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1月1日,美国银行系统的储备金已降至2.89万亿美元,创下2020年10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1)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发布一批重要国家标准;(2)2024年北京新开商业面积超过150万平方米;(3)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启动插入式微型机顶盒和通用遥控器试点部署。
文|兰杰 编辑|乔芊 想要寻找爱与尊重的女性玩家,投向了乙女游戏的怀抱。而想要寻求社会认同的乙游用户们,又涌向了小红书,分享自己的感受与思考。 乙女游戏,简称乙游,指的是女性向恋爱游戏。对于乙游用户来讲,除了在游戏中游玩以外,还会通过微信和QQ扩充好友列表,在淘宝和闲鱼上买限定周边。一些具有粉丝特征的用户群体,还会去微博的游戏官微下,为自己喜欢的角色“打榜”(指的是粉丝通过点赞、转发、评论等各类方式提升自己偶像在各类榜单中的排名的行为)。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用户画像和乙游高度重合的小红书,正逐渐崛起为乙游用户的必用App——她们使用的社交App或许不会只有小红书,但大概率不会没有有小红书,这里有着更多沉淀情感的空间,以及更好的互动氛围。 2024年的国乙赛道也十分热闹,游戏圈的顶流《恋与深空》去年下半年以来数次登顶大陆iphone端的畅销榜,超越了腾讯的《王者荣耀》和《DNF》手游,甚至抖音。 国乙繁荣的背后,对应的是女性向游戏市场的壮大。增长咨询公司Frost & Sullivan的数据显示,女性向游戏市场规模在2023年达到958亿,同比增长11%,在整体游戏市场规模中的占比也从2018年的19%提升至2023年的32%。 与之相对应,据小红书于11月底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Q1-Q3女性向游戏搜索比2023年同一时间增长304%。 小红书发力游戏营销已经不是秘密,乙游正在成为绝佳的切入口。 ### 乙游用户偏爱小红书 一位会在小红书平台上更新乙游同人笔记的用户表示,在平时比较繁忙的情况下,多数时候只在小红书上刷相关内容,“我刷到的内容底下的评论区,氛围都挺好的。” 事实上,许多以小红书作为主要社交媒介的乙游用户,在提到使用原因的时候,都会表明是因为氛围好,有“人味”,这与小红书平台本身的UGC生态,以及流量平权有关。 一位名为momo的用户,在小红书上分享了自己“Cos委托”(用户付费雇人Cos成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线下约会)的经历,用千字长文记录了她是如何决定迈出这一步,又是如何发现次元壁是不可打破的,以至于最后要做心理咨询,咨询师对她说,“对于纸片人的爱不是荒唐的事,你们是在寻找新的出路。” 这篇笔记引起了广泛的共鸣,有1550多的点赞,以及162条评论,且满屏长评——大家被笔记中细腻的情感触动,纷纷表达自己的共鸣和理解,“大晚上看得我疯狂掉眼泪”。而这位momo只有20个粉丝,一共只发布了两篇笔记。 根据公开报道的数据,小红书千粉以下的用户,生产了90%以上的笔记内容,并分走了平台50%的流量。且与抖音、快手会根据粉丝基础进行分发的逻辑不同,无论达人还是素人,在小红书上的起始流量池是一样的,这使得笔记本身的质量被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让普通的用户的真实分享更多浮出水面,也能保证良好的社区氛围。 小红书之所以能聚集了大量乙游用户,更本质的原因还在于乙游与小红书的人群画像高度重合。 根据小红书官方数据,平台上的男女比例达到3:7,95后占比为50%,00后占比为35%。与之相对应,据极光大数据的统计,乙游玩家以女性为主,年龄集中在18-24岁,30岁以下的用户占了90%,同样也以00后和95后为主。 此外,如今的小红书月活用户已经达到了3亿,约等于中国人口的五分之一,覆盖到乙游用户乃至其他游戏用户,也已经是必然的趋势。 “乙游的势头让小红书挺有潜力的。”一位在游戏行业从事投流工作的人士向36氪表示,在内容营销上,抖音、快手,以及微信和微博都是很成熟的平台了,“头部无法撼动,腰部在迭代,新的(游戏营销)腰部平台,可能会是小红书。” 当游戏的流量兜头浇下,小红书也在主动出击。 ### 小红书的“游戏梦” 在小红书上以乙游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除了有《恋与深空》、《光与夜之恋》等顶流乙游的标签之外,《时空中的绘旅人》、《月影别墅》等热度相对差一些的乙游标签也在列。相比之下,抖音搜索的标签分类只有热门乙游。 小红书更细化的呈现,能让乙游商家的投放变得精准。 去年7月,《恋与深空》的新角色“秦彻”上线后,引爆了乙游圈,官方随之在小红书上线了创作激励计划,平台上的网友分享表示,“没想到每个笔记也就十几个点赞也能分到钱”,评论里还有人回复,累计在这款游戏里赚了五六千了。包括《恋与深空》在内的乙游,正在将小红书视为重要的宣发阵地。  《恋与深空》的四位男主 去年11月,小红书商业动态还明确表示了平台在女性向游戏上的潜力和招商意愿,公布了三位数的笔记和内容增长。 在乙女游戏赛道上有优势,但小红书对于游戏的野心不止于女性向游戏。 2024年7月,小红书首次参加了China Joy,即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是国内最重要的游戏展会之一。彼时小红书在China Joy现场落展“游戏新大陆”,还在7月26日举办游戏行业闭门私享会,发布小红书游戏行业解决方案。 当时小红书官方表示,游戏正成为小红书社区内容增长的新动力,并喊出了“游戏新大陆,破圈新生态”的口号。 去年中秋期间,小红书游戏联合《金铲铲之战》,首次在线下举办了女子赛。9月,小红书商业动态还放出消息表示,2024年上半年,模拟经营类游戏搜索同比去年增长了116%。 除了明确面向游戏厂商的招商信号,小红书在C端同样在发力。 游戏数据追踪平台DataEye监测到,2024年10月以来,小红书加大了游戏素材的投放力度,且在10月以54.3万组泛娱乐行业投放素材数登顶第一,超过了抖音,包含了大量游戏内容,且以大DAU的游戏为主,如腾讯旗下的《元梦之星》、《王者荣耀》等,这有助于平台吸引更多的游戏玩家。 上述行业人士还向36氪表示,小红书的男性用户在变多,越来越多的游戏品类想要入局,包括腾讯、网易旗下一些没有明确性别指向的游戏,网易甚至开始挖小红书的游戏运营了。 ### 潜力不等于实力 小红书对于游戏的野心不只乙游,但就目前的情形来看,平台对其他游戏的吸引力还比较有限。 一位国内头部游戏厂商负责投流的从业人士告知36氪,厂商在投放的时候会考虑小红书,因为觉得小红书有目标用户,比如���性用户、二次元属性强一点的用户,但小红书还没有重要到可以去做战略布局的程度。 落脚到执行层面,另一位从业人士表示,他们在接达人投放的单子时,几乎不会考虑小红书的。因为在抖音上分发,甲方给出的预算通常有几十万,与之相较,面向小红书的订单通常只有几千,根本没有挣钱的空间,也很少有KOC(关键意见消费者)愿意接。 因此,他们承认小红书的潜力,却也不愿意在这个平台发力太多。有时候选择在小红书上分发,也是因为接了打包好的单子,即让一位达人多平台发布营销内容,顺带带上小红书。这位从业人士表示,有平台发力晚和厂商入局晚的原因在,“但98%的原因还是流水太少。” 此外,不只一位从业者向36氪表示,小红书上游戏的流量池子,几乎是所有内容社交平台中最少的,且在要求ROI和CPM(千次展示成本)可视化的大环境中,小红书的数据并不好回收。 或许也是因为意识到了自身的流量优势有限,一位接近小红书的人士表示,游戏宣发在“纯买量的效果思维”和“高大上的品宣”之外,还存在着另一种可能性,即种草,可以通过口碑传递产品价值,激发用户需求,影响消费决策。他表示,“当前阶段的小红书并不太适合直接拿买量广告素材+CPA,ROI这类指标看最终的营销效果。” 先不说小红书对于游戏的种草效果具体如何,在抖音、快手的流量大、转化链路短的阴影下,小红书想要开辟出一条新的结算路径,难度并不小。 此前36氪还曾报道过,很长时间内,商家们想要知道小红书上的“种草”的效果究竟如何,只能在投放后,通过查看淘宝、京东等其他平台的搜索增长才能得知。 此外,小红书确实在逐渐成长为绝佳的乙游宣发阵地,但在拓新和转化上的效率存疑,更多是已有的乙游用户在平台的相关圈层中进行分享和互动。 就像一位乙游用户表示的那样,她常用小红书浏览乙游内容,那是因为她本身用的最多的社媒就是小红书,实际上“对游戏在小红书上的宣发没啥感觉。” 生态更加开放、拓展游戏赛道已经是小红书确定的方向,但在那之前,小红书还需要验证自己可以将潜力变为实力。
