示,Uber需支付终止费,估计约2.5亿美元。Uber发言人在发给彭博新闻社的另一份声明中重申,该公司对监管机构的裁决感到失望,但表示尊重这一决定,不会上诉。 消息公布后,Uber股价续挫,下跌3.6%。 “我们仍然致力于台湾,并将继续以创新性、有竞争力的方式为台湾的消费者、商户和配送合作伙伴提供服务。”该发言人表示。 Uber原本计划到2025年上半年完成这笔9.5亿美元的全现金交易。这笔交易会成为台湾芯片行业以外最大的收购之一,标志Delivery Hero退出亚洲。 Delivery Hero在声明中表示,台湾仍是其长期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4942.htm)
临近315,今日有报道曝光了杨铭宇黄焖鸡后厨乱象。报道称,多家杨铭宇黄焖鸡米饭加盟店**使用存放多天的发酸食材、顾客食用后的剩菜回收再加工售卖、隔夜发黑的牛肉加色素后冒充新鲜牛肉**。 不止如此,媒体调查发现,多家门店招聘时不需要员工提供健康证,大量无证店员直接上岗。 新闻曝光后引发大量关注,今日下午,杨铭宇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公开致歉: 对于近期杨铭宇旗下涉事加盟门店(郑州二七万达店、郑州康复前街店、商丘万鼎广场店)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们向广大消费者致以最深切的歉意。 此次事件暴露出公司在涉事加盟门店的加盟管理、监督执行上的重大漏洞,我们承担全部责任。 食品安全始终是品牌的生命线,此次事件让我们痛心认识到:总部的管理体系未能确保所有加盟门店严格执行标准,辜负了消费者的信任,即日起采取整改行动。 **1.涉事加盟门店(郑州二七万达店、郑州康复前街店、商丘万鼎广场店)即刻停业,并且永久关店;** 2.全国门店深度排查:组织专项检查组,完成所有门店食材储存,加工流程、环境卫生的彻查,一旦发现有违规门店立即停业追责; 3.全员强化培训与考核:所有员工重新参加食品安全培训并考核,未通过者禁止上岗; 4.监督机制透明化:内部监督小组每月突击检查门店,档案公开可查;设置投诉专线:4006151561,24小时内响应处理。 整改进展将通过官网每周公示,恳请社会各界监督。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4934.htm)
华硕在法说会上公布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时表示,**由于印度服务器客户欠款严重延迟支付,被迫在2024年四季度计提新台币53.51亿元(约合人民币11.8亿元)的呆账。**这也直接导致华硕单季获利环比下降87%,每股收益降至2.2元。 **华硕指出,这次出现呆账客户为印度Yotta集团旗下企业,该客户已营运四、五年以上,华硕出货时间为2024年4月至6月期间,但后来客户出现应收帐款严重延迟支付情况。** 华硕财务长表示,尽管公司正在积极与该客户沟通,有信心追回帐款,但鉴于款项延迟支付时间过长,为谨慎起见,华硕决定在四季度将该笔款项列为呆账。 不过虽然出现呆账,但华硕2024年仍重返增长,加上AI服务器业务大举扩张效益,**全年品牌营收冲上新台币5485.34亿元,同比增长22%。** 毛利率16.6%,年增3个百分点;营业利润率5%,同比增长3.1个百分点;税后净利润新台币313.94亿元,同比增长97%。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312/cd4caed7a4d945f7975f222a0f44408c.pn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4932.htm)
据“四川观察”官微,日前,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接受采访时回应了格力造车进展。董明珠表示,格力汽车一直在进行当中,我的主业是空调暖通,但随着对主业的自我掌控,我们延伸出来很多附带的产业,比如说新能源车。  董明珠称,**我们不做小轿车,但我们的环卫车、重卡、各类工程车、公交车太多了,被记者提问“为何放弃家用车”时,她表示:“这不叫放弃而是战略选择,你要电动车我就能给。** 据了解,2011年11月,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发文,宣布公司更名为“格力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原公司所有业务由“格力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继续经营,各类经营活动正常开展。 格力和银隆新能源的关系可以上溯至9年前。 2016年格力电器曾试图收购珠海银隆,准备跨界造车,但遭到董事会反对,最终失败,**随后董明珠以个人身份入股珠海银隆,持股10%。** 2021年8月,格力电器发布公告称,**公司通过参与司法拍卖公开竞拍方式,以18.28亿元的价格竞得银隆新能源3.36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30.47%。** 同时,董明珠将其持有的银隆新能源17.46%股权对应的表决权委托公司行使。 至此,格力电器合计控制银隆新能源47.93%的表决权,银隆新能源将成为格力电器的控股子公司。 对于为什么要投银隆,董明珠2019年表示:“新能源是国家未来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在汽车行业,这么多年下来,我们没有在汽车行业在市场有话语权。我就觉得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用我们自己做出的产品来贡献社会,我觉得才是真的有价值的。”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4930.htm)
日前,摩根发布了全新跑车Supersport的官图,**新车定位为双门敞篷跑车,可看作是摩根Plus 6的继任车型,搭载宝马3.0T直列六缸发动机。**外观上,Supersport延续了摩根的经典复古风格,前脸配备复古圆形灯组、马蹄形进气中网和熏黑进气口,车头立体感十足,下方三个前雨刷和银色圆形后视镜充满复古韵味。   车身侧面修长,车头和水滴形轮拱设计复古,提供硬顶和软顶两种选择,硬顶采用碳纤维复合材质。 车尾流线型收窄,配备圆形尾灯和双出排气管,降低风阻的同时保留复古风格。  内饰方面,**新车融合复古与现代科技,配备机械指针仪表、驾驶员前方屏幕、手机无线充电板和Sennheiser音响系统。**  动力上,**搭载宝马3.0T直列六缸发动机,最大功率340马力,匹配8AT变速箱,0-100km/h加速时间3.9秒,最高车速267km/h,还可选装不同减振器和后桥限滑差速器。**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4926.htm)
