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基地产集团创办人李兆基逝世,享年97岁。**李兆基1928年2月20日出生于广东顺德大良,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创办人,香港顺德联谊总会荣誉会长,世界顺德联谊总会名誉会长,恒基兆业地产集团原主席、总经理。 李兆基于1995年、1996年、1997年在《福布斯》富豪榜上连续三年成为华人首富、亚洲首富,并连续两年在全球富豪榜保持第四位。 公开资料显示,李兆基出身自广东省顺德市,少年时来港,白手起家,创立恒基兆业地产集团。而在香港地产界,曾有“四大天王”之说,即长江实业的李嘉诚、新世界发展的郑裕彤、新鸿基地产的郭德胜和恒基兆业的李兆基。 **上述香港“四大天王”祖籍均来自广东,其中李嘉诚祖籍广东潮汕,郭德胜祖籍广东中山,郑裕彤和李兆基的祖籍均是广东顺德。**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6208.htm)
据媒体报道,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发声明证实,当地时间3月16日晚,**美国达美航空旗下子公司“奋进航空”一架客机在纽约拉瓜迪亚机场降落时,客机左侧机翼撞上跑道。**据悉,当时飞行员正在执行由于进近不稳定而导致的复飞。 这架庞巴迪CRJ-900型客机从佛罗里达州杰克逊维尔飞往纽约,**机上有76名乘客、2名飞行员和2名乘务员,据称事故中无人受伤。 ** **** 据了解,今年2月,一架从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起飞的达美航空公司的客机在加拿大多伦多皮尔逊国际机场着陆时发生事故并着火。 现场视频显示,客机落地后发生翻覆,机体部分损坏并分离,随后起火,事故造成21人受伤。 值得注意的是,**涉事飞机同样隶属于奋进航空,机型也是庞巴迪CRJ-900。** 据悉,达美航空是美国最大、也是最赚钱的航空公司,2024年营收570亿美元,利润60亿美元。 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1月1日至今,美国已发生153起航空事故,其中23起造成人员死亡。**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6206.htm)
特斯拉官网显示,特斯拉焕新Model Y长续航全轮驱动版涨价1万元,最新价格313500元。官网显示,该车型后轮驱动版价格不变,推出3年0息和5年超低息政策,月供低至3808元。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6202.htm)
继DS之后,近期Manus全网炸屏,网上把一个激活码炒到了50000元——成了堪比LV包包的奢侈品。 Manus的创始人肖弘身上有三个标签: 第一,他很年轻,1992年出生,到今天不过33岁。比梁文锋还小7岁。 第二,他是一个连续创业者,没有上过一天班。 大学期间,肖弘就开始拉团队、参加比赛,把比赛赢的钱用来请人吃饭,直接为后来创业建立了“人才饭圈”。 2015年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之前,他注册了第一家公司:武汉夜莺科技有限公司,先后做了“咩咩”匿名社交、壹伴助手和微伴助手,踩在微信公众号的爆发节点上,给创业的自媒体人提供“工具”,让肖弘赚到了第一桶金。 之后才有了第二次创业的Monica,以及现在的Manus。 第三,肖弘的导师刘玉评价说:肖弘做事非常冷静,不从众,不苟同,坚持长期主义。 其实,肖弘在做“咩咩”的时候,一度做不下去,用户数量增长缓慢。他又救急做了面向学生的二手集市平台,还是做不起来。钱已经花完了,甚至开始跟人谈工作入职的事,恰好看到腾讯在搞黑客马拉松,抱着玩一玩的心态去参加,结果作品一出,转头就拿到了真格的投资。 这个魔幻的转折诞生的产品就是壹伴。  来源:壹伴助手小程序 肖弘的眼光和别人很不一样。当时微信生态内有很多外挂,肖弘认为,在这个敏感的时间节点上,腾讯让大家来比,说明他们想打掉外挂,用正规插件来替代,那就意味着自己放在自己面前的不是一次比赛机会,而是外挂退出后的平替工具的市场窗口期。 基于这样的冷静思考,肖弘在30岁之前就实现了大厂程序员也难以企及的目标:**财富自由**。 然后,肖弘没有停,他又做了Monica,Manus,一个比一个反响更大。 但这个特别能赚钱的年轻人似乎对财富有一种天生的警惕。据说,字节跳动拿着3000万美元去收购Monica,被他拒绝了。 肖弘对价格和成本的理解跟许多人不一样。他觉得价格是定位的一部分,而成本的本质是消耗和不同选择的代价对比。 他创业找不到方向的时候,计划去上班,主要原因不是因为生活压力,而是怕困于现状,被快速奔驰的科技列车甩下去——从此上不了牌桌。 他频繁出差,但很少坐头等舱。 他的解释是:**(如果)你的生活状态突然变得更昂贵,那么就会有更昂贵的东西围绕你,这些打引号的昂贵的事情会让你习惯,当你再去做一些更大的事情的时候,代价是更大的**。 在他之前,一些创业公司不懂这个道理,有的死在了更贵的写字楼里,有的被一年10倍以上的员工数量增长拖累,还有一些创始人融资之后就早早买豪宅套现了。 但肖弘透露,**“到今天我还是住在第一次创业租的那个房子里面。”** 创业的经历,让肖弘对如何“定义价格”有超出普通人的认识。他说,对于一些东西的衡量,应该: **“用时代的年龄思考,而不是用生理年龄思考。”** 在巨大的财富效应面前,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  “红衣教主”周鸿祎谈Manus 相比肖弘创业所在的武汉,浙江被认为是全国创业环境最好的地方之一,这里不仅有大量活跃的小中大企业,有第一代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和网易,还有AI时代的杭州六小龙。 这种滤镜,很容易让人忽略**浙江人的另一个爱好:买房。** 在诞生“六小龙”之前,杭州更为知名的民间外号是“炒房之都”。省会带头炒,下面的温州、宁波等小兄弟跟着炒。全国第一波炒房潮就是浙江人掀起来的。 **对于浙江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两件事就是:做生意、炒房。** 2021年2月,在宁波市奉化区,一个叫林语秋月的项目开盘,虽然它距离宁波核心区比栎社国际机场还远了近30公里,价格高达2.1万/平米以上,但依然有300多人交了定金进行意向登记。  图源:宁波房产交易信息服务网 进入摇号程序之后,有一名刚刚大学毕业半年的女孩幸运中签。 她拿着家里的60万存款,转成了首付款,买了一套89平米的户型,顺利背上了122万房贷。 很多浙江的年轻人都有类似的经历和成长路径,只不过,有人早了那么几年,实现了财富增长,有人晚了几年,被套了。 2021年下半年,宁波楼市快速冷却。7月30日,林语秋月又开了一次盘,474套房源,意向登记的人数只有“52个”。 等到当年11月,林语秋月推出第四批次房源,报名登记人数直接冷却,为“0”。 Manus肖弘说:在科技行业最大的问题,就是人们做选择的机会成本特别高,一次选择错误,或者一次暂停,你可能会被列车甩下去。 在房地产行业,有个更形象的词来形容这种现象:**恐慌性买房**。 直到有一批人为“恐慌”付出高额代价,才戛然而止。 2020年,宁波市六区卖了14万+套房子,光奉化区就卖了2.2万套。到了2022年,市六区的整体成交只剩下6万套多点。**两年消失了近6成需求。** 相比成交数据下降,买房人感受最强烈的��是:房价的跳水运动。 林语秋月的最新价格是9000元/平米起,而且是现房。它的二手房最低成交价跌到了8000元/平米左右。  图源:链家 链家官网显示,林语秋月目前有40套房源挂牌出售,但最近一年只成交了4套。 其中有一套就是前面那个“幸运中签”的大学毕业生的,成交价77万。他说: 卖房钱刨去杂项之后,拿去还银行, 结果还倒欠银行40万 一毕业就成了负翁。 评论区有人回帖:如果你买的是北仑区,欠得还会更多。 北仑区最近一年的二手房挂牌价就跌了22.23%。(58安居客统计数据) 还有人问:如果是自住,为什么要把房子卖掉?不卖不就不亏了? 一个宁波当地人回道:在奉化方桥抢房的,懂的都懂。 其实他应庆幸,他卖房2个月之后,林语秋月的几位业主,继续降价,88平米户型非顶层的房子,挂76.5万,还包税、送装修。 并且,**价格可谈。**  图源:58安居客 还有很多炒房人深套其中。 2024年,奉化区的二手房成交均价是9794元/平米,比三年前该区的平均成交地价还低了1块钱。  图源:楼市数据君 不过,去年底至今,宁波的中介很兴奋。因为市六区二手房挂牌量重回10万套以内,这是自2022年11月以来的首次。只需要16.8个月就可以卖完库存了,是:**宁波楼市深度调整三年半来,表现最好的一年!** 肖弘说,他问过DeepSeek一个问题,“什么叫‘贪嗔痴’?” DeepSeek回答说:**“贪”就是对顺境的执着,“嗔”就是对逆境的不满,“痴”是对世界真相的无知**。 “他好会解释。”肖弘觉得AI比人清醒。
