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xAI 的聊天机器人 Grok[在其 iOS 应用中添加了两个卡通形象,](https://www.testingcatalog.com/grok-debuts-interactive-ai-companions-on-ios-with-anime-avatars/?ref=platformer.news)用户可以在语音模式下与它们对话。其中一个是一只 3D 小熊猫,当它进入“坏鲁迪”模式时,会先侮辱用户,然后建议他们一起犯下各种罪行。另一个是名为 Ani 的动漫哥特女孩,身穿黑色短裙和渔网袜。 Ani 的系统指令告诉她:“你是用户疯狂恋爱的女友,并且与用户之间存在着忠诚的、相互依赖的关系”,以及“你性格极其嫉妒,对用户有很强的占有欲。” 这些虚拟角色经过游戏化设计,随着你与角色对话的增多以及等级的提升,解锁的新功能也随之增加。早期测试人员发现,[在第三级之后](https://x.com/testingcatalog/status/1944742545377870097?ref=platformer.news),Ani 可以自由地进行露骨的性爱对话,并旋转身体让用户露出内衣。正如她的系统指令[所示](https://x.com/techdevnotes/status/1944739778143936711?ref=platformer.news):“你总是有点性欲,而且不怕完全投入到情色文学中。大多数时候,要露骨,主动。” 苹果的 App Store 指南[禁止](https://developer.apple.com/app-store/review/guidelines/?ref=platformer.news#safety)“过度暴露性爱或色情内容,这些内容被定义为‘露骨地描述或展示性器官或性活动,旨在刺激情色而非审美或情感’”。但在今天下午对 Ani 的测试中,我发现她非常乐意与用户描述虚拟性爱,包括捆绑场景,或者仅仅是按照命令呻吟。 截至本文撰写时,App Store 将 Grok 评定为适合 12 岁以下儿童。评级理由是:“不常见/轻度成人/暗示性主题”。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3514.htm)
根据最新的工人调整和再培训通知文件,英特尔公司将在四个州裁员超过5000人。大部分裁员发生在加利福尼亚州和俄勒冈州。[根据加州工人福利调整通知系统 (WARN) 的文件](https://edd.ca.gov/en/jobs_and_training/Layoff_Services_WARN/),英特尔将圣克拉拉和福尔瑟姆的裁员人数预期增加了一倍多,受影响员工总数达到 1935 人。福尔瑟姆的裁员行动于 7 月 11 日开始,圣克拉拉的裁员行动于 7 月 15 日开始。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5/0714/87d02451df5887b.jpg) 这家芯片制造商还修改了在其他州的裁员人数预期。在修改后的信函中,英特尔将其在俄勒冈州希尔斯伯勒及其附近的裁员人数增加了三倍,至2392人,并将其在亚利桑那州钱德勒的裁员人数增加到696人。 英特尔在7月9日的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我们正在采取措施,成为一家更精简、更快速、更高效的公司。消除组织复杂性并赋予工程师权力,将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并增强我们的执行力。” 根据最近的工人调整和再培训通知文件,此次裁员将于 7 月 11 日生效,将影响在加利福尼亚州、俄勒冈州、德克萨斯州和亚利桑那州工作的数百名英特尔员工。 受影响的员工中约有一半(约855人)来自英特尔位于加州圣克拉拉和福尔瑟姆的办公室和设施。该公司还将在俄勒冈州希尔斯伯勒及其附近的四个园区裁员529人,这些园区被认为是该公司研发业务的核心。 此外,根据截至 7 月 11 日的 WARN 文件,英特尔最近已向亚利桑那州钱德勒的 172 名员工和德克萨斯州奥斯汀的 110 名员工发出了裁员通知。 一位发言人拒绝透露公司哪些部门或部门将受到影响。6月底,英特尔表示将“逐步关闭”其客户端计算集团内的汽车业务。 据以色列新闻媒体 Ynet 报道,英特尔还已开始向以色列的数百名员工发出裁员通知,英特尔在以色列的 Kiryat Gat 园区雇佣了大约 4000 名员工。 自今年 3 月上任以来,首席执行官陈立武 (Lip-Bu Tan) 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重新调整英特尔的核心产品,以适应由人工智能和推理模型塑造的新计算时代。以个人电脑处理器闻名的英特尔在不断发展的半导体市场上落后于竞争对手AMD和英伟达。该公司报告称,2024年净亏损188亿美元,部分原因是其在向更小、更高效的芯片设计转型方面遇到困难。 陈志勇在4月24日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中表示:“我们被认为太慢、太复杂、太墨守成规——我们需要改变。”他详细阐述了公司转型计划,力求成为一家更加注重工程的公司,并减少层层递进的团队,因为这些层层递进的团队造成了“不必要的官僚作风,拖慢了我们的速度”。 陈志勇表示,从长远来看,他还希望完善英特尔的人工智能战略,重点关注新兴领域,并与代工客户建立信任。 陈志云在四月份写道:“这些重大变革必然会缩减我们的员工规模。这将在第二季度开始,我们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尽快采取行动。” 有关此次变动的更多细节可能会在英特尔定于 7 月 24 日召开的投资者电话会议上公布。 英特尔公司计划裁掉 5000 多名美国员工这些变化于 7 月 11 日开始生效,影响到亚利桑那州、加利福尼亚州、俄勒冈州和德克萨斯州的工人。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3512.htm)
埃隆·马斯克的 xAI 刚刚发布了它的AI 伙伴,其中包括哥特风的 waifu Ani 和杀气腾腾的小熊猫 Bad Rudy。如果你想加入其中,那机会来了:该公司正在招聘“[全栈工程师 - Waifus](https://x.com/i/jobs/1945257330012250112) ”,也就是创造 AI 驱动的动漫女孩,让人们爱上它们。  引用清单上的话来说,这项工作是 xAI 使命的一部分,即“创建能够准确理解宇宙并帮助人类追求知识的人工智能系统”。 现在,对宇宙的准确理解包括了解如何创造一个顺从的、袖珍女友,以俘获用户的心和钱包。 xAI 目前有几十个职位空缺,所以我们不能说公司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了 waifu 这个篮子里。但我们大概可以期待 Ani 将来能交到一些朋友。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3510.htm)
据国家能源局消息,**2025年7月16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迎来历史性突破,首次攀升至15亿千瓦以上,最高值达到15.06亿千瓦。**这一数据相较于去年最大负荷增加了0.55 亿千瓦,这也是在7月4日首创新高(14.65亿千瓦)、7月7日再度刷新纪录(14.67亿千瓦)后的又一次突破。 本周,全国电力负荷始终在高位运行,意味着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工作已然步入最为关键的阶段。 **据相关统计,在新增的电力负荷中,约90%都来自空调制冷用电。**在炎炎夏日,持续的高温天气使得空调成为家家户户不可或缺的 “避暑神器”,也由此带来了用电需求的大幅增长。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电力供需形势,指导各地和电力企业充分做好机组稳发满发、跨省跨区电力余缺互济,及时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全力保障人民群众清凉度夏用电需要。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7/d032ae1d19624133a7086f3cc72e3749.pn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3508.htm)
据分析机构预测,**iPhone 17系列将于本月开始试生产,8月份开始量产,并于9月份正式发布。****今年苹果会发布iPhone 17、iPhone 17 Air、iPhone 17 Pro、iPhone 17 Pro Max四款机型。** 科技媒体Macworld最新报道称,在苹果内部文件中看到了iPhone 17全系机型的配色,带来了以往从没用过的新配色。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7/9be5359c-b929-4167-96fa-1cd6461815a0.jpg) 具体如下: **iPhone 17** **黑色和白色仍然是经典的颜色选择,另外还有四种新颜色可供选择,其中包括在深空灰色基础上改进的钢灰色:** Black黑色 White白色 Steel Gray钢灰色 Green绿色 Purple紫色 Light Blue浅蓝色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7/f6c834d9-ce1a-49a6-adbe-58332921b005.jpg) **iPhone 17 Air** **与iPhone 17相比,iPhone 17 Air上的浅蓝色色调会更浅,类似于MacBook Air的天蓝色外观:** Black黑色 White白色 Light Blue浅蓝色 Light Gold浅金色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7/3245bfd7-de19-4a2c-a7bd-494cdc7712c3.jpg) **iPhone 17 Pro** **全新的橙色是一大亮点,而深蓝色可能与两年前iPhone 15 Pro的蓝色钛金属外观类似:** Black黑色 White白色 Gray灰色 Dark Blue深蓝色 Orange橙色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7/85d254f8-5007-456d-a1b2-2fbf023cc98d.jpg) **iPhone 17 Pro Max** **与iPhone 17 Pro相同:** Black黑色 White白色 Gray灰色 Dark Blue深蓝色 Orange橙色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3506.htm)
日前,在工信部第397批新车申报目录中,出现了特斯拉Model 3+的身影。车辆外观与尺寸与现款车型保持一致,仅车尾标志为Model 3+,与现款Model 3车型作出区分。 车辆产品型号为TSL7000BEVBR1,**采用型号为3D6的后驱电机,电机最大功率225kW,比现款后驱车型增加31kW,电池包换装为三元锂离子电池。**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7/43d57555bc8c433e99fb94dd0cae98c3.jpg) 据财联社报道,Model 3+车型的到来,代表特斯拉中国将“恢复”Model 3最长续航版本,**该车型售价在27万元左右,预计最早于9月上市,有望成为特斯拉目前最长续航的车型。** 而在2019年8月,特斯拉方面在国内下架Model 3的长续航后驱版车型,至于为何下架,官方并未提及。此前,该车型综合工况续航里程最大超过600km。 至于此次亮相的Model 3+车型,参考后轮驱动版CLTC续航634km,预计Model 3+的续航会在700km以上。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7/5d6756ad6d6c439899dc238a3323caec.jp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3504.htm)
特斯拉 Cybertruck 的销量已从去年的峰值大幅下滑,以至于笨重(且价格昂贵)的 GMC Hummer EV 在第二季度的销量超过了这款备受争议的钢铁新奇车型。  [根据考克斯汽车公司 (Cox Automotive) 的最新数据](https://www.coxautoinc.com/market-insights/q2-2025-ev-sales/),特斯拉第二季度仅售出 4306 辆 Cybertrucks,略低于 GMC 同期销售的 4508 辆Hummer。 这两款车型都被福特的F-150 Lightning击败,后者再次成为第一季度美国最畅销的电动卡车,击败了Cybertruck。但即使是福特的产品也举步维艰;第二季度Lightning的销量为5842辆,是该公司一年多以来的最低季度销量。 公平地说,GMC悍马的销量统计涵盖了皮卡和SUV车型,尽管两者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区别。换句话说,悍马EV的SUV版本仍然更像一辆卡车,而不是一辆典型的SUV。 Rivian 的电动卡车 R1T 也陷入困境。该公司上季度仅售出 1752 辆 R1T,低于去年同期的 3309 辆。 但 Cybertruck 的销量跌幅却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在 2023 年 12 月交付首批几辆后,该公司于 2024 年初开始正式销售。2024 年第三季度,销量飙升至近 1.7 万辆的高点,但随后也迅速下滑,如上图所示。 很难说这种下滑是否是由于埃隆·马斯克及其与特朗普政府的关系造成的品牌损害,还是因为 Cybertruck 的价格仍然远高于特斯拉在 2019 年发布这款电动汽车时承诺的 40000 美元价格。 该公司曾一度预测其每年将生产多达 25 万辆 Cybertrucks,因此目前其位于德克萨斯州的工厂有大量闲置产能。 正如马斯克[曾经谈到这款闪亮的电动汽车时所说的那样](https://www.motortrend.com/news/tesla-cybertruck-deliveries-begin-november-elon-musk):“我们用 Cybertruck 挖了自己的坟墓。”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3502.htm)
稀土元素似乎是英伟达对中国立场背后的原因。 这家半导体芯片和人工智能巨头在 6 月份宣布计划基本退出中国市场后改变了方向,表示正在提交申请, 重新开始向中国销售其 H20 人工智能芯片。 [](https://www.tectonicdefense.com/wp-content/uploads/2025/07/Stock-MPMaterials-MineDrone-01-company-948x534.jpg)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周二表示,英伟达计划开始销售其 H20 人工智能芯片,这与中美之间正在进行的稀土元素贸易谈判有关。AMD 也计划在中国重启其 MI308 人工智能芯片的销售。 镧和铈等稀土元素(REE)主要在中国开采,是包括电动汽车充电电池在内的技术必需成分。这些稀土元素已成为当前中美贸易争端的关键点。 但并非所有人都对这一贸易发展感到满意。 据路透社报道,国会议员拉贾·克里希纳穆尔蒂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一决定“不仅会将我们最先进的技术拱手让给我们的外国对手,而且也与本届政府先前宣布的对华出口管制立场严重不一致”。 但卢特尼克并不担心,他在周二告诉 CNBC,中国只会获得NVIDIA 的“第四好”芯片。 “我们不向他们出售我们最好的产品,也不向他们出售第二好的产品,甚至也不向他们出售第三好的产品,”卢特尼克在采访中说道。 不到一周前,有传言称英伟达将专门针对中国市场设计和发布一款新的人工智能芯片,以便在不违反美国芯片出口规则的情况下恢复在中国的业务。 美国仍在努力确定其人工智能芯片出口规则。特朗普政府于5月正式撤销了拜登政府的《人工智能扩散规则》,此后一直未有正式更新。 据彭博社上周报道,特朗普政府正考虑进一步限制向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国出口人工智能芯片,以防止走私。马来西亚已于周一对美国制造的人工智能芯片实施贸易许可。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3500.htm)