文 | 薛德兴 编辑 | 刘士武 最近几年,桌游(即:board game)在全球范围内再度流行起来。 据 Statista 的报告,预计到 2025 年,全球棋盘游戏市场将产生 90 亿美元的收入,且从 2025 年到 2029 年,其复合年增长率(CAGR)将达到 3.42%。而与全球相比,美国的市场营收预期更加乐观,2025年以大约28.69亿美元的营收引领市场。 同时,美国的桌游市场中,无论是休闲玩家还是核心玩家对策略类游戏的需求都在不断增长,而在线电子游戏也成为线下桌游新的增长点,基于经典桌游《MONOPOLY》(大富翁)改编的移动游戏《MONOPOLY GO!》就取得显著成功。 据 Business of Apps 报道,《MONOPOLY GO!》的数字版本在 2023 年 4 月推出后的前 4 个月就获得了超过 1.35 亿美元的收入,仅用了不到7个月的时间就达到了累计IAP(应用内购买)收入超过10亿美元的成绩,是有史以来最快达到这一里程碑的手游之一。 近期36氪接触到的创业者David,在进行市场调研后,希望将自己团队曾经创作的一款桌面卡牌游戏The Legend of Titans (众神传奇)在海外推出发行。 该卡牌游戏以古希腊神话为题材,对欧美世界中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人物和武器进行融合,玩法在知名卡牌游戏《bang!》、和中国桌游《三国杀》的框架基础上进行了改编和创新,由当时在读大学的David和室友一同完成。 《众神传奇》已于2012 年在美国申请了版权,并且完成了纸牌版的设计。在现行版本中,总共包含40 个人物牌(宙斯、雅典娜、波塞冬等)、20 个魔法牌(特洛伊木马计、潘多拉魔盒等)、20 个武器装备牌。第一版发行20 个人物、10 个魔法、10 个武器;一年后发行第二版,增加10 个人物、5 个魔法、5 个武器,并且引入美国人喜欢的迷宫游戏(在测试过程中根据其反馈意见)。  图片来源:《众神传奇》 在完成纸牌版设计后,David累计邀请了近3000人,对该卡牌游戏进行了测试,其中大部分为美国人,其余部分来自世界各国,如英国、德国、法国、韩国、马来西亚等。在测试之后,70%以上的玩家都表达了购买的意向,并表示游戏玩法、人物技能和背景对他们来说都是全新的。“对于那些有游戏经验的人来说,这一款游戏的模式彻底颠覆了他们的思维。”David表示。 在此之后,《众神传奇》一直没有正式发行或进行电子游戏化。 如今,David表示:“古希腊神话的故事设定,在全球范围内的接受程度都比较高,尤其西方文化背景的用户更容易接受,这是我们这款产品的优势。”他也希望,有机会能将自己的卡牌游戏改编成线上电子游戏,“面向欧美世界的玩家,这款卡牌游戏可能对他们比较有吸引力。”  图片来源:《众神传奇》 本文首发自微信公众号[“36氪游戏”。](https://mp.weixin.qq.com/s/GAIfWcxX8rRwPBxFHlbYzQ?token=959890408&lang=zh_CN)
文|周鑫雨 编辑|苏建勋 2025年1月6日,一则关于“01万物散伙了 卡和预训练团队卖给阿里了”的传闻开始出现在社交媒体。随即,零一万物创始人兼CEO李开复,对此进行了辟谣:  李开复在朋友圈的回应。 截至发稿前,零一万物官方对传闻也做出了回应:  零一万物的官方回应。 ### **我们获取到的信息:零一裁员,阿里将接受部分员工,但不是收购** 《智能涌现》独家获悉,2024年12月以来,大模型独角兽“零一万物”的预训练团队和Infra团队,确实发生了不小的变动: - **2024年12月中旬,零一万物对整个预训练算法团队和Infra团队进行了裁撤,裁员范围包括硅谷团队。** - **2024年12月末,零一万物预训练算法团队获得通义团队offer,Infra团队则获得阿里云offer;目前阿里对零一万物团队的收编以提供工作岗位的形式进行,而非收购。** 另有知情人士告诉《智能涌现》,2025年1月初,李开复曾在内部会议上提到,**零一万物资金紧张,预训练投入的资金比较大,公司计划转型做应用。** 有零一万物员工对《智能涌现》表示,12月中旬,团队先收到裁员通知,阿里的offer是过了一周左右才拿到的,目前只是口头offer,具体的条款还未开始商谈,“通义和阿里云那边安排了一些leader,和零一团队的成员做了一对一地沟通。” 另据《智能涌现》独家了解到,有关AI应用的战略,零一万物也做了相应的调整: **除了营收和增长表现不错的出海应用PopAi能够自负盈亏外,旗下部分应用进行了团队拆分,以子公司的形式对外融资**。 ### **经营亮红灯,零一积极自救** 在员工们看来,融资的不顺、联创的出走,成了零一万物频繁调整战略、裁撤预训练和Infra团队的导火索。 2024年12月以来,智谱、阶跃星辰等AI企业的新一轮融资逐步到位。但自2024年中获得来自某国际战投和东南亚财团的融资以来,多名知情人士告诉《智能涌现》,零一万物与部分地方政府和国资的融资进展并不顺利,“账上的钱撑不到一年”。 自2024年8月以来,零一万物的几名联创——李先刚、黄文灏、曹大鹏、潘欣也相继出走。一名知情人士透露,原来的联创,只剩下了负责零一拆分出的AI游戏业务的马杰,以及主要负责模型商业化的谷雪梅。 零一万物也试图通过战略调整进行自救。2023年,零一万物的重心还是模型API,而2024年起,公司先是发力做了几款C端应用,继而又开始将重心转到了做B端的AI营销解决方案。 自救,还是给予了零一万物活下去的资金。就如李开复在辟谣文中所说:“2024年,零一万物的确认收入一个多亿(订单更多),2025年会数倍增长。” 直到2024年11月,不少零一万物的员工还认为,公司已经过渡到了运转的平稳期。 2024年10月16日,零一万物刚刚发布了新的预训练模型Yi-Lightning。一名员工告诉《智能涌现》,不论是外部榜单,还是内部评测,Lightning的表现都不错。 彼时,李开复还在发布会上立下军令状:[零一万物绝不会放弃预训练工作](https://mp.weixin.qq.com/s/JzKJQWMVzfkXiRTGify5Kg)。 上述员工对《智能涌现》透露,**按照原定的计划,在Yi-Lightning发布后,零一万物在2024年末,还打算预训练一个全新的模型**。如今,预训练和Infra团队的员工几近停摆,等待Last Day的通知。  欢迎交流!  欢迎关注!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一名禽流感检测呈阳性的患者死亡,这是美国首例与这种呼吸道病毒有关联的死亡病例。路易斯安那州卫生部门的声明显示,这名患者年逾65岁且患有基础疾病。声明称,目前尚未发现其他病例,也没有证据表明存在人际传播。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4/1219/20ab24e712ca635.jpg) 该州机构称,这名患者在接触非商业家庭鸡群和野生鸟类后感染了H5N1。该居民于12月作为美国首例严重的人感染禽流感病例而入院。 由于H5N1病毒株已在美国家禽和奶牛场蔓延,卫生官员一直保持高度警惕。虽然已有数十人受到感染,但目前为止还没有迹象表明病毒在人群中传播。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9046.htm)
丰田公司在日本一家汽车厂旧址上建造的未来主义"编织城"(Woven City)即将迎来第一批住户。在本周举行的消费电子展上,这家日本汽车巨头向公众介绍了这个耗资 100 亿美元的项目的最新进展,据说该项目将成为一个"生活实验室",人们可以在这里生活,同时测试未来项目。 丰田公司表示,该项目已完成"第一阶段"建设,计划于 2025 年正式启动。  丰田公司董事长丰田章男在今天的 CES 新闻发布会上说:"Woven City 不仅仅是一个生活、工作和娱乐的地方,还是一个人们可以发明和开发各种新产品和新创意的地方。" 丰田在 2021 年的 CES 上首次宣布了"编织城市"(Woven City)。 当时,该公司表示这将是一个"未来城市的原型",在这里,公司可以对自动驾驶汽车、创新的街道设计、智能家居技术、机器人技术和新的移动产品进行测试,测试的对象是将全职居住在这里的真实人群。 现在,入住的日子很快就会到来。 丰田表示,2025 年秋天,丰田将迎来 Woven City 的首批 100 名居民,他们都将是丰田或其子公司 Woven by Toyota 的员工。 该社区将逐步扩大到包括"外部发明家及其家人",他们将被邀请搬迁到新城市。 丰田公司表示,该城市的第一阶段将最终容纳 360 名居民。 丰田将这些首批居民称为"Weavers",并补充说,他们"对'扩大移动性'有着共同的热情,并致力于建设一个更加繁荣的社会"。 通过参与共同创造活动,Weavers 将为实现 Woven City 的全部潜力做出贡献"。 