“丈母娘”对董宇辉的包容度还有多大?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保水虾仁”:有部分生产厂家在加工水产品时违规、超量添加保水剂,“根据客户需求,定制不同规格的虾仁”。这种涉嫌违规添加的行为,不仅通过包冰二次增重,“1斤虾仁7两冰”;还会因为长期过量摄入磷酸盐可能会带来健康风险,如消化系统问题、导致人体的钙磷比失衡、缺钙、引发心血管疾病。 **与辉同行果断“退一赔三”** 随后,有网友反映与辉同行直播间曾卖过一款“大岸浪花大号虾仁”,生产商为此次被点名的生产企业之一——湛江良基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视频显示,董宇辉在介绍该款产品时,称“所有东西都变大了好多”,并将虾仁大小跟手指头作对比。  3月16日,@与辉同行发文称,作为一家对消费者负责的企业,已在第一时间下架了全部虾仁相关的商品,并展开了对此类商品的再次审核。 与辉同行决定,不论后期调查结果如何,与辉同行将对购买过“大岸浪花品牌”冷冻虾仁的消费者,先行按照“退一赔三”的金额进行售后服务。相关打款工作已经开始,预计在1-3个工作日内全部完成。 **不得不承认,与辉同行这次反应是极为迅速的,付出的代价也足够大。**有多位消费者在社交平台晒单,称已经收到与辉同行对冷冻虾仁的赔付金。据第三方数据平台显示,与辉同行2024年至今,带货“大岸浪花”虾仁销售额总计约500万元,按退一赔三计算,此次赔付金额或近2000万元。 **除此之外,这则公告也是费了心思。**与辉同行先是声明“筛选商品时,均对商家进行了资质和检测审核”,紧接着表示独立运行时间较短,但也在“逐步加大对商品的检测”。目前冷冻虾仁是相关报道,为了消费体验以及缓解担忧,与辉同行决定“不论后期调查结果如何”都进行赔付。 这番表态,与辉同行不仅明确已经履行了检测业务,但因为企业造假或者检测结果瑕疵,导致出售的虾仁“中招”,还摆正摆低态度,先行赔付,并且是闪电式赔付,并且还在末尾打感情牌,“坚定地和消费者站在一起”。  **这被不少人看作是教科书级的危机公关。因为“保水虾仁”调查结果未明,有专家也建议消费者应理性看待食品添加剂。比如浙江工商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副教授杨玥熹就对媒体表示,对磷酸盐等食品添加剂也不用闻之色变。** 她表示,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24)中对磷酸盐的添加量有严格的规定,食品级磷酸盐在规定限量内使用是安全的。因此,理性看待磷酸盐首先应该不盲目排斥,了解磷酸盐在冷冻食品中保水增嫩、抑制氧化、防腐保鲜等作用。 **如果不像与辉同行“体贴”的表示,考虑到消费者的担心,董宇辉可以等子弹再飞一会儿,或者按照他惯常的方式,在直播间给丈母娘们上课,也像杨玥熹一样呼吁理性看待保水剂。但他没有这么做,或许是因为踩过这个坑,长了教训。** 2024年9月28日,话题“董宇辉建议不要妖魔化食品添加剂”冲上热搜,引发热议。当时,董宇辉谈及食品添加剂时表示,第一大量添加剂只要在国标范围内,其实就没啥;第二,不能妖魔化它,如果没有添加剂,可能食物的保存运输就不会这么方便;第三,很多东西要疯狂吃才有一点伤害,没必要过于忧虑。 **但董宇辉还是被骂惨了,这次就不如果断的“退一赔三”,收割一波好感。**但这也给更多消费者或者行业从业人士警醒:**当“退一赔三”式售后,成为直播带货行业甚至更多行业的标准化应急预案**——海底捞“小便门”事件后,其宣布全额退还4109单顾客当日餐费,并额外提供订单付款10倍金额的现金补偿;辛巴被打假燕窝产品后,承认夸大宣传,最终道歉并退一赔三,预计共需赔付6198万余元——**消费者的信任就没有兜底,事前的食品安全、品控责任在哪里?** **董宇辉的难关难过** **并不是所有的危机公关,都能通过砸钱能够解决的。**与辉同行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此前董宇辉曾在直播中谈及食品安全保障问题,他曾表示食品安全有专门的二三十人组成的团队在做。一直有安排人去工厂实地考察,卖的多的产品已经让员工带着检测机构的人去验厂,每个月检测费用近百万。 **“保水虾仁”问题的快速处理,也让董宇辉和与辉同行的“食品安全保障”打了折扣。**要知道,董宇辉身上的“污点”不少。比如去年就被王海盯上,质疑与辉同行直播间的多款在售商品存在问题,包括澳门葡记月饼、纯原情牌红薯粉条、围场县有机土豆、万邦艾草贴、富硒鸡蛋等。同时,他还转发声援消费者曝光的柞水木耳、宁夏红酒,产品数量达7款之多。 **董宇辉为什么会频频踩坑?关键还是难过供应链关。**2024年,与辉同行新账号仅开播三天,就因为没东西卖了,要停播一天。当时,我就提出观点,董宇辉“单飞”面临最大的难题就是供应链重构。 **供应链对于直播带货的重要性,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与辉同行还在东方甄选框架内时,其供应链主要由东方甄选负责;半年后,与辉同行正式“分家”后,还能免费使用东方甄选提供的自主研发的信息系统。 这也反应一个事实:孵化于东方甄选,与辉同行的业务模式与前者几乎完全雷同。这种情形,就像二儿子出走,俞敏洪自然把所有的资源倒向亲儿子。 **受此影响,与辉同行核心的供应链能力也无法在短期内快速建立起来,它在与品牌进行价格谈判时,话语权依然弱势。**直观表现就是,与辉同行直播间很多商品的知名度看起来不是特别高,在用户端感知度比较低。 值得玩味的是,东方甄选在与辉同行售后公告发布的次日,也作出“关于自营青虾仁产品的几点说明”,称东方甄选自营青虾仁产品在2023年6月20日上线,目前全网销售334.5万单,位列抖音虾仁各相关榜单第一名。 东方甄选表示,其自营青虾仁代工厂由东方甄选严格筛选,生产过程严格执行国家各项规定,符合行业领先生产标准。同时东方甄选联合权威检测机构组建专业团队,对产品生产全过程进行高频盯产,严格质检, 对于广大消费者关心的东方甄选自营青虾仁是否添加保水剂的问题,东方甄选表示,其承诺东方甄选自营青虾仁不添加保水剂,配料表只有虾和水。 **很难说,俞敏洪或者东方小孙只是单纯的针对自营青虾仁产品作出公开说明。比如,有网友就在社交媒体内涵:“牛了,东方甄选的没事,与辉同行的有问题……”**  这种擂台赛,也就是瓜田李下了。 参考资料: 大象新闻,《与辉同行或赔2000万,董宇辉曾称每个月检测费近百万》 潮新闻客户端,《“保水虾仁”让消费者直呼“天塌了” 食品专家:应理性看待食品添加剂》 唐辰同学,《董宇辉频频翻车,责任都在“丈母娘”们》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6200.htm)
韩国《朝鲜日报》16日报道称,今年2月,韩国信息通信产业出口额创下了历年同月第二高的成绩。不过,由于对中国的出口骤减30%以上,韩国最大出口产品半导体出口额比去年同期减少3%。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3/1225/99c8543f0f7d456.jpg)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16日透露,2月份信息通信产业的出口额为167.1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2%。半导体和显示器出口额分别同比减少3%和5.1%,手机(33.3%)、计算机及周边设备(26.9%)、通信设备(74.1%)的出口额大幅增加。 从产品种类来看,由于内存芯片价格下跌抵消了对生成式人工智能芯片组中使用的高带宽内存产品的强劲需求,以及NAND闪存工艺转型导致的减产,半导体出口额同比减少3%至96.5亿美元。 此外,从半导体出口情况看,韩国对越南(35.6%)和美国(26.5%)的出口有所增加,但对中国的出口大幅减少31.8%。中国是占韩国半导体出口额40%左右的“大户”。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相关人士解释说,从中国的市场情况来看,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为主的出口大幅减少,“这似乎也是由于中国企业半导体技术和生产能力的提高”。据分析,随着中国当地企业增加本国市场供应量,韩国对中国半导体出口受到了影响。(莽九晨)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6198.htm)
据路透社报道,**英伟达公司的年度GTC技术大会在周一开幕**。投资者寄希望于英伟达在大会上发布新的产品消息,为行业注入新活力,推动量子计算和AI公司的股价上涨。  **此次GTC AI大会将为期五天**,将专门拿出一整天的时间讨论**量子计算**,并邀请D-Wave Quantum、Rigetti Computing等知名公司的高管参加会议。 多只量子计算股票在周一大涨,D-Wave Quantum上涨9.4%,Quantum Corp和Quantum Computing分别上涨23.1%和15.5%。**其他与AI相关的股票在震荡交易中上涨,其中SES AI飙升30%,戴尔科技上涨3%。** **投资者将关注英伟达CEO黄仁勋(Jensen Huang)周二的主题演讲,以评估AI和芯片行业的最新发展情况。**由于投资者对中国AI竞品以及对美国关税的影响存在担忧,该行业的热度近期有所下降。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6196.htm)
