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接二连三发生的悲剧,让大家越来越害怕,**“报复社会”**这四个字。这种突发的犯罪,往往事先并没有任何线索可循,具备突然性,而且行凶者完全不计后果,往往造成极大的伤亡。虽然事发之后,全网都喊着要加强摸排,提前找到生活不如意的人疏导疏导,但大家也都知道,这种方法工作量太大,难以一直维持下去。  可能有很多人会想,要是有什么技术,能够直接**预测犯罪**就好了。 这种听起来非常科幻的概念,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前阵子出事的时候,就有网友发了自己在珠海航展上看到的一家公司,叫**X邦智能,**它展示了一套**群体情绪检测与预警系统。**  按照该公司的介绍,这套系统通过采集人员行为步态、面部表情,来跟踪**个人情绪指标,**判断人群中各个成员的精神状态,如开心、放松,又或者惊恐、愤怒、轻蔑,根据这些指标作出预测和预警,及时从人群中筛选出**可能犯罪的情绪异常者。**且这套设备并不需要任何特殊采集设备,普通摄像头就能完成检测,现有的摄像头也能直接接入,且系统检测速度快,**0.372秒**即可检测出第一条情绪数据。  在X邦智能的官网上,已经展示了多种解决方案,能应对交通枢纽、学校、监狱等多种重点场所,既可以像安检闸机那样,近距离挨个检测,也可以使用远距离摄像头,针对整个人群进行检测,可见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用性。 **01 情绪识别,反犯罪急先锋** 无独有偶,类似的技术其实也出现在了国外。 英国的**WeSee公司,**早在2018年便公开了情绪识别系统,并和英国某知名执法机构合作进行大规模测试。该公司的CEO 大卫·富尔顿声称:“哪怕视频画面的清晰度很低,Wesee的系统也可以通过表情和姿势来确定人的情绪状态和行为倾向,抓住其中的不稳定和攻击性。”并且富尔顿再三强调,**“即便目标强行控制自己的表情,也起不到伪装作用,机器可以读出内心真实想法”。**  WeSee公司希望未来先把情绪识别系统,接入英国地铁站平台上的摄像机,这里人流量大,可以大规模检测可疑行为,并提醒当局注意**潜在的恐怖主义威胁。**WeSee还打算用情绪识别来观察球迷,确保大型赛事不会出现骚动,嘛,这很合理,毕竟英国的**足球流氓**是全世界出了名的。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有相当多公司在开发类似的情绪识别系统,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Affectiva。**这家公司前身为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实验室,最早专注于为自闭症儿童开发辅助工具,帮他们识别其他人的表情。 但Affectiva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并搭建完成一整套识别系统后,发现这玩意用处之大,远超想象。最初的检测准确率大约73%,但Affectiva在系统中融入了AI大模型,不断纠错和深度学习,现如今Affectiva宣称系统的识别**准确率**已经**超过90%。**  Affectiva目前已经开始发力全球化,开始研究不同国家、不同人种之间的表情活动差异,以提高情绪识别的精度,进度非常快。美国有大量的**广告商**掏真金白银与这家公司合作,通过识别观看者的情绪,来验证广告的吸引力,从而增强投放效果。  美国那些强力部门,也早早盯上了Affectiva这块宝贝,**中央情报局**名下的一个风投基金,试图入股Affectiva并取得部分控制权,然后将情绪识别系统用于打击恐怖分子和潜在罪犯。但Affectiva的首席执行官思索再三后,非常担忧预测犯罪所带来的侵犯隐私以及法律伦理问题,最终还是**婉拒了中情局的投资,**并且亲自做出规定,**公司产品不得用于任何形式的“测谎、执法、安检”项目。**  Affectiva首席执行官拉娜·卡利乌比 **02 人心可测** 这不禁让人想到了一部经典科幻作品**《心理测量者》,**讲未来有个乌托邦,依靠一个无比强大的中央电脑系统以及遍布整个城市的摄像头,实时测量市民们的情绪状态和犯罪系数。  警察可以仅凭目标的情绪来执法,他们携带的枪械就是一台高精度检测终端,视心理不稳定程度,解锁不同的模式,低犯罪系数就射出**麻醉弹,**将其抓捕后监禁,高犯罪系数就射出**致命子弹,**直接击毙。  谁能想到,科幻片这么快就走进现实了? 不过大家一定有疑问,都说人心难测,仅仅靠着摄像头传回的画面,是如何做到识别情绪和心态的?为什么公司老总又敢打包票说,强行控制表情根本起不到伪装作用? 目前各国开发的情绪预警系统,基本原理就是**微表情。** 微表情的概念由科学家**保罗·埃克曼**在1969年提出,起因是一个让他难忘的病例,有位重度抑郁症患者告诉主治医生,想要回家看看自己养的绿植和猫咪,谈话的时候,她的神情非常愉悦而放松,还时不时开心微笑,让医生以为她状态很好,就允许她出院了,结果酿成悲剧,她在回家之后居然尝试了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自杀。悲剧发生后,埃克曼百思不得其解,他把和病人对话视频的反复播放,一帧一帧仔细观察,结果发现了当时自己忽略的细节。病人在持续的虚假开心表情中,短暂闪过了一个**极度痛苦的表情,**总共的时长才**1/15秒。**  以此为契机,学界展开了对微表情的研究。最终确定,这是一种源自大脑中**杏仁核**的**无意识反应,**杏仁核有调节内脏活动和产生情绪的功能,会不停根据人的心理活动发送神经信号,瞬间带动面部做出表情,且持续时间非常短,通常**不会超过 0.5秒。**而我们的常规面部表情不同,是需要大脑先经过思考,再下达指令,速度再快也快不过微表情。所以人的情绪往往呈现为:**内心第一反应→稍纵即逝的微表情→认真思考如何应对→重新作出常规表情。**  因为微表情来得太快、太短暂,人的肉眼往往来不及识别,很容易相信对方的常规表情,只有通过机器来记录和观察,才能捕捉到。但反过来说,做出微表情的人,自己也无法控制和掩盖真实情绪。 到70年代,科学家们已经靠着分析大量的样本,总结出脸部各个器官的微表情规律,即所谓的**“面部动作编码系统”**(Facial Action Coding System),在系统中,每一个动作都被赋予了编号,如AU1,内侧眉毛上挑;AU27,嘴巴大张;AU43,眼睛紧闭,动作单位编号后附加字母 A-E,来标识强度。此后编码系统中,又陆陆续续加入了头部摇摆、眼球活动、咀嚼、颤抖等大量细节动作,将情绪活动的规律进一步细化。  如典型的**愤怒,**其编码就表示为**AU4+AU5+AU7+AU23,**代表着**眉毛降低+上眼睑提升+眼部肌肉紧锁+抿嘴唇。** 从80年代开始,美国的中情局、联调局等强力部门,相继引入面部动作编码系统,主要用于分析审讯录像,通过嫌犯的微表情变化来测谎,而微表情概念的提出者埃克曼,也成为了这些部门的座上宾,总计5次获得美国研究科学家奖。 **911袭击**之后,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局更是给多达2800名雇员进行了微表情识别培训,看着屏幕对飞机乘客进行简单筛查,即著名的“SPOT”计划。  当年的探员们,只能拿着面部动作编码,一帧帧分析嫌犯的情绪,还是比较麻烦的,也无法真的做到预测犯罪。但进入21世纪之后,监控摄像头的出现和普及,使得大规模收集面部活动信息成为了可能;网络速度的提升以及计算机性能的提升,也让实时监测不再困难。 仅剩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计算机像熟悉微表情的探员和专家一样,对面部活动作出精准判断? **AI**出现,补上了**最后一块拼图,**以美国的Affectiva公司为例,他们号称拥有**全球最大的情绪数据库,总计750万条数据,来自87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其中大部分是各行各业的合作伙伴帮忙收集的,有人们观看不同类型的影片时的反应,如害怕、大笑,也有大家开车每天通勤时,车内摄像头记录下的烦躁、路怒。  Affectiva有一批专业的技术员,他们观看这些影像并将表情翻译为面部动作编码,然后作为学习素材,喂给AI学习。有了海量的真实数据可供参考,Affectiva的识别系统迅速进化,达到了自称90%的高识别率。  高科技时代,人心难测,正在逐渐变为**人心可测。** **03 “计算型先知”呼之欲出** 执法者工作再怎么高效,哪怕每次都能光速抓到凶手,也无法挽回受害者的生命。如果能够提前预测犯罪,那才能**让损失最小化。**对于他们来说,情绪识别系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目前已经有相当多国家开始小规模使用情绪识别。国内的某供应商就声称,自己的情绪识别产品已经被众多国外客户采购,用在东京奥运、索契冬奥、日本G7峰会等重大活动的安保。过去两年里,英国最繁忙的八个火车站一直在测试亚马逊的Rekognition 系统,这套系统可以快速识别7种基本情绪 。  除了情绪识别系统,早在十多年前,**洛杉矶、芝加哥、迪拜**等大城市就开始推广**大数据警务预测,**这种系统会用AI学习海量过往的案件,分析其中的分布模式和概率,从而推测出案件未来可能发生的区域,像洛杉矶警局,每日交接班时,执勤警员就会得到一张犯罪预测地图,**重点区域用红框圈出**,**需要增派人手加强巡逻**, 预测能精确到150米左右的范围。