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泡泡玛特 × 怪物猎人联动现已官宣。  远方的风暴席卷荒野,狩猎号角已响火焰与雷电交织,巨兽咆哮震彻云霄古老的传说再度复苏,战斗从未停歇命运的羁绊已然凝结泡泡玛特 × 怪物猎人,敬请期待!
<blockquote><p>在当今数字化浪潮中,AI 技术的迅猛发展正重塑着各个行业,产品管理领域也不例外。AI 领域权威吴恩达指出,AI 促使软件开发效率大幅提升且成本降低,这一变革催生了对能精准决策 “建造什么” 的产品经理的强劲需求,尤其是深谙 AI 的产品经理,其前景一片光明。与此同时,传统软件产品管理与 AI 产品管理间的差异也愈发显著。</p> </blockquote>  ## 一、用户需求洞察 传统产品经理洞察用户需求,主要依靠市场调研、用户反馈、竞品分析等手段。通过问卷调查、用户访谈、焦点小组等形式收集大量数据,挖掘用户痛点、需求与期望。这种方式聚焦用户显性需求,从用户行为和言论分析中确定产品功能特性。以微信为例,早期通过大量用户调研,了解到人们对于即时通讯的需求,不断优化文字、语音聊天功能,以及朋友圈展示、点赞评论等社交功能,满足了用户日常沟通与社交分享的需求。 吴恩达强调,AI 产品的独特之处在于挖掘用户潜在需求。AI 产品经理借助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算法,深度挖掘海量用户数据。例如抖音,通过分析用户在平台上的观看历史、点赞、评论、停留时长等多维度数据,精准捕捉用户兴趣偏好,推荐出用户可能感兴趣却未曾察觉的视频内容,极大提升用户体验。 对比快手,同样作为短视频平台,快手也利用 AI 算法分析用户行为数据,但在用户需求洞察侧重点上有所不同。快手更注重挖掘 “老铁文化” 下用户对于真实、接地气内容的潜在需求,通过算法推荐更多来自普通人日常生活记录、才艺展示等内容,形成了与抖音不同的社区氛围和内容生态。这体现出 AI 产品经理能够利用技术手段,挖掘出隐藏在用户行为背后的深层需求,与传统产品经理在需求洞察的方法与深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 二、产品设计理念 传统产品设计以功能为导向。产品经理依据市场调研得出的用户需求,规划产品功能,并着重优化功能,使其易用高效。在设计时,关注产品逻辑架构、界面交互等,满足用户完成特定任务的需求。像传统办公软件 WPS,在功能设计上,围绕文档编辑、表格制作、演示文稿展示等核心功能不断优化,如增加丰富的字体、格式选项,便捷的图表制作工具等,以提升用户办公效率。 在 AI 时代,产品设计理念转向以智能为导向,这是 AI 产品经理的核心思路。吴恩达认为,AI 产品不仅要实现功能,更要能自主学习、持续进化,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智能化服务。例如智能客服领域,京东的智能客服 JIMI,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不仅能快速回答常见问题,还能在与用户对话过程中学习用户语言习惯、问题类型,不断优化回答策略。随着使用时间增长,能更精准理解用户意图,提供更优质服务。 与之竞争的阿里小蜜,同样具备强大的智能客服能力。阿里小蜜基于阿里巴巴庞大的电商业务数据,利用 AI 技术实现对各类购物场景问题的快速响应。它不仅能解答商品咨询、订单查询等常规问题,还能根据用户历史购买行为和浏览记录,进行个性化推荐,如在用户咨询某类服装时,推荐搭配的饰品或其他相关商品,这都是智能导向设计理念在不同竞品中的体现,展示了 AI 产品根据用户需求不断进化和提供个性化服务的能力。 ## 三、工作重心 ### 3.1 解决问题的方向 传统互联网产品经理主要解决连接问题,致力于打破信息壁垒,将人、信息和资源连接起来。以社交平台和电商平台为例,社交平台产品经理通过设计功能,方便用户社交互动;电商平台产品经理则搭建购物通道,促进商品流通。 吴恩达认为,AI 技术的核心在于提升效率和解决复杂问题。AI 产品经理主要聚焦于提升效率。像智能客服,借助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快速准确回应用户问题,极大提高了客户服务效率。在制造业,AI 产品经理运用人工智能优化生产流程,实现自动化生产和质量检测,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据统计,采用 AI 技术的制造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高 20% 以上。 ### 3.2 目标用户群体 传统产品主要面向消费者,满足个人用户需求。例如音乐播放软件,围绕个人音乐收听习惯和娱乐需求设计,提供个性化推荐、高品质播放等功能。 吴恩达指出,AI 技术目前在企业级应用中有巨大潜力。当下 AI 产品主要面向企业服务。在金融领域,AI 产品为银行提供风险评估和反欺诈解决方案;在医疗行业,辅助医生疾病诊断,提高医疗效率和准确性。市场调研机构数据显示,AI 产品在企业服务市场占比逐年增加,未来几年有望持续快速增长。 ## 四、技术要求 ### 4.1 传统产品经理的技术要求 在互联网创业热潮时期,大量来自不同专业背景(如生物、英语、化学等)的人员成为产品经理。他们大多不懂技术,工作重点集中在市场调研、用户需求分析、产品设计和项目管理等方面。与技术团队沟通时,主要依赖需求文档和口头交流,对技术实现细节了解较少。 ### 4.2 AI 产品经理的技术知识储备 吴恩达在其教学和研究中反复强调,扎实的技术基础是 AI 从业者的必备素养。AI 产品经理需要具备丰富的技术知识。要深入理解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原理,清楚迁移学习、增强学习的应用场景。迁移学习能将一个任务的知识迁移到相关任务,加快模型训练;增强学习则让智能体通过与环境交互学习最优策略。 还要了解各类特征,像图像特征、情感特征等。在图像识别中,颜色、纹理、形状等图像特征帮助模型识别图像内容。同时,需掌握多种算法,如做推荐系统,要懂协同过滤、最新最热等常用算法。协同过滤根据用户历史行为推荐,最新最热算法则依据热度和时效性推荐。 ### 4.3 技术能力对 AI 产品经理的重要性 AI 产品经理只有懂技术,才能知道如何用 AI 解决客户需求,确保产品靠谱。吴恩达也提到,在 AI 项目中,技术理解和跨团队协作至关重要。与数据科学家和工程师合作时,AI 产品经理凭借技术知识,能更好理解技术实现过程和难点,提出合理需求和解决方案。在评估产品可行性和性能时,技术知识也能帮助其确保产品满足用户需求和期望。比如评估图像识别产品,可通过了解图像特征提取算法和模型准确率等指标判断产品性能。 ## 五、工作内容 ### 5.1 AI 产品方案讨论 吴恩达认为,深入理解业务是 AI 落地的关键。在 AI 产品方案讨论阶段,梳理业务流程是关键的第一步。以保险行业为例,从客户购买保险到保险公司支付赔偿金的流程中,AI 产品经理需分析各环节,找出可由 AI 解决的问题,如车险定损赔偿流程中的人工审核环节,可借助 AI 提高效率。 同时,要梳理 AI 技术以匹配业务需求。各大招聘平台对 AI 产品经理的岗位要求中,业务场景理解能力、组织沟通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是高频要求。AI 产品经理需与数据科学家紧密合作,深入了解业务需求,确定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方法。比如为保险行业设计 AI 产品,需收集大量车险照片数据,通过分析训练,让机器准确识别车辆破损情况,提升定损效率和准确率。 ### 5.2 数据和模型选择 吴恩达强调数据是 AI 的燃料,优质数据和合适模型是 AI 成功的基础。确定产品方案后,传统产品经理通常直接画原型图,而 AI 产品经理需先明确让机器识别证件或车辆破损所需的数据和模型。 数据方面,通俗来讲,输入大量破损或正常图片训练机器,以提高精准度。但照片数据可能因遮挡、背景、书写规范等因素影响模型精准度。例如北京某保险科技公司收集车险照片数据时,因照片质量参差不齐,模型准确率仅 70% 左右,经筛选清洗数据,去除模糊、遮挡和背景复杂的照片后,准确率提升到 85%。 模型方面,要选择适合业务场景的算法。算法模型工作包括需求确定、算法设计、讨论、确认和验收等环节,AI 产品经理需不断循环迭代,直至模型满足用户需求。比如车险定损识别,可考虑使用深度学习中的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因其在图像识别方面性能出色,经多次试验优化,最终确定合适算法模型,提高了定损效率和准确率。 ### 5.3 传统产品经理阶段 在原型设计和对接工作阶段,AI 产品经理与传统产品经理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要求。传统产品经理根据需求设计原型图,并与开发、设计团队对接,确保产品开发顺利。AI 产品经理也需进行原型设计,但要考虑 AI 技术应用及与算法团队协作。 比如设计智能客服产品原型,传统产品经理关注界面友好性和功能完整性,而 AI 产品经理需思考如何融入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提高回答准确率和响应速度。对接工作中,AI 产品经理需与算法团队、运营团队紧密合作,确保产品上线后持续优化改进。 ### 5.4 产品上线维护 吴恩达指出,AI 产品的持续优化是其保持竞争力的关键。AI 产品经理在产品上线后需持续维护和优化,这与传统产品经理差异较大。传统产品经理上线后主要关注用户反馈和市场推广,AI 产品经理还需具备与算法团队对接及迭代模型的能力。 由于实际使用环境复杂多变,AI 产品经理需清楚产品上线后的维护和解决方案。比如智能客服上线后遇到新问题类型,AI 产品经理需与算法团队合作,及时更新模型,提高回答准确率。同时,要具备算法模型迭代能力,从数据中发现产品问题和用户需求。以某电商平台智能推荐系统为例,上线后通过分析用户行为数据,发现部分商品推荐满意度不高,AI 产品经理与算法团队深入挖掘数据,调整推荐算法参数,提升了推荐准确性和个性化程度,提高了用户满意度和购买转化率。 ## 六、新能力要求 ### 6.1 了解 AI 技术的能力边界 吴恩达多次提醒从业者,要正确认识 AI 技术的优势和局限。AI 产品经理要清楚 AI 技术并非万能,有特定适用范围和局限性。要了解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大模型的关系与优缺点。深度学习在图像识别、语音处理等领域表现出色,但需大量数据和计算资源;机器学习部分算法在处理小规模数据时更高效。 要熟悉技术名词,如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等,理解主流算法原理和适用场景。卷积神经网络适用于图像识别,能自动提取图像特征;循环神经网络在处理序列数据(如自然语言处理)中具有优势。还要了解模型构建全流程,包括数据收集、预处理、模型选择、训练、评估和优化等环节,明确各流程节点产出物和职责。比如数据收集阶段,与数据团队合作确定数据来源和质量标准;模型训练阶段,与算法工程师沟通训练进度和效果。 ### 6.2 拥有评估模型的能力 吴恩达认为,科学评估模型是 AI 产品成功的保障。明确评估标准、指标和方法是 AI 产品经理必备能力。对于二分类模型,可采用准确率、查准率、召回率、特异度、F1 分数、ROC 曲线和 AUC 等指标评估。例如垃圾邮件检测,准确率衡量整体分类性能,但样本不平衡时可能不准确;查准率关注预测正例中真正例比例,避免正常邮件误判;召回率衡量真实正例中被正确预测的比例,确保捕捉垃圾邮件。 对于回归模型,可用 MSE(均方误差)、RMSE(均方根误差)、MAE(平均绝对误差)和 R²(决定系数)等指标评估预测值与真实值差距。MSE 放大差异,适合开发过程使用;MAE 计算简洁,常作为实际评估指标;R² 直观表达模型预测效果,越接近 1 效果越好。 ### 6.3 积极发现适用业务场景并选择合适算法模型 吴恩达鼓励 AI 从业者积极探索 AI 在不同业务场景的应用。AI 产品经理要积极发现 AI 适用业务场景,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算法模型。这需要深入理解业务需求,具备丰富技术知识。 比如智能客服场景,可选择基于深度学习的自然语言处理算法,如 Transformer 架构的语言模型,更好理解用户问题并准确回答;图像识别场景(如人脸识别支付),可选择精度高、速度快的卷积神经网络算法。选择算法模型时,要考虑设备性能和系统平台。若 AI 能力部署在本地硬件设备,需基于设备性能权衡,避免选择过于复杂的算法导致设备性能不足。不同系统平台支持库不同,算法适用部署平台也不同,选择算法时需综合考虑。例如 Android 系统上,某些轻量级算法更适合移动设备性能要求;服务器端 Linux 系统上,可选择更复杂、性能更强的算法。 下一篇:**如何****转型成为 AIGC 产品经理** 本文由 @佳简几何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blockquote><p>公司的倒闭不是一天两天就突然不行的,总有一些迹象可以先知先觉。