**据知情人士透露,****Google****正在就以330亿美元收购云安全公司Wiz Inc.进行谈判。这标志着双方重启了去年夏季在长期谈判后中断的收购讨论。**这笔可能最早于周二宣布的交易,将成为Google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收购案,并可能帮助其在竞争激烈的云计算市场中追赶微软和亚马逊。这家互联网搜索公司的云业务在经历多年亏损后,最近几个季度已实现盈利,尽管其销售增长有所放缓。 目前交易条款尚未最终确定,仍可能发生变化,谈判也可能以无果而终。Wiz的代表拒绝置评,Google也未回应置评请求。 对Wiz而言,此次谈判代表着一个转折。去年7月,该公司拒绝了Google230亿美元的收购要约,坚持保持独立并最终寻求首次公开募股(IPO)的计划。Wiz及其投资者当时拒绝收购的部分原因是担心监管审批过程漫长,因为美国和欧洲的竞争监管机构正在密切关注科技行业的经济影响力和市场力量。 Wiz首席执行官Assaf Rappaport曾将去年Google的收购提议形容为“令人谦卑”,并表示他更倾向于将Wiz发展成一家独立的网络安全巨头,与[CrowdStrike](https://stock.finance.sina.com.cn/usstock/quotes/CRWD.html)(CRWD.US)和Palo Alto Networks(PANW.US)等公司竞争。 尽管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政府可能会提供一个更为宽松的交易环境,但Google的收购提议仍有可能引起反垄断监管机构的审查。Google已经在应对多起反垄断挑战,包括美国司法部指控该公司滥用其在在线搜索领域的主导地位。在另一起案件中,联邦法官去年裁定Google在搜索领域保持着非法垄断。该公司还面临另一起关于其数字广告工具的反垄断案件。 不过,Google的云业务在市场上排名第三,落后于微软和亚马逊,这可能为其反驳监管机构对云业务市场集中度的担忧提供依据。 Wiz由以色列人创立,总部设在纽约,投资者包括红杉资本、Index Ventures、Insight Partners和Cyberstarts。去年,该公司在一轮融资中的估值为120亿美元。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4/0715/9986636f1fccd86.webp)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6194.htm)
特斯拉股价周一下跌了近5%,延续了今年以来的持续低迷势头,尽管受美国零售销售数据提振,美股大盘周一继续收复上周的部分失地。特斯拉的股价仅上周就下跌了8%,目前已连续八周下跌,市值蒸发了数千亿美元。  根据特斯拉网站消息,该公司正在中国大陆智能辅助驾驶限时体验活动,活动时间为3月17日至4月16日,为期一个月。但这还不足以平息投资者的担忧。 根据特斯拉对其用户的声明,此次免费试用不仅限于新买家,而且对任何配备了最新硬件电脑、软件和地图数据的特斯拉车主开放。 上周有报道称,特斯拉正在与百度等中国合作伙伴合作,通过将百度的地图信息、车道标记和交通信号位置整合到FSD中,来改进其地图数据。 这一发展是特斯拉自动驾驶战略的一个显著变化,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战略仅依靠视觉数据来评估路况和标记,而将非视觉数据整合到FSD使用。 特斯拉的FSD也被认为不如小米、小鹏等中国品牌的竞争软件先进。中国最大的电动汽车品牌比亚迪与DeepSeek AI签署了一项协议,将与该公司的“天神之眼”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共同开发新的自动驾驶技术,这是特斯拉的一个主要威胁。 特斯拉在中国市场面临挑战的同时,该公司在欧洲的销量也在大幅下滑,在美国也遭遇品牌侵蚀。 除了更具成本竞争力的新产品挑战特斯拉的销售之外,特斯拉的许多麻烦都源于该公司CEO埃隆·马斯克的行为。 作为白宫备受争议的政府效率部(DOGE)的负责人,马斯克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有所下滑,全美多地特斯拉展厅前的抗议活动正愈演愈烈。与此同时,由于马斯克通过支持极右翼政党干预德国和英国政治,也损害了他在这些地区的地位。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6192.htm)
<blockquote><p>在产品开发的世界中,用户研究被誉为创造优秀体验的基石。然而,对于许多利益相关者来说,用户研究却似乎成为了“可有可无”的存在。他们为何对这一关键环节持保留态度?是沟通的缺失,还是对其价值认知的偏差?本文将从多角度揭示利益相关者对用户研究的真实看法,并探讨如何让用户研究的价值被更广泛地接受。</p> </blockquote>  我非常喜欢用户研究。我喜欢和用户一起测试。我喜欢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并用它来证明设计决策的合理性。套用泰勒·斯威夫特的话:我和研究氛围就是这样的。 但并非所有人都对用户研究感兴趣。 利益相关者可能会特别反对。并非所有利益相关者都这样,也并非总是这样。但令我惊讶的是,我经常被告知我们需要“改造”或“刷新”一个网站或其内容,而他们根本没有考虑做研究;他们期望你直接进入设计阶段。 <blockquote><p>注意:我主要将利益相关者视为高级商业/组织人物和主题专家(SME),而不是最终用户或其他外部团体。</p></blockquote> 问题在于,通过立即进入设计模式,您将跳过[内容设计四大支柱](https://medium.com/design-bootcamp/the-four-pillars-model-of-content-design-1b49364298b4)(研究和规划)的整个前两个阶段。 这为什么是一个问题? <blockquote><p>没有研究的设计就只是猜测:你不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或者谁的问题。</p></blockquote> 没有研究就意味着你没有人物角色。没有证据来证明设计决策的合理性。什么都没有。 你们完全是在黑暗中操作。 利益相关者为何如此反对研究? 这很复杂。但有几个原因。 ## 它们不以用户为中心 好吧,我们先说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利益相关者通常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尽管他们中的一些人与最终用户的互动比设计师多,但他们往往很难从用户的角度考虑内容和产品。结果呢? <blockquote><p>我们最终会根据利益相关者想要向世界展示的内容而不是用户需要找到的内容来获取内容。</p></blockquote> 设计师可以对此提出质疑,但如果没有任何研究,就没有强有力的用户声音来支持我们基于理论的反对意见。 ## 他们不懂用户研究 用户体验研究并非火箭科学,但其中蕴含着一门艺术。它不是询问人们喜欢什么、想要什么。这是营销。 <blockquote><p>用户研究就是了解用户需要什么——什么可以解决他们的问题并帮助他们实现目标。</p></blockquote>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正确了解我们的用户是谁、他们如何与我们的内容和产品互动以及他们遇到的挫折是什么。利益相关者可能会觉得这种思维模式令人困惑,或者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 然后是用户体验研究方法本身,利益相关者可能同样不了解,或者发现其过于复杂。 ## 他们无法控制用户研究 编写产品规格、购买软件和与供应商合作相对容易:参与的每个人都可以为您工作或与您合作,并且一切都是您可以控制的已知量。 但用户研究则不同。 <blockquote><p>用户研究要求你采取不确定的立场——你本质上是在说“我不知道我们需要做什么”。</p></blockquote> 对于某些人来说,这可能会令人感到不舒服,因为您需要接受一种脆弱的境地,并且不确定解决方案是什么。 实践中的用户研究也包含许多未知数:我们无法控制用户的想法或言论,甚至无法控制他们是否参与我们的研究。如果他们确实参与其中,他们没有义务表现得专业或对我们友善。他们可能会告诉我们一些我们不想听到的事情,或者给出的反馈会让我们的需求偏离我们的计划。 对于利益相关者来说,依赖他们熟悉并能控制的流程变得更容易、更简单。 ## 他们无法量化研究的益处 当你可以专注于设计和开发时,试图证明花在办公桌外与用户交谈上的时间是合理的,这有时似乎很奇怪。 