洛杉矶警局使用后的反馈是,预测准确率在80%左右,基本有效,并让试点区域内犯罪率下降36%。  洛杉矶警局的PredPol 警务预测系统 精准的情绪识别,有了,大数据分析,有了。再加上信息库中有**海量的个人资料**, 每个识别目标的收入水平、情感经历、购物记录、过往犯罪史,乃至病历和诉讼纠纷,都可以被计算机拿去分析。把这些判断结果汇总在一起,理论上完全有可能预测犯罪的。  就比方说,当一个有多次故意伤害前科的人,身负巨额债务,前几天网购了菜刀,然后带着一脸极端愤怒的表情,出现在学校门口,你说警方需要不需要注意? 在学术界有个概念叫做**“计算型先知”**, 指人类掌握大量的规律以及强大计算能力后,可以一定程度上预测未来。就像古人认为风雨来自龙王的喜怒,无法预知,而现代人却能在天气预报中,清楚地看到未来的天气细节;我们过去认为部分犯罪有突然性,只能事后抓人,但随着越来越的新技术投入实战,那些难以被察觉的细节线索,逐渐成为了突发犯罪的先兆。 计算型先知,已经呼之欲出了。 **04 起杀念,就是有罪吗?** 但随着先知而来的,是巨大的**法律、伦理问题**。 在《心理测量者》中,大量的警察、学者,因为在执法中大量使用暴力,以及长期代入罪犯的视角思考问题,心理产生了变化,反而被系统识别为潜在罪犯。甚至还有被害者,因为受到罪犯的折磨而精神崩溃,瞬间从警方的解救对象变成了击毙对象。 还有一部著名的科幻作品**《少数派报告》**, 改编自上世纪的小说,讲的是几位超能力者能看到未来的犯罪片段,警方利用他们打造了一套预测系统,提前逮捕准备犯案的目标,并将其囚禁。  片中借由角色的嘴提出了疑问:**“我们怎么能逮捕还没有犯罪的人呢?”、 “如果我们提前阻止了他,那么犯罪就从未发生,罪从何来,这是个悖论!”**  《少数派报告》 在各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在脑海中构思如何犯罪并不违法,脸上表现出愤怒或者仇恨情绪,也不违法**。 必须要一定程度上付诸实施,有具体的、外在的行动,至少要准备凶器、调查犯罪地点等,才构成犯罪,警察才可以抓,法院才能审判。 如果计算型先知,仅仅根据情绪和背景,就判定一个人有很高的犯罪概率,那么警察就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你上去把人控制住吧,对方肯定会说,“我什么都没干,凭什么抓我?”,如果警察选择长期盯梢,那么随着预测目标越来越多,警力必定不足,要是警察放任不管,万一真的行凶了,公众又会问,你们怎么不相信先知的预测?  而且在《刑法》中,有**犯罪中止、犯罪未遂和犯罪既遂**三个状态,分别代表嫌疑人自己主动停止犯罪、犯罪被外力阻止、犯罪得逞,三个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惩罚和量刑。计算型先知指出的潜在犯,到底该适用哪种惩罚呢? 一个人怀着愤怒的心情,选择好了作案对象,准备好了作案工具,并不代表他就100%会行凶,可能他的内心也在挣扎,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道结果,计算型先知也无法给出这么精准的判断。而警察带着先知的指示出现,将他控制住,同样是干预了犯罪的进程。双方可能在法庭上各执一词,嫌疑人声称自己已经打算主动中止犯罪,检方认为是警察的出现导致犯罪未遂。  而且计算型先知一旦成熟,普通民众必然会基于自身安全考虑,要求将先知指出的潜在犯**长期排除在社会之外。**在《少数派报告》中,执法者选择让潜在犯们全部进入冬眠舱,在无尽的美梦中沉睡,制造了一个看起来不那么像监狱的监狱。  《少数派报告》 关押也好,送进医院矫治也罢,反正就是要将潜在犯隔离开,即便不限制自由,其工作生活也必然受到歧视。这实际上是全社会还没有实施犯罪的人,作出犯罪既遂的集体惩罚,合法吗?正义吗?公道吗?都值得我们思考。 几十年前的科幻作家,只需要在作品中抛出问题,但几十年后的我们,是真的必须要给出答案。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0256.htm)
在IDC向着AIDC演进的过程中,预制化、绿色化、智能化已经成为当下产业向前发展的“三板斧”。
(11月25日-12月1日)月之暗面联合清华大学等开源大模型推理架构Mooncake;智谱AI发布PC端智能体;旷视科技撤回科创板IPO;微软否认使用用户数据训练人工智能模型;韩国拟投4万亿韩元建设国家人工智能计算中心;OpenAI获软银15亿美元投资……
原控股股东华凌工贸未来一年内需偿付债券金额为7.4亿元,此次股权转让总价为5.41亿元。华凌工贸由新疆富商米恩华一手创办,年初,已由转有其子控股。
The Trainium2 instances, which feature 16 Trainium2 processors, deliver 20.8 peak petaflops of computational power, making them ideal for training and deploying 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rojects, especially large language models.
人类科学界最高峰、2024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杰弗里·E·辛顿(Geoffrey E. Hinton)日前接受日媒的采访,谈到了当下爆火的AI ,表示AI要想真正比人类聪明至少还得等5年。  **·杰弗里·E·辛顿访谈概要:** **必须承认AI在理性方面优于人类,认真思考是否会支配人类。** 人的一生很短暂,实际上AI可以轻松拥有数千倍人类的知识储备量。 不过AI要想真正比人类聪明的话,过去被认为可能50甚至上百年,但我认为至少还得等5年。  **AI开源容易卷入追求利益忽视安全的漩涡。** 认为应该至少将目前算力的三成投入到AI安全研究。 AI目前让人类收益最多的领域包括医疗、自动驾驶等。 AI目前带给人类负面最多的领域包括虚假情报、人员就业等。 **AI目前没有什么不能重现的人类特质。** 为了真正实现安全可靠造福人类的AI,需要世界各国政府级别的通力合作。 **认为中国的AI研究水平10年内或许可以超越美国。** 日本的机器人技术始终是世界性优势。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0254.htm)
12月4日消息,索尼集团和本田汽车正在为其首款电动汽车开放预订。这距离这两大日本标志性企业首次合作启动该项目已有两年半时间。索尼本田移动(SHM)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川西泉表示,公司将于下月在美国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举办的2025年度国际消费电子展(CES 2025)上展示其纯电动轿车Afeela的原型车。  川西泉最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硬件部分,例如车身,已经基本完成。我们将持续完善软件,直到最后一刻。”SHM公司计划在本田位于美国的工厂生产这款电动汽车,并于2026年开始交付,首先面向美国市场,随后扩展至日本市场。 Afeela的首次亮相之所以备受关注,部分原因在于市场观察人士希望了解,这种以软件为核心的模式能否在快速变化的电动汽车领域取得成功,而这一领域是传统日本汽车制造商一直难以追赶的。 然而,据东京汽车咨询公司中西研究所(Nakanishi Research Institute)首席分析师中西高明表示,这家初出茅庐的电动汽车制造商选择进入竞争激烈的美国市场,时机可谓“非常糟糕”。 预计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将在明年1月就职后削减电动汽车补贴。根据美国非营利机构国家经济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今年10月发布的一份工作报告,取消现行的税收抵免政策可能导致电动汽车销量下降近30%。此外,特朗普承诺的关税上调也可能推高运营成本,这迫使汽车制造商不得不提前做好准备。 “所有的生意都有起伏,所以这些因素不会决定我们企业的生死存亡,”川西泉在谈到美国市场的不确定性时说道。“从环境的角度来看,电动汽车终将普及,迟早会成为全球发展的大势。” 如果电动化成为主流,专家认为,SHM公司面临的更大挑战将是如何通过软件而非硬件来吸引消费者。  “我认为Afeela的成败不会取决于它的汽车属性,而是取决于它的软件,”美国汽车咨询公司Dunne Insights首席执行官迈克尔·邓恩(Michael Dunne)在谈到Afeela时表示。“我确实觉得他们(SHM)意识到了这一点。” 这家50:50的合资企业的设立基于结合索尼在图像传感器、人工智能、机器人和娱乐领域的专长,与本田在汽车开发、生产和售后服务方面的优势。 乍一看,Afeela原型车确实与传统汽车有所不同。前大灯之间的屏幕可以显示电池充电状态、天气信息或个性化动画。车门采用了流线型设计,没有传统的门把手,而是在用户接近时自动打开。方向盘采用矩形设计,以避免遮挡纵贯前排的全景屏幕。 正如人们对以Walkman随身听闻名的索尼所期望的那样,Afeela将娱乐功能作为其一大卖点。车内后排配备显示屏,搭载的多个扬声器和降噪功能为用户观看电影、聆听音乐或玩游戏提供了理想环境。 2023年版本的原型车配备了45个摄像头和传感器,用于监控车内和车外情况。这充分利用了索尼作为全球最大智能手机摄像头图像传感器供应商的技术优势。这些传感器收集的数据将传输至高通芯片,并通过人工智能处理,以支持自动泊车和其他驾驶辅助功能。