这篇文章,作者总结了9点公司不行的迹象,可以有备无患。</p> </blockquote>  不知道今年各位公司还有没有年会,反正我们是没有了。 不知道今年各位公司还有没有福利,反正我们是没有了。 成功的公司各有各的特点,失败的公司却总是惊人的相似。 如果你的公司也出现了下面的这些“先兆”,那么你要小心了,可能它已经开始“不行”了。 ## 01.老板不正常 一个公司开始“不行”的最明显和最开始的征兆,通常都是老板的反常行为。 以前不出现的,TA会变得频繁出现;以前经常待在办公室的,TA会变得经常消失;以前不管事的,TA会变得什么都管;以前什么都管的,TA会变得什么都撒手。 如果最近你的老板也有点不对劲,那要小心了,可能公司高层已经所有动作了。 ## 02.开会变频繁 为什么开会? 那当然是为了画饼。 公司“不行”了,也就意味着业务不行了;业务不行了,也就意味着大家都有大把的时间被空出来了。 既然时间空出来了,那为了让大家都“忙碌”起来,自然而然就开会了哦。 但是没有业务的会,开起来,能干啥呢? 饼,画起来;梦想,燃起来;希望,搞起来。 你不开,我不开,大家怎么进步?你也开,我也开,才能共同发展! ## 03.考勤变严格 请记住一个规律,公司越是“不行”,考勤越是“严格”。 早上9点钟上班,晚到1秒钟,就是扣款200块;一周连续2次,额外再扣500块。 下午6点钟下班,7点钟离开就是工作不饱和,8点钟出门就是态度不端正,9点钟想走就是思想有问题,10点钟才走只能是正常水平。 既然公司业务已经没有办法开源了,从员工身上挤挤总还是有的。 打工30天,倒欠公司250元。 ## 04.行政变抠了 公司如果“不行”了,开源节流,你懂的。开源是不可能了,节流总归是可以的。 打工人,有什么尊严可谈呢! 上厕所的纸,原来是维达的超柔,虽然它很舒服,但是用起来快呀。换成某不知名的草纸,虽然硬了一点,但是它耐用呀。原来一个部门一周至少要消耗3包纸,现在一个部门一个月顶多也就1包纸了。 普通的抽纸,原来是清风的120抽,每抽3层,又大又厚,不仅好用,它还很香哦。换成某不知名的牌子,虽然薄了一点,但是它便宜呀。并且还要限量,一个部门,一次最多领取1次,每次最多拿3包。剩下的,大家自己克服克服。 空调,那自然是能不开就不开了,如果非要开,那就要按照规定来,夏天不得低于28℃,冬天不得高于18℃,环保走起来。 微波炉和冰箱,那是租的估计,也都退了吧。什么?还有带饭的员工?那就不要带饭了吧,还是吃外卖方便。 办公室的灯,如果没有必要,就不要开了吧。如果非要开的话,3个工位开一盏灯吧。哦,对了,白天光线亮度超过1000尼特的时候,也就不要开啦。 ## 05.绩效变离谱 有绩效不怕,可怕的是它离谱呀。 原来是周报,然后是日报,然后是小时报,到最后是分报。只要你做的够慢,分报就追不上你。 UI设计,好说,每天做1000个图,都要原创,AI生成的可不行。 程序员,好说,每天2万行代码,复制的可不行,必须得自己写。 测试,好说,每天500个BUG,简单的不行,必须是影响流程的重大BUG。 产品经理,好说,每天500个原型+500个PRD,原创哦。 ## 06.补贴变少了 如果之前就没有,那肯定不用想了呀,不会再加的。 如果之前有的,那肯定是越来越少了呀。 交通补贴,原来是300的,变成200,到后来变成50了,大家都再等什么时候没。 餐补,原来200的,变了100,听说又要没了。 出差补贴,原来统一200,后来变成了一线城市150,二线城市100。出差1天,倒贴100块。嗯,以后反正也不用出差了,没业务了呀。 ## 07.报销变慢了 报销的流程会越来越长,能拖就拖,然后各种驳回,又是这里不符合,又是那里不合规,反正就是不给你报。 一会又是发票不对啦,给你驳回了;一会又是标准填错啦,给你驳回了。 一会又是财务请假啦,给你耽误3天;一会又是网银出问题啦,给你耽误3天。 好不容易到最后了,又说发票超过6个月,原则上不能报了,如果要报,需要找部门领导签字然后找老板同意。 反正钱你已经花了,报不报是你的事,下不下得来,就全看造化了。 ## 08.员工常离职 不要想了,在这种情况下,员工的离职肯定是家常便饭了。 你要注意,最先有变化的肯定是业务部门。 所以,你需要特别留意你们公司的市场部、销售部,如果有风吹草动,肯定都是从他们那里先传出来的。 然后就是财务部和人事部,他们也都是有小道消息的,如果他们变动的也比较勤,那就要当心了。 春江水暖鸭先知,多关注那些“鸭”的动态。 ## 09.工资晚发了 如果以上几点都是可能的话,那最后这条,一旦出现,就基本八九不离十了。 工资晚发,就和那啥一样,要么没有,要么就是无数次,不会只出现一次。 当然,你千万不要相信,这次的晚发只是财务没有处理好又或者是银行那边升级要晚几天又或者是工作日往后延。 不要相信,任何原因都是借口,核心就是没钱了。 也不要怀疑,就是真的到了这个地步了。 ## 一些想说的话 都不容易,各有各的难。 但是老板再难,能有打工人难吗! **专栏作家** 明天上线,微信公众号:明天上线,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做过运营,当过客服。擅长原型设计、逻辑梳理,目前专注于B端产品领域。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blockquote><p>随着TikTok在美国经历短暂停服风波,大量海外用户涌入小红书,语言不通成为首要难题。然而,小红书迅速上线的翻译功能不仅解决了语言障碍,还意外展现出强大的AI能力,甚至能够翻译网络俚语、颜文字和摩斯密码。这一功能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技术秘密?小红书的AI布局又将如何影响其未来发展?</p> </blockquote>  由于美官方禁令,TikTok公司(下称TT)于当地时间2025年1月18日中午停止在美服务,于1月19日中午恢复服务。 在停服时间前后,大量“TikTok难民”涌入“平替”小红书。而未大力增长海外业务的小红书,在面临海内外共用服务器对现有社区的一次冲击,采取了诸多方式迎接挑战,包括本文主要探讨议题——5天迅速上线的“翻译”功能。 1月16日左右,TT停服的风声传遍全美,继而“爆发”了TikTok难民事件,大量美国人涌入小红书。 首当其冲的是最严峻的问题,新来的用户与社区本土语言难以互通。在众多呼声中,小红书在1月19日左右上线了翻译功能。 起初,大家预期只是简单的语言翻译功能,可以一键将中文与所设置的系统语言互译。  有道词典以为小红书只是接了翻译接口,而自己作为“翻译专家”却无人问津 慢慢地,大量网民发现这不是简单的翻译,一些新潮的网络俚语和其他字符也可以被翻译出来。 1、网络俚语  2、颜文字  3、摩斯密码  看起来,这不是普通的翻译可以做到的,如果是一个纯翻译的功能,为了追求准确性和严谨性,对应的固定匹配结果一定是相对生硬的,而非这么有“互联网味儿”。 这是怎么回事呢? 很快,有网友通过一些“奇特代码”,发现了背后的“秘密”。  输入一些特定格式的内容时,竟然可以发出“指令”信息,甚至“钓”出了背后的大佬。 “翻译”供出来了自己接入了大语言模型(GPT-4,是否为真有待商榷),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前面五花八门的内容,都能翻到大伙的心趴上。 基于这个现象,我个人推测,小红书在调用大模型时,提前预设了类似“翻译用户的输入”的prompt,并把评论内容作为大模型的input;但是没想到的是(或没来得及优化),由于模型的不稳定,指令遵循能力不够强,用户内容中有明显分隔文案(图中为“after that”)后的剩余内容被作为指令执行,忽略了“翻译”的期望方向。 另外,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以prompt的内容,问出相同的问题,大模型又声称自己是【智谱清言(ChatGLM)】。  经过评论区多种prompt测试,最终只出现过这两种结果:【GPT-4】和【智谱清言】。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 政治层面,较为主流的社交软接入国外API会涉及到信息安全问题; - 性能方面,GPT-4训练的中文语料很少,难以达到目前小红书里呈现出的翻译性能; - 权限方面,GPT-4的公司OpenAI在去年7月切断了非支持国家的API服务,其中支持国家不包括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和澳门。 因此,最终猜测接入的是智谱清言大模型。 而出现GPT大概率是由于智谱清言是基于GPT大模型微调,大量使用了GPT语料库,以致于在模型蒸馏后产生了幻觉。 回归到产品分析上,从产品功能定位看,小红书的翻译注定不能和有道词典有相同的定位。 从使用场景上看,在互联网交流中,俚语是构成互联网沟通的主要元素之一。 可以观察发现,在这场TT难民迁移活动中,很多美国用户热衷于用“NB”、”666″、“cpdd”等有中国特色的俚语对帖子进行评价,并以此作为主要融入方式。  大语言模型的接入自然而然有了先决条件:既符合了“翻译”语言的定位,经过国内互联网语料信息训练后的模型,也符合了“融入文化”的定位: - 对于美国人,在极大地降低了APP使用门槛的同时,也发现了这个平台和TikTok对于不同社交需求的满足点; - 对于小红书上的“原住民”,在好奇、自豪等等兴奋状态下,强化了AI提高APP体验的实际感受。 这也让小红书在TikTok短短停服的几天内,在巧妙接住泼天流量的同时,也为AI的应用落地探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本文由 @倩仪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雷军直播时被封禁 1 月 25 日,雷军开启龙年收官直播。在直播中,雷军确认了一个数字:小米 SU7 的总交付量已经超过 15 万辆。 但下午 1 点 48 分,雷军的抖音直播间突然遭到封禁。记者注意到,有网友于下午 1 点 44 分发布视频表示,其举报了雷军一边开车,一边直播。该网友发布的「直播举报反馈」截图显示,该网友于下午 1 点 36 分提交对用户雷军直播内容的举报。  下午 1 点 57 分,该网友再次发布作品,为一张「举报结果通知」的截图,内容为「你举报的用户【雷军】的直播内容,经我们核实存在违规行为,已对用户进行【中断直播间】处理,感谢你的监督!」 该网友还配文表示:「不好意思啊雷总,我就想试一下,没想到这么快就封了,看来抖音谁也不惯着呀。」记者查询发现,雷军在抖音的直播中断了大约一个小时,到下午 2 点 52 分,雷军再次开播。目前,雷军的抖音账号主页无异常。 据悉,雷军此次直播系跨平台直播,包括抖音、B 站、视频号、微博和小红书,其中只有抖音直播间被封。 目前,雷军本人及抖音平台暂未对此事回应。(来源:杭州日报)  ## 宝马与中国车企「联合」,就对华电动汽车关税向欧盟法院提起诉讼 据路透社 24 日报道,欧洲法院披露的文件显示,宝马已加入中国车企的行列,向欧洲法院提起诉讼,挑战欧盟对中国制造电动汽车加征的关税。 欧盟在去年 10 月底宣布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此举源于此前展开的反补贴调查。宝马在中国生产电动 MINI Cooper 和电动 MINI Aceman,适用税率为 20.7%。而在去年 7 月,该系列车型曾被顶格征收 37.6% 关税。  法院文件显示,宝马于本周二正式向欧洲法院下属的初审法院提交申诉,正好赶在起诉截止日期的前一天。初审法院的审理通常耗时约 18 个月,且判决结果可上诉。案件的具体细节尚未披露。(来源:IT 之家) ## 苹果调动高管收拾 Siri 和 Apple Intelligence 的烂摊子 据彭博社报道,苹果正在进行内部人事变动,希望借此改进 Siri 及其人工智能产品。 Kim Vorrath 是一位在苹果工作了 37 年的老员工,他将加入人工智能团队,在主管 John Giannandrea 的领导下工作。 沃拉斯是项目管理副总裁,在苹果公司以一丝不苟地管理软件项目和确保员工遵守最后期限而闻名。她被誉为苹果公司的"漏洞清除者"和公司的"强大力量"。在过去的几年中,她一直在苹果的 AR/VR 团队工作,负责开发 Vision Pro 头显,但现在她被调到了人工智能部门。 这一消息是在一则广为流传的关于 Siri 未能准确提供有关超级碗比赛结果的基本知识的报道之后发布的。Siri 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不如其他个人助理,近年来,Siri 一直无法与基于人工智能的聊天机器人相提并论。(来源:cnBeta)  ## 微信上线语音拜年红包:发红包顺便捎句祝福 「微信派」公众号昨日傍晚发文宣布,今年的微信拜年红包可以新增语音留言。 使用方法:点击聊天框右下角「+」-「红包」后看到「拜年红包」选项,长按红包上的语音按钮,就可以把你的祝福亲口说出来,一起发送。 此外,如果收到红包的人恰好不方便听,这段语音祝福还将在按下播放键的同时刻转为动态文字浮现在红包上。 收到「拜年红包」时,还可以点击红包最下方一行字,一步把这段祝福设置为微信状态。 微信昨日早些时候宣布,只要升级到微信最新版本,还可以在发红包时,看到「红包封面」-「制作红包封面」选项,从相册里上传一张照片做封面。