**上个月,格力全新战略品牌“董明珠健康家”正式发布,全国各地已经有多个格力专卖店更换门头。**此事引发不小的讨论,近日,董明珠在采访中提到了格力专卖店改名的话题。董明珠表示,过去大家知道格力就是空调,空调就是格力,但今天已经不是,**它是全产业链的所有的电子产品,全覆盖自己的技术,自己的这个设计,自己的制造。**  她强调:“像草莓摆在冰箱上两三天就烂了,那我们的冰箱现在可以摆30天,拿出来还是新鲜草莓。那这些好技术你怎么传播?所以我们现在做健康家,让你们走进来。” 至于为何要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董明珠表示,如果是打“格力健康家”,那还是格力空调,但董明珠这三个字非常接近我们的市场,董明珠健康家,就是我们把过去线上和线下更完美结合起来。  其实“董明珠”这三个字多年前就已经被格力注册成为品牌,董明珠称从2012年到现在,广告费都省了十几个亿。 至于这个名字具体的商业价值,董明珠称并没有去评估,但最起码它代表着一种诚信、代表一种品质。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4922.htm)
外媒PCGamesN发文,英伟达的下一代GeForce RTX 50系显卡本应成为PC游戏圈的狂欢,但其定价策略、供应规划及技术改进方向却引发玩家群体强烈反弹。多家游戏媒体和行业分析师指出,英伟达似乎正将核心玩家群体“视为理所当然”,转而专注于利润更高的AI计算市场。 RTX 5090基础款建议零售价为1999美元(约合人民币14500元),较RTX 4090首发价上涨33%。Reddit论坛热帖评论称:“这已远超‘摩尔定律’,纯粹是垄断市场的收割行为。” 半导体行业分析师Jon Peddie指出:“英伟达已公开表示将优先满足数据中心GPU订单,游戏显卡产能可能不足首发的30%。玩家可能面临比RTX 40系更严重的缺货和黄牛溢价。” [](https://www.gamersky.com/showimage/id_gamersky.shtml?https://img1.gamersky.com/upimg/pic/2025/03/12/origin_202503121333265880.png) 尽管官方宣称“DLSS 4.0帧生成效率提升70%”,但测试者发现其核心改进仅针对8K分辨率——目前Steam数据显示仅0.3%玩家使用该规格的显示器。硬件媒体Gamers Nexus批评:“这就像给饥民推销金勺子。”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4920.htm)
武汉大学的樱花是非常热门的“网红景点”,如今又到了赏花的时间了。今天武汉大学官方发布了2025年赏樱政策,称学校作为国家重要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育场所,接待社会公众参观的服务和安全保障条件有限,只能有限开放。**樱花开放期间,校门及校内局部区域实行严格管控,管控时间为3月12日至3月31日(视花期结束时间适时调整)。**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312/6cceeac28a3e40baace4c9d1cc71afa4.png) **官方强调,社会公众必须通过预约方能进校。** **樱花开放管理期间,通过学校指定网络预约通道进行实名免费预约,是社会公众入校赏樱的唯一途径。** 工作日学校在珞珈门(正门)、弘毅门(西门)、珞南门(附中门)、茶港门设置“预约游客通道”,周末增开扬波门。 **预约成功后进校时段为3月15日至3月31日,工作日08:30—17:30、周末08:00—18:00。**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312/ac35dd3de2ff44e8b28733060bd7d0c3.png) **3月12日-28日,每晚20:00起,社会公众可通过武汉大学官方网站、官方微信进入武汉大学赏樱预约系统,**选择“社会公众赏樱预约通道”,填写姓名、身份证(或军官证、护照等有效证件)、手机号等个人真实信息,对3日后的参观行程进行预约。 工作日每天预约限额2万人,周末每天预约限额4万人。 自3月15日起,免费预约成功的社会公众可经学校指定通道核验信息后进校赏樱。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4918.htm)
据Google发布的消息,2024年全年,公司向通过漏洞奖励计划 (VRP) 提交安全漏洞的 660 名安全研究人员支付了将近 1200 万美元的漏洞赏金,也就是平均每位安全研究人员获得 18181 美元的漏洞赏金。   在 2024 年Google修改了漏洞奖励计划并将漏洞赏金的最高上限提高到 151515 美元,而移动端漏洞赏金最高奖励提供高达 30 万美元的奖励,如果是特别严重的漏洞最高可以提供 45 万美元的奖励。 当然这类高价值的漏洞通常涉及到 Android 系统的零点击感染,通常情况下研究人员需要提供完整的攻击、感染、解密等流程突破Google防御才能被获得超高额的漏洞奖金。 软件方面Google在 2024 年分析了来自研究人员报告的 137 份有效的 Chrome 浏览器安全漏洞,Google为这些漏洞向 137 名研究人员支付 340 万美元。适用于 Android 和 Google 设备 (Pixel 等) 的安全奖励计划向研究人员支付 330 万美元的漏洞赏金。 为了尽可能调动外部安全研究人员的积极性,Google这些年正在不断提高漏洞奖励金额和扩大漏洞赏金范围,Google最初是在 2010 年推出漏洞赏金计划的,迄今为止Google累计发放的漏洞赏金高达 6,500 万美元,而在 2024 年支付的单个利用链赏金达到 11 万美元。 Google称在 2025 年将庆祝 VRP 计划成立 15 周年,在此期间Google将始终致力于促进与安全社区的合作、创新和透明度,目标是领先于新出现的威胁并适应不断发展的技术,继续加强Google产品和服务的安全态势。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4912.htm)