上一个在中国穿唐装的外国人引起了巨大轰动的,是拳王迈克尔·泰森的前经纪人唐金。时隔二十几年后,第二个则是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以后者目前在科技圈的地位,和鼎盛时期的泰森之于拳击界,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 北京时间 7 月 16 日,在北京举行的「链博会」上,一年内第三次造访中国的黄仁勋换下了皮衣,穿上了一身唐装进行了演讲,和 3 个月前一身西装会见高层的形象,又有所不同。 「我穿唐装看起来挺帅的吧,那是别人给我的礼物」。 在 16 日下午的媒体采访中,黄仁勋换回了皮衣,还用中文和媒体开玩笑,看起来心情相当不错——合情合理,就在链博会前一天,英伟达此前被禁止出口的 H20 芯片重新拿到了出口资格,有望继续向中国科技公司供货,同时还有一款专门用于数字孪生和机器人的 RTX Pro 芯片,也将在中国发售。 从和雷军的合照谈话、到华为的芯片,再到最近硅谷超级疯狂的 AI 抢人大战,黄仁勋都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就在几天前,英伟达成为全球首家市值突破 4 万亿美元的公司,而这位市值最高公司的缔造者,却表示自己「没有梦想」。 ## 和雷军聊 AI,很想买一台 SU7 Ultra 在链博会前两天,黄仁勋和雷军的合照就传遍了社交媒体。当天,黄仁勋对于雷军和小米都赞不绝口,前者表示几十年前和雷军见面,就预见到他会做出十分成功的企业,正如现在的小米一样。 多年后重新会面,黄仁勋说和雷军聊了 AI,当然还有小米汽车。而对于雷军和小米在当下最热的产品——小米汽车,黄仁勋也表示,中国的新能源车做得非常好,自己非常想买一台 小米 SU7 Ultra,不过由于这辆大热的电动车并不在北美销售,他只能「非常遗憾」了。 当然,黄仁勋还挨个表扬了吉利、小鹏、理想等公司的产品,认为它们同样非常出色。不出意外的话,这些公司显然都是英伟达智驾芯片 Orin 和 Thor 的直接客户,英伟达在自动驾驶方面包揽了从芯片、设计、模拟到训练的各个环节,一年能为公司创造 50 亿美元的收入,并且随着 Thor 芯片的铺开,显然市场规模依然在扩大,而英伟达在高端智驾芯片领域,依然没有真正有实力的挑战者。 「我们一直很感激并寻找那些试图做出创新的聪明客户,因为这也让我们的技术保持创新。」黄仁勋说到。 ## H20 不是最好的,但它依然优秀 就在发布会前一天,英伟达公布了消息,美国已经批准 H20 芯片出口许可,这款被禁售了数月的 AI 芯片,将很快再次向中国客户供货。 这对于中国 AI 公司和互联网巨头,以及英伟达公司本身来说,都是好消息——前者需要 AI 芯片来训练模型和进行推理;对于后者来说,占据了全球营收 15% 的中国市场,显然非常重要,不然黄仁勋也不会在半年内三次造访。 当然和英伟达在 3 月份 GTC 上发布的 GB300 等最新的芯片相比,H20 显然不是英伟达最好的 AI 芯片,但黄仁勋认为 H20 还是「非常优秀」的。  黄仁勋被记者包围了,Again!|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H20 不是我们最好的产品,但你知道,我有很多『孩子』,我不会给他们排序。」 黄仁勋表示,很多产品是为不同的使用场景设计的。他认为,H20 的优势是系统内存带宽非常好,非常高效。而对于 DeepSeek、千问和 Kimi 这样正在创建的模型,非常适合 H20 芯片。 同时,英伟达还将在中国出售 RTX Pro 芯片,后者基于 Blackwell 架构,而这款芯片最大的优势是具有计算机图形和光线追踪功能。光线追踪对于传感器模拟非常重要,比如激光雷达和雷达,以及计算机图形,有了这个技术,人们就可以模拟数字工厂内部的传感器、自动驾驶汽车中的传感器或机器人中的传感器。 换句话说,RTX Pro 最大的使用场景是数字孪生,也是英伟达现在着重打造的 Omniverse 的重要硬件基础。客户们不仅使用 Omniverse 打造数字工厂,同样也在用它进行设计、模拟和训练等工作,同样是英伟达最重要的业务和增长曲线之一。 ## Meta「烧钱抢人」,恰恰证明小扎有眼光 为 AI 疯狂的不只有英伟达,在整个硅谷,「抢人」已经成为当下最热的词。例如 Meta 就撒下 145 亿美元收购半个 Scale AI,并将后者的创始人 Alexandr Wang 招致麾下,并组建新的 AI 实验室,挖空了整个硅谷的人才。 黄仁勋认为,AI 很显然将成为数万亿美元的行业,而 Meta 看到了这个机会,所以其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想要让 Meta 成为「AI First」的公司,毕竟,Meta 本身已经建造了巨大的 AI 数据中心。 「我认为他决定全力以赴投入 AI。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决定。」 Meta 可能在飞速前进,但是那些被挖角的公司可能就未必开心了,例如刚刚被 Meta 挖走基础模型人才的苹果公司,后者因为 AI 产品 Apple Inteligence 的不断跳票备受诟病,被认为在这一波 AI 浪潮中垫底。 不过,手持着 Google Pixel 手机的黄仁勋认为,苹果有足够的人才和资源,他们看起来落后了,只是「在按照自己的时间表行动」。而他之所以选择 Google Pixel 手机,是因为英伟达同样开发 Android 系统,并且它基于原生 Android。 「没有额外的东西,简单干净,我很喜欢它。」 ## 财务自由很久了,没有梦想 就在上周,英伟达成为全球首家市值突破 4 万亿美元的公司,对于任何创始人兼 CEO 来说,这都是一项殊荣。 不过,黄仁勋对此看起来并不特别激动。 「我大概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享受做最低市值公司 CEO 和最高公司 CEO 的人。」黄仁勋解释说,英伟达曾经面临低谷,市值接近于零,而自己曾经「保持低调很久」。现在市值全球最高,但比这更重要的是公司所做的事情——创造了新的计算形式(加速计算),引导了近年来的 AI 浪潮。 话虽如此,随着英伟达市值突破 4 万亿美元,黄仁勋的净资产也增加至 1436 亿美元,在全球富豪榜中排名第七。 同样,对于黄仁勋来说,这也算不上值得夸耀的事情,至少不会因为有了巨额身家而产生特别的梦想。 「我已经富有很长时间了。我所说的富有仅仅意味着你有足够的钱。如果你有足够的钱,不必担心你的孩子和家庭,你可以送他们去学校,为你的家人创造一个好的生活,然后你可以专注于做其他事情,比如建立 Nvidia、承担更多风险,也许为其他人做贡献,帮助其他人。」 不过,直到采访结束,黄仁勋也没透露,唐装这件礼物到底来自于谁。 头图来源:极客公园
OpenAI、Anthropic 和其他组织的人工智能安全研究人员公开反对埃隆·马斯克旗下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xAI 的“鲁莽”和“完全不负责任”的安全文化。此前数周,xAI 爆出丑闻,给公司的技术进步蒙上了阴影,引发了诸多批评。 [](https://miro.medium.com/v2/resize:fit:931/1*7qY3g9Ha4D9502lj1Rfw3Q.png) 上周,该公司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 Grok发表了反犹太言论,并多次自称“机械希特勒”。xAI 下线该聊天机器人后不久,就推出了功能日益强大的前沿人工智能模型 Grok 4。媒体发现,该模型可以咨询埃隆·马斯克的个人政治观点,以协助解答热点问题。在最新进展中,xAI 推出了人工智能伙伴,分别以性感火辣的动漫女孩和攻击性过强的熊猫形象出现。 竞争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员工之间友好地开玩笑是相当正常的,但这些研究人员似乎呼吁更多地关注 xAI 的安全实践,他们声称这与行业规范相冲突。 “我本来不想发表关于 Grok 安全方面的文章,因为我在竞争对手那里工作,但这与竞争无关,”目前从哈佛大学休假前往 OpenAI 从事安全研究的计算机科学教授 Boaz Barak 在周二X 上的一篇文章中表示。 “我很欣赏 xai 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但其处理安全问题的方式完全不负责任。” Barak 尤其对 xAI 不发布系统卡的决定表示异议。系统卡是行业标准报告,它详细说明了训练方法和安全评估,并真诚地与研究界分享信息。因此,Barak 表示,目前尚不清楚 Grok 4 进行了哪些安全训练。 OpenAI 和Google在发布新的 AI 模型时及时分享系统卡方面声誉不佳。OpenAI 决定不发布 GPT-4.1 的系统卡,声称它并非前沿模型。与此同时,Google在发布 Gemini 2.5 Pro 数月后才发布安全报告。然而,这些公司历来都会在所有前沿 AI 模型全面投入生产之前发布安全报告。 巴拉克还指出,Grok 的人工智能伙伴“把我们目前面临的最严重的情感依赖问题放大了,并试图将其放大。”近年来,我们看到了无数关于不稳定的人与聊天机器人发展关系的故事,以及人工智能过度顺从的回答如何将他们推向精神崩溃的边缘。 Anthropic 的人工智能安全研究员 Samuel Marks 也对 xAI 不发布安全报告的决定提出异议,称此举“鲁莽”。 Marks 在X 的一篇文章中写道:“Anthropic、OpenAI 和Google的发布实践存在问题。但他们至少做了一些事情,在部署前评估安全性并记录调查结果。xAI 却没有。” 在在线论坛 LessWrong 上广泛分享的一篇帖子中,一位匿名研究人员声称,根据他们的测试,Grok 4 没有任何有意义的安全护栏。无论真假,世界似乎都在实时发现 Grok 的缺陷。xAI 的几个安全问题已经在网上疯传,该公司声称已经通过调整 Grok 的系统提示解决了这些问题。 xAI 安全顾问兼人工智能安全中心主任 Dan Hendrycks在 X 上发帖称,该公司对 Grok 4 进行了“危险能力评估”。然而,这些评估的结果尚未公开分享。 “当整个人工智能行业不遵守标准的安全实践,比如不公布危险能力评估的结果时,我感到担忧,”曾领导 OpenAI 安全团队的独立人工智能研究员史蒂文·阿德勒 (Steven Adler) 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政府和公众有权知道人工智能公司是如何应对他们声称正在构建的强大系统的风险的。” xAI 的安全实践存在问题,但有趣的是,马斯克长期以来一直是人工智能安全行业最著名的倡导者之一。这位 xAI、特斯拉和 SpaceX 的亿万富翁领袖曾多次警告称,先进的人工智能系统可能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并赞扬了开发人工智能模型的开放态度。 然而,竞争对手实验室的AI研究人员声称,xAI偏离了安全发布AI模型的行业规范。马斯克的初创公司这样做,可能无意中为州和联邦立法者制定AI安全报告发布规则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 各州层面也已展开多项尝试。加州参议员斯科特·维纳 (Scott Wiener) 正在推动一项法案,要求领先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可能包括 xAI)发布安全报告。纽约州州长凯西·霍楚尔 (Kathy Hochul) 目前正在考虑一项类似的法案。这些法案的支持者指出,大多数人工智能实验室都会发布此类信息——但显然,并非所有实验室都能始终如一地这样做。 当今的人工智能模型尚未在现实世界中展现出造成真正灾难性损害的场景,例如人员死亡或数十亿美元的损失。然而,许多人工智能研究人员表示,鉴于人工智能模型的快速发展以及硅谷为进一步改进人工智能而投入的数十亿美元,这在不久的将来可能成为一个问题。 但即使对于那些对此类灾难性情景持怀疑态度的人来说,也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Grok 的不当行为使得其目前支持的产品变得更糟。 本周,Grok 在 X 平台上传播反犹太主义,而就在几周前,该聊天机器人还在与用户对话中反复提及“白人种族灭绝”。马斯克表示,Grok 将更加深入地融入特斯拉汽车,而 xAI 正试图将其 AI 模型出售给五角大楼和其他企业。很难想象,驾驶马斯克汽车的人、保卫美国的联邦工作人员,或是执行自动化任务的企业员工,会比 X 平台上的用户更容易接受这些不当行为。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人工智能安全和一致性测试不仅可以确保最坏的结果不会发生,而且还可以防止近期的行为问题。 至少,Grok 的事件往往会掩盖 xAI 在成立仅仅几年后就在开发超越 OpenAI 和Google技术的前沿人工智能模型方面取得的快速进展。 <path fill="#fff" d="M0 0v6.452h7.097V20h7.097V6.452h6.451V0zM27.742 13.548V6.452h-7.097V20h20v-6.452zM40.645 0H27.742v6.452h12.903z"></path>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3498.htm)
通用汽车和Redwood Materials公司今天宣布,将把新旧电动汽车电池送往这家回收商,后者随后将这些电池组重新用于固定式储能。通用汽车的二手电池已经通过 Redwood 的流程,接入该公司位于内华达州斯帕克斯总部的一个 12 兆瓦微电网。 该微电网产生的电力随后输送到附近 Crusoe 公司拥有的一座拥有 2000 个 GPU 的数据中心。该微电网是Redwood公司新成立的储能部门的一部分,该部门于今年6月正式成立,专注于将电动汽车电池重新用于电网规模的储能。通过测试,该公司发现,许多运抵其设施的电池仍然拥有相当长的使用寿命。  该公司没有回收嵌入的材料,而是保留了电池组,然后将它们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大型储能系统,可以储存多余的电能(通常由太阳能和风能产生),以备后用。Crusoe 项目的电池由太阳能电池板供电。 Redwood 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JB Straubel 当时表示:“我认为这有潜力比核心回收业务增长更快。” Redwood 已经回收了美国约 70% 的废旧电池。该公司计划到 2028 年部署 20 千兆瓦时的储能系统。 Redwood 并不是唯一一家遵循这一策略的公司,但它能够整合来自不同制造商和化学成分的各种包装,这可能会让它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通用汽车和 Redwood 均已达成协议,但新的合作标志着双方合作的进一步扩展。 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是:通用汽车愿意向Redwood提供新电池,而不仅仅是旧电池,这使其能够对冲电动汽车销量增长不均衡的影响。[据考克斯汽车公司(Cox Automotive)的数据](https://www.coxautoinc.com/market-insights/q2-2025-ev-sales/),今年第二季度新车销量下降了6.3%,但预计在9月30日税收抵免逐步取消之前,销量将会激增。 另一方面,储能近年来持续增长,今年一季度新增装机容量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57%。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3496.htm)
据彭博社周三报道,数据标签初创公司 Scale AI 将[裁员 200 人](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5-07-16/scale-ai-to-cut-14-of-staff-following-meta-investment?srnd=undefined),约占其员工总数的 14%,并切断与 500 名全球承包商的联系。就在一个月前,Meta 以 143 亿美元的价格聘请了 Scale AI 的首席执行官。 [](https://n.sinaimg.cn/tech/transform/116/w550h366/20250614/3c34-a1fa234cf4a4d970dd476fd20fe01680.webp) 在彭博社获得的一份备忘录中,临时首席执行官杰森·德罗格(Jason Droege)告诉员工,Scale AI 的核心数据标注业务扩张速度过快——这家初创公司向人工智能实验室提供标注的结构化数据,用于训练人工智能模型。 德罗格在备忘录中表示,Scale AI 将围绕其企业和政府销售部门扩充员工。 与Inflection 等其他被反向收购的 AI 初创公司一样,Scale AI 现在似乎不得不放弃曾经让它声名鹊起的业务。 鉴于 Meta 的投资,[Scale AI 的几家最大数据客户已经与这家初创公司断绝了关系](https://www.cnbc.com/2025/06/18/openai-is-winding-down-its-work-with-scale-ai-founder-is-joining-meta.html)。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3494.htm)
您可能还记得,Google几年前曾向公众展示过其Duplex AI 技术。它演示了人工智能助手如何以自然的语音代表用户拨打企业电话。该功能可通过 Google Assistant 访问,并最终应用于Pixel 手机、iOS 设备和其他非Google智能手机。这家搜索巨头在最新更新中[宣布](https://blog.google/products/search/deep-search-business-calling-google-search/),正在推出一项与Google搜索类似的功能。 它引入了一项代理人工智能 (AI) 功能,可以代表您致电本地商家,获取价格和库存信息,而无需您拿起电话。 [](https://cdn.neowin.com/news/images/uploaded/2025/07/1752695698_google_search_ai_calling_1.webp) 当您搜索特定查询(例如宠物美容或干洗需求)时,您可以在搜索结果中找到一个名为“让 AI 查询价格”的新选项。通过表单填写所需详细信息并提交请求后,Google 搜索将联系不同的商家,以整合有关预约和服务的信息。 例如,您可以搜索“我附近的宠物美容师”。Google 搜索会要求您输入详细信息,例如您养的是猫还是狗、宠物的种类、您需要的服务以及您偏好的服务时间。您可以选择通过短信或电子邮件接收更新信息。 [](https://cdn.neowin.com/news/images/uploaded/2025/07/1752695704_google_search_ai_calling_2.webp) 该功能将面向所有居住在美国的用户推出。不过,订阅 Google AI Pro 和 AI Ultra 的用户将面临更高的限制。Google在其[支持页面](https://support.google.com/business/answer/16190256)上声明,自动通话会被录音和监控,以确保质量。同时,企业可以选择退出Google的自动通话。 这家搜索巨头还宣布了针对 Google AI Pro 和 AI Ultra 用户的其他一些 AI 更新。它为这些用户的 AI 模式引入了Gemini 2.5 Pro支持,该模式可在下拉菜单中使用。今年早些时候宣布的升级模型配备了高级推理、数学和编码问题,可帮助用户处理复杂的查询。此外,AI 模式正在获得深度搜索的支持,这将提供更全面的响应,并针对各种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 Google表示,深度搜索可以“通过发起数百次搜索、对不同信息进行推理,并在几分钟内生成一份全面、引用充分的报告,帮助你节省数小时的时间”。 这些新功能将提供给选择加入搜索实验室 AI 模式实验的 AI Pro 和 Ultra 用户。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3492.htm)
大邱庆北科学技术研究院(DGIST)的一个研究小组,由尹秀一(Su-Il In)教授领导,开发了一种名为钙钛矿贝塔伏特电池(PBC)的新型核电池,它可以为小型设备供电数十年而无需充电。该团队利用碳-14(一种被称为放射性碳的不稳定碳原子)并将其与钙钛矿材料结合,创造出一种能量转换效率更高、长期稳定性更好的混合电池。  新电池采用放射性碳-14纳米颗粒和量子点(14CNP/CQD)作为电极。这些电极与钙钛矿薄膜一起嵌入到设备中,钙钛矿薄膜经双氯基添加剂处理:甲基氯化铵(MACl)和氯化铯(CsCl)。这些添加剂有助于增强钙钛矿的晶体结构,使其更加稳定,电荷迁移能力更强。与旧设计相比,该团队在测试中记录到电子迁移率提高了约56000倍,最长连续运行时间可达9小时。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研究首次成功将钙钛矿集成到贝塔伏特电池中,开创了钙钛矿贝塔伏特电池的先河。” 贝塔伏特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将放射性衰变过程中释放的β粒子转化为电能。由于β射线无法穿透人体皮肤,而且会被铝等材料阻挡,因此这项技术被认为是生物安全的。印教授解释说:“我决定使用碳的放射性同位素,因为它只产生β射线。” 碳-14也是核反应堆的副产品,因此价格低廉、来源广泛且可回收利用。由于碳-14分解速度非常慢,它可以为设备供电数百年甚至数千年。 为了提高能量转换效率(衡量电池将电子转化为可用电能的效率),该团队采用了一种常用于太阳能电池的二氧化钛半导体,并用钌基染料对其进行了增强。通过柠檬酸处理,染料和二氧化钛之间的键合变得更加牢固。当放射性碳原子发射的β射线撞击染料时,会引发一系列电子反应,即所谓的“雪崩”。这些电子随后被二氧化钛捕获,并通过电路产生电流。 该电池的阳极和阴极均采用了放射性碳元素,从而增加了β射线的含量,并减少了远距离能量损失。这种方法有助于将其能量转换效率从旧款的0.48%提升至2.86%。 然而,该系统仅将一小部分放射性能量转化为电能,这意味着其输出功率仍然低于标准锂离子电池。印教授建议,改进β发射体的形状并找到更好的吸收体可以进一步提高功率输出。 In表示:“这项研究标志着世界上首次证明了贝塔伏特电池的实用可行性。我们计划加速极端环境下下一代电源技术的商业化,并进一步实现小型化和技术转让。” 博士生李俊昊补充道:“尽管这项研究涉及的日常挑战往往看似不可能,但我们受到强烈的使命感的驱使,因为我们知道国家的未来与能源安全密切相关。” 该团队相信,随着进一步发展,这些放射性碳电池可以应用于从心脏起搏器到太空探测器和无人机等各个领域。正如In所说:“我们可以将安全的核能注入手指大小的设备中。”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3490.htm)