此外,该车的软件支持在线更新,就像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一样。 在谈到Afeela的开发过程时,川西泉表示,SHM公司参考了特斯拉和中国汽车制造商的领先实践,专注于思考如何让司机更好地利用车内时间。而SHM的重点则是提升娱乐功能。 川西泉曾参与索尼PlayStation游戏机、Aibo机器狗系列的开发,并在2020年索尼首次尝试开发Vision-S概念车时担任重要角色。 Afeela的卖点似乎契合了消费者的需求。根据标准普尔全球移动性(S&P Global Mobility)今年3月进行的一项消费者调查,大约一半的美国受访者希望汽车提供联网服务,并愿意为导航、信息娱乐和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等功能更新付费。 不过,目前专家们对Afeela的首秀持谨慎态度,甚至略显悲观。 瑞穗银行高级首席研究员汤进表示,软件定义汽车通常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他说:“在电气化方面,比如整合‘智能座舱’,这款车依托索尼技术,与其他车型相比具有竞争力。”但他补充道,“我无法预测网络服务、人工智能或自动驾驶等技术的质量。公司可能会在销售过程中不断改进这些技术。” 根据邓恩的说法,汽车软件评价的关键在于:“它是否让人感到烦恼,或者是否直观易用?”他指出,大多数汽车制造商在这方面做得并不好,比如车内屏幕突然变黑、安全信号频繁报警以及笨拙的导航系统。 他说:“因为是索尼,我愿意相信SHM公司在软件定义汽车领域将领先于传统汽车制造商好几步。” 索尼和本田已经向合资企业投资了500亿日元(约合3.33亿美元)。对于SHM的母公司来说,销售额并不是成功的唯一衡量标准。索尼的目标是通过服务更多汽车制造商,扩大其汽车传感器业务;而本田希望以以类似于软件开发的速度,生产出有竞争力的高科技汽车。从SHM获得的经验将有助于实现上述目标。 尽管如此,川西泉表示,SHM公司仍需努力实现盈利,稳固其业务基础。 美国市场每年约售出100万辆电动汽车,Afeela必须争取占据一席之地。 “任何新车都需要与特斯拉竞争,”市场研究公司J.D. Power电动汽车业务执行董事布伦特·格鲁伯(Brent Gruber)表示。特斯拉目前在美国电动汽车市场中占据近一半的份额。 邓恩估计,Afeela将与现代、起亚等其他厂商推出的20多款车型争夺剩余市场需求。他指出,现代和起亚最近推出的纯电动Ioniq和EV6系列在软件配置方面表现出色。如果SHM公司每年能够售出3万到4万辆Afeela,那将是“非常理想”的成绩。 如果特朗普兑现其取消补贴的承诺,电动汽车的需求可能会有所下降。目前,售价低于5.5万美元的纯电动轿车最高可享受7500美元的补贴。专家认为,SHM公司将新车价格定在5万美元左右,不会远高于美国新车的平均价格,仍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不过,分析师们指出,考虑到大量传感器、高昂的芯片和电池成本,Afeela可能需要定价更高。这也意味着其目标市场将集中于那些即使没有补贴也愿意购买汽车的富裕消费者。 与价格相比,SHM公司更希望突出Afeela在高级驾驶和娱乐功能上的优势。 日兴证券(SMBC Nikko Securities)高级技术分析师桂良介指出,SHM公司与美国Epic Games公司(以开发《堡垒之夜》闻名)合作,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开发驾驶辅助系统和车载游戏。 桂良介表示:“汽车是尝试增强现实技术的有趣场景,因为乘客可以通过车窗看到现实世界,而车窗则可以用来投影内容。我想川西泉可能正考虑这样的应用。” 中西高明认为,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实现,SHM公司将在这一领域“得心应手”。他说:“SHM在娱乐和游戏领域具有特斯拉所不具备的优势。随着出行需求的多样化,Afeela应能在市场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Afeela作为产品的首次大考即将到来,但川西泉对此表现得泰然自若。 “对我来说,产品发布并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川西泉表示。他认为,软件和在线更新功能的强调将标志着“与传统汽车行业的显著区别”,而传统汽车行业的特点是“卖出汽车即为终点”。(辰辰)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0250.htm)
太戏剧了!攻击字节训练集群的实习生,居然刚刚获得了NeurIPS 2024最佳论文奖?虽然看起来像爽文剧情,但这位高材生接下来的路,应该是难走了。 刚刚,恶意攻击字节训练集群的实习生田柯宇,获得了NeurIPS 2024的最佳论文奖。  更巧的是,这篇获奖论文,恰恰就是他在字节商业化技术部门实习期间与团队合作发表的。 甚至,这篇论文还是NeurIPS 2024第六高分的论文(7,8,8,8)。  事情在网上曝出的时候,网友们都震惊了:太有戏剧性了,这是什么短剧的大反转剧情! 根据网友的说法,田柯宇的这篇论文也是今年国内第二篇NeurIPS Best Paper,含金量很高。 在此之前,他就已经有多篇论文中稿顶会。 比如被引次数最多的“Designing BERT for Convolutional Networks: Sparse and Hierarchical Masked Modeling”,就是ICLR 2023的Spotlight。此外还有,NeurIPS 2021和2020的Poster,ECCV 2020的Poster。  据新智元了解,字节商业化技术团队早在去年就把视觉自回归模型作为重要的研究方向,团队规划了VAR为高优项目,投入研究小组和大量资源。 除了VAR,团队还发表了LlamaGen等相关技术论文,新的研究成果也将在近期陆续放出。 事件始末:恶意注入代码,投毒模型训练 回看整件事情,可谓反转又反转。 两个月前,圈内人都被这样一条消息惊掉下巴:“字节跳动大模型训练被北大实习生攻击,损失巨大”。 什么仇什么怨,要做这样的事? 网友们扒出来,事情起因是这位北大高材生在字节实习期间对团队感到不满,一气之下选择了“投毒”。 具体来说,他利用了Huggingface的load ckpt函数漏洞,craft了一个看似正常的ckpt文件,但其实是加了payload进去,然后就可以远程执行代码,修改参数了。 这种攻击方式,可以通过修改或注入恶意代码,使模型在加载时被篡改模型权重、修改训练参数或截取模型数据。 根据大V“Jack Cui”猜测,这位实习生所用的大概就是这个方法,注入代码动态修改别人的optimer,修改参数梯度的方向,以及在各种地方随机sleep了一小段时间。 修改梯度方向,意味着模型反向传播过程中计算出的梯度被篡改,就导致模型一直朝错误的方向优化;而sleep操作,也会明显降低模型训练的速度。 甚至有人提到,该实习生可能修改了自己的预训练模型,因为模型参数是用ckpt文件保存的,其他人训练时会加载这个注入恶意代码的ckpt文件,因此也会导致模型训练出问题。 就在全网叹为观止之时,田本人却出来“辟谣”称这事和自己没关系——他发完论文后已经从字节离职了,此时有另一个人钻了漏洞修改模型代码,然后趁他离职把锅扣在他头上。 结果一个多月后,此事再一次迎来反转。 有媒体报道称,法院已经正式受理字节跳动对前实习生田某某的起诉。 法院判令田某某赔偿侵权损失800万元及合理支出2万元,同时要求其公开赔礼道歉。 字节官方也澄清说,涉事实习生破坏的是团队研究项目,并不影响商业化正式项目,也不涉及字节跳动大模型等其他业务。 最终,这位实习生被字节辞退,交由校方处理。  资料显示,田柯宇本科毕业于北航软件学院,研究生就读于北大,师从王立威教授,研究兴趣为深度学习的优化与算法。 自2021年起,开始在字节跳动实习研究,具体包括超参数优化、强化学习算法、自监督的新型算法。   超越扩散,VAR开启视觉自回归模型新范式 这项研究中,他们提出了一种全新范式——视觉自回归建模(Visual Autoregressive Modeling,VAR)。  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abs/2404.02905 与传统的光栅扫描“下一个token预测”方法有所不同,它重新定义了图像上的自回归学习,采用粗到细的“下一个尺度预测”或“下一个分辨率预测”。 这种简单直观的方法使得自回归(AR)Transformer能够快速学习视觉分布,并且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VAR首次使得类似GPT的AR模型在图像生成中超越了扩散Transformer。  当前,自回归模型(AR)主要用于语言模型从左到右、逐字顺序生成文本token。同时,也用于图像生成中,即以光栅扫描的顺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顺序生成图像token。  不过,这些AR模型的scaling law未得到充分的探索,而且性能远远落后于扩散模型,如下图3所示。 与语言模型所取得成就相比,计算机视觉中的自回归模型的强大能力却被“禁锢”了起来。  而自回归建模需要定义数据的顺序,北大字节团队研究中重新考虑了如何“排序”图像:人类通常以分层方式感知或创建图像,首先捕获全局结构,然后捕获局部细节。 这种多尺度、由从粗到细的本质,为图像提供了一种“秩序”。 同样,受到广泛使用的多尺度设计的启发,研究人员将图像的自回归学习定义为图2(c)中的“下一个尺度预测”,不同于传统图2(b)中的“下一个token的预测”。 