暗黑风暴 (Dark Storm Team) 目前正在继续对 X/Twitter 平台发起 DDoS 攻击,昨天夜里的攻击导致 X for Android/iOS 客户端无法正常连接,现在的攻击则是针对网页版。 这些攻击主要瘫痪的是 X/Twitter 前端,由于采用 CDN 技术因此并非所有地区的用户都受到影响,但从检测来看当前 X/Twitter 正在继续使用 Cloudflare 提供的服务。  该黑客团伙在 2025 年 3 月 12 日 10:15 UTC+8 发布的测试结果显示,X/Twitter 网页版在欧洲、美国、南亚等多个地区出现 HTTP 400 错误,考虑到使用 Cloudflare,这些攻击应该不至于让 X 出现大范围的中断。 暗黑风暴黑客团伙自称这些攻击不带有任何政治目的,主要是为了展示自己的实力,同时也开始在 Telegram 推销他们提供的 DDoS 服务。 不过从网络安全从业者的分析来看,暗黑风暴使用的僵尸网络具有共性,即这个将是网络可能并不是暗黑风暴自己的,而是他们租用的僵尸网络用来发起攻击。 这不得不让人有些怀疑这个黑客团伙是不是来赚差价的,即通过攻击 X 获得知名度后推销 DDoS 服务,当有人付款下单后他们再调用其他将是网络发起 DDoS。 当然这些只是猜测,上一个有类似做法的是苏丹匿名者,这个黑客小团伙主要通过攻击 Microsoft 365 获得知名度并推销 DDoS 服务,由于比较高调目前已经被逮捕并将引渡至美国受审。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4910.htm)
 活力电玩有限公司(HORI)宣布以全按键街机控制器的最优解为目标的 HORI NOLVA 机械式全按键街机控制器,将于2025年春面向 PlayStation 5 及 Windows PC 推出。顶部按钮采用高耐久的机械键开关。配备了主要操作的12个按钮(方向键4个 + 操作按钮8个),此外,还搭载了可根据用途自由安装或拆卸的3个扩展按钮。  ■ 可拆卸电缆 / 电缆锁定功能 电缆支持拆卸,便于携带,设计更加紧凑。 同时,通过电缆锁定功能,防止电缆意外脱落。 ■ 按键自定义功能 可以将按钮的各种功能分配到自己喜欢的位置。 此功能还可通过专用应用程序进行设置。 ■ 立体声耳机 / 麦克风接口 支持连接耳机,让您享受沉浸式的游戏体验。 ■ 防滑垫 底部采用高稳定性的防滑橡胶垫,使用更稳固可靠。 ■ 按键锁定功能 通过切换按键锁定开关,能够使Option、Create以及PS键的输入无效化, 进而完全避免对局中因误触而断连的情况发生。 ■ 搭载PS触摸板/PS触摸板按键 搭载与DualSence无线控制器相同的PS触摸板功能。 ※PC平台不可用 【产品规格】 全按键街机控制器 本体 - 外形尺寸:宽约30cm × 深约21cm × 高约3cm - 重量:约710g - 连接方式:USB Type-C 连接 - 线缆长度:约3m 控制器按键 - 触发行程:约1.1mm - 总行程:约2.2mm - 按键压力:40±10gf - 热插拔:仅限拓展按键 - 按键直径:约23mm(仅方向↑键规格不同,约26mm) 连接用USB编织线缆 - 总长度:约3m - 接口:USB Type-C to C(USB2.0) 【支持机种】 - PlayStation®5、PC(支持操作系统:Windows 10 / 11) ※与PC的互换性无法保证 在PC上使用时 - 输入规格:XInput ※ 本产品仅支持XInput兼容的游戏,不支持DirectInput兼容的游戏。 - 必要环境:USB Type-C 接口 【注意事项】 本产品并非无线控制器。 - 在PlayStation®4上游玩时,请另行购买本公司生产的「SPF-015 DualSense®无线控制器专用充电USB线」。 - ※ 无法使用PS按钮开启PlayStation®5或PlayStation®4主机。 - ※ 无法使用PS按钮从PlayStation®5的休眠模式或PlayStation®4的待机模式恢复。 - ※ 部分PlayStation®5和PlayStation®4规格的软件(游戏)可能无法使用,敬请谅解。 - ※ 本产品不具备以下功能,在需要使用这些功能的游戏中可能无法获得理想的游玩体验: - ・自适应扳机 - ・体感传感器功能 - ・震动功能 - ・左摇杆 - ・右摇杆 - ・麦克风 - ・扬声器 - ・灯条 - ・玩家指示灯 - ・L2 / R2模拟输入 【包装内容】 - Nolva全按键街机控制器 本体 × 1 - USB数据线(Type-C to Type-C™) × 1 - 使用说明书 × 1 - 按钮拆卸工具 × 1 ※“按钮拆卸工具”安装在产品背面。 - 备用开关 × 1 - 按钮孔盖 × 3
合资 2.0 时代来了,有厂商还沉浸在合资 0.5 时代的美梦里。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https://www.ifanr.com) |[原文链接](https://www.ifanr.com/1617340) ·[查看评论](https://www.ifanr.com/1617340#comments) ·[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ifanr)
据知情人士透露,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已告诉白宫,他计划再捐赠1亿美元以支持特朗普的政治活动。这笔捐款在金额和类型上都是闻所未闻的,因为严格来说,马斯克现在的身份是一名“特殊政府雇员”。  在2024年大选期间,马斯克向一个支持特朗普的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捐赠了超过2.5亿美元。这让马斯克成为了特朗普竞选活动最大的捐赠者。 现在,他是推动特朗普政府大幅削减联邦劳动力和机构的DOGE团队的代言人。 特朗普的政治团队成立了两个组织:MAGA和确保美国伟大(Securing America‘s Greatness)。目前尚不清楚马斯克是否会向这两个组织中的任何一个捐款,或者他是否计划向特朗普团队控制的另一个组织捐款。 MAGA和确保美国伟大分别由克里斯·拉奇维塔(Chris LaCivita)和托尼·法布里齐奥(Tony Fabrizio)经营,他们是特朗普2024年竞选活动的高级顾问,与特朗普政府关系密切。 这两个组织已经筹集了大约5亿美元,这笔巨额资金将用于帮助扩大共和党在中期选举中的多数地位,并向共和党人施压,要求他们支持特朗普的议程。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4908.htm)