(来源:IT 之家) ## 首款「印度制造」芯片将于今年推出:28nm 工艺 1 月 25 日消息,近日,印度铁路、通信、电子和信息技术部长 Ashwini Vaishnaw 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期间透露,该国首款国产半导体芯片计划于 2025 年首次亮相。 「我们第一款『印度制造』芯片将于今年推出,我们可以在印度找到设备制造商、材料制造商和设计师。」Vaishnaw 向媒体表示。 据报道,第一款「印度制造」芯片将采用 28nm 工艺。世界上最先进的芯片制造商目前正在研究 2nm 工艺,但大多数行业并不需要太尖端的工艺,28nm 芯片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包括汽车、消费电子和物联网(IoT)等等。 在采访中,Vaishnaw 表示,印度正在努力发展其半导体制造生态系统,鼓励芯片制造过程中所需材料供应商投资印度工厂。他说,这些公司在最近的一次活动中对在印度开业的前景反应热烈。(来源:快科技) ## Meta AI 现在提供文档编辑器来帮助您写作 如果您所在的国家可以访问 Meta AI,那么您现在就可以访问 Web 客户端,开始编写人工智能辅助文档。 当你打开一个空白文档时,你会得到一个供书写的画布、一些选项(如粗体、斜体、重写和想象),以及一个侧边栏,在这里你可以与 Meta 的 Llama 3.2 聊天,对文档进行修改。  目前还不清楚 Meta AI 何时推出了这一工具。 不过,除了在 Meta AI 主页上发布公告称该功能现在处于测试阶段之外,Meta 似乎并没有发布其他相关公告。 该功能的帮助页面于六周前出现,但似乎没有任何相关新闻报道。 除文本外,您还可以使用 Meta AI 的想象功能来创建图像,并将其插入到文档中。 完成文档后,您可以选择保存、复制到剪贴板或直接打印。 但似乎没有下载 DOCX 等常用格式文件的选项。 除了在聊天中发出修改文档的指令外,对于来自传统编辑器的用户来说,另一个新概念就是版本功能。 在文档上方可以看到一个版本号,如 v1、v2 等,每当人工智能对文档进行修改时,这个版本号就会更新。 如果不喜欢这个改动,可以随时使用后退箭头跳转到之前的版本,或者使用前进箭头前进版本。(来源:cnBeta) ## 阅文短剧上线 7 天流水破 5000 万 1 月 23 日,由阅文短剧出品的《好孕甜妻被钻石老公宠上天》(又名《顶级偏爱!妈咪,我找到爹地了》)刷新了近阶段平台投流纪录,上线 7 天总流水破 5000 万,成就短剧市场「开年第一爆」。(来源:华尔街见闻) ##  ## 索尼 PS 中国十周年限定手环登场:定制版小米手环 9 Pro 1 月 25 日消息,索尼 PlayStation 中国今日宣布,十周年限定限量运动手环闪亮登场! 据了解,这款运动手环是小米手环 9 Pro 的定制版本,巧妙融合了 PlayStation 标志性的角圆叉方设计元素,彰显出独特的品牌魅力。  打开包装盒,除了主角——定制版小米手环 9 Pro 静静躺在其中,还附赠了一根充电线,方便用户随时为手环补充电量。 同时,还配备了两款腕带:一款简约大方的灰色腕带,以及一款独具特色的 PlayStation 主题腕带,满足用户不同场合、不同风格的佩戴需求。 最令人惊喜的是,盒内还藏有一张十周年纪念卡,为这款限量版手环增添了一份特别的纪念意义。 小米手环 9 Pro 售价 399 元起,首次升级金属机身,采用铝合金材质,不容易沾染指纹,配色方面提供黑色、银色、粉金、乳酪白四种配色可选。(来源:快科技) ## 2025 年安卓首款万元机皇!三星 Galaxy S25 Ultra 预售:尝鲜价 10199 元 1 月 25 日消息,三星京东自营店显示,三星 Galaxy S25 Ultra 已开启预售,尝鲜价是 10199 元起,提供钛银蓝、钛辉银、钛雾灰和钛影黑四种配色,有 12GB+256GB、12GB+512GB 和 16GB+1TB 三种配置。 官方提示,尝鲜价不等于最终零售价,最终售价会在 2 月 11 日国行版发布会上正式揭晓,预计 2 月 13 日陆续发货。  对比上代 S24 Ultra,Galaxy S25 Ultra 屏幕尺寸达到了 6.9 英寸,新机重量为 219 克,比前代轻了不少,手感更加舒适。 与此同时,Galaxy S25 Ultra 边框采用坚固耐用的钛金属材料,并配备了最新的 Corning Gorilla Armor 2 屏幕,是迄今为止最纤薄、最轻盈、最坚固的 Galaxy S 系列旗舰手机。 影像上,Galaxy S25 Ultra 配备 2 亿像素主摄像头,结合 5000 万像素超广角镜头和双长焦镜头(3x 和 5x),摄影能力大幅提升,其中超广角镜头从前代的 1200 万像素提升至 5000 万像素,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细节。 核心配置上,Galaxy S25 Ultra 搭载高通骁龙 8 至尊版处理器,CPU 主频是 4.47GHz,前置 1200 万像素,电池是 5000 毫安时,支持超声波屏幕指纹。 在 AI 体验方面,Galaxy S25 Ultra 支持即圈即搜,升级后的即圈即搜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快速以及能够理解上下文的搜索体验。(来源:快科技)  ## Tim Cook 在《人生切割术》宣传片中客串参观 Lumon Industries 热播的 Apple TV+ 职场惊悚片《人生切割术》(Severance)第二季于上周回归,苹果继续通过官方渠道大力推广该剧。 在《人生切割术》(Severance)执行制片人本·斯蒂勒今天分享的一段短视频中,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参观了 Lumon Industries。  他进入办公室的电梯,接受了离职程序,将他的记忆划分为工作和个人生活。 面带微笑的蒂姆走过走廊,进入米尔奇克的房间,米尔奇克称他为「苹果的核心」。库克在一台电视机前坐了下来,电视机将播放一段视频,带领他回顾新的工作生活。  《人生切割术》(Severance)第二季的第二集现在可以在 Apple TV+ 上观看。 该剧集由 Dan Erickson 创作。该剧第一季于 2022 年首播,好评如潮,成为 Apple TV+ 最受欢迎的剧集之一。苹果公司称,在第二季中,Lumon Industries 的员工们「了解到了轻视离职障碍的可怕后果,这将带领他们在悲惨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来源:cnBeta)
据[NPR](https://www.npr.org/2025/01/25/g-s1-44779/tiktok-ban-deal-trump-oracle)报道,特朗普政府正在推动一项交易,让甲骨文与新的美国投资者一起收购 TikTok。美国国会去年通过了一项法案,迫使中国母公司字节跳动要么出售 TikTok,要么禁止其在美国使用。该应用在法律于 1 月 20 日生效之前短暂停用,直到即将上任的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表示他将发布行政命令以推迟禁令。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5/0125/c88a240747ef440.webp) 当时,特朗普还概述了他对拯救 TikTok 的交易的"初步想法"--"在现有所有者和/或新所有者之间成立一家合资企业,美方将获得 50% 的所有权。 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的报道显示,一项交易正在形成,甲骨文将控制TikTok的全球业务,而字节跳动保留少数股权。 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内曾试图迫使 TikTok 出售,甲骨文公司成为潜在买家。 虽然这并没有发生,但 TikTok 后来表示,它将其所有的美国流量转移到了甲骨文服务器上。 在周二的新闻发布会上,特朗普表示,他对 X 的所有者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或甲骨文公司董事长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收购该应用持开放态度。 与此同时,一些支持禁售法案的参议员[对特朗普的计划](https://www.politico.com/live-updates/2025/01/23/congress/congress-trump-tiktok-00200327)表示困惑,因为法律明文要求字节跳动完全撤资。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4058.htm)
据媒体援引消息人士报道,华尔街银行正准备出售社交媒体平台X公司借贷的数十亿美元债务。X公司目前由世界首富埃隆·马斯克拥有,他于2022年10月以440亿美元收购了当时的Twitter公司,并随后将其改名为X。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4/1114/570487a684b5bf1.jpg) 即使马斯克贵为世界首富,440亿美元的价格对他而言也是巨大的数字。为了完成交易,马斯克不仅出售了大量特斯拉股票,还向华尔街机构借贷了大约130亿美元资金。 然而,这笔交易如今被认为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银行同意资助的最糟糕交易之一。原本马斯克当时的出价就被认为过高,而X被其接管后价值大幅缩水。 去年9月有投资机构称,X的估值已缩水至94亿美元,较收购价下跌近80%。 知情人士称,摩根士丹利的银行家已与投资者接洽,计划在下周出售高达30亿美元的X公司债务。除了摩根士丹利外,债务的持有者还包括美国银行和巴克莱等机构。 据悉,这些银行希望以债务面值的90%-95%出售优先债务,但将保留更低级别的债务。它们最近通过私人交易已向几位投资者出售了约10亿美元的债务。 为了成功出售这些债务,银行必须说服投资者相信X的财务状况已经稳定下来。马斯克最近的权势提升,加上他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结盟似乎帮助改善了外界对X公司前景的看法。 知情人士表示,投资者一直在与银行接触,表达了购买X债务的兴趣,因为他们认为该公司的财务状况正朝着积极方向发展。 然而,在1月发给员工的一封邮件中,马斯克提到X公司的财务状况仍然存在问题。他表示:“我们的用户增长停滞不前,不尽如人意,几乎没有盈利。” 马斯克接管X后,由于他激进的政策,大量主要广告商流失,公司收入大幅下降。然而,知情人士表示,随着一些品牌重新在该平台上投放广告,公司财务状况已稳步改善。 针对媒体的报道,马斯克周六在X上回应称,该报道不实,他没有发送过此类邮件。 这些银行从未披露过这些贷款在其账面上的估值。一些X公司的股权投资者已将其持股价值减记了高达75%。 银行为收购交易提供融资并不打算长期持有这些贷款,他们通常会在承诺融资后数月内安排将债务出售给外部投资者。 然而,在市场波动期,投资者需求减少时,银行可能会选择持有贷款更长时间,以避免折价出售而锁定损失。 对于X公司的债务,银行已经等待了很长时间,寻找一个市场环境与公司财务状况都较为有利的窗口,以便尽可能减少损失进行出售。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4054.htm)