VAR方法首先将图像编码为多尺度的token映射,然后,自回归过程从1×1token映射开始,并逐步扩展分辨率。 在每一步中,Transformer会基于之前所有的token映射去预测下一个更高分辨率的token映射。 由此,研究人员将此称为视觉自回归建模(VAR)。 VAR包括两个独立的训练阶段:在图像上训练多尺度VQVAE,在token上训练VAR Transformer。 第一阶段,多尺度VQ自动编码器将图像编码为K个token映射R=(r_1,r_2,…,r_K),并通过复合损失函数进行训练。 第二阶段,通过下一尺度预测对VAR Transformer进行训练:它以低分辨率token映射 ([s],r_1,r_2,…,r_K−1)作为输入,预测更高分辨率的token映射 (r_1,r_2,r_3,…,r_K)。训练过程中,使用注意力掩码确保每个r_k仅能关注 r_≤k。训练目标采用标准的交叉熵损失函数,用于优化预测精度。  田柯宇团队在ImageNet 256×256和512×512条件生成基准上测试了深度为16、20、24和30的VAR模型,并将其与最先进的图像生成模型家族进行比较,包括生成对抗网络(GAN)、扩散模型(Diff.)、BERT 风格的掩码预测模型(Mask.)和 GPT 风格的自回归模型(AR)。 在ImageNet 256×256基准测试中,VAR显著提高了AR基准性能,将Fréchet Inception距离(FID)从18.65降低到1.73,Inception得分(IS)从80.4提高到350.2,同时推理速度提高了20倍。  如上表所示,VAR不仅在FID/IS上达到了最佳成绩,还在图像生成速度上表现出色。VAR还保持了良好的精度和召回率,证明了其语义一致性。 这些优势在512×512合成基准测试中同样得到了体现。  实验证明,VAR在多个维度上超越了扩散Transformer(DiT),包括图像质量、推理速度、数据效率和可扩展性。 VAR模型的扩展表现出了类似于大语言模型(LLM)的清晰幂律缩放规律,线性相关系数接近−0.998,这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VAR还在下游任务中展示了零样本泛化能力,包括图像修复、图像外延和图像编辑等。  这些结果表明,VAR初步模仿了大语言模型的两个重要特性:缩放规律和零样本泛化能力。 田柯宇团队已在GitHub上发布了所有模型和代码,现已斩获4.4k星。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FoundationVision/VAR AI顶会NeurIPS,录用率25.8% NeurIPS全称神经信息处理系统大会(The Conference on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是人工智能(AI)、机器学习(ML)和数据科学领域最负盛名且最具影响力的会议之一。 它于1987年首次举办,当时名字是“神经信息处理系统”(NIPS),主要为快速兴起的神经网络领域提供一个交流思想的平台。 随着会议范围逐渐扩大,涵盖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更广泛的主题,会议名称于2018年更改为NeurIPS。 今年,是NeurIPS第38届年会,将于下周12月9日-15日在温哥华召开。  NeurIPS顶会同样以严格的同行评审过程而著称,2023年录用率为26.1%,2022年为25.6%。  NeurIPS历年接收率 今年,顶会一共接受了15671篇论文,录用率为25.8%,其中评审最低分2.2,最高分8.7,具体来说: - Oral 61篇(0.39%) - Spotlight 326篇(2.08%) - Poster 3650篇(23.29%)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0248.htm)
12月4日,浙江某地宝马4S点店一张BMW i3轿车159000元的销售海报引近日在社交平台发关注。据海报内容显示,15.9万为:“优惠后车价17.7w-浙江省内置换补贴1.5w-全品牌置换补贴0.3w”后的价格。  凤凰网科技以北京消费者身份致电该4S店。店员表示,15.9万价格是真的车型为BMW i3 35L,但是需要参加地方置换补贴,并办理5年分期。至于外地消费者,如果无法提供当地生活轨迹可能无法参与。 年底为刺激销量,多车企推行免息政策。上周特斯拉上线“限时交付 尾款立减”政策。12月31日前提走特斯拉Model Y尾款立减10000元。理想汽车也于近日宣布年底限时0息政策。 路特斯此前也宣布,推出五年零息等多种金融方案。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0246.htm)
如果现在让你叫出 X 的两大明星用户,你会想到谁?特朗普和马斯克或许是很多人的答案。特朗普回白宫,X 和他的第一哥们马斯克都出了不少力。当年因看不惯其他社交媒体的“政治正确”,看不惯特朗普被 Twitter 禁言封号,马斯克收购了 Twitter。   X 上关注者排名,特朗普和马斯克是前十名里活跃度最高的用户|图源:Wikipedia 在马斯克大刀阔斧地对 X 进行了改名、裁员、订阅服务等等一系列政策调整后,**如今 X 的估值已经从被收购时的 440 亿美元跌至约 94 亿美元,缩水近 80%,公司收入也下降了 84%**,许多主要广告商也纷纷停止了在 X 上的投放。 **最****可怕的是****:** **用户也在跑**。 X 的全球日活用户减少了 15%,而美国用户减少了 18%。而在美国大选后,这种用户流失还在加速。**美国大选计票当日,超过 11.5 万美国用户选择停用 X 账户**,创下自马斯克接手以来的最高纪录。 疑似为了遮掩用户流失,马斯克上周还宣布,将隐藏 X 平台上“点赞、评论、转发”的数据。对此,马斯克给出的理由是“这样界面干净多了”。  马斯克将 X 上的点赞等项目数字隐藏起来|图片来源: X 然而,用户不会消失,只会转移,而 X 用户流向的目的地之一,是 Bluesky。 同样是大选计票日,Bluesky 在当日吸引约了 120 万名访客,比 Threads 的 95 万名访客还高。11 月 14 日,Bluesky 表示过去一周新增约 250 万名用户,总用户数突破 1600 万,日活跃用户飙升至 350 万,**11 月 19 日,Bluesky 正式突破 2000 万用户,自大选日以来增长了 300%**。 所以 Bluesky 是什么?是 X 的“温和平替”,还是又一次社交平台的昙花一现,又或是前马斯克时代的 Twitter 继任者? **01** **真正的 Twitter 继承者** 打开 Bluesky 的页面,你会以为点进了某个账号的 Twitter 主页。 因为它就是以曾经的 Twitter 为蓝本,也脱胎于 Twitter 公司,**甚至建立之初,就是想成为理想化的 Twitter**。  这味儿太推了|图源:Bluesky Bluesky 始于 2019 年,Twitter 创始人兼时任 CEO Jack Dorsey 在 Twitter 上公布了 Bluesky 计划,他们想建立一个开放且分散的社交媒体平台标准,用户资料更安全,内容推送也不过多受到算法干预。 Jack Dorsey 也曾在 2019 年透露过该计划,并表示希望让 Twitter 最终能符合这一去中心化的标准。 Bluesky 在 2021 年从 Twitter 独立,成立了 Bluesky Social 公司,而在 2022 年,马斯克入主 Twitter 后,Bluesky 就和 Twitter 切断了所有法律和财务相关的联系,并且开始加速开发应用。 Bluesky 的初心是打造一套去中心化社交媒体的技术标准,在 2022 年后,他们想直接成为去中心化的 Twitter。 今年 2 月,Bluesky 才正式开放注册,十个月时间里,累计了 2000 万用户,并且在当下涨势正盛。  Bluesky 和 Twitter 在页面上几乎一样|图片来源:Bluesky Bluesky 在形式上与 Twitter 非常相似。以 300 个字符内的文本、图像和视频为一帖,用户可以回复、转发、引用、点赞。尽管 CEO Jay Graber 非常不赞成,但 Bluesky 的用户把平台的帖子就叫作“skeets”(Sky + Twitter)。 让 Bluesky 备受追捧的也不止是和 Twitter 高度类似的形式,而是从技术到内容,都和 X 处处相反的模式。 **02** **X 反对的,我们推崇** Bluesky 的核心技术是 AT 协议,它允许不同的社交媒体之间互相通信,用户可以在不同的平台上相互关注和互动,而不需要依赖于单一的中心化平台。 用户也可以自主选择数据的存储位置,可以是自己的服务器或网盘,AT 协议确保了用户的数据不会被锁定在单一平台上。哪怕用户不想用 Bluesky 了,也可以轻松地带走他们的内容和数据。  从创建账号起,就可以选择内容储存的服务器|图源: Bluesky 换言之,用户免于点开一个又一个 App 刷信息流的麻烦,免于担心被销号后数据丢失,免于考虑到迁移成本,捏着鼻子也要用一个自己不那么喜欢的社交平台。 **Bluesky 想让开发人员有构建平台的自由,也让用户有离开的权利**。 反观 X 是怎么做的呢?近日,马斯克隐晦地表示,X 正在主动限制包含外部链接帖子的可见性。2023 年 10 月,他也曾承认“我们的算法优化了用户在 X 上花费的时间,因此平台外链接不会受到太多重视,因为如果人们通过链接跳转了,花在 X 上的时间就会更少。”  