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彭博社报道,推特联合创始人伊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成立了一个新的社交网络。与其他社交网络专注于让用户在网上分享想法不同的是,威廉姆斯的新社交网络鼓励用户线下见面。  他的新创业公司名为Mozi,是一个私密社交网络,没有公开个人资料,没有粉丝数量,旨在鼓励更多线下见面。该应用会在用户与通讯录中的联系人身处同一城市时发送提醒,并允许他们查看哪些熟人将参加当地的活动。Mozi本周将在奥斯汀的西南偏南音乐节上推出一项专注于本地活动的新功能。 威廉姆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其最终目标是推动用户与已认识的人在现实生活中进行更多聚会,并打造一个比当今主流平台更具社交性、更少媒体性的产品。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3472.htm)
在周三发布的一份政策文件中,前谷歌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Scale AI 公司首席执行官亚历山大・王以及人工智能安全中心主任丹・亨德里克斯表示,美国不应以 “曼哈顿计划” 式的方式大力推动开发具有 “超人” 智能的人工智能系统,即通用人工智能(AGI)。  这篇题为《超级智能战略》的文件断言,美国若积极争取独家掌控超级智能人工智能系统,可能会招致同行的强烈报复,报复形式很可能是网络攻击,这可能会破坏国际关系的稳定。 文件的共同作者写道:“(通用人工智能的)‘曼哈顿计划’ 假定竞争对手会默许一种持久的不平衡状态或是全球性毁灭,而不会采取行动去阻止它。一开始旨在研发超级武器并实现全球控制的行动,有可能引发敌对的反制措施,并加剧紧张局势,从而破坏这一战略声称要维护的稳定。” 这份文件由美国人工智能行业三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共同撰写。就在几个月前,美国国会一个委员会提议开展一项 “曼哈顿计划” 式的行动,为通用人工智能的开发提供资金,其模式效仿的是美国在 20 世纪 40 年代的原子弹计划。美国能源部长克里斯・赖特最近与 OpenAI 联合创始人格雷格・布罗克曼一同站在一个超级计算机站点前时表示,美国正处于人工智能领域 “新曼哈顿计划的开端”。 《超级智能战略》这份文件对近几个月来一些美国政策制定者和行业领袖所倡导的观点提出了挑战,该观点认为由政府支持的通用人工智能研发项目是与他国竞争的最佳方式。 在施密特、王和亨德里克斯看来,美国在通用人工智能领域处于一种类似于相互确保摧毁的对峙状态。就像全球大国不会寻求对核武器的垄断(因为这可能会引发对手的先发制人打击)一样,施密特及其共同作者认为,美国在竞相主导极其强大的人工智能系统时应持谨慎态度。 虽然将人工智能系统比作核武器听起来有些极端,但世界各国已将人工智能视为一项重要的军事优势。美国五角大楼已经表示,人工智能正在帮助加快军方的 “杀伤链” 速度。 施密特等人提出了一个他们称之为 “相互确保人工智能失灵”(MAIM)的概念,即各国政府可以主动禁用具有威胁性的人工智能项目,而不是等待对手将通用人工智能武器化。 施密特、王和亨德里克斯提议,美国应将重点从 “在追求超级智能的竞赛中获胜” 转移到开发能阻止其他国家创建超级智能人工智能的方法上。这些共同作者认为,政府应该 “扩充其网络攻击手段,以禁用其他国家控制的具有威胁性的人工智能项目”,同时限制对手获取先进的人工智能芯片和开源模型。 这些共同作者指出了在人工智能政策领域存在的一种二分法。一方面是 “悲观论者”,他们认为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已不可避免,并主张各国放缓人工智能的发展进程。另一方面是 “鸵鸟派”,他们认为各国应加速人工智能的发展,并基本上只是寄希望于一切都会顺利解决。 该文件提出了第三条道路:一种以防御策略为优先的、有节制的通用人工智能开发方式。 这一策略出自施密特之口尤其引人关注,因为他此前曾直言美国需要在开发先进人工智能系统方面积极。 特朗普政府似乎坚决要推进美国的人工智能发展。然而,正如这些共同作者所指出的,美国在通用人工智能方面的决策并非孤立存在。 当全世界都在关注美国挑战人工智能极限的举动时,施密特及其共同作者认为,采取防御性策略可能更为明智。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3470.htm)
该媒体报道称,OpenAI 打算推出几款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 “智能体” 产品,包括对销售线索进行分类和排序以及软件工程方面的应用。据报道,其中一款 “高收入知识工作者” 智能体的定价为每月 2000 美元。另一款软件开发智能体据说每月收费 1 万美元。  据《信息报》报道,OpenAI 传闻中最昂贵的智能体定价为上述提到的每月 2 万美元,将用于支持 “博士级研究”。 目前尚不清楚这些智能体工具何时推出,哪些客户有资格购买。但报道指出,OpenAI 的投资者软银已承诺仅今年就会在 OpenAI 的智能体产品上投入 30 亿美元。 OpenAI 需要这笔钱。该公司去年在支付了与运营服务相关的成本和其他费用后,亏损了约 50 亿美元。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3468.htm)
白宫周三表示,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响应产业界领袖的呼吁,将在对墨西哥和加拿大加征的关税中给汽车制造商一个月的豁免。“我们将给予任何通过美墨加协定进口的汽车一个月的豁免,” 白宫新闻秘书Karoline Leavitt说,“对等关税仍将于4月2日生效,但应美墨加协定相关公司的要求,总统给予他们一个月的豁免,这样他们就不会在经济上处于劣势。”  不愿公开身份的一些知情人士说,行政当局官员周二与福特汽车、通用汽车及Stellantis NV开会讨论了此事。知情人士称,白宫周三还将就潜在的关税调整举行另一次会议。 福特、通用汽车和Stellantis的代表拒绝置评。 稍早报道了汽车关税可能推迟的消息,推动美国汽车制造商股价大涨。纽约时间中午12:41,Stellantis攀升8.1%。通用汽车一度上涨6%,福特汽车走高4.5%。 各家公司的高管上周四都与商务部官员进行了交谈。一位知情人士称,政府官员在最近的讨论中一直强调特朗普希望他们将投资和生产带回美国。 特朗普周三在社交媒体上连发两帖,表示已与加拿大总理贾斯汀·特鲁多通话并告诉对方他不相信芬太尼跨境流动已经停止。他还将这种局面归咎于特鲁多的边境政策。特朗普称二人的交流“可以说是”友好但指责特鲁多“试图利用这个问题来继续掌权”。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3466.htm)
抖音回应接入豆包:相关能力测试中;问界M8将于4月上市,预计40万元左右;腾讯元宝回应用户协议含“霸王条款”:意见已经收到,感谢批评和监督;特斯拉中国市场2月批发销量同比跌49%,创两年半以来新低;微软对OpenAI的130亿美元投资获得英国监管机构批准;美国法院否决马斯克针对OpenAI的初步禁令请求;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支持科技企业发展,试点将贷款占企业并购交易额“不应高于60%”放宽至“不应高于80%”;市场监管总局回应部分电商主播恶意炒作:今年将制定出台直播电商监管办法;国研室:将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配套方案政策尽快出台;公务用车管理领域首个国家标准发布实施;财政部、央行1500亿元人民币1个月国库现金定期存款定于3月10日招投标;乘联分会:2月新能源车市场零售72万辆,同比增长85%;《哪吒之魔童闹海》成为中国影史首部观影人次破3亿电影
苹果公司今天表示,使用附近的 iPhone 或 iPad 设置 新款 MacBook Air 和 Mac Studio 机型将比以往更加简单。一旦新款 MacBook Air 或 Mac Studio 更新至macOS Sequoia 15.4(将于 4 月份发布),用户只需将 iPhone 或 iPad 靠近 Mac,即可快速登录其 Apple 帐户。  这将简化用户将文件、照片、信息、密码等内容导入新 Mac 的过程。 摘自[苹果公司关于新款 MacBook Air 的新闻稿](https://www.apple.com/newsroom/2025/03/apple-introduces-the-new-macbook-air-with-the-m4-chip-and-a-sky-blue-color/): <blockquote><p>下个月,macOS Sequoia 15.4 将使全新 MacBook Air 与 iPhone 之间的设置变得前所未有的简单。 用户只需将 iPhone 靠近 Mac,就能快速方便地登录 Apple 账户,在新 MacBook Air 上获取文件、照片、信息、密码等。</p></blockquote> 苹果公司关于新 Mac Studio 的新闻稿中也有一段几乎相同的内容。此前曾发现,这一功能至少可以通过 macOS Sequoia 15.4 更新扩展到某些现有的 Mac 机型。 附近的 iPhone 或 iPad 必须更新至 iOS 18.4 或 iPadOS 18.4 或更新版本。 这些更新也将于 4 月份发布。 所有软件更新目前都处于测试阶段。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3464.htm)