马斯克的粉丝们以对特斯拉(TLSA)的忠诚而闻名,但在当前股价溃败的情况下,即使是长期信徒也在退缩。马斯克的电动汽车公司特斯拉是今年标普500指数中跌幅最大的公司,特斯拉股价的崩跌如此极端,以至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周一晚间出面干预,表示他将购买一辆新特斯拉来支持马斯克。 周二,特朗普在送入白宫的特斯拉中挑选了一辆红色的Model S。受此提振,特斯拉股价在周一大跌15%之后,周二上涨了3.8%。 不过,尽管有了特朗普的高调支持,而且这显然是个抄底的时机,但马斯克的忠实拥护者们却不敢轻易涉足并低价抢购特斯拉的股票,因为他们担心这场腥风血雨可能远未结束。 该股目前已从去年12月中旬触及的历史高点下跌了52%,回吐了大选后的全部涨幅,当时交易员们押注特斯拉将从马斯克与特朗普的密切关系中获益。  扎克斯投资管理公司(Zacks Investment Management Inc)的客户投资组合经理Brian Mulberry说:“这只股票现在是在凭感觉交易,下行压力正占据主导;在未来30-60天内,这只股票还有更大的下跌空间。短期内,它很容易跌至200美元甚至更低。” 截至去年12月31日,扎克斯公司持有超过27万股特斯拉股票。Mulberry说,他认为明年特斯拉的股价可能会回到400美元以上。但他目前还在观望。 Mulberry并不孤单。本周,特斯拉的股价从不到两个月前的400多美元跌至230美元以下,华尔街的分析师们,甚至包括一些对该股持买入建议的分析师,都采取了更加谨慎的态度。就在过去一周,至少有四位分析师下调了特斯拉的目标股价,另外两位长期看好特斯拉的分析师则对销售不佳和“负面”情绪发出了警告。 散户交易员是特斯拉股票为数不多的支持者之一,他们是马斯克最可靠的粉丝。摩根大通银行全球量化和衍生品策略师Emma Wu表示,自上周二以来,这些小投资者净购买了28亿美元的特斯拉股票。 但即便如此,也有痛苦的迹象。周二,Reddit上特斯拉交易员论坛里最热门的帖子之一的作者写道:“我一直持有,但在这个节骨眼上,我开始怀疑自己的决定。” 投资者面临的问题是,近期内几乎没有什么事件可以改善情绪。 特斯拉的全自动驾驶汽车或无人驾驶出租车预计不会很快更新。马斯克一心扑在政府效率部的工作上,让人担心他分心太多,无法经营好自己的汽车公司。现任共和党政府强烈反对电动汽车,这给美国的需求带来了麻烦。特斯拉在全球的销量也在下降,欧洲和澳大利亚等地都有可怕的报道。在许多地方,马斯克越来越多地参与全球政治被视为损害了公司的品牌。 由于销量大幅下滑,几位分析师下调了第一季度的交付预期,瑞银集团的Joseph Spak周一警告说,目前的利润预期看起来过高了。 尽管自今年年初以来,这些担忧就一直在拖累特斯拉的股价,但在过去几周里,随着特朗普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加以及对经济放缓的担忧加剧,市场对风险的广泛偏好降低,特斯拉的股价才真正失去了支撑。 “特斯拉现在是特朗普贸易的代表,除非市场愿意奖励特朗普和马斯克的努力,否则这只股票将继续下跌,”50 Park Investments的创始人Adam Sarhan说。“这只股票现在没有底线。” 去年11月特朗普当选后,特斯拉股票迅速成为股市胜利的最大受益者。尽管该公司的业务前景继续恶化,但其股价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跃升了90%以上。虽然在特朗普浪潮退去之后,如今特斯拉的处境急转直下,但其股价仍明显高于其他巨型股票。 截至周一收盘,特斯拉股票的远期市盈率为75倍,而所谓的科技股“七大巨头”股票的平均市盈率为25倍。标普500指数成员的平均市盈率约为20倍。 陡峭的估值以及特斯拉在风险和动能交易者中的受欢迎程度,使得该股很容易遭到大幅抛售,但这也意味着,一旦出现任何回升,都可能是迅速而大规模的。不过,就目前而言,即使是多头也没有找到什么支撑点。 在期权市场上,大部分资金都来自于希望避免进一步损失的投资者,看跌期权相对看涨期权的交投处于去年8月初波动率冲击以来的最高水平。 周一的一个月隐含波动率达到了2022年底以来的最高水平,当时特斯拉股价曾跌至100美元附近。周二,倾斜度和波动率与股价一起略有反弹。 Fundstrat技术策略主管、长期看好特斯拉股票的Mark Newton表示:“特斯拉目前正处于自由落体状态,这使得短期投资者很难逢低买进。但那些试图在这里快速卖出,过几天再买回来的人,正在玩一场危险的游戏。”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4906.htm)
3月12日消息,电动化转型让大众集团的“明珠”保时捷罕见栽了跟头,车迷们忧心这个77年历史的品牌是否已迷失方向。洛杉矶市场营销公司Partners+Associates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斯蒂芬妮·戈奇(Stephanie Gotch)曾是保时捷Taycan的忠实拥趸。在她眼中,这辆售价六位数的电动轿跑既拥有跑车的炫酷设计,又具备SUV的实用性。试驾时,速度和操控性让她当即决定下单。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5/0219/e1348630e1f7eba.jpg) 但很快戈奇就后悔了。 “这破车的召回次数多到离谱!”戈奇抱怨道。自去年3月租下2023款Taycan后,她已收到近10次召回通知,最近一次甚至要换电池。“幸亏是租的,电池有问题也不用操心转卖。”她苦笑道,“召回这么频繁,谁敢天天开它出门?” 戈奇的遭遇绝非孤例。近几个月与数十位保时捷车主的对话显示,这个曾被奉为“信仰”的品牌,自2019年押注纯电Taycan后,口碑已全面崩塌。从加州到英国,再到Reddit的无数吐槽帖,车主们正在围攻保时捷这台号称“电动灵魂”(Soul Electrified)的Taycan——问题多到离谱。 “这车的召回次数简直离谱!”加州圣拉蒙的迈克尔·乔(Michael Jo)租了辆白色2023款Taycan,他吐槽道。这是他第三次买保时捷,但第一次选电动车。“下次还买不买?不好说。”他坦言,“唯一能夸的,也就是经销商态度还行。” **保时捷利润下滑,Taycan销量骤降** 2月6日,保时捷发布2025年业绩展望,预计利润率可能下滑至10%,仅为2022年保时捷IPO前管理层期望值的一半。公司将此归因于投资电池子公司、供应链短缺以及个性化定制服务带来的成本上升。 与此同时,Taycan销量放缓,电动版Macan SUV的上市节奏拖沓且反响平平,备受期待的旗舰级超跑悄然搁浅。保时捷官方谈到新超跑时回应称,目前仅展示了概念车,尚未接受订单。 中国市场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2023年,保时捷在华销量同比下滑28%,仅为56887辆。显然,面对比亚迪等国产品牌推出更便宜更高效的电动汽车,中国消费者对德国品牌电动汽车的兴趣正逐渐消退。相关数据显示,作为保时捷品牌的高利润车型,预计今年保时捷911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仅占全球销量的5%,相比去年的9%大幅下滑。究其原因,中国消费者更青睐电动汽车的先进科技,而非跑车的操控性能。 “中国消费者买奢侈品图的就是保值,得像爱马仕铂金包那样硬通货。”汽车咨询公司Dunne Insights首席执行官迈克尔·邓恩(Michael Dunne)表示。但Taycan二手车的市场价大幅缩水,只有新车零售价的一半,这让中国消费者望而却步。邓恩说。“一旦保值神话破灭,中国客户很可能会转投其他品牌。”