来自著名科技观察者 Paul Graham 的质疑|图片来源:X 去年 1 月,X 正式禁用第三方客户端,许多 Twitter 时期著名第三方应用就此落幕,2 月,X 又取消了免费 API,就在 10 月 30 日,X 又宣布最低档 API 套餐从 100 美元涨到 200 美元。 一系列封堵操作,源于马斯克想让用户、数据、钱都留在 X,实际后果是:三者都在流失。 如今的 X 和承继于 Twitter 的 Bluesky 就像两大平台 icon 的化身,一个黑白分明,汇集于中心的 X,对上了从蓝色小鸟演变而来,名为蓝天的蝴蝶。  平台气质截然不同|图源:作者自制 在内容层面,Bluesky 和 X 的倾向就更明显了。 X 对外部链接的管控和对假新闻的放纵,引发传统记者和媒体极度的不满,11 月初,英国《卫报》宣布,它将不再正式在 X 上发帖,称其为“一个有毒的媒体平台”,其所有者(马斯克)“利用其影响力塑造政治话语”。 此前,外媒曾报道过,马斯克调整了平台的推荐算法,使得右倾内容在 X 上的可见度增加;根据 2024 年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X 在右倾用户中越来越受欢迎,右倾内容的传播和互动也更频繁。 X 上两大明星人物——马斯克和特朗普,也在近两年多次公开支持过右派的政治人物和观点,甚至在德国表达了对极右翼政党“另类选择党。”(AfD)的支持。 到了今年大选阶段,马斯克不遗余力地助力特朗普,《德国之声》就在大选后报道称:“马斯克不仅自己发布和传播虚假信息,还会通过转推分享其他带有虚假成分、误导性叙述以及阴谋论的贴文。”据 CCDH 最新发布的报告,**从 2024 年 1 月至 7 月,马斯克在 X 上发布的假新闻收获总计 12 亿次的阅读量**。  第一哥们来站台|图片来源:AP X 早已不是一个中性的社交平台,假新闻、阴谋论、骚扰言论、性别对立、网络暴力、极端右翼充斥着在平台上,X 在全面向右靠拢。 Bluesky 也难称中性,2023 年 2 月,Bluesky 开启了内测邀请制,邀请用户里有大量的少数族裔社区和亚文化团体,用户画像包括记者、跨性别者、黑人艺术家、左翼政治活动家…… **《Vice》和《大西洋月刊》都用了“weird(怪咖)”来形容 Bluesky 的早期用户**,一方面是一种称赞,一方面也彰显出 Bluesky 平台的多元化氛围。  媒体赞扬 Bluesky 能保持“怪咖初心”|图片来源: Vice 在近期的采访里,Bluesky COO Rose Wang 曾表示,开放测试期的早期目标是“培养一组能够帮助宣传 Bluesky 理念,讲述和强化社区文化”的用户。Bluesky 的服务条款里也写着“禁止基于『种族、性别、宗教、民族、国籍、残疾或性取向,以人为目标』的歧视行为。” 不难看出,Bluesky 在平台倾向上也站在 X 的对立面,向左倾斜。 而且不同于 X 用“推荐关注”等算法形成的回音室,Bluesky 的算法同样是去中心化的,用户可以横跨不同平台,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定制内容推荐算法,而无需依赖某个固定平台的算法规则。官方功能“自定义摘要”也免于用户陷入无尽的算法瀑布流。  进入 Bluesky 前的提示|图源:Bluesky Twitter 曾经是一个全球突发新闻和碰撞想法的广场(Twitter 名称正是源自于“叽叽喳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掌舵人的变化,它成为了 X,也在变成某一派政治理念的回音室和扩音器。 “我认为 Bluesky 新用户的涌入,实际上是因为人们太反感 X 了。”Bluesky COO Rose Wang 说道。 **03** **怎么赚钱,昙花一现?** Bluesky 不是第一个试图挑战 X 的社交平台。此前曾报道过的“00 后社交平台 noplace”,试图成为年轻版的 Twitter,但在一阵冲榜后,也不再见有水花。 新兴社媒层出不穷,可现状依旧是流水的社媒,铁打的 Meta 和 X。 但 Bluesky 与众不同,脱胎于正统的 Twitter 团队,继承了 Twitter 的内容形式,又在技术方式上做了创新,他们秉持着去中心化、多元化、言论自由、数据自由的理念,试图解决人们对社交媒体多年来累积的不满:封闭、算法、回音室、网络暴力…… 在当下的网络环境里,Bluesky 显得那么完美,又富有理想主义。 但问题是,**理想靠什么维持?如何确保 Bluesky 不成为下一个被买下后消失的 Twitter** 呢? 或许是前车之鉴,Bluesky 从公司架构上先做出了不同于其他科技公司的调整。 2019 年,Bluesky 从 Twitter 拿到了 1300 万美元的开发资金,到 2022 年时独立成为 Bluesky Social,而后 Bluesky Social 的性质变更为“公益法人”,即它被允许将其利润用于公共利益,没有义务必须追求盈利和股东价值最大化。 据官方披露,截至 2024 年底,Bluesky 的运营资金主要来自投资者和风险投资公司,10 月 24 日,Bluesky 宣布 A 轮融资筹集到了 1500 万美元。 CEO Jay Graber 也承诺 Bluesky 将永久免费使用,目前不考虑广告的商业模式,他们想在追求价值观同时实现商业化。  Bluesky CEO Jay Graber |图源: Wired Bluesky 团队反思了 Twitter 商业化中遇到的问题:过于专注于平台,不得不从开放走向封闭,以此贩卖平台价值。Twitter 这种倾向,也在马斯克治下的 X 被加速了。 Bluesky 商业化的思路是坚守平台的开放,回到他们自主研发的 AT 协议上,比如他们已经在向用户出售自定义域名,让用户不只有昵称的命名权,以及把 AT 协议开放给其他应用,以收取授权费等方式。 同时,Bluesky 也在考虑付费订阅服务,用户可以付费解锁更高画质的视频,更多可自定义的配置文件等。以及 Bluesky 也试图在创作者社区里,建立起用户对创作者的点对点支付服务,用于购买数字艺术品、付费文章、代码、打赏。 不过,在一个个新用户注销 X,注册 Bluesky 的当下,Bluesky 面临的财务压力要远低于服务器压力。 “打开 Bluesky 的感觉就像 10 年前登录 Twitter 一样。它很怪,但很友好。每个用户都求知若渴。”许多 Bluesky 新用户发出类似的感叹。 而 Bluesky 也在官方博客上发文,庆祝拿到 A 轮融资,上一轮资金大量投资于开发反骚扰和安全工具,目前在平台上启动了自定义内容摘要,开源了审核工具 Ozone,自定义域名开始销售…… 看起来,Bluesky 的未来有条不紊,晴空万里。  “Twitter 难民”们拥立“新王”|图片来源: Bluesky 在博文最后,他们写道“传统的社交媒体公司封闭了公共数据,封闭了他们的 API,断绝了独立开发者的生计,部署了让我们猜不透的黑匣子算法。这个旧社媒时代已经结束——在 Bluesky,我们将选择权和权力还给你。” Bluesky 秉持着古老的互联网精神,出现在当下,一个 AI 赋能假新闻,立场极端又对立的混乱时代,无论他们能保持多久的初心,能否彻底撼动 Meta 和 X,他们都建立了一套新的规则,呈现出互联网和社媒应有的面貌。 **世界太需要这样的社交媒体了**。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0244.htm)
美国测评一哥,爱上理想MEGA。最近,坐拥2000万粉丝的美国科技博主,在美国本土测评了理想MEGA。结论简单而直接:最好的电车,可惜你买不到。(The best EV you can’t buy.)  视频引发美国网友共鸣,纷纷呼吁: 降关税,放中国电车来美国!  还顺便锐评了一把汽车老牌强国: 理想汽车的设计师就是德国人(理想设计总监Ben Baum),但德国永远不会出现这样的产品。  美国测评一哥对话理想同学 马奎斯·布朗李(Marques Brownlee),美国科技博主顶流中的顶流,多次对话马斯克:  还采访过Tim Cook:  此前测评过多款中国的科技产品,比如华为“三折叠”和一加12,也算是个“国产”爱好者了。  就在最近,布朗李又测评了一辆**理想MEGA**,**首次测评中国电车**,从内到外全方位体验后,被惊艳到了。  其中,理想MEGA的智能化水平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不过要说明的是,由于理想“车位到车位”的智驾在海外暂未开放,智能驾驶只支持ACC(自适应巡航)和自动泊车,所以他主要是对**智能座舱**“理想同学”进行了评价。 布朗李先是在前排简单演示了车机功能,他评价车机灵敏度是TOP级别的,然后顺便cue了一下美国汽车: 其实吧,如果你在美国之外的地方有辆车,那像用车机开空调、调音乐和座椅按摩……这些功能就没啥好惊讶的了。 众所周知,不光是前排,理想MEGA后排也有一块屏,并且另外安装了传感器,支持手势控制。  所以布朗李接着来到后排,演示了如何选节目:  他还同时体验了“小睡模式”,座椅自动调节,自动播放轻音乐,这让他感觉: 泰裤辣! 甚至在后排活动时,理想同学还提醒布郎李小心,别被屏幕碰到头,**然后这位小哥对着空气表扬了一番理想同学**。  除了智能化以外,MEGA的奶爸车属性,也是让这位顶流赞不绝口。 国产奶爸车震撼歪果仁 布朗李将理想MEGA总结为三大特点: 简约、豪华、家用。 在布朗李看来,MEGA的外观颇具科幻感,造型很特别,内外设计都很简约。 但是这种简约,并没有掩盖车的豪华感,尤其是理想的魔毯悬架征服了布朗李,将其放在新能源悬挂第一梯队,称这是他**“开过最柔软、最舒服的空气悬挂”,开着“就像在泡沫中滑行”,让他想到了劳斯莱斯和迈巴赫**。  最后是家用属性,也是理想的核心产品定位。 首先,是这款家用MPV的空间表现,收获了布朗李的点赞。 