去年 5 月,Google推出了 AI 概览,这是用户获取搜索查询答案的一种新方式。AI 概览提供了主题的快速概览以及了解更多信息的链接。10 月下旬,Google将 AI 概览扩展到 100 多个国家/地区,并使其支持更多语言,包括英语、印地语、印尼语、日语、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  今天,Google宣布,美国的 AI 概览现在使用 Gemini 2.0 模型,为涉及编码、高级数学和多模式查询的较难问题的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响应。Google还宣布,AI 概览现在可供青少年使用,甚至无需登录即可使用。 随着 AI 概览的扩展,Google今天宣布了实验室的一项名为 AI 模式的早期实验。新的 AI 模式是使用 Gemini 2.0 模型的自定义版本构建的。Google声称,这项新功能对于需要进一步探索、比较和推理的问题将更有用。 用户发布问题后,AI 模式会使用“查询扇出”技术,横跨子主题和多个数据源同时执行多个相关搜索,然后使用 AI 将这些结果汇总在一起以提供全面的响应。与 Google 上的典型网络搜索相比,这种方法可帮助用户轻松访问更广泛、更深入的信息。用户还可以提出后续问题并获得答复。 Google 还在努力改进 AI 模式,包括添加更多带有图像和视频的视觉响应、更丰富的格式等功能。 AI 模式旨在为用户提供直接答案,但这可能会大大减少发布商和创作者的网站流量。AI 模式对网站流量的长期影响仍有待确定。为了解决有关 AI 概览功能可能造成的流量损失的反馈,Google 正在尝试在 AI 生成的响应中加入直接链接。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3462.htm)
大众汽车发布了一款入门级电动汽车概念车ID. EVERY1,展现了其对经济实惠和灵活出行解决方案的承诺。ID. EVERY1采用运动风格设计,配备多功能内饰和数字化功能,吸引私人和商业客户。该车型是大众汽车未来计划的一部分,计划到2027年推出九款新车型,其中包括四款基于新型模块化电驱动(MEB)平台的前驱电动车型。  ID. EVERY1概念车是一款入门级纯电动车型,预计将于2027年上市,起售价约20000欧元。在ID. EVERY1发布之前,大众计划于2026年推出售价25000欧元级别的ID. 2all。这两款车型都属于新的前驱电动城市车系列,在大众集团品牌集团Core的统筹下开发。 大众汽车的未来计划旨在为大众市场提供多样化的产品组合,包括高效的燃油车型、先进的混合动力车型和面向未来的纯电动车型。大众乘用车CEO托马斯·舍费尔(Thomas Schäfer)表示,ID. EVERY1是大众在大众市场细分领域提供广泛车型的最后一块拼图,包括经济实惠的入门级纯电动出行方案。舍费尔还表示,大众汽车的目标是到2030年扩大其作为全球领先的技术型大众制造商的地位。  ID. EVERY1的量产版将是大众集团首款采用新型强大软件架构的车型,支持终身更新和升级。这意味着该车型可以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配备新功能,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个性化调整。 ID. EVERY1与ID. 2all以及运动版ID. GTI概念车同属电动城市车系列。这三款车型均基于新型模块化电驱动平台MEB,采用前轮驱动。该概念车最高时速可达130公里/小时,搭载新开发的70千瓦(95马力)电动机。续航里程至少250公里。ID. EVERY1车长3,880毫米,位于原up!(3600毫米)、ID. 2all(4050毫米)和现款Polo(4074毫米)之间。可容纳4人,行李厢容积为305升。 大众汽车的未来计划"未来大众"协议于2024年12月底最终确定。该计划旨在结合经济稳定性、就业和可持续出行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计划包括三个阶段:推进、进攻和实现。推进阶段包括加强竞争力和扩大现有产品线,并将于2025年秋季进一步预览新的电动城市车系列。进攻阶段将在2027年前推出九款新车型,包括ID. 2all和ID. EVERY1的量产版。在实现阶段,大众汽车的目标是到2030年成为技术领先的大众制造商,生产最安全、最创新和最畅销的汽车。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3460.htm)
中国正大力推动 RISC-V 处理器设计,并加大力度减少对西方半导体技术的依赖。政府的新政策似乎将重点从 x86 和 Arm 芯片转移到基于开源指令集的处理器。该倡议由八个政府机构联盟起草,其中包括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和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等主要参与者。  据路透社援引匿名消息人士称,该政策指导最早可能于本月发布。一旦颁布,这将是中国首个支持 RISC-V 的官方国家政策。 对于中国来说,RISC-V 的主要优势在于其开源性质,这使其不受政府认为的西方控制。任何人都可以开发或实施该架构,而无需向美国或欧洲公司支付许可费。这与中国在与美国紧张局势升级的情况下更广泛地推动技术自给自足的举措相一致。 几家中国大型公司已经对 RISC-V 进行了大量投资,包括阿里巴巴的玄铁部门和初创公司核芯,这两家公司都在开发商用 RISC-V 处理器 IP。长期目标是建立一个完全开发的 RISC-V 生态系统,最终可能实现国产 RISC-V 处理器用于人工智能和其他高性能应用。 当然,实现这一目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虽然 RISC-V 指令集架构本身是开源的,但开发一个完整的软件生态系统——包括操作系统、开发人员工具和库——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这方面,Arm 和 x86 拥有数十年的优势。 对中国来说幸运的是,一些美国公司也在为 RISC-V 的开发做出贡献。一个例子是模块化笔记本电脑制造商 Framework Computer,该公司最近推出了一款价格实惠的 RISC-V 笔记本电脑主板,旨在加速该架构的软件开发。 RISC-V 的成本效益也吸引了小型 AI 初创公司的兴趣。据路透社报道,在玄铁最近组织的一场活动中,行业专家讨论了如何用运行 DeepSeek 等 AI 模型的低成本、低功率的 RISC-V 芯片替代某些 AI 应用中的 NVIDIA 芯片。 自然,这些发展引起了美国官员的担忧。人们越来越担心中国可能会利用 RISC-V 的开放性来快速提升其半导体能力。2023 年,出于这些国家安全担忧,立法者敦促拜登政府对开发 RISC-V 的美国公司施加限制。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3458.htm)
Anthropic 已悄悄从其网站上删除了该公司在 2023 年与拜登政府联合做出的几项自愿承诺,这些承诺旨在促进安全和“值得信赖”的人工智能。据人工智能监督组织 The Midas Project 称,这些承诺包括承诺在行业和政府间分享有关管理人工智能风险的信息以及有关人工智能偏见和歧视的研究,这些承诺上周已从 Anthropic 的透明度中心删除,不过有关减少人工智能生成的基于图像的性虐待的其他承诺仍然存在。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5/01/0c6d516c627cda2.webp) Anthropic 似乎没有通知这一变化。该公司没有立即回应置评请求。 Anthropic 与 OpenAI、Google、微软、Meta 和 Inflection 等公司于 2023 年 7 月宣布,已同意遵守拜登政府提出的某些自愿人工智能安全承诺。这些承诺包括在发布前对人工智能系统进行内部和外部安全测试、投资网络安全以保护敏感的人工智能数据以及开发给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加水印的方法。 需要明确的是,Anthropic 已经采用了承诺中概述的许多做法,而且该协议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拜登政府的意图是在几个月后生效的更详尽的人工智能行政命令之前表明其人工智能政策优先事项。 特朗普政府已表示其人工智能治理方法将大不相同。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5/0124/76c1ba3019e9085.webp) 今年 1 月,特朗普总统废除了上述人工智能行政命令,该命令指示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制定指导意见,帮助公司识别并纠正模型中的缺陷,包括偏见。与特朗普结盟的批评者认为,该命令的报告要求繁重,实际上迫使公司披露其商业机密。 在撤销 AI 行政命令后不久,特朗普签署了一项命令,指示联邦机构促进“不受意识形态偏见”影响的 AI 开发,以促进“人类繁荣、经济竞争力和国家安全”。重要的是,特朗普的命令没有提到打击 AI 歧视,这是拜登倡议的一个关键原则。 正如 Midas Project 在 X 上的一系列帖子中指出的那样,拜登时代的承诺中没有任何内容表明该承诺有时间限制或取决于现任总统的党派关系。11 月,选举结束后,多家 AI 公司证实他们的承诺没有改变。 自特朗普上任以来的几个月里,Anthropic 并不是唯一一家调整公共政策的公司。OpenAI 最近宣布,它将拥抱“知识自由……无论话题多么具有挑战性或争议性”,并努力确保其 AI 不会审查某些观点。 OpenAI 还删除了其网站上一个用于表达该初创公司对多样性、公平和包容性(DEI)承诺的页面。这些计划受到了特朗普政府的抨击,导致许多公司取消或大幅调整其 DEI 计划。 特朗普的许多硅谷人工智能顾问,包括马克·安德森、大卫·萨克斯和埃隆·马斯克,都指控包括Google和 OpenAI 在内的公司通过限制其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的回答来进行人工智能审查。包括 OpenAI 在内的实验室否认他们的政策变化是出于政治压力。 OpenAI 和 Anthropic 都已经或正在积极寻求政府合同。 Anthropic 随后发表了以下声明: “我们仍然致力于拜登政府建立的自愿人工智能承诺。这一进展和具体行动继续反映在内容中的 [我们的] 透明中心。为了避免进一步混淆,我们将添加一个部分,直接引用我们的进展。”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3456.htm)