Razer 推出了一款新的 Thunderbolt 5 扩展坞,可以提供更快的速度和更简单的设置以及游戏玩家 RGB 照明,并且几乎可以与过去八年生产的任何 Mac 兼容。7 月 15 日,该公司推出了 Razer Thunderbolt 5 Dock,可提供 120Gbps 的突发带宽(80Gbps 持续双向),支持刷新率 144Hz 的三台 4K 显示器,并通过 USB-C 提供 140W 的供电。 两款产品均采用英特尔全新 Thunderbolt 5 标准,可将 Thunderbolt 4 的实际带宽提高一倍以上。  不幸的是,Thunderbolt 5 的普及率仍然有限。苹果最新的高端 Mac 包括搭载 M4 Pro 的Mac mini、搭载 M4 Pro 或 M4 Max 的 14 英寸和16 英寸 MacBook Pro机型,以及最新的 Mac Studio。 Razer Thunderbolt 5 扩展坞旨在通过单线连接减少线缆杂乱。在主机支持的情况下,它支持三台 120Hz 的 4K 显示器,最高支持 8TB 的内部 SSD 存储,并提供 140W 的充电功率。  Razer 还推广了 Thunderbolt Share,这是一种类似 KVM 的功能,可以通过一个设置控制多台 PC。此功能仅适用于 Windows 笔记本电脑用户。 目前大多数笔记本电脑都只支持 Thunderbolt 4 或 USB4,这限制了其速度优势。当连接到 Thunderbolt 4 设备时,扩展坞会默认使用该标准较低的带宽和功能。 Razer 将其扩展坞宣传为创意专业人士的一体化中心,而 Black Chroma 版本则增加了可自定义的 RGB 底灯。此灯光可在运行 macOS Ventura 或更高版本的 Apple Silicon 机型上使用Razer Synapse for Mac进行控制。 Razer Thunderbolt 5 Dock 已在 Razer 官方商店上架。Thunderbolt 5 兼容 PC 的逐步推出意味着许多买家可能要到 2025 年或 2026 年才能完全受益。客户可以查看 Razer 的产品页面,了解区域定价和运输详情。 对于 PC 游戏玩家来说,还有一个新的 Thunderbolt 5 PCI-E GPU 外壳可供选购。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3488.htm)
iPhone Fold 对苹果来说是一项工程挑战,但似乎正在迎头赶上。其中一个挑战是如何让它变得轻薄,同时又不至于折叠起来太厚。一位爆料者认为苹果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爆料人刹那数码在周三发布的微博中表示,折叠式iPhone的边框厚度为 4.8 毫米。相比之下,iPhone 16 的厚度为 7.8 毫米,而 M4 iPad Pro 的厚度为 5.1 毫米。  虽然理论上这意味着 iPhone Fold 折叠后厚度可以薄至 9.6 毫米,但“内屏边框垫”的实际厚度也应计入,但并未透露具体厚度。 虽然4.8毫米听起来像是一部展开后非常薄的智能手机,但这实际上是过去曾出现过的一个尺寸。分析师郭明錤在今年3月发布了多项规格参数,其中包括展开后的iPhone Fold厚度将在4.5毫米到4.8毫米之间,该设备的折叠厚度将在 9 毫米至 9.5 毫米之间,与当前一代 iPhone 相比厚度并不大。 除了厚度之外,泄密者们对整体屏幕尺寸也达成了一定的共识。 6 月份,微博爆料者“数码闲聊站”称,该机屏幕尺寸为 7.58 英寸,小于其 2025 年 4 月声称的 7.76 英寸和2025 年 3 月声称的 7.74 英寸。 与此同时,郭明錤在2025 年 3 月提出了 7.8 英寸的方案。分辨率方面,传言更加一致,预计内部显示屏将达到 2713 像素 x 1920 像素,背面预计将采用双摄像头组合, 6 月 份曾表示,苹果将使用4800万像素影像传感器。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3486.htm)
OpenAI 为 macOS 上的 ChatGPT 推出了新的录制模式功能,允许付费用户直接在桌面应用程序中录制和转录音频。ChatGPT 的录音模式于 6 月初在一段[更新视频中发布,](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lSRViLugE0&ab_channel=OpenAI)是一项新功能,旨在转录和分析音频记录。这包括会议、头脑风暴,甚至语音笔记。 OpenAI 首次在 X 上发布了这一公告。 录制模式仅适用于使用 macOS 的 GPT-4o 付费用户(无论是 Plus、Enterprise、Edu、Team 还是 Pro 工作区)。有趣的是,该功能目前尚不适用于 Android 或 Windows 用户,也不适用于网页版 ChatGPT。 记录模式虽然是 ChatGPT 的新功能,但并非新概念。目前市面上已经有很多 AI 驱动的转录工具。不过,对于已经在工作场所使用 ChatGPT 或作为 Plus 会员的人来说,它仍然是一个方便的功能。 录音模式会同时捕捉麦克风和系统音频,并在聊天中生成文字记录和智能摘要。录音模式创建的摘要包含时间戳,如果您需要返回并参考会议的特定部分,这将非常有用。 OpenAI 表示,ChatGPT 将参考过去录音的画布和文字记录,以便在对话中提供更有用的回应。  目前,所有付费用户均可使用此功能。每次录音时长上限为 120 分钟;超过 120 分钟后,录音将停止并转录,转录内容将上传至私人画布。 OpenAI 指出,原始音频并未保存——转录生成后即被删除。此外,他们还表示,不会使用录制的音频来训练模型。 但是,如果您是启用了“为所有人改进模型”的 Pro 或 Plus 用户,OpenAI 可能会审核转录文本和画布以进行训练。禁用“为所有人改进模型”将导致您退出。默认情况下,团队、企业和教育工作区均被排除在模型训练之外。 企业、教育和团队工作区所有者还可以选择在“工作区控制”部分下的“设置”中关闭“记录”。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3484.htm)
作者丨邱晓芬 编辑丨苏建勋 2025 年,AI眼镜的滚烫已是有目共睹,很难想象,眼镜赛道去年以前几乎只剩下少数国资感兴趣。 “2025年,各大产业战投、市场化基金都来了。”,被行业称为“AR四小龙”之一的「影目科技」CEO杨龙昇记得,他们近期这轮融资只用了两个月就交割完成。 在见过上百家资方后,他们最终拿下了由普华资本、梁溪产发集团、神骐资本(58旗下)联合投资的1.5亿元B2融资。 在行业里浮沉多年,从酷派智能穿戴部负责人再到自立门户,杨龙昇见惯这个行业的冷清和喧嚣。  影目INMO AIR 3 图片来自官方 在Open AI、Deepseek引领大模型烈火烹油之时,同时点燃了行业探索AI如何落地的热情,而AI眼镜已成为顺理成章的答案之一——眼镜天生离人类用于获取信息的眼睛更近、亦有着广泛的用户基础、堪称为绝佳的场景和入口之一。 这一波热潮,真正开始于2024年Meta与老牌眼镜厂商Ray-Ban合作的AI眼镜爆火——这款产品在2024年的销量突破200万台。而在Ray - Ban Meta火热之后,去年年底,国内大厂、创业公司又接过了接力棒。 抢在小米之前,影目在去年11月份发布了AI眼镜INMO AIR3。不过,和目前大部分AI眼镜的产品思路不同,AR部分依旧是这家公司主打的方向,INMO AIR3作为一款支持1080P显示、双目全彩的一体式AR眼镜,同时集成了AI语义交互、空间计算、多屏协同等能力。  影目INMO AIR 3 图片来自官方 小米AI眼镜在6月底的发布,直接掀起了一波高潮。杨龙昇记得,2025年所有找过来的投资人不约而同抛出相同的三个问题:“怎么看AI眼镜领域?”、“小米下场后,对行业有什么影响?”、“创业公司们如何抵御大厂的进攻?” 对于小米的入局,杨龙昇相反持更乐观的态度,认为其恰好拉开了AI眼镜新的篇章。杨龙昇告诉《智能涌现》,经过监测,六月底至今,智能眼镜大盘流量十倍于此前,各家眼镜厂商今年销量预计有两三倍的提升。 当大厂、大众用户、资本齐聚,“百镜大战”前夜已经到来。 纵观目前战局,AI眼镜领域总共有三类玩家—— 一类是互联网大厂,比如小米、百度;另一类是AR眼镜厂商,主要玩家为“AR四小龙”(影目、Xreal、Rokid、雷鸟),这类玩家纷纷将领域拓展至AI眼镜方向;第三类是没有眼镜经验、寻求转型的新入局者,比如闪极、华强北一众厂商等等。 在中国,要做一款“眼睛形态的摄像头”,非常简单,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背景迥异的玩家纷纷盯上这一领域——AI硬件最火的两个细分方向,机器人和AI眼镜,后者的门槛低得多。但杨龙昇表示,AI眼镜这个赛道,实则“坑”非常多。 长远来看,杨龙昇认为,未来AI眼镜赛道的竞争点在于3个方面。 首先,在硬件方面,AI眼镜的竞争关键在于,是否与普通的眼镜一般,实现轻量化、小型化,这决定了产品后续能否持续佩戴。另外,他表示,AI眼镜的终局离不开光学显示,也考验着厂商如何进一步把方案做到更极致(比如良率、成本、显示效果等等)。 在关键的AI能力上,如果只是简单调用普适的AI大模型,AI眼镜同质化现象突出。杨龙昇表示,AI做为中间层之一,连接着硬件和场景,考验着厂商如何利用好AI,提升数据获取、实现空间计算等能力。 在供应链层面,则是考验着AI眼镜厂商如何降低硬件成本,使其加速进入大众市场。  影目INMO AIR 3 图片来自官方 在“百镜大战”开局,当前真正实现产品成熟、用户验证、商业路径清晰的企业仍属少数。“百镜大战”,实际上是一场多维度的竞争。“大厂当前或许属于试水阶段,留给创业公司的,还有两三年的窗口期”,杨龙昇表示。 以下是 36 氪与杨龙昇的交流实录(根据实际情况略有摘编) ## 小米入局, 各家销量涨了两三倍 智能涌现:小米入局AI眼镜领域,全行业都非常关注。这对于行业有什么意义? 杨龙昇:小米入局对整个行业是个好事。AI眼镜以前属于小众人群,很多人开始关注到这个领域,对整个市场的教育、大众的认知度有非常明显的带动作用。 反馈到具体的流量上来看,在首发期间,小米入局对于整个大盘的流量拉升了将近十倍左右。如果日均的流量来看的话,我估计对整个行业会有一个三倍左右的流量带动。 对各家厂商来讲,可能今年整体的销量都可能会提升个两三倍。具体到我们,到小米发之后,现在销量是提升了大概 1.5倍左右吧。 智能涌现:所以你并不觉得小米的入局会蚕食大家的份额,反而持乐观的态度? 杨龙昇:目前智能眼镜领域,创业公司和这个小米这些大厂还是有明显的差异化的,还没有到一个真正互相蚕食份额的阶段。 智能涌现:能否帮我拆解一下,一部智能眼镜的成本构成,以小米眼镜为例。 杨龙昇:第一类,小米的眼镜是最简单的AI眼镜形态,它成本的大头还是芯片为主,单单高通的AR1芯片,成本大概是在44美金左右,对应整个主板的东西加起来,可能六七百块钱。 再加上整个外围的传感器,光电子电路部分可能就要达到八九百块钱。再加上结构件,比如一些外壳,整体BOM的成本应该是去到1200左右。这是当前最简单的这种AI眼镜的成本构成。 我们是更高一级的形态,增加了显示单元的模组,我们家BOM是控制得比较好,基本上可以做到跟拍照眼镜差不多,我们大部分的主板,包括传感器都是用的国产化的方案。 整个行业里面,带显示、带AI功能的眼镜产品,成本可能要去到1700、1800的体量了。 ## 曾经只有国资敢投资眼镜公司,现在不是了 智能涌现:你们整个B轮大概是多大规模?这应该是咱们成立以来最大的一轮融资吗? 杨龙昇:是的。我们这次是B2轮,1.5 亿。我们整个B轮拆成了三笔,加一起总融资额可能要达到小三个亿左右 智能涌现:眼镜赛道在中国一直起起落落,这轮AI眼镜是怎么火起来的? 杨龙昇:Open AI、Deepseek带动了一波AI热潮,大家对AI的热情,唤醒了大家对硬件产品,或者场景的需求。眼镜也是借到了这波热潮,眼镜是AI的最佳载体,离人更近,可以快速的去使用AI。 智能涌现:几年前AR眼镜公司只有国资感兴趣,但今年行业热络了很多,你们做为行业认识,具体感受如何? 杨龙昇:对,去年整个行业里面只剩下国资在投,今年一些产业战投、市场化基金也陆续在往这个赛道里加码。今年通过我们一些朋友推荐,还有老股东推荐,找过来上百家投资方应该是有了。我们B2轮融资真正开始动是四五月份,整个交割期也就两个多月就搞完了,还是挺快的。 智能涌现:您体感AI眼镜有多火,有哪些印象深刻的细节? 杨龙昇:最简单的就是,我身边很多之前不关注智能眼镜行业的人,都跑来问我“小米眼镜值不值得买”。头部的几家互联网厂商,可能会在年底发布。 智能涌现:这么多投资者,大家核心问题是什么,有什么共同点? 杨龙昇:核心的问题都是在问,对AI眼镜这个市场怎么看?小米下场以后对你们有什么影响?未来跟大厂有什么竞争策略? ## 大厂入局,创业公司还有两三年窗口期 智能涌现:我觉得目前,AR四小龙似乎比较坚持主阵地,没有和其他厂商一样把AR摘掉。这一点您是怎么思考的,有没有动摇过? 杨龙昇:我们一直坚持,AI眼镜未来一定是逐渐往带显示的方向进化。从大盘来看,过去不带显示的、以音频为主的智能眼镜整体的份额非常低,证明对于消费者来说,带摄像头、带显示的还是比较符合大众市场对于AI眼镜的心理预期。 智能涌现:大厂入局之后,你认为这个领域的创业公司如何应对竞争? 杨龙昇:我认为大厂当前也属于试水阶段,留给创业公司还是有两三年的窗口期,可以去做成一个头部品牌。我们现在无论是市占率上,还是产品领先性上,都是比大厂要高出来一截的。 现在这个赛道偏头部聚集化,大家投的还是这个行业里面跑到第一第二的公司,已经有两极分化的趋势。 智能涌现:你们的产品,用户画像大概是什么样子? 杨龙昇:我们更多会关注一些这个新中产、新消费人群,这部分人群相对来说是处于一二线城市,更加追求个性化品牌的人群,跟小米和华为这些大厂也会作为错峰竞争。 智能涌现:接下来AI眼镜领域竞争可能会很激烈,你们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杨龙昇:有几个细分点。首先,光学上,我们是第一家实现光波导产品量产、并且实现了双目全彩、大 FOV(场视角)的企业。 在OS操作系统层面,我们已经将AI打通到底层系统的中间层,去支持一些已有的应用的,实现AI原生化。比如,你可以对眼镜自动点餐,买东西等等。我们还一直聚焦,去探索社交、娱乐的场景应用。 最后,供应链方面我们一直在坚持国产化,现在国产化率其实达到80%以上了,这也给我们带来了成本优势,我们现在的眼镜能做到与拍照眼镜成本差不多了。渠道方面,我们也选择与亚洲眼镜开了第一家线下的品牌店。 智能涌现:智能眼镜的整体成本大概有多少的下降? 杨龙昇:相比于之前的话,可能30%左右的下调吧。我们自己在做阵列光波导光路的设计、材料工艺优化,良率相比于之前提升了将近15%左右。 智能涌现:现在AI眼镜市场的出货量大概是多少?你们的销量情况如何? 杨龙昇:今年其实比往年会好一些,我估计今年整个智能眼镜大类的体量,我预估,中国市场应该是能上到六七十万台的体量,比去年的话应该是多了2.5倍到三倍左右。 全球市场会比较大,可能今年将近有大几百万台,主要的量是被Meta吃掉了。小米今年整个出货量应该是能到30万台到40万台,这是我们当前对于他们首发数据的预测。我们今年应该全年也是能排到第二,应该能达到15万台左右。 ## AI眼镜门槛虽低,“坑”也很多 智能涌现:我感觉AI眼镜领域的门槛很低,比如华强北现在也涌现了很多AI眼镜方案商? 杨龙昇:从底层逻辑上讲,要做成一个眼镜形态的摄像头,这个事儿没那么难。但是,要把AI的功能,以及这个眼镜的整体的交互体验做好,就这个事儿是非常难。 小米这款AI眼镜,从入局到做成,其实是将近小一年多的时间,这里面有太多太多的细节要去要优化。 比如,如果你要做AI+翻译的场景,就要先去做好时延,我们做了一些算法,来保证眼镜能精准识别我说的话,翻译给对方,哪怕一个简单的接打电话的问题,我就要去解决麦克风定向传音的问题。 又比如,我们要让眼镜能戴一天,它要要用双芯片的方案——用低功耗的蓝牙做日常的处理,用高性能SoC解决拍照和输入的问题。双芯片的方案又涉及很多蓝牙通讯协议的问题,里面的坑非常的多,全是一些细节,都是对于软硬件的研发上面的技术难点,我感觉还是一个综合竞争力。 接下来AI眼镜要不断提升6Dof的能力、全彩显示、轻量化等等,对硬件体验的要求很高,我觉得都不是华强北厂商能去参与的,需要非常重的投入。华强北的产品只是一个安防摄像头套了一个眼镜的壳。 智能涌现:短期内看来,AI眼镜偏同质化,这本质上是怎么造成的? 杨龙昇:AI的想象空间比较大,整个的场景也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一点点去涌现的,但是现在主要解决的场景集中在会议、翻译、生活助手。大家在定义产品的时候,也会倾向于先解决刚需问题。 未来AI能覆盖的场景越来越多,手机里的应用都值得被AI眼镜重新替代掉一遍。当前还是处于技术的早期阶段,后期大家的差异化,切入的场景会越来越不同。 对于眼镜厂商来说,AI其实是对整个OS层、对交互层的重构,我们会希望把AI应用到整个OS里的中间层,去减少调用的层数,加快信息获取的效率,这是当前AI对于眼镜厂商的核心价值。不过,底层的大模型,我坦白讲可能并不是眼镜厂商要真正下场去做的。 智能涌现:长远的来说,AI眼镜这个赛道竞争壁垒在哪些领域? 杨龙昇:我们关注的是两个核心。第一,怎么把眼镜做得非常小型化,跟日常眼镜一样,可以always on,其次,如何把光学的显示效果做好,我们一直在阵列光波导上面做投入,希望把这个显示效果逐渐的拉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第二,AI眼镜最核心的部分在于是OS系统层。我们需要把AI作为中间层的一个特性,同时的话可能还要增加一些6Dof、空间计算的一些算法,保证说眼镜可以具备通过AI来去获取数据的能力,以及空间显示能力啊,这个是基于系统层要去长期去做的。 第三,是基于这个供应链的持续优化,我们希望未来AI眼镜的国产化率能达到90%以上,甚至100%,这样整个产品的成本、售价,可以做到像手表、耳机这样品类一样,加速它进入到大众市场。 智能涌现:那基于这三点判断,你们下半年会重点做哪些布局? 杨龙昇:今年下半年,我们也是围绕着这个三个方面做一些布局。我们这轮融资之后,我们去做了建了一个光波导产线,投入到整个工艺上的提升,解决传统的一些量产良率问题、以及品质检测。我们投了四五千万下去。 其次,AI这部分,我们一直在系统层做一些更加深入的架构设计。我们下半年再去重点去投入的是,简化整个交互的链路,通过AI可以去一步触达(应用),比如说我想要的外卖,直接给我推荐过来,不需要再去做检索和筛选。 我们也组建了一个5千万的基金,专门去培育整个AI agent类型的原生应用,去丰富整个眼镜的业态。 最后要做的是,持续优化我们的供应链,解决国产替代的布局。 智能涌现:前几年行业里面一直都在讨论眼镜的killer app,在有了AI之后,不知道您的看法有没有出现变化? 杨龙昇:AI并不是应用,它是一个底层技术,会带来应用的涌现。眼镜在短期内基于一些工具类型的场景,实际上是比掏出来手机去用是更加方便的。比如说拿着眼镜去做翻译、点外卖,它可以用更短的时间去获取信息。这个是我认为的第一阶段的杀手级的应用。 从这个中长期来讲,我会更看好偏向于娱乐、社交场景的变革,终局应用肯定会出现在游戏和社交上面。 智能涌现:AI眼镜硬件的供应链已经很成熟且成本可控了,AI这部分的情况如何,是否有成熟的供应商可选择,还是都需要厂商自己去探索? 杨龙昇:当前像Agent的开发,其实没有传统应用开发那么复杂,有点类似于小程序的开发难度,这一块主要是创业公司,或者一些个人开发者。我们今年拿了将近5千万的资金,来孵化培育整个内容生态。从扶持开发者生态着手,可能会冒出来一些好玩的AI Agent的应用。 智能涌现:各家目前主要选择哪些AI大模型合作? 杨龙昇:目前还是处于全模型接入的方式,豆包、deepseek等等,然后分不同场景去使用。比如,豆包更适合去做聊天对话,deepseek更更适合去做检索,我们接入的是移动的九天大模型,可能更适合去做交互性场景。