尽管如此,"编织城市"已确认的首批"发明家"大多从事食品服务行业,包括一家自动售货机公司和一家希望"通过未来主义咖啡馆体验探索咖啡潜在价值"的初创公司。 丰田在新闻发布会上还提到了其他一些想法,包括为希望体验赛车快感的残疾人提供大功率电动轮椅。 他还提出了可跟踪慢跑者以提高安全性的个人无人机,以及为老年人服务的"宠物机器人"等想法。 "编织城市"位于富士山脚下,包括由丹麦著名建筑师比亚克-英格尔斯(Bjarke Ingels)设计的建筑。 第二阶段和后续阶段的目标是建造足够多的住房和设施,供多达 2000 人常年居住,并由该公司的氢燃料电池技术提供动力。 "编织城市"这个名字是指将三种不同类型的街道或小路编织在一起,每种街道或小路供特定类型的用户使用。 其中一条仅供速度较快的车辆通行。 第二条街道则混合了自行车、滑板车等低速个人代步工具和行人。 第三条道路将是一条类似公园的长廊,仅供行人使用。 目前还不清楚"梭织城"如何融入丰田的未来交通计划。 丰田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商之一,但在电动汽车领域却有些落伍。 该公司拥有大量的混合动力汽车,但在美国只有一款全电动汽车,BZ4X,不过该公司确实表示即将推出一款三排座 SUV。 汽车制造商利用大片土地建造以假城市为背景的试验场来测试新车,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公司小镇已经存在了几十年;例如,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正在德克萨斯州建造自己的小镇,以安置特斯拉和 SpaceX 的员工。 但丰田提出的是这一概念的戏剧性升级:一座真正的城市,里面住着真正的人,他们将生活在汽车制造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中。 而这正是它可能遇到问题的地方。 Google在多伦多的"人行道实验室"(Sidewalk Labs)项目中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居民对监控和数据收集的反对导致该项目最终失败。 丰田希望通过提高 Woven City 居民的生活质量来避免同样的麻烦。 该项目已获得日本首个"LEED 社区白金认证",该系统的最高级别。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9044.htm)
周一的丰田 CES 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编织城"(Woven City),这是这家汽车制造商计划在富士山脚下建造的社区。 机器人技术无疑将在该公司尽可能多地实现这座 2000 人城市自动化的努力中扮演重要角色,其中包括自动驾驶汽车和无人机,它们将在天黑后护送人们回家。  公司的研究机构TRI正在努力改进机器人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该研究所最近宣布与波士顿动力公司(Boston Dynamics)合作,将其模仿学习技术引入新型电动仿人机器人 Atlas。 像折叠 T 恤衫这样的精细工作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公司首席执行官丰田章男展示了公司如何教机械臂折叠日式T恤衫。 从一对手动抓手开始,人类示范折叠衬衫的正确方法。 丰田公司表示,该系统能够在一夜之间掌握这项技能。 当然,折叠 T 恤只是灵巧性的一个例子。 值得注意的是,在计划搬入 Woven City 的 2000 名居民中,有不少是退休人员。 过去几十年来,日本越来越多地利用自动化技术来帮助人口老龄化。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9042.htm)
美国国防部周一表示,已将包括腾讯控股、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在内的中国科技巨头添加到其表示与中国军队协作的公司名单中。据当局文件,名单中还包括芯片制造商长鑫存储、物联网方案供应商移远通信和无人机制造商道通科技。  根据《联邦公报》发布的通知,每年更新的中国军事公司名单(根据美国法律正式规定为“第 1260H 条名单”)指定了134家公司。虽然该指定并不涉及立即禁令,但可能会对受影响公司的声誉造成打击,并向美国实体和公司发出严厉警告,提醒他们与他们开展业务存在风险。还可能增加美国财政部制裁该等公司的压力。 除了拥有流行的信息应用微信,腾讯在游戏行业也是大名鼎鼎,它拥有《英雄联盟》开发商Riot Games,还投资了许多其他公司,包括Epic Games、Larian Studios、Ubisoft和FromSoftware。 同时,宁德时代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其产品广泛应用于特斯拉、福特、大众、宝马等公司的电动汽车。 这些指认源于美国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在 2020 年发布的行政命令,该命令禁止美国公司投资与中国军方有关系的实体。 2022 年被列入名单的大疆创新表示,美国海关正在阻止其无人机进口,最终该公司提起了诉讼,声称该指定导致了 "商业交易的损失 "和 "国家安全威胁 "的污名。 美国国防部亦剔除六家据称不再符合指定要求的公司,包括人工智慧公司北京旷视科技、中国铁建、中国建筑集团和中国电信集团。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9040.htm)
戴尔将放弃一些最具代表性的笔记本电脑品牌。 在本周一举行的 CES 2025 上,这家 PC 公司宣布将从新款笔记本电脑、台式机和显示器产品线中删去 XPS、Inspiron、Latitude、Precision 和 OptiPlex 等名称,取而代之的是 Dell、Dell Pro 和 Dell Pro Max。 此举旨在为戴尔产品组合打造"统一品牌"。  此举迅速引起了用户群体反弹,一些人指出,仅以"戴尔"命名的机型会造成混淆。 此举表明,该公司放弃了令人难忘的品牌,转而采用已成为整个行业标准的命名惯例。 该公司表示,它正试图揭开戴尔业务的神秘面纱。戴尔公司指出:"购买个人电脑是一种复杂的体验,需要考虑品牌、型号、外形、性能、图形、存储和材料等多种因素。" 这意味着戴尔将推出的新产品会按照以上规则明明,如最新发布的 Dell Plus 32 英寸 4K QD-OLED 显示器和戴尔 Pro Premium 笔记本电脑。 未来,我们还可以期待戴尔 Pro Max Plus 这样的产品名称。 由于戴尔 Pro Premium 这样的笔记本电脑有 13 英寸和 14 英寸两种尺寸,因此它们的正式全名是戴尔 Pro 13 Premium 和戴尔 Pro 14 Premium。 它们在精神上继承了即将停产的戴尔 Latitude 笔记本电脑。 虽然对于全球最大的 PC 制造商之一来说,这是一次重大的品牌重组,但戴尔并没有一下子把旧品牌扔掉。 已经推出的 XPS、Precision 和其他退市品牌的现有产品线将继续沿用。 但一旦停产,它们将只能被戴尔为它们准备的任何Plus、Premium、Pro 和 Pro Max 组合所取代。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9038.htm)