当你作为一名用户体验研究员“身处现场”时,你可能要花一整天的时间进行一两次采访。你如何证明时间和精力是值得的? 嗯,诚实的回答是:你不能。 <blockquote><p>研究的意义在于你不知道你将会发现什么。所以你无法提前量化它会带来多大的益处。</p></blockquote> 您只能指出假设或预计的收益,以及它在过去其他项目中是如何运作的。对于利益相关者来说,这会让用户研究看起来像是一项“不错的活动”,而不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 ## 他们实际上并没有动力去改善用户体验 这是一个系统性问题,而不是个人的错:人们为了他们被激励去努力实现的目标而努力是人的天性。 <blockquote><p>当利益相关者想要更新内容时,通常是因为更高级的利益相关者在高层会议上认为内容看起来“过时”,并模糊地指示下属去修复这个问题。</p></blockquote> 因此,你最终会陷入一种荒谬的境地:初级利益相关者没有得到激励去改进用户体验,而是通过展示任意的“改进”来满足高级利益相关者。而且必须迅速完成。这让我想到…… ## 他们没有时间/金钱进行研究 正确的用户研究需要时间。我甚至没有谈论冗长的日记研究或基于实验室的眼动追踪等花哨的方法;只是进行深思熟虑的调查、进行可用性测试和进行一些用户访谈都需要时间。 <blockquote><p>这不仅是进行实际研究的时间,也是规划、招募、分析和报告的时间。这一切可能需要数周甚至更长时间。</p></blockquote> 用户体验研究也需要花钱,而且可能没有预算。请记住:我们谈论的不仅仅是你的时间和精力,还包括最终用户的时间和精力。他们可能(也许应该)有动力获得经济补偿。 这不是利益相关者想听到的。他们希望在几周内看到切实的改进,而不是研究发票或报告。 对于这一切您能做什么呢? 这听起来问题很多。但不要绝望! 以下是一些可以赢得利益相关者支持并完成一些有意义的用户研究的方法。 ## 选择你的战斗 你不需要处处碰壁。挑选值得推动用户研究的内容项目。 <blockquote><p>有时依赖一些分析和启发式方法是可以的——你所做的工作中经常会有一些原则、模式和先例可以参考。</p></blockquote> 有时,只需做出一些让利益相关者满意的改变也是可以的。在现实世界中,你需要在挑战请求和完成任务之间找到平衡。如果你拒绝一切,你就会成为一个问题,而不是一个增加价值的人。 ## 解释用户研究如何进行 这包括UX研究的目的,以及关键的研究方法。 <blockquote><p>不要陷入细节或学术理论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简单明了地解释事情。</p></blockquote> 利益相关者不需要知道有主持的现场可用性测试与无主持的远程可用性测试之间的利弊。他们只需要知道你为什么要进行可用性测试、你将如何进行可用性测试以及你需要他们做什么。 请记住:利益相关者的工作不是去理解这些东西;作为设计师,我们的工作是了解它,并为其辩护。说到这个…… ## 为研究提供依据 这里显而易见的举措是将用户研究与更高质量的要求联系起来,并最终创造出转化率更高、赚更多钱的产品。 研究还可以节省资金,因为修复原型比修复完整编码的解决方案更容易。花 100 小时进行研究,而不是花 1,000 小时进行开发。 但是如果你在公共部门工作呢?在政府部门,更好的网站或应用程序不会说服更多客户掏钱。人们使用我们的服务大多是因为他们不得不这样做。他们别无选择。没有其他选择,没有竞争对手。所以,打出你手中的牌: <blockquote><p>用户研究应该可以帮助您满足可访问性规定,并通过更轻松地在线查找信息和访问服务来减少联系需求。</p></blockquote> 您还可以打出“节省时间”的牌:了解您为谁设计以及您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这将节省数小时的电子邮件、会议和关于内容和设计应该是什么的辩论。 ## 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加速流程 如果担心研究需要多长时间,请向利益相关者保证您可以使用技术来加快研究进程。 <blockquote><p>在规划和分析用户研究方面,人工智能可以改变游戏规则。</p></blockquote> 您可以使用 ChatGPT、Claude、Gemini 或 Copilot 等工具来: - 规划整个用户体验研究策略以满足你的预算和时间表 - 建议可用性测试和调查/用户访谈问题 - 创建用户研究招聘电子邮件和社交媒体帖子 - 总结考试和面试的笔记 - 分析定性和定量的用户研究数据 - 起草一份包括主题和建议的研究报告 <blockquote><p>注意:这有一个前提条件,即您需要遵守隐私和数据保护法规/政策。这基本上相当于:<strong>不要将敏感数据放入 AI 界面</strong>— 在使用数据之前,请从数据中删除任何个人身份信息。</p></blockquote> ## 免费做你能做的事 用户研究不必花费一大笔钱,甚至根本不需要花钱。你可以免费做很多事情。 <blockquote><p>我总是惊喜地发现人们经常自愿参与研究,以“帮助我们让网站变得更简单、更快捷、更方便所有人访问”。</p></blockquote> 调查、可用性测试、焦点小组、用户访谈……通常,您无需预算即可获得大量有见地的用户研究。(这里要避免的陷阱是过分看重那些有时间和动力参与研究的人提供的用户见解 — 那么那些难以联系到且没有参与的人怎么办?) 另外,别忘了你的同事!有很多人反对内部测试。但在大型组织中,一个领域的员工可能不知道另一个领域的工作方式。例如,在地方政府,回收服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可能对寄养服务没有偏见或先验知识。这是你家门口就能获得的大量潜在见解。 ## 采用精益用户体验方法 如果进行用户研究确实不切实际,但您仍需要改进内容或整体网站/应用程序,该怎么办?这时精益用户体验 (Lean UX) 可以成为您的朋友。 Lean UX 的整个理念是,研究可能是昂贵的、耗时的、高强度的,而且当你想用它做某事时,它往往已经过时了。 <blockquote><p>Lean UX 建议消除这种浪费:不要进行研究,而是做出假设;然后进行改变并进行衡量。</p></blockquote> 这里的关键是,你要有条不紊地工作,并真正衡量事物。如果你不这样做,你就没有在做精益用户体验;你只是在设计过程中随意做出改变,却不知道会产生什么影响。 概括 利益相关者并不总是参与用户研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而且并不总是他们的“错”。其中包括: - 还没有以用户为中心思考! - 不懂用户体验研究 - 无法控制用户研究 - 无法量化研究的益处 - 没有动力去改善用户体验 - 没有时间/金钱进行研究 作为设计师,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弥补研究投入不足的问题,并让利益相关者像用户体验杂技演员一样灵活运用: - 选择我们的战斗 - 解释用户研究如何进行 - 为研究提供依据 - 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来加速流程 - 免费做我们能做的事 - 采用精益用户体验方法 因此,有了这个指导,我们就可以继续进行研究了! 原作者:Andrew Tipp 原文链接:https://medium.com/ux-planet/why-stakeholders-dont-vibe-with-user-research-a87e3e4cd19a 译者:蒋昌盛 本文由 @蒋昌盛 翻译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blockquote><p>许多平台通过优化积分体系设计,带动了用户留存率的提升。这并不是运气,而是科学的运营方法在发挥作用。如何做到?通过数据驱动设计积分体系,结合用户分层运营,就能实现从获取到消耗的良性循环。</p> </blockquote>  ## 01 数据监控 ### 1. 用户分层 **(1)两极分化** a. 表现特征 积分体系中常见的问题是两极分化,表现为积分少的用户和积分多的用户占比非常高,而中间积分数量的用户很少。这种现象类似于真实社会中贫富差距悬殊的情况。 b. 问题本质 **两极分化的本质是新用户参与度低,过分依赖忠诚老用户。**积分少的用户大多是新用户,他们还没有逐步成长为忠诚度高的老用户,一直保持着较低的活跃度和留存率。而积分多的用户则是产品内非常忠诚的老用户。这种用户结构的不平衡,反映出积分体系在用户增长和用户运营方面存在问题。 c. 解决方法 **解决两极分化问题的思路是开展用户分层运营。**对于积分少的新用户,要通过优化积分获取途径,刺激他们更多地参与到积分体系中,了解积分的价值。而对于积分多的老用户,要促进他们积极消耗积分,形成良性的获取和消耗循环。通过差异化的积分运营策略,平衡新老用户的积分分布,推动整个用户结构的健康发展。 **(2)流转效率** a. 表现特征 积分体系的另一个常见问题是流转速度慢,表现为各积分层级的用户数量保持稳定,用户的积分数量增加缓慢。