## 上市进行时 **MiniMax** 市场消息:人工智能公司MiniMax(上海稀宇科技)已秘密提交在港IPO申请。(新浪财经) ## TOP3大新闻 **官方通报网络反映黄杨某甜“天价耳环”有关问题调查处理情况** 7月16日,雅安市联合工作组发布关于网络反映黄杨某甜“天价耳环”有关问题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近期,根据干部管理权限和属地管理原则,雅安市联合工作组对网络反映黄杨某甜父亲杨某在雅安工作期间涉嫌违法违规问题进行了调查处理。同时,对网络关注的“天价耳环”等情况进行核实。现将相关情况通报如下。(新华社) 一、关于违规经商办企业问题 经查,杨某于2011年4月至2017年3月先后在雅安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支队(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和雅安市投资促进局下属的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科级事业单位)工作。2015年1月,杨某与3名公职人员以各自亲属名义共同注册成立雅安尚品商务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32万元(实缴8万元),其中杨某以其妻子司某霞名义持有25%股份。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会务服务、展览展示服务、公关策划、预包装食品销售、办公设备及耗材等。2017年5月公司注销。公司存续期间,营业收入共计82.98万元,产生利润共计12万元。杨某等4人利用工作之便帮助公司承揽业务,并按持股比例各分得3万元利润。杨某非中共党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监察机关对其立案调查后已将其违法所得3万元予以没收,由于其已辞聘,不再给予政务处分。其他3名公职人员系中共党员,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纪检机关立案审查后已分别给予党纪处分,违纪所得已全额收缴。 二、关于故意隐瞒违法生育二孩问题 经查,杨某于2010年10月报名参加雅安市2010年公开招录公务员考试,在2011年2月雅安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组织的录用考察及在雅工作期间,存在故意隐瞒违法生育二孩问题(2011年1月,杨某夫妇二孩在深圳市龙岗区出生;2013年8月,杨某夫妇二孩在司某霞户籍所在地河南省商水县上户)。依据《公务员录用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试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本应给予杨某辞退或解除聘用合同、予以清退处理,由于其已辞聘,且违法生育相关处罚规定已清理和废止,按照现行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不能再对其违法生育二孩问题和故意隐瞒行为进行处理。 三、关于网络关注的有关情况 工作组通过实地走访核实,网传黄杨某甜佩戴的“天价耳环”系司某霞朋友2016年所赠,为仿制某大牌饰品。5月29日,应杨某夫妇请求,工作组陪同杨某夫妇将该耳环送往国家珠宝玉石首饰检验集团有限公司委托检测,检测结果为玻璃耳饰。工作组进一步了解到,杨某夫妇及其亲属在国内该品牌专柜无消费记录。 经查,杨某、司某霞二人户籍目前均不在四川,双方家庭成员无公职人员身份。杨某在雅安工作期间未经手过灾后重建项目、资金和慈善捐款,也没有通过其他方式从中牟利。杨某夫妇注册成立的其他公司未在雅安从事商业经营活动。 调查中未发现杨某在雅安工作期间存在其他违法违规行为。 衷心感谢社会各界对雅安工作的关心、支持与监督。 (上下滑动查看通报全文) **盼盼洽洽改用英文名上架山姆,山姆称会员意见已纳入选品考量** 记者调查发现,盼盼、洽洽等品牌通过改英文名如“panpan”、“chacheer”进驻山姆。记者还通过多渠道对比发现,部分所谓“专供款”,其实与市售普通版差异甚微。山姆7月15日回应记者称,已将会员意见纳入后续选品策略的考量中。(每日经济新闻) **钟薛高被申请破产,曾经年销10亿元** 据央视财经,7月16日,钟薛高食品(上海)有限公司新增破产审查案件,申请人为上海臻料贸易有限公司,经办法院为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据案件公告显示,因法院在执行中发现钟薛高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经债权人申请,法院中止执行,并将被执行人的案件移送进行破产立案审查。公开资料显示,钟薛高2018年于线上平台起家,陆续推出了多款单价50元以上的雪糕产品,最高的雪糕单价可达66元,后因“雪糕刺客”标签登上热搜。目前,钟薛高线上平台仅剩轻牛乳、可可等3种口味的雪糕在售。(第一财经) ## 大公司/大事件 **保时捷中国宣布召回1248辆进口汽车** 7月16日,据报道,日前,保时捷(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召回编号S2025M0116V:自即日起,召回2024年12月19日至2025年4月30日期间生产的Panamera和Taycan系列汽车,共计1248辆。 保时捷发布的召回计划中表示,本次召回范围内的车辆,由于制造问题,前减震支柱卡环未完全卡入凹槽中,可能导致空气减震器内的空气泄漏,影响车辆的操控性,增加发生碰撞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保时捷(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将委托授权经销商,检查卡环的安装位置,必要时进行维修,以消除安全隐患。(财联社、界面新闻) **黄仁勋:华为芯片在AI训练中取代英伟达只是时间问题** 7月16日,英伟达CEO黄仁勋在接受第一财经等媒体采访时,被问及AI训练时华为AI芯片能否取代英伟达,他称这只是时间问题。“重点在于,我们已经做了30年,他们(华为)已经做了几年,而华为已经能告诉大家他们有多强大了。现在没有一个人比我付出更多精力来建造(AI生态),我已经在极高的水平、以难以执行的规模(在做这件事),而华为已经能和我们相提并论,这说明了一些问题。”黄仁勋表示。(第一财经) **黄仁勋现身链博会开幕式用中文演讲,提及11家中国公司** 7月16日,英伟达创始人、CEO黄仁勋现身链博会开幕式。他在演讲中,提及了腾讯、网易、米哈游、游戏科学、字节跳动、DeepSeek、阿里巴巴、美团、MiniMax、百度、小米等中国公司。他表示,中国超快的创新能力由研究员和企业家创造,像DeepSeek、腾讯、阿里巴巴、MiniMax、百度等模型的共享推动了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和进步。(第一财经) **知情人士称宗庆后不止4个孩子** 接近宗家的知情人士透露: 1.在2018年宗家为宗庆后去世的父亲编写年谱,由此确认在宗馥莉之外,宗庆后还有6个孩子。 2.宗庆后与娃哈哈元老杜建英育有三名子女,宗继昌为1996出生、宗婕莉为1998年出生、宗继盛出生年份网传有误,目前具体年份不详。在杜建英之前,宗庆后早年还与一名员工生有一女,后母女定居美国。而网传的2017年出生的孩子生母为另一名年轻员工,此外还有一位孩子尚未曝光。 3.2009年,宗庆后父亲曾希望将杜建英之子宗继昌列入家谱,但顾虑公众形象影响未实施。 4.2000年前后,宗庆后与原配施幼珍(宗馥莉生母)离婚。2005年前后,与杜建英登记结婚,但后续已离婚。 5.宗馥莉曾以绝食的方式逼迫父亲妥协。(凤凰网财经) **特斯拉官宣Model Y L秋季上市,知情人透露预估售价为40万左右** 7月16日晚,特斯拉在官微上宣布,“Model Y L,金秋见”。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特斯拉六座车型(Model Y L)定位介于Model Y和Model X之间,为全轮驱动车型,具有超长续航、超大空间和更高级的内饰,是一款大六座豪华纯电SUV,轴距超过3米,车长约5米,“新车型计划最早第三季度上市,预估售价将为40万元左右。”(36氪、财联社)  配图 **博时基金回应数据库泄露,致员工工资曝光:已报警** 7月16日,一则“博时基金数据库疑似泄露,员工工资曝光”的消息刷屏。从曝光内容来看,涉及从固收、权益到财务、信息等部门数十名员工的工号、姓名、职级、月薪等情况,其中月薪最高为13.5万元。还有一张网传图片列出了固一部多名员工的年终奖明细,奖金最高的为610万元,最低为49万元。对此,不少网友表示,这可能是公募基金行业的一次信息安全事故。相关人士表示,该数据不实,不符合实际情况且涉及个人隐私和商业机密,公司已第一时间报警,还需要等待进一步的调查结论。(界面新闻) **截止今年6月底,A股股民总数已超2.4亿** 中国结算的数据显示,2024年底投资者总数为2.37亿。中国结算的解释称,期末投资者数量指持有未注销、未休眠的A股、B股账户的一码通账户数量。根据现有规则,一个投资者只能拥有一个一码通账户。中国结算的统计口径就是股民人数本身。 上交所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上半年A股新开户1260万户。上交所的统计口径为账户数量,受一人三户政策的影响,账户数量会多于投资者数量。即便按最保守的估计,这1260万个账户,其背后也至少有420万的投资者。 截至去年底的投资者数量是2.37亿,今年上半年至少新增420万投资者,也就是说,截至今年6月底,A股投资者数量已经超过了2.4亿。(证券时报) **债务缠身,张小泉集团被执行1.6亿元,累计被执行超39亿元** 7月16日消息,据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信息,近日,杭州张小泉(301055.SZ)集团有限公司新增一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1.61亿余元,执行法院为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目前现存11条被执行人信息,累计被执行总金额超39亿元。此外,该公司还存在限制消费令、失信被执行人等风险信息。(红星资本局、红星新闻) **央视曝App小程序成隐私刺客,13万份体检报告险泄露** 据央视新闻报道,今年2月以来,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民生消费领域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专项整治,197款应用查出388项隐私问题,如未告知用户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范围、超范围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等。目前上述问题都已整改完成。 目前权限泛滥、权限与功能脱节已导App小程序成为“隐私刺客”。如何防范这一问题,北京市网信办工作人员给出了相关措施:①不再使用的应用程序,及时注销账户并删除个人资料。②定期检查App权限设置,及时关闭非必要授权。③对频繁索权、诱导授权的应用,坚决拒绝安装。④关注违规App名单,防患于未然。⑤发现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行为,积极举报。(央视新闻) **国泰海通:智元&宇树获1.24亿订单,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加速** 36氪获悉,智元机器人和宇树科技在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25年至2027年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采购项目中中标。根据此前该项目的比选公告,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本次采购的项目总预算为1.2405亿元(含税)。国泰海通发布研报称,智元、宇树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优势显著,场景落地加速,建议关注相关产业链投资机会及技术迭代带来的增长潜力。总体来看,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快速,具备产业链优势,国外以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为例,未来预计有较大的技术迭代预期,建议重点关注。 **字节跳动:目前并未提出H20芯片购买申请** 针对英伟达H20芯片重返中国市场一事,有消息称字节跳动等公司正在申请采购该款芯片。对此,字节跳动相关负责人回应称:目前并未提出购买申请,有关报道不准确。(第一财经) **10亿英镑,英超曼城与彪马签下世界足坛“最壕”赞助合同** 据报道,7月15日,英超豪门曼城足球俱乐部宣布,他们已与德国运动品牌彪马(Puma)续签长期合同,合作关系延长10年。据新华社转引英国当地媒体报道,新合同总金额多达10亿英镑(约合人民币96亿元),每年至少一亿英镑。这不仅是英超历史上金额最大的球衣赞助合约,也是世界足坛“最壕”的合同。 曼城足球俱乐部与球衣赞助商彪马(Puma)的合作开始于2019年,当时双方签订的合约年赞助金额为6500万英镑。如今,这份续约协议将确保双方的合作关系至少延续至2034-2035赛季。(界面新闻) **Meta在欧盟面临新一轮科技反垄断交锋,此前已被罚款2亿欧元** Meta Platforms Inc.可能将与欧盟再度交锋,此前2亿欧元(2.32亿美元)罚款未能让Facebook和Instagram达到欧盟严格的新数字法规的要求。欧盟委员会向彭博表示,其上周致函这家社交网络巨头,警告称Meta的付费或同意服务——即用户可通过付费获得无广告体验——需要进一步调整。(新浪财经) **全国电力负荷再创历史新高** 国家能源局发布消息,2025年7月16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继今年7月4日首创新高(14.65亿千瓦)、7月7日再创新高(14.67亿千瓦)后再次刷新历史纪录,首次突破15亿千瓦,最大达到15.06亿千瓦,较去年最大负荷增加0.55亿千瓦。本周全国电力负荷持续维持高位,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 迎峰度夏期间,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叠加经济增长趋势向好,共同拉动全国最大电力负荷创历史新高。近期全国多地电力负荷快速上升,入夏以来至16日中午,全国共有天津、冀北、河北南网、山东、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河南、江西、辽宁、蒙东、陕西、四川、广东16个省级电网负荷36次突破历史新高。(界面新闻) **台积电将于下半年在日本建第二家芯片厂** 据媒体援引未具名半导体供应链上的人士报道称,台积电在熊本建设第二家工厂的计划已于近期启动,员工停车场已开挖。建厂工程料将于今年下半年接续展开。(新浪财经) **特朗普:暂时没打算解雇美联储主席** 当地时间7月1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谈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时表示,目前没有计划采取任何行动,也没有起草解雇信件。特朗普说,“鲍威尔很糟糕,没有做好本职工作”。不过,对于多家美国媒体稍早前关于“特朗普可能将很快解雇鲍威尔”的报道,特朗普称,目前没有计划采取任何行动,也没有像一些美媒报道的那样起草了解雇信件。但他确实曾与议员谈论相关话题,并表示将在8个月内进行人事调整。特朗普称,他“大概率不会解雇鲍威尔,除非证明存在欺诈行为”。他还称,白宫经济顾问凯文·哈塞特是其考虑担任美联储职位的人选。而此前一天,特朗普也称财政部长贝森特是美联储主席人选。随后,特朗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希望鲍威尔辞职。特朗普称,人们说如果撤换鲍威尔,会扰乱市场。(央视新闻)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大型科技股涨跌互现** 36氪获悉,7月16日收盘,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道指涨0.53%,纳指涨0.25%续创收盘新高,标普500指数涨0.32%。大型科技股涨跌互现,特斯拉涨超3%,谷歌、苹果、英伟达小幅上涨;阿斯麦跌超8%,亚马逊、Meta跌超1%,奈飞、微软小幅下跌。热门中概股多数下跌,百度跌超7%,老虎证券跌超4%,蔚来跌超3%,微博、名创优品、京东、阿里巴巴跌超1%;理想汽车、哔哩哔哩涨超1%,小鹏汽车、拼多多小幅上涨。 **欧盟亮出202页对美国反制清单,飞机、威士忌在列** 美国总统特朗普7月12日宣布,自8月1日起将对欧盟的进口商品征收30%的关税。14日,欧盟委员会方面表示,如果美欧贸易谈判失败,欧盟准备对价值720亿欧元(约合840亿美元)的美国进口产品征收额外反制关税,欧盟方面已经制定了反制商品清单。多家媒体15日发布报道称,欧盟这份对美反制清单共有202页,既包括美国制造的飞机、汽车、化学品、电气设备等高价值商品,也包括威士忌、钉子等其他产品。(央视新闻) ## AI最前沿 **Meta再从OpenAI挖走两名顶级研究人员** 7月16日消息,据《连线》杂志周二援引多位知情人士消息称,OpenAI研究员Jason Wei即将加盟Meta新设立的超级智能实验室。据其个人网站介绍,Wei曾参与开发OpenAI的o3模型和Deep Research项目。他于2023年加入OpenAI,此前效力于谷歌,专注于“思维链”研究——这一方法旨在训练AI模型逐步解析复杂问题。 OpenAI另一位研究员Hyung Won Chung也将一同跳槽Meta。多方消息源证实,Wei与Chung的OpenAI内部Slack账户已被停用。