坏了!我有点担心老罗 “ **行业冥灯** ” 的名号,又要再坐实一层了。就在昨天,老罗带队的 AI 初创项目 Jarvis ,悄摸声息地发布了新产品:**AI 助理 J1 Assistant **( 目前仅在海外上线 )。我们也在第一时间下载下来用了会。总结起来就是,**到处都有种熟悉的感觉**。 咱先说这个 J1 Assistant 的图标,就问你是不是眼熟? 非常神似前不久闹出大新闻的极越汽车车标,这俩并排放一起,你都分不清哪个是哪个。 猜猜我是谁?  打开界面,就是一套熟悉的常规 APP 注册流程,填写手机号、邮箱号、 ID 和选头像( 目前中国大陆境内手机号无法注册成功 )。 有意思的是,这个头像是不是又眼熟了? 这些默认头像,全都是当年猛兽派对里的角色。  我们去查了下才发现,猛兽派对的游戏开发商 “ 所思科技 ” 和老罗是老熟人了。 2012 年的时候,所思科技 CEO 罗子雄受老罗邀请,加入了锤子公司当产品视觉总监。 随后,他们孵化了一个 VR 项目,准备搞头戴式显示器,而后这个项目转型做游戏,也就是成了所思科技。 所以, J1 Assistant 的默认头像用猛兽派对的角色,倒也没毛病。  再说回 AI 助手上来, J1 Assistant 的最大特色就是,**极度偏爱语音输入**。 虽然它也支持文字输入,但几乎所有界面都是放大语音按钮,隐藏或者缩小文字输入框。 这么多年过去了,老罗最爱的还是当年的 TNT 呗。  在 J1 Assistant 主界面,总共有 5 个 dock 栏,从左到右分别是**任务清单****( 待办事项 )****、备忘录****( 便签 )****、****AI ****助手、聊天以及搜索功能**。  我们估摸着,在设计的时候,想的就是通过 AI 的能力,**让这个 APP 里的所有日常操作,都可以用语音完成**。而且像是便签、待办事项这些功能,就可以让 AI 帮你润色、翻译、修改语气等等。  至于聊天功能并不是和 AI 聊天,而是搞社交那一套。 不过目前只支持和同样注册了 J1 Assisant 的用户加好友聊天。  除了这些功能,世超觉得比较有意思的就是 **AI ****助手和搜索功能**。 最中间的 AI 助手其实就是一个指挥官了,理论上你和它聊天能够控制其他所有功能。 在使用 AI 助手的时候,你只需要按住麦克风按钮,说出你的需求,然后就可以拖动需求去你想要操作的界面。 比如拖动到短信界面发送短信,拖动到Google上Google一下,或者拖到 GPT 界面问问 ChatGPT 。  老罗给这个操作取了一个很洋气的名字: “**Ripple Touch** ( 涟漪触控 ) ” ,其实还挺形象的,就是这些语音指令,像水波涟漪一样向各种功能、应用延伸。 据官方介绍,这个功能目前在三星、 Pixel 等手机部分型号上,还支持快捷呼出,不过时间紧张没来得及测试,后续如果大家有兴趣咱们可以再试一次。  也不知道是不是世超打开方式有问题,总体使用下来,感觉 J1 Assistant 功能并不多。 而且我总觉得**这些个交互逻辑,在哪儿看到过**。 后面在托尼的点拨下才发现,原来 J1 Assistant 的涟漪触控功能,不就是锤子当年闪念胶囊的升级版吗?  只是当时没有 AI 帮忙整理时间线,需要手动调整;以前没有 AI 帮忙自动记录,得自己保存成备忘录或者待办事项,而现在有了 AI 助手,这些操作都能更简单些了。 而搜索功能,就相当于是一个**真 · 全局搜索**。 里面可以集合各种网站,你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分类成 “ 普通搜索 ”“AI 搜索 ”“ 文献查阅 ”“ 论坛集合 ”“ 聊天工具 ” 等等,然后按照自己的需求往里加网址。 比如 “ 普通搜索 ” 里放上百度、Google、 Bing 们的网址; “ 论坛集合 ” 里放着抖音、小红书、贴吧们等等。 这么一来,你在搜索某些产品或者问题的时候,先挑选想用的网站类型,然后点击组合包就行。  比如你想搜索奶龙是啥意思,那么奶龙,然后打开 “ 普通搜索 ” ,里面的各个搜索引擎像是Google、 Bing 、雅虎等等,就会一起搜索奶龙。 这些 APP 组合包里,最多支持 4 款软件同时进行检索。 你可以同时看这 4 个网站的搜索结果,然后再点击进入自己觉得好的,确实方便了很多。  如果是想搜什么商品购买,就可以打开购物软件集合包搜索。  不出意外,这功能又有点闪念胶囊的影子了。 当年的闪念胶囊也是长按 home 键,就可以进行全局式搜索,什么搜索引擎、词典、联系人、音乐等等都能做到。  不仅如此,我们也发现,现在老罗的**这个 AI 助手功能有点子笨**,英文倒是可以听听,中国字也能看得懂。 但无论是哪种语境哪种文字,它基本都没啥上下文记忆能力,你也很难用自然语言去和他说清楚你要干啥,**生成速度也着实有点慢**。 总的来说,这款软件目前确实无愧 beta 之名,大家最好等等 OTA 再观望观望呢。 不过也有细心的网友在 J1 Assistant 官方最底下发现了个神秘网站,然后顺藤摸瓜就找到了个大货。  不出意外,这款 JARVIS ONE 就是去年底,细红线公司被爆料即将发布的硬件。  根据官网描述,这个 AI 原生硬件带指纹识别、 WIFI 、麦克风和蓝牙,怎么听着和去年火了一阵的 Rabbit R1 、 AI Pin 有点类似。  目前,网站上并没有标注具体发布日期,咱们还得再等等。 可能很多没有关注老罗的差友还想着,**老罗不是在带货吗?****不是在做 AR/VR 吗?** 今天借着机会给大家再聊聊老罗。 本来呢,老罗的确是在做 AR ,他创立的公司名叫细红线,甚至还冠上了**最后一次创业**的名号。  可 2022 年的老罗想的是,能带个上千人的团队,做出自己的 AR 产品和操作系统。 结果几年过去了,你看看 “ 子公司 ” 苹果的 Vision Pro 是啥情况,再看看 Meta ,再看看字节这些大厂们的 VR/AR 产品…… 更重要的是,据《新视界》报道,几年下来,细红线**员工数巅峰也就 150 来人**,和原本假设的上千人规模差距太大,光凭这么百来号人,他们内部自己都觉得开发 AR 眼镜基本没啥希望。 但他们还是坚持了下去,一度还做出了 AR 眼镜的原型机,虽然被诟病根本没法量产,但对细红线团队成员们来说,好歹有了希望。 可到了 2023 年底,大模型 AI 潮袭来, AR/VR 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就从小甜甜变成了牛夫人。 老罗这次倒也没当一把守旧派,反而很快就调转了枪口,在内部研发起了类似 ChatGPT 的产品。 咱不好说这算不算又创业了一次嗷,这应该叫创业项目调整方向,老罗应该不算食言吧。  可这个软件最后也没公布,据刺猬公社报道,细红线团队也一再变化自己的方向,最终**在去年一季度才定下来做 AI Agent** 。 到了去年 4 月,老罗自己跑到直播里说,将要发布一款神秘产品,新产品 “ 具有颠覆性、破坏式的创新 ” 。 当时的就有《 新视界 》从多位细红线人士挖到了料,知道了这款新品的主菜是一个 AI 软件方案,并搭配了一款硬件。 所以,兜兜转转,最后拿出了个 J1 Assistant ? 就世超简单地这么试用了下,光是 AI 软件方案的话,现在的环境属实是有点困难。  毕竟 **AI ****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绝对是 AI 本身的能力**,光是软件方案,谁都能跟进、谁都能模仿,拼到最后,还不是拼谁家的 AI 大模型更好用? 至少从我们今天的试用上来看,老罗家的 AI 比起主流选手们来说,差距还挺明显的。 而老罗如果想靠后面的 AI 硬件翻盘,恐怕也有点费劲。 就像前面说的,目前 JARVIS ONE 给人的感觉和之前的 Rabbit R1 、 AI Pin 似乎没什么大差别。 不过东西还没发布,我们也只能先期待一手,**新硬件能和 J1 Assistant 产生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新操作**。 不过咱就说,就现在这个软件产品要是有机会和海外的手机厂商们合作一下,说不定也有戏。 如果这些主机厂商出硬件,老罗的细红线搞生态,对标下隔壁的鸿蒙智行,成为下一个 “ 红线智联 ” ,也不是没可能嗷。 **撰文**:八戒**编辑**:江江 & 面线**美编**:焕妍 **图片、资料来源**:Matter.ai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9034.htm)
针对顶级游戏本,**AMD带来了新一代锐龙9000HX系列,代号Fire Range**,移植于桌面版锐龙9000系列,不但拥有最多16个Zen5架构核心,更是再次引入了X3D缓存。早在2023年7月,AMD就发布了首款集成3D缓存的游戏本处理器锐龙9 7945HX3D,16个Zen4 CPU核心,最高加速频率和标准版一样是5.4GHz,并拥有总计144缓存,包括16MB二级、64MB三级、64MB 3D,性能彪悍。   锐龙9000HX系列只有三款型号,**旗舰为锐龙9 9950HX3D,说白了就是锐龙9 9950X3D的移动版本,同样chiplet设计和双CCD、16核心32线程、144MB缓存(16MB二级+64MB三季+64MB 3D)。** 频率略有妥协,**最高加速从5.7GHz降至5.4GHz,毕竟热设计功耗从170W降低到了只有54W。** **锐龙9 9955HX则是锐龙9 9950X的翻版**,16核心32线程,16MB二级缓存,64MB三级缓存,最高加速频率同样从5.7GHz降至5.4GHz,热设计功耗也是54W。 **锐龙9 9850HX对应锐龙9 9900X**,12核心24线程,12MB二级缓存,64MB三级缓存,最高加速频率也从5.6GHz降到了5.2GHz,热设计功耗54W。 它们都集成Radeon 610M GPU核心,还是RDNA3架构、2个单元,任务就是简单的显示输出,毕竟这类游戏本都要配备高端独立显卡。 基于锐龙9000HX系列的游戏本将在今年上半年陆续上市。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9032.htm)