OpenAI 已开始向 ChatGPT Plus 套餐的用户推出其最新的 AI 模型 GPT-4.5。OpenAI 在 X 上的一系列帖子中表示,推出将需要“1-3 天”,并且预计用量限制会发生变化。上周,GPT-4.5 首次面向 OpenAI 每月 200 美元的 ChatGPT Pro 计划的订阅者推出。 [](https://n.sinaimg.cn/spider20250301/143/w660h283/20250301/0f13-34f3768059e60806df13286a040a03c9.jpg) 该公司在其帖子中写道:“我们希望为所有能够使用 GPT-4.5 的人提供相当大的速率限制,但我们预计随着我们对需求的了解越来越多,速率限制会发生变化。” GPT-4.5 是 OpenAI 迄今为止最大的 AI 模型,使用的计算能力和数据比该公司之前的任何版本都要多。但它不一定是 OpenAI 最好的。在几个 AI 基准测试中,GPT-4.5 都不如中国 AI 公司 DeepSeek、Anthropic 和 OpenAI 本身的较新的 AI“推理”模型。  OpenAI 承认,GPT-4.5 的运行成本也非常高——如此之高以至于该公司表示正在评估是否长期继续在其 API 中提供 GPT-4.5。为了支付成本,该公司对输入模型的每百万个 token(约 75 万个单词)收取 75 美元,对模型生成的每百万个 token 收取 150 美元,这是 OpenAI 的主力 GPT-4o 模型输入成本的 30 倍和输出成本的 15 倍。 尽管如此,OpenAI 声称,GPT-4.5 的规模扩大使其拥有“更深的世界知识”和“更高的情商”。据 OpenAI 称,GPT-4.5 产生幻觉的频率也低于大多数模型——理论上这意味着它胡编乱造的可能性更小。 GPT-4.5 还是一位熟练的修辞学家, OpenAI 的一项内部基准测试发现,该模型特别擅长说服另一个人工智能给它现金并告诉它一个秘密代码。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3454.htm)
美国前网络安全高官罗布-乔伊斯(Rob Joyce)周三提醒国会,削减联邦试用期员工将对美国国家安全产生"毁灭性影响"。乔伊斯曾担任美国国家安全局网络安全主任,直到2024年退休,他向美国众议院中共委员会提供证词,该委员会正在调查中国近年来针对美国政府的广泛黑客攻击活动。 [](https://static.cnbetacdn.com/thumb/article/2021/0918/2f0e3f78a885d0f.png) 乔伊斯说:"我想提出我的严重关切,即咄咄逼人的裁减美国政府试用期员工的威胁将对网络安全和我们的国家安全造成破坏性影响。" 试用期员工是指在政府工作不到一年的联邦雇员。 自上任以来,特朗普政府试图解雇几乎所有试用期员工。 联邦法院已暂时阻止了这一大规模解雇行动。 乔伊斯告诉委员会,解雇试用期联邦雇员"将毁掉负责猎杀和消除(中国支持的)威胁的顶尖人才渠道。"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3452.htm)
上周,我们首次在一些基于 CAD 的渲染图中看到了即将发布的 Galaxy Z Flip7。 除了盖板显示屏外,其他一切都没有变化,盖板显示屏的面积大幅增加,基本上占据了手机上半部的整个空间,甚至还包括两个摄像头。 这种设计变化我们已经在其他厂商见过,所以并不新鲜,但很高兴看到三星也加入了这一行列。 否则,Flip7 对比其它厂商,尤其是相较中国的产品从第一天起就会显得过时.  盖板显示屏的尺寸将在 4 英寸左右。 上图和下图都显示了盖板显示屏的新设计,这无疑会让它看起来更现代。  Flip7 将搭载高通公司的 Snapdragon 8 Elite 或三星自家的 Exynos 2500。 据传它将配备 6.8 英寸内屏、5000 万像素主摄像头、1200 万像素超广角摄像头、12GB 内存和 256/512GB 存储空间。 机身尺寸为 166.6 x 75.2 x 6.9 毫米(摄像头凸起处为 9.1 毫米)。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3448.htm)
2025 年是 AI Agent 元年——这句话,在北京时间 3 月 6 日凌晨,得到了应验。 **「DeepSeek 之后,又一个科技圈的不眠之夜。」** 不少用户在社交媒体上如此点评。 所有人彻夜蹲守,只为该产品的一个使用邀请码——它就是 Monica.im 研发的全球首款 AI Agent 产品「Manus」。 据团队介绍,「Manus」是一个真正自主的 AI 代理,能够解决各类复杂多变的任务。与传统 AI 助手不同,Manus 不仅能提供建议或答案,还能直接交付完整的任务成果。 Manus 的介绍视频只有短短的 4 分钟,却威力惊人|图片来源:Monica.im **正如「Manus」的名字寓意,它在拉丁文里象征着「手」**。也就是说,知识不仅要在脑子里,还要能用手执行。这正是 Agent 和 AI Bot(聊天机器人)产品的本质进阶。 Manus 牛在哪里?最直观的是看官方网站展示、以及用户自发展示的使用用例,极客公园部分整理如下: - 旅行规划:不仅整合旅行信息,还为用户创建定制旅行手册。例如,为用户规划日本四月旅行,提供个性化的旅行建议和详细手册。 - 股票分析:进行深入的股票分析,设计视觉上吸引人的仪表盘展示全面的股票洞察。例如,对特斯拉股票进行深度分析,创建可视化仪表盘。 - 教育内容创建:为中学教师创建视频演示材料,解释动量定理等复杂概念,帮助教师更有效地教学。 - 保险政策比较:创建清晰的保险政策比较表,提供最佳决策建议,帮助用户选择最适合的保险产品。 - 供应商采购:在整个网络中进行深入研究,找到最适合用户需求的供应商,作为真正公平的代理为用户服务。 - 财务报告分析:通过研究和数据分析捕捉市场对特定公司(如亚马逊)的情绪变化,提供过去四个季度的市场情绪分析。 - 创业公司列表整理:访问相关网站识别符合条件的公司,并将其整理成表格。例如,整理 YC W25 批次的所有 B2B 公司列表。 - 在线商店运营分析:分析亚马逊商店销售数据,提供可操作的洞察、详细可视化和定制策略,帮助提升销售业绩。 - 当 Agent 通过一长串思维链和工具调用,最终输出一个无比完整、专业的结果时,用户们开始感叹「真的能帮人类做事了」。 根据官方网站信息,在 GAIA 基准测试(评估通用 AI 助手解决真实世界问题的能力)中,Manus 在所有三个难度级别上都取得了新的最先进 (SOTA) 表现。 总结成一句话——**Manus 更想做的,是你在数字世界中,字面意义上的「代理人」。而它做到了。** 就像你想的一样,凌晨推出的 Manus,一下子把所有 AI 圈的人都炸醒了! **01** **Manus,你的「数字代理人」** 首先,Manus 在体验上与此前 LLM 最大的不同: **它强调直接交付最终结果的能力,而不只是给出一个单纯的「答案」。** Manus 目前采用 Multiple Agent 架构,运行方式与此前 Anthropic 发布的 Computer Use 类似,完全运行在独立虚拟机中。同时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调用各类工具——**编写和执行代码、浏览网页、操作应用等,直接交付完整成果。** 在官方发布的视频中,介绍了三个 Manus 在实际使用场景中所完成的工作案例: 第一个任务是筛选简历。 从 15 份简历中,为强化学习算法工程师职位推荐合适的候选人,并根据其强化学习专业知识对候选人进行排名。 在这个演示中,你甚至不需要给压缩文件解压、将其中的简历文件一份份手动上传。**Manus 这时候就已经展现出了像人类「实习生」的一面,手动解压缩文件,并逐页浏览每一份简历,同时记录其中的重要信息。** Manus 像实习生一样,自动理解「解压老板扔过来的打包文件」这个隐藏指令 | 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在 Manus 给出的结果中,不仅有自动生成的排名建议,它还会根据工作经验等重要维度,将候选人分为不同等级。在接受到用户更希望以 Excel 表格的方式呈现后,Manus 还能自动将这些内容通过现场编写 Python 脚本的方式,来生成对应的表格。 Manus 甚至还能通过记忆能力,在这个实践过程中记录下「用户更喜欢通过表格的方式接受结果」这样的信息,下一次处理类似的任务结果时,会优先使用表格的形式来呈现。 Manus 能记住用户在内容生成流程中的偏好 | 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第二个案例,更为国人量身打造,就是遴选房产。** 案例中用户希望在纽约购买房产,输入的要求是希望同时有安全的社区环境、低犯罪率,以及优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 当然还包括最重要的预算,足够在每月固定收入的情况下负担的起。 在这个需求中,Manus AI 将复杂任务分解为待办事项列表,包括研究安全社区、识别优质学校、计算预算、搜索房产等。并通过网络搜索,仔细阅读有关纽约最安全社区的文章,收集相关信息。 其次,Manus 通过编写一个 Python 程序,根据用户收入计算可负担的房产预算。结合房地产网站上相关的房价信息,根据预算范围筛选房产列表。 Manus 能够自动搜索、并过滤掉条件不符合用户要求的房源 | 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最后,Manus 会整合所有收集的信息,撰写详细报告,包括社区安全分析、学校质量评估、预算分析、推荐房产列表以及相关资源链接——就像一个专业的房地产经纪人一样。而且由于 Manus 自带「完全基于用户利益考虑」的属性,其使用甚至体验更好。 **在最后一个案例中,Manus 展示了对股票价格的分析能力。** 案例给出的任务是分析过去三年中英伟达、迈威尔科技和台积电股票价格之间的相关性:众所周知这三支股票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性,但对于新手用户来讲,很难快速将其中的因果关系整理清楚。 而 Manus 的操作,与一个真正的股票经纪人非常相似,它**先是通过 API 访问雅虎金融等信息网站,来获取股票历史数据,同时还会交叉验证数据准确程度,避免被单一信息来源误导,对最终产生结果带来重大影响。** 在这个案例中,Manus 同样用到了编写 Python 代码、进行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的能力,同时还引入了金融相关的专业工具进行分析,最终通过数据可视化图表,搭配详尽的综合分析报告的方式,向用户反馈其中的因果关系——真的就像一个金融领域「实习生」做的日常工作。 不仅如此,在 Manus 官网还展示了十多个 Manus 能够使用的场景:直接使用 Manus 帮你整理行程、个性化推荐旅游路线,还能让它学习使用各种复杂工具,来流程化的完成日常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真正让 Manus 展现出与往常工具不同的,是它的自主规划,来确保执行任务的能力。