邓恩说。 2月13日,保时捷宣布因电动车型需求疲软,德国祖文豪森工厂削减Taycan生产班次,并计划在2030年前裁员1900人。2月26日,保时捷解雇了两位重量级高管首席财务官卢茨·梅施克(Lutz Meschke)和销售及市场总监德特勒夫·冯·普拉滕(Detlev von Platen)。 当保时捷于2022年9月上市时,IPO成为欧洲十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市场将其与法拉利NV相提并论,助推公司市值达到827亿欧元,甚至超过母公司大众集团的总市值。 保时捷是大众集团旗下利润率最高的品牌,同时也享有极高的市场热度。经销商甚至要加价100%,客户排队等车时间要以年计。2023年,保时捷的全球销量比2009年的8.1万辆增长了3倍以上。 正因如此,Taycan去年销量暴跌49%的消息才显得尤为震撼。“没有人料到会出现这种情况,”汽车行业分析师邓恩表示,“既是公司危机,更是市场信心的危机。”目前保时捷市值已缩水至约500亿欧元。 彭博情报(Bloomberg Intelligence)全球信贷研究总监乔尔·莱文顿(Joel Levington)同样认为情况仍未见底:“最坏时刻尚未到来。” **电动化困境** 保时捷电动汽车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分析师和业内人士认为,保时捷的电动化项目从起步阶段就存在缺陷。2018至2022年间,保时捷为“电动出行”至少投入60亿欧元——用于扩建工厂、布局充电设施及开发Taycan。保时捷2018年披露,仅Taycan概念车的研发就耗资5亿欧元。 早期评测对这款750马力、18.5万美元的Taycan赞誉有加,用户对其性能的反馈同样积极,且至今未变。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问题频发。 “我喜欢它的未来感。”比利时哈瑟尔特的Taycan Cross Turismo车主贡瑟·迪宏特(Gunther D’hondt)表示。这是他首辆电动车,已行驶3.4万英里。他坦言:“我钟情经典跑车,但我也是看着《电子世界争霸战》(Tron)和《回到未来》(Back to the Future)等科幻电影长大的。”他称这款车“驾驶体验绝佳”。 “特斯拉与它相比差了几条街。”美国凤凰城车主杰森·巴克斯鲍姆(Jason Buxbaum)说,他拥有“粉笔色”Taycan Sport Turismo。巴克斯鲍姆也坦言:“不过,我确实因为电池存在安全隐患以及刹车系统问题,召回过一次。” Taycan的质量问题层出不穷,加热系统故障、刹车管路缺陷、电池模组短路等问题层出不穷。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统计,2024年保时捷总共发起了13次召回,其中7次涉及Taycan,占比超过一半,影响到2020年至2024年生产的6万多辆车。 洛杉矶经典车库存(Westside Collector Car Storage)创始人马特·法拉(Matt Farah)去年花6.48万美元买了一辆2022款Taycan 4 Cross Turismo。他说,车出现过大灯误报、自动刹车系统误触发、驾驶辅助程序故障等问题,同时还涉及“部分未解决的召回问题”。即便如此,他依旧难掩拥有激情。 **第二次机会** 保时捷的下一款电动汽车Macan EV,恐怕会迎来更大挑战。Macan是保时捷在美国市场的销量冠军,全球市场上仅次于Cayenne。2024年,这款紧凑型SUV占保时捷总销量的26%。正因为如此,保时捷对电动版Macan寄予厚望。然而,软件问题让Macan EV的上市被迫推迟了数年时间,甚至导致大众集团解雇了时任首席执行官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 2023年9月,Macan EV在美国市场启动小范围交付,当年12月推出全部四个车型。然而,Macan EV时运不济,上市恰逢整个电动汽车市场降温。尽管如此,第四季度,由于燃油版Macan已在欧洲停产,Macan EV的全球销量仍然超越燃油版。630匹马力的性能和精致内饰,也让Macan EV在竞品中占据优势。 但问题依旧存在。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经销商表示,为了提高交付量,去年保时捷直接从工厂发出里几十辆软件存在问题的Macan EV,这些车在停车刹车、轮胎压力和动力分配方面均存在缺陷。 这位经销商坦言,“通常新车可能会有一些需要更新的小问题,但交付时直接处于’停售’状态的情况实属骇人。”这些问题导致车辆运抵经销商处后无法立即销售,但工厂出货量仍被计入保时捷的季度销量数据,导致约40辆Macan EV滞留仓库一个月之久。 保时捷官方否认存在“软件缺陷”,强调Macan EV已不存在停售订单:“大多数新车在交付前都会经历软件更新,这是港口交付和交车前检查(PDI)流程的一部分。” **车主的困惑** 对一些死忠粉而言,他们对保时捷电动车的不满不仅关乎可靠性,更是理念之争。他们主张,保时捷凭借水平对置六缸引擎(boxer engine)在全球最严苛赛道上建立的声望,本应彻底拒绝电动车。他们认为,充电插头与保时捷咆哮、震颤、令人沉醉的驾驶本质背道而驰。 “保时捷不再像过去那样专精跑车,这正是风险所在。”J.D. Power汽车分析副总裁托尼·萨莱诺(Tony Salerno)表示。“没有人会在墙上贴Macan的海报。” 品牌营销公司King & Partners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托尼·金(Tony King)指出,在电动化转型过程中,保时捷正背离核心价值,消磨了最重要的资产。他说,“保时捷仍然能造出令人惊叹的汽车,但我不认为全面转型电动化是正确策略。” 911的成功印证了这一点。2024年,保时捷911全球交付量达到50941辆,同比增长2%,而2023年比上年增长24%。这款传奇跑车仅占总销量的16%,却贡献了40%以上的利润。“911成就或毁灭保时捷品牌,”J.D. Power分析师萨莱诺断言。 目前保时捷共推出了19款911车型,其中包括售价12.01万美元的911 Carrera、轻混版911 GTS(16.5万美元)以及高端版911 S/T(29.2万美元)。据多方消息,部分经销商的911 S/T售价已远超官方指导价的两倍。在利润率方面,唯一能超越保时捷的是法拉利,后者每年售出近1.4万辆车,2024年法拉利单车平均售价达到45.7万美元,约为保时捷的四倍。 无论是公开还是私下,车迷们都指出电动化生产导致的低效问题已蔓延至整个保时捷体系。收藏家马库斯·霍奇(Marcus Hodge)表示,英国当地经销商与工厂之间的沟通和管理混乱问题近年来愈发严重。 “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霍奇抱怨道,他提到的问题有零部件和车漆交付延迟、变速箱和发动机故障,影响到他的用车体验。