布朗李认为,MEGA的二排非常宽敞,三排也留有足够的腿部空间,顺便**再次吐槽了美国汽车**: 不像前两天试的那辆Rivian R1S一样狭窄。 当然,布朗李在这里也指出了MEGA的不足——他觉得两个座椅间的过道略显紧凑。 然后是舒适性配置,比如奶爸车标配的“冰箱彩电大沙发”,他也很喜欢,觉得有小冰箱“挺cool”,冷暖兼备,适合家用。 还有前后两排座椅都支持加热按摩,尤其是二排座椅很舒适,就像是飞机头等舱的行政座椅。  博主在MEGA评测结束之后表示,这款车的内容太多了,可能有一些自己还没有来得及发掘。 然后镜头一转,意外地对准了他评测的另一辆国产新能源——理想L9,并称这是理想真正的旗舰,只是造型上更传统,“看起来没那么有未来感”,并简要科普了增程技术:  布朗李对理想MEGA的评测引发了热烈反响,是其电车频道2个月以来播放量最高的视频,没有之一。 有迪拜土豪在评论区点赞理想,表示自己现在开的就是L9,已经半年没碰奔驰S级了:  还有网友表示,理想MEGA反映出的是整个中国汽车的产品力:  于是就有网友呼吁,赶紧降低关税,让中国电车进入美国,公平竞争吧:  有人认为,美国汽车需要这种竞争:  还有网友讽刺,当局征收100%关税,“以确保美国人民买不起车”:  甚至有美国网友担忧,**放国产车进来公平竞争,甚至可能会摧毁美国汽车工业**。  看来,现在到了美国人民需要引入鲶鱼,Make American Auto Great Again的时刻了。 One More Thing 马奎斯·布朗李的理想MEGA哪儿来的? 智能车参考从知情人处获悉,实际上这辆MEGA是理想官方团队,漂洋过海,给布朗李带去了一点小小的中国电车震撼。 以及年末冲刺,理想MEGA和理想L系列近期还推出了新的政策: 首付只要“9.98”,理想L7带回家。 3年0息。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0242.htm)
两周前,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表示,提名小罗伯特·弗朗西斯·肯尼迪(Robert F. Kennedy Jr.)为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HHS)部长,引起了不小的舆论争议。美东时间周二,美国彭博集团创始人、前纽约市市长迈克·布隆伯格(Mike Bloomberg)痛斥特朗普的这一提名选择。他特别提到小罗伯特·肯尼迪此前曾发表过的不少“疫苗阴谋论”,并敦促美国参议院拒绝特朗普对他的提名。  **“疫苗怀疑论者”担任卫生部长?** 美东时间周二,布隆伯格在华盛顿举行的彭博美国健康峰会上表示: “想象一下,如果小肯尼迪在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内在任,‘曲速行动(美国联邦政府为了预防新冠病毒而加速研发疫苗的计划)’会发生吗?如果是这样,疫苗会延迟多久?会少多少人接种疫苗?还会有多少人死去?” 他表示: “我们唯一能肯定的是:这将使新冠疫情更加致命,并对经济造成更多伤害。” 小肯尼迪来自美国著名的肯尼迪家族,现年70岁。他是美国已故前司法部长、联邦参议员罗伯特·弗朗西斯·肯尼迪之子,伯父是1963年遇刺身亡的前总统约翰·肯尼迪。小肯尼迪的父亲1968年竞选总统时遭暗杀。 在今年的大选中,小肯尼迪一度作为独立候选人参选,但由于支持率不高,后来放弃竞选并转而直接支持特朗普。 值得一提的是,小肯尼迪是知名的“疫苗怀疑论者”。在新冠疫情期间,小肯尼迪一直猛烈批评美国公共卫生领导人应对新冠疫情不力,并对疫苗持批评态度。 布隆伯格警告说,特朗普赋予小肯尼迪掌控美国卫生政策的权力将是“危险的,这将造成大规模的医疗事故”。 布隆伯格在19分钟的演讲中,几乎全部时间都在抨击肯尼迪传播关于疫苗的虚假信息,包括他“无耻的错误说法”,即新冠病毒疫苗是“有史以来最致命的疫苗”。 布隆伯格在2020年曾作为民主党人竞选总统。他长期以来一直主张公共卫生改革。 **呼吁国会拒绝该提名** 布隆伯格在周二的讲话中,直接呼吁美国参议员不要批准小肯尼迪进入下届特朗普政府的内阁。 “我们不能允许小肯尼迪、特朗普或其他任何人给美国人民带来难以想象的痛苦。”他表示。 布隆伯格表示,希望参议院共和党人能够在国会投票前说服特朗普重新考虑小肯尼迪的提名。但他说,如果特朗普坚持自己的选择,那么参议院“对我们整个国家,尤其是对我们的孩子,有责任投反对票”。 除了疫苗怀疑论以外,小肯尼迪在卫生方面的另一大主张是支持健康食品、反对垃圾食品和加工食品。 布隆伯格还告诫那些似乎愿意赞成小肯尼迪提名的民主党人,不能仅因为他支持健康食品就同意他的提名。 “我们不需要在支持健康食品和支持疫苗之间做出选择。美国人应该得到这两者。” 布隆伯格称,他自己在担任纽约市长期间也曾为限制不健康产品而努力,包括禁止大杯含糖饮料。而小肯尼迪也采取了类似的策略,支持一项所谓的“让美国重新健康(Make America Healthy Again)”的计划。 “但是,如果联邦政府放弃疫苗,所有的进展都会消失,”他说,这样做可能会导致数百万人不必要的死亡。 布隆伯格认为,如果政府开始投资“疯狂的阴谋论”,那么研究其他疾病的治疗方法的资金可能会倒退数年。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参议院竟然会考虑在美国医疗政策方面赋予肯尼迪任何权力。无论人们如何看待他在食品政策上的立场,都远远不足以克服他对疫苗的反对态度。”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0240.htm)
安天科技今日发全员信启动全员降薪计划,公司将根据团队和人员综合情况和外部产业和市场环境,重新调整相对应职级薪酬。据悉,今年10月以来,包括安天科技集团创始人、董事长肖新光在内的现有内部董事会成员,也已经带头执行零薪酬。 肖新光在全员信中透露,长期以来,公司运营成本处于高位,市场阵地开拓缓慢。2020年到2024年已累计亏损11.22亿元。同时因未能成功完成上市对赌,出现少数投资人发起仲裁情况。为维持公司的生存能力,我们将启动全员降薪。 “这次降薪,是我们的非常之策,同时也是市场规律下的必然选择。”肖新光表示,自己要向同志们做出深刻的检讨。“自2017年后,由于我管理缺位,迷信通过全面放手放权,让管理经营班底能有效推进企业转型成长,导致了公司巨大的资源消耗。” 据悉,肖新光将全面回归管理指挥位,在安天员工、投资人和客户的支持下,快速重构我们的治理体系和管理体系,组建一个精干彪悍、新老搭配的新班底。在艰难萧杀之中,开启一轮自新变革。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0238.htm)
 临近期末周,又到了一年一度最让大学生头疼的日子。为了绩点,大学生们熬过了多少个难眠的夜晚,抓掉了多少根脆弱的头发,感叹了多少次期末考试怎么比高考复习还煎熬……至于那些平时没认真听,老师又不划重点的科目,备考之路更是苦不堪言。 你的期末周是怎么度过的?有哪些复习备考心得?有哪些得力的备考工具和搭子?欢迎参加36氪大学生“期末冲刺”小调查,和我们分享你的备考故事,分享你的学习心得吧~ [点击参与](https://www.wjx.cn/vm/PhGxMcZ.aspx)
<blockquote> <p>环境持续变化,时代总在迭变,“商业之王”们紧随时代浪潮,坚持创造,谋求新动能。立足中国经济大转型的当下,WISE2024 商业之王大会,一同发现真正有韧性的“商业之王”,探寻中国商业浪潮里“正确的事”。</p> </blockquote> 11��28-29日,为期两日的36氪WISE2024 商业之王大会于北京隆重召开,作为中国商业领域的全明星盛典,WISE大会今年已经是第十二届,在不断变化的时代里见证着中国商业的韧性与潜力。 在过去几年中,有无数消费品牌崛起,也有无数消费品牌没落,回看背后的规律,不难发现那些成功出圈的品牌都讲好了自己的企业故事。在这一K型发展(指在经济复苏过程中,不同行业、地区和企业之间的复苏速度和程度存在显著差异)中,品牌营销传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由此,传统财经媒体出身的炫氪传媒CEO林冠朝,进行了以《高塔与广场——品牌整合传播的K型发展与关键少数》为主题的演讲,以下是演讲实录: 大家好!第一次站在这个舞台,特别兴奋,这是炫氪第一次在WISE大会上展示自己的想法。 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高塔与广场”,来谈一谈我们过去在品牌传播中的心得、K型发展、和如何努力做好“关键少数”。炫氪名字的由来非常简单,炫代表美好,炫氪就是希望和36氪等朋友们一起把品牌整合传播做得更炫、更美好。在大家的帮助和支持下,我们已经成为了中国领先的品牌整合传播公司。我来自于传统媒体,在《第一财经》工作了11年,离开之后去了“二更视频”,担任CEO工作了近5年,因为非常喜欢内容,从图文到视频,一直在坚持。 我们核心团队不少来自第一财经等媒体平台,我们希望用内容创造更多价值。炫氪创业是在寒冷的冬天,2021年,疫情影响最大的时候,我们经历了很多很多困难,但在困难中我们也看到了很多希望、看到K型发展的趋势,如客户白象食品、阿迪达斯凭借不断提升产品力企业向上发展,也看到了一些缺乏核心竞争力同质化的企业逐步下滑。 回到我们行业也一样。一边是拥有内容策略能力、原创内容选题能力和核心渠道的服务公司依然在向上,一边是因缺乏原创同质化强、AIGC增长带来了基础内容在向下发展。既然我们无法改变K型发展趋势,那就要成为这个行业的关键少数。 “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的36氪,肯定是我们原创内容媒体行业的关键少数。