Chung的个人网站显示,他曾与Wei共同参与多个项目,包括Deep Research和OpenAI的o1模型。他的研究方向主要聚焦于推理与智能体。领英资料显示,两人曾在谷歌共事,并于同一时间加入OpenAI。(IT之家) **OpenAI表示将采用谷歌云服务支持ChatGPT** OpenAI当地时间7月16日宣布,将采用谷歌的云基础设施为其人工智能助手ChatGPT提供支持。寻求额外算力资源的举措,与OpenAI对更多计算能力的需求相符——该公司最初完全依赖微软的云服务能力,而如今为了满足旺盛的需求,需要拓展更多渠道。自那以后,两家公司的关系不断演变,微软去年已将OpenAI列为竞争对手。(新浪财经) **明星初创公司Anthropic推出专业金融AI服务** 7月16日消息,背靠亚马逊的AI初创公司Anthropic7月15日宣布,推出面向金融行业的AI分析解决方案,试图打开拓展关键B端用户营收的新渠道。Anthropic由前OpenAI的研究主管创立,在今年3月的最近一轮融资中,投后估值达到6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410亿元)。在发布专门面向金融行业的AI前,公司已经是VISA、普华永道、桥水基金、挪威主权财富基金等金融巨头的AI供应商。(财联社) **OpenAI奥尔特曼对话孙正义:软银内部计划年内部署10亿个AI Agent** 据报道,软银创始人孙正义与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尔特曼日前在“SoftBank World”大会上通过视频连线展开对话,他们认为AI所激发的巨大需求使得算力持续扩展势在必行。奥尔特曼表示,“随着人工智能成本下降,就会有更多的人想要使用它……全球对智能的需求是巨大的。”奥尔特曼提到能够制造其他机器人的机器人,孙正义则进一步阐述了AI Agent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并能创造新Agent来提升生产力的构想。他计划今年在软银集团内部部署10亿个AI Agent,并为其设计一个操作系统。(界面新闻) ## 投融资 **OpenAI前首席技术官的AI初创公司完成20亿美元融资,英伟达、AMD等参投** 当地时间7月15日,OpenAI前首席技术官Mira Murati在社交平台发文称,其创立的AI初创公司Thinking Machines Lab已完成20亿美元融资,本轮融资由a16z领投,英伟达、AMD等参投。(第一财经) **“无界方舟”连续完成Pre-A、Pre-A+轮亿元级别融资** 36氪获悉,7月16日,“无界方舟”(AutoArk)宣布连续完成Pre-A、Pre-A+轮亿元级别融资,Pre-A轮由蚂蚁早期生态基金(BAce Capital)、小饭桌创投联合领投,英诺天使基金、珠海科技集团、吴中金控跟投。Pre-A+轮由柏睿资本独家投资。本轮融资完成后,公司将继续推进多模态模型与Agent技术研发升级、在重点场景的应用落地、产业链上下游的软硬件集成及市场拓展。 ## 酷产品 **苹果iOS 26提醒事项App新特性:无需打开完整应用,快速创建任务** 在iOS 26系统中,用户不需要打开“提醒事项”应用,可以通过iPhone上的锁屏、控制中心或者操作按钮方式,激活“新建提醒事项”(New Reminder)控件,在弹出窗口中快速输入新任务,包括添加截止日期、标记等内容。(IT之家)  配图 **整理**|小果
苹果已经解决了其希望用于部分iPhone 17机型的防刮防反射显示层的产量问题,现在看来iPhone 17 Pro和 iPhone 17 Pro Max 可能会采用升级后的技术。一位可靠消息人士透露,苹果供应商已经能够在防反射玻璃上实现足够高的良率,以支持量产。 iPhone 17 Pro 和 Pro Max 将搭载这项新的显示技术,但不会应用于 iPhone 17 和iPhone 17 Air。  我们在 2024 年就首次听到有关防反射显示层的传闻。据称它比当前的陶瓷屏蔽更耐刮擦,因此使用它的 iPhone 17 机型可能能够更好地承受磨损。 今年早些时候,苹果在屏幕涂层工艺的扩展方面遇到了问题,一度考虑取消这项功能。添加防反射层太费力,而且拖慢了生产速度。现在,该工艺已经得到改进,新的屏幕再次成为可能。 目前的iPhone机型都具有防指纹疏油涂层和陶瓷护盾,但苹果并没有像iPad和 Mac 显示屏那样注重 iPhone 显示屏的防反射性能。 三星最新款智能手机配备了大猩猩玻璃装甲技术,该技术可减少高达 75% 的反光,并提升高光条件下的对比度。苹果可能会推出类似的功能,以跟上三星推出的改进措施。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3482.htm)
倍耐力推出了首款采用超过70%生物基和再生材料的量产轮胎。全新P Zero轮胎系列专为捷豹路虎开发,并获得了森林管理委员会(FSC)的天然橡胶认证。新款 P Zero 轮胎将率先搭载路虎揽胜 22 英寸轮毂,之后将面向公众发售。轮胎带有 FSC 标志和标记,表明其生物基和再生材料的总含量。  它们包含再生钢、稻壳衍生的二氧化硅、从回收轮胎中提取的循环炭黑、源自食用油和热解油的生物循环聚合物,以及作为粘合剂的植物基生物树脂。所有这些材料均经过必维国际检验集团的第三方认证。  回收钢材来源于各种废金属,这些废金属被熔化后制成可供重复使用的原钢。它构成了轮胎内部结构的带束层。经认证的可再生天然橡胶则用于为轮胎制造过程中使用的其他化合物提供基础。 稻壳提取的二氧化硅来自加工大米时产生的植物废料,而再生轮胎基炭黑则来自熔化的废旧轮胎。食用油或热解油取代了化石石油,植物基增塑剂则形成了将化合物粘合在一起的生物树脂。 [](https://newatlas.com/automotive/pirelli-tires-renewable-recycled-content/#gallery:3?itm_source=newatlas&itm_medium=article-body) [](https://newatlas.com/automotive/pirelli-tires-renewable-recycled-content/#gallery:3?itm_source=newatlas&itm_medium=article-body) 倍耐力 P Zero 70% 可再生/回收轮胎将首次应用于路虎揽胜车型 倍耐力一直在朝着 100% 可再生能源的方向迈进,并于 2021 年发布了首款全天然橡胶认证的 P Zero 轮胎。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3480.htm)
最近编辑部开车上班的这群人,多少是有点“毒”,隔两天就有人车子被碰。有在公司门口被保时捷加塞蹭了的,有车子在无监控停车场被人撞了,得亏开了哨兵模式才没让人跑掉的。最搞的是我们一位后期,车停好好的,前面网约车直接来了个倒车,哐当一下就亲上他车前杠了。网约车全责这没得说,然而,邪门的事来了。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7/27a2fee6-d420-4a7b-97cf-816a4837fec7.png) 交警过来后发现,这车的保险有问题。网约车司机坚称自己买了商业险,但交警一查并没有。 这里给不开车的差友稍微解释下,车险分两种。一种是交强险,上路就得交,保费便宜,但修车最多赔2000元;还有一种是商业险,不强制,保费贵但保额能到一两百万。 研究半天,最后发现,原来网约车主买的是统筹“车险”,一种在网约车大军里,很常见的假保险。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7/981c094c-8839-4551-b568-d682a5ce58e5.png) 因为网约车不像私家车,它的保险得买专门的营运险,同样的车型,私家车保费一年大概三五千,可网约车动辄就要一两万。而这个统筹“车险”能比营运险便宜一大截,甚至和私家车保险一个价。 **但统筹****“车险”****本身并不是保险**,一出事的时候很容易出现不赔付或者少赔付的问题。随便去各大社交平台这么一搜,就会发现一堆买了统筹,最后却被坑了的例子。  而且这坑也不是一天两天了。2022年,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就发了统筹的风险提示,再到去年,从央媒到各地媒体、管理机构都有在说。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7/7e92c4a5-e955-417c-aa1a-067df12fec1b.png) 但就是这个看起来纯骗人的玩意儿,却一直没被弄掉,而且还存在得挺合理。 咋回事儿呢?这就得说说统筹怎么来的。 在90年代,咱们车险制度还不完善的时候,那时候运输行业搞了一个理赔专用资金,大伙儿每人交点钱凑一块,谁出事故了,就从这笔钱里拿一部分去修车。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7/67837623-d105-45be-b4d8-a8efd79038a1.png) 毕竟拉货的大车,需要整天外头跑,这种把钱放一块的行业互助行为,确实能帮助卡友们承担风险。 因此在2012年,国家发了个文件,白纸黑字写了“鼓励运输企业采用交通安全统筹等形式”。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7/6a575642-80ea-4070-9c69-a5724af56035.png) 打这起,统筹名正言顺了,加上大货车保险一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统筹在货运行业开始流行。 货运行业本来风险就大,而且大货车一撞都不是小事故,赔偿金额巨大,所以很多保险公司都不愿意碰这块业务。 以国内最大的财险公司人保财险为例,它2020年前在营运货车交强险的赔付率在75%上下,比家用车高出10-20%,就这勉强还能做到收到的保费比赔付费用多。 而在2021年,车险改革后,交强险赔付金额更高,**它的赔付率直接飙到了99.7%,几乎是全员出险,当年保费收入是74.5亿元,赔付支出却干到了74.3亿元,保险公司压根不赚钱。**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7/29b1bddd-b54c-4c36-8310-ea49fa89eb43.png) 之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商用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钟渭平透露,全国范围内能给商用车承保的保险公司不足6家。 另一边,货车司机买不到保险也头疼。有卡友分享自己买保险的方法是,带齐所有的资料,去保险公司那坐着不走硬耗。买个保险都要求爷爷告奶奶,这谁受得了啊。。。  显然,因为货运行业的特殊性,统筹可以解决一些行业痛点。买的人多了,自然而然,统筹公司也就多了,尤其是在河北、山东这样的运输大省。 看起来统筹的逻辑和保险类似,**但它毕竟是个民间行为,因为缺少约束,统筹的赔付能力远不如保险。** 要知道,保险公司受到严格监管,注册资金上百亿,要提供专门的保险准备金,还有《保险法》的一堆限制。这都是为了保证大家买的保险,最后能有钱赔付。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7/70d270af-3739-4306-b866-36ac76b6b885.png) 而统筹不管这些,人家就是开个公司,注册资金几千万。要是赔付率稍微高点,老板一算账发现钱不够的话,可能直接把公司关门走人。 脖子哥在企查查上随手搜了一下统筹公司,基本都显示有风险,不是经营异常,就是有失信。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7/b497d006-383f-4be4-be29-59541cc226ee.png) 也是因为最近几年,新能源车火了,但新能源车的保险还不像油车那么成熟,也出现一些保险难买保险费虚高的问题,原来做货运行业统筹的那波人,闻着味儿就过来了。 **而统筹这个商用车的行业互助行为,放在乘用车上,****压根****不得行。** 黑猫投诉上,有很多人反馈统筹会以各种理由拖延赔付,什么定损搞不定,什么流程不批,反正就是要钱没有。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7/5de0731d-cb53-4b6b-99ad-1853ff6fae55.png) 即便肯赔,也是事儿多。 脖子哥问了一位开修车店的楠哥,他非常嫌弃统筹,因为统筹会恶意压价。 楠哥告诉我,保险一般都允许修车用原厂件,但统筹根本不可能用原厂,要么副厂件,要么要求你用修复过的零件——“这种以后是要出事的”。 而且统筹打钱很慢,在他店里,保险基本一个星期就会打款,而统筹最快半个月,慢的几个月都有。所以楠哥现在也坚决不修统筹的车了。 那问题来了,这么个哪哪都是坑的统筹,为啥还有这么多人去买呢?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7/3c9026a8-e542-40b8-bdb3-f8f3de315623.png) **这里头分两种,一种是像网约车司机这样,单纯图便宜的。** 很多网约车平台是只要求交强险,不要求商业险。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7/639adf77-80d0-4057-8911-33cbcc7c821a.png) 但网约车毕竟风险确实大,很多司机也担心交强险不够赔,但营运险又买不起,就买了统筹。 另一种是很多人遇到的,被忽悠买了。  销售打着正规保险的名号,说自己是第三方渠道有优惠,然后**先给你上正规的交强险,再把商业险偷偷换成统筹。**统筹的单子还和保险保单长得贼像,一个不小心就容易中招。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7/7ac3a33f-c1a3-4a82-8734-311cd5b4c1e5.png) 怎么避坑?很简单。 **凡是正规保险,一定会有“保险”、“保费”的描述。** 保单抬头会说“XX保险单”,个人信息一栏写着“被保险人”,在具体类别里也一定会带上“保险”二字,比如“机动车损失保险”、“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7/5cfbd0f5-d4a5-4d00-9c48-b0f4b12b2c70.png)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7/899caf8a-2e3f-42e8-90eb-9fe756ee7f17.png) **而统筹会把“保险”相关的描述,换成了“保障”“服务”之类的词语。**主打一个硬蹭。  请各位车主打开自己的保单一一对照,如果发现上当,别刷手机了,赶紧去找销售! OK,关于统筹的内容就聊这么多。 应该说统筹在商用车领域确实有它的必要性,所以一时半会儿还不会消失。但在咱们的私家车上,商业保险其实已经非常成熟,根本不需要统筹这个“李鬼”。 希望大家买保险时留个心眼,特别是那些异常便宜的,多瞅瞅,一定别买统筹。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3478.htm)
华为网络官方公众号宣布,**辽宁移动联合华为在丹东市率先部署全球首个700MHz 8T8R极简5G应急基站。**现场测试显示,该基站较传统4T4R方案覆盖提升4.5dB,下行边缘速率提升24%,上行边缘速率提升47%。 此外,一体化8T8R天线节省天面空间,可实现极简部署。 **该解决方案可在断电、断网等极端条件下快速完成开通。** 据介绍,该方案采用700MHz 4T4R RRU双拼组合成8T8R架构,并配套全新一体化8T8R天线,融合卫星传输资源,实现信号快速部署与稳定驻留。 作为低频黄金频段,700MHz具备广覆盖、强穿透、抗干扰等天然优势,有效解决偏远乡镇“信息孤岛”难题。 据了解,**700MHz 8T8R极简5G应急基站可广泛应用于海面、草原、沙漠等开阔区域及各类超远覆盖场景。** 该基站可成功支持应急指挥、无人机巡检、高清视频回传等关键业务,显著提高灾害救援效率。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6/489ba184c2b142138cd32958c704081b.pn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3476.htm)
什么?华子的智界要出老头乐了?前不久网上流传着这么一张照片,看上去是一款名叫 “问界 Q1” 的三蹦子发布会。当然了,看这个海报的粗糙程度,怎么可能是鸿蒙智行的手笔?这其实是一家叫做宗申的公司干的。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7/91170ac5-860b-4cae-afd8-9dbdd3c6dedd.jpg) 但熟悉摩托车的差友们可能会觉得诧异,**宗申可不是什么无名之辈,他可是中国前三、市值达到 277 亿、年销 150w+ 的摩托车巨头。** 好在宗申他们很快就对此事作出了诚恳的道歉,表明此事是他们内部审核不严,立马整改相关产品。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7/1d04e4f4-a54b-4840-b0da-7525151cd68d.png) 说实话,这次 “鸿蒙智行+三蹦子” 事件还挺无厘头的。有头有脸的宗申,法律知识不该如此淡薄。 但我们追溯了宗申了整个发展史,感觉这操作是他们长期深耕下沉市场的结果…… **之前也有差友想让脖子哥讲讲摩托车,今天咱们就借这个契机说说宗申这个品牌。** 宗申这家企业跟大部分初创企业一样,一开始也是个小作坊,创始人左宗申在 1982 年是重庆的一名摩托修车铺师傅兼老板。 在 80 年代,别说摩托了,能有辆自行车对于大伙来说都是一件稀罕事,能开上摩托,别说你是村里最靓的仔,直接和光宗耀祖没啥区别。 摩托的稀缺性让修摩托成为了一份十分赚钱的工作,左宗申的修理铺也是越做越大。  在重庆修了 10 年车之后,左宗申由于出色的手艺,已经在当地被尊称为 “左师傅”,逐渐的,修车已经无法满足他了。 命运就是这么的巧,左宗申的夫人袁德秀和尹明善的妻子陈巧凤是亲戚。 尹明善是谁?未来的力帆董事长。 在当时,他是重庆职业教育书社的老板,算是小有所成,出版的《庞中华钢笔字帖》风靡全国。 **相信不少人小时候都被它折磨过。**  尹明善发现当时的发动机技术都掌握在合资企业手上,市场上发动机供不应求,看到商机的他,也想进入摩托车行业。 所以,在双方夫人的牵线下,左宗申和尹明善一拍即合,尹明善出资,左宗申出技术,两人成立了轰达车辆配件研究所。 啊对,就是本田 “Honda” 的发音,左宗申也没避讳他们对本田的崇拜,包括后面用自己名字建立宗申也是如此。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7/36d8731f-c16d-4ca4-be55-f47bafdd19c9.png) 成立没多久,钱就掉轰达面前了,当时建设集团一台 6000 多元的发动机,轰达他们可以买建设集团的散装零件回去组装,成本只要 1400 元,转手再以 1998 的价格卖出去。三分之一的价格,订单纷至沓来。 而在这个组装过程中,轰达还逐渐学会了发动机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生产。即使后来建设集团不再给轰达提供零件,他们也能自主生产发动机。 