“这家公司彻底变味了,现在简直是灾难现场。”最终霍奇受够这些糟心事,放弃订购备受追捧的911 GT3 RS(官方起售价24.2万美元),转而选购了更昂贵的法拉利296 GTS,价格要高出10万多美元。霍奇说,“如果要我评价,这大概是我开过最好的车。” 汽车顾问邓恩认为,保时捷仍有时间全面收缩电动化战略。“他们完全可以调整战略,而且不会让太多人感到失望。” 保时捷拒绝置评。不过,公司今年将再投入8.37亿美元,用于研发燃油及混动车,而非纯电动车型。2024年,保时捷全球电动化车型占比从22%提升至27%,其中近半数为纯电动汽车。 德国独立汽车分析师马蒂亚斯·施密特(Matthias Schmidt)表示:“保时捷的战略转型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搭载燃油发动机的德国汽车可能会在市场上存活更久。” 尽管如此,保时捷死忠粉依然对品牌未来充满信心。来自菲尼克斯的布克斯鲍姆认为Taycan仍然是“长期伴侣”,圣拉蒙的乔也很乐观;洛杉矶的法拉表示,尽管Taycan曾被召回,但他已经开了4000英里,“我们还是在享受驾驶乐趣。” 即便对电动车的体验不甚满意,市场高管戈奇仍未完全死心。她的建议很干脆:“再给保时捷几年时间解决毛病。”不过眼下,她已做出选择:“我要去提一辆911。”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4890.htm)
闲鱼平台购买“代打车”服务或会被商家忽悠,打不成车个人信息还可能被泄露?广州的陈女士就曾在闲鱼上下单“五折代打车”,她按照商家要求提供了滴滴账号绑定的手机号和验证码,商家却以无车接单为由取消了订单。随后,陈女士发现自己的滴滴账户上莫名出现了北京的陌生订单。  ▲陈女士的待支付快车订单 受访者提供 **滴滴账号所有者在广州 却收到北京“待支付”打车订单** “接连两天滴滴账号被盗,人在北京莫名在上海为别人叫代驾……”IP地址在北京的姜先生晒出几张在上海的代驾订单截图。在帖子评论区,滴滴出行客服回复:“如需协助,请您私信提供一下您的注册号码,马上为您跟进。” 姜先生告诉红星新闻,3月8日晚上,滴滴出行App弹窗提醒他,有一笔代驾订单正在进行,司机正在赶往乘客所在地。姜先生立即取消了这笔订单,并拨打了订单上的乘客电话,对方称自己是在闲鱼上找的“代下单”。随后,姜先生发现,就在此单之前,他的账户还曾呼叫过一次代驾,起点与此单相同,但已显示取消。 3月9日晚,陌生的代驾订单再次出现。这次姜先生直接电话打给了代驾司机。“我告诉他这车不是我叫的,我是不会付钱的。”但司机未取消订单。 而在这一单之前,也出现了一笔起点相同的、已取消的订单。姜先生推测,这是二手交易平台上“代下单”商家的套路,“第一单先取消,第二单才是实际叫的”。 姜先生表示,9日晚发现异常订单后,他马上联系了滴滴出行客服,“客服说会处理,但一直没有回复”。3月10日,姜先生打开滴滴出行App,发现这4笔订单记录均已消失不见。姜先生表示,自己并未通过闲鱼购买过“代下单”服务。  ▲姜先生的代驾订单 而广州的陈女士则是在闲鱼上下单了“五折代打车”服务后,遇到了陌生人用她的账号打车的情况。 3月10日,陈女士告诉红星新闻,3月2日早晨醒来时,她发现自己的滴滴出行账号,莫名出现了一个待支付156.20元的快车订单,订单时间为3月1日凌晨。陈女士在社交媒体发出的订单截图显示,这辆车从北京一火锅店开往北京一小区。 陈女士称,她当即联系了滴滴出行客服,客服帮她取消了这笔订单,并提醒可能是她从某些渠道泄露了自己的手机号和验证码,导致账号被盗,对方登录了她的账号下单打车。 陈女士回忆,3月1日晚上,她曾在二手交易平台闲鱼下单了“五折代打车”服务。当时,商家让她提供起点、终点的截图,随后报价并让她拍下。拍下后,商家以更改乘车人为由,让陈女士提供自己的手机号和接下来收到的验证码。但几分钟后,商家表示无人接单,取消了这笔订单。3月2日,她在滴滴出行App上查询发现,自己的账号曾于3月1日凌晨在浙江的一台陌生设备上登录。 根据陈女士向记者提供的闲鱼订单以及与卖家的聊天记录,她曾下单了一件30元的“滴滴打车五折代叫”服务,后来卖家取消了订单。发现陌生订单后,陈女士询问卖家是否用了她的手机号打车,卖家表示自己只是中间商,要联系“公司”进行核实和处理。但此后面对陈女士的多次催促,卖家一直称“公司”没有回复,并还曾再次向陈女士索要手机号和验证码。 陈女士表示,除了这一次,她并没有在其他地方透露过手机号和验证码。陈女士认为,自己的账户被人用来“代打车”了,“所以乘客知道我的电话号码”。  ▲陈女士的闲鱼订单 **滴滴出行客服:用户可更改账户密码以防被“坑”** 红星新闻记者浏览社交媒体发现,多名网友都曾在自己的滴滴出行账号中发现了陌生的待支付订单,车费从20元到500多元不等。 3月10日,红星新闻在闲鱼上查询“代打车”服务,链接标价从10元到50多元不等,且大多都显示“五折下单”“无代下费”“无其他费用”。有关代驾服务,闲鱼平台售卖单链接标价从20元到70多元不等,只需按规定的格式填好时间、出发地、目的地、公里数和电话等信息,发给商家后便能成功下单。 记者以顾客身份向一些商家咨询代打车服务,商家先向顾客索要用车页面截图,根据距离判断是否接单,“太近了的不接”。随后商家表示,顾客无需提供手机号码,订单下好后会告诉顾客车牌号和手机尾号。 近日,记者以用户身份咨询闲鱼客服和滴滴出行客服。闲鱼客服表示,类似的具有欺诈嫌疑的商品链接平台已经查封过很多批了,但由于这些商家大多属于个人卖家,封过之后又会换个账号重新出现,“平台也没办法随时关注到”。闲鱼客服说,如果平台认为这些商家存在风险,会进行永久封禁。用户如果碰上这种情况,可以在订单页面进行投诉,以及在商家主页进行举报。 滴滴出行客服则告诉记者,平台会根据待支付订单的具体情况来进行相应的处理。 滴滴出行客服向记者解释,本人未下订单账户中却出现待支付订单有多方面原因。一是同一个手机号,原使用者使用时绑定过滴滴数据,后来手机号虽然不用了,但是滴滴出行里面没有退出登录,还在继续使用之前手机号打车,如果这个用户没有支付车费,账单就还是会在手机里挂着。第二则是用户曾经把手机号和验证码透露给他人,导致账户被他人登录使用。客服建议,如果账号可能被盗,可以更改账户密码,以防被再次利用。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4888.htm)