回到我们这个行业,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非常强劲的内容策略以及原创内容能力,生产出有标杆性的、帮助客户企业解决问题的内容,以此形成内容“高塔”。 回到中国的传播市场,中国现在的新媒体生态不缺好的“广场”,缺的是如何用高塔式的内容在“广场”上面引导正确的舆情。在我们行业,如何生产出更多高塔内容,用好目前的广场产生传播效应,是关键核心,也是炫氪努力要做的事情。  说起传播内容工具,一定离不开视频,我过往的经验里面也学会了怎么把图文内容升级成视频内容,讲故事的方式、真实内容题材都非常受用。中国优秀的企业很多、优秀的企业家也很多,但非常好的讲企业故事和企业家故事的视频内容很缺少,这里面留给我们很大的发展空间。 过去4年以来,炫氪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帮助民企树立国民品牌形象的方法论和内容框架,也有怎么帮助外企讲好中国故事的内容方法论,以及相应的舆情管理、危机管理等整套传播服务体系。我们也有幸在过往长期服务白象食品、阿迪达斯等品牌,跟客户一起共同学习、迭代、夯实方法论。 以白象食品为例,我们服务的案例获得多个行业金奖的认可,一起经历多个企业大事件,陪伴其成为四年以来一直高速增长的国民品牌;另一个案例是阿迪达斯中国,我们陪伴它一起经历前两年的企业声誉风波,并在过去两年中以高质量复苏和双轮驱动为传播主题,见证她实现了六个季度的业绩高质增长。 这两个案例背后,首先是感谢客户的支持,由于他们一直给机会我们一起共创成长,夯实了炫氪的核心竞争力——内容策略+内容生产+发布、图文视频一体化的能力,也夯实了我们以图文和视频内容为基石,帮助上市公司讲好资本市场故事、做好资本市场品牌建设的能力,并助力刚提到的帮助民营企业树立国民品牌形象、和讲好外资企业中国故事的战略公关传播业务。这些业务和案例获得了行业里面比较多的奖项,帮助我们成为中国领先品牌整合传播公司。  我们这一代“老媒体人”,懂财经、懂视频、懂媒体内容与舆情传播规律,所以做好专业的品牌传播就是我们这代人的价值和担当。非常期待未来和36氪一起,和大家一起,以专业服务专业,做好连接品牌与媒体内容创作者之间的专业桥梁。谢谢!
 自由度超高的《Elona》续作《Elin》已于11月在[Steam开启抢先体验](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app/2135150/Elin/)。12月3日,该作的demo已上线Steam,玩家可以免费体验序章。  demo仅限制了玩家和据点的等级上限,玩家实际上等于可以基本无限制地免费游玩序章,游玩时长可长达40小时;demo的数据可继承至游戏本体。     《Elin》是免费游戏《Elona》的续作,是一款基于roguelike玩法的沙盒开放世界rpg游戏。玩家将作为一名冒险者,在这个世界自由自在地生活,享受生存、制作、建造以及钓鱼、种地、畜牧等多种活动的乐趣。游戏于11月1日在Steam开启抢先体验,支持中文,目前评价为特别好评。
华为Mate 70系列今日10:08正式开售,掀起新一轮购机热潮。**从现场实拍来看,全国多家线下门店现排队购机长龙,热闹非凡。**  **这次华为Mate 70系列热度极高,之前在预订开启当日就非常火爆,仅一小时预订量便突破百万,受到广大消费者的热烈追捧。** 这次Mate 70系列共有Mate 70、Mate 70 Pro、Mate 70 Pro+、Mate 70 RS非凡大师四款机型。 [](//img1.mydrivers.com/img/20241204/c9fbd5a8472541ed9f574a135231321b.jpg) 设计上延续了Mate系列标志性的中轴对称设计,主摄依然是大星环设计,镜头中间为华为自研影像XMAGE标志和条形闪光灯。 **其中,Mate 70采用直屏直边方案,适合喜欢硬朗机身和直屏的用户,而其他三款机型则相对圆润一些,采用等深四曲屏,手感更好。** [](//img1.mydrivers.com/img/20241204/865ca738f0c34237ae8998f529ef2255.jpg) Mate 70 Pro和Mate 70 Pro+支持第二代灵犀通信技术,首发背部智能多天线设计,配合整机系统优化,使得典型场景通信性能提升3dB,在日常使用中保障用户拥有稳定、可靠的通信体验。 在此基础上,Mate 70 Pro+首发卫星寻呼功能,一次连星,持续在线。 **具体价格如下:** **华为Mate 70:**12GB+256GB 5499元、12GB+512GB 5999元、12GB+1TB 6999元。 **华为Mate 70 Pro:**12GB+256GB 6499元、12GB+512GB 6999元、12GB+1TB 7999元。 **华为Mate 70 Pro+:**16GB+512GB 8499元、16GB+1TB 9499元。 **华为Mate 70 RS非凡大师:**16GB+512GB 11999元、16GB+1TB 12999元。 [](//img1.mydrivers.com/img/20241204/d3a33c43f7e24ad8bf9b16108e39bf67.pn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0234.htm)
又一家云服务提供商刚刚离开 VMware,转投一家开源竞争对手,原因是其价格上涨幅度离谱。 该公司是一家拥有数万台虚拟机的大型客户。 虽然它仍在运行一些 VMware 机器,但大部分迁移工作已经完成,Broadcom 的客户群又缺失了一大块。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3/1128/08fbf5b1eca2f4d.webp) 私有服务器提供商 Beeks Group 总部位于英国,为金融行业的公司提供虚拟和物理服务器。该公司拥有20多个数据中心,支持"2万多台"虚拟机和大约3000台裸机服务器。 最近,该公司将 VMware 提供的虚拟机迁移到开源提供商 OpenNebula,只留下少数几个迁移起来比较麻烦的虚拟服务器。 Beeks Group 的生产管理主管 Matthew Cretney 说,公司收到 VMware 母公司 Broadcom 公司开出的许可发票时,触发了这次迁移,因为发票金额是之前账单金额的 10 倍。而这种大幅提高费率并非史无前例。 最近,AT&T 向法院提起违约诉讼,称 Broadcom 拒绝履行 VMware 现有的许可协议。 相反,Broadcom 希望将这家拥有超过 75000 台虚拟机的电信公司转而采用价格高出 1050% 的许可订阅。 在此之前,一家澳大利亚公司在 Broadcom 提出比以前高出 10-15 倍的加价后放弃了 VMware。 该公司将其 24000 台虚拟机转至 VMware 竞争对手 Nutanix。 Broadcom 至少有 45000 台虚拟机因价格上涨而转投竞争对手的怀抱,这大概是为了在610 亿美元的投资中追求快速的投资回报率。 与此同时,AT&T 的 75000 台虚拟机在诉讼结果出来之前仍处于停滞状态。 即使法官裁定 Broadcom 必须履行之前的协议,该电信公司也计划在合同到期后退出。 此外,请注意这些只是公开抱怨的公司。 因涨价二而悄然离开 Broadcom 的公司数量尚未披露。 Broadcom 的疯狂之处在于,它知道迁移的成本往往高于支付昂贵的费率上涨,尤其是对资金较少的中小型企业而言。 AT&T 表示,迁移 75000 台虚拟机将花费 4000 万至 5000 万美元。 规模较小的公司根本没有这样的预算资金。 Broadcom 是否会继续对其 VMware 客户群大打出手,让我们拭目以待。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0230.htm)
**代号为Battlemage的Intel第二代锐炫B系列独立显卡已正式发布,合作伙伴蓝戟的三款新品已在京东开启预售,12月13日晚10点正式开售,**具体价格为: B580 Photon 12G OC黑:2249元 B580 Photon 12G OC白:2269元 B580 Index 12G:2049元 [](//img1.mydrivers.com/img/20241204/0b204921-3c08-4bf9-bd15-cefda8a3d93b.png) 具体规格上,B580 Photon 12G OC出厂超频至2850MHz,配备19Gbps的12GB GDDR6显存,显存位宽为192bit,带宽456GB/s。 **提供有三个DP 2.1接口和1个HDMI 2.1接口,TBP功耗约220W,采用双8pin供电,待机功耗低于10W。** 产品尺寸上,B580 Photon 12G OC长300mm、宽118mm、高52mm;B580 Index 12G长244mm、宽111mm、高40mm。 此外,蓝戟推出的还有一款B580 Tri 12G OC显卡,但目前暂未上架。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0224.htm)
近日,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发布[**第二批汽车芯片白名单**](https://mp.weixin.qq.com/s/YTnX_nkvHw2RpGIdaPwptw)(以下简称白名单2.0)。据介绍,为了减少上下游验证成本和周期,降低汽车企业的芯片选用风险,推动国产汽车芯片得到广泛应用,加速优质汽车芯片供应商成长。 