退休许久的科技富豪比尔·盖茨本周再度出山“营业”,推销他即将出版的新书,同时也被媒体拉着谈论了他与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期的会面,以及他对当红科技富豪马斯克的看法。作为出面公开发声的缘由,盖茨将在2月初发布他的新书《源代码:我的开始》,聚焦于盖茨的童年时光,直到创办微软公司初期的那些故事。 (来源:盖茨个人网站) 拥有千亿美元身家的超级富豪坦诚,他从小就是一个“怪小孩”,如果放在今天应该会被确诊为“孤独症谱系障碍”。当然,对于数学、科学的固执专注,发展到对编程的狂热,最终成就了他的人生。 <blockquote></blockquote>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俗称孤独症,以持续的社交能力缺陷,以及受限的、重复的行为模式、兴趣或活动为主要临床特征。 盖茨也表示,他能有今天离不开家人帮助和决策,包括帮他寻找治疗师纠正行为、挑了一间好学校。在那里他遇到了微软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也是当时美国为数不多有计算机的私立学校。 作为前世界首富和科技富豪,当下出门接受采访,难免会被提到与特朗普,以及美国科技富豪走上政坛这样的问题。更何况比尔·盖茨不久前刚和特朗普见过一面。 盖茨表示:“在我刚创立微软的时候,根本不相信公司需要在华盛顿特区设立办公室,当然多年以后我的想法被证明是错误的。” 他也透露,他和特朗普进行了一次超过3个小时的“奇妙”晚餐。盖茨和他的助理、与特朗普、苏茜·怀尔斯(白宫幕僚长)进行了一次“涉猎广泛”的交流。 作为盖茨基金会的努力方向之一,晚餐会上盖茨与特朗普讨论了许多生物医药行业的见解,例如盖茨基金会正在资助开发的艾滋病疗法。特朗普曾在新冠初期动用行政力量加速疫苗开发,所以盖茨也询问他“能否再做一些相同的事情”,同时称“两人都对这件事情感到相当兴奋”。 盖茨表示:“实话说我对特朗普感到印象深刻,特别是他对我提到的一系列话题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 至于特朗普提名小罗布特·肯尼迪担任卫生部长一事,后者还曾公开炮轰比尔·盖茨和福奇博士“杀害数百万儿童,并从疫苗中牟利”,盖茨回应称“公道自在人心”。 作为前世界首富,盖茨也被问及对现任世界首富马斯克,以及对“政府效率部”的看法。 (马斯克本周在公开讲话时激情庆祝) 盖茨回忆称,他大概已经有18个月没有跟马斯克直接交流过了,但依然“非常敬佩他实现的一系列伟大工作”。 他也表示,美国政府的赤字的确需要削减,不然会造成经济问题。所以马斯克的努力可能会带来一些好的结果。盖茨强调:“我不会像他那样去谈论欧洲的政治家,有些言论让我感到惊讶,但他的确能找到时间去做许多事情。” 盖茨提到,如果他是“政府效率部”的成员,他会寻求对大多数部门削减10-15%的开支。但他也对彻底砍掉某些有长期益处的支出感到忧虑,例如他强力支持的艾滋病药物等。 作为令盖茨蒙羞的人物,此前在狱中“离奇自杀”的金融家爱泼斯坦也被提及。盖茨表示:“回过头来看,和他共度任何时间都是愚蠢的事情……我真的很蠢,认为他能帮我做一些国际健康慈善的事情,结果什么都没做成,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4052.htm)
据知情人士透露,埃隆·马斯克已就在新成立的美国政府效率部使用区块链技术启动了对话,这是特朗普政府希望提振数字资产行业的最新迹象。因讨论未公开而要求匿名的一位知情人士称,牵头提高政府效率的马斯克已向亲密盟友提出了使用数字分类账来降低政府成本的想法。 该知情人士称,已经讨论了使用区块链来追踪联邦开支、保护数据、进行支付,甚至是管理楼宇。 一位了解对话的知情人士称,政府效率部相关人员已经与多家公共区块链的代表会面,评估它们的技术。 埃隆·马斯克 白宫和政府效率部的代表均未回复置评请求。马斯克没有回复寻求置评的电邮。 由特朗普1月20日的行政命令所创建的政府效率部负责推动联邦技术和软件的现代化,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政府效率和生产力。特朗普已经表示,该团队将与白宫管理和预算办公室合作,确定可以削减的支出,并在2026年7月4日前完成建议。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马斯克在特朗普就职前招募了大约100名志愿者,为他的项目编写代码。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4050.htm)
R1模型发布一周之后,来自中国的神秘AI公司DeepSeek刷屏美国各大主流媒体和社交网站。以至于AI投资者“modest proposal”一脸问号地发推:为何DeepSeek今天突然成为主流焦点,导火索是什么?  一石激起千层浪,各位网友纷纷表示“是啊是啊,确实蹊跷”,大家七嘴八舌,好不热闹。 有人猜测,可能是因为:1月20日DeepSeek发布了可以媲美OpenAI O1的R1模型。但proposal老哥很执着的追问,这是周一的事了,但为什么偏偏是今天火了?  拥有20年投资经验的大V TMT Breakout总结了可能的四个原因: 1、X平台算法导致;2、Andreesen发推称赞;3、纽约时报发了文章;4、因为反身性,英伟达盘前下跌。  这里提到的Andreesen,显然就是指华尔街顶级风投A16Z创始人Marc Andreesen,他说了什么呢? DeepSeek R1是我见过的最令人惊叹,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突破之一,并且是开源的,是对全世界的大礼。  好家伙,大佬对DeepSeek真是毫不吝惜溢美之词。Andreesen投过OpenAI、Databricks、Shield AI,无一不是行业翘楚。聊天机器人一个Character.ai也是他投出来的。 可以说,对于AI的最前沿发展,Andreesen算得上是权威了。 现在权威大佬给DeepSeek“盖戳认证”,这分量还真不轻。 不过,DeepSeek当得起这份“盛赞”。上个月发布的V3模型,仅用550万元2000张卡做的,和OpenAI几亿烧出来的一样好。 本周一发行的R1推理模型,更是技惊四座,赢得赞誉无数。 1月24日,在专业大模型排名 Arena 上,DeepSeek-R1 基准测试已经升至全类别大模型第三,其中在风格控制类模型(StyleCtrl)分类中与 OpenAI o1 并列第一。而其竞技场得分达到1357分,略超 OpenAI o1 的1352分。  至于纽约时报对DeepSeek的报道,我们也看了下,对DeepSeek的成功,纽约时报是既羡慕又警惕:  在我们的要求下,DeepSeek最新的R1模型很贴心地对文章内容进行了总结: 文章认为DeepSeek大模型以极低成本(600万美元)和少量芯片(2000块)实现了与OpenAI等巨头相媲美的性能,挑战了“唯有科技巨头才能研发尖端AI”的行业共识。其成功源于中国工程师在美国芯片限制下的创新突破:通过开源生态协作、算法优化及资源整合,将黑市芯片与量化交易公司的算力积累转化为技术优势。这种模式不仅揭示美国技术封锁的意外反效果,更预示中国可能通过开源主导权重构全球AI竞争格局,使低成本创新成为颠覆行业的新路径。 其实,硬AI注意到,不仅是纽约时报,这两天海外主流财经媒体“不约而同”的对Deepseek进行了关注。让我们感受一下画风。 英国金融时报:  经济学人:  连线: CNBC还做了一个40分钟的深度视频,紧张兮兮的讨论美国AI是不是受到了威胁。 第四个原因,“英伟达反身性”就有点阴谋论了。TMT Breakout在与网友的讨论中,隐隐将英伟达周五下跌的原因指向DeepSeek的爆火。  恩……上面这段话诸位是不是看不太懂?没关系,我们把它交给DeepSeek-R1,马上解释的明明白白: DeepSeek R1的突然爆火(可能因其技术突破或市场关注)与英伟达股价下跌之间存在某种关联。X平台上的讨论情绪和英伟达股价下跌共同影响了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尤其是投机性交易者,他们试图通过做空英伟达股票来从中获利。这种关联性在diffley/wigg等交易员或分析师开始公开讨论之前就已经被一些自营交易员捕捉到。  比小编解释的还透彻,这细致入微,这推理能力,真是杠杠的。 这是2000块显卡就训练出来的?要我说,英伟达跌的不冤![手动狗头]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4048.htm)
安全研究人员在斯巴鲁的 Starlink 系统中发现了令人震惊的漏洞,可能导致数百万辆汽车受到未经授权的访问和广泛的位置跟踪。 虽然斯巴鲁表示不会出售位置数据,但滥用的可能性是一个重大问题。 萨姆-库里(Sam Curry)为母亲购买了一辆2023年款的翼豹(Impreza)汽车,在一次感恩节探访中,他决定检查一下该车的互联网连接功能。 库里和研究员舒巴姆-沙[发现](https://samcurry.net/hacking-subaru)他们可以劫持对各种车辆功能的控制,包括解锁车门、按喇叭和启动点火装置。 然而,库里认为最令人不安的是他们能够访问详细的位置历史记录。他[告诉](https://www.wired.com/story/subaru-location-tracking-vulnerabilities/)《连线》:"我可以检索到汽车至少一年的定位历史记录,它被精确地定位,有时一天多次。 不管是有人出轨、堕胎还是加入某个政治团体,都有无数种情况可以让你利用这一点来对付某人。" 研究人员首先发现了 SubaruCS.com 网站密码重置功能中的一个弱点,这是一个专为斯巴鲁员工提供的管理门户网站。 他们只需猜测员工的电子邮件地址,就能启动密码重置程序,从而暴露了系统设计中的一个关键漏洞。  进一步调查发现,虽然该网站在重置过程中确实要求回答两个安全问题,但这些问题是通过在用户浏览器中运行的客户端代码验证的,而不是在斯巴鲁的服务器上。 这一疏忽让研究人员轻易绕过了安全问题,凸显了该公司网络安全措施的重大失误,并且是多个系统性失误导致的。 随后,库里和沙利用 LinkedIn 找到了斯巴鲁 Starlink 开发人员的电子邮件地址,利用漏洞接管了这名员工的账户,从而获得了访问敏感信息和控制的权限。 被入侵的账户允许他们使用各种个人身份信息(如姓氏、邮编、电子邮件地址、电话号码或车牌号)查找任何斯巴鲁车主。 此外,他们还发现可以访问和修改任何车辆的 Starlink 配置,以及重新分配对 Starlink 功能的控制。 这包括远程解锁汽车、按喇叭、启动点火装置和定位车辆的能力。 最令人震惊的是,库里和沙获得了车辆的详细定位历史记录,数据至少可以追溯到一年前。库里解释说:"可以检索到汽车至少一年的定位历史记录,它在哪里被精确地定位,有时一天被定位多次。"  研究人员在 11 月底报告了他们的发现后,斯巴鲁很快修补了安全漏洞。 然而,这一事件引发了人们对汽车行业隐私和数据安全的广泛关注。 研究人员警告说,其他汽车制造商的系统也可能存在类似的漏洞。 斯巴鲁发言人证实,某些员工可以访问位置数据,并表示这是必要的,例如在发生碰撞时与急救人员共享车辆位置。该公司表示:"所有这些人都接受过适当的培训,并根据需要签署适当的隐私、安全和 NDA 协议。 该公司还表示不会出售位置数据。" 这一发现是互联汽车安全漏洞大趋势的一部分。 库里和其他研究人员此前已经发现了影响多家汽车制造商的类似问题,包括讴歌、捷尼赛思、本田、现代、英菲尼迪、起亚和丰田。 这一事件凸显了围绕现代汽车的隐私问题日益严重。 Mozilla 基金会最近的一份报告[强调](https://foundation.mozilla.org/en/privacynotincluded/articles/its-official-cars-are-the-worst-product-category-we-have-ever-reviewed-for-privacy/),92%的汽车制造商几乎不允许车主控制收集到的数据,84%的汽车制造商保留出售或共享这些信息的权利。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4046.htm)
华硕Tony大叔发布了RTX 5090/D的详尽评测跑分、液氮超频视频,其中还特别展示了RTX 5090/5090D所用GB202 GPU核心的内核照片,还是第一次见到。         GB202采用升级版台积电4NP工艺制造,和上代AD102使用的4N相比属于增强版,其实都属于5nm级别,只不过属于NVIDIA单独定制——这命名也是够乱的。 **GB202集成晶体管多达922亿,比AD102 763亿增加了大约21%,而面积从616平方毫米增加到761平方毫米,幅度约为23.5%,换言之密度反而略微降低了。**    GB202还是12组GPC,但是每组GPC内部的TPC数量从6组增加到8组,而每组TPC中依然是两组SM,每组SM则还是128个CUDA核心,满血核心总计24756个CUDA核心,RTX 5090/5090D都屏蔽了11组TPC,幅度约为11%。 可以确认的是,**RTX 5090D并没有删减Tensor核心数量,还是680个,因此推测是通过底层软件限制了AI算力**——不知道是否有可能破解?  计算单元中间大块区域是缓存。GB202的一级缓存从16MB增加到**21.5MB**,二级缓存从72MB增加到**96MB**,都和CUDA核心增加比例相同,也就是同步扩大。  计算单元中间竖向长条区域则是编解码器,**满血核心拥有4组第九代编码引擎NVENC、4组第九代解码引擎NVEDC,RTX 5090/5090分别只开启了3组和2组。**    底部边缘是PCIe 5.0 x16 PHY物理层和5条视频输出接口,顶部和左右边缘则都是GDDR7显存控制器,每组32-bit,一共16组构成了512-bit的位宽。     超频部分,Tony大叔将RTX 5090核心频率超到了**3390MHz**,显存等效频率则是**34GHz**。 实测3DMark Time Spy Extreme突破了3万分(世界第三),Fire Strike Ultra接近3.7万分,世界第一,Port Royal超过4.3万分,也是世界第一。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4044.htm)