** 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让 Manus 的工作能力提升逻辑更像是真正的人类——即使现阶段,它可能还无法在某一个特定领域做到专家级别的精通,但已经能看到巨大的潜力。 随着自主学习能力的加入,AI Agent 的泛用性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在用户对 Manus 的实际测试中,你甚至可以做到直接对它描述一个视频画面中的相关内容,**Manus 最终能够直接根据对应的信息,跨越平台内容对于搜索引擎的限制,精准找到某个抖音短视频的链接。** 由于目前版本的 Manus 完全基于云端异步运行,因此实际上 Manus 的能力并不被你所使用的端侧平台形态或算力等因素限制——**用户甚至可以做到在向 Manus 下达指令之后,暂时关闭电脑,当 Manus 执行完成活动结果后,会自动通知你结果。** 这个操作逻辑同样非常眼熟——就像一个人下班以后,在微信上喊实习生「文件整理好发我」。只不过,现在,这个实习生是真的可以 7x24 小时的响应你了,并且不用担心他会「整顿职场」。 **02** **多代理+自查,跑通 AI Agent 流** 从上面这些案例,其实不难看出 Manus 真正的杀手锏,并非 Computer Use 中已经出现过的「AI Agent」概念,而是它「模拟人类方式工作方式」的能力。 比起「运行计算」,Manus 的工作逻辑更像是「思考并执行命令」。它并没有做到哪些人类当前真正无法做到的事;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些已经体验过当前版本 Manus 的用户,将它形容为「一个实习生」。 在 Manus 官网,展示着众多 Manus 能够完成的任务,其中就有一个案例,展示了在 B2B 业务中,如何使用 Manus。快速精准的将你的订货需求,与全球供应商实现精准匹配。 在类似需求的常规产品中,在平台内整合全球供应链企业信息,来帮助用户完成供货商/需求方匹配这件事,是业内通行的逻辑。但这件事在 Manus 的案例中,你能看到完全不同的实现方式。 **Manus AI 使用一套名为「Multiple Agent」的架构**,运行在独立的虚拟机中。通过规划代理、执行代理、验证代理的分工协作机制,。来大幅提升对复杂任务的处理效率,并通过并行计算缩短响应时间。 在这个架构中,每个代理可能基于独立的语言模型或强化学习模型,彼此通过 API 或消息队列通信。同时每个任务也都在沙盒中运行,避免干扰其他任务,同时支持云端扩展。每个独立模型都能模仿人类处理任务的流程,比如先思考和规划,理解复杂指令并拆解为可执行的步骤,再调用合适的工具。 换言之,通过 Manus 的这套多代理架构,它更像是由多个助理,通过协助的方式,分别完成检索资源、对接、验证信息是否有效等工作,来帮你完成整个工作流程——这实际上不仅像是你招了一个「实习生」,更像是直接当上了一个微缩版的「部门主管」。 在 B2B 业务这个案例中,Manus 通过网页爬虫以及代码编写、执行能力,Manus 会**自动在互联网这片汪洋大海中检索,根据你自己的需求,对潜在供应商从产品质量、价格、交货能力等方面,为你匹配到最合适的货源。**不仅可以将结论以图表的方式直观呈现在你眼前。还能对这些数据进一步给出更加详细的操作建议。 Manus 完成 B2B 场景下的需求,或许比单一平台的内建工具更好用 | 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至于 Monica 团队到底如何、用何种技术实现的视频效果,根据消息,团队或将在北京时间 3 月 6 日为大家揭晓。 **03** **「缝合」的极致,就是炸裂** Manus 背后的 Monica.im,到底是家什么公司? Monica 是一款 All-in-One 的 AI 助手,产品形态从浏览器插件、慢慢拓展至了 App、网页端。主流的使用场景是,当用户在浏览器中点开它的小图标,就能直接使用其接入的各大主流模型。通过对细分场景用户需求的准确理解,Monica 摘到了大模型「低垂的果实」。 其创始人肖弘(昵称小红,英文名 Red)是一位年轻的连续创业者,1992 年生,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2015 年,他毕业后创业,早期创业不算顺利(如校园社交、二手集市)。2016 年,他创业微信公众号运营者提供编辑与数据分析工具,获得了百万用户、并完成了盈利,最终产品于 2020 年出售给了某独角兽公司。 等到 2022 年大模型浪潮后,他正式创立 Monica,专注海外市场,通过独立开发者产品 ChatGPT for Google,产品快速完成了冷启动。 2024 年,在 GPT-4o、Claude 3.5、OpenAI o1 系列上线的第一时间,Monica 让用户可以获得最新 SOTA 模型。随着接入模型的新进展,Monica 推出的专业搜索、DIY Bot、Artifacts 写小程序、记忆等功能也受到用户喜爱。而 Monica 在 YouTube、Twitter、Gmail、The Information 等不同功能的网页里呈现出不同的交互形态和功能,以适配特定场景的用户需求,更新了数百个网页的个性化 AI 体验。 **2024 年,Monica 用户数量翻番,达 1000 万。**同时,其保持着可观的盈利,在海外同类产品中,位居头部。 Monica 的强劲表现验证了一件事: **套壳到极致,既是 TPF、也是 PMF,最后都通往用户价值。** Monica 首页 | 图片来源:Monica Manus 或许延续了 Monica 团队这种思路——肖弘接受媒体人张小珺的访谈时表示,**产品不能只有聊天机器人一种形态,Agent 会是新增的形态、需要新的产品去承接。** 他从 AI 编程产品 cursor 和 Devin 中获得了灵感。据极客公园了解,前者主要是 copilot 模式、后者则是 autopilot 模式,后者更符合人性需求。**Agent 也应该像 Devin 一样,面向大众人群、真正由 ai 主导进行执行。**但过去的问题是,模型不够聪明。 但基于模型已有能力去做场景的封装服务,或许正是 Monica 团队的优势。肖弘说,目前 Agent 产品团队并不多,因为它需要很多复合能力,比如说团队要搞过 chatbot、AI 编程、浏览器相关(因为都在浏览器上跑)、而且对模型的边界要有不错的感知——今天发展到什么水平,接下来会发展到什么样的水平等等。 「同时拥有这些能力的公司没那么多,而有这些能力的公司,可能手头正在干一个很具体的业务,但我们恰好有同学刚好有时间一起把这件事情做出来。」他说。 为什么是 Monica 做出来了,他总结道,「第一,我觉得我们是比较幸运的。第二,某种程度上,如果今天大家都去做 reasoning 了,可能是不是又多出了一些时间给创业公司?模型预计能力外溢还能走多远?」 他认为,目前 Agent 还在早期阶段。一是目前 Agent 还在规划阶段,还没到物理世界的执行;二是大模型的能力还在往上发展,一切还不可预料。 **「我肯定不知道 Agent,是可以被用这样的方式被出来的,它是一个未知的事情。」他说。** 耐人寻味的是,「不知道怎么做 Agent」的 Monica,现在做出了一个让整个 AI 圈感到炸裂的产品。 Manus 可能未必是最终的 AI Agent,但它无疑在 DeeoSeek 爆火之后,再次将人们对 AI 的期望拉升了一个数量级。
对于折叠屏手机而言,2025 开年的一个大新闻,就是苹果在加速推进自研折叠屏手机的项目。 必须承认的一点是,即使主流手机厂商都在锲而不舍地更新自家的旗舰折叠屏手机,但直到 2024 年,折叠屏手机数量仍然不到智能手机总量的 1.5%,这不仅意味着还有大量用户从未体验过折叠屏手机,折叠屏手机也仍然没有迎来进入主流的转折点。 苹果在近两年加速推进折叠屏 iPhone 的开发与试产,已经是行业内众所周知的秘密。根据供应链爆出的信息来看,相比于现有供应链条件能达到的工艺,在做折叠屏这件事上,苹果重点关注了「耐用性」与「折痕」这两点。 OPPO Find N5 展开使用状态 | 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从 OPPO Find N,到 OPPO 卷轴屏概念机,OPPO 一直处在折叠屏手机形态探索的最前沿,甚至在如今传出的 iPhone 折叠屏版本上,都能看到不少 Find N/N2 时代折叠屏手机设计的影子。 但这也是过去折叠屏手机长期以来相比直屏手机在体验上差距最明显的地方,对于类似看通知等轻度使用场景,外屏仍然是重要的使用场景。 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折叠屏(尤其是大折叠手机)重量难以降低,让用户实际上是在花费着高价买了一部折叠屏手机、但得到的却是一个无论合上还是展开都不那么好用的尴尬手机。 **但这种情况,****在 ****OPPO Find N5 上****获得了****改变**。 近半个月的深度体验后,我确信手中这台展开厚度只有 7.96mm 的 OPPO Find N5,正在改写折叠屏的物理定律——当我把展开的机身侧贴在一元硬币边缘,发现两者厚度近乎持平,229g 的重量控制(实测比 iPhone 15 Pro Max 轻 3g)让单手操作变得负担减轻了很多。 对于折叠屏来讲,OPPO Find N5 在轻薄上实现的突破,实际上意味着更重要的一件事——即使不展开内屏,它仍然是一台好用的配备骁龙 8 至尊版处理器的旗舰手机。 但与此同时,轻薄走到极致之后,又引发了新的思考: **「大折叠」这个硬件品类,真的已经走到「终点」了吗**? **01** **极致的「轻薄」** 从初代 Find N 开始,OPPO Find N 系列的设计中,就将铰链以及整体与之相关的体验,作为强化折叠屏手机使用的研发重点,让 Find N 系列实际上成为折叠屏手机内屏折痕控制领域的第一梯队,Find N5 也延续了这种优势。 除了首次在折叠屏铰链结构中大量采用钛合金作为主要加工材质之外,Find N5 的铰链结构中的摆臂以及基座结构都应用了 OPPO 自研钢材质。 OPPO Find N5 展开阅读状态 | 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OPPO Find N5 在外观设计上放弃了前代 Find N3 相机模组颇受好评的设计,整体风格更加简洁克制,在我看来,这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配合 Find N5 整机轻薄为主的视觉设计元素,通过更简洁的设计来隐藏掉机身背面的多余元素,让手机在展开状态下更接近一块「板」。 随着重量来到 229g,Find N5 在手感上已经愈发接近传统的直板旗舰手机,这种参数上的改变,换来的是更加接近直板机的整体日常使用体验。 