在移动端,Intel正式发布了酷睿Ultra 200HX/H/U三大新系列,完整覆盖各种游戏本、主流本、轻薄本。在桌面端,首批125W K/KF系列之后,酷睿Ultra 200S系列迎来扩军,**包括定位主流的65W标准版,以及主打OEM市场的35W节能版,一共多达12款不同型号,其中一款为中国市场特供。**  **酷睿Ultra 9 285**:8+16 24核心,40MB二级缓存,36MB三级缓存,P核频率**2.5-5.6GHz**,E核频率1.9-4.6GHz,**核显4核心**、2GHz,**睿频功耗182W。** **酷睿Ultra 9 285T**:P核降至**1.4-5.4GHz**,E核降至1.2-4.6GHz,**睿频功耗112W**——也就是加速频率变化很小,但基础频率大幅降低,和以往做法相同。  **酷睿Ultra 7 265**:8+12 20核心,36MB二级缓存,30MB三级缓存,P核频率2.4-5.3GHz,E核频率1.8-4.6GHz,核显4核心1.95GHz。 **酷睿Ultra 7 265F**:无核显,其他同上。 **酷睿Ultra 7 265T**:P核频率1.5-5.3GHz,E核频率1.2-4.6GHz。  **酷睿Ultra 5 245**:6+8 14核心,26MB二级缓存,24MB三级缓存,P核频率3.5-5.1GHz,E核频率3.0-4.5GHz,核显4单元、1.9GHz,**睿频功耗降至121W。** **酷睿Ultra 5 245T**:P核频率2.2-5.1GHz,E核频率1.7-4.5GHz,**睿频功耗114W。** **酷睿Ultra 5 235**:P核频率3.4-5.0GHz,E核频率2.9-4.4GHz,**核显减少到3核心**,频率略微提高到2GHz。 **酷睿Ultra 5 235T**:P核频率2.2-5.0GHz,E核频率1.6-4.4GHz。 **酷睿Ultra 5 230F**:**只在中国内地市场上才有,详细规格暂未公开,猜测它就是酷睿Ultra 5 235的无核显版本,也就是应该叫做酷睿Ultra 5 235F才更合适。**  **酷睿Ultra 5 225**:6+4 10核心,22 MB二级缓存,20MB三级缓存,P核频率3.3-4.9GHz,E核频率2.7-4.4GHz,**核显只有2个核心**,频率也是最低1.8GHz。 **酷睿Ultra 5 225F**:无核显。 至于传闻中的酷睿Ultra 3 205,暂未发布。 另外,它们都集成了NPU AI引擎,算力均为**13 TOPS。**  酷睿Ultra 200S 65W/35W处理器和相关整机**将于1月13日正式开卖**,其中酷睿Ultra 5 230F、酷睿Ultra 5 225F已经在国内开启预售。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9030.htm)
特朗普否认华盛顿邮报报道,称关税政策不会缩水;日本制铁公司和美国钢铁公司正式对美国总统拜登提起诉讼;李开复辟谣零一万物部分业务售卖给阿里;晶科能源起诉隆基绿能专利侵权,后者回应;霸王茶姬回应“冰勃朗”质疑;罗氏回应流感药物玛巴洛沙韦供应情况;央行拟在香港新增发行离岸央行票据,规模超历史最大。
这几年,基于AMD锐龙平台的游戏掌机层出不穷,锐龙7 6800U/7840U/8840U都备受欢迎,最新的锐龙AI 9 HX 370也被拉入掌机。同时,AMD也针对掌机设备设计了单独的锐龙Z系列处理器,主要是功耗更低、能效更高,初代包括锐龙Z1 Extreme、锐龙Z1两款型号。 **现在,第二代锐龙Z2系列正式发布了,型号增加到三款,但这次比较复杂,采用了三代不同架构,适合不同级别的产品。**   **旗舰型号锐龙Z2 Extreme,面向规格、价格双高的顶级掌机,唯一采用了最新的Zen5架构**,还是8核心16线程(分为三个Zen5、五个Zen5c),搭配8MB二级缓存、16MB三级缓存,最高频率5.0GHz。 GPU部分是RDNA3.5架构,共有16个单元核心,比上代增加三分之一,性能大涨。 **热设计功耗设定在15-35W,比初代向上扩展了5W**,当然厂商可以自由定制。 **锐龙Z2其实就是锐龙Z1 Extreme改名而来,适合主流机型**,规格完全不变:8个Zen4核心、8MB二级缓存、16MB三级缓存、加速频率5.1GHz(系列最高)、12个RDNA3 GPU核心。 有趣的是,**热设计功耗设定在15-30W,比之前锐龙Z1 Extreme的下限提高了6W**,当然厂商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定义。 **锐龙Z2 Go针对入门产品,架构上还是Zen3+、RDNA2的组合**,而且会有4个CPU核心、10MB缓存(4MB二级+6MB三级)、12个GPU核心,热设计功耗也是15-30W。 如果你想要一台便宜的掌机,对性能没有太多需求,它就很合适了。  AMD表示,基于锐龙Z2系列的新掌机将从第一季度开始陆续发布上市。 虽然AMD没有透露具体品牌和产品,但是看起来**华硕、联想会首批跟进**,SteamDeck也有望迎来升级。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9028.htm)
面对来势汹汹的NVIDIA RTX 50系列显卡,AMD也准备了RDNA 4架构的新一代产品,不过在本次CES 2025大会上,新卡并未正式发布,只是做了简单的预览,披露了一些整体设计和技术特性。  一如此前传闻,AMD这次暂时放弃了旗舰之争,最高只做到了高端性能级,一如当年的Radeon HD 3800/4800系列一样进行田忌赛马一般的错位竞争。 当然,其中至关重要的就是价格,毕竟**从来没有垃圾产品,只有垃圾价格**,尤其是眼瞅着NVIDIA一直处于绝对统治地位,定价随心所欲,AMD更有必要打造高性价比的真正甜点卡。 只是,这一切要等后续新卡正式发布才能知晓了。  首先,AMD显卡习惯性改名的习惯又来了一次,这次没有老老实实地叫做RX 8000系列(这个序列留给了笔记本的RDNA 3.5架构集显),而是跨越到RX 9000系列。 **Navi 48高端芯片的命名为RX 9070系列,包括RX 9070 XT、RX 9070两款产品。** **Navi 44主流芯片的则命名为RX 9050系列,具体型号暂未公布。** AMD表示,新的命名方式更简单,也可以和竞品直接匹配,更容易对比。 只是再过几代,NVIDIA是不是还会坚持RTX 9070、RTX 9050这样的命名?  RDNA 4架构芯片的制造工艺从5nm升级为**4nm**,在宏观层面上的改进有:**优化CU计算单元、提升AI计算、改进光追、增强编码质量,等等。** 这一次,AMD还带来了**第二代AI加速器、第三代光追加速器、第二代Radiance显示引擎等。** 至于其中的具体细节,只能等到后续发布解禁的时候再说了。  **FSR 4超分技术如约而至,终于也用了上机器学习**,也就是利用专门的硬件单元进行加速,自然效果更好、性能更佳。 目前已知的是,FSR 4会支持最高4K分辨率的缩放,搭配新的FG帧生成技术性能进一步提升,搭配Anti-Lag 2技术延迟也更低。 不过注意,**FSR 4是专门服务于RDNA 4显卡的**,毕竟依赖新的硬件单元,所以不会下放给老显卡。 当然这也意味着,FSR 3会继续发展,新老版本并行,没有直接取代关系。  驱动层面上,AMD也会引入更多AI元素,支持更多玩法,比如**文生图、本地文档摘要、AMD相关知识问答**,等等,相信还会有更多。  RX 9070 XT、RX 9070显卡将在一季度内发布上市,显卡品牌包括**宏碁、华硕、蓝宝石、讯景、华擎、技嘉、撼迅、瀚铠、盈通。** **是的,宏碁也来做AMD显卡了!他们也有Intel显卡。**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9024.htm)
AMD Zen5架构在笔记本上的第一站是Strix Point,也就是锐龙AI 9 300系列,很好很强大,就是比较贵,基于它的迷你机、掌机也都不便宜。**现在,AMD又带来了Krakan,同样隶属于锐龙AI 7/5 300系列,定位主流市场,可以提供高档的AI体验,但是在规格降低的同时,价格也要下来了!**   Krackan系列产品线比较简单,消费级、商用级各自只有两款型号,规格完全一一对应,分别会在第一季度、第二季度上市。 **锐龙AI 7 350、锐龙AI 7 PRO 350**都是8个Zen5 CPU核心,包括**4个Zen5、4个Zen5c**,最高频率5.0GHz,集成8MB二级缓存、16MB三级缓存。 GPU部分削减到**8个单元**,当然还是RDNA3.5。 **锐龙AI 5 340、锐龙AI PRO 5 340**则都是6核心12线程,包括**3个Zen5、3个Zen5c**,最高频率4.8GHz,二级缓存6MB,三级缓存还是16MB。 NPU部分都是XDNA2架构,而且满血,算力均为50 TOPS。 热设计功耗和Strix Point一样都设定在默认**28W**,可调范围**15-54W。**  **性能对比方面,AMD首先把高通骁龙X Plus 8核心版给拎了出来一顿爆锤,同时把酷睿Ultra 7 258V也虐了一遍,显得极为自信。** 当然,Intel对位的应该是酷睿Ultra 200H系列,但依然毫无胜算。  既然大家都在推AI PC,AMD至少在性能上可以做到领先,尤其是NPU部分,不过其实大家差距也不是很大,都在10%以内,而且生态方面Intel更有号召力,高通就不提了。  AMD还特别强调,**锐龙AI 7/5 300系列可以给笔记本带来最长24小时的续航**,这和Intel的酷睿Ultra 200V系列有一拼,当然具体还得看机型和应用场景。 **新的锐龙AI 300笔记本将在第二季度上市。**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9022.htm)