积分少的用户长期维持在低积分状态,没有成长为积分多的用户;而积分多的用户也没有迅速消耗积分,反而一直保持高积分。这种现象说明用户在积分体系内的流转效率低下。 b. 问题本质 **流转速度慢的本质是用户参与度不足,没有持续获取和消耗积分的动力。**用户获得积分后,没有继续使用和获取的意愿,也没有积极消耗积分的行为,导致整个积分体系的流转缺乏活力。这反映出积分获取和消耗的玩法设计存在不足,没有很好地激发用户的参与热情。 c. 解决方法 解决流转速度慢的问题,关键是要丰富积分获取的玩法,提升积分的使用价值。**一方面,要设计更多有趣、多样的积分获取任务,吸引用户频繁参与,不断获取积分。**另一方面,要拓展积分的消耗途径,提供更多有吸引力的兑换选择,让用户认可积分的价值。只有用户获得积分后能够兑换到心仪的奖励,体验到积分的正向反馈,才能形成积极的获取-消耗-再获取的良性循环。 ## 02 使用效率 ### 1. 指标定义 **(1)使用率** 积分使用率的计算公式是:已使用积分量 / 一定周期内获取的积分量。其中,已使用积分量是指在特定周期内用户实际消耗的积分数量,一定要包含在该周期获取的积分量之内。**这个指标反映了用户获取积分后,实际使用积分的比例,衡量了积分在用户手中的流通效率。** **(2)使用周期** 积分使用周期的计算公式是:一定周期获取的积分量 / 日均消耗的积分量。通过计算用户获取一定数量积分,需要多少天才能完全消耗掉,可以评估积分在用户手中滞留的时间。**积分使用周期反映了积分从获取到消耗的时间跨度,体现了积分的流转速度。** ### 2. 效率问题 **(1)问题表现** 健康的积分体系应该是积分获取和消耗的快速循环。如果积分使用率低,使用周期长,往往说明用户对积分价值的认可度不足,参与积分活动的热情不高。用户获得积分后,长时间不使用,或者使用积分的数量很少,反映出用户没有意识到积分的价值,缺乏继续获取积分的动力。 **(2)解决方法** **提升积分使用效率的核心是增强积分的价值,激发用户的消耗欲望。**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 拓宽积分的消耗渠道,提供丰富多样的积分使用场景,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 加大运营推广力度,引导用户积极使用积分,体验积分消耗的乐趣。 当用户能够方便地将积分兑换为有吸引力的奖品,获得令人满意的消费体验时,就会对积分系统产生认同感,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积分获取活动中。 ## 03 投入产出 ### 1. 评估方式 **(1)收益成本** **积分体系的建设和运营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包括系统开发、活动设计、奖品采购、用户运营等方面的成本。**因此,有必要关注积分体系的投入产出比,评估积分带来的收益是否超过了投入的成本。虽然无法直接对比有无积分体系的情况,但可以重点关注两个指标: - 用户通过获取和消耗积分,给平台带来的收益是否远大于积分消耗产生的成本; - 积分体系内活跃用户的人均收入(ARPU)是否显著高于沉默用户。 **(2)用户价值** **积分体系的根本目标是提升用户活跃度和留存率,培养用户忠诚度,最终实现用户价值的提升。**通过观察积分活跃用户和沉默用户的 ARPU 差异,可以判断积分体系在提升用户价值方面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如果积分活跃用户的 ARPU 明显高于沉默用户,说明积分有效激励了用户的高频互动和深度参与,让用户对产品的依赖度和信任感显著提升,带来了更多的收入贡献。这些数据指标能够帮助运营团队及时评估积分投入产出的合理性。 ### 2. 效益问题 **(1)问题本质** **如果积分体系的投入产出严重失衡,收益无法覆盖成本时,往往反映出积分价值设计的不合理。**有可能是针对用户高价值行为的奖励力度过大,付出的积分成本远超过这些行为带来的实际收益。结果是平台为用户埋单,而用户的忠诚度和购买力并没有如期提升。这种情况下,积分成了沉重的包袱,错失了提升用户价值的初衷。 **(2)解决方法** **当积分体系的投入产出出现逆向时,就需要从积分的基础面开始优化。**首要任务是重新审视积分的定价策略,调整积分的预算和单位价值,控制积分的发放总量。同时,还要重点梳理积分获取任务的设置,将奖励重心从低价值行为转移到高价值行为,压缩积分获取的成本。此外,还可以通过设置积分有效期等方式,加速积分的流转速度,缩短积分在用户手中的滞留时间,从而控制成本。只有在积分定价、获取任务、消耗场景等方面进行全面优化,才能扭转投入产出失衡的局面,让积分体系重新焕发活力。 **积分体系的建设和优化离不开数据驱动。**通过分层用户数量、积分使用率和周期、投入产出比等关键指标,能够洞察积分运营中的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优化方案。**防止用户两极分化,促进跨层级流转,提高积分使用率,缩短使用周期,保持积分投入产出的良性平衡。**最终实现积分体系运营效果和用户体验的双提升。**数据的价值在于指导运营实践,用户价值提升的背后,是数据分析驱动的积分优化服务设计。** ### 增长黑哥划重点—— 要点1:基于用户分层运营,新用户需提升积分获取,忠诚用户需促进积分消耗,形成良性循环。 要点2:增加积分获取玩法、拓展消耗途径,提升积分使用率和缩短使用周期,激发用户持续参与。 **要点3:好的积分体系靠三个指标:用户分层流转快、使用率高、投入产出正向。** **今日金句:调整积分预算与获取任务,优化投入产出比,确保奖励高价值行为能带来预期收益。** 作者:小黑哥 公众号:增长黑客之道 本文由 @小黑哥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blockquote><p>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国产AI领域迎来了激烈的竞争格局。这场AI双雄的争霸战,不仅关乎技术实力的较量,更是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的风向标。本文将带你深入探索QwQ-32B与Manus背后的创新故事,洞悉它们如何改写AI行业的格局。</p> </blockquote>  ## 算力竞赛下的技术跃迁 2025年3月,中国AI领域迎来两场颠覆性发布:阿里巴巴开源的QwQ-32B模型与Monica.im推出的通用AI智能体Manus。前者以320亿参数的“轻量级”身躯,实现了与6710亿参数巨型模型DeepSeek-R1相媲美的性能;后者则以多代理架构突破传统AI的“对话局限”,将自主执行能力推向新高度。这两场技术革命,不仅标志着国产AI从“跟随者”向“引领者”的跨越,更预示着AI应用范式的根本性变革。 ## 一、QwQ-32B:用1/20的参数挑战“巨无霸” **核心突破:强化学习+智能体的化学反应** 阿里通义团队在QwQ-32B的研发中,创造性地将强化学习(RL)与智能体(Agent)技术深度融合。通过三轮大规模强化学习训练,模型在数学推理(AIME24评测)、代码生成(LiveCodeBench)和工具调用(BFCL测试)三大核心任务中,性能直逼DeepSeek-R1,甚至在通用能力测试(IFEval)中实现反超。更令人惊叹的是,QwQ-32B的推理速度达到40-50 token/s,仅需24GB显存即可在消费级显卡上部署,运行成本仅为DeepSeek-R1的1/10。 **行业影响:让AI“飞入寻常百姓家”** QwQ-32B的开源(Apache2.0协议)与超算平台的API服务开放,彻底打破了大模型部署的硬件壁垒。东南大学等高校已将其接入国产昇腾算力平台,用于科研数据分析;中小企业可通过一键启动Notebook功能快速开发定制化AI应用。阿里云百炼平台的数据显示,QwQ-32B上线首周即吸引超过50万开发者注册,单日调用量突破2亿次。 ## 二、Manus:从“工具”到“协作伙伴”的范式革命 **技术架构:多代理系统的“智能工厂”** Monica.im的Manus通过“规划代理-执行代理-验证代理”的三阶段架构,实现了AI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执行”的质变。其核心能力包括: - **云端自主任务处理**:支持离线提交、异步执行,可完成简历分析、旅行规划等复杂任务; - **全域工具调用**:集成浏览器、代码编辑器等工具,自动生成可执行方案; - **持续学习与记忆**:通过历史交互优化输出策略,保持个性化服务一致性。 在GAIA基准测试中,Manus的表现全面超越OpenAI的Deep Research模型,标志着AI从“单线程思考”向“团队协作”的进化。 **商业价值:重构产业服务逻辑** Manus的发布直接引爆资本市场,AI智能体概念股集体涨停。其应用场景已覆盖金融分析、教育内容创作、供应商采购等40余个领域。例如,用户上传10份简历后,Manus可自动解压、分析并生成评估报告;在保险政策比较中,它能创建可视化表格并提供决策建议。