**银昕推出ECM40扩展卡,这是一款PCIe 4.0 x16接口的SSD扩展卡,可支持四块NVMe M.2 SSD。**ECM40扩展卡的外观为黑色,运用了铝材质,整体尺寸为147.74mm(宽) x 21.59mm(高) x 181mm(深),单槽厚度,重量为501克。 其采用了TPS56221DQPT控制芯片,提供了四个M.2 SSD插槽,支持22 x 30 mm、22 x 42 mm、22 x 60 mm 、以及22 x 80 mm多种规格,不过并不支持硬件RAID阵列。  为了确保SSD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ECM40扩展卡特别加入了主动散热设计。**其配备了一个尺寸为40mm宽、10mm高、40mm深的双滚珠轴承风扇,转速高达7000 RPM ±10%,有效提升了散热效率。** 此外,挡板上还贴心地设计了开关,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控制风扇的运行状态。  为了进一步提高散热性能,ECM40扩展卡还配备了厚度为1mm、导热系数为3W/m.k的导热垫,这些导热垫能够迅速将SSD产生的热量传导出去,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同时,扩展卡上还配备了LED指示灯,方便用户随时了解运行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充分发挥ECM40扩展卡的性能,用户的主板必须支持PCIe拆分功能。** 通过将PCIe x16/x8插槽切换为4x4/4x2模式,系统可以增加一块以上的SSD。当使用三块或四块SSD时,需要完整的16通道PCIe带宽,并确保CPU能够提供足够的PCIe带宽支持。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4042.htm)
三星京东自营店显示,三星Galaxy S25 Ultra已开启预售,**尝鲜价是10199元起,**提供钛银蓝、钛辉银、钛雾灰和钛影黑四种配色,有12GB+256GB、12GB+512GB和16GB+1TB三种配置。 官方提示,**尝鲜价不等于最终零售价,最终售价会在2月11日国行版发布会上正式揭晓**,预计2月13日陆续发货。  对比上代S24 Ultra,Galaxy S25 Ultra屏幕尺寸达到了6.9英寸,新机重量为219克,比前代轻了不少,手感更加舒适。 与此同时,Galaxy S25 Ultra边框采用坚固耐用的钛金属材料,并配备了最新的Corning Gorilla Armor 2屏幕,是迄今为止最纤薄、最轻盈、最坚固的Galaxy S系列旗舰手机。 影像上,Galaxy S25 Ultra配备2亿像素主摄像头,结合5000万像素超广角镜头和双长焦镜头(3x和5x),摄影能力大幅提升,其中超广角镜头从前代的1200万像素提升至5000万像素,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细节。 核心配置上,Galaxy S25 Ultra搭载高通骁龙8至尊版处理器,CPU主频是4.47GHz,前置1200万像素,电池是5000毫安时,支持超声波屏幕指纹。 在AI体验方面,Galaxy S25 Ultra支持即圈即搜,升级后的即圈即搜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快速以及能够理解上下文的搜索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即圈即搜能够快速识别屏幕上的电话号码、电子邮件以及网址,用户可直接点击识别结果来拨打电话、发送电子邮件或访问网站。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4040.htm)
苹果公司 2025 年的 iPhone 系列可能会增加新的 iPhone 17 Slim 型号。按照苹果旗舰设备发布的惯例,iPhone 17 代预计将于今年 9 月发布。 不过,2025 系列可能会对产品阵容做出重大改变,更换其中一款机型。  根据多个传言,由于 iPhone 17 Plus 与其他机型相比缺乏人气,可能会从产品线中删除。 取而代之的是,苹果可能会推出一些全新的产品。 目前的预期是,它可能是 iPhone 17 Slim 或 iPhone 17 Air,一种旨在比该系列其他产品更薄的 iPhone 版本。 以下是有关这款即将面世的超薄智能手机的传言和猜测的汇编,以及如果它在 2025 年晚些时候上市,你可以对它有哪些期待。 **iPhone 17 超薄版将非常纤薄** 顾名思义,iPhone 17 Slim 将比普通 iPhone 薄得多。 iPhone SE 是苹果产品中最薄的,厚度为 0.29 英寸,iPhone 16 为 0.31 英寸。 至于它能薄到什么程度,iPad Pro 和M4 显然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它是苹果产品中最薄的移动设备,厚度仅为 0.20 英寸。 早在 2024 年 5 月,就有报道称,作为 iPhone 系列的一部分,一款轻薄的 iPhone 将于 2025 年面世。 这款代号为 D23 的设备代表了 iPhone 的重大重新设计,其变化与 iPhone X 的推出一样具有突破性。 不过,除了采用更薄的机身外,该报告并未说明它的厚度可能有多大。 与现有 iPhone 相比,iPhone 17 Slim 可能会非常薄 两个月后,郭明錤对此发表了看法,除了坚称它将采用钛铝合金框架以增强强度外,也没有透露它能有多薄。 10 月份的一则传言补充说,iPhone Slim 的厚度受到电池的限制。 为了使电池更薄,需要使用新的基板,这似乎限制了 iPhone 17 Slim 的最小厚度为 6 毫米。 到 11 月,分析师 Jeff Pu 声称 iPhone 17 Slim 的厚度仅为 6 毫米(0.23 英寸),这与电池传闻不谋而合。 郭明錤在 1 月份的另一份报告中指出,该设备的厚度可能更小,仅为 5.5 毫米。 不过,这可能只是设备最薄的部分,而不是平均厚度或最厚处。 **iPhone 17 Slim 的屏幕可能比 Plus 更小** 虽然 iPhone 17 Slim 几乎肯定会比未来的 Plus 机型更薄,但并不一定会更大。 郭明錤早些时候发布的传闻规格表显示,该机将配备 6.6 英寸显示屏。 这将小于 6.7 英寸的 iPhone 16 Plus 屏幕。 DSCC 的 Ross Young 在一份2024 年 4 月的报告中也提到,2025 年的 Plus 机型可能会有少量的显示屏缩水。 如果 Young 的报告是关于 Slim 的显示屏作为 Plus 的替代机型,也并非完全不符合实际情况。 Pu 在 10 月份的报告中还提到了 6.6 英寸显示屏的使用,这与郭的说法不谋而合。 iPhone 17 Slim 的屏幕可能略小于 iPhone 16 Plus 在谈到其他显示屏规格时,郭明錤坚持认为它的分辨率将达到 2740 x 1260,接近 iPhone 16 Plus 的 276 x 1290 分辨率。 还有说法称,Slim 可能会继承 Pro 机型的 120Hz ProMotion 显示系统。 这一传言最近在12 月 30 日时被提出。 虽然 ProMotion 对 iPhone 17 Slim 来说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新功能,尤其是如果它将成为发布的特色机型的话,但它能否真正实现仍存在一些疑问。 如果苹果为该机型添加 ProMotion 功能,就意味着 Pro 机型将失去该系列的一大卖点。 **iPhone 17 超薄机型可能只有 eSIM 卡** 打造超薄智能手机会给工程设计带来相当大的挑战,组装合作伙伴和供应链成员必须解决这些问题。 这一点在该机型于 12 月进入新产品介绍制造阶段时就已显露无遗。 在这一阶段,组装合作伙伴将检查苹果的设计,并决定如何实际量产。 显然,薄型设计会带来妥协,在 11 月份的报告中,这显然意味着一些连接问题。据称,由于机身太薄,无法在机身侧面挤入SIM卡插槽。 iPhone 17 Slim 可能只有一个摄像头,而且没有 SIM 卡插槽。 这在美国听起来不一定是个问题,因为美国已经开始使用 eSIM 卡。 但在中国等更依赖实体 SIM 卡的国家,由于监管部门对 eSIM 的使用存在担忧,这可能会成为一个问题。 5G 连接可能是连接性方面的一个折衷方案。 有报道称,苹果将转而使用自己开发的调制解调器,而不是高通公司的型号。 这对苹果公司来说本是一场胜利,但据称新调制解调器的峰值速度并没有那么高,而且蜂窝网络的可靠性也较低,因此苹果公司不得不缩减其配置,据说这包括将毫米波从调制解调器中撤出,也就是说,它仍将支持 5G,但支持 6GHz 以下频段,而不是高速高带宽频段。 无线通信的变化可能不仅限于 5G。 今年 10 月,郭明錤预测苹果将减少对 Broadcom Wi-Fi 芯片的依赖,转而采用自己的设计。 这一转变将从 2025 年下半年开始,与包括 Slim 在内的第 17 代 iPhone 相吻合。 **iPhone 17 Slim 的摄像头凸起争议** 超薄可能不是 iPhone 17 Slim 唯一可见的变化。 它的外观也可能会有重大改变,这可能会影响整个设备的厚度。 后部的摄像头凸起是 iPhone 上比较突出的一点,主要是因为摄像头模块本身需要很大的体积。 即使苹果缩小了机身,模块仍然会占用大量空间。 郭明錤在规格清单中提出了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即苹果可以通过取消部分摄像头来减少凸起。 苹果公司只需使用一个广角摄像头而不是多个传感器,就能满足释放空间的需求,这是可行的。 这个计划似乎并不奇怪。 苹果已经在 iPhone 16 中通过裁剪高分辨率主摄像头的方式,伪造了一个长焦摄像头传感器,为用户提供了"三个"摄像头,而不是两个。 不难想象,苹果公司可能会在 Slim 上更进一步,改用一个物理传感器和两个摄像头。 TheElec 在之前的报道也提出了摄像头数量有限的问题,并坚称功能强大的 Slim 不会采用 Pro 风格的三摄像头,而更有可能采用非 Pro 机型的双摄像头。 iPhone 17 Slim 上假定的条形摄像头位置示例 - 图片来源:Digital Chat Station/Weibo 在12月,有关后置摄像头的传言变得有些诡异,声称苹果将放弃方形或小型摄像头凸起,转而采用摄像头条带。 这种凸起横跨 iPhone 17 超薄机身背面的宽度,将使摄像头在顶部排成一排。 当时,除了一条微博之外,另一名泄密者还提供了一张据称是 iPhone 机身框架的图片,为这一传言提供了佐证。 然而,我们无法辨别这张图片是真的还是故意伪造的。 不到一周后,又有微博爆料称重新设计并不重要。 三个摄像头仍将采用三角形布局,而不是横条。 本来这件事已经尘埃落定,但1 月份的另一次泄密又让谣言死灰复燃。一张图片来自"公共互联网",由一位泄密者和一段 BilliBilli 视频分享,描述了一个看起来像 iPhone 背面的东西,顶部有一个类似相机栏的部分,上面有摄像头的孔。 同样,我们也无法确定它是真是假。 但是,由于该组件还覆盖了人脸 ID 前置摄像头的位置,因此该传言的可信度相当可疑。 在可信度稍高的方面,Pu 在 8 月份关于 iPhone 17 的说明中坚持认为 TrueDepth 摄像头将升级为 2400 万像素版本。 这似乎更加可信,也更有可能被纳入 Slim 中。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4036.htm)
 本期时间轴制作:echo0855 大家过年好!年前最后一期核周报,我拉来了办公室里仅剩的几位朋友,大家凑在一起吃吃喝喝,聊聊过年的美好回忆,好不热闹! 除此之外,本周也有不少大新闻,像是《忍者龙剑传》公布系列最新作,《毁灭战士:黑暗纪元》公布制作人采访;科乐美解锁国Steam国区等等新内容。 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归家的朋友一路顺利~。