锐龙7 9800X3D首发之后,AMD终于发布了基于第二代3D缓存技术的顶级型号,锐龙9 9950X3D、锐龙9 9900X3D。二者都将在**一季度内上市**,价格暂未公布。  相比于上代Zen4架构的锐龙9 7900X3D系列,这次除了升级缓存技术,**最大的变化就是频率不再残血妥协,而是和标准版几乎完全一样。** 再加上主板厂商的深度优化,无论是玩游戏,还是生产力,锐龙9000X3D系列都可以做到几乎完美的兼顾。 当然,玩游戏时仍然建议关闭不带缓存的CCD,以获得最佳延迟和性能。   锐龙9 9950X3D和锐龙9 9950X一样都是16核心32线程、16MB二级缓存、64MB原生三级缓存,额外堆叠了64MB 3D缓存,**总容量和前代一样仍然是144MB。** **核心加速频率5.7GHz**,和锐龙9 9950X完全一样,热设计功耗也同为170W。 锐龙9 9900X3D也和锐龙9 9900X一样是12核心24线程、12MB二级缓存、64MB原生三级缓存,再叠加64MB 3D缓存,**一共拥有140MB。** **最高加速频率从5.6GHz稍微降至5.5GHz**,而热设计功耗维持在120W。   性能方面,官方宣称在40款游戏中,**锐龙9 9950X3D相比于前代锐龙9 7950X3D平均提升8%**,《CS2》最好可达58%,《Fry Cry 6》《战锤4K:星际战士2》、《奇点灰烬:扩展版》等都在30%左右。 **对比竞品酷睿Ultra 9 285K那就是纯粹的碾压了,平均领先20%**,《看门狗:军团》最高可达64%,《战锤4K:星际战士2》《最终幻想14》《Fry Cry 6》也都超过了40%。   **生产力方面,锐龙9 9950X3D也不遑多让,20款应用中平均比上代提升13%,对比酷睿Ultra 9 285K则领先平均10%**,Photoshop最高甚至达到47%,7-Zip也有33%的优势。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9020.htm)
无线充电联盟[在周一的 CES](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50106397777/)上宣布,2025 年将有更多的 Android 设备使用基于 MagSafe 的 Qi2 充电标准。 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所有设备都将配备磁铁;WPC 表示,它现在已经为那些需要外壳来添加磁性对齐环,但在其他方面符合充电标准规范的手机提供了"Qi2 Ready"认证。  Qi2 Ready 的发布可以解释[最近的传言](https://www.sammyfans.com/2024/12/25/samsung-galaxy-s25-may-require-magnetic-case-for-qi2-compatibility/),即三星 Galaxy S25 手机需要外壳才能添加磁性充电功能,三星表示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发布 Qi2 Galaxy 设备。 与此同时,Google 表示"致力于采用 Qi2 无线充电标准",并将"为 WPC 提供自己的高功率无线充电技术"。 目前,大多数Android手机都需要一个内嵌磁铁的手机壳才能实现 MagSafe 式无线充电。 除了 HMD Skyline 等手机 之外,只有苹果公司的手机配备了正常 Qi2 认证所需的磁环。 WPC 还宣布,Qi2 标准的一个即将推出的部分将是车载无线充电,采用松下汽车系统公司提供的技术,车载无线充电采用移动线圈,该线圈可移动以与手机中的线圈保持一致。 移动线圈和 Qi2 Ready 认证都是 Qi v2.1 更新的一部分。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9018.htm)
Google正在组建一个新的团队,研究能够模拟物理世界的人工智能模型。蒂姆-布鲁克斯(Tim Brooks)是 OpenAI 视频生成器Sora的共同负责人之一,他于 10 月份前往Google的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Google DeepMind以领导这个新团队。 "DeepMind 有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那就是建立大规模的生成模型来模拟世界,"布鲁克斯周一上午写道。"我正在为一个肩负这一使命的新团队招人"。 根据布鲁克斯在帖子中链接的职位列表,新的建模团队将与Google的Gemini、Veo和 Genie 团队合作,并在此基础上解决"关键的新问题",并将模型扩展到"最高的计算水平"。 Gemini 是Google的旗舰人工智能模型系列,用于分析图像和生成文本等任务,而 Veo 则是Google自己的视频生成模型。 至于 Genie,它是Google的世界模型--可以实时模拟游戏和 3D 环境的人工智能。 Google最新的精灵模型于 12 月份预览,可以生成大量可玩的 3D 世界。  由 DeepMind 的 Genie 2 模型生成的交互式游戏世界。图片来源:DeepMind "我们相信,在视频和多模态数据上扩展[人工智能训练]是通往人工通用智能的关键之路,"其中一份职位描述这样写道。 人工通用智能,或称 AGI,一般是指能够完成人类所能完成的任何任务的人工智能。"世界模型将为众多领域提供动力,例如视觉推理和模拟、化身代理的规划以及实时互动娱乐。" 根据描述,布鲁克斯的新团队将寻求在他们建立的模型之上开发"实时互动生成"工具,并研究如何将他们的模型与现有的多模态模型(如Gemini)整合在一起。 许多初创公司和大型科技公司都在追逐世界模型,其中包括颇具影响力的人工智能研究员李飞飞的世界实验室、以色列新贵Decart和Odyssey。 他们认为,世界模型有朝一日可用于创建视频游戏和电影等互动媒体,以及运行机器人训练环境等逼真模拟。 但创意人员对这项技术的看法却褒贬不一。  《连线》(Wired)最近的一项调查发现,动视暴雪(Activision Blizzard)等游戏工作室正在使用人工智能来偷工减料、提高生产率并弥补人员流失。 2024 研究 是由代表好莱坞动画师和漫画家的动画工会(Animation Guild)委托进行的,该工会估计,到2026年,美国将有超过10万个电影、电视和动画工作岗位将被人工智能颠覆。 在新生的世界建模领域,一些初创公司,如 Odyssey,已经承诺与创意专业人士合作,而不是取代他们。 Google是否会效仿,我们拭目以待。 还有一个尚未解决的版权问题。 一些世界模型似乎是根据视频游戏的播放片段训练出来的,这可能会使开发这些模型的公司在视频未获授权的情况下成为诉讼对象。 YouTube的所有者Google声称,根据YouTube平台的服务条款,Google有权在YouTube视频上训练其模型。 但该公司没有说明它正在寻找哪些具体视频进行训练。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9016.htm)