"9.9包邮!30分钟充满电!"当这样的快速充电头广告刷屏各大电商平台时,我想谁都会心动。大家肯定不止一次在深夜刷到这类廉价商品。看着自己原价一百多元却已发烫的原装充电头,自然想要换一个如此"物美价廉"的新快充头了,但如此低价的快充头产品质量究竟如何呢? 为了探究这个问题,新识研究所分别在抖音、拼多多、淘宝和京东四家平台上的不同的商家处下单了价格不同但都宣传是快充的产品。  图源:新识研究所拍摄 我们测评和了解所谓"快充头"的这些方面的安全和售后保障问题: 1、用这些充电头充电是否有虚标的情况出现? 2、产品是否符合国家安全标准? 3、对于那些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商家和平台会如何处理? 9.9元快充头,居然都是慢充 最初拿到这几款充电头的时候,轻飘飘的手感、塑料壳上模糊的3C认证标志,就让新识研究所心里发怵,这些连包装都不舍得用盒装的充电器,真的能安全、快速地把电送到我们的手机里吗? 抱着这个疑问,我们购买了可以检测充电电压和电流的插件,准备一探究竟。 直接上手使用后,我们发现这些宣称自己是66W/120W功率,可以适配不同品牌的充电头,并没办法做到适配所有的手机品牌。只有其中某些品牌的手机在充电的时候显示了快充的标志。 但是,哪怕有快充的标志,这些快充头的速度却着实让人难以恭维,我们用一个原本只需要半个小时就能快充满电的手机,在更换了这些购买的快充头后,充满电的时间有的甚至需要两个小时。 而为了一探究竟真实功率,我们也将四个快充头进行了一一测试,此处使用电压*电流的方式来计算功率。 其中,第一款从淘宝购买到的低价快充头,在机身上标着可支持10V—4A、11V—6A、20V—6A、30V—8A四个不同的输出功率,即40W、66W、120W、240W的功率,但实际的测试却让人大跌眼镜。  图源:新识研究所拍摄 在使用两个品牌的手机在不同电量时测试后,我们发现这个所谓的超级快充充电头最终稳定下来的充电功率仅有5W左右。  图源:新识研究所拍摄 如果说这第一款充电头有着虚标的情况的话,那么第二款在拼多多买到的、商品名为"66快充套装"的充电头,可以说是演都不演了。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它输出功率规格为5V—2.67A、9V—1.55A、12V—1.17A,这怎么都算不出66W的功率来。  图源:新识研究所拍摄 到了此时,我们想起确认这款充电头的名称,才发现了其中的猫腻。这款快充头上面标着的是"66"而非"66W",除了在商家那一长串为了提升搜索权重的名称上提到66W外,完全没有任何显示功率为66W的标志。 如此文字游戏,也算是让商家玩明白了。 既然名字都这么玩心机了,功率也自然不可能像理想中的那么快充了,同样在手机端显示着快充的功率,大概在绕着7.5W左右波动,也是妥妥的慢充了。  图源:新识研究所拍摄 第三个第四个从京东和抖音不同店铺上买到的充电头,再经过仔细对比后,发现其产品规格与生产厂家全部都相同,其实就是深圳市威特美贸易有限公司生产后通过不同平台进行外售而已。 而在充电头的标注上,这两个充电头倒是显得详尽了很多,还多了一条本产品仅适用于海拔2000m及以下地区和非热点气候条件下安全使用。  图源:新识研究所拍摄 不过,在具体的充电功率之上,毫不例外地和前面两个充电头一样都翻了车,手机端显示着快充,但功率也不到10W。  图源:新识研究所拍摄 而且还有一个可能会导致手机电池受损的点在于,使用这些廉价快充头进行充电时,其电流和电压极其不稳定,上下峰值之间的跳动甚至能有40%。 这些主流电商平台上买的便宜快充头,不仅达不到所谓的快充效果,可能还存在损伤手机等电器产品的风险,甚至可能有安全风险。 低价快充头,全无合格3C认证 作为强制要求3C认证的产品,新识研究所在同商家的沟通中,商家要么拿不出这些充电头的3C认证编号,即使能拿出产品的3C认证编号,几乎也是暂停认证状态。 其中,拼多多上购买的充电头机身上就有3C认证编号,但经过查询后,其3C认证状态属于"已暂停"。 根据《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质检总局令第117号)第二十九条"获证产品被注销、暂停或者撤销认证证书的,认证机构应当确定不符合认证要求的产品类别和范围。自认证证书注销、撤销之日起或者认证证书暂停期间,不符合认证要求的产品,不得继续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  商家最开始还表示没有问题,但在看到3C认证后才认可,最终要求我们将充电头泡水之后进行了退款。 而淘宝上的充电头商家,则主打一个一问三不知。 在长达一个小时的沟通中,商家客服只是表示"有的,有的",但当问及编号是多少,生产厂是谁,制造商又是谁的问题时,商家客服却闭口不提,最终主动为我们申请了退款。  而来自京东和抖音不同店铺的同一型号的充电头,两个商家居然给出了完全不同的3C认证编号。 其中,抖音店铺给出的3C认证编号在数据库中"查无此人",而京东店铺客服则在像前者一样"查无此人"后,还向我们发送了另外一个3C认证编号,但仍然无法从数据库中查到。  那么,难道是因为这些店铺没有拿到厂家们的3C认证编号吗?看起来却并不是。 我们从在充电头上标注的制造商和申请人找到了这个充电头的3C认证,令我大跌眼镜的是,该充电头的3C认证早在2021年就已经被撤销,而被撤销的理由是"获证产品的关键元器件、规格和型号,以及涉及整机安全或者电磁兼容的设计、结构、工艺及重要材料/原材料生产企业等发生变更,导致产品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也就是说,一款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用户几乎每日复用甚至每日复用多次的产品,还在主流平台上随意售卖。 而就此事,新识研究所也和几家主流电商平台的客服进行了沟通。 其中,抖音客服表示,"咱们会进一步审核商家的商品质量问题的,保障每一位消费者的权益具体的处罚,平台会根据严重程度进行判定","请您放心,我们会严格按照规则处理,不会姑息商家。" 淘宝则表示,虽然平台有对入驻时的产品进行审核,但商品是商家那边发出的,所以平台不可能做到完全监管,但已经上报了专门管控商家的部门,一旦核实违规,将视情节严重程度执行处理。 拼多多客服则表示已经反馈到了相关部门进行核实,后续可以看到处罚结果。 而京东客服则上报了专员,而后同专员取得联系后,针对平台是否有进行入驻审核的问题时,专员也只表示如果商家有存在销售不合格产品的情况,平台会对商家进行处罚,但对于先行审核的问题,同样闭口不提。 如果从平台的角度来看,如此庞大且低价的产品,确实没办法做到每一个全部核查,所以像以上这些廉价充电头产品才找到了出售的最佳温床,在登陆平台后大肆售卖。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作为平台也应该肩负起监管的责任,尤其是对于这种消费者不会去关注安全问题、懒得去投诉的低价产品来说更是如此,毕竟无论是谁都不能也不应该放一颗"定时炸弹"在自己的身旁。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4886.htm)