<blockquote><p>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许多企业陷入价格战和短期流量的泥沼,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品牌营销和市场策略的角度出发,探讨企业如何通过创造差异化价值和深度挖掘客户全生命周期价值,避免陷入低价竞争和短期流量的陷阱。</p> </blockquote>  不少企业都感觉生意越来越难做了,行业越来越卷但利润却越来越薄弱,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该如何做呢? 靠低价竞争去获得客户?靠大网红获得流量来促进业绩增长?殊不知这些都是竭泽而渔的方法,未必能让你的利润表现有所改观,还可能让你陷入低价恶性竞争和被短期流量捆绑的泥潭而难以自拔,无法走上稳健发展的道路。 企业面临的压力越大,越要警惕以上问题,要去寻求有助于建立核心竞争力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路径,而这条路径是:打造差异化价值并深度挖掘客户的全生命周期价值。 ## 01 创造差异化价值 创造差异化价值为客户提供了选择你而不是其他竞品的,还让你能制定更高的价格以获取更高的利润,并有助于增强品牌辨识度与影响力和让客户产生依赖和建立忠诚,促进品牌优化资源配置以集中力量在最具价值的领域进行持续创新,这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应对当前的市场竞争,还为长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适用于大部分的非标准化产品的行业,甚至在产品标准化程度相对较高的行业(例如智能手机)中也能发挥重要作用。以苹果为例,其以其卓越的设计和无与伦比的用户体验著称,这就是其差异化的价值。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消费者将iPhone不仅视作一部手机,更将其视作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符号,这种差异化使苹果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中占据了高端市场的主导地位,并建立了庞大的忠实用户群体。 打造差异化价值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从产品设计到市场推广的各个环节。 深刻洞察目标市场是品牌打造差异化价值的基础。为此,品牌要全面了解目标客户群体的需求、偏好、痛点和行为模式,据此找到合适的产品定位和创新锚点,进一步打造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可以借助传统的市场调查手段和新兴的大数据分析、社交媒体监听工具来获取所需的基本数据,而绘制详细的客户旅程图有助于识别可以优化的目标锚点。 企业需要基于洞察对产品和服务进行持续的改进和创新,以满足所选择的目标细分市场的需求,为消费者选择自己提供独特理由。例如,华为手机非凡大师系列中的Mate XT选择高端精英人士作为目标客户,不仅外观设计高端奢华,还采用了10.2英寸的三折叠大屏幕设计能够满足移动办公、证券交易等独特需求,还采用了天通卫星通话和北斗卫星消息等通信黑科技满足精英人士不断联的需求,而静谧通话则保障用户的隐私安全需求。这就是通过创新的产品来有效地满足所锚定的目标人群的独特需求,从而创造了自身差异化价值和提供了独特购买理由。 而为了打造差异化价值,品牌必须明确其独特价值主张(UVP)。品牌要基于定位明确其能够提供哪些其他竞争对手无法提供的价值,这不仅仅是产品的功能特性,更是品牌如何解决客户的问题、满足需求以及提供超越预期的体验。例如,华为非凡大师系列不仅是一款高性能智能手机,更象征着地位、品味。 一旦确定了独特价值主张,品牌需要通过一致且有力的方式将其传达给目标受众。所有的营销材料,从产品包装到线下品宣物料,再到线上广告、软文、互动活动等都应围绕独特价值主张展开。仍以华为Mate XT为例,其通过强调其三折叠屏设计、卫星通信技术和隐私保护等功能,通过线上线下的各个与目标受众接触的触点来传递“见非凡”的品牌主张。 ## 02 从“流量”到“留量”:挖掘客户全生命周期价值 在构建了差异化的价值主张并有效传达给目标受众之后,企业接下来需要考虑的是对客户全生命周期价值(CLV, Customer Lifetime Value)的深度挖掘,旨在最大化每个客户的终身贡献。 这就涉及到如何将能够不断获得流量降至转化为购买客户,同时更重要的是让短期的”流量“转化为持久的“留量”,即那些愿意长期与品牌互动、购买产品或服务,并且成为忠实客户的消费者。 为实现这一目标,企业首先要摒弃急功近利的心态,不要看到别人怎么搞流量就有样学样,而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流量渠道、获取方式和转化为“留量”的路径。 首先,企业要分析自己的目标市场人群画像去寻找与之匹配的流量渠道或公域平台。为此,企业要使用年龄、性别、地理位置、兴趣爱好、购买行为等多维度构建客户画像,并用数据分析工具深入了解不同媒体渠道的受众特点,选择最符合自己目标顾客画像的平台进行投放。例如,如果目标是年轻一代,那么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如果是商务人士,则脉脉可能更为合适。 圈定了流量来源,企业就要选择合适的获取方式,可以直接投放广告,也可以开展内容营销或开展互动活动,着具体要根据人群特点、品牌调性、阶段任务等来具体进行策划,并涉及到创意内容的制作与传播、广告投放的精准度以及用户体验的设计等多个方面。需要注意的是,通过投海量广告来“洗脑”仅适用于人口红利期,基于数据分析的精细化、个性化的内容运营在数字时代是更有效、更具性价比的策略。 获取流量的目标是将流量转化为实际的销售或注册等有价值的行动,这就需要优化整个转化路径,从最初的点击进入网站开始,到最终完成购买或其他预期动作,确保各个环节顺畅无阻,减少不必要的步骤和复杂性。例如,提供清晰无误的商品描述、明确具体的购买指引、简便的结账流程及快速响应的客户服务支持等,可以帮助提高转化率,使流量真正变为留量。 而在流量转化销售成交的的过程中,品牌要注意积极构建自有“留量池”,将流量留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商城、会员体系等的私域“流量池”中,才能成为“留量”。无疑,“私域留量”相比“公域流量”具有更高的可控性和忠诚度,更有助于建立稳定的客户关系。 企业需要高度重视对自有流量池的运营,才能充分开发“留量”的全部价值,例如通过会员体系和后续提供优质内容和服务来继续转化销售成交,并与成交客户维持长久联系,促使其完成复购和建立信赖关系。这个过程中,企业可以利用CRM系统、数据分析等工具进行精细化运营。 例如,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购买历史、偏好和互动记录来定制产品推荐、优惠活动等内容,通过APP推送、公众号消息、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客户沟通来,不仅可以增加客户的参与感和满意度,还能促进复购率的提升,增强客户的归属感。 品牌可以鼓励客户参与到品牌社区中,分享使用心得、评价产品或提出改进建议。这样的用户生成内容(UGC)不仅能为新客户提供真实的参考信息,也能加强现有客户之间的联系,形成良好的口碑效应。例如,小米公司通过米粉社区与用户保持紧密互动,不断收集反馈用于产品的迭代优化,从而增强了品牌的吸引力。 品牌可以针对已成交客户设计合理的会员体系和忠诚度计划,奖励那些经常购买或者积极推广品牌的忠实顾客,这也是一种有效的策略。积分制、专属折扣、优先购买权等形式可以激发客户的积极性,作为激励机制促进更多消费行为的发生。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客户的黏性,也能带来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例如,通过产品共创、粉丝节日等增强客户的归属感,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或服务来创造独特愉悦的专属体验,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并邀请客户参与其中,都有助客户建立对企业品牌的高度认可和积极拥护。 ## 03 结语 成功的商业模式不仅仅在于吸引新客户,更在于如何留住并服务好现有客户。因此,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要想实现稳健发展和持续增长,必须超越短期的流量追逐和价格战,转向构建核心竞争力和长远的品牌价值。 通过精心打造差异化价值,企业不仅能够为客户提供独一无二的选择理由,还能在市场中树立起难以复制的竞争壁垒。与此同时,深入挖掘客户全生命周期的价值,将有助于建立更加紧密的客户关系,促进客户的长期忠诚和重复购买。 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与发展之道,实现从“流量”到“留量”的质变,走向一个更为光明的未来。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品牌市场相对论】,微信公众号:【品牌市场相对论】,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blockquote><p>在当今复杂多变的营销环境中,品牌、IP打造、精细化运营和私域流量等概念已成为企业营销的关键要素。本文作者总结了11条关于品牌、IP、精细化运营和私域流量的营销思考笔记,供大家参考。</p> </blockquote>  1、当你发现犯了一个错误,一定要马上止损,因为哪怕当下会付出”最大”的代价,也会是未来最小的代价。 2、品牌最重要的价值,创造就是复购和分享。如果你做出个品牌,但用户并没有因为它,产生复购,或分享,那品牌对他来说,只是个”代号”而已。 3、打造个人IP是个深坑。能不靠打IP把钱挣了,那是最好的,躲在背后收钱,不香嘛。 4、调研最难的是找到对的用户,问对问题,听见真实的声音。绝不只是搜集多少份问卷。 5、未来品牌和零售的趋势:减少过度营销、设计合理利润、追求极致效率。 6、渠道品牌转向消费者品牌,初期必须要在公域建立品牌势能,才能更有利于渠道转化。 7、今天大家所提的“消费降级”,只是消费者拥有更多选择后,畸形的产业结构得到正常的调整。商品、渠道都在走向过剩,现在是一个买方市场,任何不能低成本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零售商将失去用户。 8、平台越是限制,商家就越应该做好长期经营私域的打算。很明显平台要要增长,只会从商家身上薅羊毛,你的营销成本只会更高。 9、到今天,私域运营技巧没有什么秘密,反而拼企业的定用户战略,搭系统,建标准的,带团队的综合能力。 10、精细运营是个坑,只关注细节而不关注产生的价值,无异于耍流氓,反而都是成本,不可取。精细化要有度。 11、消费升级 ≠ 涨价,盲目提价可能导致忠实用户流失。因为忠实用户收入增长不如预期,消费能力其实并未提升。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晏涛三寿】,微信公众号:【晏涛营销笔记】,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blockquote><p>在AI技术如火如荼的当下,AI医疗领域却似乎并未迎来真正的“风口”。本文从“路径依赖”现象出发,探讨了AI医疗为何难以成为真正的风口,分析了其背后的需求、市场现状以及企业面临的困境。</p> </blockquote>  很多家庭,尤其是有点成绩的中产家庭,都会希望自己的孩子走上他们走过的路,因为他们认为这条路已经成功过。底层的家庭则希望通过学习和模仿富人的做法,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个其实就是“路径依赖”。 我们会习惯性地参考过去成功的经验,走别人走过的路。 同样AI初创的公司,无法抑制自己那颗想要去学习,去效仿拿到结果的心,不仅仅是创业,其实所有人都有路径依赖,这是无可避免的人性。 这两件事合起来就叫做参考过去,参考互联网的模式。 我们的第一个话题就是风口上抄作业。抄作业的路径依赖不是错,错的是,我们在一味的依赖它之前,有没有研究过互联网发展的前世今生?从以前到现在,无论是富人还是中产的成功路径,有四个字是绕不开的依然是叫行业风口的东西。 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这个风,究竟是怎么来的?其实风,是需求带来的,而需求,当然大家都是知道参考漂亮国的。 我们可以通过美国的例子来理解这个过程。在过去几十年里,美国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许多人逐渐拥有了电视、电话、电脑、手机等生活必需品,这些技术和产品成了普通家庭的标配。可是我们那时候没有,大家就会想,为什么他们有,我们没有?于是,需求就诞生了。 举个例子,80年代美国家家户户都有电视机,我们那时候电视机还不普及。于是,电视机就成了一个巨大的需求点,谁能进入电视机厂,谁就能赚钱,拿到高薪。到90年代,固定电话成了必须品,谁能提供这个服务,谁就能赚大钱。 然后,需求来了,产业就会随之展开。 **现在的AI医疗不一样,国外的科技公司率先在人工智能领域都是在药物研发上面有所突破,AI能帮助医生更高效地诊断和治疗疾病,是企业生产有需求。而不是产业风口。** 所以,从消费市场来看是从没到想要有,需求就是从“我没有”到“我想要”这一过程的转变。而需求一出现,大家就会奔向这个领域,寻求能够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这时候,进入这个领域的人就有机会获取高薪,因为他们掌握了别人所需要的技术或服务。 明显AI医疗不在这个范畴内,致使今天的两难的局面。所以你看到什么是风了?当我们的人均收入还没有超过对方时,你有可能在对方刮过来的风里面做改进,做升级,但是我们不可能是造风者,这是市场竞争决定的。 举一个确切的案例,我们在思考为什么没有多少企业在医疗AIagent上面去砸钱开发,小企业自然扛不住这个压力(算法备案、数据投喂成本),大企业看不上都在自己搞大模型上去了,原因是风没来,中国端的需求一切都叫改进,都叫升级,我把你刮来的风,优化了。 比如他们先有的远程医疗先有的线上医保支付支付,但是我们把服务做得更完善,因为我们客户量大,我们遇到的应用形态更复杂,于是需要更丰富化。 AI医疗既然不是风口,为什么那么卷?第一在目前这个环境下,只有AI貌似能吸引人 ,第二强硬的供需关系,这必然带来什么? 