Intel终于发布了新一代笔记本移动平台,包括**Arrow Lake新架构的高端型酷睿Ultra 200HX系列、主流型酷睿Ultra 200H系列,以及Meteor Lake老架构的入门型酷睿Ultra 200U系列。** 酷睿Ultra 200HX系列和桌面版酷睿Ultra 200S系列同宗同源,拥有最多8+16 24核心24线程,多核性能提升最多达41%,首次在发烧级笔记本上集成NPU引擎,算力13 TOPS,还提供多达48条PCIe通道,甚至支持超频。 酷睿Ultra 200H系列是原生移动版,最多6+8+2 16核心16线程,还有最多8个Xe核心的锐炫核显,游戏性能提升22%,平台总算力高达99 TOPS。 Intel表示,**得益于封装技术的进步,新处理器的整体封装尺寸缩小了33%,可以在保证出众性能的情况下,实现 全新优质的轻薄设计。** 酷睿Ultra 200U系列就什么好说的了,上代酷睿Ultra 100U系列的提速升级版,频率更高了而已,还是最多2+8+2 12核心14线程、Xe LPG核显,平台算力最高24 TOPS。 下边,来欣赏新处理器的精美官方图: **酷睿Ultra 200HX系列:**                  **酷睿Ultra 200H系列:**                  **酷睿Ultra 200U系列:**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9014.htm)
CES 2025大展正式开幕前夕,Intel如约发布了新一代酷睿Ultra 200系列笔记本、台式机平台,在笔记本上包括面向高端游戏本的酷睿Ultra 200HX系列、主流全能轻薄笔记本的酷睿Ultra 200H系列、轻薄本的酷睿Ultra 200U系列。 其中,**酷睿Ultra 200HX/200H系列都是新的Arrow Lake架构,酷睿Ultra 200U系列则是上一代Meteor Lake架构。** 再加上之前专门针对AI PC笔记本打造的酷睿Ultra 200V系列(Lunar Lake),Intel新一代产品线已经布局完成。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07/5fdf6a4e-6983-4daf-957a-d51b6a62510c.png) 时间方面,**酷睿Ultra 200H/200U系列笔记本将于2025年1月13日率先在中国上市,随后在2月在全球上市。** **酷睿Ultra 200HX系列笔记本将于2025年上半年登场**,更多详情将在上市前公布。 接下来,我们逐一看看三条产品线的具体情况。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07/43f418ef-7f24-4f51-9000-19f0ef717bd5.png) 酷睿Ultra 200HX系列,一如既往就是桌面版移植而来的,也就是和酷睿Ultra 200S系列本质上完全相同,只是封装、频率、功耗不同而已。 所以,它同样拥有新设计的Lion Cove P核架构、Skymont E核架构,最多分别8个、16个,**对比上代单核性能提升超过5%,多核性能提升超过20%,最高达41%。** 核显架构是初代锐炫Xe-LPG,但是核显名字也没有挂上锐炫品牌,只是简单地叫Intel核显,最多只有4个单元,聊胜于无,毕竟都是要搭配高端独立显卡的。 **这还是首款针对移动发烧友打造、内置NPU引擎的AI PC处理器,算力13 TOPS。**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07/d90ca25a-4268-432c-85c7-c06f499c5380.jpg) 平台特性方面,提供多达48条PCIe 5.0/4.0扩展通道。 内存统一支持DDR5-6400、LPDDR5X-8400,以及新型的LPDDR5/5X CAMM2,最大容量96GB(DDR5)或者64GB(LPDDR5/5X)。 **原生集成两个雷电4接口、Wi-Fi 6E**,可通过外挂主控支持雷电5、Wi-Fi 7。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07/5ab72a63-c30e-4f2d-b187-4dbd35743744.jpg) 具体型号一共有六款,**旗舰叫做酷睿Ultra 9 285HX,8+16 24核心24线程,36MB三级缓存,P/E核最高频率5.5/2.8GHz,核显频率2.0GHz。** **酷睿Ultra 9 275HX**频率全面降低100MHz,其他不变。 **酷睿Ultra 7 265HX/255HX**都是8+12 20核心、30MB三级缓存,P/E核最高频率分别为5.3/2.6GHz、5.2/2.4GHz。 **酷睿Ultra 5 245HX/235H**X均为6+8 14核心、24MB三级缓存,P核最高频率都是5.1GHz,E核则分别是3.1/2.9GHz。 它们还开放了超频,包括**P核/E核超频(步进16.6MHz)、全新片间互联接口超频、XMP内存超频、XTU工具超频(Speed Optimizer)**,等等。 **对比桌面平台,不同档次的核心数没有变化,P核频率也相差无几,但是E核下来了很多,而基础功耗均为55W,最高睿频功耗可释放到160W。** 有趣的是,酷睿Ultra 9/7/5三个子系列,各自的核心数是相同的,这就很容易记忆和区分了,不像以往特别混乱。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07/241ab089-2512-480c-a788-951073113a84.png)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07/b5a87a22-9616-4e2c-a516-421e5fad7203.jpg) 酷睿Ultra 200H系列是原生的移动版本,但它并非Lunar Lake的同门,而更是初代Meteor Lake-H的升级版,同样有P+E+LPE三重核心(但不支持超线程),核显也升级到了第二代锐炫架构,最多8个Xe核心。 官方号称,**酷睿Ultra 200H系列对比酷睿Ultra 100H系列,单核、多核性能提升都超过了15%,核显性能提升同样超过15%。** 还有最新的NPU,**全平台算力最高达99 TOPS**,是上代的超过2.5倍,Procyon AI测试性能提升至2.2倍,Llama 3.8B大模型性能提升至3.3倍,Stable Diffusion 1.5性能提升至2.3倍。 平台扩展提供8条PCIe 5.0、两组各4条PCIe 4.0,原生支持四个雷电4、Wi-Fi 6E,可外挂支持雷电5、Wi-Fi 7。 内存支持和HX系列完全一样。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07/e889737b-7282-4030-b587-a9639595598c.jpg) 有趣的是,Intel还将酷睿Ultra 200H系列与NVIDIA Jetson AGX Orin 64GB对比了AI性能。 虽然算力只有后者的三分之一多点,但是媒体性能领先多达5.8倍,视频分析性能领先3.4倍,单位价格单位功耗的性能更是达到了8.2倍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07/aed01f96-81b0-411a-b1ae-c03f89c07ffd.jpg) 一共有五款不同型号,**旗舰为酷睿Ultra 9 285H,6+8+2 16核心16线程,24MB三级缓存,P/E核最高频率分别5.4/2.9GHz**,核显频率也有2.35GHz。 **它的基础功耗为45W,最高睿频功耗可达115W,是整个系列中最高的,而其他四款都是基础28W、睿频60W。** **酷睿Ultra 7 265H/255H**核心数不变,就是频率降低了一些而已,其中P核分别仍有5.3GHz、5.1GHz,但是E核只剩下2.2GHz和2.0GHz。 **酷睿Ultra 5 235H/225H**都砍掉了2个P核,变成了**4+8+2 14核心14线程**,三级缓存也减至18MB,频率也继续降低,最高加速分别为5.0GHz、4.9GHz。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07/d6840685-0a11-47bd-82a4-4d51a6cb947b.jpg) **酷睿Ultra 200U系列其实就是上代酷睿Ultra 100U系列的升级版,**一共四款型号,**酷睿Ultra 7 265U/255U、酷睿Ultra 5 235U/225U**,分别对应165U、155U、135U、125U。 它们统一都还是**2+8+2 12核心14线程、12MB三级缓存**,就是频率更高了,P核加速频率 提升至5.3-4.8GHz,核显频率2.1-2.0GHz。 平台AI算力为24 TOPS。**基础功耗还是15W,最大睿频功耗57W,没有变。** 平台扩展不支持PCIe 5.0,只有两组各4条PCIe 4.0。 四个原生雷电4,不能外挂雷电5,但好消息是原生支持Wi-Fi 6E/7,也是唯一的。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07/6c1640e2-4b59-424a-8747-ab83bd1491cb.jp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9012.htm)