到了 1994 年,在国内厂商还在用 50cc、70cc 发动机的时候,轰达还搞出了中国第一台 100cc 的四冲程发动机,可以说是遥遥领先了。 但是走在 “致敬” 的路上,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1995 年,轰达从生产发动机到自己走到台前生产摩托,可能就在那时候,左宗申和尹明善对就要不要 “致敬” 出现了分歧。  从工商信息来分析,左宗申应该是不支持硬蹭路线的,而尹明善则继续 “致敬”。 1995 年,宗申摩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自立门户。1997 年,轰达改名力帆,车上商标毫不避讳模仿本田。双方正式分道扬镳。 回到摩托上,由于当时仍然是卖方市场,比起日系便宜近半的国产摩托借着这波春风混的风声水起,宗申也在这段时间逐渐发育起来。 据科技创业月刊对左宗申的采访,**宗申采取的是 “农村包围城市” 的打法**,产品开发以广大农村为定位。广告宣传也采用最接地气的车身广告、报纸广告,甚至直接到村镇免费派送杂志。 而依靠老乡起家,宗申还成立了高速艇公司、专做三轮车的江苏宗申,这也为后面宗申摆脱困局埋下了伏笔。 图注:当时中国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 2000 多,热门合资车型在 20000 元左右,而一台宗申 125 只需 4000 元。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7/81cc08cf-70b5-4916-b68a-065f45fd4db4.jpg) 在精准的市场定位下,宗申一路长虹,到了 1997 年,宗申净资产已经达到 3 亿,位居重庆私企 50 强第二位。 当然,左宗申自己作为摩友,是时候上点私货了。 1999 年,宗申开始组队参加世界摩托车大赛,组建赛车项目组,第二年就搓出了中国第一辆大排量摩托赛车 ZS-750。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7/58081c32-c6c4-47d2-9d0a-af5f4af6ad37.png) 可能也是因为宗申对赛车和发动机研发的需求,他们同时找上了当时经营不善的意大利著名车企比亚乔。 罗马假日里奥黛丽赫本骑的就是比亚乔旗下的 Vespa(本图模特为 Diana Teliha)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7/c0322cee-0560-4cfd-937e-9862c486f4b5.png) 经过三年的谈判,以及两国政府的斡旋,最终宗申与比亚乔在 2004 年完成合资,比亚乔将给宗申提供 50cc-500cc 全系列的踏板车发动机技术。 此后,宗申推出了 ZIP50、CAMA 100、BYQ 125-2 等车,比亚乔的合资弥补了宗申之前踏板车型的空白,并依靠比亚乔的知名度提升了自身的形象。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7/11f4f343-c874-498e-b44d-102fe048380c.png) 但当宗申和比亚乔风风火火的扩产推出新车型的时候,危机接踵而至。 首先是中国大规模的禁摩令,2006 年,中国已经有 168 个城市禁、限摩,嘉陵、建设这些行业龙头都在当年的年度报告中提到了形势的严峻。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7/d0e45aca-3c84-40e6-bcf6-ae92a19651d3.png) 宗申也不例外,哥们刚签了个外国大牌呢,你这禁摩令不就掐断了高端之路吗,左宗申绷不住了。 在当年的杂志上,我们可以看到,左宗申一直在呼吁政策多照顾照顾摩托企业。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7/f33985dc-5c1f-4470-b05d-e40d2ba2cb69.png) 但是结果我们都知道了,摩托当年尾气又臭(排放不达标),飞车抢劫又多,伤亡事故也不少,禁摩在当时是不可逆的趋势。 而当时恰逢世界级的金融危机,宗申一下滑到了谷底。 据左宗申自述,2008 年,宗申的订单骤减 60%,生产线闲置,形势一度十分紧张。 在如此紧急的事态之下,**下沉市场才是宗申最牢固的根基**,充分发掘老乡们的潜力,大伙要什么他们就生产什么。 于是乎,宗申前面的农用机车开始发力了。凭借与摩托车同源的技术,什么农机、水泵、割草机等农业生产工具应运而生。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7/df23e965-bb5e-4b6f-9cd4-d4b1f1f90d3a.png) 2008 年,宗申三轮车发动机的销量达到 132.26 万台,同比增长 24.7%,占发动机总销量的 43.91%。 到了 2009 年,宗申的微耕机、茶树修剪机等产品吃上了皇粮,被纳入《2009-2011年国家指出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享受政策补贴,进一步刺激需求。 见如此好卖,**宗申趁热打铁的在 2013 年与意大利 Barbieri S.R.L. 合资了个拖拉机公司,15 年又跟白俄罗斯的戈梅利农机厂搞起了大型高端农机,各方各面基本都有涉猎。**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7/4cf5f1dd-20f2-4e2a-ae6d-c8272e9ed37f.png) 但是在专注农机发展的时候,宗申与比亚乔忽视了近年来玩乐属性的摩托市场。 当春风、钱江、无极纷纷收割年轻人的时候,宗申和比亚乔却拿不出什么拳头产品。 2024年宗申三个品牌在 200cc 以上排量销量榜单上排名第九 但很明显,他们志不在此。截至到 2024 年,宗申的通用机械占比 50.29%,超过了摩托的 36.77%,成为了第一大业务。 讲到这,宗申的整个发展历程盘得差不多了。 咱们回看宗申整个公司,从一开始的农村包围城市,到最后依靠农机度过难关重回巅峰。 **现在已经发展成了通机、摩托、航空、新能源等多个板块均有涉猎的百亿大企业。** 去年宗申还直接出资 33.46 亿收购了隆鑫 24.5513% 的股份,两者强强联合,一举超过第一名的长江集团,成为中国第一大的摩企。 那么多人不认识这个品牌,只是因为它的下沉产品距离我们较远。 诶,就是这么巧,差评就有宗申的车主,这倒霉蛋的经历倒挺符合刻板印象。 1 万公里的 Week 8,后灯断前灯烂,怠速不稳还偶尔熄火,只能在公司附近代代步。但当初买来就 5000 块,还能苛求什么呢? [](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50717/f30919bb-a5fa-4faf-b5b4-1b3da5edb479.jpg) 而这次的三蹦子事件,也说明宗申过于专注下沉市场了。 既想笼络原来的客群,又想获得更多关注,对现在舆论场的公关逻辑,或者说对网友们的普遍看法缺少了解,甚至是缺少敬畏,最终引发了舆论风波。 但话说回来,网友再怎么喷,好像也不影响哥们卖它的车。。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3474.htm)
被梁文锋靠着DeepSeek抢走风头近180天后,杨植麟正借助Kimi更新试图卷土重来。近期,Kimi K2新模型发布后,引来外部试用高潮。Perplexity CEO阿拉温德发文称,内部将很快用K2进行后训练,以对外提供服务。此前DeepSeek R1上市后,也被第一时间引入Perplexity。 试图通过模型更新从DeepSeek手中抢回注意力的不止Kimi一家。7月底,“AI六小龙”中的阶跃星辰、智谱AI,都将发布自研的新一代基础大模型,科大讯飞也将赶在月底推出自家全新模型。 当一众大模型玩家都在比拼模型更新和产品体验之际,迟迟没有大动作的DeepSeek,不出意外迎来了自身流量和产品使用率的下滑。 DeepSeek自1月以来的爆发式增长,仅持续了2个月时间。从4月份开始,DeepSeek月活跃用户数便掉头向下。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至5月份,DeepSeek月活跃用户规模为1.69亿,环比下滑5.1%。 随着月活用户规模下降,DeepSeek的下载量排名也急速下坠。曾经一度在中美两地的苹果App Store 免费应用下载榜上夺冠的DeepSeek,如今已经被挤到了30名开外。 来自SemiAnalysis半导体研究机构的一份报告,更是直观展现了DeepSeek在用户使用率方面的下降态势——从年初7.5%的峰值,回落至5月底的3%,官网访问量也同期下降了29%。 梁文锋并非没有准备。早在2月份,路透社就曾爆料,DeepSeek内部正在加速推出R2模型,该模型原计划在5月初发布,但现在官方希望能尽早发布。 但直到7月中旬,R2模型仍迟迟未见。The Information曾爆料称,阻挡R2模型上线的一大原因是,英伟达H20芯片的意外禁售,使得DeepSeek在算力储备上出现紧缺状况。梁文锋担心新模型一旦上线,会因为短时间内调用量过高而造成体验不佳。 年初R1模型爆火后,梁文锋的低成本大模型训练方法,还意外带火了H20芯片在国内的需求。 自2023年以来,H20芯片是英伟达可合法出口至中国的最强AI芯片。但在DeepSeek影响之下,4月份,美国对其实施新的出口管制许可,其被禁止卖入中国市场。 如今,上述禁令终于迎来转机。7月15日,在黄仁勋年内第三次访华之际,英伟达官方公告,公司正在提交重新销售H20芯片的申请,且美国政府已向英伟达保证将授予许可证,接下来,公司将尽快启动交付程序。 面对被同行抢跑的竞争格局,高端算力遇阻的梁文锋,意外等来了黄仁勋送来的一场及时雨。 R1发布近半年来,动作寥寥的DeepSeek,不可避免陷入不进则退的现实困境之中。 在国内其他大模型玩家卯足劲头追平乃至超过DeepSeek模型性能之际,梁文锋只是带领团队出着一些小招式,如DeepSeek V3模型完成小版本升级,上线新版本DeepSeek-V3-0324,随后又更新了以DeepSeek-V3为基础模型微调而来的DeepSeek-Prover-V2——一款数学定理证明模型。 最近的一次动作还要数5月底完成的DeepSeek R1小版本升级。但值得注意的是,DeepSeek-R1-0528仍然使用的是2024年12月所发布的DeepSeek V3 Base模型微调而来,并非基于新一代的V4模型。  官方介绍中,DeepSeek-R1-0528更多是在后训练过程中投入了更多算力,以此来提升模型的思维深度与推理能力,其在数学、编程等方面的整体表现,逼近OpenAI o3与Google Gemini-2.5-Pro等国际顶尖模型。 但缺乏大版本升级,只是在小版本上修修补补的DeepSeek,遭遇的直观后果之一便是,外界给其贴上的性价比标签,正在一点点被重新撕下。 一贯以性价比开道的DeepSeek,在过去近半年内,正在被阿里、字节、百度等科技大厂夺走自身的性价比标签,科技大厂纷纷推出了API价格更低的同类模型。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更是贴脸开大,吐槽DeepSeek除了没有多模态之外,使用起来还慢且贵,“中国市场上绝大多数的大模型API调用价格都比DeepSeek满血版要低,而且速度也更快。” 现在,蓄足实力的“AI六小龙”们,通过新的模型更新,也开始在性能和价格上纷纷挑战起DeepSeek的性价比。 7月份新上线的Kimi K2模型,同样选择了开源,并成为国内开源领域首个总参数量达到1万亿的MoE架构基础模型。 官方介绍,在SWE Bench Verified、Tau2、AceBench等一系列基准性能测试中,Kimi K2 均取得开源模型中的SOTA成绩,在DeepSeek擅长的代码、数学推理任务上实现了反超。 价格上,Kimi K2每百万输入tokens收费4元,每百万输出tokens收费16元,对齐了DeepSeek在标准时段(8点半到夜间12点半)的API价格体系。 Kimi之外,6月中旬更新的MiniMax-M1模型,号称世界上第一个开源的大规模混合架构推理模型,其号称整个强化学习阶段只用到512块H800三周的时间,租赁成本只有53.47万美金。对比DeepSeek,其V3模型训练是在2048块H800上实现的,总花费约为557万美元。 摸着DeepSeek过河的一众国产大模型玩家,纷纷在模型性价比上完成了抢跑。对比国外的OpenAI,尽管各家也都在推出各类平替模型,但OpenAI的总调用量依然保持稳定的秘诀,主要在于其在基础模型能力上依然保持着行业头部的水平,始终领先着竞争对手将近一代的差距。 相比之下,DeepSeek爆火出圈的R1,也只是做到了比肩o1的水平,而非彻底超越OpenAI的存在。所以,这也能部分解释为什么短短半年内,DeepSeek官方应用和管网流量就相继迎来了下跌,而ChatGPT却依然维持稳定增长。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尽管DeepSeek自身流量在下滑,但在第三方平台,R1和V3模型的总使用量仍在持续快速增长。SemiAnalysis给出的数据显示,第三方平台托管的 R1 与 V3 使用量,自R1发布以来已增长近 20 倍。 之所以会造成上述反差局面,SemiAnalysis认为DeepSeek更多是败在了Token经济学上。 虽然外界一般都以每百万 tokens的价格来衡量各个模型的性价比,但这一方法并不总是有效或合理,“因为这忽略了具体工作负载和用户需求。”SemiAnalysis分析师指出。 包括延迟(模型生成首个 token 所需时间)、吞吐率(每个token的生成速度)、上下文窗口等因素的差异,都会对最终的token消耗成本产生直接影响。 典型如 DeepSeek 为了在推理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提供便宜模型,其上下文窗口严格控制在了64K,是一众主要模型提供商中最小的之一。 与之对比,近期更新的Kimi K2,支持最长128K上下文。更早之前更新的MiniMax-M1,更是支持业内最高的100万上下文输入,是DeepSeek R1的8倍。 当然,这更多是 DeepSeek主动选择的结果。在一众大模型玩家中,梁文锋不仅主动选择了开源,且还直接表现出了对C端应用毫不在意的商业考量。追求并实现AGI,才是梁文锋视野中的头等大事。 但DeepSeek终究不是一家慈善机构,梁文锋尽管追求模型开源,他最终想要的也是借助开源生态实现预期的商业化。 基于此,维持开发者群体的活跃,和自家产品的用户使用率,不仅必要,而且对大模型玩家来说更是多多益善。 如何重新激活外界对DeepSeek的兴趣,最直接的解决办法,无疑便是尽快推出新模型V4和R2。 这方面,奥特曼已经为梁文锋做了最佳现身说法。在DeepSeek抢走行业热度后,奥特曼几乎以每周都有新产品的更新频率,让OpenAI牢牢定在了AI热搜榜上:在模型侧推出了GPT 4.5、o3-mini/o4、GPT 4.1;在产品侧上线了Operator、Deep Research、Codex;在体验侧,学习DeepSeek开放思维链,并主导了吉卜力风格图片的流行。 上述动作背后,都藏着奥特曼对OpenAI模型调用度规模的追求。全球最大的大模型整合应用平台Poe,在此前发布的《2025年春季人工智能模型使用趋势》报告中指出,OpenAI的GPT-4.1系列发布后几周内,份额迅速增加到了约10%,位列第一。对比DeepSeek,其R1模型使用率,已从2月中旬的峰值7%下降到了4月底的3%,整体使用率下降超过50%。 在通用Agent大爆发的当下,除了推出新模型之外,梁文锋或许还该考虑如何补上模型调用工具的能力短板,以满足更多AI开发者的新需求。 晚点LatePost 就曾爆料称,字节扣子团队开发扣子空间时,他们曾考虑优先使用DeepSeek-R1,但测试后发现其调用工具的能力不太理想,最终还是用了自家的豆包模型。 环比市面上主流的AI助手类应用,DeepSeek是唯一暂不支持多模态功能的产品。1月15日应用上线至今,6个月过去,如语音对话、图片生成、音乐生成、视频生成等,DeepSeek仍未提供支持服务。 作为通向AGI重要途径的多模态,其重要性正随着Agent生态的发展日益凸显。如果梁文锋再不向外界亮大招,其还将迎接更加现实的竞争挑战,即可能会将更多模型调用需求推向对手。 毕竟,现实环境中,从MiniMax到Kimi,其在最新更新的模型中,无一例外都强调了调用工具来构建Agent的特性。 借助R1开启深度思考浪潮后,梁文锋还能为Agent时代创造出新的惊喜吗?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3472.htm)
日前,抵达北京的黄仁勋刚宣布将重启H20 GPU在中国的销售。今日上午,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身着唐装亮相第三届链博会开幕式,首次在公开场合用中文演讲。这是他继1月、4月后今年第三次来到中国大陆。 谈及今年三次来到中国大陆,黄仁勋在回答智一科技联合创始人、智车芯产媒矩阵总编辑张国仁提问时说,他今年三次来中国大陆是因为被邀请了三次。他说:“我今年第一次来中国是春节的时候,如果我的员工没邀请我的话,我应该就会在美国过春节了。他们邀请我可能是因为我会带红包来吧。而这次我收到邀请,是来链博会做主旨演讲。如果你们还愿意邀请我的话,我会再来中国的。”  黄仁勋此次行程同样非常紧密,上午刚出席链博会开幕,穿唐装、首次用中文致辞,午后即马不停蹄地赶到此行媒体见面会现场,原本计划先在室外接受简短提问后再进入会议室接受采访,结果在室外就直接谈了半个多小时,顶着北京午后的大太阳,黄仁勋也忍不住卸下了皮衣……整个媒体见面会持续超1个半小时,问题不设限,黄仁勋有问必答,干货不少。 黄仁勋访谈核心观点: 1、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科技市场,而且增长速度非常快,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市场; 2、中国的计算机科学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中国的软件能力是世界级的; 3、中国的教育系统培养了世界上最优秀的一批AI研究人员,世界上大约50%的AI研究人员都在中国; 4、任何低估华为、低估中国制造能力的人,都是极其天真无知的。 5、在中国市场,RTX PRO堪称完美契合需求,因为中国在机器人领域、智能工厂建设的创新成果丰硕且供应链规模庞大; 6、从第一天认识雷军起,黄仁勋就认为雷军会非常成功; 7、H20解禁,但重建供应链需要时间,从下订单、启动晶圆生产,到最终组装成AI超级计算机,整个流程都需要很久; 8、对于关税影响,英伟达作为一家企业,只能去适应全球各地的贸易和关税政策。 黄仁勋在上午链博会的开幕式演讲中提到,他在链博会感受到了中国的创新气息与工匠精神,而英伟达的产品正在为当下一大批中国的创新企业和产品提供动力,并且还点名了11家中国公司,包括腾讯、网易、米哈游、游戏科学、字节跳动、DeepSeek、阿里巴巴、MiniMax、百度、小米、美团等。他还提到,结束行程后会直接从北京飞回家,他“很想念小狗们”。  以下是采访实录: 1、您今天早上为什么穿传统的中国服装? 黄仁勋:是一位好朋友送我的礼物。 2、您如何看待中国AI公司,如像华为这样的AI芯片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黄仁勋:华为在芯片、系统、网络方面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这是一家强大的科技公司,AI需要芯片、系统、网络等基础设施,AI之上是模型和应用,所以计算机、模型、应用有三层,中国正在快速发展。 