那就是卷呀。我得做得好,只能卖得低,就像是deepseeks不是卷是什么呢? 如果我想不卷,除非怎么样?造风炒作,于是有AI医疗,是我生活中的新场景,它才可能成为风口。而我认为这个风口当下是不能看到的,所以有了很多在AI路上的擦边者包括我自己。 敢为天下后,就是看别人有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我们和硅谷保持同步,你只要开始搞,你只要在北美有市场,我们就把它引入国内,我们赌它也有市场。 就赚这个时间差足够了。然而现阶段是那个阶段,显然是风停了的阶段,至少互联网医疗的风停了很久了,那么我们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做什么? 很简单,下沉市场。我们也跑了一些新一线城市对AI的看法,连锁机构对AI的看法第一是好奇、第二是怎么用?那么对互联网运营的看法要比AI来的更加实际一些,至少能收到钱。 这个叫互联网的余温,这种余温的存在,证明市场需求尚未完全消失,但已经不再是最前沿的热潮。可以通过观察市场的差异,特别是去那些相对落后的地方,比如三四线城市或发展中国家,看看哪些产品或服务还没普及。正是这些地方,往往蕴含着未被完全开发的潜力和盈利空间。 这种做法就是水往低处流,顺着水的势头借着动能继续滑行。做完了这些城市我们再来出海,也只能出海了。 就这些了…附上思考鸡爪图仅供参考。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罗福如】,微信公众号:【罗福如】,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blockquote><p>美国本土社交媒体巨头面临用户增长乏力和创新停滞的困境,市场份额被新兴中国互联网应用蚕食。AI技术的兴起为社交领域带来变革契机,但未来仍充满不确定性。</p> </blockquote>  从停止服务到恢复服务,近日,Tiktok在美国市场上演了绝处逢生的一幕,牵动了全球数亿用户的心。然而尽管形势正在朝利好的方向转变,Tiktok也很难安枕无忧,围绕在它身边的政策风险不会消失。 Tiktok风波不断,大洋彼岸的小红书却意外“躺赢”。自1月13日开始,小红书上突然涌现大量从TikTok“逃”出的海外用户,他们小心翼翼地在图文视频里和中国网民打招呼,很快得到了热情回应。由此,隔着屏幕、借助第三方翻译软件,两国网民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互动狂欢。 数据显示,仅两天时间内就有超过 70 万名新用户加入了小红书,标签“#TikTok Refugee”下,已有32.1万篇笔记,总浏览量更是超过3.6亿,总讨论量达780.9万。 这“泼天的流量”也吸引一众海外社媒账号、MCN、跨境电商及品牌纷纷下场,他们的到来将这场互动狂欢进一步推向高潮。 Tiktok遭劫,谁也没想到率先吃到红利的会是在海外市场存在感不强的小红书,但为什么是小红书?不单单是为了抗议,“Facebook 太老,Pinterest充满广告,Instagram上有很多愤怒的老人和非常性别歧视的人”,一位海外用户直白地表示,而这似乎也说明了当前美国社交媒体难堪的现状。 ## 一、国产APP“包围”美国市场 1月12日,小红书在苹果美区应用商店的免费榜还只排到第11名,而一天之后就牢牢占据了榜首。虽然在文化和语言差异的鸿沟中,这场流量的“迁徙”在短暂的狂欢后很可能无法沉淀太多用户,可是在Tiktok代表中国互联网应用终于打开全球市场后,爆火的小红书无疑将成为下一个走向全球的“潜力股”。 而无论是树大招风的Tiktok还是偶然蹿红的小红书,它们的发展或为全球社交媒体的格局带来新变量,尤其是此前一直为科技巨头所牢牢控制的美国市场。 在美国市场,一个越来越明显的现象是,来自我国的互联网应用不断刷新存在感,获得更多的主动权。  2024年年底,苹果公布了App Store热门应用和游戏榜单。Temu延续了它在2023年的成功,再次成为美国下载量最多的免费应用,紧随其后的是Meta旗下的Instagram Threads,Tik Tok则拿下了第三名,下载量依然领先。除此之外,进入前10的应用还有一个CapCut(剪映),同样属于字节跳动。 从这份榜单中,我们看到,我国的互联网应用在美国社交媒体和电商这两个最为核心的领域已经占据一席之地。 放大到全球互联网,同样如此。根据美国调查公司Sensor Tower的数据,日本经济新闻分析了2023年1~3月美国谷歌和美国苹果的APP发布服务的新下载量。在日本、中国、美国等全球95个国家和地区排名前5位的共计475个APP中,有156个(相当于33%)是中国APP,比例相较于2020年1~3月上升约8个百分点。 此消彼长,我国互联网应用的强势增长,反面则是美国互联网巨头们的发展倒退,尤其是社交领域。 以Facebook为例,根据statcounter的数据,2024年12月,Facebook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为63.9%,遥遥领先于Instagram的13%、Pinterest的9.39%、X的6.95%、Youtube的4.95%。但是四年前的2020年12月,Facebook在全球的市场份额高达72.54%。 Facebook在美国本土的市场份额也在萎缩。 2024年12月,Facebook在美国社交媒体市场只占53.72%,而2020年12月为56.73%。 Tiktok给美国社交媒体平台带来的压力,不仅表现在用户身上,关键是也影响到了社交媒体广告市场这块巨大的蛋糕。市场调研公司 Omdia 曾表示,到 2027 年,在线视频广告的总收入将超过 3310 亿美元,其中 TikTok 将占据 37% 的市场份额,广告营收有望超过 Meta 旗下社交平台和 YouTube 的总和。 原本,Tiktok如果在美被禁,Facebook、Instagram等很可能是最大的受益者,可结果却被小红书“截胡”了。 ## 二、本土社交应用,“丢”掉创新 近两年,无论是马斯克整改推特还是扎克伯格推出“推特杀手”应用,似乎都没有让美国社交媒体真正热闹起来。 2023年,Threads上线,上线不到一天,用户超过3000万人,上线五天就超过1亿人,仅6个月,月活用户数量增加了 5000 万,达到将近 1 亿。用户数据的迅猛增长,让Threads俨然成了社交媒体的一匹黑马,但这种高速增长的趋势没有得到持续,Threads也没有给X平台(推特)带来明显冲击。 尽管这些类似推特的社交产品始终无法动摇X平台(推特)的地位,可X平台(推特)本身也面临增长难题。根据数据,X平台的全球日活用户减少了15%,美国用户减少了18%。 以Meta 家族为代表的社交产品渐渐“老”化,可以和Facebook、Instagram 相较量的社交“新贵”还未出现,这是美国市场上本土互联网社交媒体平台的现状。而其背后所反映的是美国社交产品创新的枯竭,尤其是几大头部社交应用,它们抛弃创新,越来越习惯模仿,导致整个社交媒体更加同质化。 2020年11月,推特曾推出Fleets功能,并大张旗鼓地宣传,但用户对这一新功能的反应仍普遍比较冷淡。因为这一功能和前不久在全球推出的LinkedIn Stories相似,而LinkedIn Stories又和更早被推出的YouTube Stories、WhatsApp Status和Facebook Stories类似。更往前看,可以追溯到2016,那个时候就有了与推特 Fleets 相似的功能。 Tiktok在美国市场的崛起和壮大,更直观显示了美国社交媒体的创新乏力。 当时,面对 TikTok 的强势竞争,美国的社交巨头纷纷开启短视频功能。Meta推出了短视频产品 Reels,YouTube则推出与 TikTok 类似的短视频功能 YouTube Shorts,Snapchat也不甘落后,推出了 Spotlight 短视频功能。但这些举动没能阻止TikTok的大火,如今 TikTok 面临被禁,用户非但没有选择 Instagram Reels 、YouTube Shorts 等平台,而是越洋加入了小红书,这足以说明问题。 其实不单单是社交领域,从近些年Google Play和App Store的APP榜单来看,长年霸榜的应用还是Facebook、YouTube、Amazon、Google等已经服务用户十多年甚至二十年的产品。如果要追溯上一批诞生于美国、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品,我们能想到的Uber、Airbnb、Pinterest等,它们的爆火也是八九年前的事了。 当然,ChatGPT的诞生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也更具变革性力量,但它毕竟还未成熟。 盲目地模仿,让美国社交媒体平台自身的特色逐渐淡化,也变得更加臃肿,故而用户流失,而要寻找创新消失的原因,或许和几大巨头长期掌握着科技话语权有关。尤其是社交领域,Meta通过接连不断的并购和打压, 牢牢把控了美国社交媒体。 ## 三、撬动社交格局,希望在AI? 不可否认,对于Meta、谷歌、微软这样的科技巨头,仅靠创新很难打破他们长年累月构建的业务壁垒,但ChatGPT的问世,唤起了AI技术颠覆世界的想象力,AI自然也为社交注入了新的力量。 比如真人与虚拟人工智能的交互,当依托于AIGC的多模态互动能力的人机交互体验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Character.AI等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在年轻人中越来越流行,虚拟情感陪伴也成了AI大模型落地应用的主流方向之一。 根据Just So Soul研究院发布的《2024 Z世代AIGC态度报告》显示,六成年轻人使用过AI社交产品,在对于AI互动的态度上,年轻人的态度整体偏积极。 不管是美国还是国内,在整个社交媒体领域创新力枯竭、陷于停滞的背景下,AI社交无疑吸引了年轻群体的目光。只是,AI社交真的蕴藏改变全球社交媒体格局的力量吗?又或者说AI社交能否跑出一个Facebook、Instagram这样的入口级产品呢?从目前的AI社交产品中,我们似乎没有看到希望。 以Character.AI为例,Character.AI是AI圈里流量仅次于ChatGPT的存在,其核心卖点是用户可以与AI“建立一段虚拟关系”。但遗憾的是,Character.AI叫好不叫座,迫不得已只能以25亿美元被谷歌“收购”。 有相同命运的还有另外一家公司Inflection.AI,这家公司做大模型,上面叠加“个人AI伴侣”用途的聊天机器人Pi,主打情感陪伴市场。 Pi 聊天机器人一度吸引到了众多投资者的兴趣,可最后还是落到了微软的手里,2024年3月,微软挖角了Inflection 的创始人和几乎所有员工。 这两个AI社交产品共同的结局,对外透露出AI社交未来可能面临的最大难题,即商业化,传统的广告变现不再成立,用户的付费渗透率又相对有限。随着用户规模变大,平台反而更难坚持下去。 这同样印证了另一个问题,AI社交的发展可能仍逃脱不了巨头的控制。因为几乎所有AI应用都不得不面临高昂的芯片成本、逐渐浮现的数据成本及训练成本,而商业变现的滞后,使得它们容易落入财大气粗的科技巨头手中。科技巨头虽然不再选择直接并购,但通过对AI初创公司注资,同样能实现对产品、技术以及核心人员的控制。 我们看到,即使是掀起生成式AI浪潮的明星级AI企业OpenAI ,可能也不会显著改变和动摇大型科技公司之间的力量平衡。  据红杉资本于《生成式AI第二幕》的数据,包括ChatGPT在内的AIGC应用,在用户的留存与活跃上可以说是完败于我们熟知的移动应用。 当然,AI社交的未来不是如此悲观,现在的AI社交产品其实更多的是AI赛道中的细分品类,而不属于真正意义上AI时代的社交产品。当我们真正进入AI时代,或许才是全球社交媒体变革的开始。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道总有理】,微信公众号:【道总有理】,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Pixabay,基于CC0 协议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月25日19时49分,在台湾台南市(北纬23.31度,东经120.46度)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据介绍,**这次地震是1月21日台湾台南6.2级地震的一次强余震。** 来自福建各地的网游纷纷反馈有感,涉及福州、厦门、莆田、漳州等地。 此前有报道称,**1月21日的地震导致台积电Fab 18A/18B、Fab 14A/14B两座晶圆厂损失了约6万块晶圆,同时大约3-4成的设备受到移位等影响。** 整体损失预计可超过30亿元新台币(约9150万美元),和去年4月3日地震造成的损失(约9200万美元)差不多。 FAb 18是台积电最新的3nm、5nm晶圆厂,损失晶圆数量约2.5-3万块。Fab 14损失也超过3万块。 [](//img1.mydrivers.com/img/20250125/73fd61a0-9694-416e-b192-59ed0faa83b6.jpg)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4026.htm)