英特尔在 2025 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主题演讲上发布了代号为 "Panther Lake "的下一代移动处理器。 英特尔证实,该芯片将采用其自制的英特尔 18A 代工节点。 在目前的 "Lunar Lake "和 "Arrow Lake "处理器中,该公司利用台积电 N3 节点制造计算芯片。  "Panther Lake "将使 x86-64 内核 IP 重返英特尔自产节点。 据传,"Panther Lake "将把下一代 "Cougar Cove "P-cores与现有的 "Skymont "E-cores结合在一起,既用于计算综合体,也作为低功耗岛式E-cores用于SoC芯片。  "Panther Lake "预计将于 2025 年下半年亮相。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9010.htm)
英特尔新任联席首席执行官米歇尔-约翰斯顿-霍尔索斯(Michelle Johnston Holthaus)刚刚在该公司的 CES 2025 主题演讲中向听众表示:"我们非常重视独立显卡市场,并将继续朝这个方向进行战略投资。"有关于独立显卡业务会不会被关闭,这是她经常遇到的问题。  英特尔刚刚卸任的CEO帕克·基辛格在最近的一次财报电话会议上直言不讳地指出,从财务角度来看,公司完全不同的 Lunar Lake 笔记本处理器是一次失败的实验,并表示公司在独立显卡方面的投资"需求也会减少":"我们如何处理图形? 这就是越来越多的大型集成显卡功能,因此未来市场对独立显卡的需求会越来越少。" 但几周后,英特尔终于凭借英特尔Arc B580显卡在独立图形处理器领域首战告捷,这款经济型游戏显卡在大多数地方都销售一空。 现在看来,霍尔索斯的新表态可能是在暗指"我们正在撤退,但撤退的速度很慢,而且不那么明显",因为在今天上午的主题演讲中,尽管英特尔最近遇到了一些麻烦,但她的总体基调还是非常乐观的。 她还对 Lunar Lake 芯片大加赞赏,并称 2024 年是"英特尔真正重新确立自己在人工智能 PC 市场领导者地位的一年",因为它在性能和电池续航时间方面具有优势,尽管该公司刚刚发布的 Arrow Lake 芯片和即将发布的 Panther Lake 芯片在构造上有所不同。  英特尔联席首席执行官米歇尔-约翰斯顿-霍尔索斯(Michelle Johnston Holthaus)在 2025 年 CES 上公开亮相。 霍尔索斯重申 Panther Lake 将于今年下半年推出,并表示样品已经运往所有主要客户。 英特尔未来的"战略投资"也可能是在人工智能领域,而不是游戏领域,这与 AMD 和 NVIDIA 最近将工作重点重新放在人工智能的巨大商机上的做法类似。 不过,至少还有一款游戏显卡即将推出。 霍尔索斯表示,英特尔将在下周推出其下一款已经宣布的 B570 GPU,这款显卡比 B580 更经济实惠。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9006.htm)
当我们谈到酒后驾车事件时,通常会想象酒后驾驶汽车或卡车的司机。 然而,近年来,街道上出现了一种新的安全隐患: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滑板车的醉酒骑手。 幸运的是,尽管这些轻型电动车的普及率激增,但此类电动车的死亡事故仍然相对罕见。  根据发表在《伤害预防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自2019年以来,涉及电动滑板车和电动自行车的伤害事故增加了两倍。 在分析的4000多例急诊中,8.6%的电动滑板车事故和2.5%的电动自行车撞车事故都报告了饮酒。 也许更令人吃惊的是典型的醉酒电子骑行者的特征:年轻、男性、易发生危险行为。 研究发现,男性酗酒的几率是女性的2.6倍。 令人震惊的是,研究[显示](https://injuryprevention.bmj.com/content/early/2024/11/17/ip-2024-045461),10 - 17 岁的青少年因酒精或毒品导致电动摩托车或电动自行车撞车而被送进急诊室的几率是 18 - 39 岁成年人的 7.5 倍。 虽然与汽车事故相比,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撞车事故造成的后果相对较小,但专家提醒人们不要掉以轻心。 2019 年至 2022 年期间,美国估计有 279990 人次的急诊就诊是由于电动摩托车受伤,还有 16600 人次的急诊就诊是由于电动自行车受伤。 随着电动交通的不断普及,这些数字预计还会上升。 与自行车相比,电动摩托车固有的不稳定性是问题的重要原因。 电动滑板车的直立姿态使其更难控制,尤其是在高速行驶或不平坦的地形上。 再加上头盔的使用率很低,当骑手失去控制而发生碰撞时,头部受伤是最常见的后果之一。 该研究的共同作者、流行病学教授阿克沙亚-巴加瓦图拉[向《科学美国人》](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injuries-from-electric-bikes-and-electric-scooters-have-tripled-heres-what-to-know/)解释说,基础设施、法规和公众对受损骑行风险的认识远远落后于这些设备的快速应用。 Bhagavathula 强调了几种提高安全性的直接方法。 更严格的公共信息和法规对鼓励使用头盔至关重要。 此外,电动汽车公司可以在推广保护措施,特别是头盔使用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以降低严重受伤的风险。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9004.htm)
假日期间,全球在线消费增长了 3%,达到创纪录的 1.2 万亿美元,其中美国的销售额增长了 4%,达到 2820 亿美元。这是[Salesforce的一份最新报告](https://investor.salesforce.com/press-releases/press-release-details/2025/Holiday-Shoppers-Spend-a-Record-1.2T-Online-Salesforce-Data-Shows/default.aspx)显示的,该报告汇总了Salesforce各种云服务(包括Agentforce、商务云、营销云和服务云)的数据,以了解从11月1日到2024年12月31日数十个国家/地区15亿购物者的消费活动。 总体而言,这些数据略低于 Salesforce 的预测:[ 预测](https://www.salesforce.com/news/stories/holiday-predictions-2024/)假日期间在线销售额增长 2%(1.19 万亿美元)。 尽管如此,一些重要日期的销售额仍有突出表现: 黑色星期五的交易额增长了 5%,达到创纪录的 744 亿美元,而网络星期一的销售额增长了 3%,达到 497 亿美元。 感恩节全球销售额达 336 亿美元,增长 6%。 不过,还有一个因素可能会削弱这些数字:退货率高于正常水平。 Salesforce 表示,消费者已经从退还给零售商的商品中收回了 1220 亿美元。 报告称,这一数字比去年增长了 28%,最终可能上升到 1330 亿美元。  Salesforce 消费者洞察总监凯拉-施瓦茨(Caila Schwartz)说,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但她补充说,其他力量可以帮助抵消这些拖累。 Salesforce是市场上众多为零售商构建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公司之一--其主张是,零售商进行人工智能投资将降低运营成本,并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更具吸引力的销售渠道。 Salesforce 表示,通过有针对性的优惠、个性化支持和产品推荐,人工智能和代理"影响"了 2290 亿美元的假日消费,同比增长 6%。 具体而言,人工智能驱动的客户服务使用率上升了 42%。 Schwartz说:"采用人工智能和代理的零售商已经看到了好处,但在新的一年里,这些工具将变得更加重要,因为零售商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退货造成的收入损失,并重新吸引购物者。"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690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