3月12日消息,欧盟委员会正筹集200亿欧元,计划建设四座“AI超级工厂”,作为欧洲追赶美国和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战略的一部分。然而,一些行业专家对这一计划的可行性提出质疑。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上月公布了这一大型公共访问数据中心计划,但该计划将面临从芯片获取到选址、以及电力供应等一系列挑战。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3/1209/2d2da0268e33e4f.webp) 经济智库Bruegel的专家贝尔坦·马滕斯(Bertin Martens)表示:“即使我们在欧洲建成如此庞大的计算工厂,并在此基础上训练了一个模型,当该模型准备就绪后,我们能用它做什么呢?” 这实际上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欧洲希望本土的新兴企业能够借助这些超级工厂发展壮大,比如法国的Mistral(由英伟达支持的初创公司),并利用这些工厂创建符合欧盟人工智能安全和数据保护法规的AI模型,而这些法规比美国或中国更为严格。 然而,欧洲缺乏像谷歌和亚马逊那样的大型云服务公司,也没有像ChatGPT开发商OpenAI这样拥有数百万付费用户的公司。在这种情况下,建设如此大规模的硬件设施无疑是一项高风险的投资。 **回应美国“星门计划”**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4/0926/d085209f47d3d62.jpg)** 人工智能超级工厂计划是欧洲对前欧洲央行行长马里奥·德拉吉(Mario Draghi)竞争力报告的回应,该报告建议进行大胆投资并采取更积极的产业政策。 冯德莱恩在2月11日巴黎人工智能峰会上首次披露细节,该计划属于欧洲2000亿欧元“InvestAI”计划的一部分,旨在应对美国5000亿美元的“星门计划”。 冯德莱恩将人工智能超级工厂描述为“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它将使我们的所有科学家和公司——不仅是最大的一些公司——能够开发出使欧洲成为人工智能强国所需的最先进的大型模型。” 这些超级工厂将通过一个新的200亿欧元基金进行资助,资金将来自现有的欧盟计划以及成员国的贡献。欧洲投资银行也将参与其中。 冯德莱恩表示,每座超级工厂将配备10万颗“尖端”芯片,这使其规模超过欧盟目前正在建设的最大超级计算机项目——德国的“木星(Jupiter)”项目的四倍多。 美国芯片制造商英伟达以每颗约4万美元的价格销售训练人工智能所需的尖端GPU芯片,这意味着每座超级工厂的芯片成本将达到数十亿欧元。 尽管这一项目规模庞大,但仍落后于美国公司宣布的相关计划。例如,Facebook母公司Meta正在投资100亿美元,在路易斯安那州建设一座配备130万颗GPU的设施,耗电量达到1.5吉瓦。 房地产咨询公司CBRE的数据中心专家凯文·雷斯蒂沃(Kevin Restivo)表示,超级工厂将面临与欧洲私人项目相同的问题:难以获得稀缺的英伟达芯片,以及缺乏所需规模的电力供应。 **芯片获取难题?** 美国政府在前总统乔·拜登(Joe Biden)领导下,限制了先进人工智能芯片的获取,以防止在许多欧洲国家建设超级工厂,尽管目前尚不清楚特朗普政府是否会延续这一政策。 雷斯蒂沃表示:“目前并非说欧洲政府完全无法获得这些芯片,或者……伟大的项目无法由此诞生,但短期内实现的可能性较低。” Bruegel的马滕斯也表示,使用公共资金参与人工智能支出竞赛并不明智。他补充道:“在不得不淘汰旧设备并购买新英伟达芯片之前,这些工厂的技术生命周期仅约一年半。” 与此同时,中国人工智能模型Deepseek的技术突破引发了人们的质疑:是否可以用更少的计算能力训练人工智能模型?是否应该将支出重点放在需要不同类型芯片的应用程序上? 欧洲此前的主要技术基础设施支持计划——2023年《芯片法案》,未能实现将尖端芯片制造引入欧洲或达到全球市场20%的目标,尽管它确实促进了新工厂的投资,尤其是在汽车芯片制造领域。 除了超级工厂计划外,欧盟委员会还在升级12个科学超级计算机中心,将其转型为人工智能工厂。 芬兰LUMI超级计算机的总经理基莫·科斯基(Kimmo Koski)表示,除了在规模上的差异外,目前尚不清楚人工智能超级工厂与其他超级计算机工厂有何区别。 他表示:“据我了解,这与进一步推动行业应用有关。这将是欧洲的一项创新,当然是非常受欢迎的事件。” 科斯基还表示,超级计算机已广泛用于机器学习项目以及气候建模等科学研究。他提到,芬兰公司Silo AI曾利用LUMI开发大语言模型,并于去年7月被美国芯片制造商AMD以6.65亿美元闪电收购。 超级计算机扩展的潜在受益者包括仍能用于数据中心的非GPU芯片制造商,例如德国的英飞凌、法国的意法半导体,以及法国的SiPearl、荷兰的AxeleraAI等初创公司。(小小)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4884.htm)
商业内幕报道,企业人工智能独角兽公司Dataiku周二发布的一项调查发现,**CEO们担心AI会让他们丢掉工作**。Dataiku公布了由哈里斯民意调查公司对**来自英国、美国、德国和法国的500多位CEO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这些受访者所领导的公司年收入超过5亿美元,员工人数超过500人,其中四分之一是科技公司,其余的是Dataiku所称的“非科技公司”。  CEO们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AI工具 在这项调查中,74%的CEO承认,如果不能实现有意义的由AI驱动的收益,**他们可能会在两年内丢掉工作**。94%的CEO表示,**一个AI智能体可以提供比人类董事会成员更好的商业建议。** AI也加剧了CEO们对竞争对手的担忧。超过70%的CEO认同,由于能人工智战略失败,**同行中的某位CEO可能在2025年底前被解雇**,而54%的CEO表示,**已经有竞争对手采用了比他们更好的人工智能战略。** 一位首席执行官表示:“OpenAI是我们的大脑,但明天谷歌可能会推出一些东西,或者其他公司也会。如果我们全力投入使用GPT企业版,或者使用微软的Copilot,我们就会被锁定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我们不想要这样!**” 另一位CEO表示:“如果我们不能完全定制或管理AI以满足我们的需求,那就感觉像是在让别人来决定我们的业务应该如何运行。**这种风险是我无法接受的**。” CEO们在调查中表达了对AI治理的焦虑,94%的CEO表示,**他们怀疑员工在未经官方批准的情况下偷偷使用生成式AI工具**。Dataiku表示,该公司已经在其平台上扩展了治理工具,以帮助其他公司管理这项技术。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48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