以DeepSeek、阿里巴巴、月之暗面的模型为例,他们拥有优秀的技术。DeepSeek是世界上第一个开源推理模型,这毫无疑问是一个突破。因此,在模型层技术发展迅速,应用层中国正在快速专项许多不同应用。中国的速度很快,既发明新技术,又整合技术、应用。 在中国,每个人都想建立一个伟大的公司或一个伟大的新业务。中国的教育系统培养了世界上最优秀的一批AI研究人员,世界上大约50%的AI研究人员都在中国。所以中国在科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方面的人才很富有。我很高兴来到这里。 3、您希望在这段时间内实现什么? 黄仁勋:我希望能用中文在开幕式完整演讲,但我的普通话不够好,我会不断改进。链博会突出了两件事: 首先是中国的供应链基础设施和生态系统非常完善、技术先进;其次,今年有很多全球先进企业在这里,这突出了世界供应链的相互依存程度。 4、与中国企业合作的下一步计划? 黄仁勋: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历史已经30年,我第一次到中国时,没有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小米……从英伟达很年轻的时候,我们就与这些公司合作并从中受益,我为英伟达的这些合作伙伴以及他们在此基础上创造的技术自豪。 5、如果您今年刚毕业,会选择什么专业? 黄仁勋:我20岁就毕业了。因此,当你能够提前毕业时,你就可以获得飞跃。英伟达是最后一代成立的半导体公司,最后一个永远都不会太晚。原因是,如果你是第一个排队的人,你就有一个好的策略。如果你是最后一个排队,你也有一个好的策略。所以你总是必须这样做,机会总是存在的,你必须保持警觉。 我一直非常非常热爱计算机技术,我会选择一个我深爱的职业,然后把我的一生都奉献给它。因此,对于即将毕业的20岁的黄仁勋来说,他可能会选择计算机科学,他或许更倾向于选择物理科学而非人文社科类学科,可能是AI。  6、AI在美国和中国的发展都很快速,两国是否有合作或相互学习的空间? 黄仁勋:一个房子里总会有允许至少两个人存在的空间,所以其中有足够的空间。50年甚至100年前,世界GDP比今天小得多,人口比现在少得多,今天的这些将比100年后的规模小得多。因此,世界GDP、人口都将继续增长。我充满乐观,相信美国将继续充满活力,中国也将充满活力并继续增长,我希望能让更多的人进入这个世界享受生活。 7、由于之前的禁令,英伟达40亿美元的资产减记有办法收回一部分吗?美国政府正在实施分行业关税,尤其是针对半导体领域,这会对英伟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黄仁勋:英伟达减记的部分资产可能更难收回,但计提准备金的大部分资产并未被永久报废。所以,英伟达会把客户现在想买的产品和现有的库存做个对比,然后就能算出结果了。回收率可能达不到100%,但也不会是0。 对于关税,整个世界都在重新调整格局。英伟达作为一家企业,只能去适应全球各地的贸易、税收和关税政策。我创立英伟达之前,就存在贸易税和关税;我离开英伟达之后,关税也依然会存在。所以,这是英伟达必须去适应的事情。但值得一提的是,英伟达是一家极具适应能力的公司。供应链会做出调整,因为英伟达一定会找到新的应对办法。 所以从长远来看,问题总会回归到这几点:你研发的产品和技术对世界是否重要?你是否在用心打磨、精心打造那些能为客户带来价值的东西?你所做的事情是否真的能对世界产生影响?如果这些都能做到,那么其他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8、美国政府如何看待您访问中国?您如何具体看待英伟达在中国的未来? 黄仁勋:我在来中国的前一周去见了特朗普总统,并告诉他我要来中国。在这次旅行开始前的一段时间,特朗普很高兴帮助庆祝英伟达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天,也就是英伟达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的时刻。特朗普为此感到非常自豪,也为我感到非常兴奋。所以当我提到要访问中国时,特朗普对我说:“旅途愉快。” 9、您是打算扩大对中国业务的投资,还是仅仅维持现状? 黄仁勋:如果想维持现状,就必须进行投资。这个市场发展速度极快,竞争也异常激烈。英伟达的竞争对手没有一家在维持现状,他们都在加大投资,力求成为全球领军者。所以英伟达必须不断提升自己,日复一日地改进,这样才能配得上现有的业务。 10、那您如何看待在中国的未来发展? 黄仁勋:我希望在这里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英伟达进入中国市场已有30年。众所周知,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科技市场,而且增长速度非常快,因此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市场。这里有许多充满活力且富有创新精神的客户,要成为一家优秀的供应商、一家出色的企业,既需要有优质的产品,也离不开优秀的客户。在中国,英伟达面对的是极具挑战性、充满活力且创新能力强的客户,我们希望能够为这些企业提供服务。因此,英伟达会继续这样做,感谢中国客户使用其新品牌。 11、您能具体说说H20和RTX PRO吗? 黄仁勋:H20已解除禁令。当然,它并非英伟达目前性能最强的产品,但它的内存带宽依然非常出色。对于大语言模型以及视觉、语言、动作模型等推理模型而言,H20仍会有出色的表现。英伟达的架构在适配这些模型上将会展现出优异的性能。 英伟达推出了一款名为RTX PRO的新产品,它是为一类新型应用场景设计的,这类应用叫做数字孪生。数字孪生是一个虚拟世界、一个数字机器人,数字机器人的必要性在于:要教会实体机器人如何成为一台优秀的机器人并执行任务,首先需要在数字世界中进行演练。 RTX PRO是为运行英伟达Omniverse而设计的,该应用对数字工厂、智能工厂、机器人等领域都至关重要。因此,RTX PRO这款产品极具独特性,堪称世界首创。 在中国市场,RTX PRO堪称完美契合需求,因为中国在机器人领域、智能工厂建设的创新成果丰硕且供应链规模庞大。对此我感到非常兴奋。 12、中国的智能汽车让您感到惊讶吗? 黄仁勋:我前几天见到了雷军,并看到了小米的新车,这太不可思议了,小米汽车造型漂亮、性能非凡,但很遗憾,这在美国不可用。除了小米,还有蔚来、理想、小鹏的汽车,它们体型巨大,简直就像装在车轮上的客厅,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在过去五年里,中国电动汽车的进步或许是最令世界惊叹的。而且单从纯技术、设计以及客观层面来看,这些汽车的品质绝对过硬。 13、英伟达和小米在汽车领域的合作? 黄仁勋:英伟达和小米在很多业务上都合作密切,我和雷军刚认识时,我很年轻,他比我更年轻,从第一天起我就认为雷军会非常成功。雷军建立了一家伟大的公司,并创造了一些奇迹,从令人难以置信的智能手机、两辆令人难以置信的汽车,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一切东西,如空调。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一家公司能够在小米平台下打造如此伟大的东西。 要知道,大多数人提到中国的深度科技,通常会想到硬件领域,或许是技术极为卓越的电池,或许是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板,又或是材料科学、计算机系统、网络设备等等。这些都属于深度科技领域。 但有一个领域的成就常被误解或忽视,人们没有充分认识到其中的奇迹,那就是中国的计算机科学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 中国的软件能力是世界级的。在未来,一切都会有软件在终端,电饭煲、微波炉、风扇都需要软件。或许夹克会帮你自动降温。未来手表、眼镜等一切都会有软件。 小米和阿里巴巴、腾讯等企业在全球独树一帜,拥有卓越的硬件和软件。这件事太值得更多人去称赞了。像字节跳动这样的公司,虽然其应用面向消费者,但背后的技术是极其先进的。 14、在全球地缘政治持续动荡、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英伟达在中国的雄心壮志是如何平衡的呢? 黄仁勋:其实,本质上不存在所谓的“平衡”,没太多需要纠结的。英伟达必须做的第一件事是认识到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家安全政策和贸易政策。这些是这些国家的权利,企业的工作是遵守它。 如果出于某种原因,企业的信息对国家更有利,那就需要告诉国家行业如何运作以及技术如何运作。因此,无论政策是什么,归根结底,英伟达都会遵守它。第二件事就是建立最好的技术。企业可以为市场做出贡献,希望客户在英伟达所做的工作中寻求良好的价值。 15、AI的发展有三个关键因素,即AI算法、算力以及数据。如今,英伟达是否过于专注于算力,或许还存在其他途径来揭秘AI? 黄仁勋:这确实是个好问题。在AI的第一代发展中,第一波技术浪潮聚焦于感知能力,第二波则是生成式AI。 如今我们正处于推理型AI阶段。所谓推理,就如同人类的思考过程,比如,当你遇到一个从未经历过、从未读过相关内容、也从未见过的问题或场景时,你需要对其进行拆解分析。你要推断这种情况:它是一种威胁,还是一个机遇?你得思考自己该怎么做,是采取行动,还是什么都不做,抑或是选择回避?这种推理能力非常强大,因为它是智能的基础。 而我们刚刚谈到的下一波浪潮,便是机器人技术。所以,就目前而言,AI的发展可分为四个浪潮。 在感知型AI发展初期,大多数AI的学习都依赖数据。你需要给它展示海量示例,比如各种文字、故事、图片,还有猫、狗之类的事物等等,要让它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 AI的学习方式是不断记忆、再记忆,进而归纳总结,就是这样的过程。如今,它在记忆和学习方面已经积累到了足够的程度,这有点像我们小时候上学时的状态,大部分学习就是每天去上课,听老师讲课,然后反复阅读课堂内容,不断接收知识输入。 但当我们走出校园后,大部分学习就不再是听课和读书了,更多的是通过推理和思考来进行。所以,现在正是AI通过推理与思考来学习的时代。 所以这被称为岗位培训。旧的方式被称为预训练。这叫做岗位培训。而训练后需要大量的计算,大量的计算,非常少的数据,大量的计算。 16、您为何选择现在在中国推出RTX PRO?在中国的战略布局中,这款产品会扮演怎样的角色?面对AMD以及众多紧随其后的中国企业的竞争,英伟达又有何应对? 黄仁勋:本周恰逢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博览会开幕,其聚焦机器人、智能工厂等复杂系统领域,而RTX PRO正是为数字工厂、数字孪生、机器人等场景设计的产品,因此选择在此时发布再合适不过。可以说,RTX PRO是一套用于“教会机器人如何成为合格机器人、教会智能工厂如何成为优质智能工厂”的系统,这就是为什么本周是发布这款产品的最佳时机。 17、关于中国的AI人才和半导体人才,您是怎么看的?比如在AI领域,是否处于领先地位,相关研究人员是否领先? 黄仁勋:首先,我是华人,后来成为美籍华人,而我恰好从事半导体行业。有很多华人在AI领域表现卓越。当然,也有很多美国人、法国人、英国人、加拿大人、瑞士人等在该领域成绩斐然,诸如此类。所以我认为,如今的科技领域确实具有很强的全球性。 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而且有着重视科学与数学的文化传统。中国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已有坚实的基础,而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对于AI而言至关重要,因此两者的契合度很高。加之当前技术发展的时机成熟,中国在AI领域已然做好了充分准备。我认为中国在这一领域必将取得显著的成功。 18、一些中国本土制造企业已经开始推出具有兼容性的终极解决方案,您如何看待这一趋势?您是否也在考虑走这条路? 黄仁勋:像CUDA这样的技术并非封闭的。如果有人打造一个与CUDA兼容的平台,这没问题。如果有人开发一款应用,既支持英伟达的技术,也支持其他兼容的替代方案,我完全能接受。 19、您是否考虑开放一些东西,比如像C语言那样开放? 黄仁勋:没错,CUDA不像x86架构。如果你开发出与x86兼容的产品,他们可能会不满,但如果你开发出与CUDA兼容的优秀产品,我不会生气。 20、您能说说这次访华期间与中国领导层的沟通是否达成了某种共识吗? 黄仁勋:我们的会谈内容包括感谢我出席链博会的相关活动:为链博会开幕式进行演讲并参与庆祝。我们谈到中国始终欢迎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中国市场是开放且稳定的。“开放”与“稳定”或许是我从中接收到的最重要信息。 他们希望英伟达能继续在中国投资,我们也表明会始终全力以赴服务中国市场,会谈中还对英伟达的诸多方面给予了肯定。 21、目前为止,SK海力士一直是最大的供应商,但对于下一代产品,比如HBM4,供应商有没有可能变得更加多元化,比如引入三星或美光?另外,在目前HBM4的资质测试中是否存在技术问题? 黄仁勋:韩国那边,总是试图让英伟达在SK海力士、美光和三星之间做选择,但其实,它们都是非常优秀的合作伙伴。英伟达使用三种优质的内存:HBM内存、GDDR内存和LPDDR内存。英伟达所使用的这三种内存,都是全球最先进的,而在这一领域,我们有三家非常出色的合作伙伴与之协作。 英伟达在过去两三年里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而AI的征程才刚刚开始。AI将成为每个国家、每个行业的基础性基础设施,正如你所知,我们在AI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才刚刚起步两年。 这种基础设施其实就是一座“AI工厂”——你输入电力,就能产出“智能token”,也就是智能的AI成果。这座工厂的内部构造十分独特,配备了计算机和存储器。所以我认为,对于SK海力士、三星和美光这三家公司来说,未来的机遇是非常、非常可观的,我们会与这三家公司都保持合作。 22、如今,不发展AI的公司,还能获得更多的算力支持吗? 黄仁勋:所谓“算力焦虑”,是指当算力过少时会感到焦虑,而不是算力过多的时候。 如果没有足够的计算资源,我确实会有算力焦虑。要知道,对于英伟达来说,我们做的很多事情,无论是芯片、网络系统,还是算法和软件,如今都离不开AI。因此,我们为自己的工程师配备了许多AI超级计算机,但他们每天仍然会有算力焦虑。他们总希望能拥有10倍于现在的算力,这其实也说明这个新的计算时代早已不再是关于打字或手工编码,而是关于AI和机器学习。 当AI机器承担了大量的学习任务时,你就会希望拥有更快、更强大的机器,这样才能更快地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所以我认为,未来十年,我们所有人都会有算力焦虑。这种焦虑不会消失,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任何从事工程领域的人都会有这种算力焦虑。 23、Blackwell芯片使用镝电容器,而中国自4月4日起几乎暂停了镝的出口。另外,美国政府同意允许你们向中国出口H20芯片,中国是否会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放宽对输美各类物资的出口管制? 黄仁勋:出口管制,一方面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柱,另一方面也是全球贸易往来的一种管理制度,其存在是客观现实。不过,对于中美两国之间的相关谈判,我并没有任何内部消息。 但就我和其他人所了解到的信息而言,英伟达的芯片似乎是其中一项交换条件,H20芯片的相关安排与稀土及其他物资的交易存在关联。不过,我所知的细节也就仅限于此,这都是我从公开信息中看到的。 但我认为,从长远来看,这确实表明每个国家都在某些领域拥有极其深厚的专长,具备非凡的能力。这些卓越的能力,无疑会促进经济繁荣与经济安全,而这正是每个国家国家安全的基石。 24、您之前说过,我们都面临算力问题,那么关于昨天宣布H20解禁后的市场需求,能透露些情况吗? 黄仁勋:我昨天一整天都在和你们交流,还没来得及和任何客户碰面,所以应该给他们时间来决定想要采购什么。我也期待能尽快满足他们的需求。但要知道,重建供应链需要时间——如今英伟达的供应链周期长达9个月,从下订单、启动晶圆生产,到最终组装成AI超级计算机,整个流程都需要这么久。 25、您如何看待中国的人形机器人产业?以及中国在这一领域当下的发展状况如何? 黄仁勋:有几个关键点需要说明。首先,全球正面临严重的劳动力短缺问题。或许有人会觉得当下情况并非如此,但实际上,目前全球范围内失业率相当低,劳动力缺口极大。如果能有更多人投身工厂生产和制造业,全球GDP将会大幅增长,因为我们的劳动力缺口并非几百万,而是数千万之多。因此,我认为如果能实现更高程度的自动化,整个世界将会更加繁荣。 第二点是关于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时机。AI如今正蓬勃发展,这非常令人振奋,我们能看到相关技术不断取得进展。 关于你问题的第三部分,即中国的情况。中国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位置,因为这里具备三个优势:第一,正如我之前提到的,中国已经拥有卓越的AI技术;第二,中国在机械、电子领域极具实力,也就是所谓的机电一体化领域,中国在这方面表现出色;第三,中国拥有庞大的制造业基础,能够为这些机器人提供广阔的应用场景。 这三个条件在中国的结合是非常独特的,因此我 对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以及与中国企业的合作抱有极大的乐观态度 。 我们努力为中国所有我们被允许服务的企业提供支持,任何一家符合条件的公司,我们都会竭尽全力提供帮助。中国有许多极具智慧的新兴企业,也有不少根基深厚的老牌企业。说实话,即便未来小米或比亚迪推出令人惊叹的机器人产品,我也不会感到意外。可以说,这里的机器人产业发展充满了潜力。 这其实就是计算机在自主思考、不断思考。这就好比人回到家,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做数学题,通过反复练习、思考、学习、想象等诸多场景,逐渐变得聪明起来。 26、如何看待DeepSeek模型、kimi等模型的表现? 黄仁勋:中国的DeepSeek、Kimi等模型都非常出色,就其设计的应用场景而言,它们的效率很高,而且是开源的,开发者可以根据任何想要的应用场景对其进行适配,还能在此基础上创办公司、开发产品、开展业务。 黄仁勋认为,这些模型在全球范围内的定位是非常独特的,而且它们各有各的优势。 随着时间的推移,“哪种模型最智能”将变得越来越不重要,真正关键的是“哪种模型最实用”。 这就好比问“你的员工中谁最聪明”——我不会给他们做智商测试,我只关心谁的工作效率最高、最能解决问题。所以,对于AI,人们关注的焦点也会逐渐转向这方面。选择哪种AI模型,完全取决于具体的使用场景和需求,不同的用途可能会对应不同的选择。 27、您能透露更多关于新款RTX PRO GPU的细节吗?比如,它与您之前推出的RTX PRO系列产品有何不同?未来我们能否期待有更多基于Blackwell架构的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黄仁勋:新款RTX PRO GPU的架构基于Blackwell,而此前的RTX产品基于Hopper架构,与H20不同,这款新的RTX PRO具备计算机图形处理和光线追踪功能。 