这种“交付结果而非答案”的模式,正在重塑企业服务的价值链条。 ## 三、双雄对决:技术路径与产业生态的博弈 **QwQ-32B的“普惠哲学” vs Manus的“智能野心”** QwQ-32B通过强化学习与轻量化设计,解决了大模型“能用”的问题;而Manus则通过多代理架构,探索AI“会用”的边界。前者降低了技术门槛,推动AI在垂直领域的快速落地;后者则指向通用人工智能(AGI),试图重构人机协作的底层逻辑。 **国产AI生态的“黄金三角”** 随着DeepSeek-R1、Kimi等模型的开源,以及超算互联网平台的算力支撑,中国AI产业正在形成“模型开源化-算力普惠化-应用场景化”的闭环。QwQ-32B与Manus的发布,恰是这一生态成熟的标志:前者代表技术效率的突破,后者象征应用范式的创新,共同推动中国AI从“技术追赶”转向“生态构建”。 ## 四、未来展望:AGI黎明前的“中国力量” QwQ-32B与Manus的技术突破,为AGI(通用人工智能)的实现提供了两条关键路径: - **模型轻量化**:通过强化学习与架构优化,让中型模型具备巨型模型的能力; - **智能体自主化**:通过多代理协作与工具调用,模拟人类团队的复杂决策。 而随着国产算力基础设施的完善(如昇腾平台、超算互联网),以及开源社区的活跃,中国有望在AGI竞赛中走出一条“低成本、高效率、广覆盖”的特色道路。 ## 结语:AI的未来已来 从QwQ-32B的“降维打击”到Manus的“自主革命”,中国AI正以惊人的速度重塑全球技术格局。当320亿参数的模型能与6710亿参数的“巨无霸”同台竞技,当AI智能体开始替代人类完成复杂任务,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一个时代的开端——在这个时代里,AI将真正成为人类的“协作伙伴”,推动生产力的指数级增长。而中国,正在这场革命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本文由 @yan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blockquote><p>在职场管理中,日报和周报一直是备受争议的工具。一方面,它们能帮助团队保持沟通与进展的透明;另一方面,却常常被诟病为流于形式的负担。到底是提高效率的管理神器,还是让人头疼的形式主义?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剖析日报与周报的利弊,帮你重新审视它们在工作中的真正价值。</p> </blockquote>  每天早上9点,小李都要在钉钉上提交日报;每周五下午,老王得在例会上念周报;每月月底,张总得对着PPT汇报项目进度。这些看似常规的管理动作,到底是提升效率的利器,还是徒增负担的形式主义? ## 一、日报:管理者的望远镜还是员工的紧箍咒? 去年,我们公司搞了个“日报改革”,要求每个人下班前写500字日报。刚开始,我还挺认真,每天记录工作内容、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但没过多久,我就发现,销售部的小张把日报写成了“今日心情日记”,技术部的老李直接复制粘贴上周内容。这种“为写而写”的日报,除了给领导刷存在感,真没啥实际用处。 根据盖洛普(Gallup)的一项调查,**62%的员工认为日报是一种形式主义**,只有**23%的员工认为日报对工作有帮助**。这种“为写而写”的日报,不仅浪费了员工的时间,还可能导致员工的反感和抵触情绪。 但话说回来,我有个朋友在字节跳动,他们用飞书文档搞的“异步日报”就挺有意思。每个人写三句话:今天干了啥、遇到啥问题、明天计划。领导不用开会,刷刷手机就能掌握项目动态。这种轻量化的日报,既省时间又有用。根据麦肯锡(McKinsey)的研究,**高效的日报应该简洁明了,重点突出**,而不是冗长繁琐。 ## 二、周报:进度追踪还是表演艺术? 每周五下午,我们公司雷打不动开项目汇报会。我每次都得花半天时间做PPT,把“修复了3个bug”包装成“优化了用户体验”。结果有次投资人突击检查,发现实际进度比汇报的落后两个月。这种“美化式汇报”,简直就是现代版的皇帝新衣。 根据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的一项研究,**过度美化的项目汇报会导致决策失误**,因为管理层无法获得真实的信息。这种“美化式汇报”不仅浪费了时间,还可能导致项目的失败。 反观我有个同学在华为,他们不搞花里胡哨的PPT,就用Excel拉个甘特图。每个任务谁负责、啥进度、卡在哪,一目了然。任正非说过:“我们要的是能打仗的士兵,不是会表演的演员。”根据德勤(Deloitte)的研究,**简洁明了的项目汇报工具可以提高团队的透明度和协作效率**。 ## 三、项目汇报:多维生存指南 - **简化形式**:我在小米的朋友说,他们的日报就三句话,但要求必须写具体数据。比如“今天测试了5个机型,发现2个兼容性问题”,比“今天做了测试工作”有用多了。根据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的研究,**具体的数据和事实可以提高汇报的可信度和实用性**。 - **聚焦问题**:我在腾讯的同学说,他们的项目周报有个“红黄绿灯”制度。绿灯是正常,黄灯是有风险,红灯是已经出问题。领导只看红灯项目,省时省力。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BCG)的研究,**聚焦问题的汇报方式可以提高管理层的决策效率**。 - **工具赋能**:我现在用钉钉、飞书的自带模板,自动生成日报周报。既避免了形式主义,又能真实反映工作进展。根据Gartner的研究,**自动化工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错误**。 ## 四、日报周报:职场复盘工具 说到底,日报周报不是写给领导看的,而是给自己用的。就像健身房的打卡记录,不是为了给教练交差,而是为了督促自己。好的日报周报应该像导航仪,帮你及时调整方向,而不是像手铐,把你绑在办公桌上。 根据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的管理理论,**有效的管理工具应该帮助员工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日报周报应该成为员工的复盘工具,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规划未来。 所以啊,别把日报周报当成负担。把它当成工作复盘的工具,你会发现:原来我一天能完成这么多事,原来这个问题拖了这么久还没解决,原来下周的重点应该是这个…这才是日报周报存在的真正价值。 记住,管理不是为了制造流程,而是为了提升效率。当日报周报变成形式主义,就该想想怎么改革了。毕竟,上班是为了创造价值,不是为了写作文,对吧? 本文由 @佳简几何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blockquote><p>大多数新媒体运营人最终的归宿,不是独立运营成为博主,就是转型成为代运营人员。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行业真相?本文将揭示新媒体行业的走向,为你拨开迷雾,找到自己的方向。</p> </blockquote>  我给多家中小公司运营过企业新媒体,其中不乏从0-1转型做线上获客业务的。 我发现大部分公司花三四千招来的新媒体运营,即便吭哧吭哧给公司做账号,大部分运营新人根本干不到实习期转正。 为什么新媒体运营做不好公司账号?透过现象看本质,听老王聊聊新媒体运营岗位难做的底层逻辑。 大部分想做新媒体运营的同学,以为找了一份能养家糊口的工作,不但能每个月拿到固定工资,还能积累做账号的运营技能,未来跑路还可以自己去做自媒体博主。 但实际上大部分传统小公司老板,是想通过低成本的试错方式,解决获客难、成交少的困局,而新媒体运营在老板眼中,就像找到救命稻草一样,折腾下就能捣鼓到客户。 老板要求你不止会写文案,还要会拍摄做剪辑,最好还会一些销售话术,甚至还可以跟直播、懂投流。 如果公司没有出镜的人,你还要出镜做口播;如果你还能把公司所有的新媒体账号都做起来,那就更好了…… 发现了吗?这根本不是新媒体运营,这是社会主义的牛马呀!如果你不懂内容,老板懂内容,你可能连 30 天都撑不过去,因为老板觉得你内容创作能力不行。 如果你懂内容,老板不懂内容,你会陷入到无限改稿或者自我怀疑之中,甚至折腾到最后,老板决定用第一版; 如果你刚好做的不错,能通过内容稳定涨粉和导流,老板大概率会给你加kpi,作为运营部门的负责人,我知道给下属设置的目标,是需要他跳一跳才能完成的。 **说到底,新媒体运营做不好公司账号的本质是:对结果的认知偏差。** 老板视角的结果是低成本撬动更大的流量,多平台分发必然得有客资,那运营帮公司做账号没办法拿结果,换人再试就行,很少会反思,是不是自家产品不太行。 那普通运营自己赚不到钱,只能跳槽换工作,而那些有能力靠做账号赚到钱的运营,早就跑路单干了。 要不去做商业博主,一条广子顶一个月工资;要不给甲方做代运营,自己当老板收服务费。 