OPPO Find N5 侧面厚度对比 iPhone16 | 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展开 8.12 英寸的屏幕,也已经是大折叠手机用户所熟悉的领域,同时也更接近 iPad mini 的使用尺寸与手感。 OPPO Find N5 展开使用手感甚至要比大部分平板电脑要更加轻薄 | 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Find N5 的折叠态的厚度收窄至 8.93mm,展开态最薄处仅为 4.21mm。从机身边缘的细节处理其实也能看出,USB-C 接口边缘已经与机身经过切削倒角处理的边缘平行,已经几乎逼近极限。 OPPO Find N5 机身厚度已经逼近 USB-C 接口的厚度极限 | 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一些拿到 Find N5、仔细把玩过的人都会很快产生这样一种感觉——**现在限制折叠屏手机进一步做薄的,已经是 USB-C 接口的厚度了**。在大屏的使用中,你可以感受到 Find N5 即使放在「平板电脑」的维度来竞争,它仍然是一个足够轻薄的选择。 OPPO Find N5 展开使用侧边 | 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02** **能折叠的平板电脑** 对于 Find N 系列来讲,折叠屏的软件交互设计一直是硬件之外重要的卖点。Find N3 时期的「全景虚拟屏」就被很多用户认为是折叠屏手机应用场景中「旦用难回」的经典功能。通过系统级的软件交互逻辑改变,让尽可能多的应用都能快速收纳到大屏的操作逻辑之下。 到了 Find N5,OPPO 在 ColorOS 内继续将折叠屏内屏的使用体验,朝着平板电脑的交互逻辑进化——最明显的改变应该算是桌面上的 Dock 应用栏设计的改变,从原本的固定菜单变成了更大的上滑呼出设计。 这部分的交互体验既符合原生 Android 的设计规范,也在 ColorOS 的加持下,实际使用体验高度接近 iPadOS Dock 栏的操作效果。 OPPO Find N5 新版本 Dock 栏设计更接近 iPadOS | 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在软件部分,OPPO Find N5 在折叠屏应用生态探索中祭出关键一招。其搭载的「跨生态远程控制」功能将办公场景的移动化推向了新维度。通过深度整合系统层能力,Find N5 实现了对 macOS 设备的无缝远程操控,这在安卓阵营尚属首创。 OPPO 首席产品官刘作虎在阐释产品逻辑时强调:「移动办公的核心在于场景适配,而非设备替代。Find N5 的远程控制能力瞄准的是『关键场景救急』——当你在休假或差旅途中,无需携带笨重设备即可处理紧急工作事务。」 技术实现层面,用户需在 macOS 端安装全新开发的「O+ 互联」套件,通过欢太账号完成双向认证后,即可解锁三大核心功能:跨屏文件互传、低延迟远程控制以及实时便签同步。实测显示,设备连接稳定性表现出色,无论是在局域网环境还是通过移动网络直连,都能保持可用的操作响应速度。 OPPO Find N5 远控 Mac 功能 | 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值得注意的是,Find N5 专门为 macOS 交互研发了「虚拟控制套件」。系统的虚拟键盘不仅完整还原了 Mac 原生键位布局,更支持「Command+空格」等 17 种高频组合键;虚拟触控板则引入了与 Force Touch 触控板相似的多指触控手势支持,三指拖拽、四指切换桌面等操作流畅度接近实体触控板。 这种深度定制使得 Find N5 的远程控制不再停留于「能用」层面,而是真正达到了「高效生产力工具」的水准。据 ColorOS 团队透露,针对 Windows 系统的优化已进入最终测试阶段,预计四月将通过 OTA 更新开放公测。这标志着 OPPO 正在构建跨平台设备协同的完整技术图谱。 在 Find N5 正式发布的同时,**OPPO 同时还公布了 ColorOS 接入满血版 DeepSeek R1 的体验**。并且除了当下最热的 R1 之外,ColorOS 自带的「AI 意图搜索」能更好的调用端侧模型能力,通过理解用户自然语义需求,在本地处理用户关于应用、相册、日历等 AI 能力。 OPPO Find N5 搭载的 DeepSeek R1 支持深度思考 | 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03** **影像续航的「取舍」** OPPO Find N5 在影像系统上展现了精准的工程平衡——通过超薄化镜头组与新一代 Hypertone 算法引擎协同,在 8.93mm 机身厚度内重构了折叠屏的影像逻辑。 虽然未延续 Find N3 的双层晶体管 CMOS 技术路线,但定制索尼 LYT-700 主摄(1/1.56")配合 f/1.9 六镜式镜头,在体积缩减 30% 的情况下仍维持了 13.2 档动态范围(Find N3 为 14 档),暗光场景噪点控制较前代提升 40%。其采用的 23mm+47mm+70mm 黄金焦段组合覆盖 89% 日常拍摄场景。 最终成就了首台让人忘记参数、纯粹享受拍摄乐趣的折叠设备——正如体验反馈所示,轻量化设计并未削弱创作欲望,反而让用户更愿意在日常每个精彩时刻顺手掏出 Find N5 按下快门。 OPPO Find N5 展开使用后置相机自拍 | 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前面提到,虽然 OPPO Find N5 为了做到均衡的「轻薄」,牺牲了一些硬件配置,但其中也能看到 OPPO 研发团队在关键用户体验上的坚持。在轻薄的机身上,Find N5 还是坚持加入了 50W 无线充电,这反而是前代机身更厚的 Find N3 都没有支持的功能。 从 Find N5 在产品细节上的「取舍」,也能看出折叠屏手机,伴随着争议,真正开始走向大众用户的视野,从尝鲜的昂贵玩具,到能够每天使用起来都很方便的主力手机。 **04** **来自折叠,忘记折叠** 在 OPPO Find N5 硬件部分,「厚度」不仅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标签,也成为了最终说服更多用户去愿意尝试折叠屏手机的理由:刘作虎甚至在发布会上开玩笑称要在下一代 Find N 上考虑「取消掉 USB-C 接口」。 在软件上「深度绑定 Apple 生态」、硬件上「继续将折叠屏做薄」这种产品思路与去年 OPPO Find X8 发布后,被冠以「OPhone」的绰号情况类似:无论是「OPhone」Find X8,还是 Find N5,都得到了来自用户用销量表达的认可。 虽然 OPPO Find N5 是一款已经均衡到极致的大折叠旗舰手机,但也正是因为这种设计思路,让它不可避免的在一些硬件规格上,会让一部分用户感到遗憾。比如我稍觉得遗憾的,就是在相机硬件模组配置上的「缩水」,让 Find N5 相机的纸面规格,并不像近两年的全能影像旗舰那样出彩。 但换一个角度来讲,这正说明 OPPO Find N5 未必真的是 2025 年折叠屏手机的「版本答案」,但作为最先上市、并且已经取得不错的首销反馈的大折叠手机,OPPO Find N5 在很大程度上向我们揭示了未来 1-2 年折叠屏手机的发展方向。 必要的取舍,是让 Find N5 作为折叠屏手机的「极致」标杆,进一步拓展用户市场,让更多传统直板旗舰手机用户放下成见,尝试折叠屏手机。甚至原本使用 iPad 的部分用户,都能借着「轻薄」这个契机,使用 OPPO Find N5 取代自己手上的设备,探索使用中的更多可能性。 市场反馈验证了这种策略的前瞻性。首销数据显示,Find N5 用户中 43% 为首次使用折叠设备,且有 27% 来自 iPhone 用户群体。正如 DXOMARK 对 Find N5 的评价:「Find N5 的突破不在于参数堆砌,而在于证明了折叠形态可以成为生产力工具的自然延伸」。 OPPO Find N5 不展开,也是一个合格的旗舰手机 | 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我毫不怀疑在 2025 年发布的旗舰折叠屏手机,无一例外都会将「轻薄」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虽然苹果经常以「不追求最先发布,但通过深度打磨关键技术,以此交付出更加优质的体验」,但站在此时此刻,通过 OPPO Find N5 的体验,我会发自内心地认为,OPPO Find N5,才是目前最像是「折叠屏 iPhone」的那款手机。 当苹果加速折叠 iPhone 研发的消息传来,OPPO 已用这款厚度接近直板机的作品,为行业树立了新的价值坐标系——正如 ColorOS 15 在分屏效率上展现的创新,折叠屏的终极形态或许正是「让人忘记折叠的存在」。 我想用刘作虎在发布会上的一句话,为这篇 OPPO Find N5 体验内容做一个总结: **轻薄不是终点,是全新的起点。**
 **作者|张勇毅** **编辑|郑玄** 虽然直到 2022 年,Nothing 才发布他们的首款智能手机,但这完全不影响他们凭借着特立独行的设计,成为如今智能手机领域中一个颇具看点的选手。 如果你到现在为止,还是对 Nothing 这家公司没什么印象的话,这是一段来自 DeepSeek R1 关于他们的介绍: <blockquote> <p> </p> <p>该公司「让科技重拾趣味」为使命,致力于通过独特设计打破行业同质化,成为近年来智能手机市场最受关注的新锐品牌。</p> </blockquote> 简单来讲就是,智能手机进入红海市场后,市场规律决定了智能手机会逐渐变成「赢家通吃」,同时智能手机设计也会逐渐让位于其他因素的无聊局面,而有一群手机行业从业者致力于改变这种情况,Nothing 就是由这样一群人在英国伦敦创立的消费电子硬件公司。 3 月 4 日,Nothing 正式发布了他们的最新款手机——Nothing Phone (3a) 系列,而这次在正式发布之前,我们得以提前体验到这款手机,试图从设计、AI 的角度,为大家解读在这个红海市场中,Nothing 如何从其中获得一席之地。 **01** **AI 能力** Nothing Phone (3a) 系列外观设计无需多言,设计灵感仍然源⾃ Masimo vignelli 设计的纽约市地铁图表,但这不影响 Nothing Phone (3a) 系列在多个领域,都称得上是 Nothing Phone 的重要一步。 环形 LED 灯带效果| 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首先就是从外观设计上就能明显看出的部分;机身右侧明显多出来一个质感与其他按键明显不同的「专用按键」Essential Key,用于 Nothing Phone (3a) 系列上新增的 AI 能力 Essential Space。 