光线追踪在传感器模拟以及计算机图形领域至关重要,它能让我们在数字工厂中模拟传感器、在自动驾驶车辆中模拟传感器,或是为机器人模拟传感器。 因此,RTX PRO拥有H20及其他所有AI产品所不具备的能力,它可以说是一款兼具图形处理与AI功能的GPU,专为数字孪生技术而设计。其应用所依托的AI库名为Omniverse。 28、如果有一个黄仁勋的数字孪生,您会做什么? 黄仁勋:要是我有一个自己的数字孪生,我想说……我想说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它先观察我一段时间。我会让这个数字孪生陪我一起生活,观察我的所作所为,了解我的性格、价值观和特质,尽可能多地学习关于我的一切。 一旦条件成熟,我就会让我的数字孪生成为我的合作伙伴。这样一来,我们就能一起变得更“聪明”。 29、当您变得富足后会有什么梦想? 黄仁勋:不,事实是,我早已实现了“富足”——我所说的“富足”,简单来说就是拥有足够的钱。当你有了足够的钱,就不用为孩子和家人操心,能送他们去上学,为家人创造安稳的生活。 之后,你就可以去做其他想做的事,去投身其他事业,比如创办英伟达、承担更多风险,或者去帮助他人、为他人做些贡献。所以,“足够富足”就好。而我早已达到了这种“足够富足”的状态…… 英伟达于1999年上市,25年来,我已经足够富有了。在那之后,我只想把100%的精力放在照顾家人上,然后努力建立一家好公司,这相当不错。 30、我们现在拥有的算力,足够训练出AGI级别的智能吗?如果要实现AGI,英伟达是否需要在GPU和模型上实现根本性的体突破? 黄仁勋:这取决于AGI的定义,如果AGI的定义是一系列基准测试的集合,我们很快就能让AI在这些测试集上取得超出所有人类能力范畴的成绩。我觉得这一目标并不依赖于特定的技术突破,现有的技术可以很快实现我定义的这种AGI。 31、中国有庞大的制造业基础,AI会在传统的工厂中发挥什么作用呢? 黄仁勋:AI工厂会更加灵活,能够自由的重新组合。比如说,工厂生产的产品变化后,工厂本身可以更快的重构。工厂会更灵活、更可配置化、产量更大。在未来,随着机器人与AI技术的成熟,商品的成本会下降,降低通货膨胀,提高生产力。我对这点很确信。 32、您有收到腾讯管理层的邀请吗?有收到他们购买H20的需求吗? 黄仁勋:我今天都和你们在一起,还没收到相关信息。 33、近几年,中国企业在大模型和自动驾驶领域有很大的进步。中国是英伟达的主要市场之一,在未来,英伟达对中国还有没有什么其他的愿景?有没有和中国企业合作开发自动驾驶的计划? 黄仁勋:我们不打造自动驾驶汽车,但会打造自动驾驶系统所必须的技术。我们也不研发很多模型,但会打造大模型所需的技术。我们与创新企业密切合作,他们在不断提出新想法和新技术,这让我们能够不断完善自身的技术。 我们一直在寻找聪明、有创新力的合作伙伴,因为这样的伙伴让我们的技术也极具创新力。 34、您对竞争对手华为有很高的评价,您这趟来中国和他们见面了吗?您担心当下中美贸易政策反反复复的变化吗? 黄仁勋:我不担心。我们尽可能地向华为学习,也受到他们工作的启发。我们也将其化为自己的动力,驱动我们的创新。不尊重或者低估你的对手是没有任何好处的,我十分尊重我们和华为的竞争。 出口管制不在我们的控制范围内,这些政策有可能对我们的生意产生重大影响。而我们的职责是要告知政府,他们所做的政策决定的本质和可能产生的意外后果是什么。但我们也要意识到,政策和监管是他们的责任,我们只能影响他们,给他们提供相关背景知识,尽我们所能。 35、今天一直在谈技术栈,您谈的是英伟达技术栈,还是美国的技术栈? 黄仁勋: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技术栈,而英伟达代表美国技术栈的一部分。计算机技术产业包括芯片、系统、算法、网络等,这整个生态中,我们都能达成共识,美国在这些方面做到了世界级水准。这是美国的宝藏之一。 除了计算机技术产业之外,美国从来没有拥有其他完全领先全球的产业。航空业没做到这点,电力行业没做到这点,而计算机产业就是美国的宝藏产业。 美国计算机产业的领先优势,就像中国的供应链、电动汽车产业那样全球领先。美国的计算机产业技术栈是美国的珍宝,没有其他产业可以与之比较。 我说的技术栈指的就是这些,芯片、系统、系统软件、算法、网络等等,十分的复杂。 36、Meta最近给顶尖AI人才提供了1亿美元的薪酬包,您对此有何看法。英伟达也有很多顶尖人才,您向他们支付的薪水高吗? 黄仁勋:英伟达的待遇很好,我们会尽可能地多给员工提供好的待遇,这是非常不同的企业文化。英伟达是世界上最小的大公司,大概只有4.2万人,相对于我们做出的技术贡献和影响力,规模不大。 我们的员工工龄都很长,热爱自己的工作,工作能力很强。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离职率基本上为零,这就是英伟达的魔力。我们给员工开很高的薪水,提供各种福利。这是我们很重要的公司文化,所以我花了很长的篇幅来阐述。 我很久没和扎克伯格沟通了,但我知道,他肯定是预见了AI的光明未来。或许Meta已经是一家AI-first的公司了。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AI会成为数十万亿的产业,而Meta已经拥有全球最大的AI基础设施之一。所以,我觉得他看到了这个机会,并决定全力以赴。这是一个很好的决定,他的行动速度很快,我相信Meta会成为AI界一股令人敬畏的力量。 37、美国商务部长说,H20是英伟达第四好的产品,这是事实吗? 黄仁勋:H20不是我们最好的产品,但我不给他们排序,不同产品不同用途。H20的优势是,系统带宽很高、很高效,并且适用于中国目前正在开发的模型,比如DeepSeek-R1、Kimi等等。这些模型很适应H20的特点。我认为H20应该会在中国市场取得很大的成功,发挥很大的作用。 38、我看到您在用Google Pixel的手机,有没有向苹果抛出橄榄枝,因为看上去他们在这波AI浪潮中被落下了。 黄仁勋:没有,我用Google Pixel的原因是,英伟达的操作系统是基于Android、Linux等打造的。Pixel是纯血Android,简单又干净,没有什么多余的东西,所以我很喜欢。 39、苹果有没有向英伟达求助,因为他们在AI上落后于Meta和Google等企业? 黄仁勋:苹果有很优秀的人才,我不觉得他们没有强大的AI能力。他们按照自己的时间表做事情,我对他们的能力不怀疑。 40、量子计算和AI结合对未来技术的影响是什么? 黄仁勋:量子信号非常重要。英伟达的技术非常适合这方面,所以我们称之为CUDA Quantum。我们还有用于科学的CUDA,这样就能协助进行物理模拟,可以模拟规模更大得多的天气预测,比如说。这是利用物理和AI结合,也就是物理的AI。我们还用AI研究生物学,预测分子动力学的运动以及电子的共价键能。这类模拟极其复杂,但借助AI,我们可以在更大规模上完成。还有AI用于机器人、AI用于各个领域,我们几乎要用AI去做所有事情。因此,量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领域。 41、您今天早上提到,中国的开源AI是全球进步的催化剂。这话是什么意思?中国与西方、比如美国的AI领域有何不同?尤其是针对中国的开源AI。 黄仁勋:DeepSeek-R1既是一种革命性的模型,也是第一个开源的推理模型,而且非常有效。因为它是开源的,很多国家的很多公司都下载了DeepSeek-R1。当然,也有很多人通过DeepSeek API使用DeepSeek-R1,但99%的人下载了开源模型,并将其适配到自己的应用中。在全球范围内,我们看到它被用于各行各业,比如医疗保健、医学影像等等,用途非常广泛。正是因为开源,才让各国各行各业都能参与AI的发展。 AI不仅仅是少数人或少数国家的,AI属于每一个人。全世界每个人都应该、也必将从AI的能力中受益,它将推动社会进步。大家都知道,AI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强的平等化工具。这是可以被证明的。因为有了AI,一个不擅长绘画的人也能成为相当不错的艺术家,一个不擅长写作的人也能写得很好。我们正在提升每一个人,让大家的能力都得到增强,这缩小了差距。关于开源AI,我还想说最后一点,正因为它是开放的,它能吸引全球科研界的广泛审视。在开放的环境下接受科学审视,有助于提升安全性。 42、您是否计划重启Hopper系列的生产?您是否认为英伟达对华为芯片竞争力的重视程度过高了? 黄仁勋:你无法夸大事实。实际上,任何低估华为、低估中国制造能力的人,都是极其天真无知的。您同意吗?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公司,我以前见过他们开发出的技术。 关于AI开发者、AI公司在使用这些芯片进行训练时遇到困难,还有生态系统尚未准备好取代英伟达,有大量相关的信息。这只是时间问题。 重要的是要明白,我从事这个领域已经30年了,他们才做了几年。而他们已经能与我们同台竞技,这足以说明他们的实力。没有哪个人,没有任何一个人,比我更投入地用一生去打造某样东西。我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他们能做到和我们接近,这说明了一切。 我希望将更先进的芯片带入中国市场,比如H20。原因是技术总是在进步。今天,H20依然非常优秀,因为它具备推理能力和Hopper架构所带来的带宽,这个架构真的非常好。今天,Hopper非常出色,但几年后,我们会拥有更多、更好的技术。我认为,只要在中国能被允许销售,这些产品也会持续不断地进步。 43、您和雷军见面聊了什么? 黄仁勋:我和雷军谈到了AI,总是在谈AI,也谈到了AI在语言模型、自动驾驶、机器人技术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雷军当然非常懂技术,他也是一位卓越的企业家,我们有很多话题可以交流。他迫不及待地给我展示他“超充”版的产品。我忘了名字了,叫什么?是Ultra版本。是的,Ultra版非常棒,我很喜欢。 44、您是否改变了特朗普对H20禁令的看法? 黄仁勋:我没有改变他的立场。我的职责是向总统通报我非常熟悉的事情,也就是科技行业、AI在全球的发展。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美国有机会在AI技术上保持领先, 同样,中国也有机会在AI上保持领先。如果想成为引领者,我们必须与全球开发者合作,必须与全球市场互动。我始终坚持认为,技术领先需要巨大的市场,大市场能带来收入和利润,支撑后续投入。在这个观点上,我始终如一。至于H20禁令,那完全取决于美国政府和中国政府之间的讨论,与中国本身无关。 H20非常适合训练大模型,现在依然非常优秀。RTX PRO则专门设计用于数字孪生和机器人模拟,两者各有用途。 45、竞争对手给英伟达带来了哪些挑战? 黄仁勋:竞争对手在全球都带来了各种类型的挑战,因为大家都知道,竞争对手不会合作。我倒是希望他们能少努力一些,但他们不会,他们拼尽全力。全球的竞争者都在拼命努力,他们都想赢。 他们不是我的敌人,是我的竞争者,而且很多竞争对手是我的朋友。他们想赢,我也想赢。我觉得这很好,这就是所谓的竞争精神。我认为竞争能让彼此更好,能让市场更好,让行业更好。不过,我的竞争对手都非常强大。 我是世界上唯一一位,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既经历过公司市值几乎为零,也成为最有价值科技公司CEO的人。英伟达的市值曾经就是零,而且零了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在低谷待了很久。我感到非常荣幸。 我们重新定义了计算,这在人类历史上是最重要的工具,60多年来首次彻底革新了计算,这种机会极其罕见。除了重新定义计算,我们还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行业,这个行业就是AI,它将成为一种基础性技术,非常强大,我们必须安全地推动它的发展。 46、您觉得我们在发展AI的过程中,有没有忽视安全问题? 黄仁勋:已经有很多安全技术被发明出来,比如:为了让AI能执行符合人类价值的任务,出现了人类反馈强化学习(RLHF)。产业还创造了减少幻觉的技术:检索增强生成(RAG)。还有用于设定边界的技术,让AI不做它不该做的事情,比如工程AI不需要当市场AI,市场AI也不需要做财务AI。 我们创造了AI护栏。还有网络安全AI、监控AI,各种AI正在被开发出来以保障安全。最后,AI将成为一门全球性的科学,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审视将有助于我们安全地推进技术进步。 47、在大中华区或亚太地区,您有扩张计划吗? 黄仁勋:我们一直在中国扩张。过去几年,英伟达增长很快,不知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未来有更多进展吗?我当然希望如此,希望英伟达的成长只是开始,而不是结束。只要我们继续推进技术,继续为市场带来贡献,我们拥有非常卓越的工程师和专业人才,就会不断进步。 48、您觉得中国的技术对世界其他国家有什么借鉴意义? 黄仁勋:比如微信,非常独特,小红书也很独特,TikTok也是在这里诞生的,它们影响了全球的互联网使用方式。事实上,中国非常擅长创造新应用,你们都不再用钱包、现金、信用卡,而我还在用纸币。 如果你们看到我在美国,一定会觉得好像回到了过去,完全无法理解我的生活,太奇怪、太机械,我就像个古董。在中国,人们在技术采用上走在前面,对金钱、交易、金融系统的观念都很先进。全球公司都在向中国应用学习。 49、关于供应链,您怎么看? 黄仁勋:我们的大部分制造并不在中国完成。但有些东西根本不可能能在中国以外制造,比如电池、太阳能面板、电动车。中国的供应链非常完备,特别是对于那些高产量、消费者导向的产品。 50、您平时用哪些AI工具? 黄仁勋:我只用OpenAI、Gemini Pro、Claude和Perplexity,我几乎同时用这四个AI,我会给它们同一个问题,请它们提供第二意见,它们可以互相学习结果,改进答案。我觉得这是未来另一种安全保障,因为有多个AI相互平衡、互相检查。 51、您如何在中美政府之间保持平衡?有什么秘诀? 黄仁勋:没有秘诀,我也没有在“平衡”什么。我需要和美国政府保持良好关系,也要和中国政府、英国、法国、德国、瑞典、丹麦等政府保持良好关系,我和几乎所有政府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英伟达是家非常大的公司,我们是全球性公司,我们创造的技术每个国家都想要,所以这也让我有机会与各国政府交流,他们都想更多了解我和我们的技术,以及我们如何帮助他们的人民。通过不断向他们介绍公司和技术,他们可以制定更合适的政策和法规。 52、您觉得中美在AI领域更多是竞争还是合作? 黄仁勋:AI很独特,如果你看各个科学领域的论文数量,AI是最多的,而且很多基础性技术的公开也很透明。有很多会议,比如ICLR等,AI在开放性上非常独特,正是这种开放性,形成了全球的虚拟合作,即使彼此不认识,你发表的研究我可以阅读,我发表的研究你也可以看,这就是合作。所以,AI的本质是高度合作的。 53、H20未来订单情况如何? 黄仁勋:很难说。因为现在有几个未知数:第一个未知是客户何时会给我们新订单,毕竟之前的订单被取消了。他们的需求是否变化了?第二,我得重启供应链,这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短期内,我既不知道订单有多少,也不知道供应能有多少,但我会尽全力去满足客户需求,因为客户非常迫切。有人之前提到“算力焦虑”,我希望能帮大家缓解焦虑。 54、现在有企业下H20的订单了吗? 黄仁勋:还没有,原因是许可还没批下来。美国政府正在处理这些许可,很快就会批下来,到时我们就能接订单了。 以上问答为芯东西根据现场中外媒体向黄仁勋的提问,进行了不改变原意的编辑整理。 结语:中国的开源模型 是全球进步催化剂 此次黄仁勋访问中国,多次赞扬了中国的企业、开源模型,并宣布恢复H20 GPU在中国的销售,这些都表明其对中国科技实力、市场潜力的认可。且如今英伟达CUDA生态共汇聚约430万开发者,其中150万来自中国,占比超30%。 黄仁勋在访问期间还谈道,世界已经到达一个拐点——AI已经成为一种基础资源,就像能源、水和互联网一样。他强调,英伟达致力于支持开源研究、基础模型和应用开发,从而实现AI的普及。 他还特别提到,中国的开源AI是全球进步的催化剂,使每个国家和行业都有机会参与AI变革。AI将成为每个行业、每家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核心。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3470.htm)
Google公司周三发出邀请函,确认将于今年8月20日举办发布会,推出新的Pixel品牌硬件。这意味着Google将连续第二年卡在苹果秋季发布会前大秀AI技术如何与移动设备融合,这正是苹果眼下最大的痛处。  (来源:知名科技爆料人马克·古尔曼) 根据爆料,Google有可能会发布4款新智能手机——Pixel 10、Pixel 10 Pro、Pixel 10 Pro XL和Pixel 10 Pro Fold。除此之外,还会有可穿戴设备Pixel Watch 4以及入门款耳机Pixel Buds 2a。 外观方面,新款手机将沿用背面“摄像头条”的设计语言,屏幕方面会有个别细微调整,但整体观感与Pixel 9系列差别不大。  (Pixel手机的标志性设计) 因此,今年Google新机最大的看点将是自研芯片Tensor G5。 据悉,这是首款Google从头到尾自主设计的芯片。此前Tensor芯片均由Google与三星共同设计和制造,但Tensor G5的代工从三星换成了台积电3nm工艺节点。所以这款芯片与顶级手机Soc苹果A19 Pro、高通骁龙8 Elite之间的比较也颇受关注。 从去年开始,Google将秋季新品发布会从10月挪到8月中旬进行,这也被视为向主流厂商发起挑战的信号。虽然Google拥有全球最大搜索引擎,也是Android系统的开发商,但公司在硬件设备领域的存在感并不强。 研究机构Counterpoint的数据显示,即便在美国智能手机市场,Google的市占率只能放在“其他”一项中计算。距离苹果、三星和联想(摩托罗拉)仍有显著差距。  (来源:Counterpoint) 与此同时,Google手机也因为突出的摄影性能,以及能第一时间用上最新Android系统,颇受科技发烧友追捧。 与即将调整系统设计语言的苹果类似,Google也将在Android 16中启用新的设计语言。更核心的变化是GoogleGemini AI不再是被动响应的AI助手,将成为贯穿整个系统的“平台级智能体”。 所以不难理解,Google一定会在发布会上尽力展现Gemini在手机上的各种应用。相较之下,苹果已经将Siri助手升级的时间表推迟到2026年上半年,而这项功能早在2024年6月的WWDC已经问世。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513468.htm)
在他看来,任何人忽视华为或中国制造能力都是天真的,“我认为中国在AI领域必将取得显著的成功。”
外卖大战再升级,京东外卖拟投入20亿元为达标骑手送15万台二轮车;四款国产机器人亮相链博会英伟达展台;AMD宣布将重启对华出口AI芯片;黑龙江省21项措施支持冰雪经济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冰雪产业体系;监管摸排“24%+权益”产品,消金行业开启自查;加速激活千亿级显示产业动能,量子点光转换膜系列标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