即使在自媒体时代,也遵循那些基本的商业规律:稀缺性意味着议价权,有能耐的运营绝不会饿死。2025年上半年,运营自己才是最有价值的投资。哪怕像我一样,结合个人技能去做变现,在没有失业之前就去尝试做副业变现。 因为在算法横行的时代,稀缺性最终会回归于惊艳绝伦的才华和鲜明的个人风格,你自己的能力才是稀缺价值。谁说这个时代没有机会?机会一直都在,只是形式变了。 而机会,将永远属于那些爱独立思考,能看透行业本质,并坚持执行的人。 本文由 @秃头老王聊运营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3月22日,《战神》迎来20周年!自2005年推出《战神》初代作品以来,Santa Monica Studio 从未预料到这一系列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功。每一位创作者都希望在游戏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这一愿望的实现,离不开广大玩家的支持与陪伴。 为庆祝《战神》20年来铸就的辉煌历程,开发团队准备了丰富的精彩内容与大家分享! ## 《战神:诸神黄昏》游戏内更新——暗黑奥德赛套组 推出日期:3月20日(周四) 拥有 PlayStation 或 PC 版《战神:诸神黄昏》的玩家,可在 3 月 20 日免费下载更新,无需额外付费,即可获得 「暗黑奥德赛」套组!  这个套组的灵感源自 2005 年《战神》的开发代号,以及《战神II》中「God Mode」难度通关后解锁的外观。黑金配色回归经典,为 20 周年献上特别纪念! 获取方式: - 可在主游戏的任何 遗失物品箱 内领取 - 进入 《Valhalla》 时自动解锁 ### 套组内容 奎托斯暗黑奥德赛装备 - 暗黑奥德赛盔甲套组(护胸甲、臂套、腰带) - 暗黑奥德赛克雷多斯外观 同伴暗黑奥德赛装备 - 阿特柔斯的暗黑奥德赛法袍 - 弗蕾雅的暗黑奥德赛女巫连衣裙  武器外观 & 组件(仅适用于完全升级的武器) - 利维坦之斧:[外观] 暗黑奥德赛 & [组件] 暗黑奥德赛斧柄头 - 混沌双刀:[外观] 暗黑奥德赛 & [组件] 暗黑奥德赛手柄 - 德罗普尼尔之矛:[外观] 暗黑奥德赛 & [组件] 暗黑奥德赛矛柄  盾牌外观 & 嵌件 - 守护者之盾 - 无畏之盾 - 石墙之盾 - 碎星之盾 - 猛攻之盾 - 斯巴达木盾 - 暗黑奥德赛嵌件  新增外观编辑功能 3月20日更新后,新增 武器 & 盾牌组件外观编辑 功能,让玩家自由搭配装备效果与外观,打造专属风格! ## 20周年粉丝素材包 现已推出 - 黑金周年庆主题配色 - 包括横幅、标志、电脑 & 手机壁纸 - [可于官方渠道下载](https://sms.playstation.com/documents/70/God_of_War_-_20th_Anniversary_Fan_Kit.zip) 推出日期:3月20日(周四) - Steam 点数商店:新增周年庆主题物品,供 PC 玩家使用 - PlayStation Network 个人造型:免费领取,人人可享 ## 20周年优惠活动 PlayStation 用户福利 - 截至3月底,PlayStation Plus 会员可免费游玩《战神:诸神黄昏》! PC 平台特惠 - 《战神》(2018) & 《战神:诸神黄昏》限时折扣,优惠 截止 3 月 20 日 - 前往 Steam 或 Epic Games Store,以超值价格入手经典之作!
 TV动画《JOJO的奇妙冒险》宣布将于4月12日发表新情报。  官方称将在4月12日举办 JOJODAY STAGE,将计划发布大量有关即将推出的动画《JOJO的奇妙冒险》的特别新信息! 有情报师表示,可能是《JOJO的奇妙冒险 第7部 飙马野郎》动画化的新消息。 
**加拿大多伦多市市长邹至蕙(Olivia Chow)周一表示,由于与美国的贸易紧张关系,多伦多不再为购买特斯拉汽车作为出租车或拼车提供财政激励。**根据多伦多的零排放补贴计划(Zero Emissions Grant program),到2029年底,该市将向司机和车主减免执照费和续期费,以促进购买电动汽车作为租赁车辆的采用,以帮助降低排放。 [](https://static.cnbetacdn.com/article/2025/0315/425e9c21712f61a.jpg) 但邹至蕙在周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从3月1日起,特斯拉汽车不再有资格获得补贴。 她在新闻发布会后告诉路透社:“用于出租的车辆,比如出租车,将不得不找到一种不同的汽车。他们还可以购买其他电动汽车。” 她说,在与美国的贸易问题得到解决之前,这种排除将继续下去。 邹至蕙表示,这一决定是针对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做出的,他是美国总统特朗普的高级顾问。特朗普上台后一再呼吁吞并加拿大,并对加拿大产品征收关税,激怒了加拿大人。 “我们肯定说过,如果你想买一辆特斯拉,那就买吧,但不要指望纳税人的钱来补贴,”邹至蕙说。 她表示,此举财政影响不会太大,“这更多的是象征意义。”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6190.htm)
近日,不少盒马会员用户在社交平台上表示遭遇了“杀熟”。明明身为盒马会员,却发现商品价格竟然比非会员还要高,甚至在会员日,价格反而比日常售价还要高。对于上述情况,盒马官方客服表示“会员日价格波动是由于不同门店的运营情况不同导致,属于正常现象”。  实际上,近年来,盒马不仅因为价格杀熟被用户质疑,还因不断向用户推销开会员而饱受诟病。在用户体验下降的同时,盒马的焦虑愈发明显,今年2月底,上海的三家盒马X会员店均宣布即将停止营业。 根据盒马官方信息,上述三店关闭后,盒马X会员店在全国只剩5家门店,作为曾经对标山姆、Costco的重要商超代表,为何它们的差距会越拉越大? **涨价+杀熟? 充钱会员怒了** 近日,有用户在小红书发帖称,自己作为盒马会员,购买同样的商品,价格甚至比在某外卖平台还要更贵。她以一款黑巧和一盒冰鲜猪肋排为例,黑巧在盒马会员的价格是15.9元/盒,在某外卖平台上的价格是10.9元/盒。冰鲜猪肋排在盒马会员的价格是53.9元/份,而在饿了么上的价格是49.9元/份。  对于这款产品的售价,新浪科技在盒马App上进行搜索,发现该产品售价52.9元,相较于该会员用户晒出的价格便宜1元。此外,不少用户纷纷在评论区晒出了自己盒马非会员的冰鲜猪肋排价格,甚至要比该发帖用户的53.9元更低,也因此引发了用户对于盒马会员价格杀熟的讨论。 新浪科技截图(左)和网友评论区截图(右) 无独有偶,另一位用户向新浪科技表示,自己作为盒马会员也遭遇了“杀熟”。  3月1日和3月2日购买鲜活淡水罗氏沼虾500g的价格都是54.9元,但到了会员日当天,价格就变成了69.9元,涨价幅度达到27%。同时晒出了自己购买时的价格截图。 关于盒马会员的价格争议,上述用户向新浪科技表示,官方并未对此作出任何解释,也未对此进行任何补偿。 盒马会员为何比非会员购买时价格更高?会员在会员日为何比平时出现涨价?新浪科技就上述问题向盒马官方客服求证,盒马客服称,“由于每个门店的订货量、销量、库存量和剩余保质期时长等因素不一致,同款商品的折扣率和具体折扣量也会不一致,这个是根据不同门店的运营情况而定,所以价格略有浮动,属于正常现象。”客服还称“会员日价格波动是由于不同门店的运营情况不同导致的,属于正常现象。” 对于消费者看到的价格不一的情况,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研究员洪勇向新浪科技表示:“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的消费习惯和支付能力来实行差异化定价,即所谓的‘大数据杀熟’,如果未经明确告知并获得用户同意则可能涉嫌侵犯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因为所有消费者在相同条件下应当享受同等的商品或服务价格。此外,这也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因为消费者有权了解商品和服务的真实情况,包括价格、质量、性能等信息,若电商平台未明确告知其使用个性化定价策略,则消费者的知情权受损”。 洪勇认为,这样的行为还可能损害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因为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商品和服务以及经营者,不应受到不公平条款或行为的限制,如果因为大数据杀熟导致消费者无法根据真实市场价格作出理性选择,那么他们的自主选择权也受到了损害。 **盒马的焦虑,藏不住** 不仅是价格上出现了“会员贵人一等”的情况,如今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吐槽“盒马推销会员”的帖子更是屡见不鲜。 不少用户都表示自己曾在店里被工作人员推销会员卡,并因此影响到了购物体验,而更重要的点在于,工作人员推销办卡时的承诺和开卡后的实际情况并不一致。 