Essential Key 设计在 Nothing Phone (3a) 系列的机身右侧电源键的下方 | 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提到 AI 能力,NothingOS 3.1 内置了 Google Gemini 作为多模态 AI 助手能力,同时也集成了包括 Google 圈选屏幕内容实现快捷搜索这样的 AI 应用场景。 Nothing Phone 全局调用新版 Google Gemini,但这个我们已经不陌生了| 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但 Gemini 显然不是 Nothing Phone (3a) 这颗专用按键的用户:据 Nothing 官方介绍,这颗按钮实际上是用来启动名为 Essential Space 的功能。 但显然 Essential Space 的设计定位并非又一个大模型,它甚至似乎也不是让你用来识别周围的世界的——Essential Space 也并不用做到这一点,Google Gemini 已经内置了这样的能力。 它的定位是想要充当用户的「第二记忆」:你可以在这里收纳各种信息,Essential Space 能自动从屏幕中显示的内容中提取到对应的信息,并通过手机系统能力,完成设置事项提醒,备忘录等功能。 在识别到截图的信息后,Essential Space 会自动帮助用户在系统中完成例如创建待办事项等操作 | 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作为 Nothing 在 AI 能力拓展的新一步,Essential Space 中也有基本的多模态内容识别能力,当你拍摄内容并随照片附上问题给 Essential Space,它就会在后台自动调用模型联网搜索对应的内容:比如在机场拍一张照片,它能做到对应识别出这是哪个机场,同时给出前往这个机场的地图导航建议。 Essential Space 有着多模态内容识别能力 | 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对我而言,这个位置无论是左手还是右手握持手机,都能以一个相对舒适的随时按压到这个按键,而不用像 iPhone 16 系列为相机功能设计的控制按键,在竖屏想要启动 Apple Intelligence 的多模态能力识别环境内容时,经常需要变换握持手机的手势。 AI 专用 Essential Key「药丸」键| 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在 Essential Space 中,你能看到所有你通过这颗按钮,收集到这里的所有「记忆」,它还会在后台自动计算,来在你打开的时候增添新的内容。 Essential Space 应用界面 | 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02** **长焦影像** 说实话,过去大家讨论 Nothing Phone 的时候,总是围绕在它的设计这一个主题上,相机拍照体验往往是最少被讨论到的因素:这既是因为设计是 Nothing Phone 的最长板,其实也说明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 Nothing Phone 的拍照体验其实只能称得上中规中矩。 但到了 Nothing Phone (3a) 系列上,这种情况有了巨大的改变。虽然 Nothing Phone a 系列在产品线定位中端,但大幅强化了手机影像体验。 尤其是在 Nothing Phone (3a) Pro 上,潜望式长焦甚至一定程度上反超了设计,成为了这款手机的「最长板」。 Nothing Phone (3a) Pro 采用了非常大胆的相机模组外观设计,甚至有点「胆大包天」了。 网络上关于手机相机模组未来设计进化的梗图 | 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实际上,如果你有能当设计师的敏锐洞察力或者「摄影眼」,你甚至不难发现一个事实:Nothing Phone (3a) Pro 相机模组并非沿中轴线对称,整体位置更接近背板的右侧。 「左轮手枪」形相机模组设计| 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但这也赋予了 Nothing Phone (3a) Pro 巨大的影像能力提升,在 Nothing Phone (3a) 系列上,不仅搭载了 5000 万像素的主摄传感器,在 Pro 上还搭载了一颗 3 倍潜望的长焦镜头,Nothing 官方还表示这颗 3x 长焦同时还支持 6x 的无损变焦。 长焦微距能力也在 Nothing Phone (3a) Pro 首次加入| 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Nothing Phone 3a Pro 3x 长焦样张 | 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除了硬件能力的升级,Nothing Phone (3a) 系列系统预设相机中还增加了一套预设模式,这套系统同时允许用户自己创建并分享个性化的风格预设,快速「抄作业」,拍出风格化的照片。 相机 App 中的预设风格系统| 图片来源:极客公园 **03** **结语** Nothing Phone (3a) 系列的发布,不仅延续了品牌一贯的极简与独特设计风格,还通过创新的 AI 功能和影像系统,为智能手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无论是 Essential Key 和 Essential Space 的引入,还是潜望式长焦镜头的突破,这款手机展现了 Nothing 在设计与技术融合上的深厚功力。 对设计美学的坚持,加上通过 AI 能力,尝试对用户体验的再定义,Nothing Phone (3a) 系列都在红海市场中开辟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它或许并不是一款最好用的旗舰手机,但很高兴看到 Nothing Phone (3a) 系列,仍然是酷的那个选项之一。
**新款 M4 MacBook Air 解决了该产品线的一个关键问题,现在可支持两台外接显示器,而且不受上一代 M3 处理器的限制。**新推出的 MacBook Air 为使用多台显示器的用户带来了重大改进。 虽然以前的 M3 机型支持两台显示器,但只有当 MacBook Air 的盖子合上时才能同时使用两台显示器。  因此,虽然用户获得了两个外接显示器带来的更宽的屏幕空间,却失去了使用 MacBook Air 自带显示屏的机会。 现在,M4 MacBook Air 支持两台分辨率 6K 的显示器,加上内置的 13.6 英寸或 15.3 英寸屏幕。 6K 分辨率也是一个进步,前代机型确实支持两台外接显示器,但只有一台能达到 6K。另一台最高可支持 5K 分辨率,频率为 60Hz。 两个屏幕都可以以 144Hz 的 4K 分辨率运行。 相比之下,2024 年 10 月推出的当前 M4 MacBook Pro 在不盖上盖子的情况下,与 MacBook Air 具有相同的 6K 双显示器选项。 但配备 M4 Max 处理器的 MacBook Pro 可以 60Hz 的频率驱动多达三个 6K 显示器,并以高达 144Hz 的频率驱动第四个 4K 显示器。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3446.htm)
日前,中国联通在MWC 2025(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发布全新Wi-Fi 7 BE3600智能路由器——VS057。据了解,**VS057是中国联通首款纯国产化Wi-Fi 7智能路由器,**融入AI技术和云存储技术,在保障用户无线网络使用的同时还带来了全新智能体验。 **VS057搭载海思主控芯片,**基于内部集成的NPU能力,利用强化学习算法,实现抗干扰能力提升30%,设备同时还兼容OpenHarmony,可接入鸿蒙生态。 该路由器支持2.4GHz和5GHz双频段,支持双频聚合功能,相比传统的Wi-Fi 6路由器速度提升两倍以上。 VS057配备2.5G网口,可匹配千兆及两千兆带宽,支持一键Mesh组网,多台路由器可实现快速组网,实现信号无缝接力,无论是大户型还是多层建筑,都能实现全屋无死角覆盖。 另外,VS057也支持联通云盘功能,**通过SMB/CIFS及DLNA协议,在家庭局域网内实现文件共享、文件管理和家庭云NAS存储功能。**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306/c72bb2b99d2745459c3ef09ecd6d079d.jp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3444.htm)
苹果Mac Studio正式上架苹果官网,**M4 Max版本定价是16499元**(36G内存+512G固态硬盘),**M3 Ultra版本定价是32999元**(96G内存+1TB固态硬盘),**3月7日上午9点接受预购,3月12日发售。** 具体来说,Mac Studio M4 Max版包含14核中央处理器、32核图形处理器以及16核神经网络引擎,正面配备两个USB-C端口,一个SDXC卡插槽,背面配备四个雷雳5端口,两个USB-A端口,一个HDMI端口,一个10Gb以太网端口,一个耳机插孔,支持外接最多达五台显示器。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306/f345f19882a54d7f9ae8997101e89954.jpg) M3 Ultra版Mac Studio包含28核中央处理器、60核图形处理器以及32核神经网络引擎,正面配备两个雷雳5端口,一个SDXC卡插槽;背面配备四个雷雳5端口,两个USB-A端口,一个HDMI端口,一个10Gb以太网端口,一个耳机插孔,支持外接最多达八台显示器。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306/488a2ffac3df4a8985789c410ea73849.jpg)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306/3dfd71e854544200895e05f542ad290e.jp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3442.htm)