本着服务行业、平等合作、共享共用的原则,由中国汽车芯片联盟联合我国12家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汇总各家内部已验证或已量产应用的国产汽车芯片清单,经整合后形成《中国汽车芯片联盟白名单》(简称“联盟白名单”),**首批于2024年4月18日正式发布**。 本次发布的“白名单2.0”在第一版的基础上整合了截止2024年10月底,12家车企应用芯片的最新情况。  随着各家车企加速推进国产芯片上车,本次白名单涵盖了超过2000个应用案例,比第一批增加了34%;**包括了超过1800款产品,比第一批增加了30%**;来自于接近300家供应商,比第一批提升了3%。 同时,为了保持白名单的整体质量,真实反映车企应用芯片的真实情况,对白名单中芯片保持动态更新,车企不再应用、验证不通过的芯片本次不再进入白名单中。 本次进入白名单的产品覆盖了**车身、底盘、动力、座舱、智驾、整车控制**等各应用领域中应用的10大类芯片。 其中,电源类、通信类和控制类芯片型号数量最多,供应商也最广泛,这几类芯片在车上需求量大款型多,大部分性能需求不高,为国产芯片上车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计算类在车上用量少但价值高,技术和资金投入大,供应商少,型号集中。 控制类中低端芯片上车较多,占比超过一半,**高端芯片上车较少,不到20%**。 **驱动类在车上需求量大,但是国产化程度较低,型号数相对较少。**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0222.htm)
在2024数字科技生态大会上,**中国电信正式发布全国比特数最多的超导量子计算机——“天衍-504”。**中电信量子集团董事长吕品介绍,该成果是在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的指导下,由中电信量子集团联合控股的国盾量子,基于“骁鸿”芯片研发而成。这标志着中国电信已经具备了领先的量子计算机制造和交付能力。 **随着504比特真机接入量子计算云平台并对外服务,“天衍”云平台实现了算力规模和算力类型的双升级。** 目前,由一台24比特、两台176比特和一台504比特组成的国内最大的量子计算集群已经形成,并提供了5类运算性能世界一流的高性能仿真机和Cqlib量子编程框架。这是中国量子计算能力的又一次飞跃。 吕品指出,这一系列新成果标志着量子计算由验证“量子计算优越性”进入“专用量子计算模拟机”时代。 [](//img1.mydrivers.com/img/20241204/28c38b5f-79b6-457a-aaf7-632ac1b4987f.png) 天衍-504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0220.htm)
近日,特斯拉CEO马斯克近期再次公开批评激光雷达,称其为“错误的解决方案”,又一次引起了网友的热议。马斯克重申了其一贯的观点:在复杂的道路驾驶环境中,模拟生物神经网络和眼睛的视觉系统,才是最为有效的方式。 **虽然马斯克坚持视觉方案,但与特斯拉的“纯视觉”路线不同,国内多数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采用的是融合感知方案。** 这种方案结合了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多种传感器,旨在增强系统的冗余性和感知能力。 尽管如此,马斯克依然认为,激光雷达和雷达与视觉结合所带来的“感知不一致性”使得这些技术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img1.mydrivers.com/img/20241204/0991ecd0fd16460ea9ea7766ad60fed1.jpg) 之前,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张晓宇表示,特斯拉FSD和华为的智驾系统各有优劣,但从长远来看华为的智驾系统更有机会超越人类的驾驶水平。 **在张晓宇看来,华为选择激光雷达,加上不同传感器的这种组合方案,可以实现全环境的感知能力,这种智驾更安全,上限会更高。** “纯视觉的这种方案,他的算法是比较被动的,比如说被动依赖环境光的视觉方案,尤其在一些恶劣天气,大雨暴雨浓雾或者黑夜相关场景下感知能力是不足,会对智驾的安全性带来挑战。“张晓宇说道。 当然了,之所以华为智能驾驶有这个实力,在张晓宇看来,当前华为的算力更大,智能化体验在行业里还是是数一数二的存在。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0218.htm)
不少车主都遇到过自己的停车位被他人占用的情况,这不仅令人烦恼,还常常需要通过电话联系对方来解决,有时甚至会引发争执,整个过程既耗时又费力。然而,在德国,有一种高效且直接的方法来应对这种情况。 一位网友分享了他的经历:当他发现自己的地下车库被一辆保时捷占据时,首先尝试了友好解决的方式——他在邻居群里发布了照片并询问是否有人认识这辆车的主人。 **等待了20分钟后仍未得到回应后,他联系了拖车服务公司,而这家公司反应迅速,在短短10分钟内就到达了现场。** 据该网友描述,“在德国,如果你的车真的在路上抛锚了,这些拖车公司可能会慢悠悠地来;但如果是像今天这样的情况(即非法占用私人车位),他们就会以最快的速度赶来,因为一旦原车主提前回来把车开走,他们就白跑一趟了。” 出示车位购买合同后,拖车司机进行了拍照留证,并开始执行拖车作业。**此次服务费用为357欧元。根据德国民法典第858条关于物权的规定,这笔费用应由违规停车者承担。** 就在车辆即将被拖走之际,那位违停的车主终于出现了。虽然最终避免了支付全额拖车费,但他仍需支付一笔出勤服务费,共计150欧元。这种机制有效地保障了合法车位所有者的权利,同时也对随意侵占他人财产的行为起到了震慑作用。 [](//img1.mydrivers.com/img/20241204/3ebbc8d08a3e420e97f26530e9ef1c52.pn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0216.htm)
The dual-use items related to gallium, germanium, antimony and superhard materials is not allowed to export to the US, while stricter examinations on end-users and end-use purposes are to be conducted regarding exports of the dual-use item of graphite to the US.
黑客被发现正滥用 macOS 文件的扩展属性来传播一种新的木马,研究人员将其称为 RustyAttr。 威胁分子将恶意代码隐藏在自定义文件元数据中,并使用诱饵 PDF 文档来帮助逃避检测。这项新技术类似于 2020 年 Bundlore 广告软件将其有效负载隐藏在资源分支中以隐藏 macOS 有效负载的方式。安全研究人员在一些野外恶意软件样本中发现了它。 根据他们的分析,由于无法确认任何受害者,研究人员有一定把握将这些样本归因于朝鲜黑客拉扎勒斯。他们认为攻击者可能正在尝试一种新的恶意软件传递解决方案。 这种方法并不常见,现在已被证明可以有效地防止检测,因为 Virus Total 平台上的安全代理都没有标记恶意文件。 **在文件属性中隐藏代码** macOS 扩展属性 (EA) 表示通常与文件和目录关联的隐藏元数据,这些元数据在 Finder 或终端中不直接可见,但可以使用“xattr”命令提取以显示、编辑或删除扩展属性。在 RustyAttr 攻击的情况下,EA 名称为“test”并包含 shell 脚本。  macOS 扩展属性内的 Shell 脚本 存储 EA 的恶意应用程序是使用 Tauri 框架构建的,该框架结合了可以调用 Rust 后端函数的 Web 前端(HTML、JavaScript)。当应用程序运行时,它会加载一个包含 JavaScript(“preload.js”)的网页,该网页从“测试”EA 中指示的位置获取内容,并将其发送到“run_command”函数以执行 shell 脚本。  preload.js 的内容 为了在此过程中降低用户怀疑,某些示例会启动诱饵 PDF 文件或显示错误对话框。  诱饵 PDF 隐藏恶意后台活动 该 PDF 是从用于公共文件共享的 pCloud 实例获取的,其中还包含名称与加密货币投资主题相关的条目,这与 Lazarus 的目的和目标一致。 RustyAttr 应用程序 Group-IB 的少数样本发现,所有应用程序都通过了 Virus Total 的检测测试,并且应用程序是使用泄露的证书进行签名的,苹果已撤销该证书,但未经过公证。  应用证书详细信息 Group-IB 无法检索和分析下一阶段的恶意软件,但发现临时服务器连接到 Lazarus 基础设施中的已知端点以尝试获取它。  执行流程 **尝试 macOS 规避** Group-IB 报告的案例与 SentinelLabs 最近的另一份报告非常相似,该报告观察到朝鲜黑客 BlueNoroff 在 macOS 中尝试了类似但不同的规避技术。 BlueNoroff 使用以加密货币为主题的网络钓鱼来引诱目标下载经过签名和公证的恶意应用程序。 这些应用程序使用修改后的“Info.plist”文件来秘密触发与攻击者控制的域的恶意连接,从该域检索第二阶段有效负载。 目前尚不清楚这些活动是否相关,但不同的活动集群通常会使用相同的信息来了解如何有效地破坏 macOS 系统而不触发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