**索尼PlayStation中国今日宣布,十周年限定限量运动手环闪亮登场!**据了解,这款运动手环是小米手环9 Pro的定制版本,巧妙融合了PlayStation标志性的角圆叉方设计元素,彰显出独特的品牌魅力。 打开包装盒,除了主角——定制版小米手环9 Pro静静躺在其中,还附赠了一根充电线,方便用户随时为手环补充电量。 同时,还配备了两款腕带:一款简约大方的灰色腕带,以及一款独具特色的PlayStation主题腕带,满足用户不同场合、不同风格的佩戴需求。 **最令人惊喜的是,盒内还藏有一张十周年纪念卡,为这款限量版手环增添了一份特别的纪念意义。** 小米手环9 Pro售价399元起,首次升级金属机身,采用铝合金材质,不容易沾染指纹,配色方面提供黑色、银色、粉金、乳酪白四种配色可选。 卢伟冰曾在去年11月表示,小米手环9 Pro首销销量大约是上代的3倍,非常受用户欢迎。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4024.htm)
不久前的CES期间,**英特尔上架了全新的中国特供版处理器——酷睿Ultra 5 230F小黑盒。这款处理器采用了10核心(6P+4E),其中P核心基础频率为3.4GHz,最大睿频可以达到5.0GHz**,E核心的基础频率为2.9GHz,至高睿频可以达到4.4GHz。 此外,缓存容量为24MB,L2缓存为22MB,其中基础功耗为65W,至高睿频功耗为121W。 它和酷睿Ultra一样,使用了LGA1851接口,可以搭配Z890和B860系列主板使用,不再兼容上代的Z790、B760系列芯片组。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3998.htm)
本周特朗普领着软银、OpenAI和甲骨文在白宫宣布千亿美元级别的“星际之门”AI投资项目后,包括世界首富马斯克在内的一众“吃瓜群众”都对项目资金的来源提出质疑。最新的报道也显示,软银的确没有那么多钱,但已经在计划筹款事宜了。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4/0330/d9265ad80244d20.jpg) 在“星际之门”项目的公告中,各方提及初始投资额将达到1000亿美元,并“画饼”称在特朗普整个四年任期内,将把投资额提高至5000亿美元。其中软银和OpenAI会是这个项目的核心:软银管钱,OpenAI负责运营,软银集团社长孙正义将担任项目公司的董事长。 根据市场传闻,在项目公司1000亿美元的初始出资额中,软银和OpenAI将分别投资190亿美元。与此同时,美国云计算和软件开发公司甲骨文,以及阿联酋人工智能投资公司MGX也将出资,4家创始合作伙伴的总投资额将达到450亿美元。 周六也有日本媒体报道称,软银正在寻找外部投资者“以项目为基础”资助其他部分,潜在的候选人包括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以及加拿大的布鲁克菲尔德资产管理公司。这两家资管巨头都管理着数千亿美元的资金,据悉软银会寻求他们各自投入“数百亿”美元的资金。 与此同时,这两家公司也在“星际之门”计划投资的领域具有经验。去年,阿波罗曾与英特尔达成协议,收购其位于爱尔兰的晶圆厂部分股权。布鲁克菲尔德则在可再生能源、基建投资方面具有优势。 “星际之门”将为数据中心和发电厂的建设提供资金,这些设施的用户也会被要求“出份子钱”,预计会占到整个项目成本的10%。 报道称,整体而言,软银正在努力确保1000亿美元的初始投资,更远期的目标是在特朗普4年任期内完成5000亿美元的投资。 此前也有消息称,预计这1000亿美元中,将有一部分将通过第三方债务,而非项目公司股权进行融资,具体将由软银负责协调。 值得投资者关注的是,“星际之门”不仅是数据中心投资项目,还是一个新能源项目。 据报道,软银美国子公司SB Energy将建造可再生能源设施,为极其耗电的数据中心提供电力。不过很显然,太阳能电池和储能设施不太可能成为这个巨型项目的唯一能源来源。 出于对未来电力供应短缺的担忧,美国科技巨头们已经纷纷涌入核能赛道,推动美股市场的核能概念股连番大涨。然而,近年来的美国核能项目一直受到成本超支和工期严重延误的影响。近期的研究也显示,美国太阳能发电厂的平均完工时间约为18个月,而且由于太阳能板模块化的特征,可以在项目整体完工之前就能发电。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4020.htm)
三星将在2月11日发布Galaxy S25系列国行版,**这次三星同时推出了Galaxy S25、Galaxy S25+和Galaxy S25 Ultra三款机型。**其中Galaxy S25是一款小屏旗舰,**该机已在三星京东自营店上架开启预售,尝鲜价是6499元,**提供冷川蓝、暮河银、清霜绿和远海蓝四种配色。 需要注意的是,尝鲜价不是最终零售价,最终零售价会在2月11日揭晓。  作为小屏旗舰,三星Galaxy S25最大看点之一是首发搭载全新的高通骁龙8至尊版for Galaxy,其CPU主频达到了史无前例的4.47GHz,是性能最强悍的小屏旗舰。 官方介绍,**骁龙8至尊版for Galaxy的NPU、CPU和GPU性能与前代相比分别提升40%、37%、30%,带来Galaxy S系列迄今最快性能表现。** 在全新芯片组的加持下,三星Galaxy S25能够为用户提供更丰富、完善的本地AI体验,内置具备多模态感知能力的AI助理,让Galaxy S25能够解析文本、语音、图像和视频,为用户提供自然流畅的交互体验。 具体来说,Galaxy S25系列的自然语言理解能力显著提升,让日常交互更加便捷,用户只需发出简单的语音指令,即可实现查找本地相册中的指定图片,或在设置中调整显示字体的大小,让操作更加直观高效。 并且Galaxy S25还可根据上下文情境提供操作建议,帮助用户快速完成下一步操作,让用户更轻松地在应用程序间切换,完成分享GIF图片或保存活动信息等操作。 核心配置上,Galaxy S25配备1080P 6.2英寸屏幕,刷新率是120Hz,前置1200万像素,后置5000万主摄、1200万超广角和1000万3倍长焦,电池是4000mAh,支持25W有线快充。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4018.htm)
尽管质疑者大有人在,但电动汽车革命的势头依然强劲。 根据考克斯汽车公司(Cox Automotive)的最新报告,2025 年将是汽车行业自COVID-19大流行之后发展最为强劲的一年。  该公司对 2025 年汽车行业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首席经济学家乔纳森-斯莫克(Jonathan Smoke)说:"随着 2024 年的圆满结束,考克斯汽车公司对 2025 年持乐观态度,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这将是自 2019 年以来最好的一年。" 有 2557 名美国购车者和 526 家经销商参加了这项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最新研究。 目的很简单:更好地了解这些经销商和消费者对电动汽车选择的态度、偏好和看法。 [](https://newatlas.com/automotive/ev-market-bigger-2025/#gallery:5?itm_source=newatlas&itm_medium=article-body) 考克斯汽车公司的 2025 年预测对电动汽车行业是个好消息 考克斯企业是全球最大的汽车服务和技术供应商之一。 具体而言,他们提供"面向汽车经销商和消费者的数字营销和软件,以及汽车再营销服务"。 凯利蓝皮书、AutoTrader、Dealer-Auction Ltd、vAuto 和 Dealer.com 等都是考克斯汽车公司的品牌。 这份报告的标题恰如其分:"考克斯汽车公司 2024 年电动汽车普及之路"。 为确保调查结果能恰当反映美国客户群的不同构成,调查旨在收集广泛的人口信息,如年龄、收入、地点和当前汽车保有量等。 我们先来看看 2024 年的情况。 总体而言,除了斯太尔和特斯拉之外,几乎所有汽车制造商在 2024 年的销量都好于上一年。 通用汽车是2024年最畅销的汽车制造商,本田和马自达也有显著增长。 根据[凯利蓝皮书](https://mediaroom.kbb.com/2024-01-16-Americans-Buy-Nearly-1-2-Million-Electric-Vehicles-to-Hit-Record-in-2023,-According-to-Latest-Kelley-Blue-Book-Data),美国电动汽车的销量首次突破 100 万辆。 从二手电动汽车市场来看,考虑购买二手电动汽车的人数比例急剧上升,从 2021 年的 62% 上升到目前的 77%。 [](https://newatlas.com/automotive/ev-market-bigger-2025/#gallery:4?itm_source=newatlas&itm_medium=article-body) 与上一年相比,2024 年几乎所有汽车制造商的销量都有所增长,但 Stellantis 和特斯拉除外 考克斯认为,2025 年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将从 2024 年的约 7.5%增至约 10%。 巧合的是,内燃机汽车的销量将下降到总量的 75%,达到历史最低水平,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预计将占市场的 15%左右。 今年,预计将有约 15 款新型电动汽车投放市场,预计大多数买家将在特朗普政府削减 7500 美元税收抵免之前购买这些汽车。 电动汽车充电网络的快速扩张也有助于这一增长。 缺乏足够的充电网络被视为电动汽车普及的主要障碍之一。 随着 86% 的经销商承诺继续投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这一问题也将在 2025 年得到缓解。 虽然经济承受能力仍然是电动汽车的一大障碍,但 2025 年这一问题也会得到改善。 考克斯预计,收益率利差将缩小,贷款组合表现有望改善,这意味着信贷供应将继续增长。 [](https://newatlas.com/automotive/ev-market-bigger-2025/#gallery:3?itm_source=newatlas&itm_medium=article-body) 86% 的经销商承诺继续投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 此外,假设经济如预期般趋于稳定,贷款表现有所改善,那么在美联储不采取任何额外行动的情况下,贷款利率可能会进一步降低,这表明 2025 年美联储政策的重要性可能会低于往年。 电动汽车似乎将变得更加普及,在大多数关于电动汽车采用的新闻都是负面的世界里,这项研究是一缕光明的希望之光。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4016.htm)
如果您所在的国家可以访问 Meta AI,那么您现在就可以访问 [Web 客户端](https://www.meta.ai/),开始编写人工智能辅助文档。 当你打开一个空白文档时,你会得到一个供书写的画布、一些选项(如粗体、斜体、重写和想象),以及一个侧边栏,在这里你可以与 Meta 的 Llama 3.2 聊天,对文档进行修改。  目前还不清楚 Meta AI 何时推出了这一工具。 不过,除了在 Meta AI 主页上发布公告称该功能现在处于测试阶段之外,Meta 似乎并没有发布其他相关公告。 该功能的[帮助页面](https://www.meta.com/help/artificial-intelligence/text-editor/)于六周前出现,但似乎没有任何相关新闻报道。 除文本外,您还可以使用 Meta AI 的想象功能来创建图像,并将其插入到文档中。 完成文档后,您可以选择保存、复制到剪贴板或直接打印。 但似乎没有下载 DOCX 等常用格式文件的选项。 除了在聊天中发出修改文档的指令外,对于来自传统编辑器的用户来说,另一个新概念就是版本功能。 在文档上方可以看到一个版本号,如 v1、v2 等,每当人工智能对文档进行修改时,这个版本号就会更新。 如果不喜欢这个改动,可以随时使用后退箭头跳转到之前的版本,或者使用前进箭头前进版本。 生成式人工智能自问世以来,人们最担心的问题之一就是它会被学生用来让他们写论文,从而在家庭作业中作弊。 在测试中,人工智能在文档编辑器中生成的作文全部被检测为人工智能。 因此,如果你想用它来做作业,一定要尽量少用改写功能,以免被判为作弊。 使用该工具的另一种方法是修正拼写错误或语法错误,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它应该不会造成任何问题。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740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