一位用户表示,自己遇到过推销盒马X黄金会员的工作人员,告知“开卡可立减60,开卡后线上线下买东西都可享受88折,还能每天领免费菜,免运费等等权益。”但实际上“88折必须是在会员日才可以用,且会员日只能选择周一到周四中的一天。免费菜是必须在线下门店消费9.9元才可以领,而且基本就是3元左右的产品”,他还指出,“这些在开卡时工作人员从未提及。” 这种疯狂向用户推销会员卡的背后,或许是盒马的营收压力所带来的焦虑。 今年2月28日,上海的三家盒马X会员店均在同一天宣布将于4月1日起停止营业。根据盒马官方的信息,上述三店关闭后,盒马X会员店在全国只剩5家门店。盒马官方曾对此解释称,这是主动调整会员店,主要重点落在盒马鲜生和盒马NB业态,今年盒马会持续聚焦盒马鲜生业态的逆势扩张,在新的财年将开出近100家盒马鲜生店。 然而,这样的转变背后,实际上也代表着曾被盒马创始人侯毅看作新零售“第二增长曲线”的X会员店,已被主打下沉市场的盒马NB替代,不再成为盒马的核心业态。要知道,此前盒马X会员店一直高举高打,要正面应战山姆和Costco两大强敌,但如今,伴随山姆、Costco在国内的快速发展,盒马X的竞争力明显不足。 开店数据或许也能说明这一问题。盒马曾经在2021年至2023年短短两年内,将X会员门店数从4家扩张至10家,覆盖上海、北京、杭州等一线城市。然而,这种快速扩张之下,其供应链的深度和广度暴露出短板,导致物流成本激增,配送效率下降,甚至出现了部分门店商品短缺的现象。现如今,山姆在中国拥有53家门店,每年新增约5家新店,且未来还将加速开店,对比之下,如今盒马X会员店已只剩下5家门店,一年关停五成。 此前外界曾传出2024年山姆中国区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尽管山姆官方明确表示未发布过此数据,并对市场传闻不予回应,但作为对手的盒马在2024财年整体GMV为590亿,相较于山姆还有较大差距。这也是为何在如今众多盒马店内,工作人员依旧在不断向用户推销会员的深层原因,焦虑的盒马需要“蒙眼狂奔”。 **专家:“杀熟”是店大欺客行为** 行业分析师张书乐向新浪科技表示,“商家之所以对‘大数据杀熟’情有独钟,是因为这确实是一种有效获利的方式,且隐蔽性强,用户往往只会货比三家,却大多不会和朋友之间比价。尤其在消费者形成刚需后,就算适当加价,也不怕消费者不来,对商家而言,集腋成裘也算可观,其隐蔽性导致了平台屡禁不止。” 在他看来,无论商业逻辑如何,其本身都是在挥霍用户的黏性,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一种漠视和损害,同时也让消费者对各大平台逐步形成信任缺失,无论是否有大数据杀熟行为,这也在损害整个消费市场的口碑根基。用特价拉新并激活消费频次,用常价留黏性,用大数据杀熟宰新城消费习惯的老客,是选择大数据杀熟的平台常用的三步走。前两步都无可厚非,杀熟则于情于理不和。 他总结:“这本质上反映出一种店大欺客和对消费者只是看作是单一数据的行业心态,尽管隐蔽但终究会被曝光,直接降低消费者对平台的黏性,以及平台的自身口碑。” 此外,现如今相关法律规定也日益完善,平台更需要对此有所作为。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向新浪科技表示:“2024年7月1日实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第九条第二款规定,经营者不得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同一商品或者服务在同等交易条件下设置不同的价格或者收费标准。” 这意味着商家开展差异化营销活动,哪怕具有一定合理性,也必须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经营者的确享有自主经营权,市场充分竞争领域的经营者依法享有自主定价权。现实中,部分商家开展各种打折优惠促销活动,设置各种复杂营销规则和计价算法,导致消费者同时在同一商家购买同一商品的实际成交价格不同,导致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很难得到保障。但当消费者质疑商家“大数据杀熟”时,商家往往以正常市场营销行为推卸责任。 他表示,《条例》规定在同等交易条件下导致价格或收费标准不同的营销活动,必须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必须在消费者充分知情的基础上开展相关营销活动。也就是说,即使是公平合理的营销行为,商家也要将营销规则中跟消费者有重要利害关系的信息真实全面地告知消费者,确保消费者在充分知情的基础上自主选择,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6188.htm)
距离苹果上次更新Apple TV 4K已经接近两年半,许多用户都在期待新款产品的到来。那么,下一款Apple TV 4K何时会发布呢?根据最新消息,等待的时间或许不会太久。  尽管目前关于新款Apple TV 4K的传闻并不多,但彭博社记者马克·古尔曼(Mark Gurman)的报道为我们带来了关键信息。古尔曼指出,苹果在2025年有多项重大计划,其中就包括新款Apple TV 4K的发布。他提到,下一代Apple TV 4K计划于今年年底推出。 苹果通常会在秋季举行多场大型发布会。按照惯例,9月主要发布新款iPhone、Apple Watch和AirPods;而10月则专注于Mac,有时也会涉及iPad和其他产品。2024年,苹果打破了传统发布会模式,将新款M4芯片的Mac分别在三天内发布,最终在11月初发货。根据古尔曼的预测,新款Apple TV 4K很可能在10月或11月发布,甚至可能与新款Mac一样在11月发货。如果这一时间线成真,这将距离上一次Apple TV更新刚好接近三年。  目前,关于新款Apple TV 4K的具体功能细节仍然不多。已知的是,它将配备苹果自研的新一代Wi-Fi模块,这可能会显著提升其与苹果智能家居设备生态系统的网络连接性能。 此外,新款Apple TV 4K预计将支持一定程度的Apple Intelligence功能。尽管目前大多数AI功能并不适合tvOS,但至少我们可以期待一个更强大的Siri的出现。为了实现这一功能,Apple TV 4K可能会配备更强大的芯片,例如A17 Pro或A18,以及升级的RAM。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6186.htm)
在去年10月特斯拉举办的“WE, ROBOT”发布会上,Cybercab无人驾驶出租车首次亮相。凭借其独特的双门轿跑设计和鸥翼门造型,Cybercab吸引了众多关注的目光。近日,特斯拉工程副总裁Lars Moravy透露了大量关于Cybercab的独家消息。  Lars Moravy表示,Cybercab的生产设备已经在得克萨斯州的Giga Texas工厂完成安装,首批原型车预计将于今年夏天开始制造。特斯拉计划在2026年初全面启动量产。他还提到,Cybercab的能效目标是配备小于50kWh的电池组,实现接近500公里的实际续航里程,达到行业领先的每千瓦时约10公里的续航水平,使其成为市场上最高效的电动汽车之一。 Cybercab最大的亮点在于其配备了纯视觉的FSD完全自动驾驶方案。从发布会现场的实车来看,车内仅提供两张座椅,中控台上保留一块悬浮式屏幕,而方向盘、油门和刹车踏板等传统控制器则全部取消。这种设计展示了未来自动驾驶车型的最终形态。马斯克此前表示,Cybercab的成本预计将低于3万美元。  尽管特斯拉对自动驾驶技术充满信心,但并非所有人都持乐观态度。南卡罗来纳大学法学教授Bryant Walker Smith对特斯拉在得克萨斯州或其他地区大规模部署自动驾驶技术表示怀疑。他认为,特斯拉不可能在任何地方、任何条件下突然实现所有车辆的自动驾驶。这一观点也得到了不少网友的认同。 [查看评论](https://m.cnbeta.com.tw/comment/1486184.htm)
知情人士表示,这笔交易将成为Alphabet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交易,并且很快就会达成,除非最后出现纰漏。
 游戏开发商 Lucid11 Interactive 为所有玩家送出福利。在今日晚11时前,只需点击下方链接即可领取原价48元的联机合作游戏《小动物餐吧》免费领。数量有限,先到先得。在这款支持1-4人联机合作游戏中,玩家将成为一家小动物餐吧的老板。 <内嵌内容,请前往机核查看>  玩家不仅要满足顾客的饮品需求,还要应对各种动物顾客的突发状况——暴躁的老虎可能掀翻餐桌,害羞的兔子会被吓到逃跑,别担心,你可以在局面失控前采用一些“物理手段”,拿起木板,将闹事的顾客赶出去!  从饮品机的位置到餐吧的整体风格,一切由你掌控!每当营业结束,你都可以用赚取的钱购买新设备、调整布局以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随着餐吧规模的不断扩大,你将解锁更多设施,还可以前往全新的地区,结识更多性格各异的顾客,迎接新的挑战,考验你餐吧管理技巧的时刻到了。你还能一如既往地征服这些新顾客吗?