微软公司警告称,一个活跃的中国黑客组织正在发起供应链攻击活动。该公司威胁情报部门周三在一篇博客文章中表示,这个名为 Silk Typhoon 的组织正在针对远程管理工具和云应用程序进行攻击,以监视美国和国外的一系列公司和组织。 [](https://static.cnbetacdn.com/thumb/article/2021/0219/bae7bf551946ea9.jpg) 微软表示,它在 2024 年底观察到黑客正在瞄准云存储服务,他们会从中窃取可用于访问客户数据的密钥。该组织入侵了州和地方政府组织以及科技行业的公司,寻求有关美国政府政策和与执法调查相关的文件的信息。 据彭博新闻社此前报道,Silk Typhoon 是去年 12 月针对美国财政部的黑客攻击事件的幕后黑手,该事件影响了 400 多台计算机。 据微软称,该组织“资源丰富、技术高效”,是“在中国网络间谍活动中目标最广的组织之一”。微软表示,该组织已发现针对各行各业的组织进行间谍活动,包括医疗保健、法律服务、高等教育、国防、能源和政府部门。 Silk Typhoon 与另一个名为 Salt Typhoon 的中国黑客组织不同,后者去年被指控入侵了多家美国电信公司。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3440.htm)
美国科技巨头博通警告称,恶意黑客正在积极利用三个 VMware 漏洞来入侵其企业客户的网络。这三个漏洞(一位安全研究人员将其统称为“ESXicape”)影响 VMware ESXi、Workstation 和 Fusion,它们是广泛使用的软件虚拟机管理程序产品,允许在单个服务器上管理多个虚拟机。虚拟机管理程序通常用于减少占用物理服务器空间的需要。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2/0527/4ed574c3d92208e.webp) 博通于 2023 年收购了 VMware,该公司表示,这些漏洞(追踪为 CVE-2025-22224、CVE-2025-22225 和 CVE-2025-22226)可能允许具有虚拟机管理员或 root 权限的攻击者逃离其受保护的沙盒并获得对底层虚拟机管理程序产品的更广泛的未经授权的访问。 通过访问虚拟机管理程序,攻击者可以访问任何其他虚拟机,包括同一物理数据中心内其他公司拥有的虚拟系统。博通表示,它有“信息表明”这些漏洞已被广泛利用。 威胁情报公司 Rapid7 的首席安全研究员 Stephen Fewer 告诉:“这影响巨大,攻陷虚拟机管理程序的攻击者可以继续攻陷共享同一虚拟机管理程序的任何其他虚拟机。” 博通没有透露有关攻击性质或幕后威胁行为者的任何细节,也没有透露是否有任何客户数据被访问。博通的发言人没有回应的问题。发现并向博通报告漏洞的微软也没有在发稿时做出回应。 安全研究员 Kevin Beaumont 在 Mastodon 上的一篇文章中表示,这三个漏洞正在被一个尚未命名的勒索软件组织积极利用。 VMware 漏洞经常成为勒索软件组织的目标,因为它们能够在一次攻击中被利用来破坏多台服务器,并且敏感的公司数据通常存储在这些虚拟化环境中。 微软在 2024 年发现,多个勒索软件组织在部署 Black Basta 和 LockBit 勒索软件的攻击中利用了 VMware 虚拟机管理程序漏洞,以窃取公司数据。去年,一场名为“ESXIArgs”的大规模黑客活动让勒索软件组织利用两年前出现的 VMware 漏洞攻击了全球数千家组织。 博通已发布针对这三个漏洞的补丁,由于这些漏洞在修复程序发布之前就被利用,因此被归类为“零日”漏洞。博通将其安全公告描述为“紧急”变更,并敦促客户尽快应用补丁。 美国政府网络安全机构 CISA 也警告联邦机构修补这些漏洞,该机构已将这些漏洞添加到其已知受到攻击的漏洞目录中。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3438.htm)
达美航空正在支持一家初创公司,该公司希望设计更省油的翼身混合飞机,希望减少碳足迹并使航空旅行更加可持续。该航空公司今天表示,它将帮助支持初创公司 JetZero 的翼身混合 (BWB) 演示飞机的开发,该飞机旨在降低油耗、排放和噪音。达美航空没有为该公司提供任何资本投资,而是提供运营支持,以帮助其实现翼身混合飞机的梦想。  JetZero 将加入达美航空的可持续天空实验室孵化器,在那里它将从该航空公司的工程师那里获得 BWB 演示飞机设计和建造方面的“运营专业知识”,目标是在 2027 年对其进行测试。2020 年,达美航空承诺投入 10 亿美元用于可持续发展工作,包括可持续天空实验室,目标是到 2050 年实现碳中和。  内部看起来很花哨,但打造机舱门可能是一个挑战。图片:JetZero 在 BWB 飞机中,机翼和机身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因为它们平滑地融合在一起。混合机翼设计的主要优势是减少与传统管翼机身相关的阻力。 但更重要的是,JetZero 表示,BWB 设计可以帮助减少 50% 的排放,同时保持相同的发动机技术和加油基础设施。通过减少阻力、提供更多的升力表面积和均匀的载荷和升力分布,以及减轻总重量,该公司表示它可以将传统机身的排放量减少一半。 这家总部位于长滩机场的初创公司成立于 2021 年,目标是在零排放航空的道路上开发下一代可持续飞机。这家初创公司表示,其 BWB 飞机最多可搭载 250 名乘客,相当于一架中程国际飞机。而且由于发动机安装在飞机顶部,噪音预计会小得多。 在 BWB 飞机中,机翼和机身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线。 达美航空对 JetZero 的支持是在美国空军于 2023 年授予的 2.35 亿美元拨款的基础上进行的,该拨款用于开发全尺寸演示飞机以验证混合翼概念。该公司还与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和 Scaled Composites 合作制造和测试该飞机。 达美航空还认为,JetZero 的 BWB 设计也将与可持续航空燃料兼容,该航空公司希望到 2050 年,可持续航空燃料将占其燃料消耗的至少 95%。 设计混合翼飞机存在一些挑战,例如在紧急降落的情况下设计安全的疏散程序。此外,座位将是剧院式的,而不是管状机身中的排式座位,这可能会限制出口门的数量。 波音、空客甚至 NASA 都曾致力于 BWB 设计,但他们的概念从未投入生产。FAA 认证也是未知数,除非有人真正尝试,否则我们可能不知道会出现什么样的安全挑战。 但达美航空认为 JetZero 的设计提供了一个“触手可及”的解决方案。 达美航空首席可持续发展官 Amelia DeLuca 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与 JetZero 合作为客户和员工打造全新的机身和体验是一项大胆而重要的工作,有助于推进航空业的节油计划和创新目标。”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3436.htm)
苹果今天更新了 Mac Studio,其中的 M4 Max 和 M3 Ultra 芯片选项并不匹配。这自然让人们想知道为什么苹果选择了 M3 Ultra 而不是 M4 Ultra 芯片,而答案相当有趣。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5/0306/c82fddd350c6110.jpg) 苹果告诉 Ars Technica 的 Andrew Cunningham,**并不是每一代 Mac 的 M 系列芯片都会包含“Ultra”芯片。** “当被问及为什么高端 Mac Studio 使用的是 M3 Ultra 芯片而不是 M4 Ultra 芯片时,苹果告诉我们,并不是每一代芯片都会有‘Ultra’层,”他写道。也许这意味着我们永远不会得到 M4 Ultra 芯片? 苹果的解释让我们想知道下一代 Mac Pro 台式机将使用哪种芯片。 2023 年 6 月,Mac Studio 和 Mac Pro 同时配备了 M2 Ultra 芯片,导致苹果社区的许多人认为 Mac Pro 不值得购买,因为尽管人们认为这两款电脑之间没有太大区别,但它的价格却比 Mac Studio 高出数千美元。 昨天有传言称 Mac Studio 将更新 M3 Ultra 芯片,而苹果最终可能会用 M4 Ultra 芯片更新 Mac Pro,以增加两款电脑之间的差异性。苹果的解释对这种可能性并不乐观,尽管它没有明确排除这种可能性。 下一代 Mac Pro 最终可能会采用 M3 Ultra 芯片,并保持与 Mac Studio 的差异化。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3434.htm)
随着对无人机技术的大规模投资,未来的空战看起来越来越像机器人大战。海战也朝着类似的方向发展,DARPA 的新原型船 USX-1 Defiant 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上个月,这艘 180 英尺、240 公吨的船首次亮相,为国防承包商 Serco 在华盛顿的一家造船厂下水进行广泛测试做准备。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你不会在船上看到任何水手——Defiant 被设计成一艘“无需配备人员”的船。  从一开始,人类居住在这艘船上就完全不可能,这意味着船上没有船员宿舍,也没有厨房。这给了这艘船不同寻常的优势:由于它省略了任何供人类使用或保障安全的设施,因此它具有高度的流体动力学、隐身性和可靠性。 这艘无人水面舰艇 (USV) 是美国海军无人值守舰艇 (NOMARS) 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由 DARPA 于 2020 年启动。DARPA 表示,该项目的目标是通过从头开始设计一个没有人类居住空间的船体来挑战传统的船舶结构。Serco 被选中在 2022 年建造这艘演示舰,领先于 Leidos Gibbs 和 Cox。 负责该项目的 Serco 船舶工程经理 Ryan Maatta 告诉海军新闻,他们“真努力”改变了理念和操作原则,以便像 Defiant 这样的舰艇在执行与载人平台相同的任务时成本要低得多。他补充说,他的团队连续一年努力实现海上 90% 的运行可靠性。  从历史上看,缺点是无人驾驶车辆很少比载人车辆节省成本。但 DARPA 正在改变这个等式。 Defiant 甚至可以使用 Serco 去年 9 月在 Mariner 和 Ranger USV 上成功测试的技术在海上自动加油,这种自我维持能力可以使其长时间部署。 在进攻方面,Defiant 预计将配备各种武器和发射系统。概念设计展示了船上的一个 BAE 适应性甲板发射器和一个储存容器。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USX-1 Defiant 将接受码头和公海测试,然后在 2025 年春季开始为期数月的海上演示。 虽然 Defiant 令人印象深刻,但它可能只是未来的开胃菜。Serco 还设想了未来的“大型 USV”——一种驱逐舰护航变体,配备四个发射器和 16 个导弹单元。这与二战时期驱逐舰护航的能力相当。该公司声称,它已经有能力大规模生产和高效维护 Defiant 等船舶以及任何未来的 LUSV 概念。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3432.htm)
3月6日消息,据媒体报道,全国政协委员靳东回应了AI换脸导致的诈骗问题。他说,一些喜欢我影视剧的观众,被AI换脸视频骗得很惨,**这个性质非常恶劣,希望能建立更好的规则。**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一些不法分子开始利用AI技术融合他人面孔和声音,制造非常逼真的合成图像来实施新型网络诈骗。 业内人士表示,“AI换脸”诈骗之所以会得逞,是因为在生活中看到脸就确认身份是再普通不过的习惯,“AI换脸”诈骗就是利用了我们这一习惯。 想要识别视频真假还是有一些方法,比如说我们可以要求对方在视频对话的时候在脸部进行挥手,这个过程会对面部数据进行干扰,挥手的过程中,他所伪造的这个人脸会产生一定的抖动或者是一些闪现等异常情况。 另外,**我们要做好日常的信息安全的保护,加强对人脸、声纹、指纹等生物特征数据的安全防护,同时做好个人的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的软硬件的安全管理**,**不要登录来路不明的网站,以免被病毒侵入。**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3430.htm)
小米15 Ultra已于3月3日正式开售,评测机构DXOMARK现已公布小米15 Ultra的影像成绩。**该机影像测试总分为153分,在DXO全球影像排行中排名第13,与谷歌Pixel 8 Pro并列。**DXO表示,小米15 Ultra影像整体质量出色,具备目前市场上最强的变焦能力,是DXO测试中成绩最好的小米手机。 **以下为DXO主要评价:** **小米15 Ultra动态范围宽,噪点少,色彩漂亮,但有一些偏色,景深较窄,**难以让集体照中的所有主体都清晰对焦,一系列连续照片之间有些不稳定。  远摄变焦是小米的主要优势,在所有远摄变焦设置下均表现出色,在DXO的测试中,小米15 Ultra实现了迄今为止最好的远摄变焦效果,在远距离远摄设置下令人印象深刻,但超广角结果在某些测试类别中落后于其他旗舰产品。 由于曝光良好、动态范围广、色彩漂亮、噪点低,该机的视频性能也相当出色,然而,在场景变化时的曝光和色彩适应、自动对焦和纹理方面,无法与最佳竞争对手相提并论。   值得一提的是,在小米12S Ultra发布前夕,小米CEO雷军高调宣布小米12S Ultra不会送测DXO。 对此,DXO称自己始终坚持专业、可观的标准,并且会自费购买小米12S Ultra来进行测试。 DXO还强调,“我们不卖分也不卖榜”,业务模式是出售实验室和技术报告,公布的分数如何仅取决于产品自身质量,并不受厂商是否选择评测服务影响。 彼时,一位手机厂商前副总裁对DXO的回应发表评论,**称“的确是不假,分和榜是不卖的。但卖‘服务’,按照反馈调试分高,榜也高。”** DXOMARK的分数嘛,现在看看就行了,真想买手机,还是得去线下门店摸一摸、试一试,适不适合自己,一上手就知道了。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3428.htm)
今晚,苹果M3 Ultra芯片正式发布,苹果宣称是其迄今打造的最强芯片。苹果表示,M3 Ultra配备了Mac性能最强劲的CPU和GPU,神经网络引擎核心数量翻倍,统一内存容量创个人电脑新高。  据了解,M3 Ultra通过UltraFusion封装架构,将两枚M3 Max晶粒整合在一起,组成一颗完整的芯片,**集成1840亿个晶体管,配备最多32核CPU(24颗性能核心和8颗能效核心)和最多80核GPU。** 性能上,M3 Ultra比M2 Ultra提升最多达2倍,比M1 Ultra提升最多达2.6倍。  M3 Ultra堪称为AI而生,32核神经网络引擎配合超过800GB/s的内存带宽,**可在搭载M3 Ultra芯片的Mac Studio上运行包含超6000亿参数的大语言模型 (LLM)。** 据悉,**M3 Ultra起步内存为96GB,最高可配置512GB内存,**苹果称,这超越了目前最先进的工作站显卡。 其他方面,M3 Ultra支持雷雳5,数据传输速度最高120 Gb/s,比雷雳4提升达2倍以上。 **芯片提供专属硬件加速H.264、HEVC与四个ProRes编解码引擎,**能够播放最多可达22条8K ProRes 422视频流。 显示引擎支持最多8台Pro Display XDR,呈现超过1.6亿颗像素。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3426.htm)
近日,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发布公告称,**阿里出售高鑫零售的买卖协议交割已于2025年2月27日在香港完成。**与此同时,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发布了重要人事变动公告,黄明端将辞任董事会主席职务,董事会主席将由德弘资本的华裕能接任。 此前在今年1月1日晚间,阿里巴巴集团发布公告,宣布子公司及NewRetail与德弘资本达成交易,以最高约131.38亿港元出售所持高鑫零售(大润发母公司)全部股权,合计占高鑫零售已发行股份的78.7%。 据了解,接手大润发的是德弘资本,高鑫零售CEO沈辉曾在全员信中称,德弘资本接手后高鑫零售在整体经营决策、战略方向、核心管理层等方面都将保持稳定且基本不变,未来阿里巴巴和高鑫零售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伙伴。  资料显示,大润发于1998年7月在中国大陆开设第一家大型超市,是会员制大型连锁综合超市。 截至2021年,已在中国大陆地区成功开设近500家综合性大型超市,遍布华东、华北、东北、华中、华南五大区域,服务覆盖全国29个省市及自治区达230多个城市,拥有十多万名员工和十多万名导购,每天为500多万位顾客提供服务。 2011年高鑫零售公司成立,旗下拥有”大润发”与”欧尚“两大零售品牌,同年7月上市(高鑫零售6808.HK)。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3424.htm)
英国反垄断机构官员表示,他们不会对微软与ChatGPT制造商OpenAI的关系展开正式调查。这标志着微软在向大西洋两岸监管机构证明合作伙伴关系的合理性方面取得胜利。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4/1031/d6bde780a0d5e2a.jpg) 英国竞争与市场管理局(CMA)于2023年12月启动了一项审查,以确定微软对OpenAI的投资及其与这家人工智能初创公司的合作是否应被视为可能扼杀该国竞争的事实合并。 CMA官员们周三得出结论,情况并非如此,并选择不展开正式调查。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3422.htm)
诺和诺德(Novo Nordisk)周三表示,将通过一家新的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在线药房,以每月不到正常价格一半的费用提供其减肥药司美格鲁肽(Wegovy)。这项现金支付的购药方案面向数百万没有该款畅销注射剂保险覆盖的患者,比如那些享受美国医疗保险(Medicare)的患者。  此举旨在让更多人能够用上司美格鲁肽,同时也确保患者使用的是品牌药,而不是那些在诺和诺德这款药物最近在美国的短缺问题解决之前一度非常流行的、价格更低的复方仿制药。 这家名为诺和关怀(NovoCare)的药房,将允许患者每月支付499美元现金来购买这款每周注射一次的药物。在扣除保险和其他返利之前,司美格鲁肽的标价约为每月1350美元。 该网站还可以通过一家专业药房合作伙伴,将司美格鲁肽的处方药物直接寄送到患者家中。诺和关怀还将提供续药提醒服务,患者可以获得该公司个案经理的实时支持,以及其他一些患者支持服务。 美国业务和全球业务发展执行副总裁戴夫·摩尔(Dave Moore)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患者和开处方的医生现在又多了一个选择,以更低的成本便捷地获取所有剂量的、真正经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司美格鲁肽,而且使用的是我们高质量的注射笔。” 这家丹麦制药商的这一举措效仿了其主要竞争对手礼来公司(Eli Lilly)的类似策略。这两家公司正在争夺所谓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药物的市场主导地位,这类药物模拟某些肠道激素来抑制食欲并调节血糖。 礼来公司在2024年1月推出了自己的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在线药房——礼来直供(LillyDirect),以帮助患者获取其减肥药替尔泊肽(Zepbound)。 该网站允许符合条件的患者通过远程医疗服务提供商获得处方,并且可以提供送货上门服务。最近,礼来直供还开始以单剂量小瓶的形式提供替尔泊肽,其价格仅为通常每月1000美元标价的一半甚至更低。 近几个月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宣布美国替尔泊肽和司美格鲁肽的短缺问题均已解决。这一决定将阻止某些复方药房生产未经批准的这两款注射剂仿制品。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34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